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意义(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1 08:34:05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工作总结的意义

工作总结的意义和作用

什么是总结?最简单明了的例子就是“棋手复盘”,高明的棋手下完棋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复盘,通过复盘检查自己哪一步走的好,哪一步走的不对,战略战术运用的是否适用对手。不会复盘的棋手不会成为高手。

工作总结就是对某项工作或某阶段工作的“复盘”。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阶段内的工作加以总结,进行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书面总结不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总结的过程更能反映总结的效果。

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为了完成一份书面总结而总结,而是对某段工作实施结果的评估,通过回顾、分析某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应吸取的教训,并经过提炼和升华找出规律,形成理论。成功的经验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发生错误避免重复再犯,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它不仅是一项工作,更应该是大家应该掌握的一种工作方法。不应该当成是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应该自我提高的一种自觉行动。

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为什么在战争中胜多败少,主要原因是每战结束不论胜败都要及时地进行总结,逐渐的形成了一套有效地战略战术,并上升到理论层次。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总结还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断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传播这个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总结的过程就是勤于思索的过程,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对自己工作失误个正确的认识过程,勇于承认错误,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的过程。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总之,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第2篇:工作总结的意义

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一,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某一时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断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传播这个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总之,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非常困难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过去的工作),二是结(工作的经验,教训,规律).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总是结的依据,结是总的概括.二,工作总结的种类,特点和内容 (一)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内容划分 (1)思想工作总结 (2)经济工作总结 2.按范围划分 (1)地区工作总结 (2)部门工作总结 (3)单位工作总结 (4)个人工作总结 3.按时间划分 (1)月份工作总结 (2)季度工作总结 (3)年度工作总结.(4)三年以上工作总结 4.按性质划分 (1)综合性总结 (2)专题性总结 (二)工作总结的特点 1.客观性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2.典型性

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基本的,突出的,本质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很有现实意义,具有鼓舞,针砭等作用.3.指导性

通过工作总结,深知过去工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使今后少犯错误,取得更大的成绩.4.证明性

这是说总结的基本表达手段是被动的(严格地说是证明),它要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它所指出的各个判断的正确性.(三)工作总结的内容

工作情况不同,总结的内容也就不同,总的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情况

包括工作的有关条件,工作经过情况和一些数据等等.2.成绩,缺点

这是工作总结的中心重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3.经验教训

在写总结时,须注意发掘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指导将来的工作.三,工作总结的格式和构成 (一)工作总结的格式

总结的格式,也就是总结的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表现形式.其格式不固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条文式

条文式也称条款式,是用序数词给每一自然段编号的文章格式.通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总结被分为几个问题,按问题谈情况和体会.这种格式有灵活,方便的特点.2.两段式

总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总,主要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后一部分是结,主要讲经验,教训.这种总结格式具有结构简单,中心明确的特点.3.贯通式

贯通式是围绕主题对工作发展的全过程逐步进行总结,要以各个主要阶段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较为具体的叙述.常按时间顺序叙述情况,谈经验.这种格式具有结构紧凑,内容连贯的特点.4.标题式

把总结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提炼出一个小标题,分别阐述.这种格式具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一篇总结,采用何种格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是由内容决定的.所选结论应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服从全文中心.(二)工作总结的构成

总结一般是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个部分构成的.1.标题

标题,即总结的名称.标明总结的单位,期限和性质.2.正文

正文一般又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1)开头

或交待总结的目的和总结的主要内容;或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或把所取得的成绩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或概括说明指导思想以及在什么形势下作的总结.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头,都应简炼,使总结很快进入主体.(2)主体

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和中心.它的内容就是总结的内容.(3)结尾

是总结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或突出成绩;或写今后的打算和努力的方向;或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3.署名和日期

如果总结的标题中没有写明总结者或总结单位,就要在正文右下方写明.最后还要在署名的下面写明日期.四,工作总结写作的基本要求

不论何种格式的工作总结,其写作都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掌握客观事实,广泛占有材料

这是写总结的基础.总结,就是总括事实,得出结论.没有事实就无法得出结论.总结的材料要准确,典型,丰富.写总结的人得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积累丰富的材料,又要对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二)对占有的材料作认真的分析研究

这是写好总结的关键.认真分析与研究,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工作总结者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将其作为评价工作得失的理论依据.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克服夸大成绩,回避错误的缺点.再次,要坚持运用辩证法,全面地看待过去的工作.既能看到得,又能看到失;既能看到现象,又能看到本质;既能看到主流,又能看到支流.最后,要突出重点.总结不是流水账,不能不分主次地去罗列数字和事例,要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精心选用,分析典型材料,突出主要问题.(三)反映特点,找出规律

这是撰写工作总结的重点.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四)要走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丰富总结的思想内容.(五)具体写作过程中的要求 1.编好写作提纲

在编写的提纲中,要明确回答想写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主要问题等.就是简单的总结,不写提纲,也得有个腹稿.2.交待要简要,背景要鲜明

总结中的情况叙述必须简明扼要.对工作成绩的大小以及工作的先进,落后,叙述一般要用比较法,通过纵横比较,使得背景鲜明突出.3.详略须得当

根据总结的目的及中心,对主要问题要详写,次要的要略写.工作总结忌“三多”

当前年终将近,各单位、部门都忙于对一年来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概括。工作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工作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它不仅是对各项工作的具体做法、进展情况、取得经验进行总结,更是对工作中存在问题、不足及下一年工作安排的概括。因此,工作总结特别是年终总结应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概括性。

可如今,一些单位的工作总结则变了“调”,串了“味”。例如有的单位在写工作进展情况时,总把“基本完成、将要完成、预计达到”等字眼当头;在写到存在的问题时,则用“依然、还、比较”等字词绕人眼;当写到取得的成绩时,就开始“添油加醋、浓墨重彩”一番叙述,把工作总结写成了“业绩汇报”、“工作汇报”,这样,总结就变成了“工作业绩多、虚话套话多、模糊字眼多”的“三多”总结。其实,工作总结只需要把所干工作实实在在、有始有终的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对所做的工作,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不足的地方,对于存在的问题,既要事实求是,又要全面客观。所以,只有在心系群众的基础上,真正干了工作,才能用“实绩”写出群众满意的“总结”来。

工作总结格式要求

各类归档材料和各级综述材料的排版格式要求(原始材料除外

推荐第3篇:工作总结的意义

又是一年岁尾,也到了各单位忙着年终总结的时候。有总结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提高,总结也是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的一项工作,年终总结还是指导、推动各项工作的一个步骤,更好地促进下一年工作的开展。

一、年终总结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全面、深入地回顾一年来本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方法、分析能力、辩证观点、鼓舞干劲。年终总结还对年初工作规划没有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做好来年的各项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如果说我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那么年终工作总结也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方法。所以,年终工作总结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提高的过程,更是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年终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种事物、一项工作,都存在内在联系、外部制约,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运动规律。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办事就能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受到违背规律的惩罚而招致失败。而要找寻、发现客观规律的途径就需要总结。工作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本单位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

三、年终总结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

现在做任何一项工作,不管是个人也好,团队也好干工作都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要从细处着手,认真思考,反复操作、辛勤劳动才能完成。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和工作技能。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那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越来越广,智慧越来越高,所进行的事业通过总结才会不断发展、前进。

四、年终总结是指导下一年工作的基础

年终进行总结,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是对全年工作的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并从中找出成绩与缺点、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作出正确评价,使大家认识统一。以此来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以便在来年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避免各种工作失误,避免重蹈覆辙,为下一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年终总结,我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这有利于指导把下一年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推荐第4篇:教学反思的意义

计 算 机 组

教学反思的意义

对于我们而言,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和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但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这是当前很多学校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并制度化、经常化的重要理由。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

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实践证明, 凡善于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 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 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 一旦教师熟悉教材, 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 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 开展教学反思, 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 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推荐第5篇: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的意义

实行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在政治上获得平等权利的少数民族采取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民族语言政策,为部分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了文字,为部分已有文字的民族规范和改革了旧文字。同时,根据在民族地区普及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由于不懂汉语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实际问题,决定推行双语教学,即在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实践证明,实行双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民族地区的一些学校和在一些民族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符合当地群众的需要与愿望。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民族语言为教学语言,使用民族语文课本,学生可以在母语的帮助下,逐步学习汉语言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并顺利过渡到汉语言的学习环境,以民族语为母语、对汉语接触较少的学生,减少了因直接进入汉语言环境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困难,可以缩短儿童的教育进程,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入学率与巩固率,有利于民族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将其应用于成人扫盲教育,成效也十分显著。

推行民族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中,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信息主要靠汉语传播。学习好汉语,少数民族便可以充分地借鉴、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作为族际语,汉语也是各民族间进行交流、增进了解,共同缔造一个繁荣稳定社会的必要工具。

推荐第6篇:百分数意义教学反思

在规定时间内任意写10个百分数,要写得规范。(请一个学生上来板书,其他学生在纸上练习)

你写了多少个?直接说出你写了几个百分数,这太简单了。你能说说你写的个数是规定个数的百分之几,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学生交流是让学生说说理由)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的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到百分数的独特作用,从而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深刻领会百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认识到百分数为何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收集贴近实际的、生动的百分数材料,力求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过程,力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增强学生收集、统计、分析、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享受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为此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自主交流,建构模型—–合作探究,完善认识—-拓展应用,加深理解”这样的思路。 【本课反思】

“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选派谁参加投篮选手”的问题情境,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特别是“增添一位选手的投篮情况”的环节,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通分的局限性,进而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与作用,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弄清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百分数的认知框架,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又将数学和生活集中在同一平台,让学生体会到两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符合新课标中“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理念。 本课的难点就在于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百分数和分数都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合作探究,从读法、写法、分子、意义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百分数的特征,通过分析两条信息中的百分数和分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深化了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从本质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完善并提升对百分数的认识。 练习的设计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会写百分数,而是把写百分数与运用百分数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百分数,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会反思,学会应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其中的“成语猜百分数”,既关注了学科间的整合,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渊源流长。

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继续发现百分数,利用好百分数,引导学生树立大课堂观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爱因斯坦的名言结束教学,给学生以价值的引领,体会到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本课设计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大量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思考问题,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学生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学生在尝试中创造、在尝试中成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推荐第7篇:机器人教学的意义

把机器人教育引入校园,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机器人肯定会越来越普及。有专家预言,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将是智能机器人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深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机器人学科知识与机器人应用前景方面的教育已势在必行。机器人最早只是在工厂里使用,现在已经在娱乐、医院和家庭等日常生活中使用。如韩国、日本将为将自己打造为一个高技术国家,他们预言说,到2020年,每一个韩国家庭里都将拥有至少一个机器人。将来机器人可能会像计算机、汽车一样家家都有,变成人类离不开的一个工具,那时人人都要进行机器人的学习,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接触到机器人。机器人教育也会越来越普及,而且可以学到比计算机更全面的知识,除了能够学到编程语言、程序设计以外,同时还能学到机电方面的知识,所以机器人进入中小学教育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机器人融合了计算机、机械、电子、通讯、控制、声、光、电、磁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活动中,既教会学生去思考,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培养综合素质。学生通过亲手组装机器人系统、检测调整传感器、编制调试控制程序等工作,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得到全方位训练和提升,对进行学科知识渗透、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机器人进课堂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思维活跃,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机器人教育引入校园,对学生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获益。

其一,丰富学科生活,培养动手能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及科学模具的能力日益降低,创造发明的意念也渐呈弱化趋势。所有令他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均是玩具商生产出来的,亦即是需用钱买来的。长此以往,将使未来中国少年儿童的求生能力、自我创造能力不断减低、变弱,这对于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自我组装、制造机器人不但会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同时也会从小培养学生养成凡事自己动手的良好生活习惯。

其二,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机器人制作涉及相关领域多种门类的专门知识,青少年必须广泛涉猎,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机器人的制作过程,正是锻炼意志、培养

坚韧品质的过程。机器人制作一般都以二人、三人或一个团队的形式进行,群策群力、共同作业,就像体育比赛中的接力赛一样,缺一不可,整体的实力远超出个人的能力的发挥。

其三,激发创新精神,培养科学兴趣。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开发青少年智力的问题。参与机器人制作,能使学生自小就对科学产生兴趣,获得科普知识,同时也将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把机器人教育引入校园,是创建品牌学校的需要。我校是科技特色学校,学校的科技教育融合了学校的环境教育、科普教育、机器人教育等诸多内容,我们称为“大科学教育”,除了我们的语言类教育、数学等以外的所有学科,机器人教育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统一认识,确立自己的行动思路:以机器人教育为突破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运用科学的品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机器人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把机器人教育引入学校总体工作议事日程,从人、财、物给与倾斜,做到组织落实、经费落实、措施落实,力争使我校的机器人项目在江苏省、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打响学校的品牌。

一.营造氛围,是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基础。

1、开展机器人教育,我们重宣传。学校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宣传、熏陶功能。多年来,在机器人教育环境建设中,在精心构思的基础上,通过“景、廊、宫、园、室”等独具匠心的设计,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机器人科技氛围,以此来普及机器人教育,培养师生的科学修养。通过校园硬件布景,橱窗资料宣传等整体设计,内容隐现机器人教育要求,一步一景间随处可见机器人教育相关内容。

2.开展机器人教育,我们从设备的添置方面,也尽了很大的努力。开始时,我们只有一间教室用于机器人教育活动,器材也不多。后来学校新建了碧霄科技楼,把科技楼中一层楼面近600平方米都给机器人教育专用,设有“曹明刚工作室”、机器人教室、搭建室、训练室、器材室、荣誉室。学校设专项资金用于机器人教育,配备了30台微机和3台笔记本电脑,总经费将近百万。

优美的环境、良好的设备,为师生开展机器人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让师生随时获取最新的机器人教育信息,组成了一个立体的机器人教育阵地。

3.开展机器人教育,我们还建立机制,确保机器人教育正常开展。暑假、寒假培训新学生,星期天、星期六俱乐部学生活动,每天晚上又有部分学生在训练,中高年级每周一堂机器人课。结合学校新课改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参与面上,不仅有部分学生作为兴趣小组的形式参与,更注重把机器人引入学校校本研究中,保证机器人教育在我校的普及与提高。 我们还自编教材,把机器人教育纳入课程表,让更多的学生系统接触、学习神秘的机器人,引起了全校学生的浓厚兴趣,在学生中引发了“机器人热”。 二.培养师资,是开展机器人教育的保障。

开展机器人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热爱事业,热心机器人教育,并有较高科学素养及相关知识的教师队伍。首先是选好人才,机器人教育活动要牵制辅导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师要放弃许多的休息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实践、钻研、探索。辅导教师既要有工作能力,又要有奉献精神。2001年我们在100多位教师中,选了曹明刚,他原来是一位柔道运动员,毕业后成了一名体育教师,但他酷爱计算机,有钻研精神,在从事这工作前,他还自掏腰包去学习微软编程设计,学成后,微软公司高薪聘请,他没动心,学校相信他的事业心、责任心,相信他有钻劲,让他担任起这个工作。

其次是为师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有目的地选送辅导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鼓励他们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提高辅导老师的相关知识水平和能力。还多次邀请了有关部门专家、老师来学校作讲座;正是专家的传经送宝,辅导老师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才使我校的机器人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再次是我们深感要保护和激励师生的积极性,一定要有配套的激励措施,让每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为此,学校制定了完善的考核指标,对有重大成果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并在各级各类考核评比中优先考虑。每年我校的校长奖励基金是学校对教师的最高奖励,凡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都可以申报。碧波机器人团队每年都获得学校的大奖,曹明刚老师个人最高获得壹万元的奖励,教师们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也会对工作倾注更大的热情。 三.积极参赛,是提升机器人教育的途径。

为促进我国的大中小学校大力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单位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已实施了多项举措,“以赛促教”是根据此学科的特点及青少年所具有的挑战心理而实施的举措之一。通过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辛勤努力,学校在竞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犹为显著。从建队不久,就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检验机器人教育成效。

2003年4月,碧波代表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荣获机器人刺球单项一等奖、机器人创意单项赛二等奖、机器人灭火单项赛二等奖、机器人即兴单项赛三等奖、机器人爬坡单项赛优秀奖,还获得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团体(小学组)二等奖;2003年7月参加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获江苏省级团体二等奖、“机器人刺球”比赛单项二等奖;2003年11月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小学组常规赛竞速、集装箱搬运比赛一等奖,同年11月首次参加在韩国举办的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获“黑线追踪”比赛的银牌。

2004年4月碧波机器人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2004年11月代表中国继续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碧波机器人队”的宋梦雅、周夏君、和刘尔婷三位选手以8秒多的傲人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参赛队,荣获“机器人爬楼梯”小学组比赛金奖,由于他们的绝对优势,第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组委会特向他们颁发了此项赛事6年以来的第一个“最高技术奖。”他们还以13秒的佳绩赢得“机器人走迷宫”小学组比赛的铜牌。在2005年的10月26日—29日,我校代表队又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又获得三块金牌,再次为国家、为江苏、为苏州、为学校争了光。同时,曹明刚老师被第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委员会评为优秀教练员。

四.发展提高,是提升机器人教育的根本。

我校抓机器人教育、使其成为学校特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还要向兄弟学校学习,广开思路,科学发展,把机器人教育做实、做大、做强,做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下一步发展规划中,我们还有很多路

要走,还有很多事要做。一是进一步普及机器人知识,二是提高机器人应用水平,重点研究机器人的原理、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三是要加强机器人专业建设、对在小学阶段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及教法的研究。四是积极开发机器人操作控制平台。

机器人教育的成本比较高,我们正在研究、开发价格更优惠的、性能更好的替代产品、机器人核心控制器、上层编程软件并要申请专利,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都有机器人课程,大多数孩子能用上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推荐第8篇: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正比例的意义》 【教材简解】:

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以及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使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几点设计理念:

1、抽象实际事例中的数量变化规律,形成正比例的概念。

例1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教材先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具体解释两种量的“相关联”。再指出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可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它们是成正比例的量,学生在这里首次感知了正比例关系。“试一试”是在另一组数量关系中继续感知正比例关系。使得学生在上面两个实例中感知了正比例的具体含义,然后教材再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环节是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数学思考的极好机会。

2、用图像直观表达正比例关系。

例2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编排的,设计的三个问题体现了教学正比例图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图像上的点,说出其他各点的具体含义,体会各个点都表示汽车在某段时间所行驶的路程,也体会这些点是根据对应的时间与路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的。

第二步认识图像的形状,从图中描出的点在一条直线上,体会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第三步应用图像,估计行驶时间所对应的路程或者行驶路程所用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自学

课件出示以下两组自学材料:

1、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时间(比)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50 100 150

„„ 观察上表,填写表格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什么?比值是多少?

2、一种圆珠笔,枝数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枝) 1 2 3 4 5 6 „„ 总价(元) 1.6 3.2 4.8

„„ 观察上表,填写表格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分别是什么?比值是多少? (二)反馈:

师: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材料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

1、学生自由说,小组内总结。(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小结:像这样表里的两种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两种量就是相关联的量。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2、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了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总价和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数量扩大,总价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数量关系式来表示: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问:谁来说说这两个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2)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追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值是不是一定) (3)字母表达关系式。

问:如果字母y和 x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板书】: =k(一定) (4)质疑。

师: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三)探究:

1、课件出示表格

时间/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问: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强调: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四)应用:

1、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的面积。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课件演示核对。

2、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指名学生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先让学生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

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4、完成练习。 学生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组织同桌讨论和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课堂延伸:

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

五、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

1、4题。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k(一定)

推荐第9篇:教学设计的意义

1、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备课息息相关。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与学研究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息息相关。

2、怎么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什么内容&怎么设计

教学设计要想真的有效果,第一不要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教学设计,可以参考,但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移植也要内化,教学设计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看的。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教学设计只是反应老师的教学流程,但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空洞的。 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要结合课标、学科改革意见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抓住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和本质,切记照搬照抄,然后根据核心部分给予学生适度的提升。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如果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认知有所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认知设计教学,对后面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的指导,老师要给学生创立一个长期训练的教学生态环境,让学生的学生能力有所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语文学科教学要更多体现文化,教育得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老师的责任在于唤醒,而不在于告诉。

从知识到智慧中间有一段距离,就是学生的体验。从体验中感悟,形成自己的智慧,老师告诉学生很容易,不要轻易告诉学生,

通过课程,培养一种素养。要注意素养的提升。 老师想要告诉学生一个知识点很容易,

自主。自主、合作、探究,探究的前提是自主,学生的潜能无限,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杜郎口让学生学会自主,当学生哪天离开老师也能自主学习,用老师教授的方法去解决很多问题,由自主变为自觉,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则要积极的去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空间去让他们呈现自己预先学到的东西,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及时调整。

课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贪多,要抓住核心的东西重点突破。

老师对学生要有方向上的点播,教学要站在课程的高度上,对于学生新学的,曾经学过、熟练掌握的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推荐第10篇: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样,都是每个人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书面表达较之口头表达,更具简洁性、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我们往往碰到或听说这样的情况:讲话人讲了一番话,听众反映不错,可是根据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出来一看,就发现有些地方重复、不连贯,甚至有些语句不大通。这些毛病在听的时候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口头讲的时候,听的对象就在眼前,有当时的语言环境,讲话人还可以用声调、手势来帮忙,而一旦写成文字就不同了,语调、手势不能借用了,全要靠文字来表情达意。作文教学的特定任务,正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文字来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了,学生将终身受益。

(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的这些内容都是观察和思维的结果。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例如,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固然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观察、思维活动正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习作,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我们要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意义,使作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作文教学的要求

大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大纲提出:要使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又要训练学生“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二者不可偏废。应该防止忽视常用应用文训练的倾向。对于简单记叙文的训练,要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这几条要求,就是对“能写简单的记叙文”的具体解释。在这些要求中,最基本的是两条: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内容真实具体,就是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语句通顺连贯,就是每句话要通,一句一句要断得开,连得起来。这两条,在作文训练起步之日就要严格要求,打下扎实的基础。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再逐步增加“有条理”和“有中心”的要求,到小学毕业时达到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总要求。

(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作文的内容是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结果。所以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大纲在“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中,对每个年级都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训练要求,从中不难看出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大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要求主要有:勤动笔;写完以后认真修改;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习惯,也都要从作文训练开始之日起就注意培养。到了高年级,还要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上述三个方面的作文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而且应该把这些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第11篇:方程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华宁县甸尾小学 王 惠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和概括 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进一步探究方程知识的乐 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一)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一个皮球的价格是a元,买5个皮球应付( )元。

2、哥哥b岁,比妹妹大a岁,妹妹( )岁。

3、小芳看一本x页的故事书,每天看4页,需要用( )天看完。 (二)、复习等式

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等式的意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学习新课,认识方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认识天平(称)

(1)教师演示课件,提问:①这是什么? ②天平有什么作用?天平的原理是什么呢?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

(3)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天平可以用来量取物体的重量。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个天平进行演示来研究一下相关的数学问题。

2、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师:请看这幅图。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课件出示:1个空杯子=100g)

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 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问:如果水重x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100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师: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生能答: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

师:现在什么情况?(生答: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 100+X<300 问: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板书:不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

(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选择两个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 5.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你再来观察一下。

(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 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课件:100+X=250 师:仔细观察以上的式子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方程。那么方程的什么呢? 请同学组织回答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方程,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呢?

两个条件:一定是等式 一定含有未知数

三、探究交流,抽象概括

1、判断以下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2、辨析

(1)100+200=100+200( 2)100+x>200;100+x

3、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 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方程。

四、巩固提高,形成技能 1.说一说——列出方程 2.练一练

(1)你能根据已学知识写出至少一个列出方程吗? (2)你能根据下面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①王涛去商店买了3本笔记本,每本X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2元。

②张华从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走了X分钟。离学校还有80米。

(3)怎样才能使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3、你知道吗?

课件动态显示关于方程的小知识。

你知道吗?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五、总结提升

1、什么是方程?

2、怎么列简单方程?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含义:100+X=25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12篇: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

五年级 魏丽君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体验获取获取知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区位和快乐,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国歌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旗呢?

2、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并分别说出是什么地方。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

教室场景 三幅图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国旗,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想不想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1)呈现信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2)问: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4、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1)设计问题: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3)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比值都相等,解释说明我国国旗法规定:任何一面国旗的长宽之比都是3:2。,这是对国旗的尊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认识比例,理解含义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1)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

2.4∶1.6 =3/2

60∶40=3/2 (2)引导写出: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板书:2.4∶1.6 =60∶40 (3)指着这些等式说:“在数学中,像这样的等式就叫做比例 (4)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5)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2、探讨一: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3、探讨二: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课本做一做(1)选择两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 ( 四)拓展练习(课件演示):

1、猜一猜并填空,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120:6 = (

) :2

2、生活中的比例

导语: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课前三面国旗有关数据还能组成哪些比例呢?

(2)汽车上午5小时行驶了250千米,下午2.5小时行驶了125千米。 A、分别写出上午、下午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求出比值,看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B、分别写出上午、下午时间与路程的比,求出比值,看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四、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你说我说大家说,说你说我说大家。(前一句偏重是说收获,后一句是互相评价,当然包括评价老师。)

2、课件出示老师的话:我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和感动!期待你们更好的表现!

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继续加油哦!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3/2

60:40=3/2

2.4:1.6=60:40

教学反思: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自主性原则,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计算、比较等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歌曲情境引入;二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四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充分发扬自主。

二、活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例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第13篇: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的意义

努尔孜拉.热阿合买提汗

塔勒德镇中学

双语教学的意义

[摘要]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意义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语言不通,就不能交流。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个民族要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提高民族素质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双语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现象。当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双语就成为第一需要。推进双语,对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通过实施双语教育发展了自己。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外语教育,从西方引进科学技术和人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使当今日本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沙特阿拉伯是绝大多数人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为了培养专门人才,他们每年要送3000人出国留学,国内所有的医科、理工学院的大部分专业都用英语授课,只有伊斯兰大学用阿拉伯语授课。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人口大国,该国实行双语教育,使用英语教学,英语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该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已成为软件大国,在这个领域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端。新疆要发展,民族要发展,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和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如果仅仅是只懂得本民族语言,而不通晓汉语和外语是不可能实现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多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疆的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先学好汉语。实践证明,新培养的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和博士生,涌现出的一批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他们无一不懂双语或多语,无一不受益于双语或多语。少数民族学习和掌握汉语,是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发展自治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措施之一。“民汉兼通”是少数民族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自治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和繁荣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

双语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养双语双文化人,在双语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吸收、融汇并传播两种文化。就此而言,双语教育既担负着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任,又担负着吸取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用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重任。世界上任何文化都不是单一的,都需要吸纳其他优秀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无可非议的,也是理所当然的;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排斥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记录着各民族自古到今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创造和努力。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会带来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宗教观这样那样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影响着人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认识的不一致。但是,因为生活在同一地域、同一社会,彼此有着根本的利益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又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自然会产生文化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相互发现、相互吸收的过程。文化传统可以有种种不同,但都有可比性,在一次一次的接触中,人们可以比较出先进和后进。求知识、求富裕、求文明、求进步和求发展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民族教育通过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选择、吸收记造、传授的功能,完成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充实、延续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民族的发展。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所必须的,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里学习主流文化更是必须的。这对少数民族社会成员来说尤其重要。 学习和交流先进文化和思想,既要具备鉴别、吸收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又要具备鉴别、宣传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优秀传统的能力,在民族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而吸收也好,宣传也好,只能以另一种语言作交流工具。以另一种语言为工具,可以了解国内其他民族,乃至可以了解世界各民族;以另一种语言为工具,才可以让国内其他民族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自己,并在这种双向交流中,找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正确道路。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政策,为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方针,为新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一个封闭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一个封闭的民族同样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开放。开放,首先是思想的开放。通过开放,去冲破妨碍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僵化的、落后的思维方式,努力接受进步的思想,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思想、优秀的文化。敢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正是表明一个民族的强烈自信;反之,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同时,通过开放、比较,认识自我,发现和挖掘本民族的优秀思想。优秀传统、优秀的文化,并进一步将它们宏扬光大。

新疆实施的双语教育模式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保存、发展乃至于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为出发点的。“民汉兼通”体现了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所贯穿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原则;能够发挥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在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互补作用,因而它受到广大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支持,如双语实验班深受各民族群众欢迎,每年招生时学生报名踊跃。实现“民汉兼通”真正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

第14篇:教学案例的意义

教学案例的意义

教学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一个活动片段、一个数教学任务。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有的偏重教学过程;有的偏重教学手段。有的偏重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的偏重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为学校教师撰写教学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1、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班级授课制下,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或学习理论,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进行教和学。进而用不同的理论来审视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关于教学或学习的理论,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理,有时难以理解。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2、总结教学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账,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3、促进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 1 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案例由于具有如下作用,正在引起普遍关注。顾泠沅先生认为: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出现偏差。

第15篇: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 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 例如在《论语·学而》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 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此,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它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显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有两大目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 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 一旦教师熟悉教材, 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 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 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然后而知困”,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教学反思是教学研究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种新的极好的体栽。它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对教师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师很容易落实先进教学理念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其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的水平。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问题的提出,解决的依据办法,验证的效果,反馈娇正的措施……通过这些方法,你的教学经验将日趋丰富,并时刻触发你的灵感。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追求更好地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地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

1、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2、要为改进而反思。

反思固然重要,但我们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应是为了改进而反思,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规定时间,在预期的期限内取得改进的实际效果。

3、教学反思贵在坚持。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清楚:只有行为变成了习惯,才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才能成为一种省时省事的自然力。所以对于教学反思我们只有坚持写好每课反思哪怕只是一个点、简短的几句话,才能使教学反思逐步成为继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后实现超越自我的必然行为。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既可以是个人经验反思,也可以是群体性(教研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去进行。

1、自我调控

每节课后,教师都有必要冷静反思:这样教学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有多少知识可以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妥当?问题的设置是否有价值?对课堂中学生的评价是否中肯等等,这些都要在静思后,重新调控,以至于使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教师的课程理念有明显的提升。

2、互动式监督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教研组活动对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反思进行互评,可以有效地检验其反思内容的正确性、有效性及真实性。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相关专家或教育经验丰富者对老师们的反思进行点评。促进老师们反思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反思只靠自己的感觉,是不全面的。互动式监督会促使反思质量的提高。

3、学生协助 学生是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镜子,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适时地考查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调整、优化课堂结构,选取最合适的教学法来指导学生。学生的协助更有助教师教学反思的效果。

(三)如何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来说,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

1、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反思,按照教育教学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阶段:

a、教学前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再次梳理,理清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老师如对自己过去的教学中曾遇到过哪些问题、采取的什么策略和方法去解决的、其效果如何,在课前做一个这样的反思对我们的备课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根据目前所教班级学生的学力状况, 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新问题、你准备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也要作一个课前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既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又可以养成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b、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

c、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这三个阶段周而复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全面。”

2、教学后反思可思之处:

①记成功之举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例如: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到达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学才能近于完美。

②记\"败笔\"之处

写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即使一个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课堂教学近乎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的某些环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为今后的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③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教学思路得不到拓展。

④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教学丰富材料

对于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出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发散性思维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无疑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⑤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们注意到,在信息时代,教师们逐渐养成了每天到Blog 或BBS 虚拟社区上学习、交流、讨论、撰写教育叙事的习惯,用生活中熟悉的口述、故事、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传记、书信等方式,述说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实践。用事实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知识,挖掘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第16篇:《百分数意义》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98-99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篮球赛吗?说到篮球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他就是——姚明。姚明2002年到NBA打球,经过几年的磨练,现在表现得越来越出色,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课件出示】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本赛季更是达到了85.7%。

2、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条信息。这两个数你认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二、通过数据,引出概念。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尤纳斯是国家男篮的主教练,要选拔运动员。如果你是尤纳斯会怎样做?王老师这儿有一组统计数据,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孙悦2517 胡雪峰2013 陈江华3018

师:看了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张表,你认为谁的投篮成绩好一些?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A:有的同学认为陈江华投中的次数最多,所以陈江华的成绩最好;有的同学认为胡雪峰没投中的次数最少,所以胡雪峰的成绩最好;有的同学认为三位同学投篮的总次数不一样,要先算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比较。这些比较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合理呢?

预设B:学生提出假设他们三人都投100次,再比较投中次数。为什么要把投篮次数都转化成100呢? 师:这就说明如果投篮总次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比较投中的次数和投不中的次数,而要看“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投中的比率。 课件在表右边增加一栏: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师:怎样计算他们的投中比率? 学生汇报答案,【课件中逐一出现答案。】 师:根据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吗?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现场老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比较的? 预设A:转化成小数。

预设B:统分后比较。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预设C: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这三个分数分别是几/100呢,谁来口答?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孙悦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师:64/100可以写成64%,64%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65/100呢?60/100呢?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 师: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课件出示:百分比 百分率】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师:同学们,百分数该怎么读和写呢?请大家自己阅读第99页第一段文字。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师:写的时候, 先写分子64,再写百分号。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师:你会这样表示65/100和60/100吗?先写出来,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补充习题】: 读出下列百分数:

45% 100%

105%

8.25% 写出下列百分数: 百分之三

百分之零点五

百分之一百二十点五

你发现了什么?(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那么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不是都是百分数呢?

(三)针对练习【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接下来,我们看试一试的两个填空题,请大家先认真读题,然后在书上写上答案。

师:近视率表示什么?表示近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通过试一试,我们发现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所以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师: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可以表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一题。】

师:第一幅图50%表示会游泳的人占全班人数的50%。第二幅图中的50%表示苹果汁占这瓶饮料的50%,40%表示葡萄汁占这瓶饮料的40%。第三幅图100%羊毛表示这件衣服的材料全都是羊毛制成的。

2、师: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获取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10.3%。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约占37.3%。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4%。 读了这些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明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们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

3、完成“练一练”第2题。【课件出示】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在小组里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

师:为什么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呢?哦,百分数的分母相同都是100,便于比较分析,使人一目了然。正是因为这一优点,百分数的运用才这么广泛。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课件出示】

师:是不是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呢?

师:97/100、23/100、46/100在题中表示具体的量,不能用百分数来表示,可见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都是百分数。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用来表示具体数量,它后面不带单位名称。

【课件将97/100、23/100、46/100闪烁成红色,再将75/100、50/100闪烁成兰色。】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你认为百分数是怎样的数呢?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最后,老师想起一个用百分数表示的公式。 【课件出示】

天才= 1%的灵感+99%的汗水———爱迪生 板书: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写作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写作65%

读作百分之六十五 60/100 写作60%

读作百分之六十

第17篇:教学设计的意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做好谋划是保证教学成效的前提条件,任何一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和认真准备。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 教学设计的涵义

何克抗教授则在多种教学设计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 过程 和 程序 ,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二) 现代教学设计的特点

1、系统方法

系统是系统论的核心概念。系统论认为i,系统是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将世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看作是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称为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被称为系统结构。系统论认为,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而形成的方法。系统方法是指教学设计从:“教什么”入手,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经济实用的媒体,具体、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绩效作出评价,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总之,现在得到公认的教学设计方法是“系统设计方法”。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着眼整体、统揽全局,也就是说,教师在安排每一个教学活动时,心中有全局,兼顾各方面,而不是片面强调突出某一点;二是指循序操作、精细落实,这表明教学的效果来自于环环相扣、扎实有效、连贯一致的教学促进行为。

2、“为学习设计教学”

“为教学设计教学”表现出一种“以学习者为本”的追求: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并带来积极变化,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着重考虑的是对个体学习的指导。

3、最优化的思想

现代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学条件与教学策略之间的互动,注重教学结果的高质量,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单位时间的成效)、教学吸引力(学生继续学习倾向)的统一,达到“减负增效”、促进学习者道德,智力、体质、个性等方面全面的发展的目的。

4、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多样性、教学策略的多变性以及教学情境的复杂性,现代教学设计十分注重灵活、创新和生成,因而它必然是艺术的。总之,教学设计要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三)新课程对教学设计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相比,在设计所秉持的理念及具体的操作要求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

1、新课程教学设计所秉持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一个很明确的价值追求,那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它“面向全体,发展个性”。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课程目标”为中心的设计,它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方面。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重视“双基”,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教学设计在操作上的具体要求

辩证认识结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 教学,就是在一种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以教学内容为“话题”、“谈话资料“而展开的一场对话。。 整体筹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筹划包括:教与学的关联与匹配;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目标、策略与方法的组合;媒体的选择合作业、测评的设计。

有机的整合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不只是“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教”,这就需要教师有机的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境,通过把学习任务“抛锚”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灵活处理操作预案。教学设计是一种“预案”,教学操作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教学设计要注意教与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二、教学设计的具体运作

(一)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系统设计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模式,所包括的程序也不尽相同。不过,最重要、最简明的程序还是当代著名教学与培训专家马杰曾经表达过的一个意思,即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 (2)你怎样到哪里?--------导向目标。 (3)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 换句话说,目标(任务)、策略(活动、方法、媒体)与评价相匹配,这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 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 (74)页

第18篇:教学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的意义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其他网站 点击数: 9431 更新时间:7/14/2008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要很好地完成这一判断,得出科学结论,评价者必须在一定的客观标准下,认真地进行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教学活动各方面的资料或证据。在这里,所谓测量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进行的某种数量化的确定。测量的最基本特征是将事物进行区分,它只以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描述而不管其价值如何。而评价则要以这种描述为基础确定事物的价值,即根据测量结果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例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得了70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测量结果,这个成绩表示什么意义,还需进一步判断——即给予评价。此外,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测验。简单说,测验就是引起某种行为的工具,是一种测量的工具或测量量表。在前面的例子中,考试即是一种测验,而考试的实施过程则是测量,对考试结果的分析评判是评价。测量、测验、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三个基本概念,搞清这几个概念的含义,有助于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意义。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具体看来,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检验教学效果。测量并判定教学效果,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一项职能。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实现?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验证。而检验和判定教学效果,是了解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诊断教学问题。诊断是教学评价的又一重要功能。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提供反馈信息。实践表明,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了大量反馈信息,而且也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直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一般来说,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帮助下“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另外,有关研究发现,否定的评价常会引起学生的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和紧张可以成为推进学生学习的动因。当然,教学评价提供给学生的否定反馈信息要适度,以免引起过度紧张和焦虑,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造成不良后果。

4.引导教学方向。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及学习时间的分配,常常要受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也要受到评价的制约。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能全面反映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学评价所发挥的导向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否则,就有可能使教学偏离正确方向。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学评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调控教学进程。对教学活动基本进程的调控,是教学评价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表现,它建立在对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问题的诊断和多种反馈信息的获得等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对教学方向、目标的调整,教学速度、节奏的改变,教学方法、策略的更换,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调整,等等。实际上,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

三、教学评价的范围

教学评价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广义上讲,教学活动的范围也就是教学评价的范围。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着评价。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我们同意将教学评价的范围分为三个方面。

1.教学结果。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教学评价传统的、最主要的工作范围。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它着重测定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及提高程度,以及一般能力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程度等。教学结果的评价可以帮助人们从整体上了解教学的质量,判断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和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

2.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结果的评价非常重要,但它只能反映教学的总体水平和质量,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不能及时提供调控信息。因此,评价只局限于教学结果的范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处于动态过程中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而所得到的评估是诊断性的和及时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从教学环节的角度看就有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习成绩的考查与讲评等一系列具体行为。具体行为不同,评价的着重点自然也就不同。例如,对备课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认真钻研了教材,是否深入了解了学生,是否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进行了合理设计,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对一堂课的评价则主要看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教学速度、节奏是否适当,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否达到了预先的教学设计要求。对作业布置与批改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分量适当、难易适中,是否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教师批改作业是否细致、认真,评语是否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能否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对教师考试、考查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教师命题是否科学、合理,评分是否公平、客观,能否根据考试结果提供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等等。另外,从其他的角度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划分,如还可分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组织实施行为、课堂管理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总之,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获取这方面评价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往的教学评价大多只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在具体评价中往往以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来代替对学习行为的评价,这种状况不仅缩小了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影响了评价的效果。

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丰富多样和不断变化的,它们既受教师行为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教师的行为,即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变化发展的。通过对学生课堂动态行为的观察、评价,评价者可以获得大量的有助于了解、判定教学现状及其效率的真实资料,以及改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必须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纳入教学评价的范围并认真加以对待。

第19篇: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教学设计应注重调控和教学评价,不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改程序。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优化效果并提高教学绩效。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

1.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及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习者这一主体,即教学目标不是设计者或教师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其次,还要尊重学习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和问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恰当的指导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中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相同。

3.学习内容分析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任务,在解决真实任务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但真实的任务是否能体现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体现,就需要对学习内容深入分析,明确学习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以及知识内容的结构体系,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不同要素中。

4.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指为了激发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5.总结与强化练习

适时地进行教学总结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总结之后,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便检测、巩固、拓展所学知识。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设计的要点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所谓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就是我们的教学要有大目标意识,也就是随时随地想到我们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服务于数学课程目标,而数学课程目标又是服务于教育目标的,有了大目标意识,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处理起来会更有高度、更从容。

2.整体把握学生的发展

所谓整体把握学生的发展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单纯的数学学习者的身份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会学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社会化过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关注学生敏感的心,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不断给予鼓励等等 二是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由于其认知结构与老师不同,面对一些问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与我们不同是正常的所以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3.为学生留出位置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教学设计前要调查、了解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另外,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有随时调整的准备,我们充分对教学进行了设计,但是不要被设计束缚。

第20篇:班主任工作总结的意义

班主任工作总结的意义

工作总结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必要环节。工作总结就是回过头来看看已经做过的事,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工作计划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因而可以对工作做一些理论上的思考。做好学年总结,是提高每位教师工作能力及水平的一个途径。我们应该重视这项工作,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教学工作总结意义
《教学工作总结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