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科研申报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8 18:00:5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申报科研基地申报材料

篇1:科研基地申报书模板 xxxxxxxx 科研基地申报书

申报单位:合作单位: 基地负责人: 研究方向: 重庆工程学院 二○一五年月日 信息表

目 录

一、科研基地基本信息

(一)科研基地名称、类型、依托校内单位名称、人员明细表

(二)校外合作单位名称、联系人

二、科研基地建设情况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技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我市或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一般围绕2~4个研究方向阐述研究内容)

(三)现有基础 1.工作基础

(1)工作基础介绍(包括近3年相关研发工作的积累和已取得的研发工作成绩及水平,如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或获权专利、制修订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承担项目、获得奖励、对外服务、研发成果及其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2)近3年相关工作基础列表(含论文、知识产权、研发项目、科技奖励、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 2.场地及设备

场地及设备介绍(包括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3.人才队伍(包括现有人才队伍概况,中心主任和主要技术带头人简介,学生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养情况等)

4.对外交流与合作(包括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情况) 5.运行管理(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简介,相关规章制度等) 6.自我发展能力

(四)两年发展建设预期目标(包括研发水平与贡献(如研发成果及其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术论文、申请或获权专利、制修订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承担研发项目、获得奖励、对外服务等)、场地及设备、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运行管理等方面)

三、支撑材料篇2:科研基地自查报告 申报“无为县教育科研基地”自评报告

泉塘中心校(本部),在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工作思想的指导下,以教科研工作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把学校整体发展与教科研工作融为一体,使原本教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正在通过多种努力逐步走上科研兴校的良性发展道路。

一、树立“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科研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教育科研会让人获得探究的精神和理论支撑的力量,忠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在实践中追求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感到更高层次的充实,并乐于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之路。首先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让学校的领导集体认识到到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学校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提高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保障教育科研顺利开展

完善的教科研机构和健全的教科研制度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保障,学校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我校教育科研由分管副校长沐姿武亲自抓,在工作中努力将一批善教学、懂理论的业务骨干组成科研小组,使科研小组的教育科研核心作用突现出来,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奖励机制、会议制度、教育科研交流制度,成立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起教师教育科研档案。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规范了教育科研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教师们在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欠缺,因此,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训。近两年来学校聘请了无为教研室盛书山副主任、石国俊教研员,无为三中的周可学,实验初中的范同娟等来做专题讲座,还带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由此带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培训分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科研四个系列,还建立了说课、听课制、设立教师论坛、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进行专题研讨等,对青年教师提出树“四心”(教育的事业心、育人的责任心、为人师表的自尊心、有所作为的上进心)、练“三功”(书法功、说话功、撰写功)、过“三关”(师德师风关、教材教法关、班级管理关)、争“三优”(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的要求。学校以研促训,学研结合,将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整合为一体。“教、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科研抓实、抓准、抓对路,不仅打破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让广大教师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逐渐自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几年来,许多教师得益于教育科研,在专业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市、县级教学能手、德育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四、贴近新课改开展教育科研,将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派生出科研课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立足新课改,开展教学研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校将省级语文课题“‘课内语文学习法’在作文教中的运用”和县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之学科渗透研究”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抓手。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长足的发展。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辛勤的耕耘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校密切联系本校实际和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扎扎实实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批骄人的科研成果。我校的省级课题已经通过无为教研室的初步验收,正等待省教科所的验收;县级课题正在按计划,扎实、有序地开展研究。在三年的时间里,我校教师有四十余篇论文在省、市、县级论文评选中获奖,有二十余人次在市、县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我校还有四次承担县级观摩教学研讨活动(三次语文、一次数学)。

六、查遗补缺,迎头赶上

对于教育科研,我们做到边实验、边思考、边推广,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1.我们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写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省、市、县级获奖论文颇多,但还没有注意将优秀论文向正规报刊上投稿,以后,我们注意提高论文质量,积极向正规报刊上投稿。

2.由于受乡镇初中平台所限,我们的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科研综合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参加上级评比,以后争取主动,创造机会参加上级评比。

泉塘中心校(本部)

2015年5月16日篇3: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来源: 浏览: 160 次 评论:0条

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郴州市第六中学

郴州市六中为市教育局直属初级中学,现有62个教学班,学生3700人,教职工235人,其中高级教师87人。多年来,学校坚持“现代化,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我市基础教育领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湘名校”、“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示范学校”、“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南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郴州市中小学两项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郴州市校本研训示范校”、“郴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学校”、“郴州市十佳文明学校”等。 根据《关于开展郴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学校评选的通知》(郴教科字[2014]10号)要求,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建设,促进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现结合我校实际,特申报“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有关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带头参与科研,“科研兴校”意识鲜明。

学校一直以“科研兴校”为打造湘南品牌学校的强大引擎,积极依托科研推进学校发展。成立了以郭洪波校长为组长,李淑琼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室领导、年级组和学科备课组组长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郭洪波校长、罗柳莉书记、李淑琼校长、吕贞校长、教研室主任等都是现有科研课题主持人。学校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充足,在委派教师外出培训考察、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和教研成果奖励等方面,都竭尽所能,不余遗力。(近两年学校派出参加各类国培、省培的教师已逾185人次,还有校本研训的网络培训是几乎人人参与。这三年,学校花在教师培训上的经费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 学校先后拟定了《郴州市六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郴州市六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郴州市六中校本研训工作方案》等,为校本研训规划出宏伟蓝图和实施措施,使研训有目标、有步骤、有实效。学校加强对学科教研的指导管理。利用教职工大会、暑假校本培训等时机,学校领导经常向教职工宣讲课改形势和课改理念,请进上级专家进行科研培训。学校还将校级领导分派至各个学科组,负责对学科研训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学校教研工作管理有序、实施得力。近二年内学校先后申报成为“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示范学校”、“ 郴州市十佳文明学校” “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市校本研训示范校”等。

二、校本研训特色鲜明,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确立了“立足整体,均衡提升;立足常规,追求实效;立足长远,保障未来”的教师培养总思路,构建出“专家引路,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三维培训空间,以“引进来,走出去,重实践,重总结”为主要培训方式,建立了“互帮互学,师徒结对”的教师培训框架和多样式、多渠道的培训平台,走出了一条强师魂、提师能、扶新手、育名师的特色之路。 学校建立了“在质深教师中打造品牌,在中青年教师中造就骨干,在青年教师中推出样板”的分层培养机制。选拨富有教学经验和实干精神的学科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建立了学科研训的骨干教师队伍。每年借助“名师讲坛”、“骨干示范课”、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推介名师,打造品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借助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说课评课活动,培养能手,确立骨干,扩大中坚力量;借助“岗前培训”、“师徒结对”等活动,训练新手,培养后续人才;通过“听课会诊”、“以强扶弱”的方式,帮扶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这些分层培养的方式方法,使学校师资既有阶梯式的发展目标,又有整体性的提升效果,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清晰,打造出了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接近40%,硕士研究生8人,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领导班子”,学校党总支历年均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优教师,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已有20人之多,2013年十二名教师被确立为市级骨干教师。

三、科研制度建设完善,校本研训追求实效

学校建立并完善了《郴州市六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郴州市六中校本研训工作方案》、《郴州市六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帮扶培养制度》、《集体备课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本研训规章制度。学校还设立了一系列研训奖励制度,每学期评选表彰“优秀教研组”、“执行教学常规十佳教师”、“优秀教案”、“优秀班主任”、“课改积极分子”等。学校将教师的工作业绩直接与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挂钩,教师个人教学比武、论文、培训、公开课、下乡送教、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设有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学教研工作,教研室队伍健全,结构合理,配有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研员等,各司其责,又分工合作;教研室管理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精细而务实。学校每年的教研工作丰富多彩而严谨有序。每期召开诸如质量监测成绩分析、学科组长培训、学科年度考核、新课改培训等若干次全校性教育科研工作大会。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备课组长、学科教师,远赴香港、洋思、许市、长沙、株洲等省内外名校,开展教学观摩等研训活动,并及时组织考察成员座谈交流、上汇报示范课,汇编各类考察报告集,以收集考察学习之收获。学校不定期组织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教师比武课、“新课改新课堂”展示课以及各种学科研训展示活动等。学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到2013年12月止,包括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已获得过省市级教学比武一等奖荣誉,其中数学组、物理组、历史组、信息组还获得国家级比武一等奖。

除以上常规研训活动之外,学校今年起集中开展“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讨展示活动,以打造研训特色,落实研训实效。“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讨展示活动具体实施方法为:1.以学科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学科教研展示活动,抽签决定展示时间。一年内所有学科组完成至少一次的展示活动。2.研训内容和形式由各学科组自行决定,每次展示活动不少于六人参加(不包括旁听者),参与者在活动中围绕同一主题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分工协调,共同完成。3.各学科展示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展示的活动富有研讨性、实效性,同时在活动形式和操作技术上有可借鉴价值。

4.各学科展示结束后须将所有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评课稿、活动总结等资料,以电子稿方式发送至教研室邮箱存档。5.每次展示活动向全校开放,其他学科老师到场观摩。 至目前为止,学校已有语文组的“借景抒情诗鉴赏”课例研讨、物理组“物理概念课教学研讨”、地理组的“地理位置专题教学研讨”进行了展示,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这些活动都围绕某一教学主题,采用“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的形式,进行比较式教学探讨。每个展示活动一般历时二个小时,除当场展示两到三节微型课外,还有上课者的说课反思、三个评课员的评课,教研组长还需将整个活动的前期研磨过程完整介绍给前来观摩的现场观众。因此,每个学科的课例展示活动其实是一个融备课、研课、上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完整研训过程,前前后后的准备时间不少于二个月,期间历经全组成员的多次反复研磨。教师们一致认为,这种研训展示活动具有鲜明的研究性、合作性和时效性,它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是植根于教学特点和教学需要的务实化研训,是扎扎实实对教师研训能力的促进。其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大家都有一种累并收获着的感觉——收获了在合作中成长的快乐。 “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训展示活动,是我校为进一步推进教研教学改革,促进教研校本化和教研管理优质化而创设的研训新模式。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实了研训内容,丰富了研训活动形式,扩大了研训交流平台,落实了研训实效,促进了教研组的组织协调能力、集体合作能力、学科研究能力和成员专业素质。这是我校探究学科组建设新途径,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积极尝试。

四、档案建设详实周全,研训资料丰富完备

学校建有网络专页,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教学各项信息资料。学校每半月出一期《校情周报》,报道学校新闻和教育教学亮点。学校十分重视研训材料的收集整理,档案资料齐备。编辑有教育教研经验汇报文稿、教师获奖论文集、教学比武教案集、课例研讨展示活动资料集、学科评优申报材料集、学期研训简讯集、学科计划活动集、学科研训记录本、集体备课记录本、学科考核成绩统计、教师外出考察汇报稿集、年度研训工作记录,等等。这些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仅记录了学校教育教学所走过的历程,而且为以后的教育科研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五、课题研究成果丰富,科研条件先进优越

学校各教研组都承担过课题研究,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组参与的“十一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都获得过省级阶段性成果奖。语文组的省级课题《古诗文特色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养成》、德育组的省级课题《初中生网瘾问题的对策研究》已进入最后的结题准备工作。语文组该课题已于2012年获得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德育课题中期验收获一等奖,语文组新立项的《读课文,学写作》课题研究也已进入“十二五规划”市级研究项目之列。12年11月,我校成功申报为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以师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已经启动,百余名教师成为此项活动的先行先试者。

学校办公条件、教学设备、功能室装备等硬件资源建设均领先于全市同类学校。学校与湘南学院、市电大建立了长期研训合作,为湘南学院实习基地,不定期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提供观摩课。学校现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校”,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历史都已成为“教师培训基地校”培训学科,一批学科骨干已登上了市级骨干培训班讲台授课。

六、科研成果日益丰厚,教学质量稳居前列

学校教研成果丰厚,仅近三年内,学校已有30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级教学比武中获奖,教师教研成果(论文、课例、课件、试卷分析等)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202篇(每年度皆整理编印成学校教研成果集)。语文、物理教研组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新课改实验先进单位”,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2年我校获评“市校本研训示范校”。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也初见成果,语文组的“古诗文精读”读本在市首届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学校于2012年被为“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 学校中考7a人数和

一、二中公费保送人数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市领先位置,2013年中考再创辉煌:7a比例41.3%,单科a的比例均超过60%,数学、物理、政治达70%。2012年、2013年学校连续获得“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奖”。

七、开放办学广泛交流,示范引领作用彰显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内外交流,在推介自我的同时也广收博取,给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接待过香港爱德基金会、澳门新华学校、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中小学校长、长沙金海中学、长沙雅礼雨花中学、长沙南雅中学、常德崇德中学以及本市嘉禾、桂阳、永兴、北湖等县区兄弟学校共计30批次的观摩交流活动。我校与汝城岭秀中学的“手拉手”活动自1996年起,至今十九年从未间断,累计送课68节。2011年又与新疆托克逊县中学结成帮扶对子。近几年,还先后选派胡任华等近十名教师到市十五中开展教学帮扶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英语组以英语基地校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各项培训、示范、交流活动,三年内全体英语教师参与培训90余人次,承担接待香港专家来校考察观摩,上交流研讨课20余节,在与香港专家近三年的频繁交流中,不仅使我校英语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也为全市英语基地校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主动承接省市组织的各类专家报告会和学科竞赛,近三年来,学校承办的大型学术活动即有: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报告会、全市有效教学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全市农村中学校长培训班、全市初中新课标培训活动、全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艺等学科教学比武等十四项活动,多个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及湘南学院学员也经常来校观摩。先后迎接了魏书生、刘金玉、郑桂华、马智君、廖小平、杨永光等名师专家的莅临指导。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让老师们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1年9月,在郴州市初中有效教学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学校作《扬帆奋进创特色,凝心聚力铸品牌——郴州市六中实施有效教学工作汇报》典型发言。

2012年12月,在郴州市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学校作《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坚定不移地走深化课改之路》典型发言。 2013年9月,在郴州市庆祝第29个教师节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学校作《立足均衡,整体提升,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典型发言。

2011年6月《湖南教育》刊发“教育有梦”——青年校长系列访谈之四《校园应该成为师生的“快乐老家”——访郴州市六中校长郭洪波》。2013年《湖南科教新报》、《郴州日报》先后发表《追求卓越,铸就品牌名校》、《名校是这样炼成的》等专题报道,宣传推介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做法和经验。2013年9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授予“湖湘名校”称号。 郴州市六中 2014年5月

推荐第2篇:科研奖励申报承诺书(个人版)

2014年度科研奖励申报

承诺书

理学院学院:

我已认真阅读了“常工政[2013]34号文关于印发《常州工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七个文件的通知——附件6.常州工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文件,申报2014年度科研奖励如下:

1、论文论著类,C类核刊1篇。

我郑重承诺:(1)上述成果均已录入了“科研管理平台”;(2)申报成果均符合“奖励办法”并填报无误。如有虚假,我愿意承担相应学术责任。

申请人签字:朱少萍

日期:2015年 3 月 10 日

(本承诺书个人、所在学院与科研处各持一份)

推荐第3篇:申报省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甘肃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立足教研兴校战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联 系 人:吴纯一 联系电话:18919332119

甘肃省泾川县第一中学

2011年10月20日

1 泾川一中申报甘肃省教育科研

先进单位材料

泾川一中创建于1940年,198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被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教职工25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7人;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3人; 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2人,设置60个教学班,学生3767人。

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是泾川一中历任校长的共同追求与希望,更是近几届一中领导者把握泾川一中人才培养的未来而提出的响亮的口号和目标。学校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工作目标,秉承“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搭桥、为教师的成名成家铺路、为学校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争创特色,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一.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

我校制定《泾川一中“十一五”教改科研规划》、《泾川一中“十二五”教改科研规划》,确立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的思想,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名师”的口号,在科研工作中实现了教育科研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从理论科研向校本教研转变,从个体科研向集体科研转变,从单纯写教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为了完善学校科研制度,还制定了《泾

2 川一中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泾川一中教研项目阶段检查制度》、《泾川一中教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泾川一中教科研评选制度》、《泾川一中教科研成果及学科竞赛辅导等奖励办法》、《泾川一中教科研常规管理制度》等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从各方面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进行了要求和规范。

学校建立了四级教科研组织体系,即校长、分管校长全盘抓,教研中心具体实施,教研组分管学科教研,备课组分管级内教研。为了把教 研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提出“1234”教科研方案。

(1)一个目标: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两个系列:科研系列和教研系列。

(3)三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即基层教师个人的问题研究、专题研究,核心层即教研组开展的课题研究,学校承接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实验项目。我校现在形成了人人做研究,每个教研组有课题的良好风气。。

(4)四级研究机制

第一级常规性教研:以教材及其目标的实现为主线,研究教材,研究方法;以备课组为主;以重点课,甚至一个单元,一章为内容,每章指定专人主讲,共同研讨,务必使每一位教师都知道下一阶段讲什么,如何讲,大范畴确定,小细节自己优化,最后形成文本式的教案和资料。目的是促使每一位教师的提高,带出队伍。

3 第二级提高性教研: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对教学经历做教学反思,进行总结、整合,要写随笔,并在组内交流心得,要纳入评估体系。

第三级专题性教研:在教研组内开展专题性研究的汇报和讲座。针对某一重点章节、某一重点知识、某一知识板块指定专人负责,分层讲座,提高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使教学理解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

第四级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依靠网络学习,开阔思路,更新理念。

二.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自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研室不断拓展教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有: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出贡献。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立足校本,确定教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学校规定教师要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每位新教师(新参加工作前五年)听课不少于25节,新教师第一年还要讲2节汇报课,老教师要开设示范课。校级领导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中层管理人员

4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听课次数要参与到教师考核当中,听课后要及时商讨、交流,每学期至少检查2次,泾川县多次在我校举行教科研活动,既使我校的教师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使我校教师在“家门口”能学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本领。我校也选派一些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1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主要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 3.实施“传帮带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的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自2002年以来,抢抓机遇,争取县上支持,吸引、接收师范类本科毕业生72名,在全县范围内采取公开选拔的办法补充高中教师41名,这既是优势,也有不足。为此,学校决定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 “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 的奋斗目标。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个学年都要为青年教师安排同科目的老教师做指导,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与方法,老年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

5 三.有效教研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从二00五年就制订了《泾川一中教科研奖励办法》,这个办法对教师的论文、专著、各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各类学科竞赛指导等六大类教研成果,规定了具体的登记、审核、奖励细则,并将这些教研成果作为每年职称考核、评优选模的必备条件和加分依据。省、市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费用由学校全额承担。从二00五年至今学校用于教科研的奖励资金已达四万多元。教科研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在新的层次上不断向前迈进。

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先后制定了《泾川一中关于改革和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泾川一中关于常规教学的要求》、《泾川一中课程发展规划》、《泾川一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和提高教学管理的文件,使教学工作有规可循。

我校还十分重视培植典型工作,通过甘肃省骨干教师、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省“青年教学能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吴纯

一、“园丁奖”获得者、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王渭宁,甘肃省优秀教师、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温小龙,甘肃省优秀党员、省“园丁奖”获得者、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许宝明,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田有郎等老师的示范带头,

6 学校内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进行了“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研究,形成了新课教学实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教法;习题课教学实行“习题诊断、结症化解”的教法;实验课教学实行“先预习报告、后实验操作”的教法等,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

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泾川一中高考高考质量不断提升,各科会考、统考成绩优异。

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362人,上线率为32.5%,综合排名为全市第一;2007年重本上线82人,上线率6.2%,二本上线345人,上线率26.1%;2008年重本上线111人,上线率9.1%,二本上线429人,上线率35%。2009年高考,我校报考1200人,重本上线164人,上线率13.67%;二本上线552人,上线率46%。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学生中,我校六名学生榜上有名,其中董宝强居全省文科第六名,吕凯雄居全省理科第七名;全市文理科前100名学生中,我校43名学生榜上有名,这些成绩都是学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学校重新跻身于全市八所重点中学前列。2010年我校高考重本上线154人,二本上线513人,全市文理科前100名考生中我校占43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2011年高考中,我校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科上线543人,上线率达42.76%,重本上线152人,上线率11.81%;音体美特长生上线30

7 人。

不仅如此,泾川一中还十分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先后多次为县内玉都中学、高平中学等兄弟学校传经送宝,真正起到了教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泾川县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四.以“研”促“教” 提升校本教科研水平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档次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加大了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力度。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把教研效益落实到课堂教学效益上,鼓励教师立足课堂搞教研,立足本职工作搞教研,提升校本教研水平,作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深刻理解与领会校本教研的目的、意义,以及校本教研的内涵,了解和掌握教育行动研究方法,以教育科研方法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推进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机制和模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围绕专题,通过看录像、听讲座、课堂观摩、评课谈体会、写论文等形式,学习、交流、实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实施校本教研“四个一工程 ”。为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我校在全校实施教研“四个一工程”即每学年每个科任教师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一堂优质公开课,承担一项教研课题,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每学年对每个科任教师“四个一工程”的实施,逐

8 项进行检查、登记、评估、考核、奖励,其结果作为职称考核、晋级评优的必备条件。四个一工程的实施,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极大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成效显著,仅论文一项,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4篇,出版专著2本,学校汇编教师论文集3本,收录教师论文近300篇。

3.进行“三课”课堂竞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课题。我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学年都进行“三课”课堂竞赛。“三课”,即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的公开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每学年由教务处和教研室按教研组确定参赛人员,由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组成评委会,分文、理科组织教师听课,课后立即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并由听课学生当堂填写评课表,然后由专人汇总,每学期按评分进行分等奖励。“三课”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老、中、青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近三年来我校共有173人上了“三课”,学校奖励64人次,一大批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五.深化研究 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一)学校已结题的课题:

1.2005年,由副校长许宝明承担的市级课题《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被鉴定为市级优秀课题;

9 2.2005年,由田有郎老师负责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机》,被鉴定为市级优秀课题;

3.2005年,由副校长王文斌负责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被鉴定为市级优秀课题;

4.2005年,由吕红林老师承担的市级课题《利用计算机工具为教学服务》通过验收结题;

5.2005年,有吕怀沛老师负责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如何体现》通过验收结题,被评定为市级良好课题;

6.2006年,由副校长许宝明承担的省级课题《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培养研究》通过验收结题;

7.2006年,由办公室吴纯一主任承担的省级课题《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研究》通过验收结题;

8.2007年7月由王渭宁主任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数学研究性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于2009年3月通过中央教科所验收结题,被鉴定为省级优秀课题;

9.2008年12月由王小兰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规划课题《“改进作业批改方式,加强数学学法指导”的研究》于2010年5月通过省教科所验收结题;

10.2008年10月由曹海梅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于2010年4月通过省教科所验收结题;

10 11.由孟德生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作文教学与创造思维培养》于2010年10月通过教科所验收结题;

12.2009年,由张祺寿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新课标下“话题〃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通过验收结题;

13.2009年,由杜俊夫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14.由孟改琴老师负责承担的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于2011年5月通过教科所验收结题;

15.由魏红霞老师负责承担的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从教学环节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于2011年5月通过教科所验收结题。

16.2011年5月,副校长许宝明编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学习方法指导》一书出版,作为2006年省上科研课题之一,全书28万余字,作为校本教材使用。

17.副校长杨建玺的课题《问题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省教科所规划办确立为“甘肃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并获得5000元经费支持。

(二)学校教科研论文成果:

1.许宝明副校长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发表在《甘肃教育》(2008年第3期);2.王渭宁老师的论文《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发表在《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04年第2期);

11 3.孟德生老师的论文《创新作文评改始》获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创新作文》获省第七届基础教育研究三等奖; 4.田有郎老师的论文《关于弹力的教学》发表于《中学物理》(1994年第六期),在全国第六届《物理教学改革》研讨会中,被评为2等奖;

5.田有郎老师的论文《浅谈怎样复习物理概念和规律》(1996年6月)在全国首届《数理化升学指导》研讨会优秀论文评学活动中获得1等奖;

6.卢长林老师的论文《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于2000年发表于《数学教学研究》;

7.甘存娥老师的国家级论文《落实基本句型教学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发表于《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8年第10期);

8.甘存娥老师的国家级论文《小议高一英语教学》发表于《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9年第11期);

9甘存娥老师的国家级论文《阶段侧重稳步提高 高考复习三步到位》发表于《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4年第13期),04年被泾川县教育局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

10.甘存娥老师的省级论文《落实基本句型教学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2009年3A《甘肃教育》;

11.甘存娥老师的省级论文《创设由“话题”到“情景”的教学模式》发表于《甘肃教育》(2010年6A);

12.甘存娥老师的省级论文《高中英语三步四阶段教

12 学模式》发表于《甘肃教育》(2003年第4期),2002年被平凉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13.盖怀明老师的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记忆英语单词》在《甘肃教育》上发表(2007年);14.盖怀明老师的论文《浅谈高中生如何学好英语》在《英语周报》上发表(2008年);

15.吴纯一老师的论文《如何指导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发表于《甘肃教育》(2009年5期);

16.吴纯一老师主持并撰写泾川县高中校本教材“泾川县生态教育读本”;

17.副校长杨建玺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应用尝试》发表于《甘肃教育》(2006.8.下);

18.副校长杨建玺的论文《巧用气球实验,突破学习难点》发表于《地理教学》(2006.8)

同时,我校还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多媒体技术培训,对全校教师的各种培训、校内开展的“教育教学大讲坛”、校本课程研究进行了登记,对教师出版著述、发表论文进行了评比、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学校所取得荣誉

2007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2008年9月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被平凉市教育局认定为“新课改模范学校”;

13 2008年被平凉市教研室评为“教科研先进集体”; 2009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1年8月,被平凉市教育局评选为“书香校园”并挂牌。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科研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使教科研成为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推荐第4篇:科研申报项目文献综述

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一、引言

目前通过 Excel、word 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人工进行,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带来一定的不便影响,为科研管理增加很多工作量,科研处和广大科研人员以及各单位之间缺少一种有效沟通方式。因为此方式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为有助于领导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科研项目网上申报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会有利于学校整体科研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该系统服务于学校科研工作,能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

高校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促进高校科研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的科研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传统的手工管理和计算机的辅助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科研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科研管理信息进行计算机的网络管理:建立基于校园网、面向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高校科技人员、科技项目、项目经费、论文著作及各种管理开发一种实用的、先进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研究历史

科研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申报并获得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一所综合性院校来说,学科门类多,科研项目及成果所涉及科学领域较广,其数量亦比较大,这给科研管理人员造成了工作的困难,在之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科研申报管理手段仍是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阶段,已经严重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尽快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无疑是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又便于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虽然有一些高校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但其中多数是局限于局域网的静态网页,缺乏后台Web数据库支持,不能进行及时的互动信息传播,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因此开发一套基于Web的科研项目申报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系统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又便于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有力地推进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现代化。

三、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和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1.缺乏有效项目过程管理。

目前高校多数课题组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项目的申请 立项,而忽视科研实施过程的管理。项目拿到后,安排研究生发表几篇论文,撰写几份报告,应付检

查、结题,又去争取新的项目,导致项目完成的质量不高,很难有高质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更不会有后期的开发转让,实际上达不到科学研究的目的。 2.项目的考核验收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项目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是截然分开的,这导致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考核更多地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的过程和科研成果的实质性审核。很难评判科研项目是否到达合同或责任书中的技术要求,许多项目的验收和鉴定都流于形式。 3.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滞后。

科研成果与经济建设缺乏有效衔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转化为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成果较少。

1.传统的科研项目申报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

(1)传统的纸质材料的繁琐。

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审批是一项复杂繁琐、操作频繁的工作。科研项目的申报是递交传统的纸质材料,由下级逐渐向上级递交审批,由于纸质材料的申报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存在问题以及造成科研项目的申报延期,这样就会造成科研项目的流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从申报到批准立项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科研项目,是否批准其立项要经过反复详细的专家论证。 (2)管理方式效率低,容易出错和管理的工作量很大。

在以前,高校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学校的科研信息。如:教师是先通过填写传统的表格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再由学校科研处人员收集全校的科研申报表格进行人工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这时候还要学校科研处的工作人员对进行申报科研项目的教师进行科研积分、科研经费进行细致的计算和统计。还要对众多的科研项目申请表进行审批汇总,这样以来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就会很缓慢。 (3)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低下。

通过科研处的工作人员将教师的科研申报表和相关资料(文档)进行分类汇总,然而这些做法只稍微方便了一些文科类的科研项目申报,而对于学校理工科类别的部门则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而无法直接在网上完成科研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这样以来就会降低科研项目申报的管理程度,使得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低下,不易于统一管理。

2.现代的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优势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校的科研项目申报信息进行管理,这样以来既方便上级对学校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审核,又能进行科研项目的高效管理以及学校科研处对各个院系科研项目申报的信息的综合管理。国外的校

园信息化建设较国内的早,加上国外的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先进的技术支持,对科研项目的高效信息化管理做到较好的状况。

科研项目管理的高效性。高校的科研项目申报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挖掘、分析最新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等业务数据,既可以方便院校各类需求部门或个人进行各种查询,也可以提供各种报表,为学校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管理上的高效方便。对最新的科研动态包括国内外的科研信息和科研公告项目进行及时的发布。

3.高校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趋势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科研管理人员从繁重的资料收集、整理中解放出来,很多省、市都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科研管理的需求。然而,目前还有很多单位的科研管理采用纸质报送、组织专家集中评审的传统方式,效率低下且浪费了较多的人力和财力,项目申报者也不能及时了解项目申报的进展情况。 同时,因为项目信息以电子文档或纸质文档存放,不利于项目的汇总、查询与资源共享,而且项目申报者也无法快速有效地进行项目查重,容易出现类似项目重复申报的情况。

众所周知,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种类、数量较多,且比较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管理方式也应满足当前信息化发展要求,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努力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步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轨道。 借助网络,实现基于 Web 的科研项目网上申报、评审和管理等功能,方便信息发布、统计和查询,扩大资源共享,满足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项目申报者的需要。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的网上申报是随着网络发展而诞生的新事物,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具有开放性、数据量大、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要根据项目网上申报的特点,一方面认真准备好申报材料,同时做好项目网上申报各个环节的细节工作,在项目立项后,同样需要认真做好编制预算书、填报任务书、签订合同书,年度报告和中期考核以及结题验收。以利于科研项目网上申报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申报的立项率和很好的对立项项目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贾丽娜.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0-25.[2]高晓磊,张荣华,刘长征.高校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系统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12(3):5-8.[3]杨雁行.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2(15):4-10.

[4]刘晓静.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实践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J],2012,10(2):2-4.[5]谢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12,18(2):1-6.[6]朱志辉, 李广文, 沈红辉.基于Asp.net的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设计和考虑[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56-58.[7]刘文英.基于ASP的WEB数据库开发[J].邵阳学院院报,2005,2(3):53-55.[8]文龙,张自辉,胡开胜等编著.SQL Server 2005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15-22.[9]林菲,孙勇编著.ASP.NET案例教程(修订本)[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158-180.[10]喻梅,汪洋,于健编著.SQL Server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44-60.[11]孙践知等编著.网络程序设计案例教程—ASP.NET+SQL Server(C#)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54-74.[12]马俊,陈志国,晋玉星编著.ASP.NET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上机实践和实例解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1:53-90.[13]丁昊凯,许静雯,谢黎文编著.ASP.NET网站开发典型模块与实例精讲[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89-102.[14]罗滨.ASP.NET 2.0数据库开发经典案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0:86-100.[15]李玉林,王岩.ASP.NET2.0网络编程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6:39-78.[16]罗宾逊,内格尔著,李敏波译.C#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5-105.[17]贺伟,陈哲.新一代ASP.NET2.0网络编程入门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29.

推荐第5篇:教育科研基地校申报.

附件

材料 编号

兰州市教育科研基地

申请•评审表

基 地 名 称 构建小学“灵动课堂”教育研究基地

所 在 单 位 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3 年 3 月 8 日

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3月

填 表 说 明

一、申报单位应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本表一式三份(须含一份原件)及电子版一份。打印与复印请用

A4纸并于左侧装订。

二、封面左上方“材料编号”,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填写。

三、“基地名称”不得填申报单位名称,须按申报的主要学科(或研究方向)填写,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

四、“申报机构”指基地所依托的单位。

五、“论证报告”的写作要求(包括字数限制)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六、“所在单位意见”栏由申报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县(区教研室推荐意见”栏由县(区教研室对本县(区)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

七、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市规划办联系咨询。

通讯地址:城关区北滨河东路364号 邮政编码:730046 联系电话:8337615

一、基础数据表

申报

单位

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名称

申市直: 县(区): √

报单位 类别

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差报额拨款事业单位: 民办:

单位

性质

详兰州市城关区邮编一只船南街7细号

730000

联系电话 (单位)0931-8822719 (传真)

电子信箱 Mayuan_lz@163.com

网址

申报单位 编制数:84人

现有人数: 80人

基本情

专职科研人员数:80人 其中副高 级以上(含副高级)人数:1人

年公用经费总数:

51万元 其中科研经费数:14万元

图书册数:21000 册

期刊种类:32种

单位 负责

人情况

姓 性别 名

女 马

女 颜鲁红

陈 女

行政职务 业务职称

校长 高级教师 副校长 一级教师 副校长 一级教师

荣联系电话 誉电子信箱 称号

省13919298特880

Mayuan_lz@16级

3.com

教师

省13893648教787

1027744191@qq

.com

能手

省13619332921651253@qq.娟

单位主要内

设部门

部负责人姓名门名称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教949 com

学能手

主要业

务领

梁秀娟

教科室

张平

教导处

189191531012046278@q课633

q.com

堂教

学和课题研究

136193331412668229@q教024

q.com

学指导

和教学管

周丽彤 189191534341262@qq.c教教导处

王永祥

大队部

655

om

13619332468

学指

导和教学管理

德育工

作和少先队建

杨凤琴、李钢 13619332646

语文教研组

数学浦斌芳、徐建13619332教

宝 486

研组

语文教研、教学工作

学教研

、教学工

二、学术队伍

教研人员中主要学术骨干简

姓 名

序号

马 瑗

1 颜鲁红

2

出生年月 62.11.09

70.11.22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职称

最高荣誉

研究方向

称号

中教高级 省特级教综合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一级教师 省教学能语文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陈 娟

1973.03.03

本科 一级教师 市骨干教数学学科3 粱秀娟

张平

周俐彤

杨凤琴

81.10.15 70.07.25 79.11.01 70.03.21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骨干教语文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全国优秀语文学科

班主任

灵动课堂的研究 李 钢

王 华

王亚丽

王彩霞

高新兰

78.05.18 78.07.31 77.07.27 81.08.19 62.04.29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语文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语文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优秀教数学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浦斌芳

王永祥

14 徐建保

15 祁婧

16 李敏

17

73.04.22 83.08.16 76.02.14 83.11.28 87.12.04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二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数学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二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二级教师

数学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金利华

18 董 敏

19 邓炯慧

20 方 辉

21 任洁

22

71.04.26

77.03.31 77.03.31 79.03.24

78.05.16

本科

一级教师 省教学能英语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区优秀教综合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综合学科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新秀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苏翔

77.03.26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新秀 综合学科23 24 马燕红

70.12.13

中专

三、学术队伍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主持人 项目名称 课题来源 批准级别

《促进学生数国家级

马 瑗 学学习的评价实践与研究》

《从思维方国家级

马 瑗 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

一级教师

起止时间 200

4、12——200

8、12

200

4、12——200

9、12

灵动课堂的研究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是否结题

城关区教研室结题

已结题,已鉴定,已获奖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应用现代信王丰 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以班级文化省级规划课题王丰 建设促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数学学科中市级重点课题马 瑗 分层教学的研究》

《课内外阅读市级一般课题王彩霞 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马 瑗 读教学创新研究》

>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市级 国家级 国家级 200

4、12——200

9、12

200

4、4——200

7、5

200

6、9——20

10、12

200

6、9——20

10、12

200

7、9——200

9、5

200

6、2——

西北师大结题

已结题,已鉴定

获省级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市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市级优秀成果二等奖

市教科所结题

已结题

“综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

课程改革委托项实践活动课程

目——综合实践马 瑗

教学设计的研活动项目组

究”

20

10、7

——20

13、6 正在进行

关注学生需省级重点 省级 马

求,提升学生瑗 素养的策略研规划课题 究

20

10、4

已结题,已鉴

——20

12、3 定,

《教师专业化省级 发展的校本实马 瑗

践研究》

课题

省级 200

4、3——200

5、12

已结题,已鉴定,已获奖

《小学数学课省级 堂教学模式的马 瑗

构建与实践应

课题

用的研究》

省级 20

11、3——20

14、6

正在进行

《小学语文灵省级 动课堂教学模马 瑗

式的探索与研

课题 究》

20

12、3——

省级

20

14、6

正在进行

四、学术队伍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和获得表彰情况(可加页)

教育科研成果及其使用

情况

采用单位或

成 果 名 成果 完成

本人

马瑗

杨凤琴董敏

姓 名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形式 时间

课题 2008

年9月

课题 2008

年9月

课题 2008

年9月

发表刊物排名

名称、期号

马瑗

浦斌芳邓炯慧方 辉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张平

马 瑗

马 瑗

陈 娟

梁秀娟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

2年1

1月

课题 2012

年11

课题 2012

年11

课题 2012

年11月

21

二等奖

吕京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课题 2012

年11

杨金玲

范艳芳王彩霞马瑗

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课题 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课题 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题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小学素质专著 教育活动课试用•语文》活动课教材一套七本书配画

2012

年11

2012

年11

20121

年11月

甘肃人民

出版社

马瑗

《军服纵横谈》插图

专著

兰州军区

后勤部出

马瑗

专著

甘肃少年马瑗

颜鲁红颜鲁红陈娟 陈娟 陈娟

《教育的魅力》

《以“情爱论文 育德 ” 使学生走向成

功》

《活动中收论文 获》

《让孩子的论文

道德生命自由飞翔》

《分层练习论文 之我见》

《关注学生论文 需求 巧用情境图》

《重视语言论文 训练 培养语

1 2007年

第6期 2010年1

第7-8期;

2010年1 第9期;

2009年1

5期

2010年1

3期

2012年1

10月

儿童出版

甘肃教育

甘肃成人与职业教

甘肃成人

与职业教

《兰州教育》

《甘肃教育督导》

《甘肃教育》

徐建保 张平梁秀娟 梁秀娟 李刚 周丽彤

言能力

《浅谈三角形面积的设计》

《培养识字兴趣、自主识字》

《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环节浅析》

《小学语文习作中“模仿”的妙用》

《作文教学

论文 2012年1

6月

论文 2004年1

6月

论文 2012年1

5月

论文 2012年1

21期

论文 2012年1

4月

2012年1 《学园》

《教学改革论坛》

《甘肃教育》

《学园》

《学园》

《甘肃教

从仿写开始》

6月 育》

获得奖励与表彰情况

姓陈娟 陈娟 颜鲁红 颜鲁红

获 奖 名 获奖

本人 颁奖部门

时间

排名 及获奖等级

《估计费20091 全国小学数用》

学专业委员会录像课二

等奖

《浅谈新课20101 全国小学数程下的分层年

学专业委员练习》

会论文三等

《在探究中20101 全国教育叙前行 在实践年 事论文优秀

中收获》

奖;

《侵略者在20101 甘肃省《品

周丽彤 王永祥 张平杨凤琴

中国的罪行》

《伯牙绝弦》

《秒的认识》

《拒绝不良习惯》

《梅花魂》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

感悟自得》

年 20121 年

20111 年

20101 年

20011 年

200

2年

德学科优秀课例集锦》;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

甘肃省《品德学科优秀课例集锦》;

全国论文比赛三等奖

全国论文比赛二等奖

王彩霞 《影子桥》 2008 1 全国课堂教王彩霞 梁秀娟 徐建保 邓炯慧 邓炯慧

《多彩的夏天》

《平均数》 《用字母表示数》

《自画像》 《新课改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几点体

2006 2 201

11 年

20101 年 2008年

2008

1 年

20101

学比赛一等

甘肃省课堂教学比赛二

等奖

全国两岸三地“同课异教”获一等

全国录像课二等奖

甘肃省课堂教学一等奖

省中小学美术课三等奖

全国创新杯论文二等奖

会》

董敏 《手拉手地球村》

2010年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

李敏 《三角形的特性》

2012年

省小数会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

注:现将学校和教师各类获奖附表后

五、论证报告

内容提示:申请理由、建设规划(包括研究方向、预期目标、阶段目标、建设重点、合作单位、保障措施)等。(不超过4000字,可加页)

“构建小学灵动课堂”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我校是兰州市十所示范性小学之一,也是城关区首批被命名的两所示范性小学之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76人,平均年龄3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

80%以上,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占50%。经过多年的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人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教研氛围。学校已有8项课题结题、获奖,有2项课题正在研究中。

我校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培养时代需要的“现代人”这个高度来审视、构建培养目标,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的有效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快乐成长。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我校基于悠久的“扬帆飞翔”的船文化,“师生共进”的办学思路,提出“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 “灵动”者,就是一种生气、活力,就是和谐、节奏,就是古人所谓的“气扬采飞”(刘勰《文心雕龙》),“气韵生动是也”(谢赫),就是要与人的生命发展同步,符合生命形式的规律。 “灵动课堂”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学生的需求,开展多学科、多层面、多方面的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构建灵动课堂。让学生的手、眼、耳、口、脑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更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以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需求,针对性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关注儿童精神生活,关注儿童需求,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儿童的需求可以细分为物质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体验的需求、学习的需求等。面对这些充满灵性、需求丰富的儿童,构建灵动的课堂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使命。灵动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灵动课

堂上的学生思维是广阔的、活跃的,随时都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师是灵动课堂的建构者,关注课堂中个体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着力建构开放的、充满灵动的课堂运行体系,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达到新课程所倡导让课堂活起来的效果。课堂教学应成为焕发小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的追求。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程度的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教学”,我校提出了“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这一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内涵的深刻把握和灵性表达,体现出一种统摄性;教学过程应该强调思维的流畅和心灵的自由,应该强调学生自身的张扬性。然而,目前有些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表面上看起来课堂场面“热闹”,但不是我们新课改所要强调的“灵动”。 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探索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灵动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并对这样的教学过程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创造出我校新课改的全新特色,并在全新以至更大的范围内推广“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些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一直占主流,“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观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非灵动的课堂是“教师主宰,学生被宰”,“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教师主问,学生主答”的课堂。没有学生的内心体验,没有情感,品不出浓厚的参与味道。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由教师“硬灌”。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使学习成为一桩苦差使而索然无味。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受到许多专家的广泛关注,打造灵动课堂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如孙双金、薛法根、张齐华、虞大明等特级教师都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他们围绕“鲜活的理念、诗意的课堂、灵动的对话”、

“灵动课堂的特征”、“教育灵动的内涵及生成的途径”、“灵动课堂的打造”等话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迄今为止,国内整本的论著尚未见到,表明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各地中小学对“教育灵动”“灵动课堂”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教育论坛、教师论坛、案例讨论,深化了对“灵动课堂”基本特征的认识,特别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灵动”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灵动课堂的先例,还没有归纳出对“灵动课堂”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另外,对教师在课堂中构建灵动的方法介绍较多,对学生灵动学习的介绍尚不多见。以上存在的问题将成为我校“灵动课堂”研究的重点。

4、我校已有的研究探索成果。

(1)构建灵动课堂——“发挥选文定位功能”的阅读教学模式。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于是我校围绕“灵动课堂——发挥选文定位功能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通过给老师们分析讲解这四大功能的特点,明确教材的构成、编者的用意。既然,语文教材“选文”时有“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功能的考虑与定位,那么,一册教材中的所有文章要有所侧重地去设计定位,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应立足教材、根据学情,确定好教材挖掘使用的着力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让文本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2构建灵动课堂——“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模式。

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作文课。为应付作文考试,部分学生便使出浑身招数应付习作:或移花接木、改头换面,或依赖他人、闭门造车。为此我校围绕“构建灵动课堂——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

(3)构建灵动课堂——“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因此,激发学生在读文时产生联想是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最有效方法,本学期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就围绕“构建灵动课堂——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4)构建灵动课堂——“多维分层式”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

求。如何才能做到按需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我校历时两年开展“构建灵动课堂——多维分层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得到共识: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实现每一个孩子由“教”向“学”的转变,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了,教师的课堂主导灵活了,师生的合作方式灵活了。从而有利于发挥不同层次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需求,合理分层,解放学生让他们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5)构建灵动课堂——“渗透本土文化让艺术课堂灵动”的综合学科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反映地方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老师们立足乡土,充分发掘本土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生活实际需要灵活、大胆、科学地依据《课标》重组教材、拓展教材、用活教材。我校美术课程与地域本土特色的“兰州刻葫芦”相结合,让学生在小小的葫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葫芦虽小藏天下”,活动融洽了师生情,增进了亲情、友情。

二、课题研究方向明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课题研究指向明确

课题研究目标明确。采用“实证”和“思辩”的方法对“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解读、提升,最终以教育研究报告的形式来体现我校新课改过程中的一种新理念,创造出我校新课改的全新特色,并把这种理念应用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学科,以提高

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题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以客观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的科学和以主观表现思想感情(心灵)而求“活”的艺术。科学地再现求“实”与艺术地表现求“活”,使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是我们应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新时代教育呼唤“灵动”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合,是一种动态,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教”、“学”因素所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灵动的课堂教学需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表现形式上看,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满意场”;从课堂教学系统的构成上看,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之中,“教”、“学”这两个子系统能够优化组合,有机统一。即教师把“循循善诱”调谐到学生的“独立思考”、“热烈讨论”、“争论和交流”与“体验领悟”之上,从而使“教”、“学”和谐一致。在“和谐”的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相互交流、流通、相互启发、补充以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3、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

在特定办学理念“师生共进”的统领下,“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将进一步深化到“灵动教育”中关于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灵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研究为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鲜富有特色的资源,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通过研究,打造灵动课堂,助推高校课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通过研究努力培养更多赋有水那样灵动与智慧的灵性学生。

三、本课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有很强的实验研究可行性

1、主要观点:

灵动课堂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灵动的校园是人生幸福的开始,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就是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智慧课堂;构建灵动课堂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这是对新课程的实践追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观,体现了教育的本真意义。

2、可行性分析:

“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课题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灵动教育”中关于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灵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构建灵动课堂的研究为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新鲜富有特色的资源。

利用学校特有的文化背景,充分挖掘学校有意义有价值的本土资源,赋予它新的价值取向,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办学思想。

构建师生灵动同构共生的课堂,实现师生灵动的同生共长。

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经历,较高研究能力,高质量的

研究成果;围绕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有文献资料的搜集、课堂教学的调研工作等;学校给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保障条件,深入课堂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积极筹措研究经费、确保足够的研究时间。

四、研究内容具体、方法多样、措施切实可行

1、研究的内容

(1)有关灵动课堂的文献综述。梳理文献资料,对“灵动课堂”、“灵动教育”、“教育灵动”等方面展开细致的研究。

(2)我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分析。对学校当前课堂现状通过多种形式调查分析,力争获得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3)师生灵动同构共生的有效策略。从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两方面开展研究。

(4)研究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灵动课堂将围绕促进师生灵动的同生共长为目标,在实践中将归纳出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在研究得出关于灵动课堂的个性范例若干。

(5)课堂中促进学生灵动生长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话互动、创意练习等途径开启和丰富学生的灵动心智。

(6)灵动课堂的评价要点。对灵动课堂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突出在教学机智、学生灵性、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7)灵动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加强对灵动课堂的行动和个案研究,包括师

生两方面发生的具体片断、事件、现象等。

重点对“研究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课堂中促进师生灵动生长的途径与方法”、“灵动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等进行研究。

2、研究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体参与原则、个性化原则、成就动机原则。

3、研究的对象:一只船小学3——6年级学生为重点实验对象。

4、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教研相长。

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选取适合本校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访谈法: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交谈,有感情的倾听,了解被 研究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次的内容,收集资料。

问卷调查法:通过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卷获取教师、家长、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反馈,并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5、实验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

1、搭建课题班子,明确人员分工。

2、拟定课题名称及内容,并进行反复论证。

3、撰写方案。

4、申报课题。

5、课题开题立项。

6、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启动课题。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反复论证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

2、确立本年度的研究重点,“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

3、初步形成灵动的师生队伍。

4、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5、构建灵动评价体系。

6、做好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7、召开座谈会,通过讲座、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交流研讨形式,进一步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升,形成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推广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升并汇集成集。

2、积极准备接受课题专家组的鉴定和验收工作。

3、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论证报告、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3、课题研究报告;

4、课题研究的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育故事集;

5、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课件等。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组长:马 瑗

组员:颜鲁红 陈娟 张平杨凤琴 李刚 王华 王亚丽 周俐彤 王彩霞 高新兰 蒲斌芳 梁秀娟 王永祥 徐建宝 李敏 金利华 祁婧 董敏 苏翔 邓炯慧 任洁 方 辉 马燕红

2、制度保障

本课题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课题研究有机的融入校本培训,建立相应课题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1)学习研究制度:

凡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并能自学相关的理论著作,将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会不断的进行总结与提升,撰写好读书笔记与教育随笔。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邀请各级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主研教师进行课题进展汇报等。

(2)集体备课制度:

备课组统一基本的要素、要求和流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题开展典型课例设计,在课例的设计中,给教师个人以发展空间,关注独具个人风格的特质,关注师生共同创造性的展示,关注学生怎样有效掌握和灵动运用知识的过程。

(3)反思交流制度:

教师在课前设计与课后小结中及时反思,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 记录闪光点等,与教师“六个一”相结合,开展“关注学生成长”我与学生的心灵之约、我与家长的沟通之桥、我与潜能生的成长之路,“关注自我发展”我欣赏的教师同事、我欣赏的课堂花絮、我欣赏我的教学特色”等内容的交流活动,并整理成册。

为教师提供参加全国各地的学习研讨会交流的机会,扩大教师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职业生涯。

(4)总结评价制度:

每位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按照学校课题组要求定期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撰写相关的总结报告,每学年每人至少在各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篇。

课题组重点在学术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将课件设计、论文、优秀教案、学科赛课等纳入评价。关注教师的创新和发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增值评价。对能体现灵动课堂元素、特征,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给予重奖。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发展,对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大力表彰。

3、经费和物质保障

学校将拿出一定经费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研究有领导的鼎力支持、有专家们的悉心指教

该实验研究课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区教育局等领导的首肯和鼓励,学校为课题的筹备、申报以及具体实施、相关经费开支等方面大开绿灯,鼎力支持。这就为研究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和资金保障。

该研究课题还承蒙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罗中伟副所长、城关区教研室石英主任等教育科研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这又使课题研究得到了雄厚的技术保证。

总之,《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能够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找准起点,研究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目的性创新性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其研究成果对目前推进小学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此课题是可行的!

恳请专家准肯、指导! 城关区一只船小学课题组 2013年3月

六、所在单位意见

内容提示:是否同意申报以及本单位拟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的具体支持

情况属实,学校同意申报,并将在教科研师资配备,实验仪器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七、县(区)教研室推荐审核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八、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九、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推荐第6篇:学校网络化建设科研规划申报

学校网络化建设科研规划申报

副标题:

作者:htlon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36 更新时间:2011-6-12

1、项目申报基本情况

一、项目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技术。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所以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办公效率是我们的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借鉴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跨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也是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内容:

1、确立“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目标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标准

2、建立实施项目的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

3、探索项目实施的策略和措施

4、建立项目评价体系

5、反思总结项目研究经验成果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三、实施项目的优势:

1、学校具有信息化发展基础:

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校专门成立信息部,整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管理方式,同时也承任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科研创新工作,尤其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施展空间,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与创新实践。

2、团队技术水平强:

我校信息部教师具有很强的刻苦钻研精神,敢于创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这也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建立无盘网络系统,实现班班通:

我校利用无盘网络技术,将旧机房淘汰电脑组建成无盘网络,虽然是旧电脑,可是运行速度快,操作方便,实现了我校所有的班级和功能室都能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上课,充分利用电脑课件的优势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套系统的安全性极高,除了硬件的原因之外,决不会出问题,大大减轻了学校网络管理员的负担。

4、学校资源库初具规模:

为了配合无盘系统开展课堂教学,学校建立了资源服务器,提供课件,软件,视频等文件的存放和共享,教师上课或是学生课间休息时可直接访问资源,访问资源库内文件如同访问本地硬盘资源,操作方便,快捷,不需要帐号和密码,直接访问,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5、资源上传制度的完善:

学校资源库的内容全部来自于教师自已上传,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自制课件或是网上下载,然后上传至学校服务器,经过对教师的培训,所有的教师都能完成这样的操作,因为学校教室里采用的是无盘电脑,所以教师的资源必需上传到学校服务器,这样不但让老师养成了资源上传的好习惯,同时也很好地起到了资源的共享作用。上传需要独立的帐号和密码,确保个人资料的安全性,也就是我们可以访问其它老师的资源,但是不可能删除和更改,自己的资源可以访问也可以删除,这样资源不但能很好的共享,同时能提供很好的安全性。

6、开设“苏小U盘”:

把网络优盘的服务器建立在我校内部的服务器上,这样可以让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申请一个帐号,可以让他们都能方便地把自己的资料存放在网络硬盘里,存取速度快,操作方便,现在学生信息技术课的作业都可以存放在自己的网络优盘里,同时也可以存放一些自己的个人资料,为学校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7、学科知识问答系统开发,让网络伴随学生成长:

我们自主探索,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答系统。“学科知识问答系统”,是专门针对中小学以及高中生推出的问答系统,在这里的问题分类就是我们的学科分类,每个学科下面又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完完全全就是为了我们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而专门开辟的一块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让我们的师生都溶入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提,采用互相解答的形式,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情况下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家里遇到学习问题无处可问的困难。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成长的网络平台。通过百度输入“学科知识问答”便能在第一条位置显示出我们的问答系统链接。这也是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答系统。

2.项目实施计划

一、完善我校现在网络平台和资源(2010—2011)

1、学校资源库的规范管理

学校网络资源初具规模,但是不够规范与完善,对于资源上传的存放进行严格规范,方便资源共享。

2、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完善学校资源库的建立。

学校网站采用实名注册,每们老师的资料尽量以电子文稿上传至学校网站的形式提交,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宣传功能起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实现无纸化管理,绿色环保,也提高了老师的网络应用意识。

二、利用先进的办公平台,全面实现教学、办公、家校联系网络化(2011—2015)

我校下一步将计划使用一套新的办公系统,本办公系统区别于区上开通的办公系统,本套系统不但有其它办公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具体教育管理功能,可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成绩、课表、学生收费等管理,能够实现老师对所教课班级或所管理班级所属的学生信息、课程、作业、评语、成绩进行管理。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各类数据传输网络化、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各类应用用户管理智能化。并且这套系统也为每位学生开通了帐号,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查看自己的作业,提交作业,查看课程表,查看学科成绩,给任课老师留言,实现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网络化办公,网络化教学,利用网络平台高效快速地传递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让网络将教师、家长、学生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管理透明,及时交流沟通的网络应用平台。 本平台的全面应用估计需要3-5年的时间。

三、班级博客的全面开通,通过网站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参加的各项活动(2011)

班级博客开通,方便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孩子在学校参加的各项活动,不但可以与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同时可以查看孩子参加的活动照片,利用网络平台很好地宣传和交流作用。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有个适应过程,所以班级博客我们将在2010年末开通。

四、打造学校网络视频数字校园

这也将是我校下一步将要发展和规划和重要决策之一,我们将利用现有的网络数字化音频广播和数字化视频广播技术实现对我校电台的数字化组建,届时学校的所有通知和校园广播除了以传统的校园广播系统进行播报外,同时还将以网络实时转播的方式呈现,在教室时可以实现观看视频,学校的大型活动将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转播,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解决了家长无法亲自参加学校的活动,但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观看视频或收听学校的重要通知和广播,允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外宣传。

而且这些操作所有的核心技术我们都掌握,只要在实施条件准备允分的情况下我们将实现这样的构建。 (利用流媒体技术搭建相应的服务器实现音视频的时实广播)

五、转变思维,打破传统管理教学模式(2011—2015)

这将是我校下一步着力思考和尝试的一个问题,在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之后,教学模式在改变,管理模式如何做相应的调整。

1、教师的电子备课(包括教案与课件)如何与传统的备课方式结合。

2、教师资料的上交与管理如何全面实现电子化,方便查阅和管理。

3、信息化的全面开展,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轻老师的负担,让教师乐于接受这种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3、项目预期成效

一、网络化教学

每位教师养成课件的制作与上传习惯,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常规教学活动,实现电子备课与电子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二、网络化办公

利用学校拟采用的办公平台,实现电子化管理,让老师可以能过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实现资料的上交,通知的收发与查看,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平台管理学生档案、成绩、以及作业的布置,评语的撰写,课件的共享等目的。

三、网络化交流

利用办公平台可以实现家长与学生的任何一个任课老师进行单独留言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平台实现与任何一位学生家长留言,同时与短信结合的方式,将信息及时传递到家长手机当中,利用网络实时实现交流与互动。完全实现网络管理。

利用班级博客及时发布班级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更多情况。并且我校将保留所有班级博客的信息,若干年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查看到自己以前的班级信息,这将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回忆与财富,我们将为学生留住这样的美好回忆。

四、网络化学习

通过建立的问答系统实现学生可以在家对自己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提出,在网上得到问题解决,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

五、数字化校园

利用数字化广播音视频广播系统打造一个可以随时通过对外进行视频和音频广播的系统,开展电视会议和网络视频教程。

开发出系列网络资源与视频培训教程

对已开发的网络平台进行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如学科知识问答系统和网络办公平台的应用,同时我校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但有专项培训课程,而且同时开发视频教程,我们把这个教程命名为“苏小启航”,通过这样的视频教程,老师可以反复观看,真正实现教师全面掌握培训内容,同时我们将这些做成系列教程,形成我们的特色资源,可供老师随时查看和其它学校借鉴。现在已经开发出三期,可通过学校网站下载。

总结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网络平台搭建经验

我校对本特色项目的申报之后着手学校网络化建设的各方面应用,通过实际应用及时总结经验,为其它学校的借鉴做好经验交流。为整个青羊的校园网络化应用做出贡献。

4、项目风险管理

一、主要问题:

1、硬件的投入不够,无法实现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开展各项工作。

2、部分学生以及家长受到家庭环境的制约,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3、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与沟通,加大对家长的培训。

2、加大对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以及技术的培训。

3、多方筹措,改善学校相应信息技术装备和设施。

5、项目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一、项目管理团队 负责人:张俊辉

具体负责人:丁晓敏杨晓彬 主要参与人员:

匡世林张霞李云霞闵静武易昆蓉马筱晓郑艺 黄体龙王科王文甫许丹雷春美邱永玲周莉丽 江海燕李兰

二、项目管理保障措施:

1、本项目采用校长负责制,由学校行政部门和信息组通力合作,将本项目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2、校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提供经费,并协调、整合专家资源;

3、信息组负责全面推进项目研究;

4、全体班主任教师具体实施,项目开展的情况纳入班级常规管理考核中。学校办公教学全面网络化,使之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6、项目经费管理

学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开展,严格管理,规范使用。

推荐第7篇: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湖北省卫生厅2013~2014年度

科研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一、预防医学

1、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机制研究

2、重大疾病流行病学及预防研究

二、心脑血管疾病

1、心血管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2、脑血管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三、肿瘤医学研究

1、肿瘤早期诊断和标志物的研究

2、我省高发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机制及预测的研究

四、急诊医学及其他

1、急危重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医疗质量控制

推荐第8篇:申报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申报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学校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莲山 课~件]

面对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将问题课题化,针对初中学段教育中学生面对的家庭问题、心理问题、学习方式方法问题,成立了“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研究”、“中学生心理行为训练方法的研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信息技术创新的潜能”、“课堂分组学习与学习路线图的研究”四个课题组,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专项研究,并将相关经验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实现高效管理,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机构保障

学校进行各项改革最终目的都是服务教学,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同样如此,为了更直接的将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xx中学在研究机构设置上进行精心设置。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产生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困扰教育的主要原因,根据这方面的问题,我校设置了“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研究”、“中学生心理行为训练方法的研究”两个课题组,针对中学生常见的家庭问题、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疏导,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学习环境,为了保证研究、实践、反馈、总结、再实践一整个链条的完整性,我校任命德育副校长罗润同志具体负责“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命从事心理教育并担任心理教育学科教研组长的李学益同志负责“中学生心理行为训练方法的研究”课题组。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信息技术创新的潜能”课题组则直接由教科室主任刘敬荣同志负责,“课堂分组学习与学习路线图的研究”课题组更是由教学副校长向庆成同志负责。这种安排直接体现出校长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的决心,为我校课题研究的时效性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人员保障

人人参与研究,以科研课题促课改发展。课题开题之后,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总的课题规划选择自己的子课题,每个课题组都有具体负责人,“人人有课题,天天有记录”已不再是一句口头语。教师们都在积极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研究,以网络资源为平台,以课题实验为途径,以课堂为实验基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三、资源共享

我校信息渠道畅通,利用xx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站提供的三网合一平台,我校教师可以很轻松的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发布在网络平台,[莲山 课~件]所有课题组成员不仅能自主开展研究,还能学习借鉴别的组的优秀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增添更多的鲜活素材。我校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学期的科研成果也是以电子文稿的方式直接上传到学校服务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四、学习培训

在研究过程中,当老师们遇到困难,出现困惑时,x校长总是身先士卒,亲自参加研究学习,多次结合自己研究学习的成果为各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并多次请到周葆英等教育专家到我校为老师们进行讲座,为老师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五、硕果累累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教科职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本年度,我校获奖数量多而且级别高,xx中学被批准为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重点课题实验学校。x校长的《开展“补位教育,守护心灵家园》获国家级一等奖,《谈谈中学生心理训练营》获国家级二等奖,此外,钟儒桂老师的《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李学益老师的《谈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几个途径》,陈艳红老师的《播种真诚,收获品德》,彭艾丽老师的《在考试中沐浴阳光》,苏莉琼老师的《让缺位学生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等30多篇论文均获国家级奖项。五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学校教科室还认真做好学校教科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在学校的网站上积极推介我校教师,及时上传有关教师与学生获奖情况,让外界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教师,让家长特别是在外打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xx中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研究”、“中学生心理行为训练方法的研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信息技术创新的潜能”、“课堂分组学习与学习路线图的研究”四个课题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了阶段性成果,服务广大师生,得到大家的认可。天蓝、地绿、水清、人杰、德高……xx,这座质量名校,这座和谐之校,这座希望之校,在家长们的认同下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虽然暂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向管理要效率,向科研要质量,向细节要突破,向精品要发展。

教 科 室

推荐第9篇:申报宝山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申报宝山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记宝山区实验小学曹灵芝老师 曹灵芝老师热爱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2004年、2007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宝山区教育系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称号!多年来,她都能以科研为抓手,以课题为引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等工作中刻苦钻研,奋发努力,勇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在上海二期课改的全面铺开之时,曹灵芝老师有幸成为我校语文课改的第一批弄潮儿。几年来,她实践并真切地感受着二期课改的真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骨干教师,她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平时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认真聆听各类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促使她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不断加深。她深深知道:只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学习则落伍,不进步则退步。2006年9月,曹灵芝老师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班”。各位语文教学专家如吴忠豪、徐根荣、李静艳、李跃平、黄绣等老师的报告给予她宝贵的教学、研究经验。她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一年后,被评为研讨班“优秀学员”。

曹灵芝老师还是宝山区四五年级语文中心组成员。在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黄绣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她与其他几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只要有教学评优活动、公开教学,不管是在本区还是在外区县,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学校工作有多繁忙,她总会抽出时间去听课、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类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虚心向同行们学习,并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不断吸收营养,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她还多次向全区语文教师公开亮相、评课交流,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一个老师并不一定会搞科研,但一个不会搞科研的老师一定不会是好老师。自工作以来,曹灵芝老师一直都能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科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1996年,她与同事一起跟着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的张培美老师学做《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后与同事合作撰写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获宝山区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999年,她带领教研组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小学生句子的构建能力,后撰写的《提高学生句子构建能力》发表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2000年,她积极参加由陈洁芳老师领衔的学校语文大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多

次承担公开教学,并带领教研组成员一同做子课题的研究,后由她主要执笔撰写的《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极其价值研究》获宝山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参与研究的学校《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策略的探索》获宝山区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3年,校语文大组《协商性学习对形成课堂教学中“民主和谐的心理气氛”的影响极其效果》的课题孕育而生,她又积极投入到实践研究中去,并得到了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周龙兴老师的真诚帮助和大力支持,后来,由她执笔的《小学语文协商教学中协商点的设计与操作》获宝山区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并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一书上;2003年,曹灵芝老师还参加了由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国家级课题《情感教学的目标、策略与评价的研究》,并于2006年9月顺利结题,并获得了上海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结业证书;如今,她正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浸润的研究》,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浸润的研究》获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一名骨干教师,也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曹灵芝老师尽心尽责,尽其所能地带领全组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教育科研,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等等,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组内教师的团结合作,共同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附:近两年所获成绩:

(一)学历证书:

06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 07年9月“宝山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班”结业并获“优秀学员”称号

(二)个人获奖:

a.教育教学

2004年9月区第三届宝山区教育系统语文学科“教学能手”

2005年11月市第三届上海市小学生现场写作活动“优秀指导奖” 2006年1月区宝山区第七届教学评优活动语文学科三等奖 2006年5月市上海市“红旗中队”辅导奖

2006年10月市第四届上海市小学生现场写作活动“优秀指导奖” 2006年10月全国第三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成人组硬笔字纪念奖 2006年10月全国第三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指导奖

2006年11月区宝山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粉笔字三等奖

2007年4月市上海市小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活动“优秀指导奖” 2007年6月市上海市“新少年杯”青少年现场作文“优秀指导奖” 2007年9月全国第二届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07年9月全国第三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小学组优秀指导奖 2007年11月区第四届宝山区教育系统语文学科“教学能手” b.发表文章

07年1月《小学语文协商教学中协商点的设计与操作》刊于《上海教育科研》; 06年3月《你快乐 我快乐》刊于《构建理想家园——宝山区“快乐中队”创建成果》 07年9月《日积月累 不断锤炼》发表于《我们这样走来——实践活动汇报集锦》 c.教科研成果

2005年12月《小学语文协商教学中协商点的设计与操作》

获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等奖

2006年3月 《小学语文协商教学中协商点的设计与操作》

获宝山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2006年10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浸润的研究》

获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

2006年1月 《你快乐 我快乐》

获宝山区少先队“快乐中队”案例评比一等奖

(三)学生获奖:

07年12月市学生徐越获第二届沪港写作小能手现场作文邀请赛一等奖;

学生周韵婷、汤安捷获三等奖

07年9月全国学生苏佳慧获第三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小学组优胜奖 07年6月市学生徐越、陈振宇获上海市“新少年杯”现场作文特等奖、

学生周璐获一等奖、另外7人获优胜奖

07年6月市学生周韵婷获上海市“我真想这样长大”征文银奖;5人获

铜奖;9人获优秀奖

07年6月区学生徐越获宝山区革命诗歌朗诵比赛二等奖

07年6月区学生李谦毅获宝山区“优秀队员”称号

07年4月市学生李谦毅获上海市小学生优秀作文征文三等奖

07年3月市学生郝雨佳获首届沪港写作小能手现场作文邀请赛三等奖

06年4月市学生顾书嘉获“生命因你而不同”征文银奖,张天丞获优秀奖 06年5月市三(B)中队获上海市“红旗中队”称号

06年10月全国三人获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三等奖,三人优秀奖,一人纪念奖 06年11月市学生李谦毅获上海市中小学生暑期读书活动征文二等奖 06年11月市学生李谦毅上海市第四届小学生现场写作活动一等奖

学生贾扣、周璐、曹菁津获三等奖,陈振宇获鼓励奖

05年11月市学生顾书嘉等五人获市第三届小学生现场写作活动鼓励奖

07年11月市学生汤安捷作文《秋天的颜色》刊于《作文大世界》11 07年11月市学生曹菁津、汤安捷作文刊于《少年日报》

07年10月市学生顾书嘉、王宁宜作文刊于《少年日报》

07年4月市学生李谦毅作文《我喜欢的奖品》刊于《七彩读写》4 07年3月市学生李谦毅作文《青龙大瀑布》刊于《作文大王》 06年12月市学生学生李谦毅、高雨乔作文刊于《童心童言》 06年5月市学生李谦毅作文《四季歌》刊于《童心童言》

06年5月市学生顾书嘉作文《我们就是春天》刊于《起步作文》 06年5月市学生陈一凡作文《参观科技馆》刊于《起步作文》 (校一级个人或辅导学生获奖略)

推荐第10篇:南京师范大学申报高级职称科研审核工作文件

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度理工科申报高级职务人员科研审核工作要求

一、申报职务人员材料准备及填写要求 1.报送审核材料范围

申报高级职务人员报送科研审核的审核材料,须是任现职以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公开发表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论文、论著、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取得的获奖成果、专利成果及其他能反映本人科研水平的科研成果。

2.审核材料报送要求

论文要求:论文一览表按SCI、EI(须为刊物,会议论文不在审核之列)、一级权威、二级权威、核心、省级及其他等类别顺序填写。每个类别的论文分别以申报人员为第

一、

二、

三、……/总人数的格式注明作者在成果中的所处位置。论文必须提供原件,SCI、EI、ISTP需附详细的收录证明。论文原件排序同一览表顺序并编号,非单行本论文在发表期刊目录中用颜色笔标注,并用书签标记论文在期刊中的位置。

论著要求:论著必须提供原件,论著一览表按个人专著、合作专著、个人译著、合作译著、个人编著、合作编著6个类别填写。每部著作以申报人员所著字数/总字数(单位:万字)的格式注明作者的工作量。合作著作以申报人员排名/总人数的格式注明作者的排名顺序。

项目要求:提供项目立项通知书(主持项目)或参加项目的有效证明以及科技处下达的科研经费本的复印件。项目一览表按照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其他纵向和横向项目6个类别顺序填写。每个项目按照项目主持人、参加者排名顺序填写。申报人在我校工作期间,取得的未到科技处登记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不能作为申报职称的项目成果,无经费本的项目请提供能证明项目立项及经费到帐的证明材料。横向项目经费必须在经费总额中注明外协费和为外单位购置仪器设备费的额度。

获奖成果要求:获奖成果必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获奖一览表按照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其他4个类别顺序填写。每个获奖成果分别以申报人员为第

一、

二、

三、……/总人数的格式注明获奖者在项目中的所处位置。

专利要求:专利成果必须提供授权专利证书、公开专利证号,专利成果一览表按照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3个类别顺序填写,每个专利分别以申报人员为第

一、

二、

三、……/总人数的格式注明在项目中的所处位置。

其他成果要求:自行填写。

二、申报职务人员所在部门审核工作要求

1.各相关学院或部门须高度重视科研审核工作,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好本单位材料的准备工作。因材料准备不充分造成科研审核漏审等后果,由申报者本人及所在单位承担。

2.各相关学院或部门的人事秘书、科研秘书须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所在部门申报高级职务人员的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并认真填写审核汇总表(纸质和电子版各1份),以便提交科技处进行申报材料的复核工作。

第11篇:关于申报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的通知

关于申报2013年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根据《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重科院〔2010〕100号)文件精神要求,我校2013年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开始启动,请各单位按照要求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等见《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附件1)

2、申请书按照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和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填写。(附件2,3)

3、本年度拟重点资助与“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相关的研究项目,保证其占总资助项目的80%以上,并且至少保证两项以上的与页岩气开发相关的研究项目。

4、材料提交后将不再允许返回修改,请各学院组织人员进行初审;提交后科研处统一组织人员对提交项目进行再审,形式审查按照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标准进行,形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受理。

4、科研积分表(附件4)请项目申请人认真填写,科研业绩为2009年1月1日至今公开立项、出版、发表、授权、颁发的科研项目、专著、论文、专利、奖励等,且所有科研业绩均为第一完成人,所有与教改、教材有关的业绩均不计入校内基金科研业绩积分。对于重庆科技学院为非第一单位的科研业绩减半积分。对于不符合事实、弄虚作假的科研业绩一旦查实将立即取消申报资格。

5、科研积分的计算将依据组织人事部关于《重庆科技学院教研科研工作积分标准2012版》执行。(附件5)

6、请各二级学院于10月25日16:00之前将本学院申报项目汇总表一份(见附件6,分自科、社科汇总)、纸质申报书一式三份、科研业绩证明材料一份送科研处项目科F106室,电子文档分自科和社科发送到指定邮箱,科研处不接受个人申报。

7、科研处将及时对所提交的项目进行公示。

8、科研积分表、申报项目汇总表请勿改动格式,表格填写完整,所有文件请用office2003版本编辑,杜绝病毒及乱码。

9、科研处负责对本通知内容及所有附件内容进行解释。

10、联系人:高论、耿迅、潘艳玲

E-mail:gengxun219@yahoo.cn(自科)pylqzl@sina.com (社科)

联系电话:65023820650238

21附表:

1、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表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表

4、科研积分表

5、《重庆科技学院教研科研工作积分标准2012版》

6、申报项目汇总表

科研处

2012年9月26日

第12篇: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专题学习心得

《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专题(文)》学习心得

教师发展在线学习中心《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专题(文》课程的开设以“科研立项”、“研究定位”、“方法提升”、“论文写作”四条主线贯穿始终,曾天山、李建平、高宝立、刘复兴四位老师分别谈了项目申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此次培训对于高校教师实现研究观念的转变、提升研究方法,提高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产生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要想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率,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项目选题方面。课题申报第一步是确定个比较好的课题题目。无论申请国家级还是省部级课题,都要认真详细的阅读《课题指南》。《课题指南》的题目一般都比较宏观,你要根据《课题指南》指出的大方向、大题目选择、确定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方向的具体的题目。

首先,选题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选题。同时也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的理论探索课题。

其次,课题选择要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要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要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课题。

2.研究现状方面。研究现状要概括得好。一个好的课题论证,首先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系统、全面的概括。因为如果不了解国内外学界同仁对同类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就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花极大精力研究出了成果,而结果可能是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别人很可能早就研究过了。所以,课题论证时,必须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成果(选择典型成果)作出概括和分析,然后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避免出现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

3.研究内容方面。研究内容要设计得好。课题论证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申请人关于“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这部分内容反映了申请人对本课题的认识程度和熟悉程度。申请者要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上下大工夫。通过这部分论证,使评委能清楚地了解你准备分几个层面、几个角度、几个章节去研究这个问题;通过研究这个问题,能够得出那些有价值的观点和论点。一般说来,这部分内容涉及的越详细、越具体,课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4.研究思路方面。研究思路对于评审专家而言是很重要的。通过研究思路,评审专家可以清晰明了申报者的课题思路。首先,要用基本概念对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的逻辑、研究的方法的经常进行表述,应注意不能与其他地方重复。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其次,概念图是对思路的具体化,因此应该通过概念图来阐述概念、问题以及逻辑的关系。概念图实际上是研究步骤、思路、框架的关系图,又是方法的运用过程,同时也是对研究阶段和目标的分类,以及对可能的研究成果的展示。

5.研究方法方面。要区分方法与方法论,注意方法的规范性。一个方法主要要写三个层次:是什么即用什么样的方法;为什么用该研究方法;怎么用。如比较法,就应该写清楚什么是比较法,怎么比较,和谁比较,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比较的时间点在哪里。常用的文科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历史法、观察法、比较研究等。此外,还出现了建模法、预测法、统计法等一些方法在文科课题研究中使用。

第13篇:国家统计科研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2年课题指南

为贯彻落实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政府统计中心工作开展统计科研活动,促进统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012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指南重点是关注以“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以及实现“一套表”后统计流程的设计与研究,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关注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体制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鼓励和支持项目申报者紧紧围绕统计重点工作,研究与政府统计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密切服务统计工作实践,以促进政府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和统计理论方法的不断创新。

1.继续推进和完善以“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研究以及实现“一套表”后统计流程的设计与研究

研究重点:在以“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全面实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一套表”如何在专业和范围上继续延伸和拓展。针对实施中的情况和问题,研究统计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统计报表制度、指标体系、调查方法、数据处理程序和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手段。研究如何使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制度、指标体系保持衔接,减少重复,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如何既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需要,又有效防止调查内容的增加和反弹,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如何推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又切实保守企业秘密,确保统计数据不被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实现“一套表”后统计流程的设计与研究

2.现代科学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重点:在统计手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信息化硬件、软件、网络化、数据库、名录库、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统计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如何应用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如何应用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远程采集、对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远程监控,为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三农”统计、投资统计等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调查手段,使样本确定更为精准。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及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采集现代经济活动声、光、热、电等信息,自动获取大量有关产业活动的物理信息,为工业统计、碳排放监测等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如何应用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底层架构,实现对统计计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等等。

3.国家统计核心指标体系及管理研究

研究重点:如何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解决统计指标体系统一规范、系统完整的问题,形成满足各方面需求,规范、简约的国家核心统计指标体系,指导规范各专业经常性统计调查。重点研究设计国家统计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健全完善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并确立国家核心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管理和维护更新机制。 4.国家统计元数据库研究

研究重点:研究设计元数据库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补充和完善统计元数据标准,形成涵盖统计生产全过程,统一规范的元数据标准;研究元数据标准的应用,设计元数据库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以实现统计元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发挥元数据在现代统计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研究国外统计元数据的有关理论与实践。 5.服务业统计问题研究

研究重点:结合服务产业升级过程中的趋势与热点,开展服务业统计与核算方法研究;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与核算制度,以准确反映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作用;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测算方法研究,包括服务业发展评价方法概述,构建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主要行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方法的比较,实证分析等;服务业发展指数与编制方法研究,包括服务业发展指数的理论研究,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进行合理性检验;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包括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方法、标准的研究及国际比较,并做实证分析;针对新型服务业统计问题的研究,包括系统梳理新型服务业态中各种活动类型及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环保支出统计制度研究

研究重点:构造科学界定环保支出概念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重点研究我国环保支出统计现有数据的可得性、数据质量和数据缺口,探索研究建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国际可比性的我国环保支出统计工作方案和长远设想。

7.居民收入统计相关问题研究

研究重点:如何在推进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进程中,健全和规范以可支配收入为核心的收支指标体系;统一抽样调查方法,提高样本对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代表性。研究我国居民收支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现状及改进途径,研究劳动报酬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开展我国中等收入标准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地区间中等收入标准的比较研究,提出我国中等收入的统计标准、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测度方法。 8.调查过程中的数据质量监控方法研究

研究重点:结合统计调查工作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涉及数据质量的问题做全面梳理,重点研究被调查者或基层统计部门,在具有典型意义的房价统计、企业调查、居民收支调查中的数据质量评估、检查与控制,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和工作流程。

9.宏观数据质量协调性研究

研究重点:研究在国家、省、以及地市一级,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匹配关系。如何把握政府综合统计、政府部门统计、行政记录、企业(如金融)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确保数据质量。

10.抽样调查方法应用的科学性与适应性研究 研究重点:研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能够有效满足国家和省、地、县各级管理需要的全国统一的抽样调查制度和管理体系;研究在提高抽样调查整体设计水平,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任何改进抽样方法,提高调查效率,减轻基层负担。研究如何在人口、居民收支、农产量、价格、规模以下企业及其他有关领域,完善和改进抽样调查实施方法,提高其科学性和适应性。 11.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研究重点:如何促使中国统计管理体制向着客观、中立的方向发展,确保统计部门能够不受干扰地独立行使职能,并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12.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重点:文化产业指标体系、分类标准,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测算以及统计调查方法。 13.统计能力建设研究

研究重点:统计能力的界定,统计能力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指标体系,统计能力评价的方法。 14.统计调查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研究

研究重点:统计调查项目流程及工作量界定,辅助调查员需求量及报酬标准,项目、地域视角的统计调查经费需求,统计调查项目经费需求的地区差异,如何通过调查偏平化、信息化减少统计调查项目经费需求,部门统计工作的经费需求。

15.小区域估计方法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重点:利用小区域方法解决抽样调查满足多层次统计数据需求问题。

16.中国人力资本与人才贡献率相关问题研究 研究重点:中国人力资本和人才贡献率测算方法;中国资本存量测算方法;中国区域人力资本测算、比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7.其他:统计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为了使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切合统计实际工作的需要,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年课题指南中的选题列示了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项目申报者可据此自行拟定题目,也可在不改变课题方向和范围的前提下,根据研究需要与研究特长自行拟定题目。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鼓励并优先支持密切联系统计工作实际的选题。

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14篇: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培训感想

《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培训感想 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是地方二本院校,学校教学型的定位,教学工作繁重,实验条件有限,加之科研方面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科研一直是整个学校的弱项,可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始终怀揣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选择了《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这门课程的网络视频课程。经过半个月的学习,今天。终于学完了全部的课程内容。获益良多,不能一言以蔽之,主要感想如下。

作为学校的年轻教师,教龄和经验都十分有限,这门课程非常及时,四位老师针对人文社科的各级各类项目的要求、教授了如何从选题入手准备申请课题,以及填报课题申请书时从题目到内容的详细说明和注意事项。听完各位老师的课程后,以下是我的启发和收获。

首先,我对各级各类人文社科项目有大体的接触和了解。课程详细介绍了我国的科研项目体系,从横向到纵向各级别科研项目的具体申报时间、项目评审的具体流程,以及打分的标准,都有了全面的描述。我感觉到,很多项目申报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秘,只要有自己的研究基础,选题符合要求,认真填写申报书,还是有希望申报成功的。

其次,对于具体操作而言,课程讲授的十分具体,从如何(从哪儿)获取项目申报信息,具体的项目评审方式和评审标准,以及相关申报规定和注意事项都有说明,能有效避免我将来可能会走的很多弯路。

最后,通过具体的评审标准和打分原则,老师们引申出具体写项目申请时要涵盖的内容和方面:选题的意义、研究的基础、课题的设计论证、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基本条件等。从项目申请书题目、问题的论证和分析如何进行,等等具体申报工作,都有可行性地解决方法和指引。

对于高校教师,科研应该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要不断培养科研工作的热情。科研工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为了有针对性的、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除了兴趣这一最好的导师,当然,也要注重科研的方法。科研不能埋头苦干,需要方法和技巧,虽然没有捷径但最好不要走弯路。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具体的、有操作意义的方法和技巧,对未来的现实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对各位老师的无私、诚恳、内容丰富的授课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也会在空余时间不断地复习研究老师们的授课内容,力争做到最大限度地消化理解和掌握。

第15篇:关于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

关于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

辽人社[2010]61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中省直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优势,为企业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人才创建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9]301号)的要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选拔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和条件

(一)申报对象 1.各类所有制企业;

2.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

3.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

(二)申报条件

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及参与国家重点科研、开发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申报程序

(一)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样表见附件,以下简称《工作站报批表》);

(二)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或中省直有关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单位进行考察、对申报材料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复核,并形成书面报告,与各申报单位的材料一起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组织专家评议后,将评议结果和各单位的申报材料报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批。

三、有关要求

(一)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中省直各有关单位要大力宣传博士后制度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使社会各界加深对博士后制度的认识,增强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向有关单位详细介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条件、相关要求和管理制度,以及设站后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产品开发和提升企业知名度等方面的优势。

(二)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中省直各有关单位要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指导有关单位做好申报材料的归整工作,确保申报质量。同时,优先考虑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沈阳经济区和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所涉及的重点企业;优先推荐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和设立基地后成效明显的省级博士后科研基地企业。

(三)各申请设站单位要按照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数据真实、有据可查的要求,认真填写《工作站报批表》(其电子版表格文档可从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www.daodoc.com

附件:《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

第16篇: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1: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5年度申报指南(支持方向和重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支撑林业生态文明六大体系建设,推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依据《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总体思路(2009-2020年)》,结合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编制提出2015年度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

一、重大项目

瞄准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重大林业科学问题,加快解决森林资源提质增量共性技术,着力突破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安全构建支撑技术,重点创新林业产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引领现代林业科学发展。主要方向如下:

1.林木育种与资源培育(申报代码:ZD01)

重点支持主要林木(含竹藤花卉)核心种质遗传评价和良种创制、重要树种的全基因组测序、重要林木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重要造林树种大径材丰产培育等研究。

2.森林经营与保护(ZD02)

重点支持全国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次生林质量提升、典型区域森林多目标经营、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3.典型区域生态建设(ZD03)

重点支持重点区域多目标防护林构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树

种选育与生态重建、典型区域盐碱地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木(竹)材工业(ZD04)

重点支持人造板制造、竹质工程材料制造、新型复合集成材料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生物质产业(ZD05)

重点支持林业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产品规模化制备、环保胶粘剂研发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6.经济林及林下经济(ZD06)

重点支持核桃、油茶等优新种质创制及丰产栽培和精深加工利用,林下植物和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面上项目

面向区域性、培育性、实用性、带动性地方林业发展科技需求,重点解决生态建设、森林培育与经营关键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完善灾害防控和公共支撑技术体系,支撑区域林业持续发展。主要方向如下:

(一)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MA) 1.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技术(MA01)

重点开展西北干旱侵蚀区、黄土高原区、华北土石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困难立地高抗逆植物材料选育、植被恢复与重建、林分结构优化、效益监测与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

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MA03)

重点支持典型湿地区的湿地关键物种选育与保护、栖息地保护、退化湿地恢复、景观生态规划、功能湿地构建、湿地水文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3.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与恢复技术(MA02)

重点支持防沙治沙工程区、工矿废弃地等典型区域,开展抗逆植物材料选育、植被恢复与重建、经营管护、沙尘暴灾害损失监测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

4.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MA04)

重点支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繁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评价等技术研究。

(二)森林培育与经营(MB) 5.林木良种选育技术(MB01)

重点支持区域主要用材林、生态林、经济林、能源林、特种原料林等树种种质资源遗传评价、高效育种和产业化制种等育种关键技术研究。

6.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MB02)

重点支持高世代种子园育种群体构建和早实丰产稳产、林木(含竹藤花卉)无性系产业化繁育、温室强化育苗、大规格容器苗规模化培育和高抗性苗木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

7.定向培育与经营技术(MB03)

重点支持用材林高效经营、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低效林提质增效、国家森林数表信息化、林业专用肥生产、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林业等关键技术研究。

(三)林业产业(MC)

8.木材产业转型升级技术(MC01)

重点支持木(竹)材精深加工、清洁生产和绿色保护,以及传统木建筑、新型地板、模压工程材料、功能性生物质材料、重组装饰材料制造等技术研发。

9.特色林源经济植物资源培育与加工技术(MC02) 重点支持重要木本粮油绿色丰产经营与加工利用,特色干果种苗规模化繁育和高效培育,林源食用或药用资源安全培育、经营和开发等技术研发。

10.花卉与景观植物培育技术(MC03)

重点支持耐寒、耐旱、节水、抗病虫花卉与景观植物,耐盐碱抗污染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规模化繁殖与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研发。

11.林产品化学精深加工技术(MC04)

重点支持松脂节能减排加工、功能活性炭及碳纤维高效制备、低质材木浆清洁生产、栲胶新资源利用、生漆资源利用、多糖资源利用、林源活性物质提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

12.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MC05)

重点支持林木生物质资源收储与能源化、中高热值生物燃气制备与应用、生物质预处理与炼制、木质纤维(纤维素、木质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

13.竹藤资源提质增效技术(MC06)

重点支持特色竹藤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竹林可持续丰产经营、竹藤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竹藤林效益监测与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

14.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MC07)

重点支持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培育、林业游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

(四)生态灾害防控(MD) 15.森林火灾防控技术(MD01)

重点支持森林可燃物管理、森林火险等级监测与火行为预报预警、林火探测与扑救、灾害损失评估、灾后生态系统重建等关键技

术研究。

16.有害生物防控技术(MD02)

重点支持林业生物灾害诊断与预警、发生规律监测、天敌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性防治与营林措施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五)林业公共支撑(ME) 17.标准与质量检测技术(ME01)

重点支持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苗繁育、植物新品种测试、营造林、森林经营、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经济林产品采收和加工、林化、木材加工和林业装备安全性能等方面标准和质量安全高效精准检测等技术研发。

18.林业信息化技术(ME02)

重点支持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管理、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林业装备安全性能检测、智慧林业等信息管理技术研发。

19.林业装备研发(ME03)

重点支持苗木生产作业、森林培育经营、荒漠化工程治理、木材高效收储运、木质材料先进加工、林果与林下资源采收与精深加工、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装备研发。

三、青年专项

围绕创新型、实用型科技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开展林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着力加强林业生产实用技术开发,显著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具体方向如下:

(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QA01)

重点支持林业种业、林业生态、生物制药、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理论探索、前沿技术创新和储备技术预研。

(二)实用技术集成与开发(QB01)

重点支持促进林地增效、林农增收的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苗扩繁、高效培育、抚育经营、特色资源加工利用等实用技术研发。

第17篇: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1: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4年度申报指南(支持方向和重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支撑林业生态文明六大体系建设,推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依据《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总体思路(2009-2020年)》,结合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编制提出2014年度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

一、重大项目

瞄准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重大林业科学问题,重点创新林业产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着力突破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安全构建支撑技术,加快解决森林资源提质增量共性技术,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引领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体方向如下:

(一)林业产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 1.木(竹)材工业(申报代码:ZA01)

重点支持集成家居木质产品制造、新型重组木(竹)材料制造、人工林低质木(竹)材家具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生物基产品(ZA02)

重点支持纤维类原料制备液体燃料、非食用木本油料基新材料、木质纤维生物质炼制乳酸化学品等生物基产品开发。

3.林下经济(ZA03)

重点支持林下经济植物高效栽培与绿色利用、林下养殖和安全加工、林源植物香料生物调控及其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林业生态建设支撑技术 4.典型区域生态建设(ZB01) 重点支持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美丽城乡景观构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ZB02) 重点支持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定位观测研究。

(三)森林资源提质增量共性技术 6.长期育种(ZC01)

重点支持北方重要针叶树种骨干亲本群构建、重要油料树种遗传资源创新利用、重要经济林果实形成的分子基础等研究。

7.森林培育(ZC02)

重点支持重要珍贵用材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能源林丰产培育、古树名木保护性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

8.森林保护(ZC03)

重点支持重大森林有害生物分子生态调控、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面上项目

面向区域性、培育性、实用性、带动性地方林业发展科技需求,重点解决生态建设、森林培育与经营关键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完善灾害防控和公共支撑技术体系,支撑区域林业持续发展。具体方向如下:

(一)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领域

1.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技术(MA01)

重点围绕水源涵养林区、西南石漠化区、华北土石山区、滨海

2 盐碱地、库区消落带等典型林业生态工程区,开展高抗逆植物材料选育、植被恢复与重建、林分结构优化、效益监测与评价、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

2.荒漠生态系统治理与恢复技术(MA02)

重点支持防沙治沙工程区、废弃与退化土地、青藏铁路沿线等典型荒漠化区,开展抗逆植物材料选育、植被恢复与重建、经营管护等关键技术研究。

3.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MA03)

重点支持湿地关键物种选育与保护、栖息地保护、退化湿地恢复、景观生态规划、功能湿地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

4.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MA04)

重点支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繁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评价等技术研究。

(二)森林培育与经营领域 5.林木良种选育技术(MB01)

重点支持区域主要用材林、生态林、经济林、特种原料林等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高效育种和产业化制种等育种关键技术研究。

6.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MB02)

重点支持高世代种子园早实丰产稳产、林木快速无性繁殖、大规格容器苗规模化培育和高抗性苗木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

7.定向培育与经营技术(MB03)

重点支持用材林可持续丰产经营、生态公益林结构优化、人工林地力维持、不同类型森林提质增效、林业专用肥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研究。

(三)林业产业领域

8.木材产业转型升级技术(MC01)

重点支持木制品绿色环保性涂装、木制品整体大幅立体表面装饰、木质传统民居现代化制造、木结构部件模块化制造、模压工程材料制造、防潮与防霉等功能性人造板制造、生物质胶粘剂制备等技术研发。

9.特色林源经济植物资源培育与加工技术(MC02) 重点支持重要木本粮油、珍稀野果林、林源蔬菜、食用菌、香料和药用植物等特色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和质量控制等技术研发。

10.花卉与景观植物培育技术(MC03)

重点支持我国特色花卉、彩色乔灌木、耐盐碱抗污染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规模化繁殖等技术研发。

11.林产品化学精深加工技术(MC04)

重点支持松脂节能减排加工、活性炭循环利用、生漆资源利用、低质材木浆清洁生产、碳纤维制备、天然色素和香精生产、绿色植物饲料及添加剂开发等关键技术研究。

12.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MC05)

重点支持油料、灌木等能源林资源收集和储运关键技术与装备,分布式林木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多联产系统生产工艺与装备,生物质预处理与炼制技术,先进裂解液化技术与装备,木本工业油料组分分离与利用技术研究。

13.竹藤资源提质增效技术(MC06)

重点支持特色竹类种质资源挖掘保存与培育、优良竹藤资源规模化繁育、竹林生态经营与修复、竹藤资源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4 14.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MC07)

重点支持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培育、森林(湿地、沙漠)公园建设、林业游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质量评价和绿色名录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

(四)生态灾害防控领域 15.森林火灾防控技术(MD01)

重点支持森林可燃物管理、森林火险等级与火行为预报、林火探测与扑救、灾害损失评估、灾后生态系统重建等关键技术研究。

16.有害生物防控技术(MD02)

重点支持林业有害生物诊断、天敌繁育与控制、林用生物药剂开发等技术研究。

(五)林业公共支撑领域

17.标准与质量检测技术(ME01)

重点支持营造林、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森林经营、林业碳汇、森林认证、资源获取和林产品加工过程质量标准,林(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和快速检测等技术研发。

18.林业信息化技术(ME02)

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监测、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森林防火通信与信息指挥系统、林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等信息管理技术研发。

19.林业装备研发(ME03)

重点支持节能降耗经济型的林木种子采收、种苗繁育、培育经营、采伐贮运、加工利用、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灾害防控装备研发。

20.国际履约及重点双边合作(ME04)

5 重点支持履行涉林公约、跨流域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森林文书等世界林业热点问题研究。

三、青年专项

围绕创新型、实用型科技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开展林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着力加强林业生产实用技术开发,显著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具体方向如下:

(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QA01)

重点支持林业种业、林业生态、生物制药、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理论探索、前沿技术创新和储备技术预研。

(二)实用技术集成与开发(QB01)

重点支持促进林地增效、林农增收的林木种苗扩繁、高效培育、抚育经营、特色资源加工利用等实用技术研发。

第18篇:浙江大学申报教学科研岗位人员主要业绩

浙江大学申报教学科研岗位人员主要业绩

(2003.7—2006.6)

学院: 管理学院 姓名: 王婉飞性别: 女出生年月:1963年9月 所在二级学科:旅游管理 最后学历及毕业时间:博士,2005年3月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晋升时间:1998年8月 博导时间:兼任党政职务:2001-2004年担任旅游管理研究生支部书记主要学术兼职: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副主任,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旅游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申报级别:6

(一)教师工作量:三年年均研究业绩点_________;年均教学工作量(学时数)_________。

(二)教学:

1、主讲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生数学时数教学年度考核结果 餐饮消费心理与经营策略,本校本科生,100人,36,2003年2月-2003年7月,良 食品营养学,本校本科生,35人,36,2003年9月-2004年1月,良 消费心理学,本校本科生,35人,57,2003年9月-2004年1月,良 餐饮消费心理与经营策略,本校本科生,100人,36,2003年9月-2004年1月,良 人力资源管理学,宁波理工本科生,100人,50,2003年9月-2004年1月,良 餐饮管理学,宁波理工本科生,56人,50,2003年9月-2004年1月,良 餐饮消费心理与经营策略,本校本科生,108人,36,2004年2月-2004年7月,良 餐饮消费心理与经营策略,本校本科生,101人,32,2005年2月-2005年4月,良 休闲学,本校本科生,101人,32,2005年9月-2006年1月,良 旅游学概论,宁波理工本科生,77人,36,2005年9月-2006年1月,良 消费心理学,本校本科生,76人,32,2005年9月-2006年1月,良 消费心理学,本校本科生,49人,32,2006年4月-2006年7月,良

2、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人(列出本科生专业、年级、姓名)

1)2001级 杨选华旅游管理

2)2001级 陈晓虹旅游管理

3)2001级 钱松旅游管理

4)2001级 甘甜旅游管理

5)2001级 姚阳娟旅游管理

6)2001级 陈杰旅游管理

7)2001级 谢而青旅游管理

8)2001级 韩琳琳旅游管理

9)2001级 徐利芳旅游管理

10)2002级 吴坚旅游管理

11)2002级 徐毅兴旅游管理

12)2002级 施艳棠旅游管理

13)2002级 陈少娥旅游管理

14)2003级 付海马旅游管理

15)2003级 朱海伦旅游管理

16)2003级 张亚虹旅游管理

3、本科生导师工作情况,指导(列出考核等级、所学专业、年级、姓名)

4、指导博士生名、硕士生名(列出研究生(不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所学专业、年级、姓名) 1)2004级翟涛旅游管理

2)2004级董长云旅游管理

3)2004级周丹旅游管理

4)2004级王毅菲旅游管理

5)2004级苏富高旅游管理

6)2004级铃木达宜(日本)旅游管理

7)2004级彭春萍旅游管理

8)2006级苏嘉齐工程管理

9)2006级吴征宇工程管理

(三)科研项目(统计时间为2003.1-2005.12,其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编号、起止时间、经费总额如下):

1、民本经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省部级项目),中央各部委立项的国际科技(教育)合作项目,413202501F20401,2001年12月-2003年11月,0.3万

2、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酒店策划,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432202501T20309,2003年12月-2004年12月,3万

3、我国分时度假规制研究(省社科重点),省社科规划办,413202501S20301,2003年11月-2005年1月,2.5万

4、江苏海门东灶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江苏海门东灶港镇财政所, 432202501T20207432202502T20201,2002年3月-2003年12月,15万

5、杭州萧山国际酒店产权式酒店营销策划,杭州萧山国际酒店有限公司,432202501T20405,2004年1月-12月,3万

6、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省政府重点), 浙江省人民政府, 413202501F40401, 2004年7月-2004年10月,0.5万

7、基于供求实证分析的浙江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 202500-N20401,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4年12月-2006年12月,2万

8、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以分时度假研究为切入点,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2501-S10501, 2005年5月-2007年2月,4.5万

9、宁波市鄞州区新城区旅游发展策划方案, 宁波市鄞州区新城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202501-T20506,2005年6月-2006年6月,12万

10、杭州建构东方休闲之都发展战略研究, 183040-T20511,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合作项目, 2005年9月-2006年6月,1万

1、符合各学院教学科研岗位聘任条件的科研项目项:

2、其它需要说明的主持项目项:

(四)论文著作:

1、符合各学院7-10级教学科研岗位聘任条件的论文(列出高水平、代表性论文,限10篇以内):论文题目所载刊物期刊级别影响因子他引次数发表年月本人排名/总人数 ⑴被SCI收录论文篇⑵被SSCI、AHCI收录论文篇

⑶被EI收录论文篇⑷人文社科国内权威期刊论文篇

⑸国内一级刊物论文6篇⑹浙大学报相同等级刊物论文1篇

⑺国际一般学术刊物、ISTP收录论文篇

1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旅游管理(人大复印),一级,2004.1,1/1

2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一级,2004.8,1/3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一级,2003.8,1/2

4浙江省休闲度假旅游房地产市场开发研究, 投资与证券(人大复印), 一级,2005.3,1/3

5我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旅游管理(人大复印),一级,2005.4,1/

36我国分时度假市场需求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一级,2005.6,1/1

7我国分时度假信用建设研究, 浙江学刊, 二级,2005.1,1/3

8影响分时度假消费者的购买因素及对策探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二级,2005.12,1/2

9国外分时度假发展初探,经济地理(增刊),二级,2005.12,1/

23、出版著作教材共2本,总字数为35.9万字,其著作书名、著作类型、出版年月、出版社名称、本人字数/总字数如下:

1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9/315万字

2分时度假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29/29万字

(五)成果奖励:

1、获省部级以上(农业推广类可按厅级以上填写)成果奖项,其中科研成果奖项,教学成果奖(含教材奖)项,国家发明专利项,省级审定良种(限第一申报人)个,其获奖项目(专利)名称、获奖级别(专利编号)、获奖年月(专利批号)、本人排名/总人数如下:

2、其它需要说明的成果奖励:

(六)学科建设(主要反映①制定学科规划、学科点申报、专业方向调整,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或举办高级研讨班等学术交流活动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③实验平台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基地建设如重点学科、教学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④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学科梯队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国内访问学者等):

2003年主办,时间:11月3-4日,地点:西塘

2004年协办2004年首届中国休闲度假业国际大会,时间:2004年4月10-12日

地点:山东省·烟台市南山旅游风景区南山国际会议中心

2005年主办第二届中国国际休闲度假大会, 时间:2005年6月30—7月2日地点:杭州萧山之江度假村

(七)党政管理与社会工作(主要承担①党政管理、学生思政、班主任等工作②学院、学科及所室等其它公益性工作③校内外其它社会工作):

2003年-2004年担任西藏本科班导师

2001-2004年担任旅游管理研究生支部书记

(八)本人承诺上述业绩如实,特此签字确认。

本人签字:年月日

第19篇: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附件1

2015年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一、专项定位

为贯彻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2014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确定的全面实施“粮安工程”和“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粮工程”等重点工作任务,按照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办法和程序,在广泛征集行业科技需求并聚焦国家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顶层设计机制,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切实解决行业发展急需的基础性、应急性、培育性科技问题。强化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提高项目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成果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公开遴选全国优势科研团队参与粮食科研,着力提升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二、申报领域及重点

本次公布粮食绿色生态储藏、节粮减损、粮食信息化、粮油质量安全、粮食现代物流等5个领域的11个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应与国家科技计划合理区分层次。请各申报单位按照体系化、链条式的思路设计研究任务,有明确的用户,着力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强调要形成创新性的工艺、产品、设备、标准规范、数据

— 1 — 库等实用科技成果,并开展集成示范应用。

三、申报资格和要求

(一)申报资格要求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自由申报、答辩评审、公开择优”等程序,根据行业科研专项定位和工作实际需要,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1.申报单位资质和要求

(1)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2)具有项目实施必需的科研设施条件,具有较好的成果转化条件,运行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优先支持局直属科研院所、共建大专院校、国家和国家粮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建设依托单位和省级粮科院(质检中心)。

(3)牵头单位应具有组织产学研联合一体化实施项目的能力,并负责科技需求调研梳理和成果的集成。鼓励跨行业、跨学科合作,根据合理分工需要,遴选项目研究所需的协作单位。参加协作单位应有与项目目标一致的技术优势,在该领域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基础,有能力和条件进行成果应用和转化。

(4)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拥有相关领域国内知名的粮食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鼓励强强联合。申请承担项目的团队,同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不得超过2项。

— 2 — (5)具有丰富的项目组织管理经验,优先支持较好完成过国家相关粮食研究项目的单位。

(6)每个项目的承担单位(含第一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数量原则上不超过8家,有明确用户需求的项目,须有用户单位牵头或参加。项目申报时承担单位需提交与各参与单位的合作研究协议,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和责任。

(7)科研团队的组成符合科研规律,能构成在全国具有优势、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创新团队。有利于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有利于科学合理配臵有限的粮食科技资源,避免过度竞争。

(8)项目申报实施符合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相结合的要求,有利于通过项目实施增强粮食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9)申请者须能够针对项目研究内容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高水平的行业或国家标准送审稿,并能够就研究内容编写科普作品。

(10)项目申报单位应对所申报项目的真实性负责,如出现违规问题,将计入科研诚信档案。

2.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的条件

(1)项目负责人必须从事所申报的项目相关专业,具有获得同行认可的科研成绩,具有创新的科研思路、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项目中承担具体科技研究工作并真正履职,关

— 3 — 键环节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科技工作中具有良好业绩,无不良科研行为;主持或参加过相应的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研究,了解国家科技项目体系操作、管理模式,承担过粮食科技项目的优先;具有高级(含副研究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原则上在申报单位工作;研究时间保证在70%以上,项目团队成员均应为具体研究人员,禁止挂名;项目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周岁,院士不超过65周岁。

(2)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牵头承担1项项目,并最多只能以参加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再参加1项。参加项目的人员同期参加不得超过3项。若同期主持其他国家级科技项目(包括支撑、院所专项、转化项目等)则参加项目不能超过1项,同一法人单位申报数量不受限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尚未结题的主持人,不能申请新的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如发现参加人员重复,将取消申报资格。

(3)国家公务员不得申报。

(二)项目受理原则

1.申请项目必须符合本年度《申报指南》中的定位、内容和申报要点。项目要具有创新的思路,研究内容和指标须翔实、清晰、具体,不得用空洞大概念掩饰部分或少量的研究内容;项目应明确总体目标、年度目标、预期成果和绩效考核指标等,合理安排预算,不得虚报、超报,实施方案切实可行。

2.每个项目申请者必须针对项目的完整目标和研究内容进 — 4 — 行申报。

3.项目建议书需经项目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组织专家论证,提供详细的论证意见,并根据项目要点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要结合专家论证意见和科研需求,合理编制概算,并组织专家初审。申报材料需附前期研究基础的证明材料。项目详细预算待项目建议书通过审查通过后,按要求编制。

4.项目研究需在2-3年内完成。

5.加强项目查重,凡与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等在研科技项目重复的不予支持。各申报单位在组织申报项目时,应认真查重,严格审查是否存在重复申报问题,避免一题多报或重复资助。

四、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一)申报文件编写应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二)申报文件由申请函、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和项目概算书及附件等四部分组成,附件包括专利、标准、论文、前期研究项目等与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基础证明材料,提供相关资金配套证明材料等。

(三)申报项目名称须与本指南确定的研究内容相一致,符合项目名称规范。

(四)申报文件请以邮寄方式报送,不接受直接到国家粮食局相关业务处室办公室报送的申报材料。申报文件一式8份,由申报函、项目申报书和附件等三部分合订在一起,项目实施方案和概算申报书合订一起,用A4纸、3号仿宋字体打印、双面印

— 5 — 刷,统一采用羊皮纸(皮纹纸)封皮进行胶订,请勿用塑料封皮等其他装订方法,项目汇报PPT刻录成光盘,与申报材料同时报送。

(五)寄送申报文件的截止日期:2014年5月27日17:00点前,将纸质申报文件及电子版寄送到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科技处,逾期不再受理。

(六)申报材料寄送至:北京市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906,邮编100038。

— 6 —

第20篇:十一五项目规划及项目申报科研编写目录

目录

国家“十一五”及当前规划„„„„„„„„„„„„„„„„„„„„„„„„„„„„„„„„„„„„„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8 农业部确定“十一五”期间农民教育发展目标„„„„„„„„„„„„„„„„„„„„„„„„„„„„36 “十一五”我国将逐步建立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37 农业部“十一五”致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37 财政部“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六大主要任务„„„„„„„„„„„„„„„„„„„„„„„„„„„„38 “十一五”时期农业等主要行业投资展望„„„„„„„„„„„„„„„„„„„„„„„„„„„„„„„39 水利部“十一五”规划水利发展十大目标„„„„„„„„„„„„„„„„„„„„„„„„„„„„„„45 “十一五”投资高技术产业热点„„„„„„„„„„„„„„„„„„„„„„„„„„„„„„„„„„„45 “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4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的决定„„„„„„„„„„„„„„„„„50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52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4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节选)„„„„„„„„„„„„„„„„„„„„„„„„„„61 “十一五”我国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将实现三大目标„„„„„„„„„„„„„„„„„„„„„„„„„„„64 “十一五”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六大行动„„„„„„„„„„„„„„„„„„„„„„„„„„„„„„„„65 “十一五”我国将改造2亿亩中低产田„„„„„„„„„„„„„„„„„„„„„„„„„„„„„„„„65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简介„„„„„„„„„„„„„„„„„„„„„„„„„„„„„„„„„„„„„6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工作重点„„„„„„„„„„„„„„„„„„„„„„„„„„67

中央领导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69 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 75 国务院今年工作要点„„„„„„„„„„„„„„„„„„„„„„„„„„„„„„„„„„„„„„„ 79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87 农业部关于实施“九大行动”的意见„„„„„„„„„„„„„„„„„„„„„„„„„„„„„„„„ 9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方案„„„„„„„„„„„„„„„„„„„„„„„„„„„„„„„„„„ 95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方案„„„„„„„„„„„„„„„„„„„„„„„„„„„„„„„„„„„ 97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100 农业科技提升行动方案„„„„„„„„„„„„„„„„„„„„„„„„„„„„„„„„„„„„„„103 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方案„„„„„„„„„„„„„„„„„„„„„„„„„„„„„„„„„106 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109 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方案„„„„„„„„„„„„„„„„„„„„„„„„„„„„„„„„„„„113 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方案„„„„„„„„„„„„„„„„„„„„„„„„„„„„„„„„„„„„„„116 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方案„„„„„„„„„„„„„„„„„„„„„„„„„„„„„„„„118 农业部开展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活动„„„„„„„„„„„„„„„„„„„„„„„„„„„„„120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121 开发银行400亿支持少数民族„„„„„„„„„„„„„„„„„„„„„„„„„„„„„„„„„„122

中央财政将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05亿„„„„„„„„„„„„„„„„„„„„„„„„„„„„„„123

农业计划资金项目专项

农业部关于印发今年第一批财政项目指南的通知„„„„„„„„„„„„„„„„„„„„„„„„„„124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指南„„„„„„„„„„„„„„„„„„„„„„„„„„„„„„„„124 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126 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指南„„„„„„„„„„„„„„„„„„„„„„„„„„„„„„„„„„„„„126 农产品促销项目指南„„„„„„„„„„„„„„„„„„„„„„„„„„„„„„„„„„„„„„„128 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指南„„„„„„„„„„„„„„„„„„„„„„„„„„„„„„„„„

“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指南„„„„„„„„„„„„„„„„„„„„„„„„„„„„„„

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指南„„„„„„„„„„„„„„„„„„„„„„„„„„„„„„„„„„„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指南„„„„„„„„„„„„„„„„„„„„„„„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项目指南„„„„„„„„„„„„„„„„„„„„„„„„„„„„„„„„„„

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指南„„„„„„„„„„„„„„„„„„„„„„„„„„„„„„„„„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指南„„„„„„„„„„„„„„„„„„„„„„„„„„„„„„„„„„„„

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指南„„„„„„„„„„„„„„„„„„„„„„„„„„„„„„„„

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项目指南„„„„„„„„„„„„„„„„„„„„„„„„„„„„„„„„„„

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指南„„„„„„„„„„„„„„„„„„„„„„„„„„„„„

保护性耕作项目指南„„„„„„„„„„„„„„„„„„„„„„„„„„„„„„„„„„„„„„„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指南„„„„„„„„„„„„„„„„„„„„„„„„„„„„„„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指南„„„„„„„„„„„„„„„„„„„„„„„„„„„„„„„„„„„„

畜禽良种补贴项目指南„„„„„„„„„„„„„„„„„„„„„„„„„„„„„„„„„„„„„„

渔港及渔用航标维修和养护项目指南„„„„„„„„„„„„„„„„„„„„„„„„„„„„„„„„

远洋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项目指南„„„„„„„„„„„„„„„„„„„„„„„„„„„„„„„„„„

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指南„„„„„„„„„„„„„„„„„„„„„„„„„„„„„„„„„„„„

农业部关于印发今年第二批财政项目指南的通知„„„„„„„„„„„„„„„„„„„„„„„„„„

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项目指南„„„„„„„„„„„„„„„„„„„„„„„„„„„„„„„„„

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指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组织编报今年动物防疫系统

建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印发《今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商务部开发银行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通知„„„„„„„„„„„„„„„„„„„„„

商务部关于上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资金拨付申请有关问题的函„„„„„„„„„„„„„„„„„„

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管理办法(暂行)„„„„„„„„„„„„„„„„„„„„„„„„„„„„„„

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作物良种推广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973计划今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关于组织今年度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申报要求„„„„„„„„„„„„„„„„„„„„„„„„„„„

今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业项目申请须知„„„„„„„„„„„„„„„„„„„„„„„„

129 130 131 133 134 135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7 148 149 151 153 153 155 156 157 158 160 162 164 165 166 166 168

今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171 财政部关于调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分类项目设置和中央财政有偿无偿资金比例等事宜的通知„„172 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和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173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请组织报送今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债项目的通知„„„„„„„„„„„„„173

国际标准体系及其认证认可„„„„„„„„„„„„„„„„„„„„„„„„„„„„„„„„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175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咨询工作程序及流程图„„„„„„„„„„„„„„„„„„„„„„„„„„„„„„180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今年工作重点„„„„„„„„„„„„„„„„„„„„„„„„„„„„„„182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184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187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及流程图„„„„„„„„„„„„„„„„„„„„„„191 质量管理体系„„„„„„„„„„„„„„„„„„„„„„„„„„„„„„„„„„„„„„„„„„195 环境管理体系„„„„„„„„„„„„„„„„„„„„„„„„„„„„„„„„„„„„„„„„„„19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98 HACCP管理体系„„„„„„„„„„„„„„„„„„„„„„„„„„„„„„„„„„„„„„„„199 产品包装常见的质量标志„„„„„„„„„„„„„„„„„„„„„„„„„„„„„„„„„„„„„201

农产品项目建议书、农业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204

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20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小额资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204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206 农业综合发展规划编制要点„„„„„„„„„„„„„„„„„„„„„„„„„„„„„„„„„„„„207 种植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11 畜牧养殖及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15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18

科研申报范文
《科研申报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