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25:3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一历史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

长安四中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一)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遵循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紧紧围绕高一历史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试卷比较科学,考查目标合理、明确,题目表述规范。容量比较适中。题目的覆盖面合理,几乎覆盖了必修一的所有主干知识。材料选取严谨、材料题的梯度明显,材料题的第三问都给学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二)关于命题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考查目标立足于三位课标,淡化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突出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立意较高,材料题注重专题间的关联,符合文科综合历史的考查特点。考点分布合理,重点难点明显体现。

(三)对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试题中选择题25道,50分;材料题3道,50分。由于学生未来是分文理班,而理科班的同学只要通过历史的学业水平考试,做选择题就可以了。所以,材料题的分值和数量稍显大了。卷面设计合理,压缩在四个页面中呈现。答题卡的27题的

3、4问答题空间稍微不足。

二、试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试题导向明确:要强化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课堂上不能讲太多,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作业一定要落实检查。

对试题的建议:27题第4问,参考答案有些呆板。试题中对辛亥革命的考查太过于“浓墨重彩”,选择题中有4道涉及了——尽管也关联了其他知识;材料题中27题第3问,也是考查这一课的知识。

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1、重视错题分析,让练习到位。个别题目在期中考中做过,但学生错了一次,还是继续做错。学生不重视错题反思,老师们在复习指导方面也不重视方法指导。有些学生能够自觉地整理“错题本”,这种做法值得大力表扬并大范围推广。如果有老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错题,应该能够让更多学生避免“掉进同一条河里”。

2、历史基本概念模糊,经常写错别字,如“嫡长子”、“权利法案”等。这证明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少练笔,上课不记笔记,课后抄作业。作为高一的师生们,学科多、时间少、作业量多,我们难以改变现行的教育高考制度,所以就不能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借口,来掩饰师生们偷懒的行为。“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我们像挤海绵一样,还是能够挤出5分钟、10分钟,来落实学生的听写、默写工作。

3、加强团队合作,发挥集体合力。此次考试,反映出我们老师间的合作不够,文人相轻,导致不同班级间的差距比较大。今后应加强合作,多听课、评课。在备课组团队合作中,我们不应该总看到别人的懒惰,而应该大人有大量,自己主动承担多一点的工作。而且,每个人都有义务 “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寻找和学习团队的积极品质,来提高工作效率;对别人寄予希望,使他释放出对工作的无限热情;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使自己在缺点中进一步成长,保持足够的谦虚让大家喜欢你;学会赞赏别人既会使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

4、确立更高的目标,“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有时候,我们会对各校的数据评比嗤之以鼻,因为历史材料题的尺度很难统一,所谓“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灵活的表述,让我们扣分也有理由,给分也有理由。那么,3分的差距,就可以让我们的排名落于孙山。所以,如果能够按照选择题来排名,以选择题作为评价标准,而材料题的排名作为参考,应该会更科学,也更让我们同行们信服。被逼着前进总让我们多少有些不情愿,如果是自己主动前进,那么奋斗的过程就会多几分愉悦。所有的评价标准的尺度都有弊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是一种优秀的习惯。积极进取、勇夺高分,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总体水平才能上去,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2014年1月21日

推荐第2篇: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2009-11-12 14:23:13)

转载▼ 标签: 分类: 成果展示

教育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使我对六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所任的数学教学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特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卷说明

1.内容和形式: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位置、分数乘除法和圆的周长。这张试卷与以往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没有变化。

2.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稍难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4:3:3,整体来说比平时试题要稍难一些。应用题30分.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张试卷考查的知识涵盖本册教材的重点分数知识,侧重分数乘、除法数学问题的解决。计算题考查一些分数的乘除的计算,填空也是分数、比的概念;另外还考查了“位置”中的图的移动变化情况。

4.试卷特点:题型结构合理,难度偏高.填空题和应用题稍有偏难。

二、试卷分析

我校参加这次六年级数学考试的共26名同学,我对他们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如下统计:及格率50%,优秀率 19.2 %,平均分60.73分, 最高分97 分,最低分12分,且有两个。从统计的这些指标看,成绩完全没有达到了我的预期。我对各大题的得失分情况作了统计,从六年级的试卷情况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就是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例如很简单的分数问题中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都写不出来,甚至单位“1”的量也找不准。这是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首要策略。)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2.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这里不光有粗心的习惯问题,在分数乘除法、解方程中含比的形式、在分数的简便方法计算中都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3.操作能力欠佳。这是个新的考查内容,在这张试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完成位置移动的三角形图,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对图的上、下移和平移还有待于加强教学和指导。

4、班级学习氛围很差,没有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主观上还没有“我要学、我乐学、我勤学”的意识。上课学生积极性不高,从来就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不举一反三。

三、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 ,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9年11月11日

分享:

推荐第3篇:语文中考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语文中考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今年试卷总体评价:

1.立足基础。2.着眼人文。3.考虑均衡。4.注重导向。5.追求创新。

今年试卷的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出自泉州民俗文化。考查字音、标点符号、字形、词义和修辞手法。其中,字音要注意书写规范,修辞只考其内涵(如比喻,只考其相似点)。

2.默写。注意错别字。

3.课内共有篇目。

不考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只考课文中的情节。

4.综合性学习。

这道题要解决实际问题,应关注时事,重视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话题来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

二.阅读

(一)文言文

方向:所考查的知识全部来自教材,避开讲不清楚、有争议的内容。

建议:1.虚词只考查一看就懂的或注释里有的,不考模糊不清、有争议的。

2.实词全部考下文的注释,一定不脱离下文的注释,教学时要重视注释。

3.翻译只考重点句,注意有重点字的解释。

(二)说明性或议论性文章

方向:文体选取主流媒体,材料新颖。文体内容体现“语文味”,附带潜移默化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建议:1.淡化文体知识,不说“说明文”或“议论文”。

2.紧扣文本,应注重关键词、重点句的理解,由浅到深,答案全部在文本中,有的直抄,有的概括。

(三)文学作品阅读(散文或小说)

坚持:充分体现“精读”的考查要求。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分析等,其中形象、情感、语言这三题必考。

建议:所有试题均紧扣文本,题目从文本出,答案从文本中来,绝不旁逸斜出,脱离文本任意发挥。

(四)名著阅读

方向:不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的分析,人物评价等。体现“主要人物,主干情节”的考纲要求。

建议:要求学生一定要看原著,即浏览。不要混淆故事与故事间的情节,如《农夫和蛇》不要混淆为《农夫和狮子》。

2014年中考六部名著:《水浒》、《西游记》、《骆驼祥子》、《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

三.作文

总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

建议:1.杜绝抄袭,抄袭作文定为“四等作文”。

2.端正文风,坚决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应写“真”的东西。

3.反对形式创新,如题记、小标题、实验报告、甚至今年新出现的贴吧等等。

4.一篇600字的作文主要是记叙(至少450字以上),描写等是一字半语的精彩。

推荐第4篇:试卷反思与建议

1、课内课外结合,走大语文教学之路。

这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老师和学生感觉试题类型和平时做的练习不太一样。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这次试卷,开放性试题和拓展延伸的内容学生做得也不太好,有的是教师认为这些不重要,属教师观念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学生见不多识不广,只局限课上的一些死知识,不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懒得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培养学生诸方面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2、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3、年段协同,培养习惯

新课程首次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目标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本张试卷的检测中暴露出学生一些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如:审题习惯需进一步培养。本张试卷的考核中,要求学生按要求改写句子,很多学生都没有看清楚要求就断然写下答案,导致失分较重,更有甚者发生漏题现象,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提高。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是我们某一个年段,某一位教师的事情,而因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事业。如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从低年段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到中年段的熟练书写,再到高年段的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体现了写字教学的层次性。我们必须跟年段协同一致,根据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规范训练,才能达成训练目标。

4、加强习作教学研究,夯实学生作文基础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要加强学生审题、选材、细节描写等作文专项训练外。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2)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

在注重作文教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积累素材。平时让学生多练笔,写日记、读书体会或周记,养成写日记、周记,记随笔的习惯,让他们一有所思,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写自己的真情流露,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3)重视作文的讲评,激发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讲很重要,每一次的作文评讲不能蜻蜓点水,要成为学生下次写作的热情。不能只夸奖写得好的,或只批评写得差的,要着重以激励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出发点,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体验到进

步的喜悦,从而产生的写作热情,产生“我能写好”要求。

(4)搭建交流平台,创设良好的习作氛围

利用好学校的宣传栏,校园小广播,班上的“学习园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组织小型练笔竞赛。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感兴趣的事,都可以让他们动动手、练练笔,使他们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写我口”。每个同学都确信,自己不比别人弱。

推荐第5篇:中考数学试题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全文)

中考数学试题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中考的性质定位在对初中学业的终结性评价,体现了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本,突出学习目标的考查;初中学业考试数学卷切实做到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二期课改的顺利推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各类高级中学的招生选拔,对新初三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一、数学试题特点:

1.立足课本,注重考查“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石,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特别是基础题,往往是把课本例题、习题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地调换和引申,并为保证考试的合格率,大部分基础题目比课本上的原题还要简单。试题覆盖到

七、

八、九三个学年的每一章,考查的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分值比始终控制在6:4左右。试题体现几何论证的适度性,几何证明题的难度逐年降低。试题的运算量得到严格控制,没有一些繁琐的计算题。

2.把握重点,突现思想方法

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卷中都保持了较高的考查比例,突出对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统计初步、相似形、锐角三角比、圆这六大块内容的重点考查,每年这六大块内容的分值都在整卷分值的三分之二左右;最后两个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也集中在函数、相似形、圆等重点知识上。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在重点考查最基本、通用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技能的同时,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三年中考试题涵盖了初中阶段所涉及如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方程思想、变量及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图形运动思想、化归思想、整体代换思想、分解组合等主要数学思想,常用的数学方法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在试题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3.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来自于生活。近年来,随着对“用数学”的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特点。在近几年的试题中,结合社会热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等有实际背景和意义的问题频繁出现,要求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突出了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往往情景较为新颖,问题也较为灵活,每年的分值在25分左右。

4.关注思维、加强能力考查

三年来,数学中考试卷加强了对探究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如有关图形运动变换试题,重点对空间观念和动态图形处理能力的考查,从对静态图形的想象、简单动态图形的想象、复杂动态图形的想象等几个不同层次对能力作恰当要求,重视图形的旋转、平移、翻折三种基本形式,体现教材的特色;在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上,试题注意对从数学图形、图象、文字、表格等多种信息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阅读,正确理解各种形式的数学语言的含意,分析问题转化的条件,概括发现规律,选择恰当的方法处理问题;另外,近年来引进了探索性、开放性、操作性问题,这类试题较为灵活,但难度不一定很大,有的在对传统题目的改变后难度大大降低。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1.重视课本、打好扎实基础

初三大多数时间还要上新课,知识占中考试题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大部分综合题是以这些知识点为主要内容,所以,要认真上好新课,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及时复习相关的知识,学会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网络,还要做到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减轻总复习的压力。中考数学具体考什么内容我们很难确定,但试题中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即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可以确定的,所以抓住最基础、最核心内容的复习。例如,代数中重点内容有方程、函数、统计初步三个主干知识;几何中重点内容有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比、圆三个主干知识;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在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理清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学会系统地整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的梳理,把握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要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过程规范化。

2.学会反思、发展能力

在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学习统计时,不是单纯地计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差,而是更加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重视统计的思想方法和意义,养成解题后的反思,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要关注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一些生活中的概念,还需注意生活常识的积累。解题时并不是单纯地靠题型,而需将重点放在分析上,会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高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它们往往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中。

推荐第6篇:英语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英语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英语组 姚成丹

初一第二次月考已经结束。英语成绩一般,两个班总评第四名。七班九十六分以上33人,优秀率63.46%;72分以上47人,及格率90.38%,平均分96.29;八班96分以上34人,优秀率65.38%; 72分以上44人,及格率84.62%,平均分,94.15。两个班优秀人数总计67人,八班最高分李文静117分,韩蕾117分,最低分八班王宇航40分;七班最高分孙丹丹117分,最低分张雯博31分,总评七班第四名,八班第五名;两个班比较优秀率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八班的不及格的人数较多达到11人,必须在转化后进生上下功夫。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120分,一卷共75分,二卷共45分,题型全,题的难易适中,抓本靠纲,基础知识考查详细,知识点考查全面,是一份非常优秀的试卷。学生在本试卷丢分最多的是词汇题,名词不考虑单复数,如daughter,watch等。动词不考虑三单,如75小题的play等。答卷过程中学生太粗心,答完试卷不知道详细检查,以至于很多学生不该丢的分丢了很多,导致高分人数少,在今后练习中一定要培养做题细心的良好习惯,提高高分人数的数量,减少不及格人数的数量。

二、教学反思

从开学三个多月学生上课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还好,上课时听课较认真,基本能与老师形成互动,因而课堂氛围较好。但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因基础较差,由于平时不好学,学习很被动,现在已跟不上群体,所以已开始厌学,他们虽然貌似听课,但时常不能跟随老师思路,显得较为被动,作业抄或不做,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下一阶段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多鼓励、表扬,上课应有意识地请他们回答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或基本正确时,立即加以表扬,提高其学习信心。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对90分以上的学生要严抓,让他们制定目标,在下次的月考中争取达到优秀;课上盯紧,课下及时辅导,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

对中等生要勤提问,勤检查,勤辅导,争取让他们向尖子生的行列靠近。同时,老师们应加强集体备课,精选精练习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做练习,以期望他们在下个月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另外,针对英语差生,七班刘宏伟、刘烨、张海军、孔婷等学生,八班蔡金龙、胡明、于海莹、刘雨欣等学生,跟他们及时沟通,查找原因,经常鼓励,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差科补上来。

总之,在下一段教学中,师生要共同努力,争取第三次月考取得好成绩。

推荐第7篇:高考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1年高考试卷分析及2012年备考建议

一、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全国卷共有三套,分别是全国卷I、卷II和新课标卷。我们内蒙古自治区选用的是全国卷I。

通过对2011年全国卷I的分析与总结,我个人认为,相比往年,今年的英语试题总体上仍是稳中求变,保持了近几年高考英语学科命题的一贯思路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稳中求变” 的命题原则。在立足于应用的前提下,试题更加侧重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英语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对考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也渗透到了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之中。整套试卷较好地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和指导中学教学的双重作用。试卷结构由易到难,梯度把握较好,试题中并没有出现偏题、怪题。与2010年试卷的整体结构相比,英语试卷四部分整体分值的分布没有发生不变,其中,试卷的第一部分,即听力部分仍未计入总分,还是按照往年惯例,按比例折算。整套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难度略高于去年,突出表现在,单项填空中的第22题、23题、24题、27题、29题、34题对考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仔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今年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部分问题及短文改错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对全国卷I各部分题型的分析:

(一)听力理解

尽管今年我区的英语高考试卷中的听力仍没有被计入总分,但出于试卷整体分析的需要,并借助高考期间我曾担任英语听力监听员的优势,我还是对这一部分做了一下简单地分析。

今年全国I卷听力和去年相比,无论是题型上,还是难易度上都没有大的变化,选材多是大家所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听力材料语速恰当,没有生僻词语,侧重考查了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听到的语言材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只要听清大意,捕捉好关键词,就可找出答案。

(二)单项选择

今年单项选择题,总体上还是比较平和的,题干设计简洁,没有难词和偏长的句子,考点也没有超出往年的范围,涵盖了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以及非谓语形式、从句(包括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动词、副词、情态动词(与虚拟语气相结合考查)、代词、交际用语等十一项,体现了高考命题立足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语境因素,每一道题的设计既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更强调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不偏不怪, 题干简洁却能创设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情景。重点考查了动词的各种形式的用法(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代词、连词,交际用语等。

从难度上看,今年的单项选择并不难。但要做好单项选择题,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个别题有一定的迷惑性,各错误选项对低分段学生干扰较大。该项内容包括生活的、文化的、语言的、综合的等,更加强调注重基础,对学生的语感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平时阅读量大的学生答题会容易一些。总之,单项选择题较好体现了命题中\"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的指导思想。

今年全国卷I单项选择部分知识点考查分布如下:

21题、口语交际;

22题、让步状语从句关联词的选择(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引起部分倒装);

23和24题、动词的时态,侧重考查主从句的时态呼应问题;

25题、连词;

26题、动词短语意义辨析;

27题、非谓语动词-ing做后置定语;

28题、倒装(only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位于句首,主句部分倒装);

29题、动词的时态,侧重考查主从句的时态呼应问题;

30题、对极易混淆的副词性短语的辨析;

31题、定语从句引导词的选择;

32题、情态动词的虚拟语气;

33题、冠词;

34题、考查动词,侧重对fall和fail词义及用法的辨析;

35题、口语交际。

数据统计使我们发现,在今年这套全国卷的单项选择中,对动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如果不算倒装,15道单选题中就有8道试题是有关动词的。

(三)完形填空

2011年的英语全国大纲卷及新课标卷考的是同一套完形填空题目,题目延续了历年来全国卷的出题思路。近几年的全国卷都选取了一篇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作为完形填空试题,展现的不仅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性,更注重了对其情感的渗透。今年的文章同样保持了往年完形填空以记叙为主的风格。文章的开篇很容易、但深入部分难度较大,具有很高的区分度。文章用插叙顺序的主线,记叙了一位女士20年前在科学课上的经历,蕴含了对教育方式与方法的讨论。文章内容描写细致逼真,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考点选项设计全面,考查时以实词为主,主要考查了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短语及非谓语等,同时,全文对上下文逻辑理解的考查则一直贯穿始终。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内容清楚,如果能把握住文章叙述主线是能够很好地解决题目的。

但从我个人以往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来看,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完形填空会是有较多失分之处。即使是我们实验班的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由于词汇量的不足和基础部分掌握不牢、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等等原因,再加上在整体上,很难或者是无法去注重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性,做到兼顾上下文,全面考量答案的选择,文章后半段的得分将会大打折扣。

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分布如下:

名词共7题 (第

36、

43、

45、

46、

47、

51、53题);

动词及其短语包括非谓语结构共10题(第

37、

38、

39、

41、

42、

44、

48、

49、50、55题)

形容词和副词共3题(第40、

52、54题)

从这组数字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在完形填空这部分,这套试卷对动词的考查占了其半壁江山,名词的考点也是1/3还多。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始终是英语考试中的重中之重,今年阅读理解的五篇文章在选材上继续保持了知识性、趣味性强,信息量大,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彰显文化特色。既涉及人文、教育、社会现象,又有社科知识等,考查考生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文中生词不多,有利于考生对文章的理解。问题的设计和选项总体比较直接明了。考题主要涉及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段落)大意、词义判断几个方面。其中细节题所占比例较大,侧重考查考生整体把握信息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第一篇文章以作者的回忆为主要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送奶工这一早已消失的职业,并展现出旧日里一家人与送奶工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与如今作者心中那抹淡淡、因回忆而带来的忧伤。第二篇文章,以说明文的格式向考生介绍了广告的历史。而同样是作为说明文的第三篇阅读理解,则重点讲述了高个子的人在旅店和饭店所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第四篇阅读文章,它的内容却是更加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菜园子问题,为我们大家讲清了如今的人们为什么要在自己的花园,或者是在租来的花园中去种植蔬菜,客观、直接把现实中问题展现了出来。而作为应用文的第五个阅读带给考生是一系列的招聘启事。

(五)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的难度近几年一直保持不变。《考试说明》中说明短文改错题型的目的是\"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所以,文中所出现的错误仍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范围。短文改错在选材上仍选用了看似出自学生之手的习作,考查点涉及到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形式、名词、代词和冠词等,还涉及到句型结构、行文逻辑及固定搭配。许多题目看似考查词的用法,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句法、句式结构和文章大意的理解能力。

我们重点分析的这套全国卷I的短文改错,仍是旧有模式,即100左右单词的短文被人为割裂成十行,除一行不设置错误外,其余九行各有一处错误。

One of my unforgettable memory of my school in 76.memory改为memories

考查名词的单复数

Xinjiang is that of lunches we brought from our homes.77.is改为was

考查动词的时态

I hold my lunch-box in my hand when I was going to 78.hold改为held

考查动词的时态

school.The smell from it was very good.Since the lunch 79.Since 改为After

考查连词

bell finally rang, my friends and I met under a tall tree 80.没错

And had our lunches.My best friend Aigulie was used 81.删掉was

考查动词的固定搭配

to share her Nang with me.Nang is a specially kind of 82.specially 改为 special

考查形容词与副词

cake in Xinjiang.I like them very much.Now Aigulie and 83.them 改为it

考查代词

I study at different colleges or we can only see each other 84.or 改为 and

考查连词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I think over her a lot and I mi 85.over改为about

考查固定搭配

the food and the good time we had together.(六)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一如既往地延续前几年的形式,以书信为载体,要求给就读的英国暑期学校的辅导中心写一封求助信,属提纲性材料作文,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考生在复习和模拟训练时见过不少,所以应该不会觉得陌生,同时,这次的书面表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很大。总之,今年的写作难度我个人认为是不大的,因为体裁确定,题材为校园生活,与考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只要考生们书写工整、要点齐全、词句准确,就能拿到满意的分数。当然想出彩拿高分,就必然要在“困难”二字上多下文章,发挥想象力,这对于考生的基本功以及英语功底也是一个考验。而这些因素才是决定我们的学生能否拿到高分的关键。

二、2012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2年高考是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届时,我们将采用全国统一的新课标卷。从今年的高考试卷情况来开,全国卷I和新课标卷的题型及分值分布大体上还是相似的。通过对今年高考宁夏、海南卷的分析,可以发现,新课标卷的命题思路基本与全国卷I相同, 充分体现了命题原则“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稳中求变”。在立足应用的前提下,更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渗透在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在某些题型的设计上,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趋势和要求。由于我区的新课程改革是参照宁夏、海南模式进行的,所以无论是宁海卷的题型还是内容难易,都预示着明年高考改革的方向。

与2011年全国卷I的整体结构相比,宁海卷四部分整体分值的分布不变,但题型稍作调整,全国卷I是五篇阅读理解,20个小题都是四选一,而宁海卷则是四篇阅读理解,篇章上删减一篇,增加了一个叫七选五的应用题,加在第二节,就是补全信息的一个题型,这种新题型按考试说明是“在一段短文中(不少于300词)留出五个空白,要求从所给的七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这个题型特点它可能会有相关性,比方说这个空要是填A,他选了B,可能B应该是那个空,连带着填错一个,可能两个都会错。

书面表达部分的改错一节改变了答题方式,不是分行改错,而是按句改错,排除了猜的成分,难度比全国卷I的旧有改错模式要大,更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其实际英语使用能力。

从试题的考点分配上看,2011年宁海卷地整体考点分布与全国卷I基本同步,但是比例分配却又不完全相同。如宁海卷主要从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手考察,除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外,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也更多地渗透在了对考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突显了英语高考试题的综合性、文化性、实用性、社会性、新颖性,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趋势和要求。

以上是今年高考宁海卷的特点,这些题型上的变化,是我们在2012年备考工作中必须要注意和重视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结合本年度全国卷I及宁海卷的各自特点和考查内容,参照2008---2011年高考试卷的命题特征,我们在2012年备考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在明年的高考中是否会依然不计入卷面总分,目前还是没有明确的信息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考前临时突击的尴尬,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从现在开始,我们可适度强化听力教学,但在选材上不易过难,题型应以选择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听到的语言材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2、单项填空

这一题型,在这几年的高考中,其考点是相对比较集中的、固定的。譬如连续多年的对动词的考查,是其重中之重。故此,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和备考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大对这些比较集中、明显的知识点的教学与训练,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归纳总结等手段和方法,重复再现,直至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不过,通过对这几年各套高考试卷的分析,尤其是今年的全国卷I及宁海卷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单项选择题目不会太难,总体上是比较平和的,题干设计简洁,没有难词和偏长的句子,考点也没有超出往年的范围,涵盖了所有常考、应考考点,体现了高考命题立足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但在题目的设定上,却进一步深化了语境因素,每一道题的设计既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更强调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不偏不怪, 题干简洁却能创设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情景。所以说,尽管从难度上看,今年的单项填空并不难。但要做好单项填空题,学生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加强调注重基础,对学生的语感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我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抓学生的基础,用基础题来强化训练,绝对不可纠缠在难题、偏题、怪题上。只要抓住了基础,这部分也就有了保障。

3、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部分,在这几年的高考中都是选用一篇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作为完形填空试题,这些文章展现的不仅仅是能力测试性,更注重了情感的渗透。今年的文章同样保持了往年完形填空以记叙为主的风格。文章入口容易、深入难,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同时,文章考点选项设计全面,以考查实词为主,对上下文逻辑理解的考查则会贯穿始终。建议教师和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兼顾上下文,不可顾此失彼。另外,平时要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011年完形填空的结尾部分相对于中等以下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会感到有词语理解上的障碍,内容理解的连贯性某种程度上被割裂,理解不到位,因此造成了选择困难。所以做完形填空时,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着重从上下文及词汇意义上做出选择,而不是从语法的角度进行选择。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平时答题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最欠缺的恰恰是词汇在特定语境中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故此,这方面的强化应成为我们备考的重点。

4、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始终是英语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明年我们学生所要面对的高考阅读理解与2011年全国卷I的阅读理解稍有不同,分为常规阅读题(ABCD篇)和七选五。从已使用这种模式的宁海卷试题来看,这种设置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对所读的内容做出简单推断。(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阅读理解所选用的材料中体裁和题材都很丰富,阅读内容和所设选项与往年难度相当是趋势。而七选五的题材尽管是我们学生不熟悉的内容,但从今年的宁海卷反馈过来的信息是文章会有标题,使得文章话题一目了然,这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考试难度,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再者,文章结构简单清晰,文章字数不多,不会有让考生感觉生疏的单词和短语或难理解的内容,而这些一般不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所以这种题型的区分度不大。总之,新题型七选五尚处于摸索阶段,不会过难。但今年的难度不代表明年,因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英语高考阅读理解试题侧重于对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建议加强对词汇、短语的掌握,特别是要突出对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灵活掌握,同时还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坚持把英语阅读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坚持下去,毕竟阅读在高考试题占的比重比较大,可谓得阅读者得高考!

5、短文改错

今年宁海卷的短文改错是一篇115字的短文,排成7行,共有10处错误。10处错误都是围绕着学生平时书面表达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时态、冠词、名词单复数等。考生需要从词语、句法、语篇结构和行文逻辑等方面进行纠错。2011年宁海卷短文改错考点分布如下:冠词、非谓语动词、时态、介词、名词单复数与不可数名词、副词、代词、连词。从形式上体现为用错词、缺词及多词。通常,无论是语法或词汇等方面小的细节还是篇章理解等大的方面都能成为改错的对象,考生不仅要理解单个句子,更需要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或文章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进行判断、改正,所以,综合改错的难度超越了词汇本身测试的难度,同时降低了按行改错的局限。其实,短文中所有的错误一经指出,大部分的考生都会恍然大悟,因为他们并不欠缺这方面的知识,缺的是对这些错误的敏感度。故此,我们在备考时,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只要平时多练习多总结,增加自己对错误的敏感性,取得理想的分数其实并不难。

6、书面表达

今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卷I还是宁海卷,书面表达一如既往地延续前几年的形式,以书信形式为载体,属提纲性材料作文。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关键是首先要审题,涵盖信中的要点。其次,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组织内容。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句,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有过渡词,句式表达要灵活多样。所以,从作文的话题角度来看,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内容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内容,和学生平时的语言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无疑是新课改后英语作文的发展趋势 ------ 那就是最大程度地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有话可说。

故此,建议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本句式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在使学生利用简单句式正确表述观点和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加入复杂句式,同时注意词语的选用,文章体裁的特点等等。相信通过一定训练,只要考生们书写工整、要点齐全、词句准确,在考试中,就能拿到满意的写作分数。

在辅导方面,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了我们英语写作的教学目标,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对学生展开作文教学时,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① 加强学生中英文思维转换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根据作文题的要求写出100词左右的短文,做到内容连贯、文章通畅,没有严重语法错误。这看上去似乎要求并不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的学生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英汉表达的文化差异,不会用英语思维。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句子结构、句子类型及篇章组织上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及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有关。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配合学生注意这一问题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不犯或少犯Chinese English的错误。

② 循序渐地进行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从恰当遣词到准确造句,再到合理谋篇。

总之,2011年的高考已经过去,留给我们的应该是不断的思考。就卷面本身来看符合考试大纲及补充说明的特点及要求。这一特点在2012年的高考中也会延续。由此我们得知,规律性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在对下2012届高三学生的指导中应注重基础知识这一不会轻易改变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真题永远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其实纵观这几年的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出,每年的高考都会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2012届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该是会有很大的突破。

推荐第8篇: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推荐)

“不等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相等”与“不等”是现实世界数量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就像等式表达的是相等关系一样, 不等式是表达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不等式作为本章的第一单元, 是在学习了等式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 学生已初步建立用等式和方程刻画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展开对不等式的学习。体会不等式是研究不等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 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在研究不等问题的过程中绕不开与相等关系的类比, 类比既是一种数学思想, 用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也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本章第一单元“不等式”,从知识的角度看,是后两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基础,从方法的角度说, 这种类比研究问题的方法, 对以后的研究学习也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2.内容安排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不等式及其解集的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共2节。全单元将实际问题贯穿始终,对不等式概念引入,及其解法的讨论都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在体现不等式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中蕴涵的化归思想的同时,也使该单元的难度有所增加,对此应多加注意。

章前图是与第9.2节的选择购物商店问题情景相对应,与本单元关系不大。但利用好章前图下方的文字,则会使问题的引入自然、轻松。首先,从第一段“比较班上同学身高、体重、臂力”的文字中, 学生会发现在学习本章之前, 关于不等关系其实在生活中早已不自觉地应用过了; 而第二段则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些已学过的七年级数学的经典内容拿出来, 除了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数学中的应用外, 还为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埋好了伏笔; 第三段则对本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简述;第四段则把本章要研究的问题说了个明白。理解好这些,对于如何引出本单元内容,会有帮助。

第9.1.1节中,首先从一个具体行程问题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不等关系,在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自然地引出了不等式的概念,以及几种常见的不等式。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由未知数的取值,进一步引出了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整个过程的设计自然流畅,与方程的类比贯穿始终,既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转化问题的能力,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等式的有关知识、方程解的定义相呼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将等式与不等式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比,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教材“思考” 栏目的设置, 让学生更清楚地体会出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不同之处, 为接下来解集概念的得出做好了准备。对于解集的表示, 教材从“ 数” 和“ 形” 两方面入手:一种是用式子形式(即用最简形式的不等式x>a 或x<a);另一种是用数轴, 标出数轴上的某一区间, 其中点对应的数值都是不等式的解。注意,教材中对于用数轴表示解 集的表述可以再清晰一点,比如:“不等式x>75的解集可以用数轴上表示75的点的右边部分来表示”。数轴表示解集, 进一步加深了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解集的连续性,也为学习不等式组的解集做好了铺垫。数轴表示解集的另一个作用是告诉人们: 如此可以避免用式子形式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还要去死记硬背口诀之类的做法(这是后话)。接下来继续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给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第9.1.2 节从解不等式的需要出发,讨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们是解不等式的依据。教材先通过数字运算的大小比较,类比等式的性质,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用符号语言 表示不等式的性质,使书写更加简明。接着教材安排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的例题1。通过例1加深了不等式性质的理解,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 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例2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带“≤” 关系的例子,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通过例3,应用不等式的变形,得出“三角形中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教材在本单元结束后还安排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从多方面体现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1)认识不等式解的概念和不等式解集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利用不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 集。本单元的难点:(1)不等式的性质3的认识和应用; (2)列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突破难点的关键:(1)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和归纳不等式的性质的探索过程,加深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理解;让学生比较不等式的性质2和3的区别,以及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异同,加深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认识;适当加强练习,及时纠正易错点,强化不等式的性质3的应用。(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情境, 弄清其中的不等关系,启 发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依据不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课时安排略

二、教学建议

1.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等式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展开不等式学习的。方程与不等式都是“ 数与代数” 部分的内容, 都是刻画现实问题的模型, 一个刻画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相等关系, 一个刻画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不相等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相同之处找到研究问题的方法,从不同之处探求新知所在。

教材在给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时,注意与方程有关知识进行类比; 类比等式的性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 解不等式的过程与解方程的过程进行比较,都运用化归思想,变形为最简形式(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方程化为x=a的形式)。教材中注意了新旧知识联系, 同时又强调它们的区别。如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的不同之处, 解不等式要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时,根据未知数系数的正负,决定不等号的方向。新旧知识的对照,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突出新知识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2.重在引导发展能力

本单元教材在引出和归纳知识点时, 会设置“ 思考” 栏目, 以问题、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合作交流。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 案例1 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

思考: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1)5>3,5+2____3+2,5-2____3-2;

(2)- 1 < 3 ,3 ____3-3;

(3)6 > 2 , 6 × 5____2 × 5 ,6 × ( - 5 ) ____2×(-5); (4)-2<3,(-2)×6____3×6,(-2)×(-6)____3×(-6)。 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 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当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时, 不等号的方向_____; 而乘同一个负数时, 不等号的方向_____。

通过“ 思考” 栏目, 让学生观察具体数字运算的大小比较, 总结其中的规律。接着对比等式的性质填空,从而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教材设置的“思考”栏目和填空, 给学生起到一个引导和归纳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3.互为依存偏重方法 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产生的过程,也是思想方法渗透的过程。知识的落实是课堂的明线, 思想方法的指引是数学课堂的灵魂。不等式的概念产生的过程, 既是基本知识落实的过程, 也是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过程。解不等式的过程,也是化归思想渗透的过程。 案例2 不等式概念的建立 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

对于不等关系还认识较浅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多种方法解决。从学情分析来看,学生解答此类问题不外乎从列等式和不等式两个角度入手, 再就是考虑路程会有怎样的关系式? 考虑速度或时间又会怎样? 如果学生列出的是等式,无非下面三种情况: 23x=50, 50x= 23,x=50÷ 23,此时教师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做法有 一定道理,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体现的是一种相等关系还是不等关系,比如“之前”“驶过”,从如何体现这些关键词语入手, 将方程过渡到不等式,这个学习过程,表面看耗时费力, 实质上却更好地体现了等式和不等式都是刻画现实问题的有效模型,对比出了等式和不等式的异同,更好地体现了教材的设计意图, 并且为接下来的等式和不等式的进一步类比做好铺垫, 这个引例的选取可谓独具匠心,执教者需反复揣摩,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舍得花费点时间是值得的。 4.双基落实重在及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代数不等式,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但由于本单元是以实际问题为线索展开的, 教材并没有安排一节内容来专门介绍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 而是把不等式的解法(含有括号和分母的不等式)放在了9.2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把利用移项解不等式这一知识点通过9.1.2中的例3,马马虎虎地过去了,把例3前需要用到不等式组才能解决的例2 按了进来, 这需要老师们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难点,如这时缺乏对不等式解法的分析归纳, 忽视它们, 不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教学中要及时对解不等式进行归纳整理,安排必要的、适量的练习,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 案例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x-7>26;(2)3x<2x+1; (3) 23x>50;(4)-4x>3。

这是第9.1.2中的例1。建议在例1前增加一个正向应用不等式性质的问题,例如习题9.1中的第5题可以改造为设m>n,用“<”或“>”填空并说明理由: (1)m-5____n-5;(2)m+4____n+4; (3)6m____6n;(4)-13m____- 13n。 增加这一类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说理的同时,为不等式三条性质的灵活应用夯实基础, 并使学困生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不等式三条性质,并能够灵活应用。 通过解例1的4个不等式, 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从中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推荐第9篇:六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六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试题分析

本卷内容详尽,选材科学,结构合理,难易适中,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考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内容涉及书写、拼音、组词、仿写、造句、默写、改写、实践运用等方面;第二部分是阅读,内容涉及课堂内外和古今中外的语文知识;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以“回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主客观题分布合理,突出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察,注重培养考生想像与联想、实践与创新的思维,同时还注重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和和价值取向。从整体看,非常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除了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课内外阅读能力之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基本理念。

二、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大致如下: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字、词、句子平时训练到位,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习作方面这次整体上很好,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写作要求。而且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用词也不错。

三、发现的问题

1、词语句子积累不够。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2、强化阅读习作训练;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

5、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推荐第10篇:高考试卷分析、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2011年高考试卷分析、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姓名: 薛福来

学科: 英语

所带班级: 理3+4;70班

2011年高考刚刚结束, 这是山西省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在仔细阅读2011的英语试题及评分标准后,我们意识到: 随着考试改革的发展,高考英语试题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加突出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能力的运用。为了提高这届高三毕业班英语科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培养主体意识,强化课堂训练”的原则,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学生树立信心。同时我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按照“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主旋律进行教学和复习,提高实战能力。我主要朝以下几方面努力: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合理处理教材、安排教学进度;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加强限时阅读的训练,帮助和督促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加强写作的力度与难度。

一、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

要想搞好三年级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在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全年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才是我们途径。教学和复习都因该注重实效,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

二、语篇为基础,扩大学生词汇量

光靠高中几册教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精选精泛读材料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精泛结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则。选择的精读材料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泛读材料,以巩固和拓宽语言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我们非常重视对《英语周报》的利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以《英语周报》为基础,尽力用好《英语周报》,因为报上的文章比较新,时代气息浓,篇幅多。每期精选一两篇为精读材料,两三篇为泛读材料。在平时教学新词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以旧带新,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滚大。对于所有精泛读材料中碰到的生词,要求学生摘录下来,老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听写或再现认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三、加强写作训练,合理安排综合训练 加强写作指导和训练,是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多练才可能有好的成绩。但只是写作还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指导。对于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1)繁简适度。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3)层次分明,承上启下。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5)书面干净、整齐、规范。教师也要遵循“粗批,快改,及时发”的原则。否则,失去了时间意义,效果就不大了。同时让学生背诵范文,模仿,运用,做好语言积累。提高高考的书面表达成绩。

四、加强考练结合,一周考练,一周讲评。特别到了最后一个月,主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利用答案,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这种方法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确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也证明了我总结的这句话:“知识不是讲会的,知识是练会的;知识不是听会的,知识是想会的。”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发挥自身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带着求知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富于朝气,充满自信,使他们有了强烈的参与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师生之间互相合作。

总结得失,我们觉得:我们的授课思路与高考的整体思路越来越一致,我们总结出来的这套对付高考的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克服不足,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们一直认为,作为一门主课,英语科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英语阅读课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该再进一步早一点放手,不再越殂代疱,真正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实施“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相信我校的英语组一定会成为走在改革最前沿的急先锋!

第11篇: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分析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分析与建议

一个企业的活力在于她的源动力和她产生的必然结果,一个预期的经营目标决定企业经营的周转生命期,而企业创造的价值不仅在目标经营上,同时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表现的影响作用。而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源动力在于什么呢?产生的结果有哪些呢?预期经营目标产生的附加作用是什么呢?一个个疑问带着我的思考,激发我对信合发展未来的分析。

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以经营信用贷款业务为主要的信贷业务,以利息收入为信用社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营的品种形式单一,经营的品牌业务较为呆滞,经营的环境狭小,区域经济严重,同业之间缺少竞争优势。在贷款业务的经营方式中,信用贷款占比较高,面对农村信用环境较差,这样增加了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在贷款管理方面,存贷比例失调,贷款营销落后;贷款管理的制度执行不到位,考核办法缺少依据;信贷人员经营过程中主观因素严重,评估、判断能力缺乏依据。这种贷款营销现状,阻碍了信用社的发展。为了提高信贷业务质量,对当前信用社信贷业务做如下分析:

一、信贷员管理分析

农村信用社信贷员是信用社联系农村的纽带,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实践者和决策者,也是信用社资产风险把握方向的前沿管理者。因此,信贷岗位在信用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最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经营能力,才能经营好信用社贷款业务,才能算一位合格的信贷员。目前信用社对信贷员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信贷员本身素质较差。信贷职务的聘用没有经过培训、考试考核,许多信贷员对贷款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或了解不透彻,导致概念模糊,主观意志较强,判断力低下,信贷员经营理念、经营认识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农村担当着专职放款员、专职收款员的职务。

2、信贷的工作模式不规范。目前经营的信贷资产缺少贷款营销管理制度,没有认真执行规范的贷款操作步骤。许多信贷业务等客上门,贷户申请借款时信贷人员没有进行贷前调查,对贷户实际状况没有深入调查。对于农村小额农贷没有做到一年一次核定,核定的农户贷款限额数量缺乏依据。信贷员对贷户经营状况的评定主观因素较强,核定的贷款限额随意性较大。面对农村社会环境变化较大,人员流动较大,农民素质较低,信用较差的状况,一年一次核定的小额农户贷款不能成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大额贷款主任调查、审批,员工虽然发表建议,但在操作上许多大额贷款随着主任的意志而投放,在这方面,大额贷款的风险对职工责任不大,而主任本生具有大额贷款发放的权限,职工对贷户状况的评定只能作为贷款发放的参照形式,这决定主任在贷款审批上主动性较大,大额贷款风险权数增加。对于管理层审批的大额贷款,在形式上只注重资料的完善性,缺少调查、监督考察和考核依据,监督管理实施不到位。在检查贷户状况时,缺少对贷户经营状况的跟踪追查,仅凭主观判断,缺少科学分析和信贷资产的质量评估,不能正确认定风险性贷款,无疑加大了贷款风险比重。

3、联社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检查实施方案不健全。对基层社发放的贷款,检查人员仅仅统计资料、检查贷款文本,注重合规合法性,而忽视贷款管理操作过程的检查、贷款质量的检查,贷款风险实地调查,职工的责任性追究和贷款管理的其它工作。从而导致检查人员未能发现可疑贷款、损失贷款等萌芽的风险性信贷资产。贷款质量的检查、贷款风险的检查,应当成为金融企业的支柱工作,形成一套可行的体制。信用社做为一个金融企业就要求管理得保障,经营出效益,检查出成果,实施有方法,操作有依据,执行有步骤,风险必追究。因此,在贷款管理的体制上更待完善。

4、信贷员目标考核漏洞较大。目前信贷员工作主要以完成当年目标任务(全年收息任务和降低不良贷款任务为主)而开展工作。为完成任务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以贷转贷,以息转贷为主要工作手段。用“以贷转贷、以息转贷、落实债务”等新名词虚化了贷款管理的操作程序,这无疑更改了贷款合同的真实性及本来面貌,隐含了一部分法律风险(第三者签订贷款合同的可诉性风险和部分贷款户投机主义风险)。对于信用社经营管理者,部分信贷员为完成收息任务和降低不良贷款,通过“以贷转贷”“落实债务”等形式,将能够收回的不良贷款转稼到不能收回的贷款户下,从而产生新的风险性贷款。例如:父母能够归还自己的贷款,其子女没有还贷能力,将父母的债务转稼给子女名下等违规操作信贷业务,形成风险贷款。信贷工作目标考核,没有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检查资料,检查手段不明确,致使一部分信贷员工作散乱,在制度执行、劳动纪律、工作责任、劳动强度等方面活动空间大,没有严格按照贷款操作程序办理业务,没有检查考核的强度,对信贷员业务的责任追究没有列为贷款管理制度,违背了责权明析的原则。

二、贷款经营的分析

目前贷款经营在考核方面,以承包的收息任务和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为主要经营目标,以检查贷款文本资料为检验信贷工作的主要贷款管理手段和依据。贷款经营方面存在不足:

1、贷前调查、实际操作不完善。许多贷户没有提出书面申请,信贷员没有实地调查。而联社检查仅凭贷户文本资料是否齐全、合规进行考核,仅凭贷款文本资料的检查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方法,贷款的风险度检查度缺少依据,贷户的实际状况难于掌握,这种贷款业务的检查方法导致了贷前走过场,贷款收回的责任人难以落实,贷款的风险度得不到正确认定。

2、贷款到逾期催收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贷款到期前十天进行书面催收,到期贷款得不到及时的归还,没有进行合规的延期手段及操作程序,采取“以贷转贷”,催收到逾期贷款,是降低不良贷款的主要手段,这种贷款经营方式削弱了贷款户的还款积极性,降低了贷款户的还款意识。违背了贷款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基本原则。

3、信贷员经营贷款责任心不强。由于贷款考核极不完善,仅凭收回利息的多少以及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作为信贷员考核办法,所以信贷员工作相对其它岗位,工作轻松、操作简单,信贷岗位成为全社员工的首选岗位,主要在于:①信贷员工作有季节性特点,农村春耕冬收两季农忙时,难于下村收贷收息;春节等主要节日,农村避闲上门收款的习惯;风雨天气难于下乡收贷,这样造就了信贷员宽松的工作环境。②信贷工作考核简单,所以信贷员工作方式灵活、工作手段简单,只要求完成目标任务,而不考虑工作质量。所以信贷工作的操作方式灵活度较大,信贷员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劳动强度较小。③信贷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要在于信贷员发放的贷款,责任追究不落实,考核办法不健全,贷款质量无依据可循,致使一部分信贷员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形成贷与不贷无所谓,收回与收不回无关紧要的思想。

4、贷后检查,没有落实到实处。贷后检查是信贷资产保全的重要环节,许多呆帐的形式,就是贷款后检查和催收没有落到实处,催收方法措施不到位,没有真正了解贷款资金使用信息,信贷员的工作不负责任,铸就了呆帐贷款的形成,给信用社带来了损失。目前,联社对于贷后检查没有要求信贷员提供资料,没有下达贷后检查的考核目标,贷后检查成为信贷经营的漏洞。虽然许多贷款的检查工作在贷款到期时催收的过程中得以落实,但这种贷后检查工作纯属亡羊补牢的工作方式。

5、贷款处罚不力。对于信贷员工作业绩的考核,许多调查报告只有表面形式,没有实地考查,贷后检查成为纸上谈兵,贷款催收在农户发放贷款时,就签发催收通知书,贷款风险的形成不采取措施,为完成任务(收回利息和降低不良贷款),将已发生的呆帐、呆滞贷款通过收旧放新,转为正常贷款,部分信用社超前收息几年的不良行为,甚至有些分社私刻农户印章,将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从而达到收息任务,这些违规违制、脱离经营的工作理念,在当前部分信用社经营活动中,沉重打击了信用社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些信用社的贷款经营的不良行为,检查人员置之若闻,不采取措施,检查方式缺乏依据,违规转息责任不追究,考核措施不到位,进而导致贷款处罚没有依据。滋生了信贷员的违规违制的不良行为。

面对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管理与信贷经营工作不完善的严重状况,为规范信贷业务,按照会计法和贷款管理办法,本人建议制定完善的贷款管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贷款业务的操作程序,建立信贷人员贷款管理交接制度。加大贷款检查和处罚力度,加强对大额贷款合规合法性的检查,不良贷款真实性检查,采取责任追究制和赔偿制的考核办法,特做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贷款管理小组和实施办法

成立以信用社主任或分社主任为组长,信用社各信贷员为成员的贷款管理小组,该小组依照贷款管理制度办理各种贷款营销业务,该小组的主要职责为审查贷款的合规合法性,确认贷户基本信息及贷户应当贷款的最大金额、贷后检查工作、贷款催收工作、降低不良贷款工作、贷款收息工作、支持三农工作及贷款文本管理工作,及贷款营销的其它工作。贷款管理小组组长向联社签订信贷工作目标合同,明确其权利和工作职责,缴纳贷款经营风险保证金,该保证金与信贷业务的安全性挂钩,一旦当年有不良贷款发生或具有违规违制行为,扣收全部保证金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撤消其工作岗位,并承担贷款损失的连带责任。信贷管理各成员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经算师水平,具有较强的家庭理才的能力和财会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贷款管理的各种法律知识。小组成员必须签订信贷工作合同,明确权责,缴纳贷款风险保证金,各成员对每笔经济业务提出书面建议和调查认可结论,提出贷款管理的明确观点及信贷员本人应承担收回责任的大小。小组各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不允许共同犯有违规违制行为,推行首问制原则,不允许有惜贷行为,有发现惜贷行为,确认为信贷工作不负责,取消当年晋升、评优资格。有相互包庇的行为加重处罚,并承担连带责任。联社成立专职贷款稽核员,对贷款全力跟踪考核,对贷款操作性检查,风险性检查,责任追究的认定,及时向联社反映风险性贷款预报信息。参与基层社贷款催收及贷款营销建议性工作。基层社风险性贷款落实责任人及收回状况的考核工作。协助基层社收回风险性贷款的参与性工作。

二、信贷业务操作程序管理办法

信贷员办理各项贷款业务,按规定、按程序是信贷工作的准则,一个合理的贷款程序化管理能够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具体程序为:

1、调前调查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信贷人员到村、到社、到户、到企业组织经营地点实地考查,考查详细的资料:①贷户申请书,说明其贷款事由、金额、用途、归还时间、连带责任(家庭成员都有还贷义务,经济组织的各成员负有连带责任,各成员必须签字说明具体的还款承诺)等详细的申请资料;②信贷员的调查书,详细的调查贷户基本情况,有抵、质押品要求贷户办理抵、质押有关手续;③信贷员评议书。明确贷户信用信息,家庭状况信息、贷户经营信息、资金申请的真实信息、贷户还款能力信息(根据贷户稳定的收入扣除贷户应当列支的各种支出,确定贷户的盈余额,评定出贷户还款能力)及评定贷户贷款金额多少,并承诺其收回责任和赔偿责任的书面资料。贷前调查完毕后,将贷前调查资料(贷户申请书、贷户连带责任书、信贷员调查书、贷户评议书、信贷员收回责任、赔偿责任书、贷户抵质押品资料),交贷款管理小组。

2、贷时审查,贷款管理小组接到信贷员交来的调查资料,根据贷户基本信息,管理小组对大额贷款派专职调查员实地调查,核对该户调查资料的真实性,重点对贷户还款能力、资信状况、经营状况写出贷款调查的补充资料,专职调查人员对其补充资料承担责任,写出承诺书、责任书、赔偿责任比例。专职信贷调查人员将调查资料交由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根据调查的两方资料相互对比,小组成员分别分析贷户经营状况,预算贷户经营的效果,签注书面意见,明确贷户贷款额度的大小,资金使用时间长短,今后采取什么方式收回该笔贷款。并写出形成风险时催收责任书及其赔偿责任书。信贷员是贷款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管理小组专职调查人员是贷款管理的第二责任人,管理小组是第三责任人,联社审批小组是贷款管理的最后责任人。各责任人负有追偿债权的义务和承担连带责任的职责。

3、贷款发放。贷款管理小组将合规的贷款文本整理完整,归档管理,写出贷款发放通知书,该通知书写明贷款户地址、金额、还款方式,贷户应有的各种贷款文本资料抄列清单。收回责任人和贷款管理小组组长签定同意发放贷款的明确意见,同时签订贷款合同书和贷款约据,印章加盖齐全交由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审核贷款发放通知书,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具有贷款调查和收回责任人等基本资料的清单说明,审查贷款合同文本及贷款约据是否合规、合法、资料完整、手续合法,然后办理放贷业务。

4、贷后检查。贷款经营过程中的贷后检查工作,几乎是信贷工作的空白,信用社对已发放的贷款注重于对到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是由于贷后检查工作存在着没有可查依据及实施办法,忽视贷后检查的考核等环节所致。贷后检查必须做到真实性和实践性,制定制度及措施,让信贷员不经主任安排工作,为完成贷后检查的目标任务主动的到所辖地区进行贷后检查,达到信用社信贷资产的管理目的。贷户贷款后,在贷款期限的一半或三分之二时间内信贷员必须进行贷后检查,此项工作应作为信贷员工作的考核目标。贷后检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信贷员必须到贷户经营场所考察贷户对贷款资金使用状况,然后填写贷后检查报告书,如有风险形成的,根据调查报告书编制贷款风险预警书,贷款提前收回建议书,贷户贷款违约提示通知书。贷后检查报告书必须经贷户及成员签字,信贷员将经贷户签字的贷后检查资料上报给贷款管理小组,贷款管理小组根据信贷员的调查报告情况,对有风险的贷款派专职调查人员专项调查贷户情况,填写贷后检查补充资料,确认信贷员调查资料真实性。管理小组根据两种调查资料,是大额贷款的上报联社,联社根据调查报告有疑点的可派人调查(到贷户住地或经营地点),有无疑议,决定其提前收回或不收回的决定书通知贷款管理小组。是小额贷款,贷款管理小组决定其提前收回的决定书。该决定书必须注明收回责任人、收回期限、贷款收回方式及采取哪些措施等具体办法(联社决议书同此方法)。如果要求提前收回的贷款,信贷员必须按贷款收回操作程序办理贷款业务。

5、贷款收回程序:1、对于提前收回的贷款,收回责任人根据管理小组提前收回贷款的决议书或联社下发的《提前收回某某户贷款的通知书》,填制贷款违约通知书,贷款催收通知书、贷款违约连带责任警告书,将该三种通知书送交贷户手中(必须经贷户签字),要求贷户在规定时间内归还贷款。2、对于到期贷款的收回程序。信贷员将到期贷款按贷后检查操作程序办理,报告管理小组后,管理小组下达贷款必须收回决议书,如有贷户提出延期的,管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确定必须收回决议书或贷户延期许可通知书,交由信贷员办理贷款延期手续。经催收的到期贷款在规定时间内未归还贷款本息,信贷员填写贷户未还款的事由说明书,并报告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根据上报的说明书,决定收回此笔贷款采取什么措施、具体办法的方案。管理小组全体成员有收回此笔贷款的全部责任,可指定专人负责收回该户贷款。能够资产保全的,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资产保全措施;如需依法诉讼的,移交人民法院落实债务追回贷款。大额贷款未能收回的,管理小组上报联社,联社做出具体补救措施,专人到基层收回贷款,负一定的收回责任。专人经催收确认完全不能收回该笔贷款的,报送贷款损失资料由联社审批。

3、贷款逾期按贷款到期收回程序加大收回力度。逾期贷款形成呆滞贷款,检查贷款管理程序的实际操作环节,发现哪环节有失职行为,该贷款管理环节的责任人承担责任追究和负赔偿责任。

三、贷款营销管理建议:

一、成立大额贷款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由联社科室具体负责和实施,基层社(分社)不成立该小组,以片区为单位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专职贷款调查制度,片区确定一名或两名专职贷款稽核员,承担片区信用宣传、整顿职责,贷款经营的管理指导职责,承担贷前调查的复查责任,根据管理小组上交的贷款核查报告书实地核查贷户状况的职责,做出贷与不贷和提前收回的决定职责。需要催收的到、逾期贷款,核查专人收回贷款的实际状况。信贷人员未能收回的贷款,专职贷款稽核员专题收回此笔贷款职责,做出收回该笔贷款的方式、方法等具体步骤,未能收回发现有损失的贷款报联社处理。审查贷款管理小组贷款管理的操作程序,贷款的责任追究和贷款管理经营目标的考核等各项工作。专职贷款稽核员未能履行职责,贷款管理成效不大,工作不负责任,贷款经营出现人为风险,贷款经营无方向,考核信贷工作无成绩,联社对专职贷款稽核员调岗处理,并要求该专职稽核员承担在工作期间审批的贷款发生损失的一定赔偿责任。

二、制定信贷员管理交接制度。

过去的信贷员工作变动,注重于重空凭证的交接。没有对其办理的业务进行检查和交接,没有对其办理的违规贷款业务追究赔偿责任。导致信贷人员违规操作贷款业务,信贷工作极不负责任,造成的风险性贷款难于发现。给信用社带来了人为的经营风险。为了规范信贷员管理的交接手续,本人建议制定信贷员管理交接制度。

1、信贷人员变更时交接手续:信贷员任职时对经手的未收回的每一笔贷款,必须有贷前调查书、贷款收回责任书和赔偿责任书。有到期的贷款,还具有到期贷款催收书等资料。信贷员交接时根据未收回贷款户资料,登记贷户管理状况表,该表包括贷款户姓名、地址、收入状况、贷户成员状况、贷款时间、金额、到期时间及贷款管理第一责任人(交接信贷员本人),交接时,接交人审查贷户管理状况表是否与贷款户资料一一对应,要求填写的内容是否完整无误,移交人是否在贷款管理第一责任人处签字。每笔贷款资料审查无误后,接交人在第二责任人处签字。移交人并登记贷户状况表的交接时间、交接原因、交接状况(说明贷户管理变更状况)。

2、移交人在移交前具备的手续:①、(信贷管理变更告之制度)信贷员交接前,要求为每一贷户(结欠贷款的贷款户)填制信贷管理变更通知书,以书面形式通知贷户信贷员变更时间、接管人姓名等内容。②、登记自己管理的未收回贷款户清单,填制贷款管理状况表,并在第一责任人处签字,分社主任执行监交职责,对无风险的责任贷款签字明确,如有风险的贷款追究责任人,不予交接,交由贷款管理小组管理,贷款管理小组指定专人收回,可以指定接交人继续催收。③、抄列移交清册,完善各种交接内容,如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贷款催收状况等资料登记清册。

3、接交人接交手续:接交人根据贷户管理状况表与贷款清册核对一致,核对贷款清单与文本资料是否完整。对到期贷款应当催收而未催收的(如:没有催收资料),不予交接,待交出人完善手续后再交接。逾期而未收回的贷款,管理小组承担收回责任,指定专人收回,可以指定接交人收回。接交人根据移交资料审查无误,签字接纳管理信贷业务,

4、接交人接交后的信贷管理工作:信贷员接交后,检查贷户真实性状况,并收回信贷员变更通知书。接交人在贷户的了解过程中,发现前手信贷员贷前调查不实,对到期贷款应催收而未催收,贷后从未检查的贷款,有风险性而未报告的贷款,写出贷户情况说明书报告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根据报告书,通知前手信贷员(移交人)核对真实性,对应当完善而没有完善的贷款管理手续,前手信贷员(移交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完善,并处以罚款。接交人对前手信贷员经办的贷款核对无误,应检查的继续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应催收的贷款继续做好贷款催收工作,同时办理贷款发放业务,对已接交的贷款户承担全部贷款管理责任。

5、接交人签定贷款管理合同书,信贷员任职期间赔偿责任书,缴纳贷款管理风险保证金。

三、强化信贷业绩考核、风险贷款的认定和信贷人员职责考核。

(1)信贷员经营的贷款业务,必须合规合法,资料完整、真实。考核信贷员业绩,主要在于资料完整性,操作的合规及时性。贷款稽核员审查信贷员贷款文本资料,信贷员提供贷款状况表(一户一表),序时编号,专人保管,核查人员审查该户,是否具有调查报告、还款承诺书、赔偿责任书、贷款管理小组的决定书(联社的贷款审查发放决议书),贷后检查报告、贷款逾期通知书、逾期贷款报告书、逾期贷款管理小组的处理决定书、风险贷款的报告书等资料是否完整,每种资料必须有具有直接对象的人(贷款户)签字方式认定其真实性。

(2)专职贷款稽核员真实性调查(针对大额贷款)。专职贷款稽核员人根据管理小组交来的贷款资料,同信贷人员(贷前调查人员)到贷户家中或经营场所复查贷前调查的真实性,并写出报告与信贷员资料核对一致后,认定为合规合法借款,签注意见报联社审批。对有疑惑的贷款(小额贷款)可以实地考察,进一步确定贷款的真实性。专职贷款稽核员有对到期贷款的实地考查职责,贷款催收状况及风险贷款的实际情况的核实责任。

(3)风险性贷款认定与管理。目前,信用社风险性贷款呈现上升趋势。如果按照风险贷款认定标准衡量每一贷款户,许多贷款足以达到风险贷款认定条件。风险性贷款形成,在贷款经营过程中,有着重大的经营责任。风险性贷款存在以下情况:

1、部分贷户的贷款余额超过了贷户的偿还能力,贷户难于偿还自己的债务,贷户失去了还款信心,降低了贷户有还款积极性,形成难于收回的风险贷款。

2、贷款催收在法律上不健全。贷户有钱不还,认帐不认还,仅靠信用社信贷员催收,贷户就是不还自己的贷款。贷户甚至提出口号“哪年有钱,哪年就还贷款”,有的贷户拒绝办理转息手续,也不签收贷款催收通书。令信贷员难以做好收贷、收息工作。对于这些贷款户,如果诉诸法院,法院难于确定贷户的有效资产(存款)。法院一旦宣布破产或丧失还款能力,或者执行不到位,成为损失贷款。将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信用社难于开展信贷工作。

3、对于老、弱、病、残的贷款户。这些贷款户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这给信用社收回贷款造成很大困难。

4、贷户迁移或失踪,信用社难于收回的贷款。

5、信用社长期经营过程中,信贷上具有遗留问题的贷款。许多贷户经常提出一些难以解决的理由,推卸还款责任。比如村社干部为集体公益事业贷款;农户为集体贷款;私贷他用贷款,也成为信用社开展信贷工作的障碍。面对这此风险性贷款,信用社必须采取措施,果断的做出决,尽一切力量减少贷款损失。对于新发放的贷款,信用社只有按照贷款操作程序办理业务,认真执行贷款考核制度,杜绝新的风险贷款的形成。

(4)贷款管理的考核与处罚。①对于正确操作信贷业务所形成的贷款风险,专职贷款稽核员核查贷款程序的环节,贷前调查不实的,追究调查人责任,无贷后检查的追究贷款管理信贷人责任,贷款到期不催收,催收不报告的追究贷款管理信贷员责任,贷款到期经催收无效果,报管理小组,管理小组不做决定,无措施,无方法,不及时补救追究管理小组责任,造成损失的追究管理小组责任人责任,并赔偿处罚,管理小组经各种措施未能补救的风险贷款,报联社,联社进行贷款处理。②对于农户贷款申请时,信贷员不实地考查,写假调查报告;贷款发放的同时,造具贷款到期催收通知书的假行为加重违规行为的处罚。考核职工的拒贷惜贷行为,下基层听取群众意见或收到群众捡举,作出失职行为处罚。③专职贷款稽核员加重对到期贷款的审查,审查信贷员有无催收行为,逾期贷款90天内必须收回,否则,追究贷款管理信贷员职责,贷款到期只能办理延期手续,不准以贷转贷,以息转贷弄虚作假获得收入,套取绩效工资,在考核收入过程中,剃除以息转贷利息金额,实实在在收入作为收入的主要业务指标进行考核。④审查贷款营销策略。禁止信贷员等客借款行为,信用社信贷员应主动向效益好、发展有方向的业务进行调查,投资管理。向有稳定收入的个人投放贷款,加大联保贷款,抵押、质押贷款的营销策略,除小额农户款外,缩小信用贷款的比例。信贷人员对包片地域每年年初制定经营策略、项目投放贷款策略,利息回收策略,降低风险策略、经营方式的策略。

贷款管理的牵连性:1、贷户的还款连带责任书,发放贷款时必须要求家庭成员或经济组织成员分别签订贷款违约责任书、还款承诺书,该承诺书必须注明归还款时间、金额、违约责任和接受法律制裁及变卖资产归还贷款的完全承诺。家庭成员连带责任书家庭成员必须签字,需明确说明应承担的还款义务。

2、信贷员履行调查职责走过场、报送虚假资料,信贷员承担全部责任,管理小组有对信贷员调查资料审查不详的过失性责任。管理小组对信贷人员报送的资料未调查贷户的实际状况,应发现而未发现贷户有逃债行为而做出错误决策的,管理小组成员及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3、贷后不检查,检查不真实,检查人员承担该笔贷款一定责任,管理小组未要求贷后检查的,管理小组承担一定比例责任,信贷员提供贷后检查报告书,要求催收贷款,管理小组不批准、不调查、管理小组承担一定比例责任。

4、信贷员提交的贷款到期报告书,管理小组未要求信贷员催收的,管理小组承担一定的比例责任;信贷员未催收到、逾期贷款或催收不力,信贷员承担责任;经信贷员催收未能收回的贷款,管理小组接到未能还款的说明书,管理小组不采取措施或拖延时间等违规行为,管理小组组长承担全部责任,小组成员负有连带责任。形成风险贷款追究责任,管理小组成员按比例赔偿损失贷款。贷款管理制度按省联社

号《稽核管理处罚办法》执行。

加大信用社信贷管理,准确营销信用社信贷资金,强化信贷程序管理进程,增加信用社业务收入,强制性缩小信贷风险,是信用社信贷经营发展历史的必然产物,也是推行信用社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合理步骤。作为一名信贷员应当光荣履行自己职责,爱社如家的信贷员工作本色。

第12篇:房地产形势分析与建议

2015房地产形势分析与建议

2014年房地产市场特点

2014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出现了较大变化,认清2014年房地产市场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将有助于准确判断2015年乃至“十三五”时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动趋势。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6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增速较2013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较2014年上半年低2.2个百分点。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是1999年以来最低的一年,也是自199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3年低于20%。

二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开始下降,基本确认2013年成为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的峰值点。2014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647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46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近几年住房竣工等数据推算,2013年全国城镇户均住房在1.0套左右,即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已由供不应求转为供求基本平衡。从日本等典型经济体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看,在户均住房套数达到1.0套左右时将出现新开工面积的峰值。因此2014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的下降固然有短期调控政策影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国房地产发展阶段已发生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都是符合规律的,也是正常的。

三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下降,但总体仍处于历史高位。2014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0.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64481亿元,同比下降7.8%。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下降主要受2014年前三季度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及商业银行更加谨慎地发放住房贷款影响。2014年1-11月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到位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为12130亿元,较2013年同期下降了4.2%。个人按揭贷款的减少必然带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下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4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6%,比3月上升0.26个百分点,比2013年12 月上升0.43个百分点。由于居民购买住房大都需要借助银行信贷的支持,必然影响到购房人的支付能力。2014年9月底以来,随着住房金融政策调整以及大多数实行限购的城市调整了限购政策,商品房销售情况开始出现一些回暖迹象。虽然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较2013年减少,但2014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仍处在有史以来的第二高位,仅低于2013年。

四是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小幅下降,但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总体与2013年持平。2014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67个,持平的城市有3个;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8个,上涨的城市有2个,降幅最大的为9.9%,大部分城市降幅在3%以内。从全国来看,1-11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5955元/平方米,2013年同期上涨0.3%。

2015年房地产形势判断

房地产市场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市场。如果金融、土地、税收和住房保障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销售情况将好于2014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将高于2014年。需要关注的是,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已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市场主要运行指标将不再呈同向变动趋势。

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状况是决定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形势的最主要因素。2014年,由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慢,库存增加。2014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0115亿元,同比增长0.6%,到位资金增速不仅是1998年以来最低的,而且持续低于10%的时间也是自1998年以来最长的一次。到位资金增长情况是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领先指标,目前到位资金的低增速预示着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由于2014年商品房销售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售面积持续增加。2014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97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556万平方米,比2013年同期增加12989万平方米。商品房待售面积高企也将抑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后续投资能力。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总体平衡、局部过剩,借鉴日本、德国等典型经济体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正处于正常的回落阶段。综合判断,预计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将继续下降。

2015年房地产销售情况将好于2014年。2014年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积极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贷款需求,并调整了“认房又认贷”的政策,对正常的改善型需求也可参照首套房的信贷政策。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中长期贷款利率由6.55%下降到6.15%。住房信贷政策的调整将明显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特别是将释放数量最为庞大的有改善意愿、有支付能力的改善型需求。考虑到2014年大部分城市房价稳中略降,而居民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速,即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在相对提高。由于目前物价水平处在低位,2015年存贷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如果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将会进一步提高购房人的支付能力。综合判断,2015年房地产销售情况将好于2014年。

2015年房价将企稳回升。市场供求状况和住房支付能力是决定房价波动情况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供不应求将带动房价上涨,供过于求将抑制房价上涨乃至出现房价下降的情况,近年来鄂尔多斯等部分城市房价持续下行其根源就在于出现明显的供给过剩问题。住房支付能力主要取决于房价收入比和住房金融政策,其中住房金融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变化对房价短期波动影响尤为显著。从市场供求关系看,目前市场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但随着销售逐渐好转以及住房新开工面积的下降,预计到2015年三季度前后库存有望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从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情况看,1998年到2013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均值为8.97倍,其中1998年最高,为10.8倍,2013年最低,为7.6倍。这表明虽然1998年以来房价名义涨幅较高,但由于居民收入名义涨幅更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是在提高。2014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与2013年基本持平,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保持9%以上的增速,这意味着2014年全国的房价收入比将低于2013年,处于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考虑到贷款利率下调和对改善型需求的信贷支持将提高购房人的支付能力,预计2015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将企稳回升,特别是下半年开始涨幅将有所加大。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建议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局部过剩,需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调整完善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更加重视实行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住房金融政策的变化是住房市场短期波动的首要原因,美国、日本等经济体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破灭都与住房金融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调整直接相关。2015年要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必须吸取美国、日本等经济体住房金融政策方面的教训,尽可能保持住房金融政策基本稳定。建议实行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可实行住房首付和贷款利率反向调整,如在贷款利率下调时,适当上调首付比例,防止因利率政策调整造成购房人支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造成市场需求和房价的大幅波动。由于居民购买住房大多需要住房金融的支持,在住房金融政策方面要统筹考虑鼓励自住、抑制投机和防范风险三方面的目标。为此,金融政策既要适应居民通过多次换购住房不断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也要防止滥用住房金融支持进行投机性购房,防范金融风险。

2.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一是调整税收政策的目标,将税收政策回归到筹集财税收入等根本目标,不在将其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经济学理论已经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易环节征税的结果是价格上升和交易量下降。从典型经济体房地产税收政策的效果看,房产税既未起到稳定市场运行的作用,也无法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破灭。例如,美国早在1792年就开始征收房产税,日本、香港的房地产税收体系也相对健全,但这些经济体都经历过房地产泡沫和泡沫的破灭。因此,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应放在完善税制、筹集财政收入等方面,而不宜将其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政策选择。从这个目标出发,及时总结和稳妥推进个人住房的房产税试点。

二是大幅降低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费,鼓励梯度消费。目前中国住房交易环节征收的营业税、所得税、契税等各项税费已接近成交价格的10%,交易成本过高,极大抑制了居民换购住房的需求,既不利于居民树立梯度消费的理念,也不利于增加二手房的市场供应,无法充分发挥存量房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建议大幅降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可将营业税的收取年限从5年减为2年或取消二手房交易环节的营业税,取消个人所得税,适当降低契税税率。随着住房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完善有利于居民持续换购住房的税收等方面政策,不仅有利于不断提高居民居住水平,而且居民换购住房会对房产中介、建材、家具、家电、装修等相关行业形成较大的带动作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正常回落的影响。

3.各地要根据存量住房状况和人口总量、结构变化趋势,合理确定年度新增住房供应规模。由于住房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不应过多强调加快住房建设这一目标,而应重视根据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趋势以及住房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新增住房规模,实现住房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和平稳发展。对住房新增供应量过大和去库存周期过长的城市,建议严控新增住房用地规模,通过减少土地供应量逐步解决部分城市供应量过大问题,防止产能过剩问题在房地产领域蔓延。

4.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2008年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十一五”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600多万套、累计解决近2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以后,“十二五”又提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的任务目标,以及2013年-2017年10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经过2008年以来保障房的大规模建设,中国实物型保障房的比重已接近20%。考虑到住房总量不足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建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住房保障供应体系,逐步提高货币补贴在住房保障方式中的比例,在“十二五”集中、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基础上,将住房保障方式逐步从实物建房为主转向以货币补贴为主,多种保障方式相互补充,逐步推动住房保障方式转型。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第13篇:浅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浅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课程包罗万象,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说,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的启蒙。

由于小学科学课程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 6 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理解好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采用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握好与初高中相关知识的衔接【1】。

一、强化科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弱化单一知识层面的传授。从新课改施行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进行《自然》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密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提高课堂参与度

首先,教师要清楚什么是课堂参与,课堂参与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主要指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为学生倾听、举手回答问题、观察、参加讨论、实验、评价等。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兴趣点在哪里,由此兴趣点引发学生对本堂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可以考虑围绕这些点来提出教师想要引出的问题。以《有趣的食物链》一课为例, 有些老师是这样激趣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猜谜游戏吗? 老师准备了几个谜语,有没有兴趣试试?

“一片草地”———猜一种花 卉名称。 (没花———梅花)

“一片草地,来了一只羊”———猜一种水果名称。 (草没———草莓)

“一片草地,有一只羊,又来了一只狼”———还是猜一种水果名称。 (羊没———杨梅) 或 (羊逃———杨桃)

过渡: 这几个谜语中出现了三种生物———草、羊和狼,是什么把不是同类的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 (草是羊的食物,羊是狼的食物;狼吃羊,羊吃草;草被羊吃,羊又被狼吃)师: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狼和羊为什么需要食物? (食物中有生长所需的营养、能量)

师:原来草也要吸收能量,草被羊吃,那草的能量传给了谁? 羊被狼吃,羊的能量又传给了谁?所以生物“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能量传递的过程。就是这样草、羊、狼被一环一环地连接在了一起,生物之间普遍存在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利用学生喜欢猜谜语进行激趣,在生活中找原型,能引导学生透过概念体会“食物链”的本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埋下了伏笔,为学生进入本课角色做好了准备。此时,学生已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主动参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注重动手实验

小学《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教育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分析各种理论、观点、方案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小组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班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2】

四、关注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教学是自然科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但是当前科学实验教学普遍都存在着只是注重简单的操作练习,忽视了其实验的基本本质的教学工能的现象,教师很少回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探索性的实验,以便于拓宽学生的轰动空间和思维的空间,从而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例如:在做实验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从中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你是否能利用现有的装置对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进行测试呢?那么你还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呢?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使用不用的器材、不一样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大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并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科学课就是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实验室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可以设立学生自制标本展橱。在实验室将学生制作的各种动植物标本摆放进橱窗去,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尽情观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橱窗下面及实验室门前陈列一些文竹、君子兰等植物,也可以喂养蚕、小金鱼等,这些是学生们很喜欢做的事情,它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的机会,而且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实验室设置工具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活动纪录卡等。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如皮筋、气球、乒乓球、各种弹簧、石头、易拉罐、各种金属条、塑料瓶、吸管、各种纸、海绵、泡沫、木块、木炭、橡皮和硬纸板等都由学生自主筹备。发动学生不断为它“添砖加瓦”,使它应有尽有,充分施展学生自制学具的才华,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栽培、饲养、小制作、小发明、小课题研究和科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去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并引导学生纪录实验数据、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从而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并延伸科学教学内容。

六、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科学课程标准》( 后简为《标准》) 明确指出: 科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现代科学课程的评价方式更灵活多样。如何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达到科学教育的评价目的,

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老师们在教学评价中遇到的主要问题。[2]

互评、自评、师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评价者的角色由教师一个发展到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一名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对所有同学的有效性评价,小组合作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元构成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参与评价,可以是小组间的,也可以是小组内的。

总之,依据《课标》的宗旨,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充满智慧和活力,真正让孩子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我们也是科学家。

【1】 王磊钢.“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处理策略.安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 陈磊.”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究”.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5.1

第14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李红玲

一、教材的框架体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它共分四个部分:习惯篇、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 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教材各部分的编排特点都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该如何用好这册教材,让儿童乐学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标中低段目标要点

二、课标中低段目标要点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低段重点;认写分流,不加负担;认要记住,写要规范;写字姿势,正确好看;巩固拼音,能查字典 ;独立识字,方显能干。 2.阅读

喜欢阅读,培养语感;读通读顺,体验情感;学习默读,发展语言;主动提问,大胆发言;积累词句,养成习惯。 3.写话

写有兴趣,乐用词语;学用标点,错了不急。 4.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了解要点;交谈有礼,自信自然; 积极讨论,乐表意见。 5.综合性学习

培养好奇心,提问共讨论;勤看勤活动,表达不拘形;课内外结合, 注重探究性

三、编写特色与教学建议

(一)习惯篇

《课标》在“总目标”里就明确要求“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苏教版“国标本”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其主旨非常明确:

第一,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早期阅读。 第二,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给儿童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 第三,着眼于明天的发展,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语文学习和实践之中。

(1) 加强指导。教师要有耐心,切不可急功近利,可以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利用晨读时间,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每篇课文,要求背诵的章节一定要背会。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沟通。

(2) 勤于检查。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经常抽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情况,采用表扬和婉转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靠几课时的“习惯篇”教学进行培养,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到位。

(二)识字写字 1.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方法编排内容。其中安排了两个单元(8篇)集中识字。其内容贴近生活、形式呈现活泼,富有文化品味,有利于学生多元识字。集中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词串识字包括“识字”1、2、5、6课,它将意思相关的词语围绕一个中心集中在一起,要识的字就在这些词语中。每一课中,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好像一首小诗。学生在借助词串形式和情境图识字的同时,认识了相关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这种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识字安排,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必然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看图会意识字: 包括“识字”3、7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面附有韵文,意在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形声字归类识字: 包括“识字”4、8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后面也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本册识字写字目标:

⑴ 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⑶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⑷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⑸ 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3.识字教学建议

(1)把握本册教材各类识字的特点。

词串识字:诵读词串,轻松识字。 看图会意识字:图字对应,形象识字。 形声字归类识字:品读短语 理解识字。 课文识字:自读课文,语境识字。

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识模样,巧妙识记。 会写的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工整书写。 (2)教给识记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常用的识字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① 数一数: 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

② 比一比: 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夕——多”,“梅——海”。

③ 分一分: 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如蛇(虫、它),吐(口、土)。

④ 编一编: 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如“识字1”的“夕”可以编成“加一横不好,加一倍不少”;“归”可以编成“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

⑤ 问一问: 适用于识记形声字。如教学“锚”和“泡”这两个字时,可以分别让学生想一想:“锚”和“泡”为什么是金字旁和三点水旁?怎么记住这个字?

(三)阅读 1.教材特点

(1)主题组元,关注生活,视点新颖。  二单元:多彩生活  三单元:美好心灵  四单元:学会做人  六单元:好学奉献  七单元:冬日情怀  八单元:自然赞歌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有革命传统教育的(《朱德的扁担》),有赞美人间真情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关注乡村生活的(《乡下孩子》),有揭示自然现象的(《云房子》),有反映动物天地的(《小动物过冬》),有劝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学艺》),有点明学无止境的(《小鹰学飞》),也有崇尚科学实践的(《有趣的发现》),等等。这些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在时空跨度上纵横古今中外,在内容编排上涉及人事景物,在体裁上多为儿童喜读乐背的诗歌、童话和故事等,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加之插图再现了课文意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激发想象,启发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简约实用,抓住了关键,学生能远离烦琐机械的练习,高效率地达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 2.本册阅读目标

⑴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⑶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3、教学建议

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主要靠讲解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正确认读

读得连贯 形成顺畅的语流)贾志敏老师曾说过:“只有读得流畅,才可以说得清楚,写得明白。高明的老师是变着法儿让学生反复读书。”正确地读,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能按句逗停顿;也不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三要进一步做到,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教师要舍得在“读正确”上花时间。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读成地方音的字的读音要重点加以指导。对于停顿,可用范读让学生体会和学生自读体验的办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停顿的规律。

二是落实阅读中的语言训练

阅读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体会“怎么写的”、“写得怎样”。而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对遣词造句的领悟并不要求作理性的讨究,主要的途径还是出声的朗读。在读中品词析句,要善于选择训练的切入点。

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有这么一句:“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插图,先去掉“边儿”这两个字读读这句话,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明白“翅膀边儿”才是准确的。再读这句话,“边儿”就能强调重读了。

(四)“单元练习”部分

“学用字词句”中的几个题目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这种编排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在读、写、说、唱、画、做的自主实践中识字、写字、学用词句。

“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歌是教学的重点,而背诵成语又是教学的难点。虽说教成语歌不必字字落实求甚解,但背诵记忆毕竟要先有所理解。根据成语歌的特点,有的须通过观察相关事物理解,如“练习1”的成语歌:“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和“练习5”的成语歌:“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当时的气候特征,从相关景物中感受成语意思。有的成语歌可联系相关课文理解,如“练习4”中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可联系《小鹰学飞》理解;“练习6”中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可以结合《梅兰芳学艺》理解。借助生活经验也可以理解有些成语歌的意思,如“练习3”中的成语歌:“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见闻解释这些现象。

(五)“口语交际”:

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注意利用训练题中的文字提示和情境图创设交际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或亲身参加表演,模拟再现情境;还要通过设置悬念、假设情境、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在有强烈表达欲望时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也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如教学“练习2”中的《学会请求》,导入新课时,可预设一个情境(如某同学忘记 6

带文具了,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揭示课题后,再让学生借助情境图,自主尝试或师生合作,演一演李春燕是怎样向奶奶请求的。教师要注意“导演”不同的情节,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 是否说清楚了请求的内容,提出请求时是否有礼貌,提出的请求别人能否做到,是请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还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假想出其他的“请求”情境(如鬃想请爸爸带他去公园玩),合作表演,巩固深化。最后,联系生活,组织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是怎样(或打算怎样)向别人提出请求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如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第15篇:图形运动内容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图形运动内容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所谓图形的运动,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位置发生变化(合同运动);二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相似运动)。在小学阶段学习图形的运动主要要掌据如下内容,一是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价值,二是图形运动的知识内容,三是图形的运动的教学目标,四是图形运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价值

研究图形运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悟数学研究的发展。近两千年来,人们始终是用静止的观点来研究几何的有关问题。直到1872年,德国大数学家克莱因,发表了著名的爱尔兰根纲领,他在这个演说中首次提出要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几何问题,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论断,它改变了人们旧有的思维方式,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探索认识图形与几何的性质,欣赏与设计图案,从此图形与几何成为培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丰富学生的现实经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图形变化或变换的现象,对于这些变化或变换的现象,学生自己本身也有丰富的体验体会。如坐电梯、地铁,看到钟面那个指针,自行车的车轮,风车,电扇的扇叶等都在转动,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图形的变换也为学生学习图形的运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认识和把握这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的现象,发现、研究并确认图形的性质,有助于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图形运动的知识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大量的图形运动的现象,能以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欣赏与设计图案。

(1)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认识两个图形具有平移或轴对称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大量丰富的图形运动现象,如风车、钟面的指针等,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地观察、想象和运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的有关经验,去了解、归纳、发现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什么是轴对称及各种运动的特点。特别是修订后的课标,提倡让老师们去组织学生收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图案,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中发现图形的特点,并提倡他们画出来,或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平移、旋转及轴对称图形,不但使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而且能认识两个图形是否具有平移或轴对称的关系。

(2)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后所得的图形,会补全轴对称图形。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综合运用图形的运动进行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在第

一、二学段,方格纸是学生认识图形运动很好的平台,利用它可以准确地描述图形的位置,定量刻面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描述和刻画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如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而且经过平移或者旋转后能画出一个新的图形,会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这种图形的运动,对小学生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把抽象的空间意识,转化为这种具体的,容易操作的教与学的过程,方格纸是学生认识图形、定量刻画图形的很好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它能准确描述和刻画图形位置的优势,来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课程标准》只要求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以及图形绕着一点旋转900,不要求图形沿其他方向平移或绕着一点旋转任意角度。通过方格纸,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图形的这个基本特征,能更好地使学生来认识和描述空间图形的变化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第二学段要求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即将图形放大或缩小。这里的“放大或缩小”不是严格的相似,主要是直观感知,即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这将为初中学段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和位似运动奠定基础。

第二学段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要学生了解图形运动的特点,并能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运动后的图形,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图案欣赏与设计的基础。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为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看生活提供了机会,也可以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的价值。如《课程标准》案例35,一个由几块积木拼成的一个图形,然后让学生先观察,在打乱原来的图形,让学生再去重新进行复原,在这个过程中,他就要综合地运用平移和旋转等知识,并且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他复原的步骤和过程,不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也是他们对美的一种感受。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欣赏或设计一个图案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解释、不同的想象,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进行交流与分享。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案中的图形运动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图形的运动在图案欣赏和设计中的作用。

3.图形运动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变化不大,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如在第一学段,修订后更加关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但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个要求已经去掉了。在第二学段,修订前它强调要画出轴对称变化后的图形,那么在修订后要求是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这微小的变化,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求是稍微有点儿降低难度,更强调了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去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图形运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一是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的观察和比较中,来认识图形的运动。二是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即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来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去想一想,提高对图形变换的认识能力。三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设计图案。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图形的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从运动变换的角度来认识图形,像长方形沿着长边旋转就可以成为一个圆柱体,就是柱体的形成,它体现了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再如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度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它来推导公式效果会更佳。

第16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收藏)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当务之急是全面深入地开展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而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学什么?目的如何?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些以前考虑的很少,分析的也很少。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发现了了一些问题,考虑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决定的。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小学计算机课,又不同于小学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它重在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基础性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主要是着眼于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现实表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其他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小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地对其长远发展起作用,而不至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很快过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面临的突出问题。

认知心理学认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和可迁移性。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二)应用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把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使学生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联合国开发署首席技术顾问Allen博士曾经在调查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后说,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构造和程序设计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应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术语和概念,不需要面对一张张枯燥的试卷,他们要接受的是真正的生活对他们的考试,是身处信息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挑战,他们需要学的是如何对大干世界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应用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征。

(三)整合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整合性的根本在于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知识联系的整体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美学、文学、外语、数学、物理、电子学等等。但有些地方的“信息技术课”只注重讲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忽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他学科素养。这种认识严重束缚了众多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思路。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线,开设整合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本质使它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其他学科内容而独立存在,只有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使用信息技术。

(四)趣味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而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建议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四个方面的学科特点,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基础性的教学建议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突出“基础性”原则。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工作,他们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知道时代对公民的信息技术要求是什么?如今普及的信息技术是什么?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是什么?所选学习内容应该是信息技术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将来能够利用的,或能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去的知识或技能。例如,什么是信息、信息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有关概念及知识、大致工作流程、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等都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性的应用教育,培养意识、培养基本技能比培养本学科专才重要。所以应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没有对这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就不可能实现对信息处理结果和信息的活用实现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进而完善活用的过程。比如,计算机软件知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占很大比重。但是在讲软件知识时,切不可盯住一个具体软件的功能过于详细地讲.而应针对一类软件的共性,注重对其核心内容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筛选。例如,在安排“文字处理”这部分知识点时,如选择写字板软件作为教学内容,则对于文字处理软件所共有的汉字输入、文字的编辑、美化以及图片的插入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作为重点内容。小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点后,同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记事本、Word等其他字处理软件,更高层次地理解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的特点。 (二)针对应用性的教学建议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在教学方法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中,任务的提出非常重要。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即课本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后练习”,这种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设计并制作一份板报、上网查询资料并整理、收发电子邮件、制作网页等等。这种任务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另一种任务是小任务,即“动动手”。如“删除‘画图练习’文件夹中的‘XR.BMP’文件”“圆角矩形的画法和矩形的画法完全一样,请你使用圆角矩形工具画一个举重杠铃”这种任务一般是结合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而设置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和尝试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在课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元旦时,有的同学主动应用计算机制作了新年贺卡送给老师和学生,这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强化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三)针对整合性的教学建议

鉴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教师的“教”中,要注意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尽可能地融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使小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这是目前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对象的阶段可以采用的一种整合模式,即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

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占很大比重。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时,要有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布置“画图”的任务时,要结合美术;文字处理任务可以与写作文、写日记结合起来;网络学习任务可以与查找自然学科资料和写信结合起来;动画制作可与数学结合起来等等。

(四)针对趣味性的教学建议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能否开发出这种动力,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任务。

在实践中,应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让“趣味”作为领路人。下面提供了几种趣味教学的方法,作为参考。

l.演示教学法。

依据儿童的好奇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计算机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演示,把计算机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同学们:举例说明计算机的科学计算、科学管理、自动控制、辅助教学等.还让计算机演奏音乐,绘制美丽的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使学生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

2.游戏教学法。

依据儿童好玩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扩展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兴趣,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如教画图软件时,先绘了一些基本图形.然后让学生与计算机一起搭积木,用这些基本图形组成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成就感和审美能力。

3.竞赛教学法。

依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绘图比赛,计算比赛,制作网页比赛,网络知识大赛等,给学生讲当今世界软件奇才、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我要赢”的传奇故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兴趣。

4.逆向教学法。

事先展示教学的结果,也就是先让学生知其然,再向学生解释过程,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制作的贺卡、网页、多媒体课件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再教给学生这些知识。

5.成立兴趣小组。

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的形式,可以把对计算机有共同兴趣的同学集中在一起,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比如,教师节前夕,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学生用电脑绘制精美的贺卡赠给老师们。元旦来临之前,可以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照片,用扫描仪制成“千禧纪念卡片”。计算机把孩子们带人了一种神秘的世界,进入知识的殿堂,使他们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焕发出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总之,教师要把自己摆在教学设计者的位置上,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贯彻“趣味引路”的思想,创造性地设计趣味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使学习变成一种新景象:不再是“苦读圣贤书”,而是“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第17篇: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评析与复习教学建议

2016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评析与复习教学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树祥

2016年是3+1高考的最后一年,物理试题明显变易,从而为新旧高考的衔接做好了铺垫。2017年是3+3高考改革的元年,新的高考内容减少,难度降低。但新旧高考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运用数学、语言、图像有逻辑的推理、演算、陈述,对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是相同的,特别是今年将“说明、计算、逻辑推理、结论描述”计入分值,对学生的文字叙述和做题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试卷评析

1、回归基础,注重理解。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物理知识的基石,所以今年的高考着重于对基础的考查。考题中识记类题目和简单基础类题目明显增多。好几道考题直接源于教材,如第3题电磁波按照频率的排列顺序就来自于高二第二学期基础性教材的第17页,第10题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线性质的实验装置题目来自于高二第二学期基础性教材的第28页,还有第1题、第13题、第21题也是直接来自于教材;另外

2、

4、

5、

6、

8、

9、

11、22等题目,只要掌握了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就很容易得出答案。另外,试题注重对概念和规律理解的考查,而不是考查通过题海战术顺练出来的所谓解题能力。如第17题,如果没有对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的准确理解而只是死记老师总结的关于摩尔质量、分子质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几个公式是不可能选出全部正确答案的。第18题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而套用一些老师给出的所谓“串反并同”的解题口诀,很容易会出现错选A的结果。

2、考察全面,突出重点

考试手册物理科要求对各块知识内容分布为:力学部分约占40%,电磁学部分约占35%,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约占25%,上述三部分内容包含相应的实验,实验部分分值约占整卷的20%。选做题为“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或“人造地球卫星”,分值为4分。今年高考,基本符合要求,其中力学题有

4、

7、

14、

15、

16、20、

22、

23、

25、

26、31,热学题有

12、

17、

29、30,电学题有

3、

5、

8、

11、

13、

18、

19、

21、

27、28,光学题有

2、9,原子物理题有

1、

6、10,力电综合有

24、

32、33,大部分物理知识点都有涉及,但分值上,也是按照要求重点放在力和电上,约占总分的75%,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约占25%。在力和电中,又把着力点放在了功和能上了,第7题涉及风力做功,及功能关系,第13题涉及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问题,第24题要运用动能定理计算带电小球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第25题要应用动能定理计算出变力,第26题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最后三道大题

31、

32、33都要涉及做功和动能定理,使功和能的题目能明显偏多!

3、分析综合,数理结合

高考不仅考查物理核心概念的内容,而且要考察这些概念的联系,特别是考查综合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高考中,在问题情境设计上,有些题目设计了多个物理过程的组合,如第

23、

24、32题,有些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又综合运用文字、数据、图像等形式来增加信息的广度,考查学生从丰富的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物理思考或推理的能力。如第

15、

19、

25、

29、

32、33。如对第32题,首先你要通过图线1找出位置0.3m处的库仑力,然后再根据题中数据和库仑定律计算小球B带电量;再根据图像分析0.3m处合力向左,库仑力向右,可以计算出该位置外加电场的电场力,进而计算外加电场电场强度;在0.4到0.6m出合电场是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的公式计算两位置电势差;最后一问,必须进行过程分析,它既有第一次的从0.2m到0.4m的减速直线运动,又有第二次的从0.16m处开始的先非匀变加速直线运动,到后面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解题时必须求出每个过程电场力做的功,最后再通过动能定理得到结果。另外,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所以每年的高考都要考查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今年第

8、

15、

19、20、

25、

29、

32、33涉及函数图像,第

15、

25、

31、33涉及函数方程,第

23、24涉及几何图形,第18涉及极值问题,第24题涉及正弦定理等等

二、复习教学建议

1、针对考纲,回归课本 要认真研读《上海市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要对五本课本(四本基础课本和一本拓展课本)全面看书不留死角。要做到胸中有要求,心中有教材。教学中,要使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适用条件等做全面的分析。同时要注意对知识的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电场和磁场复习中,要对电场线和磁感线,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电场力和磁场力进行类比学习。另外,既要让学生看书,也要让学生把配套的练习部分再做一做。

2、提出问题,梳理知识

在复习时可根据高考要求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和前阶段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拟定一些启发性较强的思考题,使学生重读课本时重点明确,重点突出。如分析分子动理论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分子非常微小,我们如何来测量分子直径?怎样测量?测量油膜的面积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类似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什么?(2)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那么在已知物质质量m,密度ρ,摩尔质量M,物体体积V和阿伏伽德罗常数时如何求分子质量,分子体积,分子直径和分子数?(3)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怎样的状态?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什么?是不是温度升高了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变大?对单个分子说内能和温度有意义吗?(4)分子势能在宏观上与什么有关?在微观上呢?怎样改变分子的势能?在宏观上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等

另外,引导学生注意建立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应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基本思维方法、以及与双基相联系的典型题目。建立知识网络可采用(1)分析目录法:课本上每一张目录可以构成本章基础知识的框架,目录的自然节可以合并成几个知识点,每一张的标题往往就是这一章知识的总纲;(2)尝试回忆法:复习前先不看书,试着回忆这一章的内容,看这一章讲了哪些基础知识,有哪些基本思维方法,有哪些技能技巧的要求,有哪些典型题目,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3)画知识网络法,对每章内容的梳理总结不能只停留在尝试回忆上,而应结合尝试回忆用各种形式的图表画出知识网络图.很多复习资料在每章内容前后都有一个知识网络图,一般这个图都比较简单,可以参考但不可照搬,要使自己独立的画出

3、实验复习,重在原理

对物理实验,我们只要明确了原理,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原理。如学生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本实验的原理就是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由单摆周期计算公式可得 g42lT2lg得出的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很容易就得出器材:需要有单摆及挂单摆的铁架台,需要测摆长的米尺,需要测周期的秒表。也很容易想出实验步骤,即先安装仪器,再测量摆长和周期,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得出g,理解了原理,知道了摆长是什么,自然注意事项中就知道摆长的测量必须为摆线的长度加摆球半径,为了减小误差要多测几组取平均值等等。当然,在复习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把每一章中的实验先随本章内容一起复习,但在复习的后期最好从不同的角度把分散在各个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知识进行归类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如根据实验要求,可将实验分为基本仪器使用类、验证性实验类,测量性实验类、研究性实验类,在进行归类后,要注意总结出每一类的共同点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加深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也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在练习题中要注重实验原理的拓展整合与方法的迁移、数据处理、注意事项、基本仪器的使用等;还要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对应着一个实验要求可设想多种方法等等。另外还需要再到实验室,用一节课来熟练几个实验的方法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要注意做题时的过程分析,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的养成,要培养学生们认真审题,规范做题的习惯,对综合题,对解题列式中,所用到的未知量和解题过程中临时设定的中间量,要写明假设。要明确研究对象。把哪个物体做为研究对象时,一般写为“对谁------”,要写清物理过程。物理计算题若有几个过程组成,则在文字说明中应写清楚,如“由-----到-----”等;要写清列式依据,应简要写明是根据什么原因,使用什么规律来列式求解的,如“对A物体,由动能定理得------”,另外,要合理利用模拟题。到高三后期,各个区县的模拟题,统考题及各个学校的交流题象小山一样的压来,对这些试题,我们可以抽出一部分题限时间,认认真真地做,而对其他模拟题只要挑一些重要的题型来做即可,前者是为了增强考感及提高速度性,后者则是针对性的提高。

第18篇:教学意见与建议

建管1004班 《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 水:xxx老师

电:xxx老师

两位老师上课思路都很清晰,都能结合平时容易看见的水、电设备进行讲解,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都能适当补充课本没有的知识。陈宁峰老师幽默风趣,上课喜欢直接点重点,同学们都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xxx老师

优点:课前会讲些看见的热点问题,并引导我们深入分析,上课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偶尔会放些房地产类的视频让我们了解名人对房地产发展的把握。

不足:讲课较为生涩,不够顺溜,很多同学听得不太明白,时常不知道讲到哪里。希望老师跳跃式讲课时能告诉我们讲到哪里了;虽然有的知识我们学过,但同学们的记性不是很好,希望老师讲到一些专业术语、计算公式时能给予更多的解释。

《建筑工程计价及其软件应用》

xxx老师

优点:实践经验丰富,课堂氛围较好,能耐心为同学答疑解惑

不足:所授知识较多,同学们听多了觉得乱,重点太多相当于没有重点。广联达或非课程安排内容,但光看教学视频,部分同学还是接受得很勉强,希望老师能结合我们的图纸对同学提出较多的相同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

《秘书礼仪》 xxx老师

优点:讲课思路清晰;会结合平时自身见到的事例进行讲课,生动形象;时常亲自示范给同学们看,有时也让同学自己演示;课堂纪律较好。

因为是礼仪课,所以老师对出勤率、课堂上相关礼仪要求较高,经常提点,有的同学觉得讲得有些多了 (个人观点:不管是上什么课,不迟到、不旷课,积极配合老师上课都是作为学生应该做到的,更何况是礼仪课,高要求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老师会重复提及,还不是同学做不到?!迟到会有,课上吃早餐、睡觉会有,前三排就有

三、四个坐,哪个老师都无法很淡定的面对,最主要的还是同学们自身做得不够)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xxx老师

优点:讲课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课堂纪律要求较高 不足:讲课方式单一,有照本宣科是嫌,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同学开小差的不少。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xxx老师

有亲和力,有耐心,会重复讲解同学们不懂的地方;上课生动有趣,会不时讲些小故事,活跃课堂氛围;课前会点名要求同学回顾上次课内容,帮同学们复习,也使前后课程相互联系,容易进入课题;对纪律要求较高,会请迟到同学做游戏,即达到减少迟到人数的目的也可活跃氛围。上课形式多样:让我们自己制作PPT,自己讲课;有时会要求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所取成效不错,但同学们大都表示上这门课压力还大!

第19篇: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试卷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第一大题是听音搭配,比较简单,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满分。第二大题是听句子选最佳答语,考查学生对情景对话的反应能力,问题接近生活及日常交际,学生大部分答得较好。第三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语,这道题部分同学缺乏对对话的理解,不能迅速记忆,交际运用不够灵活,得分率不高。第四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满分的同学很少,大部分得到4-6分。第五大题是听短文内容并填所缺单词,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很大部分学生写不出单词,说明学生对这方面掌握不够。

二、笔试部分

1、试题内容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词汇与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以考查课标要求、课本内容为主,紧扣八年级知识点进行评价检测,难易适中。如在单选题中就重点考查了词的固定搭配,一般将来时固定句式等主要项目及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中的文化差异,趣味故事,补全对话中的假期话题,这些都紧扣八年级外研英语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意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结构与中考试题基本一致。全试题编排设计注意情景的设置,单纯考查语法、词汇的试题较少,单项选择大部分试题也来自教材对话或短文中。完形填空也类似练习册中篇目题,部分学生都能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听力、语法、词汇与结构、交际项目总体情况较好。问题:听力理解时反应不敏感,不能迅速记忆,失分率较高;语法知识运用不够准确,如单选第26,29,35题误选较多;交际运用不够灵活。

2、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完形填空,虽然短文类似练习册中的篇目,但学生还是不能正确填空。有些同学无从着手,乱填一通;有些顾此失彼,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3、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写作水平偏低

书面表达最能反映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卷此面是做得最差的一题,得分率极低,英语表达能力十分低下,没有几个句子可读。没有句子结构、时态、主谓一致概念,汉语式英语随处可见。有些同学白卷依旧,有些照抄书本,阅读材料,试图蒙混过关,侥幸得分。 教学措施:

1 .继续加强基础训练,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强度。

3.多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不会用英文写作文,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不知道作文是由句子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需要用正确的句型,需要用正确的词组来构成.写好作文,没有诀窍,只有多写多练. 4.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这两大项,是所有英语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两大部分,是一种综合考查,一半学生靠猜得了一些分.要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考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第20篇:作业分析与动作分析试卷

华坚集团在职培训考试卷

——作业分析与动作分析培训

单位:部门:姓名:工号:职务: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联合作业分析的手法有 运用改善四原则(ECRS)、运用5W1H方式提问。

2.双手作业分析的图形有○、→、D、▽、□。

3.动作分析的方法有目视分析法、动素分析法、影片分析法。

4.MTM是指工作研究技术、MTS是指细微动作研究。

5.作业分析分为哪几个类型人机作业分析、联合作业分析、双手作业分析。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个5分,共25分)

1.下列哪些不属于动素的有(D)

A.伸手B.

A.拆卸C.寻找D.敲击E.放手 2.细微动作研究的创始人是(B)泰勒B.吉尔布雷斯C.曼德尔D.托尔斯泰

等待(空闲)时间D.多余时间3.双手作业分析的作用正确的有(ABC) A.调整均衡B.规范流程C.控制无效D.缩短周期4.人机作业分析图——显示人与机器的工作周期及其在时间上的配合关系,人-机( C ) A.等待时间B.空闲时间C.

5.联合作业分析主要是排除多人作业过程中的(ABCE)

A.不经济B.不均衡C.浪费D.空闲E.不合理

三、问答题(共34分)

1.动作分析的有哪几个基本原则?(10分)

答: 1.双手同时使用 2.基本动作单元力求減少

3.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4.舒适工作或作业

2.动作经济原则有哪几类?(10分)

答:1.人体动作之运用

2.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条件

3.关于治、工具和设备之设计

3.IE有哪些分析手法?(10分)

答:1.作业分析法 2.流程分析法 3.动作分析法4.时间分析法

5.稼动率(搬运、物流)分析法6.工厂布置分析法7.产线平衡分析法

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
《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