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42:3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单传芩

羊流镇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2.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的含义,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

3.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结合具体事例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结合具体事例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并读一下,让学生猜。)咱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活动

一、课件出示放大的情境图

师:观察画面,你从钟面上能发现什么?对时和分你了解哪些知识?跟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当第一个小组同学汇报后,教师要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使其发现的内容更全面)

2、师归纳总结:师生一起看课件。进一步明确钟面上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介绍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有 5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60 个小格。

3、学生看时针与分针动的情况,探索时和分的关系。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所以,1时=60分

4.出示几个钟面,让学生辨认上面的时刻。

活动

二、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1.学生观察钟面,说出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并说出联欢会开始的时刻与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相差多少时间?

2.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通过学生体验、教师举例,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有多长?)

3.师小结:其实一分钟我们也能做很多事情,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身边的每一分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同学们说好不好?

活动

三、体验一小时有多长

1.学生观察钟面写出第7个节目与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并计算出第7个节目和第20个节目间隔的时间是1小时。

2.师:同学们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白1小时的含义。

3.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第10个节目与第7个节目间隔多少时间?

三、巩固练习

四、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

师小结:同学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重要,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同学们能做到吗?

推荐第2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 。 课前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学生带两袋食盐,

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一些1角硬币

3、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一步建立“轻”“重”的观念

1、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

观察:从这一游戏当中,你看出了什么?(一轻一重)

2、想一想飞行员和小蚂蚁同时从飞机上飞下来,飞行员安然无恙,小蚂蚁为什么死了?(小蚂蚁很轻)

3、、掂一掂 请同学们一手举起一本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有什么感觉? (书重本轻)

二、建立“克”的观念

1、建立1克的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个1角的硬币,掂掂有什么感觉?(轻)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天平及它的使用方法,并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1个1角的硬币很轻很轻。再轻也有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使用它时:先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对准0刻度线。左边的盘子里放要称的物品(放上一枚一角硬币),天平往一边倾斜,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重多少呢?比较轻的物体,移动游码,使左右两边平衡,晃动的指针对准0,读出游码上的刻度,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晃动的指针对准0,把砝码的质量加起来就是物体的质量。 2)、称一称,

我们的1角硬币大约重1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1角硬币都是重约1克,比如(

),它们的重量都超过了1克。

3、找一找、说一说

1克: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大约1克重的物品。 5克:五枚硬币

10克:10枚硬币,找一找。说一说

(直接让学生拿出100克和500克,比较掂)

100克和500克比较,说出这两个重量之间的物品,大约有多少克?

三、引入“千克”

1、掂一掂。

我们知道1袋盐重500克, 2袋盐重?(1000克),1000克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盐有多重。 1000克=1千克

“千克”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用来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

一般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来表示。

2、比一比

用手掂1千克和1克,感受1千克比1克重得多。 过度:称量1千克的物品常常用到盘秤。

3、称一称 1)、认识盘秤。 盘秤。它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用的。由于用途不一样,它们秤面上的刻度也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先来观察老师的盘秤秤面,秤面上有什么?再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内的盘秤,它是用什么来做单位的?看明白了吗? 2)、称一称:演示称1千克盐。

4、猜一猜

1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各有几个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身体当称来称一称1千克苹果、梨、西红柿大约有几个? 方法:一只手拿着2袋盐,一只手拿着苹果、梨或者西红柿,估一估,猜一猜、数一数大约有几个?然后到公证处称一称你猜的对不对? (选两名公证员和四名监督员)

5、动手实践:

1)、学生称一称1 千克苹果、梨、西红柿有几个 (学生活动)

2)、我们知道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梨、西红柿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不能光看个数,还要看每一个的质量)

6、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

(说说周围那些物品比1千克重)西瓜、南瓜、小兔子、菠萝、冬瓜、鸡鸭鹅

四、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通过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认识了他们,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了生活中的克与千克,他把这些知识分成了八组,一个小组一张题卡,只要你答对他的问题,你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答对题奖励一个拓展知识或者一个思考题) 1. 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1 个鸡蛋重约 50(

)。 (2)妈妈的体重约 50(

)。

2、在○里填上“> ”“ < ”“ =”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3、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写出体重

5、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6、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作业。

1、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物品名称

六、板书: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估计的质量

称出的质量

《年月日的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冬(11),三十整。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 7 )个大月,( 4 )个小月 (2)5月1日的前一天是( 4 )月( 30 )日 (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 8 )月( 31 )日 (4)四月份有( 4 )个星期零( 2 )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 7 )月和( 8 )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课本P56的第

5、6题。

推荐第3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管翠英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纸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3.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5.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移现象。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挂图、箱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移动课本和文具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移到自己的左边,把文具盒移到自己的右边,使自己面前的桌面空一块位置来。推窗户(创设感知情景) 师:教室里需要通风,请同学们把窗户推开。 师:如果教室很冷,我们得把窗户怎么样呢? 生:推上

师:对,请同学们把窗户推上。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像这样需要移动的工作。

3、移动纸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同学们,这有一个大纸箱,现在要把它放到另一边,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把纸箱放到中一边)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推、有的用拖、有的用搬,用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把箱子移到另一边去。生活中像我们移动箱子这样的例子也是太多了。

4、出示生活场景挂图(创设感知情景)

师:(出示:(1)建筑工地升降机图。(2)观光缆车图,启发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总结)像把课本和文具盒移动、窗子推开和关上、纸箱移到另一边、升降机升降、缆车开动等等现象。这些物体都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移动的过程只是位置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就叫做“平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平移”的知识,好吗?(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移的特点:

1、小组讨论(巩固对平移的初步认识)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现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们各自见过的平移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出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他们小组的讨论情况。(在学生说出诸如:电梯上下、国旗升降、抽屉拉动等现象后,进行总结)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说的很好。我们的数学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还有很多平移的现象,相信大家只要勤于观察和思考,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2、交换座位(导出平移方向和距离的内涵)

师:(请第4排的“甲”同学与第2排的“乙”同学交换座位。请第3组的“丙”同学与第6组的“丁”同学交换座位后,再问)甲、乙、丙、丁4位同学是不是发生了位置的平移?

师:(扣紧:位置变了,其他未变。待同学肯定回答是平移后,再问) 师:(在同学回答后,总结)说得很对,平移总是有具体的方向和移动距离的。

3、教学例题1 (学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平移既然有具体的方向和移动距离,那么怎样来确定它的方向和距离呢?现在我们来分组操作并讨论。(将学生前后四人一组,每人发给一个硬纸片做的小房子)请同学翻到课本第41页,找到方格中的图案。

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和操作)图上画了什么?实线画的房子表示什么?虚线画的房子表示什么?为什么在右边虚线房子下面写的是“向左平移7格”,在上面虚线房子旁写的是“向上平移5格”,请小组同学认真讨论,并请同学们拿老师发给你们的小房子对照书上图案认真动手操作,看看哪组同学发现的东西多,能不能完成横线上的填空。

师:(巡视学生操作和讨论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总结汇报一下他们操作和讨论发现的内容,他们填写的答案是什么?(汇报完毕后请全班补充)

三、巩固提高,学会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独立完成练习1(巩固已学平移方向和距离的知识)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 要来挑战了。挑战

(一)请同学们翻开书43页练习十的第1题:把红色的小帆船向右平移4格得到哪个图,请涂上颜色。

(巡视学生完成练习,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学生作业。)

2、分组合作完成练习2(学会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师:小精灵见同学们成功挑战了第1题。问有没有信心,继续第二个挑战?挑战练习十的第2题: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分组认真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师:(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总结)同学们完成得很好,有的用的是先确定四个平移点,然后把四个点连起来的办法;有的是用了一条一条线段平移的办法;有的是用了先确定一条线段,再把整体图形画出来的办法,同学们都动了脑筋。

四、学习总结:谁来说说你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完成课后的实践。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平移的方法,请把它画在纸上。

《平移》 教学反思

胜利学校管翠英

“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集体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平移现象,教学的难点是初步认、画平移后的图形。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创设情景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其次是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探究。在对平移初步认识的基础,归纳平移的两大特点,即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其三是巩固提高。在认识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向哪个方向平移,移动了多少格?进而引导学生画出简图。之后,我还安排了学生进行总结,布置了课后实践。

在具体的情景创设中,我还十分注重选择能够把学生自身引入情景的例子。比如:移动同学桌上的课本和文具盒以腾出空间,推动教室里的窗子以流动空气和保温, 同学们互换位置等,这些都是同学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事情。

总之,我觉得选择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也贴紧了课本知识。为此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都是有利的。

推荐第4篇:二年级数学《华容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华荣路是一个经典的游戏在滑块类。

这是一个有二十个小广场的董事会,代表华融路。板下面有一个长边的两边出口,是为了曹操逃跑。棋盘大小有十种,分别代表曹操,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羽,有四个棋子。棋盘上只有两个小方块,游戏是通过这两个空间移动棋子,用最少的步数移动曹操华融路。

二,设计意图:

基于华融路游戏,通过引导学生移动板材释放曹操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快乐的手,勤勉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有序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目标。华融路游戏是中国最经典的游戏之一,拥有丰富的故事背景和人文哲学,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激发爱国热情。

三,学习背景:

英国教育家裴曦在“教育原则”中说,充满游戏机会的儿童的声音和快乐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玩儿是孩子的本性,娱乐可以极其有限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

有40名学生在课堂上,只有两个学生简单理解华融路游戏,占学生总数的5%;其他95%的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游戏。这是一个小班教室,容易开展各种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华融路游戏是中国的四个经典游戏之一,所以有必要指导我们的学生理解和学习这个游戏,继承我们的经典游戏。在促进光和高品质的今天,突出音乐,与华融路游戏,有利于学生从单调,复杂的学习解放学习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磁盘在两个空格上,逐步移动各种板块,直到曹操搬到下面出口,所以学会玩华容路游戏。

2.探讨如何释放曹操在复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战略,战术技能。 3.通过玩华融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通过玩华融路游戏,让左右手的学生同时协调发展,学生的发展 左右脑电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困难:

教学重点:了解游戏规则华融路,探索一个简单的布局火赤壁,记得吗?你能用短语讲这场战斗吗?

说话:刘蓓和孙权两个部队联合抵抗曹操,周玉桥设苦涩,诸葛亮精彩计划铁船,结果将被打败,击败曹操击败,逃往华荣路,关羽在这次拦截下命令,关羽毅薄云天,为了回报曹操的知识,他的恩典,勇敢的被军队执行的危险,在华融路会曹操放手。

老师:是的!曹操击败华荣路,关羽一易曹操,故事得到了后代的赞誉,也适应了剧本,电影等。更有趣的是,人们是基于这个故事也做的 了解一个着名的中国和外国的益智游戏。你想知道这个游戏吗?这个游戏称为 - 华融路(课件)

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是一些小信息,课件生产小信息:(研究历史,布局) 阅读这个小信息你有什么感觉?或者你有什么要了解的吗?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了解华融路游戏的知识,通过感受,问问题等,激发学生探索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兴趣。 ]] 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是这个布局(黑板)的五个,但在查询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深入了解游戏设备。

(B),观察设备,发现问题。

打开游戏,仔细观察,

1,看看你是否找到了这些字符? (五将军,解释五了) 2,然后仔细观察,这10块板有什么区别?

(板形不同,尺寸不同) 3,探讨板的尺寸之间的关系

老师:你可以使用确切的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曹操占据的面积的大小是关羽占据的面积的2倍)

老师:学生太棒了,他们发现了游戏 这么多重要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对于游戏有什么价值呢?您要验证吗? 4,介绍规则

老师:但是每一个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只有深入了解游戏的规则,我们玩时才能方便。我们首先读游戏的规则静静,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问题。 (课件制作游戏的规则)

过渡:孩子们,我们了解华融路这么多的知识,也弄清楚游戏的规则,现在是不是太诱人了呢?

(C),指导研究,体验游戏 1,动手操作

老师:因为我们要探究的是这个布局的五个,在检查布局是否是初始布局之前的实际操作

亲身体验。

2,交流运行经验,经验

老师:你在曹操的发行有麻烦吗?

健康报告的各种问题(总结一:曹操被一般阻挡,无法移动)

(物理投影演示)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找到什么法律或什么想法?

健康:小兵是大一号的大小,线 向上移动非常灵活,可以帮助曹操顺利逃跑。

老师:你的发现证实了我们探索的想法,似乎华龙游戏不但有趣,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3,然后玩一次,步数,学生体验。

介绍:根据记录,五分钟当前布局的最少步数是36步,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这么好的时间,真的很棒! (少走路的学生数量显示方式) 4,游戏

在这里,我们做一个游戏,比那些学生可以去36步!

(D),交换反馈,扩展扩展

游戏总是让我们从不累,今天这个课即将结束,**同学们探索华荣游戏,我觉得特别开心,我们的学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华荣路,这场比赛正在改变,神秘无限,他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和华融游戏设计原理,包含数学原理仍然未解之谜,希望学生能继续探索课下。

推荐第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特殊规律,使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2、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再认识,再分析,将列表的过程更优化。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谈话:\"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周,你们可以称呼我?今天需要我们共同配合,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为了表达谢意,我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来猜一猜,有多少?(5...)太少了?(50...)多了,(40...)少了(45...)差不多了,(46...)恭喜你,答对了,下课就由你发给同学们。

2、喜欢数学吗?数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你们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种有趣的问题------鸡兔同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 出示问题:\"鸡兔同笼,有5个头,1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1)你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2)请你们猜一猜将鸡、兔可能是几只?(......)

(3)把你猜的过程给大家说一说

(4)板书学生的过程

鸡 1 2 3

兔 4 3 2

腿 18 16 14

(4)评价:从尝试简单的开始,一个一个的试,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方法多么简单啊?如果我们再横竖加上几条线,就成了美观的表格。看来,列表来解决这类问题还确实简单,如果现在将鸡兔的数量增加,还能解决吗?(重点引入列表)

2、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几只?\"

(1)自己先想一想如何利用列表来解决?

(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独立完成列表。

(4)汇报想法和过程

小组1:逐一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腿多了,说明什么?兔子多了,怎么办?)鸡有2只,兔子有18只,那么就有76条腿,一只一只地试,学生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

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每多一只鸡,少一只兔子,相应减少2条腿,)

小组2:跳跃式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要比54条腿多的多,因此,兔子的只数也可能多了很多,但是鸡的只数可以不用一只一只依次递增,而是从猜一只到猜5只(或者其它几只),当腿的条数在50到60之间,(提出问题:兔子可能是几只?到底是谁估计的更加接近呢?)

引导发现:这样就减少举例的次数。并通过数据的调整来优化解题策略。

小组3:取中列表------假设鸡兔各有10只

小组4:方程

小组5;奥书班中学习过算术方法(让孩子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适时反思,掌握策略(两题任选其一)

\"同学们,鸡兔同笼\"

1、观察三种列表的方法,比较异同?

2、谈一谈;你们有什么感受?

四、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练习

1、

2、3(比较不同-----答案是否唯一)

2、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口算:

3+74+95+67+812+6

13-727-836-547-263-5

2、计算:

45+4956-27

1、教学例4

出示挂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

2、小组讨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小组汇报

如:二班16-3=13

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问:谁知道二班、二班得几面红旗呢?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

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

你是在怎么知道的?

1、P23做一做

2、练习四第14题

推荐第7篇:数学教学设计(初中二年级)

2018年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初中二年级)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施新课改。学习新课程新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问题,并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69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培养,绝大不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编排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满足高程度学生的需要,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适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资源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作为认知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能准确熟练地把一些多项式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分解;

3、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

4、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5.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6、掌握并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行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7、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掌握梯形及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并会灵活运用;

9、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的定义及性质定理,并会应用它们解决一些计算及实际问题;

10、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

1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

12、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13、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14、初步认识概率的概念及用概率分析简单的事件;

15、体会数学里充满着观察、实践、猜想和探索的过程,掌握求概率的数学方法。

六、教学措施

1、认真作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六认真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3、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进行分层教育的探讨,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组织学生结对学习。

七.课时安排

第一章:因式分解 课时

第二章:分式 课时

第三章:四边形 课时

第四章:二次根式 课时

第五章:概率的概念 课时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推荐第8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做准备。

例1从学生用小棒拼摆各种图形的活动中,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让学生认识乘号,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接着,通过例

2、3,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体会“写乘法算式真简便”。

练习九中安排了12道练习题。主要用以巩固乘法的意义与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练习题形式多样。其中第1题、第9题、第10题是情境题,以增加练习的趣味,第12题是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X)。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5+5+5 5×3; 4+4+4+4 4×4;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3 6+6+6 1×5 1+1+1+1+1 9×5 9+9+9+9+9 7×3

四、布置作业:背诵相关口诀

推荐第9篇:二年级数学推理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猜小动物

一、激情引入,创设情境 1.总结游戏,引出课题。

像这种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成为推理。(板书) 2.由推理引出柯南,创设情境,

师: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名侦探柯南,出示柯南图片)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柯南学习“推理”。 介绍柯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师:孩子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聪明机智呢?他今天要来我们班寻找积极动脑,热爱推理的孩子加入“少年侦探团”。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加入“少年侦探团”呢?

师:那就赶紧进入“柯南训练营”接受一下特训吧! 3.猜“智慧城堡”大门的密码。

师:要进入智慧城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大门是要密码的?想一想密码是多少呢?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教学例1。出示题目,梳理题意,引出问题。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综合排除法、连线法、列表法。

4、课间放松,柯南儿歌。看到大家学得都不错,柯南还送给咱们一首儿歌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大家顺利地通过了训练,离“少年侦探团”又近了一步。可是,要真正加入“少年侦探团”还得闯过柯南设置的3道难关。 第一关:完成课本109页做一做第1小题。

第二关:三位同学拍球,分别拍了32下、31下、30下,他们各拍了多少下? 第三关:小雨、小东、小松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松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东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比我的成绩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四、拓展延伸,内化提升

柯南任务,根据提示,猜密码箱的密码。

恭喜同学们成为了“少年侦探团”的一员。作为小侦探,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说着说着任务就来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10篇:二年级数学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东 南 西 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知识与技能

2.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理解地图上规定的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设计思路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教学课时大约为4课时,《东南西北》作为第一课时,是孩子们学习辨认方向的启蒙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要他们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是借助情境和活

动,调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增加他们探索、体验的机会。基于此因,第一课时完全作为一节室外活动课,让学生在室外活动中加深体验。使孩子们认一认的活动中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方向,在玩一玩的活动中形成东南西北的\"十\"字结构框架,培养先定一个方向,再认其他方向的辨认方向意识,在标图、看图、制作小地图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辨认方向意识,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方位。

谜语:一位勤劳老公公,天色一亮就开工,若有一天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1)你们猜猜,这是什么? (2)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3〉除了\"东\",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引出东南西北方向〉

(二)、操场活动。

1、学生在操场上辨认方向。

将学生带入操场,让他们互相说一说、指一指此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引导学生借助太阳辨认方向。

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傍晚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去呢?

小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3、师生活动:平伸双臂,右臂向东、左臂向西。这时,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是什么方向?

引导学生说出:当我们面向北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在记录卡上记录下来,并标明四个方向。

5、玩一玩

(1)我说你做:面向西!面向东!面向南!面向北! (2)找位置。

①叫一位同学先定位其余人再找自己和位置,四人位置形成\"十字\"结构。

②全班活动:每人各拿一张方向卡片,老师说开始时,每个人根据方向卡片找自己的位置。

(三)、室内活动。

1、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现在大家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大家可以看看太阳在哪边。让学生指一指教室里的其他三个方向。

(2)、做游戏,巩固对室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 同桌做“我说、你指”的游戏。

(3)学生面向北站立,指出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并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说说教室里的几种物体分别是什么方向。

2、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1)观察“操场上的方向记录卡”,说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同时,选取几张记录卡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互相看看以上记录卡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规定的北的位置各不相同。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呢?

电脑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地图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规定绘制的。

教师板书;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很快记住地图上的方向?

引导学生面北、背南说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归纳出“指东面北,两两相对”的记忆方法。 再和地图上的方向比较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加深记忆。

(四)、练一练。

1、指挥交通。

教师激趣:同学们都知道地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规定方向的,有一群小鱼还不知道呢,黑猫警长想请同学们来指挥交通,大家愿意吗?请听清黑猫警长的要求。 完成练一练第3题。

2、你家的门朝哪个方向?

出示:小明站在楼前说:“小朋友,我家住在三楼东户,你知道我家的门朝哪个方向吗?

学生回答后交流自己家门的朝哪个方向。

(五)、谈话引导思考与质疑

师:今天我们和\"东南西北\"交了朋友了,关于这个新朋友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告诉大家的?或者是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六)、课后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知道怎样用北斗星确定方向吗?

第11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例10及练习十八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现实情境为基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起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最好是用上一些数据。

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0个班级,学生700多名,教职工大概70人。

问: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

生猜。

老师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1个班级,学生713名,教职工74名。

2、观察数据、比较

用小黑板或者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两组数据很接近)

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答案:(它们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很联系?)

师:看来数字里面还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字。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两组数据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感知近似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出示例10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预设小组汇报结果: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1500是1560的近似数

师:你认为那个数好记呢?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整百数。

汇报交流:都觉得1500更容易记住

出示例10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预设回答: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这两个数都是1000的近似数,哪个更好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比较哪个数更容易接近准确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生讨论交流)

板书: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问: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近似数?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恰当选用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 )米。

(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 )元。

(3)这个果园有597棵苹果树,约是(

)棵。

(4)这个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

)辆。

2、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身高约140厘米,体重35千克。

(2)二年级二班有56人,全校约有800人。

(3)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500是1560的近似数

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

第12篇:二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难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小游戏,拉近师生距离,初步感受事物规律。

二、导入新课

P1今天六个小伙伴约好了去数学广角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P2同学们到了数学广角门前,想进去高高兴兴地玩。可是他们碰到了一个难题。

P3原来数学广角的大门有两道密码,同学们在门前停住了脚步。

密码门有提示:第一道门的密码是由

3、5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请你猜一猜会是多少呢?同学们猜1分钟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他是怎样想的,教师评价并在黑板上写出结果,

三、探索规律,学习排列与组合

1、动手操作,体会排列

P4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道密码提示。

第二道门的密码是由

4、

5、6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密码可能会是哪些数呢?板书4,5,6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把你能想到的由1,2,3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学写在练习本上,看谁最聪明!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总结方法:P5

方法1:先把4,5,6分别放在十位,再把剩下的数分别放在个位,

写出:454654566465

方法2:先把4,5,6分别放在个位,再把剩下的数分别放在十位,

写出:546445654656

方法3:先把4和5放在一起组成45,再颠倒成54,再把5和6放在一起,组成56,再颠倒组成65,再把4和6放在一起,组成46,再颠倒成64,总共写出6个两位数。

同学们可以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3、课堂练习

用2,4,5这三个数中的两个数最多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请试着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写一写242542455254

4、体会组合(P6出示)

在数学广角里,有三个小朋友碰面了他们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

指名三位同学上台演示。

5、发现问题,为什么用1,2,3三个数能排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三个人只握了3次手呢? 引导学生理解排数学时可以换,而握手时交换没有用。

明确排列与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排列的方法,怎样组合

五、布置作业。99页做一做第2题101页,

1、2题

第13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下

《比一比》教案

江黄民族希望小学 姜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喜欢去爬山吗?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获取信息:生读,问:谁最高?谁最低?

1、比较黄山和香山那座山高? 你是怎样比较呢? 学生回答:黄山。黄山1873米是四位数,香山575米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1873>575(板书)。 师:这个同学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2、黄山和恒山比较,那座山高呢?为什么?

生:恒山和黄山都是四位数,在千位上1比2少,所以1873<2017(板书)。

师: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3、恒山和华山比较,那座山比较高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华山。恒山和华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17<2160。

师: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二)巩固练习。(1)、完成36页练一练。 (2)、完成试一试。

师: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4)、猜数游戏。

1、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

(5)、考验能力,树立自信。

1、考眼力:估计杯子中的沙里多少。

2、考智力:确定数的单位。

(三)、说一说,评一评。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

比一比 1873 >575 位数不同,直接比 四位数 三位数 1873 < 2017 位数相同,比首位 四位数 四位数数 2017 <2160 首位相同,依次比 四位数 四位数

第14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摘要:本教学设计依据 “新课标”精神,符合儿童好动、好奇等特点,结合教材的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一节 “时间实践活动课”。并捕捉“生活现象” —— 设计一列模拟“时间列车”,让学生在“时间列车”每一节车厢(学习车厢、运动车厢、游戏车厢、休息车厢)参与活动,以记录每节车厢的开始、结束时间和用时为主线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互之间合作精神。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教具准备:投影、板书、石英钟、录音机、贴图等。

②、情景设计:投影上投一幅美丽的“时间列车”的图画,板面上有钟表,有每一节车厢的名称,有“时间列车”学习参观记录表,有纪念品,有纪念卡。在“时间象小马车”的歌声中开始我们的参观学习。

③、预期目的:这样设计导入是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第一个环节——学习车厢 ①、教具准备:跑表、题卡

②、内容设计:在“学习车厢”我设计了30道口算题,教师计时,学生比赛。学生看钟面说出进入“学习车厢”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用时,教师记录最快和最慢的用时。

③、问题设计:1、最快和最慢二人用时相差多少?

2、最快、最慢二人共用多长时间? ④、预期目的:复习看钟面说出时间。复习“用时等于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一概念。

3、第二个环节——运动车厢

①、教具准备:皮球

②、内容设计:在“运动车厢”中我设计了小组拍皮球比赛,5个人一组,分成5组,每组围成一圈,每人轮流拍一下,观察哪个小组拍的多,组员之间能协调合作。

③、问题设计:挑出5个组中哪三个组拍球数和为最多,并找出原因?哪三个组拍球数和为最少,并找出原因?

④、预期目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娱乐中能也学到知识,力求在学习时间有关知识的同时复习其他类型知识。

4、第三个环节——游戏车箱

①、教具准备:卡片、彩笔。

②、内容设计:在“游戏车厢”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分别用时间的不同计时法写出时间。如:11时25分、11:

25、11点25。找到拿着同一时间的学生可以蹦蹦跳跳走到一起,他们就是朋友啦!设计时让大部分学生找到相应的朋友,少数学生的卡片没有与之相同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计时法写出与之相对应的时间,成为他的朋友。

③、问题设计:

1、用不同计时法写出没有朋友同学手中的时间;

2、在只有结束时间的情况下,填写出开始时间。

④、预期目的:

1、复习时间的不同计时法,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它可以让学生估计时间的长短,补充用时这一条件来求开始时间,也可以用上一个环节的结束时间推测出这一环节的开始时间。教会学生估计时间的长短,感受体验时间的快慢,培养一定逻辑推理能力。

5、第四个环节——休息车厢

①、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②、内容设计:在“休息车厢”中我设计实际动手操作活动——沏杯茶。课件出示:洗茶壶1分钟,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2分钟,洗开水壶1分钟,烧开水8分钟,沏茶1分钟。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均衡分组,并发给学生卡片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结合动手、动脑、动口等方式,小组合作操作答疑。

③、问题设计: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喝到茶?

④、预期目的: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利用时间。

6、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延伸主题。

①、教具准备:纪念卡、录音机

②、内容设计:

1、填写完整“时间列车”参观学习记录表。

2、请学生谈谈感受。

3、发放“纪念卡”要求学生填写休息日的安排,写信或发电子邮件给老师。

4、在“时间象小马车”的歌声中说“再见”。

③、预期目的: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作业。

二、教学反思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最后一个环节——沏杯茶的问题解决上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我认为有两个:

(一)、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灵活

国家规定一节课40分钟,但在“沏杯茶”这个环节中如果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也许会

更清楚、更明白。

(二)、学生要加强实际生活锻炼能力

如果学生在家沏过茶,有足够的生活经验,那么这道题也不会很难,但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孩子们在家个个都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阻碍了他们一定的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家长要大力配合,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体验。

第15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店头镇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本节课我试图以一条故事主线贯穿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项项的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遵循教学原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给他们交代“排列”“组合”的术语。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叫做“数学广角”的地方去游玩,那里有很多很有趣的数学游戏等着我们呢,你们想迎接挑战吗?(揭示课题:数学广角)

生:想

师:等会儿看哪个同学最积极动脑筋,最大胆回答问题。好,我们马上出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铺垫。

二、展开活动,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要进入广角乐园需先打开这个密码门,密码由1和2组成,你能猜出密码是多少吗?(感知“排列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 生:12和21。

师:哦!原来你是交换了数字1和2的位置便组成了21,答案正确。 进入乐园,有三个宫殿,分别是数字宫、游乐宫和美食宫,让我们一起游玩吧。

2、合作探究排列组合

师:我们一起先进入数字宫,做一个摆数游戏。你们瞧,用数字卡片

1、

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桌上的数字卡片

1、

2、3来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分别是那几个?

(学生操作要求:4人一组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负责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怎样摆数字卡片呢?你会先选择那个数字和其他什么数字组合呢?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

13、

32、21 生2:我们摆了

13、

12、

23、

31、32 生3:我们摆了

12、

21、

13、

31、

23、32 (交换位置)

生4:我们摆了

12、

13、

21、

23、

31、32 (固定十位上的数) (教师引导去发现,我们摆出来的结果,为什么有的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教师引导比较下面2种方法,找出它们的规律和特点,那种更适合自己。)

师: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位置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位置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师: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演示)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②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3.深入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数学广角里的小刚、小明、小红他们很不服气,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大家,他们也给出了一道题来考考大家:他们3个人握手,如果每 2 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

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你们猜猜看?(生猜) 师:到底是几次呢。我们可以分小组来表演一下,四人当中组长监督记录,其他三个人握一握,看看一共要握几次。

生:(汇报一共几次,并选一组上来表演。表演完了教师演示) 师:为什么三个数能排出6个两位数,而三只小朋友握手却只能握3次? 生:摆数字时把两个数字交换后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两位数,而握手的时候两个人交换位置,还是那两个人在握手,只能算一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更深入的了解排列与组合。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师: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欢迎大家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生1:我喜欢1号和3号搭配,红色的好看。

生2:我喜欢1号和4号搭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很漂亮。 „

2、乒乓球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欣赏完时装表演,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数学广角的游乐宫将要举行一次乒乓球赛,小明、小红、小刚3个人一组,每2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多少场?(课件出示)

3.美食乐园(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广角乐园里还有一个美食宫,我们一起去看看。选一种饮料(牛奶、豆浆)和一种点心(馒头、面包、蛋糕),小天使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是怎么搭配的?要求:不能重复,不能遗漏。(课件出示)

4.付钱问题(实践拓展)

师:今天你们真棒,我们学的内容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一个数学口算本5角钱。现在有一张5角,2张2角、五个1角硬币,可以有几种拿法?(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合后,展示学生不同的付钱办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角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角1个1角硬币。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角3个1角硬币。 生4:还可以这样拿,5个1角硬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猜一猜:

小天使家的电话号码最后三个数字是由

2、

4、5组成的,猜一猜,小天使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电话号码:6320□□□

结果63202

45、63202

54、6320

425、6320

524、63204

52、6320542

2、小天使路线图

小天使从家到广角乐园有几条路可走,她又会选择那条路呢? (课件出示)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1.在数学广角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游玩 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分享。有什么疑问?看大家能不能帮助你。(让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生3: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是问题变得更容易。

„„

2.师概括: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是要讲究排列的位置,例如摆数,数

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了;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例如握手、搭配衣服和付钱。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智勇大冲关”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握手和打乒乓球。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付钱、服装搭配、数字搭配、抽奖等。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第16篇: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贯彻新的教育精神,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备课、科学规范施教、认真精细批改、及时总结反思。1.教学总原则:降低基点,面向全体;深化内涵,追求高效;拓展延伸,培养能力。2.教学总目标:稳定基础,转化边缘,培养优生,促进尖子,争创第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如下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得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得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得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再每一章数学知识的引入中,都由学生熟知得生活实例引入,注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来掌握知识,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得方法进行推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七章:(一)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勾股定理 (三)实数 (四)概率的初步认识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 (六)一次函数 (七)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生活中的轴对称:本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有关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领略轴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认识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同时,在简单的图案设计、镶边与剪纸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二)勾股定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勾股定理、发展推理能力,教科书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同时又安排了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渗透了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本章更多关注的是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追求计算上的复杂化。在学习了无理数之后,可以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设计无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三)实数:本章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放运算。由于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教科书安排了一节内容方根的估算,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四)概率的初步认识: 教科书首先呈现二楼一个转盘游戏,通过试验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通过掷硬币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在大量做试验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做试验来大致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大量试验,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有初步的体验。(五)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由点找坐标、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左边系等内容,力图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图形变换,如电视屏幕上的各种画面处理等。对于确定位置的各种方式,本章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六)一次函数: 由于已经有了六年级下册的铺垫,本章教材在设计上进一步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而探索出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改革了传统教材中先研究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再研究一般的一次函数的教学顺序,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教材弱化了概念,强调二楼建模思想。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本章首先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介绍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接着,顺理成章地给出有关现实问题的解答,进而介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俩种基本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然后,通过几个现实问题情境,经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最后,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的讨论,建立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并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三、学情分析初二x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女生xx人,男xx人。由于xxxx,对于理性思维缺少优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她们能够理解。有些概念,学生会感动很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兴趣,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结合初一的期末水平测试,细致分类,重点突出,抓好三类生和边缘生的辅导,争取教育教学有新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探索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初步掌握尺规作图。

2、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运用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让学生经历数系的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了解方根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方根。

4、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经历探索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形状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6、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能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做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利用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 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第17篇: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数一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数 一

数 》

-------认识“万“

单位:铜川市黄堡镇逸夫小学 姓名:崔海婷 时间:2015年3月

教学设计

数 一 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计数单位”千”、“万”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一数”活动,对大数“万”有具体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千”与“万”之间的关系,会数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检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计数单位是什么? (“千“) 那我们就来考考关于“千“的知识。

(出示课件) 1. 10个一是(),十里面有()个一。 2. 10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十。 3. 10个百是(),一千里面有()个百。

(班里的学生有三大组,一组回答一个小题的内容。) 师:哦,一千里面都有10个百呢,还真不小呢,有没有比一千更大的数呢?

(有)

二、导入新知

师:是吗?请一些同学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收集的大数,让我也跟着长长见识。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大数使我大开了眼界,我也收集了三条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东方明珠塔图片、珠穆朗玛峰图片、鸟类图。

(学生观看图片) 师:8848这个数字很大了,你们知道还有比这个数更大的数吗?是多少呢?

(是一万。)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

( 板书:认识“万”.出示显示”数一数“字样的课件)

二、导学新知

1.师:同学们,让我们做做数一数的游戏,好吗?

(好) 师:我们这次数数分为四个阶段,听清楚要求,一起开火车。 第一阶段:先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九千。

(板书:九千) 第二阶段:再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千九百。

(板书:九百) 第三阶段:接着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九千九百九十。

(板书:九十) 第四阶段:再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

(板书:九) 当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时,如果再加1个珠子,会是多少呢? (师一边问一边演示计数器课件。) (学生:是一万。) 九千九百九十九加一怎么成为一万的呢?

(在个位加一,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九千九百九十九加一就是一万。) (板书:加一是一万)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追问:看着计数器,这个单位出现在哪里?

(在计数单位“千”的左边。)

也就是说,计数单位“千”的左边是计数单位“万”。 出示课件,数位顺序。

师: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从右数起,依此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抢答小问题: 从右数起,第五位是什么呢?

(是万位。) 2.出示课件:含有一千个小正方体的大正方体。 这个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有一千个。)

接着再出示一个大正方体,问:现在是多少个? (是两千个。) 追问:它里面有几个一千?

(有两个一千。) 接下来出示三个、四个、五个······九个大正方体,分别让学生说出是由几个千组成的。

如果再加一个千,就是几个千了?

(是10个一千。)

同学们,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了?

(有一万个。)

对,是一万个。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10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过渡语:

我们知道了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到底有多少呢? 3.出示课件:我们来算一下。 学生默读数学信息,独立思考。

全班汇报,师强调,学生感受“万”的大小。

(我们这所学校大约有一千名师生,十所这样的学校就能有一万名师生。) 师:一万大不大呢?

(大。)

师:同学们听得这样认真,想不想接受一下挑战呢?

(想。)

四、合作探究 师: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学生小组合作数一数,互相学习。

3.集体汇报交流,检查订正,谁的数法更好呢?

(数较小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数较大时,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更大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数特别大时,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五、课堂练习

1.一百一百地数,从八千九百数到一万。

(男生与女生配合数,全班齐练习。)

2.出示课件:课本第33页第2题,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师启发:

对照两幅图所给的数数一数,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幅图是从大往小数,越数越小,每次少数十个。第二幅图是一千一千地数。) 独立数数。

男女生分别汇报数数。

六、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你学会了什么?

1.学生自由讲。2.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万”,知道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再加一就是一万,还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换句话说,就是一万里面有十个一千。

七、布置作业

1.《数学练习册》第

19、20页练习题。2.预习《拨一拨》

【板书设计】

认识“万”

九千九百九十九 加一 是

一万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百”和“千”的旧知识,通过有效的知识迁移,使学生在展示生活中的大数与开火车数数的活动中,回顾了大数及其相关知识,自然而然地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万”。我用课件演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加一个珠子成为一万的具体过程,使学生把直观的视觉感受顺理成章地转化为进一步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的认识。

我所设计的多样化导学活动,使大部分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设计,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轻而易举地化解了难点,可以说,这是一节设计与实际教学都较为成功的数学课。

美中不足的是,在合作探究的进行中,如果能请班里的学生当小老师,总结出同学们数数较好的方法,加深知识印象,会给本节课锦上添花。我要再接再厉,好好钻研高效课堂的理念,争取早日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新秀!

10个一千 是 一万

第18篇:二年级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做家务》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 做家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

二、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2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

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八、教学反思

《做家务》这一课是2年级上册的有关“2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老师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2的乘法口诀,并通过做游戏,做练习,加强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还要让学生通过熟悉生活情景,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结合学生实际,亲切而自然地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2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时,首先创设了小明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摆碗筷”的情景,这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筷子)进入角色。

(二)、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准备。

学生通过一边摆,一边数的过程后,就会很快得出结果,明白是2个2个的增加的,也很容易填出表格。

(三)、学法指导,自编口诀。

5让学生回忆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说说是怎么编的?尝试独立编制2的乘法口诀。将编好的口诀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上,我觉得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当一部分优生编好后,我就让他们在全班交流了。接下来的记忆口诀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记住这些

口诀?我就直接让学生回答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以学生所说的方法也很单一,特别是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白有些同学说的什么方法。课后想,如果让学生多观察算式的结构,把算式与口诀联系起来,找出规律来背口诀就更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记忆的方法也就会更多。

(四)、用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对口令:生生之间对,师生互动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2)圈一圈。

让学生看黑板上的表格,(出示书上15页的2题)先让学生读题。 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在填空。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3)情景练习: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并伸出双手,问:一个人有几只手?再请8个同学上讲台,让他们伸出双手,问:“共有多少只手?要求其它同学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然后请他们自己完成。这个练习目的是利用情景巩固练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在全班交流。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乘法的机会方面少了些,注意了朋友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做得还不够。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小组学习的形式安排得更具体,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

第19篇:二年级数学(下)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刘怀儒

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研究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第74页。 教学目的: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

生: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 (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

小朋友找的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才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板书课题)请小朋友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二,交流讨论,解疑合探

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三,探索合作,质疑再探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实验要求: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小组实验。

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

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

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板书:对角相等)

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如果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围平行四边形。刚才小朋友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 四,拼一拼,拓展应用 1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平行四边形也是七巧板中的一员,你能找出来吗?现在我们小组来举行比赛好吗?注意听比赛规则:用七巧板拼出新的平行四边形,把你们拼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贴在硬纸板上,时间为两分钟,时间一到要马上停下来,小组长按照你们拼的数量贴在相对应的黑板上,比一比哪个小组拼的方法最多?

2、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性。今天我们交上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了,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 生1:学校楼梯的扶手。

生2:我家的地砖是平行四边形的。 生3:我们画画时经常画平行四边形。

课件:老师也找了一些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出现伸缩铁门)你发现了什么? 生:铁门能伸缩。

师:这个铁门为什么能伸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动手做实验:小组做好分工,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拉拉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请两个小朋友把你们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拿上来拉拉看。 生:三角形拉不动,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

师:老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再摆一根小棒,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师:你再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样平行四边形就拉不动了。

小结:三角形不易变形,比较稳定;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板书:易变形)铁门能伸缩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小朋友回去先去调查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 生2:我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我很开心。

生3:我学会了用很多种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

生4:在玩七巧板的游戏中,我们小组互相合作,拼了7个平行四边形,获得了第一名,我真高兴。 ……

第20篇:二年级数学下《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正确运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大数的过程。

2、通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的迁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

1、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当中,我们学习了数位顺序表和数的读法写法,你们还记得吗?(出示习题)

2、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看看是谁需要帮忙呢?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喜欢去爬山吗?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介绍四座名山的基本信息:香山、黄山、泰山、华山。这四座大山吵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最高,我就想请小朋友们当当裁判,帮他们评出谁最高?谁最矮?

1、谁最矮?为什么? 师:你觉得哪坐山最矮?

学生可能会回答:

(1)、香山最矮,因为其他山峰的海拔超过1000米,而香山的海拔小于1000米。

(2)、香山最矮香山575米是三位数,其它山的海拔都是四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学生也可能有其他合理的回答。

(3)、可能通过数位顺序表。把这4个数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面,香山的千位上没有数,其它的数千位上没有数,所以香山最矮。

师:这个同学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板书:位数不同 )怎么比?

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

2、那座山最高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

(1)、华山最高,因为黄山和泰山的海拔都是一千多米,只有华山的海拔超过了2000米,所以华山最高。

(2)、这三座山都是四位数,在千位上1比2少,所以华山最高。 师: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

3、恒黄山和泰山比较,谁高?谁底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

(1)恒黄山和泰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5比8要少,所以1865<1533。

师: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4、那现在你们会不会可以给这四座山排一下名次了?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学生回答:多个数进行比较,可以先按位数分类,再进行比较。比较好。

师小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不同,位数越多,数越大;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6页练一练 (2)、完成试一试

师: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四、游戏活动

1.随机抽取四张数字卡片,请两个小朋友把他们放入数位顺序表中,组成最大或最小的四位数。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1)四人为一队,每次两队各派一名代表来抽数字卡。

(2)每次抽到的数字卡可以放入数位表当中的任意一个数位上,确定之后不能更改。 (3)哪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就获胜!

五、课堂小结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1873

四位数

1873

四位数

2017

四位数

> 575 三位数

2017

四位数 2160

四位数

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比一比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