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韩立夫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9 08:36:2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韩立福教学法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平凉五中 李青平

7月15日至7月18日我校组织了为期4天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的校本培训,通过集体培训和小组集体讨论,使我对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

有效教学法的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行动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问题评价”,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和课后问题评价等。 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教学设计的四化:知识问题化、目标具体化、主体探究化和训练课堂化。他其实就是在诠释新课标里对于教师、学生、课本、课堂的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教师角色应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课程整合应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实现课程整合适用化;教学模式应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方式应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开放化;教学环境应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和谐”转变,实现教学环境和谐化。

2、高质量的预习。韩教授提出了:现在的预习要由以前的“感知预习”转变为“理解预习”,他还提出了“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的预习法,说当学生预习就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我们就坚决不讲,多余的时间就练笔。(专指语文)与此相应的课型就由以前的“复习课”和“新授课”就转变成了“问题生成课”和“问题解决课”。此处对我们设计导学案大有启发。

3、课堂发展形态。韩教授把课堂的发展形态分为由低到高的六种:“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风趣幽默的表述把动态课堂阐述得很准确。也让我们每一位在听讲座的教师深深地思索:我的课堂在第几层次?我要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样达到我的目标?…… 一起让我们的“绿色课堂”有更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得更轻松高效。

推荐第2篇: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刘 芳

通过假期对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一书的阅读,我发现我校的“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该书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与读《有效教学法》后读书的理解,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一、有效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是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做支撑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独特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经过深刻分析“知识传授型”教学“先教后学”特征的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教师成长需要,提出了“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新性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论。有效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在行动上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标准而科学的指导。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三层涵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

“问题评价”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要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同时要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各个阶段督要嵌入评价,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生成质量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框架。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该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这种要素意识,并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称基本的三个操作性行动,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在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效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所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自我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合作提炼后提交给学科教师。这一行动可在课前实施或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上实施,也可以在课前结构化预习中生成。本要素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的,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引发的主要变化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要求教师,由课程复制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堰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鉴于此,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法更加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法的核心行动理念是“导”,而不是“教”。

2、教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要做学习型教师;教师是研究者和设计者,要做研究型教师;教师指导者和服务者,要做智慧型教师;教师激励者和促进者,要做艺术型教师。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以镐之力”课堂上,教师要做合作者,不仅要指导和帮组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反观自己上一学年的教学,我认为我多的只是关注学习讨论的进程,而对于讨论中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及生成问题关注不够。

3、教师要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有效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观查者。在预设、生成、创新的过程中观察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得到有效成长。从这一层面来看,有效教学法不仅指学生学习的有效也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

4、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要认真落实三讲三不讲,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上学年我在备课时有时目标过多而造成重点不突出,对学生训练不到位;在预习指导上跟踪不到位,方法指导还不够规范。课堂组织的有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能严格执行教学的三环节,但在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上讲课时要调控不好。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没有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学习了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我再次坚信我校的课堂改革等等是科学的,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自己的课题改革有了形式,但内容还有很多不足。如课堂生成不够,教学深度不够,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不够,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面不够等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推荐第3篇:韩立夫及高效课堂

韩立夫及“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理论

一、韩立夫教授简介

韩立夫,1963年生,教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师从于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研究方向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教育论文若干,专著有《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评课》和《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指要》。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等10余部。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完成《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现主持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主持人。研究特点在于开展务实性的行动研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几年长期深入地区教育、基层学校,持续听课指导1600多节,每年帮助一线教师备课上课100余节,深受基层学校欢迎。现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简介:

一、核心理念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就是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个人认为,这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自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师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二、实践环节

1、构建学习小组

1) 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全景式评价表》;

2) 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特长、班级学生人数,合理搭配,4---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3) 组内推选小组长、学科长(照顾学科特长,负责本组该学科学习的组织),记录员轮流担任;

4)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采用激发愿景、角色机制、评价机制、问题生成、问题训练等策略培养小组不断成长。

2、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结构性预习:

1) 读:走进文本策略(要求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章》、采用“读、划、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

2) 导:完成导读评价,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3) 作:完成课后作业(《预习笔记》、《预习作业》);

4) 问:完成问题评价(填写《问题评价单》)。

教师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

1) 全:参考《学生全景式评价表》,全面了解学生;

2) 单: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即完成“一案三单”(包括《学习方案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3) 定:落实“五定”要求(包括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

3、课中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1) 新型小组合作学习(设学科长,建多元评价,重点是“一激二抓”);

1 2) 学生展示型学习(学生采用“展、思、论、评、演、记”的展示学习“六字诀”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并展示,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师智慧教学行动策略:

1)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 组织展示学习(如问题解决课展示学习可分为: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五个环节);

3) 智慧性指导教学(角色行动策略,即“生进师退”;关注问题与“差生”;使用《随堂记录评价卡》评价学生学习所得;狠抓“一激二评三落实”)。

4、课后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回归评价型学习策略:

1) 记学习反思(周)日记; 2) 建立知识模块归纳表;

3) 采用“3715”回归复习评价章及时复习; 4) 创建学科文件夹。 教师回归评价型指导策略:

1) 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归性复习(回归到原点); 2) 采用《契约评价表》复习; 3) 做好学生作业评价; 4) 狠抓学生成绩评价;

5) 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

三、实践效果

1、直接效果:

提高学习力,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提高兴趣力,人人体验成功快乐;

提高思考力,人人思考分享成果;

提高表现力,人人展示张扬个性;

提高情感力,真正合作完善人格;

提高体育力,积极运动体力支持。

以分数而言,小学每科平均95分以上,初中每科平均90分以上,高中每科平均85分以上。

2、间接效果(学生形成黄金般的素质):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元思维和积极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韩立夫教授部分论文摘编

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

——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

摘要:“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评价性的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此模式运行要求课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相应地发生变化:一是课型创新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综合解决课”等;二是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等;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 关键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训练;全面发展

2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能否有一种最适用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教育研究者。自2006 年以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视野下,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了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研究视阈由“知识传授型”教学范式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范式,在“知识建构型”理论视野下,创新性地建构“有效教学”基本理论,重新界定了“有效教学”的概念。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认为“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经过深刻分析“知识传授型”教学“先教后学”特征的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教师成长需要,提出了“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广州颐和实验学校和内蒙古乌丹五中等实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收到了让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满意的实

一、两种范式分析

“知识传授型”教学过分强调教师课堂讲授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研究,轻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得相对积极主动,而学生则变得被动消极,养成了“教师推着学生走”的被动学习习惯,逐步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或先听教师讲解学生后做练习”的习惯思维。从行为特征上,可以概括为“先教后学”。这种教学经过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先教后学”型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的优点很多,如大规模授课,如果学习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迫切需要,那么,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但是,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这种教学范式,最终将导致教书匠式的、经验型的“勤”教师和真正意义上的懒学生。因为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过程和方法,无论学习多少年,其始终没有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最终失去的便是终身学习能力。

“知识建构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教学类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由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创建“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二是在教与学行为的方式上,教师要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逐步建立“先学后导”教学思维,构建“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反思型、智慧型的“懒”教师和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勤学生,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

本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在行动上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

3 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三层涵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 “问题评价”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要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同时要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各个阶段都要嵌入评价,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生成质量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框架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既是一种适应课堂教学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模式。从操作层面上看,文本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简称为FFS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操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这种要素意识,并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称基本的三个操作性行动,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在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所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自我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合作提炼后提交给学科教师。这一行动可在课前实施或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上实施,也可以在课前结构化预习中生成。本要素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的,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上述三个要素如何得到有效体现,可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课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来设计,对容量小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节“综合解决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中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两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大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三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由此引发的主要变化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四、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课型变化

“FFS”教学模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型。在课型研究方面,对现行的“自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进行了创新和调整,提出了“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课型调整不能影响学校现有教学制度,调整权利放给任科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与安排。对四种类型课的主要任务和流程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课”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基本的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系统地填入《问题发现单》。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在课前有结构化预习的时间,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发现单》,那么,这个“问题发现课”可以忽略。教师在“问题发现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善于自主合作学习的主动者和责任者,教师对那些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问题生成课”的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5分钟);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15-18 分钟); 3.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价(10-12 分钟); 4.个性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5-10 分钟)。

“问题生成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发现单》;其次是在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再次是小组间交流合作、排疑解难、系统思考、筛选组合,最后生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评价、帮助来解决;最后,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师在问题生成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督促者、鼓励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对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一直带着问题去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3分钟);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评价(6-8分钟); 3.个性问题,小组展示,规范指导(10-12 分钟); 4.问题生成,小组解决,合作评价(5-10 分钟); 5.共性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延伸(2-5分钟)。

“问题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问题;其次是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科学指导,在学生广泛占有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和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评价和解决,进而对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系统归纳,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占有知识;再次是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教师角色依然是资源提供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对于那些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应予以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流程如下:

1.自主学习,合作评价(10-12 分钟);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5-8分钟); 3.针对问题,有效指导(3-5分钟); 4.问题训练1,知识迁移(6-10分钟); 5.问题评价,规范指导(3-5分钟); 6.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分钟)。

5 “综合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解决课”比较适合教学容量少的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个性问题,经过小组交流生成小组问题,教师直接参与各组学习活动,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训练,全面提升能力,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最后是教师归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生成意义,拓展视野。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任务驱动(1-3分钟);

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评价(使用《问题生成单》)(5-10分钟);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规范指导(5-8分钟)(使用《问题训练单》); 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拓展提高(3-5分钟);

5.问题归纳,知识概括,生成意义(教师、学生均可实施)(3-5分钟)。

以上四种课型是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有效教学实际需要而逐步完善的。至于选择什么课型,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特征、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习任务来选择和创新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型,衡量创新的标准就是要看课堂教学效益是否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师角色变化

“FFS”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真正意义上,由课程复制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FFS”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与学过程的操作性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按“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的课型要求及流程来精心设计。尤其是在备课态度上需要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法;不仅是过程设计,还要开发工具;不仅编写教案,还要创建教学文件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FFS”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从备课的操作层面上讲,教师由粗放式教学变为精细化教学;由经验式教学变为科学化教学。备课要按单元备课或主题备课,提倡备课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长期积累课程资源,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进行长期备课。概括起来称为“一夹一案+ 三单”,“一夹”是指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创建一个备课文件夹;“一案”是指一个主题或是按单元内容设计的一个完整教案;“三单”是指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研发《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其中《问题训练单》的研发和设计,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课型的需要研发“问题拓展课”中使用的《问题训练单

(二)》内容。从备课过程来看,教师备课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主学习、提升素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过程。

六、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FFS”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先学后导”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使知识问题化,继而使问题能力化,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体验。在学生操作层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愿景,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接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思想,具体贯彻“预习结构化”、“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时间效益化”和“记忆高效化”的行动理念。课前,努力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逐步使学生学会依据文本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习内容事先进行结构化预习,人人完成《问题发现单》,并及时评价预习效果;课中,使学生把等待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启开学生嘴,让他们说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来,积极完成《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

三、

七、十五有效复习法则”,按时进行回归性复习,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业成绩持续提高。

6 从实验情况来看,转变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力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尽快培养学生新型学习习惯,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使理论下移,开放和设计了20余种让实验教师和学生接受的教学行动工具表。通过近2 年多的实验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难度不大,约有1 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基本适应和实现转型。

七、“FFS”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分析

从“FFS”教学模式的实施进程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建构的是“教师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在“问题发现”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完成《问题发现单》;在“问题生成”环节中,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话,并设计具有任务驱动性的《问题生成单》,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在“问题解决”环节中,由教师呈现问题、创设情境、规范指导、科学评价,组织学生训练问题,让学生完成事先设计的《问题训练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教师和学生基本适应了该模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得到了调动,逐步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时便进入第二阶段,即“学生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达到这个阶段以后,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论哪个环节学生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能自主、自觉、自愿地完成《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学科教师任务是提供有效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困惑的疑难问题提供高明的指导和服务,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和质量,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广州颐和实验学校和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五中等实验学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受到了令教师、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实验效果,认为这是一种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如以广州颐和实验学校为例,鲁珊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实施三个月后全班学生语文成绩由77.78 分上升到86.3分,其中第六单元测试成绩与第二单元成绩相比人均提高8.52 分;标准分由16.65 分下降至8.22 分,充分表明学生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学习,明显地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课堂观察看出,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在真正地听、真正地思、真正地议、真正地做,学生在有效课堂中是真实、个性、活泼、有效地学习。最让人振奋的是,“FFS”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感悟到素质教育的理念处处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做到了面向全体,促进了每位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推荐第4篇:韩立夫及高效课堂

韩立夫及“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理论

一、韩立夫教授简介

韩立夫,1963年生,教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师从于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研究方向教育评价、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教育论文若干,专著有《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有效评课》和《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指要》。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等10余部。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完成《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现主持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主持人。研究特点在于开展务实性的行动研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几年长期深入地区教育、基层学校,持续听课指导1600多节,每年帮助一线教师备课上课100余节,深受基层学校欢迎。现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简介:

一、核心理念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就是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个人认为,这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自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师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二、实践环节

1、构建学习小组

1) 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全景式评价表》;

2) 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特长、班级学生人数,合理搭配,4---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3) 组内推选小组长、学科长(照顾学科特长,负责本组该学科学习的组织),记录员轮流担任;

4)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采用激发愿景、角色机制、评价机制、问题生成、问题训练等策略培养小组不断成长。

2、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结构性预习:

1) 读:走进文本策略(要求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章》、采用“读、划、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

2) 导:完成导读评价,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3) 作:完成课后作业(《预习笔记》、《预习作业》);

4) 问:完成问题评价(填写《问题评价单》)。

教师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

1) 全:参考《学生全景式评价表》,全面了解学生;

2) 单: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即完成“一案三单”(包括《学习方案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3) 定:落实“五定”要求(包括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

3、课中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1) 新型小组合作学习(设学科长,建多元评价,重点是“一激二抓”);

1 2) 学生展示型学习(学生采用“展、思、论、评、演、记”的展示学习“六字诀”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并展示,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师智慧教学行动策略:

1)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 组织展示学习(如问题解决课展示学习可分为: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五个环节);

3) 智慧性指导教学(角色行动策略,即“生进师退”;关注问题与“差生”;使用《随堂记录评价卡》评价学生学习所得;狠抓“一激二评三落实”)。

4、课后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回归评价型学习策略:

1) 记学习反思(周)日记; 2) 建立知识模块归纳表;

3) 采用“3715”回归复习评价章及时复习; 4) 创建学科文件夹。 教师回归评价型指导策略:

1) 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归性复习(回归到原点); 2) 采用《契约评价表》复习; 3) 做好学生作业评价; 4) 狠抓学生成绩评价;

5) 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

三、实践效果

1、直接效果:

提高学习力,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提高兴趣力,人人体验成功快乐;

提高思考力,人人思考分享成果;

提高表现力,人人展示张扬个性;

提高情感力,真正合作完善人格;

提高体育力,积极运动体力支持。

以分数而言,小学每科平均95分以上,初中每科平均90分以上,高中每科平均85分以上。

2、间接效果(学生形成黄金般的素质):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元思维和积极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韩立夫教授部分论文摘编

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

——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

摘要:“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评价性的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此模式运行要求课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相应地发生变化:一是课型创新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综合解决课”等;二是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等;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 关键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训练;全面发展

2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能否有一种最适用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教育研究者。自2006 年以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视野下,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了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研究视阈由“知识传授型”教学范式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范式,在“知识建构型”理论视野下,创新性地建构“有效教学”基本理论,重新界定了“有效教学”的概念。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认为“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经过深刻分析“知识传授型”教学“先教后学”特征的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教师成长需要,提出了“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广州颐和实验学校和内蒙古乌丹五中等实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收到了让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满意的实

一、两种范式分析

“知识传授型”教学过分强调教师课堂讲授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研究,轻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得相对积极主动,而学生则变得被动消极,养成了“教师推着学生走”的被动学习习惯,逐步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或先听教师讲解学生后做练习”的习惯思维。从行为特征上,可以概括为“先教后学”。这种教学经过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先教后学”型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的优点很多,如大规模授课,如果学习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迫切需要,那么,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但是,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这种教学范式,最终将导致教书匠式的、经验型的“勤”教师和真正意义上的懒学生。因为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过程和方法,无论学习多少年,其始终没有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最终失去的便是终身学习能力。

“知识建构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教学类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由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创建“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二是在教与学行为的方式上,教师要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逐步建立“先学后导”教学思维,构建“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反思型、智慧型的“懒”教师和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勤学生,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

本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在行动上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

3 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三层涵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 “问题评价”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要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同时要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各个阶段都要嵌入评价,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生成质量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框架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既是一种适应课堂教学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模式。从操作层面上看,文本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简称为FFS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操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这种要素意识,并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称基本的三个操作性行动,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在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所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自我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合作提炼后提交给学科教师。这一行动可在课前实施或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上实施,也可以在课前结构化预习中生成。本要素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的,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上述三个要素如何得到有效体现,可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课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来设计,对容量小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节“综合解决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中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两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大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三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由此引发的主要变化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四、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课型变化

“FFS”教学模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型。在课型研究方面,对现行的“自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进行了创新和调整,提出了“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课型调整不能影响学校现有教学制度,调整权利放给任科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与安排。对四种类型课的主要任务和流程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课”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基本的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系统地填入《问题发现单》。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在课前有结构化预习的时间,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发现单》,那么,这个“问题发现课”可以忽略。教师在“问题发现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善于自主合作学习的主动者和责任者,教师对那些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问题生成课”的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5分钟);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15-18 分钟); 3.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价(10-12 分钟); 4.个性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5-10 分钟)。

“问题生成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发现单》;其次是在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再次是小组间交流合作、排疑解难、系统思考、筛选组合,最后生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评价、帮助来解决;最后,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师在问题生成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督促者、鼓励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对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一直带着问题去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3分钟);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评价(6-8分钟); 3.个性问题,小组展示,规范指导(10-12 分钟); 4.问题生成,小组解决,合作评价(5-10 分钟); 5.共性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延伸(2-5分钟)。

“问题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问题;其次是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科学指导,在学生广泛占有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和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评价和解决,进而对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系统归纳,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占有知识;再次是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教师角色依然是资源提供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对于那些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应予以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流程如下:

1.自主学习,合作评价(10-12 分钟);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5-8分钟); 3.针对问题,有效指导(3-5分钟); 4.问题训练1,知识迁移(6-10分钟); 5.问题评价,规范指导(3-5分钟); 6.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分钟)。

5 “综合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解决课”比较适合教学容量少的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个性问题,经过小组交流生成小组问题,教师直接参与各组学习活动,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训练,全面提升能力,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最后是教师归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生成意义,拓展视野。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任务驱动(1-3分钟);

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评价(使用《问题生成单》)(5-10分钟);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规范指导(5-8分钟)(使用《问题训练单》); 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拓展提高(3-5分钟);

5.问题归纳,知识概括,生成意义(教师、学生均可实施)(3-5分钟)。

以上四种课型是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有效教学实际需要而逐步完善的。至于选择什么课型,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特征、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习任务来选择和创新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型,衡量创新的标准就是要看课堂教学效益是否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师角色变化

“FFS”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真正意义上,由课程复制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FFS”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与学过程的操作性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按“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的课型要求及流程来精心设计。尤其是在备课态度上需要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法;不仅是过程设计,还要开发工具;不仅编写教案,还要创建教学文件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FFS”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从备课的操作层面上讲,教师由粗放式教学变为精细化教学;由经验式教学变为科学化教学。备课要按单元备课或主题备课,提倡备课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长期积累课程资源,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进行长期备课。概括起来称为“一夹一案+ 三单”,“一夹”是指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创建一个备课文件夹;“一案”是指一个主题或是按单元内容设计的一个完整教案;“三单”是指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研发《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其中《问题训练单》的研发和设计,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课型的需要研发“问题拓展课”中使用的《问题训练单

(二)》内容。从备课过程来看,教师备课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主学习、提升素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过程。

六、与“FFS”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FFS”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先学后导”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使知识问题化,继而使问题能力化,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体验。在学生操作层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愿景,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接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思想,具体贯彻“预习结构化”、“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时间效益化”和“记忆高效化”的行动理念。课前,努力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逐步使学生学会依据文本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习内容事先进行结构化预习,人人完成《问题发现单》,并及时评价预习效果;课中,使学生把等待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启开学生嘴,让他们说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来,积极完成《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

三、

七、十五有效复习法则”,按时进行回归性复习,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业成绩持续提高。

6 从实验情况来看,转变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力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尽快培养学生新型学习习惯,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使理论下移,开放和设计了20余种让实验教师和学生接受的教学行动工具表。通过近2 年多的实验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难度不大,约有1 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基本适应和实现转型。

七、“FFS”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分析

从“FFS”教学模式的实施进程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建构的是“教师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在“问题发现”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完成《问题发现单》;在“问题生成”环节中,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话,并设计具有任务驱动性的《问题生成单》,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在“问题解决”环节中,由教师呈现问题、创设情境、规范指导、科学评价,组织学生训练问题,让学生完成事先设计的《问题训练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教师和学生基本适应了该模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得到了调动,逐步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时便进入第二阶段,即“学生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达到这个阶段以后,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论哪个环节学生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能自主、自觉、自愿地完成《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学科教师任务是提供有效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困惑的疑难问题提供高明的指导和服务,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和质量,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广州颐和实验学校和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五中等实验学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受到了令教师、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实验效果,认为这是一种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如以广州颐和实验学校为例,鲁珊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实施三个月后全班学生语文成绩由77.78 分上升到86.3分,其中第六单元测试成绩与第二单元成绩相比人均提高8.52 分;标准分由16.65 分下降至8.22 分,充分表明学生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学习,明显地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课堂观察看出,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在真正地听、真正地思、真正地议、真正地做,学生在有效课堂中是真实、个性、活泼、有效地学习。最让人振奋的是,“FFS”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感悟到素质教育的理念处处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做到了面向全体,促进了每位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推荐第5篇: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

读《韩立福有效教学法》有感

2013年国庆将至,学生进入愉快的七天假期,老师也借机休息,休息之余,不忘阅读学校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一书,通过听韩立福教授的讲座以及阅读这本书使我感觉受益匪浅,有了深深的思索,我是一名刚刚踏上工作的年轻教师通过阅读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同时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何在以后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堂的高效,我认为:

1、转变教学观念,追求高效意识。

改变传统的老模式,不能再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教学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学生由消极等待、被逼无奈学习转向积极主动、乐观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老师也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只传授知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讲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2、转变备课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只备知识,且自己备自己的,教师间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若互相分析交流、讨论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会注意到学习方法,所涉及到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转变教学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一个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教会多少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为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韩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考着问题读等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教学方法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这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去实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更应该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师能,使课堂更加和谐、卓越!

推荐第6篇:韩立福心得体会

读《韩立福:有效教学法》之心得体会

假期,通过阅读《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这本书,使我感觉受益匪浅,有了深深的思索,也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

一、转变思维,追求高效。

就体育课而言,因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讲授都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体育老师就应该转变思维,追求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消极等待、被逼无奈学习转向积极主动、乐观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转变备课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只备知识,备教师,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要。本书中提到结构化备课,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期望等进行结构化得一种科学备课方法,主要包括,“全”:即采用全景式评价表策略,达到备学生的目的。“单”: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我理解得“单”应该是课前的问题解决,课中的合作学习,课后的小姐评价,不一定以纸面形式呈现,但是,学生必须在予以解决。“定”:即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相信,备课如果做到以上几个方面,那课堂效率一定会显著提高。

三、转变教学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一个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教会多少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为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教学方法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2014年8月8日

推荐第7篇:《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推荐]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将工作室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认真研读了一遍。说研读真的不为过,因为这是一本可以好好研究,并且能够亲自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指导用书。曾经好多次看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理论太多了,实践太少了。理论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光说理论,吹得天花乱坠,对实际的教学还是只能起到很小的帮助。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而韩立福教授的这本书让我深深觉得很实用。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从行动策略角度来看,有效备课是指师生共备;有效上课是指师生共学;有效拓展是指师生共拓;有效评课是指师生和评。这种新视野下的新课程有效教学,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将是师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或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意义的共同体。

而这个理论让我有新的对课堂的想法,并且在看了课型范式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我们现在的教学要求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实施下来后的整体感觉是效能低下。我反思后感觉有以下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一、教师方面

1、我的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我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事。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上又回到了原有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设,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我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组长我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谁是学科长也不明确,往往是组长自己说了算。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事,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3、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我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其突出表现是: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有的学习表现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低头观望;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效能低下。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针对我分析的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结合韩博士的理论,我认为,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班级近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这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去实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师能,才会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和谐、卓越!

推荐第8篇:幼儿园管理心得体会 韩立军

《幼儿园管理常识》学习心得

通过《幼儿园管理常识》的培训与学习,我感受到了也懂得了怎样面对现代家庭,怎样做才能是个好幼儿教师,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无形之中产生各种竞争。面对当今和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幼儿园肩负着为祖国人才的奠基任务,每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起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作为幼儿园教师要时刻更新教育观念,踏踏实实的做好孩子的保教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懈地追求和努力。

一、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有三心

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教育是面向心灵的工作,惟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心心相印,焕发出教育的人文精神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这一生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亲其师、信其道”、“情通则理达”,情感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作为我们幼儿园教师,首先从爱心出发,以爱的眼光来看待眼前的孩子,这样他们才能在爱的雨露中茁壮地健康成长。同时在爱心中要做到耐心照顾孩子,就要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对自控能力差的孩子要多关注、多份爱,抓住契机多激励,对每位孩子要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是最棒的。

二、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一定要敬业 我认为,敬业首先应该是爱业、乐业。“工作着是美丽的”那句名言是那么根深蒂固、那么清晰地印在脑子里。确实,当我每天早晨充满朝气地走进教室,觉得自己是美丽而神圣的;当我备好课准备得非常充分,我是那么希望走近孩子的神奇世界,为我的孩子讲述故事,我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其乐融融,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三、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一定要奉献

教师的人生是辉煌的,教师的人格因此而闪光。爱就意味着奉献,奉献使我活得实实在在。十几年来,我从不因病因事请假,一天的工作很难以八小时来计算。我爱家,爱孩子,爱教育,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锤炼了我,使自己更加充实,更加成熟,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四、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一定要诚心

家园联系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与家长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班级经营的成效。与家长沟通,讲究“诚心”。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她们愉快地与你合作,使幼儿园和家庭合力育人。与家长相处融洽,用商量的语气与家长交谈,商量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如:打电话、家访、发短信、发贴子是与家长联系的常用方式,使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表现。

推荐第9篇:王立夫个人简介

王立夫(1858-1931),字泽履。茅台酒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三家烧房――“荣太和”烧房的创始人之一。

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茅台巨富。到父亲王用兵时,王家的“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立夫是独子,王用宾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他的田地大约包括茅台镇银滩坝子、仁溪沟、长榜、高榜、田榜上、黑庆子、河口、河沟、回龙湾、春树、安村坝等地。直到民国年间,衰落的王家土地仍延伸到毗邻的四川古蔺境内。解放初,王立夫的孙女王宗辉由于经济困难,曾步行到四川合江收地租。佃户爽快地交了地租,才说,已经好几年没人去收过租子了。

此外,茅台街上还有湾子头、下场、中街、新栈房等处商铺,另有油房、碾房、私渡等,也是王家的私产。因此,当时人们称茅台镇为“王半街”。

王立夫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祖父王振发就与四川商家有生意来往,并以此立业,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继续做着生意。到他手中时,盐巴生意已经不好做了,而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客商云集悄然出名,凡喝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回程时还要买些带回去宴请、送礼.

当时茅台已经有大大小小二十余家烧坊了。规模最大的要算贵阳华家的“成裕酒房”。王立夫的烧坊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其中的一家,但规模较小,而且所酿酒主要是自饮

1 或请客送礼,只有少量出售。

王立夫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商议,合伙在杨柳湾开设烧房。王立夫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另外两家各出二百两银子,每家取一个“字”,成立了“荣太和”烧房,由王立夫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没过多久,孙全太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房遂改名为“荣和”烧房。

“荣和”烧房的酒当时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荣和”缘于“天和号”王家烧房的缘故。华家的“成裕”烧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王茅”主要销往四川方面,这是王立夫的祖父辈经商的渠道和人脉关系的原因。“华茅”主要销往贵阳等地。这两家也是茅台镇产量最大的两家酒房,酒的品质也是最好的。

早期“茅台烧”的包装是用一种叫“支子”的容器盛酒。“支子”用竹片编成,再用土石灰加糯米、紫红窖泥、再加猪血合匀糊在竹篓上,后来才改成土陶大肚坛。民国四年(1915年),茅台镇的“荣和”、“成裕”两家烧房酿制的“茅台烧”被贵州省农商部选送,均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由美国倡导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赛会”。“王茅”的柱形土陶瓶简陋、土气,参展后没有引起参会人士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参会人士对“茅台酒”刮目相看。那酒

2 的芳香彻底征服了评委,征服了所有参会人。“茅台酒”被评为世界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从此名扬天下。

获奖本来是件好事,但参展回来后,华、王两家为“茅台酒”的牌子打起了官司。两家都送了酒去参展,又都是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送展,于是互不相让。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刘显世亲自签发省长令,作出裁决:王、华两家烧房均可用“茅台酒”之荣誉出品、销售各家酿制的酒,奖牌、奖状陈列于县商会。

王立夫曾任茅台民团大团总,而且富甲一方,在茅台镇威望很高。为此有人暗中打他的主意。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烧子时香的时候,土匪搭梯子从围墙翻进去,抓走了王立夫。土匪将王立夫供在用两张八仙桌搭成的台子上供“财神”,每天给饭吃,还定时烧香、磕头,不打不骂,就是要王家拿银子来赎人。王家没有办法,只好送去8挑银子,并将银滩坝子的田地抵出去,王立夫才平安回家①。

王立夫执掌家业后,恪守祖父王振发在世时立下规矩:做老实生意,诚信为人,乐善好施,深得地邻乡党好评。 王立夫的夫人郭氏解放后才去世。她在世时念佛、吃斋,平是家里备有一个小药箱,周围邻居哪家的小孩有个小病什么的,她都要帮忙给些药,是出了名的善婆婆。王立夫的孙子回忆,有一次王承俊手下的人给他弄来了一麻袋青蛙,要杀来吃,说是补品。郭氏知道后很生气,叫人将青蛙全放了生。

1931年,王立夫病死,葬于茅台镇上②。建国后因为政府建学校,王立夫的墓便迁到河对面原酱园后的黄葛树旁与其父亲王用兵合葬。据当地老人讲:迁墓时,很多街坊邻居、王家过去的佃户都自发去帮忙。人们说,王立夫是穷人的好朋友,是我们大恩人。

一九一一年二月十五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拟于一九一五年在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全称是“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美国向全世界各国发出参展邀请。

茅台似乎注定与浩瀚的大水有缘,人类交流与沟通的欲望和壮志把新的机会带给茅台人。两次整修赤水河,让“茅台烧”进入长江,长江东去,直入大海,在海的那一边,一项更为浩大的水运工程正在展开。在当时,没有人想到,那正是“茅台烧”走向世界的一个关键机缘。

“王茅”入选参展时,正是王立夫、王少章经营着“荣和烧房”的生意。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酒送出去就算“交了差”。民国政府将荣和烧坊的“王茅”和成义烧坊的“华茅”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展。

在极其严格的品评中,“茅台造酒公司”的酒包装虽然粗陋,但它的芳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因此获得金奖,进入世界三大名酒之列。从此,茅台酒佩带着闪亮的金牌,带着令国人无比骄傲的神韵与风采,让世界一遍遍称奇、陶醉不

4 己。

获奖的消息传到茅台。王立夫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送展的茅酒竟会得奖,而且成为“世界名酒”。但是,奖牌停留在贵阳,迟迟未能到达仁怀。但历史有时候是顽皮的,历史永远要保留它的一份暧昧和含混。现在,它就把一个有趣的问题留给世人;拿回金奖的究竟是“王茅”还是“华茅”?是“荣和”的产品还是“成义”的产品?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据说送展产品中既有“王茅”又有“华茅”,经办其事的仁怀县官员考虑到两种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装相同,虽然各自标有“荣和烧房出品”、“成义烧房出品”字样,毕竟“烧房”一词不合“国际惯例”,索性,官员们径自做住,将两家产品合为一个产品,生产厂家就定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外国人能理解的“茅台造酒公司”。

金牌谁属,不得不争,“荣和”与“成义”互不相让,仁怀县商会调停无效,官司打到了县政府。仁怀县知事覃光銮无法判断,一纸呈文送到贵州省公署。

获奖是喜事,喜事就该办得和美。一九一八年六月,省长刘显世对这桩迁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决,省长公署令如下:

令仁怀知事覃光銮:

呈一件。呈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于分给,请核示由。呈悉。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时

5 征集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谨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奖品无从再领,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均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伤遵照,此令。

中华民国七年六月十四日

推荐第10篇:韩立福报告

规范细节 提高质量 提升品味

----韩立福博士对宝鸡实验小学课改工作的评价意见 序:9月29日,我第三次来到宝鸡实验小学,采用走班观课的方式对12节课进行了观察,又对六年级二班英语课董红娟老师和五年级二班的语文课寸芳芳老师进行了结构化的观察,通过深度观察,亲眼目睹了宝鸡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所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由教本课堂正在积极走向学本课堂。四年级以上的课堂均达到了“教师搭台师生唱或教师搭台学生唱”的境界。每节课均由学生主持,由学术助理组织大家学习。学生学的开心,学的真实,学的幸福,人人参与,人人展示,每个学生都在做最好的自己,这种场景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这里看到的是标志深度课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素质教育的思想在这里闪烁,新课改的理念在这里得以落实,这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课堂。在此,向宝鸡实验小学取得今天的课改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代表1740名学生向岳校长和广大教师团队表示真诚的谢意!因为你们解放了学生,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惠民工程。 一 成效显著

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1.教学方式实现了“教”的范畴的突破。讲授式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印迹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合作为特征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2.教师教学角色实现了“教”的范畴的突破。过去,权威性讲授式教师的影子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学生平等,协作,友好相处的大同学在这里诞生了,这是教师角色的重大变革,每位教师都能智慧性的“潜伏”在学生中间,给学生帮助,指导和引领。

3.课堂教学的内涵实现了“教”的范畴的突破,从传递式教学走向了建构式教学,由知识传递走向了问题导学,教师预设问题,师生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是课堂内涵的历史性变化。

4.课堂教学工具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超越了导学案的范畴,走向了问题学习工具单,如: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等,为学生学会问题解决型学习培养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学习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5.学生新学习素养正在养成,新学习能力日益成熟。全体学生在新的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视野下,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自主的学习,开心的合作,自由的展讲,人人实现了灿烂学习,人人都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着课堂学习的幸福。

二 问题探究(建构式培训方式进行问题解决)

学习流程:

(一)小组讨论,生成问题

(二)问题展示,归纳优化

(三)展示对话,问题解决

(四)重点问题,规范指导 各组生成问题:

超越梦想组:

问题一:学术助理在主持课堂问题展讲环节时,不能将对话引向深入,该怎么办?

问题二:在以下五种情况中,如何突破结构化预习的瓶颈?

1.大班额;2 家长忙; 3 学习习惯差; 4 学习能力弱 5.多科预习,时间紧

问题三:小组合作时,如何使“潜能生”发展的更好? 问题四:一案三单与《资源》,《练习册》使学生负担加重,如何解决?

春华秋实组:

问题一:小组合作效能不理想,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配合滞后,学生学习差异越来越大

问题二:由于班额大,讨论,展写,展讲耗时多,每节课时

问题三:以前作业未减少,再加各科工具单,学习负担加重 乘风破浪组:

问题一:小学生自学能力正在培养中,书写速度慢,表达能力欠佳,在这种学情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工具单及配发的两本作业。

问题二:各学科实验全面推开,各科工具单聚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科学调控?

问题三:跟踪、监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如何从学校延伸到校外?

激情飞扬组:

问题一:大班额下如何提高每位学生的倾听效果?

问题二: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 问题三:如何帮助学困生在有效教学模式下,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眉县槐芽小学:

问题一:高效课堂“展示”环节中,怎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问题二:任何一种评价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评价中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都不能长期有效地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实践中应怎么样长期有效地做好评价?

问题分类及统计: y---结构预习

在以下五种情况中,如何突破结构化预习的瓶颈? 2.大班额;2 家长忙; 3 学习习惯差; 4 学习能力弱 5.多科预习,时间紧 学生讨论结果(乘风破浪组)

1.在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时,要基于学生的学情。2.方法要具体到位。 3.预习要逐步养成习惯。 4.一天不能超过三门主课的预习。

5.鼓励家长合作学习。大同学指导:

1.各学科要认真开发结构化预习方法指要和评价标准。2.强化合作预习意识,引入五级评价制,确保小组合作质 量。

3.落实重点“差生”教师化,一般“差生”小组化。4.落实导读评价单上的多元评价,分级签字。

5.树立满分意识,预习期望值提到85分以上,让学生在预

习中找到成就感。

6.教师专题培训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逐步走向高质量 预习,如课前自主完成课后习题,主动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如英语课前能够保障阅读遍数。 q---潜能生

问题一:跟踪、监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如何从学校延伸到校外?

问题二:小组合作时,如何使“潜能生”发展的更好?

问题三:如何帮助学困生在有效教学模式下,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问题四:小组合作效能不理想,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配合滞后,学生学习差异越来越大

学生讨论结果(乘风破浪组) 1.对潜能生的要求放低一点。

2.要重视,但不能过于忧心潜能生的问题。

3.与家长沟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课后进行单独 辅导。

4.发挥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跟踪学生在家学习情况。 5.学生结对子,一帮一互助。

大同学指导:

1.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树立无“差生”意识,采用全

纳策略。

2.要面向每个学生,研究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3.实施提前学习法策略,使“差生”的学习进度走在其他 学生的前面。

4.采用结构化预习策略,让“差生”学会预习,做到先知 先会,减轻压力。

5.课中采用“阳光灿烂”法、“小板凳”法、“一分钟关注” 法、“激励刺激”法等。

6.落实“小组承包”法,使小组成员像家一样温馨,像兄弟一样帮助。

7.落实教师团队承包法,全校领导班子成员分级承包。8.要有计划的召开三个团会:学科团队会议,行政团队会议,教育团队会议,并落实团本教研和组本教研活动。 9.采用“契约”评价法,进行补偿性指导。 x---学生主持

学术助理在主持课堂问题展讲环节时,不能将对话引向 深入,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结果(超越梦想组) 1.课前和学术助理沟通,达成默契。

2.给学生可操作性的流程,教师在旁边调控课堂。3.给予肯定和鼓励。 大同学指导:

1.增强师生共备的结构化设计意识,做到师生共备五分钟。2.建立学生轮流主持的良性机制,惠及全体学生,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与展示会。g---工具问题

问题一:一案三单与《资源》,《练习册》使学生负担加重,如何解决?

问题二:以前作业未减少,再加各科工具单,学习负担加重 学生讨论结果(春华秋实组)

1.一案三单不能少,《练习册》《资源》能否去其一 2.专家引领,研培跟进,稳扎稳打。 大同学指导:

1.使用工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向终身学习。2.使用工具逐步走向无工具,当学生学会学习后就实现无

工具学习境界。

3.经济特困难地区可以不使用工具,但教师要特别特别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有效教学要回归文本,基于文本学习,在预习中和学习过程中百分百完成文本习题,先文本后教辅,切忌先教辅后文本。 5.“减负”的核心不是减作业,不是减工具单,而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6.当学生工具性训练能力提升后,将逐步走向高级思维训练。将训练单和训练环节创新为仿题,改题,编题训练。 n---学习能力

小学生自学能力正在培养中,书写速度慢,表达能力欠佳,在这种学情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工具单及配发的两本作业。 学生讨论结果(激情飞扬组)

1.对于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2.不能仅靠老师,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大同学指导:

1.从结构化预习入手,培养结构化预习能力。

2.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3.激发愿景意识,实现学习愿景化,每天都怀着美好的梦想去学习。

4.教师高期望,高激励,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如学

科文件夹和学习成长记录袋。

5.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要给予智慧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z---展示学习

问题一:高效课堂“展示”环节中,怎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问题二:大班额下如何提高每位学生的倾听效果?

问题三:由于班额大,讨论,展写,展讲耗时多,每节课时目标不能完全实现,达不到真正的高效。

学生讨论结果(激情飞扬组)

1.展讲的形式多样,如“我展讲,我倾听” 2.每节课轮流展示

3.评价机制要跟进,制定小组评价,班级评价 大同学指导:

1.提高结构化预习标准,在预习中试练展讲内容。2.讨论环节要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展讲准备。(英语学

科讨论时间适当的延长)

3.落实展示学习“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 展示的人选:1.顺序展讲 2.理论上是“刚刚好”的人 (理解刚刚好)3.客观需要时选择优秀学生。 4.大班化小组展示时,尽可能要整体结构化展示。 t---小组讨论

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深入,有效的讨

论?

学生讨论结果:(超越梦想组)

1.组织者的培养很重要,组长能够适时点拨。

2.大同学帮助学科长,争取人人都当学科长,各科学科长不能同步。

3.评价和讨论要树立团队意识。

大同学指导:

1.小组落实结构预习质量。

2.严格落实小组讨论“12345+2”策略

3.通过“五级评价”制,保证每个人的工具单的使用(注: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备用工具单)

4.增强结构化多元展示的意识,准备多角色展示。

5.明确展示的真实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单位时间内使结论在全班认同并实现能力的迁移。p---评价问题

问题一:任何一种评价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评价中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都不能长期有效地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实践中应怎么样长期有效地做好评价?

学生讨论结果:(超越梦想组) 大同学指导:

1.随着学生学习意识的增强,能力的提升,将硬评价逐步 淡化,最后实现无评价学习。

2.低年级采用软、硬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有效激励和刺激,高年级尽可能通过智慧导学让学生忘掉评价,通过学习的成功体验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3.加强五级评价意识,通过合作取得团队最大成就。

第11篇:学习韩立福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体会

高二数学组

赵宝宣

阅读完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一书后,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法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上好课的基础

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请教×××老师?”“ 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芒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有效教学法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第12篇:听韩立福博士讲座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观念,追求有效课堂

————听韩立福博士报告心得体会

张佳佳

2013年7月16日—18日,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韩立福博士对我们学校教师作了专题培训。韩立福教授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问题导学”学本课堂的创建、问题学习工具单开发与学习方案设计新思维新策略、如何上好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高三有效复习成功方略、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如何创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研课报告结构框架。通过培训,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熟悉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而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对“问题导学,先学后教”各环节的认识 第一,“问题导学”即提出问题。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第二,“先学后教”。有了前面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把“教”转化为“学”,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二、要做到三大转变

1、转变观念,追求有效意识。

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使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在的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而“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就能很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先学后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这种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学生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搞好学前指导,依据学情来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先学”,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量问题,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的学,是学习伙伴的共同合作学习,不是无目的的学,不是放任自留,也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老师再回到讲解的老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成果,暴露学习中的缺陷,使老师准确掌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释疑解难,进行“后教”,由于老师只讲学生自学时不会的知识点,不仅讲解更具针对性,同时节省大量时间。“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讲授,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讲得时间少了,学生自学、展示,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2、转变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到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其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其课堂质量。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

3、转变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 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 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同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少知识。韩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却内容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韩博士也给出了他的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

1、召开主题班会,建构《我的愿景》。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择适当机会,召开以“我的愿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采用自我想象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想理想和人生价值。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我的愿景》,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好《我的愿景》,把它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2、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动力。让学生充分理解今日学习与人生愿景的关系,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为愿景而学习,实现学习愿景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3、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班级近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评价机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打破常规小组分工形式,小组人数要为偶数,建立同伴学习的评价机制,各组在原有的小组长基础上,增设学科长。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互相制约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在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之间互动、如何师生之间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提出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3、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增加团对内部的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自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做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四、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问题导入”阶段,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导学案,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引导化,知识体系逻辑化,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导学案基本掌握相应的重点、难点知识。

2、在“先学后教”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明确 “先学”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

(1)、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2)、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其功夫主要在课前。

(3)、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3、“当堂训练”阶段,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再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而“当堂训练”的关键就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针对性、强化性。

从韩博士的报告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有积极上进的态度,对教育充满爱心、热心和良心,相信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搞好有效教学,实施好素质教育。

第13篇:昂立18种教学法

昂立18种教学法

在当今的英语教育领域,“人性化”的教学方法(humanist teaching methodologies)以其对学生的学习生理机制以及学习心理机制的高度认识和对学生学习英语时快乐,成功情感体验高度尊重的而备受推崇。昂立的18种核心英语教学,一方面吸取了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人性化”教学法最新成果,又保持着传统英语教学法中的精华,古今交错,中外合璧,熠熠生辉。然而,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昂立英语教学充分考虑到了教学对象的年龄,地域以及个性特征,结合昂立特有的幼,少儿教材,综合运用最适合您的孩子的各种英语教学法,保证您的孩子,兴趣昂然地学英语,自动自发地用英语,胸有成竹地考英语

从教学内容看 1.童话剧教学法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昂立幼,少儿的学生用书主体部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在英语课堂上,当孩子们遨游在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中,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 情景教学法

Fresh English 新鲜美语是我们英语日常用语专题部分。在英语课堂上,昂立的老师们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3. 音乐,律动教学法

Happy Melody 和 Motion Chant是我们课本里的英语歌曲和小诗歌。英语教学蕴含在 “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

“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昂立幼,少儿的学生用书中的英文歌曲和儿歌是一套真正为孩子设计的“看了就想学,一学就能跳”的英语韵律操。它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动作特点,有机地与英语发音和节奏配合起来,易学易跳,协调的动作使孩子深深的感受到英语的优美和学英语的乐趣 4. 直拼教学法

Funny phonics是一套根据英文字母本身的音源,总结出的一套,学生不学就能“看单词能读,听单词能写”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它用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让学生们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单词的认读技巧,并能迅速记忆单词和朗读文章。

5.联想教学法

Magic Structure是重点巨型扩充练习,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6.语言经验教学法

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昂立少儿教材中的 Story DIY 的环节,就是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说出来,写下来。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步到书面语言。 7.三维重现教学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昂立教材的编写,针对“遗忘规律”,把重要的知识点在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书与书之间重复且不单调的多次出现,使学生能学多少,就能记多少;能记多少,就能用多少。

从教学手段看: 8.直接母语式教学法

全英文教学:给小朋友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英语思维,说出标准的英文。

9.自然教学法

在学习英语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昂立英语课堂环境创设得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像掌握母语(中文)一样,掌握英语。

10.全身反应法

我们为学生学习的几乎每一句英语,都配上了生动的动作,让孩子们边说英语,边用动作将其含义表达出来。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英语。 11.团体教学法

在昂立的课堂上,团体教学法最常被用来教会话,是以学生最有兴趣想要谈论的话题为主,然后老师再视学生之程度,将话题中所会运用到的字汇和句型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团体教学法能使学习能力提升的安全感(security)、能使学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attention)、会把握机会练习L2的企图心(aggreion)以及促成整合分析的鉴别力(determination)。综而言之,团体学习法的教学观不只包含了认知过程与心理语言学发展的观点,更顾及了学习过程

开始前就已经深深影响着学习者的个人情绪层面 12.默式教学法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老师采用尽量保持沉默、观察,不主动干预的态度,借助特殊的教学挂图,创造一个学生可以放胆尝试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推导出新知。学生渐渐透过试验和自我修正,最后达到自发学习的成功效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也和同学一起讨论、修正、建议或解决问题。

13.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生活,体会人生百态。

昂立为孩子们的英语课堂设计了300多种课堂教学游戏。

从教学内容分为单词教学游戏、句子教学游戏、音标教学游戏、诗歌教学游戏和巩固复习游戏;从方式方法上分为比赛、猜结果、角色表演、听音反应、模拟、律动、变声调游戏等,课堂教学游戏贯穿模仿、操练、活用等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些教学方法充分满足了儿童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好表扬的心理需要,因而听课时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在游戏教学中,孩子们一节课学会

一、二十个英语句子或几十个单词是常见的事。14.戏剧教学

根据儿童这一特定的教学对象,我们将所选童话故事全部改编成剧本。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扮演剧中的各种角色,学一段演一幕,学完一篇,一个童话剧就已排练完毕,可上演了。通过教学排练表演,孩子们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迅速提高,这种方法比起虚拟一个孤立情景进行口语教学,更生动、更自然,因而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15.I +E 教学法

这套完整的教学法是根据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特点,语言习得特点和英语的语言特点,用EC教学模式,即英语加电脑形成“三脑”一体“三向合作”,通过“三准备”和“八快速”的分层训练,实现以语言发展促进思维发展,以思维发展促

进智商(IQ)和情绪智商(EQ)提高的目的。使学生的IQ(智商)和EQ(情绪智商)协调发展。昂立英语教材中的教学材料选取童话故事,也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特定的剧情中能全面的体会各种人物个性、戏剧情节、人物关系,达到学英语也学人生的目的。 16.交际法

与他人交流沟通,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在课堂上做到真实的交流是为学生走出课堂以后能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形式安排以某个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出现:如问路,就餐,家访等等。学生通过英语交谈,解决这些场景中出现问题。由此掌握已学英语的功能。 17.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因而创造出一个个逼真的交际情境,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所设定的各个英语教学目标。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时而与同学讨论合作,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回顾已学内容,时而查阅新的知识,把学习英语巧妙的融入到任务完成中,不让学生感到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潜移默化中杜绝“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出现。 18.环境暗示感应法

暗示感应教学法专攻的心理学技巧,以"正面鼓励,激发小朋友的潜能"。简单的说:就是让小朋友产生成就感,除去心理障碍,将学习潜能发挥到最高境界。我们重视学习情境的布置,将学习场地布置成一个充满英语题材的地方,孩子们久而久之会对其才生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尽的求知欲和学习契机。

八大智能

一、语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语文智能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有效运用口头语和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包括把语言的结构、发音、意思、修辞和实际运用加以结合,并运用自如的能力。这是我们英语课堂上最基本的任务。Magic structure, funny phonics, performance, story DIY, 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开发孩子们的语文智能。

二、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能力,包括计算、分类、分等、概括、推论和假设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得以开发的。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从帮孩子们建立数字概念开始,运用一系列与数字和逻辑分析紧密联系的游戏:如Magic fingers, Make smooth reading, funny phonics(对字母组合概括、分类、推论),questionnaires, (对于data的分析)等等,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得到逻辑数学智能的锻炼。

三、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自然观察者智能指能观察与辨别有关动物、植物、矿物等自然生态现象,并对人类活动,包括文化、行为、环境有整体分析的能力。

与数学逻辑智能一样,我们对孩子们自然观察智能开发也是无处不在的。典型的游戏由Magic fingers, Traffic lights, Fast reaction等等。 另外,孩子们对于板书,教具的观察,对于情表的模仿,对于老师和同伴表情体会,都是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自然观察智能。

四、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能针对所观察的事物,在脑海形成一个模型或图象,并加以运用,能以三度空间来思考,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内在的空间世界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敏感度,以及能重现,转变或修饰心像,随意操控无间的位置,产生或解读图形讯息的能力。这种智能开发的方式通过对外在的观察(运用肉眼)与对内在的观察(运用心眼)来达成。这种智能的开发在我们的情景表演中体现得最为深刻。特别是在一个人分饰几种角色,或在在多人的对话中,体会人物的站位,感受比较复杂的方位感;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模拟把玩各种物体的动作,通过实物感的训练,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肢体动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肢体动作智能是指善于用动作来表达想法和感觉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弹性、速度、平衡、协调、敏捷以及自身感受。这种智能是通过身体的移动和表现,从做中学的。在我们的情景表演的训练中,孩子们通过模仿各种人物,各种动物,甚至是各种器物,准确而协调地调配自己肢体的各个部位,使之或优美,或传神;因此孩子们身体的灵活度和自身的气质都有极大的提高。

六、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音乐智能是指了解、创造与运用音乐的能力。感知、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能理解声音所传达的特殊含义,并能运用或创造声音来表达某种含义,进行有效沟通,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音乐智能的开发集中体现在我们的Happy Melody和Motion chant中。.我们为每一首孩子们即将学习的英文歌曲和律动小诗歌都精心设计表演动作,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和节奏的内涵。

七、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际智能是指了解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各种游戏的组织形式,既有单个学生参与的游戏,也有以两个,多个,分组或是集体为单位的游戏。既让孩子们体会到独立自主的必要性,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人与人之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今后我们需要的人才是懂得怎么在团队中生存的,有个性的人。

八、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内省智能指一个人自知与自处的能力,能调整自我的内在世界,尤其是情感与情绪的辨识和调整。是个人自我了解、分析、省思、自处的能力,也就是能检讨自己的行为与意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价值极其敏感、极深地觉知自已的情感、对生命中的个人目的极其敏感、有发展良好的自我感觉、有直觉的能力、自我激励、知道自已的能力和不足、非常个体化的人、想法与主流不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引导孩子自主,自动地纠错。给孩子很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在各种游戏的组织形式里,去体会自己行动的适当程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内省能力。

第14篇:读韩立福有感

读《韩立福与学本课堂》心得体会

侯镇三中

刘金凤

最近,通过阅读韩立福的《韩立福与学本课堂》有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下面我结合韩博士的理论,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高效课堂重在准备

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了,我们的课堂才会如行云流水,高质高效。

在我看来,课前的准备不仅包括学生方面的准备,还包括教师方面的准备。课前学生要做的准备就是预习,把课本上的新知识拿过来预习几遍,让他们自己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记着内容读,写着感想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4w”法检查自己预习的情况,即: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学会了什么?不会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问题,而我们课堂上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弄不懂的问题。我想我们教师课前要备的不仅有教材,还有学生。

在教材方面,我们要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设计学习流程和活动,并在学习流程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上起课来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以前我知道备学生很重要,上课之前要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讲课的内容和深度,在细点就是想到哪个问题有谁回答合适等等,但当我读了韩博士的著作后,我发现我所认为的“备学生”还只是简单地停留在一节课上而已,真正的“备学生”是十分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爱好、习惯„„做成“全景式评价表”,而在每次上课前还要有学生的“问题生成单”,(这又涉及到学生预习要结构化问题)使老师在课上能有的放矢。我想只有这样具体详细的备学生,才能为上好课奠定好基础。

二、高效课堂重在学法的指导

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孰不知这样以讲授的方法学生获得知识的保持率在24小时后只有5%。也就是说以往的教学学生只知道1+1=2,而不知道为什么1+1=2?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少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正象韩博士所说的由闻苹果味的教学转变为吃苹果、嚼苹果的教学。虽然吃苹果的过程可能耽误一些时间,但是学生的收获却是不可小觑。学生在吃的过程中,亲口尝到了苹果的味是酸的还是甜的,亲眼看到了苹果的颜色是红的还是绿的,还亲手摸了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吃完了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起“苹果”这一概念。这种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在24小时保持率是75%。所以我们课堂上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去吃着这个“苹果” 。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定出时间、任务、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在几分钟内自学完这一课的内容,并解决老师给出的几个问题。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不说话,到差生那里去指导,还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高效课堂重在合作学习

我们的教学方式急需转变,要创建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交往,提高社会化能力,逐步缩小学生学习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就。小组合作式的团队学习,首先让每个学生都建构自己的愿景,每个小组有自己的愿景,让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学习动力。其次是角色的转变,设立学科长、学术助理、学习长、主任助理,分别负责小组的、本学科的、全学科的、全班的学习。第三是建立学术体系和行政体系,分别负责全班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行政。第四是定期召开团队会议,研究学习方法、差生转化和学习效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合力。第五是讨论公约,签字承诺。第六是利用“五级”评价学习机制,学生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的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第七是每组都要有自己的组牌、组号、愿景。第八是讲文化。学生要学习学习行为《八荣八耻》,教师要学习教学行为《八荣八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达到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15篇:学习韩立福[版]

伴随着2014年的脚步的临近,我校兴起了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韩立福博士教学法的热潮,把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在我们青年路小学的校园中,吹在我们一百四十余名教师的心中,使我们蕴藏了多年课堂改革的精神和力量一股脑爆发出来了。近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忙碌而又充实。他用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方法,把枯燥、深奥、难记的道理深入浅出的交给我们,让我们沐浴在新的课改理念里,颇有感触,意犹未尽,也收获了许多。

一、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 “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这是韩教授的名言,也是韩教授针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24小时后学生的知识保持率的“学习金字塔”提出的。科学证明,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对教师所讲知识的保持率仅有百分之五;教师采用让学生阅读的教学方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仅有百分之十;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二十;教师采用让学生示范(学生重复老师的话)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三十;教师采用讨论组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五十;教师采用让学生实践练习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

伴随着2014年的脚步的临近,我校兴起了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院的韩立福博士教学法的热潮,把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在我们青年路小学的校园中,吹在我们一百四十余名教师的心中,使我们蕴藏了多年课堂改革的精神和力量一股脑爆发出来了。近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忙碌而又充实。他用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方法,把枯燥、深奥、难记的道理深入浅出的交给我们,让我们沐浴在新的课改理念里,颇有感触,意犹未尽,也收获了许多。

一、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 “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这是韩教授的名言,也是韩教授针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24小时后学生的知识保持率的“学习金字塔”提出的。科学证明,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对教师所讲知识的保持率仅有百分之五;教师采用让学生阅读的教学方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仅有百分之十;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二十;教师采用让学生示范(学生重复老师的话)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三十;教师采用讨论组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五十;教师采用让学生实践练习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七十五;教师采用让学生向其他人讲授即对所学知识的立即运用(也就是让学生展讲和训练)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九十。纵观这个学习金字塔,位于塔尖的教师知识讲授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是最少的,仅占百分之五,而这正

是我们以前最常用的教学法。而位于学习金字塔最底部的,学生24小时后知识保持率最高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其他人像老师那样讲授的教学法我们却因不相信学生而基本不用。在这里,我才真正明白,我们传统的教学为什么那么累:老师累,上课苦口婆心地反复讲,课下挑灯夜战批作业,学生考试还出错;学生累,上课端端正正坐着听,课下做着大堆大堆的习题,学习成绩也不能提高。原来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是我们低效的付出让学生不能有高效的收获。我们不能再这样走下去,我们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法,以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彻彻底底的课堂改革,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改变。

二、“教本课堂”离“学本课堂”有多远

我们的课堂发展有四重境界,即教师的知识讲授课堂,依靠教案;教师的导学课堂,依靠导学案、教案;问题导学课堂,依靠问题导学工具单加教学方案设计;自我导学课堂,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解决。“教本课堂”是前两重境界,“学本课堂”是后两重境界,说到底,“学本课堂”是“教本课堂”的提升,最终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改革是在第三重境界上,也就是“问题导学”课堂,实现从“教本”到“学本”质的跨越。

三、“问题导学”课堂于“教本”课堂的区别

我们传统的课堂属于教本课堂,问题导学课堂是学本课堂;教本

课堂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听讲达到目标,问题导学课堂以师生共同问题学习为主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教本课堂上师生是上对下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问题导学课堂师生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师就是大同学;教本课堂上知识是最主要的要素,问题导学课堂上,问题是最主要的要素;教本课堂上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学课堂则少采用这两种方法,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对话、问题发现、思维训练等;教本课堂常使用教案加学生作业,问题导学课堂使用问题学习工具单。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因教本课堂老师只能面对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而在问题导学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在工具单上任务的驱动下,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下,在个性化的展讲中,人人都能在课堂上都能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因而是快乐的高效学习。

四、问题导学课堂上各种称谓的改变

问题导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各种称谓发生了改变。老师称为大同学,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是其中的一个组,和同学们共同创造一个学习场。学生在班级形成一个学习系统,这个学习系统分为两个学习体系,即行政体系和学术体系。行政体系由主任助理(也就是班长)、小组长和其他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小组内的同学学不学习,督促组员学习;学术体系由学术助理(以前的学习委员)、学科长(组

内每人都担任一科的学科长,组织本组讨论交流)和成员组成,主要负责组员学会没学会的问题。组内成员个个都是学科长,人人都是领头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如何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构建问题导学性学本课堂,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培养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回归拓展学习能力;

2、教师方面,具体培养三种能力,即教师的结构化备课和设计的能力,学会组本教研,严把质量关;教师的智慧导学能力,切实落实“一激二评三落实”(激发兴趣、及时评价鼓励、落实学习目标);教师做好回归评价指导能力。

3、师生方面,共同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搭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的有效平台,追求“三化”的学习效果(个人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最终实现狼性学习的最高境界。具体如何构建,我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一)、学生方面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

结构化预习指的就是在预习时做到目标结构化、知识结构化、问题结构化。具体采用“阅读六字诀”进行预习,即查、划、写、记、练、思。查就是查着工具读,查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句段、查作者的简介、查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凡是自己能动手查到的就自己

解决;划就是画着重点读,划课后要求记住的字词、划多音字、划重点句段、划积累的好词佳句等;写就是写着感想读,写文本大意,写段落大意、思想感情、品词赏句写作方法等,可以体现学生的理解程度;记就是记着内容读,记字词、作者、文本大意、思想感情、背诵段、重点句等,做到熟记于心;练就是练着习题读,实现作业前置化、全程化、全优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读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会的上工具单,最终实现简单问题书本化,复杂问题工具化;思就是思着问题读,把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写下来,解答不了的上问题工具单。此过程先由老师指导完成,时间长后学生自主完成,启用阅读评价章,实行五级评价机制,保证预习质量,使学生预习后能达到85分以上。

2、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采用“三定”123策略,三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如“下面用10分钟进行自主学习,内容为几页到几页,围绕工具单上几到几题进行学习。”123指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要做到1要闭口不说话,2要巡查观看,对学困生的指导声音控制在三度以内,3要心照,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质量随时调整时间。保证学生真正静心独立完成。

学生的合作学习采用讨论组小组方式,采用小组学习12345加2策略。具体这样操作:当学术助理说讨论开始,学科长喊起立、聚首、分配任务、小组讨论、组员间评价,为了方便书写可以坐立自如,为

了组间交流,可以行走自如。真正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学习场。 学生的展示交流,采用展示对话学习“六字诀”,即展(展讲、展写等)、思、论、评、演、记。学生在展讲过程中,要注意话语结构,遵循“破冰语——陈述语——讨论语——结束语”,还要把握说话的时间度、语言简明扼要、切合问题,最后要注意仪态大方、声音洪亮等。小组展讲时,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及时加入讨论,并做好记录。如果学生们不讨论时,教师要善于扮演打火机的作用,煽风点火,让学生们讨论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3、培养学生回归复习策略

心理学上,我们学过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以保证记得牢。为此,在问题导学课堂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韩教授采用拓展学习六字诀,即纳、练、思、展、问、演。写周反思日记,以及“3-7-15”回归评价和每个单元的回归复习,达到学生不会遗忘。

(二)、教师方面能力培养策略

1、结构化的备课和设计能力

教师的备课,由以前的备知识转变为备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进行结构化备课。至今,韩教授的“问题之歌”我还牢记于心,他将问题分为四类: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老师实现和文本的三次对话(和文中主要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和编辑部老师对话),全面把握教材,再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生成的问题,形成问题学习工具单,面向群体学生制定学习方案。让学习工具单科学、人文、能实现学习目标。

2、教师的智慧导学策略

在问题导学学本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工具单教学方案。组织新型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战斗状态,实现狼性学习的境界。在课堂上关注差生,做好《随堂记录评价卡》,激发引导差生。让课堂真正走向民主、开放、多元,教师采用一扶、二放、三退、四隐的策略,让学生逐渐勤起来,让教师逐渐“懒”起来。

3、教师的回归评价指导策略

教本课堂上,我们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计划要求进行复习,大量的时间放在批改作业上。问题导学学本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归评价学习,与差生签订学习契约,教师在此树立老板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服务,让学生成绩持续提升。

(三)、如何创建新型合作小组

在问题导学性学本课堂上,学生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班级是一个大家,那么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个小家。在小组内主要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缩小成绩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那么,就要把小组建设成一个温馨之家,成员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帮助、合作,没有嫌弃和排斥。在这个家中,学生们学会交往,提高了社交能力,把班级一个社会雏形,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师通过刚开学时对小组的组建,就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并通过小组的组名、口号、愿景、组歌、承诺词、小组公约等,定期开好团会,即学术团会、行政团会、教育团会,不间断的加强组员的团队意识,最终让班内的同学达到狼性学习。

学本课堂的精髓远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我自己对学本课堂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三天的学习已经让我的思想在不断改变,我始终记着韩教授的话,让学生预习时就把所有的知识掌握,课堂上就只想着怎样展示,怎样讲解别人才能听得清楚明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思维的刀子磨得快快的,将来成绩就业都是棒棒的。我也将不断努力,在韩教授思想的引领下逐渐“懒”起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第16篇:韩立亚 个人总结

合肥实习生服务管理站

——韩立亚

2016年度个人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来到了2017年。回想过去,自09年离开理想公司后在外辗转8年,2016年在丁总的指导与接纳下,我又回到了理想这个老家。这八年里娶妻、生子,从上海回到唐山,又从唐山来到合肥,做过很多工作,财务、销售、建筑工地采购、酒店管理等等,也一步步让我成熟起来。在这八年中,心里从未忘记理想,理想的领导和同事们也未曾间断联系,命运就是这么安排,让我从理想开始,必将在理想中奋斗。看着理想公司和老同事们发展的这么好,也充满了羡慕、敬意以及当初离开理想时不懂事的歉意和悔意。现在能到回到理想公司,这一切都要感谢丁总的关怀和厚爱。

回到理想已经有6个月之余,年终了,大致说下自己的感受吧。

一、当前工作现状: ① 初始:

自从6月底开始筹备合肥实习生服务管理站,租场地、买办公家具、布置办公场所,直至9月终于拿到了六安职院的合肥实习生名单。期间也充满了焦急等待。拿到学生名单后,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胜任这份工作。经过10月份,11月,电话和走访学生后,心里越来越踏实了,慢慢的总结出经验。 ② 勇于承担重任,挑大梁:

考虑到人文学院、机电学院、信息电子学院三个学院的实习生,人数多、分布分散,工厂人员多,而且相对距离比较远,主动担当这三个学院的实习生辅导员,将学生比较集中,人数较少的城建学院、经贸学院交给郭彬管理。后期的走访也证明这一点,好多需要开车到偏远区域看望学生,而且大部分需要和工厂人

1 合肥实习生服务管理站

事打交道,小郭还是单纯了一些。 ③ 定期发布新闻动态:

每个月,每个星期,基本都是有计划、有条理的按期发布新闻动态,不盲目追求多与快,反而给同盟单位造成反感。 ④ 多总结、常指导,勤汇报:

初始,合肥站人员少,经验不足,好多工作都是慢慢总结出来,展开计划性的走访与安排。考虑六安职院对实习管理工作的严谨性,我也经常警示自己一定要把合肥站第一炮打响,稳中求生,把握工作重点,逐步开展工作。

自小郭来合肥后,年轻气盛、思想活跃,说话没有分寸,需要经常性的压制和安定,非怕他闹出乱子,不定时的给予工作上的指导。

初始,合肥站经验不足,每每遇到难题或者问题,经常性的咨询上海站王庆同志和赵中华同志,经常性的汇报合肥站的工作情况,这半年来,也非常感谢他们的协助与指导。

⑤ 寻找合作单位,开发理想业务:

当前,合肥站还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明年六职实习安排未定,合肥站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充满了危机感。所以,在学生走访工作的同时,绝不忘记理想业务的开发。目前,在做好实习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也初步找到2到3家不错的,适合的单位,准备切入合作。

⑥ 严格控制各项办公费用开支,节约成本。

二、我的收获与改变:

说了很多工作现状,也简单说说自己的收获与改变吧。

① 工作岗位的转变:从开始酒店管理,工作时间长,单调、工作不自由、

2 合肥实习生服务管理站

早出晚归,到现在实习管理工作的改变,时间自己把握,可以有时间陪陪孩子和家人。这个还要感谢丁总的关怀以及对我人生的指导。

② 工资收入的提高:从开始每月四千多,入不敷出到现在的六千多的收入,也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来接收这份工作,这更要感谢丁总的关照,但我并不满足于现状。

③ 交通工具的改变:一直以来都想买辆属于自己的车,这次从事这项工作,总算有机会改变自己现状,不用再天天辗转于各辆公交车了,自12月中旬提车,已经跑了1300多公里了,看来没有这辆小车还真是不行啊。虽然经济压力比较大,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这还是要感谢丁总的大力支持。

三、不足之处:

说了这么多收获,还是要说说自己的不足之处吧。

① 对合肥站总体工作大局把握有所欠缺,需要领导经常性的给予工作指导和要求。

② 业务开拓方面还有一些胆小,心里想的还是把手头的工作先做好,年后需要扩大思维,开展业务。

③ 对实习生跟踪管理方面做的还不够细致,如何让学院领导以及二级学院充分的认可我们的工作,还需要一段路要走,需要抓紧时间填补空白。 ④ 工作创新有所欠缺,需要不断学习、摸索、总结以及公司领导的指导,让自己脑洞大开才行。

四、未来规划与希望:

进入2017年,年龄又大了一岁,这一年更要对自己有所突破,不能浑浑噩噩。大致说下今年的设想与计划:

3 合肥实习生服务管理站

① 收入目标:个人收入由当前年收入7万多增收到10万的目标努力。 ② 合肥站收入:争取在2017年里达成人才输送业务合作单位5-6家,为公司创收,扭亏为盈。

③ 实习生管理方面:全面细致的把握实习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积极扩大宣传和引导。积极宣传合肥站实习工作,吸引更多的合作院校合肥建站。

最后,还是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学会感恩和满足,更要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我的价值最大的展现出来。谢谢理想,谢谢丁总,谢谢各位同仁!!

总结人:韩立亚

2017年1月5日

第17篇:心得体会 雷夫

在教学上留给我的反思:

读了雷夫的故事,留给我最深的思考,也是要坚持摸索着前进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生培训成“自主学习者”,如何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和成长负责。

当记者问到关于教学的状态怎样论定时,雷夫解释说:差的教学是那种让孩子因为惧怕你而学习的教学;好的教学是一个有条理的人推着孩子尽全力做得最好;卓越的教学是向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让孩子推动自己全力以赴做得最好,也就是要让孩子自我成长。当我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深深地反思了:我的教学状态应该算是差的,我也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并将干一辈子,那我就应该拒绝浮躁,拒绝抱怨,在这个长长的一辈子教学生涯中,从差到好,再到卓越,虽然有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虽然不能确定自己能否飞跃,但是在这个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努力的过程,应该会收获更多的充实和幸福。

就像雷夫说的那样,一位新教师要想成长得更快,就应该尽可能多得观摩优秀教师,找到对我们关爱有加,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导师,我想,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我找到了。

雷夫说,惩戒难管教的孩子最好的措施就是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它对学生有意义。的确,在我们每个人的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不听讲,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因此而大动肝火。其实这些道理咱们也都明白:如果课上得精彩,淘气的学生也想参与进来,这样,就无所谓难管与否了。所以,我就反思自己:如果再遇到不听讲的孩子,我首先应该检讨自己,而不是批评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老师讲的课没有乐趣,没有吸引人的地方,真是听不下去。最明显的就是,如果某节课我认真备课了,并且问题设置得合理、得当,课件也做得实用而吸引人,这节课的课堂纪律就很好,课堂参与率也高,课堂气氛也活跃;反过来,如果我没有备课,直接拿着教参上课,没有合理安排这节课的流程,而是硬生生地讲啊说啊,学生被动地听,课堂上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于高效课堂,对于小学来说,就应该做到窦桂梅校长说的“儿童站在正中央”,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应该关注自己的“表演”是否精彩,而是应该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们是否真正动脑。对于刚开学时候的视导听课,听了李主任的评课,结合雷夫说的这句话,我深刻意识到,不管课堂怎样设计,学生永远是主体,有效地激活和引发学生思考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学。

在思想教育上留给我的反思: 1.自信教育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起来。我始终认为,要想让学生表现更好,赞美比批评更加有效。我班的宋佳璐,是典型的聪明调皮型。爱打打闹闹,下课的时候,疯狂地跑啊,追啊,赶啊,刚开学没几天,就把另一个学生碰伤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批评他,在我眼皮子底下的时候,表现得就像一只猫,还主动倒垃圾;我只要一转身,他就生龙活虎了。后来,我就公开表扬了他,说他热爱劳动,仅仅是这样一个表扬,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越发地爱劳动了,并且课堂上也比较认真了。这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个例子。所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也说过,10分的批评换来1分的收获,但1分的赞美能换来10分的收获。

我也懂得了:为教师,我不能吝啬赞美的语言,多一些赞美,让孩子多一些自信;多一份鼓励,让孩子多一份成就感,发生在孩子内心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2.人格塑造

在雷夫的最后一节课上,他点亮了残疾女孩的那盏酒精灯,不仅给了小女孩信心,也让小女孩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不放弃就有希望。虽然我们没有这样的教学经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班的施伟杰是一个看起来很外向,实际上却很内向的男孩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凡是跟他交谈的时候,他通常都会点头或摇头,即便是说话,也磕磕绊绊,表达不清,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在意。在一次考试过后,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在家很伤心,说自己没有考好,字也写得不好,并且跟妈妈保证一定会认真写字,并争取考试100分。听了他妈妈的描述,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孩子会说出那样的话,从那以后,我不再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判断一个孩子了,而是多跟家长沟通、交流,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施伟杰,并鼓励他说:“刘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做的更好,只要你用心。”于是,我就一点点帮助他。我有时候就利用中午的时间,拿着他的手,教他写字,当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和重视后,他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写字的时候认真了起来,字也写得越来越好了。他应该也明白了——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从今年开学以来,我班的班会反响最大的两次主题分别是:自觉主动做事和学会体谅父母。在班会上,我就给学生讲道理,举例子,提建议,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回到家,还要为我们做饭、洗衣、检查作业,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自觉主动写作业,而不是让爸爸妈妈催着、赶着才写;如果能够做到自觉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摆碗筷、扫地、擦桌子、摆凳子等,就是孝顺父母,体谅父母。班会之后,有很多家长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跟我一些客气的话,说是孩子变化很大,变得懂事多了,在家里主动写作业、做家务,听到这样的反馈,我也感到很欣慰、很高兴。因为我让孩子在学习中懂得了为别人着想,在生活中关心父母长辈,这些品质远比学习成绩重要。

我也知道,只有真正做到自信教育、人格塑造始终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做到像陈校长说的那样: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18篇:雷夫心得体会

听雷夫演讲心得体会——

成功来之不易,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枣沟头小学

邢立会

为期一天的雷夫演讲中,几度被感动的留下泪水。看到雷夫的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充分的感受到名师的魅力。一个老师成不成功,主要看的是他的学生。雷夫用他的一系列行为证明了教育是为了学生,教育的根本是关于学生的。

在这一天的演讲中,雷夫从五个方面来讲解了他是如何做到56号教室的奇迹的:

1、作为教师的首则:以身作则。

“你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成为这样的人。”中国的孔子也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似乎大的教育家都是这样强调的,我们可能也知道,但他们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会真的去实践、并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条真理。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并去实践。

2、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你的教室里驱除恐惧。

“我的教室里是充满信任的。”雷夫如此说。什么样的教室是这样子的呢?雷夫举了例子,相信他的学生写了作业。并且雷夫说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轻声细语的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理解和尊重。

3、学生是教学的重点:道德发展的六阶段 用以审视自己的行为。

“你一定要从学生的思考角度思考问题。”雷夫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意识”开始,努力让学生逐步达到最高水平的“自律”,是他管教学生的秘诀。 事实上,当我们像雷夫那样每天把好书摆在学生的面前,每天教学生演奏乐器、排练莎翁戏剧,每天带着学生打棒球,每天让学生“挣工钱”、“租座位”,每天以最大的热忱和激情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孩子们绝对的服从与管理。跳出为“管”而“管”的思维,只教学生!

4、服从规则又超越规则。

“我不会和别人斗争。”雷夫用了好莱坞露天剧场的故事来说明他是怎么躲过那些限制着我们发展的硬性规则的。服从但灵活运用。换个角度、换个方位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机会学习。

5、保持自己的激情,教孩子二十年后能用的技能。

“每年都有新的想法并去尝试它。” 雷夫把教书当成自己的船,上船后就义无反顾,心甘情愿把教书作为了自己毕生的事业。雷夫多次强调:他只是一名教师。永远保持教育的最初信念:当一名教师,只为了学生。

通过这次的演讲,我更明白了雷夫的可爱。不在于他的头衔、不在于成就,只在于他的学生。并且雷夫多次向新老师挥手致意,向我们传达了他的建议:把你喜欢的东西加入课堂,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雷夫热爱运动、音乐和莎士比亚,他把自己的这些兴趣爱好与教学结合起来。才有了后来我们看到的莎士比亚剧、有了摇滚乐与剧的结合。

相信雷夫的成功,但更明白雷夫做到这样而付出的努力与不易。雷夫常说:我的失败比成功多得多。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需要我们的加倍努力,专心的为学生。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让我们做个用心、坚持、像雷夫一样的教师吧!

第19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学法心得体会

姓名:赵苇

学号:08130142046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到,音乐是一门艺术课,技艺性、实践性很强,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乐器、欣赏、指挥、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法的课堂试讲,我发现要做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对于我们还没毕业地在校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试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不流畅,话语连接不紧密,教唱地音乐与音乐本身要表达地情感不相符,不能随机应变而且还有很多环节的疏漏等等。这些就预示我们要吸取经验,弥补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完善。

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是音乐课的内容之一,例如;欣赏《过雪山草地》教师要通过导入引起学员音乐欣赏的兴趣,要利用音乐所表达地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以进一步增强对音乐地理解能力,提高对音乐欣赏鉴别的能力。再例如《春天的故事》在听这首歌之前,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首歌的音乐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旋律、节奏的特点是什么?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使学员在欣赏的过程中融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教学应当把聆听、演奏、演唱、指挥、作曲乃至音乐评论等等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把音乐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譬如:音乐与文学的姊妹艺术,结合语文教材进行音乐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创设音乐情境,自选歌曲学习,自行收集材料,不仅能开阔音乐视野,还能挖掘出更新、更广的内容。音乐与美术的姊妹艺术,在欣赏和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在教授歌曲时围绕重点难点的环节,要有一个重点难点的攀升和活动的递进性,在坚守的过程中不要用单一的活动或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作为后继教师,我更应该总结经验,丰富自我,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第20篇:教学法心得体会

漯河市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项目

材料汇编

名称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成员

陈芳 曹一凌 郭苏焕

所在单位

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日期

2016年10月9日

教学心得体会及反思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客观全面审视学生

在职业教育已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职业教育仍受到人们意识观念的制约,所以,选择职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习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

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并非因为她们具备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础或特长,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有着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怀着幼师班可以学弹琴、唱歌、跳舞、画画,不用学复杂的数理化的简单想法,通过她们从宣传资料,表面看到的专业介绍和她们对幼师专业浅显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师这个班……她们并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师专业不仅要学习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真正内涵。

二、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

《音乐》是幼师专业班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学中,问起她们对音乐课的理解时,她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学唱歌”。这种情况、这种答案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之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习过《音乐》,所以她们就把音乐课概括为单一的唱歌教学,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声乐教学为主线,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全书各单元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乐理及训练;视唱练耳部分的难度也不大,重点训练高、低音谱表二升二降的视唱曲目;声乐部分不仅有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还选编了幼儿园的歌曲;欣赏部分以“音乐之旅”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以中外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同时还有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通过教师正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不象她们想象中的那么单一,它包括:乐理、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声乐、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课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键盘乐器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给舞蹈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节奏基础,给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创设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反“循序渐进”传统教学常规、反教材顺序而行之

中国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指的是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当代的教育学同样提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循序渐进中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的顺序,是三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循序渐进”这一教学规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但在我看来,在高科技时代,瓜果蔬菜可以改变其生长规律反季节生长,为什么教学就不能一反常规进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师班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反“循序渐进”其道而行之。先“收获”后努力,让学生先体会成功的喜悦:常言道“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我却常常让学生在还没有付出汗水前便让她们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1,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开始学习键盘乐器是无从下手的,更何况幼师专业的《音乐》、《键盘》教材都是针对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编写的。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幼师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乡镇,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承受不起让她们从小就系统地学习音乐、键盘乐器。刚进校的她们在音乐方面就象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支画笔,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什么白纸上就留下什么。所以在给每届幼师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她们会、她们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会问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我便在键盘乐器上把她们所回答的歌曲弹奏出来,然后还让学生合着老师的伴奏集体拍手齐唱歌词;我还结合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合着她们的歌声,她们唱一句我弹奏一句……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学当中,因为她们的“老师,这些歌你是怎么弹出来的呀?”“老师,钢琴中哪里是do呀?”“老师,你的手是怎么知道该按哪个地方的?”等等足以说明她们正在因为感兴趣而认真听讲、因为不懂而问。

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的无知,相反,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我从不轻易放过她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会围绕她们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她们解决,这里所指的“帮”不是教师全权代理,而是指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 比如她们所提到的“这是怎么弹的”,我会通过一首她们都很熟悉、很简单的幼儿歌曲(《两之老虎》、《数星星》、《上学歌》、《粉刷匠》《小红帽》等)先让她们唱词(反常规一:教学不先结合教材,唱歌先唱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唱的,她们会唱得很整齐)、唱简谱(反常规二:没有先认识音符就先唱谱。因为她们已经熟悉歌词的旋律、音高、音准、音值,这时唱谱她们不会觉得有难度)的顺序告诉她们:弹琴之前要先知道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之后便教给她们认识简谱记谱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反常规三: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等相关的乐理知识。如此一来,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她们的认真劲我知道她们正沉浸在成功、收获的喜悦中。

在职校幼师班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先应用后探究、先社会实践后课堂学习”等与通常教学规律相反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显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让这些只知道

1、

2、

3、

4、

5、

6、7(do、re、mi、fa、sol、la、si)、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马上学习五线谱、半音与全音等的知识,她们肯定会被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在她们刚接触键盘乐器时就指着键盘告诉她们音的分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恐琴症”、“厌琴症”……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农民悉心的种植下能让人们享受另一番丰收的喜悦,反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园丁的潜心研究下同样也能培育出别样红的满园桃李。

教育心得体会2

早就听说了“奥尔夫音乐”,可对它却很陌生,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石嘴山市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有机会与幼教的姐妹们一起学习、感受“奥尔夫音乐”。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但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贴近幼儿的,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音乐、语言和舞蹈是人类最原本的表达。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少年、成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艺术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愿望。奥尔夫音乐强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领悟、感悟奥尔夫音乐,体验奥尔夫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培训中,郝谢妮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通过语言的节奏练习、分声部朗诵,到乐器演奏、乐器的分声部演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效果相当的自然、和谐。

而市幼儿园的王老师、姜老师展示的奥尔夫教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丰。它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与我们一般的音乐教学活动的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注重交流与放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幼儿关注音乐,在不断的娱乐中学习新技巧和内容,活动宽松、自然、丰富、有意义。活动时间虽然长,但整个活动可以由执教老师依据儿童的实际自由调控,并不用一样画葫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能在音乐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

另外,通过看教材上小中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比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而且教师组织教学轻松自然。每个活动设计中都有节奏练习、创编、演奏,而将这些环节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达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认识到了其突出的特点。我相信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韩立夫教学法心得体会
《韩立夫教学法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