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合作社发展规划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2 12:00: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当前,我农场随着新农村建设己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趋势下,迫切需要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产业组织的完善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我场实际,特制订我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因此,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创新农村合作机制,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有利于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农村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扩大经营的矛盾,解决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

1 矛盾,能够推动农业体制创新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三)有利于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的形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特有的民办性、专业性和合作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联系和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可带动更多的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品,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地位,促进农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服务行业快速发展,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规模效益。

(四)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建立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农业标准化推广管理模式。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推广标准化的主体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自律性组织,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按照农业标准体系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的局面,以实现农业科学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创立农业发展新优势。 (五)有利于转变政府的农业管理职能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农业农村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机制,实现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落实各种指导、扶持政策,有效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落实农村政策、改进政府对农业的领导和管理模式。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工作,以农业主导产品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途径,推动我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盟为龙头,遍布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控制,运行机制灵活,面向国内、国际农业两个市场的系统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农民专业合作体系,基本实现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的合作化,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和市场竞争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和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为主体,由农民自愿自主地参加劳动合作、技术合作、营销合作和资本合作。实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

2、坚持为全体成员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宗旨,对外积极开拓经营业务,谋求成员利益的最大化。以当地优势产业或主导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为合作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创办自己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经营实体,通过统一商标、品牌,实施均衡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开拓市场为切入点,引进先进的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实现生产与市场、科研、经济效益的对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

3 力的提高,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3、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我场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机遇,根据各区县地域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尊重群众创造,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协调发展。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成员服务的效率和成果,体现地方特色、产品特色、技术特色,既可以开展单项的技术、产品、信息合作,也可以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开展产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

4、坚持积极支持、示范引导的原则

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积极指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收减免、注册登记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通过示范引导,提高发展带动能力。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能搞强迫命令、强行推进。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标

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目标

1、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的民主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利益联结二次返还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逐步实现财务管理和事务管理的电算化,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合作化和农民的组织化。

2、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通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完善,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并不断由生产、营销服务向文化、生活诸领域延伸,逐步向综合合作社方向发展。

3、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深层次延伸。农村生产合作社在城区设立直销店,在社区设立配送中心,实现农村生产合作社与城市消费合作社的对接,向流通等领域不断延伸,缓解城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城乡的良性互动和社会的和谐。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类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者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类合作社一般以生产或销售单一产品为依托进行组建,可以是生产合作社,可以是营销合作社,也可以是集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合作社。

(二)农民综合合作社。农民综合合作社的性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同。其主要特征是生产或销售两种以上农副产品,在经营项目和服务对象方面可以跨村、跨乡镇,会员(社员)不限于本村农民范畴。同时,有条件的综合合作社,可以开展面向所有会员(社员)文化生活、医疗卫生诸方面的服务活动,也包括民俗旅游服务的农民综合合作社。

(三)合作社联盟。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综合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的高层次的合作社。可以跨村、跨乡镇、跨地区、跨所有制建立合作关系,一般为联合社、总社、联社等类型。这类合作社一般由两个以上专业合

5 作社或综合合作社联合构建,但不改变原资产关系和法人主体资格,只是在经营服务方面开展强强联合,以强促弱,统一代理各专业社、综合社的产品服务,实现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经营,节约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成员收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一)龙头企业依托型。是指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销售等业务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借助龙头企业的产品销售优势,把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整合成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双赢。

(二)科技人员带动型。是指由农村基层农技部门或技术人员实施技术引领与带动的模式,利用技术部门的人才、技术、场地、信息和设备等优势,组织农户按照市场需要生产,实现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三)能人带动型。是指利用农村能人如生产大户、销售大户、经纪人的技术或销售渠道,由其牵头兴办、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这类合作社,除个人占有的资产份额较大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影响较大,可以充分放大能人的实际作用,更好地发挥能人的特长。

(四)村级组织带动型。是指村级组织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组织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志愿加入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社,既可以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理功能,又通过其影响力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合作社中来,促进主导产业进一步增长的发展模式。一般为支部+合作社,或者村委

6 会+合作社。

(五)市场中介组织带动型。是指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其物流、集散等优势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形成一个较稳固的销售渠道,批发市场又有一个稳定的货源供应基地。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现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标准。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的基本标准。

1、具备法规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资格与数量,有固定的办公及服务场所,有信息处理等必要的设施。

2、制订符合法规和自身发展实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并按章程要求议事和决策。

3、社员认购股金、认购比例、数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确定。

4、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及其他要求的手续齐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管理的基本标准。

1、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程序规范。

2、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并由社员(代表)大会和监事会监督落实,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权利不受侵害。

3、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

7 理决策制度。

4、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生产交易量进行二次返还制度。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本标准。

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实行财务公开。财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会计和出纳不能相互兼任。

2、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报送及时、完备,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配合有关部门接受审计和监督。

3、按合作社章程规定设立和交纳合作社风险基金、公积金和公益金等。

4、按规定编制盈余分配或亏损处理方案,并依法实施。

七、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措施

为保证我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实现上述发展任务和目标,各级政府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积极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和提供政策保障。

(一)资金扶持。要加大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政府每年安排大量资金建立专项资金,此后,再根据财力状况逐年相应增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各区县人民政府也要根据财力状况,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信贷扶持。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不断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资金规模,减少审批环节。研究建立农民

8 专业合作社信贷担保资金,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税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产自销农产品实行免税,对其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四)登记扶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原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拟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照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执行。

(五)用地扶持。在征收征用农民家庭承包的土地过程中,区县人民政府要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要在基础设施、服务场所建设等方面减免费用,简化审批手续,减少中间环节。

(六)用电扶持。农村电力主管部门要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加工、生活用电等方面,在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七)人才扶持。鼓励社会各类人才到农村共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村科技人员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欢迎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八)法律扶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订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主体地位,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逐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援助体系,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相

9 关法律文书,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权利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

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产业组织基础,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和农民提供了一个载体和着力点,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民进入市场难、农民分散经营效率低、农民经济利益保护不力等问题,更有力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树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支持农民的理念,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保护和支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摆上位置。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紧紧围绕各地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进行,重点培育建立水产品、畜产品、果品、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制订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履行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民主决策程序,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合法权益,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起明晰的产权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三)典型示范,稳步推进。要积极发现典型,通过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示范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上规模、上水平,推进我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加强培训,规范管理。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制度。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

10习、宣传、培训,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本宗旨、调整对象、规范内容和基本特征,坚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业务培训,每年培训30-50名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辅导员队伍,每年培训100名以上已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每年培训100名以上拟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提升依法依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制订一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文本,开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和日常管理电算化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法制化。

(五)加强调研,协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来农村出现的一件新事物,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大力扶持引导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宏观指导,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推荐第2篇: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壮大红旺集团规模打响栗溪山羊品牌

--红旺养殖专业合作社

唱山歌、发羊财,在栗溪已蔚然成风。近几年来,栗溪镇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羊农多年来的养羊经验,牢牢树起了湖北省养羊第一大镇这块丰碑。荆门市红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在栗溪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

位于栗溪镇花屋场村三组何家沟处的红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开始启动经营,2011年11月8日正式注册登记。经过几年的努力,组建了红旺畜牧集团:拥有千头良种羊繁殖、圈养育肥饲料加工、羊肉深加工和市场交易基地。

一、千头良种羊繁殖基地。本社坚持与农户参股合作。由栗溪镇花场村三组32户农户以林地4000余亩入股,并征荒地40亩建立了千头良种繁殖基地,辐射周边农户。已建立羊舍40余间,占地1000平方米,办公生活区500平方米和牧草20多亩,硬化饲草场地600平米,封闭式林地运动场2000平方,存栏羊常年保证在1000头左右。几年来,已向周边农户供种达2000多只。良种繁殖带动百户羊农,形成万头养殖规模,16个规范化分散养殖小区正日益壮大。

二、万吨羊饲料加工基地。拟定在养殖集散地兴建一个羊饲料加工厂,利用当地资源和农作物桔杆科学配方,生产优质饲料,促进山羊育肥壮膘。目前,场址已选定,并与华农院校对口联姻进行技术指导,届时将有效缓解羊农放牧季节性饲料短缺及越冬困难。既保证了存量,又为羊农增加收入。饲料厂的建成投产,预计羊产量可提高30%以上,羊农增收20%以上。

三、百吨羊肉制品加工基地。2007年已在栗溪镇姚河集镇兴办了红旺食品加工厂,拥有肉制品生产加工的齐全证件,通过分割、腌制、熏烤等流程加工羊肉产品。市场需求量逐年攀高,去年试加工羊肉制品20吨,还外调10多吨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优质无公害的栗溪山羊肉制品系列已成为当地同类产品的第一品牌。去冬今春,又在荆

襄宜等地建立了肉羊交易中心,设置了10个直销专柜,为发展栗溪羊肉饮食文化,让栗溪羊肉制品走向市场,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搭建肉羊交易平台。栗溪及周边地区均无肉羊交易市场,肉羊市场就是贩子市场,其价格仅仅掌握在为数极少的几个羊贩子手中,山羊的真正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让肉羊交易走市场化路线,我们将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营销队伍,与周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盟并网,共同搭建交易平台。目前近与宜昌“老高荒”、松滋、京山、恩施等地,远与上海、广东、陕西等大市场达成互通信息协议。羊农将像菇农一样进市场,依值论价,可增收10%以上。

五、扶持羊农共发羊财。合作社坚持在品种改良、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肉羊销售等环节与农户合作双赢。我们将争取畜牧部门支持,自办《红旺养羊简报》和《红旺畜牧网站》,为羊农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制定规范化饲养规程,让羊农从粗放养殖转化为科学养殖,扶持羊农把养羊当田种,当产业办,当主导收入抓,让羊农放心发羊财。

养羊是一个投入低、受益长、风险小、利润大的产业。但随着产业链的延伸,我们羊农尚需上级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一是将养羊当山歌唱,当主旋律奏,让栗溪“养羊第一大镇”这块牌子名誉全球;二是各方支持羊产业健康发展,职能部门指导到场、金融部门放贷下乡、执法部门保驾护航,促进养羊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推荐第3篇:萝卜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规划(推荐)

武 汉 市 黄 陂 区

杨林萝卜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规划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己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趋势下,迫切需要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产业组织的完善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及组建背景

祁家湾街忍公村位于**区西南部,附近村民大部分在外务工,致使周边村里的土地大量闲置,由于该片土地保水和排水良好,属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所以在这片近千亩的土地上自然繁殖了很多杨树。

经国家萝卜产业研究所、湖北经济作物研究所、全国首席萝卜产业专家梅时勇研究员多次实地考察。根据**市目前萝卜基地的实际情况而言,**市之前的两块基地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乡石化二期工程的建设萝卜基地没有了。根据**市周边所有地质的实际考察,除了以前建设基地的土质能与此地相体并论外,再也找不出第二块适合开发萝卜基种植的土壤了。

但是要想平整这块面积上千亩,平均每亩有83棵树桩的荒地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

在街道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以及周边三村干部的协调下,2013年11月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以及周边三村干部的协调下,村民李小红、余行权等五人自筹资金100万元,成立了杨林萝卜专业种植合作社。它是以萝卜种植为主的经济合作组织,以服务农民、致富农村为目标。严格按照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章程和细则,遵循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办社宗旨,合作社组织管理层决策公平民主、职能分工明确;人员、财务管理机制正规完善;公积金收取及分红方式现实可行,近期及远景规划具体、科学、合理。

二、发展规划

本合作社以梅时勇教授为主的科研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同时结合中央三农的惠民政策、湖北省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的指导精神,本着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合理规划,本合作社地块主要分为萝卜种植区、生态养殖区、苗木区、稻虾混养区、家鸡散养区、农业休息区等。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合作社依托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本着科技兴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种养标准化、作业机械化、规模适度化、生产集约化、主体专业化、组织合作化、经营一体化、全程信息化、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指导思想,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期开发荒地800亩完成整个规划的土地平整、基础设施,以产带建。第二期计划在产销成熟的情况下,开垦剩余300余亩,并进行萝卜深加工,种养殖规模化全面发展,正常运营后,可年产萝卜 万斤,家鸡 万只,鱼 万斤,产值突破 万元,利润 万元。并为周边村民提供 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 万元,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推荐第4篇: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xxxxx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带动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决定由参社社员出资建办规模化养殖场,改变农户散养方式,带动合作社畜牧业发展,加速畜牧养殖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标,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运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镇、壮企、兴牧”为宗旨,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养羊业的市场竞争力,搞好肉羊良种繁育,进一步强化养羊业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养羊业产业化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升肉羊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养羊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促进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况

该项目名称:xxx县xxxxx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养殖场建于xxx镇xxx村民委,地处xxx镇西北边境山区,属两州三县交汇地,西靠xxx州xxx县xxx村民委,北与xxx县xxx村民委相连,属于坝子地区。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 国土面积13.87平方公里,居住着x、x、x三种民族,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860.4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xxxx亩,人均xx亩,全村辖xx个村小组,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养

—1— 殖场地周围有丰富的水、草料等资源,扩建肉羊养殖场及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建成后,一是充分发挥建设合作社自身优势和当地区位及资源优势,推动当地肉羊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回收利用秸秆,使用无化学添加剂的饲料,提高肉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二是有助于我镇合作社的有效发展、肉羊的研制及秸秆回收利用、饲料加工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我镇传统肉羊放养向高效生态圈养的发展,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项目建设成后,能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非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农民年增加收入,项目的建设还能为当地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项目建设内容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大力推广标准化肉羊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羊肉消费需求。通过过项目的实施,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达到科学利用,养殖环境明显改善,疫病防治、饲料饲喂、饲养管理等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项目扩建后,新增建设标准化羊舍1200㎡、干草棚400㎡、办公室200㎡、储粪场200㎡、安装动力电、水、修路、购买饲草装袋青贮机、碎草机等。项目扩建后,年出栏肉羊1200只,存栏羔羊500只。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费用110万元,其他费用220万元。资金来源:合作社自筹15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170万元。

—2—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增加繁殖母羊600只,平均年产羔羊1700只。年出栏肉羊1200只,存栏羔羊500只。出栏肉羊每只纯收入800元,仅此一项可增加纯收入96万元,目前合作社有会员(农户)60户,项目实施后能再次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二)生态效益。项目通过圈养和回收加工秸秆,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改善生 态环境。

(三)社会效益。一是在推进肉羊规模养殖增加总量的同时,以安全、优质、高效为内涵,实现了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严格科学的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降低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三是肉羊业的发展,既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又带动运输、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四是项目的建成可带动周围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畜牧业的发展。

五、技术指导

(一)合理设计羊舍。建设羊场时就应考虑在羊舍内设计除粪装臵和排水装臵。地面设计应有坡度,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科学的管理,通风是最有效的办法。在冬天,为了保温封闭门窗,是导致恶臭气体浓度升高

—3— 的主要原因。为了能更好的解决通风和保温,应在屋顶装烟囱,将新鲜空气导入。同时在中午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安排一次通风时间。在夏天,温度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很容易产生臭味。及时处理羊的排泄物,另外保持羊舍内干燥,饮水槽避免溢水现象,增加空气湿度,因为很多恶臭气体因为溶于水后增加了羊舍的恶臭气味浓度。其次形成恶臭气味的物质主要是肉羊排泄物中蛋白质经分解产生,饲料消化率越高,排泄物中蛋白质的残留量越少,羊舍中的恶臭气味就越少了。因此,要合理配制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减少排泄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粪污处理措施。粪便采用平地堆腐熟堆肥法,经腐熟处理后及时清理做农田的肥料。

(三)污水处理措施。养羊场的废水主要来自人工清洗干粪后的肉羊舍冲洗水,排水中含有粪便、尿及食物残渣等,对污染水体的影响较大,排水应严格执行清污分流处理。 防治对策:对清理出的羊粪,采用堆积发酵处理法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后,作为有机肥料销售给周边的农民用于农业生产。废水经沉淀、过滤一级处理后,可作为农作物的灌溉用水。

六、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项目组织管理项目成立领导组,加强监督指导。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保证项目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与实施方案一致,从勘察设计到 —4— 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严把质量关。

(二)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与实施方案一致。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抓紧实施,从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三)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按基建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项目建设实行工程建设预算制和决算制,杜绝挤占挪用,强化项目财务审计制,建立健全项目的财务管理和项目建设审计制度。

(四)项目建成后管理与运行。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在县畜牧中心和畜牧站的指导下,进行正常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包括疫病防治、饲养管理方面的内容,确保向市场提供优质羊肉。同时合作社要经常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xxxxx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6年8月10日

—5—

推荐第5篇:某村某合作社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XX村XX合作社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切实抓好我社猕猴桃产业发展工作,提升我村的产业发展品味,落实猕猴桃产业发展政策,确保我村贫困群众全面脱贫致富,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XX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安府字[2016]4号)文件精神,结合XX村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

基本村情和产业现状

XX村为省定“十三五”重点贫困村。距圩镇6.5公里,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1504亩,林地面积1.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290.5亩。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其中25户以上村民小组4个,分别是:小组,小组,小组,小组,村里有小学、幼儿园、村卫生室各1所。全村总人口343户

1514人。

截至2016年,柑橘产业是XX村的主导,在此基础上全村主要发了猕猴桃产业,前期建立了产业基地,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大,不能形成合力,品牌效应不高,产业化发展不快,中介组织未建立,基地与龙头企业连接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和资金投入不大,带动农民增收不强等问题。前期开发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2016年XX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脱贫开发思路,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打赢XX村脱贫攻坚战,以提升猕猴桃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设成为全县猕猴桃示范基地。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

2、科技为先,龙头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快猕猴桃产品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组织猕猴桃种植品种比对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加强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为农户的服务功能,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良好格局。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

——种植规模

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在保桔橘种植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到2020年达到500亩,带动农户50户以上。

——合作经济

围绕特色种植、家畜和劳务主导产业,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采取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方法,鼓励支持农户种植,依托市场、基地,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合作经济,重点建设种植业和劳务产业协会,进一步完善猕猴桃社会化服务网络。

四、实施步骤

(一)2017年建设内容

1、良种引进、科技入户。注册成立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发展猕猴桃产业,到2016年,猕猴桃基地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土地流转完成,土地平整达60亩,种植面积达到60亩带动农户达到10户。

2、动力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分层次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各类培训,全年不少于2场次,每场不少于30人。

3、建立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和建设“e邮宝”的平台,和村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初步打造宣传牌。

(二)2017年建设内容

与县农技部门衔接,乡农技站为指导,积极开展以农业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经营能力、劳务技能等知识为内容的农民培训。大力推广猕猴桃等特色作物种植,猕猴桃基地基础设施全部完善,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100亩。

继续加大力度推猕猴桃果种植推广,全村种植猕猴桃面积达到100亩。

(三)2018年建设内容

1、种植业。猕猴桃合作社进一步充实社员,利用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发展猕猴桃产业,2018年达到种植规模150亩,带动农户达到30户,销售产业具备一定的规模。

2、技术培训。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多种猕猴桃种植,。继续开展以病虫害防治、经营能力、劳务技能等知识为内容的农民培训,全年不少于4场次,人数不少于100人。

(四)2019年建设内容

1、种植业发展。继续完善猕猴桃基地二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猕猴桃在全乡范围内得到大量推广,并具有规模,

2、农民培训。继续开展以猕猴桃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经营能力、劳务技能等知识为内容的农民培训,全年不少于10场次,人数不少于200人。

(四)2020年建设内容

继续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持续抓好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带动农户40户,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合作社入社人数达到100人以上。总种植面积达到350亩,猕猴桃种植户户均增收1.5万元。

XX合作社

2016年2月16日

推荐第6篇:征村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修水县天之合源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 三年发展规划(2014-2016年)

为了做大做强修水菊花产业,打造征村万亩菊花之乡,打响金丝皇菊品牌,根据修水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的要求,结合征村乡实际,现制定修水县天之合源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修水县天之合源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落户于修水县征村乡横坑村,2010年4月在修水县工商局正式登记注册,注册资金203万元,社员176人,现有种植面积1500亩,办公经营场所3000多平方米,菊花精深加工生产线一条。2013年合作社金丝皇菊产品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

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公司即江西天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即:“千亩将军菊花园”基地;农户即为征村乡种植菊花的菊农(含已加入和未加入合作社的社员)。

二、总体目标:

用三年时间,完成种植食用菊花9000亩,观赏菊1000亩,新上菊花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新建生产加工厂房3栋,展厅1000平方米,集菊花生产、加工、赏菊、饮菊、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于一体。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先行区,低收入、残疾人、中老年劳动力增收的承载区,以及新一轮科学发

展体系下,企业与个人利益兼顾的试验区。最终构建成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三、有利条件及背景:

(一)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修水地处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位于北纬29°03′-29°27′,东经 114°57′-115°1′,与江西婺源自然条件接近,纬度基本相同,经度相差不到3°,气候相近,土壤要求适宜,是比较理想的金丝皇菊生产之地。通过两年试种分析,实践证明,金丝皇菊在征村乡种植是切实可行的。

2、交通便利:修水是三省九县交汇处(湘鄂赣);大广高速从境内通过,征村乡又是修水县城郊乡镇,交通四通八达,产品运输十分方便。

3、水资源充足:基地紧靠武乡河畔,征村乡境内有茶子岗、车联堰、龙潭峡等三座水电站,水资源丰富,有利于金丝皇菊的生产灌溉。

4、能源基础:修水电力供应常年正常,不影响正常供电。

5、企业基础:合作社和农业开发公司在征村乡有两年的金丝皇菊生产实践,初步掌握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性,积累了丰富的金丝皇菊种植、加工技术,从江西婺源县招聘一批经验丰富的花农跟踪服务,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使当地种植户已经初步掌握了金丝皇菊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同时,公司为提高产品的利用率,

购入了60台烘干机,建起500平米的烘干房,对成品菊花进行烘干、分类、包装、销售,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

6、群众基础:通过合作社和公司的示范种植,既让群众看到了实惠,又让群众学到了技术,群众积极参与种植热情高。

7、土地资源:征村乡耕地面积2.6万亩,地势平整连片,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为打造万亩菊花之乡奠定了物资基础,为金丝皇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项目背景

修水农业长久以来以种植五谷杂粮及桑蚕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低于1500元。随着市场的变化,桑蚕产品价格逐年下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出现大量抛荒田地。为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县政府因势利导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逐步引导农民从五谷杂粮、桑蚕种植转向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的栽种。因金丝皇菊作为茶类饮品,用量大、保健功效好、药用价值高,经济价值大,发展前景可观,且修水的农业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环境优美,是发展菊花产业的理想之地,特别是肥沃的土质、冷凉的气候,没有工业“三废”污染,为引进婺源金丝皇菊新品种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2009年黄桐进先生从江西婺源学习先进种植、烘焙技术返乡,先在征村乡横坑村、熏衣村种植试验,连续2年试种成功,于2011年与返乡创业青年黄烈伟不谋而合,在征村乡横坑村创办了修水县天之合源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取得初步成功。合作社用两年时间在征村乡种植

1000亩金丝皇菊外,还带动当地群众种植了500多亩金丝皇菊,使农户实现了亩均2500 元的纯利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引起了省、市、县有关部门和周边群众的高度关注,江西省军盾国防教育中心把合作社“千亩金丝皇菊基地”授予“国防教育(宣教)基地”,江西省军盾国防教育学会把“征村乡横坑村金丝皇菊基地”授予“将军菊花园”(注: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中将“社教”期间工作生活的地方,准备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并将征村乡横坑村、熏衣村、洲上村一带划为“万亩菊花产业基地”。在这种“政府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有利形势下,在此建设金丝皇菊种植与精深加工基地,对于推动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发展思路与规划

以合作社为龙头,以菊农(社员)为基础,以基地为载体(将军菊花园),以企业(农业公司)为依托;扩面积、成规模,促销量、亮品牌;增效益、众受益。即第一年(2014年)重点完善千亩将军菊花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农户种植食用菊花1500亩,新上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第二年(2015年)继续做好上年度项目内容的基础上,新增农户种植食用菊花3000亩,新上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种植观赏菊500亩,新建展厅1000平方米,试点做好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第三年(2016年)新增农户种植食用菊花3000亩,观赏菊花500亩,新上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完善加工厂房、办公用房,展厅的配套建设,初步形成菊花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赏菊、饮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万亩菊花集散地。

推荐第7篇:天全县联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天全县联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规划

自2010年5月分以来,我合作社立足于天全县仁义乡,以猕猴桃和水稻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并充分利用猕猴桃种植场所,以林下养殖为辅,逐步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一阶段:产品经营阶段( 2010— 2013年):

本阶段主要以建成生产基地为主,依托四川丰收农业有限公司,建成优质红阳和金艳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70亩,今年为第一年试果年,挂果率60%,预计产量6千斤;优质 “宜香”系列香稻800亩,预计今年产量56万斤。 本阶段所供商品,主要为目标消费群体及部分专业人士进行品尝,在消费者及专家心中留下良好印象,形成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阶段:市场经营阶段( 2014—2015年):本阶段主要以经营市场为主,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2014 年,猕猴桃基地挂果率可达到80% ,猕猴桃基地面积继续扩大,预计产量5万斤左右,逐渐形成向企业专供及各销售终端铺货的能力;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扩大到 2000亩,生产优质商品水稻 140万斤,逐渐形成向市场各销售终端铺货的能力,拥有一批固定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者中形成信任度和忠诚度,巩固和扩大在消费者中的声誉。

同时,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从用肥、用药、用人等方面把关,保证合作社产出商品绿色环保。形成谷种把关,谷壳、谷草进猕猴桃园区作有机肥,园区林下养殖立体整合,虫、草是食物,粪便为肥料,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 同期,建成猕猴桃贮藏保鲜、大米加工和库存仓库,尽量延长猕猴桃在市场的供应时间,优质香米的长期供应。

第三阶段:品牌经营阶段( 2014年以后):本阶段主要是经营品牌为主,通过媒体、网站广告支持,原产地产品质量控制和新品研发,不断密切同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1、合作社商标注册,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申请注册果品和水稻商标。

2、合作社全面贯彻有机食品标准和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程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农产品产地和质量认证,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抓好合作社成员产品包装的统一和品牌的统一,整合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做到合作社主打产业的高品质、高标准,做出具有现代化新型农村合作社的特色。

天全县联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3年5月

推荐第8篇:合作社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我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出意见和建议,2009年9月至11月,旗政协组织政协部分委员及农牧业局、工商局、产业办、供销社、科协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实地参观考察了昭君镇宏丰现代化农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展旦召苏木农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树林召镇众友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富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白泥井专业合作社(未运营)、鄂尔多斯供销社白泥井中心合作社、白泥井镇万泰肉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农机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并进行了座谈讨论,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供旗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达拉特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2007年8月,我旗第一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拉特旗白泥井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登记成立。截至2009年9月10日,我旗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20户,其中法人19个、分支1个;注册资金7224.5万元;成员总数152人,其中有农牧民成员146人,占成员总数的96%;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农机服务、农副产品收购、农用生产资料购销等。部分农牧民经济组织以协会形式开展工作,未登记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我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类型主要有:(1)“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型,即紧紧围绕双培双带工程建设,对内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有技术、懂管理的会员为主体,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对外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拓展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切实做好种养过程中的生产服务。如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肉羊养殖协会(未登记为专业合作社)。(2)“市场+协会(合作社)+农户”型,即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一方面耕地资源集中连片、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服务体系。如白泥井镇道劳窑子村以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129万元,购臵价值96万元的农机具,成立了白泥井镇农机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000亩土地,实现了土地整合流转;通过承包耕地,与当地320户建立了互助合作关系,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再如,解放滩农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万亩瓜菜基地为依托,坚持“多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以无公害瓜菜种植为主,种植规模达1.1万亩,常年种植品种20种,年亩均产量达6000公斤,年总产量5万多吨,农香牌蔬菜远销京津沪等地。又如,展旦召富农蔬菜合作社现有成员150人,发展带动农牧民2000多人。 (3)“公司(总社)+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型,如富田农资公司集农资、农畜产品批发零售、日用消费品配送及零售于一体,成立于2005年10月,固定资产4383万元,注册资金5000万元;下联16个基层供销社、12个专业合作社、60个村级服务站;入股农牧户2000多户,联系农牧户50000多户;现在全旗8个苏木镇新建基层专业合作社8个,建成后将承担全市20万吨化肥仓储任务。(4)“公司+基地+农户”型,如达拉特旗宏丰现代化农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由鄂尔多斯一通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整建制承包昭君镇和胜村霍吉图社3744亩耕地组建,经开发改造达到5100亩作为种植基地,又承包城拐村550亩土地作为养殖园区,实行种、养、加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农牧民收入方面,以该社四口之家为例,土地承包费5000元,合作社打工每人年薪约1.5万元,全年收入近4万元。农牧民福利待遇方面,五年内力争实现医疗、养老保险个人部分由合作社统缴,做到应保尽保、老有所养。再如,万泰肉羊繁育专业合作社,中央财政支持现代肉羊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自2008年实施以来,养殖大户已辐射全旗8个苏木镇的70个村,带动1200户农牧民,辐射带动1万多户农牧民从事多赛特肉羊养殖,间接受益人口达3万人。

近年来,我旗农牧民正逐步从单打独斗向兵团作战的方向顺势发展,农牧民的思维方式、农村牧区的生活方式、农牧业的种养方式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实行农牧业合作化,一个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营,一方面使农牧民逐步摆脱了信息、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初步解决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有效的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管”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难题,改变了农牧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维护了农牧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话语权,增强了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了土地流转,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解放了劳动力,也充分利用了闲散土地,节约了水资源,推进了种养机械化。

二、目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弱,有的部门指导服务不到位,合作社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但措施不具体,特别是缺乏一个全旗性的指导性文件,导致一些规定的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税收优惠难以落实到位。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和范围较小。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建设初期,由于资金缺乏,工商登记后,成员将股本又重新分退,专业合作社变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壳”,完全背离了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初衷。

(二)设立登记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有证无牌,只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不具备开业资格;二是章程不规范,大部分没有章程;三是注册资金与实际出资不符;四是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虽然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日常运作包括重大事务决策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社务不够公开,很多专业合作社没有独立的财务。

(三)办社目的不明确。许多专业合作社办社目的不明确,主要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依赖政策的支持,存在“等、要、靠”的思想,自身发展的能力比较弱;二是为了取得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三是借合作名义肥自己,对合作社的带动发展缺乏信心。由于办社目的不明确,办社意图不健康,出现了一些“空壳社”、“家族社”等不规范的合作社。

(四)合作层次有待提高。大多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单薄,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大多集中在种养业,服务和业务仍停留在初级产品贩运销售及一些简单信息宣传、粗浅技术指导的层面上,涉及加工、贮藏、运输、保鲜等环节较少,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商品附加值高的稀少,组织化程度以及合作层次较低,盈利小,发展缓慢,后劲不足,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结构不能适应抵御市场风险的要求。

(五)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规模与我旗现有农牧业状况极不协调。我旗农牧业人口较多,农牧业在我旗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入包括各类协会在内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牧户占总农牧户的比例还不到9%,这与我旗农牧业发展的现状很不适应。

三、加快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高度认识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些年来,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农牧民自愿组建起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在农牧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开展自我服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增加了成员收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组织正式以合作社法人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信贷、商标注册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和促进我国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因此,旗委、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一个全旗性的指导性文件,支持、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我旗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工商、农牧业等部门点多面广的优势,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村入户送法、设立宣传服务平台、悬挂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发展的好处,宣传办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的条件和程序,增强广大农牧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设立条件和成员权利义务的了解,积极引导兴办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对农村牧区能人大户和涉农涉牧龙头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鼓励他们牵头设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对创办合作社意义的认识。同时,要利用下乡巡查、调研等时机,深入乡村社组,重点针对农牧区各类协会、农牧民致富能手、涉农涉牧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增强他们兴办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要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培训纳入培训计划,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班,分层次对涉及企业负责人、农牧区经纪人、苏木镇领导、村社干部及入社农牧民进行培训,促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合作社章程规范运作,提高合作社的质量,增强其发展后劲。帮助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对合作社成员的合同法律培训,在涉及合同签订、履行和纠纷调解等方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高合同签约率、履约率。指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运用合同建立稳定的农资采购供应和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加大扶持力度,全力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国家鼓励、支持农牧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副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我们要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建设,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成员的服务能力。对发展运营好、市场潜力大、带动农牧民致富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做优。加强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社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的问题。积极探索“政府牵头、企业参股、银行信托、市场运作”的农牧业贷款信用担保机构,让农牧民和涉及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激活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五)加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政府应组织农牧业、工商管理、科技、供销等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主动适应发展形势,明确和理顺各自职责,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在项目立项上简化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在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落实政策措施、收集发布信息等方面提供便捷,帮助解决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六)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多样发展。在创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上,鼓励农牧民合作兴办、农牧区能人创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两委”和农牧业科研机构领办。积极鼓励多人参与的股份制合作形式,尽可能地规避大的市场风险,以期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发展专业合作社。要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谋求发展,紧紧围绕各地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和当 地主导产业、拳头产品,边培育,边发展,边规范,不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农牧户。积极引导和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使用特色地理作为合作社名号,增强特色农畜产品及服务的宣传效应。引导和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商标注册和正确使用商标,增强优势特色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引导和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各类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其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七)加强调查研究,努力营造鼓励支持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应组织农牧业、工商管理等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经常深入农村牧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经营能人等情况,了解当地农牧业发展规划和安排,认真制定和落实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规划,谋划好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布局、发展、整合等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和有关组织设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对已经取得登记但条件不具备的专业合作社予以规范和纠正。

推荐第9篇:合作社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涉及工商、公安、税务、质监、银行 农业等多个部门。首先: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登记, 提交材料:

1、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3、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

4、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5、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予以确认的出资清单;

6、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成员名册和成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7、住所使用证明;

8、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9、合作社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10、业务范围涉及前置许可的文件。不收任何费用。

第二:公安局制定刻章 , 提交材料: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收费400元上下。

第三: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 提交材料:

1、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合作社法人代表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如受他人委托代办的,须持有委托单位出具的代办委托书面证明。收费内容:108元/证,工本费:正本每份10元,副本每份8元;技术服务费90元。第四:国家、地方税务局申领税务登记证 , 提交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2、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副本及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复印件;

4、经营场所房屋产权证书复印件;

5、成立章程或协议书复印件。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

第五:办理银行开户和账号 , 提交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及其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正、副本及其复印件;

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4、经办人员身份证明原件、相关授权文件;

5、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及其复印件;

6、合作社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及其法人代表名章。不收费 。第六:当地农经主管部门备案,提交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

推荐第10篇:浏阳市周钦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和基地实施方案

浏阳市周钦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和基地实施方案

1、项目名称:500亩生态型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项目

2、项实施单位:浏阳市周钦种植专业合作社

3、项目具体建设地点:项目核心基地建设选址在浏阳市龙伏镇柘庄村祝源片五星组及戴家、戴湾组

二、项目建设内容

1、蔬菜基地提质改造:本项目计划对原有的220亩高山生态蔬菜基地和戴湾蔬菜基地280亩进行提质改造,其中高山基地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海拨500多米,植被良好,居民外迁,梯田式结构,基地具有昼夜温差大、土壤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环境好、无污染的特点。土壤、质地较好、灌溉水源均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环境要求。基地进行土地平整,水渠排灌的维修及整理,梯田式农田的整理,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新建高山蓄水山塘一口,确保基地灌溉、维修上山道路8公里,将生态五星高山蔬菜基地田间路面加宽维修,并在五星基地修建田间操作员办公区一栋。戴湾蔬菜基地浇灌用水是接五星生态示范基地的纯净水源,由于雨季多发时排水不畅,至使农田淹没。干旱时河道湾曲堵塞,大量水资源浪费。进行河道改直,河堤新修加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田间道路平整,水渠硬化、基地环境绿化、整改后基地排灌方便,有天然的隔离带及缓冲带,祝源戴湾蔬菜核心示范大棚基地远离闹市及公路、同时也具有环境好、无污染的特点、使种植的蔬菜口感特别好。

2、基地发展规划 核心基地种植计划秋冬春季芽白菜500亩、春夏秋季辣椒500亩,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来筛选适地的高山蔬菜种类,大量挖掘本地的芽白菜、辣椒进行培植。引进国内的芽白菜、辣椒进行高山蔬菜试验种植,进行航天辣椒的适地实验。完成蔬菜基地整地、新品种引进及定植、在原有的单层大棚85个的基础上再修建钢架大棚37个、双层育苗大棚一个、增加核心基地及办公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基地质量管理体系、推广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先进技术;增加太阳能杀虫灯、性锈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有机结合。实行严格清园制、轮作制和每茬种植前增施石灰中和酸性减少病虫害和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连片栽培,防止粮菜混种而造成高毒农药交叉污染源;利用夏季高温烈日,采取翻土灌水盖膜增温达到灭菌杀虫的致死温度;利用山区冬季严寒和害虫入土休眠越冬,进行翻土破坏越冬场所,使昆虫体液结冰冻死等蔬菜生态栽培技术。建设成一个面积达500亩生态型蔬菜基地。

3、办公区域建设规划

合作社由2014年的办公场地30平方米扩展到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面积200平方余米。办公室区域设有理事长办公室、财务、仓管、采购、生产、销售、质检等部门,并由专人管理仓库。有专业的蔬菜检测设备,并由专人负责、每日进行检测,并与长沙市、浏阳市蔬菜检测中心联网并及时上传检测数据。有固定的蔬菜采后处理区,2015年计划新增蔬菜保鲜库一个、办公区域及采后区域的视频监控建设。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管理生产。

4、基地总体规划

重点接收种植大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民营科技组织和人员加入我社,带动周边农户180余人,辐射周边面积达到2000亩,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蔬菜食品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对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链条式发展。重点对合作社成员及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农民队伍,使我社发展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质量优,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力打造浏阳中国农业品牌,从而成为创建“四在农家”的农村又一新亮点。争取在两年内被选定为湖南省农超对接试点单位,共同实施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实现售卖、采集、物流、信息等优势,架设浏阳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与各地大型超市之间的对接桥梁,铺设优质农产品与市场终端的快速通道。最终实现浏阳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中国湖南地区的农产品直供基地。 项目进度安排与管理措施

1、项目进度安排:

1.1、2015年1月-2015年6月继续完善蔬菜基地配套设施,新建钢架大棚37个、双层育苗大棚一个。1.3、2015年3月-2015年6月继续完善高山道路维修8公里、完善高山水渠畅通1200米、戴湾基地道路维修2000米,戴湾基地农田排水沟渠3000米,河道改直提质1000米。基地环境绿化1500米。 1.4 、

2015年7月-2015年8月、完善高山基地蓄水山塘500平方,建设高山基地农事操作员休息区及基地管理工作区。完善戴湾基地质量管理标识牌。完善办公区及采后处理区的视频监控。 1.5、

2015年10月-2015年11月完善蔬菜保鲜库的建设。

2、项目管理措施 2.1 经营管理措施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法人代表周共钦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制定工作进度计划,组织项目施工。制定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做好资金管理措施,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基地建设上。 2.2技术培训

2.2.1 聘请浏阳市农业局的农业蔬菜专家、龙伏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四季黄豆、豆角、上海青、辣椒、日本红萝卜、韩国白萝卜等高山蔬菜品种栽培的生产技术培训;

2.2.2邀请有经验的菜农对社员进行传帮带,在生产中学习探索,在现场传授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经验。

四、投资估算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1、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基地建设提质改造50万元+蔬菜大棚14.8万元+ 灌溉水渠及河道改直42.822万元+视频监控建设9560元+道路及基地环保建设40万元+保鲜冷库建设费用5.8万元+流动资金20万=175万元。

五、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就业机会100个,一方面可带动当地菜农收入增加25%,辐射周边面积达到2000亩,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蔬菜食品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对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今年完成200多亩蔬菜基地建设任务,使整个基地功能区基本具有独立的排灌系统,田间道路成网,渠道排灌畅通,大棚设施设备齐全。蔬菜亩产量达到 3500公斤以上。新建蓄水池、引水渠道、钢架蔬菜大棚、喷滴灌溉系统、杀虫灯配置等。本基地建成后,总体配套设施全面完善,提高了农田抗灾能力,引导农民发展绿色环保蔬菜,促进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将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⒈有利于城区绿色环保蔬菜的供应,确保居民的菜篮子质量安全、价格稳定、品种丰富和菜源充足。

⒉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规划区按每亩年产1.2-1.5万元计算,年总产值可达240-300万元,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⒊有利于农业发展环境优化和改善,实现一次性投入长期利益的目标,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⒋有利于节水。按照节水农业的要求实现水改旱发展模式,基地全部安装喷滴管,实现节水灌溉,每亩田可以节约用水量305-327吨,有利于旱情的缓解

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规划区蔬菜大棚每年亩产值1.2-1.5万元,每亩纯收入可达9000元以上。

⒍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如按200亩现在管理水平每人管理2亩地计算,可吸纳1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

2、社会效益

2.1、

1、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项目实施后,可实现亩均收入在2000-8000元之间,大大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精神面貌 2.2 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合作。

有得于推广科研成果,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专业合作社也会受到效益的回报。

2.3 可为大、中城市与本地市场提供优质的生态高山蔬菜,缓解 秋淡供菜紧张之矛盾。我国南方7-9月份因夏季高温干旱之类的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市场常常出现蔬菜供应淡季,品种单

一、数量少,而充分利用高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正是弥补平原蔬菜淡季供应的良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3、生态效益

发展高山蔬菜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减少肥水流失,减轻水质污染,节省水资源。我市种植高山蔬菜的山地梯田绝大多数是原粮田调整过来的。以前种水稻时所用的肥料,农药有相当一部分随稻田的排水面流入山溪河江之中,最后汇流到浏阳河。而浏阳河又是长沙、浏阳等地的重要饮水水源之一。所以原来水漫稻田的粮田改作为旱地蔬菜作物后,不仅基本上杜绝了肥水流失而防止饮水源的污染,同时还大大节省了水资源。据水利专家估测,种蔬菜比种粮食的用水量要节省80%左右,这对今后越来越宝贵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生态效益 3.2 有效地防止山垅荒废耕地得到重新利用与增加了植被。由于前几年山区种粮食效益很低,种番薯又因野猪侵袭而无法种,致使成片的粮田荒芜。有些山垄田已变为杂草丛生,刺柴成林的荒田野地,如再不翻耕种植,恐怕以后想种也难了。所以近几年发展高山蔬菜后,能及时把这些前辈们历经多少艰辛万苦才建起来的梯田梯地重新得以耕种利用,并且种植了高密度的蔬菜作物后增加了植被面积,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建设绿色蔬菜开发基地项目,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竞争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充分考察了当地蔬菜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优势,认为该项目发展大有可为,开发潜力与发展空间巨大。由于五星高山基地海拔500多米,地处山区,梯田结构,居民由于交通不便整体外迁,山高路陡,致使成片的粮田荒芜。有些山垄田已变为杂草丛生,刺柴成林的荒田野地,如再不翻耕种植,恐怕以后想种也难了。发展高山蔬菜后,能及时把这些前辈们历经多年艰辛万苦才建起来的梯田、梯地重新得以耕种利用,并且种植了高密度的蔬菜后增加了植被面积,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高山蔬菜也减少肥水流失,减轻水质污染,节省水资源。我社种植高山蔬菜的山地梯田绝大多数是原粮田调整过来的。以前种水稻时所用的肥料,农药有相当一部份随稻田的排水而流入山溪河江之中,最后汇流到捞刀河。而捞刀河又是长沙、浏阳等地的重要饮水水源之一。所以原来水漫稻田的粮田改作为旱地蔬菜作物后,不仅基本杜绝了水资源的污染,同时还大大节省了水资源。据水利专家估测,种蔬菜比种粮食的用水量要节省80%左右,这对今后越来越宝贵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让消费者吃上真正的“放心菜”。恳请相关部门准予建设,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六、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本项目的建设,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对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培植财源,兴办绿色蔬菜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优化产品,转化结构,创新机制,生产市场需要的高产、优质产品,使农业成为高效益的产业,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与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绿色蔬菜产业既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一个覆盖面广、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不大,家家户户都能干的朝阳产业。它为农村广大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对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稳定社会,特别是农村秩序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提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和市场竞争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行之有效的自有销售网络,制定适用的营销方案,在销售开始之前就确定各个方向的权重,重点攻关。无论是渠道商的把握,还是进入卖场和超市的手续就提前做好应对。加大对产品宣传的力度,提高客户和消费者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树立产品形象。自愿承担长沙市蔬菜生产应急任务。

七、2016年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和发展后劲,努力打造一流示范合作社;

2.发展产业化。搞好土地流转,扩大基地面积,力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亩,开展基地认证认定,制定生产技术规程;

3.强化功能搞好服务,建立农资服务中心,为社员提供优质价廉的生产资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网站、广告宣传,制作宣传标语等形式提高合作社知名度;

5.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推广抗病、适应性强、高产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珍稀蔬菜新品种;

6.发展新会员,争取入社会员人数达到200人。 7.培育农产品品牌,产品实行统一包装和销售,建设营销网络,优化产品结构,打造自主品牌;

8.针对市场挑选部分产品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9.基地实行横向发展,吸收周边乡镇部分种植大户为会员,努力实现以点带面,扩大周边农户、

2016年基地发展计划 1.2016年1月-2016年6月,扩大蔬菜基地面积200亩,带动周边农户1000亩。继续完善蔬菜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双层钢架育苗大棚8个。 2.2016年3月-2016年12月继续完善高山道路维修8公里、继续完善高山水渠畅通1200米、戴湾基地道路维修2000米,戴湾基地农田排水沟渠3000米,基地环境绿化500米。 3. 2016年2月-2015年8月、完善高山基地蓄水山塘500平方的硬化,完善生产基地的视频监控。完善蔬菜保鲜车的购置 4.

2016年1月-2016年11月完善蔬菜基地的喷滴灌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蔬菜食品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对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链条式发展。重点对合作社成员及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农民队伍,使我社发展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质量优,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力打造浏阳中国农业品牌,从而成为创建“四在农家”的农村又一新亮点。争取在两年内被选定为湖南省农超对接试点单位,共同实施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实现售卖、采集、物流、信息等优势,架设浏阳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与各地大型超市之间的对接桥梁,铺设优质农产品与市场终端的快速通道。最终实现浏阳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中国湖南地区的农产品直供基地。并及时完成长沙市农委安排的蔬菜抢栽应急任务等。 八;2017年基地发展规划

1.2017年1月-2017年10月,继续完善蔬菜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双层钢架育苗大棚

20

个。连栋大棚一个。

2.2017年3月-2017年12月继续完善高山道路维修8公里、继续完善高山水渠畅通硬化1200米、戴湾基地道路维修2000米硬化,戴湾基地农田排水沟渠硬化3000米,基地环境绿化20000米。3 .

2017年7月-2017年8月、完善高山基地蓄水山塘500平方的硬化,完善生产基地扩大面积的视频监控。

4.

2017年1月-2017年10月完善扩大蔬菜基地面积200亩的喷滴灌建设

5. 进一步扩大种植基地面积,力争基地面积达到2000亩;并按照产业化要求对基地进行规范,做到基地提档升级;

6. 全力开拓大中城市超市市场和以单位为主的二群体消费市场,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

7.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绿色有机蔬菜;

8.努力提高蔬菜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对蔬菜进行精细包装; 9.在红星、马王堆等地农贸市场建立直销点,减少销售环节,增大利润空间; 10.力争会员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生态型高山蔬菜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生态型高山蔬菜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高山蔬菜具有天然反季节,低成本,无公害,安全优质等特点,人们对生态型高山蔬菜蔬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推广生态型高山蔬菜高效种植模式,既可为市场提供丰富多类型的蔬菜产品,又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正是弥补平原蔬菜淡季供应的良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文化产业有风景秀丽的石柱峰自然风景区、元代遗址的石牛寨、晚清古建筑群发源寺“沈家大屋”、“培文塔”遗址、名人故里“焦达峰故居”等文化旅游资源都“待宇闺中”可供开发。规模化的休闲体验农业项目尚属空白。休闲农业是把农业生产的环境、过程与物产调整为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主,集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其核心是经营人们对农业的“体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休闲农业既具有生产功能,又具有旅游功能,是两者的有机结合。项目区离周洛景区7公里、离六叠泉景区5公里、离凤凰峡景区2公里、离丹霞水上乐园6公里。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能为人民提供物质产品,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乐趣,所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高回报率经济功能、旅游娱乐功能,休闲及周末节假日度假功能,基地优质生态农副产品的采摘和采购功能,增加就业功能、教育功能等农业休闲项目,本项目在建设生态型高山蔬菜基地的同时,建设乡土型农家乐、趣味农耕园。发展2000亩生态型绿色蔬菜基地,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竞争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充分考察了当地蔬菜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优势,利用高山自然优势,建立高山休闲农园,以农业休闲体验和观光采摘为核心,分乡村养生休闲体验、农村生活体验和生态种养殖区及农家文化体验四大板块。板块由特色体验园构成,板块内及板块间建立传统及现代生态农业景观。根据布局规划“乡”路、“乡”水及乡村观光旅游。 该项目发展大有可为,开发潜力与发展空间巨大。及时完成长沙市农委安排的蔬菜抢栽应急任务。

浏阳市周钦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5-1-1

第11篇:合作社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简介

赞皇县大河道大枣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8月成立,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入社社员182户,辐射农户232户。入股资金179.6万元,枣园面积4980亩,年产青枣400余吨,收入约180万元,脆枣60余吨,收入约60万元,干红枣30余吨,收入约150万元。

合作社建立了500亩有机大枣生产基地,树立了“大河道”大枣品牌,实行规模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果品质量、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让大枣走上了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赞皇县大河道大枣专业合作社从事赞皇大枣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大枣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品种选育。

栗彦良理事长2008年考取了供销总社的“合作经济管理师”,是“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领办人协会”会员,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有机分会副秘书长、石家庄市农村实用科技带头人、赞皇县十大杰出青年、赞皇县乡土拔尖人才等。

合作社以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优质的产品质量,2008年先后被省农业厅评为“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石家庄市团市委“优秀青年创业基地”和赞皇县“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第12篇:合作社总结

2013年合作社年度总结

xxx是规模化养殖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农业养殖大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本社于2011年12月成立。合作社现有社员xx户,其中养猪专业户xx个,屠宰企业、养殖园各一个。是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成立已来,以服务社员、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抓生猪养殖技术管理为重点,以xx为龙头,逐步走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之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已是养殖户不可或缺的、信任和信赖的专业化合作组织。

两年多来,我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靠科技与创新,建立机制,规范运作,完善管理,强化服务,在农民增收,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建设好示范社,我社对照标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我社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我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我社全年主要做以下工作:

一、落实“五统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所有社员户依照合作社章程,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防疫,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用药标准、统一收购生猪。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对养殖环节的防疫、用药、用料均登记存档。合作社技术人员在巡回指导时随时检查,从而在源头上杜绝滥用药、滥添加的问题,再加之科学养殖和防疫,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根本保障。

二、大力发展猪肉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买难卖难问题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建立,董事会就把解决社员户卖生猪难问题作为第一

件大事来抓。xx作为合作社股东之一,承担了收购,屠宰、加工任务,解决社员的后顾之忧,为此,屠宰企业新上屠宰生产线一条,新建深加工、包装生产车间一座,在原有北京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与北京工商、商务、农业等部门沟通、协商,开展“农超”对接,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在企业在京占有3个农贸市场、5个大型超市。社员户生猪保证适时收购、屠宰加工、销售,做到尽产尽销,而且还可以从屠宰、加工、销售效益中分得到红利。因此,产销对接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合作社规模优势,投入品团购方式降低养殖成本

养殖过程所需饲料、兽药、设备等大宗投入品,均由合作社购销部统一采购,按需发放。这样既减少了农户自购的麻烦,也发挥了团购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成本,保证投入品的质量与安全。在饲料上,主要与大北农、正大集团合作,由于用量大,又有合作社监管,所需饲料质优价廉,深受社员户的欢迎与支持。目前,本社已与多家饲料、兽药、养殖设备企业合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2013年xxx合作社生猪出栏46200头,带动农户养殖3900头,统一采购农产品12050吨,其中统一供应社员投入11000吨,销售产品数量3326吨,其中销售成员的产品数量3050吨,到2013年底盈余总额438.5万元,其盈余返还和剩余盈余分配总额为263.1万元,召开四次成员代表大会,培训社员达480人次,到2013年底,资产总额为880.7万元。xx与合作社社员统一签订厂厂挂钩协议,以高于市场每公斤0.1元的价格收购合作社社员的生猪,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员卖猪难的后顾之忧,社员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从而带动周边其他生猪养殖户加入合作社。

通过近几年的运行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专业合作社是养殖社员户

的娘家,是农业生产安全的保障,是服务社会、富与农民的最好组织形式之一。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做好、做大、做强,为新时期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社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持续产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我社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努力建设。

xxx

第13篇:合作社创业

手续:

申请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必须要经过:申请、审核、办理担保相关手续、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这5个基本环节。

首先是申请条件:年满18周岁的在读或毕业两年以内的大学生,毕业生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再就是申请资料的准备: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在校生还需提供学生证及成绩单),常用存折或银行卡6月内对账清单、其他资信证明(荣誉证明或社团活动证明等)。

然后具备申请资格的大学生准备好申请资料后,可向户口或常住地的社区或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相关部门将对申请人的资格条件等进行调查,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批复。然后担保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担保人或其他担保条件进行核实,符合担保条件的办理反担保手续。

最后,符合贷款条件的,可与经办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经办银行发放贷款(发放贷款额度以各地区优惠政策及个人担保条件而定) 如果你以大学生创业贷款的名义获得批准的话,还将享受国家财政为大学生创业贷款的贴免息政策,免息分2种,1种是全免息,1种是免50%的利息。

农村合作社设立专业回答:

一般情况下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工商、公安、税务、质监、银行农业等多个部门。 步骤一:合作社名称预核准申请登记

成员5名以上,农业户口不少于80%,事先想好合作社名称。

5名成员(带户口本和身份证)一起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进行名称预核准申请登记,同时领取相关表格,按要求进行填写、签字和准备相关材料。办理之后的手续只要一名成员即可,不用全体都到。 步骤二:合作社设立

首先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登记,提交材料:

1、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3、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

4、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5、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予以确认的出资清单;

6、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成员名册和成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7、住所使用证明;

8、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9、合作社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10、业务范围涉及前置许可的文件不收任何费用。

第二:公安局制定刻章,提交材料: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收费400元上下。

第三: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提交材料:

1、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合作社法人代表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如受他人委托代办的,须持有委托单位出具的代办委托书面证明。收费内容:108元/证,工本费:正本每份10元,副本每份8元;技术服务费90元。

第四:国家、地方税务局申领税务登记证,提交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2、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副本及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复印件;

4、经营场所房屋产权证书复印件;

5、成立章程或协议书复印件。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

第五:办理银行开户和账号,提交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及其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正、副本及其复印件;

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4、经办人员身份证明原件、相关授权文件;

5、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及其复印件;

6、合作社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及其法人代表名章。不收费。

第六:当地农经主管部门备案,提交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优惠政策都有哪些?

1、购机优惠

2012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5亿元,约30%用于支持合作社购置农机装备。

2、土地流转优惠

部分地区对合作社土地流转优惠补贴,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土地向合作社流转,静待以后各地出台土地优惠政策。

3、税收优惠

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2)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3)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4)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

4、用电用水政策

1)规模化生猪、蔬菜等生产的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

2)电力部门对粮食烘干机械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从低执行的政策。 拿到农业补贴三大绝招 绝招1:查条文,筛信息

及时关注科技、发改、财政、农业、商务、林业、供销总社、水利、工信九大部委及其相关的省、市部门网站农业补贴类信息。了解关键技术、合作社自身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来了解政府的补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自身的补贴类信息,从而向对口部门申报相关的农业补贴。 绝招2:申报材料结合当地,突出带动性。

申请补贴需要提交申报材料,如果申报材料不规范,不能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专家不能充分理解不能评判,造成申报失败。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应该从人员安排,文件解读、规划计划、机构对接甚至资质准备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准备。 绝招3:多找政府,加强沟通。

项目要提前立项给政府报告,项目实施过程要汇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沟通,验收工作也做充分,补贴类都是\"先建后补,先干后奖\",验收关系到最终补贴是否能最后到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做好信息畅达,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项目实施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

第14篇: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而其最佳组织形式是组建农机经济合作组织。

(1)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大缩短了“三夏”、“三秋”的作业时间。

(2)有利于加速农业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

(3)有利于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有利于打破小农意识,增强会员的团结协作精神。有

1 了合作组织的统一调度安排和统一收费标准,保证作业质量、避免无序竞争。

一是有利于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资金、技术、经营合力,避免了单家独户、实力弱小、投入能力差等问题,壮大同业规模,增强规避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机的使用率,避免单家独户一年一台农机只用一次,大部分时间装置的问题;三是有利于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农机合作社的前途就是农业机械化的前途,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国 家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支持的内容,有包括农机购置补贴、合作社发展补贴等优惠政策。 二是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生产上的作用日益明显,需求越来越大,农机代替人力和畜力已是不可阻止的潮流! 三是市场前景决定了发展前景。

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办、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水利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林业厅(局),各银监局,供销合作社: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

2 展中,一些地方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制约了农民合作社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精神,现就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意义重大

1.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必须筑牢农民合作与联合的组织载体。引导农民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强基固本,提高发展质量,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紧密联结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主体,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坚实的组织支撑。

3

第15篇:合作社调研

10月18日—24日,我们调研了昌吉州、塔城地区和博州3个地州、5个县(市)、16个乡(镇)的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调研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市场经营意识正逐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政策环境宽松,发展势头较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各地州县市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资金启动、项目、培训等方面制定了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截止目前,5个县市合作社总量已达到629个,平均每个县合作社有126个,每个乡有11个,每个合作社有成员72户。

服务涉及行业多,覆盖面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合作生产经营主要有: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特色林果、设施农业、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劳动力转移等,农业种植合作社数量较多。服务涵盖了种植、加工、仓储冷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

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从运营情况看,各县市合作社经营良好、管理制度规范、带动成员增收能力较强的约占总数的1/3;经营较好、管理制度较完善、对成员具有一定增收带动作用的约占1/3;注册挂牌但基本未开展工作的约占1/3。从注册资本金看,100万以下的有10个,占总数的52.6%。100万-200万的有2个,200万-300万的有2个,300万-400万的有3个,400万-500万的有2个,500万-600万的1个。注册资金现金入股的较少,土地入股的较多。在产品销售上,大多数合作社产品多是采用订单式的原料销售,少部分进行了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产品很少,产品附加值较低、综合竞争力较弱。

市场经营理念明显增强。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占领市场,以标准化促品牌建设的市场核心意识明显增强。精河县雪儿虫草合作社,生产的北虫草营养成分极高,是高级滋补品,产品销往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因为产品品质好,每公斤价格在400-500元、800-1000元,价高仍供不应求。博乐市小营盘镇禽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管理,生产的鸡蛋全部达到有机、绿色、无公害标准,打造的“银盘”品牌,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被国家农业部、自治区检测中心鉴定为“优质一级产品”,品牌响了,通过品牌带动,疆内鸡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0%。

带动成员增收效果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成员联合生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了节本增效,合作社壮大了,成员得到了实惠。所调研的合作社成员农民收入比非成员收入高10—30%。精河县果有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注册的“八家户”牌葡萄销售到了广州、深圳、汕头等沿海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2010年实现了户均增收1.5万元,成员纯收入比非成员高出30%以上。博乐市的新惠农种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2011年成员人均收入10200元,比非成员的8712元,增加近1500元。小营盘镇禽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010年人均纯收入10067元,比非成员的8312元、高21.12%。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村党支部牵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占比例较大。从组织结构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 “龙头企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种类型。领办创办者主要是大户、技术能人、农村经纪人、供销合作社、村委会等。19个合作社,有7个是村党支部牵头领办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土地流转整合面积较大,土地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余家宫村新青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支书康志文的带领下,全村158户都入了社,一方面康志文有威信、人品好,村民都信得过他,另一方面,背靠党支部、村委会,有问题村党支部、村委会出面协调,村民心里踏实。合作社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5500元增加到2010年的9326元,今年预计人均收入可突破万元。

行政推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作用很大。一是各地领导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将合作社发展摆到“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力推动。2011年昌吉州出台了《自治州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动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吉木萨尔县实施了“2011年合作社发展年”,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领导小组。乌苏市连续四年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列为全市农业农村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吉木萨尔县、奇台县、乌苏市都出台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意见,并把工作纳入了干部考核体系。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县市十分重视对合作社的启动和示范社的基础建设资金扶持。吉木萨尔县从2007年起,对新成立的合作社给予3000元的启动资金。2011年起,每年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奇台县2009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2010年起,按财政收入增幅的0.5%逐年增加了专项资金,2011年拿出200万元对以村委会牵头的示范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乌苏市制定了贴息贷款政策。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各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吉木萨尔县分5批选派120多人到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山东寿光基地培训学习。邀请了青岛农业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专家就合作社的内部运营和能力建设对成员进行了专门辅导。举办10多场观摩会进行现场经验交流。乌苏市在2007年启动了合作社培训项目,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对农民进行了培训。奇台县组织乡村领导、合作社骨干到疆内外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各地通过“科技之冬”“阳光工程”、科技下乡、实用技术培训、集市宣传、开辟宣传栏、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座谈交流、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让农民了解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干什么的,都能给农民带来哪些实惠。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加深了。五是建立奖励机制。奇台县对新建的合作社给予5000元奖励,对年终评选出的典型示范合作社给予1万元奖励,对农产品商标获奖的给予10-20万元奖补,对通过农业规范认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给予10万元奖补。乌苏市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先进村队”奖,鼓励村队发展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土地整合和土地流转加快。现在的农村“空壳化”、老龄化现象十分明显,50岁以下的壮劳力很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地种不了,进了城的农民,地不种了。新品种的推广、节水滴灌的普及,客观上加快了土地整合、流转步伐。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进行土地整合流转,土地有人种了,农民心里也踏实。外出务工或者种不了地的农民可以拿到每亩250-500元的租金。同时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让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余家宫村新青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外出务工和年事已高的农民每亩可以拿到300元的承包费,入股合作社的还可以拿到土地收益30%的返还,4500亩土地经过土地整合流转增加到4850亩,原先零散的土地划分为9个片区,实行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管理,引种了新品种,用上了滴灌,2010年,亩均纯收入在800-1500元,合作社获纯利15万元,土地整合流转了,地不荒、有人种了,农民的钱包鼓了。当然,在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流转不规范。不签合同,只是口头约定,可能为今后的纠纷藏下了隐患。企业入股的合作社,企农利益机制不完善,农民弱势地位没有改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成为亮点。合作社在联合生产中,引用了新技术、新品种,实现了节本增效。精河县新渤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养殖中华绒螯蟹,过去,蟹苗是从南方引进的,蟹苗成本每只0.7元,2008年合作社开始自己培育蟹种,5月从南方购进大眼幼体,9月每只幼体培育到了5-10克,在北疆率先突破了扣蟹养成成蟹的技术难题,蟹种每只降到了0.23元,为成员节省了3000多元,2009年,成员平均收入达到3.5万元,比未入社养殖户高48%。同时,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及时准确地将各类农业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惠农政策通过短信方式传递给成员,大大提高了成员经营管理水平,让农民对党的政策了解的更透彻。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棉花种植管理服务协会建立了电子服务平台,也牵头领办了几个合作社,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向成员们免费发布农业农村相关政策法规、棉花管理技术、气象、病虫害防治、农资和农产品价格、劳务等信息,指导成员种新品种、配方施肥、节水滴灌,科学生产,会员棉花亩收入比其他地区高80-100元,成员种棉花预见性增强了,种地心里也有数了。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看,原生动力不足:运营不规范。存在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制度不规范。“重赢利,轻服务;重经营,轻管理;重分配,轻积累”现象较为普遍。专业人才稀缺。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助推外力不强:资金扶持政策力度较弱。自治区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合作社示范社建设,2010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供销社领办创办合作社,目前我区合作社有4500个,财政资金平摊下来只有5500多元,略显单薄。优惠政策未落实。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国家11部委《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农经发〔2009〕10号)中关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用电、用水、用地等优惠政策自治区层面有待进一步明确落实。融资贷款难制约瓶颈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金融改革仍未破题。部分地方存在用行政命令、下指标的方式,要求成立合作社,有一刀切的风险。

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继续强化行政组织推动。要强化“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合作社”的认识,从工作部署、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推动,确保取得实效。加大规范管理。县级以上农经部门要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引导合作社推进规范化建设和民主管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市场开拓。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品牌创建活动。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评比展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支持合作社跨省地州县市做好“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农市对接”。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快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奖励机制。积极与对口援疆省市对接协商,支持合作社发展。

建立完善政策资金扶持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小、散、弱,需要自治区出台差别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大项目资金整合,从涉农有关项目资金中切出一定比例专门扶持合作社的项目申报。支持建立完善财政补偿奖励补贴机制,在合作社农资机械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推广、市场开拓、农产品质量认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财政扶持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联动机制,注重运用财政贴息手段,吸引银行资金向合作社倾斜。支持各地成立商业性、资金互助合作的担保机构。支持县级以上政府建立县级以上政策性担保机构。

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各地要重视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等国家11部委《关于对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意见》的精神,选择一批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市场经营工作有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合作社,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支农建设等项目和农村实用人才和阳光工程等培训安排上倾斜,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出口能力强、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的示范社。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覆盖自治区、地州、县(市)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制定培训规划,开展远程教育、短期培训、参观考察等培训。加大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阳光工程”培训,开展面向以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以会计为主的理财能手培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能人培训,以农村经纪人、营销大户为主的市场营销人才培训。加强干部培训。加大自治区、地州(市)、县乡以经管干部、供销社干部为主体的有关业务部门人员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县乡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切实提高干部政策业务理论水平。加大人才引进。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16篇:合作社方案

为了早日实现,积极推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2007年,我厅决定在实施“113”示范工程基础上,建设100个规范化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要求

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06〕30号)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在西安、宝鸡、渭南、延安、杨凌示范区5个试点市(区)和西安市阎良区等27个试点县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市、县区,确定100个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发展成员15000人,带动农户100000户,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二、方法步骤

此次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自2007年1月开始,2007年年底结束,拟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07年1月到2007年3月底)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各市、县按照有较大规模、有较完善规章、有较强经济实力、有较强凝聚力、有示范带动能力的“五有”标准,遴选推荐专业合作社。试点市、县区分别推荐10个、3个合作社,非试点市、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推荐3个、1个合作社。鼓励一村一品示范村推荐发展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二阶段,依法规范建设。(2007年4月到2007年10月底)

(一)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在原有章程基础上,参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制定的示范章程,给予修改完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设机构工作制度、成员加入申请书、成员资格证书等内部管理制度。

(二)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严格按照章程要求,设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或监事会,完成成员登记、出资、发证工作,建立成员账户,建立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风险调节机制、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和自我服务与发展机制,实现机制创新。

(三)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依照农时制定技术指导培训计划,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成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引导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兴办经济实体,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农民经济利益;支持专业协会、合作社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指导专业协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引导专业协会、合作社扩展服务领域,实行契约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四)注册登记。依照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07年11月到2007年12月)

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运营规范、效益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符合条件的由县级农业部门组织填写《陕西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荐表》(附表2),申请省市农业部门验收,并于11月底前报省农业厅经管处。省农业厅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考核、评定。根据验收结果对规范合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予“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牌匾,并优先给予项目扶持。

三、保证措施

(一)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农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和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技术支持。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履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职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规范化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进行合作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等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同时,结合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奶农培训等工作,聘请专家,对规范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进行生产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成员的生产技术水平,重点培养一批种养能手和“土专家”。培训费用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解决。

(三)项目支持。2007年,中央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将重点支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符合“五有”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四)组织支持。各县区农业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主抓,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指导小组,市、县农经部门要全力以赴,对确定的示范合作社确定1名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驻村具体指导,主要负责合作社章程、财务制度、理事会或监事会工作制度及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及法律咨询宣传等工作,争取年终达到规范合作社标准。省农业厅将对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和先进指导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第17篇:农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设立登记

(一)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

(二)办理程序:第一步:咨询后领取并填写《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同时准备相关材料;

第二步:递交《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及相关材料,领取《名称登记受理通知书》等待名称核准结果;

第三步:领取《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同时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申请书》等有关表格准备其他登记文件;经营范围涉及前置审批的,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四步:递交申请材料,材料齐全后领取《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 第五步:按《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确定的日期领取营业执照。

(三)法定办理时限: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做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出具登记驳回的通知书,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四)许可相对人需具备的资格条件:

1.有五名以上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成员;

2.有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章程;

3.有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组织机构;

4.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

5.有符合规定的成员出资。

(五)申请需提交的材料: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设立登记应提交的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3.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

4.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

5.法定代表人、理事的身份证明;

6.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

7.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成员名册;

8.成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9.住所使用证明;

10.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11.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经名称预先核准的须提交)。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提交有关许可文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登记应提交的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变更登记申请书》;

2、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作出的变更决议;

3、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

4、法定代表人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营业执照正、副本。

5、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成员出资总额的,还应当提交全体出资成员签名或盖章、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清单》。

6、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住所的,还应当提交新的住所使用证明。

7、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业务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的,还应当提交有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8、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法定代表人姓名登记的,还应当提交拟任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登记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登记应提交的材料:

1.清算组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注销登记申请书》;

2.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解散决议,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的文件,或人民法院的破产裁定、解散裁判文书;

3.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确认的清算报告,或人民法院确认的清算报告;

4.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作出的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5.《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6.清算组刊登公告的报纸或其复印件;

7.《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有分支机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销登记,还应当提交分支机构的注销登记证明。

成立清算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销登记,除应提交上述文件、证件外,还应提交成员大会推举成员组成清算组或者人民法院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的文件,以及清算组成员、负责人名单。

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分立应提交的材料:

因合并、分立而存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合并、分立而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申请设立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分立申请变更登记或新设立登记的,除应提交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的有关文件外,还应提交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分立决议,以及合作社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设立登记应提交的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加盖农民专业合作社印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4.分支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5法定代表人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6.《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经名称预先核准的须提交);

7.经营范围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应提交有关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变更登记事项应提交的材料:

1、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或者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根据成员大会变更决议签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变更登记申请书》;

2、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申请名称变更登记适用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有关规定;

3、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变更经营场所的,还应当提交新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4、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变更负责人姓名的,还应当提交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负责人登记表》;

5、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变更业务范围,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还应当提交有关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备案应提交的材料: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本财务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将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成员名册报送登记机关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成员发生变更,使农民成员低于法定比例的,应当自事由发生之日起6个月内采取吸收新的农民成员入社等方式使农民成员达到法定比例。提交的文件、证件如下:

1.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合作社公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备案表》;

2.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成员名册;

3.新成员的身份证明;

4.《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修改章程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应当自做出修改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报送登记机关备案。提交的文件、证件如下:

1.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合作社公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备案表》;

2.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章程或章程修正案;

3.《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注销登记应提交的材料: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申请注销登记的,应当向其登记机关提交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签署、农民专业合作社盖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注销登记申请书》和法定代表人指定代表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同时缴回《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营业执照》。

第18篇:合作社管理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起步于2000年,经过6年的发展已步入有序规范阶段,运行质量正在稳步提升。截止2006年6月底,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88家,注册资金7639万元,社员3.7万户,带动农户25万多户,其中完成了规范化改造的合作社158家,合作社注册商标435个,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1个,基本覆盖了我市的种植业、养殖业、海洋渔业等20多个特色主导产品。06年上半年,全市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返还社员收益7193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日益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新颖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一种特殊形态的企业,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收益分配、扶持政策上都和一般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

1、实行双部门成立确认监管制度。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一般企业,所以建议政府应在法律上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合作社的成立及运行进行监管。合作社的成立实行“双部门确认制”,即实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开确认。具体操作实行“宽登记、严确认”的政策,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确认合作社的经济法人地位,合作社设立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取得经济法人地位,但不能马上取得法人营业执照,只准许以“准合作社”的身份进行运行,此运行期间不能享受国家给予合作社的各种扶持政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认企业的合作社性质,合作社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经济法人地位后,还要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合作社运行一阶段后对其运作机制进行全面考核,判断其是否符合合作社的特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时间内核准后发给合作社营业执照,享受国家给予的各种扶持政策。确认时间可以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一般在一年内。

2、实行运行监管制度。在合作社取得确认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对合作社实行监管,通过培训班等形式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要监管合作社的社员构成比例、股份设置情况,检查合作社的社员大会制度是否正常,表决制度是否符合章程规定,收益分配是否执行章程规定,理事、监事是否切实履行了职责。一旦发现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所规定,合作社的性质发生变化的,应责令其改正。如合作社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改正的,则应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取消、追回合作社在违法经营期间已享受的特殊政策。

3、实行财务监管制度。《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第二十一条只规定:“合作社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财务审计要求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合作社进行审计,审计不得收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设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负责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成员大会报告。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这一规定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监管。法律应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合作社的审计监督权,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审查合作社是否按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及合作社章程中规定的收益分配,是否严格按照报批项目使用国家扶持资金。因为合作社取得法人地位后已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企业与外界包括政府在内发生了经济关系。同时,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的销售监管,规范合作社的销售发票,做到销售发票必须使用税务部门统一提供的发票。税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合作社销售非社员产品的监管,严格要求合作社执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防止国家税收的偷漏。

第19篇:股份合作社

摘要:农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形式之一,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政府;运行机制

1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业合作社的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在合作经济组织盈余返还上,容易产生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这几年也出现了个别农业合作社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纠纷,导致难以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很值得我们去总结、去思考。在财务管理上,农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只能参照有关企业财务制糜运行,加上有关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迫在眉睫。农业合作社大都过多地强调对社员的收益分配,而未留足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基金,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分配方式上,一些合作社过多地强调按股分红,而不是以利润返还为主,甚至一些地方的合作社根本无利润返还这一环节,使得合作社“按交易额进行盈余返还”的基本原则未得到很好地贯彻,而难以体现出合作社的“交易的联合”的本质特征。

1.2 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支持不力

由于理论宣传不够,目前的合作社,协会型的多,经济合作型的少。随着农民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认识的提高,要求演进为合作社的迫切性已经很强,而政府相关部门却缺乏好的引导。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认为合作社是农民个人的事,政府不应该管,所以就采取“无为”的态度。因此,新一代农业合作社虽已产生多年,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和创新。农业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发展也很不平衡。政府对合作社扶持漏洞很多。因为政府资金有限,只能集中扶持几个点,因此,有的农户办合作社只是为了套取政府部门的补贴,这既使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又容易引发腐败。这就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广泛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1.3 资金短缺

合作社和其他盈利性企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对自有资金的需求。合作社筹集资金往往受到自身的限制,这是因为:

(1)股金集资受到限制。合作组织是个体劳动的联合组织,实行资本报酬有限原则,社员的权利是与个人劳动相关而不是与资本相关,表决权和按交易量参与盈余分配的权利与股金额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最低限度的股金已经确保了完全的社员权力,由此导致了一个趋势: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每个社员把他的那份股金看作是为了获得服务而进行的一种集资,而不是看作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

(2)依靠社员投资的制约,合作组织还鼓励其成员投入资本股金,合作组织对这种股金支付红利。在合作组织发展初期,其成员投资完全能满足经营需要,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作组织仪仅依靠社员提供的资金从事生产经营很难把合作组织办好,更难以同以他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竞争。因此,局限于向本社社员范围集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社员退社的影响。合作组织实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而当社员退社时,可以要求合作组织退回其股金。合作组织的股金与波动的社员人数相结合使合作社的股金成为处于变动之中。

(4)发展模式的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巾,很多省市地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当一部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由

龙头企业牵头组织起来的,对龙头企业有很强的依附关系,甚至出现“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中央政府对合作组织的税收、财政专项资金等优惠政策被企业截留,而无法落实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来。

2 发展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对策

2.1 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农业合作社要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内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以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1)强化农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2)改进“一人一票”的决策方式。在完善“一人一票”民主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股一票”的管理方式,这既可以提高社员多人股的积极性,又可以给能人以发挥经营管理才能的机会。民主管理和能人管理相结合,不但能充分调动社员的自我管理、为合作社发展献计献策的积极性,而且又能有效避免社员“用脚投票”的倾向。为防止个人持大股而操纵合作社,“一股一票”也应有所限制,其所占比例不得高于“一人一票”。(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合作社的行为。为此,要完善合作社章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劳动、人事、营销等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2.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要落实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新型农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关键环节,要在产业化经营中突出出来。对合作社兴办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优先纳人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每年从各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合作社企业的贷款贴息。国家应从支持农业、扶持农民出发,制定农业合作社减免税办法。对合作社的农副产品,有关部门要优先制定质量标准,对合作社的专项贷款,金融部门优先安排。同时各级特别是县级要组建由计划、财政、技术监督、工商、税务、金融及农口各部门参加的发展指导机构,协调各方政策,努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要加强业务指导

要积极扶持合作社联合组织的建立和业务开展,近期重点是县域合作联的组建和业务开展。这一层次合作联是直接为农业合作社服务的,为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联要认真贯彻合作社的价值和办社原则,尤其是自愿自助自立的原则,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强化宣传,推动发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合作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对合作制心存疑虑或者不甚了解,那些所谓合作社容易导致“归大堆”,“合作制的非营利原则违背市场规律”等思想,严重制约着人们对合作经济的积极追求。

第一,要通过宣传合作制的办社原则、基本制度、运作方式和利益机制,要让农民了解合作制的内容和参加组建合作社的诸多益处,改变对合作社不正确的看法。

第二,组织培训,促进发展。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涌现了一批自发组建的不够规范但已具有合作社某些特征的经济联合体,也还有一些农民想组建合作社,但不知如何组建,县级政府是联系农村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县财政要增加对合作联培训经费预算,通过培训引导,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第三,搞好示范,引导发展。县合作联要加强对现有成员社的业务指导,不断完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机制,使之成为引导合作社发展的样板。第四,加强扶持,推动发展。要通过制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导向政策,完善合作社组织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和用好合作社发展基金等措施,推动合作社的快步发展。

2.4 股份合作社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成员的不断增加,由于专业合作社缺乏经济实力,服务内容单一,有限的能力都运用于解决农产品卖难和生产资料买难以及技术服务难的问题,无力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专业合作社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比如筹资手段不足难以满足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忽视股金利益不利于调动合作社员的积极性等问题。这样专业合作社就面临着变异,即吸收外来的资金建立股份合作社,其组织机制便从过去的以信息服务和劳动互助为特征演化为追求资金增殖为特征。专业合作社通过向社员、社会筹集发展需要的长期资金,在合作社内部引人股份制成分,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的最大特点是在分配上实行按交易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对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分红,股份合作社内部则按实际交易额返还利润。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化趋势,有力的支持合作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将来中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20篇:党支部+合作社

“党支部+合作社”实现党建经济共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提升全镇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增收不放慢,北新镇党委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做好农民增收文章,推动全镇农业特色产业较快发展,开创了北新镇党建工作新格局。

所谓“支部+合作社”是指支部引导、保障、协调、服务于合作社,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党支部虽是一个政治组织,但它在农村社区却肩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发展等多项功能。将两者结合,形成“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区域化发展,极大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目前,北新镇已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5个,为邦道村西瓜经济合作社、三和村扣蟹经济合作社、双仙村的食用菌经济合作社、红阳有机蔬菜经济合作社及三杰村葡萄经济合作社,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20余个。党委领导积极将支部引入合作社组织,利用党支部引导、保障、协调、并服务于合作社,从而发挥党支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发展等多项功能,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融互动。

一、“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的具体做法

1、抓好试点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镇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坚持群众自愿、示范引导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的开发和农民群众的合作愿望,指导农民群众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同时,通过抓点示范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8年起,镇党委根据合作社对农业农民带动力、产业关联度、现有规模及运行情况,建立了三和扣蟹、邦道西瓜、双仙食用菌、三杰葡萄及红阳有机蔬菜等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点,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市级示范点、先进社创建活动,取得颇丰成效。

2、依靠行政推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具体运作中,由党支部根据本村产业优势帮建合作社,实行“支部帮合作”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即“支持不把持,帮助不包办,工作讲配合,经济各独立”。在具体工作上,村支部与合作社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合作社工作,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合作社规定和社员大会决议运作,经济上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保持相对独立。从而实现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和谐共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

3、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是先后举办了多期全镇党支部书记和产业大户培训班;二是购买、编印学习宣传资料。其中包括省农业厅组织编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教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资料汇编》等。

4、转变党组织职能,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镇党委政府和农村党支部把职责任务定位在“宣传方针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社员素质;引导结构调整,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服务产业规模发展;发挥党员作用,带领群众致富”等五个方面,主动为合作社会员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产品销售、资金扶持等四项服务,着力构建支部帮合作社、党员带群众、党群共同富的发展格局。

5、实行分类指导,合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

对拟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由该村党支部配合申报,镇党委政府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引导和规范;对暂不具备条件但具有合作基础的,依法加强业务辅导,一旦条件成熟,适时引导其登记;对计划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做好其章程的制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申请登记应提交文件的准备等有关事项的辅导和指导工作,使合作社迅速发展。

以三杰村“泉源葡萄”经济合作社为例,三杰村党支部一班人以服务农业、致富农民为己任,积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积极引

导党员、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等入股运营,建立了泉源葡萄园,成立了党员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对合作社实行二协三包四统一,“二协”即:协调田头、协调销售;“三包”即:包品种、包技术、包肥料;“四统一”即:统一培训、统一规格、统一包装、统一灌溉,让社员和农户吃下了“定心丸”。与此同时,党支部还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葡萄合作社中积极开展“双带”、“双培”和“牵手致富”活动,20多名党员与种植户结对互助,建成党群共富责任田近60亩,又以“党员+合作社+农户”的帮带形式,无偿向多名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提供资金、肥料、种苗、技术,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另外,葡萄专业合作社内6名党员经纪人合股投入20多万元在开辟市内外直销窗口10多个,并将“泉源牌”葡萄产供销信息放到有关网站,开展网上销售。目前,已经接到国内多家大型批发市场预订请求,成为了全市闻名的“葡萄之地”。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不仅符合当前农民的生产需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而且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新形势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一年多来,北新镇党委围绕林果种植、畜禽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特色加工等主导产业,从解决农民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入手,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支部指导;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工作思路,利用村支部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1、找到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通过“产业政策共同学习、实用技术共同探讨、支柱产业共同带动”,形成了支部党员带头组社、带头入社、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良好态势。

2、促进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规模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新镇三和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搞扣蟹养殖。可是随着饲料成本的不断增高,扣蟹养殖业严重下滑,困扰着该村养殖户的发展。在困难和危机面前,村支部书记、几名养殖大户和村支部委员站了出来,在村里成立扣蟹合作社,合作社制定外引内联、规范运行的经营策略,把分散的养殖户连接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提供优质蟹苗、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

治、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模式。短短几个月时间,新增扣蟹养殖户20多户,村人均增收900多元。

3、融洽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目前,全镇1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的;入社农民中,有党员500多名。由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全身心为群众谋利增收,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在服务合作社过程中,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4、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实践证明,通过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丰富了基层组织建设内容,而且探索了一条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党的工作与农民致富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将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感情优势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信息、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和提升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责任和能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5、拓展了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新思路。“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的成功实践,把党的建设融入到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上来,就一定能凝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形成促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探索中发现

“党支部+合作社”是源于内生动力的组织方式创新,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创新机制,加强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否健康发展,党组织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务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强化党组织驾驭市场、开发产业、服务群众的本领,才能发挥党组织的助推器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2、创新形式,扩大党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面。要突破“党支部+合作社”这种单一的模式,按照有利于开展工作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开展多种多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对于合作组织规模小、影响面小、社员仅限于所在村村民,或由所在村党组织直接领办;合作组织在本镇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社员由本镇不同行政村村民组成的,由镇党委牵头建立党组织;针对农民经纪人党员长期活跃在大中城市、流动性大的特点,把党组织建立在党员流动集中点上。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成一个庞大的党组织网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3、准确定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职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典型的经济特征,要用非公党建的理念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明确党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谐发展。

4、加强管理,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员活动。本着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在镇党员干部和村党组织班子中选拔兼职书记,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担任书记的,必要时或选派一名熟悉党务工作的乡镇村党员干部担任副书记,切实抓好党建工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或党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发挥优势,努力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化”。基层党组织要发挥组织能力强、宣传力度大、面广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让农民自信、自尊、自强、自爱,让社会包容农民、扶持农民、关心农民、热爱农民,逐渐形成“互助、共富”的农民合作组织文化,让农民得到合作组织带来的实惠,让农民感到合作社党组织带来的温暖,让农民看到更多希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用先进的物质条件来装备农村,更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农村领域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北新镇将继续完善“党支部+合作社”的党建工作模式,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用,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合作社发展规划范文
《合作社发展规划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