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9 07:50:22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目的: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是资源调查的真实文字记录,是极重要的成果资料之一,它要求对整个调查工作系统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性的总结探讨。编写好报告不仅对系统、全面、科学管理土地十分重要,而且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充实、发展土地科学,造就一大批土地科学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土地资源调查结束后,一定要严格要求编写好土地资源调查报告。通过本次实验,学会利用有关资料和图件,撰写地、县、乡级各类土地资源报告和专题报告。

二、编写要求

1、乡(镇)要填写土地资源调查说明书,地县级要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报告及专题报告等。

3、调查报告必须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分析、评价依据充分,提出的问题要切中要害,总结经验、教训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4、调查报告尽量做到文字简练、准确,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做到文、图、表并茂。在编写之前,先作好以下工作:要成立编写工作班子;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召开各级领导干部、用地单位和调查人员参加的这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反映、评价和意见;对调查所获得的各类资料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分析、加工,以提高调查报告的深度,拟订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三、县级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包括本县行政区域形成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变化情况,进行外业调绘时,本县所辖区、乡(镇)、场、村数;

2、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质等自然概况;

3、社会经济情况:包括全县辖区内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国营农、林、牧、渔场、工矿交通等用地单位的分布,各类用地面积及所占比例,人口劳力、户数、人均耕地、各业生产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概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基本特特征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说明要简明扼要,说明本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其分类依据,对分类的特点要重点叙述;

2、各类土面积数量、分布特点 对各类土地的面积、比例、分布、质量、利用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评述;

3、土地资源结构分析及利用特征 简要说明本县土地利用的比例、结构,归纳本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着重说明土地

一、

二、三级地类的数量、比重,并用图表表示;还应对历次的调查与统计局的统计面积进行列表比较,对土地类型动态化进行分析,揭示土地类型变化规律和趋势;分别进行全县的土地综合评述和分区评述、叙述的论点要明确、论据须充分,评述有力度;

4、未利用土地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包括宜农、宜林、宜牧土地评价及可垦前景预测。

(三)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途径及建议

1、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利用水平的分异状况 根据土地利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全县划分成若干土地利用区,分区叙述各种地类的分布、比例和利用状况。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根据调查结果,通过人地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地之间的比例与矛盾,分析各类土地历年增减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的供需矛盾,提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3、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通过对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地的分析、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合理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综合发展需要的建议。

(四)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调查 根据行政界线、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和权属界线成果图件、综合叙述调查情况和成果。调查前存在哪些边界纠纷,调查后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遗留问题,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等。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质量分析 即对各项调查结果的精度分析,成果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六)附件

1、调查人员名单及其完成本调查中所承担的工作;

2、专题报告;

3、调查中阶段工作细则(或编辑指示书)。

四、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总结的编写

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总结,是一份汇报材料,内容主要有:

1、概况:包括调查的起、止时间,组织领导,完成的主要成果等;

2、调查各阶段的工作情况及其经验教训,主要有:

①准备阶段:包括购置地形图、航卫片,完成三书(认可书、原由书、指导书)四图等工作以及物资、仪器、设备的购置;②技术培训及试点;③外业调查、耕地系数测算、阶段性检查验收;④转绘;⑤面积量算及统计;⑥成果资料编制—图件资料、文字资料。

3、行政境界权属调查;

4、调查经费推选用;

5、经验—组织领导、专业队伍建设、技术承包等;

6、问题与建议。

五、专题调查报告的编写

在土地资源调查试点和专题调查中,整理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如田埂系数的测定、现代化技术(高精度仪器如X—3视差测图仪、计算机、红外视距仪、绘图仪等)在调查中的应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等。这些专题调查报告的编写,一般分为调查的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数据或素材的分析和结论意见等几个方面。

推荐第2篇:土地资源

长春日报:农村“土地流转”,面临机遇和挑战

李晓群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绘出了一幅更加壮丽的改革蓝图。中国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开始了又一个新时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三农问题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国已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农村改革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是资源和环境问题。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8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中国发展“第一步”方略,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农村也面临着新的危机:资源紧张、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三农”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寻求一个新的支点,让人类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在新的农村改革中,土地资源和土地流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在城市的改革和发展中,土地的价值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这次农村改革,也要发掘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让土地资源成为财富之源,土地流转面对许多新机遇。

农村土地资源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可以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在我国,出现过投资房地产和股市的热潮,出现过多种投资热,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还缺少农业热、农村热、农民热,人们更多的是听到“三农”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很少有人争先恐后地报考农业院校。而这次农村改革,将会逐渐形成“三农”热潮,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新农村的美好前景,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可吸引有战略眼光的房地产商,亦可吸引大量的城市投资者。这为社会上各种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同时让社会各种资金在股市、楼市之外增加一个新去处,新出路。社会的财富源泉是资金、技术、管理、劳动、教育。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农村的土地流转,有助于让社会各种资源流动起来,让资金的、技术的、管理的、劳动的、教育的资源流动起来,而且流向农村,合作共赢,城乡共同发展。

多种资金的进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旅游经济和休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庭院经济的发展。会缓解和解决农村建设资金问题,建出好的房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减少农村人才外流,吸引人才,有利于城乡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资金的投入还会带来科技的投入。例如,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用于东北的保暖保温节能建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在农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农村的沼气、污物处理系统。此外,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都会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影响很大,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放手让农民盖好房,住好房。用土地资源优势换取资金和技术进入农村房屋建设中,这样可以加快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小城乡差距。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的房子,不再是过去那样只准备用

一、二十年的房子,一批新的“乔家大院”似的百年长远建筑将率先出现,农村住房的使用寿命会逐步提高。从长远上,这是节约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

农村建设的发展,还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战略出路,有助于降低城市中的房地产热,分流过剩的建筑业生产能力,为城市中的过剩的建筑生产力找到了出路。农村房屋建设是个广阔天地,建设好农村房屋可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减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

农村土地流转中也面临许多挑战,值得注意。农村改革,让农村土地成为财富的源泉。但是,国内外资本下乡,很多农民终将无力抵抗资本对土地的兼并,失去生产资料,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国企改革中曾出现过企业职工下岗问题,这要借鉴国企改革经验教训,研究解决农村改革中也会出现的农民“下岗”、“转岗”问题。要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本,农民可以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补偿,农民如何享受到因土地增值所获得的收 1 益。土地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其价值又不是短期能完全认识清的,是逐渐增值的过程,如何应用好土地资源,短期和长期地换取资金和技术,也是一个新课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土地流转步入市场化、法制化轨道。要对土地流转进行监管,帮助农民规避土地流转的风险。土地流转的运作应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防止只追求流转数量不顾及流转质量。要建立有关的研究机构,借鉴股市和楼市,要有一批合格的中介信息机构。吉林省是“三农”大省,又是土地资源的大省,农村改革,有利于吉林的发展,为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为吉林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30年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时吉林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吉林省的农业在全国曾经辉煌,但是在经济发展中许多省市后来居上,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只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就能够加快建设更加繁荣、更加富裕、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节约网负责人) 选自《长春日报》2008年10月28日10版理论视界

推荐第3篇:土地资源

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土地资源》教学案例分析

近几年素质教育大改革,为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二地理的课时由原来的每周三节课缩减为两节课,课时少了,内容却增加了,在授新课的同时还要辅导已学过的内容。所以我感到教学压力非常大。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现实给我们出了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就这样闪亮登场了。微课在地理教学如何巧妙运用呢?就《土地资源》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片段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运用得好就能使学生集中精力,追思求问,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地理,效果最佳。本案例导入:学生观看微视频《珍惜“她”那远逝的绿色家园》(见附页微视频一)有关地球资源日益贫乏的沙画制作微视频。这段视频有着优美的音乐,“当最后一条诃干枯的时候,当最后一头小象呼唤同伴的时候,当最后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当生命的土地荒芜的时候,珍惜“她”那远逝的绿色家园。”精美的沙画制作,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通过观看微视频让同学们懂得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地球上的资源,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又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土地资源》。

片段二: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学生通过观看一段新闻播报的形式的视频来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见附页微视频二)学生再通过讨论交流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①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②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归纳总结:

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②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③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④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通过这样微视频就可以将抽象的地理事物、枯燥无味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对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片段三:本节课最后学生欣赏一段土地资源公益广告视频。“纪念第二十三个“6.25”土地日”保护耕地资源,共建和谐美好新家园(见附页视频三)。让学生真正懂得:节约资

源、低碳生活、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案例主要通过三个微视频播放,学生普通反映效果很好,记忆和理解起来更容易了,真正给孩子和课堂教学带来福音。

推荐第4篇:土地资源

上传: 李瑞山更新时间:2012-5-23 16:07:4

5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与反思

(会昌周田中学李瑞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l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活动一:知土地

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

学生:讨论、思考。

师生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教师: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再仔细观察这四幅景观图并讨论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小组讨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记好笔记(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再次展示多媒体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

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 教师:多媒体出示p 47图3.3“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课堂活动三:保护土地资源

学生:读图3.13,找出课本中的二幅景观图反映的土地问题与前三个漫画反映的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教师: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令人自豪,更是一种压力。因此,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学生:阅读课文,说明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 颁布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设立“全国土地日”,确定宣传主题 课堂活动四:角色体验

学生: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地方官员:…… 土地专家:…… 环保人士:…… 种地农民:…… 房地产商:……

教师总结: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搞好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课外活动:实践探究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提出要求,请你来当“土地专家”,对我国的土地进行设计开发(设立最佳创意奖)。 学生:讨论探究,设计开发(鼓励创新思维)。

教师总结:土地是久远的过去,更是我们灿烂的未来,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 调查实践:1.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土地”的宣传活动。

2.在我们学校周围,往日碧绿的田野已烟消云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的厂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短文,在全班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的宣传栏。

3.调查当地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和状况,是否有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采用了哪些保护措施

[结课]土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每年6月25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样 2.人均占有量小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二、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利用中的问题

2.解决对策

八、教学后记

1、认识理解土地资源。

由于初中地理对土地资源概念不要求太完整,因此教学本节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属于土地资源。

2、关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教学时要通过课本活动内容,通过阅读图表,计算比较认清我国的土地国情,了解我国土地总量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不到世界的1/3,因为我国人口多,旱地面积广,高原山地广,耕地少,林地草地人均不足,加之管理不到位,利用不当,保护不力,导致破坏浪费比较严重。因此,珍惜每存土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这另一重点必须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气候”两方面知识结合分析、推导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规律性。

推荐第5篇:土地资源

一、土地管理

1、全国土地日的由来?

答: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为了深入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土地基本国策,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确定每年的6月25日(《土地管理法》颁布日)为全国土地日。

2、现行《土地管理法》颁布及实施时间?

答:1998年8月29日公布,1999年1月1日施行。

3、我国土地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4、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一)绝对数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小;

(二)山地多,平地少;

(三)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四)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

推荐第6篇: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危机

发表日期: 2011-11-25 21:25:4

4土地是万物之本,是一切财富之源,人类活动都是以土地为某础的。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总的发展趋势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排挤,农、林、牧业用地也趋于缩减,而城市的工业占地和交通网占地日趋扩大。但为保全生物圈基本结构的稳定,又必须保留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用地。这就使土地资源越发紧张,越来越显得不足。

地球土地面积有限,海平面以上的土地大约有20%的地区太冷,20%的地区太干旱,20%的地区太陡峭,10%的地区没有土壤,总共有70%被称为严峻的环境不适于耕作或栖息,没有居民或者居民很少 包括面积广大的沙漠、石山、沼泽、雪山和冰川等 ,人类很难在这类地区 居住。只有%30可用,而世界上有一半人口集中在5%的土地上。

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才会到环境构成有利的影响。而我国的林地比例只有这个下限的一半,情况十分严重。 耕地减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盖房子,占耕地。要做到既住新房,又少占耕地 成都是全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不少地方的村集体安置,原来的宅基地就恢复成耕地,这样既节约了耕地,又提高了住房的舒适程度。

二是建地宫,即死人与活人争地。入土为安。老师那天说的,,,

三是建砖瓦窑,农村的机器砖瓦厂特别厉害,一座大山,要不了几年,砖瓦厂就把它吃了,吃了的地方一般不能种地,要等好几年,新鲜的地才能风化成那种有肥力的疏松表土层。

土壤的退化在不断加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沙漠化、土壤侵蚀和盐碱化。沙漠化以沙漠前缘推进的形式吞噬和分割成片的草原和农田,

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的专家们说:近5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每年以200~300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农耕地在过去45年里约占全球植被面积11%的土地发生了严重的土壤退化。大约相当于耕地和草原总面积的43%。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的数量如果大于新形成的数量。世界观察研究所估计,每年全球因耕地侵蚀而流失的表土超过新土壤形成的数量高达230亿吨,我国高达33亿吨。按照上述速度流失,150年就会丧失殆尽,人类将无地种粮。

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在过去40多年里约占耕总面积的1/3的生产力受到土壤盐分日益增长的不利影响。

根据《中国环境年鉴》中公布的数据,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的情况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50年代到70年代平均每年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增加1560平方千米,8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00平方千米。1992年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53.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9%,已超过全国现在耕地面积。退化的草原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水土流失和污染的情况也很严重,1992年统计全国水蚀,风蚀面积两者合起来接近国土总面积的40%。1993年统计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0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 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危机与警示的思考

耕地保持18亿亩,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在让人非常震撼的份言中,而又透着深深优虑我国土地形势十分严峻的现实。回顾自上个世纪oo年代初在我国开始的各类工业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带来的中国当代较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影响,至今投资商、开发商、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及政府官员,对土地的极大关注和投资开发的热情从未减少,从此对土地无止境地占用就没有停止过。从上世纪卯年代兴起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妙地皮热”的圈地运动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扩展“房地产热”、“高校扩张”、“招商引资热”、“GDP增长政绩热”又将这种圈地运动推向新一轮高潮。加上比比皆是的城市广场、“主题公园”、高速公路、机场修建、高尔夫球场的大量涌现。

一、应对措施

土地是一项重要的可耗竭资源。如果人口压力不大,同时在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土地应当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反过来,如果过度利用不当,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土壤退化,使一些土地永久地失去农牧业的生产力。因此,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土地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党和政府把土地问题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是无比正确的。制定各项政策,凡是涉及到土地的,都要慎重决策。要想改变土地现状,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尽快改变现有的以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交易为主要发展途径的经济现状,大力发展工商业和第三产业。

2,严厉惩治污染行为,保护好每一寸土地。科学处理废气、废水、垃圾等污染物。

3,加大荒漠治理力度。设法引水到新疆,因为只要有水,许多沙漠都可以变为绿洲,适于种养。这项工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危机。

4,加大盐碱地治理力度,培育适合盐碱地生长的作物。

5,将土地完全收归国有。由国家严格按计划规划使用。

6,加快科学种田研究和技术推广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7,加强国防建设,保护好现有国土。

8,依法禁止烧砖烧瓦毁地行为。尽快研制新型建筑材料替代粘土砖瓦。

9,加快蓝色农业发展速度。利用海水可以实现无土栽培,国家应该大力提倡。

10,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严格保护森林,涵养和保护好水土。

综合利用好秸秆。中国工程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量在7亿吨左右。除了作为工业原料、畜牧饲料以外,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在3.5亿吨左右。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大多采用焚烧方式处理秸秆,不仅造成大量浪费,而且污染大气。据说,目前已经生产出秸秆催腐剂,每亩地只需3—5克就可使秸秆快速腐烂,可以恢复土地肥力20年,亩增产200斤。这项产业若能得到推广,可以有效缓解土地紧张问题。

推荐第7篇: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一、土地利用不好的原因

其一,XX村比较贫困,大部分人以外出务工为主,年收入不会超过五万,因为长年在外,家中的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变得异常的贫瘠,丛生的杂草替换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的坚固,杂树根紧紧的抓住土壤使其结块,良土基本上不具备再肥沃的可能。

其二,2001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广大农村响应了国家的政策,纷纷开展了这项活动,然而有些见利忘本的人,歪曲了这一政策,把自家大量的田地都拿出来变成林地,其目的就是为了那少量的钱,这样,又一批良田被占据,本来不多的耕地已经接近了“灭绝”的边缘。 其三,农村道路的修建,原有公路的硬化、拓宽,甚至有些人为了新修的公路的美观,居然毫不吝惜的将大量的农田占据。然而这些

一)我安全管理情况

我县从2012年—2013年底,数据库分析显示,我县2013年初耕地面积511890.25亩,年末耕地面积511022.85亩,耕地减少867.4亩,新增耕地172.35亩。

(二)获嘉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耕地中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较高,土地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

在获嘉县现有的511022.85亩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为232259.8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45%,并且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改造进度缓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户的微观经济主体地位得到空前强化,农户的经营行为主要服从于个人利益,对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明显缺乏积极性,加之在很多地方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被削弱,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停滞不前,机井淤积得不到清洗,河流、渠道淤塞得不到疏通,农作物布局得不到合理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困难重重。

2)、耕地重用轻养,肥力下降。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随着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耕地重用轻养的矛盾日渐突出。首先是耗水、耗费较多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使作物种类过于单一,普遍重茬连作,对地力消耗很大,耕地得不到休整,肥力下降;其次是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3)、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超标,土地现象较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获嘉县的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民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原先低矮、简陋、拥挤的农舍早已不适合现代农民居住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美观的新居。“有钱搬到村外住”,是农村里的一句常话。同时,由于乡村建设一直是获嘉县规划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在量大面广的住宅更新过程中,各地农村的村庄均表现出粗放发展的势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村庄中心衰败、外围扩展无序的“空心村”现象,使得获嘉县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达到168.87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67平方米的控制上限。

4)、县城郊区土地利用结构混乱

获嘉县城郊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和乡村农业用地三位一体的复合区,土地利用结构既受城市区位条件和乡村建设规划的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原有的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明显高于城市建成区和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复杂主要表现为:工业企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并存,居住小区和农村住宅并存,设施农业用地和绿化用地并存,畜牧养殖用地和交通道路用地并存。县城郊区既有城市用地,又有农业用地,而且,农业用地不断被城市化。其演变的一般过程是近郊农业用地—菜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且各阶段相互混杂,从而使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复杂,从近年获嘉县征收的土地用途来看,有工业、仓储、教育科研、公司行政、商业服务、市政交通、商住混合和其它类型等。各类用地相互穿插、交错,相互影响和干扰。这种分散配置的非农产业比起城市中集中发展的非农产业多耗费5%~10%的土地,使土地不能较好地集约化利用。

5)、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同时人口增加对农副产品和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耕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要严格控制各种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

五、有关政策、措施和建议

1、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努力实行集约型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发挥地域优势,创造区域工业效益。

2、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严格禁止农地掠夺性经营,在发挥地域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农地经营方式的转变。

3、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农户和集体的积极性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发挥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上,实现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化、作物布局合理化、农田种植良种化、农田耕作机械化、农田施肥配方化、病虫害防治统一化、生态农业林网化、产量水平目标化、农田管理模式化和地力管理档案化。做到既能统得起,又能放得活,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成果,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协调各种矛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使集体统一的职能落到实处。

4、加大农家肥的投入量,逐步培肥地力

从培肥地力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加大农家肥的投入量。农家肥不仅能使作物生长获得多种养分,还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在获嘉县农田施用的农家肥中,过去是以猪粪为主的厩肥(马、牛、羊)与农作物秸秆的堆、沤肥并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堆沤肥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农田施肥以厩肥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猪粪所占比例上升,成为大多数农户作为小麦底肥的主要当家肥料,对稳定提高全市农作物生产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技术推广部门的努力,与本县种植制度相适应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已逐步扭转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的趋势,对培肥地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明显效果,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壤速效氮、铁、锌、锰的含量,促进脲酶活性,降低容重,从而可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用秸秆直接还田的方法培肥地力,可以使玉米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多糖类物质直接与土壤颗粒作用,增加土壤微团粒的数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壤表层的生化活性,加快各种养分的周转代谢,在全面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的同时,使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协调,从而使土壤生产性能不断得到提高,不仅不会耽误当年或当季农业生产,解决肥料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减少秸秆的运输、沤制以及沤制过程中的养分损失。

5、加大对“空心村”的治理力度

治理“空心村”的目的是保护耕地,减少土地浪费,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一定数量的土地供给。要达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存量土地的挖潜。一是要改革户籍制度,使有能力脱离土地并居住于城镇的农民,能够永久定居在城镇,以割断其同土地的联系,促进土地的充分利用与合理流转,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二是全面开展村镇建设规划。应首先开展村组一级的乡村用地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的地域范围和边界红线。规划引导建房朝向一致化,房屋间距最小化等,这既有利于村庄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村内居住环境质量,改变村内脏、乱、差的状况,又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宅基地;三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建立农村宅基地的有偿转让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目前获嘉县农村居民的宅基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一种带有福利性分配的公有制度,因而不少地区规定,农村宅基地不允许流动,而随着农村人口的生老病死、独生子女的增多,农村宅基地的空闲将随之增加。针对具体的情况,利用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实行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农村宅基地的有偿转让制度,对农户宅基地实行超额累进的有偿使用方式,以引导获嘉县农村宅基地的市场调配,从而减少因宅基地闲置造成的土地浪费;四是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充分挖掘村内闲置宅基地潜力,遏制村庄继续向外扩张的不良趋势。减少农民对宅基地需要的压力,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拆迁、统一建设”为主要手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途径管理农村建房,开展宅基地整理,向旧村要地。

推荐第8篇:关于六横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六横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指导老师:龚旺

我们的家乡六横,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远、鑫亚、煤电一体化等大型企业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给很多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六横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大片的土地被征用了。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也懂得要投资,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房子。房地产们也瞅准了时机,大片购买土地建造房屋。香榭花园、海林银竹苑、润都佳苑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及备受关注的六横电厂的建造,石柱头拆迁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土地问题。 我们六横到底还有多少土地可以被耕耘,有多少土地已经被征用,还有那些土地在计划开发中?……我们组的成员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一步了解六横土地资源现状。

调查目的:了解六横土地资源现状,主要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端,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六横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方法:通过对坦岙村、石柱头村土地资源现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六横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再通过分发问卷,比较客观的了解在老百姓心目中对我们镇土地资源现状的看法及建议。然后通过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去走访土管所、镇政府,了解他们怎样规划六横的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6日——12月5日

调查人员:组长:邵潇莞

组员:邬婕慧、胡贝妮、刘鑫、沃奇杰、沃湘盛、周卡妮

组员分工:组长:邵潇莞:撰写对坦岙村、石柱头村的采访卷,走访土管所、镇政府,

撰写研究报告。

组员:邬婕慧:设计调查问卷,走访土管所、镇政府。

刘鑫:打印并分发调查问卷。

沃奇杰:分发调查问卷。

周卡妮:分发调查问卷。

胡贝妮:统计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归纳反映出来的问题,走访土管所、

镇政府。

沃湘盛:处理并打印照片,制作幻灯片。

调查地点:坦岙村、石柱头村、蛟头街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调查问卷、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现状(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

一、对坦岙村土地资源现状及特点的调查

坦岙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50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00亩,人均占有1亩左右。其中已被征用面积达200亩,有100亩在计划开发中,却没土地在耕种。当我们问到坦岙村的土地规划时,那里的村书记告诉我们他们采取一亩土地换一间街面房的策略,从老百姓地方买来土地,从而引进房地产搞建设。而至于面对没土地耕种,造成粮食减产等情况,他们也没办法。在他们眼里,六横要发展,必须利用土地,现阶段主要抓经济建设。

二、对石柱头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的调查

石柱头村的土地相对比较少,但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的庄稼。石柱头村有水田75亩,旱地300亩。在水田中大都种植单季稻,在旱地中大都种玉米、黄豆、马铃薯等蔬菜和果树。这里共有人口2014人,农业村人均占有土地量为0.57亩。令我们奇怪的是这里并没有土地

规划。当我们问到六横电厂将在这里安家落户而造成大片土地征用的利和弊时,这里的村文书告诉我们,要从长远计划,引进大企业,促进六横经济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至于土地的减少,她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

三、为了解在老百姓心目中六横土地资源现状是怎样的,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去采访他们。

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六横土地资源现状研究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蛟头中学的实践小组,正在开展关于六横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本次活动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请您根据问卷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选择题。

1、你明白什么是土地资源吗?()

A明白B略懂一些C不明白D没留意过

2、你清楚六横土地资源类型是怎样的吗?()

A丘陵B山地C滩涂D其他

3、你认为六横土地资源现状是怎样的?()(可多选)

A农耕土地、渔业土地比例大于基建用地B基建用地大于农耕土地、渔业土地 C土地未利用较多D人均占有土地较少E土地的分类利用较好

4、你认为我镇建设用地利用怎样?()

A科学合理,利用率高B比较科学,但仍有不合理现象

C杂乱无章,粗放低效D其他

5、你看好六横土地的经济方面的发展前景吗?()

A看好B或许有点C不看好D无所谓

6、你对六横的土地开发持什么观点?()

A赞同B反对C无所谓

7、现在粮食价格上涨,你认为是否与农耕土地减少有关系?()

A一定有关系B可能有关系C一定没关系

8、若六横要围海造田,你同意吗?()

A同意B反对C无所谓

若同意或反对者,请写下你的理由

9、面对越来越少的土地资源,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可多选)A把土地都封起来,再也不能开发了B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C在土地里少用塑料薄膜,减少对土壤的危害D宣传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人人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E其他

二、问答题。

10、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六横要发展也必须利用土地来建设,所以这两者之间必须要协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怎样协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请写下您宝贵的建议。

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蛟头中学

九(3)班调查小组

四、分析总结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问题

我们共发放问卷50份,收上50份。从调查中我们分析得到有66%的人略懂什么是土地资源,只有24%自认为明白。有42%的人认为六横土地资源类型为山地,30%认为是滩涂,只有18%认为是丘陵。大多数人认为六横土地中基建用地大于农耕、渔业用地和人均占有量较少。因此他们觉得我镇土地建设利用虽然还比较科学,但仍有不合理现象。有84%的看好或有点看好六横土地经济方面的发展前景。有54%的人赞同六横土地开发,但也有46%的人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有96%的人认为粮食价格上涨与农耕土地减少有关系,但他们也表示无可奈何。对于六横的围海造田工作,54%的人同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缓解用地紧张,扩大土地资源,可以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再次开发,有利于引进外资,进行港口开发。也有24%的人反对,他们认为围海造田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只有少数人认为把土地都封起来,再也不能开发了。大多数人认为应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土地里少用塑料薄膜,减少对土壤的危害;宣传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人人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怎样协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三种回答:(1)目光要长远,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以保护土地为主,以经济建设为辅,两者要协调发展,杜绝一切违法违规建设,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政绩。(2)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用多出来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3)因为六横即使保护好土地也不足村民使用,所以还不如大开发。

五、根据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我们来到了土管所,采访了这里的主任。

我们了解到六横镇共有土地4万亩,现目前可耕种的土地有3.5万亩,以总共开发0.5万亩。现目前六横在册人口6.4万,人均土地占有量为0.55亩。六横的土地主要有耕地、盐田、养殖、林地这几种类型。对于怎样规划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土管所的主任回答我们道:龙山主要为船舶工业,蛟头为商贸,台门为政治、居住区块,五星小郭巨为化工区块,双塘港(南北)为农耕区块。土管所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主要采用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低产田改进、完整的整理、围海造田等措施,主张占一补一力争占补平衡。

统观六横土地资源现状,我们发现这里存在土地资源少,交通不便等的弊端。该怎样协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呢?主任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改进,围海造田等措施来解决。对于违章建筑在我们镇还时有发生,土管所会及时巡查、及时制止,依法立案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严格杜绝此类占用土地的事件发生。最后在六横土地储备方面,也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六横围海造田工程,在小郭巨已围万亩,二期工程已交项。

六、综合对坦岙村、石柱头村、问卷调查和土管所所反映的情况,在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

村里的人口变动使土地多寡现象凸显,土地分配有失公平。还有一些人看重眼前利益,随意改变土地使用类型,在耕地上建房、种树,严重蚕食了有限的耕地。

2、粗放经营,有耕地闲置状况

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仅仅靠农作物收成无法维持生活,多数居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农田便让给其他人种,这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或者干脆不种,造成农田荒芜,严重威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缺乏有效整合,农作物种植的选择有待优化

耕地的零碎给农户的管理带了诸多的不便,又不宜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的生产率下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其次,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往往是农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也造成耕地的生产率下降。

4、建设用地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

居民点分散建设,布局零乱,占用土地面积大。甚至出现个别农户住宅任意建设,个别人只顾自己方便,缺乏整体和全局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出现了“马路经济”,公路建设到哪,房子建到哪,埋下了安全隐患,也占用了大量土地。房前屋后空间大,浪费土地,公益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5、人们缺少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认为只要发展好便什么都好。他们的目光长远的不是地方,真正要长远考虑的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没有了土地资源,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该怎样生活。地球只有一个,土地又不会再生,我们的未来怎样过……

七、建议和意见

(一)农用地管理方面

1、责任到户,保证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

2、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3、划块经营,集约管理。在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划块经营,发展集约型农业。

4、优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村委会或政府部门统一规划,专家论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5、合理分类,优化配置。对耕种良田要加强管理,确保优种优收。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药材基地等。

(二)建设用地方面

1、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

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

2、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

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之上,规划引导,尽最大可能保证村庄的街道畅通,杜绝“死胡同”。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房屋建设,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

3、.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个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政府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的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是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居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设施。同时,也应栽些花草树木,提高居住环境水平。

4、加强执法力度,优化土地管理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对非法占地用地地人或单位要从严从重严肃处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坚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强化土地信访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和农村稳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也应协调好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努力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八、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不是一味地要开发、要建设,在引进大型企业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想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这绝不是消极的看法,而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节约方寸地,留于子孙耕吧!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们收获良多。以前虽然也对以上这些土地资源利用现象有所耳闻,但终究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依据。虽然,调查活动比较辛苦,但这期间使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统计、管理和与人交流等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施展,也很好地锻炼了自我,使我们在实地考察、人际交往、计算统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看到自己的成果,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推荐第9篇: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撰写人:121521015周灿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在大力提倡与发展中,然而农村土地利用仍有不完善的地方,通过研读一些学者的文章,了解到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不规范,大量闲置等问题,以及一些对应方案。

关键词:政策不完善 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较多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

目前,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这一做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多弊病。一则村里的人口变动使土地多寡现象凸显,土地分配有失公平。二是一些人看重眼前利益,随意改变土地使用类型,在耕地上建房、种树,严重蚕食了有限的耕地。

2.粗放经营,耕地闲置

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仅仅靠农作物收成无法维持生活,多数居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农田便让给其他人种,这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或者干脆不种,造成农田荒芜,严重威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缺乏有效整合,农作物种植的选择有待优化

耕地的零碎给农户的管理带了诸多的不便,又不宜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的生产率下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其次,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往往是农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也造成耕地的生产率下降。

4.建设用地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

居民点分散建设,布局零乱,占用土地面积大。甚至出现个别农户住宅任意建设,村民建房没有统一规划,个别人只顾自己方便,缺乏整体和全局性,土地纠纷不断。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出现了“马路经济”,公路建设到哪,房子建到哪,埋下了安全隐患,也占用了大量土地。另外,村民住房建设标准差、乱。村民建房一户一样,没有统一设计,统一标准,靠农村“建筑师”自行建设,住房大小不一,高低不同,致使新建住房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美观和质量要求。此外,基础设施水平低。村内道路不成网,高低不平,给排水无要求,下雨天污水满街。“死胡同太多”,房前屋后空间大,浪费土地,公益设施配套严重不足,雨天满身泥,晴天满身土,降低了居住环境水平。

对应方案:

(一)农用地管理方面

1.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

2.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3.划块经营,集约管理。在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划块经营,发展集约型农业。

4.优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村委会或政府部门统一规划,专家论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5.合理分类,优化配置。对耕种良田要加强管理,确保优种优收。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药材基地等。

(二)建设用地方面

1.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

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

2.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

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之上,规划引导,尽最大可能保证村庄的街道畅通,杜绝“死胡同”。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房屋建设,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

3.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个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政府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给排水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是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居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设施。同时,也应栽些花草树木,提高居住环境水平

4.盘活建设用地资源

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三是要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

5.加强执法力度,优化土地管理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对非法占地用地地人或单位要从严从重严肃处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坚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强化土地信访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和农村稳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也应协调好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努力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参考文献:

1、20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创新路径来源:理论月刊覃一冬

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及改革前景李昌平

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回顾和展望张晓山

4、中国土地科学——制度缺陷与耕地保护吴次芳谭永忠

推荐第10篇: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一、土地利用不好的原因

其一,XX村比较贫困,大部分人以外出务工为主,年收入不会超过五万,因为长年在外,家中的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变得异常的贫瘠,丛生的杂草替换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的坚固,杂树根紧紧的抓住土壤使其结块,良土基本上不具备再肥沃的可能。

其二,2001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广大农村响应了国家的政策,纷纷开展了这项活动,然而有些见利忘本的人,歪曲了这一政策,把自家大量的田地都拿出来变成林地,其目的就是为了那少量的钱,这样,又一批良田被占据,本来不多的耕地已经接近了“灭绝”的边缘。其三,农村道路的修建,原有公路的硬化、拓宽,甚至有些人为了新修的公路的美观,居然毫不吝惜的将大量的农田占据。然而这些

土地却没有得到再生的可能,使整个农村的田地得到进一步的浪费,。 其四,我村地处海拔较高的山谷中,容易发生像泥石流、山体滑坡的事故,每到雨季,大量的土地将面临着被掩埋的处境,大雨一过,大块的石头覆盖了耕地,使得可利用土地减少。

二、建议和意见

(一)农用地管理方面

1.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

2.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3.划块经营,集约管理。在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划块经营,发展集约型农业。

4.优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村委会或政府部门统一规划,专家论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5.合理分类,优化配置。对耕种良田要加强管理,确保优种优收。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药材基地等。

(二)建设用地方面

1.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

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

2.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

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之上,规划引导,尽最大可能保证村庄的街道畅通,杜绝“死胡同”。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房屋建设,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

3.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个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政府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给排水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是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居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设施。同时,也应栽些花草树木,提高居住环境水平

4.盘活建设用地资源

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三是要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

三、后记

虽然这次调查活动不长,但却让我收获良多。以前虽然也对以上这些土地资源利用现象有所耳闻,但终究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

依据,借暑期实践这个机会,鉴于国家近年来提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便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虽然天气炎热,调查活动也比较辛苦,但这期间使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统计、管理等知识得到了施展,也很好地锻炼了我,使我在实地考察、人际交往、计算测量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看到自己的成果,以及所获得的积极评价,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同时我也衷心希望我的调查成果能够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实际依据,给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第11篇:关于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的实践 调查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2011-1班 刘建男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2月7日一12日 调查人员:刘建男

调查地点:石埠子镇土管所周边地区及渠河两岸

调查主题: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一份微薄之力。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管理,既是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成果,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推动我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据了解,以往土地调查和评价的数据现势性差、精度低、调查与评价技术手段落后,无法实现对土地的精准管理。例如,传统的土地调查方法在完成土地详查工作时都采用手工操作,这就导致了传统方法存在调查过程繁琐、调查周期长、耗费人力多、容易引入误差等缺点。尤其是调查周期过长,使土地调查的速度往往赶不上变化的速度,使本应超前的信息服务工作反而滞后。这样的工作方法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无疑扯了率先发展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后腿。我们的研究从率先发展地区土地调查与评价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运用‘3S’最新技术,把常规土地调查与评价中独立性较强、联系不紧密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各组成部分相互支撑的技术框架体系。”专家介绍说,“在现有土地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率先发展地区土地管理的需求及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我们着重在城乡土地调查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体化土地调查建库技术方法形成、综合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及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实用性强的土地调查与评价技术体系。

“十五”期间,本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始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本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对有污染企业项目的审批,关停并转一大批老污染企业,使环境污染从源头上得到遏制。规范生活垃圾管理,严防有机污染物流入水体。以城市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化为骨架,河湖景观走廊为纽带,大力推进园林景观化、绿化森林化、城乡一体化,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生态绿化系统。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使全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加强。在“十五”期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根据规划安排,按“一项计划,五项工程”,总体部署如下:

1.基础调查。主要在青藏高原、南疆和大兴安岭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空白区部署了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围绕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关键带、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和国民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在西部地区、重要成矿区和重要经济区部署开展了区域物探、化探和遥感工作;对大江大河流域、重要经济区带以及沿海(海域)开展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开展海域基础地质调查试点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环境、城市、农业等专项地质调查,不断扩大地质服务领域。共安排工作项目591个,投入工作经费130,386万元。

2.土地资源监测调查。部署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城镇土地用现状及潜力调查及地籍公开查询规范化建设、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等7个方面的项目。安排具体工作项目158个,投入工作经费44,370万元。土地资源监测调查。部署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市场调查和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等工作,安排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城镇土地用现状及潜力调查及地籍公开查询规范化建设、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等项目。具体安排工作项目158个,投入工作经费44,370万元。

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东天山、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南岭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铜、富铅锌、优质锰、钨、锡、钾盐等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部署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油气资源和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部署在鄂尔多斯盆地、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以及西南岩溶石山等缺水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展了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和研究;开展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启动了境外矿产资源前期评价。共安排工作项目741个,投入工作经费187,052万元。

4.地质灾害预警。部署了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全国汛期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治理,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西部(汾渭地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示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安全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预警、治理技术研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重点地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共安排工作项目459个,投入工作经费56,459万元。

5.数字国土。部署了地政、矿政和基础地学等基础数据库建设,调查评价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基础网络与信息化标准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共安排工作项目329个,投入工作经费44,680万元。

6.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部署了西部荒漠、高寒湖泊等特殊景观区开展区域化探技术方法、西部中高山区寻找金属矿产的轻便有效的地面电法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西部中高山区中大比例尺航空磁测调查的方法技术研究、现代钻掘技术研究与开发、地质调查评价的分析测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现在各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淋浴器、洗衣机逐年增加,化学品使用量突飞猛进,而使用后的生活污水基本排向周围河道。农田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生物链遭到破坏,使病害虫更为猖獗。同时通过水循环和食物链危及人畜健康,化肥中50%的氨转化成氨态氮进入大气和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规模小,设施简易,管理水平低。造成地下水体污染,土质变坏,蚊蝇滋生和臭气外溢,影响周围环境。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仍较严重,夏收、秋收期间,大量农作物秸秆未被综合利用,一烧了之,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土地造成严重损害。

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支持者,我认为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是关键。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我们还应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作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作为最终目标。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地球只有一个,土地是我们大家共有的,我们要为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不懈奋斗。保护好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姓名:刘建男

学号:1101020113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2011-1

第12篇:《土地资源》习题

《土地资源》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其中农业用地 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农业用地为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总量____,类型_______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_______,各类土地所占的比列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_少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矛盾突出。

3、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其中水田分布在________,旱地分布在________林地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有人说:“中国是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其含义是( ) A、土地资源总量贫乏 B、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C、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小 D、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2、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 A、在陡坡上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增加单位面积放牧牲畜数量 D、合理规划,禁止乱占耕地

4、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水田

5、下列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措施恰当的是 ( ) A、四川盆地——旱地 B、西北、华北——林地 C、青藏高原的东部——草地 D、东北平原——水田

三、简答题

1、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第13篇: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五、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306.htm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

第二节

土地资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179.htm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第14篇:珍惜土地资源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征文

作者:黄征

性别:男

张街完小五年级 指导教师:王守强

通信地址:阳谷县十五里元镇朱万一村 252318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张街完小五年级黄征指导教师:王守强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土地是地球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人类生命的起源。现在的人类只最求眼前利益而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使地球变得愈发脆弱,也给大自然及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物质需求的增多,对土地资源的滥采、滥挖、滥开发,以及一些完全不合理的利用现象极为严重。例如我国鄂尔多斯草原造成12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是世界上沙漠退化最为严重的,面积达68%以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被破坏,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 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吨宝贵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越减产,越开垦,水土流失越厉害,形成恶性循环。40多年来,我国水土流失达40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面积扩大了2000万公顷,还有667万公顷的耕地、草场面临沙漠的危险。而今全世界有近50亿公顷土地受到沙漠的影响,它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30﹪,这一串惊人的数字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人类惊醒?

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然而她所拥有的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在赞颂土地的养育之恩时,更应该做的是对她的珍惜与保护。作

为一名小学生,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回收废旧电池、清除白色污染„„同时,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因此,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让我们认真地保护好、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不要让地球变成“石球”!让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变成我们永远的守候!

作者:黄征性别:男 张街完小五年级指导教师:王守强 通信地址:阳谷县十五里元镇朱万一村252318

第15篇:土地资源学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占用耕地建房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农村建房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兴旺景象。这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起来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不少地方对农村建房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必要的管理,农村建房和兴办社队企业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相当严重,与“十分珍惜,合理利用”这一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相悖。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会招致严重后果。

出现这一问题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中央曾多次下发相关文件申明:农业用地建房是要经过审批的,未经审批是决不允的。其中《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

一、要向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反复说明在我国节约用地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我们国家地域虽然辽阔,可是耕地很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地少人多的矛盾将越来越尖税。如果我们在用地上失去控制,不仅会影响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会带来长期的难以弥补的灾难性后果,贻害子孙后代。各级政府对这一事关人民长远利益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教育农村干部、社员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决不允许任何个人和单位乱占滥用耕地。

二、农村建房用地,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农村社队要因地制宜,搞好建房规划,充分利用山坡、荒地和闲置宅基地,尽量不占用耕地。为了节约用地,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在山区建房要依山就势,黄土高原可提倡修建窑洞,在大城市效区和人多地少的地区应提倡盖点楼房。有的社队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需要动用耕地建房时,要经过批准。具体审批办法,由各地政府按实际情况制订。

三、必须重申,农村社队的土地都归集体所有。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和承包的耕地,社员只有使用权,既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也不准在承包地和自留地上建房、葬坟、开矿、烧砖瓦等。有些人把责任田、包产田,误以为个人所有,随意占用,这是不对的。

四、要逐步改革农房建筑材料,减少打坯、烧砖、取土用地。目前,粘土砖还是建房的主要材料,但烧砖耗能大,毁田多,应当逐步改革。有些地方,可以采用夯土、石头、荆笆作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硅酸盐砖、炉渣砖和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五、各级政府对农民建房和社队企业占地情况,要进行一次检查。对于任意侵占耕地建房、不经批准强行占地以及建房占地过多的,要严肃处理。对社队企业占而不用的土地,要责令退出。 而且《土地管理法》规定: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六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七十七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对此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保持土地面积动态平衡”的思想,严格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的原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对当前农村建房违法占用地耕地的现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以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大力整治违法用地。

1、明确规定建房条件、土地使用政策、审批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处罚措施等,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对乡、村、国土的年度考核内容按照相应责任进行考核评比。

2、大力推进农村集中成片建房,做好农村规划,积极探索农村建房管理的新模式,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村民集中建房,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走节约集约用地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3、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进宅基地整治。对占用耕地建房的,要按规定收取土地开垦费。对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促进农村对土地的珍惜和合理利用。

4、加大农村对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对乡镇、村干部进行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通过宣传画、黑板报等各种媒介和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我们始终明确一点:解决这一问题主力是各级政府,但主体是广大农民,各级政府在做到

一、组织强大力量对滥占耕地建房问题认真地进行一次检查,对于一切违犯《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侵占耕地的行为,必须强行制止。

二、积极搞好村、镇的建设规划。

三、用经济手段鼓励建房少用土地。要制订法规,国家对私人宅基地和单位建筑用地,按土地数量和质量规定等级,按不同等级征收使用税。

四、建立健全各地的村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机构。

五、农村基层干部用地建房要严格审查。

的同时,还应在以后宣传报道农村改善居住条件时,着重宣传和表彰既规划合理、节约用地,又改善了居住条件的先进典型,而不要单纯宣扬农民富裕后盖房多、庭院宽敞等不利于节约土地的事例。

第16篇: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资料

1.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

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研究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我国土地资源学未来研究的重点:1.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a.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b 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c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 d 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a 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b 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c 严谨对待学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6.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及土地类型。

7.土地类型的演替: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

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代替的过程。

8.土地资源调查的含义: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其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9.土地资源调查的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类型调

查、土地权属调查

10.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

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3.土地资源调查时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具体实施过程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查清各土地权属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

和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4.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5.调查和分析土地权属争议,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和意见。

12.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外业调绘3.内业工作4.检查验收

13.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1.土地资源调查的常规方法 2.土地资源遥感的调查方

14.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内容的四部分:1.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 3.调查场成果与分析 4.问题与建议

15.土地资源评价: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

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16.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1.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3.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4.必须全面分析评价对象 5.必须直接应用于实践

17.土地评价的作用;1.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 2.服务于土地交易 3.服务于土地

税收 4.服务于土地管理

18.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1.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 2.土地评价的目的的确定

3.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4.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19.土地评价的中间阶段:1.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的确定 2.土地评价单元的划

分与土地性状的描述 3.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20.土地评价成果报告包括:1.土地评价报告书 2.土地评价成果图

21.(18.19.20)三题相加就是土地评价的内容

2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

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也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土地资源所能课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

载量,它是把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现实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理想)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限度。

24.2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态内涵 2.技术内涵 3.社会经济内涵 4.

时空内涵

26.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点:1.针对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 2.关

键过程是计算该行政区域的食物生产能力 3.需要分析预测期内的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

27.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决定因素:1.土地资源的数量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

况 3.投入水平4.生活水平5.时间尺度

28.影响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

严重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4.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29.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对策:1.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2.完善耕地

使用制度 3.增加对耕地的基本建设投入 4.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30.土地利用: 是指人们在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

或经济活动。狭义的土地利用是指对地球表面上的农田、林地、草地的经济利用;广义的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施加于土地的一切活动。

31.决定一个社会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32.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行动对土地进行干预,从

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33.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内涵:如果预测到一种土地利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不会引起土地适宜性的退化,则可认为这样的土地利用时可持续的。

34.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原则;1.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 2.减少生产风险程

度(稳定性)3.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4.具有经济活动力(可行性)5.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

35.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

36.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

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于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37.土地退化可分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土地污染

38.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1.由于受某些社会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在耕地利用的

过程中缺乏对耕地的有效保护措施,是土地质量退化2.各种工矿企业的三废、城市垃圾、过量的农药化肥等造成耕地环境的污染3.新增耕地质量远远低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

39.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耕地地力分等定级 2.耕地地力监测与退化

防治 3.耕地环境质量监测与保护管理

40.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

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41.土地整理的意义: 1.是我国土地国情的客观要求 2.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

主要途径.3.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42.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2.调整土地关系,

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 3.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 4.恢复土地的景观功能 5.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

43.土地复垦:指对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

44.土地复垦的标准:1.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应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2.通过复

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应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45.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内涵: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

采取一定科学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内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46.土地资源开发的对象:后备土地资源和已开发利用中的为充分利用的土地资

47.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形式主要包括;1.对区域内所有未利用和利用不充分的土

地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 2.针对某类土地资源类型的待利用地及其中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进行的专项开发,也就是项目开发。

48.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方式;1.城镇土地资源出让方法的开发 2.土地开发专

项基金方法的开发 3.未利用地开垦方法的开发

4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1.农用土地资源优先开发原则 2.土地资源开

发的生态平衡原则 3.实行综合性土地资源开发原则

50.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划特征:1.土地资源区域分布及其不平衡,各省份及区域

资源条件差异大 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显著,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有待提高 3.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51.我国西部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关键问题;1.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2.

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严重滞后 3.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和产出率低

5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主要问题;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压力大

2.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3.土地污染严重 4.土地利用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 5.土地管理问题突出

53.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加剧土地供需矛盾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大 3.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创新

54.世界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共同对策:1.要解决全球土地问题,必须树立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3.开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技术和方法研究4.共同保护土地资源,防止生态恶化 5.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第17篇:土地资源(小)

土地:由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 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 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土地评价: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 土地自然适应性: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利用: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行动,对土地进行干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 土地退化: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田。 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复垦: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 区域开发: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用。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范围或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深度和程度所进行的活动。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经济的评价,确定与该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划方案,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土地类型的演替: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光温生产力:只决定于作物的品种和当地的辐射、温度条件,不受光温水生产力:也叫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 光温土生产力: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光温水土生产潜力: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其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一句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是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即土地类型单元一般是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及分类分级的基本单元3.土地类型较多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土地利用类型是有区别的。当然,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适当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性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体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二级类设15个;三级地类设71个。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并量算除各地类面积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3.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4.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准备2.外业调绘: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调绘阶段3.内业工作:转绘工作、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内业工作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3.调查成果分析4.问题与建议 土地评价特点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3.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4.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5.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土地评价的作用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3.为土地交易服务4.为土地税收服务5.为土地管理服务 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2.以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基础来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因素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3.投入水平

4.生活水平5.时间尺度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

3.进行土地评价4.可行性分析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7.报告或决策8.反馈修正 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

/服务(生产性)2.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3.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4.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5.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2.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3.组织土地利用4.监督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3.合理用地、保护耕地4.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最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3.编制规划阶段4.规划审批和实施阶段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2.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3.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4.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5.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 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3.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4.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应性和生产潜力3.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4.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 土地退化主要有哪些形式?

3.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4.土地污染防治 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3.根据保护数控制目标4.规划后的管理与检测工作 区域开发的原则

2.可持续发展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2.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平衡原则

3.实行综合性土地资源开发原则

第18篇: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准备工作(组织队伍、制定计划、资料准备、设备准备)外业工作(路线踏勘、制定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校正)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整饰、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方法:土地构成要素和调查分析、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土地资源调查、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土地评价:准备工作(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评价目标的确定、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确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种类及其要求和限制性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和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评价的内容方法)成果汇报(土地评价报告书的内容、编制土地评价图的一般程序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准备工作1人的准备2技术准备(工作计划:背景目的内容时间与人员分工,工作要求)3资料准备(卫片,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图、统计资料、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林业、行政区划、控制点)4用品用具。外业工作:1准备工作(路线踏勘、室内预判、建立遥感影像解译。外业(权属调查: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类调绘:确定比例尺,定位,定向,远看近判,补测地物,填写外业户薄,草图勾绘。内业工作(图件制作、面积量算、成果报告)方法: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调查底图标绘、补测地物航片调绘:1准备工作:用品具,航片整理,划分调绘面积2野外概查:路线调查,建立工作分类系统和影像解译标志3室内预判:够绘图斑4外业调绘:对图斑5内业工作:着墨整饰接边6外业补测:新增变化地物、阴影导致无法辨认地物、漏洞云块7纠正转绘:图解转绘法、光学仪转绘法、光学仪转绘法、目测法

第19篇:土地资源学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3、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分类研究的任务是在建立科学和实用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和演替趋势。

4、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气候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植被调查 (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5、外业调绘: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6、土地资源评价概念: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7、土地资源评价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必须全面分析评定、必须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8、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

9、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征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把人均事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实现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给的最大人口限度。

10、从资源承载力的本质来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具有如下内涵:(1)、生态内涵 (2)、技术内涵 (3)、社会经济内涵 (4)时空内涵。

11、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对策P178—P187。

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粮食。包括确保生产足够的粮食、最大限度的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有能力获得粮食等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确保人类总体粮食需要的最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耕地的产量。

影响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

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4、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对策:

1、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2、完善耕地使用制度

3、增加对耕地的基本建设投入

4、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狭义的土地利用是指对地球表上的农田、林地、草地的经济利用,即农业的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的施加于土地的一切活动,它既可以是种植农作物、林木、牧草,建造工厂、道路等生产活动,也可以是建设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非生产活动。

12、决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13、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与景观设计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国家和政府在整个行政辖区内制定的宏观的和长远的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用地规模;提出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目标和方向;土地利用分区;确定骨干工程规划与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对土地利用实行政府干预和控制,包括控制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分区、农用地生态过 程、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2)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协调人地矛盾、部门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3)组织土地利用

(4)监督土地利用

16、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耕地环境是指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大气、水、土壤和野生生物等。

耕地环境质量检测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耕地环境要素的类别差异,其对象有大气、土壤和农产品;另一类是为了防止耕地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向耕地投入的农用水、化肥、农药、地膜、微生物肥料、农家肥、城市垃圾、污泥等。 耕地环境质量检测的任务是:将对各个对象的检测结果与国家颁布的有关耕地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类别、程度和范围,定期提交耕地环境监测评价报告。

建立耕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具体应包括: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耕地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耕地环境污染事故查处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核制度、耕地环境保护检查制度,以及耕地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度等。

17、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3)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4)恢复土地的景观功能;(5)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

土地整理的内容:

1、农地整理

2、城镇土地整理

3、建设用地整理

1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1)勘测与调查;(2)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目标(3)确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域布局;(4)确定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5)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6)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20、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战略:(1)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a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b合理开发利用耕地的原则;c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d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e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f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g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h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原则

(2)战略目标,a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粮食安全;b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c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的各项用地;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e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3)战略重点,a耕地保护战略;b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c土地生态建设战略

第20篇:土地资源管理学

09年

1.土地

2.土地监察

3.土地使用权出让

4.地理信息系统

5.土地分等定级

6.土地制度

1.试述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土地登记及其内容

3.试述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管理

4.试述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1.试述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改革提出的背景,并说明你对该项改革的看法。

2.分析我国现行城市土地“招拍挂”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的内容、作用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改革设想。

10年

1.土地资源调查(8分)

2.土地登记

3.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4.土地生态管理

1.简述土地的特性和功能

2.简述土地统计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

3.简述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及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的一般原则

4.简述土地权力与土地权利的关系及当前的土地权利系统与土地权力系统

1.试论述我国当前耕地保护失控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2.对于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传导机制与操作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11年

1、土地资源评价(5分)

2、土地使用权出让(6分)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6分)

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6分)

5、土地资源生态补偿(6分)

6、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1、简述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15分)

2、简述土地整治内涵及其意义。(8分)

3、简述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体系主要构成。(12分)

4、简述土地类型演替的含义及其分类。(8分)

5、简述土地权力与土地权利的关系及当前的土地权利系统与土地权力系统。

1、试述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及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的一般原则,就如何做到土地资源部门间合理分配谈谈你的认识。(30分)

2、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及任务,谈谈你对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认识。(30分)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