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7 08:34:2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苏教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要点

1、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3、《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D、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4、《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C、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6、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 (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雨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7、《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B、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C、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8、《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

2 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9、《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C、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宽仁大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

10、练习二

A、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 B、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 C、背诵《夏日绝句》。

人杰——人中豪杰。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

3 机智和勇敢。

A、孙悟空:机智勇敢 疾恶如仇 神通广大

B、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

(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 (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C、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上天入地、刀枪不入、腾云驾雾。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疾恶如仇、降妖除魔。

12、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C、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13、《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C、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

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死”表示不可更改。)

D、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14、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4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B、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C、无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对,责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15、练习三

A、跟笑有关的词:讥笑 狞笑 微笑 冷笑 哄笑 大笑 苦笑 狂笑 B、背诵练习三成语: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16、《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B、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的启示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C、四次实验分别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17、《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A、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冲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18、《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文中列举了两个小故事:①交响乐团演奏,演奏者为了一个统一的团体目标,各尽其力,奉献了完美和谐的音乐。②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找了几个小学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实验。

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两个要素,只举前一个事

5 例只能说明协作的重要性,不能说明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第二个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

19、练习四 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20、《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课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1、《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A、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的。”

最大的追求: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和任务。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当前的任务。句意: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22、《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散文,课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就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揭开这一景观之谜的是两个旅行者,课文通过这一奇异的景观,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也要会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A、课后习题2(理解两句话的含义):

①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迂回的战术,先作适当的让步,找适当的机会再去战胜,变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方法。) ②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地生活和学习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困难大到你不能解决时,要学会先退一步,学会暂时让一让,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后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去解决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B、由“雪松的启示”想到: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

23、练习5:背诵成语。

水滴石穿 一心一意 感激涕零 百感交集 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恍如隔世

24、《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25、《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6 A、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①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长,韧性可贵。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B、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前文相互呼应。 C、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无……不……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全班同学无一人不爱他上的课。 ……无不……听了他讲的故事,大家无不啧啧赞叹。 D、熟记作家卡片。

26、古诗两首

A、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诗均是咏物诗。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C、《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作者善画梅,也喜欢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D、背诵古诗及诗意。

《石灰吟》的诗意: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墨梅》的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若等闲:好像平常的事。 清气: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

E、《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像这样的古诗还有《竹石》《秋菊》。 F、补充几首写梅花的诗

27、练习六

①描写四季的成语积累。 ②背诵《马诗》及诗意。

燕山——山名。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开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地奔驰呢?显然,这是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7

28、《莫泊桑拜师》课文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有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A、课文告诉我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视角独特)。 B、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福楼拜:循循善诱、教学有方,关心文学青年。

C、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成名作《羊脂球》,短篇小说名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有《一生》《俊友》《温泉》。

D、福楼拜: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短篇小说《一颗简单的心》。 E、课后习题2(理解句意):

①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这一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写作需要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具备才气。所谓才气,亦即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下笔如有神”。它是坚持不懈写作的结果,作为青年人,可贵之处在于能去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坚持写作。

②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福楼拜指出:要写作,就需要仔细观察,只有仔细观察,才可能准确地予以反映。但是仅此还不够,要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对被写的对象,还必须注入观察者自己独特的思想,赋予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避免人云亦云,毫无个人特色的毛病。

29、《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苏叔阳回忆了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的美好理想,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

A、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自信

B、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

(1)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泛”的意思是透出、冒出。同学们在笑刘老师的风趣之时,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对老师的理解与同情,感到心酸、难受。)

(2)……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浮”在此处指头脑中自然而然涌现了某种感想。确实,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天来临,人们的身心怎会不感到舒展与快意?) (3)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漾”在句中指心中的快乐与甜蜜从脸上向外流溢,使人们看到一个乐观,对生活充满爱与追求、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 C、课后习题3(说说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1)……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表示内容的省略)

8 (2)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表示语意转折) (3)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表示语意未尽) D、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放飞的风筝”是刘老师热爱生活的标志,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助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更能表现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30、《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课文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A、颜回:谦逊、沉稳。 子路:豪爽、乐善。

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充满智慧。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诗》《书》《易》《礼》,编写过《春秋》。贤弟子有:颜回、子路。 C、《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里有不少精辟的语句: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言,诲人不倦。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来自《论语》的成语: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当仁不让

E、“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句话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赏,有着深化中心的作用。 F、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G、水与真君子的相似之处: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31、《明天,我们毕业》课文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作者对老师的赞美、眷恋、敬爱。“天使”是说老师可爱可敬;“大树”是说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不呵护;“海洋”是说老师心胸宽广,三个比喻升华了主题。)

②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与敬意。)

9 ③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表达了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反映了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情。)

B、老师的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 春蚕 人类智慧的天使燃烧的蜡烛…… C、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 D、赞美老师的成语:诲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教导有方

E、马上就要告别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你现在的心情是 ____,此时你最想对老师说____, 对同学说___

小学语文一至十二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保护正确的读书姿势,爱惜学习用品。

(二)认真写好铅笔字,乐于倾听,勇于发言。

(三)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四)勤查字典,主动识字。

(五)认真写好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

(六)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七)读书要有选择,留心观察事物。

(八)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九)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十)多种渠道学语文,自主修改作文。

(十一)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

(十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推荐第2篇: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教学

设计

教材简析:

《孔子游春》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2册。课文主要写了孔子和弟子们来到泗水河畔游玩,河边春景异常美丽,而孔子却一直在看水。他非常专注、投入,动情,从平常的水中悟出了深奥的道理,并把自己的感悟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去感悟做人的道理。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善于从大自然中去学习,孔子看水的过程其实就是他学习的过程,他遇水必观,专注于此,动心动情,才有所悟;他的教学方式也与众不同,善于和弟子们对话,在对话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获得,充分反映了孔子这个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善学善教。

设计理念:

当教师与文本对话中把握了文本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后,就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教材去探究发现、体验感悟,促进学生心灵智慧的发展。因此,教学《孔子游春》一文,除了让学生理解及体会孔子关于“水”的见解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一起去经历孔子观水的过程,由孔子的“观水”和“悟水”,进而引发学生对孔子“如何学习”的感悟;由孔子与学生关于“水”的对话,引发学生对孔子“如何教学”的感悟,在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见识,历练学生的智慧。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再次穿越空间,来到两千年前的春天。

二、新授

1.出示音乐和相关的文字,老师领读,学生接着读 (1)学生读文字

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读。 (2)面对波澜起伏的泗水

2.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9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写了孔子对水的情谊? (1)学生默读课文 (2)师生交流

(3)有没有写不直接写水,但是能看出孔子对水的情谊

1

哪个词语让你看到孔子对水的情谊。

(4)你们觉得哪一个小节最能表达出对水的情谊。 第八自然段

3.文章的第八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学生说 (2)板书:真君子

(3)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请大家再读这段,根据你的理解找出原因。 (4)学生自读课文 (5)师生交流

学生:我从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教师板书:(四个词语)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水被称为真君子是因为……(回顾板书)

4.一定让你想到了很多成语、古诗、课文……再读这段话,请大家在书上做出批注,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开始!

(1)学生再读、再写,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4)还有哪句话让你有感受? (5)还从哪些地方感受? (6)最后一句谁来说说? 师生交流

谁来轻轻地读这句话?(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之) 这善施教化的水啊,是当之无愧的“真君子” (7)同学们,水仅仅有这四点美德吗? 师生交流

课文中没有写出来,选择其中的一句,把他补充完成、出示:水清澈透明,一望而见底,它好像 。 水 ,它好像有毅力。 水 ,它好像 。 (学生说,教师点评)

5.同学们你们都是孔子的知音,他出生在泗水河边,短短的一段话,包含了他对水的什么样的感情啊?

2

6.水在孔子的眼中仅仅是水吗? (1)师生交流

(2)孔子如此深情地凝望着泗水的碧波,如此动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齐声朗读出示的一段文字,有音乐 你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命的乳汁……

7.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乐水”,说明孔子对水喜爱。弟子们还听出了什么? 师生交流

(教育弟子,教育自己……)

8.他的弟子们有没有领悟到呢?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的第三部分,从中寻找答案。(1)师生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2)颜回的志向是什么?孔子的志向是什么?

(3)同学们有一本书,叫做《论语》,有这样一段话,自己读读,读不懂的地方结合注释,想一想。(出示)

(4)学生读 (5)师生交流

9.据史书记载,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怎样的人呢? (1)师生交流

(2)心怀天下、睿智、伟大(师生交流,随机点评)

10、作者为什么会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10.司马迁曾经这样评价过孔子,出示:…… 他认为孔子的德行高不可攀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孔子:“……” 鲁迅先生也说过:“……”

他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极高的评价,……难怪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让我们再读孔子的名言,结束今天的穿越时空之旅吧 读孔子的名言

推荐第3篇:苏教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师:螳螂和蝉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写“螳螂捕蝉”故事的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3.讲讲螳螂和蝉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螳螂 蝉 黄雀

四、细读“螳螂捕蝉”的故事。

1.用“——”划出你认为最有道理的那句话。

2.指名回答,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祸患。

3.填写图表,体悟成语的意思。

师:他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同桌交流。 独立填表。

一心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4.从哪里看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教学预设: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抓住描写“螳螂”“蝉”“黄雀”动作神态的词句,品味它们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起因: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不准别人再来劝阻;经过: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阻吴王;结果: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不顾) 隐伏的祸患

蝉 露水 螳螂 螳螂 蝉 黄雀

黄雀 螳螂 少年

推荐第4篇:苏教牌语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

苏教牌语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学习并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记叙顺序。 重点、难点:

试从写法角度指导阅读,走近人物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读这段文字,猜“他”是谁? 2.“钱学森”(板书)。 3.生谈谈对他了解,师小结。 4.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新词。1.听写含生字的词语。 额头赴美留学富裕诚恳贡献 重点指导“裕”(巧记字形、字意) 2.对照屏幕同桌互相批改听写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或最有把握的一节。2.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探究语言,体会情感。

1.回顾写人文章的共同点(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人的经历等)。

1

2.画出文中钱学森的语言,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批注。3.交流。

预想:(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补充)想想现在钱学森他在哪?生活怎么样?他想回到那儿?

②齐读这一节,最让你心头一颤的字眼是什么? (出示:第4节)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

①比较两段话,扣住“我”“我们”细小差别言外深意。 ②假如你也是一名留学生,听了钱学森诚恳的话,你会怎么想?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两节。 4.小结读书法。

5.找出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有何用意?(对比呈现,衬托写法)。

五、记叙顺序──例叙又妙用。

1.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读第1节,想想时间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放在文章的开头?

(倒叙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再读第1节,(出示第1节)“想到前方……而是火箭的舱壁!”

六、回读颁奖词。

七、学后谈谈你对钱学森这个人怎么看?

八、作业。

借鉴本文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教学设想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淠河之滨,大别山下,目睹新秀风采,聆听名家点评。小语专家高林生老师回望当前阅读教育误区,细说阅读教学目标体系。南湖一小潘校长执教精品课例《钱学森》则是对我在震惊之余,重新认识阅读教学,并在实践操作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夯实基础,扎实阅读。

小语专家崔峦说过:小学语文姓小,干什么事?读好书,写好字,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通顺,这叫“基础”。我组织学生当堂听写,反馈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设计不同形式朗读,

2

能根据语境写一段话。听、说、读、写,每一环节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这是语文的必修课,也是形成语文素养重要途径。这在秀“新”出“奇”年代里永不过时的旧招,虽老套但实在有效。

其次要明确阅读的年段目标,从写法角度读文章。

《钱学森》一文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抓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注意不同文体的写法,更要有篇章意识。”我在设计《钱学森》一文时,这篇写人的文章有它的独特性。它在叙述中采用倒叙手法,让人印象深刻,文中主要采用语言描写人物形象,使用衬托表现手法,我没有从零点开始,试以习作角度,根据以往写作经验进行阅读,让习作指导阅读,而在阅读后巩固习作方法,让阅读与习作进行长线结合。

以上两点是我在参加华东三省六市小语协作交流活动中最大的感触。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但我希望传递给大家的是对阅读课一个新认识,一个新的阅读视角,让阅读手段化更清晰,每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的放矢。

推荐第5篇:15苏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

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教科书里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体会转化可以多样 例2 通过假设和调整解决问题,体会假设与调整可以多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加强对策略的体验和方法的领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各种策略对于解决不同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知识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合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新颖、复杂的问题,体会一个问题多种方法及各种策略之间相互的关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转化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 , 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3题。

第二课时:假设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① 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 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第6~9题和思考题,了解“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2.在不断练习和反思中,感受运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了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转化和假设的策略)你们学会了吗?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这两个策略的运用情况,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

二.练习应用

1.练习五第6题。

出示题目:要求先画图表示题意,再解答。 要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可以通过上层放书的数量100本,及所对应的份数5,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中、下层各放了多少本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去思考,如把比转化成分数来解答。

2.练习五第7题。

结合图引导思考:根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2∕3,可以想到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路程也是客车行驶路程的2∕3,接着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并解答。

3.练习五第8题。学生读题,出示右图:

先在图中表示出第

二、三堆的白子和黑子。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可能在第

二、三堆中把白子和黑子平均分,可让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特殊情况。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第

二、三堆中的白子合起来正好是完整的一堆棋子,也就是60枚,再加上第一堆中白子的数量,这样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4.练习五第9题。出示题目和表格。 先假设两种球分别投中的个数,再通过试验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 5.练习五思考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答。 6.课外了解。(第32页“你知道吗”)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渗透国情教育,并思考解决。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策略在特定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推荐第6篇: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是作家刘燕敏撰写的一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小品文。本文讲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有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即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两个旅行者在大雪纷飞中仔细观察,揭开了谜底——东坡雪大,只有雪松枝丫富有弹性,没被积雪压断;西坡雪小,各类植物都能存活下来。两位旅行者获得启示,启发人们“对于外界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篇课文是根据作者原作改编成的,原文内容为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边沿的夫妻,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打算作一次浪漫之旅。他们来到这个山谷,不仅发现了谜底,而且得到启迪,感情重归于好。树的智慧,给予人智慧的启示,学会智慧地看人生、看自己„„

【设计理念】

生本教育理论,同样给予我们智慧的启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就是应着力将教,最大限度转化为学,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真正将学习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一种学生自主的、灵动的、深刻的、丰富的、充满魅力的活动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所关注的不应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末尾要“告诉”我们的感悟结论,更具价值的,是自主学习过程的展开及过程中的经验唤起、情感体验,阅读积累的内化运用,学生的智慧生成、心灵启迪等等。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大堂生生互动中经历“感受谜、联系生活与已有读书积累感悟雪松特点、产生自己的体验发现、读原文进行比照历练智慧”的过程,即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在老师设计的智慧话题的深入探究学习中去思索、去联系、去体验,和教材中的精神、情感、智慧进行对话,和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进行对话,和学习同伴进行思维碰撞、智慧启迪,从而丰富智慧,提升精神境界,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读题质疑解疑,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研读描写雪松的句段,联系生活与已有积累,感悟雪松的特点,引发思考,自己尝试给课文写结尾。

1

3、朗读原文,与本文比照,产生新的启示,读书读己,历练智慧。【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解疑,了解主要内容。

1、这节课学习新的课文:揭题齐读。

2、初读课题时,你曾产生了哪些疑问? (交流: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板书)

聆听点评:题是文的眼睛,读题时产生问题,就为读书思考开启了一扇窗户。

3、通过自学,你又解决了哪些问题?

(交流:谜:£1;谜底:东坡雪大,很多树没有雪松的本领,渐渐丧失生机,只有雪松存活下来;而西坡雪小,少量积雪压不断树枝,所有的树都存活下来。)

师评点:读书就要这样:读中质疑,思考解疑,渐渐把握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能力,到了高年级,就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在自读思考中有整体把握,运用已有读书经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渐渐提高阅读能力。本课教学,就由读题质疑开启,在自读自悟中,既检测了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又积累了读书概括的经验方法,更培养了自能阅读的习惯。在生生互动交流中,老师不仅关注学生读书内容的感悟,也注意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品读句段,感悟雪松特点。

1、师捕捉谜底中话语:刚才在交流谜底中,大家都谈到雪松有一个反弹的特殊的本领,关于这个本领,文中有一段细致描写,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文字,细细品读。

2、出示文字:由于特殊的风向„„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自由多遍朗读→指名朗读。

3、用心品读这段语言文字,你产生了哪些感悟?将你的读书思考与学习同伴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并商议好小组汇报方式:是中心发言人负责还是人人汇报。

预设:

A、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弹性”表现雪松的枝条机动灵活,“弯曲”读出雪松面对压力与困境作出暂对的退让,随机应变。

B、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老挺拔的身姿„„“反弹”:雪松伺机行事,以退为进。

C、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感悟到雪之大之猛烈,松树得承受多大压力!但在承受压力时又适时退让,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最终让自己生机勃勃。

2

(交流中学生随机板书)

小组大堂展示后,引导生生互动交流:或对某一句段的感悟作补充,也可由语言文字想开去:在你的知识积累中,也有像松树这样“弯曲”、“反弹”的人与事吗?师作适时点评,引导联系阅读过的名人故事,身边故事,自己亲身经历等用具体事件类比感悟。

(设计意图:生本语文课堂中的老师角色,是指引者、帮助者,提供话题、创造思维碰撞情景舞台的总设计师。根据教材特点,关注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知识经验与学习需求,本着生本理念语文教学“大阅读、大积累、大思考、大表达”的特点,与学生产生意义关联,设计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精神成长有意义、有价值的话题,真正将教材看作是学习的开启,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建构人格、提升精神、丰富情感、学习生活的一种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紧扣住语言文字品读,而且由文字想开去,联想到阅读所积累的“以退为进”的名人故事、身边故事、有关名言、自己的亲身经历,由此谈及自己的感悟与启示,对故事中蕴涵着的哲理,产生自己的真切感悟。学生在用心倾听、积极思辨中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感悟、真正将学习成为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的过程,学生也在师生共赏中养成了良好的品读、表达习惯。)

三、书写启示,读写课文。

1、普普通通的雪松,却拥有如此可贵的品性,面对如此困境,承受着那样巨大的压力,最终却生命依旧,生机勃勃,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你能尝试着做回哲人,用几句精练的话语写一写吗?

2、投影仪展示:组织赏评。

3、引导朗读课文结语:你们用自己的感悟诠释了文中两位旅行者的启示,真是慧心慧眼啊!

(设计意图:课文的收尾表达比较直白,如若直接“读知”,对于开启学生新智意义就不大。此处环节设计,旨在对语言的品读、理解、感悟、运用于一体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在读书亲历、体验探究中历练智慧能力,在与智者交流、切磋对话、得以印证中建构积极情感与智慧。)

四、原文比照,历练智慧。

1、师:其实,课文是根据一篇文章改编成的,想读读原文吗?刚才我们读出了雪松的智慧,用心读过原文,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启示?

2、出示原文,师生共读。

3、交流新的读书收获、启示。

预设:A、松树面临困境,凭借自己反弹的性能度过生命危机。这是松树的智慧;而这对

3

夫妻能以雪松特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危机,得到启示,从而破镜重圆。人能以自然现象得到启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人的智慧。B、拥有发现的慧心慧眼。C、谈及自己:面临过重压力,不正向抗争,可随机适度退让,或从别的事物得到启示,以求反弹。

(最后板块,如学生还没谈及旅行者,即引导:你的感悟很真切,但是还没有跳出松树的智慧感悟框架,还能换个角度来思考吗?如果谈到,即引导:你还能从旅行者身上读出他们的生活智慧,思维很是新鲜独特,其他同学也能来谈谈吗?谈充分后引领至自己的为人处世学习,谈自己的感悟)

4、小结:很欣赏同学们的智慧。的确,我们从夫妇身上可以得到很多启示:首先,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可以退让一步,这不是弯曲也不是倒下,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与艺术;另外,我们读书、读人、读己、读世界要从多个角度,来丰富思维,提升认识,历练智慧!

(设计意图:读书,终极目标还是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学生徜徉在乐趣无穷的智慧挑战之中,这一设计又为学生思维的认识提升提供平台,学生走进了这对夫妇的心灵世界,在交流碰撞、快乐生成中启迪智慧,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生活。语文课堂,也真正成了学生语言、精神、智慧同生共构的过程。)

附板书:

17、山谷中的谜底

谜 弹性、弯曲、反弹

雪松 以退为进、随机应变、不屈不挠

谜底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推荐第7篇:苏教五下《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炼中心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马朝虎的《水》,作家马朝虎,他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口,图片)当时,村子里的人想要吃水,那路途实在是太(远了),那泉眼实在是太(小了),那排队等待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当时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请我),于是,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口,板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马朝虎的故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

二、自读交流,感悟水的珍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水的珍贵,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把你的阅读收获带到小组内讨论。

生准备(师:要用心去找,可能就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2、交流

师:好了,现在咱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小组内同学在发言的时候,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自由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因为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预设1:生:我找到了奔跑跳跃、大呼小叫这两个词。(口)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突出)然后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1) 说说你的感受。

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

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生活: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个村里的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大呼小叫些什么?

交流。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准确地表达了孩子们此刻的感受,找一找,哪个词?(生:痛痛快快)就请你痛痛快快地来读一读。

哪里还表现孩子们的这份痛快。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比较:生活中,我们洗过无数次澡,可是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生:不会),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生:不会),可作者却会,为什么?(感受水的珍贵)。

(2)指导读:师:久旱无雨,天降甘露,怎么不让人痛快呢?瞧,男人们(短裤),女人们(长衣长裤),让我们再次和他们一起感受这上天赐予的快乐(男女声分组读)

(3)说话:下雨天,真是 的日子啊!(口)

(4)导学案当堂检测1:透过这场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我还看到了 (老人、牛羊、花草),他(她、它) 。

(4)板书、回读:一场普普通通的雨却能让大家这么痛快,为什么?(生:),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乐,更衬托出了缺水之苦(板书),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预设2: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权威、幸福和痛快。

(1) 说说感受

体会到水很珍贵,因为水窖还用锁锁着,(口水窖图)这就是水窖。

联系实际:你家有水窖吗?(没有)你打开水龙头洗手、洗脸需要经过妈妈同意吗?(不需要)这把锁锁住的仅仅是水窖吗,还锁住了什么?(对水的渴望、快乐、清凉、幸福)

(2)指导读:你们说的都很好,细水才能长流呢。有了钥匙,才可以打开水窖,它是权威的象征;有了钥匙,才可以享受水的甘甜与清凉,它又是幸福和痛快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预设3:(口)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啊啊的大叫了起来。

(1)说说感受,他们会叫些什么?

(2)师生对话提炼:

师:啊啊的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带来的? 生:水

师:多少水? 生:一勺水

师:一勺水几个人? 生:四个人

(3)回读:炎炎夏日,身体里的水仿佛是被风干一样。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快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生气全无,(口,图)这时候最需要什么?(水)水在哪里?(水窖)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4)指导读:母亲为我们四兄弟消暑,却没有留一滴给自己,而是笑着锁上了水窖。从母亲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她对水的珍爱,让我们把这种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生读,推荐读。

【过渡】虽然只有一勺水,但却让我们都舒服的啊啊大叫起来,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跃入你的眼帘,让你怦然心动,谁来补充?

预设4:(口)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1)说说感受。

(2)句式辨析:

原句:

改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身体。

师:这就是细节,这里的细节描写能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种前所未有的舒服,一份酣畅淋漓的快感,让我们通过读把这份美丽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指生读,评价。

(3) 引读: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这样细腻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一勺水,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

(4)诗改文,读:其实这段话也深深打动了老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口,文字+音乐)

师读,生评(读得怎么样,透过老师的朗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把你的这份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自由练读,指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默默地享受这一勺水带来的美妙体验。

生读,生评

(6)(口,导学案当堂检测2小练笔),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了这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你也来写一处场景,也用上细节描写,请大家打开导学案,完成当堂检测第2题。

生动笔,交流。

(7)回读:孩子们,这就是细节描写的美丽,作者马朝虎通过细节描写,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口)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将渴 说成饿的话。

师: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

(这里把渴说成饿,一个饿字道出了水对生命的不可或缺,水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命延续的食粮了。)

三、读文质疑,小结写法

1、快读全文,看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待会儿我们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读,交流

预设: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答,师揭示写法:苦事乐写,反衬。(板书)

2、回读:难怪人们都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读)

四、总结延伸

1、师:咱们高邮藉作家汪曾祺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口,齐读)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及,无非是水。水乡的人们,性格也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

他还说过,水影响了我的作品,也影响了我的性格。孩子们,我们很幸运,因为家乡高邮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让我们把这份幸运保持下去,所以我们得保护我们的水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口)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此时,水,绝不仅仅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它还成了( )最珍贵的东西。口)谁来补充?

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水,成了(说自己心里的答案)( )最珍贵的东西。

五、作业

1、推荐阅读:课后读读马朝虎先生写的《微笑如花》这篇文章,再次感受作者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2、日记:读《水》有感。

附板书: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缺水 得水

苦 事 乐 写

反衬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为了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水的珍贵,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文悟情。

1、紧扣中心,凸显主线。

纵观全文,处处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句来写。可以说,抓住这句话,就抓住了课文的根本。为此,我在设计学习过程时,从中心句入手,围绕中心句,表现中心句,深化中心句。课始,复习引出中心句,课中引读中心句,课末升华中心句。紧扣中心,使整堂课学习主线明晰,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2、紧扣文本,阅读感悟。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珍贵,在这节课上,我紧扣文本,突出两个场景洗澡、勺浴,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洗澡场景抓住痛痛快快,勺浴场景抓住三个滑过,通过自读感悟、引读体会,逐步感受水的珍贵。在品读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3、立足文本,读写结合。

描写细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为此,我立足文本,努力寻找读写结合的最佳训练点。在品读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感受描写的细腻传神。然后,及时让学生进行仿写,描写一个场景、一段经历,内化课文的写法。

4、揣摩表达,体会写法。

本文通篇采用反衬的写法,苦事乐写。长期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很多,朗读训练扎实,但揣摩写法有所淡化,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我从本文的特点出发,努力引导学生揣摩表达,体会写法。在品读两个场景的过程中,我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从狗尾巴草的变化,体会缺水的苦涩;从洗澡的 痛痛快快,舒服得啊啊大叫,想象缺水的苦涩。学生在揣摩写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推荐第8篇:苏教六年级班主任总结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我是学期中途接手六(2)班,自从接手之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规范等没到位。作为班主任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我就从现在开始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班带好。半学期来,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六年级班的班主任工作。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有“爱心”与“责任心”。自己也确确实实做到了,也使我体会到了与学生在一起的快乐,自己不计回报的付出通过我的努力和学生、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配合,有让人高兴的进步,我希望下学期能顺利地把他们平安的送出了校门。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

二、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因此我利用每天晨会、周五的班会,结合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再做相应的教育。

三、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

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利用学校办的各种活动如:“庆国庆60周年唱红歌活动”“运动会”、“庆元旦、迎新春朗诵比赛”等活动来活跃身心,鼓励孩子参加活动,增强自信。欣慰的是在几次活动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利用取得的成绩来鼓励他们,只要努力我们能做到,而且做的很好,要继续努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也利用家长会、或是平时放学时与家长进行交流。

当然我做的还很不够,班级管理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发现问题,并马上解决问题,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处理。通过这半年的学习锻炼,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

五、经验教训 当我接手这个班并在我的带领下,学生积极配合重新选出班干部,并明确各班干部自己的职责。并制定了班级公约,这一条是很重要的,因为班级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对班级的环境进行了布置,有“看我有多棒!”“心灵手巧”“团结一至”等栏目。有良好的学习坏境才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更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每个月跟换“看!我有多棒!”“心灵手巧”学生工作品。

全班学生能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规定任务和临时布置的任务,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只有少数学生不太认真,但是在老师、班干部的监督下他们也在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参加我校举行的校运会中荣获奖项很多,在“庆元旦迎新春朗诵比赛”中我班的集体朗诵取得五六年级组第一的好成绩,总之我班乐于参加各种活动,是团结向上凝聚力好的班。个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特别在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有明显的提高。

各班干部都积极认真履行职责,都积极发言,勇于检举不良行为的学生,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监督,使原先少数有点调皮的学生都有种无形的压力,这是良好班风建成的重要原,总之前面的这些进步离不开班干部和我的督促,更是离不开学生的自觉。

1、选好班干部,制定好班级公约,使他们各施其责。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2、落实卫生区域到个人。

3、期中评出班级优秀学生,并表扬好的学生。

六、不足之处

我班的差生较多,有几个同学经常无故旷课,对于这种学生我们只有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加他们的信心,促使他改正了这个毛病。当然,在工作中我同样出现了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工作中不细心造成了很多的工作失误。今后工作中要多向老教师请教管理方面的经验,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克服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

推荐第9篇:苏娓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

总结

时光匆匆我,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我担负六年级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严厉认真,勤奋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定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相当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想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本班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外一方面,这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还好。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先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天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研究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固然辛劳,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预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凡卡』 的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假如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烦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预备有针对性地讲。学生动,不烦闷,我还为此预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预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烦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想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求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保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天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遭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惭愧,由于有时我实在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意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遭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本来正常的讲课遭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 益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习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爱好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爱好。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没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可能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由于只有语文水平进步,他们才能进步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下河实验学校

苏娓

推荐第10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苏教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准备:三角尺、铅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唤醒旧知,孕伏策略

同学们,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

1、小军站在操场的中央,先向前直走100米,然后左拐直走70米,再向左拐直走100米,请问现在小军离出发点多远?

(1)(一致认为是270米)真的是270米吗?有不同意见吗?

(2)生:70米

(3)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4)要让题目的文字描述变得更直观,我们可以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

(课件出示图)画了图之后,是不是简单明了啊,由此可见———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

2、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长方形。

师:在自己本子上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 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 (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 师:下面我们做几个复习题,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1)长8米,宽4米,求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长8米,面积32平方米,求宽是多少米。 (3)面积是32平方米,宽4米,求长是多少米

3、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1 1 师:刚才我们画的是一个面积确定的长方形。如果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

生:(先讨论,并进行比画和想象。) 师:请同学们汇报讨论结果。 生1:可以把长增加。 生2:可以把宽增加。

生3:可以把长和宽同时增加。 师生共同小结: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长方形的长和宽增加或减少,面积也会随着变化。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变化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的文字部分,指名读题。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画图分析。

师:这道题和我们刚才做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想比更难了。

师:这道题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光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 生1:不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 生2: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 师: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同学们觉得可以用什么策略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生: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

师:画图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画图)画图能够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板书:复杂—→简单) 师:我们该根据什么来画呢? 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来画。 师:都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师:那我们先画什么呢?(教师引导先画一个长方形,标示出长8米,后面的留着让学生自己画)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画示意图时,要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全在示意图上表示出来,以便帮助我们分析题意。 生:(独立尝试画图) 师:(可以指名几位学生到数码展台上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可选择画的好的和差的各1人到台上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说说画图的过程,并要求结合示意图说明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师: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图画得好?哪些图需要改进?

师:画得好的示意图有什么标准?

引导得出:(1)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2)所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22 师:课件展示画示意图。 师:画图之后再来解决问题,你愿意看着原来的文字思考还是看着图形思考?为什么?

生:看图形思考,比较方便。

师:画图后,你发现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生:两条长边都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没有改变。 师:比较原来花圃和增加部分,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生:增加部分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花圃的宽。

师:从图上看,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3米相乘的积。

师:现在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 生:(自主列式计算)

3、列式解题。

师: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18÷3=6(米) 6×8=48(平方米) 师:18÷3求的是什么? 生:求的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4、回顾反思。

师:刚才我们为什么需要画图呢?

生1:没有画图时,光看文字, 看不出花圃是怎样变化的。

生2:画图之后,可以看出长增加了,但是宽没有改变,就可以先求出宽。 师:看来,画图确实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画示意图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生:(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所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景,灵活画图。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下面老师要考你们一下,有信心接受吗? (1)出示“练一练”:

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这道题目中,长方形面积鱼池的面积为什么会减少? 生:因为宽减少了5米。

师: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能在图上画宽减少的过程和面积减少的部分吗? 生:(学生在书上图中画出减少部分) 师:(展示学生画图的过程)

师:宽减少,是往图形的哪里画图? 生:是往长方形里面画图。

师:画图之后,再和文字叙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3 3 生:文字很长,画图比较清楚。

师:通过画图,你发现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化? 生:宽变化了,长没有变。

师:根据画出的示意图,你认为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现在鱼池的长? 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师:(展示学生列式解答和思考的过程) 生1:150÷5=30(米)

(20-5)=15(米) 30×15=450(平方米) 生2:150÷5=30(米)

30×20=600(平方米) 600-150=450(平方米) (2)拓展练习,综合应用。

师:这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出个更难的?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李镇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师:这道题长和宽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生:(画图、讨论、合作、交流。) 师:经过画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根据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宽,因为长增加时宽没有变。48÷6=8(米)

生2:根据宽增加4米,面积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长,因为宽增加时长没有变。48÷4=12(米)

生3:再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原来的面积:8×12=96(平方米)

师: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但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增加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长和宽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学习的知识如果不画图,那会怎样呢?(生:很难)画了图之后呢?(生:好多了)是的,数学在我们眼里,有时就像带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高深莫测,其实当我们走近它,可以借助一些方法,比如画图、列表等方法揭开那层面纱,你就会发现:原来数学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这就是画图的好处,其实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早就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周王仁教授也曾经说过:画图是一把金钥匙,希望大家用好这把金钥匙,去打开数学的大门,发现更多的奥秘,好吗?

寸石镇安义学校

刘战胜

2015年3月31日

4

第11篇:六年级下册《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第七课

消除火灾隐患

教学目标:

了解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避免火灾发生。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

教师出示教材图画并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二、安全博士

1、用火、电安全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2、居家防火不容忽视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三、安全训练营

1、一起和爸爸妈妈检查家中用火、电安全事项

2、你认为家中还应该注意的用电安全事项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八课

学习急救知识

教学目标:

掌握简单的家庭自救、急救知识,以便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及时采取正确措施,进行自救。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

教师出示教材图画并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小组交流

二、安全博士

1、家庭急救箱

2、家庭急救三原则 ① 迅速排出致命和致伤因素 ②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置 ③ 及时向医疗机构呼救

3、伤口紧急处理 ① 一般伤口的处理 ② 头部伤口的处理 ③ 手指伤口的处理

4、如何做人工呼吸 ① 畅通呼吸道 ② 垫高颈部头后仰 ③ 正确吹气细观察

三、安全训练营

翻开你家的药箱,看看里面有什么药品?还缺少哪些药品,请你妈妈去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九课

防盗防劫术

教学目标:

进行防盗防劫安全知识教育和女生防性侵害知识教育,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

教师出示教材图画并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二、安全博士

1、防盗、防劫提示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2、女生还需防性侵害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三、安全训练营

有人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真的对所有陌生人都横眉冷对吗?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与陌生人交流而又不致于上当受骗呢?就这个问题与班上同学讨论讨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十课

预防甲型H1N1流感

教学目标:

了解甲型流感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甲型流感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

教师出示教材图画并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二、安全博士

1、甲型H1N1流感病毒介绍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2、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途径的预防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3、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册

三、安全训练营

当你周边的同学有类似甲型H1N1流感症状是,你该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预防心理疾病

教学目标:

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能主动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

教师出示教材图画并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二、安全博士

1、学会面对烦恼 ① 转移注意 ② 自我控制 ③ 合理发泄 ④ 自我安慰

2、关心同学心理健康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三、安全训练营 根据教材进行心理小测试

四、快乐魔法笔 组织学生游戏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5 第十二课

当龙卷风和雷电发生时

教学目标:

掌握龙卷风和雷电发生时的自我保护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

教师出示教材图画并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二、安全博士

1、如何躲避龙卷风?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2、防雷十大秘诀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3、生存手册串串烧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三、安全训练营 设计最佳撤离路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第12篇:六年级下册成数教学设计

《成数》教学设计

张月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2.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3.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认识“成数,理解成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成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材分析:

成数的问题是百分数知识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教材先介绍了什么是成数,以及成数表示的具体含义。通过例题2组织学生学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成数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成数问题可以转化成百分数问题进行解决,学生有了解决百分数问题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题目中的成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

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90的20%是多少? (2)60比90少百分之几? (3)10比6多百分之几?

2.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解决了商场商品打折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和百分数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巧用迁移 认识成数。

投影出示教材农业生产图。教师结合教材介绍成数。

1.百分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

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2.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是2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是35%。

3.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例如: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产三成,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三、渗透思想 教学例2 1.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2)探讨“节电二五成”的意思。

“二五成”表示什么意思?“节电二五成”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五成”就是25%,“节电二五成”就是表示今年的用电量比去年减少了25%。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现在,大家明白了“节电二成五”的含义,算一算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计算思路与方法。 解法一:

先求今年的用电量比去年减少了多少万千瓦时,再求今年的用电量。 350-350×25% =350-87.5 =262.5 (万千瓦时) 解法二:

先求今年的用电量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今年的用电量。 350×(1-25%) =350×75% =262.5(万千瓦时)

3.提问:说一说,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成数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解答成数问题时,现根据题意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再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当堂训练

五、总结回顾 板书设计:

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一成:10% 二成:20% 三成五35% 350-350×25% =262.5(万千瓦时) 350×(1-25%) =35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第13篇:六年级下册, 成数教学设计

《成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二第

4、

5、15题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

成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解题方法,并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折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解题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成数”,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报纸和电视的新闻媒体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对成数知识概念并未真正理解。学生也很少会将生活中的农业成数与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进行规范指导,使之形成系统的概念。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归纳总结法 。 学法:对比、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成数,了解成数的含义,能灵活解决有关的成数的实际问题。 2.通过成数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善百分数的解题体系。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具体含义,并能灵活解决有关的“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沟通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完善百分数的解题体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列式计算:(1)150的20%是多少?

(2)30比90少百分之几?

(3)100比60多百分之几?

2.说一说:几折就是十分之(

)也是百分之(

)。 八折就是十分之(

)也是百分之(

)。 七五折就是十分之(

)也是百分之(

)。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成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收集有关成数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成数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形成对成数的初步认识。同时通过复习百分数和“折扣”的相关知识,以唤起学生对百分数和“折扣”的相关知识的回忆。因为“折扣”与“成数”虽然运用不同,但解题方法基本相同,因此复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也能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互动新授。1.理解成数的含义。

(1)让学生出示课前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收集到的有关成数问题的信息,进行全班交流。 (2)刚才大家举了很多有成数的资料,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三成五”呢?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3)填一填

“一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五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八成六”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二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4)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设计意图:有了折扣理解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成数接触较少,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理解,并通过练习反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题中知道什么信息? ②要求什么问题? 2.同桌讨论交流。

①“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

“节电”是什么意思 ②单位”1”是什么? ③怎么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解题思路。

思路一: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独立解答问题,集体订正。 5.回顾与反思:

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①理解成数的含义,把“成数”化成百分数。 ②明确谁是单位“1”。

③按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解答。

6.反馈练习: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将成数问题和出境旅游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成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归纳总结方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归纳,沟通成数和百分数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4.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2.下列商品的零售价都是把进价加二成五后确定的。你知道这些商品的进价吗?

3.一种计算机现在售价是7320元,比去年同期降价二成五。去年同期这种计算机的售价是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4.某乡去年水稻总产量是160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五,今年水稻总产量是多少吨? 5.某种录音机的利润是进价的四成,已知它的零售价是每台480元,求这台录音机的成本是每台多少元

6.拓展提高:红星电器商场开业,所有商品均降价一成销售。汪叔叔买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加上20元的运费一共花了4250元。如果不降价,汪叔叔买这两件商品该花多少

钱?(不计运费)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简单的题由学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错题和难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点拨,使学生能巩固已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齐总结。

①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②成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

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几成几就是百分之几十几。 ③在解决有关成数的问题时,一般要先把成数化成百分数。 ④成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与解决百分数的应用题相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成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一步完善百分数的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5题、2.教材第15页练习二的15题。【板书设计】 成

方法一:350-350×25%

方法二:350×(1-25%)

=350 -87.5

=350 ×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第14篇:六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学设计

用快乐传递快乐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台子镇中心小学 刘爱青

近读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感慨万端。 这本书文笔朴实清鲜,思想求真务实,敢说真话实话,敢于解剖目前教育现状,真的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书中有很多篇我都很喜欢,如开篇《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做最出色的老师》《努力去做几件事》《呼唤风格》等,这些文章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深入的剖析、新锐的理念、独特的视角、无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快乐,作为小学综合教师,这应该是给我最深的触动了。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有这样一段对话:“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穷人,老师说,这很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要安于清贫,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

— 1 —

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和我们当今教育中强调教师要微笑面对学生是同一个道理。这一点我做到并且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四五六年级上课,因为综合课时量比较少,在完成规定任务后,给同学们讲解一些关于历史人物,事件题材,让他们走进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每当我讲解这些内容,学生们都会翘首倾听,甚至还会追根问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快乐。我就因势利导,把综合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综合实践同我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生动活泼的传递给孩子们。师生之间没有了任何隔阂,学习效果和课堂纪律出奇的好,以至于很多学生都特别希望我能多上几节专科,能多陪陪他们聊几句。大家都知道,原来我还教着校本科,很枯燥乏味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将它定义为“快乐礼仪”,在快乐中学到礼仪知识,这点,已经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和同学们的认可与好评。我常想,精心设计谋划但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固然是一个老师勤苦敬业的优秀表现,但如果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教师教的痛苦,学生学的疲劳,又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

用快乐传递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这是我教学的一个原则,也是我这多年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快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快乐的心态和丰富的知识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经常读一些《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白话二十四史》等书籍,并有意 — 2 —

识的观看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更丰满,能在学生的提问下对答如流。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仅有一桶水,而是不停的涓涓细流。我觉得这才是个永不过时的概念。

快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态。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这是共识。高年级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堂,就会出现纪律问题。我觉得,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而不要处在管理者的位置。所以,每次和学生交流,我都是微笑的,和蔼的,亲切的,力求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表扬、肯定、鼓励,是我课堂上用的最多的教学手段。因为只有教师是快乐的,才能感染学生一起快乐——快乐的课堂,最主要的前提是尊重、平等和包容。

快乐的课堂,需要设计快乐的元素。无论是综合实践,还是校本,备课的时候我都充分考虑每个班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好兴趣点和爱好点。比如六年级第四单元讲《走进民间艺术》,我就说,潍坊的风筝、木版年画,济南的刺绣,滨州的剪纸,学生听了兴趣大增,课后有很多学生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下次课堂,交流的异彩纷呈。

读《不跪着教书》,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一点感想。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构建快乐的课堂,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进步,是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更希望自己的快乐带给学生,带给同仁,

— 3 —

自己会更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也是我读《不跪着教书》的精髓之所在吧。

— 4 — 刘爱青 年3月3日

2015

第15篇:六年级下册《浏阳河》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浏阳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歌曲《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用琴、相关音像资料。

四、教学方法 听唱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中国拥有非常多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如,离我们最近的有长江,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去感受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听完后说说这条河是什么河?音乐带给你的感觉以及速度是怎样的?(欣赏童声齐唱) 生:浏阳河

2、师:你觉得这段旋律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感受?速度又是怎么样的? 生:抒情、舒展、流畅 中速

3、师介绍作品: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的一条支流,全长222公里。浏阳河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首被全国人民传唱了60年的经典老歌。

4、再次聆听歌曲,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1)这首歌歌颂了谁?(2)说一说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3)歌曲是几拍子的?

(1)生:毛主席 师:对,他是我们国家的伟大领袖,他带领着中国人民打跑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腐败政权,建立了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浏阳河是毛主席的家乡。 (2)生:一问一答

师:这样的问答形式在民歌中常用,被称为对唱。例如我们以前学过的对唱歌曲有《对花》、《对鲜花》等等。

(3)生:歌曲是2拍子的。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导语:这首歌曲自问世后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曲。

1、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同时注意曲中出现的休止符。

2、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老师针对一字多音现象重点讲解)直至熟练为止。

3、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和清晰的吐字)

4、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

5、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6、师:之前我们欣赏的是齐唱版的《浏阳河》,现在老师要给大家播放另一种形式的演唱,听听她唱的跟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

播放女声独唱版:里面含有湖南当地方言的词,听后让学生们说出那几个词是方言唱的。 师板书:河(ho)路(lou)个(go)出(qu)主(ju) 生模仿方言演唱歌曲(突出民歌的语言特色)

7、采用对唱及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浏阳河》。

师:浏阳河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在被传唱的60多年里,还被改编成了许多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现在我们就来欣赏由古筝、钢琴演奏的,以及由黑鸭子合唱团演唱的版本吧!听听又会给你们带去什么不同的感觉。

(三)、拓展欣赏

1、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唱浏阳河》。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生:出现了浏阳河的主旋律,独唱、伴唱(独唱、有加入合唱的部分)

2、师:合唱的部分在哪里出现?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生:合唱出现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他将浏阳河的旋律烘托地更磅礴、唱出了浏阳河人民的激情……

3、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合唱的曲谱,感受这浏阳河磅礴的另一面。(出示浏阳河第一句曲谱和改编后的又唱浏阳河曲谱,将原曲与改编部分进行对比演唱)

4、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5、师:《又唱浏阳河》运用了原曲《浏阳河》的旋律元素,但又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更富有时代气息。美好的旋律象浏阳河水一般清澈荡漾,它涌动着的音符拨动我们的心弦。你听(师弹奏《永远的朋友》的前奏),在浏阳河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小的改编,就被运用到了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中,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首奥运歌曲。 与学生共同简析后两首曲子都引用了原曲的旋律元素,每一首歌曲也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新气息,具有时代的味道。

(四)总结下课 师:《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流行在我们的心中,如今它更是伴随奥运唱响了世界,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

第16篇: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亲近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安阳,那你们坐车从古贤到安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个多小时),可是有只蚂蚁却只用了4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古贤到安阳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古贤到安阳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古贤到安阳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古贤到安阳,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自学48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 板书于课题后) 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你能说说这些比例尺的意义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变化以及这几幅地图的大小变化,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一下

比例尺前项都是1,后项数字越大,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长,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小,后项数字越小,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大

3、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如果我想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那要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数据你们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吗?

①、一张桌子画在图纸上的高度是8厘米,实际高度是80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注意:单位统一

要化简

结果不带单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4、认识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三个比例尺,你有什么发现?(前项为1)也就是说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其实现实中还能见到这样的比例尺(课件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纸)

看,把比例尺读出来,你有什么发现?(选一个说意义) 小结:比例尺根据它的作用可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板书)通常情况下,为了计算的方便,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5、认识线段比例尺

刚才我们认识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它们都叫做数值比例尺。请同学们再来看这幅比例尺(出示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学会看线段比例尺。图上每一段都是长1厘米,每一厘米都相当于实际多少千米?

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这叫做线段比例尺

区别: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小结: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板书)

6、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 这个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千米,那你们会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2)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 (3)根据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厘米或(

)米

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该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辨一辨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3、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5、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三)、选一选

1、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200

B.

C.1:4000厘米

2、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

B. 10:1

C. 1:1

D. 1

3、线段比例尺

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A. 1:23

B.1:2300000

C. 1:2300000km

四、课后延伸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图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85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形吗?(1:1000、1:500 1:10000) 结论:一幅图的比例尺由纸张的大小来决定。

五、谈学后体会。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17篇:六年级下册《 成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成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对比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设计意图】有了折扣理解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成数接触较少,但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本节课学习更轻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麦子五成熟了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x25%=262.5(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参与解题方法的总结,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很有帮助。

四、巩固练习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某校2013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12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12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3)某鞋厂2011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12年年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一成六,2013年年产量又比2012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13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置和安排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简单的题由学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错题和难题进行针对性点拨,使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18篇:六年级健康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健康教育下册教案

第一课: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与保健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青春前期的生理正常变化。

2、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识。

3、知道学生掌握一定的保健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青春前期的生理正常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青春前期的生理正常变化。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正处在生理发展的什么时期吗?

师:你知道此刻你会有哪些生理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解分析

1、讲解并提出问题。

师:生理上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

生;讨论交流。

2、生:思考:

第一性征:(指刚出生的婴儿从生殖器外形就能识别是男还是女。)

第二性征:(男女在身体外形上的性别差异。)

生:回答。

3、师:我们应该怎样保健呢?

三、师生总结:

四、课外拓展

想一想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1

第一课

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与保健

第一性征

第二性征 内脏功能

性机能成熟

第二课:竞争与健康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叫做竞争。

2、懂得怎样正确地与别人开展竞争。

教学重点:

掌握与进行正确竞争的方法与注意点,树立科学的竞争意识。

教学难点:

掌握与进行正确竞争的方法与注意点,树立科学的竞争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竞争吗?

2、怎样与别人进行竞争呢?

3、板书课题:竞争与健康

二、学习新课

1、生:讨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

生:交流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2、师:说说你是如何与别人开展竞争的?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总结什么叫竞争。

3、师:讲解进行竞争的方法与注意点。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拓展

1、什么叫竞争?这样与别人竞争?

2

2、活动:模拟一次竞选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课:竞争与健康

敢于竞争, 不必胆怯 善于竞争, 吸取经验

第三课: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青春前期提哦于锻炼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青春前期体育锻炼主要有那些方面?

教学重点:

懂得青春初期体育锻炼主要有哪些方面。

教学难点:

懂得青春初期体育锻炼主要有哪些方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人体挂图

2、学生准备:在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项目照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前面的知识,我们就知道青春期的体育锻炼非常重要。

2、板书课题: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二、讲解新课

1、出示挂图: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身边都有那些体育锻炼项目。

2、生:讨论交流

师:指名回答,青春初期体育锻炼主要哪些方面。

3

生:讨论回答。

3、师:重点讲解三个方面的锻炼都有哪些项目?

生:总结。

4、女生的锻炼的注意点。

四、课外拓展

要使自己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怎样做?

板书设计:

第三课:青春前期的心理健康

耐心听取指导

遇事要冷静

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课

食品的选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食品的分类情况有以及食品的选购的基本要领。

2、引导学生正确选购食品,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而科学的选购食品。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而科学的选购食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商品日益丰富,精加工和半成品的食物越来越多,这要求我们对食品加工和包装知识多了解一点。

2、板书课题:食品的选购

二、讲解分析

1、讲解食品分类:

主食和副食

主食:粮食类

副食:荤菜

素菜

水果

点心

4

2、师:如何正确选购食品

(1)生产日期:

(2)保质期:

(3)保存期:

(4)食品中的配料:

(5)是否有正规厂家,有无注册商标。

生:讨论回答

三、师生总结

四、课外拓展

谈谈你在购物是会注意到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了吗?

板书设计:

第四课

食品的选购

生产日期 保质期 保存期

第五课

预防烧伤和烫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

2、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具(课前准备)

教师:放大的课文插图,收集的有关烧伤和烫伤的资料。

学生:回忆自己或周围人烧伤或烫伤的事例。 教学内容及过程:

5

一、导入

我们在自然课里学过,开水的温度是多少?

火的温度要比开水的温度高好几倍,和它们接触肯定有危险。那我们能不能不和它们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讲故事(介绍有关被烧伤或烫伤的材料)。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我们虽然没有像材料里讲的那样被严重地烧伤或烫伤,但如果不注意,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请大家谈谈,你有没有被烧伤或烫伤的经历?发生这种事后,给你带来什么痛苦和不便?

3、烧伤也好,烫伤也好,不论严重不严重,都会造成损失和不便,所以要积极预防。课文从四个方面给我们找了原因,请大家读读,同座位的可以议议。

4、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三、师小结:

找到了原因,请大家回去碰到实际情况时,注意尽可能地避免。在家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好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注意力所能及。不能太勉强。尤其是倒开水或热水时,最好是放在水池里慢慢地倒,避免溅到身上。当揭锅盖时,应该注意朝着手臂相反的方向,同时脸和身体要尽量离锅远一些。端烫的稀饭或汤时,一定要用厚布隔着。凡是在或上烧的东西,都不要轻易去摸,否则很不安全。

6、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大家再说说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第五课

预防烧伤和烫伤

开水的温度 100度 火的温度 1000度

反馈检测

1、开水的温度是多少?火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2、举例说说怎样预防烧伤和烫伤? 参考资料

1、烧伤:是高温物质接触人体后引起皮肤病理性改变的一种急症。轻的皮肤表皮发红发热,火辣辣地痛,皮肤有点肿。重的会起水泡,疼痛厉害;严重的会发生皮肤组织坏死。

2、烧伤:一般指人体接触了温度超过100度的热源而引起的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坏死。

6

第六课

烟酒对人的危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中小学生绝对不能吸烟、喝酒。 教 具(课前准备)

有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宣传资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宣传世界“无烟日”的有关材料)国际上为什么要定出一个全世界的“无烟日”?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讨论一下这个课题。

二、学习新课

1、阅读介绍吸烟有害呼吸道的资料。思考问题:

(1)吸烟对人体有害吗?

(2)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哪些器官?

(3)长期吸烟,这种危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4)在你的观察中,吸烟的人有些什么表现?

2、学生交流讨论。

3、香烟中有害成分是尼古丁,它的毒害程度是什么呢?(介绍关于尼古丁的材料)吸烟的人无疑会受到尼古丁的伤害,那么对周围被动吸烟的人有没有伤害呢? 世界定了一个“无烟日”,它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一天?

4、小结:酒是用粮酿制而成的,成年人少量地饮用是有好处的,所以,医学上还用它制成药酒治病强身。但是,如果大量地喝酒,就会损伤脑、胃、肝等内脏,长期大量饮酒,课文上介绍会有更大的伤害,是什么?

三、总结: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不能喝酒。过年或过节,有时大人一高兴,

7

也会让小孩喝酒,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少年儿童自己也要自觉地抵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好玩而无所谓。大家一定要记住,烟酒有害健康。

板书设计:

第六课

烟酒对人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尼古丁 气管 肺)

喝酒的危害(脑 胃 肝)

反 馈 检 测

1、烟里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它的毒害程度怎样?吸烟由于哪些害处?

2、酒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

3、中小学生为什么不能喝酒?应该怎样做?

第七课

预防传染性肝炎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及肝炎症状与危害。

2.使学生知道肝炎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肝炎的传播过程。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了解肝脏吗?知道它长在我们人体的什么位置吗?

学生回答 :肝脏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它长在人体的上腹部。

基本正确(出示挂图)肝脏长在人体上腹部的右侧。如果肝脏一旦发生病变,就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肝脏疾病。

二、学习新课

8

(检查学生对器官的了解)

1.肝炎类型

同学们知道哪些肝炎类型?

学生回答:甲肝、乙肝。

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丙肝、戊肝等。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甲肝、乙肝。

2.肝炎症状

甲肝、乙肝都是传染性肝炎,你们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症状呢?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全身无力,以后会出现眼珠与皮肤发黄。

出现了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后及时治疗。

3.传播途径

肝炎有传染性,同学们一定都想了解肝炎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

肝炎病人的体内含有大量的肝炎病毒,当他们的污染了水源、食物时,被健康人食用,就会感染上肝炎病毒。请同学们试想一下,在哪些情况下健康人会受到感染学生回答?

不洗手就去拿东西吃,生吃瓜果,喝生水,到小摊上去吃东西,吃病人吃剩的食品。

刚才老师还提到了病人的血液中也带有病毒,请同学们再想想这又是怎样一个过程?

很好, 这类现象主要是乙肝的传染,叫血液传播。另外,还有一种传播方式是母体垂直传播,以,我们一定要积极预防肝炎。

4.预防方法

只要理解了肝炎的传播途径,就可以很好地找到它的预防方法。例如,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洗净并削皮,不吃病人吃剩的食品等等。另外还要注意用血、注射卫生问题。

三、总结:

肝炎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预防肝炎病。

四、巩固新知:

1.肝脏的三大任务。

2.传染性肝炎的类型。

第八课

怎样面对校园暴力

教学目的:

9

1、了解什么是校园暴力。

2、分析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3、当自身受到侵犯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学会防范校园暴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控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课前准备:网络查找校园暴力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不久前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两名年仅14岁的初中生因为琐事打架斗殴,其中一名学生将另一名学生刺伤致死,自己因罪入狱,断送了美好前程。

师: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了最纯洁的地方—校园,虽然这么严重后果的事情不多,但校园内的暴力事件不是频频发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

板书课题。

第八课

怎样面对校园暴力

二、学习新课

学生介绍收集资料

学生介绍

学生分组交流所收集的案例证据等。

讨论:为什么会发生校园暴力?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师小结:道德素质低下,心理不健康、媒体影响等。

讲: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最主要就是做好防范方法:那应该怎样防范呢?

学生讨论交流。

1.公安机关与学校要负起保护学生安全责任。

2.家长要对孩子负责,伸张正义。

3.拒绝暴力电视电影,不模仿。

4.机智沉着,学会自我保护。

5.受到伤害后,要及时告诉家长。

6.受到伤害要勇敢地起来斗争。

三、巩固新知

作业:判断正误。

10

在校园里,你遇到过哪些暴力行为?

遇到校园暴力,你该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

第八课

怎样面对校园暴力

未成年人保护法 。友善相处 和平解决

第九课

警惕网络欺诈

情感目标: 学会用科学的目光分辨黑白,提高自身警惕性。

知识目标: 通过事例的分析,了解网络高科技后的一些弊端,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能力目标:提高对网络的操作使用能力,加强警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分析研究网络上可能会出现的欺诈行为。

教学难点: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互联网: 师:电脑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了。它早已成为家庭中的一件普通电器,它的使用也日趋简易化。那谁能来说说看电脑的好处呢?

学生介绍

(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收看影视节目、网上购物、聊天、游戏„„)

师:电脑给人们带来最大的便利就数互联网了,它大大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便捷高速。通过同学们的描述,老师知道大家都很爱上网,那么它真的象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无可挑剔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板书课题。 第12课

警惕网络欺诈

二、学习新课

2、事例介绍:

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自己课前收集的事例。

11

按照班中学生座位形式,以四大组每组介绍一个事例进行。

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网络有高速、高效的优点,但它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有的网页上有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等不健康的东西,我们简称为垃圾信息。网络上还有一些欺诈行为,就如大家刚才所举出的例子一样。那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进行防范呢?

学生互相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

师:1)保存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2)不随意点击不熟悉的网站。

3)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谨防落入圈套。

教师小结.

三、巩固新知

作业:

1、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网站?

2、如果遇到网络欺诈你会怎么办?

板书设计:

第九课

警惕网络欺诈

提高警惕

.防范于未然

第十课

度过小学阶段最美好的时光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知识目标:

清楚地同学生一起认识六年级学生的身份与地位,正确对待学习,处理好师生、同学等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所有事情,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所有事情,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12

课前准备: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小学后期和初中阶段你们进入了青春期,你觉得自己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二、学习新课

遇到以下问题你们会怎么做?

(互相交流,通过介绍与观察,了解身边的你我他,互相讨论,得出正确判断。同学之间:

1.与低年级学生: 俯视、傲视

2.男女同学之间: 躲躲闪闪,窃窃私语,独立性很强。

3.父母、师长之间: 不屑于停留在父母面前,对于父母不赞成的事反而会去尝试。关心集体,勇于面对事情,充满自信。

4.社会之间: 通过了解、收集到的事情,请同学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你们一定能够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祝你们在六年级度过小学阶段最美好的时光!

作业设计:

1.个性宣言

2.谈谈自身的优缺点 学生互相讨论。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度过小学阶段最美好的时光

俯视 窃窃私语 眼界宽广、标尺更高 集体荣誉感强、充满自信

第十一课

.变声期的保健

教学目的:

13

1、了解变声期的由来、一系列变化及发展。

2、掌握正确渡过变声期的方法。合理地使用嗓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刺激。 教学重点: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合理使用。 教学难点:变声期的过程及变化的生理现象。

课前准备:了解同学中有无“变声期”嗓子变化的实例。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两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青春期会出现的一些变化,也明白了适当的体育锻炼会给我们带来益处。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青春期的另一变化——变声期的保健。 板书课题。第十一课

.变声期的保健

二、学习新课

(帮助学生迅速在大脑中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问:我们班已经变声的学生呢?

1.变声案例。

课前了解的现象向同学们作介绍。

学生介绍。

2.变声期:

师: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人体的发声器官,谁来回答?

师:对,声带。这个器官对于9岁以前的男女生来说,差别很小,但9岁以后男女生就会出现很大差别,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19第二段。 小结:体内激素的分泌

不同男生喉部软骨迅速增长,形成“喉结”声带增长、增宽因而变声。 3.保健方法:

师:变声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每个人不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承受力,导致每个人的反应变化不同,如果你不好好对待这个特殊时期,则会破坏声带,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怎样的正确保健方法?

三、巩固新知

学生巩固知识:连线题。

小结:同学们应该掌握这些方法,并且接受这些食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这样你们的声音才会越来越美。 作业:

14

1.人的发声器官主要是 和 。

2.岁至 岁之间,男女生的噪音处于变声期。 3.变声期大约持续 年。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变声期的保健

体内激素的分泌不同

男生喉部软骨迅速增长,形成“喉结”

声带增长、增宽 因而变声

第十二课

善交朋友

珍惜友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友谊的积极作用,明确要建立真挚的友谊,也要有多种朋友,懂得交友需要真诚、讲原则、宽容。

2.锻炼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理解人对友谊的需要,认识、理解如何寻求并维护真挚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友情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因素,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必需。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友情。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播放毛阿敏的《永远事朋友》

通过毛阿敏这首歌对朋友的诠释,让我们大家感受到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处何方,你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不可或缺。谁能告诉大家这首歌哪句歌词说的是朋友的重要性.(学生)这也是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们来共同回顾:(温故知新)友谊的重要性。

一、(导入)选择

一:(学生)

友谊重要性的名言 . 选择二:(老师)

15

的确,朋友在你获得成功创造辉煌时,会给你诚挚的祝福,与你共同分享幸福与快乐;当你身处逆境面对困难时,朋友会给你无限的温暖,与你共同分担痛苦与忧愁。有的同学慨叹:朋友真好,有的同学要问:自己怎样做才能够拥有千金难买,患难与共的朋友呢? 今天我们大家就来探讨一下交友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是珍视友谊之交友之道。

思考:你愿意和哪幅图中的主人公交朋友,不愿意和哪幅图中的主人公交朋友,简单说明理由。

是的,你有朋友,他有朋友,我也有朋友,同样是朋友,有的使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有的使人流于世俗不思进取,甚至有的世人堕落,所以交友要有选择,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交友之道:

二、新授课

1.我们要选择挚友。自学与提问:什么是挚友?

在我们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知心朋友,这也就是说,挚友即知己,对我们影响最大的知己,挚友要选择。那如何选 择呢?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我们的挚友呢?生看书,自学并回答: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2.我们应当有多种朋友.(复习:学生回答朋友的种类) 生活中大家都有好多朋友,你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呢

?你认为友谊地久天长需要什么呢? 我们共同看一下“好丽友”广告片,体会广告创意中表现出来的交友需要注意的问题。

3.交友需要真诚。大家讲真诚的故事

4.交友还需要宽容。联系实际说明

5.交友要讲是非原则。无原则的“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节:小明放学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社会青年大伟为小明解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平时和大伟一起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有一天,大伟与另一社会青年大力因一点小事产生矛盾,大伟就约小明放学后带刀具和他一起去“收拾”大力。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去吗?为什么?(交友要讲是非原则)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友的原则和方法,但要拥有更多更好的朋

友,需要我们把这些应用于实际,希望大家在将来的生活中找到千金难买,患难与共的朋友。

整节课在周华健《朋友》中结束。

第19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 年级 1-6 班

课 题

3、《遥远的地平线》

美术 学科

第 3 单元

第 1 课时

课 型 主备人

6号选手

张紫皓

总 4 课时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 (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 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 :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 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 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 (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 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 :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 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 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 小有变化吗? 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 化吗? 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 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小结) :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

二次备课

教 学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 准备 教 学 过 程

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 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 么位置拍摄的?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 :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 2 分钟) 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 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 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2)作业讲评。 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 是一幅完整的画吗? 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 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情境? 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 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为什么? 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 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 2-3 个。 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1)教师示范: 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 (提 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 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 情境呢? 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 境。 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师: (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 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 一些。 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 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 (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 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 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师(启发) :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 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 2-3 个同学回答) 。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 和情境来。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 注意:

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

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 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 面物体的前后空间,

3、拓展: 师: (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 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 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 瞧! 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 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 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第20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 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