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板块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9 08:37:5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板块式教学

语文板块式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板块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板块是板块确立的主要依据。其次,为了使板块教学不流于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并明确\"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板块教学不同于传统线条教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注重在精心选点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对选点进行集中突破,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体把握的重视,常常对一篇课文采用平推式的线条教学形式,从文学常识、字、词、段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乃至课后练习的讲解,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必然是未能针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而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这种低效的线条教学形式,语文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许多语文工作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

尽管是“八仙过海”,但这些改革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简化课堂教学头绪,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对课堂教学头绪的简化,就有针对性的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点,增加对每个教学点的时间投入。这其实就是教学的板块化,但这种板块化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教学操作。在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了系统的整体把握,强调在对教材精要取舍的基础上,借助教学板块的优势能对教学内容整体突破并完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探索一条真正的“板块式”课堂教学之路。

一、“板块式”课堂教学基本特色:

1、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2、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如何课堂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⑴、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⑵、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⑶、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⑷、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桥》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复习回顾,营造情境。

第二教学板块──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第三教学板块──体味“老汉”的精神。

第四教学板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第五教学板块──拓展练笔,抒心中情。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3、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桥》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练──结”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结: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

二、板块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本单元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哪篇文章最能实现某个单元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选择哪篇文章作为实现某目标的范本。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板块教学法要求教者在备课时,必须统观全单元,选择好最能体现本单元某一教学目标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是课堂的生命。“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始终只能起一个导的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合理安排导与学的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板块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因此在教给学生“渔”的技能后,要及时地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板块教学法注重的正是这一点。教学中,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能力的养成。

锘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在古代的近代的国外的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景象的今天,板块式教学体系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板块式”课堂教学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一次智慧的旅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课堂因为“板块式”教学既有布局严谨之美,又有推进流畅之美;既有结构圆润之美,又有内核深厚之美了。

推荐第2篇:板块式教学中期报告

一、中期论证活动简况(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5年4月28日,《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探究》中期论证研讨活动在嘉祥县教体局南三楼会议室举行,课题组全员参加了会议。

出席本次论证会的有县教研室主任郭德灵、县教研室副主任张以新、县教研室副主任杜维良、县教研室副主任郝红霞等领导、专家。会议由郭德灵主任主持,活动由四部分组成。

一、主持人汇报中期报告;

二、专家讲座,互动交流;

三、课题组反馈,资料填写;

四、领导讲话,并提出建议及要求。

课题汇报中,结合视频资料,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意义等方面对该阶段的研究工作做了详尽的介绍,并展示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课题研究中面临的困难,阐述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打算及预期的效果。 专家讲座阶段,特邀专家杜维良主任给课题组提出了目标和定位。课题组成员积极互动,与杜主任进行了交流与反馈,并填写、改正、刷新了资料,现场研讨气氛热烈。

最后,郭主任高屋建瓴,对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和探索给予了肯定,对本阶段的研究表示了赞赏。各位领导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要求,为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课题组全体人员对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并真诚地邀请领导、专家对下阶段的课题研究继续给予关心和指导。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本阶段的研究成果,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研究、推广课题成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推动了我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

二、中期报告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

该课题自2014年1月申报至今,已完成中期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课题中期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一)资料准备,培训研讨。

收集、筛选和整理了课题前期阶段资料。通过培训和研讨,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和自觉性。

(二)编制调查问卷,制定实施方案。

运用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了解到学生对问题引领下的高效课堂的认知现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选择五所中学进行重点实验。

总课题组从全县遴选了嘉祥四中、祥城中学、嘉祥二中、黄亥中学、大张楼中学进行重点实验研究,确定了《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探究》的整体框架,选择了课堂教学实验的三大载体:教研组、教师、学生。

二、中期课题研究具体工作

(一)成立实验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验教师。

2014年9月28日开题后,成立了以马丽丽为组长、任宪法为副组长的总课题组,确立了研究目标,确定了实验教师,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开展课题专题研究活动。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题组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下发了各学科与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集中和分散学习,让教师感悟板块式教学的科学内涵。

2、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开展“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途径,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行动。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解决问题。新型问题引领下的板块式教学的现代理念悄悄改变着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涂抹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4、探索研究初中历史板块式课堂的基本模型。包括小组合作的研究,集体备课的研究,导学案的研究,当堂训练的研究以及基本模式研究。

5、各参与学校组织教师尝试进行历史学科的板块式教学,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导学案”、“六环节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中,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一种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形成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模式。

6、课题组所有成员组织各学科的部分教师分别到曲阜实验中学、杏坛中学、孔子中学等多所学校学习观摩。

7、课题组和各校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彼此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经验。

8、接受市教研室定期对课题的指导,通过“教学视导”、“研讨会”“开放周”“送课下乡”等形式,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及时整改。

9、探索并设计实际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案。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校评等渠道,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三、阶段性成果

1、丰富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参与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发展的服务意识越来越浓。通过课题引领,多数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备课、潜心研究、巧妙构思,越来越从容地参与板块式课堂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课堂提问,老师们都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渐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行家里手。

2、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凸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实验学校努力构建“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为特色的学校教学模式,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了活动育人、课堂主渠道育人的作用,通过各个层面的深层次探索,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附:阶段研究成果

1、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评价标准

2、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课堂教学案例

3、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的有关论文

4、音像、照片资料

四、创新之处:

1、学术思想及观点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一生。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的研究,对于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可以说是相对空白的研究领域。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初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持续性的保持,让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一节课发展为一周,由一周发展为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持续终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问题引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研究方法创新

以往的课题研究主要是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是少数人的行为。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再普遍推广,这样就造成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氛围不浓,研究进展缓慢。本课题的研究采取学校全员参与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各角度推进,是以往研究课题不能比拟的。全员的参与,集体的智慧,使课题研究整体推进快。课题研究内容成为了学校整体工作的灵魂,为形成办学特色、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对现有成果的反思

1、教师的历史板块式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的特征还不明显。

3、收集的有效个案和无效个案缺乏典型性。

4、历史板块式教学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

5、形成的共识还没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六、今后工作的展望

1、继续探索历史学科教学高效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整理历史学科各阶段教材中有关的内容,并以此为生发点,探寻各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方法。

2、继续加强评价研究。检测评价体系在课题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环节。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普适性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评价工作还有待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如何发挥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作用,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之一。

3、通过实践,进一步验证“初中历史板块”模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整理《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课堂探究》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丰厚的资源。

七、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使用去向:嘉祥县区域内推广。

预期社会效益: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找到更加适合本地区的高效学习历史课程的实施途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习兴趣持续性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研究,使学生的学习历史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探索实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管理,使其形成精细化机制。

三、专家意见(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800字)。

推荐第3篇:用新构建板块式教学

用“新”构建板块式教学

枣阳市太平三中 李义唐

“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的安排出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有序地分布排列。在每一个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都形成几个相互联系,逐步推进的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而每个训练板块的内容根据学情而定,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时值我是教育推广“板块式”教学模式之际,我有幸观摩全省语文优质课竞赛,让我一睹我省青年才俊的风采,更让我领会了“板块式”教学的内涵。我认为课堂教学创新,不是在于新的材料,而是运用板块进行新的组合,组合方式的新,才使课堂整体显示质的新异,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一、板块名称,着眼“新意”。

板块教学向我们展现出组合的奇妙性,而板块的名称更是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有趣的“名称”,比如在《新闻两则》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板块: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语气、语调、重音、节奏上应该怎样读这则新闻?)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3.我是品评家(探究文章的语言风格),这些板块的名称足以吸引刚进入八年级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因文而异,凸现“新知”。

余映潮先生是“板块式”教学的倡导者,《三峡》是其美文美教的典范。余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即识字、朗读、听记、欣赏。对学生而言,一篇新课文生字故不可少,故要“识字”;语文课堂朗读必要的手段,本文文词清越,音节响亮,极宜诵读,故设“朗读”;《三峡》为文言,故设“听记”以疏通文意;《三峡》的山水美、意境美、构思美„„皆需“欣赏”,故设此环。板块的设计与本文的特点紧密吻合,并且板块之间环环相扣,无“识字”无以“朗读”,无“朗读”无以“听记”,无“听记”无以“欣赏”。在各环节的设计中,学习的重点、新的知识自然地凸显出来:积累了文言字词,练习了朗读成诵,疏通了难词难句,了解了写作特色。一篇文言文应该掌握的新知和重点,合理地布局于各大板块之中,联系紧密而又自然!

依据文章体裁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板块设计。

散文阅读教学重在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达到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目的,因此宜以朗读、理解、感悟为主线设计各板块。比如教学《背影》一课,可以设计以下板块,第一板块:备读,激趣导入(作者、背景、相关知识)。第二板块:粗读,整体感知(重朗读技巧指导)。第三板块:精读,深入了解。第四板块:悟读,入境共鸣。第五板块:品读,感受文中妙笔。第六板块:延读,丰富拓展。所设计的板块之间,是层进式的逻辑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识、接受、学习事物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说明文的教学,板块设计可以简单理性些,便于学生迅速、准确地进入文本。我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时,设计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激情导入,邀你走入文本。第二板块:赏读课文,初步感知(1.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4.权威人士和各国的态度、反映如何?)第三板块:合作探究,品味佳作(1.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2.品语言)第四板块:总结反思,触发联想。简洁清晰的板块设计出现在导学案上,发到学生手中时,所有看过的学生都知道了本文学习的内容和本节课要开展的活动,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文本,去解读一篇说明文带来的新知。

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设计最易凸显主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这样设计,板块一:直抒胸臆,谈谈自己心中的风流人物。板块二:阅史寻踪,分享风流人物故事。板块三:颂千古华章,感受风流人物豪情。板块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板块五:豪情满怀,抒写自己的青春誓言。每一环节都连着“风流人物”,在话说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自身与风流人物联系起来,彰显出“感悟古今风流人物情怀,抒写个人青春誓言”的活动主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不论是那一类文章,只要能抓住其特点,一定可以设计出让学生倍感新异、生发激情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板块。

三、大胆取舍,谱写“新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板块教学也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既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何不在某处让它“出新”呢?

在我执教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课时,就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言文,是儒家经典篇章,本着让学生上一课,有一得的想法,我大胆的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两个板块:

(一)“读经”(儒家经典),

(二)“悟道”(战争、治国之道)。这样简洁的设计,既紧扣题目,又抓住重点,着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更深一步感悟作品中蕴含的道理,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经典,感悟经典。既避免了文言文教学模式固定化,板块设计程式化,又让学生在一种仿古的氛围中接受经典的熏陶,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只要我们能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重难点,做到合理施教,巧妙地用“新”构建教学板块,一定可以打造出新颖、高效的语文课堂。

太平三中 李义唐

2011-12-20

推荐第4篇: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

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

示例:余映潮关于《狼》的教学设计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犬( )洞( )隧( ) ②理解词意:去( )股( )盖( )耳( )

③理解词意:少时( )顷刻( )变诈( )几何( )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

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一一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上述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板块式”思路: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表现出极为清晰的呈板块层进式的教学思路,给人一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这种板块式教学思路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无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老师们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不仅如此,由于简洁明了的“板块”组合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也就落实了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推荐第5篇:板块式作文例文

心灵的憩所

静的午后,坐在窗前,沏一杯暖茶,静静地浏览网页,或是倾听敲击键盘的那种轻脆的声音。然后累了,就赏一赏窗外的风景,看树叶轻轻摇摆,看鸟儿自由翱翔。任时间一点点轻擦,拂过心灵,温暖心头。

很早以前就蛮向往这种生活。

而如今,网络走进家中,终于让我的梦想有所实现。

有的时候现了下来,就喜欢去上网。网上的大量只是可以丰富我的生活,让我的时间有了充当的利用。

有的时候心情不好,就喜欢上网。到网上聊聊天,或是发表一篇日志,都会让我的心情变得安适起来。

网络是个很好的治愈师。若是心里受了委屈,或是有所不满,我都会上网去寻求安慰。有的时候会去浏览网页或是去看新闻。等到看完之后就会觉得心里舒坦了好多;有的时候会去听听音乐,写写文章,就此洗去心灵里那些污浊的内容。优扬的乐曲,就像静静流淌在心田里的溪水,轻过无声,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带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而那在屏幕上一个一个显示的黑色楷体,多一个,就像一阵清风微微拂过脸颊,渐渐抚平那轻皱起的眉头。网络就是如此神奇,可以令心灵得到静静的安息。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而在网上我就可以寻找到我想要的那份最原始的恬静的自然。

在网上,我可以卸下一身沉重的伪装,任纯真与天性自由狂奔;在网上,我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安详与快乐,任心灵自由放飞;在网上,我可以享受现实中不存在的片刻的虚幻,任想象力自由狂舞。

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得益于网络,才能让我的心灵可以栖息片刻。

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的心灵会想断了线的纸鸢,在重力的作用下,越来越下沉,会越来越累,再没有飞上苍穹那一日。

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的心灵会像飘落的树叶一般,被埋入泥土,渐渐被覆盖上一层层落花及一片片落叶,然后就被埋藏地很深很深,再没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而如今,我才发现,断了线的纸鸢在风的作用下依旧可以翱翔蓝天;埋得很深的落叶依旧可以在来年的新枝上重显光辉。

而网络,就是那风,是那新枝,是那让心灵安栖与自由分享的憩所。

感谢你,网络——我心灵的憩所。

为自己鼓劲

面对困难时,让你不要气馁。面对成功时,也请你不要骄傲。为自己鼓劲,不需要理由。

——题记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阵不安的暴动终于来临了,也许,这片刻的宁静就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父母终于还是闹上了法庭,他们要离婚,面对法庭的质询,我流下了无奈而又痛苦的眼泪。跟爸爸,生活会更好过,可我舍不得妈妈,看着妈妈脸上岁月的痕迹和那焦急的泪水,我心疼,我鼓励自己要坚强,因此我选择了孤独无助的妈妈。面对过去,我虽无可奈何,但花毕竟已落去。面对未来,我要更上一层楼,要为自己鼓劲,相信单亲家庭也可以很幸福。

似曾相识燕归来

父亲离开后,家庭一贫如洗,每月仅400元的工资要养活我和妈妈。由于和以前的反差太大,我开始变得暴躁不安。一夜之间,我这个肉食主义者要变成素食主义者。餐饮问题成了我的心腹大患。因为这个,我常常对妈妈发火。她无可奈何,只得悄悄落泪。对此,我于心何忍。一夜的反差,让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放学后就冲进房间大哭,没多会儿,妈妈就进来了,拍拍我的肩,“青,妈对不住你,我们娘俩相依为命,你不能自暴自弃啊!妈对你有信心!”

一番话照亮了我心里的黑暗,我不是更应该为自己鼓劲吗?我还有妈妈,我还有希望,贫穷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我认为我只有贫穷,我擦干眼泪。我相信自己。突然那似曾相识的幸福又回来了,要为自己鼓劲,前方的生活才会幸福!

小园香径独徘徊

我一个人漫步在考试的香径中。为自己打气,为自己加油。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真谛!要为自己加油!

无论是过去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现在的“小园香径独徘徊”,都要为自己鼓劲,并学会在生活中不应丧气,只有这样,幸福的彼岸才会离你越来越近!

人的成长道路,就是一只蛾破茧成蝶的过程,当你蜕变成蝶的过程,需要自己为自己鼓劲的信心。

生活中的亮点

生活中的亮点在于发现,于是我提着照相机去寻找生活中的亮点。

小巷中

这是一个亮点出现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我们要去接奶奶?”一个幼稚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哦,奶奶是爸爸的妈妈,你说为什么要去接啊?”“我知道了,老师说过应该尊敬长辈。”“对,爸爸的儿子长大了?”爸爸兴奋地把儿子一把抱起转了两圈,我举起相机,拍下了第一张“社会新风尚”。

街头

走出了小巷,到了市中心,那里人群熙熙攘攘,我绕上平台在那里坐下了。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蹦跳的儿子的手走过我的前面。突然,儿子挣脱开妈妈的手,拣起了一张平卧在地上的广告纸,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儿子调头冲向了妈妈,妈 2 妈兴奋地张开双臂抱住了儿子,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举起照相机,拍下了第二张“社会新风尚”。

生活中的亮点不难发现,它们就存在于社会中,星星点点,照耀人心。

商店中

坐够了,我又一头钻进了商店。站在柜台前的服务员微笑着迎接你的到来,他们保持微笑向你介绍商品,用同样的微笑目送你远去。我站在那里好久,终于想起,用照相机拍下了一张“永恒的笑”。

回家路上

暮色渐浓,但太阳的余辉还洒在大地上。在途中,我拍下了一张又一张“永恒的笑”:有下班归来的父母满足的笑,有放学回来莘莘学子放松的笑,还有温馨的笑,开朗的笑……一张又一张生活中的笑脸,一个又一个生活的亮点。

那天,我发现了不少生活中的亮点,坐在窗前细细回味。其实,生活中的亮点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在一颦一笑中都会有亮点的闪光,它们带给你的不是刹那的闪烁,而是永久的记忆„„

这就是幸福

我曾经迷茫,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珍惜幸福。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无论你是穷还是富,是老还是少,是美还是丑。可是,幸福往往像手中紧紧抓住的水珠,无论怎么用力,都会凄然地消失在风中。

幸福,你在哪里?

过节的时候,在乱哄哄的家庭里,外婆拿出我的妹妹玩儿的呼啦圈,笑着对我说:“嘿,我小的时候也玩儿这个,有个性吧!”接着,便给我们演示起来。“真厉害!”大家惊喜地说道。外婆的脸上闪着得意的神采,我也笑了。在人生的晚年,回忆年轻时的点滴,快乐地与儿孙聊这过去的事情。

幸福,在外婆眼睛里闪耀着令人沉醉的光!

回家的时候,路过市场。一个中年女人背着大大的书包,提着满袋的肉、蛋和蔬菜,拉着儿子稚嫩的小手。“妈妈……”小孩儿的声音尚有一些清涩,“让我背吧。”“不用了。”女人虽然疲惫,嘴角却流露出欣慰的微笑。小孩儿轻轻一跳,夺下书包,背在肩上,轻快跑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女人品味着生活中的温暖,沉浸在爱的深情中。

幸福,在女人的笑容中散发着醉人的幽香!

我不禁闭上双眼沉思:在妈妈端上饭菜时的神情和爸爸为我擦拭眼镜的专注中,我感到了幸福;在贫困农村的妹妹拿到捐款的泪水中,我品到了幸福;从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被扶过马路的身影里,我悟到了幸福;在一位收工回家的清洁工人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幸福;从一位遭受了旱灾刚领到种子的农民的眼神里,我读到了幸福。

3

我终于明白,幸福就像花儿的芬芳、蝴蝶的翅膀,细微于不经意的角落,美好于善感的心灵。品味幸福,就是用心灵去体味星的光芒、泪的温暖,还有时光的沧桑。

这世界需要你(网络歌手 许嵩)

一首歌,一个回忆。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听那首Vae,从此我的世界里再也不能没有你。

——题记。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眷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你本该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却用音乐为我们疗伤。你告诉我们,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你告诉我们,不是穿上情侣装,就可以装情侣;你告诉我们,如果爱,就请深深爱;你告诉我们,我想牵着你的手,逃离这个星球;你告诉我们,一缕青丝,一生珍藏;你告诉我们,一起踏过了几座春秋,领悟了爱不是追逐占有;你告诉我们,玫瑰花的葬礼,埋葬着深深爱着的你;你告诉我们,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你告诉我们,缓缓流淌的爱,芳菲不尽;你告诉我们,你的城府有多深,我爱的有多蠢;你告诉我们,惟爱你,你的声音是幸福的动力;你告诉我们„„你已经占据了我们半个灵魂,睡觉总会不自觉的听着你的声音,我们的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你像夜空中的那轮清澈的庐州月,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上,给迷路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喜欢你那迷人的烟花笑,都说烟花易冷,而你却独自灿烂,温暖我们的明天;喜欢听你的雪花谣,像是时光倒流,睡在了妈妈的怀抱,安静的独享这久违的幸福感。你是个“坏孩子”,独自承受这变化,因为你懂得“真情or假意,自知冷暖”。我们世界不能没有你,没有你的世界仿佛是世界末日。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你“潜伏”网络,保持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用你的低调谱写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你一直在那不遥远的地方,为我们鼓掌,却不被所谓的“正统”接受。你“破冰而出”,签约海碟,空降全国,签售专辑,走上荧屏,锻炼自己,我们终于看到了你这道靓丽的风景。我寻你千百度,你在那灯火阑珊处。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你。

你的音乐才华令人叹服,你的低调让人佩服,这个高调的世界,需要你的降温。

你说,我们的恋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你说,该在的会在,该走的会走。我希望你是我们的珍贵,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们的世界。

推荐第6篇:板块式六步三循环教学模式

“板块式六步三循环”教学模式

罗山县教研室

舒江

“板块式六步三循环”教学模式,就是借鉴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结合“杜郎口教学经验”的理念和实质,创造出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

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板块的教学形式。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它侧重教学的艺术性设计。

“杜郎口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具体地说,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着眼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采用“三三六”教学模式。我们借鉴其“三个模块”,将“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变为三个循环的教学环节。

“三循环”指:在每个板块的学习中,灵活、循环、交替使用“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

“板块式六步三循环”教学模式克服了“杜郎口教学”展示环节的复杂、冗长等不足,使教学设计漂亮、富于艺术性,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同时又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

操作流程:六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自然导入课题,并简介作者。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方法很多,如:谈话导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名言导入,名家评论导入,猜谜导入,图片导入,歌曲导入等。有时课堂时间有限,可直接导入课题。

二、定标导学

定标是指教师在编写教学案时制定教学目标,无须由学生确定。目标的呈现,可用投影仪、课件出示,然后让学生齐读,也可由教师口述。导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环节就是让师生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三、预习检测

即检测课前的预习情况,以检测作者简介、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和字词积累为主。

四、板块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板块,设计板块前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单元提示、课文导读,重新整合教材,并突出课型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板块间应有内在联系,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般设计3至4个板块,最多不超过6个板块。字词积累一般不作为独立的教学板块,字词的处理放在预习检测环节完成。板块教学应是对课文的完整解读和学习,每个板块就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一节课的几个板块就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型。板块教学是本模式的核心,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

每个板块的教学要循环使用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环节,大致有以下几步: 1.教师指导:就是根据板块教学内容,教师明确预习范围、指导预习方法、提出问题和要求,并规定预习的时间。

2.学生预习:有两种情况

课前预习,就是利用早读或自习时间预习,课前预习须有预习提纲或导学提纲。每篇课文至少读3遍以上,了解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了解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扫除生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和学案部分内容。课前预习的情况一般在“预习检测”环节进行检测。

课中预习,就是课堂上按照教师的指导预习。一般采用的方法:让学生边读书,边看课下注解,边查工具书,或边读书,边思考,边作批注,既可独立自学,也可小组合作、交流。

这里学生预习指的是课中预习,即学生在课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应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解决,各小组做好展示的准备,并推荐本组将要展示的成员。

4.课堂展示:

组内展示:各小组在预习结束后,一部分在本组内展示、交流,有时可让小组代表到黑板演板,为部分展示节省时间。

全班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鼓励争论,并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让更多的学生展示,照顾学困生,尽可能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允许学生在展示时暴露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读、可讲、可练、可写、可唱、可演,可纠错,可补充,可争论,多形式、多层次、灵活地展示学习成果。

5.反馈评价:即对每个学习板块的及时反馈。课内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引导学生及时反馈、评价、矫正。这种反馈是双向的,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

生生互动:学生对展示情况及时评价,及时纠错,及时补充。鼓励学生质疑和有不同的理解。

师生互动:教师实施激励性评价,适时点拨,针对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6.教师总结:在一个板块的学习中,学生评价反馈后,教师应有一个终结性的评价和总结,不留知识死角和模糊认识。

这六步在具体操作时可灵活友好运用,不要机械照搬。

五、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对课文的深度挖掘和拓展补充,但不要拓展的太远,要紧密结合课文,适度拓展,用时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拓展延伸不是课堂的主体部分,课堂的主体依然是对文本的学习。恰当的拓展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确能够增加课的深度和厚度。因此,我们认为拓展延伸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六、总结提升

1.归纳总结:教师归纳本节内容,升华主题;或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或赠送教师寄语。

2.布置作业:以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为主,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

推荐第7篇:浅析语文课堂的“板块式”教学流程

浅析语文课堂的“板块式”教学流程

——向余映潮老师学习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师的主阵地。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针对如何打造高校课堂、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创新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其中\"板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一线老师的青睐,在各种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的课堂上,都能看到这种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创始者是著名特级教师、湖北省荆州市语文教研员余映潮先生。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流程有条理、有特色,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些内容和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思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

2004年,在安徽阜阳,走进大师余映潮,听余老师的示范课《纸船》、《小石潭记》,听他的报告《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和板块教学》。今年的3月30日,在安庆,再次走进余映潮,观摩余老师的示范课《观舞记》和《马嵬》,聆听余老师的报告《语文教师提高专业阜阳的一种有效治学方法》。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再次感受板块式课堂教学的魅力,体会这种教学模式带给课堂的思考。

一:诗意的朗读,丰厚的收获

听余映潮老师讲授《纸船》,是在八年前,可余老师激情的课堂仿佛就在昨天,他那飞动的热情感染着学生,也感染着听课的我们。整个教学流程以朗读为主线、板块式教学结构。首先指导学生“吟读”: 引导学生结合诗意、诗情进行“吟读”,随着诗情进入诗境,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处理好语音的轻重、音节的快慢和语气的强弱。余老师深情款款,范读“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引领着听课的我们感受冰心当年那炽热的思念„„同时余老师又启发学生用延长时值的拖音品味诗中那种深情的意境,探求和再现诗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

其次是点拨学生“品读”: 余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的意义、情感的基础上,又推出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围绕“我从——感受到——”进行“品读”。这个环节是全课教学意境的升华,给学生揣摩诗意、探求诗境留下了很大的发挥、创造空间。余老师以示例进行引导:从“抛”中感受到船很高啊,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小船,你漂走吧,漂到母亲的身边带去我的思念„„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练习了语言组织能力,挖掘自己的审美潜能。

第三板块是诗意的仿写: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仿写的小诗可以表达思念、问候、安慰、尊敬、关心、想念、热爱、同情、牵挂、敬佩、鼓励、赞颂„„ 甚至还可以表达一点哲理。余老师先做示范“朋友,假如你窗前飘过最后一片粉红的花瓣,不要叹息落花的无情。这是美丽的春姑娘来向你告别的,笑语声声,是说每一个季节都值得热爱与珍惜。”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兴趣高涨,所写的小诗虽简单却充满意蕴。

纵观余映潮老师的《纸船》示范课,带来我们丰厚的收获:指导学法,将“读”字作为一条主线,串联了诗歌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等多个环节;观念创新,始终把训练学生的吟诵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品味鉴赏能力放在首位,激发兴趣;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二:精美的品析,独特的感受

3月30日,安徽安庆市,全省中语会年会召开,教育专家余映潮为与会语文老师进行《观舞记》课堂展示。还是那诗意的教学风格,还是那清晰的板块教学流程,像是一场盛宴,带给我们独特的享受。 《观舞记》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余老师安排两个板块:自读积累和美文品析。在第一个板块中,余老师首先出示几点要求,让学生在自读中勾画:比较难读的生字、雅致的两字词语、生动的四字短语、能够概括全文的话语。没有任何舞蹈视频辅助,有条不紊的词语教学,却带给学生真正意义的指导,学生汇报精彩而独到,给我们以震撼,引我们去思考。积累完成以后,多媒体展示出两行字:集体讨论,一起来发现《观舞记》中一篇微型的《观舞记》。在先后有六七个学生站起来发言——微型《观舞记》确定后,余老师进行对学生品析能力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每一段都好!”他说:“就一篇文章来分析他的每一段都好,其实是分析品味它的每一段的作用,这是最好层次的阅读,是精读!”学生在余老师的引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读书思考,先后有十几名学生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缓笔之美;烘托之美;详略之美;修辞之美;结构之美。至此, 学生在这节课上完成了词语的积累,关键句的掌握,修辞的妙用;结构的分析;点题、铺垫、烘托等手法的运用。两个板块自然衔接,没有做作,没有漏洞。整个教学流程中,余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自我努力效果,提示学生该如何去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去亲自感受课文的魅力。

余映潮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界的大师,他的板块式课堂教学给我们一线老师以方向指引,也切实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区各类优质课展示课,从不同文体谈谈板块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文言文教学,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市级教坛新星展示课,一年轻女教师执教《木兰诗》,整个教学流程这样安排:听读,明字音;再读,明大意;三读,辨详略;四读,品人物;五读,找修辞;六读,谈感受。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准了字音,读明了句意,读清了详略,读懂了人物,读到了修辞,读出了感受。一堂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的语文课,一节学生主动学习的文言文教学课,师有所获,生有所得。

二:现代文教学,阅读中提高素养

区优质课大赛,同样是年轻女教师,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安塞腰鼓》,按照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安排四个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文段,赏析语言;小组讨论,归纳主旨。比较精彩的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板块,该老师设计以不同的朗读目标进行引领,条理清晰,目标明确。读出音乐美——把握文章节奏;读出画面美——想象课文画面;读出力量美——评价安塞腰鼓;总结寻美——找出你的发现。激情的朗读中,学生们兴趣高涨,热情地参与每一项活动,积极地讨论每一个发现,听说读写,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诗歌教学,让课堂回归语文味

外出培训,老师们上示范课。齐鲁名师之一,我们的班长张华清老师,讲授王维的《使至塞上》,安排四个板块:吟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背读——积累语言;说读——飞扬神思。全诗的教学以朗读训练为线索,将习练过程切分为四步,逐个深入而又实实在在地解决诗歌教学的难度,角度精细,进程从容。没有多媒体辅助,没有煽情的解说,只是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结合在一起,利用已学的语文知识和已有的语文能力进行多功能的建构,于四个不同朗读形式的板块教学中点燃了语文的生命,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感受中华文化,感受祖国语言的意蕴。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味道。

总之,“板块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正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绽放着奇异的芬芳。《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板块式”课堂教学,正是在老师的引领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推荐第8篇:板块式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

板块式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

肥西县桃花工业园中心学校 李敏 联系电话 0551-68991780 摘要: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气质。余映潮先生提出的板块式教学正是因为它以“简化教学思路、注重言语积累、尊重学生发展”等教学理念受到一线教师的喜爱,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风景,一次语文味的回归。

关键词:板块式 简洁风格 言语发展 倡导自主 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语文味”的创立者程少堂提出。)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气质,也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一次回归。然而,我们在呼声高、盛况多的语文观摩课中看到的多是悖离语文味的课堂教学。余映潮先生提出的板块式教学之所以能受到一线教师的喜爱,正是因为它以“简化教学思路、注重言语积累、尊重学生发展”等教学理念有效地解决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追求简洁,塑就风格

时下很多的语文课让人听不懂,像一位摩登女郎,外表光鲜耀眼,云遮雾罩,就是看不出内涵何在。要么满堂读,要么满堂问,要么满堂演,教师看不懂,学生听不明白。怎么看,怎么不像语文课。究其原因,是教学无目标,内容一把抓,杂乱无章。 “板块式教学”重在提炼和重组,它不是简单地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几个板块。它需要教者具有深厚而扎实的语文素养,对教材设计的技艺,以及创新意识,深入浅出,针对性地分解与整合,做到心中有“标”,循序渐进,从而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繁冗拖沓的现象。

在教学《冰花》第二课时时,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激趣”和“阅读”两大目标,设计了“勇闯三关,复习旧知---研读课文,感悟美丽---创设情境,体验积累---引导质疑,体会文美”四个板块,带领学生在理解感悟并美读的基础上了解冰花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每一个板块就如同一节微型课,短小又不失精彩。板块与板块之间巧妙地过渡,使得教学结构清晰,环环相扣,没有多余的枝蔓,整个教学过程简单、有序、有效。大道至简,就是这个意思。

二、发展言语,回归本真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先生又指出:“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语文的工具性必然成为下层建筑的基础。

十年课改,我们收获了很多,然而,我们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又缺失了许多。我们的语文课堂被精美的课件、教者的激情所领跑,一节节看似完美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收获多少?有的学生甚至连一句话都不能表达完整,不会准确用词遣句,更不要谈什么写一段话。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脱离语言来讲人文,是一种多么空洞的说教。而“板块式”的核心就是“积累语言知识”,就是“老师将课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提炼出来,让学生扎扎实实的语言积累”。这一核心思想的提出正是给时下弃“工具性”从“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吹进一股语文风。

《花的勇气》一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教者运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依据课标理念、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具体学情等,设计成“初读,晓文章大意”、“细读,品言中之意”、“品读,悟言中之理”、“美读,感言中之情”四个学习板块。在板块二的学习过程中,教者以“语言”和“情感”为切入口,做了以下的处理:

1、默读课文,思考:①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因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 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思考、感悟、交流,提炼出课文的关键词,再还原到句子中,由整段到关键词,由词到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也感受到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语文重在言语,重在积累,重在表达,板块式教学以此为出发点,在课堂中带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实实在在地走了一个来回。

三、倡导自主,凸显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满堂言或满堂演已经适应不了学生的发展,低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交流,相互促进是必然之选。

板块式教学要求教师把功夫做在上课之前,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熟于心,运于行。这样,课堂中才能将知识够聚焦于板块,在每个小板块中给学生充盈的时间去思考、交流、总结,达到创新,真正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在教授《冰花》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冰花这一自然现象不了解,我设计了板块四:引导质疑,体会文美。

师过渡:冰花真美,但是它不是天上飞下来的,也不是水里游上来的,那它-----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课文中的小童和你们一样爱思考,读——

1、引导质疑,读“小童问妈妈… …来的?” 师: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指导读“妈妈笑了笑… …你的,”

3、师引导比较句子,体会语言的趣味性。(出示“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 …凝结而成的。” )

引导学生先谈谈喜欢的原因,再举例说说。

师:是呀,冬爷爷真好,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冰花,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给你们配上音乐。

4、配乐齐读课文。

启发,重于教育;创新,重于结果,这是教育的最初梦想。我们在向前走的过程,不妨回头望望:来路留下是什么脚印,也不妨想想: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

余映潮先生创设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在继承和发扬祖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同时,也立足于突破与创新,传统与时代的接轨,意在拨乱反正,删繁就简,真正让语文课堂散发出一股纯正的语文味。

推荐第9篇: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及其设计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及其设计策略初探

一、什么叫“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也叫“板块”,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思路,每个教学块板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若干个板块组合,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既丰富、全面,又实在、有效,对于科学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对于生动细腻地展现课堂艺术魅力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它和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开讲,一个段一个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

案例1:《论求知》

(一)读课文,识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消遣 装潢 运筹 偏执 愚鲁 挑剔 吹嘘

炫耀 揣摩 梗概 蒸馏 博学 狡黠 掩饰

(二)背课文,悟内涵

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如: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三)析课文,明技巧

(1)自读课文中重要的一个段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2)自主解决如下问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 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

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

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3)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四)用课文,练能力

(1)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如: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成偏执的书呆子。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学习之后,同学们自选内容,就“青春”(或“书”“ 时间”“奋斗”)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评析:

这个板块设计的特点是:内容朴实,流程清晰,层次分明,训练扎实。教师将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分为四个学习的板块,较完美地覆盖了教学内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了“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特色,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教学效果明显。

二、“板块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1.教学过程分出若干个“教学环节”,也即“板块”。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再到创造的逻辑顺序。 作用:

(1)有利于彰显教学特色

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2)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语文活动才能获得。那种一维的“讲一听”模式,只适合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充其量只能培养一点听的能力和记笔记的能力,不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维的“问一答”式的环状结构,培养的是一种应答性行为,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过多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阻塞。

在块状结构里,教学过程成“块”出现,教师除在指导和评价中占有少量时间外,大部分时间可由学生自己支配,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能力,又发展智力。 (3)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究动机驱使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得来的,发现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甚至探险的“自主学习”活动,变得十分必要。而板块式教学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有利于展开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已成为现代教学论的核心命题之一。学习过程就是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的总和。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注意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在块状的课堂教学结构里,要组织学生开展指向明确的连续的系统的“自主学习”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

(5)有利于开展全员参与的训练活动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训练,没有扎实的科学的训练,一切教学都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在多维的块状结构里,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因此使学生的的各种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迅速提高。

(6)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

三、如何确立教学的板块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所以,板块必须切合教学内容,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还好考虑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1、确立板块的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板块教学的内容。

案例2:《蜘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列表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蜘蛛聪明、有用等特点。

3、能通过语段对比,说出生动、平实的说明语言的作用。设计板块:

一,走进蜘蛛: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蜘蛛的?

(填表)

二、读懂蜘蛛:蜘蛛聪明在何处?有用在哪里?各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

(先圈点批注,再文字概括)

三、品味“蜘蛛”:阅读资料短文,比较与课文在语言上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

(2)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 案例3:《木兰诗》

(一)我说故事

按照故事情节划分故事的层次,并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二)评说人物

1、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人物性格)

2、假如你是木兰,十几年没见家人面了,见到家人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下面的对象,说一段话。(人物内心)

对爷娘:

对姐姐:

对弟弟:

(三)赏析语言

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富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句式的整齐,修辞的运用和描写的生动等方面。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明这样的语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探究发现

(1)木兰替父从军报效祖国,为什么功成名就却辞官还乡?

(2)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案例4:《孔乙己》

(一)孔乙己与“酒”

要求:同学们围绕“孔乙己”与“酒”自读课文,从课文的人物、场景、情节、结构等等方面读一读,写一写,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所得。

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作者设臵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表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 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

④在酒店里,他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同情和温暖。

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二)孔乙己的“偷”

要求:围绕“孔乙己”与“偷”自读课文,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写出自己的简短发言稿,以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①由“偷”引出“酒”。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

②由“偷”引出“笑”。偷——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 ③由“偷”引出“打”。偷——挨打的直接原因。

④由“偷”引出“情”。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孔乙己这个人。

要求:对孔乙己这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看法时最好有课文的依据,最好能说出一点儿道理。建议同学们进行“一句话人物短评”。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归纳:

①第一个层次,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真接认识

②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命运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的认识

③第三个层次,是从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 (3)根据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板块。 案例5:《春》 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找出课文中表达中心的句子并说出其含义。 3.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其作用。 4.说出文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具体表现。 5.说出本文是怎样围绕景物有层次地写景的。 6.能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7.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根据班级的学情和教情,除生字、生词放到课外预习中解决外,对其余6个目标整合优化,又可组合为三块:目标

2、目标

3、目标5为一块;目标

4、目标6为一块;目标7自成一块。在单位教学课时内,块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失之于碎;少至1块,就等于没有块。

然后按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块”序。一般讲,阅读的感知单元(阅读的内部视线焦点)越大,从整体上理解也就越快。选入教材的课文,文章的中心都较显现,学生通过直觉思维,一般也大致能体会。因此,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来安排“块”序。这样,三个教学块的顺序就为;

第一块 整体感知——目标

4、目标6,

1、说出文章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第二块 局部分析——目标

2、目标

3、目标5

2、分析文章如何有层次地写景的,并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中心的句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第三块 欣赏朗读——目标7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朗读感受

2、常见板块模式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一类文体有一类文体的特点,每位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其特定的教情和学情。要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并进行整合优化,由此形成相应的教学块,以此来确定“块”的量。图示如下:

“块”与“块”之间,要注意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以保证整体效应。常见的“块”与“块”之间的结构有三种:

1.并列式。各块之间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互不相扰,只有相承关系,没有相属关系。在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时适用。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板块1 教学目标2——板块2 教学目标3——板块3

2.层进式。各块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层与层之间是不断地加深和拓宽,如“理解——巩固——运用”。在教学内容比较少时适用。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板块1——板块2——板块3

3.混和式。是并列式和层进式的混合。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板块(1)——板块(2) 教学目标2——板块(1)——板块(2) 教学目标3——板块(1)——板块(2)

四、如何推进和连缀教学的板块

(一)有序

板块式教学结构由若干“板块”组合,但“板块”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简单地罗列的,它是有机整合的,当各板块按一定的“序”合理排列的时候,才能显现出简洁明快、清晰流畅的结构美。教学板块的“序”,主要表现在教学板块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主要包括板块的并列式逻辑关系和板块的层进式逻辑关系。

1、并列式 案例6:《七颗钻石》

板块一:读一读,读出童话的美感 板块二:品一品,品出童话的精妙 板块三:想一想,想出童话的留白

三个板块整饬分明,又自然舒展,分别从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奇妙的想像三个角度来解读课文,三个板块是并列共存的。但从板块的内在联系来看,“读一读”正是为“品一品”做好铺垫,而“品一品”又为更好地“想一想”做好了准备,因此又有一种层进的逻辑关系。

2、层进式 案例7:《台阶》

板块一:踏上台阶,初识父亲 板块二:凝望台阶,感悟父亲 板块三:回看台阶,探究父亲 板块四: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四个板块向我们展现了课堂教学的两条线和两个重点:台阶和父亲,台阶从踏上—凝望—回看—回忆,显示了解读文本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层次;父亲从走近—感悟—探究—描写,表现出对学生能力训练要求由低到高的逐步提升,表现出层进式的逻辑关系。

3、混合式 案例8:《勇气》

第一板块:心灵点击。(初步感知)

学生阅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文中讲的是怎样的勇气。 第二板块:真情告白。(理解情节)

1、“我的故事”

请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美国伞兵或法国妇女,紧扣文本,仔细揣摩,用第一人称将他(她)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我是一个法国妇女。一天早晨,我正在做早餐,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我是一个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空投的美国伞兵,可是我并没有在预定的地点着陆……

2、我想对他(她)说(理解心灵)

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你会被他们的许多精神所感染,此时此刻,你想对美国伞兵或法国妇女说些什么?

不同的板块设置,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但不变的是,板块的“有序”来自于对教材实实在在的把握,来自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对课文的有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能先将书读厚,再将它教薄,“以简驭繁”“举重若轻”。

(二)和谐

在课堂上,“板块”之间要有层次,但“板块”并不是机械地推进的,板块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几个板块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使整堂课流畅和谐。 1.注重过渡连缀 案例9:《勇气》

这堂课,老师围绕“故事”展开板块: 第一板块:老师讲一个二战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第二板块:学生读课文讲故事。(熟悉课文) 第三板块:细读片段,探究怎样写故事才能吸引读者更好地表现人物和主题。 第四板块:写一个小故事。

由“故事”连缀课堂,在内容上前后照应,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内在的“板块”毫无外在雕琢的匠气,整堂课浑然一体。

2.注重创设情境 案例10:《赵普》 在这堂课中,老师引进了“评书”这一课外资源,向学生介绍了“评书”这一传统表演艺术的特点,并让学生欣赏了《杯酒释兵权》评书表演片段。在此基础上,这堂课围绕“评书”创设情境,设计了如下板块:

板块一:播音室——读出故事味儿

板块二:演讲台——像评书一样表现人物 板块三:评书场——我来创作评书段子

整堂课在内容上由读—赏—创,形成了具有层次性的板块,但因借助“评书”这一表演艺术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整堂课一线贯穿,丝毫没有板块的停顿、分割的感觉,表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

(三)有效 1.巧用资源

板块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各板块犹如集成电路中的集成块,不同的组合形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作者介绍”这一内容为例,看板块设计的策略和艺术。

案例11:《七颗钻石》 第一板块:认识作者

老师由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并结合页下注释了解了作者的简单资料: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第四板块:走近作者 在理清了故事的情节、领悟了本文“爱心”的主题后,老师又设臵了“走近作者”这一板块,教师提供了作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对作者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并以托尔斯泰的名言“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作结,这样设计板块,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作者,而是借此进一步理解主题。

两个板块,两句名言,两次对作者的解读,遥相呼应,但没有停留在同一层面上,体现出一种递进的层次,借助对作者的认识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主题的升华,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板块的进深。

案例12:《阳关雪》

第一板块:“走近作者”

教师出示了关于作者的两段材料: 材料一: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内地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材料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在历史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寻找那些与自己有缘的灵魂。” “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 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余秋雨《文化苦旅》

第二板块:讨论探究

请学生阅读《阳关雪》第1节,结合材料和课文,以余秋雨的身份说说:我更喜欢哪个简介?为什么?

这一板块辐射到整堂课,一举三得:①帮助学生了解作者;②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③帮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调。如果仅在导入中介绍作者,或在结尾处作为总结,都不可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案例13:《我的母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集中地介绍作者的生平情况,但文中有两次对作者情况的补充介绍:

“解读母亲”板块:家里没有米下锅,„„当时不知道这就是穷的景象,只诧异着母亲的脸何以那样苍白,„„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教师的每月束修已加到十二元,算增加了三倍。

“读懂作者”板块:1937年,因所谓“抗日罪”被捕的邹韬奋在牢狱中仍然奋笔疾书,„„邹韬奋想到自己的一切最初都是由母亲赋予的,„„母亲已早逝,„„只有为民族、为人尽力多做一点事,才算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告慰与报答,„„他在《经历》一书的扉页上挥笔写下一句话——“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前者帮助学生领会母亲见“我”挨打,一边哭一边说“打得好”这一复杂的情感,后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作者介绍成为板块之间的“粘连剂”,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认识作者的过程,而作者介绍又适时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相辅相成。

以上三例,“作者简介”在课堂中的不同位置便引起了其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板块之间应讲究先后顺序、轻重关系、快慢节奏等等的合理安排和结构优化,这样教学板块才能清晰、高效。

案例13:《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1)一读,给文章加副标题

(2)二读, 将文中小标题改为对称的句子

高贵的中国银行大厦,顶级的美籍华人建造; 远渡重洋赴美求学,奠定基础初露头角

多变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民族情怀; 贝聿铭享誉美国,中国心根系家乡 (3)三读,为贝聿铭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了解人物思想内涵 (4)四读,拟写名言,要求阐明华夏文化魅力何在。 2.提炼问题

一篇文章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也可用多种方法,但如果头绪太多,板块琐碎,犹如蜻蜓点水,学生学得越肤浅,因此一堂课的教学板块宜精不宜多,3~4个最宜。而板块“主问题”,犹如在纷繁复杂中占据一个制高点,将问题筛选、整合、优化,往往入口小,但覆盖面广、牵引度深,使课堂内容精练、高效。

案例14:《背影》

整体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片段:1.文章哪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这件事,找出来读一读。

2.作者是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背影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写。

拓展迁移:用截取法描写父母为你做过的一件事。

《背影》是一篇经典美文,可以发散的角度很多,内容也很广,老师只精读一段,提出一个主问题,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学生可以轻易从文中找到:外貌(黑布小帽、深青布棉袍)、动作(攀、缩、倾等),但父亲为何如此穿着(颜色、材质)、为何动作如此缓慢而蹒跚,学生便须阅读上下文,联系父亲的身体状况、当时的家境、写作背景等等,在一步步的解读中理解父亲的形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15:《窗》

第一板块:理清情节。 第二板块:探究问题

1、不靠窗病人的恶的念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找出表现不靠窗病人心理活动的三个关键句)

2、如果当时他把这几句话说出了,你觉得他会带着怎样的感情、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

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围绕三个句子进行句意的比较、感情的揣摩、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逐渐领会恶念的产生、发展以致变成恶行的过程,抓住一个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对文本的解读深入而有效。

3、注重训练 案例16:《济南的冬天》 第一板块:感知

“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温晴) 第二板块:欣赏

下面四个比喻中,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空灵的蓝水晶”。 第三板块:探究

(阅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回答) 1.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2 .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用“划分”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精美的结构。 4.说说“顶”字、“镶”字为什么用得好。

5.(选做)还可以说说你发现的这段文字的一个美妙之处。

第一板块是整体阅读,第二板块是强调深化,第三板块就是精读研讨。层次深入的分析文本,始终紧扣语文训练。 案例17:《林中小溪》

(1)读课文,在小溪前加修饰语(2)读段落,改写成一首小诗(3)品课文,领悟内涵写哲理句(4)改课文,以小溪口吻写《我的追求》 案例18:《纪念白求恩》:

(1)感知一篇——找出体现白求恩精神的句子,任何说出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叙议结合)

(2)精读一节——找出哪些词语是有贬义色彩的,在句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在说明道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背诵一段——在5分钟内,自选一段尝试背诵。 案例19:《多一些宽容》

板块一:析论据

(1)用简要的话归纳文章的论据,分析这些论据的特点(主要是理论论据) (2)再读《宽容是一种美德》,分析这些论据的特点,并用一句话归纳文章所用的论据(主要是事例论据)

板块二:用论据

(1)运用两篇文章中的有关论据及关键语句进行劝说训练

(2)如果要将《宽》中的论据放到《多》文中,那些可以放,那些不可以,可以放的话该如何组织语言。(写出来)

板块三;评论据

谈体会,运用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时,都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效果和作用。

4、设计活动 案例20:《威尼斯商人》

(1)速度课文,重拟标题《善与恶》《智斗异教徒》《灵魂的考问》 (2)撰写对联,评价人物。给夏洛克和鲍西亚作出评价。

安东尼助友成婚借款三千引出契约纠纷; ; 。 (夏洛克心怀仇恨割肉一磅实属自酿苦果;鲍西亚胸有成竹巧设陷井力挽被动大局)

(3)撰写预案,角色朗读——分析角色性格,设计朗读语气语调等 (4)再读探究,揣摩语言——小论文:鲍西亚或者夏洛克语言的特点 案例21:《峡江寺飞泉亭记》

(1)感知课文——朗读文章,说说峡江寺飞泉亭景色美在何处。 (2)扮演导游——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怎么介绍这里的美景。 (2)拟写对联——美中有不足,请你为飞泉亭拟一则对联。

(3)锦上添花——假如你是园林设计师,请为峡江寺增添一些景点。 (4)开听证话——如果你是旅游局长,说说增添的景点是否合适。依据文本阐明理由。 案例22:《越巫》

(1)基础知识大比拼:看谁记得牢——字词理解 (2)故事擂台赛:看谁说得好——内容理解

(3)挑战法官:越巫之死谁之错?——内涵理解 (4)再读故事《板桥三娘子》,比较两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构思理解 案例23:《往事依依》

(1)探访名师金色年华——《于漪生活小档案》 (2)探寻名师文学足迹——《于漪赠言》 (3)探讨名师成长原因——《我眼中的语文书》

五、板块式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第一,教学目标是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所有的板块都必须始终围绕目标展开,每一个板块可以完成一个目标,也可以在一个板块内完成两个目标,也可以用几个板块完成一个目标,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置和调整。

第二,文体把握是依据

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

第三,文本解读是主线

板块教学的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所以,板块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文本展开,不能游离于文本搞不着边际的花架子,正看不中用。

第四,能力训练是宗旨

板块教学强调的是能力训练,所以,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不能局限于,或者满足于讲清文本,还必须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五,语言品味是重点

语文课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是感悟研究语言的学科,所以,语言的训练必须成为语文课的显著特色,千万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或其他什么课等。

第六,提升效益是目的 进行板块教学,必须以提升效益为目的,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当然,也要提高语文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板块教学才有生命力,才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板块式教学设计植根于学生实际,着眼于教学实际,着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革新,又是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着力体现,既实用、又灵活,既简洁、又丰满,既清晰、又有深度,既朴实、又很精细,既有很强的操作性、又可呈现独特鲜明的个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有它长久的生命力。

优秀案例赏析:

《卖油翁》教学简案。

教学板块:四读 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

导入,初读课文。(约6分钟)

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

②学生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 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译文 (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 ②学生自读自译。

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④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⑤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⑥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析文句。(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语调的轻重。

②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 教师示范:“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对自己的欣赏。

学生们发言,老师点拨。如: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这句话有两层,写了陈尧咨的一次活动,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卖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写卖油翁看射箭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示他对陈尧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这就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臵了悬念。 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品字词。(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

②请同学们用“ 用得好,写出了 ”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

“睨”和“微颔”用得好,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

“忿然”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恼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

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用得好——它们反复出现,借卖油翁之口点出了事物的真谛,也表现了卖油翁的谦逊与朴实。 第四个教学板块:读课文 说感受。(约8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同桌交流互评。

②同学们就“感受”进行发言准备。句式:读完这篇短文,我懂得了 道理。

③学生发言,老师评点。

评析: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双线结构,内容精细。“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中的小板块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教学的过程显得严整而又细腻,表现出一定的结构之美和造型之美。

由于需要“读”与“说”,便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由于小板块的细致划分且学习要求与角度的变化,学生能够读得起来,也能够说得起来,整个教程同样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一块一块地来落实”,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推荐第10篇:浅谈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各种理念纷繁出新的当下,我们冷静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①目标不明。从内容到内容,过度关注人文性,片面依赖教参上的目标,结果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②开放不够。课堂中,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有效彰显,更不要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③起点失真。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感悟,从零起点开始教学,阅读期待无法有效调动,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命的灵动。④容量不足。单纯指向品词析句,对言语的表达、文章谋篇布局、相关内容的拓展、读与写的结合等则略显苍白。上述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充满生命灵动、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们认为,“自主互动”理念下的“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简称板块教学)是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而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板块式教学”内涵界定及其价值意义

“板块式教学”就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思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教者必然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高效提炼,“炼”就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

2.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迈开了扎实的一步。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而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成为了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了魅力与生命的活力。

3.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其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其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板块层进式的教学造型。一般一课2-3个板块,不宜过多。

4.由于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方案的水平,。

5.教学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内涵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文体或多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二、“板块式教学”板块设定思考及举隅

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板块,是板块式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永恒追求。制定板块时,应该依据文体、年段、语体等情况综合考虑,下面就以文体为例,综合年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谈板块的设定。

⑴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教学 《莫高窟》的教学板块设计:

①读美文:速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思。②集美词:请同学们圈出文中的美词、雅词,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爱好,积累词语,将他们抄写在笔记本上。③学美句: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段式、句式,师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式,请同学们自由学用一两种句式。④背美段:教师指出这一课的抒情段写得特别好,要求每位同学背诵一至二段。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的教学,老师从三个板块进行:

①扣词入文,感受高原恶劣;②品词析句,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③言意兼得,抒发内心感悟。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教学过程清新自然,环节之间层层推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情智的提升,更在课堂上获得了自主的体验、合作的愉悦。

⑵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教学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板块设计:

①扣题入文, 感受技艺之“神”,姥姥之“心”;②品词析句,体会祖孙之“情”,邻里之“谊”;③言意兼得,抒发感激之“意”,怀念之“情”。

整节课生动、传情、诗意。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教师以“情”为纽带,唤起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让课文的情感既感 染教师又感染学生,形成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的情感场。 《推敲》教学创意:①品读推敲,领悟故事魅力 ;②品评人物,感受人物品质;③斟词酌句,体会汉字奇妙。

这个创意将课文阅读活动切分为品读、品析、积累三个主要板块,凸现出“语气”、“心情”、“画面”三个教学抓手,线条简洁,内容厚实,语文学习的味 道浓郁。

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

《学与问》是苏教版十一册的一篇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全文按“摆出观点——列据析理——总结提升”的结构展开描述,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观点,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两位大学者的例子,循序渐进的向学生明确的摆出做学问要从“好问”开始,并且要把勤学好问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根据说理性课文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三个板块,①速读课文——明理;②品读课文——明例;③内化课文——说理。教者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在板块式教学的引领下,注重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悟、读说、读写相结合,努力简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⑷韵文类文章的教学

韵文,即跟“散文”相对,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歌、赋等。 韵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诵读”。韵文节奏鲜明,音韵铿锵,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使学生感受韵文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其次,用想象法培养朗读中的语感。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韵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清平乐 村居》这首宋词,以极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全词46个字,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几百年来脍炙人口。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与词人的妙笔之美融为一体。教者在备课时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三个教学板块:① 巧解“媚”字,入境;②畅说“美”话,入情;③体悟“醉”情,入心。教师首先通过对“媚”字创造性的解读,引导学生从形象上去感受那种美,再加上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现,让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美好境界之中。文中的一个“媚”字,不仅把老两口互相喜爱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同时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媚”、“美”不光在读音上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字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环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儿子勤劳孝顺、可爱之美,各得其所之美,和谐之美。哪一种美不让人沉醉?以上这个片段通过:解“媚”字——说“美”话——悟“醉”情,不仅让学生从形象上感受到美、发现了美,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那种和谐之美有一种向往和追求。

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安排不要老是千“课”一面,不要显得呆板和机械。同样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 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有时,同样的课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板块来推进教学。

三、“板块式教学”需厘清的两个关系

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创新与突破。它既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提倡走向生本的观摩评教,指出:课堂应是学堂;教本其实是学本;教路要考虑学路;教法应转化为学法;教艺更在乎学益。给语文课堂定向:学大于教;定位:因学设教;定序:顺学而导;定法:化学为教;定度:学会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发现时常会错过绝好的生成性资源!事实是,心中缺乏目标、生成往往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实践“板块式教学”时,特别要厘清以下几个关系。

1.板块教学与目标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

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高度,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简约精准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这个起点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无所作为,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等,而很少先去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或者说,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写在教案前头、置于课堂后面”。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解读这样的教材,需要我们抓住核心内容,有所轻重,有所舍弃。一位老师从教材的核心价值处进行取舍,抓住青海高原恶劣生存环境、一株柳神奇生长历程、这株柳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这三点制定简约精准的教学目标,由此设定了教学板块:扣词入文,感受高原恶劣;品词析句,体会柳树精神;言意兼得,抒发内心感悟。教学过程中,教者正是抓住这三点,通过这三个板块的逐层推进,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等形式,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品悟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定简约精准的教学目标为设定教学板块指明方向,教学板块的推进又为不断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2.板块教学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板块式教学”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

说更“苛刻”了。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表达、合作等及时引导点拨提升,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

⑴加强弹性预设,有效推进板块的实施。

“板块式教学”考虑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即“以学定教”,把工夫花在备教材、备学生上,要想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备教材,这是捕捉有价值生成的前提。只有加强弹性预设,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在实施板块时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⑵注重适时“介入”,有效点拨提升。

板块教学中课堂交流的完整性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对学生而言必定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交流。课堂交流中的教师语言,不能是长篇大论的越俎代庖,代替学生的自主讨论,要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有些“只言片语”;但又不能因为只言片语而引导不力,启发无方。这就要求片言只语必须言简意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的片言只语,使精心构思的产物,只是这样的构思不着痕迹,自然流畅。这样的只言片语体现在:⑴插问追索,学生作课堂交流时,常有表述不清,内容不全的状况,这时,教师便以插问得形式给学生帮助,这里的插问不是提问;⑵应合连接,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教师不宜喧宾夺主,无端打断学生,但又不能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无动于衷,而应当以简短的话语应和鼓励。⑶巧拨释疑,学生的课堂交流并不完全正确,有些内容别的学生未必完全听懂,这时教师就要以片言只语来作必要的点拨释疑;⑷点睛强调,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常常会有这样的状态,或内容芜杂,重点不清,或说了不少,不得要领,或还缺一点点„„,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点睛强调十分必要,或作概括,或提出要点,或补上重要一句;⑸期待暗示,对学生的发言时的中止,教师不应马上接腔帮助,应以期待暗示,鼓励学生说下去。因为说话间的中止,有时是学生的调整思路、自我控制。⑹提升评价,学生的交流,很可能出于平滑状态,教师必须随时作出评价,或矫正,或激励,或小结。教师的评价小结,对课堂交流的维系和深入以至于形成认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1篇:“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例谈

“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例谈

在阅读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的探讨与实践,我创造了两种实用的、得到专家和同行公认的教学技法。

一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板块式思路”。

一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本文重点谈我所创造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

1993年3月,我的系列论文“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开始在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上连载。第一篇文章就是评点上海市教研室徐振维老师的《<白毛女>选场》教学案例。在评点文字中,我提出了“主问题”的概念,同时提出来的,还有“板块式”这种说法。(见《中学语文》1993年第3期《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

我在评点中说道:

……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板块”,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板块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

再从四个“主问题”本身看,问题的设计极富特征。这四个问题,可称为“串问”或“顶针问”,四个问题一个接一个,涉及的内容一个比一个精细、深刻,似乎一气呵成,组成了完满的教学结构。

……

从此以后,“板块式”和“主问题”就成为我倾力、倾心的研究目标。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它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开讲,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

请看几个“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

1.课文《说“屏”》:

选几个词儿读一读

选几个句子说一说

选一个精段品一品

这是从“学生活动和能力训练”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2.课文《行路难》:

欣赏课文中的美句

解析课文中的难句

这是从“课文理解”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3.课文《泥人张》:

学习活动之一:概说课文

学习活动之二:细品课文

这是从“教材处理”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4.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阅读欣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阅读欣赏《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阅读欣赏《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这是从“开发资源”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自读课文:我们读懂了什么

讲读课文: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这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6.《云南的歌会》:

话题一:《云南的歌会》的结构层次美在哪里?

话题二:《云南的歌会》的民风民俗美在哪里?

话题三:《云南的歌会》的描写片段美在哪里?

这是从“主问题”设计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从以上教学思路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板块式”思路的比较明显的特点:

1.简洁,实用,好用。教学过程非常清晰,非常有序。能够十分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绪不清的问题。

2.课堂教学明晰地表现出“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教学态势。“块”与“块”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3.由于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

4.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就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创意的水平。

5.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的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6.教学过程中因为“板块”的清晰存在而容易协调教学节奏,能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得到鲜明的表现。

7.实际教学之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内涵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各种文体或各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8.以鲜明的逻辑步骤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

可以说,“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对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而言,“板块式”思路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创新,是一种很有魅力的突破,是一种具有实力的挑战。

教学思路设计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果没有教学思路的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一片混沌。

“板块式”思路因为“简明”而可以成为大面积上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首选。其操作要领如下:

1.从“线条简洁”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线条简洁”的主要特点是,一个课或者是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活动的角度非常清晰但教学的步骤又不是很多。

如《最后一课》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两个重要的教学“板块”组成:

课文品读之一:文意把握

课文品读之二:片段欣赏

这一节课立足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课文。板块一“文意把握”是“面”,板块二片段欣赏是“点”。全文的教学点面结合,既整体式地了解课文内容与情节,又集中力量欣赏最美的片段,从而达到“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思路的设计应该确保在“清晰”前提下的“重点突出”。或者是某一个教学步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予更多的时间;或者是大多数的教学步骤都关涉到某个教学内容,以显现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的主体内容就显现得相当精彩:

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这个教例的思路是清晰的,是“板块式”的,同时又表现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视点集中在“课文脉络”之上,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和阅读技能训练。

3.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即给课文的教学有意地贴切地假设一种教学的情景,但同样的,这个课的教学又是步骤清晰、线条简洁的。

如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七颗钻石》的创新设计:

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

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

这个课例思路清晰,让学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第二板块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块主要是表达。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雅的教学情景及浓郁的情境氛围中进行灵动的、多种感官并用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让教学过程清新明朗,诗意浓郁,别具一格。

4.从“活动充分”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应是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要义,是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和教学技艺成熟的标志。根据“学生活动充分”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可以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

如《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创意。

课堂活动之一:整体感受课文,积累课中语汇

课堂活动之二:实践阅读方法,认识说明对象

课堂活动之三:品味课文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这个课例鲜明地表现了“学生活动充分”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地占有了课堂学习的时间,并进行着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实在是“美”,真正是“实”。

……

总之,“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除了一个“课”之外,它可以“小”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它也可以“大”用到一个单元之中,使这个单元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添光彩。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教科院]

第12篇:板块式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浅析

摘要:“板块”是指课文中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由问题情境形成的结构大部件,“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即个人自学整理,小组切磋研究,全班交流评议。教师则相机诱导点拨,落实训练。所以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按照“注重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来执教那“依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文佳作,使之成为传播美的信息的载体。在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自然帮助学生进入审美的客体,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意蕴,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的弊端之一是细剖细磨式的讲解。一篇颇有魅力的作品,一经详尽分解,顿失滋味了。肢解性讲析课文,打破了文章的整体美感。学生心目中,有零碎的字词,有割离的句子,有机械的段意,也有刻意总结出来的中心思想,却没有作品本身,没有对作品中理趣与语言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美的切实感觉,所有摄入的语言符号,不是经过自己的感知印象、整体品悟而生成对作品的高层次理解,而是停留在语言段落本身。我感到在阅读教学中,决不能抛开学生的第一体悟去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都必须以把握文意为目标,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收获回到领悟文意,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智哲思的精华,由此我们提出了板块式教学模式。 “板块”是指课文中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由问题情境形成的结构大部件,“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即个人自学整理,小组切磋研究,全班交流评议。教师则相机诱导点拨,落实训练。所以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按照“注重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来执教那“依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文佳作,使之成为传播美的信息的载体。在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自然帮助学生进入审美的客体,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意蕴,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一、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二、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根据散文作品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1、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2、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3、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4、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背影》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第二教学板块──朗读说“概括”的话。 第三教学板块──选读说“理解”的话。 第四教学板块──寻读说“发现”的话。 第五教学板块──品读说“质疑”的话。 第六教学板块──阅读体验,归纳小结。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板块式”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部曲,即一般用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前几个板块拉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或综合,或比较,或提炼,或引申,毕现教学用意、课文主旨、文章亮点。从“碰撞”中产生出几个单独板块所不可能包含的更深一层的东西,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一个开放性环节,为学生创设质疑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以此整合各个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思想相互碰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通过彼此的交流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使教学视点更集中,教学思路更独特,教学板块更有层次感,因为这最后的“碰撞”能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一种意蕴无尽、悠长绵远的感觉,能掀起又一个教学高潮。

三、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背影》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感──练”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感: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练:给学生一个借鉴创作的体验。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不容回避的是,“板块式”思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了教师的设计思路,体现着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带有倾向性的认识,体现出教师的个人意志。且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限定了思考的范围和活动的领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阅读文本的自由。事实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个性化的。一旦享有学习的自主权,必能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正确、适度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并把它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

杜桂明

第13篇: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症结在违背了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板块式阅读教学”就是力矫此弊的一剂良方,本文从基本内涵、鲜明特征、操作策略、实践意义对“板块式阅读教学”进行简要阐述,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大家对我们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板块式阅读教学

内涵

特征

策略

意义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模式,或者说一种教学思路。那么,到底什么是“板块式教学”?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①]

成功实施“板块式教学”有个前提,那就是按照“板块式教学”的要求,进行“板块式”设计,而一份好的“板块式”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文文本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内容的裁剪取舍、对教学过程的巧妙安排之上。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这个过程远比课堂上的40分钟、80分钟要漫长,比课堂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故而,余映潮先生称之为“板块式教学思路”,可见余映潮先生十分重视课前的设计。

“板块式教学”在中学语文界得到了广泛认同,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评价说: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②]目前,“板块式教学”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应用。故而,笔者称之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板块式教学”的应用目前多在阅读教学当中,至于在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能否加以应用,尚未见相关文献。“板块式教学”创始人余映潮先生的教学实践以往多在中学阶段,现在也覆盖到了小学阶段,且效果明显。同时,余映潮先生也指导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着“板块式教学”探索,故本文将探讨的范围限定为“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

为了直观起见,笔者先举一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块式教学设计: 板块一:理解一个句子

在文中找出一个能解释题目意思的句子。

板块二:复述一个故事

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板块三:加深一种体会

结合三个精彩故事对应说说题目的意思。 板块四:掌握一个绝招

揣摩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绝招”。 板块五:摘抄一个警句

摘抄一个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的警句。

全文教学分为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内容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从理解到复述、体会、揣摩、摘抄,步步深入,扎实有效。

二、“板块式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笔者发现“板块式阅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征:

第一、教学的明确性。“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什么?是阅读能力!

但是,我们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却目标庞杂,淹没甚至遗忘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教课文”的阶段,一篇课文的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这篇课文读懂而已,也就是说,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只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至于“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我是怎样读懂的”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完全不去理会。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十分缓慢,严重制约了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提高。

“板块式阅读教学”与之截然不同,“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大多数由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构成,学生能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一步步获得阅读的本领。例如,笔者设计的《难忘的启蒙》教学板块:

学习活动一:说一个句子——这是一篇

文章。

学习活动二:讲一个故事——从文中选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习活动三:品一个句段——品析文中一个特殊的句子或段落。 学习活动四:提一个问题——独立思考提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习活动五:学一种方法——总结一种我们可借鉴的写作方法。 不难看出,这五个板块均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同时,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此外,学生还能主动从课文中总结出相关的写作知识和方法。

第二、教学的有序性。但凡听过“板块式阅读教学”的老师都会给予这样的评价:教路十分清晰!其实,不仅听课老师如此,课堂上学生的感觉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设计,十分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教学内容“一块一块地来落实”,所以听者轻松,教者从容,学习者愉快。

如,笔者执教《奴隶英雄》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读课文,初识剧本 读课文,讲讲故事 读课文,说说人物 读课文,品品技巧 读课文,演演剧本

教学从比较剧本和其他文体的区别开始,接着,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然后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命运,明白起义原因,最后品析技巧、表演剧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的生动性。传统的阅读教学,为什么很难吸引学生?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通过问答、对话、讨论,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教学手段有限,课堂时间大多被“串讲串问”“串问串答”充斥,而且教师忽视学情,提问没有思维含量,学生不感兴趣;三是课堂节奏板滞,缺少变化,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

“板块式阅读教学”恰好与之相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其一,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有对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探究,不仅对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还有对精妙语段的积累背诵,不仅有对作者观点的辨析争论,还有所学知识的现场运用;其二,教学手段丰富,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其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每个板块都经过精心设计,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挑战,教学节奏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思维的兴奋点上,学得投入,学得开心。

第四、教学的高效性。“板块式阅读教学”在裁剪教学内容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懂了的就不要再讲,学生自己能弄懂的老师尽量少讲,教师的点拨一定做到“点在难处,拨在惑时”。所以节约了时间,腾出了空间,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学效率之高,是传统阅读教学难以企及的。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掌声》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1)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女孩?(2)后来又变成怎样了呢?(3)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4)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5)她会想些什么呢?(6)小英已经失去了信心,可是,后来,她变了,变得怎样?(7)(针对文中一个省略号)这是什么?(8)还干什么?(9)为小英的变化而高兴,想不想知道为什么?(10)是什么原因?(11)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12)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13)大家为什么给小英热烈而持久的掌声?(14)哪个词最能表现她走路艰难?(15)掌声里包含着鼓励、支持,小英听懂了吗?(16)小英讲完故事,同学们又给她掌声,这次是什么样的掌声?(17) 小英听了,有很多话想对大家说,她想说什么?(18)你得到过掌声吗?(19)你给过别人掌声吗?(20)你想把掌声送给谁?

大家对这样的提问应该不陌生吧?那么,这样的课堂,会生动吗?会高效吗?同样是理解课文,我们不妨设计这样一个说话训练的板块:

(1)

给了

掌声。

(2)

时,

给了

掌声。

(3)

时,

给了

的掌声。

(4)

时,

给了

的掌声,小英

(5)原来,掌声里有

原本需要花近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顺利完成,而且没有老师的串讲串问,学生自己通过充分读书、思考,接受一次次挑战,学习兴趣始终那么高昂。更难得的是,大量时间被节约出来,用以开展其他学习活动。这,就是“板块式阅读教学”高效之秘诀所在!

三、“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

板块式教学思路是灵动的,这种灵动表现在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异之上,所以,“板块式”三个字看起来好像很“板块”,实际上千姿百态,实际上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教学内容整合的技术或者说艺术。因此,要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好“板块式”,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以下策略:

第一、深入解读文本。这里的解读文本,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读者读懂文本的内容,还要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读懂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法,更要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对文本内容加以归类整理,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撰写文本赏析文章。下面便是笔者设计《桥》一课教学方案前解读文本后写下的赏析文字:

这篇小小说能在短短五百四十二字的篇幅内,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击节赞叹!

一、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渲染出极恐怖的环境。“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开篇两个自然段,短短39个字,就把我们带到那个可怕的情境中。随后,又有四次写到洪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告诉我们情况越来越危急,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生存的机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环境渲染,着墨不多,却一步步烘托出人物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此外,全文段落多达27个,每段文字却都很少,同样意在表现当时紧张的气氛和节奏,以突出当时情形的危急。

二、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刻画出高大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老汉的刻画,紧紧抓住了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个神态描写的比喻句,分别表现出老汉当时的镇定、愤怒;“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这是文中老汉所有的语言,简洁明确,铿锵有力,富有个性,对群众的爱、对少数自私的共产党员的不满,界限分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意味深长,使得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三、作者用曲折的情节不断深化文章的主题。“文似看山喜不平”,作为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是如此。在不到600字的狭小空间里,作者竟也能做到“尺水兴波”,让读者的心一次次被揪起来,从而一步步加深对老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也因此得到一步步深化。且看小说的一波三折:人们惊慌失措,奔向救命的木桥,“死亡逼近”“100多号人”,“窄窄的木桥”,求生的本能让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大家都知道:早一秒过去,就多一点生的希望,持一秒过去,就多一分死的威胁,而一起拥上桥,则必定是桥毁人亡!怎么办?老汉出现了!他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这是第一折。接下来,有党员不愿意留在后面,高喊“党员也是人”,挑战老汉的命令,老汉坚决予以回击,这是第二折;没想到,还是有党员企图“插队”,被老汉制止,这是第三折;最后过桥的老汉和“插队党员”竟然互相推让,结果都被洪水卷走,这是第四折„„

四、作品巧妙的结尾震撼读者的心灵。读到故事结尾,我们才明白,原来老汉和那个小伙子竟然是父子关系!在儿子插队企图早点过桥时,老汉却是那么冷酷无情!如果那个小伙子是一个跟老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党员,我们对老汉的行为尚能理解;可那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父亲对儿子如此不通情理,实在让人接受不了!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难道父亲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吗?接下来,老汉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活下去,对儿子吼道“少废话,快走”并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他是爱孩子的!但是,为什么老汉爱孩子却还要把儿子揪出来呢?那是因为:在群众和儿子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那是因为:他和儿子都是共产党员!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小小说的魅力得以更好地彰显。

五、作者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准确的用词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有:“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形容雨大;“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形容山洪之凶猛;“他像一座山。”形容老汉之坚定;“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形容老汉之凶狠。拟人句有:“村庄惊醒了。”写当时情形之混乱;“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写桥在洪水冲击下,不堪重负,即将倒塌。拟物句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将洪水当做可怕的猛兽、妖魔来写,表现出情况的危急,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六、文中准确的用词堪称典范,如动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一句中这个“揪”字就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老汉情感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老汉的两次“吼”,内含却不相同,第一次是愤怒地吼,对儿子的表现十分不满;第二次是关心地吼,希望儿子能尽快逃脱洪水的魔掌。“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句中的“推”和前面的“揪”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孩子的爱全部浓缩在这一个字之中。

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入的文本解读,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时能做到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第二、恰当裁剪内容。“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内核是教学内容的选点,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所以,没有对教材、对课文的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即使用的是“板块式”,也只是会显得比较地表面化、程式化,好像在演示一种模式一样。尤其要注意的是,并非我们解读出的一切都必须安排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对解读的结果还要进行恰当裁剪,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怎样裁剪内容为恰当呢?衡量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这些内容能否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就应该留下,对培养学生能力帮助不大的,就应该舍去。现在,语文课堂上对文本内容的过多过深的分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毫无意义的,理应大胆裁剪掉。比如,有位名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不能不说该名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刻的,乃至深刻到了文化的高度。但是,在课堂上,该名师将自己解读到的一切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最后,学生被动“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小女孩的死去真的是很幸福的,因为外国人信奉基督教,他们相信有上帝,小女孩是到了上帝那儿去了的!这样的教学只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

还是拿《桥》这课来说,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发现该文的情节十分曲折,这是文章表达的一大特色,但是,笔者在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情后,对这一点做了大胆舍弃。说到文章的修辞方法,笔者将常见的“比喻”“拟人”放在了一边,而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了“拟物”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这样的取舍、裁剪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学生学有所获。

第三、巧妙安排活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本质上是由学生的活动组成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构不成“板块”,自然也就不成其为“板块式阅读教学”了。但是,并非所有的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板块时要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趣味与否,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比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文中关于凤辣子打扮和外貌的描写很难读好,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朗读”板块:

一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髻, 绾着钗;

项上戴着圈; 裙边系着佩; 身上穿着袄, 外罩褂; 下着裙。 一双眼, 两弯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起笑先闻。

二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攒珠髻, 绾着挂珠钗;

项上戴着璎珞圈; 裙边系着玫瑰佩; 身上穿着窄褃袄, 外罩银鼠褂; 下着洋绉裙。 一双丹凤眼, 两弯柳叶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起笑先闻。

三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 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起笑先闻。

经过三次趣味朗读,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也读出了人物形象。学生当初拿到课文后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当我们打着节拍读的时候,学生更是乐此不疲。读着读着,学生居然能把这段文字背下来了,同时,被作者曹雪芹的高超写作技巧深深折服!

第四、精心组织教学。“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相对而言比传统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要容易得多,因为,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从大量的“预设”中解放出来了,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上来。

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中,需要教师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注意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并及时给予回应;二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点拨和帮助,比如,教师适当的示范;三是每个板块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本板块的小结并做好两个板块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四是注意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做到动静结合、松弛有度。

四、“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板块式阅读教学”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而言,实践意义非同一般,不仅在于能矫正传统阅读教学的诸多弊端,更在于能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板块式阅读教学”几乎所有的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抛弃了教师的串讲串问,去掉了师生间无效的“对话”,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完全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阅读、思考、表达、赏析、揣摩、背诵,甚而辩论、创作、表演„„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块式阅读教学”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潜能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得以释放,学生总是在老师引导下、在同伴帮助下,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探险”——因为几乎所有的活动板块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而学生偏偏就喜欢这种挑战!于是,学生不断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成天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唠叨,在自己的已有水平上徘徊,重复那些丝毫不用思维参与的机械练习。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便爱上语文,迷上语文,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

第三、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证明,“板块式阅读教学”突出的就是“语文的问题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突出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很好地将这些基本理念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专业化程度极低,随便从网上复制一份教案,随便换一个非语文学科的老师,都能上得像模像样。“板块式阅读教学”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来完成每篇课文的教学,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文献,《教师教学用书》也完全满足不了“板块式阅读教学”的需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没有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整合,没有对活动板块的精心设计,是没法上出一节质量上乘的“板块式阅读教学”课来的。因此,“板块式阅读教学”促使老师们从解读教材和设计教程这两个基本方面磨练自己,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就教学内容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内容至上的窠臼,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加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变“教课文”为“教阅读”。

就教学形式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串讲串问的羁绊,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就教学过程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沉闷压抑的阴影,更加在乎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精神愉悦的程度,真正变“学习苦”为“学习乐”。

“板块式阅读教学”绝对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但一定是十分有效地教学,愿“板块式阅读教学”之花早日盛开在我们更多的语文课堂上!

第14篇: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让学生主动走向成长

鹿寨县鹿寨镇第四小学

李益萍

通过4年多“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告诉我:参与,能让学生主动走向成长。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大胆参与学习,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一、让每个学生都懂得“参与式”教学的内含

首先告诉学生“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给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方式的训练。

1.规则—约定的训练;2.发言—倾听的训练3.小组合作的训练 让学生懂得这些学习方式训练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三、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

学生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旧的观念传统看法以及某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果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或用重复的办法绝对是难以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的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就会去思考,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想法,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

自主探究是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结束语)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第15篇: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与探索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梁原学区杜家沟小学

杜秀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而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首要的问题是大力开展创新性教育。学校开展创新性教育,无论从时间或空间来说,课堂教学是占据绝对重要地位的。教学中我实践了“学前诊断补偿—问题情景导入—自学讨论指导—精讲释疑归纳—知识迁移应用—小结作业反馈—实践创新”的课堂教学特色,改变了过去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一、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阐释

1、学前诊断补偿

此环节关键是设计好诊断性试题。诊断性试题的设计要与学习的新知识密切相关,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反馈诊断中发现缺漏和错误,并及时补救补偿,因而建立新的认知前提,为导入新课铺路搭桥。学前诊断补偿时,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提问、讨论、讲演、诊断性试题测试等。

2、问题情景导入

创新人才的一个最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观点的出现,往往是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思维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而最佳心态的形成是诱发创造力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在学

1习中有一种宽松感、新奇感和成就感,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形成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机制。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教学中,要精心地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提出问题,充分活跃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3、自学讨论指导

经过上一步的猜想,学生在“疑”而“不解”的情况下,迫切的希望知道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明确三个要点:⑴按什么顺序看?一般按由总到分,或总分总。⑵看哪些内容?既要看课本上内容,也要看分析问题的过程。⑶怎么看?经常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理出课文结构、找出重点,鼓励学生多提疑点。鼓励学生多联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学生不仅钻研了教材,主动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读书这一受用终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自学完成后,再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疑点,教师适时地巡视指导。进一步做到自己领悟知识。其中分组讨论,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变成了多向、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但可以自主地获得有关信息,而且思维能够受到启发,学会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习过过程也变成了主动探索的过程,从而较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从不同的日常实际例子中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4、精讲释疑归纳

2 自学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对学生困惑、存在争议的问题,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再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在点拨时,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逐步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这一步,即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5、知识迁移应用

学习知识的关键的于应用。传统的教学不太注意知识规律的发现过程。在这里采用精心设计题组,并列举事例,依照层层加码的构思,采用讲练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而有效地去解决问题,既应用了知识又从中总结了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使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得到了更有效的统一。

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题及创新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事例,使学生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的过程中既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又从中体会到使用知识的乐趣。从而形成对知识“学—用—学”的良性循环。

6、小结作业反馈

最后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点,并将所学的知识纳入整个教材建立的知识体系中,以便于存储、

3 提取和应用。同时教师要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题,及时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也是下一教学模式的开始,周而复始,良性循环。并有计划的安排课外社会调查作业,形式应灵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的主动性为原则。

二、此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特色

此教学中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自醒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实际上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

1、教学内容安排的最优化

原苏联教育科学博士尤〃康〃巴班斯基指出:“能使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集中到所学专题的最关键的观点和观念上,或者是教学进行的结果同时能激发和提高认识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认为是最有成效的。”以上教学结构在使学生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再自学讨论,提出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样既能将学生最感兴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明白,又能使教学结构最优化。

2、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教师在上述授课过程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可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单就授课内容而言,教师就是视不同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法。容易的内容由学生自学掌握;中等难度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讨论解决;对于重点和关键,教师启发诱导并重点讲解。此种教学设计,既可使不同层次的学

4 生得到适应,又可满足一些优秀学生加深拓广所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需要。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视具体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而定。只有适合各方面的因素,才是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3、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此种教学设计中,除包含教师的活动,还包含学生的活动,并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教学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然后集中一切精力探求所学内容,同时采用自学、讨论、提问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控制是学习过程最优化的最有力的保证。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各环节必须步步落实,承上启下,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改革的大方向,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向课堂要效益,必定会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找到一条新途径。

第16篇: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开展“学案式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通过听课、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我对“学案式教学”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化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化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化学课,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课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教师的无奈 家长对老师说 我的宝贝还小 你要用心教他 因为你是老师 领导对老师说 学生成绩不好 你要用心提高成绩

否则要下岗 政府对老师说 你们先好好干 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 法律规定的很快实现

学生对老师说 读书有什么用

像你没钱没势力 我就是不学 你又不能赶我回去 专家对老师说 要改善教学方法 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社会对老师说 你是园丁 你是蜡烛

教师是太阳系里最光辉的职业

老师说 我被家长责问得哑口无言 我被领导恐吓得连做噩梦 我被教师法骗得有冤难伸

我被学生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被专家羞辱得无地自容 我被社会捧上天后摔了个半死

捣蛋学生气死你, 野蛮家长打死你,

物价鞭子抽死你, 不涨工资穷死你, 竞聘上岗玩死你, 职称评定熬死你, 考试排名压死你, 教育改革累死你, 假期培训忙死你, 造假资料抄死你, 检查教案赶死你, 作业大山堆死你, 夏无空调热死你, 冬无炭火冻死你, 别人奖金吓死你, 福利二字想死你, 教育附加扣死你, 阳光工资欠死你, 光辉职业哄死你, 一生操劳病死你, 灵魂工程师夸死你, 公务员待遇骗死你

第17篇: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学案式教学”也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太谷参观学习后,我们努力摸索学习,对“学案式教学”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深知学案教学要坚持“放手”原则: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阅读,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与规律让学生概括,知识体系让学生构建。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可在实施运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自主”易变成自由”,学生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探究过程中,易说话,易做小动作。

二是“合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个学生真能代表四个人的真正想法吗?

三是“探究”的随意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开放周活动和片区教研活动,我听了几节课,从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感受颇深。

感受一:课堂很朴实

有些老师的课堂就像平时我们上课一样,几乎没有刻意为听课而准备的痕迹。在课堂中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学案授课。有复习提问,有导课、新授,有巩固练习等,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课堂目标,及时地利用学案巩固了所学知识。就好像走入自己的课堂一样。两位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运用学案,做到了三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通过讨论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没讲。

感受二:对学案导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些老师的学案导学课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始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顺序、有方法、有目标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异步学习、异步指导”。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导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释疑(以问题启发问题)——训练巩固。如此引导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惑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调动,“主动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特征。

通过这次活动我计划在今后的数学中合理利用学案进行教学,首先做到知识导学,先学后教;在学生进行自学检测、合作交流获得新知的同时适时对他们进行点拨,把完整的概念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使课堂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第18篇: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城西小学教师 周伟

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座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式的一律面朝前变为现在的餐桌式教学。刚开始的座位的变化让学生们感到新鲜而美好。在上课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的讨论探究着,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比以前提高很多,学习欲望也在不断的增强,课堂上不再是为了学习交流而让学生们下座位,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热烈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目前较为流行的是餐桌式教学,而且成了课改新模式。尝试毕竟是好事,凡事总有一个过程,教师们勇于尝试,精神可嘉,值得赞赏。 这种餐桌式教学似乎在不断的形成良性循环,但殊不知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感兴趣的科目表现为一种状态,而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又是另一种态度。再一个弊病就是学生的坐姿。为了形成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氛围,学生们的位置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六个学生为一组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形成了“U”形,中间两组的同学在上课时,看黑板还算顺当,可在讲台两侧的小组中,其内侧的学生看黑板时就得转过身或歪着脖子,如不这样,对看黑板上的内容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坐好,学生又要看老师在黑板上的演示,这给这两侧的同学无形之中带来了不便,有的同学上课本身注意力就不集中,也害怕老师注视他时的眼神,学生的这种坐法,无形中给了这些人给予了方便。他们想听时,就转过身认真听;不想听时,就做好装作是乖孩子。这就给这些孩子们增添了逃避学习的理由,不利于教学。

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三步导学+餐桌式生本课堂教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只有堂堂实践﹑日日反思,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我期待着这次课改之后,孩子们的素质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19篇: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仁小:张吉萍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目前较为流行的是餐桌式教学,而且成了课改新模式,几天来我校也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听课下来也颇感失望。尝试毕竟是好事,凡事总有一个过程,教师们勇于尝试,精神可嘉,值得赞赏。但几天听下来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1、怎么坐就能决定课堂的模式么?许多教师把学生分了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了一圈,课堂上老师主阵地还是讲台,学生侧着身子听课,即使是学生展示,好多环节也在讲台上,学生一节课最少也有15分钟是斜着身子,扭着脖子听课,一天下来,最少就有105分钟是这样坐着的,一周下来就有525分钟这样坐,将近十个小时呀。学生围成一圈确实便于小组合作和讨论,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眼斜背扭,这对学生的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2、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餐桌式就能解决吗?教学就要遵循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寻找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我认为不一定非坐成餐桌式,真正要思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

3、教学成绩才是硬道理,搞素质教育也要成绩。前几天,王副区长榆次区初中在教育质量分析会中也说,现场会开在好多学校,而好多开过现场会的学校成绩都在下滑,这又是什么原因?形式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效果更重要。

2015年12月20日

第20篇: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任景业教授认为好奇,好探究,好分享是人的天性,人的思维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因而提出了分享式教学思想。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供您参阅。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一:

4月12日,有幸聆听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学研讨会,并且观摩了两节课,接触到了分享式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构建规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个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依稀能够找出我们日常教学方式的影子,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如此的系统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他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增强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无裨益。

其次,它能够让学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与集体的智慧同取得一定的进步。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他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来引导学生在“无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学生偏离了方向,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然而,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我觉得只能是取其精华,借鉴使用。全盘的“拿来主义”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都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教无定法。但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的东西,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实践,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性,而对于需要学生感悟的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不以课文为例教给我们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那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的结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学生精读品味的,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进行操作呢?总之,当我们无法解决困惑的时候,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教学的方向。不过,对于任何有益的教学方式,都值得欣赏和学习,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许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会存在。而许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会存在的更好。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二:

12月27日,我参加了深圳福田区“汪颖(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特色教师工作室”复习课型展示与交流活动。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老师做了有关分享式教学的讲座,学习了独特的教学理念: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我也深深记住了分享式教学的前提是我们老师理解、欣赏、认可学生。

接着,听了天健小学张老师上了一节全新方式的复习试卷讲评课,这是节真正把分享式教学付诸实践的成功课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学生针对考试试卷,完成《错题分析预习纸》,要求写出错误步骤及答案、正确步骤及结果,并进行错因分析。

2、教师整体分析进步与不足之处。

3、小组交流个别不懂的或出错率高的题目,分享独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各小组选取一题在黑板向全班讲解。

5、重点题目练习考评。

整节课老师只有寥寥数语,把课堂、讲台实实在在地开放给了学生,每个小组的两三个的代表在讲台上分工协作,画图、分析、板书、总结、提问,俨然一个个小教授,能把一道题讲得清楚、透彻,这得经过多严密的思维过程呀!他们还能用自己的错误经验提醒同学,这又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源呀!

之后,现场老师与任校长积极互动,我听到了一些老师独特、大胆的教学尝试,如以自由组织小组形式订正试卷、学生自己录下分析解题的视频再全班分享等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任校长及时、机智、一针见血的互动更另我情绪高涨,内心也充满着尝试的激情与对美好的憧憬。

板块式教学心得体会
《板块式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