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8 08:32:1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81-82页。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基于标准的思考,是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2、教材分析

《优化》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节课。本节课以“沏茶”和“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鼓励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关于“沏茶”,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沏茶如何省时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对可以同时来做的事情的探讨,引导学生优化

程序节省时间;问题3是通过计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时间,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烙饼”,教科书也提出了3个问题: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如何尽快吃上饼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解读妈妈的做法,理解学习难度较大的方法;问题3是运用方法继续解决数量较多的烙饼问题。

3、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沏茶、烙饼,但对于烙饼问题而言,缺乏实际经验。但是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演绎、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比等方法,有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提高优化意识。

(二)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沏茶、烙饼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

的应用。

2、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老师这儿有一个好玩儿的脑筋急转弯,比一比,看谁最善于思考:一个人吃一个苹果用5分钟,那十个人吃十个苹果要用几分钟呢?(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吃苹果”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着数学知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步探究,感悟体会

同学们会沏茶吗?谁来说说怎么沏茶?

1、问题一:

淘气想为妈妈沏杯茶,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利于学生最优方案的探索。)

2、问题二:

(1)做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沏茶的这些工作,哪些要先做?哪些要后做?

(2)按照这样的顺序,一项一项的来做,需要多长时间?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沏茶的流程,一项一项的完成,。没有节省时间,进而,促使学生发现有些事能同时做,就省时了。)

3、问题三:

要烧水为妈妈沏茶,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呢?

1、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2、然后和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3、汇报:

从沏茶这个问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旨在引发学生对沏茶这件事的回顾与反思,在此过程中,明确如何用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结:

看来,要完成沏茶这件事,不仅要考虑做事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哪些事是可以同时来做的,通过合理安排,就能节省时间了!像这样,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优化。(板书:优化)

推荐第2篇:《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设计

天府新区西寺小学 刘佳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时间的可贵,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帮爸爸妈妈干过家务活吗?你都干过哪些家务活呢? 学生分享平日生活点滴。

(在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同时,感受父母平日工作辛苦,引发孩子们内心应该为父母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共鸣)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淘气家今天来客人了,懂事的淘气想要帮妈妈招待客人,主动揽下了给客人们沏茶的的任务。同学们沏过茶吗?你知道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学生提到的沏茶环节,同时出示主题图。

2、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试着将沏茶的顺序排列好吗? 同桌交流,合作完成。请生表示沏茶的过程。 (培养孩子们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师:大家排的顺序虽然不同,但是这其中却有相同之处。

3、完成整个沏茶过程,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算的。

2+1+1+1+8+1=14(分)

4、聪明的淘气用的时间却比14分少,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客人们喝上了香浓的茶,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

发现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就能省下时间。(初步感知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交流,探索节省时间的方法。小组发言人上台边摆边汇报组内研究成果。(同学合作探索,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小结:我们在完成某件事情时,可以合理利用等待时间,将一些可以同时做的事情安排同时做,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优化。

(通过探索活动引导孩子们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能使事情优化,还可以提高做事效率,节省时间。)

(三)情境展示,深化认知 情景剧表演:《和时间赛跑》

师:看完这个表演,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时间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明白了时间是多么的宝贵,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四)课堂巩固,拓展延伸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1、下面是笑笑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预防迟到?

2、睡觉前小刚同学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情:整理书包5分钟;背英语单词10分钟;看体育新闻10分钟;洗脸、刷牙3分钟;烧洗脚水5分钟;洗脚5分钟;整理床铺2分钟。怎样合理安排,才能使小刚所用时间最少? 同学独立完成,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事情进行合理优化,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同时做,如看体育新闻时不能同时背英语单词)

(五)课堂总结,回归生活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六、板书设计

优化

合理安排时间

洗茶杯2分

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沏茶1分

找茶叶1分 用时:1+1+8+1=11(分)

推荐第3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的追求。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自制教具等手段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演示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

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 正 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要面对的,我们要本着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概念、法则、原理、定律、公式、图形等,还要能灵活运用,就要求学生都应是自觉、主动地学习,而兴趣则是这种自觉、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要在物理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自制教具等手段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要重视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地培养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示不仅能形象地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能真正地激发学生接受新知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在教材“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组演示实验,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略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引入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这样既理解了浮力的概念,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学好物理。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现象,不仅可以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利于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还有利于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每次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建立新的概念和物理规律之时,教师都要尽可能列举与新知有密切关系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觉得很熟悉,但又说不清原委,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能尽快地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例如,在学习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当你走在树下时是否担心树上的落叶呢?为什么?”同学们肯定会说:“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树上落下的是石头呢?”同学们肯定会立即回答:“危险”。这样经过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同学们就会非常容易明白物体的重力势能和质量的关系。联系生活实例,突出教学难点,有利于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使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表达能力十分强大,引入课堂后,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物理课件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然后按照教师组织教材的需要,灵活地调用各个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优势,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课件应用感知规律和注意规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记忆规律增强记忆效果,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更为鲜明的感性认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例如光的反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等进行

四、运用自制教具创设演示实验,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自制教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中学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形式传统单一。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虚拟模仿演示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制作,这是商品仪器无法比拟的,它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在潜水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后自制潜水艇,通过探究实验就可以知道潜水艇的原理。

五、通过分层教学,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无法真正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容易,造成成绩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选择课堂练习时,是按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难,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要求。应该把选择的课堂练习分三类:一类是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的,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这类练习占多数;一类是提高题,比基础题稍微有所提高,满足中等偏上的学生;最后一类是能力题,适合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思考。经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收获,成绩差的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例如进行课堂提问时,把那些基本的、简单的题目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把那些复杂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动手操作的部分,让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做的,学生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即使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非常乐意去做。而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通常是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做,如果硬要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做,会让他们对实验失去兴趣。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注重针对物理学科实验性强,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等特点,结合初中阶段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学习上一定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我们的每一节课才可能真正实现高效,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物理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

推荐第4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优化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互动 课堂评价 前言:

我们知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在知识、情感、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宛城区教研室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先后提出了教学环节的设计研究、高效课堂研究、开放课堂研究等活动,其目的就是给教师以反思、以指引、以提高。本着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细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课题。下面结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精彩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效的完成,学生的兴趣是前提。在引入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创设精彩的物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对这节课产生强烈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一开始就在“兴趣的诱惑下”集中精力投入到这节课中。例如在讲《超声和次声》这节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在出现下列情况时:白天老鼠大量出洞,圈舍里的牲口狂躁不安,狗狂吠,蜻蜒低飞„等现象时,有经验的人就会判断将要有地震了,这是怎么回事?;在讲《杠杆》一节时我会先讲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故事;在讲《滑轮》一节时我会先向学生展示“胖子和瘦子”拉货物的漫画„于是,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学习这节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比如讲《大气压强》这节时,上课之前我进行了这样的表演:在一个塑料杯里面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住,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后,同学们发现纸片不会掉下来。很多同学会认为纸片被水给吸住了,然后,我在杯子里面装了半杯水,用纸片盖住,倒过来以后,手一松,纸片马上就会掉下来,这时同学们就无法解释了,于是,同学们就会迫切地想听到老师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这里应注意,精彩的情境创设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要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不能只是为了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造成学生“看热闹”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一种期望。这是这个环节应把握的关键。

二、通过分层教学,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

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智力水平不一样,基础不一样,家庭氛围不一样,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水平不一样。大体上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成绩优异的学生、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旅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出现“刀切”的现象,造成“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困难生吃不了”的局面。

l、分层选题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无法真正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容易,造成成绩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选择课堂练习时,是按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难,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要求。我把选择的课堂练习分三类:一类是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的,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这类练习占多数;一类是提高题,比基础题稍微有所提高,满足中等偏上的学生;最后一类是能力题,适合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思考。经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收获,成绩差的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

2、分层提问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问是很常见的教学手段,不过,提问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一个很容易的问题让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去回答,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认为老师看不起他:如果一个难题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会挫伤他的自信心,使他在同学面前丢脸。因此,在课堂提问时,首先是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快地熟悉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进行课堂提问时,把那些基本的、简单的题目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把那些复杂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3、分层实验

大部分的物理结论、物理规律都是从实验现象归纳出来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物理实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二是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物理规律。前者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兴趣,要求相对较低;后者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做实验时,对于动手操作的部分,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做,学生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即使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非常乐意去做。而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通常是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做,如果硬要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做,会让他们对实验失去兴趣。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在教学中不能刻意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让学生知道这种分层是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的,是按照他们成绩的变化而改变。同时,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多给一些激励。

三、创设师生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其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师生的教学互动,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不过,在实现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玩得开心,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的现象。因此,师生互动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前提,不能把课堂变成老师“满堂看”,学生“满堂跑”。同时,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互动,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丰富的肢体语言、激励性的话语表达,来实现师生的情感互动,使学生乐于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师要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和艺术。

四、适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以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达成效果等。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和层次性。积极、适时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它包括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及参与热情。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小的练习、简单的设问、师生交流等活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比如刚上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的练习进行反馈,并及时的给出评价,从而能够了解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一句表扬的话,一片热情的掌声,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都是„‘种激励。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更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使他们能够积极的投入课堂教学中,只要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学习的评价也要注意层次性,不能对每个学生都使用统一的尺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客观地分析学生层次。只要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能够自信的面对课堂,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要面对的,我们要本着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从细处入手,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荐第5篇:《优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设计

--彰武县第二小学 陈亚威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时间。 难 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你们学校做客,你们的老师会我沏了一杯茶,老师心里暖暖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沏茶问题来学习如何优化的知识,”(板书课题:优化)

二、出示学习目标:“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吧”(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尝试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记)“你知道这节课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吗?(强调重点)你知道这节课最难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吗?(强调难点)你有信心完成他们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问题

“小明家来了客人,小明要为客人做什么?” “沏茶都要做哪些事情呢?”(生自由答)

“看一看,小明为李阿姨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说)”

“这些事情要按合理的顺序来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指名边说师边板贴)

“帮小明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生口算,课件出示14分) “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用短一点的时间,为李阿姨沏杯茶呢?你愿意试一试吗?下面就请你根据自学提示设计沏茶方案。” 设计方案:(1)想一想: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同时反色强调)(2)写一写、画一画:用文字或图表示你的设计方案。(3)算一算:一共用了多长时间(4)说一说:与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四、展示交流:

“请你来说一说你的沏茶方案?”(生进行汇报)(巡视过程中指名板书方案等待汇报)

同学们已经设计了2个沏茶方案。老师这也有两个沏茶方案请你来看一看(是挪动板贴

1 “你认为哪个方案好?为什么?”(板书:同时、省时)

(课件出示四种方案和所用时间)“对比这四种不同的沏茶方案,你发现了什么?”(同时做事情节省时间,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节省的时间越多。) (出示课件)“像小明写的这样的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刚才,我们研究了沏茶问题,接下来我们研究烙饼问题。”

“谁来说一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烙饼的呢?”(指名1.2个自由答)(关注一张一张和两张两张烙)

“淘气家今天也要烙饼,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2页,看看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生答,课件出示:1.要烙3张饼;2.每次只能烙2张饼;3.两面都要烙;4.每面需要3分钟。)

“如果像那位同学妈妈的烙法,一张一张的烙需要多长时间?”(课件出示:18分)

“如果像那位同学妈妈的烙法,两张两张的烙需要多长时间?”(课件出示:12分,注意引导,可用手演示)

“淘气的妈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阅读82页第二题的内容,看看妈妈的做法。”

“你看懂了吗?下面就请你小组合作,用纸片当饼,练习本当锅试着做一做。”“合作之前,先来读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1.分一分:1号记录时间,2号和3号操作纸片,4号按组员操作过程讲解烙饼方法;2.做一做:4人合作按照妈妈烙饼的方法做一做;3.记一记:记好每次烙饼时间; 4.算一算:计算用了多少分钟;5.说一说:说说你们的做法和结果。 小组合作完成。

“哪个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一边伸出手指帮他们计时好不好?(请一组同学用教具演示,生集体记录时间)

“他们小组的做法跟淘气妈妈的做法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烙饼方法)

(课件出示三种烙饼方法:1.一张一张烙:每张6分,3张需要18分;2.两张同时烙,再烙第三张:先用6分,再用6分,三张需要12分;3.两张两张交替烙:每次烙熟两面,3张饼六个面共需9分钟。“ “你喜欢哪种烙饼方法?为什么?” “为什这样烙饼可以更加节省时间呢?”(这个方案的关键是实现了“每次锅里都烙2张饼”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 (课件演示) “这就是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你记住了吗?”

“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呢?”“请你用手中的纸片当饼试一试,你可以自己做,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要学会交流你的想法哟。快来试一试吧” “好,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我们的想法。”(出示课件,找规律)

五、达标反馈:

“同学们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时间了吗?”

“下面就请你来试试解决这个道题吧“(出示习题)

六、学教反思: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出示课件)你可以参照这节课目标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些感受,谁想来说一说?”

2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个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合理安排时间的高手,让你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高效。好,下课。

推荐第6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优化》

教材分析:《优化》这节内容设计了沏茶和烙饼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能达到学习目标,乐于参与活动。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要加强训练,还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思维不灵活,应该关注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乐趣中。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哪些家务? 学生回答:扫地、擦桌子等等。

师:周末淘气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 项目:扫地 擦桌子 烧开水 时间:8分钟 2分钟 10分钟

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了来了,你猜,淘气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

学生回答:需要20分钟、需要10分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优化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沏茶问题

1:星期天,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杯茶。看看小明沏茶需要做几件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果小明一件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 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 2:请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学生方案:1+1+8+1=11(分钟)。

此时,小明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想一想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呢? 揭示: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

(二)、烙饼 妈妈非常热情,又亲自烙饼来招待李阿姨,多媒体出示“烙饼”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师:请你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回答:需要6分钟。

师:为了方便,我们把其中的一个面叫正面,另一个面叫反面。也就是先烙正面,再烙反面,共用6分钟。 师:那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几分钟? 生:6分钟

课件出示:要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需要6分钟。

师:如果每人各烙一张饼,请你帮小明的妈妈想一想,她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呢?用你准备好的图片摆一摆,然后和小组同学们说一说。 让学生上台展示。 哪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学生展示: 方案

1、先烙两张,再烙第三张。

方案

2、先烙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的正面,然后烙第一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 正面,最后烙第二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反面。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发现锅里每次都有两张饼,不浪费时间,我们把这种烙饼的方法叫做烙饼最佳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如何烙才能尽快的吃上饼呢? (学生回答:两张两张的烙。) 师: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烙5张饼时我们采用哪种方法?

(学生回答:分成2张和3张来烙,2张需要6分钟,烙3张需要9分钟。)

师:那你想一想,如果要烙6张饼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 (生

1、两张两张的烙,生

2、三张三张的烙) 师:都需要18分钟。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烙2张饼,3张饼,4张饼,5张饼,6张饼它们的最佳方法,以及所用的最短时间,请你先仔细观察表格,再想一想,如果烙饼的张数分别是7,8,9分钟最快需要几分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表格填完整,开始。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1:我们组根据烙饼的过程得出的时间 2:我们组发现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多3分钟 3:我们组发现烙饼的张数*3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师:有的同学是根据烙饼的过程得出的时间,还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发现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还有的同学发现烙饼的张数和时间之间的公式也就是用饼数*3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师:那谁能很快的告诉大家,如果烙11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生:1*3=33分钟)烙12张饼?(生:36分钟)

三:知识应用

师:这个知识告诉我们,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看。 你认为这样安排时间合适吗?

1、一边起床,一边听英语录音

2、一边吃饭,一边唱歌

3、一边上数学课,一边看课外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1、合理安排事情的顺序,能够节省时间

2、同时干的事情越多,就越节省时间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老师希望大家利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作业:

一种电脑小游戏,玩1局要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 以双人玩。小东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每人玩两局,至少 需要多少分钟?(怎样安排他们玩,才能让时间最少?)

五:板书设计:

最佳方案:

洗水壶 →

接水 →

烧水 → 沏茶

洗茶杯

找茶叶 合理安排 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课后反思:

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首先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推荐第7篇:优化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中渗透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是学生使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统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两种数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启迪心智,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烙饼、沏茶、卸货三个问题,使学生体会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数学思想。

2、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思想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烙饼、沏茶、卸货三个问题,使学生体会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数学思想。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只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数学中将归纳成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和田忌赛马四种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充分发动学生进行讨论、质疑、合作探究、设计方案动手验证,在分析、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沏茶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沏茶问题的分析,体会在多种解决方案中探寻最优方案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会用语言或流程图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在交流对比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合理安排节省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有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有一天,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慧欣和博文都做了三件事,可两个人安排方式却不同,看看谁的安排节省时间?用了多长时间?

视频一:慧欣:哟水太烫了,慧欣先等开水变温,用了2分钟,再喝水1分钟,最后整理书桌2分钟。

视频二:博文:哟水太烫了,博文在等待开水变温2分钟的同时,整理书桌2分钟,再喝水1分钟。 设计意图:数学从生活中来,让学生通过视频初步感知在等待的同时做一些事情,可节省时间。

小结:同样的这三件事,我们科学合理安排,就能节省时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沏茶问题为例,来研究怎样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二、探究新知。

师:要沏茶我们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沏茶需要做些什么? 洗水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 烧水(8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沏茶(1分钟) 如果一件一件事情安排呢?要用多长时间?太浪费时间了 怎样安排合理并且节省时间?用了多长时间? 1.在交流对比中,找到最优方案。

(1)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巡视,收集资源 (2)实物投影前展示学生的作品。

第一层次展示学生错误:用语言描述,事情先后顺序不分,有的事情不能同时做却同时做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错误的分析与反思中,体会到合理安排的方法:要弄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情不能同时做?

第二层次:用语言描述,事情先后顺序也正确,关键是同时做一件事,和同时做两件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突出同时安排的事情越多,越节省时间。在对比中,找到最优方案。

第三层次:最优方案的对比,一种是语言描述,另一种是流程图。 A: 洗水壶→接水→烧水 →沏茶 找茶叶 洗茶杯

B:先洗水壶,再接水,再烧水,在烧水的同时找茶叶、洗茶杯,最后沏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数学和简洁美。 3.在电子板上操作流程图。

设计意图:通过电子板操作,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流程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慧欣的“早晨行动计划”,要做下面几件事?

刷牙洗脸用3分钟,煮鸡蛋用8分钟,热牛奶和切面包用5分钟,吃早饭用10分钟,刷碗用2分钟。

请你帮慧欣安排一下,怎么安排合理节省时间,至少要用多长时间? (2)慧欣的“午间行动计划”,要做下面几件事?

把饭菜摆上桌2分钟 淘米2分钟切钟2分钟 炒菜8分钟 电饭锅焖米饭20分钟 洗菜2分钟。

怎么样安排合理并且节省时间?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下面的安排合理吗?说说您的理由 A:小丽边写作业边听音乐。 B:小红边看动画片,边吃饭。

C:班里打扫卫生,有人扫地,有人摆桌子,有人整理书柜,分工合作,同时进行。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能通过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课件出示例1图)

星期天的中午,小雨的妈妈在厨房准备为全家人烙饼。(板书:烙饼)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习有关“烙饼”的什么知识?

生:教我们怎样烙饼。 师:板书:怎样烙饼

生:烙饼需要多少时间。 师:板书:烙饼需要多少时间

师: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 师:板书: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

二、探究烙饼的“优化”问题。

1、探究烙1—2张饼

师:今天这节课就学习这些问题,请看大屏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锅里每次最多只能同时烙2张饼,每张饼烙两面,每烙一个面需要3分钟。

师:想一想: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预设:a:先烙饼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饼的反面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6分钟。

师:烙2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生1:6分钟。可以把2张饼同时放进锅里,先烙它们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它们的反面,需要3分钟;共需要6分钟。

师:怎么不一张一张地烙呢?

生:这样需要12分钟,太浪费时间了。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2、探究烙3张饼

师:爸爸、妈妈和小雨每人一张饼,最少烙几张?(点击课件)(3张)

师: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想一想.。用你手中的学具烙一烙,同桌说说你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预设:生1:一张一张烙,18分钟。

生2:先烙2张再烙1 张,12分钟。 生3: 9分钟。

师:噢,他用了9分钟,和他一样的请举手,谁听懂这种方法了,上来给大家再说一说。(指1名说)

师:比较:烙3张饼同学们想出了3种烙法,哪一种方法能让小雨一家尽快吃上饼?(学生比较)

师:这3种方法中,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教师板书最佳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小雨的妈妈是怎样烙的?请看大屏。(课件演示烙3张饼,课件边演示,师边小结)

小 结:先把饼

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

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 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

师:看完后师问:小雨的妈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最佳方法烙的)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不上)师:对,使用最佳方法时,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 (让学生接2张饼)

预设:学生能说上生1:用的时间短。

生2: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 → 我们一起来看是这样吗?课件回放

师:学生再操作:好请同学们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

2、探究烙4—6张饼

师:(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预 设:a:2张2张烙,需要12分钟 → 噢。2张2张烙大家同意吗?

课件小结:烙4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烙2次,需要12分钟。或者用烙2张饼的方法烙3次。

师: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生1:2张2张烙,烙2次,再烙1张,需要18分钟。(有不同烙法吗?)

生2:先同时烙2张,烙1次,再用最佳方法烙3张,需要15分钟。(大家说哪种方法是烙5张饼的最佳方法)

小结:我们烙5张饼时,先烙2张,烙1次,再用最佳方法烙3张,需要时间最短是15分钟。

师:烙6张饼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a:2张2张烙,烙3次,需要18分钟→ 你们同意吗?

师:3张3张烙,烙2次,需要18分钟 → 你们同意吗?

师:看来,烙6张饼时有两种烙法:可以2张2张烙,烙3次,或者3张3张烙,烙2次,所需时间都是18分钟。

师:请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是倍数关系。师:3倍的关系,3指的是烙一面饼所需要的时间,那么烙饼的时间就是用:烙饼的张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板书写3,但师要说是一面饼所需要的时间)

生2:我发现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烙饼所需的最少时间。(你的发现真了不起)

板书: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这样吗?同学们真聪明!

3、烙饼方法的应用。

师:烙7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谁会算?说来说说?

生1:7×3=21 师:烙8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谁会算?烙11张、22张饼呢?同学们真聪明!很快掌握了计算烙饼所需要的时间,想一想,7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说来说说。

师: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1:如果要烙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剩下最后3张饼用最佳方法烙,这样最节省时间。

4、烙饼方法的延伸。

小雨的妈妈又用了一种新式的电烙锅,锅里同时可以放2张饼,每烙一面需要2分钟,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想一想?谁来说怎么算?烙5张饼呢?烙6张饼呢?(尽可能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生1:3×2=6,能说说你的算式中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吗?说不上师引导:3表示?为什么用饼数乘2而不乘3呢?(你真是了不起!不但学会了,而且还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实践应用,回归生活

1、餐厅里同时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使三位客人都能很快吃到菜?

师:厨师的问题解决了,我们一起看看小军遇到了什么问题?

2、烤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第二面只烤1分钟,即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军用烤面包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吃3片面包,需要烤多少分钟?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烙饼问题,回家后和妈妈一起用最优方法试一试烙一烙,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五、作业:完成做一做“第三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王的唯一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我们来玩个游戏,每人三张扑克牌,比大小,三局两胜制。三局两胜什么意思?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

10、7、5和黑桃

9、

6、3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你有什么想法?

3、“比赛中,怎么研究双方的情况,运用策略,找到能够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学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有兴趣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数学广角中的《最佳对策》并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老师讲故事:田忌赛马

师:齐王和大将田忌喜欢赛马,他们把马分成三等,按照3局两胜制论输赢,第一次比赛,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由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稍差一些,所以田忌输了,田忌很不服气,要与齐王再赛一局,你来帮田忌想一想,可以怎么安排三匹马的比赛顺序? 师:同学们真能干,帮田忌想到了这么多方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比赛的方法呢?其中哪些方法是能够赢得齐王的呢?

2、同桌两人合作研究。

(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王的方法。 (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

(1)谈一谈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找的。

(2)你有什么发现?(田忌只有一种可以取胜齐王的方法。) (3)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4、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虽然在同等级的马中,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如果拿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一定会输,但是田忌所采用的策略却让他赢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对策论的方法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

5、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讨论(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填写6种不同的策略。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方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田忌1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田忌 田忌2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田忌3 上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齐王 田忌4 中等马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田忌5 中等马 下等马 上等马 齐王 田忌6 下等马 中等马 上等马 齐王 小结: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也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6、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使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集体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多说一说体会到的“策略”的重要性。

7、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师:田忌第一局比赛输了,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他的一个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的人,叫孙膑,就像同学们刚才一样,为田忌一一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最后找到了这唯一能够取胜的对策,最后,田忌以弱对强,反败为胜。

8、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9、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练习:学以致用]

1、提问: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由学生说一说,从学生的回答引出乒乓球赛) 下面是一次四年级乒乓球个人赛的情况统计表。 班别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四(1)班

余国文 余狮狮 余丽贝

四(3)班 余小坤 余蒙蒙 余海军

下星期学校又举行四年级乒乓球团体赛,积分制每人打一场,你能妥善地安排使四(1)班必胜吗?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和“数学游戏”,我们可以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可以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关键是要有善于运用策略的意识。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推荐第8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大张村小学 冯艳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1-8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统筹的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渗透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

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冯老师要到思冉家做家访,进门以后思冉的家长热情的招呼了冯老师,思冉的妈妈让她去给老师沏茶。孩子们,你们知道沏茶需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吗?

(提示学生观察本课情境图,并快速做出回答)

生1:我知道需要烧水、洗水壶、洗茶杯、接水、找茶叶、沏茶这几步。

生2:我还知道烧水需要用时8分、洗水壶用时1分、洗茶杯用时2分、接水用时1分、找茶叶用时1分、沏茶用时1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沏茶)

师:思冉要想沏好这壶茶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8+1+2+1+1+1=14(分)!

师:14分!我实在是太渴了,想尽快喝到思冉沏的茶,怎么办? 生1:可以几件事情同时做。 师:具体说说。

生2:烧水的时候,可以找茶叶、洗茶叶。

师:对,你们太聪明了。现在呢,请大家小组合作用流程图把思冉沏茶的过程画出来。

(学生小组交流方法,并画出流程图,这里教师要简单告知学生什么是流程图)

交流完毕后,小组上讲台展示方法。(展示时要突出方法多样化,而且要重点强调方法的最优化)

师:听了他们的方法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沏茶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过我们要想出最省时最好的方法,即优化问题。(板书“优化”)

活动二(烙饼)

中午,妈妈要给你们烙饼,爸爸、妈妈和你每人都要吃一张烙饼。但是,妈妈烙饼时,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 妈妈烙完3张饼,一共要花多长时间呢?

生:3*6=18(分)

师:一张一张地烙,太浪费时间了。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有,可以两张饼一起烙。

师:具体怎么操作?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做一做,说一说。

展示反馈,教师选一个小组的学生上黑板展示,用圆片代替饼,把思路说完整,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组1:1号和2号饼同时烙,3号最后烙,用时3+3+3+3=12(分) 组2:我们还有更好的方法,1号正面和2号正面,1号反面和3号正面,2号反面和3号反面,共用时3+3+3=9(分)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烙?

生:因为锅里面每次都有两张饼,这样就更节省时间。 师:非常棒! 师: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呢?用手中的圆片试一试,并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4张饼就2张一组,分两组,如果是5张饼,可以2张和3张的时间相加。

„„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可真是帮了思冉很大的忙,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生1:解决问题有很多种方法,而且在多种方法中,我们能找到最好的方法。

生2:感觉数学很好玩,很有用。 【板书设计】

优化

洗茶杯 洗水壶→接水→找茶叶→沏茶

烧 水

推荐第9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作为特级教师,笔者每年都观摩、评价了大量的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和评优课等,也因此拜读了做课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笔者发现,凡是有效课堂,其教学设计都具有独创性、实用性、发展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基本特征。因此,注重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做课经历(已开设各级示范课近30节、曾获评优课省一等奖),以及我市几位做课教师的教学案例,从6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打造出高效、精彩的化学课堂。

一、新课的导入,必须先声夺人

一个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新课导入,一定是教师对一堂课通盘考虑的匠心设计,并闪烁着教师的智慧火花。成功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西苑中学许波梅老师在执教《石灰石的利用》时,她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一天,我来到海底世界,遇到正在一起玩耍的珊瑚、贝壳,还有珍珠。他们看到我就围了过来,珊瑚说:“瞧,它好丑啊。”珍珠问到:“喂,你是谁?”贝壳也大声地说:“你从哪里来的?”看到美丽的珊瑚、晶莹的珍珠、五颜六色的贝壳,我感到不好意思了。正在这时海龟爷爷笑着说:“傻孩子们,他是石灰石,是你们的亲戚啊,他和你们一样身体里都含有相同的成分。”听了海龟爷爷的话,珊瑚、珍珠、贝壳和我都非常惊讶。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海龟爷爷说得是真话呢?

多么引人入胜的童话!它使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心求通而不得之意”,从而很快进入悱愤状态。

棠张中学朱志愿老师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设计的导入也很有特色:

他采用复习导入法,在复习环节他通过奖励汽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属于借班上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作为奖品的汽水,实质是下一步的实验用品。 瞧,朱老师的导入和实验用品的发放多么与众不同!

笔者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1],设计了如下的排比句作为导语:

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分类”。

虽然寥寥数语,却形象生动、点明主题,难怪一开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笔者执教《物质的鉴别》实验课时,通过投影“特征反应的应用”(视频配文字)导入新课: 交通警察如何检查司机酒后驾车呢?专家们想到了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绿的特征反应,于是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超市的理货员如何及时发现食品包装破损呢?人们想到了黑色的FeO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变红的特征反应,于是在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少量的FeO[2]。

这2个新颖、有趣、真实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启发学生的求异灵性。

二、实验的安排,应围绕重难点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实验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按照教科书上设计的化学实验开展教学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教师期盼的“标准实验现象”并不能顺利地呈现出来,实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多方查找原因、科学验证的基础上提出理性的质疑,并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有所创新。

笔者在演示“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为了说明该实验的物理原理(同温同压下,密闭容器里的气体减少多少体积,与密闭容器相连通的液体就会有多少体积被吸入),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3]:

只要举手之劳(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入VmL空气,就会有VmL水流入集气瓶中),就把实验的物理原理简易、直观地呈现出来了,这样学生就极易明白“为什么倒流的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里氧气的体积”,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市教研室赵永胜老师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中[4],补充了一个简单实验:

在10s钟内把桌上的纸张尽可能地分成最小块;在选出最小纸张进行展示后,再做课本上的“高锰酸钾研碎、溶于水”的实验。

赵老师增补的这个实验,为学生认识物质的可分性这一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十三中的毛靖、宗金媛老师,在做“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中,把课本实验1中的“食盐、蔗糖、消石灰”3种物质,换成“硝酸钾、消石灰”2种物质(见下图):

改进后的实验尊重原实验的教学意图,保留原实验的教学功能,并且得到的硝酸钾溶液又可用于下一步的实验3。两位老师这个小小的改进,真的是简约、简洁、流畅,而且前后照应。 笔者和大庙中学的李为才老师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改进了“酸雨模拟实验”(装置见下图):

改进后的实验,体现了创新性、综合性、直观性,有利于学生认识酸雨的形成与危害,也为高中化学的喷泉实验埋下了伏笔。

三、课件的运用,需要恰到好处

教学中对多媒体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追求有效性、体现辅助性。对可用可不用的多媒体,坚决不用!对一定要用多媒体辅助的,要适时运用,不要“电灌”课堂。判断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优秀,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有利于老师的教。 下面这些课件都很朴实、简洁、实用:

三十一中丁军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说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他设计了如下所示的“水分子分解”动画:

虽然丁老师的这个动画简单,但它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笔者在执教《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时,设计的PPT课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画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播放《爱拼才会赢》的视频,实现环节过渡,同时教育学生要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然后通过《爱拼才会赢》歌曲中的3句经典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分别链接一道模拟中考题,只要点击这15个字中的任意一个字,就可以打开一道题目(供学生抢答、演练)。

这个PPT课件得到了所有听课教师的一致赞赏,并广为流传。

四、板书的设计,追求画龙点睛

笔者始终认为,不管教育装备多么现代化,传统的板书绝不能抛弃!独具匠心的板书,方便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体现了化学之美,也折射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好的板书应该是:文字准确有科学性,层次分明有条理性,重点突出有鲜明性,布局合理有计划性,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笔者在执教《质量守恒定律》时,调整了教科书上的教学流程,以“理论推测规律→实验验证规律→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定律运用及注意事项→回顾定律发现史”这5个环节为中心,顺次开展新课教学。据此,板书设计如下[5]:

笔者的这个板书不仅体现了教学流程,反映了化学的简约美,也将知识浓缩的恰倒好处。 三十三中的张川老师在执教《化石燃料的利用》时,板书设计如下:

张老师的这个板书使知识薄有纲、厚有目,简化了知识,突出了重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原来的同事陈锦老师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关于“燃烧条件”的板书,设计的妙不可言:他根据汉字“火”的结构,巧妙地把燃烧的3个条件天衣无缝的组合成了“火”字(见下图):

陈老师的“这把火”一定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而且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之情也一定溢于言表。

但是,奇而不优的板书不是好板书!如下面“空气”的板书,其知识点浓缩不科学,板书难度比较大,而且板书的是老师的教学过程。

当然,如果粉笔字写得不好,实在不愿意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在大屏幕上设计电子板书。但是,不管是粉笔板书还是电子板书,都应该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五、教学的语言,力争生动形象

语言,是教师履行神圣职责、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媒体。不管是生动的比喻、还是娴熟的分析,无论是自然的调侃、还是严密的推理,生动形象的语言总是能启迪学生的灵智、开发学生的潜能。

许多教师在做课时,他们设计的语言都能“先声夺人”,如:

三十一中的石磊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循循善诱充满启发性;

十三中吴国庆老师热情奔放,语言充满激情,很有煽动性,他因此激活了课堂;

十八中的刘相霞老师,说话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她的一字一句无不撞击学生的心灵; 三十六中的王永臻老师,讲解生动形象、点拨恰到好处、分析鞭辟入里,他常把学生带到体物融情的境界;

三十二中的姚元之老师风趣幽默,使得师生交流畅通无阻,也舒缓了学生的心理疲劳,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当然,要想提高语言修养、语出惊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注意积累、自觉运用。

六、主体的地位,必须着力突显 衡量一节课的成效,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动了多少、懂了多少。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满堂灌、一言堂、居高临下、表情严肃、唯我独尊„„这样的课堂都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英才中学的肖桂林老师主讲《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清水可以变牛奶”、“碳酸饮料我会做”、“降服火魔显神通”、“呼风唤雨谁做主”这4大板块。肖老师围绕这4个版块进行教学设计,不管哪一个版块他都注重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实验、精心创设情境、着力营造和谐,使学生看得有门道、听得有兴趣、做得有条理,练得有成效,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核心。

科技中学的王延群老师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中,他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一招一式,无不引起学生的共鸣;他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言谈举止,无不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因此,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探究,自然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八中王绍凯老师在《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中,她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所以,学生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独立思考、适时交流,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七、结束语 总之,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不是精彩的课。我们要精心去“磨课”——磨出细腻、磨出光芒,要反复去“洗课”——洗去沙石、洗出精华,从而使课堂教学上出精彩、露出新意、生出实效。

推荐第10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难点:掌握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课前调查1分钟能做什么事。学生发言并引导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2.大家会合理安排时间吗?下面我们就开展“今天我来当家”的活动,比一比谁最会合理安排时间。也就是——优化。(板书:优化)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今天你是值日生,主要负责地面清扫工作,包括拖地、扫地、倒垃圾、撮垃圾。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工作程序呢?不这样安排可以吗?(板书:明确先后顺序。)

2.明确“做事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而且能同时做的可以同时做。”

小明的家里也来了客人,(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烧水沏茶;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你们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能尽快喝上茶呢?

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2)汇报交流

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共11分钟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烧水时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不用计算这两件事的时间了,只计算烧水时1+1+8+1=11(分钟)

(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不能,要有先后顺序。)(板书:顺序)

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如果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 小结:

(1)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2)几件事情同时做时,计算时只加最长时间。

3.明确“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可以做几件事时,也要考虑这几件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

今天我们也试着炒鸡蛋吧。

(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 (2)合作建议:

①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 ②利用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 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3)小组活动摆学具 (4)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 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

敲蛋(1分)

搅蛋(2分)

2分

2分

4分

4分 2+2+4+4=12(分) 情况2: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 炒蛋(4分)

敲蛋(1分)

切葱花(2分)

搅蛋(2分)

2分

2分

4分

4分 2+2+4+4=12(分) (5)对比:

①这两种方案有什么相同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 ②有什么不同点?

两种方案都合理吗?(从时间的角度思考)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如果可以做其他几件事,也要考虑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

出示课件,李阿姨问了小明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解决一下吗? (1)

写作业(10分钟)

择菜洗菜(5分钟)

洗米(3分钟)

蒸饭(20分钟)

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事,你需要考虑什么?请你用流程图表示出准备晚饭的过程,并计算出所用时间。 (2)学生反馈

(3)对比:哪个方案用的时间最少?

小结:从节省时间考虑的,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2.P105页做一做1

(四)总结

“今天我当家”,同学们沏了茶、准备了晚饭、洗衣整理房间,做的事情可真不少。能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吗?(做事明确先后顺序,要同时做的同时做,节省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五)拓展延伸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一种数学方法。这种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的数学方法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生命的后20年里,用全部精力推广和应用的“优化法”。(介绍华罗庚)

板书设计

优化

合理安排时间

明确先后顺序

同时

顺序

→ … →

第11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文化与经济、政治”,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二、学情分析

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3.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能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探究: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一定类型和阶段的文化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各自相应的文化活动。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材料展示:张艺谋、梁晓声与施瓦辛格。 结论: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 新课讲授: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进一步用图示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探究:①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承性。

②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同吗?

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事例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也体现了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文明的落后说明,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 探究活动:大片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

以电影《变形金刚》、《2012》等美国大片为例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美国人这样说文化: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和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中的观点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

教师进一步分析: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

A.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要。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探究:在热闹背后是否藏有忧虑?

展示材料: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

展示材料: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以《功夫熊猫》为例)中国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被美国所利用,并赚中国人的钱,足以说明中国文化竞争力之现状。

追问:我们缺少的仅仅是自主品牌吗?

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文化竞争力!! 讨论:

“10多年前,美国学者就乐观地预言:“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也不愿工作了,但只要全世界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仍是不可战胜的。”

思考:你觉得他的乐观有道理吗? 给我们什么启示?

3 课堂练习:(略,见PPT课件)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D)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3.“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 “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B )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4.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D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常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本来面目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课堂板书: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4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其它拓展材料:

1.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其影响力无远弗届,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都举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动漫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的要员甚至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亲和力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

2.美国软实力的代表性载体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快餐等,在向世界推广过程中传递了美国式自由、民主、人权等信念和价值观,从而使世界人民向往美国式的社会。面对强势美国文化的影响,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就提出了“文化例外”的新概念,反对美国将自由贸易范围扩大到文化领域;加拿大则直接颁布法令限制电影发行领域的外国投资;韩国也采取增加国产电影放映时间比例的办法限制美国电影的过分侵入。

5

第12篇:《优化》教学设计

《优 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1—82页第五单元数学好玩《优化》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 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 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5分钟) 1.说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2.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们在生活当中怎样做才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得到启发。

二、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20分钟)

(一)沏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你都做了哪些家务?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周末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在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 81 页的主题图)随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沏茶

师: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设计优化方案

(1)思考:做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沏茶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 (2) 你能把沏茶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可用“→”标出做事情的先后顺序。

(3)经你的合理安排,计算出你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节省了多长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通过对比,选出最优方案。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C: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师: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学生说,师板书工序流程。

4、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流程图。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像这样的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5、小结:同学们,像这样,在烧水的过程中,同时做了几件事,节省了时间,在数学中就是从优化的角度解决了问题。(板书:优化)

(二)烙饼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收集数学信息。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着重强调:“每次只能烙2张饼”这条信息) 2.提问: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烙两张呢?

3.引导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尝试“烙饼”。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想到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哪一种烙饼方法最节省时间?

5.拓展练习

(1)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呢?怎么做最节省时间?把表格补充完整。 (2)汇报交流 :烙4张饼:两张两张地烙,需12分钟;烙5张饼:先烙两张,最后3张用最优方法烙,需15分钟。 6.寻找规律:

问题:如果烙饼的张数不断的增加,怎样烙才快?

(1)发现规律: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最直接,而且简单;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前面2张2张地烙,剩下最后3张的时候用刚才所学的“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烙。

(2)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烙饼所用时间的方法: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7、介绍华罗庚

你知道有关优化的思想在我国是谁提出来的吗?

三、巩固应用。(10分钟) 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让敏敏烧壶水,给客人沏杯。已知烧水需要8分,洗水壶需要1分,洗茶杯需要2分,接水需要1分,找茶叶需要1分,沏茶需要1分,敏敏怎样做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第13篇:合理优化教学设计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学习《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认为在优化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注重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既彼此交流了情感,又能引发参与者的智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我们很多教师还停留在老一套教学模式上(满堂灌),注重讲授式,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让学生体验学习,如:让学生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验制作,让学生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还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活动。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活动内容一定要切合实际生活,不能纸上谈兵,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三、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课堂。

四、要注重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课堂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学习中,让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因此通过反思,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

第14篇: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优化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假设方法尝试并有所了解和体验,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生成问题:

1、(课前谈话):谜语:芙蓉冠,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果然是个英雄汉,一吼千门万户开(鸡),鸡有哪些特点?小白加小白。(小白兔)兔有什么特点?

2、今天刘老师带你们玩一次穿越,走,我们一起到古人的课堂去听听课。(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几何?

问:你听懂题意了吗?让孩子自己说一说。你真厉害,古人说的话你都能听懂!出示现代意思。

教师介绍: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作出许多杰出的贡献。这些光辉的成就,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数学史上享有崇高的荣誉。早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今天我们也一起来研究这个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为了便于同学们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这就是数学研究中常常要用到的化繁为简的方法(板书:化繁为简)

(一)列表法

1、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你读懂题意了吗?

3、那我们先来猜一猜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抽生2-3名猜一猜,猜完再问:他们猜对了吗?)引出猜测----验证----调整

4、那如果这样猜下去,我们能找到答案吗?那我们在猜的时候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表格,把你猜的情况填进去,并圈出答案(同桌合作)。

5、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鸡、兔各有几只?选出两组有代表性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小结:像刚才这种我们把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验证,这样的方法在数学中叫做列表法。

(二)假设法

1、孩子们,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为了帮助直观的弄懂题意,还可以怎么做?(画图)

2、老师画图:(1)先画8个圆圈,提问:表示什么?再画26条线段表示脚,现在我们怎么做呢?„„

观察:你发现什么?为什么还多出了10只脚?它是谁的?那我们把这10只脚怎么办?生自己完成,汇报结果。

3、抽生回顾一下画图的过程,试问孩子们明白了这种方法吗?

4、检验: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看有5个头,从下面看有16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鸡=2只 兔=3只 ) 抽生说说想法。

(2)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看有7个头,从下面看有22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鸡=3只 兔=4只 )

抽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出算理)

(3)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看有50个头,从下面看有136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鸡=32只 兔=18只 )

孩子们,还画图吗?怎么办?计算时请想一想每一步算的什么?为什么这么算?(教师巡视,了解孩子完成情况)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将假设法的思路抽生整理一下。多让孩子说一说,说给别人听一听,引出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检验:我们做对了吗?引出检验。口头验算

我们可以假设全是鸡,那可不可以假设全是兔呢?课后自己试试。

三、巩固:

1、用假设法解答古人的问题。

2、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就成了龟鹤问题,你会解答吗?

3、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出示课件)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想法。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使用了哪些方法?列表、画图、假设,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孩子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解答的吗?自学„„

假设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一般方法,孩子们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课后一起来探讨更多的方法。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许许多多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

第15篇: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使教育技术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教学设计的概念,目前比较统一的、权威的教学设计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实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从教学设计的概念上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至少有四种理论对其起较大作用: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播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可选用的教学媒体技术,教学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学习理论指导了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二、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课堂教学具体设计首先由新理念支持,没有新理念就无从谈起设计课堂教学。现在我们着重谈四大理念:(1)课堂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2)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3)为不同的学习设计不同的教学(4)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 这几方面是传统教学设计不太关注的方面,在新课改中被突出了出来。现在我们首先谈一下教学设计的主体问题。

(一)课堂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主体必然是教师,学生被排除于教学设计之外。学生只是教学的接受者和被加工对象,学生是客体。“就像砖瓦与建成怎样的大厦,怎样进行建筑设计师毫不相干的一样,学生对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也只能保持缄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主动性,但这些主动性是预先设计好的,使被赋予的,学生的客体地位仍然是确凿无疑的。”

新课程十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既然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存在“课间设计”,必然对话的参与者之一——学生不再是教学加工的对象,有权对教学过程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理应参与进教学之中。

那么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表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学生以出乎意料的质疑、问题、插嘴“干扰”教师的原有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路径而改变原有设计,学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设计。其二,在教学中,也存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教学的情况。其三,有的教学设计可以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学生自我来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指导学生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数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设计。

(二)教学过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既往的教学设计理论中,教学过程的确定性受到了充分的主意。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学过程的确定性对这种“有法”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揭示了教学过程的若干规律,这是值得肯定的努力。

但是,教学过程除了确定性的一面,大量存在着不确定的一面,甚至可以说,不确定性才是其主要的特征。教学即使经过周密的设计,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教师必须认识到原定的教学设计受到“干扰”是正常的。相反,所有的教学设计都一帆风顺的实施下来,却是有些不正常。这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对话与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不确定性补充、修正、完善了教师原有的设计。所以,新课程教学设计需要给生成留足空白的预设。

传统的课程评价(包括观摩课、汇报课、实验课的评价)除了看重是否精确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还往往着眼于教学思路的构架与程序如何,是否环环相扣,是否逻辑有序,是否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并引导其到达认知彼岸。这样的教学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往往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外,环环相扣、精细严密的设计,必然使生成无处容身,即使生成的生长点出现了,老师考虑到原先逻辑有序的预设而不愿越雷池半步。因此留有空白的预设才是生成的生态环境,课堂预设应是有弹性的留白的预设,它的操作定义应该是精心而不精细(无意向留白)和预设更应预计(有意向留白)。

精心而不精细。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精细了必然丝丝入扣,必然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我们认为板块说(只考虑整体布局,设计几个板块,不预设细节)就是给生成留足空间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巧的是许多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这种粗线条的板块式设计,如:宁鸿彬教《中国的石拱桥》大体分三步。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在文章标题前加修饰语,促使学生思考)

2、学生提出问题,讨论;教师提问,讨论。

3、练习。陈军的《死海不死》的教学与宁鸿彬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妙。

1、用15分钟读几遍课文,每个提出5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

2、师生共同整理并解决其中主要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些课在过程中不断有新知火花的迸发,毋需我这里赘述了,这些火花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生成!

第16篇:《优化问题》教学设计

《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沏茶这一简单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懂得在同一时间内,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态度:

1、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常规训练:口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题:请看大屏幕:

1只小猫吃1条小鱼需要1分钟,那么5只小猫吃5条小鱼需要几分钟? 师:谁愿意说一说?(生:可能回答:5分钟或1分钟) 师:为什么是1分钟?(生:5只小猫同时吃只需要1分钟。)

2、揭示课题:师:能同时进行,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生活中是不是很多事情都可以同时进行呢?

3、课件出示。(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读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小丽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门铃声)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主题图)(生:来客人了)

2、师: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

3、师出示教材104页例1.请同学们用讲故事的方法,对这个课件演示加以说明。哪个同学愿意尝试一下。

生:(小明的妈妈在和李阿姨聊天,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去给客人沏茶) 4.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课件出示工序图)

烧水:8分钟 洗水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沏茶:1分钟 5.学生猜测需要多长时间。 6.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生:小组合作交流 7.汇报交流: 生展示。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 →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算式:1+2+1+8+1+1=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

算式:1+1+8+1=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比较合理并且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为什么? 生:第②种方案,因为第②用的时间最少。

师:那你知道这个方案为什么用的时间最少吗? 简单介绍流程图。 8.揭示课题板书:优化

9.介绍数学家华罗庚:(出示课件)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

1.小红感冒了,要吃药休息,需要做: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 等开水变温(6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量体温(5分钟)

师:请你在作业纸上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计算出一共用多长时间? 全班交流

2.我在做家务,需要做: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钟)扫地(10分钟)整理书桌(10分钟)晾衣服(5分钟) 请帮我想一想,怎样合理安排,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计算出一共用多长时间?

师:他这样帮我安排你们同意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流程图)

四、课堂总结:

第17篇:优化教学设计(推荐)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

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 P7例2.填空:

[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

[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

[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 , , 。

[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改变,分式的值不变.解: = , = , = , = , = 。

六、随堂练习1.填空: (1) = (2) = (3) = (4) = 2.约分:

(1) (2) (3) (4) 3.通分:

(1) 和 (2) 和 (3) 和 (4) 和

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1) (2) (3) (4)

七、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 = (2) = (3) =0 2.通分:

(1) 和 (2) 和

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1) (2)

八、答案:

六、1.(1)2x (2) 4b (3) bn+n (4)x+y 2.(1) (2) (3) (4)-2(x-y)2 3.通分: (1) = , = (2) = , = (3) = = (4) = = 4.(1) (2) (3) (4)

第18篇:优化教学设计 实践

优化教学设计 实践“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摘要】“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真正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关键。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新课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过程和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和娴熟运用难度较大,因为,它既需要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又需要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活动过程中体验与生成知识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笔者认为: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进行师生互动的前提。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化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时,教师应该“稚化思维”——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做到以下四点

1、找准切入点

有效的教学必须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点的基础工作首先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以便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有的放矢”,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需要在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互动的目标与主题,从而引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展开。以《二氧化硫》教学为例:可以选择①SO2的溶解性;②SO2的氧化、还原性;③SO2的漂白性;④大气污染与防治为切入点,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再如《氨》:可以选择①NH3的溶解性;②NH3的氧化、还原性;③NH3的碱性;④NH3为可作冷冻剂作为切入点

2、点击兴奋点

要维持教学互动的良好氛围,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如上述③SO2的漂白性的探究可以采用趣味实验设疑:将盛有某无色溶液(过量SO2通入品红试液后的溶液)管口系有气囊的试管加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气囊膨胀;将试管浸入冷水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气囊瘪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在兴奋中完成SO2的漂白性知识

的生成、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3、寻求发散点

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当然,要想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如在探究完SO2的漂白性后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物质有哪些?其原理分别是怎样的?通过互动和分散思维,达到前后知识系列化的目的。

4、形成整合点

教学活动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不仅要放的开,也要收的拢,不仅要有知识总量的增值,更要形成知识的序列和结构。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始终清醒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一种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强烈意识和能力。如在师生共同学习了SO2性质后,及时提出问题: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检别出盛有SO2、CO2的两瓶气体中哪瓶是SO2?通过师生互动得出八种合理方法,并指导学生按物理性质、氧化还原性、特殊性进行检别的有序思维方法。这样,即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机整合,又使思维得到合理的收敛,学生还领悟到了学有所得的成功喜悦和有序思维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中提出了两个方面要求:一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二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创新源于质疑,设问启迪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灵活运用好设问在教学中的运用,是锻炼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手段。

教学内容问题化就是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学习行为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找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形成结构化了的科学方法。教学内容问题化还可以改变教师教学“一言谈”的陋习,促使教师努力实践“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一) 设疑之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设疑时机的把握和所提问题的质量。设疑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也就是说,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方法设疑,都必须围绕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核心来进行,即都必须强调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的一般设问模式有:

内容上有:①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问;②针对知识间的联系提问。

手段上有: ①根据化学实验提问;②根据热点话题提问;

③根据STS问题提问;④根据知识应用提问。

提出者有: ①学生提问;②教师提问。

时机上有: ①在上课开始时提问;②根据学生的思维倾向提问;

③在快下课时留有“空白”性的提问。

有效提问第一要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开放性问题,或适当变动情景将封闭性问题转化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第二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提问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提出需经过思考又能回答的问题。第三在于提问时机、动机的把握,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及时回应,并且这种回应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当教师的提问既无一定的开放性,又没有一定的难度时,反而会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即挤占了学习、思考时间,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没有领会、倾听学生的表现;当教师的提问的难度或时机把握不好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阻或中断,就无法回答,提问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广大化学教师应该努力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摸清学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尽可能使所提问题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如《硫酸》教学片段的提问设计: [问题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下却反应,其原因是什么?产物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根据重点提问)[实验] [问题2]浓硫酸中溶质是什么?起氧化作用的是什么元素?(根据难点提问) [问题3]实验观察到铜片先变黑,溶液逐渐变蓝,如何解释?(根据实验提问)

[问题4]锌与浓硫酸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怎样?相同条件下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速率哪个快?[实验] (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提问)

[问题5]为什么浓硫酸能用铝制或铁制的槽车装运?[实验] (根据STS提问) [问题6]什么实验能证明铝遇冷、浓的硫酸发生了钝化?(根据知识应用提问)

[问题7]足量的铜与50mL18mol/L的浓硫酸在加热下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0.45 mol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思维倾向提问)

[课后思考] 足量的锌与50mL18mol/L的浓硫酸在加热下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0.45 mol吗?为什么?(“空白”性提问)

三、教学过程探究化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科学探究是发现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学过程探究化要①选择富有吸引力、挑战性和实效性的问题;②注重对结论获得的过程与方法的探索;③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力求全体参与;教师是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探究使学生满怀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探究化实质上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如《硫酸》教学片段的科学探究设计: [提出问题]浓硫酸能否氧化非金属单质碳?

[形成假设](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氧化除金、铂外的所有金属(如铜),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单质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因此,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应该能氧化单质碳。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和CO2。

[设计方案]在试管加入浓硫酸与碳,加热,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品红试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试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和NaOH溶液中。

[收集证据] 第一个品红试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假设] 生成SO2和CO2。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碳具有较强还原性,+6价硫被还原为SO2,碳被氧化为CO2。

[交

流]C+H2SO4(浓)=2SO2↑+CO2↑+2H2O 由上面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观念,创设出难度适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19篇:系统优化教学设计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

组员:2014级4班 罗世淋201409140428 罗智 201409140429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二、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技术与设计2”配套教具旋转木马30套(江苏南京宝高公司提供)、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系统分析,承上启下)

情景设置: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请你帮农夫解决难题?

学生 :

1、农夫带着羊首先过河,农夫回来;

2、农夫与狼过河,农夫与羊回来;

3、农夫搬白菜过河,农夫回来;

4、农夫与羊一起过河。

教师提问:说说你们对该系统分析的过程?

学生:问题的突破口在——狼与白菜能够共存!农夫、狼、羊、白菜和船组成了这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是一个整体,都依赖农夫过河;最大的问题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和“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的冲突。我们联系已知条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实验,但是比较其他方案不能实现所有要素都安全过河。最后得出以上方案。

教师:你们的思维过程很有价值,很清晰。而且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了系统分析的三大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综合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产品在不断更新,系统在不断的升级。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追求更好,希望投入尽可能少,回报越多越好。为了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所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法,称为最优方法。但是有很多复杂系统,实施方案五花八门、干扰因素四面八方,我们不可能的逐个比较权衡,或者漫无目的瞎蒙。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寻找系统最优值。

(二)新课教学

1.案例分析:

案例一 :“农作物种植系统的优化——农作物间作套种”

槟榔林套种香草兰收益高

香草兰——香料之王,是藤本植物,需要有支柱攀缘,并要求适度的荫蔽。测定结果表明50%的荫蔽度有利于香草兰的生长发育。荫蔽有两种,一种是死荫蔽,通过修建人工荫棚的办法(用遮光网)达到控制荫蔽度的目的。这种方式需要水泥柱或石柱作为香草兰棚架或攀缘的支柱。另一种是活荫蔽:可选择天然树木或人工种植的椰子、槟榔等作物为活支柱,以控制活支柱树冠来调节种植园的荫蔽度。园地的选择要选择近水源且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比较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台风主风方向有良好屏障比较静风的向阳缓坡地或平地。

2002年,符良接受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专家的建议,在槟榔林下套种了20亩香草兰种苗,通过对香草兰的水肥管理,使槟榔的产量较纯槟榔林提高15-20%。经过精心培育,现在棵棵香草兰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豆荚。预计20亩香草兰到11月份总收入可达285000元。现场一位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40亩槟榔园年收入72万元左右,间种可使槟榔增收8万,再加上香草兰的收入,每亩土地较单纯种槟榔增收约9000元!经发酵生香的商品香草兰豆荚含有250多种发挥性芳香族成分及有机酸、糖、树脂、矿物质等丰富成分,香气独特,留香时间长达2~3年,被广泛用于高档食品和饮料的配香原料,在发酵业、化妆及医药等领域均有应用,具有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目前国内售价为1000~1200元人民币/千克。

教师提问:符良为什么选择活荫蔽种植,而不采纳传统的死隐蔽种植?

学生A:一块地种槟榔又种香草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学生B:对香草兰的水肥管理,使槟榔的产量较纯槟榔林提高;

学生C:槟榔可作为活支柱供香草兰攀爬,节省了石柱的费用;

学生D:槟榔叶子还可以遮光,节省遮光网的费用;

„„

教师总结:活荫蔽的改良不仅增产、增收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见活荫蔽系统比死荫蔽系统,功能更强大,效果更优。

教师提问:香草兰套种的收益如此诱人,我们为何不把香草兰套种到稻田里、麦田里,甚至套种到沙漠中与杨树为友呢?

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X组:香草兰与水稻的生长土壤环境不同,不能套种;小麦的生长气候要求又有差异也不能套种;沙漠风沙大且土壤也不适合香草兰生长。香草兰种植受生长特性、地理环境、气候和天气等条件的约束,并不适宜随处种植,而且与矮个植物种植也没有体现出遮阳的优势或者节约石柱费用等优势,另外由于营养需求的差异,即使能共存在一块地如果没有实现增产目的,套种的系统优化没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教师总结:系统优化的效果是理想的,但是不同情况的系统优化会遇到不同的约束条件,应该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应对,使系统的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中达到最大值。系统的优化都是为了发掘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使资源获得充分的利用,体现更高的价值,实现投入最小,效果最佳的目的。

又例如:云南一些山区农民的甘蔗生长缓慢,减产已成定局.为了减少旱灾损失,乘雨水来临之际,在甘蔗田套种玉米。

例如:建筑材料的改进也是一项优化技术,以往建筑物的墙体多采用实心砖,现在采用了空心砖,在保证强度、隔热隔音效果的同时,节省了材料。

„„

教师:案例中,目标与土地的单位面积农作物收益和之间的关系在技术中我们称为——目标函数;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条件、气候等因素对作物套种起着限制作用,并且是不能人为解决的,称为——约束条件;套种的技术水平、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对产量产值有直接影响,即影响因素,可见影响因素是可以人为调节的。最优方法通常是在一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如产值、利润等)达到最大,并使投入的人力、物力达到最小的方法。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数字问题,纯定量分析是不够的,我们常常是借助数学手段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比较,寻求最优方案。这种用数学公式、图表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模型的思想就是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就叫数学模型。它是真实系统的一种抽象。

案例二:利润问题

某家具厂要安排一周的计划,产品是桌子和椅子。制作一张桌子需4平方木板及20小时工时,制作一张椅子需6平方木板及18小时工时;每周拥有木材板料600平方,可用工时400小时;每张桌子利润50元,每只椅子利润60元。按合同每周至少要交付8张桌子和5张椅子。假定所有产品都能销售,那么该每周生产桌子和椅子分别为多少时,利润最大?

教师提问:这里,系统需要进行最优化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获得利润最大值。

教师提问:利润受到哪些人为可调节的因素影响?

学生:每周生产桌子和椅子的数目。

教师提问:在这个利润问题的系统中,又存在哪些不能人为解决的约束条件呢?

学生:制作一张桌子需4平方木板及20小时工时,制作一张椅子需6平方木板及18小时工时;每张桌子利润50元,每只椅子利润60元。

教师:若把利润最大值用 表示,变量每周生产桌子数用 表示,每周生产椅子数用 表示,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式子。

其中(1)式体现了目标与产量、利润总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目标函数。(2)(3)(4)(5)式则体现了约束条件。

教师:数学思维很清晰!下面就请大家算一算 的解,找出最大利润值。

„„

学生:算不出来!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这四个约束条件的式子,找出数据中体现出受限最大的约束条件是哪个?

学生:工时!

教师:好,请你将最主要的约束条件(3)与目标函数式(1)联系起来,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影响因素 与最优值 的关系。

学生:生产椅子所需工时少利润大,生产桌子所需工时多利润反而小!生产的椅子越多利润越大。

教师:那我们干脆不生产桌子了,专门生产椅子,可不可以?

学生:不行,至少要生产8张桌子!

教师:哦,原来还有约束条件(3)的限制。那好我们就生产8张桌子,算一算意义子最多可以生产多少张?

学生:13张!

教师:8张桌子,13张椅子。把你们经过一番分析计算选择的这两个变量的解代入约束条件看看是否超出了约束条件的限制范围。

学生:都在约束条件范围内。

教师:再利用这两个变量的解,算一算利润最大值是多少?

学生:1180元。

教师:我们再随意找几对满足约束条件的 的解带入目标函数检验一下,1180是不是利润最大值。如: (每个小组分别用一对计算)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以上计算表明,我们找到经过数学方法求出的就是最优值!回忆我们求解的过程,最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提出系统需要进行最优化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2)建立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模型,确定变量,建立有关约束条件,分析模型;

(3)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方法;

(4)求解方程;

(5)最优解的验证和实施。

这种用数学公式、图表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模型的思想就是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就叫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它是分析、设计、预报或预测、控制实际系统的基础。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2.应用:学生探究(2人一个小组)

要求学生分组利用提供的大、中、小三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将上节课完成的旋转木马进行系统优化,看谁的木马转的又快又稳。

学生进行探究„„

A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大齿轮带动,三个齿轮传送;

B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中齿轮带动,三个齿轮传送;

C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小齿轮传送,三个齿轮传送;

D组:齿轮与传送带一起赞成传送系统„„

小组比赛交流。

学生体会:皮带传送系统在木马旋转时,皮带容易出轨,同时因为速度太大使系统容易散架。针对这个问题,利用有限的资源,将皮带传送换成齿轮传送后,发现齿轮传送比皮带传送速度更快更牢固;再更换三种齿轮的带动比较,又发现大齿轮带动时,动力更足速度加大了稳固性能也增强了。

(三)小结

最优方法通常是在一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如产值、利润等)达到最大,并使投入的人力、物力达到最小的方法。

最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提出系统需要进行最优化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2)建立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模型,确定变量,建立有关约束条件,分析模型;

(3)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方法;

(4)求解方程;

(5)最优解的验证和实施。

(四)课后探究

假如学校有2个学生食堂,正常情况下每个食堂能容纳500人就餐,近两年,学校规模扩大,就餐人数增加,每个食堂就餐人数达670人,每到就餐高峰期,学生就排着长队等待就餐。

如何减少学生就餐排队时间?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途径,并选择最经济、最有效可行、最容易实现的方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步骤说明你的思考过程。

七、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的案例选择切题,但是有部分案例离我们所处的实际甚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选用了教材中技术类的案例,拓展了我们对技术的视野;但是生活案例我倾向于改用我们身边的例子,大家熟悉,分析起来有亲切感、简单易懂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乐趣,刚好我校种有香草兰。故在本案例中将“麦、棉、瓜、玉米套种”案例换成“槟榔与香草兰套种”,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很感兴趣。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探究活动时间就比较紧

第20篇:《优化》教学设计(定稿)

《优化》教学设计

执教:龚义华 开课时间;2017年5月9日

设计理念: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沏茶”“烙饼”等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 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 法:讲授法、启发法

学 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际操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应该要珍惜的是时间,要珍惜时间,就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运用优化的思想去学习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板书课题:优化)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哲理名言谈话导入,很自然的进入要学习的新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情境一:沏茶问题

1、问题导入: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

2、课件出示情境图,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

3、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引导,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想一想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

4、同桌合作,设计方案。

5、互相交流,展示方案。课件出示流程图:

方案A:一件一件的做: 方案B:几件事同时做:

6、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

小结:看来,合理安排时间,不仅要考虑先后顺序,而且还要考虑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像这种使用最短时间沏好茶的方案,我们把它称为“最优方案”,这种思想就是“优化”思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生活中熟知的情境----沏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学生了解沏茶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交流,算一算,比一比,从而设计出最优化的方案,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情境二:烙饼问题

1、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组织活动:接下来进行一次烙饼比赛,看看谁是最聪明的烙饼师? 引导学生用硬币或纸片摆一摆,再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展示烙饼的过程,说一说用了多少时间。 课件出示烙饼示意图:

3、小结:这样的安排,用时最少,也就是最优化的方法。(板书:利用空间,合理安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画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在直观中思考,在操作中发现,从而感悟到简单的运筹思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探索烙4张饼,5张饼„„所用时间的规律。

知道了烙3张饼最优化的方法,那么烙4张饼、5张饼的最优化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讨论操作寻找最优化方法,并记录过程。 全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从探究烙3张饼的最省时的方案入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烙多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所用的最短时间,既能使所学生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联系生活,当堂训练

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让学生明白:安排时间应做到科学,合理。要杜绝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习惯。)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板书设计:

优化

沏茶:先后顺序,同时进行

烙饼:利用空间,合理安排

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