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4 08:32:5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心得体会小组

、通过合理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在此不再阐述。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教师在突破重点句,学生掌握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对自己最欣赏的句子的学习体会。

(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①交叉合作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交差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

2、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A、组织中的引导:由于学生年龄一般10岁,自主能力不高,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

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B、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方法上的引导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A:肯定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突破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我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定会不断进步。

推荐第2篇:主体性教学小组心得体会(样本)

“探讨式主体性教学”效果好

2010级地理科学1班 龙翠晓 小组

指导老师:欧日成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对我们理科学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老师以探讨的方式带领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我们对该课产生了兴趣。后来,老师引领我们进一步探讨“共产主义社会究竟能否建成”专题时,更是使我们对这门课产生了好感,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学好这门课。

以前,看到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时,我们总是觉得共产党这不好,那不好。如腐败现象严重,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不如溜须拍马走后门的混得好,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个空想而已,根本不可能建成,甚至觉得学习再好也没用,自己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现状,所以刚来到大学的时候就打算把大学四年混过去算了。可是学习完这门课后,改变了我们看问题的偏激态度,帮助了我们辩证地科学地看问题。

第一,探讨式主体性教学,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觉得探讨式主体性教学很好,它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我们的“学习过程”,能增添我们的学习乐趣。上课前,老师先让我们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疑问,上课时,老师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思考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的问题,然后进行提问,最后,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探讨解决疑问,老师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或者与我们一同讨论。老师能让我们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又大大地激发了我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使我们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

第二,探讨式主体性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 1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提高了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组长:龙翠晓

2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10级法学4班 姚梦诗 小组

指导老师:谢廷文

我们小组共四个人,小组成员有姚梦诗、郑奕珊、吕庆楠、蔡丽兴。在这次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四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此次学习任务。

一、活动的开展

在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后,我们很快组成了小组。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1、工作分配:为完成此次学习任务,我们小组四人决定分工合作,第一步,先分配工作。第二步,小组成员根据自己负责的部分,按步骤进行。首先收集资料;其次,整理资料;第三,利用电脑编写教案和制作幻灯片;第四,对教案和幻灯片进行后期的整理和修改,务求做到最好,不出错;第五,在课堂上对课题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描述,让同学们学习第五章第一二节的内容。

吕庆楠同学和郑奕珊同学负责找资料和做幻灯片,而蔡丽欣同学和姚梦诗同学则负责根据讲解的需要对教案和课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修改并讲解课件。这是我们初步的工作分配。

2、收集资料:我们小组要主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第一节和第二节。首先,我们认真阅读了教材。其次,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一是利用工具书查阅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当代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知识。二是利用社会科学书库查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这一方面的内容。再次,从互联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我们利用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从互联网上下载文档、图片、数据及视频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编写教案和制作幻灯片增色不少。最后,整理资料,在收集好各方面的资料后,我们对资料进行有序的整理,为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做好准备。

3、制作课件:在资料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制作课件,初步制作好 3 课件后,根据需要反复对课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修改。

4、课件的讲解

二、活动收获

本次活动,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起讨论问题,期间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很好地发挥了团结协作精神,使我们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进行资料收集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用到各种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料,这使得我们学习到了教材没有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让我们在操作计算机软件、排版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讲台上进行讲解,锻炼了我们的讲课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活动让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老师为我们学生备课的辛苦劳动过程。

三、对主体教学活动的期许

主体性教学活动,让我们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做课件,做主讲人。在这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我们认为,主体教学活动对我们学生是有好处的。但由于我们基础知识的有限性,活动往往缺乏自信,讲解不透彻,缺乏深度,这些都需要老师加以帮助以解决。

组长:姚梦诗

小组成员:姚梦诗、郑奕珊、吕庆楠、蔡丽兴

4 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收获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黄泰旭 小组

指导老师:杨名刚

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组织我们开展了主体性教学。通过主体性教学,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但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老师组织的主体性教学又是特别的、不同的。

一、学习过程

1、明确责任分工

以讨论辩论课为例。我们老师会提早2周布置题目,接到题目后,我们组便着手进行分工,以便明确责任。以“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讨论课为例,我们是这样进行的:

如何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呢?我们吸收了《国际经济学》中提出的“要素组合最优”观点,我决定把本组组员分为资料收集小组、资料整理小组、成果汇报小组,各小组人员分配情况依次是3人、5人、2人。在此次讨论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小组分工讨论,明确了每个组员的分工,组长关于协调本组成员应有的必要权力和应尽的必要义务,最为重要的是确定了课题讨论方向——“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虽然我们只是大二的学生,学术水平不高,但是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达到较好效果。在经过反复斟酌以及得到老师的指导之后,我们组决定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角度来分析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具体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个角度分别剖析。

2、展开讨论辩论

由于我们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住在北区,所以这些组员都无法上网,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会议制实地讨论的形式。作为小组组长,我不仅肩负起了普通组员必须完成的工作,还要肩负起合理安排、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的职责。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我打了电话给教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杨老师,通过交谈,杨老师给了我很大启发,坚定了我的信心。于是我们最后的成果出炉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剖析08年金融危机

5 发生的原因”。在星期五下午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时候,我们组的发言没有让组员失望,拿到了第一,这是我们组每个同学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应得的荣耀。

二、主要见解与体会

通过主体性教学我们体会到,有些事看似很难,但是我们如果不去尝试,那我们永远不会有成功的一天,这就像孙中山先生说的“知难行易”一般。另外,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谨慎仔细、谦虚学习之心,不要随便拒绝他人的意见,不懂的就要及时请教他人。

总的来说,我们这学期的主体性教学还是很不错的,组员完成任务的情况也比较好。当然,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样,我们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小组人员的组成不尽合理。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组员是没有电脑的,这让我们没办法选择便捷的网络讨论形式,毕竟每个组员都分散在学校的各个区,集中实地讨论存在比较大的不便。个人建议就是以后在人员组成方面要合理,最好是每个组都能平均地分配到没有电脑的同学。

其次,小组组员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本小组组员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应该再增加相关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存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讨论结果。我建议我们组所有成员往后要多阅读经济类和政治类的书籍,多关注时事热点,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再次,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成果的复核工作。我建议每个组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要及时对自己的完成结果进行复核,时刻牢记我们处于一个团队之下,每个人的失误都会给团队的工作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的客观体现。

总而言之,本学期的主体性教学,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现在的还是未来的,它都是特别的、不同的。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参加主体性教学活动,我们都感到很幸运,这次学习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组长:黄泰旭 10级国贸一班 联系电话: 13580124301 组员:黄泰旭 欧阳旋 伍翠玲 杨子峰 郑元逢

张淑珍 邓辉静 车婉妮 魏青青 吴素琴

6 浅谈《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钟丽韵 小组

指导老师:杨名刚

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老师积极组织实施了主体性教学。教学中,老师从学生学习主体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激发学生的主体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想方设法引导、扶持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开拓、主动发展。形式主要有讨论、辩论、学生主讲、即兴问题答疑和调查研究。即兴问题答疑由老师在上课开头的几分钟布置,老师讲到该理论问题时,分别请几位同学起来回答,然后老师再深入讲解,引导我们学习,带有较强的研究性特点。这里,我主要谈我们参与幅度较大的讨论、辩论、学生主讲等形式的主体性学习。具体汇报如下:

一、实施过程

1、实施前期:小组分工查询资料

我们老师会提早2周布置题目,接到题目后,我们小组会先确定主题和方向,然后进行分工,以便查询资料。以“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讨论课为例,我们是这样进行的:首先,由于老师布置的题目比较大、比较宽、比较广,所以,我们小组会通过初步讨论,确定好主题和方向。其次,小组分工查询资料。我们将人员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钟丽韵、张晓敏、王燕婷、黄燕娜,针对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搜寻并做出相关报告;第二小组:纪晓雪、钟满宜、黄桃英,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报告;第三小组,郑洁祥、林金凤、曹江珍、王淑君,针对教育方面进行资料搜寻与研究,并做出相应的详细报告。完成任务的时间为两天。

2、实施中期:展开讨论辩论

资料收齐后,我们三个小组聚集在一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通过上网搜搜、文献查询和跟老师沟通后,我们对08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极其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接着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分析与讨论。其次,经过讨论,

7 确定了主讲的路径。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应该主次分明,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危机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是其他小组的一个主要分析方向,为了避免与其他小组的雷同,从一个更新颖的角度看待危机问题,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我们的方向主要放在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上。在政治方面,我们主要针对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和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影响。在文化方面,我们则针对教育方面的影响。

3、实施后期:组长作报告

激烈讨论之后,由组长负责归纳整理汇总,并制作成报告,提交给课题指导老师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与概述。

二、主要见解与体会

经过一系列的主体性学习之后,我们获益匪浅。首先,在知识获得上,我们经过一系列的资料搜寻与分析,对相关知识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其次,从思维方式上,我们得到了锻炼。通过确定方向,分析、讨论和辩论,我们掌握一套研究学习的方法,锻炼了思维能力。再次,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一个团队人数多,但是分工不合理,内部不协调就会成为工作的障碍。在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配合,对于课题的疑点大胆提出,对于方向的确定更是集思广益,大家提出了许多想法,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讨论高潮。在积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之余,还积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与帮助,这样也进一步增强了组员间的默契,使整个工作事半功倍。

三、意见和建议

1、同学们在资料整理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资料搜集中,我们注意到,每位小组成员都交了资料,但他们的资料大都缺乏条理性,有的资料内容几乎相同的,但是他们却作为两个方面来整理;有的资料有从属关系,但是他们却把这些资料当作两个大方面来整理,所以,希望大家要多锻炼。

2、多关注时事。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同学对于一些时事热点不了解,甚至缺乏基本常识,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所以,希望大家要多关心时事。

8 组长:钟丽韵

组员:钟丽韵 王燕婷 张晓敏 黄燕娜 王淑君 纪晓雪 黄挑英

钟满宜 曹江珍 林金凤 郭晓标 陈俊城 郑洁祥

9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大家谈

2010级汉语言文学2班 陈玉婷 小组

指导老师:张娣英

一、组长总结

这个学期,我们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活动。这次活动,我们组的主题是“用历史观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统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我们国家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自豪。但是,对于目前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项目面临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状况,我们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广泛的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课,向班上的同学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让大家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齐心协力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

其次,这次的活动,锻炼了作为一个组长的组织能力。例如如何合理分配任务,如何组织组员有序的进行课件制作,如何组织好材料,使课件显得有序、生动、明了等等。

二、组员总结

主讲:陈翟余

通过这次的自主学习,我学习到了一些新的东西。首先,在上课前要对这节课所要讲的东西进行了解,有个思路,知道自己要讲什么,顺序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通过组织好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如果没有整理好语言,思路,就算自己明白了知识点,可是无法表达出来,那这节课还是失败的,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个知识点。其次,也让我学会了勇敢。在上课前我曾经想要放弃作为主讲人进行上课的。我始终有点怯场,但是最终还是勇敢的站在了讲台上。这次讲课机会,对我而言,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凡事总要勇敢的面对,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到后来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 10 难的了。感谢这节课给予我的机会,真心的学习到了勇敢的重要性。

组员:高菊

在这一次的讲课活动中,我们小组的人都积极地参与了活动。大家合理分工,搭配默契。虽然在活动中,我们会有分歧,但是经过我们的一起商量,最终解决了问题。经过这一次的活动,大家都在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组员:马睿

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目前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依旧存在着制约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没有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准确定位,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也导致高校教学工作缺乏活力和内驱力,所以高等学校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立和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是今后若干年我国高教改革的出发点、基本内容和追求目标。此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学习活动使我们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组员:刘婷婷

现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试教育把书本知识当作僵化的教条,把学生培养成会参加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不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主体性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学习活动,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主体性教学的好处,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组员:杨虹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在自主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这是我对本次自主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下面,我谈一谈具体的心得体会。

第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在自主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慢慢的找到方法后,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我们组的任务完成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第二,合作至上。自主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自主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最后,组长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通过我们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我们的课件最终做出来了。

组员:杨晓

这次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我们的组题是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了解到: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那一片片宁静的村落,正在被高楼大厦所替代,难道这就是发展吗?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在我看来,社会的发展不应该拿这些来做代价,新事物替代旧事物,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文化”。

组员:谢晓雯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让我深刻领会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做课件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道了这些遗产的特色所在,也知道了这些遗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美的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

组员:陈俞羽

我觉得这门课程非常有意思,虽然并不是课程本身让我很感兴趣,主要是因 12 为老师在课堂上的讲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而且这门课程对我们也有很多的帮助。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让我们知道了马克思的伟大,他牺牲了自己一家人的幸福让全世界的人得到了益处,我觉得光是这点就让我对他佩服万分,更何况他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如此的正确。我们都应该学习前人的经验,像马克思一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我们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的老师,他用生动、幽默、深刻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让我们受益匪浅,而且他还教会我们人的很多缺陷。虽然马克思伟大,但是我也觉得我们的老师强大,因为他自己特有的教学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这门课程,而且让我们掌握了知识所以我觉得我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老师可以一如既往的用他特有的教学方式吸引我们,教导我们。从这门课程中我知道了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强大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我的感受不是很多,但是我是将我心中的感受全部用语言描述了出来。这些就是我的听课感受。

组员:王思齐

上了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时代性上,而且表现在其人民 13 性上。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组长:陈玉婷

组员:陈玉婷 10105012050、陈翟余 10105012080、高菊 101050120

10、马睿 101050120

22、刘婷婷 101050120

47、杨 虹 1010501200

9、杨晓 1010501200

3、谢晓文 1010501207

5、陈俞羽 101050120

29、王思齐 10105012011

14 谈谈对主体性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2010级化学1班 罗南祥 小组

指导老师:谢廷文

一、对主体性教学的理解

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的要求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教师的教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要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 而我们小组成员也有自己的见解,苏文洪认为:“主体性教学是尊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罗南祥则认为:“主体性教学是尊重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体竞争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这对于培养学生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其他成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谢少文、黄翊柠、李裕旺、林永龙都认为:“主体性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和思考,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受益者时,他们在合作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收到较好的发挥。”

二、主体性教学的目标

1、了解主体性教学的内涵、方式以及优缺点。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学法。

3、根据学生的主体特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情景下合作学习。

4、理性认识主体性教学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主体性教学的准备与开展

1、准备

(1)思想动员

①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

首先,要求小组各个成员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认真完成任务,不允许推卸责任;其次,对于整个小组来讲,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讲的是小组的整体成绩,小组整体的荣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要个人逞强蛮干。个人的任务完成了,还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个人来讲.古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 小组成员应该学会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②培养小组成员的竞争精神

小组成员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自主学习时,检测我们学习效果的方式是竞争,所以,小组成员必须努力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只有这样,小组才更有竞争力。

(2)预习

各个成员必须认真对课本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才能对我们讲课的主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地位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探讨。

(3)分工

确定小组研究主题后,我们要做好分工,让小组成员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做了如下分工:罗南祥讲第二节内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文洪讲第三节内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发展趋势》,李裕旺负责ppt的制作,谢少文、黄翊柠负责收集资料,林永龙负责检查错误、更正以及回答问题。

2.开展

在我们小组讲课过程中,由两个主讲人上台讲ppt,讲课过程适当提问以使同学们集中精神,并借此调动其积极性,讲课结束之前还作了一个总结,加深同学们对本章知识的印象,明确本章知识的重点、难点。同时,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回答问题和补充。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听课的同学对新知识理解的更透彻。

四、反思与总结

16 1.收获

(1)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凝聚力

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我们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促进我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凝聚力。

(2)个性得到尊重

在主体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的个性得到尊重,因为我们小组各个成员对我们讲课的主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地位以及发展趋势》都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自主学习就不会受到太多限制,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讨论时间、地点,学习氛围比较轻松,使每一个组员都获得成功感。

(3)培养实践和探索能力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要我们小组自己去探索,去解决,去实践。在这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提高实践和探索能力。比如:讲课,做ppt,查阅文献等等,这些都是以后工作、学习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2.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1)上次小组活动,我们还是和传统的授课模式一样,通过上台讲课展示我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若能以辩论赛、模拟访谈等创新形式展开,效果会更好。 (2)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还需加强授课能力的培养,并选择时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比如: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同学自由发言,活跃氛围,最后,小组交流心得,提高和完善自己。

五、注意事项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分组合不合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果。

2.加强培训,提高合作技能

17 小组成员合作技能的高低,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高效的重要原因。比如: (1)收集资料的能力 (2)倾听的能力 (3)表达的能力 (4)质疑和反思的能力。 3.合理选题

条件允许时,最好选择小组成员感兴趣的主题,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

六、主体性教学的意义

主体性教学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的主体出发,把学生看着活生生的现实的发展主体,从而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正是这种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步入信息化社会以后,教育的方式更多的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主体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和开发其创造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使其能力全面和谐发展和个人素质整体提高。

组长:罗南祥

组员:谢少文、黄翊柠、林永龙、苏文洪、李裕旺、罗南祥

18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心得

2010级会计1班 陈宝玲 小组

指导老师:傅钢

一、主题: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形成过程

我们的选题是通过大家讨论决定的。先由组长确定了几个题目,再由组员投票决定。确定选题后,我们就讨论问题应该包括那几个方面。经过一轮讨论后,我们确定了四个小主题,包括有:第一科学技术是什么,第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第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消极作用(这是重点),第四科学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与哲学相关的部分。同时我们确定了各位组员的分工,在大组下又分了四个小组,每个人小组长带领着两到三个组员负责完成一个小主题。小组长负责做PPT,其他负责收集资料。时间期限为两个星期。最后统一发给组长与主讲负责整合与修改。就这样我们就完成我们的分工。

三、讲课心得

我们小组讲的是科学技术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有正面及负面作用,而对于正面作用我们同学已经知晓得很多,所以我们主要讲的是其负面作用。

在开始讲课前播放了一段和主题有关的视频,用于引出我们的题目。在讲课过程中,就科学技术的利弊问题也有提问过同学,他们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促进主讲人和同学的互动,吸引住同学的注意力。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然后就对其负面作用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并让同学举例说明。对于主讲人的讲课的表现有满意的也有不满意的,一些原来打算讲述的内容,讲课时候忘记讲了。在整个讲课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微笑地面对大家真的很重要。讲课时不能只看着课件,还要用自己话把内容解释给大家听,和同学们有眼神的交流,必要时用不一样的声调,可以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也可以加上动作,更好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讲课更加生动形象。作为主讲人,对于要讲的内容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看法,讲的时候就会有自信,让人有

19 种信服的感觉。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在确定主题后,发现资料比较难找,尤其是难找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方面的资料。要找一些有鲜明特色的视频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很难;这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些组员比较拖拉,不到最后都不愿做,希望每一位组员都要注意时间问题,要有时间观念;主讲人讲课的时候要多注意与同学的交流,不能只看着ppt,要设法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组长:陈宝玲 主讲:胡海燕

组员:李忆凡 郑博举 蓝苑珊 蒙莲清 陈诗浇 苏玉洁 谢莹 黎燕珊 谭振民

何宝仪 熊瑞莲 龚嘉欣 鲍玟璁 何楚均 孙国清

20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感想感悟

2010级旅游管理02班 谢伯凤 小组

指导老师:张娣英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感觉收获很多。

一、实施过程

1、确定组员和组长。

2、到图书馆翻阅资料,开讨论会,每个人都把自己认为好的主题写出来。

3、在约定的时间我们公开讨论,轮流展示自己的演讲课题,投票决定初步的课题。

4、经过老师的审核和建议,我们确定课题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

5、由组长分配工作,进行资料搜索,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找资料,咨询老师建议,我们确定了演讲的主题和内容。

6、根据演讲内容以及找寻的资料,整合成论文提交给老师。

二、感受与体会

我们认为,通过探讨学习,在“资料搜集”、“有效合作学习”和“反思总结”等方面,我们小组积累了不少经验。

大家认识到,合作学习时,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汇报、记时等工作责权到位,人人有“事”可干,以便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和作用;要及时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通过探究性学习,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了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组员间的友谊,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气氛十分热烈,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小组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21

1、我们小组忽略了一些资料里的小细节,资料需要继续完善。

2、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大伙一窝蜂的扎堆找资料。

3、小组成员合作欠默契,欠沟通,有些组员的积极性不高。

4、基本理论知识欠缺,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导致效率不高。

三、意见和建议

1、希望借此机会加强我们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了解。

2、加强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4、多向老师咨询学习。组长: 谢伯凤

组员: 朱少霞 杨卓红 萧瑞华 唐洁莹 李史丹 张振

叶丽儿 温倩华22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之我见

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01班 蔡泳珊 小组

指导老师:郭潜深

主体性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主体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表现形态和实践方式。下面是我们组参加主体性教学实践的体会。

在郭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同学们分组并以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为中心制成PPT开展小组讲课,充分发挥了我们的自主能动性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并与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哲学方面的内容比较难懂,而主体性教学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搜集资料时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让我们的逻辑变得更严谨,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透,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对哲学有了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在团队合作中,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同学可以加深团队合作意识,加强责任感的养成,更好地完成课题的研究。还有在讨论情景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我们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成为终身学习者,也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

同时主体性教学给了我们学生们一个展现自我、发现自我的舞台,弘扬个性,尊重学生。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展现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做老师的角色,促进语言领会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各小组在所选的课题上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23 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在生动的课件上还穿插视频的播放,图片的展示等,使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易接受理解。每个小组的课题通过讲课将自己理解的加以复述,并通过恰当的提问,大家各自抒发对哲学的理解,让课堂成为一个思想交流会,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做到了教与学统一。在授课前老师会事先让同学把PPT给他看,并给出意见后进行修改,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做的PPT更接近专业,听的同学更容易听懂。但毕竟是学生,能力始终有点欠缺,所以很多时候会做得不太好而导致听课的学生也听不太懂。每小组讲完课后老师和同学们给予自己小组或者其他小组的主体性教学的点评,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学习上欠缺的环节或者部分并能加以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体竞争的精神。但是,我们觉得老师在点评不足的时候,应该给予一点举例性的改正方法,而不是仅仅是大概的。另外,我们认为老师不应该在同学们打分之前对每一小组做评价,这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同学们的评分,有缺公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主体性教学改变了原来的单向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模式,使学生在备课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以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待问题,并在时间允许下,学生可以把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或是知识点的理解说出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们主动思考,也能对授课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契机。总的来说,主体性教学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长:蔡泳珊

组员:谭静俞 海北 曾文辉 方美娟 石琼淋 伍丽浈 侯志群 武凤娇

24

“1+1>2”

——记一次难忘的教学经历

2010级食品工程01班 麦仕航 小组

指导老师:张娣英

进入大学以来,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学习模式,但这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让我真正学会了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以往那种传统的合作性自主学习“吃大锅饭”的习惯,也让我们小组成员切身感受到了“1+1>2”的好处。下面我从合作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来谈谈我们小组的体会。

一、准备过程

我们组抽到的题目是“如何破解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我们经过讨论,觉得当前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以分数高低优胜淘汰的片面知识教育。应试教育最大弊端就是把手段当作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为考试服务。它面向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着眼于学生智育发展,削弱德育、体育、美育等,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无法为教育现代化培养更多更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以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的。我们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准备我们这次的自主学习专题。

通过探讨,我们认识到了主讲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如PPT课件目录要清晰;要注意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有趣的图片例子的结合;PPT显示出来的内容要有概括性且字数尽量要少;演讲者要充分带动大部分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合作、探究过程

虽然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但自主学习的过程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毕竟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

25 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在学习完课本的具体内容后,初步确定了我们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究学习:

1、认识当前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

2、认识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3、如何破解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然后麦仕航根据每个人的意愿来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我们先是按宿舍分布去找不同方面的资料,有视频,有图片,有案例等等,然后再集中起来,由我和曾碧霞来负责整理资料,最后由李杏华和黄来弟、游定辉来做PPT。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地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我们每个成员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反馈过程

在我们经历了一番艰苦奋斗的自主学习后,当然是要把我们的成果反馈给师生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虽说我们制作的PPT不精美,但言简意赅,表达了我们组每个成员的思想。虽说我们的主讲人游定辉没有什么上课的经验,但他也尽自己所能去把这节课上好,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互动性较强,相信大家对当今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反思。我们的讲课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特别是老师的表扬,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成功了。

主体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就我们小组而言,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

26 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们组的每一个人不仅发挥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把自己的想法共享,得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我们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想这就是自主学习的好处吧,我们以后也会好好抓住每次这样学习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

组长:麦仕航

组员:邓茜文 曾碧霞黄秋景 张俊彦

黄来弟

游定辉

伍嘉欣卢俊芳李杏华27

带给我们紧张的那份喜悦

2010级体育教育03班 刘贵德 小组

指导教师:黄一映

我们组主讲的主题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组将题目确定后,展开了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把大家查阅到的资料汇总在一起,由陈威熊、李广志两位同学分别整理制作了两份PPT,然后再汇总到我这里,我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了修改。

到了讲课前一晚,我又打开PPT检查看了一遍,想了一遍怎么把这二十几张PPT串起来讲好。哪些地方设置一些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应该讲详细一些才能扣住主题;哪些地方稍微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引起同学们的参与与兴趣等。把这些问题在心里过了一遍之后,我才安安稳稳的爬上床睡觉。

到了讲课那天,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人还真有点紧张,但我反复提醒自己,准备好了PPT,付出了那么多精力,应该没问题的!整个讲解过程,我估计大概用了17分钟。噢,这17分钟面对那么多人讲课,感觉还挺漫长的。虽然前一晚在心里过了一遍要怎样把PPT讲下去,但由于某些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原因,结果还是没有完全按自己之前设计好的思路讲下去。讲完后回到座位,从组员的眼神和微笑中,从之后老师的点评和我自己的自我感觉,这次上去讲课还算过的去的。

从收集资料到整理,再到上讲台这个过程,我感触良多。首先,8个人一个小组,要把每个人调动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涉及到怎样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好,把事情做好,因为有不少同学有偷懒的心理,想搭便车。其次,讲课前一晚,我备课忙到一点多钟才睡,让我体验到老师为了给我们把课讲好,备课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此,请让我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在讲台讲课的那十几分钟,让我感受到在众人面前讲话原来会那么紧张的,就算之前充分准备好了,中途出现一些小插曲,也未必就能按之前规划好的走。在这种情况下,你得学会怎样灵活把这些问题处理好,怎样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不那么紧张,怎 28 样才能让人认真听你讲不捣乱等。这种感觉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过,这种感觉才能真正的体会得到吧。

这次讲课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配合,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自己做PPT的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得到了一次锻炼与提高。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去做过才能真正感受得到的。感谢组员推选我做主讲人,同时也感谢老师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锻炼我们的能力。

收获源于付出!这句话讲得真的很有理。

组长:刘贵德

组员:廖宇亮 李广志 梁伟杰 薛石昌 方福志 陈威熊 吴勇鹏

29

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几点感受

2010级新闻学01班 黄嘉仪 小组

指导老师:郭潜深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教改活动,通过积极参与,我们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同学们必须展开广泛交流与合作,这样极大地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就我所在的组而言,我们小组的主题是科技的利与弊,我们在接到任务后,就进行了广泛讨论。在讨论中虽然发生了争执,但争执过后,组员们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更强了。我们认识到,要完成一项任务,必须要有合作,凡事不能以自我为核心,不能固执己见,需要懂得去欣赏队员的观点。

其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通过查找资料,组织教案,我们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可能只会一听而过。根据遗忘规则,印象深刻的,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再次,有助于锻炼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在中国,上大学之前实施的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主体性教学给了我们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觉得,主体性教学提升了同学们的演讲能力。大家知道,即使有好的ppt课件,若你不会演讲,不擅长表达你们小组的观点,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锻炼,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训练了我们的口才,提升了我们的演讲能力。

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利也有弊。

我们注意到,分组完成任务,也容易造成班级里形成小集体,情况严重者还可能会造成分班分派的现象。另外,同学们对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容易造成知识的片面化。

30 总而言之,凡事有利也有弊,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总体上来说,主体性教学模式还是利大于弊的,是值得推崇的,不过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尽量减小其消极的影响。

组长:黄嘉仪

组员:蔡丽诗

陈梓健

何斐

陈梅兰

罗小曼

汤家利

杨启莹

刘茂品

31

推荐第3篇:践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心得体会

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宁晋六中------- 王勉枝

对于我,一个70后,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20年有余的老师,老旧的传统教学是入教以来最早接触的,一贯的“先入为主”在我这也是根深蒂固,,在学校提出:“小组教学”的初期,我带着许多困惑,新奇还有点抵触的心理进入课堂教学,然而,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发现“小组教学”的确有好多优点,现将我对“小组合作教学”的一些实施方法和心得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前预习,这个预习时间往往安排在授课前一天晚自习,要求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预习,按照课本来填导学案的预习导学,将新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懂得和不会的用特殊的记号笔标注出来,这也是第二天听课的重点和的讨论的重点,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如果预习走了过场,这样上课就没有了时效,第二个环节是课上的预习展示时间,首先出示了学习目标以后,小组核对预习导学,有不会不懂得小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将问题写到该小组的黑板上,这个环节基本上5分钟,我将收集的问题引领大家扣本节知识点解决,也将本节内容出示在了黑板上,第三个环节就是合作探究部分,也是整堂课的灵魂之处,以前这个环节自己老是处理不好,往往改不了自己唱独角戏的情况,真正的改变是从去年外省市来外校学习的那个时候,一是自己要准备课,二是听了几节示范课以后,尤其是张少雄,张建新,王涛等老师的课后,收获非常大,这些典型的例题一定要敢于让孩子自己解决,而不是急于出示答案,我现在的做法往往会交给学生先解决,解决了得鼓励他们敢于上台来讲解,课堂上往往会我说将课堂交给他们时,好几个学生争先恐后的上黑板找位置,抄题或画图,迫不及待的要讲了,这些孩子往往是课前已经将题研究的差不多了,所以可能有些孩子还没有把题看完,别人已经要讲了,这样我发现了两个问题,愈是这些积极地孩子,数学成绩愈加优秀,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给这些孩子展示的舞台,给了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环节上我也有我的困惑,怎样让这些不爱发言的,成绩差一点敢于上台,我目前的想法和做法是,等问题讲完后,小组的谈论时间就到了,一定要留一点时间,小组中互相讲一讲,让这部分孩子好好理解一下否则他们会跟不上课堂,时间长了,数学成绩就会被拉下来,另一方面,从量化分上鼓励激励他们敢上台,敢讲出来,对课堂就有了兴趣,就会对知识掌握的更好。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查,将本节重要知识点已习题的形式出示,来检测一下本堂内容掌握情况。 再次,小组教学的优势体现在班级管理上,作为一个班主任,班级的管理是一个非常琐碎和繁重的事务,班级的六七十人从纪律和卫生到学习的方方面面,自从实施了小组以后,好多事情变得不再那么让人头痛,首先是人数管理的变化,以前只是几个班委在帮你,可现在分成六七个人的小组, 有了这么个组长,好多事情特别好办,你只要把大任务分配给组长,任务基本就能完成,除非有特别不听话的,那么这些极个别组长管不了的也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当然小组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下大工夫琢磨才行,最关键的的培养有责任心的组长,首先要求小组长以身作责,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给大家做出表率,还要对小组成员一视同仁,处理事情奖罚有度公平公正,选小组长是时,基本按照考试前几名,但也可能做个别调整,比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杜梦晴同学就考到了前十,但这个小女孩性格内向,说话从不敢大声,管理一个小组明显不能胜任,怎么办呢,我就把这个学生喊到教室外面,我这样说,梦情,老师恭喜你进了前十,咱得当小组长了,你有什么想法,她很难为情,说了一堆推辞的理由,我就和顺水推舟的把组长这个位置给了2号,在班会课上给全体学生给组长树立组长的威信,要对组长的管理在课堂上严格服从,如果对组长管理有意见,可以课下和老师反映,我在做处理。 利用小组管理自习课,效果明显,我首先声明,纪律班长协助值日班长记录本自习课的情况,那组有违纪的首先是这个组长没有尽到管理本组的任务,等到每天的做完操的大课间,只要你留意就,就会看到八班里正在开小班会,体委会把前 一天的值日班长表拿过来宣读违纪情况,男生是十个俯卧撑,女生是二十个蹲跳起,处罚的就是违纪多的个人和 小组长,让孩子们都有个明辨是非的认识,组员做的不对该处罚,组长没有管理好也该处罚,这样就是在违纪的学生,由组长受罚这档事他也就该掂量掂量了。管理一个小组如图管理一个班级,小组管好了,自然班级也就管好了。我们班有一个组长叫王颖娴,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管理那个小组那个小组就进步,平时表现就非常好,学习气氛就浓,就连班里最捣乱的学生去了颖娴组也会很的听话,班会课上,我让这个孩子谈心得体会,她谈到“大家要有团结意识,二是要分工明确”其实呀,我觉得人家能当好这个组长除了责任心,心比较细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真正的想去帮别人。即使脾气不好,只要出心是帮助别人,没有人会拒绝改变的。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挺有成功感的三件事:

一是小组作业条的使用,是我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实施的,我回给班里小组每个小组发一本手掌大的即时贴,每天晚上晚一下课后,小组长会碰一下头,核实一下当天的各科作业,横排写到作业条上,竖排是小组成员姓名,要求每个人做完一样在所对科目上化对勾,第二天早起组长会把作业条沾到我办公桌上,谁没有完成哪一科一目了然,我觉得这样对一些没有计划的孩子是一种督促,有了事做就不干别的了。晚二的课堂纪律就好了。

二是小组管理还可以在大周作业里发挥作用,我们班除了有微信群以外,还有小组群,考虑大群里人多,都往大群发作业不好管理,我跟小组长提出每个小组长还建了小组群,就六个成员,这样每个小组长每次大周时周六晚上十点前汇报本小组作业进度 ,那么小组员只需要这个时间前把作业图片发到小组群里面,到时候小组长汇总一下,将汇总结果发到大群,这样就能管理作业了,虽然有时候也能听到说不会的作业又从小群里抄的,但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的,即使你不在乎作业进度,但是群里面一直在汇报别人都写起了,我觉得即使是学生能沉得住气,家长也就坐不住了,也得催孩子赶紧干正事,这个假期我们也是如此,我这个人有点懒,有时候只是提要求,不怎么督促,所以有时候初心挺好,达到的效果不很理想,我的体会是我大群里布置事情是要具体,要通报落实情况,效果会更好。所以这一点上我也要改进。

在最近召开的期末家长会上,学生评议一栏中除了我的评议还有小组长的评价,事前我和几位小组长沟通,要求他们给小组员评议时要从课上表现,课下作业,大周作业完成情况几个方面来下评语,要有优点和缺点,写好了让我先看一下,然后在家长会现场组长对家长读一下,也许家长看来老师给孩子下评语,有时候爱戴有色眼镜,觉得只从成绩说事(不过我觉得有时候还真有这么一点)但一样的话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的感觉,孩子总不会说谎吧,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是家长会最精彩的一段,当组长上台说组员的表现时,每个家长都听的聚精会神,其实,在组长眼中的那个学生可能才是最真实的那个人。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的一点感悟和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正在课堂改革的路上阔步前行,前进的道路难免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定会走出一条宽广的大道,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线的各位同仁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走好课改之路。

推荐第4篇:小组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推荐第5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在本月的教学中,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小组小组合作方面的表现,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尖子生。全班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小组合作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暂时的落后而摒弃他。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为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操纵者,而成为教育的引路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同学都应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的活动时间。这种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度,知识具有一定的张力,方法较多,更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探究。因而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也应善于启发学生提问。

5、开放性原则

学习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这里的开放性,首先应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好差搭配,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其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等有所不同。因而,在小组合作中,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不用学生所能有的表现进行区分,力争各有所取,各得所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 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 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推荐第6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推荐第7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导语:合作促进发展,小编为您推荐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所有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推荐第8篇:小组实践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心得体会

里湖小学 黎负明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而开展合作学习之初,由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尤其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

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5、注意培养、强化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

只有具备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推行。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对困难的克服,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发挥积极性,要人人争当主角。如果是分工不均造成的,则要进行适当调整。

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个性倾向不一,因此,有时虽然把他们分配到同一小组内,并且对他们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或许总有那么几个比较“个别”的同学,他们非但不积极参与合作,反倒积极地拒绝别人与他们合作。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篇2: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

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

第一小学 杨艳芳

我们学校课改已有一段时间了,我上课时而感觉良好,时而感觉很累;我分析了原因:小组合作效率不高。那么如何使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有如下两方面的思考:

学生要分组合作,这个组内部得有组长、记录员和组员。在组内有合理的分工,组长负责组内的分配与组织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经过合作学习得到的知识,而组员是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与研究的人,在组内各司其职才能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过是一盘散沙,合作的效率也不高。上课有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一布置任务就开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新知,导致了整个课堂上,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学习,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结果还是我一言堂教下来的,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那堂课把我累坏了。后来我通过查资料,课上做了改进,给学生明确分工然后让他们参与活动,这样的课堂有了收获,我也很轻松。所以我总结,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让各组员协调合作,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有效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而开展合作学习之初,由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尤其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有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个性倾向不一,因此,有时虽然把他们分配到同一小组内,并且对他们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或许总有那么几个比较“个别”的同学,他们非但不积极参与合作,反倒积极地拒绝别人与他们合作。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

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篇3:调查报告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小组成员以社会调查方式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给我们先进的理论知识,教给我们专业技能。但是,这些都来自课本,源于前人的研究总结。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的有太多是抽象的东西,不易去理解把握。

在经过接近2个月的时间过程中。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们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懂得了分工的重要性。对我们以后的团队合作有了很大 的帮助

在实践期间,我们能涉及的活动其实是很多的,各个方面都会有。而我们能学到的东西则是更多的,关键是要看你有没有真心的为之付出和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实践活动中,也让我渐渐体会到:你不去学习,就不会有进步;不去尝试,就不会有成功;不去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通过广泛的发放问卷、有效的回收问卷及深入的调查访谈,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开展深入探索研究,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不和谐问题的根源,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更一步了解公交车上的道德

问题,发现公交车上的道德问题确实很严重,我们需要加到宣传力度和提高全名素质,才能构造更好的和谐社会

与此同时,通过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走向社会,更深入地发现社会问题,并学会提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在调查活动中提高能力,锻炼自我。篇4:暑期实践活动小组总结

暑期实践活动小组总结

暑期实践,走进社会,人们说,对青少年大学生的关注是社会的责任,受宠若惊的我们在叹之余不免深思自问:我们的责任又是什么呢?实践告诉我们:从实践中寻找真理,用实践引导前行。敢想敢做敢拼,才是我们大学生的代名词,在激情的涌动下,坚定信念,我们将无所不能。可是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一直围绕着我们。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但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于是,我们勇于实践。 借着学校提供给我们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的机会,我们去了园林绿化公司进行小实习,一开始我们以为在这样的办公环境里工作很舒服也很轻松,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工作,每天除了要在电脑旁呆很长时间,还要时不时的出去看场地进行测量,顶着炎炎烈日。我们在园林公司里找到适合我们每个人的工作,进行不同的分工,跟着不同的部门进行小实习。虽然小实习的时间很短,期间被表扬过也挨过批,但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第一次接触社会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总有一天我也需要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而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

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了解我们的专业,要把我们的专业与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最大能力的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实践之行,是学院给了我们学习实践的机会,是学院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在这次社会实践后,我们总结了进入社会必不可少的四点: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

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

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篇5:近代史小组实践心得体会

近代史小组实践心得体会

金工一班 汤轶璇 41121040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人尽皆知。但,它是怎么个难法?历史上川蜀地区又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与外界开始交流的?这些问题就显得扑朔迷离了。所以,为了进一步拨开蜀道的迷雾,加深自身对古蜀道的了解,借着这次近代史实践的机会,我们小组决定就将主题定为《大道出川》——古蜀道的探索;以古蜀道为对象进行此次的实践活动。

从古至今,蜀道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改变。为了能够真实了解古蜀道的发展源头,我们首先分工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查阅文献看起来很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轻松。要想在一大堆毫无线索的典籍中查阅出你想要的信息也需要一些技巧。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图书馆和网络的全线搜索,资料的查找工作圆满完成。虽然辛苦,但在资料查找工作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比如:从中我们得知,三星堆中有很多物品不仅有中原元素,也汇集了印度、越南等地的风格。这说明,虽然那时并没有明确的古道记载,但文化的交流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古道存在的可能性。

蜀道从最初的只有艰难的土路,到汉初的水域,再到现代的航空线。它的发展史可谓丰富多彩。为了能有一个更好、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小组决定去三星堆及陈仓道进行实地参观,用真实的触感来体会真正的古蜀道所承载的交流。

在三星堆,我们亲眼见到了之前在古籍上多次出现的物品,无不为它的创意与做工而震撼。也深刻体会到了作品风格与中原的差异,从而对古蜀与外界交流一说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陈仓道,我们真正踏上了这条道路。虽然道路已经不尽相同,但周围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的树叶、粗壮有力的枝干无不在向我们叙说着这条路曾经的辉煌。也只有亲自走上了这条路,才对古蜀道的文明有了更深的体会。

荔枝道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无法亲自到达。所以,我们采用了通过大量资料来了解的方式。根据一个个资料的记载,我们共同分析商讨,最终画出了一张我们所认为的荔枝道的线路图。因为是自己所画,所以,每个人对荔枝道的发展及线路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古蜀道发展的缘由产生了自己的思考。

时间是短暂的。在短暂的时间中我们尽了最大的力气来围绕古蜀道做了探索。

推荐第9篇:成长小组心得体会

篇1:小组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

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

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篇2: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完)

淄博市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专家报告会

——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是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的培训主题是“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听了一节报告会,深圳松坪学校校长罗楚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论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他提到:社会的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而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他还非常倡导教育要反朴归真,从而真正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他论述了“先学后研教学模式”,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须,是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自主互助学习型,其合作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听了这个报告会我认为教育只有真心切入并融于生命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而在先学后研的课堂中,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高尚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也即生命的整体成长。所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座位的变化,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进步,使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因此培训组长对提高小组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指导:一是精神上要让孩子感觉到身

为组长的荣耀,责任;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安排角色等;三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团结小组成员,怎样鼓励落后组员,怎样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作用,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教学,分组要合理有序。

3、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浅析体会和感受,我对教育改革充满信息,相信:明天的教育会更好。

篇3:成长小组总结

成长小组总结

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了分配学习小组来进行学习,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按照月考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6人学习小组,,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

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学习,我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我们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

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机会,我们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机会,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达到真正、实质的有效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高2014级5班

丁小舒

篇4: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庙沟门中心小学

李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而说说容易,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

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1、全民性原则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尖子生。全民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暂时的落后而摒弃他。

2、主体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为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操纵者,而成为教育的引路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3、活动性原则

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同学都应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的活动时间。这种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动手,动眼,动口,

动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度,知识具有一定的张力,方法较多,更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探究。因而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也应善于启发学生提问。

5、开放性原则

学习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这里的开放性,首先应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好差搭配,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其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等有所不同。因而,在小组合作中,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不用学生所能有的表现进行区分,力争各有所取,各得所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

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

篇5: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篇2: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

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篇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篇4: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

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篇5: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

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推荐第10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推进三步导学 构建学生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五处小学李梅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第11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积极地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一年级教师也不例外。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分组,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分组呢?分为6人组吗?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关系,自制力比较差,容易交头接耳的说话、打闹,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所以在一年级的上半年我把学生们每2人分为一组,组长与组员对面而坐,既能互帮互助,也是竞争对手,组长不定期更换,由表现更优秀的人担任。这样分组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准备选择4人组的组长。

第二学期开学后,我就把2人组改为了4人组,有了第一学期的基础,再加上我对学生的了解也更进了一步,4人组的出现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分好组后,我在小组中选出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又有一定责任感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并把组员按不同的层次编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全班学生的情况。

接下来我开始训练小组长,教给他们一些工作的方法。一开始,有个别小组长做得一塌糊涂,我真是又急又气,但仔细想想,他们还小,还得慢慢来。于是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组长们的交流汇报时间。 我与小组长一起探讨,听他们反应工作中的困难,如哪些学生难管理,哪些事情不会解决,我会一一帮他们分析,并出谋划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小组长们比以前做得更好了,他们学会了检查作业,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带领本组成员打扫清洁等,真正成了老师的小帮手。

然而这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这更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去引导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每节课。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一些简单的学习内容,根本不用合作,学生独立学习,就可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性内容,如语文当中的古诗,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合作根本解决不了,一定要教师的精讲。再如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进位退位加减法,是全新的知识性内容,学生合作讨论不仅不能解决反而耽误时间,效果也不好。所以合作内容的选择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慎重考虑。

二、我想说的是一年级小组合作的形式问题。听过高年级的课后,感觉他们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可以集体解决某个问题,甚至分析一篇文章,而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我们。因为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匮乏,讨论、分析、解决这样的字眼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沉重了,并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那怎样的合作形式才是属于我们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终于总结出了适合我们的合作模式,那就是操作、交流、游戏。如在上册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之后每个小组选一道9加几的习题,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答案,并填空。动手操作可以是摆小棒,摆磁扣等,操作时要边做边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接下来是小组依次交流展示,因为已经有了操作经验所以在交流时不会无话可说。在全部小组都展示以后是练习时间,我把枯燥的练习变为了有趣的摘苹果游戏,学生在玩的同时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运用。

适时的动手操作,适度的经验交流,适合的学习游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也不会让你的课堂成为流于形式的无效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做事也更有条理,但负面影响也接踵而来,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九个组长有八个都在年级前十名,差生依旧沉默。好学生经过锻炼可以更好,学困生因为锻炼的机会减少而进步缓慢。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钥匙,不是只要我们改革就会有成效,是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第12篇:小组建设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小组建设培训心得

八年级3班 梁富钱

做好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很难实施。从亲身实践,我体会到小组建设是一个长期地、不断完善的系统性工作。经过一学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今,才完成了学习小组建设的初建阶段。

一、科学分组

基本按照学校的规定,在学习小组的构成上,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本班共有人数35人,共分成6个组,其中有5个组是6人,1个组是5人。但是受身高特点的限制,基本上是矮个子的学生坐一组,高个子的分到一组。

在确立小组名称和口号时,我先让每个组的成员自主设计,然后组内集中筛选、共同磋商,最后确定一个新颖、积极向上的名字作为本组的组名。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我就事先把确立组名和口号的任务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以便课外完成。但这样能完成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比较陈旧、呆板,甚至出现了雷同。这不是我当初想要的结果,那些个性、充满灵气和童趣组名却不曾出现。所有如果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想象、设计,结果不一定会让灵动之花开放。

二、组长培训

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组长是核心,组长得力,这个组才能有序的进行合作学习。本班学生个人能力强的容易找到,但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很少。如像曹津源、王岩成、张涛、周玉婷这类学生,是口头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发现、思考问题,但组织协调能力弱,服务意识差,还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像曹津源、王腾这类学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但作业速度慢,学习欠主动,很难再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一个组内选了一个行政组长,语、数、外各一个学科组长,能力强的兼多个组长。组长培训时,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指导。首先要让组长有团队荣誉感,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提高组长的服务意识,激发组与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其次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仅帮助了同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对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还做的很不到位,小组在发言时,多数是组长一人包办了,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也没有认真倾听,更不会主动发言、补充。

三、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评价方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激励,个人成绩不再凸显,以此强化团队意识,实现互助互利共赢。在具体操作上做的不是很细,首先不能坚持每节课都有评价,其次评价后没有及时记录,还有分数评价不易操作。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没有思考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也因为小组评价是一个长期性和即时性很强的操作环节,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每堂课的教学评价中,我将小组课堂评价在小黑板上制定成了表格的形式,主要从

纪律、发言、讨论等方面积极地评价,抓住现场最需要评价的地方开展主题和针对性评价,好操作也很有实效。

四、不足及改进

在小组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组长和组员的陪训没有落实到位,小组评价不积极。具体的改进办法是加强组长及组员的培训,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外,无论任何地点都要对组员及组长进行培训,让学生先从了解组长职责做起,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以具体指导。小组评价要落到实处,要坚持,要记录,并不定时地宣读小组得分情况,以激励学生赶、帮、超。

第13篇:小组建设心得体会

小组建设心得体会

迁陵学校田芳

九月的课改重点是小组建设,做好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很难实施。从亲身实践,我体会到小组建设是一个长期地、不断完善的系统性工作。如今,才完成了小组初建阶段。

一、科学分组

基本按照学校的规定,在学习小组的构成上,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本班共有人数68人,共分成9个组,其中有7个组是8人,2个组是6人。但是受身高特点的限制,基本上是矮个子的学生坐一组,高个子的分到一组。

在确立小组名称和口号时,我先让每个组的成员自主设计,然后组内集中筛选、共同磋商,最后确定一个新颖、积极向上的名字作为本组的组名。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我就事先把确立组名和口号的任务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以便家长辅助完成。但家长辅助完成的多数都是网上查阅的资料,比较陈旧、呆板,甚至出现了雷同。这不是我当初想要的结果,那些个性、充满灵气和童趣组名却不曾出现。如果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想象、设计,我相信灵动之花会开放。

二、组长培训

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组长是核心,组长得力,这个组才能有序

的进行合作学习。本班学生个人能力强的容易找到,但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很少。如像姜伊翔、张晋辉、龙书阳、宋吉辉这类学生,是口头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发现、思考问题,但组织协调能力弱,服务意识差,还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像田梓民、陈慧琪这类学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但作业速度慢,学习欠主动,很难再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一个组内选了一个行政组长,语、数、外各一个学科组长,能力强的兼多个组长。组长培训时,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指导。首先要让组长有团队荣誉感,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提高组长的服务意识,激发组与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其次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仅帮助了同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对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还做的狠不到位,小组在发言时,多数是组长一人包办了,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也没有认真倾听,更不会主动发言、补充。

三、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评价方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激励,个人成绩不再凸显,以此强化团队意识,实现互助互利共赢。在具体操作上做的不是很细,首先不能坚持每节课都有评价,其次评价后没有及时记录,还有分数评价不易操作。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没有思考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也因为小组评价是一个长期性和即时性很强的操作环节,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每堂课的教学评价中,我将小组课堂评价在小黑板上制定成了表格的形式,主要从

纪律、发言、讨论等方面积极地评价,抓住现场最需要评价的地方开展主题和针对性评价,好操作也很有实效。

四、不足及改进

在小组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组长和组员的陪训没有落实到位,小组评价不积极。具体的改进办法是加强组长及组员的培训,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外,无论任何地点都要对组员及组长进行培训,让学生先从了解组长职责做起,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以具体指导。小组评价要落到实处,要坚持,要记录,并不定时地宣读小组得分情况,以激励学生赶、帮、超。

2012年9月27日

第14篇:小组辩论赛心得体会

小组辩论赛心得体会

这次小组的辩论赛已经结束了,但是心中却是对这次的班轮赛还有一些意犹未尽,回顾这次辩论赛,在经历这样的一场比赛,我和小组成员都有很多收获。此次就来谈一谈辩论赛的心得体会:

这次辩论赛是由我们学院组织的,每个班自成一个组,一个参赛的就x组,两两辩论。我们小组是跟xx班的小组比赛。在辩论开始前,我们小组努力的收集资料,整理辩论的资料,在比赛前期不断的进行练习,终于到了比赛这一天,场地还是很宽敞的,整个的场景布置也是展示对此次辩论赛的重视,每个班都有人来观看,挤满了人,特别的热闹。我们小组是作为这次辩论赛的第一组辩论组,比赛开始前还是比较紧张的,但是我们也勇于接受这次的挑战,我们努力了那么久,是不会轻易就放弃的,是奔着拿名次的去的。

比赛过程中,我们跟对手一一进行辩论,我们是正方,他们是反方,开始我们没有调整好状态,让他们打击下去了,后来我奋起,努力把说话的主动权拿过来了,小组四人针对题目反驳他们的观点,努力把自己这边正方的观点压制他们,每个人都努力的跟对方辩论,努力用各种例子去反驳他们的观点,用事实说话。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终于在最后辩论成功。

在这次比赛结束之后,我也从别的.小组那学到很多,辩论不只是把他人的观点驳下去而已,而是要观众心服口服,要用真正有用的例子去辩驳,并且说话也要有技巧,要说的对方没有时间进行辩解,也要把话说得漂亮。

总之,这次辩论赛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对辩论赛有更多的了解。本来是学院要求一个班要出几个人去参赛,但是经这次比赛之后,我是真的喜欢上了辩论,学习辩论能够让自己说话有理有据,更加有可信度,而且也因此认识很多喜欢辩论的朋友,与自己的班上同学关系也更加紧密了,更加的团结了,这让我特别的高兴。一次比赛能收获如此多的东西,真是赚大了。虽然比赛已经完成了,但是比赛留给我的很多,到现在我还记得比赛时大家的努力,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回忆,很开心参加辩论赛,得到的很多,我又因此多了一项兴趣爱好。

第15篇:第七小组心得体会

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培训班 第七学习小组听课心得体会

5月7日,培训的第二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市教科院原研究室主任段晓宏和县教育局综治科科长黄为民的两堂讲座,感受颇深。经小组讨论后,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上午,我们认真学习了段老师“立足校情,开展教育科研”的精彩讲座。段老师就学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做了生动的诠释。尤其是她所采用的“让学”的独特方式让我们倍感新颖。讲座的第一部分,段老师先让学员代表提出各自在学校科研当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在黑板上板书出来,之后再逐一解答。既将有关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传授给了我们,又解决了相关学校教育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一举两得。

讲座的第二部分,段老师结合市区部分学校的优秀课题案例,从如何选取校本教研的选题,如何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如何组织人员进行研究,怎么撰写课题报告。深入浅出的进行了分析、讲解。 整堂讲座平实而不失生动,质朴又富有激情,极具指导意义。为我们今后开展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极好的理论支撑。

下午黄科长关于安全工作的讲座更是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根据校园安全督查手册的要求,结合鲜活的事例,黄科长严肃而又不失幽默的向我们阐明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讲座,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增长了安全知识,更加明白了在学校工作中落实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为今后更安全合理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南。

执笔:林敏

第16篇:小组任务心得体会

小组任务心得体会

杜一凡13124167

此次小组活动,我负责查找电子文档类型的任务。以下是通过此次任务活动,我所获得的成果和做出的贡献。

此次任务通过在网上查找电子文档的类型,我首先了解到了电子文档在公司的地位与作用:电子文档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随后查找了一些网上分类形式,有按功能划分,有按构成特点划分,有按信息存储载体划分还有按存在目的,信息来源和信息表达方式来划分的。我将这些划分方式一一列出,并描述了其特点。

1.按文件功能划分: 主文件 —— 记录信息内容,传达作者意图,行使行政职能的文件。支持文件 —— 生成和运行主文件必须的文件。

2.按文件构成特点划分: 简单文件 ——仅由一种格式组成的文件

复合文件 ——由多种媒体形式和文件格式合成的文件

复杂文件——逻辑结构复杂,并由多个服务器操作的文件

3.按存储载体类型划分:

以光盘为载体的文件——光盘文件

以磁盘为载体的文件——磁盘文件

以磁带为载体的文件——磁带文件

4.按存在目的划分: 利用文件——为利用而制作、流传的文件

保存文件——脱离流转过程,作为母板保存的文件

备份文件——作为保存文件的复本而备存的文件

5.按来源途径划分:原生电子文件 ——直接生成于数字环境中的电子文件

数字化的电子文件—— 由传统文件通过数字化而形成的电子文件

6.按信息表达方式划分:

(一)图像文件

(二)图形文件

(三)文本文件

(四)音频文件

(五)视频文件

(六)数据文件

(七)程序文件

以上就是我本次小组活动所查找的的资料,从此次任务中不仅了解了电子文件的类型还从查找中了解了许多电子文档的作用和一些我们常用的电子文档。

第17篇: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的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它把学生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与教师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达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优化要全面考虑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 分别制定集体目标和层次目标。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又要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目标,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不会加大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教《制作表格》一课时,是这样制定教学目标的。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要体现启发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三、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它应该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和先进教学思想,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一项新的教研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验, 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习中人人参与,互教互学,体现了学生“优势互补、竞争激励”的原则,使学生潜在的能力、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 又增强了他们适应将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在实验教学中, 我探索出“启发导入─合作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延伸“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电脑素质。

总之,在电脑课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全面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

第18篇:小组教学方案

“以生为本、小组教学”方案

一、小组的建设: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对本班学生在平衡的基础上组建小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既达到平衡又便于公平竞争。学习小组由4人组成,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

每组设:学习组长(1号)、纪律组长(2号)、作业组长(3号)、记录组长(4号)。实施小包干,开展一帮一(1帮3,2帮4)、结对子、献爱心学习活动。

1、2号组长必须各自直接负责督促1-2名组员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努力完成学习活动要求,即组长必须负责教会组员,课内没完成的学习任务课下再教,宗旨是教会。重点抓小组成员的学习落实,给学习组长(1号)绝对的权利,全面负责。

每个小组要有自己小组的名称,由小组内成员共同确定。制定组规,讨论制定个人和小组学习计划,奋斗目标,要有专门记录本记录,有统一规范的学科问题记录本。学习小组要有自己的理念口号,形成学习小组文化精神。

班主任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或小组长培训会,及时解决学习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学习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

淡化个人,突出小组。组与组比学习态度,比参与程度,比进步幅度,比学习效果。以小组的综合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二、小组分工及职责要求

1、组长要做到:

老师安排布置本环节活动任务后,组长要密切合作、各有侧重,协助老师组织实施本组的各成员学习活动,具体工作有:

(1)1号(学习)组长是学习小组的领袖人物,直接对班主任负责,负责学习小组各方面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安排分配学习任务和交流次序;督促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检查学习任务完成质量,及时提出意见和新要求。

(2)2号(纪律)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纪律;负责小组文化建设。

(3)3号(作业)组长收发、检查小组作业完成情况。

(4)4号(记录)组长实事求是地反馈本组的学习、活动、参与情况。

2、组长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高质量完成,时时处处带头维护小组、班级、学校的荣誉,做好示范,起到榜样作用。

3、学习组长要有团结友爱和奉献精神,甘做幕后英雄,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交流或展示应充分照顾和调动组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努力进步,奋勇争先,在组员板书演算时,学习组长可在他们身边检查、纠错、辅导,鼓励组员一展风采。

4、所有组员要做到:

(1)绝对服从学习组长安排,有异议的可向上课老师反映;

(2)自觉遵守小组学习活动纪律;

(3)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主人翁的态度;

(4)勇于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见解,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5、学习活动过程中,所有同学应做到:

(1)不说闲话、不嬉笑、不打闹,要积极踊跃、生龙活虎地参与;

(2)争问抢答,不耽误大家时间,要声音宏亮,干脆利落;

(3)答问展示要努力做到语言流畅、表述准确、有条有理、思路清晰;

(4)学习合作研讨中要敢于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三、评价机制

强化小组捆绑式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定期进行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要多样: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测试成绩、作业情况等。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

第19篇:小组教学反思

如何进行小组教学

针对目前学校开展的小组教学模式,结合我们文班教数学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怎样开展小组教学,首先得明确我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学生分析:我班学生由于是文班生的缘故,数学兴趣较差,基础薄弱。这是我们两大特点。所以摆在我面前的有两大难题:助学生摆脱浓重的厌学情绪,夯实基础,才有

提供讨论并得以提高的前提。将近半年多的观察,了解学生才是关键。

夯实基础,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去做:

第20篇:小组教学研讨会

小组教学研讨会

一、组织方法

(一)把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

(二)小组长挑选成绩好,责任心强的

(三)按照学生的成绩,完成作业情况来分组,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相

(四)在座位安排上,小组集中坐在一起,方便上课时讨论和课后的辅导

(五)每个小组长选出一个副组长帮助自己,然后把自己的组员分成两人一

组(目的是进行“一帮一”活动)

二、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评价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课堂课后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将对学生的要求作为班规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将评价标准量化,以分数作为标准(奖扣分的细则在班规里标明,然

后由小组长和值日班干来记录,再将分数公布)

三、其他

(一)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二)分数的记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值日班干和小组长很难做到准确记录

(三)座位和小组成员的固定,长时期下来应该也会有困难。

小组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