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高一数学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4 18:07: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一数学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试卷特点

题型结构合理,试卷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90分,设有两种基本题型,即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解答题6题,共70分。试卷结构与近年来河南省高考数学试卷一样,完全符合考试大纲的题目命题要求。

2试卷评析

本试卷考查的知识内容为《必修1》,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难度设计合理,起点低,覆盖面广,主题内容突出,无偏题怪题;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简单应用,试题有新意,符合课改和教改方向,能有效地测评学生,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既重视双基又凸显能力培养,侧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应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考查,以基本运算为主,难度适中,层次梯度性好,立足于教材,大多数题是基础题。题型从课本与平时的基础训练中能找到“影子’,学生比较熟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简单应用,主要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⑴数形结合的思想

5、

7、

8、

11、

12、21题 ⑵分类讨论的思想;

10、20、22题 ⑶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4、

11、

12、22题 ⑷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8、

9、19题 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新成果。

从以上特点看,本试题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立足于教材,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覆盖面广,难度设计合理,起点低,难易有层次,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简单应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进行了考查,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

3答卷中反映出学生的问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知识与类似题型课堂上讲过多遍仍然出错。主要原因: ⑴课堂上效率太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太差,

(2)指数对数运算很多学生不过关,运算能力不过关

(3)对问题理解不透彻,概念理解不到位,对于重点知识不够重视; (4)平时定时训练较少,自主训练意识缺乏; (5)平时练习习惯上看答案,不自主练习,看得懂知道方法,但真正让自己做却难以运算准确。

4 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解题的方法与格式是我们今后教学需注重的环节。数学应用意识不强,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函数的实际应用,错解率偏高,说明学生把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不强,函数的综合应用,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融合不够自然,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今后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数形结合思想。

推荐第2篇:高一数学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烟台十四中 张妍妍

一、命题范围及特点

本次高一期末数学试卷,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紧扣教材,比较全面的考察了高中数学必修1的第三章和必修2的前三章的所有知识点,试卷不仅涉及到教材中的基础题目,而且有教材中课后习题的拓展题,也涉及到了一定难度的灵活性题目,试卷基本上能考查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掌握情况,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试卷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挥。

二、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数学试卷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其中第1小题、第4小题、第7小题重点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我校学生这三道题的得分率也较低,主要在于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准确不扎实造成的。第6小题、第9小题考察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第12小题证明空间中的线线、线面垂直和线线、线面平行问题,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对我校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此题基本不得分。

第二大题填空题 13---16小题我校只有不足10个学生得到满分。主要是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差。另外第15小题学生不能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第

13、

14、16小题虽然学生有思路,但由于运算能力较差故很难得分。

第三大题解答题第17小题此题如果找到了合适的方法解决应该说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解析几何题。但学生用待定系数法的较多,从而造成了漏掉讨论斜率不存在和运算量较大的问题,因此得分率不高。第18小题是教材中的原题,题目简单但学生对第1个问号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所以此题得到满分的学生也不多。第19小题求直线的方程,加强运算能力的提高。第20小题第2小问号多数学生对是否存在问题有打怵的心理,故放弃没做的学生较多。第21题3个小问号阶梯式的问法非常好,大大降低了本题的起点难度。此题得分教理想。第22题考察了函数的应用,学生对此题的思路明确,但运算能力较差,加上时间的限制,所以放弃计算的学生较多,我校基本没有的满分的学生。

三、试卷反思:在今后教学中我们

1、狠抓学生的基础。强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提高学生对教材重视的意识;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和高考考纲,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平时教学时对知识点一定要到位,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

2、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审题、审设问的强化训练,纠正学生拿过题来就做的坏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能力,通过精练精讲,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要求。

3、要注重试题讲评过程中的“分析过程”,如怎样分析试题把握有效信息,怎样组织有效答案,怎样从一个信息(现象)联系到教材的原理;注重归纳一些常见的题型,使学生真正明了用怎样的思路分析用怎样的方式组织答案。

4、要注重对学生答案规范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字迹清楚,而且要条理清晰,还要考虑答案内在的逻辑。

推荐第3篇:高一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2

高一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试卷题型设计共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题型分量与高考一样,选择题部分中三角函数共占6道,占据了整个选择题的百分之五十的分量,透漏出三角函数在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图像和性质要求比较高,这部分也是学生的软肋,从题型难度看,这部分出题属于中等,只是公式的简单变形和应用,图像的简单变化,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底。向量部分出了两道,第2题和第9题分别考察了平行向量和向量的模,第2题属于简单类型,第9题属于中等难度,与以往考试相比本次对向量的难度有所降低,2012和2013分别考察了向量三点共线问题,题型分别布置在11和12题位置,难度较大,算法占据1道,统计占据2道,并且算法在大题中没有出现,与12年持平,由此可以看出,算法作为新课改的新添内容,尽管占据课本不少页数,也只是鸡肋。统计主要考察了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条形分布图,其实还是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简单题。选择题12题是个分段函数,这道题稍有难度,但只要学生掌握正弦函数在每一象限的符号取值,及周期性,本题便可解决。填空题一共四道,两道三角函数,14和16题,15题尽管是向量,实际是三角函数和向量的结合,14题主要考察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1属于简单题,16题主要考察了三角函数性质,奇偶性,周期性,最大最小值问题,难度中等,在解答题中,17题是向量背景给出的,主要考察向量的夹角公式,但是又必须熟悉余弦在钝角范围内是小于0的,从而构造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18题是概率题,典型的古典概型,因为目前还未学习排列组合,所以学生只能利用树杈法,或列表法解决该类问题,题目中涉及的数字不大,所以该题目不难,19题线性回归问题,此类问题主要为高二学习独立性检验做铺垫,独立性检验近几年在高考大题里有所体现这里不容忽视,此类问题主要考察数据的处理能力,属于容易题型,20题主要考察了几何概型的概率,突破点在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本题难度属于中等,几何概型,在高考大题里面很少涉及,但是必须让学生掌握,出在这里也不意外,21题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考察向量问题,只要学生知道两个向量垂直内积为0,第一问就可以迎刃而解,对于第二问主要考察向量的坐标表示,在第二象限的向量所满足的条件,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还是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22向量和三角函数的结合,主要考察向量内积的坐标表示,和向量模的坐标表示,但又要能够熟练运用三角函数公式,第二问实际考察根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函数的取值问题,只要对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比较数量此题不算难题。综合来看本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告诫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回归课本,不要一问的去专研难题,非常规思路不能解决的问题,技巧性解题

推荐第4篇:高一数学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一数学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命题介绍及试题分析

(一)命题的依据与方法

根据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研究中心的统一安排,上学期末对全市高一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并且全市统一网络评卷。试题由市命题组成员针对高一年级的教学实际经过多次研究与审核命制完成。全卷分为三个大题,共25个小题,满分为150分。其中选择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填空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解答题有5个小题,每个小题10分共50分。本次命题为高一第2学期阶段性的学业监测,考查的内容只有必修3与必修4,所以命题的形式与高考有明显区别。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的易、中、难比例预设为各占60%、30%和10%。预计全市均分达到103.9分。目的就是让大多数同学有成功的经历,让试题更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真实水平,让老师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二)对部分试题的再研究

本次监测全市的平均分为73.8分,这与我们预计的全市平均分103.9少了30.1分,问题出在哪了呢?

1、从各小题的得分率找到难点在哪?

从上面的得分率可以看到,得分率较低的有17题、18题、19题、20题,22题、23题、24题的第三问、25题。

2、下面我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难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突破这些难点? 【17题】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各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 ,每次抛掷这样两个相同的骰子,规定向上的两个面的数字的和为这次抛掷的点数,则每次抛掷时点数被4除余2的概率是。

本题的难点在于先要转化为正弦型函数,而后函数是偶函数这个条件如何使用。而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是对辅助角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偶函数这个条件解答时是使用偶函数的定义完成的,其实也可以用“把x0代入使正弦获得最值”的方法完成。第(2)问的难点不在于平移或是伸缩而在于单调区间的获得。对于一个正弦型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首先是一个复合函数单调性的问题,其次是一个周期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是学生遇到的较难的问题。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一般为“转正,写出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解不等式之后正确表达即可。

3、从命题的角度给出如下建议:

(1)17题考查古典概率模型,题目设置一个“被4除余2”,这是一个小学问题,而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好多考生(很多学生答案为

2)。我们知道,在讲算法案例的时候,学生已经9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后面必修5学习数列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会忽视被4除余2的正整数中2也是其中的一个。感觉这里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障碍,并没有起到对古典概率模型学生掌握情况的真实考查。

(2)18题题目虽然不错,知识点也都很重要,但难度过高,并且这种方法在第8题中也有考查。所以这个题目降低一下难度可能会更好。

(3)19题对学生的身高进行一个“一加一减,然后求平均数”的统计,不知该统计有什么价值?学生对结果的表示方法难住了,没有达到对程序框图或其它重要知识的考查目的。 本题目出题者是想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相关的知识进行考查,设置了一个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立意很好。但我有一个不成熟的问题需要提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分组时需要等距,请问剩下的低于50分的是否都高于40分?如果不都高于40分,补充直方图应该如何补充?如果宽一些,怕是总面积不能为1了。我们在统计中是先获得数据,而后对数据进行处理,而列表或是画图都是处理的方法罢了。本题出现了图与数据无法对应的问题,值得商榷。

(5)22题应该是考查古典概率模型与几何概率模型,但加了一个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做为入口,虽然简单但却难倒了大部分学生,感觉这个设置入口如果低一些是不是会更好? (6)25题中“圆的弦切角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周角”这一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并没有学习,如果把这个知识点给出,可能对我们了解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情况如何的考查会更好吧?! 综上所述,期末监测命题应该注意上:

(1)当使用学期两本书以外的知识点与方法时,应该尽量简单或可以通过某种提示降低难度,防止这个难度干扰对本学期内容的考查。

(2)在对试题进行改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也必应用于现实,所以一定要符合现实。考查的目的应该明确而具体,题目的难度应该来源于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

二、成绩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从各校的平均分上看学校之间的进步与退步情况。

1、各学校中考均分与高一第1学期期末及第2学期期末成绩对照表(表中数据由于计算方式不同或是个别分数未剔除有少许误差,但不影响对比。表中学校顺序以中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列。从折线图我们容易看出这次考试与入学考试相比,平沙校区超过了两所学校(市三中与北师大附中)。珠海女中超过了一所学校(市四中),但同时被另一所学校超过(市一中附校)。市一中附校超过了两所学校(市四中和珠海女中)。金海岸中学超过了两所学校(北大附校和市艺术高中)。东方外语超过了一所学校(北大希望之星)。

(二)从总分相近的不同班级个别题目得分率的差异看教学中的不足,及时确定补救的方案。从表中可以看出,第2题与第13题红旗中学的得分比和风中学要低,说明红旗中学应该在算法语句与平面向量等简单知识点的教学要加强。第5题与第12题,红旗中学比和风中学得分要高,说明和风中学可能要在三角函数中一些简单知识点的教学应该加强。 例2:对比平沙校区与实验中学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

6、

7、11题平沙校区略有优势,而第

5、

9、

12、

15、

17、22题平沙校区就需要加强。相关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函数同角关系,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三角函数的值域,系统抽样的等距性,不等式的恒成立等。

当然,从小题得分上看,各学校对不同的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优势.从分数段上人数的分配上也可以看到各学校对优生的培养情况,这里就不再多分析了。

(三)对必修3与必修4教学的建议

1、应该注意补充初中相关的知识点

(1)小的整数除以大的整数,商为0,余数为这个小的整数

(2)因式分解的几种常用方法,比如提取公因式,十字相乘,分组分解法,公式法等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4)平面几何中与圆相关的知识,比如弦切角、切割线定理等

2、应该渗透高中阶段还没有系统学习但又可以使用的相关数学知识与方法 (1)关于等式或是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2)与勾股定理有关可以使用三角换元引入角参数的方法 (3)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3、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难点的突破

(1)确定“复杂”角的关系时,可使用乘法及加或减让未知角消失的办法

(2)在讲授正弦型函数f(x)Asin(x)的单调区间时,注意应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先用诱导公式把转正,然后看A的符号确定使用正弦函数ysinx的增或减区间解不等式,最后根据单调区间的长度是周期的一半粗略进行检验即可。

(3)在学习习近平面向量时,应该注意平面向量运算中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乘法、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向量的模的几何意义与代数运算方法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充分体会并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经验分享(备课组的建设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必要手段)

1、制定出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执行。

2、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每周至少集中一次。由学校统一要求,统一检查。

3、建一个小群,只有备课组内的几个人。方便平时交流与资料汇总。

4、对平时小测进行分析,取长补短。

5、最重要的一点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平行班之间有可比性,存在竞争,但是为了竞争而有所保留则就是没有充分的合作,受损的是自己的学生与学校。成绩相当的不同学校存在竞争,但是为了竞争而不能坦诚相待,受损的是个别学校与全市。所以,每一名老师都要有一份责任心,这份责任心不只是自己的班级,不只是自己的学校。

谢谢大家 2016年9月

推荐第5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

A.37的值为() 6113B.C.D. 2222

2、直线2xy10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3xy30,则l在y轴上的截距为()

A.-3B.3C.-5D. 5

4、圆x2y24x6y0的圆心坐标是()

A.(2,3)B.(-2,3)C.(2,-3)D.(-2,-3)

5、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3,4,0)和点B(2,-1,6)的距离是()

A.243B.221C.9D.

6、在半径为4 cm的圆中,36o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A. 42cmB.cmC.cmD.cm 5532

7、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A.2xy20B.x2y10

C.x2y10D.x2y10

8、若sincos0,则角是()

A.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B.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C.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D.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9、直线l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后,又回到原来位置,那么l的斜率为()

11A.B.3C.D.3 33

10、直线l过点A(2,4)且与圆x2y24相切,则l的方程是()

A.3x4y100B.x2或3x4y100

C.xy20D.x2或 xy20

11、直线2xmy13m0,当m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A.(1111,3)B.(,3)C.( ,3)D.( ,3)2222

12、直线x2y550被圆x2y22x4y0截得的弦长是()

A.1B.2C.3D.

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角的终边过点P(4a,-3a)(a≠0),则2sincos的值是_________.

14、经过点P(0,-1)作直线l,若直线l与连接A(1,-2)、B(2,1)的线段

总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5、如果直线yxb与曲线 y34xx2有公共点,则实数 b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

16、直线axby1与圆x2y21相交于A、B两点(a,b为实数),且三角

形AOB是直角三角形(O是坐标原点),则点P(a,b)与点Q(0,52)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3)cos(2)sin()

17、已知f()3sin()sin()2

(1)化简f()

(2)若是第三象限角,且cos(

18、已知函数f(x)2sin(2x31),求f()的值. 25

6)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3)若x0,,求函数f(x)的值域. 2

19、(1)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是直线m:yx1的倾斜角的一半,求经过

点P(2,2)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

(2)已知直线l经过Q(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l的方程。

20、(1)已知圆C与直线x6y100相切于点(4,-1),且经过点(9,6),

求圆C的标准方程。

(2)求圆心在直线3xy0上,与x轴相切,且被直线xy0截得的弦长为2的圆的方程。

21、已知线段PQ的端点Q的坐标是(4,3),端点P在圆x2y22x30上

运动,求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2

22、已知以点C(t,)(tR,t0)为圆心的圆与x轴交于点O、A,与y轴t

交于O、B,其中O是坐标原点。

(1)求证:△OAB的面积为定值;

(2)设直线y2x4与圆C交于M,N,若OM=ON,求圆C的方程。

推荐第6篇:数学试卷

六年级数学试卷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16分,每题1分)

1、由3个亿、8个千万、9个万、6个千和5个百组成的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2、把 2.75化成最简分数后的分数单位是();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于最小的合数。

3、差是1的两个质数是(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4、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3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5、有a吨化肥,每天用去1.2吨,用了b天,还剩下()吨。

6、师徒两人生产一批零件,师、徒生产个数的比是5:3,徒弟生产150个,师傅生产()个,这批零件一共有()个。

7、5小时24分=()小时;78050平方米=()公顷。

8、250千克:0.5吨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9、14:() =0.7=7÷()=()%

10、一台收音机原价100元,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在售价是()元。

11、一块布长40米,先剪去它的40%,再剪去1/2米,还剩下()米。

12、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是()米。

1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积之差是4.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4、一个数减少它的20%后是48,这个数是()。

15、在含盐8%的500克盐水中,要得到含盐20%的盐水,要加盐()克。

16、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底面积就扩大()倍,体积扩大( )倍。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6分)

1、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要8个小正方体。()

2、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3、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倒数都小于这个数。()

4、面积相等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比的后项、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

6、某制衣厂去年比前年增产15%,就是说前年比去年减少15%。()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5分)

1、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__________。

① 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2、a、b是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a÷b=6,a和b最小公倍数是_____。① a②b③6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扩大2倍,面积就扩大() ①5倍② 6倍③不变

4、小明所在班级学生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所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比小强()。

①高②矮③一样高④无法确定

5、一个半圆半径是15厘米,求它的周长的正确算式是_________。①3.14×15×2÷2② 3.14×(15×2)÷2+15 ×2③3.14×15+15×2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37分)

1、直接写数对又快!(5分)

0.4×0.2=9-0.9=10.75-(0.75+3.4)=72÷0.4=24÷34 =0.5+0.5 ÷0.5+0.5=

0.2-16 =(3+320 )×5=1÷23 ×32 =34 +12 ÷ 12 =

2、求未知数(9分)

(1)7x-3.5=10.5(2) x:3.5 = 2(3)2∶x﹦0.5∶3

3、神机妙算细又巧!(能简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15分)

4×0.8×2.5×12.52.3×85+2.3×1536.5×99+36.5

0.65×14+87×65%-0.652/19×8/25+7/15÷19/2

4、列式计算:(8分)

(1)100比80多百分之几?(2)比一个数的4/5少32的数是28,求这个数。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6分)

1、下列各题只列算式(或方程),不用计算。(8分)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6天完成,乙单独做9天完成。两人合做这项工程,多少天可以完成?

(2)钢铁厂去年生产钢材270万吨,比计划多生产30万吨,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3)商店运来600千克苹果,比运来的梨的3倍少60千克,商店运来的梨有多少千克?

(4)食堂买来一些大米,3天共吃了其中的1 /5,还剩下150千克。求这些大米共有多少千克?

2、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要开几小时?(两种方法解)(4分)

3、一个圆锥形小麦堆,高1.2米,底面周长12.56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共重多少千克?(4分)

4、某厂生产一批水泥,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吨,可以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增产3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4分)

5、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0%,还剩3.2千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4分)

6、童乐幼儿园共有150本图书,其中的40%分给大班,剩下的图书按4∶5分给小班和中班,小班和中班各分到多少本?(4分)

7,在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1小时40分钟,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4分)

推荐第7篇:数学试卷

1.在投篮比赛中,1号家庭投中了24个球,2号家庭投中的个数比1号家庭的多7个。2号家庭投中了多少个球 ?

2.学校举行踩球比赛,学生代表队踩破了84个气球,家长代表队踩破的气球比学生代表队的

少3个。家长代表队踩破了多少个气球?

3.运动鞋的价格是48元,帽子的价格是运动鞋价格的,笔记本的价格是运动鞋价格的买一顶帽子和一本笔记本一共要花多少元?

4.有120人参加拔河比赛,家长、教师、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

(1)参加比赛的学生和教师一共多少人?

(2)参加比赛的家长比教师少多少人?

5.托球跑比赛的场地是长方形的,长72米,宽比长的多5米。

(1)这个场地的宽是多少米?

(2)这个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用彩绸把比赛场地围起来,需要多长的彩绸?

6.五年级一班的得分是40分。五年级二班的得分是五年级一班的多2分。五年级三班的得分是五年级二班的。五年级四班的得分比五年级一班的少3分。哪个班是比赛的冠军?

7.学校计划投资7200元举办才艺展示活动,实际的费用比计划节约了。实际的费用是多少元?

8.学校购进480米彩绸装饰舞台,其中红色的占总数的。其他颜色的彩绸有多少米?

9.学校才艺展示活动中共收到家长的作品64幅,学生的作品数量比家长的多。学生作品有多少副?

10.六年级一班向灾民捐款600元,六年级二班比六年级一班多捐,六年级三班比六年级一班少捐。

(1)六年级二班捐款多少元?

(2)六年级三班捐款多少元?

11.第二届科技艺术节共设各类奖项90个,其中一等奖占总数的,优秀奖是一等奖的。优秀奖有多少个?

12.合唱队有80人。舞蹈队的人数比合唱队少。乐队人数合唱队的多2人。花束队的人数比乐队的。舞蹈队、乐队和花束队各有多少人?

13.一本书,已经看了,还剩3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4.要制作一些彩旗,已经做了,还剩30面没有做完。一共要制作多少面彩旗?

15.六年级一班美术小组有25人,比航模小组的人数多。参加航模小组的有多少人?

16.学校为运动员准备了400架手掷直线飞机模型,比弹射飞机模型少。学校准备了多少架弹射飞机模型?

17.学校乒乓球队男队员人数占全体队员的,女队员有6人。学校乒乓球队一共有多少人?

18.红队的队员在射击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是96环,比蓝队的最好成绩多。蓝队的最好成绩是多少环?

19.小天用12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的彩带,其中8朵送给了在比赛中获奖的同学。还剩多少朵花?

20.学校举行运动会。

(1)六年级男运动员有36人,比女运动员人数多。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五年级男运动员有36人,女运动员人数比男运动员少。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1.六年级一班布置教室,用了20个红气球,30个黄气球。

(1)用去的绿气球个数比红气球多,绿气球用了多少个?

(2)红、黄、绿三色气球用去的个数占所用气球总数的。六年级一班布置教室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

22.学校食堂运进大米400千克,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两次一共用去多少千克?

23.在一次航模比赛中,火鸟飞机模型和线动飞机模型这两个项目有10人获奖。火鸟飞机模型占总获奖人数的。线动飞机模型占总获奖人数的。木制飞机模型占总获奖人数的。

(1)本次航模比赛中一共有多少人获奖?

(2)火鸟飞机模型项目的获奖人数比线动飞机模型项目的获奖人数少多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4.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比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速度慢。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5.超市里运来一批水果。运来香蕉140千克,运来的葡萄比香蕉的质量的多10千克,运来的西瓜比香蕉质量多。

(1)运来葡萄多少千克?

(2)运来西瓜多少千克?

26.一瓶饮料升,已经喝了,还剩多少升?

27.一辆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用了2小时。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行了8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8.在航行比赛现场,六年级有观众245名,比五年级的多。五年级观众有多少名?

29.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由于受风雨的侵蚀,现在高度只有140米,比刚建成时的高度低了。这座金字塔建成时高度是多少米?

30.明明收集了很多邮票,其中人物邮票有80枚,风景邮票的数量比人物邮票多。

(1)明明收集的风景邮票有多少枚?

(2)人物邮票和风景邮票共占邮票总数的。明明一共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推荐第8篇:数学试卷

计算专项练习2013.9

一、用竖式计算

0.98÷0.007=0.84×1.25=1.008-0.079=

二、解方程

1.2-0.02x=0.91.2÷0.06m=41.1x-2×6=432x+30=5x-2

4三、解决问题

1、长方体棱长总和92厘米,长10厘米,宽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底面呢?

2、用96厘米长的铁丝焊乘正方体框架,再用硬纸围成无盖正方体盒子,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

3、三角形的面积是s平方米,如果高是5米,则底为()厘米。

4、用1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一条边是0.125米,另一条边是多少米?

推荐第9篇:数学试卷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模拟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共20分)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4、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

(),加强() ,提倡算法();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 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 。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20分)

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教师成长D.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3、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

4、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5、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7、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③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①

8.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①④B ②③C ①②④D①②③④9.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组织者 合作者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D引导者 合作者

10.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A 概括性 问题性 相对性 B 概括性 特殊性 相似性 C 概括性问题性 相似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每题1分,总共10分)

1.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2.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实践创新。()

3.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4.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5.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6.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7.《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9.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10.《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4题,24分)

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2、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3.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6分,共两题,26分)

1、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10分)

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16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2、动手合作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3、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4、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数的基本运算口算加估算多样化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简单应用 情感

二、选择题

1~5 BCBDA6~10 ABDCC

三、判断题

1~5 ×√√√×6~10×√√×√

四、简答题

1、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2、“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3、(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4.(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五.论述题

1、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2、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推荐第10篇:数学试卷分析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一)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综观整体,这次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二)

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三)

一、试卷概况

(一)试卷结构

**年中考数学试卷共六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为义务教育九年制七年级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人教版)各册涵盖知识。

全卷:数与代数占分值52分,空间与图形6分值53分,统计概率分值15分。第一大题为选择了共8小题(8×3′=24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共8小题(8×3′=24分),第三大题共3小题(3×6′=18分),第四大题共2小题(2×8′=16分),第五大题共2小题(2×9′=18分),第六大题共2小题(2×10′=20分)

(二)试卷基本特点

**年中考数学试卷,在题目的设计提题量上与**年大至相同,改**年选择题10题,填空题6题为2011年选择题8题,填空题8题,仍为以答题卷形式答题,实施网上阅卷。试卷难度适中,整卷难度分数为0.58左右。试题反映了考生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该学生的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需求,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考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也体现的更加明显,反映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一、考查知识点

(1)有理数运算法则(2)分解因式(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6)平面图形中有关分解的数量关系(7)h.旋转圆形的中心点(8)几何图形中角的关系、线段的关系的解答

二、主要失分原因

(1)分解因式未完整如:x3-x=x(x2-1)=x(x+1)(x-1)只分解到第二步

(2)解方程组答案缺括号如:写成:x=4y=-3

(3)解析式中的量的关系如:y=x+90写成y=x+90o

90度写成90o度

三、教学建议

(1)基础教学中基本知识点应要求学生清晰地掌握;

(2)强调数学答案的规范化写作,并要求学生理解透彻应为什么这样写,从根本杜绝简单的错误,减少本来就不应该失去的分,如:更好地体现真实的数学水平。

第17题

考查知识点:

(1)、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2)、分式乘除法;

(3)、分式化简后求值;(4)、分母有理化。

第18题

考查知识点:

利用列表或树形图求概率。

第19题

考查知识点:

(1)、考查菱形的基本性质;(2)、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求法;(3)、求函数解析式。

考生失分情况:

(1)、第17小题一部分学生对于分式相加减知识掌握不足,失分情况较重,还有就是分母有理化失分开发部比较明显;

(2)、第18小题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不会画树形图或列表;

(3)、第19小题主要失分是几何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的坐标表示符号的错误较严重。

教学建议:

(1)、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分式基本性质及其简单运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要注意分母有理化教学;

(2)、要注重对学生利用树形图或列表求概率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树形图的画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到用树形图求概率,不能咐写概率答案;

(3)、要注重几何图形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性题目的教学,尤其注意几何图形上点的坐标与线段之间的转化中符号问题,要让学生知道点的坐标在不同象限是有符号限制,而几何图形的线段始终是正的。

第20题:

考查的内容是圆的相关知识,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解答出①中的四个答案,失分分的是学生没有带单位以及②中解答出结果没有最后答,建议任务教师切实加强对数字后面单位的强调。

第21题:

考查知识点

(1)垂径定理应用,三角函数、同弧圆心角与圆周角关系(等边)和直径所对圆周角如何

(2)等腰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

(4)作辅助线

考生失分情况:

(1)在求圆周角时不知道用同弧所对圆心角去求;不能从Rt△边的大小关系得出角的度数;有个别同学多考虑了劣弧上的点的情况。

(2)未作答;不能确定何时面积最大;求面积时没有乘以

(3)书写格式规范性不够;∵∴推理不严格;因为→所以常左右排放;应为“因为”„„“所以”„„;角度单位没写;×120o写成“120o”等等,基本功不扎实。

教学建议:

(1)解简易的直角三角形要十分熟练;

(2)同弧所对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要切实掌握;

(3)要培养分类思想,但也要仔细审题。

(4)三角形的面积和底与高的关系,当底不变时,高的大小影响到面积的大小;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处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的能力。

第22题:

考查知识点

(1)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2)应用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

考生失分情况:

(1)不能数学模型,所作辅助线不能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2)用的函数种类与试卷提示有区别,导致出现较大误差;

(3)比较大小时没有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去与半径比,而只用斜边去比;

(4)合格问题不知道转化为数学中的线段(角)的大小比较,而用等于关系判断。

教学建议:

(1)强化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正确做出辅助线,并弄明白判断是合格的关系是哪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2)理清不同三角函数的定义,能较熟练地从不同条件入手去解直角三角形;

第23题:

考查知识点:

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考生失分情况:

(1)从画的表格上,学生不善于概括、整理,思维混乱,出现表格内容重复,有多数同学没有带单位;

(2)从画扇形图上看,学生存在画图随意,过于明显画出与百分比不相符的扇形;

(3)对相关数据进行表述来看,学生不能抓住实质说些事不相关或是不能把事实情况表达清楚,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要注重数据整理的基本技能和数学规范性的训练

第24题:

考察知识点:

(1)抛物线;(2)图形的平移、翻折;(3)分类讨论;(4)矩形的判定;(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得分率:极低

教学建议:

(1)加强概念教学;(2)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第25题:本题为课题学习题。考察知识相关如下:

(1)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平行的相关知识;

(2)探究规律;

得分率:极低

教学建议:

1、加强对课本知识深层理解及应用。

2、教学中多渗透点类比讨论思想与不完全归纳方法。

3、平时多做一些推广类问题的训练,不要局限书本,只有课堂开放,学生才会不怕开放题与探究题。

总之,通过中考试卷分析暴露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基础问题: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差,学生数感、符号感不强。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运算能力有欠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中要突出主干内容。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要求,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问题,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提高合格率。

2、学生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数学建模能力。而数学建模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抽象。不断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3、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需加强。在解题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思路混乱、书写不规范、数学表述能力差。因此,在数学中要重视教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与交流能力。

4、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类比、特殊与一般、简单与抽象、猜想与验证、不完全归纳法等,这些思维方法都需要在长期的数学过程中渗透并潜移默化,才能收到一定的预期的效果。

第11篇:数学试卷分析

数学试卷分析

本次二年级的数学试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一份检测内容较全面的试卷。下面根据实际情况作以下分析:

试卷方面:

一、内容全面,结构宽阔

依据《新课程标准》低年级教学内容的规定,根据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注重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次检测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尤为侧重。

试卷情况具体分析:

一、填空题。该题正确率为90%。个别学生有不细心的现象。

二、判断题,该题正确率95%,出错较少,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

三、选择。得分率90%。错误原因:个别学生有不精心选错的。

四、计算。该题正确率95%。

五、解决问题。整体难度较小。个别学生对除法应用题掌握较差。

第12篇: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范文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范文5篇 做好试卷分析是任课老师最基本的一个工作,在分析试卷的时候也就能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摸到一个大概,这样也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结构

此试卷由

(一)填空题(占25分)、

(二)判断正误(占6分)、

(三)选择题(占7分)、

(四)化简比(占4分)、

(五)连线(占12分)

(六)画图(占8分),和

(七)解决问题(占38分)组成。

二、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1) 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本册重点内容——圆的认识及百分数的应用,和比的认识和应用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 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填空题中“两个用皮带连在一起的轮子,大轮直径6分米,小轮直径1.2分米,大轮和小轮直径比是( ):( ),大轮转一周,小轮转( )周。这个问题就成功的把圆的周长知识和比紧密的联系起来。

(4) 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 本次试题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在六大题中设置了“用圆规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和第七题解决问题中的最后一个,“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试卷分析

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班六年级学生达标率100%,得分率95.09%,及格率100%。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我们在平时坚持一早一晚天天练,故失分较少。全年级计算得分率达到了95%以上。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得分率达到了96%以上。

(3)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得分率达到了91%,这与平时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以及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试卷中的不足

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

(1) 对题目理解不够。如解决的问题第一题,很多学生没有认真读题,所以只计算了保险费率,而没有加上本金。导致了错误。

(2) 动手操作和动口没有很好结合。比如,选择题的最后一题,看图找出哪幅图能正确描述摩托车油箱中汽油容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很多同学没有选对,其主要原因是在新课后操作练习较少,只是让学生口头说了说而已,印象不深刻。由此可见,动手动口应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的命题思路: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的命题思路可概括为“以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命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增强了孩子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全班共有46名学生参加检测,整体检测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沿用上学期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过高地估计了学生。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乘除号而失分;尤其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简便计算题,却因为缺乏审题而导致错误。再如填空题中要求填写最简单的整数比,但却有部分同学只能算出正确的答案,而不去化简。可见这些学生没有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4)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学生的概念不清晰、掌握的不够扎实。

三、对下步数学教学的思考及整改:

(一)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改变课堂教学策略。

1、取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研究、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情境。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坚持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5、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三

一、期中试题分析:

本次的期中试卷,检测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了基础性和灵活性、应用性和探索性、层次性和差异性。试题切实把握住了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四个方面体现基础性,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同时突出了平时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尤为突出。在本次考试中,本张试卷命题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试题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试卷看第

一、

二、三大题,应用题中的

1、

3、4得分率较高,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扎实了,基本技能如计算也很熟练。而对于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应用方面失分较多,原因在于有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因此造成两极分化。

二、典型错例分析:

仔细翻阅样卷,从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原因,有的是因为书写不清楚、不规范;有的是因为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有的是由于题意不清等。以下列出部分典型错例。

错例1:填空:小明画了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原因一因为马虎,没注意单位,二表明部分学生对于圆的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

错例2:填空:学校合唱队的人数在40——60人之间,男女人数比是7:6,合唱队共有( )人。

学生填错的原因是由于该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题意模糊不清楚。

错例3:化简比 0.4∶0.12 ∶0.8 该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和结果混淆造成的。

错例5:活用知识,解决问题:三小题学生出错的原因,一是因为该题属于工程问题略超范围,另一个原因还是由于对分数应用题拓展应用能力较差。

还有一些错例,不一一例举。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生本身,教师对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教学改进措施:

1、重视写字教学。从抽查情况来看,学生书写不容乐观。从字体上看也不是很端正,从答题格式中看也不是很规范,有的涂改严重,用上了对身体有害的涂改液。有的答题的顺序零乱,找不到答案所在。建议全体数学教师还要抓一抓学生的书写,也同时建议出卷者今后对数学试卷给点卷面分。

2、有的放矢,寻求教学的对策。

(1)强化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不仅要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要对相关概念加强联系和区别的教学。

(2)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的教学。既要讲计算顺序的规定性,又要讲计算的灵活性、合理性。并精心设计一些“形近题”让学生练习,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加强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

(3)应用题的教学,要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模式化。课本中提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具有一般性,要使学生掌握,但不能把归纳出的解题方法模式化,让学生生搬硬套。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寻求可能的多种解题方法,并做出相应的比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教学面向全体。要牢固树立“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意识,始终坚持面向全体,要千方百计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诚相待接纳后进生,加强对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改进教法,适当对他们降低教学要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逐步掌握数学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四

一、卷面分析: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此次期末试卷就总体而言,难易适度,本次试卷命题即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出题原则能够突出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提高考试水平。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强,解题,分析能力过硬,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

二、试卷内容分析:

很荣幸我被抽调到教培中心参加本次试卷的批改工作,本次试卷考查了小学六年来所学的知识 。题型以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操作与分析及解答题为主,全卷以百分制命题。 我本次负责批改的是第二大题填空题的前五题,下面就批改情况及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

1、主要错误:

填空题的(1)联系5.12汶川地震后宁夏人民为灾区捐款的累计数一亿四千二百零九万五千八百元,进行写作,改写,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此题在考查数的概念的同时也考察了对祖国人文感情的认识,出错主要在第二和第三个空,学生对改写和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的概念分不清,相互颠倒,做题不认真审题,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填空题(2) 主要是测查学生对量的计量中单位的换算的掌握情况,从总体而言,情况不是很好,学生对进率掌握不牢是出错的主要原因,如45秒=()分很多学生把时间的进率看成100的计算,把立方的进率看成10的,100的,把公顷的进率看成100.1000的。这些问题只能说明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能用脑去记用心去学,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学牢记牢。

填空题(3)一道很简单的平均分,却叫我们的学生做的是面目全非,也是出错率较高的一道题,学生审题不细致,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存在粗心,马虎的现象,对平均分的概念分不清,因而学生错误较多。

填空题(4)可以说是一道观察题,如果平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会看出此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就会立刻想到两腰相等,也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此题的出错率也较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道怎么做但忘了三角形的面积要除以2,二是不观察,有写边长的,有空着的。体现学生对题意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刻,思路不够清晰,对概念知识不能够活学活用。

填空题(5)是一道生活题对本金、年利率、税后利息之间的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查,本题两个空,一是不纳税,80%以上的学生都能做对,出错的原因是学生平时练习时是乘以的1减20%,也就是乘以的80%的税后利息,学生不能够认真审题是出错的主要原因。二是缴纳5%后的税后利息,这个空出错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平时没有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有的是直接用本金乘5%,有的是直接用前面的利息乘5%,主要是学生分析和解题的能力与方法不强。

三;存在的问题; 就试卷总体来说,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比如,卷面中的一些开发性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对空间与图形题目视图能力差,语言表述能力差,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第5题,学生表述的五花八门,乱七八糟,丢分多。

四;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 ,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要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让自己首先成为课改行列的一员,理解和领会课标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使自己不断学习探索,真正成为一名新型的人民教师。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五

一、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3单元,这次试卷的主要特点是难度适中,题量轻,注重测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1、基础知识部分。

试卷中的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如填空题第9题:20千克比16千克多( ) ,( )比20吨少。

2、计算部分。

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

3、应用题。

这次的应用题,学生完成较好,一是题目不是特别难,第二也说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差。但中等偏下的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需要我进一步反思我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范文5篇由一起去留学 ( www.daodoc.com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

内容投诉:色情 造谣 没图 文不对题 语句不通

挑战编辑部!对内容有意见请点此投诉。 首页12下一页更多相关内容... 您觉得这个内容对您有帮助么? 有 没有 转载本文,防止下次要看找不到复制地址收藏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更多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横渡中心学校:李玲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1)紧扣课本、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从内容上看,所检测的都是课本上所教的,都是要求……

第13篇:数学试卷19

数学试卷19

1.②=1×2×3,③=2×3×4,④=3×4×5,⑤=4×5×6,……..如果

1A,那么A=?。 ⑨11-=⑧⑨

4xy2.对任意两个整数x和y定于新运算,“*”:x*y=mx+3ym是一个确定

的整数)。如果1*2=1,那么3*12=?

13.有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3放在一起是13公顷,麦地

1的一半和菜地的3放在一起是12公顷,那么,菜地有多少公顷?

4.师徒两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师傅要10分钟,徒弟要18分钟。两人共同

加工零件168个,如果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两人各应加工零件多少个?

5.有5元和2元的人民币若干张,其金额之比为15:4。如果5元人民币减少

6张,则两种人民币的张数相等。求原来两种人民币的张数各是多少?

36.8。后来又买进20根长跳绳,这时长

7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12。这个学校现有长、短跳绳的总数是多少根?

7.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

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118.金放在水里称,重量减轻19 ,银放在水里称,重量减少10 ,一块重770克的金银合

金,放在水里称是720克,这块合金含金、银各多少克?

29.某校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后来转进2名男生,转走3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

3是女生的4,现在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210.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粮食若干吨,从甲仓库运出35到甲

910

11.修一条公路,甲、乙两队合做6天可以完成。先由甲队修5天,再由乙队修3天,还

3剩这条公路的10没有修。已知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2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2.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师、徒合做12小时可以完成。先由师傅加工8小时,接着再由

3徒弟加工6小时,共加工了这批零件的510

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13.甲、乙、丙3个试管中各盛有10克、20克、30克水。把某种浓度的盐水

10克倒入甲管中,混合后取10克倒入乙管中,再混合后从乙管中取出10

克倒入丙管中。现在丙管中的盐水的浓度为0.5%。最早倒入甲管中的盐水浓度是多少?

14.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S△ABE=4平方厘米,S△AFD=6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15.如图所示,O是小圆的圆心,CO垂直于AB,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5平方厘

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16.一个最简分数,在它的分子上加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71子上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

3517.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完成任务时,甲做了全部零件的8时加工12个零件,甲单独加工这批零件要12小时,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8.有两个同样的仓库A和B,搬运一个仓库里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甲和丙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中途丙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同时搬完,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19.一批零件,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恰好用整数天数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60个不能完成。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5:3。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

20.红星机械厂有1080个零件需要加工。如果第一小时让师傅做,第二小时让徒弟做,这样交替轮流,恰好整数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第一小时让徒弟做,第二小时让师傅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60个不能完成。如果让师、徒二人合作,只需3小时36分就能完成。师、徒每小时各能完成多少个?

21.蓄水池装有甲、丙两根进水管和乙、丁两根排水管。要注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要4小时,

1单开丁管要6小时。现知池内有6池水,如果按甲、乙、丙、丁,甲、乙、

丙、丁……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多长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24122.已知A×13B×90%=C÷75%=D×5E÷15。把A、B、C、D、E这5个

数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个数是______.23.三个无刻度的水桶 A、B、C。它们的容量分别为 10 升,7 升,3 升。现在 A 中装满水,要求你找出一种只借助于这三个水桶做工有具,把 A 中的 10 升平均分成两份的方法,且要求分水过程中操作次数最少。

24.某居民要装修房屋,买来长 0.7 米和 0.8

米的两种木条各若干根。如果从

这些木条种取出一些连接起来,可以得到许多种长度的木条,例如,0.7+0.7=1.4(米) ,0.7+0.8=1.5(米)等等,那么, (3.6 米,3.8 米,3.4 米,

3.9米 3.7 米)米长的木条,用这些木条接起来是不能得到的是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在一个面积为1920000平方米的长方形货场中有一条长为1600米的直线铁路AE。现有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停放在D点。如果卡

车的速度是分钟100米,请说明11分钟内能否将这车货物运到铁

路线旁?

2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出现了故障,经过一小AD

时的修理,汽车再次出发,为了准时到达,司机将车速提高25%,结果晚了

20分钟到达。如果从出发时就将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

到达(这里不考虑汽车出现故障的情况)。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千

米。 BEC

27.A、B、C、D、E五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一项要求20分钟完成的任务,但至完成时多用了2分钟,事后总结发现;当时若将A与E分担的工作互换,全组的工作就能提高效率10%;当时若将B与D分担的工作互换,全组的工作1就能提高效率;那么,当时若将A与E分担的工作互换,同时将B与D9

分担的工作互换,那么全组可以比规定的时间提前几分钟完成任务?

28.加工某种零件,甲3分钟加工1个,乙3.5分钟加工1个,丙4分钟加工1个.现在三人在同样的时间内一共加工3650个零件.问:甲、乙、丙三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29.如图⑴,线段MN将长方形纸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沿MN将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得到图⑵,将图⑵沿对称轴对折,得到图⑶,已知图⑶所覆盖的面

3积占长方形纸面积的10,阴影部分面积为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60)

N

M

(1)M(2)N(3)

30.某公司有114人,在一次赈灾捐款中,男职员平均每人捐款75元,女职员

1平均每人捐款90元,后来又有的男职员第二次捐款,平均每人捐款也是

575元,那么全公司一共捐款多少元?

31.甲、乙两辆汽车在A、B两地间相向而行,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10公里,若甲车比乙车晚出发40分钟,两车在道路中点相遇,若两车同时出发,则过3小时两车相遇后又相距50公里,求乙车的速度及A、B两地间的距离

北京四中分班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

CADBD

二.1.711675; 2.1;3.1;4.9;;5.80;6.07.5; 8.;9.23.2;10.略.8717111

19三.1.0,1;2.点,位置;3.8;4.200;5.34x;6.20;

7.12.5;8.5;9.165;10.中间数为0或40.四.1.500(140%)11(1)25(套) 131

32.173360072(秒) 1101001000

3.两人合作10131761-÷=6(天),乙的效率为()6.乙单独需要20天。 21015101520

A990%.AB914.设原先站着的人数为A,坐着的人数为B则:75%A+25%B=70%(A+B)所以 A:B=9:1 即

5.设学生报名x人费用为y元。

y140(x1),y245x

y1y2405x

当x=8是两车费用相同,任选一车;当x>8时选甲车;当x

B卷

1.C;

2.92029;∵7|cbaab,11 |cabab,13|bcaab,∴c=0.

∴7|baab ,13|b0aab

∴7|9(ba),13|9(11ba)

∴ba=7或-7,又a0

∴a只能是1,2,7,8,9共5种可能,经试验只有92029。

3.2011;

4.长方形的宽是“一”与“二”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

长方形的长是“一”、“二”、“三”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

长-宽=30-22=8是“三”正方形的边长。

宽又是两个“三”正方形与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之和,

因此中间小正方形边长=22-8×2=6,中间小正方形面积=6×6=36.

5.9;

6.2.5;

第14篇:数学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有理数单元考试的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一、试题特点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总共10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40%、中档题约占20%、难题约占40%。主要考查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中的相反数,绝对值,数轴,有理数加减乘运算等部分,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难易也高一点、基本技能的测检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问题分析

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主面的问题

① 学生对试题的理解较差,个别是汉语理解不好的学生,他们不太明白试题,还有同学们做题过程中不太仔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稍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但学生根据要求举生活实例能力稍欠,如选择题第2小题,学生因对“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理解不透从而得分率不高.② 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能力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解答题的第三,计算题,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都出现不少错误.

③ 学思维能力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的第14题,第18题,第20题和解答题的28题,第29题.

④审题能力及解题的综合能力不强。审题在答题中比较关键如果对题目审得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题已做对一半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也就是要有清晰的解题过程。

三、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

第15篇:六年级数学试卷

马的成语:不乱行止惟(马首是瞻.) 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马的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

按图索骥;伯乐相马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马的诗句:马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第16篇:离散数学试卷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离散数学》试卷A 注意事项: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3.考试形式:闭卷;4.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求合式公式xP(x)→xQ(x,y)的前束范式________________。 2.设集合A={a, b, {a,b}, }, B = {{a,b}, },求B-A=_____________. 3.设p与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则命题(s(q(rp)))(rp)的真值是__________.4.设R是在正整数集合Z上如下定义的二元关系Rx,y(x,yZ)(xy1,0) 则它一共有个有序对,且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反自反性和反对称性各性质中的性质。 5.公式x(P(x)→Q(x,y))→S(x)中的自由变元为________________,约束变元为________________。 6.设有命题T(x): x 是火车,C(x): x是汽车,Q(x, y): x跑得比y快,那么命题“有的汽车比一些火车跑得快”的逻辑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设G是n阶m条边的无向图,若G连通且m=__________则G是无向树.8.设X={1,2,3},f:X→X,g:X→X,f={,,},g={,,},则f-1g=________________,gf=________________。9.不能再分解的命题称为________________,至少包含一个联结词的命题称为《离散数学》试卷A

________________.

10.连通无向图G含有欧拉回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11.设集合A={,{a}},则A的幂集P(A ,|P(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设G = , G’ = 为两个图(同为无向图或有向图), 若E’  E且_______________, 则称G’是G的子图, 若E’  E且_______________, 则称G’是G的生成子图。

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命题公式为重言式的是()

A.(p∨┐p)→q.B.p→ (p∨q)C.q∧┐qD.( p→p)→q

2.下列语句中为命题的是( )

A.你好吗?

B.人有6指.C.我所说的是假的.

D.明天是晴天.

3.设D=为有向图,V={a, b, c, d, e, f}, E={, , , ,}是()

A.强连通图

C.弱连通图 B.单向连通图 D.不连通图

4.集合A={a,b,c}上的下列关系矩阵中符合偏序关系条件的是()

10

1011A.

001

11001011011110 B.010C.110D.010 11010010111

5.设A={1,2,3},A上二元关系S={,,,},则S是()

A.自反关系 B.传递关系C.对称关系D. 反自反关系

6.设A={a,b,c,d},A上的等价关系R={, , , }∪IA,则对应于R的A的划分是()

A.{{a},{b, c},{d}}

C.{{a},{b},{c},{d}} B.{{a, b},{c}, {d}} D.{{a, b}, {c,d}}

7.以下非负整数列可简单图化为一个欧拉图的是()

A.{2, 2, 2, 2, 0}B.{4, 2, 6, 2, 2}

C.{2, 2, 3, 4, 1}D.{4, 2, 2, 4, 2}

8.设论域D={a,b },与公式xA(x)等价的命题公式是( )

A.A(a)∧A(b)B.A(a)→A(b)C.A(a)∨A(b)D.A(b)→A(a)

9.一棵树有3个4度顶点,4个2度顶点其余都是树叶,求这棵树有多少个树叶顶点()

A.12B.8C.10D.1

310.有ABC三个人猜测甲乙丙三个球队中的冠军.各人的猜测如下:

A: 冠军不是甲,也不是乙.B: 冠军不是甲,而是丙.C: 冠军不是丙,而是甲.已知其中有一个人说的完全正确.一个人说的都不对,而另外一人恰有一半说对了.据此推算,冠军应该是()

A.甲B.乙C.丙D.不确定

11.如第11题图所示各图,其中存在哈密顿回路的图是 ()

12.设C(x): x是国家级运动员,G(x): x是健壮的,则命题“没有一个国家级运动员不是健壮的”可符号化为 ()

(A)x(C(x)G(x))(B)x(C(x)G(x))

(C)x(C(x)G(x))(D)x(C(x)G(x))

三.计算题(30分)

1.用等值演算法求取求下列公式:(PQ)(P∨Q)的合取范式(5分)

2.图G如下图所示,求图G的最小生成树.(5分)

3.有向图D如图所示,求D的关联矩阵M(D) (5分)

4.化简表达式(((A(BC))

A)(B(BA)))(CA)(7分)

5.设R={,,,,,},求r(R)和s(R),并作出它们及R的关系图(8分)

五.证明题(22分)

1.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5分)

前提:pq,pr,st ,sr,t

结论:q

2.设A={1, 2, 3, 4}, 在AA定义的二元关系R,

u,v,x,yAA, uRxuy +xv

证明R是AA上的等价关系。(5分)

3.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B)∩(A-C) (6分)

4. 无向图G = ,且|V|=n, |E|=m, 试证明以下两个命题是等价命题

1)G中每对顶点间具有唯一的通路,

2)G连通且n=m+1。(6分)

第17篇:小学数学试卷

第一单元复习

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

《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发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一个“树”的意思是栽种、栽培,后一个“树”的意思是培育、培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树木成材需要十年,而培育人才却要上百年。说明培养人才不容易,是长久之计。

4、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根据提示写成语。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和老师有关的成语:默默无闻、循循善诱、孜孜不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

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6、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陶校长的演讲》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3、陶行知的名言。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古诗三首》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3、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堤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飞入菜花无处寻。怕得鱼惊不应人。

4、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樾:树阴。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意欲:心里想要。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因为牧童心里想要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所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 练习一》

1、“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带有“风”字的古诗。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第18篇:八年级数学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编辑人:丁济亮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1、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

1A.x≠1B.x>1C.x=1D.x

2、若x=5是分式方程

A.12m的根,则m的值为„„„„„„„„„„() x3x1B.2C.3D.

43、已知双曲线ym1的图象与直线yx没有交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x

A.m>1B.m0D.m

00

4、如图,∠C=90,AB=12,BC=3,CD=4,当AD=()时,∠ABD=90。„„()

A.10B.13C.8D.1

1A

E

B第4题 第7题

5、实验证明,人体内某种细胞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作球,它的直径约为0.00000156m,则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0.15610

6、对于函数y6B.0.156105C.1.5610 6 D.1.5610 6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x

A.图象经过点(-3,1)B.图象在第

二、四象限

C.图象所在的每个象限,y随x增大而增大D.不论x为何值时,总有y

0

7、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BC=8,点D在BC上,将△ABC沿着AD折叠至

△AED的位置,使点E落在AB上,则AD的长为„„„„„„„„„„„„()

A.6B.7C.8D.3

58、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k(

k≠0)与

ykxk(k≠0)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9、植树节期间,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初二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已知甲班

每天比乙班多植5棵,甲班植树80棵用的时间与乙班植70棵树用的时间相等,若设甲班每天植树x棵,则依题意列出方程是„„„„„„„„„„„„„„„() A.

8070

x5x

B.

8070xx

5C.

8070

x5x

D.

8070 xx5

10、在面积为122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4,AD=BC=6,过点A作AE垂直于直线

BC于点E,作AF垂直于直线CD于点F,则CE+CF的值为„„„„„„„() A.1052B.1052C.1052或1052D.1052或2

2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11、_______________

2

x2

112、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xx1

13、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3、4,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度为___________

14、观察下面一组数:5,7,11,19,35,67,„„则这组数中的第8个数是_________

33

315、已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的密度ρ(kg/m)与体积V(m)成反比例关系,且当V=3.3m

3

3时,ρ=3kg/m;若要求二氧化碳的密度不超过1.5kg/m,则体积V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

16、如图,双曲线y

k

经过Rt△OAB的斜边上的点M,与直角边AB交于点N,已知OM=2AM,x

△OMN的面积为5,则

k=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2分)

x3

31

17、(本题6分)解方程: x22x

3x21

18、(本题6分)先化简1,再选一个恰当的x值代入并求值。

x2x

219、(本题6分)如图,台风过后,某希望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

杆底部8m处,已知旗杆总长16m,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什么位置折断吗?请说明理由。

20、(本题7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小明利用此定律,要制作一个杠杆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N和0.5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时,撬动石头至少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21、(本题7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请完成: (1)从A点出发画线段AB、AC、BC,使AB=,AC=22,BC=,且使B、C两点也在格点上;

(2)请求出图中你所画的△ABC的面积。

00

22、(本题8分)如图△ABC中,∠ABC=45,D为BC上一点,∠ADC=60,且有CD=2BD,AE

⊥BC于点E,CF⊥AD于点F,AE、CF相交于点M。

(1)求证:DF=MF;

(2)若BC=3,求线段EM的长。F

B CD E

23、(本题10分)为了预防春季流感,尤其是对H7N9禽流感的防控,学校计划利用周末将

教室及公共环境进行“药熏消毒”,现有甲、乙两人准备承接该工作,若甲、乙合做

6小时可以完成全部工作;若甲单独做4小时后,剩下的乙单独做还需9小时完成。 (1)求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该工作各需多少小时?

(2)若学校需付给甲每小时工钱30元,付给乙每小时工钱40元,要使完成该工作时支付

工钱不超过480元,乙最多工作多少小时?

24、(本题6分)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四边相等,四角为直角),点P为直线DC上一点,

连接AP作等腰Rt△APQ,AP⊥AQ(其中A、P、Q按逆时针排列),直线CQ交直线AD于M点。

(1)如图①,点P在DC边上时,线段DM和CP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写出你

的结论并证明;

(2)如图②,点P在D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

你的结论;

(3)如图③,点P在CD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你

完成图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证明。Q

P

D

P C

P

图③ 图① 图②

25、(本题12分)如图,P(1,n)为反比例函数y

m

(x>0)图象上一点,过P点的直x

线ykx3k与x轴负半轴交于A点,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且S△AOP=3。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作PB⊥x轴于B点,过P点的直线l分别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交于M、N两点,

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得△MON与△ABP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直线yx2分别与x轴、y轴交于C、D两点,Q为反比例函数y

m

(x>0)x

图象上一动点,过Q点作QG⊥x轴于G点,QH⊥y轴于H点,与直线CD分别交于E、F两点,连接OE、OF,当Q点移动时,∠EOF的值是否变化?若改变,求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试求其度数。

第19篇:初一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综合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1、点Aa1,3a在x轴上,则A点的坐标为.

2、若ab,且c为有理数,则ac2bc2.3、已知x22x30,那么代数式2x24x5的值是

4、若x2y3z10,4x3y2z15,则xyz的值为.5、不等式x30的最大整数解是mx2的解集相同,则m的值为

6、关于x的不等式2x13的解集与

27、如图,D是BC上一点,C62,CAD32,则ADB度.8、如图,ABCDEFGn90,则n

9、已知,BD、CE是ABC的高,直线BD、CE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为100,则BAC度.10、法门寺是陕西省著名的佛教圣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旅游,法门寺部门规定:

门票每人10元,50人以上的团体票可以八折优惠.请问要使团体买票比每人单个买票便宜,团体中至少要有人.B

C FD (第7题图)(第8题图)

二、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提示:写出计算步骤

28(5)(2)32(4)2(1)14(2)3453(1)200

21313153[ 2- (+-)×24 ]÷5×(- 1)200123(2)()+()(24) 2864368

三、解方程(每小题4分,共20分)提示:写出计算步骤

2x1x

213

42xy

12x3y50

5x4yz0

3xy4z11 xyz2

y1x2

3x2y2xyxy143

4563x2y1

四、化简求值(每小题5分,共10分)提示:写出化简步骤

1

1x232x24y2x2y其中x,y.2

4

5x13x22x34,化简2x12x.其中X = -

3五、证明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图,已知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BF

E

D

2、如图, AB, CD, EF交于O点, 且AC=BD, AC∥DB.求证:O是EF的中点

3、已知:如图所示,ABCABAC,D是AB上一点,过D作DEBC于E,并与CA的延长线相交于F.求证:ADAF.

4、已知:如图,∠1=∠2,,3=∠4,求证:

AB=AD.E

5、如图所示,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B

D

E

C

六、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AC,点C表示的数是20,BC=30, 2A(1)求点A表示的数;

(2)若数轴上有一点E到点A的距离是它到点B、C的距离的和的,求点E表示的数。

1、如图,已知数轴上依次有三点A、B、C,AB=

2、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50件.生产一件A产品需要甲种原料9千克,乙种原料3千克,可获利润700元;生产一件B产品,需要甲种原料4千克,乙种原料10千克,可获利润1200元. 问:(1)设生产x件A种产品,写出其题意x应满足的不等式组

(2)由题意有哪几种按要求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的生产方案?请您帮助设计出来。

3、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0分。一支足球队在某个赛季中共需比赛14场,现已比赛了8场,输了1场,得17分。 问:(1)前8场比赛中,这支球队共胜了多少场? (2)这支球队打满14场比赛,最高能得多少分?

(3)通过对比赛情况的分析,这支球队打满14场比赛,得分不低于29分,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请你分析一下,在后面的6场比赛中,这支球队至少要胜几场,能达到预期目标?

4、某校2004年秋季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招生总数为500人,计划2005年秋季期初一年级招生数增加20%;高一年级招生数增加15%,这样2005年秋季初

一、高一年级招生总数比2004年将增加18%,求2005年秋季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计划招生数是多少?

第20篇:数学试卷分式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a,1112ab2,xy,3x2,0,,,x2y4xy2,,x152a5xy3

2a5b14cx22x1,,,, 10x3b23x22x13(zb)

分式:

整式:

2、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6x1x12(1)(2)(3)(4) 5xx2x813x

3、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2x41x2(1)(2)(3)(4)2 x1x9xx

14、约分

m36a6b2x21axyay2

(1)43(2)2(3)2(4)2 m99abx2x1x2xyy

25、通分

(1)2a32m53xy与(2)与(3)与 22a22am3m3xyxyz

6、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5a2mx2x(2)(3)(4) 6bn3y3y

7、在下列分式中,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x1x6xx24(1)(2)(3)(4) x52xx1x3

高一数学试卷
《高一数学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