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8 08:36:1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吴桥杂技》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吴桥杂技的起源与发展,学习2个杂技节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吴桥杂技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组织学生尝试学习2个杂技节目,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在古代的源远流长性,知道中国吴桥杂技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使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快来看。(播放视频)

这是我们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演员们在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上表演的节目。

师:中国的杂技之乡是吴桥。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是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杂技更是我们吴桥人的骄傲。

(请同学们看吴桥杂技节目在各地演出的图片,投影出示。)

师:通过刚才看图片,谁知道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是那一年举办的?(1987年)

师:今年是2011年,到10月22日将在石家庄市举行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届时,将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个节目,同台竞技,共逐金狮。

师:你知道我们吴桥还有哪些杂技节目吗?(生看图片,师介绍)

二、探究新知,体验乐趣:

1、介绍吴桥杂技的起源和发展。

师:吴桥杂技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那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产生的,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它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以人体表演为特征的杂技艺术。

请同学们看图片(幻灯片出示),让学生了解吴桥杂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习杂技节目:

(1)、学习魔术:巧变三根绳。

师:吴桥有这么一句杂技民谣是“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谁能给大家露一手?

师:老师给你们露一手如何?想学吗?(师示范,学生练习) (2)、学习手技:抛沙包。

3、小结:

这两个杂技节目同学们练的怎么样?抛沙包肯定练的不太好。没练熟的同学课余时间继续练。是啊,短暂的时间哪能练的熟呢?如此简单的小节目都这么不容易练好,更何况那些高难度的杂技节目呢?

有这么一句杂技谚语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杂技演员们练功是多么的辛苦,我们也应当学习他们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学习他们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三、唱民谣:

师:最后让我们在杂技民谣中结束今天的课程。(投影出示) 3

推荐第2篇:小学校本课程《热爱祖国》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热爱祖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年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能力目标: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 。

二、教学重点: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

三、教学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热爱祖国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建国六十年庆典录像

师:观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

祖国在发展,祖国在腾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自豪,我们要为祖国而歌唱!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李四光几改志愿,献身祖国的故事,并思考、探究、交流,回答问题: (1)试分析上述材料,探究李四光几改志愿的原因。 (2)李四光的理论,对我国的采矿业有哪些了不起的贡献? (3)李四光的爱国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

(5)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导入课题,并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指名回答第(1)问:

师总结:李四光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

指名回答第(2)问,重点让学生明白李四光对祖国的贡献,初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指名回答第(3)问。具体感知李四光的爱国行为。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第(4)问:

李四光几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未来道路选择时,应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像李四光那样,按祖国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志向。这说明一个道理: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的命运比较来例证,事例可要求学生收集,也可老师举证。让学生具体感知祖国命运对个人前途的影响。如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悲痛之中,没有强盛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又如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人民安居乐业,海外华人的权益也得到保障,近几年中国政府的几次撤侨行动,就凸显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血肉相连。

(2)国家的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3)感知个人与祖国关系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 学生汇报第(5)问:

学生讲述收集到的一些国内外热爱祖国的故事或者名言。 要求学生向李四光及其他先进人物学习

(三)出谋划策——如何报效祖国,热爱祖国?

出示材料:小芳的表哥要去参军,放弃一家大型外企的邀请,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去参军,假如你是小芳,你会如何去说服表哥的父母?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四)总结

推荐第3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新闻,初步了解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

通过最后的总结,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新闻,能对身边的事件进行简单的新闻报道。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什么样的事件可以称之为新闻,新闻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2 学会写简短的新闻消息

教学重难点

新闻本质和内涵的掌握和新闻消息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求回家以后自己找一则新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还记不记得?好,下面找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准备的新闻。

(请3~5名同学上台,播报自己准备好的新闻)

设计意图:利用经验教学法,让同学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对这几名同学的新闻内容进行点评,引导同学们概括出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新鲜的事儿。

(板书:新闻最近发生的新鲜的事儿真实)

新闻最重要的特征:必须真实

刚才几位同学为大家播报了他们自己准备的新闻,大家又了解了什么是新闻,那么现在有没有同学想过一次小主播的瘾,到前边来给大家播报一次新闻呢?

(若有:让同学们继续播报新闻

若没有:那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新闻小主播们是如何对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进行新闻报道的呢?)

(观看视频《新闻小主播大年初一特别节目》)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说的新闻中找出共性,通俗易懂,加深理解,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性教学,生动、形象的展示小主播们的风采,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热情。

三、实践活动,新闻消息的写作

看了小主播的播报,大家是不是想像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播报一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采访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呢?

可是,在我们进行新闻播报和采访之前,我们必须心里要明白新闻消息怎么去写,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写的一篇采访稿。

(对采访稿进行分析)

得出新闻消息写作的六要素: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儿什么原因

(以周一三年级同学升旗事件为例子进行讲解)

小组讨论周一升旗事件应如何写新闻消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

学习能力。

太棒了!同学们通过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一篇虽然简短但是却很完整的新闻消息。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观察周围的每一件事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我们才能更多、更好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下次校本课我会带大家到劳动教室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果拼盘,之后大家再对这件事情试着写一个简短的新闻报道,好不好?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鼓励同学学以致用,学会对身边的事进行简单的新闻报道。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Bob Dylan 一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Learn about Bob Dylan,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2016 and his song “blowing in the wind “

二、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Learn about Bob Dylan’s achievement and music style ,especially the lyrics of his song “blowing in the wind “ the meaning behind the words

三、Teaching keys and difficulties:

Be awarded to , major figure ,five decades ,date from, anti-war, civil right ,studio album ,release ,album chart ,conscience ,justice

四、Teaching methods: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in the context ; connect the latest news with key words and phrases

五、Teaching aids:

Computer ,multi-media

六、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l warming-up Give some clues and pictures and gue who he is Step 2 Introducti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16 is awarded to Bob Dylan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He is the only person who has won Grammy (格莱美),Pulitzer (普利策) Oscar (奥斯卡)and Nobel Prizes.Step 3 Blowing in the wind First listen to the song ,then according to the lyrics ,finish the blank ;second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ng ;third ,appreciate the song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each lyric; then learn the song

七 Feedback

推荐第5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选修课:《我的地盘我做主》

——班级文化制作教学设计

唐县北罗中学崔志华

课程名称:班级文化制作 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课 时:1课时

一、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班级创造出班级硬文化,为以后的班级管理提供导向、凝聚、规范及激励作用。另外在制作小组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不少知识,使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让学生设计及在班内长期展示亲手制作而成的小组文化,使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更重要的使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北罗中学乘着课改的东风,积极学习不断调整,坚持将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小组教学。但由于本校的课改尚处于形成时期,实行小组教学时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不愿意每个学生动能参与到课程中来,这就需要小组之间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力,而在小组之内则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小组成员凝聚在一起,对小

1

组产生认同感。本课则是针对这一现象而设置。

在已经进行了《班级文化展》并布置了构思小组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活动选用材料简便,方法灵活,并且便于活动的展开和扩展,个体创造的成功感与集体合作的成就感均能得到直接的体验和感受,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创造愿望。

三、资源分析:

班级提供:彩纸8张/组,剪刀1把/组,双面胶一卷/组,彩笔两盒。其他材料自备。

四、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通过剪、切、割、贴等方法,及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设计制作出代表自己小组思想的物质文化。

3、通过交流感受,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五、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利用有限材料以及自带的废旧材料精心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以及制作后有所收获。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思考,把这节课再创新、升华,将班级硬文化上升到软文化。

六、活动方式:

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自己的文化。实物演示法、集体讨论法、教学演示法。

2

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小组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思维。

活动准备:彩纸8张/组,剪刀1把/组,双面胶一卷/组,彩笔两盒。废弃的纸盒、日历、漂亮的包装纸等辅助材料自备。

七、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思想

1、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班级文化,并欣赏了很多各具特色的作品,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出我们自己的小组文化,并组建成我们班的班级文化。

2、幻灯出示搜集的班级文化图片,仔细观察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构和特点,自己的小组文化要体现什么样的思想。〔设计意图:直接引入课题,以出示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我们的设计

1、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特点,及自己小组的特征、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文化(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2、老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设计和制作方法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3、提醒学生分工合作,节约时间。

4、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文化作品,并为在班内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制作自己小组文化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

3

验,通过制作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直接感受到实物所具有的可塑性,可变性,可操作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解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我们的作品

1、分组讨论班级文化组合方案,对制作的小组文化进行规划,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布局的合理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小组合作将小组文化组合成体现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陈列到班级的各面墙壁之上。

(四)我们的感受

1、在陈列的过程中注意将各小组的文化糅合成一体,不能过于突兀,这就要求将各小组的作品进行适当的增减。

2、让学生谈感受(如何让集体生活既多彩又和谐?班级纪律的建设等)

3、给班级文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介绍各小组的小组硬文化,及由此体现的思想。

〔设计意图: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比一比,赛一赛(本环节将在课下进行)

1、将班级文化制作成图文资料,并将各班作品集中展示,教师邀请大家参观。

2、各班级代表介绍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3、评奖并颁奖。

〔设计意图: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分享各班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 4

的综合素质。〕

(六)布置下节课用具

1、瓦楞纸、剪刀、胶水、手工纸、圆规、直尺。

2、收集各种标志:衣服商标、交通标志等。

八、板书设计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的班级文化

1、我们的思想

2、我们的设计

3、我们的作品

4、我们的感受

九、课后反思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会得到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而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代表自己思想的班级文化,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班级、小组主人翁态度,增强了学生参与小组、班级活动的愉悦感,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推荐第6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之追及问题的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追及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利用方程解决这里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方程的用途,其实这也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相转换。

二、教学目标:

1、分析相向而行的同时与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2、了解疑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三、教学重点:

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难点:

寻找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阶梯步骤就是列出方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这就要用到平时学到的一系列的公式了,回想一下学过的公式有哪些

3、那么下面的这道题会用到哪个公式来解决呢?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问题:(1)、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小明行走的路程与小明爸爸行走的路程的关系吗?

(2)、你能从上述问题中寻求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3)、题设中所包含的等量关系是怎样的?

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二)、讲授新课:

1、引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首先得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到的公式是:路程=时间X 速度

而如何利用这个公式来列出相应的方程呢?题目中告诉我们小明的爸爸是在途中追上了他。也就是说小明和爸爸所行路程是相等的。这就是该题目的等量关系。 2. 例题讲解:

当小名的爸爸追上小明时,则小明所走的路程与他爸爸所走的路程是相等的,只不过小明所走的路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明先走的路程,一部分是小明和他爸爸同时在进行中所走的路程,即小明先行的路程与小明与他爸爸同时行进时的路程的和等于小明的爸爸所走的路程。如果设小明爸爸经过X分(题目中出现的时间单位都是分)追上小明,在这X分钟小明爸爸行走了180X,小名行走的时间为(X+5)分,相应走的路程为80(X+5)列出的方程是80(X+5)=180X

第二问相比之下就简单了180×4=720(米) 1000-720=280(米) 具体的解题步骤为: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 根据题意得 80(X+5)=180X

100X=400

X=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因为180×4=720(米) 1000-720=280(米)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总结:利用线路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简单的方法

(1) 行程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式:路程=速度X时间 (2) 行程问题的类型及等量关系 ①追及问题:

直线追及问题:同地不同时:慢者行驶路程+先行驶路程=快者路程

同时不同地:快者路程-慢者路程=间隔路程

曲线追及问题:快者路程-慢者路程=曲线周长

②相遇问题:

直线相遇问题:甲的路程+乙的路程=全程 曲线相遇问题: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曲线周长

另外:在行程问题中有顺风和逆风,顺水和逆水这两种情况,在行驶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随堂练习:

小斌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斌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斌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追上小斌。 解:(1)可设经过X秒两人相遇,则4X+6X=100

(2)、可设X秒后小明能追上小斌,则6X=4X+10 4、能力提高题目:

育英学校六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六(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六(2)班的同学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载两队之间不断的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 (1)、后队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前队? (2)、联络员出发后追上前队时,距离后队有多远? 该题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这是一格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从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来考虑,借助线路图!

5、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的体会是怎样的? (2)、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

6、课下作业: 习题5.10、2 基础训练第五课时

用教育理论来分析这节课:本节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一例,当然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加上了很多生活经验问题,这又会提醒学生要随时发现问题,生活中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另外,本节课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推荐第7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走近吴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李云莉

一、课程资源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二、课程类型: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三、课程活动内容:

1 大事年表

2 人物生平3 爱情故事 4 人物轶事 5 主要贡献

四、课程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组织形式: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 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七、课程实施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八、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结合各种标志性的图案、图章或语言来记载,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

推荐第8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戏剧艺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主讲人: 杨绵军

固始县柳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2014年7月20日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戏剧艺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杨绵军

一、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搜集、整理戏剧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戏剧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再者,通过地方丰富的戏剧资源,采用参观、采访、聘请校外辅导员等多种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再通过多媒体,达到资源共享。

二、课程类别:自编类

三、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有关知识。

2、感受戏剧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3、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热爱。

五、课程内容:精选戏剧文学(剧本)供学生欣赏学习: 《白毛女》 《陈毅市长》《将相和》 《群英会》 《朝阳沟》 《打渔杀家》 《野猪林》 《枣儿》 《威尼斯商人》《天仙配》

六、课程实施:

1、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2、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戏剧表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3、通过学生写观后感或读后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戏剧文学,感受其无穷的魅力,进而热爱戏剧文学,让戏剧这种文学艺术得以永久传承。

七、授课时间:每双周五下午第四节课(以下案例的教学设计属于阶段性汇报教学活动)课时安排:全学年30课时。

八、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固始县柳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白毛女》《打渔杀家》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戏剧知识、培养学生欣赏戏剧的能力。

2、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3、加强课内外衔接,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戏剧知识,达到课内外衔接,培养戏剧欣赏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时数: 五课时

(四)教学步骤:

1、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有这样一幅合字联:“虚动干戈即为戲(戏),又加一点便成文”,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戏中寓文,文中有戏的特点。戏剧艺术,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我们这个单元所选的就有歌剧《白毛女》,话剧《陈毅市长》,京剧《打渔杀家》。作为戏剧文学,它们都具有时间、人物、情节、场景等戏剧要素,有尖锐的戏剧冲突,语言简练、生动、富于个性等特点,这些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进行了阅读、体会,但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仅靠阅读是不能完全品味其魅力的,还必须配合音乐、舞蹈、美术来理解戏剧主题,把握戏剧人物。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戏剧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弘扬民族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门独特的艺术。请看歌剧《白毛女》(电脑一体机播放)。

2、主题再现:

师:看完歌剧《白毛女》,同学们有何感想?我们是不是觉得杨白劳、喜儿可怜,黄世仁可恨?但是杨白劳、喜儿可怜,黄世仁可恨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从歌剧《白毛女》中体会到什么样的主题呢?学生:从歌剧《白毛女》中我们感受到了杨白劳、喜儿可怜,黄世仁可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可怜,地主阶级的可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样一个主题。至于怎样表现我们不大清楚。师:你们体会的很好,可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需要借助文学、音乐、绘画、美术、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可它主要是通过语言表现主题、塑造人物。

3、歌剧介绍与欣赏:

⑴、介绍歌剧《白毛女》的特点:

师: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且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主要以演员的唱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本单元的第一课就是歌剧《白毛女》。歌剧世界,名作浩瀚,为什么单选这出呢?因为它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是我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它不仅借鉴了西洋歌剧的手法,更重要的是继承了我国古典戏曲和民间歌舞的传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比如喜儿出场时唱的《北风吹》一段,我们先采用欣赏诗歌、小说、散文的一般方法棗朗读来体会。

⑵、比较欣赏《北风吹》一段:

①朗读品味。师朗读《北风吹》:“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请学生品味,教师小结:语言如诗,而感情却未充分体现。歌剧《白毛女》为此段配上了河北民歌《青阳传》。这种比较欢快轻松的曲调,就将喜儿天真、纯洁、善良可爱的性格,以及大雪带给她的惊喜,盼父归的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请同学为大家演唱《北风吹》。

②演唱欣赏。欣赏歌剧《白毛女》之《北风吹》。

③师:不用问怎么样,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了我。大家已经从她优美的演唱中体会到浓郁的民族色彩,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3)、结合练习,欣赏《扎红头绳》,体会人物感情。在《白毛女》这一课的练习里,有这样一题:欣赏《扎红头绳》这段对唱,体会人物的心情。这段唱词如诗般优美,配上富有民族色彩的音乐,更脍炙人口,传唱不衰。下面我们请同学欣赏《扎红头绳》对唱。师:谁来说说这段唱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情?(明确:表现了杨白劳疼爱女儿和喜儿感受到父爱温暖的喜悦和欢快的心情。两段旋律、唱词基本相似还表现了父女心心相印,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激起对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地主的刻骨仇恨)。 (4)、京剧介绍与欣赏:

比较欣赏京剧《扎红头绳》,导入对京剧的介绍。师:《白毛女》这出戏非常好。《扎红头绳》这段又特别能表达父女之情,很多剧种都移植了这出戏,而且大多保留了这段对唱,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一段《扎红头绳》的对唱,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是什么剧种?(欣赏京剧《扎红头绳》对唱)师:请一位同学回答是什么剧种? (明确:京剧)师:在这个单元里,就选了京剧《打渔杀家》。我们的戏剧种类非常多,为什么单选京剧呢?(视情况请学生回答)师:京剧是我国最大的剧种,称为“国剧”,是我们的“国粹”。中国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戏剧表演体系与德国布莱希特的叙述体表演体系,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作为炎黄子孙,学语文,就要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拥有这样瑰丽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这些东西仅靠朗读是无法品味的。比如《打渔杀家》这出戏开头,桂英唱[西皮导板]“摇动船儿似箭发”,什么叫西皮导板,老师讲得再清楚,你不亲耳去听一下,也难以理解。又如念白中“喂呀”一句,普通话朗读是不行的,必须“喂„呀„”(师示范)既具有声韵美,又表现桂英伤感老父年迈,担忧生计无望的心情。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体会一下京剧的音乐美、表演美及绘画美,并了解一下行当及特点。

、体会京剧特点。

1、京剧的音乐美:师:京剧的音乐属于板腔体,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西皮多表现激越、高昂、流畅的情绪,有导板、慢板、原板、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二黄多表现哀婉、思念等情绪。京剧的伴奏,既有很高的音乐欣赏价值,又能对演唱起重要的烘托作用,形成了文武场合奏和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独特风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文场:京胡(高亢)京二胡(淳厚)演奏一段曲牌)(介绍武场:鼓(是乐队的指挥),大锣、小锣、铙。合奏一段锣鼓经)。师:别看这几种打击乐简单,但要配合在一起打出名堂,就不容易了,不信可以试试。(武场示范,学生2~3组参与敲锣打鼓)。师:“不打不知道,配合真重要”,这里面所体现出的协作精神对于我们是很有启发的。倘若“你打你的鼓,我敲我的锣”,那将什么事也做不成。

2、京剧的表演美:师:京剧不仅音乐美,它的表演也具有独特的风格,那就是程式化、舞蹈化、虚拟化的表演特点,如《打渔杀家》中的“摇动船儿”,是不是表演时真就摇一支小舟上台呢?显然不行,演员手摇船浆,步似流水,仿佛穿行于烟波漂渺之中,反给人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妙之感。所谓“马鞭一端,走过万水千山;帅旗一打,带出千军万马”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给大家做几个动作,同学们猜猜我在干什么?(师示范,学生猜)

师:哪几位同学愿意上来跟我学做动作?(学生学动作)师:“不学不知道,功夫要下好”,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工作、学习不也是这样吗?

3、京剧的绘画美:师:京剧的表演这样美,为配合京剧的表演所展示出的绘画美,也是独具特点的。京剧的服饰流光溢彩,道具琳琅满目,人物造型各具特色,尤其是京剧脸谱,鲜明生动,惟妙惟肖,与京剧表演融为一体,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一首歌叫《说唱脸谱》,同学们会唱吗?和老师一起唱。(学生齐唱《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义)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忠)黄脸的典韦(勇)白脸的曹操(奸)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刚) (3)结合《打渔杀家》了解京剧的主要行当及特点。京剧在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好剧目,为什么我们书上单选《打渔杀家》呢?一是便于和《白毛女》对比,都反映了剥削与反剥削,揭露了封建地主与官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的罪恶,反映了“惩恶”的主题。二是这出戏唱念做打俱备,人物行当齐全。有谁知道京剧有哪些主要行当?(明确:生旦净末丑)下面请出演员来认识一下京剧的主要行当。(请演员出场)

①请出“萧恩”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生”,中年以上称“老生”,带“髯口”(胡子),唱腔用本嗓,苍劲淳厚。武打戏多由武生或文武老生表演。

②请出“李俊”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也为“老生”,另外,有小生,如《群英会》中的周瑜。

③请出“桂英”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旦”,妇女称“旦”,多用小嗓演唱,声音柔美,行腔委婉动听,如《白毛女》中的喜儿,《打渔杀家》中的桂英,另还有老旦,武旦,彩旦等。

④请出“倪荣”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净”,俗称“花脸”,嗓音粗犷、雄浑,多表现性格、品质有特异之处的男性,有文武之分。

⑤请出“丁郎”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丑”。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称“小花脸”,多表现诙谐幽默或狡诈、邪恶之人,也有文武之分。

(4)、整体感受。特点介绍了这么多,还是让我们整体来感受品味一下。参加今天演出的有我们的同学,尽管学习很紧张,但他们在专业戏剧老师的指导下,仅用两三周的课余时间就拿下这出戏,确实很不简单。也许你会觉得还很幼稚,或许还会出现差错,但是,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为他们叫好,欢迎他们和老师一起表演《打渔杀家》选场。(欣赏《打渔杀家》,老师适当评讲)

4、结束语:“不看不知道,戏剧真奇妙”。今天的课,我们通过课内外衔接,对书上的知识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祖国的戏剧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在生活中学语文吧!在实践中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5、作业:一堂语文课。(学生写见闻感受)

6、课程评价:

审美体验是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老师无不以情感人,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让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它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从戏剧的语言动作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身心愉悦,因此,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地方特色引入,创设戏剧氛围,渲染学生的情绪(影象资料),让学生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对学生所表现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强化。(2)注重文化品位: 戏剧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到戏剧的文化魅力(从多媒体、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资料),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3)在实践中发展: 实践是培养说唱表演能力的最有效形式。因此教学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获取新的知识, 本课程属于提高性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主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推荐第9篇:六年级校本课程 教学设计

六年级校本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培养当众演讲的勇气

2、学会如何有效的组织演讲。教学重点

1、培养当众演讲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2、学会如何生动有效的进行演讲开头。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愿说、能说、会说的兴趣及能力。

1、说出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2、你热爱书吗?爱读书的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月后,班上要派出一名同学演讲,你觉得让谁参加呢? 生:学生纷纷发言,说出推荐的理由。

师:了解了演讲稿语言的特点,任何同学都可以参加,轮流参加。演讲语言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讲解新课:

1、演讲——运用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 说明事理、发表见解的语言艺术。演讲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

2、演讲语言的特点——准确规范

、生动感人

、简短有力、通俗易懂 。

3、演讲稿开头动人心弦的技巧:开门见山式;故事、笑话式 ;展示物件式;引用名言警句式;提问式;抒情式„„

4、听录音,说一说:四个同学演讲开篇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 发言。

5 班级文化、缤纷多彩的活动、浓浓的同学情、多才多艺的小明星„„教师适机激情导语:太多美好的画面、太多的快乐与欢笑、太多难忘的感动,回眸追溯,令我们欣喜和激动。走进这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深情述说:我爱我班!教师利用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愿意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乐于表达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演讲。

6、根据创设的情境,学生构思演讲稿《我爱我班》,从一个侧面表达出对班级的热爱,注意演讲词特点,运用一定的开头技巧,让演讲打动人心。

四、教师出示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发言,积极主动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培养自己愿说、能说、会说的能力。

五、展示、欣赏

1、个别展示,其他同学欣赏、点评。

2、演讲稿主题鲜明(中心);材料要动人,感情要深厚,结构要清晰;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

3、你认为哪些同学讲得好?评选小小演讲家。

六、教师小结。

1、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快乐表达、能说会说,在人生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2、三言两语,新闻我播报。教学反思:

以“我爱我班”为话题,精心创设情景,班级文化、缤纷活动、浓浓情意、多才多艺等内容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去交流、去体验,从而愿说、能说、会说。在实战演练、小组合作、欣赏点评的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当众演讲的勇气和信心。在本课时的教学环节中,充分挖掘、拓展校本资源下了很大的功夫,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注意了教师自身语言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不足的是小组活动时,演讲者与倾听者的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

推荐第10篇: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了“小海浪声乐合唱”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一下安排:

一、活动主题:

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时间:

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一三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设计:

A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3.声音的训练

(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4.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5.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6.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音练习(2)跳音练习(3)强而有弹性(4)不连不跳

7.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8.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六、本学期活动内容:.《花狗仔》《采茶姑娘》:

第11篇:三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三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踢毽子运动对身心发展的诸多益处,逐步掌握单脚内侧、双脚盘踢毽子的方法,能够在游戏和比赛中充分的运用。2.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以竞赛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3.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间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二、教学内容:单脚内侧、双脚盘踢毽子

三、课程时间:8课时

四、构思与设计: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诱导性的练习,并注意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练习的兴趣。

1、在教学过程中,单脚内侧、双脚盘踢毽子要注意身体重心的移动十分重要,因此,要抓住之一关键环节,可以采用不用器械的单脚踢、双脚互换踢,左右快速移动重心,并配合口令:

一、哒、

二、哒„„等。数字表示踢,“哒”表示快速移动重心。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并给学生营造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氛围。

3、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并注意区别对待,如单脚踢较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试做撩踢(即用窖内侧踢得脚不落地,连续将毽子踢起)等。

4、如在教授双脚盘踢毽子时,可采用“盘踢穿洞”的教学方法,即用左(右)脚内侧将毽子踢起,当毽子垂直下落时,两手的拇指与拇指、食(中)指与食(中)指相接,形成一个洞,位于胸前,使下落的毽子从洞中穿过,让后再用右(左)脚内侧踢起。

五、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是否基本掌握盘踢、单脚踢得动作方法;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准确性是否得到提高;

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第12篇:校本课程zhi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章林产工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林产工业的发展。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一些家乡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师:看来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越来越多了,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了解的是家乡的林产工业。(板题)

二、市林业局林产工业生产产品概况

师:我们市林业局始建于1948年,林产工业年产值5400万元;几十年的发展,家乡的林产工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家乡的林产品,请同学们看大屏,看看有哪些种。(大屏)

三、市林业局林产工业产品所需树种

师:林产工业产品所需的树种有很多,比如红松、樟子松、柞木、榆木、杨木、桦木、楸木、水曲柳、黄菠萝等十几种原料。

四、市林业局林产工业生产的产品

师:大家一定对我们市林业局生产的产品特别感兴趣吧,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制材生产

制材生产主要是把树木按一定规格要求截成段,或装木材加工成板、方。1986年至1997年,我局的制材生产主要是完成社会发展建设和本局建设用材需要。由松贮木场制材车间、市贮木场制材车间来完成。主要的原料是伐区剩余物,有了我们的制材生产车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伐区剩余的小径木材得到充分利用。

(二)木制品加工

有了充足的木料,人们便可加一些木制品,这也足可证明,当时我局人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

近年来由于木材消耗量过大,“指接板”的生产再次节省了林木资源,用指接板制成的实木门窗不仅节省木材且平整不易变形。细木工板复合地板更是现代室内装装潢的必需材料。我们最熟悉的“火柴”大家一定也想知道它的制做过程吧。

第一生产线:原木(杨木)锯段→剥皮→旋梗切梗→干燥筛选→理梗占蜡 第二生产线:理梗→占头→干燥→整理→储存;合药

第三生产线:火梗盒生产→装盒→刷磷→包封→装箱→入库。

五、全课总结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林产工业已经成为市林业局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锯材、人造板、铅笔板、家具、旅游工艺品、餐具等行业已形成规模。今后,市林业局将利用原有原料、厂房、厂地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走出林区,寻找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走出一条林产工业的繁荣昌盛之路。

第13篇: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与兖州相交的历史名人

兖州六中高二历史组

2013年3月

一.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结合本地经济、文化特色和社会的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兖州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在四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兖州文化深厚,现有古代遗址200余处,是全国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保存最系统、完整的地区之一,馆藏文物现有1.2万件。兖州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四千年来世代传承。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这是取之不尽的历史宝藏。我们历史教师应有效地、充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采用情景体验、课堂互动、讨论交流、专家咨询、课外拓展、社会调查走访等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完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所属的历史校本课程《与兖州相交的历史名人》重要组成部分。该教材选取了兖州地区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素材。旨在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科学地分析、认知我们民族的先辈,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期引导学生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勇敢、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加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学情分析

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大都是90后出生,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发展、融合的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他们崇拜的是影视明星,热衷的是洋人节日,追求的是时尚,而他们对于家乡的历史名人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习,增强作为安徽人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 游孔孟故里 评风云人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兖州在古代重要地位、正确评价李白、吴道子等文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

1.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以影音、图片资料为载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情景体验、课堂调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外拓展、专家访谈与咨询等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影音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兖州地区与文人相关的地名,食物与它们的由来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电影《孔子》片段,由学生介绍兖州地区与之相关的地名如少陵台等从而引入新课 进入新课

(一)李白

李白是闻名世界的伟大诗人,他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入籍瑕丘(兖州),直到上元三年(762)病死安徽当涂,其间二十多年,行踪虽飘忽不定,但妻子儿女均安家兖州,兖州成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他常在兖州迎宾酬唱,游览赋诗。兖州城东泗河西岸建有青莲阁,奉祀着李白及儿女塑像,表达了兖州人民对诗仙太白的怀念与敬爱。

说故道事:李白在兖州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东鲁门泛舟》等40首诗篇,被后人世代吟诵。而作为诗仙的李白一生与酒结缘,堪称“诗酒英豪”,自然有不少诗酒趣事。其中一趣事是,唐天宝五年(746)秋,李白忽发逸兴,骑马到城北郊寻朋友范居士饮酒。也许他太迷恋田野景色,也许他光想着饮酒了,竟信马由缰地在郊外迷了路,马蹿入了野草丛中,李白那身裘衣上沾满了苍耳(俗称糨子),等找到范居士家,他的朋友笑着帮他摘除苍耳,两人一番畅饮后,李白酣醉而归,写下了那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的诗篇。

教师进行相应的介绍,引入历史上对李白的一些评价将学生分组讨论李白诗歌特点和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由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相关问题,然后又老师做小结。

(二)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60),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在兖州瑕丘(即滋阳)当过主管典狱捕盗之事的县尉,这大约是在他任内教博士之后的景龙年间(707-710)。少年时,家境贫寒。据史料记载:“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称画圣。”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当他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庭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擅画佛道人物,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作佛道宗教画三百余间,形状各不相同,笔迹洗练劲爽,对后世的宗教人物画和雕塑,都有很大影响。吴也画山水,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毕矣。”

说故道事: 吴道子任瑕丘尉时,在民间还流传了两个小故事。一说吴道子捕得一盗,由于看管不严,盗徒越狱逃走了。吴道子根据此盗徒受审时留给他的印象,画了形貌通缉图,分送周围各县,终于在汶上按图捕回。此传说记于江勤的《鲁驿书典》。说明吴道子年轻时的目识心记能力与高超的画艺,已非常人可比。二说据《滋阳县志》,在滋阳城北二十里有一条河,叫泥河,发源于曲阜姚村的变巧泉,在变巧泉南的河上有一桥,名叫“画马桥”,就是因吴道子在桥上画马而得名。相传吴道子曾在桥旁土屋的壁上画了一百匹马,因马画得栩栩如生,刚画完,马就从墙上跑下,过桥向四处跑去。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桥叫“画马桥”了。

关于吴道子“日画嘉陵三百里”的传说,更是神奇。相传玄宗皇帝把他召进洛阳,限他三个月之内画出嘉陵三百里盛景,若画不出,定要问罪。吴道子温游嘉陵江后,回到宫里并不急于作画。玄宗皇帝所限三个月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这一天,他才在大同殿内数丈长的粉壁上作画。经过他的神笔挥舞,结果不到一天时间,嘉陵江三百里的绚丽风光,全部展现在大同殿上。玄宗一见大喜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在此之前,名画家李思训,也曾在大同殿,以数月之功,画过嘉陵江水),你真是活神仙!”从此玄宗皇帝赐给他“内庭博士”的官职,留在朝中任用!! 播放吴道子作品图片,谈一谈吴道子作品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最后结合所有内容正确评价李白、吴道子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相互探讨和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文学和艺术领域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学习如何正确认识文学与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方法。 课外拓展

举行文化故地一日游活动

第14篇: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天下第一属豆村 (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豆村)

一.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结合本地经济、文化特色和社会的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中国最大的庄,笑言为石家庄。但中国最大的村是豆村,可不是笑言。豆村之大全国有名,号称“天下第一村”。豆村在唐宋时,所属乡名不详。明清时属豆村里,清末至解放时分别属豆村所、终南联保、终南乡一保。解放以来,豆村先后归属及名称为终南区豆村乡、终南乡豆村、终南公社豆村大队。豆村大队辖豆村、郭家洼、斑竹园、七里路、挂面房5个自然村34个生产队。1984年公社改乡镇、大队改村,又恢复为终南镇豆村,豆村现在被划为四个行政村:豆一村、豆二村、豆三村、豆四村。这四个行政村,各直辖就近的一个自然村:豆一村直辖斑竹园村,豆二村直辖七里路村,豆三村直辖挂面坊村,豆四村直辖郭家洼村;共计35个生产组,面积40公里,人口15000多,全村北有12条街道,南有9条街道,共有24条丁字街。

豆村文化深厚,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这是取之不尽的历史宝藏。我们历史教师应有效地、充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采用情景体验、课堂互动、讨论交流、专家咨询、课外拓展、社会调查走访等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完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所属的历史校本课程重要组成部分。该教材选取了豆村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作为素材。旨在通过对这些历史相关事件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科学地分析、认知我们民族的先辈,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期引导学生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勇敢、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加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学情分析

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大都是00后出生,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发展、融合的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他们崇拜的是影视明星,热衷的是洋人节日,追求的是时尚,而他们对于家乡的历史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习,增强作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 豆村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豆村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古代历史变迁

【教学难点】

1.正确看待和了解村庄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以影音、图片资料为载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情景体验、课堂调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外拓展、专家访谈与咨询等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豆村的一些影像资料,由学生介绍豆村与之相关的地名等从而引入新课 进入新课

村名所来,其说有三:一说:商末周初(前11世纪)就有部分西周贵族居于此,约500人以上,在此为古公亶父迁歧,文王作沣做准备工作,并精于制作以“豆”的青铜器、陶器等。故取名:豆村.“豆”是古代一种食器,“豆”字是一个象形字,字中的“口”是锅,上面一横是锅盖,这是西周时期生产一种食器而留下的名字,做“豆”的村子因此成为豆村。豆村在西周时期终南古城的南塬上,距终南故址近一公里,以亭子坡为界,亭子坡因比古城地势稍高,故在西周及秦汉时埋有大量达官显贵的陵墓。

据史载:武王灭纣后,建立了大周王朝。他把三弟伯安的儿子旺封为矢侯,令其在关中建国。矢侯请人查看风水,发现豆村这块地方是块不错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决定定都于此。西周建国八百余载,物阜民丰,国家太平。建立在豆村的矢侯国,更是极尽豪华奢侈,天下珍宝,尽收宫中。后来周室王朝分崩离析,诸侯割据,互相讨伐,矢侯国君见大势已去,国小不敌,仓皇出逃。逃走前将大量珠宝埋于地下,以待时机。后历经千载,这些宝物数经劫掠,损失惨重。其中史有记载的一次最大的劫掠,是曹魏大将夏侯惇驻军古镇终南(终南故称泥寿县)时,得知豆村曾是矢侯国都,派兵挖宝,盗走了不少宝物。90年后,豆村以及周边村子的许多村民也曾在此疯狂挖宝。1996年省考古队来到豆村考古,发现这里有西周墓葬6座,东周墓葬6座,还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制品,进一步从理论上确立了这里曾是西周时的一个重要诸侯国——矢侯国遗址。周至县政府于2005年11月20日树立文物标志碑,从事实上证明了这里就是当年的矢侯国遗址。

二说:元末明初,盗贼峰起,民不聊生,明王朝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倡导百姓筑城而居(时百姓称:唐塔汉冢朱(猪)打圈)。豆村当时由10多个小村庄联合筑城,其城筑起形似椭园,象一颗大豆。故名豆村。

三说:豆村是由10多个小村庄北竹园、丁家巷等合并成村,俗语曰:拼合为“斗”,偕音豆。得名豆村。

(二)豆村辖区

豆村第一村辖豆村东南部和斑竹园1个自然村。1984年5月设立,斑竹园位于终南镇南偏西3公里处,唐时斑竹园村周至司竹府竹园的一部分。东汉八年就有人在此居住,因村周围多为斑竹园而得名。

豆村第二村辖豆村西南的和七里路1个自然村。 七里路位于终南镇5.5公路处,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村民由豆村迁此定居住,因距故乡七里,故称七里路。

豆村第三村辖豆村西北部和挂面房1个村(实际为1个小组)。

豆村第四村辖豆村东北部和郭家洼1个村。有11个村民小组。

郭家洼位于终南镇偏西1.5公里,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郭姓人由外地迁来较低洼处定居,遂名郭家洼。

(三)豆村历史遗址及其相传 豆村的古城墙、是知了名的。古城墙由三部分组成:城墙。城墙是明代修筑的,据说,明以前都是些土围子,就像院墙一样。明朝以后,“高筑墙,广积粮”,百姓为了自保,全村动手,联合修建了一道固若金汤的豆村古城。城墙底宽约

15、6米,顶宽3到4米,城墙顶的外沿修有厚厚的女墙,女墙高约两米,有圆孔可查看敌情,有城垛可供向外射击。城墙高不到20米,绕城一周,总长约为4600余米(9.3里),修城墙所用土方量约为700000立方米。护城河。护城河可以说是豆村的一大靓点。修城墙时所用的大量的土,绝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用护城河挖出的土。城墙修好了,护城河也挖成了。护城河深3米,宽约30余米,绕城一周,长约6000余米。挖出的土方量约为5000余立方米。修城墙所用的土,绝大部分都是从护城河里挖出来的。这么大的土方量,都是人们用鐝头一鐝头一鐝头地挖下来,然后一铣一铣地扔上岸,再一筐一筐吊到城墙上,最后再一锤一锤地夯实在,其工程量之浩大,不亚于秦始皇当年修长城(秦始皇修长城役使的是全国老百姓,豆村城墙只是本村人)。城修好了,护城河也挖好了,人们又挖了一条直通田峪河上游的一条大渠。浩浩荡荡的田峪河水,一泻而下,从南小门外流入护城河。然后向东向西绕村而过,在北大门外汇合,形成了一个城高池深,固若金汤的水围城。在那个乱纷纷的年代,保了一方的平安。城门。有城墙必有城门。豆村堡子共有八洞城门:分别是南大门、南小门;东大门,东小门;北大门,北小门;西大门,西小门。南大门、东大门、西大门都有名字,大门的牌楼上分别隽刻着“太平门”、“紫气东来”、“西望瑶池”。北门损毁较早,无法查究。每一座城门都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城门洞。城门洞高约8米,宽约7米,配有两面厚约8寸的大门扇。门扇迎面部分用厚厚的铁皮包封,整齐有序的镶嵌着一排排,一道道大头泡钉。每到夜静,就关上城门,然后落下大锁,纵有千军万马,也无法撞开。第二层是城楼。城楼高耸,状似西安钟楼,住有专人守护。夜间有专人巡逻,更夫打更,村官值班。一有风吹草动,鸣锣响炮,全村出动,土匪、

强盗插翅难逃!豆村之大全国有名,号称“天下第一村”。

直至上世纪中期,豆村城外还有“四大宝”:东门外有金牛池;南门外有 避火珠(水池);西门外有白马池;北门外有“三柱香”(三眼冒气雾的泉眼)。四大水源,浇灌着数千亩稻田,赐予了豆村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金牛池位于村东,于郭家湾(东村)西南方向,原豆村中学东,现因河床改道,金牛早已不知去向!大概在200年前由于田浴河雨季水多,经常淹没庄稼,大家集资在河边修筑了一头庞大的金牛,用来压制洪水!后来田浴河改道流经村西。村东金牛池历史渐渐消失在人们记忆中。

文曲庙相传文曲庙内有三颗火龙珠,距金今也有长远的历史,由来是因一场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在村东像似三只巨大的火球在狂风的催促下,肆无忌惮的舞动,在第四天的清早下起了蒙蒙细雨,就传出了文曲星显灵的传说,也有它的来历,原先村西南有座文曲庙就是少人管理,年久失修香火短缺,大家就认为是一种发难,前晚有人在庙里上香乞求文曲爷保佑!大伙在火灭以后看去,一片狼藉!~为此在村西南方向重修建了文曲庙,以为防御火灾,二来希望村中多出达观显贵!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从此文曲庙也就香火鼎盛了!好景在*的时候,也就随之东去了!

白马池位于村西沿娘娘庙西行过西小河,在行三五百米就到了白马池,水池边有一块石碑,正面书写着“白马神之池民国立”。据传这里距离终南山只有十几里路,山里的土匪经常出来打劫,加上杀人越货者为逃避官府追究,也到山里躲藏,常常搞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一天夜里,有一匹白马出现,在村子周围巡逻,土匪才不敢来了。但是土匪们不甘心,总想找机会害了白马,有一天,他们乘白马在池里喝水时,刺死了白马,人们把白马埋在高岗上。土匪夜里打劫时,白马的英灵出来踩死了土匪,自此匪患始除。人们把此池叫做白马神之池,据说有人还看见白马晚上在他家里吃草料。老人叹息到,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白马神的事了。

三支香据说在北空旷的地方夏天的夜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点火星,位于村北马坡下,有一口清泉有三口泉水,中间的微高些像似三支清香!也就由此得名!

本村远近闻名的豆村四月八大蜡会,据说始于清朝顺治二年(1863)*之后。那年本县各地多遭兵燹,仅终南以东的临川寺村竟死伤村民和乡团数千人。维豆村当时因为关帝显灵保护,幸免斯难!村民为酬谢浩荡之神恩,遂与当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时,掀起了灌大蜡“游大蜡”的盛会,以祭祀关帝的浩荡之恩。 关帝庙坐落在豆村的大庙“司浪大庙”内。过去豆村最大的司浪庙(现豆村小学地址)位于豆村中央,占地十余亩。原有房舍五十八间,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建村之初。大庙主神是伍员,居正殿。因谥号“司浪”,故名“司浪庙”。大庙内原无关帝尊神,关帝庙原来位于村南的“庙疙瘩”(地名,和勒马村交界)。由于大庙地处荒僻,香火渐稀,于是豆村堡的一些善男信女,便把关帝神像抬回,入住司浪庙内。恰巧那年(1863年)的农历四月八这天,从临川寺作乱以后的土匪军队又来豆村作乱。敌寇来时,时值傍晚,月黑天高,风声凄厉。敌寇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情况万分紧急。正在十万火急之时,忽然城头现出一道红光。红光照处,一尊身高两丈有余,赤面长须,手持青龙偃月刀,身跨赤兔马,杏眼圆睁的关帝神立于城头!匪军见状,四散而逃!关帝的显灵,终于保住了豆村的平安!。百姓们为酬浩荡神恩,就于当年四月八这天,大举庆祝!除唱大戏和举办其他热闹外,并以百斤上等菜油和数十斤蜂蜡,令能工巧匠制成身高三尺六寸,直径一尺二寸(仿关公坐像)的塔形大蜡一座。大蜡铸成塔形,分大、中、小五层。各层根部以五色丝线缠绕。腊身周围遍插蜡制各色奇花异鸟,五彩缤纷,玲珑秀丽。大腊铸成后,游大蜡的热闹景象,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四方乡邻前来观看,人山人海,真有天下第一村的景象。

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相互探讨和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豆村的历史,学习如何正确认识文学与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方法。 课外拓展

举行文化故地一日游活动

第15篇: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第一课 中国篆刻史

一、教材分析

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

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与难点 中国篆刻的历史

四、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

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 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 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

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清末民初, 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

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

六、拓展与提高

第二课 篆刻分类

教学目标 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篆刻分类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

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二、讲授新课

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

(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三、欣赏与评价

1、习作展示。

2、评价。

第三课 篆刻欣赏

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物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观赏汉印图片,教师指导

二、观看制印材料。

笔墨纸砚

三、学生观赏篆刻实物。

第四课 了解篆刻

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物

一、导入 篆刻, 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 历经了十余个朝代。

二、新授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 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 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未出现了转机, 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

三、建议学习篆刻不是一朝一夕 之功,故一定要有非凡的毅力才行。初学者不易直接操刀,应该循序渐进,必须!先学好篆书,但学习篆书(书法)一定要先学习理论。 其次才是执笔,强烈建议找个老师引导,否则极容易走弯路!

第五课 什么时候学习篆刻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什么时间学习篆刻。教学重点、难点什么时间学习篆刻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就儿童开始学习篆刻的时间而言, 以 6~7 岁为宜。 因为在这个时候, 儿童对文字已经有一定的概念、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动力, 且在校课业并不繁重,在学习时间上有保证——盖此三者, 缺一不可。

二、新授学生自读。

三、总结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身为奸佞小人,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巨奸大蠹,而篆刻却是一流者,大有人在。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 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第六课 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印章使用的材质了解印章常用的材料的特性以及适合表现的印章风格。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印章常用的材料。 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印材所表现的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

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多媒体课件等演示用具。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及名家篆刻作品。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我们从何种艺术创作工具材料是首先必备的。

导入课题:良工巨斧 在刀与石——篆刻的工具与材料

一、古代印章所用印材屏幕展示。

古代用于印章的材料有金、玉、铜、象牙、陶、骨、石等。金属材质的玺印多数是连同印文一起铸造而成统称之为“铸印”。 展示:金、玉、铜、石等不同的印章。

师:王冕是第一位用花乳石刻印的人。王冕之后,开篆刻风气的人是文彭。他无意中购得四筐冻石便用来自写自刻所刻印章文字流丽浑朴大气从此冻石便名扬四海。

二、学习篆刻用到的工具材料 屏幕展示一组篆刻用的工具材料。

1、刻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通常选用平口刀。

2、笔、墨、砚,准备一到两支小狼豪笔用来摹印、起稿和拓边款时蘸清水。

3、砂纸、镜子、刷子、拓包

4、印石

印石品种繁多,各个产地的石质差别很大,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青田石

产于浙江青田石质温润细腻、不燥硬,颜色有黄、青、白、绿、黑等。灯光冻、鱼脑冻是青田石里的名品。普通青田石物美价廉易于够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理想印材。

(2)、寿山石

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其中的“田黄”最为珍贵。

印石中的“三大名品”是指寿山石中的田黄石、青田石中的灯光冻石、昌化石中的鸡血石。 还有浙江的昌化石、内蒙古的赤峰石等。

5、纸张

写印纸、拷贝纸、连史纸、吸水纸等。

6、印泥

一般选择上海、苏杭等地产的朱砂、朱磦印泥。

三、知识链接 王冕题《墨梅图》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蕴。

四、课堂拓展

1、印石简介

1、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有紫种洞、官洪洞、天白洞等,以官洪洞产石最佳,色暗而透明,映着灯光照看,呈红黄色、晶莹鲜亮叫做灯光冻,这种石材早已绝产。青田石石质细腻、温润、不硬不燥。易于镌刻。颜色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即石质呈半透明状,如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一般青田石虽不如冻石洼妙,但亦可称为印材中之佳品。为学习篆刻的理想材料。

2、寿山石出产于福建福州郊区之寿山。石质铰青田石微腻受刀,不如青田石爽决,但细润光洁,亦为印材中之佳品。色彩较丰富、有黄、白、红、蓝、青等。其中田坑所产较珍贵的黄色透明石材叫“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寿山石中以冻石最多有水晶冻、天蓝东、桃花冻、玛瑙冻、牛角冻等。

3、昌化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采石用火药炸取。色多呈储、黑、黄、自等杂色质地温润可刻。但略有腻涩、走刀不如青田石爽诀。最著名的是鸡血红以血得多少、鲜艳与否、底地的好坏而定优劣,俗称为鸡血石,最为名贵。一般底色较燥多砂钉与石筋,石质坚硬刀不可人。

4赤峰石产于内蒙赤峰

为近年来所发现,石质与寿山、昌化石类似。尚可刻。其中有的红似鸡血,有商贾冒充鸡血石的。

2、想想身边还能找到哪些有意思的材料可以用来刻印

五、小结

第七课 篆刻规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篆刻规则。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印章常用的材料。 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印材所表现的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

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 学具:刻刀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章法篇

(1)历代印章的布局。 (2)篆刻的章法。

2、刻法篇 (1)刀法概论。 (2)刻刀的选用。 (3)刀法介绍。 (4)用刀琐谈。 (5)历代玺印用刀简析。 (6)明清流派印章。

3、款识篇 (1)边款技法。 (2)明清名家印跋例话。 (3)近代名家印款。

4、欣赏篇

(1)疏如晨星 密若潭雨――篆刻艺术的章法美。 (2)昆刀截玉露泥痕――篆刻艺术的刀法美。 (3)古印有笔尤有墨――篆刻艺术的书法美。 (4)百般红紫斗芳菲――篆刻艺术的字法美。 (5)战国秦汉各代异――篆刻艺术的时代美。 (6)一家横割一江山――篆刻艺术的流派美。 (7)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篆刻艺术的意境美。 (8)浓妆淡抹总相宜――篆刻艺术的款式美。 (9)神州万象虎龙姿――篆刻艺术的形象美。 (10)篆刻边款天地宽――篆刻艺术的边款美。 (11)龙腾虎跃 千姿百态――篆刻艺术的钮首美。 (12)自然文理属天功――篆刻艺术的材料美结语。

第八课 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印章基本知识。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教学难点:了解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

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 学具:刻刀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反书上石:直接用笔在石头上写反体的篆字,这个需要篆刻者对篆字结构有相当的了解, 有一定的书写技术。

2、看镜临写:先设计好正写的,然后映在镜子中,看着镜子中的方法写到石面上。

3、水印上石:设计好印稿(和所要刻的印章印面一样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要用浓墨书写。然后把印石印面朝上,印稿朝下覆到石面上,按紧在纸上刷一层水,在覆吸水纸,然后用笔后端或其他圆头而小的东西挤按,印稿上的墨迹就会反印到石面上,水如果刷的太多墨容易跑或洇,吸水纸可以依照水的多 少多加几层。

有技术高超的篆刻家不用书写文字到印石上就刻的,操作方法是: 用墨直接把印面涂黑,拿刻刀直接在印石上面刻,印稿全部在心中。

七、总结

第九课 篆刻分几个步骤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等。

四、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①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①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教学后记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钱就可购齐,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第十课 篆刻技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使用篆字的原则,能够根据创作的需要,掌握简单的字形变通和改造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过程的实践,掌握篆刻的章法布局,能够对印章的文字和设计安排有一定的构思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篆刻章法练习,感受篆刻章法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篆刻技法,合理安排篆刻内容。

【难点】保证篆字体势的统一协调,稳妥将字安排在印面中。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示范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篆刻刀、印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篆刻分几个步骤。思考篆字安排与布局怎样安排?通过本节课一探究竟,导入新课——《篆刻技法》。

(二)交流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篆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字与字之间有没有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又可以叫做什么? (三)深入了解,夯实基础

教师出示汉印图片。观察字里行间微妙变化,运用书法字体学习的内容思考,作品有什么特点?进一步思考章法构成规律以及审美特征是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

(四)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1、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2、怎样临刻边款

3、怎样拓边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秦代二字印的章法较为多见的处理手法是印面有分界和边栏,字也有参差错落的变化。三字印的章法处理手法是右边一字左边两字。

(五)激励想象,鼓励创新

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欣赏,了解了篆刻技法的内容,基于此基础之上进行练习创作。

作业要求:运用技法规律进行自由创作。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的易错点。 分享成就,促进成长。

作业完成后,展开交流会,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六)拓展思维,小结课程

篆刻艺术作品风格千变万化核心因素就是篆刻技法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篆刻内容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六、板书设计

篆刻技法

技法:

1、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2、怎样临刻边款

3、怎样拓边款

第十一课 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使用篆字的原则,能够根据创作的需要,掌握简单的字形变通和改造技巧。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印章的文字和设计安排有一定的构思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篆刻章法练习,感受篆刻章法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篆刻误区。 【难点】如何防止进入误区。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示范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篆刻刀、印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认识并喜欢上了篆刻这门将书法与雕刻高度合而为一的古老艺术,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老中青互为组合的篆刻人才梯队。老一辈篆刻家现今在世的年事已高,稍年轻一些的在印坛依然很活跃, 再年轻的可谓众星闪烁,举不胜举。时下年轻一代已经成为活跃于当代印坛的一支劲旅。然而,毕竟还有很多喜欢篆刻艺术的爱好者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学习环境比较艰苦,而且缺乏名师指点,进步十分缓慢。很多篆刻爱好者在学习当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分析认为,初学篆刻的爱好者很容易进入误区。

二、新授

1、仅凭兴趣,茫无目的。

2、不知秦汉,见什么刻什么。

3、一味跟风,丧失自我。

4、只刻不书,不重理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篆刻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相比起来要少得多, 但不可否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爱好篆刻学习篆刻的行列。书法界特别是篆刻家们应当对那些徘徊于篆刻艺术大门之外的初级爱好者们多多给与关心,能够撰写一些比较基础的篆刻入门讲解文章对他们加以必要的引导,以便帮助他们尽早进入较为正规的篆刻学习状态。

板书:

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

1、仅凭兴趣,茫无目的。

2、不知秦汉,见什么刻什么。

3、一味跟风,丧失自我。

4、只刻不书,不重理论。

第16篇:陶艺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陶艺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韩店镇肖镇小学 张文杰

知识目标:

1、识陶艺是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泥条成型法等的基本造型方法。

2、分析优秀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运用陶艺的基本方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情感目标:

1、在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遗产重要位置,使学生了解陶艺创作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并认识到陶艺创作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的陶瓷艺术,学会基本的泥条盘筑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泥土造型,创造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借以表达个性与情感。

学习最基本的泥条成型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内容: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生活方式起着促进作用。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陶瓷的艺术殿堂,领略她的艺术风采。

一、中国古代陶瓷作品欣赏

教师简单介绍陶瓷的发展,艺术表现手法和美感表达。 第二部分:重申陶瓷知识与技能(传承文化)

师:通过欣赏是我们了解了传统的陶瓷文化,1、何谓“陶”?何谓“瓷”? 生回答:

师:通过触摸陶艺,同学们能说出几种成型方法。 生:回答

教师设问:在我这又一份被打乱的陶艺生产流程的图片,我们边看边想,看看应该怎样正确的排列?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摆一摆(利用教学课件) 生:摆放顺序(到计算机前操作) 师:这种排列方法对吗?

二、制作步骤: 第一步我们叫它揉泥。

第二步做成了基本的形状我们叫成形。 第三步在基本形状上添加我们叫装饰。 第四步,为了使它更加坚硬要进行烧制。

只有经过以上这些环节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作品。

三、现代作品欣赏

我看出同学们都按耐不住想动手试试,怎样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很多同学在创作中的困惑。看看下面的作品你能从中汲取那些创作灵感——造型、技法、情感抒发? 学生观看并思考:

我们以竞赛的形式,分为三个队:红队VS黄队VS蓝队。 要求:

1、用我们所学过的泥条和泥板成形与装饰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陶艺作品。

2、作品成型与装饰手法典型、造型新颖、做工工整、全组参与合作。

3、以文字说明作品的艺术创意。

4、在25分钟完成作品。(注意时间控制)

四、作品点评

1、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他的陶艺作品。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相应得肯定和希望。

五、教师总结

我们会针对此次课题在班级内举办一次陶艺创作展,希望通过观看大家的作品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姿添彩。

第17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2

校本课程教材教学----《美丽的大通》

陈海花

教材内容:美丽的大通

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为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建立和谐茅坪,每个茅坪中学的学生能够贡献出一份力量。

教学目标

1、明白大通县的地理位置,知道大通县的民族分布情况

2、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建立和谐校园。

3、以各村学生为小组,对本村的民族分布情况和本村相邻的地方所属的县、镇、村进行交流。达到对知识目标的实现。

4、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和宗教信仰,了解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从而达到相互尊重。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 教学重点:大通县概况。 教学难点:大通县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

1、新课引入

我们大通县,有很大值得大家骄傲的地方,例如:①重要的战略位置,地处娘娘山脚下。②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是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内陆城市西宁市的市辖县,享有国务院赋予的同沿海开发放城市相同的优惠政策。辖22个乡、6个镇,41万人,人口密度129人/平方公里。主要旅游资源有桥头公园、元朔山、娘娘山、茶汗河国家森林公园、达坂山、宝库石林温泉、黑泉水库、鹞子沟风景区。。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大通县大面积退跟还林,发展畜牧业。同学们一定很想了解大通回族的基本情况吧。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探讨:大通县有哪些民族和人口情况。

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为大通县,少数民族人口为2075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60%,从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看,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大通县;回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大通县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大通县、湟中县;土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大通县。

-1-

3、教师归纳与补充

一、大通概况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属省会西宁市辖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之间,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280—4622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4.9度,极端最高气温35.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6.1摄氏度,最大冻土深度114厘米,最大积雪厚度18厘米。年降水量523.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62.8毫米,全年降水天数168天,降水量最多在8月,最少在12月,年平均相对湿度56%。年内无霜期61—13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53小时,最大风速18米/秒。

全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43﹪。全县辖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2万人,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6个民族,各民族相懦以沫,团结和睦。

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88亿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44.6元,完成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0.4亿元。

二、大通县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一)铁路:宁大(西宁—大通)铁路(客货)支线全长36公里,与兰青(兰新)铁路干线在西宁市小桥站接轨。宁大铁路支线运输公司管内5站,与支线接轨的企业专用线17条、企业专有铁路2条。纵穿县境的兰新铁路客用干线2014年建成通车。北川工业园西界址沿线有宁张铁路孙家寨、长宁、陶家寨三个管内客货站点。

(二)公路:全县形成了“四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格局,县乡公路连通全县20个乡镇通乡公路基本实现黑色化,公路里程达到1192公里。县城距西宁市仅35公里,距西宁

-2-

飞机场约50公里。227国道(宁张公路)、在建兰新铁路(兰州—新疆)贯穿全境。宁大(西宁—大通)高速公路全长37公里。大湟公路(长宁—多巴)全长27公里,

(三)电网:现有330KV变电所2座, 110KV变电所5座, 35KV变电所7座,黄家寨变电所和景阳变电所以330KV输电线路内连桥头铝电股份Ⅲ、Ⅳ、Ⅴ号机组火电电源,外接龙羊峡、李家峡水电电源。北川工业园有330KV、110KV阶梯双回电网,110KV鲍家寨变电所可满足近远期项目建设需要。

(四)天然气:现有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道三条。一条从西宁已敷设至宁张公路30公里,另两条从互助县城至大通桥头镇城区和北川工业园。金地燃气公司县城输气管道工程2010年10月建成并分户供应。至大通管径∮219,设计运行压力4.0Mpa,实际运行压力1.6 Mpa,工业用气价1.86元/m3。近期天然气供应能力1.52万m3/h,远期供应能力2.4万m3/h。北川工业园年内将建成专供天然气门站,可就近接通天然气,保障项目建设运行。

三、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境内野生动植物众多,有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白唇鹿、雪豹等20多种;黄芪、枸杞等药用植物有160多种,蚕豆、蕨菜等50多种土特产品畅销省外市场;全县有天然沙棘林、白桦林12万亩,已开发生产的沙棘油、沙棘汁、白桦汁营养保健饮品畅销省外市场。

境内已探明矿藏有31种,其中煤、石英石、方解石、粘土等储量可观,品质高,易开采,用途广泛,市场开发前景好。石英石的储量居全国首位,以玻璃、硅酸盐为主的民用、建材工业,以烧碱、电石、聚氯乙烯为主的化工工业,以碳化硅、硅铁为主的冶金工业等项目开发建设的首选地。

(一)煤炭:大通矿区煤炭保有储量1.2亿吨,主要用于工业发电和民用取暖。

-3-

(二)石英岩:青海省石英岩矿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矿石品位高。而大通县石英岩矿产资源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主要矿床集中分布在大通县娘娘山一带的中元古界磨石沟组地层中,现已查明的矿山有大通县窑沟石英岩矿、门洞滩石英岩矿、卧牛掌石英岩矿、柏木沟石英岩矿,可满足工业硅用石英岩较理想的矿山有窑沟石英岩矿和门洞滩英岩矿,目前全县石英岩矿开采量20万吨,主要用于硅铁和碳化硅原料。

(三)氯气:境内现有化工工业副产品:氯气约8000吨/年,青海宜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工程已建成投产,氯气资源达20万吨/年左右,可为下游产业聚氯乙烯、盐酸的化工项目提供原料。

(四)电解铝:县域内有中铝青海分公司和桥电铝业两家企业,电解铝产能达70万吨/年。由中铝公司投资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正在筹建中,可为铝产品延伸项目提供原材料。

(五)水资源:大通县水资源总量为67135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5650万m3。大通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6133万m3(44.20万m3/d)。塔尔、新庄的第

四、第六水源是西宁市重要水源地,年供水能力8760万m3(24.00万m3/d)。

(六)农林牧利资源:大通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之一,巳跻身于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行列,是全国500个粮食大县之一。耕地面积68.6万亩,草原面积234万亩,林地面积230.89万亩,林木积蓄量166.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1﹪。

(七)商贸物流资源:坚持实施 “商贸富县”战略,全县巳形成多层次、相互配套、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全的城乡市场体系,商业网点遍及全县城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经营领域全方位拓展,并逐步走向规模化,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人文资源:大通历史悠久,从上孙家寨村出土的舞蹈纹饰彩陶盆等古文物证

-4-

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此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清雍正三年(1725)设大通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裁卫设县。1949年9月9日大通县解放,15日大通县人民政府成立,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1966年划为西宁市属县。1986年7月10日成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桥头镇距省会西宁35公里,宁大铁路由两宁直达县城,宁张(西宁一甘肃张掖)公路横贯全境,勤劳的大通先民在此创造过博大精深的灼灼华章,是西宁通向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是国宝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是西王母大展风彩的热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今日大通,政通人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商贸、基础建设日新月异,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大通人将乘改革开放的长风,踏市场经济的巨浪,愿与天下英才、志土一道,再创辉煌。

(九)文化旅游资源:大通县被誉为:“中国·夏都生态园”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通生态旅游纳入全省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老爷山、察汗河、鹞子沟和娘娘山景区被命名为西宁市知名景区,是青海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林连群峰的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察汗河景区,苍茫辽阔的宝库峡、碧波荡漾的黑泉水库,素有“北武当”之称的老爷山、夕照流金、形神兼备的“西王母瑶池”娘娘山、苍茫雄浑的明长城、青海野生动物观赏基地、青海五大黄教寺院之一的广惠寺等汇聚于此,令人留连忘返。这里是西北高原闪烁着熠熠光华的明珠,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是西王母大展风采的家园,是民间花儿艺术之乡。大通马家窑(彩陶)文化,淳朴的土族、藏族、回族民俗风情,优美的高原自然风光和现代工业基地互相交融,给大通平添了无穷魁力,构成了美丽、神奇、多姿的旅游资源特色,是理想的旅游和避暑胜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特别好。该发言时,全班同学都举手了;听我对知

-5-

识归纳时,聚精会神。这是因为校本课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无关,在共同研讨、交流、互动中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在校本课上找回了自信,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本节课使学生体会到,集思广益对他们成长中的作用,这是教师用很多时间的说服教育,都没办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在本节课中的问题,针对某个学生而言,不管他有多么的优秀,都无法给出完整的答案。但通过小组的回答,然后归纳,就得出了完整的答案。教师的归纳,其实是对学生得出的答案的组合,是对学生答案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本科知识的强调。真正探索问题答案的还是学生,这对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在本节课中,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不同小组的交流,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对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感受到学生生活的乐趣。

总之,校本课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例如:地理等学科用到的乡土地理知识,在这里得到落实。建议学校,加重校本课的课时量,真正体现“学生的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课标要求。

-6-

第18篇:舞蹈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舞蹈课教学设计

宁安市三陵学校

吴雪花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舞动奇迹》 开发教师:吴雪花 课程类型:艺术类 授课对象:初中生 开发 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 1. 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

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健美操、民族舞、

现代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 理论依据: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 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 特点灵活处理。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

2。基本功练习

3。基本功练习

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7 。健美操

8 。健美操

9。 健美操

10。 健美操

11。民族舞基本步练习

12。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3。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

14。

民族舞

15。民族舞

16 。 民族舞

17 。现代舞

18。

现代舞

19 。现代舞

20。

汇报演出

四、课程实施建议: 1.

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

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的 活动中体验,探究,创新,以获得真情实感。 3. 4. 将肢体语言和艺术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师生共同合作,一切从学生出发。

五、课程评价:

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以前更自信,能勇敢的在众人面前尽情的表演、表达自我,而具有艺术或体能天赋的学生,因此有较多的机会去尝试 ,所以更有机会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不至于被埋没。不仅是学生得益,对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扩大了教师的视野,提供教师一个反省个人教育理念的机会,并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技巧,而且对学生的看法和对待学生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人际沟通互动与自我反省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从心里形成了一种自我向上的需要,自我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看重教学这份工作,而且热切地想把这份工作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师生共同受益。

附---《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傣族舞的各种手形、手位,基本动作等。

2、傣族舞组合:《金孔雀轻轻跳》

3、创编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 韵律特点等。

2、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 表演的能力。

3、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4、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特点与舞蹈韵律感。2、正确、熟练地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完成组合学习。

四、教学难点

1、连贯、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情绪表达恰当,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与韵律。

2、自由创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美,体验美。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VCD 电视机录音机 磁带 傣族风俗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民族舞组合 1、朝鲜舞组合 2、藏族舞组合 3、新疆舞组合

(三)、新授 1、导入

2、播放傣族人民生活的画面和一些傣族舞蹈片断,介绍傣族风土人情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区

,他们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人们在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劳动生

活,所以他们更喜欢一种平稳、安详的节奏,无论是挑担、走路,都想在轻盈

起舞,悠悠自得。傣族的“傣”字意为酷爱和平与自由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

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

的模拟与美化,它那优美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登上大雅之堂,是

大都市的人们为之而倾倒!

3、介绍傣族舞蹈的特点

傣族的民间舞蹈优美、朴实、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舞蹈特有的舞姿

造型是“三道弯”,因此傣族的舞蹈,既有动态的韵律美,又有静态的造型

美。

4、学习基本动作

(一)基本手形

a、冠形 b、掌形 c、曲掌

(二)基本手位

a、顺展翅 b、高展翅 c、双抱翅 d、平展翅 e、双合翅 f、内屈 g、翻腕 h、外掏

(三)基本脚位

a、平步 b、点丁步 5、组合学习a、教师师范

b、分步讲解动作要领 c、指导学生练习d、跟音乐表演

(四)、创编练习1、导入:

师:通过组合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一定深刻了不少,现在

呢,再交给大家一项任务:四个人一组,在不改变傣族舞蹈风格的前提下,

以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每一组编一段5个8拍的舞蹈动作,希望大家

多多动动脑筋,不要单纯局限于老师刚才教的这些,你们可以大胆的创编,

可以回忆一下以前电视里、或者是碟片里看过的一些傣族舞,吸收一些优美

的动作为自己所用。现在是你们才艺表现的最好机会,看看哪几组表现的最

好!好!赶快行动!

2、学生们开始创编,播放傣族音乐烘托气氛。3、创编完毕,分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呀!我也很高兴,同学们,天色已晚,民族园的篝火晚会已经开始了,让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师放音乐,师生自由表演各民族舞蹈。

附---教学反思

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只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的风格特点。本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的体态风格,并且灵活运用傣族的各种手形手位。学生做动作往往是单纯的模仿,有时候还模仿的不像,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要力求使他们把动作掌握好,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对傣族舞基本动作的教授上。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抓住傣族舞的风格特点,攻克舞蹈的

重点和难点,我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方法: 1、视觉图像法:

傣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对于我们这些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我通过视觉的刺激和对傣族姑娘服饰的讲解,逐渐的引出傣族舞蹈的体态特点,使同学们在欣赏中接受知识,使本来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 2、情景模拟法:

这节课我把它设计成为一节“舞蹈采风行动”,老师为导游,学生则为快乐的旅行者,从认识傣族到走进傣族,始终让她们感觉到自己好像真的身临其境一般,不会觉得上课会有什么压力,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 3、语言启发法:

教师的语言是最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让她们转化角色,把自己转换成一位美丽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这样她们做动作会显得比较自信,对于我们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4、创编实践法:

创编实践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创编之前教师带头编了一个舞蹈,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以便带着问题:老师在这个舞蹈当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师是怎样进行编排的?让学生首先明白创编是怎么回事儿。然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她们大胆的创编,活学活用,这样,编一组5个8拍的动作应该是可以完成的。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备人文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为我们的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一节好的舞蹈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与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景中轻松愉快的接受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用视觉的观察来模仿老师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风格以及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不断的鼓励、启发她们主动性的学习。此外,还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渗入素质教育。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打破原来的“言传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第19篇: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总结

义井小学

2014.7

校本课程总结

义井小学

2015.12

第20篇: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主要进行了习惯养成教育和成语积累,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到三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所以我针对1-3年级学生开发了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而成语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凝聚着先贤的哲思,透视出历史的光华,是我们的朋友和师长,更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块瑰宝。新课改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成语恰恰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积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相当凝练,所表达的内涵又极其丰富。认识成语、运用成语语则是同学们从另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所以,针对4-6年级学生我开发了以《成语乐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学生积累、运用成语,既体会到了成语的魅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旬在教学中采用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上多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尤其是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每当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演练,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应用的能力;再次是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激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三、在教学中尽量多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一直是在兴趣盎然中和欢声笑语中进行着,深刻体现了校本课程是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课堂。如《成语乐园》这一主题就意味着是充满快乐的,在教学内容上我都是选取了具有不同方面的趣味性的成语。在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之中,紧接着从“故事里的事”、“风景这边独好”、“超级人物秀”“看我七十二变”四个方面进行成语的学习与积累,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词语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这些成语又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使学生感到非常的亲切。进而又以成语之最、成语歇后语、成语中的地名、成语的四则运算等,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时机,又以成语迷阵再一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想大显身手的欲望,紧接着又开展新颖独特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的兴趣高涨,又积极地投入到了热烈的研究之中。学生的兴趣被真正地激发了出来,学习的兴趣异常浓厚。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牢牢把握了课程的理念和独特的课程价值。我相信,这样的趣味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产生兴趣,在快乐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在快乐中思想上得到感悟和升华。

四、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本学期开展了“我眼中的美”“ 行为习惯调查问卷”等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专心听讲、勤于动手、诚实守信、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着力开展了三大活动――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知道”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教育召开“成语故事会”、制作“名言录”等,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中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学会辨别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基本礼仪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注重“知”和“行”的统一: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如有些学生总是忘记带文具盒,了解情况后得知,学生多数是因为做完家庭作业不收拾就睡觉,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针对情况建议他们做完作业一定要把东西全部收拾好放书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做。 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放学排队,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当然,再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预设学生不够、备学生不够充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灵活应变能力,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我觉得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