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互联网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1 08:33:28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互联网调查报告

从整个报告中可以看出四川远远落后于沿海一带,甚至还不及湖北山东地区。可见四川互联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网名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

四川省网民809万,网民最多的广东省3344万,山东网民1256万,福建网民866万。四川网民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不算个很高的数字。网民普及

率9.9%,普及率最高的北京46.6%,而四川的普及率仅仅高于贵州云南和甘肃,略高于安徽的9.6%。四川的网民普及率在全国仍处于末端。网民

基数不够直接影响着四川互联网的发展,而且这些网民当中还算上那些专门玩网络游戏,聊QQ,或者半年内只上过一次网的网民。

手机网民数量

四川手机网民数量222万,占网民中比例27.4%,在全国范围内排行第七。不过这其中因为新买手机误操作而上网的比例不知道占了多少。

其他数据

四川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全国第二,仅低于重庆。比例高于67%。北京网民最低51.7%。网络音乐使用率四川网民排名第二,高于90%。四川网名网络影视观 看率全国第十;四川网民网上购物比率较高,全国第三28.7%,仅次于上海北京。由此可见四川网民上网大部分以娱乐为主,其次是网上购物。四川网上购物的 比率有点让人吃惊,竟然会排在第三位。也许是地域了封闭与互联网的普及造成了大家习惯于网上购物。

·调查报告怎么写 ·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格式 ·三下乡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数据

四川省域名注册数量458023个,占3.8%,排名第八;其中CN域名数量309798个;四川网站数量35544个,占2.4%,排名第九。最高的北京27万个网站,四川网页数量3亿多全国11位。看来四川的站长还是不少,在全国范围内企业信息化的普及还不算很落后。 四川网页一周以内更新比例仅有12%,全国排名24位,低于平均水平,可见四川网站的应用性还很差,仅局限在企业形象展示上面。

推荐第2篇:互联网制作企业调查报告

互联网企业调查报告

第一章 企业调查概况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神舟传媒门户网站前台工作已经完成,但后台技术研发力量欠缺,急需搭建后台系统支撑整个网站,现在互联网产业已经发展一段时间,各种大小企业竞争充分,互联网企业泡沫时期已过,价格已回落至较合理的水平,先期搭建可以选择成熟企业制作,时间上和经济上都较为合适。

二、调研企业状况概述

1、、北京易思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公司概况

简称易思腾科技 (YESTEM TECH.Ltd.)成立于2001年,公司总部设于北京,为易思腾集团(YESTEM GROUP)旗下品牌。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000家国内外客户正在应用YESTEM TECH .解决方案,从WCMS企业信息门户到E-COMMERCE电子商务平台,从SNS社区网络到MIS。

服务于众多世界500强和中国的知名企业,包括HP、Siemens、Canon、Olympus、NEC、Lenovo、Volkswagen Group、Metlife、中国石油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外交部、神州数码、中国人寿、华夏人寿、新飞电器、北京电信、大唐电信等

设有独立的研发中心,目前已经拥有的独立知识产权产品包括:YESTEM WCMS易思腾内容管理系统,YESTEM Webplug Platform易思腾企业协同平台,YESTEM E-COMMERCE易思腾电子商务系统,YESTEM Knowledgebase

易思腾知识管理系统,YESTEM QUICK MIS易思腾迅捷管理信息系统,为客户在线业务提供全面的产品支撑

(2) 该公司优势

知名度和信誉不错,在业界拥有不错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网站建设项目经丰富,为超过1000多个客户,100多个行业提供过门户建设服务,其中包括企业门户、综合门户、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特别是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站经验丰富;开发团队优秀,咨询顾问、项目管理、技术开发、美术设计人员都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网站产品线和解决方完整。

(3)劣势

价格偏高,远高于同类公司。由于该企业租住在比较出名的写字楼,租金及物业费较高(据该公司销售口述,平均每个月十万人民币 )。员工素质较高,因此工资支出也很多。造就了该公司成本提升,必定要转嫁到客户身上。

该公司实力很强,但考虑到神舟传媒网站正处于起步阶段,似乎性价比不高。

(4)公司报价(见附表)

2、、北京新鸿儒世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公司概况

北京新鸿儒世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以WEB应用开发及服务为发展战略的经营理念并不断奋斗进取,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资深网络互动服务提供商。

新鸿儒致力于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建设、互动专题网站的创意规划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丰富的网络服务经验,拥有专家级的程序员及设计师,以及充足的软硬件资源。

公司已成功的为中共中央办公厅、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国家气象局、首都之窗、GOOGLE、塔塔集团、雷诺汽车、NEC、路伟律师事务所、施耐德电气、中粮集团、中信集团、联想、雅戈尔、澳柯玛、奥康、壳牌统一润滑油、当代商城、北京电影学院、黑莓手机、凤凰传媒、SOHO中国等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公司现已积累固定客户3000余家,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和搜狐、新浪、百度、腾讯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2) 该公司优势

该公司是易思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强劲的竞争对手,优势与易思联公司相似,但在服务客户和品牌上更胜一筹,品牌效应更强,是大公司的首选。

3、北京多维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1)公司概况

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拥有一支由设计、技术、管理、服务组成的专业团队,有着超过9年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从业经验。为包括国家图书馆、清华同方电子、江民公司、北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内的上千家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服务。为企业提供域名注册、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租用、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企业及行业门户网站建设、企业内部网站建设等 业务。

(2)该公司优势

虽然不是大公司,但在业界内属于资深,口碑不错,有一定的名气。服务企业众多,经验比较丰富。网站产品线完整,可以长期合作。

报价比较合适,综合考虑性价比较高。成功案例较多,业务量较大且层次较高。 对于神舟传媒来说,该公司地址离我们较近,方便合作期间长期修改沟通。该公司还提供免费网站后期维护培训,服务较完整。

(3)公司报价(见附表)

4北京合力华彩科技有限公司

(1)公司概况

是一家主要为北京及全国公司提供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制作,网站推广,网站优化(SEO),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申请的北京网络科技公司。

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以及政府机关信息化服务,致力于为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网站策划、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络营销、网站优化、系统开发、互联网增值服务等一系列企业IT信息化服务.

(2)企业优势

价格很便宜,单价格来说具有绝对优势。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办公室租住在写字楼地下室,成本较低。

(3)劣势

实地考察感觉,企业业务层次较低,设计和研发团队人数较少,业务团队人数较多。感觉业务能力不强,有后期技术跟不上的疑虑。建站后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潜在技术BUG 较多。个人不推荐。

(4)公司报价(见附表)

5、其它个人或小公司

推荐第3篇:互联网金融乱象调查报告

互联网金融乱象调查报告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非金融机构依托自己的网络平台而提供的第三方金融中介服务,其与金融机构所开展的“网络金融”业务有着本质区别,互联网金融的经营主体本身不能提供金融产品,而“网络金融”则是金融机构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所开展的网上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扩展,其经营主体不但提供网络金融服务,还提供多种多样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互联网金融本质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所开展的金融增值电信业务,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大致涵盖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业务范畴。本报告的互联网金融乱象分析是基于以上概念而展开的。

乱象一:对互联网金融概念认识混乱

虽说互联网金融是近两年的热门词汇和百姓与高层关注的焦点,但是依然没有官方文件对其作出权威完整的定义,所以在媒体报道、学术文献甚至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文件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都是五花八门。

首先,诸多新闻媒体、政府官员乃至某些专业学者均存在对互联网金融概念和业务范围认识上的混乱。无论从2013年以来媒体对“互联网金融”的新闻报道,还是从各门户网站和相关部门举办的互联网金融论坛的专家言论来看,均存在对“互联网金融”概念及其业务边界认识上的歧义,甚至某些专业教材如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的《电子支付与互联网银行》大学本科教材等,也都混淆了网络银行与互联网银行、网络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在业务边界、合法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产生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国人望文生义的概念理解习惯,网络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都是业界约定俗成的基本概念,但无论从其真实内涵、业务范围,还是其合法经营主体的机构性质来看,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其次是在地方政府“指导意见”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相互冲突。现已出台的多个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的地方文件中,除北京、南京两市外,其他都对互联网金融给出了官方“定义”,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如在天津、深圳的文件中,当地政府将互联网金融产业定义为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这与互联网金融的学术定义并不相符;贵阳市的定义仅仅将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的形式进行了罗列,但是并没有给出完整的定义,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其他新型企业的创新;相对定义较为科学的是上海市的文件,其定义为“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金融相关服务的金融业态,是现有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但在类型罗列中依然还是将传统金融的线上业务算入在内,这是各地方政府文件中都存在的问题。

乱象二: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混乱

以P2P网贷业务为例,P2P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与提供投资服务的众筹以及传统银行等存在业务重合。如P2P网贷平台“正规军”安心贷采用线下审核的一对一模式,专业担保公司全额担保,一个贷款人只对应一个借款人,批量打包借款需求,整合成理财产品对外销售,所以其实如果狭隘的按照P2P的概念来说,安心贷只是披着P2P外衣的小贷银行;又如手机贷模式:平台只是中介,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同时由合作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虽然现在大多数P2P都采用该模式,但该模式的一对多却有众筹的影子,但是央行已明确表态:P2P和众筹分别归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两个不同部门分管,二者监管的法律基础也是不同的;再如宜信的创新债权转让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重新组合,由宜信负责人作为最大债权人将资金借出,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这样的创新越过了证券的边界,而且如果放贷金额小于转让债权,其实就属于非法集资范畴。

乱象三:突破金融监管法规的底线非法运营

该类乱象通常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民间借贷之实

截至目前,我国对于P2P网络借贷公司成立的注册要求与一般普通互联网公司注册方式一致,即首先根据《公司登记条例》的相关条例到工商局登记备案,然后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网站工作细则》在通信管理部门备案,并且对使用的软件进行审批。而我国对于民间借贷公司的注册要求却比P2P网络借贷公司的严格的多——一般的民间借贷公司需要到银监会办理许可。所以导致许多民间借贷公司以P2P网络借贷公司的形式存在,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P2P网络借贷行业普遍存在以互联网金融为名,行民间借贷之实,这样一方面规避了国家对于借贷利率的管制问题,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市场的准入问题,但是对于整个金融市场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突出问题就是自融,即资金需求者成立一个网络平台,为自己融资。比如去年底关闭的优易贷,4个月内发出363笔借款标,而据公安局信息,优易网上发布的借款标都是假的,90%的资金进了自己的腰包,其负责人已被抓获。近期出事的天力贷、网赢天下、铜都贷也均涉嫌自融。主观愿望不是欺诈,而是为自己的实体企业融资,这就是披上了P2P外衣的民间高利贷。如此乱象,以至于有投资人发出“踩雷人心痛历程:2013倒闭潮之十雷轰顶”的愤怒之文。

⑵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涉及的法律风险也开始浮出水面。例如2013年初美微传媒在淘宝店上进行股权众筹,购买会员卡就是购买公司原始股票,单位凭证为1.2元,最低认购单位为100,即投资120元即可成为美微的原始股东,持有美微100股。最终该公司两轮融资下来,有上千人购买,融资额达120多万元。随后,美微传媒因涉嫌非法集资,迅速被证监会叫停。从目前现有的法律来看,按照《证券法》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都属于公开发行,需要经过证券监管部门核准才可进行。除了股权众筹以外,还有相当多的虚假借款人在P2P平台上发布大量虚假标募集资金,相当于融资方借用P2P平台在开展非法集资行为,而P2P平台不进行审查或者知道、应当知道而不制止,在此情况下,P2P平台相当于协助虚假融资方完成了非法集资行为。

⑶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网络洗钱之实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做出了规定,《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也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监督管理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可是,依然有第三方支付机构知法犯法,帮不法分子洗钱,如江苏的乐天堂网络赌球案,警方发现所有涉案佣金都是由一家“上海快钱支付有限公司”汇入的。

乱象四:互联网金融机构普遍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内部管理体系方面

目前不少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体系的设计上,缺少对客户信息保护的制度考虑,致使其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投资者个人私密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如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权利要求消费者提供有效身份信息并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同时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进行登记保留,也有义务安全、妥善保管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支付业务信息、会计档案等资料。但在2014年1月支付宝被爆出有内部人员“泄密”超过20G的海量用户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其内部员工在后台下载并用来售卖的,而支付宝内部员工之所以能够盗取如此海量的客户信息,归根到底就是其内部管理体系存在巨大漏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机、电子邮件等通信工具不时地会收到打包出售“厂长与总经理信息库”、“您可能感兴趣的会员”等客户信息的广告,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制度设计上应切实扎紧客户信息这个口袋,谨防侵害客户信息行为的发生。

⑵业务流程方面

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多都是由互联网公司转型而成的,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对业务流程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对资金链的管控能力,在资金错期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缺少经验。比如2011年倒闭的“哈哈贷(study.anxin.com)”,就是因为错期配置机制设计不合理,没有协调好资金问题而走投无路;2013年上线一个月即倒闭的“众贷网(www.daodoc.com)”,也是因为整个管理团队缺乏专业管理能力,开展业务前没有设计好风险控制机制,最终走上了绝路。表1是我们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平台整理出来的部分已倒闭的P2P平台情况,从中可对P2P网贷平台的风控能力窥见一斑。

根据表2可以看出我国2014年1月-8月单月P2P成交额平均为1549.49万元,而到2014年底广东省倒闭的34家P2P平台有14家(38%)的注册资本小于1000万元,与其动辄几千万的成交量对比,杠杆非常高,平台承受很高的运营风险,而且这些出身草根的平台也鲜有足够的风控实力去应付一两笔大额借款的逾期,从而导致了大批网贷平台运营不善,甚至倒闭跑路。

⑶技术安全方面

目前互联网金融技术性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认证系统或者互联网金融软件存在漏洞,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平台软件的基本框架来源于第三方,并且由于本公司的技术能力不足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原有框架内的原生的系统漏洞无法被修复,使得该平台极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这些后台数据被黑客破解,那么就将直接造成不计其数的个人用户数据的泄露,而这些数据都和投资人的资金安全直接相关;二是冒替交易客户身份,即该平台无法在技术上确认实际操作者是否为账号的真实拥有者,如攻击者盗用合法账户的信息进行不法的金融行为;三是系统设计缺陷导致潜在的操作性风险,即内部员工在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系统无法识别错误操作所导致的损失。

⑷征信体系方面

我国的征信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各类信用信息不仅局限于数据挖掘技术和信用评分能力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覆盖国内多数企业和居民,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这就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征信过程中承担高额成本,部分机构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有意放松或放弃征信过程,致使投资者承担了额外风险。

乱象五:运营主体既扮演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

该类乱象一般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资金池模式

理财-资金池模式,即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产生资金池。资金池最常用的储值方式是线下汇款和在线充值。如冠群驰骋和宜信的债权转让模式(公司CEO先把钱借给借贷者,然后将债权证券化,进行拆分转让),这种模式不同于典型P2P的点对点撮合模式,虽然增加了流动性,但是相当于投资资金直接进入了CEO的个人账户,而不是平台账户,属于变相资金池。资金池最危险的地方在于资金有可能会有一个资金沉淀期,会增大企业的成本,或者企业出现运营问题的时候可能直接用虚假标将资金套走。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资金池会增加额外风险。虽然目前很多公司打着第三方资金托管的旗号,但因为行业没有既定标准,从而出现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既扮演裁判又做运动员,自己监管自己,自己担保自己,自己托管自己的怪现象。有鉴于此,国家现在已经明文规定不允许出现资金池,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有很多企业仍然在偷偷踩红线。

⑵违规自融

互联网金融机构特别是P2P平台出现很多这样的问题,本应该只做中介信息服务却偷偷地参与借贷。例如湖北天力贷,倒闭时拖欠本息余额在7000万左右,但却有将近5000万被该平台老板以借贷者的身份偷偷贷走用于自己的实体企业,结果出现了亏空,从而导致了平台的倒闭。不管是哪一类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他们本应有自己的经营范围,但因为法律法规的时滞性,导致监管空白,从而使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商既扮演裁判员又扮演运动员的角色。

⑶自我担保或互相担保

2014年4月,银监会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不得提供担保,以免误导投资者忽视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因为我国标准化信用评级和评分标准仍没有完全建立及完善,所以目前又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A互联网金融公司为B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担保,B公司同时也为A公司提供担保。这样看起来风险降低了,其实风险仍在系统内只是互相转移而已,而且当某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运营困难甚至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公司垮台。自我担保的现象,如旺旺贷在成立之初宣传的深圳纳百川担保有限公司为其担保,但旺旺贷其实就是该公司成立的,这是个明显的自担保或虚假担保。这些既做经营主体又做担保者的行为,相当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乱象六:信息披露混乱

信息披露是金融市场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业务环节,但是现在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容易导致信息不透明或过度披露。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基础是大数据金融,即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挖掘客户的交易消费信息,准确预测客户行为,帮助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完善风控体系。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这项金融创新从正外部性来看,它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银行信贷形成互补。但是它内在运行机制有着与生俱来的缺点——数据信息不公开不开放,这大大影响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论阿里小额信贷或者京东抑或苏宁,他们都是“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模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预测贷款人未来现金流量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核定并发放贷款。虽然每个平台都有强大的建模团队,但是模型与现实的拟合程度是否匹配,模型是否具有使用价值,贷款人无法获取这方面信息。这就导致可能存在平台出于某种目的而恶意剥夺贷款人获取贷款的资格。另一方面,披露信息时,由于缺乏业内标准,就会存在第三方出于恶意报复而涉嫌泄露贷款方私人信息的风险。众所周知,交叉的信息流是大数据的源泉,所以说信息的效用明显是1+1>2,一旦披露过多的原始数据,贷款方的竞争者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始数据分析推算出贷款方的核心商业机密,使贷款方蒙受损失。披露必要的加工数据信息是保证市场有序、公平运行的基础。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没有尽到信息披露的义务。

乱象七:虚假宣传与过度承诺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无序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为获得客户进行虚假宣传或过度承诺,对投资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诱导或暗示客户,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大众传媒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投资者由于自身知识积累和技术分析的制约,无法在行业报告、公司报告、信用评级和历史价格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常常产生使自己陷入被湮没在数据中的窘境。例如人人聚财曾公开披露宣传其获得博时基金子公司亿元风险投资,后被博时基金立即否认,澄清是2014年8月用资管计划产品财产受让人人聚财12%的股权,金额仅600万元。而广州P2P平台好又贷官网中宣称“所有借款项目均由广州市立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而立嘉小贷在其官网也发表了“关于好又贷官网虚构我司名义为其P2P贷款项目提供担保的严正声明”,称立嘉小贷从未为“好又贷”网站经营的P2P贷款项目提供担保。

互联网金融乱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立法滞后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国家立法,现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采用的是针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时候监管机构往往会陷入无法把握“度”的困境,而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创新出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后也陷入无法确定其是否违法的境地,最终可能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亟需在《电子签名法》和国家金融法规的基础上加快金融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

2.监管不力

⑴缺乏统一可行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是有传统的“一行三会”来负责,而互联网金融则是综合了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和金融服务行业的复合业务,许多创新产品恰恰是组合拳,经常会打出一行三会边界间的擦边球,从而使监管难以落到实处,并且会导致监管失位。

⑵对监管内容缺乏明确界定。目前监管部门对于各种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设定准入门槛、运行规则,也没有对信息披露作出规定。在这种缺乏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单独设定监管部门并未能起到作用,这也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

⑶在具体这行监管中存在监管不作为。在互联网金融缺乏具体的监管准则的情况下,监管执行者的细致监测与迅速行动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际却是,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监管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对放松,以至于频繁出现P2P网贷公司卷钱跑路和第三方支付网络洗钱的乱象,而其原因之一便是监管执行者的不作为。

3.运营粗放

⑴行业自律能力较弱:尚缺一个权威的全国性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目前已有的全国性自律组织只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或中国互联网协会下的分支机构,有号称“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ACIFI)”的社团组织,也只是个人发起的无金融监管官方背景的自发社团,对全行业的自律约束能力较弱。

⑵缺乏专业素养: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技术背景出身,对金融知识了解不足。由于缺乏从事金融行业的资质和经验,在机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问题上往往束手无策,再加上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强,使得机构平台的安全性弱,服务质量差,所以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⑶缺乏商业道德: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罔顾道德与法律的约束,钻法律空子,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投资者钱财。

⑷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只关心自己能吸收到多少投资,而在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系统安全等方面重视程度不足,这引起了该行业巨大的风险。

4.羊群效应

⑴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跟风投资,只追求高收益,对产品本身风险模棱两可,稀里糊涂就买了高风险产品。

⑵投资者过于追求担保,一出现亏损就要求保本,这使得投资者将关注点都放在销售方的承诺上,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弱化了投资者自身投资能力的培养。投资者不重视产品风险辨别能力和承受力,仅仅依赖销售机构品牌和素质以及所谓担保,必会陷入风险境地。

推荐第4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CNNIC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呈以下特点:

交流沟通类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缓慢

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即时通信是渗透率最高的手机应用,同比增幅达15.4%。手机微博是使用率增幅最高的手机应用,同比增长了23%。其他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如手机网络新闻、手机社交网站、手机搜索等同比使用率均小幅提升。而以手机视频为代表的娱乐类应用,使用率变化不大。此外,电子商务类应用由于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在手机网民中渗透率较低。

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高于非智能手机网民

在智能手机网民中主流应用的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35%。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10%-20%之间。另外,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发展。尽管电子商务类手机应用发展滞后,但与非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网民中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订使用率增长速度较快。

智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平均每日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无明显增加

智能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的比例为60.2%,高出非智能手机网民13个百分点。虽然智能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其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并无明显增加。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109分钟,比非智能手机网民的106分钟平均上网时长仅略高2.9%。大量非智能手机用户缺乏PC网络条件,因此手机成为了主要的上网工具,这类用户手机上网黏性高,从而拉高了整体非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日的手机上网时长。

推荐第5篇: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解读

2010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解读

报告概述: 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较2009年底增长了16.9个百分点。

(一)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电信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互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在“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年均增长12.7%,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农村与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仍旧较大,整个“十一五”期间,城乡差距没有缩减。

在电信发展方面,2010年我国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目标。全国范围内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其中98%的乡镇通宽带),9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此外,已有19个省份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电话,75%的行政村基本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

(二)农村网民规模稳步增长,城乡之间互联网发展差距仍较大

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较2009年底增长了16.9个百分点。

对比2005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发展状况,目前,中国城镇和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50.0%,而在农村地区仅为18.5%。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攀升,城乡互联网差距却在持续拉大。

(三)手机上网是农村网民的重要的上网方式

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3.03亿人,城镇手机上网用户2.14亿人,占城镇网民总体的64.5%,农村手机上网用户8826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0.7%,较2009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高于城镇。手机使用门槛低以及成本较低的特点,使其受到了农村网民的青睐。固定电话用户数快速下降,手机用户持续增长,3G网络迅速发展,手机成为了重要的上网终端。

(四)农村网民偏年轻化,学历水平较低

与网民整体年龄结构相比,农村网民更趋于年轻化。农村网民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20-29岁群体成为农村网民中占比最高的群体。城镇与农村网民之间的学历分布差距较为明显,农村网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比达62.5%,远高于城镇中33.2%的占比。农村网民中,将近50%的网民只拥有初中文化程度,比城镇高近23个百分点。与2009年相比,农村初中文化程度的网民占比提高了将近10%,互联网在农村低学历人口中继续渗透。

(五)农村网民侧重娱乐类应用,商务交易使用率低

所有网络应用在城镇的使用率均高于农村,尤其在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中,城镇居民使用率远高于农村。而农村网民则侧重于网络娱乐类应用。与城镇网民使用率最高为搜索引擎不同,农村网民的第一应用是网络音乐,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络音乐使用率为73.3%。

农村网民文化素质偏低、收入水平偏低,以及对电子商务不了解,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0.1%,较2009年仅增长了

2.5%,比城镇使用率低20.7个百分点。网上银行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率为17.0%,与2009年相似,仅增长了1.8个百分点,比城镇使用率低18.5个百分点。

解读:

这个报告是cnnic今年9月份发布的。相较于往年晚了三个多月。但正是因为时间上更晚,更让人相信本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

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硬件环境已经实现全覆盖

报告中指出,2010年我国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农村通信发展规划目标。全国范围内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其中98%的乡镇通宽带),9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此外,已有19个省份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电话,75%的行政村基本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

这在硬件环境上,让乡镇网民居家上网成为可能。下一步将是互联网软环境的普及。这涉及到文化意识、经济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说到底是乡镇、村一级人才结构的影响。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将大大提高农村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这对在信息化服务、数字化服务上具有天然优势的互联网媒体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

二:手机在乡村的普及率高,手机上网将成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

报告称,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结合国家统计局截至2010年底的数据来看,中国农村居住人口达7亿,从中可以看出农村网民的增长潜力之大。

随着村村通工程及手机下乡的推进,手机在乡村的普及率非常高。其成本低,使用门槛低,是乡村网民上网最重要的终端。CNNIC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3.03亿人,农村手机上网用户8826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0.7%。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农村信息化,在解决硬件环境信息化的同时,还需要解决观念信息化。

农村网民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但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期,个人信息媒体化的今天,特别是微博这种个人特征+媒体传播性质一体化的互联网产品在我国大行其道,备受拥护。极大的促进了网民的媒体意识和信息意识,手机微博也成为中国网民,特别是选择手机上网的农村网民热捧的产品。可以说,手机微博给农村信息化点了一把火。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大六中全会为未来十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指示,那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吹响文化下乡的冲锋号角,促进农村的文化普及。农村信息化具备了软硬两方面的条件,在未来十年,农村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农村市场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

三:搭建适合农村市场的商务应用前景可期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0.1%,较2009年仅增长了2.5%,比城镇使用率低20.7个百分点。网上银行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率为17.0%,与2009年相似,仅增长了1.8个百分点,比城镇使用率低18.5个百分点。农村网民则侧重于网络娱乐类应用。与城镇网民使用率最高为搜索引擎不同,农村网民的第一应用是网络音乐,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络音乐使用率为73.3%。

农村网民仍偏重于娱乐类网络应用,这会阻碍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而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必须引导农村网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价值型应用的使用。偏娱乐化的重要原因一方

面是农村网民文化素质偏低、收入水平偏低,以及对电子商务不了解;另一方面,说明当前互联网应用很少切合农村生产和生活,不能满足农民对信息的需求。

为此,CNNIC向国家提出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政策建议中提到,政府需要鼓励扶持互联网企业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在线交易应用等,建设农业特色行业网站,使互联网成为农民使用信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坚持发布农村居民关心的农业、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加大农村科技信息的发布和普及。

阿宽(2011-10-21)

关于我

本人从事互联网工作七年有余,常与同好一起胡侃互联网这点事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QQ交流:312108835

E-MAIL:littzen@sina.com.cn

推荐第6篇:小学生互联网使用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网络学习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4日——2011年12月13日

调查地点:宜兴****小学

调查对象:小学生及其家长。

调查目的:探讨互联网在小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使用互联网的、目前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的现状如何、以及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对其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猛发展,根据CNNIC第24次报告数据统计,中国网民总体数量已经达到3.38亿,居世界首位。网民年龄构成也由相对集中呈扩张趋势,尤其伴随着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建设的“校校通”工程,家庭电脑的普及,以及网络娱乐产品的丰富多彩和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进入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

今年7月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有所减少,从35.2%降到33.0%,但仍然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互联网作为时代进步的一种新技术、新媒体,是儿童现在、将来必须面对和使用的工具,强行将网络与儿童割裂开来,儿童可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还会与时代脱节。但互联网的逐渐低龄化、以及其在低龄人群中的娱乐渗透性,也成为人们担忧的焦点。本课题试图探讨:究竟互联网在小学生网民中的使用情况如何?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使用互联网的?目前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网络专属产品的现状如何?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对其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二、调查内容

互联网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渗透正在逐渐扩大,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近八成的被访上网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网络,网络这种新媒体已经在现如今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使用过互联网的小学生中,约八成由低年级起甚至上学前就开始接触网络。在63名上过网的小学生中,七成的学生表示“即使平时有时间,也只在节假日(周六周日)上网”。但是也有近三成的学生是“只要有时间就上网,不管是否节假日(周六日)”。 在63名上过

网的小学生中,有少部分小学生表示平常“不接触”网络 ,超过六成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其中“30分钟-1小时”的约三成。同时也应该关注到约有4.3%的学生声称自己每日平均上网时间“超过2个小时”。 76.5%的被访小学生最经常在“家里”上网,在“学校机房”上网的不到两成。

在调查中也发现,被访小学生中有近三成的人选择了“聊天或交友”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其中,“高年级”(4-6年级)的35人中有超过三成的孩子喜欢上网“聊天或交友”,而“低年级”(1-3年级)中仅有22.6%的孩子选择了此目的。看来,“高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和朋友聊天或是在网上结识朋友。学习成绩“很好/较好”的被访小学生中均有超过四成的孩子选择了“玩网络游戏”和 “学习”这两项为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

超过八成的小学生能够独立上网,更多低年级女生需要他人帮助上网。绝大部分被访小学生声称在网上浏览到不良信息(暴力、色情等内容)时,会自觉停止浏览。近六成的被访小学生常用的聊天工具是QQ,另有少部分被访小学生“没有聊天工具”; 在“不玩游戏”的比例上,男孩和女孩不存在显著差异。

“低年级”的学生偏爱“小游戏网站”、“儿童社区”以及“教育资源网站”等信息内容相对固定的网站,属于网站使用相对被动的群体,而“高年级”学生则开始探索可链接更

广泛信息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及各种“论坛”等,向积极使用网络的群体靠近。“成绩较差/不好”的学生中有43.4%表示家长“不同意”自己上网,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家长“不同意”孩子上网的比例也有所下降,“成绩很好/较好”的学生中,只有20.0%的家长“不同意”孩子的上网行为。16.3%的被访家长对小学生的上网“不加任何限制”,51.7%的被访家长对小学生上网的态度是“给与正确引导,随时了解沟通”;同时仍有30.6%的家长对孩子上网采取严厉措施,包括随时“严密监控”(17.8%)和“禁止其上网”(12.8%) 约三成(30.9%)的被访家长认为网络上最大的威胁是“游戏造成的网络成瘾”,28.6%的家长认为“时间浪费,学业荒废”是网络对孩子可能造成的最大威胁,“网络色情”(22.5%)和“网络暴力”(14.7%)也是部分家长所认为的网络威胁。在上网的家长中,约二成的家长日常没有固定的上网行为,属于“有需要才上”。大约有1/4的家长及其配偶上网时间比较长,在“2个小时以上”,有近半的家长及其配偶的上网时间在“30分钟-2个小时”。每日上网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家长只占不到一成。

但令人欣慰的是,“学习”也被近四成小学生列为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近半的家

长对孩子上网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给予正确引导,随时了解沟通”。如果发现小孩网络成瘾后,超过七成的家长会对其进行“家庭教育”;除此之外,家长还希望国家能制定相应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来对绿色健康的儿童上网环境作出保障。

三、调查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思考,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荐适合儿童的网络产品,控制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产品目前在互联网上已有不少专门针对儿童的、融合教育元素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通过寓乐于教的方式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上网,并能帮助儿童达到锻炼智能、提高素质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产品过于片面地强调网络游戏特征,并不完全符合儿童成长需要,有的甚至可能导致少儿沉迷。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产品制订相关政策,推荐优秀产品和服务;同时控制一些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网络产品,以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

2、建立长效调查机制,及时了解儿童的上网行为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比较后我们发现,儿童对互联网的认识和行为变化都非常大。为了能及时地了解互联网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儿童的上网行为,建议建立长效的调查机制,以便及时地提供儿童上网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为使有关的机构和企业能够向儿童提供更好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3、提高学生家长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虽然较大部分家长能正确认识互联网,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家长视互联网为儿童的禁区,严厉杜绝自己的孩子认识和了解互联网,使得其孩子与主流社会脱节。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对适龄儿童的家长进行舆论上的引导,使家长能正确了解和认识互联网,对自己孩子的上网采取合理引导、科学管理的态度。

四、调查总结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未为能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展开,也未能在小学生正常上课的期间实施,所以在样本的代表性方面还有一些遗憾。希望以后能够有条件,对我国的小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更大规模、更全面、更加严格控制的统计调查。相信在家庭教育和国家保护双管齐下的作用下,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将能使互联网成为小学生有效的使用工具。

推荐第7篇:大学生依赖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依赖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的时代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当代大学生是网民的主体,可以说的网络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但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性和时尚性,还追求着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娱乐性。网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旦过于依赖互联网,就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调查华工广州学院大学生依赖互联网情况,我们向身边的同学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掌握本校大学生依赖互联网的情况和程度,以及对此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华工广州学院大学生依赖互联网的情况

1.网络聊天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本校有 90%以上的同学都使用QQ或者飞信 作为聊天工具,只有少于10%的同学不常使用QQ或者飞信等聊天工具,而绝大部分的原因是还没有买电脑。由这些数据表明,现在 QQ和飞信账号已经成为时下大学生互相联系时热门聊天工具,也说明了互联网也成为大学生交际和联系的必备媒介。

2.个人网页使用情况。调查表的显示,本校有96%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网页如微博,空间和博客等等。其中经常使用的占有比率41%,有个人网页却不常使用的占有比率有59%,从数据看来两者不相伯仲。再看另外一组数据,有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通过互联网在个人网页中公开自己的心情,情感随笔或者日志,生活心得体会等等,相反,只有20%以上的大学生选择极少使用和不愿意通过互联网在个人网页中公开自己的情感,心情或者心得体会日志等等。从以上数据看,再结合对身边同学的访问,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已经把互联网作为一个绝好的交流平台,在网络中更愿意去透漏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相比于现实生活中,心灵更加放得开来。

3.网络游戏情况。统计结果表明,87.5%的本校大学生玩过或正在玩网络游戏;而有30.95%的本校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动机是消磨时间,59.52%的本校大学生是出于纯粹娱乐的目

的,还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透过网络游戏来获得现实收益或者表现个人的能力;而在网络游戏的持续时间调查中,有19.05%玩网络游戏的本校大学生中会连续玩5小时以上;相比于户外活动,有76.19%玩网络游戏的本校大学生会选择在宿舍里玩游戏。从中可以看到网络游戏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4.网购情况。根据了解,有53%的本校大学生有网购的习惯,其中女生占有74%的比率。而一般网购费用在100-200人民币之间的人群比例比较大。这说明了,互联网现在已经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了,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和较强的选择性,因此在追求网络带来的便利性和时尚性也是成正比的。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1.导致大学生心理逐渐封闭。本校大学生中具有90%以上的经常使用QQ或者飞信等网络聊天工具与别人进行交流。有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际不理想,而在网络中却恰恰相反。大部分大学生渴望交友, 希望别人理解自己, 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 闭锁真情, 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 诸多学生走向网络,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他们在网络中结识朋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同时,网络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满足了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每个人天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只不过是没有遇到最合适的听众。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场所。尤其是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受到阻碍时,在网上能够寻求到心理补偿。但是,网络交往并没有使上网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融洽地与同学相处, 反而更加封闭。研究表明, 社会疏离感与对网络的依赖性存在正相关系。

2.导致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荒废学业。统计结果表明,本校大部分的大学生花费了惊人的时间在网络游戏中。过于沉迷

于其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当长时间在网络游戏的同时,就丧失了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时间,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有部分学生由于过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迟到或逃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门功课不及格。也有部分同学虽然没有留级或退学,但已有多门功课挂红灯,出现了心理障碍,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理想、缺乏责任心、不愿交往,不能自我控制。而过于依赖互联网,会给大学生在时间安排和学习上都变得很被动。

3.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的上网,使得一些学生作息时间混乱,不按时吃饭,睡眠时间大大减少,导致精神萎靡、身体素质下降。根据本校的安排,在周末的晚上不断网,因此有很多的同学都会在周末熬夜地上网,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身体;同时运动减少,也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了年轻人的活力。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学生既可以主动地在学校的各终端上获取局域网上的所有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加丰富的有用信息。校园网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并保证网络行为的纯洁性、自律性。学校应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将网络文化纳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建设。校园网应该要建立与学生互动的网页,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另外,校园网上还应当创建师生互动平台,教师把讲课大纲或者相关资料挂在网上,便于学生自学、浏览和师生互动性。当然网络游戏和电影等也不可少,学生也应当享有休闲与娱乐的权利。

2.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应该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专家教授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等形式进行适当的网络意识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社会”,树立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正确态度和观念,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

让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的危害,提高学生对网上不良刺激的免疫力。

3.开展多种多类的户外活动。大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根源在于发展空间的限制而引发的成就挫折感。学校应该要激发学生发现自身的特长,为学生的才能发展提供舞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多开展多种多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快感通过户外活动让学生在交际能力中得到提高。

4.注重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心理障碍。教育学生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的时间。提高学生对网上不良刺激的免疫力,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并给予帮助。本校心理协会可以开展以“大学生依赖互联网”为主题的讲座等等的活动,注重学生网络心理的问题。

2010年5月13日

推荐第8篇: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新浪科技讯 1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此次热点调查报告包括网站短信息和宽带两部分内容。这是CNNIC,乃至全国首次发布有关内容的调查报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短信和宽带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本次调查结果的却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短信和宽带业务上仍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业界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

CNNIC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已成惯例,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描述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而此次开展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专项调查,则是对互联网市场上出现的新业务、新应用的专项调查,使得调查能够更深入、更具体地反应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两份报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据悉,CNNIC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调查方法设计、样本的抽取、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报告的撰写均与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相同,由此,其工作量可见一斑。

报告显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另外,70.8%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其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使用网络短信息主要是为了与朋友沟通。

另外,本次调查还就网站短信息使用者的基本特征、网站短信息服务使用情况、用户满意度以及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其原因多种多样: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13%、12.2%和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这让我们一方面感觉到网络短信息的市场容量还远远没有饱和,另一方面,在网络短信的市场开拓与市场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宽带方面,报告对我国的宽带使用、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而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是ADSL,所占比例为70.8%。而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另外,针对现在宽带服务,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专家称,该调查报告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反映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将为政府和提供此种服务的企业提供参考数据,从而促进网站短信息服务、宽带服务乃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另外记者从CNNIC获悉,今后CNNIC将继续关注互联网热点问题,并展开相应调查,向公众公布相关数据,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统计信息。

推荐第9篇: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中学生上音视频网站首要是听音乐 最新发布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5%的人使用网络音视频内容。中学生最关心的音视频网站内容是音乐和影视。这份调查显示,被调查中学生最喜欢浏览的音视频网站是土豆网(80.6%)和优酷网(76.3%)。此外,除问卷列出的音视频网站外,答题者提到较多的音视频网站还包括酷狗、56网、迅雷看看及百度视频。这份调查还显示,从被调查中学生对音视频网站关心的内容分布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音乐,57.7%的中学生通过音视频网站收听音乐,其次是影视,49.8%的中学生利用音视频网站观看影视作品,再次是动画,比例为40.5%,之后依次是时尚娱乐资讯、搞笑内容、体育、视频新闻、视频课程和语音视频聊天。多数中学生认为网上信息可信度不高 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中学生大多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持怀疑态度。其中,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真实可信的只占26.6%。这份调查显示,更多的人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存有疑问,其中,36.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只有一半是真实可信的,19.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不真实可信,还有10.7%的人认为网上信息绝大部分不真实可信。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表示,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并非全盘相信网上的信息。此外,这份调查也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家长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也持怀疑态度。“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是由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和有关专家参与开展的针对我国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以及与校园暴力有关问题的专题调研。此次调查于2009年4月至9月实施,主要针对11岁至18岁之间的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在天津、内蒙古、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7个市、县进行实地调查。

推荐第10篇:无线互联网行业CEO访谈调查报告

无线互联网行业CEO访谈调查报告

一、前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CNNIC)第24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数,中国无线互联网用户数超过7000万人,将近中国传统互联网用户数2.53亿的三分之一。从业务模式而言,中国无线互联网已经从传统的SP、短信、彩信业务,发展到如今的手机门户、手机游戏、娱乐社区、手机搜索、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模式。

现在,共同的问题摆在行业人士和专业媒体面前,中国的无线互联网领域正面临哪些机遇?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业务模式最受认可?3G上马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腾讯科技通过对无线互联网行业的前沿企业CEO的调查和面对面的采访,希望可以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二、调查时间:

2008年9月1日至2008年9月15日

三、调查对象:

华友世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EO王秦岱、宜搜(手机搜索服务提供商)CEO汪溪、易查(手机搜索服务提供商)CEO刘斌、摩网(手机游戏娱乐社区)CEO文厨、掌讯通(手机客户端)创始人史卫星

四、核心结论:

1、中国无线互联网尚未进入真正的盈利时代;

2、用户群年龄偏低并不意味着商业价值低;

3、运营商政策与资费成为制约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

4、短期内3G对互联网互联网行业影响有限;

5、手机平台上也会出现流氓软件。

五、报告内容:

调查问题一:根据CNNIC的报告,中国目前的无线互联网用户数超过7000万,相当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一。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无线互联网已进入盈利时代?

CEO观点:

华友世纪CEO王秦岱:无线互联网的未来空间非常广阔。现在有了一定的用户规模,意味着有了用户流量,但是要真正进入盈利时代,还要假以时日。

宜搜CEO汪溪:现在还不能说进入了盈利时代,手机的用户规模和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成型。但随着用户逐渐增长,各种广告和商业模式的价值会得以绽放。

易查CEO刘斌:不能进行这样的简单评判,用户数量和企业盈利没有必然的关系。

摩网CEO文厨:目前,移动互联网长城会(摩网、易查等数十家企业成立的无线互联网组织)成员企业,其广告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总的来说,这个量还是很小。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真正盈利,也没有规模化的营收。

结论:虽然7000万的无线互联网用户不是小数目,但它并不是“规模化和可持续盈利”的代名词。上述CEO均认为,中国无线互联网行业要进入真正的盈利时代,还需假以时日。

通过对CEO的调查发现,目前中国无线互联网大致存在如下问题:第一,CNNIC所统计的7000万用户中,其活跃度值得商榷,真正养成使用手机上网习惯的,应该还未达到这一数字;第二,现有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型;第三,广告主对无线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尚未真正认可。

调查问题二:CNNCI报告同样显示,中国的无线互联网用户年龄在25岁以下,比传统互联网用户更低。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无线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低?

CEO观点:

华友世纪CEO王秦岱:年轻用户并不代表没有价值。我觉得QQ就是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掌讯通创始人史卫星:从用户特点来说,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市场。说年轻用户人均价值低,实际上也非常片面,比如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其商业价值几乎等于零,但实际上不是,因为他会带动周边的人进行消费。

宜搜CEO汪溪:中国互联网用户都很年轻,因此认为其消费能力低下则并不恰当,这种观点很外行。例如网络游戏用户的年龄也很年轻。我认为,从长期来看,无线互联网会与有线互联网用户结构一样,这个时间大概在明后两年。

摩网CEO文厨:一方面,无线互联网用户年龄偏低,消费能力偏低,可能会影响收入,影响整个营收。另一方面,事实上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因素,而且,中国的市场足够大,用户量足够大,市场总体规模不存在问题。

结论:用户年轻不等于没有价值,这是四大CEO一致认可的观点。目前,中国的无线互联网用户确显年轻,但年轻用户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愿意消费的特点,反倒可以成为无线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动力。

调查问题三:目前制约无线互联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CEO观点:

华友世纪CEO王秦岱:上网资费问题、不明朗的政策因素、手机终端显示体验差。 掌讯通创始人史卫星:从我们获得的用户数据来说,资费对用户的影响非常明显。资费问题还是影响无线互联网发展的根本问题。至于带宽问题,现在很多业务在2.75G网络上运行完全没有问题。

宜搜CEO汪溪:资费,现在的资费太高了。只要把资费降下来,中国很快就能有个几亿的用户。中国的3G不仅意味着新的标准,而且重组之后,竞争一定能带来资费下降的预期。流量费在5—10元每个月是最佳的目标。

结论:通过调查,可以肯定的是,资费过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无线互联网用户数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宜搜CEO汪溪更是直接表示“现在的资费太高了”。

除此之外,不明朗的政策因素,也是制约无线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下,许多无线互联网企业都无法绕开中国移动。因此,行业普遍寄望电信重组后更为开放的市场,期待新联通和新电信能够逐步改变这一竞争环境。

调查问题四:中国传统互联网曾遭遇流氓软件肆虐,在手机平台上是否也会诞生流氓软件?

CEO观点:

华友世纪CEO王秦岱: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流氓软件。

掌讯通创始人史卫星:当竞争到白热化的时候,应该会出现流氓软件。

易查CEO刘斌:肯定会出现。

摩网CEO文厨:会出现。

结论:流氓软件一度与病毒一起,并列为荼毒中国互联网网民的两大元凶。在巨大灰色利益的驱动下,流氓软件一度肆虐互联网。随着网民的成熟和2006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反流氓软件运动,流氓软件有所收敛。

但接受调查的CEO均认为,未来在手机平台上,也会诞生流氓软件。

事实上,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损害用户利益的因素出现。因此,无线互联网在发展初期,应该更加注重行业规范的建立,尽量减少未来可能诞生的损害。

调查问题五:在手机游戏、无线门户、手机客户端、手机搜索等领域,最被看好的业务是什么?

CEO观点:

华友世纪CEO王秦岱:最看好手机游戏。

宜搜CEO汪溪:这几个模式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需要针对手机用户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无线互联网会走过和有线互联网一样的道路,第一个阶段是社区和门户,然后是搜索的阶段,在这两个基础上,垂直性的网站将会出现,最后2.0类似的网站也会出现。

易查CEO刘斌:我们了解到,华尔街看好的模式,主要是无线互联网服务模式。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价值的就只有搜索和社区。

摩网CEO文厨:我看好手机游戏社区,这在日本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此外,客户端同样很重要,未来的竞争也必然激烈。

结论:四大CEO对于无线互联网的具体模式看法不尽相同。华友世纪CEO王秦岱和摩网CEO文厨均对手机游戏模式颇为认可。而易查CEO刘斌认为搜索与社区最有价值。

目前,在上述几大领域都有不通的企业在心情耕耘,但其商业价值到底如何、能够诞生多大的公司,还需要用时间去等待。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通过我们的采访调查,上述CEO均对无线互联网的未来充满信心。

调查问题六:2008年中国电信重组落实,中国移动开始推广国产3G服务TD-SCDMA,新联通和新电信也积极酝酿上马3G。这对中国无线互联的发展有多大意义?

CEO观点:

华友世纪CEO王秦岱:从中长期来说,中国电信重组与3G上马,对于所有从事无线互联网行业,不管是以广告模式还是以渠道模式盈利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原因很简单,3G到来后,除了传统的语音通话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很多新的服务。但3G还需要时间去发展和成熟。

掌讯通创始人史卫星:3G上马会对无线互联网发展有一定帮助。从2.5G到3G,未来网络速度会更快,竞争也会更重返。但从短期来说,3G会对无线互联网的产品和业务有什么巨大的促进和影响吗?我觉得相对有限。

宜搜CEO汪溪:随着3G执照的明朗化,年初无线重组的已经很明朗了,随着电信重组,新的市场格局产生,带来运营商投入巨资升级网络,用户的上网条件得到最大改善,这是推动无线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最大因素。

易查CEO刘斌:3G对无线互联网的影响会比较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资费、另外一个是带宽。

摩网CEO文厨:3G发牌这个事情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他是一个积极的政策因素,他预示着一个宏观坏境的改变,未来的无线互联网市场竞争将更加全面和开放。同时,3G带来的更快的网速,将增强人们的使用体验,从而促进用户量的增长。

结论:电信重组与3G逐步上马,对无线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而言,无疑是一针兴奋剂。对于用户而言,则意味着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好的上网体验。但3G的建设和成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短期而言,其对无线互联网的促进并不明显。

六、报告结语:

通过对上述5位无线互联网前沿企业CEO的采访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无线互联网虽然拥有了几千万用户,但总体而言仍处在初级阶段,手机游戏、手机搜索、手机门户和娱乐社区等各种新出现的业务模式,仍然处在摸索的阶段,远未达到大规模盈利的极端。

随着3G上马和中国运营商竞争的加强,无线互联网会诞生一些新的应用和模式,网络速度的加快也会刺激用户的增长。但3G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短期之内,移动运营商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政策和过高的资费,成为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注:请登陆腾讯科技互联网大会专题:http://tech.qq.com/zt/2008/cic2008/index.htm,以查看更多报告内容。

第11篇:90后与手机互联网调查报告

90后与手机互联网调查报告

90后是互联网一代,他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到互联网。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90后群体普遍对互联网产生了心理依赖。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升高,90后对网络作为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娴熟。90后群体正过着一种“链接”的生活,即随时随地的上网,生活高度依赖网络。然而,手机互联网在带给我们方便的资讯、、互动交友、娱乐的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90后以成为手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

调查结果显示:在60份有效问卷中,100﹪的90后的手机都开通了网络服务;当问及到自己的生活是否离得开手机时,觉得离不开的占到了0.75,而认为自己离得开的只占到0.25;有83.3觉得手机移动互联网对其生活有重大的影响。他们之中有90﹪的人的网龄超过3年,平均每天花费18%的时间上网,而一般的中国城市居民平均只花费13%的时间在网上;流量消费方面,有74.4的人每个月的上网流量在100M以上;86% 的90后通过手机上网,,其次才是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电脑,分别占到79%和40%。而在中国网民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只有只有66%。

透过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90后,是一个在互联网上高度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乐意为产品付费的群体。“他们从小就会用手机,碎片时间基本都会使用在移动设备上。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成长起来的90后对互联网有着特殊的情感,一方面网络的工具性意义使他们拥有不同于父辈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长久的接触使用必然会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赖。因此, 90后绝对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主力。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90后在互联网上的行为特征:

在上网目的方面,新闻浏览、移动聊天及互动和游戏是90后使用最频繁的三种应用,分别占到了91.7、83.

3、75;相对于其他上网工具,手机互联网有很多优势。首先,认为手机互联网携带和使用方便,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比例最多,占到了91.7;其次是分享信息便利、及时,占到了83.3;这个群体的人,从小到大都住在小区的高楼里,并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线下与同龄人的沟通相对匮乏,网络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人网则成为了90后在互联网生存的一个部落。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90后在手机互联网上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聊天、交友构成了这个群体主要的网络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上,除了满足基本的通讯需求,看电子书、玩游戏、听歌等成为了其主要的使用特征。

2、无论是在线下,还是在SNS社区,会细分自己的交际圈,喜欢和朋友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3、手机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主要的上网工具。

4、在媒体接触行为上,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并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功能性替代。

5.相比之前几代人,他们更加追求人的个性和自由,对不同的观念和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包容。

二.互联网对于年轻一代的不良影响

当人们都在感叹互联网带给世界的好处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对人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多项因素累计的情况下。

从校园通信市场大战、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到异地高考引发的族群对立,因互联网的传播,让事件更加深刻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对于年轻一代,互联网就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鱼龙混杂之下,判断和理解都成为问题。在访谈中,当被问到目前手机互联网存在的问题时,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情、虚假等不良信息;

(二)网络暴力;

(三)信息量大,真假难以甄别;

(四)信号差、网速慢。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互联网对90后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信息量巨大,但年轻人往往就以为网络上传播的是真实的,偏听偏信,甚至让谣言得以迅猛的流传,增强多信息源的信息获取很重要;

2、信息多了难以消化,缺乏深度的理解与思考,太多的信息量让知识趋于浅显,很多常识变成了盲点;

3、因为网络的传播特点,语不惊人死不休,年轻人逐渐养成了偏激发言的习惯,抓住一面猛烈开火,甚至怒骂,这些在论坛上的不良习惯也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流行;

4、使用网络的交际面宽泛,朋友很多但好朋友很少,养成了很多人关注千里之外可以大爱无疆,但对身边的事情却置若罔闻,对邻里亲朋缺少人文关怀,一切都是以是否伤害自身利益为前提,长此会恶化社区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导致社会动荡。

当然,网络带来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应该看待网络如洪水猛兽,但也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沉湎在网络世界而忽视了社会交流,天天盯着屏幕带着耳机的虚拟生活并不完整,年轻人还是要走向民间走向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感受真实的世界,不能整天生活在网络世界里,关键是要合理安排好上网时间。

三.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改善策略

在对改进手机互联网服务的建议中,提到最多的是要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合理上网,要杜绝网络暴力、杜绝虚假信息、色情信息,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手机互联网环境。首先, 90后自身要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要合理安排花在手机互联网上的时间,做到文明上网、合理上网、绿色上网。第一,要自觉拒绝网络上的色情污秽信息、甄别虚假信息。第二,作为法治社会的公民,要遵守相关法律,在微博、人人网等网络媒体上行使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履行不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尤其是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其次,“90后”正在快速成为移动上网主体人群之一,手机网络上的暴力、色情、虚假等内容无疑对他们具有极大的毒害性,手机运营商在提高手机信号,完善网络信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提供一个绿色的手机网路环境。各无线网站要加强企业自律,全力在源头上掐灭移动色情、暴力内容。但是,绝大部分企业的自律并不能保证整个行业里不会继续出现害群之马,将色情、暴力等内容视为卖点的“冒险者”总是会不断冒出来。目前移动互联网上信息海量化十分明显,移动搜索因此成为了不少“90后”获得准确内容的有效手段。因此要想进一步堵住移动色情内容的传播,移动搜索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移动搜索企业可以通过关键词屏蔽、结果屏蔽、删除含有不良内容的URL网址、人工删选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以及人工层层把控的方式剔除不健康的内容。同时,还要在内容服务上引导年轻人健康上网,实现商业和社会责任的双赢。最后,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出台相关文件和措施,加强对网站和网络信息的监管,规范移动网络环境。因此,一个绿色、和谐的移动互联网环境需要用户、手机运营商、无线网站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第12篇: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互联网络的普及,给高校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当代高校生是如何使用互联网,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作何思考。本文对此做了简要的调查报告以及现状分析。

关键词

高校生

互联网功能

定位偏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心(CNNIC),2008年4发布的数据信息

,截止到2008年3月我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增至2.21亿人,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大国。①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互联网络对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交流以及过程的参与等多方面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成瘾、网上犯罪、色情传播、公德缺失等等。高校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依然是高校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④

担负年轻一代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当今高校生是怎样面对着互联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他们又面临着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界和高校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根据笔者2007年5月在大连L高校所做的网络使用现状问卷调查资料,做一简要分析。

二、高校生与互联网

对于当代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由重庆沙区检察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所做的随机调查资料显示,“如果没有互联网,你的生活会怎样?”的问项调查中,占89.7%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生活会很无聊”一项。⑤

作为求知群体,高校生具有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他们追求现代科技知识并善于应用科技知识融入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是体现了高校生群体的这一特点。为了了解当代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本项调查设计了有关高校生网龄、互联网使用频度、使用目的和对互联网络的认知状况等关键问题,现统计如下。

第一、本次问卷调查高校生的网龄分布情况。

图一显示,高校生的网龄为“4年以上”的比例最高,达32.5%,如果将本次调查对象是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近一半(45.7%)的高校生是大学入学之前开始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具有较长的互联网使用经历。从网龄与原籍之间的交叉分析中还发现,这一现象在城镇籍学生当中比较突出,具有4年以上网龄群体中,城镇籍学生比例为85.1%,而农村籍学生比例为14.9%。

第二、高校生每周上网平均日数以及每次上网平均时间状况。

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方面,上网平均时间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0%、47.0%、13.9%、5.6%,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3小时”(见图三)。另外,上网平均时间与网龄之间的交叉分析中,以Et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同样存在弱相关关系,Eta值为0.269。

上网平均日数与平均时间的双变量相关分析中,Eta值为0.588,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即每周上网日数越多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也越多。其它变量——年级与平均时间、平均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G值分别为0.50

8、0.555,呈现出强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即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经常使用互联网,而且每次所用时间也越多。

第三、有关高校生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

第四、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方面。

从以上有关高校生的网龄分布、使用频度和时间、使用网络目的以及对网络媒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经常接触的媒体,而且高校生对这一新媒体的认知状况也比较客观;相反,使用目的方面,从高校生的职业特征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偏向,这也是当前高校生使用互联网时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向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而且,高校生滥用、歪用互联网的学习功能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对网上下载论文的行为是否可取”的问项调查中,认为是“正常行为”的占总数的30.3%,“说不清”为53.3%;而认为“不可取”的仅占总体的13.6%,即使是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群体中,网上下载论文不可取的比例也仅占19.4%(见表三)。

调查显示,高校生对互联网功能的定位并非是以学习为主,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在高校生群体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另外,因娱乐上网而影响学业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近1/3的学生有“通宵上网以致影响第二天学习的经历”,其中男生占72.2%,女生占27.8%,而通宵上网主要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观看影视剧。

第三,

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络以致沉迷于互联网络所造

成的心理困扰。它不包括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主体不能控制自己,无过度上网的目的却长时间滞留在互联网络的行为。高校内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网络游戏方面,本次调查显示,表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群体占样本总体的13.1%,说明网络游戏在高校校园里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且,网络游戏群体中65.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这种网络游戏现象在男生当中更为普遍,经常玩网络游戏群体中,男生占90.1%,而且占总人数的40.5%的男生表示“偶尔或经常玩网络游戏”。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高校生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了偏向这一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便利性等特性给当代高校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平台,而本次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生互联网的使用过多地集中在娱乐、交友等层面,信息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互联网络的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在高校生这一高知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中。

不可否认,互联网给高校生带来了充实的校园生活,使其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但不能忽视其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偏向,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积极寻求娱乐与求知的平衡点,做到趋利避害,这不仅仅是小学、中学所面临的问题,高校也同样应予以重视。

高校生媒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⑨但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工具性一面,它存在着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互联网的问题;如果对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的甄别是对受众知性的考验的话,那么如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则是对行为主体的理性的考验。

正确的引导高校生,使其提升使用能力,不仅要依靠高校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还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它既需要加强高校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完善,又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使高校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完善的一面,而且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当然,这些观点的具体操作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注释

http://www.daodoc.com/。

赖茂生:《网络传播的内涵、功能和效果初探》,《网络传播研究》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

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田维义:《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现代传播》,2004年第6期。

第13篇: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通讯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通讯消费及互联网使用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更新,不知不觉中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手机通讯的色彩缤纷,互联网网络的精彩纷呈,给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我们实施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及通讯消费调查》调查,调查采用分类抽样方法,针对我们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1.5%、48.5%,

一、

二、三年级比例为41.9%、33.8%、24.2%,本调查报告就是对这一调查的分析与总结。

二·调查基本结果

1、“中国移动”是高职大学生首选的手机运营商。

200150100500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2、选用手机运营商,“使用习惯”是最主要考虑的原因。

大学生选择运营商的原因14%15%11%交费便宜服务完善信号强使用习惯其他35%25%

3、大学生每月通讯费用大多数集中在“40~60

中国电信元”。

每月通讯费用100以上80~100元60~80元40~60元20~40元0~20元0

4、“月固定费和语音通话费”这两项费用占据通讯消费的很大部分。

通讯费用各项支出12010080604020010010286系列116月固定费语音通话费短信费上网费9其他18386512548620406080100120140系列1

5、大学生每月通话时间普遍低于400分钟。

每月通话时间600以上400~600分钟200~400分钟200分钟以内0204060801001155系列1116117120140

6、大学生每月短信数目一般都在400条以下。

每月所发短信数600条以上400~600条200~400条200条以下020406080100120328系列1124142140160

7、大学生每月手机上网流量集中在30M ~500M 这个范围内。

每月上网流量500M以上200~500M30~200M30M以下020204060801001201401603295系列1152

8、大学生您通过手机上网主要玩QQ微信(或流量主要消耗在QQ微信上)。

手机上网用途15%9%31%QQ微信游戏打牌看书下载看电影其他

一、

12%13%15%5%“父母亲戚,在校同学,朋友”是大学生经常联系的对象。

大学生经常联系人200150100500父母亲戚在校同学朋友老师其他1021111133146系列

110、在校大学生大都办理了手机套餐。

办理手机套餐情况不清楚没办套餐办理套餐0501001502001727255250300系列1

11、大学生对目前手机运营商提供的套餐及服务持有一般的态度反应。

大学生对手机运营商满意度说不清不满意一般满意05072100150200250724196系列1

12、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及查资料。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用途其他购物打游戏学习及查资料看电影、听音乐聊QQ0204060658010012014016021214714882系列1

13、大学生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间是2到4个小时。

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间6小时以上4~6小时2~4小时1~2小时0

三·调查分析

1.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和互联网上网用途分析。

网络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缤纷多彩,不仅各种消息更新速度极快,同学们可以很快的查阅新闻、搜索咨询、查找学习资料,而且还提供各种娱乐消遣,如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的在线观看等。从上网的活动形式来看.手机上网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基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上网查资讯、看新闻、聊QQ以及看电子图书等,让更多无聊的时间轻松快乐的度过.但是和电脑相比速度慢.功能少之又少,并且受gprs包月量的限制,会担心超出包月量.如果每月的gprs流量超出包月,上网费用相当昂贵,因此大多数还是简单的聊QQ微信等要求流量小的。而电脑上网速度快,对于查询资料的更方便。同时电脑上网几乎不受流量限制,可以用来在线看电影等要求流量很多的用途上。

2.高职大学生手机运营商选择和互联网运营商选择分析。

39691275720406080100120140系列1手机运营商选择27%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56%17%互联网运营商选择1%33%铁通广电电信其他3%63%

大学生选用手机运营商看重于习惯,对网速不是看得很重要。而电脑上网看重的却是网速,因而选择的网络运营商是不同的。在南方,电信网的速度较于网通要快,所以在考虑到网速的问题上,很多人是愿意使用电信的。而手机上网对运营商要求不是很高,因为手机聊qq,微信啥的基本速度都差不多,所以选择哪个运营商无所谓,自己的习惯而已。

3.大学生在手机和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分析。

对于“您的网龄有多长?”这一问题的回答中,“1~2年”占21%,“2~3年”占24%,“3~4年”占25%,“4年以上”占30%。这说明,在282名被调查者中大部分都是在初高中时期开始接触网络,并一直使用网络至今的。而现在的小学生中网络普及率也已很高了,也就是说,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光光对于大学生,更应该正确引导中小学生——此类自制力还未成熟的群体。正因为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上网的便利条件,而且大学生手机基本都具有上网的功能,假设学生上课用手机上网,回寝室用笔记本上网,那么用来学习的时间又有多少呢?而这一正是普遍存在于大学校园,且应该引起关注的现象。

大学生网龄1008060402001~2年

系列12~3年3~4年4年以上四·调查总结

(一)调查结论

通讯和互联网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越来越便利,其正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及工作方式。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总体而言,高职大学生是健康、积极的使用手机通讯和互联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大学生通讯消费和互联网使用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不仅可以联系亲朋好友,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上网聊天看书等,丰富自己的生活。

2.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也趋于频繁,平均每天可能使用2个小时左右。这让很多学生充分利用了时间,看到了许多外面的世界。

(二)存在的问题

1.长期地玩手机以及电脑上网,不但觉得眼睛发酸,而且有时会感觉眼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影响视力。

2.手机和电脑有一定的辐射源,这些辐射源直接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的稳乱。从而使皮肤代谢不规律,会使皮肤变差。

3.有些同学长时间玩手机,甚至通宵上网,逃课上网,过度上网导致影响身体,心理问题也不断的上升。

3.有的同学利用手机通讯和网络聊天打发时间,发泄等等表现出了同学们无心学业等等。

(三)一些建议

1.我们必须好好利用网络。

不管是手机上网,还是电脑上网,我们都要好好利用网络。而不是单纯的用它来娱乐,用它来打发时间。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熟练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他们需要必备的技能之一。可以说,接触和学习使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必修内容之一。但是网络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要端正上网的态度。虽然大部分同学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等。但也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上网消磨时间。他们搜集不健康信息,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上。这种态度是需改正的。 上网时间要适度,否则会影响自己休息。我们同学大部分都能够按时作息,但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上网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逃课上网者也屡见不鲜! 再次,理智地对待上网。记得原来我们学校一名女生,沉溺于网恋,不惜放弃学业,与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结果一去不复返。这是极不理智的。还有网络具有隐蔽性,也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玩世不恭的社会心理。这也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上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交流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学一些编程设计,练习制作一些网页。千万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否则,将可能一无所获。网络活动选择上要理性化。多利用网络咨询的便捷度,不要整天只知道挂Q上人人,而应该理性的运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储存空间。

2.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

通过搭建互动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大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环境和支持。各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各种专题网站、主题论坛以及在线学习小组等方式,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师生畅所欲言,真正发挥网络互动功能,以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与网络媒介之间的互动。

3.培养学生自身的主动性

许多大学生仅把网络当作获取信息的工具,进行网络学习时缺乏交流和分享意识,限制了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大学生们应转变态度,努力掌握网上沟通技巧,通过交流协作,进行思维碰撞,建立并维持和谐的网络互动关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互动,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

第14篇:高校生互联网使用近况调查报告毕业论文

高校生互联网使用近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互联网络的普及,给高校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当代高校生是如何使用互联网,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了哪些不足,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作何思索。本文对此做了简要的调查报告以及近况浅析。

关键词 高校生 互联网功能 定位偏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心(CNNIC),2008年4发布的数据信息 ,截止到2008年3月我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增至2.21亿人,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大国。①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作为高学历群体和新媒体主要受众及运用者的高校生更是如此。CNNIC第21次抽样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8至24岁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1.8%,;在职业结构分布方面,学生占总数的28.8%,在各职业群当中排第一。②可以说,高校生是网络人口群体中的主流,是“对网络运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体”。③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生获取并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互联网络对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交流以及过程的参与等多方面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不足,诸如网络成瘾、网上犯罪、色情传播、公德缺失等等。高校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依然是高校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④

担负年轻一代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当今高校生是怎样面对着互联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他们又面对着哪些具体不足,这些不足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探讨界和高校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不足。本文将以这些不足入手,根据笔者2007年5月在大连L高校所做的网络使用近况问卷调查资料,做一简要浅析。

二、高校生与互联网

对于当代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由重庆沙区检察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所做的随机调查资料显示,“如果没有互联网,你的生活会怎样?”的问项调查中,占89.7%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生活会很无聊”一项。⑤

作为求知群体,高校生具有思维灵活、革新能力强等特点,他们追求现代科技知识并善于运用科技知识融入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是体现了高校生群体的这一特点。为了了解当代高校生互联网使用近况,本项调查设计了有关高校生网龄、互联网使用频度、使用目的和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情况等关键不足,现统计如下。

第一、本次问卷调查高校生的网龄分布情况。

图一显示,高校生的网龄为“4年以上”的比例最高,达32.5%,如果将本次调查对象是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近一半(45.7%)的高校生是大学入学之前开始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具有较长的互联网使用经历。以网龄与原籍之间的交叉浅析中还发现,这一现象在城镇籍学生当中比较突出,具有4年以上网龄群体中,城镇籍学生比例为85.1%,而农村籍学生比例为14.9%。

第二、高校生每周上网平均日数以及每次上网平均时间情况。

每周上网的平均日数方面,分布比较分散,每周“1-2天”、“3-4天”、“5-6天”、“每天”的比例分别为,23.5%、27.8%、20.6%、27.8%(见图二)。另外,平均日数与上述学生网龄之间的相关联系浅析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相关性(其卡方值为0.00005,小于<α值0.05);经过Eta系数检验,Eta值为0.238,数据显示,网龄与平均日数之间有着弱相关联系。

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方面,上网平均时间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0%、47.0%、13.9%、5.6%,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3小时”(见图三)。另外,上网平均时间与网龄之间的交叉浅析中,以Et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同样有着弱相关联系,Eta值为0.269。

上网平均日数与平均时间的双变量相关浅析中,Eta值为0.588,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联系,即每周上网日数越多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也越多。其它变量——年级与平均时间、平均日数之间的相联系数G值分别为0.50

8、0.555,呈现出强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即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经常使用互联网,而且每次所用时间也越多。

第三、有关高校生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

表一显示,在各选项当中,“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41.0%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人次比例为22.1%;和前一项比例较为接近的是“影音下载”,人数比和人次比分别为35.2%和19.0%;其它各项人数比例依次为,“聊天”26.9%、“阅览新闻”22.2%、“网络游戏”21.5%、“收发电子邮件”14.1%、“查找信息”10.3%、“结交朋友”5.2%。数据显示,各项分布比较均匀,显示了高校生使用互联网的多目的性和互联网络媒体的多功能性。

四、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方面。

本次调查为了了解高校生的互联网认识,设计了“你认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的问项。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互联网的积极一面,如“学习和生活变得很方便”、“拓宽视野”、“解消压力、放松自己”、“与人交流的范围变广了”等等,所占人数比例分别为 58.3%、30.3%、28.4%、25.1%,排前四位;而选择负面作用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变少”、“信息泛滥”、“犯罪行为有所增加”、“善恶的标准、社会的常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比例分别为8.8%、17.9%、1.3%、7.2%,相对来说比例较少,其中学生选择“信息泛滥”一项的比例较大(见表二)。

以以上有关高校生的网龄分布、使用频度和时间、使用网络目的以及对网络媒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经常接触的媒体,而且高校生对这一新媒体的认知情况也比较客观;相反,使用目的方面,以高校生的职业特点来说,有着着较大的偏向,这也是当前高校生使用互联网时出现的最普遍的不足。

二、有着的不足

就当前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向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

第一, 对互联网学习功能的定位出现偏向。对互联网络的功能有不同的划分策略,其中有抽象划分法和具体划分法之分:A、划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抽象划分策略;⑥B、划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档案搜寻、电子邮件、网络新闻、资料查询、实时交谈、数据库查询、网络游戏、信息查询、电子布告栏等具体划分策略。⑦互联网络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收集信息、沟通协调、社会化以及广义的娱乐(包括网上自娱、消遣、聊天、交友等)。对于高校生来说,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专业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查询、学习和娱乐、交友两个方面。其中,互联网学习功能方面,本次调查显示,高校生认为互联网对学习“利大于弊”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1.1%,但比例不到总体的一半;其它各选项当中,认为“上网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为22.2%,强调互联网对学习“弊大于利”的比例为14.8%,选择“说不清”一项的比例为21.9%。以整体来说,对网络的学习功能并没有形成强势主流意见。 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http://www.daodoc.com而且,高校生滥用、歪用互联网的学习功能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对网上下载论文的行为是否可取”的问项调查中,认为是“正常行为”的占总数的30.3%,“说不清”为53.3%;而认为“不可取”的仅占总体的13.6%,即使是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群体中,网上下载论文不可取的比例也仅占19.4%(见表三)。

调查显示,高校生对互联网功能的定位并非是以学习为主,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在高校生群体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 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出现了集中于娱乐、交友的现象。前述“上网主要目的”一项的统计资料中显示,“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人次比例为22.1%,与此相近的是“影音下载”占总次数的19.0%,如果加上“聊天”14.5%、“网络游戏”11.6%、“结交朋友”2.8%,娱乐、交友所占的比例为47.9%,远远超过“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22.1%。这一现象与中国互联网中心所做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进展情况统计报告的结论——中国互联网市场娱乐功能占主体地位⑧——极其相似。

另外,因娱乐上网而影响学业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近1/3的学生有“通宵上网以致影响第二天学习的经历”,其中男生占72.2%,女生占27.8%,而通宵上网主要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观看影视剧。

第三, 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络以致沉迷于互联网络所造

成的心理困扰。它不包括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通常体现为主体不能制约自己,无过度上网的目的却长时间滞留在互联网络的行为。高校内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网络游戏方面,本次调查显示,表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群体占样本总体的13.1%,说明网络游戏在高校校园里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且,网络游戏群体中65.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这种网络游戏现象在男生当中更为普遍,经常玩网络游戏群体中,男生占90.1%,而且占总人数的40.5%的男生表示“偶尔或经常玩网络游戏”。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高校生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了偏向这一不足进行了近况浅析。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便利性等特性给当代高校生的自我进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平台,而本次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生互联网的使用过多地集中在娱乐、交友等层面,信息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互联网络的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在高校生这一高知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中。

不可否认,互联网给高校生带来了充实的校园生活,使其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但不能忽视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偏向,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积极寻求娱乐与求知的平衡点,做到趋利避害,这不仅仅是小学、中学所面对的不足,高校也同样应予以重视。

高校生媒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索与批判的能力,⑨但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工具性一面,它有着着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互联网的不足;如果对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的甄别是对受众知性的考核的话,那么如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则是对行为主体的理性的考核。

正确的引导高校生,使其提升使用能力,不仅要依靠高校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还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它既需要加强高校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完善,又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使高校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完善的一面,而且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当然,这些观点的具体操作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与探讨。

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是通过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所获得,样本总体是L大学(国家重点高校)

1、

2、3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6分,回收率为91%,其中废卷6份,有效问卷共540份。问卷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网络使用基本近况、网络与学习、网络与游戏、网络与交友、校内网等等。本文引用的统计表、统计图以及双变量相关浅析数据资料均来自于sp统计软件的操作,其中相关浅析中检验系数G、Eta值时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标准为0.05。

注释

《中国ネット人口2億2100万人米抜き世界最大》,《产经新闻》,2008年4月24日。

http://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 www.daodoc.com

第15篇:关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大学生作为网民主体之一,其互联网使用情况关系到网络文明发展和大学生成长,于是进行此次调查,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20名大学生,男女各十名

调查结果分析:

1、如今大学生上网条件很好,都有自己的电脑。上网的地点

也很方便,在自己家中或是宿舍上网的同学占多数。使用手机上网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大学生接触网络都超过一年,其中网龄3年以上的占40%,

3至5年的占30%,5年以上的也是30%。

3、大学生上网时间普遍比较长,有人表示对上网没有很好的

控制力,其中每天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的占50%。

4、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娱乐游戏占80%,

聊天交友占70%,学习只占到40%,可见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而真正利用网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较少,这正好跟学生上网的动机打发时间相吻合,学生在网上发掘的东西太少。阅读时政新闻的同学不到10%,网络信息具有及时性,但学生对这点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

5、女生和男生上网存在较大的差别。女生上网主要以娱乐交

友为主,高达90%,网上购物成为女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

一,几乎所有女生有过网购经历,15%的女生经常网上购物。而男生主要以游戏为主,70%的男生经常打游戏。

6、大学生不能积极有效利用网络一个原因是因为网络有太多

诱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积极的引导。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都能理智地对待网络,虽然偶尔会有迷恋,但很多人都能控制自己,并且对网络的利弊及各种诱惑有理智的认识。有45%的学生认为能控制上网时间,也有10%的学生若上网时间过长会后悔,其余的都会适可而止,可见大学生上网越来越趋于理智,尤其对于毕业生来说,对于网络利弊都有理智成熟的认识。

以上就是此次调查报告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并且大学生上网也越来越趋向于积极合理,但是大学生还不能高效利用网络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是现在大学生上网遇到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上网还需要有一定的指导与约束,以便能促进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同时也能更理性地对待网络。

第16篇:互联网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互联网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如今,生活的互联网即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点。由于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基数支撑垂直行业的发展,而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这些年也从信息——娱乐——商品交易逐渐深入到衣食住行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垂直化特征。我们小组的调查课题是: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针对当代互联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份问卷,发放给了100个不同的人群,其中我们做了30个学生家长的访问。我们的调查对象有大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附近工作人员等人。调查对象年龄集中在20—50岁之间。我们的调查形式有问卷调查,电话访问。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现在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消遣时间是3.5小时,其中15%的学生平均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大学生上网的消遣方式以游戏、聊天、视频为主。有67%的学生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减少了他们出门的时间。有40%的学生周末消遣方式是上网。73%的学生有过上网购物的经历。80%的学生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方便、提升了他们的生活。

在对家长的访问中30%的家长表示自己不会上网。在会上网的家长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2小时,70%的家长有过阻止孩子上网过度的行为,他们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加深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代沟。6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童年与孩子对比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精神上比现在孩子富有。家长们都承认互联网在娱乐和网购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所有的家长都不支持孩子过度的上网。

在所有的调查人群中,85%的人认为接近大自然是一笔无形的财富。70%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返璞归真,能够有一个与大自然接触的成长环境。60%的人认为在过度上网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会下降。

根据调查得出结论:互联网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神奇。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近互联网,不是所有的虚拟社区都让人感到友爱。事实上,网络不但深化了贫富的鸿沟,也深化了代沟。在鸿沟两侧,一边是精通电脑技术的孩子,一边是试图努力赶上科技潮流但总也追不上的中老年。为了保持年轻,年长者必须学会否认自己的年龄,所以在网络上“老黄瓜耍绿漆——装嫩”的文化流行。互联网的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了人们跨出几门的频率。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人们在心底也还是向往一种淳朴的自然环境。

组员工作分配:

问卷制作报告撰写陈璐昀

PPT制作杨晶晶

问卷调查孙于婷

电话访问傅旖璇

问卷统计高茜

PPT讲解陆欢

第17篇:高校生互联网使用近况调查报告毕业论文

高校生互联网使用近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互联网络的普及,给高校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当代高校生是如何使用互联网,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了哪些不足,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作何思索。本文对此做了简要的调查报告以及近况浅析。

关键词 高校生 互联网功能 定位偏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心(CNNIC),2008年4发布的数据信息 ,截止到2008年3月我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增至2.21亿人,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大国。①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作为高学历群体和新媒体主要受众及运用者的高校生更是如此。CNNIC第21次抽样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8至24岁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1.8%,;在职业结构分布方面,学生占总数的28.8%,在各职业群当中排第

一。②可以说,高校生是网络人口群体中的主流,是“对网络运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体”。③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生获取并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互联网络对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交流以及过程的参与等多方面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不足,诸如网络成瘾、网上犯罪、色情传播、公德缺失等等。高校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依然是高校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④

担负年轻一代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当今高校生是怎样面对着互联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他们又面对着哪些具体不足,这些不足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探讨界和高校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不足。本文将以这些不足入手,根据笔者2007年5月在大连L高校所做的网络使用近况问卷调查资料,做一简要浅析。

二、高校生与互联网

对于当代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由重庆沙区检察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所做的随机调查资料显示,“如果没有互联网,你的生活会怎样?”的问项调查中,占89.7%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生活会很无聊”一项。⑤

作为求知群体,高校生具有思维灵活、革新能力强等特点,他们追求现代科技知识并善于运用科技知识融入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是体现了高校生群体的这一特点。为了了解当代高校生互联网使用近况,本项调查设计了有关高校生网龄、互联网使用频度、使用目的和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情况等关键不足,现统计如下。

第一、本次问卷调查高校生的网龄分布情况。

图一显示,高校生的网龄为“4年以上”的比例最高,达32.5%,如果将本次调查对象是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近一半(45.7%)的高校生是大学入学之前开始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具有较长的互联网使用经历。以网龄与原籍之间的交叉浅析中还发现,这一现象在城镇籍学生当中比较突出,具有4年以上网龄群体中,城镇籍学生比例为85.1%,而农村籍学生比例为14.9%。

第二、高校生每周上网平均日数以及每次上网平均时间情况。

每周上网的平均日数方面,分布比较分散,每周“1-2天”、“3-4天”、“5-6天”、“每天”的比例分别为,23.5%、27.8%、20.6%、27.8%(见图

二)。另外,平均日数与上述学生网龄之间的相关联系浅析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相关性(其卡方值为0.00005,小于<α值0.05);经过Eta系数检验,Eta值为0.238,数据显示,网龄与平均日数之间有着弱相关联系。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方面,上网平均时间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0%、47.0%、13.9%、

5.6%,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3小时”(见图三)。另外,上网平均时间与网龄之间的交叉浅析中,以Et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同样有着弱相关联系,Eta值为0.269。

上网平均日数与平均时间的双变量相关浅析中,Eta值为0.588,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联系,即每周上网日数越多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也越多。其它变量——年级与平均时间、平均日数之间的相联系数G值分别为0.50

8、0.555,呈现出强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即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经常使用互联网,而且每次所用时间也越多。

第三、有关高校生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

表一显示,在各选项当中,“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41.0%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人次比例为22.1%;和前一项比例较为接近的是“影音下载”,人数比和人次比分别为35.2%和19.0%;其它各项人数比例依次为,“聊天”26.9%、“阅览新闻”22.2%、“网络游戏”21.5%、“收发电子邮件”14.1%、“查找信息”10.3%、“结交朋友”5.2%。数据显示,各项分布比较均匀,显示了高校生使用互联网的多目的性和互联网络媒体的多功能性。第

四、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方面。

本次调查为了了解高校生的互联网认识,设计了“你认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的问项。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互联网的积极一面,如“学习和生活变得很方便”、“拓宽视野”、“解消压力、放松自己”、“与人交流的范围变广了”等等,所占人数比例分别为 58.3%、30.3%、28.4%、25.1%,排前四位;而选择负面作用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变少”、“信息泛滥”、“犯罪行为有所增加”、“善恶的标准、社会的常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比例分别为8.8%、17.9%、1.3%、7.2%,相对来说比例较少,其中学生选择“信息泛滥”一项的比例较大(见表二)。

以以上有关高校生的网龄分布、使用频度和时间、使用网络目的以及对网

络媒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经常接触的媒体,而且高校生对这一新媒体的认知情况也比较客观;相反,使用目的方面,以高校生的职业特点来说,有着着较大的偏向,这也是当前高校生使用互联网时出现的最普遍的不足。

二、有着的不足

就当前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向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第一, 对互联网学习功能的定位出现偏向。对互联网络的功能有不同的划分策略,其中有抽象划分法和具体划分法之分:A、划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抽象划分策略;⑥B、划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档案搜寻、电子邮件、网络新闻、资料查询、实时交谈、数据库查询、网络游戏、信息查询、电子布告栏等具体划分策略。⑦互联网络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收集信息、沟通协调、社会化以及广义的娱乐(包括网上自娱、消遣、聊天、交友等)。对于高校生来说,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专业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查询、学习和娱乐、交友两个方面。其中,互联网学习功能方面,本次调查显示,高校生认为互联网对学习“利大于弊”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1.1%,但比例不到总体的一半;其它各选项当中,认为“上网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为22.2%,强调互联网对学习“弊大于利”的比例为14.8%,选择“说不清”一项的比例为21.9%。以整体来说,对网络的学习功能并没有形成强势主流意见。本文来源: 华融经济学论文网 。

赖茂生:《网络传播的内涵、功能和效果探讨》,《网络传播探讨》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探讨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

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http://.cn 毕业论文

第18篇: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调查报告1

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互联网络的普及,给高校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当代高校生是如何使用互联网,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作何思考。本文对此做了简要的调查报告以及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心(CNNIC),2008年4发布的数据信息 ,截止到2008年3月我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增至2.21亿人,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大国。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作为高学历群体和新媒体主要受众及应用者的高校生更是如此。CNNIC第21次抽样调查报告(2008年)显示,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8至24岁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1.8%,;在职业结构分布方面,学生占总数的28.8%,在各职业群当中排第一。可以说,高校生是网络人口群体中的主流,是“对网络应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体”。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生获取并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互联网络对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交流以及过程的参与等多方面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成瘾、网上犯罪、色情传播、公德缺失等等。高校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依然是高校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担负年轻一代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当今高校生是怎样面对着互联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他们又面临着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界和高校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根据笔者2007年5月在大连L高校所做的网络使用现状问卷调查资料,做一简要分析。

二、高校生与互联网

对于当代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由重庆沙区检察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所做的随机调查资料显示,“如果没有互联网,你的生活会怎样?”的问项调查中,占89.7%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生活会很无聊”一项。

作为求知群体,高校生具有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他们追求现代科技知识并善于应用科技知识融入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是体现了高校生群体的这一特点。为了了解当代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本项调查设计了有关高校生网龄、互联网使用频度、使用目的和对互联网络的认知状况等关键问题,现统计如下。

第一、本次问卷调查高校生的网龄分布情况。

图一显示,高校生的网龄为“4年以上”的比例最高,达32.5%,如果将本次调查对象是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近一半(45.7%)的高校生是大学入学之前开始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具有较长的互联网使用经历。从网龄与原籍之间的交叉分析中还发现,这一现象在城镇籍学生当中比较突出,具有4年以上网龄群体中,城镇籍学生比例为85.1%,而农村籍学生比例为14.9%。

第二、高校生每周上网平均日数以及每次上网平均时间状况。

每周上网的平均日数方面,分布比较分散,每周“1-2天”、“3-4天”、“5-6天”、“每天”的比例分别为,23.5%、27.8%、20.6%、27.8%(见图二)。另外,平均日数与上述学生网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卡方值为0.00005,小于<α值0.05);经过Eta系数检验,Eta值为0.238,数据显示,网龄与平均日数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

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方面,上网平均时间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0%、47.0%、13.9%、5.6%,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3小时”(见图三)。另外,上网平均时间与网龄之间的交叉分析中,以Et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同样存在弱相关关系,Eta值为0.269。

上网平均日数与平均时间的双变量相关分析中,Eta值为0.588,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即每周上网日数越多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也越多。其它变量——年级与平均时间、平均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G值分别为0.50

8、0.555,呈现出强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即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经常使用互联网,而且每次所用时间也越多。

第三、有关高校生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

表一显示,在各选项当中,“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41.0%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人次比例为22.1%;和前一项比例较为接近的是“影音下载”,人数比和人次比分别为35.2%和19.0%;其它各项人数比例依次为,“聊天”26.9%、“阅览新闻”22.2%、“网络游戏”21.5%、“收发电子邮件”14.1%、“查找信息”10.3%、“结交朋友”5.2%。数据显示,各项分布比较均匀,显示了高校生使用互联网的多目的性和互联网络媒体的多功能性。第

四、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方面。

本次调查为了了解高校生的互联网认识,设计了“你认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的问项。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互联网的积极一面,如“学习和生活变得很方便”、“拓宽视野”、“解消压力、放松自己”、“与人交流的范围变广了”等等,所占人数比例分别为 58.3%、30.3%、28.4%、25.1%,排前四位;而选择负面意义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变少”、“信息泛滥”、“犯罪行为有所增加”、“善恶的标准、社会的常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比例分别为8.8%、17.9%、1.3%、7.2%,相对来说比例较少,其中学生选择“信息泛滥”一项的比例较大(见表二)。

从以上有关高校生的网龄分布、使用频度和时间、使用网络目的以及对网络媒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经常接触的媒体,而且高校生对这一新媒体的认知状况也比较客观;相反,使用目的方面,从高校生的职业特征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偏向,这也是当前高校生使用互联网时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向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 对互联网学习功能的定位出现偏向。对互联网络的功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有抽象划分法和具体划分法之分:A、划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抽象划分方法;⑥B、划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档案搜寻、电子邮件、网络新闻、资料查询、实时交谈、数据库查询、网络游戏、信息查询、电子布告栏等具体划分方法。⑦互联网络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收集信息、沟通协调、社会化以及广义的娱乐(包括网上自娱、消遣、聊天、交友等)。对于高校生来说,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专业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查询、学习和娱乐、交友两个方面。其中,互联网学习功能方面,本次调查显示,高校生认为互联网对学习“利大于弊”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1.1%,但比例不到总体的一半;其它各选项当中,认为“上网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为22.2%,强调互联网对学习“弊大于利”的比例为14.8%,选择“说不清”一项的比例为21.9%。从整体来说,对网络的学习功能并没有形成强势主流意见。

而且,高校生滥用、歪用互联网的学习功能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对网上下载论文的行为是否可取”的问项调查中,认为是“正常行为”的占总数的30.3%,“说不清”为53.3%;而认为“不可取”的仅占总体的13.6%,即使是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群体中,网上下载论文不可取的比例也仅占19.4%(见表三)。

调查显示,高校生对互联网功能的定位并非是以学习为主,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在高校生群体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 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出现了集中于娱乐、交友的现象。前述“上网主要目的”一项的统计资料中显示,“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人次比例为22.1%,与此相近的是“影音下载”占总次数的19.0%,如果加上“聊天”14.5%、“网络游戏”11.6%、“结交朋友”2.8%,娱乐、交友所占的比例为47.9%,远远超过“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22.1%。这一现象与中国互联网中心所做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论——中国互联网市场娱乐功能占主体地位⑧——极其相似。

另外,因娱乐上网而影响学业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近1/3的学生有“通宵上网以致影响第二天学习的经历”,其中男生占72.2%,女生占27.8%,而通宵上网主要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观看影视剧。

第三, 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络以致沉迷于互联网络所造成的心理困扰。它不包括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主体不能控制自己,无过度上网的目的却长时间滞留在互联网络的行为。高校内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网络游戏方面,本次调查显示,表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群体占样本总体的13.1%,说明网络游戏在高校校园里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且,网络游戏群体中65.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这种网络游戏现象在男生当中更为普遍,经常玩网络游戏群体中,男生占90.1%,而且占总人数的40.5%的男生表示“偶尔或经常玩网络游戏”。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高校生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了偏向这一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便利性等特性给当代高校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平台,而本次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生互联网的使用过多地集中在娱乐、交友等层面,信息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互联网络的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在高校生这一高知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中。不可否认,互联网给高校生带来了充实的校园生活,使其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但

不能忽视其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偏向,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积极寻求娱乐与求知的平衡点,做到趋利避害,这不仅仅是小学、中学所面临的问题,高校也同样应予以重视。高校生媒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⑨但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工具性一面,它存在着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互联网的问题;如果对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的甄别是对受众知性的考验的话,那么如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则是对行为主体的理性的考验。

正确的引导高校生,使其提升使用能力,不仅要依靠高校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还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它既需要加强高校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完善,又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使高校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完善的一面,而且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当然,这些观点的具体操作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是通过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所获得,样本总体是L大学(国家重点高校)

1、

2、3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6分,回收率为91%,其中废卷6份,有效问卷共540份。问卷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网络使用基本现状、网络与学习、网络与游戏、网络与交友、校内网等等。本文引用的统计表、统计图以及双变量相关分析数据资料均来自于sp统计软件的操作,其中相关分析中检验系数G、Eta值时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标准为0.05。

第19篇:互联网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我们返回来看,10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成绩巨大、辉煌。互联网给中国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信息平台,在这个信息平台上,由中国的网民、中国的老百姓自己去选择了解什么东西。在传统上,我们所接受的信息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相交流所得到信息都是单向式的。从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来讲,大家接受信息的模式是大家很关注、很相信、很接受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但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具有一个平等的平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获取信息又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哪些信息是自己所需要的。同时人们获取信息时会发现在发布信息、获取信息过程当中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力,进而人们发现了自己在社会当中应该拥有的权力。我觉得这是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和普通老百姓在思维、意识和创新的观念上带来的巨大改变。现在大家以平常心态看待网上出现的QQ、ICQ或网上社区,而在10年前我们看待这些新鲜事务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些是不是政府认可的或者是不是大家的公共观念可以接受的。现在,我们对于创新的想法,对于创新的意识和观念与以往具有本质的不同。网络给予大家一种在网上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是以往任何一种媒体不具备的,也不能够给予中国老百姓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带给大家的思维定势。互联网的发展真正能够使中国13亿人的智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无穷的力量。这种平等的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实现的机会。

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应该是非常严重的,黑客攻击行为、网上盗窃、网上欺诈、网络病毒这些问题非常多。网络运营商的经营已经形成了大家比较固定的观念,比较有保障。但信息服务提供商盈利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调,这会影响他们长期的发展和服务的提供。网上的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还比较多。今年6月10日,我们开通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开通了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中心网站。网站开通之后,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我们及时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汇报了情况,十几个部委联合采取了对于网上不良信息尤其色情网站色情信息的治理。这适应了社会公众和网民的需要,也是社会共同的呼声。协会对反垃圾邮件也开展了工作,包括推动政府立法、组织技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在7月初我们有一个统计,全球垃圾邮件的头号输出国是美国,它的垃圾邮件数量占73%到74%;全球垃圾邮件服务器头号大国是中国,因为用户收到垃圾邮件当中74%是从中国的邮件服务器传递给他们的。我昨天刚刚得到一个统计数字,经过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治理,垃圾邮件服务器头号大国已经不是中国而是韩国了,韩国已经占到全球垃圾邮件服务器的47%,中国已从73%、74%下降到31%。这是政府、业内、行业组织采取了大量的行动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省及市、县级的相关部门对服务器和IDC机房进行检查之后取得了成效。

第20篇: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教师发展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具体到学校课堂教学,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促进教学活动更具有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的特点。我注意到,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常规课堂教学都没有进入互联网+,这是因为,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入互联网+的环境,能够充分应用各类技术资源,并且学生学习活动的大数据能够采集和反馈给教师,其前提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信息终端,并且是“个性化”地使用自己的设备。目前,尽管有部分实验学校和班级为学生配置了平板电脑和其它设备,但是,绝大多数的学校和班级的学生都没有自己使用的设备,学校禁止学生自带设备进入课堂。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技术与设备装备、内容与资源建设、大数据管理、综合评价改革、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等等。其中,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能够使用的信息终端设备是基础,如果学生无法进入互联网+,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年以来,中央提出了互联网+促进各行业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针对教育行业,要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高效和个性化学习,显然,单靠国家投入,要为每一个学生配置移动互联终端是不现实的,国际上通行的鼓励学生和家长自带设备(BYOD)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指师生携带自己的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在课堂上与校园网连接进行学习。值得强调的是,BYOD不仅仅是让家长为孩子准备学习终端,其核心理念是保证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设备个性化学习,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个性、均衡。目前一些学校存在的误区是,有的一对一实验班级的学生看似都自带设备,教师却是统一控制学生使用设备的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下课就把学生的设备锁起来不让使用,这就违背了BYOD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个性化学习的核心理念。

国际教育界早就提出鼓励学生自带设备(BYOD)进课堂。《地平线报告》2014年和2015年基础教育版,2015年高等教育版都提出,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新兴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大趋势。《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指出“一系列报告显示,BYOD 已经被全球范围内的学校所接纳。研究显示,43%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73% 的中学老师在课堂活动中使用手机。更多的学校正在围绕学生和家长自带设备建设相关的课程。”

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禁止学生带手机电脑等设备到学校,尤其不能带进课堂,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学生使用自带设备影响学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深入研究,学校禁止BYOD的实质,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等,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的教师没有准备好,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准备好,还有社会和家长缺乏心理准备。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没有准备好,还不能够适应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教书育人。

我注意到,大多数教师自己都有手机,但仅仅是用来打电话、收发短消息,没有想到如何使用手机APP资源开展教学,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演示PPT课件辅助教学的阶段。试想,老师不会使用自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自带设备,当然只好任其自流,负面作用凸显,于是,大部分学校都采取了禁止学生BYOD的消极做法。

根据近40多年来我国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历史经验,未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目前各地已经建成的“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教育信息化基础上,要重点解决学生进入互联网+的入口:逐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BYOD,核心是解决移动互联时代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问题。

在此基础上,同步配套学校的宽带无线网络覆盖,教学方式变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等。第一步,要从校长和教师的互联网+培训开始。也就是说,互联网+教育的整体设计,要从主要考虑“物”的层面,深入到考虑“人”的发展主线上来。

综上所述,学校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战略,简要的路线及其排序是:首先是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互联网+教育培训;重点抓好教师的互联网+教育培训;其次,配套学校互联网+的环境建设,主要保障宽带无线WiFi的课堂覆盖率;同步改进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等。

近年来,各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已经实施了几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一线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技术能力基本普及。但是,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学生人人BYOD,一对一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组织等新的变化,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从各地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到目前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师普遍存在对培训的厌倦情绪,网络培训缺乏面对面的辅导和管理,低效培训、甚至是无效培训的负面影响等。

未来开展“准备迎接互联网+的教师”培训,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落地的重中之重,要在过去已经开展的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础上,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和质量的新路径、新内容、新策略、新模式。例如,将目前的在线培训与面对面的培训相结合、将专家引领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与教师互动社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头脑风暴等结合起来,开展国际教育技术界倡导的同伴互教的T2T(Teacher to Teacher)、睿明师(Remixing Profeional Development)等新型培训模式,如国内一些地区开展的“茶馆式”培训模式。特别是针对目前手机普及,迎接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新常态,教师要掌握课堂上使用手机等自带设备组织教学的新能力,例如:如何制作教学资源的二维码,如何搜索筛选适合自己学习教学的手机APP资源,如何设计开发面向学生移动端的微课程资源,如何在BYOD的环境中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学生自带手机促进高质量学习,如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单一讲授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丰富课堂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如何利用BYOD环境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循证教学,等等。

互联网调查报告
《互联网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