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走遍俄罗斯 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5 06:02: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俄罗斯国庆论文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2012-2013学年 第1学期Term 1 2012-2013 Academic Year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俄罗斯宗教节日礼节和禁忌

摘要:俄罗斯的宗教历史发展悠久,宗教数目众多。由于我特别喜欢听老师讲关于俄罗斯宗教文化方面的事,于是本学期我的论文题目是“俄罗斯宗教节日和禁忌”。以下是我根据老师讲的知识点和摘抄的一些内容总结的。

关键词: 宗教、节日、禁忌

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宗教对俄罗斯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历史事件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俄罗斯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传统各异,这里先后出现过拜火教(огнепоклонничество)、伊斯兰教(Ислам)、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犹太教(Иудаизм)、天主教(Католицизм)、佛教(Ьуддизм)等等。可以说各种宗教都在其领土上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古罗斯时代,古罗斯人的宗教信仰是多神教,那时的人们喜欢祭祀各种各样的神。在渔猎时代祭祀“恶神”和“善神”;农业出现之后又开始祭祀罗得神和家宅女神。前者是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万物必须依赖的太阳、风、雨和水;后者是司农业的女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开始崇拜于各种自然力量幻化为的某些神,如:光热和丰收之神达什伯格(Даждьбог)、雷电和战争之神佩伦(Перун)、风神斯特里伯格(Стрибог)、火神斯瓦罗格(Сварог)家畜之神韦列斯(Велес)等。当时既没有寺院,也没有僧侣,宗教仪式仅仅是人们在露天虔诚地对着天空中诸神的自然形象顶礼膜拜或献祭,祈求他们能赐福人间。人们每年在不同的时间里祭祀不同的神。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产生,同时也出现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宗教信仰逐渐从多神教向这一神教转变。

一、宗教发展情况

影响:神职人员被剥夺了公民权,成为社会边缘人物,甚至被流放、镇压;教徒不能成为苏维埃代表,在政治上无法享受平等待遇;政府印刷了大量的书籍、报刊、小册子,向人民宣传“宗教历来起着反动的作用”,“宗教过去和现在都是进步和科学的敌人,是社会机体的病态反应,是社会罪恶,是社会的破坏因素”等等。政府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没收教会财产,将大批教堂改为博物馆、工厂、作坊、机关用房、民房、电影院、仓库,甚至干脆炸掉。

影响:允许一定数量的教堂、修道院恢复活动,允许开设少量宗教学校

影响:1958---1963年间对教会征收的税有所增加,关闭了一些宗教学校、修道院和约4500个教区。

80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改革政策的实施,国家对宗教、教会逐渐采取了宽松的政策。1985年8月苏联修改了海关条例,允许外国人携带《圣经》和其他宗教刊物进入苏联;1988年苏联政府允许俄东正教会印刷10万本《圣经》,并进口10万册《圣经》及有关书籍。1988年适逢俄罗斯接受东正教1000年,俄东正教会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许多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庆典,这是史无前例的盛事;1988年4月29日,戈尔巴乔夫在接见当时的大幕手皮缅时承认30年代一起以后的岁月里苏联政府对教会和教徒所做的一切是错误的。1988年12月1日苏联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7月宗教首领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大批神职人员先后当选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政府的这些做法无疑对宗教的复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8年11月,当时苏联宗教事务局长宣布到1988年全国已有3000多个宗教团体注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政治的多元化和苏联的解体,随着苏联宪法赋予苏共的领导地位的丧失,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骤然崩溃,出现可怕的信仰危机,这是宗教便以强大的力量填补了人们思想的空白,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宗教热”。

二、主要宗教以及宗教节日介绍。

1、东正教及其节日

东正教是俄罗斯人信奉选择最多的教派,大约有53%~56%的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同时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据11世纪末至12世纪基辅僧侣编篡的《编年纪事》记载,封建国家建立后,基辅大公拉基米尔认为,斯拉夫人的原始多深崇拜很不适合国家统一的需要,为了促进国家的统一,大公决定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各派宗教,如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闻讯后纷纷派使节到基辅游说大公接受他们的

信仰。弗拉基米尔大公认为: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犹太教的

神灵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天主教和东正教都要求实行一定时间的斋戒。大公犹豫不决,最后他决定派遣使节前往信奉宗教的这些国家去考察一番,回来后使节们禀报大公说:伊斯兰教国家没有欢乐,天主教的仪式里没有荣耀,只有从君士坦丁堡返回的使节深深地为亲眼目睹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所进行的意识所倾倒,他说:“·····我们不知道是在天国,还是在人间,因为人间没有如此壮观、如此美丽的景象,我们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实早在9世纪60—70年代就有俄罗斯人接受东正教。10世纪中叶,东正教已开始在大公的侍从中间传播,早已信奉东正教的打工的妻子---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皇后对他选择东正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拜占庭式欧洲最强大、也是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国家,有相隔不远,拜占庭的皇权被认为是神受之权,虽然皈依东正教对大公治国有利。因此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在赫尔松受洗,正是皈依东正教,并将其定位国教。

影响:佛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东正教深刻地改变了俄罗斯人的社会精神生活。巩固了政权和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及生活方式。在政治方面,东正教肯定“皇权乃天授之权”。在文学方面,出现了宗教文学和法律文学,其中包括《圣经》。公元863年教士基里尔和梅福季翻译了《圣经》,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古斯拉夫字母——基里尔字母。1113年基辅洞窑修道院变攒了最早的全罗斯的史籍《编年纪事》。在生活方面,东正教使人们认识到一夫一妻制是神圣的联盟。在行政管理方面,东正教会管辖的全部区域称牧首区,木首为首脑。俄罗斯东正教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两次重要的改革,既17世纪牧首尼康的改革和18世纪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

俄罗斯联邦东正教的发展特点:

1.教堂数量增多

2.东正教进入军队

3.宗教的事业不断壮大

4.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东正教

5.积极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借此扩大自身影响力

东正教有一整套复杂的宗教仪式,又称“七件圣事”或“七件圣礼”。这七件圣礼分别是:

1.受洗礼:受洗礼是进入宗教神秘世界的庄严仪式。东正教教徒一般出生后不久就行受此礼,纯洁的水据说可以洗掉受洗者的原罪和本罪。东正教的洗礼是浸洗礼。2.坚振礼:该仪式在受洗礼之后不久进行。教师用经过主教祝圣的橄榄油涂在入教者的身上,坚定他对上帝的信仰。3.圣餐礼:东正教相信,放在祭台上的饼和酒在被祝圣之后即成为基督耶稣固有的、有生命的肉和血。行圣餐礼即分享主的生命。柄必须是发面饼。4.告解礼:该仪式包括三个要素,即痛悔、告罪和补赎。教徒向教士说出自己对上帝所犯的罪过并表示忏悔,教士需对此严守秘密,并告知教徒如何补赎。东正教认为只有部署之后才能获得赦免。

5.婚配礼6.中敷礼。7.祝圣礼。

东正教最大的节日是复活节,复活节是东正教最古老、最突出的节日,是“节日中的节日”除复活节外,东正教还有十二个大节日,它们是:1.主降生节。2.主领洗节。3.主进

堂节。4.圣母领抱节。5.主进圣城节。6.主升天节。7.圣三主日。8.主显圣容节。9.圣母安息节。10.圣母圣诞节。11。举荣圣架节。12.圣母进堂节。

二、伊斯兰教简介及其节日

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拥有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之一。伊斯兰教是俄罗斯信徒人数居第二位的宗教,仅次于东正教。伊斯兰教有两大派别:什叶派和逊尼派,在俄罗斯的穆斯林大多数是逊尼派。13世纪末,统治西伯利亚的金帐汗国的蒙古人皈依了伊斯兰教。直到19世纪后期随着鞑褝地区文化的复兴,伊斯兰教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十月革命胜利伊始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采取的是团结、联盟的态度。战后,国家对整个宗教界的态度有所缓和,允许修建清真寺和去麦加朝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俄罗斯被称为宗教复苏的时期这当中也包括对伊斯兰教的复兴。

三、天主教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前,在古罗斯就有人信仰天主教,伊戈尔大公夫人奥莉加就是天主教的教徒。第一座天主教堂于1695年在莫斯科建成。俄罗斯大批天主教居民出现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目前在俄罗斯联邦,天主教会最高机构是成立于1999年1月的俄罗斯天主教会主教协会。现在,俄罗斯的天主教教会正在有条不许地开展深职人员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培养俄罗斯的神职人员。

四、犹太教

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犹太教徒数量最多的国家之。

五、佛教

佛教在俄罗斯的传播已有约四百年的历史。1991年2月在伊沃尔加喇嘛寺开设了一所佛教学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俄罗斯的佛教信徒就积极参加与世界其他国家佛教组织的合作,俄罗斯佛教协会是世界佛教协会的成员。俄罗斯佛教的主要刊物杂志《俄罗斯佛教》和《佛教新闻》。

六、其他形式的宗教

由于俄罗斯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世界上主要宗教形式几乎都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土壤。除上诉宗教形式之外,传统的宗教形式还有新教,萨满教、道教等,他们在俄罗斯广泛的活动,各派都在迅速发展。

伴随苏联的解体和宗教的复兴,新的宗教运动业蓬勃兴起,这一问题日益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和科技、政治、宗教、心理及法律人士等各界人士的中心。

参考文献: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主编:吴克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推荐第2篇:俄罗斯文学通论论文

俄罗斯文学 院系:商学院年级:学号:姓名:王旭通论项目管理专业 09级 290610128

题目:《死魂灵》

一、作者简介 伟大的俄国作家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页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一八零九年出生于乌克兰米尔格拉德县的索罗庆采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果戈理一家居住乡间,父亲管理着自己的田庄,平时爱写些文学作品,诸如诗歌与喜剧;母亲信仰宗教,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果戈理从小就生活在受文学熏陶很强的家庭环境里,同时乌克兰淳朴浓郁的乡村习俗以及古老的传说与庄园生活,都对他的文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父亲早逝,促使他较早的就去外地打工谋生,中学毕业后,果戈理来到彼得堡,曾经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薪俸微薄,生活拮据。正是在打工的生活中,果戈理亲身体验到了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艰辛与困苦,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与心酸,使他看到了社会的本质,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生活痛苦的理解。

十九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卫国战争中打败了拿破仑,国内早期的资本主义日益发展,随之俄国的农奴解放运动声势日益高涨,迫使反对沙皇专制的自由思想十分盛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其中普希金的诗作广为流传,歌唱自由、反抗暴政、颂扬献身精神对果戈理的思想影响很深,种种的这些社会经历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促使果戈理积淀了日后文学创作的大量素材和动力。1831年,果戈理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这部小说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作品笔调幽默、清新,结合了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之后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也开始了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

由于远离祖国,脱离生活,果戈理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危机。他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和寻找社会的出路,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这一切迷误与倒退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朋友们的严厉批评。果戈理终身未娶,几乎是在穷困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长逝,终年43岁。

二、作品简介《死魂灵》这部小说这要描写了主人公乞乞科夫,作为一名六等文官,一名看似君子而实际是骗子的投机取巧爱财之人,他来到省会N市,结交政府里的各种高官权贵地位显赫的官员,来打通与他们的关系。他为了发财致富,想起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市周围的郊区低价购买地主花名册上的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获取巨额财富。当他兴高采烈地办完手续后,他的种种购买农奴的罪恶行径被人发觉,继而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后来又被政府公爵逮捕,重重的罪行袒露无遗,他为了活命,为了自己的那笔巨额财富,苦苦哀求摩拉佐夫,后来在旁人关系的协助下,他得以被释放,重新获得自由。

三、读后感

我用了大约一星期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将这本小说读完,由于平时很少涉猎俄国的文学作品,因为作品里的人物名字很长,不便于记住,加之我不太喜欢俄国小说里的情节与环境,一种阴森的潮湿的令人很反感的氛围。读这部小说,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及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去读的。总的来看,小说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其中运用了大量描写,并辅之以一定的夸张荒诞成分。通过对人物形象及环境的大致掌握,了解了沙皇俄国社会的千型百态,农奴制将要土崩瓦解的那段历史,新的社会制度将要应运而生的社会转型形态。任何制度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都有一个成长发展与成熟衰退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抹杀某一段历史的积极存在性,也不能简单予以肯定弊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发展。沙皇的农奴制起初有它存在发展的合理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被取代也将是一种不可挽转的趋势。在这小说里,作者对沙皇俄国官僚、地主、仆人等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大量描述,展现了他们贪图权势财富,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冷酷的丑露行径,透露了农奴制的行将末路,定将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信息。该小说在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有所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作者使用大量描写刻画人物的肖像,以揭露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展现人物的鲜明性格,与此同时,作者还使用夸张的手法,荒诞的写法,来支配小说的情节故事发展,在荒诞离奇的故事中来突露人物性格特征。《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在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推荐第3篇:论文资料(俄罗斯文学)

无线网卡的mac地址查看方法:

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属性”—右键单击“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支持”—“详细信息”—“实际地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 (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 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 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软禁了起来。

乡村幽禁时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 ,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

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 ,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时期

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 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

,《高加索俘虏》和《茨冈人》是南方叙事诗的代表作品,而《铜骑士》则是后期最完美的叙事诗,也是普希金最优秀的叙事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则是普希金一生创作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魅力,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都是其他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小说方面,《暴风雪》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是两篇饶有趣味的故事,《驿站长》是俄国文学小人物题材小说的滥觞,《黑桃皇后》则是普希金短篇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由于篇幅关系,本书不可能收入《上尉的女儿》,读者可以在《普希金小说集》中读到它。总之,读者手中有了一本《普希金作品选》,也即拥有了普希金创作中的精品,已可从中基本上认识普希金,并欣赏他最主要的文学遗产。

现实主义在19世纪30~40年代形成并取代浪漫主义,具有社会历史发展和文艺本身发展的深刻原因。面对现实,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时代面向现实的传统和古典主义文学的讽刺倾向。法国的梅里美、巴尔扎克,德国的霍夫曼、俄国的普希金等一批原来用浪漫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都转向现实主义,并成了各国现实主义道路的开拓者。

普希金 (1799~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

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诗和剧作为通俗语言进入俄罗斯文学铺平了道路,他的叙述风格结合戏剧性、浪漫主义和讽刺于一体,这个风格对许多俄罗斯诗人有深刻的影响,是继他以后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他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乔治·戈登·拜伦和约翰·沃尔夫岗·哥德,他本人受伏尔泰和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的影响很大。

普希金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始者。他的创作奠定了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基础,宣告了它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优秀作家,因此被称为“近代俄国文学之父”。果戈理说:“他的作品,像一部辞典,包含了我们语言全部的丰富、力量和灵魂。”

======================================

生平

出生于莫斯科,从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处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度过。他童年的这些生活经验后来都体现在他早年的诗中。

普希金在帝国学院中就学六年,这是一个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优秀学院。今天,这个学院被称为普希金学院。在这段时间里普希金经历了1812年对抗拿破仑的战争。1815年普希金的第一首爱国诗被发表。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他被彼得堡的一个文学协会阿尔扎马斯接纳为会员。这个协会反对当时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语言文字,提倡俄罗斯语言。普希金早年的诗充满了生机。

1816年他的诗的风格突然转变了,哀歌成为他最主要的作品。

1817年普希金毕业,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协会任秘书。他经常去剧院,参加阿尔扎马斯的会议。他还加入了一个称为“绿灯”的文学和剧作团体。这个团体与当时贵族中反对沙皇专制的团体有一定的联系。虽然普希金没有参加他们的政治运动,但他与这个运动中的许多人是好朋友,他写的讽刺短诗受到了这个运动的影响。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写一部长诗《 Руслан и Людмила》,这部长诗从他还在学校里的时候就开始了。1820年5月他完成了这部长诗。但当时的批评界对它的评价非常坏。

1820年初普希金的一些讽刺诗给他带来了麻烦,在这些诗里他嘲讽了一些当权的人,比如当时的战争部长和教育部长。在一些有权势的朋友的帮助下他没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他依然不得不离开圣彼得堡。他被下放到克里米亚。到1824年为止他在南俄不同的地方居住。从1823年开始他开始写长诗《叶夫盖尼·奥涅金》,这部长诗他一直到1830年才完成。从1824年到1825年他住在他父母的庄院,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他父亲有很大的意见分歧。他的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标志着他离开当时陈腐的俄罗斯诗歌的开始。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见他后他重新被允许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住。但沙皇亲自检查他的创作,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受到了严格的监视。这也体现在了《叶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中。普希金这段时间生活

得非常不快,因为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

1831年普希金结婚,他与他的夫人迁居彼得堡。他夫人的家庭很富有,并使他能够进入沙皇的宫廷,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经常与人角斗,而且往往出于举足轻重的原因。他这段时间里的作品都体现出沉重的精神压力。

一直到1836年他才被允许发行一部他自己的文学杂志。当年冬他与一个法国卫官角斗时腹部中伤,两天后他去世。

普希金的作品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

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他奠定了俄 国文学的基础,

并在多种文学体裁——: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散文、童

话等取 得了杰出的成绩,为后代的作家提供了典范。所以,他被

称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 的俄国人民诗人,”“俄罗斯

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

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

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

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

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

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

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

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

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

端”。

1825年,他写成了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它取材

于16世纪末、17世 纪初俄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1598年,

沙皇去世,他没有儿子,幼弟委米特里早已被杀 害,因此,皇

位悬着,主教请皇后即位,皇后不肯。实际上,皇后的哥哥鲍里

斯·戈东诺夫 早掌握了朝政和宗教大权。于是鲍里斯即位,他的

一系列政策引起了俄国人民的不满,国内骚动不安。

这时,莫斯科楚陀夫修道院的小和尚格利高里听历史学家说

戈东诺夫曾参与杀害季杀特 里,他突然想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冒充季米特里,做俄国沙皇。于是他从修道院逃往波兰,1604

年,格利高里在波兰军队援助下,攻入俄国国内,1605年,格

利高里在人民支持下,攻进莫斯科,当了皇帝。剧本的主题是反映

了人民和专制沙皇之间的冲突,指出人心的向背是改朝换代的决定

性力量。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杰出作品,它成功塑造了俄国文学

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形象。 奥涅金是有进步

思想的贵族青年,他聪明机智,精力充沛,很想有所作为。他虽然厌

恶 上流社会虚伪生活,可又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整天无所事事地

闲荡,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拒绝了达雷雅娜的爱情,可达吉雅

娜和别人结婚之后,他又转过来向她求爱,结果遭 到拒绝。他为了

一件不微足道的事和朋友决斗,打死了自己的朋友,事后又非常后悔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这个形象表现了当时俄国进步贵族青年思想上的

苦闷.

普希金最后的重要作品是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故事情节大

致是这样的:

贵族青年格里涅夫带着仆人萨威里奇去军中服务。他坐着马车,路上

遇到暴风雪,迷了路,被陌生人带到一个旅店,在旅店,格里涅夫见

陌生人很冷,就将自己的一件兔皮袄给了他。这人就是普加乔夫。格

里涅夫到奥伦堡后,被将军派往白山要塞。他在那儿爱上了米罗诺夫

上尉的女儿玛丽亚。不久,普加乔夫的起义军攻占了白山要塞,绞死

了上尉。普加乔夫失败之后,格里涅夫因通敌罪被捕入狱,玛丽亚见

沙皇叶卡杰琳娜说明真情,格里涅夫被释放.在这个小说里,普希金

歌颂和赞美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把他塑成一个自信、乐观、和

蔼可亲,酷爱自由,深受人民拥戴的英雄。同时,还谴责了沙皇的专

制和残暴,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

决斗过程

“俄罗斯的心不会把你遗忘,就像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初恋那样!”(丘特切夫),1837年,那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在彼得堡郊外的小黑河畔,“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站在雪地上,迎着凌厉地寒风,眼睛紧盯着前方的一个人影,此时的普希金正要和一个法国保皇党分子,末路贵族丹特士进行一场古老的中世纪决斗,今人针对这场决斗总会发出疑问:“难道这场决斗不能避免吗?”尽管这样的问题已对历史毫无作用可言,但在探察诗人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处境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是的,这场决斗对于普希金来说是绝对不能避免的,丹特士对他妻子的一再挑逗侮辱,加上对普希金敌视已久的沙俄当局的挑拨下,为了自己和妻子的荣誉,更为了维护自己倡导的俄罗斯精神的旗子不被玷污,普希金不得不站在了生与死的决斗场上。

在中间人的公证下,丹特士获得了首先开枪的权利,死一般的静穆下,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曾经胜过一次决斗的普希金这次没有那么幸运,“这个无情的光荣的俘虏,看见他的末日近在眼前,在决斗中,刚强而镇静地,准备着迎接致命的铅弹“诗句终于成了现实,他被射来的子弹击中了肺部,瞬时鲜血浸染了他四周的雪,一个瘦弱的身躯重重地摔到在地,尽管在他中枪倒地的同时,也开了枪,丹特士也受了伤,但丹特士的伤势却不重,而普希金中的则是致命伤,换句话即使当时丹特士也死了,这有什么用,十个百个丹特士能够换来一个世纪奇才吗?难怪有人悲愤地呼到:“丹特士杀了普希金是出于嫉妒,因为他不会写诗”,在家中急切等待他回来的妻子最后迎来的确是血迹斑斑的丈夫,“等我伤好了,再来”永不服输的诗人艰难地说道,可惜天妒英才,他并没有兑现成诺言,几天以后,这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永远离开了他深爱并倾注了巨大感情的祖国,正如别林斯基说的“普希金为俄罗斯而写俄罗斯”而最后他本人也为了俄罗斯而奉献了生命。

诗人死了,死在卑琐的丹特士手里,更死在对他恨之入骨的沙皇贵族的阴谋中。普希金去世的噩耗一传出,整个俄罗斯都惊呆了,俄罗斯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哭嚎为了普希金,为了除了职业革命家外,最积极的革命者,也为了俄罗斯丧失的国之瑰宝,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诗人的住所,争相目睹诗人最后的遗容,

向他作最后的道别,综观世界,有哪位文人的去世能够引起民众如此的注意,能够获得民众如此的爱戴,这种场面大概只有我们的鲁迅先生去世后才出现过,但普希金最后下葬时却是非常的孤独,心虚的沙皇害怕人民自发的悼念会导致大幅的示威抗议进而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于是当局者只派诗人的一个好友护送,秘密地将诗人的遗体运到米哈伊罗夫斯克村,在统治者的精心安排下,除了神莆和掘墓人之外,没有人能够见证诗人告别世界的最后一幕,可这要紧吗?墓碑不过是他肉体的寄居处,而他的灵魂早已得到了永生,几百年后,谁还记得尼古拉,谁还记的丹特士,而普希金却永远复活着,活在千千万万爱戴他的人民心中,人民爱他,因为他爱过人民。又一次想起他那伟大的自由颂:

“你这独断专行的恶魔! 我憎恨你和你的宝座,

我带着残忍的喜悦看见,你的死亡和你的儿女的覆没,

人们将会在你的额角,读到人民咒骂的印记,

你是人间的灾祸,自然的羞愧,

你是对神的责备!”

19世纪末俄罗斯文学有哪些成就?

1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在6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也了较快的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社会矛盾相当尖锐。1874—1875年间曾出现民粹运动高涨的局面。这一运动遭镇压以后,由部分激进分子组成的“民意党”人曾组织暗杀活动。8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处于低潮,“小事情理论”开始流行。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继续繁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领域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上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老作家大部分仍在进行创作,新的优秀作家又走上了文坛。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是由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柯夫—谢德林主持的杂志《祖国纪事》。

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和其作品主要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他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844年到1859年少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穷人》(1845)。后期从1859年到1881年,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罪与罚》。不过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因其构思精巧,规模宏大,算得上是宏篇巨著而备受重视,有人称它也是作家后期的代表作。

萨尔蒂柯夫—谢德林(1826—1889)其主要作品有《庞巴杜尔先生和庞巴杜尔太太》(1863~1874)、《塔什干的老爷们》(1869~1872)、《金玉良言》(1872一1876)、《现代牧歌》(1877~1883)以及他的两部代表作——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1869~1870)和《戈洛夫廖夫老爷们》(1875一1380)。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于1889年5月10日在彼得堡逝世。契诃夫对谢德林及其作品评价很高。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柯罗连科(1853-192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在乌克兰,父亲是个县法官。柯罗连科一生所著多是短篇小说和特写。代表作有《玛加尔的梦》、《盲音乐家》、《巴甫洛夫村札记》、《嬉闹的河》和自传体小说《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高尔基曾尊他为自己的"老师之一"。

蒲宁(1870—1953)俄国著名诗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次普希金文学奖得主,193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者。主要作品有:《米佳的爱情》、《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幽暗的林间小路》等。

库普林(1870--1938)俄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年轻时曾经当过搬运工,渔民,马戏演员,记者等,这些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著有《儿童花园》《画家的毁灭》《阿列霞》。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略览

作者:何怀宏 | 原创 | 2008-02-19 09:08 | 投票 标签: 何怀宏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略览

今天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回顾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文学,常常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灿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1] 这一百多年的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前夜。如果说哲学具有某种对时代的滞后性,犹如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

学却可以说具有某种超前性,犹如早就在夜空中飞翔的一只“夜莺”,但这却是一只不无痛苦的“夜莺”,它的歌声中既怀有希望,又深含苦恼。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俄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而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自然也反过来至为深刻有力地影响到了这一历史变动。[2] 赫尔岑认为当时的俄罗斯思想集中地表现于文学,俄罗斯思想是通过文学来发展的,别尔嘉耶夫和伯林有关俄罗斯思想和思想家的名著都用了大部分篇幅来分析当时的俄罗斯作家。[3]

在普希金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一种思想者的形象如奥涅金等,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裕的生活环境,也具有一种思想者的怀疑和探索的气质,然而又极度紧张不安,找不到灵魂的栖所,感觉到自己的空虚无力,于是或走向冷漠、消沉,或将激情和生命的热力随意地掷于最后既伤人亦伤己的生活和爱情事件,他们是思想者,同时又是社会上“多余的人”,还可以说是日后“虚无主义者”的某种雏型。

莱蒙托夫主要继承了普希金的这一方面,《当代英雄》中才智突出、精力过人的皮却林轻视功利乃至生命本身——他轻掷自己的生命,也对他人的生命和爱情表现得冷酷无情,这已接近于是一种绝望之举。莱蒙托夫的诗篇中也笼罩着一种沉郁和孤独感,他自己和普希金一样在决斗中被杀。果戈理则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的另一面,即深切地关注和描写小人物命运的一面,由此并发展出自然写实的一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发生过重要影响,果戈理自己的思想则与他笔下的人物保持着某种距离,而比较直接地表露于他晚年发表的《与友人书简选》中。他这方面的宗教和道德思想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作品中的思想实际上有某些隐秘的联系。

屠格涅夫常居国外,正是他使俄罗斯文学与西欧文学有了一种更紧密的联系,开始把俄罗斯文学推向世界,他是一个和后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一样享有广泛世界声誉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更直接地反映着时代和社会,思想者和“新人”的形象较前更为丰满、多样和新颖,其中既有热烈而软弱的罗亭、涅日达诺夫,又有坚定的革命家英沙罗夫,务实的科学家巴札罗夫和实业家沙罗明等。在屠格涅夫那里同时又有一种更为鲜明的对于纯美、纯艺术的追求,他的中短篇小说为个人的生活和爱情划出了一块空间,然而他的心底仍然是深深悲观和忧伤的,这尤其是表现在他后期的散文之中。[4]

而在大致同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中,也开始涌现出一种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的潮流,在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评论中,文学更多地被从变革现实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待。《怎么办》中的“新人”拉赫美托夫、薇拉身上更直接地承载着一种思想,一种新的社会理想。他们不再是犹豫不决的,而是一往无前地向着理想迈进。而常被与他们同样归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一类的赫尔岑实际上与他们相当不同,他由于命运的播弄长期流亡国外,常常被视作一个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但其实具有很高的文学才能,他的思考在同时深入观察俄罗斯与西欧的过程中达到了一个既坚持自由主义的理念、又对“现代性”进行深刻反省的层次。

对双峰并屹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下面要专门讨论,而在他们之后,契诃夫可以说是“黄金时代”的殿军,是这一时代的最后一座高峰。他的幽默到后来越来越多地注入了一种无法排遣的忧伤,他处在一个政治上严密控制而革命的地火正在蕴酿的时期,他不怎么直接谈思想,那不是他的擅长,他与政治和宗教都保持着一定距离,他的态度是温和的,深深地不满意于平庸的生活却也并不施以猛烈的攻击和搅乱,只是在精神的深层次上表露出一种默默的等待和不安的希望。此时,一般认为是属于“白银时代”的许多作者也已活跃,但他们更多地是投入了对艺术形式的无穷探索和新颖追求,尤其表现在诗歌方面,而契诃夫以其对人的处境和命运的关注却仍可说属于上一个时代——那在形式上主要是为一个小说的时代,但至契诃夫已非长篇巨制,在他的作品中也没有了早期如普希金那样的单纯和明朗。

一个文学传统的确立必须在开拓者后面要有天才的继承者,有接踵而来的发扬光大者和拓宽掘深者,而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在这方面是幸运的。这一文学传统的核心是一种对于人的灵魂与精神、人的处境与命运的深深关注,是对道德与上帝、自我与社会、时代与民族诸多重大问题的紧张探索,而它又有一种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与之偕行。它不是单线行进的,而毋宁说是充满了矛盾和困惑,是多线和复调的,向各种可能的方向都作了充分的挖掘。哀惋与激情、忧伤与欢乐、希望与绝望、保守与激进、战斗性与沉思性、最低社会阶层与最高精神存在,都汇合在一起思考和表现。这样一个传统形成了也就不容易摧毁,所以,即便在二十世纪这片大地上的文学最受政治箝制的年代里,不仅在公开发表的作品中也依然可以发现一些对现实的批判反省和纯洁的人道主义关怀,更有直承这一传统的潜流不绝如缕,对精神、上帝和永恒事物的寻求依然隐藏在一些孤独的灵魂中,而一旦展露就是一道洪流。

[1] 这一对概念首先是别尔嘉耶夫从考察俄罗斯诗歌的演变中提出来的。中国对“黄金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一向译介很多,对“白银时代”则很少注意,但最近也接连推出了这方面的一些译丛,例如98年出版的作家出版社的“白银时代丛书”,学林出版社的“白银时代俄国文丛”。

[2] 伯林说:“早期俄国知识分子创造了某种最后注定在全世界产生社会与政治后果的东西,以俄国大革命为这股运动最大的一个效果,我想是公平之论。”但革命并未循这些作家与小说家所预期的路线发生。“连法国大革命在内,不曾有什么事件像俄国革命一样在事前的一世纪里经过这么多讨论与思索。”见其《俄国思想家》,彭准栋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154页。

[3] 见上书和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视野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雷永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而据索赫里亚科夫在1996年11月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俄罗斯思想”作为一个术语是首先出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的《作家日记》中的,参见《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4期。当时俄国知识界的思想集中表现于文学的一个原因是沙皇严格的检查制度将社会政治观念驱入了文学领域,而俄罗斯的知识者也富于文学修养并酷爱文学,如别林斯基说:“俄国文学是我的命、我的血。”本世纪初科罗伦克亦言“我的国家不是俄国,我的国家是俄国文学。”转引自伯林《俄国思想家》,第176-178,208页。

[4] 别尔嘉耶夫说:“忧伤是精神上的,并且与过去相联系。屠格涅夫主要是个忧伤的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凄惨的艺术家,凄惨是和永恒相联系的。忧伤是抒情式的,凄惨是悲剧式的。”见《自我认识——思想自传》,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40页

论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人物形象

| [>]

内容提要: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出现了一组特殊形象群体——“多余人”。这一典型形象是当时俄国处于西方文化与传统的俄罗斯文化相互冲突之下的产物。本文从它的产生、发展、升华到灭亡做初步的整理。普希金笔下《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可谓“多余人”的“鼻祖”,是俄国第一个“多余人”。在俄国沙皇的高压政策下,普希金只能让他笔下的奥涅金停留在苦闷、彷徨、探索而又找不到出路的个人反抗阶段,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专制农奴制度的危机和新一代年轻人的觉醒。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的第二个“多余人”。“多余人”发展到这个阶段,显示出更强的反抗性。与初期“多余人”相比,毕巧林在思想性格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他的思想更尖锐,对抗更强烈。相对于奥涅金是一个超越。屠格涅夫笔下《罗亭》中的罗亭是“多余人”形象系列的升华。无论道德情操或智慧才华都高于奥涅金、毕巧林。比之他们罗亭已经有了更高的觉悟,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思想上觉醒了过来,找寻着改革社会的道路。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中的奥勃洛莫夫是所有“多余人”蜕化的极限。他缺乏以前“多余人”那种探索生活、介入生活、改造生活的热情,而是退出生活,旁观生活。最终只能默默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多余人”形象的灭亡,也正象征俄国农奴制时代的结束,新生活的必然到来。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

多余人

时代特征

19世纪上半期是俄罗斯近代民族文化的崛起与西方文化发生剧烈撞击与冲突的时期。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反映了俄国解放运动第一阶段的特殊历史氛围。“多余人”形象系列正是这一历史氛围的集中体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和作家赫尔岑指出:“多余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一边,同时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一边,是一种游离于两种状态之外的社会群体。普希金在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他是一个介乎“十二月党人”和“花花公子”之间的典型形象。普希金之后,

莱蒙托夫又高举起批判现实主义大旗,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又一个“多余人”形象毕巧林。之后,陆续走出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谁之罪》),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拉夫列茨基(《贵族之家》),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奥勃洛莫夫》)等一系列“多余人”典型形象。至此,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余人”形象的画廊,生动地再现了俄国社会在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压迫下的先进贵族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经历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多余人形象是指俄国19世纪前半期文学中的一组贵族青年形象。他们不满现实,却又不能挺身反抗社会,想干一番事业,却又没有实际行动,想得多,做得少,最终一事无成,成了于整个社会多余的人,无用的人。通常认为,多余人形象有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毕乔林(《当代英雄》)、罗亭(《罗亭》)、别里托夫(《谁之罪》)、拉夫列茨基(《贵族之家》)、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他们反映了贵族阶级趋于没落时期的社会现实。

新人形象指的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他们不同于多余人,具有明确的社会理想,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与旧制度作不妥协的斗争。他们联系人民,勇于牺牲,富于实干精神。通常认为,新人形象有英沙罗夫、叶琳娜(《前夜》)、巴扎洛夫(《父与子》)、薇拉、吉尔沙诺夫、罗普霍夫、拉赫美托夫(《怎么办?》)。他们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斗争。

【内容提要】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大师们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多余人”形象,而在20世纪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多余人”和类似于“多余人”的形象。这些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19世纪“多余人”形象的发展。本文尝试从俄罗斯文学传统出发,解读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嬗变。

【关 键 词】多余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化/边缘人

【正 文】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形象,出现在当时诸多优秀作家的代表作中。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塑造的“当代英雄”毕巧林,到赫尔岑的《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等,“多余人”的形象逐渐变得鲜明和丰满。尽

管这些俄国作家笔下的多余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个性气质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贵族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代表,空有抱负却没有用武之地。这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相似性使他们构成了现实主义文学不朽的“多余人”形象系列。

“多余人”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中,后来被俄罗斯文学界和批评界用来称谓具有类似奥涅金的性格气质和历史命运的那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之“多余”是指贵族知识分子相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他们具有思考能力,智慧过人,但却无法脱离他们委身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并采取行动,或者,按照赫尔岑所说,他在其所安身立命的环境中是“多余的人,他并不具有从这种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一种坚毅性格的必要力量”①。他们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善于独立思考,对社会、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试图发现生活的真理和寻找内心的和谐与自由,但是却屡屡受挫,以至于无法适应现实生活而被现实生活拒之门外。

“多余人”之所以会“多余”,是由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知识分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19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正处在一场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之中,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俄罗斯,特别是1812年卫国战争和1813至1814年的俄军西征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贵族军官接受了欧洲的民主思想,又在西征中亲眼看到了西方先进的文明、民主的制度和发达的生产力。在他们的影响下,贵族知识分子纷纷成立自己的组织团体,普遍对俄国社会的现状表示不满,并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使贵族知识分子社会变革的热情消退,沙皇政府则变本加厉地加强控制。在这一动荡的历史过程中,贵族知识分子始终充当着这个时代的思考者和领路人的角色,试图唤醒俄国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他们向来喜欢追问“谁之罪”和“怎么办”,因为他们“固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精神理想,不满足于平庸的物质生活”②。他们总是幻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实际问题,但结局往往是不幸和无可奈何。这种特点决定了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彩虹般美好理想和生活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也就是“多余人”之“多余”的根源。所以,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当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犹豫不决和无力积极干预生活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时,具有清醒的理智和实践能力的平民知识分子就取代了他们。由此可见,时代特征和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的特点共同促成了“多余人”作为客观人物的出现,而“作家只不过反映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典型罢了”③。所以,19世纪的“多余人”是当时的俄罗斯社会现实与贵族知识分子之间冲突的结果,是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进行的一种反应方式,是他们在那种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一种生存状态,体现了现实主义作家对当时时代特征和人物特点的

理解与把握。

20世纪的俄罗斯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苏联。从20年代中期开始,俄国人民便处在动荡的政治旋涡之中,在斯大林模式的一言堂意识形态话语的高压下,失去了个性、自由和思想。之后,在漫长的几十年间,大部分俄罗斯知识分子都经历了短暂的欣喜、彷徨与怀疑、失望与痛苦,最终选择的是逃亡或精神的放逐。面对一元化语境,背负社会责任和历史十字架的俄罗斯创作知识分子要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作家们让笔下的主人公成为知识分子,成为“把自己放在人、人类、民族、人民、无产阶级、生物或其他类似存在的位置上的思想家”④,让他们依靠自己渊博的知识来分析、思考、领悟、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惊喜地发现,“多余人”和一系列类似“多余人”的形象出现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20世纪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一方面,这是由于俄罗斯文学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不断延续的缘故。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虽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却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整合俄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这是由相似的时代特征造成的。在封闭、压抑、不自由的历史环境中,俄罗斯知识分子既遭到当局的压制,又遇到被统一的舆论所催眠的民众之不理解,然而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坚持思考。第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敏感而具有良知的创作知识分子修正压抑的生存环境的一次尝试。作家们尝试通过揭示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来反观社会现实。于是,新“多余人”出现了。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安·比托夫在《普希金之家》中成功塑造了廖瓦·奥多耶夫采夫的形象。“普希金之家”即位于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俄罗斯科学院普希金文学研究所,作品主人公廖瓦·奥多耶夫采夫就是这个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从小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失去了个性和独立的思想,只会按照别人的和现成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他的父亲从一开始就把严酷而丑陋的真相隐藏起来,只教他虚无空洞的理想主义,让他一直生长在幻想世界里。“解冻”时期的一天,他素未谋面的祖父突然回到家里。祖父莫杰斯特·普拉托诺维奇·奥多耶夫采夫喻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出现的精神贵族、知识分子精英。他个性自由,执著地为自由而斗争,曾因反对当局对人的精神压迫而被判流放。多年的流放生活并没有把他变成精神奴隶和顺民。流放归来后,老奥多耶夫采夫依然坚持其反对僵化的体制的立场,提出不同于官方的异端思想,因而被驱逐到生活的边缘。通过与祖父的交流,廖瓦尝试着抛弃幻想,去思索人生和寻找真实的自我。但是,幻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廖瓦变得迷惘,他只从祖父那里接受了一些他认为必要的思想。廖瓦有才能,会思考,善推理,但沉湎于童话式的理想而不懂

生活。他曾是一个有才干的年轻人,但充斥社会的恶与危险却慢慢地消磨了他的天赋,他变得害怕思考、害怕表达自己的思想,害怕成为当局批判和打击的靶子。他的创作也是虚幻的,是对虚假现实的模仿。类似廖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的苏联还是很多的,这与“解冻”前后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就是著名诗人叶·叶甫图申科所谓的“二十大的孩子”。

“解冻”思潮虽然试图以文艺的“解冻”带动社会的“解冻”,以自由思想的启蒙反抗意识形态的压制,但最终却没能如愿。“解冻”仅仅停留在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及其社会结果的层面上,却未对斯大林建立的僵化的苏联体制存在的深层原因加以追究。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冻”也仅仅是短时间的“解冻”而已,它并没有达到彻底反思的目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领导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加紧控制。而当时该集团对西尼亚夫斯基、达尼埃尔、布罗茨基等持不同政见者的政治制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30年代的政治运动。60年代末至70、80年代的所有这些事件都清楚地证明了苏联官方的社会理念与强权体制的不可分离性,以及相应的将苏联体制视为社会进步的最高形式、人类历史最为理性和可控制阶段的虚妄性⑤。在这种源自“波将金村庄”⑥ 的崇尚虚假的社会现实之下,廖瓦的真实思想是不可能被承认的,相反还会招来祸端,他只好回避、放弃,慢慢地失去自我,成为一个多余人。廖瓦的形象突破了苏联官方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窠臼,使知识分子恢复了思考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力,回到知识分子体悟生命、探索真理的存在主义状态之中。耽于幻想的廖瓦尚可苟活在充满虚伪和假象的尘世,而学会了思考的廖瓦却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变得更加害怕思考,甚至不见容于整个社会。

论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人物形象(这种问题以后不悬赏坚决不回答)

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

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个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萌发去寻找精神解放的途径,而自身性格软弱的钳制,又使他们找不到新生活的定位,徘徊、孤独、苦闷。他们既不满俄国社会现状,愤世嫉俗,但又不愿站在人民一边,精神上无所寄托。他们一面觉得在鄙俗的上流社会无以容身,但又对上流社会以外的生活同样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关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章的一种译稿中就出现了,写到奥涅金时有这样的两句:有人远在他们之外,像多余的东西茕茕孑立。后来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 文学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诸多传统的主题,“多余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

一、近现代研究“多余人”形象现状一瞥回眸我国对“多余人”形象的研究,首先是从俄国“多余人”形象入手,进而对世界文学之中与俄国“多余人”相类似的典型进行探讨,从狭义到广义的比较研究中萌生出一个新命题,即“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1)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我国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我国评论界几乎一直囿于“多余人”是俄国文学“特产”的认识阶段,普遍惯性地使用这个定型的结论。而各个历史时期对这一形象的认识都基于时代所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在*前,我们对俄国文学的介绍、翻译和研究倾向是“以我所需”、“急我所用”、“拿来天火”给苦难的大众为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现实斗争服务。这是个“全面肯定”的时期,我们对“多余人”身上的觉醒和抗争的积极方面,给予了最充分的关注,却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他们身上的消极方面。进入极左时期,对俄国文学的研究进入冰冻,“多余人”真正变得多余,并销声匿迹。总体上,这个阶段我们对“多余人”形象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个分散的初级认识阶段,对“多余人”也多是从介绍的角度进行普及性传播。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的20年至今,这一阶段进入理性化思考。一大批对“多余人”问题的研究论文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开拓,主要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对读者熟悉的非“多余人”典型重新审视,发现了“新”的“多余人”。不满足于已有定论,勇于开拓发现。有文章指出“达吉雅娜与奥涅金一样,只有觉醒,没有真正的反抗”,认为达吉雅娜也具有“多余人”的色彩。其二,对于那些原本公认的“多余人”形象或提出质疑或重新评价。其三,从整体上对俄国“多余人”产生、发展情况、进步意义等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刘亚丁的专著《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一书中提出俄国“多余人”产生实际上“是外来文化撞击古老俄国的结果,外来文化第一批接受者是青年贵族,他们无法停息被撞击后的震荡。”同时这个高峰时期俄国“多余人”的影响,也

唤起了我国一代青年的觉醒和一代作家的创作。(2)“多余人”现象的初步联网以俄国“多余人”为稳固的经线,我们打破国界,在“多余人”研究中出现横向“联网”。评论家首先把视线投向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和“孤独者”。如《屠格涅夫和郁达夫的“多余人”比较研究》、《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孤独者”》。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贾宝玉和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贾宝玉与奥涅金之比较》等。其次,评论者在日本和法国文学中找到了俄国“多余人”的兄弟。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形象,被认定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的“多余人”。有的论述了日俄“多余人”的相似之处后,还从价值观、伦理、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阐释了日俄“多余人”的差异。另有把法国的“世纪儿” 和“孤独者”联系起来,启示我们追溯中法文学的姻缘。对于中日“多余人”之异同也有专文进行了论述。以日本“私小说”为切入点,阐述了对中国“零余者”的影响。(3)一个新命题的萌生——“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 对于世界近200年间的“多余人”现象,沿着二百多年的不断的发展历史轨迹,得出了“多余人的演化”轨迹。从18世纪末维特的出现为起点,其后是19世纪初“世纪儿”的“世纪症”蔓延,几乎与此同时“拜伦式英雄”和哈洛尔德震动欧洲;到了19世纪20至50年代,俄国的“多余人”以强大的阵容和整齐的队伍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逃遁者”面世,中国的“孤独者”、“零余者”便接踵而至。而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的“反映雄”虽然姗姗来迟,却与法国的“局外人”、英国的“愤怒青年”和德国的“新维特”,互相呼应,携手问世,构成了当代“多余人”联网。这一联网真正实现了歌德最早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梦想。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各国文学的自身的实际来重新审视“多余人”现象,就不是孤立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共同发展。经全方位普查和多角度扫描,评论界定质定量地给世界“多余人”现象得出一个纵横交叉的历史发展模式,得出这样一个简略的图示:(美国) “反英雄” (20世纪中) (中国) “孤独者” (20世纪初) (日本) “逃遁者” (20世纪初) (俄国) “多余人” (19世纪前叶) (英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愤怒青年” “拜伦式” “维特热” “世纪儿” “局外人” (20世纪中) (19世纪初)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20世纪中) (德国) “新维特” (20世纪中) 本图示基本表示出世界各国文学在相同和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相近“多余人”类型的各自姓氏代号。每个代号的专用名称几乎都包含着一个群体系列。同时图示中的国际性的排列组合,克服了本土文学的自足性和排他性,反映出互相交融、理解和创造的新局面。

二、“多余人“形象研究之我见(1)“多余人”的特征 “多余人”是多棱多角多面的立体,身上混杂着复合的色彩,反映了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他们有勇气从厌恶的环境中拔了旧根,却找不到适宜的土壤扎新根,成了“无根浮萍”、“身外客”、“局外人”、“逃遁者”、“隐身人”。(2)国度

“多余人”典型的分析 ①自省和探索——俄国“多余人” 俄国“多余人”的精神探索,具有东方人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国“多余人”是从俄国的旧文化和欧洲新文化撞击融合的血肉土地上产生出来的。这是“多余人”产生的一般性回答。俄国盛产“多余人”特别是从贵族阶级中不断地裂变处“多余人”,与俄国贵族阶级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在这些反映传统主题的杰作里,我们明显地看出文学家本人的精神和心理与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亲缘关系。因此,这些“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在一定意义上是作家的精神的再生儿。 ②东方隐士——日本“逃遁者” 无论是二叶亭四迷《浮云》的主人公内海文山,还是夏目漱石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日本式“多余人”形象,都表现出“隐士”的特点。他们是“内向的”,拘谨、沉重、迟缓,远没有欧洲和俄国“多余人”那种无所顾忌的洒脱、豁达和冒险精神,但它们具有更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首先是旧思想的强大和根深蒂固,羁绊着“多余人”新思潮的萌发;其次,东亚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和日本民族传统的打“和”精神对他们“隐士”精神的造成有着密切的制约作用。日本“逃遁者”是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批“多余人”形象,它为年轻而短暂的日本近代文学开拓了现实主义道路。同时也为中国“零余者”的诞生不断吹来了春风。 ③最具社会和民族责任感——中国“零余者” 从郁达夫笔下的自叙的“沉沦者”到鲁迅笔下的孤独的魏连殳,从丁玲笔下的沙菲到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周如水,从老舍笔下的祁瑞宣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中国“零余者”蜂拥而来。古老的封建王国在不可避免的社会大变革中,开始整个民族的蜕变,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轨道,是中国“零余者”大批萌生的文化背景。同时,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速,成为了中国“零余者”的催生剂。“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知识青年,与近代西方意识的接轨决定了中国“零余者”精神含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中国“零余者”思考的浓缩性和情感的强烈尖锐度。(3)“多余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首先来自形象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是由“多余人”的崇高的悲剧性格所决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人都一定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个点上,而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 其次,“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的性格特征。在灵与肉、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中往往陷于强烈的内省和忏悔意识。从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内源性”忧郁症。在这种复杂的性格中,才真正体现人物性格真实的美,同时产生复杂的美学效应,使读者获得悲与喜交融、崇高与滑稽相混杂的复杂深刻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多余人形象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美学原因。阅读“多余人”,走进他们的世界,你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瞬间发现“自我”,产生共鸣,带来思索。

参考书目:

1、《“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探讨》,张伟著,东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较文

学基本原理》,方汉文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张承举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4、《《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译林出版社,1996年

推荐第4篇:走遍欧洲论文十月啤酒节

十月啤酒节

啤酒作为”液体面包”,是德国人最爱喝的饮料,今日的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其中则以巴伐利亚最为历史悠久。 在德国,有种“啤酒与巴伐利亚”的说法,因为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地方的啤酒消耗量可以媲美巴伐利亚。巴伐利亚有1100万居民,每个人的年平均啤酒消耗量为230升,换句话说,每个巴伐利亚人(无论男女老少)每天要喝半升啤酒。因此,许多人说“喝啤酒是德国人‘最爱的休闲活动’,而巴伐利亚人是个中翘楚。” 由于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便多似天上的星星。仅人口100万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几乎每个踏进酒馆的人至少都点半升啤酒佐餐(最受欢迎的是“比尔森”啤酒),但人们最常点的还是一升。所以“一升”在慕尼黑及整个巴伐利亚可说是个“计量单位”,当地还盛行一谚语“有节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赛神仙”。人们也不只是进餐时才喝酒,几乎是随时随地喝。

而慕尼黑作为一向是公认的“啤酒之都”,则是在每年秋季都会举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啤酒节——十月庆典。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涌向慕尼黑,一品“巴伐利亚啤酒”,并亲身体验德国人民欢庆节日的热闹和喜悦。

传说十月啤酒节是为了纪念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格王子和萨克森国的希尔斯公主的婚礼而举行的盛大庆典。1810年巴伐利亚加冕王子路德维希和特蕾瑟公主于当年10月完婚,官方的庆祝活动持续了5天。人们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观看赛马和痛饮啤酒。从此,这个深受欢迎的活动便被延续下来,流传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至10月第一个星期日就固定成为啤酒节。截至到2004年,除因战争和霍乱中断外,慕尼黑啤酒节已整整举办了170届。

每逢十月节开幕那天,要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和由各大啤酒厂组织的五彩缤纷的游行。开幕式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大帐篷里由慕尼黑市市长主持。中午12时,在12响礼炮声和音乐声中,市长用一柄木槌把黄铜龙头敲进一个大啤酒桶内,然后拧开龙头,把啤酒放出来,盛在特制的大啤酒杯中。市长饮下这第一杯,著名的十月节便正式开始了。

每年啤酒节的第一个周日,来自全德国各个州的人们穿上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装盛装游行,演奏音乐,浩浩荡荡的穿过慕尼黑的市中心,最后来到啤酒节的现场Theresienwiese。其中,当以巴伐利亚民族服装最为抢眼。在啤酒节上,男士会穿真皮缝制的、带有背带的Lederhose,配上白色衬衫和白袜子。这种皮裤是真皮所作的裤子和背带,在裤子和背带上会有简单的花纹刺绣。腰间的背带扣打开后可以用来悬挂啤酒杯,以保证啤酒爱好者们可以走到哪里就喝到哪里。裤子的侧面还有一个小袋子,是专门放匕首的,这匕首不仅可以用来防身,更重要的是切肉吃,因为慕尼黑啤酒节的传统食物就是香喷喷、肥腻腻的大块肉,随身携带的匕首可以随时从防身工具变为餐具。功能性和方便性集于一体的服装的最大特点在他的小腹前的那片绣花带纽扣的设计。若遇到紧急情况,则只需将腰间的纽扣解开就可以得到释放了。而女士会穿上上鲜艳的Dirndl,胸前的设计突出了德国女人丰满的身材,腰间系的围裙又体现出德国女人窈窕的曲线,短短的泡泡袖设计在注重漂亮的同时,也很实用。德国南部方言中,Dirndl是南德方言中Dirne的另一种写法,意思是“年轻女孩”。传统的Dirndl是七分甚至是到脚面的长裙,但如今的改良版更接近于现代女孩的穿着,Dirndl的长短在膝盖上甚至更短。人们对新Dirndl的态度不一,年轻女孩十分支持旧衣新穿,而年长女性则对短款Dirndl十分不满,认为这种短裙过于轻浮。值得注意的是,女士的围裙也大有玄机,女士围裙在哪里打结透露了很多个人信息。围裙在左边打结,说明这个女生是单身、期待着一份感情。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Schleife links, Glück bringt’s!(围裙结在左边,幸运就到来)”如果系在了左边,到了啤酒节可是会有男生请喝啤酒的哦!围裙在右面打结,表示这个女士的生命中已经有了一个男人了,不是结婚了就是有男朋友了。如果围裙在中间,说明这个女因为家庭关系对个人状况仍然不确定,在过去这种打法说明女生仍是处女。如果围裙在身后打结,则只有两种可能:服务员和寡妇。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传统和文化的体现。不论是身手灵活矫健的啤酒女郎,商店中的售货员小姐,还是前来参观的当地居民和游客,当参加慕尼黑啤酒节的各种类型人群都身着巴伐利亚民族服饰时,这使得节庆文化更贴近游客,更具真实性。这种民族文化的展现生动活泼,使啤酒节的民族文化氛围浓厚。

为了招徕本国顾客和接待来慕尼黑旅游的外国客人,慕尼黑的八大啤酒厂在节前就在特蕾泽大广场上搭起巨大的啤酒大篷,德语里称“Bierzelten”,比一般的帐篷装修更大也更豪华。每个帐篷里放有长条木桌和板凳,大篷的一端还有一个临时舞台,由民间乐队演奏欢乐的民间乐曲。帐篷一般可容纳三四千人,最大的有7000个座位。每一个啤酒棚一般都只提供一个酿酒厂的啤酒,为了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每个啤酒厂都把自己的那个啤酒棚修建的富有特色而舒适气派。啤酒棚外部的装修标新立异,但内部大多都是一个格局,可以坐二十人的长条木桌椅排排摆开,会场中心是被鲜花和灯光装扮一新的高高的表演舞台,棚顶装饰着巨幅的绸缎和编织的花环,有的啤酒棚还设两层,楼上便是\"雅座\"。各帐篷里都由身穿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女服务员给顾客送酒。

在热闹的时候,啤酒棚里挤得人山人海,中心舞台上演奏的音乐响彻全场,气氛热烈高涨。德国著名的乐队穿梭于人群之中,娴熟地演奏轻松欢快的乐曲,为人们带来音乐的享受和热烈的气氛;无数盛装的青年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翩然起舞,有些人甚至还跳起了欢快的巴伐利亚传统舞蹈“小鸡舞”,碰上脍炙人口的歌曲,全场近千人手拉着手,一起随着音乐引吭高歌。置身会场,人们仿佛融进巴伐利亚了民族音乐的海洋。四处飘扬的民族音乐,欢快又独具民族特色。民族音乐完美烘托了现场狂欢气氛,让人们随着音乐唱歌跳舞,提高了节庆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推荐第5篇:俄罗斯

俄罗斯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读两国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两国都具有的优势能源资源是( ) A.石油 B.太阳能 C.森林资源 D.煤炭

2近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 ) A.该国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吸引人们大量涌入 B.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 C.该国政治稳定,成为周围动荡国家人们的避难所 D.该国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

3 两国在农业生产中垦殖指数都不高,其自然原因( ) A.相同,都是因为水资源缺乏 B.不同,俄罗斯地广人稀,卡塔尔地少人多 C.不同,俄罗斯气温低、冻土广布,卡塔尔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相同,都是因为地形崎岖所致

2017年7月4日,习主席与普京总统联合发出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俄共同打造的“冰上丝绸之路”属于北极航道中的东北航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过白令海峡向西北航行走(

A.东北航道 B.西北航道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5全球气候变暖及科技迅猛发展,东北航道通航期预计从目前的3个月扩大到半年(2050年时),依据相关知识,推断现在北极东北航道的黄金航运期是()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6 在现代科技支持下,推测目前东北航线发展中遇到最大困难可能是( ) A.海雾 B.浮冰

C.沿线基础设施差,救援困难 D.通航时间短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 7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湖泊较深 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河流入湖泥沙量少 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8“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B.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半岛地形平坦,冻土广布,冻土层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岛上建有规模庞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基地。近年来,岛上陆续发现了数十个“巨坑”,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图4示意亚马尔半岛及巨坑位置

图9巨坑的出现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地坑会( ) A.引发地表沉降 B.加剧海水入侵 C.威胁能源基地安全 D.加速地表水流失

10 半岛上液化天然气基地建设采用的是“组装式建设”模式,即部件在其他地方生产,再运至该地组装。采用该建设模式主要是因为半岛( ) A.冻土深厚,建设成本高 B.气候严寒,施工期短 C.濒临海洋,海运便利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 1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13读世界某区域图和该区域内A、B、C三城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4(1)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试分析其成因。

(2)分析里海水域渔业资源逐年减少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是世界向日葵生产量最大国家之一,大高加索山北部是向日葵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向日葵籽的含油率与气候关系密切,含油率与光照强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等因素呈正相关;与日均最低气温等因素呈负相关。

材料二 大高加索山脉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山脉南北两侧自然差异大,山峰高大,许多山峰的高度超过海拔5000米,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该地森林茂密、河流广布。位于该山区的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度假胜地。

(1)比较同纬度的A、B两地向日葵种植区种子含油率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2)索契是俄罗斯人首选的度假胜地,大多数俄罗斯人无不希望在索契捞回一年中的夏日阳光及享受自然美景,试分析其原因。

(3)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ABCAD CBACB CB 13(1)顿河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缓慢;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水量较少且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汛期),所以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

(2)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水质污染;里海为内流湖,入湖盐分的增加和蒸发,湖水盐度升高,鱼类生存环境恶化;入湖水量减少,里海面积减小,鱼类生存空间变小;沿岸人类活动密集,过度捕捞。

(3)该区域植被覆盖良好,大量枯枝落叶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纬度高,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开阔,外力侵蚀作用弱 14(1)A大于B。

原因:①A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光照较强,有利于向日葵的光合作用;②A地海拔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带来的消耗;③A地海拔较高,距黑海、里海更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葵花籽中含油物质的积累;④A地海拔较高,日照时数较低海拔的B地略长,向日葵光合作用的时间长。

(2)①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冬季漫长严寒,昼短夜长,光照不足。②索契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③有海水、沙滩、雪山、森林等,旅游资源丰富。

(3)①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②纬度、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③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

(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15(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的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推荐第6篇:走遍日本

“走遍日本”的心得体会

提起日本,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词可能多是“富士山”,因为富士山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是日本的国际标志。富士山也是我向往的地方。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休眠火山,海拔3775.63m,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在在日语中是永生的意思,是日本的神圣象征。富士山在山麓处形成了无数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喷气现象。富士山在山麓处形成了无数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喷气现象,最美的富岳风穴内的洞壁上结满钟乳石似的冰柱,终年不化,被视为罕见的奇观。要饱览富士山的风光还是冬季时乘坐缆车到观景台上远眺,你可以一边泡温泉足浴一边一边欣赏富士山美丽的风光,美丽而又惬意。传说富士山时常会被大雾笼罩,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有幸看到富士山壮丽的风光。你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吗?不妨去富士山浏览一遍。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可想而知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樱花有几百个品种,一般分为染井吉野、山樱、大岛樱、江户彼岸樱、枝垂樱等。受气温的影响,樱花由温暖的日本列岛南端向北方沿着纬度依次开放,因此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推进的“樱前线”。日本有句俗语叫“樱花七日”,就是说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七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半月左右。在日本,樱花被视为吉祥之物。在传统的婚礼等喜庆场合,经常要饮用一种在盐浸的樱花瓣里加入开水的樱花汤,便是取樱花的吉利之义。樱花盛开的四月,也正是入学、就职的时节,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樱花又代表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未来形象。身穿和服漫步于樱花烂漫的时节,感受落英缤纷的绚烂,不亚于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

如果要列举日本的标志性建筑,我会想到东京的东京铁塔、东京天空树,大阪的通天阁、天守阁,京都的金阁寺,清水寺,哲学之路等。当然,也会想到名声不怎么好的靖国神社。登临东京铁塔的瞭望台,晴天,向下俯视,整个东京一览无余,西边美丽的富士山,淡妆素裹,婉丽多姿,令人赞叹。入夜,塔身饰灯骤然齐明,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愈发显得神奇、雄伟。如果你想见识一下日本的古建筑,可以去天守阁看一看,天守阁是日本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在军事上有关楼和瞭望塔的作用,同时也是城主的住所,是感受古风的好去处。

去日本一定要泡温泉,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也成就了日本的温泉文化。日本有“温泉王国”的美称,频繁的地壳运动造就了日本星罗棋布的温泉,从海上小岛到山中秘境,处处都有可养颜、健身的泡汤或各式观赏性温泉。日本人泡温泉不单纯是为了洗浴,而是将其发展成一种文化消费。从日本的温泉文化可以感受日本人生活的精致和精细。在进入浴池前,要先在池外将身体冲洗干净,带着洁净的身体入池。

日本还是一个购物天堂,这里有时尚前沿的服装,还有实用先进的一些电器或一些小东西,以及充满日本特色的土特产及工艺品。如果你喜欢手办,还可以买到许多正版的手办作品。东京的表参道,六本木,新宿,大阪的道顿崛,心斋桥,都是购物的好去处。要选购工艺品,可以考虑日本景泰蓝、褶扇和灯笼、日本和服、日本人形、漆器和陶器等,都带有浓重的日本特色。

日本的饮食给我的映像是特别精致,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日本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适合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日本的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日本人心灵的寄托。当然还有寿司,它是日本人广泛喜爱的一种美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非常注重食材的新鲜,做工的精细。

日本的动漫产业非常发达,得益于其完整的产业链、精细的产品分类、产销分离的经营模式、大量的衍生品的销售、源源不断的创新。它已经深深影响了全世界,像我们熟悉的网球王子、七龙珠、灌篮高手、EVA、足球小将以及现在很热的海贼王、死神、火影忍者等,都陪伴了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一起成长,为它欢喜,为它哭泣,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走遍日本”让我游览了日本的名山、温泉、饮食、时尚元素、动漫、历史文化背景,使我对日本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我打开了一扇直通日本的大门,她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不能一棍子打死,我们应该理性的去欣赏她美丽的一面。

推荐第7篇:走遍娄底

走遍娄底

娄底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全市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娄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涟源市湄江风景区、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胜仙洞等胜景,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坐落在位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半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曾国藩故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白玉堂”、“黄金堂”、“万年堂”、“大夫第”、“富厚堂”等(“有恒堂”为曾国荃故居)。富厚堂,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整个建筑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新潇湘八景之一。紫鹊界梯田利用该地区地形地质土壤特征,因地制宜,镶于山坡,引灌渗泉流水。山坡上众多的渗水为灌溉源头,每处小水源有一个小灌溉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土壤孔隙、岩石裂隙、微型水沟和田块组成,输水流畅。漫山遍坡的梯田由无数的灌溉群块组成。每丘梯田的长度、宽度,每梯级的高差都因势而宜,田块宽一般为1-3m,高程差一般为1-1.5m,利于稳定和保水;每组灌溉系统的大小以渗泉水量多少和地形坡势而定,使其水源充足,而雨多又无急流,细做田埂,精心管理,确保梯田水土不流失。此外,低矮山岗顶上梯田的灌溉,则用竹管或塑管埋于土壤中,从高处引水,形成地下小倒空气管;还有就是利用山涧溪水的高差,在高处将溪水拦入倚山开挖的沟渠,逐级灌溉梯田。其梯田设置及灌溉系统非常巧妙。龙普、石丰梯田披挂在或陡或缓或大或小的山坡上,层层叠叠横躺于天地间,片片相连数千亩,梯梯相垒几百台,高高低低,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顶垂挂下来直抵山脚。龙普梯田、石丰梯田南临锡溪河,一年四季有60日以上可看到雾气或者骤雨后形成的大片云海,其云雾在山黛之间流动,在梯田之中飘缈。特别在这里看日出,天边的朝霞与地面的白雾交相辉映,其色彩瞬息万变,幻化无穷。龙普梯田景观分两部分,东部一组、八组的梯田,从高山上往南远眺,梯田密布于山山岭岭之间,气势磅礴,曲线婀娜,巍巍壮观。尤其是清晨,阳光洒满田畴,面与线显得更加突出,点缀于田园阡陌间的座座板屋,炊烟袅袅,融入薄薄轻纱晨雾之中,营造出一种近处清楚,远处朦胧的意境。水奉公路在这片梯田中盘旋。石丰梯田从灵公庙往下看,则是另一番景象,梯田盘绕于座座小山之上,尤如众星捧月。若继续往西前行即到黄鸡岭,再回过头看石丰梯田,其形状其壮美更让游人赞叹不已,而黄鸡岭300亩贡粮田,老庄梯田、龙湘梯田又无限地沿着山势延伸。长石梯田是紫鹊界最壮阔,层次最丰富,形态最美观的梯田。漫山遍梁,层层重叠,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是一片清净如鳞的波纹;近看阡陌纵横,仰观梯田整齐如登天云梯,俯视水面闪亮,田梗蜿蜒曲折,如泼墨山水画。从来时坳至丫髻寨之间,连续有12道山梁,起起伏伏,弯弯曲曲,山梁上开凿的几千亩梯田被称作金龙梯田。

波月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冷水江市北郊2.5公里处,她东邻涟源湄江风景区,西靠新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濒双峰曾国藩故居,北近锑文化工艺园。波月洞是湖南著名景区景区之一,坐落在湖南省冷水江市北郊太一山西麓底下,波月洞是一个世界溶岩博物馆。里面溶岩密布,石柱高耸,组成了各种美妙的景观。同时波月洞是世界上鹅杆最多的地方,被成为世界之最。波月洞洞穴之长之高之阔、溶岩之奇之怪之美实属罕见:洞中有洞、厅中有厅、鬼斧神工、步步皆景;洞内钟乳丛生,石笋兀立,石柱如林,石幔如幕,悬吊垂挂,姿态万千,满目珠玑,美不胜收。波月洞景区分为五大功能区,即溶洞群体观赏区、人工湖、花果山、休闲区和儿童娱乐区。自1980年对外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景区道路畅通,从市区乘车只需6分钟便可到达;溶洞群体开发了以石钟乳为主要景观的波月洞,以及烧香拜佛的观音洞,和奇幽探险的常纱洞;儿童娱乐区开发了二十七处游艺项目,以及一处具有十多个强身健体项目的奥运园;花果山目前只开发了动物园;度假休闲区开发了湘中地区最大的露天烧烤场,以及集茶庄、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波月宾馆。

梅山龙宫位于湖南新化县,距县城28千米,是一个地下溶洞群,洞道已探明长度2876米,其中已开发1856米,包括466米世界罕见的神秘地下河,共九层,大小石厅80多个,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地质博物园”。该洞穴系统发育于石炭纪中统的中厚层状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中,岩层产状平缓,倾角在20~30度之间。构造上属于油溪复式向斜的西翼,属地表河桃溪下游段的伏流型洞穴。洞穴形成的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外流水,其水动力及水文特性属地表河类型。为200万~300万年前由地表水和外围资水经过数万年的冲刷、沉积、崩塌演化而成。洞内景观丰富多彩、钟乳丛生、石笋兀立、石柱如林、石幔如幕,既有姿态各异的流石景观,又有千变万化的断面形态和蚀余形态。分九龙迎宾、碧水莲宫、开天辟地、梅山风情、龙凤呈祥六大景区。洞内“孔子游学”、“世纪平安钟”、“泰山胜景”等象形景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世界溶洞五绝叫人称奇,无不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龙山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新邵县东北部,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5公里,号称“百里龙山”。境内有人文景观8处,自然景观37处,最为突出的是唐皇封的药孙思邈,曾在龙山采药炼丹,留有“药王殿”和“炼丹池”故“百里龙山”又称“药山”,有海拔1513.6米的岳平峰观日出胜过衡山祝融峰,有落差50米记的天然瀑布,有数百年认上典雅古朴的古寨风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农联合爆动现休、代革命的发源地,有保留数百年以上“孪生香枫三兄弟”和“孪生银杏三姐妹”,有形态龙钟的摇钱树旅游村西的4公里处有一天然峡谷,在此筑高山平湖,可形成龙山森林公园山水浑然一体的奇特风光。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8.3%,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7种,药用植物50科500余种,牧草88科344种,珍稀动物50多种,如此众多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幅美丽怡人的天然画卷,形成了一片奇特的森林景观。

推荐第8篇:俄罗斯与IMF的合作关系论文

[内容提要]俄罗斯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在享有自己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又受到该组织的制约,双方的合作关系一直是在磕磕绊绊中发展的。本文以俄罗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年采双方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为基点,一方面,分析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以及双方合作关系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着重分析俄罗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援助俄罗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发展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俄罗斯与IMF;相互关系;合作与制约

到2002年6月,俄罗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满10年。虽然早在苏联时期就开始加入IMF的谈判,但由于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的反对,直到1991年底解体之前,苏联加入IMF始终未能如愿以偿。随着苏联的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于1992年6月便加入了IMF,而且同年就获得了IMF的第一笔贷款。在上世纪90年代,IMF向俄罗斯提供的贷款总额为321亿美元。

俄罗斯与IMF相互关系的若干特点

总的来看,近十多年来俄罗斯与IMF的相互关系既不断发展也时而出现障褥。但由于IMF是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向经济转轨国家提供大量的贷款,以支持其经济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轨,俄罗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战略考虑和经济转轨的需要,一直努力协调并改善与IMF的关系,使IMF对俄合作的信心增强并做出政策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勒于2001年10月第一次访问俄罗斯的前夕就强调要改变对俄罗斯的信贷政策。他在谈到IMF与俄罗斯的关系时说:“转折关头已到:IMF已经可以作为可信赖的顾问,而不是拨款的来源……我们认为,俄罗斯的现代经济趋势不会由于世界能源价格的可能下跌而发生改变。”他还指出:“如果有必要,IMF是会支持俄罗斯的”。

有资料认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了俄罗斯的经济稳定并推动了经济改革,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政府制定的经济纲领吸纳了IMF专家和顾问们关于采取激进改革的建议,从而在90年代后半期有效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卢布汇率,消费价格的上涨速度由1994年的307.6%下降到1996年的47.7%和1997年的14.7%。而我们则认为,这种认识失之偏颇。事实上,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遗余力地参与俄经济纲领的制定,试图推动俄经济改革,但是它的“药方”往往并不灵验。俄学者认为,俄罗斯货币体系陷入混乱,就与IMF不无关系,因为俄罗斯于1992年实行的价格全面自由化,就是按IMF的“药方”进行的。而且,“在巨额财政赤字和生产下降的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在极短的时间内都变成了假百万富翁。通过恶性通货膨胀和卢布改值而使居民储蓄化为乌有,这是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所付出的社会成本”。

另—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对俄的贷款,对其提出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试图控制俄罗斯及其经济转轨方向。1995年,俄政府决定通过发行国债和使用127亿美元的外国贷款这两种形式来弥补财政赤字。为了能够从IMF得到68亿美元的贷款,俄在与IMF的谈判中被迫接受了其提出的诸如继续推进市场改革、改变财政货币政策、加快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遏制通货膨胀、取消能源出口限额和许可证制度等干涉国家经济主权的一切条件。不仅做出重大让步和妥协,而且付出了沉重代价,“以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感到满意”。而实际上,虽然俄罗斯一再屈从于IMF,且不得不按照IMF的指挥棒转,但俄的举动和表现并未能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感到满意。直到后来叶利钦总统宣布取消专项出口制度,取消一切出口限额和一切关税优惠,IMF才认为俄罗斯确有合作的诚意。此后,直至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前,IMF向俄提供了多项较大数额的贷款。但在贷款协议中都对俄规定了严格的具有“威慑性的”条件,如在IMF限定的时间内取消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税等。

尽管如此,金融危机爆发后,IMF对俄提供贷款的数额还是较前明显减少了。虽然在金融危机之初IMF曾表示可以向俄罗斯提供总额达226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但这项援助计划后来由于美国态度的改变而未能付诸实施,以至1999年初IMF一度中止了对俄的贷款。直到1999年7月,IMF才又正式决定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向俄提供45亿美元的贷款。但俄能否取得贷款要视其满足IMF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条件的程度而定。这些条件包括:增加用“活钱”付款的比重,这个比重在动力和供热与供水部门达40%,在铁路运输部门达65%;修改企业和银行破产法;改革俄罗斯银行,使其业务更具透明度;对俄罗斯储蓄银行和所有预算外基金进行独立国际审计;实行公用事业改革,使公民支付的住宅公用事业服务费达到住宅公用事业服务的实际价值;实行土地改革,通过并实施能够保证土地自由买卖的法律,等等。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与IMF的信贷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公式化的程序,俄政府每每要与IMF协调经济纲领和规划,才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贷款。即使从IMF那里得不到实际资金,IMF甚至也要求俄罗斯与其协调经济纲领和规划,而且规划的控制权时常掌握在IMF的手中。

自2000年起,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进入了—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突出特点有二:—是不仅IMF对俄贷款和提供贷款的程序有所改变,而且将提供贷款与俄罗斯的外债重组结合起来。二是注意稳定俄罗斯的外汇金融状况。例如,出于外债重组的考虑,俄2001年预算拟从IMF获得17.5亿美元的贷款。实际上,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有利因素,俄罗斯完全可以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本来用不着贷款,但如果IMF同意支付贷款,这对于俄与巴黎俱乐部进行债务重组的谈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俄竭尽全力争取IMF的贷款。2001年2月IMF同意向俄罗斯提供贷款,但条件是俄政府必须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实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提高财政的透明度。鉴于IMF的苛刻贷款条件,俄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俄罗斯考虑了自己的能力,认为2001年可以不需要IMF的贷款,因而决定不接受其附加政治经济条件的贷款,不与其签订2001年的合作协议,从而避免处于IMF的经常性监督之下。这表明俄罗斯想竭力摆脱IMF的左右和控制。虽如此,库德林2001年2月在会见IMF代表团团长时,仍建议与IMF共同制定2001—2003年相互关系的长期经济纲领。俄方认为,虽然IMF决定2001年不向俄罗斯提供实际资金,但双方还可以进行“预防措施贷款”的谈判。尽管这种贷款实际上只有在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和石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但签署贷款协议本身在关键时刻对俄有好处,因为俄在2003年偿债高峰到来时应偿还外债190亿美元,如果有与IMF协调的经济纲领和贷款协议,就可以同有关的债权人尤其是巴黎俱乐部进行外债重组谈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关于俄罗斯经济的报告也指出,尽管俄罗斯保持了强劲的收支平衡势头,但近3年内其收支平衡还将出现“财政缺口”,因此,俄罗斯经济若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和外国的财政援助就难以正常运转。而且,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勒的话说,“俄罗斯是从卢布的低兑换率和很高的石油价格中得到了好处。如若经济增长没有结构改革做保证,俄目前国内出现的经济增长的持续就得不到保障”。

尽管俄罗斯与IMF的关系时有麻烦,普京总统于2001年10月11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克勒时表示,俄希望在现有基础上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善和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他还指出,俄罗斯认为,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的合作是俄罗斯经济稳定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实际步骤和重要保证。而且俄罗斯与IMF的合作已经进入—个新阶段,这—阶段的特点是,俄罗斯可以不借助于IMF的贷款而独立制定计划。俄罗斯还打算不借新债来偿付一部分外债。不仅如此,普京还明确表示,俄准备于2001年开始提前偿还IMF的贷款。克勒称俄的这一举动是重要和及时的,有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持国际金融的平衡。他认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不可逆转,因此俄罗斯没有财政援助也照样行得通。而且这种经济增长越是稳定,卢布就会越快地成为IMF的结算货币之一。他还认为,俄罗斯不必付出特殊代价就能度过2003年的偿债高峰。有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1月1日,俄欠IMF的债务总额为75亿美元,而2002年全年应偿还15亿美元。当年的前7个月,已累计偿还了8.5亿美元,8月份又分三次向IMF偿债。而且俄决定向IMF提前偿还将于2003年到期的27亿美元的贷款。

俄罗斯加入IMF的利弊分析

总的来看,俄罗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利弊兼具。有利的因素主要是:

第一,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促使俄罗斯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众所周知,IMF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它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加入IMF各国就难以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也难以向世界开放市场。俄罗斯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并面临沉重债务负担和支付危机的境况下正式加入IMF的。加入该组织后,俄不仅马上开始实行卢布的有限兑换并统一外汇牌价,而且实行了某些国际资本流动业务的自由化,并且在加入IMF的当年即1992年就获得了第一笔约1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贷款。此后,IMF对俄贷款数额不断增加,最高时—年达到68亿美元。这是俄罗斯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和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结果。

第二,俄罗斯加入IMF可以减轻外债压力。俄政府与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都签署了债务重组协议,从而减轻了联邦财政偿付外债的压力。既不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和国家货币信贷体系,又能提高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达到了双重效果。尤其是IMF对俄罗斯支付能力的肯定,促使巴黎俱乐部在2001年10月召开的俱乐部大会上明确承认俄罗斯为享有全权的债权人伙伴。俄罗斯也首次既作为债务人,又作为债权人参加了这次大会。这对俄罗斯十分有利:虽然巴黎俱乐部目前仍不承认—些独联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俄罗斯约350亿美元的欠债,但它可能逐渐承认其中的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债务。这样,俄罗斯是以债权国并同时以开始提前偿还贷款的债务国的双重身份出现的。截止到2001年10月,俄罗斯对巴黎俱乐部的欠债总额达470多亿美元,其中前苏联的债务为390亿美元,俄罗斯的新债务为82亿美元。

第三,作为IMF的成员国,俄罗斯可以积极参与IMF规则的制定,参与解决一些重大的问题,也能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发展委员会这类重要的机构中派驻代表,取得发言权。因为举凡涉及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包括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和防止世界货币金融危机等,均由这些机构做出决定并采取相关措施。

第四,加入IMF可以使俄罗斯充分利用该组织的人才资源和潜力,可以请其高级专家提供咨询服务,并协助俄罗斯提高本国专家的业务水平。

从不利的因素看,俄罗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与其密切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俄罗斯的国家经济主权,使其在经济事务中的独立自主权力相对减弱甚至部分丧失。一般来说,国家经济主权是指国家对本国经济所拥有的最高领导权和决策权。根据这种权力,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经济事务,不受外来干涉。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尤其是加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而成立的专门性国际经济组织这类“超国家机构”,这种概念就会发生变化。国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经济主权而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和冲击,已不可能。这在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上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俄罗斯的合作,是以俄接受其干涉国家经济主权的条件为前提的。早在2000年初,IMF就建议俄政府将1993—1997年间欠俄银行的总额为5000亿卢布(约相当于预算的50%)的非市场性债务改换成市场性债务,并投入市场自由流通,然后由政府偿还。俄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来按市场原则偿还这些债务,只能动用国家财政资金,这无疑会使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因此俄认为IMF缺乏建设性的态度,提出的要求难以完成。此外,虽然俄2001年的经济纲领是与IMF协商的,但在执行过程中IMF又突然提出了整顿俄财政部与央行之间关系并提高预算透明度的要求。

不仅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向俄罗斯提出了如下三项要求:—是俄罗斯金融体系要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接轨,并按照加入IMF条件的规定,不能实行外汇限制,不加入歧视性的外汇协定,支持本国货币的可兑换性。二是要求俄罗斯不能采取多重汇率制,不能人为地阻止汇率的市场变化,应通过外汇干预来克服短时间的和偶然的市场行情波动,不能利用汇率形成机制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三是要求俄罗斯增加信息透明度,保证向IMF定期提交有关国民经济现状和发展情况以及有关黄金外汇储备量的可靠统计资料。而且为证明俄提交的统计资料的准确性,IMF要派代表在俄境内进行例行检查,俄罗斯当局不得加以阻拦。

若干看法与评论

综观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到,IMF在向受援国尤其是经济转轨国家提供贷款时所一贯注重的经济稳定条件和金融基础条件,如要求恢复并保持宏观经济平衡,开放市场并实行贸易自由化,实行紧缩的财政与货币信贷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货币等,都毫无例外地作为俄罗斯获取贷款所必须遵守或达到的条件,甚至这些条件更为苛刻。但出于经济转轨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俄罗斯只得委曲求全甚或不惜付出代价特别是容忍经济主权受到干涉来争取IMF的贷款。另—方面,IMF对俄罗斯的援助也常常是口惠而实不至,其向俄罗斯承诺的贷款时常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兑现。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关系就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发展的。综合本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基本看法:

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具的“药方”对于稳定债务国的经济和货币金融状况并非总是有效。正如俄罗斯总统经济问题顾问伊拉里奥诺夫指出的:“的确,当民族政府自身做它们认为自己需要做的事,而IMF的作用仅限于顾问级的咨询和协商时,通常能得到很多结果。而当—个政府听信了IMF的错误建议时,规划和纲领时常会出大问题。”事实的确如此。IMF与俄政府共同制定的经济纲领,在实施经济转轨战略措施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缺陷。为使俄罗斯尽快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迅速融入金融自由化进程,该经济纲领规定的国际经济关系和货币金融关系的自由化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和货币体系的稳定速度。其直接后果是造成资本外逃并使俄经济出现美元化趋势。不仅如此,IMF还试图通过降低关税、实行国际货币和信贷关系的自由化来加速振兴俄罗斯经济,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就连促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对俄罗斯进一步开放市场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第二,尽管出现上述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与俄罗斯的合作与往来中仍然既喜欢对俄指手画脚,又常常提出和附加苛刻条件。2001年2月,俄罗斯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无果而

终,就是因为后者提出的贷款前提是俄罗斯必须按照西方的要求改革银行、税收和自然垄断部门,必须修改预算以保证偿还债务。直至2002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认为俄罗斯“还有许多方面尚未排上改革日程,而且能否贯彻落实这些改革都将面临重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与IMF的关系还时常受到巴黎俱乐部的制约。IMF对外联络司司长曾直言不讳地声称,只有巴黎俱乐部认定与俄罗斯进行“建设性谈判”这一事实,俄罗斯才有可能获得IMF的贷款。这实际上等于宣布,IMF是否对俄给以贷款,既要取决于作为IMF主要出资国的美国,也要取决于巴黎俱乐部尤其是该俱乐部中作为俄罗斯主要债权国的德国。德国财长甚至威胁道,如果俄罗斯不能足额支付自己的债务,德国就要放弃俄罗斯与七国首脑的会晤。鉴于此,俄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声明,俄罗斯政府打算提前向巴黎俱乐部偿还—部分债务。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也指出,可以用国家预算资金来偿还巴黎俱乐部的债务。

第三,俄罗斯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正逐渐从被动走向主动,使这种关系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方面,俄一改以往的做法,已经敢于拒绝IMF对其提供贷款时所附加的政治经济条件,从而改变时常受钳制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又开始主动提前偿还IMF贷款,以积极发展同该组织的建设性合作关系。而且,仅提前支付27亿美元的贷款,就能够保证节约8000--9000万美元的利息。另—方面,俄罗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依赖性也正在逐步减少。例如,俄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时已不再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的因素考虑在内。而且俄罗斯今后将不会被迫与IMF共同制定本国的经济计划。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必要的合作,正如库德林指出的,俄罗斯和IMF还准备共同预测俄未来三年的经济发展,如果俄罗斯认为有必要,这种预测也可以转换成为实际经济计划。而且一旦由于外部因素引起俄经济形势恶化时,仍需要IMF的支持。今后IMF对俄的间接控制,主要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的第四款,根据经常协商的情况来公布对俄的经济观察结果并做出相关结论。当然,这些公布的结果和结论会影响甚至左右外国投资者的行为,影响外国资本流入或流出俄罗斯。还应当指出,俄罗斯在与IMF的关系中不断争取主动且逐渐减弱对其依赖性,还表现为努力争取不再成为其债务人。这些做法不但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民族经济利益,而且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并为继续进行改革和经济转轨奠定基础。

第四,俄罗斯之所以决定提前偿还IMF贷款和巴黎俱乐部的部分债务,一是迫于它们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它们在对俄提供援助问题上态度的改变,二是俄罗斯外债重组取得一定进展,三是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和货币金融状况相对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偿债的条件。2000年和2001年俄经济增长迅速,GDP分别增长了9%和5%。而且联邦财政收入增加并出现较大盈余,国际收支平衡。2000年俄罗斯对外贸易顺差为607亿美元,大大超过1999年361亿美元的水平,2001年对外贸易顺差也达到496亿美元。连续几年的外贸顺差使俄央行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这些外汇储备不仅提高了国家的支付能力,而且也能够防止卢布市场汇率产生剧烈波动。上述因素是促成俄罗斯政府决定提前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3年到期的27亿美元贷款和其他债权人债务的重要基础,从而能够减轻2003年偿债高峰的压力和消极影响。

第五,俄罗斯认为,美国以及巴黎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德国对IMF信贷政策的影响和左右,是造成IMF对俄缺少建设性态度的重要原因,这在俄罗斯与IMF双方于2000—2001年的谈判中表现尤为明显。基于此,俄于2001年调整了与IMF的信贷关系,决定不接受其贷款,IMF也停止向俄罗斯发放信贷资金。与此同时,巴黎俱乐部也拒绝2001年对俄外债进行重组。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黎俱乐部的这些做法—方面对俄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又促使俄罗斯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大力增加外汇储备。而增加外汇储备就必须加大出口力度,从而又促进了出口的发展。总之,与IMF关系的起伏和波折迫使俄罗斯更加努力寻求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和实行经济转轨的途径。

第六,美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大出资国,因而在该组织中拥有决策权和重要发言权,左右着政策的制定。从一定意义上说,IMF的意志和政策取向受美国因素的影响很大。这一点在IMF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中有比较明显反映。美国一直试图通过IMF的援助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俄罗斯及其经济转轨。如前所述,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美国在IMF对俄提供226亿美元援助贷款问题上出尔反尔,最终导致这项援助计划搁浅,就充分反映出美国出于其自身战略考虑而对俄罗斯经济和经济转轨的控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推进全球金融稳定的“超国家机构”,其作用和功能日益显著。它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经济转轨国家提供的贷款是所有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中最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经济转轨和保持经济稳定提供了必要支持。虽然俄罗斯对IMF的这种支持要付出牺牲部分国家经济主权代价,但俄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做出了与IMF合作的选择。可以预见,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合作关系今后仍会在矛盾、摩擦与协调中不断得到发展。

推荐第9篇:俄罗斯文化的魅力(期末小论文)

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一直以来,对俄罗斯这个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居都不怎么来电。直到本学期选修了这门课,在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下,才豁然开了窍,狂热的喜欢上了这个粗犷豪放又朴素真诚的民族。

听张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短短十次课,就让我如同身临其境,仿佛站在红场上,仰望伯拉人内大教堂以及克里姆林宫内的炮王和钟王,仿佛能感受东正教教徒虔诚的祷告,仿佛能目睹光头党残酷的暴行„„一次课就如同一次旅行。但是,作为一个正牌“吃货”的我,自然抵抗不了俄罗斯没事的呼唤,让我对这个高加索民族深深痴迷的因素之一,就是俄罗斯饮食文化的魅力。

谈到饮食,一定要返璞归真,最简单的菜,寄托着最深的民族文化印记。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是俄罗斯饮食体系的“五大领袖”;圆白菜、洋葱、胡萝卜和甜菜,是“四大金刚”;而最富盛名的,则是“三剑客”,黑面包、鱼子酱和伏特加。

俄式大菜口味浓郁,用油较重,酸甜咸辣俱全,而红菜汤和土豆是其中的两款经典特色。以当地特产的圆白菜、胡萝卜、洋葱和甜菜,加上牛肉做成的红菜汤,滋味醇厚,鲜香无比,喝了通体舒坦;而作为另一经典款的烤土豆,是经过精挑细选,大小一致的土豆,用锡箔纸包着在烤箱烤熟。勤劳的俄罗斯姑娘麻利地用各种配菜和作料,非常美味可口。试想在寒风凛冽的冬季,顶着漫天大雪,吃着烫舌的烤土豆,再呷上几口冰爽的啤酒,痛快,惬意,一种豪气定会油然而生。

颇有代表性的黑面包,自然是躲不过我的青睐,它外皮粗硬,口味酸咸,既顶饱又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在一家俄罗斯餐厅,我好奇地指着自己点的黑面包,向热心的老板问东问西。他告诉我,最好吃的黑面包,还当属农村里用老祖宗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足有小脸盆大的面包胚送进温度均匀的俄式炉炕里文火焖烤,出炉时敲敲面包底部,梆梆响的才是上品。

与价廉的黑面包对应的是昂贵的鱼子酱。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的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鱼子酱有灰、红、黑三种。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作为“三剑客”压轴的,自然要伏特加莫属,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元素的又一写照。伏特加直译词为“可爱的水”。俄罗斯人对它情有独钟。虽然这是一款最早由外传至俄国的酒,但对身份模糊的人来说,仍是“伏特加来自俄罗斯”。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提到伏特加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俄罗斯。

伏特加代表的俄罗斯元素太鲜明,太张扬,似乎没有哪一种酒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甚至经济关联的如此紧密。伏特加却是。凡是在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中留下不灭痕迹的作家、诗人、戏剧家、歌唱家、演员、画家、建筑巨匠,几乎都和伏特加皆有不解之缘。可以这样说,没有伏特加,就没有了俄罗斯诗歌、小说、戏剧、绘画和建筑中独特的风韵和神采。 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域性、种族精神,都决定这这个民族的饮食特征。而反过来,饮食又是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反映。就如俄罗斯人和伏特加从不细呷慢品一样,俄罗斯饮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着这个民族文化的魅力:粗犷豪放、热情洋溢、自由奔放、朴素真诚。

推荐第10篇: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班级:经济学(国贸)、学号:51230051430

9、姓名:邓驭懿

摘要: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解体前的1990年。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入世后的俄罗斯在普金的经济理念下实现了飞速发展,未来俄罗斯的经济既充满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关键词:

苏解体初经济、俄罗斯入世、普金经济理念、未来发展

正文:

目录

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

二、俄罗斯入世

三、普金经济理念

四、未来发展

五、中国经济现代化当今应思考的问题

六、结语

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

通常,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全面滑坡。1991年底,苏联解体,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但当时的俄罗斯可谓穷家难当,共有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计划经济转至市场经济。面对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俄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的时期。时任总统叶利钦采取了“休克疗法”的经济政策,但是,激进式的“休克疗法”并不适合俄罗斯的基本国情。自1992年起,俄罗斯一直存在着财政赤字,苏联欠下的债也全部由俄罗斯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叶利钦政府全面贯彻“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是想通过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来换得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但是,1992年年初实行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方针完全失败了。实施的结果变成只有休克,没有治疗:休克疗法更加剧了企业的艰难处境,导致全面支付危机。俄罗斯既没有摆脱经济危机,更没有振兴国家,反而使得国家陷入越来越困窘的境地。同时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一批经济寡头开始形成。而199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速了俄罗斯全面经济危机的爆发,进而变成了全面的社会危机。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变得十分脆弱。所以说叶利钦时代的“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了沉重的代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种代价换来的是,彻底抛弃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这为普京在位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俄罗斯入世

俄罗斯漫长的18年“入世”之路终于在12月16日画上句号:世界贸易组织(WTO)同意俄罗斯加入,俄罗斯将在30天后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是2011岁末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让俄罗斯加入WTO无疑是一个双赢之举。倘若长期让一个有份量的大国扮演世贸组织局外人,那么WTO名称中的“世界”二字就始终感觉不够十足成色。通过接纳俄罗斯入世,WTO得以覆盖全世界97%的贸易。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俄罗斯来说,入世更是对其长期发展有利。目前俄罗斯对外贸易高度依赖于原材料出口,若想超越单纯原材料出口国地位,走上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需要更可预期的外部市场,就离不开WTO这个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更不用说可以通过入世推进内部改革、建设公平透明竞争环境、进而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等好处了。在入世谈判期间和入世之后,中国经历了近乎脱胎换骨的改造,虽然不无痛苦,但换来了一个国际竞争力实现飞跃的国民经济。相信俄罗斯若能切实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也能取得同样的进步。

三、普金经济理念

什么是普京治理经济理念的核心思想?我们这样加以概括:强政府的经济治理+俄罗斯的民族特性。普京强调指出,俄罗斯“竞争力的实现在于俄罗斯的民族思想。”也就是说,普京所推行的强权治理经济的理念,来自于俄罗斯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与历史惯性,即俄罗斯的民族思想和特性。从俄罗斯的历史演进看,俄罗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权统治方式。普京执政后,俄罗斯政府逐渐实施“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的治理机制,将工作的重心转向更加务实的国家经济发展,推行以经济发展带动制度变迁和社会改革。这一思路,从根本上扭转了叶利钦时代为改革而转轨、重转轨而轻发展的战略和思路。普京总统表示在第二任期内将坚持既定的改革道路和国家治理模式。他在国情咨文中指出,“我们政策的基本原则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那种“彻底改变经济政策、全面修正外交政策、偏离历经磨难的俄罗斯所选择的历史道路的做法,只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有的学者这样解释,普京的“国家资本主义”终结了叶利钦的“寡头资本主义”,这是普京与叶利钦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最大不同,“国家资本主义”是普京的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和道路选择。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和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在经济政策上不仅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大改革力度,而且还表现在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监管、治理混乱的经济秩序方面。

众所周知,普京政府一方面确立以能源特别是石油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项;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石油这样的垄断性和赢利率极高的大型公司的经营行为,也进行了严格的税务审计。俄罗斯的这一经济政策获得了成效。

四、未来发展

2012年3月16日,一份名为《2020战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的社会政策》的报告对俄罗斯民众发布。该报告被视为2008年在考虑到度过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制定的《俄罗斯2020年前发展战略》报告的一次调整。各方预测,该报告将成为任期至 2018年的俄罗斯新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就职后即将开始执行的新政府工作纲领。

对于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发展,无疑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是举足轻重的。普京执掌国家大权正直俄罗斯社会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历史关头。在吸取叶利钦外交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普京调整了俄对外战略。与前任相比,普京的对外战略更积极、灵活、务实。在对外战略指导思想调整下,俄罗斯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普京明确承认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认为俄美关系的不对称是事实,但不是悲剧。从立足国内发展,振兴经济、确保国家安全,融入国际体系的战略需求出发,寻求与美国合作成为普京对美政策的主流。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战略可以称之为“回归战略”,即回归到欧洲的安全体系、经济体系、制度体系及价值体系。在经济领域,利用俄欧经济关系使俄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积极参加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构筑“欧洲统一的经济空间”,利用欧洲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推动俄罗斯市场经济的建设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更加积极、全面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上国与国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现阶段的特点主要是: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不断提高;务实合作不断扩大,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人文合作和民间交流蓬勃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更加巩固,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日益密切,有力维护了两国根本利益,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俄两国元首在2012年互致新年贺电中共同宣布启动的中俄“旅游年”,是两国继“国家年”、“语言年”之后的又一项国家级大型主题年活动,是两国领导人从中俄世代友好和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文交流乃至全方位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感,为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世代友好大业奠定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五、中国经济现代化当今应思考的问题

1、应正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与俄罗斯类似的问题

中国在经济改革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并没有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这个问题,并对世界大国有关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是粗放型的。拿能源消耗来讲,我国单位GDP能耗目前是世界水平的2.2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另据报道,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本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付出了过多的资源能源成本,从现在看到的资料来说,我们用了占世界总量50%左右的煤、水泥、钢铁和10%左右的石油、天然气,支撑了8%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占世界GDP总量7%左右这样一个经济成就。二是我们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这个事实有目共睹。三是劳动力价格被过分压低了,消费严重不足,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严重偏低。”[8]可见,在转变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紧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才可以提高经济素质,提升经济竞争力,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片面地通过加速出口增长来实现,而必须走以扩大内需为主的道路。在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中国居民消费率1952年为69%,1978年降为45%,2008年进一步降至35.3%;而2008年美国居民消费为70.1%,印度为54.7%,目前世界上居民消费率大体平均在50%上下,只有中国低到35%的水平。这次危机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性。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改变,要保证中国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国把改变发展模式作为“十二五”改革的主线。而不论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等。当然,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最终都离不开深化改革,必须有体制机制做保证。正如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理顺体制机制,难点是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2、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认识与解决过去30多年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目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三:腐败、垄断与贫富差距拉大。对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搞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另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笔者赞成后一种看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是:政治体制民主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垄断部门走向市场化,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舆论监督实现社会化。当前,中国出现的否定改革的第三次思潮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

3、解决改革或转型的正确方向

所谓正确方向,不应简单地归结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的方向应该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即人类共同文明的方向。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这些思想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指出的是,前不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第二,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把“人民的尊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反映了党与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笔者以为,如果实现了“尊严”的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就是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4、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执政党面临以下极其复杂的局面:体制改革要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要现代化;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急剧与重大的变动;各阶层、地区与部门间的利益分配急需调整;在过去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日渐突出,必须也只能通过进一步改革才能得以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尤为重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活跃理论的探讨,推动理论的创新。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应该是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切实做到邓小平提出的要“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9]。党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党内民主与接受人民的有效监督。只有民主化进程有了大的发展,才能为理论创新创造需要的政治环境,党才能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思想、理论,从而提高执政能力。只有这样,经济现代化才有思想、理论支撑。

第二,反对“左”的教条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根据目前的情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情况,及时加以总结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论与答案。这对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来完善与构建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重视当代科技的新发展,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不革新理论,党的思想必然失去先进性,也就不可能准确地认识当今世界。三是结合本国国情推行改革和构建新的体制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与吸收原本就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公正、人权、自由、权力制衡等)。否则,这会使党的思想、理论失去先进性。四是通过改革实现理论创新。改革要求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消除理论创新的种种障碍,小平同志讲,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也可以说,改革是促进理论发展,使党始终具有先进思想的一招。

5、继续增加创新领域的投入

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1996年占GDP的0.6%,到2007年已达到1.5%,为1020亿美元。美国2007年用于研发的支出占GDP的2.7%,绝对额为372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支出的1/3。中国在这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美、日。不过,美国近50年来GDP的增长50%靠科技创新,主力是企业。

六、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表现不俗,成为近年来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经济体之一。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轨阵痛之后,在有利的世界能源原材料市场行情的支持下,俄罗斯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增长是否能够持续下去,这种疑虑困扰着俄罗斯的官员、民众、学者以及国际学术界。领导俄罗斯人民取得9年持续经济增长成就的普京政府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一个十字路口。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领导下,假以时日,俄罗斯一定能够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

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要实现经济转型,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现代化,都必须加速科技进步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靠本国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与增加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而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这几年,中俄科技合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讲,只能说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国际范围来讲,目前两国的科技合作水平与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机遇不相适应,在加速改变两国经济发展方式与推进经济现代化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来讲,科技合作远起不到振兴经贸的作用,远未成为发展贸易关系的突破口,更没有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外国经济史》

《俄罗斯经济转轨路径与效应》

《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 《21世纪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苏联经济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 《普京文集》 《邓小平文选》

第11篇: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论文

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普京时期俄罗斯政党的发展

摘要:俄罗斯的政党体制的发展呈阶段性。普京执政时期是俄罗斯政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政党制度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点。期间,普京重视政党政治,制定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政党制度向规范化发展。政党政策放宽,多党制开始定型,过去不成体系、支离破碎的多党体制正在缓步发展成一个影响力扩大、拥有不同纲领和稳定选民的多党体制。但是,俄罗斯的政党体制发展仍然受到多方制约,多党制的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字:政党制度、规范化、多党制

政党在现代社会的代议制民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党的功能在于能够将市民与政治连接起来,有助于了解和表达个人、集体与社会阶层的利益,同时有意识地发展选民队伍,在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纽带,从而支持某一种要求,实行某一种管理。俄罗斯的政党形成后,非常有限的具备了这些功能,政府独立于一会和政党的监督及控制,国家又实行的是一种强有力的总统集权体制,这样一来,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党难以有所作为。所以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要发展完善任重而道远。在普京时期,政党制度的发展有其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普京之前,戈尔巴乔夫时期,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分立,社会派别加速分化组合,多党制出现雏形;叶利钦时期,立法机构以议会党团作为运作的方式,加速了政党制度的发展。经过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奠定政党发展的基础,普京的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党制度逐步发展至规范化,《俄罗斯政党法》及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定和实施,但是与此同时,政党制度仍旧受到国家至上主义的抑制。

自普京当选为总统后,政权政策放宽,积极推进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改革发展,试图建立规范化的政党制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普京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肯定政党的地位与作用。普京当政时,主要依靠的是民众和党政机 关的支持,而与金融寡头和家族势力保持着距离。所以执政时,他意识到了提高政党地位、发挥政党作用、实现“府院合作”的重要性。在普京刚上任时向俄罗斯联邦议会提交的该年度国情咨文中指出:“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党可以确保人民与政权当局之间的经常联系。借助选举,政党这种最重要的手段目前已经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没有党派就不可能推行多数派的政策,也不可能保护少数派的立场。在其他国家多年的议会制和多党制传统的反衬下,我们的政党体系存在的不足尤为突出„„俄罗斯所需要的是有广泛支持和稳定威望的政党,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靠当局庇护但又想取代当局的官僚党。”普京执政后一直保持着对政党政治积极态度,不断推进政党制的发展完善。

二、果断推出《政党法》等法律。2000年初,普京授意俄罗斯中央委员 会组织专家开始起草《政党法》。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政党政治,大多数国家仅是在先发货法律中规定有关政党的条款,或者是通过单行法对正当问题的某一方面作出特别的规定,有些国家甚至仅仅依照惯例或者传统来解决政党问题,制定专门《政党法》的情况不常见。但是普京刚刚上台执政,便非常重视《政党法》的制定,这充分表明了他决心改变俄罗斯政党无序、混乱、甚至是恶性竞争的现状。

从2001年2月到6月,杜马经过三度的审议,通过“总统草案”,随后草案被提交至俄罗斯联邦上议院审议并获得通过。至此《政党法》正式被颁布。这部法律详尽地规定了政党的名称、目的、宗旨、成立条件、活动准则、纲领章程、权利义务、以及国家对政党的财政支持、对政党的监督、中止和取缔等等,法律还要求总统在任期间必须中止其政党党员资格。《政党法》颁布之后,俄罗斯政党发生了变革,出现了政党之间重新组合的浪潮,政党的数量大大减少,小党林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俄罗斯政党开始走向量与质的双重规范,政党政治逐渐从混乱无序走向稳定有序,为推进政党法制奠定基础。

到了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迫使普京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明确提出:能够保障社会与政府在与恐怖主义斗争中进行对话和互动的机制之一就是全国性政党。而且,为了有利于加强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

2004 年11 月3 日,《政府法》修正案被颁布, 取消了《政府法》中对联邦政府总理和部长级官员担任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领导职务的限制。这意味着政府官员可以直接参与政党活动,也从理论上使得议会制责任制政府成为可能。

2004年12月22日,普京签署了《俄罗斯政党法》修正案,其中规定了全国性政党的党员数量不得低于5万人,并禁止地方性政党的建立。根据该修正法案,截止到2007年9月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前夕,符合《俄罗斯政党法》规定的政党只有15个。俄罗斯政党的大变革已经显现出来。

2005年5月19日,《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颁布。该法的主要规定为:第一,俄罗斯在国家杜马选举中, 将取消“混合选举制”,改为全部按照“比例代表制”的方式进行选举,即国家杜马所有450 个议席, 将在取得进入国家杜马资格的政党中,按照其得票比率进行分配;第二,获得参选资格的政党的全联邦性候选人不得超过3 人,其余候选人须全部登记在地区选区的选票上,且参选政党须在不少于4/5的联邦主体内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名单;第三,只有获得7% 以上选票的政党才能进入国家杜马。也就是说,单一选区制的取消导致独立候选人将不能参加国家杜马的选举,国家杜马的运行机制将完全是议会党团体制,原先存在的独立议员团被取消。选民只能通过投票选举某个政党的方式参与国家杜马选举,政党因而成为选举的唯一主体,这将极大的促进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2004年12月12日,普京签署了《关于联邦主体立法机关和执行机关组织总原则》,标志着总统实际上拥有了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实际任命权。在2005年国情咨文中,普京表示,为进一步提高政党在组阁方面的作用,建议将联邦各主体政府首脑权力新规定的细则提交俄罗斯国务委员会讨论。总统可以推举在地区选举中获胜党派的代表出任该地区行政长官。

根据该建议,国家杜马对《关于联邦主体立法机关和执行机关组织总原则》进行了修改。2006年1月1日,普京签署了修正案。按照修正案法律规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有权提出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人选。由于政权党“统 ①

①别斯兰人质事件:2004年9月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伙头戴面罩、身份不明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刚参加完新学期开学典礼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赶进学校体育馆劫为人质,并在体育馆中及周围安放了爆炸物。俄罗斯军方包围了学校3天试图解救被围困的平民和学生,事件在9月3日结束但导致了326名人质死亡,从而成为俄罗斯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全国范围内的强势地位,总统实际上依然牢牢掌握着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命权。不过,该规定提升了地方议会选举的政治意义,并促进了政党在地方政权中的作用,有利于政党制度的发展。

正是在普京的大力支持下,他执政期间与政党制度相关的法律一再被颁布施行,大大推动了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改革发展。

三、大力扶持俄罗斯党,其作为自己的政治依靠力量。统一俄罗斯党, 俄罗斯目前第一大党,成立于2001年12月1日,由“统一”党、“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运动合并而成,又称为全俄罗斯“统一和祖国”党。这个政党依靠普京的支持而崛起,所以全力支持普京。它的政策主张属于中派政党,明确支持普京总统的方针,强调强大的总统政权是政治稳定的保障,并且它主张改革,提高公民对国家的信任度,深化经济和司法等领域的改革,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统一俄罗斯党目前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政治力量。该党奉行的是务实路线,党派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俄罗斯国内第一大党和新的政权党。2003年12月,该党在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打败其余政党,大获全胜,取代俄共成为影响议会的核心力量,值得一体的是,该党前任主席为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此政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政权党”控制议会的情况下,俄罗斯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协调运作的局面得到不断的加强,从而为“普京计划”的推行以及普京连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俄共自居“不妥协的反对派”,而右翼政党则亲西方,它们的影响力持续下降。2007年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中,普京虽然是无党派身份,却完全无视过去总统超脱于议会选举之外的惯例,直接出面为统一俄罗斯党助选,并在其竞选名单中占据首位。按照新的选举办法,投票结果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参加议会的11个政党中,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轻松拿下64.1%的选票,赢得议席315个,支持普京的另外两个政党即自由民主党和公正俄罗斯党,分别获得了8.2%和7.6%的选票,议席为40个和38个。俄共的得票率仅为11.6%,议席57个。国内外的舆论惊人的一致,这不仅是统一俄罗斯党的胜利,更加是普京的胜利,是普京推广实施的政党方针的胜利。

统一俄罗斯党借助普京取得执政党的位置,而普京则依靠统一俄罗斯党加强巩固自己的位置,使其成为自己的政治依靠力量,借助该党实施推行政党的改革,推动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

普京在政党制度方面的措施实施之后,对俄罗斯的政党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仍旧受到国家至上主义的制约。

一、在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党制度实现了有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构成型的转变。

普京时期,根据《关于国家杜马代表选举》这部联邦法,议会代表的选举将只按照党派得票比例原则进行。运用这种体制以后,2007年12月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大获全胜。而2007年的国家杜马选举,标志着俄罗斯的政党体系开始制度化,形成了围绕统一的中心即“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力量。“自由民主党”和“公正俄罗斯党”也加入亲总统的多数派。

2007年12月进行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显示,许多政党在争夺选票的斗争中明显不具有独立性。11个参加选举的政党中,只有4个获得代表的授意书。这可以清楚的表明,分散的政治力量必须要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去争夺2011年的代表席位。

以上事实充分表明,小党将很难在俄罗斯正当竞争中幸存下来,只有联合政治力量组成大党,在以后的国家杜马选举中争得一席之地。小党林立的状况有望改变,数量增长型的政党制度终于向着质量构成型转变。

二、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普京认为,俄罗斯的人权与自由得到了宪法的保障,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形成,多党病例的局面成为现实,现在要做的是促使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他认为俄罗斯政党制度的不足在于:一是政党的作用和建设公民社会的要求不符;二是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强力权力体系的要求不一致。

正是基于以上的判断,普京一直立志于对俄罗斯政党制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政党的制度化水平,使俄罗斯政党活动更规范、竞选活动更完善。从2001年到2005年,普京签署了《政党法》、《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正是基于以上基本的宪法性法律的保障,俄罗斯政党制度在机制运行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规范化最终得以确立。新《政党法》还取消了对联邦政府总理和部长级官员担任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限制,使政府官员参与政党和议会活动成为可能。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政党的发展壮大,更是为议会中的“政权党”提供法律的支持。

多党制发展仍任重道远。

俄罗斯的历史上缺乏真正的多党制经验,没有多党制传统和政治文化。政党政治的发展是靠领导人的尝试和摸索。

普京时期,由于普京掌握国家大权得益于叶利钦的扶持,他的政见与风格与一脉相承,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信奉中央权威主义。普京上台后表示,他的政府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他认为,“俄罗斯需要真正的多党体制”,不是那种只代表自己利益的多党体制,而是代表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多党体制,只有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成为国家的政策。这种多党体制可以是两党或者三党体系,与叶利钦相比,普京愿意同亲克里姆林宫的政权党保持一致,并正式决定建立一个总统党。2001年12月1日由“团结”、“祖国”、“全俄罗斯”三大中派组织联合建成“统一俄罗斯”。它是中派政党的代表,实际上是一个政权党,与现政权关系密切并得到支持。该党不仅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而且许多成员本身就是当权派,在中央和地方担任重要职务。目前国家杜马中,按照影响大小排序,中派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居于首位,并且有一党独大的趋势;左翼政党“俄共”第二,影响日趋下降,甚至有分裂的可能;右翼政党“亚博卢”和“右翼力量联盟”居第三,影响更弱。俄罗斯政党政治这样的基本格局使得政党体制向一党独大发展,多党制的推进反而很困难。

更何况在俄罗斯政治和政党生活中,领袖的力量要大于制度的力量。不论其意识形态的取向如何,政党的领袖通常具有权威地位。这种情况下,多党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政党同盟与联盟的空间便会缩小,妨碍了多党制的发展。一旦原先的议行合

一、党政结合的政治体制崩溃,稚嫩的政党将无法控制局面,填补政治真空的必然是政治强人或者政治寡头。

总之,在普京执政时期,他非常重视政党体制的发展,并且积极签署颁布了《政党法》等法律条款,以统一俄罗斯党为政治依靠。这一时期的政党制度逐渐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但是,由于俄罗斯中央权威主义的存在和多党制经验的缺乏等原因,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发展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俄〕安德烈·尤里耶维奇·舒托夫

《俄罗斯政党和政党制度发展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2009,(5) [2]陈新明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政党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 [3]王超 《浅论当代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变化及特点》[J].《西伯利亚研究》,2008,(1):30-32 [4]林怀艺 《析20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嬗变》[J].《聊城大学学报》,2009,(4):106-112 [5]庞大鹏

《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发展变化》[J].

,2008,(5) 《当代世界》

第12篇:俄罗斯导游词

俄罗斯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拥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尤其是在近些年,在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关系不断加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加深一下对俄罗斯的了解吧...俄罗斯拥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领土横覆亚欧大陆,面积居世界首位。 在我们记忆中存留着他在沙俄时期的野蛮霸道,苏俄时期的帝国荣耀和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尴尬而坚韧的探索。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恢弘典雅,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举世闻名 、芭蕾舞艺术独树一帜、乌兰诺娃等一批艺术家享誉世界。文学巨著层出不穷,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文豪为俄罗斯带来了无上荣耀。而在音乐、戏剧、绘画等方面俄罗斯也在世界艺术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让我们来借俄罗斯城市来了解俄罗斯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第一站: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联邦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始建于1147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

该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而开阔,宛如圆盘般的一环一环向四周辐射,其内核就是举世文明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全城有序而自然地分布着各类博物馆、名胜古迹、高等院校以及广场、剧院、商场和机关单位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莫斯科吧…

红场

这里是莫斯科的中心广场,始建于14世纪末期。红场其实一点也不红,红красний 在俄语中有漂亮的意思,红场即是漂亮的广场。 其地板全部由花岗岩材质的条石组成,显得古老神圣。远远望去庄重而肃穆。它建成之后主要用于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苏联建国后它主要被用来庆祝大型节日和阅兵。

红场四周为名胜古迹所环绕,如果站在正中央面向南方,你所看到的童话般瑰丽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与之相对的广场北方则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左手东侧是建于1893年的“古姆”商城,而右手西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 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堂,于1153年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的组合为一体,高高的底座上矗立着八个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塔楼,中央塔楼被簇拥其中。其简洁紧凑的装饰复杂的组合,体现着浓郁的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展示着俄罗斯民族的智慧。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12世纪上半叶开始兴建。曾为沙皇的官邸和重要的宗教场所,现在则是俄罗斯总统府所在地。它由四座城门19个塔楼和若干个教堂、钟楼、宫殿、大厦等组成。其中救世主塔楼是克里姆林宫乃至莫斯科的象征,塔楼上的自鸣钟每隔15分钟敲打一次,每天的6点12点和24点通过俄罗斯电台报告莫斯科时间。圣母升天大教堂则是历代沙皇进行加冕的主教堂。报喜大教堂是为皇族成员接受教会洗礼和举行婚礼的地方。伊凡大帝钟楼是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物建于1600年,内有大钟22个,小钟30个。钟楼外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达200吨的“钟王”。离此不远处陈列着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炮,口径特别大,可以同时爬进

3、4个人的“炮王”。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会堂和剧场… 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使用效率仅次于美国纽约。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以其美轮美奂的设计风格和童话般的艺术魅力而享誉世界,被称作“地下的艺术殿堂”。

莫斯科的每座地铁站都拥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来自不同产地的大理石及各种矿石,铺满了车站的大厅。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灯、玻璃拼花以及站台顶部那些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使人们仿佛来到了了一座艺术博物馆。

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这里时莫斯科这座艺术名城中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也称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创建于19世纪中叶,原来是富商特列季亚科夫私人收藏馆,后献给莫斯科市。

馆中有俄罗斯最珍贵的历代名画家的作品近6 万余件,堪称俄罗斯艺术作品的“总汇”。 画廊共分60 个展厅,一般按创作年代的先后为序,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历程。

俄罗斯绘画经历了长时间的发端与探索,早期的绘画以宗教圣像题材为主。最早的著名画家是14世纪左右的鲁布廖夫,它所创造的《三圣图》就保留在这里,画的内容是宗教,但表现的却是世俗生活中的人。

到了19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在俄罗斯绘画艺术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渐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比如这一时期的官方学院派代表人物勃留洛夫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以令人惊奇的色彩表现了毁于维苏威火山熔岩和灰烬的古代城市的悲剧。描绘出了灾难降临是人们的复杂心理和感情。而伊万诺夫的《基督显圣》则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来表达俄国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 而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巡回展览画派”则将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克拉姆斯科伊、希施金、列宾、列维坦等名家辈出、佳作频现。

克拉姆斯科伊是巡回展览画派的领袖,他所画的《荒野中的基督》《月光女郎》《无名女郎》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希施金和列维坦是著名的风景画大师,他们画风写实细腻、色彩鲜明像希施金的《松林的早晨》和《橡树》,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大道》《金色的秋天》等。而列宾作为俄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派的旗帜。相信已为世界所熟知。它的成名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并通过对周围景色的巧妙布局,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在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堪称经典。

另外他的《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意外归来》等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莫斯科的国家大剧院,阿尔巴特大街普希金故居等地都很有名,但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第二站: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始建于1703年,在十月革命前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俄国的首都,因此又被称为“北方首都”。

全城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桥梁遍布、风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

圣彼得堡因位于北纬60度左右,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所以每当落日的余晖在天边刚刚消散,东方便晨曦初现。是名副其实的“白夜”之城。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除了众多的水城风光外,城市建筑也别具特色,这里有华贵典雅的教堂18世纪的建筑和闻名于世的广场,还有星罗棋布的雕塑、公园和喷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名胜和历史古迹。 冬宫

冬宫始建于18世纪下半叶,是历代沙皇的主要府邸,十月革命后成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冬宫设计精妙,规模宏伟,高大的大理石矗立成排,深邃的长廊、华美的巨型宫灯、精美的屋顶壁画、千姿百态的雕像装饰其中,色彩缤纷、富丽堂皇。堪称18世纪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

作为博物馆,这里收藏着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梵高、高更、中国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作品在内的1.5万副绘画;包括中国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在内的1.2万件雕塑以及60万幅线条画,22.4万件实用艺术品,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

伊萨基辅大教堂

伊萨基辅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艺术古迹,他是欧洲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葱头式圆顶建筑之一,它位于涅瓦河畔的十二月党人广场,完工于1858年.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内外部装修考究,教堂内雕塑形态各异,镶嵌画、宗教画色彩斑斓。另外还有各种名贵的宝石作为装饰。

夏宫

正式名称是“彼得宫”位于芬兰湾南岸,是历代沙皇的皇家花园和夏季行宫。夏宫分上园和下园两部分,建筑富丽堂皇、气势恢宏,有“俄罗斯的凡尔赛”之称。宫内有阶梯式喷泉群3座,喷泉144座、喷柱2000多个,下园的宫殿前面有一个由64座喷泉,250多座镀金铜像组成的阶梯瀑布,中央雕像喷出的水柱高达22米。

白夜

第13篇:俄罗斯国防部

俄罗斯国防部官方网站。俄罗斯联邦总统兼俄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对联邦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并通过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实施作战指挥。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对联邦武装力量实施直接领导。

国防部的基本职能是:参与制定联邦军事政策和军事学说;制定联邦武装力量建设构想,协调武装力量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的联邦国家计划,提出国家国防订货建议;提出国防开支预算草案及其使用办法;组织国防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为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订购、生产和采购武器、军事技术装备、食品、被服和其他物资;负责武装力量的动员准备;向总统提交共同条令,有关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军事委员会、后备役委员会的条例草案等。

第14篇:俄罗斯教案

俄罗斯教案

课题

第3课俄罗斯

(一)第

课时

共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教学重点

.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3.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3.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媒体 教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73------76导入新课让同学们读图,找出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共有哪些国家,再看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出今天要学的内容。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1、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50°N~70°N。)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板书: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辽阔活动:1.读图9.9,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2.读图,找出俄罗斯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教师:同学们,以上我们介绍了俄罗斯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概况。下面我们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气候的知识,来分析俄境内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1、冬季长而寒冷。

2、夏季短而温暖。

二、自然资源丰富

1、读图9.1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2:你能说出除以上矿产外,俄罗斯还有哪些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吗?讨论: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俄罗斯境内河流较多,又有许多河流流经山区,所以水资源、水能资源也较丰富。活动1:读图9.12,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并填到地图册上。俄罗斯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的大部分分布在60°N以北地区,而采煤工业却主要分布在60°N以南地区。库兹巴斯煤田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年产量约1.5亿吨,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田。伯朝拉煤田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伯朝拉河流域,年产量约3000万吨,是世界上最北的煤田。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年产量约5亿多吨,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的主要采油区有西伯利亚油区、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等。西西伯利亚油区又称“秋明油田”,位于西西伯利亚的中部和北部,油区面积170万平方千米,探明储量40亿吨,年产原油超过3亿吨,占全俄总产量一半以上,是俄罗斯第一大开发区。其中,鄂毕河中游的萨莫特洛尔油田是全俄第一大油田,探明储量在20亿吨以上,年产原油1.5亿吨。位于秋明州北部的乌连戈伊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达7.5万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第二大开发区是伏尔加—乌拉尔油区,位于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之间,油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年产原油2亿吨。拉尔山地区在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成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和特种钢、优质钢的主要产区。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是这里的核心,还有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等。从以上我们可知道,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板书:种类多,储量大。总结应用

.完成下列要求。欧洲东部是指西起

东岸,东到

山,北起

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图为俄罗斯轮廓图,该国地跨

两洲,传统上是个

洲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

的国家,人口约1.5亿,境内有100多个民族,通用语言是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名称是:山脉:①

;河流:②

;平原:③

;湖泊:④

。2.完成下列要求。将俄罗斯气候分布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写在下面:①

;②

;③

;④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

较高,所以冬季气候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受冬季气候的影响,西伯利亚地区的A.河流结冰期很长

B.冻土可达几百米c.阔叶林分布很广

D.住房多为板书设计第3课俄罗斯

(一)

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自然资源丰富典型错例分析

课题第4课俄罗斯

(二)第

课时

共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明确俄罗斯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

3、记住俄罗斯首都和几个重要港口城市的分布。

4、能运用地图说明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俄罗斯发展重工业的影响。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明确俄罗斯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

3、记住俄罗斯首都和几个重要港口城市的分布教学难点能运用地图说明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俄罗斯发展重工业的影响。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媒体 教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77------80导入新课上一课了解了俄罗斯地形和矿产,我们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作支撑,俄罗斯的工业就没有现如今的辉煌成就。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发达的重工业

读图9.13,指出俄罗斯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部门?主要有四大工业区1.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2.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3.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4.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教师:上面我们了解了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还能发现什么?看自然资源的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回答: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这里的面积占国土的2/3,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但开采的很少。www.daodoc.com中考资源网教师:可见,俄罗斯的资源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多,西部少。板书:资源分布地区不平衡教师:那么工业分布如何呢?回答:俄罗斯的工业是建立在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但其发展又与俄的历史、社会等情况有关。www.daodoc.com中考资源网俄罗斯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所以其工业区大部分聚集于欧洲,而东部广大未开发区工业分布较少。教师:所以俄罗斯现在很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使本区经济得到发展。活动:读活动题2,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回答:俄罗斯重工业发达。钢铁、煤炭、原油、发电量、化肥、天然气产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工业基础雄厚,如果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后盾,就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俄罗斯的轻工业部门是相当薄弱的。

二、交通和城市

1、读图9.14,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讨论:俄罗斯交通的“发达”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图上可以看出:1.俄罗斯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运、航空运输部门齐全,种类多。2.铁路线和管道数量较多。活动: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线。教师指出:这就是沙皇俄国于19世纪末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即第一座亚欧大陆桥。教师:请同学们对照俄罗斯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北部平坦,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着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总结: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是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启发学生:解放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x藏没有一寸铁路,什么原因?直到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了,社会资源充足了,科技力量雄厚了,我们才开始修建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南段即格尔木—拉萨段。教师:再读图9.1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罗斯交通运输网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这又是为什么?教师:俄罗斯虽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却有较发达的水运。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通过运河,可沟通白海、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里海,称为“五海通航”。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虽然地处高纬,气候寒冷,但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是俄罗斯发达的海上交通的主要港口。教师:这里的路网呈放射状从中心向四周散射开来。这种路网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直接管理,各地也可以直接与中央保持联系,最大的弊端在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中心城市,这样就会将大量的人流、物流引入市中心,给中心城市带来人流物流量大,交通拥挤等沉重的负担。活动:找出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师:读P80这一自然段,了解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总结应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发达”的交通,铁路网的分布状况,水运和管道运输。交通的发达加快了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出谋划策,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板书设计第4课俄罗斯

(二)

二、铁路网分布不均

三、发达的水运

四、发达的管道运输典型错例分析

第15篇:俄罗斯导游词

俄罗斯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拥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尤其是在近些年,在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关系不断加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加深一下对俄罗斯的了解吧...俄罗斯拥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领土横覆亚欧大陆,面积居世界首位。 在我们记忆中存留着他在沙俄时期的野蛮霸道,苏俄时期的帝国荣耀和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尴尬而坚韧的探索。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恢弘典雅,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举世闻名 、芭蕾舞艺术独树一帜、乌兰诺娃等一批艺术家享誉世界。文学巨著层出不穷,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文豪为俄罗斯带来了无上荣耀。而在音乐、戏剧、绘画等方面俄罗斯也在世界艺术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让我们来借俄罗斯城市来了解俄罗斯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第一站: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联邦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始建于1147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莫斯科吧„

红场

这里是莫斯科的中心广场,始建于14世纪末期。红场其实一点也不红,红красний 在俄语中有漂亮的意思,红场即是漂亮的广场。

其地板全部由花岗岩材质的条石组成,显得古老神圣。远远望去庄重而肃穆。它建成之后主要用于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苏联建国后它主要被用来庆祝大型节日和阅兵。

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堂,于1153年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的组合为一体,高高的底座上矗立着八个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塔楼,中央塔楼被簇拥其中。其简洁紧凑的装饰复杂的组合,体现着浓郁的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展示着俄罗斯民族的智慧。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12世纪上半叶开始兴建。曾为沙皇的官邸和重要的宗教场所,现在则是俄罗斯总统府所在地。它由四座城门19个塔楼和若干个教堂、钟楼、宫殿、大厦等组成。其中救世主塔楼是克里姆林宫乃至莫斯科的象征,塔楼上的自鸣钟每隔15分钟敲打一次,每天的6点12点和24点通过俄罗斯电台报告莫斯科时间。圣母升天大教堂则是历代沙皇进行加冕的主教堂。报喜大教堂是为皇族成员接受教会洗礼和举行婚礼的地方。伊凡大帝钟楼是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物建于1600年,内有大钟22个,小钟30个。钟楼外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达200吨的“钟王”。离此不远处陈列着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炮,口径特别大,可以同时爬进

3、4个人的“炮王”。

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使用效率仅次于美国纽约。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以其美轮美奂的设计风格和童话般的艺术魅力而享誉世界,被称作“地下的艺术殿堂”。

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馆中有俄罗斯最珍贵的历代名画家的作品近6 万余件,堪称俄罗斯艺术作品的“总汇”。 画廊共分60 个展厅,一般按创作年代的先后为序,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历程。

俄罗斯绘画经历了长时间的发端与探索,早期的绘画以宗教圣像题材为主。最早的著名画家是14世纪左右的鲁布廖夫,它所创造的《三圣图》就保留在这里,画的内容是宗教,但表现的却是世俗生活中的人。

到了19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在俄罗斯绘画艺术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渐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比如这一时期的官方学院派代表人物勃留洛夫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以令人惊奇的色彩表现了毁于维苏威火山熔岩和灰烬的古代城市的悲剧。描绘出了灾难降临是人们的复杂心理和感情。而伊万诺夫的《基督显圣》则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来表达俄国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

而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巡回展览画派”则将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克拉姆斯科伊、希施金、列宾、列维坦等名家辈出、佳作频现。

克拉姆斯科伊是巡回展览画派的领袖,他所画的《荒野中的基督》《月光女郎》《无名女郎》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希施金和列维坦是著名的风景画大师,他们画风写实细腻、色彩鲜明像希施金的《松林的早晨》和《橡树》,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大道》《金色的秋天》等。而列宾作为俄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派的旗帜。相信已为世界所熟知。它的成名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并通过对周围景色的巧妙布局,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在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堪称经典。

另外他的《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意外归来》等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莫斯科的国家大剧院,阿尔巴特大街普希金故居等地都很有名,但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第二站: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始建于1703年,在十月革命前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俄国的首都,因此又被称为“北方首都”。

全城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桥梁遍布、风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 之称。

圣彼得堡因位于北纬60度左右,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所以每当落日的余晖在天边刚刚消散,东方便晨曦初现。是名副其实的“白夜”之城。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除了众多的水城风光外,城市建筑也别具特色,这里有华贵典雅的教堂18世纪的建筑和闻名于世的广场,还有星罗棋布的雕塑、公园和喷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名胜和历史古迹。

冬宫

冬宫设计精妙,规模宏伟,高大的大理石矗立成排,深邃的长廊、华美的巨型宫灯、精美的屋顶壁画、千姿百态的雕像装饰其中,色彩缤纷、富丽堂皇。堪称18世纪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

伊萨基辅大教堂

伊萨基辅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艺术古迹,他是欧洲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葱头式圆顶建筑之一,它位于涅瓦河畔的十二月党人广场,完工于1858年. 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内外部装修考究,教堂内雕塑形态各异,镶嵌画、宗教画色彩篇二:俄罗斯初级导游手册

导游手册(初级版)

一、俄罗斯联邦概况

俄罗斯联邦位于欧洲的东部和亚洲北部,通常以南北纵贯2000公里的乌拉尔山脉为界,西侧为俄罗斯欧洲部分,东侧为俄罗斯亚洲部分。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是原苏联总面积的76.3%,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4%,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9000公里,南北宽4000公里,位于北纬35?08′到北纬81?49′之间。疆界长达6万公里,海岸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3大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的12个海,远东包括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南部包括黑海、亚速海,西面是波罗的海,北面包括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海、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楚科奇海和白海。陆界长达1.7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立陶宛、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蒙古、朝鲜。 俄罗斯联邦西半部多属辽阔的平原,东半部则是高原和山地。叶尼塞河把俄罗斯的地形分为大体相等的两半,西边为平原低地,东边为高原山地。在西部地区,乌拉尔山脉西侧为东欧平原(400万平方公里),东侧为西西伯利亚平原(300万平方公里)和中西伯利亚高原。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跨越北寒带、温带到亚热带。总体来说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依其大陆性程度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两部分,西部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西伯利亚属于强烈的大陆性气候。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而远东太平洋沿岸则带有季风性气候的特点。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俄罗斯联邦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300余万条大小河流,280余万个湖泊。河流总长度为960万公里,但占总长度90%以上的河流均是长度不到100公里的小河流。长度超过500公里的大河有254条左右,其中超过1000公里的有58条,欧洲部分有18条,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40条。流入里海的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俄罗斯最长的河是西伯利亚的鄂毕河,全长5410公里;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大深度为1620米,南北长600多公里,东西宽25-80公里,共有336条河流注入该湖,23万立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淡水湖总容量的20%。远东的主要河流有阿穆尔河(黑龙江),长达4400余公里,流入太平洋,是远东的主要河运干线。上游和中游为中俄界河,下游在俄罗斯境内。兴凯湖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中国黑龙江省之间,大半在俄罗斯境内,水面面积为4190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6.5立方公里,可通航,该湖原为中国的内湖,沙俄依据《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占大半,划为界湖。

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有东正教,伊斯兰教,新教,犹太教和佛教。其中以东正教为最大,差不多占人口三分之一的俄罗斯人为东正教徒。由于宗教势力强大,历史渊源,所以遍布各地的修建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教堂不仅成为俄罗斯历史的一个见证,也成为闻名于世的名胜景点。 俄罗斯联邦国旗为长方形白蓝红三色旗,长与宽的比例为3比2,从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时采用红白蓝三色旗演变而来,白色象征真理,蓝色象征忠诚和纯洁,红色象征美好和勇敢。国徽是盾

徽:一只金色的双头鹰站在红色的盾牌上,鹰头上装饰着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爪上装饰着象征着皇权的权仗和金球,鹰的胸部为一小红盾,盾面上是一白马勇士执剑刺怪兽的图案。“双头鹰”象征着从东正教的源头——拜占庭帝国继承来的皇帝的权威。国歌是《爱国之歌》,由格林卡作曲,波得罗夫改编。国化是葵花。 俄罗斯联邦有89个联邦主体,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6个边彊区,49个州,10个民族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

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官方语言。 现任总统普京生于1952年10月7日,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

二、俄罗斯联邦历史沿革

俄罗斯族属于古斯拉夫族的一个分支,斯拉夫族是欧洲最大的部族,公元6世纪时,主要分布在辽阔的欧洲东部,后来逐渐分为三支,在中欧的一支称西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的一支称南斯拉夫人,还有一支则为东斯拉夫人即俄罗斯人。据12世纪初的《往年纪事》记载,公元862年,东斯拉夫人中间发生了一件似乎不可思议而又影响深远的大事。斯拉维亚各部落由于相互争雄,内战不休,决定聘请瓦良格人作自己的王公。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欣然接受了邀请,偕同两个兄弟西涅乌斯和特鲁沃尔率领众亲兵来到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公元9世纪(882年),东斯拉夫人(奥列格)在基辅(今乌克兰首都)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称“基辅罗斯”,亦称基辅公国。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通过同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东正教派的基督教,并把东正教被确定为基辅罗斯的国教。公元12世纪,基辅罗斯瓦解,俄罗斯历史进入封建割据时期。从公元 13世纪起,俄罗斯各族人在先后打败了瑞典人和日耳曼人侵略的基础上,同蒙古鞑靼人的入侵进行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斗争。1462年,伊凡三世建立了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时领土为 43万平方公里,随着1480年蒙古军队撤离,到1533年,莫斯科公国领土面积迅速扩张到 280万平方公里,一跃而成为欧洲幅员最大的国家。公元 1547年,莫斯科公国改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为沙皇。其后继续扩张,先后兼并了整个伏尔加流域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1598年1月7日沙皇费多尔病故。费多洋没有了子嗣,其弟季米特里也于8年前死去,其家族再无人可继承皇位。这样,从公元862年开始的留里克王朝历经736年而告终。1613年2月7日,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2月21日,米哈伊尔正式即位。从1598年留里克王朝终结后开始的长达15年的“混战”时期宣告结束。一个新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开始执政(这个王朝执政了304年,到1917年)。1712年沙皇彼得一世迁都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到1721年,彼得一世称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并先后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和南高加索地区,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列强之一。1812年,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入侵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一世起用库图佐夫元帅为俄军总司令,经过艰苦奋战,击败了法军,赶走了入侵者。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在1914年俄罗斯帝国参加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其领土总面积达2280万平方公里,占据了半个欧洲和三分之一的亚洲,相当于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达1.694亿。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新生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遭到了14国帝国主义和国内自卫军的武装进攻。1918年6月17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并逼近叶卡特琳堡的紧急情况下,根据乌拉尔省苏维埃的决定,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就地处决。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国内战争,彻底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武装叛乱。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外高加索、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共和国发起,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于1941年6月 22 日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俄罗斯人民同原苏联各族人民一起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同德国法西斯浴血奋战,在侵略军“兵临城下”时,坚决保卫了首都莫斯科,并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长达900天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封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2 年11月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逝世,接替他的是安德罗波夫。1984年2月,安去世,契尔年科上台。13个月以后,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逝世,3月11日苏共中央举行非常全会,一致选举54岁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91年苏联解体,12月21日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体”(简称“独联体”),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更名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

三、莫斯科 莫斯科是1147年由“尤里·多尔戈鲁”公爵创建的,是大公的一座庄园,当年在巴洛夫斯克小山丘上公爵建立了第一个用原木搭建的要塞。并且用莫斯科河这个名字来命名石塞----莫斯科。13世纪末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公国。莫斯科最中心的街道特维尔大街上,塑立着这座城市的创始人尤里·多尔戈鲁公爵的雕像。

公元13世纪,基辅罗斯公国内各个公爵之间争权夺利、自相残杀,蒙古鞑靼人趁机攻击,他们取得了胜利。占领了许多城市。战乱中,许多古罗斯居民逃到了罗斯城“特维尔”与“莫斯科”。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逐渐繁荣。1380年,故利科俄罗斯战争后,莫斯科城的声望剧增。德米特利·堂斯克公爵在那时创立了俄罗斯最强大的军队,同时建造了一座以德米特利命名的宫殿。 在十五世纪中叶。俄罗斯疆域的开拓者莫斯科公爵伊凡三世上台并统治了莫斯科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那时出现了莫斯科城徽——红盾。红盾由英勇的勇士和被征服的蛇的形象组成。到十五世纪末,城市居民已经超过10万人,并且有了大约4万幢建筑。城市中心出现许多新的,带有金顶的教堂和修道院。

在十七世纪,莫斯科已经跻身于欧洲的大城市,与许多著名城市并驾齐驱。当时,外国的许多旅行家都很详细地描叙了漂亮的教堂和修道院。 1812年,在拿破仑军队放的那场大火中,许多杰出的建筑和艺术品被付诸一炬。战争之后这些建筑很快得以修复。

1918年,莫斯科又成了国家的首都(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 联运输建设国家委员会、共青团广场)、艺术家公寓(莫斯科河与亚乌扎河汇合处)、莫斯科大学(麻雀山)、外交部、外贸部(阿尔巴特街、花园环形路)。

在莫斯科有接近100所高等教育学府。其中包括大学、科学院、学院等。这些深夜都是为各个部门培养专业人才的,国际关系学院培养过许多外交官,还有友谊大学等。莫斯科的九年制普通学校将近1500所。最近几年里,除了原有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外,还出现了文科中学、专业大学、男子中学等,它们都是为培养学生深入地研究某一种科学而设置的。 1995年5月16日莫斯科市与北京市结成友好城市。

红场:莫斯科的中央广场,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先前叫торг,17世纪中叶起(1662年)开始称“红场”,在古俄语中红色这个词指的是漂亮、美丽的意思。当时是商业中心,也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红场南面是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耸立的斯巴克塔楼和尼古拉塔楼是红场的象征。 瓦西里教堂:1552年伊万格兹尼取得政权后,在1555为纪念喀山公国和阿斯特拉罕合并于俄罗斯而建造的。著名的设计师巴勒马(барма)和波斯特尼克(постник)设计了这座教堂,1561年建成。它由9座教堂组成,中央教堂高47(57)米,上部是一座富有民族风格的帐篷顶,顶端装饰着一个小穹顶,四周的8座教堂也都冠有一座葱头状的穹顶。покровский 圣母帡幪。1987年5月28日德国青年鲁斯特飞降瓦西里斜坡,使俄罗斯国防部长和防空军总司令被解职。

米宁和波查尔斯的雕像:1818年建,由马尔托斯(мартос)完成。

列宁墓: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在哥尔克村去世,1月23日遗体被运回莫斯科,计划26日下葬,但25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作永久保留。由哈尔科大学的沃洛比约夫教授作技术处理(1924年3月26日至同年8月1日)。由休谢夫设计的列宁墓是红色花岗岩和黑色长条石建筑于1930年竣工,庄严肃穆,是红场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1941年7月1日深夜被运往秋明,1945年3月23日运回。列宁躺在陵墓中央的水晶棺里。1993年10月6日,即十月事件后的第二天,列宁墓一号岗被移至无名烈士墓前。在列宁墓的后面,还塑有12个前国家领导人的墓碑,他们是:契尔年科(черненко)、布琼尼(буд?нный)、伏罗希洛夫(ворошилов)、日丹诺夫(жданов)、伏龙芝(фрунзе)、斯维尔德洛夫(свердлов)、勃列日涅夫(брежнев)、捷尔仁斯基(дзержинский)、安德罗波夫(андропов)、加里宁(калинин,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大林(сталин)和苏斯洛夫(суслов)。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在1962年10月31日被移出列宁墓。 古姆商场:由波梅兰兹夫设计,于1893年建成,是莫斯科最大的商店。位于红场的东侧。三层楼哥德式建筑有2万5千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可容近千名售货员。商场被三条长廊分割成三部分,中间一个大喷泉令人赏心悦目。一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莫斯科人和外国旅游者的购物中心,目前已成为世界名牌商品的展销地。 朱可夫元帅雕像:1995年5月9日,高5米,重20吨。 亚历山大皇家花园:位于克里姆林宫墙外的一座长方形花园。精美华丽的铸铁大门是专门为纪念1812年卫国战争战胜拿破仑而修建的。

无名烈士墓:是外国代表团瞻仰烈士敬献花圈的地方,1967年建,刻有“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在无名烈士墓旁,矗立着一排红斑岩方石礅,上面标注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要牺牲的各英雄城市的名字: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伏尔价格勒、图拉??。一座高高的灰色纪念碑是根据列宁的提议修建的,上面刻着全世界为解放劳动者而斗争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活动家的名字。 3.5亿美元才建成,整个地下建筑富丽堂皇,处处洋溢着现代化豪华气氛,地上与之配套的花园精美绝伦,小桥流水间点缀着以神话故事为背景的雕塑,奔马喷泉汹涌澎湃,与亚力山大皇家花园浑然成为一体,是莫斯科市又一新兴旅游景点。 15世纪 успенский ,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 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16世纪 колокольня ивана великого 17世纪 патриаршие палаты и собор двенадцати

апостолов(由尼康牧首下令,于1655-1656年

建,他不愿受意大利风格的影响,建立了这座纯俄式的教堂,作为牧首的礼拜堂使用)。

18世纪 сената,由马德菲·卡萨夫设计。 19世纪 большой кремл?вский дворец (2层楼建筑,计有700个厅室) и здание оружейной палаты 20世纪 кремл?вский дворец съездов (1961年建造了克里姆林宫大会堂,1959-1961年建,有800 套房间,其中以有6000座位的会议厅和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最为宏伟)。

天使长教堂:由意大利人阿莱维西奥·诺维设计,于1505-1508年建成,本来是为了贡奉军队的保护神天使长米哈伊尔,用石头砌建的教堂,后来成了历代沙皇及贵族的陵寝,共有48副棺椁安放其中。名人有伊凡雷帝、其子伊凡、福德尔等。最古老的是,1340年去逝的伊凡·卡利塔大公。伊凡雷帝的头是由人类学者米哈伊尔·格拉西莫夫在头盖骨的模型上加上塑料制的仿人面而复原的。在圣画像中还可以看到15世纪费奥芬·格列特的《天使长米哈伊尔》。20世纪中叶在修理时,在堆积的浮尘下发现了描写俄国民族独立战争的壁画。

报喜教堂:1484-1489年由莫斯科及普斯科夫的能工巧匠建造。16世纪中期曾着过一次大火,但由伊凡大帝修复。那时扩建的门廊被称为“伊凡雷帝门廊”。其壁画及圣画像都很有名。1508年,篇三:莫斯科导游词

俄罗斯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拥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尤其是在近些年,在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关系不断加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加深一下对俄罗斯的了解吧...俄罗斯拥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领土横覆亚欧大陆,面积居世界首位。 在我们记忆中存留着他在沙俄时期的野蛮霸道,苏俄时期的帝国荣耀和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尴尬而坚韧的探索。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恢弘典雅,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举世闻名 、芭蕾舞艺术独树一帜、乌兰诺娃等一批艺术家享誉世界。文学巨著层出不穷,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文豪为俄罗斯带来了无上荣耀。而在音乐、戏剧、绘画等方面俄罗斯也在世界艺术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让我们来借俄罗斯城市来了解俄罗斯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堂,于1153年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的组合为一体,高高的底座上矗立着八个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塔楼,中央塔楼被簇拥其中。其简洁紧凑的装饰复杂的组合,体现着浓郁的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展示着俄罗斯民族的智慧。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12世纪上半叶开始兴建。曾为沙皇的官邸和重要的宗教场所,现在则是俄罗斯总统府所在地。它由四座城门19个塔楼和若干个教堂、钟楼、宫殿、大厦等组成。其中救世主塔楼是克里姆林宫乃至莫斯科的象征,塔楼上的自鸣钟每隔15分钟敲打一次,每天的6点12点和24点通过俄罗斯电台报告莫斯科时间。圣母升天大教堂则是历代沙皇进行加冕的主教堂。报喜大教堂是为皇族成员接受教会洗礼和举行婚礼的地方。伊凡大帝钟楼是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

莫斯科的国家大剧院,阿尔巴特大街普希金故居等地都很有名,但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克林姆林宫篇 *克宫历史沿革

在俄语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词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垒,其的辞源至今仍有争议。最早于12世纪上叶1156年,由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修建,1237年,此处克里姆林被蒙古人毁灭,1339年用以橡木重建。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 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在2012年6月24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次会议中,决定把36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俄方提议将系列“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列入该名录之中。 *克宫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区特维尔区的一个建筑群。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整个建筑群大致呈三角形。南临莫斯科河,西接亚历山大花园与无名烈士墓,东临红场。最初至少一个不大的木结构城堡。14世纪下半叶改为白石墙。现今的红砖宫墙建于1485年至1495年,总面积27.5万平米。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宫墙四周矗立着外观各不相同的20座塔楼:有高的、矮的、圆的、方的、还有16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分成政府办公区域以及游览区,政府办公区域不对游客开放,办公区和游览区划有白线,绝不可以跨越。 克里姆林城墙带红宝石五角星的塔楼共有五座。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用红五星来取代塔顶标志着沙俄帝国皇权的双头鹰,斯巴斯克塔塔尖上的这颗五角星用超过1吨重的红宝石建造,五颗中最大。工匠们还在红星底部加装了轴承,这样它们在遇到强风时就可以转动而不会被折断。但是后来用红色玻璃替代至今,红色玻璃的五星与红宝石的五星在视觉上并无差异,而当年的红宝石已经换取了坦克、大炮,为卫国战争作了贡献。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由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路右边的一个现代的方形建筑.它就是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杜马大厦,会议大厦),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大厦的正上方。1961年落成,内有六千个座位的会议厅,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都在这里举行。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因其风格与克里姆林宫周围古老建筑物不相谐调,也备受俄罗斯人的争议。它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接书上) *军械库,珍宝馆 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 *18世纪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和行政大厦建筑群,但却严格规定,不得靠近。总统官邸的建筑群在沙皇时代叫做枢密院,被叶利钦改作联邦总统官邸后称为枢密宫,现在是当任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十二使徒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最初由伊凡·卡利塔大公建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1474年的地震中倒掉后,1479年又由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费奥活凡特设计重建。它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正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基,后来历代皇帝在这里加冕,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都保存在这里。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篇四:日俄监狱导游词

大连旅顺口日俄监狱简装导游词旅顺日俄监狱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参观旅顺日俄监狱旧址陈列馆。这座监狱是沙俄和日本分两期建成的,是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占领大连时期残害中国人民的一座法西斯监狱。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监狱沙盘全景: 这座深灰色的欧式楼房是沙俄殖民当局1902年所建的监狱办公楼。牢房分东、中、西呈放射状分布,青砖部分就是沙俄修建的。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里成为俄军的野战医院和马队兵营。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侵占旅大,并于1907年始,在沙俄原建基础上采用红砖扩建,牢房增加到253间,同时还在院内设置15座工场。1934年又设立绞刑场。监狱围墙内占地2.6万平方米,墙外还辟有窑场、菜地和监狱墓地等,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监狱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被关押者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朝鲜人和日本人等其他国家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这座监狱彻底解体。1971年7月,监狱旧址经过全面修复向游人开放。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是检身室,是为防止被关押者藏暗器而设置搜身的场所,共有3座。这里的囚衣都是被关押者穿过的,囚衣的颜色不一样,代表犯人在监狱的地位和所从事的劳动是有等级分化的,穿红色囚衣的是表现不好的,他们住的吃的最少,干的最多,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折磨至死,这个横杠是检身木杠,当年有两名士兵站在木工的两边,无论冬夏,每天犯人都要脱光衣服,双手举过头顶,用日语喊自己的编号。从木杠上跨过,许多老年人冬天受不了寒冷就会被冻死。经过检身后,被关押者可以回牢房了,就这样,一天早晚两次,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一楼的牢房阴暗潮湿,每间牢房通常关押七八个人,多时十几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房间里,卫生条件十分恶劣,夏天许多人传染上疾病又得不到医治而悲惨的死去,就算饶幸,过了夏天,到了冬天一条棉被不足两尺长,又有许多人会被活活冻死。

下面,我们要去的是暗牢,严重违反狱规的人都要关押到暗牢,每间暗牢2.5平方米,四间单人牢房,阴暗潮湿,不透一点光线,仅有一个外小内大的观察孔,看守查牢房才能打开,他们遭受毒打后,被带上特制的刑具皮铐子,少则关三五天,多则一个星期,有的人因终日不见阳光,突然被阳光照射造成双目失明。

我们顺着台阶上二楼,前面这间屋子是看守值班室,每当看守打人打累了就回到这里休息。这两个筐是当年押送犯人的,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犯人之间相互传递情报。二是防止营救,再穿上同样的衣服就分不出谁是谁了。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七等饭’。罚饭是狱中最普通的刑罚,狱方按照被关押的者的表现和劳动强度将饭量分成七等,七等饭最少。凡“违反监规”者,轻者要罚掉当天饭量的三分之一,重者,关暗牢的人要罚吃七等饭,盛饭的饭勺是一个,但是在盛的过程中都是加上木垫子,一等的垫子最薄,所以饭量最多,七等饭的垫子最厚,从外观形状上看都是满满的但是饭量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来到监狱中对革命志士严刑拷打的刑讯室。这个“火”字形的凳子叫老虎凳,刑罚时将犯人的衣服扒扒光,背朝上捆绑在虎凳上,嘴里堵上湿毛巾,然后往脚底垫砖,看守站在两旁用灌铅的竹条轮番抽打,还有的被绑在吊杠上打,直打得皮开肉绽。

顺着台阶往上走,到了3楼,这里就是看守台,站在这里可以同时看到左中右三边牢房的动

态,当年看守就是这里盯着瞧,抽着烟,喝着水,悠闲自在,观察牢房的一举一动。

这里便是三楼的牢房,由于光线比较充足,条件相对比

一、二楼更好一些。但是关押在这里的犯人都是重犯,大部分是活不到出狱的。当年要绞杀的革命者都是带着手铐脚镣,在看守的押解下再赴刑场,三楼大多展示的都是当时用的物品。

在这个楼的出口处有的展示区,以前在这里不仅有许多犯人在此关押,而且在这里还有工厂,工作不好就要用刑。如果做工受伤,就要到前面的医务室治疗。

到了医务室,大家不要以为日本人有仁慈之心,这里的医疗器械非常简陋,药品缺乏,遇到患龋齿的,根本不做麻醉,直接用钳子和钉子硬拔掉,他们简单为他们治疗,包扎下,检查后关在医务室的牢房里,还未等痊愈就又得做工。 在东南角有一个绞刑室,当时日军为了掩人耳目,在绞刑场门口挂了一个木工厂的牌子,实际上却是秘密绞杀爱国人士的地方。分为二层、前面这个台子是个临时的审判台,由狱长宣布死刑命令,被宣判死刑的人要站在台子上,看守用白布蒙住死刑者的面部,强行按坐在活扳上,脖子套上绞索,搬动墙边的手闸,活板自动落下,处绞刑时,一般相继绞杀三个人。侥幸后医生验尸,确认已死,便趁尸体没有完全僵硬时塞进木桶内,抬到墓地埋掉。这具尸骨桶是1971年从监狱墓地挖掘移来复原的。原医务室医师古贺初一曾亲自担任绞刑场的验尸官,他在回顾中记了当年执行绞刑的过程,痛切地感到:惨,真惨。

这座绞刑场仅仅1942年到1945年8月,就绞杀了700多人。

这里是监狱墓地,5条90米长的沟里,密密麻麻的埋葬着装有尸体的木桶。 1965年挖掘监狱墓地时发现,仅5米长的沟就挖出6具尸骨桶,我们现在所有尸骨桶就是从监狱墓地移来复原的。在我们前面的这两个展馆分别是物证展馆和英烈展馆,现在开始咱们各位游客自由游览,出口在英烈展馆的前面。现在是10点15分,15分钟后我在出口处等候大家。篇五:克林姆林宫导游词

克林姆林宫篇 *克宫历史沿革 在俄语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词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垒,其的辞源至今仍有争议。最早于12世纪上叶1156年,由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修建,1237年,此处克里姆林被蒙古人毁灭,1339年用以橡木重建。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在2012年6月24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次会议中,决定把36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俄方提议将系列“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列入该名录之中。 *克宫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区特维尔区的一个建筑群。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整个建筑群大致呈三角形。南临莫斯科河,西接亚历山大花园与无名烈士墓,东临红场。最初至少一个不大的木结构城堡。14世纪下半叶改为白石墙。现今的红砖宫墙建于1485年至1495年,总面积27.5万平米。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宫墙四周矗立着外观各不相同的20座塔楼:有高的、矮的、圆的、方的、还有16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分成政府办公区域以及游览区,政府办公区域不对游客开放,办公区和游览区划有白线,绝不可以跨越。 克里姆林城墙带红宝石五角星的塔楼共有五座。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用红五星来取代塔顶标志着沙俄帝国皇权的双头鹰,斯巴斯克塔塔尖上的这颗五角星用超过1吨重的红宝石建造,五颗中最大。工匠们还在红星底部加装了轴承,这样它们在遇到强风时就可以转动而不会被折断。但是后来用红色玻璃替代至今,红色玻璃的五星与红宝石的五星在视觉上并无差异,而当年的红宝石已经换取了坦克、大炮,为卫国战争作了贡献。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由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路右边的一个现代的方形建筑.它就是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杜马大厦,会议大厦),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大厦的正上方。1961年落成,内有六千个座位的会议厅,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都在这里举行。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因其风格与克里姆林宫周围古老建筑物不相谐调,也备受俄罗斯人的争议。它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接书上) *军械库,珍宝馆 *18世纪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和行政大厦建筑群,但却严格规定,不得靠近。总统官邸的建筑群在沙皇时代叫做枢密院,被叶利钦改作联邦总统官邸后称为枢密宫,现在是当任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最初由伊凡·卡利塔大公建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1474年的地震中倒掉后,1479年又由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费奥活凡特设计重建。它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正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基,后来历代皇帝在这里加冕,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都保存在这里。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边还保存着于1551年建造的装饰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宝座。教堂内的银制吊灯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军队掠夺走的300公斤黄金和5吨白银而建的。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的旁边,是一个有许多小蘑菇圆顶的小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于1484年由普斯科夫的工匠修建,这座教堂建在由莫斯科的约拿兴建于1451年的教堂的原址。据说在5世纪,圣母法衣从巴勒斯坦送往君士坦丁堡,保护该市免于被征服。传说在860年的罗斯-拜占庭战争中,牧首将圣母法衣扔进大海,引起的风暴摧毁了入侵的罗斯舰队。教堂内保存有1627年的圣幛,1644年的壁画。这座教堂最初是莫斯科牧首的私人小教堂,但是在17世纪中叶归属俄国皇室。在1737年大火中,教堂受损严重。今天,这座教堂展出14到19世纪的木雕。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与其他的完全不同,也许是这种另类的个性使然,先是都主教和总主教选它作私家教堂,后又被沙皇作御用,均表现了上层人物不愿与下人雷同的特性。

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圣母领报大教堂,靠近莫斯科河畔。建于1484-1489年,有9个金顶,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皇子受洗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共有九个穹顶。 *天使长大教堂

由意大利建筑师兴建于1505年到1508年,是历代君王的寝陵。彼得大帝前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的灵柩就安放在这个教堂里面,总共有46副石棺,共埋着54位君王。其中包括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等人的棺椁。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这些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 *伊万大帝钟楼 *钟王

世界最大的钟。重量达202吨,高6.14米,直径6.6米。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浅浮雕,还有许多圣徒的雕像。在1737年,沙皇钟遭遇大火,一部分被破坏,从此无法再发出声音。。《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炮王

口径为915毫米,炮身长为5.18米,炮身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榴弹炮。此炮为保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而铸造,不过实际上并未使用过,主要被拿来炫耀军事实力与其技术。 *大克里姆林宫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就像是戴在岗丘上的一顶皇冠。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二层各厅,这里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第16篇:俄罗斯教案

第三节 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和自然环境的特征,掌握地形﹑气候﹑工农业等相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地图,景观图和相关数据的对比与分析获取知识,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并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俄罗斯的位置﹑地形和气候。 2.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情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气候图等,引入学习俄罗斯国情。

(一)传统的欧洲国家

[活动一]结合俄罗斯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1.俄罗斯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北纬50°~70°。

2.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城市都集中在欧洲部分(因此俄罗斯被认为是传统的欧洲国家)。 3.俄罗斯地形欧洲为东欧平原。亚洲至西向东分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4.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二)地大物博的国家

[活动二]结合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和俄罗斯主要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对矿产,工业和交通的认识。

1.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主要资源分布有:

① 煤矿:库兹巴斯煤田

② 石油,天然气: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

西西伯利亚油气田 秋明油田

③ 铁矿:库尔斯克铁矿 2.俄罗斯四大工业区:

① 圣彼得堡工业区 ② 莫斯科工业区 ③ 乌拉尔工业区 ④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提问:四大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提示:靠近原材料产地。

3.俄罗斯重工业发达(军事﹑航天﹑机械等), 轻工业不足(食品﹑纺织等)。 4.亚欧大陆桥:第一亚欧大陆桥

第二亚欧大陆桥

板书设计

一. 传统的欧洲国家 1.地理位置 2.主要地形

3.城市: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 二. 地大物博的国家 1.主要矿产分布 2.主要工业区

3.重工业发达,轻工业不足。 4.交通运输 教学反思

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锻炼了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学生通过读图,还能综合分析本课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17篇:俄罗斯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所处的地位

《俄罗斯》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三节的内容,通过教学利用学生已学的经纬度知识阅读出俄罗斯大致的经纬度,利用已学的等高线图上的高度表和五种地形,读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两个影响俄罗斯气候的主要因素出发。明确俄罗斯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俄罗斯各地气候的差异。利用大洲的界限知识掌握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明确俄罗斯煤,铁,石油资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本章在此将知识进一步巩固。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

二、

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

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

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

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

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

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

②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为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

①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③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

④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掌握俄罗斯的气候和地形的主要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了解俄罗斯具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是工农业生产发达的经济大国;掌握工业区的分布和主要工业部门。

3.了解俄罗斯内河航运,铁路和海上交通的基本状况。掌握和记忆主要的港口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及重要的城市。

能力目标:

1.综合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

2.综合分析说明欧洲和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综合分析俄罗斯工业建立的基础和地区分布和日本有何区别。

情感目标:

通过俄罗斯自然资源和人文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用辨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念来看待问题。(三)教学难点的分析和突破

1.重点

(1)北亚的位置:北亚全部为俄罗斯所占,大部分为中高纬度其决定了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2)俄罗斯的面积: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的国家,通过读图明确乌拉尔山和大高加索山脉这是欧亚两洲的界限。为说明俄罗斯在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打下基础。

(3)俄罗斯的气候:从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其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东部平面西部深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温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西部西伯利亚地区常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的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苔原气候,东部太平洋沿海地区有小部分温带季风气候,使学生认识气候分布的明显地区差异。

(4)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读俄罗斯矿产分布图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可以使学生理解资源与工业的关系及建立的基础与地区分布和日本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的工业主要上建立在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且以重工业为主。

2.难点: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主要从农业,工业的分布,历史的,人口的分布,交通运输网的疏密来分析得出俄罗斯西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而东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地区落后,人口稀少。

二、说教法

本节教材教学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本节课总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与回顾已有的地理知识,并学会相关的联系和分析。

1.教学方法的组合

(1)本节课运用谈话、阅读、讨论、学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本节又采用了知识结构图法,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步步深入,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2)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教具选择: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一)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分区地理知识我们前面已讲过,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能力尚未完全建立。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应当突出重点,实现深化提高的目标。

(二)学习本章知识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本章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学习时千万不能割裂开来,要学会分析、推理的思维方式。

2.北亚位置和范围的知识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有序的说明范围方法。例如由东向西(由西向东,自北向南,自南向北)。

3.俄罗斯气候特点,通过读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法分析为什么这样。

(三)课堂练习设计:

1.选择题难度适中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适用于大部分学生。

2.读图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利用,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有点难度所以重点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

1.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设置问题)----学生探究----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知识反馈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

(1)利用芭蕾舞图片导入新课。

(2)观察俄地形图分析地形特点、纬度位置。进而分析纬度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利用农业分布图分析农业、交通分布的影响因素。

(4)利用俄资源图分析其资源分布及对工业的影响。

(5)拓展延伸:学生探究加拿大人口、城市与交通分布特点及原因。

2.总结巩固,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随堂练习意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

第18篇:俄罗斯教案

俄罗斯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俄罗斯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河流及气候特点。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知道俄罗斯自然环境和矿产分布的地区差异。

4.知道俄罗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地区差异和部门结构。5.学会利用地图描述俄罗斯人口、城市的分布,矿产分布和工业的联系

6.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一课时)

一、导课

3月22日——24日,我国信任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对俄罗斯进行友好访问。(展示图片)

其他国家领导人也曾出访过俄罗斯(展示图片——胡锦涛参观访问莫斯科1948中学) 莫斯科中学生也热情邀请我们去参观(出示邀请信)——创设情境

二、教授新课

展示旅行准备、走进俄罗斯、游山玩水、满载而归

(一) 旅行准备

1.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读图7.47学生思考回答后出示课件地图,师生共同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跨两洲、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俄罗斯为什么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2.俄罗斯的经度位置,根据课件展示,师生分析。俄罗斯的面积(出示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与各大洲的面积比较),分析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国家。

3.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及邻国,课件展示,学生识图回答。看图7.48,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它的纬度位置(50°N—80°N大部分是位于50°N—70°N之间)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 4.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及邻国,课件展示,学生识图回答。

(二) 走进俄罗斯

1.做好了旅行准备,我们搭乘民航飞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导游向我们介绍莫斯科的天气,由此引入到俄罗斯的气候。

2.展示《俄罗斯的气候图》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得出结论——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分析:为什么俄罗斯面积最广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国土面积、温度带、海陆位置)

3.图上给我们标出了奥伊米亚康这个地方。展示图片和相关资料说明该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的原因。

5.出示图片,分析雅库茨克的气候特点,然后与莫斯科对比分析两地的气候差别。6.过渡:了解到俄罗斯的气候特点,接下来和导游一起从莫斯科出发游山玩水。

(三) 游山玩水

1.展示《俄罗斯地形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动画演示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和河流、湖泊(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2.学生练习,完成活动P38活动1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3.展示图片,请学生分析是在哪儿拍摄的,并分析原因。师生共同分析,初步认识俄罗斯人口城市和农业的分布。

(四) 满载而归

1.展示收获的礼物(套娃、音乐相册、大衣、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的表演),让学生选择礼物,并回答问题。

2.展示本课习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引入新课

(一)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看图7.50,分析俄罗斯资源特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纠正补充。2.分析俄罗斯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衡) 3.展示地图,分析俄罗斯的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工业区分布接近原谅产地),学生完成活动P40 4.通过学习四大工业区及工业部门,分析俄罗斯工业部门构成特点(轻重失调——轻工业薄弱,重工业发达)。

5.通过阅读材料“世界加油站”了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过渡):俄罗斯过渡依赖出口石油、天然气,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为此,俄罗斯已将高新技术领域,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出示俄罗斯高科技部门图片。

(二)发达的交通

1.俄罗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2.你们觉得俄罗斯的交通主要集中在那?(西部) 3.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俄罗斯亚洲、欧洲部分的铁路网分布存在哪些差异?为什么?

(2)、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和城市)

(3)、俄罗斯的管道主要用来输送哪两种货物?

2.阅读材料“五海通航”,分析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及重要意义。3俄罗斯主要城市分布。 4.旅游展示图片

三、课堂总结

第19篇:俄罗斯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 教案

陈宸

教学内容:俄罗斯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俄罗斯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归纳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类型以及各地 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幅地图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及对新旧知识综合运用、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俄罗斯发达的军事向学生灌输科技兴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的地形区,地势特征,气候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理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观看一个视频,想一想视频中所描绘的是哪一个国家? (播放俄罗斯概况视频。) 生:俄罗斯(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国家——俄罗斯。

二、新授

(一)地理位置(板书)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出示俄罗斯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图)

师:俄罗斯,是亚欧大陆北部的一个国家,地跨两个大洲,那么我们来看看它的地理位置。

(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看地图)

师:我们知道,描述地理位置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分别是哪三个方面? 生: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板书) (利用大屏幕分析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 师:俄罗斯大部分位于30°E~170°W, 50°N~ 75°N。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半球位置(板书),回顾一下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 生:20°W~160°E。

师:那么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呢?

生:赤道以北的称为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称为南半球。 师:所以说,俄罗斯跨东西两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俄罗斯的海陆位置。(板书)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

(补充亚欧洲的分界线)回想一下,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有哪些? 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里海、土耳其海峡。 师:那么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如何描述呢?

东临太平洋,隔白令海峡与美洲相望,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南面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相邻,东南面与中国、蒙古、朝鲜相邻。

师:了解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我们来看看它的面积。

(二)面积(板书)

师: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那么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出示各国面积统计表)这里有一个世界各国国土面积排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最大,(出示俄罗斯轮廓图,用笔画出俄罗斯的大致轮廓线) 俄罗斯幅员辽阔,面积1709.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

(三)地形、地势(板书)

师:俄罗斯这样的一个大国,它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呢?地形、地势又有什么特点呢?

(插入俄罗斯地形分布图,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的山脉、河流、湖泊)

师:再次看到地形图,说一说俄罗斯有哪些山脉、河流,湖泊? 生: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上扬斯克山、斯塔诺夫山脉。 生:伏尔加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生:里海(内陆湖),贝加尔湖

师:其中,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也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自北向南流经东欧平原,最后注入里海。(可提及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

而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1,地形(板书)

师:我们来看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师:这里有一个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这里的西伯利亚,也就是北亚地区,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萨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国的边境。所以,在西伯利亚这一范围内,就有了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之称。

师: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分为四大地形区(板书):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以乌拉尔山脉为分界线,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叶尼塞河为分界线,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勒拿河为分界线。鄂毕河是属于西西伯利亚平原这一个地形区。

师:那么,俄罗斯的地势特点是什么呢?

2、地势(板书)

俄罗斯以叶尼塞河为界,东部为高原和山地,西部为平原,从地图上看,可以看出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我们在分析亚洲地势特点的时候,是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地势特点,亚洲水系特点:由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所以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而在西伯利亚地区,河流自南向北流,水往低处流,所以西伯利亚地区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师: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我们来看看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

(四)气候(板书)

课堂活动:利用大屏幕展示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1、师:看地图,说出俄罗斯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生:北温带。

2、师: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板书),描述他们的分布地区。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北冰洋沿岸的苔原气候,太平洋沿岸的温带季风气候。(板书)

师:那么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点呢?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板书)。

师:但是由于俄罗斯领土辽阔,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气候有很大差异。(板书)

[读图]读“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属寒带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

师:这里,我们可以结合之前分析过的亚欧大陆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来分析,也就是书本第八页,我们可以知道,亚欧大陆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不断加大,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临近海洋,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这里有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这里的最低气温曾达到-71度。

活动:根据上扬斯克与莫斯科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比较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师:我们再来看看能与奥伊米亚康相媲美的上扬斯克以及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气候,(出示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

师:上扬斯克与莫斯科的气候相似之处: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降水不多,夏季较为集中。

上扬斯克与莫斯科气候特点差异:与莫斯科相比,上扬斯克的冬季更冷更长,夏季更短,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四十七度,降水更少,降水更为集中。

师:那么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地形、纬度、洋流。

师:纬度因素——两地纬度较高,大陆性强,形成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扬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莫斯科位于55°N,上扬斯克冬季更长,夏季更短。

大气环流因素——上扬斯克冬季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莫斯科冬季受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导致上扬斯克降水少且集中,气温更低,莫斯科降水较多且均匀、气温偏高。

地形地势因素——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地形地势的差异也导致两城市气温的差异。

师小结: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俄罗斯最大的三条河流都在西伯利亚,且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气候寒冷漫长,河流封冻期长,且越向北封冻期越长;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运量少。伏尔加河位于欧洲,且自北向南流,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河流封冻期短,人口和工农业主要集中于欧洲,河运量大。所以俄罗斯河流众多,但除了伏尔加河外航运价值都不高。)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的相关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生:地理位置。 生:山脉、河流、湖泊。 生:地形,地势,气候。

四、布置作业

师:完成填充图册俄罗斯这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板书设计:

俄罗斯

(一)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二)面积:1709.8千米2,唯一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

(三)地形、地势

(1)地形:四大地形区的分布: (2)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四)气候

(1)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2)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气候差异显著

第20篇:俄罗斯婚姻

俄罗斯族实行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但结婚须征得父母同意。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罗斯族的传统婚礼十分隆重,程序和仪式也十分繁琐、复杂。举行婚礼要事先通知亲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请不来,则被认为是一种失礼行为,会引起主人的不悦。婚礼先在女方家举行,来客用餐、唱歌、跳舞,热闹一阵,结束后,由男方亲友及新郎组成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去迎亲。迎亲队伍快到新娘家门口时,女方的亲友把大门关上,并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开门钱,给钱后新郎才能进女方家的门。按照传统习俗,新郎新娘还要到教堂去举行证婚仪式,新娘身穿白色礼服,头戴桂冠,与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妻,在双方肯定答复之后,双方要交换定情的信物,然后由神父诵念规定的祈祷经文,并对新婚夫妇祝福。仪式完毕,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和宾客,接着举行舞会。晚上还要仿照汉族人的习惯,闹一闹新房。

俄罗斯族人的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父亲是家长,掌管家庭经济。子女长大结婚以后,另立门户,独立生活。父母死亡,遗产由儿女共分。东正教是禁止离婚的,俄罗斯族人受东正教的影响,一般很少离婚。

俄罗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人组成。女人结婚后,一般随夫姓,也有男的随女姓或双方都不变姓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称呼未成年人。对成年人通常称本名和父名,对平辈亲各或晚辈,可直呼其名;朋友间在非正式场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重视陪嫁

俄罗斯族严格禁止叔伯姑表兄妹等近亲结婚,但不限制与其他兄弟民族通婚。他们主要通过自由恋爱结合,虽然也有包办婚姻,但不占主导地位。在以前,媒人说亲和订婚仪式还是不可缺少的。媒人说亲时,要带一个撒了盐的面包。若是姑娘和她的父母同意,姑娘就亲手把面包切开请大家分尝。然后男方家举行个简单的订婚仪式,商定好结婚日期。俄罗斯族有个好传统,即不要彩礼,男家祗需要准备一些结婚的必需物品。请客费用男女家各自筹备,但陪嫁比较讲究,父母都希望把女儿的嫁妆准备得尽可能好一些,以免男方笑话。

“正娶”与“窃娶”

俄罗斯族一贯自由恋爱,父母干预不得。且婚礼有“正娶”“窃娶”之分。但无论“正娶”或“窃娶”,男女必须均过十八岁。

所谓“正娶”,是男女又方确定恋爱关系之后,逐请父母之命,托媒妁之言,女之父母出据婚书以为证。而后择期由男方迎娶新娘至家。而后,男女双方携手同至教堂行礼,再各将手中之戒指摘于桌上,牧师询问双方愿结为夫妻后,诵读圣经,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不可分开”。男女由主礼牧师牵手再绕桌三圈,交换戒指,即礼毕。翌日,夫妻同赴各家致谢,亲朋则备酒菜款待。这是教堂关闭前的情形。教堂关闭之后迎娶新娘,便在清晨领上迎亲的队伍,冬季乘雪橇,夏季坐“呵道克”车,一路琴声与歌声不绝于耳,直到新娘家。新郎拜见岳父母,并向他们送上礼品。在新娘家吃过饭,待新娘父母叮嘱新郎完毕,迎亲队伍便拉上新娘及简单的嫁妆返程。当然到男方家又少不了接受亲朋好友的一番祝贺之后,大家便在喜悦的气氛中开怀畅饮。当有人喊酒“苦啊”的时候,众人也会含笑叫苦,这时新郎新娘便得相依亲吻,宾客才会一饮而尽。当人们酒酣耳热之际,手风琴便奏起欢快的舞曲,人们纷纷登场献艺,老人也不例外,将气氛推向高潮。这时女主人撤走餐桌,在一旁再摆上酒、熟食、凉菜、面包、点心,宾主翩翩起舞,对酒当歌,直至尽欢。

所谓“窃娶”是俄罗斯族一种古老的习惯,随着苏侨的回国,此种习俗也随之消失。“窃娶”的作法是:男女双方确定终身后,男方领着迎亲人马,夜至女方家偷娶。父母徉为不知,又虚张声势地追赶一程也便认可。翌日,男之父母托亲执酒,往女家说情,并索婚书。该女之父母假意不允,饮之以酒,婉言劝之则允。出具婚书后,男女双方面同赴教堂行礼,其礼与正娶者同,只是不宴客。

他们结婚以后,分工明确且都能恪尽职守。男人在外劳作,起早贫黑且讲究实效。他们除刈草、伐木、耕垦等外,好鱼猎、开河封河之时,虽水有冰凌,却不畏寒冷。狩猎之时,山高林密不以为难,雪食冰餐不以为苦。“巾帼不让须眉”,她们除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等,经常又可在草场、农田见到她们的身影。节假日他(她)们便沐浴更衣,享用美味佳肴,当然少不了饮酒,在手风琴或“补拉来克”(一种弹奏乐器)声中唱歌跳舞,游玩终日。 婚礼上的习俗

“拦截”,新娘方组织几个人手拉手在接亲车返回的途中,“拦截接亲车,新郎给钱后方可放行,围观人很多,也很热闹。

“撕裤子”俄罗斯族家中最小的儿子结婚,在结婚典礼酒宴上,亲朋好友要为男主人撕裤子,为女主人撕裙子,意思是老儿子结婚大事完毕,如果父母不在,要撕新郎大哥、大嫂的裤子和裙子。

教堂婚礼

婚礼的仪式非常隆重,由於俄罗斯族大多数信奉东正教,有条件的地方婚礼必须在教堂举行。新郎在结婚这天,要赶上马车或步行去迎亲。新娘临行前要跪在一件铺在地上的皮袄上(这象徵婚后生活兴旺),接受父母的祝福。接亲的人来后,新娘家要招待一些糖果和食品。大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就餐一边唱起欢乐的婚礼歌。

离开新娘家后,人们就拉着手风琴,簇拥着新郎新娘去教堂举行婚礼。婚礼时,新郎新娘戴上特制的头冠,新娘手中拿一束花,新郎手中拿一支蜡烛。神父首先问他们愿不愿意和对方结合,如回答是“愿意”,神父再为他们祷告,然后让双方交换戒指,给他们一人一点蜂密,意为祝愿他们的生活甜甜蜜蜜。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要行三次跪拜礼和亲吻三次,最后在大家的祝福中离开教堂。 婚后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准备酒菜,邀请婆家的人和亲友前来做客。以后,新娘就住在婆家,成为丈夫家庭中的一员。但也有入赘的情况。 这主要是俄罗斯族以前的婚俗。现在,罗斯族青年摈弃了媒人说媒等旧习俗。由于年青人多不信教,婚礼也不在教堂举行了,但仍保留着婚俗方面的鲜明特点。

长期居住在新疆的俄罗斯族,主要是在18世纪后从沙皇俄国迁来的移民,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地。

俄罗斯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遇到喜事更是放喉高歌,手舞足蹈。俄罗斯族青年男女的婚事,主要自己做主,大多经过自由恋爱而成婚。也有经父母介绍或朋友提亲而成婚的。婚礼主要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仪式把各种蛋糕分给新郎、父母及亲属和朋友,也表达了新郎新娘对父母和众人的祝福。

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向大家祝酒,大家也要向新郎和新娘祝酒,每当祝酒时,客人都要高声齐喊:“果尔基”(俄语:苦的意思)意为希望新郎和新娘有个甜蜜的接吻,这时,新郎和新娘要在客人面前拥抱接吻。一般这种接吻要进行多次,客人们不断欢呼,新郎新娘不断接吻,使婚礼达到高潮。

新郎和新娘双方在众人面前“海誓山盟,表示永远相爱”。同时要相互接吻,互相戴结婚戒指,表示永不分离,永远相爱。

结婚仪式结束后,要举行盛大的婚宴,要请亲朋好友或亲属前来参加。

婚宴准备的丰富多彩,有各种糕点、糖果、菜肴、水果、果酒请客人品尝。在众多的佳肴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各种高低不同形状和五颜六色的蛋糕。每一种蛋糕都有不同的含义,表达了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希望新郎新娘过上甜蜜和幸福的生活。

婚宴结束后,青年人拉起“巴扬”(俄式钮扣手风琴)弹起巴拉拉依喀”(三角琴)、“吉他”(七弦琴)“曼达林”“(八弦弹乐)和“斯克里甫喀”(小提琴)等乐器,具有欢乐和快节奏的乐曲声,使新郎和新娘跳起交际舞和踢踏舞。同时新郎要同岳母跳,新娘要同公公和父亲跳,使人们浸醉在欢乐与幸福之中。

除了跳舞之外,客人们还喜欢唱歌,同时,也是歌手大显身手的极好机会。这种歌舞融为一体的婚礼舞会,使婚礼显得热烈而隆重。有时,这种庆贺活动要闹到深夜。

自苏联16年前解体以来,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体制,也有文化道德观念。俄罗斯社会传统单一的家庭模式正在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婚姻形式,尤其是崇尚自我的年轻一代,更是不愿困在婚姻的围城里。

据俄《新消息报》29日报道,在当今俄罗斯社会,长期稳固的婚姻正逐渐被短命婚姻所取代。正如俄人口和生态中心主任安纳托利·维什涅夫斯基所言:“现在,人们更经常地变换工作、职业、兴趣和居所,也同样更经常更换妻子或丈夫,而这在20年前是不可接受的。”

37岁的企业家尼古拉·伊万科夫结过5次婚,也离过5次婚,目前向其中两名前妻定期支付数额不少的赡养费,但他仍期待着新的婚礼。“父母说我是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但实际上我的这种行为方式在西方很普遍。”尼古拉说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对永恒的爱情并不存幻想。他认为男女之间根本不存在永不褪色的感情。

当一些身陷婚姻围城的俄罗斯人为爱情保鲜绞尽脑汁时,一种在欧洲较为流行的开放式婚姻成了他们的救星。莫斯科人柳博芙·涅费多娃结婚10年有余,是这种婚姻模式的忠实拥趸。“我和丈夫首先是朋友,我们彼此倾听、帮助。当感到缺少激情时,我们在外边寻找补偿。”开放式婚姻要求婚约双方给予另一半充分自由并能够心态平和地接受。柳博芙说她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年轻人开始尝试所谓客居婚姻。在这种家庭模式中,丈夫和妻子不生活在一起,经济上各自独立,只在闲暇时间见面。安娜·格罗莫娃与米哈伊尔·格罗莫夫就是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结婚5年,女方住在基辅,而男方在莫斯科生活。无论是安娜还是米哈伊尔都不愿搬到对方的城市:工作才刚刚稳定下来,身边还有上了年纪的父母需要照顾,于是两人决定维持现状。他们一个月见两三次面,有时在俄罗斯,有时在乌克兰。在这对异地情侣看来,每次约会都是一个小小的节日,总有说不完的话,距离反而让他们保持了亲密关系。

对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年轻人选择不受束缚的婚姻模式,也有不少专家表示担忧。心理医生马克·桑多米尔斯基认为,这些新形式夫妻关系是“不自然的现代生活”的产物。不愿为家庭关系所累,是利己主义的表现。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关系能为人提供坚强的心理支撑。研究表明,家庭关系脆弱的人发生情绪失控的几率是家庭稳定的人的1.5倍至2倍,而且会比后者少活5年至6年。

走遍俄罗斯 论文范文
《走遍俄罗斯 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