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枣庄范文家乡的石榴(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7 12:07:4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石榴

《石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石榴,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

3、仿写第四自然段。

重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拟人、比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咱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石榴图)这是一种水果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 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考考大家。

3、指名分行读(随机纠正指导读“红白相间”)

评价:读得很正确,谁能读出感情来呢?

4、指名读

开火车读或者分行读

二、精读课文

1、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老家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分别写了石榴树的____、____、__。(课件出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学习按时间顺序介绍一种事物

(一) 教学第二自然段

1、哪一段描写了石榴的成长 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按什么顺序写了石榴树的生长?分别写了石榴的什么?(板书:春叶

夏花)

2、自由朗读这一段,找一找描写枝叶的关键词语体会出了什么/

3、自由读一读描写夏花的句子,想一想石榴花开有什么特点?(多,美) 从那个词看出石榴花有这个特点的?多(一朵朵,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

除了这一小节的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热闹)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4、形状:像小喇叭,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仅仅是比喻吗?(拟人)从哪看出的?(鼓着劲在吹呢)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你能读出那股劲吗?谁还想读读,可以边读边演。

5、(出示图片)美么?你能美美的读一读这一段吗?

6、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出示)

(二)精读石榴果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同学们,石榴结果了,这是什么季节。让我们赶快去看看石榴果吧。

1、同桌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要求:课文先写了石榴果的什么,后写了石榴果的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板书:颜色 形状)

2、四人小组中,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出为什么。交流: A、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引读: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同时出示图片) (突出:先是、逐渐、最后)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位置能够变换吗? 师:这几个词语写出了石榴颜色变化的过程。作者正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B、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看图片对照文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这句话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拟人更生动形象) 作者把一个个成熟的石榴果当成可爱的娃娃来写,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石榴是怎样的感情?(喜爱)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那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吗?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一读。 自由练读 男女生赛读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如果这时你站在丰收的石榴园,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出示图片)(吃) 学生回答:(

)的石榴子

1、看:我们先来看看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2、尝:这么美的石榴大家想尝尝吗?(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

出示: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酸溜溜,甜津津是石榴的?(味道)

3、品:品一品是什么感觉(感受) 让我们再来品尝一次石榴吧!(引读读第四自然段: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

三、小练笔

1、看把小朋友馋的,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水果, 它就是(拿出实物柿子) 柿子是什么季节成熟的,我们来看看,柿子是怎么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吧。

2、图片出示柿子不同阶段的图片。学生说说柿子颜色的变化

3、要想说出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上哪些词语(先„„逐渐„„最后)

4、熟透的柿子柿子像什么?如果摘下来一个尝尝味道怎么样?

5、学生练写片断

附板书:

16、石榴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感受)

点评:

在学生掲题后,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拎出教学思路。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图片,图文对照,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理解感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来体会这些重点,感受喜爱之情,帮助学生领悟拟人写法。读写结合,在讲解课文中,渗透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仿照第三段写话。写出柿子的成熟过程,水到渠成,扎实有效。

如果教师在教学春花,夏叶,秋果中能重点词语,进行反复的比较,积累,感悟,那么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推荐第2篇:石榴

点击查看罗会荣 博客

《石榴》 第1课时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语文版)

第一单元《石榴》 总第1课时 授课人:罗会荣

课题 石榴 作者 郭沫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过程方法 1.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听记熟悉了解石榴同学的介绍,来了解石榴的特点。

2.通过阅读其它作品或作品片段,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文体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品位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揣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

2.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者笔下石榴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学生 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 奇崛(j ué) 枯瘠(jí) 犀(xī)利

琢(zhuó) 安普剌(lá) 金罍(léi) 盎(àng)然

皓(hào)齿 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要求学生圈出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4、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看图片,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

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

现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补充

学生合作完成。(相互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小组内思考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齐读第一段。

思考讨论。针对教师的提问回答,质疑。

合作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学生总结,然后由教师归纳。

计 石榴郭沫若

(1)枝叶美(第2段) 托

(2)花朵美(第3——5段)

备注

点击查看罗会荣 博客

《石榴》第二课时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语文版)

《石榴》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授课人:罗会荣

课题 石榴 作者 郭沫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教师归纳)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教师总结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提出要求: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提名读课文。

学生讨论回答。

想一想:如何变化?

、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想想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后交流汇报。

想一想:作者明写什么?暗写什么?要表现什么?

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板书

设计 石 榴

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 教

备注

推荐第3篇:枣庄

二O一四届高三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I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1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6月22日,甲、乙、丙三地的学生共同进行了一项“测量立杆影 子长度”的活动,他们各自将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的1米高立杆的 影子长度绘制成图(图1)。据此完成l-2题。

1.活动当日

A.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B.丙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甲地日出时,杆影朝向西北

D.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甲地该日杆影最短时

A.乙地夜幕沉沉

B.丙地旭日东升

C.东半球分属不同日期

D.西半球属于同一日期

图2是信风带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 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海区洋流对下列气候形成有重要作用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4.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A.16.5C

B.17.5C

C.18.5C

D.19.5C

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西北太平洋上登陆的最强台风。图3是海燕途经菲律宾附近海域 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甲地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时,“海燕”位于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灾后综合分析评估台风“海燕”给菲律宾造成的经济损

失,最适宜的技术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读 “2008—2012年中国人口变化表”和“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变化”图(图4),完成7~9题。

7.2008—2011年,我国

A.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人口总量下降

B.0 ~14岁青少年人口数量负增长

C.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D.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 8.2008—2012年人口变化状况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

A.就业压力减弱

B.经济发展能力下降

C.资源、环境压力缓和

D.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亟待加强 9.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主要是考虑到我国

A.养老负担过重

B.人口性别比偏高

C.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D.劳动力严重不足

索契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旅

游度假胜地。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22 届冬奥会在索契举行。读世界某区域图(图 5),完成10~12题。

10.索契地区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条件有

①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雪)丰富

②北临高山,有利于滑雪场建设

③冬季寒冷,有利于冰上项目开展

④临海城市,海洋航运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伏尔加河一顿河流域是世界上向日葵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种植向日葵而不种植水稻的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土壤瘠薄

B.缺少灌溉水源

C.劳动力不充足

D.气温低,热量不足

12.20世纪90年代,黑海水质恶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海。其水质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黑海比较闭塞,海水与外界交流少,自净能力弱

B.人海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重,某些化学元素增加

C.随河流注入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增加,造成富营养化

D.海中鱼类数量增长过快,使海水变浑浊

13.调查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出现下图所示特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消费水平越高消费结构就越合理

B.收入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也越高

C.收入水平制约消费行为的选择

D.生存消费将逐渐被享受消费取代

14.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

作的六顶主要任务。这六大任务涵盖财政、金融、债务、民生、生态等多个领域。其中居

于六大任务之首的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

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②不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粮食供求平衡

③要加强农业科技及相关产业的支撑,增加农业科研投人

④要完善粮食保护政策,对粮食实行政府定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五代

( iPhone5s),我只能去买五袋苹果”。这启示国家要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③大力发展经济,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2013年是中国一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这十年也被国际社会称为“黄金十年”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对中国与东盟未来的“钻石十年”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合作,原因在于

①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基点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③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新出台的《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人城市社区的意见》指出,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参与

社区自治的权利。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

①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有利于农民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能够提高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扩大了农民工的政治权利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

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我国这一做法旨在

①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②坚持与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③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

④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年12月,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回答第19,20题。

19.中国珠算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树立炎黄子孙的文化自信

②展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成就

③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0.珠算工具算盘(见图7)结构科学,珠动数出,运算自

如。珠子的拨动,会引起运算结果的变化。可见

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②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事物

③关键部分总是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庄严通道上,中华文化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

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柏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征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3.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减少反响强烈,多数从事语

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象

②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④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漫画(图8)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④积极做好事物量的积累和准备,脚踏实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5.北大教授吴宗国提到,秦始皇和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辛苦的皇帝。其“辛苦”的

共同原因是

A.新制初创,尚不完备

B.废除丞相,皇帝集权

C.实行分封.地方权重

D.内阁权重,威胁皇权

26.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

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人,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这说明这一时期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人

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③“海禁政策”被废止

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受到西方文化教育洗礼的新文化健将们坚持“民主”与“科学”的价值取向,他们的这一价值取向既与传统儒家伦理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又获西方近代科学的强力

支持,是为新文化的主流选择。”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主流选择受当时国情影响

B.有助于现代价值取向的建立

C.深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对儒家的文化传统 28.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①传统男耕女织模式彻底瓦解

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较快发展 ③近代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④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9.下列对图9中四个城市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五四爱国运动首先在①发生

B.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C.中共在③召开了“八七会议”

D.孙中山在④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0.下表内容集中体现出

A.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

B.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C.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D.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

31.1902至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32.恩格斯指出“(古希腊)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说明了

A.陶片放逐法保证了民主程序

B.财产等级制瓦解了世袭贵族特权

C.以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深化改革

D.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权利

33.史学家保尔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认为英国在十八世

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创造了新美洲”是指英国

A.建立“日不落帝国”

B.实行议会改革

C.确立责任内阁制

D.开展工业革命

3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

的“严重受害区”。《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这主要表明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5.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肯尼斯·沃兹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不可能涉及的史实为

A.华沙条约签订

B.古巴导弹危机

C.东德建柏林墙

D.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Ⅱ卷【必做部分140分+选做部分20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12道题。其中36-41题为必做部分.42-47题为选做部分。

2.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l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l道题,其他作答的题目无效。

3.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

36.(20分)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阿拉尔市是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在国家财政长期扶持下,长绒棉品种不断改良,基地建设稳步发展。阅读阿拉尔市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示意图(图10),回答问题。

(1)阿拉尔在维吾尔语里是“绿色岛屿”的意思。请说明阿拉尔市成为“绿色岛屿”的自然原因。(4分)

(2)除“绿色岛屿”因素外,阿拉尔市成为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还有哪些有利条件?(10分)

(3)有人建议阿拉尔市今后大规模扩大长绒棉种植面积,你认为是否合理?试结合阿拉尔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阐明理由。(6分)

37.(22分)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地形单元: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安第斯山区和东部亚马孙平原地区。秘鲁30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约占27%,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粮食不能自给。依据图II、图12,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利马与伊基托斯气候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2)秘鲁修建了多条东水西调工程,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结合图示信息,说明秘鲁修建调水工程的必要性及调水工程对调入区发展的有利影响。(8分)

(3)为了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秘鲁主管粮食的官员建议在东部地区大规模种植水 稻。对此,环保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官员提出了异议,试说明他们提出异议的理由。(4分)

38.(26分)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 审议通过了(以下简称《决定》),开启 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1978—2013年我国市场化指数(%)

注:①市场化指数是衡量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和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参考标准,一般认为60%为市场经济临界水平。②仅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萌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键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完善人大式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市场或政府选取一个角度,说明应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12分)

39.(26分)《中国汉字听开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里骨干”,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这是提高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戢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同时,提笔忘字,书写汉字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天津开展汉字书写水平试试点活动,旨在逐步规范汉字的书写。专家表示,汉字文化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对初中以上的学生,让他们大量、浅近地接触古文名篇,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兴趣,而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则不应超越孩子现有的文化程度,迫使他们去接触过于生僻晦涩的字词。

材料三 中国汉字发展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汉字缀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过程。近现代以来,首次受到拉丁化冲击,但是汉字并没有被拉丁字母替代,而是吸取其有益成分出现了汉语拼音。

(1)结合材料一,说明开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0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汉字的演变历程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4分)

40.(32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I)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l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给中国带来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6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束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8分)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制度变化

——赵文远《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3)据表格内容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10

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图是社会创新的先驱,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法规》的济贫法,是为政府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事实上英国第一部《济贫法》范围甚小„„1942-1943年间,英国又出现了全面社会保障的“贝弗利奇计划”。1945年工党当选执政,第一批措施就是根据这一计划,递过一系列有关法律,付诸实施,延续至今。其他因家都建立了缓和矛盾、照顾弱势群体的各种制度,并根据各国国情百花齐放,逐步完善。

材料二 人民福利也是各大国竞争的一个领域。俾斯麦时期盼德国,以国家为主导的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强调民间互济,政府为辅。美国到罗斯福“新政”时确立了美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国”之为“大国”,其国民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也须得到保障,并一般优于同时期的他国。当然,这种社会创新并非都出自统治集团的自觉,劳动者有组织的斗争、大众媒体的批判和监督、各种改良和革命理论形成推动改革的综合力量。

——上述材料摘自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搦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和积极影响。(6分)

(2)提炼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8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部分】

42.(10分)【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省两大传统精品旅游线路 之一。山是泰山,水是济南泉群,圣人是曲阜三孔。随着 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这条旅游线路游客激增,尤其是散 客数量增加明显。

“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景区位置示意(图14)。

(1)分析“山水圣人”线路游览价值高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对“山水圣人”线路旅 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海道是日本第二大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 占总面积的60%。北海道以其迷人的雪景闻名于世,每年 冬天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赏雪,但也常常遭受 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的困扰。

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图l5)。

(1)分析北海道岛冬季多暴风雪的原因。(6分)

(2)北海道冬季暴风雪频繁,但往往造成的损失较 小,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4.(10分)【地理一一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期水天一色,枯

水期部分湖区成为茫茫“草原”,具有“洪水一片,枯水

一线”的自然景观。近年来,该湖泊枯水期提前,水位降

低,大片湖滩裸露。

图16为“鄱阳湖水系示意图”和“1957-2008长江与鄱阳湖作用频率示意图”。(注: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指顶托和倒灌;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指向长江大量地持续汇流。二者影响江一湖直接水量交换强度。)

(1)试分析造成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水位降低的原因。(6分)

(2)说明鄱阳湖枯水期湖面缩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4分)

45.(l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指出两位学者评价土地税改革的不同角度及支持依据。(6分)

(2)上述两人对同一历史事物评价,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论?(4分)

4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1年11月15日,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召开联合会议(代理参议院),12月3日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为临时宪法。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仿照美国的政府制度,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不采用内阁制。总统虽参议院选举产生,执行若干职权须经参议院同意,但实际上不对参议院负责,而且对参议院的议决案有交令复议权。还规定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参议院和临时中央审判所组成。参议院是立法机关,它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成。临时中央审判所是司法机关。

——摘自臧巨凯《民国宪政的轨迹》

(1)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体现的政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临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4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节选):

(1)公开缔结和平条约;„„(9)根据民族的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的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现自治;(l l)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涉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发为自由航道:(13)创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支柱和基础。(4分)

(2)战前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外交,但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重大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6分)

13

14 15 16

推荐第4篇:《石榴》教案

《石榴》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悟人生。

3、理解作者借石榴讴歌了我们民族气结和高尚情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

2、理解作者借石榴讴歌了我们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PPT显示一张石榴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是石榴,那么大家对石榴了解多少呢?石榴树长什么样呢?它什么时候开花?它开的花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大家对石榴一定可以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学者、历史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既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著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蔡文姬》。

(二)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艰难的关头。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本文。

(三)生字词

争妍斗艳yán 奇崛jué 枯瘠jí 盎然àng 忍俊不禁jīn 丰腴yú 金罍léi 安普剌lā 犀利xī 玛瑙nǎo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个词最能突出作者对石榴的情感? 明确:最可爱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石榴的可爱?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明确:第2节枝叶、3-5节花朵、第6节果实;

3、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又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枝叶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花朵单瓣陆离,双瓣华贵,奇迹,妙幻;果实透明光嫩。

4、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2-6节是具体描写石榴的,那么剩下的段落呢?能不能给文章分分段呢?

明确:第1节是写爱石榴,7-9节是赞石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凝练精准,用你自己最有效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预设: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1)“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3)“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4)“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

(5)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2、“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句是描写石榴的枝叶的,其中“枯瘠”和“柔媚”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细微的差别体现出石榴的特点,改变则不够精准。

五、速读课文,体悟情感。

这么美的文章,作者仅仅是为了歌颂石榴的外在形态美吗?下面请同学们思考:

1、文中两次提到“夏季的心脏”,你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石榴花是夏季的心脏,联系背景,想想作者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明确:作者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石榴的花又因它的形态色彩美和精神美,因它那“奇迹”般的充满“妙幻”的发展变化美,成为石榴树“最可爱”的部位,要是没有它,夏天将显得黯然无光、索然无味,所以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2、这种通过石榴树表达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六、作业布置

1、熟读文章2-6段。

2、写一两段话,描绘你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赞颂它们的精神品质,或表达你的志趣。

七、板书设计

推荐第5篇:《石榴》教案

石榴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对郭沫若其人有初步认识。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4、学习本文精美的文学语言和植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难点: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串讲课文,准确把握课文所写对象的特征;并向学生介绍郭沫若其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五月榴花照眼明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朗读课文,接着解决生字词的音义。

一、把握作者笔下石榴的特征,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板书

石榴[夏天的心脏] 开花时节:盛夏

枝干:如梅有二者之长石榴特点:

叶片:如柳而无二者之短美丽、不畏炎日 花:色——深红

形——单瓣(陆离)/双瓣(华贵)作者对石榴的 果实:如金蕾感情:喜爱、赞美 子粒: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联系课后练习

(一)、

(二),并结合书中的彩图分析课文。板书中设置部分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在课文中找出适当词句,讨论完成。)

二、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讲述本文的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布置思考题:“在当时那种时局中,郭沫若写石榴,是单纯的赞扬它的美丽,还是另有涵义呢?” ——此题留待下一课时解决,可让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的相关历史知识,据此对作者的立意进行充分的想象。

三、布置作业

1、字词积累

枯瘠(kūji)犀利(xīlì)丰腴(fēngyú)

盎然(àngrán)皓齿(hàochǐ)唾津(tùojīn)

2、造句:①柔媚②束缚③争妍斗艳④忍俊不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讨论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设计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石榴?课文中有说明吗?

2、你认为石榴会有别的含义吗?阳光与它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为什么作者别的植物不写,独挑了石榴?

【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此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对“夏天”、“阳光”等意象进行点拨,从石榴不惧威压,在烈日下盛放美丽,演幻出充满喜悦的生变奏曲,可推论出石榴寓含着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鲜红的花朵,饱满的果实意味着蓬勃的生命力,这正是那个时期中国民众所亟需的。这就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三、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三个特点:

1、抓住特征,仔细描绘。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手法进行形象的描绘,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格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赞美石榴,实际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这是单元第一篇状物文章,分析时联系单元说明,让学生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学习目的,引导他们自己概括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就此对学生如何写状物作文进行指导。〗

四、深化练习。

利用练习册中的课内、课外阅读题进行复习和知识扩展。当堂评讲,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五、结束课文,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四)

2、预习《马说》

【教学后记:在讨论石榴的寓意的时候,有学生发表了崭新的观点,如“石榴象征当时受压迫的中国,它的子粒破皮而出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反抗”,又如“作者取石榴为对象,是因为当时的环境限制爱国文章的发表,所以作者用这样含蓄的笔法”;“石榴代表红色革命队伍,作者对革命军进行歌颂”„„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尽管不符教参的“标准答案”,却显示出可嘉的探究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语文教学中希望学生具备重要的素质,因此我对这些回答都做了肯定和赞扬。】

推荐第6篇:石榴教案

16 石 榴

新册分校 周丽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水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品尝一种水果,并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清文章脉络。

1、谈话导入继续走近、熟悉《石榴》。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理清文章脉络。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体会写作手法。

1、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2、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3、理解体会石榴子儿的外形和味道。

4、小结课文。

三、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动手写写水果。 板书设计

看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16 石榴 尝 酸溜溜 甜津津

推荐第7篇:石榴教案

24石榴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识记生字,积累描写植物的词语。

2、读课文,圈出写石榴外皮颜色的词语;能用“先是、渐渐、最后”说说石榴外皮的变化过程;能用“有的„„有的„„”说说石榴成熟的样子。

3、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体会作者喜爱石榴、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水果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成乐观笑破肚,露出颗颗玛瑙珠。知道是什么吗?

2、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瞧,这就是石榴。多可爱的石榴啊!想不想更多的了解石榴?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石榴。(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闻名中外”

3、课文中告诉我们什么是闻名中外的——石榴园,哪个石榴园是闻名中外的——枣庄。过渡:(图示)这就是枣庄的万亩石榴园,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这闻名中外的石榴园去走一走、玩一玩,大家有没有兴趣。

三、整体感知

我们先跟随作者一起到石榴园走一圈,听课文轻声跟读,作者描述了石榴园哪些季节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春天的石榴树什么样子?

理解:抽出。

做动作(表示一下子、很快,也表示生命力的旺盛)

3、指导朗读。

4、那夏天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1)对“郁郁葱葱”和“火红的”石榴花一句进行理解,同时借助图片图文并茂去感受石榴花颜色的美丽和开得旺盛。 (2)指导朗读。

(3)夏天的石榴花你还喜欢哪里呀?

(4)自读第二句。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就挂满枝头” 从这句话感受到花开得特别多。)

(5)指导把那么有生命力,那么茂盛的景象读出来。 (6)走近去看看„„(生读)

(7)朗读体会把石榴花的样子比成了可爱的小喇叭。这样的打比方多形象啊!(8)指导把石榴花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9)填空:积累描写植物的优美语句。

师小结:像这样花开得那么多,颜色那么火红,你争我抢地开着,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课文中有一个词就写出了这样的画面,找找看!(热闹)

5、学习第三小结

(1)师范读。出示成熟的图,学习生字“熟”,把成熟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2)自读第三小节划出描写石榴皮颜色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图片这样排列对吗?重新排列一下,为什么这样排列(按石榴生长过程) (4)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先”、“逐渐”、“最后”) (5)看图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

过渡:孩子们,作者在描写中用上了“先”„„“逐渐”„„“最后”把石榴生长过程写得更加清楚了,这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6)小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的!一天天成熟的!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看图,连连线吧!

(7)从这些石榴娃娃„„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拟人、可爱、喜爱)指导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8)这些石榴娃娃在干什么?(扒开、张望、报告)做动作。

(9)嘘!你们听——石榴娃娃开口讲话了:农民伯伯快来呀!我们成熟了!„„石榴娃娃们你们还想急切地报告什么?

(10)作者把成熟的石榴当成人来写,这样写作手法就是拟人。写得多生动,多有意思呀!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还可以加上动作演演石榴娃娃) (11)根据提示,来说说石榴成熟的过程。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 渐渐 最后)。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 有的)。这些石榴娃娃(扒开 张望 报告)。

四、小结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石榴》,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来了春天里生命力极强的石榴树,夏天像小喇叭一样火红的石榴花,秋天满树可爱的石榴娃娃。生动的描写不仅把石榴写得更加可爱,还把自己对石榴的爱对家乡的爱全部都表达了出来。这么诱人的石榴它的味道到底如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尝来学习。

板书:

24 石榴

春天

抽枝长叶

夏天

花儿似火

秋天

果实累累

推荐第8篇:石榴教案

16 石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能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品尝一种水果,能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课前,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嫩绿 郁郁葱葱 火红 挂满

青绿色 青中带黄 黄中带红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指名读,生分行读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分别是写石榴的叶、花、果实、石榴子)

2、出示词组,齐读。

过渡: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春夏两季的石榴园,欣赏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走进秋季的石榴园,我们会欣赏到另一番景象。

二、精读训练

秋天到了,在石榴园里,你一定会看到什么?(板书:结果)

1、精读第三自然段。师:是的,(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师:上一节写了石榴花开的热闹,这一节写石榴果。这句话前半句总结上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面部分的内容,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小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越来越惹人喜爱。

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石榴果颜色变化的词,用笔圈出来,找出描写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句子,用“——”画出来。可以在边上写下你的感受。

(2)师引读: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提问:你看到树上结了怎样的石榴果?学生交流引出第三句话:它的外皮先是„„一半儿黄。

①师点评:你观察到了石榴果外皮颜色的变化。

②请你来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找出句子中表示颜色变化的词,用“——”画出来。

③指名说: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自己读一读,感受石榴果外皮颜色的变化。(回答反馈:石榴表皮的颜色可真丰富啊!)

师:考考你们谁的眼睛最亮

A: 出示第一幅图,这个石榴什么颜色?用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就是(青绿色)

B: 出示第

二、三幅图,这两个石榴什么颜色?颜色有点接近,是一样的吗?看看你观察得仔细不仔细?(前面一幅黄中带红,后面一幅是青中带黄,用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

C: 出示第四幅图,这个石榴什么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D: 课文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吗?

(3)发现颜色变化的顺序。师:作者按石榴成熟的规律,把颜色的变化写的清清楚楚。(把这句话读给同桌听)

(4)(指名读)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A:指名读好这句话。评价:听出了颜色变化 B:师: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明确告诉我们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有先有后呢? C:点出:先—逐渐—最后(评价语:这样的词语一用,说话就很有条理) 老师总结: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齐读,再次感受顺序性)

D: 我们也来用这样的顺序说一说看到的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变化。 E:老师给两个提示,葡萄和树叶。

F:学生练说,指名说。(预设:说的准确或说的不准确如何评价?) 总结评价:这样的说话很清晰简洁,别人一听就能明白。

(5)师过渡:小石榴一天天成熟了,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声读一读有关句子,看看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石榴娃娃?(活泼可爱) 根据学生回答一起分别出示④⑤句

A:提问石榴娃娃们可爱在哪?(笑)(课件点出3个笑) B:谁会笑?什么时候会笑?(拟人)

总结: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石榴看作成一个孩子,让我们觉得石榴特别可爱,也让我们觉得更加生动。(板书:拟人) C:这些石榴娃娃是怎么笑的呢?(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请你来笑着读一读) (6) A:石榴娃娃为什么这么高兴? B:(报告喜讯)喜讯,喜讯就是好消息,人才会报告些好消息,哪些词把石榴也当做人来写?

C:点出:急切地,扒开,张望,这些词生动形象描绘了石榴。

D:石榴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心情,会笑,会动,想象你自己就是一只成熟的石榴,你能读出石榴娃娃急切的心情吗?

E:你们看,石榴娃娃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呐!这就是作者的本领,把石榴写活了。 你能学着作者说一句拟人句吗?

F:师:作者把石榴娃娃写活了,你们把小动物们也说活了、说的更惹人喜爱了。你们能用朗读的方式介绍石榴从结果到成熟再到熟透的过程吗?(出示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段。

石榴长的那么好,让人忍不住想摘一个来尝尝。 (1)(出课件第四自然段)摘下石榴,剥开外皮,认真观察,你会看到什么? (石榴子红白相间,玛瑙似的,圆润、半透明,排得紧密„„) (2)看,作者这样写石榴子儿的样子的(课件第一句)。指名读,别的同学找出描写石榴子的词语。(玛瑙般的子儿,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交流,来说说你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了什么?来读读。

(3)由此可看出,作者抓住了石榴子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形状、颜色) (4)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5)尝过石榴的同学来说说,你在吃石榴时,会尝到什么味道,会有什么感觉?(酸甜,水多,爽口)

(6)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板书:味道 出课件第二句)指名读,别的同学找找哪里写出了石榴子儿的味道?(酸溜溜、甜津津)交流,你从这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读读。

(7)再看这句话,哪个词写了吃下去的感觉?(板书:感觉 课件标出清爽无比)

“清爽无比”让你感受到什么?(凉快,汁水多,口感好)来读读。 (8)齐读这一段,感受石榴的漂亮、可口。 (9)老师小结写法: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品尝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来写。

(10)我也来试试:

出示:取出一个圆滚滚的橘子,剥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 ),一瓣瓣橘子( ),样子真可爱!忍不住拿下一瓣尝尝,( ),让人感到( )。

三、小练笔

请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推荐第9篇:《石榴》教案

16、石榴

(第一课时)

蔡堂镇东方小学 主讲人:刘时雨

一、课前互动

1、找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2、简介枣庄石榴园,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自读要求

2、字词句大考验 (1)出示词语

生自由读、小老师教读、指哪儿读哪儿 (2)读ABB式词语

出示句子, 生找词语特点,说一说词语单独存在和在句子中有什么不同,根据特点带句子读 (3)长句子断读

出示文中长句子,学生进行对比读,说一说长句子应该怎样读。

3、理解词语 (1)理解“剥开”

找同学上台进行实际操作,分别拿出不同类型的事物,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对比,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理解“红白相间”

出示石榴的图片,学生进行观察,找学生自由说画面内容,自由理解画面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讨论,完成填空 本文是按( )的顺序,写石榴春天( )、( );夏天( );秋天( ) 的景象。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图片,学生进行仔细观察

2、老师范写,学生伸手跟写,边写边说笔顺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学生进行点评,根据点评意见让学生进行整改。

三、精读第二段

(一)理解主要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怎么具体描写春夏天的石榴的生长过程。

(二)学习石榴花的特点

1、出示石榴花图片,学生观察石榴花从头到尾发生了什么变化。

2、找一找哪些词语能反映出石榴花的变化,用什么方法读能表现出来。

3、观察图片,说一说石榴花的形状像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标出来。

4、学生说一说石榴花的特点,怎么突出石榴花的特点。

(三)学习比喻句用法

1、出示句子,让学生写成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形式,说一说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东西进行比喻。

2、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平静的湖面 像。。。。。。 。。。。。。像红彤彤的大苹果 。。。。。。像。。。。。。

(四)再读第二段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展现对石榴花的喜爱之情。

四、课文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石榴园在山东的枣庄,也知道了石榴的生长过程。下节课继续学习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推荐第10篇:石榴 教案

24、石榴

教学要求:

1、

2、

3、

4、认识生字9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能正确划出写石榴花的句子。 正确朗读课文。

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石榴,为家乡——枣庄的石榴闻名中外而自豪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2、识字认词,正确的读通课文

能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生长阶段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喜爱石榴。 识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教学准备: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四、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今天在作业超市里列出了以下的作业,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第11篇:石榴教案

16.石榴

一、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能按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仿写一种果实。

(二)难点:从关键句子中体会作者对石榴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罗老师已经带我们去枣庄驰名中外的石榴园,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向它们打招呼吧!

2.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观赏。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走进春天的石榴园。

①读读描写春天石榴树的句子。(齐读、个别读、自由读)

②画出描写石榴树生长状况的动词。(抽枝、长叶)

(2)春天一晃就过去了,夏天的石榴树又是怎样呢?

①齐读夏天的石榴树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②解释“郁郁葱葱”的意思。

③“越„越„,越„越„”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石榴花争先恐后开放的那种氛围。“不久”“挂满”引导学生体会到石榴花的数量多。

④“走近看„„吹呢”分析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句,把石榴花的形状比作喇叭,把石榴花写得生动活泼。 2.学习第三自然。

(1)活泼可爱的石榴花会结成怎样的果实呢?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石榴园。

(2)自由朗读第三段,画出表示石榴外皮颜色变化的词语。(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石榴熟透的形态

①咧开嘴(学生演示动作) ②笑破肚皮

③露出满满的字儿 (4)理解“急切”“扒开”“报告”的意思。(用具体动作来体会石榴花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5)学习最后一句 ①使用了拟人手法 ②这样写的好处 3.学习第四段 (1)我们游完了石榴园,真口渴啊!看,作者品尝的石榴是怎样的滋味? (2)石榴的字儿

①红白相间(用图片让学生理解石榴的红白相间)

②晶莹透亮

(3)石榴的味道 ①酸溜溜 ②甜津津

(4)齐读,感悟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三)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1.小结:作者把石榴描写形象生动,表现了他对石榴的喜爱以及热爱自然。2.仿写第四段

要求先看颜色再看形状再尝滋味。 3.作业

仿照第三段写一种水果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七、板书设计

16.石榴

春:抽枝、长叶 夏:开花

秋:外皮(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字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无比喜爱。

第12篇:石榴教案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教学设计:

1、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知道了:春天,石榴树发芽了,到了夏天,树上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这些石榴花开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啊,这些石榴花开的可真热闹。同学们,如果这时你就站在丰收的石榴园里,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拿出石榴)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但是有个要求:吃之前,咱们先剥开它的皮观察一下那些子儿长得怎么样?待会用自己的话来交流交流。

交流:能说说你看到的石榴子儿吗?它们是什么样的?(红红的,排列得很紧)相机理解:“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

【出示图片】你觉得这些石榴子儿像什么?出示玛瑙图。板书:样子。 是什么颜色?(粉红,白色,透明色)板书:颜色。

过渡:这一颗颗的石榴子儿真可爱,让人忍不住就想吃一口,你能按照老师的句式来夸夸它们吗?

出示说话练习:这些石榴子儿 ,多么像 。 (设想)生:石榴剥去外皮后,里面的子儿就露出来了,像一个个小朋友紧偎在一起说悄悄话。

生:石榴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像一颗颗宝石排列在一起。 生:石榴像是一座房子,里面有许多小房间,石榴子排成一层一层的。 生:石榴像个大家庭,石榴子像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

3、说的真好!咱们一起去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吧!【课件出示写石榴子儿样子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4、过渡:大家忍不住了吧?一起尝尝你手中的石榴吧!味道怎样?(酸溜溜、甜津津、清爽无比)做个清爽无比的表情和动作给同桌看看。

5、这么好吃啊,老师的口水都快被你们说得流出来了,带着这种感觉,谁来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写石榴子儿味道的句子】

6、你们看,这一小节写石榴的果实,作者先写了——石榴子的样子、颜色,再写了——石榴子的味道。读了这段话,谁都想尝一尝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拿起书,让我们再一起来尝一回。齐读第四自然段。

7、指导写作方法:学了还要会用,看作者写石榴的子儿,写得那么好,想不想自己也来写一段啊?如果请你来写一种水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写呢?结合板书想一想

(1)指名说。(样子、颜色、味道)那我们就来写最常见的橘子,用上这样的话:剥开橘子的外皮,只见„„(交流)

(2)小结:看来今天同学们大有收获,不仅学习到了优美的语言文字,更收获了写作文的方法。如果你们能用这种学习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老师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13篇:石榴 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描写的方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新授字词,夯实基础 板书:

16、石榴(齐读课题)

1、“榴”是形声字,强调单独读二声,当它在“石榴”这个词中就读(轻声),齐读一遍课题。(要求:你有多喜欢石榴就读多好)

2、除了石榴之外,老师还有几个词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露出 剥开 玛瑙 偎 嚼嚼 甜津津 红白相间)排火车读。(课件出示注音)教师正音。 全班齐读。

3、在练习三中我们学习了,左右对称的字的写法,谁还记得?(课件出示:素、晃、荒——要想站得稳,中心要对准)。

在练习四中,我们学习了单人旁字的写法,又有谁记得?(课件出示:仆、件、体——写好单人旁,左竖要短右竖长。)

那么我们要写好佛和至两个字需要注意什么?(特别是“佛”的第5笔是竖折折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都写了石榴的那些部分?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子

2、出示课件(石榴园)

师: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枣庄石榴园。谁知道什么叫“驰名中外”?(声名传播到国内外)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石榴园?(闻名中外)如果你是作者,在写这句话时的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感情?(读出自豪的感情。)

四、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枣庄的石榴园,看看这驰名中外的石榴是如何一点点长大的把。

1、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首先来到了春天的石榴园。请快速阅读文章找到描写春天的石榴的句子,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春天石榴的哪些部分?

2、你能读读原文描写春天石榴枝叶的词句吗?

老师有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用“抽”而不用“长”,“抽”可不可以用“长”来替换,为什么?(平时,我们什么时候用“抽”?你能表演一下“抽”的动作吗?在这里“抽”让你眼前呈现出了什么画面?) “抽”字,形象、生动具体地刻画出了枝条生长的动态,使文章“活”了起来。

3、作者用词精当不精当?

4、还有一个地方我觉得作者的用词也非常精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样是绿色的叶子,在作者笔下,春天和夏天的叶子是不是一样的?不能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春天和夏天石榴叶子的特点?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叶子的什么变化?(叶子一天天长大成熟,越来越茂盛。

5、除了石榴叶,作者还写了夏天石榴的那些部分?

6、请你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石榴花的特点。

(你抓住了“火红”,这描写的是石榴花的什么?——颜色。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要用火红?火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长势旺,开得盛

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石榴花的长势旺盛?越来越密、满——多,越来越盛)

7、远远地作者看到了长势旺盛的一片火红的石榴花?那走近了石榴花,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 C、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比喻?(形状像)这个比喻中你只看到了花的形状吗?还读出了什么?小耳朵有没有听到什么?这活泼的小喇叭里传出的会是什么样的声音?(作者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巧用声音写出了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读第2段)

同学们读出了石榴花的茂盛,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一下字就明白了下一段中的“热闹”一词,石榴花,不仅开出了颜色、形状、那茂盛的长势仿佛还让人听到了来自于石榴花心里欢快兴奋的声音,真是开得热闹啊!

作者能把春天和夏天的石榴描写的这么生动,离不开作者细心的观察。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作者都从哪些方面观察了石榴。

三、交流合作,自主探究

1、自学

3、4段。

PPT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3、4小节: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石榴的果实?勾画出你觉得写得生动、有趣的地方。

A.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读这句子描写的是石榴果实外皮的——颜色。 (2)你能填出石榴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吗?

(3)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

序。 “先„„逐渐„„最后”按顺序抓住颜色的变化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

B、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来写石榴果实的?—— 形态:裂。 (2)哪些词儿用的传神?“扒开”“张望”,为什么?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扒开”叶子“张望”的神态吗?从这两个动作里你能读出小石榴什么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读出石榴的开心和急切的心理。

四、仿写迁移,读写结合

1、第4段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子?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描写各个不同方面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2、将事先带来的水果取出,也从颜色、形状、光泽、味道四个方面写一个段落。

3、教师巡视指导,朗读学生范文。

4、点评范文,正面引导。

五、作业:

1、完成堂堂清。

2、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描写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

板书设计

16、石榴

春 抽枝、长叶

石榴 → 夏 开花

秋 结果 → 颜色

形状

味道

第14篇:石榴教案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张伟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石榴一课的ppt

准备一个石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石榴》。 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 出示词语:

抽出

嫩绿

郁郁葱葱

火红

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咧开

扒开

喜讯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清爽无比 你能选择其中的一组词语说一句话吗?

同学们说得真好,看出你们很会读书。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到石榴园去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一)第一自然段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我也爱自己的家乡,作者爱家乡的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生回答。(爱家乡驰名中外的石榴园,板书:驰名中外)你们想不想看看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出示石榴园的图片)师述:枣庄石榴园面积达12万亩,有石榴树530余万株,48个品种,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有2000年的历史。枣庄石榴园以历史悠久,面积之大,株数之多,品质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被誉为“冠世榴园”。

师:如果我们的家乡有这样的石榴园,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骄傲。 生:我觉得很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第

二、三自然段

作者对家乡的爱不仅体现在这石榴园中,首先体现在他仔细观察石榴的生长过程中。瞧,现在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这一颗颗红红的石榴是怎么长成的呢?请你去读读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

2、体会花的变化。

他是怎么来向我们介绍石榴花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写石榴花的句子。 生读

(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

写石榴花的句子真多啊!读了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让学生多说一些) (1)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2)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石榴花。 (3)我看到了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体会花的颜色和多。

石榴花是什么颜色?(火红)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听出来了,石榴花开得真红啊。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石榴花很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 这些词语你能把它读好吗?

先指导读好词语,再指导读句子。

师:从你的朗读生中老师感受到了石榴花那旺盛的生命力。 师:听出来了,石榴花正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呢! 出示石榴花开的图片,

师:很多古代诗人看到石榴花怒放的情景,都会被这火红的石榴花吸引。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漫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不仅吟诵:似火山榴映小山;还有诗人赞道:五月榴花照眼明。

读了诗句,体会着文中的句子,看着这眼前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花的世界。 生:我仿佛看到了花的海洋。 生:我仿佛看到的是一片火海。

当我们把词语、句子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的时候,书就会读得有滋有味。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写石榴花的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句子) 比较句子: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两句不都是写花的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我觉得第二句写得比第一句写得好。 师:第二句中把石榴花比作什么? 生:把石榴花比作一个个小喇叭。

师:作者的想象真奇特啊,老师也被这小喇叭吸引了,你们想不想走近了看一看?(出示图片)看,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来了。

师:如果是你在吹奏这小喇叭,你会吹出什么样的歌曲? 生:快乐的歌曲。 生:欢快的歌曲。

师:谁想来读读这充满想象力的句子? 生读。

师:听出来了,这小喇叭吹的歌曲真欢快。 师:这小喇叭吹得歌曲不仅欢快,而且动听。

如果生读得不好,师:这小喇叭吹得歌曲太慢了,能再欢快些吗?像老师这样读好吗?师示范,一定要指导生朗读到位。

师:多可爱的石榴花啊,好热闹的石榴园啊!

3、体会果的变化

师:欣赏完了火红的石榴花,我们来读读果的变化。读读第三小节,找出写石榴果外皮变化的句子。 师:那几个词语写出了石榴外皮颜色变化的过程? 生:先„„逐渐„„最后„„。

师:作者为什么把石榴颜色写得这么详细,他之前肯定去怎么样了? 师:他写之前仔细观察,认真推敲的方法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种变化的过程吗? 朗读句子。

熟透了的石榴在干什么?

讲读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句是把石榴当什么来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看,(出示图片)这是笑得裂开嘴,这是笑破肚皮,如果你是石榴娃娃,你在笑什么啊?你为什么要笑啊?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石榴高兴的心情吗? 还有哪句也是把石榴当做人来写了?(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扒开、张望、报告)石榴娃娃,你扒开叶子看到了什么?你在对人们说什么?指导朗读。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这时你站在丰收的果园里,看见这些惹人喜爱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颗石榴,我们把石榴外皮剥掉后看见了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 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你尝了以后觉得味道怎么样?

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请男生读读第四自然段。

生说清楚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板书:看) 师:你看到的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生:一颗一颗靠在一起,很亲密。——紧偎。颜色——红白相间。看上去很透明——晶莹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板书:尝)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板书:感)

师:如果请你来写一种水果,应该怎样写呢,结合板书想一想。

四、师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跟你们读着、谈着,老师也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不过有一点并不可少,那就是小作者一颗满怀爱的心,这爱是你们刚刚体会到的对石榴的喜爱,更是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板书:爱家乡)同学们,虽然我们家乡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我们在课后可以将这份爱延续下去,请你们也来做一回小作家,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

板书: 驰名中外

(爱家乡)

生长过程

品尝果实

看 尝 感

第15篇:《石榴》教案

《石榴》教案

自考义教专科 寻乌点 凌柯婷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方法与优美的语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一则关于水果的谜语,看谁先猜出来。“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石榴)。

这谜面为什么这样来描述石榴啊?同学们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 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 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 重音要读准:

枣庄

郁郁葱葱

喇叭

子儿

玛瑙

2.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3.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时间:

特征:

春天

夏天

秋天

四、指导精读:

1、课文的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果的?

4、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在小组之内读一读。

五、作业:

1. 抄写课后的词语。

2. 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了石榴的叶、花、果和果实里的子儿。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石榴的哪个部分?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介枣庄。 ⑵理解“驰名中外”的内涵:“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 学习第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些什么特点?

②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3.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作者对叶子、花、果实是怎么写的?

(一)、叶子

(1)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把这描写充满生机的绿叶句子读一读。

(二)石榴花(用课件展示石榴花开放的渐变过程) (1) 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2)用课件分步显示花少、花多、花满枝头: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体验渐变感观)

(3)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喜欢吗? (4)指名交流

(5)从哪里看出石榴花很多、很可爱、很美丽?(相机板书:火红、密、盛、小喇叭。)

(6)、想看看这美丽的石榴花吗?看石榴花的图片,加深理解。

(7)石榴花真的会吹小喇叭吗?(理解本句不仅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8)把你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喜欢的读,齐读)

(三)果 (1)、为什么喜欢石榴果? (2)、相机出示: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①石榴果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呀?它们真的在笑吗?(拟人) ②看看这些开怀大笑的石榴果吧。(欣赏图片)

③谁能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B、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①、石榴娃娃为什么那么急切的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②、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C、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①、石榴成熟了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漂亮。它是怎样长成的? ②、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划出来。 ③、相机板书:先是 逐渐 最后

④、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⑤、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

3、石榴的果实真可爱,一起把这段读一读吧。

(四)、石榴子儿

1、石榴子儿的什么最吸引你?

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2、相机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3、随机板书: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4、看看这晶莹透亮的石榴子儿吧。(欣赏图片)

5、什么感觉?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6、个别读,鼓励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读法。齐读,喜欢读的一起读。

7、小结:看,作者也像同学们一样喜欢石榴的子,先观察了一下才舍得吃。同学们今天回到家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下来。

8、教师小结:⑴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⑵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和读书声中,老师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石榴。

⑶作者通篇采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写出了石榴可爱、美丽的特点。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把课文写得很生动,我们在学习这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时候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按顺序描写。

三、作业:

1. 背诵课文

3、4自然段。

2. 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

有的„„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第16篇:石榴教案

石榴教案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25班的小朋友啊,课后最喜欢和我玩猜谜的游戏,你们喜欢玩吗?我啊,今天就带来一个谜语考考你们。睁大眼睛,我们来看(PPT出示)一共有三个提示.师:第一个提示圆圆的(PPT),看到这个谁告诉老师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PPT第二个提示,它成熟的时候是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接下来看第三个提示因为它籽多个大,所以象征多子多福,聪明的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对,就是它。(出示实物)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抬起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生跟老师写) 同学们注意“榴”,木字旁,右边是留下的留,这个点不能丢,留点什么呢?留下的是刀和田。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提人读,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师:读得真好。现在呀,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家乡,走进石榴园去看看吧!

二、自由读书,致力读准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些要求:出示:自读要求:(提人读)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读啦课文想和石榴果成为好朋友吗?

师:石榴果说了,只要你们完成摘石榴果的闯关游戏,就可以和它成为朋友到他家乡做客了,.师:现在我们就开始闯关游戏——摘石榴果,这棵树上一共结三个石榴果我们从一号果开始。

师:出示一号石榴果。这是课文中的一类字,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读好的。自由读,提生读,同桌互读,齐读,

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这位同学读的,我们该怎么表示?

师:细心的小朋友看最后一行有两个字是双胞胎,今天他们只来啦一个。(强调几个多音字)剥这个字,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它就读作本文的读音——bāo,当它表示其它意思的时候就读剥。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剥开。

间这个字,刚刚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到了不同的读音,究竟它应该怎么读呢?我们不妨也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师:老师在字典上查到了这个字的两种意思,PPT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

师: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的时候,它读作——

师:咱们再来看看这石榴籽儿吧!瞧,这就是石榴籽儿,这是;这是——

师:这红色和红色之间,被白色给隔开了;这白色和白色之间,又被红颜色隔开了。根据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它应该选择读作——

师: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总结:小朋友们,以后我们在学习中再遇到这样的双胞胎要学会根据它的意

1 思来选择读音。

描红师:这些字你们都认识了,但我们还得写上,我们来看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甚、甜、讯)

生描红。

挑战第二关

师:现在我们来挑战2号题?这是课文中的二类字,可有难度喽!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自读,我请位小朋友来读读看,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如果他读错了。我们也一起读,帮他纠正好不好。开始

评价:你读得不仅正确,声音也响亮,真是一名合格的小老师。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挑战第三关

师:看来你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石榴果成为朋友了,但是,石榴果说了只要你们闯过这最后一关就可以到它的家乡做客了,这是课文中的长句子,自己先读一读。

评价:虽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勇气却了得!

师: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当他读的时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读的不好师评:老师相信今天他的朗读一定比平时认真,有进步,是这样吗?咱们也应该送给他掌声,还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这个句子读给他听一听。让他知道怎么样才能读的更好。} 读的好师评:读得太棒了!你看台下的老师都情不自禁要为你鼓掌了。老师特别仔细地听了,有一个生字的读音,你读得非常标准!咧它读第三声,你能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吗?

师:刚才这个同学不仅读准了生词的读音,有个很长的句子她也读得很流利。她注意了句子中的停顿,你们注意到这点也能跟她读得一样流利,自己试试吧。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 评价:你不仅读顺了长句子,还读出了自己的体会。

师:小朋友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生挑选两个自己觉得比较难写的字

四、精读感悟,习得言语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爱学习的你们,恭喜你们和石榴果成为了好朋友,我们赶紧到它的家乡做客吧!瞧石榴果来了。它说:小朋友,很开心我们成为了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做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吧!

2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呢?(补充枣庄出示地图)。你还知道啦什么呢?谁知道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的?能给它换个词吗?石榴果的家乡这么有名,作为它的好朋友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很开心、很自豪),谁来为我们读出那种自豪骄傲的感觉?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个石榴园的名声更大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

(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石榴果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的开心。它还向我们介绍了它的生长过程,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二三段,小组讨论讨论试着用什么季节?怎么样?来说一说。

师评: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板书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果实成熟”。》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石榴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写得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具体,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季节的变换,一起去欣赏石榴吧!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第一段

师: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不用长出呢?

生:我从抽体会到石榴树的生机勃勃。

师: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长得多快呀!谁再来读一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还知道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嫩绿的叶子吧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真好! 我们一起来读。师:作者在写这句时是抓住石榴的什么来写的呢?(叶子)叶子又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呢?(颜色)板书:颜色

研读花:

师:石榴树的枝叶长呀长,长到郁郁葱葱时,夏天就到了。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石榴开花了。石榴花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继续读课文的第二段。拿出笔按顺序画出你找到的句子。

师:要是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用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句子 中“火红”这个词最能突出石榴花的颜色。用的好,运用了比喻句。

生:“火红”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很美。

师:像火一样红,多美呀。说得真好,你就是聪明的阿凡提。 师:你是从哪个字中体会到花多的?

师:一个“密”一个“盛”一个“满”让那个我们感受到了石榴花很多,想象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情景?

生:花密密麻麻的,满树都是。 师:你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吗?

3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盛开的石榴花吧!春天到了,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其实,很多古代的诗人在看石榴花的时候,都会被这火红的石榴花吸引。

你们看,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漫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不禁吟诵——似火山榴映小山;诗人张弘范看到连蜜蜂都错把石榴花当成了火,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游蜂错认枝头火;诗人皮日休的想象更是夸张了,他觉得那石榴花开得旺,就像熊熊大火都要烧到月亮了,他说——火齐满枝烧夜月。

师:读了诗句,再看这句子,特别是读到这个词(火红)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就像作者描写的一样,那石榴园里,石榴花火红火红的,就像一把把大火一样。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还有没有同学眼前也浮现了那样的画面?提生答。

师:让我们再齐读这句话

是:我们发现这句话他也是抓住石榴花的什么来写的?(颜色)板书 师:我们接着看还有那些句子是描写石榴花的?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评:老师发现 你也鼓着劲儿在读呢。

师:这些石榴花像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试着表演一下,怎样就是鼓着劲地吹?一朵朵的石榴花就是一个个的小喇叭,滴滴答答地吹着,石榴花开得真热闹。

师:这句还是写石榴花的颜色吗?他是通过什么来写的?(形状)板书 你们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看,这时(师做动作——张望)。(生跟着做动作读)

师:走近了看哪,这石榴花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咱们一起来读。

师:这里作者把石榴花当做喇叭来写,是运用了比喻句

师:能给仿佛换个词吗? 生:宛如、犹如、如同、好像

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积累词语,这对于语文学习很重要。

师:老师在这里也帮你们整理出来了,还造啦了个句子,一起读一读。谁也能试着选个词造个句子。

师:大家刚刚交流的这些词句就是把石榴写生动写具体的好词好句,小朋友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啊,只要也像小作者这样仔细观察,动脑筋想象,也能写出好的文章。我们把这些词句放回到课文中,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家乡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但是我们在课后可以将这份爱延续。

五、布置作业

(一)把剩下的字描红

(二)完成补充习题第

一、二题。

第17篇:石榴教案

石榴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 奇崛(j ué) 枯瘠(jí) 犀(xī)利

琢(zhuó) 安普剌(lá) 金罍(léi) 盎(àng)然

皓(hào)齿 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第18篇:《石榴》教案

《石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词语。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及形神兼备的状物方法,探究文章借描写石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揣摩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有关描写方法,背诵积累文学语言,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借用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

2.学会品味生动形象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幽默风趣的句子、富于哲理的句子,培养对重要语句的敏感意识。

3.引导学生自由选点鉴赏评析段落或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石榴不惧炎热、英勇无畏的品格和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托物言志散文描摹事物生动形象、形神兼备的写作特点。

2.准确把握石榴的特征,领会作者笔下的石榴,探求作者心中的石榴,研讨石榴之可爱。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 1.导入新课

北宋的学者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回忆周敦颐爱莲的原因)同学们又喜欢那种植物呢?首先请同学们猜一则 谜语。 黄 瓷 瓶 , 口 儿 小 ,

打 破 瓷 瓶 口, 挖 出 红 珠 宝。 答案:石榴

2.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郭沫若 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 散文——《石榴》。你喜欢石榴吗?谈谈原因,再看看郭沫若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3.简介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4.、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1、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提示:喜爱石榴_______石榴______石榴

(4)、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 哪些特征? (外在美)

(5)、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找出有关 描写。

(6)、课文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 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7)、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2、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 《星空》 (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

《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郭沫若肖像、故居

2、积累字、词。

(1)注音:妍yán 崛jué 瘠jí 罍léi 盎àng 腴yú 犀xī

(2)词语:

争妍斗艳:争抢着展现自己的美丽、艳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植株等)干枯、瘦弱。 古味盎然: 古雅的意味十分浓厚。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丰腴 : 丰满。

潜溢: 暗暗地涌出。

3、划分结构、整体把握。 明确:

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明确:依次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5、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找出有关描写。“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揭示了石榴毫不避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 品一品:

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6、课文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示例:

(1)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2)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

7、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本文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1)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2)“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的精神。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注音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盎然 忍俊不禁 丰腴 金罍

2、从文中找出比喻句,说出好在哪里?

例:(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

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 的特点。

(2)、”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把石榴花比作“心脏”赋予花以生命。喻体“心脏”很新颖,外形既与石榴果实相似,又能使读者很形象地理解作者对夏季、对石榴花非常热爱、非常赞美的感情。 (3)“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 请你总结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借物抒情、咏物寓理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请发挥你的想象或展开联想,为下列事物(也可以 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1)、壁灯:

(2)、浪花:

(3)、信鸽:

(4)、松柏:

(5)、螺丝钉:

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渺小算什么,重要的是团结产生力量。 距离算什么?重要的是给人们传递信息。 冬雪算什么?重要的是保持绿的本色。平凡算什么?重要的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古人咏石榴的诗很多,下面摘出几句, 请在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关的内容。

(1)叶翠如新剪(梁•孝元帝《赋得石榴诗》)

:有杨柳的叶片。

(2)花红似故裁(梁•孝元帝《赋得石榴诗》)

: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3)只知结子熟秋霖(宋•梅尧臣《石榴花》)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

3、课后练习题:

一、

二、三。

4、预习《白杨礼赞》

第19篇:石榴教案

《石榴》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⑵教师简介枣庄。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⑷教师小结。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些什么特点?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交流: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第20篇: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

石榴自传入中国,种植产区众多,而每个产区所产出的石榴外表和味道又有所不同。蒙自石榴萌芽早,开花早,成熟也早,比北方产区早1—2个月左右。果实粒大、核软、汁多,味清甜爽口,百粒重69克,可食率高,维生素C含量为11.87—12.90毫克/100克,比国内等其它产区石榴维生素C含量高6.0毫克/100克左右。

全市种植石榴12.5万亩,总产量17万吨,总产值5.5亿元,石榴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蒙自水果的50.1%、82.1%、70.9%,并形成6万余亩连片的石榴园,蒙自已成为全国石榴主产区之一。

蒙自地处低纬高原,属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

18.6℃,≥10℃的积温 6255℃,在全国几大石榴产区中最高,石榴生长良好,7—8月月均气温 22.2—22.8℃,平均最低气温19.6—20.1℃,平均最高气温27.6—28.6℃,利于石榴成熟。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在10℃以上,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冬季最冷月均气温12.4℃,极端最低温度-3.9℃,在石榴生长最低温度极值范围(-17℃)内,不至于冻伤石榴,不需要防冻措施。

蒙自石榴1995年第一次参加农博会就得到消费者认可,销售价在同类产品中最高,以后多次参加农展会、农博会,各类商标节等都很受欢迎。2003年获原产地标记证,同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007年获“蒙自石榴”证明商标;2008年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让证书;2009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三鼎公司蒙自分公司生产基地石榴获得绿色产品证书;2010年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在蒙自市城郊新安所镇建成了全国定点石榴交易市场,蒙自周边县市种植的石榴都要运到该市场进行交易。2010年出口6.5万吨,创汇8000多万美元。

石榴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石榴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其它产业链的发展,有很多吉祥寓意,所以一般人都会在自家庭院里种植一颗石榴树或石榴盆景。

枣庄范文家乡的石榴
《枣庄范文家乡的石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