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郑人买履拼音(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6 06:07:3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案 内高预科(2)

朱芸婷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显文言

2、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3、会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4、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1、会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想:

新疆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和寓言这种文体,因此老师上课要讲解细致,放慢速度,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重点是读准字音。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注重方法指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小贝壳,今天,我们就 采撷其中的一颗来学习探究一下,从中汲取知识的琼浆,明白做人的道理。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题目是《郑人买履》。 解释标题

二、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三、教学目标

四、简介作者

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师从荀子,著有《韩非子》其书,这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代表作品有《孤愤》、《五蠹》等。 五检查预习:

生字词

自度其足、

已得履、

宁信度、

遂不得履

六、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熟读课文,分清句读(停顿)。

2、把握重点实虚词,根据语境联想

拆解。

3、熟悉文言特有现象:通假字,一 词多义、倒装句式等。

4、文言文翻译方法:留、补、删、

换、调。

5、翻译时要逐字逐句,适当增删,表达完整

七、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

先听MP3,再跟读一遍;领读一遍,再齐读一遍

八、再看FLASH加深理解故事内容

九、合作交流探究

疏通课文(

说翻译) :

四人小组结合书下注解和古汉语常用字典,合作翻译。划出含糊、有疑难的地方,译完全班商讨释义和翻译。

十、检查翻译句子

检查所学,及时巩固翻译:

A、重点实虚词解释:

B、一词多义:之、而、度

C、通假字:坐、反

D、倒装句:郑人有且置履者、何不试之以足、无自信也 十

一、质疑反馈:

提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或加点的字

十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背得准。

三、寓意:

1、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2、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灵活地变通,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十四、作业、

A、默写并翻译全文。

B、展开合理想象,重新编写该故事。

C、

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的归类

2、掌握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检查字词翻译和课文翻译。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老师细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三、构建画面

2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四、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老师巡回释疑。 D、小组汇报

E、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 操、持、取的意义

(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 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寓意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

(2)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3)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4)举出生活的实例。

六、总结全课,归纳中心

七、拓展延伸: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意: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八、多形式背诵课文。

九、作业:

1、扩写结局

2、翻译全文,会背翻译

3、会默写课文

3

推荐第2篇:郑人买履教案

语文教案

一、课题名称:《郑人买履》 课题类型:新知课

二、教材及单元:《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寓言二则》

三、教具、学具准备:教材、黑板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中的生字,掌握几个多音字的读音,理解一词多义;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句子,能概括文章;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五、教学重点:

1..顺利流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2.掌握“度”的读音和意思,理解一词多义 3.理解寓意 4.复述故事

六、教学难点: 1.掌握“度”字 2.复述故事 3.理解寓意

七、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八、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看看题目,“古代寓言二则”。有谁知道什么是寓意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2.师: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寓言书叫什么名字么? (《伊索寓言》) 没错,就是《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同学能说一说吗? (如《农夫和蛇》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3.师:那谁知道中国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又是什么呢?

《韩非子 外储说》是我国最早一部寓言故事集,我们学过的《自相矛盾》就是选自《韩非子》一书,而今天要学的《郑人买履》也同样出自《韩非子》这本书。

(二)题目解析

1.(板书题目,重点说“履”字)

师:“履”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使“尸字头”能包容里面的部分,我们做人也要学会“包容”。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按要求书写) 2.请同学们齐读题目:郑人买履

3.师: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生:郑国人买鞋。

师:你是怎么知道“履”的意思就是“鞋子”的呢? 生:从书上的解释中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学习!参照注释理解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4.(板书:参照注释理解。)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生:要多读几遍。

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书:朗读。并将之与“参照注释,理解”共括为“方法”。)

(三)朗读课文

1.师: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把自己的不会的字注音。我读一句,你们跟着读一句,好吗?

(用缓慢语速一句一句读课文,学生跟读)

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几遍,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读,给对方检查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全班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几人起来读)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师:把课文读通顺之后,我们接下来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指板书——参照注释理解)

2.师:下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文中的注释和手上工具书,相互交流,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有弄不明白的地方就呼叫老师,老师会过来帮助你们的。(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辅导)

3.师:通过刚才我去和你们交流,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大家有点模糊的, (板书:“度、反、之、遂、”并解释)

4.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刚才的学习情况,每组说一句好不好?

····(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师生互相订正讲得不合理的地方,将课文的意思讲清楚。)

5.(交流完毕,全班齐读课文) 6.师:大家都已经理解了这篇课文的意思,下面我想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好不好?有没有主动的呀?

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来进行概括。 (抽人单独叙述)

(五)理解寓意

1.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经常的故事叙述,那么,老师现在要提几个问题了:这位郑国人为什么买不到鞋?

生:“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2.师:这位郑国人宁可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他买鞋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笑谈。谁能给他提点建议,告诉他今后应该怎么做? (生1:做事情要动脑筋,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生一:我想告诉他,今后要尊重一些应该有的规律,不能够墨守成规。 生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灵活处理。

3.师:从这个郑国人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一: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生二: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遇事要灵活处理。 生三: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多动脑筋思考。 4.(揭示寓意)

指导学生以“寓言通过_________的故事,说明(讽刺)了_______。”的句式来说完整的话。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看法,不求统一的答案,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1)从整个故事来看,说明做事不要太呆板,要灵活,善于变通;

(2)从那个郑国人忘了带尺码,说明做事不能马虎,要小心,多带点记性; (3)从郑国人宁愿相信自己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来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九、布置作业

(一)改编并演绎故事。

师:希望大家能在课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补充和改编一下,使这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大家可以想想:这个郑国人为什么要买鞋?他去买鞋之前是怎么想?卖鞋的老板又会说什么?没有买到鞋子他是怎么想?还有围观的别人还说了什么?等等问题。并且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以大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讨论,自行分配角色,下次课课前表演。

(二)背诵课文

十、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度 遂 方法 { 朗读

反 宁 参照注释理解

推荐第3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师:王淑芳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将文言文和译文对照,弄懂词义和句意。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相信实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中的一些文言字词。3.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读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让生猜谜语,学生很容易猜出是“鞋”。师:在古代,人们也往往将鞋称作“履”,板书“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鞋有关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步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一。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听范读)。

3.给文章划节奏,根据节奏朗读。

三、整体理解 1.出示学习目标二。

2.参照译文,了解重点词语意思,师提问。(同桌相互讨论) 3.翻译原文,并复述故事。

4.玩游戏,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师提问)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师:王淑芳

5.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履?

四、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出示学习目标三。 2.小组讨论。

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总结寓意:遇事不能太呆板,要从实际出发,懂得随机应变。

五、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说一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六、作业 1.填写资料。

2.看寓言故事《郑人逃暑》。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且置履 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也 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

推荐第4篇:郑人买履反思

教学反思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吸引学生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译文自学古文,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加以引导,知识性的内容点到为止,比如通假字,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适时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本节课使用一个音频朗读和一个公鸡打鸣而已。起到画龙点睛,教学过程层次明晰。

让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要有很大的推进感。要有一定的深度和一定的高度。在关键的节点上加强学生的训练。将少教多学落实到实处。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学生拓展训练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讲,有话想讲,而且有可能讲得精彩。 讲古文有方法可循,有方法可依,我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分发挥会学生的能动性,从而起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推荐第5篇:郑人买履说课稿

《郑人买履》说课稿

漳县三岔小学 张琼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郑人买履》。根据说课环节和本篇课文特点,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的、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时间、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郑人买履》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法”主题里的一篇文言文。 内容上,它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文字上,需要让学生掌握“度”字以及通假字“反”、“坐”的读音和含义。“得”字的本意之上稍作引申让文章变得通顺。

寓意上,要求学生可以总结出概括寓意的方法,并总结出本文的寓意。 难度上,因为是成语,所以学生不太陌生,但文中有重点字词需要老师强调。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文言文还不是很熟悉,对寓言也还接触不多,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寓言有了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显得十分重要。而学生对文言文特点、文言文的朗读、文言文的感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等都还有待教师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的、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对照译文理解全文及重点字词意思。

3、明白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时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背诵课文。

【教学的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

2、懂得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感受文言文阅读的乐趣,锻炼学生文言阅读的基本能力。这种训练,不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文言文知识,而是重在初步体验文言诵读的感受——在纯粹的诵读中获得感受。”本课的教学设计将“以趣激读,以读促思,读中悟理”,学生在研读课文中,能够初步感受和欣赏文言文,体会文章的道理。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利用课件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批注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好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时间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程序主要包括“课前谈话,引入课文”“合作交流,理解内容”“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孩子么们会想到以前学的寓言从而告诉孩子们寓言的特征和学习寓言的方法。我认为这样以来,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引入新课郑人买履。

2、介绍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非为人口吃,但善于著书。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等等。秦始皇看韩非子的著作时发出感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对照译文理解全文及重点字词意思。

3、明白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初读质疑

(一)质疑并检查自学情况

1、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2、检查预习。

①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读,纠正字音。

③学习多音字:度、宁。生字:罢。

(二)趣味读文

1、读出节奏。①指名读。

②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3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三)合作交流,理解故事大意

1、小组合作,结合课文下面译文来理解全文大意及重点字词的意思。

2、指名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并且推测重点字的意思。

四、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固执,迂腐,愚蠢,可笑)

2、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固执己见,太死板。)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这篇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五、总结升华

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课采用“对照译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的方法。

【设计理念】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习得古文学习方法,并能延伸到其他文言文的阅读上。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扩写。注意写出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

《郑人买履》说课稿

漳县三岔小学

张琼

推荐第6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度”的读音,理解一词多义。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灵活变通的道理。5.体味古文的精妙。 教学重点:

1.古文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2.理解古文的精妙。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灵活变通 教学过程:

(一)、猜寓言导入

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一个个蕴含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到今天依旧光芒四射。相信同学们课下也积累了很多的寓言故事,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图猜寓言”。看谁积累的最多,反应最快。(要求:不仅要说出寓言故事名称,最好说出语言反映的道理) 猜寓言故事,老师引导寓意。概括寓言的特点。 (板书:寓言

道理)

(二)、初读文章

1、师范读《郑人买履》。要求:听清字音,听准停顿。

2、要求学生结合注音自由读。

3、指名读,指导朗读。

(三)、三个“度”字巧理解,了解故事大意

1、出示带“度”字的句子,指名读。

2、解释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理解三个“度”字。

3、指名读三句话。

4、齐读全文。

5、概括故事大意。

(四)、大话“郑人”形象。

1、师:郑人辛辛苦苦量的尺码。到了集市发现没带来。他的心情如何? 生:着急、后悔、懊悔、失望。 师:古文中哪句话体现了这种心情? 生:吾忘持度! 师:开火车读。

2、创设情境:

假如是你,此时怎么办?郑人呢?

围观的路人听说了此事,怎么劝郑人?(何不试之以足?)感悟着急的心情。

郑人回答:“宁信度,无自信也” 分角色指名读,指导朗读。 同桌互读。 指名两组互读

此时此刻,听到郑人的话语,你想对他说?

3、揭示寓意:

办事不要死板,墨守成规,要学会灵活变通。

4、总结古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特点,体味古文的精妙。齐读古文。

5、联系学生实际谈寓意。

(五)、拓展阅读

1、在古代还有一个像郑人一样不知灵活变通的人,想认识他吗?走进《截竿进城》。要求:自由读,读熟练,读通顺。

2、指名读,概括故事大意,演示进城。

3、概括寓意。

(六)、推荐阅读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智子疑邻》。

推荐第7篇:郑人买履读后感

[郑人买履读后感]郑人买履读后感《郑人买履》读后感 我读了《郑人买履》这篇古文,它的中心也就是主要内容是借用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脚的郑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像这样的人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等~~总之是我们的长辈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举个例子,就像我看过的一个故事叫做《皇历迷》它介绍一个什么事情都看皇历的人,可是到最后这个人差点就死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个人做事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否则就会像那个皇历迷一样,严重的话可能会死人的,所以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的好.今天我看了一个有名的寓言——郑人买履,郑人买履读后感。“古代郑国有个人想买鞋。 他量了自己的脚做了尺码,却把它忘在家里了。他买鞋时发现忘了尺码,就回家去拿。可是他拿来尺码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

虽然这是一个简短的故事,但是它向人们讲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要相信事实,不要相信假象。

这个郑国人宁愿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就意味着愿意相信假象而不肯相信事实。所以他是个愚人。

在这个寓言里,那个郑国人显得很可笑,但这个寓言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滑稽的形象,对人们提出了一个警告。

要是你不用心,相信了尺码这个假象,你也会跟郑人一样愚蠢了。这个教训不仅在古代,即使在现代也通用。

所以我觉得这个寓言对我们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读了《郑人买履》这篇古文,我心里有了一些想法:有时,我们就像文中的郑人一样,总是忘记一些事情,还有些死记硬背。

我们总是忘记一些虽小,但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就像郑人一样“至之市而忘操之”。 比如说我吧,在数学卷子上漏写了一个单位名称,就扣掉1分;在英语练习上忘记写一个标点,就会有一个醒目的“x”,在写语文作文时不小心多了一个字,分数就会变得不尽人意······ 对待这种情况,我就要仔仔细细地做题了。做完一道题,就把它再上上下下认认真真地快速浏览一遍,确保没有错误才继续作答。英语上,我会按照“公式”做填空题,这样基本上就不会错了。

然而,我们做事也不能老是墨守陈规,要灵活多变。

当我碰到一些令我犹豫的题目——那些在我看来要改变公式作答的题目,而我又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答案的题目时,我总是去像郑人一样“宁信度”地套公式,但是这样换来的是当初“无自信也”的后果----一个“x”。

其实做题的时候,我应该揣摩一下老师出题时的用意:无非是让我们活学活用。

郑人的脚比他量的尺码还精确,他却只相信尺码,买鞋子时不用脚试一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我们总不能在晴天是还听信天气预报,带雨伞出门吧。 一些标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的,还是实际更正确。

《郑人买履》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做事不能墨守陈规,应灵活多变。 一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哦!【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

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

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读后感《郑人买履读后感》。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推荐第8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这种文学样式,学习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初步掌握“履”、“度”、“及”、“遂”、“宁”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及“之”、“其”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3.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难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解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哪些呢?(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那么,寓言有着怎样特点呢?(寓言的含义: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的表达跟我们以前所学的有所不同,因为它是一篇文言文,就是古代人说的原话写的文章。文言文的文字比较简洁凝练,理解的难度较高。需要大家穿越到古代去跟古代文人对话。大家害怕了吗?不要怕,我告诉大家一个自主学习的诀窍:读。读准,读顺,读懂,读透。接下来我们就用“四读法”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板书)

2.哪位同学告诉我,“履”是什么意思?(鞋子),那么“郑人买履”的意思就是——郑国人买鞋子。不难理解吧。

3.作家、作品(学生先介绍,老师补充。) 好,先认识一下它的作者—— 关于韩非,谁来介绍一下? “子”是什么意思?

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句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字音:履(lǚ) 自度其足(duó) 宁信度(nìnɡ)(dù) 遂(suì) .....停顿: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 遂/不得履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其它同学纠正其不正确的停顿。有争议时,教师予以点拨、范读。

3.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1.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来说出课文的意思。大家可以先在我们所分的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探讨。有疑难的文言词语,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再由组长先记下来,讨论结束后由组长提出疑难问题。最后各组再派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课文的意思。

2.前七组说出每句话的意思,后两组说出全文的意思。

四、三读课文,读懂寓意

哦,原来这则寓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再来问问:

1.那个郑国人究竟为什么没有能买到鞋子?他犯了什么错误?你认为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他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 他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僵化,不知随机应变。 郑人是一个固执、迂腐的人(板书) 2.这个郑人的遭遇让你明白什么道理?

明确: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不能迷信教条而不顾实际情况。 3.同学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过这样的人或事吗? 学生:削足适履 师补充:卜妻为裤 链接: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像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译文:

郑县人卜先生,让他的妻子做裤子,他妻子问:“现在这个裤子做什么样的啊?”丈夫说:“像我原来那样的。”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弄坏像他的旧裤子一样了。

思考:卜妻错在哪里?她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卜子是说旧裤的样式,可没说做条破裤穿。结果愚蠢的(听话的准确)妻子,就费力把新布做旧真的又做了条故(旧)裤!既费了工,又费了力,“丈夫”还不满意。

卜妻不从实际需要出发,不领会丈夫吩咐的意思,而是死搬教条,食古不化,是个典型的教条主义者。

形容刻板保守,不知变通和心脑僵化呆板的人。

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用灵活对策的人。

五、四读课文,读出韵味

1.在生活当中我们可千万不能向郑人学习。现在我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这次注意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的疑惑之情。

2.指名学生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评价对人物的语气的把握和心理的揣摩。 4.同学们能试着背诵吗?

六、老师寄语

生活就像一盒多味的巧克力,有原味,有干果味,有酒心味„„你永远不知道你将得到哪种口味的。但也正是这样的未知,才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应对生活固然需要个人的能力,但是古代先贤留下的灿烂智慧,更是我们打开生活之门的金钥匙。老师希望大家拿着这把钥匙,让美好而崭新的天地在我们面前洞开!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各小组练习排演《郑人买履》的情景剧,下节语文课进行表演。2.尝试改写这则寓言故事,题目为“郑人又买履”。

板书: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固执 迂腐

寓意:迷信教条 不顾实际

补充内容

一、重点字词

(履:鞋子; 操:拿,带; 及:到,等到; 遂:终于 宁:宁可; 无:不; 以:用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A、度 自度(duó)其足:量长短。

吾忘持度(dù ):量好的尺码。

B、之 而忘操之:代词,译为“他”“他们”“它”“这” 或自称等。(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到,往,去。

A、及 古义:等到。如:及反(等到他返回)

今义:达到。如:及格,达到合格。

B、度 古义:忖度;计算;测量。如:先自度(duó)其足。

今义:度过。)

二、相关事例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1)蛈日(2)蹄如累麴(3)”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4)其父曰:“得(5)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6)御(7)也。” 注释 :

1.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2.蛈日:眼睛鼓起,也有人认为是\"跌目\"。 3.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4.谓:告诉,对....说。5.得:找到,得到。6.堪 :能够,可以。7.御 :驾驭,控制。

译文 :

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一次,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认马。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推荐第9篇:郑人买履译文

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走了。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找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推荐第10篇:郑人买履(材料)

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南辕北辙、滥竽充数、二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 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

《拔苗助长》 道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三年级上册

《闻鸡起舞》 主人公:祖逖、刘琨 道理: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刻舟求剑》 道理: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事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三年级下册

《画龙点睛》 主人公:张僧繇 道理:比喻做文章、讲话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点明要点,精辟、生动、有力。

《惊弓之鸟》 主人公:更羸 道理: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买椟还珠》 道理: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 道理:目标和行动相反就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亡羊补牢》 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四年级上册

《胸有成竹》 主人公:文与可 道理: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手不释卷》 主人公:吕蒙 道理: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五年级上册

《大公无私》 主人公:祁黄羊、晋平公 道理: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水滴石穿》 主人公:张乖崖 道理: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五年级下册

《入木三分》 主人公:王羲之 道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程门立雪》 主人公:杨时 道理: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六年级上册

《竭泽而渔》

主人公:晋文公 狐偃 道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响遏行云》 主人公:薛谭秦青 道理:声音高昂,已致阻挡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于形容声音嘹亮。

年级所在位置题目二

13、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27、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语文园地三买椟还珠趣味语文看图说成语

18、盘古开天地(下册)语文园地二闻鸡起舞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10、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语文园地七刻舟求剑31女娲补天32夸父逐日语文园地八画龙点睛四语文园地二胸有成竹语文园地六杏林春满(下册)语文园地五手不释卷、鹏程万里

27、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五语文园地四水滴石穿语文园地八大公无私(下册)语文园地四程门立雪语文园地七入木三分六寓言两则揠苗助长、画蛇添足 选读课文狐假虎威、伯牙碎琴

一箭双雕

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北周的国王为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玉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一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连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雕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来了。众人见了惊佩不已。 一朝一夕

释义: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

出处:《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一毛不拔

出处:《孟子•尽心上》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一鼓作气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鼓”,敲战鼓;“作”振作。指战斗刚开始时士气最旺盛,现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励的意思。 百折不挠

解释: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折:挫折。挠:弯曲。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百川归海

出处《淮南子•氾论讯》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释义: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 归。 百尺竿头

解释:不满足于已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步穿杨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第11篇:公开课《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字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节奏并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及现实意义。

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有感情的朗诵古文。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古文。 教学过程:

复习寓言《滥竽充数》,背诵,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教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郑人买履》。履是鞋的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解题。 二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不会的音节看注释、查字典,读通顺流利。(1) 学生自读。

(2) 同桌相互检查,互相提醒纠正错误。 (3) 指名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

3、了解通假字:坐通座;反通返。

4、.再读 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2.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

3.哪位同学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4.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个别读,齐读) 四 理解寓意

1.最终这个郑国人有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2.小结:可见这个怎样的人?这则文言文故事虽然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点。

3.生活中有没有像“郑人”这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

五 练习检测

1、诵读并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排练课本剧《郑人买履》。

作业: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朋友听,让他们也受到教育。

第12篇: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4、通过对短文的品读,体味文章机智幽默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查阅资料,朗读课文;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常规):背诵古诗、词、文言文;一分钟新闻播报。

一、自主解题,初读感知

1、师生一同背诵上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寓言是什么?郑人买履怎么解释?履意为鞋,指导书写。

3、自由朗读课文多次,读通读顺。收集读中遇到的困难。

二、自主解词,合作译句

1、先将课后的注释抄在文中对应的字词旁边,然后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意思。

2、同桌互相检查,是否都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明白。看谁学得最好。

三、交流收获,感悟升华

师生接话,共同理解。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老师口述故事内容,留有空白,学生们用文言文接下句。

间中引导归纳置、乃、之的意思,及理解难句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请一名学生试读,然后老师范读,比较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

2、学生齐读,分角色演读,自由吟诵;指名背诵,师生背诵。

五、读书明理,感悟寓意。

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你写下来。然后全班交流感想体会。

六、拓展阅读,课后延伸

1、堂上阅读两篇古代寓言故事《买椟还珠》《学弈》,领悟到什么道理。

2、课后阅读更多的古今中外寓言故事。

3、将今天学到的寓言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第13篇:郑人买履教学资料

《郑人买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内容上,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这篇文章很生动地阐释出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的道理。

文字上,需要让学生掌握“度”字以及通假字“反”、“坐”的读音和含义。“得”字的本意之上稍作引申让文章变得通顺。

寓意上,要求学生可以总结出概括寓意的方法,并总结出本文的寓意。

难度上,因为是成语,所以学生不太陌生,但文中有重点字词需要老师强调。

二、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四篇古文,学生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里和书下注解来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方法。但学生对于已学的古汉语字词还没有巩固得很好。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度”字以及通假字“反”、“坐”的读音和含义。“得”字的本意之上稍作引申让文章变得通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郑人买履 》。

3、学习概括寓意的方法,并总结出本文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到黑板上写出“郑人买履”这一课题。

之所以这样设计导入,是为了检查“履”字的写法和含义,并以此引入问题“郑人最终买到鞋了吗,从文中那里看出来? ”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答案,以此学习通假字“反”、“坐”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郑人没有买到鞋子?”和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方式,以及教师指导这三个部分来完成理解环节的内容。

全班起读读文章是为了,如出现“度”字的不同读法,就借此来学习一字多意的古文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会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用法。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字义。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度”字的读音和用法。大致了解文章含义,进一步理解了课文。

通过朗读,“为什么郑人没有买到鞋子?”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翻译并落实字词,包括重要的通假字“坐”和“得”字在文章不同地方的准确翻译,使学生了解在翻译重要在“得”字的本意之上稍作引申让文章变得通顺。之外通过问题:“‘之’字在课文中多次出现,它在每句话中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之”的不同用法,从而复习刚刚说过的古代汉语中一字多义的知识。

3、寓意概括:

以老师介绍《韩非子》为切入口。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让学生总结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介绍文学常识,让学生知道写这件事的目的不在于郑国人买了

鞋。

在这一基础上,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郑人买履”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而,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总结寓意的方法。

4、背诵及复习:

在理解和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同学试背。

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学生水平有差异,可以用背诵快的学生的表现来刺激背诵慢学生主动背诵的意愿。在背诵中复习再次落实字词。

5、方法巩固:

以小卷子的形式,借《买椟还珠》一文,以同样的方法过程来巩固所学知识点。

6、作业 1) 背诵全文。 2) 抄写书下注释。

《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玉蝉中心学校

杨满盈

1.关于诵读

《郑人买履》是一篇文言文,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要求只是“诵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情感与内容”,所以教学设计中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诵读文章。这样的诵读,在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身上,是适用的。但是对第二次碰到文言文的学生,则应当减少诵读的时间,创新诵读的方式,才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关于寓意

本课的寓意理解是难点,学生的思维,需要从“用度是对的”这一个层次,上升到“时间不够时还坚持用度就不对了”这一个层次,从而体会到“变通”的真正含义“随条件变化而改变应对方法”。如果不把学生的思维的口子撕开,学生永远停留在书面的“变通”二字,却没有真正的理解。

要让学生认识到“用度是对的”,必须让他们知道“度”的作用是帮助郑人买到长短合适的鞋子。这样,用“度”顺理成章。然后对比文中郑人用“度”却不对这么一个事实,从而打开了他们的思路。

3.关于考点

虽然课标的要求异常简单,但是一线的老师们都会考虑到考试的现实问题。在本课中,考点有三:其一,“履”字的字音、字义。其二,“度”字的字音、字义。其三,准确说出寓意。所以在教学中,

还需要浸润这二字的字义,也必须出示完整的表述寓意的句子,加深学生的记忆。

4.关于教材解读

本课,对于教材的解读还有另外一个思路。从课文第一句,作者就在树立郑人呆板的形象:别人“且置履”,直接上店里用脚试,他“且置履”,却“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课文中间写他买鞋又丢三落四忘了带尺寸,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都这样了,还想着“反归取之”,最后“不得履”,还一本正经给人说自己“宁信度,无自信”,到此,郑人呆板不知变通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解读文本,学生对于韩非子谋篇布局的功力也能感悟一二,立意就会更高了。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

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1.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

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第14篇: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郑人买履》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它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上完本课,结合本学科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先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初读课文,交给学法。

找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了解作者资料

2、读古文,了解大意。

3、明白其中的寓意。此外,文言文中有些异音字,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如《郑人买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一句的“度”不读“dù”而应读“duó”。“宁信度”一句中的“度”应读“dù”。初读文言文,我让孩子们先对照范读标记易错字,交流正音后模仿范读断句自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为止,从中感受读文言文的方法。轻松巧妙地解决了读通、读顺文言文的问题。

二、读懂原文,感悟品味。

这则文言文后面附有译文。细读课文时,学生在理解中遇到困难教师就要予以帮助。特别要对疑难字词提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鼓励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联系上下文,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说清楚,以达到读懂文言故事的目的。当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了文言故事内容,品出其中的味道、思想感情后,这时再进行个性化的诵读,孩子们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但是,由于课前学生预习没有做充分,这节课我的教学进程亦未没有把握好,诵读不扎实以至于没有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个做容易出彩的环节。

三、深入体会,理解寓意 在学生理解了故事内容后,步步深入,带领学生理解寓意。思考:

1、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提示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回答)

2、想一想郑人可笑在哪里?不善于动脑筋,不能灵活办事情;不能随机应变;太死教条等)

3、生活中有没有象郑人这样的人呢?学生举例(做题时生搬硬套;生活中不灵活等)

4、学生畅谈启发 指导填空:这则寓言借一个宁可相信( 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的人,讥讽了( 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 )的人,告诉我们( 做什么事情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要随着事物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方法,要知道变通。)

四、背诵积累,扎实基础。

背诵文言文是语文素养的积累之一。短小的文言文寓言故事精炼、生动,节奏明快,内容深刻,有丰富的内涵正是中华悠久文化的传承之作,是祖国语言文化的优秀遗产。教学时,孩子们熟读成诵,会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教学环节结束时,我留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到当堂熟读成诵之目的。

总体来说,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从中真正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明白了文言文的寓意。

第15篇: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反思一: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郑人买履》是初中生学得第一篇文言文,而文言文里又有许多语法知识需要学生来掌握,如:一词多义、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我认为这些知识不能单靠教师的一位灌输,而应该让学生在对文章有所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起文言语感。

上课之前,我先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寓言,介绍《郑人买履》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先从一个大的整体来接触文言文。通过交流预习感受,探讨总结文言文四步学法::读准、读通、读懂、背诵。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原文、探究寓意和背诵积累。

课前交流预习感受,既可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感情,使课堂一开始就洋溢着自主学习的气氛。

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文言文中有些异音字,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如《郑人买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一句的度不读dù而应读duó。宁信度一句中的度应读dù。因此,在初读文言文时,我让学生先仔细听教师范读,在课文上标记易错字,接着自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为止。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解决了读通、读顺文言文的问题。

苏教版的《郑人买履》文言文有比较清晰移动的注释。因此细读课文时,学生对文章内容也比较好理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对一些比较特别疑难字词提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鼓励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联系上下文,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说清楚,以达到读懂文言故事的目的。当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了文言故事内容,品出其中的味道、思想感情后,这时再进行个性化的诵读,学生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但是,由于课前学生预习没有做充分,这节课我的教学进程亦未没有把握好,诵读不扎实以至于没有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个做容易出彩的环节。

之所以说学文言文难,是因为文章里经常会出现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我们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郑人买履》中的度前后意思不同,一个解释为量好的尺码,另一个解释为量长短,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还有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在《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小故事出现五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但几个之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有动词到~去的意思,有名词尺码、脚的意思,情况比较复杂,教学时学生先找出所有带之的句子,然后弄清楚分别是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分类汇总,在全班进行交流,得出之有两种用法:

1、代词,代表某种事物;

2、动词,到~去。同时还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综合比较、触类旁通,才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之目的。

俗话说读书志在明理。《郑人买履》以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表达深刻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之后,教师要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一谈学完课文之后的体会,说说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受到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阅读质量。

这则文言文寓言内容精炼、生动,节奏明快,有丰富的哲理内涵。在教学之后,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对理解寓言寓意以及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依据故事文言文故事以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程度有限,因此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此次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合作探究郑人形象,通过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对郑人,对课文的寓意更加理解。另外课文中实词、虚词、通假字等字词的意思要求学生要深知熟记,并在课后复习积累,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初一的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悟;读、背;细细品位,进而积累,日后再细作研究。可是考试时却考得相当精准,那么如何设计文言文教学?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把握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度?这还需要教师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把握。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以有效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反思二: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对于《郑人买履》,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本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熟读之后参考注释进行复述,再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其情境,入境悟道,体会古文包蕴的道理,实现对古人进行客观评价,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上,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节约上课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我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条件。教学下来,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具体如下: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关注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要求,不高、不低、不空。从读准、读通到读懂,再到悟寓意,最后到拓展延伸,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实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

二、重点引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适当的引领和点拨,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古文。目的是让学生既学会又会会学。课堂上先放手让学生的自学,再让学生提出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我才进一步进行指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旨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具体体现在读准、读懂、悟理三个教学环节中,我都要问问学生: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读时注意些什么?、你觉得哪句话不好理解?、从这则寓言想开去,你认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在自主学习前提下,开展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生生相互促进、提高。

三、由文本走向生活 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即是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结于课外。我在让学生深入理解郑人死板,顽固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引申到生活中去,领悟其中包蕴的道理:做事要灵活变通,具体情况下采用具体办法,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类似的人或事情,并引以为戒,由此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不够。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美德等无不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因而学习文言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选编这四篇文言文(第十一册两篇,第十二册两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感受古文遣词造句的凝炼,精要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初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读得拗口,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感到古文的易、趣、活,这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2、朗读训练

朗读很重要,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加强朗读,在新课标上已明确指出,文言文的朗读最容易破句,所以要在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指导。课上我虽然组织学生多次多形式的朗读,但也忽略了一些基础差学生的朗读训练。

3、教师的语言要求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教师用语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在提出问题或总结时语言要精练明了,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进一步锤炼。

反思三: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文言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一词多义、实词、虚词的用法等。然而这种规律的获得不应完全由教师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起文言语感。本次自主听课周我执教的《郑人买履》就是本着这个原则设计的

开课初,我和学生通过交流预习感受,探讨总结文言文四步学法::读准、读通、读懂、背诵。即

一、借助工具书和范读读准字音;

二、借助范读模范断句读通句子;

三、借助译文、注释小组合作读懂原文;创设情境,感悟品味,探究寓意;联系生活,明理养性;

四、背诵积累,课外拓展。

一、交流感受、探讨学法。

开课时交流预习感受,既可了解学情解除其畏难情绪,又利于共同探究学法拉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感情,使课堂一开始就洋溢着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

二、初读课文,感受方法。

找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文言文中有些异音字,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如《郑人买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一句的度不读dù而应读duó。宁信度一句中的度应读dù。初读文言文,我让孩子们先对照范读标记易错字,交流正音后模仿范读断句自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为止,从中感受读文言文的方法。轻松巧妙地解决了读通、读顺文言文的问题。

三、读懂原文,感悟品味。

北师大教材五年级文言文是原文+译文,没有一个文言字词的注释。细读课文时,学生在理解中遇到困难教师就要予以帮助。特别要对疑难字词提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鼓励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联系上下文,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说清楚,以达到读懂文言故事的目的。当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了文言故事内容,品出其中的味道、思想感情后,这时再进行个性化的诵读,孩子们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但是,由于课前学生预习没有做充分,这节课我的教学进程亦未没有把握好,诵读不扎实以至于没有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个做容易出彩的环节。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其实,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虚词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我们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虽然没必要告诉学生其定义,但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郑人买履》中的度前后意思不同,一个作尺码讲,另一个当讲量,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在教学中,碰到此情况,决不放过,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在《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小故事出现五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但几个之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有动词去的意思,有名词尺码、脚的意思,情况比较复杂,教学时学生先找出所有带之的句子,然后弄清楚分别是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分类汇总,在全班进行交流,得出之有两种用法:

1、代表某种事物;

2、去、往。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综合比较、触类旁通,才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之目的。

五、启迪思维,明理养性。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古人读书的追求读书志在明理。《郑人买履》这则文言小故事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之后,要把读书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受到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阅读质量。

六、背诵积累,扎实基础。

背诵文言文是语文素养的积累之一。短小的文言文寓言故事精炼、生动,节奏明快,内容深刻,有丰富的内涵正是中华悠久文化的传承之作,是祖国语言文化的优秀遗产。教学时,孩子们熟读成诵,会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教学时,我设计让孩子们依据故事提纲讲述文言文故事以达到当堂熟读成诵之目的,可惜的是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实施。

七、走进作者,课外拓展。

在读熟读懂,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后,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韩非子文言小寓言,进一步了解作者,既巩固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又拓宽了阅读面。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以有效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改进:文言文的朗读最容易破句。如读: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句话时,学生出现语气不到位。在此处我设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郑人形象,通过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对郑人,对课文的寓意更加理解,读的语气也会到位了。此处如再引导得流畅些,读得再充分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带之的句子交流时应该在大屏幕出示全文,彩色突出带之的句子,以便学生交流时联系语言环境体会用法。最后通过分类汇总,在全班进行交流,得出之的三种用法。

困惑: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悟;读、背;细细品位。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可是考试却考得相当精准,那么如何设计文言文教学?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把握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度?

反思四: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郑人买履》是一篇文言文,讲了古代一个郑国人买鞋的小故事。借郑人宁可相信脚的尺码却不相信脚,来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清理生字障碍

学生读不懂文言文主要原因是古文中有些字词意思和现代文有所不同,所以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的基础。在学生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我把课文中几个有难点的字用课件出示,有一个字在文中出现三次且意思读音不同的字度,有通假字坐反,引导学生把那些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读准。如: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有个字出现了三次,两个读音。(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

2、方法指导很关键 学生弄懂了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就非常容易了。

第16篇:郑人买履原文翻译

《郑人买履》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一起来看看诗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郑人买履

作者: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第17篇:《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初次挑战文言文的公开课,对我来说,感受很多,印象也深刻。 《郑人买履》讲了一个郑国人买鞋的小故事。借郑人宁可相信脚的尺码却不相信脚,来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本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熟读之后参考注释进行复述,再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其情境,入境悟道,体会古文包蕴的道理,实现对古人进行客观评价,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上,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节约上课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我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条件。让学生在掌握寓言的基础上自编自演课本剧,这样的好处是既加深了对内容的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下来,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具体如下: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关注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要求,不高、不低、不空。从“读准、读通”到“读懂”,再到“悟寓意”,最后到拓展延伸,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实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适当的引领和点拨,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古文。目的是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旨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具体体现在“读准、读懂、悟理”三个教学环节中,我都要问问学生:“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读时注意些什么?”、“你觉得哪句话不好理解?”、“从这则寓言想开去,你认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在自主学习前提下,开展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生生相互促进、提高。

三、由文本走向生活

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即是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结合课外。我在让学生深入理解郑人死板,顽固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引申到生活中去,领悟其中包蕴的道理:“做事要灵活变通,具体情况下采用具体办法”,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类似的人或事情,并引以为戒,由此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不够。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族美德等无不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因而学习文言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选编这四篇文言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感受古文遣词造句的凝炼,精要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初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读得拗口,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感到古文的“易”、“趣”、“活”,这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2、朗读训练

朗读很重要,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加强朗读,在新课标上已明确指出,文言文的朗读最容易破句,所以要在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指导。课上我虽然组织学生多次朗读,但也忽略了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的朗读训练。

3、教师的语言要求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教师用语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在提出问题或总结时语言要精练明了,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进一步锤炼。

第18篇:郑人买履设计反思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郑人买履》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言简意赅,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不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掌握“度”“宁”等字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地书写“履、欲、吾、罢”。理解郑人买履等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通过熟读领会文章的含义;通过翻译掌握重点的词、句;讨论课后题目,领会寓言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实际生活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从要尊重客观实际,在生活、工作中不应迷信教条;培养随情势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根据理解复述课文,明白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审议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启发想开去,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寓言的材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和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归纳方法,化难为易 1.指名背诵《刻舟求剑》,说寓意。

2.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寓言故事的吗?

教师强调:反复朗读、参考注释、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

二、朗读正音、理解内容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还用这些方法来一起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买履》,

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说)

2、指导“履”字的读音与写法

3、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打开书自由读这则寓言,要求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划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自由朗读,教师在教室里作简单的巡视。)

4、在小组内相互读、相互听、相互纠正。

(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教师巡视。表现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度”的两个读音

6、整体理解。师:请看大屏幕。(展示大屏障,教师同时读出要求。大屏幕出示要求:请自由朗读课

文,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如果可以在后面的注释中找到,请把注释写在与之相对应的地方;如果没有找到注释又不能理解,请你打上“?”。)自由朗读,参照注释,理解课文。现在开始!

(学生朗读理解,教师巡视。并根据上课情况及时点评)

7、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你读懂的句子讲给小组同学听,还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小组同学帮忙。小组讨论,现在开始。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及时表扬积极的小组。)

8、全班交流汇报请说出你读懂的句子。要求:说你认为理解得最透彻的一句,前面出现过的后面不再重复。

9、点拨“置”的含义

(投影出示全文。两个“置”字用红色标明。)

10、点拨“度”在文中的读音及意思。

11、学习通假字“坐”和“反”

12整体理解课文(用师讲故事学生纠错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13.韵味朗读。

注意抑扬顿挫,有轻重起伏,有高低错落。

三、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1、师:在《郑人买履》这篇文章中,郑人最终买到鞋子没有呢?那么,谁能给他提个建议,告诉他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2、师:买鞋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如果没有人给他提醒,那这个郑国人的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会犯这样的小错误。为了让郑人今后的生活不再闹笑话,谁能给郑人今后的生活提点建议,告诉他今后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3、师小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说说自己的收获。而我们的作者韩非子,用了这么一句话:(投影出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世间万物发生变化,事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不能墨守成规,要尊重客观规律,遇事要多动脑筋,这便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寓意。)

四、复述故事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也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如:表情、动作,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指名学生复述,师生点评。)

五、总结课文

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及学习方法。

六、作业

1.背诵课文。2.讲述这个故事。3.写读《郑人买履》的感受。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宁信度,无自信也。 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

《郑人买履》教学反思

城关中学

郑金虎

本节课能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使学生乐学趣学自主感悟。

复述故事训练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借讲述故事时故意说错,让学生来纠正这一活动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后面的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范例,可谓一举三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亮点之二是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但本节课中学生的诵读却不如人意。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基础较差,朗读能力不强。二是第一课时教学《刻舟求剑》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时间好好地指导文言文的诵读。另外,教学多音字“度”时,当学生初读有错时,教师没有就此抓住时机指导,而是在理解课文时才来教学这个多音字,因先入为主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多次读错,也就此留下了遗憾。

《郑人买履》说课稿

城关中学

郑金虎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1、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⑴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⑵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 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齐读课文

2、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⑴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①结合注释;②运用所学;③反复朗读;④联系全文;„„ ⑵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①学生自学②小组交流⑶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②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③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④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⑷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⑸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①不一样。谈出来

②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⑹读书明理

①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②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第19篇: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

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1.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这句话是说,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郑人买履》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它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新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其中的人做事更荒唐。(此时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郑人买履) 2、解疑:

(1)同学们,你们知道“履”是什么意思吗?那就请你认真听一听这个谜语吧!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在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在床前。”

(2)是啊!同学们真聪明!(在黑板上画一古代人穿的鞋的简笔画) (3 ) 那么“郑人”指的又是谁呢?是郑州的人吗?(战国时期郑国的人()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古装人像)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⑴ 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⑵ 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3)指名读

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4)师示范读

同学们,你们愿意听老师读一读吗?边听边划出节奏。(教师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节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

老师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指明说一说。 (5)齐读课文

(三)、合作交流,理解内容

⑴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师出示自学提示 1.结合注释;

2.反复朗读;

3.联系全文;

……

⑵ 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① 学生自学

② 小组交流

⑶ 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 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②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③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④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⑷ 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⑸ 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① 不一样。谈出来

② 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① 最终这个郑国人有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固执己见,太死板。)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这篇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现代生活中,你听说过或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 你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吗?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五)布置作业

? 抄写并背诵该寓言故事。(必做) ? 扩写该寓言故事并讲给家人听。(选做) ? 把这则寓言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选做)

七、板书设计

自度其足

忘操之

死搬硬套 郑人买履

反归取之

不信实际

不得履

第20篇: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相信实际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介绍寓言

1、同学们,咱们都学过那些寓言啊?

2、说了这么多,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也了解了寓言中蕴含的道理的吧!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寓言书叫什么名字么?

(《伊索寓言》)

没错,就是《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同学能说一说吗?

(如《农夫和蛇》)

那谁知道中国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又是什么呢?

《韩非子 外储说》是我国最早一部寓言故事集,我们学过的《自相矛盾》就是选自《韩非子》一书,而今天要学的《郑人买履》也同样出自这本书。

二 总体感知

1、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大家和我一起写“履”这个字(学生空书)

【意图:“履”为本课生字,空书生字帮助学生了解笔顺笔画】

追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怎么写?(学生说识记方法,教师介绍字体结构,帮助记忆)

2、自读课文,不会的音节看注释、,读得通顺流利,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学生自读

(2) 同桌两个人相互检查,互相提醒错误

(3) 指名读(点评好坏,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匆匆忙忙的语气)

3、(出示PPT)大家看荧幕上的这几个词,谁来读一读

鞋 尺码 坐席 匆匆忙忙 宁愿

(说得很准确)

4、谁能看着屏幕上的提示简单说一说郑人买履的故事?

(一个郑国人想买双鞋,量了尺码后放在坐席上就匆匆忙忙去了市场。到了市场后发现忘了带尺码了,又匆匆忙忙回家去拿,等他再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他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说得很好。)

过渡: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就是讲这么一个故事。

5、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呢?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没有买到鞋?

明确:郑国有个人想买双鞋,却因为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而没有买到鞋的故事。

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来进行概括。

三 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同学们,郑人如此买鞋,谁也没见过,你们想想这个人匆匆忙忙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匆匆忙忙才忘记了拿量好的尺码)

那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匆匆忙忙的时候?能用“匆匆忙忙”造句么?

(学生造句:我早上起晚了,收拾了一下书包编匆匆忙忙地走向学校。)

2、加入你就是买鞋的人,碰到一个人匆匆忙忙的买鞋却因没带尺码而回时,你会怎么做?

A、叫住,劝他试鞋。

B、不理他,继续做生意。

C、……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鼓励学生好的点子,引导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

3、假如你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鞋而得到一个啼笑皆非的答案时,你会想什么?

4、这则寓言故事读后,你知道郑人为什么买不到鞋了么?

(只相信尺码而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

5、你们想想作者韩非子写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四、介绍作者,加深理解

过渡:让我们看看作者的生平。

1、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学问很高。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小的国家。他目睹韩国日益衰弱,想让国家强大起来,多次向韩王上书,希望变法图强——改变一切不符合社会现实的,不起作用的管理方法。但是韩王却不理不睬,依旧按照从书本中学到的老旧方法来治理国家,而不考虑社会现状。于是韩非就写了《郑人买履》来讽刺当时的韩王。

这就是这则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识,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吧?

【明确:做事不要墨守成规,要知变通从实际出发。】

2、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你就是博学的韩非,你想要劝谏韩王不要墨守成规,要知变通从实际出发。经过考虑你决定向韩王讲郑人买履的故事,如果成功了你就能拯救自己的国家。

【设计意图:在此复述课文,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五、同类比较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再来看几则关于郑人的寓言:

郑人逃暑 郑人爱鱼

1、读了这几则关于郑人的寓言,郑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郑人问什么在寓言中就这么愚蠢呢?自己回家查查资料。

郑人买履拼音
《郑人买履拼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