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听小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26:4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听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听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王姣霞

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的渴望,10月23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由教研室组织的科学课观摩活动的学习活动。听了科学课后,收获颇多,感受颇多,现在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讲课的特点:

第一堂课是东风红小学谭老师执教的《动能变变变》,这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的内容,两个最大的亮点是:

1、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科学原理,得出结论。一开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动能能转化为热能吗?”等问题后,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于是学生有的用棉布摩擦铁棒,使铁棒变热;有的把铁片来回弯折;有的把橡皮筋来回拉伸……完全沉醉在摩擦、弯折、拉伸等等自由探索的情境之中。他们在自由探索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下一环节的研讨作了充分的准备。

2、猜想——验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答案或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使思维得到散发。如 “热能又能否转化为动能呢?”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猜想是:热能能转化为动能。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设计实验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使这种思考有序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形成了关于“热能能转化为动能”的假设的实验设计和验证点的方案,然后让学生讨

论好完成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进行恰当地选择,继而完成实验。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老师的常规教学环节、教学材料等准备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谭老师一直贯穿鼓励性语言。比如说:“真好!”、“真的好棒!”、“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等,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就是一种激励和赞赏,学生会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教学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学习、学会用这种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师有高兴的时候。老师在讲学的过程中的很大优势就是她的亲和力,对小孩来说是很重要的,无形之中他觉得很愿意去接近你。谭老师在授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她始终面带微笑。体现出了她的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的沉稳和从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一节印象较深的课傅老师的小三科学《溶解》,她通过游戏导入,并分小组完成试验,桌上的材料很多,是准备的非常充分的一堂课,总体说来,觉得有以下特色: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

2、教学过程精致

从这些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

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教师的基本素质高 :这些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具得最大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2、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总之,我听完这些课后触动很大,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把咱们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推荐第2篇:小学科学课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黄 芬

小学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担任科学课的教学以来,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以下是本人对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角色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希望能听到这样的声音:⑴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⑵同学们开始实验,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小组中先研究一下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制定一份实验计划,然后再进行实验。⑶实验后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⑷谁能就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些带有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堂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

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做计划、小组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计划。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参与度高,课堂研究的兴趣才浓厚,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推荐第3篇:听科学课学习体会

科学课学习体会

5月12日,我校四五年级的几位老师同行,在四十一中学习了两节科学课: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和第8课《笔芯为什么能伸缩》,两节课给我的总体感受就是:实用,不摆花架子,通过提出问题——动手验证——总结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给我们的常规科学课提供了范例,给予引导,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第一节课《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这节课教材共有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学生根据经验描述玩跷跷板这一有趣的事情;第二部分是研究杠杆尺特点,使学生知道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做杠杆,并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平衡的条件;第三部分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分析研究杠杆的作用。由于本课的活动内容较多,所以吴老师将其分作两课时进行教学,吴老师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教学中,吴老师始终遵循“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以达成三维目标,提升科学素养。

吴老师的教学流程,牢牢扣住“探究”做文章,设计出了“情景体验,发现问题 → 质疑现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探究问题→记录现象,分析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的学科特点,有效地落实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吴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优化了教学手段。

在这堂课中,吴老师多次利用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这些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课件,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问题。

②优化了教师的教法。

教学中吴老师主要运用了谈话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淡化了讲解法。例如:“杠杆”一词是本课的重要概念,但吴老师在教学中没有重点讲解,而是借‘聪聪’的介绍来完成的,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建立概念,这样设计就淡化了概念教学,强化了过程意识。真正地实现了科学课新课标的要求。

③优化了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给他们选择的学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这节课中,吴老师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这些学法的运用,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④优化了细节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吴老师特别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在动手实验之前,各小组的实验器材均装在塑料袋内由小组长保管,然后按教学进程和需要分步拿出器材,这实际上是先隐蔽实验器材,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点建议:吴老师激励性的语言过少,这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很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方面,第二节课杨老师的评价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荆州街小学杨老师主讲的这节《笔芯为什么能伸缩》,多次实验为学生提供

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也意识到了尊重事实以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等科学态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实际出发,紧扣生活。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事书写工具入手,引出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为下面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例说说弹簧的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弓箭是利用弓的弹性把箭射出去,打网球是利用网球拍的弹性把网球弹出去的等等。

(2)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杨老师通过直观生动的物体、语言、图片、课件资料等,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3)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行获取信息,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让学生自已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之,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从他们的语言的组织到环节的过渡,再到学习方法的引导等等方面都值得我去学习,也让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好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过而改之,未为晚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将吸取经验,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以完善,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推荐第4篇: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我对科学课教学的一点认识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永飞

2014年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下面,本人根据科学课教学实践,对教师、学生及教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过分侧重于自己的表现,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

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让学生取一个指纹,大部分同学用胶带,有少数同学则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批评哪位学生,而是让他们介绍了方法,并让全班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引发了思维的碰撞,从而深人思考,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

2.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

渐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从而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

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研究者转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对怎样比较出水多少方法的讨论、用哪些方法观察我们身体内部结构、怎样设计一辆既结实美观又能跑的远的纸车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

“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应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爱学乐学。

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教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这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简图,却急于寻找正确的答案:到底蚂蚁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接着,他们分组观察蚂蚁,参与观察实验的热情很高。孩子们很快展示出了观察结果,

较准确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这之后,再让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在讨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他们将小蚂蚁送回家,继续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是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不仅获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三、科学教材带来的新变化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发

展。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级上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问题与思考

目前,在科学课中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学期课时明显不足,有些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课堂作业,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相对少,部分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进行。

那么,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怎样做到有效指导呢?对“活动结构、活动价值、科学素养”的理解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外,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任重而道远。

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土城镇白鸡小学王厚清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科学课国培学习活动,聆听了四位教师的科学课课堂教学和小学科学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

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乔丽老师主讲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节课,使我明白教学设计是科学课成功的关键。主讲教师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程序先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实验,而是别开生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在看似相同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相等量的食盐,让两名学生搅拌,结果一杯水中的盐很

快溶解了,另一杯水中的盐怎么搅拌也溶解不完。这是为什么?教师这一设计自然引发了学生三种可能性原因的猜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直接指向本节课探究目标之一: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乔丽老师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创造性设计,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

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陈中云老师主讲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除学生准备了有关房县的图片资料外,教师准备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若干图片,不同海拔的山川对比图片,中国地形图,湖北行政区图,地球仪以及她亲手画的中国地图。每认识一种地形,教师都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然后将图片贴在教师画的中国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屏幕展现中国地形图。学生不仅对每一种地形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中国地形有整体印象,

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就是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发挥的作用。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提高实验活动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的问题。他告诫我们,课前准备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上课前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精选活动材料,要经历活动过程,熟悉实验方法,设计引导问题,预测探究效果,创新活动形式。对照自己教学,很多课失败的原因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今后的科学课就要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我们听的四节科学课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

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

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

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霍城镇小学

王琼4月13日我参加了“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

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

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

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

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

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

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

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赏欣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

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低年级识字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听了於丹老师一年级的识字课,不由地感慨,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以前听课总认为是上课教师是在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下的表演,对我们实际教学没有帮助。今天听了这节课真是茅塞顿开。老师上课没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她在课堂教学中,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不仅令学生兴趣浓厚,更让我得到不少启示:

一、游戏识字,兴趣盎然。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而她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活动中,她的“开火车”游戏开展得非常好。这种游戏方法,不仅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也很有好处。 “火车火车开到这儿”、“双轨火车开起来”……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

於丹老师的的一幅动物开会图导入,寓教于乐,把识字融入动物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积累了语文素材、增强了识字兴趣!她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二、规律识字,易懂易学。

汉字有多种识字方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难点。本课教学的是有关动物的汉字,与“虫”有关。他抓住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这些字。我体会到真正让孩子们掌握识字的规律,这才是识字的最好方法。

三、正确姿势,终身受益。

活动中,她不时提醒孩子们要正确的写字姿势,因为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她格外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

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从中我体会到执笔方法正确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她在教学过程中逐个观察指导,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纠正。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推荐第5篇: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我对科学课教学的一点认识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永飞

2004年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下面,本人根据科学课教学实践,对教师、学生及教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过分侧重于自己的表现,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让学生取一个指纹,大部分同学用胶带,有少数同学则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批评哪位学生,而是让他们介绍了方法,并让全班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引发了思维的碰撞,从而深人思考,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

2.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渐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从而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研究者转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对怎样比较出水多少方法的讨论、用哪些方法观察我们身体内部结构、怎样设计一辆既结实美观又能跑的远的纸车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应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爱学乐学。

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教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这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简图,却急于寻找正确的答案:到底蚂蚁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接着,他们分组观察蚂蚁,参与观察实验的热情很高。孩子们很快展示出了观察结果,较准确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这之后,再让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在讨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他们将小蚂蚁送回家,继续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是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不仅获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三、科学教材带来的新变化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级上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问题与思考

目前,在科学课中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学期课时明显不足,有些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课堂作业,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相对少,部分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进行。

那么,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怎样做到有效指导呢?对“活动结构、活动价值、科学素养”的理解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外,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任重而道远。

推荐第6篇:小学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广办三小 吴礼刚

2014年5月8日至9日在广水市应办一小阶梯教室我有幸倾听了湖北省特级教师张静和朱映辉两位教师的巡回讲学和邓从新老师的新的经历,讲我的专业成长历程。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课前准备充分。

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高。教学理念先进灵活,面向全体。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课前资料收集齐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拓展创新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教学活泼新颖。

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明显。

教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不仅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责任心,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相互帮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精致。

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教学思路新颖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的形体语言的运用,他们的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调控课堂,开拓学生的思路,特别是邓从新老师善于把科学课融入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课的乐趣。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总之,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新的认识:从这些名师的讲课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很多的先进教法。也使我对科学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推荐第7篇:小学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营子中心小学

庞福

我参加了在城西小学举办的小学科学观摩课。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堂课是孙洪昌老师的《昼夜的形成》,这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内容。孙老师在导入时首先出示图片:眼力大考验;让学生思考每天太阳从哪边升起和落下;然后启示学生昼夜又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思考作答。在新授时,教师带来许多物品,让学生自己实验操作,然后学生分组完成试验,验证猜想的效果,最后得出结论和总结。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老师的备课和常规教学环节、教具等准备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孙老师一直贯穿鼓励性语言。比如说:真好!真的好棒!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等,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就是一种激励和赞赏,学生会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教学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学习、学会用这种方法,而不应每每都是严词措句,整天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师有高兴的时候。记得我的一位同事曾经说过: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老师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量夸奖多于批评,赞赏多于指责;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总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孩子有不足或错误,要委婉的指出;让孩子感受到哪些地方是不对的,老师这样做就大大的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强,对孩子一生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第二节课是李伟静老师的小六科学《电磁铁》,他讲的也很好,从导入到内容,试验到最后的课后延伸,整个过程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但太出彩的地方不是很多。可是她在讲学的过程中的很大优势就是她的亲和力,对小孩来说是很重要的,无形之中他觉得很愿意去接近你。李老师在授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她始终面带微笑,非常的沉稳和从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听完这三节课后触动很大,包括其他老师的评价都使我收获颇丰,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一些,把咱们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推荐第8篇:小学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汶川县“小学科学优课”听课心得体会

汶川二小

朱国忠

我参加了在一小学举办的汶川县小学科学优课听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堂课是董平老师的《地球的卫星----月球》,本课是宇宙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们都既感兴趣又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这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在关于月球的信息交流讨论这个环节中,董老师要求每组同学都尽量要发言介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记录下有冲突的地方;在有关月球的汇报中,他突出强调了两点:第一,不要收集的材料都介绍,通过整理后分类介绍;第二,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别人介绍过了,你就不要重复。从同学们认真倾听的状态中,我感觉到,孩子们是非常接受这样的汇报会的,效果也非常好。觉得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形式单一,如果形式多样就好了;介绍知识深入很好,但要注意深浅,知识深奥了就不会吸引学生,从而降低课堂效率。

第二堂课是吴逢高老师的《日食和月食》。吴老师采取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导入方法,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浓厚的兴趣。这堂课体现了教师极强的驾驭课堂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并时时处处突出了本节的知识要点。吴老师从预习质疑入手,找准了学生的问题点和兴奋点,灵活的利用问题空间,并贯穿全课,有效的突出了这节课的主题,在学生个人发言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梳理,师生合作找准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及发生的时间这三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记录了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知到理性飞跃的过程,在问题的探究中,吴老师引领学生共同欣赏了美丽的日全食并课件演示日食的形成过程。运用多媒体交互式解决了教学难点,具体表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从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到课中视频的欣赏、课件的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师生情景游戏等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吴老师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推荐第9篇:小学科学课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学习心得体会

双辽市第三小学 赵燕

怀着对科学学科的热爱,我有幸在5月22日参加了四平市组织的科学教研活动,认真的听了王双月、李少锋两位教师的精彩讲课。收获颇丰,感想也很多。现谈谈我这次的感想和体会:

一、听课反思:这次活动,王双月老师讲了“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课程由短片情境导入,然后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演变,并用简短的精湛的解说,讲明了显微镜的使用,最后是学生观察洋葱细胞。第二节是李少锋老师讲的“液体的热胀冷缩”通过实验,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认识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

两位老师的课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们做到了以下两点对我触动很大:

1.课前充分准备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

2.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从两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通过听课我认识到: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

发,

念、规 律,然

后 再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课再次使我认识到观察实践的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学习她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把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推荐第10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第11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我积极参加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 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注意了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兴趣为起点,认真完成教学进度。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继续努力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使自己能正确理解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

2、经常浏览《科学课》、科学视野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认真地听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遇到教学上的一些困惑能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注重利用各种反馈信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进行教后小结,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总结中不断进步和提升。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争取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课本上的每句话都弄清楚,以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自如地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动学

1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

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思考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3) 精心准备实验。因为科学课上实验所需材料范围很广,

本学期也没有和教材配套的学具制作材料,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我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制作乡土教材。

2、确保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平时备课、作业、准备上课及特长课的实验等工作量特别大,但依然尽自己最大努力,认认真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1)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当作课堂

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是停留在好玩、新奇的表面层次上,我们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

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2)把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

要任务来抓。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从期中考试的答题情况可看出,学生没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非常重要。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抓好基础知识即科学课本知识,学生们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对不同程度的学 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施展各自的创造才能。实验教学中要抓好实验基本技能,,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 究,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把教学生学会学习,当作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来抓。 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注意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课外我鼓励同学们多阅读科技书籍,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多从科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为了使同学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和家长一起布置学生做科技作品,把学生们这学期的部分科技作品收集展览,让有特长的孩子们制作的智力玩具,科学课上学生制作的小杆秤等工具?学生们既培养了动脑动手能力,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好多同学对科学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对五年级学生加强沟通和理解,尤其80 班的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自制力等方面做得不好,而且时常反复,虽然也曾挤时间跟这 些学生谈心,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作业中典型的错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但怎样充分调动这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加强管理,有效地进行引导,仍是下步工作的重点。象校长说的那样,要不断地追求,要有平常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永远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

爱教育,始终对教学充满激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爱学习,把读书和不断提高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甘落后,与时俱进,勇于自我加压,不断超越自我,坚信有付出必有回报,有耕耘一定会有收获,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好教师。

米守勇 2012.1

第12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我注意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兴趣为起点,认真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继续努力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使自己能正确理解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论教。

2、经常浏览科学视野网、科学探究网等专业刊物和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

3、积极参加学校及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认真地听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遇到教学上的一些困惑能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共听课15节。

4、注重利用各种反馈信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进行教后小结,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总结中不断进步和提升。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争取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课本上的每句话都弄清楚,以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自如地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思考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3)精心准备实验。因为科学课上实验所需材料范围很广,本学期也没有和教材配套的学具制作材料,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我们只能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

①凡是仪器室原有的自然实验材料和用品,都拿来充分利用。 ②五年级学习《动物与环境》、《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我亲自去挖蚯蚓、土和草皮,做好课前准备。

③学习《种子发芽实验》时,我到学校餐厅要来了绿豆种子带领学生一同实验。

2、确保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平时备课、准备上课及实验等工作量特别大,但依然尽自己最大努力,认认真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1)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当作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但这种

好奇心有时只是停留在好玩、新奇的表面层次上,我们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2)把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抓好基础知识即科学课本知识,学生们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施展各自的创造才能。实验教学中要抓好实验基本技能,,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把教学生学会学习,当作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来抓。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有意注

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课外我鼓励同学们多阅读科技书籍,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多从科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为了使同学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和家长一起布置学生做科技作品,把学生们这学期的部分科技作品收集展览,让有特长的孩子们制作的智力玩具,科学课上学生制作的小杆秤等工具„„学生们既培养了动脑动手能力,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好多同学对科学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我喜欢科学,喜欢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和他们一起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失败,尤其是看到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当探究失败时,我会给他们一些鼓励,探究成功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开心,我希望学生们在科学课上不仅能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还能锻炼各种能

力„„

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为我深爱的科学教育事业贡献

第13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特长班阶段性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半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注意了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兴趣为起点,认真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继续努力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使自己能正确理解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论教。

2、经常浏览《科学课》、科学视野网、科学探究网等专业刊物和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认真地听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遇到教学上的一些困惑能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共听课47节(含班会)。

4、注重利用各种反馈信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进行教后小结,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总结中不断进步和提升。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争取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准备每节课的两个实验项目,以教材知识为宗旨,在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之上,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思考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3) 精心准备实验。因为科学课上实验所需材料范围很广,本学期也没有和教材配套的学具制作材料,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我只能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凡是仪器室原有的自然实验材料和用品,都拿来充分利用。

2、确保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平时备课、作业、准备上课及特长课的实验等工作量特别大,但依然尽自己最大努力,认认真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1)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当作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是停留在好玩、新奇的表面层次上,我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2)把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施展各自的创造才能。实验教学中要抓好实验基本技能,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把教学生学会学习,当作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来抓。 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注意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3、很抓好特长创新能力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本学期开设了“小发明”特长活动,组织学生主要开展了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撰写和小发明技法渗透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要求小发明特长学生每人设置一个“百宝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如放大镜、易拉罐,塑料瓶,一次性木筷,橡皮筋,气球,乒乓球等,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明确科学研究不一定非得在实 验室里,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课外我鼓励同学们多阅读科技书籍,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多从科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为了使同学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和家长一起布置学生做科技作品,把学生们这半学期的部分科技作品收集展览,让有特长的孩子们制作的智力玩具,科学课上学生制作的小杆秤等工具……学生们既培养了动脑动手能力,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好多同学对科学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我喜欢科学,喜欢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和他们一起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失败,尤其是看到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当探究失败时,我会给他们一些鼓励,探究成功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开心,我希望学生们在科学课上不仅能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还能锻炼各种能力……

在剩下的半学期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深爱的科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015年11月

第14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为什么会形成火山爆发和地震?蜡烛点燃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带着问

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地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15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的程序、自行得出结论规律,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中参与教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得到的一些反思和体会。

1、探究活动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2、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从中获得知识,对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批评性思维以及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在探究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互合作,彼此分享。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4、创造探究条件,正确引导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每一位科学课的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以达到培养认识事物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他们的创造灵感被激发,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活动才会成为可能。教师才能进一步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

2012年6月4日

第16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注意了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兴趣为起点,认真完成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继续努力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使自己能正确理解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论教。

2、经常浏览《科学课》、科学视野网、科学探究网等专业刊物和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认真地听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遇到教学上的一些困惑能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共听课23节。

4、注重利用各种反馈信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进行教后小结,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总结中不断进步和提升。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争取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课本上的每句话都弄清楚,以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自如地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思考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3) 精心准备实验。因为科学课上实验所需材料范围很广,本学期也没有和教材配套的学具制作材料,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我们只能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①凡是仪器室原有的自然实验材料和用品,都拿来充分利用。②五年级学习《动物与环境》、《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我和范 老师到室外挖蚯蚓、土和草皮,做好课前准备。③学习《种子发芽实验》和《形状与结构》时,我到学校餐厅要来了绿豆种子和鸡蛋壳。④学校组织学生到太原迎泽公园科技馆游玩,一年级学生吃完棉花糖后剩下的一次性木筷成了我们眼中的宝贝,在六年级学习《框架结构》时派上了用场。⑤在六年级学习第三单元《电和磁》 之前,我要求学生大休回来每人带一节电池,最起码保证每个小组能有一节电池,有小马达的尽量带回来,以便充分进行实验探究,孩子们基本上做到了。

2、确保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平时备课、作业、准备上课及特长课的实验等工作量特别大,但依然尽自己最大努力,认认真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1)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当作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是停留在好玩、新奇的表面层次上,我们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2)把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从期中考试的答题情况可看出,学生没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非常重要。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抓好基础知识即科学课本知识,学生们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对不同程度的学 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施展各自的创造才能。实验教学中要抓好实验基本技能,,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 究,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把教学生学会学习,当作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来抓。 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注意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3、抓好特长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本学期开设了“小发明”特长活动,组织学生主要开展了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撰写和小发明技法渗透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要求小发明特长学生每人设置一个“百宝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如放大镜、易拉罐,塑料瓶,一次性木筷,橡皮筋,气球,乒乓球等,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明确科学研究不一定非得在实 验室里,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课外我鼓励同学们多阅读科技书籍,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多从科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为了使同学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和家长一起布置学生做科技作品,把学生们这学期的部分科技作品收集展览,让有特长的孩子们制作的智力玩具,科学课上学生制作的小杆秤等工具……学生们既培养了动脑动手能力,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好多同学对科学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我喜欢科学,喜欢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和他们一起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失败,尤其是看到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当探究失败时,我会给他们一些鼓励,探究成功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开心,我希望学生们在科学课上不仅能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还能锻炼各种能力……

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为我深爱的科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17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大八里小学

杨志申

回顾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注意了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兴趣为起点,认真完成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继续努力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使自己能正确理解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论教。

2、经常浏览《科学课》、科学视野网、科学探究网等专业刊物和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

3、注重利用各种反馈信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进行教后小结,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总结中不断进步和提升。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争取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课本上的每句话都弄清楚,以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自如地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思考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3) 精心准备实验。因为科学课上实验所需材料范围很广,本学期也没有和教材配套的学具制作材料,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我们只能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①凡是仪器室原有的自然实验材料和用品,都拿来充分利用。②五年级学习《动物与环境》、《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我和范 老师到室外挖蚯蚓、土和草皮,做好课前准备。③学习《种子发芽实验》和《形状与结构》时,我到学校餐厅要来了绿豆种子和鸡蛋壳。④学校组织学生到太原迎泽公园科技馆游玩,一年级学生吃完棉花糖后剩下的一次性木筷成了我们眼中的宝贝,在六年级学习《框架结构》时派上了用场。⑤在六年级学习第三单元《电和磁》 之前,我要求学生大休回来每人带一节电池,最起码保证每个小组能有一节电池,有小马达的尽量带回来,以便充分进行实验探究,孩子们基本上做到了。

2、确保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平时备课、作业、准备上课及特长课的实验等工作量特别大,但依然尽自己最大努力,认认真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1)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当作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是停留在好玩、新奇的表面层次上,我们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2)把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从期中考试的答题情况可看出,学生没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非常重要。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抓好基础知识即科学课本知识,学生们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对不同程度的学 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施展各自的创造才能。实验教学中要抓好实验基本技能,,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 究,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原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把教学生学会学习,当作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来抓。

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注意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3、抓好特长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本学期开设了“小发明”特长活动,组织学生主要开展了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撰写和小发明技法渗透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要求小发明特长学生每人设置一个“百宝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如放大镜、易拉罐,塑料瓶,一次性木筷,橡皮筋,气球,乒乓球等,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明确科学研究不一定非得在实 验室里,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课外我鼓励同学们多阅读科技书籍,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多从科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为了使同学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和家长一起布置学生做科技作品,把学生们这学期的部分科技作品收集展览,让有特长的孩子们制作的智力玩具,科学课上学生制作的小杆秤等工具„„学生们既培养了动脑动手能力,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好多同学对科学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我喜欢科学,喜欢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和他们一起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失败,尤其是看到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当探究失败时,我会给他们一些鼓励,探究成功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开心,我希望学生们在科学课上不仅能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还能锻炼各种能力„„

第18篇: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为什么会形成火山爆发和地震?蜡烛点燃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哪杯水热》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地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朱苏铺小学:解方田 2011年11月29日

第19篇: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

释放学生大脑激发学生学趣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电化”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让学生天天都在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

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

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教学活动前有德育先行意识,先要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中重视德育活动,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教学情境中也能渗透一些观点;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讨论和反思,争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动中做的更好。

总之,科学是一门释放学习生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的学科。在起始队段,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欣赏学生的成功,与孩子们一起体验科学带给生活的乐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科学首先是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形式,然后才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即作为这一活动结果的知识,这两个方面构成科学本质的最重要的、内在的东西。科学作为知识体系,也是由科学活动注人灵魂或精神的。科学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它本质上就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无论是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还是追求自由,都离不开探究行为和探索精神。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学、心理学界一批有识之士对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科学探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来源于科学的探究模式,已成为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础。研究表明:“科学的方法是可教的,并且在获得信息、概念和态度万面有积极的效果。”探究训练产生的效果是增进科学理解、促迸批判性思考和发展获得信息与分析信息的技能。大多数教育学作者把“探究”这个术语定义为“卷入解决明确事物的过程”。这一术语的用法,可以从约翰·杜威的两个术语“反省思维”和“批判思维”中找到痕迹。杜威指出,思维开始于个体意识到一个不确定的情境或感觉到困惑的时候,终结于得出结论或得到确信。这其中反省思维要经历五个步骤,即“情境—问题—假设,并搜集资料—推理得出结论—检验假设”,这已成为后来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础。霍尔费希和史密斯于1961年也区分了思维与反思行动之间的差别,指出反思行动是有目的的、有方向的和有控制的思维。布鲁纳后来提出的发现式学习,也与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异曲同工,只是更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结构的发现,以及发现之后的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二者在调动批判思维和反省思维上的特征是一致的。

以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养成的机制可作如下概括:

(1)探究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并围绕问题展开,学生在这样一种“准科研”或“似科研”的活动中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或事实、推理得出结论、验证假设的全过程,从而逐步形成必要的智慧品质。

(2)探究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能使学习者(也是“研究者”)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地发挥,能使主体的潜能或潜质得以极大地调动和开发。

(3)探究过程必然引起情感体验过程。学习者遇到困难境况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还有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终于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是有助于科学、科学精神的形成的。

第20篇: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邮编6541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来的。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份之一,糠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和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调查、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的营养成份、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

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2。通过实验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三.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1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分类等相关资料;2脂肪辨别的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3。淀粉辨别的实验器材:淀粉、水、碘洒、滴管、小碗、米饭。

五.教学方法:调查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小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听小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