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找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6 09:00: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找春天

找春天

冬天让小动物们睡着了,让花儿们调谢了,让江河结冰了……做完这些事以后,它竟然睡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它醒来的时候,冬天的路也走到头了。天气渐渐暖和了,我听到了春天温柔的脚步声,我很想知道那些在睡梦中的小动物们苏醒了没有,那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没有……我跟着春风奔跑,寻找答案。

我找啊找,感受到暖暖的太阳穿过云层照耀着大地、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儿们绽放开来、看到绿油油的小草从泥土里钻了出来、看到了树上冒出嫩绿的叶芽……

在这个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季节里,我找到了千姿百态的答案,我感激大自然为我们人类创造出来这么多不同的色彩,我佩服大自然这么强大的创造力,我们都要爱护大自然。

解北一小二年级

黄瑞鹏

2014年5月13日

推荐第2篇:找规律

2010年盐城市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课教案

苏教版五下《找规律》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阜宁县实验小学 刘海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5-56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

1、2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晚上观赏了射阳的夜景,感觉射阳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家乡?(生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向老师介绍了这么多,老师啊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见面礼(播放有关上海世博会视频),宣传的是什么?对于世博会,你有哪些了解呢?(生说)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是啊,世博会让全世界看中国,你们想去看吗?(生:想)老师也心动了,真想立刻飞往上海去看世博会,有机会咱们一起去,愿意吗?(生:愿意)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教学做一个引子。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打算利用7月1日到7月3日期间连续看两天世博会,可

能安排在那两天呢?(大屏出示)

生:1日和2日、2日和3日 师:1日和3日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1日和3日不是连续的两天

师:你听的真仔细!那么在日程安排上共有几种不同情况呢? 生:两种

2、师:如果老师利用7月1日到7月10日期间连续看两天世博会,你估计在日程安排上会有几种不同情况呢?(大屏出示)

生:7种、8种、9种…

师:到底有多少种呢?其实,这里啊蕴藏着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里的规律找出来。

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3天两种安排入手,接着猜测10天期间连续看两天有几种不同的安排,学生能在潜意识中感受到一种规律的存在。老师肯定规律的存在,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规律

(一)活动一:连续看两天,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1、师:在你手边有白纸,你可以用你喜欢的、你能想到的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自己试试看!(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信封里也有一些学具,可以试一试,可能会对你有些帮助。

2、汇报交流:

(1)师:找到答案了吗?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9种情况

师:9种情况,大家同意吗?有没有别的答案?确实是9种情况,但老师更关心的是你们怎么找到答案的? (2)生上台展示

生1:我是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出来的,就是1和

2、2和

3、3和

4、4和

5、5和

6、6和

7、7和

8、8和

9、9和10,一共有9种情况。

师:很棒,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来。

生2:我是用连线的方法,1和2连,2和3连……一共有9种情况。

师:这样做会重复和遗漏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我是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对了,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进行,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3:我是用画圈的方法,把连续的两天圈起来,1和2圈,2和3圈……一共有9种情况。

师:借助示意图有序的去画去找,也是个不错的方法.重点介绍:方框框数平移法

师:刚才啊,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利用学具玩出来的,谁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生4:演示

师:谢谢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妙的方法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求出结果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在思考上我们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进行,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框,我们一起来框一框、移一移。先框住谁? 生:1和2 师:再框住

生:2和

3、3和4…

师:下面让我们移一移,(框住1和2)问:移没移?(再框住2和3)问:移没移?平移了几次?

生:一次

师:(框住7和8时停住),想一想:还要平移几次?为什么? 【设计意图】停顿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最后更深入理解为什么“总个数-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

生:两次,因为还有两格,每次平移一格,所以就要平移两次。 师平移验证(移两次到9和10) 师:想一想:平移的次数和什么有关? 生:和剩下的格数有关,剩几格就移几次。

师:下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自己动手操作一下,这次框的时候,要数一数平移了几次?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汇报,师板书:

总天数

每次框的天数

平移了几次

有几种不同情况

9 师:为什么平移了8次,会有9种不同情况呢?

生:框住1和2时,没有平移,但也算一种情况,平移8次就有8种情况,所以一共有9种情况。

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经验和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发现咱们四(5)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感知规律。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了“平移”, 把握了平移的方法,为后面的探究过程扫除了认知障碍,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在操作中体悟规律。

(二)活动二:连续看三天,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1、师:老师听说世博园有五个展区,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加展览,两天只能走马观花,三天才能看到精华,如果老师在1到10号期间连续看3天,在日程安排上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呢?(大屏出示)你能用平移的方法迅速找到答案吗?

2、生再次合作,师提醒生完成活动记录单,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3、汇报结果

板书:

4、电脑演示验证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先框住

1、2和3,问需要平移几次?为什么?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为什么平移7次会有8种不同情况?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目的是强化学生在第一次操作中隐隐感知的规律,为下面的猜想验证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活动三:连续看4或5天,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呢?

1、师:老师觉得看3天还不过瘾,如果老师想看遍五湖四海,就得需要4到5天,如果老师连续看4天,有多少种情况呢?谁来猜一猜。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连续看4天,平移几次,有几种情况?

2、生猜,师板书:10

7(虚)

3、师:光靠猜可不行,咱还得验证!请小组合作验证。生验证,填写好活动记录单,汇报验证结果,师完善板书。

4、师:连续看5天,谁能迅速说出平移几次,有几种情况? 生说:10

6 师:你们同意吗?确实是平移5次,有6种不同情况。(师生共同完成记录)为什么这么快说出呢?

生:我发现了规律。

5、师:原来他是发现了一定的规律,那么究竟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表格,根据老师提供的讨论提示,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充分交流。

6、汇报交流:

生1:总天数不变,每次框的天数越多,平移的次数就越少,有几种不同情况也越少。

生2:平移次数+1=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3:每次框的天数+平移的次数=总天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4:总天数-每次框的天数=平移的次数 师:是这样的吗?一起验证。

及时练习:总天数还是10,连续看7天,平移几次?共有几种情况? 师:如果总天数31,连续看10天,不问平移几次,谁能说出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5:总天数-每次框的天数+1=有几种不同情况

师:刚才我们通过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使我们的发现更加完善,还有吗?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操作,学生对蕴含的规律处于口欲言而不能达且不确定的状态。此时提出如果每次框4个或5个数分别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情况,不让学生进行直接操作,而是让学生先作猜想,顺应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动手验证猜想的欲望。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有如此精彩的发现,有没有信心运用刚才找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问题?

1、书第56页试一试:

如果表中的数1至15,每次框出两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2、完成课堂检测题:书第59页练习十第

1、2题 生当堂完成,集体评讲

3、师:世博期间的上海夜景异常美丽,(出示图片)闪烁的霓虹灯十分迷人,有这样的一组霓虹灯,谁来读一读:

有一组霓虹灯共200根灯泡,从第一根开始,连续六根闪烁向后依次闪烁一次,闪烁到最后一根,共闪烁多少次?

电脑演示闪烁过程,学生解答。

师:若你是控制它的总工程师,你想怎样设计?学生设计并解答。 小结:霓虹灯的闪烁变化多端,还有许多复杂的规律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设计!

4、师:学到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玩(P暂停)

师:这节课可不是给你玩游戏的,老师还给你带来了问题:(电脑演示方块的变化过程)

这个方块掉到最下边,它的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生讨论交流

汇报:10-4+1=7(种)

7+10=17(种)

小结:看来这小小的游戏中也蕴藏着一定的规律,游戏虽然能锻炼人的反应能力,但我们不能沉迷于游戏,因为它会影响你的学习,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出规律后,还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际应用来深化巩固规律,所以,练习的1至2题直接调用书本习题,通过两题的训练,学生对规律已有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接下来的霓虹灯和

小游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有趣的,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找到了规律,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有规律,大科学家开普勒就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愿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养成运用规律的习惯,去探索数学无穷的奥秘! 教学反思:

从“找”字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图形覆盖的规律是实际存在的,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从生活的角度来切入本课的学习,易于沟通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领悟规律的实质。找规律重在“找”,“找”是学习的着力点,因此我从“找”字入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探究中思考,最终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

一、引导推想找规律。

通过简单的三天中安排连续两天看世博有两种不同的日程安排的引入,当我提出十天中安排连续两天看世博就会有几种不同的日程安排,学生就很容易推想出是九种。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隐隐感觉规律的的存在,这样更加能激起学生“找”规律的欲望。

二、在操作过程中找规律。

本节课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重点,首先是理解平移,初步感受规律。学生知道首现框住谁,然后如何顺次平移,再通过观察,这样就能感受框住的个数、剩下的个数与平移次数之间的关系。第二次对框三个数有几种情况直接通过学生操作进行验证,让规律进一步显现。第三次是在对框四个或五个数进行猜想后,对框四个数的情况再次进行验证,这样就将规律进一步显性。通过以上三次操作,学生已找到了规律,但对蕴含的规律处于口欲言而不能达且不确定的状态。

三、在深化探究的过程中寻找规律。

当学生通过三次操作并完成表格后,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表格的深入探究。让学生观察表格,回想几次平移的过程,自己想一想:(1)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与平移次数有什么关系?(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说给小组内的人听,就这样通过个人思考,组内整合,全班交流,逐步把感性上升为理性。

以上的感知规律、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充分经历“找”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才更充分,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更得心应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在观察表格深入思考时,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体现学生思考的多元性,最终带来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性,也许会更好些。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可能放手的不够。

推荐第3篇:找次品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

每一册教材都会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所以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已学过。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已接受,普遍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3盒口香糖、课件。 学生用具: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师:我这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3片,另外两瓶是没吃过的,只有一瓶少了3片,有什么办法把这瓶少的找出来?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瓶口香糖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生:数一数或掂一掂。 生:天平称一称。

师:天平?大家见过没有?出示课件1。

天平的两端有两个……(托盘),若果两个托 盘上的物体一样重的话,天平会怎么样? (平衡),假如不一样重的话?(天平会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边物品?(轻)。低的那边物品?(重)。

2、引导学生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利用“天平”怎样找出少的这一瓶? 师:(生纷纷举手)聪明的同学真是非常多,想到的同学小声的把你的方法跟同桌或小组之间介绍一下! 生讨论中……

师:现在把你的方法跟全班分享一下!

生1:随意拿2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另一瓶是少的那一瓶。(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反问:随意拿2瓶,这两瓶一定会在天平上平衡吗?

生2:随意拿2瓶,天平也可能一边高一低的,高的那边就是少的那一瓶。 (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小结: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出现几种情况?(2种)。

可能天平会?(平衡)。那说明什么?(天平上的这两瓶一样重)。还说明?(剩下的那瓶就是吃了3片的)。

如果天平不平衡?那说明什么?(其中有一瓶是吃了3片的)。哪一瓶是吃了3片的?(升高的那一瓶)。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师小结:我们的同学真的是非常的聪明!看来从三瓶中找出少了3片的方法有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来称,你觉得那个方法好?为什么?(天平还有什么优点?)

3、揭示课题。

师:其实在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问题,有一些物品外观看似完全一样,但其中常常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要么轻一点,要么重一点,要把它找出来,我们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天平)。我们把这一类问题都叫做“找次品”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来“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

1、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

师:接下来,我的问题有难度啦!现在我们这儿有几瓶口香糖?(5瓶)。其中有一瓶是老师吃过3片的,要从这5瓶中把这瓶吃过的找出来,有没有办法?(有)。什么办法?(使用天平称)。

2、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拿出5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思考一下,怎样找出次品?

师:好,现在拿出我们的学具:5片圆片,代替我们5瓶口香糖。想象一下怎样使用天平找出那一瓶少的口香糖。在动手的同时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生说师板演。

师小结:老师把生1的话记录了下来,他把5平口香糖分成3份,分别是:2瓶,2瓶,1瓶。把其中前两份放在天平的两端(左边2瓶,右边2瓶),(生说师板演:5(2.2.1))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剩下的就是吃了的那瓶)。 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天平不平衡)。

那又说明什么情况?(升高的这2瓶中肯定有吃过了的)。 可是到底是哪一瓶呢?再怎么办?(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

好,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这时,天平左边几瓶?(1瓶)。右边几瓶?(1瓶)。升高的这一瓶就是吃过的了。好,要从这5瓶口香糖中找出吃过的那一瓶,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2次)。

3、寻求不同的称法。

其他小组有别的称法吗?(生说师板演:5(1.1.1.1.1))

师小结:这种方法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吃过的那一瓶?(2次)。看来要利用天平来找次品,方法还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助我们思考,也可以像老师这样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探索最优策略。

1、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

师:在接下来的问题中这两种方法大家都可以使用。下面的问题就更难啦。

出示课件2:在9个零件里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次品找出来吗? 现在拿出我们的学具:9个圆片当到做零件摆一摆,边摆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2、学生自主探索。

师巡视: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很多同学都能把次品找出来,而且他们的法都不一样,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的方法和别人一样不一样。 生交流。

师: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会发现自己能够想到一种,还能从同学那儿听到不一样的方法,说明你非常善于学习。接下来,把你的好方法跟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3、学生汇报称法。

生叙述:把9个零件分成3组:4,4,1。先在天平两边各放4个,如果平衡,那单独的一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重的那一边的4个再份成2份,每份2个,再称,一定会不平衡,重的那一边2个再份成2份,每份1个,再称,沉下去的就是次品。师板书:9(4,4,1) 师质疑:把9个零件分成3组,分别是4,4,1。至少再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3次)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9(1,1,1,1,1,1,1,1,1)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9(3,3,,3)

生:9(2,2,2,2,1)

师小结:好,看黑板上一共有几种不一样的分法?(4种)。9呢,有很多种分法,不同的分法可能导致最终称的次数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

4、对比称法,找出规律。

师:我们观察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了3份,只需要称两次,就一定可以找到次品。那我们猜想是不是在其他的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只要把物体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就最少?(不一定)。为什么呢?

5、学生思考后汇报猜想。

6、验证猜想。

师: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次。

师: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 ,2 ,8),(3 ,3 ,6),(5 ,5 ,2)(6 ,6,3)…… 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四、与学生一起小结。

师: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板书:待测物品分三份,能均分的要均分)。 师质疑:如果待测物体的个数不能平均分呢?比如:10个,11个……

[设计意图:设计待测物品数量由3个到5个再增加到9个,10个,11个……,带领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也为下节课教学埋下伏笔]

五、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几名学生分析: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把吃过后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

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 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 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 只能保证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所以该方 法不是最优的。

2、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独立思 考后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教师指导学生在汇报时重 点阐述: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师对练习做一个小结:在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时候,我们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找出次品。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怎样找方法最好?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你发现 “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了吗?

七、板书设计

推荐第4篇:找规律

找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P88-90 例

1、

2、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形象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亲身感受物体、图形的排列规律,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猜一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通过描述看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摆一摆”“涂一涂”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课件、卡纸

学具:学具盒、彩色笔、图画本

一、活动引入

师:今天刘老师给大家上课心里特别高兴,你们高兴吗?刘老师听说一( )班的孩子特别聪明,上课特别守纪律,是这样吗?那这节课咱们来比比,看谁上课坐的最端、听得最认真,最爱动脑筋,好吗? 好,开始上课!

刘老师今天给一( )班的孩子带来了礼物,想得到礼物吗?那老师送给6个孩子,“你坐得真端,请你”,请6个小朋友到台前来。

老师把第一件礼物送给你,高兴吗?(红花) 送给你第二朵,绿色的花。

猜猜老师接下来会送什么颜色?恭喜你,猜对了! 第四个孩子老师会送什么颜色呢?学生猜。

现在咱们来提高难度,谁能一下猜出最后两朵花的颜色?猜得真准! 贴出这六朵花,谢谢这几个孩子,请回座位。

师:刚才小朋友在猜的时候,刘老师发现刚开始有些小朋友猜错了,可后来越猜越准了,能告诉我有什么窍门吗?

生:我发现这几朵花是按照红色、绿色这样出现的。

根据学生回答用虚线标示一组。师:像这样一朵红一朵绿我们把它称为一组,

这六朵花就是这样一组一组出现的,孩子们,一组一组出现了几次?(3次)像这样一组一组至少出现3次,把它称为重复出现,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这6朵花的规律就是一朵红一朵绿重复出现。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都是有规律的,想找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设计意图:创设师生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知规律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情境中感知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点开课件:课本主题图)小朋友们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一起玩得真开心!

师:仔细观察,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是怎样排列的?看谁发现得最多?

学生观察一会。

师: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桌说说。 学生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生:我发现彩旗是有规律的。

师:它是黄红黄红黄红进行出现的。(可提示学生:是按照黄红出现了几次?可以说它怎么出现?(重复出现))

师:它是按照黄红重复排列的,对吧。

师点出课件,师:你知道最后一个彩旗是什么颜色吗?学生回答。(黄) 师:谁再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生:灯笼也是有规律的,是按照一紫一红这样重复排列的。 师:照这样的规律,再出现个灯笼是什么颜色呢?(紫,红) 师:还有什么规律吗?

生:花也是有规律的。是按照一绿一紫这样重复排列的。 师:那照这个规律,再出现一朵花什么颜色?(绿色) 生:小朋友也是有规律的,它是一男一女这样子重复排列的。

师点出课件,师:如果女孩在前,最后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男孩在前呢?

原来这幅画里藏着规律,所以看起来那么好看。我们班的孩子真棒,在这幅画里不仅找到了颜色上的规律,还找到了性别上的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1、动手活动中领悟规律

师:小朋友们有信心摆出规律吗?(有) 点开课件,和老师一起比赛,看谁摆的最快最安静!准备好你的学具,如果你的学具不够,和你的同桌一起摆,看哪个小朋友摆得最快,咱们开始。(教师点一个,学生摆一个)

师:最后一个应该摆什么?(圆柱)

师:小朋友们摆得真好!咱们接着摆,好吗?点开课件,摆好的小朋友举手示意。师:谁来说说最后两个摆的是什么?(圆形和正方形)

师:能说说什么颜色吗?(黄色的圆形和绿色的正方形) 师:谁能说一说它是怎样的一组在重复排列的?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把你桌上的学具轻轻地放在学具盒里,看谁的动作最快!

2、涂色练习

(1)、师:有个小女孩兰兰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帮帮她吗?师点出课件(数学书上习题),小朋友,能帮帮我吗?该怎么涂色呢?

师:第一行应该涂什么颜色呢? 生:绿色和黄色。 师:第二行呢? 生:红色和黄色。 师:谁能说一说它的规律?

师:你们帮助兰兰解决了问题,真能干!兰兰谢谢大家!

(2)、兰兰说:小朋友们,我还有三道题需要涂颜色,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师:这道题就在我们的数学书上,请大家打开书,开始。

学生练习。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展示一下? 指名学生展示台上介绍自己的涂色。

师:想不想看看兰兰怎么涂色?(想)点出课件,她涂的对吗?

指名回答。

3、闯关游戏

孩子们真能干,让我们一起闯关吧!你准备好了吗?(提示学生坐端)有信心闯过吗?闯关开始。第一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闯过6关,找出水果和图形的规律。恭喜大家,闯关成功!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涂一涂、做一做、猜一猜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规律,应用规律,为创造规律提供思维方法。】

四、课堂总结,生活中感悟规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规律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比如这张毛巾。你知道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呢?

指名说说。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时候如果你有看到规律的话,可以轻轻地跟同桌说一说。(点开课件:衣服、首饰、斑马、钟表、墙面、花坛的规律)

师: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受益不少! 【设计意图: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五、创造规律

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规律,你能创造发明自己的规律吗?你可以利用你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画本上画一画有规律的图案,还可以和同桌做做有规律的动作,看谁的发明最有新意!

你的作品不用很长很多,只要我们看出有规律就可以了。开始!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规律。

师:孩子们,我们可以发明出规律后,让你的同桌接着你的规律摆一摆或者画一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造规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推荐第5篇:找不同

找不同

教学目标:

观察有序 语句连贯

叙述时方法可灵活多样

教学重点:

观察细腻, 表达有序。

教学难点:

语言连贯,表达有序。

第一课时(30分钟)

1.读经典 ,我快乐。

百家姓(二)

老师指导学生读背《百家姓》

1、同学们齐读,注意生僻字。

2、把同学们读错的字用符号圈起来。

3、分组读,找错误加分。

2.摇头晃脑背古诗《风》

出示课件中图片,分句简单讲解诗词的含义,

课件诵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背诵,学生先齐读一遍,扫除生僻字障碍。

学生分组读,找错误纠正(加分)

画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

让学生想象图片,选出优秀背诵小诗人。

学生一条龙读,每人一句话。连接形如流水,

读错就被咔掉,下个学生接句读。没错组加一分,并说出故事中得出的道理。

4.我说得又快又准

全班学生齐读,加强认读生字,再pk赛拍

手读。一要读准生字,二要速度与节奏。

5.笑不笑由你

角色扮演。老师、学生,一起合作讲笑话。

在找一两个学生说启示。

6.成语故事大家讲

学生一条龙读,每人一句话。连接形如流水,

读错就被咔掉,下个学生接句读。没错组加一分,并说出故事中得出的道理。

第二课时(45分钟)

导入:

课件“找朋友”歌曲。欣赏了歌曲现在小朋友们起立一起找朋友。学生一起互动找朋友!

师:你们找对到好朋友了吗?

学生:找到啦!对你的朋友说:“有你真好!”老师: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伙伴,你们听一3.小故事

听谁在哭?

学生:是谁 啊?

老师:是图画宝宝,没有人当他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学生:愿意。

老师:看哪位小朋友是火眼睛精,给你的好朋友找出不同之处。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们擦亮眼睛,难找的等着小朋友们挑战呢?

学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图片A,告诉学生从近到远观

察,还可以从上到下观察或从下到上的观察。

请学生简单按方位讲述图片。有、、、、、、

有、、、、、、有、、、、、、还有、、、、、、。

师:先卖个泡泡,闭上眼,出示课件图片B,

睁眼!看谁是火眼金睛,先找出哪里有什么变

化。

学生:、、、、、、。

师: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察有__基础不同?学生:

师:分别在哪里?

如:第一幅图的____有_____,第二幅图

____有_____等。

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让学生学习有序表达。

讲完后加分,表扬学生比老师都棒,那么我相

信没有加到分的孩子能够写的更棒!看课件图片整体观察。

要求:表达有序,语句连贯。

板书设计

题目______

图一: 请学生简单按方位讲述图片。有、、、、、、有、、、、、、有、、、、、、还有、、、、、、。

图二,仔细观察有__基础不同?

第一幅图的____有_____,第二幅图的____有

_____;第一幅图的____有_____,第二幅图的____有_____;第一幅图的____有_____,第二幅图的____有_____等。

一定多用修饰词!让图片更形象具体。

推荐第6篇:找针

找 针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太阳光暖暖地照进了屋子。山羊奶奶正一针一针地为孙子小黑羊做衣服。

突然,只听“叮咚”一声,山羊奶奶没拿稳针,针掉到地上了。山羊奶奶急忙俯下身子,四处寻找。

这时,小黑羊跑过来了,他奇怪地问:“奶奶,您在找什么呀?”奶奶告诉他针掉了,小黑羊信心十足地告诉奶奶:“不用着急,我一定会帮您找到的。”

说找就找,小黑羊仔细找呀找,差点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可是那根小小的针就是没出现,像在和他捉迷藏。

小黑羊急得满头大汗。突然,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跑到房间里找出一根“U型”磁铁,在地上“嗦”了一圈,不一会儿,磁铁把针吸上来了。

小黑羊开心地把针递给了奶奶,奶奶连忙夸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就要多多积累多方面的知识,遇到问题时,便能很轻松地应用上来解决问题。

推荐第7篇:找朋友

艺术活动:《找朋友》(韵律) 活动目标:

1、愿意随乐与同伴交往,体验集体舞的乐趣。

2、能伴随音乐的节奏与歌词合拍做动作,学习简单的邀请动作。活动准备:

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你的好朋友是谁?在哪儿?”激发幼儿找朋友的兴趣。

2、教师边唱边示范玩法,幼儿观察。(1)教师边唱边示范玩法,引导幼儿观察。

玩法:全体幼儿坐成半圆形,请3~5个幼儿做邀请者。

1、2小节,邀请者边唱边拍手踏步走到所要邀请的幼儿面前。

3、4小节,邀请者向被邀请者做邀请动作,左右各一次,被邀请者同时站起。

5、6小节,两人随歌曲相互敬礼、握手。

7、8小节,两人手拉手互换位置,邀请者坐在被邀请者的座位上,被邀请者成为邀请者。

(2)教师再次边唱边示范玩法,并请被邀请到的幼儿成为邀请者,游戏继续进行一次。

①教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拍手,并认真观察游戏细节,熟悉游戏玩法。

②提问:邀请的小朋友什么时候要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被邀请到的好朋友应该怎么做?他们一起做了哪些动作?他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怎么交换位置的?最后谁休息谁又继续邀请新的朋友?

3、请几个幼儿做邀请者,开始游戏。其余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歌。

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找朋友,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提示幼儿找那些很少被邀请到的幼儿。同时,提示幼儿做动作时尝试运用眼神、体态进行交流。

4、组织幼儿交流、评价结束活动。活动延伸:

利用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时间,组织幼儿继续玩《找朋友》的邀请舞,增进幼儿相互间的交往。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乌龟请客

见领域活动指导P15。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推荐第8篇:找不足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分为三个部分:找不足、思对策、打鸡血。 首先,找不足:

我认为我们班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不足,第一,没有利用好课间时间,许多人下课总是追跑撩打,但我们可以看看十一班,他们班下课在做什么,眼见为实,在此我就不便夸张了;第二,我们班副科的成绩很不稳定,除客观因素外,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是同学们在理科上没有形成有疑而问的好习惯,在此分别树立一个正反面的典型:晏威和姚博书;然后在文科上背记要么没有落实,要么太过肤浅,没有理解与内化,这在历史科上显得尤为严重,考试结束后,同学们总是抱怨历史又错了许多选择题;第三,同学们的短板意识不够强烈,原因在于同学们要么只注重排名炮口没有对准中考的等级制,要么存在偏科厌学的现象。 其次,思对策:

我认为有以下对策:第一,课间时间由值日班长监督,严禁追跑打闹;第二,这也是我从九班取的经,那就是,副科有短板的同学,自行购买一套试卷,每周请人监督,至少完成三套;第三,每天留10分钟左右,由班级前15名中的一人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或易错知识点,与同学们互动并提问,所有人必须认真聆听;第四,针对历史科同学们学习肤浅的现象,我觉得同学们应当好好做《名师引路》尤其是上面的选择题,据我所知,班上现在坚持完成此项作业的同学已不足10人,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对好答案、多多请教、不留疑问,最好做到举一反三。 最后,打鸡血:

第一,“九年寒窗磨利剑,六月沙场试锋芒”“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寒霜偏打无根草,粗心专找懒惰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天助自助者,我要我就能”“ 今朝灯火阑珊处,何忧无友;它年折桂古蟾宫,必定有我”“ 四分学识智,三心细耐恒,二成应试法,一片平常心”“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同学们可以在这些中选出一句作为口号,在没有朗读任务的课前和跑操时,奋力地吼出来,不再使用“聂霸聂霸”的那个口号。

第二,让大家找回自信,忆大家峥嵘往昔,瞧本人惨淡过去,还是说到了成绩上,我从头细数吧:小学时,李文皓、晏威、程汝晴、张瀚予、杨鑫怀都是班上的优生,相信你们现在还有那份实力;分班考试时,张紫月是年级14名,周洁是年级42名,李明皓是年级第80名,我、黄奥博等人不知名次是你们的多少倍,相信你们还有三年前的那份果敢与坚毅;第一次期中考试,段奥星、张柯毅、曹邦廷是年级前50,黄时雨是300多名,张瀚予、陈柯圣是400多名,而我,还是2A1B,实力犹存,只要你们肯拼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一次期末考试,肖磊是全班第五,胡洪策是全班第六,刘欣雨是七门全A,黄时雨100多名,罗轶凡、舒博晨300多名,你们今天还可以做到!还有曾经数学120的刘书蕾、杨鑫怀、谭之毅,曾经拿过我们班四次语文第

一、一次总分第

一、年级28名的张紫月,曾经语文110分的段奥星,曾经以108分拿过全班语文第一,并以数学为骄傲的周洁,还有拿过总分年级第

9、七下、八下期末考试英语集团第一的薛芙果,曾经以数学为傲的刘欣雨、张瀚予、黄时雨、李明皓,你们的实力都还在那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我的讲话完毕,谢谢!

推荐第9篇:找春天

1、找春天

教材分析: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对话平台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识字

1、

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

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写字: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第二课时

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板书:

1、找春天

柳叶 眉毛

野草 眼睛

嫩芽 音符

溪水丁冬 琴声 教学反思:

《找春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找春天、画春天,使学生了解春天的景物,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眉毛和五彩缤纷的眼睛;她活泼,弹奏着美妙的音符;她快乐地荡着、摇着、叫着、笑着„„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消息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多么美的语言。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中蕴含的画面,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呢?教学本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读好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春天的图画,让孩子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接着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接着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围绕“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感受文本,感受春天这样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文章开头的两个感叹号,让孩子们多层次朗读,感受的春天来了,我们激动、惊奇、高兴地心情。找春天一段,则抓住几个动词“脱掉”、“冲出”“奔向”、“寻找”感悟孩子们急于到外面寻找春天的心情。在感悟中要求孩子们读出高兴、期盼、急切的语气。第三段,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通过全班表演动作,理解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深入体会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把春天比作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呢?进一步体会春天的美、春天的新、春天的活泼、课文第四至七段,抓住文中的五个比喻句和四个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暗喻的精妙。

二、超越教材,积累运用。

让学生模仿4——7自然段的句式说写一句话,设计了一个仿说仿写的训练,让学生仿照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补充下列句子:春天来了!她在————干什么————。

三、写春天、画春天、唱春天、诵春天。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或者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唱一首春天的歌,诵读描写春天的诗歌。从各个方面感受春天、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创设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们的能动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努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学到知识。

推荐第10篇:找骆驼

人教版第5册第16课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指引商人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本文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前面课文的学习基础,对于本组的主题比较明确,因此读懂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道理都显得容易多了。学生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理念:

这组课文围绕“细心观察”这一专题来编排。因此教学这一课时,应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启发,加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细心观察的意识以及勤于思考的习惯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的骆驼的特点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培养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感悟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两幅图。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来看两幅)

2.谈话过渡:今天,老师来办一个侦探训练班,我们每个人都来试一下,看看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侦探。你们愿不愿尝试?请翻开课本61页,聪明的小侦探们,有谁能举起手告诉老师,老师我知道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什么?(生答:学习新课找骆驼),我们作为小侦探应该答什么?(破案)破什么案(帮助商人找骆驼)。(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多形式读字词,检查读音。(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词)

(2)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点拨“跛脚、愤愤、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

(3)用词语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读音,了解学生对字词、对课文的朗读情况,通过练习说话,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

2.归纳课文内容。

填一填:《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一只骆驼,向老人( ),经老人( ),( )骆驼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理清文章脉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过渡:聪明的小侦探们,我们跟随文中的老人一起去帮商人找骆驼。然而要想找到骆驼,首先我们要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1.自由读1—8段,划出骆驼的特点。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了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

4.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齐读第10段 。 5.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6.句式练习:老人之所以知道(

),是因为看到(

)。

因为老人看到(

),所以知道(

)。

(指导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师指导朗读。) 7.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果然”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8.我想对老人说:“----------------。” 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9.教师总结。

老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从自己看到的现象中进行仔细的思考、认真的分析,然后准确地判断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点,并指引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可见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想象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体会作者对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1.游戏:(课件出示图片)找出两张图片中不一样的地方? 2.小练笔: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会对老人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练习说话,让学生发挥想象,从小练笔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看见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 路上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上有牙印

缺了一颗牙齿

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

一.激趣导入

1.师导:有人说在生活中只有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找骆驼这篇课文,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二.新课 2.揭题。第16课“找骆驼”,(师生板书课题)谁找骆驼?

初读课文

(1)初读要求

(2)下面老师想欣赏你们读课文,请你们开火车读课文。(指名读)

师: 读的非常好,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就读的这么流利,真是了不起。下面咱们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探究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整理归纳板书。4.第一关测试,指导朗读.

如:商人丢失了骆驼,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着急.气愤,要读得快一点)老人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沉稳.胸有成竹要读得慢一点)说明老人家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5.大家体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女生读商人,男生读老人)

四.第二关测试,说话训练,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脚印、路上左边有蜜,右边有米、树叶上的牙齿印)

(2)填一填,说一说: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师:谢谢孩子们,用你的语言有条理帮老人向商人解释了,平息了商人的心中的怒火,在老人的帮助下找到了骆驼,为什么商人自己找不到,而老人却能帮他找到,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师:经过老人的帮助,商人找到了自己的骆驼,商人在找骆驼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他会遇到什么难题呢?下面闯第三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习文中老人家的观察、判断能力,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到出正确的结论。 四.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2、改编课本剧并表演。表演出来。

1、讲有关生活中发现的故事。

设计意图: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读中感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淋漓尽致的

第11篇:找实习

找实习可以关注的一些微信公众账号——“找实习”、“名企校招”、“应届生求职网”、“hiall校园招聘”、“当实习来敲门”、“人人校招”。找工作和实习常用的网站——应届生求职网、51job、智联招聘。找实习其他手段——微博搜索实习关键词,自己去看一些hr在微博当中发布的招聘信息,武汉写字楼扫楼之类的。想要在快消方面发展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快消行业资讯”、“欧莱雅校园播报营”、“宝洁招聘”。想要在互联网方面发展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虎嗅网”、“36氪”、“知乎精选”,没事也可以泡泡这些网站。想要去房地产发展的,没事就去多做一些相关的实习吧。

第12篇:找因数

《找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教师用电子白板中的图形绘制功能展示12个小正方形的拼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

全班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

1、12、

2、

6、

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

1、

2、

3、

4、

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9的因数:1、3、9 15的因数:1、3、5、15)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

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

1、

2、

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第13篇:找汗

大新寨小学:石俊玲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了解有关动物出汗的知识。

2、通过了解牛、马、狗、猪和猫这五种动物排汗的不同特点,从儿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习分角色表演故事。活动准备:

1、小花猫、老牛、小马、黄狗、小猪的头饰。

2、图片:老牛、小马、黄狗、小猪。

3、教学挂图《找汗》,故事录音带。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故事

1、出示教学挂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那谁能猜一猜老师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 生:小花猫、老牛,小马,黄狗,小猪-----

2、师:小花猫有一个问题,它一直想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出汗?它怎么出汗?它的汗在哪儿?它开始寻找它的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花猫的汗在哪儿吗?

生:(答案不一)在脸上,在身上,在脚掌上------ 师:那小花猫的汗到底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听一听,看谁猜得对。

3、倾听故事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语速稍慢,让幼儿注意倾听。 师:小花猫最后找到汗了吗?在哪儿找到的? 生:找到了,在脚上。

师:那其他动物的汗在哪儿呢?老牛,小马,黄狗,小猪它们的汗在哪儿呢?我们再听一遍故事。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哦,听完告诉老师答案。

师播放故事录音带,幼儿再次完整地听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能告诉老师老牛的汗在哪里。 生:鼻子上。 师:那小马呢? 生:身上。 师:黄狗呢? 生:舌头上。 师:小猪呢? 生:脚掌上。

4、游戏“汗在哪里”

玩法:教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一套图片,其中包括汗的图片(数张)、老牛、小马、黄狗、小猪、小猫。教师拿出动物头饰,让学生在相应图片上贴上汗的图片。如此,教师利用图片巩固幼儿对动物出汗部位的认识。

师:(举起小马的头饰)小马的汗在哪儿? 生:在身上(并在小马的身上贴上汗的图片)。 师:(举起老牛的头饰)老牛的汗在哪儿? 生:在鼻子上(并在牛的鼻子上贴上汗的图片)。 师:(举起黄狗的头饰)黄狗的汗在哪儿? 生:在舌头上(在黄狗的舌头上贴上汗的图片)。 师:(举起小猪和小猫的头饰)小猪和小猫呢? 生:在脚掌上(在小猪和小猫的脚掌上贴上汗的图片)

5、表演故事

教师分给幼儿不同的动物头饰,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对话。 附故事:《找汗》

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咦,我怎么没汗呢?”

它去问老牛,老牛指着自己汗淋淋的鼻子说:“汗嘛,在鼻子上。”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

它再去问小马。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汗嘛,在身上。” 小花猫舔舔全身,没汗!

它又去问黄狗。黄狗正吐着舌头乘凉。它说:“汗嘛,在舌头上。”

小花猫看不清自己的舌头,就请小猪看。小猪笑了:“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 小猪把自己的脚掌翻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哈!两个都笑啦:“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

第14篇:找春天

1找春天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德育目标: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文、识字,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二、预习检测:

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 3.出示句子,巩固识字。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4)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5)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二)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1.快速读课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 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1)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2)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3.学习4—7自然段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A.指名读句子。 B.相机出示填空题: (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2)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 4.学习第8自然段

(1)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2)朗读第3句。“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A.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感受了诗情画意,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老师引背――自己背――指名背―――齐背

四、课堂检测:

1、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2、大练习册第

三、四题

五、布置作业:

1、“我眼中的春天”,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2、背诵课文。

3、给会写的字组词。板书设计: 1 找春天

看到了

小草 野花 树木 听到了

小溪 喜鹊 杜鹃 闻到了

花香 触到了

春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说说春天的发现,指导书写。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二、预习检测: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2.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她在____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枝头笑„„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会写的范字“脱、冻、溪、棉、探、摇、野、躲、解”。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仔细观察,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探:右半部分要一笔一画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

躲:“身“作偏旁,第

六、七两笔右边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溪:右半边部件多,要写紧凑,不要漏写“ “。 冻:偏旁是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 野:右边不要多写一撇。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6.同桌评议,修改不足。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2.大练习册第

一、二题。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积累描绘春天的词语。

3.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会一首。板书设计: 1 找春天

溪 野 摇 解 躲

第15篇:找规律

《找规律》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远程研修中,我有幸观摩了陈老师一节精彩的数学课。陈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实、扎实、朴实,设计精巧,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在观课中,我收获颇多。陈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一年级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陈老师精巧设计的课堂上,他们被课堂的精彩深深吸引,专心思考,积极投入。陈老师的课教学目标落实非常到位,教学环节紧凑,衔接自然,过程流畅,可谓环环相扣。结构清晰,教学活动设计精彩、多样,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语言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可以说陈老师的课设计精巧,凸显了数学的本质。下面谈谈几点特别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数学与生活的完美对接。

数学对于儿童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而言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刘老师的课就是尽可能地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对接点,并把它们粘合得天衣无缝。本节课中,陈老师从选择装饰学校的花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选择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规律排列的存在和规律排列的美,又通过观察明明的家,发现生活中规律排列的事物无处不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找规律》一课学习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陈老师不仅课前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而且课尾又回归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他们的身边环境,找教室中规律排列的物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创造着我们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在陈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会有一种鲜明的感受:数学离我们并不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数学之中。

二、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中,陈老师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理解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收获的数学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探究而来的,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陈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像数学家一样探究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是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在精彩多样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学中,陈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多种学生喜爱的精彩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把握数学的问题的本质。如:看图找规律、变一变找规律、摆一摆、小小裁判、用手掌击打节奏、生活魔术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把握了数学问题的本质。多样的活动设计,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探究规律、创造规律,学生乐学、爱学

第16篇:找规律

;

找规律

一、活动目标: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活动《走小路》

(共2版)

《走小路》第1版

教学理论依据:

一、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所以本活动充分以孩子为主体,让每一个孩子数学逻辑能力得到最大提高。

同时他指出,“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重大任务或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所以,本节活动注重了“挑战性”,即让孩子在模仿规律排序后创新规律,体现在两方面:

1、从孩子个别创新到小组合作创新,在合作时让孩子学会协商、分工与合作;

2、大班孩子对一种、两种元素的排序已经驾轻就熟,而对一种元素的排序就要从比较隐性的数量、方位等方面创新,这让孩子时刻在不断地挑战与创造中学习。

二、皮亚杰的心理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知识是经常与动作或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转化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儿童正是通过动作,实际摆弄物体而认知世界的,即“思维就是操作”,所以,我在设计中突出了以孩子主动探索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机会并在反复的操作中构建数学概念、感知物体的排列规律。

实施策略:

一、根据皮亚杰指出的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特点是“依赖于动作和具体事物”的,所以本节活动的主要教学法是操作法,让孩子在拼、摆、粘的过程中学习。

二、根据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法,在绿毛龟这个游戏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倾听、专注和反应能力,提高后活动兴趣,又巧妙的将活动的核心演绎出来。

三、根据孩子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我设计了从集体——个体活动——小组合作、从发现规律——模仿规律——创新规律的层层递进的活动,运用启发探索法不断提升孩子对按规律排序的认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够自己、合作创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

ppt一张 四色小棒各100根

绿毛龟、青蛙图片各四张 操作板18块

黑白方形卡纸 各40张 透明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过程:

1、发现规律

(1)听故事,找规律。

在《绿毛龟》这个故事中,当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2)观察ppt,讨论,分析、推理,发现孩子熟知的规律,进一步复习孩子们已有的、按物体名称、数量、量的差异、方位排序的知识。

介绍小猫——是个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小动物。

孩子们讨论交流四种规律,并续排。

2、模仿规律

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活跃孩子们的思维。

3、创新规律

(1)幼儿个体操作,摆出自己创新的规律。

①集体讨论,如何创新规律。

②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

帮助绿毛龟和青蛙铺小路。

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③作品展示,师幼总结创新之处——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④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

在原来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⑤再次交流、总结、分享。

(2)运用总结的经验进行合作创新排序。

①自由分组,四个孩子一组,分为四组。

②小组讨论交流,商定排序形式。

③孩子们排序,师幼互相检查。

④沿着小路走到小猫家,进一步检查与体验规律的排序。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温馨提示:

本教案为完整版,您若需要学习备案,可自行复制到您的电脑中使用。

《走小路》第2版

理论依据: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数学主要来自幼儿的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规律排序对大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本次活动我试图从生活中导入,并创设情境,给小猫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引导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

教育策略和方法:

发现法,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发现其中的规律;操作法,运用身边的材料帮小猫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多种感官体验法,用身体,用耳,用手等进行排序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排列的规律,并感受其规律美。

2、能够按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愿意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重点:

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

在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中,发散幼儿思维。

活动准备:

PPT,瓶盖,雪花片,小木棒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通过课件,让幼儿发现并说出生活中的规律,并感受规律的美。

你会找规律吗?我带来了几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自创规律排序

(1)创设情境,提出要求

小猫盖了一座新房,要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可以是两个一组,一组一组的重复下去,也可以是三个一组,四个一组,或者更多。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四人一组为小猫铺路。

教师巡回指导,拍照。

(3)集体讲述。

3、拓展排序方法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排序。

如果没有材料,只用自己的身体,你会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吗?

(2)听音乐,找规律,并自创有规律的节奏与同伴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很棒,不仅会用物品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还能用身体进行排序,用耳朵也能听出乐曲里有规律的节奏。 (3)引导幼儿寻找时间中的有规律排序。

4、活动结束。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有规律的排序,我们的幼儿园里有吗?我们一起去找找好吧!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美。

二、教学重点:充分引导幼儿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地探究、主动地发现规律。

三、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

四、活动准备:

辅助本课的教学课件 桌面玩具

笑脸娃娃(颜色要有规律)

五、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 感知规律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口念: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幼儿熟悉后,老师念:上上下下,幼儿接:左左右右„„

(二)情景导入 发现规律

1、以《小猫送皮球》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皮球排列的规律

师:小猫要搬新家了,他买了许多漂亮的皮球,调皮的小猫还让皮球排成了队。聪明的小朋友看看,这些皮球是怎么排队的呢?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操作课件)小猫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分别是小兔、小狗、小鸡。它要求这三位好朋友各走一条路,并说一说走了一条怎样的路。三位好朋友有些着急了,你们不知道怎么说,愿不愿意帮帮它们呢? 小兔:按两种不同颜色的石块来排列

小狗:按石块的大小,一块大两块小的规律排列 小鸡:按不同形状排列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请幼儿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序规律。

3、请幼儿帮助小动物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猫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如果你能将道路按原规律铺好,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哦! (帮助小兔铺好路,出现萝卜) (帮助小狗铺好路,出现骨头) (帮助小鸡铺好路,出现小虫)

(三)创造规律 表演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规律美。消息传开了,小猫家来了许许多多的客人,他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播放《春天在哪里》)听,多么欢快的音乐呀!孩子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教师随音乐左拍一下,右拍一下,左挥一下,右挥一下,并带动孩子们跳起来。)

师:会了吗?说说是按什么规律跳的?指名幼儿说出发现的规律。(左拍一下,右拍一下,左挥一下,右挥一下)再跟着音乐跳起来。

2、放手让幼儿用声音创造规律美。

我们会用动作表现规律。那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呢?比如小狗叫:汪 汪汪 ,汪 汪汪„„谁愿意用声音表现规律呢?表演的有规律了,老师会奖励一个大大的笑脸哦!

3、指名幼儿创造规律

(奖励笑脸娃娃,将其贴在额头上,贴出规律,再引导说出规律)

哎呀,小猫搬家玩得可真高兴呀!细心的你发现小猫周围还有没有规律呢?(课件上彩旗有规律,小树有规律。)

(四)、寻找身边的规律

师:孩子们,小猫的家藏了这么多规律,细心地你会发现,我们的生变也有很多规律!

1、引导幼儿发现我们身上的衣服的规律

2、引导幼儿发现室内的规律

3、请幼儿欣赏园幼儿园内有规律的事物(出示课件)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出示课件)

(五)、动手创造规律。(音乐起)

1、教师强调桌面玩具要按规律排列。

2、幼儿排序教师巡视。

3、展示创造的规律美。

孩子们,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

第17篇:找规律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 小熊 小鸡 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苹果 西瓜 苹果 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师:“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什么? 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 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1:是按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看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朋友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 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朋友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 生:鲜花

教师让学生先和同座位小朋友说说鲜花的排列规律,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接着说说自己还喜欢哪种装饰物。 生:彩旗

师:确实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在屏幕上边指边说吗?

生1边指边说:小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又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2 :小彩旗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排列的。 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太奇怪了,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你们,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

生:因为他们的排列有规律。

(4)表扬小朋友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画面,说说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1:小朋友的队伍排列得有规律!是按一男一女又一男一女的规律围成圈的!

师:真棒!你来指指是从哪个小朋友看起的。

生2: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规律围成圈的! 出示小朋友排列:

提问:下一个小朋友应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观察较复杂的规律

用电脑课件引出学生的好朋友“聪聪”。让他们观看“聪聪”排列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动画场景。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在装饰自己的房间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气球排列图,生说出其中的规律,并帮忙“挂”气球。

2、演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排列。师:谁能帮着挂上去?能说出理由吗?

生1:是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然后又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小朋友和他说得不一样? 生2:明明是按一个红色图形,一个绿色图形,一个紫色图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真棒!谁还能说得更完整,更具体一些?

生3:明明是按一个红色的圆,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紫色的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3、出示三角形排列,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挂什么图形,派代表汇报。

五、探索实践

师:聪明的小精灵摆出几种不同的规律,那我们小朋友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和她比一比!(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小组展示。

六、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生1:教室的座位是按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又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朋友的毛衣图案是按一条红一条黄又一条红一条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3:女同学辫子上的皮筋颜色是按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又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的规律排的。

生4:斑马身上的图案是一条黑一条白又一条黑一条白的。是有规律的。

七、欣赏规律:

课件演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规律,感受规律。

八、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创造规律了,看哪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汇报,展示作品。

九、全课小结。

【摘要】明确教学目的、任务,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都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做到的。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找规律教学设计 ,希望帮您作出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

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 (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游乐园图片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游乐园的叔叔阿姨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项庆祝活动。请看!(例1主题图) 师:游乐园里热闹吗? 生:热闹……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我看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很多小朋友。

师:观察一下彩旗是怎么挂的?彩花是怎么串的?你还发现了什 么? 师:这些物体都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他们都有规律。

(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图案 ) 师: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哪位同学能够完整地回答?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彩旗是按红、黄,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回答得太好了,表扬这位同学! 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彩花呢?能像刚才的同学那样完整地回答吗?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彩花是按绿、紫,绿、紫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游乐园里还有什么? 生:还有灯笼和小朋友。

师:我们再来看看灯笼是怎么挂的? 生: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同学们啊,你们知道吗?到游乐园玩的小朋友都是守纪律、讲文明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吧? 生:这些小朋友是按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下一位应该是女生。

2、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师:今天,老师在摆放物品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 生:能! ——例2 摆一摆

师:这一排物体有什么规律?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生:这些物体是按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的排列顺序一直排下去的,下一个物体是圆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 生:好! 师:对,她说得很完整。那下一题又该怎么填呢? 生:这一排图形是三个三个一组的,按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接下来应该是橙色圆形和绿色正方形。

3、师:装修师傅在粉刷房子,想请你们做小帮手,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那请你们看吧。 ——例3 涂一涂 师:这一排方格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涂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这些方格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按照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的顺序排列,黄色后面是绿色,再接着是黄色。 师:那这一组三角形呢? 生:这些三角形的颜色规律是由蓝、黄、红三种颜色一组轮着出现的,蓝色后面是黄色,黄色后面就是红色。

三、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斑马、衣服、长城、桥、地砖、楼房等。 生:哗……好漂亮啊!

2、师: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教室的地转是有规律的。 生2:教室的窗帘也有规律。

生3:我们学校的围墙设计是有规律的。 生4:我们教室的日光灯是按照规律来安装的。 生5:我的衣服上有一些有规律的图案。 ……

(教室的天花板、地板、校园围墙、自己的衣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四、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涂一涂,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更好看的图形。 师: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商量好,然后再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师:你们觉得这组同学设计的图形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们的颜色涂得很均匀。

生:图形的颜色很清晰,他们的规律很漂亮。 ……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生活中有关“规律”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的规律。

3、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下涂色,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涂色卡(每生一份)。

3、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各五个(两人一套)。

4、立体图形卡片(正方体、圆柱体)两人一套,每套各6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哥哥姐姐们把自己的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他们高兴的唱起歌、跳起舞来.你看漂亮吗?(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师: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告诉我呢?(学生回答一种图案,教师课件显示一种)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彩花是一朵红色,一朵绿色;再一红色一朵绿色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下去的。像这样,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顺序排列,它就有了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 请看屏幕,你能说出彩花,灯笼,彩旗,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吗?

(彩花的排列规律是:.……这里该是什么颜色的花?

灯笼的排列规律是:……这里是什么颜色的灯笼?

彩旗的排列规律是:……这里是什么颜色的彩旗?

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男、女;男、女;…..)

二、找规律

1、找生活、学习中的规律。

师:我们认识了事物排列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吗?

学生发言,师注意倾听,并引导学生列举。

[如:(1)马路上的斑马线——一道白色一道黑色,

(2)教室里的地面图案:一块黄色,一块灰色,一块红色;再一块黄色,一块灰色,一块红色的规律排列。

(3)教室里的桌椅,从前往后一排桌子,一排椅子……桌子、椅子、桌子、椅子的规律排列。

(4)太阳每一天的东升西落,每天都这样重复出现。

(5)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重复出现。

这些都是有规律的!

2、找立体图形的规律。

师:认识了规律,就应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老师这儿有一组图形,你能接着往下摆吗?(课件显示)

请看屏幕,请你按老师摆的顺序(正方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

接着摆,后面一个该是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正方体和圆柱体卡片,同桌互相轻声商量一下,然后再摆。

要求:两个小朋友先小声的商量,然后再摆。动手吧!比一比,看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讲台来摆。

师:摆完了吗?这里该是什么?( )

拓展:你会用这些图形摆出和老师不一样的规律吗?试试吧!

要求:两人一组,一边商量,一边摆。

师:请看,老师也把这些图形重新摆放了,(课件出示)

它的规律是: (正方体、圆柱体; 正方体、圆柱体; …….)

(再点击拓展)它的规律是: (圆柱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圆柱体、正方体; …….)

3、找动作的规律

师:今天,小朋友们又聪明又能干!我们常常用掌声鼓励大家,你能找到掌声的规律吗?(老师拍,学生听)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做,快来吧!(

一、

二、三三三)(师生同做两次)

师:生活中,有些时候的声音,动作也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4、找平面图形的规律

师:我们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老师这儿还有一组图形,你能猜出它的后面该摆什么图形吗?(课件显示)

Δ○□Δ○□Δ○□Δ??

指名回答,上台板演,看看和老师摆的一样吗?(课件显示)

师: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都想争着排第一,请看,有变化吗?

请说出它们的规律?

师:老师被一道题给难住了,请你帮帮我找找看,下面的图形有没有规律。)(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回答:这组图形共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几个正方形?有规律吗?(没有)能不能把它们排得有规律?

学生回答,(如能说出它们是没有按规律排列的地方就给予表扬)

师:原来它还没有表示出一定的规律,难怪老师怎么也找不到。小朋友们能用这些图形重新摆一摆,摆出规律来吗?(请从学具袋中拿出你们的△、□、〇的卡片摆出它们的规律来。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学生:2人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用规律:

1、师:物体、图形的摆放可以有规律,涂颜色也可以有规律。请小朋友们拿出图形卡和需要的彩色笔。,请你仔细观察,涂出有规律的颜色!(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涂得最认真,又漂亮。老师要展示最好的作业。)

2、学生完成涂色条上的第

一、二题。

四、总结

刚才小朋友们涂得真漂亮,正是因为物体的排列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教学延伸:

(课件出示)

1、请你把下面的三排图形,涂上你喜欢的有规律的颜色。回家让爸爸妈妈夸夸你。

2、出示环形图案让学生找规律,回家摆一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8~89页。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突破方法:

“多层观察”的学习策略及尝试教学法。 教具准备:

PPT,小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再过二十多天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了,“六一”儿童节,你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你们看,一些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 课件展示主题图

观察提问: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1:有彩旗,有灯笼 生2:有小朋友在跳舞,

生3:小旗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顺序排列 生4……

师:图中的彩旗灯笼彩花它们者不是乱摆乱乱放的,而是有顺序的排列,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找规律) 二 教学例题一

1 课件出示彩旗图①观察小旗的规律

师:彩旗是怎么样排列的?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 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小旗的排列规律?

师:我采访你们,如果用这样的小旗布置我们樟树的大街,你们一直红黄,红黄,红黄的读下去,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师:看来,这样介绍小旗的规律,介绍的人很累。怎样介绍小旗的规律又简单又清楚?

师:有没有好办法?遇到困难,同方的同学,或一组的商量,看看能不能解决?(小旗贴在黑板上) 师: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也就是它们是一红一黄为一组。(板书:一组) 而且下一组和上一组是重复的。(板书:重复)

师:第一组的第一面是什么颜色?第二面呢?下一组的第一面呢?第二面呢?它们出现的顺序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依次出现的。(板书:依次)

师:小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就说:一红一黄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②观察彩花的规律

师:小花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 师:下一朵小花是什么颜色? ③观察灯笼的规律

师:灯笼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 师: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 ④小朋友的规律

师:联欢会开始了,小朋友们唱呀,跳呀。找找小朋友们站的位置有怎样的规律? 师:有的说一男一女为一组,有的说一女一男为一组,究竟怎么回事?现在请同学介绍一下?(多媒体出示)

师:这些小朋友围成圆圈,先看男同学,就是一男一女为一组。从女同学开始看,就是一女一男为一组。 三 教学例2摆一摆

1、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动动手好不好?

2、出示课件:图上画了什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

3、师:下一个图形应该摆什么?(圆柱),出示课件,是这样的吗? 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课件出示例2第2图)

师:图上摆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的图形摆一摆 。 5 指名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摆,并让学生说说图形是怎么排列的,由几个图形组成的? 生1: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 生2:按红黄绿红黄绿的顺序排列

6、两道题,我比一比:

1.小红旗和例2第二题比较,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总结:(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 四 教学例3和“做一做”

1、师:孩子们,我们去玩玩涂色游戏吧。(出示课件),小朋友能按照这些图的规律涂色呢?

2、师:那就请孩子们按照规律把没涂的涂上正确的颜色。翻到书第89页,开始吧例3,自己涂一涂。老师提醒你们先找到规律再涂,涂坏了就不能擦了。 师:介绍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师:正方形的排列规律是什么?三角形的排列规律有什么? 师:可以2个一组,还可以3个一组,那能不能4个一组呢? 师:我看到刚才好多同学还舍不得放下水彩笔,我们接着涂做一做,比比谁涂的又快又漂亮。 师:介绍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师:既要看颜色,又要看方向,还要看形状。(板书:颜色 方向 形状 )

3、展示学生作业,并说出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孩子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 五 表演动作规律。

1 课间休息:多么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活动中:师问:会了吗?自己跳跳。(师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4下有规律的音乐和动作。) 师: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把老师的动作学会了?让生说出老师跳舞时动作的规律。

2 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吗?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请几生表演,同时请学生说出其表演的规律,来,请小朋友跟你一起做。)

六、生活中的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好多东西是按规律排列的,你能说说吗? 生1:我身上的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有规律的。

2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七、创作规律:小小设计师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来创造一个规律?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白纸,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吧.把美丽的作品展现在黑板上.八 表扬自己

小朋们都积极的在找生活中的规律,我觉得不错,这些积极思考的同学该受到表扬﹙连续拍掌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老师拍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学生学着老师的掌声拍下去。师:那声音呢?有没有规律?你想来尝试一下吗? 九 全课总结,谈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疑问吗?我们发现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建筑物的设计有规律,声音有规律,动作也有规律,规律真是无处不在。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美好,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多观察、多动脑,相信你们会创造出更多、更有新意、更加美丽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 小熊 小鸡 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苹果 西瓜 苹果 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师:“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什么?

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

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1:是按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看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朋友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

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朋友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

生:鲜花

教师让学生先和同座位小朋友说说鲜花的排列规律,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接着说说自己还喜欢哪种装饰物。

生:彩旗

师:确实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在屏幕上边指边说吗?

生1边指边说:小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又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2 :小彩旗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排列的。

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太奇怪了,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你们,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

生:因为他们的排列有规律。

(4)表扬小朋友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画面,说说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1:小朋友的队伍排列得有规律!是按一男一女又一男一女的规律围成圈的!

师:真棒!你来指指是从哪个小朋友看起的。

生2: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规律围成圈的!

出示小朋友排列:

提问:下一个小朋友应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观察较复杂的规律

用电脑课件引出学生的好朋友“聪聪”。让他们观看“聪聪”排列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动画场景。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在装饰自己的房间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气球排列图,生说出其中的规律,并帮忙“挂”气球。

2、演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排列。

师:谁能帮着挂上去?能说出理由吗?

生1:是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然后又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小朋友和他说得不一样?

生2:明明是按一个红色图形,一个绿色图形,一个紫色图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真棒!谁还能说得更完整,更具体一些?

生3:明明是按一个红色的圆,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紫色的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3、出示三角形排列,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挂什么图形,派代表汇报。

五、探索实践

师:聪明的小精灵摆出几种不同的规律,那我们小朋友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和她比一比!(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小组展示。

六、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生1:教室的座位是按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又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朋友的毛衣图案是按一条红一条黄又一条红一条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3:女同学辫子上的皮筋颜色是按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又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的规律排的。

生4:斑马身上的图案是一条黑一条白又一条黑一条白的。是有规律的。

七、欣赏规律:

课件演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规律,感受规律。

八、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创造规律了,看哪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汇报,展示作品。

九、全课小结。

设计理念: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应多采用独立思考、观察、探究、操作等方法教学,另外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操作,从动手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之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让学生的创造火花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浮想联翩的发散思维中。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其产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第18篇:《找春天》

《找春天》

织里实验小学 叶建红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教学。

1、盼望着,盼望着,春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2、是的,春来了,春来了,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完整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春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这回细心的你能在春天里找到些什么?(圈一圈,划一划)

三、感知课文,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识字:躲(身+朵)触(角+虫)鹊(昔+鸟)符(竹+付)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识字:遮、掩、探。 自编谜语识字:羞(歪尾巴羊骑着牛) 嫩(一束鲜花在中间,女孩反文两边坐)

4.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

3、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相机指导书写:探、躲

再读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四、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五、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探、躲”,“探”的右半部分要一笔一画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躲”字的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

六、总结全文,倡导发现

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校园里,操场边,田野上,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春天的足迹,更会发现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 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精读课文,自主积累。

(一)、教学4—7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2、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a、我们还发现有四句话的句式很像的,请你们四人小组自己去读一读,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者还想说些什么? b、小组汇报。(结合板画、生字教学) c、看着板书指导朗读。 d、试着背一背。

e、仿写。模仿这四句话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春风,柳条,笋芽等。 f、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3、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 引读、表演读等

(二)教学第8自然段

1、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生读)

2、朗读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3、文中用了女字旁的“她”,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了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春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娃娃,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5、小结,改课题。

春姑娘从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到后来尽情地欢笑、玩耍;从远远地走来,到把我们包围,春真的已经来了!(改课题:找春天——春天来了!)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欢迎春天的到来!(配乐朗诵全文)

三、总结。

同学们,春悄悄地,悄悄地来了,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一个春的使者,遇见一个春的精灵。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幅春之图(指板画)越来越美!

四、课外拓展,迁移运用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

三、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读一读。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咚咚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 遮遮掩掩

躲藏 __________ 认真 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3、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她在____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枝头笑„„

4、选读课文,自主积累。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读读演演或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组内练习背诵,介绍记忆方法。

第19篇:找童话故事

篇1:青蛙妈妈找孩子童话故事作文250字 青蛙妈妈找孩子童话故事作文250字 青蛙妈妈找孩子

在水下,有一个快快乐乐的城市,,城市里到处都是小金鱼,龙虾,螃蟹,青蛙和小蝌蚪 有一天,青蛙妈妈带上自己的孩子到外面去玩。 过了一会,青蛙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它在四处找了好几遍,它开始伤心了,这时候,乌龟出现了。青蛙妈妈着急地游了过去,问:乌龟先生,您有没有看就我的孩子呢? 乌龟说:你的孩子是谁呢?

当然是小蝌蚪了。青蛙妈妈着急地说。

乌龟慢吞吞地对青蛙妈妈说:小蝌蚪嘛,我是看见了,他们往那边去玩了。说完青蛙妈妈就立刻游到那边去了。

青蛙妈妈游呀游呀,终于找到她的孩子了。她着急的说:你们这些孩子,跑哪儿去了? 小蝌蚪都笑嘻嘻地说:我们到那边的公园去玩了。说完青蛙妈妈就带着孩子们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妈妈是很爱我们的,我们走丢了,妈妈就会着急。所以,母爱是伟大的。篇2:童话故事作文400字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小灰的“大尾巴” 人们都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小灰偏不相信。 小灰是一只漂亮的灰兔,它天天都盼望自己有一条漂亮的大尾巴。于是它去找森林里的松树爷爷。松树爷爷是森林里年龄最大,本领最高的人了。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能干的小毛驴“壮壮” 壮壮是一头生活在贫穷山村里的小毛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帮村里人拉磨。虽然,壮壮很辛苦,可是每当大家夸他能干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小毛驴。 有一天,老村长交给壮壮一个艰巨的任务,他去城里送面粉。进了城里的壮壮,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张西望,眼睛都不够用了。他看见了高高耸立的大厦,看见了平坦宽阔的马路,还看见了能指挥交通的红绿灯,这一切是多么的新鲜、神奇。正当壮壮欣赏着从来没见过的风景时,忽然,一辆装满了面粉的大卡车,从他身边飞驰而过。壮壮心想:村里每年举办运动会,我都能拿到赛跑的冠军,我一定能比这个“大怪物”跑得快!壮壮飞快地追了上去,可是没跑多久,就败下阵来,累得直喘粗气。没想到自己这个赛跑冠军会输得这么惨,望着“大怪物”绝尘远去的身影,壮壮陷入了深思------就在壮壮垂头丧气的时候,他忽然想起来,老村长交给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呢!壮壮拔腿就往面粉厂跑去,厂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带着他参观了制作面粉的车间。在回家的路上,壮壮心想:我一定要把今天看到的一切都告诉老村长,我们也要向城里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村里人也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了。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小猪捉老鼠

一个大热天,小猪热得冒大汗,为了解暑,它特地从超市里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西瓜,一蹦一跳地抱回家。

小猪很爱干净,它把西瓜抱回家之后,就去河边洗手。这时候,一群老鼠溜出来了,它们发现了西瓜,马上钻进西瓜里面,吃光了西瓜肉,只剩下空空的瓜壳。然后,老鼠们摸着圆鼓鼓的肚子,钻回了洞里。

小猪回来了,家里安然无恙。于是它去拿刀切西瓜了。把西瓜切开来的时候,小猪才发现西瓜里空空如也,一点果肉也没有。这时,它发现了老鼠啃过的洞,它非常生气,决定要教训这群可恶的老鼠。它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只见小猪把奶酪系在一条绳子上,然后用剩下的西瓜皮为主老鼠洞,再把奶酪放在老鼠洞前。

小猪准备好了:作战“的材料,摆好陷阱,就等老鼠找上门了。一开始,老鼠们闻到了奶酪的香味,然后像恶鬼脱胎一样飞速跑来,小猪看见老鼠要上当了,就马上把系在奶酪上的绳子网上一拉,那群老鼠直接撞到了西瓜皮,连大门牙都掉下来了。剩下的老鼠剪了,吓得目瞪口呆,全都乖乖投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困难要临危不乱,冷静想办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小猴发明家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它是一个发明家,发明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它。

有一天,小猴发明了一台电脑,便把好朋友都请到家里。动物们看了很好奇,小猴教它们怎么玩,大家玩得开心极了。

过了几个月后,小猴觉得有些厌烦了,心想:我这么聪明,电脑我都能发明,为什么要和不会发明的“笨蛋”们一起玩呢?于是,从那天起,小猴把动物们都赶走了。它把动物们赶走以后,就一个人独享起那台电脑,可时间久了,它觉得越来越冷,每天只好躺在被窝里,它心想:“为什么我的房间会这么冷呢?”

渐渐地,小猴的手和脸都冻僵了,喜鹊经过它家时,看见小猴哆嗦的样子,赶紧用自己的身体给它保暖,小猴惭愧地对喜鹊说:“谢谢你,我现在好多了。其实,我不应该把你们这些好朋友赶走,你能把别的动物再请来我家玩电脑吗?”喜鹊点头答应了。

动物们很快又来到了小猴家,开心地玩起电脑,小猴笑着,想: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会快乐啊! 从此,小猴让动物们一起玩电脑,动物们喜笑颜开。小猴生活在欢乐的气氛中,也感到无比的幸福!篇3:小学童话故事大全 小学童话故事大全

1、蚂蚱和铁块

一只叫跳跳的蚂蚱在草地里欢乐地蹦跳着。突然它蹦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上,这个东西大叫:“呀——疼死我了!是谁蹦到了我的背上?”跳跳吓坏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硬硬的东西又说:“哎——我已经没有用了!不用说对不起!”跳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生了锈的铁块,忙说:“谁说你没有用了?我找它理论去!对了,我叫跳跳,交个朋友吧!”铁块开朗了很多,不过还是自卑地说:“你和我一个没有用的人交朋友干什么?”

这时,一个穿军装的士兵走来,看见了铁块,笑着把铁块捡起来就往回走。跳跳紧追不舍,铁块见了,忙喊:“谢谢你跳跳!不过不用救我了,这一次我必死无疑!”跳跳气喘吁吁的说:“要死,也要------死在一起。”铁块不 禁潸然泪下。说着,被士兵带进了兵营,跳跳在兵营旁边的草地里住了下来,除了吃饭和睡觉,它每分每秒都想着如何救出铁块。

过了一段时间,战争爆发了,这个兵营里的士兵被派去打仗,正巧,有拿走铁块的士兵,跳跳用力一蹦,蹦到了这位士兵的手枪袋里,“跳跳!老朋友,还认得我吗?”突然传来一阵声音,跳跳说“这声音是------铁块!哦上帝,老朋友,我还能见到你,你摘哪儿?”手枪上一个重要零件说:“我在这!”跳跳见了,兴奋地说“我就说你有用的!”手枪袋里传来了一阵轻盈的欢笑声

这时一颗手榴弹飞来,把这位士兵炸死了,手枪和跳跳也不例外,不过它们兄弟俩脸上洋溢着欢乐。

2、小虫子和小鸡

曾经,有一只小鸡叫红红,有一天,它正在草地上玩耍,发现了一条小虫子,红红高兴地叫道:“哦!耶!我抓住了一条小虫子。”小虫子诚恳地说:“鸡小姐,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家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没了我,它们可怎么活呀!我可是一条好虫子,不信你可以问大树伯伯和狗大叔哟!”

小鸡红红红听虫子这么一说,心一软,就想放掉这条虫子,刚巧,鸡妈妈赶来了,鸡妈妈说:“你想干什么呀!”小鸡红红眼圈红红地说:“听它刚才的话,我觉得它好可怜,而且它说它是一条好虫子,我还是把它放了吧!”鸡妈妈说:“什么?放了它?傻孩子,你??你??没发烧吧?”妈妈还伸出手来摸了摸红红的头。“可是它说它是一条好虫子,大树伯伯和狗大叔可以给它作证呢!”“那好吧!,我们现在就带它去找证人吧!”虫子听了就有点哆嗦,可是事到临头,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走了。

小鸡红红叼着小虫子跟着妈妈来到了大树伯伯身边,小鸡说:“大树伯伯,你还认识这么条虫子吗,它是一条好虫子吗?”“认识,就是它,你们看,我这头上的绿叶,一个洞一个洞的,全是它干得,我皮肤上的眼儿,到现在还流水呢?”小鸡红红听了,觉得大树伯伯说的是真的吗?心想还是去问问狗大叔吧!于是又和妈妈带着这条虫子来到了狗大叔家,“狗大叔,你认识这条虫子吗?”狗大叔忿忿地说:“认识,那天就是它咬大树,我来抱不平,它用它的毒针扎我,到现在还疼呢!” 回到家,鸡妈妈问红红:“孩子,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小鸡没说话,一口把小虫子吞进了嘴里。

3、小草和小雨滴

一天,小草唱着歌探出头来。这时,一滴小雨滴落在了小草的头上。 小草说:“哎呀!是谁落在我的头上了呀?好痛啊!”小雨滴说:“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我是小雨滴白白。”小草说:“我是小草青儿,我们交个朋友吧!”“好啊!好啊!”白白答道。白白讲述了它为什么来到了这里,青儿说:“原来你要去找你的外婆呀。”“是的。”白白说。“可是,我走不动了,就落了下来。”青儿说:“原来是这样啊!”然后他们又玩起了游戏。 到了晚上,青儿说:“你今晚就睡在我的叶子上吧。”青儿等白白上去,然后随手摘了一个棉花给白白当被子。到了第二天早上,白白不见了,这时,它才想起水珠、雨滴一见到太阳,就会化为水蒸气。因此,青儿又失去了一个朋友,它伤心极了。它又想雨滴飞到了天上,说不定就能找到它外婆呢!想到这,青儿又为它感到开心。

4、小蚂蚁历险记

一天,小蚂蚁想了一个计划:他要外出历险,使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小蚂蚁开始收拾包袱了,他想:带什么哪?有了,他去冰箱拿了一些吃的,装了必要的工具,就出发了。

他先来到了沙漠,“沙沙”,小蚂蚁跟着响声走了过来,原来是一条响尾蛇!它拿了一个催眠剂喷到了蛇的脸上,还没有等到响尾蛇开口,它就睡着了。突然,一阵龙卷风刮来,小蚂蚁被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是小河边。这时旁边的小草开口说话了:喂!你的屁股压到了我,小蚂蚁急忙站了起来连声道歉。不一会的功夫它和小草成了好朋友,在一起玩起了游戏。 在它们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一只老鼠跑了过来,小蚂蚁用花蜜粘住了老鼠,并打败了它。这时小蚂蚁一看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去了,但是怎样过河呀?小草这时给他出了一个点子,小蚂蚁听后非常高兴并且顺利的过了河,回到了家里。你知道是什么点子吗?对了,就是利用树叶的浮力渡过了河,你猜对了嘛?

回到家后它把一天的经历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夸它长大了,小蚂蚁非常高兴。

第20篇:找因数

找因数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难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动手拼长方形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再交流不同的拼法。

学生一般会用乘法思路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然后找出:

12、2×

6、3×4。这种思路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二、试一试

找因数的基本练习:找9和15的因数。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三、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将想到的排列方法列出来,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排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37只有两个因数,只有两种排法。 [板书设计]

找因数

面积是12 的长方形有:6种

1×12=12

2×6=12

3×4=12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找因数》这节内容在编排上与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教材刚开始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4×5=20)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消除“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有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找范文
《找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