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儿童心理学书籍哪本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30 15:03:5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简化版)

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修改版)

(一)通俗易懂的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二)理论性较强的(标绿的比较贴近中国实情)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 詹姆斯•O•卢格著 陈德民等译 学林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 朱莉娅•贝里曼等著 陈萍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我的发展》 简•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 罗伯特•凯根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沙利文著 韦子木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 孟昭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 林文正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等著 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 马春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 高桦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 杨忠健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 约翰•罗斯蒙特著 邓磊等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学习的烦恼》 林薇编著 北京出版社

《EQ之门》 劳伦斯•沙皮罗著 施美华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 勃纳德•利维古德 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 科恩著 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三)治疗

《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

作者:(美)布兰岱尔 著,林瑞堂 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7561432747

《儿童异常心理学》

作者:[美]马施,[美]沃尔夫 著,孟宪璋等 译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v

ISBN:7810793365.

内容提要:

本书关注儿童,而不只是讨论障碍,作者将发展理论和临床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探讨儿童少年的心理治疗,内容涵盖儿童心理障碍的所有主要方面。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儿童自述个案历史,创造了主韪与个体儿童体验及其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每种障碍,作者都给予了领先的报道。本书构思精巧,知识一流,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举,是儿童心理治疗的出色教材。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均能从中获益。

《破解儿童身体语言的密码》

作者:(美)卢弗 著,袁俊生 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内容提要:

卢弗教授是法国圣——玛格里特医院儿童精神病学专家,也是全国最优秀的儿童及青少年问题的专家。他将自己所诊治的病例向我们娓娓道来,所用语言通俗易懂,仿佛就是向在向患儿说话似的。他向我们展示了儿童精神病疗法相关的机制在法国的运作过程。我们看到儿童精神病学现已成为病理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一、儿童与疾病

二、儿童及精神因素的生理病变

三、儿童与法律

四、长期及艰难的跟踪治疗

五、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精神疗法……《忧虑的孩子:儿童焦虑症的确认与心理康复》

若轻心理健康咨询论坛在线 -- 我的天地

作者:(美)保罗·福克斯曼 著,张胜康 译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6457294

内容提要:

焦虑是最普遍的心理疾患和情绪疾患,它在人的童年时代生根、发芽。焦虑既可能导致儿童的睡眠障碍、肠胃不适,又可能导致儿童逃学、学习困难、社交困难及其他许多问题。

保罗·福克斯曼博士以其30多年的焦虑症治疗经验及其童年时期患焦虚症的个人经历,撰写了这本表述清楚,资料详实、能给人以深刻感受的著作。该书第一部分讨论了儿童正常焦虑情绪、非正常焦虑情绪及患焦虑症的未成年人的人格特征。第二部分讲述了导致儿童焦虑心理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部分章节还讨论了恐怖主义行径、战争及大众媒体等对儿童焦虑心理形成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了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及其他一些辅助治疗手段。

《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上、下册)——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作者:(爱尔兰)卡尔 著,张建新 等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2-1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整合临床心理学实践中的各种理论取向,为临床实践搭建一个全面的理论架构,并据此讨论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本书共分六个部分。第

一部分讲述几种用于指导时间的理论体系,使读者能够了解并思考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和心理咨询的过程。第

二、

三、四部分分别讨论儿童早期、中期、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儿童早期的睡眠、自闭症、身心问题等,青少年期的药物滥用、精神分裂等。第五部分关注儿童受虐问题。第六部分论及儿童生活中的重要转折,如入学、父母离婚与死亡等。论述心理问题的章节都必须以案例开始,然后涉及诊断、分类、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有周密的评估指导、治疗方法与原则,最后还会提供练习。

本书体现出西方人的哲学观,一种分析式的发展教育观,它将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分解开来,从“知”“行”“情”方面一一求解,而不仅仅是“知行合一”浑然一体的道德教育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矫治,是当今中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推荐第2篇: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名录推荐

家长读物:

(一)----------以下这些书籍比较易读理解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等等、

(二)---------以下书籍理论性较强,推荐阅读标绿的,较生活比较贴切点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 詹姆斯•O•卢格著 陈德民等译 学林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 朱莉娅•贝里曼等著 陈萍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我的发展》 简•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 罗伯特•凯根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沙利文著 韦子木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 孟昭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 林文正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等著 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 马春华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 高桦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 杨忠健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 约翰•罗斯蒙特著 邓磊等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学习的烦恼》 林薇编著 北京出版社

《EQ之门》 劳伦斯•沙皮罗著 施美华译 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 勃纳德•利维古德 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 科恩著 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三)----------以下书籍以治疗为主,一般专业人士阅读的较多

《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

作者:(美)布兰岱尔 著,林瑞堂 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7561432747

《儿童异常心理学》

作者:[美]马施,[美]沃尔夫 著,孟宪璋等 译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v

ISBN:7810793365.

内容提要:

本书关注儿童,而不只是讨论障碍,作者将发展理论和临床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探讨儿童少年的心理治疗,内容涵盖儿童心理障碍的所有主要方面。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儿童自述个案历史,创造了主韪与个体儿童体验及其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每种障碍,作者都给予了领先的报道。本书构思精巧,知识一流,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举,是儿童心理治疗的出色教材。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均能从中获益。

《破解儿童身体语言的密码》

作者:(美)卢弗 著,袁俊生 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内容提要:

卢弗教授是法国圣——玛格里特医院儿童精神病学专家,也是全国最优秀的儿童及青少年问题的专家。他将自己所诊治的病例向我们娓娓道来,所用语言通俗易懂,仿佛就是向在向患儿说话似的。他向我们展示了儿童精神病疗法相关的机制在法国的运作过程。我们看到儿童精神病学现已成为病理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一、儿童与疾病

二、儿童及精神因素的生理病变

三、儿童与法律

四、长期及艰难的跟踪治疗

五、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精神疗法……

《忧虑的孩子:儿童焦虑症的确认与心理康复》

若轻心理健康咨询论坛在线 -- 我的天地

作者:(美)保罗·福克斯曼 著,张胜康 译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6457294

内容提要:

焦虑是最普遍的心理疾患和情绪疾患,它在人的童年时代生根、发芽。焦虑既可能导致儿童的睡眠障碍、肠胃不适,又可能导致儿童逃学、学习困难、社交困难及其他许多问题。

保罗·福克斯曼博士以其30多年的焦虑症治疗经验及其童年时期患焦虚症的个人经历,撰写了这本表述清楚,资料详实、能给人以深刻感受的著作。该书第一部分讨论了儿童正常焦虑情绪、非正常焦虑情绪及患焦虑症的未成年人的人格特征。第二部分讲述了导致儿童焦虑心理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部分章节还讨论了恐怖主义行径、战争及大众媒体等对儿童焦虑心理形成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了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及其他一些辅助治疗手段。

《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上、下册)——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作者:(爱尔兰)卡尔 著,张建新 等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2-1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整合临床心理学实践中的各种理论取向,为临床实践搭建一个全面的理论架构,并据此讨论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本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几种用于指导时间的理论体系,使读者能够了解并思考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和心理咨询的过程。第

二、

三、四部分分别讨论儿童早期、中期、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儿童早期的睡眠、自闭症、身心问题等,青少年期的药物滥用、精神分裂等。第五部分关注儿童受虐问题。第六部分论及儿童生活中的重要转折,如入学、父母离婚与死亡等。论述心理问题的章节都必须以案例开始,然后涉及诊断、分类、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有周密的评估指导、治疗方法与原则,最后还会提供练习。

本书体现出西方人的哲学观,一种分析式的发展教育观,它将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分解开来,从“知”“行”“情”方面一一求解,而不仅仅是“知行合一”浑然一体的道德教育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矫治,是当今中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宝贝读物:

动物童话系列:成长篇\\道理篇\\励志\\交往\\启发\\成长\\思考\\劝戒\\智慧等篇

心灵成长系列:有关故事:勇气\\自信\\分享\\宽容\\独立\\协作\\坚强\\谦虚\\坚持\\探索\\乐观\\爱心等故事.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教育孩子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有关知识,国内目前出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但真正实用性强的很少,有些比较好的书是给专业人员看的,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给父母有很好指导作用的读物确实很少,因为国内从事这个专业,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目前还很少,很多读物的实践性很差,目前翻译的有些书很好,《杜博士孩子管理法则》、《IQ家教启蒙:如何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高能素质培养》。这些书都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写的,专门写给父母,实践性也很强。有些方面和中

国的文化和传统教育有一定的距离,就是说,我们要在我们的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些书,书店里都容易买到。

推荐第3篇:儿童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 开放的

(

不断积累的

)

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

被试

。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大

年龄偏小

。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自然前提

。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

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

、问卷法

测量法

产品分析法

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实证研究法

理论研究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Ø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Ø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Ø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此外,若研究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虚假结果。 Ø

纵向法的最大有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第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 分)

1.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39 分)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具体性和形象性

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 2.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

听力损伤

的普遍原因。

3.对于婴儿来说

身体

心理

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视力

5.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

视觉偏爱

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 得以协调

,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组织起来

。 8.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

气质

有重要联系。 9.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幼儿期

10.尽力减少环境中的

噪音

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记忆

为主。

1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直觉行动思维

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

随后,

抽象逻辑思维

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多通道知觉主要指

视觉—听觉

视觉—触觉

视觉—动觉

之间的联合。 14.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色盲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知觉研究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

上下

, 再

前后

,然后是

左右

。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 变换

、易

冲动

、易

感染

、易

暴露

的特点。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

直观性和行动性

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

抽象逻辑思维

的萌芽。

21.

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22.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视觉复述策略

、特征定位策略

复述策略

组织性策略

提取策略

2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去自我中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Ø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Ø

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Ø

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Ø

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Ø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Ø

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地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 分) 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Ø

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Ø

思维的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识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Ø

思维的发生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3(第4至5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2 分) 1.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5.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 分,共23 分)

1.

角色游戏

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焦虑—回避型

安全型

焦虑—反抗型

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语音

词汇

语法

口语表达能力

以及

语用技能

的发展等方面。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前道德阶段

(0—2岁)、他律道德阶段

(2—7岁)、自律道德阶段

(7—12岁)。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

使用不当

, 或者是

家长本身

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

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

适应性告知

、批评和嘲笑

命令、请求和威胁

问题与回答

。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

表现者

欣赏者

的角色。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 工具性侵犯

,一种是

敌意性侵犯

。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教师

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

物体

颜色

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

重复

独白

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和蝌蚪合作

游戏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

水平

关系比

垂直

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社会性

行为。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消极词汇

。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母爱

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 分)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P160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Ø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Ø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Ø

句子机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Ø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

表现者

欣赏者

的角色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Ø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Ø

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Ø

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Ø

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Ø

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Ø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Ø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Ø

移情 Ø

强化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Ø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Ø

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Ø

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Ø

大部分儿童要到10岁才能形成一套恰当的亲故控制技巧。 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Ø

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Ø

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的玩具,儿童之间容易起冲突。

Ø

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自主活动时间减少,会阻碍儿童思维的活动,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Ø

儿童会模仿电视中的如暴力这样的反社会行为。 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Ø

一个儿童在教室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Ø

米勒发现教室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曾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Ø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Ø

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Ø

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判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Ø

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的首先是因为他们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Ø

颜色是儿童喜欢一幅画的第二个理由。

四、论述题(每小题3 分,共9 分) 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P154 Ø

兴趣指引 】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Ø

注意力集中 】

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Ø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Ø

自由性】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Ø

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

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当有细细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Ø

人与人(物)的交流 】

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海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Ø

各方面能力的延伸 】

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皮亚杰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在儿童语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同时确定自己相对于同伴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帮助儿童区自我中心,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儿童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Ø

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

Ø

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冥想不同的行为表现。

Ø

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象自己。

Ø

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琳琳是好朋友。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Ø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Ø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Ø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Ø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业4(第6至7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1.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1.气质有 类型

的差异而无

好坏 的区别,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 积极 一面和

消极

一面。 2.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

基因

决定的时间表。

3.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

愿意

应该

的区别。 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依从性评价

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5.教育既要 适应

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

促进

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6.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

内心品质

的评价。 7.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容易抚育型

、抚育困难型

、启动缓慢型

。 8.观察他人的过程有

注意

、保持

、运动复现

、强化和动机

等4个组成部分。 9.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

的发展。

10.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 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 最近发展区11.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 自我意识

发展的重要标志。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

准备状态

1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主观情绪性

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4.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好动

、好奇、好问

、好模仿

好冲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Ø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Ø 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Ø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Ø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Ø

惩罚是指给予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消除行为的再次发生;

Ø

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时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Ø 气质有类型之别,但没有好坏之分,即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Ø 学前儿童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P190 Ø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Ø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Ø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Ø 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Ø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Ø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Ø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推荐第4篇: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第一章 绪论

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

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

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

(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

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

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

简答题)

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

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

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8.婴儿的动作最早发生于新生儿期。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行走动作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关于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主要有预先成熟说、可能成熟说、诱导论与助长论这几种观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9.关于言语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巴甫洛夫的强化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阿尔波特的模仿说以及皮亚杰的认

知学说(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

10.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问题,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与社会化言语相对立的一种非社会性的言语,是儿童特 1

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表现;维果斯基则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社会性的言语,而不是什么自我中心的表现。是思维的有声表现,是一种言语的自我调节的机能。

(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

11.气质的定义: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一种较为明显且稳定的个人特征。关于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

种学说: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布雷泽尔顿的三类型说(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巴斯的活动特性说(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和冲动性)以及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2.依恋的定义: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母婴依恋。鲍尔比和艾斯沃斯认为

依恋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以及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艾斯沃斯运用“陌生情境”法研究认为有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

13.婴儿的气质特点表现为气质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14.关于游戏的几种主要理论:霍尔的复演说、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彪勒的机能快乐说、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

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精神分析理论则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认知动力说认为是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学习理论则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

15.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词汇的发展,语法的掌握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具体形象性

占主导,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的作用日益增强。皮亚杰用“三座山实验”研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即属于前运算阶段。

(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

16.社会化的定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皮亚杰用临床谈

话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认为是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攻击行为(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的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的定义。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

17.守恒:这是皮亚杰的术语,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18.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的作用。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9.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特点: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

(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

20.学习障碍的定义: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讲、思考、

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症状表现主要有:多动症、特殊能力发育迟缓、品行障碍。产生的可能原因有:胎儿期以及出生前后的轻度损伤;脑功能发育迟缓的遗传素质假说;轻度脑功能失调的生物学假设。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1.角色采择的定义: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塞尔曼关于角色采

择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观点、社会-信息角色采择、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相互性角色采择、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2.小学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特点:水平):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与权威的要求;水平1: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

德定向;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的服从既可以是自觉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

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23.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主要是: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容易出现的心理

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及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常见题型:论述题)

24.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其思维

品质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创造性和批判性增强;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初中生个性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我意识的再次高涨;普遍存在着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等。总之,可以概括为不平衡性和偏执性(常见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25.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

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进入成熟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我意识中独立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强烈地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自我评价的成熟;自尊心较强以及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

第九章、第十章

26.成年人思维发展特点:成年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具体包括: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

阶段;在成年初期的后阶段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性思维,最佳年龄区为25—45岁(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三部分重点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同化:当外部刺激作用于主体时,外部刺激就会被处理和改变,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这种对外部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2、元认知:元认知是指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3.守恒:这是皮亚杰的术语,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4.角色采择:所谓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

单选题

1.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

A 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B 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C 思维发展和人格发展D 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

2.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研究,这是(B)。

A 纵向研究B 横向研究C 个案研究D 分析研究

3.社会化是(B)

A 个体掌握知识的过程

B 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C 个体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得到发展的过程

D 个体学习控制情绪的过程

4.婴儿的动作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 大动作的发展是从站立到行走的过程,其中,(C)时,婴儿能独走几步。

A

7、8个月B 10个月C 12个月D

15、16个月

5.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B)。

A 学习B 游戏C 劳动D 社会化

6.吉卜逊设计的视崖实验主要用来研究婴儿的(A)。

A 深度知觉B 空间知觉C 视知觉D 运动知觉

7.皮亚杰利用(B)方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

A 观察法B 临床访谈C 实验法D 问卷法

8.当一个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婴儿还要到处去寻找,这种现象是(B)。

A 知觉常性B 客体永久性C 短时记忆D 经验的作用

二、简答题

1.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什么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教育上有什么意义?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正在接近成熟,但发展仍不平衡,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的分析

(2)意识到自己的形象

(3)要求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关心自己的成长

(4)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

(5)自尊心的发展

2.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及其相应的年龄划分。

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3.简述当代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首先,综合采用谈话、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去研究、探讨某一心理发展现象。其次,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第三,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第四,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三、论述题

1.试分析0-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从其活动本身来说,人的思维有概念形成、理解和问题解决等重要形式,而概念形成和理解往往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因此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一般形式。

(一)0-3岁婴儿思维发展的规律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具体表现: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怎样理解初中生所面临的心理危机?

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总之,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初中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三)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除上面所列的这几项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外,其他一些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躁狂症、抑郁症以及各种病态人格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所以,对初中生的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及早发现、尽早调整和医治,对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将具重要意义。

推荐第5篇:儿童心理学

影响个性的发展: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一个绝对权威的存在,会支配孩子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动,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

情感上:

还有,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 在艾里克森看来,若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则婴儿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的表现是,当母亲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婴儿并没有过度的焦虑,即显得平静,没有明显的烦躁不安。因为婴儿有一种内部信念,相信母亲会返回来照顾和哺育他。艾里克森认为这种内部信念的获得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它培养了婴儿对他人的信任感,使婴儿感受他人是可靠的。这种人际关系的经验给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托儿所里保教人员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的情感都能适当、适时地作出反应和对应,这样会使孩子在离开自己父母之时,备感孤寂和不安。同样,心理学家鲍尔比也认为全托是母爱剥夺的行为,对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依恋关系极为不利。

最后,认知:

家庭是子女成长与成才的自然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家庭会使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从而构筑成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持久的、深刻的,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同样。婴幼儿时期与而父母形成的信赖感与依赖感也是任何教育无可替代的。

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我认为:

(1) 学习第二语言应趁早

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其语言模仿能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幼儿的发音器达到灵敏的极限,耳朵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口舌能准确地模仿多种声音,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这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环境氛围

儿童在学习语言上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在生活中父母和儿童交流中多用第二语言。儿童在直接强化或替代强化中学习,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如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地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

(3)激发兴趣

伟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保证和动力。培养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可以说是儿童早期第二语言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只有激发起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幼儿学习的负担,使幼儿学而知乐,破除学习英语的畏惧感和神秘感。因此,施教者要通过游戏、情景设置、多感官活动以及电教等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情绪,营造轻松、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幼儿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接受语言教育。

推荐第6篇:儿童心理学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

()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A认知B注意C心象D言语

一般来说,()言语优于()言语。()

A表达性接受性B接受性表达性C感知性理解性D理解性感知性 儿童言语的准备时间为()岁。A0-1B0-2C0-3D0-4

()岁左右,儿童已经能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

儿童言语的形成是在()岁。A0-1B1-2C1-3D4

()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进行的,大家积极参加的一种言语活动。

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

()是较长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

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的方式。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

3岁前的儿童只进行(),他们的言语大部分是情境言语。A聊天B说话C对话D独白 ()是言语的特殊形式也是一种高级形式。A内部言语B外部言语C对话D独白

二、多项选择

单词句阶段儿童理解有以下特点()。

A 由大到小B由近及远C固定化D词义笼统

儿童在双词句阶段,说出的句子还很不完善,主要体现在()。

A句子长B句子简单C句子不完整D句子完整

幼儿词汇的发展体现在()。

A词汇数量的增加B词类范围的扩大C词义理解的狭隘D词义理解的加深

儿童语句的发展规律是()。

A句型从简单到复杂B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C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渐严谨D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扩展灵活

学前儿童口吃的原因有()。A模仿B遗传 C心理原因D生理原因

儿童言语的准备主要包括()。

A家长的准备B儿童的准备C发音的准备D理解的准备

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以分为()阶段。

A不完整句阶段B完整句阶段C单词句阶段D双词句阶段

婴儿的言语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以下阶段()。

A简单发音阶段B 连续音节阶段C模仿发音阶段D书面语阶段

推荐第7篇:儿童心理学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个细分学科,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所谓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本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6、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自传体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9、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到的保持量要高

10、自我中心语言--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赶到愉悦而说话

1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2、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依恋--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是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4、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同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5、性别稳定性--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6、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关键期一方面说明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更说明个体对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关键期是个体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的某一特定发展阶段。

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研究的优点: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横向研究的缺点: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

纵向研究的优点: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

纵向研究缺点: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地别离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亲子交流眼中时,会引起儿童的悲伤,而悲伤痛苦的表现形式,当孩子和熟悉的照料有长期分离或得不到成人的细心照料,就会产生极度的悲伤,出现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1)直觉行动思维在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具体形象思维随后; (3)抽象逻辑思维最后;

(4)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的,相互排斥的,事实上,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心理学家Parten将游戏分为四种: (1)独自游戏;(2--2.5岁) (2)平行游戏;(2.5--3岁) (3)联合游戏;(3.5--4.5岁) (4)合作游戏。(4.5岁以上)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1)感知者; (2)表现者; (3)欣赏者。

4、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是指2-7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表现出以下特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并认为别人也这样看

(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管动机 (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5)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5、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播媒介等; (2)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 (3)移情; (4)强化。

6、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的联系:由于气质不同的缘故,有些儿童的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也有一些幼儿主导情绪不稳定,难以与成人配合

7、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1)玩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数量的玩具,儿童之间打架和吵嘴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2)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到的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但儿童较长时间地看电视,会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了,这种单向的灌输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并且容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关。收看电视节目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影响孩子的上进心。因此,对儿童看电视应加以正确地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益无害的。

8、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1)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 (2)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将影响其他儿童对他的评价。研究发现,其他小朋友对某个小朋友的态度和关系与教师对该儿童的态度和评价有很大的关系。经常受到教师否定评价和批评的小朋友也将成为其他小朋友否定和批评的对象,极易导致小朋友在同伴中不受欢迎。因此,教师要注意慎重评价学前儿童,关注其积极面。

教师要注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引导儿童进行健康的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使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奠定基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9、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1)喜欢图画中所花的对象(2)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儿童偏爱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美术作品

1、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3、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 (1)气质有类型差异无好坏之分; (2)每一种气质积极和消极的地方;

(3)成人和教师应有的态度: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性别角色是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其发展阶段为: (1)生物取向阶段; (2)社会取向阶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心理取向阶段。

5、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每一位父母和学前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成熟规律固有的智慧。

格塞尔学说提出的教育忠告,所有的教育忠告都建立在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去想\"下一步该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个阶段的乐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2)思维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知领域,他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3)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便于儿童的心理开始或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2、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1)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

(4)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

(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6)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材料、玩具的交流等。

(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与他人合作等各种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学会如何相互作用、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早期依恋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轫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早期依恋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早期依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1、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2)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3)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2、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

个体的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绝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启示: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从学前儿童性格特征: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角度加以分析,指出父母亲应如何针对这一特点加以教养。有自己的观点;能作一定的分析;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1、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是学前儿童主要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此家长应正确地加以引导:满足孩子的好奇性,激发兴趣,注意榜样作用,做好教育和解释说明,注意安全。

2、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推荐第8篇:儿童心理学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

先学前期的儿童的身体发育非常迅速,身高平均每年增加()厘米。A6-8B8-10C10-12D12-14B 儿童3岁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倍。A1B2C3D4D

婴儿期是()发展的时期,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B词语C概念D表情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A现实事物B词语C概念D表情

正是()的存在,使得人的心理远远优于动物的心理。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直接刺激引起直接反应,这大致属于()的年龄阶段。

A4-5月B5-6月C0-

7、8月D0-12C

词的刺激引起直接反应,这大致属于()的年龄阶段。

A0-5月B5-6月C0-

7、8月D8月后

()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A1-1.5B2C3D4

先学前期的活动主要是()活动。

A游戏B生活C实物D学习

()活动是指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是由一系列操作动作形成的。

A游戏B生活C实物D学习

()不仅使儿童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而且也获得了深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能——思维。 A游戏B生活C实物D学习

()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

A好动B爱做事C闹独立D语言的形成

()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A1B2C3D4

()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A感知觉B注意C记忆D 思维

二、判断

第一信号系统的建立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F

1岁的孩子对熟悉的事物能做出词的反应。T

在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中,词是一种信号的信号。T

当孩子的意见和成人相矛盾时,要坚决维护承认的威信,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F

三、多项选择

1-3岁的儿童和1岁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

A动作增多B动作复杂化C动作熟练D动作简单

以下属于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特点的是()。

A言语真正形成B思维能力出现C自我意识萌芽D青春期躁动

思维的发生,意味着()。

A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B知觉开始反应事物之间的本质的联系

C记忆的理解性加强D情绪情感的体验性逐渐深刻

对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不能()。A一味满足B理解C过多限制D积极应对

推荐第9篇: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模拟试卷 (1)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其中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每题3分,共21分)

1.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两大类。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2.注意的品质包括。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一个人不仅注重问题的整体,还注重问题的细节,表明他的思维品质具有较好的。

A.灵活性B.深刻性C.广阔性D.批判性

4.儿童想像现实性的发展特点是。

A.想像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

B.由爱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发展到爱看纪实故事;

C.对想像的形象往往肯的独创性,很少模仿性;

D.想像时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添枝加叶。

5.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

A.规范B.心理相容C.舆论D.凝聚力。

6.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系统的心理成分有。

A.能力B.认识C.气质;D.性格。

7.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有。

A.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B.发展的不平衡性;

C.发展的定向性;D.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3分,共15分)

1.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可概括为观察的精确性低。()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3.心境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

4.入学以后,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5.性格主要是先天获得的,较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简要分析一下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马鞍型”情况的原因。

3.简要分析一下儿童经常自我评价能力过低的原因。

4.什么是年龄特征?如何理解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请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好教学。

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请根据培养和引导儿童兴趣的原则,谈谈您是如何培养和引导儿童兴趣的。

推荐第10篇:儿童心理学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儿童心理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

A.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B.受遗传素质影响

C.受内因所制约D.受智力发展影响

2.新生儿是指()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3.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

A.立即实现B.经过很短时间就能实现

C.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D.需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4.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掌握了行走技巧B.在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C.会跑、跳D.能越过障碍

5.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经验型逻辑思维

6.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A.注意的集中性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7.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方面。

A.深刻性B.丰富性

1)

C.系统性D.以上皆是

8.道德信念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小学阶段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上()

A.还没有真正形成道德信念

B.道德信念还缺乏稳定性

C.开始形成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

D.道德信念发展到相当水平

9.促使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生理的发育

B.正确组织起来的学校集体生活

C.言语的发展

D.学校的学习活动

10.少年期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源泉和依据是()

A.学会认识和评价他人

B.教师对他的评价

C.同学对他的评价

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

11.()是培养优而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A.2岁B.3岁C.4岁D.5岁

12.()一般指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A.智力B.智商C.想象D.能力

13.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B.1岁—1.5岁

C.1.5岁—2岁D.2岁—3岁

14.()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

15.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词的反应B.直接反应

C.直接反应D.词的反应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如何正确理解在心理发展上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2、少年期学生集体关系的变化。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教学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2、试述少年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11篇:儿童心理学

28052儿童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91

4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及课题来源,明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上常见的几种方法,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考核知识点]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题来源。

4、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三个阶段。

5、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6、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考核要求]

一、概述

1、识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2、领会: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应用:能够根据儿童心理研究的问题的三个来源选择自己做儿童心理研究的问题。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识记: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三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理论的要点。

2、领会: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关于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本内容。

3、应用:通过对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及相同决定论等理论的比较,认识关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论的发展趋向。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1、识记: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领会: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代表性理论、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四、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识记:横向研究的概念、纵向研究的概念、跨文化研究的概念。

2、领会: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三种研究方法各自的特点。

3、应用: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比较分析、一些研究课题使用的研究法及这样选择的理由。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物遗传的过程,胎儿的发育过程以及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明确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明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儿童心理发展伊始就纠缠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生命的遗传过程。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相互关系。

3、遗传疾病的一般产生原因

4、胎儿的发育过程。

5、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6、儿童身体的规律与特点。

7、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8、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9、儿童动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考核要求]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识记:染色体的概念、DNA的概念、基因的概念、受精作用的概念、DNA的生成方式、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碱基互补原理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等位基因的概念、显性基因的概念、隐性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的概念、染色体异常的概念。

2、领会:生命的遗传过程、受精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显性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几种遗传疾病的成因。1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识记:胎儿的发育过程经历的几个时期。

2、领会: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三、儿童身体、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1、识记:儿童的生长四个显著的时期、头尾原则的概念、近远原则的概念、足趾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惊跳反射、强直的颈反射。

2、领会:儿童大脑和神经的发展的一般规律、脑的反射的意义。

四、儿童动作的发展

1、识记: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发展的阶段、成熟早期年龄的概念、常模年龄的概念、成熟晚期年龄的概念。

2、领会:手的动作的发展、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3、应用: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动作训练的最佳时机的选择。

第三章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2、婴幼儿视觉的基本发展状况。

3、婴幼儿听觉的基本发展状况。

4、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5、关于婴幼儿感觉发展的一些经典实验:如视崖实验、鲍厄研究婴儿视觉世界的方法、范茨研究婴儿形状知觉的实验设计等等。

6、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1、识记:反射行为的概念、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视觉偏爱的概念、视敏度的概念、视觉恒常性。

2、领会: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婴幼儿视觉及听觉的基本发展状况、婴幼儿嗅觉的发展情况。

二、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1、识记:空间知觉的概念、视觉恒常性的概念、深度知觉的概念、方位知觉的概念、观察与观察力的概念、时间知觉的概念。

2、领会:儿童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儿童色形两维感知的发展、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特征;视崖实验;范茨研究婴儿形状知觉的实验设计;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情况;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的四个方面。

3、应用能根据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规律,观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考核知识点]

1、皮亚杰关于思维的起源、结构、机制的观点。

2、皮亚杰对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3、皮亚杰的各思维发展阶段的特征。

4、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评论。

[考核要求]

一、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1、识记:1)认知的概念、数理逻辑经验的概念、物理经验的概念、格式的概念。2)运算的概念、适应的概念、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概念、认知结构的概念、同化与顺应的概念、平衡化的概念。

2、领会:1)皮亚杰关于思维的起源、结构、机制的观点。2)皮亚杰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的反驳。

二、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1、识记:皮亚杰的各思维发展阶段的名称、自我中心的概念、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领会:皮亚杰的各思维发展阶段的特征、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同化和顺应的关系、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的次序,运算的含义。

3、应用:分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不足之处。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考核知识点]

1、信息加工的过程。

2、引起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的原因分析。

3、儿童注意的发展规律。

4、短时记忆的几种策略及儿童运用这些策略的能力的发展。

5、元认知的几种基本过程。

6、评价信息加工理论。

[考核要求]

一、认知单元

l、认知:图式的概念、映像的概念、概念或范畴的概念、判断的概念。

二、信息加工过程

1、认知:感觉登录的概念、知觉的概念、短时记忆的概念、信息块的概念、元记忆的概念、长时记忆的概念。

2、领会:信息加工的阶段、引起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年幼儿童的知觉发腱状况、记忆的测量方法、儿童注意的发展规律、短时记忆的几种策略及儿童运用这些策略的能力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局限性及支解决它的局限性的相关对策,价信息加工理论。

3、应用:根据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促进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语言准备期的几个阶段。

2、儿童语音的发展。

3、儿童词义的发展。

4、儿童句子的发展。

5、儿童语用技能的发展。

6、环境论、先天决定论、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获得理论的内容。

[考核要求]

一、语言准备期

1、识记:语言获得的概念、牙牙语的概念、被动性语言的概念。

2、领会:婴儿对语言的敏感性的表现。

二、语言发展期

1、识记:不完整句的概念、单词句的概念、电报句的概念、语用技能的概念。

2、领会:1)儿童在使用词的过程出现的词义扩张的表现、儿童在使用词的过程中出现的词义缩小的表现。2)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儿童对时间词的理解、儿童对人称代词的理解的发展、幼儿对物量词的使用状况。3)儿童理解句子与使用句子的特点。4)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5)对2岁儿童说话的语用技能发展的研究发现、对四岁儿童根据听者的情况而调整其谈话内容的能力的研究发现。6)幼儿对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3、应用:能够从实践中找出支持本节理论的实例。

三、语言获得的理论

1、识记:语言获得装置的概念。

2、领会:环境论、先天决定论、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获得理论的内容。

3、应用:环境论、先天决定论、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获得理论的对比。

第七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对智力的一般理解及智力的一般理论。

2、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3、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4、麦卡尔提出的儿童早期智力发展阶段的模式。

5、智商的稳定性问题及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6、智力优异儿童的特征。

[考核要求]

一、智力的一般理论

1、识记:智力、一般因素,特殊因素,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2、领会:二因素说、塞斯顿七因素说、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吉尔福德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二、智力测验

1、识记:标准化的概念、常模的概念、信度的概念、效度的概念、智龄的概念、智力商数的概念、离差智商的概念、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的名称。

2、领会: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几种常见智力测验的内涵。

三、智力的发展、变化

1、识记:智力成长的基本趋势。

2、领会:关于婴儿早期智力测验的预测性、麦卡尔提出的儿童早期智力发展阶段的模式、智商的稳定性问题及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智力优异儿童的特征、

智力缺陷儿童的特征。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情绪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婴幼儿情绪的发展规律。

3、引发幼儿情绪的原因及变化。

4、关于新生儿的情绪的几种观点。

5、关于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对婴儿具有的适应意义。

6、婴儿微笑的发展。

7、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

8、儿童的怯生及其影响因素。

9、儿童害怕发展的年龄特点害怕的发展及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10、儿童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规律。

11、根据儿童高极情感的发展规律,在培养儿童高极情感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考核要求]

一、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1、识记: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组成成分。

2、领会:情绪的组成成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婴幼儿情绪的

发展规律、引发4-7岁幼儿情绪的原因、关于新生儿的情绪的几种观点、关于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对婴儿来说有重要的生存价值或社会适应意义、婴儿的笑的发展。

二、儿童情绪的获得

1、领会: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希伯对黑猩猩所作的经典实验。

三、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

1、识记:怯生的概念、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概念、系统脱敏法的概念、模特塑造法的概念、认知疗法的概念。

2、领会: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儿童害怕发展的年龄特点害怕的发展及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儿童的害怕与父母教育方法的关系、沮丧的儿童的表现、社会退缩儿童的表现。

3、应用:害怕的预防及运用所学方法帮助儿童克服害怕。

四、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识记:道德感的概念、理智感的概念、美感的概念、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美的评价的两个特点。

2、领会:儿童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理智感、美感的发展规律、美感在儿童的发展中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至少具有的几个特征是什么。

3、应用:根据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感时须注意什么;根据儿童美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美感时须注意什么;根据儿童理智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理智感时须注意什么。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对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

4、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5、儿童最初呈现的个性或气质类型。

6、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1、识记:个性的概念、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自我同一感的概念、同一感危机的概念、同一性拒斥的概念、同一性混乱的概念。

2、领会: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3、应用:对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和简评;针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谈一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的个性。

二、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1、识记:儿童最初呈现的个性或气质类型

2、领会:最初的气质、体貌体格以及成熟速率是怎样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

三、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1、识记:父母教养类型及其特征、家庭的物理环境的概念。

2、领会:家庭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针对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进行的研究、离异家庭的儿童

的表现、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家庭结构同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

3、应用:能结合所学理论谈谈你认为电视对孩子个性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1、识记:自我意识、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2、领会: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考核知识点]

1、儿童性别定型化的过程。

2、性别定型化的几种理论。

3、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4、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的三个显著变化。

5、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因素分析。

6、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考核要求]

一、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1、识记:性别的概念、性别角色性别的概念、性别同一性别的概念、性别角色同一性别的概念。

2、领会: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1、领会:性别差异的表现、性别定型化的几种理论、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的三个显著变化、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2、应用:将本章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谈谈自己作为教师对儿童性别定型化能够产生的影响。

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依恋的含义与发展的过程。

2、婴幼儿依恋的不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依恋形成理论的基本内容。

4、哈洛罗猴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论。

5、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6、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7、同伴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8、游戏与交往技能的关系。

9、几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

[考核要求]

一、依恋

1、识记:依恋的概念、婴幼儿形成的依恋的不同类型。

2、领会:依恋发展的过程、婴儿的依恋行为表现得最明显的情景、婴幼儿依恋的不同类型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依恋形成的习性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认知理论的基本内容、哈洛罗猴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论。

3、应用:根据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促进生活中婴幼儿安全依恋的形成。

二、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识记:同伴的概念、赛尔曼将友谊发展分为的五个阶段、赛尔曼把儿童角色采择能力发展分成的几个阶段、谬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成的三个阶段。

2、领会:同伴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3、应用:通过学习本章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技术,初步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社会交往技能。

三、游戏与交往技能

1、识记:按社会化程度对儿童游戏进行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

2、领会: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想象性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儿童想象性游戏的发展规律。几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在日常实践巾,通过游戏观察并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的发展情况的研究。

2、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的发展情况的研究。

3、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5、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7、控制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8、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9、自我控制的几种训练方法。

10、自我控制的测量。

[考核要求]

一、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1、识记: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道德行为的概念、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的两个方面、儿童的道德认知包括的方面、谈话法。

2、领会: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的发展情况的研究、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的发展情况的研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二、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1、识记:观察学习的概念、替代强化的概念、自我强化的概念、攻击性行为的概念、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领会:控制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用于实际工作,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1、识记:移情及羞愧感的概念。

四、儿童的自我控制

1、识记:移情的概念、羞愧感的概念、延缓满足的概念、自我控制的几种训练方法、弹性儿童的概念、自我控制度的概念。

2、应用:初步学习应用本章的自我控制训练技术对儿童进行自我控制训练,培养学生适宜的自我控制度。

第12篇:儿童心理学

一、什么是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三、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四、聚合交叉研究:是一种在纵向研究中分段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

五、儿童心理学正是成为科学是从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艺术的出版,是心理学第一部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

六、20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4)儿童具有主体性;(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儿童本质是积极的;(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10)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建议:记忆5条即可

七、一个四岁的孩子,母亲认为孩子是由遗传决定的,,于是为其提供各种环境,很少关心关注孩子,少强迫孩子去学一些什么东西,分析父母对发展基本理论的看法

答:该母亲陷入了遗传决定论的误区,认为孩子将来成为什么,都有遗传决定好了,护士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等人为干预对孩子的可能性。虽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其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是错的看法 1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而真正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父母需要多与孩子接触,提供给其适当的教育,毕竟儿童心理朝那方向发展,决定于教育与环境

2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教育儿童必须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

七、研究离异的五岁儿童,适合采用哪3种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旨在不加任何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然情境中被试的反应:不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让其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会观察得到更加真实的结论。

2、访谈法:对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手机其心理和行为数据。可以获得更有用价值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因为其父母离异,比较敏感,所以最好要先与其家里良好关系在进行,地点选择在他热为安全的地方,恰当提问。

3、比较法,

八、简述新生儿的反射

1.抓握反射:

2、吮吸反射

3、强直性颈部反射:

4、巴宾斯基反射:

5、摩罗反射(惊跳反射)

6、游泳反射:

7、踏步反射:

8、降落伞反射,

九、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原则

婴儿动过发展遵循三个原则: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和大小原则。(1)头尾原则:即头、颈、躯干和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脚动作的发展。(2)远近原则:躯干和肩膀动作的发展先于手和手指动作的发展。(3)大小原则:大肌肉动作最先得到发展,然后是小肌肉动作

十,幼儿几年才能握笔写字,分为三个阶段

答:答:三个阶段,

1、涂写;

2、模仿和临摹;

3、流畅书

十一、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P160)

答: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

第二,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

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十二、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228) 答:(1)朋友是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2)朋友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3)友谊促进角色采择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4)友谊促进建立、维持亲密关系能力的发展。

十三、试分析电视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P231)

答:(1)媒体暴力的影响,会增强儿童的攻击或反社会倾向;(2)电视对家庭互动的影响,家庭其它休闲活动如游戏及全家人出外旅游的时间减少了;(3)是社会刻板印象的来源;(4)通过广告影响幼儿的消费行为。

三、论述分析题

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所以,她为孩子提供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监督孩子。请分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P9)

答:这位母亲是遗传决定论者,认为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由基因决定;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是辅助性的。因此这位母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并不强迫和监督孩子。

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 答:(1)观察法、临床法和个案研究法较为适用。

(2)因1为观察法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借助自己的感官,也可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

2)临床法与访谈法相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并用;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此外,其他方法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等。

3、9月份,年轻的芳芳老师刚刚接手一个“全托”的小班。她应该怎样安排孩子中午的午睡和晚上的睡眠?请你给她一些建议。 11-12小时 晚上9点半到早7点半

10小时

午睡1点到3点

2小时

答: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可以引导他们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书、串珠子等,使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进入抑制状态。卧室环境要保持安静,温度适宜,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安定幼儿的睡眠情绪,使幼儿较快入睡。此外,在幼儿快要醒来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也有助于防止幼儿突然醒来而引起的不快或惊吓。对于实在不想午睡的孩子,也不必勉强,可以允许他们躺一会儿,或在非睡眠区域安静地玩。

至于晚上的睡眠,上述方法也适用。另外,建议在睡觉前安排一些睡眠“仪式”,让孩子睡觉前经常有顺序地经历一些相同活动,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知道“该是睡觉的时间了”。睡前千万不要让孩子情绪激动,否则孩子就很难安然入睡了

4、“豆豆14个月时会当着很多大人。。。为什么豆豆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对此,豆豆父母应采取怎样的反应方式和评价方式? 答:(1)从2岁开始,豆豆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到要对自己边唱边跳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时,他就会产生诸如羞耻感、窘迫感之类的自我意识情绪,“并且用手遮住脸”。(2)一般而言,成功会使儿童表现出自豪感,失败会使儿童表现出羞愧感,这些表现都依赖于父母的反应。对此,豆豆的父母应该进行更多的积极评价:在孩子成功时进行表扬。那么,豆豆就在成功时表现出更多的自豪感,而在失败时表现出较少的羞愧感

5试分析同伴交往重要性。(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方面发展。

二、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三、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基础。

6、嘟嘟5岁了,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会不会影响嘟嘟的自我评价和同嘟嘟的评价? 答: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

1由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处于“他评”阶段,所以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就会成为儿童对自己评价的重要来源。

2同时,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反应或评价,也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进而间接的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

3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有重要的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可能导致孩子被同伴拒绝,而在幼儿园或小学入学初期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可能会延续他们“被拒绝者”的地位,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遭遇拒绝,并由此产生各种适应问题。

所以,一方面教师必须对有破坏性的行为做出必要的反应,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尝试使用行为矫正的策略而非批评、责骂儿童的方法对儿童的消极行为予以矫正,并及时称赞这些儿童合宜的行为。

7、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8、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9、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0、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10、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11、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12、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3、(四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1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映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

15.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B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6、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

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

(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17、影响亲子交往的因素

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涉水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简介地影响亲自交往的状况。

3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外一重要因素

4受到家庭以外的许多因素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

19、造成口吃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如何矫正?

生理原因:由于2—4岁儿童的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的困难。

心理原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从“思想”转换成言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和更好的表达形式而感到焦急,也可能会因为发音的速度赶不上思想闪现的速度而造成二者的脱节。会使儿童处于紧张状态,而这种紧张可能造成发音器官的细微抽搐和痉挛,出现了发音停滞和无意识地重复基本音节的情况。经常性的紧张便成为习惯,以至于每次遇到类似的词语或情境时,都出现同样的“症状”。

模仿,幼儿的好奇心强,爱模仿,班上某个孩子偶尔会出现“口吃”,会使他们觉得有趣儿,“好玩儿”而加以模仿,最后不自觉地形成习惯。 矫正口吃的重要办法是消除紧张,成人应和颜悦色地提醒他们不要着急,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讲话,对生活在幼儿园集体中的儿童,教师则要教育其他幼儿不要模仿,更不要讥笑

20、幼儿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早期学习___、_劳动_____ 和 _游戏______,其中___游戏____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21、智商在(D )之间称为超常。

A.90—110 B.110—130 C.70分以下 D.130—140

22、学前儿童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 D )。 A.1岁半—2岁 B.4—5岁 C.5—6岁 D.2—4岁

23、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 C)。 A.5岁 B.4岁 C.3岁 D.2岁

24、为什么幼儿中期会告状?

道德感是有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4—5岁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5、亲子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父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26、幼儿::”说谎”想象和现实分不开? 1)这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了起来;

(2)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3)由于认知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27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1)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2)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学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每天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28、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左右:5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正确上下左右

29、婴儿发音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

2、___连续音阶段;________

3、______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_____________。

30、youerqi 幼儿期(学前期)的心理特点

1、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

2、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知识刚刚开始发展

3、从这个时期起开始形成最初的社会性倾向。

第13篇:百余本法学书籍

百余本法学书籍001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002宋功德《法学的坦白》 003冯象《政法笔记》 004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

005德国刑法典(德文版)Strafgesetzbuch 006德国民法典(德文版)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007奥本海《国际法》 008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009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010苏力《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 011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012卢梭《社会契约论》 013洛克《政府论》

014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01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016阿狄亚《合同法导论》 017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018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 019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020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022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 023克林纳德《法人犯罪》 024拉伦茨《法学方法论》 025刘瑜《民主的细节》 026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027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 028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029安德里亚《基督城》 033程树德《九朝律考》 034储槐植《美国刑法》

035丹里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 036丹宁《最后的篇章》 037费希特《然法权基础》 038费孝通《江村经济》 039费孝通《乡土中国》 04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041富井政章《民法原论》 042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043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 044郭卫《六法全书》

045贺卫方《贺卫方学术随笔》 046亨利梅因《古代法》 047亨利-梅因《国际法》

048黄晓林《商法总论》 049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

050卡尔_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051凯斯《偏颇的宪法》 052考夫曼《存在主义》 053科赛《社会冲突的功能》 054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055勒内·达维《英国法与法国法》 056雷蒙_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 057梁慧星《民法解释学》 058刘星《西方法学的初步》 059路易•8226勃朗《劳动组织》 060马布利《马布利选集》

061玛丽_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 062美国《大法官的智慧》 06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065托马斯_哈里斯《沉默的羔羊》 066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 069威廉·福特·怀特《街角社会》 070威廉_魏特林《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 071维克多孔西得朗《社会命运》 072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 074杨颖《大案实录》 076周德明《知识产权导论》 078阿_伊_道尔戈娃《犯罪学》 079查士丁尼《法学阶梯》 080大谷实《刑事政策学》 081马蒂《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 082Ronald_Blackburn《犯罪行为心理学》 083爱德华_J_柯恩卡《侵权法》

084卜思天.M.儒攀基奇《刑法-刑罚理念批判》 085陈兴良《规范刑法学》 086村野埝《刑法总论》

087腓特烈_G_坎平《盎格鲁—美利坚法律史》 088胡萨克《刑法哲学》 089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

090罗尔夫·克尼佩尔《法律与历史——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

091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 093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094徐久生《德国刑法典》 099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 110大冢仁《日本刑法总论讲义》 111康树华《犯罪学通论(第二版)》

第14篇:供电局哪部门好

一.关于供电局的部门岗位

一般来说,供电局(这里指地区级的供电局,非指县局,下同)的一级下属单位有:机关:

包括局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用电科,安全监察科,输变电运检部,电力客服中心,工会等.

新进的大学生一般不会分到机关,除非是关系很铁而又不愿下基层 的那些,

否则,即使你在机关你也根本指挥不动下面的人.从经验看,领导层通常 都是经过

很多年的基层锻炼才逐渐提上来的,所以我觉得刚毕业最好不要去机关, 要舍得下基层.调度所:

各个地方叫法可能不一样(所\\部\\车间等),这个所主要有调度室和继电保护班.这个所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门,在局里面地位也非常重,而且我们局绝大部

分的领导都出自这个所.

顾名思义,调度室(地调)就是调度地区电网运行的单位,

调度员首先要下变电站实习几个月,熟悉变电站运行方式,然后在调度室实习半年左右,期满考试合格,可以任副职调度员.调度员的工作感觉比较乏味,整天都是电话,像接线员一样,要倒班,上夜班是很正常的,而且调度命令绝对不可以有错.当然,调度员和编制电网运行方式的方式室工作人员都要对电网结构\\继保工作\\事故处理有相当的掌握,因为难度在于在事故状态下,他们是事故处理的指挥者.好处就是不累,不脏,平均上两天休息四天,奖金高.

继保班一般有好几个,分管35kV/110kV/220kV/500kV几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的保护工作,这个是新进大学生经常去的而且很有学问的地方.一个搞继电保护的人,一般最少要三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充分熟悉掌握本局的保护工作,如果你一旦成为了继保的技术骨干,那你一定很吃香了,因为有些工作非你不可了.

插一句,我在我们局的各个变电站看见,继保装置中,许继和南瑞的产品非常多,前者主要是传统的机电式继电器,后者主要是微机保护装置,看来他们的市场都不小.记得去年深圳南瑞来EE招聘时,去参加的硕硕有三十多个,本本只有寥寥几个,实际上是本本们不了解南瑞所致.

计算机通讯所:

有的地方也叫信息中心\\信息部,这也是近年来大量新生涌入的部门.因为现在供电局都有集控中心,都采用了能量管理系统(EMS),变电站大都实现了少人值守和无人值守,数据的采集\\设备的监控\\微机保护的实现,都离不开通讯.这个所年轻人特别多,多为计算机系毕业.

检修试验所:

这个所主要对一次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定期进行试验.设置有系统班(管主变\\互感器),开关班(管断路器),高压班和化验班.修试所的人比较辛苦,工作环境充满油污,很多时候非常需要体力,所以基本上没有女生.以前,修试所的地位比较高,因为他们对一次设备了如指掌,修试所出来的人几乎胜任其他所有位置.但是近年来修试所的地位有所下降(虽然工资奖金还是高),因为他们的工作尤其看重经验,而技术难度不高,此外,随着微机保护的普及和计算机通讯的应用,搞修试的对二次回路知道得就越来越少了.

送电所:

也叫线路队,就是对35kV~220kV输电线路进行维护的,野外工作,很艰苦,注重经验,没很多技术,基本上没有大学生分去那里.

变电所:

是主管35kV以上变电站的运行的,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就属于这个所.钱不少,但工作

比较无聊,而且风险比较大,因为出事故的时候,基本上都可以从值班人员的身上找

出一些责任来,所以被扣奖金的几率是最高的.另外,据说这个所的人不大容易出头.

计量所:

设有内校班(校电能表,不出差),现校班(出差到现场校表,大用户的装表工作),仪表

班(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压力表等各种仪表的维护校验工作).这个所的工作比较

轻松,而且相对最安全,风险也极小,当然,相应地,收入稍少.

此外,还有材料所和各个分县局,不再赘述.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比较适合我们

EE(电气工程)的同学去的部门,依次应该是调度所,计通所,修试所和变电所.

二.关于供电局的待遇

供电局职工的收入主要由工资(技能工资+岗位工资)和奖金组成,以前,一般全省执行

统一的工资政策,即省内相同职称相同岗级的人工资基本差不多.现在有一个地区电网内工

资统一的倾向.比如这个月南方电网公司刚刚进行的工资改革,拉近了沿海和内地职工的工

资差距,我们内地的职工就因此受益.也就是说,整个华东电网,或者华北电网,工资水平相

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并不一定是售电量大的局收入就高,还得看你的线损率和电费回收

率,所以你的客户质量是相当重要的.比如某局,摊上了一个连年亏损的有一万多职工的钢

铁厂,年用电量数亿kWh,半数以上电费交不上来.而你还绝对不能停他的电,否则省委省政

府会立刻来电,曰,这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几万职工要吃饭,一分钟都不能停.技能工资(与职称有关,本科毕业是助工,硕士是工程师)和岗位工资(与你在本单位的 具体岗级有关,本科毕业一般7-8级,硕士高1-2级)都是1k左右(这里以我们内地供电局为例, 其他地方不了解),奖金一般是工资的3/4左右,比如你有2k工资,那么奖金大约1.5k.每个月 领到奖金的前提是没有犯错误,特别是不能出现人为事故.

除了每个月的工资和奖金,还有以下几笔钱值得期待:

双月奖: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双月奖,反正就是不定期一个月发两个月奖金,你领就是了.

季度奖:跟月奖差不多.

承包兑现奖:自己交几k风险抵押金上去,在一年或者半年内没有人为因素引起的重大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则双倍返还抵押金.

过节费:逢五一,国庆,元旦,春节发的,每次跟一个月奖差不多.

消暑费,烤火费:每年7月和12月发,1k左右.

另外,有的供电局在职工购房和私车公养方面给予职工不少优惠.这里要区别两个概

念,就是你的收入和你可以支配的钱是两码事,供电局职工可以支配的钱比较多,就是说很

多东西都是可以报销的.

总的说来,内地供电局,实习生一年3w左右,转正之后4-6w,如果你一不小心当上生产班长或者中层干部,那肯定7-8w或10+w,小康了.供电局职工的收入在社会上属于中等偏上,玩不潇洒,也饿不死人.

三.关于供电局工作和生活的特点

总的说来供电局的工作比较轻松,但轻松不等于没事干,事实上每天都有事干, 继保\\计通\\修试的人基本上每天出差(他们的工作现场基本上都在各个大大小小的 变电站,去变电站工作称为出差),一般早上8点钟上班,9点出差,干到下午两三点完事,在外面吃饭,然后就下班回家了.如果碰上主变大修或者新变电站投运等特殊时期,那有可能干到天黑.供电局的工作比较适合那些有比较多业余爱好,或者喜欢比较多业余时间的人,当然前提是你已经把本职工作做好了.

供电局职工的安全责任非常大.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每天都要讲的事情,就是安全.因为电网事故的危害和损

失极大,一台主变价值数千万,连一个封闭式SF6开关也要 几百万,再加上生命宝贵,事故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安全规程,两票三制,是天天要学的.现在的安全责任全部都跟你的奖金挂钩,谁的责任就处罚谁,比行政处罚, 更严重的是扣钱.由于有录音\\故障录波等手段,事故责任者想逃避责任基本上不可 能,所以大家都很重视安全问题,这也是即将进入供电局工作的人必须认真对待的, 一切按规程办事,一丝不苟,否则弄不好连命也搭进去了,这方面的血教训太多,不赘述.

供电局的工作除了调度(继保)和计通外,缺少创新性,富于重复性.因为团委和工会的存在,所以供电局职工的业余生活变得异常丰富,隔三叉五的 又有活动了,什么烧烤\\划船\\联谊\\旅游...一般上午出去,下午完了大家吃顿饭完事, 其实就是去花钱的,当然,放心,自己不掏一分钱.此外,全局范围内的篮球联赛,足球联赛,乒乓球比赛,各种文艺活动是每年少不了的.由于活动多,吃饭也多,所以会喝一点酒是比较好的,只是记住上班之前和工作中是绝对不能喝了.

需提醒的是,初入供电局,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平时聊天尽量不要谈身边的事,绝不要随便评价你的同事,你不如谈足球,谈NBA,谈PC Game去.

第15篇:考研英语真题哪本好 现在复习为时不晚

考研英语真题哪本好 现在复习为时不晚

考研英语复习方法&经验篇

其实,对于跨专业的社会考生来说,压力还是蛮大的。我本来也想着边工作边复习,但觉得那样太不现实,所以索性选择辞职,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拼搏一番,在此期间,父母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真的非常谢谢他们!

好了,下面我们言归正传。在准备阶段,3月初左右,我先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开始着手准备购买了一些专业书,幸好之前大学期间也辅修了一些金融学方面的课程,所以我对专业课的考试倒没有那么担心,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经过多方打听,报了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除了专业课程外,最让我头疼的是政治和英语,政治还好,多看书,多做题,多留意时政要闻,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 但英语就不一样了,从高中起,我的英语就不是很好,当时也自暴自弃,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我喜欢的数理化中去了,大学四级也是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这下成了考研路上的“拦路虎”,但为了心中的信念,就必须要想办法赶走这头“拦路虎”。所以,像上学时一样,我买了好几本词汇书,准备开始狂背词汇模式,但坚持了一周左右,感觉成效不大,所以就赶紧想办法另辟蹊径,毕竟这样单纯地背诵词汇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在认真分析了考研英语试题的版块设置后,我决定分版块去复习,争取从各个版块进行突破,最后在通过做真题,将这个几个板块融会贯通,进而提升整体的英语应试能力,最后的结果证明我这种做法还是蛮对的,这里偷偷乐下

先谈谈买考研英语复习资料这件事吧,毕竟不管什么考试,选对复习资料才是关键。在网上的各大书店进行比较后,我发现关于英语二的辅导资料并不是很多,而且评价不一。所以,我又辗转去了附近的几家实体书店,经过精挑细选,我买了一些相关的辅导书,不过最大的收获还是淘到了我认为最棒的英语二真题书《考研圣经》,嘿嘿,说实话,我是个外貌党,第一眼就这套真题的双色印刷以及超好的纸质吸引啦,但最重要的是感觉这本书的讲解得特别细致,而且每套题下来有80多页,蛮适合自己这种基础不是很好的考试滴!

书买好了就全面投入复习阶段啦,我一般将英语的复习安排在下午,具体的分版块复习方法如下:

(一)考研英语二词汇的记忆

个人觉得不管是阅读部分(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还是翻译和写作,词汇的记忆是最基础的,词汇的复习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理解、辨析和运用。理解主要是在阅读(包括翻译)中,辨析主要是在完型中,运用则主要体现在写作中。所以,在复习词汇时,我每天早上会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专门去记忆一些词汇,下午做专项训练,并将做题时遇到的一些生词难词挑选出来,记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包括这个词的读音、词性、词义和例句。其实这一点,我还是受到《考研圣经》对词汇讲解的启发,在晚上临睡前又把小本子拿出来,再次记忆一遍,就这样反复记忆来加深记忆,真的感觉比抱着词汇书去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太多。词汇的记忆一刻也不能懈怠,所以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考试前,光小本子都用了好几个呢,不过这也算是一种知识财富的积累吧。

(二)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考查的是对文章主体大意和主旨的理解,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方面要提高速度,另一方面还是注重技巧。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懂一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只有弄懂了文章大意,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所以,在开始复习时,一定不能片面地追求速度,这时候,可以适当地将重点放在理解上,争取弄懂每句话的语法、句法和句意,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长难句时可以先将它们圈出来,等试着把整个文章读完并了解主旨大意之后,再去翻字典或语法书来将所圈的词汇和句子弄懂。

养成这个习惯后,大家可以试着慢慢将阅读的速度加快,比如,规定自己在5-10分钟内必须读完一篇文章并弄懂主旨大意。

接下来,就必须注意一些解题技巧的问题了,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出来,有的则需要去推测,所以看懂文章仍然是解题的关键。建议大家在做题之前,先去浏览题目和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去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这样可以确保速度和技巧的同步提升。

时间久了,做的题目多了,你会发现一些题目的提问方式是相同的,比如,“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intention in writing this article?”这类问法考查的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in Line..., Para...? 这类问法考查的就是某个词或短语在文中的意思,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对类似的问法进行总结,以提高答题速度。我这里提到的方法,也是在不断地做题和参考考研圣经真题逐句解析和答案解析的基础上自己摸索出来的,感觉还蛮有用的,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帮助吧! 具体时间安排:

一.考研预备期(现在—4月份)

这个阶段是我们所称的考研预备期,考研持久战刚刚拉开,所以这个阶段不需要同学们每天学习很长时间,一天学习4—7个小时就足够了,主要是是保持考研新鲜感,为英语打基础,该玩玩该睡睡。当然考名校的同学一定要早点准备。 1.英语每天3小时 2小时单词,1小时语法。趁着现在时间还充分,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利用好现在夯实英语基础,后期任务会越来越多。 2.了解院系状况,尽早确定院校专业选择

小伙伴们可以多向学长学姐打听,结合他们的选择和经验,尽早确定自己的选择。其实每个院校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早点确定下来,再点准备专业课,就可以定下心来好好复习了。 3.做好全年规划,有取有舍,调整心态

一旦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考研是一次难忘的路程,未来的一年你会孤独,会彷徨,但记住你今天的选择,不忘初心。

4.联系学长学姐,适当考虑报一个考研班,后者听讲座进一步了解考研新趋势。二.基础学习期(5月—7月份)

这个阶段是各个学科打基础的时期,为暑假高强化的学期做准备的阶段。俗话说:考研得暑假的者的天下,具体怎么得,就看你的前期准备了。 1.英语每天3—4小时

2小时单词,半小时语法提高,1小时精读 2.专业课每天2小时

初读指定书目,适当扩展,考数学的要每年拿出一定时间看数学。 3.兼顾期末考试

6月中下旬就进入考试月了,同学们可以适当减少考研复习时间,复习期末考试,但是要每天坚持看考研的内容,保持感觉。 三.得暑假者得考研(7月-8月)

暑假是整个考研的关键时期,很多同学都不回家留校学习。留校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气氛,同学们可以回家几天适当放松,也不用逼自己太恨,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这段时间, 1.英语3小时

1小时单词,2小时阅读真题 2.专业课每天3——5小时,整理笔记 暑假是专业课和数学复习古关键时期,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 3.利用暑假上好辅导班,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点 四.考研提高期(9—11月份初) 1.英语每天2小时

半小时单词,1小时阅读,半小时专项训练 2.专业课每天5—7小时,重点在做题 3.政治每天1小时 看大纲,做模拟题 五.冲刺整合期(11月中旬—12月份)

最后冲阶段依然不能放松,利用这段时间把专业课,英语,政治。数学各科从头到尾全部过一变,前期的笔记在这个阶段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1.政治背诵每天3小时 2.英语作文每天一小时 3.专业课整合

4.心态调整时间自己安排

初读指定书目,适当扩展,考数学的要每年拿出一定时间看数学。

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一些经典的词汇、句式、模板,大家只要好好掌握,考研英语写作绝对没啥问题。不要太谢我哦~~~~~~~~~~~~~ 写作经典词汇——摘自《写作宝中宝》 信任危机the crisis of trust 延迟退休postpone retirement

裸捐to donate ones entire fortune to charity after his/her death 白领工作a white collar job 孝顺 filial piety 海外市场overseas market 虐待mistreat, maltreat,ill treat 教育投入education investment 伪专家unqualified experts 汽车产业automobile industry 住房问题 housing problem 劣质商品inferior article 负债累累mountainous debt 严厉惩罚severe punishment 恐怖行为act of terrorism 恶劣天气bad/adverse weather 医患纠纷patient doctor disputes

(三)考研英语二翻译

考研英语二的翻译部分是一篇小短文,但主要考查的还是双语转换能力。这部分与阅读理解相似,只不过篇幅比较小,且要将看到的内容用笔写出来,所以也是一个速度和技巧并重的题型。复习时,最主要的还是要打好词汇和语法这个基础,然后就是要做大量的翻译练习,并用笔记录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我主要参考了考研圣经考点剖析部分提到的一些翻译解题技巧,感觉它对的总结性还是比较强的,然后在做相应的翻译专项训练,将学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现学现用,融入进去。此外,我每天还会坚持浏览China Daily的双语新闻,了解一些时事热点新闻和流行语的表达方法。总之,翻译能力的提升还是要多练习,多积累。

(四)考研英语二写作

相对而言,写作这部分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下笔去写,一般都会得分,但要取得高分,还是要下一定的功夫。这部分的写作包括小作文和大作文。 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格式(小作文)、内容要求和字数要求等问题。可以多背诵一些重点词汇、重点句式以及模版,以便能在考试的过程中信手拈来。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篇”,切记,一定要动手去写,这样既能将所记忆的词汇、句式及模版活学活用,又能加深对于这些内容的记忆,另外还有助于消除“怯场心理”。所以,我一直坚持每周研读1-2篇范文,背诵1篇模版,并利用所记忆的词汇和句式去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当然,一篇作文写完了并不等于就完成任务了,都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英语作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花点时间去反复地修改自己所写的作文,并总结得失,这样才能不断地获得提升!

另外,个人觉得考研圣经这套试题在每篇阅读理解文章后面给出的佳句模仿版块挺适合复习写作这部分的,有兴趣的同伴们可以去学习学习!总之,作文的复习一定要做到多背、多写、反复修改!

以上是我个人在分版块复习考研英语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其实,只要每个版块的做题速度和技巧都提升了,在做真题时也就会如鱼得水一样,能够轻松应对!最后,记住哦,一定要兼顾速度和技巧!

不知不觉间,和大家聊了这么多考研英语的复习方法和经验,希望不管是对准备考研的还是正在这条征途上行进的同仁们,都能有所帮助!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想说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你的付一定会有回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16篇:儿童心理学(推荐)

思维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1)知觉的集中性。(2)不可逆性。(3)受知觉外表的支配。(4)属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1)守恒、(2)序列化和传递推理、(3)类包含。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1)现实与可能的逆转(2)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3)命题内与命题间。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对他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简评:(1)贡献:①确定儿童思维发展的内发性和主动性;②确定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③确定儿童思维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批评:①只重知识的认知,忽视了社会行为的发展;②发展先于学习的观点缺少教育意义;③各年龄阶段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低估了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高度了青少年的认知思维能力。(3)对教育的启示:(启示性大于实用性)①按儿童的思维方式实施教学;②按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置课程;③因材施教。

维果斯基的思想强烈影响着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1.学习者是积极自主的“学徒式学习者”。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有能动性的。他通过参与指向一定目标的、共同协作的活动来进行学习。2.学生的学习受背景影响。教学是一个依赖于先前知识和过去经验的累积过程。学生的学习要受他们在特定情境下所激活的经验的影响。3.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和支架。挑战性的任务是指处在那些稍微超出学生能力、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完成的任务,即处在最近发展区内,与学生的能力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不匹配状态。这条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者地位,要求教师在设计、安排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主张教学内容或任务应该给学生造成积极的认知冲突。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教学应该是一种合作的磋商式的活动过程,由于师生的相互作用而增强了各种联系。这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教师必须使教学针对适当的难度水平,与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形成积极的不匹配的状态。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维果斯基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他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另外,他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他的思想启发了建构主义者进行着大量的学习和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教育意义:①丰富的外部交往活动,可用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②符号系统的掌握可改造我们的精神世界;③教学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断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以表征模式作为认知发展的指标。表征模式指的是儿童操纵信息的方式。三种表征系统:1.动作表征(第1年)、2.形象表征(第2年)、3.符号表征(6岁或7岁之后)。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儿童从形象模式向符号模式的过渡主要源于儿童掌握了语言。语言有助于认识发展,然后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布鲁纳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基本哲学;2.认知发展加速;3.表征模式;4.电脑使用。贡献:①注重将认知发展和学习的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基础。②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思考与内在动机、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构的形成,比联结派更能说明人类学习的特点。局限:①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②“任何科目„„任何儿童”是不可能的。③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④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⑤发现法适合用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即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即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智力经验亚理论:处理新异任务能力:个体处理任务的经验有助于个体明确他的行为是否属于聪明的行为。自动加工能力:日常生活中,人们处理熟悉事件时也会有智能表现。但只有当自动加工能力形成时,才是智能的一种表现。 经验成分对智力测验编制者的启示:了解被试对测验项目的熟悉程度,这对准确评价被试的智力至关重要。文化偏向测验。能有效区分个体智能表现的测验项目应该是所有文化背景的人而言其熟悉程度都相同。智力情境亚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埃里克森简评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整体性研究;

2、辩证法的思想;

3、重视教育;

4、对精神分析理论作了修改;

5、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和自我的冲突。(1)文化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教育既可能促进人格发展,也可能阻碍人格发展。(3)学生具有自主成长的潜力。(4)人格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语言获得理论:一.学习论:学习论者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1.模仿说: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话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怀特赫斯持等,主张对传统的模仿概念加以改造,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选择性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特点:一是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即二者不仅在形式亡,更重要的还在功能上相似。二是选择性模仿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乃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2.强化说: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斯金纳还专门写了《言语行为》一书,提出了两个主要论点:①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②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的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条件。在斯金纳的后期著作中,特别强调闻“强化依随”的概念来解释各种行为(包括言语行为)的形成过程。强化依随是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它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二.先天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否定环境和学习是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1.先天语言能力说: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是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知识,即普遍的语法知识。(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2)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人类具有先天的普遍观念、原则),亦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表现。(3)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4)儿重获得的足一要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先天语言能力说于60年代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大的贡献是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根本改变了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了儿童本身的待点。2.语言的可学习性理论和否定证据问题。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互作用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相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2.社会相互作用论: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特别重视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该理论认为,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之后他又提出了第八种、第九种。如语言、数理逻辑、空间、音乐、运动、交际、内心的、自然感知、对精神的思索能力(对人生的意义、死亡等)。1.语言智能2.数学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自我认识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西方社会较为注重语言、数理逻辑能力,非西方社会则对其它智力更为看重,表明:应该对个体在许多情境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并将传统智力测验的内容视为个体智力内容的一小部分缩影。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让患者逐渐地接近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模特塑造法——班杜拉的实验表明: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地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减少害怕。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

弗洛伊德三个方面:伊底、自我、超我。本我:最难接近、最有力量部分;由先天本能、原始欲望所组成;快乐原则;自我: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现实原则,具有认知、统合和执行三种机能;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 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强调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意义,提供了一个理解儿童情感问题的理论框架。

2、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没有直接研究儿童,却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1)以患者的幼年生活史为基础,用以推论正常儿童或成年人不一定适当;(2)以性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原始动力,是“泛性论”,解释人的发展太过偏颇;(3)以本我作为人格发展的基础,对教育意义不大;(4)以早期经历决定人的一生是“独断论”。 谢尔登的研究:内胚层型占主导的人为“内脏优势型”,其特征是悠闲、好吃、行为缓慢、喜社交、宽宏大量,其心理特点为平和、善解人意;中胚层型占主导的人为“身体紧张型”,其特征是自信、大胆、健壮、精力充沛、冒险冲动,心理特点为任性、刚愎;外胚层型占主导的人为“大脑紧张型”,其特征是内向、拘谨、胆怯、不好社交、工作热心负责、爱好艺术,心理特点为懦弱、稳重有余。

1、体格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

2、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而造成了个性发展结果的差异。

3、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不同,这影响到了不同体格孩子个性发展结果。婴儿自我意识出现过程:

1、分不清自我与客体;

2、开始把自己从客体分离出来;

3、认识到自己身体,并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

4、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①依从性和被动性,②表面性和局部性,③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时期,产生的原因有:生理原因、心理上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对自尊和友谊的需求。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发展、自我的分化、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假想观众和个人寓言、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逐步实现自我同一。 观点采择:“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准确推断的能力。

第一阶段(4-6岁)自我中心阶段:不能区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和别人的对实际事件的理解。因为孩子自己很喜欢小猫,就认为别人也都喜欢小猫。第二阶段(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这时儿童已经能意识到别人会有和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对上个问题的回答多半是,“霍莉的父亲会恼火,因为他不让霍莉爬树。”第三阶段(8-10岁)自我反省:儿童知道每个人都认识到别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知道不仅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别人也能理解儿童的观点。如果问“霍利的父亲会惩罚他吗?”儿童回答:“她知道父亲会理解他为什么爬树,所以不惩罚她。”第四阶段(10-12岁)相互角色采择阶段:儿童能从旁观者的观点看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阶段儿童可能会说:“霍利和她父亲相互信任,所以他们能谈论为什么爬树。”第五阶段(12-15岁)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儿童知道存在综合性的观点,而且也认识到“为了准确地同别人交往和理解别人,每个自我都要考虑社会体的共同观点。”

第17篇:儿童心理学知识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分歧

一、儿童言语的发展

 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日常活动,你就会发现他们在游戏或探索周围事物的时候,经常会大声地自言自语。如:一

天,一个五岁的小孩在玩拼图,他说:”那红色的块呢?我需要一块红的,现在我有一块蓝的,不,它不合适,让它在这里试试。”

 皮亚杰称这种言语为自我中心言语(egocentrism speech),它反映了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想象到别人的观点。所以,

皮亚杰说:儿童经常自言自语,不介意别人是否理解。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自己的思维。他认为认知成熟和某种社会经验最终会导致自我中心言语的消失。

 维果茨基强烈反对皮亚杰“儿童言语是自我中心的、非社会的”论断。他认为儿童自言自语是为了自我指导和自我

指向,因为语言帮助儿童考虑自己的行为并选择行动过程,他认为这是高级心理机能(包括持久注意,长时记忆,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和自我思考)的基础。

 随着儿童的成长,活动任务变得越来越容易,他们的自我指向语言逐渐消失,而内化成一种内部言语,也就是我

们每天在思考和行动时使用的一种和自己的对话。

 在过去20年中,人们做了大量研究,试图从两大理论中决定取舍。几乎所有的发现都支持维果茨基。

 现在人们一致认为,儿童的自言自语是一种个人言语,而不是自我中心言语。研究发现,当面临困难任务,在出

了错或不知怎样继续做时,儿童会更多地使用自言自语。维果茨基预测:随着年龄的变化,自言自语会逐渐消失,出声的言语转化为一种无声言语或轻微的嘴唇运动。在困难任务下运用自言自语较多的儿童,比沉默寡言的儿童注意力更集中,更投入,成绩进步更快。

二、认知的起源

 如果说自言自语是认知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它是从哪来的呢?维果茨基认为,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起源于

社会相互作用。维果茨基强调认知的社会起源,这是他和皮亚杰最主要的意见分歧。

 通过和社会中更加成熟的人一起活动,儿童开始支配自己的行为,开始运用一种在本民族文化中有意义的方式进

行思考。当儿童和成熟的搭档交谈时,他们会把这些对话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个人言语的一部分,并用类似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语言。

三、知识的建构

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认识的最重要源泉是儿童本身,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他们是自发的探索者,他们形成

自己的思想并加以检验。但是,皮亚杰强调知识的个体建构,知识是个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的探索建构起来的。

 维果茨基也认为儿童是积极的求知者,但他不把儿童看成单一的自然人,他认为儿童和社会环境共同导致了认知

发展。他认为,一旦婴儿学会了感情表达,特别是能借助言语进行表达之后,他们参与社会交流的能力就得到迅速发展。其基本的感情能力就会转化成一种人类的独特的高级认知过程。所以,维果茨基是社会建构论者,强调知识的社会建构。

四、教学与认知发展

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与教学相互影响,甚至教学要先于发展。因而,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 在教育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主张为受教育者提供机会,都承认个体差异。但是,维果茨基式的教学不强调自

我启蒙发现,而重视合作。同伴的合作也可以促进协同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 第三题

 虽然埃里克森受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训练,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

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他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埃氏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

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成功解决冲突,就得到健康发展,反之,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 1.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18个月左右)

信任感使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础。这种信任感是在出生头两年发展起来的。婴儿最迫切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护。这个阶段的矛盾是信任与不信任之间的矛盾,人格发展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3岁)

如果说前一阶段还处在依赖性较强的阶段,那么这个阶段的儿童就要学会许多动作,他们开始试探自己的能力,许多事情喜欢自己动手,不愿他人干预。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

 3.发展主动性阶段(3~

6、7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发展其想象力与自由地参与活动感兴趣,儿童日益增多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他有可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家庭以外的范围。另外,此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

 4.变得勤奋的阶段(

6、7岁~12岁)

这是儿童进入学校掌握知识、技能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第一次被赋予一些期望他们去完成的社会任务。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岁)

这个时期儿童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了自我同一感,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此阶段非常重要,其同一性的发展与前几阶段任务的完成有着密切关系。

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9岁)

这是人们解决婚姻问题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30~60岁)

这是人成家立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止感。

 8.达到完善的阶段(60岁以后)

这是一个人一生主要努力趋近完成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 人格发展的上述各个阶段是互相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

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 其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

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 小学生正处在第四阶段,即变得勤奋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

题。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再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第四题 书有

第五题 笔记

第六

顿悟-完形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本质

1、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2、从学习的过程看,学校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

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直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

 顿悟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尝试错误说(联结说)基本观点

 桑代克在他的博士论文《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中对动物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其著名的联

结学习理论。

 学习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

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的联结,即形成S-R的联结。

 学习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第七 笔记

第八

(一)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

 1.关于学习的实质

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一定意义的结构,而不是被动

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 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与已

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其知识体系。

 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

模式。

2、学习的方式:发现式学习

 所谓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和行为,确切地说,它包含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 发现式教学是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发

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 发现式教学的基本步骤包括:(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

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作结论的材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到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解决问题。

 发现式教学的特点:(1)教学围绕着一个问题情境而不是某一个知识项目展开;(2)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

为主,教师其引导作用;(3)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发现式教学的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3)有助于学生学

会发现的探究方式;(4)促进记忆。

三、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 1、有意义学习理论

 (1)有意义学习的概念与实质

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通俗地说就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符号和词句,而且能理解这些符号和词句所代表的实质性内容(包括事实、概

念、原理或规则等),必要时,还能应用它。

 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即他称之为“同化” 的过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重新组织的认知结构,才是学习变化的实质。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 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或者说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

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能不能)

 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愿不愿)  学习者应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 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2、接受教学法

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接受发生的,而不是通过发现。

 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过的、有组织的、完整的形式,使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 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过程: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相关观念(可利用性),然后找到新旧知识不同

点(可辨别性),于是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

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之前应该给学生呈现准备性、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

第九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 学习迁移的定义最初由桑代克提出,他将学习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迁移概括地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是狭义的迁移。

 广义的迁移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 迁移的性质: 正迁移和负迁移

 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 迁移的具体内容和迁移范围:布鲁纳将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 迁移的程度(相似性程度):远迁移和近迁移

 迁移的难度水平:加涅把学习迁移划分为“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和“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 迁移的路径:高路迁移和低路迁移。所罗门(Salomon)和帕金斯(Perkins)认为,高路迁移包括有意识的思考,

并把理论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低路迁移是在相似情境中自发的、自动化的迁移 。

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与教学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经验的概括程度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认知结构的特点

6、学习策略的水平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制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 为迁移而教!

第18篇: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01921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

1.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

三、研究和学习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四、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五、儿童心理学研究设计

六、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1.个性结构说

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3.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四、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五、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1.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2.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与评述

3.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六、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章 儿童发展心理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1.我国心理学家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动力的观点

2.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动力的认识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四章乳儿期儿童心理发展

一、新生儿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

二、乳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三、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四、乳儿言语的发生

五、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六、乳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概念、发展阶段)

第五章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婴儿期言语的发展阶段

二、依恋的类型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

第六章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游戏

1.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2.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2.词汇的发展

3.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1.幼儿喜欢观察什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2.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随年龄而增加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

3.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4.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5.幼儿概括的特点

6.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发展过程

7.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

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七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上)

一、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特点

二、小学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特点和培养

三、书面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中)

一、小学生知觉的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2.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培养

四、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3.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4.小学儿童判断的发展

五、学龄初期儿童想象的发展

1.小学生想象发展的一般特点

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第九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下)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三、小学生道德品质上知行不一致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第十章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少年期学生一般特点

二、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社会化任务

四、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五、少年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六、反抗心理:少年反抗心理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

第十一章青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青年初期价值观的特点

第19篇:异常儿童心理学

异常儿童心理学

发展障碍是在儿童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障碍。心理或行为障碍通常是指个体在行为、认知、情感或身体上出现的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之一种或几种:个体承受着痛苦的体验,机能(身体、情感、认知或行为)失调,面临由痛苦体验或机能失调而带来的更大的危险或劣势。

儿童发展障碍的特殊性:

由于儿童依赖性的特点,所以,发展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反映的是儿童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

由于儿童发展性的特点,发展障碍的标签往往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避免使用歧视性标签。发展障碍的标签只应用于描述儿童的行为,而不能用来标识儿童。

严重的发展障碍的发生率通常在5%以内,一般性发展障碍的发生率在10-15%之间。粗略估计,约有20%的儿童存在机能性心理健康问题,而约有10%的儿童符合某种发展障碍的诊断。

儿童发展障碍的原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次,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以及神经生物学特征,心理因素包括认知风格、自我概念、情绪调控机制以及人际关系特征,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模式、文化标准等。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研究者确定了不同脑区对应的不同心理机能;通过无创性脑研究技术,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比较复杂的心理机能往往是多个脑区协同活动的产物。下丘脑:与情绪、睡眠、体温调节、饥渴有关;也与言语功能有关

边缘系统:情绪体验与表达、学习、冲动控制基底神经节:控制运动行为,与ADHD和强迫性冲动障碍有关。

前额叶:计划、执行、调节、控制心理和行为活动,与ADHD、孤独症等有关。

神经系统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可塑性,即经验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从而使机能发生变化。即便是在敏感期之后,经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产前危险因素:养不良、滥用药物、病毒感染、辐射、孕母患病。

围产期危险因素:缺氧、早产或滞产、产伤和药物。

儿童发展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分类:

易感因素:亦称“危险因素”,使儿童具有发生障碍的危险性或倾向的因素。

促发因素:引发障碍或是问题恶化的因素。

维持因素:使心理障碍得以持续存在的因素。

保护因素:阻止心理障碍进一步恶化的因素。

咨询和治疗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这四类因素,矫治个人和环境中的维持因素,加强个人和环境中的保护因素。

大部分主要的障碍类型的测评者信度在0.5-0.6之间,为“一般水平”,只有少数类型的障碍(如品行障碍、抑郁症)的测评者信度达到0.7以上(满意水平)达到了显著水平(0.70以上)。各种亚型的信度总的来说偏低,只有少数亚型的信度达到显著水平,大部分亚型的信度都是很差的。通常是在一个大类型中有一个亚型的信度较好,其它亚型的信度都比较差。大部分DSM的大的障碍类型的效度都是不够好,被诊断为同一种障碍类型的儿童在家庭背景、发病因素、病程、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上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即过去人们所说的轻微脑损伤、轻微脑功能障碍或多动症。 另一种假说认为,ADHD儿童的“维持注意”(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一项任务上)有缺陷。这种假说得到比较广泛的接受。正确率和反应时是衡量儿童注意水平的两个指标。儿童会犯两种类型错误,一种是“漏报”错误,这反映儿童的注意警觉水平不够,另一种是“误报”错误,反映儿童的冲动性。ADHD儿童在这两类错误上比正常儿童和其它类型的障碍儿

童更多,他们的反应时也比较长。

ADHD儿童的行为和社会性问题分为四类:

1.ADHD儿童通常是难以管教、爱惹麻烦、社会性笨拙的。

2.ADHD儿童往往比他的同龄人有更多的社会交往,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3.ADHD儿童的攻击性比较强,这使别人讨厌他们,排斥他们,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

4.ADHD儿童在群体中往往显得格格不入,他们说话声音特别响,动作特别快,精力特别旺盛,这使他们与当时的情境、社会的期望以及别人的需要很不协调。

ADHD儿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能根据行为的后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或许是因为他们需要更高的唤醒水平,或他们的强化阈限比较高,或皮层中的抑制系统不够活跃,因此他们需要更强的强化来维持一种反应,需要更强的惩罚来抑制一种反应。调节机能的问题会造成儿童学习、遵从规则和社会互动的困难。

1.生理因素:脑损伤、CNS失调、生化因素(有的研究者则探讨神经递质在ADHD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系统不成熟假说。

2.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性、家谱研究、收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

3.孕期和生产时困难:母亲在孕期饮酒与儿童的ADHD发生率之间存在着联系。

4.饮食:食物添加剂和水杨酸盐、糖。

5.铅中毒:过量接触铅会导致昏迷、抽搐、智力障碍甚至是死亡。发展早期过量接触铅会造成动作发展异常、易激惹和学习困难等问题。

6.心理社会因素:社会地位低、家庭应激因素和破坏性因素。

ADHD在婴儿期就开始出现了,但这种表现一般要到

3、4岁时才会引起父母们的关注,而通常要到入学后儿童才会被带去接受咨询和评估。至少对于一部分ADHD儿童来说,他们的状况会随年龄增长变得更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由于学习差和其它行为问题而带来的负反馈使他们的自我概念越来越差,动机也越来越弱。

进入青少年期后,ADHD儿童的主要问题可能得到缓解,据估计,约有25%的个案得以恢复其受损机能。但即使是这些儿童,他们的学习问题依然存在,约有1/3的ADHD青少年会失学,能上大学的ADHD青少年很少;此外他们的社会技能、自尊水平以及控制冲动的能力仍然落后于正常青少年。

ADHD儿童进入成年期后,约有1/3—1/2的个体与正常人无异,其余人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的仍然存在主要的ADHD问题,有的则是存在社会关系、情绪、自我概念和反社会行为和吸毒等方面的问题,但一般很少出现严重的吸毒和酗酒问题。这些个体一般都能就业,经济独立,但是工作状况总的来说不是很理想。ADHD儿童进入青少年和成年期后的状况取决于攻击行为、智力、社会地位和家庭不良因素等。

对抗性攻击行为障碍(CBCL):

1.攻击性行为(2-3岁):反抗、过分苛求、不服从、易受挫折、嫉妒、吵架、打架、生气、不服惩罚、尖叫、自私、喜怒无常、发怒、喧闹、爱发牢骚。

2.破坏性行为(2-3岁):不能集中注意力、咀嚼不能食用的东西、对动物态度粗暴、破坏他人玩具、破坏他人财产、对任何事情都要插一脚、伤害自己或他人、三心二意、摇晃自己的身体或头、涂抹大便。

3.攻击性行为(4-18岁):争吵、吹牛、自私、要求被关注、破坏自己的物品、破坏他人的物品、在家中不听话、在学校里不听话、嫉妒、吵架、打架、尖叫、炫耀、顽固、喜怒无常、喋喋不休、戏弄别人、发脾气、威胁他人、喧吵。

4.违规性行为(4-18岁) :没有内疚感、糟糕的伙伴、撒谎欺骗、更愿意和比自己大的人在一起、出走、纵火、偷窃、诅咒、过多想到性、发脾气、滥用药物、破坏行为。

专制型家教方式具有三个特征:父母与儿童缺乏积极的互动;父母经常对儿童进行反复

无常而且无效的惩罚;父母开始对儿童的反社会行为进行惩罚,但是当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增加时,他们反而减少了对儿童的惩罚。

恐惧性焦虑,儿童面对一类可明确辨别出的客体、事件或情境时产生的强烈恐惧;其强烈程度远超过刺激可能带来的危险。这类恐惧导致儿童持久地逃避恐惧对象。可细分为特殊恐惧症与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

特殊恐惧症可表现为:动物恐惧、注射恐惧、黑暗恐惧、恐高、雷电恐惧、电梯恐惧等等形式。

社交恐惧症表现为:在不熟悉的人们面前或被他人仔细端详时,害怕自己可能做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显示出焦虑症状)。如为儿童,可出现在与熟人的交往中或同伴交往中。力图逃避这样的社交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忍耐着。这种逃避或焦虑显著影响了儿童的生活、学业和社交。病程至少在6m以上。

在发展期间出现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且适应功能存在明显缺陷的精神发育障碍称为精神发育迟滞。在18岁以前,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智商等于或低于70(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下)。

适应机能缺陷:独立生活能力和遵守社会准则和习俗的能力缺陷。包括基本能力、沟通能力、情绪和个人调节能力、社会和人际技能、自理能力、消费能力和家务技能等的缺陷。

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

1.DSM-IV-TR的分类

轻度:50~55

2.AAMR的分类

根据患者所需帮助的程度将MR分为四类: 间断式的帮助:患者只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才需要帮助。 有限的帮助:患者所需的帮助在时间上更长久。 大量的帮助:在某些或很多领域需要经常性的、有规律的帮助。

广泛的帮助:需要大量的、深度的、持久的帮助。

3.医学分类:

器质性MR:IQ通常低于50~55,人数较少。

家族性MR:IQ通常高于50~55,人数较多,占所有智力迟滞者的1/2~2/3。

4.教育学分类:可教育的、可训练的、需监护的。

精神发育迟滞者与智龄相同的正常儿童在认知机能上没有差异。该观点包含两种假说:相似发展顺序说;相同结构说。另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发育迟滞者与智龄相同的正常儿童在认知机能上存在本质的差异。研究发现,家族性精神发育迟滞基本符合无差异假说,而器质性精神发育迟滞(如唐氏综合症)则基本符合差异性假说。

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PDD)的一种,以社会互动、沟通缺陷与刻板、重复的兴趣与行为模式为特征。其它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DD)包括:Rett障碍、Asperger综合症、童年期解体性障碍。

孤独症儿童存在沟通缺陷,他们的认知潜能良好但异于常人,并存在强迫、重复性动作和无想象性游戏。而最基本的障碍则是一开始就不能与别人和别的情境建立联系。孤独症个体存在社会互动障碍、沟通缺陷和刻板重复的行为与兴趣。有时候将这些表现称为自闭症的三联症。

在12-18个月期间,孤独症儿童就表现出相应的可鉴别症状;一般到2岁时孤独症症状已经很明显;到3岁时就可以被确诊;但大部分在5岁左右才确诊。除这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外,有的孤独症儿童开始似乎发展得很正常,但突然就不能跟上正常的发展步伐,或出现退

行,并出现明显不同的发展过程;还可能出现迅速发展与发展迟滞过程混杂出现、正常和异常发展顺序交替存在的奇特发展模式。

61%--74%的孤独症患者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状况差或很差,智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是决定孤独症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

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缺陷虽然会随着发展有所变化,但却不会消失。他们的社会性技能总是低于按智力应该达到的水平。在童年期,他们显得很淡漠,对事物缺乏兴趣,缺乏对社会性线索的认识,社会行为不当等等。因而他们可能对他人视而不见,无法进行合作性游戏,或特别满足于独自待着。社会性缺陷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解,但即使是机能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和成人仍然显得很奇特,他们很难与他人形成友谊关系。有些年纪大些的个体可能会渴望社会性接触,但是却难以把握社会互动中的微妙之处,因而可能感到无能和孤立。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成年后很少结婚。

在早期的非言语沟通手势中,存在着“祈使手势原型”和“陈述手势原型”。但孤独症儿童不会使用“陈述性手势”(指点或展示)来引起他人注意、发起社会交往。此外,孤独症儿童也很难理解和运用“表达性手势”,例如表示高兴、欢迎、害羞、害怕等情绪的手势、姿势。他们理解他人表情的能力有缺陷,非言语信号比较少,表情木讷,缺乏社会性微笑及其它表情,回避目光接触,等等。

协同注意互动(joint attention interactions)困难是孤独症儿童突出的特点。协同注意互动是指人际互动时通过指指点点等手势动作和目光交流使互动双方的注意指向共同的活动或客体,目的在于分享经验,维持互动。正常情况下,9-12个月的婴儿就能跟随别人的视线。在此基础上,2岁左右的儿童便能与他人进行协同注意的互动了。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不能发展出可用的口语能力。他们或是沉默,或是只能说简单的词或短语。从婴儿时的咿呀学语开始,他们的口语在音调、音高和韵脚上就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可以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在获得了语言的那些孤独症患者中,词汇往往非常具体,常常使用奇怪的词语,回声语言和代词颠倒也是普遍的现象。相比之下,语法所受影响比较小。

1.回声语言是指个体将他人所说的话一字不差地重复出来,可以是马上重复,也可以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重复出来。回声语言在正常的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是一种过渡性现象,儿童通过回声语言可以获得对新的语言成分和结构的练习。在语言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盲人中也可以观察到回声语言的现象。孤独症患者的回声语言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的研究发现,在不熟悉的、不愉快的或恐惧的情境中,孤独症者的回声语言增加。他们可能是通过回声语言来进行自我刺激,或者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例如表达他们请求的愿望,等等。

2.代词颠倒现象在正常的2岁多儿童中同样存在,但是这种现象很快就随着发展消失了。在孤独症者中这种现象往往持续存在。他们将别人称为“我”,把自己称为“他,她,他们,你”;想要什么东西时往往说“他想要~~”,而不是“我想要~~”。代词颠倒现象可能是由回声语言的特点引起的。但对此更好的解释是,孤独症儿童不能理解在社会互动时,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或在语言沟通时应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指代不同的人。

语言是受损最严重的,表现为在对话时谈论不相干的细节,不适当地中断或转移话题,或完全不能进行对话。严重时只有简单祈使句和简单陈述句,很少有其它修饰成分。有的高功能水平患者在引导下可进行较好的沟通。有些患者学会了阅读,但是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较差。

狭窄、刻板、重复的兴趣与行为:摇摆、脚尖行走、旋转、用胳膊或手掌或手指拍击;用手摩擦物体表面,反复地用鼻吸气,等等。在没有被明确指示去进行某种活动时,就会表现出重复性动作。这表明重复性动作是孤独症儿童启动自我活动的能力缺陷所导致的。在异常的、不可预见的或被苛求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重复性动作。这表明重复性动作是孤独症儿童应付各种变化的一种方式,或是对环境的控制感的一种表现。

固定的常规:他们特别沉迷于某些玩具、吸尘器或数字;积聚一些无价值的物品,或无休止地谈论某样物品,一旦这个物品丢失便会非常不安;他们的游戏行为非常严格,缺乏社会性模仿和想象,他们在游戏时不会假想或使用符号或形成主题。一旦环境或作息改变,他们就会非常不安。

自我刺激行为:反复眨眼、不停地敲打发声、用手摩擦身体、摇摆身体、反复舔东西、反复嗅东西,等等。正常儿童在发展中也会出现过渡性的重复行为和刻板行为。通过这种行为,儿童可以练习其发展中的技能。但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通过重复和刻板性行为似乎获得了他们特别需要的感知觉刺激。

8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智力迟滞问题,其中约50%IQ<50,30%IQ在50-70之间,20%IQ>70。IQ>70的孤独症儿童成为高机能水平儿童,IQ=70或IQ

有少数孤独症儿童具有特殊的认知技能,这种与其一般智力水平不相称的认知技能被称为“碎片技能”。其中有少数(5%左右)儿童具有惊人的专才这种专才往往与重复性、刻板性行为联系在一起。

自闭症患者的感官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却存在对刺激的感受性过强或过弱的现象。在感觉性过强的情况下,中度刺激(如中等强度的噪音)也会严重地影响他们,这样的儿童便不喜欢、回避或害怕感觉刺激。感受性过弱的情况下,儿童没有惊跳反射,对言语和其它声音信号没有反应,对人视而不见,容易撞上物品,或手中的东西容易掉落。感受性过低比过高的情形更普遍一些。感受性过低的孤独症患者为了寻求刺激就会作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如自伤。

行为问题:攻击、发脾气、暴怒、多动;心境变化突然,常常有不适当或过度的恐惧和焦虑;自伤行为:撞头、咬手、抓伤身体、抠眼睛和拽头发等。

自闭症的根本缺陷是一种情感-社会性缺陷,它导致自闭症患者人际关系的异常。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缺乏社会性微笑、目光接触异常和协调注意互动能力差等表现。

学龄孤独症儿童面孔再认能力比正常儿童差,在对人的照片进行分类时,控制组儿童按人的表情进行分类,而自闭症儿童则按人物所戴的帽子来分类。当别人(假装)被锤子砸伤的时候,自闭症儿童对此很少有注意和关切的反应。以上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对面孔和情绪线索的加工能力存在缺陷。

情绪、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是很早就开始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孤独症儿童的这种能力一生下来就存在缺陷,因此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别人的观点是什么,不能获得适当的社会性行为,沟通技能和符号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相应受到影响。

孤独症的社会互动和沟通障碍主要是由心理理论缺陷引起的,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表情,不能与他人建立联系,不能获得语用技能,不能进行假想性游戏。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推测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能力(Perner,1989)。拥有心理理论就意味着我们懂得人有着愿望、意图、信念和感情等心理状态,并且这些心理状态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执行机能是前额叶的功能,它的作用是计划、协调反应并抑制冲动反应。执行机能异常是孤独症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在“河内塔”任务中,孤独症患者往往表现比较差:他们很

难事先进行计划、或转换到新的规则、或摆脱突出的然而会导致错误反应的刺激的影响。但由于执行机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很多种心理过程,因此,对执行技能异常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注意是执行机能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确实存在注意缺

陷。此外,孤独症患者的执行机能异常表现为灵活性差,这与患者严格、刻板的行为和沟通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孤独症可能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广泛性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的严重障碍。

1.产前与生产时的困难,产前和生产时胎儿大脑的损伤会导致孤独症,特别是那种极早发生的孤独症。

2.孕期感染风疹和流感病毒、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和早产、高龄产妇、臀位生产、呼吸困难和孕妇大出血等都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

3.产前与生产时困难是造成一小部分孤独症的原因;另一种可能是,产前与/生产困难只是胎儿异常发展的结果。

行为疗法是很有效的干预方法,对行为治疗法的研究也是非常严格的。行为疗法主要是教会患者积极的行为(与语言、社会交往和自我照料等有关的行为)、减少消极行为(如攻击、自我刺激和自伤等)。常用的行为技术,如:强化、惩罚、消退、塑造、泛化技术等在自闭症的行为疗法中也常常采用。此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法训练家长或其他照料儿童的成人掌握行为技术,以加强疗效。

早期的行为疗法通过操作学习机制来改变自闭症的行为,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时常失败。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新学会的行为不能泛化到别的行为上;有时候不得不使用惩罚手段;有些行为则完全无法改变。

Rett障碍:

15-48m时出现头部发育(如头围)异常;

2.5-30m时开始丧失此前掌握的沟通手势,出现刻板的手势动作;

3.在早期开始丧失社会性联结;

4.步态和躯体运动协调不良。

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异常障碍,可能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目前只发现女性病例,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患者不仅头小、存在刻板动作、运动障碍,而且存在癫痫、精神性失用症等神经疾病;此外智力严重受损。

Asperger综合症:

Asperger综合症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表现为社交活动的质的异常,以及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到学龄期症状才明显,但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患儿社会交往功能明显受损。

Asperger障碍:

诊断需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Heller综合症(童年期瓦解性障碍)。本障碍分类学地位未定,至少某些病例极有可能是轻度孤独症的变异。与孤独症的根本区别在于没有语言和认知的广泛发育延迟,如有显著的语言发育迟滞即可排除本病诊断。

此病在社会交往障碍及兴趣狭窄和刻板活动等与孤独症相似,但孤独症的社会交往障碍更明显。Asperger综合症则保留笨拙的社交方式,单方面与人交往,和父母有感情交流,能分享兴趣。重要的区别在于Asperger综合症语言发育正常,只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对他人讲话而不是与人交流。在运动技能方面两者有明显区别。Asperger综合征动作笨拙不协调,孤独症动作灵活。多数患儿智力正常,不存在任何具有临床意义的语言和认知的一般发育异常,但常有显著的行为笨拙,多见于男孩(男女之比为8∶1)。本症有延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倾向,而且这种异常似乎是个人特性的表现,不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在成年早期偶可出现精神病发作。

童年期瓦解性精神障碍( Heller综合症):

又称婴儿痴呆或衰退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原已获得的正常生活(如大小便自控能力)、社会功能及言语功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对亲人、游戏及相互交往等均无兴趣。通常比较

兴奋,无目的性活动增加。

患儿在2岁前,言语、人际交往、其他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发育完全正常,接着常有一段隐袭的前驱症状期,表现浮躁、易激惹、焦虑和多动,随后言语贫乏与丧失,伴有行为瓦解,即在病后几个月内,个体发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逐步丧失,除语言的严重退化或丧失外,还有游戏技能、社交技能和适应行为的退化。有时出现运动控制能力衰退,活动无目的性,部分患儿可出现自残行为。有些患儿在持续的进行性技能丧失后,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恢复,但同时却有神经系统病态(有诊断意义)进行性恶化,预后常很差,多数患儿遗留严重的精神发育迟滞。

大多数起病于2~3岁,症状在半年内会十分显著,无明显性别差异。诊断需排除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分裂症、孤独症、Rett综合征或癔症性失语等。

此综合征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成年人的痴呆,但在3个关键的方面有所区别,即:通常没有任何可以辨认的器质性疾病或外伤的证据(尽管常疑有某种类型的器质性脑功能失调);技能丧失后可再出现某种程度的恢复;社会化和语言交流的损害具有典型孤独症样的性质而不是智力减退的性质。

第20篇: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

1.生物学方面

2.病毒

3.其他不利因素(药物、酒精、吸烟、精神压力和意

外事件、环境危害)

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胎儿出生后约1个月的时间,叫新生儿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生的时期。

1.寄居生活——独立生活

2.心理现象开始发生

3.本身的软弱性和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1.心理的发生以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为前提。

发育成熟的部位:初级运动区和初级感觉运动区

2.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

(2)其他: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惊跳反射、游

泳反射、行走反射、眨眼反射等。

乳儿期是指儿童0-1岁。

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的不断增加

新生儿390克1/3

9个月660克

2.5-3岁900-1011克2/3

7岁1280克

大脑发育加速期: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和儿童出生后的头两年。

2.神经突触的数量和长度的增加

3.神经髓鞘的形成(脑内结构成熟的标志)

一、乳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或规律

1.整体动作---分化动作

2.上部动作---下部动作

3.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

三、乳儿手的动作发展

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手开始无意识的抚摸,抚摸被褥、抚摸玩具或亲人,抓握类的玩具。

五个月开始,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 ,伸手去触摸东西并抓握,逐步形成了眼和手、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一些小摇铃、拨浪鼓等手持音乐玩具。

李惠桐对乳儿手的动作发展顺序和手的抓握动作发展顺

序进行研究。

4.7个月抓住不放

6.1个月抓住面前的玩具

6.4个月能用拇指和食指拿

7.5个月能招手

7.6个月传递(倒手)

7.9个月能拿起眼前的玩具

10.1个月从瓶中倒出小球

四、乳儿爬行和行走的发展

三个月翻身

六个月坐

八九个月爬

乳儿言语的发生

0-4个月发出的是单音节,a o e

4-10个月uei 复合音节

7-8个月简单的语言的理解

10-13个月开始懂得词的意义

能正确模仿成人的语言( mei)

能把语音、语义结合起来,开始言语交际

第六节 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乳儿感觉的发展

1.皮肤觉

皮肤饥饿感

5-6个月的婴儿能用手控制对物体的探求,包括物体的

棱角、形状和表面的弹性,物体的大小、温度以及重量。

2.嗅觉和味觉:甜

3.视觉

2-3周两眼不协调,视觉距离大约20cm,开始对光线或物体有反应

1-2个月集中视觉活动,移动

3个月视线更加集中和灵活。

对颜色有反应,如蓝、绿、黄、红对人脸的轮廓线、复杂度、曲度感兴趣

4个月有颜色分化反应红色

5个月后注视远距离物体,积极观察

4.听觉

3个月,明显的集中听觉,感受不同方位声音(音乐)。4个月,分辨成人发出的声音。

6-8个月,敏感性显著提高,黑暗条件下,能指向发声物体的正确方向。

二、乳儿知觉的发生发展

1.视知觉

(1)图形知觉

出生2天分辨人脸和其他模型

2—3个月喜欢有轮廓线、复杂的和有曲度的物体。

(2)深度和空间知觉

深度和空间知觉是对一个事物是在多远、多深的认识。 如:吉布森视崖试验。

2.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知觉常性:一个物体尽管由于移动而距离不同,它传递到人眼中的感觉改变了,但它仍然是以同样的形状和大小保留在人脑中,知觉没有变。客体永久性:知觉常性的进一步发展,指客体从视野中消失,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三、乳儿注意的发生发展

第3个月起,比较集中注意某一个新鲜的事物。第

5、6个月,比较稳定的注视某一物体。

四、乳儿记忆的发生发展

5、6个月,再认

五、乳儿思维的萌芽表现

一、乳儿的气质差异

乳儿期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的气质类型:

1.容易护理的儿童

2.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

3.困难的儿童

二、乳儿的社会关系

1.母婴同步性:协调

2.同父亲的相互作用:高峰和低谷

三、乳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依恋:乳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如:哈洛的猴实验。

1.依恋形成的阶段

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前依恋期:0-2个月,无区别的依恋阶段

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7—12个月,区分亲人

2.对依恋形成的影响

(1)母亲的影响:

1、

3、9个月

(2)父亲的影响:依恋程度相同

四、乳儿情绪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消极情绪

2个月:积极情绪

儿童心理学书籍哪本好
《儿童心理学书籍哪本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