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15:2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谁更伟大?》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四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性强)及学生(“好动”)的特点,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本课设计了“海上功夫大比拼”“龟兔赛跑”“和平使者与‘海盗’”“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四大活动,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 本堂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进行的,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flash动画配解说词导入。

15世纪,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世纪之初,东方浩瀚的洋面上,骤然出现了一支超级舰队,郑和便是这支舰队的统帅。世纪之末,经过大西洋风浪洗礼的哥伦布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不过,在他的眼中,这不过是东方印度大陆,可是,这件事的影响却改变了西方人的世界观。你愿意跟随他们曾经探险的道路,追寻神奇、惊险的经历么?你认为他们俩谁更伟大呢?你愿意参与这场异常激烈的大讨论么?来!让你的思维穿越时空吧! (新课教学)

本课的新课教学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进行。 活动一:海上功夫大比拼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本flash动画是教师自制的,如学校条件限制,教师可以用自制漫画代替。

2.教师设问。

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规模不同),教师承转:好,先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3.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P88页“动手做一做”中的的问题。 4.师生交流,构件知识。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时利用多媒体插放相关资料加以引导,如航海路线图等。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前面独立所学的两个内容连贯起来并加以比较,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规模更大,时间更早、更长,范围更广,航海技术更先进。

5.教师承转。通过“海上功夫大拼比”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更有学者称郑和下西洋──“杨白劳”(教师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你同意什上面的观点吗?

活动二:龟兔赛跑

设置以下活动的目的有三:(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及随机应变、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

1.提供情境。在上面教师承转的过程中,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二“‘小渔船’捷足先登发现新大陆”。内容如下:郑和的 “航空母舰 ”在海上游荡,旁白:“杨白劳”;哥伦布的“小渔船”登上小岛,旁白:“印度到了”„„

2.设置辩论题与讨论题:

○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你同意吗?

3.学生分组活动。(1)教师让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探讨,其中再把选辩论题的若干小组按同意与不同意分成两大组,各自分析材料,准备论据。(2)教师按各组选题不同发放相关资料。(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

(1)讨论题。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不需要学生有统一的答案。设置本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动因,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大地观及船队性质的不同、组成成员的不同等。

(2)辩论题。本活动的进行可参照正规辩论赛分三步进行:正反双方一辩先简单陈述本方观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正反双方总结本方观点。本活动正方理由可能有:①动机不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寻宝,②非商非外(外交)、不伦不类,③劳民伤财、难以为继,④嘎然中止、坐失良机;反方理由可能有:①敢为天下先,②举和平旗帜,筑开放里程碑,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④移民海外、开发南洋⑤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⑥厚往薄来,造福亚非。由教师或学生担任主持人,宣布辩论的规则并在学生辩论过程中维持秩序,从而让辩论精彩而不“乱堂”。教师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辩论的准备工作。

5.评选出“最佳辩手”并给以奖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邮票、书籍、DVD等)

6.教师小结并承转。教师在对上面讨论与辩论做小结的基础上指出:我们撇开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杨白劳”不说,在新大陆的发现上,“航空母舰”确实输给了“小渔船”。这是否说明哥伦布比郑和伟大呢?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盗”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三“和平使者与‘海盗’”。内容如下: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哥伦布拿着枪,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里在喊:“强盗来了”„„

2.教师设疑。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各自的态度是什么? (夹道欢迎与深恶痛绝)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3.学生探讨,师生交流。本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目的、手段及部分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认识的错误:哥伦布就是“强盗”。

4.教师承转并小结。

○通过前面三个活动,我们对郑和与哥伦布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现在认为郑和与哥伦布哪一个更伟大?(学生再次举手表决,与新课开始时定有变化,因为活动设计的倾向性,估计与课前相比会有更多的学生认为郑和更伟大)

○为什么你的观点会发生变化呢?(叫几位观点转变的同学回答。学生:以前对他们的了解很肤浅)

教师:同样,通过今天短短45分种,尽管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做出更客观、公正的比较与评价,还需不断研究。(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究欲望)

○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个人观点?(设计这个问题用意有三:①这个问题本身并无定论,如以标准答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势必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探究欲望②通过展示教师的个人观点来小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③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

教师: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称哥伦布是“强盗”,这是片面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功过相当,功魁祸首(功:哥伦布航海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侵略,实行种族灭绝。)郑和尽管没有发现新大陆,但绝对不是“杨白劳”。关于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的问题,老师同大部分同学一样,投郑和的票,这不仅因为我是中国人,何况客观理由也很充分: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在出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承转:伟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纪念他(播放纪念活动的新闻片段)。同学们,我们都认为郑和伟大,那么伟大的郑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你们认为我们应从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活动四: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郑和精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初二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的能力有限,本课以情境分析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和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1.提供情境。 情境1:

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诞生在云南昆明。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把毕生献给了航海事业。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都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这段材料蕴涵了郑和的哪些精神?(敬业献身、经略海洋、科学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情境2:

(1)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2)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郑和的睦邻友好精神,正因为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才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正反例子的比较充分表明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

情境3:

(1)“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2)1984年金秋时节,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关门主义必然导致落后,我们应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2.学生活动。让各小组选取其中的一个情境进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感悟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教训。(参考答案见上面)

(教师总结)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缅怀郑和,更要继承和弘扬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探究)

以班级为单位在九年级几个班中搞一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征文比赛或知识竞赛。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美术课堂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

倒数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观后感

《黄河颂》课堂实录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

盲人摸象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