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9 12:02: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职业道德论文

浅议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

摘 要:大学承担着培养社会栋梁的重任,而高校教师作为其中主要的引导者,不仅要完成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够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的标准。本文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进行分析,阐述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 道德修养

目录

引言 ...........................................................................................................................................1

一、绪论 ...................................................................................................................................1

(一)教学道德修养概述 ...................................................................................................1

(二)教学道德的特点 .......................................................................................................1

(三)提高教学道德修养的意义 .......................................................................................2

二、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现状及问题 ...........................................................................2

三、改进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建议措施 .......................................................................4

(一)加强自身教师责任感的培养。...............................................................................4

(二)专研业务,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4

(三)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4

(四)强化课堂管理,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5

四、结束语 ...............................................................................................................................5

引言

每行每业都有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般意义上讲,是指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本文所探讨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只不过是职业道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问题。

一、绪论

(一)教学道德修养概述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学道德修养是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的,对参与教与学这一活动过程的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高校教师教学道德就是在高校教学领域里,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目的是使教学工作有秩序、高效率的运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良好的教学道德素养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是职责所在。高校教师没有任何理由降低自己的教学道德水平。如果降低教学道德标准或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放松自己的教学道德要求,会引起教学质量水平的下降,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最终会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所以说,教学道德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2)教学道德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精心备课、按时上课、认真设计课堂活动、仔细批改作业等,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中完成。离不开学校这个特定场所、特定空间。

(二)教学道德的特点

教师的劳动过程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1]。

(1)从教师的劳动对象看,教师的教学道德具有高层次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植物,而是充满生命力的社会成员!教师在社会工作中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要用自身渊博的学识、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品德去塑造人。学生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老师的模仿与学习,不断发展、完善自我。教师的工作具有较强的表率作用,这种工作不仅是知识能力的体现,更是个人人格魅力的展现,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就有更高层次。

(2)从教师的工作性质看,教师的教学道德具有创造性。面对自身的劳动对象,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集体的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教育!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个个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有位教育专家曾说,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培养不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其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提高教学道德修养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是学校办学育人的关键因素,其职业道德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育人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这也据定了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教育水平质量,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为社会服务。要完成这些任务,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高校教师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社会上其他职业所要求的较高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敬业爱岗精神等职业素质外,高校教师还要有教书育人及较高的思想品德。然而,由于受到社会上其他思想如名誉、金钱等影响,当前部分高校教师正在偏离他们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道德、师生关系道德和科研道德三个方面。而教学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水平。

目前,高校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2]有:

(1)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意识,存在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有的教师把教学当成谋生手段,除了有报酬的正常本职工作外,其他工作都被归属为额外劳动,因此,他们只授课不育人,不愿意和学生交流、沟通,下课走人,这样有很多问题学生无法解答,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使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高效。

(2)教学思想陈旧,课堂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有的教师并不热爱教师这一工作,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讲完自己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通过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向学生填鸭灌输书本知识,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繁杂的概念和理论的记忆理解上,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在课堂上产生消极心态,提出不恰当的言论。高校是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环境,有的教师把这误认为是可以放任自流,把个人好恶、个人的喜怒哀乐带入课堂,在课堂上散布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发牢骚、泄私愤,这些言行必然会在学生中产生较坏的影响。

(4)使用不正确的课堂语言。语言是不同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借助课堂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不规范,不够精炼,拖泥带水,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教学意向。

(5)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是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课程计划刚性过强,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与发展的空间。

(6)教学方法简单等。不注重课堂教学和技巧,不善于烘托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简单,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学,大学生生理、心里 3

更接近成人,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学习自觉性、创新意识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学思想陈旧,课堂缺乏生活意义,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阅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学习多种教学方法,要在教学中发扬,利用发现法原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自身教师责任感的培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强化教师的责任感,是搞好教师教学道德建设的前题和必要条件。教师对学生如果有了责任心,就会认真备课、按时上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堂活动,教学工作水平才会越来越提高[3]。

(二)专研业务,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如果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动,就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一个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知识不精、专研不深,是无法胜任教师育人的重任的。作为高校教师,先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达到对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材料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对本专业的学术动态、理论前沿有所了解,这些需要多年的积累、修正和提高才能完成,需要高校教师能够沉下心来专研。

(三)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有求真务实的学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其次,教师要不断对有关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形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知识体系,将这些最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并鼓励他们思考,可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强化课堂管理,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其次,在上课过程中要全力以赴,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参与感和融入感。最后,在课堂结束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学生的课堂反映,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引路人。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这激励着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学习,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断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安身建.当前高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01) :84~85 [2]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011年5月.[3]张宝梅 .初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205~206

推荐第2篇:职业道德论文

论我国职业道德的历史由来

刑司1205班2012501222田曼钰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道德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不像法律具有滞后性和强制性,广泛性和自觉性使道德成为社会中更为常见的行为约束。可以说,没有道德,就没有人类社会。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呢?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摘自百度百科)

职业道德自古就有,我国古代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过,“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但是,“医德”和“师德”是两个具有丰富内容和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职业道德,在此重点谈一谈。对于古代医生:“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便是古代医生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代的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自古就有,而且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职业道德也在进一步的发展,每个时代有它的局限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寻求解决之道。

参考书目:《职业道德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03年版

推荐第3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方集小学2012/2013学年度校本培训

关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教师:王超 时间:2012/12/27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当今社会尤其如此。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是不允许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这个工程师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善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我们不应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应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

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刚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卑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患得患失,凡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

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五、教好书,终身不断学习

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教师有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创造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技高为师,一是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三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特别是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渊博还要宽阔。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探究个明白知道,并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而不能扼杀学生个性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知识层面要学而精,精而广,广而深,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六、教师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开朗的性格

教师的坚强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的意志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回,知难而进,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其次要有耐心,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倾注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材决不罢休的精神。教师还应懂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时就暴跳如雷,以粗暴的方式随意辱骂和斥责学生,这不仅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

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内涵。

教师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日本大学教授关中先生认为:“教师的性格特征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现出受伤害和悲哀的神情。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与人为善,给人温暖,笑容可掬地对待他人。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情绪反复无常,心胸狭窄,那是与教师职业极不相称的。因此,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学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只要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就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推荐第4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论文题目: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日期:2016.12.08

- 1

摘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在做真人.这就是对教师职业的概括。

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者,学习者,研究者,是学生的朋友,代理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定是关看爱每一个学生的。南阳公学的兴起,是我国教师职业的壮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配合,完成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然而,教育的问题依然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学的好的同时又让我们伟大的人民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当代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仅要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协调好学校和家长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有效的教育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网络也对于一些随意殴打,辱骂学生的教师行为进行了曝光,有些教师随意收取家长的礼物,校外办补课班,等等,不符合教师职业形象的事情,对与这种情况,教育部门要家强严

- 3 :

正文

1学校教育的价值

在学生的发展中,学校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作用体现如下:

1.1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则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轴心;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认为教育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其中家庭教育尤为明显。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权威的组织来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怎样发展家庭教育。发展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因此,在家庭教育未形成完善的系统之前,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承担着发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将两者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融合并提炼是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不难发现学校教育中也包含了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地位上作用显著。

1.2 明确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

做为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

(一)培养宏观思维。许多小孩子更多的是看重眼前的一切,看待事物缺乏宏观思维。例如小孩子在玩玩具时,通常都是喜欢玩别人的但又不能让别人玩自己的。作为教师兼半个家长的我们,应该引导小孩子学会如换位思考等多个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让其慢慢地形成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和整体性。应劝导小孩子:小明!你要玩别人的,那你能不能和小强换着玩一下呢?小明说:不行!答:那你问一下小强我需要做什么才能玩呢?

(二)养成先思考后询问的习惯。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中无数的好奇,但我们往往在孩子询问时便很快地给出答案,缺乏让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

- 5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一位教师只有认真的根据职业的特点来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职业特点表现在:

首先、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然而,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教师的工作必须针对这些不同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因此,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学生从入学校到接受教育到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另外,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一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格,而且要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同时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决定了教师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2,2教师的基本素养。

- 7

2、落实教学效果。

3、专业理论教师,初级工的考核,确保高的通过率。

4、承担教学管理资源建设。

5.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只是,还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让他们活学活用。

2.4 教师的职业道德。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遵寻一下几个准则。1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最基本条件,教师不仅仅是教,还要育。倘若二者不能很好的结合,那么,学生的只是就是死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和育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教书育人,育人是教好书的前提和保证。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收取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2为人师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和老师学习知识,还学习教师的方法习惯等,一个老师,他不仅仅是老师,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也是由学生的向师性决定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各方面的道德规范。3依法从教。法律对教师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不得打骂,辱骂学生,对他(她)们的身心健康进行伤害。4,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本着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心里去爱每一个学生。

2.5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师生之间进行交往而产生的相互认知的、情感的关系,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关系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教育过程的一个因素,因此正确

- 9

外部环境影响。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教师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的亲近着,把教师看做智慧的象征,是知识的统领者,进而有一个自身的发展。学生具有依赖性,是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还不具备思考能力。在家要依赖父母在学校要依赖教师,这也是学生的依赖性的原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完整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学生的独特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独立与教师头脑之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2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家庭,必须形成合力。

作为教师不仅要关爱学生,更要注意和家长的沟通保持家校合作的统一。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学校是教师,家庭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案例描述 王勇同学为外来务工子女,性格较内向,为人纯朴,但生性懒惰,害怕吃苦,对学习无兴趣,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是班里的后进生。 案例剖析 1.家长对孩子教育过于溺爱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统一父亲与母亲对王勇教育的态度,就是要让王勇的父亲把握好爱的尺度和原则,不要过于溺爱。多让王勇参加班级活动、社会实践,融入班级集体,也可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2.父母缺乏榜样力量,不能言传身教 王勇 父母要求王勇早睡早起,以免上学迟到,上课精神不佳,然而家长自身时常晚上都不在家,并较晚回来,家长第二天也时常睡懒觉,早上手机都为关闭状态,一般到中午才能与家长取得联系。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一下1.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丰富家校沟通形式3.满足家长的合理需要,取得家长的信在这些条件下家校生三个统一才能很好的教育。

- 11

推荐第5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浅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摘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总和.既是会计行业对本行业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又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义务。因此,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规范经济运行,加强财经管理,提高经费效益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本职工作,为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指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或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敬业是爱岗的升华,是在其职业活动中的表现。爱岗敬业,要求会计^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实践表明,在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往往不是因为业务技术难度问题,而是由于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所造成。只有热衷本职,准确定位自身,才能适应并热爱所从事工作。会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更易受各种经济利益倾向诱惑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固本守业”的意识、忠于职守的态度和勤奋敬业的精神。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周而复始的进行报账、算账、记账、报表等细致繁琐工作,如果不具备坚定的思想意志和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就会觉得工作枯燥、单调,甚至只对金钱利益感兴趣,就更谈不上爱岗敬业了。

2、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准则是国家立法机关或政府部门制定的,用以规定人们职业行为的标准。会计准则就是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制定发布的,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会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准则的具体规定,并在会计核算时履行这些规定和要求,对经济业务的事项确认、计量和披露,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国家、企业、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当事人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企业、单位是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进行经济活动的。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从事审计鉴证的会计人员,其会计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遵守准则、执行准则。不了解准则、不熟悉准则,会计工作就做不好。只有了解准则、熟悉准则才能按准则办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它包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会计理论,会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提供会计信息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提高技能就是会计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手段,持续提高上述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活动。

3、严格规程,客观公正客观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左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客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不能将未实现的或虚拟的经济业务事项作为真实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二是可靠性。会计的计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理合法。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失,但不是中庸,而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会计职业中的公正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会计工作的准则、程序、技术规则要公正。二是执行准则、程序和规则的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正直、诚实的品质。三是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

会计师,在进行会计鉴证时应以超然独立的姿态,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要做到端正态度,遵守规范,保持独立性。坚持会计原则、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运行和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财务信息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薄的记录上,也要体现在财务报告和报表上,使单位领导、上级业务部门都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成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办事态度,也是一种工作精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职业形象,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敢于坚持原则,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而不应该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4、诚信为本,强化服务诚实即为守信,守信就是诚实。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认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前国家总理朱镕基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账”。俗话说,算盘珠子是人的手去拨的,手是人心去拨的,有什么样的心就拨出什么样的结果来。要拨准算盘,先拨正心。会计职业的诚实守信应包括三层含义: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数据要真实,计算要准确,不弄虚作假;在职业活动中要讲求信用,信守承诺。会计工作与单位部门的事业任务联系紧密,与单位所属人员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不但工作细致要求高,而且业务量大、具体琐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单位部门或个人经济利益损失,影响单位财务工作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会计人员要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服务的态度是服务者的行为表现,要求礼貌待人,以礼待人。强化服务的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会计服务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会计人员文明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文明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文明服务的基本要求是:“态度温和,语言文明”;“要尊重同事,尊重事实”;“谦虚谨慎,彬彬有礼”;“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5、廉洁自律,保守秘密

“不受日廉,不受日洁”,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就是廉洁。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观念自觉的抵制自己不良的欲望。一个能自律的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持住自我不迷失方向;而不能自律的人则头脑昏昏,丧失警惕,随波逐流,终将成为权、财、色的奴隶。对于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来说,若职业道德不强,自律意识薄弱,必定会成为权、财、色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会计人员严格自律,防微杜渐,构建思想道德防线,也是防止腐败和非职业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廉洁是自律的基础,自律是廉洁的保证。廉洁自律要求,“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会计人员要保守单位的财经秘密,不能擅自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a会计人员由于工作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和重要事项,如果缺乏保密意识,不注意环境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则可能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甚至是重大的损害。会计人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财经纪律,考虑问题、说话办事要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和军队利益,维护单位和大家的利益。

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工作谨慎,确保财务信息渠道的畅通健康,决不能利用职权或单位财务信息获取个人私利。

二、理财实践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1、依法理财。真实准确会计的职能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应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如实记录经济活动是单位正确决策、合理开支,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据。做到核算有据、账实表真,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当财务收支手续经过财务人员审核办理时,这其中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现实问题,会计人员要坚决执行国家和军队的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处理好军队、单位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坚持依法理财、真实准确。依法理财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法律规范组织财务活动,依法办事,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执法守纪、照章办事,不但自己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的财经法律法规,知法依法、知章循章、把关守口,还要结合实际工作依托多方途径,认真宣讲解释财务制度政策规定,强化大家对财经法规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明法知法和按章办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于在处理各项事务过程中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科学理财,精打细算

科学理财,精打细算是会计工作的职业要求。一是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只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把闲置的经费用到刀刃上,才能当好家、理好财。二是要科学理财,讲求效益。用科学方法理财,努力做到聚财有方、用财有效。聚财有方,要求会计人员努力拓宽思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适应科学理财的要求。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报账、记账、算账等工作,要在经费管理活动中通过预测、计划、控制、监督、考核、分析等方法,在科学理财上下功夫。精打细算、讲求效益,强化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坚持量人为出,量力而行,效益为先的理财原则,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当好参谋,发挥作用

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是经费核算与管理。对经费收支的运行情况和效益产生情况,要账目清楚,心中有数,为单位领导当好参谋,协助党委和业务职能部门,做好经费计划筹措、分配使用、核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一是适应改革,勇于创新。具有科学工作的态度和创新实干的精神,是新时期财经工作对会计人员客观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肩负的神圣职责。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没有现成的本本可以照搬照套,对那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规陋习要秉公办事、大胆改革。二是献计献策,当好参谋。会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要全面的收集、利用好会计信息,将掌握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及时提供准确、翔实的会计分析资料和工作建议。

推荐第6篇:公务员职业道德论文

制度创新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基础以及政治保障

关键词:制度创新 公务员 职业道德 必要性 政府职能 经济基础

“公务员”(civil servant)概念起源于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英国,在美国则又称为政府雇员(government employee)。在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中除工勤人员外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自1993年10月1日实行至今,公务员队伍已有500多万人,如此庞大的队伍主要从事着为国家和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组织管理各项行政事务,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国家公务员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的提高,将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业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对净化社会风气,优化政府行为有一定作用。而目前,作为社会道德堤坝中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的公务员队伍,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许多,

蛀虫、庸才和钻营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望,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1)要改变现状,需要一系列制度的支持,本文试从制度支持探讨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所必须进行的制度创新工作。

一、制度创新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

(2)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制度通常是指明

确规定并须共同遵守或维护的规则、程序或原则,具有自身的刚性特征,即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本身就包含有制约、监督的作用。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制度、法规,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的法制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制度,它是切实可行的,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没有得到很好坚持和执行,造成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有的地方是老办法不管用了,新制度又没有建立起来,致使公务员实践起来无规可循、无矩可蹈;有的制度建立了,但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这些在制度方面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务员队伍中权力腐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败坏了党的声誉和社会风气,严重干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现代化建设,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危害。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也说明,一些国家公务员犯错误,一方面是同他们的思想作风和个人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又同制度方面的漏洞有紧密的关系。“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3)因此,为配合新形势下的制度创新,我们必须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二、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限制政府职能范围,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它要求人们诚实守信、求利时不忘义务、遵守利己不损人的运作规则;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可能诱发“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可能在党内生活和政府的公务活动中诱发权力和金钱的交易;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使社会上一些“寻租者”对政府工作人员百般献媚,以金钱、物质相利诱,致使一些意志薄弱者被拉下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这一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政策真空、权力真空和权力分散,造成制度上的“断层”或新旧体制结合部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权力制约机制的基本前提。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国家权力的科学界定,在根本上取决于权力的分立与

1权力的制约,而不仅仅取决于国家与政府的自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国家公务员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和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减少我国社会中权力寻租、设租活动的增多与蔓延,使权力与利益脱钩,从源头上压缩产生腐败的空间和机会;并针对权力运行中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环节,精心设计并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克服那些曾经影响和冲击以及侵蚀公务员队伍的利欲熏心、道德堕落、滥用权力、贪污受贿的行为,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

为此,一是要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培养经济主体经营中自主负责,面向市场,而不依赖和受制于政府权力,减少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减少政府部门对市场的支配作用,培养公务员适应新的情况,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行使自己的职能,杜绝公务员滥用权力和营私舞弊。二是要确立市场经济平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反对不正当竞争和以权谋私的行为。必须尽可能地把经济生活的内容纳入市场的范围,减少国家行政权力部门对市场的随意干预,尽快使行政权力部门退出微观经济领域,让市场主体有足够的意志自由,发展市场经济,并在市场经济原则下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只有这样,公务员队伍中无视职业道德、用权力搞创收、以权力达到致富的行为才会大大减少。三是要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形成畅通的资源流动空间,以堵塞那些有较高行政权力的公务员企望从市场的冲突中获取不法利益和不义利益的漏洞,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舞弊的发生,防止在管理和指导经济往来中发生腐败现象。

三、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公务员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是一种政治行为,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政治生活规律证明:“每个政府如果只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就会蜕化。因此,人民自己

(4)才是惟一可靠的委托人。”如果公共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就使当权者

极易利用权力支配社会财富的便利条件首先满足自身的需要。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边界的地方才休止。”(5)显然,人民对公共权力施加约束、控制和监督,是防止公共权力腐败或蜕化的有效手段。国家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人民监督公务员规范运用手中权力,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逻辑。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政治生活愈来愈要求强化制约监督的作用和地位,要求构建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决策、执行和权力制约新体制。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明确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这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从战略的高度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对公务员的权力制约不力、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不力。另一方面,行政监督机制乏力,为此,一是要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贯彻到干部的选任过程中,以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二是要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完善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要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现象。三是要深化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人民民主。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权力运行中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权力,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只要我们既积极稳妥而又坚定不移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

制度和体制改革,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以法律的强制性促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形成的“刑不上大夫”,法律对上不对下的封建意识和传统做法,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有些人往往认为法律是针对老百姓的而不是领导干部,从而使目前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群众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越轨行为和腐败现象,敢怒而不敢言或者见怪不怪,听之任之。这除了由于缺少具体措施办法和顺畅的沟通渠道,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认识,政务透明度不够,广大群众缺乏必要的监督意识,相当多的群众还不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不能积极运用自己依法监督的权力等原因外,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也是重要的原因。政治法治化,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完备而严厉的法律是威慑腐败的力量和打击腐败的依据。权力主体只有受到法律的约束,才能使权力的运行不致发生越轨和扭曲。要真正做到以法制权,必须根据依法治国的方略和依法行政原则,积极推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化的权力制约机制。要实现以法制权,关键是要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执法必严”。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律保障是世界各国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的结果。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都以法规形式确定了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道德规范,并且具体、明确、易于操作,为此还设立专门的事权统一的行政道德监督机关以及严密的惩处程序。同时对于公职人员的受礼、兼职、酬劳、债券、股票、捐款、言论、保密等各方面都有强制性规定。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公务员的道德要求实施法律保障,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如:为了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并使监督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有法可依,必须使行政程序法制化;必须加强对某些特定的行政行为所作的行政立法;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严密之处需加快完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或某些条款要尽快修改或者废止;要加强监督方面的立法;要着重建立责、权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公务员的道德自律固然重要,但制度保障是根本。只有为政以德与为政以法相结合、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相结合,将公务员的道德要求实施法律保障,才能真正使公务员职员道德成为社会的主体性道德。当前,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正在走向规范化,有关公务员的法规、条例也在进一步制定中, 2003年8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定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政许可法》绝大多数条款都是监管政府行为,它针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全过程、各环节,都设计了严格、明确、具体的制度规范,而且处处蕴含遏止腐败的深意。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草稿已拟定,《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已经在日前告成,有望于近期对外公布。《行政强制法》、《行政收费法》、《行政程序法》等的制定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能建立一个真正高效、廉洁、勤政为民的服务型的政府,促使广大公务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 释:

(1)张锐晰、黄波:《面向21世纪国家公务员的科技素质》,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

(2)(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33页。

(4)吉尔贝•希纳尔:《杰斐逊评传》,中国社会论文代写需求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457页。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4页。

推荐第7篇:检察官职业道德论文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所谓检察官职业道德,是指检察人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处理各种法律、人际、社会关系,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应当遵守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具体内容,根据2009年出台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第二条,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忠诚、公正、清廉、文明。这“八字”准则,简洁易赅,内涵丰富,囊括了检察人员的职业信念、职业作风、职业能力、职业操守以及职业形象等方面的所有行为规范。

一、要始终保持忠诚的政治品格。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要履行好职责,就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坚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坚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作为检察官,要始终保持忠诚的政治品格,就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的政治本色;就要坚持检察机关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法律监督属性的统一,牢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努力实现执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我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才能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二、要始终保持公正的价值追求。

公正的法律并不保证法律的公正,只有公正的法律和公正的执法者两者融合,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法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执法者的职业道德底线。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们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享受法律的公正;要崇尚法治、客观求实,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守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要深入推进检务公开,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要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讲原则、守纪律,秉公办案,公正执法,让违法者依法受到惩处,让守法者依法得到保护,真正做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三、要始终保持清廉的职业操守。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和反腐败重要职能部门,自身是否清正廉洁,不仅关乎检察机关整体形象和检察公信力,而且影响案件公平公正,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检察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职业价值取向,不贪名,不贪利,严格自律,遵纪守法,拒腐防变。 要严格遵守法纪,模范执行有关廉政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便利或检察官的声誉及影响,为自己、家人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坚守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不以权谋私、以案谋利,一身正气,严格自律,自尊自重;要筑牢拒腐防变、廉洁从检的思想防线,从细节做起,把好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规范八小时以外的言行,约束检察官业余活动,切实维护检察队伍的荣誉和尊严;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观念,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以自身的清正廉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四、要牢固树立文明的执法形象。

检察工作要科学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宽;要求检察人员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做到执法理念文明,执法行为文明,执法作风文明,执法语言文明。要牢牢把握法律监督这个本质特征来开展检察工作,真正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理直气壮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切实把功夫下在监督上;要依法严格履行职责,敢于监督,敢于碰硬;要具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严格执法的品质,坚决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要坚持严格依法办案,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方式,既平等保护人权,又平等保护物权,依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要弘扬优良执法作风,坚决克服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坚持热情服务,文明办案,注重人文关怀,树立检察人员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总之,我们要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把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与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与执法规范化、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与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结合起来,与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把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实现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推荐第8篇: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两难情境决策 【摘要】

本文以“两难情境”的决策为出发点,根据分析认定事实、准确识别道德问题、识别利益相关者、评估影响的决策步骤和功利论、道义论以及正义论与德行伦的决策原则,思考决策的整个过程。 【关键字】:两难情境、会计职业道德、决策步骤、决策原则 【引言】

不同与自然科学中每件事都有一个标准答案,社会中人们经常遇到两难甚至多难情境,不易做出正面的答案,尤其是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时的问题时,人们难以抉择。由此了解伦理道德问题的决策过程与决策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伦理道德决策过程与决策原则可以让人们在未知结果或未知相关人利益的情况下做到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 【正文】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其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提高服务。

一、伦理道德决策过程(依据周有信案例):

第一步:认定事实

会计主管周信面临的问题

公司经营状况不太好,而且公司股价将会随着公司的业绩报告的披露而下跌,并且会丧失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以保持经营实力的机会。公司老板要求周信通过将一笔本应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重新作为资本性支出来提高公司的净利润,并强调如果不这样做公司可能就无法度过这一关。周信面临着法律、道德、公司发展与自我职业发展都密切相关的改与不改会计账簿的两难问题。

第二步:准确识别道德问题

周有信总会计师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做出了会计报告,但由于今年公司经营不善,导致所做出的会计报告不尽人意,如若披露则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周有信自己也会失去在公司的立足之地。若想维持公司的业绩就要应公司要求将一笔本应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重新做账为“资本性支出”来提高公司的净利润,这又违背了职业道德,对公司全体股东、股民、与社会大众不负责。故本问题是一个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此选择不仅关系到周信个人的道德认知,还会涉及到公司管理层、社会普遍大众的道德认知。

第三步:识别利益相关者

公司老总在要求周有信做会计账簿更改,如若更改则会出现虚假信息对众多股民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对公司管理层的决策产生误导,对公司员工、公司股东与社会大众不负责任。故利益相关者为周有信、公司管理层、公司股东、公司员工、股民、社会大众。

第四步:评估影响

多角度分析

评估法律、准则要求;评估经济影响;评估道德责任。

二、伦理道德决策原则

1、功利论

功利主义是考虑行动的结果来决策的。功利主义认为,应该选择对整体结果更好的方式来做事,更好的结果就是对人类有利的结果:幸福,健康,尊严,自由等。它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周有信更改会计账簿,而不使公司股价下跌,使公司利益最大化,他即能得到升迁的机会,又能得到相应的财富,在公司中增深根基,但功利主义不等于自私自利,就犹如雇佣童工的问题,童工等于廉价的劳动力,但为求得廉价劳动力、低成本而雇佣童工是功利主义所不提倡的。对于众多的股民来说也一样,他们受到了欺骗,股价只是一时的没有下跌,如若公司以后的经营状态并没有改善,则众多的股民、公司股东、公司员工将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功利主义是使更多的人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于功利主义来说,周有信不更改会计账簿是正确的决策。

2、道义论

从道义的角度出发,原则、规则比结果更重要。

我们简单地将规则划分为法律规则、组织规则、职业规则。 从法律规则角度出发,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一经查出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情形严重者会承担刑事责任(对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轻者也会有相应的行政责任(通报、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从组织规则的角度出发,组织规则是指为了实现有效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定的目标而建立管理机构共同遵循的原则。更改会计账簿会误导公司管理层,降低管理效率,使管理人员不易做出准确有力地决策;欺骗公司员工,影响员工的忠诚程度。

从职业规则角度来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提高服务。若是周有信更改会计账簿则会违反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三大道德规范。

以上,从道义论角度出发做出决策周有信不应更改会计账簿,应该真实披露财务报告。

3、正义论与德性伦

正义,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在《韩诗外传》卷五:“耳不闻学,行无正义。”中正义是公正的、正当的道理,在三国 魏曹植《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中是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在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都攻不破的。”中是公道正直、正确合理。

德性,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语出《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 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 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清 李渔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再此引入以案例,四川明星电力的周有信,周益明的发家史可谓是神乎其神,他是资本运作高手,年仅二十九岁便跻身福布斯富豪榜百名富豪之列,但是其不正当的资本运作手段,例如:用银行借款收购上市公司、通过虚假审计报告把资不抵债的公司包装为三亿注册资本的集团公司等,周益明最终尝到了忽视正义与德性的资本运作的苦头,最终锒铛入狱。

关于“正义”有三种不同取向:实用主义者讲求利益最大化,自由主义者强调选择自由,而正当获取利益、尊重每个人选择自由的同时,关注并促进社会正义和公众德性,努力创建一个具有道德理想和公民觉悟的高素质社会。

从正义论与德行伦的角度来看周有信的两难情境,便会发现其不难作出决策,公正、合理、自然至诚才是正确的决策。

安然真的已成为神话,资本运作只会把窟窿越补越大,此次运作成功,但隐患也已留下,这不是想除就除的掉的。经营不善所导致的后果也一定要尝得,才可以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发挥出良好的水平。 【总结】 站在会计主管周有信的角度来看,面对公司会计账务处理问题是否应该选择更改会计账簿的两难情境,根据以上分析过程、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利弊,由伦理道德决策过程以及决策原则,来判断、决策,并作出公正合理、不违背道德道义的决策。

通过此次整理思考的过程,我更加深刻了解到,作为会计人员,当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涉及到职业道德层面的两难的抉择时,应坚守职业道德,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给出最为客观的财务报告。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受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管、加强会计法律建设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推荐第9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论教师职业道德

学 院:教育科学学院__ 专 业:小 学 教 育 班 级:四 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目录

摘要..............................................1 引言..............................................2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3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必要性......................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4

四、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5

五、塑造教师职业道德..............................6

六、总结..........................................8 参考文献..........................................9

论教师职业道德

摘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在现代性条件下,道德与不道德成为判别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到行为都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古老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劳动,因而教师职业道德有其突出的特殊性。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教师道德面临着学术腐败,诚信缺失,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等问题。杜绝教师的道德缺失行为,对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师;诚信;途径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现代性条件下,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并不反对我们对教师提出的德性上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把教师的道德追求界定为道德崇高,但这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者说是人们的期望。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就是指人们依据并结合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必要性

教师道德是在教育工作职场中展开的,与学生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因此,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应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立足于教师自己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叙事上。

(一)、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和要求,而且是内在于教师自己职业生活中的品质、信念、态度和情感;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不仅仅是讲应该做什么,而且要讲怎么做;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不仅仅靠外在制度化的教育,更需要教师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修养。

因此,当前加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內在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一)、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二)、乱收费,接受贿赂。有些教师自编讲义、自拟习题、试卷,高价向学生出售,增加额外收入。还有甚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要贿赂,如在奖学金的评定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等。

(三)、缺乏爱岗敬业,进取之心,得过且过。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跳槽热”“第二职业热”冲击着校园,教师不认真教学,教学成了次要的事。

(四)、不尊重学生。有的教师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批评不顾场合,损害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不易被学生接受。

诸如此类教师的行为,极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给教师光荣的职业蒙上了阴影,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一)教师之爱

1、含义

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老师应当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

2、具体体现 (1)尊重 (2)信任 (3)严格 (4)宽容 (5)一视同仁 (6)换个眼光看学生

(二)师生交往中的艺术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2、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

3、善于批评

4、提高自身素养

5、积极聆听

五、塑造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的修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素质中师德是最根本的。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思想、心灵、行为、知识塑造人的灵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应试教育的那种做法已轻车熟路,习以为常,因此当前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的同时,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育人观念,用全面素质教育观取代传统的知识教育观。在工作中要克服轻视德育,偏重学科知识传授,注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倾向。爱学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理解学生,承认个性差异,挖掘个人潜能;尊重、信任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明、发展和应用,给中小学课程注入新的内容,也使课堂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对此,教师必须尽快改善和更新知识结构,既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需及时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情况,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拓宽知识层面。还要学习和掌握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提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自我更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努力探索素质教学新模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形式。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素质教育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就要改变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灌输的思维定势,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21 世纪新人的生存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素质训练的过程。将来社会是信息化、国际化、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要接受这种环境的挑战,必须具备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开拓精神。因此,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各学科的具体特点和标准,特别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因素,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意志、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落后教学方式,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目标、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学校的环境、设备、设施等,恰当、灵活地设计或使用各种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法,使所有的课程和教学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质量目标和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需要。

在教学中做到:

1、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互动式教学)

3、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对话不只是语言的应答,而是在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

(四)教师与家长交往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合力的伙伴

2、合作中的尊重与平等的意义 ①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 ②虚心诚恳听取家长的意见

3、教师应采取主动(如家访)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1、读书:①提升职业境界

②发生新的“蜕变”,实现新的跨越 ③上网,信息时代教师读书的新方式

2、、自我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1)教师反思的意义:①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提升

②在反思中实现创新

2)教师如何反思:①学会面对自己

②学会多视角反思 ③学会反思后的行动

3)怎样撰写反思笔记 ①有事件、有想法 ②点评不足、不走形式

③形式可采用点评式、专题式、随笔式

六、总结

我国古代师德思想源远流长,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孟子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苟子的尊严而惮,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朱熹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今天看来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古代传统的优秀师德思想,是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

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这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內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5

3、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1.1

推荐第10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摘要: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以人育人的事业,直接负担着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本文从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入手,审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韩愈的《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在中国古代就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吕氏春秋·尊师》中说道:“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可见在古代,老师所说的话是很神圣的,不可侵犯,并且老师的职业在人们心中是受到万分敬仰的。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因此,人们开始渐渐关注老师这个职业的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1、爱国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5、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主流

当前教师特别是去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批教师特别是去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正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整个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的时期;正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日渐深入人心,整个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正是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不断感受各种文化思潮以及新技术革命猛烈冲击的时期。

1.1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几十年来所受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体验,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信念。当前高校中的一大批青年教师,绝大多数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抱有坚定的信心,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尽管他们对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还有不满的地方,甚至是愤懑,但并没有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产生怀疑和动摇。可以说,广大教师在政治上是一支完全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1.2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在近代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比较宽松,很少受到多种政治运动的不良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创伤和扭曲,更少有个人迷信、个人崇拜、官僚意志以及虚伪、言不由衷、自我否定等不良风气的侵染,特别是改革开放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解放四项、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深入人心。因而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守信等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的普遍道德追求,并坚持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是他们最普遍、具体、现实的人生道德准则。

1.3热爱教育事业,思想解放,积极进取,尽忠职守

近代教师的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普遍提高了,他们有知识分子所共有的一些明显优点,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有热情、有干劲,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尊自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升级和活力,现在的教师大部分热爱教育事业。

2.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可定教师主流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伴随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低潮,社会不正之风,干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育失误等。

2.1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各种行业间的利益差距加大,在行业待遇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剪刀差”。现在,虽然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师的地位工资待遇也有所提高,但是,同某些热门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还是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此外,我国大部分教师的工作条件、科研条件(设备、经费等)、以及各方面的待遇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后顾之忧还没有解除,拢不住知识分子的心。再加上我们的管理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淡化、教学科研工作消极被动,有得过且过的倾向;还有一部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有机会,就随时“跳槽”或出国进修“有去无回”。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过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对我国教育事业构成了威胁。因此,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更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教育教学中决不允许让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入课堂,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但是,现在一些教师的政治敏锐性偏低,他们只重视业务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进而导致了集体意识淡漠,个人主义滋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等问题的产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播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缺乏爱心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社会对教师的最根本要求。然而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忽视了对学生的爱,进而也就实现不了在与学生交流基础上的真诚对话。有的教师甚至经常用语言和行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等。个别教师平时上课敷衍了事,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列提纲,考试时对学生的舞弊行为任意放纵,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任意给学生打分,不重视因材施教。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育,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同时,一些教师固步自封、不重视知识的更新,使得所教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这种局面说明我国的教师素质急待提高,师德建设急需得到重视和落到实处。

2.2教师在知识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理应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多出成果,为国家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作出卓越的贡献。国家、社会、学校都在积极努力为教师创造科研的良好环境。但一些教师却出现了科研上重数量、轻质量、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 假等不良倾向,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

3.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价值追求多元的社会,人们的人际关系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因而,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也比较大,就其不利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整个社会处于一个迅速变革的新时期,国内外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泛起和涌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严重冲击了固有的社会形态和思维模式,人们一贯尊崇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逐渐的改变。泛滥的功利主义和权利冲击了学者的基本价值观念,社会风气浮躁焦虑、急功近利,比如少有人甘愿勤勤恳恳地教书;少有人能够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学者当官或下海之后,有钱有权,出书立项不再话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导致学术界的急功近利。这必然导致学术规范混乱、学术道德滑坡、学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误区 师德重在建设,但这种建设绝不应囿于纯理论的思辨也不能限于空泛的说教,它必须是源自教师职业生活的现实,面向经济社会活动的实践,立足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度建设是把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是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罗尔斯也坚持认为离开制度的正当性来说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这是不切实际的,不仅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近年来,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学术道德建设、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师德建设中,偏重道德说教,忽视了道德践行,并且目前对师德的评价美欧统一标准,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道德践行存在很大困难。

学术科研体制的扭曲

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有其特殊的规律。近年来,我国普遍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由于论文数量科研项目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学生的学位紧密相连,而职称又和现实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自然有人不择手段得到它。

学术评价一直是注重数量而不去关注质量。不管论文好坏只体现在发表的刊物级别上,即是否“核心”或“重点”;权利和金钱左右这些刊物的论文发表,左右科研立项评审,意识不争的事实。

此外,在学术审批上,出版物的数量和等级决定了学术资源的分配。近年来,国家和格机政府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设立了一个又一个大型的学术研究工程。国家设立的著名工程有“211工程”、“985工程”、“跨世纪人才工程”等,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学术研究工程更是名目繁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往往要对这些工程投入大量的经费,而学校和科研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拼命地去争取这些工程和项目。但这项工程和项目都是由政府审批,而政府审批主要就是看申报者的学术水平,发表的著作数量,刊物的等级等,这些必然会将学术科研导向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学术腐败在所难免。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和建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不断向前发展,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赖教师。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师德建设价值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知道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股之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教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就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元化领导,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自觉的建设意识。教书育人应是教师之根本,也是师德建设之根本,除了要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二是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市场经济看成是相抵触的两个事物。只重视教学、科研等“硬件”,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在时代精神风貌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无原则迁就、宽容,缺少有效的经验,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要强化师德建设价值认识,树立德育观念,在具体的岗位上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德建设真抓实做,落实到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进一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整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将依靠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本质上要求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通过竞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组织到效益最高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关系之外,自我封闭。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从积极的方面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为教育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和有利的发展条件,自觉地借助于市场机制、市场法则,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事实上教育改革发展中诸如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本质上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按照市场法则才能得到解决;人才流动是人才竞争的表现,供求关系调节价格。吸引人才必须提供优越的待遇,稳定人才也要寻求改善待遇,吸引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教育的改革发展乃至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定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两重性,它有功能性的缺陷。对于有些社会事务市场是无能为力或是软弱无力的。比如,教育是典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它的内涵及其功用不可能完全为市场经济所涵盖,不能完全市场化,不受市场盲目的自发力量的支配。所以,市场经济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积极和消极的,但长远的看是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我们既要放开搞,借助市场的调节机制,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又要强调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干预,以保证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盲目冲击。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严谨的治学精神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育人环境,简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学校的全部工作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这种氛围相爱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但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呢?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及其协调、约束等功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学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是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熏陶,才能培养出品质优良的学生。那么良好的学风来自于哪里?当然少不了优秀教师的辛勤劳动。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人员,直接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只有他们最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一些思想进步、求实创新、善解人意、关心学生的优秀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交流思想。这些教师也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住学生的学业情况和思想动态。他们可以针对学生好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是学生在思想和学业等方面迅速取得更大的进步;他们也可以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正确的思想动态、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是学生能够尽早走出困境,走上正确的人生之旅。然而优秀教师必须具有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素质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而培养的重要手段就是师德建设。有效的师德建设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继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更多的优秀学生会带动出更多的好学生。长此以往,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就会建立起来。

其次要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技术是一项求真“技术”。“技术”是具有客观的标准,是可以得到检验的,所以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求真也是求善求美的活动,要做到求真,就必须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知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简历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是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关键。

第11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可简称为师德,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又是教师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行为规范。而当前,我国绝大部分教师能够扎根于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绞尽脑汁,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的一生。我们在肯定这些教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在成长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对学生来说 1.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伤害 小到幼儿园,大到大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道德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近几年来,不断有儿童死亡、猥亵女童等丧心病狂的事件传出,这一件件的惨例不断地在警告我们,中小学的教师职业道德出现的严重问题!虽然我说的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但近年来案件增加的幅度不得不让我们警醒。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教师职业道德最主要的问题。教师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专门职业的劳动者。若我们连学生的安全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培养全面人才。

2.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打骂、体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的规定就是:“中小学教师要依法执教”。但是很多教师法规观念淡漠,在施教的过程中,惩罚学生已习以为常。学生迟到或做错事,动辄被罚站或者不准听课,是中小学教师惩罚学生频度最高、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其他惩罚方式,如罚做作业、罚劳动、罚请家长、甚至罚款等等,至于平常的推搡、体罚都难以计数。据调查统计显示:中小学教师有7.8%的人存在打骂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行为。

据1998年上海上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教师自认为是热爱学生的,但只有5.61%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从这想数据中就能看出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打骂、体罚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还不警醒么,老师们!

3.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

有些教师偏袒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同样犯过错,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批评惩罚很轻,而对学习差的批评惩罚很重,常常因个人的原因而去惩罚个体。学习差的学生常常没有得到教师应有的尊重,有时教师会让他们去干点粗活,甚至本人曾经见过老师上课让差生出去帮他谋取私人利益。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在教师看来,你成绩不好,反正你又不学,就应该去干点别的来发挥剩余价值,这类教师根本没有想过要如何让差生提高成绩,这也许就是某些自以为很热爱学生的教师吧。

二.对老师来说 1.中小学教师对职业的不看好

众所周知,尽管每年都有很多师范生毕业,手里拥有教师资格证,但是很多师范生最终并没有选择教师职业,他们往往会选择社会地位高、声望高、效益好的行业。1997年某师范大学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只占31.5%;谈不上热爱,因为教师职业稳定才愿意从教的占43.3%,只要有机会便会改行的的占20%,坚决跳槽的占5.2%。从以上几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看好,我认为这其中应该有很多原因,例如:中小学教师职业工资不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对自己身体的伤害等等。据一项调查显示:认为教师职业‘目前在社会上地位较高的’仅占2.76%,‘地位一般’的占43.38%,‘目前还一般,但提高的趋势明显’的占31.76%,‘地位较低’的占22.09%。不管是应届生还是应经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大家对自己将要从事或者已经从事的职业认同程度比较低了。

2.中小学教师对同事、领导的关系处理

本人小时候就曾见到老师与老师之间大打出手,就因为两科老师抢课外活动课补课,这是个多么奇葩的理由?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教师不能尊重和信任其他教师,新教师不能尊重老教师,老教师不能接纳新教师,主科教师与副科教师争抢课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互相埋怨等等,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第12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

二、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13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审视了当前师生间沟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当前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更好沟通应该坚持的原则,可创设的途径以及沟通中应该注意的技巧,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日后教师与学生的更好沟通起到借鉴和知道的作用。

关 键 词:沟通、沟通原则、沟通途径、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通过沟通人们的思想会达成一致,感情能够得到通畅。作为人民教师,当我们面对的学生的时候,知识的传递、道德的引导,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开拓,都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才得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真正理解了教师;通过沟通,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的心墙才能被彻底拆除,完善的教育共同体才能构建起来,教育目标才能顺利实现。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就成为了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和审视的问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点

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对于目前以“80后”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群体来说,“90后”已经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并终将取代“80后”,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新生力量。作为新教师,我们面临的也将是“90后”的新生力量,及时准确把握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

1、思维独立自信,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90后”更习惯于自己经过亲身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来接受前人的实践和结论,而不是直接接受。他们自我选择性极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趋同意识很淡。他们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

由于网络普及和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改变,“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信心和理性远超过他们的前辈,在某些方面比老师知道得多。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但是,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虽然90后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但不少学生在生活上对家长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

2、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让他们更加务实,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他们认为社会是在要求他们成为更加务实的人,而不是像80年代一些年轻人那样乐于过多的坐而论道。

3、善于用网络获取信息,但内心有时较空虚

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和低成本,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因此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是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信息通过音像、图文和其他网络语言,在网络上的多样化展现,符合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符合追求个性、强调效率、注重时尚的心理特征。而读书则通过印刷媒体阅读文字,理解内容,内馈为自己的感受,则是一种深层的生活方式。而且,网络使人的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容易形成一种在网络中的虚拟人格,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的一致,以获得群体的认同。

二、当前师生沟通中普遍存在问题

教师想要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那么想要更好,首先我们应该剖析和了解当前师生沟通中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时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错误的师生观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时至今日,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还是有很大部分教师不能摆脱错误的师生观的影响,他们在对待学生时常常表现出专制、霸道、控制和命令的特点。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当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较重的职业压力

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而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改革又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又进入夜校进修。尤其,现在教师职业也实行聘任制度,并且还开始在社会上推行教师资格考核,即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之后也可以来当教师,教师们不得不正视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问题。沉重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们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他们不愿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与学生沟通,更害怕因与学生多沟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烦事”。有时候,教师还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状况的更趋恶化。

3、“网络时代”下学生的“多与新”与教师“少而陈”的矛盾

“网络时代”的学生,他们经常接触数位科技,在某些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已超过他们的教师,他们看到了教师的不足,这更加强了他们的反权威意识。若教师们还是动不动就拿出老师的架子,向学生施加权威,反而更加剧他们的反权威意识,并且也引起他们对教师的反感。因此,教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叛逆„„教师们也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们没心思读书。

4、沟通技巧欠缺 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十分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一旦碰到实际的中灵活、琐碎的问题,教师系统的理论无法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教师们只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处理问题。学生们因此而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教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它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三、当前教师与学生更好沟通的原则

1、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 教师在当前职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要知晓利用一定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教育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2、学会了解,接纳学生

了解学生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要求,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3、学会尊重,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像对家里的访客 。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记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4、学会换位,用爱感化学生 也有人将同理心称为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四、创设更多更好的沟通途径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大到一次倾心的交流,小到一个关切的眼神和赞赏的微笑,都能达到与学生沟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时时处处都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无论是集体交流还是个别谈心,都力求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正是“看似小事情,能做大文章”。

1、校内交流是师生沟通的主渠道

课前,教师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一下学生的课前准备、最近的学习等情况,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上,教师要尊重学生,提问应和蔼可亲,注意沟通的技巧,不失时机地与学生用心沟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余,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更广泛,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沟通的地点和时间很多,教师有很多机会发现学生不易觉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了解到教师课外的另一面,师生彼此了解,沟通更自然亲切,这样的交流细微之处见真情,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形成师生之间的友谊,这教师的许多工作就不那么被动了。

2、校外沟通是校内沟通的延伸

教师在校外和学生沟通会让学生感觉更真实更自然,可以使交流的严肃话题轻松化,交流的方式家常化。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教师满怀爱心、充满真诚地与学生交谈,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因而赢得他们的好感,这是你就会发现教育的契机,争取到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校外沟通的途径家访是首选,电话互访、调查问卷等也是很好的沟通途径,容易了解学生在课余学习和生活中较全面的情况,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其不足,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更好的沟通需要艺术性的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艾德勒说:“凡是没有艺术介入的地方,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称之为教育。”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最需要体现其工作艺术性。

1、沟通时的语言艺术

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语言要委婉、含蓄和幽默。委婉和含蓄不仅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表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教师在沟通中,话虽然很有道理,但表达过于直白,学生可能会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直言不讳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把语言变得委婉些,让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更容易从理智上和情感上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的重要积极因素。人们喜欢与幽默感的人交往和交流。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恰如其分的使用些幽默的语言,既能博得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也能使同学更好的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或建议。

表扬和批评是教师经常对学生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目的是指出缺点错误,肯定优点成绩, 鼓励其扬长避短,树立信心,不断进步。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运用艺术的方式给予学生适度的赞美,要有欣喜的激情, 切勿冷面严肃和虚夸乱赞, 防止助长个人骄傲自满情绪。

寻找共同话题与学生交流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站在自我的角度传递信息,取得的效果一般不理想。教师要是换个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传递信息,从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如自己和学生同样年纪时有着像他们同样的想法和相同的经历、自己和他们一样关注中国足球等,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容易使谈话对象产生共鸣,建立起融洽的沟通氛围,为进一步深入地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教师要加强内在学识修养,遵守教师职业规范,不穿奇装怪服,不留奇异发型,做到整洁、朴素、大方。和蔼的面容、关切的眼神会让让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易接近,教师好的体态语会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无意识之间有助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丰富的面部表情,如表示满意和赞扬、表示亲切和友善、表示关注和兴趣等面部表情在师生沟通的中回产生强大的作用力。不同的眼神产生不同的效果。关注的眼神让学生感到受注意而得到鼓励,产生积极的思维;严肃眼神会使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亲切的眼神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倍感温暖。另外教师不应忽视沟通时的姿态、手势等的恰当运用。

3、用心聆听学生的倾诉

倾听是了解别人的重要途径。有时听比说更重要,这会让对方发泄、引导对方说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沟通离不开倾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心中的感受。善于倾听者往往更能赢得诉说者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倾听要有耐心,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有话敢说。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回应,表示对学生讲话的重视和理解。教师要避免在学生讲话时,因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打断学生的讲话和思路,影响倾诉人的情绪,阻碍沟通顺利进行。教师对与学生沟通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舍身处地地为其着想,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供学生思考和选择,给学生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在爱心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沟通的原则、创设无处不在的沟通途径,采用艺术性的沟通技巧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收到教育预期的效果。

第14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坦白的说,在没有上《教师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甚少,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不知道从何谈起,只是单纯的认为不打骂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也就是所谓有道德的老师了。经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还有相关网页的浏览,我初步的了解到《中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应该具备一下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也了解到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有着深刻的影响,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肃然起敬。下面是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看法。

首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要遵守的,教师更应该表现出来,这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反之,教师要是在学生面前抱怨社会、批评社会制度,要么今天来个上班迟到,明天来个跳槽演讲,这样的话估计这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会成为“愤青”,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动不动就拿政府和社会制度来开刷,成天想着老子天下第一,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工作上三月不到跳槽两次。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跟要做到关爱学生,放下架子融入学生,比如,在课余时间于学生玩玩游戏,打打球,这样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学生会更加听话,起码我个人是很喜欢和老师一起玩的,对他的话是言听计从的,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老师比较和蔼可亲,打心底里尊敬他。在关爱学生上,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会得到学生尊敬,不要过分偏袒高官子弟和富家子弟,具体表现比如,有两个学生打架,对的永远是高官子弟接下来就是富家子弟。我作为一民穷人家孩子对个别教师的这种做法愣是由衷的鄙视,我相信每一位穷学生都是这么认为的。

接下来就是作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该要终生学习,因为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要授予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先得有半桶水”。如

果教师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遇到学生一问好多不知的话,那试问作为一位教师,学生拿什么来尊重你,虽然知识渊博不是学生唯一尊重教师的理由。但是,我认为一位愚昧的教师培养不出什么好苗子。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要做到不满足于半桶水。

最后就是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最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我想为人师表在幼儿教育中有一针见血之功效,原因很简单,就是幼儿是最会模仿的,在幼儿园中教师会还成为孩子最直接的模仿者,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品德的发展。记得在课上老师要我们观看的一个幼儿教育视频中,在一位班主任带的班上,她的学生说话的语气、语调等方面跟她都有类似之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以身作则对孩子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祖国的前途命运。

邓家兴

物理2班090704205

第15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从古至今,中国文化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一直都有着明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充分表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这一份教师育人的天责要求得更为具体,工作目标的指向更为明确,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党员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正是在这样一种神圣使命的感召下,广大党员教师必须率先示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一个时代的先锋,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新时期的大学教师。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情操,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也高校教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师的先进性标准的指向就是一个师德高尚的大学教师,具体的先进性标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在品质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正人必须先正己,如果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崇高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感情,那么他就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可能用自己言行去感召自己的学生,就不可能帮助他的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就不可能帮助他的学生提高抱负水平,就更不可能帮助他的学子顺利学业,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我们的实践,扎扎实实地做教书育人工作,以光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帮助我们的学生确立人生目标,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一切准备。

二、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在党的事业每一次实现战略转移的关头,每一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解决“本领恐慌”的基本途径就是勤奋学习。在党的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转折过程中,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以顽强的精神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本领,推动了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新世纪新时期已进入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共产党员应当具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应用,必须体现和落实在勤奋工作上,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作出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大学教师必须达到这样的基本要求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体现,才能使得我们的学子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对于一个高校教师而言,勤奋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问题,它更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基础,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不断提高和变化的教书育人的新要求,才能使自己具备与是惧进的时代品格,成为教书育人的时代先锋。

三、爱岗敬业、勇于开拓。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该并且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表现出来,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做好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事业榜样,共产党人的爱岗敬业是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教师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上的,具体体现在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中。爱岗敬业首先应该“爱学校”。爱护学校一草一木只是“爱学校”的最低要求。“爱学校”更高层次的表现是关心学校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关注学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其次应该“爱工作”。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人是不能称之为“教师”的,不热爱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是不能称之为“好教师”的。因此,“认真备课,孜孜不倦;激情教学,精神饱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党员也概莫能外,还应当做得更好,做这方面的先锋榜样。当然, 爱岗敬业更与勇于开拓结合起来,只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去积累自己的知识,去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去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驾驭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最终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四、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是当代教师的天职,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爱学生。”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现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紧密联系的。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启迪智慧、激发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和学习的任务。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关爱学生,首先要关注他们在思想上的成熟和进步,我们要教导他们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再次,我们要教导他们崇尚科学,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第四,我们要教导他们成为一个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家庭、关心他人、关爱自己的健康人才。当然,关爱学生需要我们的奉献,奉献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更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要求我们的广大党员教师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时代楷模。

第16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定稿]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

摘 要: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角度,摈弃空洞的理论说教,着重从实践层面介绍几种操作性强、效果好师德建设途径和方法,以求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新形势下 师德建设 途径 方法 经验介绍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刻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历史还十分短暂,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有的职业操守、道德建设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尚未形成对人的行为约束力,所以,我国目前出现了诸多道德滑坡现象。尤其是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诱发了个人私欲膨胀,滋生了诸如不讲诚信、不守契约等各种道德问题,导致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开始出现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丧失等问题。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从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必将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社会职业操守的形成,并最终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将是教育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放松一项重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所以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

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道德觉悟。

1、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新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2、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炼出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道德规范,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

3、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命题,不可用纯粹的大道理做空洞的说教。下面,就我校实际情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做法,论述于下:

(一)制度上同化人,将教师职业道建设内化为教师成长的生命必须。

我们都知道,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是当前教师最关切、最上心的事情。所谓制度上同化人就是指,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相结合,用评委评分、学生考评等方式取得该项得分数据,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占有相当比重,足以起到拉开差距的效果。从而,促使教师在自己最关切的事情上不忘内修素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最终形成教师成长的生命必须,使其追求职业道德的不断提升成为自觉。

(二)活动中洗礼人,讨论中提高人。

所谓活动中洗礼人,讨论中提高人,不是指空洞的理论学习和理论讨论,而是抓住社会道德范畴的热点事件,展开讨论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

比如药家鑫事件。一时间成为时代的热点,社会上、网络上、各大院校、中小学校纷纷展开讨论,有不少反思文章,相当深刻。我们学校就自觉抓住这一社会热点,在我校展开了大讨论活动。我们先将课题布臵下去,允许教师先在网上浏览、跟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搞两到三次的分组讨论,最后搞一次集中发言。发言教师面向全体教师,阐述自己的见解。我们要求发言不要很长,但必须发自肺腑,起到既感化自己有感化别人的作用。最后,要求班主任自愿与发言好的教师结合,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展开对这一事件的讨论。这样,我们通过活动,多方式地促进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营造集体良好氛围的作用起到洗礼灵魂、提高每一个人的功效。

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一做法相当有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必须时时关注时代焦点,尤其是社会道德范畴的热点问题,挑选与教师和学生关系密切的,拿来使用,引发争论,促进讨论。

这项安排,一学期搞两三次,效果非常好。而且我们发现,老师们也很爱讨论这些话题。在这些鲜活的热点事件讨论中,往往因其引发了教师深刻的思考、激情四射的思想碰撞,其是非对错在教师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师德教育的效果常常超越空洞的理论说教。

(三)开创校级师德教育论坛,引导教师关注社会,反思自身,达到师德建设的目的。

教师存活于这个空前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引导教师关注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引发他们的争论与反思,并以校级论坛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我们发现不仅是对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促进,往往还能直接教育学生。

这一形式的开展方法和环节是:

1、给教研组布臵任务,让他们观看央视《道德观察》栏目,每月月初向学校推荐能引发广泛思考的一期节目。

2、由学校从各组推荐的节目中筛选出一个节目,组织教师观看。

3、组织各组讨论,形成不同的见解和认识。

4、组织面向学生的师德教育论坛。

5、论坛上开展模式是:

第一个环节是新闻播报,由一位教师将事件的前后情节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二个环节是,由主持人穿针引线,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教师发表看法,并引发争论和激辩。

这一模式每学期组织一次。根据我们的经验,其教育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常常引发师生论坛后的持续讨论,起到深化教育的功效。

(四)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育人。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是我们在加强教师是得建设时所关注的日常细节层面的问题。

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文明的校园,无形中会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位教师每月要带头见一次碎纸,为各班赠送一句影响学生品德建设的格言警句,张贴或用粉笔书写在教师后边的黑板上。

由班主任带头,或是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每月随机做一次校园文明现象或行为的时事点评。

由于这种做法是从关注日常细节入手的,而且日常细节时时都成了全体关注的对象,无形中就起到教育全体的作用。反过来,好的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又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教育作用。

总之,我们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总是立足于鲜活的形式,每一种活动方式都注重点燃和激活受教育者自身的激情,所以,我校的师德建设成为老师们乐意参加、效果明显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断地培育着我们的教师,培育着我们的学生。

但师德建设毕竟是新时期各个学校共同面对的大问题,我们的做法是由于我们学校有一批关注师德建设问题,并愿意在此方面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所以,才会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未必适应所有的学校。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做一名教师简单,做一名好教师就不那么简单了,要做到满足教师基本原则的方方面面,严重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保持着“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并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更好的教诲学生,并谨记自己是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重任,半分都马虎不得。

参考文献

1.龚乐进等.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1999年重印).46-48.2.朱法贞.教师伦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7.52-53.3.郑畅.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大学).2006(1).4.杨立华.关于新形式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5.迪力达尔斯热伊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重塑教师光辉形象[J].考试周刊.2009(9).6.黄正平,刘守旗《教师职业道德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0 第60页 .7.崔培英《师德常识》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5 第75页.8.洪正涛《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关于论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 2011第三期第117-119.9.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0~91.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第17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材料)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是在高等学校组织里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劳动者,它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同时又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和标准。高校教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职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在于它的伦理性、道德性、人文性及人道性等本质规定。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教育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业务,轻思想,敬业精神不足。 重物质,轻道德,精力投入不够。 重教书,轻育人,育人意识淡化。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特殊性,先进性;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包括师德公益性、公正性、人道主义及主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上,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指向教师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另一个方面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与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 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与自我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 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从职业境界到事业境界再到职业境界的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与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时代在呼唤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出自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教师,高质量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多元价值取向面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影响侵蚀着教师队伍,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形象,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1、继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创造师德建设宏观环境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要途径。

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现实状况,是制约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只有肯定教师劳动的作用,确立该职业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越地位时,才会激发和保护他们敬业、乐业和精业的精神。

2、深化教育改革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途径。 如果说由政府和社会行为构成的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造就了师德状况的宏观环境的话,教育内部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等制度所营造出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与国家、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劳动与报酬的现实关系,则是师德规范能否维系和发挥作用的直接因素。

3、各级领导机关率先垂范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强烈冲击,呈现多元取向。价值观的多元性不能不影响到教师,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在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艰苦等思潮冲来时,我们仅仅靠宣传教育显然是苍白无力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实践化的道德,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就首先要造成一种现实的环境氛围。在形成这种氛围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应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研究单位、各级领导首先做出样子,树立形象。使广大教师看到职业道德水准提升的真实所在,对坚定信念、激发道德人格、恪守道德规范,其作用无疑是现实、有力和巨大的。在社会不良风气依然漫延的环境下,领导机关的示范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4、树立典型,发挥激励作用。

结合开展的\"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活动,每年教师节前要评选、表彰一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显著的单位。要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以起到激励、示范、带动作用。

5、引导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教师职业是一项“学无止境’’的职业,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化和进步的时代更是如此。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自身专业发展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利用一切机会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有所进取和作为,努力做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

第18篇:会计职业道德浅谈论文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论文提纲: 摘要: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论述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引 言

1.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框架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研究

2.1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3.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状况原因分析

3.1社会伦理道德及会计诚信

3.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状况分析

3.3会计人员素质要求

4.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

4.1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4.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管

4.3 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是进行经济信息交流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应当是现实经济运行的真实反映,只有把会计信息奠定在会计诚信的基础之上,会计信息才能成为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判断以及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才能对投资者以及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在当前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会计作为一个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代写论文 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会计人员在实际

工作中负有重要作用,要做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从而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议事日程。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按照财政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爱岗敬业。会计人员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第二,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应该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际统一的会计制度。第三,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财经法律法规和国际统—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第四,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第五。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做好服务工作。会计人员要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第六,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法规和本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应该是“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因为,“实事求是”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需要;“廉洁奉公”是保证会汁执法的需要。这两条.应该作为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座右铭。

二、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毋庸置疑,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1、会计造假。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不能坚持原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2、违法乱纪,牟取私利。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以权谋私,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造成以上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又有客观上的。主观上,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对遵守职业道德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客观上,一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弄虚作假、哄骗欺诈、偷税漏税、以权谋私等一些违背诚信的不良现象,使部分会计人员心理失衡,也参与到弄虚作假的行列中。二是受执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而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救济制度,使一些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胁迫,参与会计造假。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

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只要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严守职业道德,就能遏止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七个方面的素质。会计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执业的基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才是最重要的,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贪污腐化、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损害了会计形象,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会计行业的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会计的形象才会改善,会计的地位才能提高,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

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会计实践中的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多.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代写毕业论文主要表现为:乱挤乱摊成本费用、虚设原始凭证、截留或隐瞒收入、设立小金库、设置多套账、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道德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两大手段,它们虽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会计法律体系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汁信息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会计法规是要人来执行的,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法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会汁人员缺乏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的执行就会走样,必然偏离法规确定的方向。此,只有会汁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自觉地遵守会计法规。做好会汁工作。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规范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业务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增强每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2、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会计人员自身努力。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会计人员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会

计行为,实现职业理想。

3、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会计人员不仅仅只存在于会计领域,他们更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会汁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于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其他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单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是不够的,而是要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和协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汁人员也决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出污泥而不染”仍应该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诚信丧失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营造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净化会计从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有着重要意义,而会计环境的净化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只有社会各行各业都提高了职业道德意识,才能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只要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4、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去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5、加强法律建设。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个人及经济组织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行为更是如此。新会计法的制定已意识到会汁外部行为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给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有力的法律支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现其职能.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改善会计行为环境,就要给予会汁工作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新《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汁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第46条还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的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这两项法律条款有力地保证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6、会计人员要认真执法。虽然国家制定了新的《会计法》来保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代写职称论文我们所说的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指绝大多数会计人员都能够接受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总则的“常规性”的会计职业道德。由于我国用人制度的缺陷以及司法部门一些人的腐败等,会使会计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遭遇阻力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为此,我们应当打破会计行业中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加强廉政建设,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主要参考文献:

[1] 曾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劳伦斯·A·波尼蒙、《会计职业道德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 叶陈刚、程新生、吕斐适《会计伦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李立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5] 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鲁娜.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思考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9):317

[7]廖瑞晓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原因与途径[J].南昌大学学报,2005(11):44

[8]王东艳,张艳华《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财会通讯,2006(6):121-123

[9]陈祺,戴蓬军,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2005(9):88

第19篇:会计职业道德刍议论文

会计职业道德刍议

内容摘要:会计行业是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完善的今天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体系,广泛开展会计职业教育道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养和职业质量,是新时期以德治国,建立和谐社会和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失真、舞弊,独立,客观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

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而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方面财务行为,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

下面就是本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的几点浅见: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源自于职业道德,体现着会计的职业特性。它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1、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热,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严肃认真、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以适应所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如果会计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识,认为那只不过是“写写算算”“收收支支”“琐琐碎碎”的工作,那必然会导致他对工作产生懒散、托拉等现象,就会给会计职业带来严重影响。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重会计职业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安主本职工作,要“勤学多思,勤问多练”。会计工作是一项要求严肃细致的工作,必须仔细认真核查每一个工作环节,对一些损失浪费,

违法乱纪的行为以及不合理的业务开支,要敢于拒绝或者要求改正,要对国家以及社会整体利益负责,这也是衡量会计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如果一个会计人员没有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那么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决策失误,而且还会导致国有资产、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贪污腐化之风,使社会风气恶化。

3、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规 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它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就必然有相应的职业权利和职业义务,会计人员不仅要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做到廉洁自律;而且要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业权利,尽职尽责,勇于承担责任,履行职业义务,保证廉洁自律。由于会计人员外在管家理财的特殊的地位,经常会遇到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不为金钱、私利所动,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还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听取大家的意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4、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在会计职业中,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具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和意愿去对待有关利益者各方。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是: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

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5、坚持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坚持准则。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单位、社会公众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会计人员就作出“是”、“非”判断,坚持准则,经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当今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企业、单位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经济活动的。所以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正确领会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而且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了解和熟悉与会计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如税收、金融、证券、票据、合同等法律制度。对于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本单位、小集团、或个人的私利,指使会计人员帐外高帐,私设小金库,或者指使会计人员通过伪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等,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准则,对不合理的要求,不合格的票据予以退回,或者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更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6、提高技能。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经济全球进程的加快,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就要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要具备熟练的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能力,作为进一步的要求,还要会预测、会编制计划、会分析、会决策等,会独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提高职业技能。

7、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虽然不是会计人员的本职工作,但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这就是就尽的义务。参与经管管理活动,不能消极被动地记帐、算帐和报帐。要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成为决策层的参谋助手。

8、强化服务。强化服务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劳动者所从事职业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表现为人们在参与对外工作交往和组织内部协调运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态度。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

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在新的《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跑冒漏滴严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却普通存在,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误区。这几年会计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其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因而使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抓住这一过渡时期的“机遇”大搞一把无碍,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为依附关系,因而为“老板”造假帐、偷漏税、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2、从众心理。在这个领域里确有不少优秀的“内当家”,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但同时有相当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道德基石动摇,随波逐流,最终走向了拜金主义歧途,成为社会败类。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和个体素质与社会义务相分离的社会认同感在从中作崇。

3、教育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应试为核心地教育模式,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智育,便无职业道德可言,而且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隐蔽地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4、监督不力。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视,对全国的会计工作者提出警训,具有较强度的针对性。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监督却失之于宽,在不少地区甚至显得苍白无力。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教育。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的传播会计人员职业 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以职业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使其渐渐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内心世界,改善

认知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还可采用公益广告、城市雕塑、组轩宣讲等方式进行,且应以正面宣传为主,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以理服人。

2、环境支持。通过创造和利用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社 会一切有利资源来推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德治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就能使会计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所以必须从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解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通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3、榜样示范。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来影响会计领域从业人员 的职业道德行为。应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会计岗位中选择同龄人中的先进典型进行立体示范,同时应尽可能组织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在榜样示范中,既要注意对先进典型加以爱护和培养,又不能人为地拔高,要在开发静悄悄挖掘中正确把握好新、老典型的宣传效果,当然,也可以有目的地利用一些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和揭露,以帮助广大会计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4、“法、范”结合。通过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 束、制约和激励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当前在这个领域里根本大法是《会计法》,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重要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又是对法治的深化矣拓展,而法治则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既要运用《会计法》等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又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目标管理。既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 总体目标,按阶段对进行分解、跟踪和调节,使之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分地区、分阶段、分岗位制定具体的分目标和若干具体方案以及分解落实的计划,从而形成科学的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纵横沟通的目标网络体系。其次,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划分和建设手段的配合运用,主要环节的督查检验以及其它形式的有机结合,尽量保

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最佳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消除职业道德建设与目标的偏差。再者,要研究制定对管理系统和管理者目标完成情况的检验标准与程序,实行定期评估,奖罚兑现。

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同时不能片面地去强调法制建设而忽视道德建设,或重视道德建设而不重视法制建设,都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只有两者并举,才能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凯松.谈会计信息失真与职业道德建设.财会月刊.2002.3

[2]黄东光.会计职业道德效力及其实现重要条件.财会月刊.2003.8

[3]刘树林.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内容.企业管理报刊.2003.2

第20篇:大学生与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与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来,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而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是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又一重要内容。

现在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大家是身有体会。前不久,《新民晚报》刊登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某地区小学,一名男教师在教室里在所有学生面前殴打一女同学直至死亡。这样一则消息无疑是发人深省的,教师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这样一个受世人爱戴崇拜的角色竟然摧毁了一个年轻的充满希望的生命,不禁让我们深思:教师的职业道德何在?不仅是学校,在医院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医生护士那冷若冰霜的面孔和话语也时常让我们不寒而栗。在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同时,我们也会思考职业道德的问题。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诸多方面,一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热心,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等。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试从学校和学生角度做简要分析。从学校角度看,因为目前人们对职业学校仍存在偏见,认为文化知识学不好才会进职业学校学技术,而高等职业学校更被人们认为是高考落榜生的收容所,一般成绩优异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均进入了综合大学学习,因此职业学校从生源上来看与普通高校相比缺乏优势。另一方面,因为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回应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呼唤,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和技艺性,学生能力的培养固然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首位。与之相对,道德教育则目标模糊,在道德上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等存在的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因此,学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从学生角度看,进入高职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高考落榜生,进入高职是一种“失败”,是无奈的选择,觉得职业学校名声难听,形象不好,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工作丧失热情,进入工作领域,也会对工作不满意,缺乏职业道德也是自然之事。也有另一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认为以后工作明确,只要学好技术技能,成为本岗位的高级技术人才便可高枕无忧,从而疏忽了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它的内容有具体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等五个方面。 如何培养职业道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试做以下建议: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要求是:(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职业技术与业务,在职业活动中发挥创造才能。(3)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4)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注意增产节约,爱护公共财务,廉洁奉公。由于各行各业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本行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特点,按照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来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如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不可将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能迅速融入角色。再如秘书,要做好保密工作,从公司的利益出发。

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职业教师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决定着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工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本职业的重要性、趣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对本职工作负起道德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水准提高,是职业岗位的本质属性和职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拿出某种版本职业道德规范读本读读、念念、讲讲来隔靴搔痒,基本不能针对职业特点及共性问题、个性特征。

三:职业教育过程中,强调其职业特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变换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岗位变换作好准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岗位变换也可消除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厌烦心理,重新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在实习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即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让学生进入一些优秀的人文氛围较好的企业和公司实习,亲身体验工作中良好的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实习或工作后,学校要关注和重视社会反馈,与职业岗位相联系的评价、评估领域对本校学生的满意程度,所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和促进学生完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素养、专业水平的需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是企业间接的生产力!

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职业道德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