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蒲姓氏怎么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7 21:09:3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不会读的姓氏

不会读的姓氏

亓(

)佴(

)佟(

单(

)卞(

)仉(

贳(

)殳(

)覃(

万(

)俟(

)解(

要(

)哈(

)朴(

常见但不认识的异体字

仝(

)邨(

)躭(

亰(

)俻(

)耎(

旂(

)喆(

)跴(

惷(

)沖(

)攷(

憇(

)崈(

)閒(

菸(

)旂(

)秌(

炁(

)紬(

)铇(

)竺(

)种(

)任(

)适(

)奭(

)犇(

)龢(

)堃(

)喫(

)濶(

)飡(

)凴(

)笪(

)盖(

)乜(

)区(

)卋(

)偪(

)醜(

)妬(

)煙(

)蜨(

)慿(

) ) ) )

) ) ) ) ) ) ) 常用但不会写的字

瓠子(

舀水(

)豇豆(

)戽水(

)芫荽(

)寻钱(

)荸荠(

)撮簸(

) )

掱手(

薅草(

椽子(

耬耙(

尿脬( )玍古(

)熯饭(

)桁条(

)牚子(

)打烊(

)跩(

)榫头( )笤帚( )扽断( )躲冇冇(

)铫子( )茨菰( )烟囱( )雪里蕻( ) ) ) ) ))挫样(

推荐第2篇:蒲中平读《海底捞》有感

读“海底捞”之感想

初闻《海底捞你学不会》不禁感到疑惑,“海底捞”是什么?有什么值得学习?为什么又学不会?经过仔细阅读,我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敢说“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虽然只是火锅店,可是能将火锅店做成品牌并且能在餐饮业独占鳌头,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尤其是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

阅读“海底捞”使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就是全体员工在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不管是什么行业,都知道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让顾客满意,可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员工用心的、实实在在的去做!从“海底捞”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底捞之所以这么火爆正是因为他的员工热情主动的为顾客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得到了顾客的好感,增加了顾客的回头率!而对于我们血浆站来说,为献浆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更是必要的,献浆员对于浆站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浆站的采浆量,只有让献浆员感到浆站家一般的关怀,他们才能常来献浆、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献血浆的队伍中来!那么要如何让员工主动用心的为献浆员服务呢?那就要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主动性,激发出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这才是浆站成功的灵魂。要让员工感到浆站是自己的家,浆站的发展就是自家的发展才能用心的为浆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底捞的管理理念也很新颖,他们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放权于员工,让每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并且,在给员工充分放权的同时,他们还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给员工以动力,尤其是为这些“三无”员工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之门,让他们相信通过努力他们就会成功。在海底捞,各级干部的选拔一不看学历、二不看关系,只看能力,你有能力就能得到重用,海底捞中很多的管理阶层都是“三无”人员,因为他们有能力,所以得到企业的任用!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流程,海底捞也不例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海底捞始终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袒护,不讲情面,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氛围。而且在海底捞中,员工之间、岗位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对待工作不推诿、不拖拉,对于自己分外的工作都能主动帮忙!对于浆站来讲,这些优秀的经验就是我们应该从海底捞身上学到的,要想办法让员工像海底捞员工那般快乐地工作!才能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把我们的浆站建设、发展的更好!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必定能让我们的浆站发展的红红火火!

蒲中平

2012-1-15

推荐第3篇: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摘要: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河南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这片土地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八大古都河南居半,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 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 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先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先和自己。寻根溯源,很多姓氏 的根都可以上溯到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华人祖根在河南,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大姓,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姓氏文化的概念: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

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姓氏文化的开端:

从人祖太昊伏羲氏 “正姓氏,别婚姻”算起,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但当时部落男女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因此,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他首先自定为“风”姓。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姒、姜、姚、姬等。他为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 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有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为氏 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姓氏产生条件:

河南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人口密集,得姓 受氏者必众;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

一、河南有众多的 人文始祖遗迹。同为三皇的伏羲、炎帝也在河南留有遗迹,伏羲居于陈地,死后葬 于陈地,今河南淮阳有太昊陵,即伏羲墓。

二、河南有丰富的古城古国资源。夏、商、周三代是中国 姓氏形成的重要时期, 而这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河南。

三、河南有众多的姓氏郡望地。

四、河南是众多历史名人的祖籍地及生活地。名人是家族的骄傲,他

们出生、生活的地 方无疑是后人祭祀、缅怀的圣地。

五、河南是历史上移民的重要集散地。中国历史上三次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即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后的北人南迁,移民的主体大都来自河南。另外,河南还是客家人、闽台人、粤港人的祖根地。

姓氏文化的发展:

迄今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共有两万多个, 其发展演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姓的产生。中华姓氏产生于伏羲、女娲时代的母系社会。 周代“同姓不婚”制度就渊源于此。

第二阶段是氏的出现及其演变。氏大约出现于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 组织以男性为中心,标志着贵贱和等级的差别。舜时的“赐姓命氏”,是大规模赐姓命氏的渊源。

第三阶段是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 周初实行周朝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中华姓氏 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和定型。

第四阶段姓氏混一。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等级制度被破坏,姓氏合二为一,标 志着现代意义姓氏的产生。

在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 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在汉族的 前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如:李、张、陈、黄、周、蒋、叶、严、牛等;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如王、刘、赵、徐、孙、朱、白、洪等;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概言之,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

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

中原姓氏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主张“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宗族内部,强调“相爱相敬”、“平则同安乐、患难则共扶持”; 在邻里关系上,强调“傍金傍银,不若傍个好乡邻”、“患难扶持”、“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 研究姓氏文化,发掘其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弘扬姓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弘扬姓氏文化,姓氏寻根,有助中原崛起,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国人的 观念中,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而当代世界各地华人华裔纷 纷回归祖国故土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中原崛起离不开现 代的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统的文明和文化基础。要加大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促进中原崛起。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不仅仅要追姓氏根,还要追文化的根,港 澳台地区、全球华人,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正是这些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这是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根本。 弘扬姓氏文化对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 族凝聚力,乃至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推动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推荐第4篇:姓氏简称

姓氏简称

姓氏堂号对照

------------------ 姓氏:堂号与注解

01.陈氏堂号:颖川、汝南、下邳、广陵、河南〔郡号〕、德星、德聚、绳武等。有因音误而姓田。

02.林氏堂号:西河、南安﹝郡号﹞、问礼、忠孝、永泽、林本、善庆、崇本。

03.黄氏堂号:江夏、烁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郡号﹞、紫云、种德、燕山。

04.张氏堂号: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键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郡号﹞、百忍、

金鉴。张良本姓姬,因避秦改姓张。元朝时,上杭简德润入聱南靖张进兴寡媳,后代虽仍姓简,但代代供奉张公夫妇,在大寮乡的一房改姓张简,故误以为张廖简同宗。

05.李氏堂号:陇西﹝郡号﹞、燕楼,有一说谓﹕族人本姓理因避难以李子果腹幸免于难,仍更姓为李。唐朝有安姓因不耻安禄山而改姓李,也有因赐姓而姓李。明朝时,也有人不耻李自成而复姓理。武则天时,有王子谋反被改姓虺。

06.王氏堂号:太原、琅邪、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郡号﹞、三槐。唐节度使王潮之后人王念

七、念八居诏安,念八辞世将王先益交游忠信抚养,王之子孙是为才游(中间的方改为才),堂号为﹝原平堂---太原十广平﹞,但*后又改为姓王。

07.吴氏堂号:延凌、勃侮、仆阳﹝郡号﹞、让德、种德o

08.刘氏堂号: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长沙、河南﹝郡号﹞、黎照、德馨。刘氏冬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对于刘﹝地在今河北唐县﹞,子孙刘累能扰龙﹝养兽专家﹞,在周封为杜伯,又称唐杜氏(刘唐杜)。杜伯之子湿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邑于范(即今山东范县),其它子孙居随地,故又为范氏、随氏。汉朝刘邦曾赐姓刘,如匈奴王金日殚。宋时,唐尚书刘文静之后,刘恒因父遇祸,自幼就养于侯、林二家,后改姓侯氏,是为南安侯林乡开基祖,此派刘、侯同宗。嘉义市中正路七三0号有b刘唐杜范金侯留钱姓宗亲会(金、钱氏堂号为彭城)

09.蔡氏堂号:济阳﹝郡号)。

10.杨氏堂号:弘农、天水﹝郡号﹞、四知、栖霞。

11.许氏堂号:高阳、汝南﹝郡号﹞、长兴。

12.郑氏堂号:荥阳﹝郡号﹞。

13.谢氏堂号:陈留、会稽﹝郡号﹞、东山、宝树。

14.郭氏堂号:太原、华阴、冯翊﹝郡号﹞、汾阳。

15.洪氏堂号:炖煌、豫章、宣城﹝郡号﹞、六桂。

16.丘氏堂号:河南。吴兴、扶风、﹝郡号﹞、敦睦。雍正下令讳孔丘,故丘姓改邱。

17.曾氏堂号:鲁国、庐陵、武城﹝郡号﹞、三省。

18.廖氏堂号:汝南、巨鹿、武威﹝郡号﹞、清武、崇远、垂裕、承佑。张元子入赘廖三九而姓廖,堂号改为清武堂清河十武戚)是为廖皮张骨,生为廖家人,死为张家鬼。六世孙廖日享因啃鸡头弄污所借衣服,遗命子孙不食鸡头。

19.赖氏堂号:颖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郡号﹞。赖罗传本都发源于中原,楚灵王灭赖国后,不少赖氏子孙逃亡湖北襄阳避难或投靠罗傅二姓,并改赖姓为罗姓或傅姓,以避楚灵王追杀,经过数代之后.子孙众多,谁是真罗或假罗,谁是真傅或假傅,已经混淆不清,故三姓相议,互不通婚,以示有血缘之亲。

20.徐氏堂号:东海、高平、东莞、琅琊。涤阳﹝郡号﹞。

21.周氏堂号: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武功(元朝前姓苏)﹝郡号﹞、笃佑、爱莲。

22.叶氏堂号:南阳、下邳﹝郡号﹞o

23.苏氏堂号:武功、扶风、蓝田、洛阳﹝郡号﹞o部份苏姓人士在元代为避涡,有的改姓周,有的改姓连,但大多数的苏姓并未改姓:改姓后的周与连,为表示不忘本,把苏姓的武功郡号冠在姓氏上面,目的为清周(汝南周)或清连(上党连)有所区别。

24.庄氏堂号:天水、会稽、东海﹝郡号﹞、锦绣。

25.江氏堂号:济阳、淮阳﹝郡号﹞、六桂。

26.吕氏堂号:河东、东平﹝郡号﹞、东莱、着存。

27.何氏堂号:庐江、东海、陈郡﹝郡号﹞

28.罗氏堂号:豫章、长沙〔郡号﹞o

29.高氏堂号:京兆、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郡号﹞、有继。

30.萧氏堂号:兰陵、广陵﹝郡号﹞、芳远。南齐武帝时,萧子响谋反被改姓蛸。漳州萧昭元入赘叶家(但叶家先入赘锺家),昭元育三子,一承锺冢,一承叶冢,一回萧冢。

31.潘氏堂号:荣阳、广宗、河.河南﹝郡号﹞o有潘氏因打赌见输改姓郑。

32.朱氏堂号:沛国、吴郡、河南(郡号)、凤阳。明太祖朱元璋曾赐姓。邾为减笔而改姓朱。

33.简氏堂号:范阳、涿郡(郡号)、追来、溯源、孝思。

34.锺氏堂号:颖川(郡号)。锺离减字为锺。也有因笔误而为钟。

35.彭氏堂号:淮阳、陇西、宜春(郡号)o

36.游氏堂号:冯翊、广平﹝郡号﹞、立雪、盛兰、东兴。福建龙岩游姓子孙,有一次到祖居洪源谒祖,因祭祀的事与祖居族亲

起冲突,大家不欢而散,竟然就改姓尤。另有游姓族人不满祖产分配不公,将一子从母姓沈,一子改姓尤,但堂号仍为〔广平﹞

37.檐氏堂号:河间、渤海﹝郡号﹞、继述。

38.胡氏堂号:安定、新蔡〔郡号﹞o

39.施氏堂号:吴兴﹝郡号﹞、临濮、钱江、浔海。

40.沈氏堂号:吴兴﹝郡号﹞o

41.余氏堂号:下邳、吴兴、高阳(郡号﹞、风采、武溪。

42.赵氏堂号:天水、南阳、金城、下邳、颖川﹝郡号﹞。宋朝曾赐姓赵。

43.卢氏堂号:范阳﹝郡号﹞o

44.梁氏堂号:安定、天水、河

一、河南﹝郡号﹞、梅镜o

45.颜氏堂号:鲁国、琅琊﹝郡号﹞。

46.柯氏堂号:济阳、钱塘、齐郡﹝郡号﹞、瑞鹊。

47.孙氏堂拥:乐安、东莞约、吴郡、太原﹝郡号﹞。

48.魏氏堂号:巨鹿、任城〔郡号〕。

49.翁氏堂号:盐官、钱塘(郡号)、。宋初,传至翁干度,长子处厚,分姓洪,次子处恭,分姓江,三子处易,仍姓翁,四子处朴,分姓方:五子处廉,分姓龚,;六子处休,分姓汪。兄弟六人,先后进士及第,时有﹝六桂联芳﹞之誉,甫田建有祖祠一座,称﹝六桂堂﹞o

50.戴氏堂号:礁国、广陵、济会、清河〔郡号〕、注礼。

51.范氏堂号:高平﹝郡号﹞。,范法澄迁广东陆丰仑岭乡另立为一世祖。清初,法澄之后范文质,因后父姓姜,临终遗命他的子孙以范姜为姓。

52.宋氏堂号:京兆、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郡号﹞o

53.方氏堂号:河南﹝郡号﹞、六桂。

54.邓氏堂号:南阳、安定﹝郡号﹞、高密。

55.杜氏堂号:京兆、汉阳、南阳﹝郡号﹞o

56.傅氏堂号:清河、北地﹝郡号﹞、双凤。

57.侯氏堂号:上谷﹝郡号﹞。

58.曹氏堂号:礁国、彭城、高平、巨野﹝郡号﹞。

59.温氏堂号:太原、汲郡、清河﹝郡号﹞。

60.薛氏堂号:河东、新蔡、沛国、高平﹝郡号﹞。

61.丁氏堂号:济阳〔郡号丁。

62.马氏堂号:扶风﹝郡号﹞。

63.蒋氏堂号:乐安﹝郡号﹞。

64.唐氏堂号:晋阳、北海、鲁国国﹝郡号﹞o

65.卓氏堂号:西河、南阳〔郡号﹞。

66.蓝氏堂号:汝南、中山、东莞﹝郡号﹞。有因笔误改姓篮。

67.冯氏堂号:始平、杜陵、长乐、颖川、上党、京兆、弘农、河间﹝郡号﹞。

68.姚氏堂号:吴兴、南安(郡号﹞o

69.石氏堂号:武威、渤海﹝郡号﹞、三典。

70.董氏堂号:陇西、济阴﹝郡号﹞o

71.纪氏堂号:平阳、

高阳、天水﹝郡号﹞o

72.欧氏堂号:平阳﹝郡号﹞

73.程氏堂号:安平、广平﹝郡号了。

74.连氏堂号:上党、武功(元朝前原姓苏)﹝郡号﹞o

75.古氏堂号:新安﹝郡号﹞、国宝。

76.汪氏堂号:平阳﹝郡号﹞、六桂。

77.汤氏堂号:中山、范阳﹝郡号﹞。

78.姜氏堂号:天水〔郡号〕、龙泰。

79.田氏堂号:北平、雁明、﹝郡号﹞、紫荆。

80.康氏堂号:京兆、东平、会稽﹝郡号﹞

81.邹氏堂号:范阳﹝郡号﹞

82.白氏堂号:南阳﹝郡号﹞、香山。

83.涂氏堂号:豫章、南昌﹝郡号﹞、五桂。屏东县佳冬乡六根村冬根路有户人家堂号﹝三五堂﹞,三合院内住着姓曾和姓涂的人家。他们来台的第四代祖先有两姊妹感情很好,分别嫁给姓曾和姓涂的男子,曾姓的堂号是三省,涂姓五桂堂,两家人住在一起,堂号就改为﹝三五堂﹞。有因笔误而改姓涂。

84.尤氏堂号:吴兴〔郡号〕o尤氏姓源,系出沈氏:五代时,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的,避审音,放水改为尤氏。

85.巫氏堂号:平阳﹝郡号﹞、忠孝。

86.韩氏堂号:颖川、南阳﹝郡号﹞o

87.龚氏堂号:武陵〔郡号﹞、六桂。

88.严氏堂号:天水、冯翊、华阴﹝郡号﹞。

89.袁氏堂号:汝南、陈留、彭城〔郡号〕

90.钟氏因﹝锺﹞笔误

91.黎氏堂号:京兆、九真、载酒、宋城﹝郡号﹞。

92.金氏堂号:彭城、京兆〔郡号﹞o

93.阮氏堂号:陈留〔郡号﹞、常兴。

94.陆氏堂号:河南、平原、河内、吴郡〔郡号﹞o

95.倪氏堂号:千乘﹝郡号﹞o

96.夏氏堂号:会稽〔郡号﹞o

97.童氏堂号:雁门、渤海﹝郡号﹞

98.邵氏堂号:博陵﹝郡号﹞。

99.柳氏堂号:河东﹝郡号﹞、仰峰。

100.钱氏堂号:彭城、下邳、吴兴﹝郡号﹞o

推荐第5篇:黑龙江姓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黑龙江省姓啥的人最多?来自哪? 2014-11-24 10:37:05 来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1370536875)人。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李、王、张、刘、陈——中国五大姓人口近4亿。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2.王姓3.张姓4.刘姓5.陈姓6.杨姓7.赵姓8.黄姓9.周姓10.吴姓 【黑龙江省百家姓排名前十】

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①王姓来自哪?

王姓据说是周文王的后代。源于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

②张姓来自哪?

最早出自于轩辕黄帝的姬姓。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寻根祭祖可到河北清河、河南濮阳、山西洪洞。

③李姓来自哪?

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陇西,既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④刘姓来自哪?

刘姓祖籍在——今河北唐县。 ⑤赵姓来自哪? 西周时,造父是赵姓始祖。赵姓发祥地在今山西省。 ⑥孙姓来自哪?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 ⑦杨姓来自哪?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⑧陈姓来自哪? 河南省淮阳是陈姓的发源地。 ⑨于姓来自哪? 于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河南沁阳是于姓的发祥地。 ⑩徐姓来自哪? 源于古代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后徐国兵败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深山中。

推荐第6篇:中国姓氏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最新出炉,李氏、王氏、张氏为三大姓,但鲜有人知的是,根据此次中共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三小姓,分别为倒数第一「难」;第二「死」;第三「山」(音「亚」),人数多在千人左右。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张分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2.7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10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 ①前100名

01王 02张03李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沉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②第101—200名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1 98冉 199房 200边

③第201—300名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最近公安部发布了中国大陆户籍人口的姓氏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户籍人口中,王姓是第一大姓。许多媒体立即发布了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的消息。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第一大姓并不确定,事实上这一问题的专家中科院的袁义达也认为中国第一大姓不确定。

我的理由是,户籍人口并不代表中国实际人口,统计合理误差也不能忽视。根据公安部网的信息,我们可以倒推一下中国大陆的户籍人口是多少。公安部网站资料显示如下信息: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其次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用王姓计算户籍人口 9288.1万÷7.25%=128112万 用李姓计算户籍人口 9207.4万÷7.19%=128058万 用张姓计算户籍人口 8750.2万÷6.83%=128114万

考虑到所有数字都是四舍五入后得出的近似值,我们可以认为公安部的户籍人口是12.81亿左右。那么中国大陆的人口是多少呢?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6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1448万人,去年新增人口692万。正常推算一下,截止2007年四月底,统计局认可的大陆人口数字不会少于13.16亿人口。也就是说大陆至少有3500万人的数据公安部没有统计分析,况且中国还包括港澳台地区呢!中国第一大姓是哪个还要认真分析

先说一下台湾,据台湾统计部门2005年2月底基于户籍的统计: 陈(11.06%) 林(8.28%) 黄(6.01%) 张(5.26%) 李(5.11%) 王(4.12%) 吴(4.04%) 刘(3.17%) 蔡(2.91%) 杨(2.66%)

鉴于大陆的历次统计,张姓和王姓李姓差距较大,大陆以外的分析主要讨论李和王。依照台湾资料,台湾李比王多0.99个百分点。截至2005年底,台湾地区人口总数为2277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8.1万人。可以合理估计2007年4月底台湾人口应该在2290万左右。 2290万×0.99%=22.671万四舍五入为23万 台湾李姓比王姓多23万

关于香港的数字,由于香港长期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缺乏百家姓的官方资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资料和数据来推测在香港李比王多,专家也大多认为在香港李比王多。抽样调查数据袁义达先生可能有不少,我只举一个有趣的旁证,就是香港李姓名人(各行的第一或第二)众多: 李嘉诚 香港首富 李兆基 香港第二富豪

李国能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相当于内地省高院院长) 李柱铭 香港最大在野党首任主席

李丽珊 香港惟一的奥运冠军李嘉欣 被誉为最美丽港姐(出生于澳门)

大陆户籍人口显示,王比李多81万。考虑到台湾的户籍人口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王比李只多58万。前文已经分析了大陆不在户籍上的人口至少有3500万,香港和澳门还有700万左右的人口没统计,再考虑到正常的统计误差,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还不确定。

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虽不确定,李是世界第一大姓却是很有根据的。公安部此次调查反而再次证明了李是世界第一大姓。事实上中国三大姓就是世界三大姓,只是排名可能会有变化。影响中国三大姓的世界排名主要是韩国朝鲜因素,越南因素,海外华人(东南亚华人为主)因素。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大因素。

据韩国广播公司转引的韩国统计部门的2000年的数字,李姓为韩国第二大姓比例为14.8%,张姓为第九大姓,比例为2%,王姓不到千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2007年4月底韩国的人口约为4900万。可以算出李姓人口为 4900×14.8%=725万。北朝鲜的人口为2300万,但无姓氏统计,但由于韩国南北方的相似性,姓氏比例和南韩应该不会相差太远,假定李在北朝鲜占10%,应该是比较保守,依此推算北朝鲜的李姓人口为230万左右。因此,保守估计南北朝鲜共有李姓人口955万。按照一些网上资料显示王姓大约占南韩两千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有2万多人,因此南北朝鲜的王姓人口不会超过5万人。可以得出南北朝鲜合计李姓比王姓多950万。 那么越南呢?越南李是第14大姓,占人口的0.5%,王和张更少,越南的三大姓氏是阮,陈,黎。由于李王张都比较少,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最后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的各种资料都难以准确统计,一般统计人口有三千多万。海外华人的姓氏更难以统计,一般认为海外华人绝大多数是从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迁出的。有统计资料显示,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北方三大姓排名为王李张,南方三大姓排名为陈李张,海外华人姓氏排名应与南方排名接近。其他统计资料包括海外华人社团的不完全统计也都显示李姓在海外比王姓多,甚至有海外华人社团认为海外华人中李姓绝对是第一大姓,达到了四分之一,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海外华人中李姓比王姓多,应当是可信的,但多多少难以统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南方的资料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资料做一推算。对这一问题李姓海外华人组织最感兴趣,这也侧面说明了李姓极可能是海外华人的两大姓之一(另一大姓是陈)甚至是遥遥领先的第一。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乃至全中国的第一大姓都是不确定的,王姓的可能性稍大。华人第一大姓也不确定,但李姓可能性稍大。而世界第一大姓则确定是李。因为海外华人虽不确定,但除非王姓占海外华人20%以上才有可能超过李,但这种可能性根本就是接近于零。 附:朝鲜韩国李姓简介

历史上,王和李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大姓,古代朝鲜的倒数第二个王朝是王姓的高丽王朝,那时王和李都是大姓。后来李姓取而代之,建立李氏朝鲜王朝达五百多年,李姓人口不断膨胀成为第二大姓,而王姓之人害怕遭到新的王朝的迫害甚至杀戮,大量改姓,人口大为减少。

在韩国,几乎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本贯(即籍贯),韩国人的本贯表明不少李姓人士来源中国。以下是部分韩国现代李姓名人,也许有一两个本贯在中国,也许吧!也许,即使本贯在中国,他(或她)也愿不承认,承认了也许两边讨好,也许里外不是人,毕竟中韩关系并非亲密无间。

李昌镐 李世石(韩国围棋第一人,第二人) 李钟郁(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李承晚(韩国首任总统)

李俊基 李英爱 李炳宪(华人媒体误做李秉宪) 均为知名艺人 李健熙 (三星董事长)

但愿今后能有本贯在中国的韩国知名人士(李姓的最多,可能占一半以上)站出来承认自己的身份,不是为了中国人的虚荣心,而是为了中韩友好,中韩交恶对谁都没好处,对韩国可能更糟糕,毕竟韩国是小国。这些人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中韩友好做出贡献。 附:世界最流行的网络百科全书 wikipedia和吉尼斯纪录大全均认为李姓是世界第一大姓。

看您的姓排名第几? 100

个中文姓氏的图腾(看看你姓名的图腾是什么样

姓氏的类别和内涵

以图腾为氏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

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

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

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

与封邑性质类似,而所封采邑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于乡。其子孙以乡为氏,如裴、陆、庞、阎之类。

以地为氏

以地为氏有三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之地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为氏的。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居于傅岩,故称傅氏,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等,均以生地或居地为氏。

另外,也有以当地名山大川为氏者。如鲜卑族人居贺兰山之阳,后人称“贺兰氏”;越王无疆次子居欧余之阳,后人称为“欧阳氏”或“欧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居此地,称为“巴氏”。

以族为氏

以族为氏者,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为氏。如楚有三族:昭、屈、景;齐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两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汉代鲜卑族有慕容部,后人称慕容氏;古匈奴有呼衍部,内附中原后,称为呼衍氏,也称呼延氏;古辽东有宇文部、完颜部,后人称宇文氏、完颜氏。

以官为氏

以官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宋、卫、郑、鲁等国均有此设置,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商纣王时理利贞因直言进谏,获罪惧诛,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生”遂改“理”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管理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以官为氏,称“董氏”。周代官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为氏。

以序为氏

以序为氏者,一是指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如鲁桓公之子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他的子孙便称为孟孙氏,简称孟氏。仲孙氏、季孙氏等姓氏均属此类。

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如汉初迁六国后裔及豪强大族于关中,齐国田氏分支较多,为便于区分,分别排列为第一氏、第二氏到第八氏,后世遂有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等特殊姓氏。

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传说混沌初开之际,天皇氏有十二人,为使十二兄弟“轮流相合,周而复始”共理天下,便商定以“十天干以定岁次”,“立十二地支,以定四时”。这种传说虽难以考定,但从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号“天乙”,成汤之孙号“太甲”。此外尚有“祖乙”、“外丙”、“仲丁”“太戊”、“雍己”、“祖庚”、“帝辛”、“外壬”等商王名号,可见后世以十天干为姓氏的姓源由来已久。

同时,在《史记》、《路史》、《姓苑》、《姓考》、《姓解》等姓氏书中,也都载录了子、丑、寅、卯等以十二地支为姓源的姓氏。

以爵为氏

以爵为氏者,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如皇、王、公、侯、公孙、公士、庶长等姓氏,均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后裔)之王;有“妫姓”之王(舜帝之后);有“虏姓之王”(由少数民族汉化);也有亡国后的王孙公子改为王姓者,由于姓源较多,故王氏人口众多,成为中国大姓。

在以爵为氏的同一姓氏中,又区分“族系”,衍生出:“以爵系为氏”的一种复姓类别。如“王氏”派生出“王孙氏”、“王叔氏”;“公氏”则有“公子氏”、“公孙氏”的区别。

以名、号为氏

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为伏羲氏之后,有氏为有巢氏之后,轩辕氏为黄帝之后,禹氏为大禹之后,汤氏为商汤之后,员氏为楚名臣伍员之后,金氏为少昊金天之后,甲氏为商王太甲之后等。

与“以名、号为氏”相同的另一类别是“以字为氏”。如白氏为秦国大将白乙丙之后(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宋国大司马公孙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

以谥为氏

谥法起于周代,所谓“生有爵,死有谥,贵者之事也”,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谥为氏。如庄氏为庄王之后,康氏为康叔之后,武氏为宋武公之后,桓氏为齐桓公之后,文氏为周文王之支系等。

以技艺为氏

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以屠宰为业者称屠,以卜巫为业者称巫氏。此外,如工氏、农氏、药氏皆为此类。

以德行为氏

以德行为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吉德”即优良品德为氏,如赵大夫赵衰对人热诚温厚,有如冬天的太阳般可爱,故称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恶为氏。此类姓氏多为历代统治者惩罚敌对势力或有罪臣民而强加于人的。如汉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兵败被杀。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脸上刺字),其族人被贬为“黥氏”。杨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炀帝贬为“枭氏”。

以事为氏

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性质。如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寒浞的追杀,怀着身孕从后墙一洞穴中逃出,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中兴恢复帝位后,为纪念此事,便命小儿子改姓“窦”氏,“窦”即洞穴之意。再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

以物为氏

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长五丈,其形五节如竹,当时的人称之为“蒲家”,后人便为“蒲氏”。再如长柳氏、长梧氏、长桑氏等均因家园有此祥瑞之物而以为氏。

以任所为氏

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如楚国兰氏、权氏、沈氏、鄢氏,鲁国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别担任兰县、权县、沈县、鄢县及匡县县尹而得姓。

赐姓、冒姓、改姓

此处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代赐予有功之臣和归附的番邦异族为“李姓”者多达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之现象多发生于魏晋、隋唐,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它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名将。

诸种复姓

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

宋代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中,将复姓列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代北三字姓”四个大类,实际上复姓多至四字、五字以至

七、八字的也还不少,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辽、金、西夏、元、清几代,中华各民族之间接触、交融日益频繁,奠定现代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基础。上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大部已简化、汉化,只有一小部分仍保留着复姓的原貌,如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一直沿用到现在。

其它姓源

中国姓氏庞杂繁多,姓氏来源千奇百怪。

如古代有一种“吹律定姓”的特殊方式。《白虎通·姓名篇》说:“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因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人多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或因避仇改姓等,相互错杂。为区分族别,故有“吹律定姓”之法,即依据古代韵律而定姓氏。如《汉书·京房传》记载:“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

此外,有以古都名为氏者。如少昊建都芬桑,后人有芬桑氏:黄帝建都于有熊,后人有有熊氏;周故都在岐,子孙留居者,称为岐氏。也有以古朝代名为氏者,如夏、商、周、秦、汉等。还有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姓为氏、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姓、简化改姓等等多种姓源,纷繁复杂,难以一一列述。

中国的姓氏来源及其类别,虽然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若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和科学体系看,可归纳为四大特色:

第一,地域性,是以人类出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为姓氏来源。如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等即属此类。

第二,纪念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名字、徽号、谥号为姓氏来源。如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族为氏、以谥为氏、以爵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三,职业性,是以先祖所从事的工作、官职、技艺等作为姓源。如以官为氏、以技艺为氏、以事为氏、以职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四,历史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图腾崇拜或与生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古老的姓氏,及少数民族的姓氏,大多属于此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的繁衍增长,姓氏日益增多,姓源也日益复杂,甚至发展到“姓随人便”的程度。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改用化名;一些著名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取用艺名;独生子女成婚后,兼用夫妻双方姓氏为后代取名等。另外,涉外婚姻中兼用中外姓氏者也比比皆是。凡此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中国姓氏日益丰富多彩。

中国姓氏虽然源源流长,但历代由于受到地域、交通、通讯等多方面的限制,人们很难全面了解和调查各个姓氏的情况,也难以做出全国性的统计。因此虽然历代都有专人、专著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大都停留在姓氏的多少及部分姓氏的起源方面。姓氏文化在文字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学科中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

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姓都有图腾的。

推荐第7篇:姓氏来源

姓氏来源

全镇长住人口中,千人以上姓氏分别有,陈、张、徐、黄、刘、何等。这些姓氏在我们这一地区起源较早,繁衍较盛。现将其姓氏来历录后。(摘自吉林美术出版社《三字经·百家姓》) 陈:中国的第五大姓,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裔,找到了舜的后裔妫满,武王封他为陈侯,奉守舜的宗祀。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他的后代就姓陈了。另外,北魏时鲜卑族的莫陈氏后来也改为陈氏。百家姓排第10位。

张:这是全国最大的姓。全国大约有一亿多人姓张。他们共同的老祖宗据说是古少昊的儿子挥。挥是弓箭的发明者,被封为弓正,管理弓箭的制作,并被赐姓张。另外,春秋时晋大夫解侯字张,子孙以祖先的字为姓,也称张氏。百家姓排第24位。

徐:夏禹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传至西周徐偃王时,从河中挖出一张红色的弓,他以为是天命所归,就起兵反周。周穆王从遥远的昆仑山赶回周朝,击败徐偃王,但又封他的儿子为徐子。后徐国被齐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姓。百家姓排107位。

黄:黄姓很古老。上古颛顼裔孙陆终的后代,受封于黄(今河南潢川县西),后来楚国灭黄,黄君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另外,唐代邕管(今广西南宁一带)少数民族也有黄姓。百家姓排第79位。

刘:相传帝尧的一支子孙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这一支的后裔刘累有养龙的本事,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训练龙表演舞蹈。春秋时,周匡王的儿子受封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县南),其子孙以国名为姓。百家姓排149位。

华:周代宋戴公的儿子孝父受封在华邑,他的子孙就以封邑的名字为姓,称华氏。百家姓排第28位。

何:先祖是战国时的韩王安。他是周代唐叔虞的后裔,被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一带读“韩”,字音如“何”,后代就有了何姓。另外,古代吐谷浑族的姓氏中也有何姓。百家姓排第21位。

吴:周人还没有夺得天下的时候,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仲雍为了把王位让给弟弟季历,就逃往东南沿海,在江苏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被越国攻灭,吴王的子孙就以国名当了姓。吴氏后来成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百家姓排第6位。

曹:曹姓来源有三处,一是上古颛顼之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曹安;二是周文王的儿子曹叔振铎,他们的后裔称曹氏;三是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东北一带)人来到中原,以国名为姓。百家姓排第26位。

殷:商朝的第十代君王盘庚将商的首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历史上称为殷商。周武王灭商纣后,商朝的遗民就有以殷为姓的。另外,古代有殷水,也有以水名为姓的。百家姓排第62位。

杨:先祖有两支,一是周代唐叔虞的后代受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子孙以封邑名为姓;二是周宣王的儿子尚 ,他被封为杨侯,子孙以他的爵名为姓。百家姓排第16位。 周: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周人的始祖是后稷。相传他的母亲姜嫄因踩着了天帝的址印而怀孕,生下后稷后就将他扔到荒野里。是天上的老鹰用翅膀为他御寒,地上的牛羊用乳汁喂大了他。他长大后会种百谷,子孙先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后来迁徙到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从此就称周族。不过周人姓姬,直到周朝灭亡后,子孙才姓周氏。另外,北魏孝文帝把普乃氏、贺鲁氏等姓改为周氏。唐代,避玄宗李隆基名讳,姬姓也改为周。百家姓排第5位。

推荐第8篇:南通姓氏

顾,陈,张,曹,徐,许,杨,蒋,王,蔡,钱,丁,黄,姜,石,卜,卞,程,董,冯,马,高,葛,何,樊,李,纪,季,成,凌,刘,陆,骆,苗,毛,庞,沈,万,孙,夏,邢,严,颜,姚,叶,于,虞,赵,郑,周,朱,胡,艾,安,包,华,江,谢,解,吕,亢,孔,冷,单,彭,施,卢,任,史,谈,吴,伊,乔,易,郁,余,喻,佘,俞,宫,龚,邱,裘,范……

很多,没什么很特别很少见的姓,和别的地方差不多哇……

在刚刚进行的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中,一些十分罕见的姓氏进入了普查员的视线,如“啊”“哦”“个”“十”“百”“千”等。还有以动物命名的姓氏,如“鹤”“猴”“虎”“凰”“雀”等,以及颇具刀光剑影色彩的姓氏,如“棍”“鞭”“兵”“戟”等。这些鲜为人知的姓氏,被网友称作为“熊猫姓氏”。据一些地方的普查员反映,类似“些”“交”“仙”“串”“别”“哭”“看”等极其稀有的“熊猫姓氏”有上百个

上一次人口普查中,有关方面对姓氏也进行了一次普查,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当时,有关方面公布,“王”姓是江苏第一大姓,约占了6.51%;排第二的是张,占6.17%;第三位的是陈,占5.27%;之后,分别是李、徐、周、朱、刘、吴、杨。中国第一大姓“李”在江苏排第四。

四年后的今天,记者从江苏省公安部门获悉,依然是这十大姓,只是排名略有变化。“王”姓依然是江苏的第一大姓,约有564.5万人;张姓是第二大姓,为502.7万人;陈是第三大姓,约有391.8万人;李为344.1万人,排第四。以后,依次是刘294.4万人,徐231万人,朱228.9万人,周228.4万人,杨184.9万人,吴184万人。和四年前相比,江苏十大姓中,前四名依然是王张陈李,不过,第五名“徐”姓变成了第六;而第六名“周”姓变成了第八名,而原来排第八名的“刘”姓则跃为第五名,最后两个“吴”和“杨”也调了一个位置。专家认为,这样的变化没有多少研究的意义,“姓氏的变迁,至少要上溯1000年,所以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排名出现了变化,在历史文化领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这种排名的变化,与人口的迁徙、出生以及死亡有关。

推荐第9篇:韩国姓氏

【韩国姓氏】

가(贾) 간(简) 갈(葛) 감(甘) 강(康) 강(姜) 강(强) 강(刚) 강(疆) 개(介) 견(甄) 견(坚) 경(景) 경(庆) 계(桂) 고(高) 곡(曲) 공(公) 공(孔) 곽(郭) 교(桥) 구(丘) 구(具) 구(邱) 국(国) 국(菊) 국(鞠) 군(君) 궁(弓) 궉( ) 권(权) 근(斤) 금(琴) 기(奇) 기(箕) 길(吉) 김(金)

나(羅] 난(栾] 남(南] 낭(浪] 내(乃] 내(奈] 노(路] 노(盧] 노(魯] 뇌(雷] 뇌(赖] 누(楼]

단(段) 단(单) 단(端) 담(谭) 당(唐) 대(大) 도(道) 도(都) 도(陶) 돈(敦) 돈(顿) 동(董) 두(杜) 두(头)

마(马) 마(麻) 만(万) 매(梅) 맹(孟) 명(明) 모(牟) 모(毛) 목(睦) 묘(苗) 묵(墨) 문(文) 미(米) 민(闵)

박(朴) 반(潘) 반(班) 방(房) 방(方) 방(庞) 방(邦) 배(裵) 백(白) 범(范) 범(凡) 변(卞) 변(边) 복(卜) 봉(奉) 봉(凤) 부(夫) 비(丕) 빈(彬) 빈(宾) 빙(氷) 사(史) 사(谢) 사(舍) 삼(森) 상(尙) 서(西) 서(徐) 석(石) 석(昔) 선(宣) 설(卨) 설() 설(薛) 설(雪) 섭(葉] 성(成) 성(星) 소(苏) 소(邵) 손(孙) 송(宋) 송(松) 수(水)

수(洙) 순(淳) 순(荀) 순(舜) 순(顺) 승(升) 시(施) 시(柴) 신(愼) 신(申) 심(沈] 신(辛) 십()

아(阿) 안(安) 야(夜) 애(艾) 양(襄) 양(梁] 양(杨) 양(梁) 어(鱼) 엄(严) 여(呂] 여(余) 여(汝) 연(連] 연(燕) 연(延) 염(廉] 영(影) 영(永) 영(荣) 예(芮) 오(吴) 옥(玉) 온(温) 옹(邕) 옹(雍) 왕(王) 요(姚) 용(龍] 우(禹) 우(于) 운(云) 운(芸) 원(元) 원(袁) 위(韦) 위(魏) 유(劉] 유(柳] 유(兪) 유(庾) 육(陸] 윤(尹) 은(殷) 음(阴) 이(伊) 이(异) 이(李] 인(印) 임(任) 임(林] 자(慈) 장(章) 장(庄) 장(张) 장(蒋) 저(邸) 전(传) 전(全) 전(田) 전(钱) 점(占) 정(程) 정(丁) 정(郑) 제(诸) 제(齐) 조(赵) 조(曺) 종(宗) 종(钟) 좌(左) 주(朱) 주(周) 준(俊) 지(池) 지(智) 진(晋) 진(秦) 진(眞) 진(陈)

차(车) 창(仓) 채(蔡) 창(昌) 채(菜) 채(采) 천(天) 천(千) 초(楚) 초(肖) 초(初) 최(崔) 추(秋) 추(邹) 춘(椿) 탁(卓) 탄(弹) 태(太)

판(判) 팽(彭) 편(扁) 편(片) 평(平) 포(包) 표(表) 풍(冯) 피(皮) 필(弼) 하(河) 하(夏) 학( ) 한(汉) 한(韩) 함(咸) 해(海) 허(许) 현(玄) 형(邢) 호(镐) 호(胡) 호(扈) 홍(洪) 화(化) 환(桓) 황(黄) 후(后) 후(候) 흥(兴)

강전(冈田) 남궁(南宫) 咸悦(익산] 독고(独孤) 동방(东方) 망절(网切) 사공(司空) 서문(西门) 安阴(안의] 선우(鲜于) 소봉(小峰) 어금(鱼金] 제갈(诸葛) 황보(皇甫)

【与中国相比】

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时期,高勾丽国在公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四世纪和六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韩国人的姓氏也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最常见的是金、李、朴、崔、郑、姜等姓,复姓有司空、诸葛、独孤、鲜于、皇甫、南宫等等。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口国情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种。

在韩国人的姓氏中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本”。人们在相互介绍时,不只说出姓什么,还要说出各自的“本”来。所谓“本”,即指该姓氏的始祖源出于何地,也就相当于中国人的籍贯。比如说姓金的,虽然都姓金,但各自的“本”不同。如,有广州金氏、安东金氏、义城金氏、庆州金氏等;姓李的有光山李氏、延安李氏、韩山李氏等。同一“本”的同姓人即为同一宗氏。在韩国,到处都能看见××地××氏宗亲会的牌子。这种宗亲会组织负责管理本姓宗亲的事务。如祖坟、家庙、宗祠的修整;每年两次祭祀祖先的春祭秋飨;三十年一次的族谱修订工作及帮助宗亲解决各种问题等等。

在韩国,有的姓氏只有一个“本”,有的姓氏有许多的“本”。“本”最多的当属金姓,共有二百八十二个“本”之多。李姓也有二百三十七个“本”。其它如朴、崔、郑等姓的“本”也都超过一百个。韩国人的绝大多数都在朝鲜半岛境内,但有些姓的“本”却在中国。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和韩国就是紧邻,在多年的相互交往中有些中国人移居到朝鲜半岛并带去了他们自己的姓氏,逐渐融入了韩国,成为韩国的姓氏。

在韩国,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记录了本家族始祖的起源、本血统中各门派系的出处、各世代人的官职、本家族男子娶何地何氏女子为妻、本家族女子嫁与何地何氏男子为妻等有关资料,非常详细。韩国人非常重视族谱,每隔三十年就要修订一次,各个家庭都要妥善保存族谱,世代相传。哪怕是远走海外,也要世代相传,保留族谱,否则一旦回国认祖归宗时拿不出证据就麻烦了。

推荐第10篇:英文姓氏

英文姓氏大全.txt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一旦累死了,就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 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转载)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 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 I.个人名字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教名的不同异体。

4.采用(小名)昵称。

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 常见的

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II.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通常有如下情况:

1.保留首音节。如 Donald =>Don, Timothy =>Tim.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 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 =>Ned.2.+ie 或 -y 如:Don =>Donnie, Tim =>Timmy.3.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 =>Tony, Beuben =>Ben.4.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 =>Andy & Drew.5.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 的一个昵称是 Bill.III.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2.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 -son, -ing;前缀 M\'-, Mc-, Mac-, Fitz- 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 De-, Du=, La-, Le-.4.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6.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7.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8.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 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 Williams.IV.几点说明

1.较早产生的源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的教名通常不借用为姓氏。

2.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 M.H.Thatcher;美国人则习惯 于只缩写中间名,如 Ronald W.Reagan。 3.在姓名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Dr., Prof., Pres.可以用于姓氏前或姓名前;而Sir 仅用于教名或姓名前。

英国贵族姓氏英国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名,没有姓。直到11世纪,一些贵族家庭才开始用封地或住宅名称来称呼一家之长,后来世代相袭成了英美人的姓氏。 英美人的姓氏来源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些姓氏来自某些身份或职业,如:

Baker 贝克 (面包师) / Hunter 享特 (猎人) Carter 卡特 (马车夫) / Smith 史密斯 (铁匠) Cook 库克 (厨师) / Miller 米勒 (磨房主) Turner 特纳 (车工)

2、有些姓氏来自某些地名或建筑名称,如: London 伦敦 (英国首都) / Hall 霍尔 (礼堂) Kent 肯特 (英格兰东南部之一) / Mill 米尔 (磨房)

3、某些姓氏与地理、地貌或环境特征有关,如: Brook 布鲁克 (小溪) / Churchill 邱吉尔 (山丘) Hill 希尔 (山) / Lake 雷克 (湖)

Field 菲尔德 (田野、原野) / Green 格林 (草地、草坪)

Wood 伍德 (森林) / Well 韦尔 (水井、泉)

4、有些姓氏反映个人的特征(肤色、高矮、长相或品德),如: Brown 布朗 (棕色的) / White 怀特 (白色的) Longman 朗曼 (高个子) / Short 肖特 (个子矮的) Sharp 夏普 (精明的) / Hard 哈代 (吃苦耐劳的) Yonng 扬 (年轻的) / Sterling 斯特林 (有权威的)

5、有些姓氏来自人体部位名称,如:

Back 巴克 (背) / Hand 汉德 (手)

Finger 芬格 (手指) / Brain 布雷恩 (头脑)

6、有些姓氏来自动植物名称,如:

Bird 伯德 (鸟) / Bull 布尔 (公牛) Fox 福克斯 (狐狸) / Hawk 霍克 (鹰)

Bush 布什 (灌木丛) / Stock 斯托克 (紫罗兰) Cotton 克顿 (棉花) / Reed 里德 (芦苇)

7、有些姓氏来自教名或教名附加适当词缀,如:

George 乔治 Henry 亨利 / David 大卫 Clinton 克林顿 Macadam 麦克亚当 St.Leger 圣 ·里格 常见的英文人名 Abbot(t) 阿博特

Abe 阿贝(Abraham的昵称) Abraham 亚伯拉罕 Acheson 艾奇逊

Ackerman(n) 阿克曼

Adam 亚当 Adams 亚当斯

Addison 艾狄生; 艾迪生; 阿狄森 Adela 阿德拉 Adelaide 阿德莱德 Adolph 阿道夫 Agnes 阿格尼丝 Albert 艾伯特 Alcott 奥尔科特 Aldington 奥尔丁顿

Aldridge 奥尔德里奇

Aled(k) 亚历克(Alexander的昵称) Alerander 亚历山大

Alfred 阿尔弗列德; 艾尔弗雷德 Alice 阿丽丝; 艾丽丝

Alick 阿利克(Alexander的昵称) Alsop(p) 艾尔索普 Aly 阿利

Amelia 阿米利亚 Anderson 安德森 Andrew 安德鲁 Ann 安 Anna 安娜 Anne 安妮

Anthony 安东尼

Antoinette 安托瓦妮特 Antonia 安东尼娅 Arabella 阿拉贝拉 Archibald 阿奇博尔德 Armstrong 阿姆斯特朗 Arnold 阿诺德 Arthur 阿瑟 Attlee 阿特利 Augustine 奥古斯丁 Augustus 奥古斯塔斯 Austen 奥斯汀 Austin 奥斯汀

Babbitt 巴比特; 白壁德; 巴比 Bach 巴赫 Bacon 培根 Baldwin 鲍德温 Barnard 巴纳德

Barney 巴尼(Barnard的昵称) Barrett 巴雷特; 巴雷特 Barrie 巴里

Bart 巴特(Bartholomew的昵称) Bartholomew 巴塞洛缪 Bartlett 巴特利特 Barton 巴顿

Bauer 鲍尔; 拜耳 Beard 比尔德

Beaufort 博福特; 蒲福 Becher 比彻

Beck 贝克(Rebecca的昵称) Becky 贝基

Beerbohm 比尔博姆 Bell 贝尔 Bellamy 贝拉米

Belle 贝尔(Arabella的昵称) Belloc 贝洛克

Ben 本(Benjamin的昵称) Benedict 本尼迪克特 Benjamin 本杰明

Bennett 贝内特(Benedict的昵称) Benson 本森

Bentham 边沁; 本瑟姆 Berkeley 贝克莱; 伯克利 Bernal 伯纳尔

Bernard 伯纳德; 伯纳尔德

Bert 伯特(Albert, Herbert的昵称) Bertha 伯莎 Bertie 伯蒂

Bertram 伯特伦

Be 贝丝(Elizabeth的昵称) Beemer 贝西墨; 贝色麦

Beie 贝西(Elizabeth的昵称) Bethune 白求恩; 比顿 Betsy 贝齐(Elizabeth的昵称) Betty 贝蒂(Elizabeth的昵称) Bill 比尔(William的昵称) Billy 比利(William的昵称) Birrell 比勒尔 Black 布莱克 Blake 布莱克

Bloomer 布卢默

Bloomfield 布龙菲尔德; 布洛姆菲尔德 Bloor 布劳; 布卢尔 Blume 布卢姆

Bob 鲍勃(Robert的昵称) Bobby 博比(Robert的昵称) Boswell 博斯韦尔 Bowen 鲍恩

Bowman 鲍曼

Boyle 波伊尔; 波义耳 Bradley 布拉德利 Bray 布雷

Brewster 布鲁斯特 Bridges 布里奇斯 Bright 布赖特 Broad 布罗德

Bronte 勃朗特; 白朗蒂 Brooke 布鲁克 Brown 布朗

Browne 布朗

Browning 勃朗宁; 布朗宁 Bruce 布鲁斯 Bruno 布鲁诺 Bryan 布赖恩 Bryce 布赖斯 Buck 巴克

Buckle 巴克耳

Bulwer 布尔韦尔; 布尔沃 Bunyan 布尼安 Burke 伯克

Burne-Jones 伯恩-琼斯(双姓) Burns 彭斯; 伯恩斯; Butler 勃特勒; 巴特勒 Byron 拜伦 Camilla 卡拉米 Camp 坎普

Carey 凯里; 凯雷 Carl 卡尔

Carllyle 卡莱尔 Carmen 卡门

Carnegie 卡内基 Caroline 卡罗琳 Carpenter 卡彭特 Carrie 嘉利; 卡丽 Carroll 卡罗尔 Carter 卡特

Catharine, Catherine 凯瑟琳 Cecillia 塞西利亚

Chamberlain 张伯伦

Chaplin 查普林; (英影星)卓别麟 Chapman 查普曼 Charles 查尔斯; 查理 Charley 查利(Charles的昵称) Charlotte 夏洛蒂; 夏洛特 Charles 查尔斯; 查理 Chaucer 乔叟 Chesterton 切斯特顿 Child 蔡尔德 Childe 蔡尔德 Christ 克赖斯特 Christian 克里琴斯 Christiana 克里斯蒂安娜

Christie 克里斯蒂(Christian的昵称) Christopher 克里斯托弗

Christy 克里斯蒂(Christian的昵称) Church 丘奇

Churchill 丘吉尔

Ciie 锡西(Cecillia的昵称) Clapham 克拉彭 Clara 克拉拉

Clare 克莱尔(ClaraClaria的昵称) Claria 克拉丽莎

Clark(e) 克拉克

Clemens 克里曼斯; 克莱门斯 Clement 克莱门特 Cocker 科克尔 Coffey 科菲

Colclough 科尔克拉夫

Coleridge 柯勒律治; 科尔里奇 Collins 柯林斯 Commons 康芒斯 Conan 科南

Congreve 康格里夫

Connie 康尼(Constance的昵称) Connor 康纳 Conrad 康拉德

Constance 康斯坦斯 Cook(e) 库克

Cooper 库珀

Copperfield 科波菲尔 Cotton 柯顿

Coverdale 科弗代尔 Cowper 考珀; Craigie 克雷吉 Crane 克兰 Crichton 克赖顿 Croft 克罗夫特 Crofts 克罗夫茨 Cromwell 克伦威尔

Cronin 克洛宁; 克罗宁 Cumberland 坎伯兰 Curme 柯姆 Daisy 戴西 Dalton 道尔顿

Dan 丹(Daniell的昵称) Daniel 丹尼尔

Daniell 丹尼尔; 丹聂耳 Darwin 达尔文 David 戴维

Davy 戴维(David的昵称) Defoe 迪福 Delia 迪莉娅 Den(n)is 丹尼斯 DeQuincey 德.昆西 Dewar 迪尤尔; 杜瓦 Dewey 杜威

Dick 迪克(Richard的昵称) Dickens 迪肯斯; 狄更斯 Dickey 迪基 Dillon 狄龙

Dobbin 多宾(Robert的昵称) Dodd 多德

Doherty 陶赫蒂; 道尔蒂

Dolly 多利(Dorthea, Dorothy的昵称) Donne 多恩

Dora 多拉(Dorthea, Dorothy的昵称) Doris 多丽丝; 陶丽思 Dorothea 多萝西娅 Dorothy 多萝西 Douglas(s) 道格拉斯 Doyle 多伊尔; 道尔 Dierser 德莱塞 Dryden 屈莱顿; 德莱登 DuBois 杜波依斯 Dulles 杜勒斯 Dunbar 邓巴 Duncan 邓肯 Dunlop 邓洛普 Dupont 杜邦 Dutt 达特; 杜德

Eddie 埃迪(Edward的昵称) Eden 艾登

Edgeworth 埃奇沃思 Edie 伊迪(Adam的昵称) Edison 爱迪生 Edith 伊迪丝 Edmund 埃德蒙 Edward 爱德华

Effie 埃菲(Euphemia的昵称) Eipstein 艾泼斯坦 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 Eleanor 埃利诺; 埃兰娜 Electra 伊利克特拉

Elinor 埃利诺

Eliot 艾略特; 爱略特; 埃利奥特 Elizabeth 伊丽莎白

Ella 埃拉(Eleanor, Elinor的昵称) Ellen 埃伦(Eleanor, Elinor的昵称) Ellis 艾利斯

Elsie 埃尔西(Alice, Elizabeth的昵称) Emerson 埃墨森

Emily 艾米丽; 埃米莉 Emma 埃玛

Emmie, Emmy 埃米(Emma的昵称) Ernest 欧内斯特 Esther 埃丝特 Eugen 尤金 Eugene 尤金

Euphemia 尤菲米娅 Eva 伊娃 Evan 埃文 Evans 埃文思 Eve 伊夫

Evelina 埃维莉娜

Eveline, Evelyn 伊夫琳(Eva, Eve的昵称) Ezekiel 伊齐基尔

Fanny 范妮(Frances的昵称) Faraday 法拉第 Fast 法斯特

Faulkner 福克纳 Felix 费利克斯 Felton 费尔顿

Ferdinand 费迪南德 Ferguson 弗格森; 福开森; 弗格森 Field 菲尔德 Fielding 菲尔丁 Finn 芬恩

FitzGerald 菲茨杰拉德 Flower 弗劳尔 Flynn 弗琳; 弗林 Ford 福特

Forster 福斯特 Foster 福斯特 Fowler 福勒 Fox 福克斯

Frances 弗朗西丝

Francis 法兰西斯; 弗朗西斯

Frank 弗兰克(又为Francis, Franklin的昵称) Franklin 富兰克林

Fred 弗雷德(Frederick的昵称) Frederick 弗雷德里克 Freeman 弗里曼 Funk 芬克

Gabriel 加布里埃尔 Galbraith 加布尔雷思 Gallacher 加拉赫 Gallup 盖洛普

Galsworthy 高尔斯沃西 Garcia 加西亚 Garden 加登 Gard(i)ner 加德纳 Gaskell 加斯克尔 Geoffrey 杰弗里

Geordie 乔迪(George的昵称) George 乔治 Gibbon 吉本 Gibson 吉布森 Gilbert 吉尔伯特

Giles 贾尔斯; 詹理斯 Gill 吉尔(Juliana的昵称) Giing 季星

Gladstone 格莱斯顿; 格拉德斯通 Godwin 葛德文; 戈德温 Gold 高尔德; 戈尔德

Goldsmith 哥尔斯密; 戈德史密斯 Goe 戈斯 Grace 格雷斯 Gracie 格雷西(Grace的昵称) Graham 格雷厄姆; 格雷汉姆; 格兰汉 Grant 格兰特

Grantham 格兰瑟姆 Gray 格雷 Green 格林

Gregory 格雷戈里 Gresham 格雷沙姆 Grey 格雷 Grote 格罗特 Gunter 冈特 Gunther 冈瑟

Gus 格斯(Augustus的昵称) Guy 盖伊

Habakkuk 哈巴卡克 Haggai 哈该

Hal 哈尔(Henry的昵称) Halifax 哈利法克斯

Hamilton 汉森尔顿; 哈密尔敦 Hamlet 哈姆雷特 Hansen 汉森; 汉森 Hansom 汉萨

Hardy 哈代; 哈迪 Harold 哈罗德 Harper 哈珀

Harriman 哈里曼

Harrington 哈灵顿; 哈林顿 Harrison 哈里森 Harrod 哈罗德

Harry 哈里(Henry的昵称) Hart 哈特 Harte 哈特 Harvey 哈维

Hawthorne 霍索恩 Haydn 海登(奥地利姓) Haywood 海伍德

Hazlitt 赫士列特; 黑兹利特 Hearst 赫斯特

Helin(a) 赫莉(娜) Hemingway 海明威 Henley 亨利 Henrietta 亨里埃塔 Henry 亨利

Herbert 赫伯特 Herty 赫蒂(Henrietta的昵称) Hewlett 休利特 Hicks 希克斯 Hill 希尔

Hobbes 霍布斯 Hobson 霍布森 Hodge 霍奇

Hodgson 霍奇森

Holmes 福尔摩斯; 霍姆斯 Holt 霍尔特 Hood 胡德 Hoover 胡佛

Hope 霍普

Hopkin(s) 霍普金(斯) Horace 贺拉斯; 霍勒斯

Horatio 霍雷肖; 贺拉斯(古罗马人名); 霍勒斯 Hornby 霍恩比 Hosea 霍齐亚 House 豪斯 Housman 豪斯曼 Houston 休斯敦 Howard 霍华德

Howell(s) 豪厄尔(斯) Hoyle 霍伊尔 Hubbard 哈伯德

Hudson 赫德森

Huggins 哈金斯(Hugh的昵称) Hugh 休

Hughes 休斯; 休士 Hume 休谟; 休姆 Humphr(e)y 汉弗莱 Huntington 亨廷顿

Hutt 赫特

Huxley 赫克利斯; (英)赫胥黎 Ingersoll 英格索尔 Irving 欧文 Isaac 艾萨克 Isabel 伊莎贝尔 Isaiah 艾塞亚

Ivan 伊凡

Jack 杰克(John的昵称) Jackson 杰克逊 Jacob 雅各布 James 詹姆斯 Jane 简

Jasper 贾斯帕

Jeames 杰姆斯(James的昵称) Jean 琼(Jane的昵称) Jefferson 杰弗逊; 杰斐逊 Jenkin(s) 詹金(斯) Jennings 詹宁斯 Jenny 珍妮(Jane的昵称) Jeremiah 杰里迈亚 Jeremy 杰里米 Jerome 杰罗姆

Jerry 杰里(Jeremiah的昵称) Jeie 杰西(Jane, Joan的昵称) Jim 吉姆(James的昵称) Jimmy 杰米(James的昵称) Joan 琼

Job 乔布

Joe 乔(Josepy的昵称) Joel 乔尔

John 约翰

Johnny 约翰尼(John的昵称) Johnson 约翰逊

Johnston(e) 约翰斯顿 Jonah 乔纳

Jonathan 乔纳森 Jones 琼斯 Jonson 琼森

Jordan 乔丹 Joseph 约瑟夫

Josh 乔希(Joshua的昵称) Joshua 乔舒亚 Joule 焦尔 Joyce 乔伊斯 Judd 贾德 Judith 朱迪思 Judson 贾德森 Julia 朱莉娅 Julian 朱利安 Juliana 朱莉安娜

Juliet 朱丽叶(Julia的昵称) Julius 朱利叶斯

Katte 凯特(Catharine的昵称) Katharine 凯瑟琳

Kathleen 凯瑟琳(Catharine的昵称) Katrine 卡特琳(Catharine的昵称) Keats 基茨 Kell(e)y 凯利 Kellogg 凯洛格 Kelsen 凯尔森 Kelvin 凯尔文 Kennan 凯南 Kennedy 肯尼迪 Keppel 凯佩尔 Keynes 凯恩斯 Kingsley 金斯利 Kipling 基普林

Kit 基特(Catharine的昵称) Kitto 基托(Christopher的昵称) Kitty 基蒂

Lamb 兰姆; 拉姆 Lambert 兰伯特; 朗伯 Lancelot 兰斯洛特 Landon 兰登

Larkin 拉金(Lawrence的昵称) Lattimore 拉铁摩尔

Laurie 劳里(Lawrence的昵称) Law 劳

Lawrence 劳伦斯 Lawson 劳森; 劳逊 Leacock 利科克; 李科克 Lee 李

Leigh 利

Leighton 莱顿

Lena 莉娜(Helen(a)的昵称) Leonard 伦纳德 Leopold 利奥波德 Lew 卢(Lewis的昵称) Lewis 刘易士; 刘易斯 Lily 莉莉 Lincoln 林肯

Lindberg(h) 林德伯格

Lindsay 林塞

Lizzie 利齐(Elizabeth的昵称) Lloyd 劳埃德 Locke 洛克 London 伦敦

Longfellow 朗费罗 Longman 朗曼 Lou(ie) 路易(Lewis); 路(易)(Louisa, Louise) Louis 路易斯 Louisa 路易莎 Louise 路易丝

Lowell 罗威尔; 罗厄尔 Lucas 卢卡斯 Lucia 露西亚 Lucius 卢修斯 Lucy 露西 Luke 卢克 Lyly 利利 Lynch 林奇 Lynd 林德

Lytton 李顿; 利顿

MacAdam 麦克亚当

MacArthur 麦克阿瑟(苏格兰姓) Macaulay 麦考利(苏格兰姓) MacDonald, Macdonald 麦克唐纳(苏格兰姓) Mackintosh 麦金托什

MacMillan, Macmillan 麦克米伦(苏格兰姓) MacPherson, Macpherson 麦克菲尔逊; 麦克弗森 Madge 马奇(Margaret的昵称) Maggie 玛吉(Margaret的昵称) Malachi 玛拉基 Malan 马伦 Malory 马洛里 Malthus 马尔萨斯

Maltz 马尔兹; 马尔茨

Mansfield (笔名)曼斯菲尔德

Marcellus 马塞勒斯(Marcus的昵称) Marcus 马库斯

Margaret 玛格丽塔 Margery 马杰里 Maria 玛丽亚

Marion 马里恩

Marjory 马乔里(Margaret的昵称) Mark 马克 Marlowe 马洛 Marner 马南 Marshall 马歇尔 Martha 马莎

Martin 马丁 Mary 玛丽

Masefield 梅斯菲尔德 Mat(h)ilda 马蒂尔达

Matthew 马修

Maud 莫德(Mat(h)ilda的昵称) Maugham 莫姆 Maurice 莫里斯 Max 马克斯

Maxwell 马克斯韦尔 May 梅(Mary的昵称) McCarthy 麦卡锡

McDonald 麦克唐纳(=MacDonald) Meg 梅格(Margaret的昵称) Melville 梅尔维尔

Meredith 梅瑞狄斯; 梅雷迪斯 Micah 迈卡

Michael 迈克尔

Michelson 米切尔森; 迈克尔孙 Middleton 密德尔顿

Mike 迈克(Michael的昵称) Mill 米尔 Milne 米尔恩 Milton 米尔顿

Minnie 明妮(Wilhelmina的昵称) Moll 莫尔(Mary的昵称) Mond 蒙德 Monroe 门罗

Montgomery 蒙哥马利 Moore 穆尔 More 莫尔 Morgan 摩根 Morley 摩利 Morris 莫里斯 Morrison 莫里森 Morse 莫尔斯

Morton 莫尔顿; 摩顿 Moses 摩西 Motley 莫特利 Moulton 莫尔顿 Murray 默里 Nahum 内厄姆

Nancy 南希(Ann, Anna, Anne的昵称) Nathaniei 纳撒尼尔 Needham 尼达姆 Nehemiah 尼赫迈亚 Nell 内尔 Nelly 内利(Eleanor, Helen的昵称) Nelson 奈尔孙 Newman 纽曼 Newton 牛顿

Nicholas 尼古拉斯

Nichol(s) 尼科尔(斯) Nick 尼克(Nicholas的昵称) Nico(l) 尼科尔 Nixon 尼克松 Noah 诺厄 Noel 诺埃尔

Nora 娜拉; 诺拉(Eleanor的昵称) Norris 诺里斯 North 诺思 Norton 诺顿 Noyes 诺伊斯

Obadiah 奥巴代亚

O\'Casey 奥凯西; 奥卡西 Occam 奥卡姆 O\'Connor 奥康纳 Oliver 奥利弗 O\'Neil 奥尼尔 Onions 奥尼恩斯 Orlando 奥兰多 Oscar 奥斯卡 Owen 欧文

Palmer 帕尔默 Pansy 潘西 Parker 帕克

Partridge 帕特里奇 Pater 佩特; 佩德 Patience 佩兴斯 Patrick 帕特里克 Paul 保罗 Peacock 皮科尔 Pearson 皮尔逊

Peg 佩格(Margaret的昵称) Peggy 佩吉(Margaret的昵称) Penn 佩恩

Pepys 佩皮斯; 皮普斯(英国日记作家) Perkin 珀金(Peter的昵称) Peter 彼得 Petty 佩蒂

Philemon 菲利蒙 Philip 菲利普

Piers 皮尔斯(Peter的昵称) Pigou 庇古; 皮古 Pitman 皮特曼 Poe 波

Pollitt 波利特

Polly 波利(Mary的昵称) Pope 蒲柏; 波普 Pound 庞德 Powell 鲍威尔 Price 普赖斯

Priestley 普里斯特莱; 普里斯特利 Pritt 普里特

Pulitzer 普里策; 帕利策尔 Pullan 普兰 Pullman 普尔曼 Quiller 奎勒 Raglan 拉格伦 Raleign 罗利 Ralph 拉尔夫 Raman 拉曼

Ramsden 拉姆斯登; 冉斯登 Raphael 拉菲尔; 拉菲尔 Rayleign 雷利; 瑞利 Raymond 雷蒙德 Reade 里德

Rebecca 丽贝卡 Reed 里德

Reynolds 雷诺兹 Rhodes 罗兹

Rhys 里斯

Ricardo 李嘉图; 理嘉图 Richard 理查 Richards 理查兹 Richardson 理查森

Rob 罗布(Robert的昵称) Robbins 罗宾斯 Robert 罗伯特 Robeson 罗伯逊

Robin 罗宾(Robert的昵称) Robinson 罗宾逊; 罗宾森 Rockefeller 洛克菲勒

Roger 罗杰; 罗吉尔(从苏格兰姓) Roland 罗兰 Romeo 罗密欧

Roosevelt 罗斯福 Rosa 罗莎

Rosalind 罗瑟琳; 罗塞蒂 Rose 罗斯

Roetti 罗赛蒂; 罗塞蒂; Roy 罗伊

Rudolph, Rudolf 鲁道夫 Rusk 腊斯克

Ruskin 罗斯金; 拉斯金 Ruell 拉塞尔; 罗素 Ruth 鲁思

Rutherford 拉瑟福德; 卢瑟福 Sainsbury 森次巴立; 塞恩思伯里 Sailsbury 索尔兹伯里 Sally 萨莉(Sara的昵称) Salome 萨洛美

Sam 萨姆(Samuel的昵称) Samson 萨姆森

Samuel 塞缪尔

Sander 桑德(Alexander的昵称) Sandy 桑迪(Alexander的昵称) Sapir 萨皮尔 Sara(h) 萨拉

Saroyan 萨罗扬; 萨洛扬 Saoon 沙逊 Saul 索尔

Sawyer 索耶

Saxton 萨克斯顿

Scott 司各脱; 斯科特 Scripps 斯克利普斯 Senior 西尼尔 Service 瑟维斯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 Sharp 夏普 Shaw 肖

Shelley 谢利; 雪莱 Sheridan 谢立丹; 谢里登 Sherwood 舍伍德 Sidney 锡特尼; 悉尼 Silas 赛拉斯 Simon 西蒙

Simpson 辛普森 Sinclair 辛克莱 Smedley 斯梅德利; 史沫特莱

Smith 史密斯

Smollett 斯摩莱特; 斯莫利特 Snow 斯诺

Sonmerfield 索莫费尔德; 萨默菲尔德 Sophia 索菲娅

Sophy 索菲(Sophia的昵称) Southey 骚塞; 索锡

Spencer 斯宾塞; 斯潘塞 Spender 斯彭德

Spenser 斯宾塞; 斯潘塞 Springhall 斯普林霍尔 Steele 斯梯尔; 斯蒂尔

Steinbeck 斯坦培克; 斯坦贝克 Stella 斯特拉

Stephen 史蒂芬; 斯蒂芬 Stephens 斯蒂芬斯 Stevenson 史蒂文森 Stilwell 史迪威 Stone 斯通 Stowe 斯托

Strachey 斯特雷奇 Strong 斯特朗

Stuart 斯图尔特; 司徒雷登 Surrey 萨利; 萨里 Susan 苏珊

Susanna 苏珊娜

Sweet 斯威特

Swift 斯威夫特; 斯维夫特 Swinburne 史文朋; 斯温伯恩 Symons 西蒙斯 Tate 泰特

Taylor 泰勒

Ted 特德(Edward的昵称) Temple 坦普尔

Tennyson 丁尼生; 坦尼森 Terry 特里(Theresa的昵称) Thackeray 撒克里 Thodore 西奥多 Theresa 特里萨 Thomas 托马斯 Thompson 汤普森 Thomson 汤姆森

Thoreau 梭洛; 索罗 Thorndike 桑代克 Timothy 蒂莫西 Titus 泰特斯 Tobias 托拜厄斯

Toby 托比(Tobias的昵称) Toland 托兰

Tom 汤姆(Thomas的昵称) Tomlinson 汤姆林森

Tommy 汤米(Thomas的昵称) Tony 托尼(Anthony的昵称) Tours 图尔斯 Tout 陶特

Toynbee 托因比

Tracy 特雷西(Theresa的昵称) Trevelyan 特里维康 Trollpoe 特罗洛普 Truman 杜鲁门 Turner 特纳 Tuttle 塔特尔

Twain 特温; (笔名)吐温 Tyler 泰勒 Ulyes 尤利塞斯 Valentine 瓦伦丁 Van 范

Vaughan 伏恩

Veblen 凡勃伦; 维布伦 Victor 维克托 Vincent 文森特 Violet 瓦奥莱特 Virginia 弗吉尼亚 Vogt 沃格特 Wagner 瓦格纳 Walker 沃克 Walkley 沃克利 Wallace 华莱土 Wallis 沃利斯 Walpole 沃波尔 Walsh 沃尔什 Walter 沃尔特 Walton 沃尔顿 Ward 沃德

Warner 沃纳 Warren 沃伦

Washington 华盛顿 Wat 沃特(Walter的昵称) Waters 沃特斯 Watt 瓦特 Webb 韦布

Webster 韦伯斯特 Wells 韦尔斯 Wesley 韦斯利 Wheatley 惠特利 Wheeler 惠勒 Whit 惠特

Whitehead 怀特海; 怀特黑德 Whitman 惠特曼 Whittier 惠蒂尔 Whyet 怀特 Wilcox 威尔科特斯 Wild 魏尔德

Wilde 怀尔德; 王尔德 Wilhelmina 威廉明娜

Will 威尔(William的昵称) Willard 威拉德 William 威廉 Wilmot(t) 威尔莫特 Wilson 威尔逊

Windsor 温莎; 温泽 Winifred 威尼弗雷德 Wodehous 沃德豪斯 Wolf 沃尔夫

Wollaston 沃拉斯顿; 渥拉斯顿 Wood 伍德 Woolf 伍尔夫

Woolley 伍利; 伍莱

Wordsworth 华兹沃斯; 渥兹华斯; 沃兹沃思 Wright 赖特

Wyat(t) 怀亚特; 怀阿特 Wyclif(fe) 威克利夫; 魏克利夫 Wyld(e) 怀尔德 Yale 耶尔; 耶鲁 Yeates 夏芝; 耶茨

Yerkes 耶基斯(美国姓) Young 扬 Yule 尤尔

Zacharias 扎卡赖亚斯 Zangwill 赞格威尔 Zechariah 泽卡赖亚 Zephaniah 泽弗奈亚 Zimmerman 齐默尔曼

第11篇:姓氏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这时我想起了我国最多的三大姓之一--王,便想出要调查王姓的历史。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

2.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据2007年最新统计,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第12篇:英语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2.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 -son, -ing;前缀 M’-, Mc-, Mac-, Fitz- 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 De-, Du=, La-, Le-.

4.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

6.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

7.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

8.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Williams.以下是大多数英文姓氏来源的六个种类:

1.按职业 例1: Smith (译为史密斯),意为金属工匠,除此之外,亦可加上另一个英语词来使之为一个新的姓氏,如Goldsmith, 就是金匠。Blacksmith的铁匠 (专指马蹄铁匠)。

例2: Baker 例3: Archer

2.按个人特征 例1: Short, 意为短的。 例2: Brown\'(译为布朗),意为啡色。 例3: Whitehead, 意为白色的头部。

3.按地理面貌 例1: Scott(译为史葛),居住在英国苏格兰的这个地形。 例2: Hill(译为希尔),居住在山中。 例3: Riverside,居住在河流的附近。

4.按地名 例1: London(伦敦), John从London这个地方来,他的姓氏就叫做London。 例2: Oxford (牛津) 例3: Sheffield (雪菲尔德)等。

5.从朋友、自己居住或拥有物业的名称得来

6.按父名或父系祖先之名而衍生、或由族群名产生

例1: 按父名或父系祖先, Richardson, James 例2: 由族群名, 如:Macdonald, Forbes都是苏格兰来源

在现代的英语,很多英语姓氏原本的意思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例如姓氏Cooper原本的意思为桶匠。在另一个姓字取得的分类是关于宗教的,这个分类可以被视为其中的六种分类之一,不过这里姓氏占少数。这些姓氏有些是与神职有关,例如: Bishop (意为主教), Priest(意为牧师、神父等), 或 Abbot(男修道院院长),显示姓氏拥有者的祖先曾从事以上的职业。

在美国,很多美国非裔人的姓氏都是从奴隶制度中取得的。他们的姓氏都是与其雇主一样。有许多已经是自由身的前奴隶都为他们自已改姓氏,或者是取他们前雇主的姓氏。有一些人,例如穆罕默德·阿里及Malcolm X,就改了自己的姓氏,向他们祖先因为做奴隶而得来的姓氏说再见。

女子出嫁后, 由她们娘家的姓氏改为其丈夫的姓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习俗。由1960年后期至1990年早期,当女士结婚后,女士选择保留其娘家姓氏,或者是用连字号形式显示其婚后的名称的百分点有轻微上升的趋势。(但是在美国,这个趋势刚刚相反,少数女士仍保留其娘家姓氏。)就算在一些家庭中,妻子保留了娘家的姓氏,但夫妇亦会为其子女给予父姓。在使用英语的国家,在传统上,已婚女士都会被称为 Mrs.[丈夫的全名]。不过近年来,更多会使用 Mrs.[妻子的名字] [丈夫的姓氏]。

在中古时期, 当一个低阶级家庭的男士要娶高阶级家庭中的唯一女儿,他只好跟随妻子的姓氏。18至19世纪英国,女方遗产有时会令男士改变姓名, 所以the name of the legator continued.虽说对英语国家男士而言,用妻子的姓氏是绝少数,但是有些男士仍然选择作出此举,例如加拿大的原住民, 或者,非常罕有地,一对夫妇会选择全新的姓氏。

作为另外一个选择,夫妇会采用double-barrelled name。举例来说,当John Smith跟 Mary Jones结婚时,他们可以被称为John Smith-Jones 及 Mary Smith-Jones。但是,有些人认为名字用连字号形式会变得过长累赘。妻子亦可以把她的娘家姓作为她的中间姓名,她可以被称为Mrs.Smith 或Mary Jones Smith。

在某些国家的管辖权限 (jurisdictions), 妻子的姓氏会自动转变为丈夫的姓氏以保其法律上的合法地位。现在女士可以容易地更改她的婚后姓名,而这个改变不再是违宪的了。 在某些地方,民事诉讼案及宪法的更改使得男士亦可以容易地更改婚后姓名,例如在British Columbia。

曾经在学术界的周刊所发表文章而用婚前姓氏的女士,即使在婚后,她们亦不会跟随丈夫的姓氏,以保持其?旧著作对学术界所作出的贡献。这个惯例在女医生、女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专业也很重要。

在过去的世纪,家庭的姓氏都会有一个特意的拼法。但因为识字率低,实际上很多家庭都未必能够提供一个正确的姓氏拼法。很多时候,抄写员、文员、部长或政府官员在记录人名时,都会因应其发音而记下一个他认为可行的姓氏。因此,姓氏的拼法变得更多样化。而官方记录的姓氏拼法也渐渐成为各家庭的标准。

[编辑] 英国姓氏排名(1-25位)

排名 姓氏 数据库 % 累积

1 SMITH 1.15 1.15

2 JONES 0.94 2.09

3 WILLIAMS 0.66 2.75

4 TAYLOR 0.53 3.28

5 BROWN 0.51 3.79

6 DAVIES 0.48 4.28

7 EVANS 0.39 4.66

8 WILSON 0.35 5.02

9 THOMAS 0.35 5.37

10 JOHNSON 0.34 5.71

11 ROBERTS 0.33 6.03

12 ROBINSON 0.29 6.32

13 THOMPSON 0.28 6.61

14 WRIGHT 0.27 7.16

15 WALKER 0.27 7.16

16 WHITE 0.27 7.43

17 EDWARDS 0.27 7.69

18 HUGHES 0.26 7.96

19 GREEN 0.25 8.21

20 HALL 0.25 8.47

21 LEWIS 0.25 8.72

22 HARRIS 0.25 8.96

23 CLARKE 0.24 9.21

24 PATEL 0.24 9.45

25 JACKSON 0.24 9.69

第13篇:姓氏研究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 化。春秋时晋国叔向说, “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 “宗”的十一个氏族之

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 法制决定的。

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 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 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 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 [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 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 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 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脑族), 而 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 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L升为“家”(相当 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的名称,而且始终仍作 为氏族名称。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 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这是出周 代宗法制决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 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 不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 族,E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于是产生了 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取胜》) 66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 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但新的氏则冬断产—已 5n减氏、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 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 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 《说文》: “众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烃。” ‘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 以后被附会为“天”。 “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图路称号作为姓。 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 “拟”得 名于蔻队 “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 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 等)为氏。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为某氏。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号。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无 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何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 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第五代孙出现以后,他的后代才成为独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由于族长是在 世的最高辈摘长考,gz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 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 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 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 氏。”就是说,当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 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

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不论大家小宗),它本身都有 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 去(除非嫡系核灭或其他特殊原因)。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 氏。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不 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 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认为,中国最早的姓产生与伏羲氏时期,产生的第一个姓是风姓。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它最早是氏族图腾标志,有了文字后,才形诸文字。

姓,《三坟》:“男女媾精,女生为姓。”《说文》:“姓,人所生也。”氏族的血缘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始祖,所以古姓多为女旁字。因生为姓,也就是以氏族最初的血缘之始来命姓,所以姓是不可能有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地命氏”的例子,如“炎帝居于姜水,故为姜姓”,“舜居于妫汭之水滨,故为妫姓”,实际上是他们生于居于姜水、妫水之滨的氏族部落,这水名就是以其氏族部落的女性始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就以氏来区别。他们的姓不变,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子孙分出,以其祖为祖,自为小宗。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孙分别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秦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辩贵贱,随时更移。氏族、部落的消亡,氏也就消亡,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无数个氏,也消亡了无数个氏,然而姓基本不变。所以,先秦时期保留下来的姓只有30余个,保留下来的氏却有千余个。

秦时,各方面都大一统,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虽有区别,但已不严格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分了。姓与氏融合的根本原因,是郡县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也没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原来分氏的基础没有了,氏的代表贵贱的意义消失了,只剩下与姓相同的区别婚姻的意义,所以与姓融合为一了。

秦代,实行了郡县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础被取消了,姓与氏就逐渐模糊。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于合一,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姓与氏解释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先秦时代,男子称氏,妇人称姓,《通志·总序》:男子称氏,所以别贵贱;女子称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滥。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另: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正妻生的是嫡子,但继承姓和王位的只能是嫡长子,诸侯国嫡长子外的嫡子及庶子的后代也并不一定以封地为氏,像左传中记载的无骇是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代,他的后人就以公子展的名字称为展氏。

第14篇:彝族姓氏

【摘要】一个民族的姓氏文化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姓氏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说在交际过程中,姓氏只是一个代号,但是他是不可缺少的,它的重要性随处可见。彝族姓氏文化是彝族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它不仅仅反映了彝族的社会群体关系,还积淀了民族文化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我们在传承彝族姓氏文化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姓氏文化也随之变迁。文化的变迁是渐行不息的,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筛选和摒弃,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批判。这是历史性的,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彝族姓氏,民族文化,传承与变迁

在彝族社会中姓氏是两个词,但是与汉族的相反的,在彝族社会中氏是总的,姓才是分支,部分人没有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那是代替我们自身的符号,是生下来后得到的第一份礼物。不管在怎样的国家、有怎样的身份和怎样的职业。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姓名。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则,我们每个人当有小孩的时候都会先给他一个属于他的姓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朝鲜、老挝等发展中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姓名。那是不分阶级、不分等级、不分性别、不分国度的。而氏在彝族的社会中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不是谁都有氏的。这与彝族的社会体制是有息息相关的。从《宋书》中记载有彝族姓氏到现在只有一部分留用了彝族姓氏,很多的彝族人都改用汉姓,有的则两者兼用。这是由于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彝族使用汉姓主要开始于元末明初。因为这个时期是彝族和中原民族交流最紧密的时期。彝族的姓氏是通过各个家族与家支的谱系传承下来的。少数家族与家支的谱牒与彝族总谱谱系是记载在毕摩经书中的,大部分的家族与家支谱系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这是彝族文化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在远古和上古时代彝族是没有姓和氏的,只有名字。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先在统治阶级里面出现了姓氏。如:“蒙氏”“乌蒙氏”“奢氏”等等。蒙氏是唐朝时期南诏国的王室的姓氏;乌蒙氏是宋钦宗赐封的乌蒙王的姓氏,明太祖朱元璋赐姓“禄”;奢氏是川南彝族地方首领的姓氏,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赐姓“禄”,由于改土归流,“禄”家在清朝时远走云贵各地,改姓“余”。彝族明清著名诗人“余昭”“余珍”就是其后代。元末明初大量被统治阶级的家族也开始有了姓氏。如:“曲木”“曲比”“吉子”等,而且同姓不同家族的姓氏出现了很多,比如:“曲木”有“沙者曲木”、“曲木聂乃”、“曲木拉玛”、“吉尼曲木”等等。“沙者曲木”与“曲木聂乃”都是“乌蒙家族”中的“聂乃惹所家族”中的分支;“曲木拉玛”是“阿莫惹古家族”中的分支;“吉尼曲木”是“吉尼惹黑家族”中的分支。“曲比”也有两种,“沙玛曲比”和“哦齐曲比”。这种现象在彝族姓氏中是很普遍的。彝族姓氏的来源主要是祖先的姓名,这是由彝族的父子连名制谱系而来的。而当时祖先的名字很多都来自于生活,有的是动物名:阿祝(狐狸)、阿海(老鼠)、克惹(小狗)、阿张(乌鸦)、阿牛(猴子)等等;有的是职务名:尔古(工匠师)等等。有的是地名:莫伙(峨边莫伙拉达:今乐山峨边县境内)、日史(日史普吉:今凉山普格县)、阿勒(阿勒南瓦:今凉山金阳县南瓦、土沟等乡)、玛海(玛海伙吉:今凉山金阳县马依足乡)等等。总之,彝族的姓氏是一个庞大系统。

彝族在明朝初期开始出现了很多汉姓。主要是因为中原王朝皇帝的赐姓,而使很多彝族人也使用汉姓。如:明太祖朱元璋赐姓的有:贵州宣慰府----“安”;永宁宣抚司----“禄”等等。就是因为这些大土司开始使用赐姓,属民也开始自己取用汉姓。到建国初期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彝族基本上使用汉姓,只有凉山彝族还保留着彝族本身的姓氏。这是因为凉山彝族处于封闭的奴隶制体制的缘由。到了解放后,凉山彝族也纷纷取汉字当做姓氏。各个家族家支的汉姓都有所不同。取法有几种:

1、沿用地位较高的祖先的汉姓。如:俄木惹古家族中的一些分支沿用“乌蒙王”的汉姓“罗”。

2、选用地位高的祖先的名字中的一个字。如:沙者曲木、吉胡吉伍、首木阿勒、俄木都是“乌蒙王”的子孙,有的汉姓取用“邬”,有的取用“木或蒙”,有的取用“王”。

3、有的取用家支姓氏中的一个字。如:“罗伍”取用了“伍”作为家支的汉姓,“俄木”取用“木”作为家支中一部分人的汉姓。

4、有的是义译过来做汉姓。如:“木古吉伍”就义译过来指“猪”,但是他们用“朱”做家支中部分人的汉姓。这都是彝族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体现,是彝族与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现象。是彝族姓氏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

走过几千年来的彝族的姓很多,一个氏族就有几十种姓,姓越多家族的人口也就越多,在以前人口越多势力也就越大,就会有这个家族的一席之地。彝族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按等级来论婚嫁的,一个彝族人的姓氏就代表了他的等级。他反应了彝族的社会形态,也是彝族人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的姓氏主要来自祖先的名字,表明彝族人民是个祖先崇拜的一个民族。也说明了彝族人民是非常重视血缘关系的一个民族,血缘也成了彝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纽带。现在有很多的家族在编写家谱的时候有规定家规,家规中就会明确规定家族汉姓要用哪个字来做为家族的汉姓。这些都是因为彝族身受汉族的影响,随着彝族地区的发展,彝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挺高,才会有了彝族姓氏文化的变迁。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会觉得悲哀吗?可能有很多同胞会这样的认为,但是我觉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我们要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面对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我们也要吸收他族优秀的文化,加强本民族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本明、傅永祥.《昭通彝族史探》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8

2、四川省编辑组.《四川彝族历史奴隶调查资料档案资料选编》.民族出版社.2009.6

第15篇:姓氏文化公园

姓氏文化公园

《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可以说,河南就是全世界几千万客家人的祖根地。

济源也是中华姓氏文化发源地之一,据史学家考证,原、向、樊、单、苗等姓氏的根祖地都在济源。

笔者认为,关于姓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中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如果政府主导,民间投资,在济源建立原、向、樊、单、苗等姓氏文化园,将会让济源扬名天下,给济源带来恒产、恒业,获得可观的旅游收入。

建设姓氏文化主题公园的意义在于:一是理清中华民族姓氏的脉络,有利于地中华姓氏的深入研究;二是增强同一血脉宗亲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三是有利于同一姓氏人群的交往,促进不同地域的民俗交流和文化繁荣;四是有利于集聚全宗族的财力,打造同一姓氏的文化传承载体;五是展示历史人物的伟绩,激励后来人为宗族的荣耀去奋斗;六是通过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往来;七是促进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八是为同一宗族的后来人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地,以节约土地资源。

建立原、向、樊、单、苗等姓氏文化主题公园,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只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即可。

第一,市政府设立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对原、向、樊、单、苗等姓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统一领导。

第二,市政府面向全世界发出“英雄帖”,分时段分别召开起源于济源的几个姓氏的宗族大会,通过宗族大会选举产生宗族事务理事会,确定理事会章程。

第三,宗族事务理事会负责筹集本姓氏文化发展基金,规划筹建本姓氏文化主题公园,负责理事会内部管理事务和本姓氏文化主题公园的管理事务。

第四,市政府配合宗族事务理事会在本辖区内选取最佳地理位置(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山岗地),建设本姓氏文化主题公园,例如:在克井原昌建立原姓文化公园,在承留枣林建立樊姓文化公园。

第五,建设姓氏文化主题公园沿袭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风格。主题公园应包括四大部分:本姓氏宗祠(对本姓氏的族谱系列进行整理;对没有进入族谱系列的人,包括新生男女婴儿进行登记;建立和保管本宗族所有人的历史档案)、历史名人纪念馆(可以集中建设,也可以分别建立)、列祖列宗的祭拜堂(为了方便祭拜,最好是按分支系分别设立)和后来人的骨灰安置地(墓地,有数百亩的林地即可)。

中国人特别看重墓地的选择和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惜重金去修缮墓地,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占用大量耕地。要解决这种矛盾,在姓氏文化公园里修建骨灰安置地(可以是数百亩林地),是最好的选择。中原地区的习俗是:亲人亡故之后,在三年内到坟上祭拜的次数比较多;三年之后,就是每年上两次坟,一股是清明一次,十月份一次。为了方便祭拜,建议市政府在殡仪馆周围建立一个综合性墓地,允许新亡故的人的骨灰在此存放三年。三年之后,由亲人将骨灰送往姓氏文化主题公园,抛洒到公园的林地里。以后,每年清明节,就到姓氏主题公园去祭拜亲人。

第16篇: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探索研究

高一五班 郑太真

一、姓氏起源

(1)时间:在中国,大约在五千多年前。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 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2)具体背景: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3)起源分类: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等。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氏。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之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今山西省闻喜县邑城),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今山西运城县、闻喜县一带)。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的1万多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500个,在当今中国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73个,在海外有\"陈林半边天,黄郑排满街\"之美称的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二、姓氏的发展

姓氏的发展与起源同步,前文已经提到,但是在之后的几个朝代,姓氏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大动荡到大统一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整个社会生活中门阀世族制度恶性膨胀,门第等级观念非常明显,选官取士必稽谍谱,所以姓氏谱学遂成为专门之学,出现了一系列由官方编撰的“百家谱”、“百官谱”等著述。这些谱牒类的著述,既包括家族源流的传承世系,又包括人物传记,统称为“姓氏簿状”。 魏晋时,由于盛行以“九品中正制”选官任职,将士人分为九个等级,登记入簿,所以各级政府中就出现了专门负责姓氏、谱牒登录、编撰、厘定、收存的谱局、谱官。所成之书,均须得到朝廷的批准,具有公开的官方性质。如东晋贾弼之、南齐贾渊祖孙及梁王僧儒,均以谱学著名。贾弼之广集百氏谱记,专心治业,编成长达712卷的“姓氏簿状”,详细记载了当时18州116郡的世家大族的门第等级,成为朝廷选官任贤的重要依据。魏晋之后的南北朝,出现的姓氏谱牒也不少,代表之作有宋何承天的《姓苑》、齐王俭的《姓谱》、梁王僧儒的《百家谱》、徐勉的《百官谱》、北齐魏收的《官氏志》等。

进入唐代后,姓氏学得到大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由官府组织修撰的《氏族志》。据史料记载,成书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大唐氏族志》,卷帙浩繁,长100卷,收录293姓、1651家,可惜遗失没得以流传。此外,还有成书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的《高宗姓氏录》、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的《大唐姓系录》以及其他如《百家类例》、《开元谱》、《姓源韵谱》等。唐五代以后,随着门阀世族制度的衰落,官府谱学开始走向衰落期。 (2)宋元明清时期的姓氏

自宋代开始,随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加强 ,门阀世族制度的衰落,科举取士制度的盛行,除官方组织编修姓氏谱牒外,还悄然兴起了私家修谱之风。官谱、私谱并兴,成为这一时期姓氏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北宋人所编的北宋《百家姓》,收录古今400多个姓氏,并对各个姓氏的郡望作了考证,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此外,宋人邵思的《姓解》、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郑樵《通志•氏族略》、无名氏的《千姓篇》、欧阳修、宋祈等人编写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宗室世系表》等,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明清时期,姓氏学、谱牒学,多以“志”、“考”、“通”的形式出现,也有许多著述流传下来。明代有《续通志》、《续通考》、《艺文志》,清朝有《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等。其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是一部集中记载北方诸民族姓氏的巨著,对今天了解北方各族的源流世系、世居地方有重要价值。私家修撰的姓氏学著有陈湘的《姓林》、陈廷炜的《姓氏考略》、夏树芳的《奇姓通》、黄本骥的《姓氏解纷》、张澍的《姓氏寻源》等,均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研究、考证、探源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姓氏文化研究的内涵。

三、郑氏的兴衰变化

据家谱显示,郑姓自祖代以来为氏,传男不传女,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后人也以郑为姓,可传子女。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五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在历史的舞台上,郑姓自古以来就英雄辈出,不过,在这里需要注意,郑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郑和(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这些人虽姓郑但源于冒姓和赐性,不属于郑姓本姓一支。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qián):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可惜的是,根据家谱显示,只有郑畋(tián)来自我郑姓一支,其余的名人皆来自郑姓的其他支系。

几千年的历史,姓氏文化起起伏伏,到如今,姓氏合一,没有贵贱,人人平等,郑姓的支系也数不胜数,可惜的是家谱只存有10余部,显然不足以反映郑姓家谱的全貌,与实际的郑姓家谱数量相去甚远。

第17篇:姓氏歌

《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 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 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姓、氏、李”等12 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 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教学准备

百家姓资料、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师:谁来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抽多个学生回答。) 师: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 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出示《百家姓》中一小部分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家姓其中改编的一小部分。板书课题:姓氏歌,(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3)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三、检查识字情况,扫清字词障碍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指名读(相机学习新的偏旁:弓字旁、走之底、金字旁)。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

2、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还认识吗?谁愿意读读课文,(指名读)其他同学画出其中的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活动。

师: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游戏吧,我们现在来玩个拍手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回答不上来,你就算输了。想不想玩呢?(生:想。)

师:听老师示范一下,你们照着我的样子答。

“拍拍手,做游戏,我来问,你来答。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师:听清你们要怎么回答了吗?

生:要把姓拆开来介绍给大家听,好让大家知道是哪个姓氏。 师:好,现在我要请大家一起来玩一玩。(指着一位小朋友。)

6、游戏进一步巩固

师:除了把字拆开来介绍,还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如:什么王?国王的王。我们来试一试!师生问答游戏。(略) 师:接下来,大家两两组合,来玩这个问答游戏。 (生生游戏)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我们仍然来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2、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就拿张姓来说吧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我们班有多少姓张的举起手来我们看看,也不少呢,希望你们将来也能向他们一样成为有作为的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李、张、胡、吴、徐、许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第18篇:姓氏歌

《姓氏歌》教学设计

本设计是配合统编教科书语文学科一年级下册第2课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采用歌谣的体裁,运用对问对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常见的一些姓氏,不但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到一种识字方法——合一合(两个字合成一个新字),而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课文内容就是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 2.课文插图是一个古代小男孩遥望天空出现的一些姓氏,形象地告诉学生我国的姓氏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学情分析:

1.这是学生本学期学习的第二篇课文,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同样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的兴趣。

3.认识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4.能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能仿照课后例子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姓。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 教学准备:

教师:“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姓”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易混字音的拼读

1.PPT出示下面汉字和音节: qīng蛙、qīn人;星xīng、xīn里; 出示任务: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读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小结:读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读准舌尖前音和翘舌音,有助于读准字音,帮助我们纠正地方音。

(二)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1.PPT出示有关字词:什么 双木林 国旗 地方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三)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识字课文《春夏秋冬》,了解了四季各有的气象现象和欣欣向荣的春天的一些事物现象。今天学习另一篇识字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②姓氏歌(“姓氏”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3.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目,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课文是一首歌谣,是一首关于“姓氏”的歌谣。“姓氏”是指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学习这篇识字课文,不但要知道“姓氏”指什么,还要学习这一课文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并且背诵下来。

二、学习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相机正音。

3.出示任务:在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课文是一首歌谣,歌谣的朗读讲究的是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歌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歌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和新的偏旁 (一)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这课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

一、两遍。④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二)学习新的偏旁。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 2.反馈指导:

张(“弓”“长”)弓字旁 赵(“走”“?”)走字旁 钱(“钅”“戋”)金字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是“张”字的弓字旁、“赵”字的走字旁和“钱”字的金字旁。(一边通过PPT演示,一边讲解)带弓字旁的字,大多与弓有关。如“张”字的本义是上弓弦,“弯”字的本义是拉开弓,从而引申出弯曲的意思;带走字旁的字大多与行走有关,如“赵”字的本义是快步走,“起”字是表示站起身子才能走的意思,即战旗、起来的意思;带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钱”字的本义是指一种用金属制成的农具,后来才指货币。 4.PPT示,齐读一遍: “张”字——“弓”,弓字旁 “赵”字——“走”,走字旁 “钱”字——“钅”,金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三个偏旁新朋友:雨字头和双耳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个体练习,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六、图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的兴趣

(一)了解“姓氏”,做问答游戏。

1.提问:读了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姓氏”是指什么吗?(预设:“姓氏”指的是姓名中的姓)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这个意思的?(预设:你姓什么?我姓李。他姓什么?他姓张。) 小结:“姓氏”现在就指我们姓名中的“姓”,课题《姓氏歌》就是关于我们的姓的歌谣的意思。 2.做问答游戏。

(1)自由读题目,了解游戏方法。

出示任务:自由读“照样子做问答游戏”,想一想:除了歌谣中用到的利用两个字合一合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介绍? 反馈预设:可以用词语中的字介绍。 (2)同桌做游戏,指名同桌展示。 (3)说说班里同学的姓。

(二)看图,简介我国姓氏渊源,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的兴趣。1.导语:那么我国的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PPT示课文插图) 出示任务:观察这幅图,想一想:图画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时候的孩子?他在干什么? 同桌交流后反馈。预设:古时候的小男孩;他在观看天空上出现的姓。 2.提问:根据这幅图,你猜猜我国的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学生猜测后作以下简介,PPT出示。) 简介:我国的姓氏起源自很久很久的远古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我们现在的姓。例如,陈姓是古帝舜的后裔的姓。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又如,赵姓缘起自远古少氏。后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周穆王赐少氏十三代孙造父赵城,获得赵姓。 (三)了解课文其他内容。

提问:通过歌谣,你还了解到我国姓氏的哪些知识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了解到的? 预设:1.姓有单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句子:第2小节)2.不止歌谣中讲到的,还有很多很多(句子:中国姓氏有很多。以及省略号)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我国姓氏除了有一个字的、两个字的,还有多个字的呢。比如我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他就姓“爱新觉罗”四个字。我国的姓氏的确很多很多,有一本书《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小结:同学们,我国的姓氏是不是历史很悠久?还蕴藏着很多的知识呢?有兴趣了解你们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吗?姓氏里有些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回家查查资料,了解了解吧。

七、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八、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王、方、么;左右结构:姓、什、双;全包围结构:国。

2.指导 “王”“方”“么”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王”“方”“么”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王”“方”“么”,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1.指导“姓” “双”“什”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姓”“什”“双”,提示:“姓”“双”,左右部件占位大致相等,右边部件书写稍宽;“姓”的女字旁长点变短点,“生”字最后一横穿插“女”字短点下方;“双”字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又”字撇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国”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国”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国”,提示:“国”字外的方框是长方形,左竖比右竖短点,五横三竖要等距。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九、会写字书写练习

十、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1.朗读和背诵课文。

2.有兴趣的查找我国姓氏资料。板书设计:

第19篇:中国姓氏

中国姓氏(部分及排序)

羊 :YANG 养 :YANG 仰 :YANG 杨:YANG 羊舌 :YANG SHE 姚 :YAO 叶:YE 业 :YE 叶赫那拉 :YE HE NA LA 叶赫那兰 :YE HE NA LAN 奕 :YI 易 :YI益 :YI 羿 :YI 伊 :YI 衣 :YI 义 :YI 伊尔根觉罗:YI ER JUE LUO 依尔根觉罗:YI ER GEN JUE LUO 殷 :YIN 印 :YIN尹 :YIN 印 :YIN 银 :Yin 应 :YING 英:YING 雍 :YONG 游 :YOU 有 :YOU 酉:YOU 俞 :YU 喻 :YU 庾 :YU 虞 :YU 于:YU 余 :YU 於 :YU 鱼 :YU 禹 :YU 郁:YU 愈 :YU 羽 :YU 尉迟 :YU CHI 宇文:YU WEN 袁 :YUAN 元 :YUAN 越 :YUE岳 :YUE 乐正 :YUE ZHENG 恽 :YUN -----------返回 巴 :BA 白 :BAI 百里 :BAILI 班 :BAN 包 :BAO 暴 :BAO 鲍 :BAO贝 :BEI 毕 :BI 碧鲁 :BI LU 卞 :BIAN边 :BIAN 邴 :BING 薄 :BO 博尔济锦:BO ER JI JIN 步 :BU -----------返回 鄂:E 额尔德特 :E ER DE TE -----------返回 海 :HAI 韩 :HAN 杭 :HANG 郝:HAO 何 :HE 贺 :HE 赫 :HE 赫连 :HELIAN 赫舍里 :HE SHE LI 衡 :HENG 弘:HONG 洪 :HONG 后 :HOU 侯 :HOU 胡:HU 户 :HU 呼延 :HU YAN 滑 :HUA 花:HUA 华 :HUA 宦 :HUAN 桓 :HUAN 黄:HUANG 皇甫 :HUANG FU 惠 :HUI 荤:HUN 霍 :HUO -----------返回 冀 :JI 暨:JI 嵇 :JI 纪 :JI 吉 :JI 汲 :JI 计 :JI 姬 :JI季 :JI 籍 :JI 基 :JI 郏 :JIA 贾 :JIA 夹谷:JIA GU 简 :JIAN 剪 :JIAN 蹇 :JIAN 蒋:JIANG 江 :JIANG 姜 :JIANG 焦 :JIAO矫 :JIAO 揭 :JIE 晋 :JIN 靳 :JIN 金 :JIN荆 :JING 经 :JING 景 :JING 鞠 :JU 居:JU 觉尔察 :JUE ER CHA -----------返回麻 :MA 马 :MA 麦 :MAI 满 :MAN 茅:MAO 毛 :MAO 冒 :MAO 梅 :MEI 门:MEN 蒙 :MENG 孟 :MENG 米 :MI 宓:MI 芈 :MI 缪 :MIAO 闵 :MIN 明:MING 谬 :MIU 莫 :MO 万俟 :MO QI穆 :MU 睦 :MU 慕 :MU 牧 :MU 慕容:MU RONG -----------返回 欧 :OU 区:OU 欧阳 :OU YANG -----------返回 冉:RAN 让 :RANG 壤驷 :RANG SI 饶:RAO 任 :REN 戎 :RONG 容 :RONG 融:RONG 荣 :RONG 茹 :RU 阮 :RUAN 芮:RUI -----------返回 万 :WAN 王:WANG 汪 :WANG 韦 :WEI 危 :WEI 魏:WEI 蔚 :WEI 尉 :WEI 卫 :WEI 微生:WEI SHENG 温 :WEN 问 :WEN 文:WEN 闻 :WEN 闻人 :WEN REN 翁:WENG 沃 :WO 伍 :WU 乌 :WU 武:WU 邬 :WU 巫 :WU 吴 :WU 吾 :WU巫马 :WU MA 乌雅 :WU YA -----------返回 奚 :XI 郤 :XI习:XI 郗 :XI 席 :XI西门 :XI MEN 喜塔腊 :XI TA LA 夏:XIA 夏侯 :XIA HOU 冼 :XIAN 咸:XIAN 鲜 :XIAN 鲜于 :XIAN YU 相:XIANG 项 :XIANG 向 :XIANG 相里:XIANG LI 萧 :XIAO 解 :XIE 谢 :XIE 辛:XIN 忻 :XIN 邢 :XING 熊 :XIONG 须:XU 徐 :XU 胥 :XU 许 :XU 宣 :XUAN轩辕 :XUAN YUAN 薛 :XUE 荀 :XUN寻 :XUN -----------返回 蔡 :CAI 苍:CANG 曹 :CAO 操 :CAO 岑 :CEN 柴:CHAI 单于 :CHAN YU 常 :CHANG 畅:Chang 晁 :CHAO 巢 :CHAO 车 :CHE陈 :CHEN 谌 :CHEN 成 :CHENG 程:CHENG 承 :CHENG 池 :CHI 初 :CHU 楚:CHU 储 :CHU 褚 :CHU 淳于 :CHUN YU从 :CONG 崔 :CUI -----------返回 法:FA 范 :FAN 樊 :FAN 藩 :FAN 方:FANG 房 :FANG 费 :FEI 凤 :FENG 逢:FENG 冯 :FENG 封 :FENG 丰 :FENG 酆:FENG 傅 :FU 扶 :FU 伏 :FU 符 :FU 富:FU 浮 :FU 洑 :FU 富察 :FU CHA -----------返回 阚 :KAN 康 :KANG 柯 :KE 空:KONG 孔 :KONG 寇 :KOU 库雅喇 :KUYA LA 蒯 :KUAI 匡 :KUANG 况:KUANG 旷 :KUANG 邝 :KUANG 隗:KUI 夔 :KUI -----------返回 来 :LAI 赖:LAI 蓝 :LAN 郎 :LANG 劳 :LAO 乐 :LE雷 :LEI 冷 :LENG 利 :LI 厉 :LI 郦 :LI李 :LI 黎 :LI 励 :LI 连 :LIAN 廉 :LIAN梁 :LIANG 梁丘 :LIANG QIU 廖 :LIAO林 :LIN 蔺 :LIN 凌 :LING 令狐 :LINGHU 柳 :LIU 刘 :LIU 留 :LIU 隆 :LONG龙 :LONG 娄 :LOU 楼 :LOU 路 :LU 鹿:LU 禄 :LU 陆 :LU 鲁 :LU 卢 :LU 栾:LUAN 罗 :LUO 骆 :LUO 吕 :LV 闾丘:LV QIU -----------返回 潘 :PAN 庞:PANG 裴 :PEI 蓬 :PENG 朋 :PENG 彭:PENG 皮 :PI 朴 :PIAO平:PING 蒲:PU 濮 :PU 浦 :PU 濮阳 :PU YANG -----------返回 萨 :SA 撒哈拉 :SA HA LA萨克达 :SA KE DA 萨嘛喇 :SA MA LA赛 :SAI 桑 :SANG 沙 :SHA 山 :SHAN单 :SHAN 商 :SHANG 尚 :SHANG 上官:SHANG GUAN 韶 :SHAO 邵 :SHAO 厍:SHE 佘 :SHE 申 :SHEN 莘 :SHEN 慎:SHEN 沈 :SHEN 申屠 :SHEN TU 盛:SHENG 生 :SHENG 是 :SHI 时 :SHI 施:SHI 师 :SHI 石 :SHI 史 :SHI 释 :SHI 寿:SHOU 首 :SHOU 舒 :SHU 疏束 :SHUSHU 帅 :SHUAI 双 :SHUANG 水 :SHUI斯 :SI 司 :SI 司空 :SI KONG 司寇 :SIKOU 司徒 :SI TU 司马 :SIMA 宋:SONG 苏 :SU 宿 :SU 粟 :SU 隋 :SUI孙 :SUN 索 :SUO -----------返回 宰:ZAI 宰父 :ZAI FU 昝 :ZAN 藏 :ZANG迮 :ZE 曾 :ZENG 查 :ZHA 翟 :ZHAI 展:ZHAN 湛 :ZHAN 詹 :ZHAN 占 :ZHAN章 :ZHANG 仉 :ZHANG 张 :ZHANG 章佳 :ZHANG JIA 长孙 :ZHANG SUN 赵:ZHAO 招 :Zhao 甄 :ZHEN 真 :ZHEN 郑:ZHENG 植 :ZHI 终 :ZHONG 仲 :ZHONG钟 :ZHONG 仲长 :ZHONG CHANG 钟离:ZHONG LI 仲孙 :ZHONG SUN 周:ZHOU 竺 :ZHU 诸 :ZHU 朱 :ZHU 竹:ZHU 祝 :ZHU 诸葛 :ZHU GE 瓜尔佳:ZHUA ER JIA 庄 :ZHUANG 卓 :ZHUO禚 :ZHUO 訾 :ZI 子车 :ZI CHE 宗:ZONG 宗政 :ZONG ZHENG 邹 :ZOU 祖:ZU 左 :ZUO 左丘 :ZUO QIU艾 :AI 爱新觉罗 :ai xin jue luo 安 :AN 敖 :AO 戴 :DAI 党 :DANG 道 :DAO 刀 :DAO 邓 :DENG 狄 :DI 第五 :DI WU 刁 :DIAO 丁 :DING 董 :DONG 东 :DONG 东方 :DONG FANG 东郭 :DONG GUO 东门 :DONG MEN 窦 :DOU 都 :DU 堵 :DU 杜 :DU 独孤 :DU GU 段 :DUAN 段干 :DUAN GAN 端木 :DUAN MU 多 :DUO -----------返回 盖 :GAI 干 :GAN 甘 :GAN 刚 :GANG 郜 :GAO 高 :GAO 戈 :GE 葛 :GE 耿 :GENG 巩 :GONG 公 :GONG 龚 :GONG 弓 :GONG 宫 :GONG 贡 :GONG 公良 :GONG LIANG 公孙 :GONG SUN 公西 :GONG XI 公羊 :GONG YANG 公冶 :GONG YE 苟 :GOU 古 :GU 顾 :GU 谷 :GU 谷梁 :GU LIANG 管 :GUAN 官 :GUAN 冠 :GUAN 关 :GUAN 光 :GUANG 妫 :GUI 桂 :GUI 归 :GUI 国 :GUO 郭 :GUO 过 :GUO -----------返回 那 :NA 那拉 :NA LA 纳喇 :NA LA 南 :NAN 南宫:NAN GONG 讷殷富察 :NE YIN FU CHA 能 :NENG 倪 :NI 聂 :NIE 乜 :NIE 宁 :NING 钮 :NIU 牛 :NIU 钮祜禄 :NIU HU LU 农 :NONG -----------返回 祁 :QI 戚 :QI 齐 :QI 漆 :QI 漆雕 :QI DIAO 钱 :QIAN 强 :QIANG 乔 :QIAO 秦 :QIN 覃 :QIN 钦 :QIN 卿 :QING 清 :QING 庆 :QING 青 :Qing 邛 :QIONG 求 :QIU 丘 :QIU 裘 :QIU 秋 :QIU 邱 :QIU 仇 :QIU 屈 :QU 麴 :QU 璩 :QU 曲 :QU 瞿 :QU 全 :QUAN 权 :QUAN 阙 :QUE -----------返回 他塔喇 :TA TA LA 邰 :TAI 泰 :TAI 太叔 :TAI SHU 谭 :TAN 谈 :TAN 澹台 :TAN TAI 汤 :TANG 唐 :TANG 陶 :TAO 腾 :TENG 田 :TIAN 通 :TONG 佟 :TONG 同 :TONG 童 :TONG 钭 :TOU 屠 :TU 涂 :TU 图门 :TU MEN 拓跋 :TUO BA -----------返回 言 :YAN 严 :YAN 鄢 :YAN 燕 :YAN 颜 :YAN 阎 :YAN 晏 :YAN

第20篇:“读一本好书”心得体会蒲海云

“读一本好书”心得体会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

铜仁市第七小学

蒲海云

在工作之余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运用形象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浅出的阐释了责任是人类的生存基础,可以说没有责任人类就难以存在,责任心是人生中最积极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每个人只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社会才能进步,每个人只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社会才能和谐的道理。

责任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对他人负有责任,这是社会法则,这是道德法则,这还是心灵法则。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的完成。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责任是永恒的职业精神,如果能力像金子一样珍贵,那么勇于负责的精神更为可贵;缺乏勇于负责任的精神,就没有希望;一个组织不负责任,就会作茧自缚,一个人不负责任,就会被人轻视,失去信任,碌碌无为。

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选择责任、承担责任、坚守责任,才能真正增强内控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一名公务员来说,责任就意味着忠于党,忠于人民,意味着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百姓,情牵民生,让自己的工作得民心、顺民意,踏踏实实为民办事,真真切切为民服务。

当前,我们的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但客观地说,我们履职尽责方面还存在不少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激情不再。有些干部职工只爱岗不敬业,只讲待遇不讲工作,不爱学习,能不干就不干,混一天算一天。二是执行不力。工作做不到位,不注重细节,马虎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检查只是走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的问题屡查屡见,就是得不到整改。三是不敢担责。少数干部职工遇事能躲则躲,能拖则拖,尽可能少干事或不干事,怕出事、怕担责。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日常的发展极为不利。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教育引导,营造愿意承担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如果每一位同志都能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勤奋敬业,扎实工作,把工作当事业干,把事业当学问来做,努力干到最优最佳,那么我们的各项工作必将能够大发展大繁荣!

责任胜于能力,不是说能力不重要,而是因为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或许可以让你胜任工作,但是责任却可以让人创造奇迹。作为一名地税征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组织收入,发挥地方税收职能作用,做好各项征管基础性的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大事,有的只是具体的小事,但如果想把平凡的、具体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追求卓越,就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心思真正用到做好工作上来,把上级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纳税人的合理需求真正得到满足,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正如一本书中写到:“如果你能真正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糙滥造的衣服更有价值”。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在今天,随着现代化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的管理和生活时代已经到来。因此,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从细节做起,从我们征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起,从每个工作不足改起,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持续改进工作。作为一名地税干部,做好工作,履行职责,就是要从调查每一个纳税人、写好每一个通知,耐心准确答复一个涉税咨询,制作好一份税务文书、收集完整一份征管档案等基础的事情做起,把这些工作做细,做到无差错。

责任胜于能力,不是说能力不重要,是因为责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后果更严重。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个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一次决策失误可能给国家带来百万千万的损失。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对税收政策的一次不经意的错误解释往往会使我们失去纳税人的信任,一次马马虎虎的税务检查,往往让疑点擦肩而过,使国家税收利益受到损失。责任胜于能力,并非能力不重要,而是因为能力永远承载于责任,责任心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加强学习,积极主动的工作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能力强,缺乏责任意识则使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甚至能让精明干练的栋梁之才变成国家的蛀虫,人民的罪人!

《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责任源于忠诚。一个人,只有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充满责任感,他才能做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有人把忠诚看作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认为向员工灌输忠诚和敬业思想的受益者是单位和管理者。其实不然,忠诚并不仅仅有益于单位和管理者,其最终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干部自己。你忠诚于你的单位和岗位,单位才会发展的更好,才会给你更大的发展空间。反过来说即使你有惊世之才,即使你能力超群,但你并不忠诚于你的职业,你的单位,谁会把重要的岗位交给一个朝三暮

四、疏乎大意的干部呢?谁敢把一个关系到单位形象的岗位交给一个没有忠诚度的人呢?作为一名地税干部,怎样做到忠诚,我认为,一是要忠诚于国家税法,通过我们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措施把国家的税收政策落实到每个具体行业、每个纳税人,真正发挥税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调节收入等职能作用。二是要忠诚于纳税人,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带着真情,认真倾听纳税人呼声,准确把握纳税人合理需求,真心为纳税人服务,加大税法宣传广度和深度,让纳税人真正理解税法,避免税收风险,提高纳税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这是个要负责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不是逃避责任,而是要拥抱责任!我们的单位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单位更有凝聚力。我们的单位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单位更有战斗力和竞争力。我们的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能够让社会平安、稳健地发展。我们的家庭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家庭充满爱。只要我们勇敢地扛起责任的大旗,无论所处的是什么工作岗位,从现在开始承担起责任,为单位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蒲姓氏怎么读
《蒲姓氏怎么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