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数学教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9 12:09: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盼整面口算来说,学生也是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如果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说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很多,老师就急于求成,每次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而这恰恰相反,导致学生心理上有排斥反应。 如果要让学生做20道题,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错误明显减少。

计算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在作业后必须自我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我们教师应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推荐第2篇:数学教学

我对“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征的认识

其实我对“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征的认识就可以归结成这几个特征:“注重社会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潜能”、“加强情感体验”。

一、注重社会实践 1.对学习对象赋以更多更强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2.将认知过程与对社会的探求过程联系起来

二、培养科学精神 1.在学习中渗透更多的科学意识 2.将学习更多地看作是获得问题的解决 3.注重科学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渗透

三、发展创造潜能 1.在学习中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 2.学习中倡导心理表达的自由和** 3.注重不同学习模式的目标价值

四、加强情感体验 1.注重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2.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兴趣情绪状态

对“良好数学教育”特征的认识

新修订的数学课标说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结合近几天的学习谈谈我个人的肤浅认识。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好相关的自然资源、学生资源和生成资源;精心选择有童趣、有思考价值的题材实施教学;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利用学生的经验,通过学生的数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索。因为数学活动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第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考。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上“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三角形的情形中三边的关系,从而归纳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还有在上“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整理出概念的关系图。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

征和发展变化。

第五,正确树立儿童观和儿童数学教育观。

就儿童观而言——儿童是活生生的人,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他们,让每个儿童(尤其是“学困生”)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潜力,但尚未成熟。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开发其潜能、包容其错误,给儿童(尤

其是犯过错的)重新跃起的机会。

就儿童数学教育观而言——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1+2”的知识传授,它是师生生命中的重要经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使其“懂自律、负责任、做真人、会自省、有毅力”。在教学过程中讲儿童能听得懂的数学,用儿童的话语系统解读数学,让儿童说自己的话。 第六,脚踏实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课本知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获得“学‘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悟‘道’”(树立做好教师的理想„„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进而使教师本身“得‘道’”(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如是循环往复,教师便走向成熟。可谓“教学相长”是

也。

但从本人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看,与前述对照,“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任重道远,尚需努力!

我对“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征的认识

新修订的数学课标说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结合近几天的学习谈谈我个人的肤浅认识我对“良好

的数学教育”特征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不同学段都要作出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让 第三,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的趋势。这是 20 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研究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问题,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而且要注意加强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程内容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综合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数学教学设计要把握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注重数学应用的多科性,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等许多学科有关,是学习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础。同时,可以从这些学科的问题中找到应用数学的广阔途径,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也可以从它们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

教师要研究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制定工作计划,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综合,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在现实情境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1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必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第一,让学生动手操作。

《标准》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 “ 10 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动手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两点:①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所以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②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所谓适量,就是不要动辄就操作,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适度是指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

第二,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当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 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的物体等 ) 。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

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第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变革,逐步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学习就是一种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这是一种较易操作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合理分组。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 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因此,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四次合作学习,现选其中的一次。教师发给每组两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具体写出要求:数一数、填一填。

一共有(

)大格

钟面上

1 大格有(

)小格 一共有(

)小格

合作要求:①先 2 人一组,互相说一说;②再 4 人一小组,共同记录表格;③合作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以免“责任扩散”,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一般来讲,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编号 1 — 4 号 ( 四人一组 ) ,既可以像上例一样,先让两个互相说,然后四人共同记录,也可以给四个成员分别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 2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例如,估算、估测和算法多样化就体现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其主要思想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估算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计方式,但对结果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交流,看哪种估计比较接近准确值,让学生经过讨论,找到比较接近准确值的结果。

算法多样化也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如计算 54+37 ,下列方法都应当得到肯定: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算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提倡思维方式多样化。

如,本书前面曾提到的“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活动 ( 参见本书第 133 页 ) 。首先提出搭 1 个正方形需要 4 根火柴棒,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看搭建 2 个、3 个、„„、10 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进而探索搭建 100 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归纳出的表达式也是不同的,如 4+3(x 一 1) , x+x+(x+1) 等。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经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这对学生理解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学习数学不应当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应当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过程。具体地说,学生应该从他们经验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也是鼓励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统一的固定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因此,数学学习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激荡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四、具体要求要适当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要注重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下理解概念。重视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关注一个概念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以及学生已有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概念,不能把会背作为判断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概念的依据,对于要求“了解”“知道”的概念,不要随意提高要求。

对运算技能的要求要恰当。习题量和训练时间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安排。第

一、二学段不要盲目追求数的运算速度和加大运算的繁杂程度,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计算速度上存在的差异,不能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多种算法,不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限制学生,不要把精力放在套用某些固定的题型和单一的解题模式上面。对第三学段的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等,要严格控制难度,不要编制繁杂的综合计算题。要重视方程、不等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注重通过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逐步列出方程或不等式的过程,在解法上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法,并强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中出现的与应用有关的问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要随意编制和拼凑与实际背景没有什么联系的应用题。

要加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空间与图形应当与学生周围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结合,让学生积累比较丰富的直观体验,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关于图形和空间的几何事实,从形状、方位及关系等多种角度认识和理解图形,要重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空间推理。第

一、二学段要注重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要把几何学习看做单纯的图形计算,尤其要避免复杂的图形计算;第三学段对演绎证明的要求应当关注学生对证明本身的理解,如证明的必要性、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基本方法,不要编制过于繁杂的证明题。

要重视数据处理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初步体会统计方法与生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意义。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不能搞成单纯的公式记忆和纯粹的计算技巧训练。

要重视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同时还要关注正确使用新技术的问题。计算机对数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学校的数学教学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数学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不少数学教师担心计算器或计算机应用于数学教学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许从一个方面表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计算器和计算机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我们应该努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水平,增加我国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含量,改善学生的学习。

上一页

返回

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推荐第3篇:数学教学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 (1)首先给出这节课主要的知识内容框架 (2)其次给出这节课训练的知识目标的要点 (3)第三分类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训练

(4)第四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本节课我是想在每道题过后让学生自我总结此题所考知识,这样就有目的性,系统性,学生也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还能是学生自我了解知识是否被完全掌握,是否熟悉。最后在结束,让同学们吧本节课的习题回顾,已达到本节课不会的题在本节课解决,不拖入下一次课堂。

遗憾的数本节课学生不熟,这也是因为我没有上此次课、二本班学生我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对此次的教学演示略有失落。

希望以后能改进!!!

李良宝

2014年10月10号

推荐第4篇:数学教学

中等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价值 摘要

在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中学数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理论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方式要得到巨大的转变,不再是像以前一样的只会被动各学各的,要让学生自己想去学习,有强烈的欲望去研讨某些问题,要乐意跟伙伴同学一起学习,这些我们都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这次新课改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完成三维目标,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的首要目标。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使教学更有效率,是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教学设计 新课改 实践与价值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the eighth wav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teaching theory consequent huge chang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in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when should a student-centered, reflecting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Our new curriculum requires students to learn ways to get great change, is no longer the same as before only paively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let the students they want to learn,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discu certain iues, we should be happy students learn together with partners, which we have reflected in instructional design.The goal of the new curriculum has changed, how to accomplish three goals during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our primary goal in mind.In practice, the proce of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eachers presented excellent teaching philosophy, which is why we study the valu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KEYWORDS: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Valu

前 言

随着课程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学数学课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的主阵地在与课堂,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主人,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建立师生互爱的良好课堂气氛,这才有利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此问题,设计的要求是为了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学习,不要让他们厌倦数学。

本文在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的联系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国内外教学学者对教学设计的新观点、新看法,以及我国中学数学教师为上课所准备的各种教学设计以及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设计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着重与不同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影响,以及教学设计的实践与价值,意图结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趋势制定出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学数学教师有些许帮助。

1章 教学设计的认识

1.1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们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工作如何开始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雨秋嘉儿 (20:48:06):

,并将所要教学的内容人性化、合理化的统筹安排起来,形成我们的教学策略,并指导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适合学生情况与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完成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涅指出:“教学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化过程。”而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美娜对教学设计的定义是:通过系统的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虽然各位学者各执其辞,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他们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都是用比较合理的方法,系统的去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在教学中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教学设计,确立我们要达到的效果及教学目标,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富有效率。

1.2 教学设计的国外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出现与20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的西方欧美国家,它的出现是因为教育工作者为实际教学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困扰,为解决这种现状而产生的。到80年代,出现了以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教学设计思想日益成熟,加涅指出:“教学设计是为了在于帮助个体的更好学习,教学设计的系统互能更好的促进个体的发展,虽然有时候无计划的学习可能使不同的学生发展。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每一个人都是教育的获利者,并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运用自己潜能都差不多的机会。所以说教学设计必须注意学习者的各种状况。而这些条件,又取决于学习者学的是什么。”。而在以后,布鲁纳在对行为主义的学习思想进行反思之后,提出了发现式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在布鲁纳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如今,建构主义风靡全球,建构主义更加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希望学生不过分相信权威,并要求教师进行情境性教学。现在,大多数教学设计都以建构主义为主要支撑。

1.3教学设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70年代的*,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落后与世界平均水平,大概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主要体现在李克东等编著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和乌东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两本著作。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思想进入我国,对我们的教育思想进行强有力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关于教学设计的著作开始涌现。比如:袁金华编写的《课堂教学论》,此书深入探讨了课堂教学问题。而在数学教学设计领域,则有溪定华主编的《教学与教学设计》以及章建跃编著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为我国中学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了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由于时代与观念的进步,许多的教育学家开始提出:教学设计应着眼关注与学生而并非教师本身,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既要接受我们教师的教导,又要学会自己去学习。学生如果自己能自主学习,既是我们教育的要求,又是我们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中学数学的教学不再只关注学生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与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的。 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始于21实际初。改革的中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而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变革,从过去的只注重学科的基本知识,到如今提出的三维目标。而教学评价也由以前单纯的选拔甄别功能变的多样化。

1.4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顾名思义

雨秋嘉儿 (20:48:12):

,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施行,中学数学的教学设计变得越来越受关注,能否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是判断一个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数学教育在我们教学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等。在素质教育的新背景下,我们要求数学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的学习态度和有恒心、有毅力、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以及不相信权威,知识的动态性。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自主学习,并把这种精神、思维方式引用到别的学科的学习中去,乃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以此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加理智的认识世界。

在法国著名学家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观念后,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也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而我们的数学教育在终身学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所以在设计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时候,不再只为教授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是交给他们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精神不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格,在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中,都会发挥着不同凡响的作用。

第2章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 2.1课堂教学的价值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最终实施与课堂教学,所以教学设计的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价值。

学生们在学校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教师也借助于课堂与学生交流,这也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所以说,一节课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课堂教学也关系着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在我们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授课期间中要强调教师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方向互动交流,以达到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效果。这也就是课堂教学价值的所在。

2.2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的价值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数学教学的在教学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也更高。

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研究分析我们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譬如学生的年龄状况、认知结构、经验背景等等),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我们的学习环境以及可能涉及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我们的教学策略以及我们进行授课的教学方法。最后还需要被关注的是:在上完课后,我们需要对本节课及时的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做好事后的反思工作。

由于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灌输,而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接纳思考,唉此基础上迸发出更多的灵感。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抽象并且概括出我们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并且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与该概念有关的数学命题。所以,数学设计的价值在于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知识精髓所在,不断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更多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品质与良好的学习心理结构,形成有创新意识的个性。通过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数学的课堂教学,要以我们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上述能力,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2.3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以教学系统为中心设计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媒体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以及我们上文所提及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主要体

雨秋嘉儿 (20:48:19):

现在两个方面: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以前的一味的听讲,被动的接受,在新的教学设计的改变下,转化成为自主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讲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自我探索,获取更多的经验,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累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不是做无用之功,他们通过讲教学设计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运用,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不断的思考,积累大量的经验。为了更好进行教学设计,许多教师会进行读书阅览资料,并对课堂进行反思,深入研究某些教学问题,最后实践与教学,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同时也进行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素养,并更好的回馈学生,教育学生。

第3章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 3.1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制定

进行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时,不能只靠自己的知识经验,要有一定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做为基础,教师不能不研究教材,因为那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研究教学目标,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教师应研究的教学目标有:本学科的总体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或章节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一般由课程标准给出,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使每个教学环节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的要求。 其次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教材能给教学带来的作用、明确教学的目标、把握教学中的重点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问。确定重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学生只有掌握了重点,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再就是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时,讲眼光放宽阔一些,不要只认为学生就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殊不知,许多课外的东西也可能是本节课的重点,譬如要学习的精神等等。 再者,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学生学会生存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发散思维培养的传统,教师不应该摒弃这些积累下的经验沉淀,而要将其发扬。然而,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不能老是遵循老一套的方法,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开发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最后,有了以上的各项工作,就要完成各部分的“组装”任务了,挤兑一堂课进行整体设计,即对一堂课进行整天设计并书写教案。整天设计必须要严谨,不能零散,让人看着乱七八糟,要体现结构之美,自然之美。

3.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以往的课堂,往往都是教师一讲一节课,学生们在下面只有听讲,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课堂里并不只有教师,学生们才是课堂的主宰,如果不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们要抛弃原来的教学方式,要体现出生活课堂、生命课堂,让学生态度积极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情绪高涨起来。综上所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指导学生用好教科书、处理好各种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作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观念,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提出对学生有吸引力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自己得到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学会质疑,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设计问题。最后,教

雨秋嘉儿 (20:48:23):

师的提问方式也要值得注意,教师不能在提问问题上有所偏见,认为比较困难的问题只有好的学生才可以解答,从而忽视了学习较差的学生,更不要给后进生提一些幼稚的问题,那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课堂效果变差。 教材分为教科书、讲义、指导材料等等,教科书是教师学生平常用的最为广泛的教材。要用好教科书,需要我们知道教科书的价值所在,认真阅读研究教科书。既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教科书,又要引导学生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话概况出问题,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必须要坚持教师的导向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态度相结合,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造性,必须依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时改变教学计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要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相互促进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又会反馈给学生,加强学生成绩。因此,要重视数学技能的训练。

3.3作业布置

学生的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只有注意课外作业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反馈,才能提升我们自身素养,加强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处理学生作业时,必须有正确的学生作业观,并且要具有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观点和方法。

在作业的功能上,应强调学生能力的的形成以及对学生以后学习的促进作用;在作业的内容上,应突出作业的开放程度和探究的深度;在作业的形式上,不要千篇1律;在作业的容量上,应考虑学生能否完成和学生的差异;在作业的批判上,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已经多进行鼓励。 如何对待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分析,作出有针对的评判。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对错误进行分析,看看到底是粗心还是对概念的不理解,对症下药。在改错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的例子,要让学生自己思考错误的原因。要正确指出错的地方,具体分析错误的性质。最后,给出正确的解答,完善步骤也是很重要的。

3.4数学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数学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方面遇到的问题和达到的高度,以此来调整教学与学习,激励师生。数学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既要关注学生到底掌握多少知识,也要关注他们的对数学的兴趣增减及心理的发展;我们不只光看到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对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和评价。而数学成绩的评价的方式越来越多。传统的方式虽然有很多优点,如简单方便、易于实行、覆盖面大、比较客观等,但也存在着如过分注重选拔和甄别的功能,因此,应提倡考核和评定的多元化。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更多的考核评价方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考核和评价更全面、更公正、更客观。

第四章 中学教师数学教学设计的现状 4.1 中学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

课堂是师生进行实践和交往的场所,是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的地方,尤其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上,课堂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所设计的课堂必须有着深刻的理解。 通过研究发现,许多一线教师在对教学认识上有些许的不足,表现出来许多东西。比如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只依据自己多年教学所累计出的经验之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

雨秋嘉儿 (20:48:26):

不就是通过自己多年对教学工作的探究,要不就是通过对其他教师的听课过程中所吸取的精华。他们依然处于关注情境的阶段,过分的关注如何教,学生的成绩,并不关注如何去优化,使课堂更加的富有吸引力。而且,多数教师迷信题海战术,他们更加相信学生只要上课好好的去听讲,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4.2 中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 在改革开发以来,虽然许多的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被引入中国,建构主义更是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基本理念,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接受了这些理念和思想,但并未付诸实践,只是做一些表面的文章,并没有把这些理念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去,且在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错综复杂。而且,许多教师并没有完整重充分的对教学设计进行认识,他们各有各的想法,因此,导致了千差万别的实际课堂效果。见者容易学着难,真的要落实我们的教育理念,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们的问题有很多,比如:

(1)教学设计的比较简便,教师设计起来随心所欲。

随着新课改的发布,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努力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上一步一步进行艰难的摸索。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坚持“旧三中心论”:只关注课堂的效果,只讲解手中的教材,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在课堂上往往不顾学生的反应,依靠自己的权威、经验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许多教师并不在学生的“学”上下功夫,教学设计的结构比较简便,上课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并不能提起很大的兴趣来学习。如今,很多教师喜欢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电脑多媒体虽然先进,信息量大,能使课堂丰富多彩,但用多了并不是好事,有可能使学生思维退化,比如:“语文课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教师把文字的东西变成图像,声音,用多媒体一下子展现出来,看似很热闹,但学生进行想象的机会被抹杀了,数学也是这样,有的时候数学课上会出现一个情景,要想证明这个题目,得加一条辅助线,辅助线加在哪里,老师鼠标一点,啪,出来了,但是这并不是学生认识的过程,而是强加给学生的长期这样训练的结果是什么?是学生对事物的探索能力降低了。” 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上墨守陈规,不能跟随时代的潮流。

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让学生进行参与

数学知识的学习多以解答、计算、证明为主,许多教师在对题目进行讲解的时候,喜欢讲步骤详细的呈现给学生,每一步的原因与道理都讲的很透彻,他们认为,讲知识点讲得透彻,学生便会更容易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然而,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不易于他们发散思维的开发,学习知识的迁移,在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并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参与到解答的过程中来,才能让解答的方法融入学生的认知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设计中师生交流时急功近利

许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许多教师往往爱提问那些优等生或者学科的尖子生,他们认为,这些同学回答将会是标准答案,提问他们会使课堂更好的进行下去,所以,后进生或者对此学科的“瘸腿”学生回答的权利被无情的剥夺。他们并不能够很好的明白,一个错误的回答将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想到这一点,长此以往,课堂便会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会下降。我们提倡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

雨秋嘉儿 (20:48:28):

开发积极的课堂,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根本目标,教师应该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我们要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个性、充满精彩的课堂。 教学设计未能改变学生如何进行学习

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此点,他们没有设计师生互动环节、生生互动环节等,授课中缺乏讨论。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种思想碰撞的学习,在火花中产生灵感,得到知识。 教学评价的观念依然陈旧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的学生。我国教育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评价的结果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新课改强调的是发展性评价。然而许多一线的教师依然注重教学评价的选拔与甄别的效果,他们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却往往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以考试的结果来“成败论英雄”,失去了考试评价最本质的作用。

第5章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改进与优化 5.1深化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 理念支持行动,如果没有理念的支持,教师也不会付诸行动。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教育理念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应该转换思想,提高认识。

要对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改进,教师首先要有精深的学科知识,讲教学的内容深入透彻的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使得教学更加到位。教师应该不满足现状,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素养、知识素养等等,这才能保证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得以实现。

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知道学生才是主要,放飞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富有生命,让学生喜欢来上课;同时,要注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过分的强调学生主体,防止课堂失控。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民主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设计时,要使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得到照顾。

5.2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相应的学习方式

“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在我过的教学方式占据过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它可以在段时间被传授大量的基础知识,但是无疑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放、能力的提高。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尤其是像我们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促成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一味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学到死的知识,在相同类型的题目下败下阵来。 启发式并不等同于问答式。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书写教学计划时,爱用“对不对啊,是不是呀”的问题,这并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反而使学生落入一种判断题的思维中去,在无形中使学生的思维变的狭窄。

所以,我们要求,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得到转化,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要使学生的学习感到快乐,要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使学生具有合作精神,一起学习。

5.3多媒体与数学相结合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贯彻这项原则的方法除了板书,便是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更加适合我们的课程理念,许多青年教师更是倾向于多媒体教学,但是有的却出现了第四章的一些问题,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只讲注意力放在大屏幕上,教师应适当的板书;其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不要只是一味的点击鼠标;最后,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多媒体教学。

5.4注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推荐第5篇: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各备一个空火柴盒,提出问题:火柴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用纸板制作这样一个火柴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学生切实地感悟到表面积含义的内涵。在解决火柴盒制作的问题时,有的学生就发现了火柴盒的长、宽、高与外盒不同,必须再次测量。同时,内、外盒的计算,又为学生提供了关于长方体5个面、4个面等面积计算的典型案例,有了上述的经历,我再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案例。通过以上的教学实例,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出发,化抽象为具体,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经验知识化,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数学。

我认为简单地传递和灌输知识,将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情境,让他们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如:在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节课时,在学生完成分数化成小数的计算后,让学生讨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跟分数的分子还是分母有关?引发学生猜测和争论。

课堂中,我大胆放手,善于启发,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争论、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景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去体验与理解数学。

推荐第6篇:数学合作教学

关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合作,是学生在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新的数学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为学生间的合作创造了许多机会。而且数学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科,活动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知识和活动技能,培养观察和活动探究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土壤。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呢?经过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暂且觉得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为学生树立合作的榜样,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2、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3、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

数学活动

合作探究

能力培养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数学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为学生间的合作创造了许多机会。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呢?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觉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学生树立合作榜样,创造合作机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共同操作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讨论交流、合作制图、合作填表等。老师应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合作。新马课堂教学模式“20+20”正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函数时,要求几人一组,分别试着讨论所求函数可能存在的类别,每组同学必须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这当中学生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函数式的任务。作为老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学生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究、体验、领悟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走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用的吸引式。其间,教师只是成为一个引导者、协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在学习交流,学习理解,学习合作中,正确地认识同伴和自我。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二、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基石。

在现行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增加合作可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同龄伙伴的影响远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竞争、合作讨论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让小组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也就是抓住机会提供合作探究的可能。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偷懒,在一个利益一致、相互协作的学习小组中,每个人都会把帮助、鼓励小组同伴当成不可推卸的责任,也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认识到每个同学都能为小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只有每个成员都认真思考、充分合作,才能使自己小组成为优秀的学习团体。

学生在进行合作活动与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只有在集体中相互协作,才能获得成功。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进行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2、把握时机,创设合作氛围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合作的力量很突出。我们发现,在活动小组中,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做,不与他人协作;有的学生不动脑筋,只会给别人添乱;有的学生只看不做,也不发表意见,成了数学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在分组时应有意识的按能力强弱搭配分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探究步骤,相互分工协作,相互之间先对活动过程及方法进行探讨,找出最佳活动过程与方法,统筹安排,以达到最佳活动效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合作起来。在练习讲评中,教师可以给各小组分解任务,指导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准确理解自己小组应该解决的题目,再进行全班交流,相互讲解,这样练习讲评时教师轻松了,学生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改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正面引导学生、重视合作。

3、明确规则,进行有序合作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会小组内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合作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引导学生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拒绝无理争吵。教师将要讨论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小组内对有关内容进行分工合作,由组长进行汇总,再进行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长和不足,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什么角色最有利于自己以及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

4、合理评价,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探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学生倾向于合作,同时在合作中积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教师的合理评价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意识培养作用。

首先这种评价要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成绩的取得是他们小组共同活动的成果,每个人的智慧只有在这个共同的舞台中才

发挥了作用,只有在和其他成员相互沟通过程中,一个想法才有了两个直至更多,只有解决了彼此碰撞过程中的冲突而达到的共识才有价值。最后每个小组成员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品味到合作学习的甜头,意识到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的评价也要肯定每个成员的价值,让共同学习这种学习的组织形式慢慢内化成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品质,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

也就是说老师的评价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等生,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制订出规则让学会合作,并且还要引导、监督落实规则。

第一步,制订规则。

(1)、分组的规则

目的: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共同完成数学课堂学习,这样的合作,规模要小一些,便于学生进行交流,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能够占有足够的表现空间。

(2)、独立思考的规则

目的:合作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了解别人的思路、观点,同时也使没有考虑好的同学得到启发。但是,这些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课堂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建议:让习惯于吃“大锅饭”的孩子独立思考,最难的是第一步“从何想起”。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和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3)、分工合作的规则

目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不再是一种个人的活动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建议:第一是分工,分工也就是让组内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老师可以进行引导和榜样暗示,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是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

(4)、交流的规则

目的:交流是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发现;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建议:①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等,需要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提供练习的机会。②尊重别人的发言,就是“听”,就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听”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活动的技巧。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③小声交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避免互相干扰。

第二步:引导、监督规则的落实。

(1)、引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活动与学活动是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是互动的。当学生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老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必须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学习对象,钻研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 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提供教学情境;(2)老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活动目标的实现;(3)老师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动态,还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活动方法,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活动任务完成、活动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2)、监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参与到活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所有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纳入自己的监控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合作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或是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合作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学生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学习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学生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学生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老师看到学生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学生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5、及时对学生鼓励、引导

当学生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完成活动任务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解决问题,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活动呢。”“你们都想出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很重要噢!” “你跟他说,咱俩一起完成,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完成。”在老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不但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则,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参与活动的技能,同时在合作中学生们丰富了想象,增长了智慧和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有了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往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因为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微弱的,多人合作就能完成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实现一个人不能实现的愿望。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就提倡合作,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

短,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开阔视野,取得更大成绩,他的许多成就的取得都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与他人合作不会削弱自己,而会让大家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 通式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3、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第1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第1版。

推荐第7篇: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富裕县农技高中李继广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基本任务,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的环节,然而,教学反思集体是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我们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因此为了我们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的概念

反思是一种数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从而形成理性思维;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数学教学反思的特征

数学教学反思,即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指我们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然而对教学的反思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的反思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的关键,而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只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接受新知识的层次性强制性地把新概念注入学生头脑,臵学生于被动地接受概念而未能内化,知其然而不知七所以然,无法达到有意义、有成就的理解和应用。不要把概念仅仅看作一个名词,其本质上是一种数学的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

2、对定理、法则的反思

书上的定理我们不要急于一开始就去记住它,运用它,而是要怀疑它,从反面去否定它,这样做虽然常常徒劳但并非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它,并由此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远比直接利用它有益得多。在平时用定理法则时,我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待错误,提倡反思,知道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正?这样能变废为宝,以期掌握、应用定理法则。同时达到培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对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育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而应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策略化知识。应当回顾反思的主要内容;

(1)、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洁、更佳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4)、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着是反思总结过程的最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

反思对学生的作用

反思和回顾是学生常常哪感到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它涉及到学生

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有无自我评估的习惯。而养成学生自我评估的习惯是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能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数学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哂纳感都与以前的教学大纲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 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转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对数学知识、对数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对这些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2)、数学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的核心环节

教学的时间就了,我们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养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会使我们在我们处于教学情景时通常不再审视情景本身的具体特点,而是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就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使我们花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没一条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制约条件为了尝试新数学教育观下的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数学教学实践建立在对数学教育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也即是说,教师要进行数学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论对蜗牛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激发我们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义的活动轨道,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

数学教学反思

富裕县农技高中李继广

推荐第8篇:数学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指导思想及计划(师大附中)

数学学科一直是区分学生整体学习实力层次的试金石,这门课的灵活性极强,对学生应变能力要求很高,各层次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分差往往也是最大。尤其在西城区这个学生整体实力普遍强劲、学习竞争异常激烈的区域。一个学生在数学这门课上的绝对优势,往往才能奠定进入顶尖层次学生群体的根基;在数学这门课上去劣势化,是保证自己正常升学的前提。

对一个学生数学反应和内在能力的培养,对于长远性发展而言,是一件弥足重要、非常关键的事情。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越到中学学习的中后期,对知识的灵活性应用、处理问题的反应力要求就越来越高,单单凭借课堂中教的固定的定义、公理、定理以及常规题型远不足以应对这些灵活性、综合性的能力要求,各个学生不同内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差别非常明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到高年级,两极分化的分层现象会越来越显著。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初一起始年级就开始建立,而不是到了中学后期企图一蹴而就。

知识提炼力的好坏是非常考验一个教师自身的数学功底和能力。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题型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应用,其实本质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力不够深刻,这很大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并不具备强硬的知识提炼力水平,平铺直叙的知识罗列只会让学生把数学学得很死板。而我们要提供的教学,是对数学绝对透彻、深刻的理解,提炼知识点的本质和精髓,知识应用的来龙去脉,体系化脉络清晰。学生在感受这种强大知识提炼力的同时,逐渐培养的是自身内在理解力、分析力和反应力。老师提供的是及其清晰化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内在学习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正本清源的授课方式,而不是治标不治本的浅层次教学。

针对冲刺小钱班的目标,教师会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吸收力,不盲目提速课程进度,而注重帮助学生稳扎稳打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点,把根基落实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内容和进度上的推进。在巩固深化学校教学进度的基础上,会比学校教学有一定的提前学习量,帮助学生及早打好后续学习的根基。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着眼中等题和难度题的训练。我们的课程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授课知识提前量、难度深度的推进速度。中学数学前期是能力的积累和养成,后期是能力的发挥,没有前期的铺垫,有意识、有效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常常造成后期发力不济、成绩层次止步不前的局面,这种情况不胜枚举。另外,师大附一线老师非常熟悉师大附选拔学生时对于知识重点的着眼,教学针对性和目标性非常明确,帮助同学少走弯路,而把时间、精力落实到最有效的地方。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绝对是为师大附中学生量身订造的课程方案。

推荐第9篇:数学教学随笔

教学中“慢”也是艺术

曾记得在去年的一次公开课上,当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时候,有一个学困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便请他回答,可这个学困生由于紧张,竟然说错了话,看样子本想接着往下说,但当时由于时间紧张,我为了赶教学进度就让他坐了下去。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可课下我猛然一想,如果课上我稍微再等待一会,再慢一会,这个孩子也许他就答对了。要不然,如果没有几分的把握,他是不会断然举手的。

此后几天,我深深地对自己的所为感到自责,也陷入了反思。“教育是慢的艺术。”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的表现是变化莫测的,可能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而我们对孩子的这种过程,总习惯一竿子就定性为笨,反应慢,顽劣不堪。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有时本就如此,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反复失败,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取得更多的成功。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一名孩子喜欢的小学教师呢?那就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生;学会等待回答慢的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学会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美学生的优点;学会与学生合作;学会表现;学会反省;学会创造等等。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育过程中,适度的慢、等待,是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和拯救

如何科学地设计作业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它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有效地进行课外练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作业,促进作业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

作业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弥补学习漏洞的。所以,在设计作业这一教学活动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尊重学生自己对作业的需求,而不能只一味地根据教材和教师的理解来进行了作业训练。

二、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信息通道,从而把传授式的单向,变为多边信息交流。所以,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准备。首先,要调控训练量,不要过于频繁,要适度,要注意掌握讲、练、学之间的节奏;教师在布臵作业之前,应当把作业先做一遍,才能挑选出适合学生练习的题目。如果只是布臵从某页至某页,就无法掌握完成这些作业所用的时间,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保证教学反馈的质量。

其次是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有选择性,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作业的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让学生明确每一次作业练习的目的。比如,今天学习了十个词语,作业是抄写词语三遍,学生会认为这是惩罚,为什么同样的词语要写三遍呢?告诉学生这三遍分别是要正确、工整、记忆。明确的练习目的,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才会事半功倍。

三、适应时代的需要,形式可以多样化

这是信息化时代,学生不再满足单一的教室课堂的学习形式。网络的崛起使教学更加方便与快捷。设计练习时可以加以对网络的利用,比如学习古诗后可以让学生上网查一查相关的其它诗词、学习课文前可以查到作者相关资料,甚至可以将网络当作便利的工具书查阅任何一个新词的意义与用法。所以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利用网络得到帮助,而且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也得到释放,辨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诸如画画、制作、亲子活动等形式的作业,使学生完成作业时不再感觉单一枯燥,反而成为一件很期待的事,投入高度的注意力与积极性。

四、作业评价

用心进行作业设计,会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当然,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作业评价环节。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学生完成了作业都是有期待的,特别是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时不能草草了事,划个勾叉、打个日期就算对学生一个小时认真作业的回复,而应该细致观察、认真总结,并对学生有情感上的回应。

批改作业的艺术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思:

一、适当加以评语。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原有的优、良、及格等级制,千篇1律,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例如,可用A、B、C等来表示。每一个级别可以赋以特殊的意义:“A” 主要看解题过程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主要看所用文字、

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主要看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有自己特有的见解。

三、适当一题多评。

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引导性质的话,例如:“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在想一想!”、“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摆脱困境 走向成功

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其中,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学困生的数学教育问题尤为艰难。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纪律差、学习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从学生行为来看,他们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没有兴趣。

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成绩较差。从行为习惯上来看,认知能力较差,习惯差,易受诱惑,懒散,常做一些过激或不该做的事情。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学困生。学困生是指某些遗传或者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有一部分品德和学业都比较差的“双差生”。这些学生的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所困扰的事情。

一、学困生数学学习的难点

对于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学校教育在解决学困生数学学习上存在若干问题。例如一些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学习认知时间较长,短时间学不会,而教师又忽视了这一点,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而是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开始掉队,成了学困生。

其次,家庭的关注度不足或者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也可能影响学困生的教育。当家长关注度不够时,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像一棵野草一样任其发展,也会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最后,目前的社会氛围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例如,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青少年培养的投入,培养自那次的投入是巨大的,有些家长觉得不划算,甚至让子女早点赚钱,自己可以早点享福。

二、学困生的转化教育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哎别人的孩子

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急回报的爱,是一种无私神圣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朝气蓬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去学习,会引导他们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通过对学困生出现数学学习上困难的原因分析,帮助他们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1)根据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要求的标准不一样,作业量相对较少,内容比较简单。(2)认真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情趣,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3)每周评出学困生的优秀作业,评出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体育卫生搞得好的,好人好事做的多的学生给予鼓励。(4)任课教师与家长班主任的及时沟通可以有效预防问题的严重性。

关于学困生转化教育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刻的研究。我们坚信,用爱心耐心细心,不仅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看到了学困生的转化和进步,看到了一个个充满阳光的孩子。

在反思中成长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实在,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

萌生一些好的想法,有时偶然的教育情境会激发出独特的教育教学策略。然而,在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最不愿做的就是写反思。以至于每次复习考试都是反复做卷子,导致学生累,老师更累,最后还是没有效果。

坐在我左右两旁的两位老师都是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认真来完成,包括写反思。而我每次都是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辅导差生上,而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差生,如果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许就不会造成现在的后果。不是说自己没努力过,而是方法不正确。有人曾经说过,经常反思的教师会放弃一些不太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接受最新教研成果。校长也多次说过,要做一个智慧的懒老师。也不是自己没想过,只是感觉当时听完还有心记住,可是等到忙于教学任务,就又回到原地,恢复原来的教学方式。多次的失败给了自己沉痛的打击,但也给了我不断奋斗的动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有人不是这样说吗,灵光的闪现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整理,稍纵即逝,教师智慧的结晶将被无情地埋没。当我们开始重视反思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我们的理论水平慢慢提升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渐渐改善了。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记下一句话”的习惯,当有好的构想闪现或是教学策略有效时,我会用一句或一段话来记录,等有空的时候,稍加整理,就是一篇随笔,日积月累,便成文章。

我认为每天应从以下几点反思,相信会有改变。 1.列举课堂中的三个优点,列举要改变的事情,以及如何改变。 2.关于教学内容

的反思: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学生对什么内容学的比较好,什么内容学的不好,为什么;课堂的内容是否有趣,是否适合课堂教学。 3.关于授课课程的反思:我讲了多长时间;学生讲了多长时间;谁说得多,为什么;还有没有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活动或方法。 4.如何使一名优秀的学生做到更专心听讲;如何使一名后进生做到认真听讲。

推荐第10篇: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开始上班后,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4、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哪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4.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作解题前的反思。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怎样?失败了能坚持吗?碰到难、繁题能静下心吗?自己有能力、信心解决它吗?以前见过它吗?或者是否有类似问题?哪些知识、技能还需回顾、请教等;其次要不断地自我监控。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

4.3反思习惯的养成

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学生写反思性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首先,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记,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检查自我认知结构,补救薄弱环节。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把上课的精华全都及时记下或理解,通过笔记可以弥补,做好善后工作。

其次,写反思日记要注意怎样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当初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认识到写反思日记的重要性,注重随时翻阅,最好每天抽5—10分钟浏览一下。一个阶段后,老师应做好督查工作,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对学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直到养成自觉的习惯。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挑战的新教材的实施。

七(12)班 方晓莹

2015年2月3日

第11篇:数学教学反思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反思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在函数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以后的学习意义深远。作为高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函数的单调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讲授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必须强调从“形”上和从“数”上两个方面来理解。并且“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对以后做题以及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调性,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形上来理解,弱化抽象概念的讲解,从具体函数的图象入手(y=x2和y=x),使学生从形上对增函数和减函数有一个最直观的体会。(即:图像上升的即增函数,下降的即减函数)。然后再运用小组合作通过相应的自变量和函数值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增函数和减函数中函数值Y与自变量X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引出增函数以及减函数的定义。进而给出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单调区间的概念。 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训练了:

一,根据函数图像来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以及单调区间,通过练习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掌握根据函数图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要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一个局部性质。

二,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的单调性,整堂课下来,使学生会通过函数图象来判断函数单调性这一目标基本上达到,学生课堂反应积极、课堂效果良好。当然,其中还是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如:还没有将问题完全的放给学生去探究,讲的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多去引导启发学生,在知识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的同时,努力引导学生达成能力目标.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第12篇:数学教学反思

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何元柱

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总体看,我所教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设想结合起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带来不少的困惑。

在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道判断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判断“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可以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的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这一点:积是四位数!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新课程走进教师,进入课堂,无疑对于我们教师是一种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惑,通过共同讨论和学习,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13篇: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关于导数的学习

高考对“导数及其应用”这部分的要求是:了解其背景,掌握其定义和几何意义,熟记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利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中的有关问题:如有关曲线的切线问题,高次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极值或最值问题,恒成立或存在性问题等等。在高考中相应的试题频频出现,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本章的教学,在“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我也有所体会。

课本在给出导数概念之前,先给出了三个背景,切线斜率、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三个背景讲述清楚,对导数概念的自然引出大有帮助;在引出导数概念之后,在回顾背景,会加深学生对瞬时变化率的理解和认识。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理解也比较深刻。过程中注意由粗略到精细,由量变到质变的思想方法的引导,还要注意归纳与反思思想的教学。

常见函数的导数及导数的和、差、积、商的运算,因为不要求公式的推倒过程,死记公式很吃力,而且也不便于灵活应用。给出由易到难的小练习,在实战中应用效果更好,而且要反复练,才能在后边的应用中在求导方面得心应手。因为课课练上多处出现了复合函数求导,所以讲运算时要补上简单的复合函数求导。

关于函数的单调性,1.要会判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2.要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3要会证明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4.难点在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单调性后,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无论求极值,单调区间,还是后面讲到的求最值,都要反复强调 函数的定义域,常见学生不考虑定义域就去解题而导致解出错误的结论。求极值,求最值强调列出表格这一必要环节。极值的概念,极值点的概念,极值点的位置用实际例子分析清楚,知道可疑点处也可能会有极值,也要通过点的两侧导函数的符号来判断。

一、函数yf(x)在x0处的导数f\'limx0x0f(x0x)f(x0)x可正可负,中,

x但不能为零。学生不好理解,第一次学习,老师应结合图像或动画给出解释,帮助学生透彻理解。 函数yf(x)在x0处的导数f\'x0与其在开区间a,b内的导函数(简称导数)f\'x不同,f\'x是一个与fx有关的新函数,可用极限或求导公式求得,而f\'x0是一个与x0对应的唯一确定的值,而且,当

f\'x中的x=x0时,则f\'x=f\'x0,所以要求f\'x0,可先求f\'x再代人x0即可。 在变速运动中,若位移函数sst,则瞬时速度vts\'(t)。

二、关于求曲线yf(x)过某点的切线问题,我认为教材的处理不是很好,两个例题都是求曲线过某点p(x0,y0)的切线,第一个是点p(x0,y0)在曲线上,直接求\'kf(x0),再由点斜式得切线方程,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条切线。第此点的斜率二个是点p(x0,y0)不在曲线上

三、在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时,一定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虽然本章的重点是导数的应用:求函数的切线方程,单调区间、极值、最值。难点是导数概念的产生。教学中我打算使学生体会导数的演变过程,感受导数的思想和内涵,所以我在第一节课没有赶进度,而是慢慢地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平均速度,为下一节的瞬时速度和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即导数打下基础。我想只要学生理解了思想,掌握了方法,再加快训练的步伐应该不成问题吧。而且后面的重点并不难。

四、备课是有效的.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所选例题的题型,难度,综合性与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十分吻合;

教学过程是有效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组织有序,师生互动很好,教学问题设计适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积极,准确基本达成了本节课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掌握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②掌握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从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课后作业的情况看,一节课的教学基本达成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

第14篇: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时光如梭,转眼又过去了一个学期。我之所以能在数学教学上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我想:离不开各位领导一直以来的重视和培养;离不开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更离不开学生们的信任和好学;还有就是自己一直以来坚持了一条原则:凡事尽力而为,但求问心无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会学习: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认真做事,善于总结,不懂就问,合作学习等。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我讲课时学生不能做题,必须认真听讲。会做作业:先审清题目再做,不乱涂乱画。我布置作业少而精,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量少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慢慢的学生养成了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二、良好的班风、学风,赏识激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我所教的班,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各类学习竞赛活

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同时班内对每组同学设立积分表,看谁积分最高,就对谁组及时奖励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作业中鼓励的评语,课堂上伸出大拇指表扬,优秀作业展览等都是我的一贯做法。偶尔,也会鼓励学生备课、讲课,让不同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

三、认真备课是前提

认真备好教案。先是个人备,再集体讨论,最后是半小时左右的课前心备,我认为心备更详细具体。课堂上激励性的教学手段要常换常新,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及时拓展提升,满足吃不饱的学生的需要。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反思,并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的共性问题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分数乘整数”时,正是玉树地震的时间,我就抛开教材例题,直接设计了“政府发

盐,每千克3/5元,小明家3口人共可以买3袋盐,需要花多少钱?”的问题。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同时也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五、认真把握好课堂40分钟

数学课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原则上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讲;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师要站出来引导。上课时教师要把难点讲清讲透。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上,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围绕重点进行练习。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闪光的事迹,要耐心帮助他们。从点滴入手,与其谈心,有优点及时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我校成为教育强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5篇: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集体教研的机会,使我有幸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交流。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摧人泪下的故事,我只是默默的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感觉并没有什么 “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方法。当然要想取得好成绩,这和平时心血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为经验,权当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吧。

一、认真备课是前提

认真备好教案。先是个人备,再集体讨论,最后是十分钟左右的课前心备,我认为心备更详细具体。课堂上激励性的教学手段要常换常新,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及时拓展提升,满足吃不饱的学生的需要。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反思,并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作业及试卷的批改及时、认真,一般我都是上午考试,中午利用休息时间就把试卷批改完,这样就能及时的对孩子的试题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记录每个孩子的试卷失分情况,将他们的共性问题进行透彻的评讲,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就是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认真做事,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高效率做事情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不学就会落后,因此要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做数学题时要准备演草纸,准备一次两次是件简单事,谁都能做到,关键是每次做题时养成习惯。会做作业:先复习再做作业,不乱涂乱画,尤其对于计算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很多家长说”他会做,就是粗心”或”他很聪明,就是计算容易出错”等等,而我认为不只是单纯的粗心问题,而是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于是我采取每次只做2-4道计算题,一天一次,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量少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开始,学生每次做完我都批改,表扬全对的学生,慢慢地学生逐步养成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计算出错率也基本没有了.

三、建立良好班风、学风,赏识激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要先培养一批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在班内确实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同时班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习、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分表,看谁积分最高,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作业中画笑脸,在卷子上写评语或写一张纸条悄悄压到学生的课本或作业本中,给孩子一个惊喜或一个提醒。有时,也会写一张卡片或握手向有进步的孩子表示祝贺。其次,我平时能做到放下老师的架子,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我班学生都不怕我,与我像朋友一样相处,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困惑时都会主动找我帮忙。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总之,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都要让不同的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

四、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要想成为游泳健将就要到大海里去锤炼,以计算教学为例,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每堂课基本上都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口算。形式多种多样,有抢答、个人答、开火车等等。每天让学生练习一页心算口算,从一天来看,每堂课五分钟的口算练习时间不算多,但持之以恒,聚沙成塔,就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要掌握和巩固知识,必须靠练习,怎样练习才更能有效呢?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总而言之,数学课,课堂上要注意问题的生成,这样,堂内出现的问题多了,课堂外出现的问题就会少些。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为了表现自己而信心十足,热情饱满,一心一意地投入学习中,适当开展竞赛,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组织了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解法多”、“比比谁的方法更巧妙”。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激情亢奋,妙想倍出。再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组织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比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培养了他们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比赛形式有多种多样,经常用的是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增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竞赛活动活跃了学习气氛,减轻了学习压力,多数学生在急于表现自我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闪光的事迹,要耐心帮助他们。从点滴入手,与其谈心,有优点及时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开学后不久,我把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了解后,就开始在成绩相当的同学里面组建“一帮一”互助组,老师负责成绩居于班上后面几位的同学 ,同时还精选小组长,让他们清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每天我都要抽出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如头脑灵活的冯佳乐、蒋可欣同学,通过辅导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由班内倒十名前进到前三十名。如潘科迪同学,到我们班时数学考了十五分的成绩,反应迟钝且不爱学,父母忙于做买卖,无暇管理,这样的学生确实让我头疼,不管吧,他的学习会越来越差,对学习丧失信心。管吧,确实困难,讲一遍两遍他也听不懂。于是每天下课后,进行单独辅导,通过一帮一活动,让优等生做他的小老师,随时给他讲题,慢慢的这个学期也有了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我知道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探索,向各位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一如既往,争取把教学教育工作搞得更好!

第16篇: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十几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 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为是第一次使用实验教材,每册的教材编排特点比较生疏。因此我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科学布置有递次的作业,满足优等生的需要,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对于后进生作业经常采取面批,精心辅导,有一部分学生进步较大。

三.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数学,比如:早上买早点要用数学、一天的油盐酱醋等等要用数学、还有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回家上几楼?„„都离不开数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班多数学生的发展比较全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方面的知识,通过探究发现皮筋长度和数量之间存在的规律。经历自制天平、自制简易秤,探索用简易秤称量物体的过程。综合应用—铺一铺,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图形,感受数学的美,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 “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四.存在不足

班里有一小部学习有倦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本人的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的及时让他们被缺补漏,导致养成了它们做作业的非留不做侥幸心理。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时,还无法兼顾全体学生,一部分后进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五、努力方向:

(一)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厚爱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要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17篇: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让我说说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其实,经验谈不上,只是在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希望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提高。

一、上课。

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其次,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 “数学,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开门见山进行新课的教学。

大多数教师喜欢通过复习引入新课,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复习内容不能为新课做好铺垫,我认为最好省略复习这个环节,或者尽可能的短一些,以便节约时间。

第二,精心设计练习题。

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练习的量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完成;另外练习题要有深度,要选择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让好学生也有大的提高。

二、作业。

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课堂作业大家都一起做,学生是不敢偷懒的,无论质量如何,他们都会努力完成,但家庭作业却不能随

人所愿,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有偷懒不做的时候,即是勉强完成了,质量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抽查家庭作业,并且让组长检查,如果有错,就将错题改在错题本上。总之,家庭作业的检查非常重要,学生很会察言观色,如果老师不及时检查作业,他们就会偷懒,作业的质量就会很差。

三、复习。

1、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

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终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课,每一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不要随意更改。

2、复习时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在新授时,分层施教好像不容易操作,但复习时就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配练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着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你你

3、计算练习要持之以恒。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中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使学生计算过关,靠突击不行,必须靠平时加强基本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每天都给学生留几道计算题,有难度,就留两道,比较简单的,就留四道,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交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在放学前交上就可以,实在

交不上的,还可以宽限到第二天上课前。这些计算题,我都一一批阅,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

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学期我比以往每学期都更注重与家长交流,像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从家长那里了解他们在家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学校和家庭共同来教育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学生已经彻底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务实地工作,争取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第18篇: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高三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感谢校领导一直对我们数学组的关心和支持;还有我们高三数学组的各位同仁,正是大家辛勤的劳动和团结一心,让我们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代表备课组谈谈我们在复习中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加强两纲研究,紧扣课本复习,注意了新课程与大纲之间的关系

备课组认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仔细琢磨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熟悉高考命题的题型与要求,明确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首先放在中档及其以下题目上,要在\"会、熟、快、准\"上下功夫.

通过研析每年高考试题,我们发现源于课本的考题总在100分左右.那么怎样研究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呢?

1、钻研教材,追根溯源.一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话不断在重复.事实上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延伸与交错、再生与裂变,在教材中早有它的脉络和雏形.这些课本上的例题、练习、习题就像散落的珍珠,只要经过老师的发现、打磨、提炼,它们就会变成学生所需要的项链.

2、就地取材,锐意开发.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是考查教师的研题水平.研题一类是对他人试题的鉴赏,另一类是改题编题.不懂得鉴赏,教数学就丢失了味道;不学会创新,教数学就失去了活力.

紧扣课本复习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点:

(1)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必须联系课本的相应部分.不仅要让学生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方法,还要弄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

(2)在训练中,如遇到障碍,要学生有查阅课本的习惯.通过课本,查明学生在知识和方法中的缺陷;

(3)关于答题表述,要求学生以课本为标准,通过课本来规范.

(4)注意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推广题目的训练功能.

复习时也要注意对新课程中与大纲教材有结合的点,有变化点的知识,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要点.认真研究全国已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试卷特点,揣摩新课程卷的设计意图,深刻领会\"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新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和复习备考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内容的新的考查方式,有其独特的复习功能.它既可作为复习课的例题、练习题、测试题,更可用作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加以开发.因此我们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应研究新课程高考和渗透新课程理念.

二、尽量帮助学生纵横梳理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利于提取的知识体系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对数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的前提.狠抓基础,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这就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也在选择题中有所体现.

(1)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到位: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如否命题、非命题、含量词命题的否定),提防误用或错用;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记号.

(2)要注意通性通法,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怎样灵活运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怎样选择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等逻辑学中的方法:是否熟练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具体数学的数学方法.做自我诊断,会什么?你是怎样处理问题的?(成功、失败)怎样把新题转化成为你熟悉的知识方法?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成一种能力,在高考时就能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3)掌握初中、高中数学贯通的观点,如在立体几何中用平面图形合成表现立体图形的观点;将立体图形分解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观点;用关于形的逻辑思维统帅识图,做图的技能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观点,学生运用好这些观点,就比较容易驾驭立体几何的解题.

三、使学生从\"模仿型\"向\"领悟型\"的方向转化

(1)注重双基,突出重点.真正理解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的来龙去脉,不死记硬背。

(2)提炼和运用数学思想,常能使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挖掘知识内涵,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尝试发现方式、自主探索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亲历发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4)倡导研究交流.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过程就是加强理解的过程.这一点很重要。

(5)进一步强化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学会阅读,学会正确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正确运用信息,并将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科学加以观察现实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加以分析、判断,并将其解决。

四、注意强调学生书写规范,合理运用答题策略

在平时考试阅卷过程中,我们都为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感到可惜,高考阅卷也不例外.因此,在解答题的答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解答既要简单又要准确,要紧扣关键步骤,当然也要思路清晰明了,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好多学生解答题时不写解及题号,一直写下去)。

要重视和加强解题策略的训练与研究,在平时要多给学生应试策略指导,如:(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即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效率);先小题后大题;先点后面(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2)审题要慢,解答要快,一慢、一快相得益彰;(3)确保运算、推理的准确性,立足一次成功,但也不放过检查得分这一环节。要善于不断积蓄解题经验,回顾反思,不断完善。

有人说高分是学生学出来的,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其实我们认为老师对高分学生所起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经过规范训练.学生要考出高分,老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严格要求: 适时调控\"桃子\"的高度,培养学生追求完美,不断超越的学习品质.要想考150分就得用高于150分的水准要求自己.

2、规范表达: 不同题型和不同内容的题目都有不同的书写格式.数学语言要严谨、准确、简洁,卷面要整洁.因此我们在批改作业、评析试卷和上课板书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细节与表述细节.

3、挖掘潜力: 与学生交流,给尖子生心里暗示;及时肯定,适时鼓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同时适当加压,另开小灶,让他们的潜力得以开启和释放。(教师要指点)

4、探求最优: 一般的难题都有多条路径,都是值得欣赏、比较、玩味的.让尖子生在不同解法中PK,寻找最简最优的解法是件很有趣的智力活;也是让尖子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情挑战的游戏.应该说这与我们的充分备课、经验积累、学养沉淀有很大的关系.

5、杜绝低级错误: 因为低级错误是导致失去高分的尴尬情景.扼腕叹息还是因为功力不够,因为防范低级错误也是一种能力.它要求考生要注意品质、兴奋点把握、追求完美的意识等方面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都要来自于平时规范化的训练.(会要对、对要准、准要全)。

五、明确复习计划,侧重阶段提升

高三数学的复习要按计划复习,阶段提升,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以及所选定的复习资料综合分析认真修订的.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不可冒进,否则欲速则不达.所以三轮复习要有条不紊、不折不扣地进行。

第一轮:加强基础,落实知识.这一轮复习重选材,侧重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完善解题程序,渗透思想方法,突出规范、缜密、全面.本轮复习应以教师为主,教师的备课选材不能生搬复习资料,素材的来源有复习资料、课本以及老师的经验积累.纠错微型训练题:要依据近期学生的错误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编,加强变式题型训练.

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这一轮复习重在提炼,重在通性通法,重在第一轮的薄弱环节和高考的重点、热点,以中档题为主,点缀难题.突出主干、板块、链接.本轮复习应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典型题型的分析让学生归纳出解题规律.综合训练卷,必须要模拟近几年高考试题难度,注重知识交汇,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三轮:综合演练,模拟测试。.这一轮的重点在于掌握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经验性,不做偏题、怪题,冲击难题。突出稳、准、快.那么具体教学中该怎样操作呢?本轮复习应重组卷,以实战为主.不同时期的组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轮的组卷要有整体性,兼顾知识点;要有侧重点,重点知识,重点突破;要有前瞻性,研究前三年高考试题;要有时代性,广泛采集信息.客观题的限时训练:在第

二、三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入客观题的限时训练,以提高学生解答客观题的准确度与解题速度.

六、重视集体备课,合理安排备考

在每一轮的复习备考中,我们注重加强集体备课以及与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集体力量,精选、精编每一轮复习习题,合理安排备考.依据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和提取更具实用性的练习题,力争使每一套训练题有针对性,有实用价值。

每个大周一次研讨备课活动中,对尖子班、普通班要讲的内容经过集体讨论分析安排详略得当,对月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认真分析并制定措施,通过小专题训练去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每周全组统一听一位老师的课,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专题讲座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加强集体备课,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从而能使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从容发挥.个人单干是向来没有出路的.

七、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为复习备考把握方向

一年来,我们备课组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能虚心聆听各位老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从中受益匪浅!

各位老师,2013年高考已经成为历史,2014年高考的脚步即将来临.面对挑战,我们应满怀信心,更要从容应对.自信应来源于我们聪明和睿智的备考计划,应来源于我们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行动.2013年备课组的点滴体会,如果能给你的工作带来益处,我们将无比荣幸.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高手批评指正.谢谢!

第19篇: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勤勉扎实 持之以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分享与交流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勤勉扎实 ,持之以恒。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对搞好数学教学工作,每个人的认识和所采用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回顾自己近几年来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法,感觉并没用什么经验,有的只是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下面就谈一下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感受和做法,请各位领导和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方面,首先,我认为教师的亲和力和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一个重要因素。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老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俯下身来和学生做朋友,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

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这门课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也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巧设一个问题悬念;引发一次认知冲突;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提供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再次,我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成功,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就会使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回答正确,都要加以肯定,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每个同学智力水平都不相同,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梯式问题和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 “看谁的方法多”等。让学生都能大显身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各个层面取得成绩,这样激励的作用会更大,学习数学的热情会大大提高。

二、做好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我区引入了EEPO有效教育,虽然对EEPO有效教育还处在学习和摸索之中,但感觉EEPO已经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数学课的有效高效之路。在这方面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课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编写教材的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本身丰满的内涵,体现它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要实现这些,就需要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地解读,将那些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和思想方法发掘出来。要清楚我们所面对的每册教材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单元内容编排,每单元的教学侧重点、难点,每单元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所占的地位。然后,要清楚每部分知识,每个例题的编写意图。只有清楚知道每一部分的编写意图才有可能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对教材有了把握还不够,还需要备教法,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EEPO有效教育对我的启发非常大,每节课我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安排:每节课的导入部分用多长时间,学生探究部分用多长时间,练习部分用多长时间,拓展部分大约用时间。总之,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制作或使用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课件、教具等。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化解难点,那

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会让我们的课堂轻松而有成效也会让我们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对于新授课,在上课时我们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我们学校是EEPO实验校,所以我的课堂基本都是eepo模式(1)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为学生搭建平台,(2)单元组学习为主,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寻找方法。(3)做好检测,当堂练习,巩固新知识。找能反映问题的中等生或后进生板演,找出他们知识的困惑点、错误处及时梳理、纠正。

对于数学中的练习课,我们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围绕重点进行练习。有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所以,光练不讲不行,光讲不练等于零。

对于复习教学我会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期末考前的复习,我们老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课,每一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不要随意更改。

2、复习时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在新授时,分层施教好像不容易操作,但复习时就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配练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着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3、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或列方程。我们就可以安排一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

4、计算练习持之以恒。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使学生计算过关,靠突击不行,必须靠平时加强基本训练。持之以恒,聚沙成塔。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让学生都购买了口算题卡,每天让他们做。

5、要做好模拟检测工作,对于每次检测我们老师都要做好记录,一是登分数,看学生进步还是退步了,二是要分析错误,全班性的还是个别人的,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我经常对学生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会学习: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认真做事,善于总结,不懂就问,合作学习等。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抓好课堂管理,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很卖力的讲自己的课,而不管学生听不听、学不学,这样的课堂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讲课时学生不能做题,必须认真听讲。当讲到一些公式、概念、典型练习,归纳的解题方法以及

一些特殊数我就提醒学生及时的记录下来。例如,像1/4,3/4,4/5,1/8,„„,这些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这些数的值,要求学生熟记。这样为今后提高学生计算速度以及准确性打下良好基础。会做作业:先审清题目再做,不乱涂乱画,按照规范的书写格式认真书写,对作业的质量严格要求,班里实行对每次得“优+”的学生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并在每周操行评比中加分,这样慢慢学生逐步养成做题认真细心良好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四、倾注爱心,赏识鼓励,用快乐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一贯抱着博爱的心态对待学生,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的可爱之处,所以我会做到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当然最主要的是对后进生的偏爱,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闪光的事迹,要耐心帮助他们。平时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针对后进生理解分析能力较差的情况,我从提高计算能力入手。除此之外,还在班里实行“后进生承包制”,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后进生,每天再由小组长分派组员进行帮扶。有目标,有针对性的从最基础的计算题,简单应用题做起,鼓励后进生不断进步。只要哪一组的帮扶对象有一点进步,就给那一小组加“星”,对组长和组员进行表扬,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转差工作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待后进生我们更应该敞开心扉,以情暖人,以情动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触动他们的心弦,点燃他们的心灯!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分析他们的问题所在,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他们肯定会有所进步。只要我们老师与学生“心与

心的距离再近些”,他们也可成为好学生。

五、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争取家长配合

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把全班学生的电话号码都记录在册,经常和家长联系,有时也经常去家访,从家长那里了解他们在家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校和家庭共同来教育学生。

以上就是我自己在教学中平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最后我想说的是;数学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苦乐相伴的过程,让我们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尽职尽责、勤勉扎实,持之以恒,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谢谢!

第20篇: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宋彦波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简单地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深入细致的备好课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编写教材的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本身丰满的内涵,体现它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要实现这些,就需要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地解读,将那些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和思想方法发掘出来。首先,要清楚我们所面对的每册教材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单元内容编排,每单元的教学侧重点、难点,每单元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所占的地位。然后,要清楚每部分知识,每个例题的编写意图。只有清楚知道每一部分的编写意图才有可能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我们有一位好帮手: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大到每册,小到每个例题、每个习题都编写意图、和相对应的教学建议,可以说它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没有

教案,但是不能没有教学参考书。

对教材有了把握还不够,还需要备教法,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我平时上课时按照“学探练展”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安排:每节课的引学部分大约用多长时间,引探部分大约用多长时间,练习部分大约用多长时间,拓展部分大约用多长时间。 “三二式”教案的使用,为我们节省了许多备课时间,减轻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劳动量。但是它只是一种模式,不会适合所有课堂,只能作为上课的重要参考。我们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借鉴选取优的、适合自己的部分,修改对自己实际课堂而言不合适的,补充一些实用的习题。总之,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制作或使用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教具。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化解难点,那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会让我们的课堂轻松而有成效。

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所在的青台中心校在课堂教学上把“学探练展”教学模式细化为“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拓展提高——课堂总结,师生共画知识树”这几个环节:(1)出示自学提示或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学时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在知识的关键处,或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的地方设计几个问题,将几个问题按难易程度或根据知识的

内在联系科学排列,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同时逐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可以说自学提示即是学习提纲,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2)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解决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这一环节时间要恰当,时间短,流于形式,探究不能深入不能解决问题;时间长,课堂松散,完不成教学任务且不说,学生过兴致点,学习效果也不会理想。当然这中间老师同样是闲不住,需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是否〃〃〃),如果给予适时的点拨,效果会更好。(3)当堂练习,巩固新知识。找能反映问题的中等生或后进生板演,找出他们知识的困惑点、错误处及时梳理、纠正。(4)上完一节课,要有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在教学中注意落实这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课堂上需要我们注意的还有许多:

1、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运用直观教具

4、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