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1 07:39:56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沈妍琼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适应新生活。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2.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二、教材分析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例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课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5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中国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三、教学目标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如第1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和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

批判反思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它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依据批判与反思的对象,批判反思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核心是对某种“道德权威”的超越,如成人(特别是家长及行业)权威,他人(主要指同龄人)权威、习俗(包括法律、法规)权威等。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外在的道德权威的超越外,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即荀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己”。对低年段儿童而言,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教材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学习方式非常普遍。例如,在榜样学习中,实际上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含着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与标准。在辨析环节,一年级下册特别强调教师要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除教材上的范例外,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出示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其进行批判反思。这一思路贯穿低年段教材,本册中从第一单元开始,很多课都体现着这一思路

四、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我们爱整洁 第二周 我们有精神 第三周 我不拖拉 第四周 不做小马虎 第五周 风儿轻轻吹 第六周 花儿草儿真美丽 第七周 可爱的动物 第八周 大自然,谢谢您 第九周 我和我的家 第十周 家人的爱 第十一周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十二周 干点家务活 第十三周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第十四周 请帮我一下吧 第十五周 分享真快乐 第十六周 大家一起来

五、检测与评价

期末统一检测,并进行评价

推荐第2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1)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刘海静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学习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教学的课堂常规对于刚入学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更别说什么道德与法制,法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才能让他们慢慢地了解其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课。其内容为:第1课

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2课

拉拉手,交朋友

第3课

我认识您了

第4课

上学路上

第5课

我们的校园

第6课

校园里的号令

第7课

课间十分钟

第8课 上课了

第9课

玩得真开心

第10课

吃饭有讲究

第11课

别伤着自己

第12课 早睡早起

第13课

美丽的冬天

第14课

健康过冬天

第15课

快乐过新年

第16课

新年的礼物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进行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把法治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养成学生的与法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演示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推荐第3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刘渡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七(4)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个人认为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从初步摸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七年级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学生的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学生刚上初中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较差,虽然思想品德的内容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强学生基础训练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为新版教材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四个单元十课,设计了21框。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为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

1.帮助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编写好自己的梦想,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2.帮助他们在清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从而享受成长带来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实和丰盈。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友谊的天空”,它是一单元的延伸。

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友谊,拥有怎样的交友智慧,特别是如何理性的结交网友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教师的重要作用,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帮助我们掌握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七课“亲情之爱”主要向学生介绍家是我们的寄居之所,家里有亲人和亲情,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家具有的深厚意味,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美德。 本单元更加注重道德教育,随着立德树人观念的落实,道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思考”由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组成。

本单元是前三个单元的延伸,是整个初中课程中生命健康教育的最核心内容。它主要是针对我们青少年频频出现的健康安全问题而设置的。

学习本单元是让我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本教材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学生之间更多地互动。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

三、教学目标:

(一)、总的目标要求是: 力求体现加强基础知识; 培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与法律的认识和学习。

(二)、具体目标是:

1、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高效完成作业等习惯。并慢慢掌握答题技巧;

2、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的合作学习,学会在老师引导、同学交流和分享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3、积极参与课堂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

4、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来提高思想觉悟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5、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6、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加强闭卷降分考试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考试的要求。

8、充分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推荐第4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6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教学工作计划

濮阳县第二中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担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据此,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2016年 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 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二、教学措施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6、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三、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第一课第一框题、第二框

第二周

第二课第

一、二框题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第二十二周 第三课第

一、二框题

第四课第

一、二框

复习第一单元(月考) 评卷、第五课第一框 第五课第二框题 第六课第一框、第二框

第二单元小测试 第七课第

一、二框题 复习一二单元 期中考试

评卷、第八课一框题

第八课第二框题、第九课第一框第九课第二框题 第十课第一框题、第二框 复习、月考 复习第一单元 复习第二单元 复习第三单元

复习第四单元

期末考试

推荐第5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内容

《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三、教学要求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备课。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一、我是小学生啦

1、开学第一天 2 2

2、拉拉手,交朋友 2 3

3、我认识您了 2 4

4、上学路上 2 5

二、校园生活真快乐

5、我们的校园 2 6

6、校园里的号令 2 7

7、课间十分钟 2 8

8、上课了 2 9 期 中 2 10

三、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9、玩得真开心 2 11

10、吃饭有讲究 2 12

11、别伤着自己 2 13

12、早睡早起 2 14

四、天气虽冷有温暖

13、美丽的冬天 2 15

14、健康过冬天 2 16

15、快乐过新年 2 17

16、新年的礼物 2 18- 期末 复习6

推荐第6篇: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王洪英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周

我的自画像

2课时 第二周

别人眼中的我

2课时 第三周

心中有阳光

2课时 第四周

温馨的港湾

2课时 第

五、六周

第七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说说我们的学校

校园里的发现

给学校画张“地图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看地图,找家乡

家乡的山和水

我的家乡变了样

家乡明天更美好

我喜欢过年

家乡的风味小吃

小城故事多

一起采风去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推荐第7篇:二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7-2018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班级学生共53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6人。

2.两个班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3.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4.两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一班的孩子较为活泼顽皮,二班的孩子纪律意识强一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关注身边最常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浓浓的亲情,而且还通过延伸、拓展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节日,关注祖国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课假期有收获 第二周:第二课周末巧安排 第三周: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 第四周: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五周:第五课我爱我们班 第六周: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第七周:第七课我是班级值日生 第八周:第八课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 第十周:第十课我们不乱扔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

机动:四课时

推荐第8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二年级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二年级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县教育局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道德与法制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课程标准总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具体目标

1.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认识秋天、冬天等季节变化,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了解秋天、冬天的节日,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

5.培养初步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安全知识,危险来临时懂得自救,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不挑食。

四、具体要求

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3)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

1、美丽中国(第一周) 我是小导游(第二周) 您好,祖国(第三周) 美丽的首都北京(第四周) 欢度国庆(第五周)

2、秋天来了(第六周) 一起找秋天(第七周) 秋天的发现(第八周) 秋天的收获和乐趣(第九周) 秋天的节日(第十周)

3、我们的课余生活(第十一周) 多彩的课间生活(第十二周) 快乐的双休日(第十三周) 巧安排

收获多(第十四周)

4、健康安全每一天(第十五周) 合理饮食身体好(第十六周) 小心,别伤着(第十七周) 危险来临时(第十八周)

5、和冬爷爷交朋友(第十九周) 冬爷爷来了(第二十周) 和冬爷爷一起玩(第二十一周) 快乐的寒假(第二十二周)

备注:进度安排可以根据实践情况随时调整。

推荐第9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秋季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新龙场中学

李开芹

一、指导思想

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境界,研究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考出好成绩。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得让他们学会灵活应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学生重视道德与法治课,产生直接兴趣,具备向学性、亲师性。

2、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结合国内国际重大时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增加趣味性,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前进。

4、精心组织复习,做到跟定课程标准,落实三维目标,揭示方法,指点迷津,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5、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漏。

6、教学进度及安排

本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1.1.1

1.1.2

1.2.1

1.2.2

第二单元

2.3.1

2.3.2

2.4.1

2.4.2

2.4.3

2.5.1

2.5.2

2.5.3

第三单元

3.6.1

走进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

在社会中成长

网络改变世界

合理利用网络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

遵守规则

尊重他人

以礼待人

诚实守信

法不可违

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勇担社会责任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3.6.2

做负责的人 12

3.7.1

关爱他人

3.7.2

服务社会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13

4.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14

17、

18、

4.8.2

4.9.1

4.9.2

4.10.1

4.10.2

19、20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维护国家安全

关心国家发展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推荐第10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郑吉富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9 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附后)

第11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二年级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二年级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乾安县教育局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要求

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3)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四、教学内容 1.假期有收获 2.周末巧安排

3.欢欢喜喜庆国庆 4.团团圆圆过中秋 5.我爱我们班

6.班级生活有规则 7.我是班级值日生 8.装扮我们的教室 9.这些是大家的 10.我们不乱扔 11.大家排好队 12.我们小点声

13.奇爱家乡山和水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16.家乡新变化

五、教学总量 16课时

第12篇: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7学年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分析

1.体现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境,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

2.综合构建主题,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3.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爱心小天使,第二单元文明小公民,第三单元节约小标兵,第四单元环境小卫士。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一起的快乐;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2.关心、爱护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生活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

1.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遵循综合建构的原则,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连续性、发展提升性和差异性。

六、教学难点

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

七、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八、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一 -

五周

爱心小天命 第六 -

八周

文明小公民 第九 -

十三周

节约小标兵 第十四周 - 十六周

环境小卫士

科任教师:梁利桥

二〇一八年三月二日

第13篇: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7-2018年初一思品下册教学计划

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本学期我们初一思品组全体同仁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习美教学,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引领下打造习美课堂,在习美课堂中不断培养自己的习美好习惯。让习美教育深入人心,真正体现出做习美教师的特色。为了搞好本期思品学科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以便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为此作出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教育功能, 围绕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遵从课程标准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顺利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习氛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培养良好品质,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历经风雨才见彩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走近法律与法同行”,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构建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目标

1、在本期的思品教学中,我决定首先在班上选好学科组长。小组长管理其他成员。要求当天上的内容当天必须完成作业,并能够背诵。

2、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珍爱生命。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学生要明白书中所讲的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点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运用知识点分析自身的情况。并在学习后使自己的思想意识有所转变,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五、工作措施

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 备课环节;

认真钻研教材,同时,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上课环节:

1、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自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观点,谈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相互探讨达共识。

2、教学语言力求凝练简洁,启发围绕重点学生去读、思、说、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及时反馈,围绕易错点进行判断辨析,强化导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思品 备课组教学进度及分工表

第14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教学计划

学生知识基础现状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很大提高,提高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践行;进一步了解了宪法和相关法律,增强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但同时如何依法参与民主生活、履行政治义务还不明确;对国情国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全面;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够;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必须把对国家、社会、自己的生活,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想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价值追求。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本册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分为两课。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进行有效备课,理清脉络,建构体系,把握主旨。

2、精选事例创设情境,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

3、课前进行新闻播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进度:

预备周: 制定计划,分配备课任务 第一周: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二周: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三周:

第一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四周: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五周:

十一长假

第六周: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七周:

第一次月考及讲评

第八周: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 第九周:

迎接期中考试系统复习第十周:

期中考试及讲评

第十一周: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 第十二周: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三周:

第三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十四周: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第十五周: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维护祖国统一) 第十六—十七周: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十八周:

元旦假期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第15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上)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有效学习》专题的内容要求,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欲达到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及教学进度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五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16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进度:

(后附进度表)

第16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 2017-2018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张艳红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

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

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

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5、了解元旦和春节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认识十二生肖,学会区别公历和农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够尝试一物多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积极参与新年联欢活动,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入学教育 1课时 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

共8课时 第二周 开开心心上学去 2课时 第三周 拉拉手,交朋友 2课时 第四周 我认识您了 2课时

第五周 上学路上 2课时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共8课时 第六周 我们的校园 2课时 第七周 校园里的号令 2课时 第八周 课间十分钟 2课时 第九周 上课了 2课时 第三单元: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共8课时 第十周 玩得真开心 2课时 第十一周 吃饭有讲究 2课时 第十二周 别伤着自己 2课时 第十三周 早睡早起 2课时 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真温暖 共8课时 第十四周 美丽的冬天 2课时 第十五周 健康过冬天 2课时 第十六周 快乐过新年 2课时 第十七周 新年礼物 2课时

第17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本册教学内容分4个单元:我的好习惯、我和大自然、我爱我家、我们在一起,共16课。主题下又分设了四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四、教学目标

1 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 学会有精神,面貌好 3 珍惜时间,和拖拉说拜拜 4 不做“小马虎”。

5 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6 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热爱大自然。

7 珍爱小动物,保护自己。

8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亲敬长。

9 学会交朋友,和朋友分享,同朋友合作。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热爱劳动,做事认真,有耐心,有毅力。

2、独立、安全地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3、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学会合作和分享。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我们爱整洁 第二周

我们有精神

第三周

我不拖拉

第四周

不做“小马虎” 第五周

风儿轻轻吹

第六周

花儿草儿真美丽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2017-2-15

可爱的动物

大自然,谢谢您 我和我的家 家人的爱

让我自己来整理

干点家务活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请帮我一下吧

分享真快乐

大家一起来

花桥中学 喻湘铃

第18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更名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2016年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并在全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将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要求增加和融入到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低年级单元框架

单元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单元体验活动

我爱我家(家庭场域) 说说我自己 我爱爸爸妈妈 幸福一家人 大声说出我的爱 我爱学校(学校场域) 可爱的校园 老师,您好 我的新伙伴 学校常规我知道 健康每一天(自然场域) 好牙伴我一生 爱护眼睛和耳朵 学会自我保健 争当健康小卫士

心中有规则(社会场域) 我和伙伴一起玩 红绿灯在站岗 游乐园里真开心 与规则同行

1.参照课标提出的课程框架,创建有内在逻辑的教材单元框架。《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 。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 。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5.实现课程综合,促进儿童获得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等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有机整合了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内容,使儿童的学科素养得到综合培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这样的课程整合,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综合性、真实性、丰富性,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建议 1.四个层次的教学建议

第1层次:认真学习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与逻辑,按教材编排的活动步骤教学。因为苏教•中图版低年级教材内容编排逻辑性较强,便教利学。

第2层次: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学校德育活动需要,重组教材进行教学。可以是一篇课文内的活动顺序调整,也可以配合学校德育主题活动调整课序。

第3层次: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感或地域特色。

第4层次: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文为基础资源,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出彩。

2.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①首先好好理解教材。②备课要舍得花功夫。先备学生,根据单元或课文教学主题,了解学生思想脉搏,使教学有针对性。③不打无准备之战。要准备一定的道具、活动材料,教研组共享。要布置学生做些课前准备,例如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在家长帮助下查阅一些资料等。④课前写教案,课后写随想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第19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二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欢度国庆 第八周 我爱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 中秋节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

第十三周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 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过新年

送给新年的礼物 梁村镇中心小学

第20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7-2018一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教材内容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遵循《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高高兴兴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了解上学要遵守的规则以及放学要平安到家。

4、聊一聊学校的老师,分享与老师在一起高兴的事情。

重点: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了解上学要遵守的规则以及放学要平安到家。 难点:分享与老师在一起高兴的事情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1、通过学校里的国旗,初步认识国旗,知道国旗的样子以及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

2、让学生知道上课应该怎么做,交流多彩课程带来的乐趣。

3、让学生交流参加的课间活动,遵守课余活动的规则。

3、让学生形成爱护学校环境卫生的意识;做事认真负责,知道值日生应完成的任务,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重点:让学生知道上课应该怎么做,交流多彩课程带来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形成爱护学校环境卫生的意识;做事认真负责,知道值日生应完成的任务,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养成勤洗手、爱刷牙的个人卫生习惯,知道洗手、刷牙的正确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2、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饮食基本常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3、初步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习惯,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知道正确姿势对身体的好处,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养成做事情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要知道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重点: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

难点:养成做事情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要知道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第四单元:天气虽然冷有温暖

1、感受冬天的美,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学会照顾自己,养成坚持冬日锻炼的习惯。

3、了解冬天里的节日,热爱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重点: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学会照顾自己,养成坚持冬日锻炼的习惯。 难点:感受冬天的美,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提高教学的保障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 3 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