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教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4: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样,都是每个人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书面表达较之口头表达,更具简洁性、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我们往往碰到或听说这样的情况:讲话人讲了一番话,听众反映不错,可是根据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出来一看,就发现有些地方重复、不连贯,甚至有些语句不大通。这些毛病在听的时候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口头讲的时候,听的对象就在眼前,有当时的语言环境,讲话人还可以用声调、手势来帮忙,而一旦写成文字就不同了,语调、手势不能借用了,全要靠文字来表情达意。作文教学的特定任务,正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文字来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了,学生将终身受益。

(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的这些内容都是观察和思维的结果。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例如,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固然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观察、思维活动正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习作,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我们要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意义,使作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作文教学的要求

大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大纲提出:要使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又要训练学生“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二者不可偏废。应该防止忽视常用应用文训练的倾向。对于简单记叙文的训练,要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这几条要求,就是对“能写简单的记叙文”的具体解释。在这些要求中,最基本的是两条: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内容真实具体,就是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语句通顺连贯,就是每句话要通,一句一句要断得开,连得起来。这两条,在作文训练起步之日就要严格要求,打下扎实的基础。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再逐步增加“有条理”和“有中心”的要求,到小学毕业时达到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总要求。

(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作文的内容是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结果。所以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大纲在“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中,对每个年级都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训练要求,从中不难看出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大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要求主要有:勤动笔;写完以后认真修改;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习惯,也都要从作文训练开始之日起就注意培养。到了高年级,还要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上述三个方面的作文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而且应该把这些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作文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作文

人生的意义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

活动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美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

双语教学的意义

百分数意义教学反思

机器人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