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如何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8:26:4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陈 磊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4期

一、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抓住其精华、要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与和理解。例如,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只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为什么先 “为变徵之声”再“为慷慨羽声”,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学生很好地体味了课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采用的突出重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巧,不仅在情节上加深了理解,而且对如何塑造人物也有了深刻体会和认识。

二、优化教学结构

例如,我特别引入老教材中的《病梅馆记》作为例子,该篇托物言志,妙语双关。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本文是一篇表面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杂文,再引导学生对表面的议梅与深层的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样安排教学结构,虽有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理解作者之意图,但这充其量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应式的理解,实在是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也大大降低了本文的教学价值。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是这样安排《病梅馆记》的教学的:第一步,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步骤:方案一:听读——自读——齐读;方案二:①幻灯展示重要字词、句读,找一学生读,以检查预习效果,最后齐读一遍。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第二步,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即自学探究,标注疑惑;合作交流,质疑解疑。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问题一,品读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问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觉得本文仅仅是写“梅”吗?学生说出是写“人才”后,接着问“病梅”指什么,“温故知新”起见,再问“同学们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吗?进而让学生说出托什么言什么。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学习的一贯陈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方面真正有收获。

三、创设教学情境

一是质疑激思,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中。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中心人物是烛之武,欣赏重点应是烛之武的说辞。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文题“退秦师”之前加一个状语,以体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智退秦师”,有的说“巧妙退秦师”,有的说“巧辞退秦师”……答案丰富多彩,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二是精选时文,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讲究导语设计艺术,调动初读课文的积极性。重视启发讲解艺术,增强分析课文的启发性。注意教学结尾艺术,增强总结课文的鲜明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

推荐第2篇:1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

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二)

通过对有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有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

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三)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课改观摩课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xx老师、张敬老师及刘悦老师的课。之后,聆听了教研员对三位老师三堂课的分析,收获颇多,尤其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三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xx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电影片段,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xx老师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不仅仅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更深入

的了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xx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有声有色地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xx老师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xx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xx老师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xx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xx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

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xx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xx老师在处理课文时分别采用了“说”、“读”、“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学生画船的授箭步骤。充分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理解课文。xx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是什么使他们深深感动?”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此外,xx老师还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联想与欣赏,适时进行迁移。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构建有效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以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活动为契机,结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了“构建有效课堂活动”,并给全体教师提出了指导与实施性意见,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并逐步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现将近阶段获得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如下。

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以往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往往是事倍功半。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相互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间教与学的质量,同时也是困扰教师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为积极响应课改要求,打破这种教学困境,为此,有些教师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试着去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经一段时间的减持后,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求学校教师将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话操练中担当一些简单的角色;起先,学生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老师们欣喜的发现学生的眼中有了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了,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

三、遵循规律,探究有效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五、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要求教师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更加快速地提高了他们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六、在“创建有效课堂”活动中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具体如下:我校在实施“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担心,不敢放手;学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趋于走形式,实效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只关注几个学生的典型发言;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有待提高。

有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深知每一名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需要提升自我驾驭教材、课堂能力;需要加强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努力下,大家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地

进行各个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了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穿新课程理念,将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课堂教学高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推荐第3篇: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出色,现将本学年的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或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1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主动地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四、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

2 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五、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第二单元课文后,布置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古代名人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年我们虽然尽了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对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4篇: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翁堵初级中学赵紫燕

2014年1月10日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量和度。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课,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流淌。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

一个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出色,现将本学年的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韩教授的教学理论,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 师:倾听——引导——点拨——启发——归纳

教学环节: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

美读成诵

掌握学法

延读创新

拓展运用

学生:听——说——读——写——思 模式的运用说明

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运用此模式教学旨在将这一教学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能唯模式而模式。本模式适用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教学,不同的是随着年级的降低,每个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应降低,请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灵活使用。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自由地读,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初步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生读的过程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文本的品味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到了高年级以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

美读成诵

掌握学法

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用笔圈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的感受,透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想象背后的蕴意。

延读创新

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与各校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案》中选定的内容结合起来),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交流、评议,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推荐第6篇: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杂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阳光师训

——《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阳光师训”活动。听了《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讲座我感触颇多。教育专家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答疑解惑,使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得心应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

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参加这次“阳光师训”后,我把所学、所感都化作对教育教学的新鲜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学。从备课、上课到讲评、反思,都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位。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李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推荐第8篇: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材料)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有效教学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原因如下:

一、“自主”变成“自流”。

所谓自主教学是没有目的性的自主,没有引导性的自主,没有独立性的自主,或是教师的自流或是学生的自流。

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许多名师的课堂热热闹闹,似乎是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合作,实质是没有分享、互助、欣赏的合作。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全都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自我见地的合作。

三、探究有形无实。表面是探究,其实是没有问题、质疑、深度思考的探究。学生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质疑,全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引发的问题表像思考。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四、教学层次不明。

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而大多数教师停留在低层次教学。为追求高分,很多教师急功近利,从没有真正为学生的近期发展着想,更谈不上长期发展。江浙一带最近推行的还课堂给学生的做法实际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搞题海战术。教师讲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让学生去做或思考问题。说有效不过是强化了学生训练而已。

五、预设与生成的冲突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似乎不讲完预设内容就不完美。可有的一堂课的内容即便是中文专业学生也难以接受,何况是中学生?表现之二,生成过多,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有的教师为体现教学的多变,任学生海阔天空,结果游离了教材,脱离了语文。如诗歌鉴赏课成了动漫画和音乐的天堂;小说课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戏剧更成了影视剧的泛滥。多媒体成了教师游离语文的手段。

怎样变革现实,让有效教学真正步入正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角色应清晰定位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又逐渐回到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定位,无意识回到了上下传承关系,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强调了知识的教学,忽略了人格的培养,强调了个体的学习,忽略了集体的学习。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是学生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或顾问。“有效教学”即为教师关注学生成功的教学,教师只有 1

找准课堂教学中角色定位,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才能有效开展平等对话,才能调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使其体验成功感。

二、教学设计应合理新颖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准备,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的“预设”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常常把重点放在对书本内容的深化理解上,而轻视了对教学“思路”的设计,对学生知识生成的设计,往往因课堂教学内容繁多,讲析枯燥,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难的情绪。合理而新颖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个体的体验经验,把问题和矛盾暴露出来,和学生一起去解决,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可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把沉闷的课堂变得明朗。

三、教学活动应清晰多样

清晰的教学是一个复合行为,它与许多其他认知行为有关联,诸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授课的策略选择(讲授、讨论、朗诵、问答、小组研究等)。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的清晰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理解和生成。据研究教师在这一方面差别很大,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同时,大脑若以同样的方式接受处理信息,时间一长很容易引起疲劳,学生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教师授课除了要求清晰以外还要灵活多样。教师可通过丰富学习材料,变化信息的展现方式,利用好教室里的可见物品等方式使教室里充满生机。

四、教学互动应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任何时候有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因此教师可采取如下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授课中,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对个别学生或学生群体的说法进行认可、修改、应用、比较、总结。通过这一策略可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构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差异包括: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潜在优势领域六个方面),还应注意情感的融入,因为适度的热情、语调抑扬、手势、目光接触和身体的动作等,教师若能利用好它们中的每一个,并将这些行为组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信号,这个信号就代表着活力、投入和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用因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而流露出来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主体参与度。

推荐第9篇:走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走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的方式,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这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要达到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有效的语文教学应从重视字词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包括使用工具书使用注释独解词的能力,或利用其它的方式去获取新的字词知识的能力。当然,我们在字词教学的时候,又要把握好对字词进行分层次的要求,即常见常用的,一定务必重锤敲打常常提醒,偶尔出现使用的字词则不必过分强调,不必苛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会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而提升到对内容的理解鉴尝上来,重视字词教学不是将字词作为教学重点,而是一些常用的字词作为生字词出现在课文里的时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因为只关注课文内容而忽略了字词的教学,忽略了对这些字词的准确理解、把握与运用。 我们在品味课文内容时,应随文处理和强化,把这些字词置放于特定语境之中,有助于他们理解,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二、有效语文教学应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

(一)导入激趣,阅读教学重要一环

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创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学习的冲劲、新奇的体验,让他们感受语文课是如此的活动四射,富于激情与想象。

学习《风筝》时,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引出对鲁迅的介绍,回顾小学学过的课文,引起知识的牵联,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要在本文中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与快感,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有效。

(二)师生深入“文本”,有效对话

1、教师走进文本,做好“对话”预设

课堂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累语感、丰富语汇、激活思维、发展认识能力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品质,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成长过程。读懂原文,走近文本,读懂作者,走进文本,在魅力无穷的语言世界里体验色彩斑斓的生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物质,领略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实现超越文本意义的阅读目标,这是一种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生命活动,其创造生成的质量、效率和价值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为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材料快速高效的自主解读与交流对话的目标,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老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特征和能力发展,并且将自己的阅读引为有效地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设计。其一,通过师本对话的过程,发现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走进文本的核心内容,实现自主解读,并且配置好引领学生登堂入室的钥匙。第三,由于阅读教学中对话指向的发散性,思维成果的不确定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师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和发散度,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这是语文课堂阅读对话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让学生阅读文本,熟悉“对话”内容

教师参透了文本,精心地备了课,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文本教学的参活性与无效性存在着关系。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给学生以充分阅读的时间。当教师自己“进入”文本以后,大部分学生还游走在文本“外面”。他们对教师的引导、激发闻而不动。但这怎么能怪学生呢?他们仅仅粗粗地读了一遍课文!几分钟的时间就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还要自己的高见,这可真是难为他们了。虽说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课前都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但又有多少学生真正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心去熟悉课文?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在课堂上,利用教师预留的有限的阅读时间接触文本。而我们往往又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并未读熟,甚至未读完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开展阅读活动了。对于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只能说得肤浅、生硬。更有甚者,学生匆匆抱起《教材全解》,找到答案,照本宣科地说“标准”答案。这种在匆忙中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当然是低效的。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为学生有效对话提供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源和相关链接的材料线索。其次,教师还要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对话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想说,敢说,在对话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妙问”引领师生有效“对话”

师生如何有效的对话呢?关键是课堂上教师的“妙问”。要达到“妙问”,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准“切入点”,引起听课兴趣

切入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语文的突破口,它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谈生命》这课,可把“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想说生命像什么”。中的“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像”在全文中的作用。为什么是“像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像”标示着课文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还统领全文,制造悬念,然后请同学们读后面的课文,看看冰心的笔下生命到底像些什么……这个“像”字是全篇引文的纲领,教学中抓住它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能够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2)提出的问题应深浅度结合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提问时即要顾及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又要照顾到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同时,提问还要“随意”进行,使任何人都有被提问的机会。

其奥妙在于提问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进行,优化合理“提高”,中等生逐步“升级”,学困生适当“降低”。如教学《春》时,在预习案中,我设计了“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词语”、“文学常识填空”、“找出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春风图”运用了人的哪些感官感觉来写?“文末三段赞美春的什么特点?为什么”等几道题,预设好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梯度不同的题目。带着这些问题进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而且提升了各层次学生的思维品质。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握提问时机

一堂课中,学生刚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这时采用悬念提问、情境提问等,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快下课时,学生感到有些疲惫,精心有些分散,宜运用归纳提问、对比提问等,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生知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4)把握好提问的节奏 课堂提问应把握好节奏,控制好提问的频率和速度。当前,部分教师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认为提问越多,越有利于师生互动和交流,越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殊不知,提问越多,越容易冲淡主题和重点,分析和探究的时间就越少,讨论越容易流于形式和表面,提问的质量反而越低,所以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同时,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候学时间,控制好提问的速度。有些教师,性子急,一看学生回答不上,就“请求换人”,或者干脆自己说出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回答问题的热情,而要控制好提问的速度,其前提就是控制好提问的频率,所提的问题少、精、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才有足够的时间说出答案,这样,课堂才能可能效。

(5)把握提问反馈处理的激励原则

新课改提倡教师实行意识教育,要多肯定少否定,多激励少批评。有些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或不置可否,或一味迁就表扬,这实在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没有适当反馈和评价的提问,一定是无效的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反馈应从激励为主,但对知识本身的点评一定要坚持原则,尤其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的地方,并引导其继续思考。只有把提问和恰当的即时评价相结合,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课堂走向有效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对话”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倡导的有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有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有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有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

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于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有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有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第11篇: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南乐县韩张镇大楼小学运彦伟13839333654

科目:小学语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纵观今天的语文教学现状,仍令人堪忧。学生学习压力大,老师教的不轻松。这就是效益问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线教师,要牢固确立“有效教学”先进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趣导入;精讲原则;评价语言;拓展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纵观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存在着“长时低效”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我们长时间做着工人的工作,我们在制造着考试的机器,打磨着学生的个性,尽可能的造出符合高标准的考试出成绩的机器。把应该做的培养“创造新型人才”的目标弃之不顾,以至于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培养出了一个个高考状元,却没有培养出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国人的悲哀。穷则思变,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如沐春风,如浴新雨,

有了改革的方向与动力。我们的教育也有了新的希望,新的课程理念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我结合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有关语文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激趣导入

学习一篇课文,导入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课一定要有趣,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作为老师要有激情,正如窦桂梅老师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是一个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老师的激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每天上课前我都进行一次心理暗示,提醒自己我要去上课了,忘掉生活中的烦心事,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学生。此外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自己的导入语。教《一株紫丁香》,正赶上教师节。我进班就问:“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学生年龄小,我也没说,他们就忙掏作业本,动作快的就开始说:“昨天九月九号,今天九月十号。”有的问:“老师你这么高兴,是你的生日吗?”我摇摇头,“想知道吗?”我故作神秘,“先告诉老师今天咱们学哪一课?”“学生么为什么要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呢?”“今天是教师节,老师也想到一份礼物,就是你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学起来可认真了。教李白的《赠汪伦》,我先送学生们一个故事,“天子呼来不上船”,知道谁有这么大的面子吗?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起来也聚精会神。讲《落花生》,我先出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学生的眼珠滴溜溜的转,没有一个走神。

此外导入新课还要注意导入语要与所讲内容密切相关,时间不要

过长,以免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导入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的文章上来,以更好地进行学习知识,切莫喧宾夺主。

二、精讲课文“四原则”

1.实在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

科。所谓工具性,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字词,学会写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文通字顺。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是每节语文课中必须加强指导与训练的。语言文字训练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摆形式。要讲出问题的关键,使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有所得。不能看似热闹,实则空洞。

2.简化原则。

“删繁就简三秋树”不能说老师讲得多就是好课,一篇文章被老

师分析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是最失败的教学。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篇文章,学生自己读的有滋有味,可等老师讲完了再也不想读了。这是对我们语文教师多么大的讽刺。教学目标要简化,教学过程也要简化。简化的目标使学生容易实现,简化的过程使学生学得轻松。

3.情感原则。

任何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语文,就要能与作

者达到情感共鸣,这才是读懂了文章。老师在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理解。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人格的相互影响,

情感的相互交流。没有情感的课堂无疑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也是失败的课堂。

4.尊重原则。

艾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充分尊重

学生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如果没有了尊重,关怀与责任就有可能蜕变为支配和占有。尊重,一直被“师道尊严’的观念压制着,站在人的角度,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也必须尊重我们的学生,只有有了真正的尊重,教育才会平等,也才会行之有效。

三、教师语言“变变脸”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每天都和小孩子打交道,有了一些小孩子的

性格,但有时又免不了用大人的思想去要求他们。当我们与孩子交流时,应尽可能的用孩子话,于永正老师说:“教了四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是一种境界。有人调查,孩子所受到的伤害,最主要的是语言伤害。因此我们教师的语

言应该“变变脸”,正如古语云:好话使人三九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何变?首先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对待写字乱的孩子,从乱字中挑出写得好的,说:“你这几个字写得好。”孩子听了会很高兴,写的会越来越好。反之,一味的批评会是他渐渐失去写好字的信心。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帮助式教育。对不讲卫生的孩子,直接说:“你太脏了。”“你必须洗干净。”这些话都会伤及孩子幼小的心灵。换种方式,“明天你洗干净,让老师抱抱你好吗?”正如一位名师所说:

“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多说要怎样做,少说不要怎样。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学生考试得了第三名。老师对学生说:“你真棒,我真高兴,下次争取考第二。”学生听了这话作何感想?此时我们不妨换种说法,“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得很好,我真为你高兴,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这样做,你会做得更好。”学生听了感觉会大不一样。

作为老师,语言是我们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一定要多反思我们的语言,让我们的语言变变脸,使之更易于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会更和谐,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四、拓展延伸。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好的语文课应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引申到课外,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引导学生围绕“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呢?”这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即将下课,我设计作业: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妈妈们还有什么办法帮助孩子远行?教《充气雨衣》一课,学生为小林的创意而倍感兴趣。我布置课下作业,留心生活中的日用品,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课下一位学生说:“老师,现在有了折叠自行车,那么能不能发明折叠电动车,折叠汽车呢?那样人们就不会为没有停车位发愁了。”听了孩子的话我深感欣慰。有句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孩子的梦想在几十年后谁能肯定不会变成现实?而我们教师除了讲授知识之外,不是也应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

的想象吗?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引导到位,学生常会有令我们欣喜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所要追求的吗?

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有着对语文的向往,使语文教学行进在良好的进程中,将语文教学变成学生最丰富有趣味的生活,将语文的文化魅力生动的展示出来,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有效的,这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

参考书目:于永正《教海漫记》

沈龙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熊生贵《小学语文教学法新编》

第12篇: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革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扎实开展我校的校本培训和研究工作,加强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让全体语文教师从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小语教研组制定了“科研兴语”的工作目标,希望从中培养出一批教学骨干,使学校能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语文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高效课堂”成为素养。

2、通过多样化的研修形式,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探讨自主、高效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评价。

4、探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工作思路及方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改作为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希望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在教学中教师也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只有通过校本培训,达成共识,教师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2、以旧换新,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实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大家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健全校本研修二级研修网络。

语文教研组建立教研组、教师二级研修网络,以语文教研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欢迎学校教学领导分工蹲点教研组,参加教研组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研组抓好教师培训,定期给老师布置工作任务,定期检查,通过教研组二级研修活动,对全校语文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对“有效课堂”的认知结构。

(三)通过创新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有效教学理念培训。

校本研修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有效课堂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校本研修的成效。为此,学习、实践、验证依然是重点任务。保证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并且详细记录。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加强合作交流: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校讲座、辅导;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教师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期末,根据学期计划,完成对培训教师的考核工作。

2、营造浓厚氛围,积极科研探索。

(1)积极组织开展教科研及加大常规培训力度。

A、校内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语文组于每周四下午第一二节课。

B、各位教师自学教育教学科研基础方法的培训。如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故事等的撰写和说课的要求。

C、加大教科研的力度,促教师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继续推荐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市骨干班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能力。继续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要求一学期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20节,每次课要做记录并写出听课反思。

D、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盘,并写出观看后的心得体会,按时上交到教研组。

E、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各类专题讲座。

F、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本学年对立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

(四)以全员性参与为基础,探讨“有效性课堂教学”。

教研组提前公布教师研究课的教学内容,研讨课例开展参与式集体备课(在年级学科组内,人人同备同上一节课,进行研讨)即同课异构。展示课结束,现场进行效果检测;进行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与评课,最后由专家点评、提升。

全组教师围绕自己期初制定的教学研究目标进行研究,积极参加教研组举行的“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系列活动,评课的过程中,既要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五)以小课题为突破口,开展行动研究。

从“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系列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让教师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采取一课多讲,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做到“小课题库——需求评估——拟定方案——读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自主设计——课堂实践——评课交流——自我反思”的研修流程。引领、帮助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内化新课改理念,真正做到理念先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相信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我校的有效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声有色,取得不错的成效。

第13篇: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生们。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科学的定位思考,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1、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换角,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大的收获和提高。

3、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小学数学研修组正在逐渐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体发展。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下学期,我们还要把教后记只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师的博客,与同行交流思想,为学生提供服务。

第14篇: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英语课堂要选择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英语这门语言,而不是学科。更多的采用活动、游戏、讨论、竞赛的方式让英语真正“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只有通过实践来不断总结反思,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渐的更好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15篇: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十大策略

基于现在课时少,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下滑等原因,我们提出“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目的就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提高成绩”。

1、首先要正确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东西?得到什么?这是任何课堂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要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定位为: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发展、最快乐的体验这三点。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强)”。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外延包括:学情分析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媒体手段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

2、正确理解“备课、教学、学习”的含义。

备课:是指“准备课”。教案设计只是一部分,还需要准备仪器、挂图、录音机、小黑板、练习题等等。

教学:是指“教给学生怎样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得教,还得学”。是双主体的地位,老师靠学生来完成目标任务,学生靠老师来引导辅导完成学习任务。余文森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条铁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总而言之,教是为了学,学离不开教,一个目的就是学会。

学习:是指“学而时习之”,学的是学习的方法,学练结合,“练”是指读、忆、思、问、议、评、练等,方法灵活多样。

3、把握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四原则:

学练结合: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评一点。学,要让学生自主、主动去发现,也就是探究;教,要师生共同总结,互动探讨;练,要有针对性练习,学了,教了,会了吗,要靠练习来检验;评,要发现放大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及时反馈,才能提高。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互为主体,相互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诱导、指导、辅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小组探讨、师生总结。是教师带领学生“攻城破阵”,是利益共同体。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

分层递进:一个课堂的任务,可以分成几个模块,或者说几个层次,采取模块学习,“学、教、练、评”一个模块,再进入下一个模块,循环递进,循序渐进,一步一环,一步一结,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当堂达标:就是指这一节的任务目标必须当堂训练,当堂完成,让学生全部学会,课堂总结的时候,回顾一下,这一节到底学了哪些,会了哪些,我们的目标到底完成了哪些。这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标志,最基本任务,硬性指标。

4、理解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教师作用”四要素:

引导——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要学会循循善诱,巧妙设计问题,要把一个大问题,难问题,破解成几个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最后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到答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思维,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到达目标。

诱导——有效保护。激发起学习积极性后,要保护这种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亢奋。学生的兴奋点在上课后的15分钟,那么如何调动保护,就得需要技巧,如加强纪律要求,表扬与批评等。教育的最大技巧就是“爱”,当你拥有一颗爱心的时候,你也就拥有了一切教育技巧,教育艺术。如导入的技巧,提问的技巧,评价的技巧,都源于爱。 指导——有效调控。要做导演,做指挥家,就像带领学生去打仗,让学生“忙而不乱”,让课堂“活而不乱”,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要学会做“钉子汤”。

辅导——有效评论。善于做评论员,及时表扬和指出错误,善于发现优点,善于发现问题,让激励产生激励,让勇气产生勇气。

5、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方面四要素:(结合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有目标:教有方法:教出美感:教的有效:

6、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方面四要素:(结合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兴趣,学有效果

7、有效课堂教学四反思:

有效吗?怎样才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怎样才是最有效的?

8、有效课堂教学六环节:

目标提示,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当堂训练,快速反馈。

9、有效课堂的显性标志:

一是“有目标”,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

二是“高成绩”,必须当堂达标,让学生该学会的学会,这是硬性指标;

三是“师生对话”,就是说,是“双主体”“互动的”,问题从学生那儿得出,学生能提出问题,有“问题”敢问,而不是“我讲你听”,而不是“问答式”;

四是“小组落实”,把小组作为一个“小班”,有组织,有纪律,有布置,有检查,把老师的任务,学生的问题,在小组交流,在小组展示,在小组落实;

五是“快节奏、大容量”,快节奏不是大踏步,而是小快步,步步为营,大容量不是内容多,而是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

六是“学练结合”,先学后教,对于某个知识模块,采取“明确目标—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跟踪训练—快速反馈”的模式,学生先学,不会的再教,接着练一练,小组里快速检查,学一点,练一点,踏踏实实的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学会。而不是“课上不足课下补,白天不足晚上补。”

10、有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有效误区”:

应该说,从2003年新课改之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对于课改理念,有的教师还是“有形无神”,没有掌握精髓,细分析,当前有的课堂存在“有温度没深度”“有热度没效度”。我们提倡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就要按照市教研室宿文传主任提出的“剔除无效、减少低效、增加有效、倡导高效”的思想,去观察课堂,剖析课堂,反思课堂。通过一轮听课,我感觉,我们的课堂还存在许多误区:

1、“精讲精练”不是“少讲少练”。要把握讲“经典”,练“难点”。

2、“小组落实”不是“小组围坐”。要利用好小组检查落实机制,实现“兵教兵”。

3、“启发点拨”不是“点击课件”。要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的循循善诱的问题引导。

4、“学生主体”不是“学生中心”。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围绕学生团团转。

5、“教师主体”不是“教师主宰”。要控制课堂而不是主宰课堂,要注意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

6、“快节奏”不是“大踏步”。快节奏是指小步快走,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夯实每个知识点。

7、“大容量”不是“内容多”。大容量是指对于每个知识点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8、“师生对话”不是“师生问答”。问题要从学生那儿得出,而不是预设好所有问题,要对话。

第16篇: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有效的语文课堂是互动的,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因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开展下一个内容教学的信息,或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改变我们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我们要关注它的有效性。笔者主张:首先,让学生乐于活动,获得积极体验,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通过教师悉心指导,让学生善于活动,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证。最后,通过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脚点。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全班讨论,可小组讨论,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论。

讨论追求的境界,应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于漪语)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习得”多少,才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最终参数。一堂课内,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内安排合作讨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汇报都分别是谁,这些事情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势必将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只要对教学有益,都有可尝试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

第17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发言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热烈祝贺县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附小隆重举行。在此,我真诚地感谢教研室领导对我们学校的看重,把如此重要的活动放在附小来举行。真诚地感谢教研室的领导能给我们学校的两位年轻教师提供了锻炼的平台。真诚地感谢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道的指导。

刚才听了我们学校的美女教师夏雪和帅哥教师郭磊磊的语文课,用现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属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范畴。但今天,对他们课堂教学的得失我不作评述,“眼前有景道不得”,建华、诸君在后头。

我是一个教小学数学的人并早已退役,对小学语文真的是外行。今天要我在这么庄重的小学语文研讨会上要发言,我们小飞主任怕我出丑给我写了一个稿子,我读了两遍,真的写得非常好,我念个开头和结尾给大家听,一听就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写的,他是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省名师培养对象,真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他是站在专家的角度来谈的有效课堂教学。今天,我不用这个稿子,想站在外行的视野来胡侃几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什么叫有效课堂?我认为,(我真的没有参考任何资料的,完全是自己的臆想,所以我在此加了“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的课堂就叫有效课堂。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师生收获大,充满了激情与生命张力的课堂就叫有效课堂。今天,教研室在此举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进行研讨,这个主题选得非常好,早就应该就这个主题开展研究了,因为这个主题切中了语文教学多年以来的弊端。我个人认为,中国多年以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严重存在“少、慢、差、费”,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语文课上了5000余个课时,大学毕业生不能用母语顺畅表达,不能通顺地写文章的人大有人在,一个中文系的本科生的语文素养能不能与只读了六七年私塾的人相比?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语文教师真正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象样的文章的人有多少?能够即兴演讲的人有多少?(包括象我这样的当了若干年校长的人在内)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个人非常崇尚中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这是世界上我所知道的最成功的语言类教学。我也没有读过古书,但我与一些读过古书的长者是好朋友,他们常常给我讲起他们小时候怎么国文书的。

一、教材编选,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语文(国文)知识与德育、哲学、历史等融为一体,尤其是与德育紧密联系,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事、哲学、历史、人文等的教育,而且讲究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过去的蒙学教材“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还有“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都是儒家经典。科举考试主要就是四书,考经要分考一经二经三经四经能够考过一经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了,能够考到三四经就很不简单了,能够过五经的人就可以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北斗了。一个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讲《论语》还讲得不好就轰动全国,一个台湾大学的曾仕强教授讲《易经》也讲得不怎么好,人们也觉得不得了。

二、识字教学,符合规律

识字教学符合造字规律和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古代识字采用多种方法:指物识字(一个物对一个字教);课本识字(把生字圈出来教);同音识字(音同的字列出来教);对比识字(把形近字列出来集中教)。这样学生学得又快又好。90年代初中期井研县教育局鄢文俊局长接鉴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编写的经验,编写了一套字族文识字教材,两年时间学生能轻松识字3500个左右。他认为:有繁衍生育能力的字叫母体字,由此生育出来的字叫子体字。把字族相同的字集中起来编成对子歌、皮筋歌、儿童诗、散文等形式的课文一起教。比如“青”就能生育出“清”、“晴”、“睛”、“情”、“请”等,课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天眼睛,守卫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的卫兵。识字速度快,有趣味,能提前阅读、提前写作。小学毕业的语文素养基本上能达到初中生的水平,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带动了学生其它学科水平的提升,我在松林作校长时一个年级采用了此教材,这届毕业生可以说是松林小学最好的一届毕业生。这个教材是九五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准备在全国推广的。可惜鄢局长退居二线后此教材被封杀,中国搞教育多数时候是在搞政治。据说此教材在新加坡、马来西来、杭州等地很吃香。

三、写字教学,科学有序

传统语文教学不仅有专门的写字教材,还有独特的写字方法。写字一定是从这几个字开始的“上大人、丘乙已、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24个字,包括了汉字的所字基本笔画,写字步骤:把腕、描写、描影、跳格、临贴。尤其重视护手润字,教学生如何写横、竖、折、弯钩,如何执笔,运笔,以及轻重缓急,转折等基本功。读古书的人一般三四年功夫就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俗称锅盔打得好)这毛笔字不仅仅是汉字的符号,更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现在的学生、教师有几个会写的或写得好的,包括我在内。一般下午进行的就是习字训练,既是习字也是学生在修身养性。

四、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学生作文往往是在积累了大量的诗文基础上才开始,训练学生从属对开始,比如《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性、语法、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美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学生作文往往从属对训练开始,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多字对,再放手让学生大胆作文,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然后再逐步给学生作文提出要求。四五年功夫学生的作文都能引经据典,简洁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教学方法,以读为主

书声琅琅才是小学最显著的特征,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识字、读书、反复读、不断记忆。提倡多记性、少悟性。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真的是这个道理。讲究多种方式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高声读、小声读、坐着读呦过去呦过去地读、站着读、走着读、默读、可以用普通话读,也可以用方言读。普通话是官话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方言也要重视(毛泽东、邓小平说湖南话、四川话才能显出伟人气质和魄力,各种语言有不同特点和优势)有专家提出要拯救方言,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有些诗、词、歌赋还可以就着不同的曲调唱。“词”本来就是填来唱的,不同的曲调唱出来有不同的味道,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只有到了高年级教师对课文深奥的地方适当点拨指导,有些东西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就懂了,没有必要在很小的时候挖苦心思地叫学生理解。小学生我主张先把东西装进头脑再说。

教师教法可以各具特色,不必强求一律。语文教学真的要“百花齐放,百字争鸣”,教师最应当提升的是自己的语言素养,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至于教学方法我却不那么看重,我认为,如果教师本人有演讲的天赋,你就多讲学生也会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你就多培养几个演讲家;如果你的字写得很有品位,你就可以多板书、多指导学生写字,你的学生会模仿你的字体,把字写得很漂亮,会许能出几个书法家;如果你的普通话说得好,你就刻意训练学生普通话,你那富有磁性与感染力的普通话一定会感染学生;如果你什么都不是特长,你就可以让学生多读书多记忆与学生比赛看谁背的东西多,你的学生头脑中装的诗文就多,你的学生讲话就可以口若悬河,到一定的时候出口成章了;如果你的文笔流畅,你就可以让学生多练习片断描写,多指导其作文,你的学生写作可能会胜人一筹,也许会出几个妙笔生花的作家。至于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谁是主导与主体的讨论,没必要太在意,因为这完全是教育哲学研究的范畴,本来就说不清楚,犹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是人牵着猪,还是猪赶着人?”经院哲学般的无趣。多媒体、电子白板有条件用就用,没有条件没必要刻意追求,因为语言文字的东西一旦把具体形象完全呈现出来了,就缺少了让人想象的空间,就象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了。而现在课堂多媒体的运用,搞得人眼花缭乱,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语文课搞成了电影课,这是有违语文教学初衷的。

总之,现在的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研究接鉴中国传统语言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与世俱进地让学生多读、多记、多写这才是语言教学的本真,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第18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甘棠中心小学

陈细坤 2012.11 认真领会《新课标》,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激发学生想象。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

三、抓住确切“文眼”,加深学生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我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互动生成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我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五、切合儿童特性,适度拓展训练。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甘棠中心小学

陈细坤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露珠的动画”课件,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有感情为动画配音,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我在教学《小露珠》这一课中,当同学们还在感受小露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了,美化了植物时。有一个同学就冒然提出问题:小露珠滋润植物,美化植物,装点着植物,可他自己呢?这时让你的课堂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过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欲望极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把时间留给学生。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就如:《小露珠》我会为动物配音这一环节时,我先给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起来配音。我惊奇的发现,以前从没举过手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这说明,把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不断地改进教法,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

第19篇:有效利用多媒体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利用多媒体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山西省祁县东观小学 翟建英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兴趣 智力 情感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要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我们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的重点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使学生既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又能理解课文内容。在实践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并不需作多余的叙述,直接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威尼斯景色和小艇的录像片,学生被威尼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小艇的独特景色所吸引,学习起来很认真。在讲解课文时,学生对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和人们的关系的理解水到渠成,十分轻松。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

此外,电教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二、再现事物变化过程,有利知识传授

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事物(客观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脑中形成的认识,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于电教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

借电教媒体使学生观察到平时不易看到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第六册课文《荷花》时,我播放了一段录象,录像最大的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我有目的地进行二次定格: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了“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人人明白的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攻自破。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扩大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我们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的知识。

三、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有效激发情感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有好处的。生动可

感的声音,丰富生动的画面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例如,《拉萨的天空》一文,文章抓住拉萨天空蓝湛湛`透亮的特点,描写了拉萨天空的美不胜收。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拉萨天空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拉萨的天空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拉萨的天空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学生们置身于拉萨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会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20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方兴未艾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激励着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进行了诸多的开放性教学实践,也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使得教学实践由“开放”走向了“回归”。有效教学研究的兴起,正是为了在“回归”阶段能够将新课改革推向更为成功之路。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是很受青睐的,而要使之有效,又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问题教学法中的有效追问。

一、有效追问的界定

有效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授者(教师)为使学习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习者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它可以是建立在教授者已提问题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建立在学习者所产生疑问的基础上。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有效追问占有着独特的位置,也起着其独有的作用,其特性有:

1.有效性。有效,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能实现预期目的;二是有效果。追问当中的有效就是教授者有成效,学习者有收获,二者应是均有所得。这是与有效教学相一致的,有效教学也就是要让教者行之有效,学者学之有果,否则只能视为无效教学。

2.追问性。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追问是提问的一种方式,也是问题教学法的一种,它是在对话教学模式中产生的一种在原有问题基础上再次提问的教学方法。问是为了答,问是手段,答是目的。

3.灵活性。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因为它是对原有问题的再一次提问或更多次的提问,不能主要靠预设,而是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它可以看作是对教授者原有问题的补充,也可以看作是对学习者所产生疑问的解读。

二、追问如何做到有效

与有效追问对应的自然是无效追问,无效追问存在着这么几个特征:一是简单化,问题太浅显易懂,学生不用思索或不用怎么思索就能解决;二是选择化,例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学生知道不是一就是二,没有价值;三是模糊化,问题无明确目标、无明确范围,学生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四是偏难化,问题难度过大、超大,不是学生现有能力所能解决的。

由此可见,要使追问做到有效,必须改变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常常容易犯的这些毛病,力争做到这么几点:

1.目标适中。打枪要切中目标,说话要切中要害,追问亦是如此。在追问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切不可含糊其辞,否则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会因无明确目标的追问导致兜圈子现象或放羊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和浪费。

2.难易适度。追问同样要讲究难易程度。太容易,则等于白问;太偏难,则等于不问。追问一定要符合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实际,否则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3.内容适量。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不可像连珠炮似的一发而不可收拾,要让学生把握得了,接受得了。适量的追问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

4.方法适当。方法往往能决定做事的成败,要使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成功,就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最好是步步前进,层层深入,这样能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好学习内容。

5.时机适合。追问是动态的,这是由其灵活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很重要,超前则没到火候,滞后则又冷却了。追问应当是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有待思考,又把握不准的时候;或者学生发现了疑问,急于寻求帮助解答的时候。

三、有效追问的类型及运用

实际上,有效追问,在课堂教学当中十分常见,应用也非常广泛,甚至有可能早就被我们运用过了,而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简要谈谈其类型与运用。

(一)类比追问

案例1:在上《藤野先生》一课时,有同学提出第一段中的“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打上引号,我就顺便问了一句,第二段中的“中国留学生会馆里”为什么要用“中国留学生”并且没加上引号。让大家思索了一会儿后,有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回答:清国留学生打上引号是反语、讽刺,证明鲁迅是非常痛恨清朝的那些纨绔子弟的,中国留学生则包括了留学日本的学生当中还是有像鲁迅自己一样的有志之士。

从这一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类比追问是把相似或相近的两个问题(内容)放在一起,将一个问题作为另一个问题的铺垫或桥梁,从而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个追问是产生在学生发生疑问的基础上,老师的问起到了辅助性的疏导作用,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二)对比追问

案例2:同样是上《藤野先生》一文,在问及鲁迅在仙台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一节与刻画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时,我让学生将匿名信事件一节对照起来理解。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鲁迅写仙台医专职员对他的优待是正面衬托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的,而日本“爱国青年”的匿名信事件是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的。

由此可见,对比追问实际上是把相对或相反的两个问题(内容)放在一起,在对比过程中,寻找异同,使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案例里,老师的追问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比追问,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放到了一块儿,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正衬和反衬,从而较好地把握了学习内容。

(三)即时追问

案例3:

师:这里面有一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大家说说,谁在“叹惋”?

(一会儿后。)

生1:我认为是渔人。

师:理由呢?

生1:因为渔人看到了外面复杂的世界,而他进到桃花源以后,看到的却是一片平静的景象,他为桃花源里的人没有经历战乱没有看到外面多彩的世界而“叹惋”。

生2:我认为是桃花源里的人。——因为桃花源里的人生活得非常安定,现在却听到了外面乱七八糟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感到“叹惋”。再说,这句话中的“此人”就是指渔人,是他讲给桃花源里的人听的,桃花源里的人听了以后才会这样反应。

生3:(不等老师作评点)我认为应该是桃花源里的人和渔人。

师:刚才的两个同学讲得很有道理,你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那你能不能向大家详细地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3:因为“皆叹惋”的“皆”是“都”的意思,说明包括了桃花源里的人和渔人。还有,桃花源里的人生活得那么好,却听到外面是那么乱,所以惊讶;而渔人生活在战乱当中,却碰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所以也感到惊讶。

本案例是笔者教授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节。有些问题,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喜欢只说其然,而不说其所以然,在学生说出“结果”的时候,教师即时追问原因,使学生明白回答问题并不是张嘴就来的,而是要有理有据,必须落实到文本上。这种追问起到了回拉的作用,因此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说出了最令人满意的答案。可见,即时追问,就是要抓住时机,让学生既要回答出其然,也要回答出其所以然。

(四)预设追问

案例4:

师:谁来朗读一下?

生:„„道狭草木长(cháng),夕露沾我衣„„

众生:读错了,读错了。注释里面有,读zhǎng。

师:你为什么读cháng ?

生:我知道注释里念zhǎng,但我觉得读cháng显得更优美,草长得长,才显得路很窄。

师:大家的意见呢?是不是有疑问?

生:我也觉得读cháng好,读cháng是形容词,读zhǎng是动词,这里用形容词肯定好一些。

师:我也觉得读cháng好,草木长就是说明草木长得茂盛,大家只要夏天去过田间小路,就会发现长长的草会把小路覆盖住,路面显得很窄很窄,这样读更有意境。而且从词性来看,形容词显得柔美,动词太生硬。看来他提出来读cháng,比书上的注释还要好。

这是教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一节。“道狭草木长”中的“长”基本上每一届学生都会在这里出现问题,因此笔者也每次都预设好,等候追问,颇有一点守株待兔的意思。那么,对预设追问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在学生最易犯错或发现疑问的地方,预先准备问题,当问题出现后,顺势追问学生,以期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古诗文中字音字义的疏通本是极枯燥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都不那么乐于接受,自然也不那么会引起人的兴趣,这时进行一定的追问,能起到激趣的作用,也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

(五)层进追问

案例5:

师:“通过这几个同学的问答,我们就不难知道,‘记’是一种文体,是用来记载、描写事物的。既然‘记’是一种记事的文体,那么它同样要具备哪些要素?”

学生齐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对。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完成一张表格。”

当有个同学回答“人物”一栏时,他只说了人物的名字,我赶忙追问:“不要只说人物的名字,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位同学在文中找出了相关的语句并读了出来。我又问:“姐姐几岁开始演出?”“5岁。”大家齐答。“妹妹呢?”“8岁。”“有什么感想?”这一下,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了一片赞叹声。

这个案例是关于《观舞记》的,在理顺“记”的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卡拉玛姐妹精湛的舞艺,笔者先要求学生回答“人物”时不要只停留在说人物名字上,接着又问了两个几近小儿科的问题,通过数字的相减,学生一下子体会到了卡拉玛姐妹那令人销魂的舞蹈,也是来自刻苦的长时间磨练。这种问法就是将问题一步步推进,由浅层带入深层,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解读。

关于有效追问的类型,肯定不止这一些,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探讨,在运用过程中也不能死搬硬套,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灵活把握。

有效追问虽是有效教学当中的一个很细小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只要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有效追问,在课堂教学中使追问行之有效,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肯定又会增添一股活跃的气氛,我们的新课改又会增加一缕灿烂的阳光。希望本文能给语文老师们一些启示。当然,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文章当中肯定存在着不完善甚或是遗漏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更多一线语文教师的批评和指正。另,本文沿用或引用了一些研究者的部分观点,如果没有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笔者是完不成此文的,故在此借机一并表示谢意。

刘红霞,周金平,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本文编校:舒坦

[1] 2

如何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如何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