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9 08:33:36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还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

1、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开发智力:

画画需要眼、脑、手并用,通过观察、思考、然后画在纸上。可以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具像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2、培养孩子的耐性:

众所周知,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别不大,但在学校有的学生学习不好,有的差(中学更突出)。原因是习惯的差异。有的孩子好动,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学美术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让他静下心来画出想画的东西,不但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坐得住得习惯。

3、给孩子一个有益活动得空间(指小学生):

周末和节假日,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孩子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几个孩子约在一起,一旦进了网吧,后果不堪设想(新闻媒体报道过很多)、学美术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也可以在一个良好得环境里得到放松和调节

4、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内在气质,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人情趣爱好。促进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培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审美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推荐第2篇:幼儿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理解:;(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1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

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 B: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 E:广告业的装饰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 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 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

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

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 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2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 (三)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 (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 (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 (3)知的写实阶段 (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d、局限的线画

(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 3 (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 (6)压抑(11岁—14岁) (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1岁—3岁) (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 (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2岁—4岁) (2)前图式期(4岁—7岁) (3)图式期(7岁—9岁) (4)写实初期(9岁—12岁) (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 (2)象征期(2岁—3岁) (3)定型期(3岁—7岁) (4)写实期(7岁以后) (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幼儿认为物 4 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1、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 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 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 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2、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1)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 5 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2)“透明”画;(3)展开式;(4)夸张法;(5)基底线;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春天的色;中班:海棉蘸色画〈

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

(2)“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3)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5)基底线。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注意: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 “无师自通” 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别干“统一”画法,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引起绘画的兴趣 工具的种类: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如:树叶、线、纸、海绵、瓶盖、玻璃球、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工具简便易操作,材料是身边熟悉有趣的,其实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简便、有趣的绘画工具,有趣的手指画经过掌心、手指肚的变化,再用彩笔添上一些辅助的成分,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更是兴趣十足。

(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 6 探索的愿望。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他们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春天的色彩〉 毛线拖印〈风筝〉棉花、布料拼贴〈帆船〉。

中班:海棉蘸色画〈春天的梦〉 沥粉画〈艺术盘〉 纸盒装饰立体画〈脸谱〉 报纸立体画〈水果娃娃〉 大班:硬纸壳宣纸立体画〈魔法面具〉 卵石彩绘〈动物园〉 塑料瓶彩绘 玩偶之家〉 口罩彩绘〈我的大嘴〉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绘画教育目标,在绘画活动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方法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效果。 结合案例分析各方法: 观察法含义:是指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分析: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及用动作模仿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又如泥工活动“刺猬”,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还可请幼儿轻轻触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如“节日的街道”欣赏活动,幼儿通过视听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但这种气氛是从何而来的呢?必须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远处的天空飘着彩色汽球,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中间摆放着鲜花,四周插着彩旗等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热闹与喜庆,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 7 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范例演示法含义:范例是指用来向幼儿演示的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画册、教具、实物以及教师画或做好的样品等。范例的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范例的要求:(1)形象明确、清晰,能够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篇幅要大一些,使全班幼儿都能看清楚。(2)富于美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情感。(3)描画方法和制作方法易于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绘制程度上是大多数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在使用范例中应注意的是:(1)要对范例有明确的使用目的。(2运用范例要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因为幼儿不仅看范例,还难以知道它的绘制过程。(3)有时,范例应有一定的数量,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事物,启发幼儿的思路也为其创造性地表现事物提供借鉴和参照。(4)正确处理好运用范例和创造表现的关系。范例是为幼儿学习提供的参照物,而不能机械划一地作为统一的范本,要求幼儿画和做的范例有所不同。

(5)要掌握好出示范例的时间。一般在交待课题后才出示范例,在上课前可以用白布或白纸将它们遮盖好。(6)范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的观察力越强,表象积累越丰富,技巧越熟练,他们的创造性就越强,而范例的地位就越小。相反,美术活动中创造的成分越少,利用范例的机会就越多。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亲自观察,丰富感情,提供想象和创造,补之以适应得范例,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创造才能提供条件。演示:是教师或幼儿把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幼儿对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以利于他们再直接模仿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技巧。 演示要求:动作熟练连贯、节奏速度适中、线条清晰流畅、想象准确优美。种类: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归类演示。游戏练习法含义: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分析: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 8 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游戏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不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画。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时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迎春花)。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 语言指导法含义:语言指导法是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内容:(1)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2)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3)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分析: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蜜蜂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 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五)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1、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9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

年龄层次的目标

⑴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⑵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⑶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四)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1、线的练习

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

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

2、线条的内容

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重力线和悬浮线 旋转、重叠的线 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3、形的感觉

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

(1)圆和圆的组合;(2)方形和长方形;(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蓝开始;(2)认识间色:绿、橙、紫;(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5)背景色和主题色;(6

(1) 圆和圆的组合 (2) 方形和长方形

(3) 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

(1) 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

(2) 认识间色:绿、橙、紫。 (3) 认识无彩色:黑、白、灰。

(4) 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儿童学 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 (5) 背景色和主题色 (6) 用色彩表达自然界 (7) 色彩的情感 (8) 色彩的装饰

5、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1) 手指画: (2) 吹画 (3) 蜡笔画 (4) 彩色铅笔画 (5) 彩色水笔画 (6) 水色画 (7) 水粉画 (8) 水墨画

6、装饰与美化

⑴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 ⑵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 11 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⑶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⑷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

⑸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⑹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 ⑺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

(五)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鲁道夫认为: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 12 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

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13 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四、课堂小结:

利用范例图片回顾复习所学知识。本课作为全书的重要章节之 一,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美术教育,美术的相关知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幼儿美术常用方法。其中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从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和幼儿绘画的特殊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幼儿教育指导方法从观察法、范例演示法、游戏练习法和语言指导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和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决定,还有考虑活动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幼儿年龄特点等。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几幅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2、观摩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分析教师在活动中是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推荐第3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会评价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的物体最美观,欣赏优美的事物,并且学会表现美、创造美的技能技巧,比如构思、定位、绘图与涂色的技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幼儿认真的品质,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赶快让宝贝学习美术吧。

推荐第4篇: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

1、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为艺术的一种,美术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观,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和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

2、关于美术的特殊的形式 A造型性;利用事物的空间特征来表达意义。B同时性,美术形象是静止的,不是在时间中构成的,不像有些艺术形式具有联系性,继时性的特点。

3、美术的种类:1 绘画 2雕塑 3 工艺美术 4 建筑艺术

4、什么是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指的是2,6,7岁的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作品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

5、美术活动队幼儿发展的意义:

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需要幼儿全身心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发展,自己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形象,这是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幼儿需要发挥他们的全部心理能力和热情,以此获得发展。

6、形式与意味的关系,1)再现性,纯心理的再现和以艺术媒介进行再现2)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3)艺术符号表现人的情感。

7、美术活动,1)美术欣赏2)美术创造A平面造型【绘画,剪贴】b立体造型【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8、【 大题】幼儿美术创造中的心理因素

(一) 感知【1,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2知觉里的强弱影响作品的效果

(二) 情绪,情感【1,幼儿在感知的时候,关于对象的认识会与之随之产生的情感 2情

绪,情感的强度应该是适中的】

(三) 意象【1,意象是比感知更概括,抽象,能反映事物内在意义的心理映象。2心理意

象的生成和接通是实现实现美术创造的关键。3,人在幼年时期,意象是极为活跃】

(四) 再现【再现是运用一定的媒介创造与物体结构相同的结构等同物。2 结构等同物自

己看书上的例子。3 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时,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式样是他们再现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作品的表现力】

9、动作活动

1) 一般活动【动作活动指那些主动的动作活动,动作连接了主体和客体】

2) 艺术创造中的动作活动【过程;外物—感知—意象—再现概念—创造性活动—作品】

10、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及特点

(一)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阶段与特征【涂鸦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1.5--2) 2 控制

涂鸦(2—2.5)3 圆形涂鸦(2.5-3)4命名涂鸦(3-3.5)

(二) 象征期(3.5-5)1动作上;已经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 2造型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

表现事物 3色彩上,能辨认各种颜色,对色彩喜好,涂色有朝向

(三) 图式期(5-7)1 造型上,喜欢用线条作画2色彩上。按照固有色上色

11、特殊表现

1) 拟人化,2)透明画,幼儿忽视透视关系3)展开式,采取由中心向四周或上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

12、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1) 无目的活动期(2-4)【1 特点,没有明确的表达意图 2泥塑,不能有目的的作出形象

3剪纸,纸和剪刀不能配合 4做法 成人应提供手工活动机会】

2) 基本形状期(4-5)【1,特点,逐渐呈现有意图的尝试 2泥塑,能作出简单的结合体,3

剪纸,双手配合剪曲线,4 制法,作出立体造型5做法 正确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

13、学前儿童欣赏美术能力的发展

1) 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是在表面上的,不理理解深刻的含义。

2) 经过引导,儿童能够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审美特征

3) 喜欢感知熟悉的事物,色彩明快和令人愉悦的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1知道画了些什么

2色彩偏好,3对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偏爱】

1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纲要》幼儿艺术领域目标

A 能初步感受环境,发现美

B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C和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15、学前儿童的美术分类目标

A 认知目标【1,知道和认识工具,材料,2 能够讲述画面的不同的表达特征

B情感目标【1用美术语言表达想法 2能够欣赏作品3 积极投入创作4 产生共鸣】

C技能目标,【1,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2 按要求作画 3 初步按一定规律装饰作品 4 初步感受作品的形式 5 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

D创造目标【1,根据意愿自由创作2 能有自己创新的作品 3 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想法4 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 5 独特的观点评价作品】

16、【论述题】

学前教育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 小班【绘画】

1) 情感:愿意参加,大胆作画

2) 认知。【1初步认识工具材料,握笔正确,姿势正确。2学会辨认基本颜色,并知道名称

3 学会辨别各种线条以及他们的变化】

3) 技能【1学会使用蜡笔等工具进行涂染2 能画出基本的几种线条3能用简单线条,几何

图形等要求自由描绘物体】

4) 创造;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画中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各种图式

二 小班【手工】

1) 情感:通过泥塑,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2) 认知,初步熟悉基本工具材料

3) 技能,【1掌握泥工团圆,搓长,压扁的技能。2 其他手工的运用】

4) 创造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在纸上压印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

(一)行为目标

1、含义:陈述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

2、组成:

1)能观察到的行为表现的条件。

2)外显的美术行为表现

3)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具体内涵

3、优点:有利于儿童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展开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特点。

2、优点:注重行为进展的过程

(三) 表现性目标:

1、含义:陈述儿童参与活动后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2、优点:有利于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

1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基本要求

㈠要着眼于幼儿发展

含义:

⒈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美术发展水平⒉把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落脚点

㈡目标内容要有系统性

含义:

⒈内容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的整合;

⒉在方向上与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目标及单元目标一致;

⒊要对美术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

4.每个活动目标要注意与其他活动目标的整合

㈢目标制定的角度要统一

含义:指一个活动中目标内容都从教师角度或幼儿角度出发。

㈣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含义: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性

引导幼儿用彩泥进行手工,再组合成自己设计的人物

引导幼儿学习用彩色纸、小棒等辅助材料装饰自己塑造的人物

引导幼儿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塑造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原则

㈠整合性原则

含义:美术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其他领域的内容

㈡适应性原则

含义:一是以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二是以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㈢系统性原则

含义: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㈠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1、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蜡笔、油画棒、水彩笔、颜料、纸

2、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拓印、吹画、水墨画

㈡绘画的形式语言

1、线条: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变化。

线条的形态:直线、曲线、折线

线条的变化:垂直、平行、交叉

2、形状: 基本几何图形、组合、自然图形

3、色彩: ⑴、色彩的色相(2 ) 色彩的明度(3 ) 色彩的彩度

⑵色彩的表现性:1 象征性 2装饰性

⑶色彩,运用:随类附色、主体色和背景色, 色彩的装饰、色彩的情感

4、构图: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零乱式构图: 并列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 遮挡式构图 】形成主题与背景:所有形象与主题有关

19、学前儿童手工的教育内容

⑴工具:剪刀、泥工板、切片刀、胶水等

⑵材料:点状:沙子、纽扣、种子等

线状:绳子、线、吸管、树枝等

面状:纸、布、树叶等

块状:泥、萝卜、纸盒等

㈡手工的基本技法

1、泥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团圆:两手配合来回团成球状物。

搓长:前后搓动成园柱形。

压扁:将长条或球形物拍压。

捏:用拇指和食指捏泥。

挖、分泥、镶嵌

2、纸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⑴折:对边折、对角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四角向中心折、组合折

⑵剪:目测剪、沿线剪、折叠剪

撕:目测撕、沿线撕、折叠撕

粘贴:反面涂胶

⑶废旧材料的制作

串连:从物体的中间穿过;

弯曲:将纸卷曲

连接:用浆糊等将物体连接

三、幼儿欣赏的教育内容

㈠欣赏对象及内容

1、绘画作品:

1)工具材料:水彩、水粉等

2)题材内容: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

3)存在形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

⒉雕塑作品

⒊工艺美术作品【 实用性,陈设性, 民间工艺,⒋建筑艺术5纪念性、6民族性、7桥梁】

⒌儿童作品。同年龄孩子有童趣的作品。 ⒍自然景物。如:花草树木⒎周围环境 6欣赏知识与技能

1、形式分析:造型、色彩、构图,

1)造型:物体的构图方式。

2)色彩:认色对色彩的喜好;均匀涂色

3)构图:形象在画面上所占位置。

2、

2主题分析

3、对作品的联想

4、对作品的表达

5、对作品的背景知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目前美术教育趋势--多元的美术教育

1)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2)用多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进行美术教学

3)从不同的角度教授技能技巧

4)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5)以美术为核心,尽可能围绕更多的综合性内容

6)以孩子为核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知识性内容

(一)正规的美术教育

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中与美术有关的学科或领域进行,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中的其他各学科或领域进行。

1)幼儿园美术学科或领域:绘画、手工、美术欣赏

2)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指渗透在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学或领域的美术活动。

(二)非正规的美术教育

1)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活动:引发幼儿互动2)美术角和美术室:3)随机的美术指导:自由时间

21 美术教学的方法

㈠讲授法:用语言描述、说明、解释

1、讲述:描述对象

2、讲解:解释概念、原理

要求:

1)讲授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 2)启发性:生动又有感情

3)语言符合年龄特点4)体态语言与讲解结合

㈡谈话法: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回答。

使用:提高幼儿注意力、启迪思维。

要求:

1)要围绕目标进行提问,问题明确、具体、启发性;多用开放性问题。

2)问题的艺术性:问题简明、能理解、有时间思考;

㈢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为探究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作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式:全班、小组

要求:

1)做好准备:问题有吸引力,有知识准备; 2)教师要启发幼儿讨论; 3)教师要进行小结。

㈣演示法:教师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过程。分类:1)有准备演示

2)即兴演示)

步骤: 1)分步 2)分段3)整体

要求:1)做好准备:2)演示选择恰当时机3)要和讲解有机地结合

㈤观察法: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及空间关系。

分类: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式

要求:

1)目的明确:事先了解观察内容

2)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游戏、语言吸引

3)方法多样:先观察后讲解、先讲解后观察、边观察边讲解

㈥练习法:各种形式的绘画、制作等练习

分类:1)模仿练习2)创造练

要求:

1)提出练习要求 2)指导有目的性 3)方法多样化

(七)情境法:教师根据美术教育的需要为幼儿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要求:

1)新颖性:形式新颖 2)创设的内容要实用 3)方法要有启发性

(八)尝试法: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要求:

1)设置情2)尝试练习; 3)探索讨论 4)讲解指导:普遍性问题—提供讲解;难题—点拨;具体问题—个别指导。

(九)情景法 :教师以情景创设为主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景,让幼儿表现对主题的感受。

要求:游戏性

22、家庭美术教育

㈠特点

1、随机性: 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

2、长期性:在家庭中长期存在

3、个别性:儿童对美术需求、水平、个性特点不同

㈡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4、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23、社会美术教育

㈠美术馆、博物馆美术教育

㈡多种社会办学形式中的美术教育

推荐第5篇:幼儿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美术:0~7岁的幼儿所从事的美术造型活动和欣赏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区别率:在知觉上,某一物体的特征没有区别开来,就会被简单的形状描绘开来。

3、涂染法:不勾画形象的轮廓线,直接用笔蘸颜料涂画的形象。

4、线描法:先用线条勾画形象的轮廓,然后再涂上颜色的方法。

5、平面装饰:运用各种花纹、色彩按照图案的组织规则创作装饰画或对各种物品纸进行美化。

6、谈话欣赏法:老师以语言为中介启发幼儿,与之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的方法。

7、综合欣赏法:将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与美术作品结合起来欣赏。

8、再现:运用一定的媒介创造与物体结构相同的结构等同物。

简答题:

1、学前儿童美术的含义:(1)以幼儿为主体;(2)年龄范围:7岁以前;(3)幼儿美术所反映的题材范围、内容、广度上与成人美术不同,反映幼儿园周围生活环境的一些简单事物;(4)幼儿美术作品主要是再现性的,情绪、情感更多起动力作用,年长幼儿用色彩来表现情感、情绪。

2、学前儿童美术的种类:分为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美术创作分为:(1)绘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水墨画;(2)手工:剪贴、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3、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心理因素:(1)感知: (2)、情绪、情感 (3)、再现能力 (4)、动作活动(44)

4、教育的对策:(1)全面入手 (2)具体指导 :不同幼儿要具体分析(3)把我尺度 :1)视孩子对事物的感知熟悉程度 2)视孩子对再现式样的掌握程度,提出新的样式。

5、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1)写实是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倾向;(2)以故事结构课程引导学前儿童创作,也往往最能激发学前儿童的创作灵感和思维;(3)幼儿年龄越小,画面中的形象越简略,随着年龄增加,画面越复杂丰富,有细节和较个别化;(4)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

6、

7、四种涂鸦线条:(1)杂乱线(2)单一线 (3)圆形线 (4)命名线

8、涂鸦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总特点):(1)幼儿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形式随意进行画线活动;(2)幼儿对手的控制程度和线条的分化程度及与实物的相似程度是渐进发展的。

9、象征期幼儿绘画的构思过程不稳定表现在:(1)动笔后构思;(2)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3)绘画内容转移;(4)形象含义易变;(5)易受他人影响。

10、幼儿绘画造型经历了一个由无区别到有区别的发展过程,体现在哪些方面:(1)构成形象的形状的发展变化;(2)形状组成关系的变化;(3)形状在表现物体深度上的变化;(4)由于以上变化带来的画面形象的发展。

11、画面形象排列方式的发展变化顺序:零乱式、平行式、并列式、散点式、多层并列式、遮挡式

12、选色发展过程:(1)不大考虑画笔的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的,经常用的到什么颜色的画笔,画中就更多的出现社么颜色 (2)一两中色彩出现讨厌和 1 喜欢的情绪,于是开始更多的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拒绝用他们不喜欢的色彩。(3)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的热情,喜欢的色彩多起来。

13、涂色的发展顺序:涂色面积的变化:(1)起初幼儿画画时往往只用画笔勾画出一个轮廓。(2)四岁以上的幼儿开始会给形象小面积地涂色(3)五六岁以后开始给形象大面积涂色。涂色质量的变化:(1)不分化的任意涂色 (2)有控制的顺轮廓涂色

14、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1)从主题内容出发引导创作 (2)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创作 (3)从材料特征出发引导创作

15、开展系列活动分为哪四个阶段:(1)获得最初的经验;(2)收集资料,扩充知识;(3)引入各种表现媒介和形式;(4)导向创造性表现。P52

16、在活动的过程中予以指导:(1)具备背景知识经验(2)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3)学会等待 (4)营造宽松的气氛 (54判断题?)

17、小班幼儿美术创作的指导要点:

特点:

1、三岁左右处于涂鸦期,喜欢用笔随意涂鸦;

2、三岁半左右幼儿开始陆续进入象征期,

3、四岁左右,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

4、总的来说,在一个小班中幼儿迅速的成长变化着,但同一个群体中同时存在着处于不同表现阶段的幼儿。指导要点:

1、要密切注视幼儿发展的进程,根据转化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美术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对幼儿即将出现的新阶段要有预感,为其转化创作条件,做好准备,并适时地导入新的阶段;

3、进的能多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工具材料。

18、大班:特点:大班幼儿在表现事物情节上大大进步,能够表现除了空间关系以为的更复杂一些的事件关系。

指导要点:应注意向幼儿揭示事物的差异和由此而来的简单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变化,指导幼儿将其表现出来,形成有情节的作品。

19、幼儿用色要求:(1)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颜色来画;(2)增加深浅颜色的区别;(3)引导幼儿运用色彩区别主次:

1、把主体色彩丰富,背景白色单一;

2、利用色彩的对比。20、幼儿欣赏的作品种类:(1)一般性的美术作品;(2)以幼儿为对象而创作的作品;(3)幼儿的作品。

21、幼儿审美认识的特点:(1)小班、二三岁的幼儿在欣赏绘画作品时,看不出画面中形象之间的联系,更不能区别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2)中班、四五岁的幼儿能看出画面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出主要形象和环境景物(3)大班、六岁的幼儿能较快的看出画面人物、事物、事件、情节,而且能连贯地描述,还能看出画面形象的空间关系。但是他们讲不出为什么。

22、学前幼儿美感的特点:(1)幼儿的美感与良好的情绪体验想联系(2)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 (3)幼儿对美的感受具有行动性的特点

23、谈话欣赏法适合年龄段的方法:(1)小班:开始主要是教师讲解,加一些少量的提问;中大班:过渡到问答,教师以提问来引导幼儿欣赏;(3)大班后期: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先做一些欣赏提示,然后让幼儿自己欣赏,最后用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4、指导幼儿欣赏一副作品的方法:(1)叙述作品内容;(2)分析作品的形式和风格;(3)对作品做出情感上的共鸣;(4)了解画家情况,他的生平、作品的风格和最擅长的题材

2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1)萌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美好的情感;(2)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3)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和创造力,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4)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2

26、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四大板块:集体活动、美术角区、美术环境、家园联系

27、优秀作品的评价标准:(1)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2)有童趣:画的内容是幼儿验眼中的世界 富于想象(3)艺术性线条稚拙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饱满内容丰富、充实

28、设色:(1)、选色 (2)涂色

29、美术创作的教育对策:全面入手、具体指导、把握尺度

30、从主题内容出发引导创作中主题内容所具备的条件:(1)贴近幼儿生活 (2)生动有趣 (3)有创造的余地 (4)适合以美术的表现方式

31、从形式规律出发引导创作,教师应注意几点:(1)好的作品是前提;(2)生活的折射必不可少;(3)持续的过程是最佳的保证效果。

32、持续的过程是最佳的保证效果:(1)留有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回味(2)引进新的相关要素(3)同伴的分享不可忽视

33、从材料特性出发引导创作的步骤:(1)感受材料特性;(2)引导幼儿由材料的特性回忆、联想、想象有关的事物;(3)边构想、边制作/边修改,直到完成作品

34、幼儿运用色彩的方法:涂染法、线描法

35、审美注意指向 美术作品的内容: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大些的孩子喜欢描写幼儿生活的作品;女孩子偏爱有生命的物体,男孩子则更热衷于机械、运动型力量型的形象。

36、学前幼儿美感的特点:(1)幼儿的美感与良好的情绪体验相联系;(2)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3)幼儿对美的感受具有行动性的特点。

37、幼儿美术欣赏的指导方法:谈话欣赏法、综合欣赏法、游戏法

38、谈话欣赏法的三种水平:讲解、问答、表达

39、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1)创作(构成要素):教师、幼儿、工具材料、主题内容;(2)欣赏:教师、幼儿作品。

40、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线条、形态、构图、色彩、内容

41、评价幼儿美术能力的层面:(1)评价幼儿美术的活动过程(动态):

1、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2、记录幼儿行为特点;

3、提问或谈话了解幼儿活动时的想法。(2)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静态):

1、分析一副作品;

2、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比较。(93)

42、美术用于表现的媒介和手段是:线条、构图、形体、色彩、内容

43、幼儿美术创作的规律:动态平衡、低项决定、两极现象

44、形象主次关系的发展水平:(1)罗列形象;(2)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3)形成背景与主体;(4)形成特定环境。

45、形象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构思、造型、构图、情节的发展、设色

46、形状组成方式的发展:(1)放射的关系;(2)垂直水平关系;(3)倾斜角度关系。

推荐第6篇:幼儿美术教育 小抄

幼儿美术教育

1.

答案:亲身体验 18.

4.

曼陀罗 答案: 是圆的意思,指具有同心结构的几何图形。(2分)儿童所画的曼陀罗是以结合体、圆、正方形,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十字形分割而成的。(1分)曼陀罗是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2分) 28.

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是: A.绘画

B.雕塑

C.工艺美术 D.建筑艺术 答案:C

10.

赏和理解能力,能够掌握形式美的原理,体验作品的意味。同时,要有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反复多次的深入感知、体验作品,或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真正理解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内涵。再则,儿童对欣赏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原理的认识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来获得。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儿童进行形式思考以后,要进行小节,以帮助儿童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印象。

30.

人际对话以及

。答案:自我对话 17.

推荐第7篇:幼儿美术教育基本知识

1.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部分。

2.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阶段包括无目的的活动阶段、基本形状阶段、样式化阶段。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包括直觉感知阶段、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 4.幼儿园绘画活动,从题材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命题画、意愿画和装饰画。 5.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包括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 6.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造型、构图和色彩。

7.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西方美术教育界形成两大理论派别,是工具论和本质论。 8.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包括绘画欣赏、雕塑欣赏、工艺美术欣赏、建筑艺术欣赏、自然景物欣赏、环境欣赏。

9.纸工活动技巧包括折纸、剪纸、撕纸、粘贴和染纸。

10.关于人类美术起源的学说有模仿论、游戏论、表现论、巫术论、劳动论。 1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方法有对话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体验法。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有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愉悦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绘画活动主题:

1.有趣的昆虫 2.快乐的一家 3.快乐的小狐狸 4.海底世界 5.放风筝 6.春姑娘 7.弯弯的月亮 美工活动主题:

1.纸袋变变变 (手工) 2.秋天的树(剪贴) 3.漂亮的妈妈(剪贴)4.有趣的脸(泥工)

推荐第8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多幼儿对美术活动抱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要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欣赏等方面。幼儿美术重在发展幼儿多种能力,这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而是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三是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条件安排的恰当合理就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在幼儿绘画、手工、欣赏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上三点。

幼儿绘画教学是让幼儿逐步掌握各种线条、几何形体和色彩的基本变化规律,完善构图能力,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但我们在以往的绘画教学中,往往以提高绘画技能为目标,而忽视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幼儿绘画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而重在发挥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让幼儿通过绘画充分的表现自我,表现生命,培养其在绘画活动过程中的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绘画活动,大胆的利用自己喜爱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审美情感。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如果幼儿对老师安排的的内容不感兴趣,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效果都是很不理想。我们如果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那么他们所得到的除了美术兴趣的增强和技能的提高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并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举这样一个实例:在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幼儿画一幅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作画方式,各显其能。有的画小山、飞鸟、小房子的风景画;有的画小朋友跳绳、做操的情景画。一般情境下,幼儿画意愿画画面都很丰富。作品完成后,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的作品内容,可以编故事也可以编儿歌,锻炼幼儿的创造能力。我请一些画面丰富有趣的幼儿先讲了一下他们的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表扬。我发现晨曦小朋友画了一棵孤零零的树,

上面长了一些不只是什么的果子,画面比较单调,我就请她上来讲一讲。她说:“我画了一棵奇异的树,这棵树很神奇。我喜欢吃什么水果,它都能长出来。苹果、桃子、猕猴桃什么都能长,还可以长出星星月亮来。”她的画面虽然单调,但充满了幻想色彩和创造性,反映了孩子们独特的感受和想象,我对她做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喜欢借助绘画的形式来变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我们应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利用绘画这一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而使他们喜欢美术活动,并通过美术活动提高自我表达和表现的能力。

当然,绘画活动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线条、颜色、形状等。我们可以在幼儿需要时给幼儿必要的技能技巧的教育,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切忌过分注重结果,用统一尺度衡量所有幼儿,更不能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幼儿。因为这样只能锻炼幼儿的机械模仿能力而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打击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后,下一步要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为主。单纯的临摹课只能是程式化的作画过程,而忽视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的培养。我在美术课中注重幼儿的写生练习,带领幼儿到院子里观察花池里的菊花。回教室后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孩子们有的用棉签画,有的喜欢用纸条折,还有的用菊花的叶子做拓印画、做树叶粘贴等。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很好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视觉观察是绘画活动的基础。比如,国外某小学的一节美术课上,老师从讲桌上摆上了一枚杨桃,让孩子们观察作画,学生们都画出了满意的作品。有一个孩子举手说他的同桌画了一个五角星。孩子们哄得一声笑了,老师问他为什么画五角星,孩子低着头说:“老师,杨桃的底部就像个五角星。”老师从孩子的方位看,杨桃的底部果然像个五角星。老师表扬了这个孩子,说他观察的很仔细,是一幅好的作品。这位老师做的很好,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在幼儿绘画中要

根据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进行不同水平的引导,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美术欣赏是在幼儿观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其作品内容情感的领悟和体验。由于幼儿阅历浅、形象思维刚刚开始萌芽,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内容,更难用准确地语言表达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对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作一些指导。

首先,我们应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美的环境,来培养孩子的美感。如让孩子动手参加一些小制作、布置教室或经常把一些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的图画挂在室内,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孩子对室内环境的新鲜感,又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幼儿看的优秀的美术作品,造型别致、活泼生动的玩具或工艺品,从而引导幼儿看到周围环境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好事物,扩大幼儿视野,促进幼儿对美的兴趣,为幼儿热爱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打下基础。

其次要为幼儿精选欣赏教材。给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品和民间艺术等。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活要接近,这样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的玩具和工艺品,描绘孩子生活的图片或儿童读物。对较大的幼儿来说,英雄故事画、优美的风景画、科幻内容的绘画,很受他们的喜欢。为幼儿选择的画色彩要明快、鲜艳、单纯,主题突出,能够引起幼儿某些联想的作品使幼儿欣赏的理想材料。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陈秋草的水墨画《小蝌蚪找妈妈》,另外像一些小泥塑、剪纸、布贴等,幼儿容易理解也很喜欢。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因为出自孩子们自己之手,有共同语言,看起来也就格外亲切,孩子们也就容易学习和吸收。

在幼儿欣赏作品时,我们应启发引导幼儿唤起欣赏美的欲望,让孩子心情舒

畅,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欣赏儿童画《我的家》时,要围绕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进行启发性谈话,让幼儿各抒己见,使孩子正确来理解画面内容,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幼儿被动听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表演游戏或电教手段等进行欣赏教学。如欣赏《拔萝卜》时,先让幼儿表演拔萝卜的音乐游戏,然后欣赏作品中几个形象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欣赏教学要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环境蕴含的自然美,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评价作品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分辨美与丑、善与恶,使幼儿受到美德教育,从而创造美的世界、美的生活。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是让幼儿初步掌握各种可塑的材料(如纸、布、泥等)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立体创造思维能力。

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首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能。如泥可以挤、压、揉、团、搓等,纸可以剪、折、撕等,使幼儿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愿意去制作。

首先帮助幼儿明确制作目的。如幼儿拿到一盒橡皮泥,他会拿出一块进行揉捏,他并非有意识地要做什么,只是任意变化其形状,他对这项活动渐渐产生了兴趣,但其目的并不明确。这时我们可以启发他:“你想不想用泥来捏你喜欢的东西?”幼儿明确了制作目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其次,引导幼儿欣赏艺术形象相关图片,学习制作手法。通过欣赏,了解学习了艺术形象的造型、色彩、构成等表现手法,拓宽思路并指导幼儿进行制作。幼儿的手工制作不如成人那样灵活细致,制作的作品粗糙、不平整,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为使幼儿的手工作品逐渐成熟,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是制

作的关键。我们应根据年龄特征有选择的让幼儿掌握一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幼儿手工活动分平面手工和立体手工两种。不论是哪种手工活动,幼儿首先要学习认识制作工具的特点、用途、如何操作。如剪刀是剪贴用的工具,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剪刀,其次再认识剪贴材料。如纸、布、树叶等。只有让幼儿掌握制作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

其次,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练,锻炼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能体现出手工制作水平的高低。因此,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进行分步训练,让幼儿切实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要领。如剪纸要让幼儿练习剪直线、弧线及各种形状,还要练习沿轮廓剪、折叠剪。分步练习多次进行。逐步熟练掌握基本步骤后,进行整体练习时间相对长一些,训练次数少些,整体训练可让幼儿掌握动作时间的协调。练习形式可多样化,要以游戏为主,以激发幼儿的练习兴趣。

最后一点是,手工制作过程中绘画的运用。二者的相互结合,可相互促进,相益得彰。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并发展幼儿的装饰能力。如幼儿折出青蛙后,可让幼儿用彩笔画上眼睛、花纹,再为其添画背景图,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制作水平。

作者姓名:王申兰

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文祖镇中心幼儿园

邮编:205205

手机:13031706698固话:83740953

推荐第9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花园里看到了各种盛开的花。于是花成为了幼儿们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为什么花瓣的颜色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红色?”。听到幼儿的讨论,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再一次来到花园,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外形特征,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的名称。基于以上对花的了解和认知,老师可以为幼儿开展一次《花》的绘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充分表现色彩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朵。

1.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例如:幼儿在玩耍自制的脸谱时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于是幼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 幼儿们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餐前的安静活动中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有个幼儿居然说在脸上画。老师让幼儿们回家准备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个幼儿带来了化妆品,同伴们都好奇的问她,她笑着神秘的说一会就知道了。教学活动开始了,幼儿们专心的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当活动结束作品展示时,幼儿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刚才拿化妆品的幼儿居然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从此,这个班的游戏材料就多了化妆品。

1.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2.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3丰富幼儿的经验。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2.4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3.2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吧,那里面闪耀着幼儿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在科学合理的呵护下,美术将激发那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我眼中的幼儿美术教育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美术启蒙要谨慎择师教师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会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还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绘画有助于完成知觉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直觉画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将此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她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现在她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博士了。应正确评判儿童画大人们常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得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

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

除了家庭、社区、幼儿园以外,我们要引导幼儿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如,观察山水、动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了解人类科学、艺术的优秀成果;观察建筑物、环境设计、产品装潢、广告设计等,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从不同形式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

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 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

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

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

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又如画向日葵,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向日葵的花盘、花瓣、叶、茎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生长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可出示凡·高的名画《向日葵》,通过提问,如“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凡·高画的向日葵是什么形状的?是朝哪个方向的?”“凡·高画的向日葵和你看到的向日葵有什么不同?”“他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向日葵的?”……引导幼儿感受凡·高的表现方法:整个画面以黄色调为主,每朵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就像火苗围着葵花熊熊燃烧,向日葵有正面的、侧面的,方向有朝前的、也有朝下的,安排得有疏有密……最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大家脑子里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幅向日葵的画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在幼儿画完后,教师还可以问问幼儿“我们画的向日葵与凡·高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再次分析、比较。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记忆画是依据记忆,如果幼儿作画时有些细节记不清,教师和家长可以作些提示帮助幼儿记忆,也可以引导幼儿借助想象加以补充。在开始时,幼儿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可选择简单易画的内容,引导幼儿仔细看,用心记,抓住特点,然后再画。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反复播放DVD,强化幼儿头脑中的表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作画,成人应选择适合孩子们作画的题材,如动物世界、动画故事、世界各地等,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用鼓励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常做到:

一:要细心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竖大姆指等等。二是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

如“这几片叶子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涂成黄颜色真好,真像秋天的颜色!”“画得真细心!”

二: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有一次,涵涵把一个大苹果涂成了咖啡色,而且涂色方法也不对,旁边的小朋友说她涂得象“鬼”,他想把画纸揉掉,我忙鼓励他什么说:“大树妈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们说:“绿色的”。我忙提示说:“那她的身体呢?”孩子们说:“是棕色的。”我又问:“那棕色像不像涵涵刚才涂得咖啡色呢?”孩子们看看说:“像。”我就示范把大苹果画成树根的模样,叫涵涵继续涂色,这时的涵涵很仔细、认真地涂色了。

我还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或骄傲、自满,或漠然、无所谓的心理。

三、用恰当适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体现个性、完善作品。

适时、精练、恰当的指导语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则将会适得其反。幼儿操作过程中,我从不在一旁指指点点,貌似指导,实是干扰,应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掌握“动口”的最佳时机,当发现幼儿已无法继续作画、涂色时,当他们表现出迷茫、或开始“画蛇添足”时,我就做个别指导的恰当时机,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地方。

虽然我们小班孩子绘画水品还不是很理想,但我常耐心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会作画、涂色要静心、要有耐心,绘画出与其他同伴不同的作品来。由此带给他们惊喜和成功便为以后孩子进行创作带来动力,使美术教育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推荐第10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摘要】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培养兴趣;激发创造;体验快乐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

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花园里看到了各种盛开的花。于是花成为了幼儿们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为什么花瓣的颜色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红色?”。听到幼儿的讨论,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再一次来到花园,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外形特征,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的名称。基于以上对花的了解和认知,老师可以为幼儿开展一次《花》的绘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充分表现色彩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朵。

1.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例如:幼儿在玩耍自制的脸谱时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于是幼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 幼儿们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餐前的安静活动中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有个幼儿居然说在脸上画。老师让幼儿们回家准备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个幼儿带来了化妆品,同伴们都好奇的问她,她笑着神秘的说一会就知道了。教学活动

开始了,幼儿们专心的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当活动结束作品展示时,幼儿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刚才拿化妆品的幼儿居然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从此,这个班的游戏材料就多了化妆品。

1.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2.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3丰富幼儿的经验。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2.4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

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3.2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吧,那里面闪耀着幼儿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在科学合理的呵护下,美术将激发那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第11篇:《幼儿美术教育》重点

《幼儿美术教育》

一、填空

1、从精神层面,将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和伦理等并列。

2、从艺术活动过程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4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因素,它是一种5审美价值,也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 “模仿论”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模仿论 ”基本观点:“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10、游戏论:艺术起源游戏论的代表人物:席勒、斯宾塞等人。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12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重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13、巫术论艺术起源理论“巫术论”的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雷纳克

美学家沃拉斯切克、毕歇尔、芬兰美学家希尔恩

和幼儿美术教育。 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

17术,静态艺术。美术是一种静态艺术。

18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心理基础。

20、幼儿在记忆上的特点是以势。

21、幼儿在想象上的特点是表现为出乎成人意料的独特想象。移情,易共鸣。

情感教育。

创造性教育。 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

27、幼儿的审美素质是指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3—6岁幼儿的不同层次要求。最近发展区。

单元目标和具体要求教育活动目标是最早表明可以向几乎

32、福禄倍尔(1782-1852)是德国教育家,德国

33、弗兰兹.西泽克是奥地利美术教育家(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34、日本大正时期幼儿自由画教育运动的领导者是山本鼎。

35、画家山本鼎认为儿童绘画

的范本是自然。

36、基本方法“三环节法”具体是指形象思维,技巧

动作,和在教学上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

38、我国现行的幼儿美术教育注意到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到积累、技能、技巧的练习,也注意发挥幼儿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及对幼儿情感全班的集体美术活动,也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教育。成人化、模式化。

被动快感和主动的满足。 43帮助儿童有系统地学习掌握造型,设色,幼儿绘画的潜能启发和诱导观察周围的环境,使之有充分的发挥机会。

44、自由画的教育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在没有压独立性的机会,以促使他们自己抒发情绪

45学习技能动机、掌握知识的动机、想象的动机,间接经验,对儿童在跳舞等。

47、幼儿手工发展划分午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无目的活动期、基本形状期和样式化期这两类表象,即个别表象与概括表象。

49、撕贴50、染纸是指用吸水的纸和水性颜料通过渍染和点

51、美术鉴赏的理论内涵有那三个方面:审美经验、艺术批评、艺术史。

初始阶段,高潮阶段,效应阶段。 1艺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 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再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作品形式体现。

2、艺术价值:与其它的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它的最主要 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3、艺术功能;包括有社会功能 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4、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5、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象。

6、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7、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8、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中的主体和基础。包括人们衣,食,住,行,学,用的所有工艺品。实用为主要价值。

9、陈设工艺美术是人们用来摆设 供人观赏的物品,主要用来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

10、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的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感,以其功能为特点。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一门艺术。

幼儿美术教育

11、艺术起源理论“游戏论”基本观点认为艺术发生的本心理品质,美术活动又可推进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的真正动力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与艺术都是发展。过剩精力的发泄。

2、谈谈你对“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

12、艺术起源理论“表现论”基本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调活动的操作教育”的理解。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重要的美术活动需要多种感观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觉。用

13、艺术起源理论“巫术论”基本理论是野蛮人的世界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所闻,这一过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的任性作用。原始人最初的艺术具实用功利价值,有一心理操作是指对那些头脑中存在的对象的操作,是建立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以巫术的手段来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幼儿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象征保证狩猎的成功 思维和直觉,半逻辑思维阶段,主要是直觉表想的控制。

14、艺术起源理论“劳动论”基本观点:俄国学者普列实际操作是外在的手的动作,是建立在幼儿生理发展的汉诺夫在《论艺术》中说“原始狩猎者的艺术活动的性基础上,幼儿肌肉的发展遵循由早期的大肌肉动作(如质十分明确地证明了:原始人在劳动时总伴着歌唱,主手臂运动)逐渐到小肌肉动作(如手腕)再到精细肌肉要是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动作(手指)的唯度。

15、艺术教育是以表达艺术品为媒介和重要手段进行教

3、论美术教育与教育。育,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艺术审主要论点:认为艺术与艺术教育对人类和个体发展的重美教育。 要想被推动到空前的高度。认为一个不具有艺术的民族

16、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不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完整的教育,美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发展。 为此,美国1998年按照《2000:美国教育论》编制并

17、自由画是指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出版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标准对艺术重要性论述到: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我们坚信和实践艺术下我们的思维和心灵健康发展画。在自由画过程中,教师不作示范和暗示,给幼儿充的基础。 分的心理自由,精神自由,想象自由和表现自由。鼓励

4、大正时期的日本幼儿美术教育概况。幼儿的独创心理。 大正初期一种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儿童为中心的自由

18、泥塑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教育思想开始在日本传播。追求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的活动。 育运动尤引人注目。

19、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他认为,“自然”才是儿童绘画的根本;教师的只是设活动。 法从孩子的身上引导自由创造的能力。依靠自己的知觉20、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卡纸一类的略硬的纸,通和直觉或者幻想自由的绘画。认为孩子在生活中的自然过剪、折、帖、组装等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 环境中回自觉产生绘画的愿望。表现他们的淳朴的情

21、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感,形成自发创造的自信精神,并同时体验到美的乐趣,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这一见解对当时的日本美术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

三、简答题 为日后日本儿童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

1、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如果以为让孩子自由写生,凭借自己的认识或思想来绘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和了画,而忽视前人的经验,技巧,促成了一种放养式的教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 育,可能将进一步难以提高表现创造能力和保持孩子的

2、艺术的娱乐功能是什么? 美术兴趣。 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

5、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概况。美娱悦,它不同于生理快感。 改革开放后,幼儿教育掀起学习皮亚杰的热潮,总结经

3、依艺术形象存在方式分,艺术分为哪几类? 验,引进国外心理教育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诸多方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美术是空间艺术。 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展开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

4、美术种类有哪些? 的关键时期是4岁的观点,提出学前中期儿童概念画的美术种类包括有绘画 雕塑 工艺 建筑。 形成意味着儿童抽象思维的萌芽,是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5、以地域分,绘画分为哪几种? 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并描述了3—6岁各年龄段的绘画东方绘画,西方绘画; 差异为各年龄段的绘画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

6、以工具材料分,绘画分为哪几种? 目前,在幼儿美术教育指导思想与具体实施中,已经开水墨画 油画 版画 水彩画 水粉画; 始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7、以题材内容分,绘画分为哪几种? 我国现行的幼儿美术教育注意到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人物画 风景画 景物画 静物画 和系统,也注意到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8、以作品形式分,绘画分为哪几种? 我国现行的幼儿美术教育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的知识积壁画 年画 单幅画 连环画 漫画 宣传画插图 累、技能、技巧的练习,也注意发挥幼儿创造性、独立

9、雕塑以表现形式可分那几种? 性自主性及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圆雕 浮雕 透雕。 我国现行的幼儿美术教育不仅注意到全班的集体美术

10、建筑艺术种类:建筑艺术种类有那几种? 活动,也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教育,注意幼儿个性发展。 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

6、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仍存那些问题? 建筑,办公建筑,体育建筑,集会建筑,园林建筑,生在情感目标点上的两个误区:将美术教育等同技术教产建筑 育;将美术教育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

11、幼儿美术特征是什么?在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有许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多不同于成人,技法不成熟,但显得天真,质朴,烂漫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对自然的模仿与再现,模仿现实生与童心,童趣。 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儿童画作品成人化,模式化倾

12、什么是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向非常突出。种方式,幼儿美术的发展反映他整体智慧的发展,幼儿在教学方法上: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培养出来的儿童是一模子里铸出来的式样:代替了幼感

13、幼儿艺术教育的特点与实质是什么? 觉、思考与想象,扼杀了儿童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完整的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艺术技能与艺术审美教造力。 育,但幼儿无论有多大艺术潜能,仍然不具备接受系统

7、论“园丁法”与“对话法”的潜能观。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基础,应该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园丁法潜能观:园丁法将潜能看作是早已存在的东西。艺术启蒙教育,其实质主要是完成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审在合适的时机与渠道能自动喷发出来。这就成了一种固美,创美的任务。 定有限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穷尽的。 对话法潜能观:

14、幼儿在感知上的特点是什么? 对话法与之相反,认为潜能不是早已存在的,而是在于表现为知觉过程的整体性和直觉性往往凭直觉对知觉他者相互作用下生发的,潜能既不单纯于天生,也不单对象进行整体性的判断,而非理性、逻辑上的分析与综纯于后天,而是处于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合。 种作用是无有穷尽的,不断生长,这种潜能是通过对话

15、为什么说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为核生成的,有了对话,才会在碰撞中不断生长。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8、论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画特殊表现。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成人的创造是人类文化空白表象符号的形成:曼陀罗是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的填补,幼儿的创造是自身的前所未有。无论在绘制还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罗是在欣赏中都表现出想象的新奇,加之美术是,并为幼达·凯洛格列举了大量世界儿童资料,说明从倡发的图儿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发展提形开始,经过结合体,集合体,到曼陀罗,太阳,放射供了条件。 型,人的符号发展的详细过程。儿童表象符号的形成,

16、幼儿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什么? 是在儿童把握了物体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后,形成概念,培养幼儿完满和谐人格、培养幼儿审美素质。 并用简化的线条符号,把自己的直觉描摹出来,这是一

17、幼儿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个相当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儿童抽象能力的萌芽。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幼儿对美这个过程是人类在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形成概念,用符术的感觉和体验;通过积极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幼儿号表达出来的历程相当一致。 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观点和情感,培养幼儿表现和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幼儿期感觉敏锐,反映强烈,不但创造的能力。 视,味,嗅等十分灵敏,而且皮肤薄,皮肤上各种感觉

18、幼儿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审美感知目标的具体内容有器官接近成熟期,所以触觉敏锐,反映强烈,因此,会哪些? 将强烈感觉时常夸张的表达出来,构成儿童画中一个特感知大自然的变化与运动;感受形状、对称、平衡;感殊的世界。 受色彩、明暗、鲜浊;感受色调、空间远近、动静;感主观印象的表现:当儿童受环境中某些事物的强烈感受作品形象的象征、夸张及作品意蕴。 动,引起他的兴趣时,即使某已不在眼前,但他心中的

19、裴斯泰洛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给儿童教授的内容及留存的感觉经验,依然十分清晰,他会很直觉的选取知教法是什么? 识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特征表达出来,并由此构成了对流给儿童教授内容:绘画、绘制地图,制作模型,采集标事物的一种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这种知觉的恒常性本。教法:强调直观作用,认为获得知识最简单最可靠一旦形成,不管距离远近与角度不同,在他们的知觉经的方式是观察,带孩子到自然中观察、引发思绪。 验中自然保持原来的形状。 20、弗兰兹.西泽克幼儿美术教育的贡献是什么?

9、简论幼儿制作与成人制作的区别。是儿童教育的先驱,在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样灵活与精确,往往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开拓了现代儿童美动作不协调,不精细,不灵活,技法简单,其作品显粗术教育的新局面,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糙,不整齐与平滑;幼儿制作中往往是设计制作与构思

21、西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工具论学者里德的艺术教育设计融为一体,随着年龄的增大,学前儿童逐渐地能先主张是什么? 构思,再制作,但制作过程中仍有明显的构思活动。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发展,认为儿童与生俱

10、美术欣赏心理动态结构经理哪几个阶段? 来的艺术潜能并具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其类型进初始阶段,高潮阶段,效应阶段。 行指导,来发展儿童个性。 (1).初始阶段

23、日本大正时期幼儿自由画教育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准备阶段,人被艺术对象的魅力所吸引而进入一种特殊依靠幼儿自己的直觉和知觉或幻想自由地展开描绘。从的审美状态,伴随这种注意,人的情感被激发,点燃构而体验到审美乐趣。 成一种特殊的审美状态。

24、简述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概况。(2).高潮阶段 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专业美术教两个主要环节:进入第一步,审美感知阶段,不同于一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般单纯普通感知,是一种完形感知活动。 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对整体形象的完形知觉,是内在情一定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 感模式与外在形式结构的契合,它包含了想象、理解情此外,在造型表现方面推介一种基本方法即形象思维,感因素在内。第二步,进入特殊的什么认知阶段,这是技巧动作和传达内心活动“三环节法”。 一种高度直感性的非推理性认识活动。这种非推理性的

25、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直觉能力,只是在美的完形闪现时才会出现情感想象,主张游戏性教育,并提出幼儿的艺术教育是注意儿童的理解共同展开,这种理解完全超越了时空界限,由此产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 生审美认识的独特快乐。

26、低控制原则实施的要点是什么? (3).效应阶段 给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 教学气氛尽量轻松,由审美认识而产生的直接心理交互是一种审美判断和愉快; 注意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做积极肯定的评价。 审美爱好的产生,亦即认识眼前对象是否合乎美的标

2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对话法的应用有哪些? 准,是否能引起审美欲望。与此同时,认识美和鉴赏美儿童与艺术品对话;儿童与自然对话;人际对话(儿童的能力提高,情感生活更加丰富。 与教师及儿童之间的对话);自我对话。

28、幼儿手工制作意图阶段的指导方法有那些? 给儿童提供 多种工具和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的意图;帮助他们实践自己的意图,使之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29、对话法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对话双方关系平等,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权威的结论,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教师自己先与文本对话,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提供给儿童大量欣赏机会,扩大其视野;为儿童创设和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引导儿童提问,并利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0幼儿美术解释阶段指导教师应该做到哪几点?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到:理解探讨作品蕴涵意义,主要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意图。而是要求儿童根据自己对作品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论述

1、论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自信心的建立;可发现个性,促进健康个性形成;纠正不良心理,美的熏陶与美好情感体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开发:人的大脑左右分工,每一半功能独立、完整而又相互配合,幼儿美教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的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一般智慧指观察、注意与记忆等,恰是美术活动需要与锻炼的,想象与创造更是美术活动必须关注的基1/1

第12篇: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由于学校的需要我担任了一年、二年、四年、五年、六年的美术教学工作,并且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工作中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1.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多(一周每班两节)。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我的美术课,除了备好课,我平时还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自制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由于学生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各门功课都要兼顾,所以在平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作为老师的我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缩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在课中增加了手工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在临摹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有个性的手工作品,并教学生进行简单的作品装饰,这种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运用故事、游戏、图片等艺术质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意识。如在上《冷色》、《暖色》一课时,我课前收集了许多冷色和暖色的图片,并制作了大量的范画,课上又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讨论色彩的运用和构图。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提高兴趣。

2、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在我校的科幻画兴趣小组中我担任了指导教师工作。活动中,我努力收集大量的信息材料来辅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绘画练习,同学们的兴趣很浓厚,并且平均每两节课完成一幅作品,张张作品都是生动的、孩子们内心的憧憬。在我校举办的艺术节兴趣小组展演中,活动成果喜人,不少学生绘画功底大大提高。

3.本人敬岗爱岗,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责工作。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活动,“校园艺术节展演”“兴趣小组作品展演”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对于同事,我更是热心帮忙。记得上学期,由于学校刚刚搬回新的教学大楼,学校要求班级制作樯面板报,时间紧任务重,但所有老师都没有任何怨言,都积极主动的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抢先完成任务,作为这方面的专业老师,我更是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同事的请求我积极帮助,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来校帮忙,孩子没人照看,我就把她带到学校来,一忙就是一天。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本学期,由于我校的刚刚建成,因此也是各方面领导关注的热点,经常会有各级领导来我校检查,作为一名专业教室的负责人,自知身 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不但要做好教室的管理工作,更要保持好这崭新的美术教室,迎接每一次领导的检查与指导工作。因此,工作闲暇时我经常做的就是清扫我的美术教室,也是为我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外听课,评课以及区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利用课外时间 看了很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增长自己教学水平。

经过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13篇: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七八年级的美术和写字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思想政治、师德学习情况:

根据学校的制度,本学期读了一本书籍《中国美术史纲要》,并做好了读书笔记,写好了读书心得体会。还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如校团委在今年五四时举办的七年级题为“庆五四”绘画比赛,为了是绘画比赛能够顺利完成,我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把绘画这一课题内容添加上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如期地完成教学任务及评选出漫画比赛的名次。

二、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为尽量丰富美术课堂教学,上网查找、收集一些美术作品(如地板画、行为艺术等等)。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书画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上课,在安全方面上与家长作好联系,在校内举办了书画比赛。

3、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与民族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按 10--20% 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比如,这学期我应了教研室的要求,自编了校本教材《丰富多彩的黎族织锦》这一内容。并得到领导的好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

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虽说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繁忙,但是我还会挤出时间多看关于美术学的书籍,多练习画画,写字,提高我自身的专业素养。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四、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6、由于学生的文化科作业量都在加大,学生在美术课堂、写字课堂都想方设法地做,无心参与美术课堂、写字课堂的学习。

7、有一些学生总是空手来上美术课和写字课,像这一类的学生无心参与美术或写字课堂,只能要求其注意“课堂学习”——可以做其他文化课的作业或练习,只要其是课堂学习就行了。

总之,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14篇:如何做好幼儿美术教育

如何做好幼儿美术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 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2.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4.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 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 头是什么样? 耳朵是什么形状? 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5.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6.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例如,让幼儿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可以拿来一盆植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看看植物在四季中是如何变化的。

4.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 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 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例如,让儿童临摹一些一笔完成的小动物图形,其中包含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孩子多加练习都可以顺利完成。孩子达到老师规定的目标后,再稍微给孩子增加难度,这样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会让孩子容易达到,并且让他们懂得没有随便取得成功的道理。

3.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创作活动。要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创作情趣,使幼儿扎扎实实的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第15篇: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教学要点: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二、国外儿童的艺术成长氛围

(一)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的关注

(二)教育者注重对视觉艺术的培养

(三)教育者注重儿童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

三、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一)教学过程是想象力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四、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教学重点:学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教学难点:找出中、外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异同点并加以分析 教学建议:

1、结合实际分析外国幼儿美术教育对你的美术教学有什么启示? 2、如何吸收外来优秀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基础理论、实践探索、他山之石、拓展阅读、专家侃点、在线交流、案例分析、作品欣赏 。

第一节 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http://gz.fjedu.gov.cn/mei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68 外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包含着实践与理论认识两部分,作为人类美术教育史的一份宝贵财富,其理论认识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对美术教育发表理论认识的人,多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理论认识丰富和深化了美术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西方美术教育较为显化的时代,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这是一种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态度与古希腊人大致相仿。著名哲学家盖伦在言及绘画与雕塑时就对其所具有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想利用它们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棘手于它们具有体力活动的性质。因此,他含糊其辞地说:“如果人们愿意,人们也可以将它看作自由学科。”

(三)中世纪的美术教育。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教育重视培养人的素质,陶冶人的精神不同,中世纪的美术教育几乎只是一种纯技艺性的工匠教育。当时的画家除了以个人身份服务于公侯外,其余均需加入同业公会,而且只有被公会证明为较优秀的画师才能开业授徒,雇佣流动工匠。学徒们在画坊从师学艺,目的仅仅是为了掌握某种技巧,以谋生路,学习的方式极为偏隘和机械。

(四)文艺复兴时期,单纯的画坊学习已不适合时代要求,为了弥补画坊训练之不足,人们开始采用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如临摹名家作品和画模特。

阿尔伯蒂、达·芬奇、丢勒这些全才式的杰出美术家,不但使美术的地位得以极大提高,而且赋予美术智力性和科学性,为美术教育开拓了新的境界。阿尔伯蒂、达·芬奇等对解剖、透视和明暗造型知识的卓越研究,为美术教育的飞跃性发展奠定了技法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基础。

文艺复兴不仅提高了美术家的地位,导致了专业美术教育的新形式——美术学院的出现,也使人们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重新承续了在中世纪中断了的全面教育的思想传统,主张在学校通过美育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

有“近代教育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育论》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为普通美术教育的开展作了铺垫。夸美纽斯在大学时代就钻研了古代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的著作,深得其精髓。他主张对学生实施一种“周全的教育”,即从道德、知识、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发展学生。他要求通过艺术教育,发展人的首创精神,培养其艺术才能。对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十分推崇,认为美术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诱发他们内在动因进行主动的学习,以绘画这种直观的方法作为教育手段,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一切儿童都有一种要画图画的天生欲望,这种练习就可以给他们欢乐,他们的想象就可以从这种感觉的双重动作得到激发。”对美术学习,他提出应当从实践中学习,要从雕刻去学习雕刻,从画图去学习画图。他主张艺术要摹仿自然,要获得摹仿能力,教学就必须循序渐进。此外,夸美纽斯还最早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泛智论”,设计了学校教育体系并拟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创立了班级上课制,并相应制定了学期、学年和假期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启了近代学校教育的新纪元,而且为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时空框架。

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他指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对以后的一些美术教育思想和流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18世纪初,欧洲的一些新式学校开始将美术课列入课程表中,到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俄国普遍在普通学校设置了图画课程。东方的日本则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大量输入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1872年8月日本文部省正式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新学制,规定图画为小学14门必修课程之一。

在工业革命以前,“艺术”与“技术”是一种统一的存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大量的生产机器的介入,最终使“艺术”与“技术”一分为二。“艺术”只为精神而存在,与人的实际生活不相干,高于象牙塔之中;“技术”则只是推进工业发展的手段,难入“艺术”的门庭。包豪斯的学者们洞悉了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将艺术手工业的艺术性与机械生产的机能性相结合。他们创设了工业设计系统,完成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包豪斯教育将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纳入自己的范围。然而其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将现代美术诸流派的基本原理编成体系,促使了“视觉语言”以及造型语法的产生,形成了20世纪人类共同的视觉国际语言,包豪斯的教育观念和造型理论对普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从30年代初起,德国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给美国的中学美术教育输入了新的血液。一些来自包豪斯的教师带来的观念对美术教学课程计划的影响日渐增强。这些影响包括对艺术中技术因素的兴趣、对设计元素的关心、对材料的实验态度,并促进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艺术的多种感觉方式,激发人们将审美态度与环境相结合。其具体结果是摄影术和照片的运用增多,材料的运用更广泛,而且建筑也被接受为美术教学计划的一个固定内容。

(七)19世纪初,科学心理学逐渐成熟,其对神经系统和感官生理心理现象的研究成果,被引入美术教育领域。19世纪末,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了儿童研究的热潮,许多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如1887年意大利的里奇出版了《儿童的美术》;1885年法国的儿童心理学者贝雷出版了《美术与诗》,强调幼儿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1895年英国心理学家沙利出版了《幼儿期的研究》;法国学者柳克于1913年和1927年相继出版了《某一个儿童的描绘》与《儿童的绘画》两本儿童美术教育名著;1955年美国学者诺达费时20余年完成了对200余张儿童绘画的分析,出版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在这场儿童研究运动中,人们通过观察分析儿童绘画作品中造型和色彩的特点,来研究儿童的成长过程和心理特点,揭示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甚至用来解释人类艺术发生学的问题以及现代美术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

(八)当今世界,美术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在普通学校中所具有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具有美育和智育等一般教育学意义的美术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美术课的地位迅速提高,基本课时数得以保障并有增加的趋势,如日本从小学到高二的美术课均为每周2课时。法国国民议会于1987年12月17日投票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其中规定美术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每周1课时,初中为2课时,高中为定向培养,重理科者选修美术,重文科者必修美术。同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向现代工业文明迈进的发展中国家,美术教育也普遍受到重视。 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也逐渐发展,趋向多样化。比如,美国中小学的美术课就已不单纯是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金属工艺、摄影、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

第二节 国外儿童的艺术成长氛围

一、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的关注

对儿童作品的分析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透视儿童心灵的一种手段,从中了解儿童对什么感兴趣,知道些什么,是怎么想的,人们对儿童艺术进行研究,把它看作是儿童情感生活或个性发展的表达方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的学者利用儿童素描和油画方式上的明显变化,把它们作为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基础。最近,国外研究人员研究:儿童以什么样的方式理解艺术?艺术家怎样创作艺术?艺术作品是如何判断、估价的?

1、特别小的幼儿,甚至在2岁前喜欢用各种可以获得的方式进行印记制作,这种有节奏的肌肉运动体验,加上儿童可以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增强了儿童绘画的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活动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时他们能够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了。

2、儿童发展了个人的符号系统后,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尽管他们表达的大部分内容对他人来讲仍不易理解。的确,

二、三岁的儿童还不会像成人那样理解艺术,他们并不关心艺术品的制作,而是经常就一个绘画概念直接进行素描或油画,但在随后的图像中又可能转而表示出第二个或第三个概念。他们在画素描、油画或泥塑时经常会自言自语或唱歌。

3、儿童长大了,到了上学前或幼儿园的年龄,他们的艺术作品更容易辨认了,也比较容易解释了,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技能增加后,他们可以解释自己所画的图像,说明自己的兴趣和目的。儿童创造符号能力的发展,扩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些符号表示人、动物和事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于是增加了有知识的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意义理解的可能性。

4、正式上学前,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儿童经常把他们生活中那些情感上对他们的比较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如:同父母的关系,同兄弟姐妹的关系,家里的宠物甚至一些幻想中的人物等,都经常会在儿童的素描、油画和泥塑中被描绘和探讨。儿童经常能够把他们想象、幻想、现实的世界同他们的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有时他们对现实世界各个方面如何动作的理解也可以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看到,如当他们画家庭成员从事各种活动时;当他们画动物、小汽车或飞机时;当他们涉及个人的害怕或志向时。

二、教育者注重对视觉艺术的培养

近几年,国外艺术教育工作者愈发关注儿童艺术作品中视觉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电子和数字包围的环境中,实际上所有的儿童都有过看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经历。他们可以逛购物中心,可以玩视频游戏,可以看电影,可以上网,还可以接触到其他的视觉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视觉艺术对儿童艺术发展的自然过程是起消极干扰作用的,但今天,与传统观点恰恰相反,艺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儿童总是从他们的视觉环境中学习。儿童从别的孩子那里,从成人艺术家的作品中,从他们每日的视觉文化中看到了一些概念和图像,并把它们借用过来。

如今,国外艺术教师不但没有忽略这些影响,反而把视觉文化中的问题、概念和形象纳入到了综合艺术课程,使之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因为幼儿所具有的天真质朴的能力,可以无拘束地用各种方法将他们的情感生活画出来,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成人会对他们的艺术作品一直如此的感兴趣。儿童时期倾向于画他们生活中的人和事——既有悲伤的,也有喜悦的,这似乎是儿童从世间各个方面展现出的一种非常自然、非常健康的活动。经验丰富的艺术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当他们帮助儿童扩大对艺术世界的理解时,就会鼓励儿童这份天然的兴趣。

三、教育者注重儿童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

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艺术很感兴趣,把它作为理解儿童心灵和情感的一扇窗户,特别是那些情感上可能受到伤害,或经历了某种精神创作的儿童。这类儿童创作的素描、油画和雕塑主题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描绘自己和他人的方法,甚至他们用艺术材料进行创作的方式等,有时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他们情感生活的线索。这一方面也正是艺术治疗师最关注的。

表现这方面例子的作品可以在那些避难儿童的绘画中看到,这些儿童来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恐惧和暴力。后来,这些儿童移民到了北美,进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同样,那些经历了个人创作的儿童,有时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也会聚集在这些话题上。儿童用这种安全、无威胁的,他们可以控制的媒介,通过描述创作性事件这一过程,为他们自己找到某种弥合心灵创作的办法。儿童通过艺术描绘把握他们所认识世界的能力,并由此应对棘手的生活情形的能力,正是艺术疗法的源泉,许多艺术教育工作者在他们为幼儿制定的教育方案中强调了艺术的这种作用。然而,不管教育方案中怎么强调,如果教师忽略了或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儿童艺术创作中的这份天然兴趣,那么他们将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儿童身上的这种天然兴趣是他们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一种特征。

试图通过分析特殊儿童的艺术作品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解释,这并不是艺术教师的工作。但得到这方面知识将帮助艺术教师注意到与特殊儿童标准相比之间那种巨大的差异。那些寻常的艺术作品可以成为线索,艺术教师可以与学校里的其他教师,学校顾问和学校心理咨询师一同分享,这种信息能使校方为每个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一、教学过程是想象力开发的过程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所“想象幼儿园”,其特色就是培育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手工室里,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着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室里,孩子们包括男童也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者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在烹饪室,孩子们试着用最普通的瓜菜,做出美味的家常菜。奥地利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是发展想象力的最好途径。

耐人寻味的是,在当今电脑时代,这所幼儿园却并不开设电脑课,甚至也不鼓励孩子多看电视。该幼儿园的管理者认为,学龄前的幼儿不宜学电脑,也不宜多看电视,而应参与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力。 担任一家超级大公司经理的皮特·尼兹幼年时上过这家幼儿园,后来考上哈佛大学。他认为,正是幼儿园里培养的丰富想象力,使其在工作和创造时都游刃有余。他还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在幼儿时期编织过袜子或自制过玩具,那么长大后也有充分的自信来设计宇宙飞船。

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把想象力看得重于既定的知识接受。

二、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表面看来,教师的过度指导节省了幼儿的学习时间,较快地实现教学目的。然而,省略探索过程其代价是剥夺了幼儿发展自我开发能力的机会。教师美术课堂中的美好“设计”,在减少幼儿经历错误的同时,也减少了他们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力的机会,以及减少了综合能力训练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西方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以及符合自己潜质的兴趣。西方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教育理念,即对幼儿少教技能是为了给想象留有余地,给创造力和潜在才华得更大发展留有余地。譬如在澳大利亚,教师在幼儿从事艺术活动之前,一般不会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只提供各种活动所需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在幼儿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发出指令,也很少干涉,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需要去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教师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艺术活动的过程上,不要求幼儿把艺术品创作得完美无瑕,而是尽力使幼儿体会到参与活动的无穷乐趣。澳大利亚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首先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过程,因而应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幼儿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中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重视教学的情趣性以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学普遍重视的一个教学准则。同样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培养幼儿美术教育的绘画兴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让自己动脑、在动手中动脑,教学生活化、内容生动有趣、气氛活跃。

第四节 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江苏省国画院举办了一场中日儿童画交流展,画展中的两国儿童画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显示出较大差异。日本孩子的画面从题材、画风、构图、色彩等方面来看都显得很自由,而中国孩子的画面则显示出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教过的痕迹特别重,画面根本看不出孩子自己的风格。这种问题显然不仅仅出在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上,其根源还是在我国传统的早期美术教育上的与国外早期美术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的差异。德国人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的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包括绘画语言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日本人认为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努力发掘每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日本的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在自由想象中去创造。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儿童美术教育,其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美术技能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塑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及性的美术教育中,透过美育而获得具有全面协调能力的人。他们更强调个性的发展与形成,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也促使孩子从小注重求新、求异、讲究创意。我国早期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除了讲究智力和艺术才能的发展外,我国美术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能力,我国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我们是为了掌握美术技巧而学美术,人家是以美术为工具来开发孩子的表现力、想象力和穿凿力。有人对北京16所幼儿园的308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认为儿童的智育活动中首先应该培养的:观察力40.33%;好奇心16.72%;注意力13.77%,只有9.1%的人认为最应培养的是想象力,10.1%的认为创造力更重要。

二、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外早期美术教育观念差异在于是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还是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中国的早期教育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要把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放在首位。中国的教师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什么能力都不具备,而要通过观察来学习一切,并从中发展各种能力。外国的早期教育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他们则认为幼儿具有天然的想象力,这是成人没有而幼儿独有的能力,因而是极为珍贵的,不仅需要特意保护,还要深入开发。中国人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一种技能。比如,美国人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中国人认为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聪明;而美国人认为亲身经历越多、体验越丰富,孩子就越聪明。中国的教育注重的实际能学习,而美国的教育注重的事务性开发,即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三、教育方法的差异。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是“示范+模仿”,即在幼儿自己进行艺术活动之前,先由老师进行示范,给幼儿提供模仿对象。因为这种教育模式重在模仿,所以幼儿所完成的艺术品以及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显示出明显的模式化、成人化特征。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观念是,不应该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因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教师以增加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为重,鼓励幼儿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由于教师总是接纳孩子们所有的艺术创作方式,并欣赏孩子们的一切艺术作品,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由思维、自由联想,提高幼儿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美国幼儿园的孩子所作的项目制作是五花八门的:用100根吃完的冰棍棒,搭起一个小房子,有门窗和栅栏;用100张彩色的巧克力糖纸,按不同颜色贴成一幅自己的画像;用100辆不同款式的玩具汽车,摆在“100”这个数字约有变形而形成的“高速公路”上,表示的是百车大赛,这种项目制作显然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展现儿童天然的创意。

四、教育评价标准的差异。我国教师评价幼儿艺术活动和幼儿艺术品优劣的标准,主要是看幼儿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给的知识与技能,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基本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显而易见,这样的美术教育及评价标准,是完全无视儿童本身拥有审美意识的前提下,把成人的审美标准先入为主地灌输给孩子,并迫使儿童不断地否定自己的想法,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感受以适应成人既定的标准,最终导致儿童在刻意模仿中逐渐丧失了个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也丧失了儿童天然的想象力和原创性。中国人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教给孩子,让孩子不会走弯路,外国人习惯推迟讲述正确标准的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中国人认为幼儿能比同龄人更多更早地懂得成人世界里的东西就是聪明的表现。中国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是,发展了孩子的智力以及在即使不感兴趣的学习领域里也能刻苦用功的毅力。西方人认为幼儿拥有异于成人的思维和想象是最珍贵最值得珍惜的特种才智,他们视教育的成功标志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以及符合自己潜质的兴趣。

五、教育效果的差异。我国的早期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艺术技能和熟练技巧。在这种教育下,幼儿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得到了较好发展。但正是单一的技巧性训练抑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使我们的孩子在技能培训中过早地被定型化了,致使他们只能模仿而难以走向创造。国外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发展与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服务社会三者统一。

相比之下,中外早期美术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外早期教育不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正在酝酿这一场从观念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深刻变革。有人曾在北京进行了有关儿童早期社会化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国的早期教育观已趋同于美国人的观念,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识。从目前各国教育发展的状况看,东西方教育正出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趋势。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每个社会仍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主流。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时,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往往会演变成外来文化被本土化的过程。不难发现,近几年来,随着大量接受西方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观念上已有了多方面的变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仍然以传统为主流,遂使学来的新观念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形成本质上的变化。譬如,幼儿教师虽然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多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等,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但是由于主题绘画多于意愿绘画,模仿性手工多于自主创造性手工,因而以培养孩子模仿意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仍然起主导作用,致使那些以“创造教育”为初衷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原有的目的。

总的来看,教育方法的变革似乎是滞后于教育观念的变革,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传统的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即我们常常实现与本土文化而曲解、误解、肢解来自外部的文化观念,其实际结果是以西方文化的形式来表达东方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在任何社会的任何领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新旧文化的交叉融合发生在早期社会化领域里则意义极为深远,因为变化了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必然影响到新生一代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人格结构。由于早期社会化过程正是社会文化上一代传至下一代的过程,因而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必然带来最根本性质的国民性变迁乃至社会变迁。

实践探索

通过对《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探索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能途径。

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www.daodoc.com 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

(一)理论研究比较

在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学龄前儿童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时常只是一种摆设,甚至于仅仅被当作课外活动而已,似乎只有数学、阅读这类课程才是教育的根本,那么国外的情况如何?

日本在1876年就开创了自己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虽然比西方晚了39年,但是日本变异性文化的特点,促使日本不断地借鉴西方的模式,通过一百多年来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笔者在此想就其与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况作一些比较研究,以探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能途径。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研究而言,日本采纳的是一种内在引导和外在传授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儿童才能得到均衡的健康发展。

所谓外在教育领域,是指环绕在幼儿周围的外部世界。它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外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习惯等等。因为成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无论是制定教学计划,还是进行教学评估都很容易,传授给幼儿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这些外在教育内容,在被孩子们接纳为个人经验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充分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幼儿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则,更是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外在教育就深刻影响了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感性、洞察力、想象力、欲望等等正是这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感受幼儿的欲望和感表,方能窥探其心灵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儿的绘画塑造,还是造型性游戏活动,都可以说是完全以这个内在化世界为中心的活动。

就中国的情况而论,幼儿美术教育*后才开始注重“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这类课题的教学理论研究。89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注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视了对游戏理论的研究。但是,我国在感性教育领域,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在化特点及其在幼教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尚缺乏应有的了解和重视。其表现在:

1.在整体上尚缺乏对幼教美术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尽管美术教育在幼教中处于主要地位,但是我国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只开设幼儿的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课程,就是没有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幼师系统也同样如此没有美术教育的一席之地,这种状况造成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理论薄弱,难以指导教学实践,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

2.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少数研究者认为幼儿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活动,即一种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因此得出教学指导和评估要用理性分析和计量的方法来进行,根本忽略了主观情感的作用和内在引导的重要原则与指导方式,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二)教学法比较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法来说,日本教育界认为孩子们的绘画表现,制作手工物品的造型能力反映了幼儿不断成长的过程,并作为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鲜明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这并不意味对知识技能、欣赏习惯等等外在传授的忽视。以为在造型活动上,对于感情、感觉、形象思维、想象的世界,教师是无法教授的,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倘若说培养能够不断推进的话,那么指的是与知识、技能、欣赏习惯等有关的范围。

日本的这种教学法可能是受了我国传统的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宣传自性是佛,莫向外求,主张依靠本体的能力达到开悟成佛。禅宗的法师崇尚引导,他们往往通过讲述公案等旁敲侧击的方式使人开悟,有时甚至在无语的境界中让弟子感悟道的存在。例如日本传统的能乐大师世阿弥,在他的修道品位思想中就推崇自证自悟的学习方法。世阿弥套用了佛教中所谓的“色即是空”的观念来形容这一方法。所谓“色”是指凭借感觉捕捉到有形技能的存在,而“空”则是指依靠自悟自证的方法印验无形的客观规律。为了具体剖析日本的这种教学方法,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

1.在教学指导原则上,日本十分重视幼儿造型表现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即形象思维、技能运作和传达内心活动的环节。具体地来讲: 首先“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型表现的意图,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必须使幼儿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而后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

其次,即使形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并不等于孩子已将它移到了画面上去。孩子必须借助于各种造型语言,材料工具将它转化为绘画或雕塑。例如依靠画纸、彩色铅笔、颜料和绘画材料的共同配合,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的图式。因而孩子必须学习如何使用彩色铅笔、如何调配色彩,如何组织画面的构成等形式语言,否则绘画就不能“物化”为表现媒介。因此,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活动,在技巧和方法上给予指导。技能指导仍然依赖于现场直观的教学和掌握的成功经验。但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技术指导,而孩子们又没有热情,那么表现活动将不再成为孩子满心欢喜期待的东西。因而技能运作环节的指导关键在于让孩子明确绘画技巧和制作技术,通过反复地实践与改进,达到掌握各种表现方法及其步骤程序。

第三,幼儿的造型活动同时具有本能的表示和主观的表现的特征。正如婴儿的啼哭是本能的表示,演员的哭泣则是主观有意识的表现那样,后者表现含有传达个人情绪意识的意图,而前者几乎是由本能控制的。无论在幼儿的涂鸦期,还是前图式期,以及象征期的绘画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能表示和主观表现的因素。孩子将绘画作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他们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传达给观众,接受者观赏之后内心产生感受,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孩子,幼儿从而确认了对自我的认识,并感受到表现的喜悦。因此对幼儿的这种内心传达,日本的学者认为在指导上要采取亲切和蔼的态度。从幼儿的角度来阅读理解儿童们在绘画中所传达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传达的心灵沟通与共鸣,就能鼓励和激发幼儿新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和陶冶情操的目标。

2.在教学指导的要点上,日本着重以下四个方面:

(1)从游戏来看,主要以幼儿自由描绘为主,提供必要的与幼儿心身发育相适应的题材;

(2)根据故事来表现的题材,则不拘泥于真实,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表现中,选择造型单纯、组合容的内容;

(3)从生活体验中引发的表现,在开始构思阶段,就要使形象思维明确化,并把它与自己准备的有关材料和工具、表现手法联系起来。要求表现的内容能被他人接受,并且有相同感受的理解;

(4)经由观察萌发的表现,重点是突出有关对象物的具体感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什么时候来画、画什么、怎么画,这些都是指导教学的关键所在。

就中国幼儿教学法而论,认为幼儿的绘画包括观察、想象和表现三个过程。观察是绘画的基本和前提;想象是幼儿把观察到的对象融进自己的认识、情感、重新加工的过程;表现则是孩子把经过想象后的事物用造型手法表达出来。此外,在教学指导原则上有以下特点:

(1) 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通过幼教实践,探索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又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2) 突出了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激发、诱导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在造型表现的实际操作中发展各种能力,萌发多方面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把学前时期基本活动的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突出幼教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4) 强调充分运用生活四周的各种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利用乡土材料,由教师发动幼儿一起制作玩具、学具和教具。这样既有利于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又符合我国的国情,继承和发扬因地制宜、勤俭办园的优良传统。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则注重以下几方面:

(1) 着重发挥范画应有的作用,并注意启发性的示范和讲解,用后及时收回范画。

(2) 重视美工教学与生活、节日、游戏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配合。

(3) 在教学中,要求幼儿坐姿、握笔姿势正确、重视作业常规的训练。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示范和范画经常出现成人化的偏差。例如所谓“简笔画”,它原本是成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程式表现,将它作为范画和教材,无疑是在禁锢、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但是这种有违于启发引导儿童观察表现事物,阻碍幼儿认识事物和情感表达,并违背教育规律的教材,竟然会被定为电视教材、获教育图书奖而盛行一时,可见科学的教学指导尚待确立。此外,当年陈之佛先生反对的“大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趣味加之于儿童,常常以临摹画为唯一的教画的方法。”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一些儿童画大赛,均以临摹像某家某派程式为能事,背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干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健全发展。

(三)教学内容比较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而论,日本是根据幼儿绘画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展开教学内容。

在2—3岁时,采用在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蒙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用铅笔拓印;拼贴布贴画;用粘土或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等,都属于造型性游戏的教学内容。

在4—5岁时,则运用寓知识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通过阅读小故事根据体会作画,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来描绘使自己感动的事物,通过各种角度观察对象,并描绘出自己的感觉。

在5—6岁时,则转变为采用不同纸质或不同形状的纸进行游戏表现,加深幼儿对材料和形状的认识,按照自己的构思故事作画,扩展游戏范围,并以此作为表达的题材,描绘自己热衷欣赏的事物。

总之,日本选择内容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说这种安排还具有指导幼儿生活和精神治疗的功能。 就中国选择的内容来说,主要是围绕着认识、情感和表达,这三个幼儿美术活动的要素而展开。知识化、艺术化和游戏化是其特点所在,具体而言:

(1)3—4岁时,绘画内容大多安排为添画,将不同的线条与形状,形状与形状等编排成不同的单元,泥工、折纸课题则着力于基本方法的学习。

(2)4—5岁时,主要以观察、表现、制作生活中的动物、蔬菜、食品等内容。将知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课题编排的内在目的。力求通过美工教育促进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绘画语言。

(3)5—6岁时,课题内容是与季节特征紧密联系的人物、植物、动物、日常生活用品等系列。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四)以上我们就中日两国幼儿美术教育从理论、教学法和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了对照,找出了差距与问题。现试将其比较研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在理论研究比较方面,日本借助于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即从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发展来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的课题——外在传授和内在引导的理论构想。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儿童艺术教育“零点计划”主任茄德纳博士所认定的“教师的任务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做出赞许和同情的反应。然后,在童年中期和后期就需要给予更多的积极干预:在学习某种艺术技能和技术时应给予更多的训练指导。”日本的理论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是卓有成效的。而我国则由于幼教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又缺乏从美术教育这一感性教育的角度来进行理论探讨,使得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并结合教学实际,以适应当前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2.就教学法比较来说,日本首先是把提高幼儿的表现欲望放在首位,其次注重应势利导的原则,把握造型性游戏的内涵,其三则是不断选择适应幼儿心智成长的教学方式。我国则注重利用乡土教材来丰富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很有特色。但是因某些临摹示范和简笔画的不当作法,冲击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客观上不利于幼儿潜力发挥。

3.就教学内容比较而言,日本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有绘画、摹写、拼贴、堆积和手工制作等,其中包括集体制作和节日活动制作,还有幼儿的鉴赏活动,这些内容安排还充分考虑到与幼儿发展的各阶段相适应。

相对来说中国的教学内容范围小一些,尚缺乏更多的造型性游戏的内容来充实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运作特点,特别是还需要按幼儿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地选择适当的内容。例如,在幼儿园小班阶段侧重于游戏化,而从中班到大班时,偏重于知识化和艺术化的教学内容,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如何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日本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幼教师资都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因而幼教美术理论研究机构都设在教育大学美术系或者综合性大学教育系的美术专业,这就保障了幼儿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法的研究以及师资的专业素质。相反我国目前幼师几乎是中专教育,仅有极少数的师大教育系有学前专业,另有一所大专幼师,这些学校鲜有进行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虽然开设有各种学科的教学法课程,其中却没有美术教学法。师资层次低,幼教人员难以从事理论研究。此外幼教美术作为交叉学科,需要美术界的介入。日本现代有许多象山本鼎、岸田刘生等这样的著名画家涉及幼儿美术教育领域。而我国以前尚有丰子恺和陈之佛等前辈画家著书立论关心儿童美术教育,现今画家则往往因视为小儿科,而鲜有涉足来支持幼儿美术教育的建设。另外,我国幼教体制教师以中级职称封顶,客观上也不利于提高幼教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倘若能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并重视幼教美术事业,方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他山之石

1.这是一部 外国孩子进行美术活动 的录像,从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您能找出中外美术教育的差异?能说说您观后的一点感想吗?

视频《外国孩子进行美术活动》

2.作者用简短的文字,大量的图片,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某学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美术作品展览”,透过一幅幅生动、充满活力与创造的美术作品,我们是否应该找出自我的差距?

阅读《美国某学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美术作品展览》

拓展阅读

一、涂鸦是儿童绘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在孩子涂鸦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不懂得如何进行引导,使孩子更好地学习绘画。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家鸟居昭美向我们介绍了“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获益。

阅读《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拓展阅读

(一)

涂鸦是儿童绘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在孩子涂鸦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不懂得如何进行引导,使孩子更好地学习绘画。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家鸟居昭美向我们介绍了“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获益。

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日本育儿专家鸟居昭美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一、3-4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孩子在3-4岁,涂鸦开始了向人类独特表现力的画逐步转化的阶段,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阶段;

2、孩子开始给自己的涂鸦赋予始终如一的解释,不会因为大人的诱导而改变;

3、孩子在画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要画什么才开始动手的;虽然涂出的仍然是大圆,小圆,纵线条,横线条,但线条更加自如流畅,在这些大人看不出什么的涂鸦里却已经包含了孩子要表现的一个有情节的故事;

4、比如说孩子画了一个大圆,说是爸爸,再画了一个圆,说是妈妈,再画一个更大的圆,当做家,并且还要讲述这个家里发生的事情,如\"爸爸妈妈吵了架,妈妈哭了\"等;

5、当孩子画出满是圆的画时,请大人不要不高兴,而应该由衷地赞扬他,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听听孩子所表达的故事吧;

6、孩子3岁半以后,开始画人的头部(由点,横线和圆组成),这是孩子涂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7、大人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说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和脚,也千万不要教他怎样画人像,大人要做的,是要多听听孩子讲那些涂鸦所包含的充满了想象力的内容;

8、孩子在3-4岁阶段,用线条(圆,点,线条)讲故事,是孩子自己表达自己感受的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涂鸦时期;

9、从孩子3岁开始,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可以交流的,因此会画出大圆圈里面套着两个小圆圈,说是可爱的蟑螂,充满了温暖的在大人看来似乎可笑的友情;

10、不要让孩子在大人买的涂色图形上涂色, 虽然孩子会涂满色,但是这会限制孩子的自我表现力。 专家观点小结:

3-4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

2、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大人对3-4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还不能教孩子画形状,不要教孩子画人的脸,汽车,洋娃娃等;

2、如果已经教了形状,要马上停止教形状,让孩子回到3岁孩子的画圆时期,由大人给他画3岁孩子画的那种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与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做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看;

3、多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所涂的鸦的内容。3-4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

1、不要给孩子好几种颜色,只给他一种他喜欢的颜色,最多不超过三种颜色;

2、除了粗的彩色笔外,还要给他签字笔,圆珠笔,蜡笔(蜡质多,较硬的),铅笔(3B-6B)等,但注意安全;

3、纸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二、4-5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孩子一般在4岁左右(早一点儿的是3岁半左右),开始画从头上长出手脚的\"头足人\",这是孩子自己创造的形状,也有的孩子会自己画出有头、身子、在身子上有两脚的人以及其它的自己创造的形状;

2、大人不要因为看不顺眼孩子自己画的这种形状而教孩子如何画标准的人的形状或其它标准的形状;

3、孩子的这种涂鸦,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真实认识,以及将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的乐趣,所以大人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4、这个时期,如果教孩子:画是这么画的,就会剥夺孩子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5、孩子在4-5岁时,会以内心的真实为基础,根据语言在脑海里产生想象,并把这种情景画出来;

6、印象深刻的东西会画得很大.比如妈妈喜欢唠叨,孩子也感觉到了,会画一个嘴巴很大很大的头足人表现妈妈;

7、孩子在4-5岁期间,会在一张画纸上反复画同一形状或不同的形状;

8、孩子4岁半到5岁左右,会逐步发展为把家里和外面,船里和船外面,用四方形围起来,画有一定的整体感;

9、孩子从4岁开始(到7岁),涂鸦时会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都画在同一张画上;

10、孩子罗列的形状大人看起来画面杂乱无章,但是在孩子心里,它代表一个个有情节的故事,大人要主动倾听并一起享受孩子的乐趣;

11、虽然4-5的孩子开始画形状,但是把要画的东西放在孩子眼前让他写生,是绝对不宜的,8岁以前,儿童涂鸦的特征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感受到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孩子写生要等到9岁左右。专家观点小结:

4-5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终于会画出自己的形状了;

2、涂鸦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

3、涂鸦如同商品说明一样,涂出的是杂乱摆放的各种自己创造的形状。大人对4-5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不要教孩子画形状;

2、不要让孩子对着物品写生;

3、多听听孩子叙述他所涂的鸦的内容;

4、如果孩子总是画同一类型的画,要带孩子增加生活体验,当孩子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儿,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4-5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

1、原则上用一种颜色,如果孩子想用几种颜色,可以控制在六种颜色以内;

2、除了粗的彩色笔外,还要给他签字笔,圆珠笔,蜡笔(蜡质多,较硬的),铅笔(3B-6B)等,但注意安全;

3、纸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

三、5-6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继续用笔画出自己创造的形状,比4-5岁阶段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涂鸦开始关注事物间的关系,如不仅知道人,衣服,还知道人穿衣服,因此会画出穿了衣服的人;

3、虽然如此,他们画的还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知道的东西由于不感兴趣,也不会画出来.如知道人有耳朵,但对耳朵不感兴趣,就不会画出来;

4、只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依自己知道的(深刻印象及愉快想象),而不是看到的样子(客观地临摩)画出来,这是儿童(从4岁开始,一直持续到9岁)涂鸦的一个典型特征;

5、孩子在5岁半开始,会画出基底线来表示关系,如画一条水平线表示地面;画一条横线把地面与海分开,表示二维世界;

6、基底线使孩子在5-6岁的时候从前一阶段(4-5岁)的无序的罗列画向有序列的画转变;

7、孩子5-6岁的涂鸦开始表现系列性的关系,由于是按照二维性有顺序地排列画面的,画面的整体性更强,并出现了透视画法.如画老鹰追逐小鸟,会把小鸟,蝴蝶,蜻蜓等被追逐者序列地表现出来;画楼房,各楼层人以及楼梯,家具都会画出来,好像墙是透明的一样;

8、即使是像商品目录似的看起来比较乱的画,也有了一个统一的主题,不再是以前(4-5岁)的那种多主题的画了;

9、孩子在5-6岁是想象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可以根据大人讲述的故事进行想象并把它画出来,也喜欢画\"我理想中的...\",\"我喜欢的...\"等充满想象力的主题,这种充满想象力的画画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

10、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一生想象力最发达的时期,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凭空想象\"画出的画,孩子就是通过画这种画来发展无限的想象力的。专家观点小结:

5-6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画出来;

2、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底线\";

3、能把听到的事情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用想象力画)。大人对5-6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不要教孩子画形状,孩子自己会画;

2、不要让孩子对着物品写生;

3、不要说孩子的形状画的丑;

4、多听听孩子的画里所表现的关系,在2-5岁半以前,对孩子的画,可以简单地问:“这是什么?”并加以肯定就行了,但是从5岁半开始,就要问“谁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

5、为了让孩子画出有许多内容的画(不是总是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努力使孩子的生活丰富一些。

5-6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

1、这是孩子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期,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彩色笔,水彩笔)或蜡笔;

2、蜡笔应选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3、如果孩子喜欢一种颜色画,也可以只画一种色;

4、纸用与绘画工具相配套的纸。

四、6-7岁儿童涂鸦,大人应该怎么做

1、孩子基底线的使用已经自如,画面的秩序感更强;

2、这种基底线,可用水上的线条、地上的线条、山的线条、公路两旁的线条、家里一楼与二楼地板的线条,餐桌的线条等来表示;

3、孩子沿着基底线并列地画,所以画面出现了秩序,这当然也是孩子对世界秩序性认识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

4、听了故事后根据想象画的画比前一阶段(5-6岁)表现更加丰富;用透视画法画的画表现得也更细致;

5、画画的时候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诚实性,如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两三天的时间细致地完成一幅画;

6、画的画仍然是自己所把握的\"真实\"和自然的感受;

7、画面图形的表达能力更强,开始能够自己画出更象物体本身的形状了,出现了把事物抽象画出其大致模样的能力,这是向成人的画过渡的萌芽。专家观点小结:

6-7岁孩子的涂鸦特点:

1、只把感兴趣的\"真实\"表达出来的本领更强;

2、基底线的使用更自如;

3、开始出现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画出模样的能力。大人对6-7岁孩子涂鸦的态度:

1、不要教孩子画形状,孩子自己会画;

2、不要让孩子对着物品写生;

3、不要评价孩子作品;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倾听上:\"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儿?\"

4、不要老让孩子看电视,不鼓励孩子画漫画人物(漫画人物也是一种大人创造的形状,孩子的漫画人物画得好也只是模仿得好);

5、鼓励孩子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画;多给孩子讲故事,鼓励孩子画一画大人讲的故事。

6-7岁孩子的绘画工具准备(与5-6岁的孩子要求相同):

1、这是孩子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期,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彩色笔,水彩笔)或蜡笔;

2、蜡笔应选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

3、如果孩子喜欢一种颜色画,也可以只画一种色;

4、纸用与绘画工具相配套的纸。

二、请阅读下面文章,让我们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之现状,找找它们之间的区别。

阅读《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

拓展阅读

(二)

请阅读下面文章,让我们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之现状,找找它们之间的区别。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

ttp://hi.baidu.com/%BA%C0%BA%C0%BB%AD%CA%D2/blog/

由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被视为“副课”。在期末考试来临时,甚至连最后的“阵地”也丢失了,被语、数等考试性科目“占领”。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的兴起,使美术教育有了抬头之日,但是人们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的好坏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打开国门,走到国外去看外国的教育观念、模式、方法。从中得到启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远远不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外国的美术教育,反思一下我们的传统教育,找找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美国的“DBAE”多元化艺术教育。

21世纪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的教育也随着发生变化。90年代初,美国推出了“DBAE”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它对美术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研究,认为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评论和美术史,提出了美术要向多元化发展。美国很早就提出了创造性,要求思维的创新,因此他们会获得科学上一项又一项的突破。

反思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机械化训练,使学生成了艺术的“奴隶”。从中感受不到美,只是教师在唯心地说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已,使原本就赋有艺术灵性的孩子们在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中渐渐扼杀了天性,约束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小学生没有幼儿园的孩子们感兴趣,初中生没有小学生感兴趣,高中生没有初中生感兴趣,形成了恶性循环。从美国的“DBAE”中我们知道了美术教育不单是简单的绘画、手工制作,而是与广义的美术教育内涵相联系的,虽然小学美术与成人美术有很多不同,但是我们的孩子是很有潜力的,不要小看少儿美术的挖掘潜力,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二、欧洲的普及化艺术教育

在欧洲艺术教育不单是学校老师的事,它不再是副科,而是全民都在进行,课余时间课外都在进行。校内、校外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在他们的美术课堂上,只要在统一的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老师、学生的特点自己设计教学内容。而学生呢,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整个课堂是那样和谐自由。他们重视的不是个别能为学校夺得绘画大赛名次的几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并不注重他们绘画的结果,而是注重他们在这次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注重的是整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的艺术美,真正从心理上释放他们全部的想象和情感。

课堂美术教学只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课外兴趣活动,或有老师家长带领,或三三两两自发性的进行一些美术活动。比如:一些广场一到假日就会挤满了艺术爱好者,他们自觉地在这里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美这一美的过程。将这里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自然地融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再如:在欧洲的梵蒂冈、卢浮宫、佛罗伦萨等美术馆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参观者、摄影者、绘画学习者,参观的人员从幼儿到老年均有,他们可随意拍摄下喜欢的作品,回家细细体味,也可以在展览馆的绘画室里把看过的感受直接画出来,在这里到处可见人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而在我们中国,由于经济、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美术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馆、美术馆较少,就算有里面的规定很多,大多数不许拍摄,使人们的兴趣减少,来参观的人只是少数的处于艺术阶层的所谓圈里人罢了,而不是全民化的一种普及化的艺术教育,缺乏浓厚的艺术学习氛围。特别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中国的人口多也是一个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美术与其他学科分割开来,使其孤立。配备的老师大多是兼教语文、数学,大多把精力花在语、数的教学上,对美术教育花的时间较少,无心研究美术教育。

三、日本的个性化艺术教育

日本飞速发展的经济与它先进的教育相关,日本提倡个性化艺术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小学个性化教育要以儿童个性的差异为基础,发展各俱独特性的个性,从小培养。教师在课堂注重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这样同样的一堂课,每个学生虽然都上同一个内容,但是各自的感触、体验不同,那创造的作品就会显现他自己独特的个性,时间一长老师看到画就能想到谁。其实这种教育是否源自我国古代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为什么我们中国教育界没有很好地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去呢?

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不是我们不努力,这其中有许多局限性,比如班级人数众多,最少的一个班人数也要达到56人,我想这在国外至少是发达国家少见的,因为我们经济上还是不够富裕的,据2001-2002统计,我国小学每班人数在46-60人以上的班级要占全国的80%,对这样的班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对于美术成绩平平的学生老师更是很少关注了。都说中国的孩子乖巧,中国人有尊师重教的美德,但很多人误解了这个意思,老师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的,太顺从,缺乏自己的个性。

【上一页】【返回目录】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则趣闻》

摘自:晓明著, 《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6

请您根据这《一则趣闻》分析:中国儿童美术教育与外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区别。

讲的是怎样教孩子画苹果的故事。

美国孩子画苹果,教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孩子拿一个作画;日本孩子画苹果,老师高举一个鲜果,让孩子观瞻一番,然后作画去;中国孩子画苹果,是由老师先画一个,交代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

结果呢?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像南瓜,或如葫芦。 分析:

可以看出,中外早期美术教育观念差异在于是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还是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中国的早期教育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要把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放在首位,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一种技能。

美国人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

中国孩子的共性多一些,而外国孩子相对的独立性要强一点。中国孩子善于抓住表达题材、形式的多样性,绘画技能技巧较高,追求视觉化效果。而外国孩子则比较随心所欲,很少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可以很充分地表达内心的自我,流露真实的思想感情,技能技巧则不如中国孩子,画面构成更是信马由缰。

相比之下,中外早期美术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外早期教育不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正在酝酿这一场从观念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深刻变革。

案例分析二

请您根据这一案例分析:中外教育的“传统美术教学”与“快乐式”教学的区别。

在公园草坪上,中外儿童顶着炎炎烈日进行美术PK。参加这项创作的多为俄罗斯女孩,有的女孩干脆把鞋子脱了,直接踩在画布上面;整个场面热火朝天,非常自由。画卷那边的中国小朋友也不甘示弱,埋头苦画。一会儿功夫,风格差异就显现出来——俄罗斯孩子色彩运用大胆,想像力丰富,有表达两国人民友好的国旗,也有椰林海岛的宜人风光。相比较之下,中国小朋友则画得更有章法,色彩多选用蓝、绿等夏日看起来清爽含蓄的颜色,画面整体布局井然有序,而且造型具象。

分析: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画出漂亮的画,或者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是要引导孩子提高对美的认识、追求、探索以及感悟,让孩子在体验他们的学习、社会生活的同时,领悟生命的价值。其实美术教育更应该是审美教育,应该注重对儿童审美的启发,提高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然而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许多美术老师依然沿用着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注重临摹,强调表达具象的东西,在完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的同时,却忽略了“画外之间,弦外之间”本末倒置。

国外是用什么法宝让孩子们想像力膨胀,审美水平攀升?国外每个美术馆都有儿童教育部门,定期为孩子进行艺术讲座,从远古美术史开始到艺术品收藏,涉及的方面之多足以令中国的美术馆望其项背。将最前卫的艺术与儿童审美教育近距离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儿童了解到艺术家是如何以艺术的方式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展现想像力,在那种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孩子们往往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

在线交流

请在教学讨论平台上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结合实际分析外国幼儿美术教育对你的幼儿美术教学有什么启示?

2、如何吸收外来优秀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

作品欣赏

请欣赏以下国家的美术教育,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1、澳大利亚儿童美术教育

2、波兰儿童美术教育

3、韩国儿童美术教育

4、日本儿童美术教育

5、土耳其儿童美术教育

6、西班牙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7、希腊儿童美术教育

澳大利亚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 2009.4 胡雨心

澳大利亚的艺术教育是从小抓起。他们上美术课时老师会先和他们玩一阵子,比如用随手可得的造型各异,够彩鲜艳明快的积木、气球、拼图„„充分调动起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老师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图形和颜色的知识及进行美的熏陶。孩子们学学玩玩,乐在其中。

澳洲的居民有的是原住民,有的是欧洲或亚洲移民。孩子们画画的同时,老师也将一些本国的历史文化渗透进教学里。一次游戏中,老师把一面面大镜子搬进课堂,提议小朋友边捉迷藏边观察彼此,头发、皮肤、眼睛„同是澳洲人,有的是黄发,有的是黑发,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但大家一起玩时都那么开心。今天就来画画我,把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画出来。游戏、观察、思考、到最后下笔。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已完成了预热。整个过程有趣,且对画画帮助很大。

孩子梦想中的童话世界永远充满奇幻的色彩。玩气球就能将他们带到了这样一个奇异之地。那儿有森林、房屋、有花有鸟、还有一个可爱的我。我在放飞着气球,放飞着希望。

《闪光的气球》杰克6岁

《我》雷欧5岁

嗨!l我叫雷欧。有着亚洲血统的雷欧正向你招手问好呢!老师和雷欧一起选了一张深色色纸,他大胆勾画自己欢呼时的形象,然后挑了土黄画肤色,背景色采用玫红,画面和谐统一。

肖恩斯特是个典型的欧洲移民家庭的孩子。看他白白的皮肤、蓝蓝的眼睛、还有那羞涩的表情„„一看就是个话不多、挺惹人爱的孩子。风和日丽的日子,肖恩牵着爸妈的手去散步。看这美满的一家子,与恬静的大自然是那么和谐的交融在一起。

《散步》 肖恩斯特6岁

波兰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 2009.1

波兰教师注意萌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孩子大胆尝试。他们会安排各种饶有兴趣的活动,同时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与交往能力。

波兰教育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剧院、艺术博物馆、音乐厅是波兰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年轻的父母们带着儿女,兴致勃勃地前往观看,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孩子们观看时聚精会神,认真细致,他们一点也不是在凑热闹,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赏。年轻的父母会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的。不管他们能否理解,那远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而投入是平常循循善诱与渗透熏陶的结果。

《小公主》 金发飘飘的小女孩宛若公主般站立树旁,长袖摇戈,多像画像里的美丽女王。整幅画色彩素净清丽。裙子上的花纹描绘细致,别有味道。

《圣诞愿望》

油画棒描绘点点雪花,飘落在大片蓝紫色的水粉色上,和屋内温暖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形成和谐色调,欢快喜庆。

《牵手》

手牵手我们今晚去看戏。穿上最华丽的礼服,再化点妆。啊!夜色也更美了。

《绿世界》

青青田边草,悠悠百花香。一片明亮的绿,呈现出欢快的春的气息。

《静物》

使用拓印法,让画面产生如同木刻般的效果。以素色为主,肌理感强,相当清新,雅致。

《有趣的故事》

美术馆里看到一幅油画,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孩子大胆将它改成一张线描画。线条肯定,泼辣。

韩国儿童画赏析 《早期教育.美术》 2007.5

韩国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非常正视儿童作为创造性主体的真实存在。儿童美术创作是出自本性需要和生命最根本的动力,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通过绘画来达到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人之初最天真最无邪的情感。

《海边 》 李相洁 韩国

《狮舞》 朴贤美 韩国

《在公园》 Hwa_rang,Park 韩国

《雨日 》 Ha-min,lee 韩国

《春夏秋冬》 孙正娥 韩国

《家庭旅行 》黄胜太 韩国

《海底冒险 》 姜珠敬 韩国

《风信舞 》 车少贤 韩国

日本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2008.10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

在日本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孩子们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提升美感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有了高起点,孩子才会慢慢锻炼出犀利的眼光,分得出作品的优劣。有时老师也会常常给孩子们放上一段乐曲,让他们在不同旋律的引领下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土耳其儿童美术教育

胡怡闻,《早期教育美术》2009.2期。

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国通常被称为“中东地区”。由于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连接处,土耳其的儿童美术教育尤其有特色。

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看到,孩子们在改装成舞台的教室里尽情地唱歌、吹奏、舞蹈。有非洲热情奔放的舞蹈、阿拉伯的传统长笛,还有欧洲风格的儿童合唱。异国民俗在这里碰撞、融合,孩子们有了更多元的艺术灵感。然后,教师又介绍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传统节目,舞蛇、各种器皿组合的打击乐等。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接下来孩子们自由选择油画棒、水粉、有色纸、绒纸等多种材料作画。 从下面一引些小朋友的画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特点以及自由表达的童真心灵。

《农作》梅(6岁)

炎热太阳下的农作也是中东地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生活化地把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出来。

《吹笛女孩》萨拉(6岁)

吹笛的萨拉多陶醉啊!被美妙的音乐围绕,萨拉在笛声中两眼发光,面如红苹果。老师鼓励、这个欧洲小女孩把自己吹奏民族乐器的样子画下来。瞧,多么传神啊!

《雀跃》裘恩(6岁)

非洲男孩在激动的鼓点敲击中兴奋不已!他们挥动着双臂,大喊大叫,欢喜雀跃。全画洋溢着浓浓的狂野之风,自由宣泄,让孩子最真实地画出了自己。

西班牙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早期教育.美术》2009.1

西班牙是个热情的国度,每年有大量的外国游客会在那里逗留。如何发展本国儿童美术教育的特色,让孩子从小亲近美、感知美,是西班牙美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巴塞罗那、马德里是旅游中心城区。那儿的几所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更具开放性、自由性,教师启发式的教育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播放音乐,还鼓励儿童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生活,然后让他们大胆画下来。我们从这些画中充分感受到这种轻松的学习气氛。

海滨别墅 诺拉(女)

诺拉的父亲经营着一幢海滨别墅,那是蓝天白云下一处绝美的度假胜地。那天上课老师请诺拉带来一组别墅照片,小朋友争相传阅。老师又展示了不少风景画片,鼓励诺拉把它画出来。在随性的笔触里,老师帮助诺拉用了些肌理处理,模糊了墙面,画面更生动,更丰富了。

醉酒的男人 琼(女)

这天一到幼儿园,琼就讲起了她昨晚的所见。爸爸约了几个朋友来家喝酒,几大瓶过后,几个人都醉了,躺在地上的,趴在桌上的,姿态滑稽可爱。小朋友听得不过瘾,都嚷嚷要琼画一画。老师先鼓励他们把平时睡觉的姿态表演表演,让琼有个感受,琼在黄色纸上用水粉和油画棒同时上色,后又在油画棒上刮出刮痕,斑斑驳驳,若隐若现。

《房子》梅里(女)

梅里的这幅“房子”,用笔更随性、率真。洋洋洒洒大笔一挥,明快亮丽的红黄绿蓝跃然纸上,单纯、干净。显现出儿童画的大气、真诚。

希腊儿童美术教育

胡怡闻,《早期教育美术》2009.3

希腊小朋友天真活泼,希腊教育方式自由宽松。希腊老师上课生动有趣,趣味性而非机械性的教学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欲,充分地鼓励和有机地引导则会焕发出他们内心对美的渴求。

老师会在美术课上带孩子去树木中和鸟儿玩耍,也会围绕一个故事,如《阿拉伯飞毯的故事》,带孩子进入《一千零一夜》的美丽传说,还会在夏天和孩子一同来到爱琴海边享受阳光。有趣的课堂内容、丰富的背景知识,让孩子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艺术星空里遨游。

第16篇: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实施的探索 冯晓霞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智力开发;意义;方法。

摘要: 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目前已经引起教育界及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这一时期的新话题。本论文以幼儿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开发幼儿多方位多层次潜在智力为根本,以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关于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智力早期开发的关系、幼儿美术教育的要点是要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以及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幼儿画的意义与方法实施。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的教育,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地运用左右脑半球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只有绘画的训练才是形象思维的突破点。从而促进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感受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所以作用美术教育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幼儿绘画技能的问题,它开发智力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画画本身的含义。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其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

1 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有了新天地。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因此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不断地研究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也就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

2 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2.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欲。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

3 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

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的,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的活动越多, 4 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3.美术教育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

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通过美术活动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

5 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

从脑生理功能来讲,左右脑之间功能差异较大,这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觉、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那种只让幼儿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幼儿画画、唱歌、舞蹈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磨练,便会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小培养幼儿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由于本人多年的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摸索,想从自身的

6 经验出发谈谈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些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可以和从事幼儿美术教育职业的同仁交流: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幼儿观察,不教会幼儿观察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也只有幼儿亲自观察事物,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加强游戏性,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幼儿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例如,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多种美工材料,

7 以及幼儿喜爱的美术作品和布置幼儿作品展示墙等等。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性好动,游戏为生命。”“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幼儿只有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才能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3、适当地教幼儿掌握美术表现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

美术教育中曾有一些讨论,就是既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那么老师要不要教孩子?老师不教干什么?众所周知,在绘画活动中,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有的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我认为,虽然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表现的工具。所以我们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整合在一起,没有过分强调技巧,而是让幼儿通过探索来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

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刻、编织等加强幼儿的兴趣感,不断地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组织孩子根据自己的画编小故事,教师还可以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知识。如:在讲故事以后,引导幼儿用美术(绘

8 画、泥塑、小制作)来表现故事内容;又如外出参观回来,让幼儿用绘画来表现参观时的情景。幼儿园还可以在课室走廊开辟美术作品展示栏;开展幼儿美术兴趣班,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每一期美术兴趣班举办画展,通过展示、比较,让美术成为幼儿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体验作画的快乐,激发作画的兴趣。

4、绘画活动中,采用积极强化的办法,激发幼儿自信心。

(1)语言强化,如“你真聪明。”“画得真有趣。”等。(2)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等。(3)实物强化如奖励幼儿一支画笔等。(4)欣赏强化如让某个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他的作品等。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会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确立自信心。

5、做好家长工作,使他们和教师一起,运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作品。

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 但是,在工作中我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呀?你看人家画得多好?”因此,我感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美术的认识,如家长会、幼儿

9 画展等。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以鼓励的方式加强幼儿对绘画的热爱。做好家长工作,任重道远,它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之一。

幼儿智力,使他们学会一个自我独立观察、感觉、组合、表达世界的方法。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还孩子本色。只拿“象”与“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幼儿画的好坏标准,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失误,伤了一些孩子的心。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所以,幼儿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他们的绘画活动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

10 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美术教育这个工具,使美术成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第17篇: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1、兴趣激发法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

2、观察与认知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

3、构思、绘画法鼓励幼儿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在观察中学构思,幼儿美术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4、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期待下一个活动的到来。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二: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772字)

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什么是幼儿美术教育?其实,幼儿美术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具体来说,幼儿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对美术感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二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三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三: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763字)

历历在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今年夏天外出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后来的不信任,到最后的惊讶、赞叹,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罗可儿。

绘画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快乐。而米罗可儿美术的智慧美术课程体系是以借形想象为核心,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儿童创意想象美术活动体系。所谓借形想象,是将人类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来的一种形式。本着这种理念,我开始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是小班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排出课程表知道那周要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几面小镜子,然后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终于开始上课了,我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个脸部表情的游戏,然后每一组发了两面小镜子,让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丰富的表情,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感兴趣了,我赶紧进入正题,问问小朋友上幼儿园快不快乐,是不是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呢……开始画了,怎样摆脱孩子画的像小拳头一样小呢?嗯,这个早就想好了。我告诉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打开放在画纸上,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的比自己的小手还要大。还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一定要画出自己的特征。这时孩子就开始认真的画了,我对个别不敢画的孩子进行着重引导,并来回的观察孩子画的情况,当我看到文文画的画时我开心极了,她把自己独特的小眼镜也画上了,还有她那两个可爱的麻花辫。她很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当她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我及时的表扬她,然后告诉她如果再加一些什么会更漂亮。一节完美的美术课结束了。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四:美术教学心得(1034字)

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意象,利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的能力。今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在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上又积累了一些心得。 “儿童的美术创造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充分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以眼睛为主的多种感观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体验、想象、理解、加工改造审美意象、用手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件作品时都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放松的、甚至恋恋不舍的情绪。为此我费了一番脑筋:

首先,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通过参观、讨论等方式进行。比如在进行“生活”系列时,其中包括“学校—校内、街道—校外、窗外、藏宝图”四个活动。我们带领孩子们根据地图参观幼儿园,运用折纸、粘贴等方法绘制从幼儿园到家的地图,运用厚纸版制作藏宝图拼图,孩子们把自制的小人儿放在地图上送他去各个地方,向同伴介绍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各条线路。

其次,给幼儿提供充分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和蔼的态度,愉快的背景音乐,都让儿童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边忙碌边哼唱着小曲,温馨的气氛使孩子们各个思路开阔、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我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自己的理解。比如在完成大树的作品时,我带领孩子们去触摸、观察品种不同的树的树皮的纹理、树叶的形状,再运用想、撕、剪、贴、揉、画的创造方法进行创造。有的树又高又胖,树皮粗糙色彩丰富,尖尖的树叶整齐的排列在树枝上;有的树亭亭玉立,分外妖娆,撕成的树叶稀疏的长在枝条上,别有一番风韵。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看,我们的森林多奇妙!”。

第三,提高幼儿的创造技能。“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技能是创造力发挥的有效手段。对多种材料操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丰富的物质材料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孩子们的材料包里有各种质地的纸张,有塑料布、纸盒、吸馆、铃铛、棉花、鸡毛、筷子、回形针、纸杯等等,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的越多,他经过头脑加工出来的作品就会越发与众不同。比如:布置恐龙的家,报纸揉成的石头,吸管做成的大树,毛根作成的小花,塑料纸做成的小溪-----经过孩子的创造和想象,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生命力。运用简单、单纯、重复的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生动,这就是一种珍贵的创造。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五: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675字)

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下面谈一点体会:

一、师生互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好形式。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表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易转移。如何使幼儿自发的表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转化为一种内驱动力?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蜡笔水粉画、吹画、线描画、剪贴画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欣赏并了解到:原来美术不仅可以用水彩笔来表现形象,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表现手法,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喜欢在玩中学,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画人物动态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幼儿画不好就不会感兴趣,在画人物动态之前,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幼儿玩游戏——“会动的影子”,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人的手臂和腿的动态变化,觉得非常有趣,然后再配以“活动小人”的学具,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知不觉对画人物动态产生了兴趣。

2、培养幼儿学习兴趣需要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幼儿美术教学开始部分可以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导入,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画蝴蝶时,教师可以先讲了一个“蝴蝶谷”的故事,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了一群美丽的蝴蝶仙子,使幼儿产生了想画的欲望。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帮助幼儿激活思路,乐意表现。最后,再用鼓励、欣赏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满足,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3、积极发挥教师对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在美术工作者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实是环境对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孩子美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和热情,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容易引起幼儿兴趣、轻松和谐的美术活动的环境。

二、丰富感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愉悦

新《纲要》中的艺术观强调感受与创造并重,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的培养。所谓审美感受,就是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情感表现性,强调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可以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体验审美愉悦。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1、多渠道,让幼儿感受美。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2、多引导,让幼儿发现美。

在引导幼儿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也很讲究,启发、引导性的语言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去发现。如“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等,尽量不要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等封闭性的问题,以免造成幼儿的惰性。另外,艺术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儿的审美情感,发现事物的美。

3、多体验,让幼儿表现美。

要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需要并喜欢、感兴趣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是他们熟悉的。其次,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与操作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六: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880字)

力的重要手段。孩子眼里的世界,充满着各种神奇的色彩。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人类生活的景象,无一不是孩子所追求的对象,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因此,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

本学期美术中班实施二十四节教学活动,简单的蜡笔色彩画成为本学期活动主题,同时还穿插着线描画和水粉画。在本期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标,孩子有了兴趣,才能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提高绘画的技能。

首先,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没有好奇产生不了兴趣。因此,我在选材上下功夫。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如:中班幼儿喜欢动物鸡、鸭、鱼------喜欢交通工具汽车、轮船、火车------我把绘画的内容编成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展开来教幼儿画画,这样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幼儿乐于接受。

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是依样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让幼儿简单地服从老师的命令,象木偶一样,幼儿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如:在进行绘画“花宝宝”活动时,通过游戏“花宝宝在哪里?”,让幼儿在室外寻找花,边玩边观察,使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最后,运用多种绘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力。一成不变绘画形式和材料,会使幼儿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我给幼儿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18篇: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幼儿的美术教育吧。

摘要:陶行知最让我感动、最让我认同的是他的教育观念——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从美术教育着手,浅谈对幼儿园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育、生活教育、托班教学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在创造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幼儿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发。幼儿教学又不同于其他教学。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从以下几点浅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托班孩子由于年龄小,总是不能按照老师所期望的去回答问题,动手操作,当我们从日常活动开始培养,孩子的进步是很显著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兴趣是幼儿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对于幼儿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陶先生还说过,一个人创造的兴趣越浓,创造力就越能发挥。

在一次思维训练活动中,我用剪刀随手将卡纸剪成弯三角形,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伞、桥、帽子等等。孩子们越说越多,越说越精彩,这时候我就发现孩子的潜力无可限量,在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可以变幻出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也许是现实中有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我们世界中的新事物。这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此我便开始经常给孩子提发散性的问题。

二、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对托班孩子而言,观察也许有点勉强,但是当我引导孩子仔细看一看教具时,孩子们就能按照要求做,虽然需要引导,但已经很让我满足了。

记得让孩子观察一张白天与黑夜的图片,孩子们先看出的是天空颜色的不一样,然后是天空中的星星与白云,再后来是楼房窗子的颜色,经过引导部分孩子能说出是晚上房子里的灯亮着和白天房子里的灯熄着,孩子们连细微的窗子的颜色都能看出来,说明,他们已经在认真、投入地观察,并跟着老师的引导在一步步地发现。有了一次这样的经验,在之后的游戏、教学中一定会有更棒的观察力。

三、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陶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起点。一个宝宝在看我示范给花涂色后,一筹不展,我疑惑的站在一旁看着,并鼓励她大胆地画出来,说完我就站远一点观察,发现她并没有按照我的方法去涂色,而是将一朵花涂成了多种颜色,我当即就表扬了她,孩子很高兴,眉毛高挑着偷着笑的样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花儿不是一定要一种颜色,一朵花可能是彩色的。我们看到的花有很多都是有两到三种颜色的,这就是渐变色、相近色。

四、诱发想象,鼓励标新立异。

想象是思维跳跃的表现,是创新的基石。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不但有学习模仿能力,而且具有童稚创造活力。”这种创造力能加快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又能发现新的东西,实现儿童的早期创造,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这种创造力呢?诱发想象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把原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的结果。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性。离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就会折断;离开想象,创新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孩子创设想象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有所思考,有所探索,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孩子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儿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应该为儿童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安全、民主、宽松、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我总是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上着手,引导他们进行在创作。所以我的孩子们会画出西瓜味的花儿,香蕉味儿的花儿,橘子味的树叶,棉花糖味的云朵等。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还不能完全进行线条、事物的创作,只有从颜色开始,用孩子最喜欢的水果、糖果等开始他们的创作之路。有要求、有目标的一步步的引导,孩子一定会创作出让你惊奇的作品。随音乐用大毛笔蘸墨汁、蘸水敲打出的水墨画,用各色颜料喷洒出来的彩虹墙,用颜料吹出来的魔幻迷宫等。

五、回归生活,激励实践创新。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精神”,“跟老师学、跟伙伴学、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生活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源泉,知识又在生活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再创造。幼儿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幼儿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给教学内容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幼儿更好的学习。让知识教育与生活实践互补共存,优化教学效益,发展创新素质。因此,要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的发展,就必须在时间、空间上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并为其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

近来总是有家长跟我说起孩子在家做老师。爷爷奶奶当宝宝,宝宝当老师,给爷爷奶奶上课,模仿老师说话,还会让爷爷奶奶做各种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的孩子们有做老师的天分呢?

六、树立范典,关心、热爱“创新型”幼儿。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具有创新才能的“创新型幼儿”呢?通常具有创新才能的孩子活泼好动、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强,爱别出心裁。但这些优点又常常被他们调皮、淘气、放任的行为所掩盖,以致被老师们视为“调皮捣蛋”的“不安分”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从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关心、热爱创新型的孩子,正确对待他们的好问、好动,应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越轨行动中,往往孕育着孩子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对他们的某些不足和缺点,应循循善诱,扬长避短,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即使表扬,让孩子有对比,鼓励孩子向爱回答问题的宝宝学习,对于回答问题抢着说的宝宝,则可以引导他们用举手回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美术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第19篇: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

美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专业,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一

一、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构成人的智能中重要的能力结构之一。观察能力决定了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只有会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与内部结构与联系,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奠定基础。美术是幼儿阶段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经过小班和中班阶段的学习,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美术课程中的一些教学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因此,教师在美术的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来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发展大班幼儿的智能。例如,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中,教师让孩子们对班里的一盆兰花进行画像,那么就需要孩子们对兰花进行仔细地观察,观察兰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是什么形状的,兰花叶子的方向和花朵相互之间的位置以及都是什么颜色的等等,通过孩子们仔细全面地观察来发现兰花的主要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勾画兰花的线条以及填充颜色。那么,孩子们的作品就是根据对兰花的细心观察而创作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提升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二、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包括整体思考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以及解释力等。美术学科中包含了许多工艺和手法创作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展示了创作者的整体思考力,发挥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类比力,更需要创作者的直觉力和解释力。因此,一个成果得美术作品展示了创作者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大班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大班孩子们的美术课中,教师让孩子们画外星人。外星人孩子们都没有见过,但是孩子们在看动画片和电影的过程中对外星人有模糊的概念。这就需要孩子们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外星人的理解来作画。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外星人的模糊理解和直觉,通过与人进行类比,综合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外星人。每个孩子画出来的外星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孩子对外星人的理解不同。经过这样的引导作画,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大班的美术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以发展孩子们的智能。

三、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又叫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是人在面对具体事物的时候,能够根据积累的经验和相关知识,有效选择和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在美术创作中,面对创作素材,如果想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就要求创作者对素材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成功的美术作品,需要创作者有高超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为了发展大班幼儿的分析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让孩子们进行创作,以提升孩子们的分析能力。例如,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中,教师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橡皮泥若干盒、小瓶盖若干个、粉笔一根、大黄豆若干粒等等素材,让孩子们用这些素材来为自己制造一辆汽车。孩子们面对这些素材和老师的要求,开始开动自己的脑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怎么用这些东西制造汽车呢?”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分析着手制造起来,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制造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有的老师可能也没见过,不过也是孩子们眼中的汽车。通过这个作业的完成,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四、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是创作者对一些场景的回忆和再现。作品中对各种事物特征和细节的描述,表现了创作者对事物特征的识记和重现能力,因此,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创作者有优越的记忆能力才能完成。可见,美术创作有利于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促进大班幼儿智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大班幼儿的手工制作美术课中,教孩子们学习小鸟的折纸游戏。用纸片折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需要多道折纸工序。老师要先折一步,让孩子观察并跟着做。孩子们在跟着老师折纸的过程中需要记住老师这一步是如何折的,这就需要孩子们不仅要观察仔细,而且要记住动作。当老师折成了小鸟,孩子们也跟着做成了。然后,考考孩子们,你们记住小鸟怎么折了吗?一遍肯定记不住,然后教师再教孩子们折,并且要求孩子们要记忆步骤,经过几次练习,孩子们不断加强记忆,最后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折小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综上所述,美术作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课堂,完全可以肩负起培养大班幼儿智能发展的重任,因为美术课内容丰富多彩,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作品的学习和完成,无不需要孩子们开动自己聪明的大脑和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堂上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智能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相关论文二

一、美术教育对审美观的培养

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孩子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孩子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孩子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避免美术高考误入歧途

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兴趣来看,一些孩子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类孩子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真正的美术专业孩子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这类孩子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孩子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幼儿美术教三育相关论文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孩子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孩子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孩子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孩子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增强孩子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孩子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孩子个性的形成,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逐步培养孩子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孩子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鼓励孩子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发展孩子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运用水彩画教学培养孩子的审美、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特点。通过讲解让孩子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画面水迹太多,颜色游移,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使得颜色脏而干。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通过示范让孩子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孩子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胸有整体,并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精力集中,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两种画法并用合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运用自如,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大胆实践,张扬个性,培养审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让孩子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等。开始动笔时一些孩子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孩子“动”起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孩子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开拓题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乳交融,使孩子更容易发现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

四、结语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作为美育的一项,它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与美感。要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彩画的教学,让孩子进行水彩画创作,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20篇:关于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美术观念落后、片面

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美术观念落后并且片面,并且大多集中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肤浅的,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美术是不实用的,认为画作是浪费时间才完成的有技巧的废纸,除了美术特长生,考大学也不看画画怎么样。这样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教育价值,也不能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长自身的责任。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都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模式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千篇1律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专业绘画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消失殆尽。

(三)师资力量不足、匮乏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师都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因此很多教师缺乏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非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领悟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等。缺乏美术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阻碍其发展。

(四)课程方式内容单一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对选择的内容与方法都相对单一。尤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采用现场的即时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评价内容集中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巧等,而对于幼儿的情感、创造力、价值观等都不是很重视,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没有研究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导致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致使课程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幼儿美术的陈旧观念

家长和教师的角度,都应从思想上转变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应把美术教育从“世俗态”逐步转变为“启蒙态”。转变某些家长的不全面的认识,在社会上加大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宣传,通过媒体等宣传,使家长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含义及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更新了家长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陈旧观念,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且把图画与精神相结合,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启蒙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

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所开展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多元化。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掌握班级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与习惯,从幼儿的角度思辨,因材施教,摆脱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与技巧,但从长远上看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要懂得变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最好从美术欣赏入手,逐步把游戏、故事、识字、数学都融进其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幼儿通过美术对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等,更应懂得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美术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除了要加大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外,还要对现有的教师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策略,每学期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美术教师进园进行讲座。此外,教师在平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补充美术知识与技能。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课程

在教学课程中,任何一种教学课程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课程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时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应把激励性与游戏性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首先,课程设计体现激励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多留意其优点,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当幼儿得到正面评价时更能发自内心地去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有趣味性与游戏性。比如,大班幼儿在秋天的落叶时,教师可以借助大雁的教具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大雁往南飞了,是什么季节来了?”由此导入到课程当中,并把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完成画作后,一起来学大雁飞行的动作与样子,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大雁的游戏自然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感到趣味无穷,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