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县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18:55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双语阅读推进工作汇报

井头中心学校“双语”阅读推进

工 作 汇 报

2010年12月我校按照市区教育局“双语”阅读推进工作会议精神,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布置安排“双语”阅读推进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2011年1月教导处制订了详实的“双语”阅读推进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2、寒假前教导处向学生和家长印发推荐阅读书目,动员学生利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

3、本学期每天专门安排20分钟语文早读和英语早读,有老师专门指导。

4、学校为学科教师订阅一定数量的专业杂志,要求教师阅读教育专著《爱心与教育》、《教育从尊重开始》、《学科与心理学》,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素养。

5、学校积极创设“双语”阅读氛围,把学生需要诵读的古诗文装裱上墙,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文学素养。

6、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2011年3月2日学校举行美文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诵读中陶冶性情。

“双语”阅读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我校中小学合并,校园规划建设没有到位,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图书室图室陈旧落后,阅读活动开展显得捉襟见肘。

2、家长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没有意识到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家长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孩子读书的态度,给学校阅读推进工作带来阻力。

3、学校“双语”阅读工作在细节方面没有做实,检查督促不及时,还没有把引项工作作为常态工作去管理,使教师有应付的态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作了深刻的反思,迅速召开教干会议,进一步研究安排我校“双语”阅读推进工作,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1、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学校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座谈、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转变家长观念,赢得家长支持,使加强“双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双语”水平成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追求,成为学校常态教学的内容。

2.教师阅读,形成示范。建立教师读书制度,每年教师的读书总量不得低于100万字,每天读书不得低于1小时,并形成制度,建立教师读书笔记制度。建立教师阅览室、图书室,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汇报活动,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把教师读书成果纳入教师年度考评。

3.广开书源,增加储备。形成定期订书制度,鼓励学生多订书,多看书。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新华书店看书和买书。与市、区图书馆加强联系,广开书源。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广交书友。教干与学生结对赠阅图书,并带动一个班级开展阅读活动。

4.纳入课程,强化指导。积极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中小学生阅读的方法;读物推荐课:主要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

5.建立阵地,资源共享。学校加强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科学设置图书,添置推荐书目。有效地建立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借阅、阅览等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图书管理员定期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方向,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6.开展活动,培养兴趣。学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班级经常举办与作家对话、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美文诵读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学校设置相对固定的日期欢度“读书节”。

推荐第2篇:县双语教育工作汇报

县双语教育工作汇报

尊敬的马文华司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扣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动员全县各级党政和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之际,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马文华司长一行不辞辛劳来到边疆考察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使我们倍受激励和鼓舞!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83万各族人民,对马文华司长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调研组下发的调研提纲,就县基本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双语教育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缘,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总面积8955.6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29个乡镇、491个行政村、25个社区,户籍人口83万,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6.3%。

始建于西周初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国、渠沙国、叶尔羌汗王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故乡。县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粮食、棉花、巴旦姆、杏、核桃等优质农产品享有盛誉,是中国巴旦姆之乡。矿藏、旅游资源丰富,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叶尔羌汗国王陵等文物保护遗址。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喀什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前提,坚定不移打造喀什南部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打造“双百”工程(工业产值100亿元、农业产值100亿元),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文化塑县”战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争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实力增强、民生改善、投资加大、效益提升、活力彰显、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02亿元,增长13.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3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2亿元,增长24.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力争实现全县生产总值57.5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1亿元,增长24.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增收800元,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富民强县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牢固树立“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理念,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整合资源,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开创了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24所(其中学前双语幼儿园112所,小学161所,初级中学31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工学校1所);在校(园)学生152124人(其中在园幼儿21447人,小学生78818人,初中生4161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133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112人);现有教职工9949名(其中幼儿园484名,小学4956名,初中3989名,高中520名)。全县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

基础教育扎实推进,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少儿入学率分别达到99.68%、99.3%,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4.03%。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普通高考专科及以上上线率达88.9%,本科上线率达58.4%(较提高了18.4%);以来累计向各类中职院校输送学生6671名,高中阶段入学率由的34%提高到46.2%。教师素质逐年提高,-学年,全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23%、98.81%,中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启动城南教学园区建设,实施学前双语幼儿园、校安工程、抗震加固改新建、薄弱学校、教师周转房等项目,以来累计落实建设资金33443万元,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校财局管校用”的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确保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转,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累计落实资金9466.6万元(上级补助8828.3万元,县级配套638.3万元),为123897名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10098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到生活补助。

三、县双语教育发展情况

县双语教育在喀什地区开展较早。1997年在佰什坎特镇中心小学开办了第一个双语班,在佰什坎特镇建成自治区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双语小学,同年,在县第二中学(汉语系中学)开设了双语实验班。以来,随着自治区推进双语教育步伐的加快,我县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学校建设步伐,新建双语小学1所、民汉合校中小学3所。在坚持抓好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同时,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先后兴建双语幼儿园161所。在国家、自治区和地区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范围试点到大面积推开的跨越式发展,双语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双语教育呈现出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双语教育覆盖及衔接情况

全县在92所中小学校开设了192个双语班,4360名学生接受双语教育;有学前双语幼儿园96所(包括网通幼儿园、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220个班,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6659名,占全县少数民族5-6岁幼儿总数的49.8%,当年升入小学一年级双语班的幼儿占63%。

全县在161所中小学校开设了801个双语班,28891名学生接受双语教育,占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20%;有学前双语幼儿园147所(其中包括58所网通幼儿园,现已就近合并到项目幼儿园),616个班,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20647名,占全县少数民族5-6岁幼儿总数的88.3%,当年升入小学一年级双语班的幼儿占73%。

全县在128所中小学校开设了663个双语班,25076名学生接受双语教育,占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20%;有学前双语幼儿园112所,646个班,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21447名,占全县少数民族5-6岁幼儿总数的83.3%,当年升入初中一年级双语班的小学双语班毕业生占70%。

(二)双语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情况

结合本县实际,目前我县采用模式

一、模式二两种双语教学模式。现有的双语小学、有条件的民汉合校中小学、附设在汉语系学校的双语实验班采用模式二教学,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同时开设维语文课程,保证少数民族母语教学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并行、并重。其它中小学校均采用模式一教学,汉语及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学科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三)双语教师待遇享受情况

1、我县现行的教师工资主要是以本人的职称(聘任岗位)、工龄计算。教师津贴(绩效工资)在参照聘任岗位的同时,注重向农村教师倾斜(县直学校教师发放当月绩效工资的70%,农村学校教师发放当月绩效工作的80%,剩余部分均纳入年终考核范围,与个人年度工作表现、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实行奖励性分配)。各级各类学校双语教师与其他教学岗位教师均享受同等待遇。

2、教师所享受的相关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均根据国家规定的比例执行(其中医疗保险6.5%;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5%;生育保险0.3%;住房公积金12%)。

3、健全关怀机制,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372户教职工每户补贴1万元购房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为教育系统建设6000套限价商品房,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目前,首批3564套正在分配入住之中。同时,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为偏远乡镇教师发放交通费补助,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四)双语特岗教师、学前双语教师配备情况

实际到岗特岗教师111名、学前双语教师119名。有91名特岗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其中村级小学66人),有109名学前双语教师在农村幼儿园工作。自愿留任特岗教师90人,占该年度双语特岗教师的81%;自愿留任学前双语教师110人,占该年度学前双语教师的92.4%。

实际到岗特岗教师77名、学前双语教师589名。有76名特岗教师在村级小学工作,有519名学前双语教师在农村幼儿园工作。自愿留任特岗教师65人,占该年度双语特岗教师的84.4%;自愿留任学前双语教师550人,占该年度学前双语教师的93.3%。

(五)双语教师培训情况

为适应双语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县积极开展双语师资培训。以来,全县接受各级各类培训的学前、中小学双语教师共计455名(幼儿园124名,小学194名,初中137名),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24名,自治区级96名,地区级120名,县级125名,援疆省市培训90名。

在双语教师培训名额分配上,注重向农村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倾斜,目的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的有机衔接奠定基础。在参加培训的全部455名双语教师中,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师有427名,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4%。特别要说明的是,参加培训的村级小学双语教师多达180名(国家级11名,自治区级43名,县级40名,援疆省市培训86名),占小学段参训教师总数的93%,占参训教师总数的40%。

(六)中小学双语教材建设及双语教育资源开发建设情况

在大力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我县致力于加强中小学双语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召开双语教材使用情况研讨会、双语骨干教师座谈会,开展双语教材调研活动以及下发双语教材建设征求意见稿等途径,搜集基层双语教师对现行双语教材的意见建议,及时汇总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馈。

通过与师生座谈、调研、走访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师生普遍认为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难度较大,课文量相对较多,教材内容大多较为抽象、偏离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为吃力,甚至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双语教学中免费的教辅资料(练习册、测试卷)等相对偏少,农村中小学校尤其紧缺;各学段之间双语教材不配套(除汉语教材以外,其余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课程均使用人教版教材),特别是理科双语课程人教版教材难度偏高。

地处南疆,由于历史、自然以及经济等因素制约,双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将双语教学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双语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畅言智能语音教具、上海韬图汉语动漫教程、远程教育设备等,加大双语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二是争取上海市对口援助,在上海市宣传系统支持下,长江商学院向我县捐赠近4万册图书,在部分中小学校建立汉语图书室。

(七)双语教育实名制实施情况

一是抓好培训指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安排部署,我县先后组织实名制管理专题培训6期,累计培训双语教育实名制管理人员700余人次。

二是抓好数据采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师生实名制信息统计工作实施方案》,编写了《县教育系统师生实名制统计系统信息填写及指标解释说明》,确保数据采集工作顺利实施。指派专人对数据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并及时上报自治区教育厅。

双语教育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建成后,我县同步建立动态监测、管理机制,以每学年全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为依据,每年更新一次。借助于数据库的建立,我县在中小学学籍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各类培训名额分配、hsk达标率统计等工作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八)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为主体,我县计划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全县中小学75%以上的双语班具有“班班通”设备。目前,我县已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一期)9间(套);配备“班班通”设备20套。

(九)国家及援建项目双语幼儿园实施情况

得益于国家、自治区和对口援建省市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关怀和支持,以来,我县先后兴建学前双语幼儿园161所,总建筑面积15.76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其中国家项目幼儿园159所,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51亿元;上海援建项目幼儿园1所,建筑面积2716.3平方米,投入资金400万元。另外,我县自筹资金400万元,新建幼儿园1所,建筑面积2716.3平方米。目前,通过竣工验收的139所幼儿园中已有108所投入使用(均为国家投资项目),共配备学前双语教师708名。

(十)教育援疆双语项目安排情况

1、项目援建。实施塔尕尔其乡双语小学宿舍楼、操场项目,投入援建资金900万元,新建5000平方米宿舍楼(目前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和250米塑胶跑道(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实施一中、三中、五中图书楼综合楼项目,计划投入援建资金1500万元,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7月交付使用。实施县第六幼儿园项目,占地面积20亩,投入援建资金400万元,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

2、智力援建。累计选派90名双语骨干教师到上海培训;争取上海援建四县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强化脱产培训项目,首批培训90人。实施上海韬图汉语动漫教程项目,累计投入援建资金50万元,首批试点学校20所,试点学校16所。

3、社会力量援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双语奖教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双语教师,我县有90名教师受到表彰奖励。上海永翊基础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累计出资15万元,赞助县第

一、二届少儿双语艺术节。

(十一)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教师素质,推进双语教育衔接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及自我分析评估

一是补充师资。通过补充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计划、学前双语教师招聘等途径,多渠道补充双语教师,优先解决双语教师数量短缺问题。采取调剂、支教等方式,统筹管理、合理调配双语师资,将参加双语培训教师、新补充教师安排到双语教学岗位,重点充实小学低年级双语教学岗位,着力解决幼儿园到小学双语教育衔接的师资问题,确保双语教育的有序推进。通过补充新鲜血液,双语教师队伍越发充满活力。

二是强化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精心遴选双语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双语教师培训。积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大力支持,通过强化培训,受训教师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双语授课能力和综合素质显着提高。

三是加强督导,狠抓教研。制定《县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专项督导提纲》,深入基层检查督导,规范双语教学行为。加强调研力度,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积极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提供有效依据。通过送课下乡、优质课比赛、教学能手大赛等方式,加强双语教科研,有效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在双语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中,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达标率逐年提升。

四是营造氛围。举办双语口语大赛、少儿双语艺术节等活动,营造学双语、用双语的良好氛围。通过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介,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双语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我县在内初班、内高班招生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大力宣传佰什坎特镇双语学校等“名校”的典型效应,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疆内初中班、内地高中班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增加。

为保证双语教育质量和效果,我县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及时对全县各中小学双语班开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于部分因双语师资无法保障、合格的双语教师短缺,导致双语教育质量较低、效果很差的学校,经过仔细分析、认真评估,我县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对这类教育质量较低、效果很差的双语班进行调整,确保推进质量和效果。应该说,现阶段“20%的中小学双语教育覆盖率”符合我县双语师资的实际情况,是我县尊重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四、面临的突出困难

1、双语师资结构性短缺。近年来,我县通过补充教师考试、人才引进、特岗教师招聘等途径新增教师5000余名,基本解决了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但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中小学双语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汉语水平不达标,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无法按照双语教学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部分双语教师因理科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欠缺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胜任理科双语教学工作。此外,因普通班汉语课时量增加、小学低年级合格的双语师资短缺问题至今未能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县学前与小学起始年级双语教育的有机衔接。随着双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能力偏低、合格双语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

2、学前双语教师数量短缺。目前我县幼儿园有646个班,学前双语教师484人(不含新招录的第三批学前双语教师298人),保育员134人,农村双语幼儿园大部分班级平均只有一名教师负责,在尽力管理好幼儿生活的同时,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新招聘的学前双语教师很多是非幼教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幼儿教学经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导致学前双语教育质量偏低。

为确保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按照班师比“两教一保”测算,应配备学前双语教师1292人,实有484人,目前缺编808人;应配备保育员646人,实有134人,缺少512人。

到秋季,预计全县在园幼儿28000名,按照班均30名幼儿、班师比“两教一保”测算,应配备学前双语教师1867人,实有782人(含新招录第三批学前双语教师298人),实际缺编1085人;应配备保育员933人,实有134人,实际缺少799人。

3、农村双语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双语教师工作、生活在农村,待遇低、条件艰苦,且双语教学压力大、任务重,但事实上双语教师与其他教学岗位教师享受的工资、津贴待遇相同,导致双语教学岗位缺乏吸引力,存在着“下不去、留不住”现象,汉语水平较高且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双语教育的推进步伐。

目前我县教师队伍中来自外县市的教师接近5000人,他们家在外地且大多是年轻教师,对住房问题尤为关注。但是,虽然我县实施了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由于项目学校目前只有4所,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农村教师住房问题,其余大多数教师的住房问题近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此外,虽然我县实行了限价商品房政策,但真正有住房申购意愿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师,尤其以外地教师居多,他们参加工作时间短、经济基础相对单薄,现行限价商品房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讲仍然偏高,由于无力支付房款购房积极性普遍不高。住房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也是导致农村双语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4、双语教学语言环境差。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南疆地区,广大农村普遍缺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校外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差,学生汉语听说能力难以跟进,甚至部分双语水平较好的教师因长期生活在农村导致汉语水平下降。

5、资金短缺。我县自起开始实施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根据国家投资计划,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含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的标准实施。、项目资金略有结余,这批结余资金均用于幼儿园大门、围墙、地面硬化等附属设施工程。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及人工工资不断上涨等因素,现阶段项目工程中标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200-1300元左右,因此,、项目幼儿园土建资金缺口合计1012.09万元(40.87万元,971.22万元),附属设施资金缺口达914.44万元。由于县是国定贫困县,县财政资金有限,请求上级解决这部分缺口资金。

五、几点建议

1、建议加大双语教师及教材教法培训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拓宽双语教师培训渠道,增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地区级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名额,丰富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效果,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由于新编双语教材使用后的教材教法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建议加大新编教材的教育教学培训。

2、建议扩大双语教师定向招生培训、免费定向培养力度。进一步扩大免费师范生中定向生的比例,为边远地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拓宽师范生就业政策,建议面向生源地,通过定向就业、免考入编、免收学费等方式,为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下得去、留得住、适应双语教学需求的教师。

3、建议严把双语教师“入口关”,严格落实新聘任双语教师的相关资质标准,确保新聘任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4、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幼儿园办园标准,落实编制,为幼儿园配齐配强所需人员。

5、建议提高农村双语教师待遇,稳定双语教师队伍。由自治区统一制定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并增加双语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农村教师职称晋升名额比例,增强双语教育岗位的吸引力。

6、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以满足农村教师的住房需求,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实现住有所居,切实达到“下得去、留得住”的目标。

7、建议加大寄宿制双语学校投资建设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氛围。

各位领导,作为喀什地区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县之一,我县在国家、自治区、地区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双语教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我们的双语教育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实现双语教育科学推进、跨越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地区关于双语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切实把双语教育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民心项目抓紧抓好,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祝各位领导在调研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推荐第3篇: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汇报

2009年沙雅县学前“双语”工作汇报

为了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沙雅县6所乡镇双语幼儿园共开办双语学前班72个 37所村级小学共开办学前双语班62个,入园学前幼儿2474名,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初具规模。

一、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的措施及成效

(一)采取的措施

一是为了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年初以来,自治区、地区及县委政府相继召开了会议、下发了文件,做出了安排部署,不断加大学前双语“教育”的工作力度,沙雅县把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行“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专门召开教育局党委会和学前双语教育动员会,拟定了《沙雅县学前“双语”教育规章制度》、《沙雅县学前“双语”教育管理办法》,使我县学前双语教育更加科学、规范。

二是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保证了以学前“双语”教育为重点的“双语”教育有人管、有人抓、出成效。

三是强化了教育系统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双语学习。教育系统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出台了《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员工“双语”培训工作》,教育局结合《沙雅县2008-2010年“双语”发展实施方案》,规定教育系统教职员工每周

一、

二、四每天抽出2小时学习“双语”,同时建立了“双语”学习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奖罚激励机制,全教育系统4万多名师生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以本学校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开始学习“双语”,建立了“双语”学习新机制,掀起了“双语”学习新高潮,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学前“双语”师资建设。

四是运用艺术手段,增强“双语”学习实效。各学校以学校为单位,以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和“庆端午”、“庆六一”为契机,民汉师生学校联谊,民汉师生相互组合、共同登台,通过文艺活动学习“双语”,大大了激发师生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按照地区关于少儿“双语”口语大赛的安排,我县“双语”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少儿“双语”口语才艺展示预赛,来自20多所学校的30名少数民族儿童在演讲、朗诵、相声、小品、三句半等节目中贯穿双语,增强了全县师生学习双语的实效。

五是根据地区“双语”办关于举办中国移动“校讯通杯”阿克苏地区第三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的通知(阿教双2009年1号)精神,沙雅县双语教育领导小组从四月底开始按照文件精神,成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相关文件,建立了联动机制。同时,“双语”大赛办安排进行了各学校比赛、全县预赛和全县决赛,对选手进行了层层选拔。我县双语大赛按照地区文件要求有条不紊的开展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初步成效

1、扩大了学前双语教育的宣传范围,增强了双语学习的实效,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了双语学习的浓厚氛围。

2、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学习双语,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双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双语学习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创新了双语学习的形式,拓展了双语学习的渠道,为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幼儿教师汉语水平较低,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二是在职专职教师较少,教师流动性较大,教育的连续性和规范性较差;三是各级领导对学前双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四是各项制度还不完善,管理不太规范。

三、几点建议

建立双语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逐步提高。只有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乡镇党委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学前双语教育才能有保障。各级政府必须把学前双语列入重要议程,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促进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是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只有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按照严格的责任制进行日常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幼儿双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范围进行统一管理。

三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及幼儿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认清发展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战略性,在思想上要将双语教育摆在首位,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沙雅县教育局 2009年6月15日

推荐第4篇: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同志

发布者:刘亚蓓

时间:2013-09-06新疆教育信息网

1.您是自治区党委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是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您是如何看待双语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

答:你好!首先感谢媒体记者对双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与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和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偏低的问题成为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升学、就业、走向全国的重要因素。20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自治区开展了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那个时候规模很小,2000年双语班学生人数还只有4000人左右,况且教学模式和制度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2004年自治区党委作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之后,特别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族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2年9月,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双语班和民考汉学生已达到167.86万人,占少数民族在校生数的66.61%,比2008年增长了110.40%。其中,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在校学生达到122.36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59.33%,比2008年增长了213.7%。近几年,我一直关注着双语班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在基层学校调研的时候,在同教师和学生交谈中,我感到,较之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双语教学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2年全区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也表明,监测样本中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汉语和数学平均成绩都好于普通班。与此同时,由于重视和加强母语教学,母语文教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年高考过后我都要向阅卷教师了解母语文水平情况,让人高兴的是,母语与汉语一样,水平逐年提高。

2.您是否可以谈谈,在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很好发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区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

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多数民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都创造、丰富、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承载着本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品质,是该民族千百年来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母语对民族个体和群体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除了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之外,还必须通过教育来有效传承和发展。然而,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从来不可能是封闭发展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下,各个民族要想不断发展进步、更好地融入现代文明社会,每个民族群体就必须在传承本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和主流民族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国家积极倡导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我想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术界对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每一种界定都有它自身的道理。但综合各种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通俗的讲,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那么,紧接着你会问一个问题,自治区为什么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呢?这是因为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实践证明:一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学习双语、掌握双语、运用双语,可以使我们扩大族际间交流,优化语言环境,更多更好的学习、借鉴各兄弟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开阔视野、广纳信息、增长知识。二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千上万高素质民汉兼通的人才和劳动者。而少数民族要很好地参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日益进步的高科技、高智能、自动化、工业化的环境中,前提必须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实施双语教育,培养大批民汉兼通的各民族优秀人才和劳动者,无疑是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各民族群众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基础条件。三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族际间的交流和沟通。实施双语教育,使得少数民族青少年从小就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母语,了解包括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利于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增强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您认为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自治区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答:积极、稳妥、有效是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所谓积极是要有积极的态度,所谓稳妥是要有正确的方法,所谓有效是要有教学质量的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指出,“双语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合实际、循序渐进。”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多次强调“推进双语教育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上’。”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应当根据自治区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确定双语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自治区的规划是这样的: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这是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各地可以参照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本地的任务和目标。语言学习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高于自治区的目标,语言学习条件差的地区要力争达到这个目标。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也可以根据群众的意愿保留一定数量的普通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双语教育的模式,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避免一刀切。 那什么是普通班、模式1和模式2呢,您能介绍一下么?

我们讲的普通班是指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部课程使用母语授课,同时加授汉语言课程的教学班级。双语教育模式1是指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双语教育模式2是指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音乐、美术、体育、德育等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我想强调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与普通班教学模式都是现在学校中常规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求各地从教师、语言环境及家长要求等实际出发,从起始年级实事求是的做好教学安排。我们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模式的同时,对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体的普通班模式,也可以根据家长选择保留,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边远地区,双语教师短缺,就要办好普通班。 4.国家和自治区在支持双语教育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重大政策? 答:2004年,自治区党委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成为21世纪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2005年,自治区党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确立了双语教育从幼儿抓起的工作思路,同时,自治区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使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新疆双语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会后,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保障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新时期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双语教育工作开始步入稳步实施、有效推进的轨道。

5.国家和自治区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哪些支持?

答:2008年到2012年,国家和自治区投入50亿元资金,实施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其中,在七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及其余地州的九个贫困县市投入20.9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双语幼儿园2237所;投入保障资金29亿元,用于农村双语幼儿园幼儿伙食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教材、配套设备。除此之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支援省市和部分社会团体、企业也积极捐资建设了一批双语幼儿园。这些经费的投入极大改善了我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办学条件。与此同时,自治区制定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规定农村双语幼儿园按1园5个班7人配备教师,不仅解决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教师待遇。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学前双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率大幅提升,免费受教育面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农村最漂亮、最舒适、最安全的建筑是双语幼儿园。各族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全区顺利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目标。2012年9月,学前两年双语班和民考汉幼儿达到42.61万人,占学前两年(5-6岁)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数的92.03%,比2008年增长了102.81%。 6.上双语幼儿园的幼儿都享受那些优惠政策?

答:七地州及九县市5-6岁的农村在园幼儿,享受每生每年1000元伙食补助,每天4.5元,解决了孩子们午餐问题;每生每年90元的幼儿免费读本,使孩子们可以用到免费的幼儿读本;每生每年300元的幼儿园公用经费,可以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此外,从2013年起,中央还将比照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建立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简单讲,在农村双语幼儿园实行的是免费教育,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7.国家和自治区对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哪些资金投入?

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办学条件的工程项目。例如:2009年以来,已争取中央投入2.67亿元,实施了12所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项目;2008年起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落实建设资金5.6亿元,改善了农村教师宿舍的条件;落实国家专项资金1.49亿元,建设了新疆幼儿师范学校等6个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基地;2010-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设立专项资金7.6亿元,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支持新疆双语学校建设854个计算机教室,40715个“班班通”教室。此外,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双语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工程,使双语教育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8.自治区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双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张春贤书记指出:“注意提高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是家长所关注的,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努尔·白克力主席强调“要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自治区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双语教学质量建设工作。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2009年以来,先后制订了各学段双语教育的指导纲要、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二是加强教学指导,科学引导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专家赴基层指导教学,定期开展教材教法培训,通过远程同步直播示范课活动培训双语教师。三是建立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双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调整双语教育招生考试政策,制定双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完善双语实名制系统,督促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四是加强双语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双语教育之路。成立双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双语教育研究会,启动双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双语教育研究初见成效,许多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教育行政决策的依据。

9.教材建设对提高双语教育质量非常重要,请问,自治区在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材。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我为主,编写符合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实际的各级各类教材。2012年,自治区启动了新一轮教材修编工作。一是成立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撰委员会,加强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二是自治区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疆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供模式2双语教育班使用的语文教材;三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旧教材,2013年秋季学期,汉语教材、学前双语读本等起始年级新修编教材将投入使用;

四、为教师统一配发双语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做到人手一册。

双语教育资源制作和应用是改进双语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治区已经把教学资源建设摆在了重要地位,一是投入专项资金4500万元,制作学前双语教育DVD教学光盘以及双语幼儿园教师电子培训资源并免费配发;二是组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收集了近万个课件资源,丰富了双语教育资源,调动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三是不断完善新疆远程教育网资源库建设。今后,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快学前和中小学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采取自主开发、译制、引进以及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建设和整合资源,尽快建立起涵盖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各年级课程资源和各类专题资源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10.当前,少数民族同志十分关心本民族语言文字发展问题,请问,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如何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

答:在前面我讲过,双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包含两种语言和文化内涵。在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独特的,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是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既是手段更是目的。我们在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一是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少数民族语文课程是重要基础课程,是中考、高中学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二是在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除少数民族语文外,还有一些课程,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模式一课程设置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课程课时分别达到小学、初中、高中总课时的57%、51%、52%;模式二课程设置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课程课时分别达到小学、初中、高中课时总数的35%、28%、22%;三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保留民语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四是加大民语文教师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教师的培训,提升民语言教师授课能力;五是积极开发和引进优质民语言教学资源,辅助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双语教育推进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并没有被削弱,而是得到了保护和加强。 11.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如何倡导和鼓励各民族学生互学语言的? 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学习语言,存在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双语现象。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长大的汉族同志相当一部分都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同样,在北疆乌鲁木齐等地长大的少数民族同志也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阿勒泰、塔城长大的汉族同志能讲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很多蒙古族、锡伯族同胞能使用两三种其它民族的语言沟通交流。实践证明,新疆各民族群众在长期开发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在少数。

自治区积极倡导各民族互学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鼓励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是积极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选修试点工作。从2010年起,在部分地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进行开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的试点,民考汉学生作为必修课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和其他年级民考汉学生自愿选修,每周安排两到三节课,通过增加周总课时数解决课时问题,并组织专家编写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在自治区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中,汉语言班级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以适应基层学校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需要;三是举办民族语言教师培训班,选送在民语言授课学校或民汉合校担任教学工作的母语为汉语的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12.我们知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关键,那么,自治区在培养、培训和招聘双语教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自治区高度重视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培养方面,2007年率先启动实施双语特培生培养计划,以“免费、特培、定向就业”方式,吸引有志于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学子就读师范,补充农村学校双语教师。到2011年累计招收双语特培生4619人。2012年实施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当年招生3155人。师范院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双语教育能力,将少数民族语言基础课程纳入母语为汉语学生教学计划,将少数民族师范生纳入相应级别“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双语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在教师培训方面,自2003年以来,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双语师资培训资金3.48亿元,安排1.97万名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一年或两年制培训,其中1.62万名教师已完成培训任务,绝大多数已成为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加强新聘双语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已对5.05万名新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大大增强了双语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师招聘方面,制定了公办中小学统一招聘和突破编制按需补充双语教师等政策,加大以农村双语教师为主的教师补充力度。2006-2012年实施义务教育和双语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共补充中小学双语教师3.7万人。2010-2012年实施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计划,补充双语教师1.35万人。同时,2003年以来,通过援疆省市支教、城镇教师支教、大学生实习支教累计派出5万余人次赴农村学校双语教育岗位支教。2012年9月,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66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数(15.93万人)的41.81%,比2008年(2.483万人)增长了168%。

13.社会上有些人担忧少数民族教师会因无法从事双语教育而失去工作,请问,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答:肯定不会。

建国以来,少数民族教师肩负历史使命,刻苦学习、积极探索、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为自治区的普九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在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许多少数民族教师积极适应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了由“单语型”向“双语型”教师的转变,成为了幼儿园和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中坚力量。在目前推进的双语教育工作中,少数民族教师仍然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五年来,自治区把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招聘工作上。截至2012年9月,幼儿园、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达到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66万人,占双语教师教师总数的87.29%。

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教师,由于年龄较大,汉语基础偏低等原因,很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自治区在对这部分教师过去工作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他们也是非常关心的。张春贤书记多次要求:“注意使用好少数民族教师,使他们工资不减,岗位不退,历史地看待他们的突出贡献,要让他们有事业,有岗位,有课时。”我们按照春贤书记的要求,从维护各少数民族教师的利益,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的角度出发,一是要求各地根据群众意愿适当保留以母语授课为主的普通班,让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任教;二是科学规划双语教育模式1和模式2的发展规模,让汉语难以达标的少数民族教师在双语班母语授课课程中担任教师;三是鼓励汉语难以达标的少数民族教师转型从事德育、思想品德、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学任务,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四是因年龄和个人原因不能从事教学任务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留在学校,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教学及教辅工作,做到岗位不退,身份不变,工资不减,待遇不降。 14.如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答:双语教育是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多种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是新疆的区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新疆的优势。他特别强调指出,各民族之间都要互相欣赏,真正地把彼此当作兄弟姐妹。新疆文化多元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很高兴的事情,也是值得我们很骄傲的事情。我们要深刻领会张春贤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对新疆精神的追求落实在有效推进双语教育的具体实践上,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制度、现代知识、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学生的 “四个认同”意识,促进各民族学生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现代理念,推动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形成,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形式。持续不断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教育,对于培育双语班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国家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一体多元、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教育。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校地方课程建设,把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之中。要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体操、绘画、书法、文化长廊、体育等形式,努力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如何让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推进双语教育的工作上来?

答: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一是深入开展双语教育政策和十年双语教育规划的宣传, 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家长到校体验、感受双语课堂教学。三是支持广大群众学习双语的创新活动,通过口语大赛、有奖征文、技能评比等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学双语用双语。四是热忱欢迎各族群众、机关干部和专家学者对我们的双语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以及来信来访、政务微薄等途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我们改进工作,促进双语教育健康发展。 16.当前双语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就当前来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双语教师数量短缺,队伍不够稳定,这是制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二是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指导不够到位。督导、研究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三是一些地方存在不顾客观条件、急于求成选择教学模式,脱离实际,影响了双语教学质量和平稳发展。双语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推进这项创新工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通过扎实的工作实践和理论创新来逐步解决问题。

17.今后一个时期双语教育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推进双语教育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2011年自治区出台的双语教育发展十年规划,明确规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战略目标。张春贤书记指示“要加强对规划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让基层干部人人吃透精神,抓好落实,抓出实效”,努尔·白克力主席强调“规划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的,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抓好落实。”从规划执行两年的情况来看,规划完全符合双语教育发展实际,完全符合双语教育发展规律,完全符合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继续落实双语教育十年规划。

落实规划,一是要抓好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基层全面解读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措施,解答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双语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还要求,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学习纳入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的内容,单列课时,通过学习宣传工作,让基层干部吃透精神,把握政策。二是各级政府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修订当地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划。三是各个学校要坚持积极、稳妥、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双语教育模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四是抓好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培训工作,完善招聘补充制度,努力满足双语教育推进工作的需要。五是重视和加强母语文教学工作,确保母语文教学水平稳中有升。

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强力支持,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区各族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预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欢迎媒体记者今后继续关注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谢谢!

推荐第5篇:双语工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本校建立于1973年,具有40年的历史,在校生880名(学校总占地面积67519㎡,建筑面积7478㎡(其中,学生宿舍1283㎡,浴室锅炉房120㎡,学生食堂710㎡),生均建筑面积8.5㎡。学校有标准的生物化实验室。学校本学期在校学生878名(其中享受国家两免政策的有81名,享受一补政策的537名),共21个班,其中“双语”( 模式一) 班有10个,学生有387名。学校教职工有89名,党员37人,其中女52名,专任教师83名,工人3名。已参加长期“双语”教育培训的4名,在培训的2名。参加地区级电化教学培训的教师1名,参加县级培训的15名。

这一年来,我校在“双语”教学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如下:

1.校报第四页设立“双语栏目”,改善我校师生学习双语的环境。汉语课教师指导学生写汉语作文,通过把写得好的作文在校报上发表的方法,不断鼓励学生学习双语,到目前为止,已有9篇汉语作文在校报上发表。

2.学期初,根据每个教师的汉语水平,把所有教师分为快班、中班、慢班等三个汉语学习班,不断指导教师们学习双语,提高汉语水平,在这项工作上得到了较好的成绩。

3.认真挑选出生物课、化学课教学能手,并派他们参加疏勒县教育系统教学能手大赛。我校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化学课教学能手”。

4.为了互相交流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于2013年4月份组织校级公开课大赛,每组有2名教师参加公开课大赛。

5.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多次组织学生演讲、红歌、讲故事等比赛,并取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6.组织各教研组教师制作课件,通过认真挑选,把3位教师制作的3个课件报教育局教研室,这三个课件派自治区参加课件大赛。

7.派6名教师参加双语备课大赛。

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采取更多灵活、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提高汉语水平,适当增加背诵任务,促进汉语知识积淀的形成。

2、鼓励学生课下用汉语交流,想办法营造汉语交流语言环境。

3、举办朗读活动,读书活动,扩大阅读量。

4、双语班教师还要加强教学研究,探讨双语教学新路子,教师、学生多沟通。

推荐第6篇:双语教学情况工作汇报

根据县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关于“双语”教学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9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大会,颁布了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及两个配套文件,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我省未来十年教

育发展做全面安排部署,对民族教育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对此,10月19日我州部分学校学生上街游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24日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县委书记段发达作重要讲话,成立了双语教学改革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分解为学校、寺院、矛盾排查、老干部、信访接待、情报信息、突发事件处置和宣传八个工作小组,双语教学改革宣传教育工作组及时召集成员深入各乡镇及学校,在辖五乡一镇三十九个行政村和12所学校中,学习宣传全省教育大会暨省委书记强卫重要讲话精神和州委书记李选生、县委书记段发达在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与师生、群众面对面座谈、召开动员大会等形式,全面正确解读“双语”教学改革,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双语”教学改革的意义,全面了解党的少数民族的政策,消除理解偏差和造谣,解疑释惑,加大舆论引导,积极营造社会稳定局面。

一是学校工作组由索南才让副书记和那科副县长牵头对各学校主要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以座谈会形式宣传解读双语教育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安排部署维稳工作,及时传达省、州文件精神,在学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活动和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专家讲学等形式,各学校组织传达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至少两次,加强对师生再教育,按照层级负责原则,形成教育局、学校领导、班主任的三级管理机制,认真开展矛盾排查,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及时化解了教育政策理解中的偏差,保证了各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宣传组在牵头领导的直接负责下,各乡镇工作小组及时召开会议,深入各乡镇宣传省、州、县委会议精神、党对民族地区的政策,乡镇党委、联点单位和村干部,成立乡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村社召开宣传贯彻落实会议、小型座谈会等认真传达学习教育工作会议暨省委书记强卫重要讲话精神和州委、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使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正确理解的要求,全力做好群众思想动员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高度关注并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加强对人口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外来人员动态,防止外界的渗透和影响。

截至目前,全县召开大小会议100余次,参加会议人数达到6600余人次,发放宣传提纲及材料2000余份,及时化解了存在的社会矛盾,确保了党的政策宣传到位,疏通了干部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也疏通了政府与群众的枢纽。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和广大师生能正确理解“双语”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也全面领会了党的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全面学习贯彻全省“双语”教学精神

召开全省教育工作大会以来,为贯彻落实好全省教育工作会精神,使新的时期我县民族教育发展勇夺改革的制高点,县教育部门组织局内干部职工学习会议精神,局领导深入调研,积极落实我县教育工作会议,结合县情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等需重点落实的文件,目前全省教育工作大会需落实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筹备完成,待报县委、县政府审议通过后,积极完善逐步落实。

推荐第7篇:双语工作汇报0330

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中心小学“双语”

工作汇报

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中心小学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双语”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英艾日克乡中心小学位于英艾日克乡政府西对面,初建于1940年。

现我校已与巴依拉,托玛,也克力,沙吉木汗小学等四所学校合并。学生来自于7个行政村,一个机关单位。还有部分是我乡各村个体户的子女。

我校总面积17454平方米,学生总数1108名,有28个教学班,其中“双语”班10个,学生414名,占全校学生总数37.4%,进行“双语”模式三教学班3个,学生人数137名,现有教职工73名,专职教师64人, “双语”教师17名, 其中汉族教师2名,“双语”教师占全校专职教师人数的21.9%。“双语”模式三教学的教师8名,其中汉族教师1名。

我校从2005年开始执行“双语”教学,自执行以来逐渐发展“双语”教学, 于2010年9月开设3个“模式三”“双语” 班。现我校的“双语”教学日益完善。

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自进行“双语”教学以来,根据上级要求实事求是,克服教师短缺的困难,认真钻研,积累经验,专门为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而制定了规章制度,安排专任的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解决,严格要求“双语”教师,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奖罚分明,将“双语”教学工作纳入到了

重要工作中去,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日益提高。

具体的做法和经验:

1.组织好教师“双语“学习,指导好新教师的个人学习。2.我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挥学校职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大力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转变家长传统的思想观念。

3.充分利用“国家远程教育”及“光盘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学指导,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双语”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给“双语”班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双语”水平的平台。5.建立 “双语”教学奖励机制,对每学年优秀教师和优秀班级进行表彰奖励,落实HSK每年提高一个级别每月奖励50元的规定,因此激发了教师积极学习双语的上进心。

三、存在的困难及意见:

1.教师所培训的专业与任教学科不搭配。

2.虽然家长大力配合学校的工作,但家长汉语水平有限,家长无法指导学生家庭作业,增加了“双语”教师的负担。3.学生家庭较远,学校没有宿舍,虽然上级领导暂时解决学生住宿的问题,但学生吃饭和学习时间无法合理安排。 4.教师们的家离学校远请上级领导能否解决教师的住房及交通费等问题。

5.部分“双语”教师是编外的教师,工资低,除工资以外没

有任何补贴费,学校也无法解决他们的工费问题,此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他们造成了生活压力,请上级领导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盼。

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迎难而上,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以努力争创一流的“双语”教学为己任,为建设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8篇:双语教学工作汇报

关于实施双语教学工作的情况汇报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局

尊敬的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各位领导: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州辖17个县(市)中就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28万人口中就有135万绝对和相对贫困人口,全州经济总量有70%在安宁河流域的5县1市。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有205万,占总人口的48%,彝族人口190万,占总人口的44.4%。凉山州教育起点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与内地差距大,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以 前,由于农村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加之长期教育投入不够,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贫困山区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农村群众的子女“进不来,留不住,读不起书”的问题非常突出。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我省大力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这些重大战略举措使凉山的教育事业步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和

- 1所,在校生5952人;二类模式(含藏文、傈僳文)中小学校748所,在校生169996人。全州现有双语教学专任教师1311人,其中一类模式小学专任教师225人,中学专任教师96人;二类模式小学专任教师834人,中学专任教师156人。

二、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推行双语教学

1、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双语教学工作的文件。在2000年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凉委发[2000]69号)中,对“改革和完善双语教学体制,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5年元月,州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凉府发[2005]3号),决定中回顾了双语教学的办学历程,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精神、思路和明确的要求,对促进全州双语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凉山州教育局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全州教育战线正在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决定。凉山州教育局每年都要召开全州双语教学工作会议,肯定成绩,查找问题,交流经验,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增添措施,开成了

- 34人,大专文化13人(其中双专科6人),本科文化17人(其中研修生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100%。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8人,副高职称8人,正高职称2人(其中有副高2人、正高1人已退休)。

编译室按照省、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小学彝文教学发展规划和彝语文教学计划,全室编译人员齐心协力,认真总结彝汉双语教学经验,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学各科彝文教材编译规划》,近三十年来,编译室已编译了四川省中小学《彝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760多种彝文教材、教参和教辅读物和中师教材,共出版发行近453万册,约8220万字,基本上满足了全省彝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中小学对彝文教材的需要。

4、积极开展双语教研活动。

积极开展双语教研活动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州教科所狠抓双语教研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指导,特别是通过召开双语教研例会、寄宿制学生学年末统一检测,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辅导,开展双语教师的论文和优质课评选,学生竞赛,双语教师学科培训等形式,促进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5、调整了双语教学的教学计划。

- 5办学路子,探索和总结出了“双语教学,两类模式,四级规划,两次分流,高考接轨”的办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双语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丰富了我州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我州民族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促进我州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为推进全州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贯彻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六条、三十七条规定:自治机关有权“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决定本地区的教学用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州实施双语教学近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体现,对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实现教学、生产、科技推广、经营服务相结合,提高群众办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民族素质,为全州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被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誉为“双语教学能改变彝族群众的命运”。

2、推动了全州民族教育的发展。

大力实施双语教学既是我州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力促进了我州推进“普九”和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明显成

- 7行政部门重视、宣传双语教学力度不够,群众对办学目的不明确,部分干部群众存在双语教学是培养不出工作干部的教育,读了也白读的思想,因此存在认识不清、认识不够的问题。

2、双语师资量少质弱,学科教师不配套。如越西、甘洛两县初中未开设双语教学;金阳县部分新招一年级班找不到双语老师上课;多数双语教师毕业于非民语专业,业务能力弱;一类模式初、高中理科教师不配套,急需数理化教师等。

3、部分县的学校领导不重视高中双语教学,有的中学初中部双语教学开展得很好,但高中部追求高考升学率,忽视了双语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不重视民族语文教材征订工作和合理安排课时计划。有部分学校民语教材不能与汉语教材同步到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

4、双语教学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建议:

1、建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设立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双语教学工作,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督导和评估,奖励双语教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加强彝文教材建设,开展好双语教研活动。

2、建议省教育厅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

- 9督导评估工作。督导评估工作每年要进行一次,对于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学校,各县(市)每年要进行一次表彰奖励。

二是认真抓好规划,进一步做好双语学校合理布点工作。各县(市)必须严格按照《决定》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和完善好本县市的双语教学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一类模式双语教学,大力发展二类模式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小学以乡镇规划,11个彝族聚居县继续按照省、州的要求,每县至少有4个以上的乡镇同时举办一类模式小学,已停办的必须恢复或重新选择乡镇学校举办一类模式小学;初中以县规划,有一类模式小学的11个彝族聚居县民族中学或县城中学必须举办一类模式初中班,已断桥的县必须恢复;高中以州规划,划片区分别由昭觉县民族中学和喜德县民族中学举办一类模式高中班。布拖、金阳、雷波、美姑、昭觉5个县每年必须向昭觉县民族中学输送一定数量的一类模式初中毕业生,保证其生源;冕宁、越西、甘洛、盐源、普格、喜德6个县每年必须向喜德县民族中学输送一定数量的一类模式初中毕业生,保证其生源。各县(市)必须在2005年上半年作出规划安排,并在秋季招生中认真加以落实。州、县要加大对这两所学校的重视和扶持力度,搞好学校建设,学校要强化管理,努力办好这两所一类模式高中。

按照《决定》的要求,全州各县(市)所有中小学,凡少

- 11四是强化双语师资培训工作,优先录用新增双语教师。各县(市)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切实强化双语师资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素质。双语师资队伍的培训按照三级培训的原则,即小学教师培训由各县(市)负责,初中教师培训由州上负责,高中教师培训由省上组织实施。省上已在去年启动此项工作,已举办培训两期。州上2005年春季启动新一轮初中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各县(市)要切实加强小学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并将每年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效果分别报州教育局人事师训科和民族教育科。

为了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双语师资队伍,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录用新教师时,必须优先录用新增双语教师,对彝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当用本专业语文参加考试或适当降分录用,非彝语文专业毕业的少数民族考生要加试民族语文,并计入总分进行录取,及时充实教学第一线。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五是进一步关心双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双语教师编制。按照《决定》的要求,州、县(市)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双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改善双语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评职、晋级、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

- 13语教研经费,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从2005年起,每年至少列支1万元作为本县(市)双语教研经费,确保全州双语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州彝文教材编译室一定要抓紧彝文教材的编译、修订和完善工作,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编译好中小学一类模式各科彝文教材、教参和教辅资料的同时,尽快编写出一套适合二类模式教学的九年义务教育彝语文教材以及适用的职业技术教材。州教育局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彝文教材建设的指导和扶持力度。

八是强化双语学校的管理,全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各县(市)要紧紧围绕“强化汉语,精化本民族语,优化外语,双语或三语兼通,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这一总体目标要求,强化双语学校的管理,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和常规管理。根据州政府颁布实施的《凉山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校管理办法》的要求,要配齐和配强双语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要做到严格、科学和规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在教学上,积极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的课程计划,一类模式学校要加强汉语文教学,二类模式学校要加强民族语文教学,强化双语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根据《决定》精神和要求,州教育局也将进一步加强对全

- 15

推荐第9篇:学前双语工作汇报

裕民县学前“双语”教学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主任及各位领导: 今天,自治区人大副主任 一行不辞辛苦到我县检查指导学前“双语”教学工作,这是对我县教育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下面,我就学前“双语”教学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校15所(其中:城镇完全中学2所,小学3所;乡级九年一贯制牧业寄宿制学校1所,牧业寄宿制小学3所,中心小学5所,村级小学1所),共有在校生7039人(少数民族3486人)。全县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全县4-6周岁幼儿1087人(少数民族511人),学前在园(班)幼儿1116人(少数民族439人)。

我县农村及县城依托学校开设了6个学前“双语”教学点,现有班级11个,在班幼儿343人。学前“双语”教师9人。目前,全县学前“双语”班全部用自治区“双语”指导办指定的教材授课。

二、学前“双语”教学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在整体规划上力求高起点 我县自2006年9月开展学前“双语”教学以来,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坚持“从 1 学前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裕民县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把“双语”教学工作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满足学前“双语”教学的需要,针对“双语”教师短缺问题,我县根据自治区文件精神,公开、公正地招聘了9名学前“双语”教师,缓解了“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教育局还制定了《裕民县学前“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有效地强化了对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双语”教学良好氛围

为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学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教育局、各学校和广播电视局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尤其在开办学前“双语”教学宣传方面,我们以深入各乡村入户宣传的形式,发放《致幼儿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材料500余份;组织召开家长会32场次,主动与幼儿家长交心谈心,宣传中央、自治区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幼儿伙食费用的补贴政策),消除家长的疑惑;与乡级、村级领导座谈,听取他们对办园、办班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多渠道的深入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必然性与重要性,营造了有利于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培训,提高学前“双语”教师综合素

2 为提高我县学前“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局结合实际,在业务能力、执教水平、政治理论等方面对学前“双语”教师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利用假期,对招聘的9名学前“双语”教师进行了15天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技术教育,强化对学前“双语”教师的自我培训;三是通过民汉学校、民汉教师“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帮助学前“双语”教师提高汉语执教水平。四是按照自治区文件要求,教育局选派了5名学前“双语”教师参加了全疆首期学前“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寻求提升学前“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四)逐步推行适合我县的“双语”教学模式 为保证学前“双语”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教育局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规范了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规定课堂授课时间为3个小时,共6节课,每节课30分钟;在课程安排上,主要以汉语主题活动为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重视加强汉语口语训练。同时将拼音、计算、艺术、科学、健康、礼仪和养成教育等内容融入一日活动中;游戏与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在教学过程中,全部用汉语教学,通过简单的情景对话、互动小游戏、图片与实物对照、实物与图片对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交流中学。目前,大部分幼儿能听懂简单的汉语问话,乐意用汉语表达常用的礼貌用语,学习、生活环境中的物品能用简单汉语表述, 3 会唱简单的汉语歌曲。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力求规范化 教育局在学前“双语”教学工作职责、教师队伍、教育保育、卫生保健、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硬性规定,严格按照自治区专项伙食补贴标准(每生每天1.5元),着重强调各学校(园)抓好学前“双语”幼儿加餐。各学校都能按照教育局要求,每周列出食谱,统一给学生加餐,并做好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幼儿人身安全。结合学校(园)办学条件和师资等现状,在幼儿园全部采用民、汉幼儿混合编班,制定了幼儿园园长岗位职责,教师、保育员岗位职责和符合各幼儿园实际的教学保育计划、课时安排和校舍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等,指导各学校(园)有序、有效地开展学前“双语”幼儿教育工作。

(六)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调研活动

教育局非常重视“双语”教学常规的管理,经常组织教研人员认真开展对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的听课、评课等活动,对“双语”教学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广大师生对“双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调研人员的建议下,教育局举办了《我爱家乡,学好汉语》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汉语,学习“双语”重要性的认识。

三、学前“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前“双语”教师严重短缺。目前招聘的9名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担任本班的保育员。今后,我县学前“双语”教学班的幼儿将会越来越多,现有教师根本不可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

2、公用经费不足,水、电、冬季取暖等日常开支费用较大,尽管自治区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远远不能维持学前“双语”教学班的正常运行。目前,9名学前“双语”教师人均管理40名幼儿,既是老师又是保育员,劳动强度大,而待遇低,造成了学前“双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3、学前“双语”幼儿入学率偏低。由于资金短缺,学校“双语”教学校舍不足,缺少专用课桌凳,没有正规的宿舍和食堂。大部分幼儿家在偏远牧区,交通不便,造成学前“双语”幼儿入学率偏低。

4、学前“双语”班电教设备严重短缺。学前“双语”教学班缺少电视机、DVD、录音机,没有跟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给学前“双语”教学带来了一定影响。

四、学前“双语”教学工作今后的设想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培训为主、调配为辅、聘用为补充的原则,制定学前“双语”教师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幼儿双语培训;利用假期组织学前“双语”教师进行强化培训;通过中小学汉语教师内部调配,使更多的教师能够胜任和承担“双语”幼儿班教学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适度增 5 加招考补录教师的编制比例,努力提高我县学前“双语”教育质量。

2、增加经费投入。一方面认真落实自治区、地区在扶持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以弥补我县学前“双语”教育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学,鼓励乡(场)镇投资和社会力量捐资,尽量地筹措资金,确保我县学前“双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3、稳步推进“双语”幼儿园建设。在农村 “双语”幼儿园的建设上,坚持稳步推进、适度发展的原则,充分依托学校办强学前“双语”教育,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乡(场)镇实际,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以两公里为覆盖范围,在3-4个村的中心位置集中建园,办好学前“双语”教学班。

以上是2006年以来我县学前“双语”教学工作情况,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高本县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水平,开创我县教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10篇:小学双语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校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大胆尝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阿合雅乡中心小学始建于1934年,现有教职工31人,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生703人,其中汉语教学班8个,学生338人;双语教学班4个,学生159人,维语教学班4个,学生150人;“双语”学前班1个,学生56人。2003年4月阿合雅乡中心学被评为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双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及时落实了学前“双语”学生的补助资金,解决了学生的吃饭问题,同时为“双语”学前班配备了电视机、VCD、录音机、磁带、挂图等教学用具及设备;2007年,修建了9套306平方米的教师宿舍;2008年县委、政府有协调资金,投入152万元,新建“双语”教室906平方米 。

3、我校自1994年9月开办汉语实验班以来, 迄今为止,已有7届毕业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升入阿合雅民汉合校初中部,少部分学生升入县一中实验班或县二中。自2003年9月招收学生55人;2005年9月招收学生110人;2006年9月招收学前“双语”学生100人;2007年9月招收学前“双语”学生60人,2008年9月招收学前“双语”学生60人。

2二、主要做法 教学模式:根据自治区、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采取了维语班开设汉语课,汉语班开设母语课,双语班三种培训模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双语”教育教学工

作。

寓教于乐:刚开始学习汉语,孩子们还不乐意学习,双语教师们就利用课堂和课间休息,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在玩乐中学习汉语,慢慢的孩子们也喜欢和老师交流了,也开始学习汉语了,孩子们的兴趣就这样被培养起来了,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成绩。

借鉴学习: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和方法,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先通过开设汉语学前班,再到开设双语教学班,同时在维语教学班开设汉语课等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之路,目前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开学前来就学报名和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

4、培训学习

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在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仍选派9名骨干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至2年的“双语”培训,不断强化教师双语水平。

三、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校双语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缺少教育设备,“双语”师资薄弱等,我们既要认识到“双语”培训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要结合学校实际,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为提高“双语”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第11篇:“双语”幼儿园工作汇报

阿纳库勒乡“双语”幼儿园工作

汇报

一、总体方面:

在我们阿纳库勒乡共有7所幼儿园,现在园幼儿数量为612名,全园教职工共 49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自治区编制6名(其中2人在培训)。保育员7名,厨师9人,保安9名。

在我区项目幼儿园有3所,4所幼儿园是附属在小学里。其中中心 “双语”幼儿园建于2009年6月,幼儿园总占地面积为3996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为979平方米,绿化面积为534平方米,硬化面积为2483平方米,园内有3间教学班。

阿纳库勒乡6村(杰染塔拉)项目幼儿园建于2009年6月。幼儿园总占地面积为292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58.76平方米,硬化面积为1742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135.6平方米。园内有5间教学班。(现用教室三间)。

阿纳库勒乡11村(吾力买里)项目幼儿园建于2010年6月,幼儿园总占地面积为738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64平方米,硬化面积为3460平方米,绿化面

积为2958平方米。园内有5间教学班。(现用教室三间)。

阿纳库勒乡2村(墩买力)幼儿园附属在小学里,有2间教学班。

阿纳库勒乡3村(阿恰力)幼儿园附属在小学里,有1间教学班。

阿纳库勒乡4村(库木布谷孜)幼儿园附属在小学里,有2间教学班。

阿纳库勒乡5村(曲尔盖)幼儿园附属在小学里,有1间教学班。

财务工作方面:

2011年幼儿园幼儿伙食费支出共1627240元(壹佰陆拾贰万柒仟贰佰肆拾)元。

2012年从1月份到7月份664名幼儿,从8月份到12月份612名幼儿。对10个月下达的伙食费共662564元(陆拾陆万贰仟伍佰陆拾肆)。对于此伙食费支出共495838元(肆拾玖万伍仟捌佰叁拾捌)元。2012年下达的公用经费共194100元(壹拾玖万肆仟壹佰元)。对于此公用经费支出194100元(壹拾玖万肆仟壹佰元)。幼儿伙食费、公用经费、按时报,对全体教职工每月公示一次伙食费用情况。公用经费

每学期公示一次支出情况。对伙食费和公用经费幼儿园财务领导班子通过考虑后决定支出。园财务人员接受了全体教职工的财务监督工作。

二、工作成效

1.领导班子建设。首先园领导班子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园长总负责,副园长分别主管教育教学、稳定安全,卫生保健工作,形成领导班子、班主任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其次共同商议、互相协作。坚持每周园务会议,总结安排工作。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履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尊重每个幼儿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满足每位幼儿园的家长。

2.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两次集体学习和个人2小时自学,内容每周有安排、每月有检查。我园为了更好的开展特色办园,要求民族教师在园内上下课必须讲普通话,每学期开展幼儿口语比赛,为提高幼儿今后汉语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认真实施五大领域教育,创办教育特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园对幼儿进行社会、语言、健康、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开展教研经验。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积极创设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的动眼、动口、动脑、

动手的能力。充分利用了上级下达的项目幼儿园大型玩具及设备。在建园至今,每年的升学幼儿是名。升学后的幼儿因在我园受过良好的学前双语教育打下了好基础,所以在小学里各方面都很优秀。

3.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每天坚持幼儿的“两操两户外”,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每学年定期组织开展幼儿运动会亲子游戏;每年邀请家长举办庆“六一”文艺汇演、幼儿诗歌朗诵会、故事表演.基本每月一个主题,每个活动重在陶冶孩子的心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4.注重稳定安全卫生保健工作。首先我园设立了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幼儿园安全制度及各类紧急预案,每周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专人负责园内安全工作。门卫24小时值班,登记出入。房屋及各类设备设施电路专人每月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园里从园领导到班主任、家长层层签订幼儿安全工作责任书,设立幼儿接送卡。加强了领导、教职员工、家长对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课,园里无安全事故发生。其次,对幼儿生活、卫生、保健严管严防。园里一贯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健全了《幼儿园师生健康检查制度》、《幼儿晨检、全日观察记录》等制度。定

期进行幼儿体检工作,保证了幼儿园招生前的体检检查工作。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即有经验又有教训,即取得了成绩,也尝试了教训。在今后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并落实在工作实际中,大家要上下一致,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面临新问题、克服新困难。首先提高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坚持以提高孩子的素质为中心,全面推行细微化服务,不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培养后备人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对那些有爱岗敬业、创新精神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和锻炼,为他们搭好发展舞台,对自己更加加强专业技能和双语水平技能,坚持对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将所有的教职工能和谐团结,能发动真真的工作积极性,跟着现代化创新,积累研究经验,在现实工作中能突出表现而努力。.

阿纳库勒乡“双语”幼儿园

2013年3月6日

阿纳库勒乡“双语”幼

儿园工作汇报

阿纳库勒乡“双语”幼儿园

2013-3-6

第12篇:双语工作汇报材料

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中 心小学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等活动

汇报材料

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

2016年5月5日

1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开展的一些活动。

一、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成效

我校自2005年实施“双语”教学以来,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制定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划及奖励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双语”教学投入,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使“双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班级21个,学生916名,其中双语班19个(模式一双语班7个、学生295名、模式二双语班12个、学生541名),学生836名。学校教职工49名,民族教师45名,汉族教师4名,其中双语教师33名,占全体教职工的67.3%,学校35岁以下的教师有20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有18名;35至45岁的教师有8名;45岁以上的有3名。我校学生来自本镇机关、站所和周边11个村。

(二)、主要工作和做法

1、“双语”教学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模式演进。我校于2005年招生第一个双语班模式一,学生40名,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所以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双语教学规模,目前已发展到19个双语班,学生836人。我校

2 现有模式

一、模式

二、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模式一教学以覆盖到各年级。二是,做好教材使用和课程设置工作。模式二教学班使用的汉语教材和汉语语言学校授课的教材一致,并开设民族语文教材。课程设置方案与汉语授课学校相同。模式一教学班理科课程(小学数学、科学)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民语语言授课。普通班汉语小学课时由4课时调整到8课时。

2、“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共有“双语”教师33人,其中特岗教师6人。为了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的汉语及其他学科的强化培训;二是,经常邀请县教研室来我校指导“双语”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常规教学工作,尤其对教师的上课进行跟踪式的听课指导;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语”研讨活动,以案例培训的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施教能力;四是,着力解决“双语”师资缺口,对我镇“双语”培训回来的部分不在“双语”岗位上的教师,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并进行测试后调整到“双语”教学岗位上;五是,利用大专院校派实习生到基层锻炼的有利条件填补空缺。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汉语课堂教学。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我们尝试运用计算机、班班通、投影仪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制

3 作课件、调取课件、收看同步教学片、网络吸收优秀的汉语教学资源的方式,提高“双语”教学成效。

4.认真抓好“双语”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为了提升“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双语”课堂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们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随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课后同任课教师认真进行交流,对讲的好的地方给与鼓励,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还通过对“双语”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组织开展“双语”教师师范课、公开课、及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使“双语”教师具备使用“双语”授课的能力,促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校“双语”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同龄班级的学生。

(三)、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培训,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师培训的力度,大力提升“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继续做好“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以HSK考试为切入点,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积极开展校本汉语强化培训,集中举办教师双语强化培训,不定期的举办双语知识讲座,拓宽教师

4 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和汉语运用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为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机会,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对“双语”班的管理和监督,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在“双语”教学中取得新的成绩而努力。

二、学校安全工作方面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学校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安全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因此,我校认真贯彻上级领导关于各项安全工作要求,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落实各项防卫措施,制定了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防震逃生预案、消防卫生事故应急预案、防火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等,使创安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消防意识等其它安全意识显著增强。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 5 识。形成了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组长具体抓,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各项安全制度,实施扎实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安全保卫人员、德育处、各室负责人员、后勤人员、班主任等签订相关安全责任合同,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教师期末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恶劣的安全责任事故,或在各级工作检查中,受到批评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如下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参加优秀班集体评选、不参与优秀班主任评选、情节和后果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在学期初与学生家长明确学生安全责任意识,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安全用电、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并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每学期都进行紧急疏散的预演,收到良好的效果,为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奠定基础。

(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活动月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增强家长安全意识,提醒家长履行监管责任,将防止溺水事故的有关事项告知家长,建立家校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安全教育课、德育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校园广播网、黑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

7 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观看《小学生安全教育专题影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利用安全教育月学校全体师生做了十个一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利用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强调安全事项。通过告家长安全通知书、向家长发放安全警示案例,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五)、强化安全检查,及时整治整改。

加强学生校纪、校规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处多次利用晨会、班会、班主任会、黑板报进行各有侧重点的法制观念,安全知识教育。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对教室、办公室、微机室、阅览室、实验室、大门、围墙、车棚等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的综合整治。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向上级反映,及时整改。

三、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

“去宗教极端化”教育活动我校是分两个层面开展的,一个是教师层面,一个是学生层面,在这项活动中我们又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把它延伸到家庭,让家长也融入到去宗教极端化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他有

8 什么危害,以及为什么要去除宗教极端思想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教师这个层面我们是这样开展的:首先是校领导先行一步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精心组织研究制定是和我校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去宗教极端化”的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会,启动这一活动,发动教师自觉参与“去宗教极端化”活动中来,发挥教职工示范引领的作用。

一、加强学习,提高“去宗教极端化”的思想认识。我校严格落实阿瓦提县教育局下发的《阿瓦提县教育系统“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教育方案》和相关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工作,通过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等活动形式,认真学习了“去宗教极端化”24种表现,“两个不得、五个严禁”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认识,要求每名教职工对照自己的言行,查摆出自身在安全稳定、政治思想、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履行职责等方面存在的隐性问题,人均查找出11——15条,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去宗教极端化”整改方案,有效规范了教师的行为,给学生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二、在案例中学习,在学习中警醒,通过学习再教育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言行举止。一是我校重点对中央民族大学原讲师伊力哈木•吐赫 提利用 “维吾尔”网鼓吹“新疆独立”,利用讲堂煽动、拉拢学生“推翻政府”,对利用教师

9 身份从事分裂国家犯罪事实的通报,让教职工们看清他的真面目、认清他的本质,认识到他的行为是违法的,进一步明确教职工的自身职责,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我们是在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深刻揭批 “5•22” “7•09”、“7•28”等暴力恐怖案件的真相,认清暴力恐怖分子的丑恶本质,让教职工知道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化思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深入开展亮观点表态度发声亮剑活动,积极传递正能量。组织教师到温宿县法院召开的公判警示教育活动,警醒教职员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教育好身边的人、子女和亲戚朋友远离宗教极端思想,从不穿吉里巴甫服,不留大胡须、不戴面纱、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等方面来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去宗教极端化活动,进一步坚定教职工的政治立场。

一是学校充分利用宣讲团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就前一个时期以来,中央、自治区媒体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11名大学生公开联名书——我们不在沉默”及“维吾尔著名作者联名书”等评论文章、访谈节目,强化教师“四种意识”(即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岗位意识),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及“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为正确区分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进

10 而为明确政治立场、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阵地夯实了基础。

二是高度重视重点人员子女、被打击人员子女、家庭宗教氛围浓厚子女、学困生、性格怪癖学生、孤儿这“六类学生”的教育监管工作,并把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以传、帮、带、辅的帮教管理工作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我县社会稳定做出一份贡献。学校通过开展大走访和平时家访活动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家中,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的同时积极与社区联系,并主动到社区对证,通过班主任核实、心理健康辅导等措施,对这六类学生进行了全面及时的摸排登记造册,了解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登记,特别针对严打以来部分被打击人员子女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掌握。按照“一人一卡一记录”的具体要求,分别对他们进行建档归类,具体由班主任负责,做到一周一谈话,及时了解掌握他们在生活、学习、家庭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心理动态,帮助他们由一个性格怪癖的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由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8年级的)转变为一个能按时到校学习完成作业的孩子。

三是我校偏远区学校,群众情况比较复杂,宗教氛围比较浓厚,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努肉孜节,“清明节”等主题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活动,跟孩子一起接受去宗教极端化思想的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家长对非法宗教活动及去宗教极端化思想的认识。原来我校师生

11 带头巾现象比较严重,现在师生仪容仪表规范,无一人着奇装异服,无一例戴头巾的现象。还通过大走访活动和平时的家访活动,积极发挥每个教职工的宣传员和信息员作用,对每一个学生及家庭成员情况做到“四清四掌握”。目前,我校17名重点户子女在村委和学校的帮扶帮教下,全部得到了教育整改。

四、多措并举让“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入脑入心,践行于行动。

一是通过电子屏、校园广播、“班班通”、黑板报、宣传栏、书法、绘画、手工作品、手抄报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氛围。

二是根据县委下发的《关于在温宿县教育系统开展领导“包校联班”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运行县领导“包校联班”工作机制。

三是加大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重点清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对一些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通过上级部门的协调解决,使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地治理。镇政府和镇派出所的帮助下,我校上学放学时段道路也很畅通,给师生和家长提供了交通便利。

四是对教职工的手机、电脑、多媒体卡进行突击检查,我校没有发现一例持有非法音像视频的教职工。

五是结合全县开展的千名教师、万名学生“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签名仪式和发声亮剑活动,进一步表明政治立场,增

12 强师生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的防御能力。

五、以“十个为什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去宗教极端化”思想的认识。

为丰富“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主题教育的内容,促进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校积极开展“十个为什么”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讲座、举办红歌比赛、读《雷锋日记》、《烈火中永生》等红色书籍并撰写了读书心得、观看《闪闪的红星》、《毛泽东》、等红色电影、组织了一次“去宗教极端化”主题演讲、开展一次“去宗教极端化”征文大赛、举办一次绘画、手工制作比赛、联系第二小学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手拉手”融情教育活动、举办一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家长、学生、教师文艺活动。组织学生选手参与县教育局开展的“少儿艺术节”,书法、绘画、口语、文艺汇演等比赛活动强化教育成果,并依托“道德讲堂”平台组织师生开展“去宗教极端化”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未成年人 “向国旗敬礼”周一献礼活动,以升国旗仪式为契机,组织师生举行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誓词等教育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侵蚀;充分发挥校园小广播、班班通宣传教育作用,以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加强对师生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思想理论教育,学校还组织开展“抵御极端、

13 我为社会稳定做贡献”签名承诺活动让师生感受。拓宽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进一步强化对祖国文化的认同。

我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积极邀请可热木同志每月到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讲述一些发生在我们境内和身边的鲜活案例增强师生的普法意识。通过普及法制知识、建树法制观念,淡化了宗教氛围的影响,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化作用。

总之,我校在维护民族团结“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意识领域的的反分裂防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撮而就,也与上级的要求、领导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稳定工作制度,借鉴好的经验做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力争把我校“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更扎实,使我校“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等爱国主义影片,并撰写观后感,让师生充分感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争取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进一步认识民族团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4

四、民族团结工作方面

我校是一所全部维吾尔族学生的小学,今年以来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狠抓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始终把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现有916名学生,其中少先队员886名,49名教职工,党员13名,21个教学班,其中双语班19个,普通班2个。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团结意识,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民族团结之花在我校处处开放。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

15 作,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专项部署落实。根据《伽师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考核验收实施细则》的通知,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

2、精心安排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英买里乡中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施方案》,确定了学校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详细划分了各创建阶段的工作任务,从宣传动员、活动开展、督查落实、组织申报、自查整改等多方面明确了整个活动的职责分工,为创建工作的稳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发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作用,丰富教育内涵。1)、充分利用民族教材。学校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在一到六年级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每周1课时,由专职的6名教师负责授课,在保证师资、教材、课时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遵守纪律、“三维两反”、民族和宗教政策、“五观”、无神论、爱国主义、文明道德行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为主。

3)、学科教学注重渗透,校教导处每学期都制定了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把“五观”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贯彻于每个学科之中,教学中要求老师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溶

16 入课堂中,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稳定压倒一切,使学生从小就了解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他们从小就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4、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教育成效。

1)、学校校园广播站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专栏,每周一次,大力宣传各民族知识,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让广大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各班学生踊跃把身边发生的和报纸上登载的民族团结事例记载下来,通过广播向同学们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每位同学都逐渐地认识到:影响新疆稳定主要来自于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反对迷信、反对宗教,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2)、每学期校政教处还安排了“民族团结”为主题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详细备课,用事实讲政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想法、谈感想,通过写心得体会表达他们对民族团结的期望和展望。

3)、举行“民族团结”板报、墙报展和“民族团结”演讲、知识竞赛,五月是民族教育月,我校每年五月团委、少

17 先队都要举行板报墙报展,举行全校间的知识竞赛、汉语演讲,使他们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

4)、组织师生学习观看近年来涌现出的如王艳娜、艾尼居买、阿里木哈力克等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先进人物的精神教育我们下一代,使他们真正明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5)、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增强家长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力度,拓宽民族团结教育范围。

6)、开展民族团结交朋友活动。要求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有一名汉族朋友、邻里之间互相帮助,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与驻地的汉族农民子女交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使学生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

7)、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以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全校师生心中。

5、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反分裂、反渗透工作。

1)、学校团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加强民族团结、共建美好伽师”签字宣讲活动,组

18 织全校师生开展了“崇尚科学、远离宗教”千人签名宣誓仪式,师生在横幅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增强师生学习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远离宗教思想的意识,使师生不信教、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散布宗教极端思想、不着奇装异服。

2)、开展了“一反两讲”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邀请了乡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对学生进行了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近几年来发生的“3.01”、“4.30”、“5.22”事件,揭批暴力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向师生讲明了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教育引导学生要努力学习、遵纪守法、坚决不参与任何宗教活动。

3)、深入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主要以党对新疆的巨大关怀,对口援疆省市的无私援助,学生享受到的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政策等惠民政策,从新农村的建设,水、电、路、住房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宣传教育,主要通过演讲比赛、文艺表演、主题班队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恩之情,对祖国的感恩之心和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唱响红歌,引导学生继承优秀文化,激发爱祖国、爱新疆、爱家乡的情怀,唱响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

5)、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做家

19 长的工作,告诉家长:“我们的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为什么不能参加宗教活动”。我们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配合。

6、积极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展关于反对民族分裂、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始终明白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学会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使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针对近期发生的暴恐案件,积极组织各年级组进行了讨论、座谈,每位老师都撰写了心得体会。

通过一系列的长期性的活动开展,使我校民族团结蔚然成风,学校全体师生增长了民族知识,提高了民族意识,融洽了民族氛围,对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有了了解。广大师生深切地感受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全校师生中形成了人人讲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师生们

20 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寓教于乐,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一如继往地将民族团结教育推向深入,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1

第13篇:双语教育

为了正确引导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试行)》,确定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模式和课程设置。不过,由于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汉语水平的差别,即使是同一民族由于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汉语水平也存在着差别,因此,具体的“双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多种“双语”教学模式并存的现象将会维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二、关于“双语”教学的动因问题 有些学者在问,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一定要走“双语”教学之路吗?回答是肯定的,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必须走“双语”教学之路!推进“双语”教学是学习和掌握汉语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一种语言,如果不能直接到目的语国家或地区去实践、学习,要想取得成功,主要在于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量和使用目的语的多寡[2]。新疆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大多数地方缺少汉语言环境。要想真正学习和掌握汉语,则必须提供更多接触汉语的时间,并且在更大的范围内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因此,只在汉语课堂上学习使用,显然与真正学好汉语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双语教学的提出和开展,正是为了弥补和补充这种不足,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空间和时间。由AguireInternational机构为美国教育部做过一项为期四年的项目,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的情况。根据该项调查,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孩子,如果想不妨碍他们发展英语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母语的最大比例是全部教学语言的25%[1]。另外,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工具就需要反复使用,才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双语教学正是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而且是一种工具的学习,是一种提供了特定场景的工具的学习,可以为学习者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第二语言的环境和空间。 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人们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初,人们认为双语能力影响智力的发展;20世 纪30年代到50年代, 人们转而认为双语能力对智力发展不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至于有消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觉得双语能力对智力的发展有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1]。获取多种信息,拓展视野,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少数民族文字资料大多是从汉语资料翻译而来,由于时间滞后,加之物力、人力、财力有限,翻译资料不多。因此,只懂母语获取信息是有限的。而懂得第二语言、特别是品种多、使用人数多的第二语言,则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新疆师范大学研究者对233名双语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有92.3%认为自己学习双语的主要目的是以汉语为工具、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对人们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双语”教学是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加拿大、卢森堡、马来西亚、科威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双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4]。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跨跃式发展,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民汉兼通”人才培养工作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突破口”。

三、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保存和发展问题 有人担心,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少数民族语言是否能得到保存和发展?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我国的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一规定有力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平等权利,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尊重。这是语言的法律地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由于其使用范围的大小不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功能也存在大小的差异。就世界范围来讲,英语使 6

第4期马文华:正确看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用得最广,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应当掌握英语;就全国范围讲,汉语使用得最广,参与国内的交流和竞争应当掌握汉语。这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汉语出版图书占世界出版总数的13.3%,仅次于英语的28%。目前国外有近2500万人学习汉语,85个国家的21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也在迅速增加[5]。我们要切实尊重语言的法律地位,同时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掌握和使用汉语才能使少数民族更好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进而走向世界。我们提倡学习汉语,不是不要学习母语,而是在学习和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学习汉语。内地的一些中小学正在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英汉),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据2005年统计,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0所中小学开展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上海、辽宁、江西、天津、苏州、无锡等省市正式颁布了“双语”教学实验的文件,“双语”教学实验已从个人行为、民间行为、学校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6]。可见, 学习国家的通用语言,不仅不会导致民族的消亡,恰恰相反,这会增强一个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民族自身的繁荣和发展。 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文件把“双语”学习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多种原因,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

四、关于幼儿“双语”教育的定位问题 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是突破“双语”教学瓶颈、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加快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美国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教育上投资1美元, 回报为17.07美元,其中对幼儿的个体回报为4.17美元,体现在减少社会福利、补偿教育、预防犯罪、增加税收等方面,对公共事业的回报12.90美元[7]。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孩子年龄小、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学习语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国际上看,大多数双语教育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但是,双语幼儿园在世界各国也很普遍[4]。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学前“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儿童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汉语,尽早达到“民汉兼通”。自治区教育厅制定的《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学,要“以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少数民族幼儿运用汉语交流的能力为重点,促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与小学双语教学协调发展”。这实际上已对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或学前 “双语”班的功能作了明确的定位。鉴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学前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自治区制定了重点扶持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发展的战略决策。那么,幼儿“双语”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实际上这是幼儿“双语”教育的两种不同办学形式,其实质都是幼儿“双语”教育。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条规定,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幼儿园一般为三年制,亦可设一年制或两年制的幼儿园。 1998年原自治区教委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前班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学前班教育属于幼儿教育范畴,是启蒙教育。举办学前班是现阶段发展我区农牧区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则是幼儿园数量不足而满足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8]。不难看出,幼儿“双语”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

是同一性质事物的不同形式,它们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应当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见,那种把幼儿“双语”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视为不同性质、完全割裂的办学体系是不准确的。 适度的知识学习是必要的,而过度的知识学习

72008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有害的。1985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欧美日幼儿教育和保育会上,与会专家向全世界呼吁,幼儿教育应该纠正片面强调智力发展、忽视儿童个性发展的偏向,从智育中心转向包括社会性和情感在内的儿童个性全面发展上[7]。当前,一些地方的“双语”幼儿园(学前班)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小学化倾向十分严重,学拼音、练算术、背古诗成为时尚。这不仅违背了国家有关规章制度,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同时,也损害了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爱好。这与我们推进“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应当给予纠正。

五、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 数量和质量问题 由于人们对“双语”教学工作的认识不同以及对“双语”教学工作实践情况了解不一,人们对“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看法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现在的 “双语”教学推进速度太快了,质量无法保证;有的人认为太慢了,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哲学的角度讲,太快和太慢都是相对的,关键是要把好一个度。要把好这个度就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双语”教学工作全局,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应当正确对待“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既要认真抓发展、抓实施,又要抓质量、抓效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当然,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并不是不要发展、不要速度,并不是可以容忍等、靠、要的思想,以及消极等待、驻足观望的行为,恰恰相反,而是必须在积极创造条件的基础上,快速推进,确保质量。应当把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体现在“双语”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制定“双语”教学推进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条件保障的能力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没有数量和规模,就没有质量和效益;但是,没有质量和效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数量和规模。目前,学前“双语”教学推进速度非常快,效果显著,但也要注意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这里讲的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确切地讲就是要解决好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双语”教师。 坚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的质量问题。 “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阶段,还是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颁布之后。在“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质量问题,例如,教师的汉语水平低,学生听起来有困难,学生的汉语水平低,教师教起来有困难;双语教学的模式多样,教学要求、目标不明确,教材不统一。许多同志有疑虑,这样的教学有没有质量保证,会不会误人子弟。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刚刚起步,出现问题在所难免,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加以研究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应当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起步阶段“双语”教学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比如说,是否允许“双语”教师的发音不准,是否允许“双语”教师有口语语法错误,是否允许“双语”教师和学生在起始年级、必要的时候用母语进行解释和交流。我们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结论应当着眼于保护和促进 “双语”教学的发展,而不是相反的作用。也许过去的“双语”教学质量不高,但现在已经提高了,也许现在质量不高,但将来也许会提高,只要我们用心去搭建“双语”教学的发展平台,我们的“双语”教学推进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当然,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双语”教学的质量并不等于不重视“双语” 教学质量问题,自治区教育厅目前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双语”教学工作评估体系,规范“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六、关于在职少数民族教师的转型问题 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是实现少数民族教师转型、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国家《支援汉语教师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既为“双语”

教学工作提供了亟需的师资,又为“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统计,近4年半时间里,国家和自治区已累计投入汉语、双语师资培训经费1.42亿元(其中国家投入8520万元,自治区投入5700万元),已安排10523人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双语培训(其中国家、自治区“一年制”7148人,自治区“两年制”3375人),目前,7148名“双语”教师“一年制”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3375名“双语”教师正在自治区11所高、中等院校接受“两年制”培训。 8

第14篇:双语教育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14日电 (记

者杜静、刘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新疆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其中,城镇妇女就业人员现已占到全区总就业人员的42.8%。

13日下午,新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自治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王建玲说,制定和实施新两纲是履行联合国

千年发展目标,提升妇女事业发展水平和解决妇女儿童面临问题的必由之路。

据自治区妇联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1年)》实施十年以来,新疆妇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新疆城镇从业人员387.13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65.73万人,占42.8%。

与此同时,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进一步提升。截止到2010年底,新疆厅级、县处级、科级女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的10.65%、17.26%和25.7%,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26个、3.29个和5.04个百分点。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也逐年提高。2010年,新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女生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52.72%增长到54.18%,上升1.46个百分点,女生比重高出男生8.36个百分点。女研究生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比例由49.08%增长到54%,上升4.92个百分点,在校女研究生比重高出男生8个百分点。

此外,新疆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新疆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教育的在校生共计119.87万人(包括学前和中小学),占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在校生的48%,新疆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王建玲说,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新疆各地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还不均衡,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妇女参政议政的质量还不高,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男女不平等就业、歧视妇女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第15篇:板湖小学推进双语阅读工作汇报材料

读书启智慧 经典润人生

板湖小学推进双语阅读工作汇报材料

缕缕书香,琅琅书声,似一条条悠悠长河,持久、润泽地从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流过,它势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近年来,我校在学生双语阅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略见成效。如今,师生读书之风已浸润校园,学校的精神文化品位得到明显提高。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营造氛围,重在熏陶

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板小人追求一种无处不在的阅读状态,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处景都是文化。走进校园,一路上依次是唐诗宋词、成语故事的版面,公示栏内“让书香沁满校园,让书香伴我成长”专题定期更新、运动场边蒙学文化让孩子们如走在中国古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教学楼的墙壁更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古今名言、历史故事、名校风采、励志短句等,学生是抬头可见,举目皆是,无心漫步也成吟。

二、重金投入,加大储备

为了激发教师的读书积极性,学校每年为每位教师补助100元钱,来订阅购买有关的报刊杂志书籍。学校还根据需要,为图书室添购了《细节决定成败》、《名师策略》系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自2010年起我校联系争取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季洪益校友,为我校捐资建成“旭日图书馆”,每年投入3万元左右用以添购学生必读书目。每年六月底,我们动员毕业生将他们已读的图书捐赠给学校,用以充实楼梯口的“诚信图书超市”。(这里略作介绍“诚信图书超市”,在教学楼

二、

三、四楼的楼梯口,我们都摆放着两只书柜,上面摆满各种图书。每到课间,这里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每可以看到那些或站或坐的孩子手捧图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春学期我校给新楼的十八个班级都统一安装了的四层书架,现在你可看到书架上摆满各类图书。这些书都是学生自己的藏书,自己看过或新买的都拿来与同学分享,课间这些孩子常常足不出“户”在室内阅读。

三、活动引领,激发兴趣

1、每周两节阅读课由课任老师先指导阅读,然后让学生静静地阅读一段较长的时间,最后再进行欣赏、评析、分享。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求师生利用晨读时间,每日一成语,每周一首诗,两周一篇美文,充分利用好“板小阅读活动记录本”,记录下每天、每周的收获。同时就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又分段进行双语阅读研讨。低年级的好书推荐课、绘本阅读课;中年级的读书汇报课、阅读交流课;高年级的阅读讨论课、阅读欣赏课异彩纷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挖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眯,以情动人,让母语的魅力扎根在他们心中。

2、为了保证阅读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每月进行“阅读之星”评比,定期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读书心得比赛,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节目形式多样,有古诗新唱,有课本剧,有读书知识竞赛等。定期进行阅读专题的板报评比,鼓励学生积极向《阜宁报》“书香校园”专栏投稿。学生在享受活动趣味的同时,也享受着阅读所带给他们的种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3、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定期评比书香家庭活动的开展使双语阅读在更大层面上得以保证。我们利用老师和学校来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活动。我们分年段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设计亲子共读记录本,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读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一同填写亲子共读记录本,起到了身教胜于言传的效果。从而不仅让孩子的小手牵着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同时营造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三位一体的读书氛围。

一所学校,有好的文化还要有好的传承和发扬,阅读必将提升其品位,让它更加璀璨夺目。在阅读的路上,我们渐行渐远,风景这边更好,我们也会向兄弟学校学习,将阅读进行到底。

第16篇:沙雅县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

沙雅县2008-2010年少数民族学前“双语”

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和《阿克苏地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步伐,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现制定我县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少数民族幼儿运用汉语交流的能力为重点,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好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促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和任务

1、进一步加快公办示范性学前“双语”教育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力争到2009年全县所有乡(镇),都要建立一所公办示范性学前“双语”教育的幼儿园,辐射和带动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全县70%的农村民族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100%的民族幼儿接受学前一年的“双语”教育。

2、举办附设在村级小学的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让更多的农村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通过汉语口语训练,使少数民族幼儿基本解决汉语交流的问题,为小学阶段“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全县80%的农村民族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100%的民族幼儿接受学前两年的“双语”教育。

3、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改建、扩建成村级学前“双语”幼儿园,将学前“双语”教育辐射到乡村。100%的民族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

三、学前“双语”教育的规划

1、2008年9月,乡镇公办学前“双语”幼儿园建园率达到90%;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造和扩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建成村级“双语”幼儿园,继续推进村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开设汉语教学的工作;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现有904名,班级38个,现有教师数38名,新增学生1507名,新增教师22名,学生总数达到2411名,教师总数达到60名。

2、2009年9月,全县所有乡镇公办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园率都要达到100%,进一步加快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现有1507名,班级60个,现有教师数60名,新增学生2109名,新增教师30名,学生总数达到3616名,教师总数达到90名。

3、2010年9月,积极开展公办示范性学前“双语”幼

2 儿园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公办学前“双语”幼儿园在学前“双语”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现有2109名,班级90个,现有教师数90名,新增学生2561名,新增教师27名,学生总数达到4671名,教师总数达到117名。

四、实现学前“双语”教育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的协调发展,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民族教学质量特别是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从而为“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强大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支持。

2、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把实施学前“双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设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目标规划,加强业务指导,改革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

3 (二)加强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汉语教育为主、民汉合园的幼儿园,开展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继续办好县(市)公办幼儿园,重点加强乡(镇)中心幼儿 园建设,改造和扩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工作,建成村级“双语”幼儿园,举办附设在村级小学的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汉语教育为主,民汉合园的幼儿园。充分发挥县级公办幼儿园对当地乡(镇)、村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形成以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示范,以社会方量办园为补充,以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办学资源为依托,举办附设在村级小学的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兴办民汉合园幼儿园或依附小学的学前班的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办学格局,广泛吸引少数民族幼儿入园。

(三)通过多种途经,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l、严把少数民族学前教育新增教师“入口关”,尤其是汉语教师入口关。从2008年起,新聘用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汉语水平,HSK不达标的人员坚决不允许进入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师队伍。新聘用的少数民族教师,除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汉语水平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汉语听、说等能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幼儿园在聘用教师时,“民考汉”教师应予优先,录用学前“双语”教育汉语课教师标准的为HSK为6级。

2、加强对现有小学附设学前班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40岁以下的小学学前班在编在岗的少数民族教师,通过培

4 训,在2008年底前达到“双语”授课的要求。一是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汉语水于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学附设学前班少数民族教师全员培训。二是要加大对小学附设学前班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培训力度,重点解决汉语水平考试不达标的问题,为学前“双语”教师的提高培训打下基础,三是各学校要大力开展校本培,重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对,教师进行汉语培训。

3、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合格的人员到农村幼儿园从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认真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积极争取区外教育对口支援,增加选送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到内地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数量;水平达标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到汉语言学校实习1—2年,也可以把汉语言学前教育教师选派到少数民族幼儿园对口支教,承担汉语教学工作。

(四)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1、积极组织参加“双语”教师地区级培训基地培训(地区教师培训中心),主要是HSK高层次考前培训和国家级、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前培训、HSK已达标人员的提高培训;本县要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建好县教师培训中心,作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主要承担HSK低层次考前培训和其它汉语培训。

2、各级教师培训基地要加大投入,改善培训条件,购置必备设施,建立专职及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经地区教育局审核后方可开展培训工作,切忌培训走过场,一定要保证培训质量。

(五)强化汉语口语训练,为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奠定

5 语言基础

1、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要以农村为重点,坚持汉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薄弱的乡、村积极举办附设在小学内的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的学前班;在城镇逐步扩大汉语授课幼儿园的规模,尤其提倡创办有汉语教学特色的幼儿园,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民汉合园,实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鼓励少数民族幼儿进入汉族幼儿园学习,城镇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均实行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通过学前二年的汉语训练,使少数民族儿童基本解决汉语交流问题,为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为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幼儿园配备应有设施,为教师学汉语提供应有条件,鼓励教师运用录音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手段开展汉语教学。要充分发挥好现代远程教育和电视教学的积极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现代远程教育和电视教学成为组织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实施汉语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3、广泛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总结多种教学方法,解决语言环境问题。要注重营造语言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努力培养、激发他们用汉语口语交流的兴趣和能力,坚持“创造”环境、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条件多听、多说、多练、多实践,尽一切方法,弥补没有语言环境的缺憾。

6 (六)加强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1、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评价等方面,加强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机构的建设,不断充实“双语”教学研究人员,建立学前“双语”教育教研网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教学指导。要积极设立少数民族幼儿汉语教学研究课题,探索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幼儿身心特点的汉语教育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八)建立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

1、根据自治区确定的补助标准,部分在园学生每天伙食补助1元,每年按照10个月220天计算,在园学生每生每年补助伙食费220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每生每年20元,聘用幼儿双语教师工资每人每月400元,县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50元,每年按照12个月计算,每人每月保证550元工资。

为保证“双语”学前教学目标的实现,县人民政府每年给县直幼儿园每个“双语”教学班拨付不少于5000元的办班经费,各乡镇场每年要给本乡镇场学前“双语”班拨付不少于5000元的办班经费,保证经费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2、要建立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充分用足用好自治区对我县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扶持资金,严禁挪用、平调和挤占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专项资

7 金,确保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

3、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校舍的改建扩建工程建设,改善学前“双语”教育设施条件,为农村少数民族幼儿提供更多的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机会。

(九)加强督查,建立检查评估机制

1、强化行政目标管理考核,把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纳入行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完不成年终不得评优。

2、建立“双语”教学督导评估机制。教育局、教育督导室要制定学前“双语”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定期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确保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沙雅县人民政府 2008年5月30日

第17篇:学年度双语教育教学推进情况汇报材料

2013-2014学年度 “双语”教育教学推进情况

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2013年12月23日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观、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下面就我校近年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办法以及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与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创办于1957年,各级政府先后为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学校总占地面积48486平方米,目前拥有400米运动场及三栋教学楼、食堂,锅炉房等,总建筑面积8606平方米。校园整洁,环境优美。

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其中双语教学班有10个,普通班4个),学生共518名(其中双语班学生有352名,占学生总数的68%:普通班学生166名,占学生总数的32%)。在编教职工有33人(其中双语岗位教师数29名,普通班教师数4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0名,汉族教师3名(其中专任教师参加过自治区级双语培训的教师有1名;地区级2名,市级6名,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7%。目前取得MHK等级的教师有1名。)

二、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推进情况:

(一)成立双语教学领导机构,形成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市双语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师德良好、业务较强、汉语水平较高的双语工作教研员,协助教务处进行 “双语”教学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理,团结合作,发扬团队精神,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出台方案,制定制度,形成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机制。

为迅速提升广大教师“双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使“双语”教学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制定了《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工作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奖励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措施》等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还起到了激励引导作用。

(三)严格执行双语教学课程计划,狠抓教学管理。

根据 “双语”教学工作推进进度,我校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授汉语语文学科的“双语班”,目前我校小学阶段有10个“双语班”,汉语、数学均用双语授课。这对推动我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民族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

师资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最基本的保障。我校采取外派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教学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对全体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强化培训。

1、做好教师的“双语”培训工作。我校克服专任教师短缺的困难,每一学年均选派不同学科的“双语”专任教师参加市“双语”教师培训,截止目前2名教师已参加完自治区举办的汉语培训,12名教师已参加完喀什市举办的教材教法培训,结业后回校担任“双语”教学工作。现有2人正在参加双语培训。对外派培训教师明确要求培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培训作息时间,培训期间考勤与本人年终考评挂钩,学校领导还定期到培训学校了解双语培训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督促他们迅速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

2、积极开展“双语”校本培训工作,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全员汉语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时间,由我校汉语教师负责授课,并定期测试。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教师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汉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时刻不放松汉语学习。同时采取了多种方式为教师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如给各教研组订阅汉语教学杂志、组织教师个人订阅汉语报刊杂志,通过读报活动,提高教师的汉语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

3、在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的同时,努力抓好“双语”教研工作。主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校级公开课、镇级公开课、小课题研究等形式,以课件制作、教案评比、汉语水平比赛为载体逐步推进双语工作,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技能。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

学期人均听课30节以上。在校级公开课活动中,教师利用班班通熟练授课。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语远程教育培训。

(五)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促进了广大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学校德育处、团委、少先大队结合不同的教育主题积极组织双语演讲、汉语黑板报评比、普通话国旗献词、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师生的“双语”能力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六)努力构建“双语”校园文化,创设“双语”学习情境。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我校所处夏马勒乡,100%学生家庭都是维吾尔族,与汉族交往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刚入校时一句汉语都不会。这样的语言环境非常不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为了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学习情境,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宣传方面精心构建“双语”氛围:在布置各教室、办公室和室内外墙壁时,全部使用汉语或汉维双语;我们在校园内的文化石上用汉、维两种语言书写并配图形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教室张贴的《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和办公室张贴的各类工作职责或制度也全都是汉维双语,组织学生看有关汉语版的动画片,校园广播站使用汉维两种语言播音,学校网站绝大部分内容使用汉语,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专题宣讲时努力使用普通话等。目的是想创设“双语”教学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

(七)领导重视,为双语教学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市乡各级领导非常关注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多次下校调研,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明确思路,指明方向。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研室教研员经常深入我校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双语课堂教学,帮助提高双语教学管理水平,仅本学期就集中两次到校听课、检查指导。同时,我校也得到了市教研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帮助,为今后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学校党政领导对双语教学能齐抓共管,倾听群众意见,制定了双语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表彰奖励机制,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在双语教学经费保障上不遗余力,从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料的购买、硬件设施的补充更新、双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双语教师的外出培训、双语教师的表彰奖励等方面尽学校所能,优先保障。

三、推进“双语”教学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我校自2004年开始推进“双语”教学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使广大教职工在推进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上统一了认识,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使用汉语,在国旗下领导讲话、开学典礼、大型活动、会议发言等各个场合努力使用普通话,从而带动了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德育工作达标校、市级文明单位、同时学校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校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网站,使网站成为学

校师生交流、信息发布、考勤管理、考核公示、对外宣传、校务公开等内容展示的平台,在电脑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师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我校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强化民汉师生间的互助交流,始终把握好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我校缺少民考汉教师,40岁以下一部分教师虽然分期参加了“双语”教师培训,但是因为培训时间短,且接受培训的教师数量少,满足不了实际教学要求。40岁以上的教师,虽然也接受了校本汉语培训,但是由于年龄大、底子薄、语言环境差等因素,导致汉语接受能力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大多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更让我们没有办法的是:因双语教师的短缺,导致双语学科教师超工作量问题无法解决。

2、学生:我校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女,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没有汉语学习和交流的社会环境,家长也没有能力督促和帮助学生;部分学生没有受过学前汉语教育,汉语基础非常弱;我校100%的学生是哈萨克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差。这些因素对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进程影响较大。

(二)今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面对双语教学教科研力量较薄弱的现状,今后我们会注重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相互听课、评课、交流,使双语教师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能力,培养一支懂教育,懂教法的新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村学前儿童接受汉语教育的入学率。

4、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和外校师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他们互相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互相学习语言,取长补短,达到各民族师生在和谐环境里共同发展。

5、更加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语氛围。通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6、开发富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校本课程。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2013年12月23日

第18篇:双语教学推进情况

努力拓展新思路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新疆某县某校“双语”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素质,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前,新疆双语教学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中小学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我校也积极融入双语教学的洪流中。

一、学校基本情况

某县某校,原名某县第四小学,学校前身是某县巴仁乡十六村小学,是一所完全民族小学,始建于1958年,2005年2月,经上级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策划三校合一,集民汉于一校,成为了某县第一所双语小学。

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4812平方米。现有民汉学生1165人,25个教学班。其中汉族学生426人,民族学生639人,少数民族学生占54%;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70人,汉语系教师28人,民语系教师42人。

二、双语教学开展情况

(一)双语教学逐步推进,初步取得成绩

2006年9月,某校正式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双语教学。招收第一届双语学生120名,其中民族学生49人,民汉学生混编入两个班内,选拔优秀的民考汉教师使用纯汉语进行授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生愿学乐学,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连续3年被评为“语教学先进单位”。在此之后,每年9月招收的双语学生均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二进行授课。至2011年7月,两个民语普通班学生毕业,我校所有双语教学班已全面进入双语教学模式二。

(二)双语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交流学习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发展学习

努力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所有学科教师尽可能采用汉语授课;为了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校园内,师生均不采用民语言交流;同时各年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请进来”活动,利用自习课时间,把汉语最标准的学生请进民语班,领读课文,与民族同学交流,帮助民族学生解决汉语学习中的困难;同年级民汉班级结对子,学生之间结对子,成为友谊互助班级,一起开展联谊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促进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民族团结,民汉学生成为了朋友,使用汉语进行正常交流,相互学习,一起提高,在此项双语教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我校被 2

评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手拉手示范校”,4名学生被评为“民族团结手拉手”小伙伴。

(三)积极组织培训,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提高教师双语基本功素质

大力提高民族教师汉语水平。根据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组织汉语初级、中级两个汉语学习班。选任专门的汉族教师提前备课,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培训。年龄大、汉语基础差的民族教师教师分入初级班,每周四下午两节课进行汉语学习;年轻、汉语稍好的民族教师分入汉语中级班,每周三下午进行汉语学习。通过学习,初级班的教师由原来一句汉语也不懂,到现在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基本掌握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中级班汉语基本达到小学四年级水平,能熟练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每天的升旗仪式中,国旗下话讲这一环节,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尤其是民族教师,必须采用汉语讲话,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锻炼民族教师的汉语表达能力。

每学期组织教师业务考试,民族教师除了参加本学科业务考试,还要参加汉语考试,考试成绩列入量化考核项目之一,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汉语。

三、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缺乏,教师参训时间长,出现断层,高素质双语教师相对缺乏,双语精通人员少

某校学生总人数1165人,接受纯汉语教学学生675人,接受双语教学学生490人;专任教师70人,汉语系教师28人,民语系教师42人。从师生比例明显显示出汉语、双语教师师资紧缺、民汉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建校初期上级部门从各学校抽调汉语教师41名,其中汉族教师有36人。这些教师中有民考汉教师、有学习双语专业的汉族教师、也有其他学校抽调来的汉语骨干教师,但仅过了一年时间,这部分教师数量锐减,至2011年,这部分教师仅为28人。虽然也进行了补充,但基本上补进的双语教师质量都不高,汉语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部分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差、底子薄,尽管参加汉语培训,边学边教,随着教学年级的升高,这部分教师越来越体现出跟不上汉语教学的脚步,低年级知识比较简单,情况稍好,但这些教师根本无法胜任中高年级的双语教学工作。而且,2005年时,全校22个班级,随着一直六年级12个全维语教学班的逐届毕业,这部分从事全维语教学的教师,年轻的教师能积极学习汉语找到相应岗位的以外,有10名维族教师汉语水平太差,除了教授维语课,已没有其他工作可以胜任,这个学科教师严重超出编制。因此,结构性缺编,教师本身素质不高,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 4

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解决我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和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学校硬件设施差,硬环境无法给学生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没有专门的百米达标跑道、音乐教室、美术活动室、实验室;全校仅有一台多媒体,只能在公开课和开展其他大型活动中使用;电脑包括六九二一六部队捐赠10台,总共55台(包括办公用机),微机室电脑46台,不能保证学生人均一台进行授课;2005年以前就开始使用的10部录音机,6部已不能正常使用,在英语、汉语课上教师授课多数时间就只能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因此硬件设施差,教师不能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教学的发展,给推进双语教学,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增臵各项办学设施已成为我校一个重要问题摆在需要解决的前列。

四、努力的方向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们怎样才能无愧于心,于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成为我们每一位新教师的座右铭。从校长到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将不懈努力,全力搞好双语教学,我相信我们行。为此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1、坚持继续把双语教学放在工作的首位。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学资源,民汉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共同发展,把汉语学习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认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尤其是汉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2、争取为教师创造更多送出去走进来的学习机会。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珍惜每一个出去学习的机会,努力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尊重每一位到我校传经送宝的教师,虚心从他们身上学习知识、学习经验,做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并且,每位教师的每一次学习不仅是自己的学习,更要努力使每位教师的学习成为带动全员学习的不竭源泉。

3、全力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以便争取得到上级部门更大的支持,使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为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某校

2011年8月12日

第19篇:双语推进会材料

“双语”教育教学发言材料

——布依鲁克乡中心小学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校幼儿园至三年级,已经全面步入了双语教学的阶段,从这两年我校的双语教学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双语能力不高

我校目前担任双语班教学的教师,基本全是汉族教师,都是从内地和北疆过来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再加上语言不通,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特别是低年级,纯纯的汉语教学,使很多的学生就像是在看电影,不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导致教学成绩不理想。语言不通,这成了我校双语教学的第一大门槛。

二、教师责任心不够强

我校教师流动性大,教学任务重,“传帮带”工作无法开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成绩偏低,教师的努力一时半会难见成效,导致个别教师失去信心,在工作中慢慢就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特别是去年以来,我校双语班开始走模式一和模式二两种模式,模式一的班级里的学生的汉语口语相对来说,比模式二的班级要差。个别老师不是想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此为借口,来搪塞自己工作上和能力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和教师个人今后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从一开始就陷于低谷。

三、教师的耐心不够 在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耐心,可这一点也正是我校年轻教师所欠缺的。面对语言不通,理解能力还不够强的小学生,很多的年轻教师不是选择循循善诱,而是选择恶言相向,使很多原本热爱学习的学生,也渐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不愿意来学校,不愿意写作业。就这样,个别老师还是不知道反省,而只是一味的责怪学生太笨。

四、对双语教学模式还是太陌生

怎样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是困扰我校双语教师的一大难题。目前,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都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没有经验的教师,则是自己的想象,再加上自己上学时老师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一堂课下来,老师非常的吃力,学生是什么也没听懂,教学效果非常差。

五、业务学习没有效果

教研组的业务学习大多流于形式,虽然每周都有业务学习,但业务学习的内容没有针对性,未能及时的按照教研组长的教研计划进行学习,而且教研组组长自身也不知道双语业务学习的落脚点是什么,该怎样学习,怎样组织,又是一帮年轻人在一起,很多的时候就是以他们的想法为事,理所当然的就应该这样。导致教师业务学习严重的走过场,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整改措施及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领导班子要继续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及时研讨解决,切实为教育教学出谋划策。

2、严抓常规教学,开学初,对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3、以校长、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深入细致开展双语教研、教改,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教研主题,深入学习双语教学的《课程标准》,校长、教务副校长要随时跟进业务学习。

4、提高教师的责任心、耐心和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兴趣。加大了奖励力度,合理利用绩效工资的发放,来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

5、加强教师的双语学习,在学习中采用“结对子”的方式,按照各老师双语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组,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每月进行测试,使每位教师的双语水平都能逐步提高,以便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语言障碍。

第20篇: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近期,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实举,是自治区双语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规划》将是指导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自治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和行动指南,对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战略任务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深刻认识颁布和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振兴、民族兴旺、社会进步,其发展寄托着少数民族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教育,2004年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推动了双语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都强调抓好新疆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双语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予以安排部署。随后,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为适应新形势下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指示要求,开展了大规模深入细致地双语教育调研,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百余次,在基本掌握自治区双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编制了《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地、各层面意见建议,专家学者也积极建言献策。《规划》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产物,符合新疆区情社情,体现了时代特点,反映了群众意愿,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当前,正值我区经济社会步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支撑。自治区颁布和实施《规划》,明确了未来10年自治区双语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不仅对推动未来10年自治区双语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必将加快推动我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改革和发展,以更好地满足我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战略任务。要完成好这两项任务,实现在全面转型中后发赶超,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教育科技文化为支撑的轨道上来,这是实现两大战略任务的关键举措。双语教育作为自治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颁布和实施《规划》,对未来10年的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既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满足现实需要,又着眼未来、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任务,培养大批的民汉兼通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为新疆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大批的事业继承者和接班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颁布实施《规划》是推动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在中央的支持下,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培养了数以万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面临我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因此我们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要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在人才培养、办学方式、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起符合我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颁布实施《规划》是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优质教育不断增长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通过接受双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发展需要的愿望更加强烈。经过多年努力,自治区双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普及面不断提高,但整体上还不能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期盼和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之间矛盾突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企盼接受良好的双语教育,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明确了推进节奏和方式,科学设臵了课程,既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又加强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旨在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缩小纵向和横向教育发展差距,构建与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准确理解自治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 确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战略目标,深刻回答了工作怎么推、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资金怎么投的问题,解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一)系统阐述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规划》的总纲,是双语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体现了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特点和现实要求。《规划》强调,新时期新阶段双语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于适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规划》把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人才作为自治区教育工作战略主题。贯彻落实《规划》,重点是要深刻理解自治区党委对双语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

(二)凝练总结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原则。为了保障双语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针对当前双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规划》提出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科学推进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臵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眼于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从新疆实际出发,在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未来10年,自治区双语教育发展的任务是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及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掌握一门外语。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达到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达到75%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达到90%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5%左右。 双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认真实施好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及“十二五”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2012年的目标比较容易实现,这是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双语教育发展改革的基础。第二步,经过五年努力,中小学可实现包含多种模式双语教育的基本普及目标。充分考虑南北疆各地状况,提出达到75%左右的目标,这是全疆的最低目标。条件好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应当超过自治区确定的比例;条件差一点的地方,也要努力创造条件,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要争取接近或达到自治区确定的比例。第三步,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大战略任务相适应的充满活力、更加科学发展、质量较高的双语教育体系,形成惠及各民族的公平教育,实现优质双语教育全面普及。 《规划》目标的确定有着丰富内涵。一是立足实际,充分考虑自治区教育改革发展规模和存量,把握好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预测了10年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民汉兼通”人才的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充分考虑了双语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综合考虑各学段衔接和不同教学模式过渡,把办好群众满意的、质量较优的双语教育作为实现两大战略任务的基本条件,确定了基本任务和保障措施。战略目标的实现,必将显著提升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综合能力,为实现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把握自治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

《规划》对新时期新阶段自治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未来10年各学段双语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强调了促进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提高质量是核心任务。当前双语教育工作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双语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规划》明确提出了提高质量的要求:一是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丰富和升华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把双语教育提高到了素质教育工作主题的高度;二是科学设臵双语教育模式、课程设臵,合理确定推进节奏和方式;三是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与各模式双语教育配套的教学资源体系;四是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规划,建设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和“班班通”,初步形成具有新疆特色、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五是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实施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与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六是加强双语教育研究,成立双语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七是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成立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积极推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二)热点难点问题逐步突破。双语教育工作涉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也涉及到少数民族教育改革,政治性、规律性和科学性都很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规划》整体设计和推进双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8项重大改革任务。一是明确实现各阶段双语教育目标实际是包含多种教学模式的双语教育。二是对于双语教学模式推进节奏,规定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选择实施双语教育模式。三是按需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基础课程,增加汉语课程课时。四是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增加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学模式中民族语文课程课时,将高中模式双语教学民族语文课调整为必修课。开展民考汉学生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实验。把民族语文作为双语班学生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必考科目。五是扩大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扩充农村双语教师来源补给。六是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在加强民考民教师培训的同时注重加强民考汉、母语为汉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七是按需补充双语教师,不受编制限制。新补充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可以适当放宽岗位比例,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评审。八是确保教师待遇,积极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破解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瓶颈。 件保障和制度保障。《规划》绘制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把这一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落实。《规划》确定了与组织领导、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督导评估问责等相关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实施好《规划》重点在于加强组织领导。《规划》明确县级政府对双语教育负主要责任,具体落实推进双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学校开展双语教育工作,更加明确了责任主体。二是加强管理。《规划》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学校选择实施双语教育模式的审批力度,从而加强对学校监控。提出建设双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双语学生和教师进行实名制管理,加强动态监控。三是加大投入。明确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健全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四是发展学前双语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五是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和监督问责,促进工作不断提高和目标任务的落实。六是加大双语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双语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七是科学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积极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切实把《规划》落到实处。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民族振兴寄予少年。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肩负的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认识,坚持不懈,同心同力同向同调,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实施好《规划》,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切实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两大战略任务。

县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县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