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笔算乘法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06:07:4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瓦岗寨乡大范庄小学 张瑞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竖式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口算题

同学们请看口算,看谁速度快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七十四页,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你认真的读一读、看一看,哪些地方是你看懂的,那些地方是你不懂的地方,把不懂的用笔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互相学习。然后把书合上。

二、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一副画画的情景含有那些数学信息呢?

生:3个小朋友。三张图画纸。三盒彩笔。„„ 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生2: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 生:3×1

2 12×3

三、猜想结果,方法验证:

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12×3准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四、提供空间,探索竖式

师:数学讲究简炼,除了以上方法,你还能创造出一种更简单,计算得更快的一种书写形式吗?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一试。(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定几个人到黑板上板书:师:同学们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现在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来说一说我的思路,我来说一说你的思路,猜一下,他们在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

内说一说。 生自由谈: „„生评价得出最简练的方法。列竖式乘时应注意:先从个位乘起,用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相加。

五、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师:(课件演示)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研究的内容:笔算乘法。

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乘法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从个位乘起,用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相加。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12×3笔算竖式的过程和方法。

六、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师:我们刚才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列式并用竖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算法2.一步一步往上爬3.解决问题4.竖式计算,比比谁厉害5.解决问题

七、知识梳理,师生小结。(略)

推荐第2篇:《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能力目标: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或投影仪;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口算

20×16=

5×30=

84×40=

27×50=

33×20=

30×52=

8×10=

91×20=

2.笔算

36×5=

22×24=

3.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谁会下围棋呀?若学生没有围棋方面的知识老师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板书19×1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19≈20

(2)20×19=380

(3)

20×20=400

380-19=361

×19

71

361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口算的方法适合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而有些题运用笔算比较简单。

老师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第三种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4.学习笔算。

让学生看板书,把笔算过程结合题目让学生说一说,先让优等生说一说。(19×19先用9×19,九九八十一,写1进8,一九得九,9+8=17,第一层是171,再用十位1乘19,一九得九,9对着十位写,一一得一,第二层就是190,0省略不写;171+190=361)教师重点标出。

观察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与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有进位,昨天学的没有进位,补充板书)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再重新算一遍。师巡视,给予指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作业设计

.笔算下面各题

43×28=

51×37=

8×24=

35×58=

32×27=

45×26=

53×17=

65×28=

2.学校有56个班级,每班有45人,全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3.有28棵桃树,每行19棵,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4.今天李叔叔商店里运进18箱香蕉,每箱重16千克,每箱售价50元。

(1)李叔叔一共运进多少千克香蕉?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推荐第3篇:笔算乘法教案

一、教材依据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章第二节笔算乘法第一课时设计的。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教师侧面引导为辅,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真知,探求数学计算之奥妙。

设计理念:复习旧知,设问导入,例题范演,解释算理,习题演练,纠正错误,掌握新知。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已学过的乘法认识与乘法口诀,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以及口算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小数乘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还学会了口算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和估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

4.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服务。

四、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五、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原理。

六、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图片,设计复习题和巩固练习题;学生准备数学练习本和笔,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笔算乘法课本第63页的例1及做一做

(二)教学方法:示范法和探究法

(三)教学策略:以提问形式激发学生思考,辅助引导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四)教学进程:

1.学前准备

(1)口算:

(2)估算:

(3)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2.新知学习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了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现在思考:如果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有没有同学知道(知道的请讲述计算方法并给予肯定)。今天呢,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出示标题)。

(1)教学问题提出

出示课本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小丽和妈妈去书店买书,小丽买一套12本的书,每本24元,她在想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帮助小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算式),请同学们帮助小丽估算一下妈妈要付多少钱()?如果妈妈给营业员阿姨200元,营业员阿姨同意不?说清判断理由。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做具体计算:

可分成三步进行计算,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从而得到(或者,,)。

教师对于正确做出答案的同学给予表扬,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同学提前很好的预习了本节内容,运用了书上的列竖式进行笔算,却对书上的列竖式笔算过程不是很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引起大家的思考,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表扬。

(3)教师演示笔算方法 24×12=288 2 4

2 4 24×10=240 × 1 2 (因数12中的1代表一个十) × 1 2 24×2=48

4 8 (48是24×2的积)

4 8 240+48=288 + 2 4 0 (240是24×10的积)

+ 2 4

2 8 8 (个位上的0可不写,如右式)

2 8 8

(4)归纳总结计算方法

在列竖式计算当中,数位要对齐,用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去乘哪个因数的数位上的数与所得的积的末位必须与哪个数位对齐,通常是从因数的最低位乘起,乘完后再把所乘得的积加起来。

3.知识强化

(1)完成课本上第63页做一做

前4题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完成后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在学生讲解前将第二部分乘积用红色笔描出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知识强化

①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2 2

1 2

3 2 ×1 4

×1 3

×1 3

8 8 ( )

3 6 (

9 6 (

) 2 2

2

3 2 1 1 8

5 6

4 1 6 ②一家饭店买来22袋大米,每袋24元,问买这些大米共需多少钱? 4.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应注意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乘得的数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和个位乘得的积错开一位) 5.作业设计

课本上64页练习十五第一题,要求列竖式计算。

八、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24×12=288 2 4

2 4 24×10=240 × 1 2 (因数12中的1代表一个十)

× 1 2 24×2=48

4 8 (48是24×2的积)

4 8 240+48=288 + 2 4 0 (240是24×10的积)

+ 2 4

2 8 8 (个位上的0可不写,如右式)

2 8 8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习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推荐第4篇:《笔算乘法》教案2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会写竖式的格式并理解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类,看一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3、连加法。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7×3=21

6×3=18 4×3=12或

5×3=15或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计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例2,77页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理解进位的道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笔算时乘的顺序及当某一位上乘得积满几十时怎么进位。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笔算(让学生板演)。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课件出示例2王老师买连环画的情境图引出小精灵提出的问题“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摆看,独立探索、思考计算方法。

2、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

3、学生汇报选择的计算方法,集体研讨辩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在笔算18×3时,先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用3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8得24,积满十,向十位进2,在积的个位上写4;再用3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2个十是5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5,为了书写简便,通常笔算竖式写成第二种形式。

三、拓展练习,指名演板。192 ×4 ——

192 ×34 ——

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在笔算192×4时,先用4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2得8,在积的个位上写8;再用4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9得36个十,积满300,向百位进3,在积的十位上写6;用4乘第一个因数百位上的1得4个百,再加上进上来的3个百是7个百,在积的百位上写7,为了书写简便,通常笔算竖式写成第二种形式

四、总结算法。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时,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先算几个一,再算几个十,几个百,计算过程中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应用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76页的做一做,并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哪道题的计算有错,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2、完成练习十七。

五、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时应该注意什么?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3及做一做、第79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进位叠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

二、新课。

(1)、出示例3的课件,指名学生说题意: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多少瓶? (2)、指三个学生到黑板前用竖式板演,让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着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问题。

(3)、大多数学生做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订正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请有错的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教师还可以举典型错式并要学生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教师结合题目提醒学生注意: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十位数时,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发现学生的计算顺序、连续进位的方法、积的书写位置等方面的问题订正时,让学生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说说乘的顺序,连续进位时应注意些什么?

四、出示例4课件。

指名让学生说说题意: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①、指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自己做,再让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②、大多数学生做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订正、讨论。 ③、学生最可能发生的错误是: (1)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

(2)进位时加错(因为这里又要算乘又要算加)。 (3)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④、教学本例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每算一步,都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以后,再检查一两遍。

⑤、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再请计算有错的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⑥、做79页的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演板,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要特别细心,算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

五、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八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八的第2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六、阅读第82页后面的“你知道吗?”然后教师可适当再解释一下,并提醒学生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笔算时每一位上乘的积都要加上从低一位进上来的数,所以我们在计算时要认真、仔细,算完后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84页的例5,例6和“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1)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填空(出示小黑板)。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 (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新课。

1、教学例5。

(1)、教师在课桌上摆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2个苹果提问: 有几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苹果?(板书:222)

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算?(在原板书上写出:2+2+2=6) 用乘法怎样算?(板书:2×3=6)。 2×3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2相加) (2)、教师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提问: 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1个)

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样算?(板书:1+1+1=3)用乘法怎样算?(板书:1×3=3)

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1相加) (3)、教师再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再问: 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0个或1个也没有)。 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板书:0+0+0=0)

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板书:0×3=0)

“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下面的两组算式: 3×4=4×3=5×6=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样?(都相等)。 师:我们刚学过0×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的下面板书出3×0=0。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 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0乘以一个数和一个数乘以0都得0,0乘以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的“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

2、教学例6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112改为102师:102×4,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的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多位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教学1005×6,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

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做完后,请

一、两个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再结合学生计算中的问题,重点讲一讲:6乘多位数十位上的0得0本来应在十位上写0,但个位进上来3,所以必须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要在积的十位上写36乘百位上的0得0,十位没向百位进位,所以在积的百位上应写0教师还要强调:因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乘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3、6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九第1题指名让

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练习十九第2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一道小题,使学生明白题意,先要进行乘法计算,再进行比较。

练习十九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页的例7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一般演算和简算的对比,让学生悟出简算的方法。

(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二)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准备。

1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口算下面各题,并回答问题(课件)。

请你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以上各算式有什么特点(末尾有0)。 它们的乘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乘积有0的个数和因数0个数相同)。

说一说200×3,340×2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怎样计算简便?(200×3,200是2个100,2个100乘以3是6个100,是600)(340×2,340是3个100,4个10,3个100乘以2是6个100,是600,4个10乘以2是8个10是80,600加上80是680)。

师问:还可以怎样想?(200×3,先用2乘以3得6,再在后面添2个0得600)(340×2,先用34乘以2得68,再在后面添上1个0得680)。

以上两种算法,用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用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先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中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上几个0。

3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 120×34

30×2

300×3

2000×4 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

25×3= 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350×3。

提问:350是多少个十?(35个10)。

3个35个十是多少”(105个十,也就是1050)。

2、观察复习中的35×3=105和例题350×3=1050这两个竖式,你能想出350×3=1050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引导着学生概括出简便计算的竖式写法:要把一位数写在另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下边,计算时不用管0,算好后,因为积是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在得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算法竖式相比较,指出:这两种算法竖式的写法不同,计算结果一样,后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试算2500×3,要求用简便方法,一人到黑板上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商量。

提问:2500×3为什么得7500?(因为2500是1个2000和1个500组成,3个2000是6000,3个500是1500,6000加上1500得7500)从竖式上看,乘得的7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得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2个0)。

4、师生共同概括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一位数乘多位数,遇到因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巩固反馈

1、不用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已知18×4=72已知12×8=96 180×4=

120×8= 1800×4=

1200×8=

已知105×3=315已知14×5=70 1050×3=

140×5= 10500×3=

1400×5=

2、列式并计算:

18,180,1800的4倍各是多少?

3、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4、综合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做对的同学奖红五星,有问题的同学给予指导帮助) 1900×3

4060×5

2700×4

5206×7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在用简便算法计算的过程中,要先乘0前面的数,得出结果以后再添0。

推荐第5篇: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课题:笔算乘法 课时:1个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班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和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位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进位,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问题:“个位上的积满十怎么办”和“在竖式中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还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引入教学,使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感悟学笔算乘法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算法多样

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明确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20×3= 300×4= 6×500= 7×800= 学生通过答题,顺利通过智慧桥,到达神奇的“数学王国”。

二、谈话导入: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他们分三人一小组进行合作,瞧,他们多团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反馈)

2、你能根据看到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提出例1中的问题: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先请学生估算:三盒彩笔大约是多少枝?)

4、师小结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除了估算之外,还要计算出实际的数量,如果要知道准确的枝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5、出示小精灵的问题: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三、探究新知

1、计算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12×3。

师课件出示12×3,想一想:12×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2、想一想: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前面学习的是整十数乘一位数,12×3中的“12”不是整十,所以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那我们应该怎样计算这道乘法算式呢?

3、前后四人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12×3的积,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4、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5、学生汇报算法,可能出现:

(1)用加法:12+12+12=36(枝)

(2)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枝)

6、比较算法:第一种用加法计算,现在是3个12,加起来比较少,很快就能算出来,如果加的个数多了,就比较麻烦,比如8个12,9个12,甚至更多,这样计算起来就很慢了。第二种算法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后,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运用了前面学习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出来。只是在计算的时候要进行三步计算才能算出来。两种方法比较,显然是第二种比较方便。

7、提出疑问,引出乘法竖式计算:那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加简便或计算更快的方法呢?

8、揭示课题:今天,数学王国的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设计意图: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介绍乘法竖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0页,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数学王国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给乘法算式列竖式的。(学生试着自学,并交流讨论乘法竖式的算理,教师巡视指导,遇到疑难时,可以给予引导)

2、学生反馈,当学生的回答符合算理时,适时出示竖式计算的过程。

3、加强学生对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在黑板上板书12×3的竖式计算:

12×3=36(枝)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4、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说算理,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五、练习巩固

60页练习“做一做”,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共同交流、讲评。 (1)说一说用乘法计算的理由是什么?

(2)要求用竖式计算后,同桌交换检查,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向老师提出,同时向学生调查,全部正确的人数。

(3)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有几种解答方法。 (4)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从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习,并注意练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六、课堂小结

1、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到数学王国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说一说,在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另外再次强调了笔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七、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

12×3=36(枝)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推荐第6篇:四上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P5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用具:课件、尺子 教学设计:

一、回忆旧知,复习巩固

1、口算热身: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乘法,关于乘法的知识大家掌握的怎么样?来考你一组口算题。

13×2

190×3

230×5

15×4

8×120

350×2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350×2,你是怎样算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学过的口算乘法掌握的不错。

师:同学们再看这两题,快速拿出练习本笔算。谁愿意上黑板来算。请2生。

2、(竖式)动动手、练练笔:23×24=

45×12=

师:同学们坐好了,请大家仔细观察,算对了吗?请算45×12=的学生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大家算的和她一样吗?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掌握的非常好。

师: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是乘法,但是难度增大了一些,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2名)老师在假期里去过青岛,我是从呼和浩特乘火车去的,请看:(多媒体出示)

1、教学例1:老师从呼和浩特乘火车去青岛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从呼和浩特到青岛有多少千米?(齐声读) 提问: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从呼和浩特到青岛有多远吗?怎么列式呢?

师列式板书: 145 ×12= (板书:145×12= )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吗?(一生说)

3、准确结果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必须要?

揭示课题,板书:笔算乘法

4、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师:你能试着算出145×12的准确结果吗?(一生板演)其他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列竖式计算。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强调:算完后,请同桌两人交流一下算法。(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6、交流汇报,归纳计算方法和算理。师:(请板演的学生)你能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吗?和她的结果一样的举手。

师:同学们都会了,但老师还有几点不明白的,谁能帮老师来解答? 提问:290是哪来的结果?这个是145吗?它表示什么?(145个十)它是怎么得来的?

对这题你还有什么补充吗?(写单位名称、答)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1、请你试一试。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这类题了,我们再来做几道题,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做数学书49做一做。要求:书写要工整,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明白吗?(请4人上黑板做。)分组做,

1、

2、3组学生做前两题,

4、

5、6组做后两题

订正,谁做错了?你能给做错了的同学提醒一下吗?(相同数位要对齐、记住加上进上来的数字)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两人讨论一下。(相同点:都是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要写在哪一位的下面。不同点:)

2、认真判一判。师:请你当回小医生。先观察是否对了,错在哪了?然后在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老师表扬: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对笔算乘法的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解决问题)下面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做完后,提出: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泥土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也可以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老师倡导咱们班也

组织一些环保小卫士,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小游戏:开锁(机动)师:屏幕上出现了什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那把锁吧。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运用的是迁移类推的办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用到。 思维体操。

我讲的这节课是我校正在研究的小学数学“441单元体系”中的一节迁移课。在

备课时,我也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的。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我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位数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书写位置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课本中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为情境,为了贴进我们的实际生活,我进行了改编,以我从呼和浩特到青岛有多远为例,引出新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回忆旧知,复习巩固;这部分内容是复习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并能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和算理迁移到今天的新知上来。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旅游是现代人的假期首选,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因此,我以我的旅游路线为背景素材,通过课前的谈话,让学生尽快的溶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即引入正题,列出算式后,直接让学生模仿两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完后,请学生说了算理,同桌两人互说算理,老师补充说明、点出重点。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就更加明确。

3、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这个环节我用了5道题请学生巩固学习。其中的第2题,改错练习,又一次的强调了注意点,而这注意点正是本课的难点。而“小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练习活动中来,便于以后更喜欢数学,更好的学习数学。

4、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

由于重复的说,学生有点不耐烦,因此,我通过一句“同学们都会了,但老师还有几点不明白的,谁能帮老师来解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自然的引入到算理的教学,并同时初步的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5、拓展延伸: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思维体操为优生展示了平台。肯请各位同行,各位领导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或意见。

推荐第7篇:21 笔算乘法 教案

《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执教: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

杨慧

电话18673630960

QQ46392059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8页例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情引入

1、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网上或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些词语:(出示课件图片)时尚达人、K歌达人,还有现在非常火的一个电视节目叫“中国达人秀”,那你们知道“达人”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自己属于哪一类达人?

(采访学生):语文达人、画画达人、体育达人、音乐达人„„

师:看来咱们班可真是藏龙卧虎呀!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个“计算达人秀”,看看哪些同学是咱们班的计算达人,好吗?

2、首先来个热身秀吧:“开心口算” 30×2= 14×7= 28×3= 180×3= 250×3= 105×5= 最后两题请两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口算的。

3、第二环:“笔算训练营”

师:刚才的比试,大家实力不相上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笔算训练营”。 (1)出示题目:185×23= 274×36= (2)分小组计算,并汇报:你是如何笔算的?

(3)指名小结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师:下面将进入更精彩的环节——“新手上路”

1、出示例题: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师提问:这个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怎样列式?

(1)指名列式,师板书:160×30= 106×30=

(2)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3)提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个环节要挑战的新知: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

2、探究160×30笔算方法

(1)尝试口算: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方法来试着算一算?

师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运用我们原来学过的方法,一下就解决了新的问题

(2)尝试笔算:这两道题又该如何笔算呢?请大家试一试

(3)汇报、交流160×30的笔算方法:

第一种: 160 × 30 ------ 000 480 --------- 4800

第二种:

(4)比较分析: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5)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方法:(课件演示)先算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

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6)用简便方法计算: 650 ×40= 30×280= 学生汇报,师提问:

(1)650 ×4,因数的末尾只有2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却有3个0呢?

(2)30×280=,你是如何简便计算的?

生: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后再计算。

师根据学生回答,颁发达人证。

3、探究106×30=的笔算方法

(1)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计算过程,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笔算的?

(2)提问:为什么你要把3和6对齐呢?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课件演示)

(3)质疑:中间的0乘3得0,这一步可以省去吗?为什么?如何确定这一位上的 积?

生:如果个位满十,可直接在这一位上写上个位进来的数,若个位不进位,则在这

一位上写0占位。

4、帮懒羊羊改错

师:看到大家秀得这么起劲,懒羊羊也想来参加,它也做了几道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吧。你觉得懒羊羊做得对吗?

501 106 46 × 30 × 50 × 205 ------ ------ ------ 1530 50300 230 92 --------- 1150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第一道,漏乘了中间的0; 第二道:多乘了中间的0 第三道:积的数位没有对齐

师:懒羊羊可真是太粗心了,在计算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要告诉懒羊羊吗?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5、师生共同小结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的“妙计”:

师:谢谢大家的建议和帮助,也祝贺大家在帮助懒羊羊的同时,掌握了许多“妙计”

(1)先算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

(3)笔算中间有0的乘法时,要记住别漏乘和多乘。

(4)计算完后,要仔细检查哦!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好了,接下来就是最紧张最激烈的环节了:终极“PK”秀

1、口算对决:小猴摘桃

2、精彩3选1: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

B、1000

C、10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4)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 )有几个零。 A、至少 B、一定 C、最多

(5) 36× 4 = 144 ( )× 40 = 14400

A、36 B、360 C、3600

3、速战速决(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就笔算。)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颁布达人证

(四)全课小结,谈收获

五、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因此,我设计了“计算达人秀”这一情境,将课堂变成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我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让学生先用已经学过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再大胆地尝试笔算,并通过对比,归纳出简便计算的方法,整个过程都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新课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三、把实践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在上面两个片段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后,进行了算理的探讨,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

四、注重评价,提高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置疑、释疑。反思并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困难的,在教学中,我创设了给懒羊羊改错这样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说出懒羊羊错误的原因,并让学生对懒羊羊提出建议,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有合作有交流、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在追求所谓个性张扬,热闹的背后,总给人有肤浅、浮躁的感觉。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把课上得朴实扎实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附:教师简介

杨慧:女,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1997年毕业于常德师范学校,先后在窑坡中心学校、津市二小、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工作。参加工作17年,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曾多次上出示范课、公开课,并多次参加省、市、校各级教学比武、才艺展示、录相课比武及说课比赛,深受领导好评,分获省一等奖、市

一、二等奖、校特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市

一、二等奖。自编自导的多部舞蹈作品在市艺术节大赛中获特等奖。因工作努力,曾两次荣立“三等功”,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光荣称号,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工会积极分子”。

推荐第8篇: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

师: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题目:

1 2 × 4 4 3 2× 2

反馈时,师问生:你是怎么算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法)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PPT出示P76例2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她们班同学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板书:18×3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2.探究“18×3”的笔算方法。

(1)估算

师:现在先请大家估一估,18×3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生:18估成20,20×3=60

(2)尝试计算18×3

师:18×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

生探索,师巡视。

师:已经写好的同学,谁能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他的方法。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生1:3个18相加

生2:我是这样想的,3乘8等于24,写4向十位进2。1乘3表示3个十,3个十加上进上来的2个十,得5个十,所以十位写5。

师:进上来的2,为了怕忘记或记错,我们可以把它记在竖式横线上十位的下面。

一边说,一边用红色粉笔把进位的2写上。

师问:谁跟他想的一样,也来给大家讲一讲?

教师小结,把竖式的计算过程再重复一遍(PPT出示),使学生明白笔算乘法进位的过程。

师: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怎么算?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

现在你会说18×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这题完成了吗?写横式答案、单位名称。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76做一做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暂时还没想好)想得到它 吗?不过有个要求,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数学大冲关的比赛。只有顺利闯关的同学才能得到它。 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

师播放课件:第一关

书上P76做一做

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前两题任选一道,第三题都做)

(1)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几个题和上节课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进位(板书)

师:想一想,做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不要忘记进位。

(2)教师小结:

师:说得真好。如果一个数位上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二十呢?满三十呢?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刚才我们计算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乘的呢?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以及从个位乘起。

师:成功闯过了第一关,我们来看第二关。

2.改错

(1)快乐的小羊们在一起做家庭作业,懒洋洋把43×6=248,喜洋洋说他错了,他说自己没错,你们说他错了吗?错了,请把懒洋洋改正。(师:各位满十没有想十位进一)

(2)小明在考试时很自信地把214×4=826,可是第二天把试卷发下来时,老师给了他一个叉,他很疑惑,明明自己算对了,可怎么还是错了呢?谁来帮帮他。(师:十位不能漏乘)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真了不起,顺利闯关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9篇:笔算乘法优质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王黎明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6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师引导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

2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24里面有几个一? 240里面有几个十?

2、口算

2×3= 8×7= 9×5= 10×3= 80×7= 200×3= 6+30= 10×4+6= 98×5≈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课件出示例1情境(教材第60页)。

师:观察图片,你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图中小红、小刚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有三盒彩笔,每盒12支,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可能出现:12+12+12= 12×3= 师:为什么用乘法算?

生:数量相同,有3盒,就是3个12,所以用12×3.师:请同学们先估一估等于几?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独立的算一算,算完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小组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方法一:画图。

方法二:加法形式。12+12+12=36。

方法三:分解组合。先算2×3=30,再算10×3=30,然后算6+30=36。 方法四:拆数。(1)9×3=27,3×3=9,27+9=36。 (2)8×3=24,4×3=12,24+12=36。 …… 方法五:乘法竖式。

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一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该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二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三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但数位比较多时,不容易快速口算出准确的结果。方法四虽然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乘后再加,比较麻烦。方法五比较简便。

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笔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学生的竖式讲解: 1 2 × 3 6 ······2×3 3 0 ······10×3 3 6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算3×2=6,后算3×10=30。 师:3×

2、3×10表示什么? 生:3个2,3个10。

师: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 让学生多说几次。

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师生共同学习简化后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 2 ······因数 × 3 ······因数 3 6 ······积 请学生再说一说乘的过程。 解决问题:12×3=36(支) 答:一共有36支彩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板演)

3 4 1 2 2 1 1 3 1 2 × 2 × 4 × 4 × 3 让生自己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3 2 3 1 2 3 × 2 × 2 × 2

3、对对错错。

21×4=64 321×3=323

2 1 3 2 1 × 4 6 4 3 2 3

四、总结提升

1、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乘法应该注意什么呢?

五、作业设计 练习十三第

1、2题。

× 3

推荐第10篇:《笔算乘法》教案2

《笔算乘法》教案2

笔算乘法(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

1、做一做,练习十五

1、2题。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65页例

2、做一做,练习十六

1、2题。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

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5、

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第11篇: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座“通往数学王国的智慧桥”,引出复习题。(1)口算:20×3= 300×4= 6×500= 7×800= (2)估算:97×4≈ 215×6≈ 489×7≈ 316×6≈ 学生通过答题,顺利通过智慧桥,到达神奇的“数学王国”。

二、谈话导入: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他们分三人一小组进行合作,瞧,他们多团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1、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反馈)

2、你能根据看到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提出例1中的问题: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先请学生估算:三盒彩笔大约是多少枝?)

4、师小结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除了估算之外,还要计算出实际的数量,如果要知道准确的枝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5、出示小精灵的问题: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三、探究新知

1、计算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12×3。

师课件出示12×3,想一想:12×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2、想一想: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前面学习的是整十数乘一位数,12×3中的“12”不是整十,所以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那我们应该怎样计算这道乘法算式呢?

3、前后四人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12×3的积,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4、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5、学生汇报算法,可能出现:(课件出示以下两种可能) (1)用加法:12+12+12=36(枝)

(2)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枝)

6、比较算法:第一种用加法计算,现在是3个12,加起来比较少,很快就能算出来,如果加的个数多了,就比较麻烦,比如8个12,9个12,甚至更多,这样计算起来就很慢了。第二种算法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后,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运用了前面学习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出来。只是在计算的时候要进行三步计算才能算出来。两种方法比较,显然是第二种比较方便。

7、提出疑问,引出乘法竖式计算:那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加简便或计算更快的方法呢?

8、揭示课题:今天,数学王国的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设计意图: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介绍乘法竖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4页,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数学王国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给乘法算式列竖式的。(学生试着自学,并交流讨论乘法竖式的算理,教师巡视指导,遇到疑难时,可以给予引导)

2、学生反馈,当学生的回答符合算理时,适时出示竖式计算的过程。

3、加强学生对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在黑板上板书12×3的竖式计算:

12×3=36(枝)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4、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说算理,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五、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74页“做一做”3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黑板板演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75页练习十六的1到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共同交流、讲评。

(1)说一说用乘法计算的理由是什么?

(2)要求用竖式计算后,同桌交换检查,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向老师提出,同时向学生调查,全部正确的人数。

(3)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有几种解答方法。

(4)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从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习,并注意练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六、课堂小结

1、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到数学王国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说一说,在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另外再次强调了笔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七、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

12×3=36(枝)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第12篇: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 课 题 笔算乘法(例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究并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项计算方法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材第 49 页例

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

1、

2、7 题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积的书写位置,并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电子计算器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或估算下面各题:

23×20=

42×30=

24×11≈

92×31≈

24×11≈

92×31≈

学生口答结果 复习计算知识,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为 学习新 课 作准备。

2、每盒彩笔有 24 枝,3 盒有多少枝?10 盒有多少枝?13 盒有 多少枝? (具体详见幻灯片第三页)

3、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 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 北京用了12小时, 火车1小时行 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 米?

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 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 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 × 12估 计 一 下 大 约 是 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说 出 估 算 的 方 法解决问题150×10=1500,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145×12=1740 竖式计算过程如幻灯片第 5 页 演示效果 问: 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首先相同数位上下对齐, 先用第 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依次去乘 第一个因数的不同数位上的数 (从个位起) ,所得的数和相应 数位对齐; 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 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不同数位上的数(从个位起) ,所得的数和相应数位对齐, 最后把 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先算 145×2,再算 145×10, 两部分积 的相同数位对齐, 最后相加便是结果。用学过的计算工 具,计算器来验算。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强调相应的数位对应相应的 积 (正确书写积 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

1、49 页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第 7 题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

1、练习第 2 题

2、练习七的 1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其他学 生在本子上独立计 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巩固点名提问,说出错处,并会改正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 分小组汇报交流并 提 高 学 生 的 计算能力。 选代表板演,展示成果。 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 收获?

六、作业:练习七第

3、4

第13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笔算乘法 (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74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

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元旦”节就要到了。每个班都要举行一些活动。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一副画画的情景就有许多的数学信息,你们发现了吗?

生:3个小朋友。两摞图画纸。三盒彩笔。„„ 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生2: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生3:一共画了多少个葵花?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

生:3×12

12×3

二、猜想结果,方法验证:

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12×3正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 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三、提供空间,探索竖式

师:数学讲究简炼,除了以上方法,你还能创造出一种更简单,计算得更快的一种书写形式吗?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一试。(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定几个人到黑板上板书:

师:同学们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现在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来说一说我的思路,我来说一说你的思路,猜一下,他们在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自由谈: 生1: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生3: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 „„

生评价得出最简练的方法:

四、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师:(课件演示)

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研究的内容:笔算乘法。

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12×3笔算竖式的过程和方法。

五、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师:我们刚才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列式并用竖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算法。 2.我会填!

3.竖式计算。(可选期中两栏解答) 14×2

33×3 21×4 423×2 212×3 2442×2 4.顺口溜:(抢答)

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___条腿。 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___条腿。 一只蜘蛛8条腿,11只蜘蛛___条腿。 一只蜈蚣42条腿,2只蜈蚣___条腿。 5.解决实际问题.小刚在布置房间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应该放一瓶花,于是他到房间里选了这样4种鲜花: 月季 郁金香 米兰 百合 6元 12元 14元 22元 ①买2束百合,应付多少元?2束米兰,3束郁金香呢? ②如果搭配起来插一瓶花,你打算怎样插瓶?

六、知识梳理,师生小结。

第14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李慧 黄河中心校 2014年11月11日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习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的方法及乘法竖式的列法和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20×9=

40×6=

400×3=

600×8= 12×4=

22×3=

23×3=

43×2=

2、填一填

1)、28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

2)、122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百位上是(

),表示(

)个(

)。

3).2个百、3个 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大家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汇报,板书信息: 板书:3盒水彩笔,每盒12支

3、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支彩笔?板书问题。

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1)。12×3

2).12+12+12 集体计算12+12+12

三、合作探究:

1、用什么方法计算12×3的积,先独立计算,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2、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3.分类评价: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连加法;

(2)口算:10×3=30

2×3=6

30=6=36 (3)还有列竖式计算,请学生板演。

问:6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呢?(加强学生对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的理解)

4.认识竖式(加强学生对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

12×3=36(支)

1 2 ×

1 2 —————

×

6......2×3 ————

0……10×3

3 6 ———— 3

6 5.强化练习

34×2(让学生说明算理)

6师:那我们在写乘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呢?

(注意:两个乘法的数位要对齐,在左侧写上×,然后画上横线开始计算,这和加、减法法竖式的注意事项是一样的。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四、巩固提高

1. “做一做”第1题, 第2题多媒体展示,学生在学习纸上计算。

2.对对错错。

3.我能行。(两道解决问题练习题) 4.数学小游戏。 5.

五、课堂小结

回头看,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预设:

12×3=36(枝)

1 2 ×

3 —————

6......2×3 3

0……10×3 ———— 3

6

1 2

×

3 ————

3 6

第15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我的教案

2.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我的教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 我的教案

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我的教案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本节课从学生课堂 我的教案

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第16篇:教案示例[笔算乘法(进位)]

教案示例[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

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

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17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笔 算 乘 法

济水南街学校

贺青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按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编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估算”的巩固和应用。笔算的教学又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两个层次,本课时只学习不进位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四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做准备,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其算理。学生在面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个新知识时,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想到了拆数的方法,通过口算解决;有部分学生能在他人的帮助下计算出正确结果;还有部分学生在计算完成24×2=48之后,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针对学生这些具体情况,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借助学生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问题解决方法与数学思想:

教学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反馈测评三步,让学生自学,对学,互学,群学,帮学等方式,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自我展示,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中去,生活和数学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方格纸, 授课时间:

一节课(40分钟,10分钟导,10分钟学生学,20分钟练习)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你能快速说出答案吗?

12×20= 10×30= 24×10= 20×32= 21×40= 18×20= 2.你能说出列竖式笔算方法吗?

22×9=

24×6=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问题吗?你能帮她们解决吗?

2.学生思考,交流,(自学,对学) 3.列算式 24×12=

4.观察一下,和前面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怎么算?用学过的方法能解决吗?(分组讨论,交流) 5.板书:2本 24×2=48﹙元) 10本 24×10=240(元) 12本 48+240=288(元)

6.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引导列竖式的方法 (板书课题)

7.动手列竖式,问:遇到什么问题吗?怎么解决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可以吗?

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办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帮学个别学生。  分组展示。  点评方法。

问:十位上的1怎么办呢?拿出格子纸试一试怎样填写?

问:1×4=4, 4写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1×2=2,2写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

问:240后边的0可以去掉吗?有影响吗? 问:48和240怎么办? 8.算法回顾。

9.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方法,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怎样用竖式计算24乘12.(课件演示) 10.对比强化。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竖式,与以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计算时,那一步最关键?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找位置(课件展示) 2.动手作一作:

23×13= 33×31= 43×12= 11×25= 3.我是小医生

32×22= 31×32= 13×12= 11×25=

32 3 1 1 3 1 1 ×22 ×3 2 × 12 ×2 5 64 6 2 26 5 5 24 9 3 13 2 2 304 15 5 166 2 7 5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就是这样,不断的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利用今天的学习方法,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作到学以致用。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1和第2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24×12=288﹙元﹚ 2 4

× 1 2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 2 8 8

第18篇:笔算乘法教案(进位)(优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虎威中心校 杨莹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的

2、

3、

4、6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乘法估算。

2.能力目标:能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或失败情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画面);图片。南瓜形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欣赏画面。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师:同学们,你们会下围棋吗?我们中国是围棋的故乡,古代的四大才艺琴棋书画中的“棋”指的是围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比赛用的围棋盘(出示棋盘),这个棋盘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为题呢!你们想知道吗?实物投影围棋棋盘图,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通过棋盘图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你能根据这个棋盘提出用乘法解决 的数学 问题吗?

生1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生2:棋盘上一共有多少道线? 生3: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师:今天我们先来解决“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这个问题。

- 1(3)抽生点评。

2.争当小医生。学案“活学”部分 3.游戏

(一)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收南瓜(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师:这里有4个大南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卡片,全组成员都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先独立计算,再展示汇报。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根据出现错题的情况,师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

4.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5.游戏

(二)——采花蜜。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师:小蜜蜂在忙什么?(采花蜜)

每只蜜蜂身上写有数字,每朵花上有算式,请你们帮蜜蜂找到采蜜的花。 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点评。

四、当堂检测:学案“测学”部分。

五、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能解决其余两个问题吗? 扳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进位)

1 9 ×1 9

1 7 1——171是9乘19的积 1 9———190是10乘19的积 3 6 1——361是171加190的和

相同数位对齐,相乘结果别忘加进位数,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 3 -

第19篇: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不进位)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二小学 麦惠芳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6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有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数学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解决:

让学生学会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并能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点子卡、磁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谈话导入。

2、快乐逛书城。(出示情境图)

3、复习旧知,快乐算一算。(出示信息问题) ①书包每个43元,买2个,一共多少钱? ②水彩笔每盒12支,买40盒,一共多少支?

③漫画书每套14本,买8套,一共多少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出来) ④如果买12套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列式,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2、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小研究。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5、优化及比较。

6、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填。(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3 4 ×2 2 6 8 …… 34×( )

6 8 …… 34×( ) 7 4 8 …… 68+( )

2、我会算。(46页做一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我是啄木鸟。(47页,第3题,并说说错在哪里?)

4、48页第7题。(继续逛书城)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举一反三。

今天麦老师带了400块钱逛书城,想买11本科技书和12本《数学乐园》,《数学乐园》24元,科技书15元,够钱吗?

第20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

笔算43×2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引导学生回答,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二、学

1、出示例题

14×12=

(1)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思考演算 ,看看谁的办法多。 (2)同桌讨论、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3)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

三、教

教学例题一14×12=

1、小组展示,彰显风采

(1)拆分法,转化成口算

将12拆成10+2,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140+28=168. (2)拆分法,转化成一位数乘法。

12=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 (3)列竖式计算。直接将14×12的竖式写出来。 (4)其他方法。如运用连加,直接用14个12相加求结果;直接数点子图;圈画点子图,先圈出10行,一行14个,10行就是140,再加上剩下的2行,有28个点子,然后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等等。

2、学生纠正、补充、质疑

3、老师点评,划分为3种思想:

(1)采用拆分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用口算就能解决。

板书:拆分、口算

(2)利用竖式解决,板书:竖式

(3)利用点子图,

板书:图形

4、同学们看看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呢?

预设:竖式最简单,竖式一步就能算出来,还容易看明白。

师总结:当我们算较大的数时更能体现竖式的优越性。

5、沟通口算、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竖式计算还和哪种算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预设:竖式和口算第一种算法和点子图的算理是一样的。

四、练

1、用竖式计算。

(1)12×31=

(2)43×12=

(3)32×22=

(4)23×13=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