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31:0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洪关民族中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总结

遵义县洪关民族中学民族民间文化

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位于遵义县洪关苗族乡,是遵义县苗族集中聚居人数最多的地方。自2002年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认真落实省教育厅、省民宗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的精神,结合新课程纲要中强调的对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现代科技成果及现代生活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整和人文、自然、现代学科知识,以传承和弘样苗族文化为己任,以挖掘和创新苗族文化为着力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落脚点。结合我校实际,在探索“苗族文化进课堂”的教育教学实验中,做了有益尝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级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

为了加强对我校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工作,遵义市、县教育局、县民宗局领导多次到我校指导工作。2007年,遵义县民宗局主持编撰的《遵义县苗族》一书,全面介绍我县苗族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苗族优秀人物,为我校继续深入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材。2001年,遵义县政府投资修建洪关苗族乡“踩山坪”,为我校学生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提供了实践基地。在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过程中,学校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确定了有一定专长的老师为成员并担任“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兼任教师。制定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近期和长远规划,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课内打基础,课外搭建活动平台,扎实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

根据我校苗族学生大多数只能听说不能读写苗语的现状,开设苗族语言培训班,教学苗族语言。在练习苗语时,学习苗族相关知识,了解苗族风情习俗、民间文学(民歌、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练习民间艺术(吹芦笙、爬花杆)以及苗族歌舞、体育等。

同时,我校以洪关苗族乡“打造苗族文化,形成苗乡特色,开启旅游资源,创建示范品牌”的办学特色为契机,深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具体做法是:教学生唱苗族民歌,组建苗族民歌合唱队。教学生跳苗族舞蹈队并组建学校舞蹈队。以“踩山坪”为活动平台,在迎接中外交流、上级来访、观光团队的活动中展示,调动师生参与热情,提升民族文化教育工作的质量和品位。2002年,我校举行大型苗族综合文艺表演,迎接香港大学生访问,成功地向外界展示和宣传了我乡民族民间文化魅力。

三、构建教学过程模式,加强校本教研,确定教学内容。继2004年苗语班开设以来,我校把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根据我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挖掘苗族文化,把培训苗族歌舞,开展苗族特色体育,培训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着装礼仪,在教学中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模式。

1、由教导处统筹安排:每周安排两节苗语课、一节苗族歌舞蹈课、一节综合实践课。

2、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教学、苗族风情习俗、苗族歌舞、体育、民间艺术、民间文学等。

四、加强交流合作,挖掘苗族民间文化内容。

五、总结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

1、加大管理力度,以管理促进发展。从2002年起,学校一是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制度化;二是要将此项工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对该工作不重视或工作不力的领导和教师,年终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对从事“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教师,在年终考核给予加分,在晋职晋级中优先考虑;三是要积极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检查和监督,严格按照方案做好相关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意识。建立发展和保护苗族文化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的前提。通过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大家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文化,建立宏观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积极的文化教育观和文化价值观,使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应尽的义务,成为大家自觉履行的光荣职责。

3、逐步建立完善的民族文化教学体系(目的、教材、评价标准等)。学校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学校这一基地开展的,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培养一些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人才,这是有效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最活跃的力量,他将以辐射的方式传播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起到关键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尽可能地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与原则,形成有独立性的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框架。其次,素质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有机衔接。学校的素质教育与人的终身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能通过教技术、养习惯、重行为等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将民族民间文化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就能与终身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

4、认真总结,积极交流,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我校民族文化教师除认真上好教材之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根据学校文化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在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进行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适当改制,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文化活动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灵活多样、欢快轻松,更加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

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民族文化教师提高认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普及民族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真正作到把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文化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2、金费投入不足。进一步挖掘苗族文化知识,把培训苗族歌舞,开展苗族特色体育,培训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着装礼仪,在教学中注重苗族历史知识,民族政策和相关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的讲授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有相应专业教师和教学设施设备,而我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学生民族服饰、体育教学器材都相当缺乏,有待进一步补充。

3、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缺乏。现实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苗族汉化较为严重。不光是汉族对苗族文化不感兴趣,就连民族中大部分年轻人普遍对苗族文化缺乏应有的民族自豪感。加之在汉族文化处于强势的今天,许多苗族青年放弃了本族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完全被汉化了。

4、缺乏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氛围 。很多汉族教师不会简单的苗族语言,不会唱简单的苗歌,不懂苗族文化,整个校园苗族文化氛围不浓厚。在体育竞技、文娱活动中苗族民间文化项目不多,缺乏对原生态苗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七、今后的打算

1、树立民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建立民族文化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建立,引导大家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文化,建立宏观的文化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文化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为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2、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吸纳关系。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区别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元素,是其他文化不能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还要注重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的东西,要适应新世纪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民族传统文化教学的比重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将素质教育与终身民族文化教育有机衔接,使学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3、认真作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文化大都源自民间,教师要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并引进课堂教学,以繁荣我国民族民间文化。

4、多渠道筹集资金可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乡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民间捐资助学等方式,多渠道资集资金,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5、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而教师理所应当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发挥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近五年来,我校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认可。我们相信,过去成绩仅仅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新起点,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遵义县洪关民族中学 二0一0年十一月三日

推荐第2篇:麻江县龙山中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总结[1]

麻江县龙山中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麻江县龙山中学位于龙山乡龙山村,龙山乡地处麻江县城东南部,居住苗、瑶、汉、畲、仫佬、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62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3%。龙山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活动。龙山中学建校后,一边搞好教学常规,另一方面,不断探索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教育。

近年来,龙山中学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收集和整理,终于实现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愿望。现将我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教育工作作一个小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制定规划,成立机构

坐落在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龙山中学,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利用这些优秀民族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校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把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龙山中学成立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语文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由体育教师负责高脚竟速训练,进一步搞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开展工作

1.由学校语文教研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主要是负责民族民间文化教材《龙山情韵》的编写、教学等工作。2007年底,语文教研组开始对龙山乡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主要围绕龙山乡历史建筑遗迹、民族风情、人物事迹、瑶族特色枫香染(民族手工工艺)、苗族芦笙堂、民族民间艺术、民族语言、苗拳、高跷(高脚竞速)等十多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进行收集、整理。经过近两年的走访、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方收集、《龙山情韵》(初稿)终于在2009年4月完成投入课堂教学使用。

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在保证国家教育部门规定课程和课时安排的基础上,龙山中学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每周安排1课时,由语文教师负责乡土教材《龙山情

韵》授课,经过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都说“虽然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不知道有那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很多。

2.由体育教师负责民间体育高脚竞速的训练。在民间普遍有高跷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首先,学校购买了100对高跷,把高脚竞速训练作为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这一民间体育真正走进校园,另外,组建校高脚竞速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提高高脚竞速水平和技能。

二、取得成绩

经过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进入课堂,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训练和开展教学,一方面,经过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将本土优秀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还实现对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直接、有效方式。另一方面,经过训练后,民间体育技能得到提高和加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龙山中学学生冯有梅在麻江县“中国人寿杯”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100米高脚竞速第二名、黔东南州中学生运动会100米高脚竞速第一名的好成绩,为龙山中学、为麻江县争得了荣誉。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一)存在问题

1.龙山中学引进的这两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体育),都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开展起来容易,但要提高就比较困难。《龙山情韵》虽然走进了课堂,但还不完善,当中所收集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只是凤毛麟角,还有很多收集工作要做,尤其有的民间艺术和历史遗迹缺乏科学保护,受损较严重,有的甚至在逐渐消失,另外,要将这些民族民间文化加以研究,探索其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其文化育人功效,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2.民间体育高脚竞速引进课堂,并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但训练场地还不规整,设施奇缺,不能开展大规模普及,需要进一步改进设施和训练的经费。

(二)今后打算

1.在开展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基础上,继续收集、整理更多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完善《龙山情韵》的内容,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在经费上的支持,完善高脚竞速训练场地和设施,在硬件上提供条件。

2.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管理,在现有条件下,发挥资源最大优势,同时,对所引进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包括民间体育)进行科学研究,寻找规律,挖掘其真正内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便改进方法,促进民族民间文化教学和训练的发展。

总之,龙山中学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既丰富学校教学内容、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环境,又是对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麻江县龙山中学

翁凤洲)

推荐第3篇:民族民间

名词解释

民歌: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的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而创作并演唱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 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的体验,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歌与专业歌曲的不同?:1民歌是口头创作,不受专业技法的支配。2民歌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歌手可以即兴编词。3集体性,有些民歌还融合了外地甚至是外族的音乐文化的精华。

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陕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字数虽无严格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多以七字为一句。除个别之外,信天游基本使用真声演唱。 放牧山歌: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年儿童所唱。歌词大多表现农村儿童身边发生的事情,但经儿童的口唱出,就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放牧山歌中常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

时调:是民间休息,娱乐时唱的一种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非常广泛的小调,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传唱以外,还常常由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城镇集市,酒楼茶馆,街头巷尾,游览胜地等场合演唱,供人们娱乐以换取报酬。

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种类,常在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

说唱音乐:说唱艺术是一种市井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文体上韵散相同,叙事和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述故事和模拟人物相结合,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变文:又叫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变文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木板大鼓:是一种农民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半职业的农民艺人演唱,伴奏没有弦乐,只有鼓、板,因此得名。木板大鼓以演唱长篇大书为主,内容多为英雄好汉的故事。说白占有很大比重,木板大鼓不仅是京韵大鼓的前身,也是其他多种大鼓的前身。

戏曲音乐:戏曲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昆曲:指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魏良辅吸收北曲和弋阳、海盐等腔的长处,对原昆山腔进行了加工改革形成的一种新腔,起初以唱散曲为主,虽然也唱一些戏曲曲词,但却只是清歌冷唱。它颇受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于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昆曲成为文人所提倡的清雅之曲,习唱昆曲高雅之事。

散曲:散曲与剧曲相对而言,散曲与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不用代言体,无说白,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是单独演唱而不是剧目之中的曲牌。

套曲:是选取同一宫调或笛色的曲牌,按引曲、正曲、尾声的形式联缀成套,用以歌唱一段情节的音乐结构手法,传统称为“套数”。这种结构被后人沿用至今,成为曲牌体戏曲、说唱、传统器乐的音乐结构基本原则。

集曲:是选取同宫调或相同、相近笛色的不同曲牌中的一句至数句或一段,联成新的曲牌,以适应新的内容和情绪的需要。集曲所使用的音乐材料,可取自二至十数支曲牌。集曲的牌名一般是从原曲牌中选择一二字加以联缀,如《游园》中【绕阳台】是【绕地游】和【高阳台】两支曲牌集成,如【九转回廊】由9支曲子集成,集曲手法主要是在南昆中使用。这是昆曲中最常用的两种手法,曲牌名字也体现了拼盘式的特点。

同宗民歌:是指由一个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此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若干子体民歌群落。这里所说的“民歌母体”包括多方面的涵义,诸如曲调、唱词内容、音乐结构、衬词衬腔及特殊腔调地进行等因素。

同宗民歌分类:1词曲大同小异。孟姜女,茉莉花,小白菜 。

2词同曲异。题材内容相似,体裁和曲调不尽相同。绣荷包,对花。3曲同词异,曲调源于同一母体,大多数唱词不同。凤阳歌,八段锦。4框架结构相同。5衬词相同而词曲各异,6框架结构与尾腔相同而词曲各异。

说唱与民歌的差别:民歌:自身情感的抒发;篇幅相对短小,歌词言简意赅,歌词比较赋予诗意,音乐曲调新鲜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说唱:是艺人讲唱故事的一种形式,属于表演艺术,艺人以此谋生;篇幅长大,唱词多为一种白描式的口语化叙述,对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都要描述。音乐和语言结合较紧密,节奏规整,拖腔较少。但也形成了按字行腔,曲牌连缀等形式。

南北合套:特点:1 选曲可先北后南,也可先南后北。通常是一支南曲一支北曲交替运用,在曲调的性质上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2 若生旦对唱,一般生唱刚劲雄健的北曲,旦唱秀丽委婉的南曲,以表现性别,性格,情绪的差异;主要人物唱北曲,次要人物唱南曲也很常见。3

合套中所用的南北曲,其宫调性质大都以北套为基础,所用的曲牌调高要相同,调式则可不同,但旋律衔接和谐自然。4

合套中北曲大都保持北杂剧一人通唱到底的惯例,南曲则按剧情需要分给不同的角色独唱,对唱,齐唱。

南北笛曲的差异:北方梆笛:

1、流行于内蒙古南部晋北、晋西北、冀中、等地区

2、代表人物:冯子存作品有《五梆子》《喜相逢》《对花》《八板》,刘管乐《茉莉花》《柳青娘》《画扇面》等,

3、演奏风格: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起伏跌宕,节奏活泼跳动,情绪粗纩豪放热情奔放富有戏剧性,演奏以舌技见长。

4、旋律常用展开方法:重复变奏核心音调的扩充和减缩 南方曲笛:

1、流行于南方的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

2、代表人物:陆春龄代表作品《欢乐歌》《鹧鸪飞》《小放牛》《中花六板》等赵松庭有《三五七》《姑苏行》3.演奏风格:和梆笛比较而言表现为:音调丰厚、圆润、柔美、流畅,旋律往往呈现波浪式起伏,节奏较为舒展平缓,乐曲情绪顿挫有致,抒情委婉,富有歌唱性,演奏上用气技巧为特长4.旋律常用展开方法:变奏 潮州弦诗的节拍节奏特点:“曲速三变”的特点,即每一首套曲基本上都是又慢到快,多为从“头板”(慢速,一板三眼)到“二板”(中速,一板一眼)再到“三板”(快速,有板无眼)的板式(节拍)连接结构。 催:“催”是以节奏型的改变来进行变奏的手法,变奏时基本不改变旋律线和小节数。 刘天华的主要贡献:

1、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作品有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曲3首练习曲15首,整理了崇明派琵琶曲12首,是第一个采用现代记谱法编辑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集》的人。

2、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第一个运用民族音乐创作技法,同时吸收西方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主要体现在作品结构,调性,旋律,创新演奏手法。

戏曲之“祖”: 昆曲是我国文人雅士,艺术专家精心呵护配置的特殊戏曲品种,曾一度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被誉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乳”,其对戏曲的祖乳之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昆曲所展现的综合性特点是及其完善的,它将“载歌载舞”的戏曲艺术推至“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顶峰,为其他剧种奠定了一种综合性表演===“唱,念,做,打”的基本模式。 2 其舞台表演,演唱等精湛技术都被锤炼的经典之至,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些单出的折子戏中,以至今日其他剧种的演员还把昆剧的著名段子当做基本的必修课,如《游园一惊梦》,《夜奔.》,《思凡》。各个剧种的表演大师,几乎都有昆剧的功底,此所谓“昆训”之说。 3 剧目之多,乘前继后地囊括了民间许多传奇,成为各剧种移植的故事源。4 由于昆曲的前“国剧”地位,他在曲谱文卷遗存方面是其它剧种远不能及的,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就有4466个曲谱。5 昆曲演唱是对发声用气,口法,润腔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魏良辅的《曲律》徐大椿《乐府传声》都是明清以来有关昆曲声乐理论的重要著述,直至今日,对于我国戏曲声乐,传统声乐都是极有价值的。

刘宝全的贡献:

一、运用北京话系统的字韵和四声,将怯大鼓的方言改为京音,从而创造了京韵大鼓,并使之得以流传全国。

二、吸收京剧的唱念,讲究发音要用中气,吐字分清唇、齿、喉、舌、牙等把京韵大鼓的演唱艺术发展到较高水平。

三、借鉴戏曲的表演艺术,突破了旧大鼓的规矩,在大鼓的演唱中加进了表情动作,主张面部表情要有喜、怒、忧、思、惊、恐、悲等变化,并且吸收了戏曲中的身段表现,在曲坛上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四、1900年到北京演唱后,为适应听众的欣赏习惯,将河间府的口音改为北京话,使“怯大鼓”成为“京韵大鼓”。

五、在艺术上得到了著名京剧演员的指教,并吸收了梆子腔、石韵书、马头调等戏曲、说唱形式的声韵、唱法。加上他的嗓音天赋极好,基本功坚实,声腔甜润清亮,音域宽广,高低运用自如,据说他晚年仍能唱出三个八度。

六、将木板大鼓以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为主的唱腔结构,改为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

七、精于音律,善于创制新腔,用于革新,逐渐形成“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的说唱风格,把大鼓艺术叙事抒情、刻画人物的表现能力推向新的境界。

八、在北京结识了文人庄荫棠,在其帮助下修订了《白帝城》、《活捉三郎》、《徐母骂曹》等大鼓书词,并创作了《大西厢》、《闹江州》等新段子。

华彦钧演奏风格:细腻深刻、潇洒磅礴、弓法以短弓见长、多一字一音、很少用连弓、定把滑音 华彦钧的作品旋律艺术特点:

1、其旋律是在江南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保持江南民间音乐波浪式旋律线的基础上,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做了很大的改造和出新。

2、乐句之间旋律线大幅度变化,一般传统乐曲以下行趋势比较多,而华彦钧则运用大幅度的直线上升和下降,表现了对传统法的大胆突破。

3、旋律的节奏安排细致,严谨。《二泉映月》节奏总的布局是平稳规整的,但旋律内部的节奏音型安排则是激荡而富于推动力,精巧而具有个性的。

冀中管乐的乐曲结构主要有四类:

1、单一曲牌的变奏往往变奏两次,速度由慢到快技巧越来越复杂,

2、曲牌连缀速度布局同上,

3、在曲牌变奏或曲牌连缀的基础上加“穗子”以即兴的手法充分发挥乐器的演奏技巧,

4、旋律段落与打击乐段落交替出现形成大型吹打套曲。 号子类:搬运号子:《哈要挂》《走绛州》 工程号子:《打硪歌》 农事号子:《催咚催》 船渔号子:《渔民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山歌类:信天游:《蓝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云南山歌《赶马调》《放马山歌》 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人家都在你不在》 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一对白鸽子》 湖南山歌:《一塘清水、一塘莲》《板栗开花一条线》

田秧山歌:《黄山秧歌》《薅秧号子·抢火腔》 四川山歌:《妹儿爱的是勤快人》《跟着太阳一路来》《槐花几时开》 小调类: 谣曲:《水牛》 诉苦歌:《揽工调》《小白菜》《苦麻菜儿苦茵茵》 情歌:《三十里铺》 生活歌:《打酸枣》《绣灯笼》《放风筝》《看秧歌》《回娘家》《游春》 嬉游歌:《猜花》《对花谜》《数蛤蟆》《扯自歌》 时调:孟姜女调《孟姜女》

剪靛花调《摔西瓜》

鲜花调《茉莉花》

银纽丝调《白雪遗音》

绣荷包调《绣荷包》《走西口》 说唱音乐类:单弦大岔曲:《松月绕》 单弦牌子曲:《杜十娘》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四川清音:《断桥》《思凡》《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尼姑下山》《贵妃醉酒》《羞月亮》《江竹筠》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风雨归舟》《单刀会》《战长沙》《马鞍山》《大西厢》 苏州弹词:《宫怨》—>俞调

《珍珠塔》—>马调 《林冲夜奔》《林冲踏雪》—>陈调

《武松》—>杨调 《杜十娘》—>蒋调

《黛玉焚书》—>丽调 戏曲音乐类:昆曲:《牡丹亭》《长生殿》《惊变》秦腔:《鬼怨》 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朝阳沟》《洪湖赤卫队》 河北梆子:《祭坟》《杜十娘》 评剧:《刘巧儿》 黄梅戏:《打猪草》《夫妻观灯》《卖杂货》 反二簧声腔:《家住安源》 西皮原板:《都有一颗洪亮的心》 西皮二六:《浑身是胆》 反西皮声腔:《智斗》

京剧:《霸王别姬》《击鼓骂曹》 民间器乐类: 北方梆笛:《五梆子》《喜相逢》《对花》《八板》《茉莉花》《柳青娘》 南方曲笛:《小放牛》《鹧鸪飞》《欢乐歌》《姑苏行》 唢呐曲:《百鸟朝凤》《婚礼曲》《一枝花》 管曲:《江河水》-----双管曲

筝曲:《老六板》《汉宫秋月》-----山东筝曲 琵琶曲:《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鹅》《夕阳箫鼓》《汉宫秋月》 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京胡曲:《夜深沉》 合奏类: 江南丝竹:《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步步高》《赛龙夺锦》 西安鼓乐:《鸭子拌嘴》 吹打乐: 辽宁鼓乐:《钟鼓楼》山东鼓乐:《滚绣球》晋北管乐:《青天套》 “八大套”

冀中管乐:《放驴》

“河北吹歌”十番锣鼓:《下西风》《大红袍》

“苏南吹打” 潮州锣鼓:《抛网捕鱼》清锣鼓:土家打溜子:《鸡婆生蛋》《鸭子扑水》

推荐第4篇: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工作汇报

节日文化活动

一、抓好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意义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现代生活理念发生的变化和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呈现出了多元化,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尤其是绝大多数小学生对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了解甚少,对其中所蕴涵的内在文化更鲜为人知。因而,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显得如此迫切。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瑰宝。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近日新颁布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可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二、设计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因此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及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校主要设计了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如下:

三、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

1、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民族历史和人文传统教育。如:通过《中秋话团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象征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人们对家庭团圆、社会祥和、祖国统一的向往;通过《又是九月九》和《听爷爷讲故事》的教学,让学生知道敬老日的由来,感受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逐步养成尊敬和关爱老人的好习惯;通过《清明的思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清明的传统习俗,教育学生引水要思源,不忘生命的根,等等。

(2)充分发挥《语文》等课程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如:通过《老师领进门》、《三过家门而不入》、《花木兰》、《程门立雪》等课文的赏析,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感悟。

(3)编写校本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继承美德传统》,使民族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如:以“走进民俗文化”为课程目标,具体分为“节日简介、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节日习俗、节日诗选、节日主题活动”等内容,并在教材中提出分年级要求。校本课程的编写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更应立足于学校实际,体现学校“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表现出鲜明的学校特色。

2、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开展“中国心、中国情、中国节”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于是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又如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在抄写春联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清明节开展“为亲人点一烛香,为烈士献一朵花”祭扫活动;在重阳节开展“当一日家长”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要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活动目标,根据目标选择相关的活动内容,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

环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我们以“透视民族文化,尽揽民俗风情”为主题,构筑民俗文化墙;在校园长廊中以“民族魂”为主题,展示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了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我们在班级版报中结合民族传统节日的时令,进行专题布置。学生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将音乐铃声选用民族音乐,如《步步高》、《茉莉花》等。既让学生增加音乐素养,又弘扬了民族文化,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

4、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家庭活动之中

由于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小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在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春节期间开展“做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的实践活动;在重阳节期间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的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亲情,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倍受教育。在活动结束后,学校应及时请家长填写反馈表,并做好总结工作。

同时学校结合探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知多少”,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节日进行探究,从而深入了解它的由来、习俗,并设计与此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接受教育。

四、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拓宽了学校德育教育的空间,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开发了民族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使教育活动课程化、系列化、规范化。2、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萌发了敬老、友爱、勤劳、善良、感恩、回报等健康情感与品德,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互动发展。

3.进一步促使教师、家长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内涵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隆盛庄学校

2014年3月

推荐第5篇: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2.协作性和节奏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中唱的民歌就是农事号子。

3.中华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_民歌_____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

4.骆派是建国后的著名流派,由女艺人_骆玉笙_____所创。

5.

6.坠子的唱腔结构属于基本曲调板腔变化体。

7.梆子腔的音乐分欢音和苦音,二者属于不同的音阶组织。

8.皮黄腔的京胡定弦是6 3,二黄腔的京胡定弦是。

9._是流行在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地区的剧种。

10.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由琵琶古曲_夕阳箫鼓_____改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歌《脚夫调》属于一般山歌类,具体为【 A】

A.信天游B.花儿C.高腔山歌D.山曲

2.《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流传极广的青海传统花儿,它又称【C】

A.仓郎郎令B.花儿王C.河州大令D.青海令

3.笙曲《凤凰展翅》是由______作曲。【B】

A.聂耳B.胡天泉、董洪德C.阎海澄D.刘文金

4.筝曲《渔舟唱晚》是由______作曲。【 C】

A.曹正B.曹扶东C.娄树华D.王昌元

5.《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______改编。【D】

A.八板B.老六板C.三六D.倒八板

6.苏州弹词的韵是______和中州韵的结合。【A】

A.苏州方言B.南方方言C.北方方言D.吴语方言

7.______的剧目有小戏和正本戏两类,各有不同唱腔。【C】

A.评剧B.越剧C.黄梅戏D.二人转

8.江南丝竹是流行于______和浙江一带的丝竹乐。【B】

A.山东西部B.江苏南部C.安徽南部D.江西北部

9.天津时调的伴奏乐器主要有______和四胡。【B】

A.琵琶B.大三弦C.古筝D.柳琴

10.______的唱腔按行当分为生腔和旦腔两大类。【A】

A.皮黄腔B.二黄腔C.梆子腔D.昆山腔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江苏有《茉莉花》体裁;河北没有。( X)

2.民歌《小白菜》是河南民歌。( X)

3.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云南民歌。( X)

4.说唱音乐最主要的特征不是唱腔中语言与音乐的高度结合。()

5.京剧《空城计》不是取材于《三国演义》。()

6.《阿里郎》不是内蒙民歌。(X)

7.民族乐器筝又称为瑟。(v)

8.苏南吹打又称苏南十番锣鼓。(V)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丝竹乐与锣鼓乐:

丝竹乐 以某

一、二件弦乐器、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四胡,江南丝竹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二胡,广东音乐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粤胡等;锣鼓乐则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这种演奏形式民间又叫清锣鼓和素锣鼓。如西安铜器社,土家族打溜子,山西威风锣鼓、绛州锣鼓等.。

2.民间乐器与民族乐器:

民间乐器在广义上基本上与民族乐器等同,但在狭义上两者却有很大的区别。民间乐器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乐器,而民族乐器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象征,通常是指民族乐团所使用的常规乐器。

3.板腔体:

板腔体是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或称“板式变化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

4.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33.花鼓灯:

答:花鼓灯是从地方灯会、社火风俗中发展起来的,清朝光绪年间已很完善了。在淮北一带农村十分盛行。花鼓灯多在年节、庙会和冬闲时进行,并常与龙灯、狮子、马灯等多种民间道具舞一起表演。花鼓灯由舞蹈、歌唱、小戏三部分组成,歌时不舞,舞时不歌。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的特点。所唱的曲调,是在山歌和地方小调基础上形成花鼓歌,如《卖货郎》、《孟姜女》等,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有大锣、花鼓、小钹、小手锣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简述山歌的音乐特点。

答: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 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 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

2.简述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类型。

答:我国少数民族民歌有以下类型:

1.不少民族用民歌(古老的叙事歌)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传说、生产劳动知识;一些仪式中必唱的祷歌、祝词、多具有法规的约定性和权威性。如柯尔克孜族著名长篇史诗《玛纳斯》、藏族的《格萨尔》、维吾尔族的《艾力甫与赛乃姆》等。这些都借助于歌唱在群众中流传。

2.民俗仪式歌曲,婚礼歌和丧事歌,这些歌曲反映出各民族不同的婚姻制度和民俗风情。

3.各民族多有着自己的宗教歌曲,这些宗教歌曲与民间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简论中国传统乐种。

答:中国传统音乐大致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一)、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指的是由普通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和表达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其特征有:(1)创作过程的集体性(2)传播方式的口头性(3)音乐曲调的易变性,其又包含有①地域性易变②内容性易变③审美性易变④即兴性变易。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六个类别: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综合性舞种。

(二)、文人音乐:文人音乐指的是历代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三)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即历代封建王朝中,在宫廷内部或朝廷仪式上为宫廷统治者而演奏的音乐。如六代乐舞:《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中国宫廷音乐的类别,如果按其演奏场合,大致可以分为外朝音乐和内廷音乐两大类。外朝,是群臣朝会办事的场所;内廷,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这两种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音乐。如果按其功能性质而言,又可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典制性音乐主要用以显示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威严,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卤簿乐等;娱乐性音乐以供人欣赏、愉悦身心为目的,包括筵宴乐、行幸乐、吹打乐等。

(四)宗教音乐:宗教音乐指的是由宗教信仰者演奏,或是为宗教目的而演奏的音乐。中国各地、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音乐方面,佛教、道教的特色较浓,伊斯兰教、基督教音乐也有自己的特色。

37.简论歌舞性小调的类型。

答:我国歌舞性小调的主要类型有:

1.秧歌:秧歌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徙步在地面上歌舞)和高跷(双脚踩在缚以腿部的木跷上歌舞)两种。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

1、小场演唱:包括“领唱秧歌”与“走戏调”。

前者由一名秧歌头在开场进演唱,不与舞蹈结合;后者连舞边唱。

2、锣鼓打击乐: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3、唢呐吹奏: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2.花灯:花灯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除汉族外,在当地的仙、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中也流行。在发展过程中,花灯形成了两种主要类型:和类偏重于舞蹈,由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或对唱对舞;另一类偏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民间小戏发展。

3.采茶:采茶流传在我国南方采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通常的

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男的手拿钱尺(鞭)模拟扁担、锄头或撑船杆等。女的手花扇,模拟竹篮、雨伞或是盛茶器具,有时也拿代糊的各种灯具,载歌载舞。表演的内容是茶农劳动的全过程,从种茶、采茶到制作(炒茶)和卖茶。

4.花鼓:花鼓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在元宵节或 其他节日,花鼓常与秧歌、花灯、采茶等一起表演。花鼓的主要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所唱的曲调是在当地的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的特点。

38.简论民歌的艺术特点。

答: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民歌的艺术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

推荐第6篇:民族民间音乐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侗族大歌”

内容摘要: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乐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乐,都具有其民族特征。实质上,音乐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客观存在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因为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语言音调、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同特征的民间音乐文化积累。所以音乐的民族特征比较持久、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关键词:

民族特色、侗族大歌、文化精神、民间文艺

正 文: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马上就完了,经过这一个学期的熏陶,我学到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不过是吹拉弹唱罢了,当我正式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才知道我的认知是多么的肤浅,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也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和我在书上的一些了解到了各民族音乐风情,我印象最深的是侗族大歌,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了解到,侗族大歌的产生、发展决定于特定的生态环境。

文艺生态学认为,每种艺术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侗族大歌就是侗族歌手们紧密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才具备了直觉和声美感,并且造成了多声模仿心理,而且在模仿的同时产生了感性活动,这正是演唱者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情反映,经过长时期的加工、选择、概括、集中而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和的和声对位,产生了生动的音乐形象,实质上就是歌手们感情形象,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就其旋律和演唱艺术而言,可以算是侗族歌谣艺术中最高级的品种之一,特别是歌的多声部曲调,堪称为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大歌珍贵的价值表现在文学与音乐两个方面。

首先,大歌起源于本土。关于侗族大歌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持“外来说”,有的持“劳动说”、“摹仿说”、也有持“改造说”,等等。“外来说”认为侗族是个落后的民族,文化的落后注定它不可能创造象“侗族大歌”这样丰富多彩的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多声部一定是受外国传教士带进来的宗教音乐的影响而形成的。“改造说”则认为“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是外来音乐干部对侗族民歌加工改造的结果。外国传教士将西方音乐传入侗族地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情,何况要使某种西方音乐深深扎根在侗族这个没有汉字乐谱记录和传播的民族,使其达到民族化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可见侗族大歌与外国传教士及宗教音乐没有任何关系。由于侗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清美秀丽的却又近乎于封闭的生态空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外界的一些文艺娱乐活动很难进入侗族地区,侗族人民便在这种耕作之余自然而然的去摹仿山林中的鸟鸣蝉虫,进行自己特有的文艺娱乐活动,正是这种无忧无虑的单纯朴质的生活,再加上长时间的摸索,侗族人民很自然的就会用生命的灵气和智慧结合自身所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去领悟,以自然无为为美,讲究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和谐,从而创造了优美的合声音乐——侗族大歌。

其次,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文艺生态学认为,每种艺术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任何人类群体,首先必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以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劳动的对象和交往空间,进而创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就是侗族歌手们紧密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才具备了直觉和声美感,并且造成了多声模仿心理,而且在模仿的同时产生了感性活动,这正是演唱者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情反映,经过长时期的加工、选择、概括、集中而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和的和声对位,产生了生动的音乐形象,实质上就是歌手们感情形象,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感染力。一方风水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艺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口头创作都是该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的。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寨前碧水长流,潺潺有声;河边榕树挺立,铺天盖地,处处鸟语花香,林涛声声。侗族这勤劳朴实的民族由于长期在这种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优美的田园生活环境和单纯的男耕女织的农业劳动生活,容易使歌手们对周围环境那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百鸟叠鸣,流水潺潺,林涛声声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音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广阔的联想,并且这种自然的和声必然会形成他们本能的无意识的模拟对象。现代音乐理论家该邱斯曾这样说过:“最古最原始的曲调,说不定只是同一反复出现,其产生由于人类对于简单的鸟鸣或别的天籁的自然自觉的反映”。该邱斯的猜想和推证正好印证了侗族大歌的产生,说明了音乐对于自然的音响的反映。

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该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惯有联系,而且与他们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特定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的天籁的声响,对于该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自然环境对民间艺术还具有间接的影响,民间文艺并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而是具有一定能动作用,一方面自然环境作用于主体诸因素,通过这些主体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这些主体因素又作用于自然环境,从而制约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民间文艺正是在这种主体和客体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中生存发展的,侗族大歌同样也不例外,

最后,侗族大歌的民间文化生态。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关。民间的社会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环境之中。民俗对民间文艺的影响除一般表现为整体效应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某一文学艺术总是深深扎根于某一民俗环境之中。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这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他们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例: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爱情、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究竟和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人生的执著、热爱和追求。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大歌生存的良好土壤。

总而言之,侗族大歌魅力无限,它不仅是侗族人们的生活写照,更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一个音乐学者,我们有责任好好了解和学习侗族大歌,把这种奇妙的音乐艺术介绍给更多的人,我们要把这种民族的民间的音乐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侗族歌谣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学》《百度文学》

推荐第7篇:中华民族民间音乐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期末复习1.秧歌,也称为“扭秧歌”、“闹秧歌”、“走会”、“闹社会”等,是汉代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形式,是一种集体性的歌舞表演艺术;其风格独特,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秧歌大多流行于北方汉族地区,主要在元宵节时在民间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唱、舞蹈、器乐及戏剧等艺术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

2.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子”、“地花鼓”、“花鼓小锣”等,是流行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民间歌舞艺术、其以敲击小花鼓和小堂锣来为歌舞伴奏而得名,有时也增加其他乐器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3.花灯是中、南部地区人民群众春节文娱活动的主要项目。民间歌舞花灯的主要形式包括灯舞、集体歌舞和小型歌舞戏三个类型。

4.二人台器乐曲牌音乐来源于民歌、吹腔、散曲、套曲、爬山调、门楼调以及宗教音乐等。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等乐器。

5.弦子舞是藏族综合性歌舞艺术,主要流行于西藏康、卫藏地区以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娱性歌舞。6.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民间歌舞。

7.囊玛主要流行于拉萨地区,是一种在室内表演的歌舞。

8.赛乃姆是维吾尔族聚居地最为常见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广泛流行于新疆各地,是维吾尔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9.说唱音乐的文化功能:

首先,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其次,具有聚众娱乐功能;最后,具有仪式主持沟通功能。 10.山东琴书的前身是唱曲子的形式,原为民间小曲联唱体,最早叫“小曲子”。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又名“打扬琴的”,后来又叫“改良扬琴”、“文明扬琴”、“山东扬琴”,发端于山东省曹县一带。

11.京韵大鼓是鼓书类说唱音乐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类型,过去又叫“怯大鼓”、“京音大鼓”,在北方说唱音乐中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艺人刘宝全等把原来用河北方言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话演唱,该长篇为小段演唱,又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基础上,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

12.中国的戏曲音乐,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三者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戏曲是中国一门古老传统的戏剧形式,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它是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与古老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产物,它融合了文学、音乐、武术、表演、杂技、舞台艺术、美术等艺术门类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性舞台艺术。

13.戏曲音乐艺术的基本特点:

(一) 综合各种艺术元素为己用

(二) 题材内容极富戏剧性

(三) 民间性和专业性的结合

14.曲牌体又称为“曲牌联联套体”、“联曲体”、“曲牌联缀体”。

15.板腔体是戏曲、曲艺音乐中一种重要的结构体式,又称为“板式变化体”。它是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和曲体上采用扩张和紧缩的调节方法,从而逐渐演变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形成了一套具有多种戏剧表现功能的唱腔,这种唱腔结构的总称就是“板腔体”。它通常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戏或整出戏的音乐。这种结构形式,以简练的基本音乐素材与灵活变化的发展形式为特点。同类腔调的各种板式,可视为由一种基本板式发展变化而成。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可作为板腔体的代表,在近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上有重大影响。曲艺中如大鼓、河南坠子等,都属板腔体。

(一) 板腔体音乐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⑴句式。构成段式的基本单位,有基本段式和变化段式之分;有些句式本身就是一种板式,如单句体的导板和回龙。

⑵段式。板腔体中完整的结构单位。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上下两句变化反复,是板腔体唱腔的基本特征。

⑶板式。唱腔的结构、板眼、腔格形式。

(二) 板腔体音乐的特点:

⑴统一腔系既有变化,又高度统一;既有统一的词格、腔格、引奏、过门、宫调、旋律趋向,又有多种变化节奏、速度的句式和板式。 ⑵板腔体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节奏多变,可整可散,可松可紧。板式布局的逻辑性很强。根据剧情的变化和任务描述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板式,可叙事也可以抒情,具有多种戏剧表现的功能。

⑶同一腔系音乐风格相对比较统一,但色调的对比变化不及曲牌体丰富多样。

16.继魏良辅之后,昆山人梁辰鱼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学习和欣赏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万历末年,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17.昆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和剧种之一。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昆剧曾经有“昆山腔”、“昆腔”、“昆调”、“昆曲”、“南曲”、“南音”、“雅部”等各种不同的名称。一般而言,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尤其是脱离舞台的清唱时用昆曲,而将指表演艺术的戏曲剧种,则称作“昆剧”。

18.高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是所有运用此类戏曲声腔系统剧种的总称。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其特点是醇厚质朴、通俗易懂、唱腔高亢嘹亮、一人唱而众人和,用金鼓表现节奏,通常没有管弦乐伴奏。

19.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艺术,是北方最重要的戏曲剧种。它形成于北京地区,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发展变化而来。 20.越剧虽属地方戏种,但就其影响而已属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号称“全国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越剧善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曲折婉约,优美动听,表演动人心弦,极其江南地方色彩。

21.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称为“中路梆子”或“山西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22.八音分类法:

(一) 按照乐器制作材料可分为:金、石、土、木、丝、竹、匏、革八类。金类:主要是钟 石类:各种磬

土类:陶制乐器,如埙、陶笛、陶鼓等 木类:多为打击乐器,如木鼓等 丝类:各种弦乐器 匏类:用匏做的乐器主要是笙 革类:各种鼓

(二) 按照其演奏方式分为吹奏类乐器、拉弦类乐器、弹拨类乐器、打击类乐器 23.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称为“篴”,秦汉后,笛成为竖吹的萧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由此可见,笛子是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几代的、最原始的乐器。

24.广东音乐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在港、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聚居地亦很流行。

25.鼓吹乐是以吹奏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鼓吹乐和吹打乐的区别在于前者中没有由击奏乐器演奏的“锣鼓段”,最多只是用简单的“锣鼓点”在乐曲中引起、转换、收束的作用。

26.吹打乐是广泛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由吹管、打击两类乐器演奏,民间俗称锣鼓或鼓吹。

27.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是流行在西安一带的一种用竹笛为主奏乐器的大型吹打音乐。

28.民族管弦乐队一般包括四个乐器组: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拉弦乐组、打击乐组。由于乐队的大小编制不同,选用的乐器的各类和数量也不同,常用乐器如下: 吹管乐组:笛、萧、笙、唢呐、管等

弹拨乐组: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扬琴、筝、三弦等 拉弦乐组: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等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鼓、钹、碰铃、木鱼、云锣等

推荐第8篇:中华民族民间音乐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

1.民歌、戏曲、说唱、器乐、歌舞五种音乐形式被合称为什么?

民间音乐

2.在山间旷野之地即兴演唱的民革类别是什么?

山歌

3.下面歌种中哪一个是山西中部的山歌?

开花调

4.在我国山西北部和陕西北部部分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山曲

5.在山曲、信天游、爬山调等山歌中经常演唱哪一种题材内容?

走西口

6.被称为“河州大令”的著名花儿曲目是什么?

《上去高山望平川》

7.在青海、甘肃、宁夏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花儿

8.《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属于什么山歌歌种?

信天游

9.在山西省河曲一带流行的、制作蓝靛时唱的歌曲是什么?

打蓝调

10.《格萨尔王传》是哪一个民族的长篇史诗?

藏族

11.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中流行的山歌各种是什么?

爬山调

12.《小黄马》在蒙古族民歌中属于哪一类歌曲?

奥尔图音道(长调)

13.《玛依拉》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哈萨克族

14.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晨歌

15.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流行的民歌种类是什么?

田歌

16.哪两首是安徽地区的山歌歌种?

挣颈红

慢赶牛

17.哪一首是江西南部客家山歌的代表曲目?

《打支山歌过横排》

18.哪一首是云南地区的汉族山歌?

《小河淌水》

19.在粤东北、闽西、赣南三省毗陵地区聚居着汉族的一个支系,他们演唱的山歌是什么?

客家山歌

20.福建锦歌流行在什么地区?

闽南

21.哪个是海南省民歌?

调声

22.《阿诗玛》是哪一个民族的民歌? 彝族

23.飞歌和游方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苗族

24.壮族在春节等节庆日期举行的群众性歌唱活动是什么?

歌墟

25.“嘎老”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的民歌?

侗族

26.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民歌有多声形式?

23个

27.民歌原称中哪个是壮族民歌?

欢 比 诗 论 加

28.在四句体山歌中加上一段快速演唱的叠句,这样的民歌曲式叫做什么?

赶五句

29.在江浙一带用几首民歌连接起来形成套曲形式的民歌叫做什么?

九连环

30.跑旱船属于什么艺术形式?

歌舞

31.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是什么?

秧歌

32.表演者手持折扇和花帕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花灯

3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这首曲目属于哪种艺术形式?

花鼓

34.“囊玛”和“堆谢”是哪个民族的歌舞?

藏族

35.下列歌舞形式哪一个是傣族的?

象脚鼓舞

36.哪个是高山族的民间歌舞?

欢乐舞

37.变文是什么朝代出现的?

隋唐

38.在民间音乐中,由一个演员使用三种人称、扮演各种人物、采取夹叙夹议手法的艺术形式叫什么? 说唱

39.子弟书是哪个民族创造的说唱艺术品种?

满族

40.木板大鼓在北京与清音子弟书结合,经过发展改变口音后形成什么曲种?

京韵大鼓

41.在汉族说唱中有一类曲目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这类曲种叫做什么?

琴书类

42.京韵大鼓《大西厢》是哪一个流派的代表曲目?

刘宝全

43.“票友”这个词最早源于哪个曲种的业余演唱?

岔曲 44.在弹词表演中,正书开始以前加唱的一个小唱段叫做什么?

开篇

45.苏州弹词最主要的四种表演艺术手段是什么?

说噱弹唱

46.徐丽仙创腔的“丽调”是属于哪一个说唱曲种?

苏州弹词

47.王敏宝是哪一个说唱曲种的代表人物?

天津时调

48.四川流行的由演唱者左手持板、右手敲竹鼓,由琵琶、胡琴等乐器参与伴奏的说唱曲种叫什么? 四川清音

49.由三弦书、道情书、鸯歌柳树等融合发展而成的河南一带的说唱曲种是什么?

河南坠子

50.“江西道情”属于什么民间音乐形式?

曲艺

51.“零零落”是什么地区的汉族说唱曲种?

广西

52.白族的说唱艺术形式是什么?

大本曲

53.永嘉杂剧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南宋

54.《牡丹亭》的作者是谁?

汤显祖

55.在戏曲音乐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是什么?

唱腔

56.哪一个声腔属于明代四大声腔?

海盐腔

57.哪一个声腔不属于清代四大声腔?

四平腔

58.哪一个属于近代四大声腔?

昆腔 梆子腔

59.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昆曲

60.昆曲的音乐组织结构是什么?

曲牌体

61.清代中期以后,“三庆、四喜、和春”四个著名班社陆续进京,他们合称为什么?

四大徽斑

62.在1949年以前,一度被称为“国剧”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京剧

63.哪一个人物是“四大名旦”?

梅兰芳

尚小云

64.被称为京剧老生“前三鼎甲”的演员是谁?

程长庚

张二奎

余三胜

65.京剧演员马连良的代表作是什么? 《借东风》

66.常香玉是什么剧种的代表人物?

河南梆子

67.新凤霞演出的《花为媒》是什么剧种的代表剧目?

评剧

68.严凤英和王少舫是什么剧种的代表人物?

黄梅戏

69.原被称为“的笃班”,以后改称“绍兴女子文戏”,在上海得到极大发展的剧种是什么?

越剧

70.“尺寸”在戏曲术语中指的是什么?

速度和节奏

71.在陕、甘、宁、青、新等西北省去流行的梆子剧种是什么?

秦腔

72.对戏曲伴奏乐队的传统称呼是什么?

场面

73.被雅称为“绿绮”、“丝桐”的乐器是什么?

74.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骨哨,距今有多少年?

七千年

75.古代被称为“筚篥”的是什么乐器?

管子

76.扬琴属于哪类乐器?

打(击)奏

77.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要乐器组成的合奏乐形式叫做什么?

丝竹乐

78.乐曲《霸王卸甲》和《月儿高》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琵琶

79.从振动原理分析,梆子属于哪种乐器?

体鸣

80.《渔歌唱晚》是什么乐器的代表作?

81.《百鸟朝凤》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唢呐

82.用于昆曲和梆子戏伴奏的笛子,它们分别称做什么?

曲笛

梆笛

83.琵琶曲《虞舜熏风曲》原名叫做什么?

《花六》

84.流行于广东潮州和福建漳州地区的一种弦乐器记普法称为什么谱?

二四谱

85.《行街》是什么乐种的代表曲目?

江南丝竹

86.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高胡

87.“指、谱、曲”的术语属于什么乐种? 福建南音

88.民间器乐乐种“十番鼓”的另一个称谓叫什么?

苏南吹打

89.乐曲《放驴》是什么乐种的代表曲目?

河北吹歌

90.哪种乐器是京剧的乐器? 独弦琴

91.牛腿琴是侗族的拉弦乐器,它在侗语中的原称是什么?

果格以

92.各种鼓中属于朝鲜族的是哪一个?

仗鼓

93.打溜子是哪个民族的器乐合奏形式?

土家族

94.木卡姆是哪个民族的古典大型套曲?

维吾尔族

95.安塞腰鼓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0年以上

96.民族音乐中与波斯-阿拉伯乐系有联系的是哪一个?

乌兹别克族

97.“变宫为角”是什么意思?

以SI做MI形成宫调转移

98.洞经音乐是哪个地区的民间乐种?

云南

推荐第9篇:民族民间音乐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教案(提纲式) 72学时

一.总论

1.我国的民族音乐及传统音乐:1)总定义:

2)传统音乐:宫廷音乐 文人音乐 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

2.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1)民间音乐品种

2)宫廷音乐 文人音乐 宗

教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

3)民间音乐的特殊优势 3.民间音乐的类别:1)民间歌曲 民间歌舞 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 民

间器乐

2)更低一层次的分类:

民歌——题材分类、年代分类、民族分类、地

域分类、体裁分类(艺术形式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民间歌舞——舞歌、舞乐。

说唱音乐——评话、鼓曲、快板、相声。音乐结构分类:单曲体、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曲牌板腔混合体

戏曲音乐——声腔分(昆腔、高腔、梆子腔、皮簧腔)音乐结构分(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

民间器乐:独奏乐——吹、拉、弹、打。合奏

乐——丝竹乐、鼓吹乐、重奏乐、大型合奏乐。

4.我国的民族音乐的特点: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2)乡土性 3)即兴性

4)流传的变异性 5)人民性

6)多功能性

二.汉族民间歌曲

〈一〉概述:

1)定义

2)与专业创作的区别

3)民间歌曲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及功用:1)教育与传承。2)人生礼仪。3)祭祀与驱邪。4)交际。

1)我国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及艺术特征

1. 劳动号子: 1) 概况 2) 种类:1)搬运号子2)工程号子3)农事号子 4)船渔号子

5)

作坊号子

3)特征:1)表现力

2)节奏律动

3)音乐材料重复性

4)演唱方式

5)曲式结构

2.山歌: 1)概述

2)山歌种类:一般山歌

田秧山歌

放牧山歌

 一般山歌:

信天游(陕北\\宁夏东部\\晋西\\内蒙西南部)特点:a.上.下句乐段反复构成 b.结构关系平衡.清晰

c.唱词无严格规定.但较对称.d.上句“比.兴”,下句“叙事”

 山曲、爬山调(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西部)特点: a.上.下句乐段反复构成 b.上.下句前半曲调常相同或只是句尾落音不同. 花儿---也称“少年” “ 野曲” (甘肃\\青海\\宁夏

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 特点:a曲调以“令”相称,达100多种,均以民族.地名.衬词.编唱者身份命名) b.旋律起伏大,音域宽,连续的音跳进,曲折而多层次.c.节奏宽广.自由,真假声结合.d.结构为上下两句体或其扩展形式.

 江浙山歌、

 闽粤赣客家山歌  西南山歌、 湘鄂山歌

b.田秧山歌——也称田秧歌、田歌、秧歌、秧号子、薅草歌、薅秧歌、打闹 c.放牧山歌——逗趣所唱

特征:1)表现力:曲调、节奏、音乐风格

2)曲式结构

3.小调: 1) 概况

2) 种类:吟唱调——儿歌、摇篮曲、叫卖调、风俗仪式吟唱调

谣曲——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时调——孟姜女调、剪靛花调、茉莉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

3)特征:1)表现力、2)曲式结构

三.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及艺术特征

1.概况

2.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3.哈萨克族的独唱和弹唱民歌 4.维吾尔族的情歌

2 5.朝鲜族的抒情谣

6.藏族山歌、剑歌、酒歌

四.汉族与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音乐

1.概述(定义、地位、发展脉络) 2.秧歌、花灯、采茶

3.维吾尔族:赛乃姆、木卡母、4.藏族:堆谐、囊玛

5.朝鲜族:农乐舞、长鼓舞 6.蒙古族:安代舞 7.景颇族:刀舞 8.艺术特点 五.汉族民间器乐

1.概述:

1) 定义及地位

2) 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3) 民间器乐曲发展脉络 4) 分类与乐种

5) 音乐结构与发展手法 2.独奏器乐

1)吹奏类器乐:分类

笛 箫 笙简介及赏析 唢呐 管子 埙简介及赏析

2)弹拨类器乐:分类

古琴 古筝简介及赏析

琵琶 三弦 阮 柳琴 月琴简介及赏析 扬琴简介及赏析

6) 拉弦类器乐:分类

二胡简介及赏析

高胡 京胡 板胡 坠胡简介及赏析 四胡 中胡 低胡 革胡简介及赏析

3.合奏类器乐 2)定义及分类

3)丝竹乐: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 福建南曲 潮州弦诗 3)吹打乐:辽宁鼓乐 山东鼓吹 晋北鼓乐 河北吹歌 十番锣鼓 浙江吹打 陕西鼓乐

4)重奏乐与大型合奏乐:民族重奏乐 大型合奏乐

六.少数民族民间乐器简介

1)吹奏乐器:巴乌 葫芦笙 葫芦丝 芦笙口拜

2)弹拨乐器:伽倻琴 卡龙 热瓦普 冬不拉 弹布尔 考母兹 扎木聂 3)拉弦乐器:马头琴 马骨胡 艾捷克 萨它尔 牛腿琴 4)打击乐器:蜂鼓 达卜 长鼓 萨巴依 那额

七.说唱音乐

1.概述(定义、地位、发展)

3 2.艺术形式:

1)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单口唱、对口唱、帮唱、拆唱、群唱、走唱) 2)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叙事性

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 3)十三撤

4)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主插体) 2.汉族说唱音乐代表曲种

1)单弦牌子曲 2)四川清音

3)京韵大鼓(发展、唱词形式、唱腔形式、) 4)苏州弹词:

发展、

唱词形式、

唱腔形式:俞调、马调、陈调、杨调、蒋调、丽调

八.戏曲音乐

1.概述:定义、地位、发展 2.戏曲的艺术形式

1)戏曲艺术的综合特点 2)戏曲音乐的构成因素 3)戏曲的剧种与声腔 4)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 3.曲牌体戏曲音乐

1)高腔(概述、剧种介绍:湘剧、川剧) 2)昆腔(概述、艺术形式、) 4.板腔体戏曲形式

1)邦子腔

a.概述

b.艺术形式 c.剧种介绍 d,板式特点 2)皮簧腔 a.概述

b.京剧的发展

c.京剧的艺术形式、d.京剧唱腔

推荐第10篇:春城东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城东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县教育局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半年进校园下半年进课堂的要求,全面落实“四有”即是有教师、有教材、有课程设置、有经费投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建设投入,营造浓郁氛围

1.开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宣传长廊,让每块墙壁都“说话” 每处环境都育人。

2.在校园内醒目位置张贴名人画像,修缮增设橱窗、板报等, 让学生视线所到之处都有教育性。

3.在教学楼、宿舍楼走廊、通道布置励志格言,名人警句等 内容,力求处处体现传统文化标识。

4.在课间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国学经典CD朗读碟和优秀古 典乐曲,充分地让学生与国学经典零距离接触,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习惯

我们除了在每周一节的国学课上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热情之外,每天晨读(自由读时间)和每周星期一的早读课都安排他们专门诵读国学经典。同时坚持开展课前3分钟诵读活动,我们在各班教室黑板角上都悬挂国学经典精美挂图,

七、八年级的内容分别选自《孟

子》上下章的经典名言,九年级的内容选自《老子》经典名言。每节课前,任课教师都指导学生齐读一到两遍当天的国学经典内容。周而复始,强化学生记忆,养成诵读习惯。

三、开展主题教育

我校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 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大拜年”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期间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和植树绿化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此外,要求各班在教室开辟“文化角”,写标语、办墙报、手抄报等适用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活动。上个学期学校举行了大型的诵读国学经典和学生书画两项比赛活动。

四、活动成果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绝大部分学生能抛弃陋习,拥抱文明,做到“有礼貌、讲文明、懂谦耻。”在校园内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拾捡垃圾的多了;说脏话粗话的少了,遇到师长主动问好行礼的多了;破坏公物的少了,随手关灯关门窗、水龙头的多了。文明礼仪蔚然成风,校园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九年级的陈育成、陈宝雄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书画比赛肇庆市

二、三等奖。

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绝大部分学生触动了心灵,捡回了一份责任,从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广泛赞许。

五、面临的一点困难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全面铺开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任课教师的教授形式与方法有待不断改进,由于不列入考核科目,学生与家长的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东中学

2014年3月3日

第11篇:孟子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弘扬孟子思想文化 提升学生品德教育

——邹城市孟子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邹城市孟子小学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教育底蕴。近年来,学校依靠毗邻孟府孟庙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孟子思想文化资源,大力构建以孟子思想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和思路,学校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优化布局,多方筹集资金,在学校迎门绘制了孟子巨幅画像;修建了《走近孟子》文化墙,悬挂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学名篇;在教学楼道内开设了《孟子圣迹》报栏,张贴了《孟子名言》、《二十四孝图》等条幅,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为使“仁爱”、“诚信”、“和谐”理念落到实处,学校秉承儒家思想,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定期举办了班级手抄报、黑板报、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红领巾献爱心”、“学雷锋树新风,我为景区做贡献”、“走访慰问老年公寓”等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完善道德修养,做新时代的文明少年,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尚,提升社会责任感。

学校把两孟景区作为德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孟府、孟庙,开展了“亚圣庙里读孟子”、“我为游客讲孟子”、“断机碑前听孟母教子”、“习儒馆里读孟子七篇”、“亚圣殿前讲孟子千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文明礼仪、和谐仁爱思想入心入脑,如影随行。学校每年参加纪孟大典、孟府“感恩诗会”、“我爱读孟子”活动,百余名少先队员衣着古装,诵读孟子经典篇章,得到了邹城电视台、济宁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小学语文国学杂志》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吾善养浩然之气”的胸怀、“舍生而取义”的操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志,无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少先队员们的精神风貌传遍孔孟之乡、齐鲁大地,而孟子小学校也逐步成为邹城市宣传孟子文化的窗口学校。

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孟子小学一年级新生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孟府参加“开笔礼”仪式,通过敬拜师长、朱砂启智、击鼓明志、经典诵读、启蒙描红、国学课等活动,在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孩子们开启了新学期第一课。

为创建孟子文化品牌,学校领导、教师深入研究孟子文化,充分挖掘其精华,精心编制了《走近孟子》、《孟子章句》等校本教材。其中《走近孟子》,分编为两卷,《故事卷》以孟子的故事为主线,选取了20余篇通俗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配以精美图画,向学生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孟子从幼年到成为“亚圣”的成长足迹,供1—3年级学生使用;《名言卷》以孟子的思辨为主线,选取了40余则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的孟子名言名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聆听圣训,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精髓,感悟亚圣的育人、谋事、为政之道,教材供4—6年级学生使用。教材的使用按照小学课程设置标准,每班每周一节,并定期开展“课堂展示”和“送课助教”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又编制了《孟子圣迹歌》、《孟子思想歌》、《国学故事歌》等拍手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兴趣盎然,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背诵。

学校精心打造学生放学路队,使其成为展示该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当放学,学生能自觉成队出教室,自然成队下楼出楼门,低年级背诵“弟子规”,高年级背诵“孟子名言警句”,学生们伴着朗朗书声行走成行,营造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文化氛围,夯实了“知孟、学孟”的理论基础,使孟子经典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抓手。

孟子经典儒家文化,已成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有效载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仁”、“义”、“礼”、“智”、“信”的观念已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小学生的心中。诚实守信、敬老爱幼、自尊自强的行为已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第12篇:广西民族民间美术教案

《广西民族民间美术》教案

——日常服饰、织染与器具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广西民族民间美术

授课人:黎伊杭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广西民族民间美术》是一节多姿多彩的欣赏课,本课属于“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主要针对民间美术的概念特征及广西民族民间美术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西本土民族艺术文化,培养学生树立继承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设计思路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了解,掌握欣赏方法,寻找欣赏切入点,开辟欣赏途径,以达到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列举典型服饰这样的美术形式作品,比较贴近生活,能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从视觉角度,从不同方面去分析作品,从而是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的方法。而在教学内容的转化上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形式、学会从多角度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及了解其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传承民族艺术文化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及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概念。

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有别于纯美术,不是以纯粹欣赏为主,反之与实用创造为前提,在这个概念上民族民间美术又是如何将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相结合的呢?因此我将民族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和艺术美感是如何相结合作为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尝试亲手创作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代表作品欣赏——总结(拓展)]

1、开始上课

2、导入:PPT少数民族图片

老师:大家知道我们广西有多少少数民族吗?

学生:„„

老师: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是我们本土的艺术文化,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所以作为广西人,我们更是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文化,使更多的人认识广西民族民间美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和感受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

3、自主阅读(约5分钟)

老师:什么叫民间美术呢?民间美术与纯美术又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仔细看课本内容找出答案。

老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什么是民间美术?

学生:„„

老师:民间美术,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美术。从广义来讲是对于汉民族的各少数民族的艺人们或普通老百姓所创造的美术从狭义来说,是指有别于正统美术的民俗美术。

老师:同学们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壮族的有没有?(设定有)请这位同学说说你们那里的服饰是怎么样的?

学生:„„

老师:好,通过这位同学的表述,我们可以想象壮族服饰大概长什么样子的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壮族服饰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看看大家喜不喜欢

4、欣赏代表样式 (1)壮族服饰:

①PPT展示壮族服装。

②教师作详细讲解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 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③老师:同学们观察下服装是在造型上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总结:概括和质朴、大方;,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2)壮族刺绣:

①老师:中国四大名绣是什么

学生: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老师:下面让我们聚焦到我们广西壮族的刺绣中来

②PPT展示壮族各种常见刺绣花纹

老师:这些花纹长得像什么?

学生:„„

老师:事实上,每一种花纹都象征一种事物,壮族人们在他们的日常服饰上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三)瑶族银饰:

①PPT展示瑶族华丽银饰。

②老师做分析:瑶族银饰很华丽,很闪耀,同学们喜不喜欢这样的装扮

学生:„„

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装扮,课后还可以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美术。

④PPT展示更多的民族民间美术种类

⑤老师: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少数民族特色物品,大家知道了艺术美感和实用性是怎么结合起来的了吗?

学生:„„

老师:老百姓都是在日常衣服啊,用品饰上面进行修饰,这里面充满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感情。艺术美感都是围绕着实用物品进行修饰和创作。所以,美就在我们随手可得,随处可见的身边,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开阔我们的审美。

七、总结与艺术拓展:

1、老师:同学们,欣赏了那么多的民族民间美术,大家了解到什么是民间美术了吗?

学生:„„

老师:学习本次课,我们更深入了解了我们广西的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在多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又源源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更不能忘记自己本土文化,我们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这次课大家表现不错,积极回答问题,希望课后大家也可以积极了解更多有关民族民间美术的知识。

2、尝试模仿运用一种民族民间美术表现手法,对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美术创作,如在杯子上画上美丽的图案,或者编织手工手链。

3、下课

第13篇:《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欣赏》作业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欣赏》作业

一、请列举出《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中学习过的五首作品的内容介绍(包括该作品所属的音乐种类,如属于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曲等;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背景;音乐内容等)以及你本人对这五首作品的欣赏心得。要求欣赏心得具有原创性,对每个作品的阐述不少于500字。

二、谈谈您学习《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收获。要求表达内容真实,数字在600字以上。

三、请您为该课程教师的的授课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字数不限。

注:

(一)、该结课作业请以打印后的纸质版形式上交,并注明课程名称、姓名、专科专业班级、选修课班级名称、本人的QQ号或者手机号码。

(二)另起一页对第三题进行作答。

(三)请将作业统一交到本班班长处,再由班长于第15周星期五(2014年5月30日)之前交到敷文园D318办公室樊原朱老师处。

第14篇: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感想

音乐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通过本学期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也有许多流行音乐的嘻哈摇滚派。

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还有传统的地方戏曲也在同学们的讲授中,我才更加的了解到原来戏曲的魅力是如此的巨大,名角的身段和唱功让人惊艳,非常赞叹。喜欢李玉刚的贵妃醉酒,魅力无法阻挡的感觉。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三、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音乐为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它让生活更加精彩。我认识到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声的方式,而且与自己的心情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在上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上,了解到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第15篇:民族民间音乐考试试题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试题

一、填空题:

1、民歌是

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中华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

3、各民族节庆时,有很多歌唱的节日,如壮族的

,满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族的

以及

族的阿肯弹唱会等。

4、汉族民歌的体裁一般可划分为

三种。

5、最具山歌特征的一般山歌,在北方的典型品种有

等。

6、我国有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7、“十二木卡姆”是

的大型套曲艺术,而“谐”则是

的大型歌舞艺术。

8、彝族民歌粗犷奔放,典型的有“

”、“

”等。

9、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自古至今的

等传统音乐。

10、汉族的民间音乐一般分为

等五大类。

11、我国的传统音乐包括自古至今的

;而汉族的民间音乐又可分为

、和

等五大类,其中的

则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12、按歌唱场合分类,山歌可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而一般山歌在北方有

和神曲等典型品种。

13、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

、和中国乐系。他们和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4、藏族的民间音乐可以概括为“谐”和“

”两类;“谐”类又可分为

等品种。

15、壮族、侗族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以

音程关系结合最具特色;而塔吉克族民歌的音阶调式多样,最富特征的是

的七声角调式。

16、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则

、和

。他们和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7、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节,如壮族的“

”、苗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古族的“

”、以及哈萨克族的“

”等。

18、藏族民间音乐有“鲁”和“谐”之分,其中“谐”又分为

两种。

19、小调又称

等。

20、藏族人民酷爱歌舞,其民歌的种类有

等。

21、汉族民间歌舞采茶调盛行于

等地。

22、朝鲜族民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23、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如古老的《弹歌》记载了:“

、”的全过程,是先民捕猎生活的写照。《吕氏春秋·春秋》中记载了涂山氏之女派侍女于涂山之阳等候夏禹归来,其歌曰:“

”被视为“始作南音”。

24、劳动号子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

,二是

25、山歌可分为

一般山歌三大类。其中一般山歌又有南北之分。北方的一般山歌代表作品有

(举例),南方的一般山歌代表作品有

(举例)。

26、我国发掘的原始社会乐器实物,目前认为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

,距今

余年。周代按乐器制作材料进行的乐器分类,称为

分类法。 包括

26.我国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有

。“Suernai”在12—13世纪时由

传入中国,此乐器的代表曲

曾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民间音乐比赛银奖。建国后为笙创作的第一首独奏乐曲是

,作者是胡天泉,董洪德。此曲曾获1957年第六届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

奖。

27.古琴又名

,古代别称

等,其演奏形式有

是其代表作,1977年被载入美国的宇宙飞船,向“外星人”传达人类的问候和信息。

28.1911年,上海出现第一个丝竹乐组织

,以后先后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和

等组织。江南丝竹常奏的八大传统名曲是

29.丝竹锣鼓乐又名

,在乐器组合上有

之分。《大得胜》是

传统套曲之一,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曾获民间音乐比赛金奖。

30.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有

两类。《一枝花》属于

,《将军令》属

31.元代杨维桢《宫辞》中说:“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描写的乐器是

,此乐器的代表作有

等。

32.音乐学家王光祈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属于

体系。

33、民歌是

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4、各民族节庆时,便形成歌舞的高潮,如壮族的

,苗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族的

,等都是各族人民的歌唱节日。

35、中国的传统音乐,应包含自古至今的

等。

36、汉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

等五大类。

二、选择

1、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思乡曲》,其主题音调来源于(

A、槐花几时开

B、揽工调

C、城墙上跑马

D、兰花花

2、下列属于号子音乐的是(

A、脚夫调

B、崔咚崔

C、孟姜女

D、小白菜

3、下列属于江西民歌的是(

A、高高山上一树槐

B、打着山歌过横排

C、放风筝

D、下四川

4、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小曲基本曲调是(

A、茉莉花调

B、绣荷包调

C、孟姜女调

D、银纽细丝调

5、下列民族使用“欧洲音乐体系”的是(

A、维吾尔族

B、塔吉克族

C、哈萨克族

D、蒙古族

6、下列属于号子音乐的有(

A、割莜麦;B、脚夫调;C崔咚崔;D交城山

7、“阿肯弹唱会”是(

)的民歌节

A蒙古族;B哈萨克族;C羌族;D维吾尔族

8、蒙古族有一种独特的由一人唱出两个声部的歌曲叫(

A木卡姆;B安;C浩麦;D鲁;

9、下列属于“孟姜女调”的作品有(

A放风筝;B五歌放羊;C月儿弯弯照九洲;D对鸟

10、“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是(

A劳动号子;B原始歌舞;C最早的山歌;D最早的长篇叙事歌

11、下列属于山歌音乐的有(

A挑担不怕扁担弯;B脚夫调;C放风筝;D茉莉花

12、马思聪的《思乡曲》来源于(

A槐花几时开;B孟姜女;C城墙上跑马;D交城山

13、“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是(

)建炎年间江南山歌,歌中颇多哀怨、悲愤之情。

A隋唐;B南宋;C清代;D元代

14、下列属于江西山歌的是(

A斑鸠调;B月牙五更;C打着山歌过横排;D对鸟

15、哈萨克族的音乐属于(

A中国音乐体系;B波斯——阿拉伯乐系;C欧洲乐系;D南岛乐系

16、下列属于号子的是(

A、《崔咚崔》

B、《长工苦》

C、《哈腰挂》

D、《挑担不怕扁担弯》

17、下列属于放牧山歌的是(

A、《三天路程两天到》

B、《打个哑咪甩过去》

C、《一根丝线牵过河》

D、《脚夫调》

18、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汉族山歌是(

A、信天游

B、山曲

C、爬山调

D、花儿

19、“表达途径较曲折,表现方法较细腻,形式较规整”,这句话概括以下哪种民间音乐形式较合适(

A、艺术歌曲

B、山歌

C、号子

D、小调

20、“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是(

)的名言

A、陶渊明

B、李白

C、冯梦龙

D、白居易

21.下列属于号子的是(

A、《脚夫调》

B、《槐花几时开》 C、《嗺咚嗺》

D、《船夫曲》

22.下列属于山歌的是(

A、《哈腰桂》

B、《上去高山坐平川》

C、《小白菜》

D、《蓝花花》

23.“花儿会”是(

)人民歌唱节日

A、藏族

B、苗族

C、回族

D、侗族

24.下列对“信天游”指述正确的有(

A、流行在甘、青、宁一带的山歌歌种

B、旋律舒展直畅,大多是上下句构成的单乐段

C、代表作品《横山包下来些游击队》《下四川》等。

D、歌词大都两句一段,且多用比兴手法。

25.下列对“信天游”描述正确的有(

A、盾牌舞

B、二人传

C、打着山歌过横排

D、傩舞

26、下列属于北方山歌的是(

A、《哈腰挂》

B、《三天路程二天到》

C、《长工苦》

D、《崔咚崔》

27、“表达途径较曲折,表现方法较细腻形式较规整,”这句话概括以下哪种民间音乐形式较合适(

A、山歌

B、号子

C、小调

D、艺术歌曲

28、达卜·都达尔

热瓦甫等是(

)族的民间乐器。

A、哈萨克

B、蒙古

C、维吾尔

D、藏族

29、“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是(

)的名言。

A、陶渊明

B、李白

C、冯梦龙

D、白居易

30、过着“逐水草迁涉”的游牧生活、住毡房,喝酥油,妨酪,其中马奶子是名贵的饮料。古老的颜语说“歌”和“马”是他们翅膀。这个民族是(

A、蒙古族

B、藏族

C、哈萨克族

D、维吾尔族

31.“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这描写的是(

)。

A.远古时代

B.南北朝时代

C.春秋战国时期

D.汉代

32.唐代李颀在《听安万善吹口口歌》中说:“南山截竹为口口,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诗中谈到的乐器是(

A.唢呐

B.竹笛

C.管子

D.箫

33.明代《杨抡伯牙心法》中道:“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最清之声写出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这段活是谈论作品(

A.高山流水

B.玉妃引

C.阳关三叠

D.潇湘水云

34.叙述乐曲《渔舟唱晚》正确的是(

A.其乐境与诗《琵琶行》有关

B.其乐境与《滕王阁序》有关

C.按乐曲表现功能属于以写实为主类

D.是明显的"标名性标题"乐曲

35.下列乐曲在结构上采用联曲体结构的是(

A.春江花月夜 B.十面埋伏 C.梅花三弄 D.金蛇狂舞

36、下列属于江西民歌的有(

A、崔咚崔

B、斑鸠调

C、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D、打着山歌过横排

37、下列对“花儿”叙述正确的有(

A、流行在西北陇中高原。

B、内容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C、唱法有尖音,苍音之别。

D、代表作有《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等。

38、下列属于地方性小调的民歌有(

A、小白菜

B、绣金编

C、交城山

D、孟姜女

39、“秧歌”在下列文献(

)中有所记载。

A、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B、清李调元《粤东笔记》

C、清吴锡麒《新年杂咏抄》

D、刘勰《文心雕龙》

40、下列属于中国乐系的民族有(

A藏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彝族

三、相关名词解释

小调

信天游

山曲

采茶

琵琶

河南坠子

四、判断题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哈”三部分。

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是远古时斯祈求,五谷丰登,鸟兽繁衍殖的原始歌舞。

3、平腔山歌的一种变体叫“滚板山歌”是以垛句或叠字嵌用来扩充结构。

4、《逃茺歌》为湖北的“三棒鼓”调是山歌的一种

5、彝族民族粗犷豪放,如《阿细跳月》、《杵歌》等。

6、《霸王邻甲》与《十面埋伏》是用琵琶描写同一事件的范例,《渔舟唱晚》与《醉渔唱晚》则是用古筝描写同一事件的范例。

7、苏南吹打是笛和鼓为主奏乐器,而山西鼓乐则以唢呐为主奏乐器。

8、吹管乐,丝弦乐,丝竹乐和丝竹锣鼓乐都或多或多地加用打击乐器。

9、按国际音乐学界通用的乐器分类法,中华民族乐器也可分为“体鸣”、“膜鸣”、“气鸣”和“弦鸣”四类。二胡属于“膜鸣”乐器。(

10、由明清至近代,见于我国各族民间音乐生活中的乐器约百余种,“吹、拉、弹、打”皆备。

五、简答题

1、简述“中国音乐体系”的音乐特征。

2、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3、试述山歌的音乐形态特征和艺术表现特征。

4、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采用了三个音乐体系,试述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

5、小调与号子、山歌的显著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6、民歌的艺术特点。

7、试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美学追求

8.简述民歌的价值及其艺术特点。

9、简述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形式上的共同特点。

10、北方的歌舞类音乐中二人转与二人台这两种形式有何异同?

11、以《病中吟》为例,试总结刘天华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12、总结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著名派别及其代表作。

13、简述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发展过程。

14、简述传统民族音乐的美学特征。

六、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比较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征。

2、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从数不胜数的民歌到约500余种民族乐器及其器乐、200多个传统曲艺曲种、360多个传统戏曲曲种,这样一组数据对你有何启示?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及前途你有何思考?

3、试述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原因。

4、试述号子、山歌、小调音乐的文化意义

第16篇: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一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

B.河北民歌 C.山西民歌

D.山东民歌

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 A.农事号子

B.工程号子 C.船渔号子

D.作坊号子

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

B.梆子腔 C.高腔

D.皮黄腔

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

B.石 C.土

D.匏

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

B.三句头 C.五句头

D.四句头

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小彩舞 C.白云鹏

D.良小楼

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

B.笛 C.笙

D.箫

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 A.变奏

B.复三部 C.回旋

D.单三部

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B.常香玉 C.徐丽仙

D.马如飞

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 A.鲜花调

B.采茶调 C.爬山调

D.跑旱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弹词 2.曲牌体 3.诗赞系 4.广东音乐 5.皮黄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

四、

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汉族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时调三种基本体裁。( ) 2.《谁说女子不如男》采用的是板腔体结构。( ) 3.《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长调。( ) 4.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可分为标名性和标意性两类。( ) 5.鼓词的唱词体系大部分为乐曲系。( ) 6.《对花》出自黄梅正本戏《打猪草》。( ) 7.我国早期的器乐多为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 8.黄梅戏原是安徽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 )

五、默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写出下列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主要段落和主题;五线谱、简谱兼可,歌词不作要求。) 1.默写浙江乐清山歌《对鸟》的主要段落。 2.默写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梅花”主题。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民间音乐的文化特性和价值。 2.简述戏曲音乐的组成。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二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流行于我国内蒙西部地区的山歌在当地被称为_______。

2.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属于我国劳动号子中的_______号子。

3.鼓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弹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4.四川清音的唱腔按艺人习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5.梆子腔的唱腔属于_______结构。

6.京剧是以_______腔为主要唱腔的剧种。

7.传统笛子按演奏风格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河北民歌《放风筝》是小调中_______的母体。(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2.《蓝花花》是下列哪个歌种的代表曲目?( ) A.山曲

B.花儿 C.信天游

D.爬山调

3.下列曲种中属于杂曲类的是( ) A.河南坠子

B.四川扬琴 C.天津时调

D.苏州文书

4.苏州弹词的演出形式是( ) A自弹自唱

B.一人坐唱 C.多人站唱

D.一人站唱

5.川剧高腔的音乐特点是_______、打、唱。( ) A.拉

B.帮 C.弹

D.吹

6.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梆子。( ) A.高胡

B.二胡 C.板胡

D.京胡

7.古琴的琴弦数量是_______条。( ) A.五

B.六 C.七

D.八

8.下列乐曲中哪首是华彦钧的代表作?( )

A.《汉宫秋月》

B.《月夜》 C.《光明行》

D.《听松》

9.唢呐是_______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的。( ) A.明清

B.秦汉 C.金元

D.隋唐

10.《对鸟》是我国_______省民歌。( ) A.江西

B.浙江 C.江苏

D.安徽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矮腔山歌是指节奏规整、结构短小、音域较窄、较少使用拖腔、词曲配合上常用一字一音,用真声歌唱的山歌。( )

2.《森吉德玛》是我国朝鲜族的民歌。( )

3.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分为文场音乐和武场音乐。( ) 4.鼓词类说唱音乐以大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 ) 5.宋元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的繁荣期。( )

6.我国戏曲音乐昆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和鼓板。( ) 7.广东音乐属于我国传统乐种中的丝弦乐合奏。( ) 8.传统琵琶曲按表现内容不同可分为:文曲和武曲。( )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乐谱略)

1.此谱例选自哪首笛子曲,用哪种笛子演奏,是哪位笛子演奏家的代表曲目?请简要介绍其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2.此谱例选自哪首二胡曲,请简要介绍其作者、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3.此谱例选自哪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请简要介绍其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4.此谱例选自哪首二胡曲,请简要介绍其作者、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短调 2.孟姜女调 3.刘宝全 4.曲牌体

5.《中花六板》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小调的艺术特征。

2.牌子曲、杂曲类说唱音乐及其艺术特征。3.黄梅戏的流传地域、历史概况及其音乐构成。 4.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三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对鸟》是我国________省的民歌。

2.《阿里郎》是我国________族的民歌。

3.民歌具有________性、________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易性的特点。

4.________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其演出形式的前身是“陶真”。

5.苏州弹词“陈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6.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是京胡、________和________。

7.《金蛇狂舞》是________根据民间乐曲________改编的。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蓝花花》是下列哪一个歌种的代表曲目?( )。 A.花儿

B.信天游

C.山曲

D.爬山调

2.爬山调主要流行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 ) A.青海

B.四川

C.内蒙古

D.甘肃

3.下列曲种属于道情类的是( )。 A.河南坠子

B.四川清音

C.天津时调

D.北京琴书

4.《林冲发配》是_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骆玉笙

C.白云鹏

D.良小楼

5.主要盛行于我国北方的是________说唱音乐。( ) A.琴书类

B.牌子曲类

C.弹词类

D.鼓词类

6.越剧基本唱腔有________腔、弦下调腔和四工调腔等三种。( )

A.工调

B.上调

C.尺调

D.凡调

7.“评剧”的雏形为( )。 A.落地唱书

B.对口莲花落

C.木板大鼓

D.乐亭大鼓

8.黄梅戏的剧目有小戏和________戏两大类。( ) A.整本

B.折子

C.主本

D.正本

9.《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是( )。 A.严格变奏曲

B.自由变奏曲

C.倒装变奏曲

D.逐层变奏曲

10.笙主要由笙斗、________和笙管组成。( ) A.簧片

B.哨片

C.哨嘴

D.笙嘴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山曲是流行于我国甘肃省的歌种。( )

2.《阿拉木汗》是我国藏族的民歌。( )

3.马如飞是苏州弹词马派创始人。( )

4.四川清音的唱腔是板腔体结构。( )

5.使用“苦音音阶”是梆子腔音乐的特点。( )

6.“西皮腔”唱腔结构是曲牌体。( )

7.笙是一件可以演奏和声的吹管乐器。( )

8.我国传统乐种广东音乐主奏乐器是二胡。( )

四、连线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线1分,每小题8分,共16分)

1.连接下列民歌作品及其流传地域。

《上去高山望平川》 陕西

《小白菜》 东北

《月牙五更》 青海

《跑旱船》 河北

《美丽的姑娘》 江西

《弥渡山歌》 新疆

《挑担不怕扁担弯》 江苏

《杜鹃花开》 云南

2.连接下列曲种、剧种及代表作品:

《林冲发配》 黄梅戏

《秋景》 昆曲

《牡丹亭》 京韵大鼓

《天仙配》 天津时调

《蝶恋花答李淑一》 豫剧

《楼台会》 四川清音

《尼姑下山》 越剧

《谁说女子不如男》 苏州评弹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河南坠子

2.京韵大鼓

3.花儿

4.皮黄腔

5.《春江花月夜》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小调的艺术特征。

2.简述昆腔的源起及结构。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北方民歌《放风筝》、《小看戏》是小调中________的变体。(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2.苏州弹词的唱腔流派可分为陈调、________和俞调。( ) A.张调

B.马调

C.王调

D.吴调

3.河南豫剧的代表曲目是________。( ) A.《天仙配》

B.《牡丹亭》

C.《刘海砍樵》

D.《花木兰》

4.不属于丝竹乐的是( )。 A.江南丝竹

B.潮州弦诗

C.福建南音

D.四川清音

5.黄梅戏源于我国________黄梅县。( ) A.湖北

B.安徽

C.江西

D.河南

6.《森吉德玛》是________民歌,《阿拉木汗》是________民歌。( ) A.朝鲜族,藏族

B.蒙古族,藏族

C.朝鲜族,维吾尔族

D.蒙古族,维吾尔族

7.________又名河南梆子,是梆子腔传入河南,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的剧种。(A.评剧

B.越剧

C.豫剧

D.黄梅戏

8.“长调”是我国________地区的民歌。( ) A.新疆

B.内蒙古

C.朝鲜

D.西藏

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B.常香玉

C.徐丽仙

D.马如飞

10.下列哪种乐器是我国土生土长的?( )。 A.古琴

B.二胡

C.琵琶

D.唢呐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号子

2.京韵大鼓

3.越剧

4.板式变化体(板腔体)

5.丝竹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山歌一般分为________、田秧山歌、一般山歌。

2.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集唱、________、做、打等多种手段为一体,表现戏剧情节。

3.秦腔有________和二音两种唱法。

4.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有过板音乐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5.传统民族器乐曲常见的结构类型有________、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套曲体)、综合体。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说唱音乐。( )

2.《百鸟朝凤》是一首笛子独奏曲。( )

3.弹词以弦索伴以说唱,琵琶和二胡是其主要伴奏乐器。( )

4.青海山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高腔山歌。这种山歌在当地被称为山曲。( )

5.西皮腔的京胡定弦是63和二黄腔的京胡定弦是52。( )

6.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曾在歌剧《图兰朵》中采用《鲜花调》作为音乐素材。( )

7.合奏音乐的形式主要有鼓吹乐、锣鼓乐、民族管弦乐。( )

8.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由刘天华作曲。( )

五、默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写出下列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主要段落和主题)

1.写出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的主题段落。

2.写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段落。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小调的艺术特点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2.简述中华民族管弦乐合奏的特点,列举其代表曲目(一到两首)及中华民族管弦乐合奏中四个乐器组的代表乐器。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五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蓝花花》是我国__________地区的民歌。

2.“长调”是我国__________族的一种民歌。

3.苏州弹词马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

4.河南坠子属于__________类说唱音乐。

5.我国戏曲音乐中的皮黄腔由__________腔和__________腔组成。

6.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起源于江西弋阳的是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琵琶古曲__________。

8.民族器乐曲的标题类型分为:__________性标题和__________性标题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哪个地区?( )。 A.东北

B.青海 C.河北

D.陕北

2.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中__________的变体。(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3.京韵大鼓属于__________说唱音乐。( )。 A.弹词类

B.道情类 C.鼓词类

D.牌子曲类

4.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三弦和( )。 A.古筝

B.扬琴 C.琵琶

D.二胡

5.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__________省。(A.陕西

B.山西 C.河北

D.河南

6.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包括:京胡、京二胡和( )。A.板胡

B.柳琴 C.扬琴

D.月琴

7.下列剧种中主要使用梆子腔的是( )。 A.京剧

B.川剧 C.秦腔

D.越剧

8.管子是__________气鸣乐器。( )。 A.簧管

B.哨嘴 C.竹管

D.唇振

9.我国著名的小调“孟姜女调”是__________调式。( )。 A.宫

B.商 C.徵

D.羽

10.《雨打芭蕉》是一首__________代表曲目。( )。 A.潮州音乐

B.广东音乐 C.苏南吹打

D.江南丝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 )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信天游。( )。

2.爬山调是流行于我国川南地区的山歌。( )。

3.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木板大鼓。( )。

4.弹词类说唱音乐常采用多人站唱的演出形式。( )。

5.帮腔是梆子腔的音乐特点。( )。

6.尺调腔是越剧的基本唱腔。( )。

7.曲笛演奏上注重气息运用及细致的力度变化。( )。

8.琵琶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的。( )。

四、连线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连接下列民歌作品及其流传地域。

《一根丝线牵过河》 内蒙

《森吉德玛》 陕西

《三十里铺》 新疆

《阿拉木汗》 江苏

《阿里郎》 东北

《对鸟》 浙江

《年青的朋友》 四川

《槐花几时开》 西藏

2.连接下列作品及作者。

《鹧鸪飞》 刘天华

《凤凰展翅》 冯子存

《光明行》 陆春龄

《喜相逢》 胡天泉

《二泉映月》 聂耳

《渔舟唱晚》 鲁丁

《江河水》 华彦钧

《金蛇狂舞》 娄树华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苏州弹词

2.田秧山歌

3.鼓词

4.京剧

5.江南丝竹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民歌的艺术特征。

2.简述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______是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结合的艺术。

2.协作性和节奏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中唱的民歌就是______。

3.中华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______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

4.骆派是建国后的著名流派,由女艺人______所创。

5.弹词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______唱腔结构采取混合体较多。

6.坠子的唱腔结构属于基本曲调______。

7.梆子腔的音乐分欢音和______,二者属于不同的音阶组织。

8.皮黄腔的京胡定弦是6 3,二黄腔的京胡定弦是______。

9.______是流行在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地区的剧种。

10.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由琵琶古曲______改编。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民歌《脚夫调》属于一般山歌类,具体为( )。 A.信天游

B.花儿

C.高腔山歌

D.山曲

12.《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流传极广的青海传统花儿,它又称( )。 A.仓郎郎令

B.花儿王 C.河州大令

D.青海令

13.笙曲《凤凰展翅》是由______作曲( )。 A.聂耳

B.胡天泉、董洪德 C.阎海澄

D.刘文金

14.筝曲《渔舟唱晚》是由______作曲( )。 A.曹正

B.曹扶东 C.娄树华

D.王昌元

15.《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______改编( )。A.八板

B.老六板 C.三六

D.倒八板

16.苏州弹词的韵是______和中州韵的结合( )。 A.苏州方言

B.南方方言 C.北方方言

D.吴语方言

17.______的剧目有小戏和正本戏两类,各有不同唱腔(A.评剧

B.越剧 C.黄梅戏

D.二人转

18.江南丝竹是流行于______和浙江一带的丝竹乐( )。A.山东西部

B.江苏南部 C.安徽南部

D.江西北部

19.天津时调的伴奏乐器主要有______和四胡( )。 A.琵琶

B.大三弦 C.古筝

D.柳琴

20.______的唱腔按行当分为生腔和旦腔两大类( )。 A.皮黄腔

B.二黄腔 C.梆子腔

D.昆山腔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

21.江苏有《茉莉花》体裁;河北没有。( )

22.民歌《小白菜》是河南民歌。( )

23.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云南民歌。( )

24.说唱音乐最主要的特征不是唱腔中语言与音乐的高度结合。( )

25.京剧《空城计》不是取材于《三国演义》。( )

26.《阿里郎》不是内蒙民歌。( )

27.民族乐器筝又称为瑟。( )

28.苏南吹打又称苏南十番锣鼓。(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9.丝竹锣鼓乐

30.民族乐器

31.板腔体

32.四川清音

33.花鼓调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4.简述山歌的音乐特点。

35.简述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类型。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简论中国传统乐种。

37.简论歌舞性小调的类型。

38.简论民歌的艺术特点。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七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湖北民歌《嶉咚嶉》属于劳动号子中的__________号子。 2.我国四川南部的山歌常被称为__________。

3.京韵大鼓的前身是__________,1870 年进入北京、天津等地,因为演唱时带有河北保定、沧州口音被贬称为__________。

4.苏州弹词唱词的基本句式是__________,段式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结构。5.我国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是__________时期。

6.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戏曲音乐称为__________。7.我国戏曲音乐伴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又称为__________。 8.古琴的琴徽数量为__________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一根丝线牵过河》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歌?( ) A.江西 B.江苏 C.湖北 D.四川

2.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中( )的变体。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3.“河南坠子”属于( )说唱音乐。 A.弹词类 B.道情类 C.牌子曲类 D.鼓词类

4.苏州弹词流派中曲调朴实苍凉,适合塑造老年人形象的是( )。 A.马调 B.俞调 C.陈调 D.丽调

5.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高腔产生于我国( )地区。 A.江西弋阳 B.湖北宜昌 C.江西宜黄 D.四川宜宾

6.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包括:京胡、京二胡和( )。 A.板胡 B.柳琴 C.扬琴 D.月琴

7.管子是汉代由(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A.波斯 B.龟兹 C.伊朗 D.土耳其

8.笙属于( )气鸣乐器。 A.簧管 B.哨嘴 C.竹管 D.唇振

9.我国著名的小调《鲜花调》是( )调式。 A.宫 B.商 C.徵 D.羽

10.我国戏曲音乐中的梆子腔起源于我国( )省。 A.陕西 B.河北 C.河南 D.山西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 分,共16 分) 1.大歌是流行于我国白族的多声部民歌。( ) 2.《猜调》是我国云南省的民歌。( )

3.我国说唱音乐“天津时调”的主要唱腔是“背工调”。( ) 4.琴书类说唱音乐多数曲种采用多人站唱的演出形式。( ) 5.昆曲的唱腔结构为板腔体。( )

6.西皮腔具有北方音乐性格,适合表现愉快、活泼、慷慨、激昂的感情。( ) 7.梆笛演奏上注重气息运用,及细致的力度变化。( ) 8.唢呐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的。( )

四、辨析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略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 分) 1.囊玛 2.四川清音 3.文场

4.《牡丹亭》 5.江南丝竹

六、简述题(每小题7 分,共28 分) 1.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2.我国说唱音乐的组成部分及其艺术特征。3.越剧的历史概况及其音乐构成。 4.我国传统乐种的分类。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八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1.劳动号子最常用、最有特色的演唱形式为________。

2.广义上的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________。 3.说唱音乐的念白按念法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天津时调的演唱形式为________,其主要伴奏乐器为________和四胡。 5.皮黄腔的唱腔按行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6.笙主要由:笙斗、笙管和________组成。

7.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独奏、琴箫合奏和________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下列哪一个歌种的代表曲目?( ) A.花儿 B.信天游 C.山曲 D.爬山调 2.陕西民歌《绣金匾》是小调中( )的变体。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3.四川清音属于( )说唱音乐。

A.弹词类 B.道情类 C.牌子曲类 D.鼓词类 4.弹词类说唱音乐的前身是宋代的( )。 A.陶真 B.鼓子词 C.唱赚 D.诸宫调

5.黄梅戏“小戏”的唱腔主要来自于民间( )。

A.说唱音乐 B.歌舞音乐 C.宗教音乐 D.民族器乐 6.评剧以( )为主要伴奏乐器。

A.高胡 B.二胡 C.笛子 D.板胡

7.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运用了传统的( )手法创作而成。 A.金橄榄 B.螺蛳结顶 C.鱼咬尾 D.增板变奏

8.广东音乐“三件头”主要使用( )、扬琴和秦琴等三件乐器。 A.板胡 B.二胡 C.笛子 D.高胡 9.藏族的古典歌舞称为( )。

A.木卡姆 B.囊玛 C.赞歌 D.打歌 10.黄梅戏主要流传在我国( )省。 A.江苏 B.山东 C.安徽 D.四川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 分,共16 分) 1.高腔山歌是指抒情优美、节奏自由、曲调进行较平稳的,用真声歌唱的山歌。( ) 2.《阿拉木汗》是我国藏族的民歌。( ) 3.苏州弹词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 ) 4.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我国唱腔结构中的曲牌体。( ) 5.《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 6.我国戏曲音乐高腔的唱腔特点是滚唱和帮腔。( ) 7.我国传统梆笛主要用于昆曲伴奏。( ) 8.我国传统乐种苏南吹打主奏乐器是管子和鼓。( )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九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信天游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和_________,高亢奔放、深沉质朴。

2.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_________、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3.用人力运输物件时唱的号子是_________。

4.苏州弹词影响最大的三家是_________、俞调和马调。

5.京韵大鼓的_________属于基本曲调板腔变化结构。

6._________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

7.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声腔中最早采用_________结构的戏曲声腔。

8.皮黄腔是_________和二黄腔的合称。

9._________是我国流传极广的拉弦乐器。又称南胡,嗡子等。

10.古琴的演奏形式有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中华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

A.劳动与生活 B.游戏

C.模仿 D.巫术

12.人们在野外放牧时唱的山歌是(

A.田秧山歌 B.一般山歌

C.农业号子 D.放马山歌

13.京韵大鼓的韵辙属于______的十三个韵部。( )

A.南方语系 B.汉藏语系

C.北方语系 D.阿尔泰语系

14.天津时调主要唱_______,先后唱过[靠山调]、[拉哈调]、[鸳鸯调]等。( )

A.南方民歌 B.北方民歌

C.东北民歌 D.天津民歌

15.四川清音的唱腔属于曲牌体,按艺人的习惯分法有_______和小调。( )

A.平调 B.宫调

C.大调 D.瑟调

16.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和琵琶为主。( )

A.二胡 B.小三弦

C.高胡 D.阮

17.弹弦乐器又称弹拨乐器,包括用手指或______和用琴杆打击弦发声的弦乐器。( )

A.拨子 B.弓子

C.假指 D.棍子

18.我国民族乐器按民间传统习惯分为(

A.拉吹打击 B.吹拉弹打

C.拨拉吹敲 D.吹拉奏摇

19.越剧唱腔属于(

A.曲牌体结构 B.单曲体结构

C.板腔体结构 D.支曲体结构

20.西皮腔和______是两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声腔。( )

A.皮黄腔 B.二黄腔

C.梆子腔 D.昆山腔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十

一,什么是中国音乐?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为什么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被称为“民族民间音乐”? 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

三,我们为什么要采用三大类分类法?为什么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应以声乐类为重点? 四,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有何重要意义?

五,何谓音乐体系?音乐体系按照哪些方面的特征确定?

六,中国音乐体系主要有哪些特点?

七,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各有哪些特点? 八,汉语分为哪几个方言区?你的母语属于哪个方言区? 九,汉族传统声乐作品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十,汉族传统声乐作品分为哪些不同的体裁?

十一,什么是歌曲?为什么歌曲在汉族声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二,什么是民歌?民歌的歌词和曲调各有什么特点?

十三,从我国古籍的记载和最初的汉族民歌看,民歌是如何产生的? 十四,为什么汉族民歌在汉族民间音乐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十五,汉族的号子为什么会消失?你认为民歌中其他的体裁也会消失吗? 十六,北方和南方各曾有过哪几种主要的汉族号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十七,你认为秧号子能够划入号子的范畴吗?为什么?

十八,汉族的号子为什么会消失?你认为民歌中其他的体裁也会消失吗? 十九,北方和南方各曾有过哪几种主要的汉族号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十,你认为秧号子能够划入号子的范畴吗?为什么? 二十一, 朝鲜族民歌有哪些类别?其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二十二,朝鲜族有哪些乐器?散调的结构如何?

二十三,什么是“长短“?杖鼓在朝鲜族乐器中为什么非常重要? 二十四,朝鲜族民间音乐为什么以三拍子为主? 二十五,鼓吹乐和吹打乐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十六,河北吹歌有什么特点?

二十 七 ,鲁西南鼓吹有哪几种不同的乐队组合形式? 二十八,简述二胡发展的历史。

二十九,刘天华先生对二胡艺术有何贡献?

三十,根据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胡独奏曲,试评他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十一(听辨)

附录

曲谱目录 曲谱1- 1 京族器乐曲:《寒夜孤影》 曲谱 1 - 2

江 苏 民 歌《无锡景》

曲谱1- 3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曲谱4-9

祭孔乐舞《迎神》 曲谱4-10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中的慢板

曲谱4-11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中的紧板 曲谱4-12京韵大鼓《子期听琴》 曲谱4-13弹词开篇《杜十娘》

曲谱4-14昆剧《牡丹亭》选段《游园》 曲谱4-15京剧《霸王别姬》选段 谱 例

4-- 1 6京剧《群英会》选段《借东风》

曲谱4-17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 曲谱5-1蒙古族长调《辽阔的草原》 曲谱5-2蒙古族短调《十五的月亮》 曲谱5-3蒙古族长调 《牧歌 》 曲谱5-4藏族昌谐《年轻的朋友》 曲谱5-5藏族达谐《在北京的金山上》 曲谱5-6藏族堆谐《吉祥的好时光 曲谱5-7藏族囊玛《宗巴朗松》

曲谱5-8维吾尔族北疆民歌《牡丹汗》 曲谱5-9维吾尔族南疆民歌《美丽》

曲谱5-10维吾尔族东疆歌舞曲《阿拉木汗》 曲谱5-11维吾尔族北疆歌舞曲《情人 》 曲谱5-12哈萨克族民歌 《卡拉卡什》 曲谱5-13哈萨克族民歌 《黑云雀 》 曲谱5-14冬不拉合奏乐曲 《序曲 》

曲谱5-15哈萨克族民歌《 啊 嚎,克里木 》 曲谱5-16朝鲜族民歌《农夫歌》 曲谱5-17朝鲜族民歌《阿里郎》 曲谱5-18朝鲜族民歌《道拉吉》 曲谱5-19朝鲜族民歌《诺多尔江边》

第17篇:民族民间节日习俗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小一号字,华文新魏)

——副标题(三号,楷体)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所) 专 业 任 课 教 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民间节日的调查

摘要:土家族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习俗反映了土家族人的传统习俗、道德风尚、思想情操、宗教观念等等。透过它,可以探索到土家族文化的渊源,感受到千百年来土家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土家族人民对亲戚朋友及一切和睦相处者的纯朴感情。 关键词:恩施 湘西 土家 节日 过年

一、节日空间

土家族有过年、四月

八、六月

六、七月半等主要节日

其中过年是土家族的最大节日,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较其他节日隆重得多,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土家族过年,有过小年和大年之分。小年过的是腊月二十三;大年要比汉族提前一天,即月大是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有的地方叫“过赶年”。 土家族过年不但在时间上有其独特之处,而年事活动持续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多彩,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也是少见的。一进入腊月,土家族人便忙于打粑粑,做团馓,节日气氛笼罩土家族村村寨寨,一直到来年正月十五日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摆手锣鼓收场,整个年事活动才告结束。

四月八是土家族又一大节。有的《县志》记载:“土人以四月八日为大节。作粢宰猪,掺糯米燕之。享先祖毕,环坐啖之,兼食客。”四月八,有的过四月十八,有的过四月初八。过四月八这天,土家山寨杀猪宰羊,打粑粑,亲朋戚友均被请来过节,十分隆重。

六月六这个节日,土家族人过得也很隆重。过节这天,不仅家家户户备办酒肉、做豆腐,请来亲戚朋友,共度节日。而且,还要举行祭祀祖先为主的摆手舞活动,锣鼓齐鸣,火炮连天,土家族山寨一片欢腾。

土家族人过七月半,和客家不同,不是过七月十五,而是过七月十四。过七月半,主要是祭祀,也叫“赶云南大会”。

这些节日主要流行于湖南湘西、湖北恩施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矿藏、自然遗迹、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且当地政府部门很重视生态环境的维护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当地政府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完成了从农业向旅游业、工业的转变,保障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土家族有丰富的节令岁时,即正月初一日晨,开门对东方作揖祝圣;归者跪拜尊长,日拜年。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谓亲厚。过上九日谓迟年。妇女于夜间迎紫姑神,谓\"请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

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门\",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色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农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

立夏日农家饮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邪毒\"。是日则食棕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水赛龙舟。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晒衣服,谓之“覃后哂”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

七月中元,谓之过月半。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汉人称之\"守月花\",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土家人对中秋别有特色,他们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馔奠于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谓寒婆婆打柴。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暧;若此日晴,则打柴已成,冬必雨雪。这与\"二月初二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初二落,果木结成索\"等俗言同类。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

冬至节,白族称祭祖节。

腊月初八,酿糯米酒,曰\"腊八糟\"。

腊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炉神。

腊月二十四,谓\"过小年\"。

腊月二十七日,为打年粑节。

腊月二十八日,为家神洗尘净身

除夕,谓过年

关于土家族的节日有很多传说,土家族过年是比汉族提前一天的。提前一天过年的原因说法很多,主要的是两说:一说,在明代嘉靖年间,正值年关,土家族人正准备热热闹闹过年,突然朝廷下来旨圣,调土家族士兵赶苏淞协剿倭寇。按路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等过年就得出发。为了使这些已集中起来马上就要离开家乡、上战场的土家族官兵过了年再走,就决定提前过年。过年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朝廷将士及其他少数民族官兵一道将倭寇击败。由于土家族官兵战功卓蓍,荣立“东南第一战功”。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每逢过年都提前一天。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二说土家族的祖先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就连过年也难得几天安稳日子。有一年,过年前几天,探得敌方正集中人马,打算在过年这一天前来侵犯,土家族人为了不错过过年的机会,于是就提前过了年。第二天,斗志旺盛的土家族人迎头痛击来犯之敌,并取得了胜利。后来,土家族人以提前一天过年的形式纪念胜利的节日,从而成为习俗,传承下来。 关于四月八的传说也有不少,其主要的传说有三:

一说,四月八是牛王节。这里又有两种传说,一是在这一天,土家族先人在一次战斗中打了败仗,被敌人赶到河边万分危急,又恰逢洪水猛涨时,一条大水牛游了过来。于是,先人们就拖着牛尾巴过了河,脱离了险境。以后,土家族人以这一天纪念牛王。二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洞庭湖对岸有仙谷,落地成金,人食不饥,得到它就丰衣足食。但洞庭湖茫茫无边,要渡过去很不容易。土家族祖先,祖祖辈辈,多次舍生忘死,冒险渡湖,发誓拿到仙谷。土家族人的这种精神,感动洞庭湖中的一条神牛。神牛游上岸来,在谷堆中打了一个滚,浑身粘满了仙谷,然后跳下湖,在四月初八游到了岸这边土家族人中间,由于湖中浪大水凶,粘来的仙谷只剩牛鼻子上的几粒了。尔后,土家族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为使祖祖孙孙不忘牛王的功德,到了这一天,土家族人就隆重纪念它。因此四月八这天,耕牛要休息,犁耙 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要挂起,要给耕牛喂最好的饲料,和灌鸡蛋吃。并定这一天为“牛王节”。

二说,过四月八是纪念土家族先民的迁徙活动。很古时候,土家族先民沿酉水而上,迁移到湘鄂川黔边境的大山区定居。有的在四月初八到达,有的在四十八到达,为了纪念到达的这一天,以后就分别过节。于是就出现了过四月初八节和月十八节之分。

三说,四月八日是祭婆婆神,嫁毛虫的日子,祈求莫起病虫害,保护五谷丰登。

土家族人过六月六,较为普通的说法是:这一天,土家族人英雄覃后被害,血染征袍,脱下洗晒。后来,为了纪念覃后王,土家山寨家家户户都在六月六这一天“晒龙袍 ”。

七月半的起因传说是古时候由于战乱,部分土家族先民流入云南,终身不归,在外亡人,成了野鬼。他们的家人对他们十分怀念,当在稻谷,苞谷等所有大秋作物即将成熟时,家人对在外亡人的思念之情油然倍增。因此,每逢七月半,先到村外向云南方向烧香纸,深情地呼唤亡灵:“老人家,你快回来吧”边喊边回家,喊到家门口,在大门外面坪场再用酒肉、新鲜稻谷、苞谷供奉和烧香纸祭祀(因在外的亡灵不能进屋上神龛同祖先列位),以示在外亡灵回到家乡“吃新”。到了傍晚,还要备办一些稀饭,烧些钱纸拌在里面,在大门外远点处洒完,叫做洒“鬼稀饭”。表示在外亡灵要回云南去了,家人给他们送些盘缠赶路,赶“云南大会”去。

很多元素构成了这些节日,关于这些元素也有很多传说,比如土家族过新年时贴门神,门神,土家族人叫做“把门将军”。一般门神为秦叔宝、尉迟恭画像。也有贴神萘、郁垒或其他威武之神的。谈起土家族人贴门神的习俗,必须追逆到遥远的古代。据说,古时候,土家族居住的地方连年争战,加之年岁又差,战死、饿死之人很多。这些“惨死鬼”在过年时从四面八方赶来,想闯入百姓家享些香火、钱财。他们进入哪家都会带来凶灾,不但危及一家老小,而且来年五谷不丰,六畜不旺。只要贴上威风凛凛的门神,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会望而却步,灰溜溜的逃走。在万恶的旧社会,贴门神的习俗表现了饱受欺凌的土家族人民对邪恶势力的痛恨,寄托了土家族对解民于水火的“神人”的敬仰。

二、节日活动

土家族的节日一般都是民间自发的,土家族在过这些节日时都是和家人、亲戚在一起庆祝,很少有大规模的节日仪式。土家人信鬼神所以在节日期间土家人会拜神祭祖。土家族先民们也经历了早期人类的“万物有灵”观念的阶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这种万物有灵信仰变成了多神信仰。猎神、土地神、生育神、五谷神、四官神等都是土家族信仰的对象。土家人的祖先崇拜,包括对远祖廪君的崇拜、对土王的崇拜、对家先的崇拜。每逢节日土家人都会备齐牲牢贡献去寺庙许愿还愿娱鬼祭神。这些祭拜礼仪已经成为土家人过节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节时土家人会准备一些独具特色的菜肴,打粑粑、做团馓都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食品。 进入腊月,土家族人就先后用最好的大糯米(家住山区的用高粱、小米,也有在糯米、高梁、小米中掺些盖米的),用水洗净浸泡大半夜,第二天用甑子蒸熟,然后在粑粑槽内将其打糅,再揉搓成约莫二两重一个的圆饼,五个一叠,放在案板上冷却后,在千器具上放置

七、八天,粑粑开始干裂时,放入大水缸或大陶瓷缸子中,用腊水(腊月的清水)浸泡。为了便于互相帮工,打粑粑一般是几家几户联合进行。打粑粑时,这些人家显得热气腾腾,而在打粑粑过程中,最有趣的是两件事。一是两人对打。当蒸熟的粑米倒入粑粑槽后,两人面对面,你一槌我一槌对打起来,边打边推拉,动作十分优美。但无论力气多大的汉子,也难以一口气把一槽粑耙 打完,一般需在中途换人。这样,你上我下,嘻嘻哈哈,热热 闹闹。一九八三年搬上首都舞台的土家族舞蹈《粑粑哈》就逼真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打过年粑粑的这一生动场面。二是做“破 拢粑粑”。汉语叫年粑粑。将熟糯米打糅后,粑粑快做完时, 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粑粑的妇女,做几个大粑粑,这种粑粑小则

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就叫

4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做“破拢粑粑”。它既象征 “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族人大方。吃“破拢粑杷”也有讲究。一是合家团团圆圆吃,二是招待亲戚朋友。为什么过年要做大糍粑呢?传说,田姓土家族人原是九兄弟,加上一个女婿,称九子十状元,朝廷怕他们独霸一方,便差来官兵要将他们斩尽杀绝。这正是腊月二十八打过年粑粑的时候,惊慌间,弟兄们把槽中粑粑取出,分成几大坨用簸箕端起上山了。回家后,大糍粑已变硬,再无法分成小块,以后吃时就用刀子切成小块烧起吃或煎起吃,后来,这九弟兄各占一方,安居乐业,生养后代。可土家族都没忘记当年的苦难,所以,后来每年过年都要做几个大粑粑分食。这种粑粑一般要留到正月十五,有的甚至留到过清明节才吃,以显示家庭富有。

团馓是土家族过年的必备之物。它的加工 过程精细而奇特。进入腊月后,土家族打粑粑之前,都要做团馓。团馓的做法是,将蒸熟的糯米,用或大或小的竹圈子在木板上做成一个个圆饼饼。冷却后用炭火烘干或用阳光晒干。用红笔在上面画上梅花点点,再用清油炸泡。做成的团馓形圆而馓凸,造型十分美观。土家族过年为什么要做团馓呢?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根巴,传说有一年腊月二十八。敌兵攻打土家族山寨。这时寨上已在打粑粑。为了不使大家吃亏,有个叫黑狗狗的小伙子主动要求守寨,其余的人用各种家什装上蒸熟的糯米躲到后山山洞里去了。敌兵进寨后,黑狗用粑粑槌同他们进行了一场搏斗。黑狗虽力大无比,东一槌西一槌,打死了不少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杀害在粑粑槽边。他的滴滴鲜血晒在粑粑槽里的熟糯米上。等敌兵退走,人们回到寨子里,已是正月初一了。端上山的熟糯米已冷却成圆饼饼了。大家只好用青油把它炸熟来泡汤吃。后来,土家族每逢过年必做团馓,以此表示对土家族英雄黑狗的纪念。现在团馓作为土家族的特制食品或被当作“团圆”的吉祥物,除在正月间正常食用外,还被派上许许多多的用场。平日(尤其是正月间)贵宾进屋主人必定先给客人泡一碗团馓,以示欢迎。膨松松的团馓,冲上滚烫烫的开水加进甜滋滋的白糖,吃起来分外香甜可口。小俩口正月初一上岳父家拜年,年轻媳妇背上花背笼,小伙子用箩筐挑一挑礼品,这箩筐里装的,里面是糍粑,上面盖着的必是梅花点点或是画上“喜”字的团馓,以表示对岳父岳母的尊敬。

土家人过节会亲戚们会相互馈赠,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也是土家人馈赠的必备礼品。

土家族有咂酒的传统。传说源于明代,土家族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百姓送行,置酒于道旁,士兵经过酒坛,吸饮一口便可前行。嘉庆年间鄂西长阳土家族诗人彭淦写了《竹枝词》描写此酒俗:“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

土家族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饮食禁忌。宴席上,客人要尊敬主人,忌讳先于客人饮食,客人也忌讳未请先动,所谓“主不动,客不食”。忌敲空碗,忌在酒席上先于长辈或老年人盛饭。忌将空碗碟在吃饭时收走,意为“赶客”。忌两人分吃一个梨,讳避“分离(梨)”。忌吃饭时端着碗站在别人背后。俗以为在别人背后吃饭是吃别人的背,别人会因此而“背时(食)”的。吃饭时男女不同桌,尤其儿媳不能与公公同桌。这主要是受汉族的影响,对妇女的轻贱和男女性隔离的观念支配。

忌饭时扣碗。认为这与吃药相似。吃完汤药时将碗扣在桌上,以示今后不再生病服药。 吃饭时忌讳掉饭粒、撒米和“剩碗肚”(碗底上剩点饭),这是民间敬谷神惜谷物的心理表现,俗以为“作践五谷,必遭雷打”。招待客人吃饭,忌用筷敲碗。

忌讳饭后躺,即吃饭后就躺着不动,这样不利健康。

生病、服中草药时对食物也有很多禁忌。由于食物对身体的某些作用和食物、药物各自性质不同的特征,所以生病和服药后特别禁忌某些食物,称之为“忌口”,如治外伤及脓疱

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时忌吃“发物”,即鱼、蛋、葱、蒜之类。治痢疾时忌食油腥物。农村草医本人也要忌吃狗肉和其他五个爪子的各种兽肉,不然,他的药就不灵验。这与其俗忌用此类肉食祭神有关。

土家族将吃饭视作是一件大事。饮食禁忌习俗,大都是从主观愿望上对自身的一种护卫,防止因吃喝而发生疾病,损年折寿,带来祸患。有些禁忌也掺杂着许多迷信思想和礼仪的限制。在今天看来,这些禁忌一部分是科学与唯物的、礼仪的;一部分又是宗教信仰的延伸。

三、节日游艺

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土家人的婚嫁、寿诞离不开打溜子,年节喜庆要打溜子,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如果是\"五人溜子\"的话,需增配一只唢呐,将吹打结合,更能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

打溜子,是土家族逢年过节、婚娶祝寿、丰收迁居等喜庆节日活动中经常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又称打家伙、打路牌子。是由钩锣、溜子锣、头钹、二钹等四件金属 体鸣乐器组成的,有的地区在合奏中还加用唢呐,称为五支家伙。打溜子在奏法上 句句相溜,形成规律,故而得名。溜子曲牌有百首之多,广为流传的有《画眉跳枝》、《野鹿含花》、《四进门》、《燕子拍翅》等,颇具特色。

\"打溜子\"乐班由五人组成,分别为鼓、锣、勾锣、双钹(分头钹、二钹,亦称上下手)。双钹音色别致,一高一低,一亮一哑,形成鲜明对比,可根据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以及敲击钹的不同部位而奏出多种音色。富有极强的模仿力,故很多曲牌以鸟兽动态而名,如\"燕平翅\"、\"风点头\"、\"凤凰闪翅\"、\"龙虎斗\"、\"龙摆尾\"等,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打溜子\"曲谱,有文谱、武谱之分,文谱用于红、白喜事礼仪,武谱用于除用于喜事之外,还用于玩灯(舞狮、舞龙)等。县歌舞团演出的《打起溜子迎稀客》曾获文化部\"蒲公英\"比赛银奖。

打溜子乐队编制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四件打击乐器组成,加唢呐演奏的情况比较少。

马锣又叫小锣或钩锣,发音清脆尖亮。是合奏中的高音乐器兼指挥,除独奏、领奏外,常用掩音奏法(即敲击后让声音立即休止),使节奏进行活泼,富于弹性。另外,马锣亦常与头钹齐奏,以加强强拍的节奏。

头钹、二钹的面径较汉族钹宽,比较薄,发音明亮柔和,是合奏中的中音乐器。演奏时,头钹多奏强拍、次强拍,把握演奏中的节奏;二钹多奏弱拍,切分节奏音型变换多样,加花密集频繁,演奏起来技巧性很强,一般人不易掌握,但他的艺术效果很独特,是打溜子中非常有色彩有个性的-个部分。钹的基本技法有闷击、亮击、侧击三种,但在演奏中其节奏音型变换无穷,非常复杂,技艺要求很高。

溜子锣即大锣溜子锣,又称田锣、堂锣。是土家族、布依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 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永顺、保靖、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响铜制成,外形如盘,锣面平坦无脐,锣壁较厚,锣身不镟光留有锤锻痕迹。锣面直 径33厘米左右、锣边宽3.5厘米~4厘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锣棰木棒制成,长20厘米,头大尾小,棰头不包绸布。 ,质厚坚实,发音宏亮,锣槌不用布包头,由一根长约六寸、头大尾小的木头槌敲击锣面。溜子锣是合奏中的骨干和低音乐器。演奏技法有击心、击边、轻击、重击、延长及迫锣等。

演奏时,左手提锣绳,右手执锣棰敲击锣面中心,发音洪亮,音色圆润。奏法较多,有击锣 心、击锣边、轻击、重击、延长音、\"迫锣\"(又称\"揣锣\")等奏法。土家族用于打击 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乐器 合奏\"打溜子\"。是器乐合奏中的低音乐器,常用以奏出乐曲的骨干节拍、段落和结尾,经 常与钩锣交错配合演奏;布依族用于佛教仪式。

打溜子演奏时四人站立,头钹对二钹,马锣对溜子锣,围成一圈或半圈演奏。

\"打溜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既有婚嫁专用曲牌,也有适合年节和摆手节等多种场合的通用曲牌。曲牌不同,锣、钹的打法也就不一样。如马锣有单锣、花锣之分;土锣有敞锣、逼锣、闷锣之别。钹则分亮打、闷打、侧打、揉打、挤钹、盖边等。演奏时,四种乐器以马锣为中心,头钹二钹交错敲击,土锣适时插入,巧妙配合,可以打奏出轻重缓急有序、抑扬顿挫有节,神韵兼俱的\"导板\"、\"扬歌\"、\"穿号儿\"、\"鸡婆唱蛋\"、\"阳雀叫春\"、\"猛虎下山\"、\"龙摆尾\"等优美曲牌。

打溜子曲牌据传有二百多首,目前流传的尚有一百多首。曲目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泛,如叙述劳动生活的曲牌有《铁匠打铁》、《大纺车》、《小纺车》、《弹棉花》等;描绘动物生活画面的曲牌有《八哥洗澡》、《野鹿衔花》、《金鸡拍翅》、《牛搽痒》、《鸡婆生蛋》、《鸭子扑水》、《双龙出洞》、《喜鹊落梅》等;表现山区情景的曲牌有《风吹牡丹》、《鲤鱼晒花》、《马娘子上树》、《古树盘根》等。

打溜子曲牌的结构类型常见的有:-个曲牌的独立演奏;一个曲牌的反复变奏;多个曲牌的联缀;在简短的引子和头子后,接一个充分发展变化的曲牌(民间把这部分叫做\"溜子\");在\"溜子\"结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曲牌联缀中回旋、循环的特点等。

打溜子是土家族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演奏形式,每当迎亲、进新居、庆丰收、以及三月三等喜庆节日,各村户之间常常举行竞赛,平时亦常用于自娱。

打溜子风格古朴,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曲调多变,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在我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中,打溜子独特的组合、精湛的演奏技艺自成系统,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它不仅能为民族学、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不可忽略的重要材料,也可作为音乐学中音色旋律学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生性文化标本之一。

四、节日功能

土家族信鬼神并且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很浓厚,由此产生了拜神祭祖的节日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节日逐渐形成了节日习俗。节日来自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节日是时间流程中的一个节点,土家人的节日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人们依据气候的变化和节日的流程安排一年的劳作。节日是人类调节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在传统农业社会中,节日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的宗教意味逐渐淡化,节日的休闲娱乐功能越来越明显,并且这些节日也彰显了土家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 。同时,在土家人这个共同体的内部,节日也是文化认同的主要象征。土家人习惯于在节日中享受轻松与愉快。

湘西、恩施的当地政府并没有过多的依靠节日来招商引资,不过当地政府用特有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吸引了不少投资商与旅游观光者的目光。

第18篇:廉政文化教育

近年来,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利益诱惑,xx县国税局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党风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机关为目的,通过理念引导、环境浸润、载体渗透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立品修德、文化育人、廉洁兴税”新时期国税廉政文化建设之路,从而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淡泊名利、洁身自爱、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国税事业的和谐发展,收到了春风化雨的良好效果。

一、理念引导,环境浸润,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

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的越多,越是口渴。”面对欲望,做得最好的人不是清心寡欲的人,而是能很好地支配欲望却不被欲望支配的人。为此,我们在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从从培养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崇廉尚俭、力体躬行”的廉政理念入手,以营造廉政文化环境为着力点,努力构建具有xx国税特色的廉政文化。

一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建机制。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监察室、办公室、机关党办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xx县国家税务局20xx—20xx年廉政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规划》共分七章五十二条,科学严密完备管用,基本做到了年年有重点,月月有活动,层层抓落实。同时,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坚持将廉政文化与税收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做到活动经常化、责任制度化、考核规范化,确保责任明确、执行有力、监督到位,形成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环境浸润,弘扬传统养正气。充分利用庭院长廊,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置“廉石”,在庭院中央的太湖石上制作“丹心铸税魂”永久性廉政标语;建“廉亭”,通过“听竹”、“观荷” 姊妹亭,引导干部职工传承翠竹刚正不阿、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丰“廉墙”:在西侧围墙,精心制作29幅廉政文化版面,展示海瑞等古人廉政典故、焦裕禄等时代楷模、李真等典型案例等生动鲜活的形象;设“廉廊”,在办公楼走廊设置一个廉政文化园地,悬挂60多面廉政文化版面;明“廉则”,在机关餐厅“清心园”镶嵌硕大的“清、慎、勤、廉”四字,时刻警示大家严以律己,洁身自爱;活“廉屏”,在办公楼门厅上方,设置led显示屏,定期滚动播出廉政知识、廉政动态、廉政格言警句,进一步增强税务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辐射力。

三是突出特色,多措并举添合力。办好宣传专栏,擦亮廉政“窗口文化”。党务、政务公开栏及时发布最新政策,定期通报单位党务、政务信息;廉政文化和文明创建宣传栏,展示廉政理念,适时更新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利用网络资源,激活廉政“网络文化”。在县局内联网上开辟网上廉政文化专栏,强化理论引导,为广大国税干部提供一个学廉论廉守廉的平台。充实廉政书屋,倡导廉政“书香文化”。建成“廉政书屋”,购置各类优秀读物,引导干部读书思廉,在全局干部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增强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依托办公场所,丰富廉政“警示文化”。悬挂廉政书画作品,制作廉政格言标牌、廉政教育警示牌、“格言警示茶杯”,时刻警醒大家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思想防线。利用电教设备,感悟廉政“影视文化”。先后组织观看了《焦裕禄》、《任长霞》以及《内蒙第一贪——肖占武》、《李真:一个贪官的两面人生》等电教片,让大家从中汲取养分、接受教训、感悟人生,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精神境界。

二、拓宽领域,载体渗透,展现鲜明的廉政文化品牌

近年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权力监控、源头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局面,使“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局长上党课或纪检组长作廉政形势报告活动;扎实开展“廉洁兴税”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权该如何用、法该如何执、人该如何做”大讨论;每年举办一次“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向全体干部职工发送廉政短信,召开中层领导家属“亲情话廉”座谈会,印发《廉洁从政倡议书》,让大家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牢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强化两权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从规范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入手,建立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规范执法意识和优化服务意识,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推进公开办税,积极参与地方政风行风评议,聘请特邀监督员,通过明察暗访,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每年开展两次税源管理责任人向纳税人述职述廉报告会,实现与纳税人面对面评议和背靠背打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三是注重警示预防,构筑制度防线。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税务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八不准”》、《公务员法》、《行政处分条例》等廉政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落实税务干部“五要十不准”,落实“一岗双责”,定期召开局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大会。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关键岗位入手,先后组织开展了出口供货企业、涉农企业等风险行业、企业的税收专项整治,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了税收执法风险。

三、勤政廉政,提升效能,收获丰硕的廉政文化成果

廉洁兴税,文化兴业,扎实有效的廉政文化建设,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促进了xx各项税收工作深入推进和工作效能的全面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税收收入持续增长,赢得政府满意。我局确定了“向管理要收入,向服务要收入,向落实政策要收入,向经济发展成果要收入,向廉洁从政要收入”的工作思路,领导班子亲自带队下基层调研、督导组织收入工作,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肯定认可。截止到10月底,共组织税收收入22869万元,同比增长28.7%,增收5130万元,占年计划的80.24%,总收入或地方级收入均在全市各县(市)名列第一。

二是税收执法更加规范,赢得纳税人满意。在今年开展的各项税收执法检查和税务稽查中,广大国税干部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税收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执法,没有发生一起因执法不规范引起的行政诉讼、举报投诉和违法违纪现象。与此同时,我局认真执行“企业监测点制度”,县、分局领导亲自带队,走访有关部门和重点税源企业征求意见。通过向社会各界发放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县纠风办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整改,维护了纳税人的权益,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国税人员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执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执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国税形象进一步好转,赢得社会各界满意。通过廉政文化引导,我们把纳税人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认真落实市局“六不”规定和各项纳税服务措施,不断转变服务态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切实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进一步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机关形象。

风正好扬帆。xx县国税局以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践行了省局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和“廉洁兴税”文化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支持xx县经济发展先进集体”、“全市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周口市廉政文化先进基层单位”、“周口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被授予“省级政务公开示范单位”、“河南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

第19篇: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河南省第三初级中学

董遂红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可以说,与中华文明同步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

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语文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总目标。可见,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在讲授相关课文时,应重视结合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辅助教学,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净化,行为得以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到提高。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有古代经典作品,也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传统文化寓于其中。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因素,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课堂教学渗透。

例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看起来是一首很简单的现代诗歌,但是短短的十几行字中,蕴涵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过程和方法:(1)播放歌曲《月之故乡》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2)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3)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4)品读回味,赏析诗歌的语言美。(5)自由选读一些爱国思乡诗歌,体会“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使学生充分体味到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再如,在学习《蒲柳人家》时,我选择何满子作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找到熟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小说中营造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生活,从而关注其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使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震撼、教育和感染。

又如,在学习《核舟记》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著名的雕刻艺术品,如云冈、龙门石窟雕刻规模之大,形象之逼真,在中外是无与伦比的,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样,在讲述这些文物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了有关雕刻的一些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中学语文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孔孟儒家学说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执著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超然物外的洒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他主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鲁迅《〈呐喊〉自序》中弃医从文、追求真理的爱国精神;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朱自清《背影》中表现的父子深情。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对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注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汲取精华,养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程,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因此,在完成教材选编课文任务的同时,我们开设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尝试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选修课。学校每星期设立一节“传统文化课程”,根据学校资源,学校设置了五种课型——经典诗词(古文)诵读课,经典诗词(古文)赏析课,经典推荐课,对联赏析创作课,书法艺术欣赏课,由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选择课型进行讲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 ①经典诗词(古文)诵读课

经典诗词(古文)诵读课以诵读记忆为主,对经典诗词(古文)进行介绍,解决阅读障碍。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句义,对句章篇进行熟练朗读,达到优秀句章篇的准确背诵。 ②经典诗词(古文)赏析课

经典诗词(古文)赏析课以赏析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大量资料,了解文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创作背景,理解诗词(古文)的深刻内涵,对作品进行鉴赏,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③经典推荐课

经典推荐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经典篇章、书籍等,学生自由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神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认知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④对联赏析创作课

对联赏析创作课根据对联特点和创作要求,赏析古今名联,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搜集与对联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⑤书法艺术欣赏课

通过书法艺术欣赏课,引导学生了解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明确学习书法的意义,掌握学好书法的方法,了解书法工具、碑帖常识,掌握选择字帖、书法工具的方法。

我们还为学生开列了古诗文诵读书目,并尝试开展以下活动: (1)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背诵一首古诗文。 (2)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位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篇心得体会。

(3)月月三个一:要求备课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

(4)学期成果展: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书法荟萃、诗词吟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成果展。

通过每周一次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

三、开展综合性、研究性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领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语文教师应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综合性、研究性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我们汝州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汝瓷、汝帖堪称国宝,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有关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如“刘希夷与汝州”、“汝州在河南曲剧史上的地位”、“汝瓷的变迁”、“汝州历史文化调查”等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研究性语文实践活动。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搜集相关资料。

以假期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汝州的文选典籍、文史资料,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物、历史人物故事传说、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交课题组汇编成册。 ②观看有关汝州传统文化的影视录像。

汝州是戏曲艺术发达的地区,民间戏曲活动频繁。逢年过节,农村经常有各种戏曲表演活动。我们注意利用民间戏曲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和音乐教师一道开展“戏剧进课堂”活动,收听收看豫剧《花木兰》、《穆桂英》、越调《收姜维》、曲剧《卷席筒》、《风雪配》等精彩片段、以及“中国首届曲剧艺术节开幕式”等影视录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艺术,增进了学生对地方戏曲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他们对民间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欣赏、体验和感受,更好地鉴赏了戏曲表演,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2)开展考察活动。

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考察活动,组织师生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共同搜集非物质文化材料,到我市的文庙、汝瓷博物馆、千年古刹风穴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学习。

(3)开展“追寻汝州传统文化的足迹”的讨论交流会,搜寻与家乡有关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来见证汝州传统文化的足迹;开展“扬弃传统文化” 的辩论会和“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的辩论赛、演讲会,引导学生从家乡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理想。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了汝州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精心选择富含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目,采取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他们热爱传统文化,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第20篇: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文化教育选修结业论文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班级:10级信息

姓名:孙婕妤

学号:110300028

3论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不分国籍,不分言语,无论你是音乐家还是普通

人,生命中都会出现音乐,无论你是否听的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你都会因为

它的旋律而喜欢上它,大千世界,音乐文化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一一的去聆听,

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欢乐。

一.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是有所不同的,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

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

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

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由此可见中西方音乐音乐文化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中国音乐大多数表现为平

静幽雅,西方的音乐表现在气势宏大,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因此推广到中国传

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就会发现以上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

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二.使用乐器的差异

在演奏的乐器上,我们有笛萧、唢呐,西方有单簧管、萨克斯风;在拉奏乐

器上,我们有二胡、单弦、马头琴„,西方有小提、大提琴、吉他;但在弹奏的

乐器上,我们则是古琴古筝,西方是钢琴。比较这几种乐器,从构造上看,我们

的乐器比西方乐器简单得多,发声的原理也单一得多,当然不能因为构造和发声

原理简单就武断的认为我们的乐器对音乐的表现力单一,而且,西方乐器也没有

排斥中国乐器的发声方式。当然,我们会想到湖北的编钟,它大多是铜制的。但

编钟的演奏方式靠乐者击打,打击面是两点,而钢琴的敲击面是十个点,单从乐

器的效率和灵活度上,钢琴就遥遥领先了。

三.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

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

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

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 突出“情”和“景”的交融。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

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

魄宏大

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

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

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

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

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

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

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

在。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