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情景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09:5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英语情景教学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初探

摘 要

情境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小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基地,为发展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结合实践经验,简述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含义、理论基础及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倡导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创设;体验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情境和时间。如果学习过程中缺少一个特定的运用语言的环境,只是为学而学,那么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1]由此可见,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索和实施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是一种生活场面。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

[2]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实物、体态语、电教、表演等多种活动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场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生动的语言环境,从而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学生置身于类似现实、自然的情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感受英语教学的真实性,继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在国内外外语教学中正逐步得到重视和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1、直观教学原理

心理学研究认为“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人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情境教学最直接地体现直观教学原理,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让学生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减少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缩短认知的时间,提高[4] 了学习效率。

2、思维相似原理

英语情境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许多活动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场景,向学 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相似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5]

3、情知对称原理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即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小学英语情境教学通过给学生创设多个形象逼真的教学场景,营

1

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近乎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并深刻体验生活情境,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认知和情感二者的统一。

4、寓教于乐原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具有两极性,它总是趋向于热爱和肯定的事物而避开厌恶和否定的事物。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引导学生“乐学”,通过情境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促使学生以学为乐,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6]

二、情境教学的现实需要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现实需要

1、从小学生的心理考虑

小学3~6年级的学生处在9~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对陌生的英语具有好奇心,很少有羞怯感, 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听觉敏捷,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7]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不同方式创设丰富、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并获取知识。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心理优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教材的编排上考虑

小学英语教材均采用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体系,以结构为主体,辅以情景,将交际功能的训练贯穿始终。教材内容选择了符合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交际情景。如家庭、学校、公园、商店等。语言材料也较多地采用日常用语,如打招呼、问候语、道谢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交际能力。[8]

3、从新课标的要求考虑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9]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把情境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就构成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知情统一的要求。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实践意义

1、降低教学难度,便于解决问题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英语情境教学通过再现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利用鲜明、具体的角色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琢磨、提议案,并尝试去发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强了实践感悟,便于学生对教材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如教师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扮演课文对话,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原对话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日常生活对话。这样,在活动过程中既使学生亲身体验角色,又使学生有尝试创造的机会。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创设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能力。如教六年级学生“What do you have for dinner today? I have„„.”

2

这对句型时,教师巧设去超市买菜准备晚餐的生活情境,把刚学过的几个事物单词作为超市的食物列单。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超市里选好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共同“煮”出一道菜,用上“I have__,__.”的句型说出这道菜式的原材料。最后还要从各小组中竞选出“healthy meals”、“best dishes”、“new dishes”这三类,分别给予相应奖励。由于教师所创设的语言情境与生活情境极为相似,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从有趣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积极参与,改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居高临下,填鸭式地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我们常说,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关情境,以多样的活动形式搭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并以真情感染学生,使之引起共鸣。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逃脱出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营造出乐学、好学、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例如,在教授“Is this your„„?Yes, it is./No,it isn’t.”这组句型时,教师随意抽取了一列小组的文具,随后用新句型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让这一小组的学生逐一认领出自己的文具。学生觉得这种方式新鲜、有趣,在这种师生共同营造的乐学、好学的互动氛围下,很快就记住新句型了。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情引趣,带入情境

1、以歌引趣,活跃课堂氛围

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唱英文歌曲,这是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歌曲具有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活泼的形式,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能使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歌曲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内容活泼、旋律优美,还应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如在教《PEP小学英语4A》U3“My friends”时,教师以歌曲《Friends》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边做简单的动作边唱歌。该曲轻快易唱,歌曲中包含了以前学过的关于描述人物特征的单词,以及将要学到的新句型“My friend likes„„.”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前热身中既巩固了旧的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关于描述人物的新单词、新句型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语言描述,激起学习兴趣

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作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叫《PEP小学英语3A》的动物单词时,教师可以一边用幻灯片打出动物园的图片,一边播放轻快的音乐。然后绘声绘色地说:“Today,we will go to a zoo.In the zoo,you can see many animals.Look!There is a monkey in the tree„„.”教师边说边附以动作或一些动物的叫声作为提示,每讲一处,让学生猜出所描述的动物。让学生完全陶醉于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学生自然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有趣的动物名称。语言环境的创设往往是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关键。

3、看图说话,渗透学科知识

看图说话的形式比较适用于小学高年级教学。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组图,简洁地引出教学内容,将学生引进一定的语言环境,开展对话练习。如在教《PEP小学英语5A》“We are helpful”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小明做家务的组图,与学生讨论“What can Xiao Ming do at home?”“Is he helpful at home?”“What about you?”等。当学生已经熟悉了图片内容时,就让学生分别组成两人小组进行对话练习。这种

3

说话情境用于复习课的导入会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形象直观,运用情境

1、实物演示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向学习者展示实物,其识别时间只需0.4秒。由此可见,教学所展示的形象愈是鲜明,愈是具体,就愈能缩短感知的时间,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10]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通过呈现实物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记忆新单词,形成具体形象与抽象符号的联结。如,教师在教授《PEP小学英语4A》Recycle1中的一个新词组“curly hair”时,灵机一动,指着自己的卷发告诉学生“I have curly hair.”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并记住了“curly hair”的意思。

2、动作暗示情境

教师形象逼真的动作,附上生动传神的表情,往往具有很强的暗示性。通过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训练其思维能力。如在复习“music、sports、science、painting”这几个单词时,教师可以演示拉小提琴、跑步、做实验等动作,学生根据这些特定情境,很快就能猜出所学单词。

3、图画再现情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剪贴画、简笔画这些有用的资源,结合适当的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My family”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幅”family tree”,用简笔画分别勾勒出“mother、father、grandma、grandpa”的肖像,学生很容易联想起生活情境中的家人,并油然而生一种“I love my family”的感情。

(三)趣味操练,凭借情境

1、视听结合,情景交融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音机、多媒体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和标准的英语口语,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十分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心理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这种形式用得较多的是在讲授简短对话这一环节中。逼真的模拟动画会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求知欲望很高,在乐趣中进行跟读训练,学习效果会更好。

2、设计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例如,复习巩固新学单词的时候,玩“转卡片猜单词”这个游戏,效果挺好。教师拿着一沓单词卡片快速转动,让学生猜卡片背后的单词。学生觉得刺激好玩,自然就能很快记牢单词了。

(四)模拟表演,体会情境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模拟表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表演教材中的情境;另一种是学生表演真实的生活情境。前者可以是分角色朗读或扮演角色,主要是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课文情境的再现;而后者则是模仿课文对话,结合生活实际,表演不同的对话情境。如在班上挑选几个小组进行竞赛,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话语,生动的表情,细致的动作去扮演课本角色,学生便会努力地模仿目标人物。无论是担任课文角色还是生活角色,都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教学情境的再现功能,并帮助学生迅速感知和理解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学情境。

(五)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

4

好的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教《PEP小学英语4A》U4“My home”时,教师以介绍屋子的方式导入新课。边出示自己家的结构图片,边引入话题“Welcome to my home!You can see a„„,a„„.Is it beautiful?”学生立刻用好奇的目光,饶有兴趣地观察屋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仔细聆听教师的介绍,轻松愉悦地融入学习氛围当中。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11]

2、给予及时的课堂表扬

学习英语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开始接触外语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学生每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建立起自信心,去努力地学好它。如对于课堂上回答较完整的同学,及时给予他所在的小组加分,学生便会从中明白自己的进步不仅可以让自己得到表扬,还能给小组增添荣誉,为了争取获得这种奖励,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比平时更加倍努力。

四、实施小学英语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情境教学在目前教学中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与缺憾。如:缺乏真实性、滥用课件、反复使用等情境创设低效现象仍然存在。要克服以上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自然,贴近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小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师在讲授完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单词后,举了班上其中一位同学的例子,让学生在猜同学的情境中掌握并学会运用新单词。当学生在这种真实环境的活动中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二)简单有效,符合实际

情境创设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不能完全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应使情境创设服务于教学实际。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例如,在引出“monkey”这个单词时,如果采用课件形式,找一些活蹦乱跳的动画猴子图片,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就大有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相反,教师只寥寥几笔,在黑板上出示猴子的简笔画,学生反而更容易接受,既达到教学目的,又简单明了。

(三)形式多变,活泼有趣

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该符合学生求趣、求新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创设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情境的趣味性。如果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只是一味简单机械地重复情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能是走过场的形式,毫无实效,根本谈不上有教学激情了。

(四)推陈出新,灵活变动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教师应学会创新,不要固步自封,因为同一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也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教学实际。此外,《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应在适当时候给学生留有时间,留有机会去思考、体验、应用及创造。儿童应该是学习的主体。[12]

5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境教学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

6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游戏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要: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让孩子欢快游戏,并加以科学引导,对孩子智力开发十分有益。一年级的儿童则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数学教育中的游戏和兴趣培养教学就油然而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游戏教学 兴趣培养 创新能力

一、游戏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五大益处:

1、游戏中欢乐愉快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孩子主动性、创造精神和思考能力养成的重要环境条件;

2、游戏教学有助于孩子快速反应判断能力的形成;

3、游戏教学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4、游戏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对智力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5、游戏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努力达到目的的意志力,这是孩子成才极重要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和老师交朋友,而且还和书中的数学伙伴“智慧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 注意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4-2”这一减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时,老师可以这样举例说明:“桌上有4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吃掉,少了2个,就是减去2的意思。”所以说“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三)寓教于趣,激发竞争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上学期的第一课,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把各数编成一个手指游戏,在游戏中边表演边学习数数,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感到特别亲切,非常兴趣。之后我还把手指游戏作为每次课前的一个安静游戏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最短时间集中注意,进入课堂活动,一举多得;又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学习中,能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数学课进行一些比赛,如比比谁写的字好、谁看到的东西多、谁数数又对又快、谁提的数学问题最多、谁做口算既准确又迅速„„都是个人为单位的,还可以分小组来进行。例如,“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

(四)亲自动手,在操作中使学生乐学、会学。

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知识的理解掌握、感性经验的获得,是通过表象的积累,再与听觉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综合,形成有关事物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而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例如在一年级数的组成教学里,学“7的组成”,让学生带7块小积木,让学生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再根据学生各个不同分法,归纳出“7的组成”。

(五)善于表扬与奖励,唤醒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当某个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或后进生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用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奖品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以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当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热切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情绪。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制定一个奖励制度,让他们渴望受到表扬、得到奖品,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告诉他们:理想、愿望与学好数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现在学好了数学你的愿望才可能实现。这样就可时刻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避免产生阶段性学习,逐渐培养、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人人争当小老师,从小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年级学生特别对老师崇拜,言听计从,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领导别人,这就是人的表现欲和领导欲的真实写照。因此,作为老师应给学生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不要约束他们。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培养学生从小当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自学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然、愉快,增添学习兴趣,可采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做法。例如在一年级的复习课中,对“10以内数的加法表”的复习,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当“老师”,通过一问一答,复习旧知识。比如:我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看哪个小老师又快又准确;有时对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问一答的复习,通过小组内的问答式学习,可以使成绩差的同学增多练习机会,在听、练中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中,如小老师问:“2+6=”学生答:“2+6=8”老师问:“为什么2+6=8?”学生答:“因为2和6组成8,所以2+6=8”,小老师再问:“2+6=8,6是什么数?

2、8呢?”,这样让大家都有机会当小老师!

三、游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要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耐人寻味的故事、风趣幽默的谈话等创设一种和谐的情境。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来。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 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 开始于矛盾。”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 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 或者创造出来。提高创新能力, 使学生会创新, 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 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 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 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 体验新的快乐, 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比如, 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平均分成15 个小正方形, 试把它们剪成3 份,每份有5 个小正方形, 折成3 个没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力剪、折, 一次不成功, 再来一次, 几经挫折, 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 多向思维的材料, 激发学生创造性。

四、总结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兴趣非常重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是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说明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进行积极探索,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全凭兴趣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总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此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

五、文献综述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敏强,刘晓渝.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完善[J].教育研究,2003(12).[4] 高莺.创设情境激励创新[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8):7-9.[5] 李海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信息2007,(11)

推荐第3篇:情景教学

“情境”让概念教学更生动

―――――《可能性》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且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教法比较机械单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体验枯燥之苦,经受乏味之困!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新增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概率方面的知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陌生又熟悉。“可能性”在教材上的呈现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快乐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概念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了所学内容的具体情境中,驱动学生以更饱满地热情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随同老师与学习内容情境共欢乐。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概念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黑色棋子的盒子。

师:这个盒子里只装有黑色的棋子,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黑色的。

师:你呢?(指另一同学)

师:你们都说是黑棋。谁能说说理由?

生:这个盒子里只有黑色的棋子,不论怎么摸,都只能摸到黑色的棋子。 师:当一件事件只有一种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时, 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板书:一定) 师:在这个盒子里能不能摸到白棋? 生:不可能。

师:这词用得好,当事情确定不会发生时,就用“不可能”描述。(板书:不可能)

2、出示另一盒子,只装有白棋

师:这个盒子只装白棋,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你将会怎么描述? 生:我一定摸到白棋。 生:我不可能摸到黑棋。 3、师混合两种棋子。

师:现在我把两种棋子都倒入空盒子里,摇晃一下,现在如果你来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我会摸到黑棋。 师:你一定会摸黑棋吗? 生:可能黑棋,可能白棋。

师:当一件事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时,不知道哪种情况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 4、师小结: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种判定事情发生情况的用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创设“摸棋子”情境,通过师生的交流,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情境的设置,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片段

二、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请同学们选择这三个词来描述。 师:我这儿有一枚硬币,你猜猜会在哪只手里?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教师演示:摊开左手,手上是空的。 师:现在你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生:右手。 生:一定在右手。 师:有没有不同的描述? 生:不可能在左手。

师: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你猜落在地上,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通过猜硬币游戏,让学生游戏过程中对事件的发生进行描述,在语言的表述中慢慢体会理解概念的含义。] 片段

三、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师:元旦快到了,我们班上正筹备元旦联欢会,会上每个小组要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类别有跳舞、唱歌、朗诵、相声、小品和其他等六类。各小组想准备哪种类型的节目呢? 指名说说。

师:看来想唱歌的小组比较多,可每种类型节目都要有,怎么办呢?我们抽签决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还有一个要求,抽签前要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

师;如果还是这六个签,要想让每个小组同学都不可能抽到小品,该怎么办? 生:把小品拿走,换成别的。 师:我把“小品”换成“唱歌”。

师:要让每组同学不可能抽到朗诵,又该怎么办? 生:也换成“唱歌”。

师:现在再让各组抽签,情况会怎么样?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 师:看来可能性也是有大有小。

[通过“抽签”,又把对可能性的描述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离概念到把概念回归到生活中的过程,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 片段四:利用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奖励同学一个故事。边听边想:这个故事里蕴涵着怎样的数学知识。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死牢。按照当时该国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你们认为奴隶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让学生回答:可能摸到“生”,可能摸到“死”)可这个昏庸的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把盒子里的写有“生”的纸条拿掉,换成“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让学生回答:一定摸到“死”)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了好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给奴隶选择时,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看也不看,猛得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生:留下的纸上是“死”,人们会推测吞进肚里的是“生”,那么奴隶就不可能死了。)

[通过本故事的讲述,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后续猜测,加强了对学生概念性知识的再次巩固。更通过本故事,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有着强大的威力,人们运用它可以拯救生命。]

案例反思:

基本概念的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概念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应始终贯彻于整堂课,让学生欢乐的气氛中,乐学、想学、勤学、有创造性地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概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更愿意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孩子也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往里面装。本课,我创设了“摸棋子”的情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概念的学习,尊重孩子的生活基础,紧密联系了数学和生活,使孩子们在未学之时对概念就已经有了一份亲切感。随着情境的展开,在师生的交流中,缓缓地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遥远的数学概念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生硬的数学概念并难以理解。

二、设置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我设计了“猜硬币”活动,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说说每次的猜测结果,把概念蕴涵于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更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三、还原于生活情境,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能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课授课时,正是班级准备元旦节目期间,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入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准备什么表演节目。通过边抽签边描述,让学生学会用刚学到的概念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在表达口述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应用掌握的概念。

四、蕴育于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节课末,通过“生”与“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胜者,一个奴隶用数学知识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数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呀!学生心中感慨。也就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推荐第4篇:情景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不论选取什么素材,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情景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2、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真实的体会,才会发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形成情感、价值观。

3、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既指设置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做多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教学情景过多,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

4、教学情景的设置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更愿意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选择情景素材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还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5、教学情景的设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积极的情感氛围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教师要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对学习素材的正确认知。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情景教学不是演戏,而是生活。教者本人要首先进入角色,用真心去感染他人。如果教者在演戏,学生必然要当观众;教者认认真真地生活,学生便会与你共享。 (2) 不囿于教材的设计,要驾驭教材。唯此才可使学生不做印刷符号的奴隶,教者也才可取得主动。 (3) 不为设计而设计,要使设计服务于教学法。离开了设计的这一目的,任你的设计有多精彩也没有实用价值。教学是严肃的,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虚假。 (4) 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一位教师的绝妙设计对另一位教师来说可能会糟糕透顶。 认真回顾实验的过程,总结实验经验,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读“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有感

济水东园学校 欧爱军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本特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情趣

现在许多教师在压抑中教学,学生在压抑中学习,使学生厌学情绪愈演愈烈。所谓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情景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就是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

2 重参与

所谓参与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策略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有足够的参与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

3 重感悟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这种学习收获更

大,所以它是一种认识活动的飞跃。情景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画、语言等。

4 重实践

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情景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成习惯的过程。由于平时怕麻烦,或是条件不允许,往往忽略情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学生不但容易遗忘,而在实际交际中难以运用。而在情景教学法中,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或是组织者。周围的气氛感染着每个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每个学生开口讲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变到积极的态度上来。依据李吉林情景教学法理论,结合平时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活动课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1 导演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地分析所教课程便指定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使英语活动课成为自由活动课。每次活动课应有活动课的目的,要有活动形式,要有参加活动课的对象等。如学生学完了“参观公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活动课,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有关公园、动物园的词汇,以及有关公园、动物园景物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 编剧的作用

英语活动课的形式应多样化,英语老师有必要编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材料,供学生在教室里上活动课使用。

3演员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英语活动中不但是导演、编剧,还应是一位好演员,一个受学生欢迎、尊敬的好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要靠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的爱戴。在活动中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扮演段剧中的角色。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更高,更浓。

4 观众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充当着观众的作用。(1)要仔细观察活动课是否人人参加。(2)全体学生参加的态度是否积极。(3)准备工作是否充分。(4)学生各组的搭配是否合理。(5)整个活动课是不是活跃,部分学生是否有创意。(6)活动课是否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5评委的作用

每节活动课结束前,教师应作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总结。这就是教师作为评委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首先应表扬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推荐第5篇:情景教学

对增强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初探

兰西县康荣一中:王雷

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中,依据迁移的原理来组织教学过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把情景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本人尝试运用了“小单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以情为线索,以境为核心,以读为手段”的教学思路,加大语言文字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使教学结构达到了优化。这样使思维过程做到层次清楚,步骤具体。

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课题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迁移的原理来组织教学过程,把思维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重视思维(技能)的训练,突出形象思维的培养,使思维过程做到层次清楚,步骤具体,这样人人都会思维,人人都可创造。

作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应如何变化,才能适应需要,要体现以下要求:(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2)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3)创设一种具有丰富反应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4)注意激发多方面的语言情景,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5)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模式,使小组比赛、个别学习等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重在读,培养语感、加大语言训练。就是使英语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思考和探索,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的过程。结合课程改革,我们尝试运用了“小单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以情为线索,以境为核心,以读为手段”的教学思路,加大语言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使教学结构达到了优化。仅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易化语言

表演情境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的能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有效学习并得到发展的教学情境。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我们所创设的表演情景设计应自然、真实,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例如设计放学以后学生活动的party场景。我跟学生说:“claes are over”,然

“where are you going?”和”I am going to …”的句型。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场景出示,同学们很快就把语音、语义与情景联系起来,理解了句子“where are you going?”和“I am going to …”的含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汉语,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表演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二、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积累语言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本身它没有真实的画面、声音,不提供多种感觉的直接享受,它是虚拟的,空洞的,特别是对语言感受力低下的人来说,它不过是诉诸视觉的一个个冷硬字母,或诉诸听觉的一个个干瘪语音,甚至是一堆“乱码”、一个看不清或看不见的“模糊世界”。但是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中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淇凌;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虚拟、空洞的字母,创造出学生熟知的情景,丰富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进而生成新的语言。然而仅靠书中的图片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的需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将标有soft的餐巾纸、标有milk的牛奶包装盒,标有 juice的橘子汁瓶上,标有 Windows xp的光盘,标有 Happy birthday的蛋糕盒……带到课堂,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语言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能为词汇和句型的操练提供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孩子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我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景,编了一个chant,教师出示本单元所学图形,让男生边拍手边问问题:“what,what,what’s the shapes?”,接着,女生边拍手回答:“circle,circle,It’s acircle.”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复习课,都可以和他们玩chantt游戏,这就避免了枯燥的语言训练导致的疲倦和乏味。又在游戏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强化了知识记忆。

此外,唱英文歌曲、歌谣、表演英语小品等等也能起到助学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添趣味性而设制的游戏,应具有科学性,即根据教

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应围绕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来设计游戏,不能为单纯逗乐而盲目设计。

四、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

英语课上有效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和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围绕一个重点,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全班活动、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一定的情景之中,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情境教学,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第6篇: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1、简介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感知

——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

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2)理解

——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问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3)深化

——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以体育课为例)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② 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 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 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

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三、情景教学的特点:

1、形象逼真。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

2、情深意长。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

3、知、情、意,行融成一体。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

四、情景教学的优点

情景教学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情景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语法条款记忆式的学习方式,把枯燥的语法条款放在了逼真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际运用的空间,使乏味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这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1) 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种教学法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容易与现实相脱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2)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方式反应的热烈程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意料,他们对于这种实

践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的方式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进入一种的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3) 针对性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效率。(4) 时效性强。这种教学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进行解答,使教师所教内容的时效性更强。(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法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情景教学的缺点

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虽然其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

六、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摘要】 情景设置的直观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同步;情景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完成德育教育;情景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出色的情景设置可以给你带来一堂精彩绝伦的课,和那些站在银幕上、舞台上的明星一样,教师也需要精彩!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课能像许多的经典一样永远存在学生的心中吗?我想这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 【关键词】 情景设置、课堂评价、情感教育、情景设置作用、情景

设置方法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吸引上亿的观众去观看,甚至可以看上无数遍,连电影中的每一个情景都如数家珍;一部好的小说可以让他的读者废寝忘食,对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细细品味,生怕错过一丝的精彩;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让你沉醉其中,百听不厌。那么一堂好的课呢?对学生而言,有没有一堂课能让他们沉醉其中,百听不厌?对老师而言,你有没有一堂课能够让学生对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呢?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舞台,你是编辑,是导演,也是演员。和那些站在银幕上、舞台上的明星一样,教师也需要精彩!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课能像许多的经典一样永远存在学生的心中吗?我想这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那么怎样去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在课堂控制,教学环境,学生分析等众多因素中,出色的教学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下,完成包括情感、德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同时,它还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那又如何才能创作出好的教学设计呢?那么你需要一个精彩的情景设置。所谓情景设置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与环境,使学生的认知、观念与情感充分统一的教学活动。

(一)、情景设置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

1.情景设置的直观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时期。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在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的时候经验型的思维远远大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必须得到有关感性材料的支

持。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像、视频,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外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物化为充满生动的丰富形象;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去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训练了抽象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2.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同步。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有效、成功的教学的一部分。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堂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新课标中的过程评价颠覆了以前的传统教学评价,赋予了教学评价新的定义。而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它的任务、要求具有多层面、多层次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情景设置的开放性特征,还使得它的任务、要求具有阶段性,在过程中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教学与评价同步。

3.情景设置的感染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完成德育教育。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课标中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明确的把德育教育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德育教育不再是学校、班主任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责

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而产主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而学生之间积极情感的互相感染,又会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师生情感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这一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产生出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情景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的气氛感染,使认识和情感过程统一在同一情境之中,充分利用认知、行为中的情感因素,可收到单纯讲授难以达到的效果。

4.情景设置的多元化特征,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英国17世纪的传奇学者塞缪尔•约翰逊说过——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可见好奇心对人的学习和创造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现代心理学家们表示:好奇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表现的多少,而在成长期的孩子中好奇心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倾向、注视、接近、探究的反应,一旦这好奇得以回报、满足、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起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情景设置的多元化特征能够强化刺激学生的反应,情景设置运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手段、语言的生动描述以及表演的再现等多元化的形象构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的知觉,感觉以新的刺激。这一切连

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充分满足了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二)、情景设置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情景展示法。即通过诸如视频、音乐、小品、游戏、图像、辩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由于展示情景的手法立体、多变,展现的情景内容形象,直观,令学生感到新鲜、亲切。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这种兴奋性越高,注意力越集中,观察就越持久,越真切,这就为想象、情感和思维提供了鲜明的感知目标。 2.角色扮演法。即结合教材内容,模仿某种典型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去展示情景,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角色扮演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景的一部分,既是情景的感受者,又是情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知识迁移法。即通过对比、类比的方式利用熟悉的知识、常理解释新的知识。知识迁移法是用旧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产生的排斥感。 4.实践体验法。即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自我体验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读一千遍的书,不如动手做一回,实践体验法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的理解也

10

会更上一个台阶。

情景设置的方法还有许多种,诸如情景辨析法、情绪渲染法等,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出发,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a、情景设置必须景中含情。情景设置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所设置的情景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所以情景设置必须景中含情,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景之中。

b、情景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在教学中设置情景只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情景设置必须理寓其中,将教学与教育内容寓于情景,使其具有深刻内涵,才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则情景设置就会失去其核心与灵魂而显得苍白无力,课堂也随之沦为活动失去其实效性而缺乏教育意义。

11

推荐第7篇: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就课堂教学这一块,我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了优化教学情境对于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感受用心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带来了我们对“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乐学

创设情境

质疑

价值

心理学认为情境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中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的矛盾。

因此,我们一起探究了“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学情境”这一问题。“乐学”亦就是乐于学习,从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情境则是兴趣产生的基本因素,兴趣只能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问题突显,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就有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 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学习。此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在研究中,我们没有特别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而是提出创造的乐学情境能适用于3-6年级的学生,使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感受。

实验开始,首先,运用某一位教师的单独的智慧,备课,做课件。这堂课是抽取了五年级的学生上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所以整堂课下来,效果不错,学生也挺配合。但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在乐学上似乎 还是不到位。

实验表明创造情境不难,但如何创造出有价值,又带乐趣的情境,还是需要费工夫的。我们究其原因发现:

1.创设情境要恰到好处,不能整堂课贯穿到底。如若随意创设情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然而,情境提出适时,则会引起学生注意,顿时产生思考,讨论与联想,进而产生质疑,这也就达到了情境的作用。

2.要带有生活性,与生活相关,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去了解,探究的价值。世界万物无疑不是相联系的,一旦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了自然界的问题,他们会有些许的成就感,会感叹知识的神秘与奥妙,他们也就会更加投入与学习当中。这也就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自然会感觉学习轻松了许多。

3.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这样的情境才能说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其内涵。一味的讲究创设情境,却忽视了教学内容,这样创设情境既失去了他原本的效果,又达不到让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

4.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思考,创造的情境要具有目的性,新颖性。在情境的创设中,我们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去找寻,只有明确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围绕这一目的去思考,去创设;当然创设需要探究,不能随意,但凡新颖的事物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5.形象的情境更适合学生。试想想,情境是可见的,实际的,那样学生能直观的感受,由此帮助他们联想,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6.乐学以至于质疑,所以我们提供的情境必须具备问题性,能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这样以学生为主,我们为辅的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的讨论,我们重新出发,再以此课题备课。抓住之前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改造,结果出乎意料。整堂课重点突出,学生积极参与,真正达到了学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

总之,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具备新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也使我们的课堂氛围充满新时代的气息。

推荐第8篇:情景教学

第一篇: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假定一定的场景,模仿场景中的人物或生效的一种模拟方式,是一种较为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情景课堂的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也成为新的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现状入手,指出情景课堂教学对初中英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育的本质南辕北辙。

1初中英语课堂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英语课堂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中,这种模式导致教师教学内容千篇1律,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死记硬背。

1.1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少初中英语教师表示,现在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些“力不从心”,自己希望达到一个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教师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可是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吃力,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明显走神,难以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不少教师认为对这种现象“无能为力”,教学大纲就是这样安排的,自己也很无奈。

1.2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在一些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有学生表示这是“赶鸭子上架”,自己对学习英语完全没有兴趣和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做起了其他学科的作业,更有甚至在英语课堂上睡觉。根据《心理学概论》中阐述的观点,人的注意力会根据情绪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如果人做某件事的情绪低落或较为排斥,那么做这件事时注意力就会偏低,做事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情绪的低落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

2情景课堂教学对初中英语的重要作用

情景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假定某种场景为背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其中某个片段、某个人物或某种音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给教课的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也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习的兴趣。目前我国初中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普遍来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时间均在五年以上,而通过近五年初中英语的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内容变化不大,也就是说,五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带来丰富的知识,同时也会带来教师对教材的“审美疲劳”,有些教师表示,课堂内容年年重复,“讲得自己都不愿意讲了”。情景课堂教学能够一改教师的审美疲劳,给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增加教师课堂讲解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情景课堂教学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意识,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拉进学生与英语学习的距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教学事实证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天壤之别。因此,情景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3.1联系实际: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时必须从英语的本质出发,引导学生更好的说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打电话章节时,就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拟,打电话的目的可以是相约出去玩,也可以是询问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该章节的内容,也复习和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内容。

3.2扮演角色: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这样,而且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会逐渐进入叛逆期,因此需要初中英语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英语的学习。例如前几年有的英语教师组织学生们扮演“哈利波特”,通过自己设定的各种咒语与解除的方式,既传递了英语知识,又让学生们感到很快乐,进而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3.3音乐感染:有人说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因为这种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限制的。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歌曲的播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音乐对学习的影响力,合理运用音乐感染建立良好的教学场景,基本上在英文课本中,每个章节结尾都会出现部分英文歌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出来给学生听。

4结论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初中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情景课堂教学法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情景课堂教学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阐述了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张连君[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

[2]初中英语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贺媛媛[J]文理导航,2013.05

作者:孙金荣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学生到国外留学也成为大势所趋。重视对初中生英语的学习与培养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无论是国内交流还是出国学习,都少不了与人的面对面交流,这就凸显出了初中英语学习中情景对话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景对话;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景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新研究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的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情景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情景教学是一种借助课堂这个平台,由教师和学生亲身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场景,融入真实的对话过程的一种对课标要求所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讲课方式。在情景教学中情景对话是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对情景教学的作用研究即是对情景对话过程的作用研究。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能够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对初中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运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提前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快的适应社会。

2情景教学实施的现状分析

2.1情景教学与课程要求脱轨:在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无疑肯定会耗时耗力,活动的组织与安排都牵扯到时间的问题。这样就不利于课标所要求教学目标的完成。如果想实施的效果更好难免有相关硬件的要求,这肯定会涉及金钱问题。也容易引起其他相关问题。

2.2情景对话流于形式:理想的情景对话模式是能够实现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对知识的运用。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情景对话模式的作用没能发挥出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已有的对话模式照读或是背诵下来进行僵硬的对话,没有理解英语对话的真谛,做不到将英语的课本知识活化到对话中去。

3情景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3.1针对第一个存在的问题,教育领导者可以选出在英语教学中经验丰富,口语好的教师组成情景教学模拟小组,根据初中英语课堂安排,规定在一周的某个时间段内开展情景对话课堂。此外,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小组内安排专门的物品采购人员,做好财政预算等。这样即有利于情景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又有利于避免长期实行造成学生的厌倦。

3.2情景对话要做到真实有效必须以掌握知识为前提。在开展情景对话课堂时,要提前安排学生掌握对话内容,在背诵记住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张开口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人的角色,防止出现两极分化。要争取做到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开展情景教学的积极影响

4.1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展情景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语言,必须做到听、说、读、写并重。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背诵的单词、短语组合成句子、短文然后再自己说出来。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与人交流的情景当中去,在边听边说的对话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2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谊:处理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敬畏心理,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距离感,这就不利于彼此之间想法的沟通与交流。情景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沟通。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也敢于表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增进师生情谊,更高更快的实现学习目标,共同进步。

4.3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配搭档小组,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让课堂动起来。打破了以往老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沉沉的局面。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英语。从而有利于提高每堂课的学习效率,能够更轻松的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一种舒适,无压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情景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初中英语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反馈给生活。对任何一门学科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技巧与能力,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后可以独当一面。情景教学将这一时间缩短化,具体化。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对情景教学进行分析是为了将其推广,使其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凤娜.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英语学习的情景创设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李小琴.浅议情景课堂下的初中英语教与学[J].考试周刊.2015(95)

[3]王化国.情景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探微[J].校园英语.2015(09)

作者:杨秀娟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英语创设情境教学探析

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相应的情境激活课堂,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准绳,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

关键词:

教学情境;初中英语;多媒体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自动,创设各种相应的情境激活课堂,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准绳,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问题情境导入

指的是教师导入课文时创设的一个情境,对学生开始学习时一下子集中注意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记叙文常用故事法,对于说明文之类的常用设问法。例如在九年级上册Unit2“SavingtheEarth”Topic2SectionD一文中,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形形色色的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就是一个生动的活教材,于是我便向学生提问:(1)Whatwasyourhometownlikeafewyearsago?(2)Howisyourhome-townnow?(3)Whatkindsofpollutionarethereinyourhometown?(4)Whatarethebadeffectsofpollution?(5)Whatshouldwedoandnotdotoprotecttheenvironment?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求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思考、回答,并付诸行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言出心声,感到情趣盎然,亦学亦用。

2.图片及实物、直观教具导入情境

学生对于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单词和句型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可以制作大量教学图片。如教动物之类的单词时,可以制作panda,dog,tiger,rabbit,monkey的头饰带在头上,并用英语说:“Iamapanda.”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争着上台表演,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让其他学生来猜。再如教“Whatisthis?”这一句型时,可以事先备好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及各种学习用品在纸箱内,然后请一个学生上台,蒙着眼睛,从纸箱里拿出一件物品,老师问“Whatisthis?”直到他猜中为止。这样学生就来了兴趣,争着想上台试一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情境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学习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时,屏幕上先出现一只cat,然后出现两只,跟读cats,接着三只、四只等多只狗,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再配以生动的语音解释,学生很快掌握了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发音。

4.从社会生活取材导入情境,让社会进入课堂,让学生感知世界

现代学生思维活跃,信息灵通,他们对社会局势十分关注,具有极强的参与意识。这就为英语教学把外围的生活环境引入课堂提供了契机。如教九年级上册Unit2“KeepingHealthy”这一单元时,可联系时不时出现的较严重的流感,让学生开展如下讨论:(1)Whatistheflu?(2)Whatshouldwedowhenthefluipreading?(3)Whatshouldwedotokeephealthy?学生定会乐于投入这一事件中学习,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选用一些功能意念项目,诸如借书、购物、看病、打电话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创设第二课堂情境。在英语板报、英文朗诵比赛等情境中,学生运用英语接受注入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会体验到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和愉悦感。

5.组织趣味活动导入情境,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极强

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不能只限于单一的教师讲解,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猜谜、传话、表演短剧等。把游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如我用“听音猜人”的游戏教学“Whois...?”和“Ishe/she/it...?”;用“藏物猜地点”的游戏学习和复习“Whereis/are...?”“Isitin/on/under/near/behind/biside/...?”“Aretheyin/on/beside/behind...?”句型和介词;用“蒙眼摸物”的游戏学习“Whatisthis/itinEng-lish?”句型和复习文具、水果名称;通过“添画游戏”学习和复习“Therebe”句型,用“Pollysays”游戏发出指令,学习和复习动词;用“Bingogame”和“Numbergame”复习和操练数字等。在教授Unit5“I’mwatchingTV”(TextforGradeSeven“GoForIt”)时,让学生摆出滑稽可笑的动作,然后向其他学生提问“WhatamIdoing?”。其他学生猜“Areyouswimming?”等,做动作的学生回答“Yes”or“No”。如果三次回答不出,就罚他唱一首歌或表演一个英语节目。这样的游戏情境教学,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语

总之,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吸取了其精华,即集直观性、启发性、生动性、趣味性、情感性和交际性于一体,给每个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巩固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任志娟.情境教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2]徐爱清.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9).

推荐第9篇:浅谈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数学情景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1978年李吉林老师就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探索,10年后,成功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情境教学的发展,使“情境教学”跃上了“情境教育”的新台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情境教学在诸学科领域中实施的可行性。何谓“情境教学”?用李吉林的话说,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2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2.1创设趣味情景,让学生在“趣”中“思”

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2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2.3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教师接着问: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学生会说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求。如果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要求商场门口的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3.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

小学数学适合情境教学,现行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现行的数学教材要求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含有多余条件的例题和练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来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多种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局限,答案不拘一格,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应用问题。

3.2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局限性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考虑如何引起学生对“数学自身特点”的强烈关注。创设活动情境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玩,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现象或事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追求一种:“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生成数学,寓数学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教学境界”,如果只追求“兴趣化”而脱离“数学化”的教学情境是没有实际教学价值的。

虽然目前在我们的课改实验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真正理解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新理念的本质,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要旨和目标,使备课活动时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同时,各学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各取所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贴近生活实际并紧扣学习主题的教学情境,共同推动情境教学模式的发展。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关勇、王燕荣、陈娜、李建伟)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趋势

情境教学是江苏省南通师范附小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于1979年首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提出来的。它的提出为促进儿童素质全面提高开辟了一条简朴有效地途径。进入21世纪,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使语文教育具有时代的特点。

21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们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而情境阅读教学法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境,开展审美活动,给人以全人教育。情境教学将“育人以情”为中心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侧面入手,按照学生分年级要求,运用情境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感知――导入情境――角色体验――理解――入境朗读),通过教学实践来研究和探索一种能利用情境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

维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学趣,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形象、情感激活儿童的右脑,提高儿童的悟性,有利于儿童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而带动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中,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而,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工具。

2、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此理论借鉴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境界学说”和“外语教学中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等方法,主张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大力发展形象思维,符合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情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仿佛看到课文描写的形象,听到文中人物发自内心的声音,感受到作者的真挚的情怀。

3、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他在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大力主张“六个解放”,并要求粉碎形式的束缚,“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拆除,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三、课题概念:

农村:在本课题中,特指我们学校范围内,农民、农村、农业的各种生产、生活情景,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情境教学:在本课题内,指的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创设出相关的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在此情境中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实践,以获取新知,得到新的生命体验的一种教学形式。

1、主要思想,主要观点。

李吉林的情感教育思想,其核心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以情感为纽带。纽带说的实质,就是赋予情感以人性发展的本体、中介和目的的性质。在李吉林看来,作为教育出发点的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间,而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最可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

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轨时期,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正在逐步取代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并表现出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显著特征。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使语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具有时代特

任何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投入是不会发生的,而且学生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本身不仅是重要的学习变量,所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会学语文”和“喜欢语文”,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目前教改的一个基本理念。现代教育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而这种参与不仅是认知参与,还包括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的转变,能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拨和激发出来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自觉地创设情境。要切实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应从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教师是小学生的思维中介,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

2、主要内容。

(1)入情境,诱动机;教师设定特定的音乐情境,诱发学生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萌发主动参与的想法和动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诱导学生积极的思维,

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采用创设有效的情境导入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有效情景,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情景导入法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能给自己的课堂点亮最辉煌的一笔。例如:学习《小酒窝》一课时,我在电脑屏幕上发上直观的学生笑脸的照片,学生看到自己的笑脸非常兴奋,每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小酒窝,我通过创设于课题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并调动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随后,我及时的抛出课题,引入新课。例如:在教授五年级《赶圩归来阿里里》这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我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通过聆听完第一遍音乐,谁能来说一下刚刚歌曲里面唱的赶圩阿里里是什么意思? 这时课堂上小手如林,孩子们都积极的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更是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赶圩”的意思。尤其是接下来游戏情景这个环节的设定,学生们参与的欲望更加的强烈,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一个孩子也参与到了这个游戏接唱的环节,课堂上的氛围真的是达到了沸腾的顶点。真应了那句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自

然的学习音乐,音乐才能够成为它的朋友。可谓是:“以境动情,情景交融,美在其中”。

四、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对以动、植物为表现对象的课文,要化静为动,注情于物,达到物我两化的境界。不管阅读哪类课文,都要引导学生把心摆进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类:

(一)模拟真实情境。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济南市纬十路小学曾琳老师教学《十里长街

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

(二)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不合群的小蝌蚪》时,我利用CAI课件,制作了一群蝌蚪在欢快地游玩时,另一只形体和颜色有些不一样的蝌蚪却游到一旁,独自悠闲的玩着的动画情景。这两种不同的现象马上就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用不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早已举着小手急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了。

(三)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标本,记录一些秋天的足迹,能

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五、发挥语言优势,以情激情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苏联著名高级神经活动学创始人巴浦洛夫把语言看做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着情感。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显然,这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感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再以曾琳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为例。上课铃一响,曾琳老师使用深沉的话语导入新课――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哀泣,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洒遍了五洲四海的整个寰宇。他,就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与爱戴的周总理……曾琳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课语不单将学生带到那个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而且学生的审美快感,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而升腾。

(二)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化。从而真正实现解放学生、为学生减负,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有丰富情感、感恩社会的新时代接班人……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目标。

1、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实验法。任何一种课堂艺术,都需要到实践中去揣

摩,去验证。

(2)观摩学习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3)经验总结法。多多对自己的教学做适当的总结,让他可以成为一种经验。

(4)综合分析法。看待问题不能只是片面的理解,应该更全面地,综合性地评价分析我们的教学艺术。

2、预期目标

2015年10月以前结题,并争取论文能够发表。

七、实施步骤和阶段目标

第一个阶段: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开题) 研讨、制定课题研究规划。

第二个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阶段性过程研究)

1、结合学校和班级工作现状,运用行动实验法,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

2、总结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的实验,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理论分析。

第三个阶段:2015年8月至10月(结题)

1、撰写研究心得:

2、对实际研究进行理论总结,推介研究成果。

第11篇: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 情境的创设可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提供丰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材料。情境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实践情境、游戏情境等充实课堂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应注意设计的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情境的创设要为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服务;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味,不能冲淡了数学教学主旨。总之,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适时适度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景教学

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将课内与课外结合,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体验课堂中的数学,并能在生活中进行解释和应用。

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们应该积极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实践情境、游戏情境等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数学活动中的问题情境教学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所谓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

如教学“认识米和厘米”时,学生需要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认识“米”吗?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量自己的铅笔盒的长,量橡皮的厚度,量手掌的宽、中指的长等,充分使学生感受1厘米有多长;通过让学生量两臂张开多大是1米,1米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米有多长。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进率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1=100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办法使这道等式正确吗?生很好奇,叽叽喳喳讨论一番,没有任何办法。这时我提醒学生拿出米尺,想一想能不能从米尺上找到答案呢?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很快地发现1米=100厘米。这样的设疑激趣,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

又如这样的一道趣味题:一个人唱一首歌要5分钟,10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大部分学生不加思索地说:“50分钟”。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却说只需要5分钟。于是全班就有了热烈地争论气氛。 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说法的对与错,而是给足时间,让他们尽情讨论,在学生争论声渐渐停止时,问题的解决思路也逐步开朗。学生在总结结论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理由:“歌曲的长度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发生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全国的人们共同唱这一首歌,岂不是要成天成夜地唱个没完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真是精彩的假设呀!

二、数学活动中的实践情境教学

我们都说,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社会的未来。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创设实践情境。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创设情境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再逐步引导学生弄清超市、体育馆、公园、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通过讨论交流后再认识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后设计一个灵活性较大的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下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两个操作题:(1)用一张正方形白纸按照指南针的样子制成一个方向板。(2)利用方向板,指出你居住的村庄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是什么地方。如此一来,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学习的新知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所处位置关系相对性的认识,并诱发了学生把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数学活动中的动画情境教学

现实告诉我们,数学课上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情境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分别拿着一块长方形 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的丝巾,它们争论着,都说自己的丝巾大,究竟谁的丝巾大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思维开始活跃,都互相讨论交流起来,争着想办法,说思路。最后达成共识:最好先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议一议、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推(理)一推”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启迪、开发。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可对学生产生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学生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

四、数学活动中的游戏情境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原学、乐学。如何才能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其实,数学本身是有趣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努力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因素,创设行之有效的情境,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因而,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便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形式有很多。如儿歌、对口令、涂一涂、猜谜、拼一拼游戏等。 在提高、巩固计算能力方面通常可以创设抢答、接龙比赛、过河、夺红旗等形式的情境。特别是在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嘴上热闹,脑袋不转。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对口令比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灵活记忆1~9的乘法口诀。这些灵活

有趣的竞赛形式,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益处多矣。

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因此,情境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要为突出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服务。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为关键。为了让学生积累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情境: (1)用8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在头脑里用面积单位摆 一摆,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学生经历了以上活动,积累了感性材料,顺利地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很快地发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情境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课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活动的质量:

在为学生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认识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已具备的基础,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努力使“新、旧”知识成功“对接”,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在“认识物体的周长”后,教学 “求物体周长”时,教材编排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又极具趣味性的问题:“你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吗?”。在学生认识了游泳池、桌子、课本以及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后,提出这样一个富有意境的问题,着然让人感到兴奋。这道题不仅“与众不同”,而且学生在有了操场周长的认识做基础的同时,对于这道题的思考就不费甚解了。但它又不是一看便知,这便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的动脑筋、想办法。也许我们不愿相信这种问题意境的神奇,便它的确为我们的数学教学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令人不可思议。如果学生的思维具备已有的经验支撑,就不必再过多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了。

3、创设的情境不能干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段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叫“倒着说”。例如,我说“

1、

2、3”,你们就说“

3、

2、1”;我说“老师爱学生”,你们就说“学生爱老师”。(师生合作做游戏) 师: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说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说就是一分之二。然后继续让学生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权板书几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这里情境设计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求倒数方法中的“位置变化”,但这却会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学习中误把1.5和5.1也当成是互为倒数。

4、情境教学要体现数学味,不能冲淡了数学主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

如教学“认识乘法”时,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的。师:小朋友们,你们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1:我看到了小鸡和小兔。

生2:我看到了天上的白云。 生3:我看见小桥。

生4:我看见了远处的房子。

师: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 生1:我看到白云在飘来飘去。 生2:我好像看到小鸡在啄米。

生3:我好像听到小桥下的流水声。……

启发到此,请问:我们是要学习数学,还是其他什么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了那么多的非数学信息呢?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再来看这样的一段设计。出示情境图。师:小朋友们,动物园里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生:小白兔,小鸡……师:有几只小白兔呢?生:6只。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生2:我是两个两个数的。生3:我用的是加法:2+2+2=6(只)。师:3个2相加,我们还可以用3乘2来表示,出示3×2=6(只)。到此,乘法的意义已经初步揭示出来。学生也已能初步认识什么是乘法了。

总之,情境创设应该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情境的创设要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应注意将问题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12篇:小学古诗词的情景教学

小学古诗词的情景教学

【摘要】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古诗的“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如能根据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会使孩子们感到“乐”、“活”、“易”、“趣”,课堂上也不再会有那种枯燥乏味的问答;学生的思维、视野也不再被这间小小的教室所禁锢;那真切感人的情景,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将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富有磁性的有趣的活动。能大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体会感知诗的美、展现古诗的魅力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古诗魅力;合作交流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乐”、“活”、“易”、“趣”,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课堂上也不再会有那种枯燥乏味的问答;学生的思维、视野也不再被这间小小的教室所禁锢;那真切感人的情景,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将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富有磁性的有趣的活动。这是由教学情境本身所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特点决定的。而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古诗的“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如能根据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对学生体会感知诗的美、展现古诗的魅力是非常有效的。

一、以情激趣,激发热情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以“趣”激情,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课前要导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就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事实证明:小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查解字词句,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见解,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然后,我再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我在学生通过自学和集体讨论基本掌握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和诗中内容后,重点讲解“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难以理解的词句,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诗歌所带来的愉悦。

三、巧设情境渲染意境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巧设情境,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描绘渲染,能激活学生的感觉器官,激起学生的情绪,展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主动而自然地进入想象的画面,理解诗的意境,强化古诗情境,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如,在学习《春晓》这一课时,我请同学做小诗人,配以多媒体动画课件,再加以富有感染力的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语言描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窗外,花香扑鼻,万紫千红,你这位小诗人呀可喜欢花儿了,推开房门,步入花丛之中,尽情欣赏。渐渐地,天黑了,你也累了,回到房中,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请学生伏案作睡状),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朦胧中,耳边似乎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你睁开眼睛一看(学生睁眼抬头),“哎呀,怎么天亮了我都还不知道呀?”此时,小鸟欢快的叫声传来,你这位小诗人呀诗兴大发,哼出了两句诗:(学生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你呀,再往窗外一看,呀,满地的花瓣,这么美丽的花儿不知被昨晚的风雨打落了多少,于是你这小诗人又想到两句诗:(学生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一个语言情境的渲染,使学生情感活动参与认识活动,既理解了意思,体会了诗的意境,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学生真有种那诗是他的杰作之感,因此学习兴趣特浓,大大地提高了古诗的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古诗的教学任务。

四、画面情境展现情境

诗歌具有绘画一般的情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展现的画面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历代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

用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把诗文变成具体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画中情,画外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思维,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如《小池》一诗,初读古诗后,根据学生的理解,老师通过预设好的电脑绘画,在大屏幕上勾画出涓细的泉水,新绿的大树,含苞待放的荷花,微卷的荷叶,轻盈的小蜻蜓,几种景物和谐地融于一处,一下子就将抽象的古诗文字转化成眼前栩栩如生的画面,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所蕴含的情调也都表达出来了,把学生带进了千百年前的那个柔美的夏天,见到了诗人曾见到的那幅美景。这样的电脑勾画,较之被动看插图,更让学生感兴趣。既寓教于乐,又让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充分感知、想象、理解,深入诗境,快速进入品悟古诗的状态中。

第13篇: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总结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总结

西关小学:崔引民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一、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教授语言、词汇,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既然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乐于学,那么该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创设情境呢?

二、创设多种情景进行教学

根据彼得曼的观点,“情景法教学是指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和教具来教学,把教具放在一起,用行动和手势来示范新语言项目的意思。”生词和新句型是用实例来示范的,而不是通过语法、母语来解释句子结构和词义的。而是靠非常清楚的直观物(实物、图片、行为和身体语言等)去理解,无论是什么地方,只要有可能和例子有关,就要创造一种单独的情景。

我们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彩色图画,情景会话,歌曲,歌谣,游戏等活泼的形式贯串全套教材。 我们应如何应用我们的教材及现实生活来刺激学生大脑,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呢?

(一)、用实物巧设、感知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小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降低学习效率。

利用实物能使课堂教学更形象化、趣味化。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物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善于临场发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物品。例如:pencile,book,ruler,window,television„„

(二)、用图片虚拟、再现情景。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画面、卡片感兴趣。利用图片再现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就能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精美的图片以静态的美吸引学生闪亮的眼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另外,在讲述单词,用相对应的单词卡片,一面单词,一面图片,将抽象、枯燥的单词变得简单、明了,使学生产生亲和力、新鲜感。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用动作、表情表演情景。

动作、表情是无声的语言,能对教学情景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动作让情景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四)、用多媒体营造、呈现情景。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形、色、声、情并茂的特点适合小学生好奇、求新的年龄特点。鼠标一点,轻松学习,改变课堂狭窄的空间,带领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世界,拨动他们的心弦,为学生创造赏心悦目的英语交际情景,将学习活动安排得有张有弛,变化多样,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多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教师与学生带来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为小学英语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我们要将它融会贯通,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带来英语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五)、用表演体会、进入情景。

学生喜欢动,喜欢表现自己。给学生创设一个舞台去表现自己,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每单元的故事结束之后,都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老师会准备一些相关的头饰,让学生带上这些可爱的头饰,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几个同学一个小组模仿故事中的情境,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表情。在模仿的过程中,课堂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每次课下来学生对故事内容掌握的很好,能将所学的故事复述下来。

(六)、用音乐渲染、烘托情景。

歌曲能起到调节神经、巩固学习内容之功效。每单元都有英文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学英语,操练本单元所学的句型及单词,学习的乐趣不言而喻。

有时我会自己找些好玩、好听、好看的歌曲。比如在讲有关“time”的这个单元时,我从网上找了一首迪士尼的歌曲《tick tock》,这首歌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动画里的主人公都是学生喜欢的迪士尼人物。

在唱的过程中学生自编了很多动作配合歌曲,两遍唱下来,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掌握了“It’s „ o’clock”的说法。

(七)、用游戏激活、丰富情景。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永远是课堂的兴奋剂。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景,使孩子们觉得好玩,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更有效地参与教学。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情景中体验乐趣、体验自主、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体验生活,从而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用在其中。

第14篇: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设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摘要】情境设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通过真实的生活环境、现实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情景设臵 数学 生活 兴趣 思维 新课程倡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臵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即《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要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课题的引入需要设臵情境,解题教学需要设臵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设臵情境,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情境设置的理论依据

杜威的教学理论,加涅的认知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都认为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的设臵,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数学这门学科本

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设臵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真正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又回到生活中去进行实践。

二、情境设置的含义

情境的设臵就是指在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生成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情境的设臵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现实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

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臵具体的说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一是情境”,就是一种“氛围”,“情景设臵”就是联系教学内容设立一个与之相关的动态或静态的形象画面,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设臵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臵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 2

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爱因斯坦说:我们所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情感”。每个学生都非常想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臵情境,使学生形成主动求知的积极心态,处于好奇、好胜、好思的踊跃参与状态。

二是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而是在呈现概念之前,要把背景放在前面,呈现与之有关的足够材料,使数学概念从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三、情境设置的功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问题,就是指作为学科的数学要关注数学起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而不是一张纸一枝笔的纯粹的数学演绎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要从承载某一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其教学要求,来构建实现的情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一个过程来呈现情景,情景设臵要有利于突出数学课教学内容的特色。

成功的情景设臵,要具有吸引和鼓励这两个基本功能。这里情景设臵的吸引功能,是指由于情景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适合于当时学生的探究起点,能启发、激励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具有促进当时的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由于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这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而这一过程也 3

正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心得和应用的过程。

情景设臵的鼓励功能,是指情景呈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积极展开的数学思维的肯定和引导,情景呈现过程中的师生对话,从思维活动的状态看,呈现出一个主次交替,进退相间、互动互补的过程。情景的作用有虚有实,没有“实”,学生的思维就激发不起来,没有必要的指向;没有“虚”,学生的思维没有主动性,缺乏数学思维的特色,只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就会学得疲倦乏味。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臵,应该是主动、直观的,又不能仅仅是生动直观的——应该导向数学的抽向概括,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充分感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上——应导向两性的数学思维。

四、情景设置的原则

情境设臵要做到科学、适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境、问题、反思、应用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而情境是四个环节中的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教育功能的情境。

(一)针对性:数学情境设臵应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探索需要,要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数学情境设臵。数学情境设臵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情境设臵应该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而不能设臵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

(二)启发性:数学情境设臵应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 4

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三)趣味性:数学情境设臵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就会推动学生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将来一生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颖性:数学情境设臵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时也须具有新颖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五)互动性:数学情境设臵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为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建构新知识。

(六)简洁性:要简洁明确,有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五、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景设置

(一)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 5

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穷为生动,更有利于学好数学。如三年级“搭配”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借与学生一一握手引入,既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又为了要达到“与每一个学生都握一次手”的目的,不遗漏也不重复就必须要有序地进行,很自然地过渡到突出“搭配”这课的教学思想方法。这样的情景安排就比较贴切,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很快地借此情景一步一步的学会如何搭配。

(二)通过生活事例,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设臵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在一年级的 “分类” 这一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臵超市中物品的分类摆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分类是指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很快就能知道菜场、文具店、家中的衣柜、鞋柜、碗柜等都是分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操作,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和书包并进行分类就比较熟练,而且能很快地找到不同的分类标准。真正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开发教学资源,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单纯、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下,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 6

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数数”时,我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周围物体的数量,身体上某些部位的数量,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等,全班有几个同学,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有几本书,几支笔,几块橡皮,教室里有几盏日光灯,几块黑板,几张课桌,回家也可以数数自己家里的具体事物。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教学“万以内数读法”时,在上课之前布臵学生搜集校内外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积极地搜集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本校学生总人数2098名,新购的电视机5999元,父母的年收入等。在课堂上,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学习中,再相应地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蓝鲸的重量、运动场的占地面积。将教材中的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万以内数读法”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可见,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模拟现实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模拟现实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现实的距离。如教学“行程问题”时,组织学生模拟 7

实情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两边,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一声 “出发”,两个学生难免撞在一起,这时我在黑板画出两人行走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什么叫相遇?然后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站好,随着口令走向相反的方向,直至面壁才停止。学生很快知道什么叫相背而行,以及终点的含义。这类模拟表演生动真实,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行程问题中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很好的课堂环境。

六、数学情景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的情景设置中,首先要对数学内容作深入的分析,认清其数学本质,同时又要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即教师对“数学概念与数学本质”的把握,关系到一堂课的整体。对数学而言“感觉精通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如“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数学概念,学生能感觉到它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但当它抽象地表现在方格中,常常平移出现错误,旋转找不到方向。只有设计情景,让学生不断地实践操作,学生才能化感性的操作为理性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区分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二)在数学教学中,“真实感”比真实重要,“自然”的感觉(顺水推舟的抽象过程)比真实重要。如:分数教学中通常讲的吃了的西瓜占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里的整个西瓜很自然地成为抽 8

象的东西,在数学上用单位“1”来表示,在不断的情景设臵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进而也就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含义,也就能很好运用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三)“心理距离”比情景本身更重要,看到的不一定就懂,懂得的不一定要看。学生对自己学习经历中的一些切身体验,如:自己某一学科的分数比最高分的分数低,比最低分的分数高,可能正巧是某一个或某一次的分数,也可能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这个分数,对这类情况的感悟,十分有利于学习习近平均数。当教学到平均数这一内容时,学生有了切身体验作为理解的基础,能很快就知道平均数它只是一个虚拟值,并不是一个实际数值,轻易就能解决“小河平均水深1.2米,小华身高1.4米,游过去会被水淹吗?”这一问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运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生活事例、开发教学资源、模拟现实情境等方式,使情境设臵贴近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感性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并能学以致用,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完成数学教学的本质。

参考书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陈清容 吕世虎主编 2004.5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杨庆余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附:

姓名:韩志美 性别:女 族别:汉 出生年月:1979年10月 籍贯:云南石林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林县民族小学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民族小学 邮编:652200 电话:13888751436 电子邮箱:529638596@qq.com

第15篇:情景教学——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生活化

情景教学——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生活化

胶州市北关育才小学

李云

【摘

要】英语对话是一种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是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它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英语

对话教学 生活化

自《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英语对话教学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对话是一种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它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将英语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让英语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说英语。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话题,实现导入生活化。

对话教学中导入话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即是语言情境的创设。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才能感受到所讨论的主题以及所使用语言的意义,才有可能在情境中进行话题的交流与讨论。如,在教学“trip”这一话题时(PEP小学英语六下 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Read and Say”),要求通过教学学生能用一般将来时表述自己的假期旅游计划。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情境: T: Let’s start our trip in China.OK? Ss: OK.(然后教师播放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音乐曲调,紧跟着出现的还有石林、世博园、滇池风景区等图片。)

T: Which city? Ss: Kunming.T: Right,Who is going to Kunming with me? „„

(然后,教师引导着孩子们开始了昆明之旅,学习关于trip的对话。) 随着石林、世博园、滇池风景区等亮丽的图片和独具云南民族特色的音乐曲调的逐一呈现,学生的注意力被多媒体资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幅度提升,他们对昆明之旅充满着期待,迫切希望追随着文本享受昆明之旅,教师适时成功地导入了话题。

二、解读文本 展开话题,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导入话题为学生创设或模拟了情境,接下来,教师要重点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展开话题。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畅所欲言

以PEP教材为例,选材于生活,如有关数字、颜色、时间、天气、仪器、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它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了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整合生活资源,寻找到教材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二)活化教材,融入于生活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语言运用的能力。真实的交际涉及到与另一个人说话,而不是在我们典型的教科书中所见到的那种纯粹的一问一答的对话。要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应对教材加以分析,进行适当补充和改编,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际上,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更有时间,更有意义去进行这样的尝试。

如在教学PEP7 Unit4 A Let’s talk?一课,运用What’s your hobby? 询问他人的兴趣爱好,并能用I like„做出正确回答。由于Let’s learn部分是diving, collecting stamps, playing the violin, making kites, riding a bike这五个词,而我们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是这些,而是一些reading book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atching TV, singing等。于是,笔者在复习阶段先复习这些动词原形,再顺势教学其动名词。学生在后面的对话问答时,会说I like reading books.It’s funny.等符合学生实际的话语。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三、挖掘资源 整合话题,实现语言交际生活化。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选材广泛,话题多样,设计“任务型”活动,注意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策略。但这套教材也有美中不足:跨度较大,有些单元的内容排列没有很好地体现“由易到难”的阶段递进特点;单元的内容非常丰富,但缺乏整体系统性,零零散散分布在多个板块中,前后板块间缺乏清晰的逻辑联系,没有构成意义完整的内容序列;单元间缺少衔接,一个单元结束以后,奔向下一单元时,时常有脱节之感。不仅句法上缺少过渡,主题内容上也相对迥异。因此,教师应对使用的教材进行适度整合与拓展,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一单元中,Part A 与Part B 部分之间话题整合

如,PEP小学英语六上 Unit 2中,Part A 部分的话题是“locations”,Part B 部分的话题是“directions”,在Part B 部分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这两个话题,改编课文对话:

A:Excuse me.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B:Yes, there is.A:Where is it? B:It’s east of the cinema.A:And then? How can I get there? B:Turn left at the cinema, then go straight.It’s on the left.A:Is it far? B:No, it isn’t.A:Thank you very much.B:You are welcome.

(二)单元与单元之间话题整合

如,PEP小学英语六上中, Unit 4单元的话题是“hobbies”, Unit 5单元的话题是“jobs”,在Unit 5单元的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这两个话题,改编课文对话:

A:Who’s she? B:She’s my mother.A:Wow, your mom is so beautiful.What’s her hobby? B:She likes math very much.

(三)拓展内容,引伸至生活

有的老师在设计课时,一般到对话操练这一环节学生能表演书本对话时,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对话的拓展训练更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英语课堂要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来设计真实教学活动。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好课本内容后,我们可以把书本内容引伸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校外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体验,以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和语言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如在学完了PEP4A Unit 2 What\'s his job?后,可以回去问父母What is your job? 还可以和同学朋友之间讨论What do you want be in the feature? 谈谈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比如:I want to be a teacher .I want to be a driver.I want to be a nurse.等等。每个人都都有自己的理想特别是孩童时代更是会想入非非,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也是充满了幻想,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必能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那么对于几个职业的词必会反复使用而牢记。这样,通过这些基于生活的话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模拟生活情景,实践语言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在对话教学中,模拟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逼真的生活情景中去运用语言学、实践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模拟生活情境:问路、打电话、逛公园、出游、购物、参加晚会、朋友等进行角色表演。在课堂上创设了一幅“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此时,教室已成了一个生活的大舞台。这些都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PEP5 Unit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单元时,我用一份餐厅菜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去餐厅就餐生活情景,并通过一系列任务,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Task1(展示餐厅的菜单):The Restaurant Menu.

Task2(看餐厅广告,复习单词):Wow,too many foods!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Task3(学生回答):I like fish/ pork/tofu/mutton/potato/cabbage/eggplant„ It’s/They’re„

(tasty/sweet/sour/healthy/fresh „) Task4(发表意见):Oh,I like„,too.或者 I don’t like„It’s/They’re„

What about„? Let’s have some„

OK? Task5(模拟去餐厅点菜,用上所学单词和句型)

这设计从讨论最喜欢吃的菜到模拟去餐厅点菜,整个一堂课都围绕着这份普通的餐厅菜单展开。学生热烈参与其中,甚至有人提出放学后一起带着“英语”哪家餐厅吃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四.让英语融入生活,作业设计生活化。

一般教师教完对话课后,会布置一些类似读读、背背的作业。然而,有些学生能把课文读得非常流利,甚至倒背如流,可是真正与人对话时,又不知道怎么说。机械的读读、背背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英语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把对话教学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作业”,让英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进一步提升语言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实践,谈谈生活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一)做采访或调查

以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可设计成进行“采访”的课外作业很多,如在PEP2 Unit4有关食物的单词和句型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pears? 时,学校正好组织春游,于是笔者设计这么一份作业:班级下周要去春游了,想要了解下大家喜爱的食物、饮料的品种和数量,以便班级统一购买。请同学们做一个采访记录表,并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食物的名称。要求每人至少采访4位同学,并在小组交流,最后统计出结果在全班进行汇报。学生都非常兴奋,采访其他同学喜欢的食物饮料,有个学生还把全班同学都采访了,并很自豪地把表格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

由于老师设计的这类访问作业,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学生能用课堂知识进行课外真实交际,不仅调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学习了人际交往,还学会了学生之间的相 互沟通。

(二)小组合作表演

比如,在学习了PEP4 Unit5 How much is it?讲的是衣服、裤子、鞋子的买卖。课后可以设计一个跳蚤市场(Flea Market)义卖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自己组成小组把买卖东西的场面编成小品,在上课时表演给同学们看。老师当裁判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口语奖等。买卖东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课本上的情况只是简单的一种,还可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生动的生活场景真实的表现,这样既巩固知识又学以致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我们在生活中能流利的交流必会激发我们学习的欲望,反之我们利用生活的场景辅助我们英语的学习,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对话教学生活化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对话式教学为师生在课堂上实际运用英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舞台。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课堂,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而对话教学的生活化的是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他们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20

13、1

第16篇: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教学的思考

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教学的思考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既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其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教学的主要优势,然后细致讨论了几种情景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

小学英语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并不多,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主要因?楹河锘肪澈陀镅匝?习之间的相互冲突。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境或模拟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维的能力。

一、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在实践当中,情景教学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情景教学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样,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从而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3.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在模拟的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把课文内容和实际情景、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运用能力。

二、小学英语课堂情景教学的方法

1.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景。游戏是小学英语情景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赋予儿童娱乐体验的同时,也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学生能更快地吸收知识。例如,在学习read、jump、walk、sing、dance这些动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命令做动作,这样的方式寓教于乐,而且真实,信息量大,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

2.创设情景剧,表演中学习英语。情景剧是较为完整的情景教学方法之一。设定一定的背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所谓的“剧本”开始情景剧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微型的生日派对,并对这个生日派对进行适当的情景扩充,例如:购买生日礼物场景、生日祝贺场景、邀请朋友参加派对场景等等,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按照剧本开始情景表演,由于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除了语言表达以外,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运用肢体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完成情景剧的演出。情景剧能够在多个方面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将英语词汇和句子内化成为自己的,最终达到了让孩子掌握英语的目的。

3.英语动画原声模仿。英语动画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学生们都很喜欢看,这就能够利用它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动画片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孩子们跟着故事情节,能够了解某些词汇或者短语的使用场合。另外,动画片中的英语发音很准确,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就可以在不断优化口语发音,一举两得。

因此,英语教师与孩子同步进行原声动画片的欣赏,可以找到孩子们感兴趣的题材,也能够在这些动画片中找到与小学英语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片段剪辑出来,为日后教学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教师熟练使用各种视频剪辑软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4.即兴情景教学。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所有的情景都可以用英语来表达。在正常的课堂小学中,小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兴教学,不仅能够很好的处理问题,还能够以突发问题为材料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即兴教学对老师的应变能力和英语知识储备量有很高的要求,老师的综合能力越强,即兴教育效果越好。即兴情景教学是情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为课堂出现突发状况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这时进行恰当的英语表达不仅转移了学生们对问题本身的注意力,还让学生知道了在这种情境下如何进行表达。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沉淀自己,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在备课中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又要对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估,准备好应对方法。由于即兴教学内容书本上没有涉及到,老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

5.用图片和英文歌来营造情景。语言有国界,但是艺术没有国界。运用恰当的图片和歌曲能够有助于孩子们投入到情景当中,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圣诞节主题的情景教学中,老师可以播放《铃儿响叮当》,在PPT上随机呈现圣诞老师和梅花鹿以及礼品盒等图像。这样可以情景表演中的孩子们提供思路,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美国的英语教学节目《一分钟英语》中,在六十秒的教学过程中,更换了大量的图片来模拟真实的情境。这些图片一方面可以协助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值得小学英语老师借鉴参考。

三、结语

布卢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这一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房敏.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教师).2012(06).

[2]肖刚.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感悟情景教学[J].江西教育.2011(18).

第17篇: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中的应用

苏明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标就是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全新的课标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问题情景设计进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方面进行浅析。

情景教学模式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使学生假想情景,置身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深切地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以总结出情境教学模式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或者由学生模拟情境,使他们处于生动、具体而有趣的氛围中,感情投入、思想活跃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本人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

作为老师,针对像我们学校这样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时更要注意问题的情景设计角度和适合程度,我们学校学生基础较薄弱,自己很难提出一些适合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设计恰当,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探究学习,下面我就想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浅析情境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泊船瓜洲》描写了长江两岸娇翠欲

滴的迷人景色。因此,在教学时根据这首诗播放配套动画:诗人站在船头沿着长江向东行,长江两岸绿树、青草、麦浪起伏。随着画面的呈现,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景色美得动人心魄,作者为什么开始想家了呢?”看动画让学生感受。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泊船瓜洲》的配乐诗朗诵。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长江行船中,感受着诗人的心情。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可以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长江两岸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展现一轮圆月。同时问学生:“假设自己正在月下,看到月亮你们是什么感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三首》的《长相思》这首词把战士军旅生活的艰辛以及浓烈的思乡情给描绘了出来。课后,教师安排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长相思》的动画,学生边看、边读,随着动画的迁移学生读道:山一程,水一程……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把它描述出来。

那么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我们知道“双基教学”是一种讲究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活动,既重讲授又重练习、既重基础又重效率,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练习目标的教学模式。那么我的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情境教学模式虽具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等很多优点,但仍有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

1、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导致学习主题不明确。

如果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出现太多 “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人物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注意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是教学情境的生命,教师在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扣语文知识和技能,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情境。

2、小学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不能机械地重复或照搬。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背景下学习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虽然目前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真正准确把握新理念的本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贴近生活实际并紧扣学习主题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18篇: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初中化学情景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市场逐渐一体化,世界正迈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都已深刻认识到: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其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其中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要在某个方面有专长就行,而是要求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又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即是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但是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突出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教师有只重视化学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忽略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倾向。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生存是人类社会必须首先正视的问题,人类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人对自然的控制力或操纵力是整个教育核心所在。相应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认知(过程)”成为高于一切的“主宰”,这种无情感的、“目中无人”的纯认知活动的教育倾向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灵性,使得学生内在精神世界残缺不全。造成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不少学生因而厌学、弃学、逃学等。虽然还有些人也注意到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但他们错误地认为通过情绪感染只是为 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具有各种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正是教学过程所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在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必须充分利用化学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的情绪调控作用,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另外在当前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化学概念与规律的教育脱离化学情境与化学现象,思维和感知脱离的倾向。概念教学一味强调概念的含义、关键词,结果学生学到的化学概念如若空中的楼阁很容易忘记弄错;分析题时只重视结果分析、过程分析,不能形成全面清晰的化学情境,结果在规律选择上常会出错,于是出现了化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定量与定性分离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化学情境与化学现象的展示,有些教师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化学情境的创设。

但是通过查阅近几年的中学化学教辅刊物,如《化学教学》、《化学通报》、《中学化学》、((化学教师》、《化学教学与探讨》等,发现其中涉及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丰富和情境创设相结合的文章很少,一般都是把它们割裂开来进行研究。至于将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情绪调控具体应用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几乎没有。而从情绪心理学、教育学与化学学结合的角度对包含情感丰富、情绪调控、情境创设真正意义的情境教学进行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的文章就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对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尝试做到既重视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对学生课堂情绪的调控、情感的培养;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对于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和推动当代中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情境教学研究的概况 (一)我国的情境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古代教育家在他们论著中论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墨子就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选》)。在重视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时,我国古代教育家还从中提炼出情境(情景)教学的范例,以鉴后学。古代《列女传·母仪传》中就记载了孟子的母亲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这两则故事是我国古代情境(情景)教学的典型范例.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就有如此成熟的情境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也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孔子强调“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惜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悱”之机就是一种教学情境,当学生心里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时候—愤,口里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悱,在这种情境中,去启发学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子的“相机教学”、“启发教学”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宝贵财富,对我国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世界教育至今还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有不少学者、专家、教师都对情境教学做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其中江苏省

南通市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探讨语文情境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她的《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我国进行情境教学理论研究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新局面。她的情境教学讲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而且情境教学还注重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爱”,促进儿童整体的和谐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有中国特色,而且用于解决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行之有效的。之后,情境教学迅速在音乐、美术、体育、政治等学科尤其是在小学取得了实效。但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质上还是情感教育,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感能力方面还是有局限性的。 (二)国外的情境教学

国外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获得问题解决。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他借创设问题环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

法国教育学卢梭(J·J \" Roueau )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记载了情境教育的实例。他主张利用大自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J \" Dewey)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首先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试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他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

在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心理学家乔治,洛扎洛夫首创了暗示教学法,

把情境教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暗示教学法也被译为“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旧,它突出的特点是:·将逻辑思维与感情倾向密切结合起来,使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交织着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在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造成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以达到高效率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实践证明,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法中特别有效。暗示教学法的根由就是情境教学。洛扎洛夫说: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校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这时的情境教学首次把情境创设与情感影响结合在一起,使情境教学取得了重大发展。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的现状和思考

对于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从本人查阅的资料看还没有完整的论述,存在着把情与境分离的问题:一是把情境当成一般的自然环境或教学环境(情景),重点论述在知识传授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如《浅谈化学情境教学》、《走出“化学情境”的教学误区》、《谈化学情境的教学》,而且没有深入探讨化学情境创设时要注意的策略;二 是研究者从理论上探讨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侧重论述情感的作用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如《略论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中已提到通过情境创设的一些方法来进行情感教育,可惜没有深入探讨情感教育必须涉及到的课堂情绪调控问题。不论哪方面的研究,都是停留在表面措施的论述而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支撑。两者把情境教学中“情”与“境”理论上割裂开来,把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和特征—情境交融丢弃。它们都接近情境教学但又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

从上面的研究来看,对于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很早就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而重视情感与情境结合的教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从实际应用和研究看,情境教学在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理科尤其是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充分。我认为这可能与各学科教材内容差异较大有关。语文类(包括外语类)、艺术类等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能通过语言文字情境、直观形象情境等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人类在活动中的思想感情,即是有丰富的情感素材。而理科类的教材教学内容多是中性化的,情境教学开展相对来说就更困难些。这也是造成对化学情境教学全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一个原因。

初中化学教学有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能不能开展情境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心理学的知识,这些内容都属于情感的理智感、道德感范畴。而且化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具有情感的美的因素,如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教师认真挖掘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中美感的培养。而且根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所建立的教育目标体系来说,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不仅有认知领域还有情感领域。足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是必须的。而且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看,学生的素质整体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显得就非常必要,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化学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刁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化学情境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科特点肯定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们认为结合情境进行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应该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

1、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1)对情境的界定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IE}它不同于情景。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具体可感性就是情景的特质。情境与情景的区别在于情境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反映人遭遇到的情况和所处的地域。 (2)对“情—境”的界定

为了分别突出“境”的创设和“情”的培养的重要性,我提出了“情—境”的表述。“情”包含情感、情绪。是区别于认识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在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自然或社会的)相联系的感性反映。情绪和情感是同一感性活动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过程。情绪是与人的生物性需要及低级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带有一定的情境性,由一定情境所引起、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是不太稳定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情绪相比,强度要弱些但更稳定、深刻。人的情感是多 种多样的。情感分为高级、低级和中间层次。培养人的情感主要是对人类高级社会情感的 培养。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由于高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进白、在一堂课上能体现的多为情绪的影响和变化,所以本文在论述情境教学时也提出了认调控问题。课堂情绪调控这里是指教师管理和调节学生情绪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引起学生的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行为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境”,我认为不仅包含具体的客观环境,还包含思维环境(语境等)。通过提问、介绍等给学生思维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条件即思维场,虽然不是直观的,但也可叫做情境。 (3)对化学“情—境”的界定

化学情境除了主要指具体的化学客观环境外,还包括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化学状态、物理过程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思维情境。后者有两层含义:一是低层次,即各种简单的化学现象在人脑中的形象;二是较高层次,化学状态、化学过程经抽象思维处理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化学状态、化学过程的类比属于模型化的形象。它与直观化学现象不同。

化学“情—境”就是在激发人的某种情绪、丰富人的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的化学客观环境或思维情境。 (4)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界定

从初中化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化学教师依据化学教材创设相应的具体客观情景或思维情境。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好奇、兴趣、愉快、焦虑等)对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帮助初中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目标。

2、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情—境”教学最高层次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川: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统一,其中社会属性在这个统一中居主导地位。而人的本质的形成、体现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在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所说的“自觉”包含的就是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的本质是随着人的自觉的能动性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的价值与个性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情—境”教 学在其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才会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②系统科学基础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或成分)为达到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有机体”。 a、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 b、有序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走向有序。

没有开放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即不可能从较低级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级的结构。耗散结构只可能出现在与外界有负墒流的开放系统。 c、整体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没有结构的孤立部分要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不仅要确保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要组成一个系统,要注意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发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功能。在这个系统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周期跃迁,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增强教与学的兴趣.而且师生必须重视掌握学科结构发展多种能力,要遵照整体优化、多样统一地进行教学。我们要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重视情感与认知功能的统一,使教育目标完整化、综合化,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③脑科学基础

198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著名心理生理学家斯佩里(R.Sperry)和奥恩斯丁(R..Ornstein)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们的研究表明〔23]: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右脑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形象记忆、想象、模仿、音乐、舞蹈、美术和情感,具有非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功能。而左脑则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推理,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功能。可见,人类的认知活动通常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情感活动是右半球的功能。长期以来学校的 教学是培养以语言为主和以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训练人的左脑为出发点,在物理教学中,思维的逻辑性更是教学训练和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教学中一味地强调逻辑思维和单一地训练左脑,而没有艺术的和空间的右脑功能的训练,那就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审美的和情感的表现能力,而且会导致右脑的不断退化和萎缩。所以人脑左右半球只有协同活动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脑的效率,开发出人脑的潜能。

科学家关于人类左、右脑不同功能的重要发现给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极大的启示,使我们能站在科学的高度来反省传统的以认知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内在缺陷与弊病。因此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是能协调学生左右大脑的活动,提高其整体功能、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慧潜力的必由之路。

④心理学基础 a、情绪心理学理论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241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情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即是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过程。而人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人的认知过程。因为情绪、情感体验所构成的稳定的心理背景和一时的心理状态,都对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识过程所表现出来特征是: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郁闷消极时,则思维凝阻、操作迟缓,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鲍维尔(Bower)在心境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愉快情绪下去学习单词比在悲伤情绪下回忆量要大,同时孟昭兰等人发现愉快情绪强度同认知操 作水平之间呈U形相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水平不及能够导致较好操作效应的适中的唤醒水平,也就是说在中等愉快水平进行学习效率最好。霍夫(Hoffman)提出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表现为:发动、结束、干挠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促进充予情绪的分类和图式的形式;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

情绪与人格也有密切关系,伊扎德(工zard)在动机—分化理论中提出在整个人格结构和动机系统中,情绪是核心的动机和组织力量。情绪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根据人格特征能更有效地调节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情绪有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z5}。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突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当人的认知预期与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导致为恢复认知平衡的探究行为。莱伯恩(Berlyne.D)认为引起好奇的三个变量是变化、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 兴趣是主要的正情绪之一,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学生个体兴趣是其自身带入课堂的兴趣;情境兴趣是其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参加一种特殊活动时体验到的兴趣。兴趣是当个体的需求、能力、技能与某种活动提供的机遇和要求匹配时产生的,影响个体兴趣的因素有个体归属(文化价值、认同感、社会支持)、情绪经验、胜任力、目标关联和背景知识等,影响情境兴趣的因素有动手、认知失调、新异性、交化性、社会交互作用、榜样、游戏、幻想、幽默等。

愉快是一种正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愉快具有情境性和被动性。愉快主要来源于需要的满足或个体实现的体验;特定的、可辨别的活动结构为个体体验愉快提供背景。克希克兹米海利(Csikzentmihalyi)提出令人快乐的任务中有四个核心要素:能够完成的;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及时得到反馈;可以挑战和扩展作者的技能和能力。愉快在体验上有强弱程度之分。过分或强烈的愉快情绪会减缓思维,过低或过弱的愉快情绪会抑制思维。只有在挑战和技能相匹配时,个体感到任务既能胜任又不是轻而易举的,经过探索而获得的成功,使个体体验到自我能力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增加。愉快在层次上也有高低之分。感官上的愉快是低层次的。从探索、创造、孜孜不倦的学习中获得的,与求知欲、创造欲等高级需要相联系的愉快,是高层次的,这种好学、乐学的情感是镶嵌在人的个性结构之中,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以情绪形式表现于外。低层次的 愉快可以转化为高层次的好学情感,高层次的情感形成后又制约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的情绪体验。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对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或担忧。学习焦虑产生于学生不能应付成就情境的自我知觉,即当学生感觉到不能胜任任务,同时又体验到成绩的要求和压力时就产生焦虑。焦虑主要相伴以紧张和恐怖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如失眠、出汗),还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逃避、自责、自卑等)。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过低的焦虑水平使个体不能排除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挠,过高的焦虑使个体注意变得狭窄,注意的转移力降低。

课堂上出现的情绪不是单一的,是由好奇、兴趣、愉快、焦虑等情绪组成的复杂的课堂结构,必须合理整合这些情绪才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是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我们尝试通过对学生情绪调节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是有情绪心理学为依据的。这也是我们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基础。 b、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A.Feistinger) }2\'’于1957年提出,它是一种用认知来阐释态度改变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知与不知的矛盾,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的矛盾,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的冲突,熟悉的事与不熟悉的事之间的差距,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的矛盾等,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解除认识失调所导致的不快感、紧张感,学生会产生认知动机,迫切希望掌握它,一旦学生的问题得到解答,认知失调所引起的不快感、紧张感就得以解除,进而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认知欲。这是我们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所在。 ⑤情绪生理学基础: 情绪生理学的研究认为【28]:人的丘脑和下丘脑以及边缘系统是调节情绪反应的重要器官。当大脑皮层下部位输入的神经冲动经过边缘系统的整合,并同大脑皮质活动联系起来时,才是情绪产生的完整机制。即是说,大脑皮层整合并完成情绪体验,下丘脑促成情绪表现,当人的情绪体验是积极的、愉快的时候,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肾上腺加速分泌,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增强。由此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反应灵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高。如果人长期从事反复单调的工作和学习,就会对学习和工作本身感到厌恶,激发不起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如果时间用量不当,就会使人产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焦虑和负担,因而失去对学习和工作的情绪控制能力,会大大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可见,“情一境”教学重视情绪调节、实施情感教学有利于师生以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与学,改变教师教学的惰性和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状况,消除心理产生的负情绪,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和效率。

⑥教育学基础

a、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前者主要按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体力的增强;后者主要指受教育者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 化学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必然要涉及许多哲学的基本范畴,而化学学的发展历史又大大深化了这种认识。化学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具有丰富的教育性。 (5)初中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化学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渗透到社会深化了人们对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4、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1)初中生的一般年龄特征

我国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在12-15岁大致属于儿童发展序列中的少年期,这是儿童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阶段。“特别重要的是少年期开始形成个性的一般倾向,少年期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经历巨大变化的转变期。初中生的一般年龄特征可概括为:“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发展的错综复杂性,才造成了初中生心理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其动摇性和可塑性都极大,给初中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搞好初中生教育工作的良好机会。

(2)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水平: ①对化学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初中生很容易为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寻常的化学现象,这种兴趣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

②对化学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

③对化学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

④对化学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 (3)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

①有利的心理因素: a、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巨大内在力量。

b、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不断提高,他们能够对化学问题进行主动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c、初中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有较强烈的动手实验的意向,在实验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处理数据等工作,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②不利的心理因素 a、逻辑思维需要具体化学事例的支持

初中生还不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推理,在形成概念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推理。这种思维往往首先是从生活现象、实验现象出发,形成表象,通过表象建立概念。但初中生有时要犯不注意分析化学条件,想当然看问题的毛病,根据现象和日常观念作判断,缺乏依据,从而易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 b、化学概念、规律的抽象性对思维的影响

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不完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还很欠缺。因此,在理解抽象性很强的化学概念和规律时就遇到了较大困难,形成化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有利因素,帮助学生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为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4)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受教学影响较大。

许多初中生之所以要学化学是因为化学实验有趣,教师讲课生动等。表现为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仍起作用。而且初中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尚不够强,“他们对评价以及对成攻和失败十分敏感„力求从那些其评价和态度对他具有巨大意义的人们方面受到赞许。”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的话,那么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第19篇:浅谈情景教学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情境教学法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并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角度来微谈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情境的创设和情境创设中的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境”,以“境”来牵动“情”。而这个“境”就是基于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提炼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情境,“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情境来激发的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激活教材、课堂和学生。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更好地进行。

【1】 1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二、情景教学法的创设方法

1.运用艺术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的魅力是惊人的,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

【2】高中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几乎都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区域地理,有形亦有情。教育和艺术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育应该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那样吸引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多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去创设情境。

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尤其是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可以运用三板技能,在课堂中边讲边画,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大规模海水运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倒置的三角形来代表各大洲,粗略地画出个大洲的轮廓和位置示意图。然后再用红色粉笔画暖流,蓝色的粉笔画寒流。这样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把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简介的图画展示给学生。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虽然不如文学作品那样一目了然,但是通过由精炼的歌词和跳动的音符组成的音乐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独特的,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音乐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性,从中发掘地理音乐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地理情感的培养。比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根据这一音乐情境,让学生参照课前收集的西北地区景观图,从中找出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思考歌词中造成作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怎样才能帮助他恢复原有家乡的碧水、蓝天、草原面貌。通过听音乐,看歌词不仅能抒发学生的音乐情怀,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去领悟地理情感。

表演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体会角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个人才艺的展现,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知识中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富士康企业经历了从台湾→深圳→郑州的转移过程,有人说,接下来富士康将要来到兰州,今天是兰州招商引资的大会,把大家分成企业代表、市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去扮演角色,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参与思考。

【4】【3】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2.运用活动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地理活动情景的创设像观测、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支撑自己的结论,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时,热力环流现象是一个相对宏观、抽象的知识,我们很难去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原理。这样可以通过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现象。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放在一个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膜封严然后在冰块盆的上端戳个小孔,点燃一支香放入孔内让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进而得出,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有效的培养其观察和操作能力。

【5】3.结合生活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比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富士康迁址到郑州的原因,这就要考虑郑州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去创设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规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节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思考古代人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当今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如果可以选择,你喜欢古代的交通方式还是现代的交通方式,理由是什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这些问题循序善诱,进而总结出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5.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创设情境,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辅助工具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对地理学科的运用更为有用。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给学生创设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其声形并举、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收到形声结合和情景结合的综合效果。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课时,结合多媒体运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相关视频材料,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再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灾害知识并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还有在讲必修一第一章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立体图,这是传统板图板画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7】

三、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情境教学法给地理教学法的改革带来了一沐春风,老师们都纷纷效仿创设情境想借机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认识不够深,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作为课堂导入。还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过多过量创设情境,使各种情境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投入到情境环节中,却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后情境创设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理论的认知,使其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熟悉的场景,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带着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这样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尤其是问题情境,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

【8】 4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认知心理。只有这样,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过去“遵”师重道转变成“亲”师信道。“遵”师的意思是遵从、盲从,而“亲”师则不同,它是旨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师生观。这种新型师生观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遵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岳飞.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3(07):150.[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0~14.[3]周雍萍.如何发挥音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23~24.[4]周河昌.“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5(11):25~26.[5]陶力越.基于主题情景式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2015(04):48~50.[6]夏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热力环流[J].新课程(中学),2013(09):150~151.[7]蔡庆丽.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地理,2005(3):51~54.[8]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02):45.

第20篇:情景教学教案

情景对话教学设计

Let’s go shopping

一、教学目的: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购物的英语表达。

二、教学重点:

掌握购物的常用词汇和基本句型。

三、重点词汇和句型

(一)、重点词汇:

1、n.money, price, size, color, kind

2、v.buy, take, try on ,look like

3、adj.cheap, expensive, delicious, pretty,nice

(二)、常用句型:

1、营业员用语:

1) What can I do for you? 你要买什么?

2) May/Can I help you?我能为您效劳么?

3) What size/kind/color do you want?你要什么尺码/款式/颜色?

4) How many/much do you want?您买多少?

5) How about this one?这个怎么样?

6) Here you are.给你。

2、顾客用语:

1) 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多少钱?

2) I would like…=I’d like… 我想要…

3) Do you have any other size/kind/color?还有其他的尺码/款式/颜色吗?

4) That’s fine.I’ll take it.好,我买下了。

5) That’s too expensive/cheap.太贵/便宜了

四、教具:

(1) 单词练习:单词卡片

(2) 情景教学:冰激淋模型、红色裙子、文具(铅笔)

五、教学过程:

1、教读常用单词和基本句型:

2、用卡片反复练习:

3、情景表演

情景一:下午放学后,去买冰激凌。

A:Good afternoon! Can I help you?

B: Good afternoon! I’d like an icecream.

A:OK, here you are.

B:Thank you.How much is it?

A:Three yuan.

B:Thank you Bye-bye.

A: Bye-bye.

情景三:早上上学的时候,去文具店买铅笔。

A:Good morning.May I help you?

B: I’d like buy a pencil.

A:Ok.Here you are.

B:How much?

A:It’s one yuan.

B:Only one yuan? It’s so cheap.Here’s the money.Thank you.A:You are welcome.Good bye.

B:Bye bye.

情景二:去商场买衣服。

A:May I help you?

B: I’d like buy a skirt.

A:What color do you want?

B:Red.

A:How about this one?

B:Yes, I like it.How much is it?

A:It’s one hundred yuan.

B:OK,here you are.Thank you.

A:Thank you.

B:Bye-bye.

小学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情景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