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好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25 08:32:5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好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王梦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的魅力,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所流露出的浓浓别离之愁;领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创设情境法、美读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过一些宋词作品,对词作的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但很少能独立运用方法来分析作品。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虚实结合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应作为一个难点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千世界,悲欢离合仿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离愁别绪也似乎是一种永恒的情怀,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通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仿佛看到荆轲离开时的悲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又是怎样的凄苦之别。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嗅着浅浅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现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那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感受一下柳永笔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深情。作者

二、作者简介

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一)、朗读

1.学生范读,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作大意。补充: (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 (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3)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3.配乐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情感。

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4.学生展示朗读,学生点评,并指导学生点评。(语调、节奏、情感表达) 5.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跟读。再次体会情感。

(二)整体感知

再读词作(齐读),思考:

1.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离别前:勾勒环境; 离别时:描写情态;

离别后:刻画心理。

2.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浓浓的离愁别绪。

四、讨论鉴赏

1.你是如何体会到词作表达的离愁别绪的? 小组讨论,斟酌词句,派代表回答。

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

总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2.写离别诗,一般写到离别之时便会戛然而止,比如[唐]岑参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雨霖铃》有何不同之处? 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有虚有实,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衬托,交织一起,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作用: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内容丰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延伸拓展

自由诵读课文,完成思考题。(要求学生引用名言佳句作答) (1)这对有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参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 唐 ] 李白《忆秦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 唐 ] 李白 《相见欢》) (2)能不能说一两句劝慰他们的话? 参考: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 南唐 ] 李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 北宋 ] 苏轼《水调歌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六、小结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同时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巩固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学习了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

七、作业(任选一题) 1.背诵《雨霖铃》全词;

2.选择《雨霖铃》中你所欣赏的句子,用散文化的语言作简要赏析。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教学目的:

⒈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⒉在通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⒊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就欣赏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力作,宋代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二.赏析《雨霖铃》

⒈柳永简介

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

⒉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⒊教师范背全词

⒋学生朗读

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性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⒌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然后自由朗读全词。最后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明确: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的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覊旅生活的情景。

⒍鉴赏词的意境:让学生跟据上、下片的内容,分别作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 明确: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的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一片。

一夜飘流后,词人仿佛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现出一副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样子。

⒎揣摩重点文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⑴提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这句词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抓住关键词句加以理解体会,然明确: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皱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⑵提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教师启发诱导后,学生明确: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⑶“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学生讨论: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侯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着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课内外联读·

采得百花酿佳蜜

目标课文

第四册第四单元《长亭送别》。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花间美人”,“词藻警人,余香满口”,“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无不是对其艺术风格、艺术成就恰如其分的品评和称誉。在语言运用上,作者不仅善于提炼、融会生动的民间方言口语入曲,而且还善于吸收古典诗词的精华。曲词中根据表情达意化用的古典诗词,既切合人物的身份、情感,又和上下文的意境、思想内容完美地融为一体。行文不着痕迹,语言典雅清丽,戏曲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艺术气氛,戏剧语言也更具文采和艺术表现力。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长亭送别》,现将文中化用的诗词作简要赏析。 课外联读一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抒写的是不得归的羁旅之愁。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景中寄寓乡愁;下片直抒思乡情怀,更见离情的浓重。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写出苍茫寥廓、衰败零落的秋景。

三、四两句,视野又从碧天旷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山映”一句又将秋水和夕阳、天、地(山)融成一个整体的景象。最后两句,则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芳草无边无际,连着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无情”反衬出人的“有情”,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怀人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过片“黯乡魂,追旅思”两句,承上片“情”而来,是说自己思乡羁旅之愁不可断绝,更难以排遣。“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除梦之外,别无他法。这两句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心头。“明月”句写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却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结尾两句,写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增相思之苦,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的是词中“碧云天,黄叶地”之语,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这两句中的蓝天白云、遍地黄花和下文的秋风阵阵、北雁南飞、红叶满林等富有特征的景物相融合,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暮秋景色,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为送别的特定环境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点染。

推荐第2篇:民主监督教学设计 好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设计

1、教育思想与教材分析:

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有能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公民是我国开设思想政治课的使命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预期通过学生对民主监督途径、价值的探讨,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利用民主监督的渠道,学会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问题,学会正确行使这项权利,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最终提升民主监督的责任意识和作为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 本课内容选自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单元是从公民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民主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之前学生了解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监督权,但对监督权的内容和渠道还不甚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巩固学生监督权的学习,同时可以掌握必要的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民主监督的意识。也是对第一单元《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一个总结和提升。

2、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理念

学生对自己民主权利的观念比较单薄,很多时候,不会把民主监督与自己联系起来,民主的发展,起点就应该是民主意识的萌发。另外,学生对民主监督的途径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否能正当行使权利、有序地政治参与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我们学校的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有基本的认识和判断,但缺乏辩证对待事物的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课标的教学要求,设计本课为探究式和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民主监督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的监督权,监督的主体、对象、权利范围;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能力目标: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和意义能主动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会负责、合法使用监督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享有的民主权利;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认同与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体会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4、重点难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新课标提倡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提高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监督”,基本概念有谁监督、监督谁、监督渠道、正确监督等。落实到本课我设定教学重点一是明确民主监督的价值和途径;二是要学会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难点为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以及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依据:从心理学生看,只有理解做事的价值才会更有做事的动机,理解民主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是公民进行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民主监督的意识还必须具备正确运用权利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理解和践行负责和有序行使权利的必要性。

5、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6、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启发探究式、四问(设问-解问-追问-新问)教学法

7、教学过程

推荐第3篇:《好________》教学设计word

《好________》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这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也是小学阶段写人的最高要求: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2.教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第二部分是“习作提示”。习作提示一是揭示习作对象,不论是谁,只要是真实的、确实优秀的,均可;二是提示习作选材必须真实,写“自己熟悉的”;三是提示写作写法先概述后举例,写好一件感人的具体事例。第三部分是“参考片断”。参考片断《我们大院的好管家》提供的本次习作要求的“概述”部分。尽管片断中写到春天种花铺草,夏天挨户送蜡烛,秋天为陈爷爷熬药,冬天扫雪的事,但这些事都是概括地一句写过,并未作为一件具体的事展开记叙。这一点是注意。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人的优秀品质。

2.抒发对人物好品质的赞颂之情。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选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好品质。

难点:学习用概述的方法而不是总起句写人物好品质。

第 1 页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事先公布习作题目,由学生观察收集材料。

二、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2.重读《忆铁人》,研究先概述后举例的写法。

《忆铁人》举的是一件什么事?概述的是哪一件?概述和举例是什么关系? “参考片断”《我们大院的好管家》写的是什么?这概述和总起有什么不同? 3.学生独立选择,先试写概述一段。 4.学生独立选择,先试写概述一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评价学生概述部分,突破难点。2.交流举例的具体写法,完成习作。 (二)教学过程

1.交流概述段落的写法。

指名三人读试写的段落。要求读习作题目、习作中心,概述段落。然后评议:①概述是否符合题目和中心的要求?②概

第 2 页 述的文句是否简洁而生动?③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应该注意? 2.修改自己的概述段落。 3.独立写“举例”部分。

4.让写作优生介绍“举例”部分,先读再介绍:为什么选这个例子?是怎样把例子写具体的? 5.各自修改誊抄习作

第 3 页

推荐第4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好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教学重点: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难点: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1) 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 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 板书:幸福、开心。 (3) 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 板书:互相牵挂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 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 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 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剩下的部分。 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全文

师: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五、故事扩展

师: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一看谁才是玛莎的好伙伴?

课件播放故事。

六、友谊格言欣赏

师:交朋友就得用心去交,课下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选自己喜欢的格言背下来,作为自己结交朋友时的座右铭。

七、歌曲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设计

马哈多 猎狗 乌鸦

有心去交 幸福开心

互相牵挂 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推荐第5篇:好的教学设计

How Tall Are You ?

教学内容:

PEP Book 8 Unit 1 Part A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To learn the new words: 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B: To learn the sentence: How tall are you?I’m „cm tall.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

2、能力目标

听懂教师的指令,按不同的年龄、身高排队,并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认读A Let’s learn部分五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并能用含有比较级的句型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 教学难点

1、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并能根据一定情境使用含有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型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

2、长度单词cm的完整形式centimeter的发音。课前准备

1、课件

2、测量身高的卷尺。

3、学生做活动用的表格。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Review) 1.Warm-up 师生打招呼。 2.Free talk: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Mi„ T: How are you? Ss: I’m fine.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Who is your „ teacher? Ss: Mr/ Mi„

T: What’s he/she like? Ss: He/ She is „and „

设计意图:述自己的老师,复习学过的形容词。并适时板书这些形容词:tall, short, strong, thin, young, old.重视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基础,不断循环复现、巩固发展他们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这些学习过的词汇,以旧引新,温故知新。

二、引入新知,并强化新知。

1、引入taller,shorter (1)课件出示刘翔的图片,问:Who is he? What’s he like? 引导学生回答:He is Liu Xiang.He is tall.T: Yes, Liu Xiang is tall.(课件出示姚明的图片。)Look at Yao Ming.What’s he like?

Ss: He is tall, too.T: Yes, he is tall.Compare them .Yao ming is taller。板书taller(领读并操练) (在tall后面用红笔加上er.领读、拼读单词并说句子。) T:Also we can say:Liu xiang is shorter .板书shorter(领读并操练) (在short后面用红笔加上er.领读、拼读单词并说句子。) 设计意图:耳熟能详的明星做范例,让学生们对明星进行比较,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也乐于谈及这些名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同时也非常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

2.x is taller\\shorter than x.(1)T:We can use a whole

sentence describe the picture:Yao Ming is thaller than Liu Xiang。

(2)巩固强化:班内找两个学生模特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身边熟悉的人,是学生们非常愿意说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句型:I am xx cm tall?How tall are you? (1)领读上面所学的比较级句型。

(2)Yao Ming is so tall.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all is he?课件出示姚明的身高。填空he is x cm tall.(3)教师出示测量身高的米尺并说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all am I?Who can help me?“I am 160 cm tall.板书 How tall are you?”引导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并用句子回答:“I am „ cm tall.”

板书:cm=centimeter 领读、拼读单词并告诉学生它的复数形式: centimeters.

如:I am 160cm tall.读作:I am one hundred and sixty centimeters tall.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A: I am 160 cm tall.How tall are you? B: I am „ cm tall.

A: I am taller/ shorter than you. 设计意图:通过I am 160cm tall.How tall are you? 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量身高,练习句型:I am ...cm tall.How tall are you? 以学生为主体的游戏活动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玩中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句型,也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学习older,younger (1)老师继续问:How tall are you?How old are you?I am 25years old.看课件乌龟与猫的图片。How old is the turtle ?How old is the cat?引出older,younger.板书操练

(2)巩固操练:I am 25 years old ,so I am older than you .You are older than me.找学生和老师进行对比,做对话。看课件赵本山与小沈阳、母亲与女儿的合影,练习用所学的比较级句型对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动物图片,演员图片对更老,更年轻这两个词进行了对比,直观生动。

5、学习stronger,thinner (1)看课件图片:What’s he like?He is strong.He is thinner.What’s the difference ?引出thinner,stronger.板书操练。

(2)根据班上的同学运用stronger,thinner练习对话。

(3)游戏巩固:扳手腕游戏。Who is stronger?Who is thinner?二人一组,完成后小组长站起来汇报。

设计意图:依然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所学单词的不同意义,再通过强化巩固,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白比较级之间的区别。

三、巩固练习

(1)复习所有单词、语法、句型,总结句型结构。

(2)发给学生调查表,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自由对话,完成表格信息内容。 (3)对话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级的句型及所学知识,在合作中完成表格上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理念。最后的展示表演充分地展现了学生所学,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课外拓展与作业

(1)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做一个调查,用上今天所学的比较级来描述。 (2)四会单词三英一汉,并用所学的比较级造两个句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英语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这样的作业能够有效地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又能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板书设计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 Let’s learn tall—taller How tall are you? short—shorter I am „cm tall .strong—stronger I am taller/„than you.old—older young—younger

好的板书设计能够展示所学的主要内容,能将知识网络化,能培养学生的 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皮亚杰认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本节课的特点,设计这样的板书,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只要看到板书,就能回想起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创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做、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这节课通过复习学生原有的知识,(如:tall,strong等词)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加形象的明白tall与taller的意思。在教学中,我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学习新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水平。在活动情境中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新语言的意义,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不仅给学生提供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让我觉得比较地遗憾:

1、准备工作还是有点仓促,因此心理稍有些紧张。

2、时间安排的有些紧,课的容量比较大。以至于在后面的表格活动未能完成,最后的一个成果展示也没能进行。

3、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欠妥。在复习谈论到我校的教师的时候,学生们似乎对之前的知识有遗忘。回答的过程并不流畅,如果按照我预先的采集我校老师们的电子照片再让学生去对比,也许更容易一些。

4、板书也不够整齐、公正。比较级er后缀本来应该用红色的笔去区分,结果没有及时标出。

5、在测量身高的时候,测完学生我应该接着问学生how tall are you?结果却立即让学生互相问,教学环节显得不够紧凑。

6、上课的语言显得不够规范。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二〇一四年三月四日

推荐第6篇:好读书教学设计

《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知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德教育。

指导重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有益的课外书籍及小说《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1、小说《爱的教育》及相关课件。

2、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指导课时

一课时

指导过程:

一、导入:

作家肖复兴说:读书,能使燥热的心变得宁静,能使枯寂的心变得温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丰富,能使平庸的心变得多姿多彩。笛卡尔说:“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保尔·柯察金成为一代人的榜样。可见,好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引出课题)

二、问卷调查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不知道同学们离开学校后,业余时间是否读书,都读什么样的书?下面老师进行一下问卷调查。(出示问题)

三、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

师总结调查情况。

通过刚才的调查,我发现我班有不少同学很喜欢读书,那把你读过的自己最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怎样推荐?(书名、作者、内容精要、地位影响等)

先在组内推荐,然后班内交流。同学评议

四、教师推荐《爱的教育》

1、课外阅读不仅让我们认识很多人,也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老师在课外阅读中也认识了一个人(出示作者亚米契斯的照片)。猜猜他是做什么的?(猜完出示作者简介)

2、你看一段简单的作者简介就让我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所以在看一本书之前别忘了读读作者简介,它也会让你有收获的。今天老师就把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推荐给大家。(出示书封面)问:同学们,你知道怎样读一本好书吗?(板书:读留言-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感知内容

3、细细品味

1)、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安利柯是个怎样的孩子?女教师是怎样的老师?她是怎样死的?要想知道这些就得细细地品读。

2)、平时你是怎样细细品读精彩片段的呢?(随机板书:读文字-想画面-提问题-悟感受)

3)、用这种方法读《爱的教育》片段,交流读书收获。

4、小结:我们读一本好书的精彩片段就是要这样,通过语言文字去想像画面,带着产生的疑问,用心去感受故事中的人和事(板书:细细品味)

不过,光读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们还要边读边做笔记,那同学们平时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摘抄-批注-写读后感)

其实,《爱的教育》这本书有好多情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希望同学们课余去读读这本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五、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

在知识的海洋中,有好多书籍值得同学们去读,它们也一定能让你们打开眼界,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长袜子皮皮的故事》、

《寄小读者》、《叶圣陶童话》、《皮皮鲁传》、《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中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三百篇》、《益智故事三百篇》、《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小品》、《希腊神话和传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吹牛大王历险记》、《小鹿班比》、《小思想家在行动》、《魔法师的帽子》、《丛林的故事》、《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全集》、《海底两万里》等

同学们,这些都是值得去阅读的好书,不过茫茫书海,我们这节课推荐的书只是书海中的一滴水,还有好多的好书等着大家去发现,去阅读。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板书设计:

(感知内容)读文字-想画面-提问题-悟感受

(细细品味)读文字-想画面-提问题-悟感受)

推荐第7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拨开”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吗?那能说说你们平时和自己的好伙伴在一起都干些什么呀?(学生自由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故事,题目也叫做《好伙伴》(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呀?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昨天,我已经让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把课文再读一边,边读边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接下来,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大屏上生词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师正音。并向学生解释“巡逻、焦急”两词的意思。齐声一个词两遍读。

二、认真读课文,感知课文。

1、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笔为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

2、(下面我们来分段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指名分段读课文。

3、师生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通过的课文文中的好伙伴分别是谁呢?(指名回答,师板书:马哈多、猎狗、乌鸦)是追问:那马哈多的这两个好伙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三段)

(1)、通过文中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猎狗的机灵,发现了受伤的乌鸦,以及体会马哈多对乌鸦的关心爱护,养好了乌鸦的伤。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他们的轻松、愉快)

5、质疑:可是,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是什么是呢?(生回答) (1)如果是我们心爱的猎狗不见了,我们会怎样呢?那下边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体会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与牵挂。(马哈多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的了一场大病,心想猎狗你究竟去哪里了?

6、教师小结:是啊,心爱的猎狗不见了马哈多是那么的着急不安,就像是去了亲人一样。那最后猎狗找到了没有呀?(找到了)马哈多是怎么找到猎狗的?

(1)猎狗丢失后乌鸦有什么异常?(马哈多坎肩乌鸦飞进飞出,焦急不安并且把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都叼走了) (2)师质疑,焦急不安什么意思啊?哪么乌鸦把肉掉哪里去了呢?是不是自己偷吃了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因。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

七、八自然段。那同学们你们从乌鸦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乌鸦非常关心、、、、、)

7、讨论:

(1)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2)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地留下眼泪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3)是引导学生体会马哈多的内心世界,感受两个好伙伴见得互相友爱的深情。

(1)猎狗失而复得。2)马哈多为两个伙伴之间的真诚情意落泪。

三、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伙伴才可以称为“好伙伴” (1)在困难时互帮助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 (2)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 (3)在快乐时可以一起分享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

2、师小结;其实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真诚的感情,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别人的爱,也懂得付出爱,表达爱。所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今后我们要真心的对待它们。

推荐第8篇:文明礼仪 教学设计 好

《文明礼仪伴我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2、教育学生做个讲文明,有礼仪的人。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懂得接人待物的一般礼仪、与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礼节。

2、难点:理解礼仪的道德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师生上课互相问好

2.师:刚才我们上课互相问好,这体现了什么呢?(预设:礼貌) 师:是的,这说明我们大家都很有礼貌,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跟礼仪有关的内容——文明礼仪伴我行 板书课题:文明礼仪伴我行

二、故事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故事:《孔融让梨》

1 过渡:同学们,古代的孔融就知道这样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同学当中也有很多讲文明的故事,誰能給大家讲讲?(找三四个学生讲讲)(如果学生不会说,教师可以举例引导下就很简单了,学生就都会了)

首先在学校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出示课件)小组讨论。 同学们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

规范的校园礼仪是怎样的呢?下面请欣赏孟祥硕同学表演的几种最基本的礼仪形式。

正确的走姿、正确的站姿、正确的坐姿、交往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递物与接物。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感觉在文明行为方面大家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来个竞赛好不好?

出示竞赛题(学生抢答)学生汇报.。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拍手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出示拍手歌) 学生分组活动、小组比赛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礼仪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做到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

2 随时捡;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三、课堂总结:

有一句诗这样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可以把句子里面的“春”比喻为美好的校园,美好的班级。要建立美好的校园和美好的班级,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一点一滴从起,从一句文明的问候开始,从一身整洁的着装开始,从一个温暖的微笑开始,相信你们一定会越来越美丽,我们的校园也就会越来越美丽,相信几年后走出镇完小的你们,一定会是社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最后老师有三句话送给你们:(课件) 说得多不如做得好——从现在做起 看着做不如自己做——从我做起 要我做不如我要做——从内心做起 教学反思: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讲文明、有礼貌、重礼仪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如果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将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从小抓好这一教育,因为不仅关系着一个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次的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

3 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一些熟悉的礼貌用语,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后的时间里,学生也能把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让文明之花越开越盛,开遍家庭、校园、社会!

推荐第9篇:牧童教学设计(好)

牧童教学设计(好)

一、导入:

在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诗人都对儿童生活进行了详尽的描写。猜一猜,他们分别写了什么?(课间出示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那么唐代作家吕岩又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作家吕岩的《牧童》,去品味童年生活的美好。(板书:牧童)

一、初读感知,读出“趣”

1、自由读。要求读通诗句,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课件出示牧童横野蓑衣)

2、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自由读)

3、(手势,双手向下)非常好!大家都读得很投入,谁想来读一读。谁来评一评。(个别读)

4、太好了!同学们都能把诗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老师也想读读,想听吗?生示范读

5、老师读得和大家有什么不同。对呀!读诗的时候,如果能注意停顿,就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谁来试一试。

6、读得真好!我们一起再读读吧!(男女生配合朗读,师前四字,生后三字,倒过来,师后三字,生前四字)

二、细读赏析,品出“趣

1、读完诗之后,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过渡句:透过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草,有笛声,有晚风,还有那一个“不脱蓑衣卧月明”的牧童。那在这首诗中,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a.透过这两句诗,能给我们描绘一下怎样的画面吗?(预设:看到的是广阔无垠、望也望不到边的草地,看到了宽阔、茂盛的草地。)这是怎样的一片草地?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同学们读得不错!这里的六七里怎么读,才能突出原野之广。老师想用两种不同的读法来读,同学们听一听,哪种读法更能体现原野的广。

3.我们就照第二种读法,再来读一读。(老师觉得不够大,再大些)(再大些)

4、除了大,这片原野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绿,平坦等)诗中哪一个字体现呢?(铺) 5.“铺”字什么意思?(铺开,铺展)

6.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张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这铺字用得太好了!

如果让你在这原野之上,你想做点什么呢?(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享受呀!)

7.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男生读)

8、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谁在吹笛子?

9、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的呀!体会牧童的顽皮。

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前,轻轻一吹。时而••时而••谁在吹笛子?(牧童) 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说就是:弄。什么意思?结合注释 弄:逗弄。结合注释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10、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放眼望去,眼前绿草茵茵,这正是:草铺横野六七里;侧耳倾听,耳畔牧笛声声,正可谓笛弄晚风三四声;多美的景色呀!一齐(课件出示前两句)

2.你还觉得哪个情境最有趣?“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结合诗句,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预设二:“卧”。

什么是“卧”,(躺,睡)把卧换成“坐”或者“立”,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感觉如何?

师:一个“卧”字使牧童更具孩童的趣味,诗的整幅画面也更立体了。 总结: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生齐读)

4、对啊!牧童选择了这种最舒服的仰卧姿势,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此时,他可能会想起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5、牧童的生活可真是____________学生小组交流。(师下去巡视)

6、师: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读————

四、背景资料,回味“趣”

过渡句:吕岩又为何要写牧童这样的生活呢?或许我们能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找到答案。(资料补充)

在唐朝涌现的灿若星河的诗人中,吕岩虽然不是最闪亮、最出名的那颗星,但他在诗歌《牧童》中流露出的怡然自得、无忧无虑的闲适心态,却传达出了身在官场之人少有的一份自然、一份从容和一份喜悦。现在,让我们体会着作者的心境,走进山村迷人的暮色,再去感受一番古代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吧。(配乐齐读)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背)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幕“乡村牧童图”吗?(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生自由发言,师点评。)

五、课外拓展,延伸“趣” 出示: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请同学们在下课后试着将诗人栖蟾的《牧童》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进行比较,区别两首的异同,继续我们的童年快乐之旅。

推荐第10篇:好邻居教学设计

好邻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这样不仅大家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去了解事物,分析事物,从而形成正确地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的人.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向父母、长辈调查与邻居相处的故事,初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说明问题的简单能力.在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做个好邻居

教学重点: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这样不仅大家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教学难点: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做个好邻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与任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远亲不如近邻”的含义,初步体会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邻居要是好 如同得大宝”吗?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回答问题(预设:学生说的可能不够准确或是到位,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师小结出示课题“邻居”.

二、自主质疑,互动交流

[问题与任务:结合课题质疑,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突出新课程下的学生主体地位.] 3.教师提问:看到这个邻居一词,你想了解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预设:什么是邻居?邻居之间怎么相处?) 学生结合已有学习和生活基础以及书上故事的提示分4人小组解决问题 4.师生集体交流

⑴学生看书中的连环画,将邻里之间相处的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预设学生取得名字:到邻居奶奶家写作业 一碗汤的故事 灯又亮了 等等 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姑娘,有这样的邻居,你想说什么? 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⑵教师提问:你和邻居相处时有哪些故事呢?你有又知道哪些邻里之间相处的故事呢?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把搜集到的邻居之间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教师引导5—6个不同类型的故事: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尊重、密切交往、互相理解,并采访部分同学和这样的邻居相处有什么感受?) 5.故事体验

[问题与任务:知道在邻里相处时也会有矛盾,发生矛盾时需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教师过渡:同学们,从古到今,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我们中华民族都有和邻居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播放课件“六尺巷”的故事.学生读故事,思考:故事讲的是谁和邻居之间的故事?他和邻居是怎样相处的? 学生回答问题(预设:让一让 )

教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我们都需要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当邻居家有困难时,应主动帮助;当邻居和你家有矛盾时,应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妨碍了邻居的利益,就应主动承认错误,并立即改正.我们只有这样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邻居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大家都会感到心情愉快、生活安定.6.学生写一写:邻居家为我家带来的帮助,我家为邻居家提供的帮助.——展示作业

三、总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学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第11篇:好的教学设计

《我的四季》教案设计指导思想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张洁的《我的四季》实际上就是“我”的人生。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本文文字优美,富有哲理,比较适合进行朗读等体验性活动教学。体验性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义、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摒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将学生引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得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完善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课前应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感受作者生命的四季所充满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理解并说出文中蕴含的人生含义。

3.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让学生能够结合体验活动,理解并说出文中蕴含的人生含义。

2.

关于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是夕阳落霞,青松立峭崖,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和白雪。有人说,生命是初生时的幼稚,少年时的纯真,青年时的朝气,中年人的稳健,老年人的睿智。生命是什么,千百个人有千百种不同的答案。著名女作家张洁说,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设计思想:以散文化的语言深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作者简介

张洁,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设计思想: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适时向学生推荐作者的有关作品,拓展课堂容量。)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

1、“生命如四季”,文中与之对应的是人生什么时期? 明确: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

2、概括作者所说的人生四季的特点? 明确:春——少年时期;播种,劳作

夏——青年时期;耕耘,浇灌

秋——中年时期;付出,收 获

冬——老年时期。品味,反思

3、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设计思想: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涵,有助于下面体验活动的开展。)

(四)交流研讨,活动体验

分组活动,分别研讨生命四季的春、夏、秋、冬。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采用多种展示形式,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的认识。并谈谈这样设计的感想。

提示:可以配乐朗诵课文片断,可以把课文改成诗歌,可以配以合适的图片加上相应的解说词,可以展示合适的录像资料,配以画外音等形式。

1、第一组参考示例:

(1)有感情的朗读2-5小节,配以钢琴曲《春之声》。分工:第二节2人读、第三节1人读、第四节1人读。

(2)学生谈感想。

参考:在春天,作者用“细瘦的胳膊”,“汗流浃背,四肢颤抖”,咬紧牙关,拚却全身力气地在不毛之地上开垦、播种,像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世的婴儿那样,期待着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作者用文字向我明确: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们表明,在生命耕种的季节,自己没有权利逃避,在自己拥有生命的同时也肩负了责任。作者深知,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你既然拥有了生命那么你必须得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

2、第二组参考示例:展示一组夏日的图片,配以解说词,小组推选一人进行成果展示

(1)解说词:可采用第

7、8段的文字 (2)学生谈感想。

参考:在夏日干旱的土地上,作者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带来雨滴的云朵,但是期望落空了,风,“吹到另一片土地上”。她再历尽艰辛找到了水源,但又因疏忽未带容器而无法盛水。她又眼看正在灌浆的谷穗因无情的冰雹夭折。期待的痛苦与艰辛的汗水在生命的夏季里格外残酷地考验着作者,作者从抱有幻想到艰难寻找自己的水源再到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原本就没有带着盛水的容器,这种生命的过失让作者“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但作者在痛心过后清楚地知道,只有重新开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才是唯一正确的人生选择。作者在生命的夏季里似乎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赶紧振作精神,从挫折中从新走向生命的征程。

3、第三组参考示例:录像片段---秋天丰收的图景 学生谈感想。

参考:秋天,作者虽然收获的是干瘪的谷粒,但她却“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她不灰心,不丧气,因为这里有“又酸又苦的欢乐”,“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邻人不会懂得,与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在生命收获的季节里,作者向我们传达的是人生的经历,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真正地“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就不必用“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4、第四组参考示例:将课文有关段落改变成诗歌,并配乐朗诵 (1)诗歌朗诵 沉默在远方 在远方落雪的山林 如玉的雪花 飘进沉默的大地 心里便有一种空空的冷

空空的冷啊,是一片片淡淡的忧伤 无法承受季节的苍老 苍老的季节里 我凝望 似树般凝望 落雪的山林 曾葱绿过的山 曾叠翠过的树 在远方悄然无声 无声的凝望啊 是一页页无奈的记忆 尽管岁月已经苍老 尽管雪花到处飘零 但在生命的黄昏里 我不再哀叹 我不再寂寞 因为大地上

到处是我留下的足迹 (2)学生谈感想。

参考:在冬天,作者冷静地检点自己,为的是“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季节,当我们回望人生的征途时,要想不哀叹和寂寞,在我们每一个的人生驿站都必须真正地付出过,认真地耕耘过,无愧地经历过。作者在说自己,我们读到的难道就不是自己吗?

教师总结: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的《我的四季》实际上就是“我”的人生。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从刚才同学们的活动体验中,我们能充分的感受到这些。

(设计思想: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否则无法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这里我们把文本的教学实施过程落实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借助活朗诵等活动方式,实现体验价值,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四)文中有不少语句富有生活哲理,可以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请再次阅读课文,在文中摘录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谈谈感想。(参考书后相应的练习)

例如:

1、“在这个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地块即人生负责,在人生的历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

2、“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还是不值得。

(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他的一生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在生活里如果一个人真的这么走过了他的人生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3、“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不可能重复,时间也不会再来,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设计思想:通过揣摩富有哲理的语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更多的思考。)

(五)学完全文后,学生自由发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对个体的启示,教师总结:

人生重在过程,重在经历,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失败,成功还有何意义?只要认真地努力过,付出过,无愧于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的过程,走好属于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设计思想:体验性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体验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反思。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

(八)布置作业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人生四季的春天,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将怎样度过?请同学们写一篇练笔,结合课堂体验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思想:进一步内化活动成果,并落实到文字上,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机补充。)

第12篇:好的教学设计

篇一: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经历研读、分析、调查、学习、设计、实践、修改完善的过程。

一、“研读”即为研究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通过研读课标明确物理学科教学理念、学科总体目标,以总体把握教学设计方向。还要明确物理教学关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总要求,再细致地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这是设计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分析”即为分析教材。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样落实课程标准的,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分析教材中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式对教学设计的启示等等。

教材分析的步骤:

1、通读教材整合内容。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可以容易地串起教材的线索。

2、内容分析。包括(1)全套教材教学目标要求(三维目标)整体;(2)本章节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3)本节的知识体系结构;(4)教材中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5)教材所展示的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6)教材所安排的练习的分量、能力水平与难度;(7)教材所包含的实用性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分量和类型; (8)课时安排。

三、“调查”是学情分析的前奏。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心理发展特点等,是优选教学策略的基础。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学情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情分析要注意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经验结构。

2、学情分析要注意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预备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学生层次差异两个方面。

3、学情分析要注意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障碍及可能提出的问题。

4)针对学情确定教学策略。

四、“学习”即为学习他人的经验。

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点,所谓同课异构是教师个体创造的体现,个体创造中都会可取之处。可以在网上大量的搜索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看到别人对同一节课的优秀的设计环节,又能打开自己的思路,激发思考,这是教师创作的过程。所谓创新,并不一定是独出心裁,因为在同一节课的设计上,会出现大部分的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吸取他人设计中的个性优点,纳入自己设计思路中,方法可以借鉴,程序还需要自己编制,也就是教学策略应该是设计者根据自己对课标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后整体规划出来的,这就显示出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

五、“设计”编写教学设计。 是在进行了前面的几个环节后,教师对整节课形成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其变成文本的过程。完成教学设计后从整体上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的怎样?由此反射出教学目标的是否全面得以落实。

六、“实践”就是设计实施。

一份教学设计必须放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从经验上看,虽然虽然设计者做了大量研究学习,精心设计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所施教的对象是活体,不同班级群体有差异,同一班级个体有差异,同一份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检验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实效性和时效性等。

七、“修改完善”,通过教学实践,设计者会有很多的思考,记录课堂中生成内容如异常问答、随机应变的修正等,课后分析反思,辨别是原设计中为思考到问题的还是突发事件,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因,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因为事物是发展的,设计亦是如此。

教学设计实例如:《生活中的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内容要全面

教学设计应包括设计整体思路、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几个部分。

2、内容顺序要明确

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都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只有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分析才能根据学习者各自不同的特点设定最邻近发展区,确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适合学生,必须放在教学目标之前。

3、教学目标要全面、准确

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是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从三个方面来编写。在表述目标时,行为动词要准确。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来说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任务,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以前习惯用的“知道、了解、掌握”因为不具体,可测性不强,在目标描述中不合适。可以用“能说出”“能辨别”“能描述”“会使用”“能操作”等词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领域,常用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关注、尊重、质疑;形成、养成、热爱、保持等行为动词。

4、教学过程栏目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内容要具体、比例要合适。避免出现教师活动多于学生活动,或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混杂的现象。这是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是重教还是重学的表观特征。也是教学理论厚实的表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否能区分?

在学生活动中,设计应具体。如学生讨论——讨论什么?几个学生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讨论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设计不细就会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明确任务,讨论的 目的当然就不会很好的达成。

5、设计意图栏内容要全面

在教学意图栏,应说明进行某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的原因。其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应该说设计意图中要包括所有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有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学科思想方法、心理规律、教育规律的运用等。从

设计意图中也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考:知识内容、能力训练层次逐渐提高,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课堂,总体体现设计的总体思想。 篇二: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具备的要素

问题导入:一个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结合教学案例谈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因此,成功的教学设计决定我们能否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成功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几点要素:

1、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和理念

2、教学过程必须呈现教材的知识点,也就是教学内容。

3、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流程流畅有序。

4、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不仅要呈现知识,还要促进知识的拓展和外延。以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来谈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教材意图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分类,明确具体,避免含糊。不仅仅关注课程目标,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

1、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写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3、.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

然后明确教学重点在于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通常分为导入、新授、归纳结束这三个方面,导入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设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基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导入

1、可以先采用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出示生活中采集的信息来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

2、然后学生交流采集的信息。

3、最后以小结生活中的百分数导入课堂教学。

二、必须呈现教材的内容。新授阶段是课教学的主体部分,新授的过程必须强调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进步和提高。

教师在新授这个过程中问题设计要恰当适中,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密切联系生活,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出要求:通过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运用,自学教材104页-105页,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百分数? 2.什么叫百分数?

3.怎样进行百分数读、写?

然后指导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四、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百分数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完成答疑来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例如: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以后交流自学成果,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出发去领会,即分母统一为100便于比较的道理。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而分数不仅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且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也就是说,分数后可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的后面是不可带单位名称的。

五、运用恰当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活泼多样的呈现教学内容、情境等。在百分数教学设计中,采用课件多媒体呈现的方式,使教学过程生动呈现。

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同学自学、交流所学和多媒体课件呈现、设计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七、板书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篇三:怎样写好教学设计

怎样写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设计书写 1.书写内容及步骤

(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 2.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3)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外,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和创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用表格形式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第13篇:《好妈妈》教学设计

艺术课《好妈妈》(一年级)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歌曲,体味生活,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在“说中思”、“唱中创”“品中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教学设计概括地讲有三个特色:

一、立足生活、挖掘情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大家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妈妈的爱,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必须深挖生活中母爱的具体内涵,用学生自己经历的细节来加深体会。我极力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跳出文本,联系生活,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歌曲融为一体。

二、创设情境、尊重个体

在激发起学生对妈妈浓浓的爱意之时,适时学习歌曲《好妈妈》,在演唱中 我请小朋友把我当成妈妈,让他们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唱出来。熟练有感情地演唱后鼓励学生自编自创,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表演。

三、多种形式、品味艺术

从用唱歌、跳舞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到欣赏音乐家创作的歌曲和美术作品,最后到自己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让学生品味着艺术的魅力,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好妈妈》,并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欣赏《摇篮曲》和美术作品,启发孩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2、通过演唱、欣赏教学,使学生增强对妈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一幅赞扬妈妈的画 教学过程:

随着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小朋友进教室

一、谈话

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艺术的乐园,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唱一唱、跳一

跳、画一画,你们愿意吗?

二、激发对妈妈的爱

1、(课件出示照片)请小朋友来看几张照片

A(点击第一张妈妈的照片)这是谁的照片?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妈妈吗?

还有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B(点击第二张妈妈的照片)这是谁?你喜欢妈妈吗?妈妈是怎么对你好的呀?

其他的小朋友,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C(点击第三张照片)这是谁的妈妈?这是你和妈妈在哪里照的照片呀?

小朋友,你妈妈带你去过哪里玩?

2、欣赏完妈妈的照片,我要请大家来看一组漫画,看谁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课件出示漫画)谁认识这个哥哥?你们看到三毛哥哥怎么了?

3母爱是最伟大的爱,只有拥有妈妈的爱,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创编

1、妈妈每天工作非常的辛苦,回到家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辅导我们的学习,你会帮妈妈做些什么? “我帮妈妈倒杯水 哗哗哗” “我给妈妈捶捶背 咚咚咚” “我帮妈妈扫扫地 唰唰唰” “我帮妈妈擦桌子 擦擦擦” „„

2、小朋友都这么爱自己的妈妈,我们说一句贴心的话送给妈妈吧,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呢?我们用这个节奏来说:

妈妈 妈妈 辛苦了

妈妈 妈妈 你真好 妈妈 妈妈 快休息 „„

四、演唱

1、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好吗?我们先来听听这首新歌《好妈妈》。A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B再听一遍,这个小朋友是怎样爱妈妈的? C念歌词 D随音乐唱

E我来当妈妈,谁愿意上来对着妈妈唱?

F这个小朋友真棒,唱得非常有感情,小朋友,我们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唱出来,好吗?(全班齐唱,师跳)

G听着大家动听的歌声,我都情不自禁地跳起来了,你们想不想加上动作来表现?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伙伴,编编动作。

H大家准备好了吗?我要看看谁唱得有感情,动作又编得好。(先请几组,再请全班)

五、欣赏作品

1、我们用唱歌、跳舞来表达对妈妈的爱,现在,我们一块儿去艺术的殿堂瞧一瞧,看看艺术家们创作了什么作品来赞扬妈妈。

2、我们先听一听音乐家创作的赞扬母爱的歌曲,妈妈总是一边轻轻地拍着我们的背,一边哼唱着摇篮曲哄小宝宝睡,小朋友,你们听„„(播放《摇篮曲》)这是一首外国的摇篮曲,你们想听听咱们中国的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摇篮曲》)

3、听了音乐作品,我们去欣赏美术作品吧。(课件展示)

A这是一幅油画,是美国的卡萨特创作的,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妈妈不管有累,都要为孩子洗澡、洗脚,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B这座雕塑的名字叫猴妈妈和宝宝,猴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开心。 C这是一个木雕,妈妈让孩子骑在她的脖子上,孩子睡得格外香甜,这是多么感人的母子亲情呀!

六、画画

1、(师出示自己的画)你们看,这是我画的妈妈,妈妈给我洗衣服,我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2、你们也把妈妈对自己的爱画出来好吗?你打算画什么? 3、生开始画画。

在《只要妈妈露笑脸》歌声中结束学习,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教后体会:

这节课是通过学生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听一听、看一看、画一画来完成目标的。教学中我抓住“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条情感主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珍视母爱。 1说一说、看一看、唱一唱

利用照片让学生回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并引导学生表述妈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欣赏漫画、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使学生明白母爱是最伟大的爱,只有拥有妈妈的爱,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从而激发对妈妈的爱。

2说一说、唱一唱、跳一跳

回忆平时自己会为妈妈做些什么,并说一句最贴心的话送给妈妈,通过夸妈妈回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学唱歌曲《好妈妈》并创编歌表演,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提高感受力。

3听一听、看一看、画一画

欣赏《摇篮曲》和美术作品,启发孩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体验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自己对妈妈的爱不断升华。

整堂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动静结合,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第14篇:爱莲说教学设计(好)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二)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可展示实物,也可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研读课文

1板书课题。(边讲边板书:爱莲说周敦颐dūn 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3)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评点时,注意形义的点拨。)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染(rǎn) 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

(4)学生齐读课文。(如有不顺畅处,教师点拨后再齐读一遍。) 4指导诵读课文

(1)明确诵读要求: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诗文用的是吟诵的方法,语气比较舒缓,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可以借鉴古人的读书经验。(引导学生回忆电影、电视中古人读书的语调、神态,然后加以归纳。) (2)比较文中八个“之”的用法:文中有八个带“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将八个句子分成两组,教师范读,明显地读出后一组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再让学生进行判别。明确后,让学生齐读领会。) 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在诵读时,语气可以适当延长些呢?(让学生轻声朗读体会)明确:如第1段中的三个“而”。第2段中的三个“也”,叹词“噫”,语气助词“矣”等。(学生回答时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从宽处讲,排比句也可看作骈句。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属于骈句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5)提问:这两处骈句应该怎样来读呢?(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明确“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读时要一扬一抑。读排比句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6)学生齐声诵读课文,体会诵读指导要求。 5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课上练习: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4)提问: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提问: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6)提问: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7)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8)提问: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2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9)提问: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

(10)归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11)提问: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菊”、“牡丹”,“衬托”)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2)提问:“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

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13)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课前准备若干未题过字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画,让发言的学生题上自己喜爱的句子,并作为奖品送给学生。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用行楷默写课文。

第15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8* 好伙伴

-------孙瑶小学

张学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理解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以读促悟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给课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用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心情和感受。

3、画出你最欣赏的句子,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

4、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你应该怎样对待你的伙伴?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二、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三、感人的故事总让人心灵神悦,爱不释手,接下来我们来自选文段读课文,读出你体会到的情感。

1.朗读

(1) 听配乐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感动的原因。

中速、轻松愉快地朗读文章的开头,好像你自己带着猎狗在林子里巡逻一

样。(面带笑容)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品读析句,交流感动

(1)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A、学生读后谈感动,并说说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指导学生重点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B、师小结: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快乐。

A、学生读后谈感动。

B、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C、指导朗读:读出幸福、开心的语气。

D、师小结: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

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哪些波澜呢,举例)

A、学生读后谈体会。

B、变换角色体会: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C、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 D、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担心牵挂之情。

(4)“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

A、学生读后谈感动。

B、理解 “焦急不安”的意思。 C、指导朗读:读出焦急不安的语气。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读读这两句话,说说“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一样吗?

D、师小结: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 A、学生读后谈感动。

B、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一次一次”的?

C、师小结: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A、学生读后谈感动。

B、创设情境: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此时此刻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四、研讨课文,领悟主旨。

1、现在你知道谁是谁的好伙伴了吗?

2、他们之间都有怎样的感情呢?(互相牵挂、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3、你想对三个小伙伴说些什么吗?

五、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1、教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伙伴”的理解吗?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伙伴”的理解按照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该„„ 伙伴就该„„ 伙伴就该„„ 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六、歌曲升华

1、教师: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2、学生在歌声找到自己的好伙伴,并向自己的伙伴说出心里话。板书设计

8*好伙伴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用心去交

幸福开心

互相牵挂

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第16篇:好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国的山东省济南市有三大名胜,你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三大名胜图片)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解释“趵”: 跳跃;[水] 往上涌。 师介绍趵突泉的相关知识。

二、自读预习整体感知

师:想看看趵突泉吗?赶紧去读读课文吧!老师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要求把它读准确、读通顺,遇到难读句子多读几次;还要看看能不能读的很好听。 师:看到大家这么认真地朗读,段老师真高兴。但是这么美的文章这样读还不够,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这是一眼怎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

的泉”。

三、片段选读 精心开辟

1、齐读第一自然段,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本段告诉我们,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而本文只介绍趵突泉。开门见山,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趵突泉是什么样的?

(1)“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 指名读,齐读)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抓住句中的“见方”、“偏西”、“ 流向”体会大泉的形状、位置、流向。) (2)“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课件出示图,感受水清)指导读, 个别指名读

(3)出示句子“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 不断地翻滚。”(指名读 ,齐读)解释“翻滚”( “翻滚”可以用手势代替。)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4)出示句子: “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晶莹”“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2)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可能回答:往上窜 翻滚 跳跃 奔腾

“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

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些词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没昼没夜、永远)

师:是啊,这是一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的泉读“冒、冒、冒。” 师:这是一眼永远不感到疲乏永远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根据他的回答来读一读“冒、冒、冒”(注意读时速度快一些,节奏鲜明。) 生4: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指导读

师: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读)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学生练读,学生汇报读。

趵突泉昼夜如此的冒,一年四季如此的冒,十年也如此的冒,一百年也如此的冒,一千年也如此的冒,师:我感觉这里用三个“冒”,配合前面的三个“永远”和一个“好像永远”,读起来很舒服,很有节奏感,我们一起在来读一读来体会一下老舍先生的语言美。 用“永远……好像永远……”句式说一句话。

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是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句子“要是冬于来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水面上水气袅袅,如层层薄雾,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所以用了一个词来描写——神秘) 指导朗读(出示图片帮助理解)个别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平时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自学小泉 感受有趣

文章除了写大泉的美,还写了小泉的美,自学课文第四段感受小泉的美。 自学点拨:

①小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生起立,用身体做动作表演一下。)

②作者写小泉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③理解并能运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总结全文 感受文美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篇文章?(游览顺序)

六、环保教育、人文教育

师:你知道趵突泉也曾停喷,泉水定地下水通过地表缺口涌出而形成的,因为人们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地下水到堵塞而断流,趵突泉突然不冒了,泉池济南也因此失去了一半的妩媚,旅游的游客少了,济南旅游收入少了,使人民非常伤心。后来政府及时治理,绿化造林修水库,趵突泉恢复了往日的美丽,老师也希望你们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 【板书设计】 趵 突 泉

溪水——清浅、鲜洁

大泉——昼夜翻滚,纯洁、鲜明、活泼,冬天热气飘荡 小泉——秀美

第17篇:温度计教学设计(好)

温度

第四章第一节

一、新课引入(课件展示,配上音乐)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几幅美丽的图片,你们知道这种景观叫什么吗? 生:雾凇。

师:雾凇俗称树霜,是出现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市的一种自然景观,那么对于这种景观,你们想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生: 。。。。。。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清楚物质有几种状态,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探究第四章:物态变化。

师:对于雾凇这种景观,大家刚刚提出的问题都和温度有关系。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一下温度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生:如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升高;许多食品、药品的保鲜、保质都要在一定的冷藏、冷冻温度范围内;

师:非常好,气温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等,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温度和温度测量的知识。那么这节课我们的探究就从温度开始。我们说天气热,就是说它的温度高,天冷

师:那么你们觉得温度应该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与冷热因素有关。

师:非常好,温度就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二、新课讲解

1、摄氏温度

师: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生活中一个具体的温度值? 生:我知道人体的体温是37°C。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个温度值写在黑板上。 师:“37”是温度的数值,“°C”是什么? 生:是温度的单位 师:怎么读? 生:摄氏度。

师:非常好,学完这节课,我们必须清楚,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那么平时我们说多少度多少度都是不规范的读法,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改过来。

下面请同学读一读这些温度:

1

师: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所有的主持人都把温度读作:100度,1600度。你认为妥当吗? 生:不妥当,这样读不规范。

师:非常好,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当一当天气播报员,给同学们播报一下今天珠海市区的天气? 珠海天气今天:多云,气温18℃,无持续风向微风 珠海明天天气:阴,气温23℃~17℃,无持续风向微风 后天珠海天气:多云,气温22℃~18℃,无持续风向微风

日期 11月22日(星期一)

11月23日(星期

二)

11月24日(星期

三)

11月25日(星期

四)

11月26日(星期

五)

天气

多云到阴天,局部有零星小雨

阴天转多云 17℃-22℃ 60-90 东北 陆地2-3级,海面4-5级阵风6级

多云,部分时间

有阳光 18℃-24℃ 60-90 东北 陆地2-3级,海面

4-5级

晴到多云 17℃-22℃ 50-85 偏北 陆地3-4级,海面5-6级阵风7级

晴到多云 16℃-21℃ 50-80 偏北 陆地3-4级,海面5-6级阵风7级 温度 湿度 风向 风力 18℃-23℃ 60-90 东北 陆地2-3级,海面4-5级,阵风6级

2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很有做播音员的潜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界的温度。(用电脑展示一些常见的)

(换一些常见的温度,如: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我国最低气温是多少?)

2、温度计

师:以上这些都是自然界常见的温度,那么你们觉得现在教室的温度是多少? 生:大概是19℃(注意单位)

师:你是凭什么知道今天的气温的? 生:凭感觉

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但这种判断每次都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哪位同学试过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准确的经历? 生:(学生举例说明,感觉不一定可靠。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凭感觉是不可靠的,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小实验,我这里有三杯水,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先将手伸入热水中,再放到这杯水中,然后告诉大家这杯水的温度高低情况如何。 生:低。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先将手伸入冷水中,再放到这杯水中,然后告诉大家这杯水的温度高低情况如何? 生:热。

师:同样一杯水,出现了不同的温度,看来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要想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我们应该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师:对于温度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在哪吗? 生:不知道

师:就在我们中国,在上海的世博园里。(播放世博园最大温度计视频)

我们看到这个温度计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而且它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刚刚视频里说他是由什么改造而成的? 生:烟囱。

师:嗯,经过这样的改造呢,不但美观,而且环保。那么这节课,我们也尝试来设计一个温度计,我这里准备了一个装满红色水的小瓶子,中间插有一支细玻璃管(用多媒体展示小瓶),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能不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有没有哪位同学上来操作一下。

生:学生操作、观察。(水柱升高,热水杯;水柱下降,冷水杯) 师: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3

生: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非常好,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温度计,所以说,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生: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师:非常聪明,非常棒,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百年前发明温度计的时候和大家的想法一模一样。

(播放视频)。

师:我们看到伽利略就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个性质制作出最早的温度计,但是这样只能分辨出两杯水温度的高低,却不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我们可不可以对这个小瓶加以改进,让它测出具体的温度值?

生:只要刻上刻度就可以了。 师:刻度要怎样刻上去? 生:。。。。。。。。。

师:我们可以随便在水柱到达的地方刻上“0”吗?就好像如果在这儿刻上“0”,那就意味着现在的气温是0℃,可是现在的温度是0℃吗? 生:不是。

师:温度计上的刻度不是随便表示的,我们一起看摄氏温度的规定。0摄氏度: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的)。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1摄氏度: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师: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给瓶子标上温度呢?

生:我们可以先把小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当示数稳定时在水柱表示的位置刻上“0”,再将小瓶放到沸水中,当示数稳定时在水柱表示的位置刻上“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给小瓶刻上刻度的过程) 师:非常好,温度计上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叫做它的分度值。 师:我们这个小瓶的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能无限升高吗? 生:不能。

师:我们的刻度只能刻到玻璃管的顶端,所以这个温度计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最高温度,同样,它也有一个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我们把这个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叫做这个温度计的量程。 请同学们想一下,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温度计会胀破;

师:那如果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又会是怎样的情况? 生:会测不出温度值。

师:所以我们在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什么。 生: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适合的温度计

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 ③确定零刻线。

师:很好,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师:刻上温度值的小瓶就可以测量温度了,但是为了方便,我们可不可将它改进得更好一些?四位同学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改进方案,一会小组派代表来回答。(老师把同学的改进方案板书在黑板) 生:(引导学生得出讨论结果:)

1、瓶子太大,可以讲它缩小,这样便于携带,瓶子缩小成液泡,玻璃管做得更细

2、把玻璃管中的水换成热胀冷缩更准确的液体,这样可以使温度计更明显,比如改为水银、煤油、

4

酒精等液体。

师:这样我们的温度计就设计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真实的温度计。

3、温度计的种类

师: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它们基本构造相同,分别有:玻璃外壳、装液体的液泡(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制玻璃管、刻度和符号。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生:量程不一样,分度值也不一样。 师:那么它们的量程分别是多少?

生: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分度值是1℃;寒暑表:-20℃~50℃,分度值是1℃;体温计:35℃~42℃,分度值是1℃。 师:那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生:(引导答出)寒暑表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体温计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另外,因为测体温要精确一点,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更细,是0.1 ℃。

生:体温计的下面有个弯钩。

师:非常好,体温计的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生:。。。。

师:用体温计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是1858年德国医生冯的利希创造出来的,让病人用嘴含着水银温度计,他不是低头去看上边的温度。他不敢叫病人把温度计拿出来,因为温度计出来一遇冷空气,指示的温度就降下来了。后来,英国的医生阿尔伯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

5

管之间造一个很细的细管。这样,体温计放在嘴里水银柱可以上升到实际体温处,取出温度计以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师:那现在我们的用这个温度计测一下我们教室的室温?看一下和我们一开始感觉的一不一样? 生:20℃。

师:那如果我想测量一下这两杯水的温度,我们应该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来进行测量呢? 生:实验室用温度计。

师:非常好,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操作。我们观察一下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同时老师也带来了体温计,有哪位同学愿意测一下自己的体温?(注意一个动作:甩一下) 生:上台操作。 师:(1)正确操作时,温度计的液体泡应该放在哪里呢?

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部分,而是靠在了容器的侧壁,而侧壁因液体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温度会低于或高于液体平均温度,使测量不准确。容器的底部也会因为加热,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液体温度。所以,应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液体的中间部位进行测量。

(3)液体泡浸入液体中就读数,行吗?为什么?应该在什么时候读数? (4)读数时,眼睛要注意什么?

师:根据实验,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生: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师:好,一起来阅读课本P78“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正确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想想议议”中的图4.1—4,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

三、归纳小结,巩固知识

师:这节新课就是上到这里,现在老师请同学说一下你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 生:„„(此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说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作归纳)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一般采用摄氏度为单位。

摄氏温标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它们之间均分100等份,1等份为1摄氏度。

体温是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温度计,其测量范围小(35摄氏度~42摄氏度),灵敏度高(0.1摄氏度

体温计区别于一般温度计是在使用上可以取出来。

师:好,那么者即可我们了解了温度,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我们说这一章是探究“物态变化”,今天我们刚刚踏出第一步,那么大自然的景色美不胜收,期待着同学们有更大的收获!

第18篇:形象记忆效果好教学设计

形象记忆效果好 教学设计

王卞小学 邵俊才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了形象记忆的小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想象的习惯。

3.利用教学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寓教于乐的乐趣,为快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观察和想象。难点是培养想象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形象记忆效果好”电脑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05页的插图 1.创设动画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你小雨点吗?你什么时候能看到小雨点?。(出示情境图)

师: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

2.数画面中的小雨点。

3.出示“形象记忆效果好”电脑课件

二、观看课件,逐一讲解。

三、观察词语的幻灯片,对照形象记忆方法进行识字训练。

四、课堂练习

回放课件,让学生感知形象记忆方法在识字方面的优势。

第19篇: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2、好雪片片

林清玄

教学目标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

◇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把我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国度里。和善如同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就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这都是哎。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体味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二、走近作者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燠(yù)热

污秽(huì)

笨拙(zhuō)

家当(dàng)

奖券(quàn)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2.快速阅读,理清思路,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明确: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明确:一件是“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明确: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明确:重在写“我”的感受。

(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明确:

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

①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②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③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④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⑤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敏锐的感受着老人带来的“温暖四处流动着”,感动着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从老人那里感悟到“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在这些感受、感动、感悟里,“我”从同情老人的处境到感动于老人的善良与真诚的关怀,到尊重老人、和老人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谊。

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

(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明确: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众人都很喜欢。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一个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

这是禅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庞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略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滑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擦亮慧眼,去发现并享受身边的美。

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明确:起到点题的作用。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心头,恰似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心田,使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

(四)小结

作者在文章中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从这个“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的流浪老人的身上,作者“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认识到“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最后作者以议论的笔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善良本性,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

五、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的主旨,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如雪般晶莹剔透的善意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也应像作者笔下的那位流浪老人,让心灵的“好雪”当下即下。

二、重点研读 1.本文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现深邃的意境的? 明确:要了解散文中事理与作者感情的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借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表达“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中心。

讲解:散文写作就要善于披事入情、体物察情,要“事”与“意”相合、“志”与“物”相依、“情”与“景”相生。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中国散文的传统是“卒章显志”,要重视研读结尾帮助把握全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全文的主旨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是,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讲解:“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3.本文的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渗透深情,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确:注重从文章的词句中发现特点

参考答案:(1)先抑后扬的手法。(2)善于用细节去刻画人物的形象。(3)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讲解:(1)作者写流浪老人,先写其外表如何的污秽,“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描写了一个满身油腻的老乞丐的形象,而后才写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一抑一扬使流浪老人的外表形象与他的内在心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比如:作者写老人的睡态,抓住“甜甜”两字,就写出了老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写出了老人内心的明净;作者写老人卖奖券,抓住老人动作的迟缓,就写出了老人的执著和善良。(3)作者用描写来刻画流浪老人的形象,用记叙来表现老人的美好心灵,用议论点明作者的感受,揭示文章的中心。

三、扩展训练

课文中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读过课文后,你是否也会想起谁或者有什么感触?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感受。

四、课后作业

1.通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作一篇读后随感。 2.阅读林清玄的其他散文,感受他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表现出感人的力量的特点。

第20篇:好读书爱读书教学设计

好读书爱读书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第一次作业中提高出的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这个目的。本次作业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如下的具体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4.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找到一种真正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并写出心得休会。: 二.具体活动过程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的质疑。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撰写相关调查报告。 4.活动步骤

(1)课外合作学习部分 活动一:名人与读书

A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如鲁迅.冰心.等

B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C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活动二:与书籍结伴而行 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的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话题) 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写: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同时要求他们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1~2位组员的校订(包括错别字、词语的使用、病句等的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的选择等的建议),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的名字。 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

(2).课堂活动部分

导入

: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的名言: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广泛读”。引用培根的《论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之书。

板块一:名人与读书 A.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B..听故事、说感受。

C.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谈读书大家

A.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等问题的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B.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或作家、计算机行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

A.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B.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C.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好教学设计
《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