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组织概述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31 15:01:3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型组织概述

学习型 组 织

1.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全身心投入,形成勤奋好学氛围的组织,是一个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共享,促进所有成员不断学习的互动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调动成员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调整和改造组织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组织;是凭借学习,将所有成员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或服务价值,进而体现个人价值,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实现共同理想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会想方设法通过机制建设,促进全体成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会创造并形成一个宽松的、适于成员学习和交流的气氛,促进全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会制定详尽的教育和培训计划,鼓励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由于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学习型企业能够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随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因而站在时代的前例。我们熟知的许多大公司,如美国的AT&ST、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联邦快递、欧洲的赛恩斯钢铁等都相继把自己的企业改造成学习型组织。新加坡政府也在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

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从实践的情况看,“学习型组织”一般拥有以下特点: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拥有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了学习共享与互动的氛围;具有实现共同理想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成员在工作中享受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组织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仅可以使企业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创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其他组织如机关、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等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启示作用。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去挖掘不同组织创造未来的潜能,创建学习型工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等,最终形成学习型社会。 3.学习型组织有什么特征?

学习型组织讲求持续的学习、转化与改变,强调学习是一种演进的过程,而不是终结状态,强调把学习和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根据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习型组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学习讨论。学习型组织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在解决问题和实际工作中,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成员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成员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成员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具体来说,学习型组织主要特征有:

(l)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以共同愿景团结全体成员,这种共同愿望来源于员工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是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使具有不同个性的成员个人凝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学习型组织是以团认为最基本的学习单位,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伙的努力来达到的。

(3)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学习型组织重视组织中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学习型组织在“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组织的文化和发展战略,确定组织学习方针、途径和过程,把个人的职业发展、公司和组织的发展战略、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以支持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的共同发展。因为有统一的目标和共同意愿,又有系统的教育和学习体制,组织学习的总体效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要大大超过个人学习的效果。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清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4)重视学习成果转化

学习型组织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视。学习型组织不仅要求创造知识,获取知识,更要求转化知识为成果,推动组织的改变。也就是说组织成员学习的结果,必须变成组织的行为,促进组织以新的方式处理事务。组织也能够以快速、聪颖的学习来承担风险,勇于尝试,吸取经验,改进缺失,取得竞争优势,使组织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及创新力。 (5)扁平式管理结构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中间管理层次的减少可以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样的体制,保证了上下级的不断沟通,保证了下层能直接理解到上层的决策思想和工作要求,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掌握第一线的情况。从而使企业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 (6)自主管理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总结。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共同愿景,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7)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

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对员工承诺支持每位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而员工也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样,个人与组织、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员工家庭生活的质量,达到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8)领导者肩负新的使命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而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领导者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成员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成员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成员的学习。 (9)重视文化开放和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建立了新的学习模式,有开放的文化,也重视开发系统的思考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一方面,组织成员彼此接纳,坦诚相见,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分享所得的信息及结论,另一方面,学习型组织用系统的思考和整体观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组织的领导者和其他成员重新审视组织价值观念和组织文化,更全面地分析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增加组织对于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4.什么是“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代较为流行的管理理论之一,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理论,也是顺应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现代管理理论,融合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精华。就企业管理而言,“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团队建设”后发展出的一个新的企业管理举措。“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仅仅依靠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聪明才智已经不能保证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那些能够使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即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提高人自身素质的要求。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习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保证组织的生存,促进组织的发展,同时学习也是为了实现职工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职工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推动组织成长、壮大,创造光明的未来。 5.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学者赫钦斯1968年出版《学习社会》一书。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目标。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所著《第五项修炼》中首次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化、系统化。他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随着《第五项修炼》一书的持续热销,学习型组织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国家、政府及行业企业关注这一理论,建立学习型组织也成了潮流。

学习型组织的兴起,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管理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以及国际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发展的,可以说学习型组织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技术的进步、经济形态的转型催生了学习型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全球化、信息革命、知识经济,不仅使商业环境更加复杂,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的变革,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世界更充满变化。而且,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促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劳动力从生产制造转向“智力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知识不仅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国家的兴旺也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产业如生物技术、电子通讯、环保、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创新和知识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在日益变化的环境中,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僵化,以及与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不相适应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曾经极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在经济社会变革中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些注重产品开发、改良、更新、保护知识,并且迅速、持续不断地将它们转化为先进的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成了各行各业中最成功、最具竞争力的佼佼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那些遭淘汰的企业组织普遍存在着学习障碍,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各种机会。而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断地吸收知识、转化知识并产生出新的知识,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企业组织预见变化的能力,并迅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捕捉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调整组织的行为,采取相应对策。实际上高度的信息化使组织成了一个学习的机构,组织的一个基本目的也就是拓展知识,让组织更加有效率。而学习成了不再是坐在教室里或者是上岗前的孤立事情,相反,学习成了工作的核心,学习是劳动的新形式,知识和学习正日益成为企业等各类组织最重要的资产。这就使组织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愈加重要。

其次,理论的成熟和发展支撑了学习型组织的传播。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渐取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全面的确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逐渐成为共识,用制度加控制迫使人勤奋工作的管理思想遭到抛弃。这就为组织的发展引入人的自身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中,研究企业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成为世界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自于美国学者佛睿斯特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一种具有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特点的,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的未来企业。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继续了佛睿斯特的研究,吸收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提出了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迎合了当代企业界探索发展、寻求创新的需求,成为这些企业迎接挑战、赢得竞争的选择。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一书,介绍了如何运用一套修炼办法提高企业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强调了组织应更了解人,包括人的创造力、潜能,以及最重要的“学习的能力”。

彼得·圣吉的书一经出版即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世界各地的顶尖企业,刮起了一阵阵的学习风,杜邦、英特尔、苹果电脑、联邦快递、加拿大皇家石油、汉诺威保险公司等著名企业主动要求并赞助麻省理工成立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中心,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在麻省理工学习中心的辅导下,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荷兰和新加坡等一向以资讯灵敏、效率高、反应快著称的政府部门也大力推进学习之风。美国《幸福》杂志认为学习型组织将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组织。彼得·圣吉也被誉为20世纪90代新一代管理大师。 6.企业为什么要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创始人、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邱昭良先生认为,企业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顺应形势变化,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不仅要对产品、流程或结构等外在的要素进行调整,而且要对影响企业组织运行的各种内在因素,包括企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基本假设乃至根本目标进行改革。说白了就是要求企业不断进行学习。在未来社会,如果没有持续学习,企业将不可能赚到任何利润。

(2)组织学习为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良好契机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界就像一个时装展示会,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从竞争优势、战略重组到再造工程、标杆战略„„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为“全面增强体质”提供了一剂良药,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较好的解决之道。因为组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几乎囊括了企业管理中所有重要的因素,如人、组织、决策、沟通、技术等。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修炼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周密筹划的组织学习过程,企业不仅可以提高内部资源、知识的利用率,不断创造出新知识,而且可以从各方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弥补缺陷与不足。 (3)组织学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学习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像人的成长一样,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譬如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有知识,吸收或创造出新知识,这都是一个个的学习过程。

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企业。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 (4)知识成为企业重要资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提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基本要素。在20世纪中,这些要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除了上述要素之外,还得加上可能是更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创意与信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知识。奈斯比特说:“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但是在我们新社会„„战略资源是信息。它不是惟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自人类社会跨越了工业社会之后,知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学者将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体,它不断地吸收知识、转化并产出新知识。企业处理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 (5)工作与学习密不可分

1984年,派瑞曼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孔波夫则指出,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看法。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

(6)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竞争挑战

当前的一大趋势是从过去的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各国合作生产已经成为新的全球模式,“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发展经济,或者左右世界经济的局面已经结束。全球经济一体化带给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今天的企业不仅要在本土上与本国企业竞争、与国外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短期来看,公司竞争依靠的是价格、产品等;而从长期来看,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快速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灵活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的核心能力。这些核心能力是组织集体学习的结晶。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引起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协调控制工作的难度空前复杂、不同文化的交叉,企业不能将原来的经营管理方法简单地推广到全球,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等,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各国实际情况调整组织。这就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柔性和高超的学习能力。

同时,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经营全球化以及核心能力的强调,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包括你的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将变得日益普遍。在未来的新环境里,竞争者们将共同开拓和培育市场,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总之,合作性竞争将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尽管姗姗来迟,但的确在发生。所有这些可能将为被传统束缚住手脚的企业敲响警钟。任何忽略组织学习的企业都将丧失探索商业和技术新前沿的良机。

(7)企业正面临着日益剧烈、飘摇不定的变化

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其面临的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企业分崩离析、连横合纵,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因此,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强其学习能力。正如圣吉所言:“当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能力也要更增强,才能适应变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8)个人的学习天性与对学习的渴望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学习的天性,对学习充满渴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天性与渴望将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个人不仅直接从事与知识、信息有关的工作,从工作中学习,而且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 (9)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相互学习的社会

现在,各行各业已经不再是一两家大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了,新兴企业异军突起、飞速飙升的例子比比皆是。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相互学习的社会:欧美企业师法日本,而日本企业又在效法欧美和韩国企业,甚至从中国古代兵法思想中汲取营养。面对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趋同,因此了解别人、善于从别人处学习将对企业增强竞争力有特殊意义。 7.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习不仅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使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体现个人价值,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理论非常强调活出生命意义。今天的企业要生存,不仅要关注企业的发展,也要注意员工的发展。一个只注意企业发展而不注意员工发展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对企业来说,在考虑组织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个人的发展,对个人来说,在考虑自己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企业的发展,否则,个人也不会成功。 8.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模型有哪些?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彼得·圣吉的“圣吉模型”

彼得·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被管理学界称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圣吉模型”。根据彼得·圣吉的理论,学习不仅仅是人为达到追求最佳业绩目标服务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学习可以最终帮助人获得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工作业绩的取得不过是人在享受生命意义进程中的副产品。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试图以学习和激励的方式,让人们在工作中通过自我超越的创造过程,来实现生命的价值。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仅靠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或开展几项学习活动是不能实现的,只有通过组织成员内心的信念和对生命的领悟来实现。

彼得·圣吉模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思想,也是至今对这一问题研究最为深刻、最有成果的理论。彼得·圣吉在对组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在62”,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与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如何使这些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彼得·圣吉认为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在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把系统思考视为核心能力。他认为如果一个组织能努力进行这五项修炼,就能引导人们在组织的各个层次都致力于学习,从而使组织最终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

除了上述“五项修炼”之外,彼得·圣吉等在1994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构架”的概念。圣吉认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犹如盖一所房子,首先必须备齐建房所需的材料;其次要有适当的工具,使建筑师可以设计图纸,工匠们可以开展工作;然后,你必须有“主见”,要把房子建成什么样?如何实现你的设想?等等。最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房子建起来。没有设计师的工作这一切都无法开始。因此,“构架”作为实际工作的“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道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实际工作也必须先有明确、清晰的“构架”——包括“指导观念”、“基础设施创新”与“理论、方法和工具”等三部分。

同时,圣吉等指出,出色的团队中存在一个深层次的学习循环:在其中,团队成员学会了新的技巧与能力,随着能力的增长,意识与情感也发生了变化;慢慢地,人们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去感受世界,新的信念与假设开始形成,使得人们能进一步发展出新的技巧与能力。

彼得·圣吉提出的这一构架为人们实际操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它可以与深层次团队学习循环结合起来使用。构架代表了大部分实际工作,而学习循环表示了看不见的学习修炼。因此,人们可把主要工作放在三角中,但不要忘记:变化的核心在于看不见的学习修炼之中。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组织向着学习型组织迈进。

(2)约翰·瑞定的“第四种模型”

约翰·瑞定主要从战略规划理论的角度,分析组织学习的各种模式及学习型企业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它有四个基本特点,即“持续准备——不断计划——即兴推行——行动学习”。简单来说,约翰·瑞定模式认为,任何企业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三个阶段,而学习型企业不应该是先学习而后实施准备、计划和推行。学习与工作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型组织强调的是在行动中学习,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学习贯穿准备、计划和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是“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穿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

约翰·瑞定认为组织的未来生存能力取决于组织能否实现系统的快速变革。根据实施变革的不同运行机制,他提出了三种变革模型:第一种是强调“计划”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计划能力至关重要,它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管理模型相一致。第二种是强调“执行计划”的模型。此种模型下的运行机制是“计划——执行计划”,即在计划阶段更加强调与中层经理的沟通,以保证变革计划的顺利推行。第三种模型强调变革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运行机制为“准备——计划——实施”。这一模型注重变革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基本前提是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决定组织变革的成败。在三种变革模型的基础上,约翰·瑞定提出了“第四种模型”,即“学习型组织”。它有四个基本要点:

①持续准备:组织始终处于持续的准备阶段,它并不针对某项特定的变革项目,而是广泛地关注组织与环境的协调,不断对经营行为提出质疑,时时为变革做准备,使组织在多变的环境中能随时应对各种挑战。

②不断计划:在学习型组织中,计划是开放的、灵活的。这就是说计划是不断修订的,战略方向是灵活开放的。同时,计划的制定是广泛地征询了参与计划实施的一线员工的意见。 ③即兴推行:学习型组织在推行变革计划的过程中,并不要求员工按部就班,而是鼓励员工充分发挥潜力,采用“即兴创作”的原则,创造性地实施变革计划。

④行动学习:学习型组织不是通过一年一度的评估体系来衡量变革的成败,而是通过各种途径随时检验变革行动,并及时做出反应,从而调整组织的行动策略,提高变革效益,加快变革速度。行动学习贯穿变革准备、计划和实施的每一个阶段。

学习型组织通过持续准备、不断计划和即兴实施,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同时又在为下一次变革做准备。学习型组织就是这样循环不断地获得创新发展,这也是约翰·瑞定眼中学习型组织的生命力之所 (3)鲍尔·沃尔纳的“五阶段”模式

鲍尔·沃尔纳以实证研究法,对许多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活动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阶段”模式。他认为,企业学习活动的发展一般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意识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组织本身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组织中的学习活动一般是自发的、非正规的,组织也还没有安排学习项目的意识。

第二阶段,是消费性学习阶段。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一方面,组织内部仍然存在着不正规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出资选送部分员工到企业外的教育部门进修学习。

第三阶段,组织开始有意识地在内部开发适合自己特定需要的学习项目,并建立相应的学习基地来推动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但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之间尚缺乏明确的联系。

第四阶段,组织已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中,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趋于成熟,无论是组织内部开发的课程还是请外部专家设计的课程,都更富创造性,并立足满足组织的特定需要。同时组织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应标准,作为衡量成员各类技能水平的指标。

在这一阶段,组织学习开始进入高级阶段,与企业组织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尽管如此,组织学习与日常工作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学习更多地表现为培训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各部门主管的职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织的学习能力。

第五阶段,学习与工作完全融合。首先,学习已经完全渗透于组织管理系统中,成为各级主管、工作团队、员工个人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共同职责;第二,工作与学习已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学习是新的工作形式,学习成为人们乐意做的事而不是必须做的事;第三,组织建立了绩效反馈机制,这一机制成为组织学习的重要支柱,组织内各层,包括个人、工作团队和组织整体可以根据各种信息及时纠正或改进组织行为;第四,工作团队的管理方式以自治为主。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协同并进,不断地改进工作。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主管的作用不再是控制和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和促进员工自己解决问题,取得满意的结果。

(4)迈克尔·马奎特的“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式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人力资源教授迈克尔·马奎特博士在研究全球100多家顶级学习型组织,分析无数学习型组织相关文章与书籍之后,1997年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这一模型包括五个子系统,即学习、组织、人员、知识和技术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相关,相互支撑,共同聚力,促进组织学习的发生和发展。其中:

学习子系统包含学习的层次、类型和技能。就学习层次来说,包括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个互不相同却又互相关联的层次。就学习类型来说,包括适应型学习、预见型学习和行为型学习三种。学习技能包括系统思考、心智模式、自我超越、自主学习和对话 。组织子系统包括公司愿景、文化、战略和组织结构。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结构是流线型的、无边界的、扁平状的结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组织内外的联系,唤醒每个成员的责任感,实现协同作战。

人员子系统则把整个业务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领导、员工、顾客、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社区等,都视为学习型组织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促进所有群体的学习。

知识子系统对组织获取和产生的知识进行管理,它包括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析、转移、应用和确认六个要素,这些要素是持续的、相互关联的。

技术子系统则显示技术如何提高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速度与效果,由支持学习和信息访问与交换的支持性技术网络及信息工具所组成,包括知识技能、电子工具和先进的手段如仿真技术、网络会议等。

根据这一模式,组织不仅需要从资金上支持员工学习,而且必须找到将学习和组织方方面面的生活系统地整合起来的方法。这其中学习子系统是核心子系统,它涵盖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包括系统思考、心智模式、自我超越以及自主学习对话技巧。其他四个子系统也是强化与增加组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必需的。这些子系统共同构建起了一个保证组织学习与成功的坚实的架构。 (5)邱昭良的“组织学习鱼”模型

我国学者邱昭良在考察国内外学者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各种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组织学习鱼”模型。邱昭良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观念、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以及行动。这四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形状恰似一条鱼,因此称为“组织学习鱼”。邱昭良认为只要能让各部分协调配置,就可以顺利克服各种学习障碍,使企业成功迈向学习型组织。

他同时还认为,就组织学习来说,它的导入与推进离不开环境的参与和配合,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这一阐述不仅说明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构成“部件”,而且也形象地勾画出了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对于创建中国的学习型组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邱昭良的“组织学习鱼”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鱼头,指的是观念。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全体成员达成学习的共识,树立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坚定信念。观念对于人的行动具有重要的制约或支配作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观念就不可能在组织中建立恰当的组织学习机制和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就不可能采取正确的行动,不仅要走弯路而且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学习型组织的境地。因此,观念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灵魂,是组织学习鱼的头。它对应于彼得·圣吉构架中的指导观念。

二是鱼身,指的是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学习机制也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组成部件,是组织学习鱼的躯干。组织学习机制不仅包括个体学习、团队学习与整个组织学习的三个层次,而且包括通用于组织学习的各个层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其中也包含了彼得·圣吉的创建理论、方法与工具,且比它更丰富。

三是“鱼鳍鱼鳞”,指的是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组织结构、战略、制度、知识管理、人员和技术是组织学习的辅助系统,它们的恰当配置可以极大地促进与保障组织学习的顺利运行。因此,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驱动机制,是组织学习鱼的“鳍”。它类似于彼得·圣吉构架中的“基础设施创新”。

四是“鱼尾”,指的是行动起来。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有坚定的意愿、得力的措施、恰当的切入点和强有力的组织实施。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一环就是行动起来。这是组织学习鱼的尾。

五是“水”,指的是企业外部环境。正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组织学习也离不开组织面临的大环境。组织要从供应商和业务伙伴那里取得原材料、零部件,要从政府、社会和相关单位处获得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重要资源,以指导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给顾客。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环境。同样,组织学习的导入与推进也离不开环境的大力配合。

在邱昭良这个模型中,观念是“见”,组织学习机制和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是“修”,而行动就是“行”,非常好地切合了 “见、修、行”三位一体的修炼模式,并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同时,这个模型也是对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构架的继承和发展。

推荐第2篇:非营利组织概述

非营利组织概述

1.1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内容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与政府部门(第 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

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

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

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

FASB对非营利组织描述的特征①和③基本上说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当然特征①中的捐赠者绝大多数是民间个人和机构,因此FASB描述的非营利组织也具“民间性”特征,特征②说的即是“非营利性”。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从经营目的来说,中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拨款的。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为一谈。征求意见稿规范的主要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问题,其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

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可以看出,此定义借鉴了美国的定义,且更加突出了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目的。征求意见稿用列举的方式指出中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与中国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从法律形式上来考察,这三个单位是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条件要求的:社会团体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因此,征求意见稿将它们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而做出会计规范是合适的。

1.2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背景

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更谈不上合理地解决。同时,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对残疾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照顾等,也是单一的市场机制所无能为力的。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

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1.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 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如出现了联合国,以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世界银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扶贫性质的援助性贷款工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WTO组织也属于这种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三大部门在社会中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分工合作,使社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第一部门,创造先进的生产力与社会财富,是社会基础。第二部门,通过纳税和财政支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平与秩序。第三部门,通过征集社会志愿和经营处理特别公共事务,救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三大部门内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和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改革就是确立了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公平透明的市场运行规则和中立的市场裁决主体。在这个市场体制中,各市场参与主体平等参加市场竞争,每一主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参与和怎样参与,但必须对其选择后果负责,并按照市场规则和制度办事。其结果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存活下来,丰富了社会供给、提高了商品品质、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市场化的选举竞争和规则的执行使政府腐败逐渐消除,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非营利性组织则通过公平的竞争主体和公行的自律互律准则,促进公益市场的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的效率,增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1.4非营利组织的市场价值

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

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利润指标 在企业财务中,利润指标能为衡量企业绩效提供标准,为企业提供量化分析的方法,使企业的分权管理成为可能,也便于进行不同组织之间比较。然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是难以确定的;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非营利组织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

对企业而言,内部管理通常可划分为许多责任中心,对每一责任中心都明确其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在对其职责履行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利益。而对

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作用

⑴社会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中介服务和直接服务。(如出国留学的咨询服务和各种养老院、民办学校)

⑵社会沟通。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充当桥梁。一方面,向政府反映企业、社会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作好宣传、指导、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如各种行业协会)

⑶社会评价。对生产、消费品作出公正的评价(如各种调查机构)。 ⑷社会裁断。调解社会成员之间的纠纷,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基本的政治作用:

⑴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们的地位的承诺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⑵政府权力的监督者。非营利组织为人们的自由结社提供了自我组织的空间,这些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保护人类整体利益为宗旨,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唤起公众的公共意识,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

⑶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正确的参政观。

推荐第3篇:金融组织体系概述.

第一节

金融组织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构成

金融体系一般是指由各种金融机构组成的组织体系,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并逐步健全和完善。

构成我国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金融监管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监会)。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证券、保险除外)实施管理和监督,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并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中国证券会是我国证券业监管机构,负责对证券业和期货业的监管。中国保监会是我国保险业监管机构,负责对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监管。

第二类是经营性金融机构,它包括: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不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三家,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银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机构。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另外还有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各中心城市设立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外资、合资银行。

证券机构。是指为证券市场参与者,如发行人、投资者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保险机构。是指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包括各种国有、股份制和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

信用合作机构。包括城市和农村信用社,是群众性合作制金融组织,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各种信用服务。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职处置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

二、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管理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具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是发行的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经理国库,是政府的银行;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向其发放贷款,是银行的银行。世界上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一般认为是瑞典国家银行,1656年由私人创造。但被公认为现代中央银行“鼻祖”的是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建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当今世界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有权威的中央银行组织体系。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于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以来,既作为中央银行、行使发行货币、管理金融的职能,又经营一般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到现在真正全面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2月至1986年12月,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的一般职能,又对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办理金融服务业务。虽然从1979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先后从人民银行中独立出来,但人民银行继续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第二阶段,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在这一时期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作为协调决策机构,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这一时期,人民银行对金融业的管理主要依赖于计划手段和行政措施,在业务上还有部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第三阶段,1993年12月至1995年3月,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中央银行的时期。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发行权、资金调控权、利率调整权、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权集中到总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全部转移到有关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机构与举办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盈利性的经济实体一律脱钩,把工作重点转向金融监管、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通过体制和法律约束,切断中央财政向人民银行透支的渠道;人民银行不再向非金融部门贷款。

第四阶段,1995年3月至今,中国人民银行体制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体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履行11项职责:①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③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④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⑤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⑥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⑦经理国库。⑧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⑨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⑩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地位和重要职责,使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成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重要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逐渐超出了传统的范围,现代商业银行已发展为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正努力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和现代商业银行,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可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四大类,它是在原来单一国家银行的体制下发展而形成的。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是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这四家银行是1979年以后陆续恢复、分设的。原来的分工是: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承担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以开办农村信贷业务为主;中国银行主要经营外汇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主要承担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四家银行的传统分工已逐步被打破。1994年,原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划分出去,由几家政策性银行负责经营,国有专业银行专营商业性业务,开始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9年,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给四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创造了条件。

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采取的是一级法人的总分行制,目前,其分支机构基本上还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但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80年代后半期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陆续组建和成立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共10家。这些银行股本结构不完全相同,但从总体上,股本以企业法人和财政入股为主,如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股本、财政入股占相当大的比例。另外也有些银行为上市公司,如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这类银行有一些个人股份。

股份制商业银行组建开始就基本按照商业银行机制运作,因此,尽管它们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和人员总数方面还远不能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比,但其资本、资产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呈现较强的经营活力和发展势头。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的主要中心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三)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合作银行。虽然冠以“合作”两字,实际上也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性质,适用于《商业银行法》。我国原有的5000家城市信用社,有相当多城市信用社已失去合作性质,实际上已成为小型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形成规模,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其服务重点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城市合作银行全部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按城市划分而设立,不得在不同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四)外资商业银行

自1979年首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处以来,外资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我国引进外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务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银行可分为四类:一是外资独资银行,指在中国境内注册,拥有全部外国资本股份的银行;二是中外合资银行,指在中国境内注册、拥有部分外国资本股份的银行;三是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四是外国银行驻华代表机构。

外资银行的经营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内,尚受到一些限制。但我国政府已承诺在加入WTO后的五年内,将逐步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使外资银行在五年内能像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在国内各地经营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种业务。

四、政策性银行

(一)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政府出资或参股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它与商业银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银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金来源与运用体现明显的政府行为。其资本金由政府全额出资或参股,营运资金通过向政府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方式筹集,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

(2)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标。设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为那些社会效益好但自身经济效益一般,不易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产业或行业提供资金融通。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资金,也要考虑盈亏,并坚持银行管理的原则,力争保本微利。

(3)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与商业银行竞争。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环节或亟待发展的部门。

(4)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贷款项目一般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重点项目,贷款期限较长,利率相对较低。

(5)独有的法律依据,不受普通银行法的约束,而是以单独的法律条例来规范政策性银行的运作。

(二)组建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组建政策性银行,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性金融业务分离,有其必要性:

(1)建立政策性银行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政策性银行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并在一定程序上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建立政策性银行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需要。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产业和产品提供贷款或担保、进行投资,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这些领域,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3)建立政策性银行是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促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政策性业务从专业银行的经营中分离出去,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创造了重要条件。

(4)建立政策性银行是增强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的需要。政策性银行的组建割断了政策性贷款与基础货币之间的直接联系,确保了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使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调控作用得到进一加强。

(5)建立政策性银行是适应金融国际化、遵循国际惯例与坚持中国特色相结合的需要。政策性银行的组建,使我国运用国际常用的金融手段来扶持农业、外贸、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任务

(1)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任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重点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以及重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发放贷款;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和调节。

(2)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任务。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证券经营机构、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

(一)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人进行财产管理或处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数信托投资公司是以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及投资为主要业务。金融信托业与银行信贷、保险一并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我国的信托投资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信托业陆续停办。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信托业逐步恢复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79年10月,从中国银行率先设立信托咨询部开始,各专业银行、各部委和各地方都纷纷设立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使信托投资公司的问题凸现出来,为此,国家从1982年开始,多次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以引导信托投资业的健康发展。

(二)证券机构

证券机构是指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它们在证券市场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业务,起着不同的作用。

证券公司又称证券商,是由证券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在证券市场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推销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代理买卖和自营买卖已上市流通的各类有价证券,参与企业收购、兼并。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以后各省市都相继成立了证券公司。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是集承销、经纪、自营三种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经营机构。

证券交易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并履行相关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会员制事业法人。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等。

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有两家,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监会进行监督管理。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保管与结算服务的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我国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都设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对证券和资金进行清算、交收和过户,使买人者得到证券,卖出者得到资金。

(三)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是专门从事融资性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又称“融资性租赁”、“资本租赁”,是指金融租赁公司以融资的方式为其他企业购买设备,并将所购设备租赁给企业使用,收取租金以补偿其购买设备的成本、融资利息、经营费用、税款,并获取一定利润的金融业务活动。金融租赁有别于传统的租赁,也不同于贷款,它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方式,具有融资、投资、促销和管理功能。我国金融租赁业务起步较晚,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后,开办了国际租赁业务,中国的金融租赁业务才逐步开展起来。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从事对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特定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它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改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其国内外资信,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办成现代商业银行。二是运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通过建立回收责任制和专业化经营,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三是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支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是于1999年建立的,目前共有四家,即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各省市均设有分支机构。

(五)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一般简称“财务公司”。我国的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为搞活企业内部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投资入股,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在业务上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在行政上隶属组建该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我国的财务公司不同于商业银行,也不同于国外的财务公司,其业务空间限制在企业集团内部,兼有商业银行、商人银行和西方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一些特点,是一种受限制的非完全的商业银行形态,是产业银行的萌芽。

财务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在其成员单位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也可以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同业往来关系。我国第一家财务公司于1984年在深圳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都设有财务公司,形成了较大规模。

(六)邮政储蓄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机构以居民个人为服务对象,可以吸收本外币储蓄,办理个人汇兑,办理代理业务,承销兑付政府债券。其吸收的储蓄存款,除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和留足备付金外,其余部分可以转存中国人民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或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中国邮政储蓄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我国的邮政储蓄业务始于1919年。1950年邮政储蓄业务停办。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金融的蓬勃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原邮电部门于1986年恢复办理储蓄业务,并相应组建了邮政储汇机构。目前邮政储蓄机构行政上归国家邮政局领导,业务上由人民银行监管,在金融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荐第4篇:第十章 公司组织制度概述

第十章 公司组织制度概述

一、现代公司组织制度的内涵

(一) 现代公司组织制度的特点。现代公司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是一个独立于其出资人的法人;第二,它的行为及目的通过其由自然人组成的组织系统来实现。各国都将公司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行规则作为公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此形成不同模式的公司组织制度。各国公司法学者也一直将公司组织制度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为公司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公司组织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机构的设置;二是组织机构间的关系及其职责划分。

(二) 公司组织制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公司的组织制度与涉及公司的许多制度非常相似,但与这些制度仍有较显著的区别。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公司组织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之一,也是原有公司根据《公司法》进行规范的要求之一。根据有关文件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的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它与公司的组织制度可以理解为同一概念。 2.公司机关与公司组织机构。公司组织机构是公司作为法人成立的条件之一。一般认为,公司的组织机构是公司法人组织机制的表现形式,因此,它必须反映公司法人组织机制的要求。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公司必须设置意思机构,以表达法人的意志并支配法人的活动;同时,公司还须设置财务管理、内部监察等职能机构以实施法人的内部职能;另外,公司还须有业务实施机构和必要的从业人员以进行业务活动。以上机构和人员构成公司完整的组织机构系统。公司机关是公司的领导机构,是公司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统一体。公司机关是公司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组织机构的核心机构。公司机关的职能是形成公司的意志并负责组织实施,因此,它的行为就是公司的行为。公司机关的这种职能决定了它不应是承担单一职能的公司对外代表机构或者公司的执行机构,而应是能够代表和形成公司意志的决策、执行、监督三种职能的统一体。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规定内容主要是公司机关,即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仅在个别条款中涉及了有关公司职工和工会的事宜。所以,我国的公司立法没有严格区分公司组织机构和公司机关这两个概念。

二、现代各国公司组织制度的立法模式 公司组织制度的理想模式,实质上旨在寻求公司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平衡与协调。在这一宗旨下,现代各国公司组织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制度下几经演化,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现代各国公司组织制度的模式基本上遵从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理论,在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上体现了权力的分工与制衡。各国公司组织制度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英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英国、澳大利亚等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第二类是大陆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法国、奥地利等大陆法系国家采用此种模式;第三类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模式,这一模式在大陆法的基础上吸纳了英美法中的某些规定,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下对这三种模式作简要阐述。

(一)英美模式。美国实行单轨制的公司体制,公司机关只有股东会与董事会。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股东会之下设董事会。美国是实行“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国家,股东会的权力限于公司法及章程明文规定的内容,未列举的部分全由董事会掌握。董事会拥有极大的权力。董事会是集业务经营与业务监督于一身的机关。即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机关、业务执行机关、公司监督机关及对外代表机关。公司设立董事会的附属机构,即各种委员会。其中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及公司一般业务的决策,执行委员会通常由作为公司高级职员或雇员的内部董事组成。董事会还设立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股东会、董事会推荐董事人选,设立薪酬委员会负责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收入分配工作。美国公司立法没有监事会,董事会承担了监督职能。此外,经理等公司高级职员由董事会任免,所以,董事会对公司具体经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英国的公司体制与美国类似。董事会行使公司经营决策权与业务监督权。董事会内部分一般董事和执行董事。执行董事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公

司日常业务经营委托公司高级职员执行。英国公司法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关的规定,但要求公司必须设审计员,专门负责对公司的财务监督。

(二)德国模式。德国实行双层委员会制,公司机关由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组成。三者为上下级关系,即股东会之下设监事会,监事会向股东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监事会之下设董事会,董事会向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德国也实行董事会中心主义,股东大会的权力大为削弱,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第119条规定,股东大会的权力限于以下内容:任命监事会成员;决定结算盈余的使用;减免监事董事的责任;任命结算审计员;修改章程;决定筹集资本及削减资本的措施;任命审查公司设立和业务经营过程的审计员;决定解散公司。除以上权力外,其它权力归董事会。 监事会为公司监督机关,同时也是董事会的领导机关。董事会成员的任免权由监事会行使。监事会权限非常广泛,对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状况以及董事会的业务执行行为实行全面监督检查。德国《股份公司法》第90条规定,董事会必须定期和及时地向监事会提供全面可信的有关公司经营及业务状况的报告,而且监事会还可以随时要求董事会报告有关公司的各种业务情况。该法第110条第4款还允许公司章程和监事会作出规定,要求某种业务只能在取得监事会的同意下才能进行。所以,监事会不仅有权监督公司的业务执行情况,还可以介入公司的经营。 董事会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业务执行机关及公司代表机关。董事会的业务执行权与代表权可授权给董事及代理人行使。

(三)日本模式。日本的公司制度建立在德国法的基础之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借鉴了美国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司组织制度。日本的公司组织机构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代表董事及监察人。其中,董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任和罢免,代表董事由董事会集体选举产生,监察人由股东大会选任。 日本同德国相似也经历了由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转变。股东大会仍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其权限仅限于《商法典》及公司章程中规定的事项。1950年日本《商法典》进行大的修订,确立了董事会为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并实行代表董事制度。1981年日本《商法典》再次修订,借鉴了美国董事会制度,赋予公司董事会对董事执行业务的监察权,从而使董事会兼具经营决策与监督双重职能。但日本的公司董事会对外不代表公司,代表公司的职权由代表董事行使。代表董事是日本公司制度具有特色的规定。代表董事由董事会决议决定,可为一人或数人。代表董事对外代表公司,并负责董事会决策的执行和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实际上为董事会的执行机关。 日本的公司监督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自于董事会的对董事执行职务的监督;二是由监察人对董事职务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会计监察。股份公司监察人可为一人或数人。监察人为数人时,各监察人都具有全面的监察权限,独立行使职权,不组成会议机构。监察人的职权不限于会计监察,还包括公司业务的监察。监察人可以对董事向股东大会提出的议案和文件进行调查,如发现其中有违反法令或公司章程等事项,可以向股东大会报告意见;监察人有权制止董事违反法令、公司章程或超越公司目的范围营业的行为;当公司董事发生诉讼时,由监察人代表公司起诉或应诉。

三、我国公司组织制度概况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改革公司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公司法规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组织结构模式。 沿袭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传统采取分权制。设立三种专门的公司机关:股东会,为公司的权力机关;董事会,为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和日常经营决策机关;监事会,为公司的监督机关。 我国公司法对不同的公司种类设置不同的公司机关。股份有限公司一律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设1名执行董事,不设立董事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另设1至2名监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规模较大的,设立监事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机关的组成体现了职工对公司管理的民主参与。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其它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

它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推荐第5篇: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述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述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2.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一,历史原因;二,市场失灵; 三,政府失灵;四,社会的多元需求;五,团结一致。

3.非营利组织的特征:(1) 设立目的在于服务大众,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改革与创新;(2) 组织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捐款人的捐助以及部分的服务收费;(3)非营利组织活动以使命为出发点,组织众多具有共同理想的志愿者来实现使命;(4)提供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的劳务付出。 4.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1 捐赠互助型;2 捐赠创业型;3商业互助型;4 商业创业型。 5.非营利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注意事项:第一,提供最好的服务;第二,尊重个人隐私权;第三,合法明确的基金用途;第四,加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避免竞争。

6.非营利组织募款管理要重视三个问题:1误用或滥用捐款人的捐款;2侵犯捐款人的隐私; 3募款人员的薪酬制度。

7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目标衡量问题;二,组织权责问题;三,成本控制问题;四,财政短缺问题;五,职员激励问题;六,服务绩效评估困难。

8非营利组织的演进有三种环境因素:①政府预算支出方式的改变;②慈善捐款金额的改变③经济环境的改变。

9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内容:①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②非营利组织的募款管理;③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生成与发展的基础 1 欲求包括经济欲求和社会欲求。

2 交换主体、对象及制度等要素构成一个交换系统。

3交换系统的特征:成员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创建出内外交换关系的秩序,进而依据交换制度进行各种内外交换活动,来满足内部成员的各种欲求。

4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忽视价值规律;2滞后性;3刚性;4集权性。

5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①非营利组织科缩减市场竞争的风险;②非营利组织可抑制市场的盲目性;③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①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②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援;四,市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 6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一,创新的优势;二,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的优势;三,承受风险的优势;四,社会沟通的优势;五,灵活调整的优势。 7市场、

企业、社会之间的互补:

①作为交换系统的市场和社会;②市场与社会的互补和背离;③作为市场和社会的中间系统的企业。

8市场对经济和社会具有两面性:①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盲目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9政府失灵:①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病”。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②计划经济的问题。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1非营利组织使命的特征:使命多元化;使命的筹资作用;使命的凝聚作用。 2非营利组织使命陈述的要素:一,顾客;二,产品或服务;三,市场;四,技术;五,对生存或增长的关切;六,观念;七,自我认识(最主要的);八,对公共事业的关心;九,对职员的关心。 3非营利组织战略环境分析包括:一,外部分析:一般环境分析。(PESTN分析)P指政治与法律环境;E指经济环境;S指社会与文化环境;T指技术环境;N指自然环境。利益相关者分析:1出资者;2职员;3服务对象;4社区;5政府。二,内部分析;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行业标准比较法。 4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分析工具:SWOT矩阵,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矩阵。BCG矩阵。麦克米兰矩阵:1符合使命;2竞争地位;3吸引潜在资源和加强现有的方案;4选择范围。

5非营利组织的常用战略:一,借力发展战略;二,兼并战略;三,联盟战略。

6战略计划体系具备以下属性:1采用文献的程度;2组织的程度;3标准化程度;4完整程度;5明确程度;6协调程度。

7战略实施包括:1制定政策;2设置年度目标;3配置资源。

8配置资源包括:1财力资源;2设施资源;3人力资源;4技术资源。

9非营利组织战略计划实施的制约条件包括:1非营利组织的授权更为复杂;2非营利组织更强调对外关系;3技术权威和业务职业化制约。 10制定政策的作用:①提高战略实施的可能性;②为管理控制活动提供了基础;③提高效率;④适当分权。

11设置年度目标的重要性:①它是合理有效分配资源的基础;②是评估管理者的主要尺度;③是控制运作的过程;④突出组织及各部门的工作重点。

12资源分配包括:①财力资源;②设施资源;③人力资源;④技术资源。

13非营利组织战略的控制:①检查战略基础;②度量组织绩效;③采取纠正措施;④非营利组织战略控制的制约条件A激励机制的局限性;B重在控制投入而不是产出。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领导

1非营利组织领导特点:1价值导向的领导;2弹性化领导;3全员领导。

2非营利组织领导的趋势:1非营利组织领导的系统化;2非营利组织的专业化;3非营利组织领导的类政府。

3非营利组织领导技能:一领导素质:1坚守道德;2积极进取;3以人为本;4精于工作。二领导角色:①促进者;②评估者;③预测者;④指导者;⑤最终帮助者;三领导权力:①奖酬权;②强制权;③法定权;④专家权;⑤参照权;四领导风格:1任务导向型领导;2人际关系导向型;3贫乏型领导;4中庸型领导;5团队型领导。 4适合非营利组织的典型领导模型:一路径——目标模型:1四项基本任务:设定目标、说明路径、清除障碍、提供支持。2四种领导风格:指导型、支持型、分享型、成就导向型领导。3影响领导风格的权变因素:员工特征、工作特征。4路径——目标理论实践是:满足——扶助——培养。二转化型领导模型:1巴斯把转化型领导的主要特征概括为4个I,即理想化影响力、个别关怀、精神鼓励、智力激发。2转化型领导的6种行为:提供远见卓识、智力激励、寄予厚望、树立榜样、促进合作、提供个人支持。3转化型领导者的特质:愿景塑造、重价值、有道德、关心相信人、授权赋能、教练、持续学习、变革代理、富有勇气、适应动荡。三仆从式领导模型:1仆从式领导的作用:提升整体绩效、促进个体发展、改善领导关系、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组织。2仆从式领导的行为特质:内在感召、倾听、移情、治疗、觉悟、说服、槪构力、远见、服务员精神、致力于人的成长、创建共同体。

5非营利组织领导的定义:决定非营利组织使命和目标,促进组织资源之运作,并引导组织持续、维持、创造和发展的一种动态历程。 6领导可分为强制性领导和凝聚性领导。 7非营利组织的领导机构:一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二非营利组织的总裁:①非营利组织总裁的独特性;②非营利组织总裁的领导功能:A领导力的发挥;B领导权的分享。

8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决策:一非营利组织领导决策的模式:①组织首脑决策;②高层团队决策;③中层团队决策;④中基层人员参与决策。二非营利组织领导决策的误区:①学者型的非营利组织专业人员不看重金钱,易造成非营利组织陷入经济困境;②过分世俗所熏染的非营利组织领导者会干扰非营利组织使命的贯彻。三非营利组织决策的多元影响因素。

9领导者的仆从角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是为所领导的人服务;②是为组织的目标和使命服务。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

1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一决策机制的空洞化与失衡性;二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虚化;三低效率;四多头领导弊端;五地区垄断和限制特征;六深度行政干预与寻租行为;七身份错位。 2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1所有者缺位;2出资与受益角色的分离;3更广泛的利害相关者;4治理环境千差万别;

3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包括:1协调机制;2决策机制;3监督机制;4激励机制。

4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职能:1决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2选择和评估执行主席;3决定战略规划;4审核和监督;5筹集资金;6协调公众关系;7自我评估。

5理事会类型:1权威型理事会;2咨询型理事会;

3管理型理事会;4橡皮章型理事会。 6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运作要素:一,理事会的规模;二,理事会会议;三,监督职能;四,独立理事;五,理事会与管理层关系。

7信息披露对非营利组织的意义:第一,直接作用于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第二,是其他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持续资金供给尤为重要;第四,相对于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尤为重要。

8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框架:1信息生成制度;2信息复核制度;3信息公开制度;4信息使用制度;5违规惩罚制度。

9组织信息披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律层面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另一种是组织自律性信息披露。

10中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1社会团体强制性信息披露;2基金会强制性信息披露;3事业单位强制性信息披露;4民办非企业单位强制性信息披露。二,自律性信息披露制度。 11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原则:一公开性原则;二层次性原则;三充分性原则;四及时性原则;五,最佳成本原则。 12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涵义:①从机制角度看,非营利组织治理是其用以设定长期方向并维持组织整合的机制;②从外部治理角度看,非营利组织是自下而上的决策参与过程;③从内部治理角度看,它与目标、基本的组织活动、决策、参与者以及环境有关;④从治理者行为角度看,治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治理者们负责组织的整个方向;⑤从决策角度看,非营利组织治理中决策需要法律环境的存在。

13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核心机构。

14美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注册分为联邦和州两个层次,其理事会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15英国非营利组织治理:英国的非营利组织分为注册登记和未登记两大类。

16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治理: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与政府的关系形成了这一种良性的合作。

17日本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日本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形态:①公益法人;②社会福利法人;③学校法人;④宗教法人;⑤医疗法人;⑥特殊法人;⑦公益信托基金;⑧市民社团。日本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政策依赖和资金依赖非常强,自1998年通过的《非营利组织法》使日本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宽松起来。

18中国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治理:①社会团体治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②基金会治理:《基金会管理条例》;③事业单位治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发放《事业单位法人证书》;④民办非企业单位治理:发放《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合伙、个体)登记证书。 19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结构:①理事会的规模:主要集中于10至50人之间不等;②次级委员会的设置:A执行委员会;B审计委员会;C提名委员会;D筹资委员会;E财务与投资委员会。 20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将反映其运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如所提供服务状况、筹资进展、财务与投资报告、治理结构变动、年度重大事项等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出资人、政府、受益人及其他利害相关者予以公开的过程。

第六章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运作

1国外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有:私人付费、公共部门、民间慈善捐赠。

2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运作原则:一依法核算与严格监督原则;二以收度支与量入为出协调原则;三勤俭理财与厉行节约结合原则;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原则;五国家、非营利组织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兼顾原则。

3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核算与监督:一,非营利组织交换交易收入的核算与监督:①非营利组织在确认交换交易收入时,应注意其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从性质上看,交换交易收入是非营利组织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B交换交易收入是非独立核算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②非营利组织交换交易收入核算与监督要求:A正确处理主营业务与附营业务的关系;B划清交换事业收入与交易收入的界限;C交换交易收入要纳入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D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E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报批手续;二,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核算与监督:非营利组织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①利息收入;②捐赠收入;③投资收益;三,募款途径、成功募款秘诀及捐赠的会计处理;四,捐赠、受托代理业务、固定资产折旧、文物文化资产的会计处理;五,民间非营利组织资产减值会计、净资产的分类与列报。

4国外非营利组织募款的常见捐赠方式:1现金捐赠;2不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捐赠;3有形资产捐赠;4增值证劵捐赠;5延展捐赠;6寿险捐赠;7信托捐赠。

5非营利组织支出及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监督:一,交换交易支出的核算与监督;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的核算与监督;三,非营利组织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监督。

6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特点:①关于会计目标;②关于会计核算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③关于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④关于会计计量基础:坚持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交易事项,如捐赠、政府补助等,引入了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基础;⑤关于净资产的核算和列报:分为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两类;⑥关于收入的确认:分为交换交易形成的收入和非交换交易形成的收入;⑦关于费用的确认:严格区分业务活动成本和期间费用;⑧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及其组成: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三张基本表。

第七章

非营利组织营销

1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特点:综合参与性、目标多元化、营销社会化、注重形象与公关。 2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一组织形象塑造; 二公关活动;三营销沟通。

3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一内部营销:1简报;2员工会议;3内部刊物;4员工集体活动;5座谈会。二外部营销:1产品;2价格;3渠道;4推广。

4非营利组织的客户定位与市场细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非营利组织要进行准确的客户定位,应进行适当的市场细分;②非营利组织要确定客户的基本特征,包括客户的人员特征和需求特征等;③非营利组织要注重客户分类和重要程度排序。

5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获得对组织和服务的新闻报道:①发送新闻稿给媒体;②召开新闻发布会;③合作设立特别报道。

第八章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一公共性;二服务性;三公开性;四复杂性;五稳定性。

2非营利组织的要素构成中的人力资源:服务对象、财力与物力资源、参与者共同构成非营利组织的三大基本要素。

3志愿者与受雇的专职人员之间的区别表现在:1工作动机不同;2待遇不同;3对组织的认同程度;4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阶梯的“连续性”与“断裂性”。

4志愿者精神指:志愿者精神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5自愿服务指:自愿服务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6自愿者管理机构对自愿人员进行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1赋予自愿者完全的自主权;2建立自愿人员定期报告制度;3对自愿者提供建议的管理模式;4不赋予自愿者自主权的管理模式。 7自愿者的激励需求和满足途径主要有:1认同需求;2控制需求;3工作丰富的需求 4发展的需求;5人际需求;6权力需求。

8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一人力资源规划;二工作分析;三招聘与选用;四培训与开发;五绩效评价;六薪酬与福利管理。

9工作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有:1工作专业化;2工作扩大化;3工作轮换;4工作丰富化。

10招聘与选用包括: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

11与专职人员不同,自愿者招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招聘宣传和信息沟通上要求更高;

2招聘方法和应聘者来源更具社会化;3对前来应聘者的选择标准上,更强调品德操守、基本

价值观念取向、富有同情心、以及员工自身情绪的成熟度与稳定等因素。

12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培训需求分析: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二,培训方案设计;三,培训过程实施:培训方法有在职培训、工作指导培训、讲授、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商业游戏、仿真模拟;四,培训效果评价:①反应效标;②学习效标;③行为效标;④结果效标。

13绩效评价的方法按评价的对象分为:1特性评价;2行为评价法;3目标管理法。

14员工利用对公平性的感知评价组织的薪资制度:1外部公平性;2内部公平性;3员工的公平性;4团队公平。

15如何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不断完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环境:1建立和健全自愿者的法律地位;2提高全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和自愿者的认识、关注程度;3积极参与国际性的自愿者活动。二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1组织开发;2组织成员的职业开发。 16职业开发的内容包括:①组织成员个人职业素养的提高;②组织帮助成员进行职业选择,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③组织的职业需求和个人职业需求要相互匹配。

17非营利组织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时,应注意:①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成员的能力;②在非营利组织中,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是衡量人力资源开发效果的重要标准;③成人的学习特点之一是看重经验,相信能够用自身的经验解决一部分问题;④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要求组织的管理层、受训者和培训人员都投入其中,需要组织上下的全体合作;⑤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注意到来自社会上的相关培训机会。 18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主要表现为:①认同组织的目标或使命;②信任领导者,相信自己的工作是对组织有价值的贡献;③为成为组织的一员而自豪,以组织的目标位基准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④关心组织的荣誉,为维护和提升组织的荣誉而工作。

19自愿者这一概念的基本要点:①自愿者的行动是个人行为;②自愿者的行为必须是自愿的;③自愿者所开展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④自愿者不是孤立地开展活动,而是在组织中进行协作;⑤自愿者的活动动机是利他的和无私的。 20人力资源规划(HRP),也称人力资源计划,是指组织根据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要求,科学地预测、分析自身在变化的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与措施,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合格员工的过程。

2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HRM)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计划的管理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是组织竞争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工作分析,也称职务分析,是指一种收集信息的系统过程,这些信息能够确定和判断组织成员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 22战略执行阶段的关键:对组织进行设计、对资源进行分配、确保组织获得高技能的雇员,以及建立起能够促进员工的行为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报酬系统。

第九章 非营利组织网络

1非营利组织网络化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1非营利组织内部网络; 2非营利组织外部网络。 2非营利组织的职能网络包括:1筹资网络;2自愿者网络;3服务网络。

3非营利组织网络化管理战略实施阶段:1分析非营利组织内部能力;2进行组织关系网络分析;3制定组织战略目标:①组织核心能力战略目标和网络化战略发展目标;4组织网络的节点选择;5网络化管理过程:其实质是实现知识共享——整合创新——组织绩效提高;6网络评价和进化。 4非营利组织内部网络变革趋势:一,传统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二,网络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①国际非营利组织的网络化结构A地区分部结构;B地区办事处结构。②中小型非营利组织的矩阵形网络化结构;三,非营利组织网络运作。

5非营利组织外部网络:一,社会组织网络;二,非营利组织外部网络结构;三,非营利组织外部网络运行。

6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模式:1补充关系类型;2合作互补关系类型;3对抗关系类型。 7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模式:1资金运作型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类型非营利组织间合作;2同领域非营利组织间合作。

8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间合作关系模式:1公益推广合作;2共同主题营销;3核发许可证方式的营销。

9社会资本的分析维度包括:1结构维度;2关系维度;3认知维度。

10非营利组织网络化与社会资本累积:①非营利

组织内部社会资本累积;②非营利组织外部社会资本累积。

11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网络节点包括: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等。节点间关系的构成包括: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关系、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关系、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12非营利组织的筹资理念大致经历了:产品导向阶段、推销导向阶段、顾客导向阶段。

13非营利组织的筹资对象包括:政府、基金会、联合劝募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等。

14非营利组织筹资网络内部节点是筹资委员会。筹资委员会包括三个模块:决策模块、执行模块、支持模块。 15自愿者网络的节点关系包括两类:①同质的志愿者、潜在自愿者之间的关系;②非营利组织与自愿者、潜在自愿者之间的关系。

16非营利组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①资金运作型;②专业型。

17 Intranet,Extranet,Internert联接起来共同构成了非营利组织的信息网络。

第十章 非营利组织评估

1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2不存在利润指标;3责、权、利不明确;4所有权形式特殊。

2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特点: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分配性、自治性、自愿性。 3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原则:1目的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5整体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 4我国非营利组织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性,因此,中国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是:1非营利组织基本状况;2非营利组织治理;3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4非营利组织资金使用;5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6非营利组织筹资活动。

5非营利组织评估标准:一,公益性标

准;二,社会需要性标准;三,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标准。

6非营利组织评估的主体包括:中国应通过政府、公众、独立的民间评估机构和媒体等多道防线,构建多元的非营利组织评估机制,从而确保非营利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度。

7非营利组织评估中指标的重要性系数的确定根据多层次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了分层处理的方法,并将主观赋值与客观赋值相结合。包括:①主观赋值,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②客观赋值,标志变异系数法、加权平方和法、熵权系数法。

8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环境适合采用标志变异系数法。

9世界各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态度及其法规政策体系,一个共同的趋势是:从重视“入口”管理逐步转向重视“过程”监督,在简化和放松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时的必要手续的同时,加强对它们开展活动及其组织运作的动态过程的监督、评估和控制。

10非营利组织治理的评估主要关注理事会治理。理事会治理的评估指标应该包括理事行为、理事会运作、理事薪酬和理事会组织结构四个方面。

第十一章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和发展 1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一,非政府性:1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2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二,非营利性:1规制不严;2自律艰难。三,自愿参与性:1对自愿者缺乏应有的认识与理解;2自愿活动的行政化倾向严重;3自愿力量开发尚不够充分。四,多元性:1分布领域的多元性;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3活动主体的多元性;4发展模式的多元性。

2中国非营利组织自治性的现实意义:一,非营利组织自治性的削弱或丧失将导致其在目标导向方面的偏离;二,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水平弱化的状态会严重破坏其募捐机制;三,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能力的不足会带来外部监督问责层面上的困难;四,非营利组织自我治理能力的薄弱将对其整体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3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历史成长:一,中国事业单位在单位体制的弱化与改革中逐渐趋于自治;二,体制外的费营利组织的迅速成长加速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治进程;

4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现实缺陷:1直接干预;2政策限制。 5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未来发展:1优化行政环境;2健全法制建设;3加强自理能力。 6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规制现状:一,分级登记与双重管理; 二,准入严格与法制滞后。 7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要规制变革:一,为各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市场体制平台;二,积极鼓励非营利组织的自发性成长与发展;三,实行非营利组织进入规制与税法规制相关联。

8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构想:一,纵向发展模式的阶段性:1填漏补缺式;2合作竞争式;

3独立自治式。二,横向发展模式的区域性:1东南沿海地区的碳链式和二叉树发展模式;2西南内陆地区的树形结构发展模式。

9西南内陆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重点在于两个领域:①扶贫工作;②民族文化宣传工作。

第十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

1环境变化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1预算的缩减;2法律环境也发生了改变;3技术的变化。 2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改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非营利组织出现了与营利组织相互渗透的趋势。

3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机制的主要方式:1实行服务收费制;2商业化的项目合作;3收取会员会费;4发行彩票获取收入。

4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机制的影响:1对自愿机制的影响;2对筹资机制的影响;3对合作机制的影响。 5政府部门的新角色:1积极引入私营部门;2取得公众支持;3提高监督能力。

6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联盟的基本条件:1营利组织的改革和发展走向健康的道路;2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否将营利组织的利益考虑进来;3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完善,也将影响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关系。

7联盟原则:明确合作目的;有和谐一致的使命、战略和价值;共同创造合作的价值观;连续不断的相互学习;伙伴关系的承诺。

8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联盟的步骤:一非营利组织对自身实力的评估;二选择战略联盟伙伴;三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1与交易关联的公益推广活动;2共同主题营销;3核发许可证。四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运作。

9具有联合国资商地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包括三类:1一般资商地位;2专门资商地位;

3注册资商地位。

10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常见问题:1文化差异; 2语言差异;3通信和产品运输问题;4汇率问题。

11非营利组织国际化途径:1招聘国外成员;2出版刊物;3举办会议。

推荐第6篇:卓越绩效模式组织概述

卓越绩效模式之组织概述

张家界恒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方解石开采、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当时创办只有方解石矿2座,厂房是建在龙潭河镇不足2000平方米的露天厂房,人员不足100人,产值近百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于2005年迁入工业园区发展到现在注册资本8000万元,自有优质方解石矿山10座,总储量5000万吨以上。加工基地3处,拥有各类粉体生产线24条,华东、华北、华中办事处3处。年生产加工能力20万吨,产值8000多万元,而且公司连续四年每年都以30%的速度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员工发展到3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6人,2011年12月为更好的服务科技人员,成立了全县首家企业科协。他亲自任科协主席,企业科协的成立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恒亮矿业是目前湖南省规模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企业,占有湖南70%的市场份额,国内同行业排名前五位。公司“龙精”牌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系列产品被授予“湖南省名牌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塑料、橡胶、牙膏、PVC管材、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公司成立以来,研发出大量的精品粉体,包括干法、湿法生产的十余种目前市场急需的粉体产品。2005年公司即通过ISO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008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2008年成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诚信私营企业,湖南省名牌产品证书,2011年进入湘西开发重点项目工程,2009年3月公司进入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由于我公司在推动和践行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作的贡献,2010年度获得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授予“低碳企业创新奖”,成为同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十佳企业,湖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湖南省著名商标,获得张家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11年进入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三个一”重大工程项目。2011年成为湖南省企业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并获得慈利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纳税先进企业称号、行业纳税状元。2012年度获得张家界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张家界市质量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龙精牌国家驰名商标,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微纳活性重质碳酸钙)证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获得张家界市2012年度十佳企业CEO,获得张家界市碳酸钙深加工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成为央视网企业频道碳酸钙品牌直通车合作企业,国家驰名商标。

恒亮依托湖南省委组织部派驻到我公司的2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中国矿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企业组成了联合科研团队,充分利用当地的优质方解石特色资源,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变资源优势为当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已成功地开发了超细重钙系列、超细浆钙系列、活性纳米碳酸钙系列、牙膏填充料以及食品钙添加剂等新产品十几种。

由于我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现拥有专利技术28项,其中: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二十四项。15条先进的重质碳酸钙加工生产线及产品分级设备,其中干法生产线13条能生产出40目~2000目的各种规格产品;湿法生产线2条能生产出2000目~6000目的各种规格浆钙产品;而且为了降低成本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公司已启动建设卫星生产线:沅江湿法研磨生产线两条。公司检测设备齐全,检测手段完善,检测人员均经过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过严格的培训,有力的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

恒亮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价格合理,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除销本地市场外,还远销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企业生产特点:以订单生产为主,60%的产品销往外资企业。

恒亮以“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为服务宗旨,在“高起点、严要求、强管理,重质量”的模式下,公司的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加工工艺、企业管理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企业秉承“明礼、诚信、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恪守“诚信为先、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不断创新,努力开拓重质碳酸钙市场新领域。

公司生产的“龙精 ”牌重质碳酸钙系列产品是采用天然优质的方解石为原料,通过机械的方法,将其破碎研磨,并进行气流分级设备处理达到一定的细度标准,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牙膏、造纸、日用化工、塑料、橡胶、油漆涂料、PVC管材、化妆品、肥料等行业。湿法研磨浆钙产品由于颗粒均匀,粒径小,应用于先进的造纸行业而供不应求。

1、组织的环境 a) 产品和服务

公司主要为全社会生产重质碳酸钙系列优质产品,通过“全价值链”服务,持续为造纸、塑料、橡胶、牙膏、食品添加剂等行业提供优质基础原料。

b)组织文化

公司继承和发展了企业文化,建立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始终牢记“服务客户、回报股东、奉献社会、福利员工”的企业宗旨,奉行“诚实守信、创新求变、协作进取、永不满足”的核心价值观,发扬“业兴我荣、业衰我耻、追求卓越、永立潮头”的企业精神,实践“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服务”的服务观念,实现“缔造卓越品质、成就百年辉煌;引领时代潮流、打造‘龙精’航母”和“最具行业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最受客户欢迎、最让股东满意、最使员工安心、最受社会尊重的国内一流现代化企业”的愿景,为实现“托起重质碳酸钙明天的辉煌与希望,为社会文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使命,励精图治,不懈追求。

c)员工基本情况

公司目前拥有各类员工310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市场营销10人、项目管理10人、技术研发20人、企业管理10人以及生产技术工人260人,还与中国矿业大学郑水林教授、湖南大学邓剑如教授、湖南师大苏培胜教授签订了长期的产学研技术合同,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技术、设备设施

公司秉承“以一流科技,推动企业发展”的科学观念,鼓励创新、重视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在董事长刘祥的带领下,形成了以开发中心为核心呈树状分布的网络体系,先后完成了4项发明专利和24项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为了将重质碳酸钙应用到极致,向后引进了15条先进的重质碳酸钙加工生产线及产品分级设备,其中干法生产线13条能生产出40目~2000目的各种规格产品;湿法生产线2条能生产出2000目~6000目的各种规格浆钙产品。

公司还为了开发更多更先进的产品,耗资50余万元引进了开发新产品必须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检测设备。

e)法规和政策环境

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一贯奉行“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商业道德,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建立完善的内外审计机制。 把诚信守法经营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确保公众安全和满足社会环保要求,作为公司经营的重要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和程序加以控制,确保公司在于所有受益者的交往中遵守法律法规和经营道德,保证了持续稳健发展。

2、组织的关系 a)组织机构和治理系统

公司规范了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系统: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最高执行和决策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由7人组成,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董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四个决策机构;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监事一名。总经理每年2次向董事会述职,每月向董事会汇报公司运作管理情况,高管团队每年2次接受公司内部360度的考核,总经理对高管团队成员提出改进意见。

b)主要客户和市场分析

强大的销售网络,先进的营销模式,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强势恒亮品牌。根据不同应用行业的要求,提供量身订做的产品和高品质的专业服务,有效降低客户的成本,达到最佳性价比。主要客户以本省为依托向华东华北地区延伸,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碳酸钙粉体在高速发展的造纸、塑料、橡胶及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粉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以提高我公司碳酸钙粉体在同行业中的霸主地位。

c)供应商和客户及其关系

公司与众多供应商和客户结成稳定、互利、互惠、和谐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析客户当前需求及变化趋势,改进产品和服务。对产品价值链中原材料供应商进行整合优化,持续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需求和希望,为铸造公司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

3.组织面临的挑战 (1)竞争环境

a)公司竞争地位及竞争对手

目前我们县有碳酸钙粉体企业六十余家,别看他们规模不大,但是他们费用也小,竞争力仍然不能忽视,我们依然处于霸主地位(规模最大、纳税最多)。

b)关键成功因素及竞争力

从碳酸钙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来看,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我们上游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认为,我们的竞争优势包括:

(1) 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企业信誉度和美誉度搞;

(2) 健全的营销网络,灵活的市场营销模式以及快速的反应机制;

(3) 建立了碳酸钙研发中心,形成了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资源整合能力; (4) 在生产经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推行“全价值链”服务,实现人、机、料、法、环的管理机制,持续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期望;

(5) 有各名牌大学相关专业知名专家加盟我公司,使我公司的竞争力更强大;

(6) 组织学习、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强。

因此公司有信心凭借这些优势,继续保持在同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c)对比数据来源

公司通过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监督抽查和报告以及其他部门,获得主要公共数据,公司战略委员会负责保证比较和竞争对手数据融入到绩效考核管理过程,比较公司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以作出相应改进。

2)战略挑战

公司在未来5-10年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客户产品的不断更新,过性化要求日益突出,因此公司正在进行产品的优化和转型,培养吸纳高新技术人才及技术专家和优秀项目经理,强化创新和组织学习,提高全价值链服务能力。

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经营区域的迅速扩张,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多元化员工结构日益突出,致使公司发展方向定位,系统化管理和整合经营能力面临更大挑战,目前公司注重企业文化、技术创新和理念体系建立与传递,通过领导远见卓识和战略策划能力,实施常规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转型的战略转移来确保我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3)绩效改进体系

公司在2005年开始接触和研究卓越绩效标准,认识到卓越绩效标准完备的系统性和时代的领先性。2006年公司以卓越绩效标准作为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成立卓越绩效推进委员会,在全公司内实施系统性改进计划,并对照标准组织自评,重点改进,并继续实践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专注于公司各项业绩的不懈改进。

总经理提出改进方针、批准年度改进目标和计划,提供资源、评审进展情况、表彰奖励改进成果。战略管理委员会每年根据绩效分析的结果,识别改进领域、确定改进目标,制定年度改进计划,纳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跨部门的改进项目。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落实公司总体改进计划,实施本单位的改进项目。各项目小组按照改进过程的流程,运用统计技术和方法实施改进。

在未来五年中,公司将在各个生产、经营、管理领域坚定不移的实施改进。改进重点依次是管理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加速新产品开发、提高服务质量,计划完成食品级氢氧化钙、食品级轻质碳酸钙、食品级氧化钙、色母料、有机碳酸钙系列产品开发任务。

公司把建立学习型组织、有效积累、管理、共享和转化知识,作为企业能否长久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碳酸钙行业较早的启动了产学研模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有效的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率。同时也营造了知识创新与共享的组织环境,保证知识和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保密性、保证了组织的知识转化与应用,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张家界恒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李建军

2013.4.15

推荐第7篇:卓越绩效B.组织概述

B 组织简介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云南高原明珠集团,成立于2010年。公司位于中国高速发展的长三角经济区,座落于长江三大名矶之首采石矶旁,占地60,000㎡,是专业研究、生产高端 耐磨材料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和设备(美国Inductotherm真空脱气熔炼炉、英国Foseco铸造材料、德国SPECTRO光谱分析仪、国内最先进砂处理系统等),通过工艺设计、造型、冶炼、热处理、精整和质量检验等各道工序,生产单件重量最大12吨的高铬铸铁、高锰钢、低合金钢以及耐热钢、不锈钢铸件等产品。年生产能力15,000吨。自行研制的为立式磨等各类主机配套的磨盘、磨辊、锤头、衬板等,广泛适用于冶金、电力、非金属矿、化工等行业。

B.1组织描述 B.1.1组织的环境 B.1.1a产品和服务

(1)领先先进的首块品牌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领先先进”的产品方针,开发和拥有涵盖轻、中、重15大系列60多个品种的汽车破碎锤头、锤帽,产品抗磨性和使用周期可达680h/M,具有硬度高、韧性好、高可靠、低磨损、破碎效率高等特点,全部达到ASTM标准,正在开发磨辊、磨盘等新产品,全面领先国内同行,成为国内配套汽车破碎、立式磨、工程机械、中小型船舶和发电机组的首选零部件供应商。

(2)竭诚快速的昱工服务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为服务宗旨,建设由12个驻外办事处、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及1对1的企业服务人员、服务系统等构成的全国最庞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并在美国、意大利、芬兰、丹麦等国家设立业务机构,主要通过主机厂、

1 经销商把产品与服务以最竭诚、最迅速、最满意的方式传送给用户。 B.1.1b底蕴深厚的昱工耐磨企业文化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开始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经过5年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具有昱工耐磨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被誉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文化体系由“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服务”的使命,成为抗磨损、量大、品种多、覆盖面广的工程机械与矿山电力机械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争当我国两项文明高度发达的典范,称雄国际汽车破碎强手之林,昱满天下铸造辉煌的愿景、“执信于恒成功有道”的核心价值观等20多个理念和完善的制度规范构成。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文化坚持“争第一”的强者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和“诚信经营”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感召力,形成了昱工耐磨独特的“文化经营”至高境界,创造了连续5年高速增长的惊人奇迹,行业排名从无迅速跃升为马鞍山前三位,成为铸造规模全安徽省的典范。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被编写为《黑之歌》广为传颂,出版发行了中国第一本企业信用经营专题书籍《昱工耐磨诚信手册》。2014年昱工耐磨文化作为“成功案例”荣登西安交通大学讲堂,开创了企业文化在省外传播的先河。 B.1.1c出类拔萃的人才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取高薪、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引进、激励、发挥员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拥有员工89名,国家级专家2名、研究生3名。工程技术人员占比24.7%,大专以上文化占比46%,中高级技术工人占比12.4%,其中青工占比54%。从事专业技术操作岗位、特殊工种员工全部持证上岗。 B.1.1d 先进的技术、设备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设计应用碱酚醛树脂、真空脱气冶炼、热处理炉内对流技术、冒口清除机等国际顶尖技术,建立CAD/CAM/CAE/CAPP/PDM一体化网络平台。自主成功开发的达世界一流的汽车破碎锤头和高耐磨辊皮,双双填补了国内

2 技术空白。建立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OA企业信息与协同系统、QAS质量管理系统、YCSS服务系统等国内先进系统,进行企业综合管理和客户管理。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主要生产设备120多台套,高、精、尖进口设备60多台套,拥有国内先进的产品试验室,世界最先进的铸造和重型机加工装备,总体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遥遥领先国内同行,并名列国际同行前列。

B.1.1e依法经营,行为规范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遵守《公司法》、《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会计法》、《合同法》、《审计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建立完善内外审计机制,聘请世界著名的审计机构毕马威公司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公司贯彻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生产三级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B.1.2组织的关系

B.1.2a规范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系统

公司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集团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最高执行和决策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由3名董事组成,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董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四个决策机构;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监事1名;经营管理机构是总经理班子;公司建立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稽核小组、首席财务官等四级经营监管体系,负责公司经营的审计和监督。

B.1.2b主要顾客和市场及其期望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顾客包括直接顾客(设备商)、中间顾客(经销商)、最终顾客(用户)三大类。直接顾客的期望是抗磨损、使用周期长、硬度高;中间顾客的期望是产品的市场畅销和商务政策好;最终顾客的期望是可靠性高、破碎率高、价格优、服务好。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以高性价、高可靠性、可选性、适用性和竭诚快速的服

3 务满足不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遍布全国,并且出口美国、丹麦、意大利、芬兰等地区和国家。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顾客群主要有丹麦史密斯、美国美卓、意大利达涅利、合肥中亚、国电南通天电、马钢等公司等55家企业,占破碎产品年销售总量的65%以上。 B.1.2c优质、快捷、守信的供应协作体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以“高质量、低成本、反应快、守信用”为配套要求,以“择优天下、优增劣减、优质优装、优质优价、有情有义、有法有天”为配套协作原则,把遍布全国各地的300多家供应商构成“YC结合体”。根据零部件重要性和供应商业绩,分为核心供应商、主要供应商、一般供应商三类。核心供应商包括青岛史密斯、中联水泥、海螺水泥等15家水泥制造企业。在互利合作中,供应商均实现了与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步的跳跃发展。

B.1.2d与主要顾客和供应商“强优叠加、双赢发展”关系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按照 “重信用,重资格,重实力,高层次”的合作原则,与主要顾客、供应商构建“强强联合、双赢发展”的战略纽带关系。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层人员定期互访、职能部门互动交流、商务大会、商品推介会、展览会等形式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有效沟通,并且设立ERP系统、YCSS系统、YCCC昱工耐磨客户呼叫中心、全体服务热线,www.daodoc.com网站等信息平台,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和服务。通过对供应商提供技术培训、现场监控和指导、YC结合体理事会和成员会、ERP、OA企业信息与协同系统等信息平台,与供应商密切地沟通和联系。 B.2 组织面临的挑战 B.2.1 竞争环境

B.2.1a领先的市场竞争地位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贯彻“争第一”的强者观,在与浙江鼎盛、中联重科等主要同行对手的竞争中,始终保持市场领先地位。2014年开始成为我国设备最先进的破碎机生产基地,经营业绩连年位居行业前列。2014年,汽车破碎设备、立式磨、非金属磨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2%、2%、1%,全面领先国内同行。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破碎零

4 部件已批量出口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 B.2.1b 关键成功因素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成功因素是由深厚底蕴的文化推动力,领先适用的产品创新力,持续深远的品牌影响力,竭诚快速的服务系统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所构成的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

(1)深厚底蕴的文化推动力。以“执信于恒成功有道”强者观为核心的价值文化,造就了昱工耐磨顽强制胜、所向披靡的文化推动力。

(2)领先适用的产品创新力。昱工耐磨快人一步、先人一拍、胜人一筹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保持产品和技术优势。

(3)持续深远的品牌影响力。昱工耐磨5年精心打造的“昱工科技”品牌,是技术、实力、诚信、成功的化身,成为用户首选动力。

(4)竭诚快速的服务系统。“始于主动、寓于真诚、终于满意”的服务,在用户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5)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国际对接的经营机制,能够更高、更快、更好应对挑战和竞争。

由于竞争对手纷纷采取跟进策略,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领先同行的服务差异化优势受到严竣挑战。针对这种变化,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地采用营销物流工程,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巩固和构筑新的服务竞争优势。 B.2.1c 比较性和竞争性数据的获取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行业领先的企业信息系统,在行业内,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同行信息发布等渠道获取主要发动机企业的产品产销量、利税收入、市场占有率、公众满意度、经营动态等比较性和竞争性数据。在本行业外,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企业信息收集网络等渠道获取主要发动机企业的技术发展、质量动态、人力资源、产品定价、营销策略、企业和供应链管理等比较性和竞争性数据。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对比较性和竞争性数据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快速、真实、可靠。由于我国信息服务业不发达和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身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等原因,信息的全面性仍

5 成为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获取比较性和竞争性数据方面的主要局限。 B.2.2 战略挑战

当前,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遭遇的主要战略挑战是: (1)钢铁等材料提价和主车厂压价,给昱工耐磨降成本工作造成新的压力。

(2)国内竞争对手以浙江鼎盛公司为标杆,全方位紧逼,国内竞争日趋白热化。

(3)国外立式磨、汽车破碎设备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加剧了破碎行业的国内竞争。

(4)国家引导铸造厂兼并重组,集团保护将日趋严重,构成昱工耐磨独立生存压力。

(5)与发展战略目标比较,昱工耐磨目前的产能相对不足。

(6)与发展战略目标需求比较,昱工耐磨目前的高中级人才严重不足。 (7)复合磨辊、复合磨盘衬板复合辊皮等替代高铬发展迅速,成为破碎配件生存的新课题。 B.2.3 绩效改进系统

B.2.3a绩效评估和改进的整体方法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战略目标”为依据,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评估体系”,借助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QAS质量管理系统、CFI满意度测评模块等先进的信息平台和管理手段,采用精细拉动式生产机制、质量水平评价、零缺陷管理等办法,对包括高层、中层、员工的企业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B.2.3b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整体方法

安徽昱工耐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遵循 “一主两翼”的知识管理方针,积极构建以知识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为主要任务,以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为两翼驱动的知识学习创新体系,通过创建www.daodoc.com网站、LAN局域网、OA企业信息与协同系统知识书库等知识学习的平台,采取三级

6 强化培训、自主学习奖励、专家讲学、师带徒等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促进昱工员工、顾客、合作伙伴的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

以“振兴民族工业”和“中华崛起”为崇高责任的昱工人,将谨记“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服务”的企业使命,迎难而上、制胜挑战、矢志创新、追求卓越,奋力打造世界实力最强大的“昱工王国”。

推荐第8篇: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概述

绪论单元辅导

绪论

本章重点掌握:

一、管理的内涵和主要职能

1.管理概念的表述:管理者或者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理解管理概念时应认识到: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

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管理的职能可有多个方面,其中最基本的是三种: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对这四种主要职能的含义要理解。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未来趋势。

管理理论形成于时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飞速发展的西方工业革命为管理理论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对于三位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我们应着重把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发展时期的管理理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即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即当代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的行为科学即人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是梅奥。他强调重视人的行为,提出人际关系基本原则,为日后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这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大演变。当代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迈克尔·哈默、彼得·圣吉,其主要观点是1.企业管理与发展必须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2.企业的管理应以工作的流程为中心。儒家思想对管理理论有重要贡献,如人性论思想、人才选拔上德才兼备思想、“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法则以及富民安人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管理价值。

未来管理理论具有如下趋势:1.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2.继续重视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3.重视管理的信息化和战略化研究

三、幼儿园管理的概念

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有关教育行政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等各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幼儿园的人、财、物是幼儿园的物质资源,这是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有形的管理对象。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时间与信息是无形的管理要素与资源。

推荐第9篇:司法考试辅导:国际法院的组织的概述

司法考试辅导:国际法院的组织的概述

非联合国会员国可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九十三条第二款成为《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

既非联合国会员国亦非规约当事国,可以根据安理会的决定成为诉讼当事国。国际法院的管辖权以当事国的自愿接受为前提。国际法院的对物管辖权,是指什么事项可以成为国际法院管辖的对象。国际法院的对物管辖权非常广泛,包括了当事国各方提交的一切案件及联合国宪章、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规定的一切事件。它甚至超越了国际公法的范围,延伸到了国际私法的领域。

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国际法院适用的是国际法,《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对国际法的内涵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即:

1、公允及善良原则。

2、文明国家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3、国际习惯法;

4、国际条约或公约;

5、作为确定法律原则补充资料的司法判例和权威国际公法学家的学说;

国际法院的组织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不代表任何国家,更不受其本国政府制约。法官由安理会和大会同时但分别独立进行选举,候选人只有同时在这两个机关获得绝对多数票以后才能当选。法官任期九年,可以连选连任。国际法院设正副院长各一名,由国际法院法官自行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国际法院下设书记处,设书记官长,副书记官长和其他工作人员,书记官长在国际法院院长指导下工作。书记处处理国际法院的一切日常行政事务工作以及国际法院随时委托其执行的其他职务。

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分为对人管辖权和对物管辖权。对人管辖权是指谁可以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成为诉讼当事国,具体有三种情况:

联合国会员国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然当事国。

国际法院的程序国际法院的程序依下列步骤进行:

1、书面程序和口头程序。书面程序进行四轮辩论。口头程序进行两轮辩论。

2、起诉。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提交请求书起诉,二是以提交特别协定起诉。

评议及宣判。

此外,国际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还常常有下列特别程序:

1、反诉。

2、第三方参加。

3、临时保全措施。

推荐第10篇: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概述

第一章单元辅导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概述

本章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幼儿园管理的任务

幼儿园管理的任务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合理地组织和利用幼儿园内的各种管理资源,优质高效地达到组织的目标——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家长服务。要完成幼儿园的管理任务,必须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建立幼儿园管理系统;2.加强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3.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管理。

二、幼儿园管理的特征与内容

幼儿园管理有三个特征:1.以幼儿发展为本;2.保教并重,教养结合;3.幼儿的安全至上。幼儿园管理内容包括: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管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幼儿园总务工作的管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管理;幼儿园环境的管理;幼儿园公共关系的管理;幼儿园保教队伍的建设;幼儿管理队伍的建设;幼儿园组织文化的建设等。

三、幼儿园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管理有五个原则:坚持正确办园方向的原则:保教为主、整体安排的原则;民主管理的原则;重视办园效益的原则;社会协调性原则。幼儿园管理的四个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心理行为方法、法律方法。

管理原则是指导管理工作的行动准则。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管理原则起到统摄和指导园所整个管理系统和各项管理工作并协调其间相互关系的作用。

制定科学的管理原则主要应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依据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二是要以基本矛盾、关系的分析与调整为前提。幼儿园管理活动主要涉及四大类关系或矛盾:幼教机构与社会的关系;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源的投入与工作效果的关系。

幼儿园管理原则主要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管理原则、有效性原则、社会协调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保证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完成。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做到这样几点:明确培养目标和树立正确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注意正确思想引导和优良园风建设。

教养为主的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幼教机构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教养为主,全面安排。

贯彻民主管理原则时应注意的是,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在组织上为群众参与管理创造条件。

贯彻有效性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效益观;建立合理的组织与制度,使幼儿园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有效组织和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优化。 社会协调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园所管理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排除不利因素,在幼儿园内外相互作用与影响下,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正确认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面向社会办园思想;增强联系,搞好协调,实现双向互动。

四、幼儿园管理的方法

幼儿园管理的一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法律方法。 行政方法指的是幼儿园管理者依靠各级组织机构及其赋予的权力,通过发布行政指令的方式,直接对教职工产生影响的管理手段。其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单向性和无偿性。 经济方法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对教职工的行动进行管理的方法。其特点是: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和间接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是:启发性、长期性和复杂多样性。 法律方法指的是,管理人员通过国家制定的各种教育的法律、法令、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对园所工作进行管理的方法。其特点是: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第11篇:概述

概述

建国以来农村社会养老

1956 年明确了关于五保的具体提法: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社内缺少劳动力,生活无依靠的鳏寡孤独的农户和残废军人,应当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以适当的安排,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得这些人的生养死葬都有指靠10(《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56.) 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是广大农民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且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全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两种传统、非正式的养老保障方式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而具有社会福利性质、正式的社会养老方式被引入,并且日益成为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以 1992 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老 农保”)为标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始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据统计,截 至 1999 年年底,全国共有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76%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工作,共有 8000 万人次的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13《1999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劳动保障通讯》,2000.)但是由于存在诸多问题,1999 年开始对其进行整顿,《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9]14 号)要求农村停止接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业务。至此,老农保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的农村社会养老 进入 21 世纪以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又被提上了日程,政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9 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农保”),决定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当年实现覆盖全国 10%的县(市、区、旗),以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最终实现在全国普遍实施,到 2020 年之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消息,截至 2012 年 10 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4.59 亿,其中 1.25 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2012年年末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国家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城乡参保人数达 4.84 亿,实际领取待遇人数 1.31 亿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 年.) 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是改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是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大制度的衔接问题,将于 2014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暂行办法》出台最大收益者是农民工和城镇非从业居民,这对于提高他们参保积极性,扩大覆盖率有重要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农民工因为身份和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游离于制度之外,据人社部统计,2012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 2.62 亿人,但是同期参加职保的农民工人数仅为 4543 万。而《暂行办法》出台使得广大农民工和城镇非从业居民进可以参加“职保”并享受待遇,退可由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兜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益。《暂行办法》规定优先保留待遇较高的职保,明确对参保人员重复缴费和重复领取待遇情况的处理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只适用于尚处于缴费期、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已经退休或是按规定已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不适用。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的特殊照顾,出台了各种措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加强对老年人的优待。《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要求,“政府和社会在做好公民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在医、食、住、行、用、娱等方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经济补贴、优先优惠和便利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优待的基本对象为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各地可因地制宜,在卫生保健、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文体休闲等方面,对常住本行政区域内的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拓展同等优待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从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尤其是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国家在保障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础上也逐渐开始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以法律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制规定了年轻人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且高龄化、

空巢化趋势明显。2013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突破 2 亿大关,达到 2.02 亿 1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国社科院,2013.)

应对老龄化速度加快的挑战,面对“未备先老”的现状,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分必要。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老年群体,出台各项政策,采取措施,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05年民政部启动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推动老年福利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新时期,新起点,养老服务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这不仅明确了未来要建立的养老服务体系,而且引导社会力量参

与到养老服务业中来。2008 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关 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 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开展,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农村社区依托乡 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 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 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中心, 1/3 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关于全面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促进了养老服务业向农村地区开展,明确 要完善养老机构并对建设标准做了具体规定。从此,各地开始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养老服务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社会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 规划”,“初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35 号)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 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 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社会事业 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快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2006 年全国有养老院、敬老院等养

老服务机构共 39546 个,总床位 149.7 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有 1620 多所, 床位有近6 万张。这一时期,采取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平台,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发展较快,民办养 老机构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但养老服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缺乏, 服务意识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养老服 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养老质量不断提高,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多样化、专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向努力,初步建立起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有限,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第12篇:华为某办事处组织结构及权责概述

XX办事处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概述

一、办事处组织结构

华为公司根据市场的地域分布特点,共设有100多个驻外地常设办事处或代表处,国内市场所设办事处以省为单位,基本每个省设一办事处,办事处一般以当地省会地名命名,如华为广州办事处等。海外则以国或以区为单位,如俄罗斯代表处、东南亚代表处等。以下就以XX办事处为例,简单阐述一下办事处组织结构设置情况。

1.组织结构图

图1 华为XX办事处组织结构图

2.结构图说明

XX办事处组织结构图是一个由上至下的树形结构,是华为公司因市场地域因素而形成的为本地域市场服务的公司组织机构。所以办事处的组织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基本保持一致或相对应。 如上图1所示,办事处最高负责人为办事处代表,下设办事处系统部、产品部、技术服务部和综合业务科,其中系统部、产品部以及技术服务部分别设有分管的副代表:客户副代表、产品副代表以及技术服务副代表。而综合业务科其实是独立于办事处直接归公司总部综合业务部管理的行使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的职能部门。

华为公司结构总体分为四个体系:总部职能体系(包括财务、人事、行政),研发体系,营销体系,技术服务体系。

华为公司营销体系又划为系统部与产品部,其中系统部是按客户群体来划分,分为:电信系统部,移动系统部,联通系统部和其它小运营商系统部;而产品部则按产品来划分,主要分为三个产品部,分别为网络产品部、无线产品部以及业务软件产品部。

办事处所设部门,除了遵循办事处的树形结构外,同时从属于公司总部相关部门体系,如上图1所示:

综合管理科从属于公司综合管理部门体系;

系统部从属于公司国内系统部,产品部从属于国内产品部,同时国内系统部与国内产品部又同属于公司国内市场部门体系;

技术服务部从属于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部门体系。

二、权责概述

1.办事处职责

办事处总负责人为:办事处代表,其主要职能如下:

办事处代表:行使办事处的销售任务的计划分配权;办事处人员的定岗分区、调度权;办事处聘用人员的招聘权;办事处人员的考核,建议解聘、调离权;办事处的各项费用计划、开支、监督使用权;办事处人员工资考核、分配建议权;办事处所需资源的计划调度权等。

2.行政秘书处职责 行政秘书处成员包括:秘书科长1人,秘书若干,文员若干(人数按办事处规模而定),他们的具体职责如下:

秘书科长:办事处行政办公相关事宜的总负责。

秘书:根据分工情况,分别负责办事处的考勤工作、会务工作、办公用品采购、资产管理、出差人员住宿安排、员工报销工作组织以及信息安全等工作。

文员:协助秘书来完成相关行政工作。 3.综合业务科职责

综合业务科主要有三种职能人员:财务人员,合同管理员以及销售管理人员。他们的具体职责如下:

财务:负责办事处的相关财务工作。

项目合同管理员:办事处所有项目的项目合同录入,管理,归档等工作,还包括对合同签署的格式规范性等的核对检查,以及对公司合同电子流中合同的状态跟踪与提醒等工作。

销售管理员:销售回款的跟踪,销售周期内达标状态的统计与公示,对办事处销售相关人员进行公司有关销售规范政策等的培训等。

4.系统部职责

系统部驻办事处成员从上至下,有客户副代表1人,系统部主任4人,最后就是客户经理若干。他们的具体职责如下:

客户副代表:对办事处所有系统部的整体业绩负责,负责对各系统部主任的指导与考核工作,负责系统部重大项目的牵头组织工作;

系统部主任:分别有电信系统部主任、移动系统部主任、联通系统部主任以及小运营商系统部主任。他们的工作职责主要有:①分别负责本部门所对应的运营商客户关系维护的总体把握,②负责对应本运营商的重大项目的推动与组织工作,③负责本部门员工工作的协调与安排工作,④部门直线经理人的所有其它职能工作,⑤对本系统部门的月度、季度及年度销售及市场目标负责。 客户经理:分为集团客户经理和地市客户经理,分别负责运营商的集团客户关系与地市运营商的客户关系,并负责达成分配给自己的月度、季度、年度销售及市场目标。

5.产品部职责:

产品副代表:对所有产品部的整体业绩负责,负责对各产品部主管的指导与考核工作,负责产品部重大项目的牵头组织工作。

产品部主管:分别有网络产品部经理、无线产品部经理以及业务软件产品部经理。他们的工作职责主要有:①分别负责面对所有运营商的本产品的售前技术支持工作的总体把握,②负责本产品的重大项目的推动与组织工作,③负责本部门员工工作的协调与安排工作,④部门直线经理人的所有其它职能工作,⑤对本产品部门的月度、季度及年度销售及市场目标负责。

产品经理:根据具体分工,负责相关项目的所有售前技术支持工作,负责对相关运营商技术客户的客户关系的维护工作,并负责达成分配给自己的月度、季度、年度销售及市场目标。

6.技术服务部职责

主要负责所有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开局的工程,货到安装,故障维修以及升级维护等工作。

三、绩效考核

1.办事处考核

华为公司对办事处的绩效考核主要采取目标管理法,主要以办事处在考核周期内的销售目标与市场目标的达成率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综合考虑商务指标情况(即给客户的商务折扣越多,指标越低),公司关键策略性项目的目标达成情况等指标。

将全国所有办事处在考核周期内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统一排名,再采用“强制比例法”分别给办事处评处相应的A、B、C、D的评级。

办事处代表没有单独的个人绩效考核,他的个人考核评级直接与办事处的评级挂钩,若办事处的评级为B,则该办事处的代表的个人评级即为B。

2.行政秘书科考核

行政秘书科的考核工作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相对比较固定,公司有统一的针对秘书职类考评表,考评人只需在相应的考核项填写相应的分数,再按比例累加作为员工的最终考评结果。主要由秘书科长负责组织,并由秘书科长负责办事处秘书及文员的考评工作,秘书科科长的考评则直接由办事处代表及公司总部秘书处负责。

3.综合业务部考核 略。

4.系统部考核

系统部考核,主要分为客户副代表、系统部主任以及客户经理的考核。他们的考评分别由办事处代表、客户副代表以及系统部主任负责。

考核的标准主要以个人PBC(个人绩效目标承诺书)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关于个人PBC:在华为公司,市场一线员工(包括系统部和产品部一线人员)的考核都是采取关键绩效指标KPI绩效考核办法,在每一个考核周期之初,会在与自己的主管沟通并达成一致后签署考核周期内《个人绩效目标承诺书》,针对主要的几个KPI指标,设定自己的目标,一般为TOP3——即最主要的三个关键指标: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以及回款率。

5.产品部考核

产品部考核,主要分为产品副代表、产品部经理以及产品经理的考核,他们的考评分别由办事处代表、产品副代表以及产品经理负责。

考核的标准也是以个人PBC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6.技术服务部考核 略。

四、项目团队运作管理 虽然,办事处分部门独立管理,但办事处的实际工作都是按项目来运作。每一单合同的完成都离不开售前客户关系(即系统部)、售前技术支持(即产品部)、售后技术服务(技术服务部)的共同参与。

1.一般项目的团队运作管理

一般项目是指,那些不需要竞标,只在原有华为公司网络设备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容等的项目。

一般这种项目,只需客户经理与和其配合的产品经理参与即可,由客户经理负责引导客户的购买需求,并负责与客户洽谈项目商务,产品经理根据项目情况负责提供项目解决方案,并负责项目的相关产品的产品商务的谈判工作,并针对项目作技术说明与培训工作。

达成购买意向后,由产品经理与客户签署购买合同。

有些项目会额外含有工程服务费,则需要技术报务部相关人员的参与,并签订合同。

2.重大项目的团队运作管理

重大项目一般具有以下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特点:项目金额大;项目具有重要竞争意义;项目对开拓市场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些重大项目,办事处一般会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还会根据项目的重大程度,指定客户经理或产品经理或产品副代表或客房副代表甚至办事处代表本人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一般都会包括跨部门的多个客户经理与产品经理及其它人员。

为保证项目的成功运作,项目组会采取经常性的项目例会制度,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明细分工,统一策略,充分体现团队作战的狼文化理念。

第13篇:社会福利概述

社会福利概述

1.社会福利的含义与特点 (1)社会福利的含义

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而依法向国民提供的各种津贴补助,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

②狭义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往往是针对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而设立的福利性收入与服务保障。

(2)社会福利的特点

①覆盖对象的普遍性。社会福利应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具普遍性的组成部分,它是以社会的全体成员为覆盖对象,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②保障目标的发展性。社会福利的功能目标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标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的。

③保障方式的多重性。 2.社会福利的发展历史

(1)西方国家社会福利的发展历史

①19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一些社会改良主义学派倡导“社会福利”思想,主张为劳动者和穷人提供改善他们生活的社会福利。

②20世纪初叶,福利经济学理论形成,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最大福利原则”思想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1935年美国通过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表《贝弗里奇报告》。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是西方普遍型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福利支出日益膨胀,政府开始探索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途径,新型的多元福利体制的设计思想也应运而生。

(2)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初创

①在建国之初,国家对社会孤老残幼的福利收养保障是与社会救济工作归并在一起开展的。最初的社会福利性收养机构是各地人民政府。

②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政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工作分流,成为一个独立的保障系统。到1965年底初步形成了全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机构网。

③职工福利是新中国社会福利的主要项目之一

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年还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会俱乐部工作会议,制定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组织条例和工作条例。到1957年底全国各项职工福利制度与福利设施已逐步建成,以后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虽有调整与变化,但大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

第14篇:民政概述

—220—民政

民政

奠基仪式在市福利园区隆重举行,为

概述

【概况】2006和2007两年中,周口民政事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恪守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理清思路,开拓创新,打牢社会救助基础,时刻把城乡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困难群众的体恤之情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中,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招商引资工作】2007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领导组织,把招商引资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落实责任制,制定了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招商引资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政策性资金引进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对市内的大力支持,争取政策性资金达3.2亿元,确保了全市民政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结合市内实际,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实现了社会性引资新突破,针对市内福利基础设施现状,加强招商联谊,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进外资,加大福利事业单位建设力度。周口社工·如心家园项目,即周口市社会福利园区二期工程,是市民政局针对市内艾滋致孤儿童人员多、救助需求大的现实,紧紧抓住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全国范围内海选慈善公益项目的机会,积极争取,多方联谊,经省民政厅推荐,最终将周口市确定为项目实施地之一。2007年5月26日,周口社工·如心家园开工

全市民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局被评为全市争取资金先进单位,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三是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增强依法办事的观念。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张贴法制标语、组织法律咨询等形式,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市民政系统中认真开展了政务公开、规范服务活动和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活动。举办了民政干部培训班,对全市1000余名民政干部职工开展了法律法规、民政业务知识培训。广泛开展了以建设法治民政、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让民政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民政为目标的民政法制宣传周活动,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民政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创造了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信访接待和值班,为来访人员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四是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民政事业单位建设力度。2007年,全市民政系统15个创建单位全部被授予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其中省级文明单位8个,周口市民政局已连续三届荣获此殊荣。并同时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督查工作先进单位,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责任目标完成优秀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

救灾救济

【概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作为全市近几年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历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要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狠抓制度建立和政策落实。市政府及时印发了《周口市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周政[2005]67号),市民政、卫生、财政三部门联合出台了《周口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城乡医疗救助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都相应出台了救助方案。全市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顺利开展救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保”供养工作】经过认真摸底核查,2007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58578户、63088人,集中供养21483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6693.1万元。市民政局确立了因地制宜、改建结合、管建并举、多元发展的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思路,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 75所农村敬老院全部竣工。省政府在鹿邑县召开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现场会议,周口市“五保”供养工作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

【城乡低保工作】城市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定期开展入户审核,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评估机制,实现了城市低保对象的“有进有出”,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止2007年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已达到45293户、113126人,共发放低保资金1.1亿元。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由2006年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30元。截止2007

年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16602户、323047人,按每人每月30元的补贴标准,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846万元。

【救灾工作】全市民政部门完善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救灾预案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针对洪涝灾害组织调查组,深入一线,查灾核灾,及时上报灾情。同时,积极开展倒房重建工作,召开全市倒房重建工作专题会议,早研究、早部署,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目标制。针对市内实际,争取上级扶助倒房重建款1410万元(包括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664万元),5554间倒房全面建成。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07年,开展城市医疗救助1284人次,累计支出286.9万元;开展农村医疗救助152541人次,累计支出1086.25万元。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概况】2006年~2007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完善,殡葬改革工作逐步深入,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新格局已初步形成,行政区划编制调整工作顺利开展,有力服务了周口发展大局。 【殡葬改革工作】殡葬改革工作不断深入。2006年~2007年,全市深入开展了殡改法制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殡改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全市上下对殡改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狠抓殡葬事业单位建设,制定完善殡改工作服务措施;依法管理殡改工作,坚决打击偷埋乱葬等现象,确保了殡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不断加强殡改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2007年,全市火化率始终保持在70%,由上年全省排名第九位上升到第六位。

【地名工作】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启动。明确了工作任务,开展了地名信息登记系统登记,收集整理了地名数据信息5.4万多条。

【民间组织管理】加大民间组织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民间组织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至2007年底,全市民间组织发展到831个。其中,社团363个(含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3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68个。

【婚姻登记工作】婚姻登记工作不断规范完善。对内部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和业务考核,落实工作责任制,婚姻登记员实行执证上岗、依法办事,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具有较大提高,杜绝了违法登记现象的发生。2006年~2007年,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8.8万余对,合格率100%;没有搭车收费现象。

【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深入开展,难中求进。全市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在2007年度取得了较大成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的意见》,为全市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和政策性支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周口中心城区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周口市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徐光任组长,组织、民政、财政、建设、土地等20多家单位负责人任成员,为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7年12月26日,全市社区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在村民自治方面,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和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力度,广大村委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有较大提高。市局制定了《2007年全市开展村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县市区也根据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建

立完善了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市初步形成了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网络。至2007年底,全市3415个村建立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等,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

优抚安置

【概况】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始终致力于优抚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察,在优抚事业经费使用上做到运行规范、手续完备,使优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保持增长势头,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同步提高。同时,注重加强对优抚对象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转变观念,增强抵制不良风气侵蚀能力,有效遏制了部分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全市没有因优抚政策不落实而出现集访、越级上访现象,维护了大局稳定。按照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深入开展了以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为主题的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加大“双拥”工作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双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争创方案,分解下发了“双拥”工作任务和考核量化标准;全市社会各界把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大局与弘扬时代主旋律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双拥”工作,使“双拥”工作变成全市广大军民的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培养和发展了广泛而坚实的“双拥”社会基础,涌现出一批“双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市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贯彻落实退伍安置政策,依法维护安置对象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宽了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渠道,加快了安置进度。具体工作中,实行双向选择和指令性分配相结合。注重加强城镇退役士兵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扶持和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取得良好效果。在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方面,相继完善了军干所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了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积极协调医疗保障部门,将军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提高了全市军休服务质量。 【退伍安置工作】严格贯彻落实退伍安置政策,依法维护安置对象合法权益。不断拓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渠道,实行双向选择和指令性分配相结合,扶持和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力度进一步加大。自谋职业率位于全省先进行列。2007年,全市接收退役士兵4266人,需在城镇安置1153人。其中,安排就业574人,申请自谋职业579人。自谋职业率达到50.2%。

【优抚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积极推进优抚对象抚恤金社会化发放工作,认真做好一至六级伤残军人医疗保险工作,建立了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制度。明确了稳定工作目标,签订了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建立包保责任制,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和有组织地咨询政策。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值勤制度,确保了复员退伍军人的稳定。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在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方面,军干所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协调医疗保障部门,及时将军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积极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力求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推动全市军休服务再上新台阶。

【“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以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为主题的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不断加大“双拥”工作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双拥”工作氛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争创方案,分解下发“双拥”工作任务和考核量化标准,充分发挥了民政部门在“双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积极引导全市各行各业参与“双拥”工作,培养和发展了广泛而坚实的“双拥”社会基础。同时,加强了市“双拥”办自身建设,相继完善了“双拥”文件资料的整理、汇总、归档,争取了必要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促进了“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各项“双拥”制度不断健全,会同军分区出台了《周口市拥政爱民若干规定》《周口市驻军、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双拥”领导组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在各类学校开设国防教育课,营造了良好“双拥”工作氛围。指导县市区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商水县被命名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县。

社会福利

【概况】2006年~2007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新途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扎实推进艾滋致孤人员救助工作。“蓝天计划”成效显著,市福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电脑福利彩票销售额增幅显著;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慈善事业向深层次发展。 【孤儿救助工作】2007年,周口市对艾滋病致孤人员和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工作,全市因艾滋病死亡而导致的父母双亡的孤儿701人,孤老133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980人。全市累计发放致孤人员及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救助资金237.7万元。

【慈善工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

善募集和慈善救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扶贫济困一日捐、“三个一”救助、助孤助学、医疗救助等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活动深入开展。2007年,全市扶贫济困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54万余元;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发放善款10.5万元;农村孤儿助养等助孤助学项目救助全市孤儿达4431人;继续开展了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全市救助贫困大学生951名,发放善款166.9万元。 【老龄工作】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老龄工作机制,制定了《周口市基层老年协会章程》,为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积极探索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老年服务形式,营造了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对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培育扶持,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2007年,周口市救助管理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和《河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省政府91号令),积极开展救助,使市内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00多人次,其中护送返乡142人。使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福利彩票发行工作扎实有效。通过加强宣传,开拓乡镇市场。截至2007年底,全年开奖1040次;销售彩票5380万元,增长13.4%。福利彩票发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电脑福利彩票销售的新渠道,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销售数量,全年共计销售电脑福利彩票5092万元,筹集公益金1782.2万元。保持了不断上升的势头,为全市福利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存广王丹郭金所)

第15篇:《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说文解字》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在许慎看来,那些保存下来的经典才是古文字及传统文化的正脉。这里有古文传统谙昧不彰与政治纲纪失序之间相伴生的关系,礼乐的崩坏与王纲的废弛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因素,共同导致社会的衰变:而反过来,社会政治清明的时候,古文传统也往往受到很好的尊重和延续,并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规范形成良性的互动。

《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很多鬼部的字由此可见,反映了崇拜鬼神和恐惧鬼神的心理。鬼文化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界及自身的现象从困惑到恐惧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并逐渐演变、积淀为一种全社会的文化传统。原始先民产生鬼魂观念并对之虔诚侍奉,乃是基于对鬼魂与人的神秘关系的认识,古人将鬼分为“善鬼”和“恶鬼”,“恶鬼”应该是先民观念世界中较早出现的鬼类。《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说文》的价值是巨大的。

收字范围很广。包括了①秦汉间通行的篆文;②古文(壁中书),含奇字,采自扬雄的书;③籀文,即大篆,比小篆繁复,笔画重复的多。如“则”,籀文左边写得跟“鼎”似的“鼎刂”。④或体,收当时书本上流行的不同写法。“文籍”的“籍”,“返回”的“返”。还有一种他认为的俗体,“公”字不是正规的小篆,认为是俗体。“袖”有正体、俗体。包容面很广,给我们丰富的古代文字的知识。

首创分析文字结构的理论和方法,一扫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谬说,这是很大的功绩。汉人早就讲六书,如班固、郑众等。许慎通过实践把汉字加以整理,把这种理论具体表现在字典里。当时今文经学家有很多臆说,推十合一为士之类,很可笑的。许慎很了不起,给后代很多字典树立了规范。许冲《上〈说文〉表》曰:“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据形系联,有条不紊。为何“毕终于„亥‟”?亥者,该也,树根底下也叫gāi荄,万物皆该备。电“一”、“上”、“示”、“三”、“王”,从形体上往下牵引,下来到“亥”。六书说很重要。尽管六书本身不够完善,有了六书,对汉字结构形式比较清楚些。六书里,象形、指事为独体,所谓文;会意、形声为合体,所谓字(“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里“从某某”,或“从某从某”,这是会意;“从某某声”,这是形声。合体又是用独体字组成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上不断孳乳和增多。前面已讲过,转注,以刘台拱的说法比较正确,随音立字,声旁相同,形符不同。假借是同音假借。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之学盛行,不是根据文字形体结构发展规律,而是按唯心方法讲文字构造,所据亦非篆书,更不是籀文,而是汉代隶书。《说文·叙》在讲了八体六书之后说:“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延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执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今文经学家据隶书讲文字结构是错的。许慎根据古籀、篆文说明文字结构,把今文谶纬谬说一扫而空。

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这是受《三仓》、《急就》的影响,特别是《急就篇》,“急救奇觚与众异,分别部居不杂厕。”先姓氏,后名物,分别开。同类的字写在一起,偏旁相同的字排在一起,如鸟虫、草木。这对许慎很有启发,他能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为后代立下一很好的规范。

记载了丰富的古代词汇,保存了大量词的古义。古汉语单字往往是一个词,许慎对每个词都要讲解,讲解用词也往往是古义。比如:“毕,田网也。”捕鸟网。“自,鼻也。”甲骨文。“须,面毛也。”六艺群书的古义有很多在《说文》里记录了下来。另外,还有古音,形声字,说出“从某某声”,声旁与此字有直接关系;“读若某”,记载了古音。所以,《说文》是研究汉语文字的重要典籍,讲词源学、文字学、词义学都要参考《说文》;要理解古书、古代文学作品,不能不理解《说文》;编词典,要注意词的本义,也要参考《说文》。但《说文》所记,亦非全是古义、本义,此先不谈。

《说文》的功用同样也是巨大的。

可以利用《说文》部首和形体分析了解隶书与今楷书的构造。《说文》用篆文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偏旁。隶书、楷书与小篆不同,有些字不知为什么这样写,可以从小篆知道。如“兵”“其”“采”。“陷”和“滔”,楷书写法不同,易写错。从古文字看,“滔”上面从爪,用手取;“陷”,一个人掉下去了,字形、字义区别得很清楚。

可以根据《说文》保留的篆书和古义,认识和研究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著录下小篆来,我们才可据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相对照,认识甲骨文、金文,若无篆书就难多了。有的小篆和更古的文字之间比较容易了解其关系,如“女”,无小篆,也能认识甲骨文“女”。有的就不那么容易,如“伐”、“腋”(亦)、“监”(人于水监)。再如:“门”、“老”、“奔”,古文字就比楷书、隶书形象多了。有的字从篆文字形也不能理解,与甲骨文对照起来,就明白为什么那样写了。如“彘”,小篆作“■”,为什么这样写?不清楚。甲骨文为“■”,从“矢”从“豕”,就看得很清楚了,篆文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如无篆书,也不易理解甲骨文此字的字形。

据《说文》的六书说,文字中很多是会意字,有些还是形声字。写出这个字时,就知道其字的取象、取义何在。如“逆”、“大”、“启”、“得”。理解最初古训的取义是什么。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由表义向表音发展,这是文字发展的规律。也有跟古文字不对头的,“在”,《说文》“从才,得声。”是形声字。“青”,从生声。篆书上没有撇。“地”,从也声。“矣”,上边从以声,楷书作“厶”,从篆形更易理解。

从《说文》可推寻词义的转变跟用字的假借,因为《说文》给一个字作解释,都有来历,六艺群书的解释都概括在里面了。如“逆”,今为顺逆,不用迎逆义了。“降”有二音jiàng,xiáng、词义转变。“旨”,《说文》为甘旨,今为旨趣。“御”,今简化后无“示”了,古则为御下。从示,是祭名,今为抵御。再如:“适”、“汤”、“视”、“企”等。

从《说文》所收词汇中可见其对古代社会文化发展及其阶段的反映。事物有不同名称,今以一个共名称之。如祭祀,《说文》有很多专门祭祀之名,后代不需要了,无此名了,但还有祭祀,只用一个普通名称,无专名了。专名反映最初文化的情况。玉石,反映用玉做的器物,而最早又是用石作的器物。玉器又作礼器,圭、璋等佩饰也有玉石做的,代表当时人的生活、文化。牛部,不同颜色牛的命名,与畜牧时代牧养牛有关。“榷,白牛也。”“拢,白黑杂毛牛。”反映了社会发展阶段的生活文化情况,古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入程度。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的不朽名著,可以探索汉字的本源意义,探寻古人造字的神秘。阐述《说文解字》的集大成意义。《说文解字》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大量字词记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诸多方面。其更多的作用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第16篇:恐怖主义概述

引言

当前,全球反恐形势严峻复杂,各类恐怖袭击事件有增无减。恐怖主义如同一个毒瘤危害着人类和社会,也如同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着整个世界。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也不管恐怖主义犯罪的起因、动机和目的如何,其结果都将破坏社会稳定与和平,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如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有效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犯罪,是当前各国政府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

什么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策略和思想。

恐怖主义实施者:往往是那些因民族、种族或宗教冲突而狂热的极端主义组织及其成员。 其攻击对象:主要是缺少必要防卫能力的群体。 实施目的:是利用公众的恐怖心理以达到某种政治目标。

恐怖主义特征:

组织性: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大部分都是有严密组织体系的犯罪集团。有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有明显的首要分子;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政治性:在行为目的上,恐怖活动本身不是目标,他只是一种手段。恐怖主义活动多与一些民族分裂分子、极端主义势力、邪教团体组织或政党联系在一起,因此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暴力性:主要是运用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以爆炸、暗杀、绑架、劫机、投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生命和安全。

极端性:为了达到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某些目的,而不惜一切后果地采取极端、偏激的手段对公众或政治领导集团进行威胁。

隐蔽性:恐怖主义旨在制造一种恐惧或恐怖气氛来“威胁”国家、政府或公众,迫使对方做出让步,以达到政治目的。其区别于国家间的正式宣战,都是暗中活动。

五大恐怖组织:(根据2014年发动恐怖袭击致人死亡数量排序)

1、博科圣地

2、伊斯兰国(IS)

3、塔利班

4、基地组织

5、索马里青年党

2014年有32658人遭恐怖分子杀害,高于2013年的18111人,增幅为61%。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罹难者是由博科圣地组织和伊斯兰国(IS)组织造成的。

恐怖主义类型:

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

主要是指为实现民族独立、自治权或因为种族歧视和种族矛盾而引起的恐怖主义,如英国的“爱尔兰共和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宗教型恐怖主义

这类恐怖主义往往带有狂热的宗教信仰,或者因为宗教矛盾激化而采取极端暴力的手段,如“穆斯林兄弟会”组织。

极端恐怖主义

主要是指极“左”派和极右派恐怖主义。这类恐怖主义在极端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往往采取暴力手段对待意识形态上持不同政见者,如德国的新法西斯组织和意大利的“红色旅”。

国家恐怖主义

这类恐怖主义或多或少地受到某国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如本·拉登领导的恐怖组织曾受到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支持。

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政治原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暗地支持恐怖势力,达到政治目的 民族矛盾 经济原因:

经济发展失衡 贫富分化加剧 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文化原因:

宗教冲突 文化价值观冲突

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甚至明目张胆地采用武力手段颠覆别国政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弱势群体,蒙受国内、国际强权政治的双重欺凌,容易采用极端手段与之对抗。(强权政治)

而本国的统治阶级,在自身的根本利益受到来自外国的强权政治的伤害时,可能会支持国内的恐怖主义组织对抗外国强权。(政府支持)

有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实行了不公正的民族政策,存在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现象,弱势民族的权益遭受严重损害,导致民族关系紧张、民族矛盾激化,这为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条件。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恐怖主义组织属于民族主义型恐怖组织。(民族矛盾)

从经济方面上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和贫富悬殊的扩大,容易产生“仇富”、“仇强”心理,呈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和排他性,引发有暴力倾向的极端行为。(经济原因)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不再是同一个种族或者拥有同一宗教信仰的人的集合。而一些极端的宗教主义无法容忍“异教徒”的入侵,以宗教名义发动所谓的“圣战”,成为了恐怖主义的重要的势力!(宗教冲突)

恐怖主义的危害:

 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  造成恐慌,引发社会动荡  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影响政权的稳定,造成政局动荡  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个方面,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心理的冲击。虽然恐怖活动最直接的受害者只局限于案件现场,但人们由此所产生的心理恐慌则远远超过这个范围。因心理恐慌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有时甚至造成政府的更迭;二是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三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破坏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第17篇:热熔胶概述

热熔胶概述

摘要:热熔胶是生活常见的胶黏剂,热熔胶在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热熔胶的定义、分类、特点、天然胶粘剂的应用以及热熔胶的发展趋势。

1、定义及基本概述

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物理状态随温度改 变而改变,而化学特性不变,其无毒无味,属环保型化学产品。 热熔胶粘合是利用热熔胶机通过热力把热熔胶熔解,熔胶后的胶成为一种液 体,通过热熔胶机的热熔胶管和热熔胶枪,送到被粘合物表面,热熔胶冷却后即完成了粘合。

2、组成

热熔胶是由聚合物基体、增黏树脂(增黏剂)、蜡类和抗氧剂等 混合配置而成的。 因主体树脂的差异,热熔胶包括许多品种。 聚合 物基体对热熔胶性能起关键作用,赋予其必要的胶接强度和内聚强 度。并决定胶的结晶、黏度、拉伸强度、伸长率、柔韧性等性能。用 作热熔胶的聚合物基体应具有以下性能:①受热时易熔化;②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熔融温度下不发生氧化分解,并有一定的耐 久性; ③ 耐热、耐寒,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④ 与配合的各组分有一定的相容性; ⑤ 对被粘物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粘接强度; ⑥ 在一定温度下黏度的可调性; ⑦ 色泽尽量浅。

3、热熔胶性能分类

1)按胶订速度分类

为保证书籍的装订速度,应按不同的机速选用不同类型的热熔胶。热熔胶 按胶订速度分三种:低速胶订热熔胶(3600 本/小时左右)、中速胶订热熔胶 (8000 本/小时左右)和高速胶订热熔胶(10000 本/小时左右)。热熔胶的 开放时间和固化时间与胶订的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放时间是指热熔胶涂到 一个被粘物上后,与另一个被粘物粘合相距的时间。开放时间表示两个被粘物 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粘接,这样才能保证粘结强度。低速机选用的开放时 间是 15~20 秒,中速机为 5~10 秒,高速机 2~7 秒。热熔胶的固化时间, 是指封面和书芯在规定时间内粘合后,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却,才能翻动加 压,这段时间称为固化时间。如果热熔胶还没有固化、定型就翻动或裁切,书背就会变形,裁切时热熔胶粘在刀片上,影响产品质量。使用时应根据传送带 的长度、输送速度、季节变化等合理选用。热熔胶固化时间一般为 3~5 分钟。

2)按纸张分类

可分为铜版纸用和一般纸用热熔胶。使用不同类型纸张,要选用相对应 的热熔胶,因为纸张表面光洁度、渗透性、导热性是不同的。

3)按胶订用途分类

分为侧胶和背胶。作侧胶用的热熔胶流动性好,粘度低,开放时间、固化 时间长,粘接强度高。书本侧胶要求达到薄而均匀、粘结牢固,才能保证书本 的质量和裁切要求。两种胶不能用错。

4)按胶的颜色分类

另外,如果属同一档次的产品,黄胶优于白胶。因其配方、工艺一样,只 是白胶中加入了钛白粉。由于钛白粉的可熔性差,使白胶硬度和粘度降低,容 易沉淀,使预热桶等加热装置不便清理,一旦沉积在加热部位后,会导致加热 效果降低。

4、特点

热熔胶主要特点 :

① 胶接迅速。

② 不含溶剂。

③ 可以反复熔化胶接。

④ 可以胶接多种材料。

缺点是热稳定性差、胶接强度偏低。

5、应用

1)织物用热溶胶

主要用于如状、鞋、帽的生产。使用该胶的服装不仅具有挺括、丰满的外观质量,还有着洗后自然平整,不经熨烫便可穿用的特点。使用该胶的鞋、帽轻盈透气,保型性好,尤其用于制鞋行业,还具有穿着舒 适,减少鞋臭的优点; 此类热溶胶可分为聚酰胺(PA)、聚(PES)、聚乙烯(LOPE 和 HDPE)和聚酯酰胺(PEA)等,该类胶黏剂已通过五项成果鉴定,完成国家“七五”攻关、河北省“八五”攻关 项目,获国家发明奖、天津市、河北省科技成果奖个一项、获国家发明 专利三项。

2)包装和书刊装订用热溶胶

目前、食品、饮料、方便面、香烟、啤酒、医药等包装封箱, 大都使用热溶胶通过封箱机来完成。书刊装订行业现已废除旧有的线、钉装,改用热溶胶粘制工艺,不仅提高装订质量,更重要是大大加快装订速度。

3)热溶压敏胶

主要用于妇女卫生巾、儿童尿布、病床垫辱、老年失禁用品 等。特别是后者,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老龄化。今后老年失禁用品 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

4)用途溶剂型热溶胶

在诸多产品的生产中,如:热溶转印、液晶材料密封、壁纸防 伪、书画裱糊、计算机打印、食品生产日期打字、电线电缆剂打码等都 是应用热溶胶的性能,但不能使用现有的粒或粉状的剂型,不须在适宜 溶剂的存在下制成液状,涂布于某种基材上,获得薄而均匀的胶膜,方 可用于后道工序的生产。由于溶质(热溶胶)的种类不同,可以制的多 种用途的溶剂型热溶胶。

5)家具封边用热溶胶

我国是木材缺乏的国家,除了少量高档家具使用实木以外,通 常家具大都使用纤维板,刨花或锯末板制作,而家具板材的边沿部位必 须使用热溶胶将封边材料粘接起来,增加美感,酷似实木家具

6)热塑性粉末涂料

主要有聚乙烯(CDPE)和聚氯乙烯(PVC)粉末涂料两大类。 用于网箱养鱼、马路护栏、自行车筐、架、冰箱隔架、电扇罩等。根据 需要作成各种颜色,涂装在金属制品的表面起到保护和装潢作用。

家具用热熔胶

家具用热熔胶是一类专用于人造板材粘贴的胶粘剂,它是一种环保型、无溶剂的热塑性胶。热熔胶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由固态转变为熔融态,当 布到人造板基材或封边材料表面后,冷却变成固态,将材料与基材粘接在一 起。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热熔胶开始进入要木材工业,用于封边、胶 合板芯、板拼接、家具榫接合等,早期的热熔胶设备主要依赖于美国、西 德、意大利等国的设备,随着我国热熔胶设备的日趋成熟、稳定,选择和使用 适合于各个家具厂具体情况的热熔胶设备,不但能提升家具的品质和档次,而 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板件整修的难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6、发展

1) 对现有品种进行改性

通过掺混、接枝等办法对现有品种进行改性以提高热熔胶的性能。 例如稳定剂用于防止氧化;增粘剂改善粘接强度;石蜡降低粘度改变表 面性质;各种可提高粘度、熔点和粘接强度等。研究各种配合剂的品 种、用量,并进行配方优化以满足不同需求。

2)加速新产品的开发

固化性热熔胶和功能性热熔胶是目前市场上的两大类新品。前者主 要特点是,改善热熔胶耐高温特性,提高软化点到 120℃以上,从而扩 大其使用范围;功能性热熔胶则是针对特定场合,可以实现特定功能以 满足各方面用途需要的一类胶。如水溶性或分散性热熔胶、热熔密封 胶、热熔压敏胶等等。下面是热熔密封胶的说明。它是一种以聚异丁烯 橡胶为基料的单组份、无溶剂、不出雾、不硫化、具有永久塑性的中空 玻

璃第一道密封剂。热熔丁基密封胶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保持其塑性和密 封性,且表面不开裂、不变硬。它对玻璃、铝合金、镀锌钢、不锈钢等 材料有良好的粘合性。由于其极低的水汽透过率,它可以与弹性密封剂 一起构成一个优异的抗湿气系统。特点:密封效果好、质量容易保证; 无需固化期,节省占地面积;属环保产品,使用无浪费,环境清洁;节 省时间,原材料、工作人员、降低生产成本。

3)开发高性能热熔胶 目前除较通用的 EVA、TPR 类热熔胶外,企业还应着力研究开发当 前西方已大量应用且应用潜力巨大的一些高新热熔胶产品,具体包括: 反应型热熔胶、水分散型热熔胶、高档 PA 热熔衬胶粒以及高强度热熔压 敏胶等。同时国内有关原材料生产厂家也应认识到热熔胶行业的发展潜 力,加快提高原材料的国产化率,减少因大量进口原材料而造成的外汇 流失。

第18篇:英语翻译概述

Chapter 1

The reasons for Disney’s succe are varied and numerous, but ultimately the credit belongs to one person -the man who created cartoon and built the company from nothing.终的荣誉属于一个人---他创造了卡通,白手起家创办了公司。

2)Now a World Heritage Site , Stonehenge and all its surroundings remain powerful witne to the once great civilization of the Stones and Bronze Ages , between 5,000 and 3,000 years ago.如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的)石柱圈及其周围工事仍旧是5000-3000年前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昔日伟大文明的有力见证。

3)The line of trees that breaks the monotony of the pavementis laden with leaves in shades of ruet.这一排树打破了人行道的单调,树上长满了深浅不一的黄褐色树叶。

4)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has many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ranging from tropical in the north , leading to subtropical and savanna, to arid deserts in the center and temperate in the south.澳大利亚大陆有很多不同的气候带,有北方的热带、亚热带和稀树草原,有中部干旱不毛的沙漠,还有南部的温带。

5)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无论多聪明的人犯错误也在所难免。

6)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s 即使再长的巷子也有转弯的地方。

7)We can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too much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现代科学的价值。

8)You cannot be too cautious.无论你怎样谨慎都不过分。 9)You can hardly praise him too much 无论你怎么夸他都不过分。

10)A man can never have too many friends.一个人( 男人)有再多的朋友也不过分。

11)Newton’s contribution to modern science can scarcely be overrated应该高度评价牛顿对现代科学的贡献。

12)He can’t see you quick enough .他想尽早看到你。

13) Jane does not work hard because she wants to earn money.Jane 并不是想赚钱而努力工作。

14)The girl is a dead shot.这女孩是个神枪手。

15)After the failure of his last novel, his reputation stands on slippery grounds他的上一部小说失败后,声誉一落千丈。

16) At the door to the restaurant, a stunning, porcelain-faced woman in traditional costume asked me to remove my shoes.

在餐厅门口,站着一位身着和服,浓妆艳抹的漂亮女孩( 女人),她叫我脱下鞋子。

17)He went west by stage coach and succumbed to the epidemic of gold and silver fever in Nevada\'s Washoe Region.他乘公共马车到了西部,卷入了淘金热和淘银热。

18)He met his Waterloo.他遭遇了滑铁卢19)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她生于富裕之家。

20)You should keep your nose out of here.你别管闲事。

21)He was such a wet blanket at the party that they never invited him again.在派对上他如此扫兴,大家再也不邀请他了。

22)Half the prize money he spent, and the rest was laid aside for a rainy day.他花了一半的奖金,另一半留待困难之时。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酸甜苦辣。

24)He is trying to .他想贿赂法官。

25)他有点被那个年轻漂亮咯咯笑的出纳员 (收银员)所打动。

26)Last spring, Mother Nature made April Fools of all of us who live in New England.去年夏天,大自然母亲捉弄了我们所有生活在新英格兰的人。

27)More than twenty-five-million soldiers and civilians had died during the six years of fighting.在六年战争期间,2500多万士兵和平民丧生。

28)------Who’s next? What is your name?下一个?什么名字?

------Nineteen eighty-one.1981-------Reason for leaving job? 辞职的原因?

------I was replaced by a new year.我被新的一年里替换掉了。-------And so you are applying for unemployment insurance?那你来申请失业保险? ------I have tried to find out work but no one will have me.我曾尝试找份工作但没人要我。

-----Why not?为什么呢?

------No one will tell me the reason.They just say I’m too old and I can’t keep up.没人乐意告诉我原因。他们只是说我太老了,跟不上时代。

-----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were fired?你在被解雇前是做什么的?------I was a crisis manager.我是危机部经理。

31)The study found that non-smoking wives of men who smoke cigarettes face a much greater than normal danger of developing lung cancer.The more cigarettes smoked by the husband, the greater the threat faced by his non-smoking wife.

研究表明,妻子不吸烟而丈夫吸烟,妻子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大得多。丈夫吸的烟越多,妻子所面临的威胁越大。

32)Textile finishes have in general become a \"no-no\" in today\'s market place ,thanks to many reasons ,says a represen tative of fiber producer.

一位纤维生产商代表说:“由于很多原因,纺织物整理剂在当今市场上已经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33)Apply sunscreen liberally ( at least one large handful ) about 30 minutes before going outside.应该足量使用防晒霜(至少满满一把)且在外出前30分钟使

用。

38)Every time I come back from a busine trip the place makes a new man of me.我每次出差回来,这个地方都会让我感觉耳目一新,精神焕发。

39)He burned his fingers badly, though we warned him against it.He lost nearly all his money he had invested.

他吃尽了鲁莽的苦头,尽管我们告诫过他,他投进去的钱全都赔上了。

40)The joke served as an effective ice-breaker at the conference.那个笑话打破了会场的僵局。

41)He rode all the way to New York.他乘坐一路拥挤的火车来到纽约。

42)Add 15-30minutes per night until you feel alert and rested each day .If you are a “night owl” sleep a bit later; if you are ago to bed earlier.

每天晚上多睡15—30分钟,直到你感觉精力充沛,神清气爽了。如果你是个夜猫子就晚睡一会儿,如果你惯于早起就早点睡。

43)During the war he was sent on dangerous secret miions abroad.Very exciting ! He was a sort of James Bond.

在战争期间,他被派去外国完成危险机密的任务。超级刺激!他是名出色的谍报人员。

44)Te’ brother said to Te : “ Our great relation will help’ee to marry a gentleman.”

苔丝的哥哥对苔丝说:“我们的亲戚会帮助你找一个有钱绅士结婚。”

45)I’m full of scholarship; I’m full of genius; I’m full of information’ I’m full of novel views on every subject.

我学识渊博,天资聪明,博古通今;我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观点。

46).John stood from the chair .约翰站起来。

47)If my mother had known of it, she’s have died a second time.如果我妈妈知道这个,那么她会从棺材里跳出来的。

48)He had left a note of welcome for me, as sunny as his face.他留下一封短信,对我表示欢迎,那封信写得热情洋溢,一如其人。

49)Don’t turn your back on friends who are down and out.不要不理睬那些穷困潦倒的朋友。

50)He acts a lot older than his years.他年纪轻轻,做事却相当老练。

51)Earlier scientists thought that during a man’s lifetime the power of his brain decreased.

早期的科学家认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的大脑的机能会逐渐减退的。

52)This large body of men had met on the previous night, despite the elements which were opposed to them, a heavy rain falling the whole of the night and drenching them to the skin.这一大群人头天晚上还是聚到了一起,尽管天不作美,整夜下着倾盆大雨,大家被淋的湿透了。

53)The Security council has been seized of the question since then.安理会从那时起就一直受理这个问题。

54)Because of bad government, the company was in the red.由于错误的领导,公司出现了赤字。

56)Then Jesus went about all the cities and villages, teaching in their synagogues , and proclaiming the good news of the kingdom , and curing every disease and every sickne.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导人们,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种疾病.

57)He wrote his 12th novel at the ripe age of 90.在90岁高龄时,他写了他的第12部小说.

59)They were sons of the men who had left their homes and taken to the mountains with theirbroad swords by their side.他们都是那些抛弃妻子,身带大刀逃进深山的好汉们的后代。

60)These developing counties cover vase territories, encompa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bound in natural resources这些发展中国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第19篇: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铁路行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合理使用铁路运输设备,安全、迅速、及时、准确地运输旅客和货物。它包括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和调度指挥工作三个方面。

第一节 行车技术管理规章体系

一、行车规章作用和意义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铁路拥有大量的技术设备和人员。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点和岗位上,共同为完成运输任务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铁路各部门,尤其是铁路行车部门必须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才能使运输生产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进行;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使每一个工种、每一个职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完成运输生产任务。高度集中、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是铁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安全正点、当好先行的保证,也是铁路企业的特点。

铁路运输效率高、速度快、连续性强,它要求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的工作必须高度准确。铁路行车工作一旦组织不严、配合不当,某个环节或个人在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疏忽或失职,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一个部门或工种的工作发生事故,必然影响到其他部门,打乱运行秩序或中断运输,后果严重。铁路是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社会服务部门,发生事故必然造成人民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强铁路的技术管理,制定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部门、各生产环节紧密配合、准确工作、质量良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生产操作、学习和生产等方面的各种法规、章程、规范、细则和制度的总称。铁路运输生产规章制度,是铁路部门为了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约束生产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属于技术管理范畴。正确、合理地制定规章制度,全面、有效地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规章制度,是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施中的权威性、实效性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铁路行车规章种类

(一)《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由铁道部制定。他明确了铁路在基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使用管理及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规定了铁路各部门、各单位从事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确定了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执行要求;明确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行车组织规则》

《行车组织规则》(以下简称《行规》)是各铁路局为实施《技规》规定的行车组织原则和办法,针对本局技术设备、运输特点和工作水平的具体条件制定的行车组织办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技规》规定由各铁路局自行规定的事项;《技规》未作统一规定,又不宜由站、段等基层单位自行补充规定的行车办法;根据铁路局管内特殊地段的平、纵断面情况,信号、联锁、闭塞设备和机车类型等特点,对行车应规定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本局在生产实践中普遍推广的先进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等。

(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站细》)是车站贯彻执行《技规》和《行规》,加强车站技术管理、保证安全高效地进行行车组织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主要内容有:车站的性质、等级和任务;车场用途及调车区划分,线路、道岔、调车设备,信号、联锁、闭塞设备,通信、照明、供电、给水设备,客、货运输设备的设置数量、使用条件和管理负责制;接发列车和调车工作组织;各项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装卸时间标准,货物作业停留时间,中转停留时间标准;车站通过能力的改编能力等。

(四)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指和直接生产活动有关的作业项目或程序,在内容、顺序、质量、时限、工具、动作、态度等方面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对生产作业人员具有约束性的准则,其中有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铁道部制定的部定标准,铁路局制定的局定标准,各基层站段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的属于站段一级的标准。铁路行车工作常用标准有《铁路调车作业标准》、《接发列车作业标准》、《车机联控标准》和《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等。

除上述规章、标准外,上级下达的与行车有关的文件、电报、规则、办法、命令等也是行车规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技规》、《行规》和《站细》相互关系

《技规》是铁道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是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适用于全国铁路。铁路其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技规》的规定。《技规》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它将随着运输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充实和完善。在铁道部没有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铁路职工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技规》的有关规定。一切违反《技规》的规章制度都必须纠正和禁止。

《行规》是铁路局制定的。根据《铁路法》的有关规定,铁路局是企业,所以《行规》是铁路局的企业内部规章,他只适用于本铁路局。作为企业内部规章的《行规》显然不能违反《技规》的规定。如因作业、设备等特殊原因,无法执行《技规》的有关规定,须经铁道部批准。

《站细》是由车站制定,报铁路局批准执行。《站细》只适用于所制定的车站。《站细》不能违反《行规》的有关规定,如因作业、设备等特殊原因,无法执行《行规》的规定,须经铁路局批准。《站细》更不能违反《技规》的规定,特殊原因无法执行《技规》的规定时,须上报铁路局,经铁道部批准。

行车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是说行车规章有大小之分,重要性各不一样。任何行车规章,无论何部门制定,一旦实施,都必须得到严格遵守。任何违反行车规章的行为,都必须得到纠正。

第二节 对行车工作人员的要求

铁路行车工作事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除了严格遵守《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外,《技规》还对行车从业人员提出了特殊要求。

一、任职条件

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提职、改职前,必须经过拟任职业的任职资格培训,并经职业技能鉴定、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后方可任职。在任职期间,应按规定周期参加任职岗位适应性培训和业务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驾驶机车、动车组、动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铁道部颁发的驾驶证。变更驾驶机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实习和学习驾驶机车、动车组、动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和操纵信号或重要机械、设备及办理行车作业的人员,必须在正式值乘、值班人员的亲自指导和负责下,方准操作。

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前必须经过健康检查, 身体条件不符合拟任岗位职务要求的,不得上岗作业。在任职期间, 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身体条件不符合任职岗位要求的,应调整工作岗位。

二、岗位要求

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行车规章制度,在自己的职务范围内,以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生产。

铁路行车有关人员,接班前须充分休息,严禁饮酒。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坚守岗位,穿着规定的服装,佩带易于识别的证章或携带相应证件,讲普通话。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行车人员日常安全生产知识和劳动纪律的教育、考核,并有计划地组织好日常政治和技术业务学习。对遵守规章制度成绩突出者, 应予表扬或奖励;对违反者, 应视其违反程度和造成事故的性质、情节及后果,给予教育、纪律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节 行车工作基本要求

一、行车工作原则

(一)贯彻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也是我们铁路职工对铁路运输生产在质量标准上的基本要求。铁路发生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而且在政治上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行车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和多工种联合作业的特点,为使行车各部门、各工种能够步调一致、协同动作,只有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才能把各部门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保证运输生产安全、迅速、准确、协调地进行。

局与局间由铁道部,局管内各区段间由铁路局,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车站由车站值班员、线路所由线路所值班员统一指挥。凡划分车场的车站,车场间接发列车进路互有关联的行车事项,由指定的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列车和单机由司机负责指挥,有运转车长的列车由运转车长负责指挥。列车或单机在车站时,所有乘务人员应按车站值班员的指挥进行工作。在调度集中设备的区段内,有关行车工作由该区段列车调度员直接指挥,但转为车站控制时由车站值班员指挥。

(三)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与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联系,因此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信息等部门要主动配合,紧密联系,协同动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组织均衡生产,挖掘运输潜力不断提高运输效率

这是增强铁路输送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行车有关部门,必须不断提高计划质量,加强调度指挥工作,提高站段工作水平,积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改进作业组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潜力,保证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二、全国铁路行车时刻 (一)全国铁路行车时刻,均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从零时起计算,实行24小时制,即行车时刻从0时起至24时止,为一个行车日。

铁路各项指标的统计时刻,以当日18时起至次日18时止为一个计算日。

我国横跨5个时区。东部沿海各省包括台湾在内的人口最密集地区属东八时区,中原和中部各省属于东七时区;西北、西南和最东部的长白山区的一角分别属于东

五、东六和东九时区。

全国约96%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东八和东七时区。故我国采用东八时区作为全国标准时间,我国铁路行车时刻标准也采用北京时间。

(二)铁路行车房舍内和办理行车工作的有关人员均应备有钟表。钟表的时刻应与铁路局调度所的时钟校对。各级调度的时钟及用于运输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主机时钟须定期校准。

时钟的安置、校对、检查、修理及时钟校准办法,由铁路局规定。

三、列车的定义、分类和等级 (一)定义

列车是指编成的车列并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

单机、动车、重型轨道车的编组内容简单,因此发往区间时可不完全具备列车条件,但在办理闭塞、接发列车手续、在区间被迫停车后的防护及服从调度指挥等方面,均应按列车运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列车的分类和等级

在运输生产工作中根据需要和服务对象,每列列车分别担负不同的运输任务,从而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运输任务的轻、重、缓、急,列车又分为不同的等级。在行车工作中,正常情况下必须依照列车的等级顺序放行列车、调整列车运行秩序。在编制列车运行图、制定日常列车运行计划及进行调度调整时,亦须统筹兼顾,妥善安排。

为适应旅客和货物运输的不同需要,列车按运输性质的分类和运行等级顺序如下: 1.按运输性质分类

(1)旅客列车(特快、快速、普通旅客列车);

(2)行邮行包列车(特快、快速行邮列车,行包列车); (3)军用列车;

(4)货物列车(五定班列、快运、重载、直达、直通、冷藏、自备车、区段、摘挂、超限及小运转列车);

(5)路用列车。

旅客列车是指以客车(包括代用客车)编组的,运送旅客及行李、包裹、邮件的列车;行邮行包列车是指固定车辆编组及发、到站的专门运送旅客行李、包裹和邮件的列车;路用列车是专为运送铁路自用物资或设备的列车。

2.列车运行等级顺序 (1)特快旅客列车; (2)特快行邮列车; (3)快速旅客列车; (4)普通旅客列车; (5)快速行邮列车; (6)行包列车; (7)军用列车; (8)货物列车; (9)路用列车。 开往事故现场救援、抢修、抢救的列车,应优先办理。特殊指定的列车的等级,应在指定时确定。

四、列车运行方向

(一)列车运行方向的规定

列车运行原则上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车次编为双数;远离北京方向为下行,车次编为单数。列车运行方向与开往或远离北京不明显的一些线路上,列车运行方向,以铁道部规定为准。枢纽地区的列车运行方向由铁路局规定。

在支线上运行的列车以开往干线为上行,车次编为双数,以远离干线为下行,车次编为单数。

在同一列车运行径路中有不同的运行方向时,在与整个方向不符的个别区间,使用直通车次时,可与规定方向不符。

以图1-1所示为例进行说明。如天津至天津北站间出现同一方向,有开往北京的上行列车和开往济南的下行车次的两种情况,为便于掌握,这些列车仍使用原车次。

(二)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方向

我国铁路列车在区间运行,采用左侧行车制,即列车在区间运行时,牵引机车司机的位置及铁路信号的设置位置均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

在单线区段,双向运行,即上下行列车在同一条区间正线上往复运行,铁路信号分别设置在上下行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在双线区段单向运行,即上下行列车分别固定在左侧正线(上行列车走上行线,下行列车走下行线)上运行。列车在双线区段运行时,以左侧单方向运行,这个方向称为双线正方向行车;反之称为反方向行车。

双线反方向行车属于非正常行车。由于我国部分双线区间无双向闭塞设备,列车在双线反方向运行时,接发车时不能使用进出站信号机,在安全和效率上都有不利因素。因此,双线反方向运行时,只准在整理列车运行时方可采用,每次还须得到列车调度员的命令后方可办理。旅客列车仅在正方向区间的线路封锁施工、发生自然灾害或因事故中断行车等特殊情况下,经铁路局调度所值班主任准许,方可反方向运行。

第四节 道岔管理

一、道岔管理范围

(一)车站管理的道岔

为保证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的顺利进行,站内道岔需由车站管理。车站线路与其他单位线路衔接的道岔(包括起隔开作用的防护道岔)也应由车站负责管理,以便控制其他单位线路上的机车、车辆出入车站。专用线内的道岔是否由车站负责管理,按双方所签定的协议办理。

(二)区间正线上的道岔

岔线在区间内与正线接轨,影响区间通过能力,危及行车安全,也不便于管理。为此新建岔线,不准在区间与正线接轨。特殊情况必须在区间内接轨时,须经铁道部批准,但在接轨地点应开设车站(线路所)或辅助所管理。区间道岔由辅助所管理时,该道岔与有关信号机或闭塞设备联锁,受指定车站的控制。

二、管理道岔的责任制

(一)手动道岔

非集中操纵的道岔是由扳道员在现场进行操纵的,为便于扳道员进行作业及贯彻责任制,应将车站或车场同一端道岔划分成组,道岔分组时应考虑道岔间距离较近,作业性质相同以及繁忙程度适当等。道岔组由值班扳道员一人负责,其他人不得扳动。当车站、车场同一端有数个道岔组时,为保证有关道岔组在作业上协调一致,应将作业联系紧密的数个道岔组组成道岔区,由扳道长统一领导道岔区的工作。

对个别远离道岔区又不经常扳动的道岔,可不设专人管理,由车站指定人员兼管。 道岔组、道岔区、兼管道岔的范围划分,清扫道岔的分工,道岔加锁的钥匙管理办法,均应在《站细》内明确规定。

(二)集中操纵道岔

电气集中联锁的道岔,是在信号楼通过控制台集中操纵的,由车站值班员负责管理(由车站值班员或信号员对道岔进行操纵)。车站值班员不在信号楼工作时,应设信号长,在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下负责管理。驼峰信号楼所管辖的道岔,由驼峰值班员负责管理。

电气集中车站根据调车作业的需要可将集中操纵的个别道岔转为现场操纵(应设局部控制盘)。此时,道岔的操纵,由指定的信号员负责。

电气集中联锁道岔电动转辙机的手摇把,在停电或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准备接发列车或调车进路时,以及电务人员维修、保养信号设备时使用。当使用电动转辙机手摇把摇动道岔时,信号楼即失去控制和操纵道岔的能力,又不能实现道岔与信号的联锁,曾因保管不严,使用不当,发生旅客列车重大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因此手摇把要实行“统一编号,集中管理,建立登记签认制度”,具体内容由车站和电务部门制订,纳入《站细》。

三、道岔的人工加锁装置 为进行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保证进路上有关道岔位置正确,信号与道岔间有联锁关系。当联锁失效或在无联锁线路上接发列车时,为防止扳动,应对道岔进行人工加锁。联锁道岔应配备钉固、加锁装置,以备联锁实效时用以锁闭道岔。加锁装置包括锁板、勾锁器、闭止把加锁、带柄标志加锁。

联锁失效时防止扳动的办法,应在《站细》内规定。分动外锁闭道岔具体加锁办法,由铁路局规定。

未设联锁而需加锁的道岔亦应安装加锁装置。

四、道岔定位

(一)什么叫道岔定位

道岔除使用、清扫、检查或修理时外经常向某一线路开通的位置,叫道岔的定位;向另一条线路开通的位置,叫道岔的反位。道岔定位是道岔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正确准备进路的保证。事故教训表明:道岔使用后要及时恢复定位,才能避免因忘扳或错扳道岔而造成行车事故。同时也可减少扳动次数,提高准备进路的效率。每个职工在作业中必须提高保持道岔定位的自觉性。

(二)道岔定位原则 道岔的定位应在有利于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扳动次数。

1.单线区段车站正线进站道岔的定位为由车站两端向不同线路的开通位置(图1-2)。单线区段车站经常办理列车的会车,两端道岔开通不同线路,可以减少道岔扳动次数。同时也可防止联锁失效办理会车时,因忘扳道岔使两对向运行列车进入同一线路。

2.双线区段车站正线进站道岔的定位,为各该正线的开通位置(图1-3)。由于双线车站列车通过作业多,可以减少扳动次数。

3.区间内正线道岔及站内正线上的其他道岔的定位(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除外),为向正线的开通位置(图1-4)。由于区间正线及站内正线都是办理列车通过的线路,为减少道岔扳动次数及保证通过列车的安全,规定以向正线开通的位置为定位。

4.引向安全线、避难线道岔的定位,为向安全线、避难线开通的位置(如图1-5)。

5.其他由车站管理的道岔,由车站规定。这些道岔的定位,根据行车安全和减少扳动次数等因素综合考虑。如到发线与货物线连结的道岔,应以开通到发线为定位(图1-6);道岔连结线上的道岔,以开通连结线为定位(图1-7);车站与其他单位线路衔接的道岔,以不使机车车辆进入站内的位置为定位;停放装载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车辆的固定线路,以不能进入为定位;其他道岔,以经常使用的位置为定位。

道岔定位是车站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在《站细》内记明。进路式电气集中操纵道岔,平时可不保持定位,同样应在《站细》内记明定位,以备单操纵道岔或临时停电时,根据道岔的定反位准备进路。进路式电气集中操纵的道岔,在准备进路时并不单独操纵进路有关道岔,只需按压进路按钮,有关道岔不论当时处在什么位置,都能自动转换到该进路所需开通的位置,故可不保持定位。但根据道岔定位第四项要求,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道岔,在进路解锁后需单独操纵,使其开通于安全线、避难线的位置。

思 考 题

1.铁路行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他包括哪三个方面? 2.行车规章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3.行车规章有哪些?《技规》在哪些方面作出了规定? 4.《技规》、《行规》和《站细》分别是什么性质的规章?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5.行车工作人员有何任职条件? 6.行车工作有何岗位要求?

7.行车工作原则有哪些?统一指挥具体如何体现?

8.全国铁路行车时刻是如何规定的?统计工作的一个计算日如何规定? 9.什么是列车?列车的分类和等级顺序怎样? 10.什么是旅客列车、行邮行包列车和路用列车? 11.列车运行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12.什么是双线正方向行车和反方向行车?旅客列车在什么条件下可反方向运行? 13.哪些道岔应由车站负责管理? 14.非集中联锁的车站根据哪些条件划分道岔组、道岔区?各由谁负责?集中联锁道岔由谁负责?

15.手动道岔管理责任制是怎样划分的?集中操纵道岔管理责任制是怎样划分的? 16.什么是道岔的定位?为什么要保持道岔的定位?道岔定位的原则有哪些?

17.电气集中联锁车站的道岔(除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道岔)为什么可不保持定位?为什么还要规定道岔的定位? 18.哪些道岔应安装加锁装置?加锁装置有哪几种?联锁失效时的加锁办法在什么规章中加以规定?

第20篇:宝洁概述

2009年8月5日,辛辛那提讯——宝洁公司(NYSE代码:PG)今日宣布,于2009年6月30日结束的财年,摊薄每股净收益为4.26美元,比上年提高17%,超出了公司原先预测的收益范围(4.20至4.25美元)上限。排除当年出售Folgers业务和上一财年税收调整的影响,核心每股收益(EPS)比2008财年提高8%。2009年4月至6月的第四季度,摊薄每股净收益为0.80美元,超过了公司原先预测的收益范围(0.74至0.79美元)的上限。董事会主席雷富礼(A.G.Lafley)表示:“2009财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宝洁公司面临着数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决定集中精力改善现金流、加强成本控制,继续投资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商机,同时确保我们在全球的业务保持结构上的经济性。本财年,我们取得了稳健的自由现金流——这是企业的财务生命线,同时也实现了有机销售额的增长,并且我们的每股收益可确保短期回报和长期投资之间的平衡。”

首席执行官麦睿博(Bob McDonald)指出:“2010财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在创新、业务扩充和顾客价值方面的投资,以促进核心业务的增长,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更多消费者提供服务。我们还将继续在简化程序方面的努力,利用宝洁公司的规模效应,提高生产力,改进执行力,降低成本。所有这些投资都着重于增强我们所必需的能力,以使我们能在更多地方、更全面地美化更多人的生活,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2009财年概况

 2009财年,摊薄每股净收益提高了17%,核心每股收益(EPS)增加了8%。

 2009财年,营业现金流量达149亿美元,排除出售Folgers业务所得收益,自由现

金流量(即,营业现金流量减去资本支出)为117亿美元,是净收益的102%。  2009财年,净销售额下降了3%,降至790亿美元。排除并购、剥离和汇率等因素的

影响,本财年的有机销售额增长率为2%。

2009财年分析

2009财年,净销售额下降了3%,降至790亿美元。这是因为美元对主要外币汇率保持坚挺,造成了4%的不利汇率影响。有机销售额增长率为2%,这主要得益于全面提高旗下产品的价格使净销售额提高了5%。产品组合使净销售额降低了1%。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次贷危机以及市场规模萎缩和库存减少导致价格上涨的影响,销量下滑了3%。2009财年,排除并购和剥离的影响,销售量降低了2%。

营运利润率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其中计入了大约50个与出售Folgers业务相关的重组费用递增基点和约250个物价上涨和能源成本提高净递增基点。2009财年,总利润下滑了80个基点,降至净销售额的50.8%,这主要是受物价上涨和能源成本提高以及不利汇率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产品售价和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影响。

2009财年,汇率影响和成本削减促使管理和办公费用(SG&A)减少了6%,降至240亿美元。主要由于市场营销成本降低和美元坚挺导致营运资本余额产生汇兑收益的影响,管理和办公费用(SG&A)占净销售额的百分比下降了80个基点。

2009财年,摊薄后每股净收益提高了17%,增至4.26美元。这主要得益于出售Folgers业务所得收益。受汇率、物价上涨、销量萎缩和税率提高等影响,持续业务的净收益下滑了4%。另一方面,提高产品售价、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营销支出效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些影响。与纳税准备金调整相关的基期内发生的高额税项利益致使持续经营业务的税率有所提高。2009财年,核心每股收益(EPS)增加了8%。

2009财年,营业现金流量为149亿美元。排除出售Folgers业务所得收益,本财年的自由现金流量为117亿美元,是净收益的102%。由于宝洁公司继续投资建设新的生产设施,资本支出为净销售额的4.1%。

2009财年,宝洁公司回购60多亿美元公司股票。自早前宣布执行为期三年的股票回购计划以来,迄今为止宝洁公司已经回购了163亿美元公司股票。

2009财年各业务领域分析 美尚全球业务部

 2009财年,由于4%的不利汇率影响,美尚净销售额降低了4%,降至188亿美元。

受产品售价提高2%和有机销售量下滑1%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有机销售额增长率为1%。销售量下滑了2%,其中包含业务剥离产生的1%的下滑。潘婷、海飞丝和飘柔等零售护发产品的销量仅有低个位数的增长。2009财年,Prestige香水销售量出现了高个位数的下降,专业护发产品销售量出现了中等个位数的下降,主要原因

是市场萎缩和库存减少。护肤品销售量也出现了中等个位数的下降,这主要是因

为愈演愈烈的广告宣传竞争影响了玉兰油业务和剥离Noxzema业务。受库存减少、市场萎缩和业务剥离等影响,个人清洁用品的销售量也出现了高个位数的下降。

2009财年,受净销售额减少、汇率、物价上涨和税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净收益下降了7%,降至25亿美元。但是,管理和办公费用(SG&A)的减少以及生产成本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 2009财年,男士护理产品的净销售额下滑了9%,降至75亿美元。主要由于博朗业

务大幅下滑,有机销售额比上年减少了2%。汇率的不利影响致使净销售额减少了6%。销售量降低了6%。产品组合导致净销售额减少2%,因为博朗业务过分下滑大大抵消了高端吉列“锋隐”品牌业绩增长带来的利好,这两个品牌的售价都高于

市场平均水平。产品售价提高促使净销售额增加了5%。主要由于发达国家市场萎缩和库存减少,刀片和剃须刀销售量出现了低个位数的下降。传统剃须产品销量

下降抵消了吉列“锋隐”和维纳斯女用刀架的业绩增长。刀片和剃须刀的全球市

场份额比上年有所提高。受市场萎缩、库存减少以及剥离在美国的小家电和

Taimo咖啡机业务的影响,博朗的销售量下降了两位数。2009财年,在净销售

额下降、汇率和税率提高等因素的拖累下,净收益比2008财年降低了11%,降至15亿美元。 健康护理全球业务部

 2009财年,宝洁健康的净销售额降低了7%,降至136亿美元,有机销售额下降了

1%。销售量下滑了4%,其中包含剥离Thermacare温度止痛贴和其他小品牌业务产生的-1%的影响。汇率的不利影响和不良产品组合分别导致净销售额降低了5%和

2%。然而,产品售价提高4%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影响。由于OTC奥美拉唑(Prilosec)失去北美市场,温和的感冒和流感季节对Vicks的影响以及剥离Thermacare业务,个人保健产品的销售量下降了两位数。主要由于剥离了一些小品牌业务外加骨质疏松症用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药品销售量出现了高个位数的下降。由于北美、中东欧、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库存减少和市场萎缩,口腔护理品和女性护理品的销售量出现了低个位数的下降。2009财年,净收益降低了3%,降至24亿美元,这主要是受销售额减少、汇率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但管理和办公费用(SG&A)减少和业务剥离所得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 2009财年,小食品和宠物护理产品的净销售额降低了3%,降至31亿美元。有机销

售额增长率为1%,其中,产品售价提高带来了9%的积极影响,但销售量下降和不良产品组合分别造成了-6%和-2%的影响。汇率的不利影响也导致净销售额降低了4%。由于减少广告活动、库存水平降低和较高的基期水平(上一财年发布了Rice Infusion、Extreme Flavors和Stix等新品),小食品的销售量出现了高个位数的下降。宠物护理产品的价格提高了两位数,致使销售量出现了中个位数下降。2009财年,受净销售额降低、物价大幅上涨、汇率和税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净收益下降了10%,降至2.34亿美元。但是,管理和办公费用(SG&A)的减少以及生产成本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家居护理全球业务部

 织物及家居护理产品的净销售额在2009财年下降了2%,降至232亿美元。产品定

价6%的上调,抵消了销售量3%的下降,产品的有机销售额上涨3%。汇率的不利影响导致其净销售额下降5%。由于库存的减少,织物护理产品的销售量出现了低个位数下降。价格上调之后市场份额有所减少。Gain和Downy销量的增长部分地抵消了汰渍和碧浪销量的减少。家居护理产品的销量出现了低个位数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收缩以及库存的减少。由于市场收缩及库存减少,电池产品的销售量出现了较高的单位数下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市场份额也有所减少。因为净销售额下降、产品成本上涨、汇率的不利影响以和税率提高等因素,净收益下降了11%,降至30亿美元。管理和办公费用(SG&A)的减少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 婴幼儿及家庭护理产品的净销售额在2009财年增长了1%,达到141亿美元,销售

量出现了1%的涨幅。由于价格上调,产品的有机销售额增长了7%,有助于回收增长了5%的产品及能源成本,产品的有机销售量增长了2%。汇率的不利影响导致其

净销售额下降4%。不良产品组合导致净销售额降低1%。由于帮宝适在发展中国家

及地区的销量上升以及Luvs在北美地区的两位数增长,婴幼儿护理产品的销售量

出现了低个位数增长。由于西欧纸巾部门的剥离,家庭护理产品的销售量出现了

低个位数下降。因为Charmin Basic和Bounty Basic的两位数增长,家庭护理产品的有机销售额实现了低个位数增长。在销售增长及生产成本降低的影响下,净

收益增长了2%,达到18亿美元。但是,产品成本上涨、汇率和税率提高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销售的增长及生产成本降低的影响。

4月—6月 季度评论

本季度的净销售额下降了11%,降至187亿美元。汇率的不利影响导致其净销售额下降9%,主要是因为美元对主要外币汇率保持坚挺。销售额下降了5%,其重要原因就是业务剥离。产品的有机销售额下降了4%,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高了产品价格,抵消了汇率、次要产品类别所面临的市场收缩、以及由于产品售价提高在发达地区所损失的市场份额带来的影响。售价提高带来净销售额5%的增长,产品组合导致净销售额下降了2%。有机销售额在本季度下降了1%。

营业利润率增长了120个基点,其中包括出售Folgers业务而增加的80点重组费用。营业利润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总利润的增长以及管理和办公费用(SG&A)与净销售额比例的下降。与前一季度相比,产品成本上升所产生的影响得到缓解,在产品价格提高的驱动下,总利润增长了90个基点。管理和办公费用(SG&A)与净销售额的比例下降了30个基点,这主要是因为营销成本的降低,包括媒体曝光率的降低。

摊薄每股净收益为0.80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每股核心收益增长了6%。受净销售额下降、税率上升的影响,本季度净收益下降18%,降至25亿美元。营业利润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税率上升主要缘于评税基期针对纳税准备金进行的重大调整。

2009年7月—9月 季度预期

对于7月—9月这一季度,宝洁公司预计其产品将出现有机销售额0到-3%的增长。汇率将导致净销售额下降7%,从而使净销售额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7-10%。持续的业务发展将有望带来每股0.95-1.00美元的收益。宝洁公司期待7—9月这一季度正在进行的投资组合优化会带来部分非营业性收益。同因为业务剥离带来收益的基期相比,其收益增长率将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2010财年预期

对于2010财年,宝洁公司预计产品的有机销售额有望实现之前计划的1-3%的增长。汇率影响将导致净销售额下降0-1%,较之前预计的2-3%,情况有所好转。宝洁公司再次预计其持续业务的每股收益为3.65-3.80美元,并计划将汇率的积极影响带来的收益重新用于促进公司的长期增长。

组织概述范文
《组织概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