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优秀成果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9 18:06: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优秀成果汇报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构建立体助学体系 打造精品助学工程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由中山大学与广东珠江投资集团合作,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自2006年正式办学以来,中大南方学院始终秉承“高起点、有特色、更开放”的办学理念,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的五年中,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经、管、工各门类齐全,拥有8个系19个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学院先后荣获“中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广东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等称号。知名度、信誉度迅速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建院五年以来,在国家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机制和管理不断的创新,已初步构筑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社会实践、出国游学等形式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化学生资助体系。同时,学院非常注重受资助学生的素质和实际能力的提升,重视贫困学生“感恩、爱校、成才”信念的培养,努力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创新型团队和精英培养工作。

一、以经济资助为基础 构建立体资助体系

回顾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说这五年是对国家及广东省政策忠实践行的五年,是密切联系南方学院

1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实际全面推进的五年,更是不断探索完善、与时俱进的五年。一路走来,南方学院的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发展完善,效果显著。 (一)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保障资助工作顺利实施

1、建立权威、高效的领导机制

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财务总监担任副组长的奖助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工部、财务部、教务部、各学系负责人及各系助学贷款责任人等,专责国家助学贷款及奖助学金的审核、发放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总结会,及时解决助学贷款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助学贷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管理。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以“服务学生,服务学校”为宗旨,主要负责学院勤工助学统筹规划、平台建设、资源开发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我院学生还成立了勤工助学部,作为专责学院勤工助学相关工作的学生组织,协助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做好学院勤工助学相关工作。

2、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为保证各项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根据教育部教学司[2001]46号《关于在高校招生中进一步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教财[2004]3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及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管理规定》;根据《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及《中山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条例》文件精神,制定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勤工

2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助学管理规定》。同时,还出台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励志奖学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为我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注重资助措施相结合,扩大困难学生受助面

随着我院的持续发展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总数也在逐年递增;同时,由于独立学院不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它们的收费属于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的范畴,学杂费收费标准往往是公办学院的两倍甚至是三倍以上,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经济压力;而且,由于我院地处远离城市的乡镇之上,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也落后于广州其它地区,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难像广州其他地区高校学生那样,能有较多的机会通过校外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基于以上三点,学生资助工作成为了我院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为保证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各部门有关负责人统筹规划,未雨绸缪,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以保障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在不断加大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贫困学生的素质培养,努力实现学生资助体系的立体化、全面化。

1、“绿色通道”与“奖、助、贷、勤”相结合

我院在每年秋季开学时严格按照规定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报到时能够顺利入学。入学后,学院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学生资助管理体系,采取“奖、贷、助、补、勤”等形式予以相应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仅仅在2011年这一年,通过“绿色通道”

3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进入我院学习的学生就高达163人,缓交学费100多万元。

2、国家助贷款发放与诚信教育相结合

学院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收入保障线、家庭出现突发事件致使家庭经济条件急剧下降的学生列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范畴,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作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国家助学金及勤工助学的重点对象。

在助学贷款发放及合同签订之前,我们会组织经办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要求各系经办人员及时向学生传达。在各系组织学生签订合同的时候,学院经办人也会到现场进行指导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学院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帮助他们树立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助学贷款评审工作开始之前,利用校园广播、报纸报栏、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开展以“爱心之旅,助长诚信”为主题的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诚信与成长同行”——大学生签名承诺活动、“我诚信,我自强,我自信,我自立”演讲比赛、访谈节目“与你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主题讲座等等,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助学贷款的诚信问题有了较充分的了解。

同时,学院还通过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暑期义教、社会调研、向贫困地区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学院财务部、银行等相关专业人员向学院、各系助学贷款经办人员以及申请贷款的学生宣传相关的金融知识,特别是贷款学生个人的征信知识。

4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贷款的学生对贷款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信用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

经过全院师生共同的努力,我院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2008年以来,先后有667名南方学子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贷款391.2万元,并且违约率保持为零。在2011年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家助学贷款考核工作中,得到了考核小组专家的一致好评。

3、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 (1)不断加大奖助学金资助力度

国家奖助学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为了使更多的同学获得奖学金,我们积极配合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国家助学金的指标。自2008年以来,先后有10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305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260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累计金额高达482.5万元。同时,学院还累计发放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奖学金4622人次,共计发放594.7万元,这其中的获得者有不少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各类奖助学金的设置和发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面,学院还专门设立了针对贫困生的学院励志奖学金和学院助学金,仅仅2011年一年,就有14名学生获得了学院励志奖学金,有101名学生获得了学院助学金,总金额近15万元。

5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2)认真推进勤工助学发展

近几年,学院从经费中所支出用于勤工助学基金的金额不断增加,从2007-2008学年的36.54万元,到2010—2011学年的75.445万元,数百名学子从中获益,在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解决部分生活费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为更好的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学院除了每年拿出相应资金作为勤工助学基金之外,还积极与学院内部及周边商家、公司联系,为学院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我院目前有150余名学生在邓老凉茶大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基地、星可儿书吧、邮局、中国移动充值店、学院车站、学院超市等岗位上进行勤工助学活动,该类岗位工资由用人单位按照学院勤工助学有关规定核发,学工部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切实确保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利益。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我们于2011年与广州养和堂邓老凉茶有限公司扩大了合作规模,在西区原有连锁店的基础上,又在东区开设了新的连锁店。目前东区连锁店全部落成并投入使用,为学院解决了86名贫困生的勤工助学问题。 (3)努力树立励志典型

学院在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注重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积极推选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并组织开展“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的评选,涌现了李琼花、陈汉科等一大批自强不息的优秀学子,成为南方学院学生 6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学习的楷模。

(4)增强学生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除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各项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不仅为他们“输血”,还要教会他们如何“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技能,力所能及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工作的机会,增强贫困受助学生自我“造血”的功能。

为此,学院与邓老师凉茶在签订合作协议的同时,要求公司方委派相关专业人员为在邓老凉茶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同学提供包括:专业知识、团队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为的就是提高贫困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汕头、广西北海等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义教、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人际沟通等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未来职场的竞争增添砝码。

二、打造精品助学工程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世纪是个科技、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提升国民素质, 尤其是大学生的素质, 已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培养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国家重视对大学贫困生经济资助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就当前而言, 大学贫困生在人际交往能力、

7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大多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却很少能重视到这一点。我们恰恰抓住了这一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盲点,在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院与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由合生基金出资100万元,共同打造“合生中大南方学院助学体系完善与贫困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工程以构筑崭新资助平台,完善助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为主要目标,注重受资助学生素质和实际能力的提升,着力于创新型团队和精英的培养。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实践能力,资助一批特困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等同时,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精英人才和励志典型。

项目设立以后,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为项目负责人,以学工部部长为项目责任秘书,由学院各系学工工作小组副组长组成的项目团队,努力开拓,积极筹备,并初步拟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英培训、建设“感恩、爱校、成才”教育基地、评选合生自强之星、建立“南芳阁”勤工助学平台、设立合生中大南方学院年度励志奖学金等项目,部分项目已开始启动,成绩斐然。

1、全额资助,八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出国梦

在2011年,通过学生本人申请、学系选拔和推荐、学工部综合评议、学院审批等环节,我院选拔出09级会计学专业冯静茹等八名同学于8月3日-25日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游学,资助总金额高达30万余元。

8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八名寒门学子,不仅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UCLA等世界名校,领略了旧金山、拉斯维加斯等地的风光,还实地考察Intel等名企,并与成功的华人企业家进行了交流座谈;他们还入住美国当地的家庭,切实体验了美国文化。

“美国的大学校园,不管是建筑风格,学习环境还是教学设备,和中国都有很大的不同。南加州大学虽然位于市中心,但校园内非常安静,环境优美,也有浓厚的学习气氛,非常难得;走在校园中,感受异国校园的文化熏陶,那也是心灵的一种陶冶”。这是游学学子带回来的内心体验。短短的半个多月的时间,8名学生开阔了眼界,感受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之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打造“礼仪、文明、服务”实践基地,提升贫困生内涵与修养

2011年,学工部与星可儿书吧合作,共同建立“礼仪、文明、服务”实践基地,从全院招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礼仪、服务方面的培训,并在书吧从事相关工作,以陶冶情操、提升修为。书吧成立至今,先后对近8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礼仪与服务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涵和修养。

3、加强爱国、爱党教育,重温红色之旅

2011年暑假,为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国教育、爱党教育、诚信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积极响应全国高校学生“永远跟党走”主题暑期社会 9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实践的相关要求和指示精神,增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奉献意识。同时,结合合生中大南方学院助学体系完善与贫困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之方案以及相关精神,学院组织了两支队伍开展2011年“永远跟党走”暑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奔赴汕头红场、广西百色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重温红色之旅,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党意识,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三、努力开拓 进一步提升我院学生资助工作

1、以国家奖、助、贷及勤工助学为学生资助工作基础

经济资助是学院资助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于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及国家助学贷款审核过程的监督。同时,在规范现有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勤工助学岗位,加大与校外企业单位的联络,争取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

2、注重精神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继续打造合生中大南方学院助学体系完善与贫困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剩余几项工作计划。同时,开展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培训行动,邀请本学院在职老师、优秀学生代表及部分校外专家担任主讲嘉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演讲与口才、沟通与社交礼仪、英语口语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内容。同时,继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

3、启动感恩行动,提升学生自我价值感

10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果汇报材料

拟开展以国家奖助学金获得学生为主要力量、面向全院学生的“感恩行动”系列活动,开展以慰问敬老院、孤儿院为主要形式的“献爱心活动”,开展以为学院的绿化、环保做义工为主要形式的“南方学子爱校日”活动,开展以慰问老师、保安、宿管为主要形式的“关爱”行动等。使受到帮助的学生通过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帮助他人的形式来提升自我的价值感与存在感,在助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大成长。

4、加强资助团队培养力度 打造精品服务队伍

为更好的提高我院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拟计划为学生资助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系列团队训练,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培训与专业能力培训两方面。

在综合素质培训方面,主要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始以团队认识、环境适应、团队合作、抗挫训练、自信心训练、情绪调控、自我成长等主题的团体辅导。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借助省教育厅组织的相关培训、与其他兄弟院校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其他机会,进一步提升、更新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理念,为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持久动力。

推荐第2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磨练意志 实现自我熔炼团队 激扬青春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队拓展训练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校园文化工作也以体现校园风貌、校园气氛和校园精神的载体,是将大学的历史传承、文化底蕴和核心价值具体而准确的表达。更好更优质的加强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对形成优良学风、校风,加强人才全方位培养,进而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有深远意义。

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在“笃实,励学,图强”的学校校训和“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引导下,自2001年将团队拓展训练这一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学院的日常教学安排中。历经十年,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师生共同的努力下,至今已经产生了许多行之有致的作用,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创建和谐的校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引入团队拓展训练,走出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和面对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团队精神成为反映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团队拓展训练这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各方面尤其是团队精神的提高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团队拓展训练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历史价值对于现世社会同

样具有借鉴作用。团队拓展训练所推崇的学习理念,运用体验式学习课程模式,在学校教育中获得认可,并且得到广泛传播。

十年来,我学院以拓展训练为载体,以加强学校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丰富校园文化为目标。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增进对集体参与意识和责任心。从本质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十年间,我学院将团队拓展训练作为一项丰富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内容,至始至终不懈努力,倾力设计精心的活动,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野外课程和场地课程为主要的训练项目,并结合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从而引发认知,情感,意志力的综合评判,使学生向能力极限挑战跨越,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训练目标。并以团队拓展为契机,努力打造结合知识性、思维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

二. 多管齐下,提升团队拓展训练巨大价值

1.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学院领导集体、学生工作辅导员以及各专业教研室教室深入到企业和拓展训练学校进行研讨,寻找出能够在学生拓展训练中借鉴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认真进行了讨论和敲定。学院拓展训练涉及所有学院全部专业,每一学年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排教学计划并且合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十年来,近八千余名师生参与了团队拓展训练。其参与之多,人数之重,为学校团队建设贡献出一大力量。

2.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内容。学院的拓展训练课程以野外训练和场地课程为主,主要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等。包括组建团队“破冰”系列游戏的基础项目,是学生打破隔膜,互相熟悉,更好的融入团体中。提高项的“动力火车,穿越电网,信任背摔”让学生有了更强的团队精神,着重的磨练了学生的作战技巧和抗挫折能力。在升华项目中的合力跳绳,合力颠球,不倒森林等比赛项目以及求生墙的高难度挑战项目,学生更加认识到了团队荣誉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还不断丰富拓展的内容,增加了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感恩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组建优秀的教练团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各教研室挑选德行兼备的教师和深受学生喜爱的辅导员老师组成优秀的教练团队,在每期团队拓展训练作为带队的教练,并取得广大学生的好评,其中市场营销教研室的王贺老师获得了“金牌教练”的荣誉称号。同时我学院选取风光秀美的棋盘山风景山我作为拓展训练基地。棋盘山景色宜人,自然唯美,学院将此作为团队拓展训练的基地,在每年的七月,九月,学院学生便会到棋盘山风景区开展为期三天的团队拓展训练,让师生们可以观赏优美的风景和感觉自然的风光。

4.编写《团队拓展训练》一书。学院在自己编写的《团队拓展实训手册》基础上,于2011年6月,由我学院副院长刘庆君和王贺老师携手主编《团队拓展训练教程》一书,并且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团队拓展训练期间,人手一本。书中编写的团队拓展训练的起源,介绍使学生深入了解的历史及发展,户外拓展的注意事项,心

里意志力,工作是盈利的测评。让学生们得以很全面仔细的做好一切充足的准备。并附和训练笔记,自我评价以及训练报告,让学生永久的记录下团队拓展训练中的艰辛和收获。其中优秀作品在《应用技术学院报》进行刊登并且在师生间进行交流。

5.多方合作,团队拓展训练更上一层楼。我学院的团队拓展训练已经和管理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突破了起初狭义的拓展训练概念和范围。短短的十年发展,备受推崇,逐渐被其他院系采纳,并与我学院合作共同组织拓展训练,我们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好评。

三、收获高效人生,构建和谐校园。

1.符合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现在的社会,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大多数都会存在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团队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加上社会竞争日益的激烈,压力越来月大,大学生得心理障碍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拓展训练在高校教学的应用,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磨练意志,熔炼团队。明白了当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知难而进还是全身而退,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2.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我国传统教育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精神的层面,太不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而致重视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并将此作为教学的目的。虽然目前我国高校

已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和高校体育课内容的相继提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的作用能力有限。拓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社会、与大自然紧密联系。不仅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的格局,而且丰富了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符合现代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难以胜任挑战性极强的工作,而且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会因为心理原因而无法充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的心理实验场,在培养人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显示出了特有的价值。训练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感和挫折容忍力,充分认识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己这个世界上也就再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从而达到提高士气,调节自我调控能力的效果,塑造出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4.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当今社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造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标准,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激发想象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拓展的重中之重。电网等项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活动中没人会教你怎么做,你没有在书本上学过这样的知

识,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自己,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拓展训练给了人们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一个培养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

5.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互相关爱、互相信任等优良品格。当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娇惯和纵容,或多或少的有些任性、独立、自私的不良习惯,通过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魅力。明白了个人的能力故然重要,但只有优秀的团队才会无往而不摧的道理。同伴间的相互关爱和信任,对学生的优良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完成拓展训练任务后分享经验的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以前对团结就是力量没什么深刻的体会,这一刻我才知道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团队精神”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大家的努力都获得了成功。拓展训练让每一个队员在同一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在这种气氛下每个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建立彼此之间的互相信任、理解、关爱。

6.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的大学生处在多重压力的包围中,这常使他们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学习上感到困惑压抑,生活上娇气十足。人际关系方面感到孤独寂寞,在挫折面前表现得懦弱。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拓展训练是连接学校与社会实践的桥梁,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日后更好的走上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有益帮助。

推荐第3篇:优秀成果申报表内容

这次我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研读挖掘文本,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课堂运用实践等各种方式,完成了我们这一课题的调查报告。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我们的主要观点是:

(一)文言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就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中国文化的记录工具,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记载下了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纷纭变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各种社会政治结构,还有艺术、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等。我们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借鉴、传承这些内容。因此我们认为文言文本身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就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高中文言文中蕴含着深厚丰富的传统文化,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去挖掘、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针对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主要从“真、善、美”这三个方面来挖掘高中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知、能够继承,从而改善高中生思想道德缺失的现状,普遍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

(三)弘扬传统文化能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能更好地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的现状是重言轻文。在高考这根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只注重基础文言知识的讲解。但“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除了工具性,在人文性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可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更好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也才符合我们“新课标”要求。

主要创新 第一,要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列举方言,体现传统文化,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方言词语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中原地区是文化的发源地,很多方言词语都是有来源的,因此,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言入手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第二.结合生活习俗,引出传统文化,引起学生们的关注。生活中的很多习俗同学们很想弄清楚它的来源,也很想和古文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和联系。兼顾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的熏陶三个方面。第三,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当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水平和文化素质等等。

学术价值

第一,有助于同学们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人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地球村”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地球村”的合作与竞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第二,能让同学们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国情不是空洞物,其实质就是文化的历史及其现状。我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数千年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带来因袭的重负。外来文化负面影响已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忧虑。第三是实现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课程改革下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凝聚了古人丰富的思想,纯洁的感情,寄托了古人高尚的情操。一篇好的文言文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在历史上,它们就曾以其丰厚的人文内涵对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今天,它们对人才的培养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对一些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个人主义至上,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道德亟待加强。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也开始关注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言文也因此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学过于循规蹈矩,模式僵化,毫无新意,而且轻视审美,重题轻文,学习带有严重的功利性色彩等等。通过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教授文言文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使用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比如我们的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提高了,记忆力也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能力提高了很多,能够背诵大量的优美文化经典,而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写作、说话时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生活中也颇有深度,常有令人赞叹的顿悟之言浮现;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品味、内涵提升了,人格优化了,身心也健康发展了。

除了学生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学校的整体氛围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比如学校的卫生状况、餐厅的就餐秩序有了本质的改观;校园的文化氛围有了很大的提升,像原来通俗的“环校路”,同学们集思广益改名叫“厚德博学路”,原来的“ 高

一、高二和高三寝室楼”分别改名为“静心楼”、“怡心楼”和“养心楼”,学生的寝室也纷纷起名如“听雨轩”、“笃志园”和“自强不息室”等等。

我们相信,经过长期的传统优秀文化熏陶,他们一定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人,经过他们的努力,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推荐第4篇:奖励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关于奖励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通知

各相关学校:

在2011年5月20日召开的胶州市教育学会年会上表彰了2009--2010胶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金已由计财科划拨到各相关学校,请学校将奖金发放给获奖教师。一等奖4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

胶州市教体局教科所 2011年6月22日

附:

2009--2010胶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获奖名单(50项)

推荐第5篇:平安校园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优化育人环境 打造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若羌县第一小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和师生和谐建设,强化校内日常安全卫生管理,为师生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做到了安全机构和规章制度完善,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

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做到 “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

1、认识到位。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特别是有关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给每位师生。使他们明确安全工作目标和职责,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

2、组织到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具体责任人;还聘请了若羌县检察院周长勇同志和若羌镇派出所民警艾则孜〃麦麦提同志为安全法制副校长,学校德育处、教务处、少先队、年级组齐抓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人人参与、全员管理的安全教育格局。

3、制度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如《若羌县第一小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若羌县第一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50多项制度。

4、措拖到位。为了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采用不同措施加以预防和监督。县财政出资79万元为我校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了校园监控全覆盖,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重点部位安装有警铃并设有专人管理,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验和检修,每年学校都组织教师签订各项安全责任书,并将安全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严格执行《若羌县第一小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上下学都有保安值班和护校队执勤。注重班级量化管理和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每年评选平安班集体。

二、安全教育内容做到序列化

1、不论那种常见校园事故的预防,根本的措施在于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具体的做法是,一是把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列入专题课,保证每周一课时的安全教育课。二是通过“安全月”、升国旗、班队会,定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三是结合国家普法计划,聘任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四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2、为了使安全教育内容形成序列,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向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安全手抄报,带动家长一起学习安全知识。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通过主题班队会、开展安全知识手抄报、安全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安全教育形式做到多样化

1、创设阵地性教育环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在学校校园板报上制作关于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各班黑板报都要有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了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2、学生的安全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一个反复培养的过程。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注重把小学生安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利用法制与安全课、品德与社会课、班队会进行安全教育,积极开展“践行师德,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对教师满意率高,没有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整体功能,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开展家庭安全教育活动,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讲《交通安全公约》、《消防安全》,使家长懂得了更多安全教育知识,安全教育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在学校安全管理中,我校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组织完善,齐抓共管,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好评。但我们也深深知道,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师生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推荐第6篇:创新创效优秀成果申报表

创新创效优秀成果申报表

名称:真空皮带脱水机纠偏装臵电磁阀改造

内容:

将我厂#

1、2真空皮带脱水机纠偏装臵采用的 亚德客 4V230C-08型号 电磁阀进行改造。

亚德客 4V230C-08型号电磁阀是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为:当正动作信号发出时,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即使给正动作线圈断电后正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反动作线圈通电为止。反动作线圈的动作原理与之相同,因此这个电磁阀的动作过程不能满足我厂真空皮带脱水机纠偏装臵动作所需,造成我厂真空皮带脱水机频繁跳闸。

经我厂热工检修人员细心分析后,向领导提出申请,对电磁阀进行解体,研究其气路的动作原理。经过认真研究并与汽轮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相结合,决定取掉电磁阀滑杆上的一个特定位臵的橡胶圈,经过试验后非常成功。

改造后电磁阀的动作原理为:当正动作信号发出时,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纠偏装臵动作。当正动作信号消失时,正动作线圈断电,则正动作气路排气,纠偏装臵回到中间位臵。反动作线圈的动作原理与之相同,因此解决了纠偏装臵频繁动作,真空皮带脱水机频繁跳闸的故障,为脱硫系统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效果:

通过给电磁阀进行了创新改造,使得电磁阀在没有纠偏信号发出时,电磁阀排气孔进行排气,电磁阀内部压力处于平衡状态,以至于纠偏装臵可以回到中间位臵使得俩边的气囊处于原型状态,不承受压力,真空皮带脱水机滤布在无纠偏作用力下正常运行。再不会出现滤布纠偏装臵平凡动作,真空皮带脱水机频繁跳闸的现象。

事迹: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然而在电厂的各个自动控制系统里电磁阀的应用随处可见。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由于在电厂基建期间采购的厂家多、型号多等原因,电磁阀的功效与所作用的设备需求不一定相匹配。

我厂#

1、2真空皮带脱水机纠偏装臵电磁阀均采用亚德客 4V230C-08型号 电磁阀,此电磁阀就导致我厂#

1、2真空皮带脱水机频繁跳闸。

亚德客 4V230C-08型号电磁阀是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线圈电压等级AC220V。此款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正动作出气孔和1个反动作出气孔(分别提供给目标设备的一正一反动作的气源)、1个正动作排气孔和1个反动作排气孔(安装消声器)。

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的动作原理为:当正动作信号发出时,给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正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正动作线圈断电后正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反动作线圈通电为止。当反动作信号发出时,给反动作线圈通电,则反动作气路接通(反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反动作线圈断电后反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正动作线圈通电为止。这相当于“自锁”功能。

然而,我厂#

1、2真空皮带脱水机自投运以来,滤布纠偏托辊不能回到中间位臵,滤布频繁跑偏,纠偏装臵频繁动作,纠偏托辊频繁脱落,真空皮带机频繁跳闸。原因是纠偏气囊一直承受着作用力,处于作用力下的调整状态,所以才频繁动作。在此状态下脱水系统运行及不稳定,且对设备的安全带来威胁。通知厂家到现场诊断处理,未找到原因没有处理办法。

通过我厂热工检修人员细心、认真分析后,发现要实现滤布纠偏托辊在没有纠偏信号发生的情况下回到中间位臵,必须要求电磁阀在带电情况下充气,失电情况下泄气。热控人员大胆的向领导提出申请,对电磁阀进行解体分析,研究电磁阀内部气路的动作原理,并借助汽轮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决定取掉电磁阀滑杆上的一个特定位臵的橡胶圈可以实现此功能。改造后回装,经过试验电磁阀动作正常,达到了所需目的。滤布纠偏托辊不能回到中间位臵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真空皮带脱水机不会因为纠偏装臵频繁动作而跳闸,为脱硫系统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推荐第7篇: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报告会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报告会 为巩固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成果,弘扬先进,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动我校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全面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让更多的同学在实践中受益,在总结中收获。校团委于11月13号在东风校区教三楼103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报告会。校团委杨阳老师出席报告会。各院系、各学生组织社会实践团队代表参加此次报告会。

在报告会中,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代表针对各自团队的实践活动,分析优势,强调难点,分享历程,呈现成果,诉说感悟。他们研究的课题极具多样性、话题性,既有对学院学子就业的调研,也有传统文化的关注,更有对农村基层的关心,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密切关注。他们的开拓与实践精神也是实践活动的突出特色。各优秀实践团队代表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展示形式,从各个不同角度,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他们有的参与了贫困地区的义务支教,有的利用专业知识参与社区义务修理家电,有的结合区域特色进行相关领域的专业调研。其中机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帮助田地老伯后受到老伯真诚感谢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老伯感激的言语,让我们深受震撼。十四名代表的经历分享,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

通过本次报告会,同学们从优秀团队代表的分享中学习到了社会实践技巧,对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有了不同感悟,更深刻地理解了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激励着同学们投身到社会服务当中去。本次报告会的举办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有较大的思想引领作用。

推荐第8篇:设备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材料

“专业化和区域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效率和盈利能力。”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纪检组长梁宗信说。同时,技术创新成为工程质量和效益的保证,清洁能源机制则为风电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创新管理模式

风电行业不同于传统能源行业,风电场点多面广导致管理成本不断上升。为此,威海风电公司管理层结合风电特点,研究探索出一套链条最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管理模式。

风电的技术性更强,风电场盈利与否,与项目前期到运营后评估各个环节都有着直接关系。毋庸置疑,专业化和区域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公司坚持对风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风电场设计、基建管理、运营维护以及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管理,对每个细节进行优化,由一个个效益点累积成整个效益最大化。

威海风电场地处海边,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威海项目公司先后组织了三次微观选址、两次专家论证会,并对电气设备采购、塔筒制作、吊装运输等环节分别组织了专题技术交流会,对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整个工程认真推行全面质量控制。

在基建期,公司采取“扁平化”管理,简化管理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2007年3月31日,华能威海风电一期工程比预期提前60天竣工并网发电,各项生产运行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优良率100%,并实现了变电、验收、送电一次成功。一期工程的成功使二期工程很快拉开了序幕:2007年7月,总投资5.3亿元的二期工程破土动工,共建设33台1500千瓦风机,总装机4.95万千瓦。

在项目生产运营期,公司采取“区域化”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人力资源、机械资源、备品备件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检修运营成本。同时,公司加强资金保障畅通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制度建设精细化、内部控制程序化建设,使得公司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速度和成绩。

威海风电公司在短短3年时间,连续投产三个项目,风电总装机达96.2MW,占山东省风电总装机的40%。

加快技术创新

除了专业化和区域化的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在华能威海风力发电项目中的运用成为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风力发电机看起来很简单,似乎就是一个塔架和几个叶片,但在其背后是高性能的材料、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和复杂的控制系统。

“威海项目是国产化示范项目,国内没有人搞过,有许多设备的、施工的、技术的困难需要去面对、去解决。”回忆当年,参加项目建设的人感慨万千。

为了实现与国产化风机的配套,威海风电公司针对风电的运营特点,率先在中国风电场采用远程控制系统对风机35千伏箱变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控制中心实现了对风机35千伏箱变实施远程控制。

威海风电公司还同设计院共同研究、设计,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在风电场内电网安装消弧线圈地接系统和消弧柜设备,从而有效避免了35千伏系统电路单相接地对风电场设备运行造成的损害,大大提高了风电场运行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性。威海风电场投运以来,运营状况良好,未发生任何设备安全事故,更宝贵的是积累了3年运行维护经验。

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大胆采用目前世界和国内最新技术,提高风机运行的可靠性。威海项目基础方案将外方设计的32杆直径20mm桩基改为直径为100mm6根基桩,还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先后优化设计5种基础施工方案。不但确保了技术可行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风机吊装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威海公司通过召开吊装技术交流会,认真研究现场条件和风机吊装要求,推行了施工运筹法和现场定置管理,科学调配塔筒、机舱、桨叶的运输和现场摆放,采用400吨履带吊车进行吊装,不但降低了吊装工程造价,而且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2007年3月,威海经历了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风暴潮。由于在施工阶段提前采取了在靠近海边的机位砌筑挡浪墙、对箱变进行了防水处理等措施,威海风电场的风机全都安然无恙。

2009年,威海风电场二期工程荣获“200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探索清洁能源机制

在摸索特有的管理模式,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威海风电公司积极探索清洁能源机制。公司利用国际碳交易市场,把风力发电空出的碳排放额度卖给西方国家,补充收入。“2009年我们光碳交易就卖了1000多万元。占整个威海风电盈利的1/3。”威海风电公司总经理裴开臣介绍。

目前,威海风电公司正在探索一个更具灵活性的系统。有时候,风力发电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平,而在24小时之后,就可能下降到最低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波动,但是可以进行管理的。在风力发电量下降时,威海风电公司对设备进行严格维护和检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全力确保当风况好的时候风电场能够满发,多发。威海风电公司正在思考如何开发新的工具对能源供给和需求进行平衡。

作为国内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示范风电场,目前,威海风电场风机可利用率达到98.86%,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220小时,居全国同类机组的领先地位。年发电量为14003.3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约48976吨,减排二氧化碳04512吨。

2009年,累计完成发电量4870.46万千万事,供电量14485.68万千瓦时。特别是在2008年供电紧张时期,威海风电场为当地输送了大量“绿色能源”。

推荐第9篇: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成果评选

※有意参加的教师请在6月14日之前将参选文本稿、电子稿和评审费一并送交校科研室

2011年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通知

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相关单位

教育杂志社举行“2011年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此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由教育杂志社主办。本次活动旨在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和成果,为全国一线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展示的平台。

具体事项如下:

一、评选内容及要求:

A类:

论文(A1):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及课题研究论文,反映学校教科研的典型经验或研究成果等。 文章格式要求:

(1)打印稿和电子稿各一份。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

(2)论文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

(3)文章以2000—5000字左右为宜,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齐全。

教案、教学设计(A2):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包括各学科的教学设计、学案、课堂教学文字实录、案例等。

B类:

课件(B1):教师自制的各学科教学课件,以光盘为载体。另附课件使用说明一份(纸质附件),内容包括课件的制作工具、运行环境和课件的内容、特点介绍。

课件制作要求:

(1)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

(2)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提倡采用常用文件格式;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

(3)以CD或DVD光盘形式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

优质课(B2):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要求以CD或DVD光盘为载体报评,课长为40分钟左右。另附授课教案和授课的完整章节复印件各一份(纸质附件)。

二、成果报送方法:

1.以各校为单位,采取自愿的原则,并于2011年6月15日前统一将文本稿送交科研室,同时将相应的电子稿发到金缦的电子政务平台。逾期不候。

2.本次活动实行三审三评制度。

初评:评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复评。

复评: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

终评:评选出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获奖教师。主办单位安排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优质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现场交流。

3.A类作品评审费80元/篇,B类作品评审费120元/件;报送材料一律不退,请参评者自留底稿,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三、奖励办法及要求:

1.评选活动举办单位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有编号)。

2.获奖作品将在教育新闻网()有关栏目予以刊载,将择优在《教育》旬刊、《校管与科研》杂志等多家媒体发表、宣传报道。

3.参评优秀论文将分类出版系列光盘、文集,组织优秀课例公开课、研讨课等。

4.获奖教师经培训优先入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特色专家库。

西岗区教育学会

2011年5月25日

推荐第10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速学校教育发展

--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地处安顺城区南马大道中段,前身为开发区南马小学,属村级完小,共十二个教学班,两百多名学生。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安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发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开发区南马小学于2005升格成为区属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开发区实验学校已经拥有31个教学班,近90名教职工,1700多名学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智慧,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文化、教研文化、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文化、礼仪文化、楼道文化、班级建设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工作目标与思路

(一)工作目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故而,他们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忍不拔的毅力、诚实进取的品质、洁身高雅的情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他们的毅力、品质、情趣锻造造成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厉行做人做学问,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思路:

我校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通过两种文化的交叉渗透,双管齐下,塑造学生的人格。显性文化是直观的、看得见的文化,如:楼道建设文化、礼仪文化、思想教育文化、会议室布置、班级建设文化等;隐性文化是存在于理念中的,通过思考、剖析、改进,促成自身进步的文化,如:管理文化、教研文化、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

二 实施方法与过程

前文已经提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分为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具体表现为:

(一)显性文化:

1.楼道文化:布置楼道,形成文化长廊。学生在学校学习,很多时候都要在楼道经过、停留。于是,学校领导决定将之布置成文化走廊。一楼,内容为体育健康;二楼,内容为中小学语文;三楼,内容为英语知识;四楼,内容为理化生体系。每层楼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应有与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俯仰之间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品质的净化。

此外,我校对教师参加例会、学生参加考试的六楼会议室也进行了进行的布置,在梁柱上贴上了很多文化气息浓郁的条幅,内容包括学校建设、师德修养、教学技巧、教育目的等,师生置身其中,潜移默化之中就完成了灵魂洗礼、蜕变。

2.礼仪文化:斥资一万余元修建起以“礼”、“学”为主题的文化墙。做成四副凸面浮雕,内容为:恣蚊饱血、张良拜师、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第一幅让学生明白亲情里不仅需要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需要自己对父母付出,恪守孝顺之道;第二幅教育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谨守尊师之礼;第三幅让学生知晓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求学的品质不能丢,坚守求学之法;第四幅教导学生懂得兄弟姐妹之间的谦让,维护姊妹之谊。

另外,学校组织编写了礼仪校本教材--《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首期印发数量达到4000余册,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在这本教材中,详细道出了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相关内容:学校礼仪细致到升国旗仪式、课间操、文明用语、聆听老师教诲、同学相处之道、布置班级、进入教师办公室、厕所文明等方面;家庭礼仪具体到向人敬茶、勿扰邻居、对父母说晚安、为家庭做家务、孝敬长辈、家庭成员相互关爱、调节家庭摩擦、保持家的整洁等方面;社会礼仪深入到与人交谈、待人接物、彼此认识、文明交流、肢体文明、着装恰当、维护公共卫生等方面。这本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深入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传递文明礼仪提供了依据,也会学生自觉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供了载体,为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礼貌的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思想教育文化:学校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学年,每年都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如:2008年邀请华再东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育;2009年邀请知心姐姐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邀请赏识教育专家项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育;2012年邀请周弘老师到学校做“童心向党。快乐成长、做美德少年”专题教育;2013年邀请黄峰梅老师到我校做亲子教育讲座。除此之外,我校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墓、在建党节组织学生传唱红歌、在国庆节组织学生举行文艺汇演、在“9.18”国耻日进行融入教育、在“12.9”举行纪念活动,让学生感知祖国百年来的兴衰荣辱,知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4.班级建设文化:班级文化是凝聚集体力量、促进班级各成员共同进步的基础,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营造出一个竞争而不攀比、活跃而不混乱、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妒忌的健康向上的集体。我校一直强调班主任要爱护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替学生排忧解难;同学之间要宽容,能包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一面,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树立“班级即是家”的理念,班级环境所有成员一起爱护、维护,班级卫生人人有责打扫;每学期根据学校的要求,班级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认真布置好学习园地。

(二) 隐性文化:

1.管理文化: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三宽、三严、三尽”的管理文化。“三宽”即是:环境宽松、思想宽容、待人宽厚;“三严”即是:制度严密、管理严格、纪律严明;通过多教师的“三宽”、“三严”,最终达到教师工作上的“三尽”:尽心、尽力、尽责。在具体管理上,实行“四制一管理”,“四制”为:校长负责制、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一管理”为:民主管理。

2.教研文化:我校将教研理论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教研活动“一二三四五”模式,具体为:

一个方向:每次教研活动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能反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或难解的困惑。

两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但不能空谈理论,它必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个关键:教师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研主题的确立者理所应当是教师而不是教学管理者;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享有选择权,教研主题的分块细化必须由教师完成,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有权选择展示什么、怎么去展示,表达什么、怎么去表达;教师要做好教研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在教研活动之前,教师对自己的观点、表述,讨论中会遇到的争辩、回应应提前做好准备。

四个目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速学校教育发展。

五点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实现确定主题并通知组员,以便做好准备;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如有教师请假要注明原因;每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所有组员必须一一发言;每次教研活动必须要有详细记录;每次教研活动必须由教研组长撰写活动小结,真正做到有所收获。

3.教学理念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四个方面。校风为:诚实、进取、博学、高雅,其中雅具体表现为:姿态优雅、举止文雅、形象儒雅;教风为:乐业、爱生、善教、启智;学风为:乐学、多思、立德、聚能;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三 工作成效与取得的经验

(一)工作成效:学校成立以来,坚持“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声誉,以声誉求发展,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结出累累硕果,近几年来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开发区名列前茅,部分学科更是取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此外,此在历年的区级、市级体育竞赛中,我校每次都会有大量学生获奖。2012年在纪念安顺开发区成立二十周年暨开发区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在广播体操、小学组学生朗诵、小学组学生绘画、中学组教师朗诵四个项目中荣获一等奖,中学组学生朗诵收获二等奖,在手工制作、书画比赛中也收获了荣誉。

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向上级申报素质教育项目,争取获得全面发展。2007年首批被评为安顺市“安全文明校园”;2008年成为了开发区“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的承办单位;2009年被评为安顺市“绿色学校”;2009年被安顺市评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安顺市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定点考点单位;2011年在“青春动力杯”全省中学生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三等奖,同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012年成为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性学校;2013年在全省“安全文明进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又与安顺市民族中学结成了“友好协作学校”,并成为了青少年税法宣传教育基地。

(二)经验介绍: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广:

1.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宣传到位,而且措施得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注重联系师生的实际,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3.注重细节,文化墙和文化走廊的建设,有利于师生对文明礼仪的潜移默化。

4.编纂校本教材,让教育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深入细致开展。

5.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双管齐下,全面塑造全体师生的健康人格。

第11篇: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议学习体会

别样的精彩

——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议学习体会

诸城林家村小学 郭娟

2013年4月18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诸城实验小学主办了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机会参加了此次学习,专家报告、成果介绍、经验交流、学校参观,让我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带来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内心深觉这次不虚此行,受益颇丰。现将此次学习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家报告闪耀智慧

今天的报告,陶继新老先生从“近道习作,开启幸福之门”为我们讲述习作之道。他从“谈玄论道”、“离经叛道”、“以术思道”、“以质求道”、“入道审美”五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入道审美”中,陶老先生用心灵定位为我们讲述了“忙碌而心灵释然”的畅快。当下时代,人们都在忙碌中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安静和享受,太过功利的束缚让人们早已迷失自己本有的超然,而唯有心不忙、心不乱方能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和谐,生活的自由。陶老先生指出:不着急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写作方面,他指出写作之道即游刃有余于写作境界中的生命规则。疏离经典、心灵浮躁、语言雕琢、内容虚假、生活贫乏都违背了写作之道。标题是内容的浓缩,要起一个引人注目又紧扣文章内容的标题,如《刻者惨淡经营,笔者织锦成文》、《真法不落实相》等。语言要自然化,从容述说,不可过于修饰雕琢,失去自然本真。内容要具有特殊性、思辨性,要有感情的投入,文字才会生动。陶老师对于大师的解读,如《到儒家文化里寻找人生的幸福—著名人文学者赵玲玲访谈》等,无一不体现着思想的深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入道的前提要博学,而且知道如何才能博学。只要心灵安定,在办公室、家里、飞机、火车或轮船上都可以读书和写作。生命中的磨难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是写作的独特素材。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陶老师在写作时非常注重内在的和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生活很有规律性,才有清醒的头脑写作。

“道”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但需要我们自己迈进去。陶老师的报告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近“道”之路。 人生境界,游艺审美。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听陶老先生讲课,是一种享受。听陶老先生论道,是一种淡然。解读大师智慧,让我们思想深邃。到儒家文化里寻找人生的幸福,形成自己的教学之道、生活之道,亦非难事也!

二.成果介绍精彩纷呈

李洪芹老师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声情并茂地“读”,聚精会神地“思”,七嘴八舌地“议”,畅所欲言地“说”,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焦虑,解决学生“没得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最终让学生达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目的。为了保障“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顺利实施,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注重过程的训练,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阅读,引向教材。

纪永梅老师的“整合·梯度·序列”习作体系构建之实践探究,三次实践领悟到“读写真谛”:连词成(句)段,放飞想象;重组教材,读写互补;整本书阅读,形成读写课程。四大策略实现“序列构建”:整合习作目标,让目标形成序列;整合习作内容,让内容形成序列;设计训练梯度,让训练体现层次;强化阅读支撑,让阅读有序开展。五项原则,确保了习作成效:目标设计要灵活,内容设置要系统,习作要求要合理,读写结合要紧密,实际教学要创新。

孙传红老师主题习作的研究与实践,开发主题习作的课程,让学生“有米可炊”,从低年级道高年级开发了几个序列主题:走进生活、校园记事、活动开路、学会感恩、与书为友、感悟生命、毕业前夕。开设主题习作指导课,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表达,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位老师的习作教学都各成体系,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妙笔生奇花,佳作放异彩”,解答了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每位老师的体系中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助于我们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方法上更科学多样,让每位学生都乐于习作。

三.经验交流含英咀华

密州路学校徐俭堂校长作了《踏着“读思议说”旋律共舞》的经验交流,主要讲了李洪芹老师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的研究探索,借助“读·思·议·说”教学法实现三个目标:举办“读书节”,实施“风华少年”评选活动,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落实海量阅读计划,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目标;落实“晨诵、午读、暮省”,实现“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借助“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在其他同学的交流议论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文章立意、材料选择、写作方法,最后通过课堂口述作文,展现学生思、议的结果,把习作课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还学生习作自主权。借助“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把说“钉”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说的目标、内容、形式等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段是仿说:也就是复述大意、简单讲述,主要是培养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中年级阶段是真说:也就是简要转述、清楚明白的讲述、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三思而后行”的习惯。高年级段是演说:也就是充满激情、富有勇气、目标明确、感情真挚,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问题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敢说、能说、会说。

实验小学校长徐淑萍作了《“读写结合,知行合一”实现习作教学整体着陆》的经验报告,针对学生积累的素材不会学以致用,作文千篇1律,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实施了以下策略:一是转变传统观念,尊重童心,让学生言之有“真”。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写出真实的自己。真实并不等于“真善美”,但是说真话,是最基础的作文之美,最真实的人性之美,“真实的缺陷远胜于完美的伪圣”。二是改变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让学生言之有“法”。创立了“单元主题系列化教学法”,完善了“语文三级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合式”语文主题教学法,让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如:预习过关课要写出课文主要内容,作简要批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感悟能力;字词读写课上要连词成段,;课文品读课上要片断练习,拓展阅读课上摘抄或写读后感;主题习作课上紧扣单元主题,学习和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练习写作;综合实践课上组织相关语文实践活动,可写活动过程和感受。六种课型,大量读写贯穿始终。三是风度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让学生言之有“物”。利用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图书资源,实现时时读、集中读、课前读、亲子阅读等方式,积累语言。完善课程体系,自主编写校本教材,成立学生社团,多彩的学校生活,拓宽了写作背景,提供了丰富素材,丰富了学生体验。四是搭建展示平台,发表习作,让学生言之有“的”。学校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有班级主题帖、班级报刊、校刊、校外刊物等。五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序列,让作文教学有本可依。寻找读写结合规律,整理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点,整理写作序列,开发校本课程,打磨了练笔课、主题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三类课型。

文化路小学王洪珍校长作了《源于童年的诗性智慧—儿童诗教育的追梦之旅》经验交流,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等理念的鼓舞下,文化路小学的师生、家长踏上了作诗的追梦之旅。晨诵诗歌,选择金子美玲、泰戈尔、纪伯伦、狄金森、顾城、谢尔等人的经典诗歌,制成课件,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此外,精选薛瑞萍的《日有所诵》六册,每年一册,日日诵记。午读童书,孩子可以在规定时间去图书馆借书,班主任也可以为孩子集体借书,支持学生把家中的书带到学校传阅。暮省写绘,下午放学前二十分钟举行暮省活动,孩子们可以写儿童诗,提倡学生为自己的童诗配插图,成为写绘作品。每个班级都有童诗集。每学期组织语文老师上童诗教学研究课:每天从语文课中拿出五分钟时间,有计划进行童诗教学,把课文改写成诗或续写诗,将课本上的古诗改写成儿童诗。每两周拿出一节语文课,进行专门的童诗欣赏、写作教学。普及训练方法,可以是图画联想、可以是实物联想,可以是材料或话题联想,想象成诗。学习诗意表达,简洁而隐晦,简单却深刻。不提倡凭空造诗和写古体诗。“一个活动一首诗”,活动是童诗创作的主要素材,如升旗诗、入队诗、风筝诗等,学校也会开展各种诗歌比赛。童诗的教学起源于作诗,成功于做人。以童诗为起点,开展了系列童诗育人活动,把写诗和做人结合起来。

三位校长的介绍,都把自己学校的特色展示了出来,并把开展特色的过程进行了条理而比较细致的说明。无论是“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还是“读写结合”教学,抑或是儿童诗教育,每一项中都包含了大量真知和实践,满满的都是经验。我们从这些经验中掘取一二,都会成为宝贵的教学财富。

四.学校参观叹为观止

十八日下午参观的是实验小学。来到实验小学,灵动的小小讲解员为每位参观者呈现了精彩的校园文化讲解。“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定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六大文化主题构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每种文化如同树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出了硕果累累的春天。因此,校园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用“知识树”的结构图诠释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学校的“少年书画院”。进入教学楼二楼,整个大厅用学生作品构成了一个大型书画院。学校校本课程、课程执行手册、年级书香特色、班级主题贴、班级班刊等学生作品都装订成册,记录了学生的快乐和成长。几百册作品集将一个学校的贴心教育载入历史。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成就了一个学校的发展,更激发了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乐趣。

在少年书画院的参观中,我发现了几个教育细节: 细节一:更新作文本。 当很多学校继续沿用最普通的黄色薄皮作文本时,诸城实小人早以用大硬皮习作本来留下笔墨了。高品质的作文本像一本本大书排放在展示台上。翻开里页,学生习作篇篇字迹工整,教师批阅篇篇句句斟酌,有的学生甚至还配上了“自制知识树”。这样的作品才能称谓书,才能被学生乐于书写、用心珍藏。

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学生的美文剪报本和作文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大的作文本作为美文剪报本,把报刊杂志中好的文章剪下来贴到本子上,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用四开的图画纸制作作文报,作文报上图文并茂,可以写自己的作文,也可以抄写别人的佳作,还可以写习作的方法、技巧,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等等都可以写如作文报中。不管是剪报本还是作文报,都让阅读和习作变成一件有趣而生动的事情。

细节二:校本教材配执行手册。

实小有丰富的校本课程,《主题习作课程》、《美丽数学课程》、《快乐英语课程》、《美术课程》、《师爱课程》、《文明教育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从结构框架到内容安排都做到了具体细致。而如何将这些课程认真落实,诸城实小的教师们又为每种课程配备了执行手册,这样的执行手册为每位教师上好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和帮助。这是多么人文的教育智慧!

细节三:班刊创办展班级风采。

班级是见证学生成长奇迹的地方。学校是大家,班级是小家。唯小家争奇斗艳,大家方姹紫嫣红。班刊中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故事,班级的精彩瞬间,家长的教育智慧,这是学生、家长、教师可以共同诉说心声的地方。大家把心放到这里,用笔绘制情感蓝图,共创属于自己的营养盛宴。

此外,教师下水文、班级佳作集锦、班级诗集等等,各种形式的资料让人眼花缭乱,实验小学的特色不得不让人叹服。翻看了那么多学生的资料,还有一大感触便是几乎每一个学生的书写都是那么认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不仅认真,字体也非常漂亮。我想,这与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写字课是分不开的吧。

一个小时的参观,真有些匆忙。做不到深入研究,但是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外出学习,值得汲取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只有朝着卓越和优秀而努力,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第12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搭学生活动平台

创校外教育佳绩 —富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富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位于富源县城鸣凤路648号,建筑总面积5032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700平方米,为第一批国家彩票扶持建设项目,由中央彩票公益金和富源县政府拨款共建,工程总造价867万元,是一所集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素质教育基地。活动中心有编制4名,实行主任负责制,聘任兼职优秀教师12人,自2007年9月启动运作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有近35000余人次青少年接受过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倡导学生热爱科学、提升学生良好品质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特色人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彰显了社会公益性原则,于2012年云南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评估中荣获良好等级。

高起点高标准 打造活动平台

富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校外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纳入富源县经济发展规划,十分重视和珍惜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公益性支持项目建设计划,立即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门统筹协

- 1心的社会影响和感召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发挥资源优势 丰富课余生活

为丰富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促进校园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爱校情感,2013年3月3日至3月4日,活动中心与富源县第一中学继续联办第十届“三月三”校园艺术节。本届校园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此次活动两校共有4800余名学生参加,学生积极踊跃,气氛活跃。艺术节设有文艺表演、书法绘画展、游园活动、体育竞赛等项目,极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参与艺术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使部分学生的艺术天赋得到了展现。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和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特别是2013年6月1日,富源县财政局、富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了庆“六一”联欢活动。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开展声乐、绘画、书法、乒乓球、象棋、五子棋比赛,第二段开展游园活动。活动结束后,对取得

一、

二、三等奖的98名学生进行颁奖。这次活动,富源县财政局职工子女和富源

- 3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定,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今年6月,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全校300多名师生参加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大型系列专题片为基本教材,以“学、诵、做”为教育实践方式,通过观看道德系列专题片、诵读中华经典教育活动、召开“学、诵、做”主题班会、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把学习道德模范与加强中华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用道德模范来激励引导广大学生学习“道德模范”、“美德青少年”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学习雷锋精神,续写雷锋日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少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活动中心杨美桃老师拾到一部手机,主动归还失主;象棋二班学生宋真和音乐班学生张格在下课时拾到人民币151元,主动交给老师。学生文明礼貌,遵章守纪,学习积极性高。此次活动以学道德模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诵中华经典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做有德之人传承中华传统精

- 56 -

第13篇: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汇报

凯歌嘹亮筑梦蓝天 携力构建平安** --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汇报

我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始终将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近几年来成效较好,连续五年被学校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教育、预防为重点,在安全教育和预防事故上下功夫。

我们常讲“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这句话不是空的,而是要落实在教学、管理上的切实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把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做到“三个结合”、“两个坚持”、“两个确保”。内容上校规校纪学习和普法教育相结合,近年来我系把校规校纪学习当做新生入学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让学生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同时穿插普法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树立规矩和敬畏法律的意识;方法上集中教育和网络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召开年级学生大会、主题班会、主题活动集中教育以外,充分利用“航院风采”公众号和学生班级QQ群、微信群实时、便捷的优势开展网络宣传教育,渲染浓厚的氛围,使学生安全意识入脑入心,真正做到“线下教育全覆盖、线上教育不断线”的目标;对象上普遍宣传教育和“一人一事”教育工作相结合,抓好集体教育的同时,重视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的个人采取适宜的方法做好“一人一事”

- 1关键环节在于把好“四个关口”。一是把好“请假关”,空乘专业学生面试特点是学生追着学生目标航空公司招聘组跨省参加面试,因此规范请销假手续尤为关键,学生请假外出要严格审核告知家长并在请假条附家长知情书,特别是节假日前后学工科牵头组织班主任检查班级学生到课和在校情况,班主任做到“两个清楚”,即清楚学生在哪儿?在干什么?二是把好“宿舍管理关”,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宿舍管理工作,主要做法是加强与楼管员联系沟通,加大外宿学生整治工作,加大“宿舍六严禁”工作力度;三是把好学生“实习关”,毕业生离校实习期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与学校联系不够密切,个别学生早已跟换实习单位班主任不知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务、学工口规范实习手续,集实习实训学分、请假、备案于实习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实习实训,减小了安全隐患;四是把好毕业生“离校关”,毕业生离校期间安全隐患较大,特别是就业受挫、学业荒废学生的疏导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及时同家长联系,确保毕业生顺利离校。

三、紧扣党组织作用发挥这个抓手,在围绕学院建设、改革、发展上等重大事件、重要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

一是制度保障,党总支议定安全工作预警、应急预案,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学生向联

- 3

第14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修改)

目 录

前 言 ..................................................................................................1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2

二、材料节具体内容 ..........................................................................2

(一)以“材苑揽胜”讲坛为平台,弘扬材料文化 ......................2

1、科技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3

2、材料行业高管论人生经历,了解企业 ....................................3

3、大师品材料,文化熏陶 ...........................................................3

(二)以专业比赛、培训为契机,培养动手能力 ..........................4

1、水泥轻舟制作——水泥轻舟大赛 ............................................4

2、“我型我塑”陶艺大赛 .............................................................6

3、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赛 .......................................................7

4、大型仪器操作+开放性试验项目 ..............................................8

5、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8

6、上海中技桩业、重庆国际复材等奖学金支持下的专业竞赛...9

(三)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推进学生科技创新 ......................9

1、走进实验室——认知材料科学研究 ........................................9

2、开展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让学生走近科学研究 ........10

3、以导师课题为依托,结合“挑战杯”、创新杯、本科生自主创新项目,开展科学研究................................................................11

(四)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形成朝气蓬勃的院风 .........................11

1、寝室文化设计 .........................................................................11

2、新生运动会............................................................................12

3、乒乓球赛 ...............................................................................12

4、毕业生欢送晚会 ....................................................................13

三、材料节工作成效及获得的经验 .................................................14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依托学科优势,开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材料文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才思飞扬”材料节工作总结

前 言

我们激情奔放,我们优势突出,我们团结奋进,我们同舟共济……我们材料学院全体师生借助“才思飞扬”材料节这个平台营造了一种“求真务实,突出特色,锐意创新,全面发展”的学院文化氛围。自2003年以来,材料节已创办九届,并始终以创文明学院、科技学院为目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用优秀的作品激励人心,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材料节以广泛开展学生文化科技活动为基础,先后成功地举行了 “我型我素”陶艺制作大赛、“走近科技创新”、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制备大赛、“导师制”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各项活动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展现了各自作为理工科学生的素养和对科研的追求,使我们学院充溢着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在我们所创造的学术环境中,我们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知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通过开展多种科技文化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倡导了精神文明、塑造了学生的优良品格、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崇尚科学、崇尚文化、热爱艺术、热爱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才思飞扬”材料节是武汉理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推动提升了我校教育的质量和品位,是传播材料科学前沿知识,深化材料学科专业思想,推动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展现大学生风采的舞台。我们始终坚信,“才思飞扬”材料节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活动,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传承优秀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非凡意义。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个结合”高屋建瓴,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实践路径。

“才思飞扬”材料节秉承这一核心思想,遵循其中人才发展的一般规律,依托我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发挥学科强有力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践行“三个坚持”——坚持科技育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坚持文化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实践育人,营造学院学术氛围。

坚持科技育人,以自主创新的科学思想为中心展开活动。将活动建立在材院各专业知识和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领域,走近专业科学领域与行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各类专业知识能力竞赛丰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坚持文化育人,建设以“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各类比赛中,关注学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营造“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坚实基础培养高端人才。在各项活动中,平衡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成长。

坚持实践育人,增强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工科学生素质。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蓬勃的活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中运用真知,发现新知,增长实干。

二、材料节具体内容

(一)以“材苑揽胜”讲坛为平台,弘扬材料文化

为了让材院低年级的学生尽早了解材料、学习材料、研究材料,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全面发展,材料学院组织学院知名教授博导及材料领域的精英每周都与本科生“亲密接触”,讲授材料科

2 学前沿知识及其进展。讲座课程由8~16个独立讲座组成,各讲座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1、科技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材苑揽胜”讲座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以科学普及的形式向大学生展示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进展,材料合成、制备和生产中的技术创新,材料生产企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和高速发展历程。

2、材料行业高管论人生经历,了解企业

一些系列的讲座由材料领域著名企业家担任主讲,让学生对相关企业有更多了解,对材料科学与企业生产、社会应用的结合有了更多认识,行业领军人物丰富的经历更是给了大家无尽的激励。

3、大师品材料,文化熏陶

每一个讲座特邀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某一方向的首席教授、国内一流材料科学家或著名企业家担任主讲。教授们以通俗易懂的教授方式向本科生介绍各种材料的发展、应用、特点等,让学生体会到材料科学的趣味与奥秘。首席教授和知名学者领衔本科教学,一流科学家

3 精辟讲解拓展学生视野。

(二)以专业比赛、培训为契机,培养动手能力

1、水泥轻舟制作——水泥轻舟大赛

水泥轻舟最早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现已成为全球高校间极富影响的比赛,风靡全球。顾名思义,水泥轻舟便是用新型水泥制作而成的船,我们创意性地将这一新创作与中国传统龙舟赛相结合。从科技创新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从多角度考察作品结构和性能。同时,不仅广大高校师生可以积极参与,一些业界,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都可参与或观摩竞赛,每次比赛都能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

(1)促进学科发展

在我国校建立混凝土轻舟团队不仅可以起到诱导学生从事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培养一批对水泥混凝土有研究兴趣的优秀学生,进而促进高校水泥混凝土材料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4 (2)增强体育实力

建立水泥轻舟对可望形成我校的一项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创建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科技活动与体育竞技平台,提升我校在体育赛事方面的影响力。

(3)繁荣校园文化

国外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一些校园文化节,一些知名高校的文化节传承多年,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标签.我国的多数高校目前还没有形成、发掘和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建立这样的一种有龙舟文化特色的水泥轻舟赛,增强了校园的文化底蕴,是维系高校的长远发展的一种精神的力量,对高校文化的建设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4)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团队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的条件下协作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从事研究、设计、交流、体育比赛的创新平台,

5 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从事课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尝试,其成功的实施将给类似团队的建设提供的范例。

(5)增强了交流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学生和国外的学生团体的交流,增加了国内高校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当代学生与传统艺人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交流的能力。武汉理工大学水泥轻舟队和国外一些高校的水泥轻舟对取得了一些联系,交流轻舟队制作和比赛的技艺。

2、“我型我塑”陶艺大赛

“我型我塑”陶艺大赛是一项面向全校学生的活动。比赛之前先由专业的陶艺老师向大家介绍陶艺发展历史和陶器的制作流程,并展示了拉坯过程,提出了一些陶器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之后大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练泥----拉坯工序。通过对学生在制作过程的表现和所做陶胚在工艺和创意等方面的评定,选出三十名优秀选手进入复赛完成陶器的上釉、烧结成型等过程,评选最后获奖者。比赛体现出如下特色:

(1)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时代性

中国的陶瓷文化渊源流长,它的内涵丰富,功能广泛,彰显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我们鼓励大家在原始的设计中充分展现时代特色,在每期的比赛中都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08年,学生们或捏出精致的福娃,或用制作纪念“玉树”地震的泥条盘;10年,作品中出现了世博会中中国馆造型;11年,一名艺设的同学创意性地雕刻了辛亥革命纪念浮雕。这些充分显示了学生对传统的热爱和对时事的关注。

(2)在发挥学科特色的同时突出开发性

陶艺大赛有着鲜明的材院特性,但立足专业,面向全校。旨在让更多学子了解陶瓷文化,感受动手乐趣。一位管院男生连续三年参与

6 比赛,每次都积极准备,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作品奖。

(3)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性

陶瓷工艺十分精湛复杂,原理也十分考究。学生在亲历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强化了陶瓷制作的原理,通过现象观察对陶瓷各项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应用知与行的统一对陶瓷各方面功能的改善和应用提出更贴切的想法。

(4)在展现严谨学风的同时突出趣味性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学乐并行,比赛者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构思自己喜欢的作品,寓教于乐,将严谨的材料制备工艺和生动的生活情趣结合起来, 使材料学科所赋有的乐趣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3、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赛

材料制备大赛以贴近本科教学为原则,强调理论与创新并重,突 7 出学以致用,由本科生根据组委会要求自行提出材料制备方案,组委会根据学科分类安排导师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及必要的学术指导,待材料制备完成后通过答辩的方式评选优秀作品。

(1)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全面考虑材料多方性能,根据学科理论,发散性地提出目标材料及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自行将设计付诸实践,参与到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逐步修改、完善,最终完成制备。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求同学们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同学们勇于实践探索,培养同学们将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求知精神。

(2)团队合作与个性思维相结合

本项比赛要求同学们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在材料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上能提出独树一臶的观点,强调独创性与新颖性;同时由于比赛周期短、任务重,注重发散个性思维,所以需要集中团队力量,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角度,从而培养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3)专业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学科的教师积极为参赛同学提供必要的学术及技能指导,帮助同学们克服难关;同时同学们自己主动求知,以结果推过程,以过程求结果,独立自主,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大型仪器操作+开放性试验项目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对大型科学仪器实行开放、共享的新型管理制度,选取部分实验针对本科生开放,对学生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组织本科生进行大型仪器操作申请,并由专业老师进行讲解指导,供本科生进行实践操作。充分利用本学院现有实验室等物质资源及师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以致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应用性及实战性

5、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国际焊接工程师(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简称IWE)培训由材料学院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通力合作举办,主要针对

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学生,针对的各类焊接工程人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焊接及相关过程(焊接工艺、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生产应用等)以及相应的国际(ISO)、欧洲(EN),美国、德国(DIN)标准与规程方面的培训,并介绍国内外最新焊接技术及发展方向。在培训之后进行笔试和口试,结业后将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

(1)与国际接轨,符合时代特色。IWE是ISO14731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各大焊接企业取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国际焊接工程师可以负责焊接结构设计、工艺制定、生产管理、质量保证等各方面的技术工作,在企业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国际焊接工程师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一培训与很好地与当今社会需求进行了对接。

(2)强大的教学团队,全新的培养模式。教师由经验丰富的欧洲及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质检师、焊接技师组成,并聘请经验丰富的各大学及企业中的专家任课。该培训应用理论教育与就业前培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训课程采用国际标准,注重培养学生们对于理论背景的了解和思维体系的构建能力。

6、上海中技桩业、重庆国际复材等奖学金支持下的专业竞赛 该竞赛是在上海中技桩业、重庆国际复材等奖学金支持下举行的专业知识竞赛以及新型材料创意比赛。每届竞赛会根据我院材料研究发展的动态、当前行业发展的状况、企业需求制定主题与比赛具体形式。比赛凸显学生实际探索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思维。内容多样,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三)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推进学生科技创新

1、走进实验室——认知材料科学研究

为促进材料学院大一本科生对本学院科技创新力量的了解,材料学院学生会组织了一批大一本科生参观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希望借此机会,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以求让同学们对我院的科技创新实力有所认

9 识,进一步活跃学院科技创新气氛。

2、开展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让学生走近科学研究 自2006年起,我院每年组织大

一、大二的同学申报导师制。通过学院牵线搭桥,经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科研项目,近距离接触科技前沿,参与科技创新,并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学术比赛。现我院已经形成 “以学生为主线,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导师制本科生科研体系。

这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中形成了独特的以研带本的理念,即让研究生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学术上辅导本科生,在实验中指导本科生,为本科生树立榜样,使得本科生有机会接触到高素质人才,潜移默化中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作为整个科研团队的组成部分,本科生为团队注入了新生力量,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许多优秀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留在课题组继续深造,都发展为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将自己的未来规划

10 与科研紧密相连。

3、以导师课题为依托,结合“挑战杯”、创新杯、本科生自主创新项目,开展科学研究

导师制中,学生走近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近距离接触科技前沿,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挑战“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杯”科技文化节之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拜耳聚氨酯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

(四)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形成朝气蓬勃的院风

1、寝室文化设计

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以美化学生生活环境,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宿舍、和谐校园为目的,从寝室的卫生整洁度,遵章守纪,所展现的思想面貌、学习风气、室员关系及宿舍独特元素对寝室进行评比。活动有以下亮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督促学生注重生活卫生安全问 11 题,美化生活环境。

(2)让学生在寝室的装饰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对美的品味。

(3)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寝室成员的交流与了解,让其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关系更融洽。

2、新生运动会

新生运动会是一场在学校老师的支持帮助下由大一新生自主举办,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体育比赛,从各项赛事、入场式、啦啦队、新闻报道全由大一学生自行发挥。比赛以各班级为参赛单位,分田赛、竞赛和趣味性比赛,将个人比赛、团体项目、入场式、啦啦队、新闻得分计入班级总分做最终班级比赛结果依据。

新生运动会通过自主来强化各班级、各协会、各部门的团结互助精神,参与运动、增强体质的健康意识,公平竞争、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学生的能力在自主的组织过程中,对自我能形成更深入的认识,能力得到多角度的提高。

3、乒乓球赛

12 “材思飞扬”乒乓球比赛的举行是为响应大学生运动会的号召,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阵。初赛采用淘汰制,决赛为3局2胜11分制,比赛规则以国际比赛要求为准,07-10级学生均可自由参赛。

(1)弘扬国粹,丰富校园文化。乒乓球虽起源欧洲,但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展乒乓球赛是对国粹的弘扬,对校园文化内涵的丰富,给我院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2)项目特色,发扬体育精神。乒乓球比赛以其独特性十分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决策能力和敢打敢拼的进取精神。同时在比赛中很能体现“友谊第一”的风尚。

(3)形式多样,调动大家积极性。比赛既有单打也有双打、混双,有个人比赛也有团体比赛,选择多样,让大家更乐于参与,全身心投入。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毕业生欢送晚会

为了让即将毕业的材院学子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为了表示我们全院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通过这台晚会体会到 13 自己在大学里所学必有所用,能够以自信、乐观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举办。晚会将一种欢快和庄重的氛围贯穿始终,有以毕业生参与为主的游戏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等,非毕业生为主的歌唱、小品、舞蹈等节目供之欣赏。并邀请学院老师与各级学生一起互动

三、材料节工作成效及获得的经验

材料节自开展以来,各项活动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生中取得良好的反响。

1、“材苑揽胜”高水平起步

10-11学年的“材苑揽胜”讲座中我们邀请到傅德春博士和德国BYK公司的游宇斐教授主讲助剂对UP/FRP工艺及品质的影响,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博和材料学院副院长董丽杰主讲树脂基复合材料前沿成型技术等 期讲座。由于条件有限,每期讲座中稍晚来的学生都只能站在教室后面或外面听。

讲座中,大家还踊跃向主讲人提问,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请主讲人指导。讲座增进学生对专业内涵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热爱专业并立志为之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2、各专业比赛标新立异

我校水泥轻舟赛发起人之一为我院副教授沈卫国博士,他是中国水泥轻舟赛事委员会主席。2008年5月28日武汉理工大学水泥轻舟队成立。历时10个月,队员们制作了三只水泥轻舟,属全国首创。2009年由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发起水泥轻舟比赛,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支队伍。后逐步发展为高校学生团体之间进行的水泥轻舟设计、制作和竞速的综合赛事。

相比水泥轻舟赛专业性,陶艺大赛面向所有学生,显示出更强的亲和力。今年的比赛共 名学生报名参赛,其中非材料学院学生占 %,最终比赛一等奖 名、二等奖 名、三等奖 名。优秀的

14 烧结成型作品共 件。自该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近人参与其中,不仅在材料学院,甚至在整个理工大学都形成了极大影响力。

同时,为期两个月的“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学生科技竞赛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赛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个大组,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共有14个小组,金属材料和和高分子材料分别有9个小组和8个小组。大赛设臵了以技术方案以及材料的合成处理为考察点的技术创新奖3名,突出贡献奖6名,竞赛优秀奖12名及最佳团队奖3名。各参赛学生能够结合本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增强了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在大型仪器培训操作与开放实验方面,继08年无机非0601班李海飞获得我校首个本科生大型仪器操作认证证书后,我院本科生获各类高端仪器(如XRD、PVD、EDS、STEM/EDS、MTS陶瓷试验系统等)操作资质认证书者 名。

3、导师制引导学生科技创新

在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系列活动中,绝大多数本科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平均每年参与导师制的人数占各班总人数2/3以上。

09年我院共有40余组同学申请了自主创新基金本科生项目,经过学院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管理指导小组对申报项目的初步评审,以及学校的最终评审,我院共有35组项目成功立项,审批基金共计102800元。

10年在沈卫国老师的指导下,我院徐清芳、连昊光、孙涛、方芬的研究项目“低碳混泥土的优化设计获”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二等奖。

同时我院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了每一届“挑战杯”,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今年赵云龙、赵石水、方若翩的作品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特等奖,是我校学生首次获得该项比赛特等奖。

4、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促进学院文化多元化

“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中,各寝室发挥智慧,竞相展现独特的风格,或典雅静谧,或热烈奔放,或活泼清爽,或古色古香。无论何

15 种特色,大家都不约而同注重到营造寝室家的温馨和学习氛围,用融洽的关系带动学习,将良好的学风融入生活点滴。

新生运动会、乒乓球赛、学生的参与度非常广。校运会由大一学生自己组织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项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学院选拔下一届校运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材料节闭幕式“毕业生欢送晚会”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效: (1)培养艺术氛围,为文艺人才搭建舞台

五月上旬,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组织学院文艺人才进行晚会节目初选、彩排,大部分晚会节目属于学院大一大二同学原创,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艺术性较高;部分节目为学院在各种比赛中优秀节目展演,成为学院文艺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2)回首校园生活,激发毕业生爱校情节

毕业生班级每年会在毕业前以他们独特的形式,或为母校留下祝福、为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画上句号。毕业生们的热情与真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晚会上学院老师表演的节目,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3)师生共聚一堂,展望未来美好人生

晚会现场院领导及毕业生班级辅导员和毕业生们一起一同观看晚会,重头戏“许愿仪式”更是让不少毕业生潸然泪下。许愿仪式上,一段记载了材料学院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活点点滴滴的视频勾起了在场毕业生无尽的回忆,而23个班级代表对学校、对学院、对全体毕业生的真挚祝福,则饱含了对大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新生活的信心十足。学院领导抱着承载了毕业生深深祝福的许愿瓶与毕业生代表合影留恋,并送上了学院对于毕业生同学的祝福,祝愿毕业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常回家(武汉理工)看看。

“才思飞扬”材料节以活动为载体,依托材料学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学院营造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的风气,提升了我院乃至学校

16 的教育质量,达到了举办材料节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坚信,在学院领导的深切关怀下,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中,“才思飞扬”材料节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传承优秀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年11月6日

材料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第15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选编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校园文化优秀成果选编

前 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驱动学校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基石。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院响亮地提出了‚文化育人‛、‚文化强院‛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事关学院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纳入‚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架构,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的发展定位、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与学院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与渭南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院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精神、浓厚人文氛围、幽雅校园环境和较高文化品位的高职院校。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优秀校园文化项目。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报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通知》精神,近期,学院对全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形成了这册《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选编》。共收录校园文化建设成果17项,参与作者34名。在此基础上,经有关专家评审,推荐3项参加省上的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评选。希望全院师生从这本册子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目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重视内涵建设,强化学校软实力,认为办学校就是办文化,即通过文化建设教化人、熏陶人、塑造人,实现高职育人目标。为此,学院将进一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引导力和辐射力,带动和培育一大批极具个性魅力的校园文化项目,使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并使学院成为一个适应师生发展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一个传承、创造文化,引领职业文化与行业文明的文化组织和人才基地。

‚春雨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孕芳华。‛让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孕育下,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共同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编 者 二○一三年五月

目 录

六大板块 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卢百龙 凤红伟 弘扬时代主流文化 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关骥 史改侠 杨静选 职苑大讲堂 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张小青 王晓莉 高屋建瓴 扎实践行 构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

-----------张学义 追求师范精神 建设特色文化

-----蔡小伦 苏雪梅 传承雷锋精神 锤炼青年高尚品格

------------------------------杨瑞侠 赤保民 苏向丽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制度文化

-----------郭楚伟 塑造特色制度文化 推进学院民主管理

-----------赵永强 建设校园廉政文化 办人民满意教育

------------------------------王秦勇 韩文平王养柱 紧扣专业特点 弘扬中医药文化- ------------------刘丽宁 张英杰 徐虎军 史俊卿 贺志有 依托学科优势 实现以弘扬护理文化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梦

-------罗峰 吴亚飞 职苑文化的靓丽彩虹

-------张战友 张成 铸造国培品牌 建设校园文化

-----吴运胜 雷建文 开发古籍资源 传承百年文化

-----------刘秀慧 奏响时代旋律 彰显社团特色

-----张春兴 李新莉 创新理念 精心规划 建设校园绿色文化

-----------杨宇清 低碳理论在我院校园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

-----------马继平

六大板块 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卢百龙 凤红伟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加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培育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凝聚学院实现长期生存和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推动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六大板块,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落实理念,科学谋划: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我们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的发展,已设立8个二级学院30多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近万人。在学院不断发展,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深感文化建设的滞后与迫切。与大多数兄弟院校一样,我院在校园建设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作为由几所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 ‚文化底子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其发展之初,出于对高技能高质量的强调和对办学规模扩张的追求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种不应存在的历史必然。如果不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学院的文化存在价值和持久生命力将面临严重挑战。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实现集中办学、加快专业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建设崭新美丽的新校园,只是向大学迈出了我们的左脚。只有迈出文化建设的右脚,我们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只有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大学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学院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学院党委响亮地提出了‚文化育人‛的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事关学院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纳入‚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制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为关键,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架构,力图在充分吸取优秀的校园传统文化基础上,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的发展定位、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与学院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与渭南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院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精神、浓厚人文氛围、鲜明创新风气、幽雅校园环境和较高文化品位的高校。

二、建构体系,精心实施:六大板块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经过实践,我院逐步确立了以构建‚历史传承文化、办学理念文化、组织管理文化、绿色低碳文化、景观环境文化、行为规范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历史传承文化

我院历经百年变迁,文化底蕴厚重,在兴办师范教育、医学教育、农学教育、工学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理念文化、行业实践文化、实用感性文化积淀。这是维系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高度重视校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写工作,组织编写了学院校史丛书,建设了校史馆。记写编发学院大事记,及时记载整理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资料。大力推进校史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校史人物纪念活动,激励师生爱国、爱校、爱专业,主动传承学院历史文化精神。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在各行各业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提升校友文化价值。

(二)办学理念文化

我们确定了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十四个方面的办学理念体系,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位师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学院办学理念固化在物化宣传上,生长在师生灵魂里,实践在师生行动上,弘扬在自觉传承中。同时,重视学院标识系统的推广工作,在学院的各种仪式、庆典活动中推广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成果,使学院在精神理念、战略目标、典礼仪式、视觉标识、各种物质用品规范以及建筑风格方面达到高度协调一致。

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进一步规范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常规文化载体的建设及校内出版物的发行。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宣传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加强与周边社区及相关单位的联系,通过志愿者服务、文艺进社区等形式,使校园文化载体向社会延伸,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

(三)组织管理文化

我们认为,确立文化管理的理念,将管理思想和模式根植于文化之中,努力将制度控制的力量升华为师生自主管理的自觉文化行为,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二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以及科学规范、以人为本、学术为先的管理体系。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重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干部人事和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定内部管理制度400多个,编印了学院《制度汇编》,使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三是编发《案例剖析》,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或出现的错误、失误、延误现象进行剖析,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监督。

(四)绿色低碳文化

一是以‚倡导低碳生活,构建绿色校园‛为主题,以构建绿色教育体系、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实施绿色低碳校园示范工程建设为基本内容,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知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使学生加深对低碳的认识,将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二是充分利用园林园艺类专业、旅游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的师资优势和教学资源,开设环境人文、绿色技术、工业生态等课程,建构多层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三是注重绿色低碳材料和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节水、节电、节气、节材工作,学生餐厅使用无动力排烟系统,校园内安装太阳能路灯,冬季采用地热供暖。

(五)景观环境文化

学院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统一规划,分步推进,逐步完善,在发掘学院历史文化意蕴,凝练学院大学精神,融通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景观环境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基本思路。一是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在校园的公共场所布臵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长廊、名人名言等文化景观,尤其是以渭南地域历史名人为重点的景观建设工程,营造高尚健康的文化氛围。二是不断完善学生公寓文化设施,建设温馨和谐、特色鲜明、格调高雅的公寓文化,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行为规范文化

行为规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也是沟通各个层次的关键环节。它通过师生员工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交流、教育宣传活动、生活方式等展现出来,是对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一是完善师生道德建设体系。修订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师生文明礼仪规范》等20个文明公约和礼仪规范,编印了《师生文明手册》。通过学院网站、院报、编印宣传读本等形式,在全院师生中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文明礼仪规范宣传活动,使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指导实践。把‚渭华起义‛纪念馆、习仲勋陵园、中国航天博物馆、桥陵等作为师生德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参观学习,使大家切身感受渭南历史文化的丰厚,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二是在师生中开展‚不文明现象‛问卷调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以大学生主题教育、文体科技节、运动会、专业知识技能竞赛、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为主线,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营造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和文化品牌。

三、及时总结,循序推进: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成效和体会

编写校史丛书、筹建校史馆、校史教育制度化,使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办学理念体系的形成、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定,凝聚了全院师生团结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意志;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二级管理模式基本成熟,管理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文化激发了全院师生的创造活力;构建绿色教育体系、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实施绿色低碳校园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彰显了‚倡导低碳生活,构建绿色校园‛的主题;饱含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温馨和谐的公寓文化,营造了优美高雅的育人环境;持之以恒的文明教育,丰富多彩的论坛文化、节会文化、社团文化,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彰显的是职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经过全院上下不懈努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显著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整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2009-2012年连续4年目标责任考核被渭南市委、市政府评为良好等次。2009—2012年连续四年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渭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11年,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为‚陕西省文明校园‛。2010年和2012年荣获全省高校类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全省高校类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全国世纪金榜杯感恩书信大赛中,我院2名教师、3名学生的作品荣获一等奖。在2013年全省高校新闻评奖活动中,我院师生2篇新闻作品获得一等奖,3篇新闻作品获得二等奖。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学雷锋征文活动中,我院荣获组织奖,有4篇学生作品获奖。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校园文化建设由院党委统一领导,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院党委定期召开会议,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谋划和部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各部门、二级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抓好文化建设工作,并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组织落实。

(二)完善机制是保障。学院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按照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每年制定具体实施计划。采取措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鼓励多渠道筹措学校文化建设资金。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本单位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和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学院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实施与考评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单位工作考评体系,把单位和个人在文化建设中的表现情况作为考核、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

(三)凝练特色是重点。校园文化应该在‚特色‛上做文章。我们体会到,培育高职校园文化特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以形成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特色文化体系。二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办学优良传统、学科特点、办学优势等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提升学院的品位与水平。三是要挖掘特色,力求做好一个品牌,做精一个品牌。

【作者简介】

卢百龙,男,汉族,生于1964年2月,本科学历,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

凤红伟,男,汉族,生于1969年8月,本科学历,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

(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弘扬时代主流文化 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关骥 史改侠 杨静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基础课部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学院提出的‚文化立院‛的办学理念和打好‚文化牌‛、‚服务牌‛、‚质量牌‛的兴校强校战略,结合部门实际,严格执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创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改善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部门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第二课堂、选修课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找准自身特点和着力点,明确目标和工作思路 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课部承担着全院的公共基础课、体育课和部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具有应变、生存、发展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结合学院‚文化立院‛办学理念和打好‚文化牌‛的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如何找准本部门的着力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教育模式和途径,为师生提供深厚文化沃土和底蕴的文化营养?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形成影响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这是摆在基础课部广大教职员工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为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者、践行者和宣传者,在学生中张扬个性、尊重差异、创建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但是,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我们要旗臶鲜明、态度坚定。把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成了基础课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当务之急,就是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研、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形成共识、狠抓落实。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部内会议研究到组织实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先后进行了多次动员、安排和部署。召开会议研究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活动内容、时间安排,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制定《基础课部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学生第二课堂安排计划》、《学生选修课安排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创建目标、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等内容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具体要求。力争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开展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不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促进各项活动的扎实推进和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二、实施“三大工程”、彰显独特文化风采和魅力 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教育、引导,感化学生,加强其自身修养,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空间。为此,我们结合部门实际,先后实施了‚三大工程‛,极大彰显了基础课部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一是实施‚师德育人‛工程,瞄准着力点。教职工是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的主导力量,我们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的着力点来抓。在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职工文明守则》,明确了教职工的言行规范。制定了教师师德考评细则,严格管理、监督和考核,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与年终考核评优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奖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宣传师德先进,树立典型,形成一种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风尚。今年4月基础课部和宣传部、团委联合组织了一场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精神‛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我部王天明老师和关骥老师的表演更是将中华太极文化和书法艺术融合为一曲动人的乐章,与会师生尽情享受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是实施‚文明养成‛工程,选定切入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着眼点,在师生中大力开展以‚文明养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日常规管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充分运用图片展、心理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健康心理咨询服务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不断完善学生的性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引导其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参与到和谐校园建设之中。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及各种纪念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几年来,先后开展了学生第二课堂、体育选修课等汇报会、表演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认真贯彻和落实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课堂教育环节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实践和探索,注重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思政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个,让学生深入农村、工厂、企业,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成长。结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会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新方法、新途径。在课程设臵上,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会学生正确规划人生,提高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中健康成长。去年,思政课部荣获院级精品课程一门,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今年三月,参与了陕西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的创建工作。坚持每学期邀请校外专家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他们认清形势,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三是实施‚活动载体‛工程,抓住兴奋点。适应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和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并逐步规范化、经常化。创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发挥育人效用和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结合部门实际,我们全面贯彻落实高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精神和要求,努力落实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堂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根据‚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精神,先后开设了花样跳绳、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等阳光体育科目,组建了太极拳队、武术队、轮滑队、健美操队、瑜伽队、田径队、篮球队等15个各具特色的学生运动队。学生们兴趣浓厚,踊跃参加,特别是由我部和院团委组织的‚金秋杯‛篮球比赛更是活跃了班级的体育运动气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各班级之间的交流,体现出他们浓厚的运动兴趣和渴望。同学们感叹道:‚是基础课部的老师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强壮了身体,净化了心灵,使我们时刻生活在健康和愉悦的境界里,感觉到了生活充满阳光。‛我们克服课时多、任务量大等困难,每月努力举行一项全校性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轮滑、武术等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发挥了学生的体育特长,还培养出一批学生体育骨干。以体育老师为主体的太极拳赛事,更是彰显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展现了基础课部教职工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三、成效与收获

几年来,基础课部坚持对师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时代主流文化,实施‚三大工程‛,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体育文化品牌,彰显独特的文化风采和魅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2年3月,李红老师荣获渭南市第二届青年科技一等奖、渭南市‚五一巾帼标兵‛;2012年7月,基础课部荣获陕西省教育厅‚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12月,我部老师撰写的5篇论文三人获学院一等奖、二人获二等奖。关骥和冯志斌老师撰写的论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需要坚持‚六大原则‛》荣获第11届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达芳菊教授获2008—2011年度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奉献奖。史改侠同志参与的课题荣获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随着部门体育健身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师生形成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局面,使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感受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带来的乐趣。也使学院师生文体活动迈上了新台阶。在我院的评估工作、‚迎接德促评审团‛、学院‚党代会‛、陕西省‚阳光体育工作检查‛、‚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检查‛、‚省级精神文明校园验收‛等大型活动中,各运动队的出色表现,受到各级领导和学院的肯定与好评,成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品牌。这不仅增强了师生的体质,还获得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两次组织教职工参加渭南市冬季群众长跑比赛,获得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两人;组织学生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十三届、二十四届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运动会,获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两人、三等奖五人,两次取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特别是在二十四届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院第一次跻身二十八个代表队前八名,是我院参加此项运动以来的最佳成绩;组织学生参加了2012年陕西省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在20个代表队中,获高职院校组第二名; 2013年3月,体育部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光荣称号,并受到表彰奖励。

四、体会和思考

经过辛勤努力,基础课部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师生思想的高度统一,凝聚了师生力量,推动了自身发展,为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课部通过对学院人文环境的创建,对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言行,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有力地促进他们健全人格及世界观的形成。

在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首先,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其次,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的同时,还要举办一些有关哲、史、美、文、体、艺等内容的活动,营造能促进学生文理交融、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再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文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让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在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明显的促进、导向、激励的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视野意义深远。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 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催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还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校历史、特色、需求,结合现实情况去打造一个教育品牌。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把我院建成示范高职院校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关 骥,男,生于1963年9月,本科学历,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主任。

史改侠,女,生于1966年3月,本科学历,副教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中华全国医古文学会会员。

杨静选,女,生于1963年1月,本科学历,教授,篮球国家一级裁判、田径国家一级裁判,国家体育指导员。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副部长。 (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职苑大讲堂 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张小青 王晓莉

‚职苑大讲堂‛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主办,学生处、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协办,从2009年学院实现实质性合并不久设立,迄今已经度过4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学院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的知名品牌。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职苑大讲堂‛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时代精神‛为宗旨,以‚讲堂‛为平台,实施文化传播与教育。在报告人员的选聘上,体现了高品位、高水平、代表性、典型性特点,聘请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在相关专业、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来院,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在报告和交流内容的确定上,强调三个结合,历史传承文化与时代精神建构相结合,高品位的文化精品与渭南地域文化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精神培养相结合。既保证报告交流的品位,又紧密结合学院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突出‚需要性‛和‚适应性‛。使广大师生感到讲得精,讲得新,讲到了心里,说到了点子上,对于促进工作、激励修身、优化修业具有十分贴近的指导作用。截至目前,‚职苑大讲堂‛共举办活动近50场次,参加报告交流的师生多达40000人次,覆盖面涉及全院每位师生。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制定方案,规范活动管理

2009年10月,学院制定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职苑大讲堂‛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举办‚职苑大讲堂‛的意义在于启发师生思维,拓展文化素养,营造文化氛围,打造文化品牌。对主讲嘉宾及讲堂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统一的工作机制,科学实施活动安排和师生组织工作,及时做好宣传报道。要求办好‚职苑大讲堂‛,必须坚持‚四定‛规则,即定期召开评审会,对征集的选题进行认真评审;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分析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定期公布大讲堂公告,提高师生知晓率;定期向上报活动计划、活动状况和工作总结。

为促进‚职苑大讲堂‛活动系列化、常态化、精品化,成为学院的文化品牌,院党委提出了‚四个明确‛的管理要求。一是明确讲堂的主管地位。由宣传统战部对‚职苑大讲堂‛进行综合管理。负责落实讲座计划,协调落实场地,完成讲座信息发布、宣传和资料积累以及其它有关事项。二是明确讲堂活动登记制度。每次活动均填写《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职苑大讲堂活动登记表》。三是明确讲堂的举办地点。‚职苑大讲堂‛设立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主讲堂设在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是明确讲堂的举办时间。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通过校园网、海报等方式提前发布讲堂活动海报。五是明确讲堂的经费管理。学院设立‚职苑大讲堂‛专项经费,保障了活动的经费需求。

(二)五个专题,演绎讲堂文化

近年来,‚职苑大讲堂‛陆续开展了若干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有深度、有广度,突出时代感、超前性,开放性和针对性。报告和交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

先后邀请渭南市委党校王四海教授、渭南师范学院严安政教授和我院思政课部主任关骥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云侠教授为师生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史知识讲座。邀请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教学研究会会员,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学院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顾问秦文孝教授来院作‚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理想信念教育报告。安排宣传统战部部长卢百龙、思政课部副教授王天明为师生作‚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报告。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宣讲团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长兴来我院作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讲座,组织9名学院领导分别为各二级学院师生和老干部作专题辅导。‚陕西大学生在线‛、‚陕西教育网‛、‚安徽教育网‛、‚渭南市人民政府网站‛、《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先后报道了我院‚职苑大讲堂‛组织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的情况。

2.高职教育改革专题

先后两次特邀教育部资深评估专家、湖南省教育厅原高教处处长易建华教授来我院‚职苑大讲堂‛为师生作办学理念体系和迎评促建方面的报告,邀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津教授作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专题讲座,组织校内专家、教授就高职院校管理改革、学院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等对师生进行系统辅导。每年组织专人以讲座的形式对新进研究生、博士生就学院管理改革、教育科研的方法与规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等进行专题辅导。这些讲座、报告的举办,帮助师生学习理解全新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对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文化科学专题

特邀中国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来院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师生交流。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许文学来‚职苑大讲堂‛作‚做一名有文化的大学生‛报告。邀请渭南日报社编辑中心主任王海明、渭南人民广播电台‚环境热线‛主持人杨柳就校园新闻写作、怎样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作了形式新颖、切合实际的辅导交流。安排思想政治课部王天明副教授作了《红楼梦诗词欣赏》专题讲座。2012年11月22日,由九三学社开展的‚庆祝第二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暨‚百名专家进学堂入乡村‛活动在我院举行。我院图书馆副馆长刘秀慧博士受邀作了题为‚国学与和谐社会‛的专题讲座。 特邀留美华侨、中医专家陈镇江先生为我院师生作‚中医在美国的历史和现状‛专题学术讲座。邀请兰州军区323医院主治医师、国家高级营养师郭秋媛教授受邀作了‚营养与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卫生部专家、陕西养生与健康协会副会长、渭南市中医药协会会长周忠民为师生作养生报告。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小儿科知名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瑞林教授受邀作了‚让宝宝走向卓越,使教师更全面‛专题讲座。邀请医学院青年教师徐虎军、医学院博士后张文信等同志作医学、农学、建筑、旅游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题

先后邀请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省青联副主席燕君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务会计研究室主任、挂职渭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国家第十二批博士团成员李明,金华集团总裁助理、行政人事总监、省青联常委王方等专家,分别就青年就业指导、青年创业指导等方面作了专题讲座。2012年11月1日,学院招生就业处邀请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卢小勇来我院做大学生职业与创业指导专题讲座。

5.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连续两年,我院学生处邀请健康心理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中心主任,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毛志宏副教授来我院为师生做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2012年11月21日,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咨询室专业老师孙战民副教授作了题为《心理学,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三)凝练特色,彰显文化魅力

经过多年砥砺,我院‚职苑大讲堂‛臻于品牌,彰显五大特色:一是计划性。学院将‚职苑大讲堂‛纳入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予以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每一场讲座‚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等事项均有研究与策划匹配。二是系统性。表现于科学门类的系统性,在突出人文科学重要地位的同时,注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表现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虽然每一场讲座皆具独立性和灵活性,讲座内容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在分量上有轻重之别,但每个计划段的总体联系均具备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三是针对性。‚职苑大讲堂‛的选题与演讲,针对学生实际特点,适中把握了讲座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和现实需要,‚职苑大讲堂‛力求点化生命润泽灵魂;针对时代特点,‚职苑大讲堂‛坚持以回应实际诉求、满足实际需要为指归。四是艺术性。‚职苑大讲堂‛从选题到演讲、从策划到宣传,十分注重艺术性,把增强受众的吸引力放在突出位臵。五是渐进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在大讲堂开办过程中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规模由小到大,内容由浅到深,层次由低到高,效能由弱到强,现逐渐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三、活动成效 ‚职苑大讲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1.推动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通过开展‚职苑大讲堂‛活动,拓展了校园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强化了学生主人翁意识,营造出了‚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2.搭建了起师生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目前,我院正处于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阶段,积极开展‚职苑大讲堂‛活动,广开师生间的沟通渠道,加强师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院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支持学院办学的热情,全方位、多角度实现校企联合、合作,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院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3.迎合了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是高职院校全面实行职业化教育、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职苑大讲堂‛活动既在创新意识上保持了与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也在寻求突破并保持‚讲堂‛文化优良传统上展示出自身特色。在学院谋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弘扬讲堂文化,不失为提升学院发展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4.对于特色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意义。高职院校要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但人文修养的培养也不可忽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而‚职苑大讲堂‛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起到了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在学院开展‚职苑大讲堂‛活动,倾力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品牌,增强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成为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技能相适应的人文修养的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

张小青,女,生于1968年11月,本科学历。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办公室主任。

王晓莉,女,生于1984年5月,毕业于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硕士,助教。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干事。 (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高屋建瓴 扎实践行

构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

教育研究室 张学义

所谓办学理念新文化,是相对于中专中师办学理念而言的,其灵魂在于‚职业教育‛的内涵。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渭南职院)成立于2005年底,实质性整合肇始于2009年下半年。就是说,渭南职院在经历了2005年至2009年7月之间近3年的徘徊之后,真正起步于在‚高等职业‛教育轨道上运行至今只有不足4年的时间。起步的第一难题在于,刚由4所中专中师学校组合起来的渭南职院绝大多数教职员工在教育思想上同样处于彷徨阶段,亦即对于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怎样当好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渭南职院如何走出中专教育的窠臼、渭南职院如何尽快走上正确的职业教育的轨道而避免陷入中专教育套路等诸多关键性的理念问题,大家四顾茫茫一筹莫展。面对现实而不回避困难,敢于应对而力求有所突破,是任何有所作为敢于担当者在困难面前的必然姿态!学院党政一班人深刻意识到:构建并扎实践行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是首要的突破口,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长期坚持的最基本的文化行为,更是渭南职院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第一文化元素。近4年的文化实践,我们始终把文化理念的意识植入和教育行为结合并行,不仅完成了学院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体系的构建,也培育了广大师生的文化承担精神,不断取得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的新成果。

一、精心编制学院办学理念体系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办学理念体系,就是一所没有灵魂的学校。办学理念体系是一个包含着内在动态的实践性整体。因此,精心编制出我们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系,从而使学院广大教职员工从中专中师办学的套路中解放出来,建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上的新文化,成为学院的当务之急。在一年多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我们一是参考国内成熟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系;二是从‚类‛的特征上把握,加深学习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三是广泛征稿。这样以来,使他们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接近对职业技术学院一类学校办学理念的科学把握。至2010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体系》最终定稿出台。

现在定型的办学理念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九个部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思路;发展战略;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思路;管理理念;一训三风;校标理念。所谓办学理念体系,就是为办好某类(所)学校,该校全体师生员工一致奉为思想行动宗旨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本身为一种逻辑关系所紧密联系的呈递进和互相支撑关系的概念群。如果从概念群的角度去划分,我们学院的现在执行中的办学理念体系,可以做如下分类:1.总括性概念群(办学指导思想);2.载体性概念群(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思路);3.在可操作性概念群(发展战略、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思路、管理理念);4.是浓缩性概念群(一训三风、校标理念等)。

有了这样一个办学理念体系,从此学院的办学有了思想指南,全体教职员工在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的系统化上有了一个文本根据,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理念体系活动(人手一册,进行考试比赛,研讨等),从思想上深化和强化了全体教职员工职业教育思想理念,为新组建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尽快从中专中师的教育理念升华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编写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从实践变革的角度看,理念体系还只是观念性的东西,对于学院的整合、创建等办学实践行为而言,还有待在现实运作中实施和完成。因此,编制出能充分体现办学理念体系思想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便是顺理成章的重要工作。

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着手编制,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陕西省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等一系列重大规划陆续出台,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述重大规划,认真总结学院‚十一五‛以来办学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切实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统领学院发展未来,提出学院‚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策略,推进决策民主科学,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院在组织师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的基础上,开始了学院规划的编制工作。从2010年6月,学院开始筹备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7月,《学院‚十二五‛规划处室任务提纲》于网上传达,并初步征求处室、二级学院意见。2010年9月,学院2010年第13次党委会议,会议研究讨论了教育研究室提交的《学院‚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1年5月,经学院2011年第4次党委会议研究通过,正式确立了学院发展规划文本。

纵观发展规划的形成,主要体现了两个特点: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学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学院发展规划是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规划纲要,联系社会、学院发展实际,参阅省内外成功高校办学经验基础上,经过学院师生广泛讨论、党政专题研究和有关专家指导形成的。文本力图体现规划编写的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事求是地总结学院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学院所面临的挑战和形势,科学提出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和谐建院、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数据尽量客观、真实、准确,方法力求先进、科学、有效。

2.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真实反映学院的客观实际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规划工作从部署到形成,经历了大半年时间之久,期间进行了广泛动员、深入讨论,又在调查研究、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加强论证、接受指导、数易其稿,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凝聚着各方的智慧和心血,使得规划的编制过程真正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学院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真实反映了学院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

从学院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十二五发展规划正是办学理念体系的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的实施蓝图和目标体系。文化不唯是理念性的抽象表达,文化必须有坚实的支撑。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学院办学理念体系和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成果。有了这个规划,学院办学理念体系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具体渗透在学院教职员工的教育实践当中,办学理念体系所具有的思想理念和渭南职院的办学实际有了一个良好的契合,构建学院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

三、竭力培育学院文化主体

学院办学理念体系,无疑是学院文化整体中根本的部分。它引领着全体教职员工投身教学全过程的主导思想,影响着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的成长过程。它既是师生头脑深处的思想根据,也是教师‚育人‛和学生‚习得‛过程中的思想动力。因此,全体师生无疑成为学院文化的主体,成为实践学院办学理念的承担者,成为不断构建学院职业教育理念新文化的主体力量。但是,从中专中师教学模式到职业教育模式的超越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蜕变过程,必须有继承有扬弃有升华,使广大教职员工最终在继承与扬弃中培育和生成学院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的坚实主体!

1.作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

组织编写五卷本《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史》丛书。从2005年宣布组建渭南职院起,四所中专中师从渭南教育格局中成为过去时。中专中师的办学历史从此定格在这一刻。但是渭南职院是在原四所中专中师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四所学校曾经在渭南教育历史中产生过非凡的教育辉煌。历史不能抹去,因为历史本身是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重视历史承传更有利于职业教育新使命的承担,因此,学院党委及早动手,组织力量着手校史丛书的编写。丛书分大荔师范卷、中医学校卷、渭南农校卷、蒲城师范卷和渭南职院大事记。目前,共计一百万字的五部书稿初稿编撰已经完成,其中《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事记》一书可望在2013年6月中旬面世。

注重老领导老干部老教师的传承作用。老干部及离退休老教师是学院的宝贵财富,即使在学院建设初期繁忙复杂的局势面前,学院也没有放松和老干部老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规定每年为他们办好十件事,每年都把原中专中师学校时期的老领导请到学院进行座谈交流慰问。规定中层干部和老干部老教师结对子建立服务关系。这些长期坚持的做法,赓续了办学传统中的优质资源,刷新了学院在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上的丰富性。

注重利用中专办学资源的转化工作。学院教职员工的主体来源于原四所中专中师学校,他们带着中专中师的办学理念投身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中。因此转化工作势在必行。几年来,我们通过二级管理模式的推行和不断完善,使广大几教职员工既保持了中专时代一级管理模式里良好的教育品质,又在职业教育理念下高校二级管理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创办《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通讯》。四所中专中师学校的办学历史加起来超过二百年。四所学校为渭南培养的大批毕业生都是我们的校友。这是我们学院最可宝贵的社会教育资源。2012年年底,学院决定成立校史办公室,从校史资料收集编撰和校友会的角度开展工作。这一工作虽然启动不久,但可以预期的是,她在承传历史,丰富办学理念,转化学院文化成果等方面,将有很大的作为。目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通讯》创刊号将于2013年5月底面世。

2.在中青年教师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培育活动。理念的培育包括文本学习和教育行为深化两方面。一是集中开展学习学院办学理念检查、比赛、考试、演讲等活动,使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系在刚出台的时段里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结合教师的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教研科研等方面用办学理念的尺度去衡量和要求,特别是通过接受国家的人才评估、争取德助贷款、争创市级省级文明校园等一系列广大教师广泛深入参与的活动,使办学理念比较牢固地植入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思想意识之中。

四、大力弘杨学院办学理念新文化

1.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载体,精心作好深化办学理念文化精神的舆论、理论平台。创办于2010年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以‚传播职教理论、探索社科人文、研究理工农医、发掘地方文史、广纳名家力作、扶持学术新秀‛为办刊宗旨,已经出刊11期。

2.以教与学为主要途径的文化理念的宣传、濡化工作。学院创办院报《渭南职院》,创建学院门户网站,创办学生社团刊物,成立多种教师、学生文化社团,开展每年一届的科技活动月、文化艺术节活动,持续开展以‚弘扬国学‛为总主题的学术报告会等。这些具有‚职业教育文化含量‛的具体、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办学理念体系作为文化意识在师生中的濡化过程。

五、阶段性的办学理念文化成果

学院文化构建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富有魅力的事业,是永无至境的工作。办学理念新文化构建工作的魅力正在于‚新‛字上。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是面对职业教育这全新课题的挑战,激发出旺盛的应战志趣;文化主体的积极承担精神也催促师生扎实践行的文化品格。从不足4年的办学收效,我们已经取得办学理念阶段性的文化成果。

学院的文化建构从学院办学理念体系的确立,使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在职业教育办学新的历程中有了一个新的教育实践思想依据,她像种子一样,在教职员工的心里生根成长,不断和中专教育理念发生碰撞和转化,且向着符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旨向上发展和成熟。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学院办学理念体系的外显,也就是在实际的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赋予办学理念以实践的品格,与此同时,作为学院主人翁的全体教职员工,必然成为办学理念体系的实践主体。理念的东西在不断的实践中自然发生一种提升,从中自然产生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自然会成为多数(大多数)共同认同的价值追求。其富含的文化因素会不断增加、系统,其实践性因素也自然会反哺文化的意蕴。可以不夸张地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办学理念已经不仅仅是文本性的字句,而是深入到每个教职员工头脑和心灵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的一种素养,一种品格,一种具有实践支配功能的形而上,一种动态的不断生成新的文化因素的学院文化之根。其阶段性的文化成果不仅表现在理念体系等一系列文本本身,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一支具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品格的文化主体,且文化主体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生成与创新中塑造和刷新着渭南职院新的文化群像,不断体现着渭南职院在渭南职业教育大格局中的龙头作用!

【作者简介】

张学义,男,生于1963年2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副教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室主任。 (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追求师范精神 建设特色文化

蔡小伦 苏雪梅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沃土和基本因素,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近年来,师范学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思路,结合专业特点,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要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开创了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效。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师范学院始终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种师范精神作为永远的追求。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确立了‚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思路,从‚培养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出发,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师范精神与明德、笃行、精技、强能这一校训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实践过程与方法

(一)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教学生学会做人

1.开展系列性思想教育主题活动,解决学生在学习、交往、成才、情感、就业等思想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惑,同时,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其构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列思想教育主题有‚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爱情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尤其要学会理性地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适;‚责任感教育‛,教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院负责、对社会负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明养成教育‛,包含道德素质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两个层次的含义,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风教育‛,以班级学风建设为基础,以狠抓学习态度为重点,加强学风教育;‚感恩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诚信教育‛,鼓励学生以诚信为处世做人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入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塑造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

2.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纪念‚九•一八‛、‚情系灾区、珍爱生命‛学生征文活动、国庆节的‚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募捐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3.抓好开学典礼和奖学金颁奖典礼,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在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一批为学院赢得荣誉、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团体,用身边的人和事为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把握成长的方向,鼓励他们树立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决心。通过组织全院学生参加奖学金颁奖典礼,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热烈的掌声中,既让领奖者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也能鼓励广大的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4.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师范学院开展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早晨15分钟诵读经典,晚上30分钟抄写自己喜欢的名师经典,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阅读交流,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比赛、诗歌创作比赛和硬笔书法大赛,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读经典、读名著的过程中体会诸子百家的深邃,唐诗的浪漫、汉赋的潇洒、宋词的凝重,让国学的精髓如春风化雨浸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净化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为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学生文娱活动,教学生学会做事

1.抓好品牌活动建设,展现特色育人文化。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专业特点,逐渐创立了四个自己的品牌活动,健美操大赛、文艺表演、师生书画展和诗歌朗诵比赛。这些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展现了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2.丰富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师范学院积极组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学生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品牌活动为重点,以大众化活动为基础,以对外交流活动为延伸的活动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师范学院既在本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大众化的迎新生文艺晚会、诚信感恩演讲赛、经典诵读比赛和师生书画展、健美操大赛等品牌活动;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庆典活动和比赛活动,如参加‚世纪金榜杯‛全国书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国培教育结业仪式汇报演出、庆贺渭南测控站组建四十周年‚土塬牧歌‛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开展专业性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师范学院目前办学层次多,专业分布广,逐渐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的办学体系。结合学前教育特点,学院每年定期开展钢笔字、粉笔字和简笔画、手工制作大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和青年歌手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活动,积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组织各种公益活动,促进对社会的关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积极搭建活动平台,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成立学生实践小分队,深入学校周边乡镇、农村,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知识,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把对党和祖国的感恩化作实际行动。

三、活动成效及经验

(一)取得的成效

1.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几年来,师范学院培养出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成绩显著,如李增善老师的作品《独遣春光》在‚第三届全国院校美术大赛‛中获三等奖,同时他的作品《短日照菊》被选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展‛;雷立英、杨洁老师在‚外研社杯‛全国职业学校语文、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均荣获二等奖;苏雪梅老师被评为院级优秀辅导员、十佳辅导员和陕西省优秀辅导员等,这些优秀教师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师范。常小英、周丽娟、刘文涛三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中获专科组二等奖。‚世纪金榜杯‛全国书信大赛活动中,陕西赛区内,我院6篇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学院举办的中华颂经典诵讲比赛中师范学院参加的六名学生全部获奖,分别取得

一、

二、三等奖。有3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20多名学生获励志奖学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

2.学生思想境界显著提高。倡导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鼓励学生学习圣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情操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的风气蔚然成风。

3.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学院坚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严格要求广大师生,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重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学识与技能的结合,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不但要做一名有知识的人,更要做一名有文化的人。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高涨,参与各种活动的意识显著增强,良好的学习风尚愈来愈浓。

(二)取得的经验

1.学生活动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与时俱进。从学生实际出发,建设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校园活动和符合时代主题的校园文化,让每个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学生活动要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在活动品质上下功夫,各项活动要精心策划,倾力举办,致力于办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最有效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最后,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每次活动结束后,学院团委组织学生会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不足,从运作方式、活动内容和项目设计等方面找原因、找差距,为以后的活动做足充分准备,推进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

【作者简介】

蔡小伦,男,生于1979年5月,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苏雪梅,女,生于1971年12月,教育学硕士,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辅导员。

(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传承雷锋精神 锤炼青年高尚品格

杨瑞侠 赤保民 苏向丽

医学院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二级学院,开设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三个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学习雷锋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传承‚明德、笃行、精技、强能‛的校训精神,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学院‚行为规范文化‛的内涵,为建构具有渭职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靓丽的光彩。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将传承雷锋精神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内涵的主题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

(二)将传承雷锋精神升华凝练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品格。

(三)将传承雷锋精神与时代特征、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给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内涵,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技能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做到学而不厌,练就过硬本领。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开展主题教育,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雷锋用平凡的累积,彰显了生命的要义;用人性的光辉,给世间增添了温情;他把忠诚、善良、无私、敬业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全人类共有的道德价值演绎到了极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要用雷锋精神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雷锋精神。

1.组织召开‚春风中的雷锋情‛主题班会。

从三月份开始,在班会内容中持续安排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内容,以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六集纪录片《永远的雷锋》,使同学们对雷锋的成长历程、雷锋精神有了全面细致的理解。今年的3月5日是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各班级召开‚春风中的雷锋情‛主题班会,大家畅所欲言,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

2.坚持开展‚学雷锋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将每年3月5日所在周次定为‚学雷锋周‛,先后以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等为骨干,进行上街为市民义诊、美化校园环境、举办雷锋图片展、组织征文等有益活动,更好地践行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雷锋精神。

3.举办‚发现身边不文明现象‛主题教育。为了提高师生文明素质,营造和谐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先后通过橱窗宣传、板报评比、调查问卷、主题班会,举办‚养生与健康‛和‚口语交际的素质与能力‛讲座等形式,让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同时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带动院风院貌的根本好转,为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在学习雷锋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医学院有一支政治坚定、品学兼优、遵规守纪、按章办事、务实灵活的学生干部队伍,他们和学生党员一起发挥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在搞好校内活动的同时,积极践行尊老爱幼的雷锋精神。2012年5月,预备党员及部分积极分子共35人,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去临渭区老年公寓慰问演出,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2013年4月,由学生党员发起并组织了‚捡起一片爱心,帮聋哑儿童圆梦‛公益活动。他们在学校收集饮料瓶、旧纸箱等废品,将卖出后所得现金购买文具,捐给聋哑学校的儿童,目前他们的公益基金已累积接近500元。‚六一‛前夕,他们将带着文具和爱心与渭南曙光聋哑学校的儿童共度节日。

(二)创新活动模式,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开展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升华,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1.开展学习《弟子规》和‚经典诗文朗诵‛等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诚实守信、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周集中学习《弟子规》全文及解读,每月写一篇读后感,集中交流讨论一次。

将传统教育经典与现代道德教育规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长见识、丰富才华,感悟经典、品读文化魅力,我们举办了经典诗文朗诵赛,推荐的四组选手在学院组织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中表现出色。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把恭敬辞让、宽以待人、孝敬长辈当成了自觉的行为,做到了言有礼、行有规。

2.开展‚感恩‛主题教育。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现实和迫切的需要。

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对当代学生的关爱。结合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以及《弟子规》的学习,先后举办感恩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全国‚世纪金榜杯‛感恩书信大赛中喜获佳绩,15名同学获奖。此举让同学们明白了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和关怀,更让大家懂得了回报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的道理,树立‚知恩图报为荣,忘恩负义为耻‛荣辱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3.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弘扬传承中医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而且作为将要步入医学殿堂、担负医生使命的后备力量,有着对人类非凡的意义,对社会重要的承诺。2012年10月为全体学生举行‚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同学们高举右拳,神情庄严地许下神圣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参加仪式后,大家难掩激动的心情,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践行誓言,传承优良传统,奋发努力,不断进取,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三)紧扣时代主旋律,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中国梦‛相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期的主旋律,要求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1.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中国梦‛。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看、收听大会的盛况,他们关心实事政治,

第16篇: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

2006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

生活

创造——作文教学在新视野中的回归和矫正

臧传东

交流

第17篇:湖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附件1

2015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

实施方案

根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暂行办法》,总结历次成果鉴定经验,制定2015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实施方案。

一、成果鉴定的性质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是对我省已完成的社会科学成果进行鉴定,由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社科评审办”)具体组织实施,属省级鉴定。

二、成果鉴定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组织社会科学成果鉴定,鼓励广大社科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普及、宣传等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成果鉴定的申报材料及有关要求

(一)申报成果的范围

凡在湖南省工作的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2010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社会科学成果,均可通过相关单位向省社科评审办申报。主要包括:

1.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公开发表(指在标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报刊上发表)的社科研究论文、

调研报告。

2.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标有国内统一书号ISBN×-×××××出版社公开出版的社科专著、译著、编著(含省部级及以上教育部门、单位委托编写或认可的教科书、古籍整理出版物、社科普及读物、工具书)。

3.未公开发表但已被应用采纳的调研报告。

不属申报范围的有:非社科研究成果,如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时事新闻、概览、统计资料、电脑软件、文学、艺术等创作作品。

(二)申报成果的基本要求

1.研究成果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符合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2.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提出的理论、观点、方法有创新,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或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研究成果科学严谨,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与数据准确、完整。

(三)成果鉴定的申报材料

1.鉴定成果。即著作原件、论文复印件(包括论文封面、版权页、目录、论文全文及封底,加盖单位公章)、调研报告(加盖单位公章)。

2.申请表。包括申报人情况、成员信息和成果简介。成果简介主要包括内容提要、选题的价值、研究难度、文献综述情况、成果的创新

点、对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的贡献、应用前景以及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综合比较等。限3000字以内。

3.反响佐证材料。申报成果的立项、引用转载、批示鉴定、获奖等社会反响情况。所有反响佐证材料必须是申报成果产生的。

(四)申报数量

每人最多申报1项个人成果和1项集体成果,即申报成果的作者在本次鉴定评审中最多以一次独著身份和一次合著身份出现。

(五)下列成果不予受理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2.违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 3.成果存在法律上的权属争议的。

4.省部级以上的课题成果已经通过课题主管单位结题验收的。5.申报过省部级单位组织鉴定的。 6.已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

(六)关于申报材料作假的处罚

本次鉴定的所有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如有作假即使在申报时未发现,参评后一经发现或查明,立即取消当年及以后4年参评资格,并由责任人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同时责任人应承担因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著作权归属不明确和不合法而造成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成果鉴定的组织

省社科评审委是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的组织领导和终审机构。省社科评审办负责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的日常工作。专家评审组是省社

会科学成果鉴定的初评机构,其成员由省内外有影响、公道正派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负责本次鉴定的网上评审和会评工作。

各高等院校、党(干)校、军校,省直各有关单位,各市州社科联、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省青年社科工作委员会委员所在单位在此次鉴定活动中负责对所属单位和个人的组织宣传、申报管理、资格初审和向省社科评审办报送申报成果等工作。

五、成果鉴定的等级标准

成果鉴定结论分为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省内先进、通过鉴定、不能通过鉴定五个等级。各等级标准为:

1.国内先进: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处于国家前沿水平,对国内专业领域研究产生重大标志性影响;提出了新的学说或者系统完整的理论观点;在学科领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或方向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所研究的问题理论难点多,学科研究基础薄弱,资料搜集与整理难度很大;在相关行业领域具备重大应用转化价值和重要社会影响;对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2.省内领先: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处于省内高端水平,对省内同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对专业领域和学科问题做出新的论证,丰富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理论观点;所研究的问题理论难点多,学科基础薄弱,资料搜集与整理难度大;在省内相关行业领域具备较大应用转化价值和重要社会影响;对推动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省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较大促进作用。

3.省内先进: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居于全省前列,对省内同领域

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对专业领域和学科问题做出系统描述、分析和概括,完善了某些重要理论观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理论难点,资料搜集与整理有难度;在省内相关行业领域具备应用转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对推动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省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较好促进作用。

4.通过鉴定: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见解,理论前提科学,研究方法适当,资料准确完备,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理论阐述基本全面、精当,知识结构较为系统完整;在相关行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应用转化价值,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5.不能通过鉴定:研究成果没有新意,缺乏深入研究;在理论前提、研究方法、资料准备、逻辑论证等方面存在缺陷;应用转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很小,对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大。

评委应对鉴定等级中“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省内先进”三档严格区分、从严掌握,对通过省级鉴定的研究成果要严格把关。

六、成果鉴定的程序及要求

(一)成果申报

1.网上注册申报。申报者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先与省社科评审办联系,在申报系统内增加单位名称后,申报者在湖南社科网或者湖南科研网“成果鉴定管理信息系统”栏进行个人注册,按要求如实填写注册信息。经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才可使用个人账号,进行在线申报。申报成果鉴定的相关信息(著作、论文、调研报告、反响材料及证明等)须全部用PDF格式上传,每个文件不超过30M,

若文件过大可分解成多个文件上传。个人申报材料须在所在具体单位公示3天无异议后,再提交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各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确认正式提交省社科评审办。

2.申报纸质材料。为确保申报的可靠性及存档需要,申报者须申报一份与网上电子材料一致的纸质材料,包括从网上下载打印的纸质《鉴定申请表》、《反响材料表》,著作原件,论文、调研报告、反响及证明材料复印件等等,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须对原件进行认真审核并在复印件上加盖审核公章。所有材料要求放入材料档案袋,并用《鉴定申请表》中封面贴于材料档案袋面上,同时再将《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单位申报材料统计表》打印1份,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及科研主管部门公章,由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汇总报送省社科评审办,逾期不再受理。省社科评审办不受理个人申报。鉴定成果一经申报并受理,申报资料一律不予退还。

3.材料审查核实。在各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的基础上,省社科评审办将进行复审,对申报表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和核实。

(二)成果鉴定

1.评委产生。评委从评委库中随机抽取,并实行回避制,即本人申报了鉴定成果,或与申报人员为夫妻及三代以内亲属的,均不能担任评委。入库的省内外评委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社会信誉,且获得过省部级社科成果奖或者相当奖励,或者有省成果鉴定为省内领先水平以上。每组评委专家的专业方向要求为本组的二级学科专业,每组3—5名评委。所有鉴定评审专家名单将于鉴定工作结束后连同鉴定结果向社会公示。

2.网上鉴定。各鉴定组成员在网上认真审读申报材料,对照本方案所确定的鉴定标准对参评鉴定成果做出个人评价,进行打分,提出鉴定等级。鉴定组组长通过网络综合各鉴定组成员的评审情况,提出鉴定组鉴定意见。

如有需要,对于经鉴定小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鉴定结论为国内先进的鉴定成果,由省社科评审办组织成果申报者现场答辩。

3.会议鉴定。召开由各鉴定组组长参加的成果鉴定评审会,各鉴定组组长必须亲自参会,不得以书面意见或委派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先由各鉴定组组长汇报本组的鉴定结论为省内先进及以上的鉴定成果,然后投票表决,赞成票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果视为通过鉴定结论,否则鉴定等级降一档。

(三)结果报批、公示

省社科评审办对鉴定情况进行综合,并将专家鉴定结论和会议鉴定意见上报审批,批准后公示15天,公示无异议后颁发成果鉴定证书。

(四)纪律措施及要求

1.强化制度设计。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并责任到人,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可靠;实行网上鉴定与会议鉴定相结合,确保鉴定程序的科学规范;实行同行专家鉴定,省内专家与省外专家相结合并随机抽取,确保鉴定结果权威公正。

2.严守“四不”纪律。所有参与各项鉴定评审工作的人员要求严守“四不”纪律,即“不打听、不泄密、不许诺、不打招呼”。鉴定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在整个鉴定过程中必须廉洁守纪,不得接受礼金或礼品。送礼者和受礼者,或另有其它违规行为者,经查实后取消其参加鉴定

或评审工作资格,并由有关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的行政监督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在公示结果前,担任评委的专家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自己评委的身份,如泄露并查实,将对其鉴定结果作技术处理,并取消评委资格。

3.严守职业操守。作为评价主体的评委和组织者分清自身职责,遵守职业操守。评委们认真严格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怀着对社会科学的赤诚之心,保持高尚的学术良知和道德风尚;组织方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完善地制定评审规则,所有人员都不担任评委,只做好鉴定评审的管理和服务,鉴定专家独立自主地开展鉴定,决不受任何干扰。

七、鉴定成果的推介及奖励

凡鉴定结论达到省内先进及以上的鉴定成果,给予以下奖励并推介:

1.依据惯例,若不是省级以上立项课题成果,将确认为省社科评审委立项课题(不资助)。

2.申报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时可作为参考因子。3.择优在有关媒体宣传、呈送省领导参阅或推荐到实际部门转化应用。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属省社科评审办。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5 月28日

第18篇: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二等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21项)

序号

成 果 名 称 001 数学实在论的语义分析及其意义(论文) 002 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编著)

003 跨国公司R&D国际化及在华R&D投资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研究(专著) 004 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福”与“祸”:

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论文) 005 山西典商研究(专著) 006 农村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丛书(编著) 007 建立干部公开选拔量化指标的探讨(论文) 008 Regulating mine land reclamation in developing

康仕慧 山西大学郑建国

省财政厅申长平等

省财税专科学校

樊增强

山西师范大学景普秋等 山西财经大学刘建生 燕红忠等 山西大学

崔富春等 山西农业大学李高山 省委党校申报人

countries: the case of China(发展中国家矿地

复垦的法律规制:以中国为例(论文)

霞 山西财经大学

009 中国近代大学创立和发展的路径

------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的考察(专著) 010 理科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研究(专著) 011 元代辞赋研究(专著) 012 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专著) 013 走向田野与社会(专著) 014 战争·革命与乡村社会:晋西北租佃制度

与借贷关系之研究(专著) 015 在自主创新中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论文) 016 科技项目完成情况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 017 人才资源的经济学分析(专著) 018 会计理论研究(专著) 019 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专著) 王李金 山西大学

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研究中心

梁永平山西师范大学

李新宇 山西师范大学

侯文宜 山西大学

龙 山西大学

玮 山西师范大学

斐 省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梁吉业等

山西大学

李志江 吕梁市委组织部

李端生 山西财经大学

峰 山西出版集团

020 元杂剧通论(上下)(专著) 021 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专著)

二等奖(64项)

序号

成 果 名 称

001 论邓小平的政治监督思想(论文) 002 丹尼尔•丹尼特的意向战略及其理论意义(论文) 00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论(编著) 0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论文)

005 关于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地位的

若干思考(论文) 006 典型悖论之统一消解原理:证伪预设

——悖论研究的误区与爱因斯坦的启示(论文)007 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法律问题研究

——以山西煤炭资源有偿使用为例 (论文) 田同旭 乔全生 申报人

郭学旺 王姝彦 师

吴俊清等赵宇霞 邸敏学 张铁声 王继军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省社科院

山西大学

008 我国社区矫正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谭恩惠 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009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专著) 赵小平山西大学

010 分配·权利与和谐社会(编著)

王满春

省人民检察院

原玉廷

太原师范学院

011 统筹城乡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研究(专著) 薛建兰 山西财经大学

012 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朱丽君 山西大学

013 马克思主义利息理论与西方现代利息理论的比较:

继承与借鉴(论文) 闫素仙 山西财经大学

014 我国二元经济转化的理论与模式

——一个有别于西方古典经济论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论文)杨俊青 山西财经大学

015 从技术引进导向技术创新的一段跋涉

——1960 年代前半期中国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论文)

山西大学

柏01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借鉴•融资体系的构建 (专著)武巧珍 山西财经大学

017 晋商研究当代文库(专著) 崔满红 山西财经大学

018 中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透视(论文) 张青枝 山西财经大学 019 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专著) 020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专著) 021 价格指数的理论与方法(专著) 022习惯形成下的缓冲储备行为(论文) 023 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024 山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

025 由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引发的思考(论文)026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027 资源型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编著)

028 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专著) 029 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论文) 030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

评估与应对(专著)

尹优平人行太原中心支行

郭根龙 山西师范大学

高艳云 山西财经大学

斌 山西财经大学

沈沛龙 山西财经大学

王宏英

省社科院

苏星海

太原科技大学

曹海霞

省社科院

刘立新

山西焦煤集团

彭月兰 山西财经大学

李劲民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白原平山西焦煤集团 韩龙淑 太原师范学院

薛勇民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031 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目标与实施的

科学性探讨(论文) 武永明 山西师范大学

032 探索 创新 发展——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与

王尚义 阎元红

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著) 033 明清晋商巨贾的人格结构研究(论文) 034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专著)

035 清末民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1897-1916)(专著) 036 台阁体新论(论文) 037 从“山药蛋派”到“晋军后”

——山西三次小说创作高潮再审视(论文) 038 挑战与应战 冲突与融合

——伊斯坦布尔城市现代化历程(论文) 039 《白虎通义》思想的历史研究(专著) 040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山西大学041 逝去的繁荣:晋蒙粮油故道研究(专著) 张虎芳

杨继平段友文 韩一宇

郭万金 傅书华 车效梅 向晋卫 (论文)

张世满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乔新华

山西大学

042 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仿真研究(论文) 薛耀文 043 资源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专著) 赵国浩 044 硅谷与中关村人才聚集效应及环境比较研究 (论文) 太原理工大学

045 企业知识转移中的机制设计研究

——以汾酒股份“细节管理”的推行为例(论文) 李景峰 046 基于共同治理的管理者财务激励模型研究(论文) 油晓峰 04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学术研究环境分析(论文)段志光 048 不动产静态与动态评估方法(专著) 张所地 049 煤矿安全心理测评技术与应用(专著) 栗继祖 050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动因

与有效组织(论文) 王文昌

秦作栋

051 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论文) 畅引婷 05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 谭克俭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牛冲槐

山西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省科技厅

山西师范大学

省社科院

053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学研究会

(专著) 曹昌智 省城市科05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论文) 王国霞 山西大学

055 歌唱从心开始(专著) 王

珣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056 繁峙岩山寺壁画中的建筑及其特征(论文) 徐岩红 山西财经大学

057 汪立三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传统因素(论文) 张瑞蓉 山西大学

058 实用普通话教程(专著) 邓

明 晋中学院

059 万荣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

——兼谈山西方言重轻式两字组轻声调值的类型(论文 )

吴建生 省社科院

060 晋源方言研究(专著) 王文卿 太原师范学院

061 英国公司法精要(译著)

樊云慧 山西财经大学

062 会话分析(编著) 于国栋 山西大学

063 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李广凤 山西大学

064 艺术英语(专著) 郭燕玲

广播电影电视

管理干部学院

第19篇: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规定

甘办发[2012]58号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评奖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委党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 0 12年4月28日

(此件发至地级)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省委、省政府面向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设立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分设

一、

二、三等奖。

第三条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互补,构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气派、甘肃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注重突出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关系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成果,注重突出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为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的成果,注重突出甘肃特色学科、推动我省文化建设大繁荣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坚持公开、公正、客观、择优的原则,实事求是,宁缺勿滥。

第二章 评奖范围

第五条

甘肃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或组织,在评奖规定时限内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与校注、科普读物、教材、地方志书、论文、研究报告均可参加评奖。

未公开发表和未正式出版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由作者单位出具书面申请,经甘肃省社科联组织鉴定并推荐,亦可申报参加评奖。在国家或省社科规划办公室立项并已结项的研究成果,由作者单位出具书面申请,经省评奖办公室审核同意,可申报参加评奖。

第六条

新闻、文学、艺术等学科,只限理论研究成果参加评奖。

第七条

大事记、概览、人物传记、统计资料、年鉴、画册、评介材料、文件、领导讲话和工作总结、翻译的文学作品以及网络文章等非学术性成果,不属于评奖范围。

凡已获得省部级奖励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再纳入评奖范围。

不符合系列论文要求的论文集不能以总成果名义申报,只能以单篇论文申报。

第八条

每次申报参加评奖的成果,第一作者的个人成果最多不得超过两项。

第九条 为表彰省级领导干部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支持和贡献,对其研究成果设特别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第三章 奖项设置和评选条件

第十条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次奖励名额控制在300项以内。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220项。

第十一条 参评的各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著和编著。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在研究现实和历史重大问题上有创见,对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新贡献。

(二)译著。保持原著风格,译文准确流畅,对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深化学术研究有促进作用。

(三)工具书。体例科学,诠释规范,资料翔实,知识性强,使用方便,对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古籍整理与校注。整理忠于原作,考据严谨。校正纠讹补缺,注释富有新意,对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五)科普读物。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简练,在传播科学思想,铸造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六)教材。内容新颖,体例严谨,能够吸纳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对教学、科研有重要应用价值。

(七)地方志书。资料翔实、记述准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八)论文。选题新颖,观点正确,论据可靠,具有创新性,对解决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有新突破,对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有新见解,对本学科发展有新贡献。

(九)研究报告。选题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决策提出有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设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奖工作的领导、获奖成果的核准及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组长由省委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成员由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社科联负责同志组成。

评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社科联,负责评奖的文件起草、组织实施、指导协调、资格审查及其他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省评奖委员会。由省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聘任的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单位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组成,负责评选出获奖成果及奖励等级。

学科评审组。由省评奖办公室聘任的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单位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组成,负责评选出本学科报送评奖委员会的终评成果。

初评小组。市(州)初评小组由市(州)委宣传部和社科联提名组成;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民办社科研究单位初评小组由常务理事会提名组成;社科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初评小组由该单位领导集体研究提名组成。各初评小组负责受理成果的申报、资格审查和初评工作。

第五章 评审程序和方式

第十四条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程序:作者个人申报和单位审查推荐;初评小组负责初评;学科评审组负责复评;评委会负责终评;省评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五条

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个人或组织,向规定的初评小组申报成果。

委托申报成果者,申报人应持有第一作者书面委托书。 第十六条 初评采用评委认真阅读成果,充分讨论酝酿,按照标准独立打分,依据得分多少从高到低确定入选成果的方法进行评审。

第十七条 学科复评采用评委认真阅读成果,分组讨论酝酿,按照评分标准独立打分,依据得分多少从高到低确定入选成果。

第十八条 终评工作要在评委认真审阅成果、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获奖成果。要重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在获奖成果中,45岁以下中青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原则上不少于获奖成果总数的25%。

第十九条

终评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天。在听取社会各界反映意见后,由评奖办公室对获奖项目进行最终复核后,上报省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及省委、省政府批准。

第六章 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由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并颁发证书。获奖证书名称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证书”。

第二十一条

获奖作者的获奖结果,记入人事档案,作为考核、晋级、任用、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享受有关待遇的依据。

第七章 评审纪律

第二十二条

评审人员和评奖工作人员在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应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严格把关。

第二十三条 评奖实行回避制度。凡申报成果参加评奖的,不能担任各级评审机构的评委。

第二十四条

对申报和获奖成果,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经评奖办公室审查确认后,取消其参评资格;已经获奖的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和获奖证书,并通报批评,连续三届不得申报参评。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评奖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市(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审、奖励,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20篇: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 50 号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已经1998年7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 长:习近平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第一条 为繁荣和发展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奖励在社会科学方面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奖励名称定为“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下列三类社会科学作品,每类均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一)专著类;

(二)译著、教材、古籍整理、工具书、科普读物类;

(三)论文、调研报告、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类。

第三条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福建省人民政府名义颁发。评奖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

福建省人民政府委托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负责评奖活动的管理、组织和实施。

第四条 在当届评奖年度内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本办法第二条 规定的社会科学作品,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作者可以个人或者集体名义申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二)在学术上有科学创新、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三)体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

第五条 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提交下列文件:

(一)《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

(二)作品原件及其复印件;

(三)有关单位或组织推荐意见书。

第六条 凡已在相当或高于本奖励的评奖中获奖的成果不再申报参评。

第七条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当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评委会)评审。

省评委会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设立,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省评委会成员,由从事社会科学工作专家、学者和有关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八条 社会科学各类作品优秀成果奖具体标准是:

(一)专著:在研究现实和历史的重大问题上有创见;

(二)译著:译文准确畅达,译作内容对研究和解决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教材:在内容上有新意,结构上有突破,对科研、教学有重要应用价值;

(四)古籍整理:切合原意,注释准确,对历史考证有所发现或有重要价值;

(五)科普读物:适应时代需要,并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在传播和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效益;

(六)工具书:体例科学,资料可靠,知识性强,能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并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

(七)论文:在学术上有创见,或能正确阐明重大理论问题或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八)调查报告、咨询报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研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明显的社会效益,或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第九条 福建省社会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二)坚持标准,注重质量的原则;

(三)在同等条 件下,青年作者作品优先入选原则。

第十条 省评委会的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初评:组织学科评审组按照评审标准,负责成果的初评、初选工作;

(二)复评:组建若干复评组,对初评结果进行复评,按评审标准和所下达的入选成果比例(或数量)向省评委会推荐各等级获奖候选项目;

(三)终评:省评委会对各复评组所推荐的各项候选成果进行最后评定。

第十一条 省评委会的评审结果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为异议期。

第十二条 经公布无异议的评审结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对获奖人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各类各等级奖金数额和评奖工作费用由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同省财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三条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者与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者享受同等待遇,其获奖结果记入人事和学术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和享受有关津贴的依据。

第十四条 参加评选的作品有弄虚作假或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取消其参评资格;已获奖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其奖励,并追回奖金和奖励证书;有关主管部门应视其情节轻重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侵权行为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评审成员利用职务便利徇私舞弊的,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取消评审资格,并由有关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施行。

小学优秀成果 范文
《小学优秀成果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