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课题中期汇报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9 06:00:49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课题中期汇报

《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期汇报

一二数学组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给老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应用教学模式(讲授例题、模仿例题、巩固训练)已经被打破。新课标中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表现为:方法的教学不能以老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多次活动感知后的总结,是一种体验,经历一个自我感悟、自我生成的过程,并不是一种方法的教学。

我校学生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老师们也反映难教,教材难透解,所以,我们认为此课题的研究价值比较大。

本课题旨在探索解决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路,找到方便可行的方法,将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本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局限于对传统意义上的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解决老师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更好的教学应用题。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偏重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注重算理的教学,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教师呈现的一大堆抽象的专业术语,大部分学生不能够理解,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注重对活动的感悟、领会。本课题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的实践。

三、本课题实施第一阶段采用的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集中拿出一些典型的课例,主要讨论该课例体现了怎样的教学策略,与以往的课例相比作了那些改进,并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悟、随笔、论文等方式,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不断总结出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在教研组内进行了研讨课活动,如冯维君老师执教的《金色的秋天——用数学》和杨全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大森林——用数学》,这两堂课都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内容的课型,通过组内教师听课、议课,及时写出了课后反思。

四、初步取得的成效

1、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教科书上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图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身边的生活场景(如教室里、家庭中、社会上等)里提出数学问题;联系自己的实践活动(如春游、绿化、环保等)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能理解基本的数学问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形成理解数学问题的一些策略(如提炼关键信息、列表或画图整理信息等);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学生能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

依据生活经验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采用画图这样的形象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

1、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不足,制约了对本课题更深一步的研究。

2、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如学生要学会善于倾听,还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个案研究。

冯老师执教的《金色的秋天——用数学》一课

冯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交流 《金色的秋天——用数学》课后反思

五家渠三小

冯维君

书上的“向日葵”图,它不但清楚地展示了两个条件——原来有7个向日葵,已经摘下了3个,图上还有问题的答案(有4个还没有摘下)。学生因为有“一图两式”的基础,答案往往有二种:7-3=4 7-4=3,所以,让学生明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了问题后,让学生再把条件和问题结合图画说一说,如:原来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这样做的话,学生会说图意,那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了,那样学生就会少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用数学》这节课从复习、新授到巩固练习及闯关,学生学习兴趣都很高,特别是闯关环节,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课下来我认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还是掌握得较好的,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紧凑,重难点较好的突出,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教学节奏稍慢,不紧促,感觉不能很好地把握每一个教学步骤进行的时间,从而导致时间分配不好。

杨老师执教的《金色的秋天——用数学》一课

学生自主操作,动手摆一摆

本组教师正在听课

《金色的秋天——用数学》课后反思

五家渠三小

杨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顺向发展思维进行思考,所以从先解决加法的应用来教学,再进行减法教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独立思考,为后面的交流、讨论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再加上明确而具体的讨论要求,使得讨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变得切实可行而且言之有物。与此同时,也不失时机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的设计中,我从一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设计,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课后,我想如果把“?”不直接出示,先让学生自己说,这样有可能就会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时,还要对板书进行设计,通过板书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深一步,对所学的知识也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推荐第2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课题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我是彭镇中学的英语教师魏国翠,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深知近几年的中考加大了对阅读能力的考察,阅读理解题呈增多趋势,知识面在不断扩大,灵活度也在逐年变化。同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

通过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我校许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低下,考试中阅读题失分现象很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 大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阅读任务,不会自觉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面。②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文章时,总是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阅读,只重视获取细节信息,而忽视了阅读技能的培养。③ 教师阅读训练方法简单。④ 许多学生碰到阅读文段时,产生了畏惧心理,怕读,不想读,一遇到有难点的词、词组就放弃了继续阅读。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校课题组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项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寻找到更切实可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有助于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改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最终实现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科学阅读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阅读课堂上的调控能力,探索阅读课上的有效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进展

第一阶段(2013.10---2013.12)对七 八年级英语阅读的状况做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学生,教师找出教学中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研究方向,组建课题组,开展相关的调查,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14.1----2014.10) 研究实施阶段

① 改进课堂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 ② 向学生传授精读,泛读、跳读的阅读方法。 ③ 定期选取阅读文章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

④ 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情况,并针对所取得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

第三阶段 (2010.11---2014.12) 研究总结阶段 ① 课题组举行课题研究结题,总结和研究工作成果 ②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总结和研究工作成果正在展开中。

三、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1.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如:快速浏览、跳读、细读等,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有了明显 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

2.初步探索出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主要目的是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 阅读习惯。阅读后的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读后活动一般可以包括:复述课文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续尾;写摘要等。

在阅读课上,我坚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了语感,使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3,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三 篇,心得体会一篇。教学反思两篇。

四、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了阅读技巧,但是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猜词能力比较差,阅读速度达不到满意的状态,

2,学生铺捉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3,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感兴趣,而对科普类的文章感到头疼。

五、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继续进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再次组织英语阅读公开课, 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3.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写教学叙事。 4.再召开2次研讨会,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探讨

推荐第3篇: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一、课题目的: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研究意识、研究兴趣和研究性学习精神的培养,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学会合作与分享,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建立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及正确的评价体系。

二、课题研究过程: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使学生亲身参与,学会合作与分享,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一般模式:课前预设—课前小组搜集、整理材料—课堂小组讨论—问题分析—总结。评价正待完善。课题组做法:课题组成员课前研讨共性问题,确定教学设计,课后有反思,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阶段总结及经验论著。例如:何志强《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初探》、《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于海杰《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陶琳琳《浅谈初中美术研究性学习》王焕《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邱晶《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初探》均获得科研成果奖

三、效果:学生课堂教学观念有所改变,通过研究兴趣和研究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得以实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研究性学习运用过程使学生探索、分析和运用信息能力得以提高;一般模式初步形成、评价体系也逐步趋于完善

四、不足:研究的一般模式与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课题研究工作还需进一步进行下去。

推荐第4篇: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区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研究》自立项以来,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现状,交流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发现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保证课题成果质量,我校组织召开了区级重点课题中期成果交流会议。校领导和课题组教师参加了会议。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情况。

一、课题组的成立及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时间为2010.4-----2011.3

第二阶段的时间为2011.4-----2012.3

本课题在区级立项,该课题研究对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研究队伍并构建高效的研究网络。为此,我们首先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由课题负责人筛选,建立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的研究队伍。第一阶段首先进行课题组成员业务学习,然后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撰写三篇论文:张连军老师撰写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白艳苓老师撰写的《农村美术教学如何展现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张文闯老师撰写的《农村英语教学中课外作业的改革》。

二、课题汇报

本次区级重点课题中期成果交流会,课题负责人介绍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汇报中,她用多媒体的形式,生动的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关于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关于个性化培养的策略研究、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张连军老师介绍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研究情况,在

语文教学中,探索了“有效”阅读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有效”的阅读的尝试,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从而有效的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放出来。

白艳苓老师介绍了《农村美术教学如何展现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研究情况,在美术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张文闯老师介绍了我们的课题《农村英语教学中课外作业的改革》的课题研究情况和成果,她们在英语教学中,探索了“课外作业”的改革方法与途径,通过“课外作业”的改革尝试,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课题研究取得了实效,直接的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每位老师在介绍完课题研究情况以后,校领导对每一个课题都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为课题研究者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校领导指出,承担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今后要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特别是重点课题。

会议在认真、严谨、求实的风气中进行,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推荐第5篇: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简要说明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以及澄明了什么、示明了什么、探明了什么;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概括性地叙述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体例、数量、影响等);具体罗列主要的研究成果(作者、名称、体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疑难困惑:具体明白地提出研究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后段设想:前段应做而没有完成的工作如何补救;课题组面临的疑难困惑如何解决;后段研究思路有何调整;后段主要研究活动怎么安排。

附件资料:主要成果资料内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活动资料。

注意:以下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例,其中著明“略”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撰写中期报告的时候进行充实。

范例: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内容,最后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

学化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通过研究,提高学生两种能力。一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二是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能力。

研究内容: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情况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课题组看过的理论著作有:(略),撰写的教育随笔共14篇,分别是:(略)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30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

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在教导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迄今为止,课题组老师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有:(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形成“初中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见附件)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认知方式、表征方式等。

(3)我们初步提出的解决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②以生活原理为载体,提炼出数学思想。③探索数学建模训练,加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论文:毛利益老师撰写论文《提高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几点做法》并积极投稿。许文英老师撰写了论文《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见附件)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渐地学会数学化的方法,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毛利益老师和许文英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

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篇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09-2010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jjwyyb2009063 课题名称:巧用词根法记忆高中英语单词之探研 报告撰写者:朱法敏 课题负责人:赵学海 朱法敏

主要参研人员:廖平鸾 李卉 宁孝国 邓远梅 杨帆 承担单位: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 立题时间:2009年1月5日

目录:

1、研究背景„„„„„„„„„„„„„„„„„„1

2、理论思考„„„„„„„„„„„„„„„„„„1

3、研究目标„„„„„„„„„„„„„„„„„„2

4、研究内容„„„„„„„„„„„„„„„„„„.2

5、研究方法„„„„„„„„„„„„„„„„„„.2

6、研究过程及收获„„„„„„„„„„„„„„„.3

7、研究阶段成果„„„„„„„„„„„„„„„„.4

8、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后续研究的设想„„.6 国家级课题:

《巧用词根法记忆高中英语单词之探研》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纵观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词汇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不言而喻,可以说,词汇量的大小 是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离开了高效率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交际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外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r.wilkins)曾经说“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而另一位语言学家则道出了积累词汇的重要意义:“the limit of your word is the limit of your world.”(人词汇量的限度就是人视野的限度。)。根据统计,美国中学毕业生的词汇量平均为47000个单词;然而, 我国大多数中学由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多数的学生对词汇的学习都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逐字讲解,或死记硬背.几年的学习所积累的词汇量不足3000,十分可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词汇的习惯和能力。

时代呼唤教育,教育需要创新。鉴于教育改革现状和以上认识,探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利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习,已成为我校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为此我们从构词法入手,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单词的能力,使得大量掌握单词成为可能。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词根:词根是构成英文单词的核心部件。 常见的词根有: vis(看) port(拿,带来) tele(远) sta(站,立) 如:visit参观 visible可见的 revision复习television电视 portable可拿走的 import入口 export出口 report报告 support支持 telephone电话 telegram电报 television电视机 telecontrol遥控 stage舞台 stay停留 station车站 stable稳定的 2)词根记忆法的优势:

一个英语单词不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孤立的字母的随意排列,而是由一些有具

体意义的构件所构成的“有机结构体”,因此,要记忆一个单词,就不能按照一个个字母的排列顺序去记,而应当按照一个个“构件”的意义去记。例如,记propel(推进)一词,若按p, r , o, p, e , l ,六个字去记,不但枯燥无味,且难以记住。若按pro(向前)pel(推)两个“构件”的意义去记,则效果完全不同,记忆清楚,印象深刻,一次记住,永不忘记!

英语单词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单词的元素——词根,前缀、后缀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常见的词根约有三百多个,常见的前缀、后缀各有一百多个。认识一个词根,就可以认识一群单词。就拿use(使用)来说,加上不同的后缀可以派生出:useful(有用的)usele(无用的)useable(可用的) user(使用者,用户),usage(用法);加上不同的前缀又可以派生出其他许多词来:misuse(误用)reuse(再用)disuse(不用)abuse(滥用)overuse(使用过度)。真可谓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2、理论假设

本课题设想在词根知识理论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运用有关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在记忆英文单词过程中的“词根意识”,认识词根、了解词根。

2、利用词根法分析和研究高中英语单词的内部结构,帮助英语学习者快速记忆英语单词,不断提高词汇量,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3、如何在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单词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词义组合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利用词根分析法巧记高中英语单词。 通过分析词根,让学生注重英语单词的内部结构,探索其中奥秘,从而产生问题意识。然后掌握一定的记忆技能,体现成功的快乐。

2、词根记忆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研究

重视词汇课堂设计,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从而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教师由先前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并养成善于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1、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法:帮助学生记忆词根、了解词根的基本意义。 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措施。

3、小组合作探研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研究过程及收获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期为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1、词根识记阶段(2009.1—2009.6):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帮助学生识记一些常见的词根、前缀和后缀。

2、词根分析阶段(2009.7—2009.12):这一阶段重点帮助学生学会用所学词根,分析单词结构、猜测词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学习效果检测阶段(2010.1—2010.6):这一阶段是对学生所学的词根以及单词结的分析能力的全面检测。

测试法督促他们识记词根,锻炼学生分析单词内部结构的能力。

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研究方法。

4、成果展示阶段(2010.7—2010.12):主要体现在学生词汇量是否有明显提高。进行成果汇总和结题。

体现方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研究报告以及词根学习工具书

如今,我们的研究实验已经进行到第三阶段,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具体操作如下:

1、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1)课题管理制度:我们按照《榕江县第一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对课题的管理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作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2)课堂交流展示制度: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采用课题开放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研究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并作交流,对实施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资料(包括研究的经验反思、体会和成果),通过平时的研究课将研究过程全面公开,实施学习与交流,同时注重课题研究过程的实施与评价。

2、着力于课堂,让我们的研究真正走进课堂。

课题游离于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于课堂,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为此我们通过听课、评课,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研究课题基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在注重行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尝试叙事研究,鼓励教师叙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事件,及时反思评析,从而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带来源头活水。

3、坚持问题即研究,构建以校为本科研制度

我们坚持从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开展问题研究,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原则,从小处着手。重视教师基本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课题组组长按照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词根记忆法的理论研究,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学习内容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课程改革理论等为主,鼓励教师结合个人所教班级特点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同时动员教师围绕一堂课、一个专题报告作专题反思,并利用业务学习机会加强交流、讨论,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二)收获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有特色

(1)教师与学生一起全力搞好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窗口和途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思路新方法的整合。

(3)该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致力于记忆法研究的研究素材。所以,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2、课题创新之处

(1)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上,如借助多媒体或利用网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在交往合作中、在主动探究中学习。

(2)改革以往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成为选择自己学习方式的主人。 (3)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产生联结,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课题阶段成果

(一)主要成绩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教改实验,并写出不少有水平的论文、总结、教学设计、制作了不少教学课件。提高了教学热情。篇3:课题中期报告范文

《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及有效应用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了开展“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组长温应才同志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相关探索,从2011年6月课题开题以来,围绕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标。

围绕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动员全县中小学教师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基础教育本地资源建设和应用,建立县、校本地教育资源库,把本地信息与省、市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平台对接,努力实现四级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我县中小学课堂直录播系统、农远工程资源库、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教育城域网等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建立适应县域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掌握当前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和应用的现状。

2、网络教学资源的理论基础,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3、影响县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的成因分析。

4、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指导原则。

5、重点依托相关中小学、幼儿园的子课题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资源应用实例进行跟踪和总结,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进行论证,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最大使用效益。

三、课题研究步骤

1、举行课题研究开题仪式,成员单位全体参加。做到明确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步骤。

2、课题研究成员深入学校、到一线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课题进行实践与论证。通过优质课、观摩课了解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及应用的现状。

3、走出去学习其他县市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

4、参与子课题研究的学校每学期至少办一次观摩课与学习讨论活动,以些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

5、做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并不断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重过程性材料收集,做好中期总结材料。

四、注重研究过程

抓紧抓实,落实课题研究每一个环节,提升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水平

1、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组织全县中学、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各学科教师参加2012年我省“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

要求各校上交参赛作品数量: (1)、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永定一中、坎市中学、金丰中学、城关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坎市中心小学)各选送5件作品参赛。

(2)、其余初中、中心小学各选送3件作品参赛。

(3)、中心幼儿园各选送1件作品参赛。(详见永教综【2012】209号)

2、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以计算机和多媒体配备为重点,提高原中央苏区县和财政特别困难老区县乡镇中心校和初中校教育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制定永定县(原中央苏区县)乡镇中心校和初中校计算机及多媒体配备项目实施方案(详见永教宗【2012】107号)

3、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根据《关于组织参加观摩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演活动的通知》(闽教办基【2012】21号)文件精神,组织我县永定一中、坎市中学、城关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坎市中心小学、金丰中学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校长或者分管副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参加首届成果展演活动。(详见永教综【2012】206号)

4、为总结、推广各地远程教育应用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的应用工作,组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详见永教仪【2012】1号)

5、为贯彻国家和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水平,组织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参加第八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永教综[2012]42号).

6、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深入研究、探索与“三种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网络视频培训工作的通知》(闽教电馆[2011]39号)文件精神,组织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参加教学应用网络远程视频培训(永教仪?2011?8号)

8、当前我县正进行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为加强教育城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我县教育城域网络管理与建设水平,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或网络管理员参加全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高级管理培训班。(永教综[2012]134号)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的共建共享共用教育资源,2012年我县加强教学资源网络建设,重点对交换机的设备性能升级、提升永定县教育城域网的运行速度、覆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所有教学场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六、部分子课题阶段性成果

1、实验幼儿园的《“走近土楼”美术文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教育局《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点面结合,利用随机访谈、课例研讨、交流展示等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观察诊断和研讨分析。并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为基准在各个班级分类实施,以“信息技术教育”和“乡土美术教育”两个方面为研究的突破口,在专家引领和同篇4: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2012年11月

于 静

“十二五”研究课题实施情况中期汇报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于静

教科研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湖南军幼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多年来,在广州军区幼教办的引领下,我园开展过一系列的军区课题和全军课题的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园更是将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团队建设、幼儿园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我们重视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任务对教师的驱动作用,全力打造教科研强园。

从去年9月至今,我园在全面落实军区“规范化”工作的同时,将所有的精力落在了深入研究军队课题——《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现将课题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运行情况 此课题于2011年9月开始部署,2012年2月正式批准立项,在领导的关心和专家的指导下,我园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运行历经“制定——引领——学习——梳理——架构——修定”六大环节。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价值,将课题做“实”。

(一)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整理我园“十一五”课题《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成果。 在“十一五”期间,我园开展了《体育游戏创新研究》,在体育游戏内容、方法的创新上已有一定基础,有大量论文发表与获奖,大量体育游戏活动在各种研讨现场公开,我们将其整理为一本小册子——《幼儿园体育游戏创新》。内容统计如下“: 表1 3.开展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进展依据) 我们设计了《幼儿园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表》,在湖南省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街道幼儿园、贵族园、托儿所等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进行调查,陈秋娟老师撰写了相关调查报告,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体育游戏资源开发的意识提高了,但是没有系统的、可直接操作的体育游戏课程;体育游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创新思维有局限,仅有小部分的老师认为“只要能玩的都是体育游戏资源”;全园性体育游戏大多都是在园内进行,缺少走进大自然的野外锻炼等。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查阅文献,撰写《行进中的幼儿园体育游戏》——幼儿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文献综述。(理论依据、进展依据)

我们发动教师收集网络、杂志、教材中有关体育游戏的相关资源,收集到大量研究报告、活动设计、论文、玩具制作等。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同行们对体育游戏内容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出版的有关体育游戏教材已经比较丰富。但活动内容单

一、策略单一现象严重,且科学性、循序渐进性、系统性教差。全国很难找出一套可拿来就用的3——6岁儿童,从小班到大班6个学期、108个星

期、756天在园体育游戏活动的方案,更别说与之配套的每日晨间锻炼、户外活动,每学期的课间操、全园性大型体育游戏活动等内容了。因此,我们确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 5.制定“十二五”课题详细方案。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将突破口放在研究和制定一整套幼儿园大、中、小班体育游戏资源包即体育游戏课程上,立志将此课程做细、做完整,使之为军区各姐妹幼儿园乃至全国各地幼儿园所用。为此,我们倍感兴奋!

(二)多方对话,引领扩大。 1.专家引领。首先,我们邀请专家来园和老师们座谈,了解老师们对课题的理解层次,并进行了相关讲座。其次,我们课题组主要成员先后多次与专家会谈,汇报课题进展,研讨课题进程中出现的多个问题。在与专家多次对话中收获了思路、收获了方向。 2.文献引领。我们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系列文章分享活动,老师们除了将自己收集的相关文献重要理念做分享外,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对课题的建议。在与文献对话中收获了理念。 3.实践引领。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量化到人,分期分批的进行体育游戏现场研讨,通过“同课异构”等策略,通过设计——思考——准备——实践——说课——反思等环节,即提高了教师们对体育游戏资源的理解,又提高了教师的操作能力,还使得我们研发的资源包内容经过反复验证,性度和效度均有很大提高。

(三)思维共振,学习研讨。

首先,我们针对课题需要,进行了《纲要》、《指南》、《标准》相关条文的解读培训。

其次,我们制订了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周研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与日常教学结合情况,展开讨论,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对比诊断,梳理研究思路。

注重积累课题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填好课题活动纪实和培训纪实,并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梳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诊断,理顺研究思路。

(五)举一反三,架构课题成果蓝图。

课题定位于设计、整理一套涵盖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六个学期的所有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包括:小班36个晨间活动、36个体育游戏、36个户外活动、2个课间操、2个大型体育活动;中班36个晨间活动、36个体育游戏、36个户外活动、2个课间操、2个大型体育活动;大班36个晨间活动、72个体育游戏、36个户外活动、2个课间操、2个大型体育活动。呈现形式为:文字说明、图片、cd、vcd等。

我们将在全园使用这套《幼儿园大、中、小班体育游戏》资源包,让我园的健康特色得以凸显,使我园的孩子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广州军区示范园”作用,将此资源包辐射至湖南省、长沙市、各地州县,辐射到广州军区各大小幼儿园,乃至全国各大小幼儿园,带动和形成一批“健康园所”,让更多的儿童受益。 我们的这套《幼儿园大、中、小班体育游戏》资源包,是在《纲要》的引领下,结合《指南》中对健康领域的要求,从晨间活动、集体的体育游戏、户外活动、课间操、大型体育活动等环节入手,将“地面体育游戏、军事体育游戏、情境性体育游戏、一物多玩”等内容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将体育游戏资源内容开发到极致、利用得全面,既填补了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有关系统性“体育”课程的空白,又将“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单列出来,引起幼教同行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学术价值斐然。

(六)自我扬弃,修定课题方案。

二、课题阶段性成果

(一)资料成果。目前,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论文、案例已有10篇,已整理的活动集、课间操方案、大型体育活动方案、自制体育器械等166个。

(二)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兴趣增强,体能全面提高。自开展体育游戏相关课题以来,我园幼儿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一次次体育游戏课例研讨中收获身体锻炼活动的快乐;在自制体育器械等活动中收获动手能力;在“亲子趣味运动会、军事主题运动会、锅碗瓢盆运动会”等一次次大型运动会中收获成功感动。

(三)教师设计组织体育游戏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是课题进程中的主体。在本课题中,我园有30多位不同层次的教师全程参与了研讨过程,每位教篇5:小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五十五中学小学数学组

一、问题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语言表达得准确与否是影响解题的关键。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 ,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我校大部分班级在合作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光听不说,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解问题,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造成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目的要求与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协调,从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的。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概念,去创造知识。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的磨炼,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

展。同时,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精确、规范、条理化,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灵活性的构想。

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大多是民工子女的学校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我们以此开展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目标

进一步寻找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依据,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常见问题归纳分类,逐步完善小学中高年级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途径,努力避免数学语言训练障碍的产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对象:一年级——六年级学生

2、研究时间:2010年9月-1011年6月

3、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教育实验研究方法为主,辅以观察、调查、经验总结法。

4、课题研究的实施:

⑴研究制定各年级段学生数学语言与思维训练的要求。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让课题更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每个年级每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研究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数学语言与思维训练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运用准确、简洁、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此为课题操作的目标,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地操作。

⑵改变课堂教学常规,突出数学语言训练。 以日常课堂教学为载体,确立以语言训练为重点,以思维训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理解新知,表述思维过程,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具体过程大致分为: 1基本训练:准备数学语言、再现旧知语言”模式为理解新知数学语言作○

准备。

2教学新知:理解数学语言、指导学生通过认知实践,理解新的数学○

概念、法则原理,运用数学文字表达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过程。

3巩固练习:运用数学语言、运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数○

学语言,达到内化。

4发展深化:发展数学语言、组织思维综合应用,发展思维。 ○

这四个层次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确保数学语言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步。

课堂上训练的措施常用的有:①教师精备教学语言,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示范,引导的设计;②训练学生认真“听”,运用数学语言主动质疑辨析;③训练学生仔细“读”,揣摩含义,培养数学语感;④训练学生“说”,强化理解和运用;⑤训练学生“写”,规范数学语言形成;⑥训练学生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模型化。

⑶根据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数学语言训练。

①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生简明准确地抽象概括。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最基本的因素,表现为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精确简炼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运用数学语言,归纳出概念结论或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

②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计算法则和算理。理解和掌握算理是学生正确、快速计算的前提。指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叙述计算法则或算理,既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又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

③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学生有根据地表述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口述应用题的题意、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使思维活动规范化、

具体化,合乎逻辑。进行应用题中关键词、关键句的总结、联想的训练,有效地激活思维,提高思维灵活性。运用书面语言对应用题进行图示、填补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④图形知识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图形要素,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借助具体实物、模型、课件等形象化的图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际操作,在积累认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判断说理、辩析论证,建立空间观念。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近半年的实践,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来看,实施前学生对表述随意、口语使用较多,严谨性差,实施后,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在表述方面已有了思路,但在完整性上还稍有欠缺。从计算能力的比较, 实施前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计算过程、总结算理的能力水平相近,并无显著差异,课题实施后,该教学方法对中上学生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低差生已初见成效。,④应用题解题能力方面,对作业的分析后发现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可见,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经过半年的实施,学生能初步的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思考问题,较简洁、清晰地表达思路,体现出初步的有根有据合乎逻辑的思维过程,提高了数学素养。

3、实验教师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设想

1、课堂教学中有些数学语言展现不到位。

推荐第6篇:十二五课题中期汇报

注重实践,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主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汇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年中,在教学中,如何更好的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设计高效师生活动,怎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些要素与有效教学息息相关。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立足点在有效课堂。教学是践行教师教育理想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现代课堂,教师急切需要提高专业化素养。一些教师在对新教材重难点的把控上还存在误区,在课堂的构建能力上还有薄弱环节,在达成课堂目标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存在着教师很辛苦,而教学效果确不尽人意的现象。虽然教研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可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高不大。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校“主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分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着眼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各环节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的行动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本课题于2011年11月获准立项。区教研室专家对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通过课题开题,课题组主要成员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根据教研室老师建议,我们及时召开了课题组、教研组长会议,将研究主题、目标进行了细化,确定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实践化、可操作化” 的研究思路。并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式的前期调研,明确了学生喜欢与讨厌的教与学的方式。课题研究内容涵盖师生互动,有效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挑战性学习活动,快乐游戏、培养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等。目前,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阶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本课题涉及九老师,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育理论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使老师们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从课题组成立始,

学校就以“关注教师发展,服务教师成长”为思路,多层面开展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素养。主要做法有:

(1)组建学习型教研组,以学促研;

课题成员分布在两个教研组,辐射与带动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本着“学习引领成长,学习形成习惯”的思想,学校为各教研组购买了特级教师书籍、名师录象课光盘等资源。并订购了各种教育教学类杂志,供教师借阅。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学校组织集中学习一月至少一次,内容有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名师教育教学讲座、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教学感悟等;拓宽了教师学习渠道,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理论水平。在常规教学和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要求老师们积极实践所学,善于反思,教师每月撰写反思日记4篇,并经常交流,互相学习,真正使自己的所学所思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引进走出,学为所用,开展“名师之路系列学习”活动;

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我校近一年多来开展的“名师之路系列学习”专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教师外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学校采取“外出学习,回校汇报”的形式在赋予教师的学习机会与压力并重,要求老师们回校汇,报促使老师对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在消化吸收,归纳反思的过程中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起到了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果。

在校内,学校也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了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多次集中学习了有效教学理论和策略。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如何学”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老师们觉得本课题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校还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读专业理论书籍,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心得,并定期在教研组内汇报交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立足实际,提炼问题,引导教师做课题研究者

“问题课题化”意味着系统而持久地追踪问题和解决问题。开题论证时,教研室专家建议我们从课堂教学问题入手实现对课题研究的突破。通过“问题课题化”实现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近一年,学校各教研组在对全体老师进行的听课

评课活动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各教研组分别开展问题征集活动,在全组教师中提炼出主要突出的问题,出炉了“教学问题征集单”: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得太多,放得少,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2)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以朗读带阅读问题;可以说老师们提出的问题集中反应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习惯正在形成。同时,我们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归纳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为下一步研究归纳素材。

问题诊断出来了,各教研组又组织教师重点讨论如何通过课内教学、课外延伸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重点。

下阶段我们还将进行个案研究,和老师们一道研课、磨课,教研组负责针对“有效教学设计问题”、“自信心培养?” “师生双边活动设计”等方面在课题研究中收集老师的课堂困惑、以解决困惑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式,指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引领教师做反思型教师、做课题研究者。

三、聚焦课堂,实践探索,开展 “教师行为转化”教学研究。

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一线教师善于从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我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阵地,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让老师们通过磨课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老师们“教学思想和行为转化”。

各教研组先后组织了“专题”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课堂教学比武课等,我们要求执教者必须带着“课题问题”上课,各教研组根据问题制定了“备——听——议——思——行”的循环推进式教研机制,在个人备课、同伴建议后进行“教学课例”展示,然后集体听课评议,再到反思小结,最后再将所思所悟付诸于教学实践,通过循环推进式教研,促进教师主动反思、互助提高。

聚焦课堂,实践探索,我们以“有效教学研究”为载体给教师搭建了平台,通过实践探索检验有效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营造了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等。这种“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研机

制改变了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为教师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创设了平台,达到了资源共享。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改。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转变,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的氛围不断增强,在课的研讨中参与听课的老师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提高,执教老师更是在一次次研讨反思中成长。

但是在“课例”研究中有些环节做得不够细致,加之课题研究初期经验积累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法中还会暴露出来诸多教师对课程理念,对教材编写的意图学习体会不够,对教材处理不准确、全面、深刻、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

下阶段,我们将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开展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活动,对表现出的问题进行诊断和个案研究,集体评议后再上观摩课。在前后对比后,课题组成员针对问题写教学诊断反思,通过这个过程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的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入。

四、成果初显,付出与收获并行。

1、教师们善于学习了。与以往相比,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高了。因为在“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既需要理论的支撑,自己的琢磨,又需要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老师们在查阅资料、记写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的过程中,积累量日益加大,各有不少收获。

2、教师素养得到整体提升,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这两年我校教师在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中得到锻炼,教师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搭台子、压担子我校几位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在教学比赛中这几位青年教师获得了许多荣誉。

通过课题研究,年轻教师学习锻炼的机会增多,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增添了信心;发现了别人的长处,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开阔了视野„„

3、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提高了。

通过课题研究,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更清晰了。老师们都认识到教学要注重“课内培养、课外延伸”,教师应从哪些方面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在教学中重点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习惯等。老师们的集体教研、反思自省,

评课议课,教学环节更趋合理,师生活动设计更高效„„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面貌有所改进,但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措施还有一些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影响课题进展的瓶颈主要有:

(一)我们课题的研究主题当初定得还是太大太泛,实现高效教学是一项巨大、艰巨、持久的工程,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我们还缺乏深入的突破,一些研究蜻蜓点水。

(二)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主动研究和推动课题的行动有待加强,解开课题实施的难度全集中在课题组的困局。

(三)如何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开展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活动,对表现出的问题进行跟踪性个案研究,在前后对比中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

本课题组前段的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但今后的研究工作难度还很大。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在前段研究工作中的体会,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将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细化研究课题,采取措施提高课题组人员的自主能动性。

2、重点开展“学生学习效果”测试研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3、重点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研究。

4.重点抓好课题研究成果提炼。

以上是我们一年多来课题研究的一些行动,行动研究不止于观念转变,也不止于某节课的教学行为转变。我们将为实现有效课堂而努力,使课题顺利结题。谢谢!

推荐第7篇:课题中期汇报讲话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上的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今天,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中抓住读写结合点,提高中段学生片段习作能力的研究》和《提高二年级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会如期召开。。市教研中心、区教研室专家莅临现场指导,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支持,我代表全校师生和学校课题组全体成员,向莅临现场指导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还做得比较少,市级课题研究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件大事,没有基础,没有经验积累,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双语教学全面铺开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习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更加轻松、快乐、有效的学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这两个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为突破点,把教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教研带动教学,以教研促进教学,对我们学校的现实意义很大,它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有效性,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将尽最大可能支持课题研究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保证,精心组织,严密安排,从人、才、物上加大教研投入,注重过程性管理,把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工作,真正做到位。

我们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第六小学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谢谢大家!

员建江2012年3月15日

推荐第8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

中 期 汇报材料

课题负责人: 闫平旺

所在单位: 凉城县第三小学

填报日期: 2014年11月

课题名称: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学生

——中期汇报材料

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小学课题组

一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

一、对前期主要工作的回顾

1、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

课题的正常与有效开展离不开课题的管理。正式实施时,学校建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制度。由校长直接领导,课题具体组织安排各项任务。

为细化研究工作,围绕课题,我们建立了语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教研组又设立了行动研究小组,由行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使课题研究工作层层负责、有效落实。

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课题负责人闫平旺负责此课题的方案设计、管理实施、协调运作、主持研究并撰写有关论文;组员张文礼负责实施六年级,并积累资料,做阶段性总结;组员温照光负责五年级,并积累收集资料,做阶段性总结;组员王俊英负责四年级,并积累收集资料,做阶段性总结。

2、把课题研究的实施内容列入常规教学

每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集思广益,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制度是研究正常、高效开展的保障。因此,我们建立了包括理论学习、讲公开课、听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制度,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课题组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按学期研究计划,有序开展。从理论学习、讲公开课、参加研究活动、撰写论文这些工作中,对实验教师进行期末考核,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及时调整、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每次的研讨会上,请实验教师介绍研究体会,并共同探讨老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使大家边学习,边探究,边提高。

3、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通过专门的业务刊物或网络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阅读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课题组考核内容。另外,课题组还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

4、明确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重点。是指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扎根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将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细小的案例、思考等进行整合,反复研讨,结合理论知识,加以提炼,从而生成操作的策略。这些生成的策略再回过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再指导,如此形成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提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5、及时提炼,加以推广

课题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最终要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放大研究的实际价值。经过近一年的的研究,我们总结探索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

二、前期主要研究成果

(一)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不企求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主要追求的是将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加以消化和运用。通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讨活动,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学法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有关理论。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几位教师的论文发表在省级教育杂志。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完善了学校的现有教育设施。

信息化设施的配备是保证实验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自开展研究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现代化设施的投入。完善了计算机室,多媒体综合教室,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必备的工具。这些现代化的设施给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平台,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受时空、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与一些久远的人、事、景物存在一定距离,由此产生隔膜感,而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再现现实情境,凝千时为片刻,汇万物于一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创设出声像并茂,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以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

(四)促进语文能力综合效应

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这种综合效应,可创造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景,可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好多老师能根据教法、学法,并注意视听与读写相结合。尤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交互性、结构化的特点和音频视频功能,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感知对象,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进行了总结。探索出一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经过实践,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探索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模式,这些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并在全校得以推广、运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则如下表所示: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方法、要求)→相关内容出示(师生互动交流)→扩展延伸

学生:进入情境、明白目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交流→提高自己

借助课件充分感知教材;借助录像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益。实践中我们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基本流程则如下表所示:

激发兴趣 →指导方法→演播场景→当堂作文→展示修改→及时讲评→完善作文;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习作兴趣;巧妙演播具体场景,创设特定情境;投影展示作文修改过程,提高讲评效益;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会批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表所示:

“激趣导入→情境导说→小组互说→代表发言→师生点评”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理论水平欠缺,理念更新不足。尽管一年来阅读了一些专业书籍,但深感自己理论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理念的更新不够到位。

2、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教学工作相当的繁重,疏于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3、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缺少与外界交流,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适时、经常性的指导,碰到困难时,问题解决不够及时。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组织结题鉴定。具体工作为: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更多形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研究活动。

2.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丰富教师学习活动氛围,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内涵的有利提升。

3.利用学校各种学习研究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并进行探讨与交流;鼓励教师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大家在自学与互动中不断感悟与提升。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我们的课题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科研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

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争取把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推荐第9篇:美术小课题中期汇报

【小课题中期汇报资料】

课题:“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在中小学美 课题负责:参与人员: 术教学中的尝试和应用

中期总结汇报

2014年9月---2015年6月)

乌鲁木齐市第**中学

*** **** (试验时间“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尝试和应用

一、问题提出

分形是自然界中的几何学,分形图多种多样,本课题所研究的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实际上也是分形图的一种。装饰图案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更是呈现出了多元化和新颖化。21世纪图案设计发展的总趋势是非物质的、超现实的设计理念,它注重超越民族差异的文化性,重视设计品的艺术性、精神性表现。 本课题“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研究是根据我校“花卉文化”建设的特色办学理念这个大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班级花卉文化的前提下,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了解什么是平面装饰图案;平面装饰图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用什么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现花卉的平面装饰图案。以此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学校,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研究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相关知识,采用临摹、写生、创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方法;充分认识到平面装饰画图案都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但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

三、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对象:中小学1-8年级1000多名学生

2、研究时间:2014年9月—— 2015年6月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分别是:

(1)通过“临摹”古今中外花卉装饰图案----掌握花卉的造型艺术手段、结构处理方法、色彩运用技巧和工艺表现形式。 (2)通过“写生”训练----让学生尝试平面装饰图案的写生方法:线描法、明暗法、色彩法、影绘法进行写生练习。 (3)通过命题“创作”----根据各个教学班不同的花卉进行创作命题,把花卉图案作为装饰形象,表达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班级花卉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

4、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步骤

一、打好前期的平面装饰画图案的理论学习基础;步骤

二、通过欣赏和临摹,掌握图案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在花卉平面装饰图案中的应用形式;

步骤

三、带领学生进行实物写生,图片采集等搜集整理花卉图案资料;

步骤

四、了解校园花卉文化的建设状况,根据班级花卉文化进行平面装饰图案的绘制;

步骤

五、在同年级开展关于“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学习的讨论和探究;

步骤

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主题画展,以此检验学习成果!

四、课题进程:

第一阶段:平面装饰图案基础理论学习(2014年

9、10月)。小学以欣赏为主;中学以理论学习与赏析结合;

第二阶段:搜集整理花卉图案资料(2014年

11、12月);因此阶段新疆气候不是花季,不适宜学生创作。

第三阶段:临摹,认识、熟悉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绘制方法和形式(2015年1-3月)。小学低年级以剪贴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学以手绘为主,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尝试电脑制作; 第四阶段: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创作阶段(2015年4-5月);正至花季,学生以多种形式,不同材料,进行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创作。

第五阶段:成果展示(2015年6月);年级间的花卉平面装饰图案评比;结合“六.一”校园艺术节的主题画展;“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展示课。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近半年的实践,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来看,实施前学生对平面装饰图案概念模糊,即便是临摹也是表象性的照葫芦画瓢,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对平面装饰图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从观察能力的比较,实施前学生是从整体观察,一个花园或者一盆花去观察,去写生,课题实施后,学生能从一大片植物中找到自己要写生创作的花卉进行重点观察,仔细描绘;在图案创作能力方面,对学生作业前后的分析后,发现实施后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可见,训练学生的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2、经过半年的实施,学生能初步的学会运用布,衍纸等不同的媒介材料,较简洁、清晰地表达自己要创作的内容,体现出初步的有根有据合乎逻辑的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3、课题验教师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作能力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设想

1、课堂教学中有些美术语言展现不到位。注重对花卉图案的欣赏表述,但对一些课堂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定义、空间图形等,我还需要继续摸索参悟,思考如何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利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使学生能够理解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创作意义。

2、写生课让学生交流、讨论的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就激情高涨,偶尔就会出现局面失控现象。这一现象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需要深刻反思一下。

3、课时太少,学生写生和创作的时间非常仓促,致使好多作业质量不高,挖掘花卉文化的内涵不够,好多创作只是停留在造型层面上,需要后期的不断完善。

4、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性资料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和归档,教师的课例、反思、学生的作品等收集整理不够。完善、收集、整理资料工作有待提高。

5、实验教师在结合课题进行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花卉图案设计评价的过程中,理论水平以及动笔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要加强对实验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进行记录,撰写成经验性文字。

6、、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已进行了一半多的时间,我们将坚持继续探索研究,踏踏实实地开展实验工作,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一年来的研究总结、归纳、提升,进行深入研究,把课题的设想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符合新理念下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不断总结和反思,为大家提供我们实验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推荐第10篇:15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课题组选择小组合作有效课堂策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基本立足于以下思考:

1、学生的主体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

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调动学生主体发展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系列与非智力因素系列。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乳交融,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和旧教材的影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材为中心,按照大纲所列的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呆板的“填鸭式”教学,管教不管学、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等现象依然很普通,习惯依靠外力的逼、压、灌来提高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久而久之,往往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知识的接纳器,对课堂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不仅课堂效率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也很缓慢。因此我们说,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4、学生主体发展是减负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他们只有学习的压力、学习的苦恼,他们视学习为包袱,视学校为“监牢”,视考试为“刑场”。他们不仅有认知方面的重负,更有精神方面的枷锁,不仅有体力透支,更有心力憔悴。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故而,我们认为“减负”就其实质而言,涵盖着两个层面:一是减轻学生知识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负,如减少学生课后机械性作业的时间等;二是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变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外专家主要有以下的论述:

1、教师角色的变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2、学生角色的变化:知识机械接受者;知识机械、意义接受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意义接受和发现者)。

3、教学内容的变化:知识到知识、能力到知识、能力、情感。

4、教学方式的变化:(1)知识结构的变化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教参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2)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1、结构化、封闭式结构

非结构、开放式;

2、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的比例相对(逐步)减少,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比例较大。

(3)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1、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听、练、背;

2、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从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完成解决问题,监测

学生反思。

5、教学的不确定性:

(1)教学目标与结果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的多元取向。

(2)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 (3)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教学过程可支配因素增多。

6、教学评价:

教师:以学生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变以每个学生的是否发展为依据进行评价

学生:单一的终结性(成绩)评价变多元结合评价 (评价的社会、家庭、学校的结合;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等)

三、研究目标

(一)教师发展目标

1、让教师提高素质,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课程的建议者和开发者。

3、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学生发展目标

1、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

2、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教学模式发展目标

1、通过教学,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2、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视探究、选择、创造,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

4、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重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2、全面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5、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

五、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学成绩也显著提高。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改进了课堂结构,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课题组成员所任班级学科成绩均名列学区前茅,得到了联校的表彰。

六、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试教育”、“普遍追求成绩”的阴影时时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甚至束缚着我们的大胆探索和实践,诸如如何处理好学生能力和成绩分数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度”的问题,“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涉及的面很广大,研究的切入口、重点放在哪里更恰当。

由于部分教师存在着认识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表现出课题意识比较淡薄:(1)备课缺乏落实课题的目标。(2)部分教师带题授课的意识不强。(3)部分课题组依据课题的理念分析、总结规律不够。但我们坚信,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学科专家、课题研究专家的指导下,在联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局领导的帮助下,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1篇:2+1课题中期汇报 2

课题中期汇报

《小学(“2+1”)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期阶段报告

神木县第六小学参加的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带动战略课题《“2+1”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体实施阶段已半年的时间了,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现对近阶段的研究过程作一简单的总结:

一、明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动机

我们组部分老师感觉新教材内容多、难,课时不够,主要原因是没有领会好教材的设计意图,缺乏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重组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利用这次契机使我们组的教师感受新教材带来变化,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其二,神木六小是神木县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绝大多数的老师参与了培训工作,而忽视了教师本身的素质多方面提升,如减少了对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学生在近期的成绩不是很突出,有滑坡的趋向。因此我们需要老师和学生多方面发展,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加强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1.搜集各类信息,关注教科研发展的动态。根据研究计划,课题小组搜集、整理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相关网站上下载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论文。我们在课题研讨会上不断学习这些理论与经验,为我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提高了老师的

认识。

2.利用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我。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了神木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讨会和教研课,在多次活动中,我们听取了各级专家的讲座、兄弟学校的课题研究经验介绍、课题研讨课,成员学习后在课题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3.构建了课题研究网站。这样能不仅使我们的组员第一时间了解课题动态,而且有一个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和空间。

三、加强过程管理,做到课题研究过程具体化

1.课题立项后,课题组首先对“2+1”高效课堂的备课模式和上课要求进行了理论培训和辅导。之后,又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在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份“2+1”模式教案。

2.课题组两周开一次课题会,用轮流坐庄的方法,每学期每人一节公开汇报课。

3.在每次研讨会上,主持人都要拿出一节课进行研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严格做到:在活动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活动,严格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顺序开展每一次课题活动的研究。在教学设计方面:课前,做到在教学方法分析,加强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课中,进行实证研究;课后,进行反思评价;最后提出修改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改进,不断完善。

4.对于成功的案例,我们课题组进行录像,把出色的教

学设计送上级教育部门进行参评,鼓励老师撰写心得和论文。

5.为了落实对“2+1”课堂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本学期用历时3周的时间,90%的语文、数学老师,4000多名学生参与了“2+1”课堂的初赛与复赛。赛课虽然结束,但研究没有结束,赛后,我根据课堂特点,及时反思,就语文课“讲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和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并给予了总结。

四、稳步实施方案,逐步推近

我们课题组老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贯彻课题研究内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1”课堂教学模式。(“2”指预学案,导学案,“1”指当堂测试卷),将学生推向了学习舞台的中心,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地讲课,而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相机点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到张扬和提升。这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还是在应试教育中,都能使他们对学习兴趣增强,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风变得浓厚,自学能力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以来,我们的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同学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同学们好学、乐学、创新地学习,同时教师也教得轻松。

五、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的不足

反思一年多来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高效课堂”方面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尤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到底如何?还没有实际的证据来说明,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 “教师教学”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尝试活动和实践操作还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第三,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们缺乏专家的指导。第四,由于课题负责人是我,上学期我请假三个月,其他人思想上比较懈怠,所以,不能按时结题,特此提出延期结题申请。

六、下一阶段研究目标

1.进一步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2+1”课堂带来的乐趣,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素养。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课堂结构优化模式,并加以推广,用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

3.教师论文发表、教学设计等多方面获奖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4.学生在应试和竞赛中的成绩有质的飞跃。

课题组:刘爱琴

2012年11月

第12篇:参加课题中期汇报交流心得

一、好的研究氛围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需要。

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研究成员,我们学校参加这次课题研究的共有四位教师,我们经常在一起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及时交流研究的实践经验。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而努力。

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教研活动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组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查阅大量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等,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环节上。课堂上,我努力实践有效教学,突出学段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熟读感悟、美读抒情、读后延伸,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效益,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课题磨砺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意志。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成语沿用到今天,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它告诉人们:恒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这个成语在我们写文章中仍然体现出来了,它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在其中支撑我们永不放弃的力量便是恒心,我们都明白“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上甜”的道理,事业的成功,需要付出漫长的岁月和超长的代价。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今天,我们的研究也是需要恒心的,因为知识是从一个字、一道题、一本书、一门课,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恒心,不从“一”开始,不进行坚持不懈的的积累,想一鸣惊人,那只是空想。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探求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高峰。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使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自主阅读学习习惯和科学的自主阅读方法,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虽然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因为课题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现代教育理论问题,再说,我们教学实践时间又短,难免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还需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通过总结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

第13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精选

一、前期工作总结

自从我组申报了课题以后,全组同志积极参与,分工协作,结合语文教学,结合我校课改实际做了大量工作,陈组长负责组织安排,罗长梅老师负责资料收集整理,课堂实录。熊小瑜老师资料上传,万婧、邓良峰老师分别做了教师、学生的调查问卷,何辉同志对课堂环节深入探讨。

新的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给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们认为这次选择的课题,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符合我校教师语文教学的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我们在调查学生、老师的基础上,弄清了学情为我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细化预习,检查,展示、检测环节。结合我校的“两部四段”教学模式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位同志精心准备了一节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心得。我们及时把所感、所悟形成论文。万婧同志的《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熊小瑜同志的《使用导学案好处多》等论文在我校课改活动日进行了交流,并被编辑成论文集。

二、存在问题和疑问。

1、协调好学生作业量的问题。各位教师按自己要求布置作业,习惯于让学生大量做练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预习不能够充分开展。预习任务不具体,内容单一,大多停留在字词,看一遍课文上,在台阶式布置预习任务上,缺乏精巧设计,循序渐进,长时间下去,让学生感到乏味。

2、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倾向。分组、合理分工、控制合作时间和次数、在有效调控好合作的过程,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预设和生成关系。

3、探究目标偏移,不能为了探究学习,认为地将简单的知识复杂化,学生的探究偏离了教学目标。(2)探究设问空泛,探究问题单刀直入,直指探究内容,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方向。(3)探究组织放任,教师不能在布置探究任务后,不在搭理学生,对学生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及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指导不够。(4)探究步骤固化,用“按图索骥”式的探究,把指向性非常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实际上完全是在越殂代疱,把学生思维禁锢在教师预设的通道里。

三、后期设想和打算。

“两步四段大循环”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客观要求。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情推出了“两步四段大循环”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是预习加上课两步。上课环节四段“检查——展示——点评——检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教师逐渐角色逐渐成为生活素材的提供者、规律的提炼者,纠偏的提醒着,正确价值导向的提议者。学生学得轻松了教师也真正获得

了“解放”。《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材料精选》

第14篇:课题中期自查汇报材料

第一部分:课题实施方案(略)

第二部分:课题的运行情况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在市县两级电教馆的正确指导和主管校长直接指导下,在各级教育专家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前期工作的简要回顾

1、成立课题组(设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承担人及骨干成员人选,聘请课题理论指导教师;

2、依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指南》,研究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学生年段,学科和课题题目;

3、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并领会郴州市电教馆下发的《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

4、填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5、接受上一级科研部门指导,修改并上报课题实施方案,为下一阶段实施方案县市两级评比做准备;

6、适时,积极地参加市级科研课题培训;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7、依照上报的实施方案,结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总课题》,编制进程表;

8、收集资料,系统整理并研究国内外与本课题相近课题开展情况,撰写《背景资料综述》;

9、为制定学生作文兴趣调查表及命制前测试题做准备工作;

11、为提升学生作文的热情,配合学校、年组举办的作文竞赛,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并组织学校写作兴趣小组,出版校级刊物《萌芽》。

12、注重积累课题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编制并打印资料,填好课题活动纪实和培训纪实;

13、制订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与日常教学结合情况,展开讨论,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课题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课题组时时思考着“运用信息技术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作文教学模式”这一核心,一手调控自变量与因变量,一手控制无关变量。主要体现在备课与教学环节当中。

1、组织力量,集中备课。

备课分三个层次:课时备课,备学生和课题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即基本的业务备课,主要从教师角度对作文教学的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梳理;

备学生,即从学生的现有写作基础和作文心理、参与心理出发,明其所需,所困,所惑,“测量”出其对作文的“承重”能力,真实客观了解现状,为课题课时备课做准备;

课题课时备课确立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主要针对课时备课中确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作文现状和作文心理,灵活机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设作文情境,再现生活,力图让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参与到作文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怕写作文,厌写作文转变成想写作文和乐写作文。

2、课堂教学中实施两种方式的教学:

第三部分:课题运行的阶段性成果:

(一)作文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作文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写作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终考作文成绩比较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各类测试中作文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积极参加县市各类作文比赛,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如在全市中小学生廉洁教育征文比赛中,就有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参赛获奖率高达100%。

第15篇:小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五十五中学小学数学组

一、问题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语言表达得准确与否是影响解题的关键。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 ,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我校大部分班级在合作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光听不说,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解问题,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造成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目的要求与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协调,从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的。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概念,去创造知识。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的磨炼,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

展。同时,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精确、规范、条理化,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灵活性的构想。

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大多是民工子女的学校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我们以此开展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目标

进一步寻找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依据,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常见问题归纳分类,逐步完善小学中高年级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途径,努力避免数学语言训练障碍的产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对象:一年级——六年级学生

2、研究时间:2010年9月-1011年6月

3、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教育实验研究方法为主,辅以观察、调查、经验总结法。

4、课题研究的实施:

⑴研究制定各年级段学生数学语言与思维训练的要求。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让课题更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每个年级每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研究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数学语言与思维训练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运用准确、简洁、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此为课题操作的目标,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地操作。

⑵改变课堂教学常规,突出数学语言训练。

以日常课堂教学为载体,确立以语言训练为重点,以思维训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理解新知,表述思维过程,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具体过程大致分为:

1基本训练:准备数学语言、再现旧知语言”模式为理解新知数学语言作○

准备。

2教学新知:理解数学语言、指导学生通过认知实践,理解新的数学○

概念、法则原理,运用数学文字表达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过程。

3巩固练习:运用数学语言、运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数○

学语言,达到内化。

4发展深化:发展数学语言、组织思维综合应用,发展思维。 ○

这四个层次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确保数学语言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步。

课堂上训练的措施常用的有:①教师精备教学语言,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示范,引导的设计;②训练学生认真“听”,运用数学语言主动质疑辨析;③训练学生仔细“读”,揣摩含义,培养数学语感;④训练学生“说”,强化理解和运用;⑤训练学生“写”,规范数学语言形成;⑥训练学生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模型化。

⑶根据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数学语言训练。

①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生简明准确地抽象概括。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最基本的因素,表现为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精确简炼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运用数学语言,归纳出概念结论或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

②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计算法则和算理。理解和掌握算理是学生正确、快速计算的前提。指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叙述计算法则或算理,既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又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

③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学生有根据地表述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口述应用题的题意、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使思维活动规范化、

具体化,合乎逻辑。进行应用题中关键词、关键句的总结、联想的训练,有效地激活思维,提高思维灵活性。运用书面语言对应用题进行图示、填补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④图形知识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图形要素,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借助具体实物、模型、课件等形象化的图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际操作,在积累认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判断说理、辩析论证,建立空间观念。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近半年的实践,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来看,实施前学生对表述随意、口语使用较多,严谨性差,实施后,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在表述方面已有了思路,但在完整性上还稍有欠缺。从计算能力的比较, 实施前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计算过程、总结算理的能力水平相近,并无显著差异,课题实施后,该教学方法对中上学生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低差生已初见成效。,④应用题解题能力方面,对作业的分析后发现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可见,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经过半年的实施,学生能初步的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思考问题,较简洁、清晰地表达思路,体现出初步的有根有据合乎逻辑的思维过程,提高了数学素养。

3、实验教师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设想

1、课堂教学中有些数学语言展现不到位。注重使用数学语言表述,但对一些课堂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定义、空间图形等,我还应继

续参悟,思考如何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2、一节课让学生交流、讨论的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就激情高涨,偶尔就会出现局面失控现象。这一现象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需要深刻反思一下。

3、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性资料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和归档,教师的课例、反思、学生的作品等收集整理不够。完善、收集、整理资料工作有待提高。

4、实验教师在结合课题进行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评价的的过程中,理论水平以及动笔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要加强对实验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进行记录,撰写成经验性文字。

5、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已进行了一半多的时间,我们将坚持继续探索研究,踏踏实实地开展实验工作,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一年来的研究总结、归纳、提升,进行深入研究,把课题的设想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符合新理念下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不断总结和反思,为同类型的学校提供我们实验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第16篇:心理健康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儿与各位交流。自从2007年我校也成立了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小组以后,作为成员之一的我,每学期每阶段都在校课题组成员和孔校长以及杨主任的帮助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中收益颇多,下面我就简要地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与其中一个孩子走过的新路历程: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G性别:男年龄:10岁 年级:三年级

二、主要问题概述:

1.活动过度,具有攻击性

进小学后,该生在课堂上总是坐不安稳,如离位随意走动,骚扰旁人或小动作不停.如涂画书本,玩弄文具,甚至发出尖叫声,影响课堂秩序。任课老师都来反映无法进行正常教学活动。课间则到处奔跑,活动不停,想干什么就马上干,爱挑衅别人,经常没有原因的攻击别人。做操时经常对别人吐口水,或从别人的背后推打。曾有一次就将铅笔芯插入我班一男生的头部。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来反映曾被他欺负过。

2.注意力难以集中

儿童注意涣散,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暂,极易因环境影响而分散注意力。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精神发呆,因而对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作业的要求听不清楚,做作业时常遗漏、出错,而且拖拖拉拉,边做边玩,随便涂改,粗心大意。

3.学习困难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贪玩,听课及做作业质量相当差,给学习带来困难,学习成绩欠佳。有某种认识功能障碍,如临摹图画、阅读、拼音及书写困难:存有视觉运动功能障碍(左右分不清,将“b”读成“d”),或空间定位障碍(文字倒读、写反字等);伴有发音障碍、言语表达能力差、词汇贫乏、抽象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

三、背景资料

父母均为工人 父 :大专,母 :初中

通过和他母亲的沟通我得知,他母亲怀他时曾大出血,医生当时建议不要,可妈妈觉得自己当时年纪也不小了,而且是很不容易才怀怀上,还是坚持吃了胞胎药,保住了孩子。一只以来父母还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四、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支持疗法、环境治疗和行为治疗)

1、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疗方法。它是目前我国使用很广的一种心理治疗概念。开学后,我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的确却与众不同,自己也阅读了一些相应的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我从中了解到多动症儿童大多意识到自己“病态”,并因常受来自家长、教师及同伴的指责而深感痛苦。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并帮助他树立战胜“病态”的信心。并且让他的家长认识到,多动、对别人具有攻击性是一种心理障碍,责骂、惩罚不仅会加重病症,而且会加重儿童的自卑、忧虑、孤僻的反抗心理。因此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就和他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他家长认识到他儿子的这些表现是一种心理疾病,要正视它,并建议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以免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他的父母也很重视这个问题,自己也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带孩子去了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治疗,医生给孩子做了相应的心理测试确诊为轻度自闭和好动,智商也仅为临界水平。医生要求家长每周去南京给孩子进行理疗,平时在家进行药物治疗。吃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不明显,而且副作用挺大,就建议家长停掉。

那么采用什么办法更有效呢?我们校长经过深思熟虑,查找了相关书籍,就提出让家长陪读,这也是针对特殊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孩子的奶奶一开始来,还有点不适应,总觉得不光彩。待了几天后,心情变得很舒畅了,因为课间能看着孙子,孙子不打人了,再也不会出现放学时许多人围着她告状的情况了。上课时孙子有时还会举手,老师喊他,他答对了,全班同学都会自发的为他鼓掌,孙子就会觉得特别高兴,奶奶自然也很开心。而且她一来,我们的孩子都会向她问好,没有一点歧视的目光。自然奶奶也很乐意陪孙子来上学。

2、环境治疗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作为老师我努力做到不厌弃和歧视他,对其微小的进步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经常找她淡心,多鼓励她,让他感到老师温和、亲切。同时也教育班级的同学不歧视小G,对他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多看他的进步,多帮助他,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读词卡,可能是小G的妈妈提前教他了,他也举起了小手,我在众多举手的同学中毫不犹豫地喊了他,当他答对后,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在随后的词语认读中,他又举起了手,全班同学都说还把机会给他,他在同学的掌声中又认对了几个词。那天我为此还奖励他举班牌呢!虽然他经常欺负同学,但大家对他却很友好,经常关心帮助他。有一次我去班级巡视,看见我班一位年纪小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帮他在抄家庭作业,原来黑板已被擦掉,但他的作业还没抄完,这位同学见了就主动帮他抄。了解完情况我在班级表扬了这位女孩,还教育其他同学也要向她学习。此外我还鼓励他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和文娱活动(如学校举行的五人六足比赛活动),因为活动可以改善儿童的动作协调性,发泄儿童的过剩精力。而且我认为游戏或是一些竞技性劳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另外,在学习、交友及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也给他以具体、反复指导和帮助。(举例:按学号轮流陪他课间活动;开始的单人单座到现在有同桌)

3、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包含很多方法,我主要是将强化法及消退法结合起来,治疗小岗的多动以及具有攻击性的行为障碍。根据强化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发生一次。我运用强化法也就是当小罡出现适宜行为时(如那天打人的次数减少或没有打人)马上给予奖励(给他一颗糖或小书签或是选他当第二天的值日班长...)及时强化、巩固,为的就是让这个行为再一次发生;而消退发可分为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与操作条件反射的消退。在经典条件反射消退过程中,条件刺激因得不到强化而失去信号意义;在操作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中,某种习得的反应因得不到强化而减少或停止。例如,小G喜欢在课堂上尖叫,引得同学发笑,干扰课堂秩序。这时老师由于气愤会作出过激反应。其实他是出于一种“设法引起他人注意”的需要。同学的发笑与教师的过激反应对他的这一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而一般我这时只会瞄他一眼后,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继续讲课,那么他的这一行为因得不到强化(不能引起他人注意)就会渐渐地自然消退。

此外我还运用了代币奖励法和行为限制法,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就这样,经过我耐心、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两年多过去了,小G在学校的表现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新年的前一晚他爸还发来了感谢的短信,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拥有健康是成功的关键,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少年儿童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很大的年龄阶段,我希望我能和我们班的家长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重视健康,关爱健康,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未来社会而努力。

第17篇:公民教育课题中期汇报稿

课题研究的目标

提出并制定解决这些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传播文化知识,倡导全民行动,强健身体,丰富生活

在实践中让学生逐步做到主动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推动学生学习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提高公民基本素养。

课题研究的内容 身临其境探究在农村,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

二、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我们按照课题方案的研究步骤来实施,并采取边研究边修改的思路来展开 成立课题实施组

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的运作、措施方法的落实,撰写论文、报告等。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查阅、收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群众,积极进行宣传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调查农村文化生活现状

我们设计了有关农村文化的调查问卷和采访记录,实行学生分小组包村的方式进行发放,调查回收,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共回收表格200多份,采访记录20多次,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方案,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探讨充实和丰富农村文化的方法。

校内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学校课程等学科,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报告讲座等方式对学生渗透公民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以家庭为载体,带动全民参与 校外环境以家庭载体,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六一”儿童节,校运动会等学校的活动加强宣传文化生活的教育,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一部分家长的学习、改变,引领带动更多家长,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全民行动,丰富生活,进一步提高公民综合素养。群众素质提高了,家庭环境也就更好了,从而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积极宣传促进社区发展

校外组织师生“带艺术下乡,教村民健身”活动,(图片展示)以精彩的表演节目,丰富的书画展览,饱含激情的朗读,激烈的篮球赛,丰富村民的视野,通过倡议,标语等方式,调动起村民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针对农村文化生活现有状况,给杨础政府写了一封信,提出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组建村委文化班子的要求,发起组织“农民书社”的倡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成长

在实践中,学生了解对对人与事、社会与环境都有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并形成了“担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与能力:

(2)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不仅了解了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作出准确的分析,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与宽容,学会理解与尊重,学会合作与共享,懂得文明礼仪与交际的公民意识与能力。

(3)活动中,学生走进社会,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与社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已经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和主人。

(4)在实践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爱心”的公民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教师的成长,课题研究就像一股东风,吹开了教师的心怀,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更有了爱生爱人爱民的情怀,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以人为本,关注全面,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过程的体验,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对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经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课题老师结合活动撰写了多篇经验论文,记录下活动中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织学生写好活动感言,林立进老师执教了市优质课。可以说,师生在开展这种有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地凸显。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急需提高,缺少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2、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实践安全的政策。

3、兄弟校的相互协调和资源的优化利用不佳。

4、开展校外活动需要与社会联系并要获得相关的支持。5.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还需加大力度。

六、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1、完善并调整课题实验的部分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培训专任教师,提高公民教育教师团队水平。

3、加强同课题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合作。

4、梳理研究档案,分类装订成册。

总之,回顾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后期不断地完善。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把这次科研开展得更好,开创我校公民教育新篇章!

第18篇:省级课题课外组 中期汇报

信息化环境下课外互动教学有效路径研究

(中期小结) 光华学校

张欣雨

一、课题提出

伴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互联网教学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互联网教育内容丰富,双向交互,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种途径的教学互动。通过微信、博客、QQ群等互动教学平台,增加了互动途径,拓展了互动渠道,为互动教学的实践增加了新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构建家校互动教学模式。

2、通过微信、博客、QQ群等互动平台,能够使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转变。

3、通过微信、博客、QQ群等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知识,辅助于课堂教学,延续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4、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能够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三、研究情况

我课外课题组共有六个人,研究三个板块微信群QQ群(李慧

张安琪 )

博客 (张欣雨

)、

电子作业(张传跟

唐秋仁 )。

1、利用微信促进班级建设、班级管理、促进家校互动沟通。

教师利用微信平台每日及时、快捷、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告之家长学校教学活动的各项通知和举措,使得家校共育更便捷、更迅速。可以说,微信群使用效果良好。

2、班级博客,延续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班级博客分为几大板块:第一:记录班级学生成长信息和个性化特点的专栏,第二建立班级学生展示的平台,展示班级文化,展示学生能力才华、成长日志、图片、视频,展示教师老师的辛勤工作和谆谆教导,展示学校、班级、学生的成果等等;第三家校沟通的平台,通过留言讨论等方式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第四建立学生学习的板块,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板块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情况,师生可以通过这一板块进行学习交流讨论。

在教育教学版块里,我把课文的重难点为学生梳理一遍,把写作文的一些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不断学习。我把挑选的美文与学生的优秀作文编辑在一起,并通过班级博客学生佳作这一板块发布出来,既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欣赏到同龄人的佳作。 使传统的语文课堂在时空上得到无限延伸,

3、设计内容丰富假期电子作业,假期沟通无距离

围绕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

母亲节 ,各年级、各班级创造性地开展了“妈妈,您辛苦了”“阅读一本红色书籍”“我劳动

我快乐”“我为妈妈献爱心”等活动。活动过程中,家长积极参、通过微信群、QQ群互动、交流,加强了家校沟通,同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微信沟通内容还较散乱,如何进行整合,使之更有条理。缺乏对微信的深层功能的解读技巧。

2、微信群是把“双刃剑”,虽然“约法三章”,但还是会有少许负面影响不可去除。

3、这种“一对多”的沟通模式,本就很容易形成信息超载,加之无意义刷屏,灌鸡汤,更让欣喜冗余,降低沟通效果。

4、班级博客的展示作用发挥的很好,碍于时间、教学空间的限制,班级博客的其他功能比如家校沟通的平台,学生学习的板块,作用发挥不大。

5、电子作业与构建家校沟通桥梁的关系还需要深化、细化,缺乏理论支撑。

6、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家长的配合度,局地信息化手段的缺乏等,导致个别学生未能完成既定任务。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

1、建立群规,同时多向家长宣传微信群的有利之处,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它、利用它。让微信群走进各位学生家长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家校互动的一个更好的平台。根据各个家长需求进行设计,除了家校互动版块,还可以提供师生展示平台、通知提醒、意见征集等服务功能。

2、加强对博客的管理

发挥班级博客沟通、学习功能,各班成立班级博客管理小组,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对班级博客严格把关,管理员协助班主任具体管理,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有信息员,审核员,技术员等。

3、为电子作业寻找理论支撑。加大各种形式电子作业的搜集整理,整合并系统化。

第19篇:小语课题中期汇报定稿

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

(子课题)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策略研究》

中期汇报

定稿 阿克苏市十一中 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2年12月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策略研究》 中期汇报

我校的子课题>是“创新与发展”国家级课题下的一个课题,课题从2011年9月开始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课题在2011年11月经专家开题论证,通过了课题实施方案,正式开始实施,在这一年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现将这一年半课题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深入,积累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不断积累的重要性,但我校对于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策略仍缺乏必要的探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对语文积累的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语文积累的方法,没有养成积累语文的习惯,也缺乏语文积累的毅力。其次是教师方面。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异或对语言积累的理解片面。重视了语言积累的结果,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注重内容,忽视方法。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帮助老师们走出积累的误区。为了改变我校的现状,因此,我校开展指导各年级段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策略研究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在课题开题前查了大量的资料发现,现有的课题研究都是对积累或习惯单独一个方面的研究,没有意识到把积累习惯作为学生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的重要性,而我校正是看到了在语文教学中积累与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我校以此为研究内容,开展了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积累习惯的策略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的开展,对学生而言。首先有利于培养我校学生的良好积累习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能力,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通过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丰富我校学生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通过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和语感经验是增强语文能力的基础。

通过课题开展,对教师而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内化理论知识,不断实践、验证、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思想得以丰富和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将得以砺炼,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化,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课题的开展,对学校而言。有利于促进我校在总结以往传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立足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以师生的终身幸福为本,围绕师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开展教育,促进师生主动,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人,用科学的管理塑造人,用丰富的实践提升人,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人。着力内涵发展,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品牌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首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以及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个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

其次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不易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偏重理解力的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培养积累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使教师逐步走出目前指导学生积累无目的、无系统的盲区。

2、通过积累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态度,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积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亲近、热爱母语,形成个性化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3、通过研究,努力展示不同层次学生语文个性化积累的过程和方式,并在个案比较研究过程中,试图探寻小学生语文积累的习惯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主要围绕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策略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将研究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结合本课题的制定出我校课题研究的内容:低年级学生词语积累途径方法探究的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经典美文积累的途径方法的研究;各年级段积累习惯养成的方法;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综合其他研究方法,如文献资料分析法、观察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案例法等。

课题开展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国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找到新的生长点。采用调查法主要在课题开展前对学生积累习惯及积累的意识,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使课题研究开展更科学规范。

课题开展第二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法等。研究过程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使积累的方法更科学规范。采用观察研究法,主要通过自然观察这一方法,了解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后有关素质指标的变化态势。这两种方法是我校课题研究中正使用的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 3

主要通过对个别学生观察分析,摸清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后的基本积累方法趋向,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依据。这种方法将在下面几学期中用到,现在还没有使用。

课题开展第三阶段,主要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对比法、统计法、分析法等,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这部分工作还没有开始做。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10个汉语言教学班级。

七、课题实施步骤

鉴于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已经意识到积累的重要,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所以把本课题从申报至集中研究周期为2011年9月到2014年9月,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预期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这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第二阶段研究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3年9月)和第三阶段课题总结与推广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现将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研究至今课题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子课题于2011年9月申报,并立项批准。立项后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每星期定期一次,统一认识,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极进入角色。在阿克苏课题协作组的组织下,课题开题论证会于2011年11在阿克苏市十三中召开,经过专家组论证,针对课题实施方案又提出修改建议,前后经过五次修改,最终根据专家建议对课题实施方案定稿。积极、稳妥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2、研究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3年9月)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启动课题研究,首先在专家指导下,制定合理、规范的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表,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积累的不足,在积累中存在误区。制定相应的课题阶段目标,课题组教师根据学校的计划,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期课题计划,使课题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实施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在基本保持大计划不变的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及时修正局部研究方法、方式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研究工作为基础,做到不拘一格,服从大局。组织课题组教师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举办一次研讨活动,对课题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课题组定期每月进行一次课题工作小结,教师根据自己

课题开展情况也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工作总结。每学期根据课题组教师所做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原因,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 ,督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进行反思。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开展的活动主要有:2012年3月在课题班开展了手抄报比赛、2012年4月开展了作文竞赛、2012年9月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针对课题教师开展的活动有:2012年4月的“同课异构”活动、2012年9月阿克苏市十一中“发展与创新”研赛活动。并定于2012年12月开展中期汇报活动,对上一阶段课题开展情况做总结,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1月的课题开展相关资料,并听取专家意见,做好下一阶段研究的工作准备。

八、课题阶段研究成果

回顾本课题研究的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离不开各级部门对我校课题的关心与帮助,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从课题立项到课题论证校长都亲自参与,课题实施过程校长也经常指导,并由我校教研室主任主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形成教育局教研室,校长,学校教研室,课题组长,层层把关的局面,以确保课题正确实施。其次学校在资金方面和设施方面给予全面保障。

现将课题开展以来我们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1、学习理论,积淀自身理论素养

课题一确立,我们便积极外出购买了有关的书籍:如《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书籍,查阅与课题的相关的资料,以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和讨论,使教师们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理论的高度理清了自己课题研究的方向,为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大家在网上自学其他一些学校关于字词积累和好句好段积累的方法,了解他人好的一些做法,在学习中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认真制定研究活动计划

除了总的计划外,每学期根据学校课题工作计划的要求,结合课题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研究计划。在每学期课题组成员会议上,首先组织成员共同学习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明确学期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做到每学期每个人要上一节研讨课。

3、注重实践,体现过程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才是有效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题组成员们边实践、边研讨、边总结,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资料收集,并以此确定下一步的课题实践方案。

1)围绕课题,学习观摩,取长补短。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观摩其他学校课题组开展的中期汇报和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学习他人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取长补短。利用外出听课培训机会,观摩课堂展示课,聆听专家的讲座等。

(2)围绕课题,开设研讨课,提高质量。

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字词积累、好句好段的积累,都必须付诸于课堂实践,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学生获得好的积累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与方向,开设多次研究课,每学期每人一节,并根据研究的现状和内容加以分析与总结。课题组成员自身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3)结合各自学段,实施不同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语文积累的主阵地。语文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课堂是语文积累的主阵地。小学阅读课文文质兼美,有

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认真地学习这些课文,会是学生语文积累的坚实基础。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能成为例子的语言内容我们认为是典范语言。典范语言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词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感,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典范。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文积累的途径。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把已有的语言运用到新的语言中,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组块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语言组块。一般来说,这样的教学我们主要抓重点段落。因为语文的重点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核心所在。语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语句,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因此,重点段落的语言往往是最优美的,往往牵动全篇。抓住这些语言,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最能激励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和学习新的语文知识的兴趣。

由于低段学生刚进入学校,低年级实验课题的教师,主要从字词、句方面,以及积累习惯的培养。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课文生字组词着手。

小学低年级,是大量识字阶段,教学每一篇课文,都有很多生字。我除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字以外,主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还要求同学们对每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让学生从平常生活中积累词语,把学到的词说出来,有的写到生字组词本上,并逐渐养成一个习惯。长年累月,日积月累,学生就有好多词语认识并掌握下来了。

教材中开始出现一些成语,如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关于爱学习的成语;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并能按一定规律摘抄,如摘抄ABB、AABB、ABAC式等词语。让学生学会分类摘抄这些成语,,从小就知道祖国有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

(2)从课文中好句入手

在句子摘抄方面,也让学生找课文中比较有特色的句子抄下来,如:比喻句,拟人句,或学生认为喜欢的句子,或引导学生把某些重点词的句子抄下来。更主要是先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以后一生受益匪浅。

(3)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语言的积累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牢固的记忆。对于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断,《小学生古诗必背》,全校语文教师都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决不\"心慈手软\"一抓到底,毫不含糊。这样,背诵落到实处,学生的积累便有了保证。另外,对于每篇课文指导阅读后,也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背诵下来。

中高年级:

作为中高年级的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和写作的积累习惯。 (1)从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开始,让他们知道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都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

(2)应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意义。通过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中伟人、名人成功例子,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3)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习惯的形成不是教师一号召,学生一注意就能办到的事。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比如自我约束机制,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机制,教师、家长的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评比,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形成竞争局面。

(4)教给方法。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对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第一关,所以使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但要学会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如开头、结果、照应、过渡等,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如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可让学生练习记叙自己一家人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谈话,并学会抓住主要谈话内容写的方法。在教学《山雨》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2)要养成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要教给学生观察、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形式要灵活多样,这对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能生巧。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不放弃任何写作机会,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动笔。

(3)重视修改也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一。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好文章都是作者反复修改过的,小 8

学生学写作更要重视修改,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反复看,反复读,仔细推敲,直到最满意为止。

(4)认真书写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中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习惯,教师要从严要求,错别字要改,潦草的字要重写,书写整洁的要大力表扬,书写差的要严肃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认真书写的重要性,形成认真书写光荣,不认真书写可耻的风气。

小学生积累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靠的是积累,对于一般学生而言,短时记忆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说,引导学生在课外针对自己的阅读,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动手记下来,以便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好的运用。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语言如果没有文才,它的影响力就不会久远。没有味道的语言,犹如一杯白开水。尽管朴实,但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难感动别人。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搜集、多积累、多背诵好词佳句,来作为写作的宗旨。通过多次尝试运用,学生就尝到积累的甜头。所以,每当他们遇到好的词句段,就很感兴趣,积累的好习惯也逐渐养成。我们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还要让学生积累语言,让他们“厚积”而“薄发”。同时,更为重要的还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的习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多思善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成果: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我们全体师生和学校都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教师方面:

(1)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在课题研究之前,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不重视学生语文积累,认为学生只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新课标的理解更深入,教师不仅指导学生积累,还要每天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大大提高。教师通过拟定调查问卷、分析总结问卷、参与理论学习、培训听课、上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积累交流展示活动,大大提高了自身指导学生语文积累能力,也促进学生积累质量的提升。

(3)积极参赛,小有收获。

这一年半中,不少教师潜心研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进行总结提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奖。卢娟老师上学期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董晓英老师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创新与发展”选拔赛中专题讲座获市级一等奖,并代表阿克苏市参加了湖南长沙举办全国“创新与发展”研讨赛,专题讲座获国家级一等奖,刘余和吴玉华老师的课题论坛获市级三等奖。

2、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过去由于没有强调语文积累,学生在校的休息时间内满校园疯跑,回到家里,家长也反映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不好约束。现在校园里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手捧书本认真品读的场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也反映孩子爱看书了。学生有了语文积累的兴趣,获得了语文积累的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语文积累的习惯。

(2)学习质量有了飞跃。

过去由于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积累有限,学生知识面窄,思维滞后,学业水平居中。每期检测中的阅读与积累、习作学生得分较低。通过研究实践,学生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知识面随之也拓宽,思维也活跃了。学生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 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校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语文积累的方法:

①美读积累法。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读到自己特别欣赏的材料时,可以美美地甚至是摇头晃脑、舞足蹈地大声读出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美读中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些语言材料。

②背诵积累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首先是多动口,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定时间的课外读物,同时某些篇段要求做到熟读成诵。因为出声朗读能准确、完整地读完作品的内容,试着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便有助于理解作品。如果背下来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那学生语言仓库中定会越来越丰富,

学生要用时则“信手拈来”。 接着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③摘录积累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其对作品的瞬间领悟和理解,需要及时记录,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用来摘抄他们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或记录他们读书时的体会感受。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随手摘抄和记录的好习惯,每当遇到好词好句,都能及时记录,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写作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而不用再担心语句的枯燥无味了。

④剪贴积累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札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录。

由于美读、背诵积累方法获得的材料遗忘概率大,我们积极倡导摘录、剪贴积累法。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我们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使学生在今后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学校方面:

校园里,有了浓浓的读书氛围,浓浓的书香气息,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飞跃,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新课程改革给了教师实践新课改的舞台,营造了良好的积累氛围,提出了培养学生积累的具体策略,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把现阶段积累的方法有效、持续开展下去,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困难之一。

2、如何处理好加强课外阅读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3、如何解决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研究教师的变动对课题研究造成的困难。

4、课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已有不少提高,但是如何把自己在研究活动中的成果及问题转换成有效的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5、如何帮助课题班民族学生及班上的待进生在短期内赶上同班同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也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

后续研究设想:

本课题第二阶段还有一年多的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将继续遵循课题研究思路,并围绕前一阶段遇到困惑,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更加宽泛、多样地加强相关课题理论的学习。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认真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课题案例,撰写和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开设研究课。

3、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分析汇总,总结提升,通过抓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4、针对本校课题班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待进学生及民族学生如何参与课题的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

5主要采用对比法、案例法等检测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情况,要形成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争取把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课题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让课题研究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彩。

执笔人:吴玉华

第20篇:幼小衔接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县“幼小衔接”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材料

——阿瓦提县第四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在阿瓦县深入推进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县“探索双语教育幼小有效衔接途径”项目研究时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代表第四小学试点项目组,就我校、二幼结对开展“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县” 项目工作情况和研究情况,向各位做一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课题研究背景

自2003年全面实施双语教学以来,县委和政府高度关注双语教育的推进工作,把双语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家长把孩子送入双语班学习,而且进入我校就读的维吾尔族学生逐年增多。我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865人,其中维吾尔族学生629人,占我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当前一年级有120名民族学生就读。这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语,乐于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但是由于汉语基础较差,大部分听、说能力跟不上,许多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很吃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2011年12月,我县被自治区自治区正式确立为自治区首批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项目县,在阿克苏地区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双语教育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途径》的框架下,阿瓦提县立足县域实际,确立了研究课题《在县域范围内探索双语教育幼小衔接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有效组织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县及基地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校情, 2011年2月,阿瓦提县第二双语幼儿园和第四小学积极接受研究任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并初步确立“探索双语教育幼小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为研究内容,力求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四年的研究周期,寻找如何有效衔接幼小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双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整体设想

“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我校办学思路。促进每位教师专业提升,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而自治区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项目研究主要内容:一是在县域范围内探索双语教育幼小衔接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阿瓦提县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正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此项研究,必将对我校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在幼小衔接项目上,试点项目双方首先明确了幼小衔接是双向的,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要向儿童靠,向双语学习靠,向儿童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靠。我们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为行为指南,以双语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切实提高双语表达能力为核心,通过幼小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幼小儿童双语学习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组织教学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幼小双语教学质量,提高幼小儿童双语听、说能力,为顺利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双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基础教育课程项目幼小衔接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近一年,这一年当中在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下,我们按时有计划地开展了一些活动。这个课题是我们第一次研究,我们的工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一定都正确、都有效。具体做法如下,诚恳地希望领导专家能提出宝贵建议,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

1、加强项目领导,完善研究方案

首先,阿瓦提县第四小学和第二双语幼儿园积极接受研究任务,成立了由第四小学和第二双语幼儿园领导及骨干教师组成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召开了项目研究会,互相交换了意见,并初步确立“探索双语教育幼小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为研究内容,双方多次认真修订项目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并明确了项目领导小组及成员的研究责任与任务,制定项目研究与管理制度,为项目第二阶段研究做好了准备工作。

2、加强幼小教育理论学习,为项目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任何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项目双方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学习交流。双方共享学习资料,认真学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双语教育总的目标及要求。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言学习的规律是重在实践,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条件多听、多说、多练、多实践,切实提高幼儿的汉语听说能力。认真学习学前和小学低段学生心理特征,弄清了学前幼儿(5-7岁)的心理特征:学前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较复杂的空间、时间的认识较差。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记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的特点。这些理论知识的习得更好地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

3、以课例为载体,掌握幼小阶段的基本教学模式。

多少年来,幼儿园、小学都是各自为阵,自己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实施自己学段的教育,我们一直以来都要求受教育者去适应教育实施者的教育方式,从来没有关注过相邻学段的教学模式,对相邻学段的教学情况一无所知。开展“幼小衔接”课题研究工作之后,为了更快捷、更有效地了解幼儿园、小学学段的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开展了和二幼、互相听课的幼小衔接研究活动。2011年5月,我校一年级的两位老师为二幼的老师上了语数两节公开课,然后我校“幼小衔接”课题组成员又到二幼,听了二幼两位老师上的语言、数学课。听完课以后,在课题负责人的组织下,就幼儿园和小学需要衔接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都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互相交流,老师们互相介绍了自己学段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促进了幼儿园老师对小学教学的了解及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使我们幼儿园和小学课堂教学目标更清晰更准确。

2012年9月,为了进一步互相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的研究,我校与二幼又一次展开了互相听课活动,我校一年级的初云云老师为二幼的老师讲了一年级的拼音课,二幼的老师为一年级的老师讲了幼儿园的识字课。听完课后两校课题组成员就幼儿园与小学跳跃太大的内容进行交流,如幼儿园没有硬性的教学任务,孩子们能学多少是多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则特别重;幼儿园的课堂短,小学的课堂长;幼儿园的课堂以活动为主,学生在玩中学,小学的课堂以学为主等。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提议在幼儿园阶段适当进行拼音教学和古诗文诵读,小学低年级的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上,适当加入游戏,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

4、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使“幼小衔接”理论化。

老师们听完课以后,要把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认识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且要翻阅相关资料,针对课例及研讨认真写出反思,努力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同时组织老师们进行了经验交流,有一部分老师写了关于幼小衔接的论文,努力做到乘“幼小衔接”的东风,圆老师们“发展学生,成就自我”的梦。

5、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争取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为帮助一年级新生成功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两所学校各召开一次家长会(幼儿园在7月初,一年级新生在8月底)。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让我们的家长利用假期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训练、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明确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所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衔接期。让家长积极配合,参与课题研究,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四、幼小衔接活动开展以来的收获。

一直以来我们注重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日常化。每次研讨我们都要达成几条共识,活动以后我们互相交流资料,努力把我们研讨时的认识变成行动。并让这些认识或想法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一年下来有如下收获:

1.加强了校际之间的联系。

开展“幼小衔接”课题研究以来,我校与二幼交流了小学与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构建幼小知识体系。二幼给我们老师提供了并教授了很多游戏,为小学低段教学打开新局面提供保证,我们为二幼提供低年级需背的古诗文篇目,为在幼儿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提供素材。

2.明确了幼小双语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开展幼小互相听课活动,通过小学一年级教师听学前班的课,幼儿园学前教师听小学一年级的课,在相互的交流中我们明确了幼儿园没有硬性的教学任务,课堂以游戏娱乐为主,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听说等双语口语能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一年级的孩子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课堂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游戏为辅。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都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缺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指得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一些习惯的培养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好不夸张地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准备。

3、获得了家长的支持

阿瓦提县第四小学和县第二幼儿园共同开展了“关注孩子成长”家长会。老师从“身体素质”、“良好习惯”“关注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讲述了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使家长明确了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所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组开展课堂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到课堂听课,了解孩子在课堂的表现,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五、学段衔接中的几个困惑的问题。

1.“幼小衔接”就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情况以来难度很大,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距太大,而造成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幼教理念和小学一年级教学任务的差距太大,而这两者对于我们一线教师都很难突破,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幼小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

2.如何组织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会更有效。

我们现在的组织形式是,一年级的老师是“幼小衔接”课题组主要成员,负责与幼儿园衔接。这样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是不利于解决问题。下一届第一年级的老师又得重新来过,课题成员如何组织更有效。

3.如何改变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的片面性?

互相听课的活动中,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语文(语言)和数学课,可见在形式上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

4、如何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避免5+2=0的现象,从而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使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

幼儿园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而一年级班额达到65人,远远超出教师眼力所及范围,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班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民族同学,这部分同学中大部分家长只能说简单的汉语,对家长会上教师的建议似懂非懂,取得家校合力的效果不明显。

总之,为了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希望能够得到更多领导、教师和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

阿瓦提县第四小学 2012年10月8日

课题中期汇报范文
《课题中期汇报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