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3 08:38:0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智能目标;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索重点】 1格表示2个单位。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1、同学们你们好,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

2、好咱们一块来看看。(播放小动物短片)提问:图中有哪几种动物呢? 指名说

3、你们喜欢哪种动物呢?指名说

老师这有几种动物的卡片,你们喜欢哪种动物,能把她找出来吗? 同学们选一选,每个同学只能选一个。同学们选好了自己喜欢的卡片,现在告诉老师你们选了什么卡片?(指名说)

4、现在老是想知道咱们班所有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是怎样的,怎么办呢 板书课题:统计

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

1、同学们你们怎样进行统计呢?

引出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把你喜欢的动物卡片交给老师。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纸,待会老师一张一张的念咱们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同学们就在记录纸上用画正字的方法一个一个的记,听明白了吗?

老师报学生记。(预备,开始)

2、(同学们统计完了吗?谁来说一说喜欢每种动物的各有多少人呢?)学生汇报。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3、同学们除了用统计表来记录数据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记录?(引出统计图,一年级学过)

4、怎么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呢?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些方格纸,你们会在方格纸上用颜色来表示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可以两个同学商量一下再涂。 学生涂色。

好老师刚才已经看到有些同学在商量了,你们是不是在涂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谁来说一说。(你们一个表示几人呢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5、我们在涂得时候遇到了问题,用一格表示一人的时候,都涂到了格子外面,还有的同学转头图,这样好像都不太漂亮,同学们你们能想个好办法吗?(一个格子表示两个人,这样是不是就不用涂到外面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老师在发给你们一些方格纸,你们用一格表示两个人再试试看好吗?(再涂的过程中说,同学们都在用最漂亮的颜色来图,一定认真图)

展示同学们的作品。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图的?(多媒体展示并演示图格过程) 有了统计图,我们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能解答吗?

7、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

看来有了统计图,我们就能很清楚的分析出事物的情况了。

三、深化知识,巩固练习。

带同学们去停车场,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完成统计表,统计表中的数据从哪来、?完成统计图

四、全课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并介绍一个可以代表更大的数

推荐第2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

2、

3、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 学科:数学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具体的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从而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学生能针对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探索意识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得提高。

2、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3、教学准备:

课件、三种小动物的头像、课本附页中的花、水果、胶棒。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小朋友们,刚才短片中那位著名的魔术大师是谁呢?(刘谦)你想不想学刘谦叔叔的本领啊?能看懂魔术的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想学会魔术,那更得要“眼疾手快”。今天,我们就用一节数学课,训练这两项本领,乐意跟我学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魔力的“统计”游戏中吧。

(刘谦魔术视频:http://v.youku.com/)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告诉你们啊,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们家来了很多的客人,可热闹了。我们来看来了哪些小动物呢?(请

2、3个小孩说一说)

师:知道大象伯伯是怎么想的吗?大象伯伯要给来的客人准备不同的午餐,比如说小猴子喜欢吃桃子,小狗喜欢吃肉骨头,它想知道每一种动物各来了几个。老师把这些动物都请到了黑板上里,瞧!他们呀都挤在一块,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一下子就看清楚吗?。

师:怎么分?老师也把他们请到了你们的桌子上,你们自己去想个办法吧!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童话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另外,让学生产生疑问,要想准备相应的午餐,就得知道“各来了多少呢?”,从而产生统计的需要】

三、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汇报交流。

师:我看到这几组,都是把小狗放一排,小猴放一排,小猪放一排,为什么要这样呢?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同一类的放在一起,这样看的清楚)

(这个办法好!我们可以先来把客人分分类,分别有小狗、小猴和小猪。)(板书:分一分)

(2)再来帮它们排排队(板书:排一排),这样排的看得清楚吗?有没有办法看的更清楚(一个一个对齐) (3)小结

横着排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像这样从左往右排一排, 竖着排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像这样从下往上排一排。

2、根据统计表格回答问题

师:现在能看清楚动物们各来了多少个吗?数一数,填一填。(板书:数一数)谁来完整地说一说?(小狗来了4只,小猴来了5只,小猪来了3只) 师:象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揭示课题)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3.统计鲜花情况。(放手学生自己去活动)

(1)师:客人们为了庆祝大象的生日,还送来了美丽的鲜花。漂亮吗?什么颜色的?(红、黄、蓝、粉)

(2)操作活动: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鲜花,你能像刚刚那样,分一分,排一排,再贴在虚线方框吗?看哪一个同学完成的又快又美观。 (3)巡视指导,选择不同的统计投影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作业情况:

有没有发现多了一列(行)怎么办?(空着也没有关系呀!) (4)师: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5)师:这是一张统计表,请你根据这幅图把你统计的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同学汇报说)。

师:他说的对吗?怎么知道?

(根据上面的图,数一数,和你填的数是不是一样的。)

四、应用拓展

1.师:这是我的道具——图形百宝盒,猜猜里面装着哪些形状的图形纸片呢?马上,我让它们一个一个跳出来和你们见面,在它们跳出来的时候,你们要一边看,一边数,最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图形?每一种形状的图形分别有几个?准备好了吗?(活动中)

2.师: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图形?分别有多少个?(疑惑中)找两位同学汇报一下,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是因为我拿的太快了?可是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变化就是这么快,你没有办法让它静止或放慢,比如:(视频播放车来车往的画面)(视频:http://www.daodoc.com/)

3.师:校门口车来车往,你不可能叫车停下来给我们数吧?那么面对变化中的事物,要想统计出它们的数量,只要动脑筋,办法总是有的嘛!如果我们再做一次统计图形的试验,你们有什么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图形的数量呢?互相交流一下。(交流中)

4.师:对啊,统计变化中的物体数量,有火眼金睛还不够,还要用笔记下来,人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所以,我们要训练眼疾手快的本领。下面我们再试一下?(好)拿出桌上的白纸,准备好!(活动中)

4.师:这次成功了吗?谁愿意将你记录的方法展示给我们看?(实物投影仪上展出)有不一样的记录方法吗? 5.总结: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几种方法,哪一种更先进呢?第一种:拍照片法。发生什么就记下什么。第二种:分类排队法。第三种:用画“√”的方法记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先进一些呢?为什么? 6.用画“√”的方法能够又好又快的记录事物发生的过程,值得我们去运用(板书)。记录是统计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是整理数据,大家数一数,你刚才记录下来的每一种图形各是多少个呢?汇报填入表中,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7.谈话:有没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下面的任务是统计这个百宝盒中各种颜色的图形分别有多少?我们先看一下有几种颜色。板书:红、黄、蓝。下面我们用画“√”的方法来记录红色的有多少?黄色有多少?蓝色有多少个?大家要在白纸上先画下这三种颜色的记录表。(活动中) 8.汇报填表。

9.总结:同学们已经用会用画符号的方法来统计变化中的事物有多少,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继续趁热打铁,在抛花片的游戏中强化我们的本领,好吗?看游戏要求。(练习第一题)

五、应用实践。

1.刚才我们看了一段校门口车来车往的视频,你觉得自己有本领统计出每种车的数量吗?那我们就去看一看。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记录表请打开,你们明白要统计的是哪些车了吗?谁来说一说。第一行是轿车,第二行是客车,第三行是电动车,这三种车比较常见。视频中还可能出现三轮车、自行车等其它车辆,我们都将它们放入第四行,明白了吗?这次,我想请一个有火眼金晴的小朋友上来报车的名字,比如看到客车,要大声的喊出来——客车,不能反应慢。谁行?有时候,还可能一下子窜出几辆相同的车,你就需要连续地喊:客车、客车、或者直接叫2辆客车,同学们听到喊2辆客车,要怎么记录?好的,可以开始了!(活动中) 2.整理数据填表。

3.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你们离魔术师的梦想已经走近了一步,继续加油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给自己打星星,一颗表示没学好,两颗表示学会了,三颗表示学得棒,你给自己打几颗星呢? 4.全班统计得星情况,制成统计表。

六、拓展延伸。

星期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你熟悉的路口,统计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是分别是多少,再跟我们今天视频中统计的一分钟校门口过往车辆的数据比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请注意安全哟!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境与教学效果认真整理而成。教学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例如,在例题教学完毕后,学生已初步明白各种记录方法的优劣之处,及时让学生统计不同颜色的图形各有多少个,亲历用画符号的方法记录数据,体会方法优化的妙处,效果显著。练习题只用了第一题,然后通过播放一则校门口车辆通行的视频,使其统计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分别有多少,使课堂“动”起来,体会统计的作用,懂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中心小学 葛群老师 邮编:223321 手机:13515248640

推荐第3篇:统计教学设计

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明天是它的生日,它邀请了许多的好朋友来为它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它的朋友们。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2.学生可能没数清,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三、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刚才同学们已经统计四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可要买些好吃的水果来招待它们。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它选一选吗?

2.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水果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水果,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统计“小组内同学最喜欢哪种运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等等,明天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推荐第4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 计

滁州市扬子路小学 牛杉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的例题,第7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收集数据,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教学具准备]

课件,教师准备:动物头像,学生准备:把书上附页(花朵和水果)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客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2、由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爷爷的生日,客人们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爷爷家给他过生日(课件演示)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大象爷爷家来的客人很多,他们是森林中不同的小动物,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好办法能很快的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多少个呢?

2、分类整理。

把情境图中的小动物请到黑板上。 先分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1)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 (2)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主题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分析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结并板书课题(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美丽的鲜花,这些鲜花有着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是哪几种颜色吗?不同颜色的鲜花各有几朵呢,请同学们把学具袋里的花拿出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动手剪下的最喜欢吃的水果摆一摆。

(2)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问题都要用统计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统计听课老师的情况,我们能怎么分呢?

四、小结

今天你们的表现令我特别满意,你对自己满意吗?那你哪些收获?

在课余时间可以自己开展统计活动。

推荐第5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

图的方法,会理解单式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2、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

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对复式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那奥运会喜不喜欢看? 师(出示单式统计表):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些关于奥运会的信

息,你可以从中知道什么? 生反馈

师:那如果老师将这两个表格合并,可以吗?现在表格中的数字

又该怎么填?

师:你觉得是这样合并起来好呢还是分开的好?为什么?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反映数据和信息的我们知道除了统计表之外还有?(统计图)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纵向和横向)

师:好,我们今天先一起来学习关于纵向统计图的知识,那告诉

老师,在纵向条形统计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依

中国26~29届金牌情况可怎么编数?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三张表格图,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张

或几张把统计表中的信息画上去。先把横轴和纵轴的数据写 好,然后用你手上的红色和蓝色水彩笔把统计表中的内容画

在图中

师展示生作品,分析比较统计图 预设(1)、两张统计图,画法正确的

预设(2)、一张统计图(美国和中国的分开,前后颜色不定,颜 色没区分好,不用颜色标记,下面注好字...) 比较合并的统计图,提出最合理的画法

师:那你们觉得是这样两张的好呢还是一张的好?为什么? 师:既然一张这么好,那老师也来画一下,看清楚了,老

师是怎么画这一张的?

师用PPT展示单式合并成复式的过程,展示复式统计图的画法 师:老师刚刚是怎么得到这个统计图的? 生会答是由单式合并来的

师:那所有的单式都能合并吗?怎样的才行? 最后强调图例的作用和种类 师:这样一幅中、美两国的金牌数量统计图就完成了,我们给它

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

生若没回答出,师可说我们在数学上把它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板书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

一下,它的纵轴和横轴合并好之后变了吗?想不想画一下?

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拿出老师刚刚发的练习纸,在老师发

的纸上重新画这幅复式统计图

师:那你能根据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几个问题吗? 师出示问题,生反馈

师:看来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作用是蛮大的,我们小朋友能知道

那么多信息

师:那老师再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不止中国和美国,还有俄罗

斯的金牌数要表示呢?那又该怎么办?需要重新再画一张

吗?

3、欣赏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在学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前有没有见过这种统计图呢? 生反馈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复式条

形统计图,同学们在欣赏每幅统计图的时候找出1~2个统计

图所反应的信息

4、比较单式条形统计图,找出区别与联系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那么有用,那你喜不喜欢它?

它与我们以前学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现在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和同桌讨论一下 生汇报结果 师出示表格

5、总结

师:今天的课快结束了,和老师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6、课堂作业 作业本P46

推荐第6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安化县萸江学校李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内容。 教材分析:

“统计”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及描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统计活动,如统计喜欢的电视节目、喜欢的动物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并能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很多老师,老师们想知道咱们班谁坐得最直,笑得最美,回答问题最积极,声音最宏亮。你们愿意把你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老师们吗?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会说了,你就举手,做得到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吗? 老师这儿有四部动画片,(课件逐一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猫和老鼠》、《铠甲勇士》的图片)如果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希望选哪一部呢?

预设:

生1:我要选《猫和老鼠》。

生2:我最喜欢看《巴啦啦小魔仙》。

生3:不行!我要看《铠甲勇士》,铠甲勇士最厉害了。

生4:我要选《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你们4个人爱看什么,大家知道了,可我们全班还有50多个小朋友爱看什么还不知道呢,看着这4部动画片,挑一部你最爱看的告诉大家。

生答

师:大家最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可我们又只能选一部来观看,那该怎么办呢?谁能出主意想办法,想一高招出来,把问题给解决了。

预设:

生1: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

生2: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

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你喜欢哪部动画片就站在他(举片名的同学)的后边,明白吗?想好你选哪部动画片了吗?你看这4名同学站在同一条线上,

1我想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懂不懂快、静、齐。开始行动吧。

学生按喜欢的动画片分别排成四队。

师:现在××队站得最好,又整齐又没有一点声音。不用数,左右看一眼,喜欢什么动画片的人最多,看出来了吗?这两队人数最多,不用数,再看看喜欢什么动画片的人最少?××队不但人多,而且站得最好,没一点声音,我喜欢。这么长的队,那怎样才能知道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的人数有多少个呢?赶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师:你真聪明,没让老师一个一个的数,直接用体育课上的报数就能知道每队有多少人。你们觉得怎么样?好吧,开始报数。

师:好了,同学们快、静、齐回座位。

二、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咱们班的同学今天表现可好了,往那一坐,闻丝不动,坐得可整齐了。 师:(出示统计表)还记得我们刚才的数字吗?赶快记下来,××组多少人?

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怎样才能把小格涂得漂亮美观。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老师从统计图中分别涂出个单位格的直条,个单位格的直条,个单位格的直条和个单位格的直条。

师:这么多的格子,能不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格?(不能)那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格呢?哪个聪明的孩子能想出办法?(在格子旁边标上数字)

师:好了,不管是排队,还是涂小格,其实我们从上课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板书课题:统计,学生齐读两遍)。刚才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照喜欢动画片的情况分成了四队,在数学上叫分类(学生再说一遍),分完类以后,那队伍挺长的,接着有个同学出主意让咱们报数,把每队的人数数出来,这就叫数数。数完数以后容易忘记,马上把这些数字填入这个表格里(指着表格说:这张表就叫统计表),这个过程就是填统计表(板书),(指图)或是在这个图上涂出相应的小格,就是画统计图(板书)。

三、解决问题,探究意义

师:我们从统计图或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喜欢什么动画片的人最多?喜欢什么动画片的人最少?喜欢什么动画片和什么动画片的人同样多?

师:最喜欢看和喜欢看一共有多少人?

„„

师:我们还能提出很多问题,不提了,我们老师们都知道咱们班的同学们最爱看《巴啦啦小魔仙》,看到咱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要奖励你们先看一段动画片。

播放动画片片段。

四、巩固练习

1、师:看完动画片,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选择看动画片,从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统计的过程。来,同学们看看这里,有好多动物,你们认识他们吗?这些小动物都争着来跟我们一起上课了。瞧,它们没规没矩、乱糟糟地跑来了,这是不是不美?数学最讲

究的是规律美,往那一搁特清楚,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那你能把它们加工加工吗?要加工第一步干什么?(分类)那这些动物我们把它们按什么分类呢?那谁愿意上台来加工加工呢?

师:好了,两个同学已经加工好了,同学们认真看看,先看他们分成了四类,准确不准确?他们把这些动物对呀对呀,对得怎么样啦?这样对齐了,是不是更容易看出谁多谁少啦?

师:我们第一个工作做完了分类,分完类以后该干什么啦?(数数)数完数以后把数填入统计表中。看着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我们刚才把这些动物进行了分类、数数、填表,又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统计的过程。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你对老师今天的教学满意吗?三种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把你想法告诉组长,并和组长一起统计出你们小组的情况,完成练习纸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师生交流感受和意见。

六、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回家统计一周家里用了多少个塑料袋,并想一想今后应该怎样做。

推荐第7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

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实践能力。

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计的观念日趋重要。《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学段要求的是“有所体验”。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体验中,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活动过程的体验,来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的好处。

2.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统计数据的增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这是重点;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3.学情认识

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应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汲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要经历的过程中重点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合作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学法点拨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研究,选择喜欢的统计方法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施要领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再过几天就有一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我们学校也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总务处陈老师想给大家买点水果,但他想不好该买些什么,你们说他该怎么办?

【此处用情景引入,激起学生兴趣。从要求学生帮忙,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所以,陈老师要在我们班进行调查。你们说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发言,共同探讨,最后决定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

二、展开

1.你觉得你们在进行小组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先思考后行动的行为习惯。】

2.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样又快又好的开展小组调查?给每个小朋友一分钟时间。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面的讨论做基础。】

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选一种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调查。我们将评选最佳合作奖与最佳创意奖。在进行调查之前先把相关的表格介绍一下。

我最喜欢的水果调查表

推荐第8篇:统计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定州邢邑小学 李小燕

【教材简解】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内容在选择上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了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经历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作出解释。

(3)、体会“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接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充分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生成”知识。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总结提高,反省深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邢邑庙”赶集时,你玩过投球的游戏吗?如果给你15个球,你能套投中几个?(请几名学生回答)

2、出示课件,提出问题:播放“两组同学的投球游戏”的课件。播放后以条形图的形式出示第一组和第二组各人套中的个数。

师:同学们,老师作为这场比赛的裁判,在裁决胜负时遇到了麻烦(课件出示问题),究竟是第一组套的准、还是第二组套的准呢?老师想请你们参谋参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怎样才能说明第一组投的准、还是第二组投的准一些呢?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要说出这样想的道理。

3、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的三种可能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一) 观点:觉得第一组投得准,因为他们投的最少的同学还投了6个,而第二组王丽只投了3个,是所有同学中投的最少的。反驳:第二组要投得准,因为刘杰投了9个,是投的最多的。

小结:因此不能单单从谁投得最多或最少来裁决是哪一组准。

(二) 观点:第二组投的准,因为他们一共投了30个,而第一组才投了28个。

反驳:这个说法也不对,第一组有四个人,第二组有五个人,对第一组不公平。

小结:说得很有道理。也不能从总数上来裁决谁投得准一些,因为人数不一样。

(三)观点:可以分别来计算一下第一组和第二组平均每人套了几个,算出来之后再比一比,就能比出那一组投得准了。师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公平合理吗?

小结:看来,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算出第一组或第二组平均每人套了几个,也就是说要算出每一组的平均个数,然后再来比较,这样就公平合理了。

4、提问:怎样才能求出第一组与第二组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我们先来看男生平均每人套了几个,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预设学生回答的两种可能性,并相机进行教学:

(一)、先把第一组4人投得的个数相加,8+7+6+7=28(个),再用28÷4=7(个) [老师板书分步算式:6+9+7+6=28(个) 28÷4=7(个)] 师强调(指着得数“7”):这个7是不是说实际每个男生都套了7个呢?(点名回答)

师:那这个7是指什么?(这个7是指4个人平均每个人套得个数。) (老师利用课件在条形图中“7”处闪烁出一条红色水平线,并打出文字:男生组套圈的平均个数。)

师:王云投了7个,赵明也投了7个,说王云和赵明投的就是平均数对吗?(点名回答,平均数7是四个同学平均每人投了7个,并不是他们实际投的个数,二王云和赵明投了7个使他们碰巧了,正好投球的个数和平均数相等,教师给与鼓励)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7是指第一组投球的平均个数,有的同学投得比平均个数多,有的正好是平均个数,也有的同学投的比平均个数少,所以“7”并不是指每个同学投的实际个数,只代表了第二组同学投球的整体水平。 师:刚才咱们是怎么得到7这个平均个数的?

(我们是先求出第一组投得的总个数,再除以第一组人数,就得到平均个数了。 总个数÷人数=平均数)

(二)、生:把1号同学(投了8个)比平均个数多出的1个,分给3号(了6个)1个,这样大家都变成7个了,也就得到了平均个数。

师:说得真好,你很有想象力。我们给这个方法来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字呢?(移多补少)。

老师再让学生尝试完成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要求在小组里交流。

5、教师提问:现在你能比较第一组投的准还是第二组投的准了吗?

6、学生交流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54页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学生是怎样做的。体会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2、做做一做第1题:课件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追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体会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3、夕阳红敬老院有6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5岁、82岁、94岁、85岁、77岁、91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能熟练应用求平均数的方法。

4、黑板上出题: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小军不会游泳)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提高,反省深化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推荐第9篇: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认识到数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水彩笔、小卷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动物,都是咱们人类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喜欢什么动物呀? 师:好,看看今天都有哪几种动物和我们一起来上课呀?(课件:动物图片) 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快来说一说。(教师在黑板表格内贴小动物图片) 生;我看见了小狗、小猴、小兔和小鸟。

师:那每种小动物有几只呀,你们记住了吗?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记录每种动物的只数?大家商量一下。

师;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笔记、用纸记、画圆„„ 教师引导简介记录方法: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出现一只就在那个动物的下面画一个xx。

师:他是用xx来做标记的,那你想用什么来做标记呢? 生:三角形、画勾、打点、画小旗、“正”字„„ 教师引导优化: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快?(画“正”字)

(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呈现随机数据,引发应用统计的需求,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渗透优化意识。)

二、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1收集数据。

师:现在老师重新播放一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 (电脑播放图片,学生记录。) 生:觉得太快,遇到困难。 师:咦,大家遇到什么困难了?

师:那咱们怎么解决这个困难呀?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引发孩子们小组合作。) 师:你们商量出什么好办法了?

师:再重放,请大家小组合作,认真做好记录。 2整理数据。

师:每种小动物有几只,哪个组来汇报 ?(师生互动) 教师根据回答在黑板表格内填上数据。 谁愿意代表你们组说说? 师:看起来你们合作的非常好,记录得很准确。 3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用各种标记把每种动物的数量记录下来并且数了出来,我们所用的方法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

生: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师:我们把统计的结果填在这样的表格里,这样的表格叫── 生:统计表。

三、做统计图,制造矛盾,引导认识单元格的含义 1制造认知冲突,自主探索多种表示方法。

师:从统计表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每种动物有多少,如果还想一眼看出哪种动物最多,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画格子涂颜色。画统计图。

师:统计的结果既可以记录在统计表中,也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师:统计图的下面标出小动物的种类,旁边的这些数字0、

1、2„„,表示小动物的只数。小狗有2只,应该涂几个格子?为什么?小猴有几只,涂几个格子?小兔呢?小鸟呢?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操作)

(课件演示,发现格子不够用。) 师:格子不够用呀,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方法展示,评价。 预设:

方法一:格子不够在旁边接着画。 方法二:往格子上面接着涂色。 方法三:以一当二。 „„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判断。 一个小格表示2只,12只小鸟用?个格来表示,其实一个小格不仅可以表示1只、2只、还可以表示5只、10只甚至更多,中央电视台的叔叔阿姨统计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有时一个小格就代表一万人呢。 这要根据数据的大小,制图的需要来定。

2实践涂色,评价。(在统计图中涂色时,当一格表示2个单位时,需要用到半个格。) (呈现问题) 3 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看着这张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我想来考考你们?(小兔比小狗多几只?) 谁还想来提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四、练习

过渡:同学们你们不仅统计图画得好,还分析得这么棒,老师想奖励你们,给你们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想吃吗?(同时显示午餐图片)

其实,我们每天中午的营养餐比老师准备的还要丰盛、还要科学合理,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吃营养餐时还是挑挑拣拣,今天倒掉这个菜,明天倒掉那个菜,面对这个现象李老师对吃营养餐的同学做了一个统计。 你能帮我画出统计图吗?

(画的快的同学可以看着统计图互相欣赏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师:你看这幅统计图画的多漂亮呀,我们一起来检查检查他画对了吗?

谁愿意提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根据统计图,你想向吃营养餐的同学提什么建议?

师:大家提的建议都特别好,老师希望你们无论在学校吃营养餐也好,在家里吃妈妈做的饭也好,都不要挑食、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五、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统计的知识,细心的同学们可以到生活中去找一找。

推荐第10篇:《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众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乐于参与“教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众数的意义及它的求法。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学校将举行广播体操比赛,为了了解你们班做操的整体水平,我们现在抽10名同学进行调查。(随机抽)

2.让抽出来的同学表演广播体操,试着做校园广播体操第一节。

(1) 提问: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观察,你觉得他们做得整体效果怎么样?为什么?

(2) 追问:你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整体效果更好?(目的:引导学生选出5名身高差不多的同学)提示: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3) 学生反馈意见,继续问:为什么只选这5名同学效果会更好呢?

(4) 学生讨论回答

(5) 教师小结:因为他们的身高比较均匀,所以效果会更好。

二.新知探究

刚刚在不经意间同学们就用到了数学知识帮老师解决问题,老师呀,这里还有许多问题,你们愿意帮帮老师吗? 1.出示例一 (1) 学会小组讨论 (2) 反馈小组意见

(3) 引导学生说说众数的含义。

(4) 小结: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数,我们称之为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出示3组习题,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发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3.巩固练习4.课堂练习三.知识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均码”。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

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数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开心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1篇:统计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08-109页的内容。 【内容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而本课的学习内容(P108-109例

1、练习十九第

1、

3、

4、6题)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经历过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通过试讲发现,学生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没有形成基本的读图、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本课学习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种统计图时,学生能发现异同,不能准确的表述;在观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表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学习难点;在例2学习过程中,画统计图、分析、预测等都是学习难点。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发现、思考交流的时间,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

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能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2、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重点】

对比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和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里,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在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经过顽强拼搏,共夺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位,实现了我国体育史上历史性的突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几张画面来重温那些难忘的记忆吧! (出示课件,显示奥运会精彩瞬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历届奥运会金牌数量资料,引导学生把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统计表和根据统计表来制作条形统计图,因此让他们来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既能从复习旧知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导入,又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2、回答问题。

(1)哪一年的金牌数量最多?哪一年的金牌数量最少? (2)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并提出合理问题。

3、自主探究。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 (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1)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2)明确意义: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3)比较。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4、交流汇报。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观察折线统计图。

(1)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2)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们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1、课件出示陈东0至1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制成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回答。

3、你还从统计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还想说点什么吗? (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

4、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教学过程与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发现一些信息,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认识,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感想? (设计意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在本节课的评价上是侧重放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上。“体验”,正是学生回顾整个“实践活动”的历程,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本校各年级的近视人数,并制成折线统计图。分析影响视力的因素有哪些,并和同伴交流感受。

六、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了解它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作用。看来,在学习上只要肯动脑子多动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再接再励,取得更大的进步!

 

第12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知识,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喜欢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 【策略选择】

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4个卡通人物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

师:快看看它们是谁?(师贴出动物图片) 学生共同说:喜羊羊、哆来A梦、蓝猫、维尼熊。

师:多可爱的卡通人物呀!在它们当中你最喜欢谁呢?

生1:我喜欢维尼熊,因为它很可爱! 生2:我喜欢喜羊羊,因为它很聪明! 生3:我喜欢蓝猫,因为它知道很多知识!

师:理由真充分!看来同学们都能选出最喜欢的卡通人物,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它们当中,谁最受大家的欢迎?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一下!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亲历体验。

1、投票选举,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卡通人物最受大家的欢迎?

1、举手。

2、小组统计。

3、投票

4、站立等等 师:老师也非常赞同你的方法,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就是在小纸条上写卡通人物的名字,这样就知道谁最受大家的欢迎了。

师:老师真的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卡通人物的选票,就装在学具袋里,请同学们选出最喜欢的一张交给小组长,小组长再将四张选票交到投票箱里(出示投票箱),然后请同学们将其余的选票装回学具袋中,放回原来的位置。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那就开始吧! (学生很迅速的完成投票任务)

2、统计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同学们都为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投了一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1:读选票,然后找四个同学代表卡通人物,记选票! 生2:一张一张统计!

师:对,我们可以找一个唱票员,来读出选票,那么其他同学该干什么呢?

生:找一张纸记录!

师:说的多好呀!那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呢? 生1:用正字。 生2:用对号。 生3:用圆圈。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好,我们先请上来一为唱票员,谁愿意? (生踊跃举手,师选一名同学) 师对唱票员:请你选一名小助手。 (唱票员自选一名小助手)

师:请小助手把每张选票从投票箱里取出交给唱票员,再请唱票员清晰的读出每张选票上卡通人物的名字。其他同学别着急,你们也有事可做呢!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这样的一张记录单(投影出示记录单),上面写着四个卡通人物的名字,后面还有一些空格。当唱票员每读一种人物的名字时,请同学们在相应的格子里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上一笔,直到唱票员读完所有的选票。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准备好,我们先来尝试记录一张选票。 (生拿出铅笔和记录表) 师:好,请唱票员读第一张选票。 (唱票员读第一张选票,其他同学记录,师巡视,检查是否有误)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会记录了,那我们就接着记录吧(学生认真记录)

师:选票已经读完了,非常感谢这两位同学,你们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同学们也记的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统计出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 (学生快速统计)

师:好,谁来说一说喜欢喜羊羊的有几人? 生1:喜欢喜羊羊的有4人(师将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生1:我是用正字记录的! (师依次问出并填写:哆来A梦:7人 蓝猫:14人

维尼熊:7人)、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记录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 生:正字,因为一个正字是五划,不用数就知道!

师:看来这真是一个好办法!现在我们知道最受我们班同学欢迎的是? 生:蓝猫。

师:有几人喜欢它? 生:14人。

3、制作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喜欢谁的人多,喜欢谁的人少? 生:可以用统计图。 师:老师这儿真的有一个表格,谁来说一说怎样画统计图? 生1:从下往上画。 生2:对准卡通人物画。 生3:一个格代表1个人。 生4:不,一个格代表2个人。

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就先以一个格表示1个人,我们先来画一画。(师画出哆来A梦:7个格子,维尼熊:7个格子) 师:喜欢蓝猫的有14人,格子只有12个,不够了怎么办?

生1:这种方法不行,所以一个格子要表示2人。 生2:7个人是单数,怎么画?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谁来解决? 生:可以画半个格。

师:说的真棒!同学们一定想亲自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表,请同学们先和小组同学商量一下,在共同完成统计图,看哪个小组最快! (生小组合作,师随机指导并选一组进行板演)

师:好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小组将黑板上的统计图完成的怎样?

生1:画的很正确。 生2:就是有点儿脏。 师:如果再干净一些就更完美了。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小组的作品(投影展示其他小组的作品,生做简单的评价)。 师小结:在我们统计较大的数据时,通常用一个格表示2个单位,这样做比较简便。 师:如果统计更大数据,一个格还可以表示几? 生:

3、

4、

5、6------

4、解决问题。

师:老师这儿有几道题,请同学们解决一下: 生1:每格表示(2)人。 生2:喜欢(蓝猫)的人最多。 生3:喜欢维尼熊的比喜欢蓝猫的(少7人)。 师:同学们问题解决的真快,看来真的是学会了!

三、深化知识,巩固练习。

师:有一位小朋友在学习完本课之后,统计了他们班同学喜欢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情况,并制成统计图,我们来看一下(投影出示统计图),他做对了吗? 生:不对,一个格子应表示2人,他写成1人了! 师:请你来改正一下。 (生帮助改正错误) 师:谢谢你,使它变成了一张准确、美观的统计图,同学们可别犯这样的错误。好,谁能根据统计图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1: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游泳的多几人?

生2:14-10=4,多4人。

师:同学们问题提的有价值,回答的也很精彩。

四、全课总结。

师:希望这节课给你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快乐!

这节课就上到这吧,好吗?下课!

《统计》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香坊区王兆新村小学

顾思远

第13篇:统计 教学设计

统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收集数据,组织讨论,作出决策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教材分析 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 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如果你是本班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运动会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4)和(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清楚即可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 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 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第14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的例题,95页—9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我们学校上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参加了,想不想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学校运动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举行了一场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看到这个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兔、狗、猴三种小动物参加比赛;它们正在进行长跑、跳高的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

1、(课件出示统计表1)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生数出结果,师生共同填写8)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课件出示统计表2)师谈话: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第二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师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课件出示两张表)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有什么不同之处?(课件出示表一是按比赛项目分类的,表二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讨论原因。

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3、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你从第一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参加跳高的有5只,参加长跑的有8只,参加跳高的比参加长跑的少3只;参加长跑的比参加跳高的多3只。)你从第二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其中有5只狗、2只兔、6只猴,猴的只数最多,兔的只数最少„„) 同样是一场动物运动会,我们按照项目、动物的种类来分,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统计表,根据这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说明:运动会结束了,动物们都来到休息室里喝茶,你们看,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茶杯。(课件出示茶杯图)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有的有把,有的无把(师说明: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状)(出示统计表1)除了按形状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2 师谈话:动物们喝完了茶,就开始了玩玩具,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玩具卡片(多媒体出示第二题的图),可以把这些卡片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表一按形状分类的,三角形的后面两个方框应填什么?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统计结果,指名回答,师生共同统计。表二按颜色分类的红色后面应填什么?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结果)。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3 小动物们玩过了这些卡片,茄子老师想考考他们,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这些小动物接受茄子老师的考验吗?(课件出示第3题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醒学生用画对勾的方法统计,然后完成统计表。提问:哪个年龄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表,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看第二张表)

4、完成“想想做做”5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赛,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

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给这些照片分类?

指名回答,得出以下分类方法:按颜色分、按图片上的动物只数分、按拍摄方式分) 出示书上97页的统计表,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一一出示结果)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第二课时

统计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96页的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通过练习,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经历统计过程并学会分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兴趣小组吗?你参加过哪个兴趣小组?

张力同学调查了我们学校绘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的情况(出示张力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1)张力同学调查了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2)组织讨论;根据这个调查表,怎样对这些效据进行整理,怎样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 (3)请学生们独立分类整理,并填写。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2、小结:

同是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表,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根据刚才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绘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 (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7页上的统计表。 (4)全班交流体会。

三、课后拓展

根据你想了解的情况,展开调查,并制成相应的统计表。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你能跳多远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99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明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提高统计能力。

2、通过以学生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为中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提高统计能力。

教具准备:

卷尺或弹簧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

1、以自由结合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纪录,两人负责监督。

2、每组准备一把弹簧尺

二、引导学生发展问题,提出假设

1、引入: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

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

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的远?是左脚跳的远还是右脚跳的远?

小组讨论:怎样跳得远?

三、分组讨论,进行测量统计

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跳定后由一个人从起点:尺子的0刻度,另一个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子上的刻度记下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成绩。

2、每6人一组开始测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

四、组织讨论,得出结论

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填入课本第99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讨论:通过实际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3、根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

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

期末复习

一、复习内容要点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明晰各部分内容的发展线索以及相应联系,促进各项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一共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主要复习千以内数的含义以及千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相应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第二段主要复习认识方向、分米、毫米、角和直角等本学期所教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和在平面图形中找出直角,巩固相关概念;第三段复习有余数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让学生应用这些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主要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本学期所教学的统计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问题。

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千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关系。

5、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线路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6、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进一步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

7、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难点:

会解决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加深和巩固图形、统计方面的知识。

四、复习难点:

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和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计算。

五、课时划分:

复习千以内的数和统计知识

1课时 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

1课时 复习图形方面的知识

1课时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

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复习重点:

认数、读数、写数,千以内数的口算及笔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的新知识.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把它们有条理的进行梳理,今天复习的是有关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1、读数方法的复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出数位的排列顺序。 提问: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千位是右起第几位? (2)在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是多少? 在百位上再拨3个百。

提问: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是三百四十七? 指出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万以内的数。

(3)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6

57、972,指名读一读。提问;想一想,像这样的数要怎样读? (4)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 出示:60

9、405。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说一说:中间有0的数要怎样读? (5)再出示:320、900。

请学生先说一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提问: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

2、写数方法的复习。(1)出示:二百六十三。

请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拨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拨数。) 指出:在计数上拨珠,要看清这个数的组成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有几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写数也是按这种方法,在各个数位上写出数字来表示。 (2)出示:三百二十

五、六百一十七。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一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出示:五百零

七、九百零三。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中间有一个零? 小结: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出示:六百二

十、一千。

①学生写数。 ②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一样呢? ③请学生小结: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3、完成复习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如何连线的。

4、完成复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复习第2题。

①用数字卡片0、

2、

5、8摆一摆,组成一个三位数,并读一读。②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再用数字卡片

1、

6、7,摆出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三、复习千以内的口算及笔算、估算

1、完成复习第4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 (3)指名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完成复习第5题

师谈话:做完了口算题,我们再来做几道笔算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几题板演 (2)集体评议,错的改正

(3)比较:通过计算,再观察,想一想每组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3、完成复习第6题 (1)生读题,独立完成 (2)集体评议

(3)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各是怎样验算的?

(4)小结:加法用交换两个加法的位置进行验算,而减法是用差加减数进行验算。

4、完成复习第7题 (1)生读题,完成第一问

(2)同桌间估计一下走哪一条路近,指名说估算方法,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第二课时 复习认识方向、分类和毫米、角和直角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8—12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米与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对角和直角基本特征的认识,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进一步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三角尺一副、米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方向、分米和毫米、角和直角这三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二、方位知识的复习

1、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图。

(1)提问:请学生们观察插图,你能找到哪一面是北面吗?根据什么找的? 根据指向标,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吗?(生在图上把八个方向标出来) (2)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小华、冬冬、小军、小芳四个小朋友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他们各自的上学路线是什么。(1)分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三、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复习

1、长度单位的复习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说,师板书) (2)请学生比划l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提问:你的直尺大约是几分米?数学书的封面的宽大约有几分米?课桌的长大约有几分米? (3)请学生们量一量自己铅笔长是多少厘米,橡皮厚多少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提醒注意:填写时应与相关的实物相联系。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复习

(1)请学生们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①学生们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量线段、画线段的复习

(1)说一说线段有哪几个特征?(有两个端点、是直的。) (2)想一想:怎样用刻度尺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强调:要从0刻度量比较好。) (3)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①学生们先按要求,画出两条线段。 ②指名说一说哪条线段长一些。 提问:为什么4厘米长的线段要长一些?

四、角和直角的复习

1、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

(1)学生独立完成。 (1)指名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提问:直角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比直角大的角是什么角?像第一幅图中的角叫什么角?为什么是锐角?

3、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们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第三课时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以及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2—103页期末复习第13—1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复习,掌握两位数乘一位的口算及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提高正确的计算率。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复习口算方法 (1)出示:

30×2 13×3 60×3 24×2 (2)指名学生一题一题地口算。 (3)结合每一组口算提问:

①第一组口算时,每一题分别是怎样算的? 指出:在用几十和几相乘时,可以把它看作几乘几,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②第②组的每一题,你是怎样口算的?这类题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遇到像这样的题,我们要一位一位地乘,每次乘得的积要把它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2、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1)学生们独立完成。

(2)对有错的题目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注意了解完成的情况和正确率。

三、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1、指名板演,学生笔算。

27÷5 42÷6 37÷7 62÷8 (1)学生按要求笔算。 (2)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42÷6没有余数,而其他3题都有余数呢? (3)提问:有余数除法中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完成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学生独立填写,指名说算式,集体评议。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整理笔算方法:

(1)请学生们笔算14×

8、35×5,指名两人板演。(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2、小结:笔算乘法时,要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的积要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乘得的积满了几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每次进位的数不能忘记在下一位的计算中加上。

3、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的第一行的4题。(1)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四人板演。 (2)集体订正,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3)对于错误之处,应予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注意了解完成的情况和正确率。

五、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名生板演,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让学生说说单位名称分别是怎样选择的?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名生板演,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的四幅图,请学生说一说每个花坛的形状。 (2)再出示每边的长度。

提问:根据所给的每边的长度,你能估计出哪一个花坛周围的栏杆最长吗?怎样估算的?

同位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指名生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3)请学生分别算一算,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4)提问:我们一般可以怎样进行估算。 4.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分别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计算出下面三个问题吗? (3)学生们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六、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的知识吗?

第四课时 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0—2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利用这些基本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一些用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根据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进一步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板书课题)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列式计算。

(3)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第一步先算的什么,第二步又算的什么? (4)小结:我们在解答此类类问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理解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完成期末复习第2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列式计算。

(4)小结:我们在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时,要先算出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完成期末复习第22题。

(1)请学生看题后完整在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

4、完成期末复习第23题。

2、完成期末复习第2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列式计算。

三、复习分类统计

1、出示图,生思考可以按什么分类,说给同位听。

2、集体交流,得出分类方法

3、学生独立填写表格,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些什么收获?

第15篇: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7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 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统计图、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 师: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生1:我最喜欢小白兔. 生2:我最喜欢小狗. 生3:我最喜欢熊猫.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 今天,李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想知道 它们是谁吗? 师逐个板贴:小猫、小鸡、小狗、小兔。

师:大家喜欢它们吗? 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4只动物里面,咱们班喜 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多,喜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少,你们 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喜欢这几只动 物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

二、过程体验

1、个人选择,组内收集.

师:这4只动物的卡片,都装在每组的信封里,组长拿出这 些卡片以后,每位同学把你最喜欢的那只动物卡片挑选出来,交 给组长。收集完以后,组长要数一数手里的卡片数和你们组的人 数是不是一样多,开始吧! (学生操作、活动.)

2、汇报、记录.

师:现在各组的卡片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 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 生1:用画O的方法最好.

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最好.

师: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非 常方便的一种方法.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 “正”字.(师生共同书写“正”字,写时师强调笔顺.) 师:下面,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 人数,谁愿意当记录员?(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分别记录喜欢 每种动物的人数.) 师:各组组长,声音响亮地,念得慢一点,来汇报你们组同学 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操作:组长汇报,记录员记录)

3、完成统计表.

4、填写统计表.

师: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 一数.

(学生数人数,师分别在“正”字下面板书出喜欢每种动物的 人数.) (出示统计表.)

5、汇报结果.

师指一组学生,到前面展示汇报统计结果,分别说出喜欢每 种动物的人数.

6、完成统计图.

7、讨论涂格方法,并操作.

师:如果把统计的结果做成统计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1格表示2个人的统计图.) 师:这就是需要我们完成的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 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三、完成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四、小结:

统计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这次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收获吗?

第16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使学生理解单元格的含义,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单元的含义;

2.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单元格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一套动物卡片(4张),每组一份统计表,每组两份统计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师:张老师的朋友准备开一间宠物店,想先进这么几种动物(贴出动物图:小猫、小狗、小兔和小乌龟),可是他却不知哪种动物多进一些,哪种动物少进一些,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

(指名学生回答)

生:可以进行调查。

师:调查是个好办法,怎样进行调查?

生:多调查一些人们喜欢的动物,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评析: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里创设了帮助朋友出谋划策开宠物店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同时渗透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体验统计过程

师:这个统计任务就交给你们,行吗?(行)那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在场的老师现场统计一下,好不好?(好)

电脑出示注意事项:

1.活动之前,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如何进行合作。

2.当你走到每位老师面前,应当怎样?

3.不要重复地询问同一位老师。

4.每个小组统计在场的10位老师。

5.最后将统计的结果进行整理,填入统计表中。

四人小组分工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活动。

[评析:一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统计方法。这里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鼓励学生合作调查统计,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学生亲身经历了分工合作、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全过程,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三、汇报统计结果,展示统计方法

师:哪个小组谈谈你们组是怎样进行分工与合作的?并汇报统计结果。

各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我们分两个小组分头调查,每组调查5人。1人询问,1人在记录单上打“○”。

第二组:我们组3个人问,1个人记录,在记录单上画“正”字。„„

师:这么多统计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数起来方便,又不容易落掉?

学生对各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师:只有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行吗?(不行)那怎么办?

生:算出总人数。

分组计算喜欢每种动物的总人数,汇报,教师在统计表中记录结果。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自由合作、小组交流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了本组的学习成果,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愉悦。同时,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初步体会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加准确、直观。]

四、制作统计图

师:我们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来统计人数,还可以用什么来统计?(统计图)每个小组桌子上放着2份统计图,选择其中的一份,4人合作完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小组合作涂色,教师参与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图?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统计图(1格表示1人)。

师:哪个小组的统计图和这幅不一样?

选择用1格表示2个人的统计图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你们组为什么是第一个涂完的?

生:我们选用的统计图一个方格表示两个人。这样涂的格子少,而且速度快。

(指着这幅统计图,让全班学生仔细观察)

师:他说的对吗?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

生:大的这幅图左边写着0、

1、

2、

3、„小的这幅图左边写着0、

2、

4、

6、„

生:大的这幅图1格表示一个人,小的这幅图1格表示两个人。

„„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常在人数较多时,1个小方格可以表示2个人,如果人数更多时,比如要统计1000个人喜欢的小动物,1个小方格还可以表示10个人,100个人„„小方格表示的人数越多,我们涂色的格子就越少,涂色的速度就越快。

[评析: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统计图的权利与机会。涂色前要观察选择,涂色后观察比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五、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一份统计图)

师:看这份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

(指名回答)

师:根据你们的统计情况,你想对我那位开宠物店的朋友说点什么?

(让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提的建议非常好,老师一定会转告,同时代他谢谢你们!

[评析: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多角度地、灵活地观察分析统计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建议。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统计知识的生活价值。]

第17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 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66~67。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 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3.通过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提高正确辨析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修改统计图中模糊信息。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修改建议,从而得到准确的结论。 教学用具:自制统计图若干幅

一、创设情境,进入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

三、四月份正是大学生找工作最佳时期,招聘会很多。某电器商场欲招一位导购员,现有甲、乙二人前来应聘。招聘条件之一是:请统计出本商场各品牌彩电占有率

2、前来应聘的两人分头行动。很快甲交上来了一份统计结果,请大家看:

某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统计图吗?(扇形统计图)那谁能来回忆一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扇形统计图,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生汇报)

二、引发矛盾,探究问题

1、讨论:甲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吗? (预设:同意或不同意)

师:那现在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赞同的,一种是反对的。请大家举手表决,哪些同学是赞同以上观点的,哪些是反对以上观点的?(生举手表决)那你们双方可以各派一个代表来进行辩论,说服对方吗? 学生汇报

师:从刚才正反双方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其他”部分有超出20%的这种可能性,但一定吗?

生:(异口同声):可能,但不一定。 结论:a牌彩电在a、b、c、d四个品牌中占有率最高,但是其他占有47%,甲提供数据模糊,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所以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我们分析数据很重要。

2、师: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甲把这个图进行适当处理,使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呢?

师:难道a品牌的占有率一定是最高的吗?(预设:可能不是最高的) 师:看来这个模糊地“其它”还真的说明不了问题。甲制作的统计图不可取。我们再来看看乙的表现。

师:乙也上交了统计的结果,大家看他除了统计出a、b、c、d四种品牌彩电外,他还统计出:e牌彩电占有率为18%,f牌彩电占有率为16%,其它的占有率为13%。 课件展示乙制作的统计图?

师:现在你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占有率最高了吗?

3、刚才从甲、乙制作的统计图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准确的结论,那就是甲品牌的彩电的占有率的确是本商场最高的。师:看来d牌彩电的占有率8%应该是最低的了? ①小组讨论,你的结论是什么?依据呢?

②把你们刚才讨论的建议写下来。(从说到写,提高要求) 师:要想能准确的判断出哪种品牌的彩电的占有率最低,你有什么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语言描述)

结论:我们在做统计时,一定要提供清楚的数据,才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4、同学们,你认为经理会招聘谁呢?为什么?

5、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课前六年二班的郝老师对他们班同学的业余爱好做了一下统计,大家请看大屏幕。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正反辩论,明晰信息。

师:郝老师班里有同学认为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班里同学业余时间上网游戏的人数是最多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师:那你有什么修改建议吗? (3)、合理建议,人文关怀。

师:那我们同学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对郝老师班里的同学提点什么建议吗? 师:非常感谢大家。老师下课的时候一定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传达给他们,在这里,我代表他们感谢你们!咱班的同学是不是也要这样做啊?

二、引发矛盾,探究问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领略了甲、乙应聘者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由于数据模糊给我们带来了误导,好在大家都有火眼金睛,在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建议。同时也帮郝老师解决了问题。我们的同学真是既聪明又能干。那么同学们在折线统计图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1、出示例2:

师:出示右边的统计图,谁来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能清楚的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幅统计图反映的是某公司员工B绘制的本公司员工去年下半年月薪情况。

师: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趋势?

师:出示左边的统计图,这幅统计图反映的是某公司员工B绘制的本公司员工去年下半年月薪情况。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师:那大家看到的是“某公司员工A和B分别绘制的本公司员工去年下半年月薪情况统计图”。 师:实际上都是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他们统计的不是一件事情吗?表现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下面咱们同学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把你的想法告诉给你小组内的同学。

师:你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具体的看一看这两幅折线统计图。首先我们来看员工A绘制的这幅统计图,在这条纵轴上每一格是多少元呢?(50元)接着再看B绘制的这幅统计图,在这条纵轴上每一格是多少元呢?(100元)是的,你看一个表示50元,一个表示100元,这就说明他们的绘图标准不统一,也就是标准不同。所以,同学们以后我们再遇到标准不同的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意先仔细观察、在作出分析。最后再下结论。你们记住了吗?

2、小组讨论:

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员工B绘制的统计图比较适合。 (2)学生说明理由: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同意)

三、及时应用,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仔细来看看这幅图,气温从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只相差5度,你认为气温变化剧烈吗?

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觉得气温变化非常剧烈呢? 噢,好的按照你的意见老师这也绘制了一幅缩短之后的统计图。现在你是不是认为气温看上去就不那么剧烈了呢?(是)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看大屏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色污染却日益严重,我们用过的快餐袋,塑料盒等等,如果不合理回收利用,随处乱扔的话,一百年都不会腐烂,这样对咱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呀) 师:这里是某校五年级学生扫除白色污染情况统计图。那么,你能从那幅图中清楚地看到是哪个班清扫的最多呢?这道题就留给同学课后去完成吧。

四、总结概括,质疑问题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了统计知识。(板书课题:统计)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分析统计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认真观察,再仔细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真能干,老师也有一句要送给你们,齐读: 出示名言:“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

看来,想要把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18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南京市浦口区石桥小学 刘贤莉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统计、培养统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教具学具:各小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各5个、头饰(鸡5个

猫3个

狗2个)10个正方形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师: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刚过,你们在国庆假期中去到别人家做过客吗?(生齐说:去过)过节这天啊,小熊家也来了一些客)。

(放《到小熊家里去》的歌曲)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头带小鸡、小猫、小狗的头饰也边唱边表演上讲台。

(评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唱,把学生迅速地带入童话般的情境之中,这样导入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动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主动探索

体会领悟

1、制作实物统计图

师:小熊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小熊家来了小鸡、小猫和小狗。

- 1

小组2:我们小组用△代替小狗,○代替小鸡,□代替小猫。 小组3:我们小组用□代替小鸡,△代替小猫,○代替小狗。

师:下面就你们各小组讲座的情况来统计小动物各有几只?1号小朋友拿2号小朋友粘

3号小朋友贴4号小朋友上来汇报展示 小组合作完成

一组一组展示、评价,师选一组贴黑板

师:你能从图的高低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生齐说:不能

(评析:由实物图转化到符号代替是认识的一次飞跃,教师通过学生画图感觉到麻烦,产生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人们探索未知的一般规律)

3、方块统计图

师:那能不能用同一种图形来代替三种动物呢? 生齐说:能

师:你准备用什么图形来代替?

生1:我准备用△来代替。生2:我准备用□来代替! 师:用△、□、○都可以,那么我们就来用□来代替吧!

师在黑板横线下面贴三种动物图形,小鸡有5只,师贴5个□,小猫、小狗分别怎样用□代替让生贴(指名两人)

师:你认为这两种统计图哪种好?好在哪里?

(评析: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精心选择方块来统计,为以后学习条形统计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用方块统计图的优点是简单,清晰,明了,体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师: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兴趣小组,这是其中4个。(小黑板出示)航模小组、合唱

- 3

师:这次没选上没关系,其实你们也有很多优点,继续努力吧!争取下次能选上。 师:通过这次选班长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师:这个怎么制作统计图,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制作。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对票数的分析和决策,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情感体验。)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学完后,我们还可以去统计身边的其它事物。 (总评: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三个层次二次转化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变革了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教者通过调查兴趣小组和选班长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统计知识与技能,经历和体验统计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 5 -

第19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能根据所描述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能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段音乐(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师:同学们,刚才的音乐是什么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后,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人觉得没事可做,于是做起了水果生意。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一眼就看哪种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

学生会觉得孙悟空和猪八戒把各种水果堆在一起太乱了,需要分类摆放。 [设计意图: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教师以学生熟悉又喜爱的《西游记》主题曲吸引其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为组织教学做好了准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的提出,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产生统计的需要。]

二、初步感知统计图和表

1.师:如果这个盒子里的图片就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柜台上的水果,你们愿意帮助他整理一下吗?

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预设:有的小组可能是把水果分成了四堆,教师肯定他们分类的思想;有的小组可能会分成了四排或四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并认识到这种方法不仅分了类还便于计数。] [意图:学生对分类和数数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提供一盒水果图片让学生整理,便于操作,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适时指导,启发学生动手分

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这是统计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活动中感悟统计的方法,体验统计的过程。] 2.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学生互相评价。

师:当我们把物品整理成“排”或“列”时,往往要以一条线为起跑线,把横排(或竖列)对齐,习惯上从下往上排,也可以从左往右排。(教师扭转水果图下面的垫片,呈现从下往上排的方法)

思考:这样做好在哪里呢?

[意图:一个简单的教具垫片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了象形统计图两种不同的摆放方式,既省时又明了。学生会觉得便于计数,能清楚地数出每种水果的数量;便于比较,能直观地看到水果的多与少。同时象形统计图的生成也为条形统计图做好了过渡准备。] 3.师:现在我们需要把这个统计结果保留在纸上。想一想:怎样利用这幅图表示统计结果呢?

让学生在方格上涂色分别表示每种水果的数量,并把相应的数量填在括号里。然后和同桌交流:你在方格上是怎样涂色的?每个小格代表多少? 4.师:为了使孙悟空和猪八戒看得更方便、更清楚,我们还可以将收集的数据这样进行的整理。(课件出示统计表),

帮助学生认识表格的第一列是水果的——种类;第二列是水果的——数量。 [意图:这里之所以提前引入简单的统计表,是为了在比较中渗透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优点。] 5.接着在全班汇报交流:从这幅图上能看出什么?知道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首先说到的是各种水果的数量,如果学生说不出表外的信息,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谁比谁多、多多少等数学问题。] 教师小结:我们从这样的统计表或统计图中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每种数量的多少和它们的关系。学会统计能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孙悟空和猪八戒最近的生意就不太好,就去请教他们的师傅唐僧,师傅告诉他们去做一下市场调查统计。(课件演示情境)。

三、数据统计

1、出示一些水果图,学生每一个人选择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

2、根据学生写的水果名称,准备统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记录一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待学生都明确要求后

师:你准备怎么记? 生:„„

学生可能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如:写字、画画、打○、打√等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只要方便记,简单就行。同时如果没有学生会用写“正” 字的办法,老师可以介绍一下,但不要求学生都用老师的这种办法。

3、全班一起合作完成原始数据的统计。教师报学生记,并分别在每个组选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演排。

4、各小组分别汇报统计人数,完成课本105面的16题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做练习,减少教学成本,提高课堂实效,减轻课业负担。]

5、如果是你,你会建议他们怎么办?

四、运用与拓展

1.师:这是老师根据大家的学籍卡整理的每位同学出生的月份,请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完成课本P95——1题。

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原始数据,要把本班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用涂方格的方式画在图里,数清各月的人数填在相应的表格内,根据图或表回答图表下面的三个问题。

[意图:教师提供的每位学生的出生月份是原始数据,实际上是检验学生能否读懂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原始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则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回答下面的问题又是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再次感受。]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96——2题。

[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思维活跃,方法多样。] 集体订正统计结果,分析错因。

五、作业布置

师:今天我们用分类数数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了整理,这个过程就是统计。统计的结果通常反映在统计表或统计图里,便于我们分析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

中有许多地方经常要用到统计,我们也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事物,搜集一些数据,分类整理出来,作个统计分析。

第20篇: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

2.数据收集和整理:请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订正。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进行对照。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请同学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2.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