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3 08:34:0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单位

(一)引出课题

师:我知道咱班小朋友特别爱乐于助人,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想让大家帮它解决一个问题,咱去帮帮它们好吗?

(出示货场情境图:小兔来到货场运货,货车的载重量是400千克,一箱货物重188千克,另一箱重193千克)

画外音:小猪正在焦急的算着,小猴却很快的判断出了结果。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猴为什么这么快吗?(生答)

师: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只要大致估一估就能快速的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估算。(板书:估算)

(二)估成整百数

1.理解“载重量是400千克”的意思

2.提出问题:大家帮小兔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货物一次运走?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生:193大约是200,188大约是200,200+200=400,所以能运走。 师:正好是400,那是不是一定能运走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才400,而实际比400小,所以肯定能过去。 师:是啊,193看成200,比实际多估了7千克,188看成200比实际多估了12多千克,这样一共比实际多估了19千克,所以一定能过去。 师:刚才大家估成整百数能够很快的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小兔可以顺利出发了吗?(课件演示小兔装车后离开货场)

(三)估成整十数

师:这时小猴子也来到了货场,它能一次运走这些货物吗?

(课件出示:小猴子货车载重量是500千克,一箱货物重278千克,另一箱重235千克。)

1.凸显矛盾冲突

生1:能够运走。278大约是300,235大约是200,200+300=500,所以能够运走。(板书)

师:哦,估成整百数,有道理,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2:278估成280,235估成240,280+240=520(板书),520大于500,所以不能运走。

师:哎?这位同学把这两个数估成了什么样的数?(整十数,学生说不出来时,教师可以说。)哦,估成整十数也有道理,看来运不走。我糊涂了,有同学认为这样估能运走,而这样估又运不走,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2.小组讨论

师: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

3.解决矛盾冲突

小组汇报:

生1:我把两个数分别估成300和200,300+200=500,所以肯定能运走啊!

师:正好是500啊?实际是比500多呢还是比500少呢?

生2:因为把278估成300,多估了20多,把235估成200少估了35,所以最后结果是少估了10多个,所以小猴的车运不走这些货物。 师:说得多棒啊!谁能像他这样再说说?(生说)为什么这个就不能运走呢?

生:这个是把278估成280,多估了2,把235估成240是多估了5,加起来一共多估了7,520减去7得到510多,所以肯定运不走。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想法吗?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 (出示课件:条形图)

师:哦,也就是说,如果估成整百数,这样估得太粗略了,而 估成“几百几十”的数就比较接近了。

小结:所以说,当估成“整百数”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调整调整,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进行估算,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会更合理一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帮助小兔子装货物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感受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比较快捷。但是在帮助小猴子解决问题时就出现了“矛盾”,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体会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估成整百数,结果就会比较粗略,同时调整方

法选取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让学生感受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并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练习巩固

1.师:现在小动物们都装好了货,准备过桥呢!(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限重600千克) 师:“限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大于600千克的过不去

师:也就是最多能承受600千克的重量。

2.师:首先开过来的是小狗的卡车,请小朋友们帮忙估一估,它的卡车能安全通过吗?

(1)小狗的卡车:车身重324千克,货物重287千克

(2)灰太狼的卡车:车身重378千克,有三箱相同的货物。每箱货物重98千克,能安全通过吗?(先不出示车身和货物重量) 喜洋洋的卡车:车身不够200千克,货物重100多千克,能安全通过吗?

(3)师:大家能想个办法让这两辆卡车依次通过吗?

生:可以把灰太狼的一箱货物放到喜洋洋车上,这样两辆车就都能过去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课件演示过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理解“100多”“不够200”的含义,在估算时灵活选用估算方法。在帮助小动物的过程中,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3.师:刚才大家帮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我这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呢?

(出示:济南到青岛的火车票96元,住宿费284元,大约带多少元就够了?)

4.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用米还是厘米作单位呢?如果给一个相框装花边,用哪个作单位好呢?

师:两个车站的距离是8米,80米还是800米呢?家到B站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呢?

5.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儿童剧,剧场内一共有800个座位,现在有四所学校分两场进行观看,你认为哪两个学校在同一场观看比较合适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座位啊!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你会在哪用到估算?(生说)是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把数估成整百数,也可以估成整十数,只要你认真观察、认真思考,你会发现估算在生活中有很大用处的!

推荐第2篇: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第一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郯子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

5、

6、7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推荐第3篇:估算教学设计

《美好回忆》教学设计

文峰小学 刘川川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5—美好回忆第20—23页 【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课标解读: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算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分析】

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呈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这张板报大约有多少字?”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近似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板报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策略进行估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估一估学生能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

2、掌握几种简单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算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

二、三检测目标

1、2的达成 【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

数学关键能力渗透点:本节课数学关键能力渗透点是数感。本节课以游览北京学生办了一份班报出发,估计一篇日记大约有多少字,引导学生用估计来表达和交流,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建立学生的数感

数学品质渗透点:本节课数学品质渗透点是是独立思考、探索创新。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估计一篇日记大约有多少字,从而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以一行大约10个字为单位进行估计,和另一种用圈出部分大约20个字为单位进行估计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的理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二、探索新知

师:学生们在游览了北京之后,写了一篇游览北京的日记,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你能进行估计一下吗?

师启发诱导,学生进行交流

师:先数一数一行有多少个字,取一个近似数,然后再数一数有几行,也是取一个近似数,然后就可以估算出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数一数一行约有10个字,共10行一共大约100个字

师:再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估算一下,你能不能尝试着将日记大约的圈一圈,圈

成几部分,然后从一个圈中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字,从而估计一下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字

生:动手圈一圈,将这篇日记大约圈了5次,大体上20个字圈一圈,这篇日记大约共100个字。

师: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知道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的?上面我们都采用什么方法?你能交流一下你是怎么估算的么? 学生回想,交流估算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师:根据上面学习到的估算的方法,你能估算一下这张班报大约有多少个字吗? 生交流如何估算这张班报的字数,学生可能能够看出这张班报的字数相当于4篇日记的字数,一篇日记的字数是100字,所以能估算出这张班报大约的字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自主练习第

1、3两题巩固一下估算的方法 生做练习,师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四、课堂检测

完成课本21页第

2、4题

五、授课小结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给你一段文字,你能够估算出来吗? 生谈收获,谈谈估算的方法 【板书设计】

美好回忆

一行约有10个字,共10行一共大约100个字

推荐第4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

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

4(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

1、

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

1、2-

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

2、

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

2、7,P6

3、

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

3、1

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

2、6,P6

3、

8、11

教学反思:

推荐第5篇:“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31页~32页“加、减法估算”。

教材分析:

“100以内加、减法估算”是估算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呈现了“判断妈妈要买3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的情境,提供了两种估算策略,并提出 “还可以怎样算”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做一做”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素材,强化对估算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的训练。课后的3道习题,在巩固估算方法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估算采取的策略可以很灵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及“乘除法的估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互动交流初步学会用“估十”“凑十”等最基本的方法估数,增强数感;能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不同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问题,激发有效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灵活选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欲望,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估十”和“凑十”的方法估数,能说明估算过程,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生动、具体的购物情境,通过与录像中的小朋友比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便捷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估算的欲望。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灵活选用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估算的欲望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星期天,王阿姨领着女儿和邻居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逛超市,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2.设置比赛情境,产生认知差异。

师:咱们也和这3位小朋友一起思考,比一比谁能先解决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孩子们,我用100元钱买这3样生活用品够不够?)

教师说明比赛要求,学生试着解决问题。

(1)老师说“开始”,大家就按屏幕上出示的具体价格开始计算。

(2)当老师说“停”的时候,所有人必须停止并坐好。

(课件出示价格及小朋友快速判断的画面。)

3.引发思考,激发探究新知欲望。

师: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结合现实情境,初步培养估算意识是一个重点。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从第一次设计中的“猜测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到第二次设计中的“猜测鞋子的价格”,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通过实践证明这两次的设计既浪费时间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经过实践反思,我将此环节改为具体的购物情境,通过与录像中的小朋友比赛,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便捷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估算的欲望,为学习估算方法作铺垫。】

二、互动交流――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化

1.体验 “估十”的方法。

(1)倾听录像中小朋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复述“估十”的方法,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3)引出课题:她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估算的方法。(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引导学生尝试用“估十”的方法独立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在几次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自己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此环节改为“倾听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体验“估十”的方法,初步明确:估算其实就是把问题中的数估成是与其比较接近的并且算起来很容易的数,然后再快速地算出来。】

2.体验算法多样化。

(1)明确: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快速地算出来就可以。

(2)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估算。

预设:学生可能用“连减”、“加减混合”、“尾数凑十”等多种方法估算。教师应及时评价。

(3)小结:我们在用估算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把题中的数估成能使自己计算起来变得容易的数,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首先使学生明确: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主动去探究、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实践证明: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能想到多种估算方法:估数时不但可以把数估成是与其比较接近的整十数,还可以估成是各位相加得十的数;估数之后不但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连减、加减混合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三、巩固练习

过渡: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有时并不须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31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发现本题与以前解决的问题的不同。

(2)明确:求“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思考过程。

2.对比练习。(课件出示32的第3题。)

小亮每天都要写大字,昨天写了29个,今天要写42个。

(1)两天大约写了()个?

(2)两天写了()个?

引导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交流:哪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哪个问题须要算出精确值?

口算解决问题。

3.提升练习。(课件出示“购物搭配”。)

(1)先想一想有几种买法,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汇报不同搭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3)拓展:本题中用90元买49元的上衣和42元裤子够吗?

【设计意图: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我把练习设计进行了调整,将练习题3修改为先估“两天大约写了()个”,再算“两天写了()个”。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估算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估一估,再去计算出精确的得数的思想。

同时,增加了“购物搭配”的习题,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使他们了解:有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估算时要“大估”,初步培养学生灵活选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须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其中有的须要计算出准确的得数,也有的不须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进行简单的估算也能作出判断。所以,今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动脑筋去选择恰当的方法。

(作者单位:七台河市新风小学)

编辑/魏继军

推荐第6篇:加法估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

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夏前利

223951

【教材简解】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连加笔算、简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将估算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中,来学习估算, “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习用“≈”表示估计的结果。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购物情境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学会估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估算的结果时,体验不同的人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并能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3.情感与态度:学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在经历猜测估数、验证比较等过程,体验数学就在身边、非常简单;同时在学习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别是估算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认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法体现自主性。

我创设了帮老师购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应用,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的展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调动了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估算:

师:小朋友们,叶老师刚帮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你们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们各是多少钱呢?(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电饭锅、电风扇)

师:每样商品各接近几百元呢?

师:现在我要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把商品拿出来)请你帮我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几百元?你是怎样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约需要500元。

师: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 300 (板书:200+300=500)

我们就说206+292大约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

师:(如果学生出现了第一种)比较这两种估计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较简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比较简单,给这种方法打颗星)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师:(指206+292 500 (元) )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约等于500元,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它就是约等号。(板书:约等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表示估算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我是怎样写约等号的?(两条边都先向上弯一弯,再向下弯一弯)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样长,一样弯)

我们一起来写个约等号。(竖空)

师: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这道算式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约等于500元)

师:约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206看作 )

二、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师:说得真好。如果我想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将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列式,说想法

师:算式怎样列?

师:这儿为什么要用约等号?(因为得数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计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如果我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对,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们的和就应该比800元多,所以我带800元是买不回这两样东西的。)

师:请你帮我任意挑选两样东西,估计大约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指名汇报(2——3个)

(当学生说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买回这两样商品吗?为什么?

(对,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们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够买回这两样商品)

(如果学生说到305+195≈500)这儿能用约等号吗?为什么?(因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号)

师:还有的同学想说。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会把要买的商品的价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就能得出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板书课题:加法估计)要想进行正确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数所接近的整百数。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 第1题。

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

50

3、49

2、69

5、20

7、8

13、58

9、90

4、29

6、40

7、39

9、602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说接近的整百数) 同桌说——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 第2题

师:说得真不错。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来活动了。(点电脑) 师:能解决吗?动手连一连

指名汇报。(直接说出接近500的数 ) 3.想想做做 第3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顺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数所接近的整百数。继续看,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示第3题 说明题意:用约等号表示计算结果)

独立计算。

汇报。校对(如有错题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师:把两个加数都看作整百数的加法估算咱们小朋友都会了,你瞧 (出示 498+344 498+344)

师:(指498+344)这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也都能看成整百数吗? 师: 哪个不能?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间,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师:(217+356)这道算式中那个加数接近整百数?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怎样就能很快地估计出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的算式中我们只要把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加上另一个加数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小朋友你们会了吗?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4.示想想做做 第4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

445+198 □ 596+145□ 413+268 □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校对 根据学生错误进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结果还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还是600多。 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数大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299+185 □ 136+398 □ 67+414 □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指名汇报 校对(针对错题讲解) 师:想一想,怎样就能很快地比较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比几百大还是比几百小?

(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和另一个加数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大于几百还是小于几百)

6、想想做做 第6题

师:那天,我还看中了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题) 电脑显示要求

师:能解决吗?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里交流。好,开始。 四人小组活动。

指名汇报(2——3) (板书)

师:我身上有1000元,买哪些商品大约需要1000元呢?请你帮我算一算。 交流:195+404+302+96≈1000(元) 404+302+298≈1000(元) 195+404+298+96≈1000(元)

【设计意图】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四、全课总结、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是不是满意?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和大家探讨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回忆本节课的知识,不仅可以反馈学习情况,而且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学习的情感。

推荐第7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者:王卓

单位: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教龄:五年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 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习: 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34 45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48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 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近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 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 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1)58×3=174(元)

174<200 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近

49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 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近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 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习:

练习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

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 练习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成人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 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50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51

推荐第8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估算》

二、课程类型

数与代数

三、教材分析

本课室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

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本课位于口算乘法后,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估算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并且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学习了整

十、整百位数乘一位数,为接下来学习乘法估算奠定了基础。并且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接触过估算的内容,有利于这节课的展开。

五、教学目标

1、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明估算方法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正确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手段

讲授、引导,小组合作,巩固练习。

八、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提供估算的机会,引导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掌握方法。

九、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常规教学用具。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节课肖老师带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PPT出示题目。

1、口算下列算式。(开火车。)

2、给数字找离得最近的邻居。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并且利用找邻居的题目让学生回忆估算,为下面的乘法估算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出估算。

师:这周是科技周,许多班的老师啊都带着小朋友们去了咱们温州的科技馆。二(1)班的林老师带着班里29名小朋友一起去科技馆看展览,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出示情境图。

师:他们碰到了什么问题啊?

生:他们不知道带250元够不够。

生2:老师只带了250元,不知道买票够不够。

师:那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要怎么算,请你列一列算式。 生:29×8 板书:29乘8 师:请你算一算。 生:29×8=232 师:哦,你是算出了它的准确结果。这里,我们要知道250元够不够,是不是一定要算出一

个精确的结果?我们能不能只是算出一个大约的结果?你觉得哪种方便一点? 生:算出一个大约的结果方便。

师: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这种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估算。 板书:乘法估算。

师:现在,请你自己思考怎样算出一个大约的结果,并且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生1:把29看成30来算,30×8=240,所以29×8≈240 (这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和写法,可以叫不同的学生起来回答。)

将几个学生不同的方法用投影仪展示,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哪个比较好。然后细致的讲解估算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如约等号,把两位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

师:通过刚才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还会去算出一个精确的结果吗? 生:我知道了,当我们遇到一些不用算出准确结果的问题时,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三、拓展引申,巩固练习

师:看来,我们聪明的同学们都已经初步了解了估算的简便之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估算来解决一些问题。 PPT出示练习题。

1、对下面的式子进行估算。

2、用估算比大小。(初步引导学生了解估大了和估小了的不同之处。) 教师在让学生做练习题的过程中,选择学生的典型错题,进行讲解。

学生会出现的主要错误:约等号写作等号;估算数值出现错误;三位数没有估计成整百位数。

3、完成书本72页第五题和第七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这里会有学生把36估计成30,要重点讲解。)

4、将第七题改编,一分钟打字53个改成48个。(学生依然会将48估计成50,然后说8分钟能够打完。也会有学生做对题目。让做对的同学起来说一说他的思路。初步给学生讲解估计大了估计小了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也要结合问题实际进行,要灵活的估计,而不是盲目的。) (如果还有时间。)拓展练习。一个两位数乘4,得到的积约等于240。你能列出一个式子吗?

同样是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得到的积还是240。你又能列出怎样的式子。

四、课堂小结,理清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1:估算的时候要注意用约等号,而不是等号。

生2:估算要结合生活实际,判断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生3:在解决生活中一些不用精确计算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生

4、生5 老师总结。

推荐第9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

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

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

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

2、7,P6

3、

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

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

2、6,P6

3、

8、11

推荐第10篇:加法估算教学设计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书本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学会加法的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结果。 2.能够熟练进行估算。

3.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难点: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估算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切入生活, 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有自己去买过东西的经历吗?请问大家,想不想当“小小售货员”,卖东西呀?(生:想。)那好, 想当“小小售货员”必须经过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选。请看测试题,说出卡片上的数各接近哪个整百数?(出示卡片,生口答)

问:503接近几百? 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几百?„„ 207接近200„„

表扬:同学们真棒,欢迎大家成为“小小售货员”。老师扮演顾客。

二、新授:

1.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书上商品图)

师:我的朋友刚搬了新家,我想送点东西表示祝贺,我看中了你们超市展销的商品。你们瞧

(课件出示电话机98元、电饭煲192元、电风扇105元、自行车203元) 老师请你们当参谋,帮老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付多少钱?

(课件出示字幕: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要付几百元?) 问:对于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师板书98+192)

这道题需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吗?要求是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问大约需要几百元。) 你打算怎样算呢?(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1)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所以大约需要300元。)

师:是的。(课件出示估算过程)98元接近100元(示98),192元接近200元(示192),100+200=300, (板书:100 200)

我们就说98+192大约就是300元。(板:98+192 300元) (2)98+192=290(元) 290元接近3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 师:(如果学生出现了第二种)比较这两种估计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较简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简单,给这种方法打颗星) 2.引出课题,认识约等号

师:这种算法就是加法估算(板书课题),不过把你们估算时说的话都写下来很麻烦,老师教你们一种简便的写法。(板书:98+192≈300(元))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像波浪线的约等号,上下一样长,一样弯。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约等号。指尖像在爬山一样,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练习写几个。

师: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这道算式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三、教学试一试

1、师:老师再问大家,算式中为什么不写“=”而写“≈”?谁能说说看看?(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说得真好,那我带300元钱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指名口答,师板书) 估计结果 98+192≈300(元) 实际结果 98+192=290(元) 因为300元>290元,所以能买回。

2、师:(课件出示)如果我想买一台电风扇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带300元能买回这两样物品吗?

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估计结果 203+105≈300(元) 实际结果 203+105=308(元) 因为300元<308元,所以不能买回。

师:对,203元比200元多,105元也比100元多。他们的和就应该比300元多,所以我带300元是买不回这两样东西的。

提问: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是300元,一辆自行车和一台取暖器也大约是300元,为什么带300元钱不能买回前两样物品,而能买回后两样物品? 7.进一步引导: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的结果有时比实际结果多,有时比实际结果少。)

8.小结:在今天当“小小售货员”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再给每组贴上一朵红花。

四、联系实际,应用估算

(一)师:大家有没有信心再接受我的挑战。请看我是计算小能手 (课件出示)

1、

• (1)超市的楼上有商品303种,楼下共有商品301种,这个超市大约有商品( )种。

• (2)冷饮柜台上午卖汽水198瓶,下午卖汽水304瓶,一天大约卖出汽水( )瓶。

• (3)冷饮柜台上午卖出冷饮99支,下午比上午多卖出395支,下午大约卖出( )支。

2、先估算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用竖式计算。

3、这个超市的三楼是个剧院,我们学校一年级有195人,二年级有198人。这个剧院共有400个座位,够坐吗?

思考:什么情况下是够坐?什么情况下是不够坐?

我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400人)大约有400人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比400多一些,可能比400少一些) 这里是比400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怎么看出来的?(195和198都比200少一些,所以和比400少。)

(二)游戏活动:请用“1000元”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个购物方案 (机动) (先独立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了不少问题,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估算,除了买东西之外,还有许多事情也用到估算,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看看哪里还用到估算,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

第11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6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

恰当选择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伴随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信阳是个美丽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碧波荡漾的南湾湖,风景优美的鸡公山,历史悠久的灵山寺,还有充满诗意的浉河八景。)

面对这么多的美景,你们想不想去秋游啊?

课件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能算出这道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说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A、49 × 104≈5500(元) 55 100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再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B、49 × 104≈5000(元) 50 100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C、49 × 104≈4900(元) 49 100 应准备4900元。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3)指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

师: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在生活中我们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第一种方法更合适。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估算

2、探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196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做好的同学说算法,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A、196 × 12≈1900(人) 190 10 B、196 × 12≈2400(人) 200 12 C、196 × 12≈2000(人) 200 10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板书:196 × 12≈2000(人) 200 10 答:( 略 )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探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1)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讨论完后全班汇报。 (2)指小组代表汇报 (3)教师小结。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

(一)你学会了吗?

1、请你来做小判官。

(1)在任何情况下都采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2)采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时,只需考虑计算方便。 (3)594米可以估计成590米,也可以看成600米。

(4)在估算需带多少钱或准备多少东西 时,一般都应把结果估大一些。

2、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字典》有592 页,大约是( )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

)个。 (3)本校学生688人,大约是( )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3、解决问题。

水厂一月份卖出720桶水,估算一下,全年可以卖多少桶? A、720 × 12≈7200(桶) 720 10 B、720 × 12≈8400(桶) 700 12 C、720 × 12≈7000(桶) 700 10 答:( 略 )

(二)智慧大闯关.第一关:

刘宁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多少米?

62 × 252≈15000(厘米) 15000厘米=150米 答:( 略 ) 第二关:

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A、612 × 19≈12000(名) 600 20 B、612 × 19≈12200(名) 610 20 答:( 略 ) 第三关: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A、780×20=15600(千米) 15600千米﹤17000千米 B、780 × 20≈16000(千米) 16000(千米) ﹤17000千米 800 20 答:( 略 )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说一说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估算,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是:

一、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二、要根据实际情况,使估算结果接近准确值。

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课从设计上体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而预设”原则,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朴实、自然,时刻体现对学生发自于内心的关心和引导,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1、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我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试一试”,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发现所找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并没有将本节课的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念,让他们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中找到合适的方法,知道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帮助学生发展和深化对数学的认识。

3、整节课中,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讲解问题、分析问题等方法,特别是帮助学生自己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探索估算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估算意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是在学生对玩超速风车游戏时,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有争议时,有的学生说将18×104看作18×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是钱不够;有的学生说将18×104看作20×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却是能买到票。对此,我只是引导学生去找到正确的答案,却错过了一次进一步挖掘错误的原因,从而将知识引向深入的机会。

2、课前,我设想:在导言后告诉学生,我们秋游时,无论坐车还是玩游戏都要注意安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课堂上忘记了。

第12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0×80= 60×20 = 12×200 = 90×90 =

2、你能完成下面估算题吗? 74×7≈ 58×9≈

二、情境导入

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否坐下? 师:如果有10排呢? 生1:220。 师:谁帮他说算式?

护西小学 闫丽霞 生2:22×10。

师:用到了哪些旧知识? 生齐: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如果有18排呢? 列式:22×18

师: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可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呢?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师:以前当你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1:问爸爸妈妈 生2:问老师 生3:自己解决 生4:想想新办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学习卡

(一)

第(1)种方法是:把 18 看成( ),是估( )了,而把 22 看成( ),是估( )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应该和实际的结果比较接近。 第(2)种方法是:把( )看成( ),是估( )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的结 果要( )。

第(3)种方法是:把( )看成( ),是估( )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的结果要( )。

1、估算

24× 39 ≈ 63× 29≈ 71 × 80≈ 52× 68 ≈

2、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巩固应用

丽丽想买37本连环画,每本连环画14元,丽丽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37×14≈

A、37×14≈370(元) B、37×14≈560(元) (10) (40) 丽丽该采纳谁的建议:( ) 学习卡

(二) 题目A 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 他家每月生活开支大约是(

)元,全年大约支出水费 元,我们是这估算的 。 题目B 我们组采访的是( )学生: 他每天大约读英语单词( )个,每个星期(7天)大约读英语单词

个,每个学年(40个星期)大约读英语单词 个。

三、汇报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与你的同伴说一说

四、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否坐下? 列式:22×18≈400(个)

第13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重庆路小学

徐茜茜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估多、估少的训练,培训学生的数感,沟通估算与精算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能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的确定。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地说出结果。

60×41≈2400

79×70≈5600

29×31≈900

69×22≈1400

89×31≈2700

91×89≈8100

2、估算(要求:写出估算过程) 49 × 104 ≈

方案一:49×104≈5000(元)

方案二:49×104≈4900(元) 

↓ ↓

↓ ↓ 50 100 

49 100 方案三:49×104≈5200(元)

 ↓ ↓

50 10

4根据之前学习的估算要满足运用“四舍五入”法和口算,排除方案三。之前学过的乘法口算单纯的出现在计算算式中,如果把这乘法口算放在实际生活中,乘法估算方法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乘法口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教学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门票和出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

列式:49 × 104 ≈

方案一:49×104≈5000(元)

方案二:49×104≈4900(元) 

↓ ↓

↓ ↓

50 100 

49 100

2、小组讨论以上两个方案是否能直接运用到本题,并说明理由。

首先排除了方案一,因为估算得太小,49估算成50大家都没有异议,但把104估算成100,到时候连门票都买不到。方案一不合适。

其次排除方案二,因为估算的结果更小,更不适合。 这时候学生展开讨论,到底应该怎样估算才最合适呢?我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再举出“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两人门票加上车票共100元,是不是只带一百元去呢?”这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外出旅游这种实际情况应该是要多带点钱,因此估算要大些才行。最后确定104应该估算成110.49×104≈5500(元)



↓ ↓

50 110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学校要买39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114元,胡师傅应该准备多少钱去买课桌椅呢? 列式:114×39≈4800(元)

114 × 39≈4000(元)

114 × 39≈4800(元)

↓ 100

40

120

40 (计算简便但不符合实际)

(计算简便,符合实际) 答:大约应该准备4800元买课桌椅。 四:总结估算规律 估算时,

一、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二、符合实际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小结:

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算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是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五:我们一起来闯关!!! 第一关:请你来做小判官

1)在任何情况下都采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 2)采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时,只需考

虑计算方便。(

) 3)594米可以估计成590米,也可以看

成600米。(

4)在估算需带多少钱或准备多少东西 时,一般都应把结果估大一些。(

第二关: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①《新编小学字典》有592 页,大约是(

)页。 ②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

)个。 ③本校学生688人,大约是(

)人。

④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第三关:做一做

一月份卖出矿泉水720桶,估算一下全年大约卖多少桶?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

6、

9、10题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重庆路小学

徐茜茜

本节课中有几个地方我上得不到位。

1、算理引领过多,学生讨论太少。我班学生整体自主思考能力较低,在讲课时我算理引领较多,过于担心学生回答不上问题,因此使本节课学生思考不够充分,没有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适当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

2、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一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体现。此之前,学生学习了近似数,在上近似数的那节课中,我特别地跟学生强调了在生活中很多数据是没有办法非常准确的也没有必要准确。所以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先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他们估算先巩固以前近似数的内容,并且最好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一道题目“《格林童话》这本故事书共104页,大约是多少页呢”。这里是估算成100页更恰当,在例题中104是估算成110,样就会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白估算还要联系具体情况。

3、估算方法不同,估算结果不同,但要强调都是对的,离的不远就行。这点我在讲课时没有强调。

4、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新知的讲解过多,使得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处理。后的教学中我会时刻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本节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时刻注意,不断改正进步。

第14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尝试、练习、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 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1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三.巩固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3、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第15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黑河镇中心小学

陈晓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从现实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叁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秋天的迷人景色)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的美景吧吧!(树叶在阳光下飞舞,大地披上了金色的纱衣,秋天的景色多美啊!) 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秋游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带食品)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但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个忙,好吗?一起来看看。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四年级学生游尧山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一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

45 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

50 105 „„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讨论、比较。

师:如果你是带队老师,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自己认为最适合的估算方法,反馈交流情况,引导开展课堂讨论。

生 :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0,50×100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

生 :我喜欢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10等于5500,肯定大于49×104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生 :我喜欢第四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5,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05等于5250,与准确值很接近。

生 :我觉得第四种估算方法计算不简便。还是第一种计算简便,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

生 :我认为第三种方法不好,因为把49看成45,把104看成100,两个数都看小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45×100等于4500,如果带4500元钱肯定不够。我喜欢第三种估算方法。

生 :第一种方法好,它只把一个因数看小,另一个因数还是看大一点点的,这样,在估算的结果上,再多带一些钱,也是可以的。 „„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要引导学生符合实际情况,在此题中要估大些,才是合适的方法。]

5小结。

师:同学们都各有自己的想法,这很不错。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例子而言,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因为估小了所带的钱就不够用了。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的估算)

[在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注意估算的原则,特别要注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学会根据需要调整估算结果,同时,可以算出精确值,让学生对估算结果有一个比较,考虑较合适的方法,使学生对特殊情况如外出旅游、出差等要适当估大一些。]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多媒体出示旅游的路线。

1、(海盗船)师:买好了门票,我们出发了。第一个来到 “海盗船”。你们想体验一下海盗船的滋味吗?在坐海盗船之前我们必须算一算我们学校学生能不能全部都玩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海盗船一次可以坐38名游客,全天只能运行16次,全校680名学生,能不能全部玩到?)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

2、接着出示旅游路线。

3、师:参观完最后一个景点,我们该返程回家了。

(多媒体出示: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距离是11千米,如同学们乘车返回,客车每分钟大约可行833米,14分钟能否返回学校?)

(1)学生独立解决。

(2)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巧妙地将例题与练习贯穿在“东江湖一日游”的路线图中,把学生对游玩项目的兴趣引导到估算的运用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乘法估算”。(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分别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估算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我们经历了“东江湖一日游”,欣赏了我们东江湖美丽的自然风景,我们要懂珍惜我们拥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

1、49×104≈5000(元)

2、49×104≈5500(元)

↓ ↓

↓ 50 110

50 100

3、49×104≈4500(元)

4、49×104≈5250(元) ↓↓ ↓

↓ 45 100

50 105 估算时:

一、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16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德化龙浔中心小学 林道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小红的妈妈要到商店买沙发垫,每个垫46元,妈妈要买12个。请你说一说妈妈要带多少钱比较合适?

生:86×894 师:你打算怎样算呢? 生1:直接计算。 生2:估算。 学生说估算的方法

2、导入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析题里数量关系

2、理解例5中的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3、掌握三位数乘二位数(49×104)的估算基本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

三、按学习目标自学例5,同学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四、检查自学效果,分组汇报

1、“应准备多少钱买票”这个问题怎样理解?

2、估算49×104≈

各组代表叙述本组的估算方法。

尽可能把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写在黑板上,如:

(1)49≈50

(2)49≈50

104≈100

104≈110

50×100=

50×110=

(3)49≈50

(4)49≈45

104≈10 5

104≈100

50×105=5250

45×100=4500 你们认为哪些方法符合实际情况,更接近于准确值呢?

你们在对两个因数的积进行估算时,将因数看成什么数才能使计算简便?(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

3、结合你们的估算过程,总结一下估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

小结: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什么时候应估大一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五、当堂检测

1、完成60页的做一做。

2、61页的

1、

2、

3、4题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

4、商店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2元、31元、37元。学校大队辅导员带着同学们的1912元为山区的小伙伴买59个同样的书包。要求剩余的钱尽量少。请你帮辅导员估算一下,应买哪一种书包比较合适?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7篇:估算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2.2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列个数的近似数。

395 280 698 702 611 599 806 801 997

2、口算。

200+500= 800-600= 700+100= 1000-500=

二、新知探究

(一)、估算合理性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4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生3:六个年级的人同时看,巨幕影院能坐的下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问题是什么?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和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用笔算的方法,算出221+239=460(人)。 441〈460,所以巨幕影院坐不下。

生2:221接近200,239接近200,200+200=400(人),221+239的结果大于400,441〉400,所以巨幕影院坐得下。

生3:221接近220,239接近240,220+240=460,所以结果大约是460,441〈460,巨幕影院坐不下。

师:你们对三种方法进行一下评论吧!

生1:第一种好,算出准确得数能得到准确答案。

生2:第二种好,把两个加数都看做它们的整百数,加起来简单。 生3:第三种好,结果接近正确得数。

师:哪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1:第

一、三种方法能解决问题。

生2:我喜欢估算,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算起来更简单。

生3:虽然第二种方法好算,但221大于200,239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误差太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总结:估算要用到前面学过的“近似数”的知识。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需要注意的是估算的策略不同,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2、写估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生1:估算时要写约等于号:≈;精确计算时要写等于号:=; 生2:要找对近似数。

生3:同一个数可能有不同的近似数。 师:这里需不需要我们计算出精确结果? 生:不需要。

揭示课题:当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结果时,可以只计算一个近似的结果,这就是“估算”。板书课题:估算

师生共同归纳估算的方法和作用。

师: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时候,先找到两个数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用口算算出他们的和或差,就得到了原题的估算结果。在必须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3、估成整百数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特别乐于助人,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想让大家帮他们解决一个问题,咱去帮帮他们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运货场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400千克,一箱货物重188千克,另一箱重193千克,这辆货车能运走这两箱货物吗?)

画外音:小兔正在焦急的算着,小狐狸已经判断出了结果,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狐狸为什么这么快吗?(生答) 师:大家帮小兔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货物运走? 生思考后汇报。

生:193大约是200,188大约是200, 200+200=400,所以可以运走。 师:正好是400,那是不是一定能运走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才得到400,而实际得数比400小,所以肯定能运走。 师:刚才大家估成整百数能够很快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小兔可以顺利出发了。

4、估成几百几十

师:这时候小猴子也来到了货场,它的货车载重量是500千克,一箱货物重278千克,另一箱重235千克,小猴子能把它们一次运走吗?

生:能运走,278大约是300,235大约是200,200+300=500,所以能运走。 师:哦,估成整百数,有一定道理,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278大约是280,235大约是240,280+240=520,520大于500,所以不能运走。 师:哎!同学把这两个数估成了什么数?(几百几十)哦,估成几百几十也有道理,看来运不走。我糊涂了,有同学认为这样估算能运走,而那样又运不走,难道是真的吗?

生小组讨论,汇报解决矛盾。

:1:把278估成是300,多估了20多,235估成是200,少估了30多,所以最后结果少估了10多个,所以小猴运不走。

生2:把278估成是280,多估了2,把235估成是240,多估了5,加起来一共多估了7,520减去7得到510多,所以肯定运不走。

师:说的真棒!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也就是说,如果估成整百数,这样估得太粗略了,而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九比较接近了。

小结:当估成“整百数”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调整,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进行估算,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更简单。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页图下题目。

2、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堂小结

估算的方法和作用

先找到两个数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用口算算出他们的和或差,就得到了原题的估算结果。在必须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板书

估算 221+239≈

221+239=460 441﹤460 坐不下 200+200=400 441﹥400 坐得下 220+240=460 441﹤460 坐不下

先找到两个数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用口算算出他们的和或差,就得到了原题的估算结果。

第18篇:三年级估算教学设计

篇1:三年级数学估算教学设计和反思

估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小学占玉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19估算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知识点是二年级已经会求两位数的近似数,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加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教材习题

提问:这里接近200的有几个数?其中最接近200的是哪个数? 小结:估计时看实际情况,有时候是需要估到整百,有时候需要估到几百几十。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a、求准确数解答问题。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b、估算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c、阅读教材

d、教材投影板书,师生一起进行书写格式的训练。

准确数:221+239=460>441 估算:221+239 >441 221+239 >441 220 240 e、做一做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196+226<441 200 226 196+226<441 200230 小结:和例题比较,例题是尽管把数据难看小点,和还是大于441,所以座位不够。做一做是尽量把数据看大点做比较,结果和还是小于441,所以座位一定有多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一、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充分感知估算的作用。 切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关于估算的例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二、估算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要求整齐划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无法体现。

另外,数学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认真正确书写和阅读教材的习惯,以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网的目的。 篇2:估算小学三年级教案 1 2 3 4 篇3: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教学设计

惠丰小学 韩彩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 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教学设计说明: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买 “笔记本”和、“解决住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19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60页例及对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习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本60页例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0,104估成100,0×100=000

方法二:把49估成0,104估成110,0×110=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近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近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

十、整百靠近,小数往小的整

十、整百靠近会较接近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基本练习。

练习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堂小结,布置作业

、交流学习收获,进行学习评价

2、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

2、

3、4题。

第20篇:《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认识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口答:下面的这些数是最接近哪个整十数。

49最接近()82最接近()68最接近()

11最接近()73最接近()26最接近()

2、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并提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估算,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答师整理:(1)什么是估算?(2)学习怎样进行估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学习交流:

自主解答例题4,可能出现以下答案:

(1)把28看作30,43看作40进行估算100-30-40=30

(2)先算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了70元,30+40=70,100-70=30

2、全班展示成果,提出质疑:

(1)还可以怎样算呢?

(2)全班同学共同总结估算的方法。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运用估算的方法各小组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六第1~3题

2、小组内再展示交流。

四、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1、全班展示错例。

2、分析总结错因,巩固提高。

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