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10 08:37:43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XX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xx、20xx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XX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二是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于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资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22-25元;平均补偿水平在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卫生部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XX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人员网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XX区、XX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和探索。

(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另外,随着各地新农医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槛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相当部分县(市、区)都控制在5万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额2万元,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顺价作价后,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实施新农医后,政府又要求这些机构对参保人员适当减免挂号费、注射费、诊疗费和优惠部分医药费,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小病普惠政策,来促进新农医的持续发展,在财政补偿机制暂时还不到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20xx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20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xx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五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推荐第2篇: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篇一:农村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新车镇医疗卫生情况分析

医学院 2012级 临床医学专业 容军华

内容提要:医疗卫生问题一直是政府和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落实到农村的医疗保障体制日趋完善, 因此农民的生活、健康等多方面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仍存在亟待改善的空间。这也是十八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医疗卫生、乡镇

一、活动概述

今年暑假期间,为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为湖南的“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开展了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我和相关卫生院对整个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活动期间卫生院群体成员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活动取得圆满结束。我在本次活动的地方——永州市道县新车镇展开了社会调查。这次调查包括:新车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对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进行实地调查。以下是对我们所调查的课题: 医疗卫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总结,并研究出相关的可行性报告。

二、具体个案(抽样)

时间:2013 年 1 月18日地点:朱某某家对象:朱某某父母 背景:对贫困朱某某一家进行回访,对家庭状态、经济情况、医疗卫生还有政府政策上问题的回访。医疗卫生方面:

1、当地政府对医疗卫生知识宣传薄弱。

2、医保不到位,适用于大病住院类型,药物极大多数无法报销。

3、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无优惠对待。

时间:2013年7月 19 日

地点:新车乡中心小学校 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对象一:五年级学生:李某某一家 5 口人全参加医疗保险,他表示奶奶生病是前往县城医院就诊,新车镇医院医疗水平一般且收费不合理。

对象二:四年级学生:唐某某一家 5 口人全参加了医疗保险,家人对预防疾病知识薄弱,当地学校在小学初中阶段对医疗保障教育薄弱。

时间:2013年 7月 21 日 背景:某某村当地居民

地点:某某村对象:村民

对象一:务农:郑某某50 岁,五口人,二位老人家,二个儿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自给自足的生活,二个儿子在外打工,一般不寄钱回家,过年回一次,郑某某爸爸是党员每个月有部分财政补贴,全家参加了医疗保险。

1、生病了自己买药打针不给报销

2、因为文化程度低所以对合作医疗的相应了解薄弱,对报销程序不 了解,很不方便。

对象二:商贩: 王某某07年开始中风至今,四口人。两夫妇靠小卖部的收入和务农来供养一儿一女上大学虽然有买医疗保险,但平时也只靠一些偏方治病。

1、风湿病发作只能靠偏方治疗,城镇医院医疗水平有限。

2、合作医疗报销不全面,药物方面几乎不在报销内。减轻不了生病给生活带来的压力。

3、某某村距新车镇远,门诊覆盖面低。可报销的医院只有一家,且距离远。

对象三:务农:赵某某83 岁,一个人居住,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靠自己务农养活自己,参加了医疗保险。

1、她表示政府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很好的政策对待。

2、合作医疗对她没有多大效益。时间:2013年 7月 22 日

地点:新车镇市场对象:商贩

背景:对在新车镇市场中赶集的人做随机访问。

对象一:某某药店,在市集的一间药店,店里有医师看病,据老板声称,一般村民有什么病,就直接去店里叙说病因询问药物或直接买药回去吃,农村合作医疗无法报销。

对象二:待业青年:徐某某,20 岁,父母摆摊卖水果、卖菜,他表示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处于发展阶段,一些报销项目少,表示能够理解于接受。

对象三:杂货店老板:黄某某,28 岁,外县人,四口人,一男一女,女儿上小学,丈夫在开餐厅,全家有买医保。对合作医疗表示不了解,只知道外县人的合作医疗报销低于本地人。 对象四:在街道摆摊治病:陈某某,50 岁,四个儿女,儿子一个中专毕业,在打工,一个在家里务农,两个儿女在外开店,因为逃荒逃到本县,靠在市集摆摊和务农维持生活,有村民会到他的摊子治病,有买医疗保险。他表示有多年的医疗经验但没有成本开药店所以摆摊治病,由于医院医疗水平有限与药店消费较贵,合作医疗在农村用处不广泛,摊位医疗收费低,所以摆摊收费的生意良好。

三、新车镇医疗卫生状况

目前乡镇的医疗水平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然而在新车镇医疗水平在种种的条件限制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在展开调查期间以专题形式,对新车镇得农户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强烈反应了以下问题:

1、对医疗卫生的知识严重缺乏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民群众少接触网络与书籍,对医疗卫生知识获取渠道单一与不全面,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很好的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经在农村的调查报告显示95%的人愿意自行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花小钱买平安”是值得的,但是却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了解,这一现象在下次镇中也表现明显,同时群众反映合作医疗体制不全面,报销比例低且不全面。在医院就趁一次花费一百多元,可报销的只有十几元,这大大弥补不了农村人民的损失,与当地的经济情况没有接上轨道。虽然近年来乡镇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增至80%,但是由于乡镇医疗的局限性,使得当地的人民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政策,在市级以上的医院住院费报销为 5%。

四、改善新车镇医疗卫生的意见或建议

1、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 、建立相关宣传体制,加大宣传力度,从书刊到电视,从电视到网络,等渠道来增长农村人民的医疗保健知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根本去预防。

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相关部门要做好人才培养的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制订优惠政策,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 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从新车镇的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率来看,当地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从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医疗工作,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的同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配套的乡镇卫生设施也基本到位。

3、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就医条件、加快基础建设,新车镇的医疗服务机构仍然比较简陋,医疗设备等基础条件缺乏,不能完全为农民提供 良好的就医环境。 经我们调查反映人员认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广的同时,应该把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改 篇二:大学生社会实践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在寒假我们团队针对药品安全和价格做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群众等形式,我们了解了许多不为我们所知但很现实的问题,从而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

“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广大人们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农民。“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当农民患有小病时,或者大病的初始阶段时,往往能拖就拖,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有限,这就导致了小病拖成大病,甚至绝症的情况的出现,或者最佳治疗时机的错过,而“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在农村是很实际的问题,看病最让老百姓担心受怕,生病了在乡下医院看病花费固然少,但是那里的医疗设备比较落后,卫生条件也很差,一些病情无法被诊断。如果去县城好一点的医院,需要很大的花费,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大病去县城是看不起的,疾病往往成为贫困农民无法逾越的屏障。邻村的刘书记给我们讲了一个因病致贫例子,该村在前几年曾有一村民还有肿瘤疾病,因为到大医院需要大笔的医药费,根本承担不起,于是一拖再拖,最后病情越拖越重,最终导致癌症晚期,到大医院治疗时为时已晚,村民们都为他捐款,但已经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最终他去世了,给家人留下了大笔的医药费债务。据调查,高经济水平农村地区贫困户中有49.3%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中等经济水平和低经济水平地区的贫困户中,这个比例分

别为20.7%和21.2%;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加大,农民自费医疗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很沉重,部分农民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卫生公平性受到挑战,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就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的现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动员农民组织起来,政府给予一定支持,建立农民医疗互助制度。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成为现实的选择。(但是,今天虽然实现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对于医疗费的报销有些地方很不及时,往往要拖很久)

在问卷调查中,有百分之九十多的村民认为疾病预防工作做好能有效控制发生。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得知,以往形成小病拖大病的恶性循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害怕看病花费比较贵,多不愿去看,另一方面是自身健康保障的意识比较差,总以为小病拖拖就能不药而愈,结果病情加重会产生更重的负担。同时由于农村合作医疗的初步开展,也增加了农民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性,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得在健康保障的观念方面得到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农民不会没病去检查身体,看病也不听医生的指导,现在却会要求医生把方法写下来,回去照办。 药品安全就是生命安全,近年来药品安全一直受人们高度重视。而药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药品的安全性,我们做了调查问卷,了解了一些有可能产生不安全的因素。有些病人拿到药后,不按时服用或者不按合理的剂量服用,所以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还有的病人服用药品时,不遵医嘱,感觉自己病的严

重就多吃药,病情较轻就少吃药,这一点也是不可取的,不但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反而出现反作用,使病情更严重。有些病人不了解药品,以为药品没有保质期,其实药品如食品,同样存在保质期。有些病人服用了过期的药品,导致了一些不良反应,可见药品的保质期不容忽视,超过这一时期,药品也会变质,不但不能治病了反而致病。还有一种情况,药品虽然在保质期,但如果其外形或颜色等在自然情况下发生了变化,也应该停止服用,或者咨询医生。同时吃药忌口也是很重要的,一些食物对药品有反作用,或者是使病情加剧,药品尤其是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

有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疾病,总希望通过迷信的手段来治疗疾病,虽然有的时候能治疗一些“疾病”。比如小孩子受惊吓了,往往巫师通过烧香加上一些咒语什么的,俗话说是叫魂,起到很大的作用,心理医生以及科学家已经对这方面做出了解释,是人们潜意识在作怪,巫师通过一些玄幻术而使潜意识得到清理,从而让人恢复正常,至于魂啥的那都是编织出来的谎言。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不能一味的相信,而应该坚持科学。用科学的方法预防疾病,治疗疾病。而不是借助迷信从而有可能延误病情。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时地考察就没有话语权。确实如此,通过调查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当今药品的一些情况,比起药品的安全,人们似乎更加重视药品的价格,按价格去买药,而不是按病情去买药。这一点我认为是错误的倾向,突出了药品价格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矛盾。 但是与健康联系更密切的是药品的安全而不是药品的价格,这一点却为人们所忽视。政府有义务进行宏观调控,稳定药价并且出台更为合理的政策保证普通生活水平的人也能看得起病,毕竟中国有七八亿农民,大部分家庭还是中等收入。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得起病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因此药品价格只能是一时的热点,而安全才是永恒的主题。如今社会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健康、和谐相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人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健康,追求健康。虽然医学界面对一些顽疾还是无能为力,但是只要研究不停止,克服顽疾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这就需要国家加大科研医疗投入,努力培养更多医疗方面的顶尖人才。 这次社会实践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责任非常艰巨。努力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家大事,把握社会发展的的总趋势,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篇三: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

作者:

摘要:为了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我利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张家口朱官屯、沙城、朱官屯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张家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状况还需要在基础设施,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大投入。 关键词:实践 农村 医疗卫生 调查

第一章 导言

为了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联系社会,参与社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为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学期我参与了有关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实践当中。在这里我了解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和社会的差距。因此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的完善自我,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更大作用的人。

一、调查目的: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持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改善和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为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居民就医,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于张家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次农村医疗卫生调查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张家口医疗卫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情况,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同时,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在实际中的指导作用,深刻体会川农精神,体会这次课程改革的真正用意。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把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现实工作、生活中,为自己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也为让更多张家口居民了解川农精神和川农学子提供了交流平

台。为日后川农大学生贡献农村,致力于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借鉴。

二、调查的内容:

针对张家口市的实际医疗卫生现状,同时结合我小队的自身情况,在我进行了精心准备以后,我作出了针对张家口朱官屯、东杨庄、沙城三个村关于医疗方面的调查。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关于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意识的调查

2、关于农村居民身体状况的调查

3、关于农村居民年收入的调查

4、关于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5、对于农村医疗设施现状的调查

三、调查的对象:张家口朱官屯、东杨庄、沙城的村民,村医及村主任。

四、调查的时间地点:1月11——14日 朱官屯,沙城,东杨庄

五、调查的方法:现实问卷,访谈

第二章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当前党中央对农村医疗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材料有所了解后,我设计了针对当前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先后对三个村进行了调查,在认真分析研究调查问卷后,队员们仔细的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一、问卷分析:

本次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调查,其中主要以现实问卷为主,访谈辅之。故只针对现实问卷和我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其中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东杨庄60份,沙城50份,朱官屯50份。

针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多时候只能看他们自己的感觉而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自己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评价。

从我调查的三个村当中不难发现被调查者大多觉得身体状况一般或者很好,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身体状况不太理想。在评价自己身体很差的那一项当中东 杨庄18.1%,算是这当中最好的。但他们村共有1120多人,算下来202.72人身体状况很差。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医疗卫生任务之艰巨。

4、当您一般患病时您会选择

对于这个问题,我分析的结果是他们的看病习惯,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二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得的什么病。

从我调查和访谈中,我了解到村医院在农村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给很多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从以上的数据我可以看出,超过三个村当中超过40%以上的农民都在个体医疗和村医那里就医。

5、当你去医院看病时,您是否觉得方便: 经过这么多年的医疗改革和国家、政府投入,现在农民们到医院看病得到的服务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数据中,我可以看出三个村超过60%以上的人都认为现在看病比较方便,医院的服务也很好。

根据我了解,现在农民参加了医疗合作之后报账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人都说现在报账很方便。

当然,还有部分人认为医院的手续还是很复杂,他们填选这一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排队问题,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6、您是否了解并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社:

从对这一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了解到农村医疗合作的宣传工作还有待提高,原则上是应该每个人都了解的。

从我了解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三个村子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都在90%以上,其中2010年,东杨庄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达到了98%。

从数据反映和我的实地调查当中我了解到,农村医疗合作室条件很艰苦。不管从医疗人员的素质和医疗设施上都可以看出。村医院里一般就只有一个医生,药品也是一些基本的常备药,主要治疗感冒等疾病。

从以上的数据我可以了解到,三个村对于体检基本上都是有必要才去。即是当生病以后才想到去检查,这样在很多时候就会延误了治疗时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没有意识到定期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2、是没有时间去做定期体检;

3、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体检;

4、是其他特殊的原因。

二、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和对问卷的处理分析,我能看出当前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仍存在很多问题。

1、医疗政策宣传还有待提高

当前张家口市的医疗政策是农村每人交150元(其中国家补贴100元,自己交30元,雨城区交20元),原则上政府要求参保人数达到95%以上,但是从当前的情况(对于医疗合作政策的了解和参加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没有加入进来。大多数村民都对农村医疗合作社有所了解,并积极参加,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村民对此不是很了解。说明政府和村委会的宣传还没有真正深入到村里的每一户居民。

2、农村医疗设施简陋

农民对农村是否建有合作医疗室不是很了解,对村里医疗卫生条件的感觉都是一般,还应该有所改善,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善,服务态度较好,但是一些必要的医疗硬件设施还是比较欠缺。从我的走访和观察,当前农村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比较陈旧老化,医疗卫生服务站设施简陋,医疗器械没有得到补充和改善,很难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药品种类较少,都是一些常见小病的药品,如感冒药、外伤药、止咳药。

3、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

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比较匮乏,由于农村的艰苦条件和人们的意愿问题,很多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愿意留在市县或者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很有限,有些卫生服务站就只有一名乡医,所有的病人都只能靠这位医生诊病,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民的病不能及时得到好的专业的治疗,这种现象正严重制约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农民自我健康意识薄弱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自我对健康状况的意识较低,很多人都觉得体检是有必要才去,还有些甚至不愿意去,很少人会每年定期去检查。这种薄弱的健康意识让他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只有生病了才会想要到卫生院或者村里的医疗服务站检查,吃药,这样村民自己对自己的整体身体状况还是不了解。

第三章 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事 业的建议

从当前农村医疗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看来,看病贵和医疗设施的改善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国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针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体制,降低农村医疗价格,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民不再对看病是望病兴叹;

2、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其次增设和更新农村医疗设备,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听诊器,温度计等最基本的看病设施;

3、加大对基础医疗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使其合理运转。

推荐第3篇: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2003年,我市共有乡镇132个,村(居)委会3914个,常住人口549.07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户数141.7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6221元。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2838个,乡村医生3273人。自2003年7月1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占83%,参保村2694个,占69%,参保人数达275.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4%。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0

3、2004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在全面推开的县(市、区)中,参保率均在 80%以上,其中镇海、北仑、鄞州、江北等达到了90%以上,大大突破了预期的目标。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22109.3万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个人(包括集体经济扶持)出资8093.0万,乡镇财政资助4910.7万,县(市、区)财政资助 5256.5万,市财政已资助3849.1万,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大部分县(市、区)还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

二是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于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资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 22-25元;平均补偿水平在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卫生部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鄞州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人员网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北仑区、宁海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和探索。

(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余姚、慈溪、镇海、北仑和宁海等地区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也实施一定的补偿。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住院结报 75456人次,补偿总额12913.2万元,人均补偿1711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25.0%,占有效费用29.3%;门诊补偿669人次,补偿金额88.4万元。

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在实施大病统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农村五保供养农民、农村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其大病统筹个人出资由县(市、区)、乡镇两级财政代缴;同时两级财政出资每人 5-20元不等,设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上述对象及个别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参保对象实施除大病统筹外的医疗救助。目前开展新农医的县(市、区)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制度,如镇海区对有效医药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这类对象给予至少5000元的救助。截止9月底全市到位救助资金1460.6 万,已资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患重大疾病对象等困难人员免费参保5.15万人,资助总额135.65万元;资助经济欠发达区参保对象6.59万人,资助金额88.29万元;对困难人员医疗费用救助5177人次,救助金额763.3万元。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度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竟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平均3万元的补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则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按照参加大病统筹人数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乡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已启动,5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列入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将每年投入1000万,县镇政府1:2配套。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另外,随着各地新农医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槛”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相当部分县(市、区)都控制在5 万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额2万元,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顺价作价后,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实施新农医后,政府又要求这些机构对参保人员适当减免挂号费、注射费、诊疗费和优惠部分医药费,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小病普惠政策,来促进新农医的持续发展,在财政补偿机制暂时还不到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2005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2006-2009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10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 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 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五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推荐第4篇: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一)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20**年,我市共有乡镇132个,村(居)委会3914个,常住人口549.07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户数141.7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221元。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2838个,乡村医生3273人。自20**年7月1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占83%,参保村2694个,占69%,参保人数达275.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4%。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20**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在全面推开的县(市、区)中,参保率均在80%以上,其中镇海、北仑、鄞州、江北等达到了90%以上,大大突破了预期的目标。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22109.3万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个人(包括集体经济扶持)出资8093.0万,乡镇财政资助4910.7万,县(市、区)财政资助5256.5万,市财政已资助3849.1万,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大部分县(市、区)还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

二是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于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资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22-25元;平均补偿水平在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卫生部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鄞州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人员网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北仑区、宁海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和探索。

(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余姚、慈溪、镇海、北仑和宁海等地区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也实施一定的补偿。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住院结报75456人次,补偿总额12913.2万元,人均补偿1711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25.0%,占有效费用29.3%;门诊补偿669人次,补偿金额88.4万元。

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在实施大病统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农村五保供养农民、农村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其大病统筹个人出资由县(市、区)、乡镇两级财政代缴;同时两级财政出资每人5-20元不等,设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上述对象及个别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参保对象实施除大病统筹外的医疗救助。目前开展新农医的县(市、区)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制度,如镇海区对有效医药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这类对象给予至少5000元的救助。截止9月底全市到位救助资金1460.6万,已资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患重大疾病对象等困难人员免费参保5.15万人,资助总额135.65万元;资助经济欠发达区参保对象6.59万人,资助金额88.29万元;对困难人员医疗费用救助5177人次,救助金额763.3万元。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度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竟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平均3万元的补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则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按照参加大病统筹人数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乡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已启动,5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列入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将每年投入1000万,县镇政府1:2配套。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另外,随着各地新农医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槛”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相当部分县(市、区)都控制在5万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额2万元,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顺价作价后,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实施新农医后,政府又要求这些机构对参保人员适当减免挂号费、注射费、诊疗费和优惠部分医药费,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小病普惠政策,来促进新农医的持续发展,在财政补偿机制暂时还不到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20**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20**-20**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五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二)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20**年总纯收入1770600元,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二、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1、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4、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5、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6、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9、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困难,医院缺少名医,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烦等。

10、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向医生送过红包。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 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调查显示在20**年仅17%的农户得到补偿,表明绝大部分农户近期并没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实惠。部分农户在问卷上写上了他们的困惑:“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报销?”。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三)

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后,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北大湖镇、西阳镇、春登乡等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农户等形式,重点针对全县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向县人大主任会议作以汇报:

一、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县共有15个乡镇(区),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1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65元。目前,我县有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58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4个。全县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70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571。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投资1500余万元,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北大湖镇、万昌镇、双河镇等中心卫生院,大岗子乡、官厅乡、一拉溪镇、三家子乡等一般卫生院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几年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70台件,总投资1250余万元。其中,县医院四年内投资900万元,购置了螺旋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波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34台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的X光机、B超、心电机及生化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科学的检测诊断依据。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年,县政府下发了《永吉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的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的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经过四年的建设,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244个(包括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覆盖率达100%,建设合格率达80%。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

3、加强了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为强化计划免疫的管理,20**年,我县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县财政每年投入4万元专项经费,免费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县卫生部门深入6个乡调查点对肺吸虫、肝吸虫、旋毛虫等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进行调查,共调查了4500人份,为做好其他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为有效防治结核病,县结核病防治所于20**年7月份落实了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对发现的我县结核病人进行了DOTS治疗,并加强了对防痨医生和卡介苗接种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全县3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监测。目前,我县传染病发病率为254.23/10万人,处于地区中等水平,“四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为防治艾滋病,今年上半年,全地区在我县召开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会议,介绍了我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和艾滋病防治经验。年初,我县完成了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工作,5月份,我县举办了预防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班,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医疗科长、防保科长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等60余人进行了培训。同时,我县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果得到了巩固。以控制碘缺乏病为重点,今年上半年,我县完成了60份孕产妇尿样和孕产妇家庭用盐采样,对全县27个食品批发部,64户居民用盐及倒着盐进行了采样监测,其检验样品288个,合格率100%。目前,我县大骨节病、克山病、布病、碘缺乏病的防治达到了国家控制标准

4、通过微机程序化管理,详实的掌握了全县辖区内育龄妇女总数,影响妇女健康状况的疾病及顺位。掌握了新婚对数、孕产妇数、高危妊娠数、孕产妇死亡数等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台上,以筛查高危妊娠为重点,完善了管理措施,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孕产妇保健覆盖面95%。住院分娩率达75%,达到了初保规划确定的指标。为进一步提高妇保工作服务功能,从20**年开始,我县通过选派妇产科技术人员进修,增设必要的设备,加强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卫生院妇产科服务水平,使一般卫生院能承担生理产科和一般妇科手术工作,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具备了病理产科和难度较大的妇科手术水平。目前,我县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开展了爱婴医院建设,各项工作指标达到了初保要求的标准,20**年底将通过市级验收。全县儿童保健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零。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颅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前5年降低20%,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及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65%以上,减少了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

5、加大了卫生行业执法力度。为适应卫生全行业管理新形势的需要,我县建立了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控新体制,撤消了原永吉县公共卫生监督所和永吉县卫生防疫站,重新组建了永吉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永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监督方面,全年坚持开展了社会卫生打假活动,并做到与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相结合。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行业定期进行专项整顿,规范了食品卫生“三证”发放与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证”的发放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业户依法严肃处理,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在医疗行业执法方面,卫生局医政科常年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美容院、药店、早市场进行执法大检查,两年来打击非法行医36例,取缔非法医疗机构28家,清理非法医疗美容2家,药店座堂医6家,罚没药械10台件,处罚人民币3.8万元,规范了医疗市场,保证了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6、强化了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坚持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居民生存环境。通过设立常设机构,代表县政府负责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每年我县都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之一一并考核。从去年开始,加大了管理力度,县政府制定了爱国卫生目标责任考评方案,并与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奖罚措施。通过开展文明村屯活动,现有1个乡镇达到了市级卫生乡镇标准。通过农村改水改厕建设,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个乡镇进行了部分村屯改水,自来水受益人口16.27万人,累计改水受益人口26.55万人,8个乡镇进行了改厕,3.5万户居民修建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4%。

二、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县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春登乡卫生院和北大湖镇三家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简陋、年久失修,还仍在使用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的旧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调查中我们还看到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老三样”,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器,一个体温计。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县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西阳镇搜登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仅有一名乡医,却服务着全村近千人的预防保健。在北大湖镇卫生院和县疾控中心调查中了解到,人才的缺失导致医护人员青黄不接,“出不去,进不来”的现象正严重的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对现有在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措施不到位,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

3、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在北大湖镇三家子村和西阳镇红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到,目前,我县村级医疗机构负担较重。三家子村卫生服务站一年累计要向上级上交7000多元费用,这里有物价部门每年的年检,每个月向镇卫生院缴纳的事业发展基金,每年向药监、卫生等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交纳的各种规费,还不算相关部门每年不定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颁发的各类资格证所收取的费用。村级卫生机构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投入,房屋、药品、设施都是乡医个人投资,还要支付工作人员工资,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

4、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医在农村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些人打着某医疗机构或医疗院校的牌子,以义诊为幌子,目的是推销药品,骗取钱财。非法行医机构还与当地村委会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据春登乡一位乡医讲,今年4月份,县结核病防治所到该乡一个村义务为农民检查身体,而这个村村委会却只召集

五、六十人来。相反,某一非法行医机构来村里“义诊”,直接驻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这位村干部却不遗余力的为其提供方便。

5、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严重。经调查,在农村,有一部分农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农民是没钱看病,望病兴叹;还有一部分是借债看病,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未看好,人财两空。在春登乡召开的乡医座谈会上了解到,农民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相当部分是赊帐,到年底后算总帐,而每年乡医到年底一算账,总有万八千的账兑现不了。一位农民对调查组这样说,被大水淹了、或者房子被烧了,苦上几年或许还能翻身,但真要得了大病,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倾家荡产。

三、发展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我国要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结合调查,就抓好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面对新的形势,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政府及部门重要的工作议程,根据新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各乡镇要落实相关部门和兼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切实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改变乡镇政府对“大卫生”工作“活没人干,事没人管”的局面。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好健康教育课,在农民群众中做好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全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2、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努力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多种运营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种经营模式。要认真总结大岗子乡卫生院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注重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以此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力争在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制定宽松的人才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环境,广揽技术人才。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每年对乡村医生轮训一次,加快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医疗技术下沉一级,实施技术合作和指导,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软环境建设。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5、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我省20**年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契机,抓紧为我县推行此项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在暂时没有实行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开展扶贫工作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结合起来,把因病致贫的群众当做扶贫重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推荐第5篇: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2011年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兴旺村的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以及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二、调查对象:村支书陈富忠、部分村民

三、调查内容:

1、关于医疗保障体系实施的认识以及确切的方法?

2、本村的医疗知识的普及如何做的?

3、本村医疗卫生的状况如何?

四、调查方式:随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五、调查时间: 2011年8月5日-8日

六、调查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兴旺村

七、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内容及结果:

1、医疗制度推广情况:

在所调查的325人中,有248人选择“已经推广”,占总数的76.31%;有46人选择“没有完全推广”,占总数的14.15%;而选择“没有推广”的有11人,占总数的3.38%;选择“不清楚”的有18人,占总数的5.54%;此外,还有2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0.61%。

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表现在:

有201人选择“条件好”,占总数的61.85%;有246人选择“设备少”,占总数的75.69%;有204人选择“医疗水平低”占总数的62.77%;有113人选择“缺医少药”,占总数的34.77%;有18人选择“不清楚”,占总数的5.54%;此外,还有5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1.54%。

3、您认为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问题?

有193人选择“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使城乡药品同价”,占总数的59.38%;有192人选择“多分配些优秀的医生到各个乡镇”,占总数的59.08%;有165人选择“加大力度对乡镇卫生所的管理”,占总数的50.77%;有175人选择“增加基本的医疗器械”,占总数的53.85%;有151人选择“建立健全医疗制度体系”,占总数的46.46%;有10人选择“不关心”,占总数的3.08%。此外,还有3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0.92%。

4、您所在的村里有几家医务所?有专门的口腔诊所吗?

村里有1家医院,2家私人门诊,当问到“村里是否哟专门的口腔诊所”时,有218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67.08%;有2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0.62%。此外,还有40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2.3%。

5、村医院每年会接待多少病人?是否有儿科、妇科、外科、内科和B超等设备?当问及“村卫生所每年会接待多少病人”时,有39人回答在1千人以内,占总数的12%;有26人回答在1千—3千人之间,占总数的8%;有18人回答在4千—5千人之间,占总数的5.54%;有142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43.69%;有10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3.08%。此外,有90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27.69%。

当问到“是否有儿科、妇科、外科、内科和B超等设备”时,偶216人回答“全没有”,占总数的66.46%;有17人回答有儿科,占总数的5.23%;有6人回答有妇科,占总数的1.85%;有18人回答有外科,占总数的5.54%;有10人回答有内科,占总数的3.08%;有3人回答有B超,占总数的0.92%;有19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5.85%;有23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7.08%。此外,还有43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3.23%。

6、您对村医院的服务和收费满意吗?

有84人回答“满意”,占总数的25.85%;有4人回答“比较满意”,占总数的

1.23%;有121人回答“一般”,占总数的37.23%;有93人回答“不满意”,占总数的28.61%;有9人回答“不去医务所”,占总数的2.77%。此外,还有14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4.31%。

7、村里是否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来应对村民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

有34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10.46%;有262人回答“有”,占总数的80.62%;有17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5.23%。此外,还有12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69%。

八、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发现农村的医疗卫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不足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的医疗机构少,没有专门的医疗分科。村里只有一家医务所所占比重最大,有超过一半的农村没有儿科、妇科、内科、外科和B超等设备。没有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制度,这些都需要大力改善。

2、医疗卫生人员匮乏

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差,因此,很多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都集中在城镇,而村里的医生大都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多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为农民看病,这也在根本上决定了农村医疗水平的低下。很多农村都是三两个乡村医生服务全村好几千农民。这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为可悲的是,多少年来,一直都很少有新的医生到农村来,如此以来,老的医生不下去,是因为没有新的血液,形成了一个青黄不接的局面。

九、调查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了解到本村医疗保障根据各个家庭的经济的不同得以实施,开展到户到人,使农民有病时能够得到国家给予的部分医疗保障,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村委会对于医疗保障体系的给予完善尽职尽责,为农民的医疗保障尽一份力。

村委会对农民积极开展医疗知识的普及,在村委会的图书室备有基本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图书,使农民懂得日常疾病的处理,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的疾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某些疾病能在早期得以治疗,减少疾病的死亡率。为人们减少了不必要的失去亲人之痛。

关于本村医院的状况以及医疗卫生进行调查本村具备较为齐全的一般疾病的治疗设备与器材、药品,在村民发生疾病时能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对于不能处理的疾病能及时的转送到上一级医院。对于医疗器械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杀菌消毒,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感染,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疾病。

推荐第6篇: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一、

二、

三、

四、调查时间: 2010年1月20日~25日调查地点:衡水市河沿镇北沼村 调查对象:村支书—李进良、及村民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以及农村医

疗卫生状况。

五、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六、调查问题:

1、关于医疗保障体系实施的认识以及确切的方法?

2、本村的医疗知识的普及如何做的?

3、本村医疗卫生的状况如何?

七、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内容及结果:

1、医疗制度推广情况:

在所调查的325人中,有248人选择“已经推广”,占总数的76.31%;有46人选择“没有完全推广”,占总数的14.15%;而选择“没有推广”的有11人,占总数的3.38%;选择“不清楚”的有18人,占总数的5.54%;此外,还有2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0.61%。

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表现在:

有201人选择“条件好”,占总数的61.85%;有246人选择“设备少”,占总数的75.69%;有204人选择“医疗水平低”占总数的62.77%;有113人选择“缺医少药”,占总数的34.77%;有18人选择“不清楚”,占总数的5.54%;此外,还有5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1.54%。

3、您或家人生病时的就诊地点:

有169人选择在“村医院”看病,占总数的52%;有96人选择“市里的大医院”,占总数的29.53%;有7人选择“在家用偏方治疗”,占总数的2.15%;有13人选择“其他”,占总数的4%。选“村医院”和“市里的大医院”的有17人,占总数的5.23%;选“村医院”和“在家用偏方治疗”的有9人,占总数的2.77%;选“市里的大医院”和“在家用偏方治疗”有1人,占总数的0.31%;选“村医院”和“其他”的有2人,占总数的0.62%;兼选“市里的大医院”和“其他”的有1人,占总数的0.31%;选“村医院”、“市里的大医院”和“在家用偏方治疗”的有6人,占总数的1.85%。此外,还有4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1.23%。

4、您认为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问题?

有193人选择“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使城乡药品同价”,占总数的59.38%;有192人选择“多分配些优秀的医生到各个乡镇”,占总数的59.08%;有165人选择“加大力度对乡镇卫生所的管理”,占总数的50.77%;有175人选择“增加基本的医疗器械”,占总数的53.85%;有151人选择“建立健全医疗制度体系”,占总数的46.46%;有10人选择“不关心”,占总数的3.08%。此外,还有3人未作选择,占总数的0.92%。

5、您所在的村里有几家医务所?有专门的口腔诊所吗?

村里有1家医院,2家私人门诊,当问到“村里是否哟专门的口腔诊所”时,有218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67.08%;有2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0.62%。此外,还有40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2.3%。

6、村医院有几位医生?什么职称?学历?年龄?男、女?

有87人回答有1位医生,占总数的26.77%;有84人回答有2位医生,占总数的25.85%;有39人回答有3位医生,占总数的12%;有23人回答有4位医生,占总数

的7.08%;有19人回答有5位以上的医生,占总数的5.84%;有5人回答“无”,占总数的1.54%;有38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11.69%;有2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0.62%。此外,有28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8.61%。

在“医生的职称”的问题中,有62人回答“医生”,占总数的18.46%;有6人回答“护士”,占总数的1.85%;有1人回答“既有医生,又有护士”,占总数的0.31%;有10人回答“无”,占总数的3.08%;有131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40.3%;有1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0.31%。此外,还有116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5.69%。

在关于“医生学历”的问题上,有15人回答“大学”,占总数的1.54%;有15人回答“大专(专科)”,占总数的4.61%;有2人回答“本科”,占总数的0.62%;有3人回答是“高中”,占总数的0.92%;有51人回答是“中专”,占总数的15.96%;有12人回答是“中学”,占总数的3.69%;有2人回答“中专、大专”,占总数的0.62%;有1人回答“本科、专科”,占总数的0.31%;有1人回答“大学、高中”,占总数的0.31%;有1人回答“教授、博士”,占总数的0.31%;有9人回答“无”,占总数的2.77%;有124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38.15%。此外,有4说明不详,占总数的1.23%,有95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29.23%。

在医生年龄这个问题上,有70人回答在30—50岁之间,占总数的21.54%;有43人回答在50—60岁之间,占总数的13.23%;有20人回答在30—60岁之间,占总数的6.15%;有1人回答在20—40岁之间,占总数的0.31%;有1人回答“70岁”,占总数的0.31%;有5人回答“无”,占总数的1.54%;有86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26.46%。此外,有99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0.46%。

在医生的性别问题上,有106人回答“男”,占总数的32.62%;有59人回答“女”,占总数的18.15%;有59人回答“男女都有”,占总数的18.15%;有41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12.62%;有5人回答“无”,占总数的1.54%。此外,还有55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6.92%。

7、村医院每年会接待多少病人?是否有儿科、妇科、外科、内科和B超等设备?

当问及“村卫生所每年会接待多少病人时”,有39人回答在1千人以内,占总数的12%;有26人回答在1千—3千人之间,占总数的8%;有18人回答在4千—5千人之间,占总数的5.54%;有142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43.69%;有10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3.08%。此外,有90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27.69%。

当问到“是否有儿科、妇科、外科、内科和B超等设备”时,偶216人回答“全没有”,占总数的66.46%;有17人回答有儿科,占总数的5.23%;有6人回答有妇科,占总数的1.85%;有18人回答有外科,占总数的5.54%;有10人回答有内科,占总数的3.08%;有3人回答有B超,占总数的0.92%;有19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5.85%;有23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7.08%。此外,还有43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3.23%。

8、您对村医院的服务和收费满意吗?

有84人回答“满意”,占总数的25.85%;有4人回答“比较满意”,占总数的1.23%;有121人回答“一般”,占总数的37.23%;有93人回答“不满意”,占总数的28.61%;有9人回答“不去医务所”,占总数的2.77%。此外,还有14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4.31%。

9、您一家看病一年是多少钱?占年收入的多少?

有116人回答在500元以内,占总数的35.69%;有25人回答在500—1千元之间,占总数的7.69%;有61人回答在1千—3千元之间,占总数的18.77%;有21人回答在3千—5千元之间,占总数的6.46%;有2人回答在5千—1万元之间,占总数的

0.62%;有13人回答“不一定,有多有少”,占总数的4%;有50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15.38%;有7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2.15%。此外,还有27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8.31%,有数据损失1例,占总数的0.31%。

当问到“占年收入的多少”时,有114人回答在10%以内,占总数的35.08%;有36人回答在10%—20%之间,占总数的11.08%;有26人回答在20%—50%之间,占总数的8%;有7人回答在50%以上,占总数的2.15%;有17人说明不详,占总数的5.23%。此外,有数据损失1例,占总数的0.31%,有63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19.38%。

10、村里是否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来应对村民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

有34人回答“没有”,占总数的10.46%;有262人回答“有”,占总数的80.62%;有17人回答“不清楚”,占总数的5.23%。此外,还有12人未作回答,占总数的3.69%。

八、调查体会与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发现农村的医疗卫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不足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的医疗机构少,没有专门的医疗分科。村里只有一家医务所所占比重最大,有超过一半的农村没有儿科、妇科、内科、外科和B超等设备。没有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制度,这些都需要大力改善。

2、医疗卫生人员匮乏

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差,因此,很多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都集中在城镇,而村里的医生大都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多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为农民看病,这也在根本上决定了农村医疗水平的低下。很多农村都是三两个乡村医生服务全村好几千农民。这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为可悲的是,多少年来,一直都很少有新的医生到农村来,如此以来,老的医生不下去,是因为没有新的血液,形成了一个青黄不接的局面。

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了解到本村医疗保障根据各个家庭的经济的不同得以实施,开展到户到人,使农民有病时能够得到国家给予的部分医疗保障,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村委会对于医疗保障体系的给予完善尽职尽责,为农民的医疗保障尽一份力。

村委会对农民积极开展医疗知识的普及,在村委会的图书室备有基本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图书,使农民懂得日常疾病的处理,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的疾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某些疾病能在早期得以治疗,减少疾病的死亡率。为人们减少了不必要的失去亲人之痛。

关于本村医院的状况以及医疗卫生进行调查本村具备较为齐全的一般疾病的治疗设备与器材、药品,在村民发生疾病时能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对于不能处理的疾病能及时的转送到上一级医院。对于医疗器械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杀菌消毒,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感染,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疾病。

推荐第7篇: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现行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

0831221508电气2高佳男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已将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突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誉为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但其在实践领域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新政策的推行在一定范围内遭遇困境,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字】:农村、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增长幅度、政府、经济发展 正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

报销标准:采用起付线、超过起付线部分分段支付、最高限额额封顶的办法,每人每年累计最高给付限额为¥15000.00元,具体标准为:

1、500元及以下,不予报销;

2、501元至5000元部分报销20%;

3、5001元至10000元部分报销30%;

4、10001元至20000元部分报销40%;20001元以上部分报销50%。在一个结算年度内有效住院费用达到¥40000.00元以上,并且由于大病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者,还可申请大病救助。

报销方法:病人出院时,需开住院发票及住院期间病人费用汇总清单;随带病历,本人身份证,合作医疗证,转院证明,各种跌伤、撞伤还需村(或学校)证明,

一般每月5日、15日、25日报销,如有特殊也可随时报销。特殊病种门诊报销时,除以上有关材料外,医院必须出具医疗证明单。全年可多次报销,累加支付。

其次,我们针对我国现行医疗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我国农村现行医疗保障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

(二)对农村医疗保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相关行动主体分为三方利益集团,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政策目标群体——农民群众,从三方利益集团的各自利益出发分析导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执行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1.中央政府:从我国建国以来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发展可以看出,事实上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中央政府投入的绝对值是一直在增加的。从建国初期的完全依靠集体经济和土地为基础的家庭保障,到后来集体经济瓦解以后重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个进程,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投入力度一直在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能够重新构建起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农村医疗保障作为整个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特性,理应主要由政府承担供给的责任,也只有政府主导的提供方式最能体现效率和公平的价值。但是中央政府承担的众多社会管理责任中,农村医疗保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特别是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大量社会公共事务涌现,其解决都需要财政力量的支持,在政府财政并不宽裕的约束条件下,用于社会保障的资源是比较

有限的。为解决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问题,提升农村医疗保障能力,2002年10月,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规定政府卫生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但在实践运行领域,与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相比,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投入显得刚性不足[4]。尽管政府资金从无到有,在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中占有了三分之一有些地区甚至更大的比例,但以现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大病重病的医疗支出对家庭收入而言,政府在有限的财政约束的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的资源投入依然是不够的。

2.地方政府:自1984年财政体制改革以后,财政经费逐级下方给省县乡各级政府自行支配,90年代初,乡政府成为了“分灶吃饭”的一级独立财政,卫生经费也划拨到乡政府直接管理。但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力向上级政府集中,基层政府财力很弱,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基层政府财政吃紧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地方政府维持基本的机构运作都出现困难,根本没有财力投入农村医疗保障。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有财政支付能力的政府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而使财力更多的倾注于其他领域,缺乏法律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和监督管理措施往往使地方政府忽视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处在试点推行的阶段,上级政府通过行政命令下达硬性指标的方式还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5],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拨款以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为前提,而地方政府资金到位以农民个人缴费提前到位为条件的筹资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克服谁也不愿先出资的“囚徒困境”,可能会以“垫资”方式“套取”中央财政资金[6],使“民心工程”在运行中变成了地方政府的“钓鱼工程”,严重影响新型合作医疗的质量和公共政策信誉。但在监督管理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利益在短期内并不会遭受损失,甚至可能会因虚高的参合率而获得更多收益。

3.农民个体: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大的受益者,农民在农村医疗保障匮乏的时期对其的需求是强烈的,但在新制度的推行中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样是建立在农民个体的理性选择行为之上,建立在他们对该项制度的预期收益与付出成本的比较之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

现在采取的是中央、地方、农民三方各承担1/3的方式,一些农村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体出资也作为一种可行的筹资渠道,尽管农民的出资数额在绝对值上并不算高,但它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7],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8]。再有,在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合作医疗基金被挪用、贪污的现象,而由于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行是一种新的尝试,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出台,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保证措施未能及时制定并有效的得以执行,使得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心存疑虑,缺乏信任,担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有效地解决公平、公正、持久、高效和方便的问题,担心自身的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在预期的风险较大不能超越甚至抵减预期付出成本的情况下,农民的参合热情自然会受到影响。

最后,对于我们所调查的我国农村现行医疗保障运行中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给出建议以有助于解决问题。

办好农村医疗事关农村的长足发展,也将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保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以及其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了解农村医疗的现状的前提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推荐第8篇: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作者:马吉

参与人员: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九龙坡区海龙村

调查对象:海龙村当地居民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家乡湛江市太平镇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主要问题,探讨目前情况下制约太平镇新型农村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开展“十二五”计划,推进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医疗问题这一关系着广大农民百姓生命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伴随着旧的医疗制度与快速发展的经济逐渐脱轨,呈现出不适应的现象,医疗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而开展这次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也是了解我国新型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在一份课题组调查报告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补偿为辅,体现互助共济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一

本问卷共发放50份,采用现场填写机制,实际回收份数为50份,发放对象为海王村当地居民。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年龄阶层

统计结果显示村内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中年,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分析及历史地理背景调查,基本符合情况,由于调查总样份数限制可能出现少量偏差

2.是否参加医保

根据分析统计得出参与调查的人群,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参加了各类医保,可以得出当地医保参保工作落实十分到位

3.就诊场所选择

大部分人选择到大型公立医院就诊,约占总调查人数比的百分之六十,有约百分之三十

的人选择到私立诊所,只有约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对此表示持无所谓态度,这表示了国立大型医院在群众心中仍然具有权威性,但仍然需要改善加强

4.对医保的减负作用的认识

所有人都选择了认为医保对于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有作用

5.是否到过定点医院看病

令人失望的是这一条只有约百分之三十的人选择了是,结合后面的建议和意见栏分析原因得出,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定点医院总量太少,分布太散,相隔聚居地太远,往返车费等成本太高所造成的

6.关于医疗报销

只有少部分约百分之三十的人表示知道并曾到过定点医院进行医疗报销,大部分的人表示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流程,不知道该如何报销。这说明了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医疗保障制度,但是具体落实的时候还是需要做好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的工作

7.关于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

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医疗设备少且落后,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说明了我过农村地区医疗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两个地方

8.医疗机构数目及距离

当地医疗机构数目为2家,定点医院距离当地一百公里以内,相对于一个村级单位来说,目前比较乐观

9.建议与意见

关于医疗改革,群众们关心最多的仍然是关于医疗费用、报销以及医疗水准。当地群众普遍希望看病费用有所下调,报销途径多样化,增加定点医院数量,提高当地的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水平

四、思考

A.目前农村医疗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新农合”制度目前在全国尚处于试点阶段,也出现不少难以避免的问题,并严重滞后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的步伐,亟待加以解决。据调查,目前有六大因素,致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步履维艰”。

1.基金筹集难以快速到位

“新农合”制度规定,农民以户为单位缴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并以户为单位给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颁发《合作医疗证》。但是在农村户籍统计中,普遍存在着婚嫁没有及时迁转户口,出生、死亡没有及时报户、销户等问题,登记人数与实际人数出入较大,影响了基金筹集的具体操作,造成中央、省、市财政补贴难以快速到位。

2.部分边远地区参合率偏低

部分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存有疑虑,主要表现在投资观念、风险观念和共济意识淡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合作医疗提供的保证低、补偿中手续繁琐,以及前些年乡村干部乱收费、乱摊派的影响,农民对“新农合”医疗

政策持怀疑态度。据统计,富平县梅家坪镇参合率仅为73%,全县倒数第一。参合率偏低,统筹资金到账少,必然影响农民的医疗赔付率标准。

3.参保期限制约新生婴儿享受

按政策规定,一年一保,中途不接收新的参合人员。因此,在“新农合”医疗资金缴费期限后出生的婴儿,就不能参加“新农合”,这就意味着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不能得到大病医疗的保障,而此时新生婴儿患大病的机率是最高的。

4.住院报销门槛太高

报销金额对于大部分经济水平低下的患病农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60%的被访者认为“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不能有效满足参合农民的需求。

另外,对大病患者来说,报销的封顶线太低也使得“新农合”缺乏保障力度。例如临潼区报销封顶线为1.5万元,而农民大病治疗费往往高达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50%的被访者认为“新农合”封顶线太低。

5.区县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

区县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不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及时就近就医,给重病大病患者造成困难。目前,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但是“新农合”医疗规定区县外就医报销起付线远远高于本地,而且报销手续繁杂,使外出务工人员难以感受“新农合”政策的优惠。如临潼区西泉镇三园村农民宣云英反映,她在西安开元商场上班已经5年了,平时看病都是在西安,年初自己与家人一起参加临潼区的新型合作医疗,3月份因胆结石急性发作在西安就近入院做了手术,花费6000多元,至今报销不了。

6.定点医院数量稀少

因“新农合”定点医院数量少,医疗价格贵,服务态度差,导致农民在一般小病的治疗上更倾向于就近原则。临潼区定点二级医疗机构仅有5家,农民日常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或个体医生,且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难以承担“新农合”医疗患者就诊的重任,往往耽误病情。 此外,目前县级“合疗办”工作人员来源于本系统基层单位,多为临时抽调人员,队伍不稳定,办公条件简陋,县乡两级办公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

B.改善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需要,更是发展生产、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需要。建议在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下,运行“政府、集体、个人”三方筹资机制,使合作医疗成为“低水平,广覆盖”的人人能享受到的医疗保障制度。简化区外就医报销手续,适当扩大报销范围,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农民能够感受“新农合”的现实利益,保证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引入契约共济的保险机制。此外,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五、结束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2003年经过全国部分地区试点、2005年开始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初步检验和证明它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开始阶段

并不是顺利的,一定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这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将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事业改革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将为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致谢

在本次实践调查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海龙村政府以及其部分村民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附录一

调查问卷表

1亲爱的朋友,欢迎参加调查问卷活动,您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在合适的选项下打√,谢谢您的合作!(可以多项选择)

1、您的年龄

A、老年B、中年C、青少年

2、您有没有参加医保

A、有B、没有

3、请问您生病时一般会选择到何种医疗机构就诊

A、大型公立医院B、私人诊所C、无所谓

4、您觉得医保对于医疗负担有减轻作用吗

A、有B、没有

5、您是否到定点医院看过病

A、有B、没有C、其他

6、看病后是在定点医院报销还是去其他地方报销

A、定点医院

B、没有报销过C、没地方报销D、其他地方

E、不知道报销这回事

7、当地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有哪些不足

A、条件差,设备少B、技术水平低C、缺少医药D、没有

8、你认为如何改革农村医疗比较好

A、降低药价B、多引进优秀人才资源C、加强管理D、增加医疗器械E、健全医疗制度

9、你所在的村有几家医疗机构

A、没有B、1到2家C、3家及以上

10、定点医院离村子有多远

A、十公里以内B、五十公里以内C、一百公里以内D、一百公里以上 对于医疗改革,您还有何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9篇: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在城市话语广为盛行且居于霸权地位的今天,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民的话语权利往往处于这样的一种尴尬境地。当城市中的居民较为普遍地享受着医疗卫生、就业辅助、交通通讯、教育优待等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时,以土地为生存手段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处于无助状态。他们在忍受着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公共服务分配不公的痛苦。

美国著名健康经济学家V.R.福克斯在《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中说过:“在设计对贫困者的援助方案时,医生总是倡议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教育者倡议提供更多教育,建筑业倡议提供更多住房,但是,贫困者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它迫切需要得到某些领域的政策分析家的关注。”

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

一般全乡只有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室31个,私人诊所36家(其中不包括未登记的),全乡共计卫生员112人。当然,还包括很多未登记在册(即未办理执业许可证)的私人诊所。在一所卫生院中,病房5间,病床15张,医务人员约20人,其中乡村医生12人,护士3人,其中医科院校专科毕业的2人,其他均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私人诊所的构成大多为乡村土郎中,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

在农村,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就很可能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所以,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头痛感冒,大部分是不去看病的。调查显示,52%的人头痛感冒

就自己买点药吃,有近20%的人是自我治疗或者硬挺着等病好。当遇到医生建议病人住院的情况时,只有56%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建议,44%的人不愿意住院,其中,55.6%的人是因为“价格太贵”不愿住院,27.3%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说,82.9%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

这些年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医疗负担重。在农村,有病看不起是很普遍的现象。如90%的农民认为健康状况没有改善的原因是医疗费用太高,还有8%的人认为就医不方便。农民认为,医疗是比养老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1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24%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养老,但是只有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20%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现状

(一) 乡村医生与农民

从来源上看,农村医生有的是原来的赤脚医生,后来通过进修取得了乡村行医资格,有的是卫生学校或者医学院毕业后在农村行医。从走访的20所农村医疗机构来看来看,65%的诊所是1个医生,90%的诊所是1个或者2个医生,拥有4个及4个以上医生的诊所仅仅是两所乡级卫生院而已。在所调查的134位村医中,84%的医生是男性,女性较少。40岁以下的占48.2%,50岁以上的占30%。从从业年限来看,80年代以来从业的人数占了51.4%,其他将近一半的村医生在

80年代以前就已经从事农村医疗职业了。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002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是3.2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是1.47人。据调查,登记在册的村医(即执业医师数)有112人,另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粗略估计大致也有三四十人(按40人计算)。这样算来,在所调查行政村,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12人,每千人拥有具有乡村医疗资格的医生2.24人。

调查表明,村级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医务人员明显偏少。在调查的31个行政村现有的134位卫生人员中(包括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医生),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人,占总人数的3.7%;初中文化程度的29人,占21.6%;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0人,占44.8%;高中文化程度的40人,占29.9%。但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卫生人员明显偏少,从医科院校毕业的只有38人,仅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8.4%,其中医科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的仅1人。二是村级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机会少且时间短。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调查中抽取30份做统计,有18个村医务人员反映,上级有关部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有进行过定期培训,但培训时间偏短,占调查村的60%;11个村则反映只偶尔培训过,占36.7%;反映从未培训过的有1个村,占3.3%。三是医疗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医疗技术水平限制,农村医疗意外事

故时有发生。据走访调查,从村民口中得知近几年来,31个行政村因医务工作人员拿错药、打错针、误诊等引发的医疗意外事故就有7例。在金星村,农民周军与妻段静于2002年结婚,2003年某天晚上段静肚子痛,被送到就近的村级卫生室,村中行医不到3年的个体医生周永国(据说在市卫生局有后台办理了行医资格证,仅参加过短期医疗培训)指示超量服用过期药物,在病痛仍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紧急又送往市人民医院,结果送到医院不到两个小时,段静因为服用药物过量和为时过晚而致死。

(二)各医疗点与农民

1.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全乡的医疗点规模都很小,除了两家乡级卫生院之外,其余的很多诊所虽然是打着村级卫生室的招牌,但实际上全属于私人性质的诊所,自负盈亏。大部分的诊所装置都比较简单,除了最基本的必备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血压表等外,很少看到一些高级的器械。室内有板凳和长椅,不少卫生室和诊所还有两三张病床。在我们的走访时,并没有发现有过期的药品,但许多药品的有效期已经所剩无几了。卫生室和诊所的药品也比较少,75%的诊所药品价值在5000元以下,51%的诊所药品价值在3000元以下。对于器械消毒方面,大部分的诊所都比较卫生干净,药品器械摆放整齐。但在走访农户时,不难发现很多一次性注射器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

2.村级卫生机构深受乱收费的影响

对于村级诊所,从调查来看,上级部门和村委会几乎没有资金支持,都是自负盈亏。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对于村级诊所主要是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些管理对于规范农村医疗市场、保证药品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地方管理的营利倾向和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只管收费办证,对农村医疗人员的资格把关不严。上级的管理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把管理变成收费,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更加重了农村的医疗负担。

3.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

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调查显示,少数距离中心市镇较近,或者病情严重者才到县及以上医疗机构去看病。在医疗机构的选择方面,44%的人去村里的私人诊所,28%的人去村卫生室、卫生站,考虑到很多村卫生也是私人承包的,所以,去私人诊所就诊的比例实际要高得多。

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距离远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约64%的人都把距离近作为选择特定医疗机构的原因,其次是医疗服务的质量,对于那些患大病、疑难病,人们更倾向于要选择技术较好的医院。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价格、服务和方便性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表现较好,乡镇卫生院最不令人满意。村民们表示,有病总是先去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村医医治不了的,才会建议他们到大医院去就诊。从调查可以看出: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在价格和服务态度方面令村民的满意度最高,只是在质量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相对较差,比不上卫生院和其他更高一级的医院,限于设备和文化水平,这

也是不可避免的。区及区以上医院,在质量方面做得最好,但是最不方便,价格相对也最高。乡镇卫生院的价格和态度都最不令人满意,在方便性上也比不上村级诊所,质量方面也与区及区以上医院有较大的距离,只略好于私人诊所和卫生室。村民的这种评价总体看起来是非常中肯的,也可以看作是对村级医疗机构的肯定。农民的疾病威胁主要是重大疾病,这是他们无力承担的风险。但是,由于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建立全面的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只能使这些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地方,即对农民威胁最大的重大疾病问题上。 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供给不足和公平理念缺失,是目前中国农村健康事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划不能一切都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效率目标,而应该从具体的事务管理当中超脱出来,致力于全社会的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建设。健康政策的制定应该反映公众意愿和公共利益,体现公正、公平和安全的理念。同时,健康政策的构建要考虑到许多相关因素,诸如健康与经济、健康与教育、健康与营养、健康与预防、健康与环境、健康与医疗、健康与保险、健康与管理等。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对贫困者的重要意义,以及提供服务的最佳途径。“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把现实抛诸脑后,也不能消极悲观,无视建立一个更高效、公平的社会的可能性。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推荐第10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为国家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状况,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本调查问卷就关乎民生的农村医疗状况进行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愿您万事如意。 请在下面的字母选项中选择您所认为的答案:

1.当您身体不适时一般去哪里就诊?*

附近私人诊所 县镇级医院 市级以上医院

2.您所在村大约有多少私人诊所?*

不足四间 五到十间 十间以上

3.您家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大约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20%以下 20% ~ 40% 40% 或以上

4.您或者您的家人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没有 只有父母 全家人都有

5.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了解吗?*

非常了解 较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不了解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

电视 网络 宣传资料 报刊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亲戚、朋友、同事

7.您了解您参保后可以享有的医疗待遇吗?*

了解 不了解 8.您知道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后如何报销吗?*

知道 不知道

9.您或是您的家人住院时,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您有关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有,比较详细 有一些,不详细 完全没有

10.您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时,医务人员是否要求您出示农村医疗保障卡,并核对身份?*

必须检查核实 经常如此 偶尔会 从来不

11.医院能不能主动向您提供正规医疗费用发票及费用的详细清单?*

医院主动提供

自己提出要求时,医院才提供 自己提出来,但医院不给

12.您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3.您认为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4.您觉得住院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可以接受吗?*

很高,不能接受 高,但可以接受 不高,完全可以接受 不知道

15.您认为我市农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如何?*

很高 高 一般 差 很差

16.您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有何看法?有何建议?*

三农问题为国家政治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状况,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本调查问卷就关乎民生的农村医疗状况进行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愿您万事如意。 请在下面的字母选项中选择您所认为的答案:

1.当您身体不适时一般去哪里就诊?*

附近私人诊所 县镇级医院 市级以上医院

2.您所在村大约有多少私人诊所?*

不足四间 五到十间 十间以上

3.您家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大约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20%以下 20% ~ 40% 40% 或以上

4.您或者您的家人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没有 只有父母 全家人都有

5.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了解吗?*

非常了解 较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不了解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 电视 网络 宣传资料 报刊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亲戚、朋友、同事

7.您了解您参保后可以享有的医疗待遇吗?*

了解 不了解

8.您知道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后如何报销吗?*

知道 不知道

9.您或是您的家人住院时,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您有关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有,比较详细 有一些,不详细 完全没有 10.您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时,医务人员是否要求您出示农村医疗保障卡,并核对身份?*

必须检查核实 经常如此 偶尔会 从来不

11.医院能不能主动向您提供正规医疗费用发票及费用的详细清单?*

医院主动提供

自己提出要求时,医院才提供 自己提出来,但医院不给

12.您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3.您认为医疗保险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如何?*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14.您觉得住院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可以接受吗?*

很高,不能接受 高,但可以接受 不高,完全可以接受 不知道

15.您认为我市农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如何?*

很高 高 一般 差 很差

16.您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有何看法?有何建议?*

第11篇:关于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觉得医改成功的人只占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对农民医药费用得不断攀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得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2011年两会上卫生部长陈竺对农村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表示不满意。在农村医疗改革上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国医疗资源总体比较短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的培养也非常的不易。从去年到今年,农村医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总理提到保障制度的进步、基层服务能力也在逐步增强。60%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农村欠账太多、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太复杂。目前的医改工作路线不太清晰,在公立医院深层次问题上,比如四个“分开”等问题也并不十分简单。县级医院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从开始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切身医疗保障的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普片关注医疗问题,但是政府对于医改的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了解医改,尤其是农民这样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从切身与医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感到带来益处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政府农村医疗改革是不力的。

从我了解我当地下塘镇的农村医疗改革情况如下:

一、长丰县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点车祸,由此便和医院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从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的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的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的流感在中国有60%的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 ,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在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2003年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农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农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为。在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政府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政府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农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的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农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农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近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政府在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政府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四、总结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对农村医改也正处于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在实行医改后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重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政府和人民去面对。我们相信新的农村医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变现有的看病难,病则返穷的现状。陈竺说现代医院管理最终将走向董事会体制,大医院和基层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第12篇: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持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改善和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居

民就医,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于2004年暑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对××市甘树区和平乡,小满镇的部分村(户)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1地区分布

被调查者分布在××市甘树区和平乡和小满镇所在的部分村(户),调查农户500户,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97.6.

1.2性别比例

在有效问卷统计的488人中,男性319人,占被调查者的65.4,女性169人,占被调查者的34.6.

1.3人户情况

在500户中,1人户12户,2人户81户,3人户111户,4人户118户,5人户129户,5人以上户49户,调查总人口2000亲人.

1.4年龄分布

被调查的488人中,30岁以下者,131人,占26.8,31~50岁者171人,占35.0,50岁以上者186人,占38.2,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12岁,平均年龄43.86岁.

1.5文化程度

被调查的488人中,文盲102人,占20.9,小学文化68人,占13.9,初中文化187人,占37.3,高中文化117人,占24.9,大学文化者19人,占3.9.

1.6饮用水

被调查的488户中,饮用自来水者413户,占84.6,饮用井水者75户,占5.4.

1.7家庭纯收入(近几年)

在调查的488户中年负债在5000元以上者为5户,占1.0,负债在0~4999元的为8户,占1.6,纯收入在0~4999元为259户,占53.1,纯收入在5000~10000元者为159户,占32.6,纯收入大于10000元者为57户,占11.7.

2.医疗现状及相关问题

2.1患重病情况

在被调查的488户中,患过心血管疾病的67户,占13.7,居第一线,患过肺部疾病的40户,占8.1,居第二位.(详见表1)

表1被调查户所患重病情况表

所患疾病

户数(户)

百分比()

心血管病

67

13.7

肺部疾病

40

8.1

消化系统疾病

34

7.0

意外伤害

18

3.7

骨骼系统疾病

17

3.5

传染病

5

1.0

其它

307

62.9

2.2生病后处理

在被调查的488户家庭中,小病自己治,大病去医院者占第一位,民上去医院者占第二位.(详见表2)

表2患病后处理情况表

处理方式

户数(户)

百分比()

小病自己治,大病去医院

351

71.9

马上去医院

85

17.4

病情严重时才去医院

19

3.9

硬抗

11

2.3

其它

22

4.5

2.3处理的选择

在被调查者中,有340户选择去镇卫生院,占69.7,有91户选择村卫生所,占18.7.(详见表3)

表3患病后选择处理情况表

处所

户数(户)

百分比()

个体诊所

38

7.8

村卫生所

91

18.7

乡镇卫生院

340

69.7

县(市)级医院

10

2.0

市级及市级以上医院

9

1.8

2.4不肯就诊的原因

在被调查者中,不肯就诊主要是由于自己买药治疗,其次为经济困难,病情不重.(详见表4)

原因

户数(户)

百分比()

自己买药

260

53.3

经济困难

92

18.9

病情不重

87

17.8

路途遥远

20

4.0

其他

29

6.0

2.5收入不高的原因

在被调查中,有240户认为自然条件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居第一位,认为疾病困扰的有106户,认为无技术影响收入者有79户,分居第二,三位.详见表5

收入不高原因

户数(户)

百分比()

自然条件

240文

秘114版权所有

49.2

疾病困扰

106

21.7

无技术

79

16.2

年老无劳动力

34

7.0

意外事故

27

5.5

2.6对所在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的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有61户认为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高,有579户认为一般,有48户认为医疗水平较低,分别占12.5,77.7和9.8.

2.7对所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条件的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有183户认为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条件好,257户认为中等,有48户认为差,分别占37.5,52.7和9.8.

2.8以所在乡(镇)卫生院收费的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有227户认为收费高,有176户认为收费合理(不太高),有45户认为收费较低,分别占46.5,36.1和9.2.

3.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情况

3.1参加合作医疗情况

在被调查的488户中,参加合作医疗的有237户,占48.6,在参加合作医疗危险的户中,每户参保1人者145户,占61.2,每户参保2人者74户,占31.2,每户参保3人者20户占4.0,每户参保3人以上者8户,占1.6.

3.2保险金额

保险金额最高者为50元/人/年,最低者为20元/人/年,平均金额为24.65元/人/年.

3.3对合作医疗的态度

3.3.1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了解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67户知道合作医疗政策,有148户知道一些,有273户不知道,分别占13.7,30.3和55.9.

3.3.2对农村合作医疗的信任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264户认为可信,有173户持半信半疑态度,有51户则认为不可信,分别占54.1,35.5和10.4.

3.3.3对今后办合作医疗的态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269户认为有必要继续办下去,有197户认为有条件可以办,有22户则认为没必要办下去,分别占55.1,40.4和4.4.

3.4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

未参加原因

户数(户)

百分比()

经济困难

205

42.1

村来办

62

12.7

不可信

46

9.1

不知道

30

6.4

其他

145

29.7

3.5合作医疗的选择方式

在被调查者中,有168户(34.4)的家庭认为每人每年缴10~20元,只按比例报销住院医药费用合适,而310户(65.6)的家庭认为每人每年缴20~40元,按比例报销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更合适.

3.6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在对医疗机构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村都有卫生所医疗机构,而且将其统归到乡(镇)卫生院的下属机构.

4.结果分析

4.1农村医疗消费行为分析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有71.9的农户选择小病自己治,大病去医院的医疗方式,病情严重时才去医院,硬抗的分别占3.9,马上去医院者只占17.4,这说明农村中农民对疾病后果严重性的认识不够,致使小病拖成大病,得大病后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治疗不彻底,致使劳动能力丢失,造成因病贫困和因病返贫的后果.在调查中发现居民医疗消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小病大医\"和\"一病多医\"的浪费现象,同一种疾病既看中医,又看西医,其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知识的贫乏而自己买药医治.二是一些农民出于多疑和自信等原因,没能认真遵循医嘱,或不坚持必要的疗程或服用过多的药物,或没有改变有利健康的行为,结果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恶化.三是农民固执于个体偏好,长期使用某些(种)药物而不愿意更换,结果药不对症,造成无效治疗,致使病情迁延.四是由于一些人或出于害怕病情隐私暴露,或贪图就近方便,或因担心费用过高,不愿去正规医院而是求医于小巷游医的行为.

4.2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

在对生病后处理方式与其它因素相关分析时,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均对处理方式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地处所的选择与其它因素投点分析时,家庭与医疗机构的整理(即方便程度)则是选择医疗机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与家庭收入,文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对参加合作医疗与其它因素相关分析时,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成员患病情况均对参加合作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影响;对合作医疗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则对合作医疗起着明显的负面影响作用.

对合作医疗不了解和不信任是明显影响合作医疗的关键因素,而合作医疗制度本来的规范执行情况,补偿机制实施的严格性,又将影响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在本次调查中,只有13.7的农民对合作和医疗政策了解,不知道者占55.9,在这一方面应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急转力度,使他们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走近政策,最终参与政策.对合作医疗持半信半疑态度和不信任态度者竟占45.9,这使得合作医疗的参与率只占48.6,并且参与了的几乎所有是在孩子上学时,由学校统组织收取医疗危险费用.可见,很大一部分农户不能享受合作医疗的减免,这更使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太良好,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我们有责任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要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农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强对基金筹集,对使用情况的审计和检查,定期向群众出示财务帐目,接受群众监督.

另外,经济困难是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之一.虽然在调查中有42.1的人是由经济困难导致未参加合作医疗,但不是重要原因,因为在被调查者中,有32.6的家庭纯收入在5000~1000元之中,有51.7的家庭纯收入在10000元以上,且负收入者仅有2.6.因此,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农民收入状况相对可以,所以经济困难不是关键因素,而仅是原因之一.

总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和政府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应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加大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管理,使农村中农民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意义,让农民消除疑虑,把政府的

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相信在国家对卫生制度不断改革的实践中,农村医疗状况将会有大的改观.

第13篇: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班级:1234101 姓名:白毛可 学号:123409101 指导老师:王芹萼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

第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

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二,第三,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

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三,第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四,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

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

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

五,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

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民和研

究者所关注。

人们从筹资能力、筹资水平、支付方式、费用分担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对于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还有必要听一听直接受益者

——农民的想法。为此,我对我们村的60多位农民进行了访谈,其中包括普通农民、

村干部、乡村医生。访谈对象大部分在40岁以上,40岁至60岁的人占了一半左右。

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成45份访谈记录。本报告是对访谈记录的初步分析。我们村背景

情况,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1、家庭经济:农民家庭仍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种植蔬菜、药材、果树或从事养殖等。

家庭成员中有兼业或脱离农业从事其它职业的,其中有在乡、村企业或私人企业上班的,有自己开店的,有外出打工的。农民虽仍旧以土地为生,但是粮食种植的收成仅是为了交公粮和自己家庭的食品消费,有的家庭粮食不够吃,还要从市场上购买一部分,大部分农民家庭

收入的增加要依*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或从事其它行业的劳动获得。

2、疾病模式:农民认为由于粮食、蔬菜农药使用过量,村办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农

村中恶性肿瘤发病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增加。

3、家庭保障:老年农民是依*家庭保障度过晚年的,通常由家庭中已成家自立门户的

子女为老人提供粮食、蔬菜等实物或提供外出工作挣来的现金来解决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老人的疾病治疗费用一般也由子女分摊。通常农民家庭表现出对孩子的病比对老人的病重视。如果子女孝顺就会为老人花钱治病,子女不孝顺的就不肯为老人治病,有的老人对乡村医生说“娃不给钱”,就不治了。一般对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肯花大钱治病,对小孩子的病也要想办法治疗。农民家庭中患大病者的治疗费用*家庭积蓄支付,同时依*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

(如兄弟之间)互相帮助解决或向亲戚、村里与其关系好的人借债解决

4、医疗服务:很多村里都有多个医疗点,包括政府承认的集体卫生所、批准的私人诊

所和未经批准的私人诊所。60年代培训的老乡村医生仍在农村发挥作用;当前由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不赚钱,乡村医生不愿意采用传统的诸如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但是另一方

面对于无力支付药费的贫困家庭,乡村医生又往往允许其常年拖欠医药费用或给予减免。

5、就医行为:农民在村、镇的卫生所和个体诊所就医是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医生,其选

择标准一般是对小伤小病的治疗效果好,费用相对便宜,服务态度好农民的小伤小病在村里治疗,图的是方便、便宜,慢性病的常规用药一般是到药价便宜的诊所或药材公司批发购药。农民得了大病或较疑难的病,常常是在本县或地区范围的大医院、私人诊所等处寻求治疗,也有到省会城市或相临外省的大城市求医的。单方、验方和土方在

四、五十岁以上的农民中

还有流传,年轻人则完全从医疗点或药店购药,并倾向服用各种新药。游医、药贩在乡间活动较多,农民难以鉴别真伪和药效的可*性,时常上当受骗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

1、希望获得医疗保障对于看并吃药的问题,他们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对感冒发烧、小伤小病的医疗费都能负担得起,但要花上万元的医疗费就困难了。如果得了大病,进大医院就要花掉多年的积蓄,甚至*借债看玻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增长较大,当前农民确实面临着大病经济负担的风险。对于闻喜县的农民来说,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避免医疗费用风险的办法历史上可借鉴的只有合作医疗制度。因此一部分农民认为只要政府政策允许,有人组织,合作医疗就能办。尤其贫困家庭希望得到帮助,希望有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作保障,希望有人来组织医疗保障。对于70年代合作医疗免费打预防针;减免部分医疗费;生产大队组织村民采药、种药、村卫生室向村民提供大锅预防药,预防流行病等等往事;

在我们所访谈的农民中,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记忆犹新,基本上反映良好。

2、认为合作医疗无法恢复尽管农民希望获得医疗保障,但是多数农民从现实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现状出发,认为在农村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合作医疗已经搞不起来了。原因是:

(1)经济上,集体经济已经没有积累,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现在的集体提留只能解决村干部的工资,*农民一家一户地集资,合作医疗搞不起来。 (2)组织上,家庭经营使人们都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大家的心都散了,要是自愿参加,人们就不一定都参加合作医疗。

(3)管理上,过去在集体经济时,合作医疗中就存在着有地位的人吃好药,没地位的人得不到药的现象,现在这种情况也难以避免。 (4)服务提供上,现在卫生室的医生技术水平不高,好大夫又不到农村来,搞合作医疗也不能解决问题;现在的医生是没利不干,合作医疗搞不了。 (5)观念上,怕吃亏,如果交了钱不得病,钱给别人看病用了,心理不平衡,因此,就

只好是“谁生病谁认倒霉”。如果是强制参加,就要想办法把交的钱都给吃回去。

3、认为医疗保险难以实行部分农民认为不仅合作医疗过时了,医疗保险也搞不起来。其原因是:(1)农村经济状况差,搞不了医疗保险;(2)社会风气不好,谁办保险他都不放心;

(3)如果领导换了,政策就变,政策不稳,越保越险;(4)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素质差,搞医疗保险有困难;(5)缺乏风险意识,不想没病先交钱,年轻人一般没有病,因此也不愿意参

加医疗保险

4、对医疗保险持谨慎态度

多数农民在认为合作医疗难以实行的同时,认为医疗保险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但同时存在许多担心,对医疗保险持谨慎态度。

由于医疗费用水平已经远远高于70年代,农民基于存在医疗经济负担风险的判断,认为现在医疗费用高了,合作医疗只减免一点医疗费,不起作用。比起合作医疗来,医疗保险可以防大病风险。他们认为小病自己还可以负担,还是保大病为好。在投保意愿上,他们认为农民*天吃饭,收入不多,可家庭支出很多,孩子上学还要交学费等等,如果一年交10—30元保险费还可以。有人认为如果国家、集体出大部分,农民出小部分还行。也有人是随大溜的,认为“要是大家都交钱,我就交”。

农民认为医疗保险必须讲信用,实施要长久,不能朝令夕改。对于谁来组织医疗保险,很多农民表示信任政府。认为保险公司比较烦琐,不好补偿,本来是该得的赔偿还得请客吃饭、送礼,才能得到赔偿。保险常常兑现不了,让人不能相信。

如果和保险公司比起来,他们还是相信政府办要好些。但是很多人强调医疗保险要由县以上政府出面组织,要宣传到位。担心资金如果留在乡里或村里会被挪用。有人提出由国家办保险,便于资金调剂,信用可*。医疗保险管理要规范,让群众监督,才能使群众信服。也有人提出要由当地乡里或村里人代办,经办者跑不了,使人放心。

第14篇: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报告

2008-09-03 14:56:28|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引言

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农村人口7.93亿,约占总人口的63%。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过着贫穷、愚

昧的生活。本文在此前提下就农村的医疗现状作一探索,谈谈农村的医疗现状。

二:农村医疗现状

我国的农村医疗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到底怎样?其症结又出在哪儿?笔者拟以安徽省庐江县县医院、和

县中医院、庐江县柯毯镇卫生院及柯坦镇葛庙乡卫生院为例,阐述本人观点:

在这些医院走访调查中发现城镇医院的差距,庐江县医院及和县中医院的设备基本达到了专业水平,卫生条件基本符合要求,但服务态度较正规医院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此就不赘述了,下面重点谈谈农

村医院的调查结果。

笔者在对葛庙乡卫生院的详细调查和走访群众后发现,该院的运营机制存在严重问题。该院员工的工资不是由政府直接发放的,由医院“自给自足的”、“多劳多得”,即该院每年营利除上缴一部分给政府,其余“分红”。这样的运营方式导致怎样的后果?为调查实情,我体验了病人的感受,我说感冒了也没什么就掉葡萄糖。在问当地的群众时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在农村感冒求医是奢求,他们宁愿苦挨过去要么去私人诊所,他们决不可能为了感冒去花一两百块的。然而在这些小诊所却乏善可陈,医疗水平不怎么高而且往往一人操刀,数职惧兼,又是护士又是全科医生甚至是手术者!曾经报道河南一产妇在村里小诊所生产时难产,该大夫决定给其做剖腹产手术,没有消毒设备,没有手术室,没有手术器械,该大夫竟然用菜刀给其做手术,结果产妇当场死亡。当然在这些大夫中也不乏有多年经验而且丰富实践的,然而在各项设备不齐全而有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保证不出错?医生的职业不同其他职业,失误了可以补偿,可医生不能!

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义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他们大多接过父辈的衣钵懂点医学常识后去医院进修的,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这又足见城乡的医疗差距,城里的大学生富余找不着工作又不愿去环境差、待遇低的农村工作。这也导致了人才

的闲滞和浪费,农村医疗事业的停滞!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也听到一些悲痛不堪的事情,在农村虽然意外事件不似城里那么多,但农村意外事件的死亡率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农村在小诊所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或遇到紧急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后因路程太远而失去生命。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县拥有急救技术的只有县医院,而各地距县城远需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对危重病人而言,是决定生死的。在我调查的人群里就有因农药中

毒没能及时抢救而死在路上的,有交通事故死在等待救护车的血泊中。

最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的调查发现,在我县的一些偏远地区封建迷信思想和江湖骗子甚为猖獗。在归结了他们的一些想法之后发现倒并不能指责他们,并不是他们的思想有多落后,在谈话中他们也不信鬼神之说,他们是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在了解当时的一户因患小儿肺炎的迷信群众更能体现搞好农村医疗的重要性,该家长因长期在乡卫生院治疗花钱无数且不见起色又找不到病因才迷信的。当然在这些

村民中也有一些江湖骗子靠仙丹救命水过日子,这是钻着医疗水平的空子搜刮老百姓的钱。

三:对策

1:党和政府要把农村医疗事业视作农村扶贫的重要工作,引领亿万农民摆脱治病难求医难的问题。首先,国家眼逐步加大农村医院的经费投入,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其运营机制,由政府统一管理。

2:取缔非法不和格的私人小诊所,对私人诊所的卫生条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医生进行严格的考核

和培训,落实好基层医生的进修制度,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3设立医生的特殊津贴制度,对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或志愿者实施特殊津贴。提高他们的待遇,搞好他们的工作环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愿意来基层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素质又为国家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4:在目前的条件下,乡镇卫生院还无法对严重疾病和突发重伤病人的抢救,为了应付突发情况中的急救,缩短县乡医院的距离,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政府应在各镇的中心医院配备一辆急救车,这样就可

以减少一半的急救时间。

5:对于农村的迷信思想,只有医疗水平提高了自然可以解决,当然目前还会存在,生病不去看医生不打针不吃药的现象还会存在,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哄谣撞骗宣传迷信

思想的不法分子。同时政府应为人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6:针对偏远地区农民治病难的问题,县市级政府组织好本行政区内的医疗巡回检查,深入贫困山区

为他们送药送温暖。

在调查的最后,我特意了解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落实情况,通过了解发现今年的落实情况明显比去年好,这也证实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是目前的一些乡镇医疗机构还不办理,有些地区只能去县医院才可以报

销医疗费用。在群众中有一些错误认识,作为医疗机构应解释清楚。

四: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毫不放大的说,此次医疗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的盛世危机,在调查中笔者的忧虑程度与对该问题的调查深度齐长偕增,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一个将国计民生置于自己理想最高峰的热血青

年的过度敏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第15篇: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实践参加者:

主题: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 时间:

地点:苏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惠农政策,自试行以来,普遍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基本上帮组农民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旧的医疗制度退出后出现的,这一制度由我国政府主导,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方式,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并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形成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项制度自试点运行以来,在帮助农民减轻负担,抵御重大疾病风险,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项政策、社会制度的出台必有其合理性、积极建设性,对于规范和改善我们的生活都存在重大的现实意义,存在建设性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其执行现状、过程,把握它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使其得到不断的完善。

通过这期间的观察和实地的访问,采用结构式和非结构式两种访谈方式,总结出目前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

一、我国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监管力度不够,资金外流、占用现象严重。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机构设在卫生行政部门,经办机构隶属县级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卫生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经办的基金管理机构具体操作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形成“钱账分离”的筹集与支出模式。但实际上很多试点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既管钱又管账,既管政策又管基金收支,缺乏科学的制约、监督机制。而且一些试点地区的农民个人缴费基金和上级财政补助基金并未进行财政专户管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封闭运行。在财政紧张时,时常占用、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发放工资、开办企业等。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在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文件中做了明确规定,但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证。各级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条文。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某些领导个人对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来维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的认识水平、成员的更替变化等都会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而且中央职能部门间也出现了政策不协调的现象,各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看法不一致,如民政部规定: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方政府可以向农民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农业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的《减轻农民负担条例》中却将“合作医疗”项目视为“收费项目”予以抵制。中央职能部门这种政策的相互冲突加大了地方政府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顾虑。

(三)补偿机制不合理。为了规避道德风险,各地在制定报销的管理办法时,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限制条件都很严格,很多医疗费用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列,而且起付线较高、封顶线偏低、参合农民受益面小。以“大病”统筹为主的补偿内容不公平,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不高,为保证基金的有效利用并维持一定的保障水平,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这实际上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卫生部与世界银行的现场调查显示,27个试点县的住院率仅为4%,而慢性病患病率为16.5%。患大病的概率相对来说还是较小的,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保大病为主,只能使有限的人从中受益。没有受益或受益很少的人将会退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导致参合率不断降低,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就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考虑,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起付线过高,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无法切实服务农民,降低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二、应对以上问题的一些对策

(一)大力发展经济,使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积极性、自主性,虽然目前合作医疗的费用为每人每年10元,但对于人口较多而极度贫困的家庭开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不生大病的话,也许它们每年生病所花的医药费还不及所缴纳的合作医疗费,所以它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低。因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农民增收了才表现出更高的积极主动性。

(二)政府透明、民主的执行政策,按农民的意愿办事,真正做到为人民的利益而着想,一切为人民打算。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从更深一层面了解合作医疗制度,正确认识合医制度,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措施有力,宣传入户。把合作医疗与城乡一体化的精神实质一并宣传、教育、普及,让合作医疗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通过合作医疗这一具体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这一历史进程。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农村、农户、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心贴心”式的宣传动员,结合典型补偿案例,为群众算一笔明细账、实惠帐,实事求是,不讲过头话,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增强了农民的健康风险意识和集体观念。

(三)政府作为“合医制度”的主导,应该加强管理、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培训促进“合医”工作人员责任感的提升、工作意识的提高,从而使合作医疗真正成为惠农的重大政策。制定一套管理制度、章程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责任书,通过年审等有效方式,严格约束医疗行为,并对各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制裁措施,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把合作医疗政府专项补助资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人员工作经费分别单独列入预算予以保障,及时到位,让群众的钱和政府专项资金实实在在落到农民身上,保证农民享受到应得的实惠。

(四)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适当降低起付线、提升补偿标准,提高医疗人员医德,增强医疗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合医”制度进行管理,对定点医疗人员进行百姓评选,避免干部指派,从而使农村医疗服务得以健康发展。

(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医疗改革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根本前提,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保障模式,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构建并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好处

(一)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缓解了农民群众“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的问题。

(二) 可以有效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农民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

(三)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城乡卫生医疗网络的整体服务功能。

(四)加深了农民群众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和理解,使群众接受并主动参与和顺应城乡一体化,从而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五)可以强化农村公共卫生职能,解决了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发展的问题。

四、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一项体制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因素多,具体工作中也还面临着许多不可预见性的困难和问题。这决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一个由浅及深、由点及面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完善。

当前,合作医疗运行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层次和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为此建议:

(一)稳妥有序地扩大合作医疗的补偿范围。(二) 积极探索提高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建议在坚持以收定支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统筹资金,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提高保障层次和保障水平。

(三)充分兼顾合作医疗保障的公平性。为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应充分考虑合作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把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由保医治费用向预防保健支出延伸,发挥防病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农村居民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让所有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惠,扩大受益面,巩固群众基础。

(四)着眼长远,丰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一步丰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使之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成为真正的“城乡”合作医疗,并纳入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群众享受到共同的国民待遇。

参考文献: [1] 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刘书鹤。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J].人口研究,2001,(5)。

[3] 郑晓瑛。农村人口健康投资新模式的评价——论卫生管理的投资效果[J].人口与经济,2001,(6)。

第16篇:云南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云南省玉溪市农村医疗改革调研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山区省,又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全省面积有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高原占94%,有17个地州市,127个县(市、区),400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90人/平方公里,有8个民族自治州,27个民族自治县,除汉族外,有白、哈尼、傣、苗等24个民族,人口达1000余万,占全省人口的1/3,其中有300余万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境一线,13个民族跨境而居,这些地区人员稀少,交通、经济、文化不发达。云南的卫生事业是在十分落后的工作条件下起步的,但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达到了一些国家花了10年时间才能够实现的卫生发展目标。“八五”期间是云南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玉溪市位于云南省的中部,北纬23°19′~24°53′、东经101°16′~103°09′。北接昆明市,西南连普洱市,东南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区域最大横距172千米,最大纵距163.5千米,总面积15,285平方公里,人口210万(2008年)。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给玉溪市的农村医疗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及问题。

从2000年2月开始,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提高中国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服务能力的试点研究》项目。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玉溪市也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事业改革的办法。针对

玉溪市的特点以及医疗现状,玉溪市人民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及颁布了一系列条例。

今年暑假,我利用了一段时间到玉溪市政府询问了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在街上对于我市的农村医疗改革的方法以及问题和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在调查中,我发现想要改革农村医疗状况,必须先得对现状有一个了解,通过调查的出,现在农村医疗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医疗设备水平低,收费昂贵。具体表现为:

1、我的家乡在玉溪市的一个小农村里,村里面没有大医院,只有卫生所,大病必须得到市级或者是省级医院里看。在我们县的医院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先进医疗器械,就连给牙齿照一个全片都得到市里。由此可见,农村的医疗设备基本上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医疗设备相当陈旧。目前大多数卫生院主要还是靠“老三件”(即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来开展工作,已配备“大三件”(即心电图、x光机、b超机)的为数不多,配备x光机的有10所卫生院,心电图的9所卫生院,b超机的13所卫生院,而且绝大多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购置,使用时间过长,诊断准确性差;配备其他更高档一点设备的卫生院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房屋破损严重。绝大多数卫生院使用的房屋是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

2、在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低,对外界的了解很少,对于医药了解的更少,一般都是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对于医生开的药,收

取的费用更是知之甚少。而医生更是水平不够,专业水平低,在给农民用药的时候,很少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

3、药品价格过高。在农村,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买的起一般地药,对于那些好一点的药,一盒就要好几百块,所以负担太大。

4、医疗人员素质差。对于医疗人员来说,应该把老百姓的健康摆在首位,可是,有些医护人员在对待病人的时候不够认真,经常还草草了事。

5、医疗人员偏少。在我们村的卫生所里面,仅有四个人,两个医生以及两个工作人员,经常医生既要看病又要充当护士,导致了每次我们去看病都要等很长的时间。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觉得医改成功的人只占1%。

问题始终存在,但是我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进行农村医疗改革。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积极进行探索,3次实施重大农村医疗改革,初步实现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3步发展目标。

玉溪市加大对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医改实施3年来,各级投入资金1.93亿元,建设村卫生室292个,乡镇卫生院69个,社区卫生机构8个,县医院4个。2006年,玉溪市在省内率先全面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176万农民提前1年享受到了中央的新农合政策。2011年,该市又在中央投入的基础上,市级财政为参合农民人均增资100元,大幅度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使参合农民筹资水平翻了两番多,人均统筹资金达300元左右。

目前,我市新农合筹资水平、基层机构住院补偿比例和住院补偿年封顶线均为全省最高。乡镇、县区、省市级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95%至100%、75%至90%和55%至70%,住院补偿年封顶线达16万元。同时,该市建立了由政府出资的参合农民大病救助制度;积极探索慢性疾病门诊统筹管理,管理种数达10个以上。2011年1月至11月,全市共有362万余人次的医药费得到新政策补偿,共有5200人次获得大病再次补偿,共有3829人次获得慢性病门诊补偿。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一是以投入换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全额预算拨款补偿,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逐步规范,公益性明显提升。二是以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建设为突破口,制定出台提升乡村医生素质3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力争到2013年底基本实现全市150个村卫生室每个有1名新招聘村医;并通过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函授教育、成人教育培训等,逐步使全市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启动农民健康档案配套建设,着手为全市农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我们家也在前几年开始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每次去看病,医生都会让我们先出示农村合作医疗证明,每次看病的费用也很低。也不会存在说以前的那种,有病都不敢看的情况。并且自从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以后,每年我们到年底,还可以到医院用我们的农村合作医疗本,领取一些药。

医改实施以来,玉溪市结合本地实际,勇于实践创新,全面提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实现了基本医疗高补偿、大病救助全覆盖、老年慢病有保障。在2010年全市参合农民筹资水平人均140元的基础上,2011年市级财政人均增加10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54%,人均筹资超过290元,其中财政补助260元。2012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60元。在保障筹资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农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年度住院和门诊封顶线。2011年,玉溪市新农合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乡镇级医疗机构为95%-100%,县区级医疗机构为75%-90%,省、市级医疗机构为55%-60%,住院补偿年封顶线达16万元(含大病救助封顶6万元),2012年提高到20万元。2011年全年共筹集新农合资金4.62亿元,共429.45万人次获得补偿,补偿金额3.74亿元,当年结余0.88亿元。全市各区县新农合实际补偿水平普遍超过60%,最高的达到79.69%。

在普遍提高参合农民报销水平的同时,玉溪市在新农合制度框架内建立了新农合大病救助机制,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参合农民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给予更高水平补偿。大病救助资金在新农合基金中统筹解决,参合农民无需另行缴费。当参合农民单次住院费用超过1万元

时,按新农合标准报销后还需个人承担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再次给予50%-60%的补助,年补助封顶线为6万元(加上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封顶线10万元,共计16万元)。2012年,大病救助年补助封顶线提高到共计20万元。其中,易门县先行试点,参合农民单次住院费用超过5000元时即可进入大病救助流程。今年1-7月,玉溪全市新农合大病救助受益患者累计达6055人次,接近去年全年救助人次数,实际补偿比例达到68.97%。

在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道路上,我市政府也在努力中,我们也坚信农村的医疗条件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江海纵海2007年第1期 繆宝迎 《医改之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2、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7年第12期 第17卷 龚钦华 《云南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3、孙志刚同志听取玉溪市医改工作情况情况汇报报告

4、玉溪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17篇:关于农村医疗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的调查报告

暑假期间,我对我们罗山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卫生事业近年来发展虽然较快,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相当突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一、我县农村卫生改革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突出抓了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卫生工作在困难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一是全面推进了农村卫生院体制改革。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人、财、物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从XX年7月开始,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幼专干的工资纳入了县财政全额拨款,确保了队伍稳定妥善解决了农村卫生院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实行竞聘上岗,激活了乡镇卫生院的人事机制。二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抓好以“非典”、霍乱为重点的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同时,我县进一步抓了麻风病、地方病、结核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降消”工作,提高了 1

全县妇幼保健水平。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07,比上年提高5,孕产妇死亡率为61.36/10万,婴儿死亡率为17.96‰。

三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25个乡镇均建有卫生院,其中乡镇卫生院21所,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占地面积33961m2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5366m2有294个村设有卫生室442个。朗江、岩头、金子岩、王家坪卫生院新建了业务综合楼堡子、团河、广坪等三个中心卫生院被列入国家和省中心卫生院建设发展项目,每个卫生院投入20万元对房屋进行维修改造和添置设备蒲稳、坪村、若水、岩头等卫生院去年共投入30余万元维修房屋,添置设备,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四是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我县对农村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将医疗机构分为盈利性医疗机构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每村设一个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的预防保健工作,将其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专干的责任心,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二、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农村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全县乡镇卫生院298名在职干部职工中,从职称上看,具有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和无职称的人员分别为17人、219人和6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6、73和21,中级以上人才太少,无职称人员太多,而且分布不合理,高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卫生院从学历上看,卫生院专科、中专和无学历人员分别是29人、187人和82人,所占比例分别是

10、63和27,村卫生室中专学历60

人,大专学历3人,无学历人员379人从取得执业资格上看,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分别是69人和6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3,村卫生室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仅2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13人,部分医务人员是半路出家、子承父业,村卫室基本上属“土郎中”坐堂从年龄层次结构上看,医技人员的“老、中、青”搭配不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医技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老医生,已接近退休年龄,年轻的骨干医生还没有培养起来,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2、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医疗设备相当陈旧。目前大多数卫生院主要还是靠“老三件”即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来开展工作,已配备“大三件”即心电图、x光机、b超机的为数不多,配备x光机的有10所卫生院,心电图的9所卫生院,b超机的13所卫生院,而且绝大多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购置,使用时间过长,诊断准确性差配备其他更高档一点设备的卫生院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房屋破损严重。绝大多数卫生院使用的房屋是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据统计,目前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15366.3m2,其中危房面积达3808.6m2,占整个用房面积的25。还有两个卫生院连住房都没有即马鞍镇卫生院和洒溪乡卫生院,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3、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生存举步维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卫生事业投入应占到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5,而我县仅2左右,且呈逐年减少之势,如XX年财政预算为72万元,XX年68万元,XX年64万元,XX年60万元。这些资金用于防保专干和退休人员的工资开支后,能够用于农村

卫生事业的建设资金所剩无几。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或内部管理不善、人员包袱重、业务量小,乡镇卫生院负债累累,生存十分艰难。据初步统计,全县卫生院负债达200万元,部分卫生院已资不抵债,其中朗江博爱卫生院、沙溪卫生院、岩头卫生院和王家坪卫生院负债分别达34万元、18万元、20万元和22万元。目前收支略有节余的卫生院仅有4所,收支平衡的7所,14所卫生院亏损。

4、医疗市场混乱,医疗环境较差。无证行医、非法行医现象突出,部分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特别是农村诊所使用假冒伪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等现象较普遍。由于农村地域广,农民居住分散,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和漏洞。医疗市场的混乱,既对农村卫生机构造成严重冲击,又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一些部门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四乱”现象比较突出,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经营秩序,加重了基层和群众的负担。

三、加强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领导干部任期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切实搞好规划,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农村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要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砸烂“铁交椅”,大力推行公选院长制、竞争上岗制,并对院长、防保专干继续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院长、专干的业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将淘汰的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要创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改变过来由政府包办包揽的局面,并可考虑在稳定公益性营运机构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能人领办乡镇卫生院,用市场的办法促进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优胜劣汰,还可考虑把村级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围,探索一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要深化卫生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调动广大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的统一配置,保证各乡镇均有比例合适的技术骨干,保证农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要逐步开展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或其它医疗保障制度,改变目前农民群众“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状,确保农民看得起病。

3、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提高整体功能。据测算,初步建好全县乡镇卫生院共需1651万元,其中添置设备793台件、需资金953万元改扩建房屋1080m2 ,需资金596万元培训各类卫技人员68人,需资金102万元。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筹措数额这样巨大的资金,必须多管齐下,既要调整县乡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卫生事业费的预算比例,又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还要大力招商引

资,鼓励能人、老板和科研人员参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既要突出重点,抓紧建好四个中心卫生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使其成为负责区域内医疗预防、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和紧急救护中心要统筹兼顾,分批次地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房屋、设备、人员培训等配套建设,完善其整体服务功能。

4、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增强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卫生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继续开展医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零售药店坐堂行医,纠正超范围行医,严厉打击游医药贩。整顿和规范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的问题,一个卫生院最多只能设1—2个门诊,并实行统一管理。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切实降低群众医疗成本。

5、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要形成进修学习机制,拓宽进修学习渠道,每所卫生院每年选送1-2名素质较好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或更高一级医院进修学习,采取带薪或自费形式到专业院校学习深造,提高业务水平。逐年安排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学科带头人,使农村医务人员真正专业化、职业化,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树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第18篇:大学生社会实践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在寒假我们团队针对药品安全和价格做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群众等形式,我们了解了许多不为我们所知但很现实的问题,从而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

“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广大人们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农民。“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当农民患有小病时,或者大病的初始阶段时,往往能拖就拖,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有限,这就导致了小病拖成大病,甚至绝症的情况的出现,或者最佳治疗时机的错过,而“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在农村是很实际的问题,看病最让老百姓担心受怕,生病了在乡下医院看病花费固然少,但是那里的医疗设备比较落后,卫生条件也很差,一些病情无法被诊断。如果去县城好一点的医院,需要很大的花费,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大病去县城是看不起的,疾病往往成为贫困农民无法逾越的屏障。邻村的刘书记给我们讲了一个因病致贫例子,该村在前几年曾有一村民还有肿瘤疾病,因为到大医院需要大笔的医药费,根本承担不起,于是一拖再拖,最后病情越拖越重,最终导致癌症晚期,到大医院治疗时为时已晚,村民们都为他捐款,但已经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最终他去世了,给家人留下了大笔的医药费债务。据调查,高经济水平农村地区贫困户中有49.3%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中等经济水平和低经济水平地区的贫困户中,这个比例分

别为20.7%和21.2%;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加大,农民自费医疗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很沉重,部分农民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卫生公平性受到挑战,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就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的现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动员农民组织起来,政府给予一定支持,建立农民医疗互助制度。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成为现实的选择。(但是,今天虽然实现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对于医疗费的报销有些地方很不及时,往往要拖很久)

在问卷调查中,有百分之九十多的村民认为疾病预防工作做好能有效控制发生。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得知,以往形成小病拖大病的恶性循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害怕看病花费比较贵,多不愿去看,另一方面是自身健康保障的意识比较差,总以为小病拖拖就能不药而愈,结果病情加重会产生更重的负担。同时由于农村合作医疗的初步开展,也增加了农民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性,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得在健康保障的观念方面得到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农民不会没病去检查身体,看病也不听医生的指导,现在却会要求医生把方法写下来,回去照办。 药品安全就是生命安全,近年来药品安全一直受人们高度重视。而药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药品的安全性,我们做了调查问卷,了解了一些有可能产生不安全的因素。有些病人拿到药后,不按时服用或者不按合理的剂量服用,所以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还有的病人服用药品时,不遵医嘱,感觉自己病的严

重就多吃药,病情较轻就少吃药,这一点也是不可取的,不但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反而出现反作用,使病情更严重。有些病人不了解药品,以为药品没有保质期,其实药品如食品,同样存在保质期。有些病人服用了过期的药品,导致了一些不良反应,可见药品的保质期不容忽视,超过这一时期,药品也会变质,不但不能治病了反而致病。还有一种情况,药品虽然在保质期,但如果其外形或颜色等在自然情况下发生了变化,也应该停止服用,或者咨询医生。同时吃药忌口也是很重要的,一些食物对药品有反作用,或者是使病情加剧,药品尤其是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

有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疾病,总希望通过迷信的手段来治疗疾病,虽然有的时候能治疗一些“疾病”。比如小孩子受惊吓了,往往巫师通过烧香加上一些咒语什么的,俗话说是叫魂,起到很大的作用,心理医生以及科学家已经对这方面做出了解释,是人们潜意识在作怪,巫师通过一些玄幻术而使潜意识得到清理,从而让人恢复正常,至于魂啥的那都是编织出来的谎言。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不能一味的相信,而应该坚持科学。用科学的方法预防疾病,治疗疾病。而不是借助迷信从而有可能延误病情。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时地考察就没有话语权。确实如此,通过调查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当今药品的一些情况,比起药品的安全,人们似乎更加重视药品的价格,按价格去买药,而不是按病情去买药。这一点我认为是错误的倾向,突出了药品价格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矛盾。

但是与健康联系更密切的是药品的安全而不是药品的价格,这一点却为人们所忽视。政府有义务进行宏观调控,稳定药价并且出台更为合理的政策保证普通生活水平的人也能看得起病,毕竟中国有七八亿农民,大部分家庭还是中等收入。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得起病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因此药品价格只能是一时的热点,而安全才是永恒的主题。如今社会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健康、和谐相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人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健康,追求健康。虽然医学界面对一些顽疾还是无能为力,但是只要研究不停止,克服顽疾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这就需要国家加大科研医疗投入,努力培养更多医疗方面的顶尖人才。 这次社会实践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责任非常艰巨。努力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家大事,把握社会发展的的总趋势,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第19篇:农村教职工住房,医疗调查报告

一,“人口多”。笔者调查了两位已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家的人口数分别是10人和9人,与现在的三口之家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可思议的数字,显然由于他们人口多导致负担过重是摆在面子上的事情。因此,他们为了养家糊口、摆脱生活困境,长期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可见一斑。诚然他们毕竟属于个别现象,但所有在职的教师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角中学教师子女过多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1—2人属普遍现象,也有个别教师有3个的。他们为了完成子女的学业,省吃俭用,宁可苦自己,幸福后代人,有的教师不惜以借债、贷款方式,来支付子女高昂的学习费用,至今还有剩留当年因借贷所欠下的债款。

二“疾病多”由于三角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乡,户籍在册人口总数2.8万人,三角乡中学在校生年年如此,教学班级18个,学生数1100多人,教师教学任务长期偏重,基本是超负荷运转,许多教师均是带病坚持教学工作岗位,如李华江同志(现已调离三角中学),他当时是三角中学一名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由于德育工作比较繁重,还要坚持带两个初二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几乎是一心扑在学校德育管理与语文教学岗位上,后因工作繁忙,一下就贻误病情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最后只好去上海市某著名医院作肝脏移植手术,一次性耗尽50多万元医药费。还有许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教学之中,忽视了日常的体育锻炼和有益的健身活动,分别患上了肩周炎,腰肌劳损,类风湿病,慢性胃病等。一般他们很少主动去正规大型医院诊断治疗,每当这些病情发作、疼痛难忍之时,他们最多是去乡镇卫生院随便开一点药,应付一下眼前的疼痛。一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二是目前大医院看病太贵,难以承受高昂的治疗费用,再加之区区几百元医保医疗的门诊费,一年到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三是“欠债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迎接“小康”生活的时候,但我们广大教师仍然是过着一种清贫如水的恬静生活。由于三角中学教师包括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还有个别教师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如胡礼文老师,由于父母长年卧病在床,妻子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压得他一时难以喘息过来,一点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改变目前的经济窘境,所以,只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度日,至今祖孙三代仍然栖身于骆滩胡村低矮的小屋里,下雨漏雨,刮风透风,好不寒碜。还欠2.3万债款一时无法还清。上述的李华江欠款高达10-20万元。

一是“工资少”。平心而论,教师的工资本身少得可怜,可是有的应有享受的政策还不能落实到位,比如绩效工资,也叫阳光工资,在同一地区的公务员享受的阳光工资能够一次性发足补齐,唯独是教师的绩效工资可却是另一种光景,七折八扣,发到教师每人手中却所剩无几了。还有一个教师的教龄津贴,沿用的还是30年前的标准,大概是多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教龄”定语吧。

二是“住房面积少”。祖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什么各种名目的小区、公寓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当人们从高楼大厦走出来,开着名车,奔驰在宽畅的高速公路上,脸上写满着幸福惬意时候,但他们背后还有许多蜗居在低陋的矮屋,拿着一点微薄工资的教师,像上述的胡礼文,至今祖孙三代5口人,居住在面积仅有的19平方米阴暗潮湿的低屋里,由于他家里属于三角乡属地管理,不具有享受永修县廉租房资格,三角中学教师集体宿舍早已人满为患,已经安排不了,再加上胡礼文老师的妻子因病情的特殊情况,他本身也放弃居住学校集体宿舍的意愿,学校也尊重他本人的意见。 三是“生活来源少”广大农村教师长期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倾心于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教肓,本身就无一技之长,既然不会务工,也不会经商,更不会炒股、炒期货。这就导致这些教师长年固守自己的一片清贫。像人们经常疯传的“天价”家教,节日接受家长礼请,好像他们却是前几个世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群,清贫与俭朴是他们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笔者记得有一次,学校在教师节期间给胡礼文发一点“派拉蒙”购物卡,他却悄悄地把购物卡兑换成了现金,我询问他为什么如此做,他说:“我从来没有去县城购物,那购物卡对我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可见,一个农村教师平时的消费水平停留在一个什么档次,这无不与他们的生活来源少有直接的关联。

因此,要想彻底改变农村教师上述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不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需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决不让广大农村教师成为“民生工程”的灰色地带,特建议如下;

1、强烈呼吁把广大农村教师列入城市安置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廉租性住房范围之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彻底解决广大农村教师后顾之忧,让他们居有定所,给教师创造一个安稳舒适的生

活环境,使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像胡礼文这样实际情况,如果说组织上不采取得力措施,就凭他个人经济能力,一辈子也难以解决个人住房问题。他是如此,其他农村教师的住房状态也好不到哪儿去了,解决农村教师住房的出路在哪里?一是要有政策上的扶持,二是要有相应的资金上帮助,三是要有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四是要成立专门政策和法规,确保农村教师住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2、加强广大农村教师体格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定点给农村教师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建立教师身体健康档案,做到有备可查,一旦身体出现了什么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另外要提高乡镇卫生院医技水平与改进医疗设备。农村教师如果想去作一个身体健康检查,一些乡镇卫生院连一个简单的b超医疗设备都没有,医技水平更不用谈了,笔者认识一位女教师,她就在早年的时候,发现自己乳腺上有一个不规则的肿块,多次去乡卫生院诊疗,谁知那医生却诊断是乳叶增生,他开了一点消炎片让她回家吃,并安慰她说,吃药后症状会自动消失的。前不久这位女教师乳请假去省城某大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乳腺ca,所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技水平和改进医疗设备,乃是当务之急。

3、建立农村贫困教师救助基金会组织。虽然县教育局在每年年头岁尾有一次声势浩大的送温暖活动,这与农村贫困教师实际困难相差甚远,对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简直是杯水车薪。像胡礼文这种实际困难,学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也只能在每年年底象征性给他一点困难补助金,他所的属地三角乡政府同时也只能一次性给一点困难补助,终究解决不了多大问题。所以,笔者强烈呼吁以县为单位,建立一个机构健全、操作得当,指挥有力的农村贫困教师救助基金会组织,来解决农村中小学住房和医疗保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20篇: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心得

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心得

根据几天来在农村的调查,经过讨论,我觉得现阶段就农村医疗改革来说,实施根本不彻底。通过统计,大约85%的村民只是知道这个医疗改革,但是对之却不了解。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这个国家措施,这更加剧了政府措施落实情况的困难。经过总结我觉得在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合作医疗不了解和不信任是明显影响合作医疗的要害因素,而合作医疗制度本来的规范执行情况,补偿机制实施的严格性,又将影响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应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急转力度,使他们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走近政策,最终参与政策.这也许是村委会宣传力度不够或者其他原因,所以村委会应该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农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监督治理,确保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强对基金筹集,对使用情况的审计和检查,定期向群众出示财务帐目,接受群众监督.2.另外,经济困难是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不错,但仍有不少贫困户,对于昂贵的医药费根本就望而止步,除去国家报销的,剩下的仍然是天文数字。尽管这种情况不多,但存在。因此,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农民收入状况相对可以,所以经济困难不是要害因素,而仅是原因之一.

3.总的来说,村民对报销制度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什么样的病该报销多少,在哪报销。对于他们来说,小病去诊所看看就行了,大病再去大医院,报销的时候再去问问相关人员。通过对村委负责人的调查知道,按照医疗待遇低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高于新农合的原则,该市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报销比例为55%,最高可达70%,具体报销多少要看病的种类,住的医院等。

4.药品太贵,医院检查程序太麻烦也是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要严格控制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外医药费用,加强门诊医药费用控制,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农民就医行为的监督管理,简化不必要的程序。

5.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医疗卫生人才匮乏。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这,政府要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人才流入机制。

总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和政府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应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加大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治理,使农村中农民真正熟悉到合作医疗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意义,让农民消除疑虑,把政府的政策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相信在国家对卫生制度不断改革的实践中,农村医疗状况将会有大的改观.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