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7 08:34:4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

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 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教材分析

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剧情,表演,音乐,舞蹈是构成音乐剧的四大要素。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频率最高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我们常听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该剧作曲家是英国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其中一曲《记忆》,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 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

1.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

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 (再听一遍《回忆》。) 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 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

2.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 1.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

推荐第2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火车开了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咬字、吐字清楚,并能按歌曲节奏边唱边做律动和表演。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音乐游戏、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演。 教学方法:自学法、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头饰、节奏卡片

养成教育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并体会合作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火车开动情景动画课件——让我们随着这好听的音乐一起律动吧!

二、模仿练习创编歌词 (1)师:刚才老师放的歌曲是动画城里的火车去动画城的画面音乐,那如果现在动画城的叔叔和阿姨打电话,邀请我们去动画城做客,你会选择哪一种交通工具去动画城哪?谁能边做动作边模仿出你所表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生:(汽车、飞机、摩托车、自行车、火车)想象它们的样子并模仿声音。

师:看,我这里有一列非常神气的小火车,让我们一起模仿火车的叫声,(wu)动作模仿。

师:火车还可以发出哪种声音呢?谁能勇敢的模仿一下?

生:模仿

火车在飞驰时会发出一种沉重的声音,还会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开动脑筋想一想并进行模仿,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现在同学们分成三组来模仿火车发出的三种不同的声音。每组选一名组长,组长先带领你们的组员模仿一下。注意听一听他们模仿的像不像。 生:第一小组模仿火车发出的叫声(wu),第二小组模仿火车大车轮发出的沉重的声音(honglong),第三小组模仿小车轮清脆的声音(kaca kaca)。 师:依次指导学生分组读火车的声音,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师:发给三个组三个节奏卡。 X—|X—| X X|X X| XX XX|XX XX| x- x- 师:依次指导学生分组读火车的声音,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Wu Wu X X|X X| honglonghonglong XX XX|XX XX| kachakachakachakacha (2)创编歌词 ①

×× ××|×× ××|××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火车 开 啦。 ②

×× ××|×× ××|× ×|×—‖ 咔嚓 咔嚓 火车 跑得 多 么 好。 教师出示节奏并按节奏说一句与小火车有关的话,请学生模仿并创作。(咔嚓 咔嚓 火车 跑得 多么 稳)

三、新歌教学

1、今天这节音乐课你们想不想再坐一回火车去祖国各地游览呢?

2、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从三亚到海口,路途遥远,列车长怕我们的小朋友一路辛苦,还为我们的小朋友送来了一首歌,想听吗?(教师播放歌曲录音)

3、wu-honglongkacakaca,我们按照节奏来念念歌词。

4、来,我们轻声跟唱。(播放录音)

5、火车票买到了,火车来了,同学们跟着老师美妙的琴声坐上火车吧!

6、教师逐句指让学生唱出。

7、引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8、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们自己开火车啰!(给学生戴上火车头头饰,自己开火车过山坡,过大桥,钻山洞)

9、再次聆听,让学生轻轻跟唱,教师以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四、拓展环节

1、好多四面八方的游客坐着火车,现在是动车了,来到三亚,都说三亚很美,三亚你熟悉吗?美吗?谁说说?

2、我们乘坐过的交通工具除了火车,现在的动车,还有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介绍各种火车。其实我们可以把歌曲名字改成《动车开了》,等我们长大后,还会有很多机会去更美丽的城市去读书或者旅游。 学生自由说说

2、老师想说:祝愿我们的三亚永远美丽浪漫,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永远天天向上。你们呢?

3、同学们,让我们把我们对故乡对祖国的祝福放在心里。

五、课堂小结

1、时间过得真快,愉快的旅行要结束了,现在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回家吧。(跟随音乐师生同唱)

2、课后作业:看看关于火车的图片,画一画自己喜爱的火车。

推荐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学设计

作者:周述荣

教学分析:

农村的孩子没有接触过乐理知识,本课从学生熟知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入手,把不懂最基础的音符、节拍、更没有旋律的概念,教给学生,让孩子对音理知识进行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高雅的情趣和艺术好。 教学目标:

1、通过会演唱,教学生认识音符和节拍

2、能与他人合作表演>,从中体验歌曲表演的乐趣。

3、聆听童声合唱曲时,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演欲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能自主的创编动作,在表演中表现出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dvd.教学光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听一听(放录音)

听《

2、激情导入

师:刚才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生:„„

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

二、歌表演《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梦里也会笑!

1、学唱歌词。

师:小朋友们,下面跟老师一起来学习歌词。

(2)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歌词。方式如下:

师:。

生:。

师:“”。

生:

2、学唱歌曲

出示《

(1)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轻唱歌曲。

(2) 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反复演唱。 (3) 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4) 指导学生注意歌曲节奏。

(5) 师生接龙唱,生生接龙唱。

(6) 师生齐唱。

3、参与表演

(1)师:小朋友们边听歌曲《

(2)以2人为一组进行表演,一生扮演“小雨”,一生扮演“种子”(头饰)。

(3)全班分三大组进行练习:一组伴唱,一组自邀伙伴进行歌表演,一组用抖动树叶模仿下雨时的声音。

(4)生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三、听赏《

1、初听全曲。

2、复听全曲。

生边听边欣赏《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我们不仅知道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也看到了色彩艳丽,生机盎然的春雨画面。放学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春雨的美景吧!播放音乐《

推荐第4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练习题

1.为五年级学生,设计《天堂》(欣赏)教学目标、重难点,并适当作教材分析。

参考答案:

《天堂》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族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其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这首歌曲采用五声调式,极具蒙古族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无不尽收眼底。

《天堂》的作者及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他的演唱浓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情感及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动着听众。

学生很少接触到蒙古族音乐,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天堂》,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 2.针对一年级学生,为《小蚂蚁》(唱歌)设计一个简案。 \'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起学过程: 1.组织教学。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一边提问,一遍播放几幅蚂蚁图。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达朗诵歌词,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接着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3.听录音唱。

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听完后,让学生观察大歌谱(课件),教师领学生数出一共有16 小节旋律,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教师视唱),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再现唱),然后提问: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木同的特点。 4.朗读歌词。

让学生先听教师跟着音乐按节奏读一遍歌词,然后学生再听着音乐接节奏朗读一遍。 5.填唱歌词。

先听录音范唱,小声跟唱一遍歌词,再听伴奏音乐跟唱一遍。 6.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然后学生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 7.表现歌曲。

提示学生用什么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曲最合适,根据蚂蚁的特点,进行研究讨论。讨论前,教师先给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唱出来,(三种速度: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力度:强、中强、弱),然后学生通过唱,自己体会感受,选择出合适的速度和力度,并说出理由。

如选择强的力度,可能因为蚂蚁的那种吃苦精神;选择弱的力度,可能认为蚂蚁长得小,没有太大的力气。速度也不一样,选择快速,可能认为蚂蚁想快快搬运粮食;选择慢度,因为蚂蚁走不快。不管学生选择哪种速度和力度,教师都予以肯定,这主要为了初步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初步地感受。但是还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中速和中强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好,然后集体拍手或踏步唱一遍。 8.跳集体邀请舞。

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头上带着小蚂蚁的头饰,再找出几个学生当邀请者组成里圈,教师示范里外圈动作,讲明要求,组织学生都参与,都分别当几次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9.老师简单总结活动情况。

三.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一路平安》(欣赏)设计简案。

参考答案: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合唱时两个声部声音要和谐。

2.欣赏乐曲《一路平安》,感受乐曲《一路平安》优美、抒情、略带忧伤的情绪。

3.通过本课的音乐活动,初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欣赏乐曲《一路平安》并初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3.注意二声部合唱声音要和谐。 4.初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内容: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合唱声部。 要求:

1.音高准确、气息悠长、均匀,换气准确。 2.两个声部声音和谐、音量均衡。

二、学唱歌曲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看谱跟着录音默唱。 1.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

2.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并思考,听完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介绍《友谊地久天长》歌曲来历与内容。 1.歌曲的拍号。

2.歌曲开始的这个小节,叫什么小节?注意唱准。

3.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与弱起小节有关的。同学们请注意看乐谱(每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局部练唱。 (学生完整演唱全曲,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欣赏乐曲《一路平安》 师介绍1:《魂断蓝桥》讲述的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玛拉是位芭蕾舞演员,洛伊是一位美国军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滑铁卢大桥相遇并相爱。但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洛伊接到命令,部队当天晚上就得离开。玛拉为了送洛伊,耽误了当天晚上的演出而被剧团开除。后来,玛拉无意中看到了报纸上的阵亡名单上有洛伊的名字,心里非常悲痛。由于她被剧团开除了,为了维持生活,玛拉和她的好友被迫做了应召女郎,但是,洛伊并没有死,他从前线回来遇到了玛拉,并带着玛拉回到了他的庄园。但是玛拉无法面对与洛伊的婚姻和洛伊家显赫的地位。半夜玛拉跑出了庄园,来到了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滑铁卢大桥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教师一边向学生介绍剧情一边出示Powerpoint。)

师介绍2:这是一部经典的影片,《一路平安》的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四、欣赏乐曲在影片中出现的片段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并欣赏了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影片《魂断蓝桥》中的主题音乐《一路平安》。《影视音乐》这个单元的学习到此就结束。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推荐第5篇:小学音乐 音乐实践 教学设计

音乐实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口风琴;认识do、re、mi在琴上的位置;认识四分音符;学会演奏《我会弹琴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琴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一门乐器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热爱演奏乐器,多发展一门技能。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是对于乐器的接触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我所教的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几乎所有人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所以我的教学要尽量简单易懂,教学目标不可以太高,面对全体学生尽量使他们都学会课堂所讲的内容。 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会演奏乐曲《我会弹琴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大家想看吗? 教师用口风琴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好不好听?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口风琴的演奏,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一民小小演奏家。

活动2【讲授】认识简谱

1认识音符

师:我们要演奏乐器,先要认识一些音符,看懂了这些音符我们就知道应该演奏哪些音了。 教师板书:123 师:在简谱中,我们用这些阿拉伯数字表示音符,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音,大家和我一起认识一下他们(教师领读唱名) 师:好,大家自己来读一遍。 2认识节奏节拍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音符,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节奏,我们用×来表示音符。 师板书:×唱一拍×-唱两拍

师:大家和我一起读一下(教师领读节拍)。 3音符于节奏组合

师:我们学会了音符和节奏,现在把这些音符按照适当的节奏排列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听的曲子了。

教师出示《我会弹琴了》谱例。

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行,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哦(教师领读) 师:现在老师弹琴,大家来唱一下第一行。 师:现在我们来唱第二行(教师领读) 师:老师弹琴,大家来唱第二行

师:现在老师弹琴,同学们注意音准,从头到尾唱一遍。 师:好,我们现在学会了唱谱,现在来学习如何演奏 活动3【讲授】 认识键盘

1认识口风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面前的小乐器叫什么吗? 师:对,它就是口风琴。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

师:口风琴的琴身侧面有一个插口,可以插吹管还有我们的小吹嘴,当我们吹气的的时候,就可以弹响琴键了。 2认识口风琴键盘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口风琴的键盘是由那些颜色组成?(黑色和白色)。老师今天就教你们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认识键盘上do的位置。 师:大家来看你们的键盘,黑色的见是如何排列的? 师:对,就是三个一组,两个一组,三个一组,两个一组循环排列的。 师:现在我们找到两个一组的黑键,把你们的小手放上去。 师:现在找到最左边的黑键,这个黑键左边的白键就是do.师:我们现在来找找看,这个琴上有几个do。

师:大家非常棒,都找到了do,我们接着do往后数白键,就是do、re、mi三个音了。 活动4【活动】开始演奏

1基本演奏手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找到了do、re、mi的位置,还需要学习一个演奏的基本手型。现在把你们的小手握一个小拳头,大拇指放在第一个do的位置,然后慢慢打开,把没个指头都放在一个白键上,注意:不许窜位哦。

师:手心要像握了一个球一样,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触键,手腕放平。

师:现在我们来给手指编一个号:拇指为1指,食指为2指,中指为3指,无名指为4指,小指为5指。乐谱上的大写数字就是代表指法的。

师:我们看看

1、

2、3指放在了哪几个音上,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do、re、mi。2开始演奏

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演奏了,大家眼睛看着谱子,耳朵听老师唱谱,大家来弹。(老师提醒换气的位置)。先来弹第一行。

师:演奏的时候要像走路一样,用哪个手指抬哪个手指,下一个音弹响的同时再放前一个手指。 师:非常好,只要大家多加练习就可以弹得非常熟练,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行。老师唱谱,大家来弹。

师:现在我们从头到尾演奏一遍,还是老师唱谱大家来弹。 活动5【练习】学生练习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大家自己来练习演奏一遍乐曲。 活动6【测试】抽查成果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演奏本首乐曲了,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表演一下? 教师点评

活动7【作业】课堂小结

师:大家都非常棒,我们已经学会认识简谱的do、re、mi,还学会了认识键盘的do、re、mi,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演奏这首《我会弹琴了》,大家来给自己鼓鼓掌!希望大家课后可以多练习,争取可以演奏出更多好听的乐曲。

推荐第6篇:小学音乐 小蚂蚁 教学设计

小蚂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赞美的语气演唱歌曲《小蚂蚁》,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2.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曲式结构,培养学生辨别乐句、乐段的能力。

3.跳集体邀请舞,培养学生表演及协作能力,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快乐地与他人合作。2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中,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由昆虫“蚂蚁”的自然习性。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括中人人应该遵循的文明礼貌,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歌曲为bE大调,音域为一个八度,旋律以同音反复和级进音程为主,生动、活泼。歌曲结构工整,上、下两句各为八小节,两句节奏完全相同。歌曲音乐形象生动,容易学唱,适于表演。 3教学准备

钢琴、PPT课件。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体会乐句,用集体舞形式表现歌曲。 5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1.组织教学

学生活动:聆听《小蚂蚁》范唱,模仿教师踏步走进教室。 2.律动感受

过渡语:请你和我一起听着歌曲做动作吧!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学生活动:做一个拍手律动。 (二)创设情景

导语: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我们听着范唱随意表演小蚂蚁,要求和歌曲节拍结合到位。

学生活动:表演小蚂蚁。(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蚂蚁排队搬运粮食……) (三)歌曲学习1.念读歌词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按节奏念歌词吧!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歌词节奏谱例 学生活动: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观察曲谱

过渡语:请观察歌曲的乐谱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活动:教师范唱

学生活动:感受歌曲两大乐句,特点是都由小蚂蚁开始、节奏相同、音高不同。 3.视唱歌曲

学生活动:尝试演唱歌曲, 教师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节奏,音准) 4.完整演唱 过渡语:让我们完整演唱歌曲吧! 学生活动:随歌曲《小蚂蚁》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5.动画赏析

过渡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小蚂蚁的勤劳、有秩序吧! 学生活动:欣赏《小蚂蚁》动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小蚂蚁》,通过学习歌曲让同学们知道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人应该遵循的文明礼貌。

推荐第7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唱:巩固歌曲演唱

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鼓乐〈〈滚核桃〉〉,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苏南吹打、粗吹、细吹、绛州鼓乐、威风锣鼓、非洲鼓。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伊唷勒啦〉〉

3、

听:〈〈非洲鼓魂〉〉——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4、

再听:滚核桃(鼓乐)——集中了“花鼓戏”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凉晒的场面。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檫、挑、敲、碰等“花鼓戏”。击奏法变化多变,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要求:说说演奏者运用了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想一想,你还能用鼓表现出什么情景?试着做一做。

5听:〈〈黄河留下威风鼓〉〉——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示出当代中国人激情彭拜的精神风貌。

要求:听完全曲,老师带着学生学一学“老河留下千面鼓,面面鼓里有传说,年年岁岁打下去,日子越打

越红火”这一段,跟着录音唱一唱,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

推荐第8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永远的《茉莉花》

[ 2008-11-5 2:42:00 | By: 月光 ]

一、自我介绍

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们的音乐欣赏也即将开始。我是来自泰师附小的一名音乐老师,我姓季,大家叫我季老师就可以了。

二、导入新课

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过程:

教师导语:季老师教音乐,也会讲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开始播放话剧片断)

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场面)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没听过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曲子原本是我们中国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使上的地位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刚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的片断,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停顿)还有更早的,英国人190多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印刷出版了。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拉完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拉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老师今天带来了新鲜的茉莉花茶,我们一起来尝尝。 一边泡茶,一边介绍茶道。

要说这泡茶呀,可是个非常讲究的活儿。茉莉花茶属于绿茶,一般是将少量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开水。水温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伤害茶叶,影响茶的味道。

所以倒水就很有讲究。水壶要高些,这样水会在进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温度。水壶在倒时要忽高忽低,这样的倒法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龙凤三点头。这样就使茶叶在杯子里翻滚,让香味能够迅速得散发出来。

请几位同学来尝一尝。说说着茶的味道如何。先闻一闻(有股茉莉花的清香)刚进口怎们样?(有点苦)再喝一口呢?(还是苦)那么闭上眼睛,吸一口气,再感觉一下口中的味道(苦后是一阵清香)是的,苦后方觉甘甜正是这品茶的精髓,这里面也蕴藏着人生的哲理——经过艰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为珍贵。

7.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总结歌曲内涵

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江苏人,我们?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8.尾声:宋祖英悉尼放歌(视频)

前不久,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

推荐第9篇:小学音乐唱山歌 教学设计

唱山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背唱歌曲。2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孩子,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低,大多数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而有小部分学生能通过点拨就会。对于学习歌谱方面,学生的畏惧情绪特别大,因为很少有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几乎对音准掌握不准确,多数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演唱歌曲。 3重点难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1、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

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教师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2、出示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优美、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引导学生说(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

1、

2、3依次出示难点节奏型和相应的旋律)。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 7.唱歌词,歌曲处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表现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齐唱。

下面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学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师生合作)。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背唱歌曲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活动4【练习】拓展知识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唱山歌》。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节课。

推荐第10篇:小学音乐 紫竹调 教学设计

紫竹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模唱主旋律,感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

2.能够听辨《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音色,并模仿乐器的演奏姿态。按乐器的演奏给乐器排序。

3.通过欣赏中西乐器的演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复习本单元的目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三个班,其中男生多余女生。通过两年的训练,他们的各方面的素质有所提高,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3重点难点

1、能听辨出演奏主题的乐器音色。

2、知道三件领奏乐器的名称,并能区别出中西乐队的合奏音色。

3、继续培养学生专注欣赏、用心表现音乐的习惯和能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今天,我有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你认识它们吗?

1、教师出示三件民乐器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

2、请学生听《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介绍《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化而成。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因上海简称沪,故名沪剧。

2006年,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保护。 2.理解作品初听《紫竹调》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吗?老师请同学们静静的闭上眼睛,用心地去听,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呢?(播放乐曲)听乐曲时,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律动,并跟着哼唱前两句的旋律。如果发现有同学和老师一起跟着节拍一边律动,一边哼唱(以马上表扬的方式带动没进入音乐角色的学生)。

师:同学们对《紫竹调》有了初步感知,音乐是旋律又是怎样?例如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

3、听赏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二胡领奏——琵琶领奏——笛子领奏

4、再听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件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5、民族管弦乐的分类。

6、唱主题旋律。

7、师演唱《紫竹调》。

8、播放FLASH《紫竹调》。活动3【活动】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紫竹调,感受了江南的美景,了解了琵琶、二胡、笛子这三种民族乐器,老师为大家感到高兴,乐器不仅仅是我们本单元所学的这些,还有许多的中西乐器需要我们去掌握,同学们在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查找其它的中西乐器。在下次上课的时候,你们用一张纸将你们找的中西乐器的名称写下来交给我,好不好?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多地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领略其无穷魅力。

第11篇:小学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

课题: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 舒伯特《摇篮曲》 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欣赏聆听与歌唱表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摇篮曲》安详柔美的意境,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并让孩子懂得感恩。

2.听唱结合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能用有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深情、亲切的情感平稳的演唱《摇篮曲》,唱出安详柔美的意境,表现摇篮摇动的形象。

3.体验“摇篮曲”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学习4/4拍号的知识。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附点音符的掌握感知附点节奏,突出歌曲摇的感觉。

教学重点:

1.听唱结合,能用有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深情、亲切的情感平稳的演唱《摇篮曲》,唱出安详柔美的意境,感受摇篮摇动的形象。

2.用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舒伯特《摇篮曲》。唱出歌曲温馨静谧的气氛。

教学难点:

1.体验“摇篮曲”这种体裁所表现得音乐特征与风格。2.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通过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演唱《摇篮曲》。渲染温馨静谧的气氛,以感恩父母的心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达到情感方面的升华。本节课以聆听和表演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突出聆听的重要性,在聆听的基础上的渗透爱的教育。

教学创新点和特色:作为欣赏及表演课。通过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及集体讨论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在歌唱表演上教师通过示范用自身真挚的情感演唱、加以肢体语言、审核和眼神来感染学生,以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教师范唱在整节课中取到关键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示范模仿的作用。以解决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和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课前播放乐曲《烛光里的妈妈》烘托气氛)

二.导入

(课件展示)小故事《最贵的土豆泥》

师:同学们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我们今天这节课开始了,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叫《最贵的土豆泥》。在二百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位少年在街上徘徊,这时的他很饿,由于家里很贫困,他没有钱买吃的,他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他就拿起来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他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他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他一份土豆泥。 这首曲子很快在世界上闻名开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少年啊?

三、新课学习.(简介舒伯特):

师: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有“歌曲之王”的美誉。他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十四岁就开始创作歌曲,在三十一年短暂的人生中,共创作了近千部作品。代表作有《鳟鱼》、《菩提树》、《魔王》等等。认识了这位少年,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的这首优美的曲子呢?

生:(略)

1、初听舒伯特《摇篮曲》。

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并感受歌曲的意境。

师:你听到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可以用歌词来回答)你能说说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吗?

生:有种要睡着的感觉……妈妈在轻轻摇着摇篮,小宝宝慢慢入睡了…… 老师归纳:这是一首摇篮曲表达了乐曲温馨静谧的意境,节奏舒缓、平稳,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慈爱的柔情。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 生:同桌进行交流。

老师归纳、介绍《摇篮曲》: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他原是母亲抚慰孩子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常常有摇动感。

2.复听歌曲。

师:在聆听的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二,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的感情,请孩子们在音乐书上选择适合于《摇篮曲》的词语,涂上颜色。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思考)

师:歌曲欣赏完了,先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哪组同学代表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略)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老师现在把大家的回答总结一下: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所以应该用慢的速度,亲切、轻柔、深情、平稳这些词语来演唱歌曲。

3.新歌学唱 ⑴视唱歌谱。(出示五线谱)

请同学们找出五线谱版上的“do、re、mi、fa、sol”各音的位置,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然后跟琴模唱曲调。

师:清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把找出《摇篮曲》五线谱版上的“do、re、mi、fa、sol”各音的位置。

师:大部分同学可以把音符找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分析歌曲:

再现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结构规整。 拍号:4/4拍指挥图式,强弱规律、附点四分音符。 装饰音:(前倚音)唱法——作用(不解决) (师指导学生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突出次强拍的演唱附点四分音符教师作示范,第三句即第

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把强拍和次强唱得强一些,第

二、四乐句学生自学。

师:老师已经指导大家如何演唱歌谱了,现在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来演唱一遍歌谱,在演唱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老师刚刚强调的地方。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完整演唱歌谱) (3)哼唱歌谱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用哼鸣“ u”来演唱歌谱,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教师示范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4)连贯流畅的唱完整的曲调。手还要划拍。 4.再聆听《摇篮曲》。要求学生轻轻哼唱 (1)跟着音乐唱歌曲

(2)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3)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5.演唱歌词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师第一段歌词,生第二段歌词,第三段师生一起) (2)演唱歌词

师:经过刚才歌谱的演唱,歌词的朗读,大家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它。首先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同学们欣赏迅速熟悉三段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范唱歌曲,学生欣赏并熟悉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发现并改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完整演唱歌曲唱出温馨静谧的气氛表现出歌曲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了解决装饰音作用问题。)

(3)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 6.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师:很好,老师发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学会这首舒伯特的《摇篮曲》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老师再把这首歌播放一遍,大家可以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检查一下自己哪里还唱得不够好,把它改正过来,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自己来唱,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唱。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准备)

师:老师看到,大家刚才都在认真地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老师可以给你伴奏。

(学生到前面展示,教师伴奏) 7.学生完整演唱《摇篮曲》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精彩,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演唱这首歌!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四、审美拓展

东北摇篮曲(课件展示) 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儿遮窗棂啊。 蛐蛐儿,叫铮铮, 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 摇篮轻摆动啊。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 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啊……

师:同学们,我们学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我们东北的民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试着比较一下中外“摇篮曲”在表现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思考)

师:好,谁能来总结一下,中外“摇篮曲”在表现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生:(略)小组讨论

师小结课件展示:

1)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2)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3)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五、爱的教育。(感恩回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欣赏了东北民歌《摇篮曲》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有怎样的感受和收获?

生:(略)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也非常感动。确实,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很不容易!一方面,我们要在生活上的各个方面帮助父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当然,这种回报应该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天……

六、结束部分

师:在今天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演唱《只要妈妈露笑脸》,的第一部分,同时也用这首歌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教师播放《只要妈妈露笑脸》,师生共同演唱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4/4拍 强弱次强弱 装饰音:前倚音 奥地利 舒伯特

慢 亲切 轻柔 深情 节奏平稳 装饰音:前倚音

第12篇:小学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清江镇第一小学

黄元红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曲中每乐句中“O X X , X X X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爱的情绪得以进一步的抒发,也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暖的世界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手拉手》,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友谊的美好。2.通过音程的练习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部分,声音能达到和谐统一。 3.学习弱起的切分节奏和切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合唱。

2.歌曲中的弱起切分和切分节奏。

3.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友谊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

1.第一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提问:

如果你是这首歌曲的作曲家,你希望大家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呢 ? 2.第二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爱记歌词”,看看谁的记忆力好,记得多。 并从歌词中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友谊的主题。 3.第三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请你仔细的听,歌曲中每句的句尾都有什么特点。(先让学生说句尾的特点,再出示曲谱) 4.第四次欣赏歌曲 (师范唱)

你能随着老师的指挥,合着音乐在歌曲的句尾加入这样的伴奏吗?第一乐段加X XX第二乐段加XX (5处)

(二)解决难点 导入:

师:没想到,我们之间还挺有默契的。初次合作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那下面老师想和你玩个游戏,测试一下我们的默契指数到底高不高。这个游戏不仅需要你的耳朵还需要你的大脑哦。 第一步:(师生音符对对碰)

1.这个游戏的名字叫音符对对碰,我们一共唱三组音符。你们需要唱的分别是

6、

4、1三个音。跟琴唱一次,记住音高。

2.想知道我要唱的三个音吗?我用歌声告诉你,你们先唱好6,保持住,我再加入。看看你们能不能保持并不受影响。(依次类推,引出

4、

2、6) .第二步:(生生音符对对碰)

3.很好,看来我们之间真是默契十足,现在我给你们分分组,这边的同学唱6.这边同学唱4.(依次类推) 第三步:(分组学习二声部旋律)

4.简单的几个音碰在一起都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来。那我把这几个音编成两条旋律,你们看。分声部自学。(师进入学生,指导)(出示高低声部曲谱)

5.好,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学习情况,你们听,这是哪个声部的旋律。(生听辨) 6.耳朵真灵,那你们听听,高声部的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热烈高昂的。 低声部给人奋进积极的感觉。

7.请每组的同学跟琴演唱三次,谁能记住自己的旋律。比赛(谁记得牢) 第四步:(师生配合演唱二声部)

8.各自的旋律已记住,那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我给你们增加点难度那老师给你们增加点干扰,高声部的同学先唱。生唱高声部,师加低声部。反之练习。测验。(谁不受干扰) 第五步:(生生合作演唱二声部)

9.看来,你们都是高手啊。那最后请你们一起来合作演唱二声部。你们知道唱好合唱的三大法宝吗?第一记住自己的旋律,第二找到第一个音,下面我们要去找找这所谓的第二法宝。一起从1出发找到自己的音。一组是1到6,另一组是1到4。

10.好,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第一次,请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次师评价,指导。并说明三大法宝的第三大——第三注意听对方的声音。

(三)学唱《手拉手》 导入:

1.老师完全被你们美妙又和谐的歌声给陶醉了,我也想一展歌喉。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曲谱,你们看看,刚才我们唱的合唱部分在歌曲的哪里?好,接下来我唱得时候需要你们的帮忙。我唱单声部的旋律,到二声部的时候请加入你们的歌声。为了一次成功,我们先练习一下。(师清唱带一点琴声) 2.现在正式来一次。(师自弹自唱)

3.你们表现这么好,我想随音乐画幅画送给大家一表心意。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么画?

…….表示欢快跳跃的旋律,横线表示时值长 起伏大的表示高声部,与之平行的是低声部。 爱心表示两句重复的乐句。

最后一句………….表示欢快跳跃的旋律,横线表示时值长。回归主题音乐。 4.下面,我们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你们有什么发现?(三句旋律的曲谱)

5.我们随琴来唱一唱。感受什么节奏带给你动感欢快的感觉?(原来是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6.随琴学唱第二第三乐句。(第一次曲谱,第二次歌词,唱准为止)

7.师引导生引出第二乐段部分。学唱。我想伸出我们的手,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 (师一边画心形图形,一边唱“人间有真情,你我多关怀。)(生:还要有一颗真心。)

8.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我们才能相亲相爱。观察曲谱,找找最后一句与哪句很像。能自己学学吗?(注意附点的演唱。可让学生进行对比。)

9.听琴模唱。(注意5的重音记号。相亲相爱,要唱得温馨的感觉。) (四)完整演唱《手拉手》 1.慢速唱全曲。情况分析。 2.看老师指挥唱。

第13篇:小学音乐 郊游 教学 设计

郊游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台湾儿歌,旋律流畅、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第

一、第二乐句节奏疏密得当,旋律进行中级进、跳跃相结合表现了儿童手拉手游玩时的快乐心情。

三、第四乐句,节奏疏密相间,“XXXX X”节奏刻画了“白云飘飘,春风柔柔”的形象。第

五、第六乐句重复第

一、第二乐句。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但是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参与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郊游》,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中郊游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表演过程中感受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郊游》,感受音乐情绪。

2、准确掌握第

三、第四乐句中“柔”和“飘”一字多音的音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看到我你们好奇吗,有问题要提问吗?(自我介绍)

2、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上同学们在做什么?生:…… 师:我们到歌曲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音乐,整体感受

1、初次聆听歌曲范唱,教师提问:

(1)、你从刚才的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非常好听的台湾儿童歌曲《郊游》,板书、领读课题。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节奏特点,教师提问: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用表情、语言、动作表示出来。(欢快、活泼、愉快、开心······)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第

一、第二乐句) (1)、学习歌词

A、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

a、朗读歌词时要轻声高位置,注意咬字、吐字要干净清晰、不拖延。 b、歌词中前八后十六和附点音符节奏的准确。

B、接龙练习朗读歌词,一组拍手打节奏,另一组朗读歌词。教师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C、学生按节奏完整、准确朗读第一部分歌词。 (2)、学唱旋律

A、采用教唱法学唱歌曲.注意:

a、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做到用自然的声音唱,不喊唱。 b、“5·3 1 3 ”和“5 1 2 3 2 ”节奏、旋律的不同。

(3)、采用多种方法练唱第一部分。(接龙唱、独唱······) 提问:歌曲第一部分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师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能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吗?(兴奋、愉快···) (4)、完整表现第一部分。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第

三、第四乐句) (1)、学习歌词

A、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

a、这部分节奏舒展,朗读时要连贯、轻柔。 b、“乐悠悠”最后一个字四拍,注意时长。 B、学生朗读歌词,教师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C、学生准确朗读第二部分歌词。 (2)、学唱旋律

A、采用教唱法学唱歌曲。 注意:

a、声音要连贯、轻柔。

b、学唱“ 3 5 6 5 3 ”和“ 1 2 3 1 6 ”一字多音的“飘”和“柔”的吐字清晰。一字多音部分加上旋律线辅助教学。

(3)、采用多种形式练唱第二部分。提问: 老师和同学们看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感到好舒服呀,用什么词语能表达此刻的心情?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第二部分呢?(惬意、舒服、愉悦)21教育网 (4)、完整表现歌曲第二部分。

3、学唱歌曲第三部分(第

五、第六乐句)

(1)、听老师范唱第三部分,说一说它与哪一部分是相同的?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演唱吗? (2)、这部分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什么心情?(满足、不舍····) (3)、学生完整、准确表现歌曲第三部分。

4、学生随伴奏完整表现歌曲,发现不足,纠正。

5、采用多种形式练唱歌曲。(拍手唱、接龙唱)

6、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演唱的真好,如果能给这首歌加入舞蹈动作就会更好呢!

2、为歌曲创编动作,学习简单的律动。

3、学生完整、自信地表现歌曲,教师评价。

三、总结:

师:感谢同学们的陪伴,特别高兴跟大家一起学习,共同度过了轻松、愉快的40分钟。这节音乐课上你们有收获吗?(生...)

第14篇:小学音乐 郊游 教学设计

郊游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2学情分析

兴趣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因此,我以“郊游”为线索,以情境教学展开活动,增强了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新课标突出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目标中美育的首要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演唱歌曲时注重感情的投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唱歌曲。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嗯,春天到了,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 (学生回答去郊游,板书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师:你们都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呀?你能用动作模仿出这个交通工具吗? (学生回答想乘坐的交通工具,并用动作模仿出交通工具。)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乘坐交通工具出发吧! (教师放歌曲伴奏音乐、学生随伴奏音乐做乘车等动作。)

2、出示春天的图片,学生用好听的词语赞美春天的景象: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野外,这的景色多美呀!谁能用有节奏的语言赞美一下春天? (学生按节奏夸春天。)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来夸一夸春天,我想这样夸,“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我们乐悠悠。”你能像老师这样夸一夸春天吗?(生模仿。)

3、学习歌曲一,二乐句旋律: 师:刚才我们在出发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段旋律。 (老师弹歌曲

一、

二、乐句旋律,学生聆听。) 师:它是歌曲《郊游》里的一段旋律。现在,让我们用“啦”哼唱这段旋律,顺着音乐的台阶,登上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坡吧!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开始登山了! (教师弹琴,C~F调学生用“啦”哼唱,哼唱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熟悉旋律;F调填上歌词唱)

5、学唱

三、

四、五乐句——解决难点: 师: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了,山下的景色可真美呀!老师情不自禁地还想唱歌,听!(师唱)“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我们乐悠悠。”你们想唱吗? (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三、

四、五乐句、教师纠正指导唱错的地方,反复练习。)

四、完整演唱歌曲

1、师:让我们随琴,完整的、慢速度的唱一遍这首歌曲。(学生随琴唱歌。) 师:速度加快了,用正常的速度能唱吗? (学生用中速稍快地速度唱歌)

2、师: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的不同,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聆听歌曲录音)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你感觉是一样吗? 我们男女生合作唱一唱,男生唱第一和第三大乐句,女生唱第二大乐句。

(男女生接唱歌曲。总结出第

一、二乐句要轻巧,跳跃地唱;

三、四乐句要温柔、轻柔、柔和地唱。)

3、师:你们都喜欢这首歌曲的哪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乐句,并唱给大家听,然后其他同学评价、再唱、大家齐唱。)

4、学生有感情地轻唱一遍歌曲,然后学生再有感情地随伴奏音乐唱,学生自评。

五、创编歌词

美丽的春天,可爱的郊外,除了有“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还有哪些美景?把你看到的景象唱出来好吗? (学生创编第二大乐句的歌词。)

第15篇:小学音乐 春之歌 教学设计

春之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的意境。2.能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加之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仅有的十几分钟来开展有效教学。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认真聆听音乐,朗诵《春天在哪里》。2.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意境。 4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

有的同学说春天我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冬眠的小动物也醒来。 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发芽花开了,春天草儿醒来换上了绿的新衣,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天有金灿灿的麦子绿油油的田野,春天真美呀! 2.新课

(1)揭示课题:你知道么,赞美春天的音乐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乐曲《春之歌》。

(2)初听:请你听一听想一想,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的?

多好听呀!这首《春之歌》情绪是优美的,相信同学们一定听出演奏乐器了,对,就是我们熟悉的钢琴演奏的。 (3)作曲家介绍:

你知道么,这首钢琴曲《春之歌》是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选自他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春之歌》是其中最著名的,还被改编为其他乐器演奏,可见人们对这首作品的喜爱。

(4)聆听第一乐段:

①听,音乐开始了,你联想到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像云彩随着音乐随风舞动、像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我们再听音乐感受一下。 ②复听:有的同学有了新的感受,像小花一朵一朵慢慢盛开,像柳叶发芽,大家说的真好。 ③再听:我们看看这段音乐的旋律线。

④哼唱:原来是柳叶柳枝编织了这段优美的旋律呀,咱们一起合着音乐哼唱一下。 (5)看动画完整听:

这段柳枝舞动的旋律在整首音乐中出现了几次?咱们数一数。 柳枝舞动了两次。 (6)再完整听:

两次出现的柳枝舞动的旋律相同么?其他旋律描绘了春天的什么景色。 (7)配乐朗诵:

同学们,请你带着对春天的喜爱和老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诗歌《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陈伯吹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枝头上: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儿香。 3.小结

今天这节音乐可我们欣赏了钢琴独奏曲《春之歌》,认识了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希望你能记住优美的旋律、记住美好的春天。同学们再见。

第16篇:小学音乐《出发》教学设计

《出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听辨和感受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能分辨乐曲两个不同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 3.在教师指导下,感受乐曲音乐形象,并能借助一定的手段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欣赏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出发》

1949年10月,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释火》《行军》《归来》等。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将文学(朗诵)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马尔夏克形象生动的诗句,与音乐共同表达了作品的情节与内容,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与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变化,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引子:

乐曲的引子抽写了火车出站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豉均匀地敲击,小鼓哗啦啦响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勒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第一部分:

在这活跃的背景上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奏出了一支兴高采烈的曲调,音色 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

孩子们离开城市,坐在火车上观看辽阔的原野、欣赏祖国的山河,窗外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幼小的心灵和列车的飞轮一起跳动。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紧接着木音乐器组加入了小号.第二次奏响了该主题。 第二部分:

在弦乐组演奏的轻盈背景上,弦乐、木琴奏出乐曲的第二主题柔和而轻快。表现火车疾驰在祖国的旷野上,表达了孩子们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该主题在弦乐组演奏了一遍,音色亲切而甜美。

在钢片琴伴奏下.加弱音器的小号又演奏了该主题.加上钢管乐器长号强有力的衬托和弦乐组急促的上行音流,音色变得丰满而有气魄。表现火车一往无前地疾驶和儿童情憬向往的心情。

尾声:

乐曲结尾处,木琴、长笛再现第一主题。在全奏的恢弘音响中,火车拉响了汽笛.由快到慢徐徐靠站,到达孩子们的旅行地。

教学过程(一份供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复习歌曲

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伴奏,学生进行演唱。

二、初步感受《出发》

1.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学生感受火车行进的律动。

乐曲的引子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鼓均匀的敲击,小鼓哗啦啦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2.完整聆听乐曲《出发》音频,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1)乐曲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情绪是欢快的。)

(2)你听到了什么?(乐曲中有火车出站的声音、火车拉汽笛的声音、火车前进的声 音以及火车进站的声音。)

师:同学们怎么听出来有火车出站和火车进站的声音呢?(火车出站时,有火车喷气的声音,而且音乐的速度是由慢渐快的;火车进站时,音乐的速度是由快渐慢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这首乐曲就是表现火车出发、行进、进站的,曲名就叫《出发》。

3.教师简介乐曲背景。

1949年10月,乐曲《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首交响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套曲表现了一队少先队员冬天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请学生注意欣赏。

(1)音乐模拟火车启动到行进的音响,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2)火车拉响汽笛的音响,是由什么乐器模拟的?(由小号模拟的。) (3)火车前进的律动,是由什么乐器表现的?(弦乐器、定音鼓与小军鼓。)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A。

教师出示主题A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A音频,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

师:主题A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很欢快。请同学们注意主题A的伴奏,由定音鼓和小军鼓击出的节奏,模拟了火车前进时,车轮与铁轨的“哐哐”声;弦乐器演奏的伴奏音型,描绘了火车在祖国大地上风驰电掣般飞驰的形象。我们再听一遍主题A。

(3)再次欣赏主题A音频,学生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并边听音乐边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B。

教师出示主题B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在聆听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② 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联想?(仿佛少先队员们坐在宽敞的列车车厢里,看着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欢畅。)

(3)再次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

四、完整欣赏乐曲《出发》

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1)主题A和主题B分别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A出现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现时稍有变化,主题 B也出现了三次。)

(2)主题A和主题B出现时,分别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可能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以由教师告诉学生。)

(主题A前两次出现时,都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主题B三次出现时,分别是由弦乐器与木琴、木管乐器、弦乐与钢片琴演奏的;主题A最后一次出现时,是由木琴主奏的。)

五、表现音乐(《出发》表演欣赏)

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出发》,学生随音乐分别用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表现主题A,用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教师提供几种打击乐器,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可教师设计节奏,也可请学生设计节奏,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教师提示乐器的音色特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管弦乐曲《出发》,它是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这首乐曲表达了去游玩的小朋友们高兴的心情,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欣赏到他的其它作品。

第17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500字]

第一单元 妈妈·老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唱歌《鲜花爱雨露》

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

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

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复习《我爱米兰》,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我爱米兰》,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3、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为《我爱米兰》选配一种适当的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3、根据教科书第

六、七页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

三个音乐小活动的题目和游戏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员”

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可分开,也可以边表演边配音。

②“我编你唱”

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要求“叮”“当”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③“看图、听音乐、找乐器”

通过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其他有关乐器的挂图(或课件),选择部分高低音高对比明显的乐器演奏片段,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反思: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在表演过程中积极投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表演。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课件,引入歌曲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教师启发学生谈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摇篮曲》音乐作背景音乐。

①什么是“摇篮曲”?

②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③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4、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5、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教师提示学生:

①听赏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②听赏这首歌曲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7、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可以分组或集体进行。

8、推选一位或几位同学,说说动作的创设意图。

9、歌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反思:

学生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富有想象力。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动作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18篇:小学音乐《唱山歌》教学设计

《唱山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 【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瑰宝,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五、板书设计

第19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3、了解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2、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老师弹的旋律是什么乐曲?(教师弹奏《茉莉花》) 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什么样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盆茉莉花,你们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

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白色的,发出淡淡的香味,一种暗香。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课件,聆听歌曲)

1 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

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的民歌,旋律没有大起大落,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

2、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这首歌曲,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叫做“鲜花调”,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南京小调。

3、学唱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lu哼唱旋律 (2)视唱曲谱

(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4、学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动的表现出茉莉花的特点)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艺术表现

1、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歌曲,根据旋律的走向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

四、相关文化

2 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播放两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师: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河北民歌呢?

教师总结: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

师: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在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揭晓仪式上,由我国著名的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和影视明星成龙共同揭晓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时的背景音乐就是《茉莉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师生共同观赏视频

师:同学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最后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背唱这首歌曲吧!

扩展资料

1、作曲家介绍等与本单元教学有关的资料

3 《茉莉花》是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根据其搜集的六合民歌《鲜花调》加工整理而成的。这首歌把少女爱花、爱美、惜花、怜花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改编后的《茉莉花》在京城一炮打响,并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从此,《茉莉花》优美的旋律在华夏大地传开了。

2、音频或视频资料:

(1)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2)北京奥运会会徽揭晓仪式

3、图片资料 茉莉花相关图片 教学评价:

1、能否随琴视唱歌曲《茉莉花》的曲谱,并背唱歌曲。

2、能否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第20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共)

篇1: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妈妈·老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唱歌《鲜花爱雨露》

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

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

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复习《我爱米兰》,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我爱米兰》,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3、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为《我爱米兰》选配一种适当的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3、根据教科书第

六、七页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

三个音乐小活动的题目和游戏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员”

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可分开,也可以边表演边配音。

②“我编你唱”

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要求“叮”“当”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③“看图、听音乐、找乐器”

通过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其他有关乐器的挂图(或课件),选择部分高低音高对比明显的乐器演奏片段,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反思: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在表演过程中积极投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表演。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课件,引入歌曲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教师启发学生谈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摇篮曲》音乐作背景音乐。

①什么是“摇篮曲”?

②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③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4、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5、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教师提示学生:

①听赏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②听赏这首歌曲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7、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可以分组或集体进行。

8、推选一位或几位同学,说说动作的创设意图。

9、歌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反思:

学生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富有想象力。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动作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2:小学音乐《出发》教学设计 《出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听辨和感受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能分辨乐曲两个不同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 3.在教师指导下,感受乐曲音乐形象,并能借助一定的手段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欣赏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出发》 1949年10月,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释火》《行军》《归来》等。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将文学(朗诵)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马尔夏克形象生动的诗句,与音乐共同表达了作品的情节与内容,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与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变化,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引子:

乐曲的引子抽写了火车出站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豉均匀地敲击,小鼓哗啦啦响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勒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第一部分:

在这活跃的背景上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奏出了一支兴高采烈的曲调,音色 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孩子们离开城市,坐在火车上观看辽阔的原野、欣赏祖国的山河,窗外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幼小的心灵和列车的飞轮一起跳动。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紧接着木音乐器组加入了小号.第二次奏响了该主题。

第二部分:

在弦乐组演奏的轻盈背景上,弦乐、木琴奏出乐曲的第二主题柔和而轻快。表现火车疾驰在祖国的旷野上,表达了孩子们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该主题在弦乐组演奏了一遍,音色亲切而甜美。

在钢片琴伴奏下.加弱音器的小号又演奏了该主题.加上钢管乐器长号强有力的衬托和弦乐组急促的上行音流,音色变得丰满而有气魄。表现火车一往无前地疾驶和儿童情憬向往的心情。

尾声:

乐曲结尾处,木琴、长笛再现第一主题。在全奏的恢弘音响中,火车拉响了汽笛.由快到慢徐徐靠站,到达孩子们的旅行地。

教学过程(一份供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复习歌曲

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伴奏,学生进行演唱。

二、初步感受《出发》

1.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学生感受火车行进的律动。

乐曲的引子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 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鼓均匀的敲击,小鼓哗啦啦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2.完整聆听乐曲《出发》音频,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1)乐曲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情绪是欢快的。)

(2)你听到了什么?(乐曲中有火车出站的声音、火车拉汽笛的声音、火车前进的声 音以及火车进站的声音。)

师:同学们怎么听出来有火车出站和火车进站的声音呢?(火车出站时,有火车喷气的声音,而且音乐的速度是由慢渐快的;火车进站时,音乐的速度是由快渐慢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这首乐曲就是表现火车出发、行进、进站的,曲名就叫《出发》。

3.教师简介乐曲背景。

1949年10月,乐曲《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首交响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套曲表现了一队少先队员冬天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请学生注意欣赏。

(1)音乐模拟火车启动到行进的音响,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2)火车拉响汽笛的音响,是由什么乐器模拟的?(由小号模拟的。)

(3)火车前进的律动,是由什么乐器表现的?(弦乐器、定音鼓与小军鼓。)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a。

教师出示主题a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a音频,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

师:主题a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很欢快。请同学们注意主题a的伴奏,由定音鼓和小军鼓击出的节奏,模拟了火车前进时,车轮与铁轨的“哐哐”声;弦乐器演奏的伴奏音型,描绘了火车在祖国大地上风驰电掣般飞驰的形象。我们再听一遍主题a。

(3)再次欣赏主题a音频,学生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并边听音乐边模仿火车行进 的动作。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b。

教师出示主题b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在聆听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② 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联想?(仿佛少先队员们坐在宽敞的列车车厢里,看着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欢畅。)

(3)再次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

四、完整欣赏乐曲《出发》

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1)主题a和主题b分别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a出现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现时稍有变化,主题 b也出现了三次。)

(2)主题a和主题b出现时,分别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可能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以由教师告诉学生。)

(主题a前两次出现时,都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主题b三次出现时,分别是由弦乐器与木琴、木管乐器、弦乐与钢片琴演奏的;主题a最后一次出现时,是由木琴主奏的。)

五、表现音乐(《出发》表演欣赏)

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出发》,学生随音乐分别用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表现主题a,用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教师提供几种打击乐器,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可教师设计节奏,也可请学生设计节奏,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教师提示乐器的音色特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管弦乐曲《出发》,它是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这首乐曲表达了去游玩的小朋友们高兴的心情,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欣赏到他的其它作品。

小学音乐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