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民族文化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8 15:07:56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过程:

1、问题的设计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发出200份问卷,收回17

23、结果的统计与数据处理

4、写调查报告

2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各少数民族已一步步融入当今文化生活,而主流文化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政府采取发展旅游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展现在大众眼前,这是对传统文化一种特殊的传承。一方面来说,旧文化被新文化冲击是必不可免,而各种文化又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赞扬;另一方面,国家采取措施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是否能让其完整、正确地传承下去,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当今少数民族文化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现状,而国家的保护措施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字:少数民族文化现状开发利用

3调查背景: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各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基本可代表少数民族新一代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看法。

我们在本校少数民族同学之间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班中经行调查,有来自十几个少数民族同学参与调查,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

关于大学生对于自己民族文化受冲击的了解,以及他们对其文化精髓-----语言的了解,可代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程度,他们对保护自己民族文化的看法以及建议,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对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调查。

4调查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现状,发掘国家政策对其文化的影响。

调查对象:

在校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生。具体有,回族、藏族、苗族、彝族、维族、壮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

5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为主,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为辅,另参考有关文件。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的民族类别如下:

一、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了解本民族语言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32.2%,一般了解和不了解占61.3%,以前有现在无占1.7%,无语言占4.6%。大多数人对自己民族语言不太了解,可见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本民族语言了解相对甚少,第一说明对本民族的语言关注甚少,第二说明本民族的语言遭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普通话等等因素,造成了对本民族语言的关注度降低。在自己民族的文化现状方面,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在日益消褪的占其中的75.4%,认为没有消退的只占12.9%,不清楚是否消退的占其中的12.3%。绝大部分人认为他们的民族文化在日益消退。

对民族文化来说,很多语言和文字处于衰退状态,甚至面临濒危状态,急需采取保护和抢救措施。任何一种文字的消失,可能带来的是千百年留存下来的历史、哲学、民间智慧的损失,一个民族的记忆也会就此漫漫消逝。民族语言的危机,部分来自于民族成员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本民族的弱势地位是由文化造成的,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母语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欢的不正常状况,对有关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没有任何了解,甚至表现得极为冷漠。民族语言的危机还源于社会经济的压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有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语言不实用,没有保留的价值,抛弃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逐渐丢失。我国55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少数民族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尤其是散杂居的民族地方,优秀民风民俗也在不断被抛遗、忘弃。

二、对民族文化的开发

调查数据显示:在影响民族文化的因素中,经济影响占了其中的36.1%,国家政策的制定影响占33.6%,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占18.5%,其中无冲击只占11.8%。那么既然经济影响占影

响因素的较大比重,经济影响受旅游产业的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5.1%的调查数据认为受正面影响,认为受影响不大的占18.9%。认为受旅游产业的负面影响占21.1%。不清楚的占14.9%.在对现今各民族融合的调查中,赞成各民族融合的占72.7%。反对民族相互融合的占12.8%。对于民族融合持无所谓的态度占14.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的价值观念的改变,众多众多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联系经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开发的原因有,经济原因: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流通,也往往促成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改变;因此作为经济上相对贫穷而文化上相对富裕的少数民族人民来讲,充分利用、开发、发展自身已有的资源,也不失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其生活的权利。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发展和改善生活的权利。传统文化的表演不仅有利于人民的了解,增进民族融合与团结,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安排。文化渗透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由此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所带来的全球化影响,文化的彼此渗透更是如此。以前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局限了这种渗透的进度,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局限性正在被逐步地缩小。山区里的人们正逐步的走向外界,走向世界,同时外界的人们也在一步步的走向山区。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人们对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受外界主流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年便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从而思考着与外界主流文化的接轨,以适应现代经济大潮下的文化发展趋势。因此,在政府的指导与参与下,文化的表演也就应运而生,其文化的存大价值也被重新加上新的内容。这也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

三、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国家政策对民族文化有利占47.7%,不利占8.1%,无影响或不清楚各占15.7%和28.5%。大多数人认为国家政策对民族文化是有利的,那么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如何呢,在调查的人中,认为开发力度相当的占19.3%,开发力度大于保护度的占49.7%,开发力度小于保护力度的占13.5%,不清楚的占17.5%。大多数认为开发力度大于保护力度。 开发力度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文化方面,因其生活的需要及外来商业文化的影响深入,在政府政策的参与指导下,文化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使得很多只有在特定时期才能出现的节日风情、习俗、歌舞在平时也可能有幸亲身体验一回!如此以来,便有更多的人了解了这种独特文化,此后尽管文化依然独特,但作为此种文化的主人却对此有所淡化了,事物因其天天施行而变得没有价值。很多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现在为了让人民便于了解、见识,在某些时期也可能被表演出来。比如说商业上的“游行团”的到来,上级领导的到来等等都有可能出现。比如苗家的歌谣均无专门文字或书籍记载,都是以口传的方式世代相传的,歌谣的内容可因表达的需求而改变,但不能改变歌种类本身原有的韵律。当然,这些歌谣在应当的时期也同样会出现,这是保持民族特色的应有的文化传承,否则将会失去其存在的文化价值,而仅仅变成为一种“死了的”商业资源。

三、调查总结

从本次的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的发现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认为如今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日渐消退,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经济、国家政策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较为严重,旅游产业的兴起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力度大于保护力度。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少

数民族文化,我们有如下建议:

第一,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有继承、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条款。继续研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弘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可对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同时,拨出大量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广播电视建设,凡是通电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电视、听到广播。

第三,大量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人才保障。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都办有专门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的基地。在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专业的少数民族文艺表演队伍。民族自治地方可把一些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表演方面的人才送到北京、上海等一些大专院校进行专门的培训成为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骨干队伍。

第四,组建机构,从组织上保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国家有关部门可建立民族文化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建立民族语言的翻译、民族出版物的机构。此外,组织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这也是我们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五, 对少数民族个人而言,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宣传、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等,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调查问卷

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现状的调查

您好,我们是陕西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现今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求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希望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答案,积极参与,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1.请问您是哪一个民族?()

A.汉族B.回族C.藏族D.其他_____________ 2.您认为您所在的民族的文化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冲击?()(可多选) A.经济影响B.国家政策C.其他民族D.无冲击 3.您对您民族的语言了解有多少?()

A.了解B.一般C.不了解D.以前有现在无E.无语言

4.您对现今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看法.()

6

A.赞同B.无所谓C.反对

5.您是否支持国家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A.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6.您认为旅游产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如何?() A.正面影响B.影响不大C.负面影响D.不清楚 7.您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在日渐消退吗?() A.是B.否C.不清楚

8.您认为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如何?()A.开发与保护力度相当B.开发力度大于保护力度 C.开发力度小于保护力度D.不清楚

9.您认为国家政策对您所在的民族是否有利?() A.有利B.无影响C.不利D.不清楚

10.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您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推荐第2篇:贵州省威宁县回族民族文化调查报告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茨营村茨营组回族文化调查报告

马关卫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7级 贵州威宁

调查时间:本人利用平时放假时间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茨营村茨营组。

调查过程:通过平时对本村日常风俗习惯的了解及在村里社区服务中心调查资料。 调查方法:文献法、实地考察法、网络搜集等。

一、茨营村简况

1、地理位置

茨营村(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下辖村)位于迤那镇西南面,属迤那镇2类贫困村,总面积12.94平方公里,与本镇中海村、乡民村和观风海镇、斗古乡接壤。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是迤那镇回族聚居村。所辖组:茨营组,合营组,关营组,营盘组,营山组,双龙组。

2、资源概况

茨营村是迤那镇的农业大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积7859亩,人均占有耕地约2.74亩。耕地主要分布在半山缓坡地带及低凹缓坡地带,土壤较为肥沃,以黄土壤和白沙土为主。农产品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干果主要是核桃。种植业以玉米、马铃薯和烤烟为主。在村经济结构中,农业是支柱。村内矿产资源主要是煤,埋藏较浅,一般在2—6米左右,发热量较高,多属含硫煤。畜牧业以养牛、养猪和养羊为主,2016年末,全村大牲畜存栏4526头(匹),出栏2413头(匹)。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3、人口构成及文化素质

主要民族成分:回族,彝族,汉族,苗族。2016年末共有703户3079人,其中茨营组有回族117户共499人,汉族51户,共209;茨营村人口密度为192人/平方公里。全村有劳动力1432(18至60周岁)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87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4.89%,初中文化58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11%。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少,约有400人。

4、基础设施状况

茨营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有村级小学1所、村级卫生室1所清真寺三所(茨营组、双龙组,合营组各一所),人饮管道5公里,村级公路较少,只有6公里,有通组公路,农业基础设施有的小水窖120个,没有农村沼气池,人畜饮水小水窖只有150个,蓄水量少。

5、产业发展状况

茨营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且小而全,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5公斤。

二、当地农作物

1、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玉米、洋芋、大豆、黄豆等。

2、水果类有:核桃、樱桃、桃子、杏子、梨子、李子、沙果、榛子、雪莲果、桑葚、杨梅、山楂、石榴等。

三、民族介绍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江苏、云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服饰特别。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喜食炸油香。

四、名称来历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从文字的演化上讲,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围缩小了。

隋唐时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实际主要是指来自波斯和中亚地区的人群(可参见《太平广记》等唐代的记载),这些胡人有侨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这就是回族习惯把聚居地称为“回坊”的来由。侨居的则来往于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商的胡人蕃客,会选择寒冷季节到来前赶回去,气候转暖时再回来。回族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被汉语人群称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国内史学界则多认为是“回回”是“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唐代的在华胡人中,还有波斯和中亚小国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们是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来。《四夷馆考》中说到:“回回在西域,地与天方国邻”。 元代之前,“回纥”、“回鹘”和“回回”,这三个词在的汉语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几乎是同义词,在不同作者的汉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亚和波斯一带人群,用回回一词称呼来自回鹘地带还往西的人则显得更多一些。宋元时期,分布在中东部的回回(粟特、犹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较多)以及部分回纥、回鹘被称为回回人;而分布在漠北一带的部分回鹘、回纥或回回,则联合当地一些民族西迁后形成畏吾儿,还有的发展成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西域民族。此际,胡人、回鹘、回纥这类称谓,在史书记载中基本消失。“回回”一词明朗起来,在官方的诏谕和汉文记载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为“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这类字样。

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汉语史籍中除了指已经定居在中国境内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儿”更西的人群,也就是“葱岭以西、黑海以东”——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阿塞拜疆以及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高加索部分地区。宋元以至明清期间,除了明代的撒拉等族外,凡是从这一地区入华的商人、工匠、军士、学者等几乎都自然的归入回回人里。历史长河中,这一地带分分合合,时而统一为一个国家,时而分裂为诸多小国,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族群在语言和文化的细部上存有差异,但整个文化面貌和人种上则大体一致,也都有禁食猪肉等古老的西域民族传统。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在汉文记载中并用,如《大明律》有关律条正文下面的纂注中,通常有“色目即回回”的释文。但也有使用“回辉”的现象,如呼和浩特清真寺清真寺内存有“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碑。“杭郡重修礼拜寺记”也有“回辉氏”一语。明万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敕赐礼拜寺记”碑中,回族自称为“回回”,这是目前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称的最早证据。实际回回做为自称的年代比这早得多,只是由于相关历史文物、记载被毁坏和篡改掉了,也和各代封建统治者的文字狱有直接的关系。

回族一词做为民族称谓,目前有据可查的是出现在清乾隆时代。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叙述哈密人口向肃州地方的迁徙时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咸有其人”。再往后的年代,“回族”做为民族称谓使用越来越普遍,仅在官方记载中的例子就不胜牧举。

五、民族语言

回族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当地回族通用汉语和本地方言,虽有经文,但也是阿拉伯文。

六、宗教习俗

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马肉,动物的血液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七、婚礼习俗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因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认造物主为最高主宰,一切生活、行为无不受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所制约。饮食方面,以牛、羊为主,禁食猪、马骡、驴、狗、猛兽肉和自死之物及宿食,以及各类生物之血,禁止喝酒和抽烟(特别是草烟);行为方面,禁止赌博、斗殴、奸淫盗窃、损人利已。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节日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中心,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节,在不同的地方还有阿舒拉节、姑太节、云人节等,以上节日都以教历(回历)计算。回族穆斯林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住房、服饰、语言等方面大致与汉族相同。回族的婚姻与其他九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受伊斯兰教的约束。穆罕默德说:\"结婚是我们定制,背弃我的定制,不是我的教生。\"回族的婚姻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把结婚视为天命和圣行。婚姻须双方同意,在自愿的原则下,经家长和媒人施以聘礼,合乎教规手续,才能举行婚礼。认为夫妻之道,必须彼此相敬相爱,爱之以德,敬之以礼,夫治一外,妻治于内,相互谦让,相互帮助,反对互相猜忌,更不允许夫妻双方不忠,精诚一致,家道乃成。夫妻应孝顺双方的父母,教育子女遵守伊斯兰之道,爱国爱家,奉公守法,尽国民应尽之义务,赞助公益事业,夫妻共勉,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幸福。

回族穆斯林青年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择婚礼日期。订新叫吃粮茶,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赞圣\"就是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青年的美满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女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问他们各自的“经名”(宗教名字),若无经名便由阿訇为他们命名,部新郎是否已送新娘“迈赫尔”(礼物),因为礼物是夫妻恩爱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礼必行之礼,有了证婚词,才能说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认。其后还要举行扒果活动,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长生不老的长生果、早生贵子的枣子、表示富贵的金属小钱及花生、水果糖、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执于新郎事先准备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内衣内),再交给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谐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婚礼结束,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举办较丰盛饭菜待客,开宴前得请阿訇\"光道口\"后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才能开始就餐,但禁止喝酒。

八、日常饮食

一日三餐。早餐食用大米蔬菜,用餐时间闲时在九点至十点,忙时在八点至九点;午餐食用洋芋,在家吃煮的,在外做活吃柴烧的,时间为一点至两点;晚餐吃的与早餐差类似;时间为春夏季起点至八点,秋冬季八点至九点。中老年男子三餐不离茶。

回族喜欢吃“油香”,但油香不是日常随便就可以做的,每逢结婚或办丧事等才做。每年开斋节,只要是回族人家,都要做“油香”,带少数的最好的去清真寺里与众人分享。

九、民族节日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

1、开斋节

回族穆斯林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回族穆斯林为什么要封斋呢?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斋月里,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喊“开斋了”后,才可以吃“开斋饭”了。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开斋节当天早上,所有回族洗完大净后,就去清真寺里“传油香”、礼拜等,之后,男子要与阿訇一起去扫墓,扫墓回来再到清真寺里吃开斋饭。

2、古尔邦节、圣纪节

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在当地则不隆重,几乎没有举行的。

十、服饰特色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另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很少有戴。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

绿

十一、回族禁忌

回族穆斯林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家里墙壁上挂有古兰经字画的,禁止有人在家里抽烟、饮酒;禁用食物开玩笑;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在水井、泉眼取水,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

回族穆斯林在饮食方面最突出的习惯就是禁食一些食物,而且有比较严格要求。在肉食方面,回族只食蹄分瓣反刍的动物肉。如牛、羊、骆驼、鹿、山兔的肉等;禽类中只食鸡、鸭、鹅、鸠、鸽的肉等;在这些可食动物中,不吃自死的,也不吃外族人屠宰的;必须是清真寺掌教(刀师傅)或阿訇屠宰的方可食用。

回族穆斯林除了不吃猪肉外,还不吃下列动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刍的兽类,如马、骡、驴、猫、狗、象、虎、豹、熊、狼、狐狸、鼠、貉的肉;性情凶暴的禽类,如鹰、鹞、鹫、枭、乌鸦的肉;两栖类的蟒肉,爬行类动物中的蛇肉;水产类中奇形怪状的生物,如龟、泥鳅、蛙、蚌、海参、蜇、蟹等(但海产品的禁食范围有些变化)。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为的最高规范。《古兰经》上既规定禁食,那么,所有穆斯林就必须遵守这些教规。这些禁食的教规,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渐演变为穆斯林的生活习惯。这些食物禁忌习惯,已被广大穆斯林所接受历代相袭。

推荐第3篇:弘扬民族文化

小组建设————

弘扬民族文化

新都二中余海君

每一个班主任都想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但仅仅是校规·校纪·班规·班纪是不够的。在现如今的社会现状影响下,有很多同学没有具体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理想和信仰,精神生活极度贫乏。针对现阶段的学习小组建设,有必要给学生上一堂弘扬民族文化的课,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先贤达人们的对学生应该是很好的启发和鞭策,对班集体的小组建设提供很好的精神支柱。“己欲立而立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自己希望学习进步身心健康也要帮助别的同学学习进步身心健康,互帮互助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小组。“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要帮助别的同学实现人生理想,小组每一个同学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别的同学做出一些影响学习的不好的行为习惯,自己也别去做让别的同学不喜欢,影响小组和谐。

先贤达人们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这些都学要我们同学们学习。

一. 坚忍不拔的从道精神。什么是道,道为价值理想观念。同学们应该有正

确的价值理想观,人生观,并能够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纵然遇到挫折也能够坚忍不拔的去完成。 凡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必有其魂,即主导价值观,这是国家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那我们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学习小组也应该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振兴我们的小组,并为了这个价值理想观去奋斗去完成。

二.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但其实,我相信早在《周易》成书之前,人类便孕育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在栉风沐雨的艰辛中生根,在九死一生的拼搏中抽穗,最终在一次次的钻木中闪出收获的火花。人类代代传承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千百年感动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又成就了多少人!我们是幸运幸福的一代,但我们不能成为懒惰,不思进取的一代。有人说: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烦死了,成绩经常不及格糟透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诚然,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意境,像猪一样吃饱了睡,喝足了玩,追求猪栏理想,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确实很苦;但从掌握今后立足社会的本领,掌握科学知识的角度,今天的学习不仅不苦,而且很有价值。试想我们的先人创造了无数的知识宝藏,今天的我们只是学习和模仿,再难也要坚持和超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抚今追昔,我想作为风华正茂的二中学子,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成绩来诠释“自强不息”的二中精神!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每一个小组的精神支柱,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建立一个团结的小组一个团结的班集体!

推荐第4篇:韩国民族文化

韩国民族文化韩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韩国的美术主要包括绘画、书法、版画、工艺、装饰等,既继承了民族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美术的特长。韩国的绘画分东洋画和西洋画,东洋画类似中国的国画,用笔、墨、纸、砚表现各种话题。此外还有各类华丽的风俗画。与中国、日本一样,书法在韩国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韩国人素以喜爱音乐和舞蹈而著称。韩国现代音乐大致可分为“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两种。民族音乐又可分为“雅乐”和“民俗乐”两种。雅乐是韩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宫廷举行祭祀、宴会等各种仪式时由专业乐队演奏的音乐,通称“正乐”或“宫廷乐”。民俗乐中有杂歌、民谣、农乐等。乐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韩国民俗乐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韩国舞蹈非常重视舞者肩膀、胳膊的韵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韩国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宫廷舞为中心,多姿多彩。韩国的戏剧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宗教仪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剧、曲艺、唱剧、话剧等5类。其中假面具又称“假面舞”,为韩国文化象征,在韩国传统戏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韩国文化介绍之住宅 韩屋指用韩国传统的建筑方式建造的住宅。在韩国建筑学中,自然环境始终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韩国传统建筑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与自然景色的和谐搭配。韩屋的大部分建筑材料也来自于大自然,主要利用石头、木材、泥土。门和窗的门纸也采用由木材制造的韩纸(韩国传统纸),充分的展现出自然美。韩国传统房屋的屋顶由瓦或稻草制成。富有的家庭使用瓦,而一般的平民住的农家屋顶由编好的稻草铺成。两者都充分的表现了韩国人与自然相处的生活态度和智慧。

用瓦盖成的住宅叫瓦屋,用稻草铺成的住宅叫草屋。瓦屋的围墙以泥土和上面的圆形瓦片组成,草屋的围墙则利用黄寿丹或灌木丛建成。在房门上贴上窗户纸,可以很自然的换气。还有适当的阳光可以进入到房间里。韩国房间的最大特点就是设有“温石”(火坑供暖系统),温石是指在厨房的长坑下烧火取暖的热传导方式。灶口被放在一般的厨房里,一般在旁边建造最大的房子。

在韩屋里有庭院。韩国的花园也以顺应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破坏周围景观为前提,与自然混为一体。一些两班(韩国封建时代的统治阶层)的花园又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添加了人工美,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老百姓住宅的结构一般都是前面设有庭院,后面的向阳之处设有酱缸台。在酱缸台上有酱油缸、黄酱缸、辣椒酱缸等,酱缸台周围种植鲜花。

韩国文化介绍之服装

韩服是按照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制作的韩国传统服装,因此它又可被视为韩国文化的代名词。韩服的直线和曲线相互协调,充分的显现身材的完美曲线, 优雅且有品位。

韩服的美丽之处在于短衣和袖子的柔和曲线,以及传统布袜的独特曲线(现代的袜子)。另外韩服上衣的领沿(领子部位白色的线条),更能衬托韩服的协调和优雅。特别是身着白色麻布裙子的韩国女性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纯粹的韩国古典美。表现韩服独特品位的要点在于内衣底衬的搭配。白色是韩服的基本颜色, 根据季节、身份的差异, 材料和色彩也各不相同。

现在,只有在节日或者家里有活动的时候韩国人才穿韩服,平时的时候,都是穿西装。最近,在传统韩服的基础上添加了实用性的生活韩服,倍受欢迎。

韩服的基本装饰品为挂在飘带(为扣好短上衣, 在两个前衣襟上各缝有长带。女性短衣的飘带垂落在长裙前面,也有装饰的作用)上的扣饰。也有戴在头发上发簪、及头饰等。鞋的种类有绣花缎鞋、皮鞋、下雨时穿的木屐、及稻草鞋等。

【日常饮食】

韩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韩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 自古以来就以米饭作为主食。各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材料和烹饪方法。尤其是泡菜、豆酱(发酵的黄豆)等,发酵保存食品比较发达。这些食品,备受世界各国的欢迎。

米饭是韩国人的主食。 菜肴主要有以汤水为主的汤类和以浓汤炖制的沙锅类。除此之外还有用肉类、蔬菜制作的拌菜(拌菜需要加入盐, 酱油, 椒盐, 芝麻油, 蒜, 洋葱后稍微焯一下或炒一下)、海鲜酱 (用盐腌好的海产品)。这些菜肴经常会出现在韩国人的餐桌上。韩国菜的主要烹饪方法是烤、炒、煮、蒸。

韩国食物的特征是在调料上。在大部分的韩国料理中都要放入酱油,葱,大蒜,芝麻盐,麻油,胡椒粉和辣椒粉等。

【泡菜】

泡菜是韩国特有的发酵食品,韩国人在吃饭的时候没有泡菜是不行的。

泡菜的主要材料是大白菜,做的时候把大白菜浸在许多种调料中(辣椒粉,蒜,生姜,葱和萝卜等),为了确保产品的保存和成熟,必须在低温下放置。

可口的泡菜必须储存在一定的温度下,然后恰当地发酵,这样子,味道可以出来而且可以保存的很久。聪明的祖先们根据季节性和地域性使用合适的储存法,然后制作出可口的泡菜。

泡菜有很多种功效。泡菜成熟的时候有抗菌生成,做成泡菜的蔬菜本身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预防便秘,而且还可以预防肠炎等疾病。泡菜成熟的时候乳酸菌大量生成,可以抑制不良菌的生成。还有泡菜对成人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帮助,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消化不良的预防有很大的效果。

【用餐礼仪】

在韩国,根据不同的情况,饭桌上的菜和主食也各不相同。日常生活中的餐桌在韩国称为“饭床”,根据配菜的数量分为3,5,7,9,12碟(碟是配菜数量计算的方法,不包括饭、汤和泡菜)。米饭和汤类应放在食客的面前,汤则放在饭的右边。酱油放在中间。热食、肉类放在右边,冷食、蔬菜放在左边。勺子和筷子放在饭床的右边。

过去韩国人十分讲究饮食礼节。用餐时,穿着及行动必须端端正正。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先动筷子后晚辈才能动筷。另外,在用餐时不应让人看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出声。不能同时使用筷子和勺子。吃完之后,长辈离开餐桌之前,别人不能先离开饭桌。

【风味食品】

在韩国有着根据季节的不同制作一些特殊食物的风俗习惯。这时候出来的食物不仅好吃而且营养特别高。这些都是韩国食物文化,从中可以看出韩国人的聪明智慧。

“参鸡汤”是在鸡的肚子里放上糯米,人参,大蒜,枣子等,在锅子里放上水充分的煮透,然后就可以捞出来了。人参和鸡很好的搭配,在夏季的时候是经常吃的食物。尤其是在大量出汗之后,吃上可口的参鸡汤,真是舒服啊。

“烤肉”是用不肥的牛肉做成的,不仅鲜嫩而且不辣,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吃。在酱油里放上葱,芝麻盐,生姜,麻油等,煮上30分钟就可以吃了(千万不要超过30分钟,不然就不好吃了)。

“冷面”是韩国的特有食物,据历史记载,从朝鲜时代就是很受欢迎的食物了。

在面粉中放些淀粉充分地揉,做好的面条捞出来盛在大碗中,在碗里放上肉片,炒牛肉,黄瓜,白菜,鸡蛋等。面汤是由牛肉,鸡肉,野鸡肉做成的,或者用萝卜泡菜汤作为面汤。然后再放上醋和芥末就可以吃了。这种冷面称之为平阳冷面。还有一种叫咸兴冷面,式用在那个地方生产的土豆淀粉制作而成的,再加上鲽鱼等海鲜和调料就可以吃了。

“茶”自古以来,“茶”都是韩国人偏爱的休闲食品。所谓的“茶道茶艺”意味着通过饮茶,来了解自己,培养善良宽容的心态。按照《三国史记》,茶在新罗王朝善德女王时期传入韩半岛。高丽时代则是韩国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到了朝鲜,茶道暂时衰退,但从朝鲜末期开始,以丁若镛、金正喜和草衣大师等人为首,又重新将茶艺发展起来。茶就是一种饮料。在早春采茶叶,经过加工,把叶子或粉末放在开水里浸泡饮用。 一般应用60-70°C的开水泡茶。冲泡共有3次。第一杯以香味为主,第二杯以味道为主,第三杯以保养为主。好茶应该香味丰富、口感良好。尤其是喝茶的时候该给人柔软的感觉。通常所谓的„饮茶五乐‟是指水开之声、茶杯之暖、茶之色、香、味。一般而言,喝茶能帮助恢复精神,提高记忆力,预防癌症,解毒,减少胆固醇。最近,喜欢茶的俱乐部出现了很多,韩国的茶文化正在不断地发展。

11种简单的韩国风俗、礼节

1.尊重长者,与年长者同坐时,坐姿要端正。

2.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

3.由于韩国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炕上用餐时,宾主都应席地盘腿而坐。

4.吃饭时,不要随便发出声响,也不准端着碗吃,应把饭碗放在左边,汤碗放在右边,并排摆设。

5.韩国人生活在有“暖炕”设备的居室,不能穿鞋进屋,因此不穿袜子拜访亲朋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6.走进家庭客厅或韩式餐厅应脱鞋。

7.走在大街上吃东西,被认为是粗鲁的。

8.应邀到家吃饭或赴宴,带点小礼物比较好。

9.在结婚典礼等喜庆送礼金时,必须放在白色的礼袋里。

10.由于受汉字文化圈的影响,韩国最不吉利的数字为“4”,因为“4”与“死”字的发音相似。

11.韩国人不喜欢用红笔写名字。

推荐第5篇: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 构建和谐家园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育出了灿烂、伟大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性格、气质和品质特征;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灿烂群星,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当前,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其时间毕竟相对短暂。由于统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绵延不断,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得以维护,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不断发展。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周边地区,这些地区与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相比,自然地理有较大的差别。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互相交流。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追求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在古代,一直存在着众多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各民族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交往、

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

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一、弘扬“养浩然正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和谐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是被看作一种“大节”。“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等等,崇尚气节,讲求情操,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心,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并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民族气节。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有的,但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却早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廓然大公”等作为价值理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奉公尽忠。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荀子所谓“成天下之大事”等,都表现了胸怀天下的道德信念。这种信念经过一代代人的充实提高,到了宋代的范仲淹、明末的顾炎武分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对之做了精辟总结,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和浩然正气。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充满和谐的眼光,把学生培养成如此有大爱的人,正是教育的目标。

二、弘扬“修身立德”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和谐

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形成了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美德修养学说。这种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礼记〃大

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天子到普通民众,一心所要行的,都是把修身看作根本。修身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为治国平天下打下基础。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中国传统道德历来有“慎独”的告诫。慎独,出自《礼记》:“君子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个人独处而无他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种修己内省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只有具备有良好情操、美好道德的人才能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和谐的状态。

三、弘扬“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和谐

“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贯彻古今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孕育了自信、自尊、自立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

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几千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养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完善和谐的步伐。

四、弘扬“天人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

中国古代思想家尽管在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认识上互有差异,但他们都深信天地、自然和人不可分割,这种内在联系的经典概括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思想家把人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共生的现象称之为道德。当人遵守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道德时,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当人们用道德指导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天人合一”时,便形成了新的、更具有现实指导性的道德思想,也即“天人合德。”“天人合德”的道德观崇尚“仁者爱人”,塑造了中华民族明白达观的人生理念,也表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构建和谐的社会。

我们的周围无时不刻都萦绕着许多和谐,我们的家园中,一股和谐之风正弥散开来,全社会在各方面正欲实现协调和谐。我们都是黄子孙,建设和谐家园,我们义不容辞。

实现和谐,我们要勤于修身,少年壮志当拿云。周恩来总理12岁

立下了宏大志愿——“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并以此勉励着自己奋斗一生。在奋斗的一生当中,他遭遇了生活的苦难、不幸,他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与其他前辈一起创造了和谐的新中国。

实现和谐,诚信是一剂良药。没有了诚信,世界将会变得晦暗,人与人之间会产生隔膜,互相欺骗。我们应该抱着一个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邻居,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在我们的周围创造一个和谐的小环境。无数个和谐的小环境加起来,就会建起一个和谐家园。

善于交往,和谐人生之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和谐的交往会像一场甘雨,滋润有一情感之苗,像一朵绚烂的花,开在人们的心间。把分享改成共享,“小我”之心瞬变“大我”。中华美德,“礼之用,和为贵”,曾子避席向孔子求教,孔融让梨于兄弟,张良帮老人穿鞋……亲情需要沟通,父母的心便是子女的天堂;社会也需要沟通,在文明礼仪的基石上建起和谐的社会。

关注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中国人,就当做中国人该做之事。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使社会和谐,就要奉献,才能提升生命价值,达到自身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保护环境,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今,环境正在逐渐恶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风频频,干旱严重,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大自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唯一发现的生命载

体,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拉起大自然的手,享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美妙。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弘扬民族文化,共建和谐家园。迈步前进吧,让我们去拥抱明天美好的朝阳!

推荐第6篇:民族文化进校园

“民族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

通过展示有关民族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民族文化的意识。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实物、文字资料。

3、黑板中间写“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标题。准备多媒体展示设备。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步骤:

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2 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多彩的内容。 3 培养爱国情感。

(二) 活动的具体过程

宣布主题:

班长:“民族文化进校园”主题会现在开始!有请两位主持人。 主持人甲: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主持人乙: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主甲: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主乙:秦砖汉瓦、万里长城、中国瓷器、园林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主甲: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主乙: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主甲:同学们,你们想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想知道又有多少民族文化在渐渐地走进我们的校园吗?

全班答:想。

主乙:看完王志浩的展示,我知道大家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请看丁么伟铮同学的展示。

丁:我们几个给大家带来的是几首古代的诗词。 (诗词背诵)

主甲:欣赏了古代诗词,我们仿佛透过诗人的目光,看到了壮美的祖国山河。我们也能从诗句之中了解到一些节日风俗,请看李欣妍和董博宇给我们带来的作品展示。

主乙:请看郑欣然同学的展示。 主甲:请看王佳璇同学的展示。

主乙:不但是我们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连外国游客也专程来到中国,他们来做什么来了,请看课本剧表演《赵州桥游记》

主甲:赵州桥上面的图案可真精美,我也想去看看呢。 主乙:是啊。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谁的展示呢? 学生A: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打算吧。(学生交流、汇报) 主甲:请班主任董老师给大家做总结。 师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我在同学们的展示中呀,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除此之外,由我来补充一些关于我们学校中出现的民族文化有:

1.咱们学校曾经在2013年至2017年曾开办了两届的民族特色班。该班级开设了与本地区为之相关的课程,如:音乐、舞蹈等。主要以苗族的芦笙舞为主......2.在未来的大课间跑操结束之后增添了一项跳芦笙舞的项目,这也是民族文化进入校园的具体表现。

班长宣布:“民族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2017年11月3日

推荐第7篇:民族文化盛宴

非遗进校园了!

终于盼到本土民族文化进校园了,精彩的表演总让人回味无穷,热血沸腾。今天有幸观看非遗进校园的表演,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力量,看到了非遗项目保护岌岌可危,试想这些民族文化不保护和传承,那何以谈丰富民族文化,何以谈文化大繁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如果不作为非遗保护,那多年以后还有这些文化存在吗!在感动同时让我感受来自心灵的跳动,值得引起我深思!

今天观看了表演,第一句话:太震撼了!第二句话:身为文山人,壮家儿女,有这么优秀的文化,感到骄傲!今天看到了真正的文化实力,知道了真正的大师其实在民间!今天每一个表演都振奋人心,从第一首彝族敬酒歌高亢的声调感受到了彝族的热情与豪迈,再到壮族手巾舞,以敲鼓、吹牛角为乐的一种古朴的舞蹈方式足以让人震撼。对于文化,只有亲自参与,才能走进文化的精髓,才能感受它的活力,今天的这场文化盛宴,让我从内心触摸了民族文化的灵魂。想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世界,还得从文化走入人的心灵。

一个地域最有特色的还是民族风情,今天的表演都是文山地区的,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对于弘扬地方民族特色是一方和谐发展重要的一部分。优秀的文化更应该走出文山,走向世界。

今天也是一个值得永载史册的一天,观看民族文化盛宴,接受电视台采访,与学院党委书记、许老、李博士、吕老师及参与非遗同学的一次合影,让我恍若在梦境中,其实,这些都是真实的,都是我参与非遗带给我的收获,带给我的快乐!

看了今天的表演,真正接触非遗,感受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在自己努力传承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感到欣慰。这一次活动让我更坚定地深入非遗,深入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更坚定地去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感谢非遗,我的生活快乐将得以继续!

推荐第8篇:民族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相对薄弱,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即便开发其内容也与非民族地区雷同,而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则明显不足。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为背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途径、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现状、途径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丧失现代化将意味着民族的贫困,丧失传统文化则意味着民族的消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文化的特性,也就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民族。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在衰落、消散与无人继承的现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播主要场所的学校,应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此种问题的途径,因为文化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教育问题。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明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中课程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即应承担起挖掘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因此运用校本课程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

一、对“校本课程”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解读

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办学资源,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设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解决学生所学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分离、教师和学生与课程的分离等弊端,也可使学校从中央集权的课程行政体制中解放出来,使教师从各种干扰教学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从压抑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课程中解放出来。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内涵 。当然,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于优秀文化,不等于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在少数民族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它既体现着民族特性,又属于民族文化的精粹 。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系统综合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都是由当地的专家学者或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本民族、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内容特点、全面系统的编排而成。校本教材具有完整性、重点突出性、讲解的详细性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时能掌握重点,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改变过去由老人或者是上辈口传身授带来的缺点与不足,大大提升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传授内容的全面性,因此,利用校本课程有利于系统地综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大面积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后,主要是在学校实施,学习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学生,这样教师传授时,其学习者就是一群学生,而不是单一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改变了过去民族传统文化传授单一模式和小规模传授的模式。这样就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当地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与认识,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至于失传,增加了民族传统文化学习者人数,

扩大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三)有利于精确高效地传授民族传统文化

以课程的形式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老师明白每一节课要讲述的内容,知识精简集中,有助于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获得大量的文化知识,避免通过其他途径只言片语的了解,需要漫长的时间,费时费力,又对传统文化形成不了系统的认识,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有特色,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乡土是学生的教科书”。以往的全国统一课程,知识脱离实际,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后感觉用处不大,以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民族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了解他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改变传统课程内容,使学生学有特色,满足与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识与了解,改变知识无用和读书无用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有利于民族地区学校冶铸学校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要想打造品牌学校,必须冶铸特色。在民族地区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对于彰显学校的文化精髓、冶铸学校的品牌特色更具现实意义。可使学校教育在传承本国主体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完成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扩大其民族独特文化的影响范围。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特殊条件的限制,一些少数民族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或过分强调民族认同而固步自封,或过分强调国家认同而被主流文化所同化。在民族地区开发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为形成普遍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三、民族地区学校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优势

民族地区学校不仅有责任有义务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而且完全有条件、有优势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

(一)环境生源优势

民族地区的学校生源基本上来至于本乡本土,有着非民族地区学生无法取代的认知背景。这些学生自幼就吸吮着本民族文化的乳汁,呼吸着本民族文化的气息,在本民族文化的摇篮中成长。他们熟悉热爱家乡的山水草木,对自己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文化等有着独特的情感,对自身民族的了解有着与身俱来的基础。开发校本课程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启蒙、传承将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课程资源优势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承载者,没有课程资源就谈不上校本课程的开发。民族地区学校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在民俗文化的课程素材如文字、文学、传说、寓言、音乐、舞蹈、曲艺等方面,在民族工艺的实物教具如蜡染、刺绣、马尾绣、陶瓷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优势。

(三)师资队伍优势

任何新课程的开发都离不开富有巨大创新潜力的教师群体,“创新模式的校本课程”尤为如此。[在民族地区特别是中小学,师资大多数来自本民族,对本民族文化耳濡目染。在本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自然有着极大的优势。根据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实施只能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通过校本课程对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民族文化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将得到实质性的重视和保护。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可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他们传授民族文化的热情。同时,校内教师也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

并得到培训、提高,从而建立起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普及传播优势

在传统与现代文明激烈冲突的今天,民族文化已成为一种弱势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民族文化认识不足,追求所谓时尚,狭隘地认为本民族的服饰、语言、风俗等“土气”,他们在文化上大有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的趋势,民族文化已濒临消亡的边缘。通过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每一个学生会把所学到的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辐射到每一个家庭,把他们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地传递给其家族的每一个成员,进而将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覆盖到整个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学校创造良好的条件。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 。因此,民族地方及民族学校应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并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本土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一方面,要树立一种教师专业化观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先要对专任教师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培训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作为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校长首先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把传统文化纳入待整个学校教师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研究相应的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案。对于一般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加以培训,而对于直接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老师,应当有更详细的要求。其次,培训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必须与其从事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必须有较为灵活的形式,落实在他们的备课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最后,要把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和同事间的合作研讨相结合,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包括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活动的确定等

另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自身的水平要求也不同,需要教师与当地有经验的长辈经常交流,掌握本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做到上课时游刃有余。

(二)转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规范合理的科学评价方案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机制,认识到旧机制的弊端。当前民族地区的应试教育比较严重,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衡量学校、评价学校时,把考试成绩、升学率看作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在考试时主要看重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些所谓的“主科”。这就促使学校将学科课程作为主要课程,追求“主科”考试分数,忽视甚至尽量压缩其他课程的门类和时数,对一些因地制宜开发的校本课程置之不理,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对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利的。

其次,要建立规范合理的评价方案。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民族学校的课程与教材评价工作,应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建立适当的评价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民族学校的课程与教材进行科学的评价;在评价中,对校本课程的利用情况要占一定的比重,以保证校本课程应用的政策环境,保证各民族在课程与教材方面既具有灵活操作性,又具有规范合理性。

(三)在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渲染民族传统文化气息

课程教学是文化传递和文化整合的最重要组织形式。民族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具有民族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要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利用多媒体、道具演示以及教师个人的舞蹈表演,使学生认识、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让大家都不觉得枯燥、烦琐,反而觉得每次学习都有进步,每次都给人欣喜。

文化不是制造“保留地”,追求“原汁原味”是不现实的。教学与交流中要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意识到鼓励变异是赋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一种主动、自觉意义;而引导变异是要求变异,是健康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和腐朽的。通过教学活动使教师与学生能够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典故,初步掌握一些本村落社区的传统手艺或其它技能,能够将本社区的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传统习俗或手工技艺逐渐融入到个体生活中去。一则地社区的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通过教师带动学生、家长,向本土专家请教,记录传统知识与村落社区资源管理体系的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参与能力的提高。以形成由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村落的传统知识传承的互动模式。

(四)少数民族学校在教材选用上要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民族学校以招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具有独特特征的少数民族群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除了具有普通学校的内容外,还必须选编本民族、本地区的优秀题材,突出民族性、地方性、时代性;让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各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一般教育的同时,也应适当增加一些介绍本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或教材,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热爱乡土、民族和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 (9)

[2] 哈经雄、腾星主编. 民族教育学通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6, (6)

[4]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徐冰鸥、王嘉毅. 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社会课程实施状况的个寨调查[J].基础教育学报,2001(1)

推荐第9篇:民族文化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个中华美德好少年,民族文化演讲稿。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五千年来灿烂民族文化,在世界东方大放异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万里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佣等世界奇迹,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让世界为之神往。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曹娥投江等孝敬父母的故事至今传唱;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等勤学苦读精神为后人敬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与凶残的日寇决战至死的杨靖宇将军至今被人传诵。

在和平年代,历史的车轮已驶入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演讲稿《民族文化演讲稿》。 但是一些不良思想风气逐渐侵蚀社会,灰色的口袋书、不良的童谣时有耳闻。因此,很有必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敬爱的老师,我们向您保证,要自觉以实际行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个中国美德好少年。亲爱的同学,我们要听党和老师的话,努力学习民族文化,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自觉投入火热的社区活动,为构建和谐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民族文化,争做革命接班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投入诸暨“三创”活动,努力营建和谐家园,让我们为祖国的腾飞奋力拼搏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民族文化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个中华美德好少年。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五千年来灿烂民族文化,在世界东方大放异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万里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佣等世界奇迹,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让世界为之神往。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曹娥投江等孝敬父母的故事至今传唱;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等勤学苦读精神为后人敬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与凶残的日寇决战至死的杨靖宇将军至今被人传诵。

在和平年代,历史的车轮已驶入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但是一些不良思想风气逐渐侵蚀社会,灰色的口袋书、不良的童谣时有耳闻。因此,很有必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敬爱的老师,我们向您保证,要自觉以实际行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个中国美德好少年。亲爱的同学,我们要听党和老师的话,努力学习民族文化,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自觉投入火热的社区活动,为构建和谐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民族文化,争做革命接班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投入诸暨“三创”活动,努力营建和谐家园,让我们为祖国的腾飞奋力拼搏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11篇:传承民族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创意单位:秦布地小学

活动范围:秦布地小学全体学生

一、活动目标:

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道德的场所。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体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重要措施。思想道德的教育途径很多,有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在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工作中,以《新童谣》、《唐诗三百首》和《三字经》为载体,以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班队活动课为平台,大造声势、大力推广,然后以美文诵读、课本剧、读后感的形式,展示学习的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最后评出爱家乡、爱祖国、读书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星级少年,并号召全体学生像榜样学习。在读读、写写、说说的过程中,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升华了学生的人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充实了学生的思想,达到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目的。

二、因材施教,务实见效

1、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所以我们安排低年级学生学习《新童谣》,童谣的历史渊源流长,古代称“小儿歌”、“孺子歌”,童谣的形式自由、活泼,句式、句节不拘一格,童谣的语感朗朗上口,容易识记。童谣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对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情操、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想像力,特别是在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当代童谣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其内容融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对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感情的培养,行为习

惯的养成,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于向上的性格的塑造都起到了潜移默化、无可代替的作用。

我们安排学生利用习字课,活动课,诵读《新童谣》,还利用班队课,红领巾广播进行新童谣竞赛。再结合他们学以至用的情况,评出文明少年。

2、古诗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形成的折射,古诗开启了中国文化的长河,记录了深厚的文化韵味,抒发了作者千姿百态的喜怒哀乐。

我们安排中年级同学学习古诗,不但出于务实,更重要的是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同学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了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美。

以杜牧的《山行》为例,诗中山中的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形象美、视觉美、且又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起到了化龙点睛的神韵美。

学生读完此诗,细细体会,用鲜艳的彩笔画下了山中的美景,把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到笔下的画境之中。

又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该诗描绘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污浊的“方塘”。学生通过阅读,通过对注释的理解,明白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方塘,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明白了知识只有不断复新,不断注入新的理解,才能进入新的意境,有着新的体验。

再如于谦的《咏石灰》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描写了石灰的独特个性,结合诗歌中对作者的介绍,学生读懂了这是一个有情操、有抱负,不怕各种打击,宁愿粉身碎骨也要留取清白在人间的清官,对自己的自律,对黑暗社会的抨击。

通过对《古诗三百首》的阅读,学生的语感流畅了,想象丰富了。仿佛走过时光隧道与古人对话,对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视觉美,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而后通过古诗擂台赛评出擂主,为古诗作画,评出我最喜欢的古诗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活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3、《三字经》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三字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就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而言,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比的,是中国古代留下的教学教材中,流传最广、时间最长、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籍。《三字经》其美感体现在外在形式,如精炼齐整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辞雅对工的绘画美,史事丰富的意韵美,如兰似松的品行美。

我们安排高年级学生学习《三字经》,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让学生明白和谐社会是一个大概念,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庭、小集体构成的。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无论在家庭还是在集体,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结合独生子女重索取轻付出;重自己轻他人;重享受轻劳动;重成功轻失败的种种现状,着重指导学生学习“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香九龄 能温席 孝於亲 所当执;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感恩、谦让、勤奋、进取”的思想品德教育,并结合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璀璨的民族文化如细雨滋润心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三、总结、提升

通过道德教育的实践,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我校每学期都让学生为老人擦桌、捶背、打扫„„把孝心从家庭扩大到社会。还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爱心义卖活动”,所得款项捐助了本镇多名贫困生,为特殊贫困的学生,学校还为其交了校服费、保险费,买了书包和学习用品。

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误区和心理健康的困惑,我校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校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老师人人懂点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人人明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员参加的“大合唱”。结合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经常性地通过板报、讲座、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心理偏差、解决心理障碍。抓好学生的日常心理疏导,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全的人格。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影响更能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所以学校要及时、全面的地监守这块阵地。进行道德教育,高谈阔论是收效甚微的,道德教育如春雨滋润,如小溪流淌,是需要途径需要过程,需要载体的。我校“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主题和以《新童谣》、《唐诗三百首》、《三字经》为蓝本的教育措施,既切合实际,又务实见效。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知道未成年人的品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十年树树,百年树人,我们将不遗余力的致力于此项工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懈努力。

第12篇:民族文化宣讲

2008年5月12日晚 9:00,师范学院数学系团总支学生会在会1东201举行了民族团结教育月系列活动之——民族文化宣讲。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民族双语班08级的学员和研究生担任此次活动的评委,同时到场的还有数学系的辅导员丁成老师。选手们精美的幻灯片及精彩的讲解让观众们了解了更多有关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及风俗;六名选手分别讲解了不同民族丰富的历史、爱国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和服饰文化等,以歌曲、舞蹈、短剧等形式展现各民族风土人情、民俗礼仪、历史文化;最后评委老师对此次活动惊醒了全面的点评。

通过此次民族文化宣讲活动,使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各民族的风情,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第13篇:民族文化风情

“民族风•师大情”民族风情文化周 活动目的及意义: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华。 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民族风情文化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13年6月5日。

活动内容:1少数民族服装秀、2少数民族舞蹈、3“民族风情文化周”启动仪式

第二部分:“文化走廊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3年6月6日

活动内容:(1)民族宗教、文学、风俗、工艺品、服饰、饮食、歌曲、舞蹈、历史、

影视、习俗、手工艺品展示;(2)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公共区域展示;(3)少数民族食品品尝(是否实施根据外联情况决定)。

第三部分:“影映民族”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3年6月7日.

活动内容:(1)少数民族优秀影视作品展播;(2)民族风情、文化摄影展;

第四部分:民族文艺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少歌舞数民族文艺演出;文艺晚会暨“民族风情文化周”闭幕式。

第14篇: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1: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三年四班 李思佳

指导教师:唐晓峰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关怀民生、保卫祖国。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升华出民族精神的核心,那就是爱国主义。幼儿园时,常听妈妈讲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上学后,自己又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顾炎武等文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他们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敬仰,不禁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悠中华,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孔孟之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更让世界

叹为观止,“四在发明”的科技引领世界潮流,唐诗宋词再现盛世繁华。在此我不能不赞叹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精湛文化遗产。

今天,我国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促和谐求发展是当今两大主题,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文明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包含强烈爱国之情的演讲稿,感情激越,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排比句和段落,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富有号召力,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通过列举古代文人志士的名言名句,以及中华古文明成果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文章结尾注意联系当前的现实情况,立志努力学习,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本文语言气势恢弘,论述严谨,富有激情,是一篇优秀的演讲作文。

指导老师:唐晓峰 篇2: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演讲稿:

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 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他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精神。

可是现在,在社会上,在我们同学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公交车上抢座位,老人跌倒不敢扶,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的同学大有人在,更不敢与那些坏人歹徒做斗争。今年春晚不是流行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我不禁

要问中华民族精神,中华美德去哪了?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来传承。

要让这一精神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活中,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见到老师要问声好,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

演讲人:原化学校 六(2)班 张佳怡

篇3: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我眼中真正的中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滔滔,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一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石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是中华的瑰宝。看,那仓颉造的汉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书规范又漂亮,飘逸的草书龙飞凤舞。这些无不展现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独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绕口令,都让汉语变得妙趣横生。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

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在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在食堂打饭时候的谦让与井井有条,同学们对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

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

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篇4: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悲壮与神圣,凝结成一股茁壮的血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长城在我们脚下延伸,黄河在我们胸中沸腾,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滚滚流淌。火柴为了光,油灯为了夜,我们为了祖国而生而醉而死。在用血汗铺就的明天的路上,我们的命运已经与祖国紧紧相连。让黄河嘹亮的涛声跨越我们的灵魂,让辽阔的黑土地磨砺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发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复兴、和平、统一而献出无悔的青春!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谢谢大家! 李玉芳的空间 >日志 >教师港湾 >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12月02日 | 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标签: 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开讲前,我先给大家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10 月24日下午,在古城湖北荆州市,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在这里,我要重复这三个大学生的名字以表哀悼: 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他们都是19岁,长江大学大一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的义举应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其他不会游泳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手拉着手,形成一根长长的生命链条,迅速向江中延伸,用这种无可奈何的方法拯救落水者。这是发生在一周之内的二十一世纪青年大学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新一曲英雄壮歌。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最好的传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有了这些民族的精英,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美国有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弘扬了民族精神,好好学习,奋发有为,我们人人都可做中国的脊梁。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哥哥们就是我们最新的榜样。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相信,我们在坐的各位,不久,都会成为祖国建设的精英,

谢谢大家。 百分号的空间 >日志 >教师随笔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02月05日 |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标签: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标签: 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篇5: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 清明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第15篇:民族文化示范校方案

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 民族文化建设示范校

实 施 方 案

彭水职业教育中心民族文化建设示范校

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传承和创新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标志。校园文化建设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的综合平台,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建设营造了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了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了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了文明美,民族文化营造了艺术美。彭水职教中心校园文化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入扎实推进呢?经过不断反思并结合地域和辖区特点,现依据《重庆市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标准》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特拟定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邵瑞明

副组长:赵学斌、陈家彬、张建华

成 员:黄胜利、吴成亮、张浩、赵君

一、刘春林、吴永强、黄单

下设办公室,黄胜利任办公室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事务。

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以打造“民

族文化特色学校”、推动民族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挖掘、保护、发展、创新为宗旨,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在全校持续进行民族文化知识学习和民族民间技艺实践学习,不断培养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传承人才、表演人才和经营人才,不断发展和弘扬我地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为打造“民族文化建设示范校”服务,为促进我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工作目标

1、基本情况:

彭水县居民60余万人,聚居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1.7%。

彭水职业教育中心创建于1952年,共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各功能室基本齐全,图书、仪器搭配。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

2、工作目标:

(1)、构建书香校园,弘扬民族文化 A、组建民族艺术表演队

B、收集民族歌谣,学习民族文化知识

C、开设民族书画课程 D、开设民族刺绣课外活动 E、开设民族剪纸课外活动 F、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E、如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及相关人员外出学习

(2)、校园环境

加大硬件投资力度,全面做好校园美化绿化设计,美化绿化要求标准化、

有档次,逐步到位,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干净整洁、美观有序”的原则,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合理设计,优化布局,努力使校园内一片草、一棵树、一面墙、一块石都能体现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3、具体措施:

构建书香校园,弘扬民族文化 (一)、创建民族文化艺术表演队;

1、组建苗族文化艺术表演队

晏妮老师负责组队、编排苗族歌舞。

2、组建民族刺绣班

赵君一老师负责组队

3、组建苗族文化艺术表演队 刘有娟老师负责组队。

(二)、收集民族歌谣,学习民族文化知识

吴成亮、付明亮老师负责收集民族歌谣,指导民族文化知识的教学

(三)、开设民族书画课程

张浩老师负责民族绘画艺术的教学工作,并组织开展学生书画作品展

(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各班主任负责列出班级诗文朗诵目录,在每天早读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诗文朗诵活动。

(五)开展具有我有独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广泛开展陀螺、射弩、秋千、民族健身操等体育项目。

(六)校园建设

1、路灯杆美化建设工作;

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效果、并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视觉效果。

2、建成校园文化长廊;

(1)拟建校园全景写真或喷绘

(2)拟建学校简介文化墙。

(3)拟建校园民族特色文化展示专栏

(4)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5)功能室美化

A.各功能室用房有统一标识,布置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性。有固定的室训,有相适应的警句名言。

B.各室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卫生。 C.各室规章制度装裱上墙。 D.拟建多媒体教室文化

(六)教室美化

①教室布置及班训、班风、学风(教室设有卫生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黑板上方有国旗,国旗两边配上富有本班个性特色的班训、班风、学风)。重点突出各专业特色。

②班级制度(《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职学生守则》等张贴上墙。) ③教室内环境(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

一、整齐;教室无杂物,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张贴规范)。

④充分利用学习园地,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七)办公室美化。

①办公室布置(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各项规章制度装裱上墙)。

②师训(墙壁上统一张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类的激励语)。 ③师表形象(安装仪容镜一面,以方便教师上课前可以直观自己外在形象)。

四、加强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校园标识清晰明了,橱窗板块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装框上墙,宣传内容健康文明。

(一)校园标识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健全。

①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进一步提炼、升华我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 让“三风一训”展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校园内醒目位置要展示校风、校训;在办公楼或办公室适当位置张贴或悬挂教风;在教室内要在黑板上方张贴学风);

②校旗、校徽(对我校的校旗、校徽等学校标识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提炼设计);

③校歌(校歌谱词作曲,做到全校师生人人会唱);

④加大校刊力度(让具彭水职业教育校园民族文化特色的刊物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⑤宣传效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具有职业教育标识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走入千家万户;)

⑥师生形象(拟统一学生、教师形象,学生统一校服,教师学校活动统一服装达到师表形象)

⑦拟组建一支民族文艺表演团队(打造我校及民族文化特色); ⑧加强广播站宣传力度(宣传我校民族特色艺术,绿色文化校园)。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

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时时有章可依。通过依法治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真正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发挥制度管理的最大效能。

(三)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要区域分明,要将整个校园文化分为院墙文化区、走廊文化区、教室内文化区、食堂文化区、厕所文化区等几大板块。

①校园文化区(充分利用楼房、墙壁、树木、草坪、等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字、图画和造型结构多方位、多角度体现育人氛围

②走廊文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差异上,设计出不同的内容); ③教室内文化(在学校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体现班级特色,体现职业教育风采);

④食堂文化(内容以爱惜粮食、讲究卫生为主); ⑤厕所文化(张贴简画、标语、漫画等)。

五、加强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鲜活校园文化生活,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一)教学教研活动

①教研课改(举办青年教师说课竞赛、课件评比、人人赛课、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定期开展好校园共同体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以“教师教学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开放周活动);

②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民艺”工程,进一步抓好学校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③实验课题研究(强化校本教研,抓好市级课题研究和国家级重点课题的

申报)。

(二)班级文化活动

①班级建设(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指导员,负责全面指导建设本班文化,师生共同设计适合本班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训、班风、学风等);

②班级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坚持与时俱进开展主题教育班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③班刊板报(组织学生办好班级板报和宣传栏,利用教室各块专栏开展班务工作);

④班级文明(争创文明班集体、养成教育示范班评比活动,树立良好班风、学风);

⑤班级文化(建好图书角,认真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提高班集体文化内涵,开展“读名著、看名篇、背名诗、唱校歌”活动)。

(三)专题文化活动

①安全法制教育(认真开展好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禁毒宣传等专题法制教育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

②校园文化(利用校报、校刊、墙报、橱窗、广播站、数字化教室等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开展好“感恩教育”、“感动教育”、“绿色文明教育”、“责任教育”、“理想教育”等主题教育;)

③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清明”、“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九十”、“一二五”等重大节日,以及“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日,利用入学毕业、入团等有特殊纪念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在节庆与主题教育中接受教育,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④家校互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开放家长学校,开展学校、家庭、社

区三结合教育活动)。

(四)特色文化活动建设

①德育教育(继续开展德育实践教育)

②民生教育(深入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迎新春艺术节活动、学雷锋精神月活动、民族精神月活动等特色活动,要求活动有方案,有计划,内容要求丰富,活动主题要求每年有变,学生参与面要求越来越广,积极性要求越来越高,最终形成我校亮丽的风景线。)

③资源开发(全力开辟校外基地,进一步与火车站周边建设吻合,全方位的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地方)。

④民族文化(将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校园建设)。

六、实施步骤

1、2014年9月-11月。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静态文化建设。

2、2014年12月-2015年1月。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于校园动态文化建设,内部管理科学、高效,人际氛围更加和谐,对外声誉越来越好,师生行为习惯成为自然。

3、2015年3月-2016年9月。总结提高,建立民族文化校园文化特色、彰显学校品牌效应。

七、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宣传学习,使全校教职工提高对加强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民族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族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全体师生社会的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三)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民族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四)加大对学校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把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每学期不低于公用经费的30%。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与学校其他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附:领导小组

组 长:邵瑞明

副组长:赵学斌、李小林、陈家彬、方彦学、张建华、黄玮

成 员:黄胜利、吴永强、向勇、吴成亮、张浩、赵君

一、汪莉、付明亮、任永胜、苟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艺体中心,由黄胜利负责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与落实。

第16篇: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平乐乡民族小学开设“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实施方案

省、州民委:

近几年,在县民族宗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校容、校貌涣然一心。

为完善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逐步达到上级要求的办校条件,开展好“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教学活动,办出有特色学校,巩固学生入学保证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此,经校委会研究决定,特拟定如下“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教学工作报告如下:

一、开设项目内容与课程安排:

1、在二到六年级每周利用地方课程开设布依文教学活动,每班每周1课时,由岑仕光、韦天才、王向东三位老师担任“双语文”教师。

2、在三到六年级每周用音乐与地方课程开设民族音乐与器乐课,由韦天才老师担任辅导教师及聘请民间艺人授课。

3、在三到六年级用体育开设民族体育课,由袁忠武老师担任体育课教师。

二、采取的措施及需用的资金

1、由于我校能用双语文教学的老师只有三名老师,因此,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在本年度培训本乡所有的布依族教师,使每位老师都能用双语文进行教学,加大教学力度。我乡共有40多名布依族老

师,计划培训一周,培训费用需9000元。

2、购买民族器乐(锣,大鼓,钹,唢呐,横,竖笛,二胡,琵琶等共预计12000元)。

3、民族体育器材预计4000元。

4、聘请民间艺人进校指导费用预计6000元。

5、购置民族舞蹈服装4000元。

三、谨呈省、州民委领导审批并下拨金费,我校全体师生将努力完成此项工作。

安龙县平乐乡民族小学

2010年6月17日

第17篇:西域少数民族文化

西域少数民族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西域少数民族, 指的是西汉至清朝期间世代居住在天山以东的吐鲁番盆地及天山以南环塔里木盆地诸绿洲的各少数民族。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要冲, 各少数民族文化在生成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规律性特点。一是西域绿洲少数民族文化的盛衰与丝绸之路的兴衰密切相关西域绿洲作为丝绸之路的要道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汇集点, 在维持古代中西经济、文化联系的同时, 也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发展。(二)西域绿洲少数民族文化的演化史也是外部文化传播影响史自从张骞凿通西域以来, 丝绸之路逐渐繁荣, 作为中西方物质、技术、文化交流的必经之道, 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缘优势和环境, 使其文化发展不仅深受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而且还深受来自北疆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浸润。三是游牧文化对西域绿洲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游牧文化由于其自身经济形态的单一性, 使其产生了与农耕文化交流的渴望与需要。同时又因经济社会生产极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使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西域文化是由生活在西域的众多古老民族共同创造的,正是由于民族的多样性,从而就造成了西域文化内容的多元化特征。

古代西域文化吸取各种古老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的特征。西域少数民族文学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这种多元文化基础上的西域少数民族文学多元特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因多种原因与各种因素

所致”[1]389。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在喀喇汗王朝前后,西域地区出现了穆罕默德·花剌子米、比鲁尼、费尔格尼、法拉比、伊本·西那、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等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诗人,以及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作品。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福乐智慧》。《福乐智慧》虽然是一部政治讽喻性的叙事长诗,但这部诗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治国安邦的政策,小到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平民百姓的吃喝拉撒、世态人情,都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描绘。还对当时西域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语言、文化、文学、教育、军事、外交以及天文、地理进行了分析和展示,是一部把诗情与哲理、内容与形式融合得十分和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诗作,也是表现西域文化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二、诗歌创作的异常丰富在西域少数民族文学中,数量最大、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创作。诗歌还被配上音乐在宫廷中和群众中广为传唱,如著名的十二木卡姆就是代表。

三、多种宗教思想的呈现在西域历史上曾经传播过的宗教有萨满教、景教、摩尼教、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喇嘛教等。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在古代不同阶段都分别信仰过不同的宗教类型。如: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民族曾信仰过萨满、景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塔吉克、撒拉、保安、东乡、回等民族信仰过伊斯兰教,俄罗斯族信仰过东正教,土族和裕固族信仰过喇嘛教

四、多种语言文学创作的并存西域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因此民族语言种类繁多鸠摩罗什、萨都剌、贯云石等诗人迁到中原后为了创作和交流的需要,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

主要用汉文进行创作,并且他们的汉文创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汉文化的认可。

五、翻译文学的异常发达西域翻译文学非常发达。由于西域地理位置的重要,东西方各大文化不断在此交汇,为了文化交流的方便和便 经济形态形成个性鲜明的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从经济形态看, 西域少数民族大都以畜牧或游牧为主要生存方式, 广阔无垠的荒漠和草原是他们驰骋、栖息的故土。游牧经济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牲畜逐水草而居, 射猎为俗, 食肉饮乳; 决定了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刚烈, 豪放洒脱, 以擅长射骑、摔跤为荣耀的性格特征。当时, 人类的思维极为简单, 使用的工具十分简陋, 人们主要靠自身的活动来防身和获取食物。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众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自然和社会形态选择与培育了不同民族并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技能。处于生存的本能,他们猎取野兽, 下河摸鱼, 上山采摘野果。在从事这些生产劳动中, 他们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跃、射箭等技能自然地得到了发展。这些奔跑技能最初是随着人类劳动的实践发展起来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逐渐成为一种与生产活动相分离的相对独立的运动形式。在天山岩画呼图壁县宽沟, 有一副双方以弓矛进行战斗的场景, 右侧刻有一人持弓箭和一名持长矛的人; 左侧则有五名手持长矛骑在马上的武士, 正持长矛刺向敌方格斗的场面。当他们猎获动物和采集果实之后, 就禁不住内心的兴奋, 手足舞蹈来宣泄这种激情。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0的描述, 表达出人们心理上的欢跃和集体和谐。西域岩画中集体舞蹈的情景[ 6] , 舞蹈中既有猎人角色, 又有野兽形象, 再现人与兽的搏斗。这种狩猎舞

其目的是庆祝与娱乐, 却有一定的传授狩猎技艺的含义, 认识兽性及锻炼猎人体魄的教育和体育功能。传统体育就是从民族舞蹈中分离出来的讲求狩猎和捕击技术练习的部分。这种既有情节又有节奏和运动量的原始舞蹈, 在今天看来正是体育最早的起源。由此看见,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制于环境, 同时刺激人们以更积极的方式去改造周围环境。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才更富有特色。地理格局的变迁性生活在西域广大游牧民族追逐水草而生, 过着游徙不居的生活。游牧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他们彪悍勇猛的性格和劫掠为生的习惯, 对马的驯化又使他们获得更强的机动性。这种劫掠习性和战斗机动性使得游牧者经常不断地对其他部落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 7] 。

在元代散曲发展史上, 各少数民族的作家也都以他们自己的创作成就为元代散曲的发展作出了他们各自的贡献。在元代, 各少数民族以其散曲创作著称于世并见于文献记载者共约有二十八人。其中西域少数民族作家约十八人, 此外, 蒲察善长, 奥敦周卿、王景榆为女真 人, 童童学士、李罗御史、伯颜等为蒙古人, 李齐贤为高丽人, 李伯瞻( 彻彻干) 为西夏人,犷这样看来, 西域少数民族散曲家为数最多,占整个兄弟民族创作队伍的百分之六十四。’从数量上说, 西域的少数民族作家是占优势的。西域少数民族作家传世的作品有: 小令一百七十八, 套数十八。查阅其他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 仅有小令三十, 套数五。合计共有小令二百零八, 套数二十三。那么把西域少数民族

作家的创作和其他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相比, 西域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占全部传世作品的大半。其中小令达到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套左右, 套曲达到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那么就创作数量而言, 西域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甚丰, 数量最大。西域少数民族作家从元初开始一直到元末, 可以说是连绵不断地出现,且前后相互衔接的。他们的创作几乎与元代的兴衰历史相始终。

龟兹乐舞, 作为一种独特而优秀的地域文化, 在历史上曾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中原乐舞文化, 特别是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 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龟兹文化的重大成就之一便是被中原文化浸染过的、美妙绝伦的音乐艺术和绚丽多姿的舞蹈艺术。自秦汉起, 龟兹乐舞就开始涌向中原, 至隋唐达到高潮。我国著名高僧唐玄奘对龟兹乐舞的评价是: 龟兹乐舞比西域其他地区的舞蹈更精彩。从唐代各类舞蹈中, 我们都可以见到龟兹及西域乐舞的深刻影响, 西域乐舞, 特别是龟兹地区的乐舞, 以它欢快的节奏、明朗健美、妩媚风趣、变化丰富的舞姿、俏丽动人的眼神和充满激情的表演, 赢得了人们深深的喜爱。上至贵族重臣,下至平民百姓, 人人喜歌爱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别具风采的快速旋转技巧, 令人眼花缭乱, 惊叹不已。龟兹乐舞具有独特、美丽, 充满激情风格的地域文化。在历史上, 对唐舞曾产生过深刻影响。

我国少数民族从什么时候起用汉文创作文学作品, 从什么时候起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作品译成汉文, 笔者未作考证, 不知其详。但一千四五百年前北魏时期产生的《救勒歌》¹ , 作为今日维吾尔族族源

的救勒族的民歌, 当时就译为汉文, 流传至今, 并在文学史上产生很大影响, 是可以作为西域少数民族汉文作品的光辉开端的。救勒川固不属西域, 然救勒族演变为今日的维吾尔族, 主要聚居在新疆, 所以当我们论及西域古代少数民族汉文作品的时候, 将《救勒歌》作为它的开端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如果说《救勒歌》是西域少数民族汉文诗歌的光辉开端, 那么, 从现存资料看, 唐代《坎曼尔诗签>则可作为西域少数民族直接用汉文创作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唐朝以后,从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兴兵西征, 到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 历时七十多年; 从灭南宋到元朝复亡九十多年, 前后一百六十多年, 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征伐、大融合、大吸收的时代, 蒙古族以及较早归附的西域各少数民族, 进居中原以后,迅速吸取先进的中原文化, 并用汉文创造了大量作品, 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业绩。有元一代, 诗词的成就是不能与唐宋相比, 然而百年左右存诗达三万首, 比之唐朝三百年存诗五万首并不算少。其中少数民族作家二百余人, 作品数量在四千以上。西域少数民族的汉文诗歌创作, 在坎曼尔大胆尝试四百年后, 终于放出奇异的光彩。

第18篇:广西民族文化[优秀]

广西的少数民族有:

1、壮族2瑶族3苗族4侗族5仫佬族6毛南族7回族8京族9水族10彝族11仡佬族 板鞋舞

在壮族的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就是像军阵般有威有势的"板鞋竞技"和"扳鞋舞"。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少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赛龙舟

又叫扒龙船,是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南宁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惯。民国23年(1934年)南宁民国日报记载:"扒龙船旧习,行见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驶竞技矣"。解放后,端午节赛龙舟更成为南宁市别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且规模逐年扩大,赛事越办越好。1997年,南宁市和坛路乡举办的龙舟赛由于规模大,形式新,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百万群众龙舟通讯赛最优赛区"称号。 踩高跷踢足球

这是壮族的"高脚球",玩起来很像足球。不过却不能用脚来踢,无论奔跑、拼抢和踢球都 能用那对"义肢"。现在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可是柚子。原来,早在南宋时,广西南丹县人就有踢柚子的游戏;每逢中秋还要举行踢柚子比赛,近代发展为踩高跷踢足球,更是别开生面。 狮子上金山

在高架上腾空起舞 在壮族人眼里,狮子是祥瑞之物。壮族的舞狮绝技,有高台舞狮、双狮戏球、狮子梅花椿、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等。这一招[狮子上金山],更是险象环生。[金山]是用约35张长条凳叠成17层,高8.5米;表演者扮成[狮子]登上[金山],在晃荡不定的[金山]上跳跃、腾空、起舞,惊险万状,令人叫绝。

上刀山下火海

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他们在祭祀、祈福、驱邪的仪式中,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绝技神功,以显示所向无敌的气概,赤足爬刀梯、过火海就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装锋利的刀子作为梯级,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脚底的肌肤竟丝毫无损。 过火海有几种形式:一是将若干个铁犁头烧得通红,赤足一步一犁踏在上面疾行而过;一是走过燃烧木炭的[火海];一是[走足灯],即用竹筒做成的灯排成行,一步踏一灯地走过,灯火依然熊熊,真是神乎其技! 打磨秋

有一个很美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大旱不雨,庄稼无收,人们陷入恐怖和绝望之中。有两兄弟想出个办法:用木头做成磨秋,荡到天去,求老天爷开恩。他们打了15个昼夜的磨秋,终于感动了苍天,普降甘霖 ,但兄弟两因过劳而死去。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在节日时打磨秋。打磨秋时,横杆上两端各有1人或两人,交替蹬弹地面使横杆上下起落旋转,同时在杆上做出回转翻滚、以腹贴杆四肢悬空、在旋转至地面时伸手拾花等许多技巧动作,凌空翻滚如空中飞人一般,既惊险又优美。这种活动,彝族叫"磋磋",汉语称"打磨秋"。 同顶

1 这是考验翻山越山道的腰腿臂功夫。 毛南族人居住在广西北部山区,山间险道多,成为形成这[同顶]体育游戏的原因。原来毛南人在过险道时,常用双手合抱物体拿举而过,为了练就硬朗的腰板、腿脚和肩臂力量,所以每逢秋后农闲时和年节,他们就要进行[同顶]比赛。 [同顶]比赛每队3人或4人(也有一对一的),在上面的1人踏在下面的人交叉手掌的掌心上,成骑马状,手和肩顶住木杆,全队人同心合力,把木杆的中心悬垂线顶过对方规定线的一方,便是胜方。 爬坡杆

顺爬、倒爬、转爬各显奇技 苗族一年一度的[坡会],都要举行爬坡杆活动。在坡会场上,竖起一根约10米高的青桐木杆,杆的顶端挂着腊肉、美酒和糍粑。参加爬坡杆的小伙子们,一个个爬上杆顶喝一口酒又爬下来,他们各显奇技,有的只用手攀爬、身不着杆,有的又爬又蹬,有的顺爬,有的两脚朝天倒爬,有的边爬边绕杆子旋转……,谁爬得又高、又快、难度又大,就会得到满场观众特别是姑娘们的喝彩。与此同时,青年男女围绕着坡杆尽情歌舞,呈现一派欢乐气氛。 寻耍乐

踩风车升上空中玩[单杠] 壮语管[踩风车]叫[寻耍乐]。在高约4米的木制风车架上,4人或8人组成一队,每人分别握住现车上的木架,由着地者用力蹬踩,大家同时跟车轮旋转,谁着地一蹬就又把自己送上风车顶,胆大的人还在上面玩[单杠]自转。哪一队在规定时间内转的圈数最多,哪能一队便算胜出。 冬泳邕江

南宁冬泳活动始于30年代初。民国23年1月21日,精武体育会邕江举行冬泳,入水者30余人。解放后,冬泳活动更为广泛。1958年1月7日和10日下午,毛泽东同志两次畅游邕江,成为南宁人民掀起邕江冬泳热潮的起点。此后,邕江冬泳成为南宁人民的传统优育活动。每年南宁市都组织各界群众横渡邕江,有些年份黄渡邕江的规模很大,人数达3万多人。1979年以前,冬泳活动由政府牵头组织进行。以后,冬泳活动以自发为主,南宁市冬泳协会成立后,则由该协会组织开展活动。 三月三歌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壮族人民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俗,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农历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圩,在这一天许多壮家姑娘、小伙甚至是上年纪的老人都会在 2 田间山坡上相互对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会友。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饭和彩蛋,先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

从1993年起,广西在“三月三”歌节的基础上,每年在首府南宁举办“ 民歌节”,广邀国内外艺术家和各界人士参加民歌盛会。1999年起,南宁市政府每年都组织人力物力举办一次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并以第一届(99年)最为成功,现金,民歌节已成为南宁市每年一度的重大节庆活动。

在民歌节成功举办的同时,亦有部分学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大量采用 流行歌手来吸引观众,加入过多的流行歌曲,以及依靠 绚丽的灯光,恢弘的舞台,浩大的舞蹈场面,来迎合现代都市人的音乐口味,已经完全把 山歌 天然,原生态,质朴简单 的艺术内涵给抹杀了,失去了真正的 歌圩 歌节的意义以及艺术价值,完全成了一台 商业化的明星大汇演了。

而现如今,随着各种商业等因素的影响,民歌节每年的 艺术表演形式都不尽相同,如02年为 国外艺人加国内艺人流水线式的大汇演,03年注重了交响乐队和歌手的现场演奏演唱,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04年则完全侧重于表现东盟博览会的政治主题,05年则通过奥运会开幕式的分章节式表演,但艺术效果不尽人意,06年又是一次明星流水线式的大汇演。 可以看出民歌节的主办方对于民歌节的艺术形式定位 非常不明确,导致每年的民歌节都让人感觉捉摸不定,还未算一个完全成熟成形的品牌文化。 中国—东盟博览会

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截至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四届,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被评为中国十大知名品牌展会,博览会常设机构——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荣获中国会展业特别贡献奖。

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荣获“2006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主导型展会”称号。

【壮锦】

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经线一般为原色,纬线用各种彩色,织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 【壮剧】

壮剧是壮族舞台艺术的代表。壮剧大体上可分为师公剧、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乐西土戏等六种。师公剧主要流传于河池、柳州、贵港等地的壮族地区,是在“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唐代就有了。

【师公戏】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我们那儿供的是玉皇大帝、雷王爷、灶君、太乙真人等)

3 【麽教】

麽教是道教和佛教在壮族的影响下结合而成的,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师公的职能是为民间祈福禳灾,驱鬼事神;所行法事兼具巫、道、释的特点。同时,汉族道教的正一道和太一道在壮族地区也有所流行,其神职人员壮语称道公,因其专事念经符咒而少解经文,故民间又称“喃嗼先生”。(喃嗼一般是在超度的时候) 【踩高跷】 【壮剧】

壮剧是壮族舞台艺术的代表。壮剧大体上可分为师公剧、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乐西土戏等六种。师公剧主要流传于河池、柳州、贵港等地的壮族地区,是在“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唐代就有了。

【师公戏】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我们那儿供的是玉皇大帝、雷王爷、灶君、太乙真人等) 【麽教】

麽教是道教和佛教在壮族的影响下结合而成的,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师公的职能是为民间祈福禳灾,驱鬼事神;所行法事兼具巫、道、释的特点。同时,汉族道教的正一道和太一道在壮族地区也有所流行,其神职人员壮语称道公,因其专事念经符咒而少解经文,故民间又称“喃嗼先生”。(喃嗼一般是在超度的时候) 【踩高跷】

(每年的三月三,在南宁武鸣县会举行山歌节,还有很多活动呢,踩高跷、竹竿舞···) 【哭嫁】

具体我说不上来,我就见过一次。新娘子出嫁的时候要哭,意思是舍不得娘家人,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等等,哭得越厉害越好。甚至有些还会使用很“特别”的催泪弹—-洋葱或辣椒水··· 【鬼节】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

4 广西地名:

南宁市 辖6个市辖区、6个县。市政府驻青秀区。

兴宁区(民生街道) 青秀区(长塘镇) 江南区(江南街道) 西乡塘区(衡阳街道) 良庆区(大沙田街道) 邕宁区(蒲庙镇)

武鸣县(城厢镇) 隆安县(城厢镇) 马山县(白山镇) 上林县(大丰镇) 宾阳县(宾州镇) 横 县(横州镇)

柳州市 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市政府驻柳北区。

城中区(城中街道) 鱼峰区(麒麟街道) 柳南区(潭西街道) 柳北区(雀儿山街道) 柳江县(拉堡镇) 柳城县(大埔镇) 鹿寨县(鹿寨镇) 融安县(长安镇)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 桂林市 辖5个市辖区、10个县、2个自治县。市政府驻象山区。

秀峰区(丽君街道) 叠彩区(北门街道) 象山区(南门街道) 七星区(漓东街道) 雁山区(雁山街道)

阳朔县(阳朔镇) 临桂县(临桂镇) 灵川县(灵川镇) 全州县(全州镇) 兴安县(兴安镇) 永福县(永福镇) 灌阳县(灌阳镇)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

资源县(资源镇)平乐县(平乐镇) 荔浦县(荔城镇) 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

梧州市 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长洲区。 万秀区(城东街道) 蝶山区(鱼嘴街道) 长洲区(大塘街道) 岑溪市(岑城镇)

苍梧县(龙圩镇) 藤 县(藤州镇) 蒙山县(蒙山镇) 北海市 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海城区。

海城区(中街街道) 银海区(银滩镇) 铁山港区(南康镇) 合浦县(廉州镇) 防城港市 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港口区。 港口区(渔洲坪街道) 防城区(防城镇) 东兴市(东兴镇) 上思县(思阳镇)

钦州市 辖2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钦南区。 钦南区(水东街道) 钦北区(长田街道) 灵山县(灵城镇) 浦北县(小江镇)

贵港市 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港北区。 港北区(贵城街道) 港南区(江南街道) 覃塘区(覃塘镇) 桂平市(西山镇)

平南县(平南镇)

5 玉林市 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玉州区东门路。 玉州区(玉城街道) 北流市(陵城街道)

容 县(容州镇) 陆川县(温泉镇) 博白县(博白镇) 兴业县(石南镇) 百色市 辖1个市辖区、10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右江区向阳路13号。 右江区(百城街道)

田阳县(田州镇) 田东县(平马镇)平果县(马头镇) 德保县(城关镇) 靖西县(新靖镇) 那坡县(城厢镇) 凌云县(泗城镇) 乐业县(同乐镇) 田林县(乐里镇) 西林县(八达镇)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 贺州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八步区贺州大道。 八步区(八步街道)

昭平县(昭平镇) 钟山县(钟山镇) 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

河池市 辖1个市辖区、4个县、5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金城江区新建路。 金城江区(金城江街道)

宜州市(庆远镇)

南丹县(城关镇) 天峨县(六排镇) 凤山县(凤城镇) 东兰县(东兰镇)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 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 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

来宾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兴宾区建设大道。 兴宾区(城东街道)

合山市(岭南镇)

忻城县(城关镇) 象州县(象州镇) 武宣县(武宣镇) 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

崇左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江州区石林大道。 江州区(太平镇)

凭祥市(凭祥镇)

扶绥县(新宁镇) 宁明县(城中镇) 龙州县(龙州镇) 大新县(桃城镇) 天等县(天等镇)

6 广西名人:

侬智高(1025-1055),反宋起义将领,“大南国”皇帝,广源州(今南宁)人。

瓦氏夫人(1498~1557), 明代抗倭英雄,广西归州(今靖西县)人。

蒋 冕(1462~1532),明朝大学士、内阁首辅,广西全州人。

石涛(1641~约1718),清初著名画家,广西桂林人。

陈宏谋(1696~1771),清朝大学士、理学家,广西临桂人。

郑献甫(1801-1872),清代著名学者,广西象州人。

韦昌辉(1823-1856年),太平天国“北王”,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

萧朝贵(?—1852.9.12),太平天国开国功臣和杰出将领,广西武宣县东乡人。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军事统帅之一,广西贵县人。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国后期主将,广西藤县人。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后期主将,广西藤县人。

秦日纲 (约1821—185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人。

刘永福(1837-1917),清末黑旗军首领、抗法抗日名将,广西上思人。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清代抗法名将,广西钦州人。

岑毓英(1829-1889),清代抗法民族英雄,广西西林人。

唐景崧(1841~1903),清末台湾巡抚、台湾民主国大总统、首创桂剧,字维卿。广西灌阳人。

况周颐(1859~1926),清季词人,广西桂林人。

岑春煊(1861年-1933年),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家,广西西林人。

李宗仁(1891.3.13—1969.1.30),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广西桂林人。

白崇禧(1893.3.18—1966.12.2),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广西桂林人。

陆荣廷(1859-1938),桂系军阀,广西武鸣人。

7

陈济棠(1890~1954),国民党军队将领,广西防城人。

李济深(1885—1959),黄埔军校副校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广西苍梧人。

韦拔群(1894—1932),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广西东兰人。

梁宗岱(1903~1983),中国现代诗人,广西人(辞海:广东新会人,误)。

梁漱溟(1893-1988),国学大师、“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广西桂林人。

马君武(1881-1940),著名教育家,广西桂林人。

雷沛鸿(1887年-1967),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广西南宁人。

高致嵩(1899—1937),国民党将领,广西岑溪人。

罗尔纲 (1901-1997) ,太平天国历史学家,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

雷经天(1904—1959),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解放军将领,广西南宁人。

石觉(1908-1986),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广西桂林人。

甘乃光(1897—1956),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广西岑溪人。

甘丽初(1901—1950),国民党高级将领,广西容县人。

罗奇(1901—1975),国民党高级将领,广西容县人。

黄锦辉(1903—1928),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军事干部之一,广西桂林人。

覃异之(1907— ),民革中央常委,广西宜山人。

黄绍竑(1895—1966),民革中央常委,广西容县人。

李明瑞(1896~1931),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领导者之

一、革命烈士,广西北流人。

谭寿林(1896~1931) 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早期领导人、革命烈士,广西贵县(今贵港)人。

8

王力(1900~1986),语言学家、教育家,广西博白人。

程思远(1908~2005.7.28),著名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广西宾阳人。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4月5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1926年4月5日,误),“新武侠鼻祖”,广西蒙山县人。

白先勇,193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广西桂林人。

梁凯远,1941年10月生,高级农艺师,广西桂平人。

卢嘉祥,1946年生,同声翻译奇人,广西平南县人。

郁钧剑,1956年生,著名歌唱家,广西桂林人。

凡一平,本名樊一平,男,1964年7月生,现为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自治区政协委员,二级作家,广西都安县人。

李宁,1963-9-8,体操王子、“本世纪最佳运动员”之一,广西柳州人。

周蜜,1979.2.18,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广西南宁人。

莫慧兰,1980年7月11日出生,著名体操运动员、创造“莫式空翻”,广西桂林人。

朱芳雨,1983.01.05,篮球运动员,广西柳州市。

第19篇: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我眼中真正的中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滔滔,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一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石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说那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且不说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就说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那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就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深深的自豪。

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是中华的瑰宝。看,那仓颉造的汉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书规范又漂亮,飘逸的草书龙飞凤舞。这些无不展现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独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绕口令,都让汉语变得妙趣横生。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在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在食堂打饭时候的谦让与井井有条,同学们对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 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第20篇:民族文化进校园总结

新场小学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雉街乡发达小学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

工作总结

民族民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较好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现将我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文化就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地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据赫章县民宗局文件精神指示,结合我乡及我校实际,决定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基本情况

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自2012秋季开始启动,我校根据当地民族的民俗民风特色,因地制宜地探索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教学项目,初步取得一些成绩。

1、民族舞蹈比赛

(1)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文艺活动实施方案,做好活动所需的各种表册,做好活动相应各种筹备工作,安排文艺表演队训练节目,使文艺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初步选定一些比较优秀的舞蹈节目。如《七月火把节》、《铃铛舞》、《阿西里西》。

2、民族音乐开展情况

(1)学校邀请校外辅导人员一名,辅导我校师生民族音乐。 (2)学校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利用周末,到村寨走访民间山歌爱好者,了解山歌调式的特点等。

3、美工组

学校组织美术老师利用兴趣班对学生进行辅导。学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小组成员到彝族居住村寨走访当地妇女,了解彝族服饰制作、民间刺绣、民间剪纸等技艺。

本学期是民族教育开展的第一学期,所做的事都在不断摸索中进行,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工作执行力度不到位。例如各种资料未能得到完善,有些制度未制定,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得到较好的开展。本学期未能完善的资料、制度等有待下学期不断完善,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励全体教师参加民特工作的积极性,使民族教育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是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通过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从小培养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逐渐把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由自然引向自觉,由家庭引向学校,由分散引向集中,进一步拓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渠道。各校领导班子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后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

2、自编乡土教材,制定教学方案,纳入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规划有序推进。我校由音、体、美教师组织成课题小组,整理编写了当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校本教材,纳入学校教学课程规划,并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爱好等不同进行普及培训和举办兴趣班加强培训。如花灯调《新场是个好地方》已达到全校普及,寄宿制中把学习民族文化纳入教学课程,并有计划、有主题地举办“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对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表示支持。

3、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生动形象的认识,学校还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授课,为学生表演、介绍布依山歌和舞蹈。

4、进一步挖掘教材,丰富乡土教材内容。学校根据“花灯调”的基本调子,自编了《新场民族文化节》、《新场寄宿生活》、《迎宾歌》、《敬酒歌》、《采茶歌》等民族歌曲,现已安排每周2—3地方课,对学生进行教学,力争让花灯调更深一层地进入课堂、返回民间。近期,我校在美育组的编排下已把《赛过北京城》、《采茶歌》及《新场是个好地方》三首歌曲配上了舞蹈。

5、寻找载体,举办活动,展示教学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我校广泛组织开展民族文化和体育竞技比赛活动,不断充实和改进教学内容,使活动更有观赏性、更具教育功能。如镇宁自治县在县民宗局大力支持和协助下,2008年--2009年在新场片区隆重举办了两届学生冬季民族体育运动会。2009年12月18日举办了“民族文化节”文艺汇演。文艺汇演上同学们不畏严寒,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舞蹈《苗岭连北京》、《可爱的蓝精灵》、歌曲表演《感恩的心》等,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吸引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几届文化节上,还展出了许多学生的刺绣作品和书画作品。民族舞蹈花灯调“赛过北京城”、“采茶舞”等舞蹈,乐观向上,纯朴感人,它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种团结求实、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6、及时总结,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对每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都及时进行汇报、自我评估,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总结,以利再战。对出现的失误,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于教材的编写,坚持既传承发扬,又不偏离方向的原则,保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前进。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我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对民族民间文化正处于挖掘状态,在教学上也在不断探索教法,今后将更加努力作好此项工作。

2、经费不足,乐器少,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缺乏民族服装,学生在表演时,氛围不够。

五、进一步做好传承民族文化工作

1、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全民意识。

2、各组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编写民族文化教育课所需教材。

3、加大经费投入。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为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确保工作的持久性。

4、加大对民族文化教师的培训,保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定期邀请民间艺人对教师进行培训,充实我校民族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对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举办一定形式的展示活动进行经验交流,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制约,把民族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为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从经费、教材、师资等方面,为民族文化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6、建立长效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强壮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构和培训机制。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强大工作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实干精神的专业队伍。

掌布民族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

工 作 总 结

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动民族文化教育,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为下学期能较好开展此项工作,特作以下总结。

一、资料建设

本学期制定好工作计划,制定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民族教育实施方案,收集整理掌布乡简介资料,制定好本学期文艺活动----舞蹈比赛的实施方案、节目单、评分表,收集整理掌布民族小学简介,收集布依族山歌等。

二、民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1、民族舞蹈比赛

(1)本学期认真制定文艺活动实施方案,做好活动所需的各种表册,做好活动相应各种筹备工作,安排各班训练节目,使文艺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2)利用政府场坝舞台向社会展示我校风采,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使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3)初步选定一些比较优秀的舞蹈节目。

2、民族音乐开展情况

(1)到政府举办的布依族歌节收集山歌歌词、歌调。 (2)利用周末等假期,到村寨走访民间山歌爱好者,了解山歌调式的特点等。

(3)组织教师编写布依族山歌教材。

3、美工组

组织学校美术老师和学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小组成员到布依族居住村寨走访当地妇女,了解土布制作、民间刺绣、民间剪纸等技艺。

4、校史采编

本学期学校部分教师到民间采集学校校史,了解学校的发展过程。

三、本学期是民族教育开展的第一学期,所做的事都在不断摸索中进行,在各项工作开展中,工作执行力度不到位。例如各种资料未能得到完善,有些制度未制定,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得到较好的开展。本学期未能完善的资料、制度等有待下学期不断完善,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励全体教师参加民特工作的积极性,使民族教育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

民族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民族文化调查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