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5 08:37:5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解的检验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教学难点:检验分式方程解的原因 3.疑点及分析和解决办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思想),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方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从而理解、掌握.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设问和同学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分式方程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引入新课

1.提问: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

(二)新课 板书课题:

板书: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是分式方程.

先由同学讨论如何解这个方程.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由于我们比较熟悉整式方程的解法,所以要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其关键是去掉含有未知数的分母.

解: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2(x+5)得 2(x+1)=5+x 2x+2=5+x x=3.

如果我们想检验一下这种方法,就需要检验一下所求出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检验:把x=3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

∴x=3是原方程的解.

例2.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

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20+v)千米/时,逆流航行的速度为(20-v)千米/时,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时。 可列方程

1006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

20-v20+v10060=

20+v20-v解方程得:v=5 检验:v=5为方程的解。 所以水流速度为5千米/时。 (三)总结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不是原方程的解,必须舍去.

(四)练习补充练习:

(五)作业

推荐第2篇:《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x-1)/x=-1这个方程可能学生会有争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可总结,在判断方是否为分式方程时,不能化简,以形式为准。

4、想一想

提出该如何解方程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通过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回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想该如何解,然后老师加以指导,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5、试一试

(1)80/(x+5) (2)1/(x-5)=10/x.x-25

方程两边同乘以 x(x+5)得: 方程两边同乘以(x+5)(x-5)得:

80x=60(x+5) x+5=10

80x=60x+300 x=5

20x=300

x=15

提醒学生检验,对比两个方程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醒学生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引出话题。

6、议一议

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两边都乘以了一个零因式,但这个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检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因为分式方程的检验是为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检验对错,所以必须检验。

7、说一说

老师帮忙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可简单记作: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 (1)2/(x-3)=3/x (2)x/(x-1)-1=3/(x-1)(x+2)

体验解分式方程的完整过程。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推荐第3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9.3分式方程

八一中学 范文浩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经历“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增根的概念,理解解分式方程要验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找错误,解方程:

2x110x12x11364

解:去分母,得:

4(2x-1)-2(10x+1)=3(2x+1)-1 去括号,得:

8x-4-20x+1=6x+3-2 移项,得:

8x-20x-6x=3-2-4+1 合并同类项,得: -18x=-2 把系数化为1,得:

x19

2、甲、乙二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2个,甲做1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个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解:设甲每小时做x个,则乙每小时做(x-2)个,

根据题意,

师:这是什么方程?如何求解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入课题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2、解上题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x(x-2) 整理,得10x-20=6x,∴x=5 把x=5代入上述分式方程检验:左边=2 右边=2 左边=右边 ∴ x=5是所列方程的根.

答:甲每小时做5个,乙每小时做3个。

三.例题教学

1、解分式方程:

分析:最简公分母为(x-3),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最后验根。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3),得1+2(x-3)=4-x,

解这个方程,得3x=9, ∴x=3。

检验:当x=3代入原方程左边与右边都无意义.(设疑:这意味着什么?解出的x=3叫做原方程的什么?解分式方程一定需要什么?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出增根的概念和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x=3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无实数根。 四.议一议:

1、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去分母时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增根是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1)去分母:将分式方程的分母因式分解,找出最简公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

(3)检 验: 为了检验方便,可把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为0,则这个根叫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这个根是原分式方程的根。注意:增根是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4)写出方程的解。

五、.随堂练习

1、解方程:(1)

34 x1xx54 (2)2x332x

2、课本p104练习第一题

六、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我总结,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七、作业:

课本p105习题9.3第三题

推荐第4篇:《9.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9.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概念、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

2.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3.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含义,体会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4.分组分层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探索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2.对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原因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不必作过多的引申.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探索本章引言中问题的等量关系的过程,给出了分式方程的概念,接着讨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结合例题探究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后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自然引出增根的概念,介绍了验根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分层探索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x22x31.46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还记得本章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列车提速前的速度为xkm/h,那么提速后的速度应为

km/h.提速前、后走完1600km所需时间分别是

h、

h.由题意得

160016004.x(125%)x即

160016004.5xx4教师提问:该方程与前面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教师指出:像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三、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探究一】 (针对全体同学)

1.怎样解上面的方程呢?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象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 2.方程两边同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试试看.3.用上面的方法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该分式方程的解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并从中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进一步求出未知数的值.

【探究二】 (分层分组讨论) 1.请你用上面的方法解方程:现了什么?

2.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解分式方程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解这个方程,可得x=3.把x=3代入原方程检验时,分式的分母为0.这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3不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无解.

教师指出:像x=3这样的根,称为增根.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0的整式(如上面,当x=3时,方程两边所乘的x-3的值为0),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四、知识应用 例1 解方程:x1x.2x33x2x12,并把解得的根代入原方程中检验,你发x33x分析:先找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然后解题.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然后结合例题介绍验根的方法.通常把求得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才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应舍去.

【交流】

通过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你能总结出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把你的结论与同伴交流.

(1)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检验.

五、知识巩固 1.练习,解方程: (1)5x313x;

(2)1.x2x4x

4六、分层作业

1、基础较差的同学

习题9.3 第3题.

2、基础较好的同学

(1)若关于x的方程

2xm则m的值是________.2有增根,

x33x21x1(2) 先化简,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1

xx

推荐第5篇:分式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9.3分式方程(第一课时)

合肥特殊教育中心高数组 陈振宇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3、了解分式方程检验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及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寻找解分式方程途径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重点: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难点:明确验根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我国铁路部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在相距1600km的两地之间运行一列车,速度提高了25%后,运行时间缩短了4h,由以上信息,你能求出列车提速前的速度吗?

分析:若设提速前的速度为x km/h,提速后的速度为 125%x km/h。

填空(1) 提速前:路程

km,速度 x km/h,时间

小时

(2)提速后:路程

km,速度 125%x km/h,时间

小时

(3)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分式方程的定义:

16001600

4 125%xx特点:1.方程中含有分式

2.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像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1

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3x45是分式方程。(

) 234(2)是分式方程。(

) 4-4xx3x2是分式方程。(3)(

) 12-xx2(4)是分式方程。(

) x33x(1)

二、迁移类比

解法初探

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解一元一次方程

xx11。 23分析:两边同时乘以2和3的最小公倍数6.

思考:1.怎样解分式方程呢?能不能也象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去分母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转化

3.用上面的方法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该分式方程的解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用上面我们分析的方法来解分式方程

2-x12。 x33x2-x12 x33x解:两边同时乘以x3得 例1:解分式方程

2-x12(x3)

整理得

x3

把x3代入检验时,发现方程中的分母为零,分式无意义,所以x3不是方程的解,原方程无解。

像x3这样的根称为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例2:解分式方程x-1x2 x33x解:两边同时乘以x3和3x的最简公分母x33x得

x13x2x33xxx3

x4x32x18x3x

解方程,得

x21

检验:当x21时,最简公分母x33x0 因而,原方程的根是x21。

2 222

三、归纳步骤

巩固练习

通过上述方法解分式方程,你能总结出解分式方程需要哪几个步骤吗?

1、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检验。

练一练2:解下列分式方程。

53(1) 

xx213x(2) 1 x4x4242(3) x1x

4四、小结

1、什么是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3、验证时要看原分式是否有意义?有意义,是原方程的根,无意义,增根,无解。

五、作业

解下列分式方程

63x50

(2) (1) x4x12x552x

x1x32362 (3)

(4)x2x4x1x1x

(5)160016004 125%xx

六、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有以下几点评价与反思:

1、本节课我坚持以观察为起点,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理念,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多媒体教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课我应用了多媒体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类比解分式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突出了重点。(2)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为此我采用动画演示去分母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产生增根的原因,是由所乘的最简公分母决定的,从而体会验根的必要性和验根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4、当然,在本节课我也还有一些困惑的地方,如怎样将讲解启发和课件展示有机结合;怎样将课堂中突发事件和有序的课件协调,有时学生不是按照课件的设计时,该怎样应对;怎样真正把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整堂课师生只是围绕课件转,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研究和改进。

3

七、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数学,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填空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分析过程,将学生一步步引向深入。伴随教学过程的进行,不失时机的,恰到好处的书写板书,要比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效果好,绝不能用媒体技术替代应有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完美的结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甚至有点小得意的时候,让生再解无解的分式方程并检验,学生在此会充满疑惑,他们会急于知道为什么,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下一步解疑创造良好的氛围。应该说,这里既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此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体验自主探究,与人合作的乐趣。为此,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方程的去分母过程,让学生体会是否是原方程的解是由是否乘了一个为0的最简公分母决定的,由此体会到 ①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②验根可代入最简公分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积极、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目标的全面落实。

推荐第6篇:分式方程(三)教学设计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

(三)

总体说明

本节是分式方程的第4小节,共三个课时,这是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设置丰富的实例,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前两节课,学生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解分式方程,为本节课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节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历用分式方程来刻画现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也经历了探索解分式方程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以前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为本节分式方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地解方程之后,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将生活中某些问题模型化,本节课安排了《分式方程》的第三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经历探索分式方程应用的过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2.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探究新知——小试牛刀——感悟升华——巩固练习——自主小结.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解方程 x1421 x1x1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哪几步?

活动目的:回顾上节课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注意事项:注意学生解分式方程的书写规范,引导学生回忆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及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例1.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第三环节 小试牛刀 活动内容:

1例2.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 每立方米水费上涨.小丽家去

3年12月份的水费是 15 元,而今7月份的水费则是30 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m3 ,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 感悟升华 活动内容: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注意事项:让学生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强调两次验根的重要性.第五环节 巩固练习活动内容:

1.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 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2.某商店销售一批服装,每件售价150元,可获利25%。求这种服装的成本.3.甲、乙两人练习骑自行车,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6千米,甲骑90千米所用的时间和乙骑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骑多少千米? 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丰富的实例,巩固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

第五环节 自我小结 活动内容: 1.内容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利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同时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反思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习题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循序渐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系列,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想“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推荐第7篇:《分式方程(3)》教学设计

第二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

(三)

总体说明

本节是分式方程的第4小节,共4个课时,这是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设置丰富的实例,这些实例涉及工业、农业、环保等方面,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经历过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会用数学模型表示简单的数学等量关系.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地解方程之后,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将生活中某些问题模型化,本节课安排了《分式方程》的第三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

数学能力:

(1)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

1 / 6

得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与态度: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7个教学环节:回顾——练一练——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学生小结——反馈练习

第一环节:回顾 活动内容: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下列应用题: 某工人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因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12小时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比原计划多生产了60件,问原计划生产多少零件? 活动目的:回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 教学效果:

首先请一位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列出题中所反应的等量关系式,再让所有学生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大部分学生依然记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很快解出这一题.只有小部分学生有些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完成.

第二环节:练一练 活动内容: 解下列分式方程: 120180 x3x 2 / 6

活动目的: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分式方程,为本节课提供基础.教学效果: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都能熟练解分式方程.但是部分学生没有先化简,方程两边应先除以60,再解方程,对于这一点老师应强调,因为实际应用题中的数据有时很大,如果不化简,会给计算带来麻烦.

第三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 你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为下列应用题列出方程吗? (1).一列列车自2004年全国铁路第5次大提速后,速度提高了26千米/时.现在该从甲站到乙站所用其所的时间比原来减少了1小时,已知甲、乙两站的路程是312千米,若设列车提速前的速度是x千米/时,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华联”商厦进货员在苏州用80000元购进某品牌衬衫,后又在上海用176000元购进这种品牌衬衫,数量是从苏州购进的2倍,只是单价比苏州的贵4元,请问从苏州购进的衬衫每件多少元?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效果:

学生比较熟悉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在第一题中能很快根据提速前后的时间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对于第二题中有些学生对商品的总价和每件商品的单价以及商品的总件数之间的关系不熟悉。在老师的讲解下大部分学生都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完成 “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列出方程”这一过程,小部分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小组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第四环节:试一试

3 / 6

活动内容: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 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 (2) 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 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效果:

学生都能找出所有房屋的总租金和每间房屋的租金以及房屋总数之间的关系式,并能提出解出房屋总数的问题,应用列方程的一般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很多不同问题.

第五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

1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小丽家去

3年12月份的水费是14.7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28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3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活动目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设未知数——分析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列出方程——解方程到验证解的合理性”这一完整过程,并规范书写.

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询问学生家中的每月用水情况,要求学生能关心家庭生活,又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学生根据一个月的总水费等于每一吨水费乘以一个月的用水的总吨数,再根据“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这一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从而列出分式方程,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能很快和老师一起完成上述过程.

4 / 6

第六环节:学生小结 活动内容: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感受. 解题步骤:1 设;

2 列;

3 解;

4 检验;

5 得出结论.活动目的: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教学效果: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第七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困此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2. 某化肥厂计划在x天内生产化肥120吨,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每天多生产化肥3吨,实际生产180吨与原计划成本生产120吨的时间相等,那么适合x的方程是(

A.120180120180120180120180

B.C.

D.x3xx3xxx3xx33.全民健身活动中,组委会组织了长跑队和自行车进行宣传,全程共10千米,自行车队速度是长跑队的速度的2.5倍,自行车队出发半小时后,长跑队才出发,结果长跑队比自行车车队晚到了2小时候,如果设长跑队跑步的速度为x千米/时,那么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01011010

B.20.5 A.2x2.5x22.5xx1010101020.

5D.20.5 C.x2.5xx2.5x活动目的:

5 / 6

使学生体会丰富的实例,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巩固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教学效果:

以上练习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大部分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

作业:课本P42习题2.10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 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教学环境中.这种动态的开放式的学习,体现了活动、内容、问题的开放性,从探究实践中形成想象,抓本质、揭规律、找方法.

6 / 6

推荐第8篇:§3.4 分式方程(一)教学设计

§3.4 分式方程(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学难点: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准备;问题导读单问题训练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分组交流) 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 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x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5分) 教师行为:听取小组长对导读单完成情况的检查汇报,并作出评价,同时随机抽查。 期望学生行为:课前自主完成导读单,小组长汇报课前检查情况。

二、导读单问题展示讲解(17) 教师行为:指导小组讨论,展示,循环检查。

期望学生行为:小组内对导读单上的问题,有的进行自主交流,订正,如第1,2,3题;有的进行合作探究, 如第4,5,6题。教师参与并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然后每组各展示一道题,并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 如展示选择题3,4 3.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 A.x+y=5

B.x252yz3 C.1x

3

4D.

yx5=0 4.关于x的方程A.1 C.-1 2ax3ax的根为x=1,则a应取值(

)

B.3 D.-3

三、小组归纳,小结(5分) 教师行为:通过课前预习及本节课的合作与探究,你有哪些收获?

期望学生行为: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先说一说,然后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整理笔记,最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在板上进行交流,整理填写“评价表”。 如:掌握了分时乘除法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法运算。

四、问题训练,拓展能力(15分) 教师行为:发放问题训练单,教师指导,尤其是潜能生。教师组织并参与评价,个别问题,单独辅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规范指导。

期望学生行为:达成共识以小组比赛形式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后然后每组展示一道题,并派代表上台讲解、交流,最后小组评价。

(1)据联合国《2003年全球投资报告》指出,中国2002年吸收外国投资额达53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设2001年我国吸收外国投资额为x亿美元,请你写出x满足的方程。你能写出几个方程?其中哪一个是分式方程?

(2)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0千米与逆水航行1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水流速度为2.5千米/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度 (3)根据分式方程80x70x15编一道应用题,然后同组交流,看谁编得好

五、教师归纳总结,提升意义,布置作业。(1分)

六、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推荐第9篇:15.3 分式方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难点

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生:(1)(4)是一元一次方程 师:引言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 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 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师:由这个引言问题我们得到了方程

=

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未知数的位置有什特点 ? 师:追问1方程

与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师: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师追问:你能再写出几个分式方程吗? 生举例:。。。

师:注意: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们的未知数不在分母中. 练习下列式子中,属于分式方程的是 (2)(3) ,属于整式方程的是(1)号).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填序

2 问题2 你能试着解分式方程

吗?

师:你认为这个方程应该先怎么做? 生:去分母 学生尝试解答。 师生共同总结:

解答这类方程的共同特点是先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 师:思考:

(1)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呢? (2)怎样去分母?

(3)在方程两边乘以什么样的式子才能把每一个分母都约去呢? (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

(1)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通过去分母就化为整式方程了.

(2)利用等式的性质2可以在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式子——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师追问: 你得到的解

是分式方程

的解吗?

(3)步骤:

1、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成1 该怎么验证呢?

生:带入原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 问题3

解分式方程: 追问1 你得到的解

是分式方程

的解吗?该如何验证呢?

能直接带入原方程么?

追问2上面两个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同样是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整式方程 整式方程

生:将 的解

的解

却不是分式方程

是分式方程

的解?

的解,而带入两个分母中,分母都是0,无意义。

师:原因: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对原分式方程进行了变形,而这种变形是否引起分式方程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所乘的最简公分母是否为0.

师: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2)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0.

4 师:问题5 回顾上面解这两个分式方程的过程,你能概括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吗?解分式方程应该注意什么?

生:基本思路 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解整式方程; (3)检验. 师: 注意:

由于去分母后解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需要检验.

5 例1 解下列方程:

解:无解。

检验:。。。 (2)经检验,不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练习解下列方程:

解:(1)(2)检验是检验

原方程的根

不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无解。

课堂小结

师:(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是什么?解

分式方程应该注意什么? 生: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成1

5、检验

板书

15.3 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成1

5、检验 问题3:… 问题4:… 例1:…

推荐第10篇: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入—探究解法—归纳反思”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航海”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分式方程组的解的.2.等式性质有哪些? 3.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2x1x1 324(回顾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着重复习去分母的步骤,为学生过渡到分式方程去分母.)

二.探索新知

想一想:解下列分式方程:

10060 20v20v(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用类比的方法找出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解下列分式方程:

48060045 x2x(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并强调检验方程的解.)

2.议一议:解分式方程 他的答案正确吗?

(让学生通过解这个方程,并思考问题,从而产生疑惑,展开讨论,了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

3.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⑴上面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⑵主要步骤有哪些? 四.练习提高 解下列分式方程 (1)343x5 (2)4 x1x2x332x1102 时,小明的解为x5x255,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1.学会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2.体会了化未知为已知、化分式为整式的转化思想。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本32页习题16.3第1题

第11篇: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杨华忠

课 题:分式方程的解法 课 型:新授课

课时计划: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入—探究解法—归纳反思”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航海”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分式方程组的解的.

2.等式性质有哪些?

3.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2x1x1 324(回顾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着重复习去分母的步骤,为学生过渡到分式方程去分母.) 二.探索新知

想一想:解下列分式方程:

10060 20v20v(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用类比的方法找出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解下列分式方程:

48060045 x2x(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并强调检验方程的解.) 2.议一议:解分式方程

1102 时,小明的解为5,他的答案正确吗? x5x25(让学生通过解这个方程,并思考问题,从而产生疑惑,展开讨论,了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

3.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⑴上面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⑵主要步骤有哪些?

四.练习提高

解下列分式方程 (1)343x5 (2)4 x1x2x332x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1.学会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2.体会了化未知为已知、化分式为整式的转化思想。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本32页习题16.3第1题 七.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中,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的方法找到分式方程的解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关于分式方程的增根的教学,通过创设议一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第12篇:《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的过程,体验分式方程模型的思想,会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行节约用水、用电、环保方面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心系灾区,大爱无疆”的情感教育。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且求得结果。 教法和学法:启发引导,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领悟规律

观看美丽河源的图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河源,在街道旁有一排出租房,某单位要把它出租,我们能不能用分式方程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呢?)

二、实际应用,建立模型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1、通过审题,学生明确此题隐含的等量关系房屋数量一定。

2、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如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也可以是:这两年每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

3、方法总结:方程应用题的解决关键是确定等量关系,两个等量关系中牵扯的未知量可以作为提问的问题,解决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步骤:审、找、设、列、解、验、答)

三、拓展知识,灵活应用

(结合“节能环保”的主题引出今天的问题情景)

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1/3 ,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分析寻找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找出等量关系,再独立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决)

(此题主要的等量关系:今年7月用水量 - 去年12月用水量=5立方米)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玉树大地震发生以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首长到帐篷厂视察,布置赈灾生产任务,下面是首长与厂长的一段对话:

首长:为了支援灾区人民,组织上要求你们完成12000顶帐篷的生产任务. 厂长:为了尽快支援灾区人民,我们准备每天的生产量比原来多一半. 首长:这样能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厂长:请首长放心!保证提前4天完成任务! 根据两人对话,问该厂原来每天生产多少顶帐篷?

(结合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将“心系玉树,大爱无疆”的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

2、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困此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学生结合前面的方法分析此题,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五、学习小结,提高认识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3.列: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4.解:认真仔细.5.验:检验.6.答:不要忘记写.

六、布置作业:

2.P94

1、3题

第13篇:4.分式方程(一)教学设计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3.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在这一章的第一节《分式》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分析:这一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

已知量:造林总面积2400公顷实际每月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提前4个月完成原任务

未知量: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30公顷 原计划完成的时间—完成实际的时间=4个月

我们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甲、乙两地相距1400 km,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比乘特快列车少用9 h,已 知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特快列车的2.8 倍. (1)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

(2)如果设特快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km/h,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 (3)如果设小明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需yh,那么y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内容: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七年级同学捐款总额为4800 元,八年级同学捐款总额为5000元,八年级捐款人数比七年级多20人,而且两个年级人

1 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七年级捐款人数为x人,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 第三环节 感悟升华 活动内容:

回顾刚才我们得出的 4个方程: 240024001400140048005000140014004(2)9(3)2.8(1)(4) xx30x2.8xxx20yy9它们和我们以前所碰到的方程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方程中的未知数都含在分母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得方程。 分式方程重要特征: (1) 含分母

(2) 分母中含未知数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式方程中分母含有未知数,而整式方程中的分母不含有未知数。 第四环节 课堂反馈 活动内容:

1.找找看,下列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

11x1xx1(3)3(1)(x3)x(2)(4)1 2x2x12x232.“退耕还林还草”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某地规划退耕面积共69000 hm2,退耕还林与退耕还草的面积比为5∶3.设退耕还林的面积为xhm2,那么x满足怎样的分式方程? 活动内容

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如果设原定是x人,那么x满足怎样的分式方程? 第五环节 自我小结

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方法?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习题

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循序渐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系列,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本节课堂教学中,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列出分式方程,是因为学生在掌握了列分式和分式计算式的基础上,结合过去学过的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解应用题方法等,所以才能很快列出分式方程.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14篇: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熟练掌握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 能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分式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2、难点:具体问题中等量关系的判断、处理。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引入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兔子自从输了以后,心里很不甘心,所以邀请兔子再赛一场:

兔子和乌龟要进行一次长跑比赛,从A地到B地,路程是60km。兔子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说好叫乌龟先出发1小时,结果二者同时到达终点。现在已知兔子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三倍。你能求出乌龟和兔子的速度么?

(二)探究新知

1、[师提问,学生回答] 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前,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审题——找到基本等量关系——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答题;

出示问题:

(1)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个公式?s=vt (2)你能找到上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乌龟用时=兔子用时+1;兔子速度是乌龟速度的3倍 (3)如何设未知数? (4)如何列出分式方程? (5)解这个方程,并检验答题。(学生板演)

2、[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1)同样是这场比赛,通过题中数据你还能求出什么?(二者所用时间,试着做一做)(师根据情况渗透直接和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鼓励直接设未知数)

(2)小明在解决这道题时,不小心打翻钢笔水,把题目中的一部分弄脏了,如果你是老师,你能把这道题补充完整吗(不同以上编法)?

3、[小组合作] 学生自己编题目,分组解决,后找代表上黑板讲解。(列出方程,不要求求解)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 请完成的组的代表上讲台把你们的思路讲给大家听。(师生共同修正,师重点规范学生的语言)。

(三)能力提升

数学中的知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紧密相连的,比如我把龟兔赛跑的故事稍微改动一下:

甲乙两个工程队要建同一条隧道,隧道长是60km。如果甲先开工1天,已在开工,结果两队同时完工。现在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三倍。请问两队每天各需多少天完工?

这样,我们就把一个行程问题转化为一个工程问题,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小组讨论]如果隧道长度60km我们不知道,你还能求解吗?

(三)当堂练习

我国奥运健儿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中到达终点时,位居2第二的美国选手距终点还有2.26米,已知刘翔的平均速度比位居第二的美国选手每秒快0.1745米,你能通过列式求出刘翔的成绩是多少吗?

(五)小结

请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作业布置

第15篇: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赣县第二中学

余才香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学生能熟练地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习审明题意、设未知数、列分式方程。 难点: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设未知数列分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 ,

(2)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 , (4)检验,

(5)得出原方程得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 (2)设 (3)列 (4)解 (5) 答

3:由学生讨论我们现在所学过的应用题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例1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加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分析、解答参看教材29页例3 (1)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审题、思考、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2 从2004年5月起某列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小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解答参看教材30页例4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学生是否能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 (2)大部分学生能否将这个问题很好的分析出,能否列出方程 (3)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该题的理解是有困难的怎样适当的加以个别引导 三 问题解决巩固练习课本31页

1、2题 四 归纳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你有哪些收获? 五 布置作业

1.作业本:教材习题16.3第4,第5题

2.复习本章知识点,做好归纳、总结。

第16篇:《9.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推荐)

沪科版数学《9.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贾功平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概念、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

2.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3.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含义,体会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4.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探索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2.对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原因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不必作过多的引申.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探索本章引言中问题的等量关系的过程,给出了分式方程的概念,接着讨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结合例题探究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后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自然引出增根的概念,介绍了验根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x22x31.46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还记得本章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列车提速前的速度为xkm/h,那么提速后的速度应为

km/h.提速前、后走完1600km所需时间分别是

h、

h.由题意得

160016004.x(125%)x即

160016004.5xx4教师提问:该方程与前面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教师指出:像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三、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探究一】

1.怎样解上面的方程呢?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象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数学组

1 2.方程两边同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试试看.

3.用上面的方法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该分式方程的解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并从中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进一步求出未知数的值.

【探究二】

1.请你用上面的方法解方程:现了什么?

2.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解分式方程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解这个方程,可得x=3.把x=3代入原方程检验时,分式的分母为0.这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3不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无解.

教师指出:像x=3这样的根,称为增根.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0的整式(如上面,当x=3时,方程两边所乘的x-3的值为0),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

四、知识应用 例1 解方程:x1x.2x33x2x12,并把解得的根代入原方程中检验,你发x33x分析:先找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然后解题.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然后结合例题介绍验根的方法.通常把求得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才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应舍去.

【交流】

通过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你能总结出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把你的结论与同伴交流.

(1)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检验.

五、知识总结

1.什么是分式方程?怎样解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为什么一定要检验?

六、知识巩固 1.练习,解方程: (1)5x313x;

(2)1.x2x4x42.课后作业:习题9.3 第3题.3.课外拓展:若关于x的方程

2xm2有增根,则m的值是________.x33x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数学组

第17篇:《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我首先举一道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其解法,然后通过解一道分式方程,启发引导学生参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由学生自己探索、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学生不是停留在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挥。

在教学设计上,以探究任务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营造了锻练思维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时时注意营造思维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表达。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 1.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清楚分式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⑴方程式里必须有分式,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充要条件。同时,由于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求出的解就应使每一个分式有意义,否则,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正是由于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这种化归思想的教学。

3.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4.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类比渗透思想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相比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运用类比教学法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在探究、归纳分式方程解法的同时进行类比,让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有法可循,而不会觉得无从下手。

2.把分式方程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相比较,让学生既可以温习旧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

3.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解法的类比,更能突显分式方程解法中验根的重要性。

第18篇: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段竹君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我认为比较成功的

1、把思考留给学生,课堂教学试一试这个环节中,我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问题不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在做题方法上指导,思维方式上点拨。改变那种让学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从而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2、积极正确的引导,点拨。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和清晰的解题思路。由于学生总结的语言有限,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步骤,如何检验等都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还有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都给学生做了强调。

3、及时检查纠正,保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第一时间内更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我就在教室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对于困难的学生也做个别辅导。

虽然在课堂上做了很多,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第一,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第二,给学生的鼓励不是很多。鼓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其差异性,尽可能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张表示优胜的卡片,都是很好的鼓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

第19篇: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

下面结合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知识链接部分我设计了分式有无意义和找几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并且为本节课解分式方程扫清障碍。

反思:在这个环节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估计过高,尤其是最简公分母的找法中下游的学生把旧知识忘了,造成浪费了课上的时间。

二、由课本中的百米赛跑的应用题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我把课本中的阅读和一起探究改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由于学生对于应用题的掌握太差,造成在这个环节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反思:因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分式方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把它改编在为简单的,便于学生理解的,直观的。简单的整式方程,再给出几个分式方程让学生自己判断直接得出分式方程的意义,节省出时间让学生重点学习和练习解分式方程。本节课值得欣喜的是四班的优生反应灵敏,

四、让学生自学课本例一,也就是解分式方程,分析课本做法的依据,和自己的做法是在否一致,会用课本的方法解题。看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到导纲上。很多同学看完后还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又让小组自己讨论了一下,弄明白如何做题。最后,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例题,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纠正一下。

反思:这个内容是这节的重难点,由于前面已经做过铺垫,让学生自己尝试解过分式方程,所以,在这里我设想的是学生看完课本,明白教材的做法,自己会运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分式方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同学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时怎么处理的,他们被第二环节中自己的做法禁锢住了,很多同学都先通分。通分很好,但通分的目的还是为了去分母。这点我没有强调到位。同时,检验的过程我没有板书在黑板,只是口头强调了一下,致使很多学生印象不深,没有进行检验。

纠正措施:重点强调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依据和做法。就这一步,安排几个题进行专门训练,小组合作,直到每个组员都能找到最简公分母,并会去掉分母为止。将第二课时提到这节点拨,在这节就让学生明白分式方程为何要检验,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归纳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小组总结出解题步骤。(在提示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大体步骤)

六、自学课本例二,弄明白后做到导纲上。

(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七、巩固练习。做导纲四道题。小组批阅。

八、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由于前面进行不是很顺利,总结有些匆忙) 总体反思

这节课是一堂新授课。因此,让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导学案也设置了很多的环节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过渡,究竟是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完成, “完全开放”符合设计思路,符合课改要求,但是经过教学发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先讲解,做示范,再练习更好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1.

回顾引入部分题目有点多,难度有些高,没有达到原来设想的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应该选择简单有代表性的一两个题目,循序渐进,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2.

由于经验不足,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些欠缺,对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对的不理想,没有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例如,在复习整式方程时,学生并不像想象中对整式方程解题过程很了解,我就引导大家一起复习了一下,在这里,如果再临时出几个题目巩固一下,效果也许更好些。

3.

教学重点强调力度不够。对学生理解消化能力过于相信,在看例一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都进行了讲解,而分式方程的难点就是第一步,即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在这里,需要特别强化这个过程,应该对其进行专项训练或重点分析。例如,就学生的不同做法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课本的这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同时,通过板书示范分式方程的解题。

4.

时间掌握不够。备学生不够充分,导致突发事件过多,时间被浪费了,以致总结过于匆忙。

这次的课让我感触颇深。在各位老教师无私地指导和细心地讲评中,我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充分的将“学生备好”,多积累经验,向老教师请教,培养自己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做个成功的“引导者”。

第20篇: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南岗中心学校 黄广华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1、把思考留给学生,课堂教学试一试这个环节中,我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问题不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在做题方法上指导,思维方式上点拨。改变那种让学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从而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2、积极正确的引导,点拨。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和清晰的解题思路。由于学生总结的语言有限,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步骤,如何检验等都用多媒体形式给

学生展示出来。还有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都给学生做了强调。

3、及时检查纠正,保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第一时间内更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我就在教室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对于困难的学生也做个别辅导。

虽然在课堂上做了很多,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第一,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第二,给学生的鼓励不是很多。鼓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其差异性,尽可能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张表示优胜的卡片,都是很好的鼓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

2014.05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