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初中历史听课建议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15:07:5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减负增效,打造优质历史课堂

临朐县龙泉中学 李霞

各位老师上午好,受冯老师之托,接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希望我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一下。首先,是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教学的几点建议。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首先是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通史+单元”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编排。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高中课程内容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打破了以往历史历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模块十专题”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3大模块共25个专题:选修含历中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摸块。

其次,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对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意识、品质修养学习偏少。

高中历史教学会继承衔接初中历史教材的史话教学,激趣导学的教学理念。更要重点的补充完善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历史教材中丰富、高尚的人文品格、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在青少年可塑性较强的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我主张从以下七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重理解

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所有的学习方法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历史知识,才能消化、掌握,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

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就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就能抓住要领,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大事既多又重要,学生很难掌握。若先理解了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等,再把二战的经过简单的整理为下面的内容,学生从心里感觉明了、简单多了,掌握也就不难了。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局部爆发

1938年台儿庄战役,慕尼黑阴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德国空中闪击英国

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二战不断扩大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意大利投降

1944年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中共七大,德国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联合国成立

又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学生若先理解了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整个战争的来龙去脉,就可以把战争过程简单概括为:

1、爆发:1775年莱克星敦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后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合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理线索

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学好历史的又一关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提纲挈领的把教材的知识点编织起来,穿线结网,构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轮廓。这样做能使教材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初中《中国历史》四本书,包括上下五千年,两年学完。学生大多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普遍认为内容多,头绪杂,事件零乱。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总线索:抓住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1949年,1978年6个重要年代,并分析这6个重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就可以知道我国的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5种社会形态。同样,可理清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线索,抓住三四百万年前、公元前3500年、476年、1640年、1917年这几个重要年代,认识这几个重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地位和影响,就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形态。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概况和时间的分期,这为学生再具体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知识准备了条件。

又如中国近代史内容繁杂又非常重要,可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理解为两条线索①列强侵华史,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列强侵华活动②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包括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新中国成立前,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反抗中外反动势力的历史。列强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的背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是列强侵华史的必然结果。

三、编口诀

编口诀是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利于我们把繁多杂乱的历史事件简单化。用编口诀的方法,非常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借助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我国历史朝代顺序口诀,并稍加改动为: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西东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辽宋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又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春秋和战国的纷争》,用口诀很快就能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和相对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再中央。

四、制图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采用示意图、表格等形式,使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形成系统,使纷繁的历史史实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便于比较。这样做既能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减负增效”。

例如学习世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用表格列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既条理清楚,简明醒目,利于学生比较记忆,又加强了中外历史的联系,使同类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表格列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情况、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情况、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

列强侵华的基本情况等。

又如学习中国历史《秦王扫六合》时,采用示意图列出秦朝疆域四至,不仅简明、醒目,而且直观、形象,便于对照地图,掌握方位。同样方法我们可以列出其他朝代的疆域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等。

五、善归纳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归纳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归纳,不同时间的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归纳,还可以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关键词。

例如中国近代史三个条约的内容非常重要,可先引导学生出谋划策,教师集思广益后公布结果,《南京条约》归纳为:割岛、赔银、开埠、协税。《马关条约》归纳为:

二、

三、

四、厂。《辛丑条约》:赔拆允兵驻,严禁划允居。

又如1927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很多,归纳在一起,更能看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也利于学生系统把握历史知识:1927年,北伐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六、套公式

有些复杂的历史知识,可以总结归纳出基本公式,再根据基本公式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进行适当扩充,这样就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也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古代史所有战争影响的公式就是:灾难+联系。即给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由此可推出春秋争霸战争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分裂时期战争的影响、希波战争的影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影响、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等。

又如古代史所有友好交往事件的影响的公式就是:联系+交流与发展。即加强了双方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由此可推出丝绸之路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阿拉伯商人的贡献等。

七、找规律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规律的历史知识很多,只要掌握了其中之一,马上就能掌握其他规律相同的历史知识。若引导学生发现了这些规律,往往会事半功倍。 例如世界历史中,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就有共同规律:都是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而且这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有导火线、领导人、纲领文件等,革命影响也具有规律性,都是①推翻了旧的统治②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世界进步。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发现许多间隔时间相同的历史事件,有10年、100年等,借助这个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例如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共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等等。

教有法而无定法,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初中历史教学建议.2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和理解、把握《历史课程标准》。

一是学习和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含义和实施要求,把握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年级目标和内容目标,不同年级在实施时选准着力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时时落实学科能力培养,时时进行阅读、思考、审题答题、写字等方面的规范训练。尤其是对每课、每单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要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恰当实施,教、学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结合《标准》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注意激励和鞭策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坚持全面评价,让学生明了对与错、是与非,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深钻细研教科书,认真备课,高效上课。

深钻细研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前提。要做到:一是明确学习内容在整本教科书或学习单元中的地位,以及本课内容与前、后课内容间的联系,掌握本课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明确历史线索,做到史实具体、概念清楚、观点明确;二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能力培养点、方法训练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因素,运用教科书中穿插的图片、图表、引文和思考题,理解知识,学会方法,培养历史学科能力;三是思考《历史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内涵,明确并及时实施,让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中,参与、体验、感悟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四是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等。

认真备课是高效上课的前提。一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等集体备课的作用,共同讨论思考,成果共享。二要深入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用显性的动词(如记住、说出,学会……)来统领。目标落实的主体是学生,是课堂上教、学、练、测的核心。三要精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撰写,思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材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是什么,是如何阐释的,哪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和陌生的,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探究,还需要补充的什么材料,怎样呈现内容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等。避免只在备课当中笼统的提出和抄写问题,忽视对教法、学法的思考和设计、撰写,缺少思考过程的显示。四要在巡堂指导时,及时了解学情,针对变化进行课中备课,为后面的精讲点拨做好铺垫,这样师生共同可以围绕问题共同参与,最大量的避免“又讲多了”这一类的问题的再次发生。五是围绕目标设计本课内容的课堂练习和检测,提高学习效率。六是认真撰写教后反思,及时总结上课和备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水平。

高效上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要进行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课型

1 模式、流程的教学研究。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在为自己的教学进行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锤炼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特色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品位、效率和艺术性,进而实现个性化成长和特色化发展。

高效上课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目标达成为落脚点。 1.以自主学习为前提。要求先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有课堂的合作研讨。要求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中主动动脑思考,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后积极反思总结。

2.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一是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二是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挖掘与理解,使问题解决具有探究性;三是要有生成性,要注重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是课前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预习,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有关问题,学习有关知识,对未解决的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二是课堂上,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课前预习小组成员未解决的问题,再讨论解决课堂上教师预设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仍未解决的问题,留待全班合作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领、点拨、总结、升华。三是课后,学生对学校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对所学知识再思考,再质疑。

3.以目标达成为落脚点。问题的设置与解决,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问题解决后,要跟上恰当的训练和检测,力促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预习生疑—课堂研讨解疑—课后反思再疑。“生疑”—“解疑”—“再疑”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思维加深、能力提升的过程。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研究教法、学法的有效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的实施与推进,课堂评价是关键。为此,以“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否与师生的生命发展相和谐”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围绕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学习组织过程的科学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教学过程的实效性等方面,凝练出了高效课堂的“三八六”评价模式:课堂整体要“三看”(一看学生学习状态,二看学习过程,三看学习效果);学生层面要“八看”(一看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二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参与,三看学生自主学习是否主动,四看学生思维是否深刻活跃,五看合作探究是否恰当合理, 2 六看达标训练是否切实有效,七看三维目标达成是否高效,八看反思升华是否深入到位);教师层面要“六看”(一看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深入,二看三维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三看教师把握学情是否全面,四看教师课堂设计是否科学,五看教师调控课堂是否有效,六看教师课堂评价是否得当。)

“三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落实“六让六学”。“六让”,即:让“脑子活起来”,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能够质疑,能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让“眼睛瞪起来”,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研究;让“嘴巴张开来”,学生能说、会说;让“双手动起来”,学生能够做,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让“空间用起来”,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让“时间放开来”,要关注和研究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时间。“六学”,即:“阳光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明白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学什么;“正确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怎么学;“有收获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学得怎么样;“有责任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找谁帮助和帮助谁;“有价值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学了干什么。

“三以”高效课堂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为先导,其核心在于课堂结构与环节流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和“学科化”,既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互助、合作与探究,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判断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要求教师“精讲”,但不是盲目地以讲授时间的长短来评判教师讲的“多”与“少”,决不是一味地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学习能动性的同时,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重视练习和检测,及时总结分析,查漏补缺。

重视发挥训练的作用,充分利用手头的各种材料,加强训练,举一反三,学会迁移应用。重视精选训练题,宁愿教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多费题,事半功倍。

搞好反思性教学,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检测的目的,尤其是单元考试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测和分析,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所以要充分利用检测和分析这根杠杆,调控好我们的教和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考评结束后,认真对照《初中教师教学规范》中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试题、卷面、错题、考试成绩的分析,分析和查找学生学习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轮的教和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科成绩。

4、加强规范性教学。

在平日的教学中,从七年级抓起,进行答题规范性的教学训练:一要规范审题,该选做的选做,一定要养成学生看题的习惯;二要识记教材中最基本的语言,学会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做题;三要从七年级开始进行规范的答题训练,做到文从字顺。四是进行正确写字、清晰书写的训练,做到字迹清晰,按要点分条;在平日的教学

3 中,有意养成学生规范学习的习惯。

5、几个需要说明的项。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行动起来。一要抓住“课程观念转变”,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是体现在备课中、课堂上和听评课的研究活动中。二要抓住“教学方式取向”的转变: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生中心”。这是课改中最重要的,而且这种取向不是单纯教学方式的变化,而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而承认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我们要学习和落实,举一反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2)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保留和挖掘本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以来取得的经验、成果,加大力度改造课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学案导学”、“我参与、我学习、我收获”等方面的成果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为新时期的历史课题注入新的活力。

(3)习惯养成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工整书写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严密审题的习惯、逻辑表达的习惯等,都有关乎学生素养的提高。今后教学要在识字写字、思考质疑、审题解题、表达交流等方面严格要求,扎实落实,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平日对字的积累,养成不漏写、不错写,工整、规范的书写习惯,把练字和书写结合起来,做作业、答卷都要以练字的要求来书写,不把练字孤立起来落实;在阅读中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提问;在课堂学习和作业的解题答题中,审题细致,答案组织逻辑,表述清楚,观点明确;在日常生活中,乐于阅读,善于动手,勇于思考,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推荐第3篇:督导听课建议

1、讲述比较流利,语言表达清晰。

讲述方式稍显单一,平铺直叙,重点不够突出;部分学生低着头,听课不专心,前半段课堂 不够安静,有讲话声音。

建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进一步梳理主讲内容,把握好重点难点,更好的组织教学内容;注意PPT的色彩搭配,使之更清晰。

2、教学内容熟悉,讲课主线明确, 能根据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 对各知识点表述的较为清楚;讲课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讲述方式比较单一, 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适时调控教学气氛; 进一步修改与完善PPT,注意章节目录编排及色彩搭配,适当精简文字内容。

3、主讲内容熟练,教学主线明确、思路清晰,讲解细致;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层次分明,条理

清楚;有较强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讲课过程流畅,具有趣味性;注意与学生之间保持交流,师生间有较好的呼应性,学生注意力集中。 课件制作质量较好,能根据授课进度适时播放有关内容,技术操作规范。

4、教学组织不够紧凑,内容的讲述不够流畅与连贯;讲课语气平淡,教学语言的应用欠佳,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缺乏吸引力;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许多学生未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与进程,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界面五花八门,个人计算机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明显,教学效果欠佳。课件的制作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文字配色不合理、不够清晰。

5、备课不够充分,主讲内容不够熟悉,讲述比较随意;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思路不清,缺乏吸引力;教师经常面对屏幕,自顾自讲课,大部分 学生低着头,教与学脱节。

建议加强备课环节,吃透教材内容,把握主次关系,重点与难点,更好的组织教学内容;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掌握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注意调控好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6、主讲内容不太熟悉, 讲课主要依赖PPT课件内容边念边叙, 没有重点要点提示,平铺直叙, 系统性不够;讲课缺少激情,语言过于平淡,对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课堂氛围沉闷;PPT的制作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图例及文字,未加处理直接拷贝而来,字迹太小、图面拥挤,无法看清;课件的播放方法也应改正。

建议尽快熟悉教学内容.新老师应多听老教师上课, 学习如何备课, 梳理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 分清主次.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授课水平。

7、教师对主讲内容掌握的较为熟练,但对教学技能的掌握不够,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妥,对主要知识点的讲解不够清晰;教学语言缺少激情和感染力,对学生缺少吸引力;课件所展示的内容与

授课内容不合拍,尤其是一些图例的排版不尽合理,看图解题不直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与学生间少启发、缺交流,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的办法少,教学效果较差。

8、教师应精选授课内容,对概述性内容的讲解

须做到言简意赅,注重启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的制作质量有待提高,版面较为单调。

9、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正确,组织基本合理。能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建议适当注重本课程专业知识的传授。

10、准备充分,熟悉主讲内容,讲述充实;教学内容组织合理,重点突出;能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有师生互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PPT页面清 晰,内容精炼;多媒体能结合板书。

建议适当调整语速,注意吐字要清晰;进一步精炼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适当留出思考时间。

11、对主讲内容不够熟悉,讲述比较吃力;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复习内容花费了约25分钟;讲述方式单一,自顾自讲课,教与学有点脱节。

建议加强备课环节,吃透教材内容,梳理清楚主次关系,重点及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与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善与修改PPT,注意色彩搭配及排版的规范性;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

12、讲述方式单一,照屏讲述,平铺直叙,内容也不连贯,重点不够突出。

建议进一步梳理教材内容,分清主次,把握重点与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注意板书的规范性。

13、照屏宣讲,平铺直叙,讲述比较平淡,重点不够突出;采用灌输式,缺乏与学生交流, 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建议加强备课环节,进一步梳理教材内容,分清主次,把握重点与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改进学方法,注意启发引导学生;适当增加板书内容;适当调整语速及讲课节奏。

14、对课程内容较熟练,讲课脉络整体清楚,课堂讲述中能把基本概念、公式、例题的顺序结合,交待清楚,整体知识点还比较连贯;PPT字体清楚逐屏跟进。

在关键知识点上措词可更精准些,语言表达也可更精练些,且将语速放慢些,或作些停顿,以使学生跟上思路更好掌握。需随时掌控课堂教学情况,增加适量互动进一步调动教与学的氛围。

15、主讲内容熟悉, 讲述还流利;对相关的知识点, 电路图等能边演示边讲解, 表述的较详细清楚; 多媒体操作熟练;要点内容有板书配合.每

章节后有归纳小结; PPT文字, 公式, 图示清晰; 课堂上有注意启发引导。

语言较平谈, 缺少抑扬顿挫, 缺少感染力;板书书写较轻, 后排看不清。

16、主讲内容熟练,教学思路清晰,能较好的把握主要知识点的讲解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合理,

层次分明,内容衔接好。

应注重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营造师生间良好的呼应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17、教学内容还熟悉, 对等值式等基本概念定义表示的较清楚, 主要内容讲解与公式结合紧密; 教学方法还灵活, 注意启发引导, 能关注学生的

听课状况, 调动课堂气氛;多数学生能认真听。 本节课信息量不太够, 教学内容偏少, 进度较慢;PPT章节不够清晰;板书缺少设计, 较零乱。

18、语速适中, 语言表达还清楚.但讲课的思路不太清晰, 前后的内容, 各知识点衔接不够, 讲授内容缺少整体的设计, 构思, 系统性不够强.授课方法欠佳,平铺直叙, 比较枯燥, 缺少感染力.大班课较多同学没有认真听课, 低头玩手机或做其他, 有的学生在课堂内吃零食或小打闹, 课堂不够安静。

19、讲授内容不够熟练, 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都在电脑前对着电脑或看屏幕讲述,比较枯燥;课堂不活跃, 较多同学没有认真听课在做其他; PPT部分页面文字较多, 缺少归纳梳理, 不够精炼。

建议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 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0、对讲授内容不熟练,基本大都站在电脑前对着 电脑或屏幕讲述;PPT 不够清晰,层次、条理性不够清楚;讲课平淡,把握要点、重点方面有所欠缺。建议多听听老教师的课。

21、内容熟练,上课条理清晰,能够较好的把握主线、重点,知识点连贯;声音大小、语速适宜。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本课程的内涵与性质,讲述较富有吸引力,学生较注意听讲;课堂氛围也较好,教师能将自己的认识、体会、观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整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熟悉;教师能根据课程特点组织教学, 利用肢体活动的图示, 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学主线明确, 条理清楚, 语言表达清晰。

讲课前10分钟用传统教学方式讲上次的作业, 板书工整, 作图规范. 课内讲授的信息量不大, 教学内容可紧凑些; 课堂学习气氛学浓;PPT需要进一点改进。

23、PPT 字偏小,不够清晰;且一直站在电脑前滔

滔不绝地讲述,层次、条理不够清晰,要点、重点也不够突出。

24、主讲内容熟悉, 讲课思路脉络清晰, 对相关知识点表述的较为清楚; 语速适中, 语言表达清晰; 该教师实践经验较丰富, 能结合实际案例分

析讲解相关问题, 通俗易懂,能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用传统教学授课, 板书无章节, 较零乱, 不太规范;课堂关注学生状态不够。

25、教师一直坐在电脑前未用光电笔,学生没有教

材和资料,也无电脑设备跟进实践操作,不少学生空手来上课,对于此类设计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

26、教学内容较丰富,本节课组织较为合理, 第一次绪论课, 能清楚地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讲概述中, 能把UI的基本概念, 分类, 未来的新领域等知识点表达清楚;讲课思路

清晰, 层次分明, 语言简练; PPT课件清晰, 图文并茂; 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

新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 没有肢体动作, 坐着上课, 影响教学效果;讲课声音偏小, 缺少感染力。

27、备课不充分,主讲内容不熟悉,把要讲的内容全写在PPT上,上课就照着PPT宣读,声音偏小;大部分时间教师是对着屏幕,很多学生低着 头并未认真听讲,教与学脱节。

建议加强备课环节,吃透教材内容;进一步梳理教材内容,分清主次关系,把握重点与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修改与完善PPT,适当精简文字内容,注意排版的规范性。

28、教学内容还熟悉, 能根据文科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 授课进程条理清晰, 重点,要点内容有提示;能结合一些实例讲解相关知识; 能提出问题, 让同学思考,想一想, 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能关注学生的听课状况,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 调动课堂气氛。

语速较快, 句与句之间缺少停顿;部分PPT页面字体偏小, 有的色差对比度不够, 看不清楚。

29、熟悉主讲内容, 语言表达清晰,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 对知识点表述的较为清楚; 教学方法较

为灵活, 课堂上有案例, 有视屏, 能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对学生发言的内容及观点能进行点评; 学生发言踊跃, 课堂还活跃。

PPT章节不够清晰, 层次不够分明; 部分页面文字较多, 缺少归纳提炼, 不够精炼.30、熟悉主讲内容,讲述流畅;内容组织比较紧 凑,重点比较突出。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顾自己讲述,很多学生低着头,并未专心听讲,教与学脱节。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与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多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

31、教学内容不太熟悉, 讲课基本上依赖PPT课

件, 边念边讲, 缺少个人的见解, 内容深度不够,重点不突出;PPT课件像电子文档, 缺少归纳提炼。

32、声音偏小;讲述方式单一,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比较平淡,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低着头,并未认真听讲。

建议进一步充实主讲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讲述生动一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与修改PPT文档,适当精简口述内容;注意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

33、教学内容较为熟练;课程的准备、内容讲解和组织安排都较为合理;上课条理清楚,能够较

好的把握课程脉络和要点。

需进一步掌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接受和反应情况,多引导学生听课思路;在关键知识点上可将语速放慢些,或作些停顿,以使学生跟上思路更好掌握。

34、上课有激情,也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气氛,课堂教与学的氛围较好。

须理清教学主线,明确教学目的,确立教学

重点。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具有合理性,应将教学主题贯穿授课始终,且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课件中的文字排版要规范,行间距要得当,配色要清楚,一段的文字不宜过多,版式不要过于呆板单一。图表的展示须清晰,不可只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

35、内容熟练,课程基本内容的讲授清楚,教学要点清晰;教学中能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交流、互动。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尽合理,概括性教学内容所占时数过长,应注意教学组织的条理性与逻辑性;对课堂纪律干预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堂纪律存在一定问题。建议使用激光笔操控播放PPT。

36、对主要知识点的讲授基本清晰、明了,教学内容的组织符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基本规律,层次感好;能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师生间保持有较好的交流与互动。课堂纪律较好。 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对教学语言的掌控有待提高,须加强教学技能训练与掌握;课件制作质量有待提高,文字的排版应科学合理,课件的播放方式应改进。讲课时最好能利用激光笔控制以免束缚在电脑前操作。

37、能熟练掌握主讲内容,对主要知识点的讲解思路清晰,条理鲜明;教学组织合理,层次感强,逻辑性好;能通过课件展示教学的基本点,并辅 以一定量的板书加以补充;课件的适时播放内容 与讲课进程结合紧密;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有良好的呼应性,教学效果良好。

建议能适当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状况。

38、备课较充分,PPT内容较充实,也较清晰,质量较好。精神状态较好,声音大小、语速较适宜,讲授内容较熟练,理解也较透彻,阐述清楚,思路清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能把握要点、重点,适当交流互动。希望讲概念时能引用一些典型案例来帮助理解就更好。

39、内容组织比较紧凑,重点比较突出;能注意引导学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布局比较合理,书写整齐。

建议进一步熟悉主讲内容,争取脱稿授课;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注意前后内容衔接,讲述更灵活一些。 40、备课较充分,内容熟练,层次、条理清晰,阐述清楚,把握住要点,分析较透;讲课精神较振作,声音洪亮,语速适宜,交流互动,课堂气氛较活跃;PPT内容充实、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板书字偏少,字偏轻,不够清晰,也不够规范。PPT应少用红色字体。

41、内容较熟练,PPT内容较充实,也还清晰。语速基本适宜,阐述、分析清楚,把握住要点、难点,配合少量板书。

声音偏小,讲课较平淡,无交流互动,课堂较沉闷;PPT上章节次序标注不很清晰,层次、条理感欠佳。

42、准备充分,熟悉主讲内容,讲述充实;声音洪亮,讲述流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组织合理,承上启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讲课的方式;板书布局合理,书写条理清晰,值得表扬。 建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引导学生。

43、准备充分,熟悉主讲内容,讲述充实;声音洪亮,讲述流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组织合理,承上启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讲课的方式;板书布局合理,书写条理清晰,值得表扬。 建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引导学生。

推荐第4篇: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听课有感

愉悦高效是课堂生命的真谛

——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听课有感

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双集县拉开帷幕。本次评选活动讲课内容涵盖七年级和八年级总共五课内容。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比赛历时两天半,共展示了近四十节(分两组)精彩纷呈的历史课堂。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颇丰。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一节好课需要经历太多的打磨。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渡,对文本的把握,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包括对每一个情感点的把握,都要做得面面俱到、丝毫不差。我想不管是怎样的课堂,都渗透着每一个设计和执教老师的心血,为他们的付出,我发自内心的感觉敬佩,希望自己能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记住他们每一刻的光芒。

高招迭出,亮点纷呈

一、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总体感觉,各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虽然各位参赛教师都注重了创设情境,但是又都独具特色。总之,教师从课始到课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巧妙预设,精彩生成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本次参赛课,设计上也大都打破了样板式的模式教学形式,老师们都能抓住课标,落实到位,围绕“三维目标”来设计学习流程,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快乐地学习。

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莒南县实验中学的主老师引导学生运用了一位名叫“忆铭”的人,以他的回忆来贯穿整节课,这样学生感到既“线索清晰”,又兴趣盎然。真是高效又愉悦。教师的巧妙设计,问题引导,使学生的感悟逐层加深,我们越来越感悟到过去那种教师尽情发挥,学生围着教师转,空谈、繁琐提问的现象大大减少,课堂实实在在地成为学生能力养成的地方,情感升华的平台。

三、自读感悟、开放引导,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该是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过程。尽管各位参赛教师所设计的“以图片导入学习内容”、“以材料进入学习内容”方式不完全相同,但是都在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想这不仅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的引导,节省了时间,将自主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听了这几天的课,我认识到,教学方式必须符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培育。新的理念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教学思想,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课改理念的精髓,课堂教学才能更扎实、更有新意,新的理念也才能更有活力。

四、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教师素质,带动课堂氛围 本次参赛的教师大都有比较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课堂上少了几分浮躁,多了一些踏踏实实,教学风格朴实,注重实效。特别是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参赛老师那亲切的教态、严谨的教学语言,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课堂上时时让我们欣赏到了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动人姿态。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的“激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比如:双集县的张老师幽默的举止,诙谐的语言,让本来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一节优秀的历史课,自然是教师广博的文化知识、深邃的思想认识、丰富的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丰厚积累。优秀教师的精彩背后是广读博览加辛勤耕耘,是多年的厚积换来今天的薄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文化、文学素养刻不容缓。

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注重拓展实践

在这些课上,老师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既形象又生动。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图片和音乐帮助了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十中的王老师制作的课件非常精彩,与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

每节课的巩固延伸,都是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都有一定的实效性,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摆设。比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莒南县路镇一中的万老师引导学生“写留言簿”。还有其它的课亦是如此,看来巩固延伸不再是课堂一带而过的摆设,而是真正发挥了奇效。让课内外真正结合起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不学习,就成了真正的“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沿上空的一小片天空。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 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反思感悟,努力提高

全市历史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虽然结束,但他所带给我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一只贝因为痛苦的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的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呐,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历史课堂正是有了你、我这群执着教育信念、善于研究思考、努力追求的同路人,一定会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完美的统一,实现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由“培养能力”到兼顾“情感提升”的美丽转身。

推荐第5篇: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201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教材专题

(一)中国古代史

纪年热点:208年,赤壁之战(1805周年);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1395周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645周年);1433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去世(580周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0周年)。

1.重要朝代专题:秦、汉、三国、唐、宋、元、清、明(制度、措施、人物等);(红色为重要朝代)

2.古代文化专题(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知识,如思想、文化、科技、人物等)

3.乡土历史专题(见《中考说明》知识考点);(重点第

一、九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部分除考选择题外,还要注意简答题、列举题和小综合题。重要朝代部分也要考虑简答题和小综合题。

(二)侵略与反抗(不单独出,二三四专题放在中国梦中)

纪年热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30周年)。

1.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2.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4.面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中国人民的抗争;爱国英雄。

(四次战争;三个条约和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及爱国英雄。)

(三)近代化探索 纪年热点: 1898年,戊戌变法(115周年);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翻封建帝制。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背景、标志、旗帜、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评价等)。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变化: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纪年热点: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85周年);1933年3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7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80周年)。

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历史意义、影响及“五四精神”内涵)。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意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4.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了解)

(2)“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3)血肉筑长城(全面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召开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烽火(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2)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的胜利)

(六)新中国的成立与主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单独出,知道大事件,如新中国成立开辟新纪元)

纪年热点: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 “三大改造”;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1963年,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0周年);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40周年)。

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完成、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失误、英雄模范)。

1.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准备、内容、意义;民主法制:《宪法》、《民法通则》。

2.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2)对外开放: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对地位。

(八)资本主义的革命(今年重点,全面系统)与改革(去年重点)

纪年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360周年);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325周年);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30周年);1858年,印度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国军队(155周年);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5周年)。

1、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历程、(思潮核心、人物、作用)。

(2)新航路开辟(经过、作用)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3、美国独立战争(背景、开始、领导者、美国诞生: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转折:、独立、结果、意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开始、颁布《人权宣》、经过、高潮)

5、美国南北战争(原因、导火线、进程、1862年《解放黑人民奴隶宣言》颁布、意义)

6、俄国废除农奴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复习要求:本专题是世界史的重点,要全面系统的复习。

(九)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产阶级的斗争(简单了解)

纪年热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5周年);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复习要求:只掌握此条内容即可。

(十)一战(重点)、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纪年热点: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行者1号”飞机(110周年);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5周年);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0周年)。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侵略集团、大战爆发、空前灾难。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条约、评价)

①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实质)

②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实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爆发(①慕尼黑阴谋;②战争爆发;③战争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②雅尔塔会议;③最后的胜利)

(3)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影响)

复习要求:复习时,“一战”掌握主干知识,“二战”复习基础知识。

(十一)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纪年热点: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结束;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80周年)。

1、经济大危机(重点)

经济危机:(1)时间:19219~1933年。(2)地点: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罗斯福新政(重点)

(1)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3)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

3、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复习要求:本专题重点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其它内容简单了解。

(十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了解)

纪年热点: 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85周年)。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时间及领导人、结果、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对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探索:①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②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十三)三次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了解)

1、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历程、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飞机问世);

3、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影响)。

4、科学和思想文化

(1)思想启蒙的火种:法国伏尔泰。

(2)科学的革命:现代科学之父:牛顿;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相对论。

复习要求:“三次科技革命”掌握基础知识。

(十四)襄阳地方史

掌握《中考说明》考点。

热点专题

(一)中国梦(压轴题)

热点:习近平论“中国梦”

1、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围绕国家独立进行的抗争(实业家的梦想:张謇;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共和国成立后,为建设强大国家所进行的探索。

3、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必考)

热点: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1、党的历次会议(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党的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共和国成立后)。

(三)改革开放再启航(中档)

热点:2013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5年。

1、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

2、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四)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重点:抗日战争,中日关系)

热点: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等

1、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2、历史上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的努力(戚继光抗倭、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五)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了解)

热点:神舟飞船、辽宁号航母

1、中国古代领先的科技

2、“两弹一星”

3、三次科技革命

(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

热点:井冈山会师8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

1、人民军队的建立、井冈山会师(1928年)

2、三大战役

3、抗美援朝

4、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七)资本主义的革命与改革

(八)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九)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热点:1933年罗斯福新政、1993年欧盟成立

推荐第6篇: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2013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襄阳市教研室肖永启

一、历史学科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

指导思想: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凸显历史学科的特色与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历史,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命题原则:

命题的总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1)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遵循课标”拟题,强化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体现《中考说明》要点。

(3)“依据教材”拟题,体现教材为“教学之本”的作用,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试题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指导今后教学。

(4)“强调能力”拟题,命题力求符合文科综合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题型

1、历史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人教版)。其中,中国古代史占20%、中国近代史占30%、中国现代史占10%、世界史占40%(其中,世界近代史占25%)。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历史50分。试卷分为客观卷(卷I)和主观卷(卷Ⅱ)。试卷的难度值控制在0.65-0.75之间。

2、题型结构:历史学科的主要题型有:①选择题;②简答题;③问答题;④材料解析题;⑤历史实践(活动与探究)。

三、历史复习教材专题及热点专题

教材专题

(一)中国古代史

纪年热点:208年,赤壁之战(1805周年);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1395周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645周年);1433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去世(580周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0周年)。

1.重要朝代专题: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制度、措施、人物等);(红色为重要朝代)

2.古代文化专题(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知识,如思想、文化、科技、人物等)

3.乡土历史专题(见《中考说明》知识考点);(重点第

一、九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部分除考选择题外,还要注意简答题、列举题和小综合题。重要朝代部分也要考虑简答题和小综合题。

(二)侵略与反抗(不单独出,二三四专题放在中国梦中)

纪年热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30周年)。

1.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2.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4.面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中国人民的抗争;

爱国英雄。

(四次战争;三个条约和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及爱国英雄。)

(三)近代化探索 纪年热点: 1898年,戊戌变法(115周年);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翻封建帝制。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背景、标志、旗帜、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评价等)。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变化: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纪年热点: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85周年);1933年3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7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80周年)。

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历史意义、影响及“五四精神”内涵)。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意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4.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

(五)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重点)

纪年热点: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75周年);1948年9月,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了解)

(2)“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3)血肉筑长城(全面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召开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烽火(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2)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的胜利)

(六)新中国的成立与主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单独出,知道大事件,如新中国成立开辟新纪元)

纪年热点: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 “三大改造”;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1963年,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0周年);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40周年)。

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完成、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失误、英雄模范)。

(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全面复习)

纪年热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 10周年)。

1.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准备、内容、意义;民主法制:《宪法》、《民法通则》。

2.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2)对外开放: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对地位。

(八)资本主义的革命(今年重点,全面系统)与改革(去年重点)

纪年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360周年);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325周年);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30周年);1858年,印度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抗击英国军队(155周年);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5周年)。

1、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历程、(思潮核心、人物、作用)。

(2)新航路开辟(经过、作用)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3、美国独立战争(背景、开始、领导者、美国诞生: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转折:、独立、结果、意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开始、颁布《人权宣》、经过、高潮)

5、美国南北战争(原因、导火线、进程、1862年《解放黑人民奴隶宣言》颁布、意义)

6、俄国废除农奴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复习要求:本专题是世界史的重点,要全面系统的复习。

(九)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产阶级的斗争(简单了解)

纪年热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5周年);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复习要求:只掌握此条内容即可。

(十)一战(重点)、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纪年热点: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行者1号”飞机(110周年);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5周年);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70周年)。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侵略集团、大战爆发、空前灾难。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条约、评价)

①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实质)

②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实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爆发(①慕尼黑阴谋;②战争爆发;③战争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②雅尔塔会议;③最后的胜利)

(3)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影响)

复习要求:复习时,“一战”掌握主干知识,“二战”复习基础知识。

(十一)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纪年热点: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结束;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希

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80周年)。

1、经济大危机(重点)

经济危机:(1)时间:19219~1933年。(2)地点: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罗斯福新政(重点)

(1)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3)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

3、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复习要求:本专题重点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其它内容简单了解。

(十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了解)

纪年热点: 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85周年)。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时间及领导人、结果、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对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探索:①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②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十三)三次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了解)

1、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历程、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飞机问世);

3、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影响)。

4、科学和思想文化

(1)思想启蒙的火种:法国伏尔泰。

(2)科学的革命:现代科学之父:牛顿;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相对论。

复习要求:“三次科技革命”掌握基础知识。

(十四)襄阳地方史

掌握《中考说明》考点。

热点专题

(一)中国梦(压轴题)

热点:习近平论“中国梦”

1、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围绕国家独立进行的抗争(实业家的梦想:张謇;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共和国成立后,为建设强大国家所进行的探索。

3、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必考)

热点: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1、党的历次会议(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党的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共和国成立后)。

(三)改革开放再启航(中档)

热点:2013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5年。

1、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

罗斯福新政)。

2、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四)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重点:抗日战争,中日关系)

热点: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等

1、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2、历史上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的努力(戚继光抗倭、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五)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了解)

热点:神舟飞船、辽宁号航母

1、中国古代领先的科技

2、“两弹一星”

3、三次科技革命

(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

热点:井冈山会师8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

1、人民军队的建立、井冈山会师(1928年)

2、三大战役

3、抗美援朝

4、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七)资本主义的革命与改革

(八)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九)经济危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热点:1933年罗斯福新政、1993年欧盟成立

四、历史复习教学建议

1、掌握课标,研究《说明》。

要认识“课标”的重要性。“课标”是由教育部组织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教学总纲,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教科书的编写要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贯彻《课标》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根据《课标》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所以我们授课和复习都要依据课标。课标既然是我们学习和备考的依据,就要准确使用。要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地结合,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核对该课对应课标内容标准。从掌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要求,到每一课的知识点的落实,都要贯彻到位,只有解读课标,明确教学任务,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注重理解,强化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锐性等,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扎实训练,重在落实。

要抓基础,基础抓实了,知识积累多了,方法掌握了,自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提练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检测课堂化,要时常检测过关。学生要以不变应万变,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到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素质。

4、加强学习,关注热点

“历史就是过去了的现实,而今天的现实也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所以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要注意关注热点问题。现在命题选取的信息量非常的大,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学习,既要学习课本相关知识,还要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面,及时充电,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推荐第7篇: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2009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

2009年历史学科的中考首次实现全市统一使用新课标教材,因此,为了搞好今年的历史复习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历史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

根据襄教文[2008]175号中考文件精神,今年历史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下:

指导思想: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凸显历史学科的特色与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历史,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命题原则:

命题的总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1)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遵循课标”拟题,强化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中考说明》要点。

(3)“依据教材”拟题,体现教材为“教学之本”的作用,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试题力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指导今后教学。

(4)“强调能力”拟题,命题力求符合文科综合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初中文科综合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教学建议

1、掌握课标,研究《说明》。

要认识“课标”的重要性。“课标”是由教育部组织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教学总纲,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教科书的编写要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贯彻《课标》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根据《课标》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所以我们授课和复习都要依据课标。课标既然是我们学习和备考的依据,就要准确使用。要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地结合,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核对该课对应课标内容标准。从掌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要求,到每一课的知识点的落实,都要贯彻到位,只有解读课标,明确教学任务,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9年《中考说明》是根据课标和教育局文件精神拟定的,是考试的指导性文件,要加大对《说明》的研究,深刻领会其精神,学透学深,学以致用,要明白考什么,怎样考,要知道今年又变化了多少,为什么这样变化,这样变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应对等。要深入分析样卷的特点,明了形式,并制订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复习的方向。

2、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突出重点,夯实基础知

根据这三年来的中考试卷,历史学科所考查的是课本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中考考纲也明确规定,中考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因而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找准方向,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克服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减轻负担,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因此,不管中考模式怎么变,归根到底必须抓实抓细基础知识的掌握,即在第一轮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章节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样,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双基”,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过五关斩六将。

3、注重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复习,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

在复习教材基础知识过程中,完成了由薄变厚,掌握了大量信息,但学生一时难以消化、吸收。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迫切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由厚变薄。

在复习时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和敏感的联想、想像能力,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

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也要横向联系。例如:复习三次工业革命这一专题时,学生要从时间、重要发明、标志等基本史实入手,并在具体例子当中活学活用。

4、注重能力 训练到位 提高准确率

(1)留给学生一些时间、空间内化基础知识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内化才有可能”。在前阶段复习中,教师一直把握着方向、复习方式、复习进程、复习内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而在复习的后一阶段,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空间,让他们自己梳理、内化知识,以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书本、带着问题走向老师,是一个主动消化、真正内化的过程,这比教师从头至尾滔滔不绝地讲,一味的强灌,效果要好得多。

(2)重视学法指导,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指导要贯穿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各个阶段应有所侧重,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把提高阅读、理解、应用材料及比较分析的方法与作为重点,注意培养多种记忆能力和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第二阶段重点培养训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侧重于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把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要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1)反复记忆、重点记忆,理解记忆结论;(2)精选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3)整理重点专题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每周进行一次“模拟仿真”演练,并适时回归教材。

(3)强化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规范化训练,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每次考试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导致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在平时复习中,在这方面要多加指导。因此,教给学生如何审题很重要,如材料题要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看题目要看关键词,答题也要答到关键词。

要结合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讲解答题思路、方法、模式,总结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达到巩固深化基础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和效果。

5、关注热点问题,正视历史与现实,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中考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常被用作中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因此要注重时政热点,应用历史知识、观点去解释当代问题。

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概括地说,就是要以热点问题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文科综合毕业、升学考试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本届毕业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教材的有关内容。考试内容及要求力争做到“稳中求变,变中创新”。所谓“稳” ,即 指导思想不变;考试形式不变(闭卷考试);组卷形式不变(与思品、地理合卷);试卷结构不变(第Ⅰ卷和第Ⅱ卷);分值不变(50分);知识内容比例不变;题型不变(选择题、非选择题)。

(一)历史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人教版)。其中,中国古代史占20%、中国近代史占30%、中国现代史占10%、世界史占40%(其中,世界近代史占20%)。

今年历史考试范围与去年相比最大的变化表现在:一是扩大了中国古代史的考试范围(原仅考中国古代文化史);二是改变了各内容板块的权重。这些变化更符合课程设臵(2学年中国史)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

(二)内容要点:

本部分《中考说明》要点与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中国古代史”删

(五)2“唐朝的建立”;修改

(六)1为“岳飞抗金”。“中国现代史”删

(五)3“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世界史”删

(八)4“动荡的中东”,增

(八)

2、5“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的改革”、“科索沃战争”。

1、中国古代史部分

复习要求如下:一是掌握重要历史朝代,即秦汉、三国、隋唐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一些重

四、考试形式及基本题型

1、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构成文科综合卷,卷面总分为120分,其中政治、历史各50分。试卷分为客观卷(卷I)和主观卷(卷Ⅱ)。客观卷为选择题,主观卷为非选择题,采用网上阅卷。

(2)试题难度:试题难易度比例适当,低中高档题目的大致比例为7:2:1。试卷的难度值控制在0.65-0.75之间。

(3)试卷版面: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卷纸”(具体版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题型结构

(1)历史学科的主要题型有:①选择题;②简答题(议一议、动脑筋、看图分析、判

断思考、读史明理、列举事例、讲历史故事、历史的启示等);③问答题;④材料解析题;⑤历史实践(活动与探究)。

(2)题型比例:题型题量分值分配要求

①选择题10题10分每小题1分

②非选择题6-8题40分中古1-2题、中近2题、中现

1题、世界2-3题、综合1题

(3)历史实践题(活动与探究)以活动探究类为主,如“历史游记”、“寻访历史遗迹”、办展览等(改错类、论文类尽量少考)。

(4)试题特点和风格可参考去年中考历史试题、《中考说明》样卷、全市及市直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五、历史热点追踪

近几年,以社会热点和时政大事作为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背景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整理、运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的试题经常出现。主要通过学生对热点和身边发生的历史的观察和理解以考查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是很必要的。今年的热点主要有:

(1)2009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八十年前也有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今昔对比,如何正确应对危机在危急中求生存是全球人民关注的大事。

(2)2009年是澳门回归十周年纪念。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给我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途经,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反对分裂是中国人民关注的热点。

(3)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伟大的祖国逐步强大,在当今这种特殊的国际大气候下,即将举行的国庆六十年阅兵更是让人期待和振奋!今年还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

(4)2009年还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和中美建交三十周年。在世界政治格局风云变幻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地位的变化更加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都有利于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

(5)关注家乡的历史变迁和历史遗迹等等。

(6)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推荐第8篇:听课评语及建议

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听课记录的评语及建议,仅供参考! 听课记录的评语及建议

我们教师听课是一种向优秀教师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听课结束后一般都会写一份听课评语。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校教师听课评语,更多资讯尽在学校评语栏目!

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X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

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X老师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X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矗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X老师在课堂上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 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 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推荐第9篇:语文听课评语建议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语文听课评语建议吧!

语文听课评语建议

1. 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2.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3.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听课评语小学语文听课评语。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4.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5.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6.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 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 扎实;建议: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

9.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

10. 小学语文听课评语评语。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1.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推荐第10篇:听课感受与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受学生的喜欢。我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深深的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两个主要的环节。一是引入环节。通过身边的例子创设了大量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离自己很近,在身边就能够找到。另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把本节课所教的物理知识与社会中的一些物理应用的关系,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把物理学习延伸到课外,继续探究。

教师利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离生活越来越近,学生会很感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的衣食住行中都有物理现象,物理的乐趣。另是教师能发掘身边的物理课程资源,使他们学到一些方法,养成一些建模的能力。生活中的现象是生动而且复杂的,要从中提炼出物理学的规律或相应的定则,需要去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就包含了建模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面的要求,比如对神奇的大自然的探索。

老师还动员学生一起做了很多小实验,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些小实验包含很多物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成本实验由于更直观、简洁,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功能。老师对学生稍加点拨,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运用低成本实验,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堂“光的折射”课,老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每组一个纸杯,一枚硬币放在杯底,学生后退至刚好看不见硬币的时候,缓慢加入清水,发现硬币看似浮起来了。这些实验除一是学生的参与面广,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很深,还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去感受现象,建立物理概念。这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讲课内容为“光的折射”。教师:一块泡沫板,你们注意看,上面沾着一条鱼,将它放到浴缸中,这是一根用来叉鱼的铁钎,为了瞄准,我们做了一个瞄准器,注意观察。我现在就来叉鱼了,我瞄准了,那到底叉到了没有。同学上来体验。他用的非常好,首先是课堂引入的时候用这个实验让学生瞄准鱼去叉的时候根本叉不到,这就会引发他们思维的冲突和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思考,我明明瞄准了为什么没叉到。通过后面的实验探究把光的折射规律搞清楚以后,后来在课的结束时再重新来解释叉鱼没叉到的现象。而且学生也明白了叉鱼要瞄准人眼看到的鱼的下方去叉。我觉得这样一个实验既用于了课前的引入也用于了课后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上面,前后呼应。我感觉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非常好。首先他用一个现象让学生产生迷惑,而这种迷惑是学习的一种动力,使他产生一种好奇,这样一种动力会让他一直有一种冲动或者一种兴趣跟着老师一直往下走,这是很重要的。那么接下来让他带着问题学到最后老师解释为什么没有叉到鱼和用什么样的角度才能叉到鱼,做了一个前后呼应这也是很好的。

教师把物理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好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去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结合具体的实例去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就会降低,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上建立起物理的概念和规律。 “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个理念让学生感到物理有趣;“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的有用,一个有用,一个有趣,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能结合教材上的图片和图片所配的文字,比如“声音的世界”的这章的图片是“潺潺的流水”、“悠悠的琴声”,又例如“多彩的光”等,给学生美的欣赏,达到育美的教育。

第11篇:听课评价和建议

(3)建议:

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第12篇: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知道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第2条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知道历史与社会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大主题及相关学习内容,并明确其具体要求。 第3条 依据内容标准,通读全套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理清教材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第4条 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生活经历(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及认知基础、能力水平等,以确定教学起点。

第5条 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书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全面,具有操作性。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视教科书,并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

第7条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8条 设计教学时应注意历史、地理或政治等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条 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利用教材和配套图册中的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第10条 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题名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目标、内容、学情等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提倡经常叙写教学反思。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多种多样引人入胜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12条 通过文字、图表或口头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并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与体系中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13条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学习内容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4条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相关学习内容中,或日常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或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15条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与辩论,提倡以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16条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运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多种方法来清晰解释和梳理有关知识。教学结构合理、逻辑顺畅,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所学内容。

第17条 在施教过程中,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规律与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易漏点的辨析。

第18条 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及时做出有效反馈。利用课堂生成对预设进行合理调整,同步改进、完善教学设计。

第19条 由教师总结或者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与归纳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建议采用开放的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作业与评价

第20条 评价目标多元化,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运用,也可以考查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趋势或取向,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1条 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以是家长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第22条 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行为观察、访谈评价(口试)、问卷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第23条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历史与社会试题,注重能力立意,讲求命制规范,体现综合学科特点。编选阶段性考试(如单元测试、期中期终测试等)题时,还应事先设计命题细目表,以确保考试的有效性。

第24条 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试卷应认真批改。批改方式可以多样化。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学业中的成就和问题,并及时加以反馈,以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作用。

四、教学资源

第25条 在充分发挥教材功能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与开发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文本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实物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各类教育软件等音像资源。

第26条 应特别注意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来扩充教学内容;与社区联系组织校外各种有益的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

第27条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同时尽量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尽可能就地取材,开发与利用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

第28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长避短,突出个性。

第13篇:听课收获和改进建议

听课收获和改进建议

经过这几个星期的上课,也懂得了很多有关于成功的要素。听课收获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各种电影的理解,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启示我们成功的诀窍。还有通过详细讲解各种国外名人的名句以及联系中国名人雅士的行为和名句来让我们深刻理解怎样的行为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以及培养个人的言行和内在素养。其实对我们来说还是电影的不错的选择去了解美国的成功的理由,还有美国成功的道理来源于电影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奋斗向前的雄心壮志。美国与中国体制的差别,文化的差别,语言的差别都导致我们对成功的看法不同。给我们开拓了不同的视野去看待,去了解,去吸收,去利用美国的成功文化,适用于自己,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改进建议:说大实话,老师的讲话有点偏慢,会导致大多数人会失去热情从而不会认真听课。可以在上课的举例的时候插入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也可以吸引我们的目光。或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欢快的歌曲,调动同学们的情绪,课堂有可能不会死气沉沉的。老师您和同学们的互动不能仅限于提问,要有眼神的交流,语言的交流,才会提高同学们的兴趣。这些意见仅供参考。

以上是我的观点,其实对我们来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和个人素质培养的。教会了我们成功要经过实践的,时间的积累由量变变为质变,成功不是空想的,要付诸行动才可以。

第14篇:听课收获和改进建议

听课收获和改进建议

这学期我选修了考研英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很多有关物理方面的英语,特别是有关牛顿定理方面的。老师也有讲解考研真题,讲解的时候瞬间发现老师的功底比我们的水平高的太多。特别是老师在翻译句子的时候一句句难懂的疑难句,到您的手里就变得如此简单。

还有老师和我们讲解了一个学好英语的方法:现在的英语不能只靠记单词,要记句子。每天多记句子,当你记到四五百句的时候,英语水平就不错了。再继续积累句子的话,英语水平就能达到很高水平。 虽然我现行动缓慢在还没有开始记句子,但这个方法我自己觉得肯定也是会特别行之有效的。我也要尽快开始学霸模式开记英语词句。谢谢这一学期老师教了我考研英语。以后可能真的就没有机会再继续上你的课了。

首先,对于特别特别喜爱英文歌曲的我,特别希望老师能找一些英文歌曲。当然也可以弄一些现在特别火的同时对学习英语有帮助的美剧给同学们看。这样也能活跃一下气氛,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还有就是,可以做一些听力的测试。传授听力听写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我觉得老师讲的最多的就是翻译各种优美或者语言结构很好的句子。我觉得可以适当的减少一点翻译的数量。我们八九节课的时间真的很少。能讲的知识也非常有限。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更希望老师和我们讲解技巧。

总而言之,老师讲的特别棒了。同时你也特别的谦虚务实,通过同学们的听课收获和改进建议了解自已的优点与不足来完善教学,我觉得特别的感动。你上课很用心,相信以后上你课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最后真的谢谢老师。

第15篇: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优秀)

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状态的目标,推进我区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历史学科教学建议。

理念:明确的目标意识、广泛的学生参与、实在的师生互动、多元的学习方法、教师主导下的知识自主建构。

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课型可分为:新授课、活动课、复习课、讲评课。

一、新授课

基本环节:情景导入→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合作探究→巩固落实

(一) 情境导入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现实或学生已有经验等手段,或通过视频片段、图片等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局部感知知识,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

(二) 自主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教师明确本节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展示学习目标,通过学案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内容,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2、自主学习侧重于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老师探究。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 成果展示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对疑难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

(四) 合作探究

1、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通过师生互动,在学生思维碰撞中逐步提升能力。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评价与归纳。教师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提炼核心知识,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五) 巩固落实

1、充分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反馈练习,可设置选择题、材料题、探究问答题等,狠抓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落实。

2、教师力争教学内容、作业堂堂清。

二、活动探究课

历史活动探究课对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增强历史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1、事先制订活动计划

明确活动开展的步骤、学生研究的方法、需要的课程资源种类及要达到的效果,选题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的探究性问题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探究性、可操作性。

2、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课前合理分工:上网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使每一个学生在能做、会做、乐做的基础上都有所作为,创造团结、协作、竞争的氛围。适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鉴别、整理、归纳。

3、课堂展示与点评

课上一般为展示成果、交流心得阶段,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师结合相关学习主题,顺势引导,将知识巩固深化,使课堂完整有序进行。

4、课后延伸

活动探究课很难一节课解决所有问题,要指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为学生把握好方向。

5、巩固反馈 教师出示典型题或开放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小组互评。 及时收集反馈的情况,恰当点拨,并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三、复习课

复习课是指为了复习学科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课型。一般来说,应按照展示目标,导入复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班内交流、师生释疑,归纳提升、建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强化训练——反馈练习五个环节进行。

1、展示目标,导入复习: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考点,列出本节复习目标,明确复习方向。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各组围绕目标中提出的问题,明确任务、认真读书、思考、讨论、分析问题。

3、班内交流、师生释疑,归纳提升、建构知识体系:教师组织各小组交流,针对问题组织深入研究,或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巧设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方法、应注重的问题进行归纳,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4、巩固知识、强化训练:学生用适量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应给适度的引导。

5、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使师生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师每复习完一章,要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转换和知识迁移;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论点,史论结合,全面分析,指导学生掌握开卷考试的答题规律。

四、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一般分为考情分析——总结成绩、激励进取——分析错因、找出不足——联系知识、深化复习——试题的思路分析和解题方法指导五个环节。

1、考情分析。讲评之前要认真细致的分析每位学生的试卷,对基本的情况做详细的汇总。

2、总结成绩,激励进取。帮助学生进行成绩分析,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进取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分析错因,找出不足。这是讲评课的重点部分,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用充足时间,帮助学生重点分析本卷暴露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错误根源。一般来讲,大都采取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读题,找出题干中的有关限制语、中心词以及设问,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题意,避免“跑题”现象。其次,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与教材内容对应。最后,引导学生组织成文。通过这几个步骤,教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找出错因:是审题不清、知识遗漏,还是能力欠缺、行文不足等,使学生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加强纠错的针对性。

4、联系知识,深化复习。这是试题讲评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利用讲评课进行复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补充、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补缺。

5、试题的思路分析和解题方法指导。教师在讲评时,应重视题目思路的分析和解题方法的培养,应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开发思维,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教材、把握试题考查方向、规范作答,掌握各个环节的准确性、技巧性,才能适应开卷考试的考查方式,真正提高成绩。 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准确理解课标。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标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1) 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 (2) 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3) 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4、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历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6、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要注意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8、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

9、强化高效教学意识,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严格把握时间:教师讲解活动时间、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目标达成验收时间的分配为3:6:1,这三部分时间为一节课的累计时间。

第16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最新稿)

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征求意见稿)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是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基础上,经过整合之后形成的新学科,涉及人文地理、历史和政治等有关内容。从课程逻辑体系看,它是围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三大主题来展开的。

为规范历史与社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理念和实施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知道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第2条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知道历史与社会有“生活的时空”、“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发展的选择”三大主题及相关学习内容,并明确其具体要求。

第3条 依据内容标准,通读全套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与结构,理清教材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目与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然后精读授课内容,找出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重点、难点。

第4条 了解每个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生活经历(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及认知基础、能力水平等。明确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和需要教师“教”的知识,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以便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第5条 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并正确书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全面、具体、明确,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科书内容应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

第7条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学什么、怎样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8条

设计教学时应注意历史、地理或政治等学科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条

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利用教材和配套图册中的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第10条

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学教案可包括课题名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目标、内容、学情等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多种多样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12条

通过文字、图表等书面或口头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并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与体系中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13条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学习内容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第14条 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学习内容中,或日常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或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15条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与辩论,让学生的“相异构想”充分暴露出来。提倡以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16条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运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多种方法来清晰解释和梳理有关知识。教学结构合理、逻辑顺畅,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内容。

第17条 在施教过程中,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规律与学习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易漏点的辨析。

第18条

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及时做出有效反馈。利用课堂生成对预设进行合理调整,同步改进、完善教学设计。

第19条 由教师总结或者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与归纳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建议采用开放的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评价

第20条 评价目标多元化,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运用,也可以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趋向或取向,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1条 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以是家长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第22条 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行为观察、访谈评价(口试)、问卷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第23 条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历史与社会试题,注重能力立意,讲求命制规范,体现综合学科特点。编选阶段性考试(如单元测试、期中期终测试等)题时,还应事先设置双向细目表,以确保考试的有效性。

第24条

教师应先做下水作业,做到布置的作业要少而精,且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试卷应及时批改。批改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全批、抽批、面批等。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学业中的成就和问题,并及时加以反馈,以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作用。

四、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25 条 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求在充分发挥教材功能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与开发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文本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实物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各类教育软件等音像资源。

第26条 应特别注意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来扩充教学内容;与社区联系组织校外各种有益的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

第27条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同时尽量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尽可能就地取材,开发与利用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

第28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第17篇: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教育论文

摘要: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不断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历史教学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把握高中历史教材、创新高中历史教法这两个方法谈了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材 教法

一、合理把握高中历史教材

1.理解教材培育重点。教材是教师讲课内容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了解通过教材的讲述需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哪些内容是简单了解。只有分清教材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灵活地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2.整合教材学以致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化的体系架构,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容易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整合与当前讲述内容有关的知识,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将知识贯穿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其他的内容或者建议学生看一些补充材料、思想评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

二、创新高中历史教法

1.兴趣教学法

(1)增加适当的课外知识。教师在吃透教材、梳理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不在课本之内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讲述武则天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述武则天的无字碑。

(2)转换师生角色。尝试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讲解结束后再加以补充。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度。

(3)利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理解。

很多事情,通过语言表达,往往很难描述当时的景象和心理,但是通过电影、电视、模型、动画等教学手段,就可以情景交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促进感情的升华。

2.场景教学法

即合理借用教材中的环境,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各种不同角色的身份来表述自己的看法。例如: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各个国家的代表各抒己见,或者以谈判会的形式理清不同国家的立场等等。场景教学法,首先,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场景中来开阔自己的思维;其次,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度,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最后,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从而及时纠正错误的、表扬正确的,提高教学质量。

3.交叉串联法

历史知识主要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那么历史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基本要素着手,通过这几个基本要素将相关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例如,以时间为线索,可以列出不同年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地点为线索,可以按照地区、国家、同盟等来讲述历史之间的联系;以人物为线索,可以讲述某个人物所经历的年代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从人物和时间中去理解历史背景作用于人的结果;以事件为线索,可以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历史就是由无数的事件一一组成,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是贯穿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了解矛盾发生及解决的过程,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段历史。历史知识就像一张网,交叉串结,我们要能从任何一个节点纵向或者横向或者交叉地理解历史。这对历史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用一些索引、剪报、抄录的方法来交叉串联知识;学生在此中也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并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4.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让教师针对某一个历史知识点提出在学生学识范围内的有一定讨论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进行表述,最后教师讲评。运用课堂讨论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够将历史知识很好地串联并且加以思考,了解历史,评说历史,做学习历史的主人。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尝试,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积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金明高一历史新教材教法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年02期。

2.刘晓平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历史教学研究通讯,1998年12期。

3.卢明义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浅议.成才之路,2007年12期。

第18篇:初中历史

2016年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7-01-10阅读2

考题: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国际歌》,并提问: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简单阐释国际歌的意义,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英国宪章运动的起因

教师展示“卢德运动”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工人要摧毁机器?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后得出。

(二)宪章运动的中心内容

教师引导并提问:为什么把这次英国的工人运动叫做宪章运动?学生阅读教材得出。 教师播放英国宪章运动的视频,并提问:这次运动的斗争形式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之后教师总结:这次工人运动采用了罢工和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形式。教师适时展示图片《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史实。之后教师展示《人民宪章》的内容,请学生结合材料思考:这次运动的斗争形式是什么?它的中心要求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宪章运动的中心要求是争取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三)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

教师展示法国里昂工人运动的口号,请学生结合卢德运动思考:这次工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参与人数和提出的要求两方面来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并总结:这次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收集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运动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说一下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教训?【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最终导致公社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1)目标性原则

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思想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

(3)精选性原则

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样,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

(4)可行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

考题:初中历史《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历史《左宗棠收复新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古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提问:这首诗中说的大将是谁? 学生回答大将为左宗棠。之后教师设疑:左宗棠是怎样一步步收复的新疆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塞防”“海防”之争

教师展示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有关材料,使学生对其侵略新疆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中国边疆危机,当时朝臣李鸿章和左宗棠出现了什么争议?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得出:李鸿章注重东南沿海边防,弃西北塞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收复新疆。

教师总结: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争论其实实际上是“海防”、“塞防”的争论,左宗棠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因此,左宗棠的建议获得了朝野赞扬,清政府下定决心收复新疆。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

教师课件展示收复新疆的进军地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总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

学生自主总结,之后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分享,锻炼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总结:为收复新疆制定了分三路进军,“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打开南疆的门户,紧接着挺进南疆,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三)收复新疆的意义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对内和对外等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并总结:收复新疆保卫了祖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祖国的安全;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创作图示,加深对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的认识。 作业:找一找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塞防”“海防”之争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

三、收复新疆的意义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 2.请你说说日常的备课工作应该包括哪些环节?【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备课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教师实现授课环节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备课工作应该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步:备教材。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必须做到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熟稔,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后,才会有明确的导向性,才能确保做好教学工作。

第二步:备教法。教法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首先考虑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针对难易程度来决定教法,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给予简单引导,或者让学生自行消化:遇到有难度的内容,教师应找准关键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思路分析,进而掌握知识。

第三步:备学生。备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核心。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气质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在备课时设身处地考虑全体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划分教学对象,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考题:初中历史《忽必烈建立元朝》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历史《忽必烈建立元朝》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这个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呢?教师引导,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元的建立

教师提问:元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借助PPT展示动态地图,演示元朝建立及统一全国的过程,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二)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 教师提问:忽必烈将如何统治全国呢? 教师从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中外交往方面设计表格,让学生利用表格并通过小组自学的方式来学习。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表格,之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在PPT上展示完整的内容。突出强调马可·波罗的故事,认识到中外的和平交往有利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行省制度

教师课件展示《元朝疆域》图,并提问: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自读课本找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接着设置“畅所欲言”小活动,请学生就“台湾和西藏在元朝版图内”这一历史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议论之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行省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进行自由交流讨论,之后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作业:学生课下制作民族关系的手抄报,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评价元朝的统一?【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元朝的大一统,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总之,元朝的统一使疆域扩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但是,元朝的统一是通过军事征服来完成的,蒙古贵族在征服战争中,表现出的掠夺性和残酷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这势必激起其他民族的反抗。

2.为什么你要设置“畅所欲言”的小活动?【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首先,新课改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那么本堂课我采取“畅所欲言”的小活动,一方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本堂课中。

其次,由于当今台湾和西藏问题是比较热的时事问题,在课堂中设置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特别关注时事热点,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裂祖国的行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综上,本堂课我设置这样的活动是结合新课改和学生实际情况共同决定的。 考题:初中历史《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播放印度电影《章西女皇》中有关章西女王抗英的片段,请学生边看边思考:1.视频中提到了哪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2.视频描述的是哪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知道印度为什么会爆发大起义吗?这个事件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

教师继续提问:作为英国最看重的殖民地,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世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结果如何? 教师展示有关英国殖民掠夺的材料,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印度进行更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高压统治政策激化了英国殖民者与印度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终于导致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爆发。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起义的时间特点等,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

教师展示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指导学生读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讲解起义的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概括,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1.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2.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与勇气。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 作业:对比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简单谈谈英国的印度殖民地和北美殖民地有什么不同?【学科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第一:殖民程度不同,对于印度,英国的政策更加严酷暴利,而对北美则相对宽松。 第二:殖民制度不同,前者是封建性的,后者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第三:殖民的管理不同,前者前期是归东印度公司所辖,后来归英王直接管理,而北美则一直是归英王管辖。 第四:殖民者政治机构不同,前者保留当地的管理制度和行政机关,后者则主要采取同英国国内相似的机构设置,设有议会。

2.谈谈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重要意义。【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形成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知识的中心环节。 其次,形成历史概念是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重要关键。 最后,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第19篇: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中国历史(六年级上下册、七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专业技能:命题、课堂授课

学习材料

三、考试题型及结构

1、选择题

2、非选择题

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命题、课堂授课)+学习材料。其中学科专业知识占 80分,专业技能占40分,学习材料占30分。

第20篇:教学听课督导反馈与教学建议

教学听课督导反馈与教学建议

一、优点

1.大多数教师课前备课比较充分,教学预设较好;2.教师整体上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态度端正;

3.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大体上安排较科学合理,环节较紧凑;

4.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注意了学生的互动参与,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5.注意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与解法指导。

二、不足

1.教学设计上,不少教师对学科内的各种课型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不够,课堂效率不高, 反映出集体备课不充分。 (1)习题讲评课:

①课前学情了解不够,讲评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②有些不能做到精讲精练、归类讲评和变式训练; ③引导归纳规律方面需加强;

④习题课上学生活动和当堂落实均偏少。 (2)复习课

①复习课备课不太到位,复习模式陈旧,有明显的依赖教辅的思想; ②复习课不能做到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不能以重点问题为主线,重新引导学生从一个崭新的 角度构建知识,驾驭教材的能力需加强。

③复习时不太注重知识的前挂后联,易混易错点的比较与归纳还需加强。 2.对课标和考纲的研究还需加强,应科学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3.教与学策略上,教学策略的运用应注重实效性;应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指导。 4.学生评价和师生关系的协调上,应进一步做到教学民主;多鼓励,少批评;增强教师的亲 和力和感染力,以对学生的爱为基准;融洽师生关系,方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5.进一步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6.课下作业布置仍较多,学生课余负担较重。

三、建议

教学上,做到“一个标准”、“二项研究”、“四个务必”。 一个标准:“课堂上进一步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学生思维的深刻 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

校长视野每日四篇干货分享,为您提供教育行业鲜活资讯与热门话题。

二项研究:“积极研究课标和考纲”;“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研究各种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和教辅资料的高效应用”。

四个务必:“务必转变教学观念,适时渗透新课程理念”;“务必注重基础和教材,降低难度”;

“务必加强学法和解法指导,注重审题和规范答题”;“务必注重精讲和当堂适度训练”。

初中历史听课建议范文
《初中历史听课建议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