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滇池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3 08:32:03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目录

引言..................................................3

一、滇池的介绍........................................4

二、滇池的环境........................................5

(一)、过去的滇池 ..................................5

(二)、现在的滇池 ..................................6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7

四、污染因素..........................................8

(一)、自然演化 ....................................8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9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9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 ..10

五、滇池治理措施.....................................10

六、保护滇池意见.....................................11 (一) .生活污水的治理 ...........................11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11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11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12

(五).滇池要清淤不止 ............................12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13

七、报告总结.........................................1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周末,我们小组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们小组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12年4月7日—4月8日,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我们组选择了海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滇池水体的严重污染已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cc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滇池是“三河、三湖”国家重点治理流域之一;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市委、市政府也把滇池的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自“八五”计划以来,各级政府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分阶段、按规划开展滇池污染综合治理。随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工作的严格执行和工业环境管理的强化,滇池流域的工业污染源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排污量所占的比重已低于农业、生活排污量,并且还在逐年减少;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也将逐步降低,滇池水质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二、滇池的环境

(一)、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

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

两百里滇池看不见,没有波涛,无言两岸都是残转断瓦。看,东边斗南,四边海口,北有老城,南有晋宁。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滇池水质出现好转苗头。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当水质呈现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时,须接受“减肥治疗”。翻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月报记录,很难看到滇池草海水质营养状况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的记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达劣五类。2008年以来,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也只有三次同时显示为中度富营养(2011年6月份没有记录查询),分别为去年10月份和今年4月份、9月份。今年滇池水质两次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除了受季节、监测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等因素影响外,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2008年以来,昆明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全力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昆明境内“四全”工程、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周围“四退三环一护”工程。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构建完善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

此外,昆明市委、市政府还要求滇池流域有关县区做好河道及支流沟渠清障、清淤,河道两岸拆临、拆违、拆迁等工作,加大河道沿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所有主次河道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在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广建水上森林、湿地森林,转化固化污染物的同时,把滇池湿地从草本湿地、植物湿地,转变为木本湿地、森林湿地。除积极开展水葫芦圈养种植和资源化利用,推动滇池污染治理由湖底清淤、底泥清淤向水体生物提取和底泥生物提取转变外,昆明市还不断加快构建滇池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滇池污染源工程整治、滇池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修复、滇池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滇池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体系。

经过“十一五”努力,昆明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到110.5万立方米,处理标准达到了一级A标;铺设雨污主干管网251千米,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155千米,完成老城区1868家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28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日处理总规模达9.6万立方米。同时,昆明市还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千米范围内,退塘退田4.5万亩、退人2.4万人,将1.8万户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迁出滇池流域,疏浚水域面积422.80万平方米,疏挖底泥370万立方米,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这些工程都有力促进了滇池治理的步伐,有助于滇池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四、污染因素

(一)、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占流域面积的57%。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m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m,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8

393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

滇池属南北向的宽浅型湖泊,水流自北向南,而流域内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形成湖水“有似倒流”的特点,因此叫做滇池。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污染物很难被输送出湖泊,相反,漂浮物往往被送至湖泊源头。海埂即由西南风长年累月堆积而成的沙坝

因为滇池水质已经是富营养化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的到来,昆明的温度也在上升这就使得微生物得以生存.而这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就使得滇池的水变绿了.

五、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10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源化利用 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六、保护滇池意见

高原明珠滇池的治理,不仅昆明人民关注,全国人民也在关注,本人曾游览过滇池,也十分关注滇池的治理。 (一) .生活污水的治理

1、要坚决彻底地对滇池四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拦截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能让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要实行最严格而又富有成效的治理。

2、对滇池流域的城镇、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要逐步进行截污,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此项工作,应该由政府监督并执行。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滇池流域的七个县,要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因为农业对滇池的污染占40%的份额,而且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与滇池争水,传统的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有鉴于此,将传统的农业改为现代旅游业,服务业更好,旅游业是无烟工厂,低碳环保,是绿色经济,而且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业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达到根治农业对滇池污染的目的。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面积仅有2920平方公里的滇池流域,是滇池的生态屏障,唇亡齿寒,滇池流域的生态日益恶化,必然会危及滇池的水质。若高原明珠滇池都保不住了,春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城昆明如何面对世人,云南这个旅游大省强省的龙头地位如何保得住。要保住滇池,首先要守住滇池流域这道生态屏障。不能小打小闹,只搞一些湿地公园是不够的,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应该破釜沉舟,大手笔地干,争取把西山森林公园的范围扩大到滇池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严格保护。要退农还林,修复生态,要关闭滇池流域所有禽畜养殖场和矿场,为滇池补给源源不绝的活水。农业不再与滇池争水,同时生态修复了,土壤得到很好的涵养,清泉就会源源不绝,那时候,滇池就能形成良性的水循环,水质将有所改善,那样,昆明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滇池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持久战策。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滇池流域的县城、城镇、村庄、工厂要实行三旧改造,即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的改造,可参考广东三旧改造的做法,这样做,可以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各城镇的品位,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借三旧改造之机,配套完善各项环保设施,使城镇和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都得到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河里,污染滇池。三旧改造要与旅游产业和高新产业结合来做。

(五).滇池要清淤不止

对于滇池的内湖和外湖以及主要河流,都应进行清淤,把腐臭的底泥都清除。清理出来的数量庞大的底泥,可考虑在湖里或湖边适当的地方,就近堆成一座座小山丘,外表填上一层净土,植树绿化,形成湖光山色景观,然后在山上放养群猴,供游人观看,滇池治理与旅游结合来做,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淤泥则运往郊外合适的地方堆成小山,外表也填上一层净土,然后植树绿化。尽管滇池的内湖和外湖的底泥不计其数,而且有不少人对清淤意见不一,甚至有反对的声音,但经认真考虑,不彻底清理内湖和外湖的底泥,滇池是很难治好的,任何治理方法都会功亏一篑,滇池治理可归纳为六字口诀:截污、清淤、补水,缺一不可。滇池的清淤,要下定决心,矢志不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清淤不止,作为民生工程,真抓实干。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滇池的治理与管理宜分开两块,管理这一块仍按目前的组织架构和模式运作,只是要强化管理手段和加大管理力度,监管得力,富有成效,造福昆明人民。千秋功罪,历史自会评说,人民自会评价。

治理这一块,宜市场化运作更佳,滇池的治理主体,拟设“昆明水投集团”为好,可参考“广州水投集团”的治污运作模式。由市政府划拨一些经营性用地或注入一定数额的资本金给“水投集团”,再由“水投集团”向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社会融资,建立投融资的市场机制,就可以上马运行。

排污费的征收,可与自来水用量挂钩,自来水的价格包含了排污费,按此征收,然后返还“水投集团”,这样,就有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水投集团”正常地运作,滇池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就有了可靠的资金保证,实现良性循环。不然什么都要政府拿钱去做,那样必然会力不从心,甚至捉襟见肘。对于污染大户,要按实际污染程度征收排污费,要数倍征收或十倍罚款,用经济手段迫使污染企业整改或关停,可与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双管齐下,这样,治污效果会更佳,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如果管不住污染大户或出现大量的污染源,那么,就要启动问责制,这种不作为的官员应引咎辞职,不能占住茅坑不拉屎。滇池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要编制长远的、科学的、系统的、详细的规划,由省人大立法通过,然后认真执行,不折不扣,凡执行不力的各级政府一把手及主管领导,都要实行问责制,严重不作为者,工作不得力者,先批评,还是不改,可就地免职。

建议昆明市设水务局,将全市的水利、自来水、排水等涉水的系统全部统一起来,全局统筹,一盘棋运作,这样不会内耗,效果更好。

七、报告总结

通过对这次调研,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水的含义、性质、特点及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群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意识到水资源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提,是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保障。滇池是昆明的心脏,是昆明发展和富强的保障。滇池的变化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荐第2篇: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简介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二、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滇池污染现状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

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滇池周围有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2057.5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图

3、图4,污染严重的是草海,即纵坐标刻度大的表示草海的浓度),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2种污染物入湖总量的89%和96%[4]。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滇池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 三是工业生产污水; 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 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 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1、自然因素

A、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B、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人为因素

A、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B、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C、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D、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E、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五、滇池治污的原则

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B、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 有机融入昆明和云南发展建设的战略全局) ,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 C、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继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真抓实干, 敢闯新路),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 D、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 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在遵循上述五条基本原则、解决好滇池治污战略问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在坚持以往正确做法的同时, 学习借鉴国内外治理湖泊污染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好滇池治污的战术问题。

六、具体治污的战术

滇池治污的战术简要地讲, 可归纳为16 个字、8个关键词, 即: 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禁“毒”、绿化、严管、教育。

(1) 截污

滇池污染, 一是污水;二是垃圾。所以要从这两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工作。

污水。要采取坚决措施, 治住滇池入口和出口两头的污水, 实现污水的全部达标排放。入口。要在加快新建昆明污水厂的基础上, 做到两点: 其一,全市排放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污水处理厂的净化, 实现达标排放。其二, 污水经过净化之后, 成为“中水”, 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市内绿化、清洁用水, 一滴都不得进入滇池;出口。滇池在引入活水之后, 外泄的所有污水必须在得到净化之后, 才得排入下游河流。这样, 必须在滇池水下泄处的合适地点, 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厂。

垃圾。借鉴发达国家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对昆明的城镇垃圾进行科学的管理。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垃圾分类。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的保证, 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能够自觉地将每天产生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机废物等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二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实施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有用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物的火力发电或无害化堆埋———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 (2) 搬迁

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釜底抽薪”,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污染源———这就需要下最大决心, 采取最有力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搬迁一是要选好新址; 二是新企业的治污设施必须达标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三是以搬迁污染企业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统盘谋划昆明经济社会布局, 优化整合昆明工业企业, 提升昆明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 (3) 引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如无活水来, 则再治理也是死水一塘。滇池的活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科学规划和项目施工后, 实现了雨污分流, 整个滇池流域和昆明城乡汇水区收集的天然降水及山泉、河流来水; 其二是实施“引金入滇”工程。只要从丽江虎跳峡或昭通乌东德电站大坝引来滚滚金沙江之活水, 滇池水体能得到常态的适时置换, 再加上其它治污措施, 滇池的春天就来临了。此外, 滇中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4,人口占2/5,GDP 占2/3, 工业总产值占4/5, 粮食占2/5, 但滇中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2% , 人均水资源量为1500 多立方米, 仅为全省水资源平均水平的30%、全国的70%, 远低于国际通行的用水紧张标准。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滇中和昆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而,“引金入滇”工程的实施, 既可解决滇池活水置换问题, 又可解决滇中和昆明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4) 掘底

滇池属于浅水性高原湖泊, 多年的污染, 造成湖底污染物淤积, 沉积十分严重。因此, 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分期分批分地域实施好滇池污染底泥清除工程———“水盆干净了, 盆里的水才会干净”。 (5 ) 禁“毒”

这个“毒”指的是污染滇池湖水的工业污水、工业废弃物, 城乡生活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因此, 在抓好“截污”的同时, 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工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科学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二是要大力提倡和采取有力措施推行使用农家肥、生物农药和无磷洗衣粉, 严格禁止在滇池流域和滇池汇水区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6) 绿化

对滇池沿岸和流域的陡坡耕地、荒山、荒坡实行坚决的退耕还林和全面绿化, 保护和涵养水源。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 (7) “严管”

滇池是昆明人民的滇池, 滇池治理, 昆明市民人人有责。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滇池治理, 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规划和立法。滇池治理规划出来后, 要通过立法给予法制上的有力保障; 二是扎扎实实实施这一规划———滇池治理实行严格的治污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 任务分解到各地各单位, 落实到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 进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奖惩———干得好的, 重奖、重用; 完不成任务的, 就地免职; 三是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 确保昆明城镇和农村的所有居民都能自觉依法尽义务、守职责; 确保滇池治污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治污项目上; 确保滇池治理每一个工作目标都能够如期实现。做到滇池治污“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不因执政者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一届又一届班子抓下来, 一代又一代昆明人干下去, 一定能抓出滇池碧波荡漾、水清鱼跃的预想效果来。 (8 )“教育”

滇池治理事关春城荣辱兴衰, 因此,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和所有宣传机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 使滇池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共同行动和共同利益所在, 自觉地投入到治理工作中, 尽职尽力, 完成任务; 使全社会都能做到像爱护眼睛一样, 爱护和保护滇池, 自觉地从我做起, 从每一件保护滇池的小事做起。

推荐第3篇: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姓名:万家兵

班级:2011级2班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201115010217

1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基本概况

(一)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二)流域概况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

2 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三) 旅游资源

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

3 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过去的滇池与现状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

4 为劣V类。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三、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 三是工业生产污水; 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 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 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一) 自然因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

5 水体的恶化。

(二) 人为因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

6 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四、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10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

7 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源化利用 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因此从今年起,昆明计划在滇池污染较重的草海及外海北部湖湾区控制性圈养水葫芦10平方公里,并通过机械化采收、脱水,将水葫芦渣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实现水葫芦治污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采收水葫芦27万吨,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建设水藻分离资源化利用设备 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

8 每年的夏秋季节,滇池蓝藻大量生长,形成水华,主要集中在滇池外海北岸,严重影响了滇池的水体景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进行机械除藻是减轻滇池蓝藻危害、降低生物污染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清除蓝藻的同时,也将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带出。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在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区域建成了两座藻水分离站,日处理规模为3万方,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3万吨,去除总氮300吨,总磷20吨。蓝藻通过藻水分离固化后还可用于制造有机肥,该实验已获得成功。

为了增强蓝藻收集处置能力,从今年起,昆明将采取固定式藻水分离设施与移动式采收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滇池北岸蓝藻进行收集处置,计划使滇池北岸蓝藻处置设施达到5台(套),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去除总氮420吨,总磷28吨。在改善水体景观的同时,达到清除内源污染的目的。

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中山杉的生长速度是水杉的3倍,且对氮、磷等营养物质吸附能力较强,近年来,通过在滇池湖滨种植中山杉等湿生乔木,将改善滇池湖滨湿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局面,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加快滇池湖滨带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性的恢复,提升湿地的抗逆性和经济价值,达到保护滇池水质、实现湖滨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昆明市已在滇池生态湿地等地种植中山杉2050亩,约15万株。从今年起将在滇池湖滨规划种植1万亩中

9 山杉。

滇池外海疏浚污染底泥五百万方。过去5年,昆明市实现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挖出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草海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化为中度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上升了58.6%,主要污染物明显下降,草海水体整体景观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滇池污染底泥疏浚将从草海向外海北部区域及主要入湖口转移,疏挖面积将达到961万平方米,疏挖污染底泥将达500万立方米,预计清除污染物总氮约5330吨、总磷约3880吨。

记者采访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对滇池的治理仍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由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继续全面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五、五大工程

(一)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

环湖截污工程包括分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及村庄截污、干渠(管)截污四个层次推进截污工作。在全力抓好以滇池北岸工程为核心的片区截污和以盘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河道截污的同时,着力推进环湖干渠(管)截污以及环湖公路项目建设,以形成环滇池截污的最后一道屏障,构筑环湖截污线107公里,将最大限度地

10 截流片区点源、城市面源、农村面源污水,截留率分别达到90%、50%、30%,送至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环湖湿地进入滇池,从而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环湖截污干渠投资估算54.55亿元,目前东岸截污干渠已经开工,南岸干渠截污已经完成工程初步设计,西岸和北岸干管截污完善工程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

(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滇池属半封闭宽浅型高原湖泊,主要依靠城市排水和雨季径流水补充,水体置换及循环周期长,自净能力极差。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确定了从曲靖市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生态用水的方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规划静态总投资76.44亿元,施工工期为4年。目前,关键性工程—德泽水库已增加列入全国“十一五”水库建设规划;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牛栏江为金沙江中游的一条支流,从昆明市嵩明县发源,流经曲靖、昭通进入金沙江,总长440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7亿立方米,水质年平均优于Ⅲ类。实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一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使滇池水体置换周期缩短一半;二是增加昆明城市供水水源,有效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外流域调水补给,增强水动力。

(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开展29条主要入湖河道及90条支流的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7条河道的全面整治,其余的正在开展综合

11 整治,河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在生活居住区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滇池流域全面禁止和限制规模畜禽养殖,已关闭养殖户3.46万户,迁出禁养畜禽520余万头,有效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

(四)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滇池环湖生态建设的范围为界桩后延100米以内的区域,约33.3平方公里,全面开展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程。通过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湿地、还林”,规划建设湖滨生态总面积为5万亩。截至2009年6月底,已完成“退塘、退田”3.1万亩,建设湖滨生态2.8万亩,其中湿地1.7万亩,生态林1.1万亩,滇池沿湖各县(区)“退人退房”工作共完成退人1250余人,退房7.8万平方米,滇池湿地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五)生态清淤工程

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是《滇池治理“十五”计划》确定的项目,结转到“十一五”期间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底泥疏浚、底泥堆场建设、堆场余水处理、堆场复耕等。疏浚水域面积441万平方米,底泥疏浚工程量343万立方米。在底泥淤积严重的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清淤,削减内污染源,在一期疏浚的基础上,已开工实施二期疏浚工程,共疏浚底泥近1000万立方米。目前已开展污染底泥处置工程,同时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12

推荐第4篇:滇池生态调研报告封面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2011级自机学院机制专业6班

组员:任翔201104100209郑逛福201104100238曹德坤201104100201黎云201104100209毛礼洋201104100216孙金平201104100222王朝飞201104100227丁玉斌201104100204

推荐第5篇:滇池污染与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污染与环保调研报告

姓名:

学号:201115020133

班级:2011级数学系

指导教师:马宁

时间:2013年4月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1班

一、简介

滇池(英文名Tien Lake,亦作Tien Ch\'ih或Dian Chi),亦称昆明湖、昆明池(K\'un-Ming Ch\'ih, 亦作Kunming Chi)。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diān chí)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即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滇池为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为10个功能区,按\"高标准、多功能、国际化\"的要求建设。’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昆明市内外交通、城市风貌已有极大的改观、将成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

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

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污染状况

滇池的污染历史不长,它曾是昆明市的饮用水源地。20世纪60年,草海和外海的水质均为Ⅱ类水,70年代为Ⅲ类,70年代后期水质逐渐恶化,至80年代,草海水质已达V类,90年代外海水质达到V类,90年代后期全湖水质为超V类水。滇池水质主要超标的指标是表征有机物污染的5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全氮(TN)和全磷(TP)。近30年来,滇池污染物负荷总量逐年增加,氮和磷污染程度日益严重[6,7],草海出现异常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外海也严重富营养化,蓝藻规模大爆发。

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滇池周围有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2057.5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图

3、图4,污染严重的是草海,即纵坐标刻度大的表示草海的浓度),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2种污染物入湖总量的89%和96%[4]。长时

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三、污染原因

(一)、自然因素

1、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的注入,经过地质的变化和长期的自然演化,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蓄水量远远高出流出水量。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洁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2、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洼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的河流都是带着大量城市生活污水进入滇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污染物也随之增加,导致滇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3、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滇池水面逐渐缩小、湖盆逐渐变浅,至今已成为半封闭性的湖泊。作为高原湖泊,滇池集水面积小、源近流短,加之区域降水量较少,导致湖容小,以致更新湖泊的洁净水几乎为零。滇池进水量既少且脏,外排水量更少,水体滞留时间较长,换水周期为3一5年,这也加剧了污染物的沉积。

4、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程度加深。由于滇池流域的植被常年遭受过度砍伐,不仅造成了沿岸的生态破坏,更使得流域内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二)、人为因素

1、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污染。滇池周围有60多万亩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2057.5万吨,占进入滇池污染总量的45%。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大量浮游生物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2、部分人群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差,不顾法律法规,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现象严重,大量工业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流进滇池,加重了滇池污染。部分居民和企业在滇池周围大量建房屋和工厂,私自填埋滇池,使得滇池面积缩减,不利于滇池污染的治理和保护。

3、滇池污染的重要因素来自于昆明城区大量未处理或处理达不到湖泊水功能要求的污水,城区每天约70万立方米的污水有40%直接排入滇池。滇池北部吸纳的是城市污水,而南部流出去的却是相对较好的湖水,这就加剧了滇池的污染状况。

4、乡镇企业污染未得到应有控制。滇池流域沿岸分布着较多乡镇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知识缺乏等众多因素,对于“三废”的处理率极其低下,有些废水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放入滇池,滇池中的废水、废渣一经雨水冲荡,便以面源污染的形式污染周围环境,严重威胁滇池的水质。

5、滇池承担了整个昆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用水的排放,这些污水中含带大量无机盐及毒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人滇池后,造成了如今

滇池蓝藻泛滥、水体混浊发臭的严重后果

四、治理途径和方法

1、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用水 通过从外流域调水(如:滇中调水)进入滇池,不仅可增加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解决目前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可适当提供湖泊与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滇池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可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

2、减少农村污染,实现农业生态长期良性循环。

滇池周边农村农业污染问题是滇池污染久治无效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行生态农业成为迫切需要实施的方法。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减少使用氮磷的化学肥料,多施用农家肥,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可降解的农药,采取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只有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参与治理滇池的积极性,才有希望减少农业面污染负荷量。

3、外流域引水工程。

滇池是宽浅型湖泊,环境容量有限,换水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其水环境质量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进行跨流域的调水、引水,用相对较为清洁的水源注入滇池,加大其水环境容量,就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对于外流域引水有几种方案:一是引牛栏江入滇池,这一方案投资小、工期短,但引水量少。另一方案是在金沙江上游石鼓镇附近引水,经洱海一路自流向东南最后到达滇池,该方案距离远,施工难度大,但它来水丰富而稳定,且能解决云南中部和北部沿途缺水地区的用水困难。

4、湖岸截污工程。

滇池是富营养化污染而非灭生性的化学污染,湖岸截污工程的目的就是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和面源污染。首先是治理生活污水,在污染严重的湖岸北部和东部铺设截污管道,避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流入滇池,改造城市污水管道和排洪管道,使清水污水分开,污水集中起来处理,雨季清水直接进入滇池;其次是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的淋失,恢复流域生态,加强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防止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

5、湖滨带水生植被和湿地的恢复

建立沿岸湖滨带,恢复自然湿地和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种群),利用水生植被具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的功效和对藻类竞争的抑制作用,逐步用湖滨带和自然湿地取缔防浪堤,促进滇池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湖岸带是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场所,也是过滤入湖污水和净化滇池水质的重要场所。

6、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6、建设城市下水道清、污水分流工程,将排出的污水分干旱、雨期分别处理后,再排入滇池;打通西园隧道、北郊截污等工程,减轻草海污染;挖掘湖底淤泥,使草海增容扩容,增加水量,大大减轻其污染载荷。对滇池污水也可以进行脱氮脱磷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是生物转盘法。

7、完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目前,《滇池保护条例》作为保护滇池生态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已经执行多年,执法机关和环保机关也在努

力执行,但超标排污、破坏滇池生态环境的事件仍然经常发生。为此,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保证滇池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治理成果。

五、结束语

人类自身不仅需要自然,而且人类和自然界可以分离的观念也是极为错误的。云南因为有了滇池这颗高原明珠孕育了灿烂悠久的滇文化,昆明由于紧靠滇池湖畔而与众不同。曾经闻名天下的大观楼长联,当中的字字句句对滇池的描绘让人不由的怀念和无尽的向往。如今母亲湖滇池已伤痕屡屡,人们意识到了错误、悔恨过去对它所做的一切,为时不晚!因为人们已经行动起来,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进行科学治理,每一个爱它、感恩它的个体正在尽自己微博之力为滇池疗伤。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会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它,直到......

直到永远。

推荐第6篇: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1

滇池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姓名:沈园杰 年级:2012级 班级:文秘一班 学号:201205020181 摘要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现如今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这些来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项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有效地缓解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所以,这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我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政府的一些对滇池治理的政策。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想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引起社会对滇池治理的高度关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

一、滇池简介

(一)回忆滇池

千百年来,有着“高原明珠”美誉的滇池一直是云南昆明百姓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云南,我们的家乡,而滇池,是孕育云南文明的母亲。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

靠近滇池,我已不能呼吸,看到滇池,我欲哭无泪。现在的滇池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痛的地方。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

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蓄水量不断减弱。滇池已逐渐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水量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生活污染源排放和工业污染源排放,超过滇池水环境容量。较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五类地面水水质标准,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变本加厉“向滇池要粮”,使得滇池继古人泄水得田之后再次遭受“围海造田”多次劫难。1958年大修水利至1966年,人们向滇池要了两万亩田地,尤为严重的是上世纪70年代滇池大规模的“围海造田”,一次性让滇池失去了整整3万亩的水面。滇池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几年,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而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大于滇池实际水资源量,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水资源的匮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二、滇池水体污染情况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扩大的下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人口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增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三百多万人居住在滇池流域,每天用水量80万吨以上,一年有毒有害的工业污水,2亿立方的生活污水注入滇池,万顷农田施用的农药残留从广泛的面源最终汇入滇池,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v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污染是昆明近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大损失,滇池污染损害了昆明的人居环境,破坏了春城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昆明的城市竞争力。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三、污染因素

(一) 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需水量不断减弱。滇池已逐渐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内污染源。

(二)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造成水质污染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水量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生活污染源排放和工业污染源排放,超过滇池水环境容量。较高的污染物排放量是整个滇池水质指标均劣于国家 V类地面水质标准,超过70%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 水资源匮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而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大于滇池实际水资源量,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

生态用水被挤占并严重短缺

云南省环境科学院院长贺彬认为,生态用水被挤占并严重短缺是滇池水污染严重和恶化趋势难于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只有当昆明污水处理规模增加,不再以减少滇池清洁生态补水作为代价时,滇池的污染状况才会出现转机。

四、滇池治污的原则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②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 ③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

④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

五、治理措施

(1) 控制城市规模。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 控制污染源。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六、小结

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了水源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就必然和自然环境共生,积极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滇池是我们的母亲湖,我们的生存、生活都离不开它,我们必须正视现如今滇池水体污染的严重性,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们对滇池的热爱之情。积极行动起来,为滇池治污尽最大的努力,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奋斗。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环境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建造一个干净、美好的滇池。

推荐第7篇: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 调研报告

作 者:刘

yunhong 单 位:lnkjdx 时 间:2013-4-30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 :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体会

七.调查结果

八.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 ,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即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第二部分 调查

一.调查对象 1.滇池湖面以及周边环境;

2.滇池旁边居民以及滇池游览观光者; 3.男女比例不限,年龄阶段16-65岁。 二.调查时间:2013年4月24日

三.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以及问卷调查 四.调查目的:

1.增加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增强实践能力;

2.响应党的号召,以落实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五个建设”,积极号召大学生倡导“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3.使我们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滇池污染现状以及周边居民环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滇池保护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调查过程:

昆明学院化科系化教2011级1班第1小组于(调查)当天早晨来到滇池旁边,按照组织的策划与安排,有序的展开科学的调查。

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首先,我们小组(4人)分工合作,2人问卷,2人做记录,并且认真的做好笔记。

起初,我们对滇池周边的居民随机问卷,按照已经设置好的问卷进行。在我们有礼貌的询问下,在16--65岁之间的男女抽查,并且记录他们对滇池的反映情况。在每一份问卷结束时,我们都恳请他们对滇池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且相应做记录。

在做完人文方面的问卷调查后,我们来到滇池旁边,在滇池周边进行实地调查。滇池绿树环抱,吹着海风。我们看见,在湖边有很多海藻、青苔、其他幼小植被。同时,滇池水面上也呈现许多浮藻。

随后,我们抽取一定量的海水放在烧杯里,观察其明暗程度,通过肉眼观察,水里面含有很多不明杂质,粉尘居多。并且,当我们来到滇池旁边时,有明显的植被腐烂味道。 六.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滇池实践调研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我们看到滇池绿油油的水时,我听到了自己心痛的声音滇池在告诉我今天的“高原明珠”是多么的凄惨,人口的膨胀以及工业的发展制约着城市的环境保护。我看不到鸟虫鱼兽,我只看到了滇池绿色的眼泪,她无力的拍打着岸边时在向我们诉说这些年的痛苦人类,再不采取积极和有效的方法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将面临危难。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向他承诺,我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心去保护你,我呼吁广大昆明市民,一起参加,一起保护我们的滇池,让她重新回到原来的风貌—一颗真正的“高原明珠“。

其次,我们在搞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只有科学的发展才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好处。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十八大“精神,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健康地发展生态文明。

七.调查结果

(1) 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具体表现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

(2) 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宣传,滇池流域农村居民已经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并且对滇池治理工作表示支持,有较强的参与热情。 ( 3 ) 滇池周边居民都愿意参与自觉保护滇池环境并且在行动。

八、结果分析

外源和内源污染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是滇池这类浅水型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源非常必要。在控源的基础上,进行以水面植被恢复和湖滨带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可有效降低湖泊的外源负荷和内源负荷。有效的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其他管理方法的颁布实施,既可以巩固控源和生态修复取得的成果,又可以限制排污。因此关于滇池的污染治理应遵循的路线是:控源—治污—生态修复—流域管理。

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1) 自然因素

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 人为因素

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②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③ 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四、解决方法

(1) 控制城市规模。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 控制污染源。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第三部分 :基本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滇池污染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携手保护我们的母亲湖。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经过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滇池的明天是美好的!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方国瑜;滇池水域的变迁[J];思想战线;1979年01期 陈述彭;云南螳螂川流域之地文[J];地理学报;1948年Z1期 百度文库;滇池介绍

郑寒;基于滇池的实际调查;西南林业大学;2011年12期

推荐第8篇:暑期三下乡——滇池调研有感

暑期三下乡——滇池调研有感

年轻人就是满腔热忱,我们8个热血青年为了梦想,奔赴千里之外的云南昆明进行滇池调研。然而,历时8天(2010-7-9至2010-7-16)暑期三下乡活动结束了,想起呆在云南的这些日子,我很是不舍。

7月8日,带上兴奋与期待的我们从长沙踏上了去昆明的火车,为了减少经费,我们选择了硬座,26小时的车程,的确够我们呛得了。次日中午,我们终于抵达了昆明火车站。

7月9日15:30,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六甲乡福保村。真不愧是全国十佳小康村!这哪里是村啊,根本就是一个旅游圣地嘛!接下来的几日我们就主要以福保村为中心,遍及周边几个村子来开展活动。

7月10日,我们正式开展滇池调研。其实,于2006年,我校就曾参与国家863项目,位于此地进行调研。5年后,这里附近村民的环保意识如何、滇池周边环境有无好转等等我们都想知道,为此我们回访滇池,了解滇池,保护滇池。我们准备了100份调查问卷对当地村民进行调查。说句实话,调查难度颇高。问卷数目虽不多,但内容繁多,每份问卷共有3页,题目多达70个。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村民的方言我们几乎不能听懂,调查起来很困难。我们唯有不断把问卷的问题重复给他们听,不断跟他们交流,终于明白了他们所表达的大概意思。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一同询问了解他们有关村里污染及滇池污染的情况。该次调查我们8人分为4组,我和杜娟老师是A组,经过几天的调查,我们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很多,我们的努力及付出没有白费。

普遍村民认可我们的举措,积极配合我们,致使我们的调查能顺利展开。为了保证此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在各年龄段的调查人群都有涉及,且比例相距不大。值得高兴的是,此次调查的100份问卷皆为有效问卷,说明了我们认真负责地对待此次活动。当然,也有人认为这调查与关于滇池的环境保护有何相关呢?此次数据整合的调查报告将于5年前的数据作对比,从而可以得到近几年滇池污染状况,到底是上升呢还是下降呢,滇池附近居民对滇池的满意度如何呢,都可以从数据观察出来。因此,我觉得该调查是有必要的,辛苦些也值得。调查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但因自己曾参与过类似的几次调查, 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些,面对被调查者始终保持耐心,谦虚地让他填写问卷,询问有关滇池近几年的情况。因此,困难也容易克服过去。

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八十年代以前的滇池,全是一片春的天地,绿的世界,鱼的湖泊,花的海洋!滇池的水清得能见湖底,滇池的鱼多得人脚都踩得到,滇池的海菜花香得能醉人,滇池的景美得能迷人,整个滇池全是渔火通明,渔民船歌的天水合一,人境和谐,商客云集,经济繁荣的富美景象!但八十年代以后,滇池的水变浑浊了,水面也是一片绿的世界,但这是水葫芦的世界,鱼虾大量被人们捕捞,再加上水葫芦的霸道,使鱼虾大都因供氧不足死亡了,水质渐渐变差,加上市区的污水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滇池,由于滇池是个半封闭的湖泊,出水口的水量远远小于进水口,使滇池的水循环系统崩溃了,致使滇池越来越脏,越来越臭,人们慢慢地不敢饮用滇池水,现在连用滇池水洗衣服都不敢用了。身为母亲河的滇池此刻被儿女们糟蹋成个肮脏的老太婆了!滇池的环境直接关系到生活滇池周边的居民,保护滇池,洁净滇池,刻不容缓!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保护滇池的严峻性,纷纷配合国家一同整治滇池,近几年的滇池有所起色,慢慢地水不臭了,整治达到一定效果。我调查的一位老爷爷曾说,滇池现在比几年前好了很多,但要想变回

五、六十年代的滇池,想再到滇池游泳,饮用滇池的水,是不可能的了!这些都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当今社会,人们只顾着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效益,然而我们的地球母亲,无不给儿女们摧残着,她在痛哭,哭诉着她被儿女们无情的伤害的无奈。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在破坏着环境的同时,也是在伤害着自己!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把家园破坏了,那么我们又怎能居住呢!这就是我在调查问卷活动中的感触。

然而,让我的感触更进一步的升华是当我遇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是我来云南滇池参加调研的初衷。这个人是谁呢?那么让我想见到,去认识他的呢?他就是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之

一、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云南十大昆明好人代表、中国湖泊卫士——张正祥。他说:“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立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中的傲然寒松。更重要的是,他是全国唯一一个在环保战线上获评的人!因为他,我才开始了解滇池,从而认识到滇池环境保护的严峻性,也因而有了动力为滇池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7月15日,我们早上9点钟出发,从福保村去往西山区碧鸡镇富善村寻找张正祥。事前我们只知道这个地址,对于张老师的联系方式等都一无所知,我们沿途一路打听,终于于12:30到达富善村。到村里才得知,张老师已搬往至村附近的观音山居住。在富善村,我们遇到一位老爷爷,57年的老党员。我是不会忘记他的!不是因为他党员资格有50多年,而是因为他身上流露出的热忱纯朴!他的那句“你们身上有钱没?如果没的话我有。”让我很是感动,他面对着素昧平生的我们说出这句话,我们才真正清楚人间的温暖热情。他领我们去吃饭的地方,还特意叮嘱我们要节俭,吃饱就行,不求吃好。谢谢您,老爷爷!

下午,我们于观音山联系上了张老师。见到张老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饱受沧桑的老人家。他带领我们见滇池的源泉,还有附近他曾与矿场作斗争的旧址,我们紧随他的步伐,一路下来,我们都疲乏,只见张老师未曾气喘一下,这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很是羞愧。张老师的执着持续了30多年,为了滇池母亲,他妻离子散,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依然每天坚持巡湖,哪里有破坏滇池的地方,就会有他的身影。这三十多年来,他得罪了不少权贵,经常受到打击报复,可是他为了滇池母亲,勇敢地与他们做斗争。他曾说过:“谁要破坏我的滇池母亲,我就要和他拼命!”的确,他也做到了。许多破坏滇池的人都被他的这种刚硬,气魄吓倒了,败给了张老师。此刻,张老师他仍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尽心尽力地保护滇池母亲。但与他交流时,他流露出了这么一句话,“保护滇池一天是一天了,我不知道我还能保护多久,但我在的一天一定会保护着自己的母亲。”这无意的一句话无形地流露出张老师的无奈和内心的脆弱一面,倘若大家都有意识保护滇池,加入滇池保护的行列中,那滇池将会恢复昔日美貌也不是没有可能。有人曾试过用钱收买张老师,劝他放弃与他们作斗争,但张老师拒绝了。“倘若我收了你们的钱,把自己的滇池母亲卖了,那我连畜生都不如!”为此,张老师被别人叫做“张疯子”。但在我眼里,他胜过很多高学位,高收入,高品位的人!我敢说,换做他们,能做到张老师的举措没有一个!张老师,我崇敬你,佩服你!见到了你,我才知道何谓真正的环保卫士。道路仍很漫长,我会以你为榜样,树立自己的环保理念,坚定地走下去!

期间,我们参观了原863项目工作站。

7月16日,我们4组成员分别拜访了官渡区环保局、昆明市环保局、官渡区环境监察大队、六甲乡镇府。我和杜娟老师去了官渡区环保局。其实,我心里是无谱的。我们事前没有联系,再者我们以学生身份去拜访环保局,他们有权利不接见我们。然而当我拨通联系电话与办公室主任讲明来意时,她很欢迎我们的到来。到达办公室后,我们与她进行了交谈,从她口中了解到官渡区有关的大型湿地规模,且大清河段的水质达到污水综合三类标准。而且,国家正准备实施“四退、三还、一护”政策,离滇池一公里内的村庄全都纳入退庄为林的范围。由此,说明国家不断加大力度整治滇池,还昆明人民一个美好的家园。

有人会说,你们此次的活动没有多大用处,顶多只能提高一下村民的环保意识而已。的确,我们能做的是微乎其微,但假如我们不去尝试的话,那么连保护滇池的可能都会没有!也有人说,中国的环保是用金钱铺起来的,你们是改变不了什么的。我听到这番话,很伤心。我明白,环保战线的人都是劳累不堪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大众的支持,让更多的人加入他们,一起保护滇池。大家都有这种觉悟的话,那么中国何愁不是个绿色发展性社会。

8天过去了,此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告一段落。我从中学会了很多在学校不能学到的东西,社会实践经验实属宝贵。此次活动的优点在于成员充满热忱,遇挫折也不会气馁。缺点就是没有事先联系有关单位就去拜访,增大吃闭门羹的几率。梦想的启程,引领我们来到滇池。归程之后,寓示着另一梦想的启程。

推荐第9篇:关于滇池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昆明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滇池调研报告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0

目录

前言

一、滇池简介„„„„„„„„„„„„1

二、滇池生态环境„„„„„„„„„„2

三、滇池污染原因„„„„„„„„„„5

四、滇池治理措施„„„„„„„„„„7

五、实践总结„„„„„„„„„„„„8

前言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1970年代以来,因为昆明等四周城市工业的发展,以及四周农田的开发,造成滇池水的污染,尤其优养化的情形严重,大量蓝藻生长,已造成用水上的问题。 在围湖造田思想下,滇池由 19世纪初的 5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38年的338平方公里,直到现在的290余平方公里。滇池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葫芦疯狂生长,夏天甚至能覆盖整个湖面。昆明市相关单位夏季也组织打捞,但人工打捞的速度始终没有水葫芦生长的速度快,经常出现前面的还没有打捞完成,后面又长满的情况。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时任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致力与昆明市的绿化和滇池的治理,如今入滇河道大观河水质明显好转,滇池水质也有所上升,但仍然无法饮用。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

1 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滇池的水环境污染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湖泊污染治理本身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国内几大湖泊的污染治理工作都相继开展了二十余年,取得一定成绩,但治理和保护形势仍然严峻。虽然说滇池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并积极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最近几个周里,我和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滇池环境作了简单的调查,并了解到国家、政府的一些对滇池治理的政策和一些阶段性成果。我希望由此能对滇池的生态恢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更有效地扩大关注母亲湖、保护滇池的队伍,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上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

一、滇池简介 1.基本信息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

2 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2.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3.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

3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

4 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每年冬季,翠湖和滇池海埂公园总会聚集成千上万只来此过冬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翻飞的红嘴鸥成为滇池冬季的一大景观。

二、滇池的生态环境 1.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

5 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滇池现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滇池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

6

三、滇池污染原因

1.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2.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3.水资源匾乏和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 7 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占流域面积的57%。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9m3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8m3,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

8 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滇池治理具体措施:

1、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用水

通过从外流域调水(如:滇中调水)进入滇池,不仅可增加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解决目前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可适当提供湖泊与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滇池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可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

2、减少农村污染,实现农业生态长期良性循环。

滇池周边农村农业污染问题是滇池污染久治无效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行生态农业成为迫切需要实施的方法。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减少使用氮磷的化学肥料,多施用农家肥,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可降解的农药,采取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只有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参与治理滇池的积极性,才有希望减少农业面污染负荷量。

3、外流域引水工程。

滇池是宽浅型湖泊,环境容量有限,换水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其水环境质量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进行跨流域的调水、引水,用相对较为清洁的水源注入滇池,加大其水环境容量,就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对于外流域引水有几种方案:一是引牛栏江入滇池,这一方案投资小、工期短,但引水量少。另一方案是在金沙江上游石鼓镇附近引水,经洱海一路自流向东南最后到达滇池,该方案距离远,施工难度大,但它来水丰富而稳定,且能解决云南中部和北部沿途缺水地区的用水困难。

4、湖岸截污工程。

滇池是富营养化污染而非灭生性的化学污染,湖岸截污工程的目的就是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和面源污染。首先是治理生活污水,在污染严重的湖岸北部和东部铺设截污管道,避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流入滇池,改造城市污水管道和排洪管道,使清水污水分开,污水集中起来处理,雨季清水直接进入滇池;其次是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农

10 药、化肥的淋失,恢复流域生态,加强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防止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

5、湖滨带水生植被和湿地的恢复

建立沿岸湖滨带,恢复自然湿地和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种群),利用水生植被具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的功效和对藻类竞争的抑制作用,逐步用湖滨带和自然湿地取缔防浪堤,促进滇池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湖岸带是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场所,也是过滤入湖污水和净化滇池水质的重要场所。

6、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6、建设城市下水道清、污水分流工程,将排出的污水分干旱、雨期分别处理后,再排入滇池;打通西园隧道、北郊截污等工程,减轻草海污染;挖掘湖底淤泥,使草海增容扩容,增加水量,大大减轻其污染载荷。对滇池污水也可以进行脱氮脱磷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是生物转盘法。

五、实践总结

这次实践调查就这样结束了,曾经留下多少脚印的湿地、那污染严重的湖水、居民的抱怨声,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久久不能忘怀。面对那污染严重的湖水,我又能做些什么?我无能为力,希望治理滇池的各项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让这昔日的五百里“高原明珠”恢复她的“明珠本色”。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

11 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滇池从你我做起,从你我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共同保护云南的“明珠”,让滇池永远清澈干净,让滇池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推荐第10篇:滇池导游词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滇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滇池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第11篇:滇池保护教案

2012学年下学期

滇池保护教案

王艳凤

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2.提问:

(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

(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些一个星期的环保日记。

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 参加一次植树劳动。 小实验:

取两只同样大小的水槽放入同样多的水,再分别放养几条鱼,其中一只水槽里再放入水草,水槽里的水不要换掉。几天内观察鱼的生活情况,并做好纪录。根据纪录写出实验报告。

大家一起做环保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远远不止是工厂的黑烟与汽车的尾气,还有很多。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下面请同学们说说。

生:工厂向江河排放废水。

生:人们向江河投放垃圾。 生:……

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

请同学们针对上面的现象,说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1、先说水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生:小时候我们能在门前的河里游泳,后来被建工厂的人堵塞了。村里的生活污水流进河里,有很多的小虫子在游来游去,不能游泳了,而且还有一股臭味,非常难闻。

生:我们以前常在家门前的小河钓鱼,现在鱼少了,而且还会钓到一些头小尾大的怪鱼。

生:今年初在粤东一带海面出现的赤潮,科学家也说是海水受污染所造成的。

师:这都是水源被污染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喝水中毒的事。可见水源污染不是小事。

2、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也会危害我们人类,请举例说明砍伐树木造成的危害。

生:我们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所讲的就是黄河决堤,使得两岸人们叫苦不迭,这除了自然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地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河床升高,黄河成悬河,洪水来时易决口。

生:还有今年长江、松花江的水灾,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上游大量砍伐树木,使雨水得不到积蓄,大量流入江中,使得洪水泛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生:还有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比如大熊猫和老虎,有些动物甚至绝迹了。

师:由此看来,间接的环境破坏,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我们的生存。

四、联系身边事实,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

五、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关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 要求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六、以后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

要求学生讨论后汇报。

七、教师总结。

空气与人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2、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教学准备:

两只较大的塑料袋,一只装有助动车尾气,一只装有普通空气的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1、师讲述空气对我们的作用:人要生存,就要呼吸空气,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空气就会死亡。可见,空气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和重要。但是,不是什么样的空气都有人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人如果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死亡。如助动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被助动车尾气污染的空气,那么,我们人体血液中的含铅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将明显增加,会导致积累性中毒。很明显,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有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分为气体状态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

2、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呢?四人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当前空气污染的原因在哪里?

3、学生反馈: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原因: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难以抗拒,但人为污染是可以防治的。

4、教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用两只较大的塑料袋,将一只塑料袋灌进助动车尾气,将另一只塑料袋灌进普通空气,然后同时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放进两只塑料袋封口,10分钟后启封塑料袋,看一看两只塑料袋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5、老师可以针对这个实验谈谈助动车尾气的危害有哪些?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致癌,也有的说儿童吸入后导致血铅升高。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贫血。铅对儿童的行为、智能、心理、听觉、语言、注意力等,均有不良影响。

6、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学生怎样为净化空气做贡献呢?

7、教师小结: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人类一定会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

8、实践活动:调查学生家中用助动车的有多少?

生命与绿色同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今世界环境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知道全世界和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时候,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一)发展和恶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

2、热带雨林所遇到的问题。

3、物种消失的阴影。

4、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

二、全球的绿色行动。

1、斯德哥尔摩会议——人类保护环境德里程碑。了解雷彻尔卡逊这个人。

斯德哥尔摩会议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以及会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2、一个全新德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了解斯德哥尔摩会议后世界环境变化。

三、中国德绿色行动

1、《环境保护法》颁布,(绿色德保证)《环境保护法》颁布德背景(1)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加强环境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德环境保护意识。

2、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科学德产生。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过程。 生态农业。

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作为新世纪德

生命之源――水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面临的共同话题,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二、力图体现的教学特色:

A、生活性 B、实践性 C、活动性D、探究性 E、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每个小组分若干硬纸片。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普遍现象。

4、设计一些节水措施。

5、制作CAI课件。

三、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合作学习6×7 (42人)

四、课时安排:一教时

五、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调节氛围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

1、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谈谈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与海水的组成比例,初步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3、播放录像。

4、学生谈谈观看后的体会。

5、教师小节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体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1、师导言:把切苹果当成是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那么人类资源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

2、游戏:

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五次切苹果,教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得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

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的体验。

4、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5、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四、集体讨论:水污染如何防治?

五、小记者调查行动学生汇报,通过调查的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谈谈认识。

六、在停水的日子里

1、导言: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2、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3、师小节过渡。

七、制定节水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想办法)

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

八、总结延伸

1、总结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2、设计广告语,宣传防治水污染

3、演示广告语

九、实践活动:

1、取一个苹果(其他水果、蔬菜也可以),称出重量。然后,把它切开,放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再称重量。你发现了什么?减少的主要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用试管(或透明下班杯)采集纯净水、自来水、小河浜水和大江河水(比如红旗塘、芦墟塘、嘉善塘、三店塘、茜泾塘、幸福河、伍子塘、和尚塘等)各一试管。①看水的颜色;②闻水的气味;③把试管放入试管架,观察沉淀物的多少。比较哪种水质最好,哪种水质最差?(需在教师带领下采集水样,注意安全。)

3、阅读阅读材料

一、

二、

三、

四、五。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质,必须做到的几方面。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现有的土地资源,引起学生的重视。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局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增长,建设占用,自然和人为破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近几十年减少了一半,目前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面对这越来越紧张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了解土壤的污染源。

1、在你生活着的周边环境里,土地受到了哪些污染?

2、学生举例说明。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4、这些污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的呢? (1)四人小组讨论。

(2)总结: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固废污染型。

三、了解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1、自学课文,思考: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每种原因所引起的后果怎样?

2、反馈。

(1)农业污染:在农业方面,什么污染最严重? 对我们人类有那些危害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污染? (2)按以上方法学习剩余的五种污染。

四、联系实际。

1、面对如此严重的土地污染,我们应怎么做呢?

2、学生各自讨论。

3、说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4、你觉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也造成了土地的污染?

五、小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和侵占、破坏土地的行为作斗争,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六、实践活动。

1、去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了解本镇人均耕地占有情况、土地污染情况及其对策。

2、组织学生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劝阻你周围的人不要随手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

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2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由题入手、指导读题:

在课前1分钟问答时,同学们一连串说出了20多位世界名人,虽然我们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且生活的年代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且我们这样的家“只有一个。”(板书课题)听要求读题:

1、强调题目中表示事物的词语。怎么读?

2、强调表示事物数量的词语。怎么读?

3、强调表示事物数量极其有限的词语,怎么读?

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么面对养育了千千万万人类子孙,而且养育了无数伟人,名人的母亲,你想向她说些什么呢?(问候、感激、赞美)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找出中心句,由生质疑: 文中作者是怎样赞美地球的,宇航员目睹地球时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默读、出声读、同桌读、找伙伴读……)把有关语句划一划。

作者:“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时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指导读)宇航员:“我们这个地球台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你能针对这句话提出什么问题吗?看谁提得最有价值我们就带着你提的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1、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又为什么说它太容易破碎了?

2、课文是怎样说明地球的可爱及其太容易破碎了的呢?

好,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三、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参与指导。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那么现在同学们就在小组内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和学习方法,共同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好不好?

生:展开组内探究、学习,先将有关语句划出来,谈一谈、讲一讲,体会一下。

四、汇报展现,评议共进,点拨升华。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地球可爱。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出示投影)晶莹透亮:是光亮透明的意思,一般都用来形容美玉宝石、珍珠。

纱衣:本身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很美妙。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地球如同一位身披水蓝色纱衣的仙女,又如晶莹剔透的宝石一样光彩照人,美丽极了。

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是拟人的写法,说明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儿女与母亲一般;又比喻成摇篮,摇篮是婴儿睡觉时最舒服的地方。 说明地球孕育了万物,可见她是多么和蔼可亲啊,就像是我们婴儿时睡过的摇篮,就像是生我们的母亲,所以这句话也体现了地球的可爱之处。

师:引导:事物之间有共同之处才可作比喻、比拟,想一想地球和摇篮,和母亲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个比喻恰当吗?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看一看读得是不是更好,谁来试试。 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我们就像他那样读一读。不好在哪儿,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师:接着汇报。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无私:没有私心,一心为别人着想。 慷慨:是毫不吝惜,非常大方的意思。

前文已经提到地球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甚至要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的,但地球还毫不吝惜地向人类提供着资源。这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

生: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生: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主要条件,给人类做贡献的,所以可爱。

师:地球母亲如此美丽可爱。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她的容颜,用心灵去感受她的和蔼可亲。(放资料片)师:容易破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像一叶扁舟。

是啊,我们的母亲在茫茫宇宙中就像一条小船,很弱小,资源有限,所以容易破碎。 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占万分之一。人口不断膨胀,地球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小,所以容易遭到破坏。

生:虽然地球无私,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枯竭:就是用尽、没了。

不加节制:没有计划,随意开采。 这句话也说明了地球容易破碎。因为如果人们没有计划,随意开采有限的资源,总有一天资源会用尽、用光。

生: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摄影出示:能不能根据你对这部分课文的理解,试着把空补充完整,形成一段通顺的话。 “我”是人类生活离不开的淡水,我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倾倒垃圾和排放工业废水,不但使我不能再生,还造成水的污染,鱼儿死亡,人类中毒等一系列生态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师:放资料片,让学生感受一下什么是一系列生态灾难。

师:同学们,当你了解到我们的母亲地球,遭受儿女的万般蹂躏践踏后,还如此慷慨无私,默默为我们奉献的时候,你是否更加感受到她的可爱和容易破碎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看到我们可爱的母亲如此容易遭到破坏,而且是我们人类中的一些不孝子孙造成的,怎能不叫人痛心,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保护地球。

师板书:精心保护。

(出示投影)文章最后一段话:“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师:快速浏览这段话,共几句,可以分为几层?

生:4句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告诫人类。第二层:是呼吁人类。 师:哪些同学愿意告诫?

起立。让我们一起来告诫和呼吁。 哪些同学愿意呼吁?

五、延伸课外,感悟:实践:

同学们喜欢(实话实说)节目吗?好现在我就现场插播实话实说节目,我就是主持人崔永元派来的。袁老师,同学们就是特邀嘉宾,学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可以是一幅对联,一句诗,一个格言、警句,或是一个感叹……

六、作业设计1以个人名义给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写一封倡议书。

2利用你搜集到的资料,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建立一个研究性学习文件夹。 3搞一次“小行动保护大地球”的一分钟演讲。

七、板书设计:

太可爱了只有一个地球精心保护太易碎了

汽车尾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汽车为期的危害。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光盘。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教学过程:

(1)、计算导入:(算一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根据统计:每1000辆汽车每天会产生3500千克的废气。淮安市现有21万辆汽车,每天要排放废气多少千克?每月多少?每年多少?各合多少吨?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735000千克735吨月22050000千克22050吨年264600000千克2646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市一年之内汽车产生的废气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气,那么全国呢?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尾气排放现状。“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汽车尾气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2)、联系实际:(做一做)

1、课本中的实验。用白纸检测摩托车尾气的污染。

2、讨论:马路上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都到哪儿去了呢? (3)、了解危害:(读一读)小资料(4)、观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城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气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市正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接受吗?”

(5)、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a、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b、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6)、活动拓展:(说一说)“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大家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7)、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根据课文提示,调查十字路口,司机在等待绿灯时关掉引擎了吗?填好表格。下节课交流、讨论。

垃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该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日180000千克180吨月5400000千克5400吨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交流建议:(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

四.联系实际:(说一说)“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试一试)[机动]“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第12篇: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池 污

姓名:

班级:教育技术学1班学号:201117040152 指导老师:顾波 时间:2013年4月

引言

滇池是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泊,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

水岭地带,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

而流之,源近流短,无大江大河水注入滇池。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

平方公里,是昆明人口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分布有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晋宁、篙明7个县区的40

个乡(镇),2005年流域总人口332万人。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云

南省的四分之一,占全市的83%。流域内主要有二十九条河流呈向心

状注入滇池,包括盘龙江、大观河、东大河、船房河、乌龙河等。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扩大的下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

不断,人口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增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

滨生态带基本消失,三百多万人居住在滇池流域,每天用水量80万

吨以上,一年有毒有害的工业污水,2亿立方的生活污水注入滇池,万顷农田施用的农药残留从广泛的面源最终汇入滇池,导致九十年代

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v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滇池污染是昆明近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大损失,滇池污染损害了昆明

的人居环境,破坏了春城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昆明的城市竞争力。治

理好滇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此,调查小组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以期找到解决滇池污染的最佳方

案。

一、调查内容、目的、方式

(1)调查内容

调查滇池附近居民环境意识,滇池面源污染的状况。

(2)目的

使我们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滇池污染现状以及周边居民环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滇池保护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调查方式

当地居民是与滇池最为接近的人群,也是影响滇池面源污染程度的重要人群。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实地考察以及面对面访问当地居民的方式。并做好记录。

二、调查结果

(1) 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具体表现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

(2) 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宣传,滇池流域农村居民已经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并且对滇池治理工作表示支持,有较强的参与热情。

三、结果分析

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1) 自然因素

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

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 人为因素

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②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③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

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四、解决方法

(1) 控制城市规模。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 控制污染源。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五、展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

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滇池污染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携手保护我们的母亲湖。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经过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滇池的明天是美好的!

第13篇:滇池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滇池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五班

姓名:保文君

学号:201104100342

摘要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有限的时间,我对滇池流域的部分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一.滇池简介

滇池是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泊,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而流之,源近流短,无大江大河水注入滇池。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是昆明人口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分布有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晋宁、篙明7个县区的40个乡(镇),2005年流域总人口332万人。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云南省的四分之一,占全市的83%。流域内主要有二十九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滇池,包括盘龙江、大观河、东大河、船房河、乌龙河等。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扩大的下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

的不断,人口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增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三百多万人居住在滇池流域,每天用水量80万吨以上,一年有毒有害的工业污水,2亿立方的生活污水注入滇池,万顷农田施用的农药残留从广泛的面源最终汇入滇池,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v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滇池污染是昆明近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大损失,滇池污染损害了昆明的人居环境,破坏了春城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昆明的城市竞争力。治理好滇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此,调查小组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以期找到解决滇池污染的最佳方案。

二.关于滇池的调查内容、目的、方式

1.调查内容

调查滇池附近居民环境意识,滇池面源污染的状况。 2.目的

使我们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滇池污染现状以及周边居民环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滇池保护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调查方式

当地居民是与滇池最为接近的人群,也是影响滇池面源污染程度的重要人群。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实地考察以及面对面访问当地居民的方式。并做好记录。

三.调查结果

1.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具体表现为:

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 2.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宣传,滇池流域农村居民已经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并且对滇池治理工作表示支持,有较强的参与热情。 四.结果分析

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1.自然因素

(1)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2)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人为因素

(1)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

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2)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3) 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四.解决方法

1.控制城市规模。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控制污染源。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

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五.从科学发展观与自主创新的角度解决滇池环境问题

面临环境污染和破坏等人类现实的发展困境,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发展"这个要义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路径,为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观照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把科学发展的生态有序性、良性循环性和真、善、美、益、宜的功利价值有机统合起来,形成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1.从科学发展观看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

(1)长期以来,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单向流动的线形增长经济发展模式来发展经济,以资源高开采——高消耗——高污染来带动经济的高增长,结果导致水资源的高度破坏,造成水污染严重后果。

(2)受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在工业经济增长发展中不是以提高废弃物的最大利用率,提高水的资源化程度来减少污水的排放,而是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结果增加污水排放总量,加剧水的污染。

(3)错误地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在经济发

展中先经济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结果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低,中水不能很好的回收利用,污水综合利用差,水污染不能有效控制。

2.从科协发展观的角度解决滇池水质污染的方法

(1)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的生态产业。清洁生产是一种对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预防控制达到资源利用率最高,环境污染最少的科学方法。它既着眼于减轻水污染,保护环境,又重视节约水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它实施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力求做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废弃物(污水)的最小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2)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生态工业园区,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园区内,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生产,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的原料,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水集中综合处理,中水四用,实现废水

零排放,大大提高水污染防治能力,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环境。

(3)在一些区域流域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探索区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防治水污染。 六.滇池治理的探索与研究 (1)、中央政府的支持

中央的资金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云南作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省份,要抓住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重点这一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 (2)、地方政府的筹划

积极做好计划项目的科学论证及前期工作,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证合理建设工期,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抓好城市规模控制,严格按照《昆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3)、有效的监督机制

建立稳固的管理体制和有力的监督机制。通过综合决策、科学管理、有效监督,以确保计划项目按期实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实现计划预期目标。

(4)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5)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滇池不仅是云南的,更是世界的,所以我们注重环保意识的宣传,大力普及和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政府举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环保活动与环保知识宣传。在生活中,我们不乱扔垃圾,尤其是像电池一类的东西;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净化滇池水质;发现他人有污染环境的行为,要及时的纠正并予以教导。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七.总结

通过对这次调研,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水的含义、性质、特点及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群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意识到水资源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提,是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保障。滇池是昆明的心脏,是昆明发展和富强的保障。滇池的变化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

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八.展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滇池污染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携手保护我们的母亲湖。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经过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滇池的明天是美好的!

第14篇:《滇池之光》观后感

《滇池之光》观后感

官渡区双桥中心学校

五(2)班 赵婷 指导教师:叶丽红

滇池,位于西山脚下,它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一样,静静地躺在那里。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起来,宛如许多银蛇在游动,美极了。风停了,水面平静了下来,就像一面硕大的铜镜一样。在滇池的旁边坐落着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这几天,里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灯展,今天我就来到了这里,准备见识一下各个灯独有的风彩。

进入了大门,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灯,简直就是灯的海洋。首先令我最吃惊的是树,原本在夜晚看不见的树也被缠绕上了灯管,让人一眼看上去很美,树枝上也被挂了一闪一闪的小星星。接着我又看到了荷花灯,荷花灯有蓝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等等,色彩多种多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荷花灯的花瓣是用纱做的,只不过上面绑了灯管,灯一亮,就会让人感到栩栩如生。紧接着是一个名叫“嫦娥奔月”的灯,它的下面是由中国的国花牡丹花做成的,上面是月亮在左前方,嫦娥向着月亮奔去,看到这个灯,我不禁想起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来到了中央广场的最高处,放眼望去,广场上色彩斑斓,像春天百花齐放一般。广场上的两边竖里各个组的少数人民,每一个少数人民的手里都拿这个族特有的东西。广场的正中央是音乐喷泉,喷泉是随着音乐节奏的高低而变化的,在漆黑的夜晚中显得格外耀眼。这使我看的如痴如醉,觉得特别其妙。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两条龙了。两条龙位于国旗的左右两边,中间还有一颗珠子,这又是我联想到了成语二龙戏珠。两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长长的身子,威武极了。在喷泉的上方,有12个古希腊神话人物,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个月,正好就是12个月,也就代表了一年之中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再然后,我看到了一个大茶壶,还有茶具,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老的茶文化,茶具上摆着一包普洱茶,我国的普洱茶不管是迎接外宾也好,自己收藏也罢,都表明了对普洱茶的喜爱。

通过观看了这一次的灯展,让我体会到了社会的进步,现在的科技的发展。当我们称赞这个灯好看时,那个灯好看时,可曾想到做一个灯需要花多长的时间和多少的精力,所以,当我们称赞这些灯好看时也不要忘了做这些灯的人们,之所以我们要和现代科技与时俱进。啊,这些灯可真美啊!!!

第15篇:滇池课程教案

How to show our DianChi to others 1.Background information: (1) Students: 26 University students (sophomore) (2) Leon duration: 80 minutes (3) Title of the leon: Unit13 Travel “Getting there is half the fun.”

2.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leon,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1)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one’s travel experience.(2) To expre one’s idea in English fluently.(3)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some travel places.(4) Learn to be good listeners and brave to ask questions in English.(5)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6) To enlarge the students vocabulary about travel.3.Teaching contents: (1) Vocabulary of travel: (2) Listening practice (3) Sentence structure: to expre one’s travel experience Last year we went to…… The weather was……..Our tour guide was…… The road was………….4.Teaching aids: tapes

blackboard chalk PPT pictures video 5.Type of leon: Vocabulary

speaking

listening

6.Teaching procedure: Step1.Review (15mins) (1) Pair work.The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do you like to travel? Why?” and “Where have you traveled within this country? Outside of this country? Where do you like to travel? Why?” (2) Show students some scenic spots in our country .Step2.Warm-up (vocabulary part)(15mins) (1) Go through the vocabulary first.(2) Give students 3minute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3) Play the audio one time and let them check their answers are right or wrong.(4) We will do it together and let students translate the sentence into Chinese.(5) Let students ask me the sentence or phrase they don’t understand.Step3.Listening task (15mins) (1) Show the pictur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 what happened in the picture.(2) Play the audio first time and try to get the main point and check their guees are right or wrong.(3) Play the audio once again.This time try to find more detail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the book.(4) Check the answer one by one.Step4.Group work activity (15mins) (1) Divid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2) To lis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vel.Words and phrases in a limited time.(3) Every group will choose a reporter to present their group idea in front of cla Step5.Show time(20mins) (1) Show students some interesting picture about scenic spots.(2) Show a short video, just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Step6.homework。

第16篇:保护滇池宣讲倡议书

“从我做起,保护母亲湖——滇池”倡议书

滇池,昆明的母亲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随着昆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盲目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滇池被严重污染了。滇池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了拯救和保护滇池,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向全县人民倡议:从我做起,保护母亲湖——滇池。

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环境意识,保护滇池,提倡绿色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向河道、滇池倾倒垃圾、乱倒粪便、乱排生活污水、乱扔废弃物。

三、倡导文明行为,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爱护树木花草,保护环境,不乱排污水,不乱扔垃圾;尽量做到垃圾分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 ;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和洗涤剂。

四、节约用水,树立惜水如油的意识。生活中,尽量使用节水龙头,并随时关紧水龙头;不要用长流水洗碗、洗衣;尽可能做到一水多用。

五、任何单位、个人不在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围湖造田、围堰养殖及有其他侵占或缩小滇池水面的行为;不在湖滨带范围内取土、取沙、采石;不损坏堤坝、桥闸、泵站、码头、航标、渔标、水文、科研、测量、环境监测、滇池水体保护界桩等设施;未经市滇池保护委员会批准,不在界桩内构筑任何建筑物。

六、任何单位、个人不向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和入湖河道内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不向滇池和通往滇池的河道排放未达到排放标准或者超过规定控制总量的废水。

七、任何单位、个人不在滇池面山、风景名胜区取土、取沙、采石及新建陵园、墓葬,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自然景观。

八、城市居民外出休闲、娱乐、度假时不要往河里、湖里乱扔垃圾 ;不要到水源、保护区游泳、捕鱼和划船。农村居民要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少用化,肥农药,提倡平衡施肥,使用农家肥;使用生态卫生旱厕,搞好庭院、村庄卫 生,改善生活环撞;不在水体保护区范围内搞规模畜禽养殖; 不在河堤堆放粪便、垃圾,积极支持和参与湖滨生态湿地建设。

从我做起,保护母亲湖——滇池,已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道德,一种文明,更是一种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让我们都自觉行动起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还滇池以清澈,还滇池以秀美,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第17篇:滇池水质状况分析

滇池水质状况分析

2003年草海高锰酸盐指数为6.98 mg/L, 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44.2%,草海叶绿素a为0.1 mg/L,含量显著低于2000,下降比例达66.7%、透明度为0.64m,提高48.8%,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6.11,下降了8.5%,总体水质类别为劣V类,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超V类水标准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V类水标准,溶解氧达到III类水标准。与2000-2002年相比,总体水质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3年外海总磷浓度为0.16mg/L, 高锰酸盐指数为5.39 mg/L, 叶绿素a含量为0.07 mg/L,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2.53,分别较2000年下降了40.7%、18.6%、5.9%;透明度0.61m,上升了24.5%,总氮浓度为2.05 mg/L,上升了4.6%,总体水质类别为劣V类,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超V类水标准的污染指标为pH值(9.19)和总氮(超标0.02倍);总磷达到V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II类水标准,溶解氧达到I类水标准。总体水质优于2000、2001年,与2002年相比基本持平。

2003年降雨量与200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56.3 mm,下降比例达15.8%;造成入湖雨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而同期气温上升了0.4℃,由于高温、干燥和晴好天气多等气象因素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城市污水量及污染物浓度增高,2003年昆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为116.30mg/L、化学耗氧量为204.47mg/L、悬浮物为95.62mg/L、总磷为3.95mg/L、总氮为31.5mg/L,分别比2002年同期增加24.4%、16.1%、41.6%、27%和12.1%,显示2003年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比2002年呈现大幅度增加。

由于进一步加大了滇池污染综合治理的力度,采取了河道管理、水葫芦打捞、兰藻综合治理等措施;实施了“东风坝退塘还湖工程”;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技改力度,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2003年昆明市1-4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总量为12675.30吨。各项污染物去除总量比去年显著增加,其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总量达到13087.08吨、化学耗氧量去除总量达到22514.00吨、悬浮物去除总量达到11116.88吨、总磷去除总量达到421.96吨、总氮去除总量达到2216.78吨,分别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14.5%、6.8%;、36.8%、25.7%和14.3%。

在今年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滇池草海总体水质状态进一步改善,外海总体水质与2002年相比,未出现大的变化,超V类水标准的主要指标仅为总氮一项,超标仅0.02倍。上述情况说明,由于思路正确,措施有力,已基本遏制了滇池水体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第18篇:滇池污染 顺口溜(推荐)

:说到滇池污染,有这样一个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抽水灌溉,70年代水还可爱,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记者:有老百姓是这样子形容滇池的,五零年代淘米洗菜,六零年代摸虾做菜,七零年代游泳痛快,八零年代水质变坏,九零年代风光不再。您是1999年到云南来的,当时看到的滇池是什么模样?

第19篇: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 滇池 现状 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 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大量未吸收、未降解化肥随回归水和雨水冲刷进入沟渠和湖泊;流域内农村每年还产生大量周体废物和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河道。 滇池地处磷矿区,大量磷质不可避免地进入滇池水体。这也是造成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外源污染(伴生于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入湖污染物沉降和积累)之外,内源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滇池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底被一层厚厚的底泥所覆盖.它所含有的腐殖质和有机质也成为了水体的污染源之一。据研究滇池底泥仅0.3m深范围内所含的磷就达187446t,是水体中所含磷的500倍。因此当水体中氮磷浓度下降的时候,底泥中的氮磷就会自发向水体中释放出来,成为了新的污染源。近年来随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去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大幅增加。加上昆明城市发展迅速,大量省内外人到昆明发展和居住,由此昆明市人口猛增。外来人口已占昆明市总人口的54% ,滇池流域常住人口300多万,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从而造成流人滇池的污水逐年增加,给滇池治理带来更大的压力。滇池是一个半封闭型湖泊,年蒸发量4.55 X 108立方米,没有大江河补给水源,主要靠降水补给,是一个典型的缺水区。 三.滇池综合治理的措施。

2008年初,昆明以“铁腕治污”之势攻坚滇池治理,首先剑指36条入滇河道。并向社会公布实施滇池流域主要河道综合环境控制目标及河(段)长责任制。入湖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一把手对辖区水质和截污目标负总责,各镇(街道办事处)为人湖河道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根据河道管理工作目标,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分段管理,成果倒逼,失职问责。滇池“ 五”、“十一五”累计投资46亿元,“十一五”规划的65个项目总投资92.3亿,到2009年累计完成66.5亿,云南省表示自2008年至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开展46个项目,估算总投资将达297.84亿元,同时也可采取BOT、BT等方式来融资。在昆明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昆明市为保护滇池,2010年将推行市民河长制,就足昆明市市民都参与治理保护滇池的工作。每个昆明市民每天节约一升水,滇池区域的320万居民就减少320万升污水进入滇池,到2020年,昆明滇池水质将达到四类。 四.结语

通过对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得知,导致滇池水污染严重的首要因素是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且入湖污染物量超过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其次滇池流域水资源短缺、湖体水流交换不畅、出入湖物质量长期失衡加剧了滇池水质恶化及湖泊富营养化的进一步发展。 滇池污染主要是由污水排放、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补给水源不足三大原因引起的。因此滇池污染治理必须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滇池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个人自觉保护,科技工作者的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定就可以恢复滇池昔日的荣光。

第20篇: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总结

泛亚文化之光,辉映彩云之南

——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亮点频现

2010年7月31日,为期一周的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在昆明圆满落幕。短短7天时间里,来自海内外的各方宾朋齐聚彩云之南,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齐聚滇池之滨,共同见证这一民族文化强省的文化盛事,体验多彩云南的艺术奇葩,领略五彩斑斓的泛亚文化。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云南电视台协办的“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于2010年7月25日至31日在昆明举办。这是云南省落实“桥头堡”战略、打造民族文化强省的一次重要实践;是突出文化外交主旨、高扬民族文化旗帜、彰显云南文化魅力、搭建文化交流桥梁、创建城市文化品牌、构建文化经济平台的一次重要活动。

本次艺术节紧扣“民族文化强省枢纽”和“区域性国际文化名城”这一昆明形象定位,以“开放多元、和谐包容、构建平台、辐射泛亚、汇聚文萃、绽放艺葩”为指导,围绕“泛亚之光”、“泛亚之声”、“经典泛亚”、“多彩泛亚”四个板块,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频现。

亮点之一:充分展现民族风情 推陈出新挖掘宝藏 在民族文化整体性日渐式微的今天,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无论在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充分彰显了云南绚烂多彩的民族风情,起到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本次艺术节的“点睛之笔”——“泛亚同春”大型开幕式晚会,以“泛亚风情、中华魂魄、云南神韵、春城印象”为主线,分“云、风、雨、河”四个篇章,结合由北京奥运会舞美团队倾力打造的“铜鼓”、“凤尾竹”、“孔雀羽毛”等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背景装饰,通过强烈震撼的民族音乐、瑰丽梦幻的灯光特技、华丽庄重的服饰和恢弘大气的舞蹈,全面呈现了云南之美、昆明之魅。“泛亚同春”还成为云南的歌曲、云南的歌手走向全国的舞台:本次晚会有十多首原创作品齐齐亮相,一曲《云南美》和《美在春城》更是唱响了云南和春城的迷人风采。一批优秀的本土歌手在“泛亚之春”的舞台上与杨澜、谭晶、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国内外音乐大腕同台演出,用音乐这一人类共通的语言将云南特有的民族风情呈现给世界。

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能工巧匠汇聚,来自全省各地的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手工艺人现场展演绝技,绝活频现。翡翠鉴赏会上展品琳琅满目,打响了“玉出云南”的品牌,展示了“翠都春城”的风采。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在充分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不断推陈出新,邀请国家级一流导演和团队策划、编排和录制,首次将3D技术应用于视觉效果呈现,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泛亚同春”从一开始就高标民族+时尚的旗帜,把摇滚、西洋乐器等现代音乐元素有机地融进传统民族音乐之中,使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族音乐重新焕发出光彩。融入了现代气息的传统名曲变得充满青春气息和时代节拍,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哼唱新民歌的队伍,民歌新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亮点之二:充分彰显国际视野 和谐包容以文会友除突出云南本土地方特色外,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还充分依托昆明与东南亚南亚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关系,彰显了浓郁的国际化城市文化氛围。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韩国等泛亚多国的艺术家们在“泛亚同春”大型开幕式晚会上载歌载舞,同时在昆明市内举行了一系列泛亚国家歌舞演出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幅幅高质量的“各国艺术风情画”,使得本次艺术节成为展示、交流云南各民族文化和泛亚各国文化的一道文化盛宴。

此外,来自奥地利、英国、日本、加拿大等30余个泛亚国家传媒业的领袖与来自国家文化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主要领导、著名专家学者做客泛亚文化传媒合作大通道建设

高层会议,论剑春城,由著名教授于丹女士主持,就“泛亚文化传媒合作的现状与展望”、“泛亚文化传媒合作的连通性与便利化”、“泛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区的建设和文化产业市场化”三个议题展开讨论,灼见层出不穷,勾勒出一张清晰的“泛亚文化版图”。全方位体现了昆明开放包容、文明大气的国际形象,有助于提升云南昆明在整个泛亚区域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向心力,并成为泛亚多国人民沟通情感的“枢纽”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以文化艺术为纽带推动整个区域政治、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亮点之三:整合利用文化品牌 面向社会吸引市民 为确保本次艺术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给广大市民和游客营造最浓郁的节庆氛围,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组委会特别整合了多项经过市场的检验,为游客和市民高度认可的品牌活动,如昆明聂耳音乐节、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动也通过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这个平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逐步提升了影响力,成为了有品牌影响力的盛事。

此外,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组织严谨、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特点。作为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最开放、最贴近大众的版块,“多彩泛亚” 普遍开展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奉上了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云南高档翡翠鉴赏

会、“盛世和鸣”系列小型音乐会和泛亚国家歌舞演出等一系列涵盖文物、古玩、民间工艺品、民俗文化、歌舞表演等多个艺术门类的文化盛宴。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厚的节庆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休闲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本次艺术节在市民中的吸引力。

过去的一周,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高度赞誉。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报道了开幕式盛况,新华社、中新社等上百家中央、省市级以及海内外媒体以大篇幅和专栏的形式进行了宣传报道,网络媒体更是不计其数、好评如潮。可以说,本届文化艺术节较好地发挥了泛亚区域合作文化先行、传媒助推的作用,开启了泛亚地区扩大文化交流、共谋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凝结而成的一种精神、是民族之根。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文化交流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沟通最广泛、最直接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文化交流的先行、粘合、助推与提升作用是“桥头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既是具有前瞻性、机遇性和文化战略意义的重要活动,又是抢占区域文化高地、打响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综合竞争力、扩大文化辐射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还是泛亚区域内以文促经、以文促政、以文招商、以文交友、

发挥重要作用的平台和桥梁。宣传了昆明改革开放的形象,增强了城市的国际吸引力,对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效果明显。其间舆论宣传高潮迭起,节庆氛围浓厚热烈,进一步推动了文明城市建设,突出了城市精神。 同时,2010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也是一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成功尝试,对促进旅游产业及相关文化产业、商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起到了激活城市人气,刺激城市消费需求,扩大招商引资,加强海内外经贸合作与交流的作用。

滇池调研报告
《滇池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