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

发布时间:2020-03-02 22:15: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

——基于在校大学生视角

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增强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今年暑假我们就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组员当地的各招聘现场进行访问分析,寻求影响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及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和心理,以此来帮助大学生确定目标,完善自我,增强就业竞争力,也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

1.现状分析

(1)就业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将近6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扩招后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竞争对手增多是他们寻找工作时的困难之一。

当然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无疑是社会中最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追求目标更高的人,其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我们发现面对压力大多数人选择了面对——求职是大多数人毕业的第一选择,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签约,求得一份稳定,再谋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在职场的大环境中生存,如何获得更贴近生活的知识,从而提升我们各方的能力,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能力。

但就业人数的增加,竞争力的增强并不是就业问题的根源。事实上,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大学生本身,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有哪些不利因素呢。首先是因为他们的专业不像理工类那样具有“垄断性”,专业知识与实务有所脱节,且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是财经类专业毕业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再者就是财经行业重经验轻专业的现象。由于财经类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约80%的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均表示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信息的了解甚少,有约82%的人认为就业信息来源不足导致他们错失很多就业机会。更深层次的方面则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专业适合做什么,并不了解企业、社会需要怎样的人。几乎90%的人希望了解人事经理的用人之道。

(2)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根据我们对诸多应届毕业生的访提问,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对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有很多看法的,总结起来说,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滞后 ,就业服务层次较低。目前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针对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展开的 ,开展就业指导也是在毕业生就业当年组织的短程化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如何办理就业手续、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制度指导的辅助性工作上 ,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严重不足。

第二,目前高校缺乏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职业指导咨询机构。

第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单一缺乏实效。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 ,这对学生掌握整体就业政策和就业资料的准备及面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是很有必要的 ,但团体指导只能对团体毕业生进行宏观的就业指导 ,对学生个体兴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难以顾及 ,也存在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的现象。

第四,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 ,形式单一 ,存在短程化倾向。目前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是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但是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 ,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 ,内容形式单一 ,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一套的教学体系 ,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出现 ,内容仍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 ,缺乏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择业心理教育等内容 ,就业指导内容较狭窄 ,没有新意。只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问题 ,也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 ,如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 ,就业指导的对象重点也往往只是应届毕业生 , 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过程。

2.调查研究分析

周济部长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中说:“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高等学校要从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师资水平等多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应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放到更加注重教育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上来,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学校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大学是人一生中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阶段,而一个人的不断发展最根本的是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同时认真的态度和及时的行动也同样是提高能力,增强竞争力的内因。而这些内因均可以用李开复博士设置的“成功同心圆“来

因此,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 ,树立开展全程化、课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是必要的。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重视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就业的各个环节。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而不是学生毕业工作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同时 ,学校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 ,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展适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指导 ,使得四个阶段相互贯通 ,有机连接 ,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2)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对症下药则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对大学生,及学校环境现状的正确认识下方能决定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需求。

通过上述微观个体SWOT分析总结得出,我们必需尽早开始规划我们的职业,做好定位,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长,主动获取各方就业信息,而不是消极等待,趁早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当然,学校的支持与辅助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校如何协助大学生克服这些不足呢?

最容易解决的就属就业信息不足的问题了。可能对于我们而言,那些大型的求职网站诸如中华英才之类的网站上可选择的太多,而又有很多于我们是无效的信息,这使我们很难获取最有效的求职信息。因而,通俗地说,如果学校的网站可以及时筛选出财经类院校学生适合的职位信息,并发布在内网上(而不是仅仅在张贴在教学楼的某个公告栏上),可能我们可以更有效的定位自己。当然,如果使指导体系更加完善的话,我们可以建立高效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信息系统 ,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优化高素质人才利用率。采取措施建立人才职业发展指导网络系统 ,完善人才网络档案 ,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 ,满足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重需求 ,使人才和职业高度匹配 ,优化高素质人才的利用率。同时 ,加强毕业生的追踪调查 ,搭建人才与单位交流的平台 ,将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 ,并且强调它的整体性 ,突出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形成从职业选择、职业测评、人职匹配、择业技巧训练到就业培训、跟踪服务等严密的工作体系 ,建立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反馈机制 ,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

其次,就是工程较为庞大的就业指导工作了。可能有些院校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但很多时候结果却是学生和学校都在抱怨,学生抱怨课程无聊且无效,学校抱怨花这么多代价开一门课程却收效甚微。问题就在于,学校还没有真正掌握学生的心态,而学生也不能体会学校的苦心,互相不理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那么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目的所在了,其实绝大多数的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就业指导的,但大多数人表示并不喜欢枯燥单调的课程传授形式。大家更倾向于以角色扮演,经验分享,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来提升自己。可能面对面交流的可实施行不大,但可以有变通的做法,比如有专门的邮箱对外开放,对就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邮箱交流。对于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不能是一味的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空话,我们更期待的是可以有更多的就业体验,听得再多不如亲自体验来的效果显著。

总结起来说,就是改革就业指导模式 ,开展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 ,这对学生掌握整体就业政策和就业资料的准备及面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是很有必要的 ,但团体指导只能对团体毕业生进行宏观的就业指导 ,对学生个体兴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难以顾及 ,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因此 ,高校应立足实际 ,根据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个别与团体咨询、专项竞赛、社团活动等各种形式在系统中的位置 ,综合考虑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相应地对各种形式活动开设时间的早晚、长短和内容的侧重点做出科学的安排。采取灵活多样、吸引力强的指导形式 ,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 ,并且通过人才测评系统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 ,正确地认识自我。

(3)内在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外在学校培养辅导,都是对自身的完善。但除了不断提高自己外,做出明智的选择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 因而,大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改变“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找准定位,理性调整期望值。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特别是金融、房地产专业的毕业生,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学生要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学会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同时,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毕业生们“不要观望游移,尽早抢占就业先机”。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明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所以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对金融类专业学生来说,不妨接受培训,考一些相关资格证,随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人才需求会重新反弹。历史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在校园中多停留几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选择,不妨考研,硕士毕业再考博士。这样,“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不管怎样,金融危机对我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终有结束之时。就业低潮总要过去,高潮迟早会来。

3.结论

总之,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逐步积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离不开自身,学校,政府的共同努力。自身来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早明确目标,做好定位,完成职业规划才是明智的选择。学校的就业指导则应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 ,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 ,树立开展全程化、课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 ;改革就业指导模式 ,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信息系统 ,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最终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使就业竞争变成一场高质量的较量。

参考文献:

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记录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博士著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王璞主编

《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著

《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体系构建》

2009-9-5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_SWOT分析

财经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SWOT分析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论文

全国卫生院校毕业生就业概况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论文

二本财经类院校排名及其建议

安徽三本理科生首选财经类院校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
《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