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08 08:37:2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1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自悟体会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

难点: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收集罗丹的雕塑作品,制作幻灯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渲染情境

1、板题:全神贯注: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指名读——齐读,你理解全神贯注吗?

2、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在艺术创造中全神贯注的人—— 出示图片(罗丹),你认识他吗?谁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

3、教师补充介绍罗丹,随机出示《沉思》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同学们,是谁能让一块普通的石头成为如此生动的艺术形象呢?他就是罗丹。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他是怎样创造出这些优秀的作品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将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阅读提示,自由读读,看看给我们什么提示?

3、快速浏览课文,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全神贯注地。

三、提示导读,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划出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好好读读画出来的句子,想一想特别是哪个地方让你感受到的?

2、交流:

(1)交流中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交流,在学生交流中并指导朗读。 ①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②从时间上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③从挚友被关在工作室里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随机理解“挚友”“径自”,指导读好“斯蒂芬·茨威格”。

四、精读感悟,引导提升

1、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①自己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罗丹? ②交流:(全神贯注、如痴如醉)指导朗读。 ③填空——齐读。

④引读,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同学们,罗丹要修改这么久,说明这女像原来很是糟糕,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五、联系生活,感悟内化

1、当时在旁的茨威格也深有感触,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齐读句子,自由读读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茨威格的话的?

3、背记茨威格的话,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以此来勉励自己。

六、营造氛围,激趣拓展

1、我们再到罗丹的工作室里看一看罗丹创作的部分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来欣赏这杰出的作品吧!——出示罗丹的部分雕塑作品图片。

2、推荐读物:《罗丹传》《贝多芬传》

推荐第2篇: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略中有精,粗中有细。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就像阅读教学不等于阅读一样。教学中力求做到“教”略,“学”不略。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在学生感悟交流中,寻求精读落脚点,以求精略相辅,相得益彰。

3、拓展延伸,沟通课内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课外阅读,力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

家能够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而今天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句名言:“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这句名言就出自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熟悉生字生词。

出示词语:邀请

挚友

径自

上锁

仪态端庄

叽里咕噜

痴痴地

诞生

激烈

径自

猛然

抱歉

感触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和线索::

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到大雕塑家罗丹家去做客,而罗丹却在忘我的工作中也忘记了自己的客人,这使作者感触很深,甚至影响了茨威格的一生。

本文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展开的,先写罗丹发现雕塑有毛病,再写罗丹修改忘记挚友,最后写作者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线索: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全神贯注”交代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展现了罗丹忘我的功作热情。

三、再读思考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茨威格最后说的一段话在谁身上得到启示,为什么会有这些启示? 答案:罗丹,因为罗丹忘我的工作是茨威格感触很深。

因为罗丹邀请茨威格去他家做客,却在工作室里把客人给忘记了,罗丹的热情工作让茨威格感触很深。

2、罗丹之所以成为世界雕塑家,有赖于他身上的什么品置? 答案:全神贯注的工作。

试想一下,若果我们做事三心二意的话,能把事情做好吗?三心二意就想把事情做好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做好事情就应该像罗丹那样的全神贯注。

3、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答案:“全神贯注”的含义:贯注:集中,全神贯注也就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4、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第2自然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个性修改女像表现得特别具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思考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这段话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特点,具体展示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这是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这个毛病该怎样修改。

(2)“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是罗丹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又进行反复推敲时的神情。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反映出罗丹工作时的紧张,激烈。然后从时间上讲,“一刻钟”“半小时”“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偏了点儿”之类的小毛病花费这么多时间,进一步说明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4)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这时的罗丹“像喝醉了酒,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真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这就把罗丹工作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情描绘得非常形象,具体。

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罗丹在忘我的工作情况,也就是本文的主题全神贯注的表现。

5、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是通过动作、神态描写罗丹的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以后在我们写作时,可以借鉴一下。

四、师生共同总结

1、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全文四个段落,从交代事情的起因,到事情的发展、经过,直至故事的结束,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展开叙述。开头交代了罗丹请茨威格来家做客,在请客人参观工作室时,主人发现新的作品女像的毛病,便动手修改起来。

2、接着,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又围绕“全神贯注”展开叙述的,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

3、最后,又围绕“全神贯注”结束全文的,最后用茨威格对这件事情的深深感触——做好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课外作业

1、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要求先理解课文原句,再参考例句。

2、把课文中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认真读读。

推荐第3篇: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2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自读自悟体会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议议中体会课文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自悟体会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

难点: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小黑板及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二、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 挚 痴 锁)

2、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3、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4、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多种方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教师提出要求和指导,学生练读。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推荐第4篇: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4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材研读: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通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罗丹言行的句子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并感受通过言行描写人物的方法。本篇的略读课文教学,基于学生有略读课文的学习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用足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自主交流。在交流感悟中,寻找精读的落脚点,努力实现“教应略,意须丰”,“略中有精,精略相辅”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资料。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快速默读,说说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段资料中的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如果我说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人公罗丹。那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学生说。

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雕塑家的?……

(二)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是啊,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罗丹的挚友——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

1、读课题《全神贯注》。

2、同学们,什么是全神贯注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一下吗?(专心致志、聚集会神……)

3、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能用“全神贯注”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

4、小结:你看,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件事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起来,读一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邀请

挚友

径自

上锁

仪态端庄

叽哩咕噜

痴痴地

斯蒂芬·茨威格 指名读。

理解“挚友”。什么样的朋友叫挚友呢?(关系很好的朋友、患难与共的朋友、知己、至交…)

“径自”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径自”所在句子读一读,理解一下。指名说。(只顾自己……)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齐读词语。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体验“全神贯注”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最能体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呢?(第二段)

2、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前后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起先情绪怎么样?激动。板书: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哦,你是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很激动,是吗?那你把他激动的情绪读出来。 罗丹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更加激动了。板书:更加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这句话中让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词?越干越有劲,(说明罗丹改得很满意)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他做得很认真。)带着你的理解去读读这个句子。

罗丹的情绪还发生了什么变化?陶醉了。板书:陶醉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提示,我觉得他改着改着,不知不觉地陶醉了,表现在文中的哪个句中呢?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他工作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他如痴如醉地工作着,甚至忘记了有他的挚友在)

是啊,罗丹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工作着,大约过了一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直到这时,罗丹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板书:平静

3、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

(动作、神态等)语言描写在文中哪个句子?

你看,原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三、拓展训练,深化主题

1、是啊,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着被他所遗忘的挚友茨威格,怪不得给茨威格留下如此深的感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顺势出示茨威格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学生齐读。

3、小练笔:同学们,茨威格的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名言,使很多人受到启发。那么你能否将的感受写成名言呢?

4、指名学生交流,并命名某某同学的格言。

四、作业布置:

1、选择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将自己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模仿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罗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茨威格在做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激动-更激动-陶醉-平静 动作、神态、语言

推荐第5篇: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1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点评。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2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推荐第6篇:教科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个有缺口的馒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吃过馒头吧?假如给你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你会要吗?可是有个人却把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一直珍藏了34年,临终前还一直叮嘱这个馒头传下去,并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所有的孩子们听。同学们你们想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去聆听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字音读准;并在读的过程 中标出自然段。

2、出示字词,采用男女生赛读的形式,让学生认读。

3、学生分段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感悟课文。

1、通过读文相信这个感人的故事已经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了,回顾课文1—6自然段,说说你从这几段中知道了什么?

2、可见情况真是危急啊!在这样危急时刻,争分夺秒时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

3、就在这个时候,饥民们是怎样做的?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

让我们默读7—18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汇报。

(1)当学生汇报少校给饥民跪下那一段,适时提问大胡子少校为什么要给饥民跪下?体会当时他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2)当学生汇报小女孩交馒头那一段,要让学生把感动的景象用朗读表现出来。

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少校的对话。体会当时少校的心情,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当小女孩汇报所有饥民都把馒头交上去那一段,让学生对比饥民之前与现在的行为。想一想饥民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要将抓到手里的馒头默默地放回车上?

4、少校归来时,发现了什么?

5、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她们的心情怎样?

6、一个有缺口的馒头,就这样保留了34年,将军在临终前说把这馒头传下去?那传下去的仅仅是馒头吗?还有什么?

四、练笔。

面对今天的学习生活,你有哪些感想?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今后也要学习小女孩那个团结对敌,一致对外,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推荐第7篇: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1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点评。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2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菜园》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辛苦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2 懂得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 3 自学生字和新词,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体会它的作用。

2、学习从课文内容理会思想的方法。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预习探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都去过素质教育基地,在那里,我们很多同学都尝试了种白菜,挖 红薯。也许你们认为很好玩,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仅仅只干了十来分钟,其间的艰辛你们并没有尝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父亲的菜园》,体会种菜的辛劳。

2、板书课题。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找工具书解决;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读。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 出示生字课件,认读、组词、注意写法。 狰 狞 炒 伺 蚯 蚓

(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父亲不怕艰难险阻,开垦自己的菜园,在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终于使一块贫瘠的荒地变成了翡翠似的菜园。)

4 板书: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品读感悟: 明确目标,体会思想。

合作交流

1、读阅读提示,看看有几个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学习,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3 汇报学习情况。

(1) 学生汇报,各小组成员补充。

(2) 老师出示多媒体:(朗读下列句子)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3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4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从这些淳朴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那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以及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心是多么的强) 板书: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4、出示多媒体:说说你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

1 没有了新鲜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2)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 上。

(二)、感受父亲的智慧

1、学生理解:要想种菜,对土地有什么要求吗?(肥沃)

2、学生找出父亲把土地变肥沃的办法。巩固延伸:

5 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板书:

父亲的菜园

不怕困难

贫瘠的荒地 翡翠似的菜园

坚持不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 年优 质赵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玉 兰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 年优 质吴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慧 英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 年公 开赵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玉 兰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 年公 开吴

级 语 文

课 教 案

慧 英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吴 慧 英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赵 玉 兰

推荐第8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海上日出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没有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看过日出,但是你能想象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谁来说说?

二.自学指导:

(一).初读课文 畅谈感受

1.看图,再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感受?

(二).精读课文 感受壮观 1.请大家默读课文,

2.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

(一)我们和作者巴金一起观赏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色。

(二)同桌齐读课文第

二、第三自然段,说一说

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四、第5自然段,力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思考: 1.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把你有感受的词句在小组内读 2.找能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准确的词语。

3.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请同学小声朗读一遍,谈朗读的感受。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1.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3.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齐读。

4、“奇观”指什么?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3、书写句子

4、听写生字

三、小练笔

写早晨校园的一处景物

四、作业:

1、熟背课文

2、预习第2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露半边

红霞

浅蓝

黑云

光亮

推荐第9篇: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能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64人,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但是回答问题不够踊跃。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正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个别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控制不好自己,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后记。现在网络上的备课资料很多,但每一节课对于不同的班级来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因为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要选择与自己班级学情相符合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功夫的,所以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参考教案,设计或是修改一下教案,让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相符合,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实践性家庭作业的督导不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3、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关注度没有平均分配。我习惯是抓两头,放中间。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2、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3、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4、作为我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造,不断完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第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daodoc.com 浔中中心小学

年__春_季__四_年级__语文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自然之道(第一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

2、明白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生:(订正写错的字)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利用听写词语填空。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

)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干了一件(

)的蠢事,真让人后悔不已。

二、置身文中、换位思考,感受愚不可及。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要想把书读懂读好,就要把自己置身于之中。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真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

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师: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新课标第一网

生:(读文)

师: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把刚才那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转换。

师:比较一下,老师所说的与你们怎么不一样。

师:对,你们说得很好,就这样读书,把自己置身于之中。自己再来读读刚才你找到的句子,把他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2.生反三:

生:(继续读书,尝试把书本语言进行转化。)

师: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交流。

(针对向导的一段话,呈现,生充分交流后,师总结:向导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语气无不在提醒着我们,可我们就是听不进去呀,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呀!)

过渡: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自由读,齐读)

成百上千、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是多么壮观热闹,可如今却意味着惨不忍睹。

三、置身文中,感同身受,体悟愚不可及。

学习

七、八两段

1、师:当我们看到事情的结果时,更是感到我们的愚不可及,大家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2、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读: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我们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回归: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4、体会向导的“有知之愚”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谁能体会此时向导的心情,他在想些什么?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师: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了解自然之道,就不会有痛心的一幕。如果。。。可是没有如果。大自然就是这样气象万千,充满神秘。同学们,读到这再看这“自然之道”,它还是简单的“规律”概念化的两字吗?你还感悟到了什么?好,拿出笔,写出你的感受。

写话:自然之道,神秘莫测,我深深的感到: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XX

年_春__季__四_年级_语文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自然之道(第二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听写词语:侦察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

、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

,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

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教后反思: 课

件www.daodoc.com

第11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校园的一处景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校园里的春天,感受校园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积累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和古诗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2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佳作引路

1.听了刚才同学们的谈论,我觉得大家对校园里的春天的美丽知道的很多。如何把我们感触了的校园春色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还需要“更上一层楼”。为了帮助大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师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范例。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读一读下面的佳作片段,说一说你的感悟和收获。

2.展示佳作,引导评议,读中学写。 【展示佳作片段一】

春天来到操场上。操场上的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操场边上白杨树也长出了新芽,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白杨树旁边的垂柳,抽出新的枝条,微风一吹,摇摇晃晃,像是在做广播操;细细的柳丝上,不知从什么地方送来的嫩黄色,定眼望去,又有些像绿色。她们的腰好软,轻风将下梢托起,整齐又好看;换个角度看,又一齐垂下来,仿佛梳齐的头发。我不禁诗性大发,吟起了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讨论: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哪些特点?运用了什么方法?

【展示佳作片段二】

我来到校园东北角的花园里。啊,好美!有山茶、月季、一串红、紫荆„„五颜六色,竞相开放。瞧,西边的桃花开得多好啊!粉红粉红的。由五片花瓣组成的,鹅黄色的花蕊镶在粉红的花朵上,十分显眼。那粉红的花朵躲在那翠绿的叶子下,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微风徐徐吹来,北边的桃树轻轻摇摆,小蜜蜂和小蝴蝶在桃树周围飞来飞去,从这朵花上飞到那朵花上。那景色人见人爱。啊,什么香?随着一丝清香,我来到一棵开着紫色花朵的小树前。听别人说,这叫紫荆。紫荆花的花朵小小的,密密麻麻,好不可爱。那花是一串一串的,开在枝干上,像珍珠。最特别的是紫荆先开花,后长叶,你说这奇怪不奇怪?在东边,有一片不知名的花,那花也是一串一串的,不过是红色的。听人说把花蕊拉出来,吸里面的汁,很甜很甜的。那山茶花有的开放了,红红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饱胀得快要裂开了。整个花园仿佛仙女织的一块花锦。

讨论: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展示佳作】

校园春色

春姑娘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走进校园,校园里顿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也破土而出,给校园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仔细看,它们嫩嫩的、毛茸茸的,十分喜人!光秃秃的树上也吐出了新枝嫩芽。那嫩芽,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珍珠,翠亮翠亮的。柳树垂下那柔软如丝的柳条,在春风中轻轻地摇动,好像在向人们招手。几只春燕自由自在地从校园上空飞过,一群小鸟儿在树丛中唧唧喳喳地叫着,像似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花坛里,各种花儿纷纷开放,红的艳,白的娇,黄的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散发出阵阵清香。树阴下,蚯蚓日夜不停地疏松土壤,蚂蚁遍地乱爬,寻找新的巢穴。花、草、树木、小鸟、昆虫们沐浴在太阳公公的温暖中,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春意盎然的校园给我们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辛勤的园丁──老师们,在精心地备课,用心血和汗水哺育我们这些花朵。同学们正抓紧这宝贵的时间努力学习。有的同学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课;有的在聚精会神地写作;有的同学站在窗前,凝视天空,对着那美丽的朝霞在幻想;有的在高声朗读,校园里一片琅琅的读书声。课间休息,同学们尽情欣赏着满园生机勃勃的春色,趁着大好春光进行着各种活动,有的在跳高、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乒乓„„春天的气息多么清新,同学们都陶醉在这春色中。 啊!春天给校园带来了生机,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春天给我们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栋梁之材„„

讨论交流:

(1)这篇文章描写了什么地方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学生讨论,老师相机点拨)

(2)划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句子的妙趣。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你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分层次的阅读练习,指导学生读中学写,通过具体的示例,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打开习作的通道。

3.如果让你写一篇描述校园春天的文章,你打算写一个什么题目?小组内讨论一下,比一比谁想的题目新颖有趣。

五、学生完成习作

第三四课时

作文讲评

一、概述习作的情况。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三、多元评改,修改完善。

1.朗读自改自评。

朗读自己的习作,拿起手中的红笔,为文中的精彩生动处画上波浪线,把错漏的地方悄悄地改过来。

2.小组互评。 评改要求:

第一,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精彩感人的地方。 第二,圈出错别字。 第三,定级别。

3.各小组推荐精彩佳作或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赏析重点:有个好题目,写出了心里话,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通顺连贯,学用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手法。

4.学习借鉴同学的佳作,第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修改好的作文,上交给老师批改、定级。

第二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跟×××说说心里话》习作要求

1、明确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印象最深的最想说的事来写。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心里话。比如说受了家长、老师的委屈,同学之间闹别扭等等,这些话有时不方便当着别人的面说,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书面的形式把他表达出来。今天我们以《跟×××说说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在写之前,我们先围成小组,与同学说说你心里有什么话最想跟谁说?

二、小组讨论

心里有什么话最想跟谁说?

三、集体交流

心里有什么话最想跟谁说?

四、习作指导

1、今天,我们以《跟×××说说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习作。怎么写?

2、先想好向谁说心里话,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板书)

先写:可以点明主题──你想说什么心里话(比如:奶奶总以为你还小,什么事都不放心,什么都不让你干或者同学之间为了什么小事产生了误会等。)

再写:具体的事例(比如奶奶怎么不放心你;写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纯熟是误会)这件事要写具体,但不能像流水帐。后写:点明自己对谁说的什么心里话(比如请奶奶要相信自己已经长大或告诉同学不能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影响了同学之间往日的友情)。

五、佳作引路

1.读一读下面的佳作,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好方法。 佳作一: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爸爸、妈妈是你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培养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让你们欢喜,让你们忧愁。我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你们说。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每次你们没在家的时候,我自觉地做自己的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和别人换课没回来,妈妈又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后,你们还没有回来,我实在饿极了,我自己做好饭后,吃了第一餐没有菜的白米饭,然后按平时休息时间睡觉了。你们回家,直夸奖我,当时我心里乐滋滋的,很久没有睡着。

从七岁开始,你们就教我扫地、洗碗。现在的我已经会做许多的家务事,替你们分担家务事、减少负担。是你们让我变成一个人人都夸的女孩子。我从心里感谢你们对我的爱:“谢谢你们,我的好爸爸、妈妈!”

但是,我最近发现你们不许我和一些我喜欢的同学交朋友,说是怕我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惯。我不能理解,我有区别事情好坏的能力,我有自己的主见。你们有你们的亲戚、朋友、同事„„而我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片属于我的天空,难道我能在你们的“花园”永远成长下去吗?希望你们多给我一些自由,多给我一些理解和支持!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乖孩子的,希望你们幸福快乐! 佳作二:老师,我想对您说......

张老师,您在我的眼中,是一位和颜悦色、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

开学时,我看到张老师一直在带领我们搞卫生,带我们报到,我就知道张老师又将继续带我们,我高兴极了!

记得二年级时,我所在的福源巷小学要拆迁,没办法,只好转到铜铺街小学读书。因为有些同学离家比较远了,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条大马路,不安全,所以,张老师就千叮万嘱的对我们说:“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同学们听了,都体会到了张老师对我们深深的爱。

记得有一次,张老师上课时检查昨天古诗背得怎么样。我这时却很害怕,因为,我背得还不是很熟,害怕老师点我。可不巧,老师却偏偏点了我。我哆嗦地站起来,“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还没背完,同学们就“哄”地笑了起来,“不许笑!我相信她能背出来。”张老师用她那洪亮的声音制止了同学的哄笑,又鼓励了我,看着张老师那慈祥的面孔,我下了决心,终于一字不漏地背完了古诗。

张老师,您是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把您渊博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您真是值得我们爱戴和尊敬的一位好老师。 佳作三:妈妈,我想对您说

当我生病时,是谁在我身边守着我,是我的妈妈;当我遇到困难时,是谁在我身边支持我,也是妈妈;当我伤心难过时,又是谁在我身边安慰我,都是妈妈。每一次,都是妈妈在我身边给予我无尽的爱。我真想对我那亲爱的妈妈说一声:“感谢你,我亲爱的妈妈。

小时侯,我是个极之调皮的小孩,给了妈妈惹了不少麻烦,而妈妈总是无言地替我撑下这一切的麻烦。甚至连那一次,她也没有丝毫怨言。那天,我爬上了人家刚建好的工棚,正好让买菜归来的妈妈碰见了,看见小小的我爬到那么高,便急忙地喊我下来。我向妈妈摆摆手,示意我并没事,却来了一个重心不稳的麻烦,结果整个人都“飞”了下去。在昏迷前,我看见妈妈泪流满面的抱着我,接着就失去知觉了。在朦胧中,我隐约听见妈妈的声音,她正叫我赶快醒来呢!于是,我睁开了双眼,发现原来已经身处病房了,“哎呀!好痛哦!”我下意识地叫出来,很明显地,我的额头被缝了几针。咦?妈妈在椅子睡着了。我正想靠过去看看,妈妈却张开了眼睛。吓了我一大跳,妈妈原来明亮的眼睛中布满了血丝,乌黑发亮的头发竟增添了不少白的色彩,整个人显得瘦了一圈,“好啦!终于醒了,饿吗?”直到妈妈关切的声音从耳边响起,惭愧、内疚的心理促使我的鼻子不由得一酸,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不断往下掉。看到我这般模样,妈妈又以为我有什么事,还担心的问:“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我摇摇头,抱住妈妈,泣不成声的喊:”妈,我没事,对不起,对不起!”那时,妈妈什么都没说,只是笑了笑,似乎包含着什么韵意。

妈妈啊!身为儿子的我,现在还不能为您做些什么事,只能深深地对您说一声:“感谢您,我的好妈妈。”

2.学生讨论,教师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点拨。

六、学生习作

七、习作交流

第三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概述习作的情况。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四、多元评改,修改完善。

1.朗读自改自评。

学习提示:你来当自己文章的第一位读者,朗读自己的习作,拿起手中的红笔,为文中的精彩生动处画上波浪线,把错漏的地方悄悄地改过来。

2.小组互评。

评改要求:

第一,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精彩感人的地方。 第二,圈出错别字。 第三,定级别。

3.各小组推荐精彩佳作或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赏析重点:有个好题目,写出了心里话,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通顺连贯,学用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手法。

4.学习借鉴同学的佳作,第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请爸爸妈妈写几句评语。再改一改自己的习作。

6.誊清修改好的作文,上交给老师批改、定级。

第三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观察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习作要求

1.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佳作引路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篇小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佳作,较好地写出了大自然的启发。请大家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1)展佳作一:蚌的血液是淡蓝色的

我和汪强、汪诚都喜欢玩小动物,也喜欢解剖动物。有一次,一位农民老伯伯把几只蚌用砖头戳碎后吃,我看见从敲碎的蚌壳里流出一种淡蓝色液体,就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伯伯说:“是蚌的血。”我听了感到,心想,血都是红的呀,蚌的血怎么会是淡蓝的呢?”

这天下午,我们到河里去摸蚌, 不一会儿,就摸到了许多。我们选了一只最大的,决定做一次实验。我们把蚌养在脸盆里,等它张开了蚌壳,就把一根木棍插进去,使两片蚌壳之间留有一条缝隙;然后我看到一颗轻轻跳动的浅蓝色的心脏。我们就用锋利的刀,小心地把它剖开,看到从里面流出一种淡蓝色的液体。

这时,我们相信了那们农民伯伯的话、蚌的血液的确是淡蓝色的,这说明,动物的血并不都是红色的。

(2)师生共同评析,找出优点学习:

△这篇作文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很真实。

△先写一次偶然的事件引起“我”对蚌的血液颜色的兴趣;接着写实验的经过和观察到的结果;最后,找出规律性,得出结论:“蚌的血液的确是淡蓝色的”,“动物的血并不都是红色的”。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作者把这个过程写清楚了,写得很生动。别人看了一目了然。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很认真做实验,细心观察,值得我们学习。结论来自对事实的分析,科学可靠。

△作者把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下来,引人入胜。读这样的文章,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体会到作者在活动中的快乐呢。

(2)展佳作二:蝉发音的秘密

蝉为么会发音,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我常常躲在树下悄悄地观察。我发现蝉鸣时,总是“挺胸”、“翘尾”。

这是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蝉,进行了观察研究。我摘掉了蝉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扑打着小翅膀,叫着;我又折断了它针状式的嘴,可它仍然叫着。蝉究竟靠什么发音呢?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这声音好像是从胸部发出来的。于是,我把它捉起来看,发现它凹部的两侧,各有一片鱼鳞似的硬壳,像钳甲一样,里面有一对透明薄膜。蝉呜时,簿膜地回动,我用手轻轻地一捍这个地方,蝉就叫了。我不停地捏,它就不停地叫。我想:这对簿膜就是它发音器吧!我把簿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叫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蝉的“响板”,是雄蝉特殊发音器。发音膜的肌肉收缩振动,蝉就会发出声音。雌蝉没有“响板”,所以是哑巴。

这时,我才明白,蝉叫的时候,为什么总爱“挺胸”和“翘尾”了。揭开了蝉发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尝到了动脑筋、学科学的甜头。

(4)师生共同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佳作,拓扩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帮助学生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

2.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老师提示: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快速行文,一气呵成:

1.多么有意思的经历啊!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拟定一个题目,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感受。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

2.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四、自己书写

五、同桌互改

第三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1.朗读自己的习作。自己先阅读自己的文章,把文章中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段展示给组内同学。

2.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写通顺了吗?写清楚了吗?对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3.邻座交流。同桌或邻座之间交流作文,提出看法、建议。教师巡视,就学生“能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作指导。

4.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先看作文题目,把精彩的题目告诉老师。作文题目就反映了你们各自独特的发现。根据小组评议,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作文知识性强,推荐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交流。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

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2.个性展示台。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3.教师做小结:老师根据全班本次作文情况,进行评说,展示好的,师生共同分析好的地方。提出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4.个人再修改,二次创新行文。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根据自己作文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在作文中进行修改。

5.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项目越多越好。 2.班级评选最佳,获奖人数越多越好。

3.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

课外重新观察一个大自然的秘密,用学会的方法,再写一篇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启发。

第12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生命 生命》 人教新课标

17、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读“扰、诊”等5个生字;

(2)会写词语:震撼、欲望、骚扰、茁壮、糟蹋、骚扰、茁壮、有限”。

2、过程与方法:

(1)读中理解、抓重点句中找关键词“归纳出三个事例,体会蕴含的道理;

(2)利用“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作者生活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体会,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读中理解后归纳出三个小事例,理解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激发阅读

告诉老师你们今年几岁了?还记得自己刚刚出生时的故事吗?来,听一听(课件录音)。是的,这就是我们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那么,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杏林子的文章——(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1、请孩子们打开书,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课件):课文写了哪几个与生命有关的事例?你能加上小标题吗?(汇报,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2、是的,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三、研读文本,感悟生命

师:生命无处不在。飞蛾求生,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些句子给你感受最深?把它画下来。

1、反馈交流(出示句子)

师: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带着你的理解读)。

3、如果此时,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练习说话)

4、你们可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一般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啊,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引读)它挣扎着

——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如果你能把这二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就更好了。(自由读,指名读,女生读)

师:(示句)我们知道,只要作者的手指稍一用力,飞蛾就不能动弹了。但它在绝境中却不放弃,让我们用朗读赞美它对生命的珍爱吧!(男生读)

5、小结:小小的飞蛾用它鼓动的双翅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课件)(板书欲望)

6、让我们带着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读课题——生命生命

7、这是作者手中触摸到的生命,那么,作者眼中的生命又是什么样的?

△瓜苗生长

1、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反复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出最能触动你的心灵的词句?

(出示句子)1)师:这句话话中的“冒”字可以换什么词?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小瓜苗冒出来了,作者为什么用竟然?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1.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香瓜子的努力?

2.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能活几天呢?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往上冒?

小结  是啊,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也要冲破—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1天,它也一定要冲破——

顽强不屈地高喊着:生命,生命!(回读课题)香瓜子用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课件,板书:不屈)

(过渡)飞蛾,瓜苗对生命的呼唤,让作者赞美,敬重生命。所有这些,激起杏林子对生命的渴望!谁愿意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想杏林子是怎样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呢?

1、反馈交流:杏林子是怎样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件心跳)

2.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一声声…也给杏林子带来了极大的..(板书  震撼)  所以她想到(出示句子),这就是——生接读

3、孩子们,把手放在左边心口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对,这就是你的心跳,这就是你的生命!来,让我们认真地告诉自己──郑重地告诉同桌──自豪地告诉在场所有的老师──

4、(出示句子):引读:我可以——也可以——

A、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你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

B、 给“糟蹋”换个说法。再读句子,你能找到杏林子的决定吗?

那么,杏林子到底用哪种态度对待她的生命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资料(出示资料)。

师:在“好好地使用”和“白白地糟蹋”之间,杏林子选择了——

5、让我们带着对杏林子的崇敬,再来读课题。

(出示句子)孩子们,作者开篇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一起读读。现在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答吗?:(总结板书,师生合作)    生命是什么?

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是瓜苗生长的不屈   是静听心跳的震撼

6、正是有了这些深刻的感受,她深情地写下了这段话。(课件出示)。齐读,说说你的感受。

这段话中有一组反义词,是什么?(板书    有限,无限)什么是有限的(板书生命)?什么是无限的(板书价值)?

7.我们再来看这份资料(出示资料):找一找,杏林子生命的无限价值体现在哪里?

8、是啊,杏林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争取活着,还要活得光彩有力。老师为了表示自己对杏林子的崇敬,把她的这段话变成了诗歌的形式,大家一起读。

9、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两个生命为题?   你可以为这两个生命加上哪些标点符号,为什么?(带着你的理解读)

五、情感升华、积累语言

1、、是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榜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

画面中的人和物,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课件)

2、写话。

3、反馈交流。

板书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欲望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不屈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震撼

第13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西洋中心小学 甘岱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

1、2 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写《草原》的背景资料。

2、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PPT课件。

四、重难点及关键: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结合《草原》PPT课件。引导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五、教法设计:

感情朗读、激趣谈话、理清线索、交谈见解、讨论交流、引导体会、揣摩语句、体会特点、质疑、拓展延伸。

六、教学具的准备与使用:

《草原》PPT课件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收集草原风光图片,开发利用《草原》PPT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和“渲、勒、鄂、涯”的读音);

3、出示课件2 激趣谈话:“同学们,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他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同学们想读吗?今天就一起走进《草原》吧。”

4、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5、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

(1)出示课件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出示课件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出示课件5:“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体会草原的绿。

(4)出示课件6:“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导学生体会“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无边的绿毯” 又是指什么?

(5)出示课件7:“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6)出示课件

8、9:“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7、质疑。

8、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课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指导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出示课件10思考、讨论: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3)出示课件11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

(4)、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3、指导学习第

三、四段

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出示课件12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 (3)出示课件13“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

(4)指名朗读这一段

4、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a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b出示课件

14、15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

c出示课件

16、17 “`鄂温克姑娘„..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有感情地第

三、四段。

3)、指导朗读第五段,出示课件18,这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

5.出示课件19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指导读这句话,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6、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7、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8、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9、质疑

10、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1、作业:

课后练习

1、

2、3

板书 景 美 情 深 空气清 迎 客 天空明 相 见 颜色美 款 待 线条柔 联 欢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14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 1.情境导入,

(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 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 (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 (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 (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 (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 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 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 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 四.全课总结

第15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第1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持之以恒》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持之以恒》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持之以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自己的实际具体事例,写出真实的心理感受。

2.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要点、联系实际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习作教材,准备要写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指导。

⑴理解题意,明确习作主旨,弄清写什么。

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认真思考:

①什么是选题作文?

②这次作文写什么?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这次作文是以写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要把真实的事例具体地写出来,然后分析这个事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⑵指导写作。

学生在理解习作要求后,组织学生选择话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以某个学生的具体事例为讨论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个人的心得体会。这些个人感受可以不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开扩写作思路,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一些在认识上有偏激的学生加以正面的指导,使学生都能对本次的习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写法上注意在记事的同时写出各阶段的心理想法。

2.学生动笔打草稿。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遇到不会的字要及时查字典。在学生写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解答。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老师组织学生回顾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首先要综合评述本次习作情况,着重评述两点:⑴是否按照习作训练要求去写。⑵重点部分是否写详细了。

具体讲评可采用“对比式讲评”或“开放式讲评”。“对比式讲评”即选择一至两篇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让学生评价,说出它们的主要优点及不足之处,再出示个别较差的片段,师生共同进行评改。然后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认真修改。“开放式讲评”即引导学生相互品评,自由交流,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中进一步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师对学生的评议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希望

教学反思:

第17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山》教学设计

主备人:黄兴武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学习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谈话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展示 师生共评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达标测评 总结提高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二、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交流展示 师生共评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达标测评 总结提高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下山-----留心 ----用眼、用心、用脑

自然

第18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一)分析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他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的人叫住,问:“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 ”“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 ”“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第19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 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 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 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 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 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 ,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联系背诵。 3积累名言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课后反思:

第20篇:人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8

人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8

.积累、运用。(共44分)

1.看拼音,写词语。(你的字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8分) dàng yàngjīng yíngguīlǜtián jìngyōu yǎ

()()()()()

pí qìqīng miâlǐmào

()()()

2.判断下列带点儿字的读音。(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3分) 情谊(yí)()允许(yǔn)()渲染(xuān)() 号召(zhāo)()膝盖(qī)()过滤(lǜ)()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先用“”画出,再把正确的字写在后边的括号里。)(4分)

光采夺目()语重心常()

显而意见()千军一发()

4.填空题。(共11分)

(1)把下面词语中空缺的字补充完整。(4分)

调兵将胆大为高大秀色欲流

(2)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2分)

想扶站踏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3)把下面句子按原文补充完整。(5分)

①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似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②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似的微云。

6.默写古诗。《忆江南》。(6分)

7.判断题。(5分)

(1)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2)“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句话是比喻句。()

(3)《鲸》一课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田忌赛马》一课是按照“孙膑为田忌出主意

第二次赛马田忌输”这一顺序记叙的。() 第一次赛马田忌赢

(5)《桃花心木》一课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材。()

8.回忆课文,谈收获。(3分)

学习了《少年闰土》、《丰碑》、《鱼游到了纸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几篇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课文是哪一篇?你认为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9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长出()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不管遇到干旱还是(),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课文《》。(1分)

2.在括号里按照原文填空。(2分)

3.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微笑——()软弱——()

4.用语段中带点的关联词语造句。(3分)

5.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白杨树具有什么精神?(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共17分)

小爬虫的道理

①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② 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掂(diān)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tuǒ)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③ 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④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

(páng)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每次老以失败而告终,()它毫不气馁(něi),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xiâ)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⑤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和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⑥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敏捷)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

⑦ 小爬虫(顽强)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nuó)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⑧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⑨ 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⑩ 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它需要的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己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xiâ)怠(dài)地奋斗着

1.为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为文中( )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下边的括号里。(2分)

3.恰当地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3分)① 如果„„就„„② 只要„„就„„③ 虽然„„但是„„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

始料不及

坚持不懈

5.文中第⑥自然段画“”的句子中“东山再起”指的是()。(只填序号)(2分)

A.东边的山再一次起来。

B.再一次回到原来的状态。

C.太阳从东边升起。

6.文章的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掉在书桌上的小爬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