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3 07:59:2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略谈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略谈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怎样学好化学?高考前的冲刺如何提升化学成绩?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师一直在讨论的重点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我从学生实际、教学实施、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实际对教学有效实施的影响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大多都来源于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很贫穷。很多学生家长为了生计长期外出务工,孩子从小就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的学生渴望着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只能在孤独中曲折前进,学习效率低下。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学习习惯差、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松懈懒散。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二、关注学生心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责任

高中生正?于青春期,性格叛逆,容易急躁,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就会使教学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来迎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更是一个引导者。有效的引导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都说“化学化学,变化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机。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愿望和求知欲。

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师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实施在教学中的权重认识不够,直接用讲“实验”代替“实验”,要求学生死记实验现象。有的教师直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视频给学生观看,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的实验知识薄弱,实验技能差,极度缺乏动手能力,考查实验时看到一桌子的仪器、药品无从下手。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然后再引入慨念。如苯与高锰酸钾溶液――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种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利于他们探索和揭秘实验现象的本质,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又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冬天烧煤取暖时将食盐洒在碳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焰色反应实验之后,又补充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介绍节日五彩缤纷的火焰,更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

四、良好的习惯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将产生重要的、深远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好习惯”的培养应该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得到逐一落实: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一般是课外进行的,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法,如小节预习、章节预习,预习时抓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做到对本节知识点有个了解。

2.培养学生听课的好习惯

学生听课的过程,既是理解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记忆知识的过程。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要效益,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就能在课堂上及时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呢?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学生为得到答案,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化学虽然是一门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然而学生想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4.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好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很多知识点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支撑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例如讲解乙烯时教师可以列举用苹果催熟猕猴桃,其实是利用苹果成熟时所散发出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来起到催熟效果。在讲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雾霾天气为例子,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更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在各个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课后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知识点、小测验也是有必要的。

五、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学会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有预测性、调控性,形成理论的评价,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从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进行反思,善于发现问题,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强化自身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的愿望。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判断力,使化学教学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一堂课受益的不只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班级。

推荐第2篇: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生活既是高中化学知识的来源,又是化学知识实践运用的重要基地,目前的高中化学是与生活相隔离的,注重传授忽视运用,注重讲授忽视学生学习,使知识的学习机械化。本文在分析生活化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探究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运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学生主体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教育理念首先是由美国使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认为教育就是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在情境中进行思考、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自己,提高能力;我国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将生活教育完善为,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对学生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扩展知识巩固的方式,将化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使化学知识不只是简单的化学公式、化学计算等的机械学习。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1)多样化地引入生活中的资源,形成系统的学习

化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高中阶段的很多化学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教师要通过充分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从生活中筛选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思考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中国的能源结构出发,了解中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消耗的结构图,了解到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耗是煤,石油、天然气也占据着一定的成分,学生根据尝试都知道这些燃料燃烧都会产生热量,但这些热量从何而来,激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集合本国能源浪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化学反应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经过不断的实验了解到,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接下来,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开始探索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进而思考化学能在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怎样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污染。这个问题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接触或者思考过,教师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研究主题与整节课的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学习。

(2)营造真实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反对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要求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和交流权,而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问题情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情境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良的问题情境有时甚至会遭到学生的反感,从主观上放弃了对新内容的学习。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情境的真实性,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会遇到的问题。例如,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台湾一个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经过验尸界定女孩因砒霜中毒而死,砒霜从何而来?经教授研究发现,女孩不是源于他杀,也不是源于自杀,不是源于砒霜这种毒品,而是源于“它”杀。女孩在死亡前吃了大量的虾,同时服用了vc,是这两种物质导致了死亡。这个情景是真实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也听到过很多案例,因为食物相克而出现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新知识的学习。

三、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接受和吸收过程,而且包括知识的巩固过程,巩固方式决定着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试题的巩固方式,教师结合内容给学生试题练习,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中完成知识的巩固,这样的方式使得很多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机械的,但是当遇到真实性的问题,学生仍然不能够解决。生活教育提出,生活既是化学知识的来源,也是化学知识最终实践和运用的基地,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灵活性任务的组织,增加学生知识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垃圾资源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中,了解目前垃圾利用的一些新型的方式,包括垃圾回收站的利用,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实施过程,建立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了解不同国家垃圾分类的方式,建立自己在生活中的翻译习惯;同时,教师发动一个主题“垃圾的资源化”,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小的发明的尝试,并在校园中进行展示,增加垃圾资源化意识的渗透。在这样的生活化运用,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充分的扩展,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样化地引入生活中的资源,形成系统的学习;营造真实化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展开关于问题的探讨;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效率。

推荐第3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课堂实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课堂实践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发现递进式教学策略,开展习题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兴趣;收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40

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改变学生激情不高,课堂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思考并必须在实践层面上解决的问题。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笔者认为,“兴趣”和“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也是衡量高中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评价依据。

1.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几种重要的金属》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对元素族化合物已经非常熟悉,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笔者利用盐类水解、物质的结构等理论知识来重新处理教材,力图给学生以新鲜感,促使学生有兴趣学习。

案例1:镁铝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

思考1: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请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镁铝金属性孰强孰弱?

学生讨论并归纳:(1)与同浓度的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速率来判断;(2)和非金属单质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2)与水反应,观察产生气泡速率来判断。

思考2:现有NH4Cl、NaCl、AlCl

3、Na2CO3溶液,镁、铝能否与以上溶液反应比较吗?

2.学生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1)学科知识的收获,可以称为知识有效。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又散的学科,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觉得有收获。比如《镁铝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教学设计笔者希望能达到以下三点目的:

①巩固镁铝单质基本的化学性质;②学会几种比较金属元素金属性的方法;③懂得镁、铝单质和一些盐溶液反应的实质以及不能仅凭现象作判断,而要分析本质再作合理判断。

(2)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称为能力培养有效。从教学功能上看,化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来认识问题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表征。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设计策略

上述有效性教学的界定和理解,为我们尝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有效教学存在一个策略问题。所谓策略,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下面就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案例2:Na2CO3纯度的测定

问题情境:有一份工业纯碱样品1.06g(含少量NaCl杂质),它的纯度如何测定,有哪些方案?

归纳总结:(1)在样品中加入过量的强酸,使CO2完全逸出,测量CO2的体积或质量;(2)在样品溶液中加过量的CaCl2,使其完全沉淀,称CaCO3的质量;(3)用标准浓度的强酸溶液去滴定Na2CO3溶液,准确测定酸的体积。

评价方案1

疑问:能否用稀盐酸?

板书:反应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学生提问:如何测CO2的体积和质量?

学生提问:怎样才能完全吸收生成的CO2?

研讨题1.该方案的验装置如何设计?学生设计出装置

研讨题2.Ca(OH)2溶解度小,吸收能力有限,造成实验不准,怎么办?

研讨题3.NaOH溶液虽能充分吸收,但空气中的CO2也被吸收,导致结果偏高,甚至有可能造成倒吸,该如何改进?

研讨题4.CO2中混有水蒸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有何方法改进?

研讨题5.反应后锥形瓶和导气管中存留CO2,会导致结果偏低,又该如何解决?

研讨题6.能否鼓入空气?若鼓入空气,装置是否需要改进?

这种发现――递进式教学策略既能改善习题课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刺激学生“发现的兴奋感”,使学生体会到发现中的乐趣,享受某种愉快的感受,同时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

三、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的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笔者进行了反思:有效教学应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效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有效教学应当进行合理的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笔者开篇提出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这样一种不良的局面,必须充分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作为一线教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师必须去认真思考,并利用有效教学的理念对课堂教学做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 325000)

推荐第4篇: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需突破传统教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学习新教育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能够突显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自然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深刻领会教学理论并能指导实践,生成智慧,能够在课堂上科学而灵活的应对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并巧妙地解决。这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新思路、新教法。

1.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实施探究性、开放性教学时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

1.1教师角色转换问题

课堂教学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实施教学中赶抓进度,整堂课几乎由教师主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严重抹杀了学生畅所欲言,独立创新能力。教师教学“惯性”严重,怕高考“吃亏”,在教学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大多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可课后做题心就发怵”,更为严重者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1.2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下缺乏主动性问题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难以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效不佳,使教学陷于无用功较多,费时,却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探索的意识。

1.3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备不足问题

实验设施,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学生无从取得探究材料,设计出具有创新性,能付诸实践,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探究陷于被动状态。

2.针对以上几点问题,作为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法。

2.1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推进中很多教师均有顾虑高考“指挥棒”不变,教学能否改变?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也要随之改革。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还死守旧教学方法,不能接受课改新理念,在新旧交替,新课程下的高考,必定不是过去的翻版,我们将处于被动局面。例如:率先进入课改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在07年进行了新课改下的首次高考,这四个课改省的化学试题在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化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依然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均没有变化,更新的是情景知识载体,注重双基在新情境中的灵活应用。试题关注STS主题;试题注重联系现实、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学会创新,而不是只记住结果;试题的研究性、探究性、开放性增强。为此,我们应勇于抛弃旧的教学理念,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创造性实施课程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和个性化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杜威曾说过:“学生能听到多少,读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学生需要这种信息资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境中加以应用,那么这种知识愈多愈好。”即真正理解才是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是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恰当设置学习的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新课改以改变学生学习“惯性”为突破口,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提出假设和方案,到验证假说并得出结论。对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可以把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如: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怎么判断是否有BaSO3沉淀生成?问题情境设计如下:1.将BaCl2溶液滴入Na2SO3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什么?

2.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为什么?3.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再继续通入

NH3后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什么?4.写出上述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在情境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3实验教学上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实验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实行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思维。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课题,自由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结果可以不一致。这首先对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施要求较高。

例如:提供给学生以下实验课题:1.收集钠与水反应的气体,并点燃;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实验室制取Fe(OH)2;4.用NaOH和CO2制备纯净的Na2CO3固体;5.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学生在实行实验活动探究中因缺乏研究所选课题必备的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简单而没有创意,有的甚至不可付诸实践。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就要求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相对应的资料供学生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好了,一般只有对需要使用的实验设备要求不高时,此方案才可以实施,但往往是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因实验设备不允许而很难实践,给实验探究实施带来极大困难,这就靠实验室尽快配置较新仪器设备,再则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仪器的改造,科学地对仪器进行可操作性组合,以满足实验要求。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上,教师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创新,勇于接受新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或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开拓进取,形成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教学思路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推荐第5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 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

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推荐第6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学《化学 必修1》的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以我上学期任教《化学必修1》教材的经历为依据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必修1》,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必修1》;新课改;体会;思考

《化学 必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作为高一年级起步的必修课程,它从一系列与我们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本书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建构了新的内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

二、

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一、新课改的特点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本专题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专题介绍的

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精选、多编排实验,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功效也可见一斑。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炼铁高炉、铜的电解精练车间、防止钢铁腐蚀的常用方法、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酸雨造成的危害、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

改变教学策略,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改的实施已初步成效

回顾这一学年使用人教版《化学 必修1》,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推荐第7篇:高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学《化学 必修1》的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以我上学期任教《化学必修1》教材的经历为依据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必修1》,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必修1》;新课改;体会;思考 《化学 必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

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作为高一年级起步的必修课程,它从一系列与我们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

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本书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建构了新的内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

二、

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一、新课改的特点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本专题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专题介绍的

1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精选、多编排实验,且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再者,课本中增设诸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话史\"等人性化的栏目,其\"点睛\"之功效也可见一斑。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炼铁高炉、铜的电解精练车间、防止钢铁腐蚀的常用方法、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酸雨造成的危害、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

改变教学策略,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改的实施已初步成效

回顾这一学年使用人教版《化学 必修1》,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推荐第8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应用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化实验探究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向.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活动平台,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对于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样有推动作用.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一般来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主动的参与而掌握并能够良好应用某些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比,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跟好的理解高中化学中的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来说,其本质是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思维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扮演课堂中的科学家,继而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搜集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以问?}和任务作为出发点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策略

(一)利用假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假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假说是人们以已认知的知识和理论为依据,对未知的现象和事物做出的合理的、推断性的解释。假说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猜测,并让学生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因此,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学生在进行假设时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予以指出,而要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错误,并掌握正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元素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假说法,带领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推测,如,根据元素钠的性质来推算元素钾的性质,这是因为,钠和钾属于同一主族,因此其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相似性。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其他的知识来推测元素的性质。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严重假说的正确与否,继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可见,假说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

除了利用假说来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创建和设立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并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为创设情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才能够有妙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而对于问题情境来说,要想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求让学生自己提出但是由于高中学业较重,时间较紧等原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需要教师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而在创建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可以以日常生活等作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议性较大的问题作为切人点。在学习知识时,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因为认知思维出现冲突而产生争议,这是不可避免并可以作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力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有的学生会认为,乙烯遇澳水而澳水发生褪色现象是因为乙烯的作用,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制取乙烯时会产生二氧化硫,而澳水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分成两部分,继而其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更替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对于高中的化学知识来将,其是按照一定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时,可以先找到该章韦知识与已经所学过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后根据学生的已掌握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继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倡导绿色低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可通过导管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有些如氯化氢、氨气再经一倒挂漏斗导人相应的吸收液。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铜片改用铜丝,实验完毕后,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进行氯离子检验,碘升华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可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而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实践内掌握实验的要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实验思维,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则能达到这一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车延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案例分析[J].现代阅读,2011(12))105

[2]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61~62

[3]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150~153

推荐第9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上提出来的,如何高效利用高中化学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入手,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再总结出有效练习,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实践

在20世纪的科学思潮影响下,人们意识到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还是如何利用观察、实验这些科学的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推出有效教学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化学课堂还要有趣味性。从高中实施新课改以来,就要结合高一新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我在第一堂课设计几个魔术实验:“滴水生火”“空瓶生烟”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物质的分离与检验”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首先是司机酒驾惹车祸,交警对酒驾司机进行检测是否喝酒;再就是奥运会期间,对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进行检验。让学生了解要想了解化学方面的奥妙,还要引导其努力学习化学知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给学生讲有关于化学史与前沿科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进行讲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揭开了化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具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检测以后,还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进步较大的学生来说,在对平时作业进行批改时,还要多写某些具有激励性的批语,对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也加上了某些鼓励性评语:“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成绩”。对于作业比较马虎的学生来说,还要在作业后写上批注:“认真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坚持持,才会成功。”当批完试卷以后,还要在某些学生的卷面加上这样的批语:“你的进步,老师看得到,望继续努力。”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解题方法相对简单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自豪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当学习目标一旦达成,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与鼓励。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并提出更多问题,解决更多问题,做到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教师的及时鼓励也可能成为中等、后进生转化的转折点,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于优等生来说,也能够“更上一层楼”,并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

二、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不能出现“满堂灌”和“一言堂”,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还要做好及时的点拨与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对符合学生实际的一系列习题进行编制与组合,“教学专制”与照搬外地训练题的现象不能重演。要在平等、民主以及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活泼、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扎实、有效地备课,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创造性,能够做到讲练结合,实现师生互动,做到扎扎实实地教学,平时要从点滴开始进行积累,打好基础,做好查缺补漏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要从注重“这堂课讲了多少知识”转变为侧重于“这堂课学生如何提高的”;从注意“这道题学生是否做了”转变为“这道题使学生悟出了什么”,课堂教学由高密度勤奋型转化为高回报效益型。

三、有效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靠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进步来体现,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所以要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还要结合组织有效的训练达到教学的高效。有效训练的实施还要围绕以下三个环节。

1.抓选题,强化训练

教师要从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出发,对精选的练习题进一步优化。这时,教师不仅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注意收集不同的教学信息,从题海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训练,保证练习的质量。选题时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习,实现教学的高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随便搬来进行训练。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还要在解题能力和讲题能力方面加强,在选题能力及变题能力方面有所注重,提高自己的组题能力与编题能力。

2.加强训练,抓好细节

细节有可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训练要注重过程。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可以提高分数;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潜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竞争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有突破口;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增长。只有狠抓细节才能提高成绩。

3.强化练习,及时反思

先练习,后反思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和学生还要加强练习,不断进行反思,同时,还要做好分析与反馈工作,讲评课更要有针对性,能够准确地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评课时,注重方法、规律、能力的训练与增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积累,还要进一步追求教学的高效,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更要追求卓越,变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享受”,这是教师自身的“职业享受”,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

(作者单位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S编辑 薛直艳

推荐第10篇: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

杨晓丽1高兴邦2

(1.江苏省姜堰中学 225500;2.江苏省泰州市教研室 225300)

摘要在江苏教育“五严”新政的背景下,明确指出了高中化学课程中规范教学行为的必要性,调查分析了一个地区高中化学的规范教学现状,阐述了规范教学行为的区域性的实践措施和成果,并提出了两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规范教学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就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出台了“五严”规定。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规范学科教学行为,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文章很多,但是专题研究化学规范教学的很少。研究化学课程教学着重于一些操作规范问题,如,化学术语及化学用语的表达和书写是否规范、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是否规范、一些问题解决的程序是否规范等。而在新形势下,尚缺乏从化学教学管理和化学教学行为角度研究其规范性的论文。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规范现象。因此,积极应对“五严”教育新政,规范学科教学,或者在学科教学一些领域形成规范,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益显得很有必要。于是我们把 “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实践研究”作为区域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系指高中化学教学中遵循新课程理念,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省教学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对课外学习活动的合理安排。

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规范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师德行为与师德规范相悖;教学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悖;学校教学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与“五严”要求相悖;教学内容与课标、省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相悖;低效课堂与“减负提质”要求相悖等。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我们确定下列实践研究的思路: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违背师德规范的现状,了解学校有没有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是否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或随意增减教学内容等现象,收集各校课堂教学评价表。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泰州市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及与化学教学规范的有关文本,实践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2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课题组成员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规范现象:少数教师搞有偿家教;学校间化学课时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随意增减,不能很好地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提炼;分组与演示实验不能按要求到位;教师化学用语示范教学不到位;化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做到个性化和层次化。这些现象都与我们的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3高中化学规范教学的实践措施

3.1研制有关教学文本,引导规范教学行为

由于各模块的教学难度、内容广度、考查要求都不一致,以及各学校和生源的差异性,绝对地或者教条地用36课时实施课程,效果不好。因此,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进行了调整,我们研制了“高中化学各模块36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并且放在泰州教育网()上供参考。

为了跟踪调研全市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市教研室每学期都要命制调研试卷。课题组参照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的形式,制定“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综合检测调研考试说明”,明确各阶段检测的内容范围和能力要求,试图用考试命题的规范引领教学行为的规范,以防止无度地挖深和拓展。

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规范教学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借鉴他人优点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泰州市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通过导向清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反思并规范教学行为。

- 1 -

3.2建构多元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具体学情,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内容(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试卷讲评课)力求建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探究学习、合作交流。通过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学习负担。

3.3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突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强化实验教学功能,依据教学实际(实验设置目的、学生实验水平、实验室条件、实验的安全性)合理选择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注重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提高化学实验的“性价比”。

3.4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研制化学分层作业

依据四星、三星级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差异,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兴趣差异,将学生练习按知识内容分梯度精选、精编基础问题(达标)、拓展问题(创优)两个层次要求的校本练习,或分A、B、C三个层次要求的校本练习,策划并完成“主体参与”模式的教学案。提供练习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满足不同发展需要,发挥练习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激发兴趣的多重功能。

瞄准奥林匹克竞赛,为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特长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制定合适的化学竞赛校本辅导方案和教程。

3.5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网上化学辅导课程

针对“五严”背景下,学生节假日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自主学习需求增大的特点,我们组织全市名优教师和课题组骨干成员制作一系列的专题辅导讲座,通过电教馆录播室向网上(http://de.tze.cn/)发布,并长期保存,既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又使他们间接得到名师指导。

4规范教学行为研究的效果

2011年底,课题组又组织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活动。这次调查中,依据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了分别针对教师、学生的两份问卷,抽取市内13所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人员由所抽学校全体化学教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组成。共发放教师问卷153份,回收150份,回收率98%。发放学生问卷2001份,回收2001份,回收率100%。

问卷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主要就问卷中各题所反映的规范性情况、教学规范与成绩的相关性、教学规范与性别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2011年本市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整体较为规范,其规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学校能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课时数开设化学课;化学课课堂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教师化学用语规范准确;教师能在课上进行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教师几乎没有占用其它课时授课的行为、基本没有有偿家教。

这说明,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施、反馈、调整与规范,目前我市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基本规范。

4.1规范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和课标等刚性文件精神

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既是规范执行教学内容政策依据,也是实施规范教学的理论依据。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课标、教学要求、考试说明等文本,逐年对比研究,形成文本并在教学研讨会上解读,同时发表在《泰州教育》或“泰州教育网”上。市教研室提出要求,老师平时备课,要将课标、教学要求、考纲、教材、高考试卷等5种文本备于案头,甚至还组织有关考试,督查学习和研究效果。虽然规范课程计划使课时少了,但是研究文本使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任务也得以更好地完成。

4.2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建构并推广了一些教学模式

课题组成员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学习、研究与实践热情高,依托学科基地推介实验中学“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姜堰二中的“问题链导学”模式、泰州中学的 “3S”教学模式和靖江中

学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等。市教研室搭建平台,经常让他们展示教学模式,并在网上进行“互动式”观摩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重新构建了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形成规范评价机制

课题组重新制定了泰州市中学化学教学评价表,从教学常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过程与效果四个方面引领教学行为的规范。

我们在教学常规评价中要求,教学目标设计:全面、准确、科学、合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有序性、合理性、实践性、教育性;教学方法:灵活性、适用性、直观性、启发性;课堂组织:要民主、和谐、活跃、互动。

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评价中要求,教态:自然、饱满、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清楚准确、生动流畅、启发性强、既要专业化又要通俗易懂;板书:设计合理、体现核心概念与主干知识、展示思维路线,书写规范有条理;示范操作:教学多媒体、教具使用和实验操作要娴熟规范;教学机智:驾驭教材与课堂、调控过程和节奏、善于运用生成和处理意外。

在教学艺术的评价要求:实——实际、实在、实用、实效;巧——巧设计、巧安排、巧分析、巧处理;精——精确、精炼、精辟、精当、精彩;活——活力、活跃、活动;新——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美——设计美、过程美、生动和谐的生命智慧之美。

在过程与效果的评价中要求:具有发展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先进性——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民主性——师生关系平等、互动、和谐、民主,体现主体性;探索性——促进学生主动合作、积极探究、不仅动手更要善于动脑,促进学生创新;实践性——创设学生体验的情境,提供活动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实践;合作性——培养主动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及时性——把握生成,适时指导、检测与相互反馈,合理评价;有效性——学生在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正确率高,目标达成效果好。

为了引导教学评价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向行为,我们还设计了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并多次在教研活动中使用。这为微观分析和科学评价教学行为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分析工具。

4.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逐步实现规范化

课题组将实验内容分类重整,并制定了分步实施的教学策略。我们建议有关学校实行了化学教师兼任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的制度,教师轮流值岗,使得学生分组实验基本得到保障。

实验教学的规范性,除了实验项目的落实,再就是强调实验教学中师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我们在《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运用身边物质开发家庭小实验;重视实验的客观性,细致观察,全面、准确、规范地描述。

4.5高中化学教师更加重视化学用语和化学术语的教学规范

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们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课题组委托有关高考阅卷老师关注评价标准,收集有关不规范的失分案例,在教学研讨会上剖析,用鲜活的实例警醒师生,并提出了改进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评价中也强化相关内容的检测。

5两点思考

5.1对理论的再认识

规范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应该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在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不违背有关规范,这是我们追求社会化与人本化的理想模式。

一个理论的成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者时代的检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命题大纲等作为规范教学行为的理论或政策依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一个发展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通过实践进行矫正。因此,我们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一切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是合理的,但合理未必符合当下的“规范”。

如, 由于强调教材以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教师出现了弱化教材现象,在教学中完全抛开教材,一部分老教师可能对教材的编写思想没有深刻领会,就依经验办事;一部分新教师喜

欢创新或者模仿,也抛开教材,用幻灯片或者教学案作为唯一的教学媒体实施教学。抛开教材的教学,必须依赖教学理论基础好,课程组织与控制能力强,学科课程理论体系完整,且具有很强的课程创造力的教师,才能进行,否则很难有效实施课程计划。所以,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规范”一点稳妥。我们对化学课程教材学习理解和研究还须进一步深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践者也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文本的课程资源要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课程,是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的,对教材资源研究、开发利用能力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需要重视的一项修炼。

5.2对实践的反思

研究制定文本并非普适性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课题组设计36课时教学建议时还需要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制定的泰州市调研考试要求,只能是一般参照标准,不可能完全适应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制定的泰州市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是一个理想化的引导。评价时一级标准的使用比较方便,二级指标的内涵丰富全面,宜作为评价参考因素,提醒评价者和上课者需要关注这些因素,提醒评价者可以从教学中发现你其中的亮点,提醒上课者依据这些因素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些要素。最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在操作中,根据需要可以打分也可分出等第;制定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微观研究。完成这种项目可以运用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进行微格分析。若在现场同步完成这个项目,观察者则需要有一个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平时只是提供一个教学评价导向,不能仅仅依靠感觉,需要有定量的描述,用实证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规范和教学效率等等,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

教无定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能因为强调规范,而不分学校、学科、学生、教师去追求统一!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多元化。在制定多元化学习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其内容及活动形式要切合学习者兴趣、年龄、先前经验与发展需要等;要注意活动形式多样化,否则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要注意在可以利用的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要注意可利用的资源要充足,要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不能让学生感到进行这项活动非常困难,或可想而不可及;要注意设计包含多种智能的活动,不能只考虑某一种智能;老师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能强项,又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江苏省教育厅制订.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4]江苏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订.国家基础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

联系人:

1、高兴邦 gxbang@163.com13961089891

江苏省泰州市鼓楼南路366号泰州市教育局邮编: 225300

2、杨晓丽13951169669

江苏省姜堰中学化学教研组邮编:225500

第11篇: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艺术,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相比较只是坐在大学的课堂学习理论的自己而言,的确成长了许多,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的,只是还是需要历练去把缺点变成优点,不断补足自己。从开始时的声音小,紧张语速快,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从容大方,从开始时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追求理论运用,到现在的从学生本身素质水平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开始时的课本内容不熟悉到现在的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再呈现课堂,从开始时的单方面侧重学生成绩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有层次要求,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实习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在某些教学方面,自己还是存在着不少缺点。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程度还不是很好,在处理重难点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有时候重难点并没有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自己准备一眼泉,用来比喻知识与传授知识的关系。这“一眼泉”不能只来自备教材,还需要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报刊上的文章,新闻资料、经典著作、历史书籍等。要想把课讲好,把活、讲深刻,必须掌握丰富的资料和信息,那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只是要求学生要注意积累,却忽视了自己也应该积累,形成习惯,才能备不时之需。而在这点上,自己做的着实不够好。

在讲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虽然石塔中学还不是新模式的实行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慢慢的转变,但是距离新课标和新模式的要求还是相差很远,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爱举手了,他们更加重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害怕课堂上会出错,害怕自己答错了会被老师或者学生取笑,他们的身体在站与不站的纠结中坐立不安,相比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更喜欢集体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就会给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飘忽是在拿不准自己分析的对还是不对,有的深深地扎下脑袋是因为没有思考单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师点名,课堂上的状况百出,但是积极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却少之又少,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老师,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宽松有序,教学方法不够深入学生实际。自己还是需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认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把课本知识联系实际时,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再解释某些现象时做补充时,自己的词汇量匮乏,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理想。还是积累问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材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注意积累。

总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十八期顶岗支教赵县分队 赵县石塔中学 政治 庞鹏卓

第12篇: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一: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艺术,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相比较只是坐在大学的课堂学习理论的自己而言,的确成长了许多,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的,只是还是需要历练去把缺点变成优点,不断补足自己。从开始时的声音小,紧张语速快,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从容大方,从开始时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追求理论运用,到现在的从学生本身素质水平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开始时的课本内容不熟悉到现在的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再呈现课堂,从开始时的单方面侧重学生成绩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有层次要求,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实习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在某些教学方面,自己还是存在着不少缺点。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程度还不是很好,在处理重难点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有时候重难点并没有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自己准备一眼泉,用来比喻知识与传授知识的关系。这“一眼泉”不能只来自备教材,还需要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报刊上的文章,新闻资料、经典著作、历史书籍等。要想把课讲好,把活、讲深刻,必须掌握丰富的资料和信息,那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只是要求学生要注意积累,却忽视了自己也应该积累,形成习惯,才能备不时之需。而在这点上,自己做的着实不够好。

在讲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虽然石塔中学还不是新模式的实行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慢慢的转变,但是距离新课标和新模式的要求还是相差很远,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爱举手了,他们更加重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害怕课堂上会出错,害怕自己答错了会被老师或者学生取笑,他们的身体在站与不站的纠结中坐立不安,相比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更喜欢集体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就会给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飘忽是在拿不准自己分析的对还是不对,有的深深地扎下脑袋是因为没有思考单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师点名,课堂上的状况百出,但是积极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却少之又少,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老师,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宽松有序,教学方法不够深入学生实际。自己还是需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认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把课本知识联系实际时,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再解释某些现象时做补充时,自己的词汇量匮乏,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理想。还是积累问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材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注意积累。

总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十八期顶岗支教赵县分队 赵县石塔中学政治 庞鹏卓篇二:教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二、综合实践课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作品等,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汇报内容?的质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例如:教师教学的《xx,北京》一课,本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奥运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奥运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看完?申办奥运成功的现场实况?时,激动万分,自觉地鼓掌,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感表露无疑。这些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经历,自我体验。另外,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

三、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必须?小?学生在选题时大多会偏重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人文性、社会性和自然性这些研究题材,例如:水是生命之源、保护珍稀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刚刚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觉得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选择什么题目我就准备哪些内容教学。事实上学生还小,不知道该选什么题目,甚至有的学生竟然选择了?我家的小猫?这个题目,显然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这次挫折也给了我不少启迪,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更使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另一方面,综合实践的选题不要过?大?,因为这样就会使活动内容面面俱到,课堂上虽然非常热闹但是活动的主题不明确。《xx,北京》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观看申奥成功的实况---了解奥运的历史及有关知识(中国印)---认识我国的奥运健儿(竟答)---畅想xx年如果我是××(合作表演)---从现在起我要为xx做些什么,设计方案。整个活动虽然比较成功,但是教师总会感觉少了些什么。课后一些专家说,这节课不如专门研究‘舞动的中国印’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又可以让学生当堂课制作‘中国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综合实践使用的仍是老教材,但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努力用老教材上出新花样,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让综合实践课走进生活,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篇三: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古语是本次教学实践中最大的体会,教学实践的经历能够给予长期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研究生们提供接触教学,了解教学的机会,并且还能够初步的熟悉与了解本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为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提供检查的机会,更好的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做指导与铺垫。经历短暂的一个月教学实践,使我感慨颇多,它不仅教会了我更多以前作为学生学不到的的知识,还让我在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块上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较好结合,这种教学实践学习模式能够使我在把握知识上做到吸收快和理解更形象深刻。本次实践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短暂的教学实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有着很大帮助,同时也是对我两年多研究生学习的一种检验,对我走向社会也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和过渡的作用。对于像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很多知识、道理。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实践过程中,虚心向他人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我在此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与提高,养成好的学习工作习惯是我在此过程中最好的认识。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让我深刻了解到,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与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争取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内心和要求,进一步的改进自己,让我们学到了在人与人交往中重要的东西,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会交流和沟通。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更好的检验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将所学的东西传授给别人,同时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更直接的找到问题所在,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专业上的学习。亲身亲为的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有了紧迫感与危机感,增强了竞争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要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打好专业的基础。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辛苦之处,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第13篇: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艺术,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相比较只是坐在大学的课堂学习理论的自己而言,的确成长了许多,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的,只是还是需要历练去把缺点变成优点,不断补足自己。从开始时的声音小,紧张语速快,到现在的泰然自若,从容大方,从开始时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追求理论运用,到现在的从学生本身素质水平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开始时的课本内容不熟悉到现在的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再呈现课堂,从开始时的单方面侧重学生成绩到现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有层次要求,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自己的实习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在某些教学方面,自己还是存在着不少缺点。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程度还不是很好,在处理重难点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有时候重难点并没有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自己准备一眼泉,用来比喻知识与传授知识的关系。这“一眼泉”不能只来自备教材,还需要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教学参考书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如报刊上的文章,新闻资料、经典著作、历史书籍等。要想把课讲好,把活、讲深刻,必须掌握丰富的资料和信息,那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只是要求学生要注意积累,却忽视了自己也应该积累,形成习惯,才能备不时之需。而在这点上,自己做的着实不够好。

在讲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虽然石塔

中学还不是新模式的实行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慢慢的转变,但是距离新课标和新模式的要求还是相差很远,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爱举手了,他们更加重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害怕课堂上会出错,害怕自己答错了会被老师或者学生取笑,他们的身体在站与不站的纠结中坐立不安,相比较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更喜欢集体回答,有人渴望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就会给你眼神上的交流,有的眼神飘忽是在拿不准自己分析的对还是不对,有的深深地扎下脑袋是因为没有思考单方面害怕自己被老师点名,课堂上的状况百出,但是积极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却少之又少,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老师,因为你没有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宽松有序,教学方法不够深入学生实际。自己还是需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慢慢摸索的。其次,也是我认为自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

在把课本知识联系实际时,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再解释某些现象时做补充时,自己的词汇量匮乏,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理想。还是积累问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材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注意积累。

总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十八期顶岗支教赵县分队 赵县石塔中学 政治 庞鹏卓

一、教学实践的过程和内容

9月6日到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翻译教学实践。第一天上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这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我们要将英文版的理论力学翻译为汉语,要具有专业性,并将自己翻译的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课后老师发给了每个小组数十张翻译稿 ,我们小组分到的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当天下午组长合理的分配了任务,我们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我首先浏览一遍我要翻译的内容:数据的精确度、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力是

矢量。9月7日到8日,我对翻译稿进行了初步的翻译,当遇到不会的生词时,查询了字典,并积极思考,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推敲单词的真正含义。9 日,我又通读了英文全稿和翻译的稿子,进行了再次的修改,力求做到更好。10日到13日,进行了ppt的设计和制作,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力求把演示文稿做的美观大方、得体实用。14日,自己演练了一遍讲解的过程,想象了一下同学们可能会有的问题,并进行了改善。9月15日上午,我在全班面前讲解了我翻译的内容,效果较好。我在这几天的汇报中担任学生评委,本着公平的原则给各位同学打分。这几天全班统一进行了翻译汇报的工作,同学们积极努力地讲解自己学到的理论力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愉悦而不失有序。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译文流畅程度、演讲的好坏以及制作的幻灯片的质量和出勤情况来打分。我在15日讲述完毕后,我开始着手写这份心得体会,总结这次实践的收获。

二、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9月6日到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10天的翻译教学实践,在这期间,我感触颇多,也认真思考总结了这些天的心得体会。

第一天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这次实践的内容和要求,我听得非常仔细,也认真做了笔记。课后我领到了组长分配的两张多的英文版理论力学的翻译稿。在第一天初步浏览了所要翻译的内容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了翻译工作,认识到它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我遇到了很多的生词,也查询了字典,但字典给出的解释,并不是很如意,比如我经常看到partical这个单词,一开始我把它翻译为“微粒”,但在后来的上下文中,慢慢理解到他应该解释为“质点”;再比如看到了significant figures 一词,我把它理所当然的认为了是“重要数据”的意思,但在文章后来的叙述中我纠正了我的释义,它应该是“有效数字”的意思。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在这一

次一次推翻自己的翻译中,我懂得了:无论是翻译工作或是其他的事情,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应该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逐步纠正自己的错误,直至理解到事物的本质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古人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就应

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加入自己的主观思考,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真正的完善理解学习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这次翻译的内容是理论力学,它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要想向同学们清楚地讲解,就必然要求我们自己先要预习并深入的理解。相信在新学期的理论力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锻炼了预习、自学能力,当我们有一天走出了校园,这种自学的能力会帮助我们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

用。这是我们这次实践的一大收获。

在做ppt的过程中,我首先回忆了计算机一级中有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最终决定采用幻灯片模板来做ppt,因为这样既美观又有层次感。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我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创作思维,力求做到精致美观,大方得体,多次进行删改和颜色的调整。作为理科生,我们经常使用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像这样能够锻炼我们形象思维的机会不多,这次实践就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把握住了它,对ppt的背景、布局、顺序进行了多次调整,使得问题的讲述更加的直观易懂。这次自己来做ppt,我感触好多,原来上课只是单纯的欣赏老师们做的课件,现在却是自己亲自在做,深刻理解了什么样的幻灯片更适合教学,更容易使同学们接受。我做的ppt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感到很荣幸,也更加理解了什么样的课件才是合适的,它不需要太多的华丽的色彩,需要的是整洁醒目的讲述。并且例题的简洁性也

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的最后环节,就是讲述了。面对全班同学,在讲台上讲课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莫大的自信。这要求我们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胆怯心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合,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这次机遇,锻炼自己的口才和现场反应能力。在讲课过程中,我加入了与同学们的互动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活跃了现场的氛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还有一点,讲课需要的是放松,只有主讲人自己放松,课堂气氛愉悦的时候,同学们才会积极认真的听讲。所以站在讲台上时,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既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

最后,我还有一点很深刻的体会:虽然我们没有走出校园去实践,但我们在校内依然锻炼了自己,这次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以后再遇到问题,不会再无助彷徨而是会想到去借助书籍和

网络解决问题。人一生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种种的问题,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解决某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感谢系里的老师给了我们这样好的机会,让我们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我在这次实践中收获了不少,这些感触和思考我会铭记在心,他们会给我带来很多

的帮助。

双语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文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 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

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

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

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

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注重自身修养

教师的亲和力,青春活力和人格魅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眼球”。过去以“说教”为特征的教学,对新时代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亲其师,信其道”才是教育的真谛。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长流常新的“活水”,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双语教育的出现是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双语教学的探

索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只有通过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尽我的微薄之力,为的双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课堂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焦家庄中学 王世斌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

七、八年级所学的语言技能,能否在九年级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关键。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

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总结,分析问题,补缺补差,帮助学生过关。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订正。

所谓“活”侧重知识的活用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设置任务,如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的教学是让同学们理解哪些事情是能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

做的。我先把任务所需的语言写在黑板上,从而引出新单词,然后设置任务,很自然地,同学们就理解了what they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and what they teenager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学生在情景中实践,用已知的学习未知的所学内容。

英语和其它功课一样,需要多练多做。这几个月,我给同学们补充了许多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的知识视野。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教师要注意控制的情绪,不歧视,不动辄呵斥,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要与实践相结。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在课改中学习,实践,反思。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节课老师能充分利用合适的、动静相结合的情境课件,更

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走进课堂,轻松学到知识。

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课堂中去实践吧,从课堂实践和教学效果来看,课堂问题设计应该多样化,并同时注重学生的反映和隐性发展,而且以上所提到的,不一定在每节课上都全部得到体现,而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设计,另外对待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样化且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课堂实践的奥妙和乐趣,它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作为教师应该在提问中做到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问题中获取知识、茁壮成长。

双语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

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 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

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

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注重自身修养

教师的亲和力,青春活力和人格魅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眼球”。过去以“说教”为特征的教学,对新时代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亲其师,信其

道”才是教育的真谛。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长流常新的“活水”,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双语教育的出现是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双语教学的探索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只有通过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尽我的微薄之力,为的双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14篇: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参观,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中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次学习参观中,我看到了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努力奋斗而得来的。

我们看到这些地方的人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已经实现了宗教的中国化,这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他的开始和发展一直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不是说伊斯兰教的毁灭,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伊斯兰教。我作为一个爱国宗教人士回去以后,要把所看到的一切都传达给广大的信教群众,要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这次参观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那里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宁和绿水青山,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在这次参观学习中还看到当地群众非常重视科学文化发展,为了下一代有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地改造环境,建设家园。

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大上海,使我了解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强盛。江南地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这里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其中全国有1679名院士中,829名都是南京人和上海人。南京、扬州和上海这里的风景非常的美,空气非常的新鲜,这里的人们都爱护环境。习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坚决拥护这一主张,我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通过这次参观很多的博物馆,使我了解到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博大精深,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人民的大度包容,勤劳勇敢。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国语的重要性。我刚来的时候国语水平很低。现在我深刻的认识到,如果我们学好国语的话,就可以使我们的家乡和谐安宁,各方面的发展更加迅速,可以促进各民族间的互相了解,我们就可以过上和平安宁,和谐共荣的幸福生活。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国语,要学好国语,回报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和恩情。

第15篇: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概论课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讲课大赛已经圆满结束了。虽然名为比赛,但我想更多的是我们师生、生生在各方面的交流,这种特殊形式的交流给了我们在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使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分组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我们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给每位成员分配相应的任务,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我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我们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我们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讲课大赛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我们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我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我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小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我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这样的合作学习促使我们逐渐地养成了几个好习惯。

一、积极参与的习惯

即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与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二、倾听的习惯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因此,组长逐步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

1、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岔,不插嘴;

2、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适当的时候用笔记下来,培养我们收集信息的能力;

3、听后思考,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了我们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我们慢慢地就在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勇于发言的习惯

由于我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多,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少。因此,组长就积极地去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给予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注意所存在的问题,也提前让大家体验了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把握好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的力量,希望以后还能举办这种促进师生交流的讲课活动!

第16篇: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实践教学作业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考入中南大学工作的四年里,学校的领导及同志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的课堂教学从生硬到熟练,也让我增加了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对课堂的探索,对整个职位的重新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每堂课程都饱满精练。在我自己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能结合《纲要》,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能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能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学生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据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好各类计划,及时的记录好反馈信息;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在上学期,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其他教师们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抓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探究性学习方法真正为教师们所掌握并灵活运用。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 1

第17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伙伴

[论文摘要]:年轻教师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教学反思是有效且必须的环节。教学反思不仅只局限于课后,同样适用于课前和课上,只有三管齐下,方能提高分析设计、随机应变、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新课程改革使化学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变化,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在这次变革性的洗牌中,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适应性上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J.Posner )提出的: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只能通过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1.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学平台的模块处理

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模块,其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这两个模块最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鉴于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要求,年轻教师在处理这些模块时,有时方法可以较为灵活,不一定都是先观察后思考或先活动后探究,同样可以颠倒处理,只要有效地设置好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解决问题的疑惑,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笔者对苏教版《化学2 察与思考:电解饱和CuCl2溶液》做了这样处理,先给学生这么几个问题:①标出电子流动的方向;②写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③标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向方向;④说出阴、阳极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质;⑤如何粗略验证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种物质;⑥再如何加以精确验证。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加以论证,最后让学生自己填写课本上的空格,感觉效果不

错。

3.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

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注重。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只有通过解题训练,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掌握细节上的处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才会比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1.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年轻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一路铺垫化难为易的突破难点的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学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难点,能力得到了升华还是个未知之数,而且也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不防试着尝试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争论中丰富提升认知。最后由教师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

也使年轻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思维习惯、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只需顺势而发,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年轻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年轻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同样,五十几个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五个几十个不同的疑问,五十几个不同的创意,原先预设的教学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年轻教师应进行深刻反思,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加以推敲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年轻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 思活

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年轻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第18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教学反思《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第19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一。面对稚嫩的脸庞,放佛自己也回到了几年前,虽然已教过多届,但面对新学生我依旧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面对。本学期担任高一 班的化学教学。短暂的几个月过去了,在教学中,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一方面见证了新生的成长与困惑,另一方面自己在对教材的处理与运用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教法上也有了新的体会。

一、与生活题材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在生活中去品味化学,这就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知识与经验。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从身边入手,品味化学无穷的魅力,比如近年来生物制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开发运用,新型合金的运用,新型发光材料的产生等,不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当学生体会到化学带给我们的便利,我想学生学化学也会充满无穷的乐趣,自然而然,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重视情感的碰撞,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情感上的碰撞,产生碰撞了就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开出芬香的花朵来,教学成绩才易提高。只有学生喜欢你,敬重你,才能认真听讲,才能喜欢学习,才会思考发现问题,这样,教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生,他们的波动起伏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情感的碰撞也无处不在,每一节,每一天,都会流露出真情。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发现,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要时刻关注学生情绪或表情的变化,要会去分析他们对新知识等的接受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及时调整,不但去适应学生,也

要去改变自己,同时也要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去捕捉每一个点,每个情境,让其能碰撞出火花来。当然了,教师不能为了一味的迎合学生而放弃批评与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健康的教育,最后都会出现问题。所以,生活中,我会带着欣赏的目光去批评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很尊重他,问题点到为止,在愉快中接受批评教育,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教学中要抓好常规工作。在备课中,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处理教案,作到二次备课,及时作好补充,教案要烂熟于心,在课堂上做到不卡壳,流畅,经常到别班去听课,结合自己的理解,再到课堂去落实,尽量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让每位学生都在和谐的环境中去发展,让我的化学课饱满激昂,让自己的每一节课上,每位学生吃得饱,够得着,存在着悬念,耐人寻味。但是光上好课还不行,及时反馈与反思更为重要。本学期,我们尽量精选精练的让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让学生得到及时反馈,让学生得到信息,做好学科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注重他们在更深层次上的学习和探究;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困难的学生,从基础知识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再一次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促使他们可以逐渐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总之,常规工作非常重要,是教学之本。

教学与学生相辅相存,我虽教学经验较多,但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会不断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去捕写化学教学的美好画卷。

第20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潜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决定错误的现象;对学生潜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潜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齐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潜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好处。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好处;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到达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十分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立刻就理解。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到达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十分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资料分清段落,证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资料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思考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个性是没有思考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十分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必须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用心、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构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潜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以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忙,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个性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构成物理概念,一是在超多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透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用心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主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主角,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务必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带给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能够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个性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带给超多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个性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必须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潜力。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