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城镇规划管理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29 07:58:07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企划方案

为提高全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确保“楚天杯”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监督”的原则,扎实开展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创建目标

县城创建湖北省城镇规划管理“楚天杯”;水坪镇、蒋家堰镇、中峰镇、县河镇、泉溪镇、丰溪镇等六个建制镇争创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三、方法步骤

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召开“楚天杯”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县直相关责任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于7月10日前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报县“楚天杯”创建办公室(县建设局)备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各责任单位和县创建办要以“楚天杯”创建活动为主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展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近年来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使创建活动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县创建办要定期编印创建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创建工作信息和动态;各责任单位要注意搜集、整理反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声像、图片资料和信息,并及时报送县创建办,由县创建办负责在8月底前完成竹溪县“楚天杯”创建工作专题片拍摄工作。

(三)自查阶段:各责任单位对照考核细则和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对每项考核指标都要建立一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考核指标解释说明,考核指标得分、失分情况,考核指标文件、文字依据,相关的图纸、图片等。县直责任单位于8月20日前将自查档案和自查报告报送县创建办;各建制镇于8月10日前将自查报告报送县创建办,县创建办组织专班对各建制镇的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拟定评审意见报县政府,作为推荐参加省参赛单位的重要依据。

(四)迎检阶段:县创建办在各责任单位自查报告和考核结果的基础上,起草全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工作自查报告,经创建领导小组审核后,于9月5日前上报市创建办,在9月15日前做好迎接省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对照考核细则认真进行查漏补缺,确保上报的考核指标档案内容详实准确,能充分反映我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楚天杯”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长易先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县长袁劲松、县长助理贺反修同志任副组长,政府办、发改、建设、文明办、公安、交通、水务、财政、房管、环保、经济、规划、公积金办、城关镇、蒋家堰镇、水平镇、中峰镇、县河镇、泉溪镇、丰溪镇等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竹溪县“楚天杯”规划建设管理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建设局,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逐级考核、分层推荐”的创建要求,县创建办重点负责抓好县城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做好建制镇创建工作的督办、指导和考核工作。各建制镇负责本镇创建的日常工作。

(三)加强督办检查。县创建办要组织专班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掌握创建工作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报县创建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县政府政务督查室要把创建活动列入督查工作重点,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推荐第2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企划方案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企划方案

为提高全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确保“楚天杯”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监督”的原则,扎实开展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创建目标

县城创建湖北省城镇规划管理“楚天杯”;水坪镇、蒋家堰镇、中峰镇、县河镇、泉溪镇、丰溪镇等六个建制镇争创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三、方法步骤

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召开“楚天杯”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县直相关责任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于7月10日前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报县“楚天杯”创建办公室(县建设局)备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各责任单位和县创建办要以“楚天杯”创建活动为主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展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近年来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使创建活动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县创建办要定期编印创建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创建工作信息和动态;各责任单位要注意搜集、整理反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声像、图片资料和信息,并及时报送县创建办,由县创建办负责在8月底前完成竹溪县“楚天杯”创建工作专题片拍摄工作。

(三)自查阶段:各责任单位对照考核细则和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对每项考核指标都要建立一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考核指标解释说明,考核指标得分、失分情况,考核指标文件、文字依据,相关的图纸、图片等。县直责任单位于8月20日前将自查档案和自查报告报送县创建办;各建制镇于8月10日前将自查报告报送县创建办,县创建办组织专班对各建制镇的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拟定评审意见报县政府,作为推荐参加省参赛单位的重要依据。

(四)迎检阶段:县创建办在各责任单位自查报告和考核结果的基础上,起草全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工作自查报告,经创建领导小组审核后,于9月5日前上报市创建办,在9月15日前做好迎接省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对照考核细则认真进行查漏补缺,确保上报的考核指标档案内容详实准确,能充分反映我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楚天杯”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长易先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县长袁劲松、县长助理贺反修同志任副组长,政府办、发改、建设、文明办、公安、交通、水务、财政、房管、环保、经济、规划、公积金办、城关镇、蒋家堰镇、水平镇、中峰镇、县河镇、泉溪镇、丰溪镇等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竹溪县“楚天杯”规划建设管理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建设局,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逐级考核、分层推荐”的创建要求,县创建办重点负责抓好县城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做好建制镇创建工作的督办、指导和考核工作。各建制镇负责本镇创建的日常工作。

(三)加强督办检查。县创建办要组织专班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掌握创建工作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报县创建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县政府政务督查室要把创建活动列入督查工作重点,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推荐第3篇:城镇规划复习

幻灯片1

城镇规划

 幻灯片2 第一章: 建制镇定义,集镇定义,村镇规划定义。 第三章:重点 村镇体系,村镇体系布局形式(卫星式等); 村镇总体规划内容(必考); 村镇性质,村镇性质分析拟定; 村镇规模;村镇用地分类(大类);村镇建设用地标准(标题性,大类); 村镇用地(定义);用地评价内容(大类); 村镇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因素); 风玫瑰图定义;村镇用地评定(主要是结果一二三类等); 村镇用地选择方案比较(内容); 功能分区(定义);村镇用地布局形态。

幻灯片3

第四章:

村镇交通特点;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融合在小区设计);

道路网密度,曲度系数(定义);

村镇道路网布置形式(简易的示意图、特点等);

道路红线;道路横断面组成及形式(简易图);

视距三角形(定义);常见交叉口类型。

幻灯片4

第五章:

乡镇公共中心主要内容(判断,选择之类和用地在一起);

乡镇公共中心空间布局形式(基本形式);

乡镇公共建筑的定额指标(选择题,熟悉指标、规划中人均用地多少等——选择); 乡镇工业区规划工业用地自身要求(几条背一下)。

第六章:(大作业)

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步骤,最后大题用);

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步骤,最后大题用)。               

幻灯片5

 第七章:

 绿化的作用;

 绿地的分类;

 绿地的形态。

 第八章:

 村镇专项工程规划(有哪些,各个节的标题);

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

 村镇排水系统体制及选择;

 污水处理方法;

 管线避让原则(选择题,谁避谁);

 竖向规划(定义,选择。哪些属于竖向,哪些不属于)。

幻灯片6

 第九章:

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开放题,以标题为准,不仅限于书上内容);  村镇污染类型(大类)。

 第十章:

 村镇旅游资源分类(大类,选择)。

 第十一章:

 防洪标准,次生灾害。

 第十二章:

 村镇建设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大类指标);

 村镇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

 村镇规划管理部门(有哪些);村镇规划的审批(怎么审批)。

幻灯片7

 课间实习:规划步骤,选址要求(理由)。

 题型:

 单选,多选,(30%);

 名词解释(20% );

 问答题(30%);

 论述题或实务题(20%)。

推荐第4篇:城镇规划建设

城镇规划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以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抓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城乡规划

1、县城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城南新区5平方公里,湘江滨江路片区1.5平方公里,湘漓片区1.5平方公里,城北工业集中区3.5平方公里,桂兴村片太阳能产业园2.2平方公里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县城二招片、财政局片旧城改造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乡镇规划编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高尚镇、界首镇、溶江镇、严关镇、华江乡、白石乡、漠川乡、崔家乡等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或编制工作。在已完成的溶江生态产业集中区、界首百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好两个工业集中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3、继续做好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力度。

(二)城镇建设

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建项目带动县城各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扩宽城市面积,完善城市功能。

着力抓好县城交通、供排水、供电、供气、电信、道路、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完成五里峡水库至县城日供水4万吨自来水水源直供水项目、湘漓日处理15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县城文化新城、投资28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改扩建工程、1.5公里县城滨江路建设工程以及双拥路片库区移民安置区建设。县城逐步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的商业行政区,以灵渠景区、日月湖、慧泽园、乐满地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区,以古灵渠、水街、秦文流觞、北渠古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区,以银杏广场片区为代表的综合居住区及以城北区、城西区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工业区。积极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把乡镇的集镇中心作为生产要素集中发展和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直接区域,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重点抓好溶江镇、严关镇、兴安镇、湘漓镇、界首镇、高尚镇、华江瑶族乡、崔家乡等集镇中心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绿化、房屋建筑、集贸市场等建设管理工作。力争 “十二五”期未,全县城镇人口规模达到 18.1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7%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9 km。县城道路硬化率达到98%,人均道路面积12.5 m,路灯亮化率达98%,供水普及率99%,管道天燃气普及率达到65%以上,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2%,绿地率为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7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消防、交通、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2

2结合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三)住房建设

进一步加大住房建设管理力度,提高城乡居住环境质量,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为工业化、城镇化、创业人员提供好平台。“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住房建设85万平方米,完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500套。

推荐第5篇:城镇规划简答

四、名词解释

1.聚落,也称为居民点。它是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置有各类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对外交通设施以及其它各种用工程设施的综合基地。

2.城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协调城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镇建设的蓝图,也是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3.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4.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

5.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

6.风向频率是地某一时期内各个方位风向发生的次数占该时期内观测累计各个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7.静风区是当一个地区的静风频率大于30%时,则该地区称为静风区。 8.温度,就是气温,所谓气温通常是指离地表面1.5m高度处测得的大气温度,其单位用℃表示。

9.降水是指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现象的总称。

10 .城镇性质是指城镇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外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

11 .城镇规模包括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即城镇人口的多少与用地的大少。 12 .城镇人口规模地指一定时期内城镇人口的总数。一般把到规模期末城镇所能达到的人口总数称为城镇人口发展规模。

13.基本人品是指主要为外地服务的厂矿、交通运输、机关、学校等机构中工作的人员。

14.服务人口是指本城镇建设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教育、卫生福利设施等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15.被抚养人口是指依靠家庭或社会抚养的人口。

16.职工带眷比是指带有家眷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值.

17.带眷系数是指职工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18.城镇用地是规划区范围用于城镇建设和满足城镇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19.仓储用地是指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

20.干道网密网密度=城镇干道总长度/城镇用地总面积(㎞/㎞²)

21.城镇总体布局任务的核心是城镇用地的功能组织,是在城镇性质和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镇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基础上,按照各类用地的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用城镇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

22.居住小区又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镇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23.居住区作为城镇的一个有机组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为城镇干道或自然界所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地区,设有为居民服务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

24.居住组团又称组团,一般指被小区级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聚居地。

25..城镇公共中心,就是主要公共建筑分布的主要集中地区,实际上就是人们认为的经常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广场、干道、建筑群所组成。26.绿化覆盖率(%)=各类绿地覆盖总面积/用地面积100%

27.人均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意面积/城镇

人口( %)

五、简答题

一、简述城镇规划的任务;答: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技术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的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

二、简述城镇规划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答:1.在调查中要注意综合运用踏勤、访问、座谈会、填表等多种方式,其目的在于准确掌握全面情况。2.城镇规划基础材料一定要准确无误。

三、简述城镇现状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答:1城镇总体布局的分析2城镇规模的分析3工业现状的分析4交通现状的分析5生活设施现状的分析

四、简述确定城镇性质依据的主要内容 答:1区域地理2城镇的资源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城镇的历史条件5城镇的现状资料

五、简述城镇工业用地选择的一般要求 答:1节约用地,考虑发展2充分利用城镇原有设施,节约建设资金3用地地质可靠,少挖多填4不淹不涝,靠水近

电5交通运输的要求6环境卫生的要求

六、简述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选择确定居住用地的位置和范围,包阔建设、拆迁的范围2确定人口规模和所需用地的大小,或者根据建设地区的用地大小来决定人口规模3拟定住宅类型、层数比例、数量以及其规划布置的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数量、规模、分布和布置的方式5拟定居住区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及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6拟定公共用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各项工程管线的设计方案8拟定竖向规划设计方案9拟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造价估算

七、简述旧居民区改建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答:1维修旧房2调整用地布局3改善居住环境4完善居住区道路系统5调整并增设公用设施6对传统居民、文物古迹、古树加以保护

八、简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目的 答:意义:它不仅仅在于保护城镇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镇的记忆;也不只是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他同时还是城镇进一步发展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目的: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的和谐关系,并适应成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九、简述城镇规划管理的重要地位。答:1城镇规划与规划管理是共生的统一体2城镇规划管理是城镇规划合理实施的保证3城镇规划与规划管理是城镇政府的重要职责

十、结合实际论述城镇规划工作的特点。答:1城镇规划工作的政策性、综合性、地方性、长期性

十一、结合实际论述城镇总体艺术布局的要求 答:1城镇体量要适度,2历史传统要继承3保护地方特色十

二、结合实际论述管线工程综合的意义 答:1为满足工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需要2管线工程综合是城镇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管线工程的施工及今后的管理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名词解释

1.聚落,也称为居民点。它是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置有各类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对外交通设施以及其它各种用工程设施的综合基地。

2.城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协调城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镇建设的蓝图,也是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3.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4.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

5.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

6.风向频率是地某一时期内各个方位风向发生的次数占该时期内观测累计各个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7.静风区是当一个地区的静风频率大于30%时,则该地区称为静风区。 8.温度,就是气温,所谓气温通常是指离地表面1.5m高度处测得的大气温度,其单位用℃表示。

9.降水是指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现象的总称。

10 .城镇性质是指城镇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外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

11 .城镇规模包括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

规模,即城镇人口的多少与用地的大少。 12 .城镇人口规模地指一定时期内城镇人口的总数。一般把到规模期末城镇所能达到的人口总数称为城镇人口发展规模。

13.基本人品是指主要为外地服务的厂矿、交通运输、机关、学校等机构中工作的人员。

14.服务人口是指本城镇建设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教育、卫生福利设施等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15.被抚养人口是指依靠家庭或社会抚养的人口。

16.职工带眷比是指带有家眷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值.

17.带眷系数是指职工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18.城镇用地是规划区范围用于城镇建设和满足城镇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19.仓储用地是指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

20.干道网密网密度=城镇干道总长度/城镇用地总面积(㎞/㎞²)

21.城镇总体布局任务的核心是城镇用地的功能组织,是在城镇性质和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镇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基础上,按照各类用地的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用城镇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

22.居住小区又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镇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23.居住区作为城镇的一个有机组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为城镇干道或自然界所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地区,设有为居民服务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

24.居住组团又称组团,一般指被小区级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聚居地。

25..城镇公共中心,就是主要公共建筑分布的主要集中地区,实际上就是人们认为的经常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广场、干道、建筑群所组成。26.绿化覆盖率(%)=各类绿地覆盖总面积/用地面积100%

27.人均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意面积/城镇

人口( %)

五、简答题

一、简述城镇规划的任务;答: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技术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的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

二、简述城镇规划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答:1.在调查中要注意综合运用踏勤、访问、座谈会、填表等多种方式,其目的在于准确掌握全面情况。2.城镇规划基础材料一定要准确无误。

三、简述城镇现状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答:1城镇总体布局的分析2城镇规模的分析3工业现状的分析4交通现状的分析5生活设施现状的分析

四、简述确定城镇性质依据的主要内容 答:1区域地理2城镇的资源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城镇的历史条件5城镇的现状资料

五、简述城镇工业用地选择的一般要求 答:1节约用地,考虑发展2充分利用城镇原有设施,节约建设资金3用地地质可靠,少挖多填4不淹不涝,靠水近电5交通运输的要求6环境卫生的要求

六、简述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选择确定居住用地的位置和范围,包阔建设、拆迁的范围2确定人口规模和所需用地的大小,或者根据建设地区的用地大小来决定人口规模3拟定住宅类型、层数比例、数量以及其规划布置的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数量、规模、分布和布置的方式5拟定居住区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及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6拟定公共用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各项工程管线的设计方案8拟定竖向规划设计方案9拟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造价估算

七、简述旧居民区改建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答:1维修旧房2调整用地布局3改善居住环境4完善居住区道路系统5调整并增设公用设施6对传统居民、文物古迹、古树加以保护

八、简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目的 答:意义:它不仅仅在于保护城镇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镇的记忆;也不只是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他同时还是城镇进一步发展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目的: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的和谐关系,并适应成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九、简述城镇规划管理的重要地位。答:1城镇规划与规划管理是共生的统一体2城镇规划管理是城镇规划合理实施的保证3城镇规划与规划管理是城镇政府的重要职责

十、结合实际论述城镇规划工作的特点。答:1城镇规划工作的政策性、综合性、地方性、长期性

十一、结合实际论述城镇总体艺术布局的要求 答:1城镇体量要适度,2历史传统要继承3保护地方特色十

二、结合实际论述管线工程综合的意义 答:1为满足工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需要2管线工程综合是城镇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管线工程的施工及今后的管理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推荐第6篇:城镇管理监察大队工作总结及规划

通榆县城镇管理监察大队

2007年至2016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规划

在过去的五年里,通榆县城镇管理监察大队在县委、县政府和城管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疏堵结合,规范执法,温情管理,和谐发展的城管执法理念,扎实开展城管综合执法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城管监察工作的各项任务,使我县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为我县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容环境保障。

过去的几年里,通榆县城镇管理监察大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原来的6个执勤中队调整为3个,并增设立了广告审批管理科、工建科、督察科和一个广告清理中队,做到既有分工,又明确了责任。同时加大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目的。素质的优劣决定事业的成败,是搞好城市管理监察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此,大队领导班子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从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处罚制定了每周五的学习制度,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并要求中层以上领导结合工作实际为队员讲课,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兄弟市县的先进工作经验,积极地开展城管法规进社区、进校园、进家门的活动。城管监察队员经常深入到业户家中与业户谈心,耐心细致地讲解

城管法律法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用朴实的话语说服人,用良好地品格感染人,用自身地行动教育人,从而提高了群众对城市法律法规意识和城市管理地参与意识。同时,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和管局组织地各项活动。并多次在县委、县政府和管局举办地各项活动中取得了第一名地好成绩,并且连续多年被白城市委组织部和白城军分区评为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尤其是在2010年我们监察大队在城管局民兵应急连队代表通榆县武装部参加了白城军分区首长机关实兵演练,在白城地区五县市的比赛中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单项比赛4个第一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城管监察队伍地风采,增强了队员地集体荣誉感。一个城市的容貌就等同于一个人的脸面,一点地瑕疵都会让人产生反感。为此,城管监察大队的各执勤中队对店外店、店外杂物、流动商贩、快壶烧水、商业噪音、临街晾晒、违章占道、乱挂条幅、“三堆三小”、广告清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实行长效管理和综合整治相结合,对店外店、店外杂物等违章行为人在分析原因,积极解决一些商户地实际困难,消除了商家攀比心理,做到了一视同仁,把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对快壶烧水实行措时执勤制度,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处理,使快壶烧水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在清理三堆过程中,各执勤中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采取先通知后帮助再解决的办法,如当事人确实有实际困难,队员们就同当事人一起清

理,从而达到管理目的,同时加强冬季乱泼乱倒和浴池灰渣的管理,同县城内各浴池经营业主签定了浴池灰渣管理协议,杜绝了浴池灰渣外溢的现象。并对容易出现乱泼乱倒的重点地段派人死看死守,使我县的市容环境卫生得到了显著地改善。多年来,各执勤中队共清理店外店5000余家,流动商贩4000余人次,临街晾晒1000多起,拆除条幅800余条,大小三堆4500多处,建筑垃圾和杂土共计8000多立方米,收缴快壶400多个,没收高音喇叭250多个,查处破坏市政公用设施业户及住户20多家,发送整改通知7000余份。

在规范早市、夜市、春季化肥市场、站前市场、秋菜市场、春节鞭炮市场、文明路市场、周日狗市等各临时市场管理中,城管监察大队的队员们打破时空界限,采取早晚监督、疏通、规范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对外溢现象及时纠正。每当春季,文明路内开菜业户就会逐渐增多,而且多是在夜间交易,根据这一特点,多年来,城管监察大队的队员们始终坚持在深夜零点上岗,对开菜的菜农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把文明路内各类开菜车辆和人员全部疏导到蔬菜交易市场内进行,同时对市民反响比较强烈的周日狗市问题,由于是在开通大路东段经营,因道路狭窄,严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和市民的人身安全,为此,大队领导班子经过实地考察后,响民生、顺民意决定把狗市搬迁到人民大路东段的开阔地带。并对入秋后进城自产自销的菜农实行设置经营地点,不收费、不罚款

等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上述问题的解决受到了市民的一致称赞。

并定期开展对县城内多个临时摊床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同多家摊床签定了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协议,对不能达到用电协议要求的则坚决予以取缔,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强对新发街煤炭市场以及各主、次要街路的占道修车、户外刷车的规范管理工作,对缴费业户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不乱收、不多收,并对所收款项及时上缴财会。

城市的“牛皮癣”始终是一个城市的顽疾,在治理野广告工作方面,全国各地的同行们还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通榆县城镇管理监察大队打破原有工作格局,率先在全省城管系统中成立了广告清理中队。由一名副大队长亲自主抓野广告的清理和巡查工作,并经过多方论证,从上海购进一台专业的广告清洗设备,改变过去由执勤中队负责野广告的清理和巡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一线执勤队员共量。广告清理中队的队员大多是公益岗位人员,他们的年龄都在40多岁和50岁以上,但是他们干起工作来却是一丝不苟。多年来,广告清理中队的全体队员们始终坚持着白天清理野广告,夜间巡查蹲守,对乱贴乱画等城市野广告现象做到了及时清理,并实行定岗位、定责任,每名队员都有自己分管的路段,同时队员们根据小广告的特点,自己动手制作工具,

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几年来,他们共清理小广告15万余平方米,涂抹野广告25万余条,清洗野广告15万余条,在夜巡工作中,广告清理中队的夜巡人员认真负责,对发现的破坏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现象及时和兄弟单位沟通,使损失降低到最大限度。并对容易出现野广告涂抹现象的地段认真蹲点守候,到目前为止共抓获非法涂写野广告人员60余人次,从源头上遏制了城市野广告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冬季,天气寒冷,但广告清理中队的队员们坚持在寒夜中坚守巡查,被我县群众称之为“城管夜鹰”。为此,做为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城市的松原市城管局的同志们还专程到我县来参观学习。近年来,由于我县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同时棚户区改造项目也相继开工,建筑工地和道路挖掘单位同比也有所增多。为此工建科的同志们坚持认真巡查,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县城内的多个建筑工地签定了《施工现场管理协议》。同时加大对道路挖掘及复原、道路遗撒和车辆带泥上路的管理力度。对未办理施工审批相关手续的施工单位坚决予以制止,并严格做好建筑工地和道路挖掘现场的警示工作,对一些涉及到民生工程的施工项目则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可先施工再补办其它的相关手续。几年来,工建科的同志们共规范建筑工地50余处,道路挖掘1000余处,道路复原面积9万多平方米,处理道路遗撒车辆60余台,尤其在每年的春节道路返浆综合治理工作中,积极与公安、交警等

部门协调,使县城内返浆路段得到了有效地保护,极大地提高了城市道路的使用率。

城市户外广告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管得好,可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管的不好,可以成为这个城市的症结所在。为此,城管监察大队广告审批管理科针对以往广告设置随发现随处理,由于忽视前期管理所带来的漏洞,及时调整以往广告牌匾管理审批方式,促进了对设置广告牌匾审批制度的转轨变型。

他们一方面本着解放思想、解除束缚、创新理念、革新办法的总体思路,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大力加大对广告审批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对广告牌匾设置实行审批管理制度重心前移的方法。一改过去只在单位等着业户上门办理牌匾设置审批手续,变成了现在的深入到现场为业户办理牌匾设置审批手续的执法服务理念。

并且要求队员随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发现如有更换或设立广告牌匾动向的业户,马上采取:“一告知、二审批、三制止、四拆除”的执法程序。改变了过去由于牌匾规格不符合设置要求,给群众带来的反感和拆除时给商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变事后整改为事前通知的防控机制。这样既增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又有效的化解了执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突。

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探索出一套,变“被动管理”为“萌芽控制”,从源头上有效地防范了广告牌匾违规设置的措施。几年来,共规范牌匾500多块,下达整改通知书400多份,形成了从幼儿园楼下、县医院办公楼和棚户区为标准的样板工程,使我县的广告牌匾成为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支队伍地整体形象是要靠大家来共同塑造的,一个人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形象。为此,督察科的同志们坚持每天巡查,对人员上岗、队员着装、文明执法以及各街路在长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并形成督察报告,严格按照考核制度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使工作纪律、队容队纪、工作作风和市容市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提高队员们整体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心。

党建和宣传工作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了一杆称、一颗心的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创新争优、服务民生”活动,以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积极利用各种活动载体,激发全体队员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严格实行党员承诺制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党员帮扶对象,定期走访和慰问老党员和帮扶对象。注重积极分子的培养,十一五期间共发展新党员4名,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工

作紧跟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大队的工作任务。坚持同团结、富强、东盛等社区共驻共建,认真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五年来,共出动宣传车辆900多台次,先后在吉林日报、白城日报、鹤鸣报、风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在白城电视台和通榆电视台制作了20余期节目。向县政府网站报送信息70余条,及时准确的宣传了大队的好人好事和工作动态,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宣传任务。

2011年通榆县城镇管理监察大队按照城市管理的统一部署,在市容市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城管监察主力军的作用,开展了春季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春季返浆道路管理,以及杜绝车辆道路遗撒、车辆带泥上路的综合整治活动清理整顿城市规划区内不规范广告牌匾的综合整治活动。一年来共清理取缔店外店、店外杂物700余家,临街晾晒200余次,拆除条幅150余条,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70余块,清理三堆200余处,清运杂土200余立方米,收缴快壶20余个,处理道路遗撒车辆以及带泥上路车辆20余台次,规范建筑工地5处,道路挖掘10余处,道路复原面积1500余平方米,清除乱贴城市野广告9000余张。做到了主次街路基本上无“三堆三小”,无店外店、店外杂物、流动商贩、临街晾晒、快壶烧水,无乱贴乱挂等违章现象,同时围绕年初县政府制定的77项重点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城市管理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考察和申报工作。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

相对集中执法实施方案,派专人多次到省政府法制办借取申报资料,及时明确申报程序,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得到省政府法制办的批复。并起草了《通榆县城市管理实施细则》已于2011年9月25日正式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后,赋予了城管监察大队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围绕城市管理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相结合,以经常巡查为基础,以落实属地责任为核心,不断加强市容市貌的监管力度。

在今后(2011—2016)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城市管理的中心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管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坚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构建和谐城管,改善城市环境为己任,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队伍地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构建反映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监察工作的高效能。

建立主体清晰,权责明确的执法责任体系和严格高效的考核监督体系,各中队、科室要根据责任制的要求把管理区域定位到每条街路,细化到每个部位,执法内容分解到每个细节,责任明确到每个人、每个岗位,进度落实到每一天,确保城管执法工作目标准确,内容详实,落实到位,建立城

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绩效评估指标,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加强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为考核提供依据。各中队和科室要坚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工作标准,以经常巡查为基础,已落实属地责任为核心、努力实行由事后被动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的转变,由结果导向管理,向原因导向管理转变,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城管监察队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明确自身地责任,通过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执法队伍形象,要带着感情去工作,带着关怀去管理,坚持文明执法,在服务做文章,努力化解管理矛盾,达到管理目的。

要本着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思想,加强市容市貌的监管力度,做到主次街路基本上无三堆三小,无店外店、流动商贩、临街晾晒、快壶烧水,无乱贴乱画,无乱挂条幅等违章现象,做好城市野广告的清理和夜间巡查工作。认真规范早市、夜市、周日狗市、秋菜市场、春季鞭炮市场等各临时市场,加强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的监管力度,经常巡查广告牌匾和摊床用电的安全隐患,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挖掘和复原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吉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吉林省城市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建筑工地道路挖掘及复原,切实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对道路遗撒车辆要实行长效管理。工会妇女共青团要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把

工作抓好抓实。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们要自觉践行科学发展,本着“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文明管理,严格执法,创新发展,全面开展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提高工作质量,优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力求城管执法实现新进位。以开拓创新的气概和决胜的拼搏精神,打响城管监察品牌,做大做强城管监察事业,做优做美市容环境。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年的工作中。为十二五期间我县争创“省级卫生城”和“省级园林城”打牢市容环境基础。

推荐第7篇:城镇规划分析论文

1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从城镇体系看,小城镇是属于城市范畴,是城市居民点中的最下一个层次,数量最多并与农村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农村地域体系来看,小城镇又是农村地域体系的最上层次。它作为农村之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市之尾,同样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面向农村、城市两个领域,是城乡之间的联系纽带;小城镇是乡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大城市分离型企业的聚集地;是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实验地;是乡村经济的突破口;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

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蓬勃兴起,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规划在促进经济建设、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大规模进行城镇建设的今天,适时加强小城镇规划与管理落实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县十分重视小城镇的规划,把小城镇规划作为促进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规划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城镇规划设计水平,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成为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城乡物资交流和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小区域经济中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有些问题值得探讨和思考。

2县域小城镇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2.1城镇发展规模的确定,导致城镇化水平预测不具备科学性

2.1.1人口规模的确定

对于小城镇人口规模的确定,一直沿用综合平衡法:

P=P0*(1+K)a+△P

式中:P——规划期内总人口(人)

P0——规划基期总人口(人)

K——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的人口机械增长数

N——规划年限

而其中P0就很难算清楚,其应该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人口之和,往往采集到的资料中有些指标如农业人口数,职工数,在外打工数等都交代不清,前后矛盾,这就造成了我们在计算基期总人口时出现重复计算的错误,而导致现状人口估计的不准确,公式中如剩余劳动力进镇数完全是一个估算值,而不同的规划者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都有可能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了人口预测的不科学不合理性。这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目前一些小城镇规划人口将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比例定为80%,甚至90%,显然有些盲目偏差。一般认为小城镇镇区人口在5万人以上,才能达到集聚效应,为了一味追求规模效应,而盲目提高人口规模指标,实为不合理。

2.1.2用地规模的确定

在规划时不应根据硬性指标来盲目实施,不容许用地指标超出范围,指标超过规划用地面积应具有相应的弹性,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分析其土地利用状况,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我县处于洞庭湖区,常年多雨会引起山洪爆发,因此在规划时设置必要的防护绿地,导致规划用地面积超标,因此为了保证用地面积在规定的范围内,要灵活运用,做到规划用地面积因地制宜,将防护绿地的面积不算入到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之中。

2.2城镇职能与性质的确定

目前,许多小城镇的性质都是根据现有的一点资料及现状产业发展状况来定的,多数是以商贸、第三产业的职能为主,过分着眼于现状,而没有从全省、全县的城市体系规划来论证本城镇的地位,职能,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如到当地作调查问卷),定性显得肤浅,缺乏长远性。因为当地的居民对自己生长的故乡最有发言权,我们往往可以从他们口中了解掌握很多书面上不能找到的问题和答案。而且要对当地发展条件分析,结合当地情况及发展适宜度做出规划。

2.3城镇规划编制的问题

2.3.1城镇规划的编制办法过于陈旧,很难适应新体制下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高度化的今天,规划主体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不可测因素增多,总体规划只能是对城镇发展的宏观预测,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落实到地域空间上也只能是粗线条的,而不可能是终极的模式。必须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和发展余地,这样在规划主体突然变化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加以合理配置。

2.3.2编制规划的深度不够。

因为一个规划从编制到审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由于编制工作组织不力,调查研究不充分,地方参与不够,加之其它客观方面的因素,导致规划编制内容不全,深度不够,难以发挥到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城镇规划中的许多问题不能解决或者应为缺乏规划实施办法难以使规划编制实施下去。而且有一些小城镇经济条件还很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对于规划编制中的一些高技术问题是不能够实施。

2.3.3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标准不配套,难以适应小城镇经济实力、地域环境差异实际,而导致规划编制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所用的小城镇编制规划是大众的,通用版,没有特殊点,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城镇可能并不适用,如经济落后,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而要严格遵守其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标准,不但显得有些牵强,使一些规划做出后很难实施,而且各城镇很难发挥各自的特点,造成规划呆板,不具特色。

2.4城镇化水平预测简单沿用数学方法,没有具体分析。

城镇化水平的预测主要通过数学方法,应用公式:城镇化水平=镇区人口/镇域人口。其实,城镇化水平还要受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多角度来分析;如城镇的整体状况,包括城镇的构成,城镇规模,城镇密度,以及城镇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基本情况。其次,还必须对城镇现状水平,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各级城镇对现状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变化等进行分析。最后,对城镇包括镇域内的人口和经济流向进行分析。

2.5忽略城镇地域特色,规划布局呆板,千遍一律。

在我国有成千上万个小城镇,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各异、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近10年来,许多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趋同一面,不管地形、地貌,道路多以棋盘式为主、布局模式也均死板教条,没有创新点,公建都以四方、条状格局,没有特点,失去了小城镇本身应有的特点,不能吸引人,也会丧失了发展中的机遇。

2.6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弹性差

目前小城镇的发展依赖于规划,但是有些小城镇规划设计让人担忧。规划时完全忽略了小城镇的现状情况,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而盲目追求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未把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而不顾客观事实,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扩大用地面积,盲目拆迁旧宅毫无考虑到居民的搬迁问题;将现有绿地,绿化带防护林破坏,这不仅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人居生活环境。

此外,规划时为了刻意追求规划的漂亮、整体的美观,没有认真分析地形,往往在地形复杂,坡度大,难利用的土地上建设公用设施,加大了工程的实施难度。

2.7城镇规划滞后于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若干年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法规性文件,地方政府由于受经济影响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认识似乎是大部分人的共识,所以直接导致出现规划未作而盲目建设的现象,没有规划约束的随意发挥,符合了领导的意愿,但这不光在财力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上造成极大浪费,也为以后的城市管理和改造埋下极大隐患。

2.8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

1)绿化体系不完整。公共绿地面积日益减少,不少城镇为了盲目扩大城镇建筑面积,不仅不开辟新的绿地,还将原有绿地挪作他用,城镇中缺乏防护绿地的建设,间接的影响了生态环境。

2)生活排污管道设置不当,布局混乱。许多规划者在规划排水管线时,只是考虑到当前利益,对排水、给水管道的设置考虑不周或不设置,造成洪水期来临时导致路基受损、路面积水,严重阻塞了交通和影响行人的正常流通。

3小城镇规划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从以上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焦点在于没有很好解决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具体规划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规划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等,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重视小城镇体系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效益,体现个体特色

小城镇是一定镇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小城镇规划时,首先必须根据其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的拟定城镇性质,确定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导产业,把握好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此,研究各城镇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安排城镇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协调解决各镇自身难以解决的资源共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切实发挥小城镇对资源的集聚效应,以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2结合当地情况,根据规划的标准,园地制宜的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结合镇区实际确定建设目标,本着可适当超前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脱离小城镇实际,把标准

定得过高,而使规划难以实现。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其城镇优势,城镇性质来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其基础设施不应是小而全,由于有些镇与县之间的距离很近,仅几公里,有些基础设施可以考虑依托城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道路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今后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来确定道路的规划,采用数学方法,经过科学分析调查,计算现状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来建设合理的路网体系。

34.4保护城镇生态环境,结合各镇区的优势,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建立乡镇生态工业园区

在规划过程中,要确保整个规划,实施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镇区内的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要合理科学的规划,通过循环经济的原则,转城镇劣势为优势,建立生态型工业园区,既能解决环境问题,有能发挥本区特色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型工业园是一个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两者保持高度和谐,园区发展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工业区是具有一定循环利用资源能力的工厂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的聚集区。

生态工业区的工业一是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工业项目,二是要将在资源及原材料使用上安排具有共性的企业集中布置,尽量形成合理的“工业食物链”,使上一级工厂排出的废料成为下一级或下几级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既减少污染物,又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同类型工厂相对集中布置,也有利于污染治理设施的集中配备,三是要提高厂区的绿地率。只有建立乡镇生态工业园区才能有效保证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水平,服务全镇。

3.5提高绿地覆盖率

绿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小康,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及工业将不断的得到发展,而使得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大绿地的覆盖率,合理布局,将会使一些小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被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这是保护生态环境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

3.6努力寻求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小城镇的人口计算模式

以科学的态度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不能盲目的运用过去的公式而造成失误,给规划带来不便。目前我们所运用的最多的就是综合平衡法,而其中的各项指标存在矛盾,我们应该结合各地区不同的情况,找出较为准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目前所用的多种方法,如主要用一种方法算,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度,不会造成太大偏差。

3.7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规划意识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对信息具有选择性,规划实施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决定了规划的宣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领导和广大群众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从而保证规划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科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增强对规划成果的认识同时,要加强规划法宣传,提高各部门及人民对规划的严谨性,科学性,权威性的认识,自觉遵守规划,理解和支持规划城建部门的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县域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06(4).

[2]唐建兵,王玉琼,张薇.旅游业和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7,1.

[3]伦海,徐敏.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东北大学学报.2003,9.

摘要:小城镇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工作实践,并运用城市规划一般原理,详细分析了县域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县域;城镇体系;小城镇;城市规划;地域特色

推荐第8篇:城镇小区规划复习

城镇小区规划的复习提纲

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一、居住区的含义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组成。)

二、居住小区的含义

是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三、居住组团的含义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有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四、邻里单位的含义 指的是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它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提出的原则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映。)

五、住宅区的四大用地

1、住宅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道路停车用地

4、公共绿地

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一、社区发展原则

它的主要内容是: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它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它包括:

1、需求层次理论

2、适居性

3、识别与归属

4、文化与活力

二、生态优化原则

它是指积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减少人工通风和照明,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实现生态社区。(要综合考虑交通、停车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三、共享社区原则

它是指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竞争。(它包括:

1、共享

2、公众参与)

第三章居民调查

一、调查的分类

(一)从调查面来看:

1、普查(面上调查)

2、专项调查(重点调查)

(二)从调查的目的来看:

1、实况调查(指对居民当前居住生活状况的调查)

2、评价调查(指居民对目前所居住的居住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

3、意向调查(指居民对期望的居住环境的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针对的对象及内容比较广泛)

2、访谈调查(一般是针对特定对象和内容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小)

3、观察调查(需要一定的客观事实认定时采用这种方法)

第四章空间

一、围合的含义及特点

(一)含义

围合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

(二)特点

1、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感。

2、围合的空间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

3、围合的空间可以减少破坏行为。

4、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二、住宅群体组合的生理和物理因素

1、住宅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对满足户内居住条件的影响很大。)

2、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确保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1保证基本的日照量 ○2达到住

3、住宅间距(包括住宅前后以及两侧的距离。)(它的要求是○

3考虑户外的日照需要○4私密性保证问题) 宅的安全要求○

4、自然通风(指空气借助风压或热压,使室内外空气得以交换)(相关因素:建筑的高低、间距、外形、方向、选址及用地规划等等)

5、住宅朝向(主要是为了满足住宅达到日照标准)(影响因素:日照时间、日照间距、太阳辐射强度、主导风向、地形等)

1住宅区的选址

6、噪声防治(噪声源: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和工业生产噪声)(防治:○

2绿化○3建筑的合理布置○4区内外道路和交通的合理安排○5区内噪声源相对集○

中。。。。。)

第五章 通路

一、人车分行

(一)目的:保证住宅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相对安静与安全。

(二)原则:

1、在空间上,步行道路和汽车通道分开。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

3、步行路应贯穿住宅区内部。

4、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量的停车位,并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设置回车场地。

二、人车混行

(一)含义

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即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 (适合在私人汽车的国家和地区,特点是经济和方便)

三、住宅区的路网布局规划原则

1、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

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住宅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四、住宅区的道路的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20~30米车行道宽:9米)

2、居住小区级(道路红线宽:10~14米车行道宽:5~8米)

3、居住组团级(道路红线宽:8~10米车行道宽:5~7米)

1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位人口或住户的通路○2路幅的宽度不宜小于2.

54、宅区小路(○

米;连接高层住宅时,宽度不宜小于3.5米)

五、道路规划设计的其他规定

1、较大规模的住宅区,至少需要两个对外联系的通路出入口。

2、当住宅区与城市交通干道连接时,其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米。

3、住宅区的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4、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通行。

5、尽端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并设置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

第六章设施

一、住宅区的设施分类

1、公共服务设施

2、市政服务设施

3、停车设施

4、安全设施

5、管理设施

6、户外活动设施

二、公共服务设施

1、分为:公益性设施、盈利性设施

2、按其服务内容分:商业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医护设施、社区设施。

三、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系统(生活用水、设施用水、消防用水、绿化用水、清洁用水)

2、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3、供电系统(包括:建筑用电、户外照明用电)

4、通讯系统

5、燃气系统(主要是指管道燃气)

6、环卫系统(主要是生活垃圾的运收)

7、工程管线综合

第七章户外环境景观

一、住宅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目标

营造生态化、景观化、宜人化、舒适化的物质环境以及和睦、亲近、具有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住宅区的绿地的作用

1、使用功能(指具有可活动性)

2、生态功能(指具有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的作用)

3、景观功能(具有可观赏性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三、住宅区各类公共绿地规划的要求

1、住宅区的级别越高,功能越齐全。只有达到居住区级才具有“管理”功能;住宅组团级不具备“运动”功能。

四、步行环境

(一)步行环境设计的考虑因素:

1、功能

2、景观

1、在功能上,提供一个不易磨损的路面和场地系统,使人能安全、有效、舒适地从起点到达目的地或开展活动。

2、在景观上,要求能吸引人,并提供一个使人产生丰富感受的景观环境。

(二)步行环境设计的物质要素

1、地坪竖向(需要从‘地形利用’、‘使用空间构筑’和‘景观’这几方面考虑)

2、地面铺装(考虑舒适、自然、协调)

3、边缘

4、台地

5、踏步与坡道(踏步的坡度宜在1:2~1:7之间坡道的坡度在1:12,至多不超过1:6.5)

6、护坡与堤岸

7、围栏与栏杆

8、环境小品等等

五、车行环境

(一)主要处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路面处理限制车速和标识车路界限。二是如何处理机动车停车场地的景观环境使之与居住生活环境协调。

第八章规划指标

一、住宅区规划的功能指标包括:用地配置指标(反映住宅区的功能特征,和把握整体的居住质量)和设施配建指标(为了保证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与便利)两类。

二、普通住宅区的居民私家车停车位的配建标准一般为住宅区居住总用户数的30%~50%

三、绿地率在新区建设中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时不宜低于25%

四、人均绿地面积:居住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人;居住小区——不少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不少于1.5平方米/人。

第九章住宅小区物业房屋及设备管理

一、房屋修缮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是指物业管理公司按照一定的科学管理程序和高度及一定的维修技术管理要求,对企业所经营管理的房产进行日常维护维修技术管理。

1对房屋的使用情况进行安全检查。

2、内容:○

2依据国家、建设部和房地产主管部门的相应标准考核各项修缮工作的完成情况○

和完成状态。

3对房屋修缮过程实施管理。○

二、房屋修缮工程的分类

1、小修工程:为确保房屋正常使用,保持房屋完整,而对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小损小坏进行 修复。

2、中修工程:指少量主体构件损坏或不符合要求,而进行的局部修复。

3、大修过程:指大部分主体构件损坏或不符合要求,但不需要全面拆除,而进行的修复。

4、翻修工程:指房屋需要全部拆除,重新建造或少量主体构件需要更新改造的工程。

5、综合修缮工程:指多栋房屋或面积较大的房屋,因大部分严重损坏而进行的修复工程。

三、房屋修缮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依不同结构、设计、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房屋修缮管理方案。)

2、计划性原则。(按步骤、阶段、程序进行)

3、技术性原则。(修缮人员要求专业性)

4、一致性原则。(物业公司出台方案应与业主协商一致)

四、小区的物业设备管理

(一)意义

1、小区物业设备管理单位对小区物业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区物业的使

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大小,也直接体现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2、物业设备管理是业主生产生活和学习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

3、物业设备管理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保证。

4、物业设备管理是城市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5、物业设备管理能强化物业管理公司的基础建设。

(二)内容

1、基础资料管理

2、运行管理

3、维修管理

(三)特点

1、专业性

2、制度性

3、适应性(及时更新)

4、规范性

第十章住宅小区物业环境管理

一、物业环境管理

(一)含义

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依据有关规定、条例和合同,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文明原则,对管辖范围内的人的环境行为和物的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管理,预防和处理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目的是营造一个让业主或使用人感到卫生、舒适和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环境,促进物业的保值、增值。

(二)内容

1、房屋维修管理

2、设备设施管理

3、安全管理

4、绿化管理

5、环境卫生管理

6、环境质量管理

7、有关人的健康安全的管理

二、小区物业的绿化管理

(一)含义

是指在物业公司对小区范围内园林绿化植物及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等进行设计、施工、修缮、更新,并对园林植物进行养护管理,达到改善和美化环境、保持环境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效果,使业主的物业得到保值、增值。

(二)作用

1、小区物业绿化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物业管理公司的形象。

2、良好的小区物业绿化管理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3、良好的小区物业绿化管理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4、良好的小区物业绿化管理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效益。

(三)内容

1、配备和培训环境绿化管理人员。

2、加强绿化宣传,培养居民绿化意识。

3、物业环境绿化的营造。

4、物业环境绿化系统的养护。

(四)如何进行小区物业绿化管理

1、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2、注意管理模式的多样性

3、要注意加强对物业绿化管理前期的介入

4、要因地制宜

5、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小区物业的卫生管理

(一)含义

指物业管理公司通过宣传教育、监督治理和日常保洁工作,保护小区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维护小区所有公用部位的保洁卫生,从而塑造小区文明形象,提高环境效益。

四、小区物业的文化管理

(一)小区文化的含义

指小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二)小区物业文化管理的含义

指物业管理公司根据文化建设的规律,对小区的文化建设进行引导和管理,通过发挥文 化对人的引导、约束、娱乐等功能,促进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小区居民的文化层次, 创建文明小区。

(三)作用

1、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促进创建和谐的住宅小区。

2、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小区的文明安全。

3、有利于增强居民对本物业的归属感、认同感。

4、有利于促进房地产销售,塑造品牌形象。

五、社区的四大要素

1、地域要素

2、人口要素

3、结构要素

4、社会心理要素(群体的心理取向、归属感)

六、小区物业的安全管理

(一)含义

指物业管理公司针对小区内人为灾害的防范和处理,使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低或造成危害最低。

(二)作用

1、维护居民在使用物业过程中的正常秩序。

2、保障居民能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保障城市充分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关系到物业管理公司的声誉及受欢迎度。

推荐第9篇:城镇规划实习指导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城镇规划实习指导书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城镇规划实习指导书

课外实习,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先前课堂学习环节的补充和检验;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不仅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取实践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锻炼,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本次城镇规划实习是在《城市规划CAD》、《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原理》、《交通地理与城市交通》、《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中,学生在规划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时间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城市问题和规划问题获得一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对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规划实际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体会,以便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规划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地了解规划工作的完整过程与管理方式,学习最基本的规划调查和城市规划编制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特别是对城市房地产开发、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的理解。

1、实习目的

城镇规划实习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前所要完成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课题有关的对象,包括城市(镇)的建筑、环境等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从中了解有助于规划设计创作的感性认识、素材、论证与数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把所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城市规划的业务内容与工作方法,掌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专业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单位,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习内容

本次城镇规划实习以分散分组为主,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所)或城市规划项目,使学生熟悉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和多工种配合关系,掌握规划本质、设计调查、图纸设计、说明书、文本写作的基本要领,学习建筑师、规划师的工作思路与设计方法,参加设计单位的设计实践工作。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2.1庆阳天鑫工程设计事务所、庆阳信合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 规划工作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环境条件; 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环境;

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体现现代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2) 建筑设计内容(别墅、办公楼、住宅楼、教学楼等)

运用所学过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建筑设计,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建筑设计的原理,掌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 考虑气候特点,依据地形及环境条件组织总平面;

 妥善处理建筑的各项功能关系;  功能分区合理,结构及技术处理适当;  建筑造型及其表达效果良好。

2.2庆阳市金江名都住宅小区规划、庆阳市世纪新村住宅小区规划、庆阳市昊鑫住宅小区规划、庆阳市科教苑住宅小区规划

1) 调查分析:主要是通过楼盘的现场实地踏勘、访谈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调查之后,从区位因素、目标定位、整体环境设计、单体设计及其小区设施配套等不同方面汇报所调查楼盘的特色和不足,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根据自己的设想,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2) 小区规划设计阶段: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所学理论,要求每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个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从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析,到小区的组织结构形式、公建配置、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等。

 前期工作  合理确定各项指标  合理确定小区规划结构  规划布置各项用地  用地平衡表、经济技术指标 2.3陇东学院新校区规划

1) 收集相关基础资料、背景材料和大学校园的有关标准,提出相应规划的项目内容、规模等指标;

2) 规划设计要求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突出鲜明的空间特色,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3) 规划范围的建筑单体可自行设计,也可选用;

4) 合理规划校园内部道路并与城市道路恰当衔接。道路线型、宽度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并应考虑适量的停车场地或车库;

5) 校园景观设计应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着重校园出入口景观、开敞空间体系景观和植物景观系统的设计;

6) 规划成果的表现应明确、清晰并富有特色。 2.4庆阳市西峰区商业网点规划

1) 商业功能区规划:主要为城区商业功能分区规划; 2) 商业街规划:主要有特色商业街的规划、步行街的规划; 3) 商品交易市场规划:主要有大型专业市场的规划;

4) 零售商业网点规划:主要有大型零售商业,包括百货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和大型专卖店等业态;

5) 物流配送业规划:主要对物流基地、配送网络等的规划设计;

6) 宾馆(饭店)与餐饮业规划:主要是对宾馆(饭店)的等级和分布及特色餐饮的规划设计。

2.5庆阳市西峰区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

1) 城市设计要求:主要有土地利用及开发强度,历史文脉保护与延续,景观界面控制和建筑空间立体化设计;

2) 地下开发要求:主要有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地下空间布局;

3) 交通组织要求:主要有道路网络规划,静态交通规划,交通组织设计; 4) 开发策划与效益评估:主要有项目开发策划,经济平衡测算及效益评估; 5) 开发控制导则。

3、设计成果的汇总和编制

3.1文本的编制方法和要求

根据各类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实习岗位中要学习和编制各种规划文本。 3.2图纸要求 1) 总平面规划图 2) 现状分析图 3) 规划结构分析图 4) 功能分区图 5) 规划结构图 6) 交通组织分析图

7) 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指标

4、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4.1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是学生积累学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应根据实习的要求每天认真记录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 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及完成情况;

2) 记录自己每天的新收获、新认识、新体会,对某项工作的建议和设想,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3) 根据每天的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如自己查阅资料所得、现场调查、实际参与工作的记录等;

4) 遇有参观、工作例会、方案讨论、报告,则应详细记录这部分内容; 5) 记载某项工作的做法、依据、关键环节、质量安全要求和效果; 6) 记录必要的图标表、数据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信息。 4.2实习报告

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实习报告,具体地介绍实习的过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提示实习的规律性和发展方向,说明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报告要图文并茂,思路清晰、文字流畅,字数不宜少于5000字。

1) 整个实习的安排,实习计划落实情况。

2) 实习成果的概况,以规划设计图纸、文字资料进行说明。

3) 个人具体主要实习内容:①实习工作中的主要收获;②实习期间进行某项专题研究后取得的成果。

4) 实习工作成果:实习期间所完成的实习工作,将书面资料和图纸附在实习报告中。 5) 对实习的安排,实习领导工作和实习指导工作方面的改进意见。 4.3实习成果

实习期间应注意收集与保存实习期间的相关材料,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对实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提交实习成果,必要时进行实习成果展示。

实习成果是指实习期间参与的实际规划设计项目的图纸、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等成果材料或阶段性成果材料;外出调研、汇报、座谈的图片、照片、调研表格、会议记录等过程材料;反映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居住以及所在城市的民俗、风俗、特色、建筑、街道、景观等内容的照片、图片、文字等内容。

实习成果要有封面、目录、正文、封底。

 以个人为单位提交实习成果:在庆阳天鑫工程设计事务所、庆阳市建筑设计院、庆阳信合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

 以组为单位提交实习成果:庆阳市金江名都住宅小区规划、庆阳市世纪新村住宅小区规划、庆阳市昊鑫住宅小区规划、陇东学院新校区规划、庆阳市西峰区商业网点规划、庆阳市西峰区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等。实习成果需附录工作安排表、完成情况、个人主要工作。

5、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实习成绩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成果四个主要方面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予以评定,单独记入学生成绩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成果严格禁止抄袭及下载网上他人成果冒充,如有发现将作不合及格处理。 5.1 考核标准

1.优秀(90~100分)

1)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出勤良好; 2)实习日记内容记录齐全、内容真实、书写认真;; 3)实习报告观点明确、思路清析、格式正确、书写工整; 4)规划设计成果优秀。 2.良好(80~89分)

1)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出勤良好; 2)实习日记内容记录齐全、内容真实、书写基本认真; 3)实习报告观点基本明确、思路清析、格式正确、书写工整; 4)规划设计成果良好。 3.中等(70~79分)

1)实习态度端正,基本遵守实习纪律,出勤良好; 2)实习日记内容记录齐全、内容基本真实、书写认真;; 3)实习报告思路基本清晰、格式正确、书写工整; 4)规划设计成果中等。 4.及格(60~69分)

1)实习态度基本端正,基本遵守实习纪律,无缺勤; 2)实习日记内容记录基本齐全、内容基本真实、书写认真; 3)实习报告思路基本清晰、格式基本正确、书写基本工整; 4)规划设计成果合格。 5.不及格(59分及以下) 1)有违纪行为;

2)实习日记内容记录不齐全、内容空洞、书写了草; 3)实习报告观点不明确、思路模糊、只罗列现象、字数太少; 4)规划设计成果不合格。 5.2 考核办法

实习结束后,学生即将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成果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根据考核标准逐项考核,最终实习成绩根据实习表现(10%)、实习日记(35%)、实习报告(35%)和实习成果(20%),按百分制记分方法评定。

考核结束后,实习成绩及实习安全协议一并上交学院办公室进行存档;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实习成果,由指导教师负责装订存档。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认识实习城市规划附图

推荐第10篇:城镇规划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介绍

2002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以来,我们人才培养坚持“面向技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方针。2005年后,院将城镇规划专业作为全省重点示范。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岗位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素质为先、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的办学理念,培养建筑行业一线懂技术、会施工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系科。现将特色介绍如下: 一 指导思想明确,专业设置协调配套

我系办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建筑行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和教育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为基本途径;以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教材建设为保证,根据建筑行业对人才需求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把我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扎实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经过师生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建筑系是以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为主的多科性系,已走过了近8年的办学历程。目前本专业涵盖了“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建筑装饰”、“园林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补充、为城乡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我系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专业有特色。在南昌10多所高职院中,开办建筑类专业比较齐全仅此我一家,应该说是人无我有;第二句话是就业有市场。城乡建设迅速发展,需要一批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一线人才;第三句话是待遇有保障。据初步了解,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2年以上者,一般年收入在3-5万元,有的甚至年收入10万元以上。第四句话是前途有发展。从我系历届毕业生中有不少人担任市、县级建筑部门领导职务和企业家。

二、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建筑行业设计和和施工第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高职特色,在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构建了“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既2年的理论教学+半年的强化训练和半年的校外顶岗实训。但这里要说明的是,在2年的理论教学期间,我们经常把学生带到工地现场进行参观与现场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在半年的校外实训期间规定学生定期检查(每月至少一次)按照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由指导老师进行检查并布置新的阶段性实训任务,在实训期间校内指导教师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与工地兼职指导老师共同研究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现实表现、技能掌握及需解决的问题,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是要考虑职业和岗位发展要求,二是要及时吸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根据培养目标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革新,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工作。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实际使用状况,我们把传统的力学教学三大内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整合为建筑力学来教学,使三个部份的教学内容既有相互独立性,又有整体融合性,适当削减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环节和实验环节的操作;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根据现代建筑业的实际状况,增加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模型制作》的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和领略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的进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引入适合产学研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顶岗实习法、开展培训法、案例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开展快题设计大赛,进行学生分组组合,教师把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交给老师评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将本专业的各门相关专业课程很好的在实际中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第四教学手段改革。我系特别重视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在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举办课件制作比赛,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在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教学过程中,利用观看光碟影像,让学生有身临施工现场的感觉,从施工机械到施工组织,在视觉效果上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观感,这样即免去了去工地的交通费用,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五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是度量教学效果的标尺。我系加大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力度,除笔试外还采用了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引入大型作业,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力发展。同时,我们还把多证书制度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考试考核的手段之一。 为保证高职教育的基本质量,前几年教育部就提出:“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为此,在学生中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职业岗位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能力。如测量上岗证,事实证明,我们推行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一专多能的效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少用人单位领导赞扬我系学生“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上岗快,单位留得住、用得上”。

三、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我系围绕培养建筑行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不断探索岗位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建特色基地。我院是一所老建院校,相比之下条件比较薄弱,经费比较困难,但我们充分利用过去行业办学的特点和往届毕业生担任各级领导和企业家的优势,建立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值得一提是安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为实验基地,几年来形成了长期良好的协作关系,本专业所有建筑设计、村庄规划均在该实验基地做,从未收过实验费用。又如学生在靖安县建筑设计院顶岗实践,参与工程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接触到了最新的生产技术,熟练地掌握了生产技能,培养了学生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了生产、教学的无缝对接。

聘兼职教师。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系聘请一批建筑行业的专家为特聘教授,他们不定期来系讲学,将新的科技成果和新观念带给学生和教师。同时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本专业还从设计一线聘请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他们长期在设计一线从事设计和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多的管理经验,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他们的教学形象生动,效果良好,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育合格毕业生。产学研结合,深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我系学生因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0

7、0

8、09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而且每年都是供不应求,有95%以上的毕业生都是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总结多年产学研结合的经验,我们认为,校企合作,走多样化的产学研结合之路,提升了我系的整体实力,培养了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拓宽了办学路子,实现了我系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我系建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

专业特色

专业教学改革使得城镇规划专业形成如下鲜明的特色、创新点和亮点:

●紧紧依托行业优势,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行业办学路子,形成了鲜明的 行业特色 ;

● 按照“三个合一”即“教师与师傅合

一、教室与工地合

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真正统一, 形成了鲜明的 高职特色 ;

●在科研中有丰收硕果,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土木类设计作品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六个 。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闪光点 。

1、依托建筑行业,走紧密型产学研结合之路

我院是江西建筑行业所属唯一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几十年来,依托建筑行业的优势形成行业办学的浓厚氛围。依托江西建筑行业经建设厅批准成立了“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由省建设厅总工程师任理事长。聘请了行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行业建立了 15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发展理事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设备、教师锻炼、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鲜明特色。

2. 按照 “三个合一” 即“教师与师傅合

一、教室与工地合

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真正统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情况: 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的比例占 76%,“双师素质型”教师的比例占88%。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聘任的工地实习指导教师19人中,则100%为工程系列职称,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7人,满足了 “教师与师傅合一”的要求。“教室与工地合一”的情况:校内的课程实习、校外的毕业综合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均为“ 教室与工地合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业与产品合一”的情况:教学计划规定的一系列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作业,学生在工地的顶岗实习的直接作业等都在努力贴近“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

3、在科研中有丰收硕果,参加全国2009年高职高专土木类设计作品赛,村庄规划编制。分别获得 “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2010年参加全国2009年高职高专土木类设计作品赛,村庄规划编制,分别获得“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优秀奖一个,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闪光点 。

改革以来,老师们的学习热潮迭起。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紧接着考上了研究生。本系师资队伍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结构的要求。改革以来,老师们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与进取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业务素质得到大跨步的提升,极大增强了综合竞争力,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提供了根本的保障。连续多年本系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

城镇规划教研室 2013年2月

第11篇: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

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导语: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在各地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期申论热点: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本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热点。

【背景链接】

近年来,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我国城镇规划的编制、管理、监督制度日臻完善,城镇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但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部分地方政府对城镇规划工作不够重视,有很多随意性和短期性行为,个别城镇甚至出现了“一个将军一个号,各吹各的调”、“编规划,纸上画、墙上挂,不如领导一句话”的怪现象。

城镇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的基本手段。因此,城市规划的制定、管理、监督等工作都马虎不得,这涉及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也关系着社会各个行业、部门和百姓的切身利益。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城市建设重点在科学规划

规划不要“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关键要发挥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

——学者与规划设计专家朱泽君

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郭思东认为,缺乏规划的城乡建设,往往会钱花了,事做了,却浪费了,甚至造成破坏。推进新型城市化,规划是灵魂、是纲领,决定着城乡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决定着城乡建设的品位和水平。同时,它还是宣传广告,是招商引资的‘引子’。”

——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郭思东

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的需求

要转变城市规划思路,紧紧围绕“文化是灵魂、道路是骨架、产业是支撑、水系是血脉、生态是衣裳、功能是命脉”等六大主要元素,大胆设想,超前策划。

——学者与规划设计专家朱泽君

在工业化时代,城市规划所关注的是机器的需求,即水电、交通,而不是人的需求,这种思路至今对一些城市的规划仍存在一定的影响。梅州推动新型城市化工作,必须改变规划思路,将关注机器的需求,转为关注人的需求。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马向明

宜居城市环境很重要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环境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民心工程。

——学者与规划设计专家朱泽君

城乡环境整治事关民生,环境好了,群众生活会更舒适惬意。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招商、抓文化、抓旅游,更是抓民生。同时,城乡环境整治不单是卫生问题、秩序问题,也是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

——某市委党校教师岳崇国

[原因与影响]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现“地陷”、城市“看海”、“道路桥梁垮塌”“短命工程”等现象的出现有多重原因:

一是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追求政绩的结果。

二是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管理理念和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的管理,地下空间缺乏统一而协调的规划、建设有关。

三是城市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建筑设计短命的结果。四是工程质量低下是事故出现的关键因素。

五是缺乏严格的问责机制。

总的来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频繁出现,是决策失败的结果。一方面,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挫伤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决策失误现象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业已经影响到社会民生正常发展。城市的发展考验着城市政府的决策、组织能力、应急管理水平。

[对策措施]

各级管理者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科学管理城市:

一是必须使城市规划更科学,明确责任。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仍然是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于综合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力。

二是必须要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城市政府必须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和规划模式。

三是在城市“运营”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自觉端正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益民生的事情,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问计于民。

四是严格监督,加强问责。将行政置于阳光下,导入有效的公共监督,让公众充分发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严控相关权力的腐败和资本暗箱操作。

第12篇:城镇规划见习报告

城 镇 规 划 见习报 告

实现目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2013年6月4日,我校安排了为期两天的骊山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编制程序及各阶段的内容及编制深度,初步掌握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实际规划设计的能力,巩固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实习安排:①攀登骊山,了解骊山的植物配置和整体规划布局与历史意义有效结合;

②参观了世园会的建筑布局和植物;

实习内容:骊山、世园会

骊山,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远在上古时期,这里曾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处;西周时,周幽王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剧;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于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唐朝时期,唐玄宗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在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原捉蒋亭)也位于骊山之上。骊山的沧桑,是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见证。

骊山1982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

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

世园会遗址,“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实习总结:骊山的植物分配以及世园会的园林规划设计

(1)、骊山的绿地规划设计比较突出,与秦林山系如出一辙,绿化覆盖率高,各种绿化形式交错搭配构成景区中最亮丽最清新的风景。历史文化与当地资源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世园会中为了展现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对各种植物的选取以及其整体规划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独特,要与建筑风格,文化习俗很好的融合,充分展现异国他乡的风情。

实践与理论结合体会:

1、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战略与目标,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建制镇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十至二十年,同时可对城镇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镇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滚动编制。

3、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规划纲要,确定镇域规划、镇区规划的重大原则、统筹考虑影响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4、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明确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各类用地的

空间布局要求,对近期建设地域内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提出控制要求并作出具体安排,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

5、历史文划名镇应当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或有特色的建制镇,可根据需要增加专题研究。

第13篇:我国未来城镇规划

新疆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

城镇规划与设计(论文)

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杨文广

(座位号) 085204626

指导教师胡向红职称

2011年5月3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我国未来城镇发展方向

1.国家在新时期对城乡建设的新要求

1)党中央对健康城镇化的要求。

继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加快推进城镇化”之后,进入新时期,围绕科学发展观,中央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城镇化的思想。2005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坚持城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集约式的城镇化道路。

2)《城乡规划法》(2008)的新要求。

2008年4月日开始实行的《城乡规划法》提出了我国城乡规划的总体原则,指出新时期城乡规划的重点是“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第四条中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第十七条规定: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黄线)、水源地和水系(蓝线)、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绿线)、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国家在城镇化和城镇体系方面的构想

1)以健康城镇化为目标,提出积极稳妥的城镇化战略。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在综合分析我国资源环境条件、城乡人口分布特点和转移趋势、产业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以健康城镇化为目标,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有序转移,实施积极稳妥的城镇化的战略。未来的城镇化将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重点,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年均增辐控制在0.8~1个百分点左右。

2)提出立足东中西的多样化城镇化政策。

依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分别提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发展政策,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地确定城镇化战略和城镇发展模式。提出以城镇群为核心,以重要的中心城市为节点,以促进区域协作的主要联系通道为骨架的“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多元”是指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机制和不同类型的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空间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多极”是指依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城镇群和中心城市,带动不同区域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网络化”是指依托交通通道,形成中心城市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紧密联系、优势互补的格局。

4)建立以交通为核心的城镇发展支撑体系。

建立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促进城市与区域交通的有机结合。以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推行一体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强调要发挥铁路和轨道交通节能、省地的优势,促进城镇集约紧凑发展。

5)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

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的原则,依据国家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针对各省特点,《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省域城镇发展规划指引”。要求各地按照“省域城镇发展规划指引”,在省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内容,加强规划管理。国家通过直接编制重点地区规划,健全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部门会商制度,加强对地方实施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规划》实施。

二.新时期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规划原则

1.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

中国的城镇化走的是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特色化的道路,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是建设城市人居环境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 障。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

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居所,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应重点从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四个方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要求、适应当前国家发展要求、并可与国家权威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充分衔接的指标。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框架共含15项,27个具体要求;为了提高指标的可操作性分为控制型和引导型两类;指标的量化工作各地应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自行制定。

2.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标准分析

1)“宜居城市”建设越来越受我国的居环境学由吴良镛院士在90年代首创。吴良镛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推进区域发展,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空间发展,倡导树立空间的整体观念和相互协调观念;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观念;自然生态的保护、治理与发展观念;文化生态的保护、发展与复兴观念等,并提出了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系统和五大层次。

2)“中国人居环境奖”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国内与人居环境相关的评比和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顾名思义,与人的生活环境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属于人居环境建设的范畴,涉及到城市政府的所有职能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部分中央部委根据自己的职责内容和职权特点,提出相关的荣誉评比奖项。如建设部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保部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卫生部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林业局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部与发改委共同评比的“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文明委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等。各部委的荣誉奖项,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城市实现和谐发展。

4)联合国人居奖的评价标准与特点

为使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人类住区的发展和解决人居领域的各种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并鼓励和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联合国人居署于1989年创立“联合国人居奖”,每年的获奖数量由人居署视情况而定,一般是每个大洲一个。

3.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从我国城镇化的趋势,当前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应当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应当围绕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职能,充分发挥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载体作用,利用中国人居环境奖的有利平台,更好地推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应当着眼于解决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鼓励创新性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与联合国人居奖衔接,宣传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成就。

4.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应当重点关注五方面的内容:

1)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山体、水系的保护;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和涵养能力;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

2)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确保城市经济增长为居民收入条件带来切实的改善;保障城市居民长期稳定就业。

3)和谐的社会环境: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公共参与水平,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保障,营造安全的社会氛围。

4)宜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以“人居”为核心的各类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包括合理有效的住房保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等。

5)资源集约利用:构筑以节水、节能、节地、节材为核心的全新的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结论

未来30年,是中国城镇化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阶段。新时期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以

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立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资源集约利用,新型工业化与多样化的城镇化战略,保障“居者有其房”,满足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法科学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鼓励公众参与,顺利推进健康城镇化,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第14篇:镇城镇建设规划(——)

一、县城现状概况

1、自然概况

xxx县城镇位于xxx县南部,额尔齐斯河与xxx河汇合处的三角洲上。南部、西部邻额尔齐斯河,北靠xxx河,东接杜来提乡。xxx县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夏季凉爽,冬季冷而不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以温差大,光照充足,1月平均气温-17.6℃,7月平均气温22.4℃,年均降水量118.7mm,无霜期平均142天,春夏多风,主导风向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1.6米。

2、人口现状

~年城镇现状实际居住人口为18072人,其中流动人口872人。城镇人口中哈萨克族占29%;汉族人口占13%;维吾尔族人口占3.8%,回族人口占2.6%,其它民族占1.6%。

3、工业现状

位于xxx城镇的工业企业有1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毛纺厂、酒厂、水泥厂、电力公司、矿产公司、冶炼厂、喀纳斯纯净水厂、肉联厂、纸塑制品厂。

4、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A、用地

城镇现建设用地4.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230.87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215.28平方米,占51.5%;工业用地30.33万平方米,占7.26%;公共设施用地47.57万平方米,占11.38%;仓储用地12.67万平方米,占3.03%;道路广场用地45.29万平方米,占10.83%;对外交通用地3.21万平方米,占0.78%。

B、道路交通

建成区内现有城市道路总长约12.89公里,其中混凝土路面长1.84公里,城镇道路网密度3.0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密度10.15,城区居民拥有道路面积25.03平方米/人。

C、公共设施

⑴县级医院1个,总床位数110个,防疫1个,妇幼保健站1个。

⑵城区内现有老年活动中心1个,文化活动中心1座,体育训练场1个,图书拥有量3万册。⑶现有集贸市场3个。

现有进修学校1个,党校1个,农广校1个,驾驶培训学校1个。

二、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依据现状,从实际出发,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及城市形态。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集中紧凑发展,少占良田,加大改善城市绿化的力度,建成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城市。

三、城镇发展目标

规划期末,xxx县城镇将发展成为具有3万人的小城市,其内部功能合理,生活环境舒适优美,并充分利用两河夹小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xxx城镇建成园林旅游城市。

规划期末,城镇几项指标应达到如下目标:

经济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0元/人。

城镇自然环境水平——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6平方米/人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不大于150平方米/人

社会教育水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藏书数1本/人

居住水平——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人

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排水处理率——不低于85%

燃气普及率——达到80%

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绿地率——不低于35%

通话水平——每百人拥有电话40部

四、规划期限~年—2010年

xxx镇人民政府

~年7月26日

第15篇:县城镇规划自查报告

**县城规划自查报告

一、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情况

“九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对城乡规划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树立了“先规划后实施,富规划穷实施,铁规划钢实施”的城市规划理念,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注重质量”的原则,聘请高资质的权威规划设计单位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

2006年,因“九七”规划对**长远发展战略估计不足,各项规划指标偏低,规划较为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县域城镇化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指导**县的城市建设。县人民政府报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对“九七”规划进行修编,通过考察邀请竞聘的方式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修编任务,修编工作正式从2006年9月份开始,在完成县城地形图测绘工程和前期基础资料调研收集的基础上,于11月份拿出了总体规划(修编)初步方案,初步方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于2007年8月份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成果。2007年8月7日,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局与**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并邀请省、市、县专家召开了评审会议,会议一致同意通过规划的评审,并形成了评审意见。之后,我县将规划成果通过新闻媒体和设点向全县进行公示宣传,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与

1 专家评审意见一并反馈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后,依法提请县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4月2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四次全会会议通过,报延安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8月5日(延政函„2008‟66号)号文件批准正式实施。

新规划的修编为我县近几年来开展城市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县城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兴建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极大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县城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在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大环境下,我县在撤乡并镇后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进行了修编调整,加之,近几年我县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中心区行政、文化、商业、居住混杂,直接影响城市建设形象,二是随着县城人口增长,人流物流量不断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今后城市发展要求,县城停车场、市场、广场、物流、商业、餐饮等功能比较短缺、滞后,面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要求,延安市各县区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重新调整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2 通过考察对国内几家知名规划设计院的技术力量、各类规划成果和对**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思路和工作大纲进行比较,最终选定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承担。目前,县城地形图测绘工程已于9月份开始,编制工作前期资料收集调研工作业已展开。

二、详规规划编制情况

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县于2008年完成了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面积达208公顷,控规覆盖率为35.3%,是我县城市建设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根据县上建设计划,完成了县城南部片区(杨庄科至变电站巷)、城区前桥沟、三马路东侧、城隍庙沟及城北大桥沿临过境路东侧区块、城北二道河及教育片区、太白山休闲公园李家沟片区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面积178公顷。

三、工业园区规划情况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县城共分为四个组团,即城北组团、中心组团、城南组团和工业组团。工业产业主要布臵在城南杨庄科至开发区曹家沟,规划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工业片区。考虑到县城发展实际,2007年,县委、县政府着眼于调结构、转方式,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设了县域工业园区。园区毗邻双河乡政府驻地,处于城区下风向和周河的下游,接近省道303线,适宜于工业生产。县上 3 先后投资1.1亿元,通过筑堤改河、挖山填沟整理出可利用土地1000余亩,2009年达到“五通一平”,具备了入驻条件,可供25家企业入驻。先后被省上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100个县域工业园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园区产业定位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现已有鹏翔食品、永祥豆制品、鑫丰农业、羊绒精梳厂及LED照明等9家企业率先入驻。

四、规划建设管理

近年来,在城市规划管理上,我县严格依据县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逐步完善选址、用地、工程规划许可相关审批制度,规范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程序。一是建设项目从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运作。依据城乡规划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审批管理制度,在具体审批管理中,我县对每个建设项目从选址到规划方案的设计都上报规委会,严格审查批准。二是重点加强工程设计资质和建筑方案设计的审查管理。对重点工程项目,在设计上舍得投入,委托高资质、高水平的单位来设计,以确保每个工程建设都成为精品工程,成为城市亮点,从建筑风格、色调严格把关,形成**地域特色和文化韵味。三是狠抓建设项目批后管理工作。在具体管理中,重点严把工程“放线、验线、复线”三线关,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许可事项,落实专人进行跟踪监督,做好竣工 4 工程规划专项验收,保证项目建设按规划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四是加大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通过深入开展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强化对各类建设行为的监督检查。四是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章工程的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办(社区)三级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城建监察日常巡查力度,县政府每年定期开展违法违章建筑集中清理整顿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得到了有效遏制。

第16篇:城镇建设规划(定稿)

2010到2015期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将遵循“规划引导、环境优先、拓展新城、完善老城”原则。

一是继续深入和完善各类规划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扩大和深化规划的覆盖面,增加规划指导性和实施性。首先完善县城周边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铁路线型走向及站场的选址和景观保护区的控制,着手编制县城东片区概念性规划;结合新城区建设及周边景区规划建设,着手编制城南片区运动休闲、旅游配套区的概念性规划;结合县开发区北扩和县政府所在镇规划发展要求,着手编制城北片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商品房小区项目建设,着手编制城西片区概念性规划;启动县城西中大街旧城改造区域的控制性规划。

二是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新城道路框架建设。在过去新城道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道路工程建设;建设新城区城东干道、城西干道、城南区干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实施辅助道路改造。

三是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强化环境景观工程建设。重点整治农贸市场沿线环境整治,完成棚户区地块拆迁,实施公园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县内绿化景观改造,力争全面完工;启动体育公园建设;完成县门入口景观工程;加大城市市政、绿化设施的养护力度,计划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

四是启动老城区拆危拆破改造建设。对等老小区的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出新,适时启动城边村屯改造建设。

五是极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完善城区休闲、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结合开发改造建成一批公厕、停车场、休闲小广场等;新增路灯10公里,强化城区市政、绿化养护力度;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计划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积极营造县城优美的人居环境。

第17篇:浅论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方式

浅论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方式

作者:周晓荣 严爱菊

论文关键词:城镇 城镇规划 管理方式

论文摘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镇发展的选择。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城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城镇的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以及空间结构和布局等,因而也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简单论述了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口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达成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1系统协调

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必须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1.1.1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我 国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少实力弱和城镇多规模小等特点,因此城镇发展方一针必须合理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发展地区中心城市,改善提高小城镇,以加速 城乡一体化进程。明确把发展城市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城市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 间布局有序。 1.1.2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资源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包括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水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旅游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我国城镇用地的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突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地域之间分配不均,因此,城镇规划时需考虑各省市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特点和实际,使资源与城镇发展相互协调。 1.1.3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丛域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必须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设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通过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协调、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1.2科学整合

空 间的整合。就全国范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各地区位条件,立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强化闽台合作的中转和通道作用。一方面要合理 发展核心城市,另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小城镇,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小城镇整合。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并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对中心城 镇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将小城镇按照地域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1 .3整体提升

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目前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我国大多数城镇的职能构成还停留在为周围农村提 供产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初级阶段。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占主导地位,农村经济型城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作为城镇集聚所需求的

二、三 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产业结构还在

一、

二、三或者

一、

三、二的阶段。城镇的市场发育处于低层次的阶段,长期得不到改善。多限于与上一级和下级的市场之间的 交换,而未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与空间,没有形成跳跃式的发展。对市场动向与体系外部的机遇把握上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市场结构单一,彼此不能协同发 展,反而进人恶性循环之中,导致风险加剧。加上地域文化习俗和陈旧观念的制约,“靠山吃山,靠地种地”的小富即安的价值观在潜意识中断绝了穷则思变的创新 思想,安于现状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2.2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 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市)体系结构被打破,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 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忽视区域城镇 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不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 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 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逐 步建立、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自主权扩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区域规划重视不够,规 划的宏观和长远效益未被充分认识,也严重制约了规划发挥作用。 2.3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因为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 多,城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人,流动性增强,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 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镇,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城镇住宅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大量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士生活、工作、商务活动的要 求。以往根据城镇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传统城镇规划方式受到挑战。 3.城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3.1构架城市联盟协调机构,做好保障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就是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促使城镇协调有序地发展。从而避免经济快 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行政壁垒、生态恶化、重复建设等问题。从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不同行政区划 之间在产业结构分工、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空间延续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针对实施机制、政策、措施研究与制定普遍不被重视,缺乏规划实施必须 的后续手段,对新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各城镇之间边缘空间布局等区域性共同的问题上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建议建立由省级机关和市、县政府组成的城市联盟协调机构负责跨行政区域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协商解决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城镇体系规划付诸实施。 3.2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为切实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 规划执行的力度。要把城镇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在实践 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 划,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应该把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 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防止重复建设的手段和行动依据,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城镇体系规 划不应只考虑“点”,即城镇的发展问题,而应点、线、面结合,即不但要对单个城镇、城镇网络进行研究,更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纳人城镇发展过程统一研究。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分析研究,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来确定符合区内大多数城镇发展的方针,尽可能达到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状态,这是城镇体系规划在区域规划中担负的重要角色。

3.3突出重点,加大投人,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 镇建设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绿化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点是“质”的突破。城市水、路、热、气、讯、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力度。同时,要注意城镇基础设施的质量,城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气、防洪、园林工程设施建设要纳入 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序列,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认证,未经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同时还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加快住宅 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城镇住宅建设关键在于变革现有城镇住房分配体制,培育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根据目前全市的住房现状,合 理确定“搬迁安置、经济适用、舒适豪华”三种类型住宅的比例,以此满足各阶层的需要。工作的重点是老百姓愿意买房,买得起房,买得到房。而以上基础设施的 建设都有赖于城市建设资金投人问题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人,在现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城市维护建设税要足额收 缴,全部用于城市建设,此外,要引人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方式,从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改革的着眼点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价格关 系和有偿使用三个环节上,寻求城市建设资金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4.结束语

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事业,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突出重点,加大投人,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已成为规划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任

第18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创建工作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童主任、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万忙之中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2010年,在市建委的支持指导下,在浠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大别山杯”创建工作目标,克难奋进,务实创新,不断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有力推进了“大别山杯”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受郭局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年来的创建工作情况

1、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统筹水平。一是修改总体规划。围绕建设数字化城市,全面完成县城区和散花镇区132km2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为规划修改打基础;加快推进县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和县域城乡规划战略研究,科学确定全县、县城区及县域副中心功能定位、规模定位、产业定位、文化定位。二是深化细化规划。结合总规修改,启动了《“一河两岸”部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城区户外广告规划》、《公交站点规划》、《垃圾中转站规划》等;围绕各项建设,优化规划选址、细化规划方案,落实与项目配套的道路、景观、绿化、环卫等设施规划,提高规划的设计深度。三是严格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优化规划许可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严格实施“一书三证”和“一支笔”审批;建立规划巡查制度,延伸执法管理触角,完善规划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建设行为严查重处,不断提高规划执法管理水平。

2、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城市建设。坚持通过争取国家专项投资、城投公司融资、bot企业带资、政府预算筹资、居民共建集资等形式,多元化全方位开展城市建设。一是加快绿色环保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和截污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已完工;水源工程治理永久性导流涵闸已建成,正在开展水源区清淤和恢复河床滤层;城区4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土建工程已完工,即将安装设备。二是加快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洪山工业园发展大道二期工程即将全面竣工,14号路、1号路、3号路建设加速推进;散花工业园滨江

1、

2、

4、5号路均已开工;硬化配套改造了红烛路、福利院路和洪山大道;新建了南城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对城区丽文大道等6条主要街路进行改造勘察设计,准备逐步启动刷黑工程;熊湖、人武部、南城转盘、丽文北路、丫杈街、党政幼儿园等8处大型排水设施改造完工;城市公交站亭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建设正在积极筹建;完成了夹河桥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在浠水一桥维修完工后将拆除重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吸引民间投入,加快了背街后巷建设;开展了城区“四修”工程,全面维修破损路面、人行道板和部分排水设施;着眼城市设施全面配套和完善,正在积极申报城区40公里道路和两座桥梁、总投资9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加快专业市场项目建设。世贸建材城一期工程已完工,部分业主入驻,青园农机城和世贸二期正在加紧建设;废旧回收及石材加工专业市场规划占地120亩,选址在铁路桥以西、罗兰公路以北;物流、仓储市场规划占地200亩,选址在丁麻路以西、铁路桥以东、粮食大库斜对面,两处专业市场正在进行勘察设计,拟由城投出资建设;新建了恒发、鑫利、双桥南路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还将通过租赁土地形式规划建设城区洗车专业市场,利用街道引资建设停车收费市场。四是加强休闲景观项目建设。熊湖广场给水、排水、电路、绿化、假山、地面铺装等工程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人武部休闲小广场景观设计方案已出台,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组织施工;旧城核心区“一河两岸”景观建设正在加紧招商开发,人居环境将逐步改善。

3、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管理。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努力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积极推动“三城同创”和“门前四包”“庭院三包”工作,发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创文明城、卫生城和双拥模范城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建设部门城市管理主力军作用,实施“综合管理、集中执法”,将系统内城管、园林、客运、环卫相关职能予以整合,明确各自管理职责,采取联合执法措施,做到齐抓共管。三是建立整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集中综合整治行动;争取政府综合部门和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整治行动,力所能及地履行好管理职责,整治城区脏乱差,不断改善城区环境。四是营造舆论氛围。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市民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城市管理法律意识和文明卫生素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支持“三城同创”工作。城区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有了较大改观。

4、坚持以民生为根本,落实住房保障。严格执行住房建设规划,加快廉租房建设,争取中央投资1552万元,先后建成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2.52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廉租住房补贴发放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努力缓解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鼓励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建设,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旧城改造,对熊湖等地段实行集中开发,改变“脏乱差”面貌。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价格,促进交易活跃和市场平稳发展,减弱金融风暴对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冲击。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规范房屋预售许可,规范房产证的办理,并做好房地产项目工程款结算、农民工工资兑现发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5、坚持以服务为抓手,壮大行业经济。浠水是建筑大县,各级各类建筑企业齐全。正在扶持湖北中大建设有限公司回浠水建设建筑业总部,引导建筑业企业集中办公、集约发展,努力打造品牌响、规模大、信誉好的建筑集团。鼓励和帮助建筑企业、装饰装璜企业提档升级,大胆开拓外埠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浠水建造”、“浠水装修”的占有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三年来全县建筑业产值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突破2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25%;缴纳税收3600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加强建筑企业信用建设,推进银企协作,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引导建筑施工企业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严格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许可、工程监理、建筑节能、装饰装修、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6、坚持以城镇带乡村,实现一体发展。一是积极编制村镇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一体、统筹兼顾,编制完成散花工业园规划、洗马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清泉、巴河、团陂、兰溪四个工业集中区规划以及丁司垱陶瓷工业园区规划;编制了近40个新农村示范点规划和扶贫村规划。二是尽力规范村镇建设和管理。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极不配套、不健全的情况下,加强建制镇及部分农房建设的规划、设计管理,使村镇面貌有所改观。三是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作用,以道路、供水、供气、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推进城郊村建设,向麻桥、丁斯垱等区域延伸供水管道5600米;开通了县城至城郊公交,有力带动了城郊村发展。四是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参与“三清”“四改”,修建村庄道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7、坚持以节能为目标,打造绿色建筑。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建筑节能意识。一是坚持扶持新型墙材企业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继续加大“禁实”工作力度。二是抓好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三是突出以示范引导推进我县建筑节能工作。一年来共开展6次专项检查,下发整改意见书30多份。共完成建筑节能示范项目4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建筑节能工作提前通过省政府验收,浠水商场地源热泵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三角山“金太阳”节能改造计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尽管我县在创建“大别山杯”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和不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开展:一是城市居民创建意识还有待提高,市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愿望与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矛盾突出;二是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是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不够,管理执法手段偏弱。这些突出困难和不足,有待在下步工作中努力克服和改进。

二、下一步打算

(一)突出规划龙头,推进科学发展。继续紧抓规划“龙头”,推进城乡科学发展。一是加快完成县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和《县域城乡规划战略研究》。二是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黄石市跨江联合开发,加快推进散花总体规划编制和兰溪、巴河镇总体规划编制。三是结合新的总体规划,逐步编制城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四是大力宣传规划。扩大规划法律和规划政策的宣传面,加大对新编制完成规划的宣传,健全实施规划许可批前公示制度,增强全社会的规划意识,大力实施阳光规划,自觉履行规划监督义务。五是严格实施规划。完善规划法规体系,切实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规划工作水平。

(二)突出机制创新,推进城区管理。一是继续把“三城同创”引向深入。认真总结“三城同创”工作经验,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体制,深入推进城管进机关、进社区,发挥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对市政、园林、环卫等推行管理专业化、市场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内部城市管理“综合管理、集中执法”机制,整合职能、划片包干,增强管理实效。三是加强执法队伍作风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提高执法管理队伍素质,全面整顿规范城区公共秩序。

(三)突出功能完善,推进城乡建设。抢抓世界经济复苏的战略机遇,多方筹资大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建设,加速垃圾处理厂配套设施、水源治理工程、廉租房、垃圾中转站、发展大道、洪山大道建设。加快建设完成夹河桥,启动开发建设“一河两岸”景观带,实施城区给水管网改造,再建设一至两座休闲小广场,启动丽文路等道路刷黑。着重做好闻一多东路、丽文南路、三胞街、长丰巷等地段排水设施改造,解决渍水问题;加紧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建设,方便公汽停放;继续推进“以奖代补”,加快背街后巷建设;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区居住条件。积极争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计划,及时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四)突出政策引导,推进行业进步。一是继续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争取政策扶持;继续引导扶持中大公司回浠水建设建筑业总部。二是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三是抓好节能政策宣传。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好知识培训。加强对节能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抓好节能示范,积极争取建筑节能示范县项目,争取上级优惠政策,扶持一批节能企业项目;抓好节能监管。城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公共建筑节能必须达到100%,在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同时,支持组织实施好一批重点建筑节能项目。继续加大“禁实”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农村“禁实”工作。四是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现场管理制度,加强资料检测把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总之,就是要通过抓好“大别山杯”创建,全面推进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19篇: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城镇是作为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积极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开发经营的理念,己在我国城镇政府中基本形成,并在城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城镇开发建设以及规划管理问题做出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城镇开发建设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镇化过程就是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城市发育较早的国家之一,但是有关城镇体系规划管理的研究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在开发经营模式的选择上,各地区小城镇也随之千差万别。

一、城镇开发建设模式

1、畜牧养殖带动型

畜牧养殖带动型城镇重点依托其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粮食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有一定基础的村镇,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饲养水平,推动村镇发展,农民增收;或者在规模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选择性集中拆建,开展产业化经营以及循环化利用来带动村镇发展,农民增收的一种建设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条件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的养殖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例如湖北十堰文峰紧靠县城,交通便利,利用其山场面积大的特点,适合种植各种作物,突破发展瓶颈,逐步形成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特色种养大乡的发展思路,并逐步成为全乡人的共识。

2、休闲产业带动型

休闲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是以郊区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乡村风情为背景,开展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题的活动,利用农村特有的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土文化吸引游客,因其集观赏,娱乐,知识教育,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城市市民为主,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采摘园,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把乡村的发展与休闲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采用这种模式应具有三个条件:交通便利,距离城市较近;有怡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能满足城市游客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基础设施。

旅游服务带动型旅

游服务型城镇利用自身资源的开发搞服务,既保护自然资源,又发展第三产业,一举两得通常是指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使旅游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旅游服务型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将会起到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可为农民增加收入,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使资源配置在市场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有利于该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拓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

二、城镇开发建设中规划管理问题

城镇发展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有效的规划管理方式来解决。一直关注于大城市的发展加上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我国目前城镇在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上滞后,存在问题较多,应该及时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当前在发展城镇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城镇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值得如下研究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镇普遍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城镇开发过程中,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往往存在规划布局混乱,主要由于现在有的规划已经到期,有的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严重滞后,而这些直接导致了小城镇传统的,分散无序的开发建设模式,影响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城镇规模缺乏计划性和远见性,制约了城镇今后的发展;针对城镇,缺乏合理的规划编制层次体系,农村城镇,大部分没有细致的总体规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缺乏有效的管理

普遍缺乏有效管理,城镇自身管理体制不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都影响和制约着城镇的发展。城镇生态系统和城镇经济社会系统不和谐,有些地方存在不顾客观条件和经济社会规律,盲目攀比,盲目扩张的倾向;一些城镇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一些城镇密集地区和大城市圈,虽然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城镇生态环境却严重恶化。

(3)城镇形象营销,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在城镇基础环境方面,要积极重点推广村镇整治性规划,重点在于指导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薄弱环节的改善;在投资服务环境方面,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经济运行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造商机。造人气,带动土地升值。经营环境是指经营区域环境,因为经营环境分大环境、小环境、区域环境,大环境指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状况!国际市场环境,这些不是城镇政府经营的范围,只能在镇政府职责范围内经营区域环境。此外,经营环境不仅是绿化环境,交通环境的经营,必须要打造人的素质环境,提升人的素质。

(4)建立适宜城镇的合理的规划编制层次

我国城市规划的层次体系比较完备,但不适合城镇,村镇层面规划的需求。目前,农村城镇,大部分没有细致的总体规划,要改变这种现状,乡镇安排专项资金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此外,要增加和重视详细规划对村镇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5)规划审批管理方面

要建立专门的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前文提出的区域发展综合性规划理念堕待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来保证其贯彻实施\"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来组织编制,审批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其职责就是在区域内从宏观角度协调各小城镇的发展,配备资源,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实行经济协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发展。由此,才能在推行区域审批管理的过程中,克服狭隘的观念,加强区域,大局意识。

(6)城镇规划的实施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制定了适宜的各层次城镇发展规划,通过层层审批,最后,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得到贯彻实施,因此,严格规划实施管理是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整套严格透明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城镇规划实施管理的有效性,要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城镇规划实施的严格监管力度,管理不力会使规划滞后于实践,导致城镇的盲目发展。

(7)土地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构建统一的土地使用管理体系是城镇开发建设路径选择的前提条件。由于在土地特性方面,城镇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带的村镇,其用地兼有城市建设用地与乡村用地二者的特点,乡村用地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于城市,而在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其也不同程度的开始或已经具备了某些城市用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土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日渐突显,此问题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己经大大超越传统的城市本身领域的用地问题。

三、结语

城镇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经济、社会、规划、建设、生态、管理等各个方面,如何统筹各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小城镇的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城镇化进程有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全球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设城镇,发展城镇,仅仅抓住一方面的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因此,将城镇的各类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谋求小城镇的自我积累,以达到发展城镇的目的便显得尤为重要。就城镇开发经营管理而言,经营对外,管理对内,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介入城镇管理体制。机构方面,目前城镇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不完善,冗余严重限制了城镇发展\"在体制方面,本文涉猎一部分,也较浅显,希望后人针对管理体系构建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J].小城镇建设,2006年第4期

[2]度度,李涛.国外城镇化的中间化趋势及其管理借鉴[J].生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力研究,2004.6

[3]李玉波.我国城镇化初探[J]北工之友,2006.210一11

[4]刘新卫.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J].资源,2007.

------------最新【精品】范文

第20篇: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的规划管理

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的规划管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建设迅速发展,一座座现代化城镇拔地而起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繁华的背后是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城镇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渗入新的内容,实施规划的管理也随着新的形势采取相应的现代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社会综合效益的提高。本文从多角度论证了城镇建设开发用地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城镇建设开发区;农村;土地;规划

1绪论

城镇化是农业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关系的剧烈变动,更驱动城乡地域土地利用的重大变革,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等系列问题。城市化必须以用地作为依托,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集聚,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土地进行高效、集约利用以促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城镇土地利用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我国城镇建设开发用地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行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及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受我国特殊土地国情的制约,加上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问题和难题仍然比较突出,土地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2.1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尖锐1981—2003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每年增加约1011平方公里,以年均6.87%的速度递增。而且由于城市多建于平原地带,所以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张多为近郊区优质、高产的耕地。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非常紧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西部大开发、生态退耕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城镇发展需要占用耕地,生态退耕还要减少大量耕地,同时,人口还在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2.2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较为严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镇用地的扩展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一些单位圈大院占地的现象较为普遍,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许多城镇盲目外延,扩大用地规模,盲目搞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中小城市、小城镇及新区和开发区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2.3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一直在不断增加,但2003年也仅为847人/平方公里,超大城市仅为1405人/平方公里,与国外的差距非常大,因此现有城市在提高人口容纳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潜力。

2.4区域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亟待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显著。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区域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区域化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政策。

3 我国城镇建设开发用地进程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我国特殊土地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等客观原因和历史积累的因素以外,从主观上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化发展的认识以及尽快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

3.1 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认识上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基于的特殊土地国情和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认识急需提高。有些地方较少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多地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在城镇发展上追求高标准、高起点;有的地方经济发展较快,忽视耕地保护,追求所谓的“先发效应”;有的地方土地相对较多,认为可以多占耕地;还有些地方及有些人甚至把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同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相对立,认为加强土地管理束缚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

3.2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从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政策来看,进一步完善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当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规划管理制度方面,目前对城镇用地发展起引导和控制作用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还不

够。按照新《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

其次、在土地使用和土地市场管理的有关制度方面,存量土地的利用成本比较高,而新增土地的成本偏低,一些有利于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制度还不完善;农地转用制度刚刚建立,其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土地以行政划拨、协议出让为主,有偿使用方式单一,各地在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及有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很不平衡,市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制度还没有跟上,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城镇建设用地相关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如城镇地价政策、土地租税费政策、小城镇建设用地政策、农村宅基地政策、乡镇企业用地政策等以及一些其他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如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小城镇发展政策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城镇建设开发用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4.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从宏观上引导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从宏观上促进和引导城镇合理发展。

4.2通过编制和实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城镇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

4.3加强服务和监管,促进土地市场有序发展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4.4完善地价和土地租税费配套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

配置和集约利用。进一步完善地价体系,制定积极的地价政策,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符合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调整方向的用地供应,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的合理调整。

5结语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宏观土地政策与规划目标的要求,必须找出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在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盘活利用土地存量,科学制定土地使用标准,健全集约用地内在机制,依法从严从紧管理土地方面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梅昀.土地利用规划决策过程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3.

[2] 王瑞雪.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农业经济.2010,9.

[3] 傅战.我国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问题探讨[J].国土经济.2009,(01).

城镇规划管理岗位职责
《城镇规划管理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