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土地资源目录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30 21:08:1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土地资源

长春日报:农村“土地流转”,面临机遇和挑战

李晓群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绘出了一幅更加壮丽的改革蓝图。中国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开始了又一个新时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三农问题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国已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农村改革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是资源和环境问题。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8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中国发展“第一步”方略,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农村也面临着新的危机:资源紧张、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三农”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寻求一个新的支点,让人类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在新的农村改革中,土地资源和土地流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在城市的改革和发展中,土地的价值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这次农村改革,也要发掘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让土地资源成为财富之源,土地流转面对许多新机遇。

农村土地资源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可以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在我国,出现过投资房地产和股市的热潮,出现过多种投资热,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还缺少农业热、农村热、农民热,人们更多的是听到“三农”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很少有人争先恐后地报考农业院校。而这次农村改革,将会逐渐形成“三农”热潮,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新农村的美好前景,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可吸引有战略眼光的房地产商,亦可吸引大量的城市投资者。这为社会上各种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同时让社会各种资金在股市、楼市之外增加一个新去处,新出路。社会的财富源泉是资金、技术、管理、劳动、教育。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农村的土地流转,有助于让社会各种资源流动起来,让资金的、技术的、管理的、劳动的、教育的资源流动起来,而且流向农村,合作共赢,城乡共同发展。

多种资金的进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旅游经济和休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庭院经济的发展。会缓解和解决农村建设资金问题,建出好的房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减少农村人才外流,吸引人才,有利于城乡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资金的投入还会带来科技的投入。例如,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用于东北的保暖保温节能建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在农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农村的沼气、污物处理系统。此外,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都会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影响很大,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放手让农民盖好房,住好房。用土地资源优势换取资金和技术进入农村房屋建设中,这样可以加快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小城乡差距。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的房子,不再是过去那样只准备用

一、二十年的房子,一批新的“乔家大院”似的百年长远建筑将率先出现,农村住房的使用寿命会逐步提高。从长远上,这是节约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

农村建设的发展,还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战略出路,有助于降低城市中的房地产热,分流过剩的建筑业生产能力,为城市中的过剩的建筑生产力找到了出路。农村房屋建设是个广阔天地,建设好农村房屋可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减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

农村土地流转中也面临许多挑战,值得注意。农村改革,让农村土地成为财富的源泉。但是,国内外资本下乡,很多农民终将无力抵抗资本对土地的兼并,失去生产资料,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国企改革中曾出现过企业职工下岗问题,这要借鉴国企改革经验教训,研究解决农村改革中也会出现的农民“下岗”、“转岗”问题。要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本,农民可以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补偿,农民如何享受到因土地增值所获得的收 1 益。土地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其价值又不是短期能完全认识清的,是逐渐增值的过程,如何应用好土地资源,短期和长期地换取资金和技术,也是一个新课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土地流转步入市场化、法制化轨道。要对土地流转进行监管,帮助农民规避土地流转的风险。土地流转的运作应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防止只追求流转数量不顾及流转质量。要建立有关的研究机构,借鉴股市和楼市,要有一批合格的中介信息机构。吉林省是“三农”大省,又是土地资源的大省,农村改革,有利于吉林的发展,为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为吉林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30年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时吉林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吉林省的农业在全国曾经辉煌,但是在经济发展中许多省市后来居上,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只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就能够加快建设更加繁荣、更加富裕、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节约网负责人) 选自《长春日报》2008年10月28日10版理论视界

推荐第2篇:土地资源

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土地资源》教学案例分析

近几年素质教育大改革,为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二地理的课时由原来的每周三节课缩减为两节课,课时少了,内容却增加了,在授新课的同时还要辅导已学过的内容。所以我感到教学压力非常大。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现实给我们出了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就这样闪亮登场了。微课在地理教学如何巧妙运用呢?就《土地资源》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片段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运用得好就能使学生集中精力,追思求问,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地理,效果最佳。本案例导入:学生观看微视频《珍惜“她”那远逝的绿色家园》(见附页微视频一)有关地球资源日益贫乏的沙画制作微视频。这段视频有着优美的音乐,“当最后一条诃干枯的时候,当最后一头小象呼唤同伴的时候,当最后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当生命的土地荒芜的时候,珍惜“她”那远逝的绿色家园。”精美的沙画制作,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通过观看微视频让同学们懂得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地球上的资源,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又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土地资源》。

片段二: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学生通过观看一段新闻播报的形式的视频来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见附页微视频二)学生再通过讨论交流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①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②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归纳总结:

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②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③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④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通过这样微视频就可以将抽象的地理事物、枯燥无味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对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片段三:本节课最后学生欣赏一段土地资源公益广告视频。“纪念第二十三个“6.25”土地日”保护耕地资源,共建和谐美好新家园(见附页视频三)。让学生真正懂得:节约资

源、低碳生活、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案例主要通过三个微视频播放,学生普通反映效果很好,记忆和理解起来更容易了,真正给孩子和课堂教学带来福音。

推荐第3篇:土地资源

上传: 李瑞山更新时间:2012-5-23 16:07:4

5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与反思

(会昌周田中学李瑞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l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活动一:知土地

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

学生:讨论、思考。

师生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教师: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再仔细观察这四幅景观图并讨论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小组讨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记好笔记(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再次展示多媒体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

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 教师:多媒体出示p 47图3.3“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课堂活动三:保护土地资源

学生:读图3.13,找出课本中的二幅景观图反映的土地问题与前三个漫画反映的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教师: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令人自豪,更是一种压力。因此,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学生:阅读课文,说明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 颁布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设立“全国土地日”,确定宣传主题 课堂活动四:角色体验

学生: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地方官员:…… 土地专家:…… 环保人士:…… 种地农民:…… 房地产商:……

教师总结: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搞好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课外活动:实践探究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提出要求,请你来当“土地专家”,对我国的土地进行设计开发(设立最佳创意奖)。 学生:讨论探究,设计开发(鼓励创新思维)。

教师总结:土地是久远的过去,更是我们灿烂的未来,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 调查实践:1.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土地”的宣传活动。

2.在我们学校周围,往日碧绿的田野已烟消云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的厂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短文,在全班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的宣传栏。

3.调查当地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和状况,是否有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采用了哪些保护措施

[结课]土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每年6月25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样 2.人均占有量小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二、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利用中的问题

2.解决对策

八、教学后记

1、认识理解土地资源。

由于初中地理对土地资源概念不要求太完整,因此教学本节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属于土地资源。

2、关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教学时要通过课本活动内容,通过阅读图表,计算比较认清我国的土地国情,了解我国土地总量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不到世界的1/3,因为我国人口多,旱地面积广,高原山地广,耕地少,林地草地人均不足,加之管理不到位,利用不当,保护不力,导致破坏浪费比较严重。因此,珍惜每存土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这另一重点必须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气候”两方面知识结合分析、推导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规律性。

推荐第4篇:土地资源

一、土地管理

1、全国土地日的由来?

答: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为了深入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土地基本国策,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确定每年的6月25日(《土地管理法》颁布日)为全国土地日。

2、现行《土地管理法》颁布及实施时间?

答:1998年8月29日公布,1999年1月1日施行。

3、我国土地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4、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答:

(一)绝对数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小;

(二)山地多,平地少;

(三)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四)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

推荐第5篇: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危机

发表日期: 2011-11-25 21:25:4

4土地是万物之本,是一切财富之源,人类活动都是以土地为某础的。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总的发展趋势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排挤,农、林、牧业用地也趋于缩减,而城市的工业占地和交通网占地日趋扩大。但为保全生物圈基本结构的稳定,又必须保留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用地。这就使土地资源越发紧张,越来越显得不足。

地球土地面积有限,海平面以上的土地大约有20%的地区太冷,20%的地区太干旱,20%的地区太陡峭,10%的地区没有土壤,总共有70%被称为严峻的环境不适于耕作或栖息,没有居民或者居民很少 包括面积广大的沙漠、石山、沼泽、雪山和冰川等 ,人类很难在这类地区 居住。只有%30可用,而世界上有一半人口集中在5%的土地上。

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才会到环境构成有利的影响。而我国的林地比例只有这个下限的一半,情况十分严重。 耕地减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盖房子,占耕地。要做到既住新房,又少占耕地 成都是全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不少地方的村集体安置,原来的宅基地就恢复成耕地,这样既节约了耕地,又提高了住房的舒适程度。

二是建地宫,即死人与活人争地。入土为安。老师那天说的,,,

三是建砖瓦窑,农村的机器砖瓦厂特别厉害,一座大山,要不了几年,砖瓦厂就把它吃了,吃了的地方一般不能种地,要等好几年,新鲜的地才能风化成那种有肥力的疏松表土层。

土壤的退化在不断加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沙漠化、土壤侵蚀和盐碱化。沙漠化以沙漠前缘推进的形式吞噬和分割成片的草原和农田,

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的专家们说:近5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每年以200~300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农耕地在过去45年里约占全球植被面积11%的土地发生了严重的土壤退化。大约相当于耕地和草原总面积的43%。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的数量如果大于新形成的数量。世界观察研究所估计,每年全球因耕地侵蚀而流失的表土超过新土壤形成的数量高达230亿吨,我国高达33亿吨。按照上述速度流失,150年就会丧失殆尽,人类将无地种粮。

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在过去40多年里约占耕总面积的1/3的生产力受到土壤盐分日益增长的不利影响。

根据《中国环境年鉴》中公布的数据,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的情况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50年代到70年代平均每年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增加1560平方千米,8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00平方千米。1992年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53.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9%,已超过全国现在耕地面积。退化的草原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水土流失和污染的情况也很严重,1992年统计全国水蚀,风蚀面积两者合起来接近国土总面积的40%。1993年统计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0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 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危机与警示的思考

耕地保持18亿亩,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在让人非常震撼的份言中,而又透着深深优虑我国土地形势十分严峻的现实。回顾自上个世纪oo年代初在我国开始的各类工业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带来的中国当代较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影响,至今投资商、开发商、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及政府官员,对土地的极大关注和投资开发的热情从未减少,从此对土地无止境地占用就没有停止过。从上世纪卯年代兴起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妙地皮热”的圈地运动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扩展“房地产热”、“高校扩张”、“招商引资热”、“GDP增长政绩热”又将这种圈地运动推向新一轮高潮。加上比比皆是的城市广场、“主题公园”、高速公路、机场修建、高尔夫球场的大量涌现。

一、应对措施

土地是一项重要的可耗竭资源。如果人口压力不大,同时在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土地应当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反过来,如果过度利用不当,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土壤退化,使一些土地永久地失去农牧业的生产力。因此,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土地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党和政府把土地问题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是无比正确的。制定各项政策,凡是涉及到土地的,都要慎重决策。要想改变土地现状,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尽快改变现有的以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交易为主要发展途径的经济现状,大力发展工商业和第三产业。

2,严厉惩治污染行为,保护好每一寸土地。科学处理废气、废水、垃圾等污染物。

3,加大荒漠治理力度。设法引水到新疆,因为只要有水,许多沙漠都可以变为绿洲,适于种养。这项工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危机。

4,加大盐碱地治理力度,培育适合盐碱地生长的作物。

5,将土地完全收归国有。由国家严格按计划规划使用。

6,加快科学种田研究和技术推广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7,加强国防建设,保护好现有国土。

8,依法禁止烧砖烧瓦毁地行为。尽快研制新型建筑材料替代粘土砖瓦。

9,加快蓝色农业发展速度。利用海水可以实现无土栽培,国家应该大力提倡。

10,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严格保护森林,涵养和保护好水土。

综合利用好秸秆。中国工程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量在7亿吨左右。除了作为工业原料、畜牧饲料以外,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在3.5亿吨左右。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大多采用焚烧方式处理秸秆,不仅造成大量浪费,而且污染大气。据说,目前已经生产出秸秆催腐剂,每亩地只需3—5克就可使秸秆快速腐烂,可以恢复土地肥力20年,亩增产200斤。这项产业若能得到推广,可以有效缓解土地紧张问题。

推荐第6篇:《土地资源》习题

《土地资源》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其中农业用地 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农业用地为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总量____,类型_______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_______,各类土地所占的比列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_少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矛盾突出。

3、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其中水田分布在________,旱地分布在________林地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有人说:“中国是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其含义是( ) A、土地资源总量贫乏 B、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C、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小 D、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

2、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 A、在陡坡上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增加单位面积放牧牲畜数量 D、合理规划,禁止乱占耕地

4、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水田

5、下列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措施恰当的是 ( ) A、四川盆地——旱地 B、西北、华北——林地 C、青藏高原的东部——草地 D、东北平原——水田

三、简答题

1、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推荐第7篇: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五、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306.htm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

第二节

土地资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179.htm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推荐第8篇:珍惜土地资源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征文

作者:黄征

性别:男

张街完小五年级 指导教师:王守强

通信地址:阳谷县十五里元镇朱万一村 252318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张街完小五年级黄征指导教师:王守强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土地是地球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人类生命的起源。现在的人类只最求眼前利益而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使地球变得愈发脆弱,也给大自然及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物质需求的增多,对土地资源的滥采、滥挖、滥开发,以及一些完全不合理的利用现象极为严重。例如我国鄂尔多斯草原造成12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是世界上沙漠退化最为严重的,面积达68%以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被破坏,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 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吨宝贵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越减产,越开垦,水土流失越厉害,形成恶性循环。40多年来,我国水土流失达40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面积扩大了2000万公顷,还有667万公顷的耕地、草场面临沙漠的危险。而今全世界有近50亿公顷土地受到沙漠的影响,它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30﹪,这一串惊人的数字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人类惊醒?

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然而她所拥有的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在赞颂土地的养育之恩时,更应该做的是对她的珍惜与保护。作

为一名小学生,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回收废旧电池、清除白色污染„„同时,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因此,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让我们认真地保护好、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不要让地球变成“石球”!让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变成我们永远的守候!

作者:黄征性别:男 张街完小五年级指导教师:王守强 通信地址:阳谷县十五里元镇朱万一村252318

推荐第9篇:土地资源学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占用耕地建房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农村建房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兴旺景象。这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起来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不少地方对农村建房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必要的管理,农村建房和兴办社队企业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相当严重,与“十分珍惜,合理利用”这一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相悖。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会招致严重后果。

出现这一问题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中央曾多次下发相关文件申明:农业用地建房是要经过审批的,未经审批是决不允的。其中《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

一、要向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反复说明在我国节约用地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我们国家地域虽然辽阔,可是耕地很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地少人多的矛盾将越来越尖税。如果我们在用地上失去控制,不仅会影响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会带来长期的难以弥补的灾难性后果,贻害子孙后代。各级政府对这一事关人民长远利益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教育农村干部、社员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决不允许任何个人和单位乱占滥用耕地。

二、农村建房用地,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农村社队要因地制宜,搞好建房规划,充分利用山坡、荒地和闲置宅基地,尽量不占用耕地。为了节约用地,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在山区建房要依山就势,黄土高原可提倡修建窑洞,在大城市效区和人多地少的地区应提倡盖点楼房。有的社队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需要动用耕地建房时,要经过批准。具体审批办法,由各地政府按实际情况制订。

三、必须重申,农村社队的土地都归集体所有。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和承包的耕地,社员只有使用权,既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也不准在承包地和自留地上建房、葬坟、开矿、烧砖瓦等。有些人把责任田、包产田,误以为个人所有,随意占用,这是不对的。

四、要逐步改革农房建筑材料,减少打坯、烧砖、取土用地。目前,粘土砖还是建房的主要材料,但烧砖耗能大,毁田多,应当逐步改革。有些地方,可以采用夯土、石头、荆笆作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硅酸盐砖、炉渣砖和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五、各级政府对农民建房和社队企业占地情况,要进行一次检查。对于任意侵占耕地建房、不经批准强行占地以及建房占地过多的,要严肃处理。对社队企业占而不用的土地,要责令退出。 而且《土地管理法》规定: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六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七十七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对此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保持土地面积动态平衡”的思想,严格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的原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对当前农村建房违法占用地耕地的现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以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大力整治违法用地。

1、明确规定建房条件、土地使用政策、审批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处罚措施等,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对乡、村、国土的年度考核内容按照相应责任进行考核评比。

2、大力推进农村集中成片建房,做好农村规划,积极探索农村建房管理的新模式,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村民集中建房,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走节约集约用地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3、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进宅基地整治。对占用耕地建房的,要按规定收取土地开垦费。对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促进农村对土地的珍惜和合理利用。

4、加大农村对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对乡镇、村干部进行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通过宣传画、黑板报等各种媒介和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我们始终明确一点:解决这一问题主力是各级政府,但主体是广大农民,各级政府在做到

一、组织强大力量对滥占耕地建房问题认真地进行一次检查,对于一切违犯《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侵占耕地的行为,必须强行制止。

二、积极搞好村、镇的建设规划。

三、用经济手段鼓励建房少用土地。要制订法规,国家对私人宅基地和单位建筑用地,按土地数量和质量规定等级,按不同等级征收使用税。

四、建立健全各地的村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机构。

五、农村基层干部用地建房要严格审查。

的同时,还应在以后宣传报道农村改善居住条件时,着重宣传和表彰既规划合理、节约用地,又改善了居住条件的先进典型,而不要单纯宣扬农民富裕后盖房多、庭院宽敞等不利于节约土地的事例。

推荐第10篇: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资料

1.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

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研究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我国土地资源学未来研究的重点:1.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a.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b 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c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 d 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a 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b 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c 严谨对待学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6.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及土地类型。

7.土地类型的演替: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

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代替的过程。

8.土地资源调查的含义: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其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9.土地资源调查的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类型调

查、土地权属调查

10.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

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3.土地资源调查时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具体实施过程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查清各土地权属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

和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4.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5.调查和分析土地权属争议,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和意见。

12.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外业调绘3.内业工作4.检查验收

13.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1.土地资源调查的常规方法 2.土地资源遥感的调查方

14.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内容的四部分:1.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 3.调查场成果与分析 4.问题与建议

15.土地资源评价: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

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16.土地资源评价的特点:1.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3.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4.必须全面分析评价对象 5.必须直接应用于实践

17.土地评价的作用;1.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 2.服务于土地交易 3.服务于土地

税收 4.服务于土地管理

18.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1.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 2.土地评价的目的的确定

3.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4.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19.土地评价的中间阶段:1.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的确定 2.土地评价单元的划

分与土地性状的描述 3.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20.土地评价成果报告包括:1.土地评价报告书 2.土地评价成果图

21.(18.19.20)三题相加就是土地评价的内容

2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

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也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土地资源所能课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

载量,它是把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现实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理想)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限度。

24.2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态内涵 2.技术内涵 3.社会经济内涵 4.

时空内涵

26.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点:1.针对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 2.关

键过程是计算该行政区域的食物生产能力 3.需要分析预测期内的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

27.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决定因素:1.土地资源的数量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

况 3.投入水平4.生活水平5.时间尺度

28.影响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

严重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4.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29.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对策:1.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2.完善耕地

使用制度 3.增加对耕地的基本建设投入 4.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30.土地利用: 是指人们在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

或经济活动。狭义的土地利用是指对地球表面上的农田、林地、草地的经济利用;广义的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施加于土地的一切活动。

31.决定一个社会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32.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行动对土地进行干预,从

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33.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内涵:如果预测到一种土地利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不会引起土地适宜性的退化,则可认为这样的土地利用时可持续的。

34.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原则;1.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 2.减少生产风险程

度(稳定性)3.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4.具有经济活动力(可行性)5.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

35.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

36.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

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于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37.土地退化可分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土地污染

38.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1.由于受某些社会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在耕地利用的

过程中缺乏对耕地的有效保护措施,是土地质量退化2.各种工矿企业的三废、城市垃圾、过量的农药化肥等造成耕地环境的污染3.新增耕地质量远远低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

39.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耕地地力分等定级 2.耕地地力监测与退化

防治 3.耕地环境质量监测与保护管理

40.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

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41.土地整理的意义: 1.是我国土地国情的客观要求 2.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

主要途径.3.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42.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2.调整土地关系,

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 3.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 4.恢复土地的景观功能 5.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

43.土地复垦:指对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

44.土地复垦的标准:1.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应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2.通过复

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应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45.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内涵: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

采取一定科学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内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46.土地资源开发的对象:后备土地资源和已开发利用中的为充分利用的土地资

47.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形式主要包括;1.对区域内所有未利用和利用不充分的土

地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 2.针对某类土地资源类型的待利用地及其中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进行的专项开发,也就是项目开发。

48.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方式;1.城镇土地资源出让方法的开发 2.土地开发专

项基金方法的开发 3.未利用地开垦方法的开发

4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1.农用土地资源优先开发原则 2.土地资源开

发的生态平衡原则 3.实行综合性土地资源开发原则

50.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划特征:1.土地资源区域分布及其不平衡,各省份及区域

资源条件差异大 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显著,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有待提高 3.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51.我国西部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关键问题;1.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2.

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严重滞后 3.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和产出率低

5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主要问题;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压力大

2.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3.土地污染严重 4.土地利用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 5.土地管理问题突出

53.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加剧土地供需矛盾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大 3.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创新

54.世界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共同对策:1.要解决全球土地问题,必须树立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3.开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技术和方法研究4.共同保护土地资源,防止生态恶化 5.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第11篇:土地资源(小)

土地:由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 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 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土地评价: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 土地自然适应性: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利用: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行动,对土地进行干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 土地退化: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田。 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复垦: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 区域开发: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用。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范围或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深度和程度所进行的活动。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经济的评价,确定与该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划方案,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土地类型的演替: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光温生产力:只决定于作物的品种和当地的辐射、温度条件,不受光温水生产力:也叫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 光温土生产力: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光温水土生产潜力: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其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一句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是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即土地类型单元一般是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及分类分级的基本单元3.土地类型较多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土地利用类型是有区别的。当然,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适当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性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体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二级类设15个;三级地类设71个。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并量算除各地类面积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3.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4.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准备2.外业调绘: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调绘阶段3.内业工作:转绘工作、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内业工作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3.调查成果分析4.问题与建议 土地评价特点

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3.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4.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5.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土地评价的作用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3.为土地交易服务4.为土地税收服务5.为土地管理服务 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2.以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基础来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因素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3.投入水平

4.生活水平5.时间尺度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

3.进行土地评价4.可行性分析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7.报告或决策8.反馈修正 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

/服务(生产性)2.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3.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4.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5.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2.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3.组织土地利用4.监督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3.合理用地、保护耕地4.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最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3.编制规划阶段4.规划审批和实施阶段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2.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3.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4.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5.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 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3.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4.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应性和生产潜力3.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4.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 土地退化主要有哪些形式?

3.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4.土地污染防治 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3.根据保护数控制目标4.规划后的管理与检测工作 区域开发的原则

2.可持续发展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2.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平衡原则

3.实行综合性土地资源开发原则

第12篇: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准备工作(组织队伍、制定计划、资料准备、设备准备)外业工作(路线踏勘、制定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校正)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整饰、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方法:土地构成要素和调查分析、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土地资源调查、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土地评价:准备工作(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评价目标的确定、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确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种类及其要求和限制性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和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评价的内容方法)成果汇报(土地评价报告书的内容、编制土地评价图的一般程序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准备工作1人的准备2技术准备(工作计划:背景目的内容时间与人员分工,工作要求)3资料准备(卫片,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图、统计资料、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林业、行政区划、控制点)4用品用具。外业工作:1准备工作(路线踏勘、室内预判、建立遥感影像解译。外业(权属调查: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类调绘:确定比例尺,定位,定向,远看近判,补测地物,填写外业户薄,草图勾绘。内业工作(图件制作、面积量算、成果报告)方法: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调查底图标绘、补测地物航片调绘:1准备工作:用品具,航片整理,划分调绘面积2野外概查:路线调查,建立工作分类系统和影像解译标志3室内预判:够绘图斑4外业调绘:对图斑5内业工作:着墨整饰接边6外业补测:新增变化地物、阴影导致无法辨认地物、漏洞云块7纠正转绘:图解转绘法、光学仪转绘法、光学仪转绘法、目测法

第13篇:土地资源学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3、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分类研究的任务是在建立科学和实用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和演替趋势。

4、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气候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植被调查 (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5、外业调绘: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6、土地资源评价概念: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7、土地资源评价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必须全面分析评定、必须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8、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

9、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征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把人均事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实现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给的最大人口限度。

10、从资源承载力的本质来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具有如下内涵:(1)、生态内涵 (2)、技术内涵 (3)、社会经济内涵 (4)时空内涵。

11、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对策P178—P187。

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粮食。包括确保生产足够的粮食、最大限度的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有能力获得粮食等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确保人类总体粮食需要的最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耕地的产量。

影响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

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4、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对策:

1、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2、完善耕地使用制度

3、增加对耕地的基本建设投入

4、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狭义的土地利用是指对地球表上的农田、林地、草地的经济利用,即农业的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的施加于土地的一切活动,它既可以是种植农作物、林木、牧草,建造工厂、道路等生产活动,也可以是建设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非生产活动。

12、决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13、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与景观设计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国家和政府在整个行政辖区内制定的宏观的和长远的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用地规模;提出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目标和方向;土地利用分区;确定骨干工程规划与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对土地利用实行政府干预和控制,包括控制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分区、农用地生态过 程、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2)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协调人地矛盾、部门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3)组织土地利用

(4)监督土地利用

16、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耕地环境是指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大气、水、土壤和野生生物等。

耕地环境质量检测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耕地环境要素的类别差异,其对象有大气、土壤和农产品;另一类是为了防止耕地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向耕地投入的农用水、化肥、农药、地膜、微生物肥料、农家肥、城市垃圾、污泥等。 耕地环境质量检测的任务是:将对各个对象的检测结果与国家颁布的有关耕地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类别、程度和范围,定期提交耕地环境监测评价报告。

建立耕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具体应包括: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耕地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耕地环境污染事故查处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核制度、耕地环境保护检查制度,以及耕地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度等。

17、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3)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4)恢复土地的景观功能;(5)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

土地整理的内容:

1、农地整理

2、城镇土地整理

3、建设用地整理

1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1)勘测与调查;(2)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目标(3)确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域布局;(4)确定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5)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6)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20、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战略:(1)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a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b合理开发利用耕地的原则;c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d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e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f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g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h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原则

(2)战略目标,a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粮食安全;b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c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的各项用地;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e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3)战略重点,a耕地保护战略;b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c土地生态建设战略

第14篇:土地资源管理学

09年

1.土地

2.土地监察

3.土地使用权出让

4.地理信息系统

5.土地分等定级

6.土地制度

1.试述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土地登记及其内容

3.试述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管理

4.试述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1.试述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改革提出的背景,并说明你对该项改革的看法。

2.分析我国现行城市土地“招拍挂”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的内容、作用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改革设想。

10年

1.土地资源调查(8分)

2.土地登记

3.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4.土地生态管理

1.简述土地的特性和功能

2.简述土地统计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

3.简述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及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的一般原则

4.简述土地权力与土地权利的关系及当前的土地权利系统与土地权力系统

1.试论述我国当前耕地保护失控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2.对于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传导机制与操作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11年

1、土地资源评价(5分)

2、土地使用权出让(6分)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6分)

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6分)

5、土地资源生态补偿(6分)

6、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1、简述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15分)

2、简述土地整治内涵及其意义。(8分)

3、简述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体系主要构成。(12分)

4、简述土地类型演替的含义及其分类。(8分)

5、简述土地权力与土地权利的关系及当前的土地权利系统与土地权力系统。

1、试述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及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的一般原则,就如何做到土地资源部门间合理分配谈谈你的认识。(30分)

2、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及任务,谈谈你对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认识。(30分)

第15篇: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1984年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984年的《土地利用应点位。有了这些相应点位,就可以在图上描绘出相渔场、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图体、学校等单位的不依比例尺的固定的沟渠路分割成若干较大的地块,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似图形。交会时,应该注意交会角不应大于150°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 这些地块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求积图斑。一般情况下,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系统,按两极续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类小于30°4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与方向交会法的权属界线走向的判读方法权属界线走向的判读,可因应以外业划分的图斑为求积图斑。线状地物在图上的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型以土地用途为主要划分依据,分为8类,二级类型道理是相同的。首先,在M已知点上放置测角仪器(如不同情况而分别处理。权属界线沿地性线(山脊线或山宽度大于或等于5.0 mm时,应划为独立图斑,进行空间分布,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评价具体任务包括清以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要划分依据,分为46类。 经纬仪、罗盘仪等),测出水平夹角∠NMP、∠PMa、谷线)走,则可利用航片,直接在像片上用特种红铅笔编号,单独量算,参加平差。量算结果的汇总统计: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清查土地资源的质量,并进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该系统采用三级分类∠aMb、∠bMc后,将测角仪整至N点,测出水平夹勾划出来,然后到实地确定实际走向及起止点。权属汇总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即村→乡→县→省→全国。 行综合评价和分等定级;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体系,一级有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角∠PNd、∠dNa、∠bNm,由于在每一个地物持征界线沿线形地物走,则首先要判读权属界线所经过的专业地图的制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绘草图阶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一般二级类15个,原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点上测出了两个夹角,则两夹角的方向线相交点,就线形地物在像片上的位置,然后确定线形地物的权属段、编绘原图阶段和清绘原图阶段。(1)编绘草图阶段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⑴明确调查任务⑵组织专业队伍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他农是特征点在图上的位置。 关系,是以线形地物的中心线为界,还是以它的某一编绘草图也称作者原因,其来源有三类:第一类是在⑶前期工作计划,拟定技术路线,编制预算,分解任用地等5个地类等5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原城市在野外将调查的内容,按规定的符号或文字标绘在图边为界。权属界线是以直线的形式穿过某一水而,或野外调查填图的基础上,经过制图综合,缩编而成的;务⑷收集资料A地形图B遥感资料C背景资料调查:土地分类的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上,称为野外填图。根据野外填图的技术需求,须按某一林地,则应判读直线的两端点在像片上的位置,第二类是在遥感资料判读解译的基础上,所勾绘的线自然资料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社住宅等5个一级地类及原来两个分类中都有的特殊用准备、定向、定站、对照、填图等内容顺序进行一准连接两端点即为权属界线在像片上的实际走向和位划图;第三类是利用专业图,如地貌图、土壤图、植会资料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劳动力状况、地、交通用地去农村道路)和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备工作(一)组织准备:根据调查任务大小,组织调查置。权属界线是以曲线形式穿过某一地类时,则可以被图、土地利用图等,以及文字、统计资料,经过综土地利用结构等⑸准备器材2路线调查3拟定土地类水域中分离出来的水利建设用地等8个地类构成建筑专业队(组),队下设作业组,确定队领导、技术负责以地形图上的界线为准,并加以注记,如地形图上无合法或叠置法,所编制的包括有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型分类系统4野外调查⑴地类测绘⑵地物补测5室内用地;原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未利用土地(除田坎)人和作业检查员(二)器材准备:调查工作所需的仪器、界线可查,则可以利用目估法或实地补测,在单张航单元和土地评级内容的图件(2)编绘原图阶段是在工作⑴航片判读⑵地图内业的转绘编制⑶面积量算和未进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共同构成未利工具和材料,视调查的任务和精度要求而定。一般包片上或地形图上勾绘出来。 编绘草图的基础上进行正式编绘,按统一的原则和要⑷成果图的整饰与报告的编写6检查验收 用地。三级地类设71个,是在原来两个土地分类的括有测绘器具(如平板仪、罗盘仪、量距尺、直尺、三调查区各类耕地的公用地埂系数计算的方法有两种:求,进行专门要素的分类、分级、图例设计、彩色普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因天下垦田数不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合并、增设的。 角板、三棱尺、绘图仪相绘图铅笔等)、各种野外调查一种是算术的平均值;另一种是加权的平均值。因为染、图面整饰等工作,最终完成编绘原因。在此项工实,皇帝下诏州郡检复,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土地形图的分幅分为正方形(或矩形)和梯形两种情况,手簿、办公用品、生活、交通和劳保用品等(三)资料地埂系数与它所在耕地面积的大小有关,定权时可以作中,应注意提高地图的表示能力和客观效果(3)清绘地丈量。历史上大的土地清丈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方在小面积的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一般采用正方形或准备:根据调查地区的位置范围与调查的目的和任以耕地面积作为权重。设有8个样点的平川灌溉水田原图阶段由于土地资源编绘原因多是未经训练的田均税法、径界法、推排法和鱼鳞图册法上海市于矩形分幅梯形图幅的分幅与编号1:100万地形图分务,确定所需地形的比例尺和图号,向测绘管理部门的地埂系数其相应的权重为P1,P2,„,P8。则调变专业技术人员所绘制,其描绘整饰质量难以达到出版1927年8月开始地籍测量,是中国用近代测量技术进幅编号是国际间统一规定的,是按经差6°、纬差4°索取近期地形图以及与地形图匹配的最新航片。此区灌溉水田的公用地埂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K= (P1 要求,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清绘或刻绘成清给原图。才行地籍测量最早的地方。1958年10月在全国范围开分幅的。从赤道起分别向两极至88°为止。每隔纬度外,还要收集调查区域的地理环境(如地貌、地质、气*K1+P2*K2+„ +P8 *K8)/(P1+ P2+„ +P8) 能正式交付制版印刷。图面配置(1)根据主图轮廓外展了第一次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主要查了耕地土4°为一横列,每列依次用大写英文A、B、C、D、„,候、水文、土壤、值被等)和社会经济(如人口、劳力、在量算过程中总体上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形,可以考虑采用横幅或是竖幅形式(2)专题地图上不壤,没有量算土地利用分类面积。1966年完成,提交Z表示,由经度l80°起自西向东,以经差每6°为一用地状况、农林牧生产、乡镇企业等)等方面的地图、制,块校校核,逐级平差”的原则其核心部分是控制。 仅要详细标示主区,同时还要绘出一定范围的周围地四图一志成果,即全国1:400万土壤图、土地利用纵行全球共分60纵行,每行依次用1,2,3,„,60文字和统计资料(四)技术准备:技术准备的程度因调上一层次面积与下一层次分区面积和之间会山现一区的情况,以便读者全面认识主区与邻区的关系(3)现状图、土壤改良分区图和土壤养分图及全国土壤表示。所分幅的每一梯形小格为一幅1:100万地形查任务和专业队伍的技术状况而异,一般包括:1组个差值,此现象称为不闭合,差值被称为闭合差。平有时由于纸张和比例尺的限制,可以来用破图廊的形志。八十年代国家级土地遥感概查遥感概查工作分三图其编号是该图所在的横行字母和纵行阿拉伯数字织调查人员认真学习调查任务书、设计书等作业规范差就是将闭合差值按一定比例配赋给各图班的过程。 式,使主图部分区域突出图廓之外,但是突出部分不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从1980年6月—1982年2月,组成,如北京所在1:100万的图幅号为J-50。在1:等文件,开展技术培训,以便全体工作人员明确调查面积量算方法:

一、图解法:此法是在专题地图上量宜过大,也不宜过多(4)地图一般以上方为北,但遇到

第二阶段从1981年初—1982年5月,第三阶段从1982100万的图幅内,以经差30′、纬差20′,把一幅百目的、任务和要求,熟悉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取图形的线长,通过几何公式计算面积。一般适用于形状斜向的主图区域,在一定的比例尺和纸张条件年8月—1983年12月,提交结果有:⑴全国分省农、万分之一图幅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其编号是在提高技术水平。(编写调查任务书)2初步建立调查区外形规整的各级控制面积、碎部面积和线状地物面积下,可以使地图的方向略有偏斜,此时还须在地图上林、草等15种地类面积⑵全国1:200万土地利用现1:100万图幅编号后面,分别用1,2,3,„,144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以及与分类系统相对应的图例的量算,或与其它面积量算方法配合使用。对于较为标出真北的方向(5)注意图名、图例、附图、附表和其状卫星影象图⑶制成全国1:400万地势卫星影象图表示,如J-50-5。大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则以符号3根据调查任务和成图比例尺的要求,确定野外复杂的图形,可以将其分解为—些三角形、梯形或平它文字说明的合理配置。一般图名放在图幅上方,图⑷绘制了分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万土地利用现1:10万图为基础进行逐级划分,—幅1:10万地形填图的精度和最小上图图斑(五)选择调绘路线:根据行四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图6—1所示,然后例是读图的向导,一般位于下方。实际上,并无固定状图。《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制图》图划分四幅l:5万地形图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地形图和航片卫片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对调绘路线作用比例尺、两脚规量取这些简单图形的边长,应用几的格式,主要利用图幅内主图区域轮廓图形以外的空成果1985年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 一幅1:5万地形图划分四幅1:2.5万地形图其代号出选探调绘路线以不漏、不重、不乱、视线开阔,能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这些白地方,进行图名、图例、附图、附表的配置。图签土地详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㈠土地家底不清的状况为1,2,3,4;在1:10万图的基础上划分为64幅控制一大片为原则不漏是指不要留下空白,不重是指面积的总和即为整个图形的面积。为了校核,还需取内容包括编图部门、制图日期,一般位于图廓外的右急待解决土地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不实,主要原因1:1万地形图其代号为⑴,⑵,„,(64);一幅1:1不走重复路,不乱是指不盲目乱跑,要一片接一片地另外的计算元素(如三角形的另外的底和高)再计算一下方。图面整饰:专题地图的外图廓往往用一组线是:1土地度量衡的不统一2部门土地分类含义差异万地形图又划分为4幅1:5000地形图,其编号是在扩展调绘面积。地形、地貌不同,所选择的调绘路线次。最后按平面的比例尺换算成实地面积。为了提高划成复杂的花纹组成,其目的在于使地图具有一种完3缺乏统一规程的全面调查4统计数据失真㈡党的工1:l万地形固编号后加上a,b,c,d代号。 也不同1地物稀少、一览无余的平地,一般沿居民地量算精度,分割图形时应当尽量使它的图形个数最美的形状,以增强地图的艺术性。图廓的宽度一般约作重点转移,实事求是路线的需要:1978 年党的十地形图的符号注记地形图符号可参阅图例,根据实地和主要道路走,走成稀S形,也可以以主要居民地为少,而在同一几何图形内量取几何要素时,应尽可能为四边周长的1%一1.5%。专题地图的图名往往用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景物与地图符号在比例尺方面的关系,可以将地形图中心,成花瓣形路线2地物复杂密集的地区,可以通使选取的各要素长度比例接近于l:1,如三角形的底艺术字体、隶书、魏体等,使地图更富有艺术性。 设上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符号分为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和不依比例过居民地和主要道路,调绘路线为较密集的S形3丘边与高,又如梯形的中线与高等。对同一图形两次量成果图件的质量要求1图件的科学性:图件的科学性此,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清查㈢土地尺符号注记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三种 陵地区可沿连接居民地的道路走,有时也可沿山脊算的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才允许取其平均值。

二、包括有图件的可靠性、内容的完备性、资料的现势性、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的需要㈣改革开放的需要:1978 地形图上的标志:a图幅名称及图号,图名是以图内走,使沟谷、山脊两面都能兼顾4山区多沿沟谷走,网格法:如果图形的边界线是曲线,测定其面积时,制图精度、图件的统一协调性等内容。图件的可靠性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最著名、最重要的地名来命名的,图名和图号位于此兼顾山坡的情况;若需要调绘山顶、山坡,则需要先可使用透明网格法或透明网点法量算。透明网格是在是它的科学性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也是确定图件能制,人们对土地的权属,数量与质量更加关心了,特图廓外的正中央b接图表为便于拼接图幅,在此图廓走山坡,再走沟谷,不要来回爬山5人烟稀少、山高透明肢片、玻璃片或透明纸上刻出或印出间隔为l、

2、否使用及可用程度的基本条件。图件的可靠性主要分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由无偿、无限期,左上方附有与该幅图相邻各个图幅的图名,打斜线表谷深、坡陡路险的大山区,尽量沿小路走。对于某些5mm、1cm的互相垂直的直线网。使用时,将透明网析以下内容:(1)制图资料的来源(2)所反映的地理规律变为有偿、有限期。土地可以流转,建立了土地市场,示该幅回c测图日期等标柱测图日期、成图方法及边远地区,还应考虑文通、治安、食宿、向导、翻译格蒙在欲测的图形上,固定不动,数图形边界所包含性是否正确(3)图件表象内容的分类及分级的科学性人们开始关注土地的评价、估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制图出版日期d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以数字比等事项6河网分割地区考虑通行情况,—块一块地调的方格数。再根据制图比例尺,计算实地面积。注意分级标准,其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的完备性,要求化,土地作为资源与资产,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土例尺和直线比例尺表示,注在南图廓线的下方中央绘二地形图的定向方法有以下几种:㈠罗盘仪走向㈡事项:1每个图形至少应当量算两次,两次蒙图方向根据其目的和用途,所含内容应完整、全面、详尽。 地“家底”不清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处。比例尺是地形图的数学要素之—e公里方格网依线状地物定向㈢按方位物定向三确定站点的图上应改变,当同一图斑两次量算面积之差与其面积之比资料的现势性是指图件上所表示的内容的新近程度。建设的需要,土地调查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迫切即平面直角坐标格网,之间的间隔为整公里数,公里位置:调查者安置图版滞留观察填图的地点,叫做测小于表6-1所规定的允许误差时,方可取平均值,否这可从使用资料的截止日期,所参考的专业图件的绘需要㈤农业发展与决策科学化的需要:长期以来,耕数的注记应注在内外图廓线之间f经纬图廓及经纬度站点或站立点,简称站点。(一)用比较法确定站点位则应更新蒙图量算2方格法量算小图班精度较高,应制日期、航片卫片的摄制时间、观测与统计资料的时地家底不清,有好几个数字,在这种情况下,对耕地注记g三北方向h颜色为了使地形图上显示的地形醒置(二)用后方交会法确定站点位置(三)用磁方位角交用较广。方格法量算面积的精度,取决于破格凑整误限,以及各种调查报告和各部门的最新科研成果等加的利用难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首先是不能科学地进目易读,出版的图用四色彩印,地物符号和注记用黑会法确定站点位置,采用此法,相邻两方向线的交会差、网格制作精度和图形轮廓周长与弯曲的程度3方以分析。制图精度分析,则要分析其比例尺、分析其行耕地资源供需总量平衡的宏观决策和调控;其次是色、地貌用棕色,水涯线用绿色。水部面积涂以浅蓝角亦应大于30°,小于150°四对照实地地形读图:格法用于大图形,易出差错。

三、求积仪法:求积两最小上图面积的要求,研究专题内容的转绘方法和精不利于对耕地进行科学管理。第三耕地数量不清,就色,林区面积用浅绿色,公路用黄棕色表示。 地形图与实地对照读图,一般是由左向右,由近及远,臂夹角,若最大夹角不超过150°,最小夹角不小于度2图件的艺术性是其表现力的高低。包括有表示方难以根据人们食物构成的变化和经济建设对耕地的等高线是地面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成的连续封闭曲线。内点到线,由线到面。当对照地形与地貌时,可根据30°。使用求积仪,为保证其量算精度,应注意以下法和符号设计的直观性、信息的易读性和图件图形的需求,科学地调整耕地利用结构;第四土地家底不清,在同一幅图中,根据规定等高距而绘制的等高线称为地貌形态,山脊走向,先对照主要道路、河流、居民几个问题:(1)图纸要干整、光滑,工作台面要平稳,传输能力等土地资源系列制图一般可为两种系列:第就做不好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势必影响农业现代首曲线。为了便于用图时查算等高线高程,每隔四条点和突出建筑物等再按这些地物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图纸最好没有接边,如有接边可以分两次量算(2)求积一种系列称横向型系列,即由一组内容不同,但相关化。因此土地详查是农业生产决策的需要㈥国家规划首曲线加粗描绘的曲线称为计曲线(加粗等高线)。为位置逐点远片地对照其它地物五调绘填图:确定地面仪最适宜量测面积大且长宽相近的不规则图形的面联系,比例尺相同的各种图件组成,如地貌图、土壤和建设计划需要第一批九个土地详查试点县:北京市了更精确的表现地形,按1/2和l/4等高距测绘的等图形水平投影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就是确定图形特征积,不适宜量测过于狭小的图形,如道路、河渠等(3)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土地类型图、土地评价图、朝阳区、上海市嘉定县、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黑高线称为间曲线(半距等高线)和助曲线(辅助等高线)点的图上位置,这些主要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方法:面积过小(小于1cm2)的图斑不宜用求积仪法(要用的土地潜力图等;第二种系列称纵向型系列,由—组内龙江省集贤县、山西省闻喜县、河南省光山县、湖南山丘和盆地的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有可能在相邻图㈠比较法是指比较新增地物与周围地物影像的相关话,一定要多绕行几圈,求其平均值),可用方格法。容相同,但详略程度不同,比例尺不同的图件组成,省新邵县、江苏省宜兴县、陕西省绥德县等 9 个县上闭合),两者形状相似,必须用注记高程和标出示坡位置,来确定新增地物在相片上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图形面积为1—2cm2时,应重复绕行3次以上。图上以土地类型图为例,全国可编1:100万,省(区)可编(区、旗)分别代表大城市郊区、牧区、农区、丘陵线来区别。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一端与等称目测内插法。它是新增地物补测和调绘中的最基面积为2—5cm2时,应绕行2次,取平均值(4)对同一1:50万,地(市)可编1:25万,县可编1,5万,乡山区、黄土沟壑区等不同类型。 高线相连;一端指向下方。山脊和山谷同样可以根据本、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㈡距离交会法在需要补图形必须量算2次,两次所得分划数的差,应符合允可编1:1万。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一个大范围土地类型调查的要求①为综合农业区划服务。通过调高程注记和示坡线来区别,山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测地物点的周围,找出 2—3个在像片上已有的明显许误差范围,否则必须重测。如果精度要求高,应用地区编制小比例尺或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而在其内查了解不同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性质,为不脊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或山谷线。等高地物点,量出它们到补测地物的实地距离并按比例尺极左位置和极右位置各测2次,取其平均值。在调换部的某些典型区域编制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图,以达到同的农业类型区提出更切实际的发展方向和农林牧线穿过山脊和山谷时,应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成正交,换算为网上的相应距离,用圆规按距离进行交绘,其左、右极位时,极点千万不能移动(5)求积仪极点应置对这些典型区域更深入研究的目的持点(1)独立性:土副渔各业的合理配置②为土地评价服务。土地评价的表示山脊的等高线应凸向低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应交点就是补测地物在图上的位置㈢坐标法当补测于图形外,但如图形较大,航臂不足绕图形量测时,地资源系列图中每一幅图,都具有独立的制图对象和着眼点在于土地对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以及各种建凸向高处。用此方法,也很容易区分山脊利山谷。鞍地物在线状地物的一侧,且在该线状地物上又有可辨可以把图形分割为若干块、逐块量测,结果累加(6)服务目的,以及土地资源的组合和结构持征,决不能设用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只有清查各种土地类型的部等高线的待征是具有两个山头,在分水岭上等高线别的明显地物点时,则可由补测地物向直线做垂线,用描迹针跟踪图形轮廓时,速度要均匀,而且要小心互相取代(2)关联性:系列图中各幅图件之间又决不是特性,才能科学评价其对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性的高程从鞍部向两边递升,在与分水岭垂直的方向量取补测点至垂足的实地距离,以及垂足至直线上明谨慎。发生大的偏离时,不可以沿道退回到界线上,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比例尺较小的图件和适宜性,进而确定不同土地类型单元的合理利用方上,等高线的高程向两边递降。在坡度很陡的山坡,显地物点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换算后即可标绘在图而必须重新从起始点开始绕行

四、沙维奇法:沙维奇的图斑是比例尺较大的图件图斑的概括,在不同比例向和改良措施。③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如峭壁峡谷,则不能用等高线而用符号表示。 上㈣截距法苦补测的地物公直线物体的边上。例法也称控制法,当图斑面积超过400 cm2时,若欲获尺图件之间存在着上下从属关系。横向型系列图之务。摸清各类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及其生产潜力,是制地形图上表示的湖泊,按其水位变化所形成的水涯线如,公路、水渠边上的建筑物,则只需量测、补测地得较高的精度,宜采用沙维奇法。沙维奇法是利用公间,地貌图、土壤图、水文地质图等又反映出土地构定国民经济长期规划的基础,对于制定国家的土地政特点以及水质特点划分为四种:水位较固定的湖泊、物到直线物体上明显地物点的距离后,沿直线算得的里网格,将欲运算面积的图形划分为整方格和非整方成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规律,必然与土地资源策、人口政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④土地类型调查水位有季节性变化的湖泊、时令湖和非淡水湖道路网距离即可确定㈤延长线截距法当地物较少时,可利格两部分。整方格部分的面积可直接由公里网格理论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紧密相关。因此,在根据某种需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助于系统在地形图上分成铁路、公路、主要土路、乡村路和人用一个明显地物点与新增地物点的连线的延长线,同面积计算而得。为量测非整格部分的面积,可将几个要而编制土地资源系列图时,要统盘考虑,按照一定地认识区域土地资源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行小路。求图上任一点的高程如果该点位于等高线线状地物的交点,量取交点至有关点的实地距离,见公里网格分为一组,用求积仪分别量算其图形内的破的理论基础,拟定编图的总体方案,并付之实施。 地形地貌1大、中地貌陆地表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等高线的高程。如果该点在图3—17所示,将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并标绘在图上。 格部分面积和图形外部分的面积。用公里网格的理论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研的,基本可分为山地、丘陵与平原3类⑴山地山地两条等高线之间,则可根据比例关系求得。计算公式调查填图始终要做到:点点清(测一点,绘—点,不漏面积作控制,对图形内的破格面积进行平差。平差后究、综合分析各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是为将高度界限一般可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为(除式中,Hb为所求B点测,勤连绘)、站站清(本站的调查成果要在本站按规的破格面积与整格面积之和,即为待测图斑的面积。调查成果的实际应用所作的文字说明。调查报告应做从绝对高度上看:极高山>5000m高山 3500—5000m高程,只Hm位于等高线上m点高程。过B点画—定符号填绘在地形图上,检查无误方可迁站)、日日清

五、计算机方法 到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数据可靠、论据确凿、图文中山1000—3500m低山500 —1000m⑵丘陵⑶平原条大致垂直于相邻等高线的线段,与等高线的交点为(每天的调查资料、填绘内容应当天完成检查、整理和二级控制区的划分原则一般来讲,每个二级控制区并茂、文简意丰,并要注意法定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前成因上分为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两大类。堆积平原可m、n,mn间的距离为d,mB的距离为d1,h为m、清绘)、幅幅清(每幅地形图填图完毕后,应及时地进内所包括的碎部图斑数以50个左右为宜;各二级控后数据的一致。调查的目的不同,报告的内容就应有进一步划分为:山麓洪积扇平原、河流冲积平原、三n两点间的高程差。在地形图上,坡型是以等高线间行图幅的全面检查,填完一幅整饰一幅,相邻图幅及制区面积间的差异不要太大。如果只做两极控制,则所侧重。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角洲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⑷高原⑸河谷盆隔的不同疏密组合形式来表示的。等高线间隔相等为时接边),及时发现问题,弥补缺陷,提高效率,保证应以村界或相当于村界的权属界线作为控制区界线,(一)前言(或概述):说明调查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地2几种特殊地形⑴岩溶(喀斯特)地形⑵红色岩系均匀坡;等高线间隔自坡顶向坡脚由密变稀,为凹坡;填图的质量。 若作三级控制则应以县界作为控制区界线。当外县或说明调查工作的日程安排、人员组织、调查目的和任(丹霞)地形⑶黄土地形⑷风成地形。风成地形分为等高线间隔自坡顶向坡脚由疏变密,为凸坡;以上几一般地类调绘要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各外乡飞地面积大于图幅理论面积的1%时,应作为一务、资料来源、调查方法、主要成果以及工作的经验风蚀地形和风积地形两类3微地形或微地貌4海拔、种坡形的组合为复合坡。 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含义,准确如实地勾绘出图斑界个独立控制区,划定界线参加量算和平差;若小1:1教训(二)调查地区的背景分析“说明社会经济概况,坡度与坡向调查方法:根据调查任务要求,搜集有关常用的丈量工有钢尺、皮尺、测绳和测钎等。 线。准确是指地类的范围、位置应判断淮确,不得有时则归入所在村范围,作为碎部图斑量算。对于小片包括面积、人口、生产产量和产值、收入等。说明土调查取得的地质、地貌图件和资料、地形图、航片、点位测量的基本方法a极坐标法(又称光线法)这种错位现象发生。如实就是要求地类的属性、利用现状国有土地应并入村内量算,直接扣除,大片国有土地地构成要素的特点,包括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卫片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⒈地形图、航片方法是以测站点为极点,用已知点把图板准确定向,等应符合实际。不得有虚假现象存在最小上图的面可作为一个独立控制区对待,参加量算和平差;当图水文地质、土壤、植被等内容。在土地类型和土地资和卫片的判读与分析2实地描述3绘制断面图4地形在地物的特征点上竖立标尺,用平板仪照准仪照准标积,不论所使用的航片比例尺的大小,—律以1/10000幅内村(乡)数少,图斑多时,可利用地物界线分片划源评价调查报告中,此部分内容应详尽论述,论述土描述5资料整理和分析。 尺,在图板上描绘方向线,用视距法或量距法(直线丈地形图为准:耕地、园地和水域为6.0 ㎜2,相当于定界线,分片量算,对各片按面积比例平差。如果一地构成要素对土地形成和土地特性的影响,成土因素土地类型分类的基本原则:自然发生学的原则;多级量)测定距离,根据方向线和距离就可以确定地物特征实地600㎡;居民点及交通用地为4.0 mm2,相当于个村庄被其它单位(或双线河)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的分布规律。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中,可以简略分类制的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制图方法综点在图上的相应位置,从而描绘出地物的图形b距离实地400㎡;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为15.0㎜2,而且两部分面积比例的差异不太大,则可以分片划定些,但要论述土地构成要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三)土

2合制图法;叠置制图法;系列成图超比例尺制图单元交会法如图所示,M、N为地面已知点,由MN直相当于实地0.15hm线状地物调绘是指河流、沟、渠、界线,分片量算面积,分片平差。 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分

的技术处理有夸大法、符号法、合并法和组合复区法。 接量出或用视距法读出到地物持征点A、B、C、D路等地物线状地物的长度在地形图上或像片平面图碎都面积量算单元划分:如平原农区以耕地为主,耕类方案、各类用地类型的数量、空间结构分布。土地土地资源调查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类型调的距离,将各段距离按测图比例尺用分规截取得图上上直接量取。宽度变化较大的线状地物,应分段丈量。地应以固定的沟、渠、路、林带分割的地块作为单元类型的分类方法、空间结构和演替结论分析。土地资查、土地质量调查和土地权属调查。 长度,分别以M、N在图上的对应点m、n为圆心,较大河流不须外业调绘,可直接在地形图量算。两种划分,耕地以外的其它各类土地,根据土地的末级分源单元的划分、质量评价、适宜性评价、潜力评价(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包括:(1)查清各种土地利用以各持征点至M、N相应图上的长度为半径划弧线,以上线状地物并列,无法按实际位置表示时,可以保级划分,一般以其独立连片的图斑为量算单元。若一问题与建议:分析土地资源在利用、管理、保护中的类型的权属、界限和土地总面积 (2)按照土地利用分则两相应弧线的交点a、b、c、d,„,n就是地面特留主要线状地物,移动或舍去次要线状地物。土地利完整地块被图廓线分割而处于相邻两幅图或更多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除正文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得土地类型、数量、征点A、B、C、D,„,N在图上相应的点位c方向用类型的上图最小图斑如果小于规定的最小图称为图幅中,那么此块地在各图幅中应分别作为独立单元外,还有附件部分。附件的文字是补充正文的一些辅分布及其面积,所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3)了解土交会法如图所示,分别在已知点M、N上放置平板零星地类在一个所有权权属单位A范围内有另一个量算,不能因其面积小而合并到相邻独立地块中。为助性材料,重点放在调查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上,如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提出土地资源利仪,向明显地物特征点A、B、C、D等描绘方向线权属单位B的土地,则这样的土地为B单位的飞地。 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对使用国有土地的非农业土地外业航片判读调绘或补测、内业的转绘、图幅接边和用的途径和优化利用结构的建议原则: (一)依据土地MA、MB、MC、MD和NA、NB、NC、ND而得到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概念境界是指国界和各级行政使用单位,应按各单位的土地使用范围划分量算单面积量算等。附件还包括土地面积统计的表格等。 利用方式和结构特征(二)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三)图上相应的方向线ma、mb、mc、md和na、nb、nc、区划界线,如省界、地(市、州)界、县(市)界、乡界等,元。若依比例尺线状地物以及公路、铁路穿过耕地,

多层次系统性

(四)体现土地利用现状的实用性。nd,相应的方向线的交点就是地物特征点在图上的相表示政府行政管辖区域。土地权属界是指村、农林牧尽管两侧地类相同但不宜合并为一个图斑。耕地若被

第16篇:《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大量资料和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开展教学。

3、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2、重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三、教学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四、课时安排

0.5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谁能说出它的优势 和劣势?

新课讲解:

一、土地资源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

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彩图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彩图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西北内陆地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

(2)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3)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4)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归纳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第17篇:《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老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

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板书

二、地区分布不均

多媒体出示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耕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 (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现状。

[提问]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问题大家说,请大家说说漫画的含义。 [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地区分布不均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18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的活动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的认识:

1、土地是综合体

2、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

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6、土地不同于土壤

2、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地球 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

土壤于土地的区别: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3、景观的概念: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

4土地和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他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由此可见,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土地的分层;分为三层;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

6、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7、土地有哪几种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8、土地的资源属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生产性

3、面积的有限性

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5、时间变化性

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7、多用途性

9、土地的资产属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供给的稀缺性

2、位置的固定性

3、个体的异质性

4、使用的永久性与增值性

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

6、流通的特殊性

10、地产供给稀缺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

11、土地的生态功能: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12、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权籍

13、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什么?:地权和地籍

14、地籍的概念: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1、土地资源学的综合性技术方法

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

1、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在其长期形成、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的程度,独立地或综合的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综合特征

2、按温度变化可以把大气圈分为三层:对流层、中间层和外逸层

3、大气层对土地资源性质和利用造成影响的因素,最重要表现为光、温、水、风等几个方面。

4、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等

5、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有两个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6、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是土地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来源,是其物质迁移与转化的动力,其最直接的表现为光照和热量

7、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8、母质的概念:母质是指岩石、矿物经各种风化作用使之成为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

9、母质的类型:

1、残积母质

2、洪积母质

3、坡积母质

4、冲积母质

5、湖积母质

6、风积母质

7、海积母质

10、地表水系的概念:地表水系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成分,也称陆地水

11、地下水的类型:

1、包气带水

2、潜水

3、承压水

12、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液相、气相等三相物质,五种成分组成的

13、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土壤的机械组成主要是由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

2、母质的矿物、化学成分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3、不同成土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

情况有所不同

4、母质的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地影响

14、土壤有哪些功能:

1、土壤的生产力功能

2、土壤的自净功能

3、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功能

4、土壤的支撑功能

5、土壤的原材料功能

6、土壤的景观文化功能

15、土壤矿物质的概念: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岩石(母岩)和母质。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性质和功能影响甚大

16、土壤质地的划分类别:

1、砂质土

2、黏质土3壤质土

17、土壤矿物学组成对土壤的影响:不同矿物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壤的矿物学组成对土壤的保肥供肥性、土壤的耕性影响极大

18、影响土地利用的“土型”主要包括什么:土壤厚度和土壤剖面构型

19、自然土壤一般可分为哪几个最基本发生层次?:A层;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 B层;是淋溶物质的淀积或聚积层 C层为母质层

20、对于一般作物来说,最佳耕层厚度为多少?:20cm

1、土地类型的概念:狭义的土地类型概念是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土地类型指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

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2、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划分依据-自然属性;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划分的方法:

1、发生法

2、景观法

3、参数法

4、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1、自然发生学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实用性原则

5、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5、土地划分的原则:

1、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

2、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

1、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

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2、土地 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1、准备工作

2、外业调绘

3、内业工作

4、检查验收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编号:01耕地0

2、园地0

3、林地0

4、草地0

5、商业用地0

6、工矿仓储用地0

7、住宅用地0

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

10、交通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2、其他用地

4、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1、土地利用调查

2、土地质量调查

3、土地权籍调查

4、土地类型调查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条件,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1、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土地资源评价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对象:土地质量(气候、地形、土地、水文等)和土地用途;目标:是分析各种可能被考虑的土地用途在一定区域内的适宜性程度,包括当前适应性和潜在适

应性生态适应性经济适应性和社会适宜性

3、土地资源评价的分类:按目的分类可分为土地自然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按成果分类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4、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

2、土地类型图

3、土地利用现状图

4、地理网格

5、美国土地潜力系统有哪两个基本概念:潜力和限制性

6、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缺点:优点:

1、简单明了用途广泛

2、概括性高内涵丰富

3、方法简便容易掌握

4、适用性广泛

5、突出耕地优先原则;缺点:

1、对社会经济因素考虑不够

2、不能对特

定土地用途做出土地适宜性评价

3、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过分强调土地限制性

5、难以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7、比配的概念: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8、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缺点:优点;1针对特定土地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的信息

2、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3、强调土地适宜性 。缺点;与土地潜力分类一样,FAO

土地适宜性分类也同样具有归类法土地评价的缺点。即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概念: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概念: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之比

3、AFZ法: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分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就进一步决定于灌溉条

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承载人口

1、土地利用的概念:

1、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2、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与土地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决定土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

2、土地利用系统的分类:

1、根据资本劳动投入的多少分为集约和粗放土地利用系统

2、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分为农村和城镇土地利用系统

3、考虑作物和种植制度可分为混合和复合土地利用系统

2、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1确定系统的边界

2、确定系统目标

3、进行土地评价

4、可行性分析

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

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

7、报告与决策

8、反馈修正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基本原则:

1、生产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

3、保护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可承受性原则

第19篇:土地资源学概念

土地资源学概念

1、土地:是地球表层一定厚度的土壤、水文、大气、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类型:指不论面积大小,其性质均一的单元土地。

4、土地资源类型:是指性质均一,利用现状、利用潜力或利用功能、适宜性一致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利用类型: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注意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与联系,防止出简答题

6、土地资源评价: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鉴定,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大小及其可能取得的利用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治理、改造、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包括:土地资源

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7、土地资源管理:是为了确立并巩固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所有制、调制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由国家制定的包括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

8、土壤、土地、国土区别与联系:土壤一般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土地的含义则比土壤广泛得多,土壤只是土地的一部分。土地是非人力可以搬动的。土

地与国土存在很大差别。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陆、领空、领海等的总称,是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部资源和环境的缩合体。它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概念。土地则只是一个自然、经济概念,无国别之界。

9、土地产权:指权利人按法律的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是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力的总称,包括: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力(抵押权、租赁权)

10、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11、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人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

12、土地区位:是土地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13、土地生产力:是土地自然潜力与土地经济生产力的总和;受众多影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4、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15、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将土地分分为一级类型12个;二级类型57个.

16、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于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

学管理等服务。

17、土地调查的基本内容:1土地质量调查:是以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主的调查。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权属、面积、分布状况)

(数量调查)

18、土地调查内容:(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3)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基本

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调查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并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4)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19、土地调查目的:(1)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2)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登记等制度,(3)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20、土地资源评价: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1、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同一评价单元上,土地的性状具有一致性,不同的评价单元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可比性;

22、宗地:是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通常一个权利人拥有或使用不相联的几个地块时,则每一个地块应分别划分宗地.

23、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

24、3s技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20篇:土地资源学重点

土地资源学考试复习重点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3、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4、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气候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植被调查 (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

5、外业调绘: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6、土地资源评价概念: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7、土地资源评价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必须全面分析评定、必须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8、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

9计算题P145.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征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把人均事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实现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给的最大人口限度。

11、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对策P178—P187。

12、决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13、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国家和政府在整个行政辖区内制定的宏观的和长远的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用地规模;提出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目标和方向;土地利用分区;确定骨干工程规划与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对土地利用实行政府干预和控制,包括控制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分区、农用地生态过 程、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2)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协调人地矛盾、部门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3)组织土地利用(4)监督土地利用

16、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17、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3)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4)恢复土地的景观功能;(5)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

18、计算题P269.划的内容:(1)勘测与调查;(2)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目标(3)确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域布局;(4)确定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5)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6)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20、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

1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战略:(1)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a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b合理开发利用耕地的原则;c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d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e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f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g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h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原则(2)战略目标,a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粮食安全;b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c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的各项用地;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e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3)战略重点,a耕地保护战略;b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c土地生态建设战略

土地资源目录范文
《土地资源目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