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蔬菜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7 08:35:50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蔬菜市场调查报告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

为了解食堂蔬菜采购流程和采购质量,我校校学生会生活部跟食堂部老师协商,跟随食堂的采购老师们到

######蔬菜交易区做了一次蔬菜的采购。得出的调查报告如下:

1.调查目的:为了解食堂蔬菜的采购流程和采购质量,通过对蔬菜市场价格的了解,更好的维护同学及食堂双方的合法权益;

2.调查对象:

##市场的菜农及采购蔬菜的老师; 3.调查方法:现场观察,询问; 4.调查时间:五月十四号下午;

5.调查人员及分工:###(询问记录菜价)

##(与食堂老师交流) ###(拍摄采购照片) 最后共同撰写调查报告

6.调查内容:市场上的菜价、食堂老师是怎样选择采购的蔬菜;

7.调查结果:由于云南近几个月干旱,蔬菜的价格普遍都有

上升,食堂老师在选购菜时,都是选价格可接受较为新鲜的蔬菜;

8.调查体会:采购蔬菜并不是容易的事。相对食堂来说,选购蔬菜既要看重价格又要看是否新鲜,这需要不停的走动,同种蔬菜,通常要看三四家询问价格,最终才确定购买。 9.调查总体概述:平常我们在学校食堂就餐,觉得食堂的菜价都偏高,但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学校食堂部的老师在选购蔬菜时,都是选择一些新鲜的,利于学生的健康。同时,由于学校食堂并非盈利性事业,在选购蔬菜时,并不会选择价格过高的,这我们也是能够理解的。

通过这次与食堂老师采购的合作,与食堂部更好的交流,相信以后我们生活部更能有效的传达同学们和食堂部之间的信息以及同学们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

推荐第2篇:蔬菜价格调查报告

近期,部分蔬菜价跌滞销,农户损失严重,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有人认为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蔬菜种植面积盲目扩大;有人认为是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蔬菜难卖滞销;还有人认为是流通环节存在暴利,对农民和消费者两头赚钱

[调查目的]

1) 掌握郑州蔬菜市场价格走向为菜农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

2) 为蔬菜市场的管理者提供参考资料

3) 掌握蔬菜销售走向和供求现象为蔬菜种植后的销售做准备

4) 分析蔬菜市场的整个价格走向及蔬菜的流通渠道,为蔬菜生产、流通、销售能形成一个

完整的体系提供一些数据

(五)蔬菜的消费趋势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特别是农民蔬菜消费行为的巨大变化,即由过去供应城市蔬菜到今天的蔬菜靠城市供应的变化,城市蔬菜的消费量连续在扩大。另外膳食结构的改善人均蔬菜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已达到300斤。同时人们对蔬菜的质量、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运而生的超市洗净菜,绿色无公害蔬菜、农超对接、产地直销的蔬菜不断被人们看好。

三. 问题的分析

(一)蔬菜市场存在的问题

(1)蔬菜市场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2)市场设施档次普遍偏低,购物环境差(3)蔬菜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不稳定(4)蔬菜运输的物流成本高,检测手段落后,蔬菜的质量有待提高

(二)菜价持续涨高的原因(1)流通环节过多导致产销价格扭曲(2) 强降雨水的导致菜的产量及销售渠道受阻

推荐第3篇:蔬菜市场价格调查报告

中兴路农贸大市场蔬菜价格情况报告

针对领导关于抗洪期间蔬菜价格过高问题的批示,中兴路市场管理办公室对市场蔬菜价格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8月中旬以来中兴路市场蔬菜价格变化情况

从8月15以后,中兴路大市场蔬菜价格开始持续走高。本次报告主要监测品种蔬菜类为:土豆、茄子、白菜、黄瓜、油豆角、尖椒、柿子、豆芽,干豆付、大豆付等10个品种;蛋肉类为猪肉、牛肉、鸡肉、鸡蛋等4个品种。从这14个监测品种看,蔬菜肉类平均价格由8月15日的元/斤上升到8月27日元/斤,平均涨幅为 %。

监测的10个蔬菜品种跌涨,其中由元涨到元,上涨%;由元涨到元,上涨%;由元涨到元,上涨%;。由元涨到元,上涨%

本周,蔬菜批发均价2.88元/斤,下跌1.27%。监测的10个品种7跌3涨,其中黄瓜、辣椒、土豆、空心菜、油麦、豆角、茄子分别比上月下跌28.78%、60%、26.12%、14.29%、29.47%、31.81%、8.89%;丝瓜、苦瓜、花菜分别上涨17.86%、11.16%、55.56%。预测蔬菜价格近期将持续保持高价位。

二、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导致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进入8月下旬,随着天气转冷,为我市地产蔬菜菜供应的淡季,致使部分蔬菜青黄不接,全县蔬菜上市量短期急剧减少,外地菜大量进入,引起价格上涨。同江蔬菜大多由本市从事蔬菜批发商户从哈市、佳市进货。8月15日前,外地蔬菜批发均价为元/斤,到8月27日上涨到元/斤,涨幅为%;其中土豆批发价由元/斤涨到元/斤、其中茄子批发价由元/斤涨到元/斤、白菜批发价由元/斤涨到元/斤、黄瓜批发价由元/斤涨到元/斤、油豆角批发价由元/斤涨到元/斤、尖椒批发价

由元/斤涨到元/斤、柿子批发价由元/斤涨到元/斤。

三、建议和对策

加强市场建设管理。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在特定时段为流动菜摊开辟专门销售区域。

推荐第4篇:蔬菜价格调查报告

关于蔬菜价格的调查报告

2013-2-3

春节来临,蔬菜价格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很大,所以我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西红柿价格为每千克5元,较上月上涨0.5元,涨幅不大;豇豆每千克12元,上涨0.4元,基本稳定;姜每千克10元,上涨2元,涨幅较大;胡萝卜每千克4元,上涨1元,涨幅较大;白豆腐每千克6元,没有变化;油菜每千克8元,上涨2元,涨幅较大;芹菜每千克4元,没有变化;蘑菇每千克6元,没有变化;葱每千克10元,上涨4 元,上涨幅度较大。

今年春节除少数蔬菜价格有较大波动外,基本稳定。究其原因,是因为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菜篮子”,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了蔬菜价格的稳定;而且市场大部分蔬菜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小。葱价上涨是因为今年菜农对种葱兴趣不高,造成市场供应不足从而使葱价上涨;还有一部分商贩囤积居奇,造成市场供应不足,导致葱价上涨。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商家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纪守法,做一个有道德公民。

推荐第5篇: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人员:郭秋成 刘磊 夏川皓 代颖 范潇月 彭印珊调查地点:重庆市万州区董家镇小岩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调查时间: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四日。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情况。 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网上查阅的方式。

调查内容:基地基本情况、菜地地理交通位置、土壤环境、气候环境、水体环境、灌排条件、生产水平及复种、种植方式。 调查结果:

1.基地基本情况:该基地全年平均气温12.3℃,年降雨量1250mm左右,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源较好,排灌自如,无污染源,种菜历史悠久,家家户户都有种商品菜的习惯,因此,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最佳区域。2.大棚环境资源:大棚30米长、8米宽,3米高,夏季白天温度达到40度,秋季白天温度达到30度,夜温一般控制在20度左右,地膜采用银黑膜,采用地膜可保湿、保肥、防草,安装防虫灯、防虫网。

2.菜地地理交通位置:该蔬菜生产基地位于万州城郊,距万州城区8公里,基地距城区3公里,有直达的公路。

3.土壤环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综合质量高,土壤质量为“低”等级的耕地所占比例减少,土壤质量为“良好”,旱地转变

为菜地、园地或撂荒地,土壤质量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是土壤酸化、土壤中养分不均衡,土壤质量为quot;优quot;等级的耕地比例减少。

4.气候环境:该基地全年平均气温12.3℃,年降雨量1250mm左右,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源较好,排灌自如,无污染源,种菜历史悠久,家家户户都有种商品菜的习惯,因此,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最佳区域。

5.水体环境:小岩村周边水体质量良好,未建立大型工厂,未受过量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小岩村的水体可作为正常的农业生产用水。

6.灌溉条件:整修基地人行便道1.7公里,排水沟6条2.5公里,新修抗旱池、蓄粪池30口,4100立方米,整治病塘8口,购置小型抽水泵20余台,解决基地行路难和排灌等生产设施条件。

7.生产水平:主要采用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管理条件好,技术全面,设备条件完善。种植蔬菜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可周年供应各类蔬菜,

8.种植方式:要分为日光温室种植、露天种植和大小拱棚种植。

9.种子资源:生菜、小葱、萝卜、油麦菜、芋、茄等常用蔬菜种子。

10.施肥技术:提倡使用堆肥、人畜粪肥、沼气肥,推广蔬

菜生物有机肥,如金旺牌、万深牌、裕中牌等3个新品种,严格控制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钾肥或复合肥的施用,做到平衡施肥,以减少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

11.田间栽培的特点:主要采用露天种植和大棚种植,采用直播的方式。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蔬菜产量,同时由于一些蔬菜生长期短,蔬菜在周年内的复种次数高,轮作倒茬频繁。还采用间作、套种普遍蔬菜间作、套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蔬菜栽培管理精细,水肥充 足。

12.蔬菜的面积和种类:常年蔬菜种植面积4000余亩,已经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4000亩,常年可为市民提供蔬菜7000余吨,是区政府“菜篮子工程”重点发展的主要蔬菜基地之一。主要生产蔬菜为生菜、小葱、萝卜、油麦菜、芋等

蔬菜生长情况的举例调查

秋茄9149的播种及生长病害管理:

1.种子选取:选购优质的9149秋茄种子。

2.菜地消毒:菜地使用多菌灵稀释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3.肥料的使用:底肥采用彻底消毒的有机肥(菜饼)

4.播种及植株管理:采用直播的方式,每穴播5-6颗种子,每穴留三株苗。

5.种植密度: 亩植2400~2800株,亩用种量50克

6.控制大棚温度:秋季白天控制温度在30度左右,夜晚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温度低于15度扣棚膜保温。

7.病虫害防治:尽量采用物理防治法,减少农药使用量。

8.盛果期注意防治病虫害:绵疫病、褐纹病、红蜘蛛。

农林科技系12级园艺一班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七日

推荐第6篇:市区蔬菜市场调查报告

市区蔬菜市场调查报告 蔬菜市场是 “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市区现有蔬菜市场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促进经济繁荣、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蔬菜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须加以解决。为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区蔬菜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前段时间我们商务部门对市区蔬菜零售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市区蔬菜市场现状

蔬菜市场是指主要用于销售蔬菜同时兼营蛋品、家禽、熟肉制品、小水产、豆制品、调味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目前我市蔬菜市场的经营形式主要有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蔬菜超市、社区小型菜市场(店)、蔬菜早市以及市区周围种菜农民自产自销等。

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市区蔬菜批发市场名义上有3个,即绿盛蔬菜批发市场、北环路蔬菜批发市场、绿欣蔬菜批发市场。年蔬菜交易量2008年已达到13万吨以上,入场经营户达70多家,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辐射范围包括市区以及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

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市区最高峰时即2004调查统计时曾达到21家,目前,由于蔬菜市场属于薄利行业等原因,已经缩减到11家。比较大的三家为金囤市场、旧体育场蔬菜市场和望川楼市场。

蔬菜早市。目前市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早市是新体育场蔬菜早市,经营户达200多家,几乎辐射了凤翔小区、凤鸣小区、凤台小区、望川楼小区等。近来又自发地形成了人民广场蔬菜早市、七岔口蔬菜早市等。

蔬菜超市。是指在超市中销售蔬菜。目前,我市几个规模较大的超市如金辇、凤展、红满堂、福旺多、万德福等都经营蔬菜。

社区小型菜市场或小菜店。这部分菜市场几乎58个社区至少都有一个,尽管设施简单,但其以就近方便、营业时间长、经营成本低等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蔬菜的经营状况

我市是典型的蔬菜销售市场,80%以上鲜菜主要是从外埠调入,因此蔬菜经营具有明显的销地市场的特色。

蔬菜调入的品种及调入的渠道情况。我市销售的蔬菜大部分品种,包括土豆都要靠外地调入,像青椒、豆角、茄子、黄瓜、蒜薹、北瓜等,除夏季有本地蔬菜作很小补充外,全年几乎都是靠外地调入。渠道主要来源于山东、河南、甘肃、海南、河北、长治、运城、侯马等地。近的在百公里,远的如海南、甘肃甚至达到了上千公里。

蔬菜的销售价格情况。由于销地市场、进货渠道多,长途运输,因此影响我市蔬菜的价格的因素也多,总体来看价格高、起伏大。

蔬菜批发环节的经营形式。据我们了解,绿盛蔬菜批发市场中所有的经营户清一色的是外地人,他们从产地收货、运输、批发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经营形式,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产销两地的消息,有利于很好地解决各个环节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分享,风险共担。

元旦春节两节市场蔬菜供应情况。从1997年起,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市政府都要动用三金一储,对蔬菜实施限价优惠供应,优惠供应的数量节日期间就达到了470万斤,对保证两节期间的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蔬菜的消费趋势。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特别是农民蔬菜消费行为的巨大变化,即由过去供应城市蔬菜到今天的蔬菜靠城市供应的变化,城市蔬菜的消费量连续在扩大。另外,膳食结构的改善、人均蔬菜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已达到300斤。同时人们对蔬菜的质量、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运而生的超市洗净菜、绿色无公害蔬菜、农超对接、产地直销的蔬菜不断被人们看好。 蔬菜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蔬菜市场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近几年市区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城市面积逐年扩张,按照商务部门关于市区每万人拥有1个蔬菜市场的标准,市区蔬菜零售市场网点应该建设30个左右,现在尚有近20个缺口。新近建成的怡凤小区、汇仟小区等多个住宅小区都没有配套建设蔬菜零售市场。由于菜市场数量不足,辐射范围窄,使许多居民不能实现就近消费和便利消费,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同时也导致了游摊散贩屡禁不止。

蔬菜批发市场原来建设的有三个,现在实际上只有一个,即绿盛蔬菜批发市场,北环路蔬菜批发市场现在主要是做一些二级批发和零售,绿欣蔬菜批发市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批发功能。可以看出,我市的蔬菜批发市场数量严重不足,形不成竞争,而且结构不合理,基本都集中在市区的北面。

(二)市场设施档次普遍偏低,购物环境差。大部分市场多年来投入不足,市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脏乱差”现象严重。一是市场开办单位对市场经营业户的后续管理不够。二是缺乏完备的给排水系统,致使禽类、水产宰杀经营场所污水横流,杂物遍地,气味难闻。三是垃圾清运不及时,蔬菜市场产生的大量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乱堆乱放,随意丢弃,形成许多垃圾死角。四是一些市场既是经营场所又是居住场所,出入通道行人与车辆不分,交易高峰时拥堵不堪。五是保鲜设备使用率低,大部分生、熟肉摊点都是案板晾卖,根本达不到防尘、防蝇要求。

(三)蔬菜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不稳定。晋城市物价高,特别是菜价高由来已久。建市之初老百姓反映特别强烈,时间长了也没有得到解决,但蔬菜价格比周围城市高肯定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其一。其二是价格不稳定,起伏较大,产地的气候、运输的交通条件一有个风吹草动,晋城的菜价很快就会发生起伏变化。其三,价格不平衡,一个不大的市区的价格不都一样,呈现北低南高之势,另外就是超市、农贸市场、早市的价格不平衡。有差价是应该的,但差价太大就是不合理了。

(四)蔬菜市场近年来转行经营、关闭的现象比较严重。蔬菜市场本来就不够,但近年来几个蔬菜市场,如四季青、喜临门、白云社区、瑞信小区等却由于盈利水平低等种种原因,或者转行经营,或者关闭。当然也有一部分市场,如福旺多、万德福等实行了农改超,价格尽管高了点,但总还有个买菜的地方。有的地方市场倒闭后确实给周围市民的买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五)蔬菜运输的物流成本高,检测手段落后,蔬菜的质量有待提高。据了解,我市的蔬菜长途运输,运输工具仍然是大卡车、大货车,至今没有一辆有冷藏设备的车,更谈不上全程有冷链。蔬菜的储存仍然很原始落后,因而造成了运输成本高,蔬菜损耗大,蔬菜质量低。蔬菜运输尽管实行了绿色通道,但仍有部分收费站乱收费。蔬菜质量检测的意识淡薄,手段落后,制度不健全,“放心菜”市场建设任重道远。

(六)买菜难与环境影响的矛盾比较大。一方面,不少市民特别是距离市场比较远的反映买菜难,迫切希望建设市场,另一方面距离市场近的,又反映市场周围环境差,人多噪声大,影响交通、影响休息。在实际的菜市场选址中已经遇到不少来自居民的阻碍,这个矛盾给今后菜市场的选择,菜市场的经营形式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推荐第7篇: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丽江 调查时间:2013.4.2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蔬菜生产基地环境情况 前言

古城区蔬菜发展前途:

丽江市古城区立足优势资源,面向市内两大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业。目前,全区蔬菜销售在市场上占有份额已达到32.8%,不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成都、西藏等地,部分产品出口日本、新加坡。

旅游业的发展,为丽江蔬菜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近两年来,游客约了越多,形成了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把蔬菜生产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去区农业局对区里8大蔬菜销售市,蔬菜基地的蔬菜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另外,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参与蔬菜产业开发。

目前,该区与形成金安、大东、金江等金沙红河谷区重点发展青食蚕豆、冬马铃薯、冬玉米、大白菜以及大金山、七河等乡开发以及大白菜青菜、包包菜为主的夏秋无公害蔬菜的格局。

生产基地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口数量的继续增长和工商业的持续发展,使得土地的分配和利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劳动人口结构也不断的进行了调整。一方面,由于农作物单产量的增长和农业技术的革新,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需求不断的减少;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农改工、农改商成为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大型的节约型无土栽培农业生产越来越成为生态农业的迫切要求。于是,绿营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基地便应运而生了。

绿营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基地是一家集约型的试验农场,开发资金为250万元,组制形式为有限责任制。本基地以个体经营为主体,下设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运输部、生产管理部、化肥部等职能部门,拟聘用农业技术师10名,肥料管理部管理人员12名,市场营销人员8名,作物管理员工95名,运输司机15名。基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150亩),大棚占地面积100亩,配套设施面积50亩,采用四层立体空间结构,总种植面积25万平方米(375亩),栽培作物包括蔬菜、玉米等多种短期作物。本基地无土栽培以基质培为主,兼用水培法,能有效地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发展无公害有机生态农业。基地立足于资源现状,把肥料的最优化利用作为基地运作的基础,全力打造无土栽培农业的品牌。

生产基地要把调研作为生产的一部分,积极开展作物的喜性和肥料的研究,努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附属化肥厂,研制更加适合各种作物生长的新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基地定期对员工进行培养,组织对外交流和考察学习,关注员工自身的发展权利。

基地始终坚持“质的追求,绿的享受;真诚打造,精益求精”的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

提供客户信得过靠得住的产品服务。把“务实、健康、绿色、人文”作为企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质量和市场导向型为生存发展模式,以科学创新为动力源泉,以品牌价值为标准,以客户的满意为目标。

立足基本国情和方兴未艾的行业状况,面对主要矛盾,本生产基地将在现实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五年计划和经营策略,以十七大精神为理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确立服务品牌和客户市场的基础上保证质量,逐渐的拓展市场,并形成“T”字形的发展模式(一横代表经营范围的广度,一竖代表品牌质量的深度),从而实现生产升级。

调查方法与内容:采用资料收集、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气象条件、水文状况、土壤类型等)、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工业“三废”、农业自身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响及田间栽培管理等。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

1.布点原则:监测点的布设要坚持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结合申报企业面积、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布点采样

2.样点数量:(1)农用水:水质相对稳定的统一水源,样点布设1个~3个,若水源不同则一次增加采样点;对于灌溉水位天然降水的山区,可以不采水样(2)农田土壤:采样点数根据监测的目标要求、土壤污染分布、面积大小和土壤环境评价等要求而定。结合申报企业具体情况,生蔬菜种植可分露地种植区和设施农业种植区。

3.农区环境空气:生产基地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主要依据产地布局:一般产地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五工矿污染源的区域,布设1个~2个采样点;布局分散,面积较大,布设3个~4个大气采样点。采样一般连续才2天,明天采4次,采样时间为上午:8:00——9:00、11:00——12:00;下午:14:00——15:00、17:00——18:00 4.采样及样品处理方法:1.(1)农用水采样和处理方法:按照相关样品保存规定内容执行。(2)农田土壤采样和处理方法:组成混合样品的分点数要根据样品方法、采样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差异大小而定,一般分点要5个~10个左右。

2.样品采集:(1)采样深度:一般蔬菜,土壤采样深度为0cm~20cm;深根蔬菜,土壤采样深度可为0cm~40cm。

采样量:各分点混合后,采集1kg左右的混合样。

大气采样:按照各监测项目中分析方法的样品采集部分进行。

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蔬菜生产基地的农溉水、农田土壤、农田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按照不同监测目的而选择。

调查结果:总体达标,土壤、水质气候都适合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的达标,适合发展。

推荐第8篇:设施蔬菜二次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设施蔬菜建设第二次调查的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11月8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分成两个调查组,分别在郑××、裴××两位副主任带领下,深入山下9个乡镇、18个村,重点针对上次调查中发现的资金保障不到位问题,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随机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围绕县信用联社和邮政银行扶持资金落实情况再次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家一致认为,与上次调查令人焦虑的印象相比,这次调查中普遍感到县乡政府狠抓设施蔬菜的力度更大了,农村干部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的劲头更足了,变化很大,令人振奋。主要变化有三:

(一)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调查中,我们看到各乡镇普遍高度重视,都能够想方设法,奋力赶超,取得了明显效果。大部分乡镇多次组织群众到南大里乡实地参观,对比算账,分析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坚定发展信心;乡村两级干部多方筹集资金,采取各种方式,充分整合土地资源;党政主要领导克服困难,积极协调贷款,并狠抓技术服务。各村也结合实际,创

- 1办理了150万元贷款。

另外,各乡镇党委政府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缓解资金困难做了不少工作。南大里乡政府在资金需求额度较大的情况下,经与县农行协调,为群众争取贷款210万元;庙前镇党委书记武××、镇长张××在贷款困难的情况下,用自己工资担保,为16户村民办理贷款;瑶峰镇党政班子12名领导干部担保,从信用社为郭道村蔬菜基地贷款60万元,当天下午又有30万元到位。

(三)新建温室起点较高。一是科技含量有所提高。瑶峰镇引进侯马丰源公司投资在郭道村建成150亩新五代日光温室,全部安装电动卷帘机,采用嫁接方式种植黄瓜。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已经辐射到南大里乡、埝掌镇部分村。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建成500亩的规模化蔬菜种植园区。埝掌镇政府积极争取资金,帮助日光温室新区打深井2眼,并为种植户配备滴灌设备,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二是区域特色初步形成。种植品种上,禹王乡禹王村245亩38个日光温室全部种植无公害西瓜,庙后辛庄村80亩25个日光温室全部种植辣椒,秦家埝村65亩12个日光温室全部种植黄瓜,师冯村28亩7个日光温室全部种植油桃;裴介镇营里村今年新建36个日光温室,占地100亩,全部种植西瓜和甜瓜。种植方式上,裴介镇四辛庄、朱吕这两个种菜大村鉴于7315型日光温室较多、土地调整土地难度较大的状况,在

- 3有120万元资金缺口;水头镇大张村有两户村民新建8个日光温室,因为受政策限制,从信用社办理10万元贷款后,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难以起步。

由于贷款迟迟未能落实,致使建设进度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停顿,部分建棚户对金融部门意见纷纷,对立情绪严重。瑶峰镇中留村、南师村、上北师村贷款均未到位,资金缺口150万元。尤其是上北师村,上次调查时土工已经完成,因为贷款没有到位,两个多月没有丝毫进展。邢××等7名村民向调查组反映,他们从来没有在银行贷过款,有的在信用社还有存款,但市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11月6日播发了他们7人存在不良贷款和不良担保的报导。他们近日多次上访,要求邮政银行公开道歉,为他们恢复名誉,赔偿因耽误温室建设带来的建材涨价、耕地撂荒等经济损失。

(二)设施配套有差距。一是用电方面,主要存在变压器安装收费高和限电频繁的问题。庙前镇薛庄村党支部书记杨××说:“解决新建日光温室机井用电问题,需要从双庙农场引线300多米并安装变压器,供电局要收8万元的费用,其中购买变压器1.8万元。为节省资金,我们专门从临猗变压器厂花1.2万元买回变压器,和供电局配的变压器一模一样。又和供电局反复协商一个多月,交了2万元,才由我们请庙前供电所从双庙农场把线拉过来。可现在又经常遇到限电。”据了解,付村也因为供电局架电预算5万元,村里只愿意出2万元,差

- 5

(四)政策落实有差距。调查中,有群众提出省政府新出台的政策规定设施蔬菜贷款贴息一年,但随行的金融单位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

三、几点建议

为切实保证菜农当年受益,调查组经过座谈,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议县邮政银行切实加强员工的宗旨教育,切实增强民本意识,明确服务方向,完善监管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同时,积极向上反映,取消支农贷款的诸多不合理限制,积极为夏县蔬菜产业做出应有贡献,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实现银行和农民的互利共赢。

建议县政府加强监管,各金融机构要把上级党委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用足用好,都来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加油添力,杜绝上级惠农政策在基层执行中打折扣、“肠梗阻”现象的发生。

(二)进一步加大设施配套力度。建议县政府加强协调,突出重点,将扶贫、农业开发、水利、交通等涉农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向设施蔬菜倾斜,切实改善各乡镇日光温室基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水利灌溉条件。供电部门要杜绝衙门习气,为日光温室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三)进一步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县政府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对新建温室种植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温室

- 78 -

推荐第9篇:某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XX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XX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机制、促共赢,加快了蔬菜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蔬菜加工企业XX家,年实现产值X.X亿元,出口创汇XXX美元,带动生产基地X万多亩。XX、XXX产品打入日、韩等国市场,XXX牌辣椒、XXX牌酱菜等7个系列XX种产品进入麦德隆、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和连锁店;XXX与南京“XXX”,XX大市场与上海XX、南京XX,XX食品与日本XX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台资XX食品、浙江XX食品、南京XX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签约、建设。一个生产大县正阔步向加工大县迈进。

——加强基地建设。从“八五”起,该县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实施蔬菜“二次创业”工程,制定了5-15年蔬菜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1998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在全省首家制定了XX个蔬菜生产地方性技术规程,实行“十户联保”创建制度,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2001年该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

2、2003年评为全国示范基地先进县,200

4、2005又连续两年举办了蔬菜博览会,共引进新技术XXX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XXX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XX万亩、总产量XX余万吨,XX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为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奠定了产业基础。

——培育龙头发展。产业要做大,关键在龙头。几年来,该县通过抓好现有的、培育新上的、盘活闲置的、鼓励开发的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以资产对接资本,通过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XXX、XXXX冷冻厂改制为XXX、XX两家公司,两公司投入XXXX万元和XXXX万元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多,现建立原料基地X万多亩,解决就业XXX多人,年出口创汇近XXX万美元。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南京XX集团投资XXX多万元,新上了XXXXX、XX两个酱菜厂,年加工各类酱菜XXXX吨;吸引创业青年回乡投资XXXX万元,新建XX食品,一期投资XXX万元冬瓜深加工生产线6个月建成投产,日加工冬瓜XX吨,年产值XXX万元。以资源对接资本,引进XXXX公司一期投资XXX万元,建立蔬菜生产基地X万亩(主要是直销配送),二期投资XXXX万元冷库、净菜加工项目正在实施。XX食品、XX食品、XXXXX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质量求发展,XXXX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加盟南京“XXXX”,产品进入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品牌占市场,XXXX牌辣椒多次获得省着名商标和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XX省市场畅销品牌。鼓励企业开发蔬菜加工产品,XX粮油投资XXXX万元XXXXX项目,即将启动实施。

——建立共赢机制。通过政府引导,XX、XXX、XXX、XXX辣椒、XX等企业,采取合同管理、定单生产,市场调节、保护价收购方式,在XX、XX、XX、XX等地建立山芋、辣椒、萝卜、莴笋等生产基地。XX食品今年还投资X.X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明年,该公司将投资XX万元发展冬瓜基地XXXX亩。目前全县建立“公司+农户”型蔬菜生产基地X万多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XXXX多万元。

虽然,XX县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与打造加工大县、建设长三角地区蔬菜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深加工蔬菜品种较少。在上百个蔬菜品种中适宜深加工的仅有1/5左右。二是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除山芋、辣椒、萝卜、

莴笋、冬瓜基本能满足加工需求外,荷兰豆、青刀豆、蒜苗、菌菇、生姜、蒜头、乳瓜等基地建设不够,90%左右需从外地选购。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有X家,市级龙头企业X家,省级没有。除XX、XXX、XX食品以煮熟等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外,其余企业主要以作坊式晒干、浸泡、腌制、酱制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买的矛盾始终交错,影响了企业和基地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做大蔬菜加工产业,该县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大县向加工大县军步伐。

第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建设加工大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第二,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着眼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XX”蔬菜品牌,以品牌占市场、拓销路、增效益。一是加快品种改良。实施蔬菜新品种更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力争主要蔬菜品种每2-3年更新一遍。二是优化种植布局。组织涉农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全县蔬菜产区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提出区域种植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搞调整,提高新品种推广成功率。三是实行按标生产。全面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成果,提高蔬菜品质,满足保鲜和深加工需要。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合作,聘请专家常年指导蔬菜生产。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蔬菜生产大户和农村科技带头人,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影响和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走科技兴菜之路。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服务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

第三,培育龙头,扶持骨干,带动发展。借鉴山东发展农产品加工成功做法,一方面,苦练内功,做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放大资源优势,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采取“六个一批”:一是整合壮大一批。打破所有制、区域、部门的界限,对XX、XX、XXX、XX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组建1-2个有代表性的蔬菜加工集团,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对XX辣椒厂等有品牌、有市场、有资源、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嫁接改造,或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艺更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实力。三是扶持培育一批。制定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支持飞翔食品在开发冬瓜馅料的同时,大力开发豆沙、枣梨、水果等为原料的系列馅料产品,延长生产期,提高生产效益。四是靠大带动一批。借鉴XXX和与南京“XXXX”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盟、挂靠大企业、大集团,为它们贴标生产、定单生产,进行产品配套,借船出海。五是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区”,编制项目,强力招商,推进资源与资本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组成新“龙”,发展番茄汁、胡萝卜汁、果蔬汁、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深加工项目。六是创业发展一批。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主攻点之一,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华安粮油等相关企业新上蔬菜加工项目,鼓励、支

持蔬菜经销、运输大户创业办厂,鼓励、支持务工经商人员“凤还巢”回乡创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

第四,创新机制,铆紧链条,促进共赢。企业要发展,农户要增收,关键是铆紧产业和利益链条。一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互惠共赢。二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协会、供销合作组织,做好种子、技术、病虫防治、价格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三要加强合同管理,把利益机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农企双方互信互立,共同发展。四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铆紧产加销链条,推进农产品专业化、组织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减少企业“找米下锅”,降低双方风险,实现农企“双赢”。

推荐第10篇:对蔬菜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对蔬菜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一、土地的获取:一般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对蔬菜种植业的调查报告。1.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2.土地流转政策是鼓励农户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3.流转的方式:合作、入股、联营、转换、出租、转让、互换、转包等。4.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5.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内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为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补偿。6.承包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签订一式四份流转合同。

二、调查蔬菜的生产与消费:1.近年来,蔬菜的人均消费从数量上稳中有降,但存在诸多的不平衡。2.20年来,我国居民对蔬菜的直接消费总量相对比较稳定。3.我国居民主要的食物消费结构为:粮食、蔬菜、肉类、家禽、水产品、鲜蛋,调查报告《对蔬菜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4.目前我国食用蔬菜达到数百种,普通栽培的有50-60种。蔬菜的消费主要是鲜菜,最常见的25种菜是:白菜、洋白菜、菠菜、油菜、芹菜、韭菜、空心菜、大葱、菜花、胡萝卜、葱头、生姜、莴笋、蒜头、蒜苔、豆芽菜等。5.绿色蔬菜消费方兴未艾: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初期绿色食品蔬菜开发较少,每年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蔬菜产品数仅占全国绿色食品数的5%左右。6.从数量上看,国内需求总量增长趋缓,目前供大于求,一些大路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今后蔬菜的需求在数量上的增长潜力已经不大了。7.从品质上看,蔬菜的供应尚未满足当前人们蔬菜消费日益增长多元化、多样化、营养化、保健化的需求,今后蔬菜产业的一个方向就是以品质为中心,注重研究消费需求,建立蔬菜品质标准体系,开发引进新品种,大力发展绿色蔬菜。8.兰州高原夏菜:兰州处于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形成了优良品质,每年的5-10月份盛夏季节产。兰州高原夏菜是兰州市农业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9.兰州生产的花椰菜、甘蓝、娃娃菜、菜用豌豆、芹菜、百合等畅销各地。10.历经500余年的发展,兰州蔬菜形成了独有的地方品牌与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如兰州且莲、百合、韭黄、花缨萝卜、齐头萝卜等品种。11.蔬菜的生产中,种子产业是先导,栽培技术是关键。

三、蔬菜培育技术的研究:1.绿色食品:安全食品,使用绿色商标,无污染,安全,优质。2.无公害蔬菜: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性,也称绿色蔬菜,有机食品蔬菜等。3.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全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确立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4.无公害蔬菜的标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

四、蔬菜种植的风险:菜贱伤农,价格波动。

第11篇: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___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daodoc.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

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机制、促共赢,加快了蔬菜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蔬菜加工企业12家,年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680万美元,带动生产基地5万多亩。嘉谊、绿源缘产品打入日、韩等国市场,鸡笼山牌辣椒、金东海牌酱菜等7个系列32种产品进入麦德隆、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___连锁店;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皖江大市场与上海济洪、南京伟伟,嘉谊食品与日本鹏达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台资齐善食品、浙江晶晶食品、南京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签约、建设。一个生产大县正阔步向加工大县迈进。

——加强基地建设。从“八五”起,该县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实施蔬菜“二次创业”工程,制定了5-15年蔬菜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1998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在全省首家制定了32个蔬菜生产地方性技术规程,实行“十户联保”创建制度,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2001年该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

2、2003年评为全国示范基地先进县,200

4、2005又连续两年举办了蔬菜博览会,共引进新技术100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11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80余万吨,36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为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奠定了产业基础。——培育龙头发展。产业要做大,关键在龙头。几年来,该县通过抓好现有的、培育新上的、盘活闲置的、鼓励开发的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以资产对接资本,通过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张家集、沈巷外贸冷冻厂改制为绿源缘、嘉谊两家公司,两公司投入1030万元___1700万元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多,现建立原料基地2万多亩,解决就业600多人,年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南京金箔集团投资1200多万元,新上了金东海白桥、五显两个酱菜厂,年加工各类酱菜1200吨;吸引创业青年回乡投资1700万元,新建飞翔食品,一期投资860万元冬瓜深加工生产线6个月建成投产,日加工冬瓜10吨,年产值800万元。以资源对接资本,引进上海济洪公司一期投资800万元,建立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主要是直销配送),二期投资2500万元冷库、净菜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齐善食品、晶晶食品、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质量求发展,__益___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___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加盟南京“小菜一碟”,产品进入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品牌占市场,鸡笼山牌辣椒多次获得省著名商标___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江苏省市场畅销品牌。鼓励企业开发蔬菜加工产品,华安粮油投资1000万元番茄素红麻油项目,即将启动实施。——建立共赢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嘉谊、绿源缘、金东海、鸡笼山辣椒、益___等企业,采取合同管理、定单生产,市场调节、保护价收购方式,在沈巷、香泉、善厚、__等地建立山芋、辣椒、萝卜、莴笋等生产基地。飞翔食品今年还投资1.7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明年,该公司将投资10万元发展冬瓜基地1000亩。目前全县建立“公司 农户”型蔬菜生产基地5万多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200多万元。虽然,___县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与打造加工大县、建设长三角地区蔬菜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深加工蔬菜品种较少。在上百个蔬菜品种中适宜深加工的仅有1/5左右。二是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除山芋、辣椒、萝卜、莴笋、冬瓜基本能满足加工需求外,荷兰豆、青刀豆、蒜苗、菌菇、生姜、蒜头、乳瓜等基地建设不够,90左右需从外地选购。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有3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没有。除嘉谊、绿源缘、飞翔食品以煮熟等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外,其余企业主要以作坊式晒干、浸泡、腌制、酱制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买的矛盾始终交错,影响了企业___基地发展。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做大蔬菜加工产业,该县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大县向加工大县进军步伐。第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建设加工大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

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第二,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着眼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品种改良___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皖江”蔬菜品牌,以品牌占市场、拓销路、增效益。一是加快品种改良。实施蔬菜新品种更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___满

足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力争主要蔬菜品种每2-3年更新一遍。二是优化种植布局。组织涉农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全县蔬菜产区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提出区域种植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搞调整,提高新品种推广成功率。三是实行按标生产。全面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成果,提高蔬菜品质,满足保鲜___深加工需要。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合作,聘请专家常年指导蔬菜生产。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蔬菜生产大户___农村科技带头人,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影响___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走科技兴菜之路。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服务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第三,培育龙头,扶持骨干,带动发展。借鉴山东发展农产品加工成功做法,一方面,苦练内功,做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放大资源优势,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采取“六个一批”:一是整合壮大一批。打破所有制、区域、部门的界限,对嘉谊、绿源缘、金东海、益___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组建1-2个有代表性的蔬菜加工集团,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对善厚辣椒厂等有品牌、有市场、有资源、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嫁接改造,或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艺更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实力。三是扶持培育一批。制定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___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___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飞翔食品在开发冬瓜馅料的同时,大力开发豆沙、枣梨、水果等为原料的系列馅料产品,延长生产期,提高生产效益。四是靠大带动一批。借鉴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盟、挂靠大企业、大集团,为它们贴标生产、定单生产,进行产品配套,借船出海。五是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区”,编制项目,强力招商,推进资源与资本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组成新“龙”,发展番茄汁、胡萝卜汁、果蔬汁、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深加工项目。六是创业发展一批。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主攻点之一,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华安粮油等相关企业新上蔬菜加工项目,鼓励、支持蔬菜经销、运输大户创业办厂,鼓励、支持务工经商人员“凤还巢”回乡创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第四,创新机制,铆紧链条,促进共赢。企业要发展,农户要增收,关键是铆紧产业___利益链条。一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互惠共赢。二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协会、供销合作组织,做好种子、技术、病虫防治、价格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三要加强合同管理,把利益机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农企双方互信互立,共同发展。四要大力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铆紧产加销链条,推进农产品专业化、组织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减少企业“找米下锅”,降低双方风险,实现农企“双赢”。

第12篇:早间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查报告

区政府:

贯穿****的鑫中路是连接省农科院、电线厂等的主要干道,同时也是43路、215路等公交车的必经路线,因此必须保证交通道路的通畅及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性。但长期以来,各地菜贩自发在凌晨聚集主干道路段上摆摊设点,形成了早间蔬菜批发市场。现将早市情况报告如下:

一、早间蔬菜批发市场的时间、涉及各地的商贩基

本情况和早市形成的原因:***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因此当地菜贩较多。每日凌晨1时至5时,以辖区内***、***等当地菜农为主,包括()等的各地菜农就在鑫中路中段的金山路十字路口(皂角树)至电线厂交叉口300多米长的马路上摆摊设点,自发形成了早间蔬菜批发市场。经调查,每天市场内的设摊户共名,难位个。早市地段位于城郊结合部。这里交通便利,蔬菜卖价便宜,因此不少其他地区的二手菜贩子和超市采购人员纷纷前来这里批发、购买。虽然**集贸市场离自发早市相距不远,但场地范围较小,而自发早市规模较大,并已形成多年。所以既便集贸市场内蔬菜区还有数十个摊位,但菜农们宁愿选择不收租金、人流量较大、装卸货物更方便、生意更好的马路市场,不愿迁到集贸市场内销售。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长达数百米的大型路边菜市。

二、自发早市对辖区市容市貌及附近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1、噪音的产生:凌晨一点至五点的早市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由于菜农和菜贩子把这段路当成了交易市场,运输车辆及整筐的蔬菜销售摊位占领了整条马路。来往的微型车见缝插针勉强还能通过,大一点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只好拼命按喇叭,经常把睡梦中的居民惊醒,住在该路段两边的居民群众苦不堪言。现场交易中,商贩讨价还价、叫卖声及农用车的喇叭声不绝于耳。并且为了抢占有利地形,商贩们在凌晨一点钟左右就会出摊,搬货,讨价还价、争夺地盘的吵闹声此起彼伏。自发的早间蔬菜批发市场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

2、交通安全隐患的产生:自发形成的早间蔬菜批发市场严重阻塞了交通,给过往车辆及行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熙熙攘攘的菜贩群、菜摊占据了马路的一半路面。板车、三轮车、农用车等运输工具随意停靠,有的甚至横停在道路中央。致使过往车辆排成长龙,水泄不通,群众、车辆行路艰难。

3、早市还对辖区内的卫生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摊贩一旦收摊,道路两旁塑料袋、烂菜叶、瓜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

三、对早市开展整治行动的工作措施方案:由于自发形成的早间蔬菜批发市场不仅侵占了人行道,阻塞交通,同时也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正常生活。根据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社区办事处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已将早间蔬菜批发市场政治行动列为金竹社区创建工作中需重点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通过认真细致调研,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办事处联合区城管大队,在早市涉及到的**社区居委会、**村村委会的共同参与下,拉开整治行动的帷幕。

一、由**社区办事处牵头,联合区城管大队、**社区居委会与**村村委工作人员组成早间蔬菜批发市场整治行动小组,制定详细的整治行动方案。由办事处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整治小组针对市场进行规范整顿、推行规范化管理、进行合理疏散、杜绝菜贩在道路上乱摆乱放、占道经营、垃圾乱扔等现象。整治小组将对该路段进行专项整治。对于少数在路中间拒绝搬离的菜摊,整治小组将强制予以搬离。

二、由于该地段地理位置特殊,运输车辆较多,为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保护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办事处出资在金山路至电线厂路段两侧安装照明灯。区城管大队也会在该路段建立双向减速带,及相关交通标志警示牌。

三、**社区办事处将从早市形成的人为根源着手,加大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工作的宣传力度。将创建工作落实到村,宣传到户,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增加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参与性与积极性。通过耐心宣传教育,劝导菜农主动将蔬菜搬离机动车道。

四、**社区办事处还将对自发早市配备卫生管理清洁队伍。对该路段卫生环境做到时时清洁,常常保洁,避免对**社区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产生不良影响。

第13篇:东营区当前蔬菜市场情况调查报告

东营区当前蔬菜市场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蔬菜生产是我区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和保障城区居民生活的重要食品的生产基地,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抓好蔬菜生产,我们对全区当前年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蔬菜产销现状

(一)生产方面

1、我区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牛庄镇、史口镇、龙居镇、六户镇,辛店街道、黄河街道也有一定面积。蔬菜面27000亩,保护地面积9400亩,露地蔬菜面积17600亩,其中、大棚5100亩、拱棚4300亩。西甜瓜7000亩、莲藕2600亩。去年蔬菜总产24.7万吨。

2、蔬菜市场供应的重点品种。我区推广栽培主要品种有冬春以西红柿、芹菜为主、越冬面积4500亩,产量预计3.6万吨以上,夏季秋季以茄子、辣椒、黄瓜、油菜、豆角为主。目前价格普遍偏高每公斤西红柿7元以上,黄瓜每公斤8元以上,其他蔬菜也都在每公斤4元左右。

3、蔬菜长势好,今年雨水充足,蔬菜生长有利,病虫害发生差。新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精细的管理,合理的施肥,我区蔬菜长势良好。抗性增强,病虫害发生较轻。

(二)销售方面

蔬菜价格先涨后落。从蔬菜市场价格监测的结果看,今年年初几乎所有的蔬菜品种的价格同年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番茄、黄瓜、辣椒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公斤高1.6元以上 ,芹菜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公斤高1.0元以上,进入4月份,西红柿、黄瓜价格同期持平,辣椒价格同期上涨,甘蓝、白菜等价格普遍下降。

二、蔬菜产销成因分析

本地菜少,供需矛盾的影响。我区日需蔬菜量约16.5万公斤,而城郊蔬菜面积不足,本地平均日上市量仅2万公斤左右,大量蔬菜靠外来供应。

我省蔬菜外流大。我省是产菜大省,我省蔬菜初供应本省外,大部分销往外省、外国,由于运往外地的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同时提升了本省销售的菜价。我区蔬菜情况与全省相同,相当一部分蔬菜销往外地。

三、存在问题

蔬菜供应中间环节较多,客观上提高了蔬菜的价格,目前、汽柴油价格高,运输成本上升,造成蔬菜流通难、价格高。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政府对蔬菜工作的领导,根据农业发展形势和城市供应状况,建议政府每年专题研究一次蔬菜产销工作,完善政策,强化措施,促进产业顺利发展。

2、加快城郊蔬菜基地建设。

城郊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原则,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解决城区蔬菜“春”、“秋”两淡市场供应问题,实行稳定近郊菜地与新开发建设中(离中心城区10-15公里)、远郊基地相结合,逐步建成反季节设施蔬菜基地、精细菜基地和名特优蔬菜基地,增加市场花色品种,满足城区市场供应,丰富市民生活。一是重新规划,建立城市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议在稳定近郊现有蔬菜面积的同时, 二是建议将城郊蔬菜基地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项目。水利部门将节水灌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改善蔬菜基地水、电、路、渠、池、棚等生产条件,达到高产稳产、无公害生产的菜地标准。

3、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扶持力度

对基地内全年种菜的菜农按粮农良种补贴的标准每年每亩100元补贴。初步按每年1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对于品种更新、良种选育、技术指导、技术开发和菜农培训要配套相应的资金扶持。

4、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

按照“控制市场数量,优化市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搞好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认真做好市场布局和建设规划,重点支持区域核心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打击查处“哄抬菜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努力促进蔬菜产品流通。

5、推行生产标准化管理

建立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逐步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作,一体化经营,做到户户有标志、有标准资料、有操作记录。在蔬菜生产中,严格用水、用肥、用药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逐步实现在蔬菜生产中,由企业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产品购销的产业化经营,实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6、加强产销服务体系建设和蔬菜信息工作。

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我区各级蔬菜技术力量,特别在重点的基地乡镇,要配备得力的蔬菜产销技术员,保证各项工作实施畅通,及时收集和反映全区蔬菜产销情况。

7、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新型物流产业,加强蔬菜营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帮助农民拓展蔬菜销路,解决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围绕日光温室的发展,继续开展资源与资本、企业与农户、产地与销地、本地与外地、农业与商业、窗口与腹地的对接活动,推进日光温室产品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积极筹建专业协会,发挥专业协会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发挥协会、经纪人在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作用。

8、积极扶持蔬菜龙头企业。

一是扶持现有蔬菜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对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或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蔬菜龙头加工企业,以及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通过政府技改补贴或贴息,促进资产重组或合资合作,使其做大做强。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一批蔬菜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模式,延长蔬菜产业链。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第14篇: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太谷县蔬菜产业影响因素发展的调查

一、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 2010年,行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片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有效的行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土地、观念、连片、标准等难题。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重点支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棚内净面积70亩以上)。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日光温室(棚内净面积),县政府补助2000元。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一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00元。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支、山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2010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人外出参观学习。同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010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 该园区是太谷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高、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象谷、范村7个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面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立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依托县蔬菜中心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依托县蔬菜中心聘请的农民土专家组建的土专家服务队定期进行田间指导。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践证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优势

1、雄厚的资源优势

太谷是全省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2009年,全县蔬菜瓜类面积达24.5万亩,总产量116万吨,总产值10.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6.4亿元,大田蔬菜播种面积20.2万亩,产量71.3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蔬菜一项就达到3000多元,蔬菜种植成为太谷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独特的发展模式

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模式,以点带面,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逐步体现。也因此,太谷县从去年开始,抓住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重大契机 1

全力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仅2009年就新发展设施蔬菜1.07万亩,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了4.6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达到了6亿元,全县人均设施蔬菜收入达到了2850元。蔬菜生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孟王线、南循环线、榆长线三个万亩设施农业区带雏形基本形成。

3、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

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太谷县财政局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扶持的方式,支持大棚建设。先是拨付支农资金20万元对67个蔬菜大棚、5个拱棚土建工程给予补贴。再是对大棚周围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目前,太谷县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增加。

4、技术优势

充分发挥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的科技优势,搞好农科教结合,聘请专家教授为太谷蔬菜种植发展建言献策,加强科技合作,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在太谷推广应用。聘请专家对蔬菜种植大棚户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教大棚户如何兴建大棚、如何选择品种、如何防治病虫害。同时依托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三大培训工程,组织农业各类技术培训10万人次。开展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150个村接通宽带。农业中介机构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业务。围绕全县五大优势产业,成立了五支科技惠农服务队,深入农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广大农民。

三、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民增收

2、有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3、对社会的示范带头的作用

通过针对蔬菜种植模式转变项目的实施,采取以项目带动、以点带动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提升和农民生产观念的更新,带动全县以每年新建5000亩温室、大拱棚的速度加快蔬菜产业的开发和蔬菜产品的升级,带动全县农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太谷拱棚”的生产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进一步推广。

4、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5、对于经济的影响

(1)将近一步增强相关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2)进一步形成农业产业一体化格局。

四、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模式过于单一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虽然品种多,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2、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1)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2)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省外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

(3)季节性过剩,盲目跟风生产导致菜价的下跌。

3、产业经营化程度不高

(1)蔬菜生产基本上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

(2)菜农卖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

(3)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

4、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1)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途运输条件。

(3)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

5、生产过程当中安全意识不强

在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

6、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7、管理体制不健全

县内尚无蔬菜行政管理或推广部门,不利于蔬菜产业市场经济的综合调控,影响管理效率、政策效率的发挥,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太谷蔬菜发展过程基本思路及对策

1、坚持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1)利用现有的优势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2)要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继续扩大拱棚菜、日光温室、地膜菜、轮作菜面积;

(3)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尤其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新田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

(4)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5)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形成大宗骨干产品生产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模式。

2、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应积极组织有关科研、管理、生产部门联合攻关,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蔬菜加工企业,不仅对蔬菜生产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加强蔬菜产品加工的根本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培育龙头,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

4、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1)制定全县蔬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有效调控。

(2)要因地制宜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便于产品集散、分级包装及转运。

(3)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城乡销售网点,街接周边县市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

(4)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会和菜农专业协会,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5、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6、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一是要科学选定项目,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是要广辟投资渠道,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建设。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导向调控手段。

四是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市外资金为补充。

第15篇: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陈 霖 左 娟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调研,总结了2008年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在实施我市“菜篮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关 键 词〕 蔬菜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果树蔬菜站钟山区大河镇农业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市蔬菜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受生产规模小,较分散,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充分发挥我市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商品蔬菜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摸清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我们对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全市总人口301.8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8.5万人,农牧渔业产值457558.4万元,种植业产值242617万元,蔬菜总产值49417.4万元,耕地面积216.5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66.66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元(同比增加390元),农民人均种植蔬菜纯收入387.33元(同比增加39元)。2009年,预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蔬菜总产值5.07亿元,农民人均种植蔬菜纯收入845元。

二、蔬菜种植业发展情况

(一)全市蔬菜生产和销售情况

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33.45万亩,产量48.784万吨,产值5.8亿元,销售量29.72万吨,成交额2.37亿元,与2007年相比,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近9万亩,产量增加10万吨,产值增加1.4亿元,销售量增加7万吨,成交额增加1亿元。2009年,预计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45.352万吨,产值5.07亿元,销售量36.12万吨,成交额3.07亿元。蔬菜种植品种主要有: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14类40余种蔬菜。

(二)蔬菜设施发展情况

2008年,全市已安装镀锌管及钢架结构大棚1430个,438.8亩,竹木结构大棚1719个,约586亩,小拱棚9405个,约141亩,喷滴灌棚室55个,15亩。棚室育苗株数4700万株,产值470万元。2009年,安装镀锌管及钢架结构大棚1470个,449.82亩,竹木结构大棚1903个,约674亩,小拱棚10405个,约156亩,喷滴灌棚室55个,15亩。棚室育苗株数5100万株,产值510万元。

(三)蔬菜采后处理和加工情况

我市现有盘县玉祥油脂有限公司、六盘水益康食品有限公司和钟山区魏老妈辣椒厂3个蔬菜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以辣椒为原料生产销售辣椒食品。2008年,3家企业共生产辣椒食品290吨,销售产品290吨,产销率为100%,形成销售额464万元情况。企业消耗

新鲜辣椒原料1000吨。吸纳技术人员20人,管理人员12人,常年用工量38人,用工日数320日。

(四)蔬菜产业发展新品种引进情况

2008-2009年,在蔬菜新品种引进方面,全市引进水生蔬菜新品种21个,试验示范60余亩,商品茭瓜示范面积500亩,68户。引进以色列系列,金罗汉系列,长江系列等多系列的西红柿和辣椒优良杂交品种。在夏秋反季节蔬菜高效栽培和周年模式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方面,每年示范2500余亩,种植模式有“西瓜-速生蔬菜-马铃薯”和“甘蓝-西红柿”两种模式等。复种面积3305亩,平均亩产3497公斤,总产1155.76万公斤,亩产值5201元,总产值1718.93万元,投入产出比1:2.51。其中夏秋反季节西红柿、速生蔬菜完成面积2510亩,亩产量2811公斤,总产量705.56万公斤,亩产值4657.5元,总产值1169.03万元,投入产出比1:2.27。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促进基地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市蔬菜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为大力推进我市商品蔬菜规模化进程,决定以建设六枝郎岱市级10000亩蔬菜基地、水城县蟠龙法那5000亩蔬菜基地作为突破口,加强六枝平寨镇、大用镇等地,盘县西冲镇、红果镇、鸡场乡等地,水城县发耳乡、滥坝镇等,钟山区大河镇等二线蔬菜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其他乡镇特色蔬菜的开发,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专门召开蔬菜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蔬菜生产,细化了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同县、区(特区)政府签订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目标责任状,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和办法。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随时关注和重视蔬菜基地建设,多次深入基地督促检查指导。市及县农业部门和六枝郎岱镇、水城县蟠龙乡都将蔬菜基地建设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目标任务,组建了工作班子,抽派了技术人员,明确了工作责任,制定了工作措施和考核奖励办法,将蔬菜发展规划到田块,充分发动群众,培训技术和物资供应,确保了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为加快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市政府2007年12月制定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等相关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特区)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六盘水市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及县、区(特区)农业局,负责指导全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技术服务等职责。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蔬菜产业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乡(镇)长亲自挂帅,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蔬菜产业办具体抓落实的措施。

(三)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引进蔬菜种植大户,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在基地建设中,在市及县、区(特区)相关领导和涉农部门的领导专家多次调研后,提出了把六枝郎岱建成市级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水城县蟠龙乡建成5000亩无公害蔬菜

生产基地,并责成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组织规划和组织实施。积极引进蔬菜种植大户,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2009年全市共有蔬菜专业合经济组织17个,人数1050人,生产(采购)大白菜、番茄等蔬菜23173吨,销售量21075吨,销售额2132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六盘水中心城区、各县(区)中心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以及贵阳、昆明、重庆、广州和广西等外地市场。

(四)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到位,提高了蔬菜种植户的种菜技术水平

蔬菜生产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需要进行精耕细作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在技术服务方面,市及县、区(特区)农业局技术人员做到蔬菜栽培技术课堂讲座,播放光学影视资料,深入田间地头作现场培训、技术咨询和发放资料等工作,指导农户严格按要求生产,逐步引导农户专业化,规范化种植;调动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种菜缺乏技术的难题,提高菜农种菜的积极性,为蔬菜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制定优惠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扩大农村信用社小额资金信贷投放力度,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为加快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至2010年三年内每年安排扶持资金9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450万元,县、区(特区)配套450万元,按每亩200元给予补助给予扶持。六枝郎岱镇还对基地蔬菜种植户按每发展每亩商品蔬菜给予1000元小额贷款扶持,2008年已发放小额贷款326.5万元。

(六)制定相关奖惩政策,鼓励公职人员参与蔬菜种植

对参与种植蔬菜的公职人员,政府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扶持,给予一定的贴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蔬菜生产。公职人员包村包技术的,完成任务的根据实际面积数和种植标准化程度给予适当奖励;完不成任务不给于奖励;对技术指导人员工作到位、指导效果较好的也给予一定奖励。

(七)积极探索新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实行土地规模化统一流转,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进一步抓好蔬菜基地的发展,提高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尤其是蔬菜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市及县(特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蔬菜种植重点乡镇积极探索,引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引导农民摒弃“恋地”情结和小农意识,本着“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农户原来地块和面积,实行土地规模化统一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

(八)做好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

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的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蔬菜产品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走出六盘水,就必须做好蔬菜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才能在大中城市站住脚,并被市场认可。据2007年11月26日贵州农业厅发布的《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目录》资料记载,目前我市已通过“贵州省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认证的

无公害商品蔬菜产品产地有:盘县响水镇鲁楚蔬菜协会750亩蔬菜产地;水城县蟠龙乡、阿戛乡、米箩乡计7村共5600亩黄瓜、茄果类产地和7200亩蔬菜产地;六枝特区大用镇5村1200亩蔬菜产地。六枝郎岱市级万亩基地、牛场辣椒的无公害产地认定认证已经申报,正在办理过程中。

(九)加强市场信息平台的建设,及时掌握和发布蔬菜市场供求信息

在蔬菜栽培品种选择和产品供求关系上,市及县(特区、区)农业部门和各蔬菜种植重点乡镇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明确专人负责蔬菜品种选择和商品菜供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随时掌握市场信息动态,指导农户生产和销售,为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

四、存在的问题

1、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范围内的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特别是交通设施(机耕道)、水利设施,产地批发市场和低温贮藏保鲜库等建设未完善。

2、农民种植粮食习惯还未完全转变过来,普遍缺乏蔬菜种植技术,商品质量意识淡薄,重视产量忽略质量,缺乏标准化生产组织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等体系,制约了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不完善,产地批发销售成交量较小,进入的大型中介组织和运营公司少,未形成配套的“运销型”机制,外销难度大,缺乏对全市蔬菜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4、商品蔬菜基地融资困难,蔬菜生产周转资金投入较大,农户获得贷款较困难。

5、市场信息网络闭塞,获取的信息滞后于市场变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民很难及时了解掌握市场行情,生产盲目性大,存在着产品规模小,数量少、质量差、价格低和产销脱节等现象,极大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6、龙头企业建设环节薄弱,缺乏“龙头”带动作用。商品蔬菜的产品精加工和包装销售严重滞后,产品档次品位低,市场销售渠道狭小,严重制约了蔬菜产品效益的转化增值。

五、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和整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扶贫等项目资金,加快商品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蔬菜基地种植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种植农户的科技素质和积极性。培训工作中做到:一是加强蔬菜栽培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优势,采取办培训班、专家讲座、典型报告、现场指导、农民相互传授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二是加强科技交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进外地先进的技术、土专家、种植大户、管理人才、优良品种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组织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到先进地区观摩考察;三是抓好生产示范点展示工作。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城镇居民“菜篮子”正常供给,促进蔬菜种植农户增产增收。

3、加强农业科技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引进一批名、优、特蔬菜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增加花色品种,推广特色种植。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提质增值为目标,积极注重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快品种筛选和更新,形成主导产品,突出价格优势,延长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蔬菜品种的种植结构,增加品种的多样性。

4、制定优惠金融政策,加大财政、信贷资金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缺乏的困难。同时加大对蔬菜协会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5、加强网络建设,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政府部门应当把乡镇和农村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作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有序进入市场。开发区域内信息资源,及时反应全市商品蔬菜供求状况,引导农户根据市场信息做好生产规划,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增加农民种植优质商品蔬菜的积极性,为蔬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提高我市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6、扶持龙头企业,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龙头企业的带动,有利于商品蔬菜实行产销衔接和优质优价,充分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商品蔬菜的积极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蔬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市场带龙头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逐步形成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龙头型经济,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第16篇: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查,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06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

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要指导建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各蔬菜基地要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发布点。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个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第17篇:蔬菜产业发展及批发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供暖纠纷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调查时间:2012蔬菜是新绛县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些年,县委县政府依靠技术进步,积极改进蔬菜种植方式,使之由过去季节性生产,发展到“大田—拱棚—日光温室”三结合的周年生产,其质量也由普通蔬菜上升到无公害蔬菜,温室、拱棚高效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县现有面积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万亩,拱棚8万亩,大田菜9万亩。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茴子白、西葫芦、冬瓜、韭菜、芹菜等十余个。分布在8个乡镇的143个村庄,占全县农村总数的65%;有3XX个农户从事蔬菜生产,占农户总数的42%;蔬菜提供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蔬菜总产量90万吨,总产值10亿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3.75%。在蔬菜生产户中,人均收入超万元的达3000多户,人均收入5000元到近万元的达4000余户,人均收入3000元到近5000元的上万户。

全县拥有6个各具特色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即以三泉、古交、北张、泽掌、泉掌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反季节双茬西红柿基地,以横桥、龙兴为主的万亩甘兰生产基地,以古交南片为主的万亩无公害茄子生产基地,以万安、北张为主的万亩黄瓜生产基地,以龙兴、横桥为主的万亩西葫芦生产基地,以鼓水流域为主的千亩莲菜生产基地。

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市场建设。全县目前运营着西曲、南李村、刘建、王守、北行庄5个专业性产地蔬菜批发市场。

西曲蔬菜批发市场是最早建设而且最大的市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场地硬化6万平方米,交易棚面积3500多平方米。市场日客流量达到3000人次,车流量1000多车次,日平均交易130万公斤,旺季可达300万公斤,XX年蔬菜产品远销内蒙、甘肃、陕西、河南、北京等21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市,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交易量8.6亿公斤,交易额8.2亿元,实现利税656万元,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较大的集蔬菜、瓜果批发、装卸配货、冷藏储存、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市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50家鲜活农副产品定点市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部农产品信息网信息采集点”以及省政府“1311”调产工程项目。

新绛县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全县蔬菜生产、组织、管理、销售于一身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县城龙兴街125 号,现有办公用房1200平方米,注册资金150万元,总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公司技术力量雄厚,238名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就达15人之多。

公司下属“一园四站四市场”。“一园”即南李村科技示范园。占地60亩,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四站”即古交、泽掌、泉掌、北张四个服务站。四个服务站涵盖了全县90%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在优良种子、生产物资供应等方面,为蔬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四市场”即古交镇南李村、泉掌镇刘建、泉掌镇王守、北张镇北行庄四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古交镇南李村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108国道南侧,占地35亩;泉掌镇刘建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西侧,占地42亩;泉掌镇王守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南侧,占地31亩;北张镇北行庄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北侧。

四个市场覆盖了全县百分之七十的蔬菜生产区,年交易量63万吨,交易额7亿元。公司营销的无公害精品菜远销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江苏等十几个省市,建立了较为宽广的销售网络。

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依托关系,聘请张志斌等专家为蔬菜生产技术顾问,负责全县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公司与全县2XX多农户建立了协作关系,实行了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运作方式,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示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升了全县蔬菜生产的标准和质量。

公司组织牵头对联系的保护地蔬菜进行了无公害质量认证,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种6个,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量达到42.5万吨。

公司在品牌建设上取得可喜成绩,绛州绿商标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绛州绿品牌被认定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公司先后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商贸先进企业”,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誉aa级企业”。

现在,新绛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场地挂钩”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蔬菜生产基地、中国果菜十强县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年8月29日—2012年9月2

3调查地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民法院民三庭

调查方式:资料汇总 调查目的:因城市供暖而产生的纠纷越演越烈,供暖纠纷案件大幅激增,成为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一类。供暖作为一项社会公用事业,维持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由于供暖纠纷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要想妥善处理该类纠纷,还必须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供暖模式。因此,通过对供暖纠纷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的调查分析,来解决供暖领域尚存在的制度的缺失和法律的缺位的问题。

调查结果:在实习期间我有针对性的对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法院办理的供暖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资料汇总:XX年铁锋区法院共受理供暖纠纷案件132件;XX年上升为206件,增幅56.1%;XX年更猛增到398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93.2%,与XX年相比增幅高达129%。近三年来,供暖合同纠纷案件成倍增长,我认为供暖纠纷案件激增现象的产生包括下面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因房地产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导致业主拒交供暖费。近年来,大批住宅小区建成使用,房地产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因利益不同存在多种矛盾,业主因此而拒交供暖费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业主个人因下岗、失业等客观经济原因而无力支付取暖费,从而造成拖欠。下岗工人、失业人员等社会低收入人群因经济拮据无力承担取暖费、而被供暖单位告上法庭,这类情况约占供暖纠纷案件的80%。

第18篇:关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普洱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的

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各县(区)政协于今年七月份以来,组织驻各县(区)市政协委员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经营现状,系统分析我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将各县(区)委员小组调研情况归纳整理报告如下: 根据市政协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各县(区)政协于今年七月份以来,组织驻各县(区)市政协委员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经营现状,系统分析我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将各县(区)委员小组调研情况归纳整理报告如下:

一、我市蔬菜生产经营现状

随着“菜篮子”工程和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蔬菜产业特别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和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认真组织制定了无公害生产相关管理制度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不断加大蔬菜生产投入,着力改善蔬菜生产条件,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蔬菜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蔬菜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的历史性转变,基本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含冬农开发),产量30万吨,产值4亿元。纵观全市各县(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各县(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部分县(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相互借鉴和推广,如思茅区建设蔬菜基地纳入财政预算,并对参与发展无公害蔬菜的菜农给予小额信贷贴息支持,调动了菜农积极性;墨江县争取中央财政信贷农业生产蔬菜产业项目,加快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宁洱县投入250万元启动了蔬菜园建设项目,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镇沅县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整村推进资金、上海帮扶资金和农业扶持无息贷款资金211万元,建成无公害基地19个;澜沧县在农业局经作中心专门设有蔬菜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推动了该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孟连县引导菜农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他们利用冬闲田开发种植无公害蔬菜;江城县争取资金开展瓜类蔬菜制种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对进一步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尤其是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前些年,全市上下通过大力实施“菜篮子”和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使全市蔬菜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优化发展,加之市场发展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人们逐渐对蔬菜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淡化,发展蔬菜产业的政策研究不够,措施不够具体,工作推行力度有所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产业尤其是无公害蔬菜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各县(区)城郊传统蔬菜生产基地在城市扩建中大多已不复存在,基本失去往日生产供应城乡居民菜篮子功能。远郊新菜区基本设施配套不完善,基地还未培育成型。针对目前现状,需要对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特别是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主攻目标、发展重点、扶持措施、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加科学的合理地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发展任务。

(三)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设施条件较差,防灾抗灾能力弱。长期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对蔬菜产业投入的专项资金极为有限,基本上是靠整合“冬季农业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支撑和维系。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培

训方面没有经费保障,农产品交易、储藏保鲜、物流配送、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建设滞后。加之普洱灾害天气发生比较频繁,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约了蔬菜产业特别是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与规模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市县、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中蔬菜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对菜农的培训不系统,菜农掌握的现代化、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知识甚少,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以人力栽培为主,仍然沿用家庭模式生产,限制了生产规模并妨碍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农作物在生长方面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和规范生产,部分菜农不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施肥过量,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蔬菜污染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缺乏蔬菜产业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订单生产、网上交易、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等经营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步伐缓慢,名优特精新品种较少,缺少能体现本地优势、打开市场销路、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导优势品种。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产销脱节,不仅菜农蒙受经济损失,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技术服务体系,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面广量大的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

(五)无公害蔬菜产品检测体系不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我市的无公害蔬菜检测和市场准入工作才刚刚开始,部分县(区)虽然开展过检测工作,但都因缺乏快速、简易的检测仪器和相关检测技术、检测人员而停止工作,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不具备对蔬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加之缺乏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造成无公害的优质蔬菜产品和农药残留超标的不合格蔬菜产品一同流入市场, 消费者无法辨认,无法区分,更无法体现无公害蔬菜产品的优质优价,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者的积极性,制约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无公害蔬菜产品检测体系、市场准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六)无公害蔬菜生产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在无公害蔬菜生产环节中,绝大多数属分散的自产自销的家庭经营模式,虽然有一些“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但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弱,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购销关系或松散联合层面,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加之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粗放、加工增值链条短,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少,规模小,蔬菜交易无品牌效应,流通不畅。同时一些经营蔬菜销售的企业,缺乏注册商标和知名品牌,影响了产品竞争力,制约了无公害蔬菜产业的有序发展。

三、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独特的气候优势。我市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最高海拔为3376 m,最低海拔为317m,年平均气温15.3~20.2℃,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温热气候区。辖区内地形复杂, 地域差异大, 日照时间长,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特殊的高温高湿条件给蔬菜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生产优质果菜、根菜、茎菜、叶菜、花菜的理想之地。

(二)丰富的资源环境优势。普洱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无大型污染企业,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和野生蔬菜资源,充余的农村劳动力,为发展无公害蔬菜奠定了基础。

(三)较好的区位优势。我市地处边疆,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昆曼大通道和即将修建的泛亚铁路穿境而过,是连接东南亚、建设桥头堡的黄金前沿阵地,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抓好蔬菜生产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入、解决群众菜篮子问题的一项重要产业,建立工作机构,强化发展职能,全力推进无公害蔬菜产业开发。坚持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领导包抓产业开发责任制和技术服务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奖励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企业和协会给予表彰奖励,调动各方面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由注重数量、保证供给,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安全转变,由主攻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由装满“菜篮子”、向丰富、净化“菜篮子”转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洁净、无污染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二)科学合理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进一步研究优化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完善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规划科学可行,布局合理有序。各县(区)要根据地域优势、发展基础、市场需求和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和鼓励发展产地市场等,推进优势区域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建议将墨江、宁洱、思茅、孟连作为重点示范区进行规划布局,进而带动其他县共同发展。

(三)加大投入,提升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各类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企业、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市、县(区)无公害蔬菜产业扶持发展基金,扶持无公害蔬菜产业快速良性发展。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重点扶持无公害蔬菜科技园区建设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增加社会投入。充分发挥银行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发展蔬菜产业和建办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有偿投入的良性循环。积极争取将我市蔬菜产业纳入全省蔬菜产业板块建设,多渠道争取省上和国家的投资。进一步加快无公害蔬菜产业重点规划区的沟渠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干支灌渠和灌排设施,大力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现代灌溉技术,努力改善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四)强化科技服务,着力打造普洱优质蔬菜品牌。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县(区)、乡(镇)蔬菜科技推广网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学习考察工作,更新充实专业技术知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采取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一批科技能人和种菜能手。注重培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创办无公害蔬菜科技园区,大力引进和推广适销对路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提升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加强无公害蔬菜采后优质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分级包装上市,促进蔬菜深加工转化,研究开发丰富多彩的加工制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发挥我市气候优越、污染相对较轻、蔬菜产品品质好的优势,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打造普洱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

(五)强化市场检测,着力提高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无公害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检测人员,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六)进一步健全营销网络,拓展市场空间,着力营造高效、优质、有序的现代营销体系。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

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切实增强无公害蔬菜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七)优化投资环境,走无公害蔬菜产品精加工之路,延伸产业链。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积极探索建立蔬菜专业村或集中土地进行公司化蔬菜生产,着力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植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政协普洱市委员会

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19篇: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高台县园艺工作站

蔬菜产业是我县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县蔬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而且产品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安全无公害,产业效益明显。

一、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步伐,推动全县蔬菜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明显。据调查,200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230亩,其中温室蔬菜10671亩,拱棚蔬菜6356亩,露地菜33203亩(含复种菜10115亩),同时,温室二茬蔬菜面积达到5198亩;全县蔬菜总产量达到2.48亿公斤,其中温室蔬菜总产量达到6266万公斤,大棚蔬菜产量2585万公斤,露地蔬菜产量15945万公斤;全县蔬菜总收入达到1.569亿元,其中温室总收入达到9357万元,大棚收入2941万元,露地3394万元;全县蔬菜总纯收入达到1.005亿元,其中温室纯收入6290万元,拱棚蔬菜纯收入达到2242万元,露地蔬菜纯收入1520万元。蔬菜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18%,仅蔬菜产业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3元。显然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对全县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日光温室农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全县日光温室面积累计达到10822亩,其中,2000年以来新建第二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1

94亩。日光温室技术装备配套水平较高、示范推广得力,共配套温室滴灌示范点82个3546座,反光幕、卷帘机、防虫网、遮阳网、黄板诱杀、CO

2、无滴专用膜、嫁接、顶部放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18项装备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温室产值效益明显。2006年温室蔬菜总产量、总产值和纯收益分别达到6266万公斤、9357万元和6290万元,平均亩纯收入5894元,产值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建设起步快,力度大。积极争取和实施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建设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建设两大项目,建成了2.5万亩的无公害蔬菜中心示范区,7个高标准示范点,示范面积3000亩,示范达标蔬菜18种。随机抽样检测鲜菜产品15次510份,发布农残检测结果550份,带动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5.5万亩(含加工番茄2.5万亩);产地大气、土壤、水质三项环境指标通过评估鉴定符合规定要求,示范县项目通过省市验收达标。监测检验站项目如期实施,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正常运行,无公害西葫芦、番茄、马铃薯三个特色蔬菜获得产地认定,西葫芦、辣椒干特色产品取得产品认证,全县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科技推广步伐加快,试验示范效果明显。全县每年坚持建立蔬菜产业科技示范点20多个,开展试验示范130多项(次),引进推广新品种80多个,新技术10多项,新品种覆盖率达98%,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普及推广;同时,通过组织各类科技宣讲、电视讲座、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科技资料、实施青年农民和新型农民培

训工程,菜农培训率达95%,全县菜农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

四是运销加工协会和销售市场充满活力,蔬菜产销两旺。“十五”期间,全县蔬菜加工运销协会逐渐发展壮大,市场功能明显增加强,全县蔬菜加工运销、种植协会达到20多个,蔬菜运销经纪人达300多人,在蔬菜流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张掖巷道蔬菜批发市场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快捷,吞吐量大,互动性强,日交易量达60万公斤,年集散量近2亿公斤,外销市场十分活跃,千禧农贸市场和其它乡村小菜市,贩销红火,流通顺畅,产销两旺。

五是蔬菜加工企业有所发展,增值转化初见成效。近年来,宏丰蔬菜公司、仰光辣椒制品公司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逐年发展壮大,宏丰蔬菜公司年加工量保持在500吨左右,实现利税40多万元,宏丰蔬菜公司和仰光辣椒制品公司等企业开发出了“宏丰”牌、“仰光”牌系列加工产品,这些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初步实现了加工增值和消化鲜菜产品的目的,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制种、加工番茄、棉花等强势产业的影响和市场冲击,一些传统蔬菜面积出现稳中下滑的趋势。据调查,2005年食用类蔬菜面积比2000年增加17962亩,其中复种菜增加6000亩,而大棚蔬菜却减少3280亩,瓜类减少2192亩,辣椒干减少1866亩,洋葱、四季豆各减少500余亩;2006年蔬菜产业面积比2005年减少537

2亩,其中加工类洋葱减少883亩,瓜类减少571亩,食用类蔬菜减少5474亩,大棚菜减少704亩。

2、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建设力度还不够,产品认证工作滞后,检测检验站工作内容单一,源头污染现象仍然存在,专柜专营、专市专批和市场准入制度难以落实。

3、设施农业尤其是日光温室蔬菜与其它产业相比优势更为突出,亩均产值和纯收益远远高于制种、加工番茄和棉花,但是由于建造材料和人力资源价格猛涨,二轮土地承包期长,调地阻力大、统一规划难、扶持政策中断,日光温室建设发展步伐减缓。同时随着温室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致使多年重茬连作,土壤污染,地力下降,病虫害日趋严重,加之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温室蔬菜单产和收入不稳定,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高台西葫芦、陇椒2号辣椒等蔬菜受到冲击和挑战。

4、受资金短缺,装备滞后,技术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蔬菜产业的试验示范和引进推广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5、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缓慢,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加工增值能力不足。同时,蔬菜加工运销协会和经纪人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有效。

三、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建议

按照《高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结构

调整为主线,以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施品牌战略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用工业化思维谋划蔬菜产业化发展,创新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水平,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发展目标是:“十一五”期间蔬菜产业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力争达到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2万亩,塑料拱棚蔬菜1万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含加工番茄面积4万亩),蔬菜产业总产量达到3.5亿公斤,总产值达到2亿元,总纯收入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1000元。为了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建议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1、科学谋划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重点建立无公害西葫芦、加工番茄、马铃薯、洋葱生产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05万亩、6.75万亩、1万亩;适度建立辣椒干、脱水菜生产基地,面积分别为5000亩、3000亩;合理建立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淡季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分别为1.2万亩、8000亩;加快建立温室大棚高效精细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000亩(其中陇椒、黄瓜各2000亩,西甜瓜、茄子、番茄、其它各1000亩);重视建立复种蔬菜、瓜菜花卉制种生产基地,面积分别为1万亩、2万亩。

2、完善制定保护政策,鼓励蔬菜产业发展。一是划定产业保护区域,杜绝破坏和污染产地环境的现象发生;二是设立科技推广和攻

关专项基金,鼓励支持产业创新;三是制定配套政策,争取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壮大设施农业和蔬菜产业。

3、重视标准化建设,加快无公害蔬菜进程。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思想认识,做好巩固提高工作,按照区域规划抓好蔬菜产地建设和产品认证,扩大残留检测项目,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专市专批,专柜专营目标,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4、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推广。要积极向上争取反季节温室蔬菜集成技术示范项目,大力开展试验和示范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攻克蔬菜单产低,整体效益提升不快的难题,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

5、促进协会工作,支持加工企业发展。要鼓励蔬菜协会和蔬菜企业发展壮大,对新建扩建加工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吸引县内外能人富户投资办厂,经营市场,全面提升市场集散功能和企业加工能力,建立协会联基地,市场加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加快蔬菜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第20篇:蔬菜

蔬菜、果树上禁止使用的各种农药

编辑日期:2004-03-16 作者: 来源: 农业部 有效性:

随着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对一些毒性大、残毒时间长,易造 成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的农药明文划定为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这类农药主要有:

六六六 属有机氯类。不易分解,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畜产生积累 性中毒招致癌变,禁止使用。 滴滴涕 也称二二三或DDT,属有机氯类,对人畜和环境的危害同六 六六相似,禁止使用。

对硫磷 也称1605或E605,对人、畜有剧毒,严禁在果树、蔬菜、茶叶、烟叶上使用。

甲基对硫磷 对人、畜毒性比对硫磷略低但仍属剧毒农药。禁止在 果树、蔬菜、茶叶、烟叶上使用。

氧化乐果 毒性强,残留期长,禁止在蔬菜及果树收获前1个月内使 用.

久效磷 剧毒农药,禁止在果树蔬菜上使用。

甲胺磷 剧毒农药,禁止在果树收获前30天,蔬菜、茶叶及中药材 等作物使用。

抗菌素 是一种广谱性抗菌剂,挥发性强,对人畜毒性很高,禁 止在果树、蔬菜上喷雾使用。

其他禁止使用的农药还有:3911(西梅脱·赛美特)、硫特普(苏化203)、内吸磷(1059)、杀 螟威、磷胺、异丙磷、三硫磷、磷化铝、氰化物类、呋喃丹、砷化物类,氟乙酰胺、杀虫脒、赛力散、西力生、毒杀芬、氯化汞、五氯酸钠、二溴氯丙烷、除草醚等等。

蔬菜调查报告
《蔬菜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